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唐朝好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成)

 
mk2258 2016-12-1 11:51:3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606 2093021
V123210 發表於 2017-8-2 23:52
第1347章拿朕的劍來

    午飯的時候,李世民依然悶悶不樂,張超卻心情很好,笑容滿面。

    「遇到什麼好事了?」李世民忍不住問。離開漢京後,雖然自由了,可也有許多不順心的事情。太上皇,也變的喜歡發牢騷起來。

    「朝廷新通過了一道律法,聽到這消息挺高興的。」

    李世民瞇起眼睛,直覺告訴他,那肯定不是什麼好法。

    但張超並沒有跟他多說,他盯著張超好一會,可張超卻不理他。這讓他心裡暗自惱怒,覺得龍困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甚至後悔讓張超送他這一程了。

    尉遲恭和徐茂公還有李治也一起陪著吃飯,威受到皇帝的臉色,大家這頓飯吃的很沉悶。

    心情不好,胃口也不好,吃了一小碗飯李世民就放了筷子走了。

    溜躂了一圈,徐茂公過來。

    「陛下。」

    「可問到是什麼新法?」

    徐茂公最近氣色不太好,心裡千萬不願,可皇帝那般嫌棄他,最終為了自己的家族還是只好離開。

    一路上,他都多呆在自己的船艙裡看書,與張超雖然同行,可卻連話都沒有一句了。

    曾經也算是關係很好,現在卻形同陌路。

    徐茂公點點頭,「臣去問了張超,他說是分封法。」當下,他把從張超那裡瞭解到的內容仔細的轉述給李世民。

    「逆賊。」

    李世民破口大罵,「競敢欺凌天子,真當我李家無人耶。茂公,拿朕的劍來,隨朕卻把張三那逆賊剁碎了餵狗!」

    太上皇是氣的面皮發紫。

    太欺負人了。

    他被那些勳貴大臣們逼迫退位,流放美洲也就算了。現在他們又把承乾給如此欺凌,還有公道天理嗎?

    徐茂公無奈勸阻皇帝。

    「豈有帝王親自提劍逞那匹夫之勇乎?」

    這港口,可是有許多戰艦,那是護送他們南下的兵船,上面的兵可不少。而且這些兵,那都是張超的人啊。

    跟隨他們去美洲澳洲的兵也有些,可這些他們的人現在連武器都沒有。

    在這杭州灣要兵變?

    那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

    李世民恨恨的坐下,氣喘如牛。

    「朕悔不當初啊,當初怎麼就沒有看出為,這個張三天生反骨。可恨的是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他們居然也還跟著張超?難道,他們想做張家王朝的開國功臣不成?」

    徐茂公也完全看不懂張超的所做所為了。

    每一步,都讓人難以猜透。

    誰能想到,當年貞觀之初的世封刺史,到瞭如今,居然已經成了真正的分封建國呢。

    張超確實沒有篡李唐皇位,他自己建國當國王了,一邊偏偏還要繼續當李唐的太師、首相,簡直是要把李世民給氣死。

    「承乾也是個逆子,他當初難道就不該聽信張超,若是他不起兵,張超造反,朕就滅了他。」

    罵罵咧咧半天,李世民口水也幹了。

    他發現,自己除瞭如同一個怨婦似的在這裡叫罵,也並沒有任何作用。

    什麼也改變不了。

    趙王張超,變成了呂宋國王張超。

    真他娘的扯蛋!

    「罷,此去美洲,再造一個大唐。」李世民咬牙切齒。

    「以後別讓張超再來打擾朕,朕羞於見此人,此生都不想再見他。」

    ‧‧‧‧‧‧‧

    張超連打了幾個噴嚏。

    「肯定是上皇在罵我呢,誰知我心憂啊。」

    他現在心情不錯,李世民要罵就讓他罵吧,反而罵幾句,又不少他一兩肉。分封法已經通過,而長子張璟在琉求也乾的有聲有色。

    到琉求不過幾個月,這位琉求國公卻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戰果。

    琉求雞籠山一戰。

    他率領的琉求聯軍,已經是屢戰屢捷,打的十幾萬山夷是節節敗退。

    張璟送來的信裡,掩飾不住他的興奮和小小得意。

    「捉到的俘虜太多,以至於俘虜營都關不下,不得不加緊趕建俘虜營。」

    短短不到半個月時間,張璟的大軍已經抓了三萬多山夷俘虜。而他派出的山夷協從軍,深入山區掃蕩,更是戰果不菲,攻破許多山寨,抓獲許多山夷婦孺老人。

    戰利品極豐。

    按張璟的話,這場征服掃蕩之戰,最多三個月內就將結束。

    到時侯,整個琉求島上將不再有一個反抗張家的山寨。

    幾十萬反抗部落山夷,將全都被趕出山,成了他們的奴隸。

    而將這些山夷清剿乾淨後,他們也會在那些平原上建立更多的屯墾農莊,那些山中的礦產、森林也將得到開發。

    張家聯軍的損失則極低。

    傷亡很少,張家士兵訓練有素,裝備精良。

    張璟說還是欠缺一點歷練,這一次,就當是實戰演練。借山夷來練練兵,還說等征服之戰打完,到時這些兵就可以抽調一批到呂宋去征服開拓了。

    「大郎很了不得,十六歲,居然就已經取得這樣的成績。」

    張超雖然高興,但也沒太過。

    「他表現還算中規中矩,有那麼多兵,不論是訓練還是裝備還是後勤補給,我們全方面碾壓著山夷。這十幾年來張家沒滅掉山夷,不是我們不能,而是我們沒有去做而已。」

    「這小子,有點好大喜功的苗頭,年輕心性。不過看了其它人的報告,他還算能聽的進意見,算是我這些年沒白教。」

    十六歲,這個年紀放在後世確實還很小,高中生而已。

    但放在這個時代,其實許多人都已經成親,甚至做了父親。

    李世民就是十六歲帶兵,開始征戰天下。

    將門子弟,十六歲上戰場的多不勝數,甚至還往往表現極佳。

    張璟的表現,卻也還是屬於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了。尤其是表現在統帥這一方面,很有幾分他的遺傳。

    畢竟,再怎麼有家將封臣輔佐,可十幾萬人的聯軍,光是組織起來就不得了了,更別說指揮運轉。

    還能取得這麼大的勝果,損失這麼小。

    「張家有子初長成啊!哈哈哈!」張超哈哈大笑。

    「大公子說的很對,琉求這批兵和這批俘虜,正好可以用來開拓呂宋渤泥。幾十萬人口呢,哪怕是前期運十萬人到南洋,也是能夠迅速的建立一批據點,建立港口、城堡、屯莊,開墾土地,自給自足夠了。」

    琉求島上的氣候,與呂宋、渤泥倒也不會相差太遠,還是有些想似的,用在島上征服山夷中得到鍛鍊的兵,再運山夷過去開墾土地,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案。

    張超給兒子回了封信,稱讚肯定了他的成績,但也提醒他不要驕傲。對付山夷,在他擁有的優勢條件下,完全可以穩紮穩打,慢慢推進,到時勝利自然瓜熟蒂落,千萬不能心急,更不能貪功冒進,要多藉助山夷協從軍的力量,以夷對夷。

    此外,張超也說了不少關於琉求島上經營的建議,還是那一套,發展農業。琉求雖然山多,但平原也不少,氣候適合耕種。

    有土斯有財,有土地就能耕種,有糧食就能聚人,有人口才能有兵。

    糧食、人口,村莊、城鎮、港口,一步一步的來。

    琉求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形勢非常好,可以說,是能夠不受打擾的快速發展的。他告訴兒子,琉求就是張家重要的發展根基,如今分封法已經通過,接下來張家要大力發展南洋諸島。

    琉求,正是這個開發的後方大本營。

    「種糧、造船、打造軍械、訓練軍隊,琉求的責任很重大,為父對你充滿信心。」

    這年頭,要殖民發展,人口非常重要。僅靠點土著,是不夠的。光靠征服點土著,尤其是征服南洋這些很原始地方的土著,沒有個百年都難發展出一定規模。

    這也是張超當初把南洋劃成自留地的原因所在,這裡緊鄰中原,這裡同時土著勢力弱,這裡與中原近,卻又隔著海,有一個天然的隔離作用。

    既能迅速的借助中原的各種人力物力發展,同時又還能依靠中原的這個大市場帶動,最關鍵的還是安全。

    海外立國稱王已經達成目標了,接下來是發展。

    必須依靠中原啊,沒有中原,在這蠻荒之地,真的就只能當個蠻荒之王了。這也是他一直要維繫著與朝廷的關係的原因,離開了中原,根本難快速發展起來。

    呂宋有許多金礦,看來可以一開始就先挖金子。甚至可以利用呂宋有金礦,吸引那些願意冒險來淘金的漢人前來。

    淘金熱可是歷史上對蠻荒之地開發最快捷的手段了。

    有金礦,就有淘金客,然後就有為這些淘金客提供各種生活所需的商人,會有淘金鎮,也會跟著有人在周邊開墾提供糧食蔬菜等。

    人聚集,有人氣了,也就有商機了,慢慢的也就熱鬧起來,開發起來了。

    「現在開始在中原吹風,就說呂宋發現了金礦,遍地黃金,河溪裡都是金砂,一淘就有,甚至還有人發現了成塊的天然狗頭金,最大的十幾斤一塊呢。讓大家來這邊淘金發財!」

    柯慶問,「呂宋真有黃金?」

    「有,還不少。當然,也絕不會達到遍地黃金的地步。來淘金,肯定能賺錢。當然,也得憑運氣。」張超笑著說道。
V123210 發表於 2017-8-3 18:07
唐朝好地主 第1348章 不許美人遲暮 只留英雄白頭

    不管朝堂之上如何的刀光劍影,也不管張超和自己的弟子如何的一步步走的艱難,但在市井之中,卻依然還是那般的熱鬧。 .

    朝堂上的那些,並沒有幾個普通的升斗小民知道。

    那些朝堂上的爭鬥,也沒有影響到百姓生計。

    一切欣欣向榮,一切忙忙碌碌。

    農人忙著給地裡鋤草、忙著澆水,看著青翠的莊稼,是汗水之後的欣喜與期待。商人們奔走忙碌,精打細算,是對利潤的追逐。

    工廠作坊裡,那些年輕的工人們也都日復一日的操作著。勞動法已經推行,官府盯的很嚴,定時不定時的下來巡察摸查,並隨時接受舉報。許多年輕的打工仔打工女們,收入都明顯的增長了一截。

    雖然那些作坊主們付錢時很不甘不願的,但對朝廷來說,這一條線劃下來,也少了許多爭執少了許多衝突,也贏得了許多稱讚。其實最低工資也好,加班費也罷,算下來,工資雖漲了,但這錢依然賺的很辛苦,也並不是很多。

    許多工廠主的腰包都迅速的鼓了起來。

    天色微明,新的一天又開始,今天似乎又是昨天的重複。

    船隊啟航,繼續往下一站。

    站在甲板上,看著那忙碌的港口,張超覺得很自豪也很滿足。

    爭鬥只限於朝堂,並沒有影響到這興盛的發展。百姓忙碌著,辛苦著,卻也幸福著。

    「雖有人謗我罵我,然而看到這一切,我覺得已經足夠了。」

    「為萬世開太平!」

    已經兩鬢霜白的柯慶在一邊讚嘆著道,「本來十幾年前我已經要金盆洗手了,可這些年一直還留在你身邊。說實話,不為名不為利,只是與你相處的時間越長,對你心中的理想抱負越瞭解。」

    「到今日,我才敢說真正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你真正是為萬民著想,為華夏著想,雖被人稱為權臣奸臣,說你不忠背叛,但我理解你。」

    張超遠眺,前方是太上皇的坐船,遠遠還能看到太上皇也在遠眺大海。

    此刻,這位對華夏也一樣立有絕大功勛的皇帝又有想什麼呢?張超佩服李世民,一位十六歲就投身戰場的貴族子弟,能一步步走到今天,能夠帶領大唐開創貞觀盛世,非常的不簡單。

    一介武夫,宮變篡位的馬上皇帝,卻讓大唐超越秦漢,真正走到了前所未及的高度。

    可惜,越是欽佩他,張超也越不敢讓他繼續留在中原。

    不許美人見白頭,一樣不敢讓李世民再當皇帝了。

    「文遠,你說這天下如此之大,大唐這樣發展下去,有朝一日,能夠征服全世界嗎?」柯慶問。

    似乎華夏儒家以來,就有這麼一種統一的思想。

    統一中原,統一天下。

    過去,漢家眼裡的天下,也就是中原。草原、遼東、西域、南洋,似乎已經是這天下的全部。而如今,大家知道真正的天下有多大,不再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象,而是一個清晰的認知。

