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軍神 作者:冰雪塵(已完成)

 
Babcorn 2016-11-22 16:08:0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009 1140949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3 11:22
910.第910章 勸諸葛

    「關將軍,裡面請!」

    周瑜一身戎裝,親自將關羽引到營帳之內,滿臉笑容。

    至於關羽的親兵,卻都被留在了外面,關羽也不以為意,只帶領一員小將,拿著他的大刀走進營寨。

    「不知關將軍此來,所為何事?」

    進入營寨敘舊完畢,周瑜也不廢話,直截了當向關羽詢問。

    關羽臉色一肅,道:「想必大都督已經知道,我家兄長兵敗巴郡之事,現在荊州風雨飄搖,還望大都督能夠出手相助。」

    太史慈卻是按劍站在一旁,不停給周瑜使著顏色,關羽見狀心中一凜,不著痕跡看了身後小將一眼。

    小將會意,拿著關羽的青龍偃月刀,緊緊站在關羽背後,只要事情稍有變故,關羽就能第一時間拿到武器。

    周瑜卻是沒有理會太史慈,沉吟半晌正色道:「東吳既然已經與荊州結盟,自然應當共同進退。」

    「就算關將軍不說,我也不會坐視不理。」

    周瑜眼神清澈,語氣誠懇,這不由讓關羽感覺心中稍安,可太史慈的態度卻是曖昧不明,關羽仍舊不得不小心謹慎。

    「如此,我就代表兄長先行謝過大都督了。」

    周瑜微微一笑,忽然正色道:「巴郡有士元這等智謀之士,還有數員猛將隨行,為何有此大敗?」

    周瑜倒不是故意揭人短處,只不過他對於巴郡之戰極為好奇。

    雖說周瑜知道巴郡之戰的結果,卻並不知曉詳細經過,這才想通過關羽之口,瞭解一下。

    想起了戰死的張飛,關羽臉色無比陰沉。

    只不過面對周瑜的詢問,關羽也不好隱瞞,就將事情信息經過敘述了一遍。

    周瑜聽完經過以後,當即駭然失色,就連太史慈亦是面露驚異之色。

    他們都沒有想到,法正、張任居然如此忠義,為了打敗荊州軍居然不顧性命,特別是張任,甚至搭上了自己家人的性命。

    這種死間,哪怕是周瑜本人遇到,也不見得會將其識破,龐統、張飛因此被殺,荊州軍兵敗也就不以為怪了。

    在震驚過後,周瑜也長長舒了一口氣,雖說此次荊州軍在巴郡潰敗,益州軍卻也元氣大傷。

    只不過,法正以及張任的舉動,多少還是讓周瑜心生警惕。

    陳旭能夠得到此二人的忠誠,使得他們為了忠義甚至連性命都不要,那麼陳旭又有何等的人格魅力?

    至於陳旭麾下,又有多少這樣的謀士、武將?

    「陳文昭絕對乃主公生平大敵,若不謹慎對待,他日必定悔之晚矣。」

    將腦海中紛亂的思緒撇棄,周瑜站起身來,道:「我知將軍此行前來,乃是想要試探一番,看東吳會不會因為荊州空虛,而起什麼心思。」

    關羽聽見周瑜這麼一說,當即臉色大變,猛然站起身來,就接過了青龍偃月刀。

    太史慈懼怕周瑜有失,急忙拔劍護在周瑜身旁,虎視眈眈注視著關羽。

    周瑜卻是擺了擺手,示意太史慈退下,而後猛然拔出腰中佩劍,將案几斬成兩段。

    「我周瑜在此發誓,此次絕對會與荊州共進退,不會做那背信棄義的小人,若違此誓,天誅地滅!」

    關羽正準備爆發,聽見周瑜的誓言,先是呆愣當場,而後心中大喜,深深向周瑜行了一禮。

    關羽離開了,太史慈卻仍舊滿臉疑惑,問道:「大都督為何要錯過這個良機?」

    周瑜嘆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縱然劉玄德兵敗巴郡,東吳想要輕易將其吞併,亦會十分困難。」

    「若無陳文昭這個外敵在側,吾又豈會放棄這個大好良機?」

    「只不過有陳文昭在此,關中軍虎視眈眈,東吳若是再攻打荊州,恐怕會為陳文昭添做嫁衣。」

    周瑜的擔憂並沒有錯,假如東吳圖謀荊州,劉備勢必不會坐以待斃,兩者肯定會再度爆發戰爭。

    哪怕荊州元氣大傷,畢竟底蘊深厚,若是據城死守,對於東吳而言也會感到非常棘手。

    假如陳旭坐山觀虎鬥,再伺機奪取荊州,縱然東吳最終能夠取得勝利,也會不見得能夠守住荊州。

    經過這段時間的戰事,陳旭的實力周瑜已經知之甚詳,若讓其實力再度擴張,天下必定無人再能制衡。

    故此,周瑜思量許久,才決定不趁火打劫,反而要幫助荊州抵擋關中軍。

    西城城牆上面,徐晃看著已經撤兵的孫劉聯軍,忽然感覺一陣輕鬆。別看他死死守住了西城,可是這段時間並不太好過。

    「公子在巴郡大破荊州軍,子龍自武關出兵攻打荊州,主公大軍應該也快到了吧。」

    「現在荊州自顧不暇,又怎會繼續攻打漢中?」

    心中雖然有這種想法,徐晃仍舊不敢大意,下令士卒謹慎防備,小心孫劉聯軍殺個回馬槍。

    事實證明,徐晃的小心並沒有派上用場,孫劉聯軍真的已經撤兵了。

    至此,益州戰事已經告一段落,只不過很多後續工作,還讓陳政以及徐晃焦頭爛額。

    不管是那些,因為飢餓而被誘降的荊州軍,還是遍地烽煙,經過戰爭洗禮的漢中、巴郡,都要讓陳政以及徐晃花費很大力。

    關羽、周瑜撤兵沒多久,陳旭已經領兵進入武關,沒有絲毫停留就向荊州發動了攻擊。

    而且,得知益州戰事完畢,孫劉聯軍撤兵的消息以後,陳旭也感到非常意外,當即取消了攻打潁川郡的計畫。

    可是,當法正與張任的死訊傳來以後,陳旭卻是感覺天旋地轉,他沒有想到兩位益州的支柱,居然就此轟然倒塌。

    憤怒的陳旭,親自領兵攻打荊州,想要給劉備一個難以忘懷的深刻教訓。

    若是有可能,他也不會介意,將荊州納入囊中。

    只不過徐庶早有防備,特別是孫劉聯軍返回荊州以後,陳旭就知道這次沒有可能攻下荊州了。

    畢竟,現在正值年關,天寒地凍,並不太適合交戰。

    關中軍又是奔襲千里,先後與袁譚、曹操交戰,早就已經是疲憊之師,後繼乏力。

    雖說荊州軍傷亡慘重,益州軍卻也不太好受,再加上陳旭從兗州擄掠的一百多萬人口,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更何況,有了關羽、周瑜相助,荊州北部兵馬也不在少數。

    就這樣,戰局僵持到來年開春,陳旭不得不下達了撤兵的命令。

    而此時,除了北方的袁譚、袁尚以外,整個大漢再次恢復了平靜。

    時空逆轉,鏡頭轉換。

    自從劉備、龐統襲擊益州開始,諸葛亮每天晚上都要夜觀星象。

    事實上,觀星師不僅僅能在晚上觀星,在白天也可以。他們觀察到的星宿,也與普通人看到的有所不同。

    忽有一日,代表荊州的將星光芒大作,特別是位於主星旁邊的那顆星宿,更是璀璨奪目,令人不可直視。

    諸葛亮看到這幅情形,眼神卻是有些複雜,他知道龐統奇襲益州,已經成功了。

    與此同時,代表益州的將星卻是黯淡無光,還有一個原本璀璨的將星忽然隕落,這不由讓諸葛亮在心中猜測,到底是何人戰死。

    可惜諸葛亮雖然精通觀星之法,情報畢竟有些閉塞,如果他留在荊州軍營之中,就知道那個時候,正是張任殺掉法正之時。

    自從益州有璀璨的將星隕落以後,代表荊州的將星更是光芒大作,照耀長空,令人不可直視。

    然而讓諸葛亮沒有料到的是,一夜之間忽然有三顆十分璀璨的將星隕落,兩顆墜入荊州境內,一顆墜入益州境內。

    從那以後,代表荊州的星宿當即光芒黯淡,反而那些代表益州的星宿璀璨奪目。

    「噗!」

    諸葛亮看到這幅情形,忽然感覺心口一痛,猛然噴出一口鮮血。

    他卻恍若未聞,只是喃喃自語道:「天意難測,天命難改,只是可惜了士元啊。」

    「阿亮,你要多保證身體,以後儘量不要使用觀星之法。」

    就在此時,黃月英清脆的聲音在諸葛亮身後響起,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塊潔白的手帕。

    轉頭看到黃月英眼中露出的擔憂之色,諸葛亮不由心中一軟,道:「我本以為此次楚王可以逆天而行,沒想到終究是一場空啊。」

    「也罷,也罷,既然如此,我就不參與這個亂世了,日後與月英躬耕田野。」

    諸葛亮心中本來還有些念想,可是經過此事以後,哪怕多智如他,也感覺有些心灰意冷。

    天下大勢如此,非人力可以逆轉,諸葛亮雖然自負,卻也不會盲目自大。

    故此,現在的諸葛亮,就有了一種永不出仕,隱居一輩子的思想。

    黃月英知道自己丈夫才華橫溢,有經天緯地之才,若他真的將一身才華埋沒山野,才是天下真正的損失。

    本來黃月英不想多說什麼,可是看到諸葛亮略顯頹廢的樣子,當即鼓起了勇氣。

    「秦王雄才大略,仁政愛民,體恤下屬,拋卻出身來講,絕對是一位百年難得一見的明主。」

    「阿亮有沒有想過,前去相助秦王掃平天下,讓世間再無戰亂?」

    諸葛亮聞言,沉默不語。

    黃月英卻是知道他的心思,繼續道:「秦王極善用人,以阿亮的才能,根本無需太多擔心,定有施展才華的地方。」

    諸葛亮擦掉了嘴角的鮮血,抬頭仰望星空,久久不語。

    只不過,他的內心也開始掙紮起來。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3 11:22
911.第911章 月英之死

    益州之戰的詳細戰報雖然沒有傳來,諸葛亮卻已經猜到了事情的大概。

    這段時間,諸葛亮每日都是沉默不語,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從容與淡雅,黃月英那天晚上說過一次之後,也就沒有再多言其他。

    因為她知道,作為一個妻子,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該閉嘴。

    「阿亮,年關將至,我要出去採購一下物資,你要不要一起去?」

    聽見了黃月英的話,諸葛亮卻是搖了搖頭,道:「我就不去了,只不過月英下山的時候,要多多注意安全。」

    黃月英乖巧的點了點頭,準備了一會兒就往山下走去。

    目送黃月英離開以後,諸葛亮抱著自己的木琴,來到庭院之內,頂著寒風閉目養神。

    過了許久,諸葛亮的雙手忽然動了,在琴弦上面慢慢的撥動著,一道道宛若天籟的琴音,在庭院之中迴蕩著。

    「叮叮叮!」

    琴音繚繞,其中卻夾雜著一絲不甘,一絲無奈,以及一絲惆悵。

    「叮叮叮!」

    彈奏了許久,琴音再度變幻,卻是充滿了愛意,充滿了期盼,還夾雜著一絲崇拜,宛若少女對於情郎的感情。

    「叮叮叮!」

    琴音再變,變得忽而大氣磅礴,忽而平和寧靜,少了一絲功利,卻多了一絲恬靜。

    「嗡!」

    彈奏許久,諸葛亮雙手忽然按在了琴弦上面,琴聲戛然而止,他閉上的眼睛也猛然睜開。

    諸葛亮眼睛非常明亮,他用右手輕輕撫摸著琴身,而後微微嘆了一口氣,站了起來。

    走到門口,打開庭院的大門,諸葛亮來到山巔,背負雙手看著四處枯敗的落葉,久久不語。

    「大勢如此,天命難違。」

    「也許我真的應該如同月英說得那般,拋棄自己的執著,幫助秦王早日統一天下。」

    以前的諸葛亮,豪情萬丈,一直想要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可是今天,他忽然放下了以前心中的想法。

    「若為一己之私,而使天下戰亂不休,縱然名留青史,又如何?」

    諸葛亮笑了,笑容非常燦爛,往日心中的包袱,好似都在這一刻放下了。

    轉過頭去,看著略顯破敗的茅屋,在寒風之中瑟瑟發抖,諸葛亮忽然感覺有些愧疚。

    黃月英乃荊襄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家在整個荊州,也是有名有姓的大家族。

    可自從嫁給諸葛亮以後,黃月英卻一直隨他四處躲藏,從來沒有享受過一天清福。

    「你雖無怨無悔跟隨於我,我卻不能再讓你,繼續這麼生活下去了。」

    諸葛亮心中既然已經有了決定,對於未來自然會有所規劃,他相信憑藉自身才能,一定可以被陳旭器重。

    更何況,諸葛亮與陳旭雖然沒有見過面,兩人卻神交久矣。

    自從陳旭派人想要擄走諸葛亮那一刻,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有些微妙,諸葛亮在躲避之餘,未嘗沒有一絲自豪。

