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唐朝好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成)

 
mk2258 2016-12-1 11:51:3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606 2093022
V123210 發表於 2017-8-4 20:33
唐朝好地主 第1357章 登臨

    「這人長的可真難看,怎麼跟個猴似的?」

    在張超和李世民的面前,躺著幾個人。長的非常難看,跟個猴似的人。淺棕的膚色,長而直的頭髮,很少汗毛,甚至都沒鬍子。顱形較短,眼睛卻比較大,鼻子小而直,嘴唇偏厚,身體很矮小。

    「這就是呂宋島上的土著了,土生土長。」張超看著這幾個屍體,一下子就從他們那十分明顯的特徵上認出來,這就是呂宋土著了。

    其實中原與呂宋的接觸,官方記載的史書裡,最早是在三國的東吳時期,那是四百年前了。

    三國時期東吳偏安一隅,打不過曹魏,甚至都爭不過蜀漢。於是東吳也不走尋常路,一度往海上去探尋。

    比如東吳曾經移民到寶島墾荒,還曾抓過不少山夷回去做奴隸。後來,東吳的交州刺史呂岱還派朱應、康泰出海巡視。

    行動的名稱叫南宣國化,目標則是扶南。

    在這次往後世越南、柬埔寨南部一帶的外交活動中,他們的船隊來過呂宋。

    在他們的記載中,呂宋這地方當然還沒有什麼正式名字,甚至連呂宋這個名字,都還是張超頭一次拿來用的。

    當時的菲律賓,七千多個島嶼還都處於土著部落形態,跟琉求的山夷差不了多少,土著很多,但都還很原始。

    兩位東吳的外交使者過來逛了一圈,大為失望,土著人畏懼東吳船隊,遠遠的躲藏起來,連見個面寒暄兩句都不敢。

    而這些島上土著們的落後情況,也讓兩人很失望,這些土著既無法貿易賺錢,又不能借兵支援東吳,跟他們實在沒什麼好談的。

    兩人吟了幾句詩,讓水手在島上岸邊立了一塊石碑,寫了幾個字後就走了。

    到了隋朝時,航海技術和海貿都已經大為進步,南方的揚州、泉州、廣州都十分繁榮。

    這個時候,已經有商人駛往菲律賓群島貿易了,還有了固定的航線。

    只不過限於當時的航海水平,因為風浪、潮流的關係,這條航線卻並不是直接從福建沿海直接前往直線距離最近的呂宋島。

    而是從泉州出發,先繞過海南島,然後沿著越南海岸線抵達越南南部的佔城,然後補給後繼續沿海岸線南下,在馬來半島一帶橫渡南海,抵達渤泥島文萊,然後再北上,抵達菲律賓南部的棉蘭花島和蘇祿群島一帶。

    繞了一個非常大的圈。

    但這條航線,也僅僅是南洋貿易航線的一條小支線而已。跑這條航線的商人也很少,因為直到眼下,菲律賓群島,也都還沒有出現一個王國。

    都還是在部落時代,一個小島上可能就是一個部落,一個大島上,可能有幾十上百個部落。

    語言不通,甚至還處於混亂的敵對關係。

    他們最大的部落,也不過是有一些村子的聯合而已,連城市都沒有。

    他們的產出,也就是水果、香料、海產品,有時也會把抓到的敵方部落的人當成奴隸賣給中原商人。

    中原商人賣給他們的是絲綢、瓷器、茶葉、酒、布匹這些東西。

    貿易量很少。

    因為太落後,使得雖然有固定的航線了,但商人很少去。中原也知道有這麼一片島,但也瞭解的很少,只知道南海深處,有這麼一群窮逼猴子。

    不過這一次,張超南下,卻不是走那條舊航線。

    早在十多年前,張超就已經開始插手造船業,提出了許多航海技術改革。張家參與航海貿易,張家的船隻到處尋找新航線。

    從泉州直接航行呂宋島。

    也可以從琉求直接航行呂宋。

    甚至從海南、從廣州、欽州港等,都有航線可以直航呂宋和渤泥、爪哇等地。

    這次,張超和李世民的艦隊,就是在雞籠南下,經呆灣海峽,然後直接到的呂宋島。

    其實距離很近,不過幾百里而已。

    比起過去那繞一圈,節省了不知道多少路程。

    李世民抱著一個椰子,他最近挺喜歡這種水果的,甜甜酸酸的,讓他在這炎熱中感覺舒爽了不少。

    來之前,他本來以為呂宋是個什麼很好的地方,結果發現沿海岸行來,這地方雖然與琉求出乎他意料的近,可沿海岸看到的都是山和樹林。

    連個城鎮都沒見到,好不容易看到一個村子,結果船剛靠近,人都跑光了。派了人上去,本想與他們對話,結果他們卻敢偷襲。

    一番戰鬥。

    唐先遣小隊無一傷亡,但卻殺了七個,其它人一哄而散,先遣隊只好帶著這幾具屍體回來。

    醜陋,矮小。

    拿的武器是木頭削尖的長矛,還有吹箭。

    腰上圍著獸皮,打著赤腳,跟個野人似的。

    太失望了。

    「這呂宋島也太一般了。」李世民感嘆著。

    張超卻只是笑了笑,現在呆的還是呂宋島的西北沿岸,這邊都是山,當然差了。

    但再往南下,到了馬尼拉灣,那裡有中部平原,東南還有比科爾平原,那可是極肥沃的平原沃土。

    僅是馬尼拉灣,那就是最好的深水港。西北-東南長達一百二十里,東西兩個半島環抱,海灣深入內地,北和東北連接中部平原。

    海灣主要地區水深十到四十米,潮差變化小,這裡還是最優良的捕魚中心。西南部的科雷希多島,把海灣分成南北兩支水道,航行十分安全。

    這裡雖然受颱風影響較大,可耕種卻是條件很好。

    馬尼拉灣已經被張超命名為呂宋灣,那裡就是他選中的呂宋王國的發展的中心。

    優良的深水灣,緊鄰的肥沃平原,距離中原又這麼近,加上土著雖多,但卻沒有統一的勢力。對於過江龍的張家來說,再沒比這裡更好的地方了。

    交州、林邑、扶南那些地方雖然更好,但那邊土著勢力強,同時也是朝廷的直轄地,張超是沒半手插手的。馬來半島上的土著勢力也很強,而且那邊距離中原很遠。

    呂宋就如同一張白紙,可以隨張超潑墨。

    選了一個不錯的海灣,船隻直接駛到岸邊。

    張超比較謹慎的派出了士兵上岸,先做了一番搜查。

    確認安全之後,才讓船上的人下船。

    先紮下大營,樹營柵,立帳篷,然後尋找干木材,挖灶。

    營地設在一條小河邊上,直接可以取水燒開飲用。

    還有不少士兵去采椰子和香蕉,這裡最不缺的似乎就是這個,到處都是。

    在船上悶了好些天的船員們,腳踏陸地後都很滿足的做著伸展,不再是悶臭的艙裡空氣。

    在船上,因為人太多,只能分批輪流的上甲板透氣。

    船上吃的也差,淡水都有嚴格的限量。

    最可怕的是若生了病,就會被立即送去醫療船,如果嚴重就要隔離,再嚴重點,可能就要被扔下海,特別是被診斷為易傳染的疾病後,基本上就會被拋棄。

    運氣好,剛好路過個島,還會被送上島。如果運氣不好沒島或陸地,就只能去餵魚了。

    李治有些虛弱。

    他臉色蒼白,身體無力。

    醫生說不是什麼大病。

    「我不想走了,能不能就讓我留在這裡。」李治對李世民道。

    「殿下的封國在澳洲。」

    李治惱怒的道,「我不想再走了,反正澳洲也好,這裡也罷,不都是要送我去荒島嗎,那我留在這又有何區別。」

    張超對他道,「這是呂宋島,是我的封國。」

    武媚娘的臉色也不太好,好在她懷裡的孩子雖然年幼,但身體很好,並沒出現什麼不適的情況。

    吹著海風,聞著那大海腥鹹的氣息,她安慰李治。

    「殿下,用不了多久,就能到澳洲了。」

    李世民過來拍拍兒子的肩膀,「拿出點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來。」

    原來還很好的天氣,突然陰雲密佈。

    「要下雨了,回帳篷吧。」

    如今這個季節,正是呂宋的雨季。南洋的旱季雨季分明,而且雨很多。還經常會有颱風,雨更是說來就來。

    好在已經立好的營地,紮好了帳篷。

    大雨傾盆而至,夾著狂風。

    張超沒回船上,又不是颱風,一場大雨而已。

    「這呂宋島跟琉求相比,差太遠了啊。」

    一名隨從說道,連續沿岸航行了好多天,這呂宋似乎除了大,沒其它的了。除了山,還是山,除了叢林還是叢林。

    「其實呂宋島比琉求大,也比琉求更好。我們再往南行幾天,就有一處優良的海灣,海灣北邊,就是兩個巨大的肥沃平原。海灣北的呂宋平原,延伸三百多里長,這比關中平原也小不了多少。」

    一說關中平原,大家心裡立即有了一個很直觀的印象了。

    八百里秦川啊,關中平原過去那是多麼的富饒,雖然如今關中平原土地沒過去富饒了,可也依然是西北最重要的糧食產地。

    呂宋的中部平原當然沒有關中平原大,但這裡的土地卻更肥沃,雨水更充足。何況還有這麼好的港口和內湖,論起發展來,潛力卻是更大的。

    東南半島上還同樣有一片巨大的肥沃平原。

    「那確實比琉求還好,寶地啊。」

    「嗯,別忘了,呂宋不但有漁業資源豐富的呂宋灣,和肥沃的呂宋平原,還有呂宋金礦呢。」張超笑著道。

    一提金礦,大家更興奮了,真是個好地方啊。
V123210 發表於 2017-8-4 20:33
第1358章宮廷侍衛

    「多少?」

    房玄齡盯著一名侍衛問。.

    「八百多斤。」

    「八百多少?」

    「八百三十八斤,」馬週興奮的告訴房玄齡。

    南郊,司農寺的試驗農田裡,今天土豆收穫。這是二月種下的土豆,眼下六月收穫,今天土豆收穫,皇帝與宰相率許多重臣親至。

    看著一塊塊土被翻開,泥土裡一個個的土豆被揀出來。

    去泥裝筐、稱重,詳細的記錄下一個個的數字。

    當畝產出來的時候,大家還是有些被嚇到了。

    畝產八百多斤,驚人。

    「第二畝的畝產也出來了,九百一十七斤!」褚遂良高興的過來,報出一個更高的數字。

    司農寺的這片土豆試驗田足有一百畝。

    房玄齡和馬周高興的向田裡的天子稟報畝產量,那邊承乾走在田裡,看著那一顆顆土豆蛋,也是滿臉喜色。

    「陛下,已經統計出了十畝地的畝產,平均八百三十多斤一畝。」

    八百多斤一畝,這簡直是驚喜了宰輔大臣們。以前一般的田地種麥種粟,一畝也就百多斤。後來搞精耕細作,又保證施肥,使得產量大增,一季畝產能達到平均兩石以上,如果是上等田地,甚至畝產三石都有可能。

    那些好的水田種水稻,施足了肥,甚至能平均產出三石半到四石。

    可一畝產八百多斤還是很嚇人的。

    為了讓數字比較有可取性,這塊土豆試驗田,只是普通的耕種,並沒有特別過份的施肥耕種,可卻還是收穫了這麼多的土豆。

    「司農寺在天下各州都有試種土豆,各地畝產還得時間報上來,但相信,都不會太差。」房玄齡笑道。

    「陛下,就算土豆不同一般糧食,可哪怕按四斤土豆折一斤糧來算,這一畝也起碼是兩百多斤糧啊,相當於畝產兩石糧食。」

    馬周也在一邊笑道,「土豆不比水稻金貴,必須水田。甚至比麥子和粟都更耐旱,哪怕是沙地、坡地都能夠種植。」

    他手裡抓著幾個土豆,也絲毫不在意土豆上的泥巴,握著幾個土豆,跟握著寶一樣。「土豆完全可以種兩季,二月種下,六月收。七月又可以再種一茬,哪怕下半年收的少點,可一年起碼能收一千五百斤以上一畝。」

    「四斤土豆折一斤糧算是比較嚴苛了,其實對於普通貧困百姓來說,土豆也是能充飢,一樣能當主糧。如果在那些比較貧瘠乾旱,不利於種其它糧食的土地上種土豆,收穫的土豆,都能夠一家的食物了。如果搭配著其它麥稻粟主糧吃,那百姓一年可以至少省下原來的一半甚至六成的口糧,這些省下的糧食拿來出售,能增加不少收入。」

    幾個宰相都相當高興,哪怕這幾年朝廷的糧食儲量不斷增加。

    可民以食為天,糧食這個東西永遠不嫌多。

    現在朝廷還有許多地方,比較貧困。比如說關中的朔方、隴右,黃土高原,山多地旱,比如河東的代北地區,也是如此,乾旱少雨,缺少嚴重。土地也貧瘠,種糧食收穫極少,甚至有種一升種子,結果只能收兩三升糧的。

    朝廷此前從這些地區,移走了許多百姓,就是因為那裡能活,連飯都吃不飽。

    留下來的,土地終於多了些,可依然產出極少,廣種薄收。

    現在土豆畝產居然這麼高,起碼以後這些貧困地區的百姓,生活能好過許多,最起碼溫飽能解決啊。

    再一個,有這種高產的作物,朝廷開拓邊疆,比如西域、遼東等地,那麼就能少種多收。

    哪怕一年只種一季,這收穫也極喜人了。

    對於朝廷的宰相們來說,如何讓窮人吃飽飯,其實是相當重要的。如張超這種巨富,朝廷根本不用怎麼管,他們每年還能為朝廷創造許多稅收。而那些中產地主、中產商人、甚至是自耕農,日子也都能過的比較好。

    最讓朝廷負擔重的還是那些貧困地區的窮人,如何讓他們吃飽飯,過上溫飽日子,相當重要。

    窮則生亂。

    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為什麼每天開國之初,總是國家凝聚力強,王朝末,則矛盾重重,國亂不止。國之初,往往是財富再分配,甚至土地的再分配。土地是重要的生產物資,在農業社會,有土斯有財,有土也就有溫飽。

    百姓能吃飽飯,窮困的人少了,也就不容易生亂。

    相反,王朝末年,土地兼併嚴重,大量百姓失地,成了佃戶,窮人大增,若是再遇災荒,窮人連半點抵抗能力都沒,如果朝廷再**一些,救援不力,則餓肚子的百姓就要造反了。

    所以說到底,國家亂不亂,不是看有多少有錢人,甚至都不是看朝廷國庫有多少,而很大部分原因是看窮人有多少。

    什麼叫窮人?

