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580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六百三十一章 教育強國

    【播報】關注「起點讀書」,獲得515紅包第一手消息,過年之後沒搶過紅包的同學們,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1871年秋,貴州省會貴陽,在一片還泛著新油漆味道的校園門口,彙集了貴州地面的諸多首腦官員,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身穿一身中華裝的一個光頭男子,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貴州省巡撫宋勳其。

    而在他的左右身後,則是一大片穿著中華裝,佩戴著牡丹徽章的官員們,一大群官員旁邊,則是諸多或穿著西服、或穿著老式長袍、或是穿著中華裝的男子們。

    此時,宋勳其正在對著下面的一群學生進行著簡單的演說:「眾所周知我們貴州除了大山就是大山,沒有江河之運利,沒有煤鐵之地利,就連田地都沒有多少。但是我們難道就這麼甘願祖祖輩輩就被困在大山之中受苦受窮嗎,不,我們要努力的闖出一條屬於我們的道路來。

    聖訓有雲教育強國,而今天我們貴州,就要踏出教育強省的第一步!

    而教育強省的希望,未來家鄉父老們的希望在那裡?就在這裡,在你們身上!」

    「作為首屆貴州大學的學生,我真誠的希望你們能夠用心學習,並在未來學以致用,如此才能夠更好的報答家鄉父老為你們所作出的犧牲!」

    宋勳其並沒有說太久,很寬就是從台上退了下來,然後貴州學校的校長,教育處主任則是相繼上台講話,言語間無不表達出對台下這三百多名學子的重視。

    貴陽高等師範學校,乃是帝國西南部地區的第一所高等院校!

    儘管在過去的十多年來,帝國已經陸續籌辦了多所大學以及高等師範學校,如今帝國境內,各類大學有九所、高等師範學校則是有十二所,兩者相加,高等院校的總數是二十一所。

    然而這些高等院校卻是大部分都是在東部沿海各省。其中江蘇、廣東、直隸、浙江這四省包攬了十五所高等院校。

    剩下的六所則是被中原各省所瓜分。

    至於西南地區以及西北地區、東北地區等,則是一所都沒有。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比較複雜,一部分是高等院校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很多地方都在競爭大學或者高等師範學校能夠落戶本地區。而教育部每年的扶持經費是有限的,不可能說給每個省都安排轉向資金的扶持。

    教育部的扶持資金,一般都是需要考慮非常多的方面,一個是生源,另外就是學校所在地的輻射能力。周邊有無成規模的企業等等。

    因此教育部選擇新建大學的時候,一般會考慮在經濟、工業等各方面綜合素質比較優越的地區。

    因此也就造成了教育部在新建高等院校的時候,比較喜歡在東部省份建立。

    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不同,對於基礎教育的扶持,教育部基本是一視同仁,甚至某些時候會偏袒那些窮省,但是在高等教育的扶持上,教育部卻是需要考慮的太多。

    在這種大背`景下,貴州能夠把貴州大學給辦起來,乃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

    前年的時候。教育部決定在西南地區嘗試性的辦一所綜合性大學,以解決西南地區學子必須遠赴中原甚至跑到東部各省就讀的局面。

    當時雲南、貴州、甚至廣西、甘肅、四川等省都是極力爭取,本來條件最好的乃是四川,其次是廣西。

    但是教育部在進行論證的時候,有人提出了意見,說四川和廣西已經分別有了一所高等師範學校,然而雲南和貴州卻是沒有只有初等師範學校,至於甘肅,擺脫那是屬於西北了好吧!

    至於雲南,有人說雲南這地方實在太遠了。而且和緬甸等東南亞相鄰,此外雲南那邊也不算太平雲南以及隔壁的西康都不算太安寧,土司叛亂時有發生。

    這從帝國始終在這一地區駐紮有眾多的軍隊就可以看得出來了,防備英國人和寧王朝是一方面。但是彈壓當地土司也是另外一個重要因素。

    把一所耗資頗大,肩負著皇國未來數十年育才希望的綜合性大學放在雲南?要是出了什麼事怎麼辦?

    但是也有人說了,貴州也有土司不穩的因素啊!

    最後各方扯皮之後,還是決定把這所綜合性的大學放在貴陽,做出這種決定不僅僅是因為貴陽有多麼好,也不是說放在雲南昆明就真的那麼危險。也不是說四川不需要了,更重要的是一些政治上的博弈。

    一所綜合性大學的落戶,將會給當地的官員帶來極大的政績,而為了政績,那些官員可是不會手軟的。

    一所大學的落戶,背後卻是各方官員的博弈,最後宋勳其贏了!

