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 文藝生活 作者:薪越 (連載中)

 
kevin1217 2016-11-8 04:59:59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0 98032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6:32
第四十章 非主流和主流的抗爭

    臨近年節,在蓉城的大街上總能看到模仿《頑主》中對白的年輕人,雖然不是那麼正宗的京味,卻別有一番喜劇效果。

    其中的不少橋段被他們津津樂道,年輕人聚在一起如果不談論《頑主》那就是落伍了。

    這就是《頑主》帶給蓉城的改變。

    這個年代一部電影上映基本上沒有宣傳費用,還不流行大張旗鼓的在報紙和電視上打廣告,帶著演員四處跑宣傳,也沒有各種炒作。

    頂多是在電影院貼幾張電影海報,告訴觀眾這是個什麼類型的電影。

    電影的宣傳幾乎全部依靠觀眾的口口相傳,好口碑才能讓更多的觀眾走入影院。

    米佳山心中頗為忐忑,他知道《頑主》最好的放映地點是在京城,也只有京城人最懂這部電影,這就是地域文化。

    不過,如果《頑主》在蓉城折戟沉沙了,那就沒有機會在京城放映了。

    好在一部好電影能夠獲得觀眾的共鳴,蓉城的年輕人同樣喜愛這部京味十足的片子。

    看著從影院傳過來的好消息,米佳山立刻申請讓影片在北方各大城市上映,要是還能取得好成績,那就在全國範圍上映。

    他這麼做是擔心《頑主》會在南方遇冷,這畢竟是一部帶有濃重北方地域文化的影片。

    華國南北方的文化差異頗大,東北的二人轉在南方沒有市場,南方的滑稽戲同樣無法在北方流行,兩地觀眾的口味迥異。

    進入臘月,《頑主》終於在京城上映。

    這部電影在京城比在蓉城還要火爆,看著電影中熟悉的景物,聽著熟悉的台詞,感受著京城的日常生活,京城的觀眾就像是自己在電影裡一樣。

    這種代入感特棒!

    而且,他們更能理解影片中三位主角的遭遇,因為這種事就發生在他們身邊,發生在他們身上,面對這個變革中的社會,年輕人迷惘無措,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這是一部能帶給他們歡笑,還能引起他們強烈共鳴的電影。

    與此同時,報紙和雜誌上開始關注《頑主》,由電影的熱映帶來了猛烈的抨擊。

    林子軒發表在《京城文學》上的小說並沒有引起主流文學圈的關注。

    一個新人作家寫了一部小說,就算是內容標新立異,也不值得大張旗鼓的評說。

    但《頑主》拍攝成電影,引發了年輕人的觀影熱潮,形成了一種現象,造成了社會影響,這就值得說道一番了。

    報紙上普遍評價《頑主》是一部低級趣味的電影,是一部媚俗的電影,是一部抹黑社會建設新風貌的電影。

    為什麼會引起這麼猛烈的抨擊呢?

    這和《頑主》裡不少調侃的情節有關,比如給地攤文學的作家頒發文學獎,這就是對主流文學圈的一種諷刺,還有揭穿道貌岸然的學者和教育家,把社會上不少成功人士虛偽的外衣扒掉,露出裡面的花花腸子來。

    《頑主》說到底就是對這個時代主流價值觀的嘲諷,是非主流對主流的挑戰。

    這就難怪人家會抨擊了。

    《頑主》不出名就算了,既然你出名了,那這些代表主流價值觀的人自然要發出聲音來。

    如果他們代表高雅文學,那麼《頑主》就是低俗文學,他們是陽春白雪,《頑主》就是下里巴人,只有把《頑主》打落塵埃,才能顯得他們高尚深刻。

    林子軒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他看著報紙上的評論,沒什麼反應,還有心情和慕姍姍說笑。

    「這篇說的就很好,在社會進入新時代的當口,《頑主》反其道而行之,迎合社會上不良的低俗思想,討巧媚俗,誤導青年人,造成嚴重惡果,值得我們反思和警惕。」林子軒模仿著領導在會議上講話的語調說道。

    「你竟然不生氣?我都覺得過分。」慕姍姍氣憤道,「不就是一小說麼?值得這麼沒完沒了的鬧騰,好像你犯了多大罪似的。」

    「你可別生氣,氣壞了身子不值得,喝口茶消消氣。」林子軒把茶杯遞過去,勸說道,「從歷史上看,經典名著都是超越時代的,你等著吧,十幾年之後,那時候的人就會把《頑主》奉為經典了。」

    「你這是自我安慰呢?還是被氣瘋了?」慕姍姍懷疑道。

    「這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是高端深刻有內涵,比較正統,下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就會反過來,是調侃、顛覆和解構,按照西方文學的術語,這叫做後現代主義文學。」林子軒分析道。

    「你倒是想得開,想的明白。」慕姍姍無語道。

    「咱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犯不著和他們一般見識。」林子軒無所謂的說道,「當然,主要還是爭不過人家,要是能爭過,我早就和他們對罵了。」

    這倒是大實話,在報紙和雜誌一邊倒的對《頑主》展開攻勢的時候,林子軒就算是有三頭六臂也無法和主流價值觀抗爭。

    「那就這麼算了?」慕姍姍不甘心道。

    「我正琢磨這事呢,有兩個選擇。」林子軒糾結道,「我原本想,他們說我低俗,那我就寫一本思想內容特深刻的小說,讓他們無話可說,可那樣他們就會說我這是浪子回頭,改邪歸正了,我要是不寫深刻的小說,繼續寫《頑主》這類小說,他們還會照樣罵下去。」

    「要不這樣。」慕姍姍想了想,興奮道,「你先寫一本深刻的小說,在他們說你改邪歸正的時候,你再寫一本調侃的小說,他們要是還罵你,你就接著寫一本深刻的小說,這樣週而復始,整死他們。」

    「呃……」林子軒看了慕姍姍一眼,覺得自己的世界觀正在逐漸崩塌。

    一次打臉不夠,這是要無限打臉的節奏啊,要不要這麼殘忍。

    這時候的慕姍姍一臉興奮勁,眼神中帶著點小暴力,有一種特別吸引人的魅力。

    「你這麼看著我幹嘛?」慕姍姍疑惑道。

    「我只是有點同情他們了。」林子軒感慨道,「他們就是罵上兩句,也沒有多大的仇怨,這麼做真的好麼?」

    「小林同志,在這種大是大非面前要堅定立場,絕不能心慈手軟,新的時代需要你去創造,而不能幻想著敵人會主動投降。」慕姍姍鬥志昂揚的說道。

    聽到這話,林子軒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量。

    有句話說得好,聽老婆的話跟黨走,日子會越過越有。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6:50
第四十一章 青春正當時

    說實話,林子軒對這些抨擊並不怎麼在意,他的小說罵了人家,人家反擊過來是很正常的事,也算是禮尚往來。

    他和慕姍姍不過是說說好玩而已,沒必要費那麼大周折就為了看人家笑話。

    興許沒玩壞人家,倒是把自己弄得神經兮兮的,那就虧大了。

    還是那句話,犯不著。

    他其實應該感謝人家,這不是因為他犯賤,而是在這鋪天蓋地的罵聲中,他出名了。

    以前大家說起林子軒,沒什麼人知道,現在說起林子軒,京城人差不多都知道。

    就是那個被一大票人痛罵的主,翻開報紙在文藝版面就能看到林子軒的名字。

    不管怎麼說,他以這種另類的方式被人民群眾所熟知,成為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

    當然,沒多少人會把寫《頑主》的林子軒和真正的林子軒混為一談。

    這不是網絡時代,一搜索就能知道林子軒的資料。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寫《頑主》的林子軒至少也要在三十歲以上,還是特憤世嫉俗,逮誰罵誰的那種,而不是一個性格溫和的小伙子。