    吃不飽飯的就是窮人,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的就是窮人。

    「玉米也要收穫了,據估計玉米的產量不會比土豆低多少。還有紅薯,產量只怕比土豆還要高。」

    紅薯不如土豆更能充當糧食,但紅薯可以用來養殖牛羊豬馬,可以做飼料。

    「陛下,土豆能加工為澱粉,可以做成粉條利於儲存。玉米則更好儲藏,可以直接脫粒儲藏,也可以加工成玉米麵粉儲藏。」

    民以食為天,涉及到糧食,總是大事。

    「國有三年之糧,可稱穩,國有六年之糧,可稱富,國有九年之糧,方可稱強!」房玄齡撫鬚嘆道,「有此美洲帶回來的作物,大力推廣,則大唐那些貧瘠的土地也能變成糧倉,那些缺雨多旱的地方,也不用擔心糧食不足了。」

    過去朝廷為了糧食,可謂費盡心機。不說貞觀初,國家糧倉空虛,戰亂剛止,又遇大旱災和蝗災,結果最後想盡辦法,連蝗蟲都捕了做成救災餅。可就算如此,那兩年也餓死了十幾萬人。

    甚至朝廷遷都山南,也有很大原因是因為關中難以供應京師那麼多人口的糧食,而從東南轉運糧食入關,耗費太大,轉運艱難。

    遷都後,朝廷為了保障關中的糧食需要,以及保證隴右朔方的軍糧安全,甚至不得不下令,禁止關中的糧食出關,糧食只準備入關不准出關。

    河北、河東,這些北方軍事重地,也都先後實行這種糧食政策,不准糧食出境,只許入不許出。

    這些年靠著江淮、嶺南、琉求等地的糧食,朝廷總算是沒在糧食上再困窘過。但依然有不少土地貧瘠地區,每年還得調糧進去,以保證城鎮的用糧。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從今夏開始,天下各道州縣,應大立宣傳推廣土豆、玉米、紅薯的種植,在那些比較貧瘠的沙地、旱上、山地、坡地上,推廣種植這些新作物,增加糧食產量,保證糧食安全。」承乾也高興的作出指示。

    心情大好的承乾,乾脆宣佈,今天中午就在這農莊上吃飯。

    也不用準備別的,就用土豆、玉米做。

    什麼炒土豆絲、炸土豆條、烤土豆片、煎小土豆、蒸土豆泥、燉土豆塊,蒸玉米、煮玉米,今天就吃這些了。

    廚子的手藝還是不錯的,是宮廷禦廚,一樣土豆一樣玉米,愣是讓他們做出了好幾十道菜。

    酸辣土豆絲開謂,香煎小土豆有味道,嫩玉米湯很甜。

    承乾吃的很高興,宰相大臣們也都挺高興,這土豆玉米真是既能當飯,又能做菜,相當難得。

    「房相,朕近日在想一件事情,準備恢復過去的親勳翊三衛五府,從貴族官員子弟中,挑選一些年輕子弟,組成三衛五府,充任宮廷侍衛,陪伴朕身邊左右。 」

    房玄齡拿起餐巾擦了擦嘴。

    「陛下,京畿已經有天子侍衛親軍四軍八萬人馬,由陛下親自掌握,負責京畿和宮廷戍衛。」

    言外之意,是並不支持皇帝的這個計畫。

    岑文本也在一邊道,「如今科舉大興,國家以科舉取士為正途。且文武分治,許多貴族官員子弟也更希望通過讀書科舉入仕,而不願意被人說憑門蔭入仕。年輕人,都忙著讀書呢。」

    人家都忙著讀書,有志軍界的,那也是都早早進軍校讀書了。

    皇帝憑什麼讓人家貴族官員子弟來充任你的宮廷侍衛呢,這不耽誤人家前途嗎?

    承乾臉上笑容慢慢凝固,他的眼裡帶著怒意。

    長孫無忌一直注意著。

    見事情要僵,連忙出來圓場。

    「房相與岑相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恢復舊制,讓勳貴高官子弟都入宮充任侍衛,倒也沒有必要。不如折中一下,讓勳貴高官子弟自願報名,願意入宮充任侍衛的就報名,然後由陛下親自選拔,合格者成為宮廷侍衛。」

    「具體情況呢?」褚遂良問。

    「年滿十八歲的貴族子弟和五品以上職官子弟皆可報名。」

    「數量呢?」

    「三千如何?」

    褚遂良很不客氣的道,「三千太多了,不如三百。」

    「兩千。」長孫無忌道。

    「八百吧。」褚遂良笑道。

    長孫無忌點頭,「可以,就八百。」

    「我覺得這些侍衛當以五年為期,五年後役滿離職。畢竟如今士兵也是三年役滿,就算是宮裡的宮女,也是十六入宮,做滿五年就要放出宮的。」

    長孫無忌點頭,算是答應褚遂良這個條件。「擔任五年宮廷侍衛後,可調入天子侍衛親軍中任職。」

    「天子侍衛親軍中的軍官,可是公職,那是國家公器,怎麼能如此呢?」褚遂良反對。

    房玄齡出來打圓場。

    「可在宮廷侍衛役滿之後,進行考核,然後擇優錄入侍衛親軍中任職。」這多加了一個限制,並不是所有宮廷侍衛服役五年後都能轉入侍衛親軍任職,而是擇優錄取,就意味著只有一部分人可以調任侍衛親軍。

    承乾很不滿。

    親勳翊三衛五府,結果最後變成了八百宮廷侍衛。甚至只能服役五年,五年後也只能一小部分才能轉入侍衛親軍,這與他原來的計畫嚴重不符。

    長孫無忌卻點頭,「好,就這樣說定。」

    他擔心再說下去,事情又有變化,倒不如先答應,其它的可以以後再說。

    起碼,現在給皇帝爭取到了八百個可信任的勳貴高官子弟擔任宮廷侍衛,皇帝的安全多了一層保障。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8-5 17:23
第1359章 大決戰
  



    「授呂宋國王超呂宋節度使,特賜旌節,總攬呂宋王國之軍、民、財、政。賜軍號鎮海!」

    「授木鹿郡王烈木鹿節度使,特賜旌節,總攬木鹿郡王國之軍民財政,賜軍號定遠。」

    ·······

    金殿之上,內侍高聲宣讀詔書。

    朝廷分封諸侯,國王、郡王皆加賜節度使,並授軍號。而國公、郡公、縣公、縣侯,皆賜防御使,並賜軍號。

    縣伯、縣子、縣男,皆賜團練使,賜團練番號,所領兵馬號為大唐某某團練某某團。

    節度使稱號,大唐幾設幾撤,都是非常臨時性的稱號,用以戰時總領數州之軍政,以便於指揮和統領後勤。

    而現在,朝廷對諸侯們賜下節度使、防御使、團練使之職,其實也是對諸侯們擁兵管政的一個承認,這些名號是朝廷的使職,讓諸侯加這些使職,也表示諸侯雖然開國,但依然屬於朝廷的臣子。

    ·······

    議會,貴族院。

    如今大唐八千多名貴族,五千多實封貴族,成年取得議員資格的實封貴族亦有三千多。這三千多議員,最終選出了三百余名貴族,入漢京貴族院擔任參議員。

    「現在貴族院對琉求國公張璟提交的出兵呂宋申請予以表決,請各位參議員依次表決。」

    貴族院長魏征主持會議。

    諸侯兵馬不得私越領地邊界,若對外開拓用兵,需先向朝廷申請。

    這次琉求的兵馬不是去對外開拓殖民,而是接到呂宋國王張超的請求出兵支援對付呂宋國境內土著。

    申請遞交到朝廷,交由議會貴族院審核,最終參議員們表決。

    魏征開始點名,每念到一個參議員的名字,參議員需要回復贊成或反對。

    「贊成!」

    「贊成!」

    「贊成!」

    ·······

    琉求國公張璟是呂宋國王張超的嫡長子,兒子出兵幫老子平定封國內不服的土著,這簡直就跟子償父債一樣天經地義。

    更何況,張超在議會在朝野的影響力那麼大。

    表決不出意外,支持者眾多,一聲聲贊成。

    表決極快。

    按議會章程,表決案只要有超過一半人贊成就算通過。議會總共三百六十名參議員,最後以三百六十票全部贊成,直接通過。

    「三百六十票贊成,零票反對,現在,我宣布,表決通過。琉求郡公、鎮東節度使可率鎮東軍出兵呂宋,助呂宋國王、鎮海節度使張超對封國內土著用兵。」

    木槌重重落下,發出一聲重響。

    這是參議院第一次表決諸侯出兵的提案,全票通過,這讓大家心情都很不錯。

    ·······

    壩上草原,張北。

    木鹿郡王、南衙元帥、北伐元帥蘇定方率領大軍列陣草原。

    七月的壩上草原,很涼爽。

    開闊的壩上,唐軍擺開了陣形。

    八萬步兵由一個又一個步兵大陣組成,兩翼是四萬騎兵部隊。諸侯的幾萬兵馬,則擔任後軍以及總預備隊。

    綠色的草原上,無數唐軍的紅旗。

    在唐軍的北面,是薛延陀可汗夷男率領的鐵勒諸部,以及室韋、靺鞨、霫、奚、契丹諸部聯軍。

    三十萬聯軍,號稱五十萬。

    無數的兵馬,幾乎把整個草原都塞滿,看不到邊際。

    蘇定方頂盔貫甲,帥旗之下,他神情激昂。指揮如此龐大的軍力,要與如此龐大的敵人決戰,若不是張超、李靖、李績都不能來,是輪不到他的。哪怕是屈突通、劉弘基等也比他有資歷的多。

    「陛下給王玄策許諾,攻下坦尼沙就封他為坦尼沙郡王。你們說,我一會擊敗如此敵軍,朝廷要封我什麼才夠?」

    蘇定方放棄守張家口、大同,甚至放棄守張北城,跑到這一望無際的壩上草原來,就是要逼夷男決戰。

    他要讓夷男以為有機可乘。

    不過,就算放棄城池,在草原決戰,夷男也休想得勝。

    今天,是夷男的死期,也是他蘇烈揚威天下的日子。

    風嘯嘯,馬嘶鳴。

    兩軍對壘,卻誰也沒有馬上發起進攻。

    「要不,我們先進攻?」一名參謀問。

    蘇定方搖頭。

    「不用著急,鐵勒人肯定會更沉不住氣。」

    對方基本上都是騎兵,如果騎馬就算的話。他們擁有更強的機動性,所以進攻的欲望更強。

    不過蘇定方並不認為他們都是騎兵,騎了馬就算騎兵的話,他他身後的八萬步兵,也一樣能算騎兵。因為這些步兵,都是騎馬步兵。

    可大唐有把他們算成是騎兵嗎?

