[娛樂明星] 文藝生活 作者:薪越 (連載中)

 
kevin1217 2016-11-8 04:59:59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0 98069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08:34
第一百八十章 那時青春,時光正好

    這一天,林子軒陪著慕姍姍回到了京城廣播學院。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廣播學院播音主持專業的老師請慕姍姍回來給系裡即將畢業的學弟學妹們講講經驗,鼓鼓勁,打打氣。

    這是一個月前就約好的事情。

    慕姍姍在華國的播音主持界有了一定的名氣,受到多方的關注。

    雖說還沒有那些老主持人資歷深,卻表現的相當搶眼,尤其是她今年主持的《文化訪談》。

    這檔節目的收視率不算很高,但在主持行業內部卻獲得了眾多好評,一個是節目形式有所創新,還有就是展現了慕姍姍的主持功力。

    《方大綜藝》雖然火爆,不過那是兩個人主持,節目的形式注定了慕姍姍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可能會受到觀眾的歡迎,卻很難得到行業內的認可。

    在播音主持行業,主持人都希望有一檔自己單獨主持的節目,這是自身能力的體現。

    吐字清楚和語言流利只是主持人的基本功,對於一名主持人來說,還要能夠控場,包括掌握主持的節奏、時間把控、現場氛圍的調節和對突發事件的應對。

    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風格。

    這個風格可以是指聲音的風格,也可以指主持的風格,是輕鬆活潑還是睿智犀利,讓觀眾能夠在第一時間認出這個主持人是你,而不是別人。

    風格是一個人的標識牌,擁有自己風格的主持人才是一個成熟的主持人。

    比如華國電視台有一檔節目叫做《動物世界》,那個在幕後配音的人,觀眾一聽到聲音就知道是誰了,這就是風格。

    慕姍姍主持了半年的《文化訪談》,從剛開始的摸索前行,到現在的駕輕就熟,她已經能夠輕鬆駕馭這檔節目,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這就是院系老師請她回學校的原因,讓慕姍姍談談成功的經驗。

    那些老師同樣請了林子軒,不過沒請他講授什麼經驗,他早就改行了,學到的東西沒有用上,不能給學弟學妹們做一個壞榜樣。

    這時候學校還不提倡自由選擇職業,國家還在包分配。

    不管社會上怎麼樣,學校不能這麼宣傳,要是都像林子軒這樣改行,那單位就亂套了。

    林子軒這次來主要是給慕姍姍鼓掌打氣。

    母校對畢業的學生來說有著特別的情懷,畢竟在這裡生活了四年,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京城廣播學院可以說是華國播音主持行業的搖籃,培養了無數主持人才,能夠回去和學弟學妹們交流,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慕姍姍非常重視這次的機會,她還寫了講稿,準備把自己的經驗講出來,共同分享。

    「你說我要不要把紐約那個進修班的事情說出來?」慕姍姍為難道。

    「還是算了吧,你想自絕於人民麼?」林子軒勸說道。

    「今年台裡又有幾個人要去美國進修,還問我在美國怎麼生活,學了什麼,我都不知道怎麼回答好。」慕姍姍鬱悶道。

    「等他們回來就不會這麼問了,還會和你的關係特別好,你們都是到紐約進修過的,屬於同一條戰線上的同志。」林子軒說笑道。

    「那要不要把你寫進我的講稿裡?」慕姍姍詢問道。

    「你準備用多少篇幅來誇我?我怕你的稿子不夠長。」林子軒調侃道。

    「臭美呢你,我就是講講咱倆的大學生活,回憶一下。」慕姍姍隨意道。

    「千萬別,你這麼做真的好麼?有沒有考慮過他們的感受?咱們是幸福了,你知道他們裡面有幾對正面臨畢業分手的痛苦?」林子軒誇張道,「你這麼刺激他們萬一有什麼不幸的事件發生咱倆可承擔不起。」

    「你怎麼會朝這方面想啊,這麼一來我可說的就不多了。」慕姍姍猶豫道。

    「上學那會咱們最煩的三件事就是領導講話、老師拖堂和排著長隊進食堂。」林子軒吐槽道,「你的講稿盡量簡潔一點,講完後可以和學生進行互動,回答他們的問題,這才是學生願意的交流方式。」

    「你說得對,進入社會後倒是忘了自己做學生時的想法。」慕姍姍反思道,「我主持的是訪談類節目,這次成了被採訪的對象,還挺有趣的。」

    「你可是主持人,控場還不是小菜一碟,他們哪裡是你的對手,去給新人們上一課,讓他們見識一下華國頂尖主持人的風采。」林子軒鼓勁道。

    他們開車過來,不過車子沒有開進學校,在附近停下,倆人走進了校園。

    三年過去了,廣播學院沒什麼改變,還是老樣子,不過他們的生活改變了很多。

    林子軒和慕姍姍特意提前半個小時過來,在院系的辦公室和老師們閒聊,上學的時候林子軒不怎麼起眼,慕姍姍卻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這回也一樣,老師們喜歡和慕姍姍聊天,不怎麼搭理林子軒。

    沒辦法,誰讓他改行了呢,老師們覺得自己的辛苦白費了,自然不怎麼樂意,慕姍姍成了他們心目中的驕傲。

    這時候的老師都很樸實,不會因為林子軒製作了熱播的電視劇而改變態度。

    到了下午兩點鐘,慕姍姍到教室裡和畢業班的學生見面,還有播音系其他年紀的學生。

    她畢竟是個名人,引來了不少圍觀者,把教室擠得滿滿當當,林子軒只好站在窗外。

    慕姍姍沒拿那份演講稿,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自己後就直接和底下的同學交流起來,就像是在主持節目一樣,回答著他們的各種問題。

    有生活上的,有專業上的,有工作上的,像是個知心的大姐姐。

    這種親切的態度得到了學生們的強烈回應,現場氣氛非常火爆。

    林子軒在外邊看著談笑自若的慕姍姍,心裡有點小驕傲,那是他的妻子。

    兩個小時後,演講結束,他們告別老師。

    倆人沒有立刻離開廣播學院,而是走在校園的小路上,走過圖書館,走過食堂,走過以前的宿舍,開心的聊著過去的事情。

    他們在這兒遇到了彼此,並最終走在了一起。

    那時青春,時光正好。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22:42
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幸遇見了你

    隨著慕姍姍重新出現在華國電視台,《文化訪談》步入正規,她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被邀請回母校只是其中一件事。

    還有出版社找她寫書,準備出版。

    這兩年華國流行起了名人出書熱,劉曉青無疑是其中的先行者。

    她在1983年寫了一本自傳叫做《我的路》,獲得極大的反響,華國各大報紙轉載,還被翻譯成英文和德文在國外發表。

    1992年,她又寫了一本《這八年》,描述了這些年她的生活經歷,在國內和東南亞地區很受歡迎,還被華國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以前大家都認為寫作是作家的事兒,需要很高的文化修養才行,作家是一個高尚的職業。

    然而,現在出版行業為了追求效益,提高銷量,暢銷書成了各家出版社的首選。

    在暢銷書這個種類中,名人傳記,尤其是娛樂圈的名人傳記大受追捧。

    這種書籍看著輕鬆,不鬱悶,也沒有生僻字和教育意義,讀者看的是名人的生活和八卦。

    正是從這個時候起,嚴肅文學逐步的被讀者所放棄,娛樂消遣性質的書籍開始佔據主流,大眾文學獲得了蓬勃的發展。

    華國電視台畢竟是國家單位,對於主持人有著嚴格的要求,比如不准用電視台主持人的名義接私活,更不准拍攝廣告等等。

    但沒有明確規定主持人不准寫書,寫作是個人的自由。

    話是這麼說,不過暫時還沒有主持人寫書,主要是沒人開這個頭。

    大家的思想還很保守,不知道會面臨什麼風險,寫的內容有沒有限制,能不能暢銷,會不會犯錯誤,這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出版社把主意打到了主持人身上。