    在京城廣播電台,時常會出現這種情況。

    「小林,知道不?有個和你重名的傢伙被罵慘了,不過他寫的電影真好看。」

    林子軒只是笑笑,沒承認也沒否認,他倒不是擔心被單位知道會對調動工作有影響,就他現在這名聲,廣播電台知道後還巴不得他快點走呢。

    他只是覺得沒必要說出來,就這樣安靜的離開挺好。

    除了被人熟知外,還有一樣好處,那就是有出版社準備出版《頑主》,想要趁著電影在社會上造成的影響撈一筆。

    出版社從《京城文學》那裡找到了林子軒的聯繫方式,和林子軒商量小說的出版事宜。

    林子軒和出版社談了談,不太滿意。

    原因是在這個時代的華國竟然沒有作家拿版稅一說,也就是說作家出版小說,出版社付給作家一筆稿酬,然後小說和作家就沒有任何關係了。

    無論出版社發行了多少本小說,賺了多少錢,作家都分不到一毛錢。

    在華國,所有出版社都是這樣運營的。

    林子軒當然不同意,他提出了用版稅來付稿酬,作家至少要拿百分之十的版稅。

    出版社覺得林子軒是獅子大開口,版稅付稿酬這在華國沒有先例,雙方就這樣談崩了。

    其實,林子軒不是不能接受只支付稿酬的方式,但稿酬應該給高點吧,你拿幾百塊錢就想買斷一本注定要熱銷的小說,這也太不拿作家當回事了。

    時代在發展,以後出版社肯定會實行版稅付酬制度,林子軒並不著急。

    相對於林子軒獲得的罵名,《頑主》的主演們那是真的火了,張國粒和葛尤等人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走在街上都能被人認出來。

    根據米佳山來信所說,由於《頑主》在觀眾中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巴山電影廠把《頑主》送到了金牛電影節參賽,獲得了六項提名。

    金牛電影節是華國電影行業一年一度最高規格的影壇盛事。

    電影節名字的來歷是因為創辦電影節那一年正好是牛年,而且牛這種動物吃苦耐勞,勤勤懇懇,這也是勉勵電影工作者要踏踏實實的為百姓創作更好的電影作品。

    這六項提名是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錄音。

    其中,最佳男配角提名就是葛尤。

    由於《頑主》遭到的抨擊,林子軒沒有被提名為最佳編劇,為此葛尤和梁添還把林子軒找出來安慰一番。

    「小林,你這本子寫的真好,否則哥幾個演不出這狀態來。」葛尤勸解道,「估計電影節那邊怕惹麻煩,這才不敢給你提名。」

    「不是怕麻煩的事,你在劇本裡連電影行業都調侃了,他們小氣著呢。」梁添補充道。

    「所以說,不是咱們不堅強,而是敵人太強大,要懂得策略,暫避鋒芒,以小林你的才華,以後有的是機會。」葛尤鼓勵道。

    「有好事別忘了我,咱們聯手再戰江湖。」梁添豪氣道。

    這時候倆人已經喝的有點多了,大冬天吃著火鍋喝著小酒,不知不覺就上頭。

    林子軒稍微節制著,他等會還要去見慕姍姍,不能喝趴下了。

    「我不是那麼脆弱的人,都是小事,兩位哥哥的心意我領了,咱們過了年大幹一場。」林子軒端起酒杯,高聲道。

    「行,過了年再說。」倆人舉杯,一飲而盡。

    三人喝了最後一杯酒,走出飯館,外邊是一片銀白色的世界。

    昨夜下了一場大雪,整個京城都是白茫茫一片,林子軒和他們告別,朝著公交站點走去。

    來到慕姍姍家裡,她早就等得有點不耐煩了,倆人說好了要去什剎海滑冰。

    在京城,冬天裡滑冰是常見的娛樂項目,大人小孩都喜歡。

    愛玩的年輕人還會趁著大雪天到郊外去滑雪,不過這個時候沒有嚴格的保護措施,很容易出事,也只有膽大的才會嘗試。

    倆人穿著厚厚的衣服,圍著圍脖,遮住臉和鼻子,前往滑冰場。

    所謂的滑冰場其實就是結冰的湖面,旁邊有出租冰鞋的地方,你不租也可以,自己在冰面上滑行也沒人管。

    這裡人多熱鬧,林子軒和慕姍姍換上冰鞋,開始在冰面上滑行。

    生活在京城裡的青年男女,很少有不會滑冰的,關鍵是能不能滑出花樣來。

    慕姍姍的身體平衡性好,滑的很順暢,林子軒就差點,只能在後面追,倆人就這樣在冰面上肆意的玩鬧著。

    等玩的有些累了,他們就在一旁看著冰場上那些青春飛揚的身影。

    「怎麼樣?有沒有天地在心中,世界任我行的感覺。」林子軒呼出一口熱氣,舒服道。

    「只是滑冰而已,你以為是在草原上縱馬奔騰啊。」慕姍姍笑話道。

    「就是個比喻,總有一天咱們能無拘無束,自由馳騁。」林子軒肯定道。

    他陪著慕姍姍滑冰主要是為了散心,慕姍姍沒能主持今年的春節晚會。

    觀眾對於慕姍姍主持春節晚會的呼聲很高,但由於慕姍姍的資歷和經驗問題,台裡並沒有安排她主持,這畢竟是一台非常重要的晚會。

    在今年春晚的四名主持人中,兩名女性主持人一個是《文藝天地》的主持人,經常主持綜藝節目,另一位是新聞主持人,有著豐富的主持經驗。

    「我是那麼看不開的人麼?」慕姍姍不滿道,「來吧,我還沒過癮呢,這次看你能不能追上我,追上有獎勵哦。」

    慕姍姍腳下的冰鞋一滑,人已經在冰面上飛馳起來,還回頭對林子軒招招手。

    林子軒緊跟其後,整個湖面成為了倆人追逐嬉鬧的舞台。

    他們正年輕,心胸開闊些,沒必要在乎眼前的得失,未來的路還很長。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6:53
第四十二章 過了臘八就是年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塵房;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白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除夕的餃子年年有。」