    沒有。

    大唐的兵種劃分的可是很嚴格的,騎兵不僅是騎馬的兵,而且還是受過嚴格訓練,騎兵受過嚴格訓練,戰馬也一樣受過嚴格訓練,並且他們的裝備精良,每騎擁有三匹戰馬,騎兵們有騎弓、騎槍、騎刀,甚至不有騎槍三眼銃。他們還有騎兵鎧甲,有騎兵盾牌。

    騎兵分為重裝騎兵和輕裝騎兵。重裝騎兵裡又有具裝甲騎的人馬俱著甲的騎兵,也有只裝有頭盔和胸甲的胸甲重騎兵。

    輕騎兵裡,又分有好幾種。

    其中以馬刀為主要武器,擅長速度突擊敵人防線的,是號為驃騎兵的輕騎兵。

    而以騎弓為主要武器,擅長的是騎射的是游騎兵。

    而以長矛和火槍為主要武器,裝備為索子甲的騎兵,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抗步兵方陣,因為他們的長矛是九尺長矛,並配有火器和手雷,且裝備鐵甲,對步兵方陣有不錯的攻擊能力。

    這種輕騎兵,則被稱為槍騎兵。

    驃騎兵、游騎兵、槍騎兵,三種輕騎兵,分別擅長是突擊、騎射、和破陣。

    當然,真正破陣能力強的,還是重裝騎兵。

    具裝甲騎是最強大的重騎兵,被稱為是龍騎兵,而裝備胸板甲的重騎兵,號稱鐵騎兵。

    光一個騎兵,大唐就有輕重兩種五個類別。

    隨便一個騎兵的裝備,都能讓鐵勒人流口水不止。

    哪怕是唐軍的步兵,也不是不能對抗騎兵的。

    這些步兵,也有輕重步兵之分,有刀盾步兵,有長矛步兵,有弓弩步兵,也有火槍步兵。甚至還有特別的炮兵。

    蘇定方確實放棄了堅城要塞,主動跑來無險可守的草原上決戰。

    但這十幾萬的皇帝近衛軍,就是一座移動的要塞堡壘。

    他甚至都不需要車兵,不需要用戰車在草原上組成車陣保護。

    因為他根本不需要,這些步騎組成的大陣,根本不懼草原騎兵。

    ·······

    對面。

    真珠可汗夷男放下手裡的千裡鏡,眉頭緊鎖。

    左看右看,這唐人的軍陣擺的是無懈可擊。

    尤其是陽光之下,那唐人身上的那些鎧甲,羨慕的他真的是要流口水了。不論騎兵還是步兵,幾乎人人有甲。甚至許多戰馬都披有鐵甲和皮甲,步兵裡最次的也是皮甲。

    狗咬刺蝟,無從下嘴。

    「大汗,唐人騎兵少,還敢出城浪戰,這正是我們一舉殲滅他們的機會啊。」

    夷男捋著胡須,猶豫不決。

    相比起唐人的那些豪華的裝備,他這邊人數雖然遠超唐軍,可各部拼湊起來的戰士,裝備五花八門,亂七八糟,尤其是鎧甲,十分缺少。多數都是披著皮甲,擁有鐵甲的百不足一。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若他就這樣退了,以後大草原上,誰還能信服他。

    賭一把,就賭唐軍承受不住他這麼多騎兵的衝擊。再怎麼鎧甲多盾牌多,那也是步兵。

    夷男點下了頭。

    牛角號聲響起。

    早等的不耐煩的諸部,終於興奮的叫了起來。

    戰鬥要開始了,一會一定要多搶幾件漢人的鎧甲。那閃耀亮眼的鐵甲,讓人眼紅啊。一件鎧甲,起碼能值好些牛馬奴隸的。

    聽到鐵勒人的號角聲吹響。

    蘇定方笑了。

    鐵勒人終於按捺不住要來送死了。

    「傳令下去,變陣,用平胡大陣!」

    平胡大陣,那是蘇定方的老師張超所創以步對騎的神陣,特點是以步對騎,其實就是空心陣。

    平胡大陣最大的特點,是一個個小空心陣,最終組成一個超大的軍陣。

    一二百人一個的小陣相互挨著,但又留有通道間隙。

    空心陣以盾牌和長矛組成外圈,裡面是弓弩手和擲彈兵、火槍兵。

    騎兵這個時候則撤到兩翼和後方,保護火炮、重弩。

    敵軍騎兵衝鋒,戰馬本能的不會往長槍上衝,它們會下意思的往那些空隙裡鑽。

    而這個陣卻又是三百六十度火力無死角打擊,戰馬避開,卻只能被動挨打。

    一個又一個的小空心陣,形成的是交叉火力。

    並且讓守軍不是只在一個面承受打擊,而是放敵深入,這樣變成了敵騎承受的打擊面更大,另外空心陣還能保護受傷的騎兵。

    這個陣其實是西班牙大方陣的變種,把大方陣的一個個密集方陣,改成了圓圈的空心陣。

    「當年高句麗人在我老師的此陣下,可是大敗虧輸,那個時候,老師率領的還只是一支新軍。而如今,我率領的可是天子近衛六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數量充足。」

    「胡騎衝進來,就等於被我們反包圍,不進來,就會在外面被消耗。至於想游射,我在兩翼還有騎兵保護的火炮和重弩,能讓他們更加欲死欲仙。」

    蘇定方十分得意的道,「夷男發起攻擊的這一刻,他已經徹底的輸了!」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8-5 17:24
第1360章 鐵與血


    萬馬狂飆!

    地動山搖!

    兩軍相隔數裡,但轉瞬就已經拉近了許多。

    近衛六軍卻有條不紊的在變陣。

    早就演練過了,在士官們的喝令下,一個個的空心圓陣在成形。其實這個陣排起來最簡單,近衛軍采用的也是營連排的編制,一個連組成一個空心小陣,然後一直這樣排下去就行了。

    八萬唐軍步兵,好像突然碎了一塊。

    一個個的連,一個個的圓,不遠不近的相隔著,中間到處是空隙。

    看似松散,但這些空隙,卻是殺人的陷阱,也是空心陣最危險的殺招。

    半人高的大盾立在最外層,緊接著是兩排長矛手。後面是火槍兵、弓弩手。每個士兵還背了一個挎包,裡面是手雷。

    兩翼。

    騎兵組成一個個方陣,護衛著火炮和重弩陣地。

    蘇定方的帥旗移到了後面,一座木塔上,蘇定方站在上面登高遠望。站在這裡,整個戰場一目了然。

    他身後就是旗手,能夠將他的命令以旗語發送出去,四周還有不少的高塔,上面的旗手會轉達命令,讓所有的唐軍都能及時看到旗幟。

    其實,已經不需要什麼命令了,等胡騎衝過來,然後打就是了。

    胡騎如潮水一樣的衝進來,組成黑色的狂潮。

    胡人最猛的時候,總是在還沒有交戰的時候,其次是在追擊殘敵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他們,確實有如凶猛的狼群。

    左翼的炮兵陣地最先發起攻擊。

    蘇定方一直在這裡等著胡騎先進攻,也是有原因的。

    他早就計劃發了用空心陣來對付胡人了,所以位置、編陣等都是早就已經擬好並經過演練的,甚至炮兵們的陣地也是預設的。

    炮兵的進攻射程,都做過測繪,並用一些諸如石頭堆,或者白灰畫了記號的。

    那些炮手們還早早的算好了攻擊的射擊角度等數據。

    等胡人一衝過來,他們根本不必手忙腳亂,哪個記號有多少步遠,大炮該什麼角度,裝多少藥量,都已經早算好了寫在那裡,只要士官照著這些指揮就行了。

    最遠的一個石頭堆,看似十分普通。

    但這也是炮兵們的一個標記。

    越過這個石頭堆,就意味著敵騎已經進入射程了。

    火炮早已經裝填好了,並定好的角度,選好的目標正是那個石頭堆的位置。

    胡騎呼嘯而過,很快把那石頭堆淹沒。

    「開炮!」

    一聲大吼,炮手迅速的點火。

    炮口火光一閃,緊接著巨響有如驚雷炸過。

    鑄鐵炮管跳動,鐵球彈呼嘯而出。

    密集的騎兵群,簡直是炮手們可遇而不可得的好目標,哪個炮手看到這樣密集的敵騎衝鋒,都會忍不住想放兩炮的。

    炮彈比設定的目標偏移了一點,但已經無所謂了。

    到處是人,只要大方向不錯,怎麼射都能殺傷一片。

    鉛彈落下,砸起一片塵土,彈起,落下,再彈起,當余力衰弱後,變成向前滾動。

    在這落下彈起滾動的這短短一瞬間,已經造成了十幾騎傷亡,還有一片混亂。

    第一發就有這麼好的效果,炮兵們顧不得臉上的硝煙,加緊裝填。而其它的火炮,也已經開始發射。

    此起彼伏的巨響,一顆又一顆的炮彈。

    就算唐軍還沒有能力做出開花彈,可這實心鐵彈殺傷力依然驚人。

    尤其是這巨大的響聲和恐怖的射程,一下子就將胡人的氣息打壓下去了。

    先聲奪人!

    左右兩翼的兩個炮陣,大炮小炮重弩,所有遠程武器,一股腦的向著側前方的衝鋒胡騎開火。

    兩個陣地形成的交叉火力,打的胡騎人仰馬翻,鬼哭狼嚎。

    他們衝鋒的勢頭也減弱許多,隊形也散了許多。

    本來還挺緊張的空心陣步兵們,看著前方那驚人的一幕,震驚、自豪,然後也輕松了許多,對胡騎之前那股鋪天蓋地似乎要踐踏一切的氣勢,也變的不屑起來。

    一漢抵五騎。

    一炮能讓胡騎喪膽啊。

    衝過炮火,衝過硝煙,終於衝到了漢人近前。

    然後他們發現這些敵人步兵的陣形好奇怪,不是那種排成整齊的鐵壁,也不是一個個的密集步兵組。

    都是些圓陣,每個陣人也不多,中間還是空的。

    難道唐軍缺人?

    這麼點人的小陣,一衝就破吧?

    戰馬奮力狂奔,靠近了。

    敵陣就在眼前。

    馬上的突厥人持弓放箭,但還擊的箭更多。

    還沒有靠近,他已經連中幾箭栽落馬下。

    他的坐騎還在往前衝,沒有了主人,它跑的更快了。沒有人射這匹馬,它成功靠近。

    然後,它往空心陣之間的空隙一下子衝了進去。

    後面的戰馬,緊跟著它,載著自己的主人也衝了進去。

    本能驅使著戰馬往那些空隙衝,並沒有戰馬往那些滿是盾牌和長槍刺的空心陣上撞。

    「衝入敵陣了?」

    一名鐵勒騎兵腦子裡有些意外,就這麼衝入敵陣了?那唐軍不是完了?

    他嘴角剛露出興奮的笑容,結果來自兩邊空心陣的箭,就將他射落了。

    戰馬如潮水一樣,無隙不入。

    然後,騎士們被梳子梳子一樣,不斷的有人倒下。

    衝過一個陣,前面又有一個陣,這些陣與陣之間,四通八達,到處都是通道。

    可每一個通道,都是死亡的通道。

    四面八方的箭支、弩釘、火槍鉛彈向他們射來,還有長矛和手雷。

    有的胡騎發現了這是個死亡陷阱,他們不急著往前衝,開始向方陣發起攻擊。

    長矛捅、馬刀劈砍,弓箭射擊。

    可他們發現,他們總是以少擊眾。

    那些圓陣之間的空隙,雖然四通八達,可卻又並不是很大,容不下太多人在一起。

    他們停下來,得承受著附近至少兩個以上圓陣的攻擊。

    圓陣很硬,如刺蝟一般。

    盾牌很高,長矛很利,他們衝不進去,卻要以少擊眾,唐人的弓弩手和火槍手可以躺在裡面,無後顧之憂的向他們射擊。

    ·······

    「這些胡人啊,總是不長教訓。」

    蘇定方放下千裡鏡,不屑的評價。

    遠看著,胡騎如潮水般的漫入大陣,三分之一的大陣似乎被淹沒,可蘇定方卻一點不急,還笑的很高興。

    這個大陣,越是深入,那敵人遭受的打擊面越大,傷亡也就會越慘重,他們進來了,連退都退不出去。

    進要被攻擊,退,也一樣要被攻擊,甚至這還是個迷陣,到處都是四通八達的空隙通道,到處都是一樣的圓陣,一樣的唐軍。

    處在這裡,他們甚至連方向都要分不清。

    高句麗人是最先吃這個虧的,後來突厥人又吃過這個陣的虧,如今鐵勒人、契丹人等又一次在這個陣下吃了大虧。

    「他們畢竟孤陋寡聞。」參謀們笑著道。

    「後面的胡人還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他們以為已經攻破了我們的軍陣,正在拼命的跟上來。」一名參謀指著前方道。

    「炮兵們立功不小,硝煙彌漫,也摭擋了不少胡人的視線。」

    蘇烈一點也不擔心大陣承受不住。

    八萬步兵呢,那是一個巨大的陣地。

    胡騎衝進來,會被吸納,反包圍,被屠殺。

    就算他們衝透了,也不怕,後面還有幾萬貴族兵組成的後軍,他甚至還有一支預備隊。

    兩翼更還有四萬的輕重騎兵。

    關鍵時候,這騎兵一投入戰場,就能取得決定性的優勢。

    先用步兵消耗胡騎的兵力,消耗他們的體力,消耗他們的意志。

    等到他們疲憊不堪,甚至想要逃跑的時候,蘇定方的騎兵,就能給他們致命一擊。

    這是最完美的步騎協同作戰。

    今天這個戰場,也是一個最完美的陷阱。

    「大帥,此戰定能成為講武堂的經典戰例,將來肯定所有的講武堂學生,都要學習這一仗的。」

    這會是一個經典戰役。

    蘇定方哈哈大笑。

    「你們說,契苾哥愣和吐迷度率領的契苾部和回紇部,今天會不地戰場倒戈?」

    這兩人一直猶豫不決,不肯表態。

    蘇定方後來干脆也就懶得再聯絡兩人,今天兩人若是聰明,他們就應當在戰場上倒戈一擊,這樣不能將功贖罪。

    若是兩人連這點也做不到,那他們也就沒有活下去的資本了。

    他蘇定方會不介意把他們一起干掉。

    「此戰過後,漠北能安穩十年。」

    「趁他病要他命,怎麼能放過他們呢,當然是趁機北伐,然後橫掃漠北。到時,把漠北分封給北伐功臣將士們,以後漠北就是大唐的,永為中華之地。」幾名自講武堂畢業的年輕參謀們慷慨激昂。

    能入講武堂的,多半都是將門子弟,特別是參謀們,基本上都是指揮系畢業的。指揮系不比技術系的,技術系的軍官,一般不會擔任軍隊主官。但指揮系的出來,都是各級指揮軍官和參謀官。

    「應當先把契丹和奚給征服,將這些地方劃為朝廷直屬。奚契緊鄰朝廷邊境,必先征服這兩部,朝廷才能無後顧之憂的北伐薛延陀以及室韋等部。」有年輕的參謀表示了不同意見。

    蘇定方笑著著他們相爭。

    其實不管是奚契還是鐵勒室韋等,既然他們敢趁火打劫,反叛朝廷,那麼朝廷必然要一個不放過的收拾的。

    至於先奚契還是先鐵勒,這不過是個順序問題罷了。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8-5 17:24
第1361章 1189年

    呂宋灣。

    李世民看了都想霸占,這地方真的非常不錯,以他的眼光一下子就看上了這裡。平靜的海灣,兩個半島環繞。

    從澎湖到呂宋灣和到海南瓊州的距離幾乎是一樣的。

    優良的港灣,肥沃的平原。

    河流眾多,雨水充沛。

    而按張超說的,這裡漁業資源豐富,而且礦產資源也豐富,又極適合農耕。別說李治不想走了,他都不想走了。

    現在他的那兩萬多人,要是就往這裡安營扎寨,今年還能再種兩季稻子呢。

    這裡幾乎沒有冬天,甚至沒有春夏秋冬的分別,只有旱季雨季。稻子一年能三熟!