    他藉著去年述職的機會,不僅僅向林哲大倒苦水,希望直接獲得林哲的直接支持,另外也是其他的幾個政治派系做出了一些政治上的交換,如此才把這所大學給拿到手。

    本來這所大學是預定到明年才開始招生的,但是強國聖訓的影響下,再加上宋勳其的任期已經只剩下一年了。

    通常來說,帝國的高級官員,其任期一般為五年,這些一般指內閣成員、各省巡撫等,而且從帝國成立到現在,就沒有過出現過巡撫任職超過五年的情況,任期滿一般都會調任,而更多的是任期沒滿也會調任。

    至於中低級官員則是更短一些,縣令、知府通常都是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三年任期後通常會調任,不過特殊情況下也會再連任三年。

    按照這些官場慣例,宋勳其到明年的時候,就應該被調走了,直接告老還鄉到不至於,作為一個巡撫級別的高級官員,放在前清那會就是二品的高官,他今年不過五十四歲而已。

    而且身體也沒有大礙,以他的年齡,完全還能再幹一屆,如果能夠在六十歲之前進入內閣。到時候說不準還能夠在內閣幹一屆再致仕呢。

    不管是大官還是小官,都是喜歡政績的,而且宋勳其可不會把自己辛辛苦苦,甚至做出了不少政治利益付出才獲得的貴州大學交給後人。等自己走了後,這貴州大學才正式開學的話,那麼還有自己什麼事啊?

    所以,在宋勳其的大力推動下,貴州大學在短短半年裡就是完成了講師的招募和聘請。校舍是直接佔用了以往官府的一座院子。

    而後,在教育部的配合下,貴州大學就是進行了第一次招生,首批學生為三百多人。

    其中貴州本地生源約五十多人,其他學生大多是西南各省的,此外也有不少西北、中原甚至東部省份的學生。

    這年頭帝國的大學那麼少,每一所大學都有著大量學子擠破頭想要進入,大多都是各省份統考裡名列前茅的學子。

    以往的帝國國內的各所大學通常都是自主出題對學生進行考核,但是這種招生模式一開始還可以,但是很快就是發現了各種問題。首先是不是每個學子都能夠千里迢迢跑去報考的,而且報考大學和參加科舉會試不一樣,因為大學可不止一所,在南京有,在上海也有,廣州和天津還有。

    學生總不能把每個省份都走一遍啊,先不說這路途上的花費,就是時間也來不及啊,因為國內學生的招生一般是在七月份進行秋季招生,極少數是春季招生。學生們就是坐飛機也不可能在短短幾天內走遍全國趕場啊。

    此外,學校自主招生之後,前兩年還好,但是很快就是爆發了作弊醜聞。由於試題都是學校的老師出的,所以一些老師鋌而走險,在考前販賣試題答案等。

    最後在1866年的時候,教育部不得不取消了各所大學甚至是高等中學、初等中學的自主出題資格。

    每年的時候,由各地教育部門統一出題,進行官方考試。並給出成績,而這個文科成績則是學生的統一成績。

    學生以這個成績作為標準文科成績,然後報考各學校!

    具體是,縣教育部門負責初等中學的考試、府教育部門負責高等中學、初等師範學校的考試,這些都比較簡單,因為學生一般都會報考當地的中學,很少說報考外地的中學的,報考了人家一般也不收,因為中學和小學都是屬於基礎教育體系,而這些基礎教育學校的辦學經費,相當多一部分都是地方政府解決的,中央教育財政可沒給多少錢,因此各地的學校基本都只招生本地學生。

    如果你是外地人,只要你的父母要是能夠拿出在本地工作若干年、連續繳納多年少賦稅就可以,這是針對普通人的。至於你家裡有錢,那就更簡單了,隨便投資作協什麼,只要為本地民眾提供一定數量的工作崗位,同樣可以。

    然後還有更簡單的方法,直接向學校捐款,而這也是各所學校最歡迎的一種方式,深受校方的喜愛,捐個幾千上萬的,上海的高等中學隨便你進,捐款十萬以上,號稱帝國最難考進的中學校『南直隸中學堂』也能進去,這學校的有三種,一種是天才,靠著自身的才華堂堂正正考進去的,一種是貴族高官子弟,靠著家族父輩的名聲進去的,第三種就是超級富豪的子弟,嗯,靠著砸錢進去的。

    因此帝國教育體系裡的本地人,並不只是說本地戶籍,同樣包含為本地創造稅收的人群,帝國可沒有和後世那樣的戶口以及學籍制度,只要你願意並有能力,你可以跑到任何一個地方進學。

    至於大學以及高等師範學校的招生考試,確實要更加規範一些,由各省教育部門負責出題並考試。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各省教育部門並沒有直接招生的權力,他們只負責出題,並給出學生的基礎科目的成績。

    然後學生拿著畢業成績以及統考成績,然後還有各種舉薦信,比如說高等中學的校長的推薦信,名望士紳、官員、甚至是普通人的推薦信寄給各所大學。

    有足夠信心的話,你也可以隨信附上一篇文章或者其他可以證明你自己才華的東西。

    各學校收到這些學生的投考後,會對學生的成績以及各項資歷進行審查,然後選擇他們認為最優秀,最符合自己學校的學生。

    不過這個過程裡,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那就是由於很多省份是沒有大學,但是這些省份的學子總不能沒地方上大學吧,同時又為了避免這些大學過於偏袒本省份的學子,因此教育部是有明文規定:各所大學招錄的本省戶籍學生,不得佔據招生總額的百分之五十。

    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給誰教育部不管,反正是需要給外省學子

    這種就避免了教育資源比較落後的省分,其學子要和教育資源比較雄厚的省份的學子進行競爭,要不然的話,就雲貴或者中原這些地區的學子水平,他們是非常難和江南地區,讀書風氣非常濃厚的地方的學子們進行競爭的。