    華國電視台的主持人在觀眾中的影響力不容置疑,寫出來的故事銷量有保障,至於寫的內容,最好是自個的故事,不要牽涉到電視台,出版社也不想惹麻煩。

    他們找到了慕姍姍,想讓慕姍姍寫一本在紐約生活的書籍。

    這是因為在《文化訪談》的第一期裡,披露了慕姍姍和《京城人在紐約》的劇組在一起生活,這裡面就有故事可寫了,讀者肯定感興趣。

    《京城人在紐約》刮起的風潮雖說已經平息,可幕後的故事還是很具有吸引力。

    尤其是牽涉到姜聞和王箕這樣的大明星,他們拍戲的時候什麼樣,有什麼興趣愛好,還有真實的美國生活,都會成為這本書的噱頭。

    而且,在紐約的那段時間慕姍姍不是主持人,不會牽涉到電視台,不需要擔心受到限制。

    為了吸引慕姍姍,出版社給出了百分之十的版稅。

    自從林子軒打破了出版社的壟斷後,現在的出版社都要談版稅了。

    這時候華國的法律規定,作家的版稅只能在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之間,這是硬性規定,版稅制度還沒有放開,讓市場調節。

    如果這本書的定價是十塊錢,賣出去一本慕姍姍能拿到一塊錢,賣出去100萬本就是100萬人民幣,當然這是一個理想化的銷量。

    按照出版社的預計,有了《京城人在紐約》的鋪墊,至少能銷售20萬冊,否則出版社也不會極力慫恿慕姍姍出書了。

    也就是說,慕姍姍能拿到20萬元的版稅。

    「真要寫啊?我的文筆不好,也寫不出內涵來,感覺是在欺騙讀者。」慕姍姍猶豫道。

    在慕姍姍眼裡,那些寫世界名著的人物才算是作家。

    「寫啊,為什麼不寫?現在都市場經濟了,大眾需要娛樂,姜聞和王箕那邊不用擔心,我和他們打招呼,你又不是寫八卦,就是寫一些生活趣事。」林子軒無所謂的說道,「我就是沒有名氣,要不然也寫本自傳賺錢。」

    他對名人出書沒什麼看法,這是正常的市場行為。

    百姓需要娛樂消遣,所以這類書籍才會暢銷,這還只是一個開始,以後會進入一個平民寫作的時代,只要拿起筆,寫下自己的想法,就可能會被出版。

    「那你可要幫我把關,別鬧出笑話來。」慕姍姍要求道。

    慕姍姍有點心動,那可是幾十萬塊錢,不是一兩千。

    有了這筆錢家裡的經濟會更寬裕,林子軒的新公司不用擔心會賠本,將來的孩子也能過上好日子,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寫呢?

    「放心吧,我會幫你看著的,你別太在意遣詞造句,要用樸實點的語句來寫,你面向的讀者是大眾,不是文學評論家。」林子軒提醒道。

    「知道了,我要好好構思一下。」慕姍姍認真道。

    就這樣,慕姍姍動筆寫起了《我在美國的180天》。

    她從國內開始寫起,為什麼要去美國,林子軒怎麼想著要拍攝《京城人在紐約》,這都是他們自個的事,寫起來很順暢,就像是把記憶重新梳理了一遍。

    其中的酸甜苦辣,都在心底流淌。

    這個書名是林子軒起的,簡單明白,很能吸引大眾讀者,如果起一個太文藝的名字,讀者還以為是本嚴肅文學呢。

    除了書名,林子軒還為慕姍姍的新書寫了一篇序言。

    他的序言寫的倒是很文藝,名字叫做《那時青春,時光正好》,開篇是這樣的。

    「1990年的那個夏天,京城廣播學院,我站在樹蔭下,準備向一個女孩表白……」

    整個序言他寫了兩萬字,更像是一封超長的情書,或者是一個青春期的愛情故事。

    既然要出書,自然少不了公開他們的關係,藉著這個機會寫出來沒什麼不好。

    當然,他不是什麼都寫,而是挑一些無傷大雅的生活片段來寫,是經過美化之後的生活。

    就算是自傳,作者也不會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寫出來。

    「你這個寫的太好了,襯托的我寫的很差,這怎麼行。」慕姍姍抱怨道。

    慕姍姍只是抱怨而已,心裡卻很滿意,裡面的點點滴滴都是倆人共同的回憶,這算是他們倆合寫的一本書,很有紀念意義。

    很多年後回頭再翻閱這本書,就像翻閱他們曾經的生活。

    在我最美好的時光裡,有幸遇見了你。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22:43
第一百八十二章 遇見

    七月份,林曉玲結束了高考。

    她填報的志願就是京城電影學院,這樣電影學院才能把她的學籍檔案給調過來,在走了一番程序後,曉玲同學正式成為了電影學院的一名旁聽生。

    她不會收到錄取通知書,而是要到電影學院的教務處拿一份錄取證明。

    有了這份證明她能夠在九月份開學的時候到電影學院報道,登記入學,安排宿舍,辦理旁聽用的學生證和圖書館的證件等等。

    其實和正常的學生沒什麼區別。

    在電影學院的教務處,林曉玲看到了賈章柯,他同樣是來拿旁聽生的錄取證明。

    這次高考,賈章柯依舊沒能通過藝術類院校招生的最低分數線。

    他在老家高考完就知道沒戲,便趕到了京城,要把這個旁聽生的名額爭取下來,好在文學系不是熱門專業,沒人和他競爭。

    在教務學生辦公室主任趙風璽的推薦下,賈章柯獲得了這個名額。

    今年是電影學院第一次弄這種旁聽生制度,大家都沒什麼經驗,不知道該怎麼選擇旁聽生,最終只有林曉玲和賈章柯兩人成了學院的第一批旁聽生。

    學校通知他們今天過來拿證明,兩人這才在教務處見了面。

    賈章柯一大早就來了,在外邊等著,看到林曉玲過來,認出了這女孩,趕忙表示感謝。

    他原本想請這女孩吃頓飯,可想著自己身上沒有多少錢,一般的小飯館不行,顯示不出誠意,高檔點的餐廳他又消費不起,於是張張嘴又閉上了。

    林曉玲倒是沒多想,助人為樂嘛,能幫著賈章柯進入電影學院,她也很有成就感。

    他們來的有點早,現在是放暑假期間,電影學院的工作人員不會那麼早過來上班,管的不嚴就會偷會懶,兩人只好站在外邊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著。

    林曉玲性子活潑,賈章柯有點拘束,主要是兩人還不熟悉。

    賈章柯從老家趕過來,暫時沒打算回去,他想在京城找點活幹,就是到酒吧裡唱歌跳舞也行,以前他跟著縣文工團四處走穴,表演不是問題。

    他今年23歲,有混社會的經驗,不怕在京城活不下去。

    「那你打算找什麼活?」林曉玲好奇道。

    「還沒想好,我會唱歌,彈吉他,還會跳霹靂舞,能到酒吧給人表演。」賈章柯回應道。

    林曉玲皺起眉頭,她雖然還沒進電影學院,卻感覺以後咱們都是拍電影的,到酒吧表演和電影沒什麼關係啊。

    「你願不願意到劇組裡干劇務,就是跑腿打雜那種?」林曉玲詢問道。

    「你有門路?」賈章柯疑惑道。

    他不知道林曉玲的家庭背景,只是猜測應該還不錯,要是能到劇組裡看看怎麼拍片子,要比在酒吧裡表演有意思。

    「等會我帶你去看看,劇務挺辛苦的,你願意幹就干,不願意就算了。」林曉玲決定道。

    林曉玲高考結束後,在家裡閒不住,就又開始跑劇組。

    林子軒把妹妹安排進《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劇組裡,只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屬於短期工,義務勞動,不拿工資,就是見識一下電影的籌備和拍攝過程。