    光是那個巨大的海灣裡,就有無數的魚。

    那個巨大的內湖,聽說有百多萬畝之大,相當於洞庭湖的三分之一大。

    「你要在這裡築城嗎?」

    李世民問張超。

    「嗯,就在呂宋灣和呂宋湖之間的呂宋河邊築一座城。」

    張超說的呂宋河,是巴石河,連接馬尼拉灣與內湖。張超計劃把他的王城建在呂宋灣港邊,西接呂宋灣最天然的優良海港,南臨巴石河。

    臨海靠河,這無疑會非常便於運輸。

    古人築城,都要傍水而居,既利於運輸,也利於生活。

    選在河北面,是因為北面就是呂宋最大的平原。南面也是平原,但相對就要小些。

    臨河築城,等以後人口多了,甚至可以把南岸也規劃為新城區,甚至可以包進城區,讓巴石河成為城中內河。

    距離灣口百裡。

    「真想不到,海外還有如此肥沃的無主之地。」

    張超提醒李世民,「並非無主之地,這裡有土人的。」

    呂宋島做為一個極大的島嶼,尤其是島上還有這麼肥沃的平原,這裡當然就容易產生比較強大的部族的。

    這片平原上,擁有大大小小的部落不計其數。

    松散而混亂,原始又落後,十分野蠻。

    有些部落,甚至能有上萬人口,也有上千人的大村子。

    張超選好的王城地址上,就有一個好幾千人的部族。

    這次張超來,可是一手刀劍,一手儒經的。他們若願意歸化,張超會善待他們,若是不懂事,那就沒辦法了。

    優良的深水港,讓大船不須小船轉運,直接登陸。

    上岸第一件事情。

    張超讓人在修了幾個廟。

    文廟、武廟、龍王廟。

    文廟、武廟,甚至是龍王廟裡的龍王,都是得到大唐皇帝加封的。文廟裡祭祀的是文宣王孔聖,武廟裡祭祀的武成王姜太公。龍王廟裡祭祀的則是四海龍王。

    尊王崇武,同時又抑制佛道,這是朝廷貞觀以來不曾動搖的政策。釋道儒三家,獨尊儒家。

    對朝廷來說,形成了文廟、武廟兩大體系,也正是一種全新的思想指導體系。儒是統一,武是開拓。

    文廟有文宣王和四聖十哲七十二賢。武廟也有四配十哲七十二名將,後來承乾繼位後,又把武廟的四配也改為了四聖。

    武廟四聖中,就有張超。

    張超是真正的肉身成聖。武廟十哲裡,則有李靖李績秦瓊尉遲恭,七十二名將裡,也有許多大唐名將。

    一登陸,張超就讓人先建這三座廟,自然也是有深意的。

    這代表著華夏的文明,至於龍王廟嘛,畢竟是從海上過來,這裡又是海邊,算是對大海的一種敬畏了。等城池建起來,還會有城隍廟、土地廟、財神廟等諸神廟,甚至有送子觀音廟的。

    現在中原也是如此,對這些各種神廟,朝廷是有管控,但不是一味的禁止。比起那些大佛寺、道觀不同,這些小廟其實已經超脫出佛道兩大體系,在民間百姓心裡,另有地位。

    百姓修個城隍廟、土地廟的,花費不多,而且不會養很多和尚道士,而是安排一些殘疾之類的去打掃打掃,不收香火油錢,不大肆擁有廟產。

    這些就不會成為隱患。

    相比之下,朝廷對於文武兩廟是最重視的。

    張超也重視。

    上島第一件事情,修文武廟。

    砍樹伐木,先建立臨時營地。

    派出士兵去附近偵察巡邏。

    文宣王孔子的雕像從船上運上來,大家小心翼翼充滿敬畏。

    一間最簡易的原木小屋先立了起來,孔子的雕像先安置在裡面。

    安放好之後,張超讓大家都停下了手頭的事情,全都聚焦在空地中間的這間小屋前。

    「今天,是大唐開元二年。一千一百八十九年前,聖人孔子降生。」

    張超站在這間簡陋的文廟之前,對著眾人高聲說道,三萬余人彙聚在周邊。這些人都虔誠的跪坐在地上。

    他們有退位的帝王,一代大帝李世民。

    也有被廢的太子,如今的澳國公李治。

    這些人中有許多是在中原獲罪的罪囚,他們因為發誓願意前往美洲、澳州,而被赦免罪行,此後終生不得再踏返中原,他們的一生都將在海外開拓。

    也有許多異族的奴隸。

    有北方的突厥人、鐵勒人、契丹人、奚人、室韋人、靺鞨人、高句麗人、百濟人、新羅人、東瀛人,也有南方的林邑人、真腊人、扶南人、驃國人、南詔人、吐蕃人、吐谷渾人,西域的高昌人、波斯人、羅馬人、阿拉伯人等等。

    不管來自哪裡,他們此去海外,也將獲得自由,成為自由民。

    許多人都已經正式皈依信奉儒家。

    每個周末,他們都會去學校或者文廟聽經受道。

    「今天,在孔聖降生的一千多年後,我們自中原來到了這裡,呂宋。我們將立足於此,將孔聖的儒家經典,將儒家的仁、愛宣揚傳播。」

    「今天,我,大唐天子所授封的呂宋國王張超,在此地,在此刻,正式宣布,呂宋王國成立了,呂宋城也正式開始建設了!」

    這是張超的立國宣言,也是呂宋國和呂宋城的建設口號,更是華夏文明登陸呂宋,將在這裡傳播的開始。

    宣布完後。

    張超站在那裡,親自為幾萬人講經布道。

    講解一篇儒家經典。

    儒經包括十三經與十六史,原本儒經到唐初只有九經,後來陸續增添了四經,形成了儒家十三經。而官方指定的史書,從史記到資治通鑒,一共十六史。後來,也加入到了儒家的宣講布道經書之列。

    十三經與十六史,就是如今每個周末,儒士向百姓們宣講的內容。

    講經論史,其實就是在宣揚華夏文明,宣揚的還有華夏文明一直以來形成的一套普世價值觀。

    為什麼要抑制佛道,為何又要如此大力推行儒,甚至還在每個周末,在學校、文廟,讓百姓都去聽經受道呢。

    為的就是統一思想,對漢家百姓來說,是統一思想,對異族來說,是同化思想。

    百家爭鳴,在學術上當然是好的,但如果思想上也百家爭鳴,那就必然是要混亂的。

    思想混亂,社會就會動亂。

    普世價值觀,也就是社會道德標准,這也是法治社會的根基。律法,是建立在道德基礎上的。

    其實這也是歷史上,一神教要比多神教更強大穩定的原因,多神教自己就亂了。

    儒是思想的基礎,至於什麼城隍、土地公公、送子觀音、龍王爺、風神、雨神、山神、河神等等,這些並不會對思想產生什麼問題,所以朝廷才會允許。

    而佛與道,對思想的影響很大,道家求長生還好些,佛家求來世,他們的思想相對影響更大。

    在張超的呂宋王國,他以後是不會允許存在那些神佛寺觀、經文的。於國無益,反倒是讓人思想迷茫。

    雖然這麼做,在後世肯定要被攻擊,可是在這個時代,張超卻認為是對的。要開拓呂宋,必須心往一處想,勁使一處使。

    半個時辰的講經布道結束,大家都鼓掌。

    每個儒教門人,都可以講經布道,把聖人的思想,把漢家的歷史宣揚給眾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推廣大唐核心價值觀。

    布道結束,大家開始殺豬宰羊,生火做飯。

    來到島上的第一頓飯,肯定得吃好點。

    「大王,那土著酋長收了我們的禮物,可卻不願意合作。他要求我們立即離開,否則就不客氣。」斥候隊長來報。

    正吃著呂宋灣裡剛收獲新鮮海鮮的張超聽了,只是微微一笑。

    「看來他們的態度很明確,我們已經先禮了,那接下來就動兵吧。今晚,給他們一個回復。」

    「遵命!」

    「如無必要,就少些殺戮。」張超交待,「我們以後會需要很多勞力的,這些人就算是第一批呂宋城的土著奴隸了。」

    當夜。

    張超派出一千五百名戰士,夜行三十裡路突襲了最近的一個千人土著部落村子。

    在火光之中,土著人毫無防備。

    他們叫喊著想要反抗,但被狠狠的打倒。士兵們很忠實的執行著張超的命令,如無必要,能不殺就不殺。

    他們把這些又黑又矮的土著打倒,然後用牛皮索給捆起來。

    這是忙碌的一夜。

    土著毫無反抗之力,士兵們辛苦的忙碌了一夜,不停的在抓人捆人,直到天亮,才算把一千來個四處亂竄的土著給都捆豬一樣制服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8-5 22:11
第1362章 懶王

    開元二年,似乎一切順利。

    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去歲南方水災的影響,也幾乎盡去。雖然去年大水,但並沒有爆發饑荒,朝廷免了田賦,又救援放糧及時,百姓雖然受了損失,但起碼不用賣兒賣女也不用借高利貸。

    田地還是自己的,房屋沖垮了不少,但朝廷根據受災情況,發了一筆災後危房補助,不算多,但災後朝廷還給百姓錢,這卻是少有的。另外幾大銀行都向百姓提供專項災後貸款,利息極低。

    大家都稱讚朝廷。

    以灞上張家夫人為理事長的救濟會,也一直多方籌款,發行了許多賑災彩票,又舉行了不少慈善拍賣等活動,籌集了不少錢,用以專門求助在洪災中受災的那些孤寡殘疾,那些在洪災中失去家人的孩童,也被接到救濟會建立的孤兒院中照顧。

    宮裡。

    承乾翻看著一項項奏報,一切似乎都很好。

    中原安定,對外也是好消息頻傳。

    今年開始的對戒日反擊,連戰連捷,目前攻入戒日境內千里。朝廷在扶南、林邑發起了對真臘的反擊,止住了真臘吞併扶南,更好的消息是,在大唐的努力下。

    真臘內訌,如今分為南北兩朝,南方稱水真臘,北方稱陸真臘。北方的陸真臘,新王和大臣們有與大唐和談的意思,想要借大唐之力滅水真臘。

    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

    另一個好消息,朝鮮戰場,新羅和百濟也先打起來了。

    為了爭奪土地,本來還聯盟要對抗大唐的兩國,如今正式開戰。從一開始的摩擦,到雙方大打出手,戰爭全面升級。

    百濟已經與東瀛聯手,兩家打新羅一家。

    新羅派出使者,向駐紮平壤的北海艦隊安瀾大將軍劉仁軌求援。

    漠南。

    蘇定方率領的近衛軍,也已經在與薛延陀開戰。

    朝堂上。

    張超不在朝,內閣有房玄齡主持,一切倒是非常順利。並沒有出現什麼黨同伐異,為了反對而反對這樣的事情並沒有。

    內閣每天對奏章做出處置建議呈入御書房,基本上都非常公正與合適,多數情況下,他都不需要另做批示,直接由翰林學士們代為批紅同意即可。

    如此龐大的帝國,就算沒有他,也一樣運轉的非常好。

    這種發現,讓承乾十分的茫然。

    他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有他沒他,都一樣。

    承乾開始倦政了。

    內閣的票擬意見,都非常的優秀,就算有些遺漏之處,翰林院的學士們也會提出極佳的替代方案,他呆在御書房,其實也不過是聽馬周他們的奏報而已。

    多數情況下,馬周站在階下,把一份份奏章,按照輕重緩急,向他一一奏報,會附帶上內閣票擬意見,然後也會附加上一兩句自己的意見。

    他所需要做的,往往也就是說一句可。

    到了後來,他已經厭倦了。

    但他就算把內閣送來的奏章自己一份份的批閱,也不會現在這個模式更快捷更有效率。

    他沒有內閣的房玄齡、長孫無忌等宰相們經驗豐富,也沒有翰林院的馬周等人見識廣。

    他乾脆每天早上起來上早朝,然後先到御書房,聽取翰林學士們對前一天奏章處理的意見。他不再去每份奏章批閱翻看,而是直接坐在那裡聽馬周的匯報。

    內閣的意見,翰林院的意見,然後表示可或不可。基本上他們處理都很沒,沒有地方可以挑毛病,於是每天早上,御書房裡,馬週一樁樁匯報,承乾不時的說聲可。

    等事情說完,他就走了。馬周按皇帝最終意見,執硃筆做出批紅。然後,翰林學士們,又開始將內閣呈上來的新一批奏章商議研究。

    承乾的時間變的多了許多。

    不用一天到晚的盯著奏章,眼睛都輕鬆了許多。

    多出來的這些時間,他會騎馬練劍,打打馬球,陪陪宮裡的嬪妃們。

    這些天,他又多了個去處。

    八百個宮廷侍衛,已經選出來了。

    全是他認為比較忠心可靠的貴族家子弟,比如長孫家、比如宇文家、比如高家、蕭家、陳家、楊家等家族子弟。

    房玄齡家、魏徵家、馬周家、秦瓊家、程咬金家等這些與張超關係極近的重臣家子弟,他一個都沒選,事實上,這些家族也沒來幾個人報名。

    清一色十八到二十一歲的年輕貴族子弟,身材高大健壯,騎射本領出眾。這些侍衛獲得了如原來三衛五府一樣的信任。

    承乾甚至讓他們在宮裡演武場射箭騎馬,比武摔跤。

    這引得一些言官諫臣們上書勸諫。

    但都被承乾留中不發,內閣和翰林院則出奇的一致沉默,似乎是默認了皇帝最近這有些不太合適的行為。

    也許是他們心裡有愧,承乾這樣想。

    承乾也只是個二十歲的皇帝,心中苦悶,工作不順,便在這八百侍衛上很下精力。

    他從自己的內庫中出錢,為自己的八百侍衛訂製了最好的裝備,人手一套騎士板甲,精鋼打製的寶劍,優良的馬槊、騎弓等。

    他甚至經常和侍衛們同吃同住,一起訓練。

    在訓練場上揮灑汗水,有時練的受傷,也毫不在意。

    對此重臣們看在眼裡,也有人表示擔憂。

    「馬相,陛下這每天不理朝政,整天在宮中訓練場上騎馬射箭,比武打球,讓人擔憂啊?」褚遂良對馬周道。

    馬周身為皇帝的丈人,又是翰林院長,每天都能見皇帝好幾次,他會不知道皇帝最近的變化嗎?