    「也許有這麼一天。」張超笑著說道。

    不過肯定很難,畢竟在沒有工業革命的時代,地球還是太大了。

    也許無法統一全球,但張超相信,華夏文明肯定能影響全球。

    「你最大的理想是什麼?」

    「沒有戰爭,沒有饑荒,天下太平。」張超答道。

    信度。

    王玄策算是比較晚知道的朝堂最新變化,分封法通過頒行天下,他的封號也變了。原來是信國公,現在則成了犍陀羅國公。

    依然還是公爵,可對領地的控制權卻完全不同了。

    爵位世襲忘替,封地代代相傳。

    一個爵位以後代代相傳,依然還是一個爵位,不會再子孫皆封爵了,但其餘兒子也不分封,這樣就能讓封國保持完整。

    這就如過去中原的世家大族一樣,家族不分家,嫡長子繼承家長之位,讓家族保持著實力,不因分家而變弱。

    「哈哈,陛下皇恩浩蕩啊!」王玄策在中軍大賬裡,向著聯軍的貴族們說道。

    坐在帳中的貴族,幾乎都是分封於信度的貴族。朝廷分封在信度的貴族,大大小小共有千餘家。

    小的男爵,擁有的地盤也就幾個村子那麼大。而大的貴族,封地百里。

    此時,自反擊以來,連戰連捷,已經連勝三十多戰的信度貴族聯軍,已經兵圍坦尼沙城。

    坦尼沙正是當年戒日王一統信度北方前的王國,也是那時四大國最西的一個。王玄策等一路攻城奪地,從西東征到過來,打到了坦泥沙城下。

    戒日王調兵遣將,也鼓足氣勢,要在這裡擊退唐軍。

    從去年被戒日軍圍了大半年,到今年的大反攻,王玄策等信度貴族們也是大大出了口氣,攻城掠地,俘虜了大批奴隸、繳獲了許多物資,還佔領了許多土地城池。

    土地城池,這個是歸朝廷的。

    不過人口、牲畜、錢財這些,卻幾乎都落入了聯軍貴族們的手裡,大家瓜分的很痛快。

    坦尼沙做為戒日王曾經的國都,當然十分大也十分富裕。

    圍在城下的貴族們,都想著早點打下坦尼沙,然後分光一切。

    大戰當前,朝廷來了這麼一個好消息,貴族們笑的都合不攏嘴。

    光是一個領主收益從原來的一半稅賦,增加到三分之二,已經夠大家興奮的了。何況以後領地就成了真正自己控制的諸侯國了,自置官吏,行政司法稅收都大權在握,連兵器都能自己造了。

    貴族們的封號都換了。

    更換成了現在封地的地名。

    不過這都不算什麼,關鍵是實際好處增加了就行。

    「聽說這個分封法是趙王提出的,還是趙王了得啊。」

    有人立即道,「太師現在改封呂宋國王了,不叫趙王了。」

    「對,安國呂宋國王、太師、首相。」

    本來張超聲望就高,這一次,貴族們更是個個念張超的好。畢竟,張首相給貴族們掙了個世襲罔替的封國啊。

    「好了,大家心裡要記著陛下和太師的好,咱們用心打好這一仗,就是對朝廷,對陛下和太師最好的表現了。」王玄策笑著說道。

    他走到沙盤前。

    「最新消息,這一次戒日王要親自率領他的禁衛軍前來解救坦尼沙。象兵、車兵、騎兵、步兵,四大兵種全都有,堪稱傾國而來,號稱二十萬之眾。」

    戒日王征服北方後,將都城從坦尼沙遷到了曲女城,離這裡比較遙遠。之前,他調集了一支精銳進駐坦尼沙,以此堅城攔住大唐東征的腳步。

    然後現在又親率大軍趕來。

    「還有一個消息,戒日王為了擊敗我們,特意與南方的遮婁其王國結親聯盟了。」

    當初統一了印度北方的戒日王,野心勃勃,率軍南征遮婁其,結果卻被大敗。此後,兩國勉強維持著和平。

    現在印度三大勢力,大唐信度領、戒日國、遮婁其各據一方,還有一些小國在邊上,比如後世斯里蘭卡的獅子國,比如東海岸的迦摩縷波、阿拉乾等國。

    戒日國原本雖敗於遮婁其的補婁稽舍二世,但實力依然是最強的。但自大唐進入印度河流域後,情況就不同了,尤其是在今年唐軍反攻之後,已經攻佔了大片戒日國的地盤,甚至都打到坦尼沙城下了。

    這個時候,戒日王也顧不得其它,主動送公主與遮婁其國王聯姻,以求兩家結盟對抗大唐。

    「戒日王還派出使者與獅子國、阿拉干兩國聯絡,希望與他們結盟,借助他們的艦隊從海上配合他們進攻。」

    「讓他結盟,還長能耐了,隨便他拉幾個盟友,都不是我們的對手。這次,咱們就要徹底的滅了他們,把整個天竺都給征服了。」

    大家的情緒還是很樂觀的。

    不過王玄策也知道,其實唐軍在信度的兵力有限,朝廷的正規軍數量不足,都是以貴族的私軍和民兵為主。

    要不是一連串的勝利,繳獲了許多戰利品,這樣打下去,貴族們都破產了。

    但該正視的還要正視,戒日王傾國來戰,又拉上遮婁其等國,這就不可小覷了。

    今年他們反攻的太順利,一路已經深入敵境,遠離信度領邊界。

    「我們必須趕在戒日王到達前,想辦法先拿下坦尼沙,要不然,我們也會很被動。這季節,雨季要到了。」

    雨季到了,最不利唐軍的地方就是火器不用好了。

    再一個就是容易得病。

    要麼,趕在戒日王率軍趕到前拿下坦尼沙,坦尼沙城大堅固,有這座城池就不怕戒日軍,耗個半載一年的都沒問題。

    要麼,就得提前撤退。

    有人道,「老子還想當個坦尼沙國公呢,怎麼能退!」

    「打他,打下來再說!」

    「對,抓緊時間打,說不定老子第一個入城,到時掙個坦尼沙郡王噹噹。」

    王玄策看大家情緒高漲,也笑罵道,「老子還沒敢想撈個坦尼沙王呢,你們倒真敢想。不過我話放在這,誰第一個帶兵攻入坦尼沙,那麼我為他請個首功,並且坦尼沙城裡的戰利品,他先分個半成。」

    一家先分半成戰利品,這可不得了,一群貴族將領們的眼睛立即就紅了。全都站了起來,爭著要拿首攻任務!
V123210 發表於 2017-8-3 18:08
第1349章 一石二鳥

    甘露殿。 .

    「說來上皇和太師他們應當已經到了廣州了吧?」承乾在棋盤上落下一子。

    「嗯,不過最近東南海上有風暴,那邊稟報說上皇和太師可能會去琉求避風。琉求國公張最近在對山夷用兵,進展不錯。俘虜的山夷都有十萬之數了,用不了多久,整個琉求島上的山夷都將被他征服。真是虎父無犬子。」長孫無忌跟著落下一子。

    「張伯玉確實不凡。」

    「犬子長孫沖就相差甚遠了,不堪造就。」長孫無忌盯著棋盤,並不抬頭。「不過這個琉求還真是大啊,過去還以為只是一個東海小島,雖早在漢時中原就知道有這麼個島,可從沒有人真正的正視過。」

    「以前甚至還不如嶺南的海南島受重視,海南島經營日久,島上雖也有許多俚獠,但漢民遷移過去多年,設州置縣,屯墾駐兵。都以為琉求是個荒島,誰能知道,琉求居然這麼大這麼富饒呢。」

    承乾也不得不承認,當年朝廷真的是看走了眼。一個琉求勝過十個海南島,但在當初,海南島上那是有州縣的,而琉求有什麼,只有一群獵頭食人的山夷。

    琉求究竟有多大,地理如何,並不有幾個人清楚。

    當年張超說要買下這島,上皇還覺得大賺了一筆,拿山夷人的島賣給張超,無本生意,大賺一筆。結果呢,如今張家據有此島,簡直就是如虎添翼。

    十餘年時間,征服數十萬山夷,移民百萬,開墾了千萬良田。商港、屯堡、城鎮,簡直是東海上的一座糧倉。

    現在也還成了張家的一座大兵營。

    分封法頒下之後,琉求朝廷再也沒有機會收回了。琉求島以後世代都是張家的,琉求公國。

    承乾搖搖頭,他和張關係很好,這位小舅子過去還是他的跟班。如今轉眼間,居然已經能夠指揮千軍萬馬,征服蠻夷。

    「不死九頭鳥,比起過去白虎玄鳥李樹枝的家徽,灞上張家的新家徽,真的充滿霸氣。大唐第一豪門真不是隨便叫的,就一個琉求領,張家就展露出這麼強大的實力。」

    承乾嘆氣,「舅父,琉求做為一個公國,張身為國公兵額五千。而這次他在琉求用兵,動用的兵馬都超過兩萬了,這是否違制?議會貴族院就沒有人提出疑議?」

    長孫無忌愣了一下,微微一笑。

    手上的棋子落下,「陛下,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這裡面是有漏洞可鑽的,張身為琉求國公,可擁兵額只五千。但這五千,是諸侯們的領地警衛隊的兵額,也就是正規領地兵馬的數量。這五千人,卻不包括領地的民兵、預備役、商會保安團,還有領主的家將家丁,以及那些被征服的山夷們的部族土兵,其實都沒算在這兵額裡面的。」

    承乾臉色難看。

    這還真是充滿漏洞啊。

    這漏洞過去就有,只是過去朝廷只按兵額的數量供給領主們軍械,且軍械價格極貴,讓領主們裝備兵馬的成本極高。

    但現在,領主兵額還是那麼多,但他們可以私自打造軍械,只要不跨界售賣就行。

    以張家的實力,打造軍械毫無問題,成本還比朝廷售賣的便宜許多。

    不說民兵、保安、土兵這三大不受限制的兵種,以及隨時能補充爆兵的預備役,就說幾乎跟領地警衛隊一樣常備的家丁。

    這些號稱為家丁的,其實就是張家的私兵。尤其還是精銳私兵,是他們最精銳最忠心的部隊,裝備好、訓練足、待遇也高。說是家丁,可在沒有武器裝備限制的情況下,他們和警衛隊又有什麼區別呢?

    比張張,就有三百人的騎士團。這是他最忠心的一支部隊,三百騎士,每人還有兩名扈從,實際上這個騎士團有九百騎。張家在琉求總共有八百個分封有采邑的騎士,這些都是張的封臣,每個騎士,都有自己的扈從和見習侍從騎士。

    這些,都不在那五千兵額之內的。

    說白了,只要張家願意,別說五千,他們就是有五萬人馬都不稀奇,他們有人、有錢、有軍械,什麼都不差。

    長孫無忌見皇帝憂心忡忡,安慰道,「目前張家封地也就琉求條件最好,人多地肥位置好。其餘幾塊封地,狼山北、遼北、黑水、大宛、青龍、呂宋、渤泥爪哇等,也就大宛條件好,土地肥沃人口也多,但那裡有許多土著部落,實力也是很強大的,那邊遠處天山北,移民要難的多,張家要完全控制那邊,還需要時間,暫時也爆不出多少兵來。」

    「國舅,你不認為現在分封法有些太過了嗎?就如這個諸侯擁兵的問題,幾乎沒有限制。這很危險!」承乾道。

    「確實,」長孫無忌點頭,但是擁兵這條諸侯肯定不會再讓朝廷修改限制的。畢竟,爵位、封地世襲罔替,大家都高興,也更珍惜。兵,就是他們的保障,誰肯削弱呢。

    分封法裡可是寫的明確,諸侯在自己的領地裡有權按分封法規定的兵額擁兵,也可以建立民兵、土兵、商會保安團等。諸侯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家丁!