    這是老京城流傳下來的過年民謠。

    臘八過後,年味一天比一天濃,這時候大家雖然都不富裕,卻熱衷於過年,圖個喜慶。

    林子軒的調離申請已經批下來了,接替他的人也到了少兒欄目組,他過了年就不會到廣播電台上班了,基本上處於閒散狀態。

    過了小年,臘月二十四,他請了假,為自己家和慕姍姍家置辦年貨。

    這個年代市場上的商品種類還不太豐富,也沒有太高檔的東西,他騎著車子在京城各大市場轉悠,對照著手裡的清單大採購。

    慕姍姍家因為過年招待客人,要購買貴一點的茶葉和糖果,這要到百貨商店才行,其餘的在農貿市場就能解決。

    過年的採購由於量大,一般都是到農貿市場,那裡相對便宜一點。

    以豬肉為例,平時豬肉大概是兩元一斤,過年的時候菜市場會漲到兩元五角,在農貿市場可能只要兩元三角一斤。

    在京城,收入中等的人家每星期能吃上一頓肉,過年當然要奢侈一點。

    林子軒花了四十多塊錢買了二十斤豬肉,這是兩家的份量,豬肉可以包餃子,炸肉丸子,還能搭配各種蔬菜,是家家戶戶過年的必需品。

    他還購買了兩隻雞、一筐雞蛋、蔬菜和新鮮瓜果等等。

    回到家裡,他把東西分配好,給慕姍姍家送過去,這項任務就算是完成了。

    接下來的幾天每家每戶都會忙碌起來,這是家庭主婦的舞台,她們展現自己的廚藝,製作各種美味的食物。

    香氣瀰漫在京城的各個小區裡,小孩子們迎來了他們最喜歡的時節。

    林曉玲放假了,纏著哥哥要到電視台看看,春節聯歡晚會正在綵排,能看到不少明星,據說今年還有幾位來自香江和寶島的當紅歌星。

    林子軒只好帶著妹妹到華國電視台,滿足她的小願望。

    這是他早就答應妹妹的,只要林曉玲的成績能到班級前十名就帶她找明星要簽名,為此林曉玲竟然勤奮刻苦起來。

    這時候的大學可不好考,大多數女孩子高中畢業就到工廠工作了,家庭條件好的可以接父母的班,有個鐵飯碗。

    林子軒不想妹妹走這條路,還是上大學更有前途些,起點也高。

    臘月二十六,春晚綵排正在進行中。

    華國電視台內部非常熱鬧,相對應的檢查也變得嚴格起來,好在林子軒可以刷臉進入,帶著妹妹混了進去。

    春晚說是直播,其實會有三十秒的延遲,這是預防有意外發生。

    而且,還會提前錄製好一盤備播帶,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從直播切換到備播帶。

    一些特殊的節目,比如雜技和魔術等會採用錄播的形式,因為這種節目容易出問題,特別是雜技,沒有人能保證一次成功。

    慕姍姍因為不參與春晚,清閒不少,只要把《方大綜藝》的新年特輯做好就行了。

    她帶著林曉玲四處看看,最後把林曉玲安排到綵排的觀眾席,近距離的觀看春晚的節目。

    這讓林曉玲欣喜不已,覺得這嫂子實在太懂她了,唯一讓她遺憾的是今晚主要綵排語言類節目,香江和寶島的歌手都沒有出現。

    「《渴望》就要播出了,年二十八晚上。」慕姍姍低聲道。

    「已經拍完了麼?」林子軒疑惑道。

    他沒怎麼關注《渴望》,只是擔心這麼趕進度的話會影響到電視劇的質量。

    「還剩最後幾集,台裡的領導看了,覺得很不錯,就放在年前播出,這樣劇組的演員會在春晚上出現,算是宣傳了。」慕姍姍解釋道,「這次應該沒人罵你了吧。」

    「難說,這部電視劇這麼虐心,到時候觀眾肯定罵編劇為什麼讓劉慧芳過的那麼苦。」林子軒苦笑道。

    「呵呵,還真是。」慕姍姍幸災樂禍的笑道,「看來你就是個挨罵的命。」

    「你別得意,以後有記者採訪,我就說是你讓我這麼寫的。」林子軒耍無賴道。

    「你怎麼這樣啊,這不是誣賴我麼?」慕姍姍不滿道,「那我就告訴記者,你本來要把劉慧芳寫死的,是在我的勸說下,你才沒有下毒手。」

    「你這不是無中生有麼?」林子軒無語道。

    「是你先誣賴我的。」慕姍姍爭辯道。

    林曉玲在一旁聽著,暗地裡撇撇嘴,這倆人平時看著挺正常,怎麼一碰面就這麼幼稚啊。

    不過聰明的曉玲可不願意摻和進去,裝作什麼都沒聽到,繼續看她的節目。

    在林子軒和慕姍姍爭論要不要對劉慧芳下毒手的時候,就聽到身後有人弱弱的說話。

    「你們在說我麼?」

    林子軒和慕姍姍回頭一看,不知道什麼時候扮演劉慧芳的張凱莉來到了他們身後,看模樣是來參加春晚綵排的。

    背地裡說人壞話還被逮了個現行,一時間,倆人非常尷尬。

    「我們是說著玩呢,對不住啊。」林子軒道歉道。

    「我聽出來了,你就是編劇對不對?上次咱們見過,我就懷疑了,後來想找你沒找著。」張凱莉熱情的說道,「你這本子寫的太好了,我現在都快覺得自己就是劉慧芳了。」

    「不敢當,就前面二十集是我寫的,後面是台裡編劇的功勞。」林子軒客氣道,「那是您敬業,太入戲了,不是我寫的好。」

    「你別謙虛,我問過了,他們說整個本子都是你的主意,大綱是你寫好的,寫的太有生活了。」張凱莉稱讚道。

    「謝您捧了,我這人就是喜歡琢磨事。」林子軒不好意思的說道。

    兩人客套一番,張凱莉準備綵排去了。

    林子軒回頭一看,慕姍姍和林曉玲正盯著他看。

    「你們怎麼了這是?」林子軒不解道。

    「你和她什麼時候認識的?」慕姍姍詢問道。

    「就剛才啊,上次就打了個照面,不算認識。」林子軒鎮定道。

    「可我怎麼覺得你們那麼熟啊,像是老相識一樣。」慕姍姍懷疑道。

    「你別瞎說啊,我可是清白的。「林子軒抗議道。

    「我們的政策是坦白從寬,你可想好了,機會只有一次,要不要抓住就看你的表現了。」慕姍姍得意道。

    林曉玲搖了搖頭,又來了,你們太幼稚了,算了,我還是裝作什麼都沒聽見吧。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6:56
第四十三章 家庭肥皂劇

    1991年2月12日,晚八點,《渴望》播出了。

    對華國百姓來說,這就是平常的一天,快要過年了,有人守在電視機前,有人則在外邊和朋友聚會,各忙各的事情。

    華國電視台前面一部電視劇播完,自然會有一部新的電視劇開播。

    看過預告的觀眾知道這部新電視劇叫做《渴望》,但《渴望》講什麼的,好不好看,沒有人知道,不過留給觀眾選擇的餘地並不大。

    華國百姓習慣了鎖定華國電視台,特別是京城的老百姓。

    在這個時代,地方電視台以沿海的花城電視台和滬城電視台影響力較大。

    花城和香江相鄰,受到香江的影響,又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播放的節目娛樂性強,尺度頗大,受到當地百姓的喜愛。

    滬城電視台是南方文化的代表,在長三角一帶受到觀眾的熱捧。

    然而,這兩家電視台只在某一地域具有影響力,華國電視台在全國是無可爭議的霸主。

    林子軒在家裡陪父母看電視劇,重溫一下舊日的情懷。

    林伯清和鄭秀蓮非常看重這一天,兒子寫的電視劇播出了,還是在華國電視台,他們嘴上雖然不說,心裡卻極為驕傲。

    尤其是鄭秀蓮,前些日子報紙上因為《頑主》痛批林子軒,她心裡就不舒服。

    認為那些人是小題大做,還擔心兒子受不了打擊,提心吊膽的過了一陣子,等看到兒子的確沒受到影響,這才放下心來。

    這是林子軒疏忽了,他自己不在乎,但他身邊的親人在乎,慕姍姍就為此氣憤不已。

    他反應過來之後還特地安撫了一下父母,至於妹妹林曉玲,倒沒有擔心哥哥,還鼓動林子軒和那些人鬥爭到底。

    這丫頭有著京城人的性子,京城人有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勁頭,就算心裡打鼓,面子上也要撐住,不能讓人看不起。

    這次《渴望》播出,是林子軒證明自己的機會。

    倒不是說自己多了不起,而是不讓林伯清和鄭秀蓮擔心。

    不讓家裡人擔心,讓家裡人驕傲,這才是做子女應該做的。

    以後鄭秀蓮和街坊鄰居聊天的時候談到《渴望》,就能故作不經意的說起,這是我兒子寫的,倒不是顯擺,而是一種兒子終於長大了的感慨。

    在《渴望》的片頭,編劇一欄出現了林子軒的名字,後面還有故事策劃,同樣是林子軒。

    「看,那是老哥的名字。」林曉玲指著一閃而過的電視屏幕,興奮的說道。

    林伯清和鄭秀蓮雖然沒說什麼,心裡卻很高興。

    這可是華國電視台啊,兒媳婦在電視台當主持人,兒子寫的電視劇在電視台播放,還有什麼不滿足的,那些罵人的都是紅眼病,就看不得別人好。

    這個年代由於百姓不怎麼注意衛生,華國的一些地區時常流行紅眼病,就是細菌感染。

    時間長了,紅眼病就成了嫉妒的代名詞,諷刺某些人自己沒本事,專門說別人的壞話。

    《渴望》講述的是二十年前的故事,那時候知識青年剛剛回城,正是林伯清和鄭秀蓮那一代人的經歷,看著電視裡熟悉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的心。

    林曉玲則更多的是好奇,她這個年紀喜歡看香江的武俠片和寶島的愛情片。

    只是,家裡看電視的大權不在她的手裡,就算不喜歡看也沒辦法。

    這時候家庭裡父母的權威還在,沒有對孩子嬌生慣養的說法,更別提溺愛了,一旦犯錯,打一頓是正常現象,誰沒挨過父母的打罵啊。

    所以林曉玲也只能看下去,她還在琢磨著讓哥哥再帶她去電視台看明星呢。

    在林子軒家裡發生的事情也發生在華國的千家萬戶。

    《渴望》不是那種一開始就扣人心弦,**迭起的電視劇,而是特別的生活化,戲劇衝突不明顯,可等你真正看進去了,就會欲罷不能。

    這正是家庭劇的魅力所在,它通過家人之間家長裡短的瑣事表現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渴望》前面兩集主要是用來交代時代背景和人物之間的關係,讓觀眾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劉慧芳是劇中的主角。