    現在的情況是雖然競爭依舊非常激烈,但是總比一絲希望都沒有要好。

    如果沒有這種政策,以上海理工大學為例子,那麼他就會延續早期的招生情況,其新生幾乎清一色來之於江蘇,尤其是上海地區,這倒不是這個學校偏袒本地學生,而是因為上海作為國內最大的城市,基礎教育的優勢實在太大了,上海市區裡,高等中學就足足有六家這麼多。

    江南地區的大學喜歡找本省學生,不是他們有著本地的情節,因為高等院校和基礎學校不同,高等中學、初等師範以及初等中學,小學等,這些都是基礎教育,辦學經費的大頭基本都是各地方政府的財政承擔,因此自然是不會面向全國招生。

    但是高等師範學校以及大學的話,這些高等院校卻都是教育部直轄管理,和地方政府沒啥關係,雖然地方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辦學經費補貼,但是這樣是為了畢業生,而不是為了生源,因為有了大學提供的畢業生,將會給當地的工業發展帶來極大的人才優勢。

    因此高等學校的管理權基本都是在教育部手裡,因此教育部是不會坐視一所大學全都錄取某一個省份學子的事出現的。

    當然了,上述情況都只限於官辦學校,至於民辦學校不在此列,而且帝國的民辦學校還不少,他們要怎麼招生教育部可沒權利管。

    Ps.追更的童鞋們,免費的讚賞票和起點幣還有沒有啊~515紅包榜倒計時了,我來拉個票,求加碼和讚賞票,最後沖一把!(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六百三十二章 帝大系

    【最新播報】明天就是515,起點週年慶,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禮包書包,這次的『515紅包狂翻』肯定要看,紅包哪有不搶的道理,定好鬧鐘昂~

    貴州大學的開辦,也是剛好趕上了林哲進行大朝會演講的時機,趁著教育強國的聖訓,貴州大學的開辦引起了比正常時期更大的轟動,至少在官方看來,貴州大學的開辦就是對教育強國的聖訓最好的回應。

    而貴州大學的開辦,也不僅僅是貴陽地方或者貴州省府的功勞,也許對於貴州省本身而來,是他們這些地方官員把這所大學才爭取回來的,但是對於整個帝國而言,這所大學的開辦,主要還是內閣教育部的勞動成果。

    貴州大學的成功開辦,代表著教育部在高等教育上的發展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當代大學和不是和後世那樣,隨便某個山溝鄉鎮都有一所某某大學,當代帝國的大學以及高等師範學校那可是相當的稀罕,全國也沒有多少,而要開辦一所綜合性大學,更是困難無比。

    有時候辦學資金都是小事,更關鍵的是缺乏足夠多,並且的素質過硬的老師!

    那些基礎教育體系的老師們,可以由那些初等師範學校的老師擔任,然而到了高等中學以後,對老師的要求就比較高了,初等師範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根本不足以擔任。

    通常而言,高等中學的老師,其骨幹老師通常是國內大學的畢業生,而一些要求不怎麼高的課程,則是勉強可以由高等中學畢業的人才擔任。

    但是到了高等師範學校和綜合性大學後,對老師的要求就更高了。

    早年帝國的大學老師,相當多一部分都是外聘的洋人,恩,直到現在,帝國的諸多大學裡頭依舊有大量的洋人老師。其次則是這些年這些大學自身培養的老師了,也即使所謂的留校任教。

    但是怎麼說呢,雖然當代帝國裡,老師的社會地位以及收入都比較高。一個大學的普通講師,其年薪基本可以達到千圓以上,如果是教授的話,薪資就更高了。

    為什麼薪資這麼高?這一方面是早年這些教授很多都是去歐洲招募的,薪資標準基本是按照英國那邊的價格給。此外這些大學可是要和官府以及那些大企業爭奪人才啊。

    現在很多上了大學的大學生們,他們的首選之路就是為官,其次是進入那些大企業任職,至於留校當老師,雖然身份比較清貴,但說實話論起發展前途來,還是不如在政府或者大企業,尤其是對於那些文科生而言,基本個個都是奔著當官去的!

    因此也就造成了一種現象,那就是大學畢業生裡。理科生留校任教的比例是比較大,進入企業的人數也比較多。但是文科生的話,基本都跑去從政去了。

    這讓教育部那邊是相當尷尬,不過也還好,文科生對於帝國而言,並不缺乏,能夠說之乎者也的傳統人才,隨手一抓都一大把,這些上了大學的文科生和傳統書生相比,其實也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不外乎就是視野會更開闊一些,懂得一些科學技術的基本常識而已。

    這些人才對於一個統治階層而言,自然是非常重要,這些高素質的文科生從政後。將會給讓帝國的官員的整體素質上升,要不然的話,帝國教育部幹嘛要培養這些對工業革命沒啥直接幫助的文科生啊。

    清一色培養理科生多好!

