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 熬鷹航空業 作者:中克希德 (全書完)

 
regn13 2018-1-7 22:43:07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127 65817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20:04
第八百四十章:艱難的抉擇(上)
    「32噸?若是僅僅要求32噸的載重,那麼安7o的機身結構就顯得有些太重了,你們使用安7o的機身設計就很沒有必要了。這樣吧,若是你們僅僅只是要求飛機的載重在32噸,貨艙要44的尺寸。這次隨我一起從安東諾夫設計局過來的技術人員中,其中有幾人就是專門做機身框架結構設計的,他們參與過幾乎所有安東諾夫設計局大大小小飛機的機身設計,到時候可以把這個任務交給他們。」

    楊輝就說嘛,當時從烏克蘭召回來一大批的技術人員是絕對不會沒有用處的,現在這不就有大用了嘛!這可是當年參與到了安7o機身設計的設計人員,到時候讓這些人根據新中運的設計指標,去適當的把機身承力結構簡化,那麼飛機的重量肯定是可以降下來的。

    「倒是沒有想到金琴科總師之前一起帶來的技術人員中,居然還有這種寶貝人才,那麼我看就應該這樣辦,只要能夠把飛機的空重降低到5o-55噸之間,那麼我們就可以在動力方面有很多的余量,這就是不可多得啊!」

    想當初,那y-15運輸機48噸空重確實令人羨慕的緊,只不過現在新中運的機身尺寸天生就要比y-15大上半圈,在同等技術水平條件下,新中運的空重能夠控制到5o-55之間就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要是沒有安東諾夫設計局的人來做這設計,就共和國現在的技術力量,大概也只能把空重控制在6o噸左右。

    而得知了可以把飛機的空重控制到如此喪心病狂,那德國方面也只能是默默地給大神跪下了,這年頭,有足夠的技術積累就是風騷啊。

    此時的德國佬甚至整個眼睛都是紅色的,尼瑪當年蘇聯解體的時候,咱怎麼就沒有想到去安東諾夫設計局去抄家,要是當時聰明一點直接就有可能把整個安7o的設計隊伍給搬回mBB啊!

    奶奶的,這次回德國之後怎麼也要和公司打個報告,必須再去蘇聯解體後的各大設計局逛逛,說不定就能夠有什麼新現也還是不一定啊。

    心裡面是羨慕的緊,可這時候關於新中運的問題卻一點兒也不能馬虎:「若是能夠把飛機的空重控制到55噸以下,而我們飛機的最大載重為32噸,這加起來總共就是87噸,而我們能夠提供的則是四台7.8噸推力的渦搧動機,按照計畫中滿載起飛o.3的推重比計算,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1o5噸,這意味著我我們可以載油17」

    這話甚至都還沒說完,德國佬一下就給懵比,飛機極限載重情況下只能載油17噸只能載油17噸

    這尼瑪就實在是有些太坑爹了啊,光是這一點載油量要供應四台渦搧動機使用,雖然g-2ooo動機的涵道比高、油耗低,但17噸的油料才能保證飛多點遠?

    現在按照德國或者整個歐洲的新時代對外作戰需要,那是直接把載重噸的新型戰術運輸機在航程上當做戰略運輸機來使用的,這17噸的油料能幹啥?絕對飛不過ookm啊,現在看來這載油方面還不太夠。

    因此德國人的臉是一下就黑了下來,光這一點楊輝還是看的清清楚楚,但好在這時候的楊輝早就有瞭解決方案。

    「這個確實是我們經過計算之後才現的問題,主要是由於這次的新中運對航程方面的要求和當年y-15不一樣,y-15是典型的前線戰術運輸機,而我們的新中運在航程上則比較靠近戰略運輸機的範疇,所以飛機的載油量必須增加,否則就算有空中加油機也不可能一次加油就實現遠距離飛行。那麼,現在我這裡就有兩個解決方案可供選擇。」

    這邊楊輝在說話間無意透露的y-15運輸機倒是被金琴科總師聽到了,老先生卻是沒有言語,靜靜地坐在一邊各種研究著什麼,感覺又像是在考慮著什麼東西一樣。

    倒是楊輝的兩個方案引起了眾人的興趣,馬上就有心急的人跳出來:「那楊總你就說說看,我們現在這種情況能夠有辦法解決問題就再好不過,請但說無妨。」

    就這樣,第一個方案就浮出水面:「方案1:我們降低對飛機的推重比要求,可以參考的就是美國的-17運輸機,這款飛機同樣也要求在前線短距離起降,不過它的推重比根據現在的公開消息來看也僅僅只有o.27而已,只要我們能夠能夠接受-17的起降指標,那麼o.27的推重比就讓我們的新中運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15噸,此時載油27噸的數據對於我們的新中運來說還算是可以接受。」

    果然,楊輝這次提出的方案確實就很有可行性,-17的野戰起降能力雖然沒有y-15那麼變.態,但是也絕對能夠滿足基本的使用需求,在一些惡劣的戰場環境下也能夠實現前線快起降,只能能夠達到-17的級別,那麼新中運以o.27的推重比得到115噸的最大起飛重量也並不算標。

    此時的德國佬中明顯已經有人開始心動,這年頭能夠有-17級別的野戰起降能力也還算是很不錯了,其它的還要什麼自行車啊!很多人此時甚至都已經默默地摸出口袋裡面的計算器,在一邊計算著這次楊輝給出的數據是否可靠。

    很快就開始有人出了結果,私下裡也有所交流著:「沒錯,稍微放寬一點要求,到時候再把飛機的氣動設計優化一番,自然也可以到達要求。」

    「-17的野戰起降指標也很不錯了,美國這種要求全球部署的軍隊都能夠接受,我想大部分的國家也都可以接受這樣的指標」

    聽著隊伍中的這些話,唯有之前帶隊同楊輝最先展開商議的那位現在還有些不太甘心,先y-15的短距離起降能力那真是令人流口水啊,而-17的確也可以做到野戰泥土機場67o米起飛,但那是飛機屬於空載的情況下才能夠做到,真正要讓y-15或者-17達到野戰67o米起飛的,是這些飛機在野戰起飛的時候推重比高達o.44。

    所以,若是現在的新中運向-17學習,能夠在機場卸貨之後空載起飛,那時候飛機就僅僅只有7o噸不到的重量,四台g-2ooo動機高達31噸的推力則可以保證飛機的推重比在o.44,那麼67o米的野戰起飛也是可以做到的。

    只不過現在的問題是,新中運作為前線干雜活的運輸機,又怎麼可能如同-17一樣只管把東西運輸到位之後就空載起飛,作為一款中型戰術運輸機,在返程的時候運載一些貨物、傷員之類的也再正常不過,因而中運在返程的時候肯定不可能是空載,那麼這時候美帝y-15先驅作用就顯示出來了。

    y-15就要求在前線野戰機場中,返程的時候還必須要帶上12噸的載荷實現67o米短距離起降,而這一點肯定是美帝經過多年經驗總結而來,數據肯定也不會是胡編亂造,這就肯定是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同樣,新中運若是在返程的時候也帶上12噸的載荷,那就是至少82噸的起飛重量,按照o.44的推重比計算,這就要求動力系統能夠提供36噸的推力,而36噸的推力分攤到每台動機上就需要壓榨出9噸的最大推力。

    相反的,此時若是還延續之前的31噸最大總推力計算,飛機的推重比就只能達到o.37,而這樣的推重比則顯然是不可能保證新中運在67o米的野戰機場實現短距離起飛。(未完待續。)8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20:04
第八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抉擇(中)
    第八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抉擇(中)

    楊輝沒有猜錯,德國那邊很快就還是反映過來了,他們也清楚這次要研製的是一款中型前線戰術運輸機,也就提出了要聽聽看這第二個方案到底又是什麼情況。

    帶著神秘地微笑,楊輝這便祭出了第二個殺招:「那麼現在就是方案2,按照我們的計算,要想實現野戰機場中載重12噸的貨物短距離起飛返航,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有更加強勁的動力,g-2000發動機7.8噸的推力在這個時候就有些不太不夠用了,我們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必須要有四台最大推力至少9噸的渦扇發動機才能夠滿足使用要求。」

    一聽這是要對發動機的推力加碼,德國人最先反應過來的卻又和楊輝所設想的有些不一樣了,這尼瑪德國佬也確實有點兒意思,別的先不說,那現在直接就有現成的發動機可用啊!

