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民國] 民國之文豪崛起 作者:王梓鈞 (全書完)

 
V123210 2017-2-5 19:32:2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075 543295
V123210 發表於 2017-7-6 21:10
民國之文豪崛起 394【影壇一姐】

    1930年中國最紅的電影明星,既不是阮玲玉,也不是胡蝶,而是靠《玉梨魂》走紅的楊耐梅。按照後世娛樂圈的說法,胡蝶和阮玲玉如今還只是當紅花旦,而楊耐梅則屬於出道已久的影壇一姐。

    今晚這場舞會,在周赫煊等人還未現身前,楊耐梅無疑屬於全場焦點。她是廣東富商之女,在貴族女校讀書時便已是風雲人物,演講、唱歌、跳舞、表演樣樣在行,外加容貌秀麗,舉止優雅,想不成為社交圈名媛都難。

    阮玲玉、胡蝶只是普通人家的女兒,哪裡比得上楊耐梅這種大家閨秀?同樣是女明星,富家千金的逼格可要高得多。

    「楊小姐,最近有在拍什麼電影嗎?」楊虎端著酒杯笑問。

    「剛好拍完一部片子,這幾天在家裡休息。」楊耐梅眉目傳情,眼神中帶著十足誘惑。

    楊虎心癢難耐,笑道:「我也剛好有空,明天一起去打桌球?」

    「明天啊,」楊耐梅欲擒故縱,為難道,「明天我有點不方便。你知道的,女人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

    楊虎瞬間掃興,面色冰冷道:「每次約你都說不方便,你自己約個時間!」

    「那……那就下週末吧。」楊耐梅不敢得罪楊虎。

    楊虎原本是上海警備司令,因為捲入煙土走私案,被陳德徵懟得被撤職(裡面牽扯到國黨派系鬥爭)。如今他的職務是上海保安處處長,統管上海一切幫會,就連杜月笙都要給他面子。

    放眼整個上海灘,楊虎誰都不怕,只害怕王亞樵那個愣頭青而已。

    如今楊虎處於他的人生巔峰,已經「控制」除開斧頭幫外的所有幫會,上海三教九流集體尊奉他為「大哥」。這讓他的心態極度膨脹,行事漸漸囂張跋扈,甚至有在上海和常凱申爭權奪利、平起平坐的想法。

    別人怕常凱申,楊虎可不怕,他跟常凱申是患難中的拜把子兄弟,見識過常凱申最落魄的樣子。

    不過楊虎已經逍遙不了多久了,再過幾個月常凱申就要向他下手,被撤掉一切實權,改任「國黨第四屆中央監察委員」的虛職。

    從那以後,楊虎便對常凱申愈發不滿,漸漸開始跟我黨人員接觸。在抗戰時期、新中國解放上海時,楊虎都悄悄出了不少力,最後甚至站上新中國開國大典的觀禮台。

    可惜狗改不了吃屎,楊虎在新中國無法享受榮華富貴,於是再度叛變成為國黨間諜,最後被人民法院判處死緩,監外執行,病死於醫院當中。

    就在楊虎跟楊耐梅眉來眼去時,吳鐵城突然走過來,笑道:「楊處長好興致啊。」

    「原來是吳執委,你怎麼也來上海了?」楊虎放開楊耐梅,居高臨下地說。

    吳鐵城解釋道:「南京不是快開會了嗎?我專程來上海陪同張漢卿,接他去南京就職。」

    楊虎突然聽到門口的嘈雜聲,指著那邊笑道:「說曹操,曹操到,張漢卿來了!」

    所有參加舞會的名流,全部朝張學良那邊走去,吳鐵城更是快步上前跟張學良握手:「漢帥,好久不見!」

    「吳先生你好。」張學良笑道。

    吳鐵城又連忙和周赫煊握手:「周先生,久仰大名。」

    「彼此彼此。」週赫煊說。

    全場焦點瞬間從楊虎和楊耐梅身上,轉移到張學良、週赫煊那邊去,連帶著他們身邊的蔣四小姐和阮玲玉也被刻意奉承。

    阮玲玉雖然是當紅電影明星,可性格內向軟弱,從不參加這種社交聚會。她忐忑的站在周赫煊身邊,頭暈目眩的和來者握手,臉上露出的笑容無比僵硬。

    阮玲玉瞬間感受到什麼叫上層圈子,上海的黨政要員、富商名流全都在這裡。有些名字她聽說過,有些名字她完全沒印象,這些人她以前只能仰望,現在卻一個個熱情的跟她握手。

    阮玲玉並非虛榮的女人,但此時此刻,她的虛榮心卻獲得極大滿足,感覺自己的眼界瞬間提升百倍。以前一個落魄公子哥張達民,就讓阮玲玉焦頭爛額,如今卻覺得張達民不過如此。

    果然,還是母親說的話有道理,跟著周先生確實是個好選擇。

    不管是阮玲玉,還是蔣四小姐,來到舞會都豔壓群芳。前者我見猶憐,讓人忍不住想要摟在懷裡疼惜;後者傳統江南女子的美麗,與西式摩登風格完美結合,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要追求。

    再加上張學良和周赫煊的舞伴加成,立刻就將當紅大明星楊耐梅比下去。

    剛剛圍在身邊的男人全都散去,楊耐梅氣得牙癢癢,她不喜歡這種被人無視的感覺。

    這個女人可不簡單。

    楊耐梅乃是廣州富商之女,父親堅決反對她做戲子,楊耐梅直接離家出走。在生活最困難的時候,她甚至敢接受張宗昌的邀請,獨身北上前往山東。

    那單生意做得很絕妙,張宗昌打出上海當紅影星的招牌,半強迫的邀請山東富豪參加舞會,舞票每人1000元。

    最後張宗昌既玩弄了美女明星,又靠辦舞會大肆斂財。而楊耐梅則攜帶巨款返回上海,自己開了家電影公司當老闆,從當紅影星變成身家20萬大洋的富婆。

    前些年楊耐梅的發展還不錯,投資拍攝了幾部熱門電影。但她漸漸沉溺於紙迷金醉當中,因為染上鴉片癮和賭博,20多萬元家產已經敗得差不多了。

    這個中國第一位擁有自用汽車的女人,中國第一位在公開場合暴露小腿提襪子的女人,曾經一夜之間輸光八萬銀元,晚年甚至流落香港街頭當乞丐。

    可悲,亦可嘆。

    舞曲響起來以後,楊耐梅拒絕掉數次邀請,一直守在張學良身邊等待時機。可惜張學良跟蔣四小姐你儂我儂,她根本摻和不進去,轉而打起了周赫煊主意。

    「阮小姐,一起跳舞吧。」週赫煊笑道。

    阮玲玉搖頭說:「我不太會。」

    週赫煊道:「你讀的是貴族女校,肯定學過跳舞的。」

    就在阮玲玉猶豫著是否答應時,楊耐梅突然走過來說:「周先生,可以跟你翩翩共舞嗎?」

    週赫煊微笑道:「抱歉,我有舞伴。」

    楊耐梅當場就呆住了,居然有男人能拒絕她的魅力,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她尷尬的笑了笑,低頭悄悄瞪了阮玲玉一眼,把怨恨都轉移到阮玲玉身上。

    阮玲玉被周赫煊牽著步入舞池,她的舞技還不錯,就是有些生疏,在周赫煊的引導下漸入佳境。

    週赫煊高大英俊,阮玲玉同樣身材高挑。他們這一對跳起舞來,可比張學良跟蔣四小姐更加養眼,讓人賞心悅目,在場記者紛紛對著二人瘋狂拍照。

    第二天八卦新聞就出來了,一個是名滿世界大學者,一個是當紅大明星,受關注度絲毫不亞於張學良那一對。

    「混蛋!」

    看著報紙對阮玲玉的瘋狂吹捧,楊耐梅氣得摔杯子。前幾天蔣四小姐大出風頭時,她並不嫉妒,畢竟不是一個圈子裡的人,但阮玲玉就讓楊耐梅很不爽了,她感覺自己影壇一姐的地位不保。
V123210 發表於 2017-7-6 21:10
395【麻將‧市井】

    民國年間,打麻將之風日盛,簡直可以稱為國粹。

    到20、30年代,無論家中、茶樓、飯店、賭場、妓院……各個地方都備有麻將,沉迷麻將者數不勝數。

    就像聯手做鴉片生意一樣,杜月笙、黃金榮和張嘯林還聯手開賭場,舊上海妓院兼賭場的店子至少有1500家,麻將屬於主要賭博工具,上海乃是當時全球最大的麻將賭博中心。

    天津是繼上海之後的中國第二大工業城市、金融中心,也是繼上海之後的第二大麻將賭博中心。

    但兩地的賭博生態完全不同。

    上海的賭場主要由幫會和財團控制,天津則是混混和洋人勾結,主要客戶為下野的政客、官僚、軍閥、商人和中產階級。

    尼古拉同志從蘇聯回國後,就曾兩次建議常凱申下令禁止麻將,但未獲得支持。有一次,尼古拉同志親自帶警衛隊抓賭,結果查明主持賭局的是四位要員夫人,其中一個還是他手下專署秘書的老婆。