    一個國家要完成工業革命,奠定強國富民的基礎,雖然說那些亂七八糟的主義啊,哲學理論什麼的很重要。但是真正的根基並不是這些,真正的根基是科學知識,而從人才角度上來說,理科生才是工業化的基礎。

    當然了,有人會說,歐洲的工業化,是因為有了十四世紀的文藝復興,但是這種理論顯然是那些藝術家們的自吹自擂,歐洲的工業化是靠著槍支大炮才完成的,就算是要在幾百年前找個人或者事件進行感謝,他們也得感謝中國人發明了火藥,感謝蒙古人打到了歐洲,把火藥帶了過去。

    要不然的話,靠著莎士比亞的羅密歐和朱麗葉,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但丁的神曲,再給歐洲一萬年也完成不了工業化。

    這種論調就好像說共和國在二十世紀後期的改革開放是李白和杜浦的功勞一樣!

    因此純粹從工業化的角度而言,文科生是沒啥用處的,但是如果從廣義的角度去看,文科生也是不可或缺的。

    為什麼?因為統治階層的官員都是從這些人裡產生的。

    要不然你去翻翻那些官員的履歷,看看有幾個是理工出身的!

    而這些也可以從帝國的高等教育體系看的出來,凡是報考歷史、國文、外文之類學科的學生,畢業後大多都是跑去參加國家僱員考試的,而那些學習物理化學什麼的學生,畢業後要麼留校任教從事研究,要麼跑去那些大企業從事研究,就算有去從政的,大多也是去一些專業機構,比如礦務司,鐵路司這些。

    由於這兩種學生的差別比較大,帝國也是區別對待!

    怎麼區別對待,具體下來就是獎學金制度了。

    帝國裡上高等中學開始,學費就極度高昂,遠遠超過尋常家庭的承受能力,而到了大學階段,學費以及其他各項雜費加起來,一年得好幾百圓,別說普通家庭了,就算是那些高收入階層都是難以為繼。

    在當代,一年有個五百圓薪資的話,那就是妥妥的高收入階層,在企業裡至少也是中層管理,要麼是國家僱員裡的科長啊什麼的,而這個錢,也就剛好夠大學生的一年花銷。

    學費高昂,除了極少數家庭外,大部分能夠考上大學的學生基本都是無法承擔這個學費的,他們的學費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一個是自行籌借,主要是向當地的名望士紳、富商地主們借錢,而通常情況下。那些士紳和富商們一般不會拒絕交好這些前途遠大的准大學生。

    要知道以目前帝國的大學率取數量來看,其實並不比以往的明清時代的舉人多,一個省裡每年少則數十人,多則兩三百人而已。

    而這種情況當很多人稱之為資助。當然了,說是資助呢,但是這個錢是要換的,畢竟四年大學下來得好幾千圓呢,那些士紳也是心痛這錢啊!

    其次則是向銀行借貸。皇家銀行有專門的學生貸款,基本上只要你沒有太大的劣跡,都能夠從皇家銀行裡申請到學生貸款,雖說皇家銀行搞學生貸款是為了扶持教育,但不管是什麼類型,什麼性質的銀行,都是一群吸血鬼,這利息可是半點都不會少。

    最後一個途徑,就是神情獎學金了,帝國的各所大學裡。都有著不同名目的獎學金,但是這些獎學金的神情難度極大,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偏向於理科生。

    為什麼?

    因為理科生留校以及進入企業的多啊,而且很多大學的獎學金都有限制性的條件,這些條件除了你個人的素質優秀以外,往往還有附加條件,比如帝國大學的國史獎學金,就是少有專門針對國文系以及歷史系的學生,發放條件就一個:那就是畢業後必須留校任教五年以上,那些本來就打算留校的人自然是欣然接受。但是對於那些一心想要從政,進入仕途的學子而言就很難接受了。

    五年青春過後,他們都得三十以上了,還去報考國家僱員考試的話就算通過了。這輩子也沒什麼奔頭了。

    同樣是帝國大學的『航海獎學金』,這個獎學金是國內的幾家大型造船企業聯合捐資設立的,申請的學生需要滿足好幾個條件,比如學科必須是理工科的,最好是機械類的,然後想要申請的話。還得提交相關的設計或者論文之類的資。

    其他各種獎學金或多或少也有限制,少有幾個沒什麼限制條件的,卻是非常難申請,比如由皇室直接提供的皇家獎學金,直接面向所有類型的學生,其中自然也就包括文科生。

    但是這個獎學金是全國範圍的,加上又沒什麼硬性的限制,所以申請的人非常多,雖然說最後得以通過的總人數不少,但是平均到每個學校,每個系下面,人數卻是少的可憐。

    從這些獎學金的各項限制和現實情況來看,文科生,尤其是想要畢業後就從政的文科生,除非真的特別特別的優秀,做到千百人裡第一的地步,要不然的話基本和獎學金是絕緣的。

    不過即如此,也抵擋不了國內學子對從政當官的熱情!