    就連強大的陳文昭,都想要不擇手段得到自己的效勞,諸葛亮也的確有這種自傲的資本。

    寒風撩起了諸葛亮的衣襟,散亂的發絲隨風舞動,別有一種出塵的韻味。

    小鎮的街道之上,熙熙攘攘,百姓川流不息,他們絲毫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反而因為年關將至,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

    黃月英提著一個竹籃,在集市上走走停停,挑選著家中需要的東西。

    她雖然出身很好,卻沒有那種嬌貴的毛病,反而平易近人,跟所有人都能談得來。

    「這個要多少錢?」

    「十錢。」

    黃月英秀眉微皺,覺得價格有點貴,無奈地笑了一下,轉身就往其他地方走去。

    雖然黃家並不缺錢,可是以諸葛亮的傲氣,也絕對不會伸手朝黃家要錢。

    再加上諸葛亮為了躲避陳旭、劉備,屢次三番搬家,耗費了不少財物,現在家中也有些拮据。

    黃月英身為家中的女主人,自然要精打細算才行。

    就這樣,黃月英穿行在集市之中,不停採購著自己需要的物資,最後整個籃子都被裝滿了。

    看了看天色,黃月英喃喃自語:「是時候該回去了。」

    諸葛亮隱居的地方,距離集市並不算近,黃月英若不早點往家中趕去,恐怕就趕不回去了。

    黃月英提著一大籃子東西,走了很長的路程,也感覺有些疲憊。哪怕如今天氣十分寒冷,黃月英額頭上面也隱隱出現了汗珠。

    「呼,還是先休息一下吧。」

    黃月英看了一下天色,發現自己趕回去還來得及,就來到道路旁邊,將籃子放下來,坐在了枯草之上。

    「咦,後面那些人也開始休息了。」

    黃月英看著後面的一大群人,秀眉不由微微皺起,美麗的大眼睛中,閃過了一道疑惑之色。

    黃月英離開集市以後,就感覺自己後面有人,只不過現在正是年關,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很多,她並沒有太過在意。

    可現在自己休息,那些人也停住了腳步,這不由讓黃月英心中暗驚。

    她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子,雖然不知道這些究竟是什麼人,卻也知道他們肯定不懷好意。

    「現在已經是比較偏僻的地段,若這些人的目標是我,恐怕早就已經動手了。」

    「可是他們緊緊跟在身後,卻並沒有任何動作,可以猜測這些人應該另有所圖。」

    「莫非,他們的目標乃是阿亮?」

    想到這裡,黃月英心中忽然猛然抽動了一下,瞳孔也猛然收縮,卻是不知該如何是好。

    「若這些人目標果真是阿亮,我現在回去肯定會暴露阿亮蹤跡。」

    「可這裡乃是荒郊野嶺,我又能將他們引到哪裡?」

    此時,黃月英糾結了。

    可是轉念一想,她又覺得自家有陣法保護,縱然這些人有所歹意,出其不意之下,也能將他們困在陣中。

    「那樣的話,自己與阿亮就有機會逃跑了。」

    心中有了計較,黃月英也不再休息,提著籃子就開始繼續趕路。

    在後面休息的那些人,見到這幅情形,也站起來緊緊跟在身後,這不由使得黃月英,越加肯定了他們不懷好意。

    後面這群人,加在一起有不下二十人,一個黑衣人小聲說道:「我們跟這麼緊,不會被發現吧?」

    另一人卻是冷笑道:「若此人是諸葛亮,我們還要擔心一二,不過只是一個女人罷了,何足懼哉?」

    這個時代,重男輕女的思想非常嚴重,後面這群人有這種想法,倒也並不奇怪。

    其餘人聽見這話,也都紛紛點頭。

    黃月英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節奏趕路,不急不緩,身後那些跟來的男子見狀,越發感到放心。

    在他們看來,黃月英若是真的懷疑了自己這些人,就不會這麼從容不迫了,只有首領沉默不語。

    有走了半個時辰,黃月英終於來到了一片山嶺之下,她看著前面的密林,眼中微微閃過一道喜色。

    「抓住她!」

    就在此時,為首那個男子卻是大喝一聲。

    本來不急不緩跟在身後的男子,頓時蜂擁而上,直接將黃月英捉住了。

    「你們要幹什麼!」

    眼看已經要進入陣法之中,後面之人忽然發難,不由讓黃月英感到有些驚慌失措。

    為首那個男子似笑非笑的說道:「看來你果真是懷疑了我們,饒是如此仍舊能夠如此鎮定,真乃奇女子是也。」

    雖然手下剛才議論紛紛,這個首領卻一直注意著黃月英的動作。

    他們此行主要目標乃是諸葛亮,在過來之前對於諸葛亮,也瞭解了很多。

    他們知道,諸葛亮一般居住在山上,而且房屋有陣法保護,想要闖過陣法很不容易。

    故此,看到黃月英準備上山,男子直接下達了活捉黃月英的命令,想要讓黃月英當做嚮導,帶他們進山。

    黃月英雖然聰慧,卻沒有想到這些男子,對於諸葛亮如此瞭解。

    好在她也並非常人,哪怕被眾人擒住,仍舊絲毫不懼,喝道:「青天白日之下,朗朗乾坤之中,你們如此強搶民女,簡直目無王法。」

    為首男子說道:「荊州的王法,約束不了我們。」

    黃月英臉色大變,喝道:「你們秦王麾下?」

    黃月英話音剛落,眾人全都目露寒光,看向黃月英的眼神之中充滿了殺機。

    首領寒聲說道:「既然知道了我們身份,你應該曉得我們此來所為何事,還請姑娘帶我們進山吧。」

    「諸葛亮既然是個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擔當。只要見到了諸葛亮,我們絕對不會為難你。」

    黃月英感受到了眾人身上的殺機,卻是死死咬住嘴唇,並不說話。

    她想不明白,為何自己與阿亮逃了又逃,阿亮甚至準備孤老山林,還會引起秦王的殺機。

    難道名聲,有時候也是一種羈絆麼?

    見黃月英沉默不語,那位首領再次說道:「姑娘但請放心,吾主仰慕諸葛先生才華,這才讓我們前來請先生下山相助,並無其他心思。」

    「縱然先生最終不願效忠吾主,我等也絕對不會勉強先生。」

    黃月英打量了眾人一陣,忽然點頭道:「那麼你們就跟我來吧。」

    首領聞言面露喜意,急忙讓人放掉黃月英,而後緊緊跟在了她的身後。

    眾人進入陣法之中,忽然感覺面前景象完全變了,黃月英一個轉身,身體幾乎也要看不見蹤跡。

    「糟糕,中計!」

    首領心中大駭,急忙拿出弩箭,向著黃月英快要消失的身影射去。

    「噗嗤!」

    弩箭洞穿身體,綻放出了淒美的血花。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3 11:22
912.第912章 衝冠為紅顏

    「終究,還是沒有躲過這一劫麼?」

    後心傳來的疼痛,讓黃月英知道了自己的處境,臉上不由露出了淒美的神色。

    其中,還夾雜著對於生的眷戀,以及對於諸葛亮的擔憂。

    雖說那人向黃月英保證過,不會傷害諸葛亮,也會將自己放掉,可是聰慧如黃月英,又豈會輕易被騙?

    從這些人暴起抓住自己的那一刻,黃月英就已經感受到了他們的殺機。

    她知道,這些人此次前來,絕對不是想要請自己丈夫出山,而是為了殺人。

    哪怕這些人說過會放掉自己,黃月英也絕對不會出賣自己丈夫,更何況,這些人根本不會放過任何人。

    這個時代,對於名聲十分看重,名士們都有著極其超凡的地位。

    如果陳旭派人刺殺諸葛亮的消息傳出去,對於陳旭的名聲的打擊,將會十分沉重。

    為了保守秘密,黃月英堅信,這些人一定會不會留下活口。

    本來她還寄希望,能夠在將眾人引入陣中以後,憑藉自己對陣法熟悉,而逃出生天。

    卻沒想到,那個男人洞察力實在太敏銳了。

    就在黃月英剛剛準備離開的時候,就已經被弩箭洞穿了身體。

    「噗通!」

    黃月英嬌柔的身體,緩緩倒在了地上,嘴角溢出了一絲鮮血。

    她努力抬起頭,看著茅屋所在的方向,眼中露出了極度留戀之色,只不過後心傳來的疼痛,卻讓黃月英臉色有些蒼白。

    「阿,阿,阿亮。」

    「我,我希望,希望你能從此隱居,不問世事,不要嘗試逆天而行,好麼?」

    黃月英用盡了最後的力氣,低聲呢喃著,好像諸葛亮就在身邊。

    只可惜,諸葛亮根本沒有辦法聽到,黃月英的臨終遺言。

    死士首領射殺黃月英以後,一個箭步往那個方向衝去,卻根本沒有看到黃月英的屍體。

    「剛才明明在這裡,為何找不到了?」

    陣法有迷惑人們感官的作用,死士首領雖然是朝著黃月英消失的方向走來,卻早已在不知不覺間,就已經走偏了。

    「有血腥味。」

    死士首領忽然聞到了一股血腥味,當即閉上了眼睛,照著自己的感覺,緩緩往那個方向走去。

    沒過多久,死士首領就已經看到了,倒地不起的黃月英。

    「這個陣法,可真是奇妙啊。」

    感嘆過後,死士首領看著倒在血泊中的黃月英,卻感覺有些唏噓。

    「真是可惜了這麼一位奇女子,只不過你夫婦二人,注定要死於此地。」

    正如黃月英所料的那般,死士首領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放過二人。

    因為他們接到的命令,就是殺死諸葛亮。

    作為死士,就要徹底執行命令,黃月英只不過是一個陪葬品罷了。

    就在他們暴露身份的那一刻,也就注定了黃月英不可能繼續活下去。

    殺人滅口,莫過於此。

    庭院之內,諸葛亮看了看天色,眉頭不由微微皺起。

    自從黃月英離開以後,諸葛亮總是隱隱感覺有些不安,只不過他也並沒有將這些件事放在心上。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心中的不安變得越發強烈起來。

    「怎麼回事,為何會有這種強烈的不安?」

    諸葛亮在庭院之內來回走動著,卻總是找不到不安的源頭,可他乃謹慎小心之人,已經開始為自己留後路。

    「啊!」

    忽然之間,諸葛亮摀住胸口,感到了一種鑽心的疼痛,差點摔倒在地。

    「為何會如此?」

    諸葛亮臉色有些發白,而後好似想到了什麼,略帶驚恐的說道:「莫非月英出事了?」

    「叮鈴鈴!」

    「叮鈴鈴!」

    「叮鈴鈴!」

    忽然之間,一陣鈴聲隨風傳來,諸葛亮當即臉色大變,失聲叫道:「有人闖陣!」

    為了起到預警作用,諸葛亮在陣法之中安置了許多鈴鐺,只要不是熟知陣法之人,不知不覺間就能觸動鈴鐺。

    一旦鈴鐺聲音響了起來,也就代表山上來了不速之客。

    此時的諸葛亮,雖然心憂黃月英安危,卻仍舊鎮定自若,非但沒有第一時間離開,反而拿著自制連弩,快速朝山下走去。

    陣法之內,死士們視線都有些模糊,他們看到的景象,往往都是陣法製造的假象。

    這些人在陣法之內走來走去,也宛若無頭蒼蠅一般,無論如何都走不出去。

    諸葛亮悄悄進入陣中,這個陣法是他自己所布置,沒有人比他更瞭解這個陣法。

    雖說陣法之內有不少關中死士,只不過諸葛亮小心戒備,並沒有任何一人發現。

    很快,諸葛亮就將陣法之內發生的所有事情,都瞭解清楚了。

    當他看到倒在血泊中的黃月英之時,徹底失去了往日的儒雅與冷靜,英俊的臉龐也有些許扭曲。

    「呼呼呼!」

    諸葛亮目眥欲裂,卻強行忍住內心的悲痛,反而緩緩平復自己的心緒,暗暗隱藏了起來。

    死士統領正在搜尋出口,忽然感覺渾身上下汗毛倒豎,想要躲閃卻已經來不及了。

    「啾啾啾!」

    十隻弩箭憑空出現,有四箭直接射中了死士統領。

    諸葛自制的連弩,一駑十發,而且經過特殊處理,殺傷力驚人,死士統領慘叫一聲,直接斃命。

    其餘被困入陣中的死士,此時很多都分散開來,只聽到了統領的慘叫,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啾啾啾!」

    「啾啾啾!」

    「啾啾啾!」

    此時的諸葛亮,絲毫沒有名士的風範。

    他在被迷霧籠罩的陣法中,化成了一個幽冥使者,收割著一條又一條性命。

    「沒有箭了。」

    諸葛連弩,對於箭矢的消耗實在太大了,諸葛亮剛剛射殺幾人,箭矢就已經消耗殆盡。

    可是他也並不驚慌,悄無聲息退了出去,回家拿來箭矢繼續殺人。

    二十關中死士,在恐懼與迷茫中,先後被諸葛連弩射殺,卻始終沒有發現諸葛亮的蹤跡。

    當所有來犯之人被誅殺以後,諸葛亮卻是將手中連弩丟掉,跑到了黃月英屍體旁邊,將其緊緊抱在懷裡。

    「月英,你醒醒,你醒醒,你醒醒啊。」

    諸葛亮英俊的臉蛋,貼在了黃月英冰冷的臉上,眼中淚水止不住流下了下來。

    他撕心裂肺的呼喚著,卻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叫醒,這麼一個已經死去的人。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諸葛亮放下黃月英的屍體,披頭散髮仰天長嘯,他恨自己無能,恨上天不公,更恨那些凶手。

