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 熬鷹航空業 作者:中克希德 (全書完)

 
regn13 2018-1-7 22:43:07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127 65820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19:49
第八百一十章:兩個法國人
    有了性能大大地上了一個台階的高溫渦輪,那當然也不可能光是用到太行的核心機上面,至少624所終究還是屬於聯合航空發動機公司旗下的單位,各項科研資金也都是聯合航空發動機公司撥發,因而算起來624更像是一個聯發公司下面的大項目部,甚至其它的設計、生產單位都可以這樣來進行定位。

    那麼話又說回來,既然這新的高溫渦輪已經技術搞出來了,自然改進中推核心機的計畫也是要接著上馬,之前早就眼巴巴地等待著新的高溫渦輪現在有了,那還不得爽翻天,要不然後續性能增強型的渦扇12/q-160/g-2000-2發動機可就真的是一樣都沒法進行下去。

    所以這個時候的624所,那依舊也是相當地忙碌,唯一的一台sb-101高空台不僅要承擔兩款核心機的測試工作,這中間還要絕對保證渦扇12發動機測試工作的進度需要,甚至之前安排的設備檢修工作都是在過大年的時候進行,當時楊輝是沒有看到那些過大年的時候還在加班檢修高空台的工作人員,那叫一個幽怨。

    不過這些情況很快就會有所改觀,至少現在聯合航空發動機公司已經開始了性能更強悍的新一代高空台設計建造工作,這才是真正比照著世界最前沿水平去設計建造,而這東西到現在也就是只有美英蘇三國有,法國這五大流氓之一的國家都在此領域表示放棄,而共和國則是正在努力地衝擊著,只不過就是時間恐怕會耗時五年以上才能看到成果。

    而隨著法國那邊的適航證資格審查不斷地完成各個小項目,一向都是傲嬌的法國佬徹底不能淡定了,資格審查中的中航西南旗下的公司帶給他們的震撼太大了。

    不說人員機構臃腫的問題,反正這些不歸他們法國人管,同樣法國人也知道這是所有大型公司的通病,世界五百強的公司沒有誰敢說自己的人員機構是足夠精簡,最多也只能說同類型公司中不拖後腿就行。

    真正讓法國佬吃驚並滿臉斯巴達的,其實就正是西方工業國家一直引以為豪的工業技術方面,倒不是說這中航西南的基礎生產設備有多牛逼,實際上工廠裡面很多設備還是比不上法國這種可以滿世界採購設備的一流工業國家,但這中航西南旗下的工廠也並非是全無亮點。

    其中一位之前同共和國打過交道的一位法國審查人員嗎,那就是默默地對旁邊同事說著:「大概是十年前的時候了,那時候還是83年的巴黎航展,反正那時候我們同這個國家之間的關係還很不錯,所以當時就出售了整套的atia給他們公司,也就是我們之前所看到他們使用的那套ad軟件,而當時我就前來負責安裝培訓工作,並借此機會接觸到了這個國家的航空工業,而那時候我給的評價是全面落後二十年,且毫無技術亮點。」

    這話說的很小聲,似乎是怕有其它的人聽到一般,僅僅是讓旁邊的那位法國同事聽到了,而接著則是有些好奇地想要聽到下文,因為就他現在所看到的所有情況綜合起來,實在想不通為什麼會是給出如此惡劣的評價,這完全不應該啊!

    單就看剛才走過的零部件精加工工廠,那裡面的四軸和部分的五軸加工中心雖然使用了有些年日,明顯應該是八十年代的時候改採購,但放在現在也依舊是世界主流的精密機械加工設備,還有之前雖然只是重重一瞥,但他一眼就能認出來的圓弧端面齒輪加工機床,那東西絕對是歐洲才有的技術,但那機床似乎掛著的牌子是一家共和國的公司所生產,難道是他們購買了機床生產技術?

    反正一切的一切,都是各種透露著一絲絲地怪異地氣息,現在進行資格審查中的這家公司絕對不是所謂的落後世界主流20年,真要算起來最多也就是落後十年左右,而十年的技術落後程度都是完全可以在機械工業生產中接受的,畢竟機械工業的更新換代並沒有電子工業來的那麼迅猛。

    於是在滿臉地不解中:「落後二十年?我看這不也太像把,雖然他們很多的精密加工設備還是之前進口自我們歐洲,但是這些八十年代的設備同樣也絕對是空客和斯奈克瑪公司使用中的主力生產設備,雖然在禁運政策下他們在2000之後就會陸陸續續地落後到20年的樣子,但現在」

    後面沒有說出來的話自然是不言而喻,這意思就是說現在的中航西南雖然遭遇西方國家禁運,但不管從哪方面來看都還並不是太落後。至少中航西南在楊輝的影響下,抓緊時間在85年後期大量採購更新的機加生產設備在現在看來肯定不會落後太多,因而現在的中航西南是絕對符合生產資格認證標準的。

    同樣,回答他的則是更多地疑惑和不解:「沒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家被稱之為中航西南的公司實在是發展的太快了,他們僅僅是抓住了八十年代這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各種技術的跨代追趕,若非是我今天親眼看到,打死我都不會相信他們能夠有這麼快的發展速度,這對我們歐洲國家來說就實在是太可怕。」

    但很快又想起了什麼,似乎是在給自己找藉口,又或是是在安慰自己:「不過還好,我們又及時地對這頭東方的巨龍實施了禁運,三十年前他們是如何漸漸地落後於世界航空工業的發展,那麼今天他們還將繼續走上老路,航空工業是整個國家或者世界的綜合工業能力的體現,八十年代他們能夠得到整個西方國家綜合工業的支持,所以飛速發展,那麼現在實施禁運之後,他們就只能得到自己國內有限的基礎工業支持,落後世界的發展幾乎是必然。」

    這位法國人看起來對航空工業的研究非常透徹,同樣對共和國的航空工業、基礎工業的研究算是相當的清楚,至少在這時候看來它的判斷是沒有錯誤的,要是共和國沒有飛速發展的改革開放,那麼現在中航西南的輝煌也確實只是曇花一現。

    但他們恰恰則是低估了共和國的發展速度,真的要到了2000年之後,單就是共和國自己的基礎工業,同樣也能夠有很大的發展和提升,到時候中航西南的發展依舊是不可阻擋的,因為那時候更有了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

    而現在,驕傲的法國雞當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一路上哼哼唧唧一番之後,最終還是很配合的按照之前法國政府的要求,只要滿足要求就讓通過,能夠達到發證的標準就發放適航證,實在是法國人他不需要再玩什麼盤外招,禁運的威力是絕對不能小覷的。(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19:49
第八百一十一章:傻眼了吧
    能夠按照正常的程序走下去,那當然就是再簡單不過,很快僅僅在半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所有子系統部件的承包商生產資格審查,再加上飛機有一些系統是直接就國外採購的子系統,比如mp-75的航電是採購了法國製造,那東西法國佬會卡脖子?

    而一些德國製造的子系統同樣也是不少,因此終於還是進入到了最關鍵的飛機總裝質量控制審查階段,雖然參觀總裝車間是很大程度算是有些涉密了,但考慮到這聯合客機公司直接就是製造民用客機的,那就公開好了,反正天下也沒有不透風的牆。

    所以是當一隊法國佬在長安城落地之後,就首先是非常有趣地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條跑道把當地工業區分成左右兩個不同的樣貌,一邊是幾十年之年在蘇聯的支持下建造的蘇系總裝廠房,在經過這麼多年使用和風雨的侵蝕之後,老式的鋼筋混泥土廠房終究是在外面看來顯得破敗不堪,雖然隱隱約約也看到那邊一裝有四台發動機的大型飛機走下總裝廠房,但總給人一種蕭瑟之感。

    在看了西飛的廠房之後,這群法國佬就打心底裡的高興,似乎他們就是看到十年之後的整個共和國航空工業一般,它們都是如此的破敗不堪,那麼心情大好的情況下,要再看跑道另外一邊的白色建築群,自然也就能夠體驗到過山車的感覺了。

    為什會不爽?那當然是因為這聯合客機公司新建的廠房實在是太牛逼了,首先第一眼過去聯合客機公司的廠房本身就比西飛的鋼筋混泥土廠房好看太多,而使用的也就正是後世最常用的鋼構廠房,也只有這樣的設計才可以把廠房的面積做到如此之恢弘,而這種足夠巨大的廠房才能夠容納下專門為mp-75客機設計的大型脈動總裝線的安裝。

    一條大型的脈動總裝線的佔地肯定要比起汽車流水生產線更加龐大,雖然說在進行總裝的時候,都是直接安裝飛機的各個大型成品結構件如機翼、機身框段、起落架之類的,這很多的部件在之前都有預先總裝成了大型的構件,這就比較類似造船工業中的分段造船法,對於這種大型的成品結構件其實也可以說成是『分段』。