    據民國報紙記載,常凱申統治大陸期間,曾親自撥款在上海、福州開辦麻將工廠,把麻將做為主要出口商品之一,行銷日本、美國、歐洲等重要市場。南京政府的公派留學生中,有一半的人把教打麻將做為謀生副業,每小時收費10美元以上,也算是勤工儉學了吧。

    霞飛路雖然摩登時尚,舞廳、咖啡館、電影院林立,但同樣有許多中國元素,比如茶室和茶館。

    何阿英提著手袋,照常來到租屋附近的茶室,已經有兩個相熟的賭客在等候了。

    「喲,阿英姐,你今天來得早啊。」張太太笑著打招呼,她是一位小商人的外室。

    「兩個女兒都不在家,我吃了午飯也沒事做。」何阿英從手袋裡拿出幾份報紙,就這麼攤在牌桌上。

    旁邊的劉太太陰陽怪氣的說:「阿英姐也看報紙?你以前幫工做傭人,主人家難道還教識字?」

    何阿英臉上帶著傲氣微笑,把報紙翻到其中一版,露出周赫煊和阮玲玉跳舞的照片。她用指頭敲著桌子說:「我當然不識字,所以想請你們幫忙看看,這報紙上好像有我女兒的文章。」

    「你女兒又拍什麼電影了?」劉太太撿起那份報紙,『好心』勸道,「阿英姐,不是我說你。電影明星叫起來好聽,其實也就是下九流的戲子,等年老色衰時可就難熬了。得趁正當紅的時候,好好傍一個大款,為今後留條後路。」

    張太太也說:「是啊,咱們女人家沒別的本事,就看能不能嫁對人。」

    何阿英面不改色地笑道:「倒也是,張太太你就嫁得好。對了,張家正房聽說得病快死了,你是不是有機會扶正啊?」

    「呵呵。」張太太乾笑兩聲,臉色變得極為難看。她只是個見不得光的外室,就算再死幾個正妻,也輪不到她扶正的那天。

    「喲,姐們兒幾個都來得早啊。」白太太突然走進來,一身珠光寶氣,在座的就數她最光鮮。

    白太太的老公不姓白,而是姓阿納托利,一個流亡上海的白俄小貴族。阿納托利在逃難途中與家人失散,後來娶了白太太做老婆,混得還不錯,在霞飛路開了一家白俄餐廳。

    眾人之所以稱呼她為白太太,其實是帶著諷刺的,白俄太太嘛。

    張太太搓著麻將說:「來來來,先撮幾把!」

    何阿英笑道:「不急,先幫我讀讀報紙。」

    劉太太無所謂地捧起報紙,念道:「昨日,上海市長張群先生舉辦舞會,邀請黨政要員……」

    唸著唸著,劉太太就變得驚訝起來,猛地抬頭問:「阿英姐,你女兒跟周先生好上了?」

    「什麼好上了,你可別亂說,」何阿英得意無比的笑道,「我女兒是個求上進的,她每天都要去周公館,跟著周先生學說標準的國語。他們兩個只是好朋友,周先生還幫阿阮介紹了其他朋友,比如張學良張大帥,比如楊虎楊處長。還有好多大人物,我都沒聽說過名字的。」

    「嘶!」

    其他三個女人聽得倒吸涼氣,頓時看向何阿英的眼神都變了。

    張太太巴結道:「我就說阿阮不是一般人,那臉蛋、那身段,怎麼也要找個大學者才般配。阿英姐,你後半輩子就等著享福吧,周先生可是一年捐十多萬的大富豪啊。」

    「何止是富豪,」劉太太說,「你不看周先生平時都跟什麼人打交道?我聽說啊,周先生還跟張大帥是拜把子兄弟,嘖嘖,整個北方都歸張大帥管!」

    白太太笑道:「等阿阮跟周先生成了好事,恐怕阿英姐就看不上咱們姐妹了,也不會再來打5角錢的小麻將了。」

    劉太太附和道:「就是啊,阿英姐以後可別忘了咱們。那句話怎麼說來者,什麼富貴……」

    「是苟富貴,勿相忘!」白太太的國文功底還不錯。

    「對對對,苟富貴,勿相忘。」劉太太道。

    何阿英頓時不樂意了:「還狗富貴,你們罵我呢?」

    「哈哈哈哈!」幾個太太轟然大笑。

    當天下午,何阿英輸了十多塊錢,但心情卻格外舒爽。她提著手袋慢悠悠回家,買了好些肉食,洗菜時發現自己戴的銀鐲子已經變色發灰,頓覺該換鐲子了,這種低檔首飾配不上她的身份。

    不多時,女兒阮玲玉回家,聞到紅燒肉的香味說:「媽,今天做好吃的呢?」

    「是啊,給你補補身子,明天我再去買隻雞給你熬湯。」何阿英跟女兒說話時,完全是用討好的語氣。

    阮玲玉道:「明天我中午不回家吃飯。」

    「跟周先生一起吃飯也好,還是阿阮有福氣,」何阿英問,「今天跟周先生都玩了些什麼?」

    阮玲玉說:「也沒什麼,就是跟著他一起學說國語。他還誇我學得快,已經把拼音基礎都學完了。」

    何阿英問:「就沒做點其他什麼?」

    「沒有啊。」阮玲玉道。

    「唉,你得主動一些。」何阿英有些著急。

    阮玲玉頓時沉默,不知該如何回答。

    說實話,阮玲玉這些天過得很快樂,無憂無慮,什麼糟心事都不用去想,她很喜歡這樣的生活。而且她的名氣也越來越大,隱隱有上海第一女星的勢頭,這讓阮玲玉有些飄飄然。

    一直以來,中國影壇女星首推楊耐梅,接著便是胡蝶,阮玲玉總是被忽視。這跟性格和背景有關係,楊耐梅和胡蝶更會來事,而阮玲玉則沒那麼會討好人。

    兩年前,胡蝶、阮玲玉一起合作《白雲塔》,做宣傳時阮玲玉只能站在靠後的位置,而胡蝶則是中心焦點。她雖然不喜歡爭,但被人壓著也並不好受,現在總算熬出頭了。

    第二天早晨,何阿英下樓取回幾份報紙,笑嘻嘻地對女兒說:「阿阮你看,今天又有你的新聞,你可真是出大名了!」

    阮玲玉本來沒當回事,可當看到《晶報》的新聞標題時,瞬間臉色變得煞白。

    那篇報導的關鍵詞是:丫鬟出身、未婚同居、私生女……
V123210 發表於 2017-7-8 12:23
民國之文豪崛起 396【中國報業協會】

    報紙是個很有意思的玩意兒,面對強者時它是弱者,面對更弱者時它卻是強者。

    上海屬於全國報館最多的城市,既有《申報》、《新聞報》這樣的正規大報,也有《晶報》、《羅賓漢》這樣的八卦小報。

    民國時代風氣很開放,但思想觀念卻很守舊,報紙帶來的「人言可畏」效果非常恐怖。

    歷史上,阮玲玉就是被八卦小報生生逼死的。魯迅都看不過去,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大罵那些花邊報紙,題目就叫《論人言可畏》。

    不僅是阮玲玉,在阮玲玉自殺的一年前,有位叫艾霞的女作家同樣受不了輿論而自殺。聯華影業還專門改編此事拍電影,而且讓阮玲玉飾演艾霞,影片中揭露了八卦小報和記者的醜惡嘴臉。

    然而結果如何?

    上海記者公會聯名抗議,認為電影醜化記者,聯華影業不得不公開道歉,並且主動刪減相關電影內容。

    民國時代一腔熱血的報人很多,但尖酸刻薄的報人也不少,而且由於法律和監管不健全,導致那些小報毫無職業底線。花邊新聞、桃色緋聞也就罷了,甚至還有把真人當故事編,連床笫之事都描寫得似模似樣。

    甚至在阮玲玉自殺以後,無良報人都還沒放過她,因為當時的輿論普遍同情阮玲玉、反感小報記者。這些沒有人性的記者,居然在殯儀館門口發放傳單,歪曲阮玲玉自殺真實原因,並暗指阮玲玉死於曾出演的電影。

    ……

    周公館。

    週赫煊皺著眉頭放下《晶報》,問道:「你準備怎麼回應?」

    「我……」阮玲玉低頭弱弱地說,「周先生,我明天就不來你這裡了,免得別人說三道四,憑白污了你的名聲。」

    「我有什麼名聲好污的?」週赫煊笑道,「倒是你,千萬別想不開。」

    「嗯。」阮玲玉應了一聲沒再說話。

    《晶報》的爆料非常兇猛,把阮玲玉身世遭遇全部起底。比如說她母親是張家女僕,比如說阮玲玉16歲便跟主家少爺同居,比如說她靠裙帶關係當電影女主角,比如說她為了錢勾引週赫煊。

    最最離譜的是,《晶報》的文章裡還夾雜著各種臆想猜測。報紙分析道,為什麼一個女僕的女兒,能讀得起貴族女校?多半是因為這個女僕跟張家老爺有染。

    《晶報》甚至把何阿英的另一個養女,說成是阮玲玉和張達民的私生女,而且編得有模有樣。

    阮玲玉才20歲啊,她的妹妹已經快10歲了,難道她10歲時就能生出私生女來?