    以前的電視劇要麼是宣揚部隊的戰爭片,要麼是以男人為主的電視劇,充滿了陽剛氣,很少把焦點放在女性題材上。

    同時,《渴望》還是華國第一部室內劇,讓觀眾覺得新鮮。

    當然,不可能觀眾剛看兩集就會認為這是神劇,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等等,那不現實。

    甚至還有些男觀眾覺得太平常了,沒有大場面,看的不過癮。

    這就是《渴望》的開場,像這一天一樣平常,觀眾和往常一樣看完電視劇,去睡覺,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大不了。

    除了林子軒,沒人能想到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這部電視劇將會掀起一股怎樣的風暴。

    第二天,年二十九,慕姍姍放假了,來到林子軒家,帶來了一些春聯。

    這時候春聯都不是買的,而是請人寫。

    四合院或者一個小區裡會有書法好的人,大家每年拿著紅紙請這人寫春聯,只要送包煙或者是乾果點心就行。

    這些書法好的人還會拿春聯當禮物街坊鄰居的四處送,圖個喜慶,也表示大家的關心親。

    慕致遠的書法不錯,家裡的春聯都是自己寫,他寫好了讓慕姍姍拿到林家來。

    春聯不值什麼錢,卻是往來的情分。

    林伯清還要上一天班,鄭秀蓮在外邊和鄰居嘮嗑,林曉玲找同學玩去了。

    林子軒和慕姍姍商量著過年到哪裡玩,京城過年很熱鬧,有廟會,還有各種娛樂活動,幾天假期還真不夠耍的。

    這時候,就聽外邊響起驚訝的聲音。

    「啊,真是軒子寫的?我沒注意啊。」一位街坊詫異道,「今兒晚上我好好瞅瞅,軒子出息了,都寫上電視劇了。」

    一般的朋友稱呼林子軒為「小林」,看著他長大的街坊稱呼他為「軒子」,林伯清和鄭秀蓮則叫他「小軒」,慕姍姍對林子軒的稱呼多了,就不在此一一列舉了。

    很顯然,鄭秀蓮「無意」中說出了林子軒寫了《渴望》的事情。

    事實上,看電視劇的觀眾一般都不會認真看片頭,即便要看,也是看演員,誰會沒事專門看編劇啊,這就是幕後工作者的傷心之處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6:58
第四十四章 大雪小雪又一年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過飯,在屋裡磕著瓜子,看著電視,等待著春晚的播出。

    過年嘛,重要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

    林曉玲依仗自己在春晚綵排現場的見聞,嘰嘰喳喳的說著今年春晚有那些節目,多好笑,恨不得把她知道的都說出來。

    不僅如此,前兩天,林曉玲還在她的同學面前顯擺,把消息告訴了她們。

    想到這裡,林子軒不由得搖了搖頭,這丫頭不知道劇透什麼的最遭人恨了。

    早知道不帶她去看綵排了,她就這麼把那些人家的春節晚會給毀了,你能忍受在看球賽的時候解說員每次都把結果先說出來麼?

    不過,林子軒沒有阻止妹妹的意思,大過年的,隨她高興吧。

    等他結婚後,從這裡搬出去,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日子就很難再有了。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屬於華國電視台的下級單位,在住房分配上還歸電視台管,李虹作為藝術中心的一把手,在住房分配上有決定權。

    只要林子軒和慕姍姍結婚,符合相應的條件,很容易就能分配到住房。

    這不能算是濫用職權,而是在政策允許下的靈活變通。

    聽著電視裡傳來的歌聲,林子軒的思緒有點飄忽。

    這次春晚,他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比如那位來自東北的小品演員趙本善,剛剛在春晚上嶄露頭角,正走在紅遍全華國的路上。

    不同的世界,相似的時空。

    京城人年三十喜歡熬夜,年紀大的人會早睡,年輕人則聚在一起打撲克或者搓麻將,帶有賭博的性質,一般都是一毛兩毛的樣子,消磨時間。

    林曉玲信誓旦旦的要堅持到最後,結果春晚還沒看完就躺在沙發上睡著了。

    林子軒等到零點,伴隨著電視裡敲響的鐘聲,新的一年到來了。

    鐘聲剛剛敲響,遠處就有鞭炮聲響了起來。

    他把自家的一盤鞭炮拿出來,掛在外邊的樹上,拿了根點燃的香,對著鞭炮的捻子杵了上去,看到捻子冒出火星便慌忙後退。

    這時候,街坊鄰居大多出來放鞭炮,在辟里啪啦的鞭炮聲中,大家說著拜年的吉祥話。

    鞭炮能從零點一直放到清晨,整個京城都陷入歡慶的氛圍之中。

    在這個時代,社會上雖然有提過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呼聲,但這是民俗,很難禁絕。

    據說南方的花城準備為此立法,只是還沒有實施。

    放完鞭炮,林子軒回到房裡睡覺,第二天還要四處拜年,他沒有興趣熬夜。

    說是睡覺,其實睡的不沉,總是被鞭炮聲吵醒,只能是在半睡半醒之間迷糊著。

    到了五點鐘,鄭秀蓮就起來了,在香爐裡點上香,在灶火裡下水餃,把各種零食準備好,等各家各戶吃過早飯,就會四處串門拜年了。

    林子軒跟著林伯清在街坊之間走動,兜裡裝著糖果和花生,看到小孩就遞過去一顆。

    今天是小孩子收壓歲錢的好日子,不是特別親的不會給,按照親疏遠近,會給小孩子一塊到五塊不等的壓歲錢,給十塊的很少。

    林子軒家也有親戚,不過不在附近,要等到明天或者後天再去走親戚了。

    上午的事情忙完,下午他來到慕姍姍家,一個是拜年,還有就是倆人約好去逛地壇廟會。

    京城地壇廟會是最熱鬧的廟會,從年初一一直到初七,有各類曲藝表演,還有各種地道的京城小吃,熱鬧喜慶,是京城人每年逛廟會的首選。

    今天天上飄著細碎的雪花,但阻擋不了百姓的熱情。

    等林子軒和慕姍姍來到地壇的時候,這裡已經擠滿了人,擠一擠才好,才有過年的氣氛。

    倆人跟著人群逛著,買了點零食吃著,表演看著,倒也樂在其中。

    等到逛累了,就找家小攤子坐下,要一碗混沌或者茶湯,慢慢用著。

    「你去年是和誰來的?」慕姍姍詢問道。

    「是和曉玲啊,就這她還抱怨我不帶她呢,自己找同學玩去了。」林子軒回應道。

    「早知道你把她一起帶來好了,省得她不高興。」慕姍姍好意道。

    她話雖然這麼說,不過還是想能夠兩個人在一起。

    他們倆人的婚期定在農曆三月份,不過年不覺得,一過年就覺得好似進入倒計時一樣,要數著日子過了。

    慕姍姍有點珍惜這段時間。

    據說結婚之後的男人都會變得不一樣,結婚之前寵著你,結婚之後使喚你。

    她和林子軒談論過結婚後的話題,還討論過家務分攤的事情,不過在她看到的家庭裡,都是女人在操持家務。

    就算李虹在電視台再強勢,回到家裡還是要扮演妻子的角色。

    在這個講求奉獻的年代,賢妻良母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女強人還很少出現,社會的轉型也是職業女性出現的契機。

    慕姍姍正處在這個階段,她既有傳統女性的價值觀念,又有著職業女性的追求。

    她想在矛盾中尋求平衡,卻不知道結婚後會是什麼樣子,一切都是未知。

    所以,她決定好好享受這段被寵著的時光,即便以後被使喚也能有心理上的平衡。

    「你這話說晚了,應該年前就說,太假了。」林子軒取笑道。

    「你自己都不提,還來說我,我會告訴曉玲,你這個做哥哥的把她給忘了,看她不哭給你看。」慕姍姍威脅道。

    「說起來還真是,以後陪她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林子軒感慨道。

    「都是在京城,又不是不見面,咱們經常回來就是了。」慕姍姍勸解道。

    「回來蹭飯啊,對了,你的廚藝到底怎麼樣,有咱媽幾成功力,一直沒見你動過手,別到時候還要我來下廚。」林子軒懷疑道。

    「你會下廚麼?」慕姍姍反問道,「我做菜你別管好不好吃,反正吃不死你就成。」

    「你這一說我還真有點害怕,要不你先弄一檔廚藝節目,就是教人學做菜的練練手,等你功力大成之後我就放心了。」林子軒提議道。

    「你的心眼太壞了,想讓全國百姓替你受罪。」慕姍姍指責道,「不過這個點子不錯,可以向台裡提出來試試,叫什麼好呢?」

    「叫天天飲食吧,通俗好記。」林子軒如此說道。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7:00
第四十五章 三個劇本