    而為保證這些飛機的『分段』生產效率更夠跟上飛機總裝線的需求,它們同樣也是使用脈動集成裝配線進行大規模生產,不過礙於mp-75採用了廣泛的分工生產,因而這些『分段』的脈動總裝自然在聯合客機公司這邊是看不到的。

    但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這一整條飛機的脈動總裝線同樣是需要用到配套的好多條用來生產『分段』的脈動裝配線,但真正最刺激人感官的還是飛機最終總裝時的脈動總裝線最牛逼,畢竟一架mp-75的尺寸也是絕對不小,光是第一個站位總裝起來的機身長度就達到了32米長,而整個mp-75的脈動總裝線因為是世界上首次建造使用,站位則是達到7個。

    這也就意味著,刨去各個站位之間相鄰的距離之後,就算飛機首尾零距離相連也需要生產線的長度達到200米,而事實則是各個站位之間是絕對有很大的距離隔開,以供人員通過和飛機的安全,最終也就使得mp-75的脈動總裝線長度達到了300米往上,為了有效控制生產線的長度,最終又不得不選擇了採用u型來佈置總裝線,而如此長度又是呈u型佈置,這就大概是一個普通的400米環形跑道切掉了一端環形的樣子。

    而這還僅僅是總裝線的長度,配套給脈動生產線使用的不僅僅是總裝線,還有一旁配套的零件庫房之類的零碎,所以整個廠房的面積是絕對能夠達到一個配備標準400米環形跑道的現代化操場大小,想想置身於這巨大的廠房之中到底是什麼感覺。

    就在法國人隨唐昌紅走進廠房的時候,剛正式開動生產線還沒有半個月時間的mp-75脈動總裝線已經開始了工作,而每個站位之間的一次脈動間隔是4個小時,現在的mp-75生產線上是一天工作9個小時,中午4小時,下午4小時,其中有1個小時來用作中間的一些比如某個站位出現特殊情況,需要延時等問題。

    總的來說,現在mp-75飛機的脈動總裝線每天脈動兩下,3.5天就能總裝下線一架飛機,一個月倒是能夠直接完成8-9架飛機的生產工作,說實話這速度確實不怎麼好看,國外採用的老生產線一個月馬力全開同樣也能達到這樣的效率,甚至還有所超出。

    但這時候的脈動生產線就不一樣,4小時是現在生產還不熟悉情況下的結果,而且這中間3、4號站位其實是一個原本需要5小時完成生產的站位分解拆開來安排的,若是真的需要全力開動生產,在後期3、4站位的工人在生產操作熟練之後,再配合採用作業共享的方式,其實3、4兩個站位也可以合併成一個站位來進行生產,如此生產線就變成了6站位設計。

    6站位的設計直接導致一架飛機的總裝只需要3天時間就能完成,一個月就能夠至少生產10架飛機,到時候共和國這邊的聯合客機公司在加上德國mbb公司的兩條脈動總裝線一起開工,一個月最高就能交付16-20架飛機,那麼一年就是200架左右,現在儲備中的600架訂單不過是3年全速生產就能完成。

    當然,mp-75肯定不可能做到每年都有200架的訂單收入囊中,大概能夠達到每年一百多架就算相當不錯了,到時候平均兩條生產線每個月也就是各自生產當年訂單5-8架而已,不過這時候又必須要考慮到之前積累的600架訂單,在把它算進來之後,就可以和保證兩條總裝線在正產速度下生產10年,而10年之後的事情,那真的就是誰知道?

    或許還到不了那個時候,聯合客機公司這邊的總裝線就要改為生產新的120座級mp客機了。

    看到眼前這龐大的生產線,中間各種的agv運輸車從專用通道把庫房中的零部件送到指定的站位,而與此同時最為激動人心的時刻已經到來,工人們全都暫時走到生產線劃定的安全位置上,那邊在統一的脈動管理系統遙控下,牽引車連帶著固定飛機的工裝一起

    感覺到廠房中的光線突然一變,這不由得讓鄉下來的法國佬心裡一緊,這尼瑪是要幹什麼?而下一刻才發現原來的白色燈光已經變成詭異而又不詳的紅色,隨後則是滑輪和8根鋪裝在生產線上的軌道之間輕微摩擦聲,整個生產線7個站位上的飛機一起動了起來。

    這就如同見了鬼一般,法國佬瞪大了眼睛表示完全看不懂這是什麼節奏了,還能這樣生產飛機?這完全沒有見過啊,但是看起來還真特麼的是高大上啊,什麼空客波音麥道,你們都是渣渣啦!(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19:50
第八百一十二章:都給我老實點
    這是整條生產線開動起來的第四次脈動,同樣也就意味著第五個站位等待已久的工人們,也終於迎來了他們在這生產線上所需要裝配的第一架飛機,移動到位的飛機編號為75-0012,意思就是說這架飛機是mp-75自第一架原型機以來,工廠生產的第12架飛機。

    到了第五個站位的裝配時,整個飛機在前面四個站位中已經組裝了大致的外形,現在需要的就是五號站位的工人按照之前培訓的要求,進入飛機的內部進行液壓管線的安裝和調試,而這也直接關係到整個飛機的飛行控制系統能否順利運行。

    至於說在這90年代生產的飛機上為什麼還使用老式的機械液壓控制,看人家空客直接在七十年代末期設計的a-300上就直接使用了電傳飛控,你這是不是有些太過於落後了?

    其實,這種想法自然有失偏頗,mp-75雖然也在控制系統中部分引入了電傳飛控設計,倒是和當年的殲七四飛控設計思路差不多,但民航飛機肯定是要求安全要絕對地可靠,再加上603所也是第一次涉及到在大型飛機上使用電傳飛控,各方面的經驗都還不足,因而保留一整套的機械液壓控制系統是肯定要有的。

    而把完整的電傳飛控用在民航飛機中,全世界範圍之內也就只有空客這樣幹,其它的諸如波音、麥道之類的公司,他們在民機上引入電傳飛控也同樣是90年代才小心地試著接受,其飛控的電傳化程度和這邊mp-75也是差不多水平。

    這也就是說,並非是mp-75的飛控有多落後,而是說空客在客機上使用的電傳飛控太超前了,主流水平其實也就是現在mp-75這種將電傳試著裝上去用,而飛機依舊保留完整的機械液壓控制系統。

    所以,這才有工人們拿著之前已經已經加工成型的管路,進入到飛機的內部開始按照規定的順序,比照著圖紙沿著飛機隔框的開孔進行著管路鋪設安裝工作,而其他的14號站位則是重複著自己前十多天已經做過的工作,倒是6號站位的動力系統安裝工作組還依舊眼巴巴地看著5號站位的飛機,而更遠的7號站位則是直接連人都沒有看到,他們還至少要等6天才能正式投入工作。

    一次脈動成功之後的生產線恢復了平靜,各個站位按照要求完成著自己當前的任務,而一旁的法國適航認證工作人員則是依舊沒有緩過來,他們實在是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景象。

    一位中年法國人想來是受到的刺激不小,是撒丫子就想要往那邊的總裝線跑過去看個究竟。但他這行為肯定是不行啊,非工作人員進入工作生產線區域,萬一造成生產事故怎麼辦?這生產線和線上的產品哪一個都不是這法國佬能夠賠得起滴,就算賠了褲衩都不行。

    那邊隨同隊伍一起進入的工廠安保部門工作人員則是眼疾手快,直接就伸手把衝動地法國人凌空撈了回來,這種感覺就像是隨手撈起了一隻雞鴨一樣的輕鬆,倒是那法國人感覺自己被凌空飛起來之後,終於也還是回過神了,趕緊撲騰一番要掙開束縛。

    感覺手中這法國人是冷靜下來了之後,這把人放下,而隨手又從另外一邊拿起一頂安全帽扔過去,那種意思其實很簡單,絕對就是:您即將進入聯合客機公司的生產裝逼現場,請帶好安全帽!

    沒錯,就是這種意思,以唐昌紅為首的眾人現在拿真是相當地高興,雖然這條生產線並不是他們603所設計的,但這絕對是全世界上第一條正式投產的飛機脈動總裝線,只此這一點也足以自豪。

    「請注意一下,大家把所有攝像、存儲設備都拿出來暫時交由門口專人保管,這一點希望大家能配合,前面還有專門的安檢設備,我不希望到時候大家中有人被檢查出一些不太友好的東西來,所以還請配合。」

    說完之後就是一副你們自便的樣子,而要是放在幾年之前,這種待遇還從來都是共和國去參觀國外的的大型生產線才有的待遇,現在就要反過來到法國人來享受了,真是三十年河東河西啊!

    其實這法國佬中間當然是有人在此之前聽說過一些風聲的,為此還特意受到空客公司的私下溝通,在雙方進行了一番不為人知的py交易之後,這位原本是打算藉著自己特殊身份來客串工業間諜,但這個時候一聽到說前面還有專門的安檢設備,這心裡一下就虛了。

    雖然他知道自己身上帶的設備都是世界頂級的,但這終歸還是有被發現的可能,特別是剛才一進入廠房大門,就看到那一番震撼的景象,他明顯感覺現在聯合客機公司的科技含量已經深不可測,自己這點小玩意兒恐怕很大可能要被查出來啊!