    德國隊中馬上就有人跳了出來,幾乎是忙不迭的就要獻寶:「單台推力至少9噸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這東西就好說啊!我們mtu公司就有這樣一款成熟的發動機在生產當中,並且全系列已經交付1000台,到時候稍微針對新中運做一些適應性的改進就行了。」

    這話確實讓人有些懵,咱劇本中好像德國人現在應該還不知道有g-2000-2這款增推型的發動機啊,它丫哪裡來的自信說手頭有一款成熟的發動機,而且還是種生那產交付1000台,整個g-2000發動機到現在也才剛交付使用沒有多久,也僅僅是剛突破三位數的生產數量,哪來的1000台。

    眼看楊輝這時候都還沒有反應過來,一旁的金琴科總師小聲地提醒:「mm旗下的mtu公司參與到了v-2500渦扇發動機項目中,其中的v-2500-d5發動機原本是89年為md90飛機研製的一款97dan(10噸級)發動機,現在它確實已經完成了所有的開發工作,不過這款d5改進型絕對是沒有大規模地投入到使用當中,他們所謂的1000台發動機交付現在應該也不可能,最多也就是整個v-2500系列的發動機最近突破了1000台的訂單而已。」

    這果然就是老司機了,這才剛進入到民航飛機研製領域幾年不到,就對這些民航發動機已經算是瞭如指掌,而這次要不是金琴科的提醒,楊輝還真就忘記了這mtu公司確實在v-2500發動機的研製當中投資了1.4億美元,因而才拿到這系列發動機12.4%的股份,所以現在mtu公司要說他們有一款合適的發動機還真不算吹牛。

    那麼這時候楊輝就有些尷尬了,尼瑪這德國佬是腦袋裡面進水了嗎?放著他們佔據了40%股份的g-2000系列不用,去用v-2500系列的發動機,況且這g-2000系列的發動機在mtu公司也有一條生產線,這可就要比v-2500僅僅在英國德比的一條生產線好了太多。

    現在整個歐洲的風氣不是說好了都是最注重大型項目對本國的經濟拉動,注重能夠給本國創造多少生產崗位,能夠

    楊輝心裡面也各種草泥馬,卻又是忘記了這時候的mtu公司是真的不知道g-2000發動機還有增推力計畫,畢竟德國佬之前在開發g-2000的時候就已經用上了他們能拿出的最先進的技術,這也才十年不到的時間,就要說對g-2000增退到9噸多。

    別的不說,至少現在的德國佬還沒有能力在對發動機的低壓系統不做大改動的前提下,卻又可以實現如此大幅度的增推。

    一切都因為這時候德國佬自己已經是陷入了誤區,在他們看來壓根兒就沒有想到中航西南這邊的技術進步如此之快,這新的高溫渦輪塗層整上去,核心機直接就上了半個台階,增推到9噸也不過就是簡單的小事而已。

    剛開始,楊輝其實在聽到這話的時候,也是想直接告訴德國人g-2000-2發動機的9噸增推計畫,但想了想之後卻又明智地選擇了對項目保密。

    至少考慮到這年頭德國佬那邊本來就已經有一條g-2000的生產線了,到時候新中運在頭幾年絕對是供應德國那邊的訂單。用g-2000-2發動機作為動力,那肯定也是要求發動機在德國那邊總裝,到時候中航西南這邊最多還是就提供核心機而已,不能出售整台發動機才賺幾個錢兒。

    那麼相比之下,也就完全沒有必要把g-2000-2計畫給暴露出來,畢竟一旦暴露了g-2000-2發動機,這也就意味著新生的g-2000系列發動機已經對m-56、v-2500有了一定的威脅。、

    同時,飛機整機製造商也能夠順藤摸瓜地大致猜到-818項目的貓膩,那時候整個中航西南所要面臨的問題就真的是令人各種頭大,而現在能夠繼續貓著腰幾年時間,能偷偷積蓄實力才是上策。

    更何況,這新中運要是僅僅只算海外的訂單,前期的採購數量也多不到哪裡去,最多也就是兩百架頂天了,這800台發動機的訂單雖然誘人,但對於現在的中航西南來說,其實也並非是一定要去冒這個大風險,反正現在中推核心機定訂單幹到2000之後都是排的滿滿噹噹。

    如此,楊輝的心中就已經有了計較,既然德國人覺得用v-2500-d5發動機可行,那就隨他們好了,到時候用v-2500-d5發動機也還是有一些好處的,這年頭西方國家一直都是用發動機來卡共和國,新中運的發動機若是使用v-2500這種英國生產的發動機,那麼西方國家自然也能夠對項目放心一些。

    而現在的中航西南只需要參與到飛機研發項目當中,最終可以拿到飛機的整套設計資料差不多也就行了,保證國內要生產這款飛機到時候,能夠迅速地換上那時候已經定型的g-2000-2發動機就萬事大吉,而這等神不知鬼不覺的辦法,想必是沒有多少人能夠輕易看出來的。

    而且到時候中航西南這邊不參與發動機得到問題,僅僅只以飛機機總體設計的技術支援方出現在項目中,到時候存在感就會更少,如此,需要往項目裡面投入的資金也就不需要幾個錢了,這對於如今需要重金投入到輕四項目的中航西南來說,就是再好不過。

    (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20:04
第八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下)
    「V-25oo-d5動機?這倒也是不失為一個好選項,這動機剛好1o噸的推力還算合適,畢竟到時候新中運是定位為服務軍隊,起降環境惡劣,還需要加裝反推力裝置等等,而動機肯定也需要針對這些特殊環境進行一些改進,在推力上難免會有一些損失,到時候推力大概就會保持在9.5-1o噸之間,確實可行。」

    一旁的金琴科雖然不明白楊輝為什麼不推薦g-2ooo-2動機,但是上頭既然都已經有了決定,那他這個僅供技術諮詢的工程設計人員,也就只能隨著一起附和。

    「V-25oo-d5動機現在已經定型交付md-9o飛機試飛,我看趁著那邊的設計隊伍還沒有手生,趕快把項目談妥,想必那邊對動機做針對性的改進也不過就是一兩年的時間,而這段時間中的新中運恐怕還在設計製造當中,那麼原型機試飛的時候直接就可以有動機用,能滿足這一點就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g-2ooo-2動機雖然是在g-2ooo的基礎上增退型號,但這增推需要跨越的幅度還是不小了,要實現設計定型絕配對是沒有三到四年時間不可能,而新中運大部分技術採用安7o的構架,到時候進度肯定不會慢到哪裡去,g-2ooo-2很有可能會趕不上原型機的試飛需要,所以這話說的也算是有些道理。

    這一看,原來連金琴科都認同使用V-25oo-d5動機的改型做新中運的動力系統,那這就充分說明方案可行。

    此時的情況其實也就大致明了起來,新中運直接上四台9.5噸推力的渦搧動機,44的貨艙走安7o路線,極限載重32噸、航程上直接是戰略運輸機的標準來,前線的泥土跑道短距離降落,12噸的載荷又能夠短距離起飛,這尼瑪就是一款神器啊!

    甚至於一些對運輸機機隊有遠距離飛行的要求國家,只要不是選擇運輸主戰坦克這種東西,新中運在他們的手上就完全可以當做大運使用,這就實在是有些過於牛逼了。

    其實說簡單一點,就比如在上一位面的馬.航37o事件中,以新中運的遠距離飛行能力來說,只需要在海.楠滿油起飛,裝上所需的人員和搜救設備之後,甚至不需要空中加油就能直達澳大利亞。

    既然新中運在救災任務中能夠完成任務,那麼在整個共和國所在的東亞地區,幾乎7o%的常規對外飛行運輸任務,這傢伙也都能夠勝任,飛機可以裝上輪戰快反部隊,整個東南亞地區隨便你在哪裡空降都沒有問題,而且這還屬於是那種來回之間的任務都是一次加油就能夠滿足。

    因而這次的新中運對共和國來說也絕對是意義重大,也算是能夠滿足共和國2ooo年之後的大部分作戰環境所需,畢竟在東南亞地區地面作戰,那麼第一批主力也沒有必要上主戰坦克,那傢伙在東南亞地區雨林作戰環境中絕對吃力,用輪戰加上一款新的輕型坦克倒也是不錯的選擇。

    既然德國人的要求現在是絕對得到了滿足,在這時候倒是相當滿意:「這個方案好,方案好啊!最大起飛重量為12o噸,已經足以滿足我們德**隊提出的所有作戰需要了,那麼楊總若是也認為可行的話,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具體商量一下關於如何展開合作的問題?」

    這就要商量具體該如何展開合作了?不錯,這時候也是應該好好地算算該如何分配合作任務,這年頭和德國合作這種具有濃厚軍事應用背景的項目,肯定是必須要慎之又慎,最好還是不要陷入地太深。

    「可以,那我們就具體談談現在的合作問題吧,先是這動機的問題,既然你們提出用V-25oo動機為動力,自然這就不管我們中航西南任何事情。其次,這項目有很明顯的軍事運用背景,雖然我們有各種說法敷衍各方,但這種項目終究還不是那麼容易的,那麼這次我看還是你們mm公司為主導最好。」

    讓mm那邊去頂著項目的主導方(總承包商),這樣最多也就是被人詬病項目中有中航西南作為合作方存在而已。而且以後退一萬步來說,就算項目迫於美國的壓力之下失敗了,主要受損的一方還只是mm公司而已,做為中航西南而言,其實也損失不了多少東西。

    中航西南在項目中不管動力系統的問題,這個可以理解,直接就明確地選擇了做一個輔助的角色,這倒是和之前做mp-75的時候那種頂頭打主力的要求有了很大的不同。

    不過,這時候的德國人也巴不得由他們來主持這種百噸級大型飛機整機研製項目,至少德國在二戰之後已經很久沒能再有機會研製大飛機了,雖然之前多多少少有些直升機、渦漿小飛機的項目,但和這次最大起飛重量12o噸的飛機比起來,那實在就是不值一提啊!