    可惜這種毫無邏輯的瞎編,居然大部分人都選擇相信,因為信息不通暢,更因為流言蜚語傳播起來不要本錢。

    一時間,阮玲玉便從當紅影星,變成人人唾罵的蕩婦。

    「這件事不簡單,」週赫煊冷冷笑道,「記者又不是偵探,怎麼會對你知道得那麼清楚?我看是有人在搞鬼,而且是對你很瞭解的人。」

    「有人害我? 」阮玲玉驚道,「不會吧!這樣做,對他有什麼好處?」

    「設計陷害無非是有仇,而且有利益關聯,」週赫煊道,「一是公仇,明星電影公司嫌疑最大;二是私仇,張家的嫌疑最大。找人查查不就知道了?」

    阮玲玉想了想說:「還是算了吧,越搞越麻煩,我找記者說清楚就是。」

    「你別管,我來搞定。」週赫煊道。

    「嗯。」阮玲玉慘然一笑,同時又覺得很舒心,有個男人能依靠真的好。

    週赫煊卻想得更多,他一邊請杜月笙幫忙調查,一邊親自登門拜訪報界奇人史量才。

    這是報人跟報人之間的交流,週赫煊也是個報人。

    ……

    《申報》大廈。

    這是前些年修建的大樓,專門做為《申報》的辦公場所。

    此舉堪稱大手筆,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修建總部大樓,可見《申報》的財力之豐厚。

    就在去年,史量才甚至把死對頭《新聞報》買下,成為中國最大的兩家報紙的老闆。可惜由於國黨的介入,以及《新聞報》原股東的不滿,史量才只拿到部分股權。

    「董事長,週赫煊先生找你,我把他安排在會客室。」秘書敲門道。

    「周先生?」史量才連忙起身,放下手中的鋼筆親自出門迎接。

    史量才快步走進會客室,哈哈笑道:「周先生,你怎麼有空光臨鄙公司啊?」

    週赫煊抱拳說:「久仰史先生大名,今日特來拜見。」

    「不敢當,快請坐!」史量才熱情的招呼道。

    史量才是個標準的南方人,個頭不高,身材偏瘦,頭髮全部向後梳理,露出寬寬的腦門。這麼個不起眼的中年,卻是中國實力最雄厚的報界大亨,如今《申報》的單日發行量已經接近20萬份,在國內外數十個城市設有分社和發行點。

    週赫煊對史量才是極為佩服的,不僅佩服他的商業才能,更佩服他的職業操守和民族氣節。

    《申報》雖然辦得非常商業化,翻開到處都能見到廣告,被張季鸞、胡政之譏諷為廣告紙。但是,史量才卻不是只認錢的人,他在九一八事變以後,變得越來越進步愛國。

    當左聯受到南京政府嚴重打壓的時候,史量才改組《申報》副刊《自由談》,邀請魯迅和茅盾兩位左翼作家,大量發表針砭時弊的進步文章,以至於多次遭受警告和處罰。

    由於史量才公開反對「剿匪」,拒絕認購巨額債券,還給堅持抗日的十九路軍捐贈巨款,又不時發表抨擊國黨獨裁的文章,終於徹底惹怒南京政府。

    但史量才社會影響力太大,常凱申想殺又不敢殺。

    有一次實在忍不住了,常凱申把史量才叫來,威脅道:「史先生,我有一百萬軍隊!」

    史量才挺直了搖桿,用同樣的語速和語調說:「委員長,我有一百萬讀者!」

    槍桿子和筆桿子的對決,最終以槍桿子的勝利更告終。

    史量才死了,遭到無恥的政治暗殺,死於國黨特務之手。

    二人閒聊片刻,史量才問:「周先生今天過來,有什麼要緊事嗎?」

    週赫煊笑道:「我想發起成立一個團體,中國報業協會,不僅要規範報人的行業操守,各大報紙之間還要團結合作,對抗國黨的言論獨裁,希望史先生能夠支持。」

    「這是好事啊!」史量才高興地說。
V123210 發表於 2017-7-8 12:23
民國之文豪崛起 397【職業操守】

    週赫煊推開窗戶,居高臨下的遠眺著望平街(後世山東中路)。這條短短的街道整天都活躍著,從黎明四更天,一直嘈雜到夜晚,街上不論男女老幼,全是販賣報紙的人。

    這裡是上海的報館彙集地,報紙價格相對便宜一些,有人專程步行來此地買報,也有許多報童在這裡進貨。特別是每天黎明時分,申報和新聞報出版時,那簡直就像是一道道洪流,掠過望平街,朝附近的幾條街道宣洩而去。

    「上海的報業真是繁榮。」週赫煊不禁感慨道。

    史量才走到週赫煊身邊,望著下面的街景,笑道:「都是一點點發展起來的。十八年前,我接手申報的時候,望平街還比較偏僻,再往外甚至是一片荒地。」

    週赫煊慘然一笑:「史老闆,我突然想起黃遠生和邵飄萍,搞報紙的人不容易啊。」

    「是不容易,兩位皆是中國報人的脊樑。」史量才感慨道。

    黃遠生死於袁世凱統治時期,他是堅決反對袁世凱稱帝的,為了躲避北洋政府追捕而逃亡美國,結果搞出更大的誤會。

    黃遠生的英文名叫yuan-yung huang(黃遠庸),在美國報紙報導後,被誤認為是袁世凱的親信族人(遠、袁同音),且專程到美國幫袁世凱鼓吹稱帝的。

    於是黃遠生死了,死於革命黨暗殺。暗殺令來自於孫中山,後來的南京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負責指揮。

    殺完以後才發現殺錯了,革命黨殺了革命黨,順手就把髒水潑到袁世凱身上。

    以至於現在主流看法都認為是袁世凱殺了黃遠生,黃遠生也被稱為「中國第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記者」,成為民國時期無數報人的楷模。即便到了21世紀,新中國的新聞專業教科書上,也還在採用袁世凱暗殺黃遠生的說法。

    週赫煊當然不會幫袁世凱伸冤,主使者孫中山如今是國父,指揮者林森也是國黨要員,他們殺人主要出自誤會。而且黃遠生如果不遠走美國,留在國內多半會遭袁世凱毒手,至少也要被捕下獄。

    但不可否認,黃遠生的死屬於標竿,猶如一座豐碑立在民國報界,激勵著無數民國報人為民主自由而抗爭。

    黃遠生死於「袁世凱」之手,邵飄萍死於張作霖之手,史量才即將死於常凱申之手。似乎無論哪個獨裁者掌握大權,都有報人要為此「獻祭」,民國從不缺鐵骨錚錚、敢說實話的報人。

    週赫煊說:「中國報人必須要有自己的組織。」

    「周先生有章程了嗎?」史量才問道。

    週赫煊拿出一份稿件說:「史先生請看,如有疏漏之處,還能斧正。」

    史量才接過來細細,只見這份策劃書非常完善,上面有「中國報業協會宣言」 、「中國報業公會簡章」等細目。

    最讓史量才感到認可的是,週赫煊還給報紙下了定義,並總結出一份「行業操守」:

    「報紙有四大屬性,

    第一:政治屬性。報紙是政治的工具,這是一個基本的新聞學原理。但是,不管是哪個黨派的報紙,都應遵循最基本的原則,即不得賣國,不得出賣人民利益,否則即為國賊。

    第二,新聞屬性。報紙是新聞傳播的載體,這是報紙最根本的價值。新聞報導當以事實為主,不得歪曲報導,不得胡亂捏造,此為全體報人之職業操守。

    第三,文化屬性。報紙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是提高國民素質、增長國民眼界的利器。報紙不應違反社會道德,不應宣揚負面低級之觀點,不應鼓吹惡俗荒淫之風氣。

    第四,商品屬性。報紙也是商品,商品天然追逐利益。然則,報紙不應見利忘義,不應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也不應為了廣告費,胡亂刊登虛假廣告。

    報人之職業 操守可歸納為十二字:不賣國、講真話、守道德、義為先。」

    史量才忍不住讚歎道:「周先生高見,你歸納的報紙四大屬性,概括了報紙應有的全部特徵。因此而衍生出的報人職業操守,也當做為全體報人的行業準則,周先生真乃報界第一理論家。」

    週赫煊說:「我會讓人聯絡北方地區的報紙,南方就要拜託史先生了,咱們一起攜手,共襄盛舉!」

    「哈哈哈,有幸參與盛會,史某榮幸之至。」史量才大笑道。

    第二天,申報、新聞報和大公報同時發佈信息,呼籲報界同仁聯合創立「中國報業協會」,並刊發了周赫煊對報紙四大屬性的定義,以及報人的「十二字職業操守」。

    由於三大報紙影響力極大,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文化名人紛紛對此表示支持。晨報、新天津報、益世報、東方日報、東北日報、華西日報、晉陽日報等全國各地報紙,也陸續發表社論響應,大家約定在元旦期間齊聚上海,共同討論「中國報業協會」的籌建事宜。