    到了七月,劇組找到了男主角,是一個來自青島,喜歡玩滑板的少年。

    這是熟人推薦過來的,把照片拿過來一看,姜聞的母親覺得這小孩和姜聞少年時臉面有點像,尤其是那雙眼睛。

    姜聞覺得有意思,就把人從青島找了來,談了談,事情就定下了,這少年叫夏宇。

    只是女主角還沒找到,面試了不少女孩,還有自己跑來的,都覺得不合適,不過已經有了兩個備選,一個叫王瀾,一個叫蔣文麗。

    姜聞讓她們穿上七十年代的衣服,給她們拍各種造型的照片,然後自己盯著照片發愣。

    他在腦海裡幻想著這樣的女孩在七十年代的大院裡,一笑一顰的模樣,會不會讓他心動。

    每個男人在少年時大都會對某個女孩有這樣的幻想,那是初戀的感覺,純潔而朦朧。

    這段時間聞雋回香江了,他要去向投資商匯報情況,解釋這部片子為什麼過了三個月還沒有開機,他算是看出來了,在這個劇組裡就是不能著急。

    正因為如此,才給了姜聞仔細挑選女主角的時間。

    姜聞清楚等聞雋回來的時候,無論準備的怎麼樣,他都要開機了,再拖下去投資就危險了,香江的投資商不會這麼一直慣著他。

    林曉玲和賈章柯領取了錄取書,來到電影學院的車棚裡,取了自行車。

    曉玲同學不想林子軒開車送她,出來跑劇組都是自己騎自行車,賈章柯也是騎車子來的,七月的天氣雖然熱,有風吹著倒也舒爽。

    他們來到《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組,是一間租來的大院,也是以後拍攝的主要場地。

    現在還沒有開拍,活不多,大家在修整整個大院,要讓它具有七十年代的氣息,把所有九十年代的東西都去掉,以免拍攝的時候穿幫。

    「曉玲才來啊,今個可來晚了,這位誰啊?」看到林曉玲,有劇組人員打招呼道。

    「這是小賈,我今後的同學,也要上電影學院。」林曉玲介紹道。

    曉玲同學還年輕,語氣雖然平淡,但話語中帶著誇耀的小心思。

    賈章柯在一旁客客氣氣的聽著,話不多。

    他來的時候和林曉玲打聽過,這兒拍攝的是一部講述七十年代故事的片子,導演是姜聞,他覺得這人很猛,那個年代的片子也敢拍。

    這時候姜聞從房間裡出來,聽到外邊的談話。

    「曉玲你最應該感謝我,當初在紐約的時候要不是我批判了小林一頓,讓他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你就甭想著上電影學院了。」姜聞說笑道。

    「可馮哥說是他的功勞,到底你們倆誰說的是真的啊,再說了,我哥才不會不管我呢。」林曉玲懷疑道。

    「得,不識好人心,以後不幫你說話了。」姜聞鬱悶道,「你和同學耍著吧,我出去一趟。」

    姜聞對賈章柯點點頭,朝著大院外邊走去,兩人就這麼交錯而過。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22:45
第一百八十三章 過把癮

    賈章柯跟著林曉玲幹了一天活,混了兩頓飯,見識了劇組的日常生活。

    他這一天的工作不累,主要是在大院的牆上用白石灰寫各種革命標語,七十年代初,在華國各地這種革命標語隨處可見。

    他雖然不喜歡畫畫,可畢竟學過兩年美術,寫出來的字體很有感覺。

    「看不出你還懂美術,咱們今兒就到這吧,這部戲還沒開始拍呢,不忙,要是開拍了,那就要忙死了,去年我在一個電視劇劇組裡,每天都很晚回家,累得要死。」林曉玲敘說道,「你要是願意來呢,我回去和我哥說,咱們明兒還在這見面,你覺得怎麼樣?」

    林曉玲有著京城人愛攬事的習慣,她自己就是加塞的臨時工,還要介紹個人過來。

    她覺得不能讓賈章柯到酒吧那種地方胡混,那裡的環境不好。

    賈章柯感覺不錯,吃飯的時候和劇組裡的人聊了聊,這兒有不少人都是京城各大藝術院校畢業,他不由得感慨京城果然是藏龍臥虎之地。

    在老家,他覺得京城電影學院是那種高不可攀的存在,自己辛辛苦苦才考上個旁聽生,可這院子裡至少有五個人是電影學院畢業的。

    他現在還不清楚,在華國國內,像這種投資100萬美金的片子並不多。

    姜聞是個精益求精的人,找來的都是電影圈裡的好手,比如攝影師顧常衛,錄音師顧常寧,這都是圈子裡公認的。

    這個劇組雖然沒有張億謀的劇組豪華,卻也相差不多,當然價錢也不便宜。

    對於林曉玲的提議,賈章柯答應下來。

    他不好意思提工資什麼的,能有路子參與到拍片子就不錯了,再說劇組還管飯,至少是不會餓著,一個多月後他就去上學了。

    兩人分開,林曉玲沒有回家,先去了林子軒那兒。

    剛好到了飯點,曉玲同學就在這兒吃了,一邊吃飯一邊說了賈章柯的事情。

    「老哥,你就幫幫忙嘛,也就一個月多點,人家在京城無親無故的,還借住在同鄉那,挺不容易的。」林曉玲懇求道。

    林子軒想了想,就答應下來。

    反正劇組什麼時候開拍還不知道,就是加個干雜活的臨時工,不算多大的事兒,一個多月給個100塊的工資就夠了。

    今年華國的工資漲了,京城的工人平均工資每個月在300塊左右。

    可事情不能這麼算,你要是給個臨時工開多了工資,劇組裡的其他人怎麼看,一般像這種介紹來的臨時工,給的工資都很低。

    林曉玲在劇組一直都是義務勞動,林子軒出錢補貼給妹妹。

    主要是讓妹妹積累經驗,他不缺那點錢,沒必要讓人說閒話。

    「就這個條件,看他的意思吧。」林子軒決定道。

    「有工資拿,比我還好。」林曉玲低聲咕噥道。

    「說什麼呢你,我沒給你車費和飯錢麼?你自己不坐公交車,非要騎車子,留著存私房錢啊。」林子軒批評道。

    「嘿嘿,老哥,我就是隨便說說。」林曉玲趕忙認錯道。

    吃飯完,曉玲同學回去了,還要把錄取書給林伯清和鄭秀蓮看看,顯擺一下。

    「曉玲馬上要上大學,已經是大姑娘了,也該多給點零花錢了,咱們那時候還好些,現在的女孩要出去玩,要打扮,這不都要花錢。」慕姍姍提議道。

    林子軒想想也是,以前的女孩穿舊衣服,不化妝,知道節儉。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外的商品從南方湧入了京城,花花綠綠的新潮服裝,琳琅滿目的化妝品,外國電影裡的高跟鞋,這些都吸引著京城女性的目光。

    國外的不少知名品牌都在京城開了分店,搶佔這個龐大的市場。

    這一年整個京城逐漸變得鮮艷起來,時代不同了。

    「到大學後你每個月多給她三十塊錢吧,給多了又亂花。」林子軒同意道。

    他對這個妹妹還是很寵著的,只是擔心林曉玲會沾染社會上的壞習氣。

    在國家鼓勵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的發展後,酒吧、歌舞廳和髮廊這種服務性行業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了。

    京城不像以前那麼的簡單,人心變得複雜了。

    「你們那劇組還沒開拍呢?不是夏天的戲麼?這都快入秋了。」慕姍姍不解道。

    「我和姜哥說,咱這片子別叫《陽光燦爛的日子》了,叫《大約在冬季》正合適,就這他還和我急了。」林子軒說笑道,「你想啊,他當演員的時候折騰劇組,現在當導演了,掌權了,那就更要折騰了。」