    但他覺得這並不是什麼壞事。

    心裡憋著,憋久了才容易出事。

    這八百侍衛,就當是給皇帝的一個玩具,宮裡的訓練場就當是一個發洩的地方,讓他能夠去發洩發洩。

    至於說,這樣會不會有危險,馬周覺得不會。

    「八百侍衛而已,能有什麼好擔憂的?八萬侍衛親軍都掌握在朝廷手裡,皇帝握著八百侍衛我們就要擔憂了嗎?如果皇帝握著八百侍衛,能讓他心裡安穩點,那我們應當高興。」

    前段時間,大臣們跟皇帝的關係可是鬧的很僵。尤其是這個分封法一出,他們跟皇帝關係甚至無比的僵硬。

    皇帝不對朝政胡亂干涉,只是每天折騰自己,訓練自己的八百侍衛,這是好事啊。

    沒有皇帝干涉,現在朝堂上處於一個極好的平衡狀態。

    內閣票擬,翰林院批紅。

    而樞密院和兵部,三衙和五軍府,掌握的是軍事兵馬。

    在內閣領導下,朝廷諸部寺監,以及地方的道州縣,相當順暢。

    御史台、大理寺和議會兩院,做為司法和監督機構,也發揮著很好的作用。

    大家各司其職,政令通暢,簡直可以說是最理想的狀態了。

    馬周心裡甚至想著,承乾就一直這樣,平時也不用再幹涉朝廷運轉。重大事務上,才由皇帝出面協調內閣、翰林院、御史台、議會等諸部。

    「我看陛下不是那種輕易妥協的人。」

    「朝臣們都是依照著大唐典章制度,各司其職,陛下沒有理由對此不滿。」馬周道。

    「可陛下是天子。」

    「現在陛下也是天子啊,天下大事,奏報朝廷,內閣總攬。但內閣也是先做出處置意見然後也還上奏御前,最終是否採納內閣意見,也是由陛下做出最終決定的。」

    「如今陛下對內閣的事務處置水平和效率,都是非常滿意的。」

    皇帝的權力依然還在那裡,並沒有改變。內閣和翰林院都是皇帝的助手,協助他處置朝廷事務。

    「我說的是其它方面,比如分封,比如諸侯國。陛下似乎對此一直都想不通,轉不過彎來。」

    馬周笑著道,「多給陛下些時間,他慢慢的就能明白了。不管怎麼說,現如今的分封制下,諸侯國依然是大唐的疆土,朝廷也還能享受著諸侯國的部分稅收。如今朝廷對外作戰,諸侯也一樣會受召出兵。」

    「相比起過去,不管是被征服內附的突厥也罷,還是契丹、奚人也罷,又或者是吐谷渾,他們內附,他們稱臣,他們接受朝廷的賜封爵位官職,朝廷也在他們的地盤設置都督府,羈糜州,但實際上,那些地方依然是蕃人自己管自己,朝廷並不能插手,甚至連點稅都收不到,只能每年收到點貢物而已。如今,比過去強多了。」

    以前朝廷費盡心力擊敗突厥,甚至還要把他們遷移南下,安置到如代北、河套這樣富饒的地方。

    而現在呢,在北方,諸侯分封在陰山、燕山之外,不但河套、代北這些地方,成為朝廷直轄的疆土,連陰山南的那大片地方,都是朝廷直轄了。

    長城依然在,可大唐的疆界已經遠遠越過了長城。

    諸侯,正是大唐新的長城。

    「有識之士都能這麼想,比起過去,諸侯分封確實為大唐帶來了許多好處。但皇帝卻不這麼想啊,把河套、代北給突厥人,把青海隴南給吐谷渾人,皇帝沒覺得哪不對。現在分封給諸侯,皇帝就覺得割了他的肉了。」褚遂良有些無奈的道。

    李世民、李承乾父子倆都一個德性。

    這方面,甚至不如李淵,李淵分封起來倒是大方,最是懂得團結拉攏。

    李世民父子卻有點喜歡吃獨食的感覺。

    「不過現在也出現了一些儒生發表異見,說這分封之法,百年之後,可能大唐就要成為戰國了。」

    「戰國?」馬周搖頭,「這些人讀書都讀狗肚子裡去了嗎?戰國,有這麼容易就戰國?大唐擁有如此大的疆域,直轄的領地這麼大,每年諸侯還要向朝廷納稅,朝廷的實力碾壓所有諸侯。」

    「再說了,諸侯國之中,除了灞上張家特殊一點,幾千家諸侯裡,也就那些王公的地盤大點。但王公們的封地,想要發展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又不是所有諸侯,都有琉求這樣的寶地,也不是所有諸侯,都有張家這樣的財力支撐著。」

    「百年後,只要朝廷自己不亂,朝廷只會越強,與諸侯之間的差距會越大。況且,文遠早說過,真要有一兩個野心勃勃者,可朝廷不也還有其它忠心諸侯嗎?」

    他笑了笑。

    「說句有些大逆不道的話,若真的有一天,朝廷無道,弄的中原水深火熱,諸侯來個清君側這還是好事呢。就算有強大的諸侯,真到了那天要取而代之,這也未必就是壞事啊?」

    褚遂良也點頭。

    治亂循環,二三百年一次,一直以來都是如此。若大唐有一天也如此,那大家也寧願取代大唐的是漢家諸侯,而不是什麼周邊異族。

    相比起漢家自己的興替,異族入侵那才是慘烈。五胡亂華,北方可是殺的只剩下三百萬漢人而已。

    「我還是佩服文遠,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陛下眼裡,看的是李家天下,我們眼裡,卻應當關懷江山社稷。」
V123210 發表於 2017-8-6 19:29
唐朝好地主 第1363章 遍地黃金

    一連多日,呂宋都是難得的天氣。這在已經進入雨季的呂宋,算是相當的難得了。

    趁著好天氣,張超一面跟李世民借了他的人幫自己建造一座簡單的木柵呂宋城,一面又派出自己的兵馬,沿著呂宋河去征討沿岸的土著。

    先禮後兵,找到部落,先送去一份禮物,然後由翻譯轉告張超的意思。以後這裡就是大唐帝國呂宋王國的地盤了,所有的呂宋部落都應當向國王張超宣誓效忠。

    「大唐帝國?呂宋王國?」

    「呂宋國王?」

    一處村子裡,幾名黑矮的長老互相嘀咕著。要不是剛收了幾匹漂亮的絲綢,和一套美麗的瓷器,他們都不想跟這些人談。

    帶隊的一名張家的連長保持著微笑,其實若按他自己的想法,這麼一個才幾百人的小村子,他一個人可以完好無損的攻下這裡,甚至能夠不損失一個土著。不過國王有交待,必須先禮後兵。

    只有在這些土著們拒不臣服的情況下,才對他們用兵。

    一群呂宋土著,頭一次聽說呂宋這個名字。等翻譯費了一通口舌,他們才明白,原來大唐帝國就是在海的那邊的一個巨大的部落。

    而這位呂宋國王,原來是那個部落裡的一個元老。如今帶著人到這裡來,要在這裡生活建立自己的部落。

    「原來就是那些海商們的家鄉部落啊。」一個乾巴的長老道。

    「可是這裡一直是我們部落的地盤啊,我們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自古以來。」

    連長有些不耐煩的道,「如果你們選擇臣服,那麼我帶長老們去見我們國王。國王會接見你們,你們向國王宣誓效忠,然後送一批質子留下,以後你們就是我大唐帝國呂宋王國的子民了。你們以後就將享受大唐子民的權力,也要承擔帝國子民的義務。」

    「國王會賜封你們土地,你們則須向國王納稅,並有義務服兵役、勞役。勞役可以花錢代役,但兵役不可免。」

    ‧‧‧‧‧‧‧

    一個長老聽完翻譯的話,立即跳了起來。

    「這裡自古以來就是我們部落的,為何要你們來賜給。我們種自己的地,為什麼還要向你們交稅,你們是強盜!」

    連長笑容減少了些。

    「你的這話能代表你們部落嗎?我可以視為最終的答覆嗎?」

    那個長老被其它幾個年紀大些的長老拉到了一邊。

    「這些人不好惹。」

    「他們好高大。」

    「看他們的刀,好亮。」

    「那是鐵刀。」

    「不,那應當是鋼刀,以前來這裡的海商護衛也有。一刀能砍斷手腕粗的木棍,非常的鋒利。要好多金子才能換一把,非常好的東西。」

    一個長老立即貪婪的道,「他們每個人都有一把寶刀,你說我們把他們都殺了,這些寶刀豈不就是我們的了?」

    「不行,他們有這麼多寶刀,我們打不過他們。」

    這群長老們立即失望的嘆氣。

    「那我們怎麼辦?」

    那個年紀最大的長老道,「他們人多,而且個個這麼高大,還有這麼多的寶刀。聽他們的話,他們甚至還有更多的人在海邊。我們打不過他們的,我以為,我們應當先去見下他們的首領,到時再做決定。」

    「如果他們真有那麼多人的話?」

    「那我們可以向他們發誓效忠,向他們交貢。」

    大家再次嘆氣。

    「我們願意派幾個人去見你們的大首領,不過你們得送幾把刀給我們。」

    連長對這些土著的貪婪算是長了見識,他黑著臉道,「是你們的酋長和長老都得隨我去,刀沒有,絲綢可以再給你們兩匹。」

    協議達成。

    抱著幾匹絲綢,幾個長老伸手撫摸著,如同在撫摸著一個美麗的女人。

    一個長老對著村民說了一通,過了一會,幾個村民抬著一個筐過來。

    「這個,是我們的回禮。你們的絲綢非常好,我們用這個回禮。」

    筐抬過來,連長起初還以為會是一筐椰子或者是一筐香蕉呢,畢竟這地方最多的不就是這個,也許會是一筐魚乾。

    結果當他打開筐,差點瞎了眼。

    旁邊的幾位隊員也不由的發出驚呼之聲。

    這哪是什麼椰子、香蕉或魚乾,這居然是一筐黃金。

    怪不得剛才看那幾個土著抬的吃力,原本以為他們力氣小呢。結果他娘的居然抬了一筐金子過來。

    看樣子是天然金塊,大小不一,純度可能不是特別高。但這是天然的金塊啊,這麼一筐,怎麼也得有百斤吧。

    不止,百斤的話兩個土著不可能抬不動啊。

    估計得有兩三百斤,畢竟金子重。

    前後一起,給了不到十匹絲綢,土著居然回禮回了幾百斤黃金?