    行業公會這玩意兒,其實就是個利益集合體,一是對內維持行業秩序,二是對外保護行業利益。

    就像商人組織商會一樣,有了實力才能抵抗洋人和政府,受了委屈大家抱團搞事,即便是洋人和政府也不得不低頭。

    這不,一直狂懟上海總商會的陳德徵,前幾天剛剛被常凱申羈押軟禁,這是南京政府在向上海總商會服軟。

    自晚清以來,中國的報館便常常受到政府打壓,現在有人發起籌建行業公會,立即就有無數報紙想要加入,無非是想壯大自身的實力。

    週赫煊和史量才沒有想到的是,國黨的各大機關報紙也想來摻和一腳,甚至是想控制這個即將組建的報業公會。

    週赫煊、史量才兩人討論之後,決定設立「雙總部」,分別把報業協會的兩個總部設在上海和天津。即便國黨想要加入,也很難把手伸到北方去。

    國黨想要利用報業協會控制報界,報界也可以利用地方勢力抵抗國黨。

    比如南京政府想要對付上海的報紙,山西、東北、兩廣的報紙完全可以站出來幫忙說話,這些都是常凱申鞭長莫及的地方。

    到那個時候,國黨做事都得掂量著點,想要暗殺史量才也得多考慮考慮後果。
V123210 發表於 2017-7-8 12:23
398【蕭三爺】

    求名忙,求利忙,忙裡偷閒,喝杯酒去;

    為工苦,為農苦,苦中作樂,泡碗茶來。

    這是望江樓門口的對聯,措辭淺顯,通俗易懂,平淡中又帶著無限意境。

    民國時期,上海茶樓甲天下。

    舊上海各類茶館都是新聞集散地,消息特別多,所以巡捕、偵探、記者經常光顧。經常有些小報記者,早晨到茶館泡碗茶,坐上半天打聽消息趣聞,直接送到報社編輯處,各種花邊新聞就是這麼炮製出來的。

    巡捕就更牛,乾脆把茶館當做公事房,從查案到審問全在茶館裡完成。

    黃浦江畔的望江樓,就是這麼一座老茶館,黃金榮、杜月笙常常在這裡審案。

    半上午,《晶報》記者劉新權慢悠悠地來到茶館,進門便對夥計說:「老規矩,一碗花茶,一疊花生!」

    「好嘞!」夥計說話的時候,衝著劉新權瘋狂眨眼。

    劉新權愣了愣,猛地會意過來,轉身便朝外走。

    還沒等他走出茶館,便有兩個華人巡捕將他截住:「你就是劉新權?」

    劉新權苦笑道:「我就是,兩位差爺有什麼吩咐?」

    「有個案子需要你配合,跟我們走!」巡捕說話間,已經將劉新權左右架住。

    他們沒有回巡捕房,而是直接來到茶館二樓的包間。

    杜月笙坐在臨窗的位子,指著外頭的江面說:「周老弟,這裡景色不錯吧。」

    「視野開闊,真是好地方。」周赫煊笑道。

    房門突然打開,兩個華捕拖著劉新權進來,噗通一聲把他按到地上跪著。

    劉新權看清是杜月笙,頓時哆嗦道:「杜……杜爺,您老找我做什麼?」

    杜月笙沒有回答,而是笑著對周赫煊說:「當年我還在賣水果的時候,就聽過望江樓的大名。那天我在街邊做買賣,看到三個剪綹客(小偷扒手)禍害鄉下人。頭一個聳起肩膀把鄉下人往前推,撞到第二個的身上。第二個假裝發怒,抓住鄉下人就打。第三個出面打圓場,替鄉下人求情。鄉下人千恩萬謝的離開,等他一走,三個竊賊就哈哈大笑起來,因為鄉下人腰袋裡的錢都落到他們手裡。」

    周赫煊無奈地笑道:「這種伎倆真是坑人。」

    杜月笙繼續說道:「三個剪綹客沒笑幾聲,就有個便衣巡捕抓住他們說:走,跟我去望江樓。那三人聽到『望江樓』,頓時腳都軟了,你猜為什麼?」

    周赫煊問:「為什麼?」

    「因為當時望江樓是黃金榮黃大爺的辦案公堂,哈哈哈哈!」杜月笙說著自顧自大笑。

    跪在地上的劉新權渾身發抖,苦著臉說:「杜爺,我到底犯了什麼事,您倒是給個準話啊。」

    杜月笙這才扭頭看著劉新權,問道:「《晶報》那個筆名叫賈望的記者,就是你吧?」

    「是,賈望就是我的筆名。」劉新權點頭道。

    杜月笙又問:「你兩天前寫了一篇文章?」

    「我寫了兩篇,您問的是哪一篇?」劉新權迷糊道。

    「阮玲玉那篇。」杜月笙說。

    劉新權看看周赫煊,頓時回過神來,瘋狂的磕頭說:「周先生,我錯了,我不該亂寫,我不該詆毀阮小姐,求您放過我吧!」

    周赫煊面無表情地問:「你所寫的內容,都是誰告訴你的?」

    「一個年輕人,二十多歲,穿得普普通通,但我不認識他啊。」劉新權額頭冒汗。

    杜月笙道:「說得清楚些。」

    「那天早上我剛出門,有個年輕人就給了我一封信,文章的內容全是照著那封信寫的。」劉新權說。

    「信呢?」周赫煊問。

    「在家裡,不知道有沒有扔掉,我記不太清了。」劉新權哭聲道。

    杜月笙低聲呵斥:「取來,立刻!」

    劉新權瘋狂地往家裡跑,不多時便拿來幾頁信紙。

    周赫煊閱讀之後,也看不出什麼所以然來,說道:「你再回憶回憶,送信那人你真不認識?」

    「真不認識啊。」劉新權說。

    「有沒有其他什麼特徵?」周赫煊問道。

    「我想想,我再想想,」劉新權努力回憶,迷糊道,「唉,我好想還真見過,就是記不太清楚了。」

    杜月笙咧嘴說:「那你就慢慢想,今天想起來了再吃飯。」

    劉新權的臉頓時變成苦瓜,嚇得肝顫。

    杜月笙笑著對周赫煊說:「周老弟,我今天要給你引薦一個朋友,咱們先去德勝樓喝兩杯。」

    「客隨主便。」周赫煊說。

    兩人並肩走出包間大門,就在即將踏出房間時,裡頭的劉新權突然喊道:「我想起來了,給我送信的那個,是明星電影公司的小工,我採訪明星時見過他!」

    「帶他去明星公司抓人!」杜月笙說完,頭也不回的離開。

    周赫煊隨杜月笙來到德勝樓,沒坐多久便已是中午,包間裡進來個西裝革履的中年人。

    杜月笙介紹道:「周老弟,這是中央宣傳部的蕭同茲蕭秘書。」

    蕭同茲長得文質彬彬,微笑著和周赫煊握手道:「周先生,久仰!」

    「蕭秘書你好。」周赫煊搞不懂這傢伙的來意,但穿越前卻是聽過蕭同茲的大名,只不過此人如今還沒有發跡。

    蕭同茲是技術工人出身,信奉社會主義,年輕時還搞過罷工。雖然他在北伐前夕才加入國黨,但由於能力出眾,這幾年陞遷極為迅速,已經做到中央宣傳部秘書、新聞徵集科長的職務。中原大戰期間,他還隨吳鐵城一起北上勸說張學良歸附中央。

    這些都不算什麼,蕭同茲真正的事業還未起步,此人在兩年後將調任中央社社長。

    蕭同茲在做了中央社社長以後,讓中央社獨立於國黨黨部,進行一系列專業化、社會化、企業化改革。他在任的16年間,把只有20幾個人的中央社,發展成擁有52處分支機構、員工2600多人的大型新聞社,與路透社、美聯社等並稱為世界五大通訊社。

    蕭同茲也因此被尊稱為「蕭三爺」,擁有「中國現代化通訊事業之父」的美譽。

    說白了,此人將成為常凱申的頂級喉舌,民國年間新聞界的超級大佬。

    酒菜上齊,沒聊幾句,蕭同茲就笑問:「聽說周先生要發起組建『中國報業協會』?」

    好嘛,原來是為這個來的!

