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0章:鍍金的泡沫(Ⅵ)
帝國政府同樣沒有逃脫這場金融危機帶來的毀滅性打擊。
8月9號上午,帝國央行大門被焦躁的人群合力衝開,破碎的玻璃四下飛濺。人們不再安分的在唯一開放的兌換窗口排隊,湧向所有營業窗口,無數雙緊握金鈔的手伸向窗口,無數個聲音在吼叫,幾乎把玻璃窗震得粉碎。
面對激憤的人群,央行無法再實行拖延策略,最初幾天還試圖堅持全額兌付,然而很快就被迫宣佈無法承兌魔晶,改用金銀兌換金鈔,從而引發更強烈的恐慌性擠兌,危機愈演愈烈,到了8月12日,帝國央行不得不背棄承諾,徹底關閉兌換窗口。
政府信用破產釀成為害深遠的後果,帝國債券繼金鈔之後成為慘遭拋售的犧牲品,在一片腥風血雨中,穆勒政府剛剛有所起色的財政景況又陷入瀕臨破產的絕境,此時哪怕最樂觀的人也都意識到——本屆內閣除了下台謝罪,已經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與此同時,弗蘭克和“紅發”約翰傾盡全力推行的這場貨幣改革運動,也以一種極富戲劇性的方式落下帷幕,當金鈔跌破票麵價格,他們想要建立一個“信用貨幣”體系的夢想也隨之破滅了。
8月13日,情況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
8月14日,事態繼續惡化,從亞珊聖城到外省各大城鎮,六成以上的店舖和工廠被迫歇業,街頭巷尾一片蕭條,整個國家處於一種近乎“休克”的垂死狀態。哪怕最樂觀的觀察家也不得不承認,倘若危機繼續加劇,這個龐大而脆弱的帝國,將由經濟崩潰走向政權崩潰。
8月15日,帝國執政者最恐懼的徵兆終於出現了。聖城數百萬計的中產階級和小市民,先是在金融風暴中損失了大部分資產,隨後又在通貨膨脹中被迫拿出所剩無幾的儲蓄購買昂貴的面包,而最終落在他們頭上的厄運名為“失業”。現在他們不僅喪失了儲蓄,還失去養家活口的能力,每個人心頭都積蓄著憤怒與怨恨,或許是受到“遠東之音”的挑唆,人們心頭的怨氣如同火山爆發般衝破理性的堤壩,數十萬失業者於8月15這天集體走上街頭,抗議示威。
從皇宮到內閣議事大樓,所有政府機構的大門外都擠滿憤怒的人群。人們振臂高呼,甚至以污言穢語發洩憤怒,無數抗議條幅在城市上空飛舞,條幅上面大多寫著同一句話:我們受夠了!
顯而易見,這是一起有組織有預謀的政治行動。不瞭解內情的小官僚大可把挑唆民眾遊行鬧事的罪名扣在國外敵對勢力身上,然而真正有頭腦的人心裡明白,外國報紙或者“遠東之音”並不具備挑唆帝國民眾於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打出同樣的標語口號上街遊行的動員能力,這場政治示威的幕後組織者只可能源自帝國內部,準確的說,來自“前三排”。
其實稍加觀察就會發現明顯的徵兆。
比如8月15當天,聖城所有隸屬於保守派陣營的聖職者,從下級執事到司鐸、主教,集體閉門不出,無論穆勒內閣如何聲嘶力竭的請求教廷出面安撫狂怒的民眾,這些聖職者始終拒絕發生,保持置之事外的立場。在這種情況下,“不干涉”其實就等於支持示威民眾。
內閣在教廷那裡吃了閉門羹,自身又不具備出面安撫暴民的勇氣與威信,不得不轉而求助於首都駐軍司令,請求軍方火速調遣部隊進城戒嚴,防備民眾遊行朝著暴亂的方向發展。
然而隸屬於軍方鷹派的首都駐防司令官,昨天晚上就因“食物中毒”住院治療,據說至今仍“昏迷不醒”,根本無法從病床上爬起來指揮部隊。
事到如今,事情已經很清楚了。教廷保守派與軍方激進派就是8月15日聖城大遊行的幕後策劃者,利用民眾的怨憤作為政治鬥爭的武器,矛頭直指推行改革的穆勒內閣,除非內閣下台,並且全面取消這一年來推行的經濟、金融以及社會改革政策,保守派政治集團絕不會輕易放棄使用“煽動民意”這一倒閣利器。
穆勒伯爵已經兩天兩夜沒闔眼了,往常優雅瀟灑的風度蕩然無存,急得好似熱鍋上的螞蟻。他已經做好下台的準備,這沒什麼可說的,但是下台也有不同的下法。一鞠躬道歉過後拍拍屁股回鄉下養老當然是最好的,就怕被人抓住小辮子不撒手,丟了相位不算完,還要追究他任期內的瀆職罪責,萬一那些見不得光的爛賬都被政敵一筆筆的翻出來,大白於天下,恐怕連安度晚年都不可得,下半生只能把牢底坐穿。
一想到上述種種可怕的後果,穆勒伯爵就心焦如焚。如今他的內閣已經陷入癱瘓,既無力安撫憤怒的民眾,又無力調兵鎮壓,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向弗蘭克太子求援;要麼去找格里高利大牧首,向保守派政敵下跪求饒。
穆勒伯爵為相多年,怎麼也有一點自尊心,不甘心就這樣向政敵屈服,於是一大早就跑到普愛宮皇太子辦公室門前轉悠,指望還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穆勒伯爵在度日如年的等待中飽受煎熬。一直等到快11點鐘,辦公室房門才向他敞開,出面迎接的是弗蘭克本人以及帝國央行行長。
穆勒首相在極度焦慮中仍然沒有喪失政治敏感性,立刻發覺弗蘭克今天有點反常。往常總是追隨在皇太子殿下身邊、幾乎形影不離的那個紅發男子不見了,辦公室裡也找不到他的蹤影。穆勒伯爵馬上意識到約翰·勞爾這個帝國貨幣改革的始作俑者,在金鈔體系遭遇重創、瀕臨破產的關頭,已經失去皇太子的寵信,那麼理所當然的,這個曾經風雲一時的人物也將被“改革俱樂部”除名,帶著終身無法消除的“污點”,黯然退出政治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