    想到這裡,它明智地感覺到空客的錢不好拿,還是小心為妙。

    確定了要把拍照設備留下,那很快就有一個新問題來了,他的微型照相機是設計到西服的紐扣中,要這時候把東西取下來幾乎是不可能那麼容易的,而就算取下來交給這邊的聯合客機公司暫時保管,就鈕扣相機那怪異的造型,那不還是要暴露了嗎?

    思來想去,總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不進去參觀最好,但這心裡卻又像是被貓抓了一般,總想著要一探這生產線的究竟,為此就只剩下最後一個解決方案。

    硬著頭皮,先是忐忑地解開了西服的扣子,同時又故作矯情:「這廠房裡面的供暖很不錯啊!連我這都微微感覺到有些熱了,不錯、不錯,工程廠設計的非常人性化,這一點是能夠滿足我們適航證要的勞動保障的。」

    而後,則愣是直接脫掉了訂有鈕扣相機的西服,就這樣在共和國大西北,整個12月寒冬穿著一件襯衣大秀身材,這簡直就是鶴立雞群啊有沒有,雖然這廠房供暖也確實不錯,但也絕對不至於你直接熱得脫掉外套吧,這就真的是太搞笑了。

    大概公司安保部門是看出來了這裡面的貓膩,但也並沒有直說,這法國人都選擇了按規矩辦事,那咱也就給他留個面子好了,反正等一下還有一道關口來做安檢問題,自己也不用擔心什麼。

    而這反過來的,倒是突然對法國人衣服上的貓膩產生了濃厚地興趣,待會兒等到法國佬進去之後,自己一定要好好地檢查一下這衣服。

    就這樣,這法國人是萬萬沒想到等他參觀完成並回來穿衣服的時候,恐怕扣子就要少上那麼一兩顆了,可惜這還偏偏不能聲張,這就真是尷尬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19:50
第八百一十三章:新的項目
    帶著法國土包子參觀世界最頂級的的飛行器生產總裝線,而且還是在一向都不被法國人看好的共和國這片毒菜國土之上,那種雙方完全不同的感覺實在是不好形容,用『五味陳雜』這詞想來也僅僅算是能夠略微描述一二。

    但實際上則是不管法國人如何想的,在最後階段為期幾天的考察之後,還是趕在12月中旬就完成了所有的資格審查,而當資格審查完成之後,那邊法國民航局自然也是直接發放了之前就已經準備好的兩試航證。

    mp-75現在是拿到了北約三大的試航證,有了這樣響噹噹地牌子掛在那裡,加上經過半年時間的商業飛行測試之後,漢莎城際航空公司正式對外載客營業,首批雖然只有4架飛機可以投入使用,但後續依舊是可以每月增加三架飛機投入運營中,這樣的交付效率絕對不低。

    而也正是93年的聖誕節,德國民眾在訂購機票的時候,首次見識到了一種新的機型:mp-75,而在德國媒體的宣傳下,這架飛機已經是作為德意志本國航空製造業崛起的一個重要標誌。

    因而抱著想要體驗一下飛行舒適度的乘客也著實不少,甚至後續幾天中空乘連續發現了奇怪現象:有的乘客買了機票飛到目的地之後,馬上在飛機返航的時候,居然又能看到上一班的乘客

    德國的首航順利,而共和國這邊的聯航公司也同樣使用之前交付測試的一架飛機,進行了第一次川藏之間的高海拔民航客運飛行運輸,而有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則是這次國內的首航,雖然飛機的上座率達到92%,但是大部分居然也是外國人,一問才知道這居然是傳說中的外國驢友團隊,而大冬天跑到藏區旅遊,也只有外國人才有這不怕死的精神。

    所以說mp-75的首航似乎更多是賺取了外國人的錢,那是否這也意味或者說是象徵了一些什麼東西呢?

    伴隨著飛機在啦撒機場降落,甚至不需太多的麻煩,部分藏民直接換而乘坐同機場的運七最新改進型,或者說是乘坐有了新名字的新舟30客機也沒錯,這架飛機的上座率雖然只有70%,但是後面貨倉倒是裝了滿滿地一艙,伴隨著渦漿發動機的槳葉撕裂空氣,新舟30則是執行著藏區人民出行的最後一級公共交通運輸。

    而這一年的12月底,楊輝則是在帝都渡過,同樣伴隨著楊輝一起的自然還有一些國內的政府高層,或者更加直接的應該說是楊輝陪著這些國家領導人一起全程等待著mp-75和新舟30的首次藏區民航客運任務的消息。

    而伴隨著千里之外傳來新舟30成功降落在當地一處簡易機場,一直不苟言笑的民航局新任局長,陳局長算是笑了。

    「好啊!我們共和國終於靠著自己的力量,完成了被稱之為世界屋脊的藏區公共交通建設工作,在此之前的國外飛機,可同樣也沒有哪一款可以做到這樣完美地同我們實際國情相匹配,所以我們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終究還是要依靠自己的民航製造業啊!」

    新的民航局局長同樣是93年12月上任,而這位的上任之際就遇到了兩款國產客機首次商業航行成功的這等好事,雖然這也有前任栽樹的原因在裡面,但新局長的運氣好也要承認啊!新官的第一把火確實是在聯合客機公司幫助下燒的相當紅火,而這等結果也就順利將他的事業在一開始就同聯合客機公司綁到了一起。

    以後的日子中,共和國的民航局就要改姓西南了,八十年代mp-75項目在國內遇到的所有阻力,在往後的新飛機項目中,肯定也不會再發生,因此這也算是一大值得慶祝的好事。

    在帝都遙祝了mp-75和新舟30的首航成功之後,一眾官僚們終於是漸漸散去,但最後的總理辦公室秘書則是匆匆走來,將楊輝和民航局局長留下,據說是要到中楠海商量一下關於mp-75飛機的後續發展計畫。

    楊輝就知道國家現在看到了民航飛機製造業的巨大發展空間之後會忍不住,想要發展民航製造業是順理成章的,而能夠有國家給支持當然大有好處,之前藏區空中公共交通網建設項目就是典型的國家工程,聯合客機公司在拿下這項目之後,幾乎後面整個新舟30飛機的研製資金都是國家撥款70%。

    所以說,楊輝同一邊陳局長對視一眼之後,皆是笑著走進了汽車的後座,沉悶地氣氛中陳局長倒是拋出了一大訂單:「你知道,我們民航局有權利指導國內民航飛行公司的飛機採購,這次mp-75客機的56兩級座艙90座佈局被指定用來做低客流密度的幹線飛行,新的採購訂單加起來已經有60架,你們可要好好地準備準備。」

    說到國內的採購訂單,楊輝就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在國內只要你的東西能夠堪用,又有國家政策的支持,要拿到訂單也是非常簡單,畢竟這年頭民航公司都是國營性質,所以飛機採購還是要受到一定的國家政策影響。

    甚至不需要任何的思考,楊輝直接就給出了滿滿地自信:「國內的訂單我們肯定是能夠吃下,60架不過是我們生產線全力開動起來之後半年就能完成的生產,倒是這90座佈置的低客流密度幹線飛機,肯定需要更加充足的動力才能保證飛行所需,所以這就必須要用g-2000發動機才行,這一點國內的民航公司願意承擔風險?」

    雖然楊輝和一眾g-2000的研發人員是信任這款發動機,但作為一款新研製的航空發動機,你就算是三巨頭來研製,發動機前期的運營中同樣也是有一些風險,國內民航公司在當年的運七項目中吃了虧,現在

    但楊輝顯然是忽略了一點,陳局長並不是太在意地保證著:「這就放心好了,你們這不也是拿到了法國的g-2000發動機適航證了嗎?有這一點就足以表明發動機是可靠的,到時候國內肯定採購g-2000發動機,這原因就和mp-75銷售到美國的訂單中全部都裝配-34發動機一樣,國家意志!」

    最後略微較重地說了『國家意志』四個字之後,也不等楊輝的回話,又轉而換了一個話題:「那暫時先不說這訂單的事,這次總理叫我們去談話,那麼楊總是認為大概會談什麼?我洗耳恭聽!」

    洗耳恭聽麼

    既如此,那楊輝也不介意先提前溝通並統一一下口徑:「這並不難猜,大概也就是關於mp-75的後續發展規劃而已,聯合客機公司那邊已經做了對民航公司的市場調查工作,數據表明國內在未來二十年之內對130座的單通道窄體幹線客機需求至少為600架,所以項目組打算對mp-75進行拉皮以增加機艙的長度,想來總理這次找我們談的應該也是這事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19:50
第八百一十四章:禁飛區
    似乎總理已經在此等上了有一段時間,而隨著秘書把楊輝和民航局的陳局長一起送到,總理則是比較隨意地招呼著兩人到旁邊的沙發坐下:「這邊來談!因為這次我們要談的事情比較多,這邊的沙發比較舒服一些。」