    忙碌的年節過去,生活又恢復到平日的模樣。

    林子軒到華國電視台報道,京城電視藝術中心還沒有自己的辦公地點,組織關係也掛靠在華國電視台,所以就暫時在電視台內部辦公。

    這裡原本就是華國電視台的電視劇製作部門,現在只是獨立出來而已。

    這是一種嘗試,大家都在摸索,一開始不可能分的那麼徹底,步子邁的太大,容易出事。

    以前華國電視台的攝影棚和拍攝設備都劃歸到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的名下,算是固定資產,只有人員方面較為麻煩,很多電視台的老員工對此有牴觸情緒。

    李虹倒是很乾脆,願意來的就來,不願意來的絕不強求。

    她在電視劇製作行業摸爬滾打十幾年,以作風強硬著稱。

    眼下的問題是穩定人心,只要藝術中心能夠快速的製作出一部質量精良的電視劇,獲得觀眾的認可,打響第一炮,那基本上就妥了。

    可惜了《渴望》這部劇!

    李虹在心裡歎息,如果這部電視劇能作為藝術中心的第一炮,那絕對是開門紅。

    經過過年這段時間的播放,《渴望》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影響力,無論是觀眾的來信還是媒體的評價,都是一邊倒的叫好聲。

    這種生活氣息濃厚的電視劇給華國百姓帶來全新的體驗,劇中人物的命運牽動著觀眾的心,造成了追劇的熱潮。

    有些沒有看到開頭幾集的觀眾甚至要求電視台重播,此時《渴望》連一半都沒有播完。

    李虹搖了搖頭,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渴望》拍攝完,攝影棚和機器都不能閒著,要抓緊時間制定下一部電視劇的拍攝計劃。

    過年的時候她和林子軒談過,這次不會拍攝像是《渴望》這類大製作的電視劇了。

    由於剛剛從華國電視台分離出來,要重新梳理和電視台的關係,以前是統屬關係,現在成了合作關係,所以京城電視藝術中心不再獲得電視台的全力支持。

    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都要自己想辦法。

    問題的關鍵是資金不足,從電視台劃撥過來的兩百萬資金需要安置新進的員工,要添置新設備,改善大家的工資待遇,還要預留一部分資金,以備不時之需。

    資金要花在刀刃上,不可能為了拍攝一部電視劇把所有資金都壓上,那樣太冒險了。

    用於拍攝電視劇的資金只有50萬,也就是說只夠拍攝一部二十集左右的電視劇。

    這種長度的電視劇沒辦法像《渴望》那樣描寫一個時代的風貌,只能另闢蹊徑。

    至於類型倒是無所謂,不過作為藝術中心成立後的第一部電視劇,絕不能是平庸或者失敗之作,要展現出獨特的風格來,至少要給觀眾眼前一亮的感覺。

    李虹讓林子軒琢磨琢磨,她對這個女婿抱有極大的期望。

    當然,她也知道,整個藝術中心不能只依靠林子軒,林子軒能寫出《渴望》這種大熱的電視劇,不一定就能在短時間內寫出其他精品的劇本。

    創作需要時間和積累,有些編劇為了寫劇本還會深入瞭解生活,到工廠和農村采風。

    但時間緊迫,她需要一個好劇本盡快投入拍攝,把藝術中心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一旦忙碌開來,大家就沒有心思想其他事情了,人心也就穩定了。

    這時候,敲門聲響起,林子軒走了進來。

    他剛剛報道,把組織關係轉到電視台,就來找李虹了,對於丈母娘交代的工作他可不敢怠慢,還要保質保量的完成。

    「小軒,感覺怎麼樣?這兒和電台不一樣吧。」李虹招呼道。

    「挺好的,這兒忙的多,電台那邊太清閒了。」林子軒小心道。

    他心裡其實挺怵李虹,現在又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在家裡隨便點沒事,這裡畢竟是辦公場所,要注意點影響。

    「咱娘倆就別客套了,坐吧,沒人的時候不用這麼拘束。」李虹隨意道。

    「那行,我就不拘著了。」林子軒放鬆下來。

    他從身上的背包裡拿出一疊稿子,遞給李虹。

    「這是我琢磨的三個本子,有大綱和前兩集的故事。」林子軒解釋道,「不知道咱們要拍什麼類型的電視劇,就先寫出來給您看看,不合適了再改。」

    這一次,李虹沒有覺得林子軒毛糙,而是非常驚訝。

    她知道林子軒做事穩重,既然拿出來給她看,那就是質量還不錯。

    你這是批發劇本麼?

    她很想這麼問,別人寫劇本千難萬難,怎麼到你這裡就好像買大白菜一樣啊。

    李虹不知道,慕姍姍也有過這樣的感慨。

    「第一個本子叫《編輯部的故事》,講了在一家雜誌社的編輯部裡發生的啼笑皆非的事情,走的是和《頑主》類似的路子,有點調侃現實,展現人生百態什麼的,不過比《頑主》收斂多了,《頑主》那個有點過了,第一次寫沒把握好,這次不會了。」林子軒說明道。

    李虹清楚《頑主》給林子軒帶來的罵名,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不過在她看來,這些都不是問題,只要故事精彩,一些爭議不算什麼,《頑主》的電影在年輕人中受到追捧,就很能說明問題。

    她要拍的是觀眾喜歡看的電視劇。

    當然,如果能把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口味都照顧到那就更好了。

    「第二個本子是《我愛我家》,怎麼有四十集?這可超出咱們的預算。」李虹詢問道。

    「這個叫情景喜劇,一集一個故事,製作費用非常低,只要一個場景就行,就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說話,花不了多少錢,還能連續拍下去,第二部,第三部,做成一個系列。」林子軒解說道,「就是故事情節有點太平常了,沒有波瀾起伏,和《渴望》沒法比。」

    「我也不期望能超過《渴望》,只要有特色就行了,你別有壓力。」李虹關切道。

    「第三個本子叫《外來妹》,只有十集左右,講的是北方農村的姑娘到南方工廠打工的故事,這種事以後會越來越普遍,有時代特色,就是拍攝起來怕是要到花城取景,不太方便。」林子軒敘說道。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7:03
第四十六章 屬於平民的時代

    林子軒把三個劇本的大致情節和優缺點介紹一番後就離開了,拍攝哪一部要由李虹決定。

    選擇這三個劇本他經過慎重的考慮。

    由於拍攝資金的限制,只能選擇節省資金的室內劇,不需要外景和大場面,就是一群人在封閉空間裡逗悶子。

    然而,有了《渴望》這種大製作的室內劇在前,想要超越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就只有走另一條路了。

    《渴望》屬於苦情戲,《編輯部的故事》和《我愛我家》都是喜劇題材,從類型上和《渴望》區分開來,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至於《外來妹》,這個劇本是一個較為新穎的題材,直擊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讓觀眾耳目一新,不會和《渴望》進行比較。

    在這三個劇本中,林子軒傾向於《編輯部的故事》。

    這個本子延續了《頑主》的調侃和諷刺,京味十足,其中李冬寶的形象正適合葛尤。

    葛尤來電視藝術中心是看林子軒的面子,林子軒自然要為他寫一部演主角的電視劇。

    雖然《編輯部的故事》是一部群戲,不過李冬寶這個角色非常討巧,能讓觀眾記得住。

    林子軒把《編輯部的故事》作為第一個介紹,就是這個意思,希望得到李虹的重視。

    當然,他不會越俎代庖,最後還是看李虹的考量,如果李虹覺得《編輯部的故事》太過冒險,容易引起爭議,也可以選擇《我愛我家》這種老少咸宜的劇本。

    林子軒走後,李虹翻看著三個劇本。

    作為華國電視台的製作人,她審閱過很多劇本,本子的質量好壞她看了大綱之後基本上就能斷定,這三個劇本各有優缺點。

    《編輯部的故事》貼近生活,反映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容易獲得觀眾的認可,但諷刺意味太濃,不夠主旋律。