    這位長的五大三粗,黑狗熊一樣的連長算術不太好。他問身邊的軍士長,「這些金子能值多少錢?」

    那位掛著四級軍士長的漢子伸出雙手抬了下筐。

    「起碼二百斤,二百斤黃金,就算能煉出一百斤純金也不得了。一斤十六兩,一兩的金幣含金八錢,值開元銅元一百貫。這裡,起碼值十幾萬貫銅錢。」

    「草!」

    連長忍不住爆了一句。

    十幾萬貫啊,他一個連長,一年的薪水補貼等等加起來,都不過三百貫左右。這尼瑪十幾萬貫,他得幹上幾百年啊。

    這錢若是他們一連的這百多個兄弟分了,每人都能分一千多貫。

    連長臉上突然換成了笑容,笑的相當親切。

    不過那幾位土著卻總覺得這笑容很猙獰嚇人。

    「幾位長老,不知道你們村裡可還有這些黃石頭啊,我們願意拿絲綢換,不,我拿刀換。我這腰刀不能換給你們,但我這還有一把短劍和一把匕首,你們看如何?」

    軍士長見連長這麼厚臉皮的就上去了,有些無奈的上前提醒了一聲。

    「連長,這不合規矩。就算這長老真的拿金子給咱們換,這回到營地,金子還是得上交的。」

    連長神色變換,「就算上交,可按軍規,咱們弄來的,也能拿一份賞賜。他娘的,這地方,果然遍地黃金啊。」

    長老們聽說願意拿刀劍換金子,也很高興。

    這些金子其實是他們在附近河邊撿的,不過這東西除了黃燦燦的好看,沒什麼用處,太軟。

    一條河邊撿的,還撿了這麼多。還嫌沒啥用,所以沒撿太多。

    連長馬上讓長老把方位畫下來,他決定,一會一定要去那邊找一找。也許,那裡就有一個露天的大金礦呢。

    要是真被他發現了,報告大王,怎麼也得有一筆大賞。

    幾個長老還真不覺得這東西有用。

    以前也有商人來這邊,但他們都是用貝殼、珊瑚、椰子等做交易,並沒有把這些黃石頭送給商人過。

    長老們覺得這些人好奇怪,居然這麼喜歡這石頭。

    他們告訴了撿到石頭的方位,就在呂宋河在這附近的一條支流上游,那裡有一片樹林,有小山有溪流。

    連長對這些土著態度大變,恨不得每人臉上親兩口。

    他把自己的短劍、匕首都送給了長老,除了自己的軍官劍和佩刀沒送,他都恨不得把衣服都扒下來送給他們。

    他當即決定,派一個排的人護送幾位長老和這筐黃金回大營,然後他要帶著剩下的人去尋找那塊以揀金子的地方。

    長老們還貼心的派出幾個村民,都是曾經在那裡捕獵時撿過黃石頭回來的人。

    連長直接帶人劃著小船沿河而上,比起走路快的多。他們只花了小半天時間就到達了那個地方,找到了那條河流。

    前面是小溪,已經無法行船,他們把船停在河邊,徒步前行。

    越上往走,溪水越淺。

    溪水清澈,能夠看到溪底的砂石和魚。

    陽光透過樹葉落下,照在溪水上。

    連長突然覺得好刺眼。

    他低頭,仔細的尋找,終於找到了那個閃光的地方,伸手撈起,卻是一粒金砂,這金砂,居然有黃豆那麼大。

    這麼大的金砂。

    連長興奮了,軍士長也興奮了。

    其它的士兵們都興奮了。

    大家開始伸手去摸。

    抓起一把泥沙就在水裡洗。

    他們瘋狂的樣子,讓那幾個土著嚮導都有點傻眼,這些人都瘋了嗎?

    「連長,俺找到一顆金砂,看。」

    一名士兵興奮的喊道,那是一顆米粒大的金砂,金燦燦的躺在他的掌心。

    一會功夫,好幾個人都摸到了金砂。

    這居然是一條金砂河。

    這裡肯定有一個金礦。

    海邊的呂宋城。

    此時的呂宋城還僅有三間椰子樹架起的簡單小廟,然後圍著三間廟,是一大片的帳篷。

    許多剛砍下來的樹木就堆在旁邊。

    張超計畫先圍個木柵,然後建一些木屋。

    接下來要挖蓄水池,要建廁所,要建倉庫,建王宮、衙門等等。

    到了傍晚,陸續有隊伍回來。

    有的隊伍是押著一串串俘虜回來的,也有的是帶著幾個長老來的。

    對這些如此識趣的長老們,張超非常高興。

    他在自己的大帳裡招待他們,用船上運下來的美酒,還有美味的大唐佳餚招待他們。

    當一大筐黃金擺在張超的面前,那位四級軍士長告訴自己,這是用六匹絲綢在一個部落交換來的時候,他有些不敢相信。

    稱量後,發現這筐黃金足有兩百一十多斤,據檢測,這筐黃金有大小近百塊。大的四五斤,小的一兩斤。形狀各異,但基本上含金達六七成。

    這些金子確實很值錢,甚至比直接融了更值錢,因為天然的金塊可是比較罕見的,這已經不是直接以黃金來計算價值,而是如寶石一樣,還有著收藏價值。

    價值三十萬貫以上。

    「都是在一個地方撿的?」張超判斷,這肯定附近就有一個金礦了。

    後世,最大的天然金塊,是澳洲發現的,重達五百多斤。

    張超早就知道呂宋盛產黃金,他的探險隊也確實發現了幾處金礦,但他們說的那個地方卻不曾有記錄。而能在一個地方撿到上百塊狗頭金,那這個金礦絕對是一個超級大金礦,而且還是那種極易開採的。

    天黑後。

    那位連長終於帶著人回來了,他帶回來一包金砂,足有小半斤。這麼多金砂,居然是他們在一條溪裡淘了個把時辰的收穫。

    他還帶回來兩塊狗頭金,各有兩三斤。

    真正遍地黃金。

    金砂溪,金礦。

    消息傳出,連太上皇李世民都特意跑來一睹究竟。

    一共塊狗頭金,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張超將他們擺在了文廟前,派士兵把守著。

    無數的士兵和百姓都跑來圍觀。

    「呂宋還真是遍地黃金啊,朕原來都以為只是你張文遠放出的一個假消息,好騙那些夢想一夜暴富的人來淘金呢,沒想到是真的。」

    連堂堂大唐太上皇,都不曾一下子見到這麼多塊狗頭金。

    塊啊。

    這簡直就是祥瑞啊。

    「陛下,金山半島也有金礦。」張超讓李世民別打自己金子的主意。

    對於那個村的土著,張超也給予重謝。

    他從船上拿出了一百匹絲綢,許多匹布,還有幾筐茶葉,許多瓷器,還有糖、酒等許多商品送給那個村子。

    對他們提出想要刀的要求,張超都大方的給了一百把。

    一把鋒利的唐刀,在大唐的批發價格,不過是五百文一把而已。這還是比較優良的唐刀,若是稍普通的,三百文就能買一把了。

    一百把,不過幾萬文錢而已。

    就算當成外貿商品,提價十倍,也不過幾百貫。

    那幾位土著長老哪見過這麼多好東西。

    一下子懵逼了,看著堆在面前的那些好東西,半天說不出話來。而其它那些村子的土著們,則羨慕的眼睛都紅了。

    至於那位連長和他的那個連,交易回這麼多珍貴的狗頭金,還發現了大金礦,張超當然要賞。

    張超直接拿出來一萬貫寶鈔,分賞給這個連。另外連長和軍士長分別又賞了五百貫和三百貫。

    這筆大賞,讓全連的百多號漢子興奮的差點吼出來。

    每個人都分上百貫啊。

    賞賜完,張超又派這個連回到那片發現金子的地方,讓他們負責駐守那片金地,張超隨後將派人去堪探金礦的位置,以備開採。

    李世民嘆氣連連,「朕呆不下去了,再呆下去,朕肯定就不想走了,這地方太好了,太好了啊!」

    「陛下,美洲的金山比這裡更好,同樣有金礦,同樣有金山海灣,而金山河谷平原,可是足有南北一千五百里啊,是兩個關中平原,相當於我呂宋平原的好幾個大。」

    「那朕更呆不下去,朕已經迫不急待的想要趕到美洲金山去挖金子墾荒種地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8-6 19:30
唐朝好地主 第1364章唐騎踏破

    信度。

    坦尼沙城下,唐軍大營。

    中軍大帳中,犍陀羅國公王玄策已經決定為自己換一個封號,坦尼沙郡王就很不錯。

    「再攻一次。」他環視諸將。

    「諸位,坦尼沙城中現在聚集了不下十萬人口,還有無數的財富。若能攻下此城,財產、人口、牲畜、糧食都是大家的,難道大家就這麼甘心回去?」

    「再說,如果我們現在撤退,那麼我們打下來的那些戒日國地盤,還沒有穩固,只怕也是守不住的。」

    攻下來的領地,諸侯們也有一半。到時朝廷拿出一半來分封給諸侯。諸侯們按軍功大小,可以把這塊領地給自己的一個兒子。

    財富、土地。

    大家都不願意放棄。

    坦尼沙城裡的財富大家也許能放棄,畢竟還沒到手。可攻下的土地,卻是已經到嘴的肥肉,怎麼能吐出呢。

    「拿下坦尼沙,憑此堅城,我們可以不懼戒日王。守住坦尼沙,我們身後已經攻下的土地也就不用再吐出來了。」

    「諸位想必也知道,陛下給了本帥一道旨意。若能攻下坦尼沙,朝廷將晉封為我坦尼沙郡王。」

    王玄策的話,讓滿帳大將們都羨慕不已。

    剛升的國公,又要升郡王。

    「大帥,坦尼沙城高牆堅,而且如今雨季,我們火器難以發揮,打造攻城器械也需要很多時間,敵人援軍將至,我們沒有時間。」一名貴族道。

    打下坦尼沙不止王玄策有好處,大家都有好處。但如果打不下,又耽誤撤退的時機,萬一被堵在這裡,卻是十分危險的。

    「千百年來,也一直沒有火器,不也一樣要攻城。」王玄策手拄著寶劍,卻很有自信。

    火砲確實是攻城利器,有火砲,能讓攻城部隊如虎添翼,甚至取得決定性的作用。但沒有火砲,仗也一樣要打的。

    「本帥的參謀官們為本帥提供了一個破城的方案,本帥覺得挺不錯的。」

    雨天裡火砲還是能用的,只是沒那麼好用。

    為火砲搭上雨棚,保證不被雨淋,保持乾燥,也一樣能用。

    再說,他還有其它的方法呢。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狂風夾著暴雨,這真的是糟糕的天氣。

    坦尼沙城上。

    守軍也鬆了口氣,這樣的天氣,唐軍無法展開攻勢了。

    披著雨披的王玄策走在傾盆的雨中,看著雨霧中那高大的城池。

    「開始吧!」

    一隊隊的士兵摘下工兵鏟,開始挖土。

    雨水泡軟的泥地倒是挺好挖,不過挖出的坑卻很快成了水坑,後面還得有人拿桶舀水。

    「大帥,這計畫可行嗎?」

    「當然可行,只不過會比較累人而已。」

    一名淋的濕透的貴族將領笑道,「若能挖溝就能攻下坦尼沙,累點算個屁,流汗總比流血強。」

    土木作業,這就是參謀軍官們給王玄策的建議。

    這麼大的雨,就算要搭雨棚,炮也不好用。地都爛了,大砲移動都難,而且雨大空氣潮,火藥也效果不好。

    他們想出了一個更簡單的辦法。

    直接從坦尼沙城下挖壕溝,採用之字形靠近,在壕溝裡可以躲避城上射下的箭支和拋下的石彈等。

    採用土木作業的方法接近到城下,然後直接爆破。

    只要炸藥準備的足,再堅固的城池,也能炸開。

    「多準備點火藥,記得用油紙密封好,不能受潮了。」王玄策交待。

    為了保證效果,他準備同時在幾個方向開挖多條壕溝。

    步兵挖壕,騎兵則在後策應,若是戒日兵敢出城來阻攔,正好截殺。

    「這他娘的鬼天氣,雨下起來就沒完沒了。」

    「而且還悶熱呢。」

    這都已經是秋季了,中原早涼爽起來了,可這裡卻依然還悶熱無比,而且雨下個不停。

    對這天氣,大家討厭透了。連綿的雨季,讓行軍、後勤補給,以及進攻都造成了許多麻煩。

    唐軍最犀利的火砲,都失去作用。

    要不然,直接大砲轟城,哪用的這麼麻煩。

    雨下的很大,唐軍幹的卻很起勁。

    這些多半是貴族私軍,攻城破池,可是有戰利品分的。坦尼沙這麼大的城,上頭也早發話了,攻下城後大家都能發財。

    唐軍的行動,瞞不過戒日軍。

    可唐軍不是蟻附攻城,卻在雨裡挖起坑道來。

    這讓戒日軍意外了。

    眼看著唐軍越挖越近,城上的戒日軍坐不住了。

    號角聲裡,城門打開。一支象軍衝了出來,象軍是戒日軍最為精銳的兵種,龐大的大象橫衝直撞,一腳能把一個裝備精良的士兵踩爆。哪怕是騎兵,也不敢與他們對撞。

    「戒日軍也不蠢嘛。」

    王玄策一直盯著坦尼沙城,見到他們派出了象軍,冷哼一聲。

    「大帥,我們如何應對?」

    唐軍與戒日軍也算是交戰許多次,唐軍對戒日人的象軍並不陌生。之前對付象軍,主要還是靠火砲、火槍和手雷。

    象雖大,卻膽小。

    它們最怕火和巨響。

    好多次,唐軍進攻用火槍、手雷,就能打的大象驚慌亂竄,反把戒日軍踩死踩傷無數,甚至好幾次,象軍成了唐軍破敵的前鋒。

    每每象軍率先衝鋒,然後很快就陣前倒戈了。

    現在戒日軍派出象軍,估計是看現在雨正大,欺負唐軍火器發揮不了。

    「派出騎兵,攔截他們的象兵,一定要保護坑道挖掘。」

    火器用不了,那就硬打。

    大唐騎兵,也一樣是精銳。

    一名名騎士,放下了頭盔上的面罩,握起自己的長矛。

    騎兵緩緩加速。

    快跑,疾衝。

    「殺!」

    對面著那些龐然大物,唐騎沒有畏懼,沒有退縮,他們吶喊著,緊握長矛,一往無前。

    十幾騎圍攻一頭大象。

    慘烈的激鬥。

    「加快挖掘!」

    王玄策看到騎兵的傷亡不小,沉著臉下令。

    「調重弩上前。」

    雨依然很大,交戰的雙方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可沒有人退。

    「當各種計謀用盡的時候,戰場上,最終只有鐵與血來決出勝負。唯有意志,能擊敗對手!」

    王玄策手握著寶劍。

    做為主帥,應當在決戰前就儘量的取得更多優勢,但當不可避免的要戰鬥,便只能全力以赴,血戰到底。

    戰場上,全憑刀劍。

    憑藉著悍不畏死的勇氣,唐騎纏住了象軍,並沒有讓他靠近正在奮力挖掘地道的步兵們。

    一頭頭大象,被唐騎們放倒,許多唐騎也倒下了。

    戒日軍眼見無法阻攔唐人的地道挖掘,急眼了。

    號角聲中,他們的騎兵又派了出來。

    王玄策哈哈大笑,「這些狗日的戒日蠢貨,添油麼?」

    一名參謀替戒日人考慮,「戒日軍一開始肯定以為像軍就能衝到壕溝前,他們並不想把所有人派出來,跟我們在城下交戰。」

    相比起唐軍,城裡的戒日軍數量不佔優,他們要守住坦尼沙還是靠守城。當發現城上的人對付不了挖掘坑道的唐軍時,才不得不派出象軍。

    結果,精銳的象軍,居然連壕溝都靠不近,更別說擊殺挖坑的唐兵了。

    無奈,他們也只能再增派騎兵。

    「他娘的,調步兵上。」

    以騎兵對付象軍,再以步兵對付騎兵,王玄策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今天,誰也別想阻攔他把地道挖到城下。