    十餘年苦讀為的是什麼?從千百人裡擠上那條獨木橋又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能夠出人頭地,而在官本位思想濃厚的帝國裡,沒有什麼比當官是更好的了。

    而這也是為什麼帝國學子對報考軍校以及帝國大學這麼熱衷的原因,報考軍校當了軍官,自然也算是踏入了仕途,而報考帝國大學的話,誰都知道帝國大學是帝國年輕優秀官員的儲備基地,宮內秘書處這個極為特殊的機構裡,其將近三分之一的新秘書都是帝國大學出身。

    儘管帝國大學出身的官員普遍年輕,最早進入仕途的現在也沒滿十年,但是這些人卻是不少,而且雖然人年輕,職位也不高,但是很多都是身居低位要職、而且非常重要的是,他們人多,而且年輕。

    最近幾年裡,文官群體內部已經是出現所謂的『帝大系』,這些人雖然沒有明確的派系組織,但是校友的關係卻是讓他們比普通人之間的聯繫要更加密切一些,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

    那就是帝國出身的官員基本都是參加國家僱員考試進來的,開始的時候大多也都是在中央任職,和尋常的地方官員有所不同,這也讓他們更加容易抱團,尤其是外放地方的時候,在同一個地方任職的帝大系官員,大多都會相互扶持。

    帝大系雖然還沒有成長起來,但是以後成為帝國政壇的一股重要力量是非常有可能的。

    說到帝國的政治派系,這幾年帝國的政治,尤其是文官體系的政治變化不大,林哲並不是個喜歡朝三暮四的人。他知道要做什麼,也知道應該怎麼做,所以這十幾年的施政,雖然看似平淡無比。波瀾不驚,但實際上卻是一直都按照著林哲的規劃穩步前進。

    施政的方陣明確而穩定,這負責這些政策的官員自然也不會說撤換就撤換,比如薛煥這個人,擔任內閣總理大臣已經是好多年了。

    但是底下的那些官員卻是看不到薛煥下台的跡象。很多人都猜測,他有可能在內閣總理大臣這個位置上待夠十年。

    早年組織部制定官員考核以及任期條例的時候,林哲就親自定下了內閣官員的任期,正常情況下五年一任,最多可任兩屆十年。

    不過大多數情況下,內閣成員都是無法在同一個職務上做滿十年的,比如你擔任某部協辦大臣後,就算是正式進入內閣了,但是你不可能在協辦大臣這個位置上待十年啊。

    正常情況下,若干年後調任某部大臣或者其他欽命大臣類的職務。也有可能調任到某個省份擔任巡撫。

    然後又可能在外面晃悠幾年後,再回到內閣擔任某部大臣,然後是內閣協理大臣、甚至內閣總理大臣。

    也就是說,其實內閣諸多成員的流動性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協辦大臣這一級別,乃是很多高級官員都得來轉悠一圈的職務,因此通常也任期不長,超過五年的很少,三年都算久了,甚至一年兩年的都比較經常看見。

    這種大背`景下。其實內閣成員任期只能是十年就是一句空話,因為沒人能夠在一個職務上幹上十年之久。

    然而薛煥擔任的內閣總理大臣就不一樣了,這個職務可是文官之首,是升無可升了。調無可調,比如說現在如果說給薛煥挪一挪位置的話,給他什麼位置?其他各部大臣又或者是各省巡撫?

    都不可能!

    已經位極人臣的薛煥如果被調去擔任這些職務,這是對他赤裸裸的侮辱,到時候薛煥除了致仕別無他路。

    當官當到薛煥這個地步,除非造反當皇帝。不然已經是沒有更進一步的可能性,他要麼犯錯被趕下台,要麼就一直順順當當的做滿十年任期,然後風風光光致仕回來家頤養天年。

    而薛煥在過去這些年來,雖然偶爾有些小錯讓林哲略微不滿,但是在大方向上他還是把握的不錯,什麼是大方向?

    大方向就是林哲指那他打那!

    這個人,比當年畢余同要安分的的多,擔任內閣總理大臣後很少搞什麼拉幫結派的事,和以往的畢余同拉幫結派有所不同,此外他處理事務的能力相當強。

    當然了,更重要的是他聽話!

    對於林哲這種強勢無比的開國皇帝而言,臣子的才華啊能力什麼的都不重要,反正那些能夠爬到內閣來的大臣們就沒幾個是蠢蛋,雖然有些人要更出色一些,但是對於皇帝而言這個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些大臣聽不聽話!

    林哲可不希望對著一群到處給自己找茬的大臣,自己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這樣就最好了。

    至於那些充當反對的聲音,時不時反正一些具體政策的話,有江道泉一個人就夠了。

    說起江道泉,這算是保守反對派官員的典型了!

    平常裡有事沒事就喜歡批判帝國的諸多政策,除了這個以外外,常年擔任教育部大臣的他在帝國諸多內閣大佬裡,資格老得很,而且脾氣是又臭又硬,內閣裡敢和軍方的那些大佬們當面拍桌子大罵那些軍方將領一個個都是廢物的人,也就只有他一個了。

    每年一月份財政預算月的時候,江道泉都是文官集團裡戰鬥力最強的人,膽大包天不說,而且這人的學問水平也是沒的說的,罵起人來能夠把軍方那些自稱儒將的將領們給氣死。

    這江道泉可是帝國政壇裡的常青樹了,協辦大臣以上的二十幾個內閣成員裡,就他進入內閣的時間最長,而且一支都是不挪窩,死死的佔著教育部大臣的位置。

    很多人心思都想著,估計等薛煥下台了,這江道泉還能繼續在內閣蹦跶!