    除非諸侯領地內出現叛亂,並且由諸侯請求朝廷派兵平亂,否則朝廷軍隊不得進入諸侯境內,否則諸侯可以出兵攔截、攻擊,並不視為叛亂行為。

    看看這條文,寫的清清楚楚,諸侯兵不奉詔不得出境,但同樣的,朝廷的兵,如果沒得到諸侯的請求入境,也一樣不得越境。

    因為這一條,現在朝廷已經無權在諸侯領地內駐軍。除非是諸侯許可,否則他們有權視為入侵他們的私人領地、侵犯他們的財產。

    這些諸侯寧願不要朝廷兵馬的防衛,也不願意再讓朝廷駐兵他們境內了,領地已經被了們視為禁臠。

    「但願以後他們遭遇叛亂、入侵的時候,也不要請求朝廷派兵入境平亂。」承乾哼聲。

    「陛下,若朝廷遇叛亂、外敵入侵,皇帝可詔令諸侯率兵勤王。但同樣的,若諸侯領地內有叛亂或遇入侵,則諸侯可向朝廷請求派兵支援。這都是對等的,若朝廷不支持諸侯,則朝廷他日有需的時候,諸侯也就對朝廷沒有義務了。」

    「最近王玄策在信度打的不錯,攻下了大片戒日國疆土。朕準備分封幾位皇弟去信度。」

    承乾現在是明白當初馬周說的分封宗室的好處了,不管怎麼說,宗室比較是自家兄弟,怎麼看也比異性功臣來的更可靠一些。

    「這當然可以,不過老臣提醒陛下。那些領地是王玄策等諸侯聯軍打下來的,朝廷派去的兵並不多。論功行賞,這些封地得拿出一半來給這些諸侯分封,剩下的才是陛下的。」

    這也算是一個規則了。

    這還是朝廷主導的戰爭,若是諸侯自己出兵開拓的疆土,朝廷甚至都沒機會去分。

    「朕準備用李道宗為信度提督兼右武衛大將軍,取代王玄策為信度戰場元帥。」

    長孫無忌想了想,「有些太過直接了,陛下,信度之前孤軍做戰,是靠王玄策左右調和才支撐下來。如今聯軍又在他的指揮之下,全面反擊,大獲全勝。這個時候,若是陛下臨陣換將,只怕不好。」

    他也清楚皇帝的想法,和張超關係出現裂痕,王玄策是張超門生,皇帝當然想換下他。

    但這麼簡單粗暴的換將,可是會不得人心的。

    「陛下不如加賞王玄策,然後讓他限期攻破坦尼沙,甚至可以許諾,若是王玄策攻下坦尼沙,那麼就將坦尼沙賞賜給他,賜封他為坦尼沙郡王,以坦尼沙建坦尼沙郡王國。」

    「若王玄策真攻下了呢?」承乾問。

    今年王玄策反擊以來,攻勢可是非常猛烈,大小三十餘戰,皆大敗戒日軍,攻入戒日國內千里。

    兵鋒之銳,可謂是無可匹敵。

    「陛下,坦尼沙是堅城,曾是戒日王的國都,在戒日王將坦尼沙幾國合併前,那是他的起家之地,城高牆堅。況且,城裡還有重兵把守。戒日王又親率禁衛軍來援,這季節信度多雨,不利我軍火器。」

    「若依我判斷,堅城難下,大敵當前,王玄策最後只有一個選擇,撤兵回去休整。到時,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換下王玄策,讓李道宗接任信度兵馬大權。至於王玄策,他依然還是西海艦隊伏波大將軍,陛下可以調他和他的部分艦隊去紅海,與羅馬、阿克蘇姆一起奪下西奈半島,守護運河航線。」

    長孫無忌這算是一石二島,藉機換下張超弟子,讓宗室這邊的李道宗接管信度兵馬大權,把王玄策調去紅海。

    還可以借王玄策來打下西奈半島,那半島可也還有一部分是他拍下的海外殖民領地。

    這深得承乾之意。

    既然封地已經管不了了,那麼朝廷的這六十萬大軍,一定得收回手裡,將他牢牢握住了。

    就先從王玄策開始吧。

    攻下坦尼沙,封王。攻不下,那就別怪朕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8-4 08:19
唐朝好地主 第1350章皇帝的話不管用

    一身藏青色領主甲的張璟大步進入營帳,他單膝下跪:「臣琉求國公張璟,拜見上皇!請恕臣甲冑在身,不能全禮。」

    「平身。」李世民看著這個披著鐵甲的高大年青人,看著他那剛毅又帶著幾分稚嫩的臉龐,那微微冒出的胡茬,那銳利收不住的雙眼。

    他心中暗讚一聲,果然是大好兒郎。

    這既是張超的兒子,也是他的女婿。

    只不過他胸甲上那個紅色的九頭鳥徽章,提醒著他。這個灞上張家的新家徽,看起來挺溫和的,似乎是一個溫暖的太陽。

    可熟讀山海經和許多上古典籍傳說的太上皇很清楚什麼是九頭鳥,鬼鳳、鬼車、鬼鳥。

    這是一隻不祥之鳥,凶悍無比,擁有十頸九頭,一隻脖頸上的頭被射掉了,一直流血不止。

    天上九頭鳥,地上張家人,不死九頭鳥,不死灞上張。

    「太平郎,上前來,朕好好瞧瞧你。當年你出生之日,朕還親自去看過你抱過你。轉眼間,你都已經能夠統兵徵戰,鎮守一方了。」

    張璟站到皇帝門前,李世民看著他,似乎看到了太原起兵時的自己,熱血而又飛揚。

    「坐朕旁邊。」李世民拉著張璟的手坐下,「聽說你在琉求幹的非常不錯,來了不到半年,已經對山夷取得如此大捷,俘虜十餘萬,現在抵抗山夷的主力,就被你圍在這雞籠山上,一戰可平,幹的漂亮!」

    「都是陛下護佑,將士用心。」張璟笑著道,話裡也有些掩飾不住的小自豪。

    「年青人,過份的謙虛就是驕傲了。打仗當然有將士們的功勞,但統帥的功勞更不可抹殺。朕越看越喜歡你,當初沒看錯,一眼選中你做朕的女婿。不如,你接上長樂,跟隨朕去美洲。到時你隨朕一起徵戰美洲,打下大大的疆土,朕到時封你一個國王,賜你千里之國。」

    張璟笑容凝固。

    美洲?

    他真沒想過要去,這琉求已經非常不錯了。做琉求國公,甚至將來繼承父親爵位成為呂宋國王,這輩子就很好了啊。

    張超在一邊笑著不說話。

    李世民這不過是個玩笑,就算他真把玩笑當真話講,張超也會當成一個玩笑的。

    張超的嫡長子,怎麼可能去美洲。也許再過個一二十年,張超到時送一兩個庶子過去美洲開拓,但絕不是現在。

    「哈哈哈,朕和你開個玩笑。也許等將來,你和長樂多生點孩子,到時可以送一兩個小傢伙過來,到時朕在美洲給他們一片封地!」

    大家一起呵呵。

    太上皇駕臨琉求,還直接來到雞籠港。

    這可以說讓琉求一眾將校都十分意外,甚至是很激動的。不管如何,這可是一位偉大帝王。

    也許朝堂上的那些頂級勳貴重臣們,對皇帝沒有那麼的忠誠。但是底下的士兵們,對於皇帝還是很敬畏尊崇的。

    哪怕退位前,幹過一些荒唐事,但朝廷也公佈,那是被妖僧害了,中了妖丹的毒,腦子不好。

    如今陛下退位,將皇位傳給太子,現在做為太上皇,這次要去美洲巡視殷人部落去。

    張超陪皇帝來,還帶來了許多慰軍的酒肉蔬菜,還有不少的錢幣絹布。營地裡殺豬宰羊,分發絹錢賞賜,將士們都非常的高興。

    這些人拿到賞賜,都高呼九頭鳥之名。

    李世民遠遠聽著,心裡很不是滋味。這些精銳戰士,並不是李唐的兵,而是張家的兵。

    真要說起來,如今朝廷跟這些諸侯的關係,也就跟過去朝廷和契丹、奚、吐谷渾等諸藩國的關係了,關係要更緊密一點,但諸侯確實自成一國了。

    只不過大家都用著朝廷的律法稅賦,推行著統一的官話,用著標準的漢字,聯繫更加緊密,可這也不能改變,諸侯自成一國的事實了。

    「十幾年前,這裡是一片蠻荒,化外之地,白送朝廷都不要。」李世民自嘲的笑笑,「那時張超提出要買下這裡,朕還異常驚訝。後來張超說要一個捕奴許可,要來這裡捕奴,在這裡探礦,朕同意了,賣了一個好價錢。後來,朕乾脆把這裡封給張家做封地,又賺了一筆。」

    十幾年前,張超像個大傻子一樣在跟他做一筆賠本買賣。

    十幾年後,他覺得自己才是那個大傻子,把一塊金子當成磚頭賣掉了。

    尉遲恭坐在那裡烤著羊腿,細心的涮油,慢慢的翻轉著讓受力更均勻。他心裡卻在想著另一回事,太上皇還是覺得自己吃了虧,在他心裡這琉求就是他的。可靜下心來想一想,是這麼一回事嗎?

    不,根本不是這一回事。

    琉求雖然自秦漢時中原就發現了,三國時東吳還曾上島屯墾過,隋朝也發兵攻打甚至擒拿了他們的一個酋長首領。

    但琉求就是中原的了嗎?

    不,一直不曾是中原王朝的,與海南不一樣。

    是張超,他花費人力物力登陸琉求,在這裡開拓殖民,一點點經營。最初是向琉求部落買下一塊立足點,然後通過交易等,一點點擴大。

    最終到如今,十幾年時間,張家不遺餘力的移民、開拓、征服,才讓昔日的蠻荒之地,變成瞭如今這塊富裕的海上明珠。

    若沒有張超,尉遲恭想著,也許琉求再過一百年兩百年,也還是原來的那個鳥不拉屎的荒島。

    這就是事實。

    從始至終,朝廷毫無損失。

    甚至大賺特賺,先後從張家手裡收了兩次錢,不是一兩百萬貫,是上千萬貫。其次,琉求開發以後,每年都在向中原出售糧食,而且越來越多,如今一年幾百萬石的糧食出售,價格還不高,這對朝廷來說,可是又一大好事。

    更別說,開發琉求,大量移民,這裡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每年往這邊銷售了多少商品,朝廷又得了多少稅。尤其是這些年,琉求每年稅賦的一半,可是都上繳了朝廷。

    朝廷在琉求的開發中,出了什麼力呢?

    基本沒什麼,也就派了一個縣令,後來升格為州,派了個刺史,駐了一點兵馬而已。相比於張家的投入,朝廷基本上沒花什麼成本。

    卻得了琉求十幾年來一半的稅收。

    而現在,朝廷連兵也撤了,官也撤了,稅收雖然減少為三分之一,但琉求現在這麼多人口,經濟這麼興旺,三分之一的稅,也相當可觀,這可是沒成本的純收益了。

    以前琉求可不會向朝廷進貢,哪怕是契丹這樣的藩屬他們進貢,一年又能進貢多少,撐死了進貢個幾千匹牛馬,能值幾個錢?

    尉遲恭頭一次發現,其實太上皇的抱怨有些過了。

    與其讓琉求一直是塊化外之地,讓一群山夷統治者,朝廷一文好處都沒有,為何不能讓張超這樣的功臣分封呢?

    憑什麼朝廷以前能讓那些征服後的部屬內附,把土地劃給他們放牧,為什麼就不能分封給朝廷功臣?

    給那些內附的遊牧部族,朝廷能收到稅嗎?他們能跟朝廷一條心嗎?

    他知道皇帝擔心什麼,很多皇帝都有這種念頭,覺得蠻夷胡族,打服之後放門前,當條狗養著。反正華夷不同,不用太擔心。但若讓他們分封漢家功臣,或者分封宗室,他們卻很難心安。

    他們怕什麼?

    尉遲恭很清楚,蠻夷就算放家門口,也不會得到大臣百姓們的支持,他不用擔心他有一天篡奪他的皇位。但功臣宗室就不同了,很不同。

    這種想法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尉遲恭現在還是覺得皇帝太小氣。

    張超為了大唐,為了太上皇,出過多少計畫過多少謀又立過多少功,難道連邊地這些化外的蠻荒之地,寧願給蠻夷,寧願扔在那裡,也不肯給功臣嗎?