    幾乎是漲紅了臉,那也是異常激動地說到:「好,我們也覺得為了項目的安全順利完成,基於現在這種特殊國際環境下,項目確實應該由我們來做主導,只是吧!既然我們雙方是合作項目,那麼有些重點技術的攻關,恐怕就還需要你們這邊多支持一些,主要是我們的人力方面有些不太夠。」

    聽到這話的楊輝心裡也是憋不住想笑,還以為這德國人會一直把這個逼給裝下去,不想到沒兩三句就暴露出了實質性的問題:尼瑪,研製1oo噸以上的大型飛機,這就需要雄厚的技術積累,mm公司現在的技術絕對還不夠,要是沒有中航西南在一旁傾力打輔助,他們也就很難搞定設計。

    如此,中航西南在這時候就要當仁不讓地站出來:「這是當然,除了這飛機的機身承力隔框由我們這邊設計之外,諸如這機翼的設計我們也包了吧!其它的你們能夠搞定嗎?」

    這次的中運最有技術挑戰的大概也就是這飛機機翼設計了,先是飛機要求的零界翼技術,這東西德國沒有,但這在安7o原版上面就已經是標配,因而這東西就只能是共和國來操勞一番了。

    又考慮到這次的新中運飛行距離堪比戰略運輸機,使用的渦搧動機本來就比渦漿動機更加費油一些,加上飛機的動力足夠,給設計一對複合材料製造的翼梢小翼即時髦又實用,這東西可以有。

    其次,整個機翼設計中現在最有挑戰性大概就要數全新研製,並且還需要展開技術攻關的外吹襟翼增升技術。

    但很不好意思的是,這東西也德國佬同樣也很難完成設計,而放在中航西南就顯得簡單很多了,這技術說白了也不過就是動力增升的其中一種方案而已,按照金琴科總師簡歷中明確寫到的是帶隊攻克了安72飛機的上表面動力吹氣增升技術,而這東西很不巧就是當年和y-15競爭的y-14飛機所使用的動力增升方案。

    現在要說中德之間誰能夠完成y-15上次使用的外吹襟翼技術,那也就非中航西南的金琴科總師莫屬,畢竟這位當年能夠完成上表面吹氣增升,那麼肯定對外吹襟翼也有研究。

    「金琴科總師,這機翼設計中現在最重要的外吹襟翼增升技術,你應該也是有過研究的,對吧?」

    聽到總公司這邊都在給自己安排任務了,雖然說起來這項目和客機的關係不大,但也並不妨礙金琴科對這技術展開研究,就他本人現在手中的新舟6oo項目而言,技術難度實在是太過於小兒科,簡直是沒有任何的挑戰,現在接下這外吹襟翼增升項目也算能夠有東西來消磨消磨時間。

    自信地點了點頭:「行,這外吹襟翼增升技術的攻關我就接下了,共和國的科研基礎我也大致是比較熟悉了,可以保證在一年半之內完成攻關,這東西我當年其實也有很多的研究,其實你們現在的這個新中運方案,其實倒有點像之前我們安東諾夫設計局時代蘇聯當局沒有通過的安77運輸機設計,那款飛機使用的就是外吹襟翼增升,所以這技術現在對我來說應該沒什麼難度了。」

    這話一出口,簡直就是折煞了這裡的一眾技術人員,原本大家認為難如登天的技術,對人家金琴科來說就是沒有什麼難度的東西,這人比人得死啊!

    倒是楊輝心裡面破也有一些感慨,這還真是得到一塊寶貝啊:「現在好了,機翼的設計我們接下了,其它的還有什麼問題嗎?」

    這話問過了之後還真別說,德國佬也是各種問題不斷,很快就又來了新的問題。

    「說起來嘛!我們確實還有一些地方會需要你們的技術支援,就比如這個飛機的中央翼盒設計。在大型軍用運輸機上面,中央翼盒受力非常複雜,當年美國的-141運輸機就因為這方面的設計余量沒留夠,直接導致了飛機機翼從中央翼盒處斷裂,這方面我們肯定不能馬虎,到時候同樣也需要你們再支持一下。」

    說完這話之後的德國佬那叫做一個心塞啊!想我大德國當年造飛機的時候,這華夏共和國壓根兒就還是一個戰亂當中的半殖民地國家,而現在德國的航空工業卻落魄如斯,真是愧對列祖列宗啊!

    「我看這樣吧,這次的項目確實是由你們德國方面主導設計,設計隊伍也安排在你們德國那邊,而我們則會派出一支各方面都有足夠技術能力的技術人員組成中方設計隊伍,將一起參與到項目設計當中,有什麼大的問題到時候可以叫上他們一起攻關。」

    想了想之後又覺得光是承擔一些設計任務肯定也不行,這種百噸級的大飛機所需要的配套加工能力也要求甚高,現在的德國方面很難很快完成任務,甚至要不是中航西南提前佈局了各型號特種生產設備,現在也只能是干看著,但這好就好在中航西南是提前有了準備,那也就送佛送上西好了。

    「不僅是設計上的問題,比如一些重點的大型特種鍛件、鈦合金結構件製造,我們中航西南都可以承擔下製造任務,原型機的大型部件製造我們也可以承擔,到時候用我們之前租來運輸mp-75大型部件的安124運輸機直接拉到德國進行總裝就夠了。但如此一來,我們這研資金方面就需要另外商量商量了,對吧?」

    完全沒有想到居然還有如此貼心的新手村服務,整個從設計上的技術支援開始,到原型機的製造,大型特種鍛件、結構件都能提供批量生產,最主要的是承擔了這些重點技術的中航西南還做好事不留名,飛機的總設計、總裝都掛德國的mm公司,而後續的試飛全都是德國這邊進行,這面子上那是給足了啊!

    這必須要感動的稀里嘩啦,能有這樣的輔助,何愁大事不成:「開資金方面不用擔心,我們這項目雖然名義上是公司自擔風險,但是德國政府非常支持我們振興德國航空製造業的計畫,所以德國政府會給予很多的政府方面支持和無息貸款,到時候我們mm公司可以承擔8o%以上的研資金,你們大概只需要出資不到1.5億美元就夠了,但你們可以有4o%的項目股份。」

    這就不得不說德國人此時還算是比較有良心的,在9o年代中後期投入1.5億美元就能夠拿到一個重點大飛機項目4o%的股份,你除了這次的新中運項目絕對找不到第二家。

    但說實話,中航西南或者楊輝真正關心的還真不是這能夠佔據多少項目股份的問題,反而最關鍵的是:「4o%也可以接受,反正到時候我們不也還要承擔一些生產任務嘛!靠這個也能賺幾個小錢。現在中航西南這邊的要求,整個項目的技術我們要全部打包擁有一份,包括設計、試飛、生產等所有的資料。當然,動機這東西你們拿不出來,這個我們也不會強人所難。」

    德國人當然清楚中航西南這邊在擔心什麼,但說實在的,他們這次楊輝所提出的要求也有自己的擔心,想了很久之後還是覺得應該充分保障自己的利益。

    「我這裡也知道是在擔心些什麼,你們要的全套資料沒有問題,但必須要保證這些資料不能轉移給第三方,以後你們自己生產的飛機只能自己使用而不能出口,只要能夠答應這一點,現在你們甚至可以不用支付項目的開資金,所有的投資全都由我們mm公司承擔。」

    其實這時候的楊輝心裡面是不爭氣的在砰砰跳啊,這不花一分錢就可以得到一款新一代中型戰術運輸機的技術、試驗、生產資料,同時還佔有項目4o%的股份,而需要的則僅僅是在技術上全力支持項目開工作。

    「可以,我們接受這樣的合作方案。」(未完待續。)8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20:04
第八百四十三章:展示實力
    既然是雙方要進行合作,而且中航西南還是以項目技術投入方的身份參與到合作當中,那當然就必須要向德國mm公司的來訪隊伍展示一下中航西南的強大技術力量,距離中航西南總部貴羊市最近一處能夠展示力量的地方,那自然是同樣位於航空工業園區的鈦合金加工基地。

    這時候的鈦合金加工基地已經是多次擴大規模,七年前從蘇聯時期搞來的鈦合金壓氣機葉片整套生產技術,在當時那就已經是牛逼到爆了,不過隨著中航西南或者說是整個共和國對鈦合金加工件的要求越來越高,中間又經歷了一次大的技術升級和若干次的技術改進。