    諸葛亮淚流滿面,最終只能雙目無神的抱著黃月英屍體,將其帶進了屋中。

    此時的諸葛亮,化身成為一個最溫柔的男子,為黃月英洗澡,為她清洗、包紮傷口,為她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

    過了許久,黃月英終於變成了往常那副模樣,只不過臉色卻有些蒼白。

    諸葛亮伏下身體,在黃月英冰冷的臉上輕輕一吻,而後輕柔的說道:「月英,這個仇我一定會為你報。」

    「今天來的這群人,只是第一批。」

    「叮鈴鈴!」

    就在此時,鈴鐺的響聲再起,諸葛亮卻好似早就料到一般,沒有絲毫詫異。

    「這一次,來的人應該更多吧?」

    正如諸葛亮預料的那般,這一次聚集過來的死士,足有一百餘人。

    由此也可以看出,為了殺掉諸葛亮以絕後患,陳旭以及李儒,究竟付出了何等代價。

    這些人本來都是分散搜尋線索,被殺的那個死士統領,發現黃月英蹤跡之後,一邊在後面跟蹤,一邊派人通知其他小隊。

    雖說那個死士統領,對於殺死諸葛亮這件事情,並不覺得棘手。

    只不過由於李儒再三交代過,他也只好小心謹慎,才去通知其他人,這才有了一百餘人齊聚此地之事。

    「好濃重的血腥味。」

    眾人進入陣法之中,都是臉色大變,當他們發現了袍澤的屍體以後,更是臉色鐵青。

    這些人在驚駭之餘,也開始搜尋出口,足足折騰到了午夜時分,才精疲力竭的走出了陣法。

    「看,那裡有亮光,好像還有琴音。」

    一個死士指著遠處,眼中露出了驚喜之色。

    「走,看看諸葛亮有沒有逃跑!」

    一百餘人朝著火光的方向走去,路過諸葛亮茅廬的時候,進去搜尋也沒有發現什麼。

    他們沒有在茅廬之內過多停留,繼續趨光而去。

    「有琴音,只是聲音為何如此悲傷?」

    眾人往前行走,聽著淒婉的琴音,也彷彿被感染了一般。

    「通往山上的道路只有一條,卻被封死了,想要上去必須將障礙物清理乾淨。」

    眾人聽著琴音,在黑夜之中點燃火把,開始搬開障礙物。

    山巔之上,諸葛亮身旁放著黃月英的屍體,他卻是輕輕撫琴,臉上波瀾不驚。

    忽然之間,本來淒婉的琴音,變得殺氣凜然,讓那些正在搬障礙物的死士,感覺有些心驚肉跳。

    「轟!」

    就在下一刻,火焰有小變大,很快就將所有死士都包圍了起來。

    那些被埋藏起來的引火之物,頓時燃起了滔天烈火,幾乎將黑夜都造成了白晝。

    「叮!」

    山巔之上,琴音戛然而止,諸葛亮抱著黃月英的屍體,緩緩消失。

    當天晚上,大火燃燒不止,好幾片附近的山嶺都被連累。

    第二天,整片山嶺都變了廢墟,進入山中的死士,沒有一人逃出生天。

    至於那片山嶺,後來也被改成了『紅顏嶺』,經歷過時間的洗禮,最終成為一個旅遊勝地。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3 11:23
913.第913章 三請諸葛亮

    山嶺之中,人跡罕至,此時卻琴音繚繞。

    僻靜的山谷裡面,清泉潺潺流動,溪水清澈見底,在小溪西方有一個低矮的墳頭。

    這座墳墓明顯乃是新建不久,四周都是光禿禿的沒有任何雜物,泥土可能是剛剛翻上來沒多久,還帶著一點點潮濕。

    墳頭前面,一道身穿素服的男子跪坐於地,忘卻一切輕撫琴弦,一道道的音符在山間跳動。

    動聽的琴音正是從此處傳來,而這個男子就是諸葛亮。

    那天晚上火燒山嶺,將關中死士全都燒死以後,諸葛亮就帶著黃月英的屍體消失了。

    他來到這裡,在這個靜謐的地方,親手為黃月英建造了一個新墳。

    這個低矮的墳墓,甚至沒有墓碑,若是別人不仔細發現,可能都不會認為這是一個墳。

    「叮叮叮!」

    諸葛亮雙目之中,隱隱有哀傷閃過,只不過他的琴音,卻顯得婉轉動聽,活潑好動。

    飽含深情的看了一眼,身前這座低矮的墳墓,諸葛亮眼中有淚花閃動,他只能閉上眼睛,強忍住不讓淚水流下來。

    因為諸葛亮知道,在妻子眼中,自己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咚咚咚!」

    還是那熟悉的琴音,猶記得當初那道倩影一身盛裝,在簡陋的庭院之內,隨著琴音翩翩起舞,能夠讓諸葛亮看得如痴如醉。

    他彈琴,她跳舞。

    琴音動聽,舞姿美妙。

    男子英俊神朗,女子婉轉多情,神仙眷侶,莫過於廝。

    只不過,情郎仍在獨奏,女子卻已故去,輕撫琴弦空作想,倩影不再心已傷。

    閉上雙眼的諸葛亮,隱約間彷彿回到了那個簡陋的庭院之中,一男一女,一琴一香。

    時間緩緩流逝,諸葛亮卻絲毫沒有在意,直到夜幕降臨以後,他才緩緩睜開了雙眼。

    如今的諸葛亮,再也不復往日的丰神如玉,雖然年齡不大,卻也已經形容枯槁,雙目黯淡無光。

    由此可見,黃月英的死,對於諸葛亮打擊有多麼大。

    月色如水,灑滿大地,溪水潺潺,寒風似乎刀削。

    諸葛亮深深看了墳頭一眼,抬頭仰望星空,隱約可見關中群星薈萃,光芒衝破九霄。

    特別是其中那位主星,更是有氣吞山河之勢,令人不敢直視。

    諸葛亮背負雙手,仰望星空許久。

    忽然之間,諸葛亮將那個陪伴自己許久的木琴,在黃月英墳前燒燬。

    「月英,其實我知道你也喜歡彈琴,只不過你更喜歡聽我彈的琴音,所以自從嫁給我以後,從來沒有彈過琴。」

    曾經的諸葛亮,意氣風發,鋒芒畢露,笑談天下,常自比管仲、樂毅。

    然而,自從他的書僮被擄走,回來向諸葛亮講解,自己在關中的所見所聞以後,諸葛亮就沉默了。

    從那以後,諸葛亮沒有了以前的輕狂,反而更加努力讀書。

    經過時間的洗禮,他彷彿已經洗盡鉛華,變得更加沉穩、內斂,更加深不可測。

    只不過,在這種深沉的表象中,卻無法掩飾他心中的孤傲之氣,以及那種幾乎能夠刺破蒼穹的鋒芒。

    可黃月英在的時候,她就好像一柄樸實無華的劍鞘一般,將諸葛亮所有的鋒芒,都掩藏了起來。

    只不過就在今日,那個劍鞘轟然破裂,寶劍的鋒銳之氣肆意破空,諸葛亮彷彿重新回到了年少時分。

    深深看了墳墓一眼,諸葛亮輕聲說道:「我意投身天下,此琴於我再無用處,就讓它永遠與你相伴吧。」

    火燒燬了木琴,也帶走了諸葛亮的一顆心。

    寒風呼嘯,將那些單薄的樹枝吹動,它們拚命搖晃著,好像在勸阻諸葛亮不要那麼做。

    只不過,當諸葛亮下定決心做某件事的時候,除了已經去世的黃月英,再也沒有人能夠讓他改變心意。

    「管仲助齊桓公成就霸業,樂毅攻齊連下七十餘城,昔日我既常以此二人相比自己,又怎能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戰績?」

    「既然無法供耕田野,就在亂世之中轟轟烈烈走上一遭吧。」

    諸葛亮走了,哪怕心中有萬般不捨,始終沒有再回頭。

    只是山谷之中,卻迴蕩著一句話:「願以我命改天意,不負所學不負卿!」

    元興六年終於過去了,只不過荊州上下,卻沒有一絲喜慶的氣氛,眾人反而如喪考批。

    關中軍撤兵了,荊州保住了,只不過劉備這次卻是傷亡慘重。

    周瑜果真沒有趁火打劫,反而與劉備見過一面,許諾東吳將會與荊州永結盟好,共同抵擋陳文昭。

    就在關中軍撤兵沒多久,周瑜也率領東吳士卒,撤回了揚州。

    至於劉備,剛剛回到襄陽之後,就已經徹底病倒,哪怕徐庶遍尋荊州名醫,都未能將其治癒。

    這段時間,關羽臉色一直很不好看,每次見到魏延都對他怒目而視,使得魏延心驚膽顫。

    好在劉備再三叮囑關羽,讓他莫要因為張飛之死遷怒魏延,關羽這才沒有找魏延麻煩。

    只不過,兩人之間的關係也開始變得很差。

    龐統乃荊州名士,家世顯赫,龐家在荊州也有很大的名望,這次龐統戰死,在荊州引起了很大轟動。

    雖說以前龐統被司馬徽盛讚,認為他才華過人,很多人仍舊不以為然。

    只不過當龐統投奔劉備,擔任軍師職位,將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之後,龐統在荊州的威望就越來越濃。

    漢代之人鄉土情結十分嚴重,只要一個地方出現了有本事的人,絕大多數當地人,都會覺得與有榮焉。

    龐統對於荊州士人,正是如此。

    可是現在,荊州名士龐士元身死,荊州上將張益德戰死,卻讓荊州上下在悲痛之餘,也感覺心中惶恐不安。

    特別是在劉備一病不起之後,荊州文武更是有些人心惶惶。

    關羽與徐庶從屋內走出來,兩人臉上都帶著凝重之色,可以想像劉備的狀況不太好。

    關羽忍不住說道:「兄長身體並無大礙,醫工也開了不少藥,為何終日臥床不起?」

    徐庶沉默半晌,這才嘆道:「主公這是心病,心病還須心藥醫,若是不能解開心結,想要好轉實在困難。」

    關羽向四周掃視了一眼,低聲說道:「軍師還請借一步說話。」

    徐庶也知道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也就跟著關羽一起,來到了一個僻靜的地方。

    關羽面露凝重之色,道:「軍師所說的心病,可是指益德?」

    對於張飛的死,關羽亦是悲痛欲絕,恨不能領兵殺入巴郡,好為自家兄弟報仇。

    只不過,他也知道現在不是衝動的時候,再加上劉備一病不起,關羽更要謹慎行事才行。

    故此,他一直將仇恨與悲痛埋藏在心底。

    徐庶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看得關羽眉頭微皺。

    「軍師這是何意?」

    徐庶看了關羽一眼,嘆道:「三將軍之死對於主公打擊很大,可是主公變成現在這副模樣,還有其他原因啊。」

    關羽道:「還望軍師為我解惑。」

    徐庶整理了一下思維,道:「主公兵敗巴郡,八萬大軍回到荊州的沒有多少,這場戰事過後,荊州實力大降。」

    「最為重要的是,士元與益德戰死了。」

    「荊州底蘊本來就比較單薄,益德不僅僅是主公麾下大將,還是主公兄弟,折損在益州自然會讓主公心痛。」

    「然而,士元乃荊州之基石,此次士元身死,二將軍可曾想到會有什麼後果?」

    關羽並非愚笨之人,被徐庶這麼一點撥,當即恍然大悟。

    劉備麾下,兩個主要謀士分別是龐統與徐庶,以前出征的時候,都是徐庶守荊州,龐統隨軍而行。

    荊州雖然頂級謀士很少,可是有了這兩個人,也勉強夠用。

    只不過現在龐統死了,徐庶雖然很有才能,終究有些獨木難支,荊州根本沒有資格再與陳旭爭鋒。

    甚至於,荊州從此以後只有防禦之力,再無進取之能,整個荊州局勢堪憂。

    荊州想要崛起,想再有進取之力,必須有兩個定計謀士相助才行,只不過劉備底子太薄,現在只剩下徐庶一人。

    這件事情,才是劉備真正的心病。

    想通其中關鍵以後,關羽眉頭緊皺,卻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頂級謀士又不是街頭大白菜,劉備能夠得到龐統、徐庶相助,已經是天大的福分了。

    現在諸侯都是求賢若渴,有到哪裡再去找一個頂級謀士?