    就如這琉求,這還是張家出大價錢買下來,然後又自己打下來的。

    人心啊。

    過去他覺得太上皇的想法是對的,錯的是張超,張超是個亂臣賊子,野心勃勃,毫無忠心。

    可現在想想,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

    張超也許不是那種純忠之臣,但肯定也不是什麼亂臣賊子。

    李世民還在那裡感嘆,尉遲恭卻都懶得回話。

    張超笑著走進來。

    「陛下,好消息。山夷們派出使者下山來,提出請降了。陛下還真是威加宇內,剛到,山夷就畏懼的要請降了。」

    山夷現在情況很不好,雖說群山連綿,山夷佔據著一座又一座的山頭,遍佈叢林之中。

    可打到現在,他們就沒有贏過一仗,打一次輸一次。

    九頭鳥旗幟飄揚著,每次在這旗幟指引下,唐軍進進為營,他們卻是步步敗退。

    好幾萬部族戰士被殺死或俘虜,而且他們在其它地方的不少山寨被攻破,婦孺老人被擄掠。

    而今天,又有一支艦隊到來。

    斥候稟報,說大唐的皇帝都來了,連張超都親自到了。

    大唐的皇帝來了這消息,那些酋長們不太相信。但張超之名,他們可是相當清楚。

    那些漢人來島上十幾年了,都是張超的手下,甚至這九頭鳥旗,根本就是張超家族徽記。

    把他們打的節節敗退的,正是張超年輕的長子。

    現在張超親自來了,那這仗還怎麼打。

    一群首領們商議許久,都覺得的打不下去了。

    以前張家也一直派人招降他們,不少小部落歸附張家,日子過的挺好。有些依然留在寨子,有些則遷到山下,去了平地。或者進了城,他們的日子還算不錯的。

    有給張家做工的,有給張家種地的,也有給幫家當兵的。

    「這是好事,」李世民哈哈一笑,「不如傳這山夷使者,朕倒想親自見一見。」

    進來的是好幾個山夷。

    六月天。

    赤著上身,腰間圍塊鹿皮,頭髮披散著,赤著手進來。

    使者只會極簡單的漢話,不過營中有山夷人。山夷雖然部族眾多,甚至有許多種語言,但張家經營琉求十幾年,對各部落都非常瞭解,也早有精通各部族語言的翻譯。

    一通翻譯之後,各自介紹身份。

    山夷請求投降。

    但他們有條件,他們不做奴隸,他們願意歸附張家,但希望繼續從前的生活,他們表示願意向張家納稅,願意為張家服勞役兵役等。

    其實這些,也是張家招降各地山夷時開出的條件。

    只不過此一時,彼一時而已。

    當初若山夷們能答應這些條件,張超當然會非常高興。但是現在嘛,費了這麼多干戈,豈能如此收場。

    張超還沒有答覆,結果李世民倒先開口了。

    「既然諸部誠心歸降,朕非常高興。朕答應你們的請降,明日一早,諸部下山,宣誓臣服,就可以各自回家了。」

    帳中一群將校都微微一怔。

    琉求是張家的封地啊,領主是琉求國公張璟啊。論理說,張璟才有權決定這些。

    太師張超是張璟的爹,因此他的話應當更管用。

    但太上皇突然干涉,這算怎麼回事。

    就連那幾個山夷使者聽了翻譯的話後,都愣了一下。

    他們瞧瞧李世民,再瞧瞧張璟,再瞧瞧張超,愣是沒有拜讀皇帝的大恩。他們來降,又不是被大唐皇帝給嚇到了。

    他們是被張超父子給擊敗嚇到了。

    況且他們現在已經搞清楚了一些情況,這位也不是皇帝,是當今皇帝的爹,好像還是張璟妻子的父親。

    嗯,琉求主人是張璟,然後旁邊是他爹和他妻子的爹。

    到底該聽誰的呢?

    幾個山夷交頭接耳,嘀咕一陣。

    最後得出結論,肯定是聽張超的,張超才應當是說話最管用的。

    翻譯很尷尬的站在那裡,那幾個山夷私下嘀咕的聲音很大,他都聽到了。可他不敢直接翻譯給皇帝聽,那樣也太大逆不道了,太上皇帝的話怎麼能沒太師和國公的管用呢。

    「他們說什麼?」李世民聽不懂山夷的話,可能察顏觀色。

    翻譯不敢隱瞞,但還是委婉的道,「他們想知道太師的答覆!」

    「朕已經做了答覆!」

    這時一個山夷又哇拉哇拉的一通說。

    李世民很不滿,「又說什麼?」

    「他們‧‧‧‧他們說陛下的話不管用,他們只聽太師的決定。」

    帳中突然安靜了下來,氣氛十分凝重。
V123210 發表於 2017-8-4 08:19
第1351章國公府

    連一個山夷都敢爬到他的頭上拉屎拉尿,拉完了還要找他借紙。

    叔叔能忍,嬸嬸都不能忍了。

    李世民自稱是已經勝過了秦皇漢武的一代大帝,結果今天卻遭受奇恥大辱。

    張超看著皇帝那陰沉的臉色,看著他雙手都已經攥成了拳頭,隨時有暴走的可能。

    當下起身喝斥。

    「將此觸犯大唐太上皇帝威嚴之山夷推出去斬了。」

    「遵命!」

    數名騎士蹭的起身,一人一個,直接老鷹拎小雞一樣的把這幾個山夷使者往外拎。

    山夷人嚇尿了。

    我們是來請降的啊,怎麼卻要殺人。

    掙扎,求饒。

    本來暴怒之中的李世民,突然覺得一陣索然無味。

    他堂堂帝王,跟幾個山夷置什麼氣?

    殺了他們又如何,能改變他已經大權旁落的事實嗎?

    山夷們只知灞上張家,只知道張超,卻不知道上皇李世民。

    無味的揮了一下手。

    「算了吧,何必跟幾個山夷一般見識。」

    張超借坡下驢,「爾等還不拜謝太上皇帝的不殺之恩。」

    幾名山夷連忙跪拜感謝,鬼門關走了一遭,老實多了,跪在那也不敢再隨便交頭接耳了。

    「文遠,這裡的山夷和山上的山夷還是你來處置吧,朕有些累了,先去休息了。」

    李世民起身,昂首離開。

    姿態保持的很好,可心裡卻很苦澀。

    皇帝走了,山夷的處置權也在張超。

    事情打了個轉,又回到原地。

    張超這時心裡也有了數,山夷願降,也確實是好事。雖然,他們不降,也不過是給琉求的兵馬練手而已,都對張家軍造不成什麼傷害。

    但山夷人若是傷亡多了,損失也大啊。

    「父親,若接受請降,咱們就不好將他們都貶為奴隸了。」

    張璟在一邊小聲道。這山上還有起碼十萬部族戰士,更別提群山裡那些隱藏起來的山夷婦孺們,這可是大幾十萬人口啊。

    真跟太上皇說的一樣,各回各家,那損失可就大了。

    「直接放了是不可能的,但殺也不行,都貶為奴隸也不適合。」張超沉吟,他相信這一戰過後,山夷人基本上沒有什麼鬥誌了。

    不過也得防著他們記吃不記打。

    「首先,他們得下來投降,無條件投降。」

    「其次,朝廷給予這些山夷大唐琉求公國公民身份。」

    張璟反對,「太便宜他們了吧?」

    「你聽我說完。」

    張超的處置辦法是這些山夷不能再回到原來的寨子去了,也不能再過他們原來的那種狩獵生活。

    他們以後是公民,張家將他們遷到山下平地,但不會直接給他們田地。他們成為張家農莊的佃戶,租種張家的田地,向張家繳納田租。居住在張家的農莊屯堡外村子裡,接受管理。

    這些人會比較分散,安置到一個個張家的屯莊去。

    也有些人,會徵召為士兵,有些人會安置到工坊、安置到礦山。

    所有人都不會成為奴隸,都會有工作,會有薪水。

    他們的孩子,年滿三歲,須進入琉求各地城鎮中的學校託管,從小開始接受漢化教育。每年的寒暑假可以回家呆一段時間,要一直到完成小學六年教育。讀完小學後,由張家給他們安排,天賦較好的,去讀技術學校,條件差點的,直接去船上當見習水手、去工坊裡當學徒工。

    總之,山夷人的下一代,必須要全面漢化,甚至要讓他們與他們的父母、家族、部落,與他們的傳統割裂。

    只有這樣的山夷,才是好的山夷。

    當然,馬上要開拓呂宋、渤泥等地,張超也需要很多人。

    若是這些歸附的山夷裡有不配合的頑固份子,或者是威望較高的那些酋長首領等,張超會把他們送去呂宋、渤泥等地,讓他們去開拓屯墾的。

    幾十萬最後歸附的山夷,這樣分一分,也就差不多都能安置了。

    雖然相比直接將他們當成奴隸賣掉,可能損失上千萬,但若能安置好,也一樣能轉化為琉求的人口,對於張家的壯大,也是一樣的。

    「這些山夷怕是不好管。」

    「不好管也得管,簡單粗暴的手段是不行的。現在中原移民是越來越難了,哪裡還有的人可以大量往外移。我們必須得吸納那些征服之地的土著蠻夷們,這樣才能不斷的壯大我們的封地。」

    「要記得給這些山夷推廣官話,讓他們學習說漢話。還要實行保甲連坐制,每個山夷安置點,最後是數個不相關的部落安置在一起,每處幾十戶就夠了,別安置太多,要保證我們漢民佔多數。」

    「讓山夷們互相監督,誰若敢暗裡反抗,甚至是做違法之事,必須舉報。否則,一家犯事,同保之人都連坐。對那些不聽話的山夷,我們輕則要處罰扣錢,重則勞改甚至是貶為奴隸發賣。」

    這些政策比較苛刻,但島上的山夷數量可不少,既有過去歸附的,也有現後來征服的,加上這次這些,數量龐大。

    如果控制不好,後果是會很嚴重的。

    畢竟將他們從原來的家鄉里趕出來,他們肯定心有怨氣。

    這個時候,就得靠管理,而要想管理的好,嚴格是必然。

    「當然,你也不能一味的嚴苛。對於那些比較服從、配和的,也得適當的獎賞。甚至可以挑一些原來在山夷裡地位並不高,甚至人緣也不算好,但卻願意對我們效忠的山夷出來,讓他們來幫忙監督和管理那些山夷。」

    兒子還年輕,張超願意花時間精力多教導他。但兒子畢竟也長大了,以後在身邊的機會越來越少,他要獨自一人坐鎮琉求,管理這數百里的封國。

    「要記住一點,民心,仁義。我們張家擁有琉求,是靠我們一刀一槍打下來的,但治理地方,不能靠刀槍鞭子。」

    「琉求可以分設幾縣。挑選合適人選,委任縣令,另外公國、縣,要設立議會。」

    澎湖縣、琉求縣、基隆縣、琉南、琉東、宜蘭,琉求公國分設六縣。

    設立縣衙,委任縣令,還要建立議會。

    議會這個東西,現階段來說,不是什麼民主。而是團結拉攏各階層,以穩固張家對琉求的統治。

    議會裡會有分封騎士、會有地主、商人、士人等各階層,是一個商議的地方,可以協調矛盾,也是讓各階層,都為張家效力的一個地方。

    適當的讓出一些權力,讓那些有影響力的人分享,這也是必須。常道政治就是妥協,一味的想大權獨攬也是不可取的。

    張家在琉求也有許多騎士,分封了八百多個。這些人,是張家在琉求的根基,不光是軍隊的軍官,也是張家琉求公國小朝廷的重要官員們。

    分封給騎士的采邑,相當於過去賞賜的勳田。騎士們完全享受有采邑的收益權,甚至還能享有采邑三分之一的稅賦收益。這和過去朝廷分封貴族們的領地權力相似。

    張超不介意多分封點騎士,這些騎士不過是些地主而已。雖然地主多了,那麼佔據的田地會比較多,但分封的這些騎士地主們,自然也肯定是會比較忠於張家的。

    朝廷的官吏、軍隊撤出諸侯封地後,諸侯接管封地的民政司法稅賦軍事諸方面。

    簡單的刺史衙門肯定是不夠的。

    琉求是一個八百里大島,現在分設六縣,管理起來不容易,尤其是行政司法軍事都得一把抓。

    按照朝廷的製度,封國的國官也都是有一套的。

    比如國公府,有國令、大農各一人,有尉二人,典衛八人,常侍等等,有一套官制,是漢魏以來都有的,雖各朝有些變動,但都差不多。

    不過張超對於原來的這些封國國官設置並不太滿意。

    他有意將公國機構改變一下,讓政令更通暢,權責更清晰。

    國公府下,設行政、軍務、司法三大衙門,另有議會。

    張璟身為琉求國公,自然就是整個公國掌握最高權力的人。下面的三大衙門,各設部長,行政管的就是民政這一塊,相當於朝廷的內閣,下設諸人事、稅務、工商、農務、教育各廳。司法部下有法院、監察院、警察廳等,這相當於過去朝廷的御史台、大理寺、刑部了。