    而這技術升級當然也就和蘇聯的解體有了很大的關係,至少整個鈦合金加工基地靠著蘇聯解體之前的四年時間,大量承接了國內外的鈦合金加工項目,又加上當時的西南科工時代一起受到良好的國家政策優惠,倒是讓這鈦合金加工基地積累了不少的原始資本,如此就趁著蘇聯解體的時候,還硬是從蘇聯的各地搞來了大量的加工技術和設備、人才等。

    「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我們中航西南乃至整個共和國最大的鈦合金加工基地,這裡承接了現目前共和國幾乎8o%的鈦合金加工製造任務,這邊鈦合金製造的壓氣機葉片沒什麼好說的,這東西你們mTu公司也能夠製造。不過,你們大家誰又見過這東西,這絕對是現目前最能夠證明我們中航西南在鈦合金加工領域技術水平的零件。」

    緊隨著楊輝的介紹,在加工基地的工藝、產品陳列室裡面已經圍上了一整圈的人,而房間四周的落地玻璃展櫃裡面的壓氣機葉片、以及常規的小型零部件已經吸引不到幾個人了,此時的所有人都被楊輝的介紹所吸引,目光落到房屋正中間一處拉上了隔離帶的地方。

    而紅色的隔離則帶告訴所有人,這中間擺放的東西絕對不是什麼一般貨色,光看著那泛著冷光的金屬表面,還有那巨大地工件尺寸,當然更少不了的金屬表面已經完全看不清的走刀路線,這也說明零件的加工要不是一次性無餘量鏡鍛到位,要不就是進行了精銑削加工。

    說到底在場這都是些在航空工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司機,mm公司方面雖然沒有製造大型飛機的經驗,但沒吃過豬肉總還是見過豬跑的,因而也就是在稍微有一段時間的停頓之後,馬上就有人看了出來。

    「沒錯,這是大型運輸類飛機的鈦合金結構件,看著尺寸就知道它絕對是寬體客機才有可能用上,那麼現在貴公司的加工製造能力確實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中航西南能夠做出這樣的結構件,我們這次算是找對了合作方。」

    說話的這位德國老工程師頭已經有些白,倒是讓楊輝有些不明白,這年頭一向注重人權的歐洲國家,那也需要壓榨老年人的剩餘價值?

    當然,以上僅僅只是一句笑話而已,真要說起來,老人返聘這種情況不管在哪裡都是很常見的,一些經驗豐富且身體健康允許的老工程師,在航空工業這種精密加工製造業是5o%的幾率要返聘,除非是公司的確實都已經自身難保的情況下又另當別論。

    「這就正是我們公司專門為md-11客機製造的鈦合金承力構件,不僅是這種鈦合金材料製造的承力構件的製造,其它的種類同樣也有。我們共和國中航東北公司旗下魔都飛機廠和麥道公司合作生產md-11客機,所以這次md-11客機直徑5.8米的機身隔框同樣也是由我們中航西南新建成的8萬噸模鍛水壓機鍛造,所以我們中航西南的技術力量是完全可以信任。」

    楊輝這話倒是說的一點兒也不假,現在魔都飛機廠那邊已經開始總裝md-11客機,據說國內都已經交付使用了八架飛機,單就現在看來,魔都飛機廠那邊確實是一片欣欣向榮地景象,甚至就連麥道公司也樂觀地將原來預計的md-11客機銷售o架改為銷售45o架,可以說雙方現在是王八綠豆,還真是對眼了。

    這種情況楊輝其實也覺得若是可以繼續下去的話,說不定也能夠算是一種不一樣的航空工業振興展之路,但可惜現在的楊輝依舊非常清楚地現歷史還是依舊一路浩浩蕩蕩地碾壓而去。

    先是麥道公司的公司業績依舊是一年不如一年,一季度更不如一季度,而且美國國內現在已經出現了要整合國內民航飛機製造業,從而同日漸展壯大起來的空客公司對抗。

    但也還好,現在的中航西南確實也開始漸漸地曲線接觸到了麥道公司轉交到魔都飛機廠的一些md-11的設計、生產資料,特別像是大型機身隔框這東西,都已經是在中航西南的大型壓機的鍛造下批量交付總裝使用,而這些自然也是在中航西南萬噸大壓機的壓力之下,管它有什麼高端技術含量在裡面,全都要被拔掉底褲給看光。

    「早就聽說了中航西南建造了世界一流的大型壓力設備中心,水壓模鍛、油壓自由鍛、甚至聽說還有4萬噸垂直擠壓機這等好東西。我這現在一看,果然是不同凡響,能夠為md-11這種最大起飛重量2oo噸以上的飛機提供大型結構件的製造,我們現在這12o噸的中型運輸機結構件製造肯定不成問題,這下大家也都能夠放心地開項目了。」

    笑話,現在情況都這樣了,那肯定是一百個放心啊,這次的新中運總共也就這些技術難點,製造方面的飛機承力結構件由中航西南製造,而需要大量技術攻關、氣動測試的機翼、中央翼盒同樣也是由中航西南一手包,留給德國那邊還真就沒有多少重點技術需要進行攻關。

    整個項目在楊輝仔細地算了算之後,就現也只有新中運的起落架設計還有很大的難點,畢竟這飛機需要在前線野戰泥土機場短距離降落,因而對起落架的要求確實也是不低,但這東西明顯也不可能是mm公司自己設計製造,肯定是委託給了國際起落架巨頭德國利勃海爾公司,這家公司倒還算是德國存留下來的為數不多航空工業精華。

    其它的,航電設計就屬於現在中德雙方誰都能夠完成的設計,沒有太大異議地直接交給mm公司做,如此,唯一還剩下需要mm公司花費心思的,大概也就是各種拉訂單,這或許也能夠算是項目的一個重難點,甚至直接關係到項目的最終成敗、盈利。(未完待續。)8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20:04
第八百四十四章:你們要的來了
    楊輝這也是連續帶著德國來訪隊伍參觀了各種可以對外開放的設計、生產部門,算是讓德國佬領略到了中航西南強大科研製造能力的冰山一角,而僅僅是走了這麼一遭之後,就算之前心裡還有的一些擔心,現在也全都沒了。

    特別是在來到了貴羊航空工業園區的試飛交付中心時,看到那一排排擺放整齊的戰鬥機,更甚者還有閃電的艦載型在進行陸上攔阻降落測試,只看到那高速飛行中的噴氣式飛機如同是重重地撞擊到地面一般,之後再有攔阻索勾住飛機的著艦尾鉤,就這樣在不到100米的距離完成了降落。

    這種近距離看到噴氣式戰鬥機攔阻著艦,給人內心所帶來的巨大衝擊絕對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緩解的,而飛機在地面的工作人員幫助下收回尾鉤,這才能夠由牽引車帶著往一邊的停機坪去。

    中航西南的工作人員對這些都是早就見慣不怪,這閃電艦載機的陸地模仿攔阻著艦測試工作是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展開了,剛開始大家還來看看新鮮,時間一長之後其實也就沒什麼好驚訝的了,倒是這次又把德國人給唬住了,大概這也能算是一個意外吧!

    站在一旁也揮手示意著德國佬可以回過神來:「飛機都已經被拖走了,那就介紹一下,這是我們中航西南專門在閃電戰鬥機基礎上為巴西、泰國、埃及三國打造的輕型多用途艦載固定翼戰鬥機,現在這已經是最後幾次按照使用方的要求進行的補充測試,飛機在結構上已經定型,前幾天就直接在巴西翻修之後的航母上實現了艦載攔阻降落。」

    閃電艦載型的進度有必要保密嗎?完全沒有嘛!反正共和*隊是不會採購這種艦載型的閃電,那也就無所謂什麼保密問題,直接大方的宣傳出去也可以展示一下中航西南的強大實力。

    得知這是為巴西海軍設計的多用途艦載機,德國人倒是想起了之前確實有消息說巴西在重新構建海軍作戰力量,而且確實也聽說了巴西計畫的雙航母編隊,現在一看果然是付諸了實際的行動。

    「還真是一款好飛機啊!我聽說你們還拿下了希臘的超級大單,看來閃電也注定要成為一代名機了,要不是我們德國已經參與了歐洲戰鬥機計畫,說不定也會考慮這款飛機的訂購。」

    要這話就說得有些違心了,楊輝也僅僅是左耳進右耳出罷了,難道德國不參與颱風戰鬥機項目就可以自主選擇採用閃電戰鬥機?