    關羽皺眉思量許久,忽然說道:「軍師可曾有諸葛孔明下落?」

    雖然關羽非常自傲,對於諸葛亮的才能有所懷疑,可是龐統、徐庶都對此人推崇備至,關羽也不得不相信。

    最為重要的是,現在荊州真的太缺乏人才了,只要有一線壯大實力的可能,關羽都要爭取一下。

    而且,若是諸葛亮能夠投奔荊州,說不定劉備的心病也會消去,這才是關羽最看重的事情。

    聽見關羽的話,徐庶先是眼睛一亮,而後目光又暗淡了下來。

    他搖頭道:「此次攻打益州,一開始能夠勢如劈竹,多虧了孔明之計。可是現在主公兵敗,荊州風雨飄搖,孔明不見得會出山相助主公。」

    徐庶還有一句話沒說,那就是陳旭對於諸葛亮也十分看重,假如諸葛亮看得清天下局勢,就會前去投奔陳旭。

    關羽聞言,再度沉默了。

    「主人,主人,主人。」

    就在此時,徐庶聽到自己僕人的喊聲,當即轉頭問道:「喚我何事?」

    僕人上前說道:「有一人前來府中,叫做諸葛孔明,聲稱乃是主人好友,特意前來拜會主人。」

    徐庶聞言先是一愣,繼而大喜過望,對著關羽說道:「孔明現在來到襄陽,必是有了投奔主公之心。」

    「只不過此等大才心高氣傲,還需要主公親自相請,才能讓其鼎力相助。」

    「我先去面見孔明,二將軍速速告知主公,讓他來我府中相請諸葛孔明,只有得到此人相助,荊州才有與陳文昭對抗的資本。」

    言畢,徐庶也不理會關羽,就急匆匆離開了。

    為了躲避劉備搜尋,就連徐庶也很長時間沒有見過諸葛亮了,想起了自己的這位好友,徐庶心中也是一片火熱。

    關羽見徐庶匆匆離去,伸出手張了張嘴吧,終究還是轉身往劉備府邸走去。

    好在二人剛剛出來,距離劉備府邸還不算遠,關羽走了一小段路程,就已經再次來到了劉府。

    「見過二將軍!」

    守門士卒看到關羽前來,雖然有些疑惑他為何剛剛離開,又再次回來,卻也沒有阻攔。

    關羽也不答話,徑直往劉備的臥室走去。

    臥室之內,劉備雙目空洞,臉色蒼白如紙,身上甚至散發出了一些死寂氣息。

    哀莫大於心死。

    張飛、龐統的身亡,以及八萬荊州軍的覆滅,讓劉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嘎吱!」

    房門被推開,關羽輕輕走了進來,來到劉備身旁,喚道:「兄長。」

    劉備勉強轉過頭去,看到關羽就想起了張飛,眼淚不由自主流下了下來。

    關羽見狀,也感覺有些心塞。

    「兄長還請振作起來,總有一天,我們能為三弟報仇雪恨。」

    劉備卻是苦笑兩聲,頹廢的說道:「事到如今,我還有什麼資本,繼續與陳文昭為敵?」

    言畢,劉備直接閉上了雙眼,可以看出他已經有些心灰意冷。

    想起了徐庶的話,關羽知道也許諸葛亮此次前來襄陽,就是治癒自己兄長的契機。

    他也並不廢話,直截了當的說道:「荊州有一位大才諸葛孔明,兄長只要能夠得到此人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劉備聞言眼睛猛然亮了起來,繼而又是搖頭道:「我兩次前去拜訪,諸葛先生都是避而不見,可見其並無投我之心。」

    關羽卻是笑道:「可能以前,諸葛孔明覺得兄長還不夠誠心,何不再嘗試一番?」

    劉備苦笑道:「連人都見不到,又何談邀其出山助我?」

    關羽見火候已經足夠,當即正色道:「我剛剛得到消息,孔明已經來到襄陽拜訪元直。」

    「元直對我說過,孔明此時現身荊州,定有投奔之心。兄長只要誠心想邀,諸葛亮定會納頭便拜。」

    聽見關羽的話,劉備就好像打了興奮劑一般,猛然從病床上坐了起來,說道:「我這就去面見諸葛先生!」 本帖最後由 joa1317 於 2016-11-23 11:25 編輯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3 11:25
914.第914章 袁尚滅亡

    長安城內,張燈結綵,節日的喜慶氣息十分濃烈。

    陳旭倚靠在庭院內的大樹底下,喃喃自語:「元興七年已經到來,經此一役,諸侯應該再無進取之能。」

    「只是可惜了孝直與張任。」

    法正非常年輕,陳旭還想要自己百年之後,讓法正輔佐陳政。

    卻沒想到,法正終究沒有逃脫短壽的宿命。

    「主公!」

    陳旭正在暗暗傷懷的時候,忽然聽見了典韋的聲音,不由將腦袋轉了過去。

    「兄長喚我何事?」

    典韋道:「主公上奏的事情陛下已經應允,下詔追封法正為翼侯,追封張任為忠義侯,二人爵位由他們長子繼承。」

    聽到典韋的話,陳旭臉色才舒緩了很多。

    逝者已矣,在這個亂世中生命是如此的脆弱。

    陳旭不能讓二人活過來,只能為他們爭取好處,讓他們的後人可以繼承這份榮耀。

    是以,回到長安沒多久,陳旭就向天子表奏,要求冊封兩人為翼侯與忠義侯。

    陳旭點了點頭,道:「善待他們後人,若其中有才華者意欲出仕,可以給他們大開方便之門。」

    「忠臣之後,自當能得到應有的補償。」

    典韋轟然應喏,當即下去傳達命令。

    目送典韋離開以後,陳旭又將吳迅叫來,說道:「阿迅在我身旁歷練許久,也是時候獨領一軍了。」

    「如今戰事停息,數年之內恐怕不會再動刀兵,你正好可以接管一彪人馬,好在這些人中確立自己的地位。」

    吳迅臉色大變,急忙跪伏於地,說道:「末將願意永遠待在主公身旁,當作一員親兵。」

    陳旭急忙上前將他扶了起來,撫其背曰:「讓你一直充當親兵,豈不有些屈才?我看著你長大,知道你的能耐,統領一軍絕對沒有問題。」

    「阿迅莫要再推遲,明日就離開這裡,前去領兵鍛鍊吧。」

    吳迅還想再說什麼,可他也知道陳旭的性格,最終只能默默無語,只是眼中卻露出不捨之情。

    陳旭牽著他的手,笑著說道:「又不是見不到我了,何故露出此等小兒姿態?」

    吳迅有些哽咽的說道:「我擔憂主公安危。」

    陳旭欣慰的看了吳迅一眼,說道:「天下之間能殺我者有幾人?更何況,有國輔兄保護,阿迅完全不用擔心我的安危。」

    吳迅最終還是沒有繼續充當親兵,這是他看著長大的孩子,陳旭不可能讓吳迅一直被埋沒。

    過完年以後,關中再次忙碌起來,關中文士也有些焦頭爛額。

    雖說前番那場戰爭,關中軍力挫幾路諸侯,自己傷亡也不小,特別是益州之地,更是如此。

    以益州現在的兵力,根本不能掌控全局,一定要重新徵兵才行。

    只不過當初司馬懿用計,留下了將近五萬的荊州軍,很多荊州士卒為了食物,都投降了。

    這些人如果安頓不好,將會是一個很大的麻煩。

    相反,若是能夠將他們成功洗腦,益州就能輕而易舉得到五萬士卒。

    好在益州有司馬懿,陳旭倒也沒有太過擔心,相信經此一役之後,司馬懿也慢慢成長了起來,完全能夠獨當一面。

    除此之外,那些從兗州遷徙來的百姓,現在也讓陳群焦頭爛額。

    這個冬天為了將百姓們安頓下來,官府花費了太大的代價,府庫中的錢糧都有些捉襟見肘。

    最為重要的是,這些百姓並非自願遷徙,對於陳旭並沒有多少擁戴之心,心中反而有些仇視。

    很多人對於關中政策並不領情,這不由讓陳群安頓百姓的難度,上升了好幾個檔次。

    若是不能讓百姓歸心,恐怕這些百姓不但不會成為關中助力,反而會成為禍亂之源。

    這一日,陳群前來面見陳旭,道:「主公擄掠的百姓太多,雖然河南尹與河內郡兩郡,勉強能夠將他們安頓下來,田地卻也會顯得有些緊張。」

    「最為重要的是,這兩個郡中百姓,幾乎都不怎麼擁戴主公,若是有人在暗中煽動個,恐怕會釀成大錯。」

    「愚以為,應當將這些百姓分散遷徙到其餘郡縣,這樣既能加快融合速度,也能將他們分化,引起禍端的可能性也會小上很多。」

    陳群的想法很簡單。

    陳旭治下百姓,對於官府都是十分擁戴,假如把這些擄掠來的百姓,分散到各個地方。

    當他們從其他人口中,聽到了對於官府的讚譽之後,在潛移默化之中,很容易就能讓他們對官府產生好感。

    而且把百姓分開,縱然有些人心思不純,想要鬧事也沒有可能。

    陳旭聞言卻是眉頭緊皺,道:「如此一來,二次遷徙百姓,不僅會讓他們怨聲載道,恐怕還會消耗更多錢糧。」

    「這些年關中雖然有了不少家底,也經不住這樣消耗啊。」

    百姓們剛剛遷徙到這兩個郡城,雖然還沒有徹底安頓下來,多少有了一個落腳點。

    再度遷徙,定會引起百姓們的恐慌。

    至於再度遷徙的花費,也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不得不讓人操心。

    陳群卻是說道:「長痛不如短痛,主公若是將這些百姓,全都聚集在河內郡與河南尹,沒有五年時間,絕對不可能得到他們的擁戴。」

    「而且還必須保證在五年之內,給予這些人良好政策,他們也沒有被人煽動鬧事,才有可能讓這些人歸心。」

    「如今諸侯並起,日新月異,主公又有幾個五年揮霍?若不能迅速讓這些百姓徹底歸心,又怎會有餘力再攻其餘諸侯?」

    說到這裡,陳群臉色一肅,道:「現在將這些人分散遷徙,雖然短期會引起他們的牴觸情緒,這種牴觸總不會高過被擄掠之時。」

    「哪怕會消耗很多錢糧,只要他們能夠早日融入關中,消耗的錢糧又算得上什麼?」

    陳群精通內政,非常清楚人口的重要性。

    錢糧沒了可以再創造、生產,人口才是一個諸侯的根基,雖然關中現在剩餘的錢糧不多,可是只要擠擠,終歸還是拿得出來。

    陳旭聞言沉吟良久,這才下定決心,道:「此事全權交由兄長處理。」

    陳群得到答覆以後,也不再過多停留,當即心急火燎離開了,整個關中再度沸騰起來。

    目送陳群離開,陳旭心中也不由微微一嘆。

    對於關中,陳群可謂是盡心盡力,若是換成了其他人,絕對不會做下這等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只不說雙方認親以後,陳群也歸於陳氏一族,他自然盡心竭力為陳旭考慮。

    關中強,則陳旭強,陳旭強,則陳氏興。

    相比起陳旭,陳群這個漢代土生土長的士人,對於宗族的感情更加濃烈。

    至此,關中上下開始發展生產,安撫百姓,徵召軍隊,訓練士卒,根本沒敢有絲毫鬆懈。

    雖說幾年之內,關中沒有能力再次發動大規模戰爭,卻也不能妨礙關中備戰的激情。

    就在整個關中,都風風火火投入內政發展的時候,一個消息從北方傳來,卻讓眾人心中驚駭。

    卻說當時益州戰事危機,陳旭不得不放棄大好局勢,從豫州撤兵準備馳援益州。

    那個時候,本來虎視眈眈牽制袁譚的陳宮,也率領王延、張遼撤退,只有袁尚以及烏桓人,繼續與沮授交戰。

    陳宮之所以撤退,乃是覺得袁尚已經佔據整個幽州,又有逢紀、審配二人相助,縱然不能戰勝袁譚,也可以僵持許久。

    以袁尚牽制袁譚,消耗冀州的實力,正是陳旭定下來的戰略。

    如今這個戰略目的已經達到,陳宮自然不會再耗費並州錢糧,準備坐山觀虎鬥。

    事實上,袁譚撤兵返回冀州以後,與袁尚交鋒幾場,雖然每次都佔據上風,卻始終未能將袁尚擊潰。

    雙方之間的戰局,也因此陷入了僵持之中,這正是陳宮樂見其成的事情。

    只是讓陳宮沒有想到的是,短短半月之內,幽州卻是風起雲湧,變化之快讓陳宮都感覺宛若生活在夢幻中。

    原來,就在袁譚久攻袁尚不下之時,沮授卻向袁譚建議,招降審配、逢紀二人。

    袁譚聽見這個建議,自然是滿口拒絕。

    先不說能不能招降這兩個人,僅僅使他們背叛過自己,袁譚也絕對不會再收留二人。

    只不過沮授勸諫再三,並且曉以利害關係,又有許攸在一旁支持,袁譚才回心轉意。

    得到袁譚許可以後,沮授仍不罷休,反而要袁譚承諾,當審配、逢紀二人投降以後,不僅不能為難他們,反而要重用此二人。

    袁譚也知道現在的冀州風雨飄搖,勢力比起以前減弱了很多,心中雖然不願,終究還是答應了。

    只不過,袁譚並不認為,沮授、許攸能夠說服二人投降。

    可是讓袁譚沒有想到的是,沮授、許攸二人喬裝打扮,冒險前去袁尚營中遊說審配、逢紀,居然成功了。

    沮授與審配都是冀州名士,以前雖然有所矛盾,卻早就握手言和,關係十分親密。

    許攸與逢紀乃是同鄉,都是荊州南陽人氏,私交也是很好。

    當審配得知故人前來拜訪的時候,還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可是當他看沮授以後,不由大驚失色。