    就這樣,也便拉開了MC-75的後續開發工作的商議歷程,而這次的後續開發工作似乎也並不是那麼簡單,總理在會議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問題。

    「MC-75客機和CG-2000發動機之所以能夠順利地拿到西方國家的適航證,和這款飛機定位為100座以下的大型支線客機有關,雖然它也可客串一下小客流密度的幹線客機市場,但由於空客、波音都沒有關注這一市場,再加上我們的各種努力之下,這才頒發了適航證,現在我就想問你們要是把MC-75到100座以上,覺得現在能夠頂得住壓力嗎?」

    都說國家高層什麼的對各個行業具體情況並不會太熟悉,但這次總理的一番話倒是直接顛覆了楊輝的認識,對於別的領導還不敢說,但至少現在這位總理對民航業應該是仔細調研並聽取過匯報,要不然也不會一上來就問到如此尖銳而又一針見血的問題。

    同樣,那邊民航局的局長馬上就要在民航領域摸爬滾打,自然還是要對民航飛機業有一些清晰的看法,所以簡單的三人會議中都還算是對這次談到的問題有比較深地認同,也知道這次若是打定主意要進入到100座以上的幹線客機領域,壓力絕對不小。

    這時候的楊輝心裡面自然是諸多五味雜陳,像聯合客機公司這種以支線客機起家的飛機公司,通常都是在公司完成了基礎的支線客機型號佈局之後,便開始聚集起所有力量,轉而開始衝擊737這類全世界需求量最大的窄體幹線客機市場。

    上一位面九十年代衝擊這一市場的支線客機公司一共是兩家,分別是荷蘭的福克公司,以及印度尼西亞的努桑達拉公司,但非常遺憾的則是這兩家在上一位面90年代衝擊窄體幹線客機的公司,最終都是以失敗告終。

    荷蘭的福克公司自然不用多說,那是從一次世界大戰就存在的世界最老牌飛機商,一戰中對協約國造成巨大損失的『福克災難』那就是福克公司生產的戰鬥機給打出來,因而這家公司絕對是牛逼。

    而二戰後的福克公司則因為他們之前為德隊生產了F-190戰鬥機,因此被盟軍好好得搜刮了一番之後,便徹底失去戰鬥機的能力,但戰後的福克轉而進入到客機業,從支線客機開始做起,到了83年的時候幾乎是和MC-75為同一個時間節點,開始了一款氣動和上一位面共和國RJ-21極為相似的大型噴氣式支線客機福克100的設計。

    而這架福克100飛機則僅僅只是剛好定位在最高載客107座,且定型交付在88年,那時候的空客、波音還沒有什麼默契,他們更多是認為福克100是同麥道公司的MD-82或者MD-90進行競爭,因而自然是願意聽之任之的並未發起對福克公司的絞殺,反正坐山觀虎鬥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很快,隨著福克100在88年成功定型並交付,福克公司開始野心膨脹,又開始了準備對福克100進行拉皮手術,直接要準備進入到130座的窄體幹線客機市場。

    而恰好在這種情況下,隨著波音和麥道公司之間的合併,波音公司自然是接手了麥道手中兩個不錯的項目:麥道90和麥道11,而後的麥道90更名為波音717客機,載客也是110人,這也就意味著不管是福克100還是後續計畫中的型都和波音展開了正面競爭。

    這下福克公司悲劇了,此時又恰逢空客公司準備開發-318進入到100座的小幹線客機領域,因而空客、波音這兩個唯一剩下來的幹線客機巨頭就開始了對福克公司的絞殺。

    而在兩巨頭的聯合絞殺之下,很快福克在97年就宣佈破產,原本前途一片光明的福克100就此停止生產,該型號飛機共計只交付了284架,之後就關榮了,而福克也成為了第一個被空客、波音聯合絞殺掉的挑戰者。

    在90年代同樣有此遭遇的還有印尼航空業,別看印尼這國家不咋滴,但實際上他們也有過輝煌的航空業,比如前面提到的福克公司創始人就是在印尼長大,而印尼自己也在二戰後有著一條頗具特色的航空工業之路。

    印尼被譽為「千島之國」,島與島之間非常需要航空運輸。在蘇哈托時代,印尼決心全力發展自己的民族工業,努桑達拉公司。這家公司在德國留學歸來的哈比比總經理的主持下,一方面是從西方大量引進專家,另一方面則是同時派出大批工程師到西方學習航空技術,該公司鼎盛時期擁有員工近2萬人。

    而傾印尼舉國之力的努桑達拉公司,先是與西班牙合作研製了30-50座的C5,而且全球表現不錯,之後印尼飛機工業公司又獨立研製70座的螺旋槳飛機250,這是一款在九十年代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機型,甚至比同一時代共和國的運七100更加先進,。

    反正在亞洲金融風暴前,世界航空界提起支線飛機的後起之秀,代表者自然就是印尼。

    但就在250試飛超過上百小時、國內量達到上百架,還差一年就可以取得美國聯邦航空局(F)和歐洲聯合航空局(J)適航證的時候,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印尼經濟癱瘓。

    隨後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開始介入印尼經濟,對印尼的經濟進行所謂的診斷後得出的病因之一就是:印尼政府把國家很多財富投到航空工業,幹了力所不能及的事。

    到最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答應援助印尼,但附帶條件之一就是「一分錢都不能往飛機上投」,如此,印尼飛機工業公司則隨著亞洲金融風暴被沖垮,其優秀人才大部分都被波音、空客吸收,雖然後來也有過打算同共和國合作開發想大型支線噴氣式客機,但都是不了了之。

    就在努桑達拉公司垮掉之後,直接就有西方媒體披露出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背後,其實也有波音和空客的黑手,之所以世界銀行會給出可笑的「診斷」,自然是因為印尼當時在250的基礎上又提出要搞一個110座的2130。

    而這雄心勃勃的一步,實際上就是努桑達拉公司想參加到幹線大飛機俱樂部裡去,這對波音、空客而言,無疑又是一次吃了「禁臠」的「大逆不道」之舉,結局也就自然悲劇收場。

    所以說,儘管波音和空客相互間競爭激烈,但對於那些富有挑戰精神的後來者,兩巨頭卻很能團結一致,無論東方、西方,無論是敵是友,只要敢於挑戰其大飛機市場禁地,那就要格殺勿論,因此,100座以上的民航飛機從90年代開始,一直是世界民機市場除了波音和空客以外的「禁飛區」。(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19:50
第八百一十五章:禁飛區也要闖
    上一位面90年代的挑戰者們用生命和鮮血來告訴其他蠢蠢欲動的後來者,大飛機領域唯一留下來的兩巨頭已經聯合起來,所有敢於挑戰這一領域的後來者都將要面臨巨大的壓力。

    如此,隨後的巴航工業和龐巴迪這兩家和福克、努桑達拉同時期的支線客機製造商也就熄滅了內心的衝動,又老老實實地繼續做自己的支線客機行業,而正好隨著福克和努桑達拉的倒下,市場份額自然也就由巴航和龐巴迪吃下,這便造就了97到2010年中間這段時間中間,都沒有任何敢於挑戰窄體幹線客機的公司出現。

    這一直就要等到上一位面的共和國首先用arj-21這款70座的大型噴氣式支線客機來試水開始,這項目自宣佈之始便引起了各方關注,但幾年後感覺到波音和空客對arj沒有什麼動作之後,很快得到信號的三菱宣佈90座的mrj研發,蘇霍伊公司宣佈95座的ssj-100上馬。

    更有甚者則是龐巴迪仗著自己是加拿大公司,並且又有英國的背後支持,於是直接公佈了s-100這款130座的准幹線客機,巴航同樣不甘示弱地宣佈了114座的e190項目,兩大蟄伏已久的支線客機巨頭終於站出來挑戰幹線客機領域。

    但不管如何,實際上就算s-100和e-190這兩飛機,甚至包括此時在計畫中的mp-130也都一樣,它們有著一些大型支線客機的味道,而並非是a-320那樣一開始就是標準的幹線客機。

    但確實到了2010年之後也比較怪異,對於這些蠢蠢欲動的挑戰者們,空客和波音似乎並沒有什麼動作,如此就有進一步刺激了最開始宣佈了arj項目的共和國,既然沒有什麼危險的氣息,那咱就甩開膀子幹嘛!

    直接瞄準著a-320最新改進版去的-919幹線客機正式出爐,之後則是更進一步的同俄羅斯簽下合同,雙方共同開發-929大型寬體雙通道客機,客機製造業又可謂是風雲再起!