    在紐約的時候馮曉剛說過,姜聞這個人聰明,愛較真,他要把所有的東西都弄明白才行,否則演起來不痛快。

    拍片子也一樣,他就有那種追求完美的傾向,一定要按照他的感覺來。

    「這能成麼?別到時候什麼都拍不出來。」慕姍姍擔心道。

    「你擔心沒用,一步步來吧,他第一次導演,總要不留遺憾才好。」林子軒回應道。

    七月底,一部電視劇在華國莫名其妙的火了,這就是藝術中心製作的《過把癮》。

    只有八集,還是在華國電視台非黃金檔播出,可就是這樣,還是引起了觀眾強烈的反響,要求重播的呼聲很高。

    京城電視台看到這種情況,立刻在黃金檔播出,無數年輕人守在電視機旁,就為了看王志聞和江姍在裡面翻來覆去的吵架。

    這部劇講的是一個愛情故事。

    八十年代的愛情是《渴望》,劉慧芳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九十年代的愛情是《過把癮》,這時的年輕人戀愛觀更為自由,想找那種有共同語言的生活伴侶。

    他們的愛情不像父輩那麼含蓄,而是帶著熾熱,想要痛痛快快的愛一回。

    《過把癮》就讓他們過了一把愛情的癮,看著電視劇裡男女主角的分分合合,觸動了電視機外青年男女的內心。

    這部劇火到什麼程度?

    兩人談戀愛,你要是和女朋友聊天不提到《過把癮》裡的台詞,那就說明你不愛她。

    華國各地的電視台陸續播出這部原本不被看好的電視劇,王志聞和江姍迅速紅遍全國。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22:46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主旋律和大眾化

    《過把癮》的熱播讓藝術中心出了一回風頭,林子軒再次成為電視圈的焦點人物。

    圈內人發現在這些熱播的電視劇背後都有著林子軒的影子,他要麼出現在編劇一欄,要麼是製片人,或者是出品人。

    而且,在每部劇的故事策劃一欄上總會有林子軒的名字。

    以前華國的電視劇沒有故事策劃這個頭銜,自從《渴望》播出之後,故事策劃才逐漸被內地電視圈所接受,這在港台地區並不鮮見。

    故事策劃簡單的說就是那個提供故事的人,並不一定是編劇。

    在電視圈,林子軒已經成了一塊招牌,是藝術中心的核心。

    甚至流傳著他拍什麼火什麼,捧誰誰紅的說法。

    從他製作的劇集裡走紅的演員有一長串的名單,從葛尤到陳曉藝,從王箕到江姍等等,有些演員以前就有不小的名氣,拍過他的電視劇後變得更紅了。

    他唯一失手的劇集就是《海馬歌舞廳》,這部劇也相當紅,不過被停播了。

    不少電視劇製作單位想知道林子軒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一部電視劇火爆是幸運,每一部電視劇都火爆那就是實力了。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的前身是華國電視台的電視劇製作部門,本身的底子好,擁有一流的製作團隊,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再有就是林子軒提供的創意了。

    無數的好創意碰上一流的製作團隊,想要成功並不是難事。

    作為《過把癮》的導演,趙寶鋼認為這些創意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貼近時事,貼近生活,都是老百姓感興趣的故事。

    比如《京城人在紐約》就是社會上愈演愈烈的出國潮,《過把癮》則是展現了這個時代青年男女的愛情觀,只有貼近觀眾,才能獲得觀眾的共鳴。

    或者說是接地氣,這就是成功的訣竅。

    林子軒聽到不少類似的說法,也有人問過他這個問題,他都說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團隊合作才是成功的關鍵。

    圈內人的這種看法對他有極大的好處,一旦他出去單干,至少信譽上會有保障。

    林子軒和馮曉剛把《炊事班的故事》的前兩集劇本遞交給了空政電視藝術中心,從這兩集劇本基本上就能看出這部劇的題材和風格。

    馮曉剛在部隊上干了好幾年,有部隊生活經驗,不少段子都是真人真事。

    作為新公司的第一個項目,他們自然要保證質量,精益求精。

    空政電視藝術中心的前身是成立於1950年的空軍政治部文藝工作團話劇隊,以話劇表演為主,後來成立了電視部門,拍攝了多部軍旅題材的劇集。

    林子軒是金牌製作人,馮曉剛是著名電視劇導演,他們送過來的劇本肯定會受到重視。

    空政中心的領導組織了座談會,對這部講述部隊炊事班生活的劇本進行民主討論。

    炊事班在部隊上屬於後勤部門,每天的任務就是做飯,不怎麼受到重視。

    這倒沒什麼,畢竟炊事員也是部隊的一員,拍攝炊事班的故事沒有問題,他們討論的重點是軍旅題材的電視劇應不應該大眾化。

    以往軍旅題材的劇集都是要弘揚革命精神,展現光輝正義的一面。

    軍人就應該有軍人的樣子,遵守紀律,衝鋒陷陣,英勇無畏,這是電視熒屏上對於軍人形象的塑造,基本上都是這種硬漢的模式。

    這叫做主旋律。

    這部《炊事班的故事》與眾不同,它通過來自全國各地的六位炊事員來展現部隊生活。

    這些人物各有特點,也各有缺點,都有著自己的小心思,他們互相鬥嘴,會鬧矛盾,爭榮譽,偷懶,耍貧嘴等等。

    和以前的軍人形象有著很大的差別。

    這樣的軍人形象能不能代表部隊,讓觀眾看見會不會有不好的影響,或者說軍旅題材的電視劇適不適合拍攝成情景喜劇。

    有人覺得不錯,通過這種喜劇的形式拉近軍人和觀眾的距離,讓觀眾看到軍隊的另一面。

    況且炊事班沒有政治任務,不需要嚴格的保密條例,是個很好的切入點,能更自由發揮。

    有人覺得是瞎胡鬧,這部電視劇會讓觀眾覺得部隊不團結,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沒有集體榮譽感,影響軍人的形象,也影響百姓對軍人的信任。

    一旦開了這個口子,以後會不會連戰爭電視劇也進行娛樂化,這個後果誰來負責。

    在空政中心,雙方討論的非常激烈。

    討論到了最後,主題成了在新的形勢下,部隊的宣傳工作應該怎麼展開,是堅持主旋律,還是嘗試加入娛樂消遣的內容,向著大眾靠攏。

    八十年代,觀眾還喜歡看主旋律的影視劇,現在觀眾更傾向於娛樂性強的片子。

    面對香江和寶島的影視劇,面對武俠片和言情片,除了上了年紀的觀眾,沒有人再喜歡看主旋律的電視劇。

    這是空政電視藝術中心面臨的困境,他們有國家撥款,拍攝出來的電視劇不愁銷路,華國電視台肯定會播出,只是收視率令人堪憂。

    怎麼著也沒辦法和《京城人在紐約》相比,甚至比《過把癮》這類言情劇也不如。

    林子軒送來的這個劇本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是主旋律還是大眾化,是塑造概念化的形象,還是塑造鮮活的人物。

    這是開放和保守的爭論。

    空政中心的討論沒有結果,他們把林子軒找了來,想聽聽林子軒的想法,怎麼會想拍這麼一部軍旅題材的電視劇。

    林子軒聽到這件事,發現自己有點想當然了。

    《炊事班的故事》是個好本子,只是出現的早了點,這時候華國的情景喜劇剛剛發展起來,軍旅題材相對敏感一些,只能說整個社會的開放程度還不夠。

    不過他還想盡力的爭取一下。

    「上面不是提倡摸著石頭過河麼?這是新事物,咱們先拍出來試試,看看觀眾的意見和社會上的評價,要是反響好的話就繼續,不行的話就停掉好了。」林子軒提議道。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22:47
第一百八十五章 說服

    林子軒贊同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不能過度娛樂化,他同樣不想看到各種戰爭神劇的出現,不過適當的增添生活化的元素有助於獲得觀眾的認同感。