    地道靠近城下,進入城上的射程之內。

    城上的戒日軍終於有了還手機會,他們對著坑道猛的放箭,向下投石。

    可惜唐軍的坑道是之形前進,城上的射擊角度並不好。而且唐軍派了盾兵舉著盾,為坑道加了個頂,掩護著挖土的士兵。

    「大帥,挖到了,挖到城下了。」

    一名滿身泥水的校水快跑著來報。

    「很好,運木頭過去,立起支柱來,繼續挖城牆基,挖到牆基底下去,然後建好爆破室!」

    要想靠火藥把這麼高大的城牆炸塌,最重要的就是得挖到城基下,而不是靠在城基。

    拿木頭支撐,建立爆破室,是必須的。

    要不是時間不夠,又這麼大雨,其實可以直接挖地道,遠遠的就挖。挖地道的好處在於,城上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地道在哪,不過挖這種地道,得從很遠的地方開始挖,而且工程量大,需要很長時間。

    如果想直接挖進城內,也不容易,大城一般都會有防地道的設施,比如在城牆邊埋大甕聽聲音。

    對方甚至可以反坑道作業。

    現在王玄策簡單粗暴的直接挖濠溝過去,雖然是直接暴露在敵人視線裡,但快速。

    用木頭打造的如同一口大棺材一樣的炸藥箱,裡面裝著上千斤的炸藥,還用油紙包的很嚴實,防潮防水。

    「盾牌手,保護好他們,把火藥箱送進去!」

    王玄策大喊。

    這是第一條挖通的坑道,他希望能夠一爆解決,這樣就能減少許多傷亡。

    「讓騎兵再衝一衝,決不能讓狗日的戒日兵靠近他們!」

    「是!」

    王玄策透過雨幕,遠望著城下的激烈廝殺。

    他握著劍,「誰也別想阻攔我們!」

    一隊最強壯的小夥抬著火藥棺在泥濘的坑道里前行,兩排盾手在坑道上兩側護衛著他們。

    唐騎們再次吶喊著轉身發起衝鋒。

    所有人都在努力,讓這些火藥送到城下的爆破室裡。

    頂著箭雨,頂著石頭,木頭,他們越過了最後一段坑道,成功把火藥棺送進了木頭支撐起的那個城基洞裡。

    把火藥棺放好。

    幾名砲兵士官是這次行動的關鍵人物,他們指揮著士兵把那個爆破室封閉起來,這是為了能夠起到更好的爆破效果。

    一切準備好。

    一名士兵拿出了燧石打火機。

    「你們趕緊離開,馬上,退的越遠越好!」

    不顧身上的汗水和雨水,他喘著粗氣,心裡默念一百。

    本來這樣的爆破,為了安全,應當是用一根長引線點火。可現在外面是大雨,他只能就在這裡點火,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來的及跑開。

    大拇指擦動轉輪,摩擦燧石,火星濺起。

    一下兩下三下。

    火星終於把油芯點燃,一團火苗跳動著。

    深呼吸一口氣,他把火靠近引火索。

    引火索被點燃,火星四散。

    他轉身就跑,沿著泥濘的坑道拚命的往前跑,頭也沒回。

    身後,導火索滋滋的燒燒著。

    ‧‧‧‧‧‧‧

    轟隆一聲巨響。

    王玄策感覺腳下劇烈震動,站立不穩。

    然後,他看到前方,雨幕裡那高大的坦尼沙城牆,突然就塌了一塊。

    ‧‧‧‧‧‧

    震動停止,一個巨大的豁口出現在唐軍的面前。

    那是起碼有四五丈寬的豁口,那塌下的土石形成一面斜坡。

    王玄策嘴角露出笑容。

    他緩緩的舉起了手中的寶劍,劍已經出鞘許久了。

    在他身後,無數的騎士翻身上馬,他們拔刀出鞘。

    數以千記的唐騎們,以馬刀敲打著馬鞍,他們齊聲低吼!

    「大唐,大唐,大唐!」

    一個又一個的貴族們,也都翻身上馬,全都拔刀出鞘。

    無數的吼聲匯聚一起,壓過了漫天的雨聲。

    王玄策身後的旗手高舉著大旗,向前一揮。

    王玄策一夾馬腹,一馬當先。

    騎士們紛紛吶喊著策馬奔騰。

    他們如狂飆突進,向著那個打開的豁口衝去。

    千載難逢的機會。

    破城最佳的機會,就在眼前。

    「殺!」王玄策高舉著馬刀,用力嘶吼。

    在張超麾下十年,他曾無數次如現在一樣的揮刀狂衝。但是這一次,他是全軍的統帥。

    這一次,他要攻入戒日王曾經的國都。

    戒日軍狂叫著,驚惶著,調動著人馬來堵缺口。

    最先衝到的人擁堵在缺口處,一把把長矛,立成了一堵槍牆。

    一身板甲的王玄策依然衝在前面,沒有絲毫停下的意思。

    他透過面甲上的縫,看到了那一支支長矛,可他毫無畏懼。

    猛踢馬腹,戰馬嘶鳴一聲,再次加速。

    王玄策的親衛騎隊緊緊的護在左右,旗手更是賓牢的高舉大旗不離寸步。

    他們就如同一把鋒利的刀。

    猛猛的向那個撕開的口子紮了進去。

    戰馬蹭著碎石爛磚,奮力前衝。

    王玄策高高的揮起馬刀,一人一馬,一頭撞進了森森槍陣。

    左劈、右砍,砍砍砍,劈劈劈。

    王玄策狀若瘋狂!

    越來越多的騎士衝了進來,他們揮刀劈砍,奮力前進。

    前面突然壓力為之一鬆,王玄策抬頭一看,他已經衝入了城中。

    身後,紅旗插在了豁口上,風雨中飄揚著!

    後面,是如潮水一樣湧來的唐軍將士。
V123210 發表於 2017-8-6 19:30
第1365章 君無戲言

    一盤金黃色的菜餚。

    承乾夾了一筷子,入口感覺特別好,味蕾大開,吃了一口想兩口。看著挺不起眼的,想不到這菜居然如此好吃。

    「這是什麼菜,以前怎麼沒吃過。」

    「這是臣妾剛研究出來的改刀肉。」夏花笑著說道。

    「改刀肉?」他笑了笑,伸手一面又夾一筷子一邊道,「朕以前只聽過滾刀肉,還真沒吃過這改刀肉,為何叫這名字?」

    「這菜其實挺簡單的,豬臀尖,肥瘦肉切細絲,將發水竹筍洗淨放骨頭湯煮,撈起切絲再開水淖,然後把肉絲筍絲油鍋干煸,加雞湯鴨湯口蘑湯,醬油香油紹興黃酒,待肉和筍金黃,勾芡收汁,就可起鍋裝盤了。」

    一盤子改刀肉,承乾一個人吃,一會就見了底。

    「確實不錯,筍絲柔韌、肉絲筋硬,味道鮮美,卻又爽而不膩,還清秀悅目,色香味美。梓童這菜也是從太師手裡習得嗎?」

    「臣妾剛才說了是自己研究的新菜式啊。」夏花笑道,「其實臣妾以為,如今宮中人多,花銷也大,而且多鋪張浪費。這宮裡御膳,每頓都是好多道菜,根本吃不完,實在浪費。」

    「臣妾做的這道菜,特點就是可以儲藏。冬季裝簍可放三月,夏季能存一週,即熱即吃,原味不變,所以這菜名改刀肉。」

    承乾吃完飯又準備往外走。

    「陛下。」夏花叫住他,「能在臣妾這裡多坐坐嗎。」

    「有事?」

    「沒什麼事,就是臣妾好久沒有與陛下一起坐著聊聊天了。小龍如今也快一歲了,臣妾希望陛下也能多陪陪他。」

    「孩子這麼小,話也不會說。」承乾道,「朕今日還要與侍衛們去郊外狩獵。」

    說完,承乾扭頭就走了。

    夏花看著承乾遠去的背影,只有無可奈何。

    她不會去幹涉朝政,可卻也知道朝堂上的消息,她知道父親和丈夫的關係出現了裂痕。連帶著,就是皇帝與她的關係也變淡了許多,皇帝難得來一趟,也是坐坐就走。

    更別說留宿在她這邊了,連妹妹那邊也是一樣,張家姐妹在宮裡被冷落了。皇帝如今常宿在蕭淑妃、楊德妃、長孫賢妃等嬪妃那邊。

    受冷落,心裡委屈,可她從來沒有跟父母抱怨過,更沒跟皇帝使性子。她想著法兒,為兒子做菜,為皇帝燉湯,為皇帝做衣服,安心的帶孩子。

    可是這些,並不能挽回皇帝。

    心裡委屈,卻無處訴說。

    承乾從皇后這裡離開,直接前往北苑。

    他很喜歡夏花,也敬重她,這個年輕的皇后,賢良淑德。可他現在就是沒法面對她,看到皇后,就不由的想到張超。

    曾經,他們的關係那麼的好,他是那麼的信任他,甚至比對父親還信任。

    「陛下。」

    王承恩在遠處侯著。

    「信度剛發來的飛信。」

    承乾放慢腳步,「是坦尼沙的戰事嗎?莫非王玄策已經撤兵了?」他話裡甚至帶著點小高興,信度對他對大唐來說,都太遙遠了。他對那遙遠地方上的一座敵城,並沒太大的興趣。他更關注的,還是如何換下王玄策,他關注的是王玄策既統領信度領的陸軍,又統領著西海艦隊,還是信度諸侯聯軍的首領。

    這是一支很大的軍隊,他不想讓王玄策握著。王玄策握著,那跟張超握著有什麼區別。

    張超,正是他現在最忌憚的人。

    「王玄策坦尼沙大捷,他在戒日王率大軍趕到前,攻入了坦尼沙,取得大捷。」王承恩的話,卻讓承乾的腳步一下子停了下來。

    他臉上的笑容也凝住。

    「大捷?」

    「是的。」

    「不是說坦尼沙曾是戒日王的國都,城高牆堅,而且戒日王此前還派了幾萬人搶先入城增援了嗎?不是說,信度現在雨季,不利火炮,王玄策後勤補給又不暢,根本不可能攻的下的嗎?」

    王承恩見皇帝已經惱怒,只好小心簡述了一下破城過程。

    雖是雨季,可王玄策卻以挖坑道的方式,挖到城下,然後用火藥爆破,炸開缺口。這打了戒日人一個措手不及,王玄策親率騎兵率先突入城中。

    雙方展開巷戰,戒日軍很頑強,但唐軍更勇猛。

    最終經過三日的城中激戰中,王玄策奪下全城,城中十萬餘軍民,戰死八千餘戒日軍,其餘皆被俘虜。

    「王玄策已經修補了城牆,他奪得了坦尼沙城中的大批軍械糧草,如今正全面備戰,準備堅守坦尼沙,迎戰戒日王。」

    「他守的住嗎?」承乾問。

    「王玄策親自守坦尼沙,又分兵守附近城池。現在他城高牆堅,糧草充足,兵力也不少,現在雨季裡,戒日王幾乎不可能奪回坦尼沙。甚至有坦尼沙在手,戒日軍都無法繞過去,把西面丟失的千里之地收回。」

    承乾明白了。

    王玄策居然成功了。

    他現在要如何收場?給王玄策封王?

    年輕的皇帝忍不住在心裡罵了一句娘,真他娘的操蛋。

    「去御書房。」承乾對侍衛道。

    御書房,翰林院的學士們正在這裡處置奏章。內閣票擬過的奏章,他們一起商議。

    「陛下。」

    學士們見皇帝出現,還有些驚訝。

    「王玄策信度大捷,內閣是如何處置?」他問。

    馬周回覆,「內閣呈上的意見是加封王玄策為坦尼沙郡王,將封地由犍陀羅置換到坦尼沙。其餘有功將士,也待稍後信度報上軍功後,給予相應的賞賜。打下的戒日土地,一半拿出來賞賜給有功將士,一半歸朝廷所有。另外,所繳獲的錢糧牲畜人口,則全歸將士們‧‧‧‧‧‧‧」

    「封王嗎?」承乾問。

    馬周點頭,「封王是陛下當初親自許下的承諾,如今王玄策攻下坦尼沙,殲敵三萬,朝廷不能言而無信,君無戲言。」

    「可是,王玄策剛封國公不到一年,現在就晉陞郡王未免太快了一些。他只是攻下一座城,就封王,是否有些太過?朝廷所封異姓諸王,都是有勤王救駕保江山社稷之功!」承乾確實不想兌現他的承諾。

    當初許諾封王,是他認為王玄策根本不可能攻下坦尼沙。所謂封王,只是為了等王玄策撤兵後,他好名正言順的將他調離,然後換李道宗去主持信度大局,統領那邊的兵馬。

    現在,事情辦砸了。

    這王玄策,不過是張超門下一後進弟子,居然有如此表現,又是一個蘇定方啊。

    張超門下有一個蘇定方封王已經夠了,現在又要封一個?