    軍務部嘛,自然就是管兵的。分為陸軍廳、海軍廳,統領的是琉求的警衛隊,也管轄民兵等。

    至於議會,這只算是一個議政監督的統戰組織。

    國公府的組織結構,大體是與朝廷相當的。

    另外,張超還給兒子安排了一套內政體系,有師、友各二人,還有文學二人。

    此外還有長史、司馬、諮議參軍、主簿、錄事等。這就相當於是朝廷的翰林院了,是張璟的助手,協助他處理事務的。

    有內有外,職責分明。

    兒子雖年輕,但有這麼多人協助輔佐,又有這些機構組織,整個琉求能夠有效的運轉起來。

    甚至說句不好聽的,以後碰上個無能的子孫,其實有這一套,也一樣運轉,只要不瞎折騰,瞎插手就行。

    「朝廷取士有科舉,我們則要舉辦學校,通過學校自己培養人才。當然,從中原內地挖掘人才過來,也是很有必須的。總之,爹能給你做的,已經都給你做好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了。」

    「琉求只是你的試練地,若是能夠通過試練,將來為父才能放心的把整個灞上張家都交到你手上。」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8-4 15:43
第1352章 怕老婆



    山夷使者很快去而復返,他們帶來了山夷酋長們商議的答復。

    這些山夷人認為張超的條件比較苛刻,他們堅持認為應當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寨子。

    他們並不想去平地,更不想成為張超的佃戶、工人,也不想讓孩子們從小離開身邊。

    他們認為張家想偷他們的孩子,會把他們的孩子當成奴隸賣掉。

    「那就是沒的談了?」張超聽完後,不急不緩的道。「既然如此,那你們回去告訴這些鼠目寸光的酋長們,告訴他們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明天,我的大軍會再次發起進攻,到時,在這勇猛的軍隊前,你們會敗。」

    「會敗的一敗塗地,你們絕無可能僥幸勝利。」

    張超語氣平淡,「你們中的許多人會死於這場戰鬥,被弓弩射殺,被長矛洞穿,被火槍擊斃,甚至是被火炮轟碎。然後,更多的人雖然僥幸沒死在戰場上,但你們會成為俘虜。」

    「你們將來會後悔,寧願自己死在這場戰鬥中。因為你們接下來的余生,就是成為一個奴隸,被賣到各個礦場裡,在井底下不見天日的工作。為了贖得自由之身,你們要努力的拼搏大半生,才有機會。」

    「但是,你們沒有機會再見到你們的妻妾、孩子,甚至是你們的父母。因為,他們也是奴隸,他們會賣給不同的主人。那些婦人,會被賣給工廠裡做工,那些年輕的,甚至會賣去青樓,運氣好點,可能是給大戶人家當女佣,或者進入工坊做個女工。然後,她們嫁給另一個奴隸。」

    「你們的孩子,也逃不脫奴隸的命運,終其一生,你們一家人都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團聚見面。」

    「想想看吧,這真的就是你們想要的?死亡,或者家破人亡,從此為奴?」張超望著那幾個已經面色難看,甚至眼中流露恐懼的山夷人,翻譯把張超的話翻譯的很准,這不是威脅,因為他們知道,張超說到就能做到。

    「我再給你們一次機會,回去把這些話轉告他們,認真的考慮一下。看看,你們究竟想要的是什麼!答應我的條件還來的急,其實你看看我的大營裡,也有許多山夷人,他們是以前歸附或被征服的,他們如今生活在這裡,過的也很好。」

    「吃的更好,住的更好,生活的更好。你不信的話,可以跟這位翻譯聊聊,可以問下他是現在的生活好還是過去的好。」

    「當然,如果你們認為過去的自由更好,那當我什麼也沒說,我尊重你們的選擇!」

    山夷人臉色灰敗的離開。

    山上。

    山夷諸部酋長們正在等著消息,他們雖然拒絕了,可卻並不想開戰。開戰全無勝算,他們只是想向張超表明,他的那個條件太苛刻了。

    使者回來,好像大病了一場。

    臉色蒼白,雙目無神。

    「發生了什麼?」

    一個強壯的漢子問。

    山夷再站立不住,坐倒在地上,把張超那可怕的話轉述了一遍。

    沉默。

    久久的沉默。

    「我們跟他們拼了!」壯漢說道。

    可沒有一個人響應他,大家沉默著,甚至恐懼著。

    跟張家打不了,他們打了這麼久,被殺了好幾千,被抓了幾萬,可他們又殺了張家幾個人?

    這樣的仗怎麼打下去,他們甚至連突圍都難。

    「要不,我們就答應他?」

    終於有一個人帶著絲顫抖的聲音打破了沉默。

    他們別無選擇。

    「好吧。」

    一個白發老頭同意投降,他讓使者再下趟山,可使者已經不停的搖頭,他絕不願意再見到張超。

    那人能夠把恐怖無比的事情,說的風輕雲淡,那是個惡魔。

    問了好幾個人,都不肯去。

    最後無奈,決定直接下山投降。

    ·······

    「太師,山夷人下山了。」

    「是來投降的吧?」張超笑道。

    「太師果然料事如神,沒聽稟報都已經知道了。山夷人確實是下山投降的,他們把武器都留在山上,赤手空拳走下來的。」

    張璟正拿著張超給他的那張國公府的衙門組織表,想著如何往各衙門裡安排人呢。

    誰來管行政,誰來管司法,誰來管軍務,這三大衙門下,各廳各司又要安排誰,誰能適合,誰辦事能力強,誰又更忠心。甚至國公府下,還得有六個縣,有五千警衛隊,還有八百分封騎士。

    千頭萬緒,弄的他頭痛。

    他干脆放下那本子,道,「就算山夷人拿著武器下來,跟赤著手也沒多大區別。鹿角矛、石刀、竹槍,棍棒,這都算什麼武器啊,連鐵器都沒幾件。」

    「派人去接收吧,先把人安排到俘虜營裡,然後派些人上山,看還有沒有藏著不肯下來的。若真有那樣的,不服就殺。」

    ‘「記得把那些酋長給另外安置。」

    幾句話,算是安排完了,張超也不再理會這事了。

    山夷算是征服了,以後就是管理的問題。

    他從兒子手裡拿過那個本子,看著他在上面的填空,各衙門的人選只填了一半,大都空著。

    「爹,要不你直接幫我安排就好了。」張璟笑著道。

    張超白了他一眼。

    「這琉求國公是你不是我,我是呂宋國王,封地在呂宋呢。以後這地是你來管,這些任命的各衙官吏,是協助你管理琉求,所以該用誰,得你自己決定。若是由我來幫你選擇任命,這些人會視你為主不是視我為主?」

    「有些事情,別人是不能取代你的。比如說,結婚生子,又比如管理地方。你手下的人會給你出主意,會替你去執行,但拿主意的那個人得是你。而且你得記住,你要為你做出的每個決定負責。」

    「爹,為什麼國公府要管的這麼復雜啊,弄出三個部來,又還弄了個內務部。」

    內務處,就是長史司馬那套班子。

    琉求國公府中樞實際上就相當於三部和內務處。

    「兒子,權力不是越集中越好的,相對的分權,有利於監督,也有利於平衡。你不能讓一個人既管著賬,又管著錢。必須是會計管賬,出納管錢。往大了說,治理一個公國,也是如此。管行政的,不能還管著司法,要不然,就是自己監督自己,這要監守自盜豈不很容易?」

    原本張超甚至理想把財務這一塊也從行政裡分出來的,但後來想一想,就這麼大的地方,分的太細也沒必要。

    行政和司法分開來就已經很不錯了。

    司法部下三法司,法院、監察廳、警察廳,管司法審理、管監督彈劾、管刑事治安等。

    甚至縣一級,也會設立法院、監察院和警察局。

    「爹,我打算派人去把長樂接來。」

    「可以,不過得等她生了孩子坐完月子。她現在才幾個月身孕,不能受這顛簸。」張超道。

    「我知道,我是說等坐完月子。」

    「那當然沒問題。」

    張璟從張超這裡學會了關於排卵期計算的方法,果然成效不錯。長樂長公主李麗質娶進門並沒多長時間,就懷上了。張璟出京時沒帶公主過來,現在就只能等孩子生完長大點才能接來了。

    「長樂一直埋怨我。」

    只有父子倆人在,張璟跟父親坦白心聲。其實年後他出京的時候,不是她舍不得妻子受累沒帶上她,而是那時公主跟她冷戰呢。

    公主埋怨張家逼太上皇和李治去美洲。

    「這如何與妻子處好關系,這你不能找我,清官難斷家務事,尤其是這感情事,你自己想辦法。」張超根本不理會兒子。

    「可是父親不是向來非常有辦法的嗎?父親與十一郎母親的事情,母親就很接受啊。」張璟道。

    「那是你爹我有本事。」

    「爹你說把你這本事教教我啊。」

    「你也想在外面有人?」張超笑問。「還是說已經有了?」

    本來只是隨口問問,結果張璟還真有人了。

    他獨自出京,嬌妻在京。在琉求半年時間,年輕力壯的小伙,一來又是堂堂國公,大權在握,年少得意。

    當然也有那投機之人,故意來樊關系送美人什麼的。

    「如果只是別人送的歌伎舞女,這倒也算不得什麼。以後自己多注意下,你想要美人,自己去買,何必受別人的送。這美人雖好,但要須防是別人安插過來的耳目眼線,特別是枕邊人,尤須小心。否則,哪天你丟了性命,都反應不及。」

    張璟點頭稱是。

    「爹,其實不僅是別人送的歌伎舞女,我納了幾房外室。」

    「納了外室,還幾房?」張超聲音提高。

    張璟低著頭,「別人非要把女兒嫁我。」

    「你難道忘記你有妻子了,還娶的是皇帝的妹妹?」

    瞪了兒子一眼,「你說你年幼,可又做出這麼荒唐的事情。你有妻子了,就不能再娶。如果真有人想送女兒給你,你可以光明正大的納為妾,就算長樂身為正妻,這種事情,你只要尊重她,提前與她交換下意見,她也不可能反對。你現在這樣摭摭掩掩的,弄成了外室,豈不是胡來。難道你不知道,大唐的妻子,最恨男人在外養外室嗎?」

    「那我現在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先寫封信去給長樂,跟她好好認個錯,然後說你要在這邊納妾。」

    現在也只能先上車後補票了。

    「就這樣就行了嗎?」

    「只能如此了,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你以後多注意點就是。但你男子漢大丈夫,這麼畏妻算什麼,就算她是長公主,皇帝的妹妹,你也得拿出點男子漢的氣概來。咱們張家,沒有陰盛陽衰的傳統。」

    「聽明白沒?」

    「是!」張璟大聲應道。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8-4 15:43
第1353章 選皇帝

    「王莽謙恭未篡時!」

    長孫無忌輕嘆,這是一首詩。今天《唐詩》上刊登的一首詩,沒有作者名。但這首詩長孫無忌卻讀的很有感。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這首詩裡寫了歷史上的兩個名人,一個是周公一個是王莽。周公是一個忠臣,王莽是個篡位者。但周公卻曾被認為是一個篡位者,王莽則曾被視為是一個謙謙君子。

    直到後來,大家才知道,原來王莽才是篡位的偽君子,周公其實是一個君子。但如果周公在大家當他是個篡位者時,在還以為王莽是個謙謙君子時這兩人就死了呢?

    那麼世人就永遠無法發現他們真實的樣子了。

    這是一首很富有情理的好詩,它以極通俗的語言說出了一個道理: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像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

    試玉要燒三日滿,這首詩是誰寫的,長孫無忌心裡已經有數了。

    如此才情,寫的又是這樣的故事,那麼肯定是那位青蓮居士李太白李謫仙了。

    「張超啊張超,你究竟是周公,還是王莽呢?你說你是周公,可我卻認定你就是王莽。」

    王莽,西漢外戚。漢元帝的皇後,漢成帝的母親出自王家,漢成帝登基後,體諒母親凄苦,加倍恩寵幾位舅舅,於是漢成帝做的第一件事,是在一天之間冊封五位舅舅為侯。王家一下出了五侯,任誰都看的除來,一個新的外戚權貴家族,在長安城迅速形成。果然,王家很快掌握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大部分權力,成為數一數二的權貴家族。

    對比一下。

    長孫無忌覺得,如今的灞上張家比當年的王家還要得勢。

    張超兩個女兒嫁入宮中,一個是皇後一個是貴妃。張家一門,父子三代,四十男丁,四十實封爵位。

    一國王,一郡王,三國公,八郡公,九縣公,十八侯爵。

    如今煊赫,當今天下誰能比?