    PS. 5.15「起點」下紅包雨了!中午12點開始每個小時搶一輪,一大波515紅包就看運氣了。你們都去搶,搶來的起點幣繼續來訂閱我的章節啊!(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六百三十三章 內閣紛爭

    內閣裡的內閣總理大臣薛煥,雖然這些年看上去沒有什麼特別顯眼的表現,沒有和當年的畢余同那樣搞得沸沸揚揚,但是在這種不動聲色,甚至都沒有大動干戈的情況下,卻是能夠把帝國諸多政務處理的有條有理,把偌大一個內閣都是牢牢把控住,同時帝國的經濟始終都保持了比較穩定的發展速度。∈↗,

    在薛煥上台後,工業總產值已經是增加了多倍,而放到全國範圍內,其國民生產總值也是連年保持著大約百分之十左右的速度增長,有的年份甚至達到了百分之十五以上。

    要知道帝國可是一個龐大無比的國家,而且目前的帝國其經濟主體實際上依舊以農業為主,工業產值在帝國的總國民產值裡,佔據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左右。

    而農業經濟一般來說都是比較穩定或者說固定的,除非是天災人禍,不然的話全國範圍內的農業產值一般都會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數值,同時農業經濟又是佔據了帝國經濟的主體,因此在這種大背`景下還想讓帝國的經濟獲得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十五的增長速度,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國民生產總值要增加百分之十,而在農業經濟整體增長幅度有限的情況下,主要的壓力都是落在了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上,對這兩大產業的增長要求可就不是百分之十了,而是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百。

    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也是直接體現到了中央財政收入上。

    從1865年後,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基本都保持了一個比較穩定的上升幅度,每年的增長幅度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五左右徘徊,根據年份的不同也會略有不同。

    財政的收入提升依舊主要來自於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

    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關稅的大幅度上漲,不管是進口還是出口都是要收稅的,這國際貿易的總額越大,收的稅就越多,嫡屬於財政部的海關司在報告上宣稱,1871年的時候。海關關稅比1870年增長約百分之七,關稅的收取主要集中在上海、廣州、天津這三大海關。

    國民生產總值以及中央財政收入穩步提高,這就已經充分證明了薛煥領導下的內閣是成功的。

    所以別看薛煥平日裡比較低調,但是政績還是比較卓越的。而這一點也是林哲看重他的原因。

    薛煥之後,內閣的江道泉也是老樣子,依舊以保守派自居,當然了,這個保守並不是說他反對帝國進行的某些工商業上的改革。他只是反對一些具體做法,比如當年他就極力反對畢余同以及薛煥等人推動農村土地大型農莊,把佃農改為僱農的做法。

    然後在其他事務上,比如他的本質工作教育上,隨著帝國工業化的進行,近代化知識逐漸深入到社會每一個階層,很多人開始叫嚷著什麼帝國只需要物理、化學,不再需要那些詩詞文章,並說國家僱員考試裡依舊把經學以及史論這些納入必考,並且佔據極大篇幅是一種固步自封。甚至是倒退的行為。

    他們呼籲在升學考試或者國家僱員考試裡,把經學和史論這些非實用的科目只作為選考科目,重點是放到物理化學這些科目來。

    而此舉是遭到了江道泉的嚴厲反對甚至是打擊。

    對於江道泉這種以傳統道德立身的人來說,儘管他承認西式的科學能夠強國富民,但是他依舊認為儒學是做人的根本。

    林哲在這一點上,也是支持江道泉的,現在帝國內對於教育上的思潮是有些混亂的,很有種歷史上晚清爭論中學還是西學有用,同時也和後世計算機初期時代爭論是不是乾脆放棄中文,直接用拼音算了。

    這些波瀾對於林哲而言是沒有必要的!

    再說了。他和很多人的思維不一樣,普通人或者官員們考慮的是強國富民,但是他林哲優先考慮的是什麼?

    是皇權的穩固,尤其是他本人權力的穩固。

    要統治一個國家。尤其還是一個君主制的國家,大量的儒學出身的官員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傳統儒家裡的忠君思想、孝道之類的還是需要大力提倡的。

    和江道泉不同的是郭龍雲,現在已經升任內閣協理大臣,並兼署工商部的郭龍雲,他是帝國裡非常典型的實幹派。口中的諸多言論都有著類似的觀念,那就是一切實用至上,什麼有用就用什麼。

    而他和江道泉就是彼此間最大的敵人,經常會為了某些事鬧翻,而每每這個時候,薛煥就會去調節他們之間的矛盾,最後把事情倒向薛煥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

    內閣的這三大架馬車,然後以他們背後的一些人,就是組成了目前帝國裡的主要政治派系。

    當然了,帝國作為一個傳統的君主制國家,向來對臣子們結黨營私這種事是非常厭惡的,所以這些政治派系並沒有明確的界限,更不是那些共和國家裡的黨派,可沒人敢公開說自己拉攏人然後為某個派系。