    《我愛我家》是一部家庭喜劇,適合全家人一起看,只是作為藝術中心打響名頭的第一部電視劇略顯平淡了些。

    《外來妹》題材新穎,對準了一群打工者,展現了社會變革下普通人的生活。

    說實話,這個劇本打動了李虹,因為這是一部女人戲,一群農村女人到陌生的大城市打工,作為女人她更能理解其中的艱辛和酸楚。

    在大時代下,個體命運的變遷,從普通人的生活中投射出整個社會的變化。

    李虹敏銳的察覺到這或許是華國今後要面對的重大問題,外來務工人員將成為這個國家勞動力的支柱,她相信這部電視劇一定能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

    即便比不上《渴望》的影響,也會造成轟動。

    看著這三個劇本,李虹有點難以抉擇。

    她剛剛還在為劇本犯愁,這一下子就來了三個,質量都這麼高,有一個能幹的女婿還真是省心,要是這三個本子都能拍攝就好了。

    說到底,資金是個大問題……

    李虹想了想,從抽屜裡拿出一個名片盒,在裡面翻找起來。

    不一會就找到一張名片,這是花城電視台製片主任的名片,作為電視劇行業的資深製片人,李虹和地方台的製片人都有聯絡。

    就算沒有交情,也會有對方的聯繫方式。

    地方台拍攝的電視劇想要在華國電視台播出,都要經過李虹的審核,雙方打過不少交道。

    既然京城電視藝術中心暫時沒有資金,那就和花城電視台合作拍攝《外來妹》好了,花城處在改革開放的中心,無論是籌集資金還是操作上都相當靈活。

    李虹只要出劇本和少部分資金就可以獲得《外來妹》的部分版權,這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她現在是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的負責人,要轉變觀念,從一個單純的製片人向著商人的角色轉變,盈利才是她首要考慮的問題。

    沒有了《外來妹》的困擾,接下來就好選擇了。

    作為藝術中心的第一炮,李虹不擔心引起爭議,只要觀眾滿意就好。

    她決定拍攝《編輯部的故事》,至於《我愛我家》,可以隨時準備,有了資金就投入拍攝。

    這和《頑主》在社會上引起的強烈反響有關,《頑主》已經成了痞子文學,或者俗文學的代名詞,在被媒體抨擊的同時,也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它顛覆了以往正統的社會模式,把文學帶入到了平民階層,文學不再是那種高大上的形象,而是成了一幫人坐在街邊侃大山。

    李虹一直關注著《頑主》,她覺得這個社會即將進入平民化的時代。

    他們這一代人追求的理想和崇高被瓦解,林子軒和慕姍姍這一代人更多的想的是自己,這不能算是自私,而是個體的獨立意識。

    《渴望》之所以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是因為它代表著過去時代的美好。

    但那個理想主義的時代終究過去了,一個屬於平民的時代就要到來。

    自己不是也在改變麼?

    李虹搖頭苦笑,她想起了一句社會上的俏皮話,以前和姑娘談戀愛都是談理想,現在都談錢了,這正是時代改變的證明。

    林子軒在辦公室轉了一圈,低調的待在角落裡等著下班。

    葛尤和馮曉剛還沒來報道,葛尤趁著過年和梁添組成了一個小團體,到全國各地表演小品節目撈外快,這叫做走穴,華國很多歌星和演員都這麼幹。

    馮曉剛在安置家裡的事情,要過兩天才能來。

    到了下班時間,林子軒去找慕姍姍,現在倆人在一棟樓裡,見面很方便。

    「怎麼樣?第一天上班沒挨批吧?」慕姍姍笑瞇瞇的說道。

    「我是誰啊,今兒拿了三個本子過來,我估計咱媽現在正發愁呢,沒辦法,每個本子都那麼好,到底拍哪一個啊。」林子軒自誇道。

    「你就吹吧,我覺得肯定都給你斃了,讓你重寫。」慕姍姍不服道。

    「不可能,以後編劇行業會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小林出品,必屬精品,小林出馬,一個頂倆。」林子軒意氣風發道。

    「你還真不害臊,這話都能說的出來,我都替你臉紅。」慕姍姍打擊道,「你的那個天天飲食,我和領導提了,領導說做飯有什麼好拍的,真是瞎胡鬧。」

    「你們領導的水平夠嗆,沒有新思維,這種服務型節目以後會大火啊。」林子軒批評道。

    「算了吧,它火不火我不知道,我可不想惹領導發火。」慕姍姍鬱悶道。

    「那你要不要報一個廚師培訓班,據說新北方烹飪學校就不錯,包教包會,最適合你這種沒有經驗的新人。」林子軒提議道。

    「我就不學,到時候再難吃你也要給我吃下去。」慕姍姍恨恨道。

    「你別急啊,我就是說說而已,你真不學?」林子軒追問道,「你幹嘛呢,別動手啊。」

    慕姍姍不說話,化憤怒為力量,用手掐在林子軒的腰間,讓林子軒疼痛不已。

    一輛自行車在馬路上東扭西歪的前行,引得行人注目。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7:06
第四十七章 合拍片

    李虹的動作很快,第二天就把《編輯部的故事》的大綱發下去讓大家討論。

    她雖然是藝術中心的領導,能夠做出決定,不過這種內部討論的流程不能免掉,要讓下面的員工覺得自己的意見受到了重視,也能避免被人說成是獨斷專行。

    就算是走走過場,流於形式,也要做到位,不給人留下話柄。

    在單位工作就是這樣,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在外人看來可能顯得僵化,沒有效率,但這是一個單位能夠穩定運行的基礎。

    下面的員工不是傻子,看到大綱上的名字,心裡就有譜了。

    在華國電視台上班,還是負責電視劇製作,以前或許有人不認識林子軒,不過隨著《渴望》的熱播,林子軒的名字被圈內的人熟知。

    電視圈內的人和觀眾看待一部電視劇的視角不同。

    觀眾看的是劇情和演員,圈內人看的是製片、導演和編劇,這三者是一部電視劇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至於演員倒不是那麼重要。

    是電視劇成就了演員,還是演員成就了電視劇,這是很難說清的話題。

    但在電視圈內,一般認為是電視劇成就了演員。

    只要製片有手段,導演有能力,劇本出彩,演員還不是隨便挑,說句不客氣的話,捧誰誰紅,演員就是流水線上的作業員。

    很多時候都是說某某演員是某某導演捧紅的,很少說某某導演是某某演員捧紅的。

    這是大多數電視製作幕後工作人員的看法,如此能彰顯他們的重要性。

    當然,演員對電視劇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別是那些演技好的演員,能提升電視劇的檔次,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作為《渴望》的策劃和編劇,林子軒雖然沒有在觀眾中出名,卻在電視圈裡有了名聲。

    而且,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大家都在電視台上班,林子軒和慕姍姍的關係瞞不了人。

    這時候,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只有二十多人,一部分是原來華國電視台的員工,算是李虹的親信,一部分是李虹從外邊拉來的幫手。

    可以說都是李虹的人馬,她對那些首鼠兩端的人沒有興趣。

    明白了李虹和林子軒的關係,底下的人自然清楚李虹想要拍攝《編輯部的故事》,除了個別人擔心這個本子有點冒險外,其他人都沒有意見。

    畢竟有了《渴望》這部大熱劇在前,誰也不敢說《編輯部的故事》就不能大火。

    林子軒懂得做人,他把大綱和故事內容寫出來,讓大家參與後面的創作。

    在單位吃獨食會遭人嫉恨,利益均攤,和光同塵才是正道,這不是一個張揚個性的年代。

    他不想讓李虹難做,作為一個團體,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在和李虹商量後,他重點寫作《外來妹》這個劇本,這個本子和花城電視台合作,可以為藝術中心換取資金的支持。