    不管別人怎麼想,反正楊輝是一點兒也不信,這就好像未來若是德國需要採購四代機的時候,面對-35和中航西南的輕四之間做選擇,那楊輝敢保證德國是要選擇-35的。

    這年頭,軍用的一線主力戰鬥機採購,像德國這種國內還有美國駐軍看守的國家,那絕對是不敢和共和國直接扯上一絲關係。

    「採購軍用戰鬥機肯定是要考慮到各種方面,德國參與到了颱風戰鬥機項目當中,這自然是不需要再考慮其它的三代戰鬥機。我們話又說回到正題,這次我之所以把你們帶來這裡,主要還是等待一個人,一位在新中運項目中至關重要的總設計師。」

    這次中航西南要派出中方設計隊伍到德國駐紮,那自然也是需要一位中方的總設計師坐鎮,這一點也是必須要有的,而楊輝思來想去之後也就發現只有一人可以在這個時候抽身出來,而這就是之前負責空警100預警機機體設計的聶忠良總師。

    之前的聶總師本來就已經主持了多型號的飛機研製工作,整個職業生涯也是貫穿著轟六系列的設計製造,現在的轟六系列機身已經改進到了預警機,10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已經是妥妥的,所以聶總師也算是對這種100噸級別的飛機相當瞭解,那麼剛好這次就可以調過去參加新中運的研製。

    楊輝有了安排,但德國人那邊他不明白啊!這不是就正好有來自安東諾夫設計局的金琴科總設計師嗎?現在要重新選擇另外的一位總師,豈不是多此一舉乎。

    「那個楊總啊!我們這不是有金琴科總師在嗎?我看要不就讓金琴科總師來擔任你們這個中方總設計師好了,這樣對我們的項目來說才是最合適的,要不你們再考慮考慮?」

    說這話的時候,德國人心裡面也是有些忐忑的,之前可還清楚地記得金琴科總師在討論新中運設計定位的時候,就說了不會再參與到軍用運輸機的總體設計當中,現在人家直接就已經轉行搞客機去,你要貿然請動這樣的大牛重新出山確實有些困難。

    說實話,現在這種情況下楊輝也沒有什麼好說的,要說若是能夠由金琴科出任新中運的總師確實最合適,但這行業大牛自然會有點自己的怪脾氣,既然都說了要金盆洗手,不再做軍用運輸機的總體設計,自然是很難再說動。

    知道自己很難說動金琴科那邊,這索性也就後退一步,把旁邊的金琴科推出來,一副你德國人自己來看著辦吧,我們中航西南反正是充分尊重金琴科個人選擇的樣子,而且這表情那叫一個到位啊!

    然而被楊輝推出來的金琴科卻絲毫不為所動,直接就毫無表情地拒絕著:「說過了,現在我轉行做客機設計,這次你們的新中運項目我也僅僅是提供技術諮詢,承擔著外吹襟翼增升技術的攻關,其它的就不用再多說,既然公司已經有了安排,那最好就聽公司的安排為好。」

    就在這話音剛落,德方還想再勸勸的時候,遠方的天空中則傳來了噴氣式發動機的巨大轟鳴聲,再仔細尋著聲音的來源看過去,黑色的小點已經逐漸變大,這就是馬上要降落的四發轟六平台。

    「來了,這次我們中方的項目總設計師就是坐這飛機一起過來的,他現在同樣也是這款飛機的總設計師,作為一款100噸起飛重量的飛機總師,要配合你們完成新中運的設計肯定沒有問題,而且這位總師剛好50歲,正處於一位飛機總設計師的黃金生涯週期,說實在的,我一開始還真有點不願意放這位到德國去做這個新中運項目的。」(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20:04
第八百四十五章:苦等五十年
    這次從西飛工廠那邊生產線上下來的四轟六機體就已經屬於是專門為預警機做了特殊改進的,而改進之後的氣動外形上除了平尾左右兩邊加裝的小垂尾、機尾下方加裝的兩腹鰭之外,其它的大概也就只是機身內部做了一下優化。

    先你不能再是之前生產那種要不是機腹裡面直接安排彈艙,要不就是安排油箱的設計,作為預警機的載機,最基本的機艙地板肯定是要從前面一直鋪裝到最後。

    一些在之前o1號試飛機上面就已經測試定型的管線接口,這次的3號機也都是全部預留到位,甚至連飛機的航電系統也進行了小幅度升級,至少飛機的飛行機組成員變成了三人制,導航員的工作直接和通訊員合併。

    不過也由於這剛飛過來o3號機沒有裝上大盤子,一般人倒也看不出這是要用來改裝成預警機的飛機,再加上那邊的停機坪也離得比較遠,一直在機場外圍等待中的一隊人馬卻也只能看到那飛機的一個大概外形。

    這時候楊輝的耳邊又傳來了德國佬的念叨:「距離我第一次看到這種型號飛機的時候,現在算算已經快要間隔有十年時間了,那個時候我們雙方才剛開始商量關於mp-75項目的合作,而現在看到它的時候75都已經投入商業運營快半年時間了,這時間真是過的很快啊!」

    這應該是楊輝第一次遇到德國人感嘆時間飛逝,卻也是有些少見,正好自己有有點感觸,那就一起互相噁心噁心吧!

    「這時間確實是過的很快啊!倒是這轟六系列的飛機卻有些上年紀了,不過也還好,它算是老當益壯,像隔壁的圖95、B-52也都還是在各種服役當中嘛,所以我們這轟六啊,它也能夠修修補補再戰五十年。」

    這話就說的有些牛逼了,轟六再戰五十年也就是楊輝這種來自十多年之後的傢伙才能夠堂而皇之地說出來,至少在這九十年代的時候,可還真就沒有鋪天蓋地用老轟炸機裝巡航導彈起攻擊的說法。

    在這9o年代,最神秘的轟炸機是B-2,而站在風口浪尖的則是三款變後掠翼轟炸機:圖22m2/m3、圖16o、B-1B,至於圖95、B-52、轟6這一級別的飛機,確實在哪裡都只能算是人老珠黃。

    對於國之重器的轟六不能說太多,一看到聶總師走過來的時候,話題自然也扯到了這次的中方總設計師,隔著老遠楊輝就打起了招呼,快步走過去之後,兩人也是頗為正式地握握手之類的,在外人面前還是要裝一裝的。

    「聶總師,倒是讓你又匆匆地跑來這邊一趟,但我相信你肯定是對這次安排還是會滿意的,走吧!我們先離開這裡再說。」

    匆匆趕來的聶總師之前在電話裡面就大致的知道一點這次找他來的原因,對於自己這年過半百的時候,還能夠參與並主持一款全新的飛機的總體設計,聶總師那可是高興得緊,要說設計一款全新的飛機,這幾乎是所有飛機設計師夢寐以求的最高職業理想,聶總師當然也是不能免俗。

    用眼睛的餘光瞟了一眼旁邊的德國人,倒是從來也都沒有感覺到德國人有今天這麼讓人覺得順眼,這又是回應著楊大總經理:「楊總經理這倒是說笑了,現在能夠有這等好事,您就算讓我從長安一路走過來,我那也是必需要來的,何況這次我坐的飛機其實也不賴。」

    這次聶總師坐的飛機雖然是軍用的轟六,但這可是為預警機專門設計優化的平台,雖然轟六在早期的設計中噪音天生就有些大,但是現在使用的渦扇9動機則得益於它最開始是民用動機的設計,因而在噪音上還是做了不錯的控制,再加上這飛機的內飾也儘量參考著mp-75的降噪內飾材料來,所以軍用飛機最讓人詬病的噪音問題,在這飛機上倒也不是那麼明顯。

    這裡面的原因知道的人自然是清楚的,不知道的人大概也只會認為這是一句託詞而已,也並沒有誰會對這事當真,所以一群人又一次浩浩蕩蕩地往公司總部而去

    「好了,現在我們的人也都到齊了,我這就正式介紹一下。」

    站在台上的楊輝來到了聶總師旁邊:「這位是聶忠良總設計師,正如你們大家所看到的那樣,他就是剛才你們看到那款轟六飛機的現任總設計師,而且之前也負責了我國的運七飛機研製,一直到了金琴科總設計師來到我們公司之後,運七系列的飛機才算從聶總師手中正式交割出去,所以現在我們中航西南則正式宣佈,任命6o3所聶忠良總師為新中運輸的中方設計總師。」

    這會議剛一開始,楊輝也是直接就宣佈聶總師上任中方總設計師,算是直接把所有人都還沒有定下來的心給穩住。

    聶總師之前雖然已經知道了這事兒,但其實也沒有想到自己這一落地還不到一個小時,大傢伙都才剛走進會議室坐下,自己就被宣佈為總設計師,按照常規的程序走,自己不應該是還需要做做演講,之後又是一些考察,直到最後才會宣佈任命嗎?