    審配差點直接將沮授抓起來,而後獻給袁尚,只不過礙於往日情誼,倒也沒有那麼做。

    審配將下人支走,當即問道:「公與何以如此大膽,敢孤身進入營中,就不怕我將你捉住獻給三公子麼?」

    聽見了審配對於袁尚的稱呼,沮授臉上不由浮現出了笑容,說道:「我知道正南為人,才敢孤身前來。」

    看著沮授一臉篤定的樣子,審配也只是苦笑幾聲,問道:「公與此來所為何事?」

    沮授當即正色道:「正南可知南方局勢?」

    審配道:「公與試言之。」

    沮授道:「陳文昭幾乎攻下整個兗州,將兗州境內人口擄掠一空,後來又斬殺兩員曹軍上將,聲勢駭人。」

    「不僅如此,其子陳政又在益州斬殺龐士元、張益德,八萬荊州軍幾乎折損殆盡。」

    說到這裡,沮授臉色非常凝重,說道:「正南可知,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審配沉默許久,說道:「陳文昭大勢已成,諸侯難以抵擋。」

    沮授深深嘆了一口氣,道:「我知主公繼承冀州以後,因為以前之事對於正南破有偏見。」

    「只不過,我卻知道正南忠於袁氏,絕對不願看到袁氏覆滅。」

    「陳文昭分裂冀州,使得主公與三公子內耗不斷,這種簡單計策正南不會看不明白。」

    「我也知道,正南投奔三公子,實屬無奈之舉。」

    「可是正南有沒有想過,再這麼消耗下去,根本無需陳文昭出兵,冀州早晚都會崩潰,老主公留下的袁氏基業,也會轟然倒塌。」

    「難道這種情形,就是正南願意看到的結果麼?」

    審配聞言沉默不語,只不過臉上卻露出了痛苦、掙扎之色。

    沮授見狀心中一喜,繼續趁熱打鐵說道:「主公經歷過兗州戰事,已經成熟了許多,深知如今的冀州勢單力薄。」

    「你二人離去相助三公子,主公非但沒有心懷怨恨,反而有愧疚之心。」

    「主公曾經對我說過,若非自己緣故,又怎會讓正南與元圖離開?」

    隨後,沮授更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誘之以利,終於說動了審配。

    事實上,沮授之所以能夠成功,乃是因為審配忠於袁氏,他也知道如果繼續這麼僵持下去,袁氏早晚都會滅亡。

    而且這段時間,袁尚的所作所為,也讓審配有些失望。

    掙扎再三以後,審配終於下定決心,準備再次投奔袁譚,相助袁尚守住冀州基業。

    許攸那邊,由於兩人私交緣故,再加上袁譚的許諾,說服逢紀更加容易。

    就這樣,審配、逢紀二人臨時反水,在一場戰爭中直接設計,讓袁譚生擒了袁尚,烏桓騎兵也逃回幽州東部。

    至於郭圖與鞠義,卻在陣中被殺。

    只不過審配、逢紀二人,卻要求袁譚留下袁尚性命,袁譚雖然心中不願,卻也不敢再寒了兩人之心。

    袁尚被俘以後,幽州很快就被袁譚平定,袁譚也信守承諾,開始重用審配、逢紀。

    至於袁尚,卻在幽州被袁譚佔據以後,自刎而死。當然,袁尚真正的死因,卻是不得而知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3 11:25
915.第915章 諸葛離去

    長安城,秦王府邸之內。

    陳旭看著手中的戰報,卻是久久不語,本來他還想讓袁尚牽制袁譚,不曾想戰局變化居然如此之快。

    「終究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哪怕關中謀士如雲,都不可能算到所有事情,袁譚再度接納審配、逢紀,也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事情。

    不得不說,沮授思維實在太跳脫了,膽子也太大了。

    「看來,我以前有些小瞧了袁譚小兒。」

    能夠冰釋前嫌,再度重用以前背叛過自己之人,無論是因為什麼緣故,袁譚都值得讓人敬佩。

    陳旭自忖,假如換成自己,不見得會有那樣的心胸。

    「以前的袁氏之中,派係爭鬥不斷,謀士相互牽制,雖然人才眾多,卻不能真正齊心協力。」

    「若經此一事,冀州謀士齊心,恐怕日後也不能小覷袁譚了。」

    幽州雖然局勢瞬息萬變,陳旭也沒有絲毫插手的能力,畢竟現在袁尚身死已成定局,關中也進入了修生養息的階段。

    時間緩緩流逝,陳旭也投入了忙碌之中,又一個消息讓他心中難以平靜。

    李儒來到陳旭面前,臉色沉重的說道:「主公,滲透進入荊州的細作以及死士,幾乎已經完全失去了聯繫。」

    「那些前去刺殺諸葛亮的死士,可能都已經殞命。」

    「最為重要的是,諸葛亮已經投奔劉玄德,如今擔任左軍師職位,深得劉玄德器重。」

    聽見李儒的話,陳旭心中無比苦澀,喃喃自語:「一切的努力,終究還是徒勞麼?」

    他之所以不顧一切,仍舊想要除掉諸葛亮,就是知道在歷史上,諸葛亮出山相助劉備,致使天下三分。

    哪怕現在關中實力強勁,陳旭也不得不考慮,諸葛亮出山可能帶來的影響。

    「諸葛亮投奔劉玄德以後,有什麼動作?」

    李儒答道:「因為刺殺諸葛亮之事,荊州細作有很多身份暴露,我們現在對於荊州動向,並不十分瞭解。」

    「只是根據邊境斥候匯報,劉玄德派遣大量軍隊,將荊州與益州、關中的交通要道全部封鎖,禁止一切交流。」

    「就連通商,以及士子遊學都不被允許。益州與荊州的聯繫,至此以後也幾乎完全斷絕。」

    陳旭聞言臉色微變,道:「劉玄德如此行事,到底是為什麼?」

    以前雖然雙方敵對,可是商業交流仍舊沒有被禁止,畢竟雙方都需要互通有無。

    可是現在,荊州軍擺出來的架勢,好像要與關中、益州徹底斷絕關係,這種關係不僅是政治上,還包括商業以及生活上。

    關中雖然強盛,可是荊州的很多物資,都是關中急需的東西。關中也有很多東西,荊州沒有辦法生產。

    如此嚴重的閉關鎖國,對於雙方的傷害都是非常嚴重,諸葛亮怎麼會走這一布棋?

    最為重要的是,現在荊州在邊境防守嚴密。

    很多道路要麼都被堵死,要麼被設置了關卡,日後再想派遣細作前往荊州打探消息,也將會變得十分困難。

    當然,荊州軍日後想要打探關中消息,同樣會變得十分困難。

    無論陳旭心中有多麼疑慮,也改變不了劉備的做法,更猜不到諸葛亮的心思。

    時間緩緩流逝,自從諸葛亮擔任荊州的左軍師以後,幾乎接管了荊州所有大權。

    一開始,還有人不服諸葛亮。

    可荊州經過一年的政治改革之後,諸葛亮幾乎得到了所有百姓的擁戴。

    諸葛亮的才能,根本毋庸置疑。

    相比起龐統與徐庶,他的才能更加全面,若是單論政治才能,龐統二人拍馬難及諸葛亮。

    當諸葛亮放開手腳,將一切精力都投在內政上面以後,所起到的效果簡直駭人聽聞。

    一年時間,雖然不至於讓荊州恢復元氣,卻也讓劉備看到了希望,讓荊州政治變得更加井井有條。

    不僅如此,諸葛亮與荊州大族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經過諸葛亮的舉薦,劉備親自登門拜訪,征辟了很多荊襄士人,其中就包含馬氏五常。

    馬氏乃荊州豪門,一門五兄弟,個個才華橫溢。

    馬老大字伯常,馬老二字仲常,馬老三字叔常,馬老四字季常,馬老五字幼常。

    因為兄弟五人表字之中,都包含常字,才被稱為『馬氏五常』。

    馬氏五常之中,尤以老四馬良才華最為突出,諸葛亮卻認為,老五馬謖最有靈性,乃是一塊璞玉。

    經過一年的發展,再有許多荊州士人依附,劉備麾下人才,比起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

    楚王府邸之內,劉備翻開一個又一個奏章,看到裡面的內容以後,臉上不由浮現出了笑容。

    「孔明果真乃當世大才啊。」

    直到現在,劉備仍舊記得當時的場景。

    那個時候,劉備心中抑鬱,形容枯槁,已經有些病入膏肓,哪怕荊州有良醫良藥,都不能救治劉備。

    只不過諸葛亮的到來,卻讓劉備心中抑鬱盡去。

    特別是得到諸葛亮效忠,又與諸葛亮交談一番之後,劉備心中更是重新燃起了希望。

    那幾乎被擊潰的野心,再次膨脹了起來。

    那一天,諸葛亮與劉備交談了很久,除了當事人以及徐庶之外,再也無人知道他們談論了什麼。

    事實上,諸葛亮投奔劉備以後,除了完全封閉與關中的交通,並且大肆改革內政、發展生產以外,根本沒有太大動作。

    不過有些人卻知道,這只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罷了。

    「踏踏踏。」

    一陣腳步聲傳來,劉備抬頭視之,才發現諸葛亮緩緩走了進來。

    「孔明。」

    劉備急忙起身,親自上前迎接諸葛亮,諸葛亮卻停住腳步,非常恭敬的向劉備施了一禮。

    諸葛亮其人,對於禮儀尊卑十分看重。

    哪怕劉備十分器重他,諸葛亮卻始終潔身自好,謹小慎微,不給任何人留下把柄。

    「我都說過很多次了,先生以後見到我,莫要如此多禮。」

    劉備見此情形,卻是面露不愉之色,語氣之中頗有責怪之意。

    可以看得出,劉備不是在做戲,而是真的不希望諸葛亮太過拘謹,希望兩人能夠以朋友身份交流。

    諸葛亮見狀,心中也是無比感動,卻仍舊有著自己的堅持。

    「主公,亮此次前來,是準備向主公請命,出使其餘諸侯。」

    劉備聞言先是一愣,繼而有些憂慮的說道:「內政只是發展一年,軍隊尚且沒有恢復元氣,軍師現在就要遊說其餘諸侯麼?」

    諸葛亮正色道:「亮此次出使,想要達成目的勢必會充滿坎坷,此行少則一年,多則三載。」

    「在這個過程中,主公也可以繼續發展政治、訓練士卒。一旦亮此行功成,就是荊州一雪前恥之日。」

    劉備聽見諸葛亮之言,心中極為不捨,卻也有些心潮澎湃。

    除了劉備與徐庶之外,沒有人知道諸葛亮要做什麼,也沒有人知道,諸葛亮究竟有多麼瘋狂。

    事實上,正是諸葛亮這種天馬行空的瘋狂,才讓劉備重新看到了希望。

    因為他知道,除了如此行事以外,關東諸侯根本不可能再擊敗陳旭,更不用說將其消滅了。

    只不過,諸葛亮所謀劃的事情想要真正成功,過程卻是千難萬難,甚至於有些異想天開。

    可是,劉備已經沒有了選擇。

    現在的他,只能選擇相信諸葛亮。而諸葛亮的謀劃,也是荊州唯一可能翻盤的機會。

    既然荊州已經無力對抗關中,何不瘋狂的賭上一切?