    這樣的人如果有也是爬不起來進入內閣的,僥倖進入內閣也是活不過第二天的。

    不過表面上是一回事,私底下又是一回事,帝國政壇是由人構成的社會,而人總是會有私心的,所以每個朝代結黨營私這種事都是不可避免。

    而林哲很多時候對手下的大臣拉幫結派也是睜一眼閉一隻眼,只要不是搞叛亂什麼的,只要不太影響帝國政壇的穩定,一般他都是不管的。

    但是如果某個派系的力量極大的增長了,並借此打破了政壇上實力均衡,那麼到時候林哲就不會坐視不理,就和當年收拾畢余同一樣,將會以雷霆般的手段直接干預,然後連根拔起。

    內部有山頭是正常的,而林哲要做的就是保證有好幾個對立的山頭同時存在,然後讓他們之間保持實力的平衡,避免出現一方坐大的情況。

    這些年來,林哲施行的都是這種平衡策略,對於臣子之間的政治鬥爭,他往往是只看不說,等他們鬥出結果來後,林哲一般也就順勢而為,至於說那些政治鬥爭失敗的傢伙是不是冤枉的已經不重要。

    官員這個職業的風險本來就比較大,還是基層的時候,就是勾心鬥角了,而那個時候失敗了興許就是爬不起來而已,但是等到了知府、道員這些級別的時候,這鬥爭起來失敗的一方往往是以革職甚至下獄而告終,可謂是異常的殘酷。

    而到了內閣這個層次後,則是比較安全了,至少人身安全有保障,因為鬥爭中有著林哲這個老大直接看著,勝利一方如果對失敗一方太過分的話,妄想在朝堂上一家獨大,那麼不用等他的政治對手,林哲就直接把他們給收拾了。

    因此廟堂之間的鬥爭,相反還更安全一些,而這些內閣大佬之間的鬥爭,往往也是以手下的死活來分出勝負的,很少說會波及到內閣大佬自身身上,然而一旦波及了,那麼就是潑天大事。

    現在的林哲看著手中的這封摺子,臉色就是很不好看,這是一封彈劾密摺,乃江西布政使遞上來的,上頭彈劾的乃是他自己的頂頭上司江西巡撫,如果是這樣的話也就算了,頂多就是省府領導班子搞內鬥而已,最後往往是組織部把其中一人調離而告終。

    但是在摺子的後頭,卻是寫江西巡撫有行賄之巨,行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內閣協理大臣兼署工商部的郭龍雲,而且數額相當之巨大,行賄數量達到百萬之巨。

    看到這個摺子,林哲的臉色就是有些陰沉了起來,然後手指頭開始敲擊桌面,讓他臉色陰沉的並不是說有人彈劾郭龍雲受賄百萬,他在意的是竟然有人敢這麼直接明目張膽給他上密摺,並彈劾郭龍雲,而且這上摺子的人還是布政使這種高級官員。

    這封彈劾摺子的背後,必然是隱藏著一場巨大的政治鬥爭。

    如果不是為了開啟即將到來的政治風暴,是沒有那個傻蛋,尤其還是布政使這種級別的高級官員跑出來明目張膽的彈劾政壇裡的三大老之一的郭龍雲。

    他放下摺子,冷哼一聲,他倒是要看看,這帝國政壇裡誰有這麼大的能量,竟然能夠瞞過自己掀起一場政治鬥爭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六百三十四章 情報處調查

    pa300_4;

    林哲並沒有細看彈劾密摺上的內容,尤其是那些舉報郭龍雲細節的內容,因為他並不需這些都知道管郭龍雲的情況。【更新最快最全的免費小說】

    帝國那麼大,興許林哲對那些中下級官員的情況瞭解有限,但是對於那些巡撫、內閣成員以上的這些高級官員,林哲的辦公室裡都有著他們的厚厚一疊資料,這些資料除了表面上的一些情況,比如履歷家庭情況之類的,還有諸多不為外人所知的事。

    比如說某日在某地見了某人,在城內的一個小院偷養了一個外室,被隱藏起來的私生子,然後某日因為什麼事,收了某人多少錢,隨後為其辦什麼事之類的。

    這些情況都是宮內情報處所收集,大部分都是以各種隱秘私事為主,隨便拿出一份來,按照帝國現行的一些法律條規,足以讓這些看似人模狗樣的高官倒台甚至丟掉性命。

    但實際情況是,林哲基本很少動用這些資料去直接動手,那些貪污,收賄賂這些事,只要那些臣子們做的不要太過分,一般林哲不會管,如果越線了,那麼林哲就會暗中敲打一番,這臣子如果收斂過來的話,林哲也就放下了,如果執迷不悟,隨便就找個由頭罷官,然後徹查到下獄。

    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發生,因為帝國初立,這些高級官員基本都是屬於開國功臣,一個個還是比較有野望的,小打小鬧弄點錢養家維持富貴是有,但是貪污幾百萬的卻是沒有幾個。

    這些高級官員到了他們這個程度,基本上追求的已經不是什麼金錢之類的,而是更虛幻一些的東西,比如權力、名望、身後名這些。

    至於金錢,他們的薪金可是高的很,足以維持他們的奢侈生活,如果沒有那種對金錢有特別的執著,那麼很少會有這個級別地位的人********撈錢的

    再者,帝國的反貪力量還是比較強悍的,尋常的反貪機構就有兩個,分別嫡屬於巡警部,同時督察院也是肩負著監督官員的權限。

    這些通常都是針對那些中下層官員的,而高級官員的監督事務,可是由宮內情報處負責,這個機構比巡警部、督察院可怕多了。

    帝國內部有人戲稱這個部門是帝國的東廠!