    一想到這些事,楊輝心裡面其實是覺得90年代去挑戰空客、波音是有些不太吉利的,要是再緩一緩等到2000年之後或許環境又要好一些,但現在這情況又怎麼說呢,實際上就是這時候的聯合客機公司已經箭在弦上,對mp-75的進一步拉皮已經是必須走下去的路。

    如此,楊輝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對mp-75進行改進,將其載客提升到130座,並且航程增加到標準的窄體幹線客機指標都是沒有問題的,在技術上我們完全可以做到,但我們現在就一直考慮如果公開這個項目,這勢必意味著空客、波音甚至還要加上麥道的三方聯合絞殺,到時候不僅可能導致我們的130座改進型計畫失敗,甚至還有可能直接波及到現在形勢一片大好的mp-75。」

    有基礎型飛機可以用來拉皮自然是不錯,但是要是拉皮失敗,那麼福克公司就是典型前車之鑑,至少現在聯合客機和福克公司的產品線太像了,mp-75對應福克100、新舟系列對上很福克50。

    這簡直就是支線客機界的波音和空客,至於同時期的巴航和龐巴迪、努桑達拉,他們自然還沒有可以用作拉皮的大型噴氣式支線客機項目,所以還沒法和聯合客機公司以及福克相提並論。

    同級別的福克在上一位面死的那麼壯烈,所以楊輝現在心裡面還是挺虛的,但不管如何,這次的楊輝已經有了決定。

    福克掛掉那是福克公司的事,咱聯合客機公司肯定和福克不同,共和國做為世界人口大國,目前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又有著巨大的窄體幹線客機市場,這自然也和荷蘭這種鼻屎小國有天壤之別,共和國此時甚至同麥道合作生產著大型寬體客機,這暫時不也還沒有看到正式反對嗎?

    既如此,那就要在這個時候頂風前進,逆水行舟是不進則退,現在是危急存亡之秋也!

    「雖然國際行業形勢比較惡劣,但我們依舊有自己的一整套辦法,現在就看政府是不是願意支持我們了,反正現在大致的計畫就是瞞天過海!」

    一聽說這次已經有了方案,總理倒是願意好好地聽聽,至少這瞞天過海之計在共和國一直都是有著神奇的功效,因而饒有興趣:「瞞天過海嗎?那我就聽聽是如何的瞞天,又如何的過海!」

    此時的楊輝已經成為了話題中的主角,因而也是各種計畫不斷:「很簡單,這瞞天過海自然是需要我們有周密的計畫,比如這次我們就打算在對mp-75進行改進到130的時候,會打著另外研製一款軍用特種飛機平台的幌子來進行設計。」

    楊輝的計畫自然是很靠譜了,你要是一開始就公佈130座的改進計畫,那這中間3-4年左右的設計試飛時間絕對可以讓空客、波音反應過來,並且從長計議各種辦法,抓住任何的機會直接以各種楊輝並不清楚的方式來搗亂。

    但現在若是打著研製軍用飛機的幌子,那肯定就要簡單很多了,首先共和國的軍用飛機研製保密程度本來就高,不需要對外宣佈任何消息也不是什麼稀奇事,真要是對外宣佈了才是怪事,其次這客機改進而來的飛行平台本就封閉,裡面到底是裝的特種設備還是標準的民航飛機佈局,這都是從外面看不出任何端倪的!

    這一提議剛出來,頓時就讓人眼前一亮,這年頭似乎還真沒有民航客機的研製過程中秘而不宣的,相信空客和波音只要沒有聽到消息,自然也就不會想到這裡面是這樣在搞事,自然這項目也就不用擔心有人搗亂。

    「那麼陳局長你這邊,看看楊輝同志提出的這個方案是否可行?你們民航局應該也清楚這樣一來的好壞兩方面吧,那麼是不是能夠給出一些必要幫助和支持?」

    連總理都這樣說了,那陳局長當然是不敢有任何遲疑:「完全沒有問題,楊總經理的方案非常不錯,雖然研發中秘而不宣會造成客機的訂單處於0的狀態,而且到時候飛機研製出來之後,肯定也很難拿到國外的適航證,但我們民航局完全可以派專人跟進試飛,到時候只要沒問題就直接發放適航證,並且將在短時間之內組織國內的民航公司在項目公佈之後下訂單採購。」

    民航飛機之所以會在原型設計階段的時候就各種大肆宣傳,為的就是要爭取訂單,這次楊輝這樣搞肯定就很難拿到訂單了,因而這就需要國內的密切配合,不過這萬事都還好,現在的民航局改姓西南了,這些問題都可以雙方配合著解決掉。

    決定了新的mp-130要秘而不宣地研製,並且還是打著研製軍用特種飛機的幌子,那自然總理這邊就要多想了,畢竟要說在mp-130的基礎上研製特種飛行平台的話,似乎也真的很有可行性啊!(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19:50
第八百一十六章:國產化的考量
    「方案確實可行,那麼既然是這樣的話,我這裡就還有一個問題希望你給我這裡說一個實話。[( 你所謂的以研軍用特種飛行平台的幌子,我想大部分應該是有著要想假戲真做的意思,最後一箭雙鵰,對吧?」

    說完,總理本人則是一臉我早就看出了你的套路,現在都被戳穿了,你還不趕快老實交代的意思掛在臉上。

    對於國內軍隊一直嚷嚷著的特種飛機平台,雖然在負責主持軍隊常務劉副主席的壓制下,暫時還沒有把這個項目提出來要錢,但同樣是國家領導人的總理大人,那多多少少還是要知道一些情況的,現在肯定就要想到這方面去。

    還好,楊輝對這假戲真做的事並沒有覺得會有什麼牴觸的,這就算是假戲真做又如何,咱現在就是看中了以後一系列的高新特種飛機工程,那真就是從高新一號一直排到了高新十號,這中間巨大的訂單需求換誰來也同樣眼紅,而有了mp-1這種合適的飛行平台,也要好好地爭取一下對得起自己。

    這也是裝作一副大吃一驚的樣子,驚訝道:「還是總理您明察秋毫,我就說這硬是瞞不過您啊!要說這軍用特種飛行平台的事嘛,我們的mp-1飛機肯定是可以滿足絕大部分的使用需求了,所以這次我們有機會還是願意試一試,現在軍隊還沒有這方面的訂單,但我們笨鳥先飛!」

    mp-1飛機設計中是要達到1座的,而使用的g-2ooo-2動機的推力也接近9.5噸,雖然在動力上還是有些不太足,但讓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6o噸肯定也是沒有問題的,而這6o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已經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數據了,因為就算運8飛機在這個年代也就是6o噸剛好出頭的樣子,即便是在前幾年定型了大改之後的渦漿6動機,最新改進型的運八也只有接近7o噸的最大起飛重量。

    那麼實際上,這兩款飛機就可以算是同一級別起飛重量的飛機,既然運位面能夠拿下高新系列特種機平台資格,那麼現在有更加優秀的mp-1了,那肯要拿出來遛一遛才行,運八那種螺旋槳飛機雖然有它自己的優勢,但在特種飛行平台方面還是噴氣式動力的飛機來的好。

    為了能夠完成這一箭雙鵰的計畫,楊輝可是煞費了苦心:「因為要考慮到我們宣佈mp-1項目後會受到三巨頭的絞殺,所以準備了能想到的所有應對方案。這先是美國人最常用的禁運,到時候很有可能就是他們會禁止mp-75的國外供應商提供配套的子系統。而針對這種可能,我們會在國內開展對mp-75上面的進口設備國產替代計畫,這些國產的設備肯定不僅僅是民航部門使用那麼簡單,既然都已經全國產了,那麼軍用的最後一個障礙也就解決了。」

    要真的說起來,這次mp-75的使用的進口系統絕對不少,飛機的航電、空調增壓系統、部分動力系統的冷端部件,甚至起落架也是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採購國外產品。

    而這些東西很多都是國內的短板,在八十年代只能採購國外的產品,而現在十年都快要過去了,先說飛機的航電設備方面,這一點雖然不說可以做到比之前法國提供的設備更加先進,但是以中航西南現在的技術能力,航電這部分應該是最容易做到的一點。

    至於空調加壓系統,這個就確實有些不太好辦了,實在是國內在這方面是真沒有任何的積累,之前軍用飛機使用的座艙空調加壓系統只需要保證飛行員的生存需要就行了,哪裡像民航飛機這樣來的麻煩。

    但也好在這方面在之前的運七、新舟系列的設計生產中,國內也算是有一些配套的能力,實在不行就再引入一些國內生產民用空調的公司一起加入到項目中,共和國海軍使用的軍艦空調系統,當年就是因為國外禁運,然後國內某生產民用空調的公司拿下項目,最後效果還算可以。

    況且在咱北邊不還有一大堆的民航飛機設計專家嘛!蘇聯解體之後的民機工業簡直是一夜之間全線崩潰,但在解體之前蘇聯是絕對配套了所有的民機全產業鏈,要是國內去挖人回來搞飛機的空調和座艙增壓系統,那肯定就不會再存在啥問題了。