    國黨的中央宣傳部都要直接插手了,這動作很快啊。
V123210 發表於 2017-7-9 01:33
民國之文豪崛起 399【水落石出】

    周赫煊用筷子撥弄著松鼠魚,笑問:「蕭秘書是代表國黨中央宣傳部來的?」

    蕭同茲為周赫煊倒滿酒,解釋道:「中央黨部有指示,葉部長派我來過問一下。」

    「對於小鳳先生,我個人還是極為佩服的,」周赫煊品嚐著魚肉,隨口問道,「小鳳先生對中國報業協會是什麼態度?」

    蕭同茲道:「中國報業協會一旦成立,葉部長必須兼任會長,這是中央黨部的意見。」

    小鳳先生就是葉楚傖,國黨中央宣傳部長。此君早年為南社詩人,柳亞子的好友,《民國日報》創始人之一。

    周赫煊笑呵呵地說:「當然可以,尊黨愛國嘛。」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讓葉楚傖兼任中國報業協會的會長又如何?只要重新調整協會構架即可,弄一個秘書長負責制,把國黨派來的會長權利架空。

    蕭同茲笑道:「周先生,其實葉部長兼任會長,對中國報業協會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原則上,葉部長和我本人,都不想太過干涉報紙運營。《大公報》的不黨、不私、不盲、不賣『四不』主張,鄙人是極為佩服的,也認為這是報人的最高追求。周先生,你明白嗎?」

    「哦?原來如此。」周赫煊瞬間搞清楚對方的立場。

    自北伐以來,南京政府對新聞的管控更加嚴格,陸續頒布了多個條款。特別是《出版法》,大致繼承了北洋政府的《出版條例》,最明顯的改變就是積極進行黨化。

    在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下,一切報刊雜誌和書籍的出版,都必須遵守「三民主義」這一大前提,否則就屬於違禁。說得更直白一些,民國中期的出版物,必須在孫中山(三民)主義和常凱申思想(儒家道德)的領導下。

    然而具體情況卻有些微妙,因為常凱申還未完全掌控國黨各大派系。

    就拿葉楚傖來說,他身為國黨中央宣傳部長,原則上必須兼任《中央日報》(國黨機關刊物)的社長。但他本人是不怎麼管控報紙的,《中央日報》實行的也是「總編負責制」,中央宣傳部無法直接控制《中央日報》。

    直到明年,《中央日報》才實行「社長負責制」,使得國黨的中央刊物淪為常凱申的個人宣傳工具。

    蕭同茲跟葉楚傖一樣,追求的也不是國黨對報紙的嚴格管控。他後來出任中央社社長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國黨中央黨部的影像力,從中央社直接摘除掉。

    蕭同茲笑著說:「葉部長的要求很簡單,只有兩點:第一,他兼任中國報業協會會長;第二,中國報業協會最好低調些。」

    「明白。」周赫煊點頭說。

    葉楚傖對中國報業協會的態度,說穿了就是:我不想管你,但你也別給我鬧事。

    如果情況是這樣的話,那葉楚傖兼任會長還真是好事。有國黨中央宣傳部撐腰,可以省卻許多麻煩,地方黨部也會睜隻眼閉隻眼。

    杜月笙聽兩人談完正事,頓時笑道:「來來來,周先生,蕭秘書,喝酒!這道松鼠魚,選用的是上好石斑,做法正宗,聽說用了乾隆年間傳下來的秘方。」

    「口感確實極佳,」蕭同茲突然舉杯道,「我再來敬周先生一杯!蕭某佩服的人不多,但周先生肯定算其中一個。今日難得見面,還請周先生多多教誨。」

    「豈敢,蕭秘書過譽了。」周赫煊碰杯道。

    蕭同茲只比周赫煊大幾歲,以兩人的名氣地位來說,他還真沒法在周赫煊面前擺架子。

    吃過午飯,杜月笙邀請二人去看戲,地點就在大世界旁邊的共舞台。

    台上咿咿呀呀唱著崑曲,周赫煊這個北方人也聽不懂,只能欣賞演員的唱腔和身段。

    杜月笙倒是聽得搖頭晃腦、樂在其中,突然一個便衣巡捕走過來低聲說:「杜爺,《晶報》的事情查清楚了。」

    「說給周先生聽。」杜月笙繼續聽戲。

    便衣巡捕連忙湊到周赫煊身邊,把他們查到的內情說出來。

    原來,關於阮玲玉的歪曲報導,是張達民的哥哥提供內情,期中還有影壇一姐楊耐梅的慫恿。

    張達民的哥哥是明星電影公司股東,楊耐梅同樣也是從明星電影公司出道。兩人見阮玲玉大出風頭,心裡都非常不爽,於是合計著串通小報抹黑阮玲玉的名聲。

    這不僅僅出於私怨,還有利益衝突。楊耐梅要保持自己影壇一姐的地位,而明星公司則忌憚剛剛開業不久的聯華影業公司,把聯華影業的台柱子阮玲玉抹黑,這對大家都有好處。

    第二天,周赫煊把阮玲玉叫來,將事情內幕簡單的說了一下。

    「楊小姐要害我?」阮玲玉難以置信。

    如果是張家人陷害她,阮玲玉還比較想得通,可楊耐梅就有些莫名其妙了。阮玲玉剛剛出道時,楊耐梅就已經是大明星,兩人見過幾面,但根本沒有深入交流過,更談不上有什麼仇怨。

    周赫煊問:「你打算怎麼處理?」

    阮玲玉想了想說:「算了吧,跟記者解釋清楚就好。」

    「你呀,」周赫煊搖頭嘆息,「人太善良了,總是會被人欺負的。」

    周赫煊沒有繼續找杜月笙幫忙,因為沒必要。他讓律師給《晶報》發函,要求對方登報導歉,並澄清其不實報導。與此同時,《大公報》發文怒斥《晶報》,抓住「私生女」這個關鍵詞不放,批評花邊小報為了銷量不顧事實,肆意侵犯他人名譽權。

    20歲的阮玲玉,居然有個10歲的私生女,腦子正常的人都能判斷真假。

    《大公報》的報導一出,《晶報》的競爭對手們紛紛落井下石。而上海的文化圈子也隨之發力,把《晶報》罵得狗血淋頭。

    從這裡就能看出,周赫煊在民國文壇的影響力有多大。作家、詩人、批評家……認識或不認識的,無數人站出來幫忙,瞬間就把《晶報》給罵得懵逼,銷量至少銳減三分之一。

    千萬不要跟文人玩筆桿子。

    事情以《晶報》公開道歉,並賠償1000元名譽損失費結束。阮玲玉當著記者的面,宣佈把這1000元捐給災區,獲得輿論的廣泛讚譽。

    到十二月初,《神女》電影版的籌備初步完成,阮玲玉也進劇組開始拍戲了。

    而張學良的妻子於鳳至,也從東北趕來,夫婦倆一同前往南京開會,蔣四小姐的處境變得有些尷尬。

    至於周赫煊,當然也跟著去南京。因為教育部向他發出了邀請,商討「中國語言文字學會」的創建事宜,同時還有個勞什子的「亞洲文化協會」要成立。

    以周赫煊的文化影響力,這些大型協會是必須邀請他的,否則成立起來都沒有權威性。
V123210 發表於 2017-7-10 00:07
民國之文豪崛起 400【漢語和漢字】

    中國語言文字學會籌建討論會議,在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舉行。包括趙元任、錢玄同、王國維、吳稚暉、黎洪熙、陳懋治、沈兼士、黃侃等諸多語言文字學家,都受邀來此,共同討論漢語漢字的發展問題。

    會議是由教育部主導的,標準國語拼音表(羅馬字拼音)已經制定出來,馬上就要最終確定,然後向全社會公開。會議的議題主要有兩點:一是大家竭力推廣標準國語,二是商討漢字簡化問題。

    推廣標準國語大家都沒有異議,畢竟方言太多不利於交流,但在漢字簡化問題上,大家爭論得格外激烈。大致分為三派:一派比較守舊,認為繁體字不需要改動;一派主張改革,要求推廣簡化字;最後一派則無比激進,認為應該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書寫。

    廢除漢字派由於比較扯淡,毫無操作性可言,他們提出的方案很快就被排除。

    剩下的便是繁體派和簡體派之爭了……

    錢玄同拿出一疊稿子說:「這是我五年前製定的《第一批簡字表》,共收錄2000多個簡化字。這些簡字並非我生造的,都是取自已有古籍,在推廣上並沒有什麼難度。我認為,漢字必須簡化,這才有利於印刷、出版、學習和傳播。不但如此,我認為教育部應該出台文件,倡導使用新式標點、阿拉伯數字、公元紀年法、漢字橫行書寫。比如許多報刊,就還在採用豎行書寫方式,這是很不方便的,也給大眾做出了錯誤示範。我建議,政府應該下令,所有報刊必須橫排印刷!」

    蔣夢麟前段時間卸任了教育部長一職,這個職務暫時處於空缺狀態。教育部副部長段錫朋說:「關於推廣新式標點和橫排書寫這些議題,我們以後再討論。簡化字嘛,我認為還是很有必要的,但能不能獲得教育部通過,必須召開教育部大會才能決定。我們今天討論的主要問題,是標準國語和漢字的推廣,以及籌建中國語言文字學會。諸位有什麼好的建議,可以暢所欲言。」

    趙元任舉手道:「推廣標準國語,我認為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是廣播,廣播聽眾人數眾多,但播音員的國語發音卻很有問題。就拿中央廣播電台來說,這是中央政府的直屬電台,但國語說得依舊很糟糕。」

    段錫朋點頭道:「我會跟中央電台溝通聯繫,趙教授請繼續。」

    趙元任又說道:「第二就是唱片,教育部可以錄製國語唱片,用標準國語朗誦詩歌、散文和小說。這些唱片應由教育部採購,下發到各所大學和中學。也可以提供給電台,在廣播 播出。還可以在市面上銷售,供那些有心學習國語的人購買。」

    「嗯,好主意,」段錫朋笑道,他扭頭看著週赫煊,「周先生一直不說話,你有什麼好建議嗎?」

    週赫煊是懶得說話,有趙元任、錢玄同這些語言文字學家在場,他根本不用表達自己的觀點。

    至於推廣現代漢語拼音,週赫煊連想都沒想過。錢玄同、吳稚暉那幫人忙活了十多年,南京政府又組織人力物力兩年多,終於搞出羅馬字拼音方案和字典,怎麼可能推翻棄用?