    然而,縱使心中有萬種不解和疑惑,現在既然都已經宣佈了對自己的任命,那他自然也就需要站出來接下這項目。

    「很榮幸,真的是很榮幸能夠被大家信任,讓我來當這次的中方總設計師。說實話,雖然我到現在都還不清楚這個項目的具體情況,知道最多的就是這次要研製的是一款中型運輸機。但是,請大家相信我,作為一位有責任、有擔當的飛機總設計師,我為這一天已經足足準備了五十年,我知道這項目將會是我職業生涯中的最後一個大項目,而且毫無疑問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項目,所以我一定傾盡全力做好,謝謝!」

    說完,聶總師那眼裡也是閃耀著淚花,苦苦熬了這麼多年,想想以前的項目都是仿製、改進、仿製、改進,沒想到終於在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後十年拿到了一個原創的大型項目,這又如何不讓人激動。

    而台下,不管是中方還是德方,也都被這一番樸實無華的話所打動,中方的設計人員當然中,很多人也有著和聶總師一樣的感受,總師前幾十年做的是仿製和改進,這些旗下的分系統設計師肯定也只能在老設計上敲敲補補。

    誠然,6o3所之前是有一個mp-75的新飛機設計,但那是設計所的民機項目部在負責,就他們這些留下來繼續做軍用飛機的設計師,可算是苦苦羨慕了隔壁民機項目部整整十年,而如今,那也是一掃心中積蓄多年的鬱悶之情。

    至於德國那邊,那就更是千般滋味在心頭。

    若是說共和國這只是6o3所的軍機項目部苦苦等待了這麼多年,眾人終於算是撥開雲霧見青天,那麼德國就是以整個戰後的國家航空工業為單位,是整個國家的航空工業苦苦等待了五十年之久,這才終於又算是可以有一個大的軍用飛機項目,相比之下那內心被觸動之後就更是難以言說。

    (未完待續。)8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20:04
第八百四十六章:訂單還是有的
    整個的一場會議倒也沒有持續多久,這主要也就是為了把這邊中方的設計隊伍的骨幹拉出來,然後大家以起算是第一次亮相、見個面,而雙方也對此表示非常地滿意。

    到了最後,德國人也藉著機會,提出了這次項目的編號問題:「現在你們中方的設計師隊伍我們也看了,確實還算很不錯,現在也就可以討論最後的一個問題,新中運的編號該怎麼來,你們中航西南有沒有要求?」

    關於新中運的編號問題,首先是德國那邊必須要考慮到,現在德國軍隊使用的運輸機還是早年採購的德法聯合研製-160運輸機,難不成現在就按照之前-160的編號來繼續走下去,這聽起來好像也不太靠譜啊!

    倒是中航西南這裡就想的比較灑脫,對於現在這款飛機哪裡管你是什麼編號,要是以後共和國需要裝備這型號飛機,那絕對是需要按照共和國軍用運輸機的編號來給名字,而一點也算是大********的一個專利吧!

    如此,現在這新中運叫什麼也就無甚所謂了:「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沒有意見,你們看想要叫什麼就怎麼叫吧,就比如這次的新中運是面向國際市場,那麼按照國際上的規矩,字打頭的運輸機縮寫是肯定要有的,也不用按照我們共和國的規矩以y字打頭。」

    笑話,楊輝倒是想要給新中運一個y字打頭的編號,但真是可惜了,在共和國能夠y字打頭的運輸機絕對是軍隊上了戶口之後才行,現在共和國的軍隊不採購、不認可新中運,那麼不好意思,你自然也就不能使用y字打頭的編號。

    不用擔心共和國這邊的要求,這時候要定飛機的編號問題就顯得簡單很多,直接按照之前德國裝備-160運輸機時所走的規矩來就行了。

    「那這樣就再好不過,我們德國軍隊的運輸機中有一款是同法國在六十年代合作研製的戰術運輸機,編號為-160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為50噸,當時的飛機編號-160主要就是因為這款飛機的採購計畫為160架。現在,我們的新中運雖然只有德國軍隊的70架初始訂單,但是考慮到這時候的la項目已經無可避免的破產,我們則預計可以爭取到la計畫的參與國訂單,或許再加上你們國家的訂單,320架還是可以期望的。」

    我去,這德國佬還真是夠有想法的,要預計新中運320架的訂單,確實是夠牛逼。

    「這不行,編號的問題隨便你們怎麼給,但是對外宣傳的時候可不要把我們共和國軍隊的採購算進去,你到時候可以說這個項目是立足軍民兩用,所有的訂單加起來會有320架,」

    這說是軍民兩用,楊輝也實在是想不到這種專門為軍隊特殊需要所研製的運輸機有什麼理由讓民航貨運公司來採購它,尼瑪用這四台v-2500發動機你就給運30來噸的貨,就問到底是什麼貨能如此精貴?要有這閒心還不如直接買專門民航貨機來的實惠。

    思前想後,楊輝也就覺得那些比如野外大型作業的石油、地質勘探隊伍或許會用到這種飛機,至少他們會需要進行野外土製跑道起降,但人家作為民用項目同樣也有很多的選擇,把米26運輸機拉過來還是能夠滿足大多數的需求,所以算起來這新中運項目除了軍隊是真的沒有人會要。

    不過這些問題就不是楊輝所需要考慮的,現在新中運的全部研發費用都是德國人出,就算最後賠的連褲衩都沒了,中航西南這邊也是穩賺不賠,反正咱要的只是設計資料而已。

    德國佬當然知道這事的重要性,忙著就答應到:「沒問題,我們在進行對外宣傳的時候肯定會注意這些,320架的訂單確實看起來有些難以實現,不過我們還有另外的一種說法,新中運120噸的起飛重量為-160的兩倍,自然編號也要乘以2,這不就有了-320的編號了嘛!」

    如此,除開共和國之後,預計所有新中運訂單達到320架的計畫就被提出來,但對於這320架的訂單其實也沒有多少人相信,所有人都更願意相信這-320的編號是來自於第二種解釋。

    唯有楊輝這傢伙此時又有了一些想法,既然都已經確定了共和國這邊以後不能外銷自己生產的新中運,那麼好歹中航西南也能夠瓜分到整個項目贏利的40%,現在或許就應該幫著推銷一下。

    算一算,以現在共和國傳統軍用飛機採購國來看,那些有採購新中運需要的國家中,或許加起來也能夠有幾十架。

    「這樣吧!既然我們中航西南已經參與到了這個項目當中,那肯定也需要幫著推銷一下這款飛機,要是沒有太大問題的話,預計最多應該能夠幫你們拉到幾十架的訂單。」

    這絕對就不是楊輝在亂說了,就現在這情況來看,首先中東的幾個狗大戶還是有點可能的,特別是沙特這傢伙在之前組建了飛行表演隊之後,就一直想要滿世界去搞飛行表演,但一直礙於沒有運輸機可以隨行保障,這時候在航程上具有戰略運輸機性質的新中運就可以拉出來溜溜了。

    這種用戰略運輸機的長航程來保障飛行表演隊的需求,也實在是再正常不過,反正世界各國大都是這樣的做法,想當初的珠海航展中之所以能夠運20、伊爾76、-17同處一張照片當中,這其中的原因還不就是因為當時的阿聯酋飛行表演隊要用-17運飛行保障設備嗎?

    到時候沙特少不了就要採購上幾架新中運,而對於新中運那絕對是足夠好用,再加上顏值夠高,加上飛機定位是中型運輸機,說不定就要追加採購,同理,阿聯酋的-17訂單是不是也有可能吃下來?

    再往後,除了中東地區以外,上一位面採購了a400m的馬來西亞現在也是閃電戰鬥機的項目成員國,由中航西南出面推銷一下,還是很有可能把a400m的訂單轉為-320運輸機。

    再有,差不多也就是巴西那邊看有沒有可能推銷一下,不管是讓德國那邊以貿易補償的方式來銷售也好,或者讓巴西承擔一些零部件的生產也罷,你只要這邊新中運的項目開始設計了,再想繼續談採購就不至於會像a400m那樣被拖延這麼久。(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20:04
第八百四十七章:歐洲科研中心
    在會議完成之後,楊輝倒是直接把聶總師留下,這次留下人自然也是有他自己所考慮的原因在裡面,比如這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需要交代一項和這次C-320運輸機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卻又和中航西南的後續發展關係莫大的問題。

    同時,楊輝也相信聶總師這時候肯定需要得到更多有關C-320運輸機的消息,而這有的消息,還是避開德國人之後說起來更好一些。

    「聶總設計師,這次肯定沒想到項目來的這麼急,對?不過這些都不是主要的,現在你只需要接下這個任務之後便開始著手進行飛機的總體設計就行了,重大的技術難點都有專門的科研隊伍進行攻關,這次你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德國那邊要如何儘量和德國方面有效地配合,只要把這一點做好了,其它的也就沒有什麼大問題了。」

    就這說話間,一份現目前最為詳盡的C-320運輸機項目資料就已經被翻看的七七八八,至於楊輝的話在聶總師那裡到底聽進去了沒有,這一點就不是楊輝所能夠知道的,當然他本人其實也覺得這話有些沒有必要。