    實際上,《炊事班的故事》也屬於主旋律,主題還是宣傳正能量,只是多了喜劇的成分。

    「一部電視劇面對的是觀眾,最終還是要觀眾來評判,咱們拍出來後邀請部隊上的軍人和普通觀眾先看,要是他們覺得有損軍人的形象,那就不播了,至於造成的損失,咱們雙方各佔一半。」林子軒建議道。

    他這麼說是為了說服空政中心的領導,把投資定下來。

    在他提交的製作計劃裡,《炊事班的故事》投資120萬,拍攝30集,合4萬一集。

    以目前的市場行情,這算是良心價了,91年的時候一集情景喜劇最多2萬塊,這不是市場放開了嘛,民營資本的進入拉高了電視劇整體的製作費用。

    演員和幕後人員的薪酬漲的最快,京城的物價也在上漲,過兩年估計製作費用還會翻倍。

    想要製作一部精良的電視劇,只能是這個價位。

    也就是說,如果這部劇拍出來播不了,林子軒需要賠償空政中心60萬元。

    這是為了給空政中心信心,他覺得這部劇能夠成功。

    觀眾厭倦了千篇一律的戰爭戲,人物臉譜化,猛然看到這種生活化的劇集一定會感興趣。

    當然,如果真的因為各種原因播不了,他也認了,大不了拍其他電視劇還債唄。

    林子軒表現出了誠意,降低了空政中心的風險,讓這件事有了轉機。

    空政中心的領導層經過商議,決定試試水,嘗試轉型,投資這種新型的軍旅題材電視劇,不過他們有幾個要求。

    一個是把成本降低到100萬以內,並使用空政中心自己的演員和幕後人員。

    空政中心本身就有電視劇的製作班底,只是沒拍過情景喜劇,經驗不足,有了林子軒和馮曉剛的加入,可以讓他們積累拍情景喜劇的經驗。

    他們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一旦這部劇得到了觀眾的認可,社會反響不錯,空政中心就能自己幹了,他們不會一直依靠林子軒,要自力更生,這是部隊上的優良傳統。

    林子軒不擔心這個,他拍情景喜劇只是為了賺取第一桶金,不會一直拍這種類型。

    再說,空政中心願意提供演員和幕後人員可以節省一大筆資金,他們的薪酬由部隊內部結算,和這部電視劇沒有關係。

    談妥初步的意向後,林子軒要提供30集的完整劇本。

    空政中心要進行審查,不能有故意醜化軍人形象的情節,要保證劇集積極正面,具有教育意義,宣揚軍隊的新風尚。

    為此,林子軒要花時間到空軍的基層炊事班進行走訪,深入生活。

    藝術來源於生活,不能閉門造車,不能生搬硬套,很多段子都具有時代性,只有這個時代的故事才能真正的引起共鳴。

    當然,這種工作不是他一個人來做,空政中心有不少編劇,比他更瞭解部隊的日常生活。

    和在京城電視藝術中心一樣,林子軒提供大綱,每一集大概講什麼樣的故事,那些編劇來填充內容,他做最後的修改和審查。

    空政中心的人員想學習情景喜劇的創作方式,非常配合他的安排。

    雖然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不過這第一個項目就算是談成了,總要冒一點風險才能有所收穫,也能讓他們更認真的拍這部電視劇。

    「要是賣得好,這個戲咱們至少能賺五十萬。」馮曉剛估摸道。

    按照談好的協議,《炊事班的故事》他們佔純利潤的百分之二十,舉個例子,如果這部戲賣了300萬,去掉100萬的投資,剩下200萬是純利潤,他們能拿40萬。

    只要這部戲和《過把癮》一樣火爆,肯定能賣到這個價錢。

    當然,這是粗略的算法,公司還要交稅,還要給員工發工資,能拿到手的沒這麼多。

    華國電視劇的市場逐步繁榮起來,賺錢的機會很多,賠錢的也不少,要是播出不了,他們就背負著50萬的債務。

    「馮哥你辛苦點,一年多拍兩部戲,咱們就是百萬富翁了。」林子軒說笑道。

    「真成百萬富翁了,那咱們就自己投資,拍點自己想拍的片子。」馮曉剛暢想道。

    「別啊,人國外不時興導演自己投資電影,都是四處拉投資,賠了不是自個的,不心疼。」林子軒調侃道,「你看姜哥,人一點都不急,穩著呢,就因為錢不是他的。」

    「他就作吧,他那片子要成了還好,要是賠了,以後就沒人投資了。」馮曉剛點評道,「當初說好了給我個角色,我一直準備著,想過把電影癮,這大半年過去了,還沒影呢,我都快忘了要演什麼了。」

    進入八月份,《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組依舊沒有開機的跡象。

    錄音師顧常寧剛好拍完另一部戲,來到劇組,看到姜聞還在為女主角犯愁,就推薦了一個人,他對姜聞說,剛拍完那部戲裡有個叫寧菁的新人不錯。

    寧菁是滬城電影製片廠的演員,不屬於京城演藝圈。

    怎麼說呢,每個圈子都或多或少的有排外心理,否則也不能稱為圈子了。

    京城演藝圈拍戲基本上都在自己圈子裡找演員,彼此熟悉,用起來放心,不用擔心中途出事,除非迫不得已才會朝外邊找。

    寧菁本身不在這個圈子裡,也沒多少名氣。

    既然顧常寧提到這麼個人,姜聞就讓寧菁過來試鏡。

    他把另外兩個備選的女孩也叫了過來,他知道不開機不行了,女主角要盡快確定下來。

    當天中午,林子軒來到山城飯店。

    這家飯店在朝陽區,91年開業,裝修的還不錯,劇組面試啊,開會啊,都在這個地方。

    他走進飯店,就看到在飯店大堂的沙發上,坐著一個臉上帶著嬰兒肥的女孩,這女孩皮膚不白皙,是那種小麥的膚色,有點黑,顯得很健康。

    不過從她的眼神和坐著的身姿看得出非常緊張,給人一種隨時想要逃走的感覺。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22:48
第一百八十六章 開機

    林子軒看到這女孩,就知道事情妥了,這片子要開機了。

    他是過來開會的,聞雋從香江回來,不知道用什麼法子說服了投資商,帶回來300萬港幣,目前賬面上資金充裕,形勢大好。

    聞雋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盡快開機,拍點東西出來,就算是騙投資也要有點乾貨才行。

    「你是來試鏡的吧?別在這兒坐著了,到裡面來吧。」林子軒招呼道。

    寧菁只有20歲,拍過幾部戲,演了一些配角,在電影圈不是純新人,卻也沒太大名氣。

    她來的很意外,接到顧常寧的電話,知道有這麼個劇組,大概演個什麼時代背景的角色,其他的就一無所知了。

    《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個劇組在京城演藝圈有點知名度,只是不怎麼被人看好。

    姜聞第一次導演,還用了一批沒演過戲的孩子,都是半吊子,不靠譜。

    圈子裡還有傳言說姜聞之所以當導演,是因為沒有導演找他演戲了,姜聞拍戲是出了名的難纏,不僅挑戲,還會改戲,不是大導演根本壓不住他。

    林子軒不會相信這種傳言。

    據他所知,張億謀就有個片子想找姜聞,被姜聞給拒了,他想自己拍一部電影過過癮。

    「你是……」寧菁遲疑道。

    「我是這片子的製片,你跟我進來吧。」林子軒回答道。

    寧菁想想這裡是正規的大酒店,這人應該不是騙子,就從沙發上起身,走了過來。

    她雖然沒見過姜聞,卻也聽說過姜聞很難合作,華國電影圈的人都知道,這次姜聞是導演,她既不想放棄這次機會,又非常擔心。

    她剛才坐在沙發上,就是在進行激烈的思想鬥爭,甚至有了一走了之的衝動。

    「你不用緊張,試鏡很簡單,姜導這人看感覺,他感覺對了就行了。」林子軒安撫道。

    山城飯店後面有個院子,試鏡就在這裡進行。

    姜聞和聞雋都在,正在商量開機事宜,無論女主角有沒有確定,開機都勢在必行。

    聞雋堅持按照香江的規矩來,在香江,劇組開機不僅要選取良辰吉日,還要上香拜神,準備燒豬肥雞果品祭酒等祭品,一樣都不能缺。

    如此神靈就會保佑劇組開工順利,片子大賣。

    香江人信這個,在內地這屬於封建迷信,在八十年代還會受到批判,還好現在是九十年代,解放思想,國家不怎麼管了。

    林子軒覺得既然是圖個好兆頭,沒必要為此鬧出矛盾,就答應下來。

    聞雋從包裡拿出一本歷書,查了半天,認定陰曆七月初六是個好日子,也就是公歷的8月23日,一個星期之後,那一天剛好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