    也別說什麼蘇聯地處高緯度,所以是不需要空調這種笑話,那只是毛子生產的地面裝甲上面才勉強有點存在基礎的段子,客機飛到萬米高空的時候你不開空調那絕對是不可能的,至於座艙增壓系統似乎就更沒有異議,總體來說這都些是有解決方案的。

    唯一可能會有些麻煩的,大概也就是這次的動機方面了,到時候聯公司需要在新改進的中推核心機上面配備國內生產的冷端低壓部件,可能在風扇的製造方面會稍有一些麻煩,但也不是不能解決。

    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僅僅只是一點,若是打算在g-2ooo-2動機上使用複合材料風扇葉片,可能就會在時間上有些來不及,因而也只能是繼續使用鈦合金風扇葉片,而這鈦合金葉片自然就只能是使用之前從烏克蘭那邊搞來的d-18T動機風扇葉片生產技術,這雖不是最先進的,但也絕對不會落後於時代。

    對於楊輝積極要求將這些設備國產化,總理這邊自然是相當的認同的,一方面是軍隊以後在特種飛機這塊有絕對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要保證國內在大型民航飛機的子系統生產上具有較先進的完整產業鏈。

    「你的擔心是絕對有很大可能成立的,關於這些配套系統國產化的問題一定要注意,我們政府這邊會撥一定的款項給與支持,但還是希望你們整機生產設計單位能夠儘量多照顧到國內的單位,畢竟萬事都不如咱們自己有來的好,我們這種特殊的國情是注定需要自力更生才能保證國家安全。」(未完待續。)8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19:50
第八百一十七章:給我們也來兩架
    總理的要求確實很有些道理,楊輝本人也是對此比較贊同,但有的話還是必須要先說出來,要不然以後執行過程中還不知道會搞成什麼樣,國內的這些部分的子系統配套單位是什麼德行,還需要一番大浪淘沙才行啊!

    也就只能是直接硬著頭皮解釋著此間難處:「這情況都明白,但是我們的飛機以後不僅僅是軍用,民用訂單肯定才是項目的立足之根,只要到時候國外沒有對mp-1進行子系統禁運的話,我們還是會有選裝國外子系統的方案,民航飛機要的不是絕對的國產率,而是要求性能足夠先進,國內設備的性能上若是相比之下還不行的話,我們也就只能這樣做。〔<〔[(網」

    這就不是楊輝真的要使勁兒去使用國外的設備,要崇尚什麼國外的月亮更圓一些,而是民航飛機的市場需求便是如此,楊輝也不可能為了全國產化的要求而把飛機的性能給拉下去,從而導致損失大量的訂單。

    這種行為不僅是對聯合客機公司的不負責任,同樣也是對國內那些花費大力氣並破釜沉舟,以此研提供了飛機上其它先進子系統的單位的不負責任。

    感覺到這話說的又有顯得有些太尖銳,隨後又補上一句:「當然了,這僅僅是相對於大型幹線客機而言的問題,支線客機對各方面的熟舒適度要求又要低一些舟系列會大力支持國產,同樣中航西南也會以巴航工業股東的身份,推薦國內的公司參與到巴航這些有影響力的國外客機生產公司去參與子系統競爭。」

    總理則是點頭不言,雖然沒有再多說什麼,但肯定也是認可了楊輝的說法,只要國外不對mp-1客機子系統禁運,自然民航系統就應該選擇性能更好的東西用,要是有好東西在哪裡誰願意用差的?況且楊輝不也是表態他們會大力支持國內的子系統配套商嗎,有這話和態度就夠了。

    「如此也就再好不過,這瞞天過海之計我看還算是可行,現在有項目大致的時間節點計畫沒有?都說來我聽聽,只要咱們自己能夠有國產1客機,以後我們也終於可以有自己的空軍一號了,到時候咱走出去進行外事訪問的時候,那就不用再座美國佬的波音飛機了。」

    倒是沒有想到總理這才剛看到飛機的項目計畫,就已經暢想著自己的空軍一號飛機,這也算是目光長遠的一種吧,不過楊輝對此表示喜歡,這可是咱的空軍一號啊,廣告效應絕對響噹噹,光是想想就覺得來勁!

    而這說起空軍一號的時候,楊輝倒是想起了mp-75飛機的公務機改進計畫,到現在客機都已經交付使用了,至於公務方面自然也就不用擔心,按正常情況看最多一年時間就可以交付使用。

    公務機和客機不同之處就在於對噪音控制方面的要求更高,這方面則是因為mp-75在使用了噪音控制方面有先天優勢的g-2ooo之後,再加上對飛機內部裝飾使用隔音材料,肯定是可以達到一線公務機標準。

    可能唯一的大改進,也就是對飛機的航程方面會有很大的增加,在地板下面的貨倉處安裝油箱來增加航程是必須要有的,而這應該也是公務機對飛機機身設計方面做的最大改進了,其它的完全就是看飛機內部裝修水平的高低了。

    若是說客機的裝修是普通賓館的話,那麼公務機的裝修再怎麼也是居家精裝的水平,像之前中東那些訂購了mp-75公務機改型的中東土豪們,肯定是直接比照著他們的豪華空中別墅去裝修了,不過這些都不是聯合客機公司的事情了,這種豪華公務機的內部裝修通常都是有專門的『裝修公司』來完成。

    「要說公務機的話,我們現75就已經有了這樣的一個改進項目,大概是可以保證國內的幹線城市飛行需要,我們現在已經有國外的十架訂單,國內倒是只有我們中航西南自己訂購了一架,用作公司內部的長安、貴羊、錦官城、楠昌、帝都幾個城市的公務飛行,主要是因為國內現在的火車度太慢了。至於飛機則都是暫時寄存在聯航公司那邊,他們有維護mp-75飛機的能力,而這樣也是最合適的。」

    楊輝絲毫不掩飾中航西南要第一個吃螃蟹,助長「奢侈」之風的行為,實在是中航西南這邊對公務機的需求太迫切了,不管拿到哪裡說都是在理的,況且說這是公務機,其實飛機的內部裝飾水平也就是載客少了些,是的乘客的平均空間增加了而已,那裝修一看大概也就是客機商務票水準。

    況且,寄存在聯航的公務機,尼瑪這就更寄存在空34中央專機師有什麼區別,所以說總理這邊自然是明白楊輝最後一句話的意思,也就搖搖頭算是認可了這種小事。

    「放心,國家不會佔著你們公司的那一架公務機使用,也正好之前34師那邊打報告要採購兩架次737作為專機使用,這次就換成採購你75公務機好了,這下心裡面舒坦了吧!」

    愣是對楊輝這種小動作感到各種好笑,搞得國家真的是那種愛佔小便宜一樣,這也是把總理逗樂了。

    倒是楊輝沒想到就這一兩句話的事,居然就給拿到了兩來自專機師的公務機訂單,這可算是無心插柳之舉:「總理這話可真是誤會我們中航西南了,不過請總理放心,我們保證能夠提供最安全的飛機供領導出行使用!」

    這表決心之後才現好像他自己說了這麼久,似乎把最重要的一點:剛才總理問1客機時間節點給漏了,這樣可是不行滴。

    隨即補充回答著:「至於mp-1客機的研時間節點,按照公司那邊項目部的估計,項目大概會在97年左右完成大部分的試飛工作,並且向世界宣佈項1項目,預計最遲會在98年初就交付第一架飛機到民航公司投入運營。」

    給出的這個計畫在時間節點上還算是比較合適,通常國際上對客機進行衍生拉皮工作中,一般也就是2-3年的時間搞定,考慮到這次mp-1需要做的改進比較多,所以最終還是多給一年的時間,也算是時間上比較寬鬆。

    而能夠在2ooo年之前看到國內完全自主研製的第一款標準的窄體幹線客機服役,這差不多也就可以算總理這職業生涯中一個比較亮麗的業績閃光點,這自然是可以讓領導們龍顏大悅。

    能夠在自己的任期中看到結果,也就不至於為他人作嫁,想必到時候政府這邊的各種支持會更多一些。(未完待續。)8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19:50
第八百一十八章:C818客機
    而這後續的,楊輝倒是不打算再多說什麼了,實在是很多關於後續mp-1項目的具體計畫都沒有必要再說下去,反正這也沒有真的需要知道具體技術路線、指標的人。

    實際上就拿最簡單的一點來說,只要願意的話,就現在計畫中的g-2ooo-2動機計畫是接近9.5噸的推力,而這樣的數據要用來推動的大型客機噸位也有很大的浮動,採用兩台動機的g-2ooo-2動機預計是能夠達到19噸的推力,而這19噸的推力要說起來,實際上你就算用它推動a32o這種75噸最大起飛重量的飛機也沒有問題。