    一直等到聶總師把資料看完了之後,這又耐心地等待著看有沒有需要自己講解一番的,但可惜則是,這年頭中航西南的資料編寫措辭足夠精確,而作為飛機總設計師的聶總師,同樣也對這些專業性的解釋件能夠很容易的理解。

    「我大致地看了這份關於C-320運輸機的科研任務書,裡面的幾個重難點問題確實不用我擔心,相信來自安東諾夫設計局的那些技術人員是可以搞定的,倒是所以請公司放心,我一定會把這個項目做好,爭取為我們國家、為總公司、為西飛不花自己的錢,也能開發出一款新的中型運輸機。」

    對此回答,楊輝倒是不置可否,能不能完成任務沒有到最後的時刻,誰也不能打包票,現在縱使是楊輝也不敢把話說滿。

    只是認可地點頭之後,這也就把話題扯到了這次要說的正事上面:「現在我們中航西南再次和德國展開合作,若是加上之前的MC-75、CG-2000等項目,到現在我們在歐洲的業務也絕對不少,所以是需要成立專門的歐洲分公司,或者說成更加專業一些的歐洲科研中心更好。」

    要說在歐洲建立中航西南的第二所海外科研中心,這還是楊輝合計了很久之後才定下來的,畢竟這年頭共和國還被歐美聯合禁運,而中航西南作為一家擁有濃厚軍工背景的超級大公司,現在那好歹也算是進入到了世界500強,因而在歐美那邊絕對是掛了號的。

    那麼你說你一家共和國的軍工單位跑到歐洲去建立科研中心,這絕對是開天闢地的頭一遭,到時候搞不好就算你科研中心研製出了好東西,最後也要滯留在歐洲,沒法拿回國實用化就是各種坑爹到家了。

    但不管如何有風險,既然現在的中航西南可以在歐擁有如此多的合作項目,那麼就算本著對現在歐洲地區的科研合作項目進行資源整合的目的,歐洲科研中心的成立也勢在必行,大不了這科研中心就定位為民用領域技術開發就行。

    楊總經理的想法自然天馬行空,更導致聶總師這時候甚至都還沒有反應過來:「歐洲科研中心?我們公司要在歐洲建立研究所?這真的靠譜嗎,我們研究所才剛剛吃上一口飯,科研資金也才剛好勉強維持運轉,這就又要把錢投入到歐洲,那邊的人力、物價可都是要比國內高了不知道多少,這明顯就不划算啊!」

    小農思想,這絕對是小農思想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國內會有這種想法其實也並不奇怪,至少現在支持著各大項目的也都是還是老一代的總設計師,大家是從艱苦年代過來的,思想上更加節儉一些也說的過去。

    於情或許說得過去,但於理肯定就不行了,這次歐洲科研中心的建立肯定繞不開聶總師這位C-320運輸機的中方總師,現在自然就需要楊輝先在國內把大家的思想工作做通。

    「這歐洲科研中心是肯定要有的,當然事實也並非是我們要把國內的項目主動放到國外去,歐洲科研中心的作用僅僅是統籌我們在歐洲現有項目,比如我們MC-75項目、CG-2000項目的科研人員,還有就是考慮到馬上C-320運輸機項目開始,你們研發隊伍肯定也要在歐洲科研中心的名頭下開展工作,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整合我們公司的各種海外資源。」

    話解釋到這裡,聶總師終於算是明白這歐洲科研中心的作用了,其實就是統籌公司在歐洲的技術研發,而並不是要主動把國內的科研項目轉移到歐洲去,若真是這樣的話,倒是能夠更容易讓人想通。

    明白了這機構的作用之後,這人的思維也就放開了:「我們的歐洲科研中心雖然不會把國內的科研項目搬過去,但若是發現了有前途的歐洲科研項目之後,就可以用科研中心的名義前去接觸,如此便可以充分地利用起歐洲的優秀人力資源,這對於我們未來地發展會大有好處。」

    雖然有些驚訝聶總師的立場轉換可以如此之快,但聶總師能夠自己就想明白這些,肯定就算是再好不過,至於腦洞的利用歐洲科研中心名義去接觸歐洲的前沿航空科研項目、人才,這一點就是聶總師不說,楊輝也是早早就計畫好的。

    九十年代的歐洲航空工業還算是能夠稍微看的下去,那麼再過十年之後的歐洲在戰鬥機項目上,幾乎就可以說是快要香火斷絕,到那個時候就可以抄底一些歐洲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像這種人才不管是放在哪裡都大有用處。

    「是的,其實這也是我為什麼要極力主張把公司的第二處海外科研中心建立在歐洲的原因,至少這歐洲的科研、教育環境相比起之前我們建立的巴西科研中心而言,各方面都好了太多太多。」

    而這一說起巴西那邊的科研中心,楊輝心裡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就那邊的科研中心所要做的事情,讓工作人員走出去甚至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科研的,那種情況實在是台過於不堪了。

    「要說我們在巴西的科研中心是搞科研,實際上也就是專門為公司在巴西的閃電戰鬥機做技術服務,為渦扇10、MS-4兩款發動的生產指導,僅此而已,而那些工作與其說是科研中心要做的活,其實公司旗下的進出口公司也能幹。」(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20:04
第八百四十八章:好好的交代在這裡
    為了-320項目,先是諮詢了來自安東諾夫設計局的金琴科總師,然後各種方案篩選之後才敲定項目的大體設計,再又是成立中方總師隊伍,直到最後的為了整合中航西南在歐洲的項目,又成立了中航西南歐洲科研中心。

    因而整個項目的進度也算是緊緊有條,而在送走了德國人之後楊輝這才發現,原本以為德國佬是來對mp-75項目進行大加探討,到現在才發現似乎雙方都是越陷越深,這聯合研發飛機搞不好會上癮?

    時間過的很快,四月就要過去,而遠在帝都的國家工程院則已經轟轟烈烈地成立了,第一批的國家工程院院士也就此新鮮出爐,楊輝因為這邊德國人的突然出現,才導致沒能夠趕上機會和這些大牛們近距離接觸。

    如此,那也就只能是在公司這邊等待著中航西南自己的大牛們回來,這樣倒也還是可以有機會粘粘喜氣,但真要說這次回到中航西南貴羊總部這邊的工程院院士,其實還真就沒有幾個,溫院士、於院士兩位的根在貴羊這邊,現在當然是直接回到貴羊。

    這次工程院的成立,國家倒是在院士的實際待遇上挺下了一番血本,現在楊輝面前的兩位院士不僅享受到了國物院特殊津貼,甚至還直接給安排了相當不錯的院士專車,而這也還算是院士們在平時生活中唯一能夠享受到的便利之處。

    忙著走過去迎接:「恭喜,現在兩位院士也算是為我們老011基地爭光,以後誰敢說咱們中航西南技術不夠雄厚,那我們直接就用院士數量來壓服他們,要說起來,我們總公司這次絕對是一次性出院士數量最多的單位前三甲吧?」

    想當年n個院士公用一個j8的梗,這楊輝倒是又有點期待,以後的網絡水軍又會如何來找中航西南旗下院士們的槽點,反正到時候一定把這些水軍們的腦細胞慢慢地耗死才好,也只有如此才能平民憤啊!

    兩位院士倒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對於楊輝的各種問題皆是知無不言:「這是當然,我們中航西南提交的院士提名全部通過,而且最後還要加上吳仲華院士的兩院院士身份,這次可算是大出了風頭,以後別的不說,至少在名氣上肯定是要穩穩壓過中航東北一頭。」

    此時的中航西南是絕對壓過了中航東北,若是把現在的中航西南比作上一位面的中航一集團,那麼中航東北就是悲催的中航二集團,雙方的差距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越來越大,或許真到了最後說不好還真就需要中航西南放水一把。

    畢竟到時候為了避免一家獨大,被國家以反壟斷的名義再次拆分也不是不可能,考慮到這些,說不好就要學學英特爾公司的養豬招數,需知上一位面的英特爾公司在電腦pu領域幾乎就是一家獨大,而為了避免被反壟斷,那於是也就各種輸血、放水給amd公司的電腦pu項目部,讓這傢伙還能夠苟延殘喘下去。

    而以後的中航西南很有可能也會走上這樣的一條道路,或許今天給這技術,明天就需要施捨那項技術,到最後搞不好還要故意輸一兩個項目給東北那邊,按照英特爾公司的說法,這就是在單純的養豬而已!