    「王玄策之功並不小,他挽救了大唐的信度領,又打下千里之地,前後殲滅俘虜戒日軍六七萬人,破城百餘,此攻封無也並無不可。更何況,封王是陛下親自許下的承諾。」

    「可以換些其它的賞賜嗎,比如將坦尼沙換封給王玄策,並多加賞些領地?多賜些錢財?」

    「君無戲言。」馬周堅持。

    翰林學士孔穎達和陸德明也一樣支持馬周,不管如何,當初皇帝既然許下這承諾,那今天就應當兌現,否則,君威何在,皇帝的信用又何在。

    離開御書房,承乾一臉不爽。

    稍後他召見長孫無忌。

    「陛下,臣也確實未料到王玄策居然有如此本事。」

    「現在說那些已經沒有什麼用了,舅父,你說下如何補救吧。」

    長孫無忌來的路上已經在想辦法了。

    「眼下看來,調王玄策離開信度,不太可行。臣以為,可以加封王玄策為信度總督!」

    「還要加封他為信度總督?」承乾的聲音提高了幾度。

    「陛下,有功則賞,是國朝制度啊。」長孫無忌道,然後他笑著解釋,「總督是海外諸領的封疆大臣,名義上也節制提督,總領軍政。但實際上,海外領內的軍事卻是由提督統領,總督更多的是主管民政司法這塊。」

    承乾一下子懂了。

    明升暗降。

    總督的品級確實比提督高,但總督不直接統兵,升王玄策為總督,那他就不能統兵了。

    總督是文職,提督是武職。

    若升王玄策為總督,那不但讓王玄策統領不了信度兵權,甚至他原來的西海艦隊伏波大將軍一職,也要交出來。

    一下子就解除了他的兵權。

    「舅父高明。」承乾忍不住笑道。

    給王玄策封王,給他陞官,只要解除他的兵權就好。

    再次出現在御書房,承乾對內閣和翰林院關於王玄策封賞的處理上,並沒有同意內閣的票擬意見。

    「不行?」馬周驚訝,皇帝居然還是要否決,要食言而肥?

    承乾很平淡的道,「王玄策立下如此大功,朕不但要加封他為坦尼沙郡王,還要再升他為信度總督,由他統領信度大局。」

    「信度總督?那信度提督由誰來接任,要換帥嗎?」

    「有功則賞,朕從不吝惜對功臣們的賞賜。王玄策晉信度總督,信度提督一職,就由長孫順德接任,長孫順德授信度提督兼右武衛大將軍,另授張亮接任西海艦隊伏波大將軍一職。」

    皇帝一下子拋出了三個重要的人事任命。

    「陛下,此事是否先與內閣宰相們商議一下先?」

    「草詔,然後送往內閣。」承乾笑道。

    馬週一下子明白皇帝的意圖,這次皇帝如此強勢,是要解除王玄策的兵權了。不與內閣商議先,而是直接草詔,雖然也要送到內閣用印,但意思卻不同。

    不先商議,就意味著皇帝的態度先擺明了。至於內閣通不通過,上院科院通不通過,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馬周也相信,皇帝的這道詔令,內閣和科院都沒有理由不通過。

    好一招明升暗降!
V123210 發表於 2017-8-7 17:52
唐朝好地主 第1366章 賭一把

    鎮國公主府。 .

    李秀寧這幾天偶感風寒,在家休息。褚遂良、岑文本、馬周、李靖幾位宰輔學士過來看望。

    雖說朝廷重臣之間,其實不太方便私下往來。但以探望病情之名前來,卻也算是較正當理由。

    張超不在京,有些事情還是缺少拿大主意的人。大家來平陽府上,也算是一個相互溝通的機會。

    「王玄策升任總督之事,看來是無法阻止了。」

    岑文本說著,皇帝直接一道草詔下達內閣,說是交內閣商議,但擺明態度這是他的意思了。

    內閣諸相已經商議了,皇帝要升王玄策總督,他們都沒有什麼理由好阻攔。

    「王玄策是武職啊,總督卻是文臣。」

    翰林學士許敬宗在一邊道,「王玄策投身文遠麾下學兵法之前,卻是當過一任縣令的。」

    馬周點頭,其實文武分治,也不是那麼絕對。如王玄策被皇帝欽點晉陞總督,這算是特例。最關鍵的還在於,這次皇帝的態度很明確,如果內閣和參議駁回,只怕會讓如今好不容易平緩了點的君臣關係,更加惡化。

    「要不,這次就此通過?」

    通過,則王玄策要交出兵權。信度那邊的兵權就交給長孫順德和張亮,這兩位,可都是長孫無忌的人,說到底,長孫無忌現在正是朝中的反對黨了。跟主政的張黨還是不太順的。

    可不通過,那肯定惹惱皇帝,程序上來說,內閣可以不通過不蓋印,上議會的科院也可以駁回。

    但後果難料。

    「這次就順陛下之意吧,王玄策意外攻下坦尼沙,陛下都是千般不願的才同意加封他郡王。總督雖不直接統兵,但朝廷在信度其實也沒幾個兵,關鍵還是靠的諸侯們的兵馬。王玄策現在晉陞為郡王,又換封到坦尼沙,可擁兵八千。地盤和兵馬,都是最大最多的,影響力也依然還在。」

    朝廷的海外領,其實也就是諸侯封地。派出總督、提督,但管轄也有限。畢竟諸侯領地現在不比過去,諸侯擁有很高的自治權,總督提督主要還是管朝廷直轄的那些地盤和兵馬。

    這不比內地的諸道宣撫使,那才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在海外領,主要還靠諸侯。

    王玄策身為信度最大的諸侯,就算升為總督,可影響力還在。

    褚遂良問,「信度這邊現在情況不錯,皇帝要張亮把西海艦隊移到紅海去,去與羅馬、阿克蘇姆打西奈,你們覺得如何?」

    「今年的這次反攻,打了大半年,攻城百餘,掠地千里。現在又拿下了坦尼沙,我倒覺得暫時我們可以先消化消化。至於西海艦隊,不能全調走,一定要把戒日國的西海口打下來,以給坦尼沙分擔壓力。之前文遠也來信,說要派南海艦隊增援信度戰場,到時會攻打戒日國的東出海口海岸。」

    未來信度陸上以守為住,守住坦尼沙一線,而海上則以攻代守,西海和南海兩大艦隊,各派兵分攻戒日國一東一西兩個出海口的港口城市。奪下這兩座港,既為朝廷的航線保證安全,又能封鎖戒日,並為陸上分擔壓力,牽制他們的部分兵力。

    朝廷不會再增派兵馬去信度,主要還得靠信度諸侯們自己。

    已經打下來的這些地盤,大半會賞賜給諸侯們,剩下的歸朝廷。這些以後朝廷會分封宗室,或留做分封功臣。

    說來朝廷在信度並沒有花費多少,派出的兵不過萬人左右。其它軍費開支幾乎於無,糧草器械都是本地自給。

    可諸侯們卻打下了偌大地盤。

    攻下地盤一半是自己的,奪取的錢糧牲畜財產都是他們的,在這種刺激下,諸侯們確實非常賣力。

    「信度可以高枕無憂了,戒日王就算親征,也沒用。」

    樞密使李靖道,「北方那邊,蘇定方估計也要見功了。」

    「大戰當在這兩日,估計很快也有消息送回來了。」岑文本道。

    「若是蘇烈也得勝,那麼北方也就安全了。」

    蘇烈算是朝廷中的後起名將,以前一直是張超的先鋒,現在算是朝廷中最能打的新一代戰將。

    對於他統兵北伐薛延陀,朝廷諸公還是比較放心的。

    李靖靜靜的聽著眾人的對話,「若蘇烈得勝,某以為當趁勝追擊,這次直接打到漠北去。」

    褚遂良有不同意見。

    「朝廷這次大軍北上,也是近衛六軍剛完成組建,另外,朝廷也沒有做好北伐遠征的準備。若漠南得勝,將漠南燕北胡虜驅除即可,不急於馬上遠征。」

    北衙元帥秦瓊意見是先擊敗薛延陀,把他們趕出漠南,然後揮兵燕北。這次一定要狠狠教訓契丹和奚人,最好是先將此二部擊滅。

    先東後北。

    「我估計等張北消息傳回,陛下可能要調蘇烈回朝。」許敬宗道。

    有王玄策這個例子在,皇帝只怕會很不安心蘇烈統領著近衛六軍的。

    王玄策在信度,統領的官軍才萬人,主要統領諸侯兵馬,皇帝就不放心了。現在蘇定方在草原,可是統領著剛組建完的近衛六軍,還有八百漠南和燕北諸侯的兵呢。

    若漠南大捷,皇帝肯定會調蘇烈回朝。

    「那是貽誤戰機。」李靖嘆道。

    幾位宰輔大將都嘆氣,有的時候,事情就是這麼扯淡的。你想做事,可有人卻想著扯後腿,現在偏偏這個扯後腿的還是皇帝,大家能有什麼辦法呢。

    宰輔和大將們想的是對外征服開拓,皇帝想的卻是如何要保護皇權,兩邊的出發點並不相同。

    「實在不行,也只有以夷制夷,讓回紇、契兩部來收拾薛延陀了。」

    幾個人又說了幾句。

    馬周問平陽,「文遠有來信說什麼時候回京嗎?」

    「估計一時半會回不來,他剛在呂宋送走陛下。目前上皇已經啟程往美洲去,文遠沒有如之前計畫的送到李家坡。陛下和李治的船隊也沒往李家坡去,而是從呂宋出發直接南下,然後往東去美洲,不經過那邊。」

    「文遠說他暫時留在呂宋,估計一時半會回不來。若順利的話,可能會年底回京朝集,但也可能不回來。」

    按制,諸侯年底都要回京朝集,但如果有特殊情況,比如身體有病,或者領地內有叛亂等情況,或者邊地遇敵入侵有戰事等這些情況,朝集使可以派出代表朝集,可以不親至京師。

    「呂宋現在不是一片荒蕪麼,文遠留在那裡做什麼?」

    「挖金子啊。」平陽笑道,「呂宋可是發現好多金礦的,據說有一處金礦還是露天的,裸露的金礦被溪水沖涮,那條小溪到處是金砂,成了一條金溪,而且附近有許多狗頭金,都發現了上百塊。」

    「文遠現在正在建造呂宋港,第一批從琉求派去的兵馬和移民已經上船了。」

    築城、開礦、墾荒。

    張超的動作非常快,這都讓一眾宰輔大將們有些驚訝。

    「文遠這還真是,內閣首相之職扔下了就不管了,現在忙著在領地挖金子。哎,說來,這是失職啊。」褚遂良笑著說道。

    張超行事,有時經常讓人看不懂。

    按理說,如今正是關鍵時刻,可他卻能這麼灑脫。連分封法這麼重要的事情,他都是扔給褚遂良讓他提出。這麼重要的事情,甚至都形同逼宮了,可他都有不出面。

    內閣首相,那可是相當於執掌朝政,有諸人支持,張超相當於攝政。可他就有說扔下就扔下。

    似乎攝政,還不如去呂宋挖礦墾荒打土著。

    這麼看來,張文遠好像真的對於朝中權力不是太執著。他反而對自己的封地比較在意,分封法一頒行,就忙著開發呂宋了。

    「你們說,我們這些人是不是也應當回領地,經營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去了啊?」

    馬周無奈道,「要是大家都走了,那也不行的。咱們都走了,這朝堂哪放的下心,總不能就此交給長孫無忌他們吧。」

    大家都笑。

    總得有人在朝中,替大家看護好利益的。

    張北。

    廝殺還在繼續。

    現在,蘇定方站在望樓上,都已經分不出戰場的敵我了。八萬步兵和無數的胡人混戰在一起,不分敵我。

    「大帥,已經廝殺很久了,是時候派騎兵出擊了。」

    蘇定方沒有急著決定。

    他一直在觀察和等待。

    夷男用兵也還是有一套的,他手裡起碼三十萬騎,可卻沒有一股腦的投入進去。

    到現在,夷男只用了一半的兵,還捏著一半的兵在手裡。

    而且,他等到現在,回紇和契兩部也沒有倒戈。

    真是讓人失望啊。

    不過參謀說的也對,八萬步兵承受十餘萬騎兵的衝擊,打了這麼久,全靠著空心陣的厲害,但再厲害的陣,以步對騎,還是以少敵眾,也是壓力極大的。

    空心陣承受的壓力也有底限,一旦超過了,那也有可能崩。

    「傳令左翼的薛仁貴和右翼的高侃,他們看了這麼久的戲,也是時候出擊了。」

    「讓他們從兩翼繞過戰場上廝殺的人馬,直擊薛延陀夷男的中軍。」

    蘇烈的決定讓參謀們大驚。

    「大帥,不是攻擊已經疲憊的戰場胡騎嗎?」

    蘇烈搖了搖頭,「不用管那些人,強弩之末,未能穿縞。這些人,已經沒用了,讓薛禮他們直取夷男。」

    「可是,夷男還有十餘萬騎。」

    四萬唐騎,對十餘萬騎,這可不好打。

    「要不要把諸侯的幾萬人馬也派上去?」

    蘇定方還是搖頭,「不急著派諸侯兵。」

    夷男還有十幾萬騎不假,可是,那裡面還包含著回紇和契兩部幾萬人呢。他一直盯著他們,蘇定方相信,當薛仁貴他們的騎兵出擊後,他們必須做出選擇,而他相信,兩部最終會選擇倒戈響應唐軍。

    這個想法有些大膽,可他相信自己。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