    就算諸葛亮未能成功,劉備也沒有任何損失。

    劉備看著諸葛亮臉上的堅定之色,問道:「軍師真的決定了麼?」

    諸葛亮重重點了點頭,道:「時不我待,還望主公能夠應允。」

    劉備深吸了一口氣,將自己佩劍解下,鄭重放在了諸葛亮手中。

    他開口說道:「軍師此行全權代表我劉備,只要你答應下來的事情,我都全部承認。」

    見劉備如此毫不保留信任自己,諸葛亮也不由心中一熱,作揖道:「亮定會不辱使命!」

    兩人又交談了許久,劉備說道:「軍師此次離開荊州,需要帶上何人?」

    諸葛亮毫不猶豫的說道:「此行必須有雲長相隨,並且要帶上最精銳的白耳兵,方能彰顯荊州實力。」

    劉備沒有絲毫為難,當即說道:「凡事都依軍師。」

    言畢,劉備再問:「軍師此次離開荊州,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返,荊州諸事當交由何人掌管?」

    諸葛亮答曰:「主公雄才大略,又有元直相助,關中經過上次一戰,也是元氣大傷,短期之內不會進犯荊州。」

    「故此,主公無需帶過擔憂,只管像往常一樣發展內政即可。」

    劉備暗暗頷首,又向諸葛亮詢問了很多事情,到了最後仍舊有些依依不捨。

    只是他也知道,荊州想要有所轉機,諸葛亮就必須暫時離去。

    「雲長那邊,還要主公去說才行。」

    劉備也知道關羽性格,當即讓人叫來關羽,與其交談許久。

    關羽雖然臉色不愉,感覺驚駭莫名,一臉的不可置信,可是自家兄長都發話了,他也不好出言拒絕。

    就這樣,諸葛亮和關羽一起,率領三百白耳精兵,佩戴著代表劉備的寶劍,拿著通關文書離開了荊州。

    此去,不知何時能夠回來,前途亦是未卜。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3 11:25
916.第916章 出使江東

    一艘戰船之上,諸葛亮站在船頭,迎風而立。

    在其身後,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刀,眉頭緊緊皺起,卻是一言不發。

    天氣慢慢變得暖合起來,現在正是漁民捕魚的大好時機,諸葛亮看著在長江上打魚的漁民,眼神有些迷離。

    「滾滾黃河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關羽聽到這裡,眼神卻是有些飄忽,想起了往事,不由微微嘆息。

    這首詩乃是秦王陳旭所作,只不過沒有人知道,這僅僅是陳旭剽竊的東西罷了。

    當時為了應景,陳旭還特意把長江改成黃河。

    那一次,由於陳群父親身死,要被安葬到陳氏祠堂,陳旭才離開蒲阪沿著黃河東行。

    那個時候,劉備還是依附於陳旭之下,需要仰仗陳旭的庇佑,才能在豫州站穩跟腳。

    故此,得知陳旭東巡來到豫州附近,劉備就率領關羽、張飛,前來拜會陳旭。

    那一次會面,雙方關係十分融洽。

    及至終了,關羽甚至隨陳旭一起前往關中,回到自己家鄉,見到了分開很多年的妻兒。

    那一次回家的經歷,直到現在關羽仍舊感覺歷歷在目。

    妻賢子孝,槐林結義,關武為父殺人,案情百轉千回,縣令鐵面無私……

    這些往事,雖然距離現在很久了,關羽想到之後,也會有一些失神。

    每每想到這些,關羽也感覺欠下了陳旭很多人情。

    不僅是三兄弟落魄之時被收留,還是自己妻兒得到了陳旭照顧,都是一種很難償還的恩情。

    這一切的一切,很多時候都會讓關羽陷入矛盾之中。

    對於陳旭,關羽一陣感覺有種深深的愧疚,只不過這種愧疚在張飛戰死以後,卻讓關羽糾結萬分。

    他想要恨陳旭,才發現自己沒有恨他的理由。

    畢竟,兩軍交戰生死有命,更何況荊州軍殺入巴郡在先,縱然中計兵敗也無話可說。

    只不過,張飛畢竟是他兄弟,關羽又豈會善罷甘休?

    他不會去恨陳旭,卻會恨陳政,會恨甘寧,會恨司馬懿……

    就在此時,諸葛亮卻是幽幽嘆道:「能夠寫下這麼一首詩,可見秦王胸懷寬廣,與世無爭,卻又何故逼人太甚?」

    諸葛亮的話,打斷了關羽的思路,他有些莫名其妙的看著諸葛亮。

    其實直到現在,諸葛亮都沒有向眾人說過,黃月英被殺的事情。

    徐庶雖然屢次詢問,諸葛亮都是沉默以對,到了後來徐庶也不敢再過多打聽。

    故此,哪怕是劉備也感覺奇怪。

    他不知道,諸葛亮為何會改變心意,主動來到荊州,釋放出想要投奔自己的信號。

    「軍師此行真的有把握嗎?」

    被關羽打斷了緬懷,沉吟半晌之後,諸葛亮說道:「把握並不太大。」

    關羽聞言臉色微變,道:「軍師既然沒有把握,為何要花費時間,花費人力做此無用功。」

    諸葛亮並沒有理會,關羽言語中的不滿。

    他抬起頭,靜靜望著那些打漁的漁民,過了許久才開口說道:「沒有把握,是因為我並不知道,其餘幾位諸侯有沒有寬廣的胸襟。」

    「也不知道,他們麾下的智謀之士,能不能看得清天下大勢,影響諸侯的決斷。」

    「這一條路,注定佈滿了荊棘與坎坷,只要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將前功盡棄。」

    諸葛亮的語氣十分平靜,好像就算真的前功盡棄,對於他也沒有太大影響一般,宛如一個局外人。

    「只不過想要逆天改命,想要改變天下大勢,若不奮力拚搏一番,又怎能如願以償?」

    諸葛亮的語氣,開始變得激昂了起來。

    他目視關羽,道:「拚搏了,也許會失敗,不敢拚搏,畏首畏尾,絕對不會成功。」

    關羽聽到這裡,當即沉默不語,看向諸葛亮的目光也柔和了一些。

    對於陳旭的強大,關羽非常瞭解。

    他也知道,事情走到這個地步,除了諸葛亮最後的謀劃以外,再想打破當今局勢必定難如登天。

    「既然軍師有此豪情,關某人又怎會不拚死相助?」

    「只要軍師有用得上我關某人的地方,只管開口便是,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諸葛亮臉上露出了笑容,說道:「有雲長此言,我就放心很多了,這次出使還真的要多多仰仗雲長,不然絕無成功之理。」

    一艘艘戰船順流而下,很快就來到了東吳境內,駐守港口的東吳將領,也早就得到了通知。

    如今的東吳與荊州,經過生死與共之後,關係比起以前要改善了許多。

    再加上有陳旭這個龐然大物,散發著無與倫比的威懾力,也迫使諸侯聯盟更加緊密。

    蔣欽乃是東吳大將,知道荊州軍師諸葛亮,以及上將關羽來訪的消息以後,當即親率水軍前來迎接。

    「久聞諸葛先生以及關將軍大名,今日能夠相見,果真名不虛傳。」

    蔣欽在孫策率眾投靠袁術之時,就已跟隨在孫策左右,後來在江東擔任別部司馬之位,隨孫策轉戰征伐屢立戰功。

    可以說,蔣欽乃是東吳不可多得的驍將。

    諸葛亮也沒有擺架子,亦是上前還禮,而後與蔣欽開始攀談起來。

    諸葛亮所學甚雜,為人更是八面玲瓏,與蔣欽談論他征戰的旅途,以及水戰精要之時,也讓蔣欽大感驚訝。

    兩人越談越投機,蔣欽沒有想到諸葛亮一介文士,居然有此等豪情與見識,更是心中拜服。

    就這樣,雙方在十分友好的氣氛下,蔣欽引著諸葛亮等人,來到了歷陽城內。

    諸葛亮剛剛進入歷陽,魯肅就已經率領下人將其接著,釋放出了善意與熱忱。

    魯肅接到諸葛亮,敘禮畢,當即對蔣欽說道:「有勞將軍護送諸葛軍師了。」

    蔣欽卻是笑道:「我與諸葛先生甚為投緣,有些相見恨晚,只不過還有要事在身,也不好過多叨擾。」

    「等到閒暇時分,定要與諸葛軍師好生交流一番。」

    諸葛亮輕笑兩聲,頷首道:「將軍之才,亮亦深感佩服,若有閒暇,定要親自登門拜訪。」

    蔣欽聞言面露喜色,大笑著說道:「虛位以待!」

    言畢,蔣欽率領甲士離開。

    魯肅看到這幅情形,也是驚疑不定。

    他不知道,為何一向高傲的蔣欽,居然會與諸葛亮如此投緣。

    須知,蔣欽可是自孫策起,就開始南征北戰的驍將,在整個東吳之中,威望也非常之高。

    哪怕孫權見到蔣欽,也要對其禮遇三分。

    蔣欽的驍勇、戰功以及資歷,注定了他在東吳乃是風雲人物,許多人想要交好都難以如願。

    不曾想,諸葛亮僅僅與其相見這麼短時間,就能讓蔣欽接納。

    由此可見,諸葛亮的人格魅力,究竟有多麼強大了。

    通了其中關鍵,魯肅亦是心生警惕。

    不過,現在東吳與荊州乃是盟友,還有著共同強大的敵人,諸葛亮有才華倒也不是一件壞事。

    「吾主已經在王府之內設下盛宴,準備為孔明以及雲長接風洗塵。」

    諸葛亮始終面帶笑意,說道:「如此,就卻之不恭了。」

    諸葛亮進入宴席之中以後,果真見到了孫權以及江東文武,絕大多數江東文臣,都已經被聚集在了一起。

    諸葛亮的待遇,比起當初龐統舌戰群儒,不知道要強上了多少。

    畢竟,那個時候東吳與荊州還處於敵對,現在雙方卻是盟友,孫權自然不會給諸葛亮下馬威。

    而且將近一年以來,諸葛亮將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世間更有傳聞,聲稱諸葛亮之才還在龐統之上。

    孫權雖然不喜龐統,卻也知道此人才華橫溢,縱然殞命亦是光芒萬丈。

    那麼才華猶在龐統之上的諸葛孔明,又會達到何等程度呢?對於這件事情,不止是孫權,就連江東文武也頗為好奇。

    當見到諸葛亮的那一瞬間,孫權就對此人產生了很大的好感。

    身材高大,面容俊朗,丰神如玉,溫文爾雅,單從外表來看,孫權絕對能夠給諸葛亮打上一百分。

    任何時候,給人的第一印象都非常重要,諸葛亮得到了孫權好感,也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故此,宴席之中孫權根本沒有擺什麼架子,反而對於諸葛亮以及關羽十分慇勤。

    諸葛亮亦是八面玲瓏,比起龐統有過之而無不及,與江東文武推杯換盞,談天說地,不亦樂乎。

    酒過三巡,孫權試探性的問道:「不知諸葛先生此次前來,所為何事?」

    諸葛亮喝了不少酒,臉上此時已經泛起了紅暈,眼神迷離的說道:「陳文昭勢大,諸侯非以聯盟而不能相抗。」

    「這種盟約,還必須十分牢固才行。」

    「為了加強與東吳之間的盟約,吾主派遣我出使東吳,想要與吳王多多親近一番。」

    孫權聞言表面不動聲色,心中卻有些不以為然。他絕對不會相信,諸葛亮此行的目的會如此簡單。

    只不過,既然諸葛亮不願意說,他也並不著急。

    孫權相信,諸葛亮既然來了,早晚都會露出馬腳。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3 11:25
917.第917章 雲長戰子義

    隨後半年時間,諸葛亮與關羽二人,每日都在江東遊玩,拜訪江東名士、武將,卻根本不談政事。

    孫權雖然心中狐疑,可是他養氣功夫也十分出眾,倒也並未主動詢問。

    而且諸葛亮不僅長相俊美,更是才華橫溢,也得到了孫權的喜愛,若是諸葛亮能夠一直待在江東,孫權也會心中欣喜。

    「咚咚咚!」

    東吳軍營之中,戰鼓之聲隆隆作響,許多東吳士卒面露興奮之色,朝校場方向湧去。

    程普剛剛回到軍營,看到士卒們的舉動,頓時拉住了一人,問道:「你們為何都往校場湧去?」

    程普可是東吳上將,這個士卒一眼就認出了程普的身份,見他詢問當即不敢隱瞞。

    「啟稟將軍,荊州關羽將軍要與太史慈將軍比武,所以大家都想要過去觀看。」

    程普這段時間一直在外面領兵,雖然知道諸葛亮、關羽來到了荊州,卻並不知曉詳細事宜。

    聽說關羽要與太史慈比武,也不由來了興趣。

    須知,太史慈可是東吳第一勇將,關羽雖然有些名聲,程普並不認為能夠勝得了太史慈。

    不然的話,豈不是說東吳再也沒有一員將領,是關羽的對手?

    故此,他當即放了那位士卒,領著一些親衛往校場方向走去,想欣賞一場龍爭虎鬥。

    校場四周,聚集的東吳士卒越來越多,其中還有許多有頭有臉的將領。

    此時他們看向台上的兩人,臉上都露出了期盼之色,特別是許多東吳將領,更是眼神熱切的盯著太史慈。

    自從關羽抵達東吳以後,很多東吳將領聽說關羽勇武過人,就開始輪流挑戰關羽。

    可是關羽驍勇過人,每一個前去挑戰關羽的東吳將領,結果都是鎩羽而歸,這不由使得東吳諸將,心中憋了一肚子火氣。

    太史慈曾經與關羽交過手,雖然沒有分出勝負,也卻知道此人很不好惹。

    故此,太史慈一直刻意避免與關羽交鋒。

    然而,諸將先後被關羽擊敗以後,很多人都想起了太史慈的勇武,紛紛勸說太史慈出手為他們找場子。

    太史慈對於關羽有些瞭解,知道哪怕是自己出手,也根本沒有絲毫勝算,就一推再推。

    可是關羽擊敗許多東吳將領,使得東吳諸將不敢挑戰以後,他一反往常的被動,反而開始主動挑戰。

    前段時間,關羽擊敗了荊州上將周泰,在東吳引起了軒然大波。

    須知,東吳除了太史慈以外,也就是周泰最為驍勇,也深得孫權器重,被倚為心腹。

    聽說自己心腹愛將敗給了關羽,孫權頓時感覺臉上有些掛不住,就暗示太史慈出手,一定要挫挫關羽銳氣。

    畢竟,如果讓關羽一人力壓東吳諸將,此事傳揚出去,定會讓東吳顏面掃地。

    太史慈雖然沒有把握,可是為了東吳臉面,也準備與關羽一戰。

    可是他還沒有發動挑戰,關羽居然率先登門拜訪,與其相約今日在校場比武。

    關羽的舉動,更是惹怒了東吳諸將。

    眾人覺得,關羽太過狂妄自大,強烈要求太史慈給關羽一個教訓。

    太史慈進退維谷,只能答應下來,這才有了今日比武,引起東吳上下轟動的事情。

    這一次,就連孫權、周瑜等人,都來到校場旁邊觀看比武。

    鼓聲隆隆,眾人大聲吶喊著,情緒高漲。

    孫權捋了捋鬍須,看著兵強馬壯的手下,轉頭對諸葛亮說道:「先生以為,我東吳士卒精銳否?」

    諸葛亮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孫權不解,問道:「先生此舉何意?」

    諸葛亮笑著說道:「看士卒是否精銳,也要有比較對象才行。」

    「吳王麾下士卒,也算得上是沙場勁卒,可是比起我帶來的那些甲士,卻也相差甚遠。」

    「若是與秦王麾下勁旅相比,更是有雲泥之別。」

    諸葛亮這番話,不由使得孫權臉色稍沉,可是想起了諸葛亮帶來的那些士卒,孫權也只能啞口無言。

    諸葛亮初來東吳,孫權為了炫耀武力,挑選了東吳最精銳的士卒,讓諸葛亮觀看。

    不曾想,諸葛亮卻提出了要讓自己麾下士卒,與東吳精銳比試的建議。

    孫權自信滿滿,當然是一口答應。

    只不過,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東吳所謂的精銳士卒,在白耳精兵面前,顯得有些不堪一擊。