    特別是《國音字典》,那可是「國黨四老」之一吳稚暉親自編寫的,全部採用羅馬字拼音。如果有誰敢提議另行使用別的拼音方案,估計吳稚暉會氣得跳起來他的心血豈不是白費了?

    見教育部副部長點名,週赫煊笑道:「那我就表達一下我的觀點吧,我支持推廣標準國語,也支持推行簡化漢字。在國語推廣上,趙教授說得很有道理,我只補充一點,除了廣播和唱片,還可以利用電影。」

    「電影?」段錫朋不解道,「現在中國的電影都是默片,根本不發聲的啊。」

    週赫煊說:「中國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已經製作完畢,可能再過半個月就能上映,今後的有聲片會越來越多。教育部可以聯合出版部門制定條例,中國有聲電影必須使用國語,方言電影一律不得上映。」

    「可以,我會注意的。」段錫朋點頭說。

    接下來,眾人又開始討論中國語言文字學會的章程構架,說著說著,不知怎麼又轉到簡繁體之爭上。

    「漢字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字,繁體漢字是正統,一旦簡化就成了殘體字,我反對簡化漢字。」黃侃態度堅決道。

    錢玄同道:「簡體字古已有之,唐宋時代就有,到了民國反而倒退了?」

    考試院長戴季陶猛拍桌子:「誰要簡化漢字,我把他給簡化了!漢字就是繁體字,繁體字就是漢字,一筆一劃都不能少!」

    吳稚暉哈哈大笑:「你們就別爭了,要我看啊,還是直接廢除漢字方便。」

    得,一群神仙打架。

    黃侃就不說了,瘋子一個,逮誰咬誰,但他在這個會議上就是個小角色。

    可怕的是戴季陶和吳稚暉兩人,都是常凱申的師爺智囊,然而他們的觀點剛好相反。

    戴季陶主張保留繁體字,歷史上常凱申在30年代推行簡化字,戴季陶反對得最兇,甚至三個月不不參加國黨會議,硬生生逼得常凱申取消簡體字推廣計畫。

    吳稚暉更加激進,號召廢除漢字,讓漢語拉丁字化。這傢伙也是個瘋子,外號「瘋狗師爺」,他發起火來連自己都罵。

    由於不滿常凱申排除異己的做法,吳稚暉大白天打燈籠去見常凱申。常凱申問他:「稚暉公,大白天開會你打個燈籠幹什麼?」吳稚暉學著寧波腔說:「娘希匹,這裡太黑暗,太黑暗了!」

    去年常凱申拜託吳稚暉邀請李濟深,結果李濟深一來南京,直接被常凱申扣押。吳稚暉氣得直跺腳,讓衛隊長轉告常凱申:「你是婊(和諧)子養的!」常凱申專程去拜訪吳稚暉,吳稚暉推開窗戶大喊:「吳稚暉不在家!」

    現在兩個脾氣大的人鬧起來了,戴季陶分毫不讓地說:「姓吳的,你要廢除漢字,你就是數典忘祖!」

    「你還抱殘守缺呢,你家的夜壺怎麼不一直用舊的?30年老夜壺的陳釀最香!」吳稚暉嬉笑怒罵。

    錢玄同頭疼道:「各退一步,各退一步。廢除漢字太麻煩了,政府公文、報刊雜誌、科學書籍全都要廢掉,得不償失。但繁體字確實又不利於傳播,咱們先一步步來,最好的方法就是推行簡化字。」說著,錢玄同對週赫煊道,「周先生,你來講兩句!」

    「怎麼又扯上我了?」週赫煊狂汗。

    錢玄同道:「我聽人說,周先生寫文章的手稿,在清華講課用的講義,全都是簡化字。你來講講自己使用簡化字的心得吧。」

    「我啊,」週赫煊笑道,「我用簡化字也就圖個方便,目前暫時還沒誰有閱讀障礙,連蒙帶猜都能認識。」

    戴季陶拍桌子說:「政府公文、法律條款也要靠連蒙帶猜嗎? 」

    週赫煊翻翻白眼,懶得再廢話。常凱申下令推行簡化字,都要被戴季陶懟回去,更何況他一介白身。

    這次關於漢字發展的討論,顯然是不可能有結果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7-7-10 00:07
401【教科書】

    民國是個有趣而又無奈的年代,就拿眼前這些吵架的人來說,思想之混亂可見一斑。

    吳稚暉和錢玄同兩人,其實都屬於「廢漢字派」。他們也知道廢漢字無法一蹴而就,需得慢慢來才行,比如先搞簡化字,一步步過度到拉丁字母。

    這個思路跟新中國初期完全相同,我黨也是準備先簡化漢字,最終讓漢字完全字母化。

    會議結束後,錢玄同主動找上週赫煊:「周先生,有沒有興趣一起聊聊簡化字?」

    週赫煊笑道:「我的國學基礎很糟糕,在語言文字方面也沒有多少研究。」

    「非也,非也,」錢玄同擺手說,「太炎先生看過你的小說手稿,他說裡面全是簡化字,而且有些簡化得非常過分。就此來看,你我乃是同道中人。」

    錢玄同也是章太炎的學生,曾和魯迅一起,跟隨章太炎研究音韻、訓詁和《說文解字》。錢玄同以前還是《新青年》的編輯,積極推進白話文運動,正是由於他向魯迅邀稿,才誕生出《狂人日記》這篇小說。

    週赫煊好笑道:「疑古先生,我們可非同道中人。我希望漢字能夠適度簡化,但我堅決反對廢除漢字,我們的出發點完全不一樣。」

    「我也不想廢除漢字啊,」錢玄同感慨地說,「但時代發展至今,漢字已經漸漸落伍了。不管是自然科學的表達運用,還是知識訊息的傳播,漢字使用起來都極不方便。漢字的字母化是歷史大勢所趨,我們這代人不過是推動者而已,希望子孫後代能夠因此受益吧。」

    週赫煊默然,他不想再爭論,因為不可能說服對方。

    週赫煊主動轉移話題問:「聽說令公子在北大讀書?」

    「你說老三啊?」錢玄同笑道,「他在讀北大預科,也兼聽本科的課程。年輕人想法不一樣,我本想把他培養成國學人才,結果他對物理更感興趣。」

    週赫煊說:「學物理好,國家最需要理工科人才。」

    錢玄同道:「但願他能學出個名堂吧。」

    兩人討論的那個「老三」,正是兩彈元勛錢三強先生。

    民國「錢氏」出了太多能人,錢玄同、錢穆、錢偉長、錢鍾書、錢學森、錢三強、錢鐘韓……兩岸院士加起來超過10個。

    週赫煊和錢玄同一路閒聊,還沒走出中央大學,教育部副部長段錫朋便追上來喊:「周先生,請稍等!」

    週赫煊轉身問道:「段部長有什麼指教?」

    段錫朋笑道: 「跟教育部無關,我現在是以中央大學校長的身份,向周先生發出邀請,希望周先生能夠擔任中央大學的歷史客座教授。」

    「我很榮幸,但恐怕沒什麼時間來這裡講課。」週赫煊說。

    「無妨,」段錫朋道,「只要有機會,中央大學隨時歡迎周先生講課。馬上就要快期末了,周先生又正好在南京,不如這幾天就給學生們講講歷史吧。」

    週赫煊想了想說:「沒問題,就由段校長來安排時間。」

    「明天下午如何?」段錫朋問。

    「可以啊。」週赫煊道。

    「那太好了,」段錫朋高興道,「中央大學很缺周先生這樣精通西洋史的學者,學生們早就翹首以盼了。」

    民國的中央大學,就是後世的南京大學,因為有教育部的大力扶持,這所學校師資力量極為雄厚。就拿歷史專業來說,中央大學不比清華、北大弱,邀請了多位國學大師任教。

    遺憾的是在世界史方面,中央大學因為建校時間太短,暫時還沒有招聘到頂級大牛。直到後來沈剛伯等人加入,中央大學才補足世界史領域的短板。

    段錫朋隨即邀請週赫煊參觀中央大學歷史系,又引薦了徐子明、繆鳳林等多位史學教授。

    「周先生你好,久仰大名!」徐子明是中央大學歷史系主任,負責教授西洋史,他見到週赫煊以後頗為激動。

    週赫煊笑道:「徐教授你好。」

    徐子明雖然精通西方歷史,但跟辜鴻銘一樣主張保留國粹,積極反對五四運動和白話文運動。當年他跟胡適打筆仗打得很歡,還寫過一篇《胡禍叢談》,痛斥胡適搞五四運動是毀棄傳統文化的災難。