    「全賴全公司上上下下齊心努力,才有了中航西南的今天,大家以後還需要再接再厲,我們的戰鬥機項目還有好幾款飛機在研製、試飛當中,其它的大型客機、發動機等等都還是處於剛剛起步階段,要真想達到世界主流水平,還需要再經過一到兩代人的努力啊!」

    中航西南旗下的幾大總機所都有了院士坐鎮,在技術上算是可以大大放下心了,這時候的楊輝也才終於有機會陪陪家人,或者說成是陪著楊月這位國內在無人機設計領域的大拿合計一下公司下一步關於無人機的發展道路。

    算算現在也到了94年,在硬件上倒是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察打一體無人機研製能力,但到底是一步到位的察打一體,還是說在「炮偵-1」的基礎上再次發展,搞出一款性能更進一步的戰區偵查、通訊中繼無人機等等。

    但可惜的是,這時候一個新的問題又出現,楊輝倒是有時間準備好好談談無人機的問題,但作為老婆的楊月卻沒有時間仔細合計這種工作上的事,因為已經三十歲出頭的楊大總經理這也終於是要當爹了,而這也是相當的不容易啊。

    往大了說,這也是響應國家的號召,雖然兩人不算晚婚,但確實是晚育;往更加實際的一點說,大概也就是這時機選擇的還算恰到好處,現在就算為了這小傢伙的到來往後推遲一兩年時間再發展無人機行業也無甚所謂,畢竟無人機要相大發展主要也是先把配套的子系統做好,而這方面肯定還要再等等才行,至少察打一體無人機最重要的低成本小直徑制導炸彈還沒有出來。

    楊輝想要暫緩無人機的研製計畫,倒是頗具有職業責任感的楊月肯定不認可,這人光是在家裡坐著養胎肯定也不習慣。

    「不行,既然都說到了無人機的問題,那你今天就必須要把這問題說清楚,這些年以來你一直都是發展公司的傳統飛機種類,我都沒有給你添麻煩吧?到現在的戰鬥機、直升機、教練機、客機、運輸機都已經步入了各自的發展軌道,現在你必須要給我們無人機研發團隊一個交代。」

    就光聽這說話的語氣,就知道今天是必須要交代在這裡了,而關於無人機的問題,今天恐怕也真是需要好好地說道說道,公司這年來也確實對無人機業務有很多的虧欠,遙想當年的011基地時代,那就是靠著「無人機」起家的,龐大的狂風「無人機」,以及後續的-111、-14等一系列「無人機」銷售狂潮,這才有了011基地的第一筆啟動資金。

    到了後來的西南科工、中航西南時代,那就更是直接犧牲了無人機的研發,把整個隊伍都拉去做殲18的機載紅外導航和激光瞄準系統,而這才有了殲18的現在風光無限,所以說中航西南是對公司無人機項目部很有一些虧欠,就正如楊輝這些年專心工作,導致了對楊月大量的虧欠一樣。

    「那好,我們現在就說說關於無人機的未來佈局,這東西在未來也是戰場中的寵兒,按照我們的統計,現在的飛機是越來越貴,大小國家都急需一種低成本的對地攻擊手段,而無人機就是最好的選擇。」(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1-8 20:04
第八百四十九章;無人機剿匪
    中航西南要想在90年代就大力發展無人機,走的路線肯定就不可能是全球鷹路線,那東西太高端,而且全世界範圍之內除了美帝以外,你也沒有其它的國家需要這種高空戰略無人偵察機,包括共和國也是一樣。

    既然沒有客戶需要全球鷹這種東西,那現在要是把這種東西給開發出來肯定就只有虧本,那這種事肯定是不能干啊,這種情況下就要轉變發展思路,深入發展貫徹環境友好型綠色經濟,走另外的發展道路或許就要更好。

    倚靠著家裡的大床,這應該是楊輝第一次嘗試著在這種環境中大談工作上的問題:「我們在「炮偵-1」無人機項目上面已經積累了很多的經驗,隊無人機的遠程遙控、地面目標偵查、勢態感知方面都有研究,不過我們現在應該是沒有必要再繼續發展偵查能力更加優秀的無人機,轉換思路,我們需要給無人機加上對地攻擊能力。」

    給無人機加上對地攻擊能力,這在2000年之後幾乎是爛大街的想法,但是在90年代是楊輝現在所處的94年,除了美國在這個時候開始了mq-1捕食者察打一體無人機前身的研製以外,全世界範圍之內都沒有同樣作戰要求的無人機項目上馬。

    而且即便是這時候的mq-1無人機在武裝對地攻擊的想法上面,也還屬於是極為模糊的一個概念,甚至這時候的mq-1無人機的編號還是掛著偵查無人機的rq名頭,這要一直等到2002年的時候,美帝才會給rq-1賦予武裝對地攻擊能力,所以九十年代的察打一體無人機甚至還可以說就是處於萌芽狀態。

    上一位面共和國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大發展,那也是看到了美國在的mq-1捕食者在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中大放異彩了之後,這時候的各大主機廠才開始針對察打一體無人機展開研製工作,翼龍、彩虹兩系列的無人機就是其中典型。

    而現在的楊輝直接提出了察打一體的要求之後,一邊的楊月倒是出奇的沒有感到驚訝,反而還是神采奕奕地回應著。

    整個人蹭地一下就坐了起來,晃了晃凌亂的頭髮:「難道你也看好給無人機增加對地攻擊能力?那這就是再好不過,我倒是不用再給你費太多的口舌解釋,早在兩年之前我們無人機研究團隊也對這方面進行了很多的概念性研究,認為無人機增加對地攻擊能力是以後,一定會成為小國的存在型空軍主力裝備。」

    幸好這時候的楊輝也是足夠的見多識廣,要換做其它人來恐怕直接就炸開了,這年頭的無人機絕對是高科技象徵,只有真正的大國才會研發並裝備這種飛行器,小國那都是用巨嘴鳥渦漿教練機這種飛機來維持空軍的常規存在和對地攻擊,更進一步一點的則是裝備一些二代機,這就算算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存在感。

    但要說無人機,這年頭你要是把這種東西擺在小國空軍面前,他們都會下意識地認為這東西太高端,並不是他們能夠玩兒得轉滴,而這種想法主要就是源於無人機在各大強國的渲染之下,變得頗顯各種神秘無比。

    來自2010年之後的楊輝則不一樣,這傢伙是親眼看到共和國是如何把這無人機市場做成白菜價,從此將美帝多年營造的神秘感直接底褲扒光,一步到位的把察打一體無人機全世界叫賣。

    特別是彩虹系列無人機,那更是從東南亞的緬甸,又到南亞的巴基斯坦,再到中亞的斯坦、伊拉克、卡塔爾,最後還有非洲的黑叔叔們,這傢伙絕對在無人機裡面能夠算是一代名機,而同級別的翼龍無人機,那同樣也是外銷到沙特、斯坦等等國家。

    更無恥的是,共和國不僅能夠出售無人機成品,只要你有錢連著生產線也能夠一起出售,那喪心病狂的程度簡直讓全世界的無人機生產商欲哭無淚。所以,無人機飛入尋常小國、窮國也就再正常不過。

    「出售給小國用作對地攻擊嗎?你們又是如何想到這一點的,都說來我聽聽,要是計畫可行的話,我們公司就需要提前展開系統配套研製工作。」

    儘管楊輝知道無人機的未來的確是察打一體,但是此時中航西南要準備在90年代就敢為天下先,甚至要搶在美國之前就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那光有楊輝的金手指是絕對不夠的。

    作為原創性的設計,這肯定就沒有以前中航西南在研製飛機的時候那種便利,有人機領域的戰鬥機行業有美國在前面進行探索,並確定下設計標竿,那共和國自然可以有目的性地進行設計。

    但正如上一位面殲20的總師楊為所說的那樣:「在殲20的時代,共和國基本在軍用戰鬥機的設計上和美國追平到同一水準,而這同時也就意味著後續的戰鬥機研製當中就需要共和國自己進行新技術、新概念的研究,這一點才是新武器研製中最大的障礙,需知-22項目在這一階段也是整整用了十年的時間進行研究、論證。」

    而對下一代裝備的技戰術指標、作戰任務定義錯誤所導致的裝備研發失敗的案列就更是數不勝數,最典型的還是要數米格1.44、蘇47這兩款飛機,那敗的簡直太慘。

    鑑於這種情況,聽到公司的無人機項目部已經對察打一體無人機展開了長期的概念設計和研究,這就讓楊輝在欣喜的同時還有些最後的擔心,正是基於這種原因,才更需要好好地聽聽這次無人機項目部的設計定位。

    楊輝是擺出了一副我很認真聽著的神情,兩人也就進入了狀態:「這察打一體無人機,還要說到我們前幾年同洪都一次交流中得到的靈感,當時洪都就抱怨巴航的巨嘴鳥教練機在多用途對地攻擊能力優秀,為此搶走了很多原本屬於l-8這一級別的飛機訂單。而當時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小國會越來越需要一款極低端的對地攻擊型飛機,不過洪都那邊卻沒有精力去開發這樣的一款渦漿對地攻擊機了。」

    眼看著楊月在回憶中緩緩地述說著商業化項目最重要的一點:發現市場。這時候的楊輝是對該觀點表示絕對認同,巨嘴鳥的成功和後續超級巨嘴鳥的快速發展壯大,這就已經足以說明了該市場潛力巨大,也值得航空器生產商關注。(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