    就拿共和國在8o年代組裝的麥道82飛機來說,這款飛機同樣也是展出了一個系列的飛機,該系列飛機起飛重量最大的一款為md-83,擁有高達73噸的最大起飛重量,而這架飛機的高密度乘客佈局也破天慌的達到了載客172人的設計,這和a-32o絕對是屬於同一個級別了,但是這款飛機使用的動機卻是JT-8d-219這台推力僅僅也是9.3噸的動機。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若是願意的話,就現在兩台g-2ooo-2動機同樣也可以推動飛機達到73噸的最大起飛重量,但是仔細算起來這又明顯是不大現實的,dm-83為了達到73噸的最大起飛重量,整機推重比大概只在o.25的位置上。

    而md-83整機推重自然就比較低,這勢必要犧牲飛機的起飛跑道距離,而通常情況下它的正常起飛距離達到了25oo米,而同樣的a32o和B737系列由於飛機的整機推重比高,大概都是在o.3左右,所以這些飛機的正常起飛重量也就是在2ooo米左右。

    這起飛距離5oo米的差距帶來的問題可一點也不小,共和國民航局要求客機的飛機跑道長度必須達到飛機起降所需距離的5/3以上,這意味著按照md-83這樣o.25推重比設計,得到起飛距離在25oo米的飛機對跑道的要求直接達到41oo米,而737和a32o系列飛機則只需要在跑道長度3o米左右就夠了,甚至再放寬一些也就是35oo而已。

    別小看這中間的8oo米跑道長度差距,這將直接導致國內部分二三線機場無法起降該飛機,而要是機場不能起降飛機,那你還玩兒個蛋蛋的設計啊!總不可能為了起降你的飛機,讓全國範圍之內的機場跑道都進行延長改進吧!

    所以,現在按照737和32o這兩款主流的窄體幹線客機o.3的推重比來進行設計,19噸的推力最大可以保證mp-1飛機達到65噸的起飛重量,而且這還需要考慮到萬一g-2ooo-2動機要是達不到9.5噸的規定數據,若是只達到9.2噸這樣的數據的話,那麼就應該拋出一些余量來,6o-65噸之間的設計要求都是可以容忍的。

    最重要的一點則是,新時代飛機的推重比一定高一些,這樣才能保證某一台動機出問題,另外一台動機以應急功率則可以更好的保證飛行安全,而這若是整機推重比太低,只要一台動機出了問題,另一台儲備的應急功率不足則會直接要了全機上下的老命,這可不是那麼好玩兒的。

    反正按照1座的飛機設計要求,差不多也就是在6o-65噸的起飛重量區間,不過這既然沒有問到採用兩台g-2ooo-2動機為甚不能把飛機設計的更大膽一些,楊輝自然也就懶得去解釋太多。

    當然了,要是軍隊以後使用mp-1做特種飛機平台,自然按照楊輝上一位面的記憶來看,大概2ooo年之後才會上馬反潛、戰區預警機之類的飛機,到時候差不多g-2ooo-3動機也展開研製工作了,那時候再換裝計畫中可以達到11.5噸的g-2ooo-3動機,就算把最大起飛重量飆到8o噸也完全沒有任何壓力。

    9o年代後期軍隊會上馬的高新系列飛機,大概也就是幾款電子情報偵查機而已,這就不像預警機和反潛機那樣,電子偵察機完全可以比較完整地保證飛機的原始氣動外形,最多就是一些刀片天線多一些而已,這都不是問題,而這樣一來飛機的氣動阻力自然就小了,那麼g-2ooo-2還是可以滿足使用需求的

    而要說這瞞天過海之計,楊輝甚至都還沒有把整個計畫給說完,就比如這次為了做到萬無一失,楊輝甚至準備了一系列的**陣。

    考慮到這時候聯合客機公司的新舟和mp-75項目都已經定型生產,那麼問題就來了,一家大型客機生產公司,若是手中沒有一兩個在開中的項目,那明顯就是不正常滴,只要有心人分析一下還是會現很多的貓膩。

    所以,這就有楊輝了精心編排的一系列劇本,按照楊大編劇的計畫,先是要在公司內部爆一場激烈的關於是繼續拉皮mp-75做成幹線客機,還是轉而回頭完善支線客機的爭論,而當然到最後肯定是支線客機派會佔據上風。

    很快,支線客機派又會分成兩派,一派要求繼續在新舟的基礎上改成完全載人的渦漿客機,座位數要在6o人左右,另一派則是要求採用新舟的機身,將翼吊的渦漿動機改成翼吊或者尾吊的ms-4動機。

    而劇本大結局自然是簡單,在考慮到巴航那邊已經有了emB-145系列客機之後,最終聯合客機公司會選擇走渦漿動機路線的新舟6oo系列。

    並且這楊大編劇的計畫那也是絕對的靠譜,本來新舟客貨混裝機之後,展新舟6oo也是早就提上了日程的,自然這就屬於真真假假都有摻雜其中,而這才是瞞天過海的最高境界。

    只要時間到了,楊輝編排好的大戲就會緩緩地拉開,到時候直接把國外的那些傢伙搞得迷迷糊糊,然後就等著97年的時候,看到新舟6oo和mp-1兩款飛機一起給世界民航飛機界一個大大地驚喜。

    雖然這些消息都是楊輝憋在心裡面沒有說出來,但這時候的總理已經非常滿意了,甚至還高興地要求給mp-1客機改名字。

    「mp-75這款飛機是你們和德國那邊合作研製,所以取名mp-75肯定沒有問題,但這次我們秘密開的新飛機,那是不是就可以把名字改一下才好一些?我看就用咱們國家的英文名字母做開頭就行。只有一點小問題,要是新飛機叫做-1的話,似乎又和美國的軍用運輸機幢名字了,所以座位數還是改一下好了,14o座能行嗎?」

    一說到新飛機的改名問題,楊輝這時候倒是記起來了,這次秘密開新飛機確實不需要再稱之為mp-1了,雖然德國那邊知道這項目,肯定也會支持mp-1項目,但楊輝卻並不願意把這個項目公佈給德國人,你一旦公佈給德國那邊,還不就意味著直接就全都公佈給歐洲國家了?

    而現在最好就是秘密開下去,到時候97年公開項目之後看德國mBB那邊表現如何,要是他們的表現都還不錯的話,那麼讓他們在新飛機上面佔據一些股份也不是不可能,畢竟在歐洲有一個影響力足夠大的盟友還是有用的,免得德國狗急跳牆直接全面倒向空客,那樣就挺麻煩了。

    但不管最後如何定位德國人在新飛機的位置,現在對新飛機改名字是必須的,先字頭是肯定要有的,雖然上一位面商飛的919有些拖沓,但楊輝必須要承認這919的名字是取得非常好,現在是必須要把它拿用用,但這裡面也還有再改改的必要。

    思考過後則是:「這字頭肯定是必須要的,現在幹線民機領域的幾大巨頭先是aBd三家,而這中間就剛好缺一個,那咱肯定是必須要把這個空缺頂上。至於1的編號嘛,總理說的把座位增加到14o座也行,但我們也不一定要用載客數來做編號,就比如737和32o也並不是指的是飛機載客數,那咱們也學學空客和波音,整一個-的編號來。」

    接著楊輝順口就直接提出了818這個接地氣的編號,沒錯,就是818而非是919,雖然9在共和國是所有數字中的極數,寓意也絕對不錯,但咱這是共和國製造的民航客機啊!項目不僅僅需要讓客機製造單位賺到錢,同樣也要讓民航公司大把賺錢,而這說起賺錢的數字,在咱共和國能夠少了8?

    想到這裡,818就是順口而出了:「這主要是為了討個吉利的數字,同樣這也更加符合我們國人的偏好,8肯定是不能少,而1則指它是我們共和國的第一架民航幹線客機,所以就叫做818客機多好!」

    仔細回味了楊輝提出的818編號之後,民航陳局長和總理無不是拍手稱快,這編號簡直太好用了,那絕對的接地氣。對此表示相當滿意的總理則是拍拍沙扶手,微微點頭間也算是認可了這一說法。

    「我看這編號就很不錯了,咱們共和國第一款自己研製的大型幹線客機就叫818,「要」你們聽這諧音就很是吉利嘛!項目今天開始就正式立項,反正還是那句話,國家這邊會最大的可能給於你們支持,一定要把咱們自己的爭氣機做出來。」

    得,又是爭氣機來了,這算算已經是共和國的第多少任爭氣機?楊輝對此也是在心裡暗暗笑。

    能把818項目定下來,自然都已經是天黑了有一段時間,總理秘書處過來提醒了之後,也就是『送客』了:「那今天的談話就到這裡,你們回去要好好地重點關注該項目,趕快把各方面設計都定下來,國家民航事業和軍隊都等著要飛機用。」

    別說總理著急,楊輝同樣也是相當的著急啊!面對未來大爆炸的國內民航客機市場,現在是最後一次飛機研進度可以趕上民航展度的機會,錯過了這次機會之後,以後國內終將還是空客和波音的天下,這絕對不能忍。

    如此,楊輝則是更加堅定了對818的大力支持,後續對818項目的研力度一定不能放下,那邊的6o3所做為公司旗下最強大的大型飛機研單位,肯定也需要大力傾斜各種資源過去,這就不僅僅是因為818項目的需要,同樣考慮到了能夠培訓出足夠的人才。

    為保證國內2ooo年之後對寬體幹線客機需求能得到滿足,到時候就6o3所那邊在818項目部之外,或許還需要再增加一個828項目部,而想來828應該就是一個和17o座的819項目同時期開的項目吧!