    弄好這個事情,姜聞才想起還要試鏡。

    他其實對女主角已經不抱太大希望了,他感覺他要找的女主角似乎只存在記憶之中,或者說只是一個心靈的投影。

    他認為那樣的女孩以前真實存在過,可惜時光流逝,七十年代早已過去,再也找不到了。

    姜聞讓寧菁換上七十年代的衣服,在山城飯店的一個飯廳裡走來走去,他就在一旁看著。

    此時的寧菁不知道怎麼演,沒有劇本和台詞,就是隨意的走著。

    這是八月中旬的一個下午,窗簾拉開,陽光從外邊照進來,一個女孩在飯廳的桌椅間走動,不知道要幹什麼,毫無目的。

    林子軒剛開始什麼都看不出來,有點無聊。

    直到寧菁站到窗戶邊,看向窗外,似乎被陽光刺到眼睛,便伸手放在前額上擋住,她整個人沐浴在陽光之中,感覺和陽光融為一體。

    在這個瞬間,有一種油畫般的美。

    十幾分鐘後,姜聞喊住了寧菁,讓她先回去,等候通知。

    「怎麼樣?」寧菁離開後,林子軒詢問道。

    「還行吧,有特點。」姜聞評價道。

    雖然還沒有達到他心目中的標準,但寧菁有獨特之處,一般的女孩子,看過之後總會做比較,覺得這女孩像誰,和某個明星很像。

    寧菁和哪個明星都不像,她就是她自己。

    而且,寧菁身材豐滿,給人感覺很強壯和健康,符合七十年代女孩的特徵,那時候的女孩絕不溫柔,敢想敢幹,充滿著革命的激情。

    到了這個時候,姜聞還是拿不定主意。

    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他是第一次做導演,沒有經驗,總想做到最好,不善於取捨。

    8月23日下午,陽光明媚。

    劇組舉行了開機儀式,準備了香案,擺放了祭品,要上香拜神。

    內地的劇組沒這規矩,不少劇組成員站在一邊看熱鬧,只有主要的幾個人才會上香。

    聞雋領頭,接下來是劉曉青和姜聞,林子軒站在旁邊做做樣子。

    「你要虔誠一點,上天才會保佑。」劉曉青低聲對姜聞說道。

    姜聞神情認真的拿著香對四處拜了拜,這是他的第一部電影,自然希望能夠成功。

    鞭炮響起,煙火瀰漫。

    《陽光燦爛的日子》總算是開機了,也就是在這時候,才把女主角給定下來,就是寧菁。

    林子軒覺得這事挺有意思,這明明拍的是一個發生在京城的故事,最後選的男女主角都不是京城人,為此夏宇和寧菁還要努力學習京城話,否則就沒有京味兒了。

    第二天,在京城陶然亭的游泳場拍戲,這天天氣特別好,藍天白雲。

    拍完戲,姜聞讓攝影師專門拍攝天上的白雲,這在電影裡是空鏡頭,他拍完一盒膠片,還要繼續拍白雲。

    站在一旁的聞雋看不下去了,沒有這麼浪費的,一盒膠片要一千多港幣呢。

    「聞雋,我這是頭一回當導演,你就讓我浪費點吧。」姜聞誠懇的說道。

    聞雋和他爭執起來,這麼拍下去肯定要超支,片子拍不成沒辦法交待,就算他們投資的是姜聞這個人,可也不能這麼亂來啊。

    在香江,敢這麼拍片的導演也只有王家味了。

    作為監製,聞雋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姜聞總是能為他的所作所為找到理由,並用這個理由說服你讓他胡鬧。

    在紐約的時候,林子軒對此就已經習以為常了,可以預見,姜聞和聞雋的爭執還將繼續。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22:50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事件

    林曉玲要去電影學院報道了。

    林子軒把妹妹送到學校門口,看著她混入進進出出的人群中,走入電影學院。

    這時候的孩子都挺獨立,沒有說要家長幫著辦手續的,再說林曉玲在京城生活了十幾年,怎麼著都丟不了,自個能處理好這種事。

    賈章柯幾天前就回老家了,大學不收學費,可學雜費和生活費不能少。

    他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組呆了一個月左右,都是干雜活,劇組開機了,他也離開了。

    在電影後期製作時會在片尾添加上劇組成員的名單,作為臨時工,原本不會有他的名字,不過林子軒還是把賈章柯和林曉玲的名字寫進劇組的名單裡。

    他覺得這樣很有意思。

    林曉玲沒帶行李,她先來學校報到,分配好宿舍,再回家把行李拿過來。

    這就是在家附近上大學的好處了,隨時隨地都能回家,只是曉玲同學並不打算頻繁的回家,她已經是大學生了,要獨立生活。

    在她的想像中,大學應該是多姿多彩的,沒有學習的壓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兒。

    迎接新生是每個學期開學的常規節目,林曉玲也遇到了這種情況。

    「你是……」一位導演系二年級的同學指著林曉玲,驚訝道,「我想起來了,你是那個紅圍脖女孩,跑來跑去問人問題的那個。」

    電影學院導演系的學生基本上都看過那部紀錄片,對裡面的女孩印象深刻。

    有人甚至會模仿林曉玲逮住人就惡作劇的問一句,你覺得京城的風大麼?

    今天的曉玲同學雖然沒有圍紅圍脖,不過容貌沒什麼變化,被認出來並不奇怪。

    林曉玲還不知道自己在導演系已經出名了,即將面臨成為名人的煩惱,就像現在,看著面前這幫人熱情的模樣,總覺得不像是好人。

    可以預見,她的大學生活注定是沒辦法低調了。

    林子軒離開電影學院,前往《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組,籌備階段還好,不怎麼忙,一旦開拍,各種麻煩的事情就接踵而至。

    準備工作永遠無法做到十全十美。

    不進行實拍就不會知道問題出在哪兒,有時候可能就是一個燈泡的事情,拍電影是一項細緻的工程,室內戲還好調整,拍外景最為麻煩,任何細節都要考慮到位。

    現在正是秋高氣爽的好時候,不冷不熱。

    姜聞打算用兩個月的時間拍完室外的戲份,到了冬天再拍室內戲,三到四個月全部拍完。

    這部戲沒有大場面,拍起來不麻煩,前期的進度還可以,大家比較樂觀。

    正在這個時候華國電影圈發生了一件大事。

    9月24日,在日本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上,華國電影代表團提出抗議,並集體退出了電影節,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這件事的起因是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是京城電影製片廠的導演田狀狀執導的合拍片,內容反映了華國五六十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這戶普通人家的遭遇正是整個社會和時代的縮影。

    片子用的是香江和日本的資金,拍完後審查過不了。

    於是,日本投資商就把這部電影用日本電影的名義參加了東京國際電影節。

    這個怎麼說呢,合拍片就是指兩個或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製作單位共同合作拍攝的影片。

