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途經占城見諸人!
蒯越擔任交州刺史期間,提拔範疆等軍中將領族人親戚近五十人,蒯家族人在諸將手下任職者,校尉級別已達二十餘人。情報系統探明情況,整理情況呈給姜述,姜述看完報告,曾對齊隸說道:“世家之惡讓人觸目驚心。”
姜述前段時間忙著對付十二家族,沒有精力搞大動作,這次被張靖偶然揭開蒯家一角,相關部門以此為突破口,很快就會將諸事查實,蒯家族滅或不至於,但是涉案族人必會遭到嚴厲查辦,到時不僅蒯家族人遭殃,牽扯到的官員也會一網打盡。
在姜述看來,十二家族雖然武力雄厚,有武力奪取皇位的能力,但是只要策劃完備,又有火器可為後盾,實在不行可以用武力強行鎮壓。但是世家根深蒂固,關係網縱橫交錯,牽一髮而動全身,威脅皇家政權者,並非十二家族,而是一直不甘心失去權力的世家。
朝廷此時繼續西進,占得波斯薩珊南境,與安息、羅馬、波斯薩珊簽下息兵條約,全力鞏固新占土地。十二家族此時已被收為己用,朝廷當前的重要任務,對外是清除境外宗教勢力和江湖門派,為國教擴張提供保證,對內矛頭重點則指向了世家。
張靖見吳景出面,知道再玩不下去,順勢下坡,給吳景一個面子。張靖此時沒有想到,蒯重案成為一個契機,引發大齊帝國內部整肅行動,從交州開始進行集中整治,文武官員全部列入整治範圍,很快查出一批大案要案,一批舊朝官員和世家子弟紛紛落馬,以國學弟子為主的少壯派逐步接管交州。
張靖次日繼續南下,到達占城之時,不僅占城文武皆來相迎,馬良也派使者來迎接張靖,最讓張靖意想不到的是王雙親自前來相迎。
繼在身毒故境建立印州,貴霜戰事結束以後,新占貴霜全境新建一州,定名為貴州,原南州別駕蔣琬升為貴州刺史。緊接著情報機構策劃一個大動作,生俘二十萬波斯薩珊士兵,駐貴州大批兵馬西進,數月占了波斯薩珊南部。與羅馬勢力範圍已經接壤,波斯薩珊距離洛陽十分遙遠,若有突發事件,軍令皆由洛陽傳達,一來一往會耽誤軍情。姜述決定在麥加城組建西部元帥府,任命關羽擔任主將,調任周瑜為西部元帥府軍師兼任南洋軍主將,原南洋軍主將王雙調任南州兵曹。
印州、貴州和新下的波斯薩珊南部區域,從西部與洛陽聯絡隔著波斯薩珊與安息,北部與西州聯絡要經過青藏高原,路途難行,南州成為聯結西南區域的重要連接點。佔領身毒、貴霜及波斯薩珊南部地區時,接管地方政務權力的官員,因為區域相鄰的原因,大部分是從南州、高州調任。占城文武調往西部任職者很多,國學弟子出身的占城長史李春、五官椽楊治調往貴州,均升任太守,功曹吏寧山調到西部元帥府轄下,主持波斯薩珊南部地區政務。
到碼頭迎接的占城官員文以陳波為首,武以現任占城郡尉陳亮為首,文官除了陳波和郡丞荀逸,其餘官員多是新面孔,郡尉系統變化小,多是張靖舊部,陳亮從兵曹轄下調任過來不久,但他曾任占城右司馬,以前是張靖的上級。
時隔數年,張靖已不是初來占城時的小小縣尉,而是帝國最有話語權的皇子,又是一軍主將。在場高官,王雙是張靖岳父,荀逸是張靖舅兄,陳波是張靖心腹,皆有許多話要跟張靖單獨交流。
張靖時間緊迫,與眾人打個招呼,讓陳波將虛禮全部免掉,直接去居處安頓。張靖先與馬良使者見面,客套一番,將此人送走,與王雙單獨談話。
王雙此次前來,有幾件事情要請教張靖,首先是家族升支一事。所為升支與降支,在重視宗族血脈的古代,是一件大事。所謂降支,就是從嫡系降為支系或旁系,升支正好相反,是支系或旁系升為嫡系。升支為嫡系,其祖先一系名字填入主系族譜,主支供奉之時列名其上。以王雙現在的職務,升支以後會成為族中長老,在太原王家會有不小的話語權。
太原王家自王允去職以來,朝堂之上沒有份量很重的代言人,見王雙步入大齊高級將領序列,又是自家族人,便想將王雙升支,會合家族之力全力支援王雙繼續登高。族中主支釋放的善意,讓王雙十分心動,但是其中還有一件事情要考慮明白,就是王詩與王熙兒的關係問題。
王雙若是升支改為王家主系,王熙兒是嫡女,王詩目前與王熙兒平起平坐,但入主支以後,凡事要以家族利益為中心,久而久之王詩是否會淪為王熙兒的附庸?要想妥善地解決這個問題,便繞不開張靖。
張靖開門見山道:“崔家為超級世家,一朝覆滅,蔣公琰自請出籍,接連升職。岳父是王家支系,平常與王家幾乎沒有交往,因此岳父得掌實權。若是岳父升支,不說余事,父皇對你還會放心嗎?”
王雙恍然大悟,道:“近日煩惱,殿下一語而解。”稍微一頓,又道:“目前官場風氣很差,逢事請托已經慣例,馬季常想了不少辦法,公謹將軍也費了不少心思,情況雖有好轉,但是改變陋習難度不小。軍中也是這等情況,我調任南州以後,各家族上門請托者無數,殿下可有妙策教我?”
張靖正色道:“軍中涉及存亡大事,不可馬虎。升遷者一是有能力,二要彼此信任,只須處事以公心,選才以賢能,再在軍內嚴肅風氣,凡是請托上位者,一旦查出,立即撤職或降職使用,只須一二案例,此風便可止住。”
王雙點頭稱是,苦笑道:“如此行事,軍風肯定煥然一新,只怕得罪人不少。”
張靖正色道:“世家之疾朝廷遲早要解決,遇到問題可與黃巾系共進退,又怕得罪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