    幾人說笑著走進一間教室,裡面的學生聽說週赫煊來了,頓時瘋狂的將他們團團包圍。就跟遇到明星一樣,各種握手要簽名的,嘰嘰喳喳纏著週赫煊說個不停。

    週赫煊應付著眾多學生,隨手拿起課桌上的一本教科書。這本書叫《西洋史》,翻譯整理自西方的多本史書,週赫煊大致看了看目錄,發現內容實在有夠粗糙。

    「這就是中央大學的西方史教科書?」週赫煊皺眉問。

    徐子明解釋道:「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前身)時編撰的,編得很倉促,而且還有部分錯誤疏漏。我給學生們上課時,還必須自行增加、糾正一些內容,否則就是誤人子弟。 」

    中央大學的教科書都如此敷衍,可見整體情況有多糟糕。

    民國初期和中期,國內大學的教科書都是自行解決的。給力的學校精心編撰,不給力的就直接亂來,特別是跟國外有關的學科,多數都是盜版翻譯而來。

    民國期間最牛的西方歷史教科書,當數餘協中先生的《西洋通史》,但那本書還要等好幾年才能出版。

    週赫煊扭頭對段錫朋說:「段校長,我想編一本西方史教科書,不知中央大學有沒有興趣?」

    「當然有興趣,」段錫朋笑道,「周先生是世界史學大家,你親自主編的教科書,肯定屬於權威著作。只要這本書編出來,中央大學立即就採用!」

    週赫煊的目標可不僅僅是中央大學,他希望民國所有的大學,都採用他編撰的西方史教科書。

    教科書這玩意兒,最容易夾帶私貨,把自己的思想潛移默化的傳輸給學生。

    週赫煊這次準備用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做藍本,刪改掉超前的部分,再增加一些愛國主義思想。

    把《全球通史》放到20世紀30年代,絕對又是一部驚世之作,不僅會影響在校學生,恐怕世界著名的史學家都要奉若至寶。後世學界對《全球通史》評價極高,稱其為「當代世界史編撰的一個新起點,影響世界歷史的10本書之一,人類文明發展史的經典著作」。

    到21世紀,美國的許多大學,都把《全球通史》做為基礎課程教材,連一些軍校都把它選做教科書。
V123210 發表於 2017-7-10 07:09
402【重新定義世界史】

    二戰結束後,舊史學漸漸沒落,被現代史學完全取代。而《全球通史》,便是現代史學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等多個方面內容。

    民國時期,不論是西方史學還是東方史學,都統一把人類歷史分為「遠古—中古—近代」,名為「三分法」。

    然而根據這種歷史劃分方式,中國的近代開始於1840年鴉片戰爭,比西方近代史晚了幾百年。這特麼就尷尬了,搞得好像1840年以前的中國人未開化一樣。

    三分法存在嚴重的歐洲中心論。

    《全球通史》摒棄了已有的「三分法」原則,將公元1500年作為分界線,分別描述1500年以前的孤立世界,以及1500年以後西方興起的世界。

    當然,由於原作者是美國人,這本書對於中國歷史的敘述很有問題。

    比如《全球通史》不承認夏朝的存在,又說黃土高原沒有茂密森林,這些顯然都是錯誤的觀點。根據地質研究發現,數千年前的黃土高原植被茂密,有大量森林存在。

    最離譜的是,《全球通史》認為商朝人是一小群蒙古種人(人種概念,非蒙古族人),興起於西北大草原,通過掌握中東的青銅冶煉和戰車製造技術,利用技術帶來的軍事優勢入侵華北,征服了當地的新石器部落。

    這特麼也太扯淡了,周赫煊要是不經過修改,直接照抄原著的話,估計這本書寫出來會被國人噴死。

    咱響噹噹的炎黃子孫,咋就在西方史學家的筆下,成為遊牧部族征服者的後代?

    逗留南京期間,周赫煊就住在中央大學的教師宿舍內。他先把《全球通史》的大綱列出,又寫了前面幾章,在中央大學搞了兩次學術演講,突然有個日本人前來拜訪。

    來者年約50歲,身材瘦小,長著一張馬臉,見面就九十度鞠躬:「周君,鄙人加藤繁,久仰大名!」

    段錫朋介紹說:「周先生,這位是日本的中國經濟史專家加藤繁先生,也是日本研究中國經濟史的第一人。」

    「加藤先生你好。」周赫煊與對方微笑握手。

    加藤繁在史學界還是很有名氣的,周赫煊不可能沒聽說過,民國時期有好幾個中國史學家,都是此人的學生。

    加藤繁專門研究中國歷代經濟,比如南北朝的田畝制,比如明清市鎮經濟,比如秦朝的算賦,比如宋朝的商稅,比如唐朝的莊園經濟。他對中國經濟史貢獻極大,後世中國古代經濟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學方法,便是加藤繁開創的。

    順便一提,加藤繁是日本天皇的忠實擁護者,他對天皇的忠誠跟政治無關,更像是一種流淌在血液裡的信仰。但不管是政治還是信仰,加藤繁沒有在學術研究裡搞小動作,不像另一個日本史學家內藤湖南那樣鼓吹大東亞共榮。

    這是一個比較純粹的學者。

    段錫朋笑道:「加藤先生這次是來中國考察的,他要走訪一些江南小鎮,昨天剛到的南京。」

    加藤繁解釋說:「我準備實地考察中國的村鎮集市,在江南考察結束後,我還要去直隸、山東、河南等地。」

    「加藤先生治學真是嚴謹。」周赫煊由衷讚道。

    中國市鎮經濟史研究先河,是史學家全漢升先生開創的,於1934年發表《中國廟市之史的考察》。而加藤繁並沒有落後太久,於同年發表《清代村鎮的定期市》,做的同樣是開創性質研究。

    加藤繁說:「中國歷史悠久,我所研究的中國經濟史,只是滄海一粟。對中國歷史瞭解越深,越能感受到她的魅力,特別是中國古代的經濟策略,對今天依舊有著借鑑作用。」

    周赫煊並非皇漢主義者,他痛恨日本戰爭販子,但對純粹的日本學者沒有偏見。更何況,這個日本學者,還對中國的史學研究發展具有極大貢獻,他主動邀請道:「等加藤先生去北方考察的時候,我可以幫你聯繫當地大學,方便你蒐集史料。」

    「真是太感謝了!」加藤繁高興道。

    段錫朋眼睛瞟到書桌上的稿件,忍不住問:「周先生,你那本世界史教科書已經動筆了?」

    「嗯,已經寫了一萬多字。」周赫煊點頭道。

    「速度也太快了,」段錫朋極為驚訝,問道,「我可以看看嗎?」

    「當然。」周赫煊說。

    段錫朋首先看的是大綱,只見主體為兩部分《1500年前的世界》和《1500年後的世界》。細分下來又有:《文明之前的人類》、《歐亞大陸的古代文明》、《歐亞大陸的古典文明》、《古典文明的終結》、《歐亞大陸的中世紀文明》……

    最讓段錫朋震驚的標題,就是那個《歐亞大陸的中世紀文明》。因為按照現在的史學劃分法,只有西方文明才擁有中世紀,中國是沒有中世紀之說的。

    周赫煊這是要重新定義「歷史三分法」?

    加藤繁也湊過來看,等他把大綱列表看完,同樣震驚得無以復加,根本都不需要讀正文內容了。

    只憑那些大綱標題,就知道周赫煊的這本《全球通史》,跟當下流行的史學研究方法截然不同,跟他的另外幾部著作倒是方法類似。

    但完全否定「歷史三分法」,這也太驚世駭俗了,很可能引來西方史學家的集體聲討批判。

    加藤繁由衷欽佩道:「周先生的歷史研究,真是讓人佩服。」

    根據「歷史三分法」原則,日本的近代史同樣很晚,跟中國一樣遭受歧視。周赫煊這本《全球通史》,肯定能夠得到日本史學界認可,至少加藤繁就非常贊同這種方式。

    段錫朋仔細閱讀已經寫好的一萬字正文,搖頭苦笑道:「周先生,你這哪是編寫歷史教科書啊,明明就是在創造一部世界史專著。」

    怪不得段錫朋太驚訝,《全球通史》開篇就在重新定義世界史的性質,其中有句話非常鮮明直白:世界史不僅僅是世界各地區史的總和,若將其分割再分割,就會改變其性質。正如水一旦分解成它的化學成分,便不再是水,而成了氫和氧。

    這句話,闡述的是「歷史全球觀」,將世界各國歷史理解成互相影響、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此種觀點同樣在當今具有開創性意義。