    當然,諸葛亮並沒有告知孫權,那些士卒乃是荊州最精銳的白耳精兵,反而說這是自己親衛。

    孫權失了臉面,也不好繼續炫耀,只不過對於荊州也有了忌憚之心。

    至於陳旭麾下,更是盛產精兵猛將,諸侯屢次伐陳都無功而返,孫權也不敢放下狂言,說自己麾下士卒更強。

    孫權雖然心中不滿,卻也是個喜怒不形於色之人。

    他繼續向諸葛亮問道:「先生以為,子義與雲長交鋒,何人能勝?」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比過之後,便見分曉。」

    碰了一個不軟不硬的釘子,孫權也不再說話,只是靜靜注視著校場之上。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一通鼓完畢以後,聚集過來的士卒越來越多,比武時間終於要到了。

    這一次,兩人都配上了戰馬,準備在校場之上分出勝負。

    他們這次比武,不僅僅代表自己,還代表各自勢力,背後的頂級武將實力。

    「雲長,請!」

    太史慈立馬橫槍,向關羽施了一禮,眼神銳利。

    「子義,請!」

    關羽也是微微欠身,而後身上氣勢爆發,目光如電。

    「殺!」

    一個綠袍長鬚,一個白甲銀槍,兩人幾乎同時暴喝一聲,而後駕馭戰馬向對方殺去。

    「鐺!」

    兩馬交錯而過,大刀與長槍在空中交接,發出了金戈交鳴之聲。

    關羽的大刀屬於重武器,招式大開大合,聲勢宛如山嶽;太史慈手中長槍,卻然若一條游龍,奔行之中槍芒閃動,難以捉摸。

    第一招,太史慈縱然以巧勁卸掉了很多力道,仍舊感覺手臂發麻,心中駭然。

    關羽一刀不中,也不慌忙,交錯而過之後再次勒馬回戰。

    就這樣,校場之上你來我往,兩人殺得難捨難分,台下東吳諸將以及士卒,卻是看得如痴如醉,喝彩之聲不斷。

    像這樣頂級武將之間的交鋒,本來就非常罕見,眾人今日能夠在此觀看,亦是大飽眼福。

    「呵!」

    關羽刀勢凌厲,雙方交戰五十餘合,關羽越戰越勇,太史慈卻是不敢繼續與其硬拚,只得暫避鋒芒。

    饒是如此,交戰到現在以後,太史慈與關羽硬碰幾次,胸中也是熱血上湧。

    到了現在,他根本不敢再接關羽的招式。

    畢竟,關羽的大刀屬於重武器,天生佔據優勢,硬拚對於太史慈非常不利。

    故此,之後兩人之間的交手,卻是關羽猛烈攻擊,太史慈卻是閃避再三,完全沒有了當初的勢均力敵。

    在周泰等人看來,太史慈現在的躲避乃是戰術,只要繼續與關羽游鬥下去,就能慢慢耗光關羽體力。

    那個時候,才是太史慈反擊的時候。

    可普通士卒,卻並不知道這些,眼看東吳第一勇將,被荊州上將打得只有招架之力,眾人臉色都非常不好看。

    本來校場之內歡聲雷動,現在卻變得有些鴉雀無聲。

    關羽又和太史慈交手三十餘合,眼看太史慈如此滑溜,根本不與自己正面交鋒,也不由產生了一絲無奈的感覺。

    只不過,關羽還有一個絕招,那就是拖刀計。

    然而現在是友好切磋,卻並不能使用這個殺招,也只能在保持體力的同時,繼續與太史慈交手。

    只不過,太史慈也並不輕鬆。

    哪怕他盡力躲避,可關羽的刀又豈是那麼容易躲閃。

    後面三十餘合,兩人硬拚的次數並不算多,可每次武器相交,太史慈都感覺手臂發麻,體力也消耗的很快。

    最為重要的是,太史慈也感受到了校場氣氛的變化。

    他身為東吳第一勇將,寄託了東吳士卒太多的希望,雖然現在暫避鋒芒乃是戰術,也未免失了東吳臉面。

    校場四周的寂靜,也就是對於太史慈最大的打擊。

    哪怕武力已經達到了頂級程度,太史慈也不能無視袍澤的目光,畢竟在自己地盤上,反被別人壓著打,說出去怎麼也不好聽。

    可是關羽的刀法實在太過凌厲,太史慈真的不願與其正面硬拚。

    校場下面,孫權看著太史慈左支右擋,根本不敢與關羽交鋒,臉色也是陰沉如水。

    關羽殺得興起,見太史慈再度躲過一招,不由怒道:「汝乃東吳第一勇將,何故躲來躲去,豈不惹人笑話?」

    關羽的話,宛若鋼針一般,紮在了太史慈以及東吳士卒心中。

    太史慈臉色,不由變得青紅交加。

    「殺!」

    到了現在,無論是為了武者的榮耀,還是為了東吳臉面,太史慈都不能繼續游鬥下去。

    否則,哪怕最終將關羽體力耗盡,也是得不償失。

    只見太史慈怒吼一聲,一改方才左支右擋的招式,反而每一槍都暗含殺機,凌厲無比。

    「來得好!」

    關羽見狀不驚反喜,長嘯一聲揮刀殺去。

    兩人在校場上你來我往,很快又戰了二十餘合。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3 11:26
918.第918章 孔明之策