    王家的五侯爵,與張家二王三公,八郡九縣公十八侯爵能比嗎?張家的領地,琉求、大宛、青龍、狼山、黑河、信度、呂宋、渤泥、爪哇·····

    王莽家族雖然是有名的後戚,但王莽小時日子並不好過,因為他爹死的早。他是太後的侄子,但他爹卻是唯一沒封侯的,他爹死的早,沒趕上好日子。王莽家境微寒,但工於心計。

    他對叔伯長輩謙恭有禮,王鳳病重時,他日夜侍侯,衣不解帶,這讓王鳳十分喜愛,臨死前極力向成帝保薦王莽。

    這個王鳳可不簡單。

    王鳳是太後王政君的哥哥,因為成帝不理朝政,一意享樂,而太後又毫無主見,只知縱容兒子,護持娘家兄弟。於是王鳳得到成帝的專任,獨攬朝政,事無大小,成帝一概不管,悉於王鳳裁決。

    甚至到了後來,成帝自己都無權直接委任一個小小的侍中之職。

    王氏一門勢力日見膨脹,兄弟全部封侯,王氏子弟個個握有大權,連各郡地方長官也多出自王氏門下。

    王家邸宅在長安城內連綿數裡,後庭姬妾成群,僮僕千萬。

    這些,和如今的灞上張家又是如何的想像。

    張超把持朝政,滿門諸侯,大權獨攬。上至宰相、將帥,下至州刺史,無不出自張超的授意。

    承乾雖是皇帝,可連天子侍衛親軍都掌握不了。

    成帝是自己愛玩,把權力交給舅父們,可承乾卻是想親政的,但事實上中樞宰相們更聽張超的,承乾這個皇帝,說是高高在上,其實更是被架空了。

    長孫無忌可是深有體會張超架空人的本事,他在內閣,就被張超架起來。

    同樣是皇親國戚,張超是國丈,長孫是國舅,兩人還同是貞觀宰相、貞觀功臣,當年玄武門論功並列第一。但是現在呢,他長孫無忌在中樞在朝堂,都快成孤魂野鬼了。

    張超呢,一呼百應。

    王莽因得王鳳舉薦,因此被成帝封為信都侯。進入朝堂,王莽用他的詭計打倒了政敵,謀得大司馬的高位,掌握了輔政的大權。

    這又和張超對付政見不和的人是多麼相似。

    成帝在位二十六年,也嬉戲荒政二十六年,王家也成為權傾朝野的後戚。成帝死後,因沒親生兒子,便由侄子定陶王劉欣繼位,為漢哀帝。

    王政君成了太皇太後。

    但哀帝也有舅家,因此他把祖母接回長安,同王政君並尊為太皇太後,號稱帝太太後。

    於是,王家和傅家,這兩個外戚就產生矛盾。

    但這個時候,那個王太皇太後卻下詔要王莽辭去大司馬回家,她自己也對傅太皇太後處處退讓,當時傅太後甚至無禮稱她老太婆,她都不計較。

    漢哀帝也是一個沒用的皇帝,居然重用男寵董賢,結果把國家弄的亂七八糟不可收拾,最後不得不又請王莽重新出山,再掌朝權。

    哀帝僅在位七年就死了,死時才二十五,被酒色掏空身子,用藥過度而死。

    相比起成帝、哀帝的昏庸胡來,董賢等人的亂政。

    王莽雖是後戚,但他平時表現的是禮賢下士,謙恭儉讓,朝野素有威名。天下大亂,所有人都認為只有王莽能夠拯救亂局,將他看作是周公在世。

    哎。

    這不就跟張超一樣嗎?

    貞觀之初,經歷玄武門動蕩不安,又遇突厥入侵和大災荒,那時多少人稱張超為救時宰相。

    而去年,皇帝服丹藥,朝局動蕩,張超奉太子起兵清君側護法,天下百姓不也紛紛視張超為周公在世,盼著他早日入京嗎。

    王莽後來得封安漢公、領四輔事,大權獨攬,政事皆由安漢公平。

    張超去年入京後,被封安國趙王、內閣首相,政由皆出自內閣,內閣由首相總領。

    哀帝死後,也沒有兒子,王莽為了弄權,於是故意立只有九歲的哀帝侄子中山王為帝,王莽後來還把女兒嫁給平帝為皇後。

    王莽非常會拉攏人心,他為學者建造一萬套住宅,網羅天下學者幾千人至長安,得儒生擁戴。

    後來四十八萬余民眾,以及諸侯、王公、宗室都上奏請求加賞安漢公,再是公卿大臣九百人請求為王莽加九錫。

    於是朝廷賜王莽像征至高無上禮遇的九命之錫。

    平帝十四歲就病死了,有人說是因為平帝曾經流露出對王莽的恨意,然後就被他毒死了。

    殺死平帝後,他立了一個才兩歲的劉嬰為皇帝。

    三年後,王莽終於撕下偽君子的面具,讓王太皇太後交出傳國不璽,立他為帝。

    王太皇太後不肯,可這個時候,再也無人能夠阻止王莽了,甚至朝堂諸公,天下諸侯,也沒有人想要阻止王莽。

    一切那麼的水到渠成。

    近來,長孫無忌常讀史書,每每讀到王莽篡漢,讀到這段歷史,他總是無盡的感嘆。

    王莽能篡漢,可以說與太後王政君脫不開干系,正是這個活了八十四歲的老太婆對娘家的護持,讓王氏一門出了五個大將軍,十個侯爵,還出了一個王莽。

    雖然後來她曾經拿傳國玉璽去砸王莽,可也已經太遲了。

    固然也與漢家幾代皇帝無能也有關,但王莽確實是一位會偽裝的偽君子,篡位者。

    沒有篡位之前,他就如現在的張超一樣,深負民望,天下人稱贊。

    張超不止一次說過,他忠於大唐,絕不會謀朝篡位,這話居然也深得天下人相信。

    長孫無忌卻不信。

    他認為張超只是特別能裝,他偽裝的好,不露一點痕跡。一點點的在竊取權力,他一點不心急,他只是在等著一切水到渠成,等著瓜熟蒂落的那一刻。

    張超已經是安國首相了,也是三師之首的太師。

    下一步,張超要的是什麼?

    假黃鉞,受九命之錫?

    最終,受禪?

    據說,當王莽露出真面目,篡位自立的時候,天下人居然有九成五都是支持的。

    一個謀朝篡位的奸臣,居然能得到這麼多人的支持。

    四十八萬多人上書朝廷,要朝廷賜予王莽九錫,權臣賜九錫,這是禪讓的前奏了。

    這意味著這四十八萬多人是清楚知道在做什麼的。

    當時人稱王莽代漢,而不說篡漢。

    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西漢百姓都知道,王莽符合皇帝的條件,讓王莽做皇帝,天下人的利益就有了永遠的依靠,就可以避免再受劉姓子孫的罪了。

    西漢末年,全國人口不過千余萬,識字人口不過百萬。朝廷卻收到四十八萬余百姓的上書請求,請求為賜王莽九錫。

    ‘天下有識之士’都希望王莽來當皇帝。

    高級的王公列侯和士大夫中,支持王莽的也有九百多人,幾乎占了全部。

    長孫無忌在想。

    如果現在讓天下人給朝廷上書,讓他們選擇誰來當皇帝,也許支持張超當皇帝的人遠遠不止四十余萬,說不定四百八十萬也不止。

    選張超當皇帝,如果真的到了這一天,又將如何?誰能阻止?
V123210 發表於 2017-8-4 18:26
唐朝好地主 第1354章 天子血詔

    伊麗郡王府。

    夜已深,長孫無忌卻沒有睡。

    大廳燈火明亮,整個洛陽長孫家族的重要男丁都來了。

    洛陽長孫家族很龐大,雖然早年長孫無忌父親死後,他和長孫皇后曾有過被兄長趕出家門的歷史,但長孫家確實人丁眾多。

    長孫無忌兄弟就五個,除了一個早死的,還有三個在世。他高祖長孫稚有五子一女,因此洛陽長孫家也有五房。長房長孫子彥是他曾伯祖,生有九子一女。其餘幾房,也是人丁興旺。

    長孫無忌的曾祖是二房長孫子裕,生子長孫兕。長孫兕生了三個兒子,就是長孫晟三兄弟。

    現在長孫家族中,輩份高,威望也高的長孫順德,是長孫無忌的堂叔,他是長孫家四房的。是長孫子裕的弟弟長孫士亮的孫子。

    長孫無忌和長孫順德的關係算是較遠,長孫無忌的高祖長孫稚是長孫順德的曾祖,四五代了。但大家族關係較緊密。

    洛陽長孫稚傳下來的五房,長房那一支是族長,不過影響力遠不如二房和四房。

    大半夜的,長孫家上百男丁聚在一起。

    以祭祖為名,實際上是長孫無忌要商議要事。

    其實長孫家是北魏皇族,真要往上追,那家族更龐大。長孫無忌高祖長孫稚出身將門世家,其曾祖長孫道生、父親長孫觀都是北魏著名將領,長孫道生官至司空,封上黨王。長孫觀也官至征南大將軍,襲封上黨王。

    他高祖長孫稚六歲時繼承上黨王爵位,後依例降封上黨公。後長孫稚因功又加封為上黨王,此後並隨孝武帝西遷關中,授任太師,錄尚書事。

    長孫稚年少時鬥雞走馬,是個紈褲。與人爭鬥將其殺死,躲藏在龍門將陳興德家,後來長孫稚為報恩,將繼室羅氏前夫之女,嫁給了陳興德之兄。

    後來他為官作戰,屢立功勛,入遷長安,成為西魏元勛,奠定了洛陽長孫氏這一支從西魏到北周到隋、唐的地位。

    「灞上張家值得我們洛陽長孫家學習。」

    長孫無忌沉吟著道,「我們長孫家若不再奮力追趕,就永遠要被他甩下了。」

    「灞上張家不過是個暴發戶,何必與他們比。」

    大房裡一位叔祖父道。

    長孫無忌笑笑,「灞上張家確實是暴發戶,但我們不能因此小瞧他們。張超現在把持朝政,肆無忌憚,朋黨專權。若連我們長孫家都不站出來,那就沒有人能阻攔他了。」

    長孫無忌取出一份詔令。

    「這是陛下給我,給我們長孫家的詔令。」

    眾人傳遞。

    天子親筆詔令,甚至是用血寫成的,可見天子的用心。

    「天子受制於張超以及他的朋黨,天子希望我們長孫家能夠拔亂反正。」

    長孫順德問,「如今張黨勢大,朝中遍佈黨羽,內閣、翰林院、議會、樞密院、兵部、三衙、五軍府,幾乎都是他們的人把持著。我們如何拔亂反正?京中的天子侍衛親軍,我們能調動的也就幾個營而已。」

    張家的勢力不斷上升,而洛陽長孫家的地位卻在不斷的下降。

    許多長孫家的人,都是不滿的。

    「再來一次玄武門之就是行不通的。」長孫無忌道,現在最麻煩的是張黨把持了朝堂和軍隊,甚至在朝野有很強的民望支持。

    長孫家要在京城搞兵變,死的會很難看。

    要對付張超,首先得有兵,但現在的情況,想在京城掌握軍隊卻太難了,連皇帝都掌握不了,更別說他們。掌握那七八個親軍營,也難成大事。

    「我們得學張超,不要想著朝廷的兵。咱們自己練兵!」

    張家就一直在練兵,當年偷偷練了五萬。如今分封法一出,更是肆無忌憚的大肆招兵買馬。

    張超的兒子在琉求打山夷,一次動用了兩萬人馬。而按制,國公的兵額不過五千。

    張璟剩下的一萬五,是以家丁、民兵、商會保安、部族土兵等名義湊起來的,但實際依然還是一支大軍。

    一個琉求就兩萬人了,張家還有其它的領地呢,甚至在南洋的海洋深處的島上,誰知道張超又招募了多少兵馬在訓練。

    朝廷的軍隊,不好掌握,受掣肘的地方太多。

    可私兵卻沒什麼限制,只要有錢就可以招兵買馬,打造軍械。只要不出界,朝廷就不能干涉。

    將領是自己任命,士兵是自己招募,他們拿提長孫家的軍餉,他們會忠於長孫家。

    長孫家的爵位也有不少,領地也多。

    最大的一塊封地,自然是伊麗河谷,伊麗河谷東西一千二百里,南北最寬處六百餘裡,這是一處巨大的三角形河谷平原。

    三面環山,氣溫濕潤,擁有肥沃的牧場,也是西域最適合墾耕的地方之一。

    有這樣一處好地方,若開發起來,容納個百萬人口都不是問題。

    「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在伊麗河谷,我們發現了一處金礦,據估計,能開採十萬斤黃金。」

    這個消息一出,大家都深吸了一口氣。

    擁有十萬斤黃金的金礦?