    花城電視台在前些年就嘗試了制播分離,花城有不少私營或者來自香江的影視公司。

    他們的資金充沛,和當地電視台合作,採用內地演員和香江演員聯合拍攝的方式,把香江的資金和演員推向內地。

    這和寶島電視台想和大陸合作拍攝電視劇是一樣的道理。

    無論是香江還是寶島,都有局限性,沒辦法拍攝大場面,大多都是在攝影棚裡拍攝。

    比如要拍攝兩個國家打仗,十幾個人拿著兵器在那裡亂打一氣,這是鬥毆啊還是打仗啊。,

    內地的山水風景,古樸的建築和廉價的群眾演員對他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和華國電視台剝離後,寶島電視台想要獲得到大陸拍攝電視劇的機會,就要來找李虹,雙方簽訂合拍協議,才能獲得大陸的入境拍攝許可。

    寶島電視台對此頗為急切,他們剛過年就把劇本大綱發了過來。

    按照雙方的約定,劇本內容不能太過敏感,不能宣揚政治和暴力,不能涉及特殊年代和特殊歷史人物等等。

    寶島電視台發過來三個劇本大綱,一律是歷史劇,都是數百年前發生的故事。

    一個是講華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的故事,第二個是講華國某個朝代一門忠烈,為國捐軀,家裡的女人都成了寡婦,這些寡婦上戰場報國殺敵的故事。

    第三個是一部戲說劇,講一位皇帝微服私訪,下江南遊玩,順便邂逅美女,懲治奸人。

    這三部劇都有大場面,是真正的大製作,沒有幾百萬拿不下來。

    相比較藝術中心的窘迫,林子軒只能苦笑,如果有足夠資金,他也可以寫什麼大帝,什麼皇朝的歷史劇本,絕對不比寶島的這些劇本差。

    這是大陸和寶島在電視劇領域的第一次合作,李虹特別重視,不想犯什麼錯誤。

    說是兩家合拍,其實資金由寶島提供,主要演員和各種拍攝設備也由寶島安排。

    藝術中心可以提供後勤保障,推薦大陸的演員,以及組織群眾演員等等。

    在合同中要規定劇組中大陸工作人員的比例和薪酬的問題,兩地的工資標準差距很大,為了避免因此產生的糾紛,要事先做出說明。

    林子軒作為藝術中心編劇組的成員,負責跟進寶島方面的劇本創作,審核劇本的內容。

    比如,兩地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可能出現偏差,不能對正面的歷史人物進行醜化和歪曲,就算是戲說,也要在一定的歷史史實的基礎上進行。

    他在和李虹商量後,決定同意和寶島電視台合拍那個戲說類型的電視劇。

    女皇帝這部劇中女主角太過陰狠,為了登上皇位殺了太多人,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都當作棋子,不符合華國的主旋律。

    女將出征這部劇倒是不錯,可惜劇中奸臣當道,殘害忠良,皇帝又優柔寡斷,導致滿門守寡,這個想想還是算了吧,總覺得心裡不塌實。

    最後戲說歷史這部劇不錯,皇帝英明,大臣精幹,到江南除暴安良,既有兒女情長,又有武打場景,很歡樂的一部劇。

    關鍵是內容上沒有什麼隱患,最多被歷史學家罵上幾句胡鬧,影響不大。

    即便拍攝完成後,也是先在寶島電視台播放,如果反響不錯,華國電視台再引入內地。

    於是,這部叫做《戲說潛隆》的劇本就成了大陸和寶島第一次合作拍攝的電視劇。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7:08
第四十八章 那根看不見的線

    1991年2月到3月間,因為一部叫做《渴望》的電視劇,華國百姓陷入了一場集體回憶之中,就好像是做了一場夢。

    尤其對於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來說,這就是他們的人生。

    他們一邊看著電視劇,一邊回憶著自己的青春,以及那些年的那些事。

    那些美好的時光,那些遇到的人,那些錯過的瞬間,那些沒有機會說出口的話,那些永遠留在心底的遺憾。

    轉眼間,二十年時光過去,他們成家立業,有了孩子,孩子長大成人,開始談戀愛。

    這就是一個輪迴。

    這部電視劇完全講到了他們的心坎了,劉慧芳就是他們心中完美的化身,善良正直,默默付出,忍辱負重,有誰不愛劉慧芳呢。

    劉慧芳的命運牽動著華國百姓的心,電視台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幾十萬封信件,報紙上長篇累牘的報道著《渴望》的消息。

    國家級媒體《華國日報》上連續發文稱讚《渴望》是一部頌揚真善美,謳歌人性光輝,積極向上的優秀作品。

    華國電視台每晚七點的《華國新聞》上多次報道《渴望》的新聞,在《渴望》大結局的那個晚上甚至做了預告。

    沒有哪一部電視劇能夠獲得這樣的殊榮。

    在《渴望》大結局的時候,絕對可以用萬人空巷來形容,大家都在家裡等著看劉慧芳,等著最後的結局。

    根據公安部的統計,在《渴望》播出期間,華國各地的犯罪率大幅下降。

    這不是說犯罪分子都在家裡看電視不去作案了,而是被《渴望》裡傳達出來的美好和善良感染,不想去犯罪了,有些犯罪分子甚至選擇投案自首。

    公安部準備邀請《渴望》劇組舉辦慶功會,感謝《渴望》對社會的安定做出的貢獻。

    報紙上有個報道,江城的某個小區停電,市委的電話被市民打爆,因為他們要看《渴望》。

    現在全國最紅的演員就是張凱莉,毫不誇張的說,她出去買菜,賣菜的大嬸對她比對自己的親閨女還親,她出去吃飯,飯館老闆都不收錢。

    就是能紅到這個程度,家喻戶曉啊。

    林子軒同樣有了名氣,經過鄭秀蓮的宣傳,街坊鄰居都知道《渴望》是林子軒寫的,見面就誇軒子能耐了,寫的太好了,然後就打聽《渴望》下面的劇情。

    似乎《渴望》的故事比林子軒更重要。

    報紙上也有對林子軒的介紹,不過篇幅不多,主要還是對導演和各位主演的採訪。

    沒辦法,誰讓咱是幕後工作者呢。

    好在由於《渴望》的異軍突起,沒有人再抨擊《頑主》了,電視圈和文學圈離的並不遠,不少人都知道《渴望》和《頑主》是一個人寫的。

    一個是調侃社會,一個是謳歌生活,完全不搭界的兩部劇出自一人之手,這也太奇葩了。

    華國電視台因為《渴望》受到了國家的表揚,國家領導人都要接見《渴望》劇組。

    無論是華國電視台還是《渴望》劇組的成員,都沒想到這部劇能獲得這麼大的榮譽,有些興奮,有些惶恐,感覺一下子被舉到了天上,下不來了。

    林子軒雖然表面上很鎮定,但腳跟有點往上飄,不著地啊。

    被國家領導人接見,他可從來沒有過這種經歷。

    「是不是特得意?」慕姍姍詢問道。

    「說不上,就是感覺有點飄。」林子軒坦誠道,「你得拉住我,把我拽下來,要不我飄到月亮上,你就找不著了。」

    「你以為自己是嫦娥啊,還奔月呢。」慕姍姍取笑道。

    「我說真的,你要在我耳邊提醒著,別飄著,要是飄久了,我都不知道自個是誰了,那我這輩子可能就完了。」林子軒認真的說道。

    「放心吧,有我管著你呢,你飄不起來。」慕姍姍答應道。

    李虹和女兒說過這個問題,少年得志,最怕沉不下去,要是一直浮著,那終究成就有限。

    在她看來,林子軒就屬於這種情況,《頑主》還好說,一片罵聲能讓林子軒保持清醒,只要不頹廢,過了這個坎就是一片新天地。

    但《渴望》猛然間獲得這麼大的榮譽,擔心林子軒迷失其中,找不到自我,那就完了。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慕姍姍原本想和林子軒談談,沒想到林子軒還有著清醒的認識。