    關羽青龍偃月刀力道極沉,太史慈每次與其交鋒,都感覺血氣往上湧。

    可是殺到現在,太史慈已經沒有了退路,他不是沒有想過以攻代守,可是關羽刀法實在厲害。

    無論攻擊還是防禦,都已經達到化境,根本無懈可擊。

    廝殺到了現在,關羽力氣雖然消耗不小,太史慈卻已經有些受了內傷,手臂都有些顫抖。

    「不能再這麼繼續下去了。」

    一百三十回合之後,太史慈好像下定決心一般,一改方才留有餘地的攻勢,反而招招以命博命。

    哪怕身死校場之上,太史慈也不能墜了東吳士氣。

    關羽也感受到了太史慈的決心,亦是心中凜然,提起十二萬分精神,卻又不敢真的以命博命。

    不是關羽怕死,而是他不能那麼做。

    否則的話,無論勝負,都會破壞了諸葛亮的計畫,甚至會讓孫劉聯盟出現裂痕。

    一方拋開生死,一方畏首畏尾。

    戰場局勢居然再度轉變,台下本來平靜的東吳士卒,再次歡呼了起來。

    關羽越打越憋屈,雖然他顧全大局,終究還是一員武將,心中有著屬於武將的熱血。

    「要戰,就戰個痛快!」

    「殺!」

    心中有了決定,關羽當即爆吼一聲,拋棄了所有雜念,奮力殺去。

    「鐺鐺鐺!」

    兩人你來我往,又戰了二十回合,戰局越來越凶險,看得東吳諸將心驚膽顫。

    就連孫權本人,都為太史慈感到擔心,哪怕是一直鎮定自若的諸葛亮,此時也臉色肅然。

    「吼!」

    關羽大刀,橫掃天下,所向睥睨。

    太史慈長槍,指東打西,專刺要害,捨身忘死。

    只不過,當關羽也開始拋去雜念的時候,太史慈卻是再度落入下風。

    「現在,只能兩敗俱傷了。」

    手臂上傳來的麻痺感覺,讓太史慈徹底下定了決心,當他看到那抹雪白的刀光之時,再也不閃不避,一槍刺向關羽心口。

    正在觀看比武的東吳諸將,見此情形都不由驚呼了起來,孫權更是猛然站起身子,雙拳緊握。

    關羽沒有想到,太史慈居然如此拚命。

    「這一刀劈下去,太史慈必定隕命,絕對不能那麼做。」

    間不容髮之際,關羽猛然扭動身體,用以躲避要害,而後用盡力氣收回刀勢。

    太史慈手中的長槍,眼看已經要刺進關羽身體,才想起這只是比武,猛然收住了長槍。

    「呼呼呼!」

    圍觀眾人見到這幅情景,都是忍不住常常舒了一口氣,那些與太史慈交好的將領,更是劇烈喘著粗氣。

    眼看在最後一刻,太史慈也沒有刺出長槍,關羽才從驚魂未定中回過神來。

    他收了青龍偃月刀,沉聲說道:「子義,這場比試就當平手,可好?」

    太史慈收槍騎在戰馬上,沉默半晌,說道:「你在收回大刀的時候,還有餘力扭動身子避過要害。」

    「若我二人都不收手,我死你重傷,所以這一場比試,你贏了。」

    太史慈雖然渴望勝利,雖然不想讓東吳丟臉,卻也知道自己輸了。

    他為人堂堂正正,輸了就是輸了,沒必要糊弄別人,這才坦然承認了下來。

    關羽見太史慈如此,心中亦是產生了一絲敬意。

    他剛才已經給了太史慈台階下,太史慈卻堅持著自己的驕傲。

    還有,那屬於武者的尊嚴。

    真正的武者,輸贏各憑本事,不需要別人的施捨與憐憫。

    言畢,太史慈直接跳下戰馬,來到孫權身旁跪伏於地,道:「末將給主公丟臉了。」

    孫權卻是急忙上前,一把將太史慈攙扶起來,扶其背曰:「關將軍勇猛異常,就連秦王都十分忌憚。」

    「子義能夠與其勢均力敵,縱然略微輸上一籌,也不丟人。東吳有子義這等良將,真乃孤之福分!」

    太史慈聞言,心中感動無比,眼睛也有些發澀。

    東吳諸將以及士卒,也並沒有因為太史慈的認輸而感到丟人,反而覺得自家將軍坦坦蕩蕩。

    而且,若是方才兩人都不收手,縱然關羽躲過了要害,身體也會被長槍洞穿。

    如果在戰場上受了這種傷勢,絕對沒有活命的道理。故此,嚴格意義上來講,太史慈並沒有輸給關羽。

    饒是如此,東吳上下對於台上的關羽,也感覺敬畏有加。

    僅僅一個人,就橫掃東吳無敵手,這種勇士只會得到人們尊敬,而不是嫉妒。

    事實上,達到了關羽這種高度,也的確值得別人尊敬與仰望。

    見兩人都沒有受傷,諸葛亮才悄悄鬆了一口氣。

    半年以來,諸葛亮每日在東吳遊走,與東吳文武交好,儘量展露自己的才華。

    不得不說,諸葛亮所學實在太雜,只要他下定決心,無論與任何人都能相談甚歡。

    這段時間,諸葛亮已經得到了,東吳上下的友誼以及敬重,諸葛亮才華也展露無遺,為眾人所稱讚。

    諸葛亮已經用自己的智慧,折服了東吳上下,關羽現在也用自己的勇武,得到了東吳的認可。

    對於諸葛亮而言,出使東吳的鋪墊已經做足,是時候該介入正題了。

    在校場圍觀的眾人散去以後,孫權當即大擺筵席,邀請諸葛亮、關羽、太史慈赴宴。

    諸葛亮自然沒有絲毫拒絕,施施然前往。

    宴席之中,眾人推杯換盞,美姬載歌載舞,好不熱鬧。

    只不過酒過三巡,諸葛亮卻是將酒杯放下,深深嘆了一口氣。

    孫權正在興頭上,忽然看見諸葛亮嘆氣,不由問道:「先生可是覺得我招待不周,這才唉聲嘆氣?」

    諸葛亮勉強笑道:「這段時間,吳王待我甚厚,亮又豈會不感恩?」

    「我所慮者,乃關中秦王是也。」

    「也不知這種悠閒的生活,究竟還能持續多久。」

    孫權心中一凜,知道諸葛亮終於要出招了,當即坐直了身體,問道:「先生有話但說無妨。」

    經過去歲一戰,孫權也知道陳旭太過強大,感受到了深深的壓力。

    諸葛亮喝了一杯酒,也不說話,只是眼中帶著深深的憂慮。

    孫權再三詢問,諸葛亮始終沉默不語。

    宴會終了,待眾人散去以後,孫權卻是叫住了諸葛亮,將其帶入內室之中。

    隨後,周瑜、魯肅、張昭、太史慈等東吳棟樑,也都聚集在了一起。

    諸葛亮看到這種陣勢,不由心中暗喜。

    只不過,他表面仍舊不動聲色,有些狐疑的問道:「不知吳王喚來在下,所為何事?」

    孫權正色道:「先生出使江東,肯定不會沒有目的。」

    「如今東吳與荊州乃是盟友,又有陳文昭這個大敵當前,先生有話但說無妨。」

    其餘眾人也是看著諸葛亮,想要聽聽他會如何說話。

    事實上,他們眼中也都露出了期待之色。

    因為諸葛亮這半年,已經展露了自己的才華,得到了眾人的認可。

    周瑜等人雖然知道陳旭勢大,可是諸侯屢次伐陳,結果都是鎩羽而歸,他們現在也是無計可施。

    諸葛亮看著眾人的表現,也不再拿捏,當即正色說道:「不知吳王以為,今日之陳文昭,比之昔日強秦如何?」

    孫權沉吟半晌,道:「實力猶在其上。」

    諸葛亮再問:「天下其餘諸侯,比之昔日六國如何?」

    孫權自然知道,諸葛亮所言乃是戰國時期的其餘六國,當即說道:「尤有不及。」

    諸葛亮微微頷首,道:「強秦吞併六國而一統天下,陳文昭強過昔日秦國,四大諸侯卻不如六國遠矣。」

    「若是長此以往,四國必有亡國之患。」

    對於這個道理,眾人都非常明白,哪怕聽見諸葛亮的話,也並沒有太大驚訝。

    周瑜卻是說道:「昔日六國聯合,屢次攻秦尚且沒有功成,今日諸侯聯盟,又能奈陳文昭何?」

    並非周瑜長他人志氣,而滅自己威風,他也是以退為進,想要逼迫諸葛亮說出心中所想。

    諸葛亮如何不明白周瑜打算,當即笑道:「六國之所以沒有滅亡秦國,並不是因為他們聯合在一起,都沒有秦國強大。」

    「六國之敗,乃在於並不齊心。」

    說到這裡,諸葛亮環顧眾人,繼續說道:「陳文昭雖然強大,如果四大諸侯能夠真正齊心。」

    「無論是在謀士、武將、人口、軍隊、疆域、糧草、財富上面,都要遠遠超過陳文昭,想要將其消滅,恐怕並非沒有可能。」

    諸葛亮之言,倒非無故放矢。

    天下十三州,陳旭只佔據四州之地,雖然先後擄走了許多人口,境內人口總數還沒有佔據天下的一半。

    如果諸侯真的能夠放下所有偏見,齊心協力討伐陳旭,就連陳旭也難以抵擋。

    魯肅卻是搖頭道:「話雖如此,然而諸侯分屬四國,又怎能真正齊心協力?又怎能做到政令統一?」

    並非諸侯不顧大局,只是所有人都有私心,想要真正聯合為一,將會十分困難,幾乎沒有絲毫可能。

    其餘眾人,聽見魯肅的話,也都紛紛點頭。

    諸葛亮卻是正色說道:「想要做到真正放棄偏見,將所有力量聚集在一起,雖然十分困難,卻也並非沒有可能?」

    周瑜急忙問道:「孔明有何計策?」

    諸葛亮答道:「挑選出一位統帥,統御四國兵馬,四國諸侯都要聽從統帥命令,直到覆滅陳文昭為止!」

    眾人聞言,臉色皆變。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3 11:26
919.第919章 入徐州

    諸葛亮的話,實在有些太過駭人聽聞。

    四大諸侯鎮守一方,都是各自領地的至尊,平常更是說一不二。

    現在,諸葛亮卻說要挑選出一位統帥,讓四大諸侯都要聽從此人的命令,這簡直是痴心妄想。

    須知,以四大諸侯的身份地位,這個世間又有何人,能夠讓他們如此屈尊?

    周瑜當即搖頭道:「孔明想法雖好,終究不太現實,試問天下之間,何人有此才能與威望?」

    諸葛亮卻是輕搖羽扇,笑著說道:「昔日,管仲折服天下諸侯,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

    「樂毅統帥五國聯軍,連下齊國七十餘城,既然先賢有此壯舉,為何我等不可效仿!」

    張昭卻是搖頭:「管仲、樂毅何等人傑,能夠得到諸侯信服不以為過。」

    「可是如今天下之間,又有何人能夠有此能力,有此威望,得到天下諸侯的信服!」

    諸葛亮卻是斂容說道:「亮雖不才,卻覺得自身才能不在管仲、樂毅之下,當得起四國統帥之職。」

    此時的諸葛亮,再也沒有了往日的謙遜,反而變得鋒芒畢露。

    孫權等人聽聞諸葛亮之言,亦是目瞪口呆,沒想到諸葛亮居然如此大言不慚。

    若諸葛亮剛剛來到江東,敢放下這等狂言,定會遭致眾人的口誅筆伐。

    然而,諸葛亮在東吳的半年時間,已經充分展露的自身才華,在內政、軍事、雜學、律法之上,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哪怕許多驕傲的江東文武,經過半年相處之後,也不得不承認諸葛亮的才華。

    不僅如此,關羽的勇武以及白耳兵的精銳,都給孫權等人,留下了一個極其深刻的印象。

    諸葛亮之所以蟄伏半年,每日只是與東吳上下閒談,正是為了今日。

    故此,當孫權等人聽見諸葛亮的話以後,當即沉默不語。

    就孫權個人而言,他對於諸葛亮十分看重。

    孫權覺得,如果真能由他統帥諸侯聯軍,將陳旭消滅的話,就算暫時聽命於諸葛亮也未嘗不可。

    只不過,縱然孫權有這種想法,曹操、袁譚又豈會自降身份?

    周瑜聰慧異常,心念急轉之間,就已經知道了諸葛亮的打算,在震驚之餘亦是慨嘆不已。

    哪怕以周瑜的才華,也沒有想到,諸葛亮既然有此等豪情。

    只不過,他終究還是搖頭道:「孔明雖然才華橫溢,終究有些名聲不顯,如何能夠得到天下諸侯認可?」

    諸葛亮輕聲笑道:「昔日之管仲,為謀生計與鮑叔牙一同經商,卻屢屢虧負,只不過一落魄商人爾。」

    「樂毅未曾統帥五國軍隊之前,天下又有何人知其名聲?」

    說到這裡,諸葛亮目光灼灼的盯著孫權,而後躬身行禮道:「以吳王之雄才偉略,不可能看不清天下大勢。」

    「除了將諸侯實力全部聚集起來以外,還有什麼方法,能夠制衡陳文昭?」

    「還請吳王三思!」

    孫權緊皺眉頭,背負雙手在屋內來回走動著,過了許久才說道:「此事重大,先生還是先請回去休息。」

    「待我召集麾下文武,認真商議一番,再給先生答覆可好?」

    見孫權似乎有些意動,而且沒有第一時間拒絕,諸葛亮也不由長長舒了一口氣。

    只不過,他還是謹慎的說道:「若吳王果真有此意,切不可大張旗鼓討論此事,只需召集心腹之人商議即可。」

    周瑜想到了當初,龐統出其不意襲擊益州的事情,不由眼神閃動,微微向孫權點了點頭。

    孫權會意,當即滿口應允。

    之後幾日,孫權每日召集東吳心腹,商議諸葛亮所獻之策。

    眾人得知諸葛亮的謀劃以後,反應不一。

    有些人沉默不語,有些人覺得諸葛亮之言有理,還有些人卻是認為,諸葛亮沒有這等威望。

    無論這些人如何討論,消息終究還是沒有被擴散出去。

    這種爭論,也僅僅被限制在東吳上層之中。

    經過再三考慮之後,周瑜、魯肅聯合向孫權進言:「若是孔明有能力說服其餘諸侯,此計未嘗不可行。」

    「只不過其中詳細事宜,還要等到塵埃落定以後,繼續商談才行。」

    孫權深以為然,當即召來諸葛亮,說道:「若是先生能夠說服齊王與燕王,孤亦非不顧大局之人。」

    「只是先生又怎能保證,在統帥諸侯聯軍之時,能夠做到不偏不倚,不故意讓東吳士卒送死?」

    諸葛亮當即正色道:「縱然亮有幸成為諸侯聯軍統帥,也不可能一人獨攬大權,還需諸侯派人相助才行。」

    「更何況,陳文昭不死,亮又豈敢自毀跟腳?此事吳王還請放心。」

    孫權聞言微微頷首,道:「既然如此,孤便靜候佳音了。」

    耗費半年時間,在東吳展露才華,並且得到了孫權的肯定答覆,諸葛亮第一站之行,可謂是完美收場。

    時間緊迫,諸葛亮很快就辭別了孫權,繼續往徐州趕去。

    孫權親率江東文武,出城二十里相送諸葛亮,給足了諸葛亮面子。

    孫權此舉,也未嘗不是在給諸葛亮造勢,好讓他在出使徐州的時候,能夠得到曹操的重視。

    回到府中以後,周泰對孫權說道:「孔明雖然頗有才華,可妄圖以讓明公都聽從他的調遣,也未免太過狂妄了。」

    「若果真如此,明公顏面何存!」

    孫權卻是嘆息道:「關中勢大,除非諸侯真正聯合,如何能夠抵擋?」

    以前諸侯屢次伐陳,結果每次都是鎩羽而歸,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諸侯並未真正齊心協力。

    魯肅聽見周泰的話,卻是搖頭道:「幼平此言差矣,若諸侯都能自降身份,派遣大軍聽從一人調遣,合力消滅關中。」

    「不僅不會有損諸侯威名,此舉還能名垂千古,成為一樁美談。」

    「我所慮者,乃其餘諸侯,不見得有明公此等心胸,恐怕不會同意諸葛孔明的建議啊。」

    魯肅言下之意,也就是說孫權胸懷寬廣,以大局為重。

    被魯肅這麼一說,孫權當即面帶笑意。

    卻說諸葛亮離開揚州地界,星夜兼程往徐州趕去,尚且沒有抵達徐州首府郯縣,就碰到了曹操麾下騎兵。

    「籲!」

    一騎快馬奔到諸葛亮前面,騎士勒住韁繩,朗聲問道:「敢問先生,可是楚王麾下左軍師?」

    關羽答道:「正是我家軍師!」

    騎士急忙滾鞍下馬,拜道:「我家大王等候諸葛先生久矣,特派在下為諸葛先生引路。」

    諸葛亮雖然在江東闖下了赫赫威名,卻沒想到名聲已經傳到了徐州,自己一位使者,居然得到了曹操的如此重視。

    這感覺,非常好。

    此時諸葛亮對於徐州之行,也變得更有信心了。

    諸葛亮等人剛剛行走十里路程,忽然看見前麵灰塵大作,卻是曹仁率領數百精騎前來迎接。

    「敢問來者可是諸葛先生?」

    這一次,諸葛亮親自答道:「區區不才,正是在下!」

    曹仁亦是滾鞍下馬,拜道:「我家主公等候先生多時,特讓我前來迎接。」

    曹仁的舉動,卻是讓諸葛亮有些摸不著頭腦。

    前面有人前來相迎,倒也算不了什麼,只不過曹操接二連三派人前來迎接,其中所表露出來的意思,卻也要好好估量一番了。

    諸葛亮並不認為,自己有這麼大名聲,值得曹操如此行事。

    距離郯縣十里地的位置,曹操正帶領徐州文武,統帥大軍嚴陣以待。

    遠遠看去,只見旌旗飄揚,士卒威武,甲冑精良。

    夏侯淵看了一眼身旁的曹操,有些不解的問道:「主公,諸葛亮不過是荊州一位軍師罷了,何故要擺出如此大陣仗,前來迎接此人?」

    不僅是夏侯淵,其餘曹氏文武亦是疑惑不解。

    只有郭嘉等人,眼中卻是露出了睿智的光芒,笑而不語。

    曹操眺望遠方,說道:「諸葛孔明出使東吳,在那裡僅僅待了半年時間,幾乎得到所有江東文武的認可。」

    「試問一下,爾等誰人有此本領?」

    諸將聞言,默然不語。

    說到這裡,曹操眼中忽然光芒閃動,道:「我不相信,諸葛孔明此次前來徐州,乃是為了遊山玩水。」

    「也許,這將會是一個轉機。」

    郭嘉眼中光芒,越來越盛。

    自從知道諸葛亮出使東吳,耗費半年時間折服東吳上下以後,郭嘉就感覺渾身上下都在興奮。

    其實諸葛亮能想到的,郭嘉又何嘗想不到。

    只不過,郭嘉只是一位單純的謀士,雖然有心合縱,聚集諸侯所有力量攻陳,卻也力有未逮。

    可是諸葛亮的出現,卻讓郭嘉看到了希望。

    他也想要看看,這個外號臥龍的荊襄名士,究竟有多大本事。

    卻說曹仁引著諸葛亮,一路上態度十分友善、慇勤,眾人往前行軍一段路程,忽然看見前方旌旗遮天蔽日。

    又往前前進一小段路程,諸葛亮終於看到了出城迎接的曹操,以及那密密麻麻的徐州軍。

    當諸葛亮看到浩浩蕩蕩的曹軍以後,也不由感覺心中驚訝。

    他沒有想到,曹操居然會如此給面子,擺下如此大的陣仗,前來迎接自己。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