    一斤黃金現在差不多值一千八百貫,十萬斤?豈不是值一億八千萬貫?朝廷一年財收不過一億貫啊。

    哪怕要挖出這十萬斤黃金,可能需要幾十甚至百年,但這意味著長孫家有了源源不斷的黃金產出,這是真正的搖錢樹啊。

    「之前聽說張家在呂宋島發現了大金礦,說河裡都是金砂,現在很多人都準備去呂宋淘金。他娘的,我原先都還準備弄批人也過去淘金呢,現在好了,咱們自己也發現大金礦了。」

    三房的一個漢子大笑道。

    灞上張家在呂宋發現金礦,現在成了最火的消息。

    傳說遍地金礦,甚至有些運氣好的人,直接就發現了大塊的狗頭金。許多幻想著淘金暴富的人,都在往南邊趕,準備搭般去琉求,然後轉往呂宋。

    「呂宋也許有黃金,但肯定不會遍地金銀,張家這是在騙人去呂宋幫他們開拓封地呢。」長孫無忌不屑的說道,他早一眼看出,這外面的傳言太過火爆了一點,這裡面肯定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

    「我們也要把消息散出去,就說伊麗河谷的大金礦,起碼有一百萬斤的黃金儲量,說伊麗河裡有金砂。」

    張超知道利用金礦把人吸引過去,他也可以照仿。

    有人,領地才能富裕起來。

    伊麗本來就確實已經發現了黃金,黃金也是需要人開採的。長孫家也需要這些金子,長孫家產業不少,但沒有張家這麼多產業,也沒有他們那麼多的財富。

    要招兵買馬,要打造軍械,這些都要錢。

    開金礦,無疑是一種極好的方式。

    「從現在起,大家盡力去招募人馬,把他們移民到伊麗河谷去。多招募一些退役的老府兵,多挖一些工匠,尤其是打造軍械的匠人。伊人河谷有最好的草場,我們要多養優良的軍馬,長孫家要打造一支精銳的騎兵。」

    「招募多少人馬?」長孫順德問。

    「先招募兩萬,」長孫無忌道,「我計畫是十年內,招募訓練出十萬兵馬,包括兩萬精騎,另外至少三萬步兵,再加起碼五萬受訓民兵。」

    十年內練十萬兵,這算是極限了。

    長孫順德猶豫著道,「就算我們有十萬兵,可對張超也沒有什麼勝算。」

    「張超可以拉攏人,我們也可以結盟。高家、楊家、宇文家、韋家、裴家、蕭家,跟張家走的不近的人,也還有不少。大家都練兵,加起來就不少了。」

    長孫家族這麼大,如何集中全力先發展伊麗河谷,也是大有可為的。張超既然要推行分封,要搞封國,要練兵,那大家就都練兵好了。

    十年。

    十年後如果張超真的離開中樞,還好說,若他不走,那長孫無忌也就師出有名了。

    這時。

    突然有一個年輕人道,「如果張超當皇帝,其實不也挺好嗎?我們為何非要跟張超過不去呢,張超的實力有目共睹,十年後,就算我們練出十萬兵,只怕張超家兵更多更精,他的盟友也會比我們更多,我們如何鬥的過他?若是敗了,長孫家只怕也就完了。」

    「就讓張超當皇帝,又如何,也影響不到我們?只要我們不反對他,張超也沒理由要對付我們啊?」

    這個年輕長孫的話,讓廳中沉默。

    其實這也是不少長孫家男人的心裡想法,張超當皇帝和承乾當皇帝,有什麼區別嗎?

    他們身為封國諸侯,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吧。看張超的那些政策,這不是那種亂來的人。

    長孫無忌盯著那個說話的侄子,然後目光移民,從眾人臉上一一掃過。

    「你們真以為張超是個善類?此人來歷不明,白手起家,從一開始,全靠的是一張嘴,巧舌如簧。從白丁到宰相,再哄騙上皇,說分封好,對朝廷百利無一害,結果到現在,領地成了封國。如果讓張超當了皇帝,你以為他還會是那個態度嗎?」

    「你們覺得張超若當了皇帝,會允許有這麼多諸侯國嗎?不,張超不會的。若他當了皇帝,肯定要向諸侯下手。」

    「張超絕不是善類,我們不能等到他下手的時候,才後悔不迭。我們要早作準備!」
V123210 發表於 2017-8-4 18:26
唐朝好地主 第1355章天賜

    琉求。

    十幾萬山夷下山投降,場面確實還挺壯觀的。

    上千個寨主社長什麼的大小首領們,排著隊來向張璟宣誓效忠。張超坐在一邊看呵呵的看著這個熱鬧場面,李世民今天居然又來了。

    他就坐張超旁邊,看著這一切,挺平靜。

    「十餘年時間,琉求一個蠻荒之地,被你張家經營成了一個聚寶盆,了不得。」李世民感嘆著。「文遠,你說朕到了美洲,能否也和張家經營琉求一樣順利?」

    張超搖頭。

    他很直接的告訴太上皇不會。

    「琉求能有這麼大的變化,說實在的,張家投入的本錢大是其中一點。但還有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是這裡距離中原極近。不過二百里海峽而已,一天就能往返一趟。」

    「背靠大樹好乘涼,琉求背靠中原大陸,才有今天的發展。靠著中原,才有著大量的漢民遷移而來,我們在這裡建港口、碼頭、城堡、屯莊,前期我們運人、用磚、運水泥、運牲畜、耕具等等,吃的穿的用的,基本上都是從中原運來的。」

    「而我們開墾這裡後,富餘的糧食、加工的蔗糖,甚至是收購來的鹿皮鹿皮草藥,開採的硫磺、金子、煤、鐵等,也能迅速的運回中原變現。」

    美洲就不同了。

    一年能往返一趟就不得了,而且往返的船隻有限,萬一遇上風暴什麼的耽誤了,可能就得兩年一趟了。

    每次又能運去多少東西呢?

    李世民這次帶去的人口、牲畜、物資較多,但他以後很長時間都只能靠這些東西來經營發展了。

    說句難聽點的,萬一李世民在金山半島遇上個瘟疫什麼的,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藥方藥材醫治,那麼他們等不及從中原找藥回去,他們說不定就團滅了。

    歷史上,英國人最早殖民北美,當時最先過去的一萬人裡,甚至很快就死掉了八千。

    要不是當時歐洲大亂,許多百姓想逃離,要去新大陸重新開始,前仆後繼的,美洲殖民肯定早就停止了。

    北美那個地方,其實也不算特別好。

    雖說東部平原,五大湖地區肥沃。但那個地方,因為缺少大的山脈,所以氣候易變,天氣災害較多。什麼突然冷空氣降溫、風災等等,對於剛開始去經營的殖民者來說,這可是相當難承受的災害,一不小心就會團滅。

    畢竟北美不比琉求,張家開發琉求,前期什麼都能從中原運過去。但在北美,萬一遇災沒了收成,他們連填飽肚子都是問題。

    從中原運糧過去,這可是相當難的。

    更別說,還有那麼多印第安人,也是隨時的威脅。

    這年頭別說殖民北美,就是歷史上大唐經營西域,都是無比艱難。大唐前中期,先後移民幾十萬人去西域,號稱長徵健兒,花費極大物力人物,都才勉強站住腳。

    可當中原安史之亂一起,朝廷軍隊撤回之後,留下的大唐西域開拓者,斷了中原的支持後,很快就被湮滅於西域諸胡中了。

    去美洲,這是在賭命運。

    張超希望李世民命運好一些,希望他為大唐能夠建立起一個登陸據點。

    「多種些土豆玉米紅薯!」張超給太上皇建議。

    土豆玉米紅薯這些作物,雖說是美洲作物,但實際上都是南美或中美產物。大唐的探險船隊,有張超的指點,還是花了許多時間才找到這些寶貝的。

    現在的北美,應當還沒有。

    這些作物既然是美洲作物,在北美應當比較能適應。比起麥子水稻糜子這些,土豆玉米肯定更好種植,產量也更高一些。

    「耕種、畜牧立腳。」

    只要殷人不先來侵犯,張超建議李世民別急著想什麼征服,大殺四方,殷人紛紛臣服什麼的。

    張家經營琉求這麼多年,猛龍過江,可一開始都還是跟山夷先貿易的。

    「臣建議陛下到了金山,先安心耕種畜牧,建立據點,起碼也得先立穩腳跟,適應了那邊的情況再說。若是有機會,先跟殷人結交,與他們貿易。用絲綢、布匹,卻換他們的皮毛肉乾等,建立交易關係,先結交幾個土著朋友。」

    李世民認真的想了想,覺得雖然如此做,有點丟了他大唐天子的氣度身份。但遠在美洲,確實有些孤立無援。

    「多謝你的建議。」

    李世民難得的對張超說了句謝謝。

    「這只是臣的本份職責。」

    「美洲金山平原,是塊發展的好地方,天府之地。陛下若以耕戰立國,當能強盛。」

    到了美洲,且耕且戰,全民皆兵,採用農兵制,這是必然的。畢竟李世民的人這麼少,單獨建立常備軍,也不現實。

    青壯男子平時務農,戰時打仗,若立功,就授田賜地,相信大家的熱情能很高漲。

    當年戰國之時,秦國本來偏居一隅,算是弱小的。但最終卻靠著耕戰這一套制度,反而擊敗六國一統天下。

    秦國的耕戰和軍功爵制度,其實有些類似於遊牧民族。

    遊牧民,平時是牧民,逐水草而居,放牛牧羊。一旦打仗,受徵召出兵,自備乾糧武器這些,反正他們打仗也沒有什麼糧餉這些,全靠劫掠和分戰利品。

    因此作戰比較頑強,打起仗來積極性很高。

    張超建議李世民在美洲也實行這一套,到了那邊,實行均田制和府兵制。

    「均田制和府兵制?」李世民皺眉。

    這一套在中原已經罷除了,提出罷除的還正是眼前的張超,可現在張超卻讓他在美洲推行這一套?