    比如,《陽光燦爛的日子》有香江和寶島的投資,這部片子也可以說成是香江電影或者寶島電影,可以參加香江的金像獎和寶島的金馬獎。

    不過在內地這部片子是內地電影,是經過總局批准後拍攝的,這個無庸置疑。

    現在的情況是,田狀狀的電影在沒有通過華國電影主管機構審查的情況下被送到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成為正式的參賽影片,還用的是日本電影的名義。

    結果是華國電影代表團集體退出了東京國際電影節,這個影響就大了。

    林子軒在電影圈的資歷不深,看不清楚其中的門道,但能感覺到有點不妙,在這個年代,牽扯到國際上的事情都不是小事情。

    很快,總局的處罰下來了,田狀狀八年內被禁止從事導演工作。

    這算是華國電影行業最嚴厲的處罰了。

    導演被處罰,這件事應該算是了結了,然而,事件的餘波並沒有結束。

    圈子裡有傳言,凡是牽涉到那個年代的電影都會被嚴查,張億謀的《活著》和姜聞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都有這方面的情節。

    為此,正在魯省拍戲的張億謀打電話回京城探聽風聲。

    這個事情太大了,對田狀狀的處罰太嚴厲了,連張億謀都要謹慎對待,想弄清楚其中的緣由,是不是因為電影題材的問題。

    如果傳言屬實的話,那他的《活著》就危險了。

    這可是300萬美元的投資,都拍到一半了,想退出都不行,張億謀自然會著急,他只希望只是這一陣的事情,過了這陣就好了。

    「悠著點吧,別太出格了。」林子軒提醒姜聞。

    「咱們這就是一青春片,談戀愛的片子,沒那麼嚴重。」姜聞沒有信心的說道。

    聞雋不太瞭解內地的審查制度,覺得有點小題大做了。

    在香江,《陽光燦爛的日子》算是非常保守了。

    比如有一場洗澡的戲,一群少年打架回來,在浴室裡脫光了淋浴,這是****。

    聞雋覺得沒什麼,他是寫過******片的人,這個尺度根本不是問題,不過這一段在內地審查的時候肯定會引起爭議。

    劇本中還有不少暗示性的情節,姜聞不願意刪掉,林子軒覺得很危險。

    當然,他沒有阻止姜聞拍攝,先拍出來看看效果,審查畢竟是以後的事情,到了明年興許放鬆了也不一定,誰知道呢。

    到了禮拜天,林曉玲從電影學院回家吃飯。

    「老哥,都怪你,我現在都有外號了,被人叫做紅圍脖女孩,早知道拍片子的時候我換身衣裳了,看起來太土了,傻里傻氣的。」林曉玲抱怨道。

    「你就知足吧,出名還不好,要是你在導演上沒有成就,還能轉行做演員,以後你就是導演裡最好的演員,演員裡最棒的導演。」林子軒取笑道。

    「那不是什麼都不行,老哥,你別小瞧我,我一定會拍片子拿大獎,橫掃世界影壇。」林曉玲不服氣道。

    「這孩子,別吵吵,趕緊收拾桌子,洗碗去。」鄭秀蓮吩咐道。

    曉玲同學雖然是大學生了,可還是敵不過母親的命令,只好老老實實的洗碗去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22:51
第一百八十八章 一場好夢

    電影圈的事情還影響到了出版行業。

    長河文藝出版社原本要出版《活著》這本小說,書號什麼的都弄好了,就等著張億謀的電影在國際上獲獎和在全國上映。

    那樣他們連宣傳都不用,藉著張億謀的名頭就能把書給賣出去,多省事啊。

    但現在他們察覺到了風險,不那麼樂觀了,還打電話給林子軒詢問情況。

    林子軒和他們一樣,都是聽說而已,不瞭解內情,慕致遠倒是知道一些,他雖然不負責影視這方面,不過想要打聽一下不是難事。

    這兩年類似題材的電影有好幾部,有些是擦邊,有些就過於直接。

    田狀狀這部電影之所以沒通過審查,題材是一方面,還有就是他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了,本來不讓電影放映就行了,可誰知道竟然參加了日本的電影節。

    日本方面有意把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頒給這部電影,並對影片大加讚賞。

    這樣問題就複雜了,只能說田狀狀撞到了槍口上,才會受到這麼嚴厲的處罰。

    至於以後類似題材的電影,批准拍攝的可能性很小,那些正在拍攝的電影也會嚴格要求,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

    也就是說,傳言有幾分可信度。

    這時候,張億謀帶著劇組回到了京城,他在周村拍攝了半年時間,影片完成了大半,剩下的情節會到東北拍攝,都是冬天的場景了。

    他一回到京城就給林子軒打了電話,讓林子軒過來大家一起推敲劇本的事情。

    說實話,這部電影拍到這個地步想改劇本基本上很難了,錢花的差不多,沒辦法重新拍,只能依靠後期製作的時候進行刪改了。

    更何況,電影和小說的差距太大,可以說已經不是原來的故事了。

    林子軒想改都不知道怎麼改,他提了幾個簡單易行的建議。

    比如,把那段故事情節模糊處理,或者直接刪掉,這麼做會影響到故事的連貫性,你可以打出字幕,寫個「幾年以後」也能交待過去。

    辦法有很多,就看願不願意犧牲影片的質量和藝術性了。

    張億謀為難就為難在這裡,他對這部電影有整體的打算,刪掉這部分就顯得不完整了,不過他知道沒有退路了,只能往前走,把片子拍完。

    至於結果如何,到時候再看吧。

    「你覺得這樣能成麼?」張億謀疑問道。

    「我不知道。」林子軒回答道。

    當初劇本通過審查的時候,張億謀信心十足,讓林子軒非常佩服,覺得真不愧是華國的大導演,這影響力沒得說。

    現在張億謀心裡沒譜了,林子軒不佩服張億謀,改佩服總局了。

    林子軒見到了葛尤,他們有半年沒見了。

    這年頭拍戲就是這樣,交通不方便,一旦跑到偏遠地區拍戲,回來一趟不容易,接下來去東北,又要兩三個月時間。

    葛尤這一年有大半年都在外頭了,拍電影看著挺光鮮,受罪的時候也不少。

    「演的感覺怎麼樣?」林子軒詢問道。

    「演的不怎麼好。」葛尤不滿意道,「要能再拍一回,我演的肯定比現在好。」

    「得了吧,尤哥,那麼干張導肯定就瘋了,他現在都火燒眉毛了。」林子軒說笑道。

    「真有那麼嚴重?」葛尤擔心道。

    這是他第一部大製作電影,花了心血琢磨劇本,塑造人物,不想出現意外。

    「看情況吧,張導應該有辦法。」林子軒含糊道。

    他們這次見面吃飯,還為了新公司的事兒,第一單生意談成了,電視劇正在籌備之中,公司也該成立了,不然沒辦法和空政中心簽合同啊。

    「都是你們忙了,我也沒出力,這太過意不去了。」葛尤不好意思的說道。

    「行啦,以後有你忙的時候,現在拍電視劇呢,就你那片酬咱們可請不起,還是等拍電影的時候再說吧。」馮曉剛取笑道。

    拿了電影金牛獎最佳男主角後,葛尤的片酬翻了好幾翻,拍電影都要10萬起步,廣告費更不用說了,等拍完《活著》,估計還會漲。

    這也是演員的片酬普遍看漲,趕上了好時候,他們三人中,葛尤最有錢。

    「你們商量出來公司名字沒有?」葛尤轉移話題道,「我琢磨著這幾年的日子就像是做了一場好夢,你們覺得好夢公司怎麼樣?」

    「那不如叫夢工廠呢,一個造夢的工廠。」林子軒提議道。

    「好夢公司,這個具有本土特色,夢工廠,這個有點洋氣。」馮曉剛比較道,「咱們這樣,在國內呢,就叫好夢影視公司,不過英文名字叫夢工廠,等以後咱們進軍國際影壇的時候再用夢工廠這個名字。」