    一旦這本教科書,在中國各所大學獲得推廣,那中國的歷史系大學生,學術觀點和學術視野絕對遠超西方學生。

    歷史並不僅僅用於研究,所謂「讀史使人明智」。只要好好學習閱讀《全球通史》,裡面的「全球化」思想概念,絕對能夠擴展民國人士的三觀,甚至可以影響國家的發展策略和外交活動。
V123210 發表於 2017-7-12 00:48
民國之文豪崛起 403【中央大學也缺錢】

    南京車站。

    張學良、於鳳至、張學銘及隨員100餘人,準備登車返回北平,常凱申、宋美齡夫婦親自相送。

    「漢卿弟,北方之事就拜託了!」常凱申握著張學良的手說。

    張學良笑道:「定不負兄長所託。」

    宋美齡和於鳳至也在私語道別,不管是不是裝出來的,多少有些姐妹情深的味道。

    這趟張學良來南京,不僅和常凱申拜把子當兄弟,他們的太太也義結金蘭,似乎一下子把國事變為「家事」。

    常凱申接待張學良的規格很高,沿途車站貼滿了標語,內容有「張副司令是和平息戈的使者」、「張副司令是國家統一的表率」等。

    當張學良的專列抵達浦口時,宋子文、何應欽率領700多位官員迎接。接著眾人轉乘渡輪過江,獅子山砲台鳴炮19響21響為國家元首待遇,19響稍次於21響。

    張學良在眾多要員的陪同下,乘坐專車抵達南京國民政府官邸。滿身戎裝的常凱申立即上前,使用西方的擁抱禮接待,然後拉著張學良的手走進大門。

    在南京期間,張學良參加了國黨的全國大會,還在常凱申的陪同下拜祭中山陵。張學良的廚子都是特別聘請的,吳稚暉、邵力子、於右任等人時常陪同晏飲。而於鳳至也在宋美齡是陪同下,聽戲、逛街、看電影、做慈善,享受到賓至如歸的待遇。

    常凱申的這等做派,讓張學良有些受寵若驚,以前心中的種種不滿也煙消雲散。他不是喜歡記仇的人,常凱申以國士待之,面子裡子給足,張學良頓時就有些找不到北了。

    張學良的這種性格,從政治角度而言,實在是有夠幼稚的。

    跟常凱申、宋子文等人握手道別後,張學良又走到週赫煊身邊,搭著週赫煊的肩頭說:「明誠,我就先走了,咱們北平再會!」

    「六帥慢走,」週赫煊突然低聲道,「盡快把奉軍精銳調回東北,謹防日本人!」

    「我明白,等我到了北平,立即抽調一萬人回去。」張學良道。

    週赫煊說:「一萬人還不夠,至少三萬。」

    「我儘量,」張學良說著就給週赫煊一個擁抱,隨即揮手道,「再見!」

    如此親密的舉動,看得宋子文、何應欽等人驚訝不已。張漢卿和周明誠的私交得有多深厚啊,才能好得跟親哥倆一樣。

    張學良、於鳳至一行登車離開,其他人也各自散去。

    常凱申把周赫煊請上自己的專車,隨口問道:「聽說周先生正在為中央大學編寫歷史教材?」

    「是的,世界史教材,」週赫煊解釋說,「我發現中央大學西方史教科書很混亂,所以打算自己編一本。」

    常凱申點頭讚道:「周先生是世界頂尖的史學家,你編的教材肯定不同凡響。」誇獎了一句,常凱申突然沒來由地問,「周先生可願入黨?」

    「呵呵,我還是算了吧,喜歡自由自在的。」週赫煊敷衍道。

    「那真是可惜,大賢遺野,這是黨國的損失,」常凱申感慨道,「前幾天我跟美國公使會晤,他對你讚不絕口,說你是中國最具智慧的人。對了,你的那位妻兄,我已經提升他做九江市長了。」

    「多謝總司令!」週赫煊裝出感激的樣子。他可不是張學良,常凱申的一點小恩惠是無法打動他的,讓他為此而賣命更不可能。

    常凱申禮賢下士的功夫做得很足,讓司機開車把周赫煊送到中央大學校門口,他才折返前往南京國民政府官邸。

    如此禮遇,週赫煊雖然不覺得有什麼,但看在旁人眼裡,卻是「聖眷正隆」的表現。再加上中央印發《大國崛起》,週赫煊在各級政府官員眼中,屬於那種必須巴結的文化名流。

    週赫煊之所以留在中央大學,沒跟張學良一起回北邊,是因為他還有一場演講。前兩次是學術講座,只針對中央大學歷史系學生,而這次演講卻面向全體同學。

    剛剛回到宿舍,段錫朋便帶著羅家倫前來拜訪,約週赫煊一起出去吃飯。

    羅家倫和段錫朋是老朋友,兩人在五四運動期間便已認識。

    酒菜上齊,段錫朋首先敬酒道:「周先生,你為中央大學編寫的教科書,恐怕我是沒法做主了。」

    「什麼情況?」週赫煊碰杯道。

    段錫朋苦笑道:「我這個中央大學的校長,只是代理的。前些天國黨召開全國大會,選出了新的教育部長。根據教育部的指示,我這學期結束就要調任。」

    「那真是可惜。」週赫煊遺憾道。

    段錫朋是個好人,也是個好官,他的口頭禪是「老百姓也得活得了啊!」。

    抗戰期間,段錫朋負責的工作需要120個編制,可他只用了60人。別人勸他別太辛苦,他回答說:「老百姓太苦了。」他後來病重昏迷,醫生搶救時使用了氧氣,因為氧氣需要進口,他醒來後吩咐說:「外匯,少用一點。 」

    可就是這麼一個好官,代理中央大學校長沒幾天,就遭到學生們的毆打。

    段錫朋搖頭自嘲道:「中央大學的校長,可不好當,我總算可以清閒幾天了。」

    週赫煊好奇道:「到底有什麼困難啊?」

    羅家倫插話道:「還能有什麼困難?當然是缺錢!」

    「中央大學也會缺錢?」週赫煊感到不可置信。

    因為段錫朋不僅是中央大學的代理校長,還是教育部的副部長。教育部副部長親自管理主持的大學,也特麼會沒錢用?

    「哪個大學不缺錢?」羅家倫冷笑。

    週赫煊很想說,你當清華校長那會兒,就沒見缺錢過,完全就是個土豪。

    經兩人詳細解釋,週赫煊才終於明白,原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不僅北大教育經費不足,連中央大學也是如此,教授們隔三差五就要停發工資。

    中央大學的教學經費,主要由江蘇省政府和中央財政部撥發,每年預算是192萬元。

    192萬元的年度教育經費,已經算非常多了,夠北大用好幾年的。但中央大學的攤子也大啊,老師學生太多了,這點錢根本就不夠用。

    民國中期和後期,中國最牛逼的大學不是清華,也不是北大,而是中央大學,其學校水平甚至可以稱得上亞洲第一。

    來看看新中國如何拆分中央大學的,直接從1所學校變成12所學校:工學院獨立出來成為東南大學,醫學院獨立出來變成第四軍醫大,師範學院就是後來的南師大,航空系獨立出來組建成西北工大,水利系獨立出來組建成河海大學,食品系變成後來的江南大學,農學院變成南京農大,林學院變成南京林大,氣象系成為南京氣象學院,政法系搬去上海組建華東政大……剩下的部分,就是南京大學。

    如此規模龐大的中央大學,你說要多少錢來維持?

    到民國後期,中央大學每年的教育經費,已經相當於清華、北大、交大和浙大的總和。

    本來錢就不夠用,江蘇省政府和中央財政部還經常剋扣,搞得中央大學經常無米下鍋。正因如此,歷史上的中央大學在兩年之內,換了好幾任校長,最後搞得沒人願意當了新校長堅決不赴任。

    最後鬧到什麼地步?

    1000多名中央大學的學生,直接衝進國黨中央黨部討說法。之後又跑去外交部請願,把外交部部長都打傷了。這還沒完,《中央日報》指責這些學生「形同暴徒」,學生們憤怒之下乾脆把《中央日報》的報館給砸掉。

    北大學生鬧事算什麼?中央大學才牛逼!

    一直等到羅家倫臨危受命,中央大學的風波才徹底平息。

    有人說羅家倫是天生的大學校長,他在中央大學上任之後,對內團結學生教授,對外遊走於政府各部門之間。不但拿到充足的教育經費,而且還把中央大學越做越大,最終成為亞洲排名第一的大學。

    而此時此刻的羅家倫,還處於潦倒困苦的狀態。他年初被清華師生趕走,灰溜溜的回到南京,暫時沒有受到重用。

    或許正是在清華的失敗,讓羅家倫看到自身不足,才有了他在中央大學做校長的輝煌。

    「唉,不說了,喝酒!」羅家倫無比失意的說。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123210

LV:9 元老

追蹤
  • 291

    主題

  • 279508

    回文

  • 36

    粉絲

黃庭堅-如果一天沒有看書,在鏡子看到自己就會覺得討厭自己另一句是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也是說;如果三天不念書,說出來的話便失了水準都是說人要多讀書,增加自己的智慧以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