    「陛下,制度沒有好壞,而是得考慮實際條件。陛下此去美洲,那裡地大物博,土地多的是,因此這是有充足的均田條件。因為人口少,所有沒必要建常備軍,直接農兵合一。」

    給他們均田,然後租庸調。

    李世民要建城堡,打造軍械什麼的,也可以在每年農閒時期,召集他的子民去服勞役,按制,每丁每年都有二十天免費勞役要服的。

    在美洲,實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可以說有最好的條件。

    先分田授地,等打仗了,給立功的士兵再分田授地。甚至是官員們,也可以不給俸祿,直接給田。連衙門都不用給辦公經費,給公廨田。

    如果建立學校,直接給學校學田。

    全都可以用田解決。

    朝廷也不用收什麼錢幣,徵收實物稅。百姓種什麼,就收什麼,養什麼,就收什麼。

    府庫充實,多好。

    金銀錢幣這些,就當成是給功臣們的賞賜好了。

    自給自足的古典農業社會,甚至是許多中原儒生眼裡最完美的一種狀態了。

    張超給的這些建議,很真誠。

    他希望李世民能在美洲立足腳跟,希望他能在那裡開拓出一片天地。

    「一下子得了幾十萬山夷,張家這次出兵算是賺大了。出兵兩萬,獲得幾十萬山夷人口,如此大的收穫,不如給朕萬八千人口如何?」李世民打蛇隨棍上,很不要臉的提出一個要求。

    張超愣了一下。

    「當然也可以,只是一時間恐怕弄不到那麼多船了。」

    「每條船多塞點,甚至可以往載牲畜的船上也塞點。我們這麼多船,再塞個萬把人應當不成問題吧?」李世民笑道。

    「一萬人肯定塞不下了。」

    去美洲的船隊,大的船也才裝五百多人,小的船才裝一百來人。一萬人,就算是大號的蓋世船,也得二十條。

    「擠一擠,八千總行的。」李世民討價還價。

    「陛下,就算能多擠點人,可這些人要吃要喝的,糧食、淡水都得增加啊。」

    「少吃點,這些人又不是什麼貴人,食物和水減半,艙裡多塞點人。」

    「海上航行,尤其是長途遠洋航行,船艙裡人多容易生病。」

    「病了就扔下船就是了。」李世民剛才聽了張超一席話,覺得在美洲生存真的並不是想像那麼容易,他覺得他很缺人。

    與其想著在美洲攻打俘虜殷人,還不如先多帶點人過去。

    「三千吧,這差不多是增加了一成人數了,船隊負荷增大了許多。再多,就危及船隊了。」

    「好,三千就三千,不過最好是有家口的,還得以青壯居多的。」這樣的山夷,肯定比較安穩一些。

    山夷首領們誠惶誠恐的跪拜張璟,向他宣誓效忠。而張璟也向他們承諾,會善待他們。

    ‧‧‧‧‧‧‧

    信度,坦尼沙城下。

    雨下起來就沒完沒了,城外的營地雖然挖了排水溝,可還是到處積水。這樣的天,別說從後方運來的火砲沒法用,就是營中連生火做飯都不行了。

    連根乾柴都找不到,甚至士兵們的衣服都潮的。

    「這仗沒法打了,坦尼沙城裡的守兵比我們之前遇到的都要頑強,果然不愧是跟隨戒日王東征西討的禁衛軍,這些傢伙兇的很。」

    王玄策皺著眉頭。

    「這雨總會有停的時候。」

    「可我們的糧食怕是支撐不到那個時候了,這天氣,到處是洪水,許多路都被淹了,沒淹的,路也泡成了泥漿,糧食根本運不過來。」

    這次一路打來,深入敵境,還沒來的及建立兵站,就地徵的糧食不多,從後方運來又太遠。

    不少將軍們都提議暫時撤退,等雨季過了再來。

    畢竟現在大軍深入敵境,糧食軍械補給困難,而坦尼沙城堅難下,戒日王又正率大軍趕來。

    聯軍也還是有些危險的。

    王玄策覺得,看來只能先撤了。

    「報!」

    一名親兵進來,「漢京急信。」

    王玄策看完,冷笑了幾聲。

    皇帝下旨,讓王玄策加緊攻下坦尼沙,還許諾,他若攻下坦尼沙,就將他的封地從犍陀羅換封到坦尼沙,並晉封他為坦尼沙郡王。

    坦尼沙郡王。

    封王啊。

    收起信,王玄策道,「立即召集諸將,我要再打一次!」
V123210 發表於 2017-8-4 18:26
第1356章風雨欲來啊

    盛夏酷暑難耐。

    太陽下山,暑氣才慢慢消減。

    夜幕降臨,漢京城卻反而更熱鬧了。

    燈火如晝,一條條長街都如同銀河閃亮,許多店舖都依然還在營業。

    尤其是那賣宵夜的,更是直接把桌椅擺到了店外,夜風習習,百姓們結束一天的工作忙碌,也出來散步乘涼。有的叫上三五好友,尋一夜攤排檔。

    冰鎮麥酒,烤肉串‧‧‧‧‧

    吵鬧聲,喧囂聲,還有划拳的,碰杯的,異常的熱鬧。

    秦瓊、郭孝恪、吳黑闥、李君羨、常何一干大將今天卻都身著便服,混跡於這市井夜攤上。

    一張擺在小店門口的簡易桌子,五位曾經在瓦崗一起並肩戰鬥過的大將。

    桌上是冰鎮啤酒,各種烤串,還有切開的冰西瓜。

    五個人裡,就有三位郡王,另外兩個也都是天子親軍的大將軍。

    此時,卻全都赤著膀子,大口的喝著啤酒,擼著串。

    「要說啊,還是羨慕王玄策,封王的機會啊,多少人可遇而不可求,這小子卻運氣好的很,讓他遇上了。」

    秦瓊笑道,「想封王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得打下坦尼沙才行。而據我所知,這坦尼沙可不好打。我倒擔心,王玄策一時衝動,在坦尼沙城下硬拚,而兵敗啊。」

    郭孝恪道, 「聽說皇帝想讓李道宗任信度提督,讓他接管信度的兵馬指揮大權,甚至是要封李道宗為王呢。給王玄策封王,擺明了就是個陷阱。」

    他年輕時也曾是地主家的無賴兒子,整天遊手好閒就是不願意幹活。後來,倒不時勢造英雄,讓他藉著隋末的風雲,成就了一番事業。

    如今也是朝廷的中軍大都督,本來他應當坐鎮襄陽,但最近常往漢京跑。

    光著膀子,他背上露的是大片的紋身。

    這還是他年輕時紋的,紋的是一隻大鵬鳥。他分封之後,也乾脆把這金翅大鵬定為了自己郭家的家徽。

    郭孝恪的話語裡,對於年輕的天子似乎並沒有多少敬意。

    常何笑道,「想封王,總得拿出些真本事來搏一搏的,我倒巴不得有這樣的機會呢。王玄策在文遠帳下十年,去信度時,沒人覺得那是什麼了不得的職位,也沒幾個人跟他爭。誰能想到,他在那裡混的倒是風聲水起,先晉封了國公,又當了大將軍,如今倒是又有機會封王了。 」

    吳廣吳黑闥外號黑獺。

    獺是一種草原上常見的動物,小的幾斤,大的十餘斤。善挖洞,一窩能下好多只,這東西比兔子還多。

    不過吳廣卻不太喜歡別人叫他黑獺,他成為諸侯貴族後,給自己選的家徽是一隻大黑熊。

    黑熊人立而起,十分威風。

    他手裡抓著幾串羊肉串,放到嘴邊咬住,然後一劃拉,一串肉就都入了嘴。三五下,幾串羊肉就都擼光了。

    「聽說沒,長孫家最近到處招兵買馬,又是招退役的老府兵,又是招工匠,開的那個價格,確實挺下血本的。願意去伊麗的,給田給地還給安家費、路費,薪水給的比文遠家的還高。」

    常何笑道,「長孫家發財了啊,他們家在伊麗河谷可是發現了大金礦。他娘的,聽說儲量有百萬斤呢。這以後,大唐的金子都是他們長孫家供了,當然財大氣粗。」他的話裡還帶著點酸味,他的封地也在天山北,可卻不是長孫家這種塞外江南的好地方,既沒有那麼肥沃的土地河流,也沒有大金礦。

    「這事說來也奇啊,張家剛在呂宋發現了大金礦,這長孫家就也在伊麗發現了大金礦。」

    「是啊,張家在到處招募移民,長孫家也一樣四處招兵買馬呢。」

    秦瓊笑著道,「是有些意思,看來長孫無忌所圖甚大啊。他這是既要練兵,又要建立軍工廠,甚至還想要自己建鋼鐵廠,自己挖煤挖鐵冶鐵鍊鋼,造刀鑄炮呢。」

    「那也得他長孫家先有這技術,然後得有這工匠人才。」

    郭孝恪不屑道,「你們莫要忘記了,長孫無忌可是皇帝的舅舅,而且現在不比原先。最近長孫無忌可是經常入宮面聖,他們倆的關係可是突飛猛進。這煉鋼冶鐵造刀鑄炮的技術,別人家沒有,朝廷可是有的。皇帝要是親自送給長孫家,誰能攔的住?」

    李君羨喝了一大口啤酒,「總感覺最近有點不太太平,風雨欲來啊。」

    「文遠不在京,咬金、士信他們又都在各地,咱們得多幫著盯 點。」秦瓊說道。

    今天他邀這幾位老兄弟出來擼串,當然不只是來體驗體驗些市井風味。更多的還是談點這個正事,不在家談在這排擋談,也是免的別人攻擊他們說密謀什麼的。

    「要我說,倒也不用怕他長孫無忌,這老狐狸也翻不起什麼浪來。如今外有封建諸侯,朝中又有內閣、翰林院、議會,軍界的樞密院、兵部、三衙、五軍府,都是可靠的。」

    皇帝還是皇帝,但皇帝不再是過去貞觀朝那樣權勢無匹了。

    李世民以前,中樞的三院宰輔,那都是說罷就罷,甚至一次罷過一半的宰相,一天之內將數百京官貶出京。

    那個時候,皇權真正是濤天的。

    別說是宰相,就算是分封的諸侯又如何?

    說罷就罷,說殺就殺。

    貞觀朝雖說國強民富,但換過多少宰相,又被殺了多少宰相。裴寂、封倫、溫彥博、蕭瑀、陳叔達等。

    對那個時候的皇帝來說,什麼相權平衡君權,什麼諫官言官,對皇帝其實都沒有什麼用。貞觀能夠這麼強盛,主要是皇帝懂得克制,能夠納諫,任用賢明。

    開國二十餘年,經歷了這麼多權力更迭爭鬥,現在貴族們也都已經有一個共識。

    大家希望皇帝不要那麼強勢。

    希望皇權能夠受到一些制衡。

    皇帝至高無上沒有錯,皇帝是天下之主也沒有錯,但起碼皇帝應當與宰相與諸侯共治天下。

    諸侯在外,宰相在內,還有議會監督議政。

    這樣一來,大家如今手裡的這封地、爵位、財富,才安全啊。

    朝堂上的事情,交給宰相們嘛,他們哪一個不是政事經驗豐富,睿智精明。

    烤茄子,烤韭菜,甚至還有烤辣椒。

    烤牛肉、羊肉,豬脆骨,雞爪子、鴨翅膀。

    排檔生意很火,夥計不時的將烤好的串送上來。

    吳廣吃的滿頭大汗。

    「其實文遠說的對,朝堂的事情,交給宰相們,地方上的事情,交給科舉出來的文官們。至於軍隊,有軍官士官們。四邊之地,諸侯們把好國門。這天下啊,也就太平了。」

    「可不,咱們有時間還是得多經營下自家領地,現在這領地也是代代相傳的家族財富了,總不能等咱們老了,臨蹬腿的時候,交給兒孫的只是一塊窮地吧。」

    常何要了一碗皮蛋瘦肉粥,幾口喝完。

    抹了下嘴,「這領地也不好經營,我那地,荒的要死,還儘是些蕃胡刁民,難管的很。」

    「難管也得管,這可是你的家族領地,把你的警衛隊建起來,需要什麼軍械,找文遠,他會給你個好價錢,絕對優惠。對那些蕃胡,該狠的時候就狠,不能手軟。」

    「打完了,記得給倆棗。」

    常何搖頭,「難啊,這些胡人,連句漢話都聽不懂,個個桀驁不馴。」

    「這還不簡單,編戶齊民,保甲連坐,再給他們上掃盲課,教他們漢話和簡單的漢字,趁機會,多宣揚一下咱們的文化、律法、風俗傳統什麼的。」

    秦瓊在一邊補充,「關鍵還是得讓這些胡人也享受到一些好處,得讓他們明白,跟著我們,日子是會比過去好的。」

    「怎麼做?」

    「你可以弄些礦場啊、工坊這些,招些蕃人做工,這不就讓他們有賺錢機會了嘛。 」

    秦瓊這些年也是明白一些道理,只要日子 好了,誰都沒心思瞎折騰,尤其是那些普通的百姓,更是如此。

    李君羨這時壓低了些聲音道,「我聽到一個消息,陛下想要選勳戚貴族高官子弟做宮廷侍衛。」

    「過去親勳翊三衛五府那種?不是早已經罷除了嗎?」

    過去的三衛五府,號稱內外。這是一種用勳戚官員子弟做侍衛的製度,這些年輕的勳貴子弟充為侍衛,直接就授予品級。擔任一定年限的侍衛後,就外放入軍中或者是地方官府中擔任官職。

    這也算是一種門蔭制度,是貴族官員子弟出仕的捷徑。

    後來朝廷大力推行科舉取士,又肆分封貴族,便將這項門蔭制度取消了。

    現在皇帝想要重啟這個制度,肯定不是要給貴族官員們福利。

    秦瓊迅速的猜測著皇帝的用意,最大的可能有二。一是這些諸侯高官子弟入宮為侍衛,便成了皇帝的人質。其二,皇帝想要在勳貴子弟中,親自培養訓練一支可靠的衛隊。

    甚至是等這些年青勳貴子弟成長起來後,將來把他們安插到各地軍中,擔任軍官職務,替他掌握軍隊。

    「不愧是文遠親自教出來的得意門生,不得不說,皇帝這招倒是挺厲害的。」

    「我們要阻攔嗎?」李君羨問。

    秦瓊問,「陛下若用勳貴子弟為宮廷侍衛,是否授予官職呢,將來是否能夠有直接入仕的資格?」

    「這個具體還不知道,但既然做宮廷侍衛,肯定不一般的。」

    「這個事情我們幾個也決定不了,」秦瓊沉吟道,「回頭我與馬相等商議下,看看諸位相公是什麼意見。」

    「來,喝酒。」秦瓊舉起酒杯。

    五個赤膀子的王公一起舉杯,大口喝著酒。旁邊的那些人,絕想不到,自己旁邊的這桌五個,居然會有三個郡王兩個國公,而且是一位元帥一位大都督三位大將軍。

    更不會知道,這幾位一邊擼著串,一邊卻在討論著那麼驚人的話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