    就在楊輝準備轉身離開的時候,那邊的總理似乎又突然想起了什麼,這才把楊輝又連忙叫住:「哎,對了那個楊輝先不忙著走,留下來我還有一件事要給你說說,這是絕對的好事!」

    一聽說是有好事,這楊輝是絕對的高興啊,這都是已經是12月底,又是快大過年的時候了,要是真的有一件需要總理親自說的好事,那肯定對中航西南來說就是天大的好事,回去一宣佈絕對是全公司上下都能高興好久,這就不能不激動起來啊!

    同旁邊的陳局長抱歉一聲之後,又在羨慕和好奇的目光下,看到陳局長只能是隨著總理秘書的引導下離開,而楊輝則又隨著總理留在辦公室內,坐在沙上的總理也並沒有站起來的意思。

    比較隨意的說著:「那個楊輝,你自己去拿我辦公桌上的那份文件,就是有筆壓著的那份,你拿過來先自己看看吧!」

    好傢伙,自己這麼牛逼了?可以直接去總理的桌上翻文件,這都是滿滿地信任啊,連忙走到辦公桌邊,看到桌面上果然在鋼筆下壓著一份白皮封面文件,但封面上並沒有任何的標題。

    好奇地伸手移開文件,拿起來翻開第一頁就呆了,這這這實在是太讓人意想不到了!

    此時又響起了笑聲:「還站在那裡幹什麼,雖然這是好事但也沒有必要就這樣走不動道吧!東西拿著過來坐下再看,我主要是就在想這次到底該怎麼給你們中航西南安排,畢竟按照這上面提出的選拔規則,似乎你們中航西南能滿足要求的人數絕對是過了一個巴掌。」

    只看了這份文件名,楊輝就知道這次總理為什麼要這樣說,這哪裡是一個巴掌之數,那要真的是按照上面的要求來,再加上楊輝對比上一位面的情況看,這中航西南是妥妥的能夠上報過兩位數的提名,而且一個個都是絕對的大牛級人物。(未完待續。)8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19:50
第八百一十九章:國家榮譽(一)
    坐下之後的楊輝倒也是仔細地翻看了這份文件,前前後後的加起來還是有十多頁厚,但這明顯僅僅只是一份關於人物選拔的資格要求而已,其它的相關文獻資料絕對還有很多,只不過楊輝肯定是沒有可能看到而已。[(?[?[

    之後則是又將東西放到了茶几之上,仔細沉思一番之後,終究還是在總理的目光之下開始拍馬屁:「這成立國家工程院肯定是大好事,以前國家只有科學院這一個機構,而科學院負擔的任務則更多是理論研究,很多長期從事工程設計的優秀人才得不到應有的國家榮譽,而現在此舉則正是大好的時候啊!」

    反正楊輝這時候也是直接說心裡話了,國家工程院成立的初衷也本就是這個意思,這樣說絕對是不會有問題的,只是現在楊輝還在心裡面依舊思考著這次總理單獨把自己留下,難道是中航西南這邊可以準備推薦第一批院士了?

    共和國這時候的工程院才是剛成立,後世的嚴格選拔過程自然還沒有實施的可能,最典型的後世要求新院士增選要老院士的提名,但現在的問題在於這工程院不還沒有開張嘛!你就是再牛逼肯定也不能憑空變出老一代院士來給新院士提名不是。

    那麼這時候肯定就只有國內的各大科研設計單位把本單位能力貢獻突出的技術大牛們都提出來,到時候由次提出組建工程院的老一代科學家來進行最後的遴選,畢竟共和國屆工程院的院士裡面可有一大把在之前就是科學院院士的兩院院士,比如錢老、朱老都是這等牛人,第一屆工程院院士最後資格審查肯定是他們說了算。

    總理也正面回應了楊輝的說法:「沒錯,這次設立國家工程院為的就是能夠在除了科學院的理論研究類專家之外,還能夠有另外的一處給工程設計專家們冠以最高榮譽的國家榮譽機構。而這次國家初步的計畫的就是先由各大國家重點科研設計單位提名,由錢老等老一輩科學家最終把關,你們中航西南的高級工程人才確實不少,所以這次把你留下就是先給你說說這事兒。」

    果真是要中航西南這邊推薦人選了,對此楊輝表示那咱肯定是不能客氣,以現在中航西南的人才技術隊伍來看,絕對是能夠力壓中航東北那邊,並且還不會有任何的壓力,這實在是太簡單。

    連忙就是拿起一支筆,在旁邊的一張紙上寫著第一個名字:於希明。

    於希明總師絕對是中航西南o111所的開山立派型人物,上一位面自然是因為最後這位總設計師礙於時代的原因沒有拿出足夠優秀的作品來,最終不得不抱憾於工程院院士之外,但現在不同了。

    楊輝這也就直接介紹著於總師的光輝成績:「於總師先是帶領三線時期的o11基地完成了對殲6戰鬥機的新廠工藝製造,後續又作為殲教七a的總設計師,直接填補了我國專業型音教練機領域的空白,而後的殲七四戰鬥機、yZ-1大邊條氣動驗證機,甚至是後來的側板閃電的氣動設計也有於總師的參與,現在更是直接帶隊紮根涪城的大山深處風洞群,對現目前最先進的第四代戰鬥機氣動設計進行探索。」

    於總師的功績絕對是沒有任何水分,雖然在殲教七a之前國內也有服役雙座的殲6教練機,但那最多也就算是殲6同型的雙座教練機,並不具有普遍性的培訓作用,而殲教七a則是絕對算魔改設計,不僅滿足了殲七系列的飛行員訓練,訓練殲八的飛行員也能行,甚至還能夠部分保證三代機的飛行訓練需要,這等作用在共和國絕對是開拓性。

    而殲七四戰鬥機雖然同樣也性能不俗,作為國內第一款裝備完整火控雷達的戰鬥機,第一款具有全天候飛行作戰能力的音戰機,第一款具備射中距空空導彈,甚至是射反艦導彈的戰鬥機,並且又在楠海的對越戰爭中打出了成績,絕對是2ooo年之前共和國的一線作戰飛機。

    至於其它的yZ-1技術驗證機由於最後沒有服役,那咱就姑且不算,新一代戰鬥機氣動設計還沒有出成果,也不算在裡面,但就憑藉殲教七a和殲七四兩款飛機,這就足已給於總師贏回共和國第一批工程院院士的頭銜,對此也是當之無愧。

    聽過了楊輝的介紹,這才知道原來這位於總師設計師還有如此輝煌的經歷,這等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的老一代設計師絕對有理由和資格來當選第一屆的工程院院士。

    總理這也從沙上座起來,拿過楊輝手中的筆,在於總師的名字後面畫上了一個鉤,這證明於總師於院士八成是有戲了:「這於總師啊,絕對是國家的寶貝,現在算起來應該都已經退休了,但聽你說還依舊是繼續戰鬥在科研一線,對世界最前沿的軍用戰鬥機進行探索,所以這是必須要當選!」

    說著,這才又將手中的筆交給楊輝,而本人卻並沒有繼續靠在沙上,看著楊輝:「你繼續寫,我就看你們中航西南能夠有今天這樣的輝煌成績,這背後到底有多少國寶級大師在為此奉獻著。」

    倒是楊輝此時也毫不矯情,心理思考著其實也有很多的人選,雖然有一些在這個時候提出來在第一屆工程院院士選拔中脫穎而出是不太可能,但楊輝還是覺得應該把他們都寫出來,就算是在總理這裡提上兩下也是不錯啊!

    接著有寫著第二個名字:吳炳麟。

    「這位是於總師的兩位接班人之一,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參加工作已經22年了,它本人主持的項目有前幾年已經定型服役的J-17閃電戰鬥機,這款飛機雖然和之前於總師設計的yZ-1技術驗證機有很大淵源,但這飛機依然還是有一套獨創的側板控渦技術,使得我們在沒有成熟的電傳飛控情況下才能夠順利得到一款准三代戰鬥機,它相對於殲七四又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這款飛機的外銷勢頭相當不錯,預計外銷總數至少能夠過5oo架。」

    明顯的,總理對於這款軍用戰鬥機至少可以外銷5oo架的級大訂單給震驚了,這年頭一款戰鬥機能外銷5oo架,那妥妥地就是能夠算是一代名機了,果然是於總師帶出來的高徒啊!

    但又很明顯,總理這時候還有些擔心什麼,而這眼神在楊輝看來還是很容易就猜到了原因,也就是笑笑不多在吳柄麟總設計師方面多說什麼,轉而是提到了另外的一位。(未完待續。)8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