    「那行,我就把線頭交到你手上,風箏飛的再高,線頭還是在放風箏的人手裡。」林子軒握著慕姍姍的手,假裝扯過一根線,再把線放到慕姍姍的手裡。

    慕姍姍緊緊握著這根看不見的線,心裡踏實起來。

    今天是華國國家領導人接見《渴望》劇組的日子,為此鄭秀蓮給兒子準備了一套新衣裳,這本來是給兒子結婚用的。

    慕姍姍幫著整理好,時間差不多到了。

    華國電視台準備了兩輛大巴車,這種榮譽沒有人想錯過,整個劇組有幾十號人呢。

    當然,演員不能都去,不然那就太多了,只能是幾位主演代表,這次主要是接見劇組人員,也就是幕後工作者。

    林子軒走上大巴車,看到李虹在對他招手,便走了過去。

    這時候,大巴車上的人都好奇的看著林子軒,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人。

    說熟悉是因為林子軒創作了《渴望》的劇本,說陌生是因為林子軒基本上沒有進過劇組。

    對於《渴望》劇組的人員來說,林子軒頗為神秘,不過他們清楚這個紅遍大江南北的故事正是出自林子軒之手,而林子軒看起來只有二十出頭。

    在這個時代,有才華的人總是能得到尊重。

    不少加入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的人員和林子軒打著招呼,介紹著身旁的人,氣氛很好。

    在李虹身邊的是《渴望》劇組的導演和主演,大家都穿著新衣服,看起來很精神。

    張凱莉面帶笑容,她和林子軒見過兩次,有話題可聊,還說起在春晚那次相遇的趣事。

    李雪建在一旁坐著,露出憨直的笑容,對林子軒友善的點了點頭。

    和眾人打完招呼,林子軒在李虹身旁坐下,望著車窗外的京城,聽著車廂內眾人興奮的閒聊,這或許是他們最值得驕傲的一天。

    今天過後,有人會飄向空中,有人則選擇腳踏實地。

    林子軒並不擔心,因為他的手上有一根線,線的那頭在慕姍姍的手裡,只要倆人有一個站在地上,另一個就不會飄得太高。
kevin1217 發表於 2016-11-8 07:11
第四十九章 上電視

    林子軒出現在華國電視台每晚七點的《華國新聞》上,雖然只有不到三秒的鏡頭,但足以讓林伯清和鄭秀蓮驕傲了。

    他們這一輩人極為重視榮譽,能獲得「勞動模範」或者「三八紅旗手」這樣的稱號就會讓他們一生自豪,還會把獎狀和證書珍藏起來。

    勞模可是這個時代的標誌,是國家各條戰線上湧現出來的先進模範人物。

    勞動最偉大,勞模最光榮。

    奉獻和榮譽是上個時代的主旋律,深深的刻在他們的內心深處。

    這次兒子被國家領導人接見,這就好像兒子被評上勞模一樣,看著電視裡兒子和領導人握手的畫面,林伯清和鄭秀蓮激動不已。

    在京城生活的人雖說能經常見到大大小小的官員,不過這種機遇並不常有。

    對林子軒來說,剛開始的確有點小激動,過後就冷靜了下來。

    這次接見其實很簡單,主要是領導講話,然後大家站在台上,領導一一握手。

    握手的時候現場有些紛亂,大家比較熱情,林子軒都沒聽見領導說了什麼,或者根本什麼都沒說,接著有工作人員給每人頒發了一張類似獎狀的證書。

    這就完了,整個過程也就半個小時,在《華國新聞》上不到三分鐘。

    「老哥,當時啥感覺?怎麼看你沒什麼表情啊。」看完這段新聞,林曉玲好奇的問道。

    「沒感覺,就是有點懵。」林子軒實話實說道,「你還想怎麼樣?還能熱淚盈眶啊。」

    「至少也要笑的燦爛點吧,你沒看其他人都一個勁的傻笑麼?」林曉玲不滿意的說道。

    「你也知道是傻笑,我當時也想笑來著,就是臉上僵住了,沒笑出來。」林子軒說笑道。

    「沒見過世面,被嚇傻了唄。」林曉玲取笑道。

    「有這麼說你哥的麼,有本事你給我也上台領獎去,就會說風涼話。」鄭秀蓮訓斥道。

    「你偏心,就知道說我,等我長大了不比老哥差。」林曉玲委屈道。

    「這可是你說的,好好學習,這期末要考進前三名,我給你弄寶島明星的簽名,寶島有個劇組要來京城拍戲了。」林子軒誘惑道。

    「真的啊,是誰啊?我能不能到劇組看看。」林曉玲立馬興奮起來。

    「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帶你去,和明星面對面,還能說話聊天呢。」林子軒承諾道。

    「你別寵著她,這丫頭瘋著呢,別鬧出事來,影響咱們和寶島的關係。」鄭秀蓮擔心道。

    「放心吧,媽,她能鬧出什麼事啊,就是去玩玩,不過是一個劇組,沒那麼大影響力。」林子軒安撫道。

    「就是就是,還是老哥最好了。」林曉玲奉承道。

    「有了成績別驕傲,出名不見得是好事,以後更要小心,別出岔子。」林伯清告誡道。

    「知道了,我會注意的。」林子軒答應道。

    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林子軒照常上班,唯一的福利是華國電視台高層決定獎勵《渴望》劇組的成員,這次不再是精神獎勵,而是發獎金。

    像李虹和導演每人是600元,餘下的按照工作的不同每人200元到500元不等。

    林子軒拿到了400元獎金,為他和慕姍姍的結婚基金增添了一筆不小的收入。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大家正在為《編輯部的故事》做著籌備工作,一片忙碌。

    拍攝電視劇不是光有劇本就行的,還要搭建場景,佈置背景,至少要弄出一個雜誌社的模樣出來,還要招聘演員,制定拍攝計劃等等。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協同合作。

    「吆,小林來了,昨個我可在電視上看見你了,想不到看起來還挺上鏡,要不在咱們這劇裡客串一個。」馮曉剛招呼道。

    「馮哥別說笑了,我哪懂演戲啊。」林子軒搖頭道,「沒看我臉上都僵住了麼?」

    馮曉剛和葛尤倆人是他介紹進來的,自然和他親切。

    此時藝術中心草創,比較缺人,有時一個人要身兼數職,在林子軒的推薦下,馮曉剛身兼美工和編劇兩個職務,偶爾還客串導演助理。

    導演助理說起來好聽,其實就是給導演打雜。

    不過馮曉剛覺得挺好,他對拍片子很有興趣,和導演趙保剛的關係不錯。

    「沒事,你可以本色演出嘛,就演個面癱的角色,和日本那個演員一樣,面無表情的,那人叫什麼來著,這兩年挺有名的。」馮曉剛玩笑道。

    「叫北野伍,人那是演技,能演的像是沒演技一樣,這才叫高明。」葛尤搭話道。

    葛尤聽說有戲拍,就結束了全國巡迴走穴,回到了京城。

    前些年演員和歌星走穴形成了一股風潮,由於能夠快速的撈錢,大家就一窩蜂的撲上去,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都不放過。

    所以在小縣城能看到大歌星的演出海報,一點都不稀奇。

    不過走穴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格調低,不正規,趕場累,演出比較混亂。

    還有就是這是私人組織的演出活動,不向國家交稅,由此造成了嚴重的偷稅漏稅現象。

    走穴遊走在體制之外,鑽法律的空子,是一條灰色的產業鏈。

    大家都知道有問題,可不能有錢不賺吧,既然大家都這麼幹,也就跟風了。

    「還是尤哥有見識,一眼就看穿了真相。」林子軒誇讚道。

    「別笑話我,我就是愛琢磨事。」葛尤輕笑道,「這次咱又湊合到一塊了,我看了這本子,和《頑主》一樣的調子,有種親切感,我覺得這次更有把握了。」

    「我看李冬寶的角色就是小林專門給你寫的,太適合你的路子了。」馮曉剛贊同道。

    「那我可得謝謝小林了,改天咱們吃飯。」葛尤爽快道。

    現在京城演藝圈的現狀是戲少人多,演員要四處找活,電影廠拍攝的電影不賺錢,國家補貼減少,虧損嚴重,民營的影視公司還沒有發展起來。

    這是一段較為艱難的時期,不少演員選擇到南方的花城發展。

    等到政策放開,民營資本進入影視劇行業,這個市場就會逐漸繁榮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有一部戲,還是主要演員之一,對葛尤來說,就已經很好了。

    「咱們哥幾個就甭客氣了,這部劇還要仰仗尤哥你呢,觀眾會不會叫好,就看你得了。」林子軒誠懇道。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