    「那行吧,名字就是圖個好兆頭,好夢不錯。」林子軒同意道。

    「那為咱們以後都能做好夢走一個。」葛尤高興道。

    三人舉起杯子,一飲而盡,這是十月的一個中午,雲淡風輕,天氣晴朗。

    葛尤還要去拍戲,沒什麼時間,就按照原先說好的拿出四萬塊錢,三人湊成十萬,向工商局遞交申請,辦理影視公司的經營執照。

    公司的名字就叫京城好夢影視公司。

    這時候京城的民營影視公司不少,有的掛靠在國有單位下面,有的就是自己單干。

    說是影視公司,經營範圍不僅是影視劇,還有廣告和經紀。

    藝人經紀在華國是一個新興行業,可以簽約演員和歌手,培養新人等等。

    這在港台地區很普遍,大型的電影公司都會有經紀部門,負責管理旗下的導演和演員,在好萊塢更是有專業的經紀公司,獨立於電影公司之外。

    林子軒意識到經紀部門的重要性,這牽扯到公司今後的發展。

    只有吸納了一批演藝圈著名的導演和明星,才能擴大規模,圖謀發展,好夢公司雖然目前還只有三個人,也要早做準備。

    這說的有點遠,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拿到營業執照,尋找辦公地點,開始招兵買馬。

    林子軒辦理了停薪留職,正式下海,馮曉剛還有一部戲沒有弄完,要過一個月才行。

    他們找了找工商局的關係,營業執照半個月時間就辦了下來。

    兩人拿到營業執照,從工商局出來,顯得意氣風發,神采飛揚,一場好夢就這樣開始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11 22:51
第一百八十九章 群雄並起的時代

    好夢公司人員簡單,職務分明。

    林子軒是董事長,馮曉剛是總經理,葛尤是藝術總監。

    在這個全民下海創業的年代,這種幾個人的小公司比比皆是,名片上印的頭銜都這樣,怎麼醒目怎麼來,一律的董事長和總經理。

    要是個副總經理都不好意思拿出手,檔次太低。

    就連開麵館和髮廊的小老闆都跟著趕時髦,客人吃過飯理過發,付錢的時候隨手塞過來一張名片,歡迎您下次再來。

    拿起來一看,某某麵館總經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家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呢,挺能唬人。

    他們剛找到公司的辦公地點,就把名片給印了,見了熟人散一下,權當是做宣傳了。

    林子軒和馮曉剛找了幾天,碰到了一處不錯的院子,地處繁華鬧市,租金卻很便宜,主要是因為從那兒能看到繁華街市,不過有一堵牆隔著。

    這一隔就成了兩個世界,一邊繁華,一邊冷清。

    好在他們是影視公司,不需要打開門賣東西,作為文藝工作者,他們從事的是腦力勞動。

    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兒只是起步的地方,辦公環境清靜,正適合搞創作。

    總共有五個房間,四間辦公室,一間會議室,還設有一個前台,添置一些傢俱,簡單佈置和裝修一下就能辦公了,反正前期也沒什麼事情。

    有了辦公地點,接下來就該招兵買馬,大展宏圖了。

    說是招兵買馬,其實就找了倆人,一個是四十多歲的婦女,負責公司的財務,一個是不到二十歲的小姑娘,負責接電話,順便打掃衛生,端茶倒水。

    他們怎麼說也是老闆了,招待客人的時候自己動手不太合適。

    此外還買了一輛麵包車,作為一家影視公司的領導,不能騎自行車出去談生意吧。

    這麼一來二去,十萬花掉六萬,公司還剩下四萬塊的流動資金,要趕緊掙錢了,否則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起,壓力很大啊。

    從年初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影視行業,這大半年的時間,京城像這樣的小型娛樂公司能有幾十家,專門做影視的就有七八家。

    其他的有倒騰廣告的,有給歌星錄歌的,甚至是做錄像帶生意的,五花八門。

    這些公司各顯神通,使用各種手段拉來投資,聚起一幫人開始拍影視劇,高價邀請明星加盟,劇組遍地開花,弄得京城影視行業表面上看起來很繁榮。

    圈子外邊的老闆看到這種繁榮景象,以為影視行業的春天來了,紛紛下場,想分一杯羹。

    這裡面有人是騙錢的,忽悠一個是一個,拿到投資就跑路,有人是真正想做事的,可一部片子賠了就會破產倒閉,當然也有人賺了錢。

    這就是京城影視圈的現狀,一個魚龍混雜的江湖,一個群雄並起的時代。

    林子軒暫時不準備搞開業儀式,想低調行事。

    主要是人不齊,公司的藝術總監葛尤還在東北呢。

    等過年那會大家都回來了再說,眼下先把業務做起來,悶聲發大財,賺錢才是硬道理,弄那些虛頭巴腦的沒用。

    十月下旬,他帶著公司的印章,到空政中心簽下了好夢公司的第一筆業務。

    這個項目雙方都很滿意,屬於強強聯手。

    空政中心是老牌的電視製作單位,林子軒和馮曉剛在電視圈頗有盛名,只是部隊有紀律,對資金的控制很嚴,有監管機制,不會把資金打到好夢公司的賬戶上。

    《炊事班的故事》從籌備到拍攝都要在空政中心的監督下進行。

    林子軒是製片人,馮曉剛是導演,其他的都是空政的人,這樣他們才能夠放心。

    也就是說,除非這部戲賣出去收回投資,否則林子軒拿不到一分錢。

    按照計劃,《炊事班的故事》將在十一月中旬開機,爭取三個月拍完,情景喜劇場景簡單,只要演員沒問題,拍攝進度很快,三天拍一集非常正常。

    空政的演員都是演話劇出身,表演功底沒問題,就是沒演過這種生活化的電視劇。

    林子軒沒去指導他們演戲,而是讓他們反覆觀看《我愛我家》,自己揣摩該怎麼演情景喜劇,這要比說一通大道理強得多。

    這時候的演員認真,尤其是空政的演員,作為軍人,他們把拍戲當成任務來做。

    根本不用催,排練的相當用心,還會提出不少建議,這是他們的好機會。

    以前空政中心拍戰爭戲,都是那些濃眉大眼,一臉正氣的演員當主角,長相稍微不端莊的演員只能演配角跑龍套。

    這次拍攝《炊事班的故事》,林子軒挑選的都是有特點的演員。

    有特點不是指丑角,而是指有喜劇表演天賦,演喜劇就要放得開,不端著,只有真正放下身段的演員,才能演好喜劇。

    有了空政中心的配合,這是林子軒做製片人以來,最輕鬆的一次。

    他當然明白空政中心的打算,情景喜劇能拍續集,空政中心顯然有下一次單干的想法,國有的電視製作單位需要有能盈利的電視劇。

    如果《炊事班的故事》獲得成功,也是一項榮譽,在部隊上,榮譽更為重要。

    林子軒對此表示理解,他更為看重的是和空政中心建立起來的良好合作關係。

    一回生,二回熟,下次要拍攝軍旅題材的影視劇就更容易合作了。

    作為一家小型的影視公司,在沒有發展起來之前,和國有單位保持好關係非常重要。

    回到公司,林子軒把合同放好,招聘來的小姑娘很有眼色的給林董事長倒了一杯茶。

    林董事長很有老闆派頭的讓小姑娘出去,自己坐在老闆椅上,拿起桌面上的報紙翻看,他在上面看到了這一屆華國電視金鶯獎的消息。

    這一屆金鶯獎於10月16日在津門舉行,藝術中心由趙寶鋼帶隊,那部《女人不是月亮》獲得了最佳電視劇獎。

    沒有意外的話,明年的金鶯獎《京城人在紐約》會是大贏家。

    只是這些事情和林子軒的關係不大了,他已經離開了京城電視藝術中心,走上了另一條道路,這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的戰場。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