    有著這些情報處的特工們監視著,這些高級官員的行蹤一般都很難隱瞞。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這年頭帝國可是有著『國家僱員、皇室僱員巨額不明財產來源罪』你一個官員或者皇室僱員的薪資有多少是透明的,一旦你獲得了和你的正常合法收入不相符的巨額財產,而你又無法解釋其合法來源,那麼都不用查證你的具體貪腐行為,就可以直接定罪。

    像什麼大貪官在京師內修建起豪宅莊園,聘請僕人數百,還擺個美人盂的,這種一般都是活不長的,估計還沒顯擺起來就被宮內情報處的人給秘密逮捕了,然後就是吃了槍子。

    而且作為一個從後世來的人,林哲天然對官員以及官員的家屬經商擁有天然的反感,所以帝國剛成立的時候,就是明確規定官員以及官員的直系親屬,即妻子、子女不得從事企業經營活動。

    同時雖然沒有明確禁制,但是那些中高級的官員如果有父母、兄弟、叔伯等親屬進行企業經營活動,一般也會遭到反貪機構的嚴密監視。

    所以在現今的帝國裡,中下層官員興許是貪污比較多,但是高級官員的話,還是保持比較清廉的狀態。

    如今下面人舉報說郭龍雲一次性就收了賄賂上百萬,這明顯是屬於誇大之語,宮內情報處對郭龍雲的監控中,發現郭龍雲雖然從下面人手裡收了一些好處,數據也不算小,估計能有幾十萬這樣,宮內情報處甚至都知道這些錢花到那裡去了。

    大部分都是用於維持郭家的開銷,這郭龍雲一家老小再加上僕人,上下一百多口人呢,然後還得接濟郭家的其他族人,這日常開銷不是個小數目。

    另外還有一部分被用於偷偷用了一些旁系遠親的名義,跑到東北那邊購置了不少土地,並開設種植大豆的大型田莊。

    但是一次性收上百萬,給郭龍雲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

    這個時代的一百萬圓,可不是後世的一百萬元,現在的壹佰萬元可以買半艘戰列艦了,很多小國家一年的財政收入都沒有一百萬。

    郭龍雲是不是收了一百萬,實際上並不重要,現在林哲關注的也不是這些,他關注的是這事背後的潛在風暴。

    既然有人剛如此膽大的彈劾郭龍雲,基本上已經代表著和郭龍雲撕破了臉皮,而接下來恐怕就會掀起一場大規模的*,而這種風波絕對是會比以往的更大,並極有可能造成帝國政壇的動亂,進而引起帝國的其他騷亂。

    畢竟官員群體是林哲統治國家的基礎,官員都亂套的話,自然也就無法好好的治理政務了。

    而這種事是林哲不允許發生的。

    在辦公室裡沉思了小半天后,林哲就是把宮內情報處的處長給叫了過來,這個處長是一個老頭子,年齡大約六十歲,長的其貌不揚,到了林哲跟前後也是很少說話。

    這個人有些特殊,他並不是傳統的官員出身,他實際上早年林府的一個內管家,而且還是買了身的那種,即是林府家奴。

    帝國成立後,帝國統一廢除奴婢制度,不允許任何形式的人口買賣,每個人都擁有自由,除了執法機構外,他人不得侵犯國民的人身自由。

    雖說大家都會找到變通的方法,比如不直接買賣人口的話,那麼就以雇工的形勢招收奴僕。

    總之不管什麼時代裡,富貴之家總是不會缺少伺候他們的人。

    而原來林府的那些奴僕們,願意離開自謀三生路的,給予遣散費,願意繼續留下來的,則是給予皇室僱員的身份,當然了,干的還是以往的那些事。

    同樣是皇室僱員,這些人自然無法和皇室產業裡的那些皇室僱員相提並論。

    而這個管家因為其數十年如一日對林府的忠心,雖然說他一開始個人對這個情報處並不瞭解,但是自從林哲把他調過去幹了幾年後,也算是摸清楚了裡頭的門門道道,於是乎在前兩ian,林哲就是把他提起來,就任宮內情報處處長。

    這人能力很一般,才華有限,但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皇室,對林哲個人的忠誠。

    而在情報處的處長手裡頭拿著這封彈劾摺子出來的時候,臉色顯得非常的陰沉,剛回到情報處的辦公樓,就是把幾個屬下叫過來大罵一通,然後讓他們在最短時間內把這事給搞清楚。

    他們要搞清楚的不是郭龍雲有沒有受賄,是不是拿了一百萬,而是另外一件事,就是這一次彈劾事件裡,背後的推手是誰?

    是薛煥還是江道泉,又或者是其他的高級官員!

    這一點才是林哲最關心的,那些臣子們怎麼爭鬥林哲不太關心,他關心的是這些鬥爭有沒有在自己的掌控之下進行。

    很顯然,這一次的彈劾事件就是脫離了林哲的掌控!

    而這是林哲所無法接受的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平桐

    南京城內的著名酒樓四海居里,一輛沒有懸掛任何標示的雙輪馬車悄無聲息的駛入了莊園,待馬車剛挺穩,門口就是有著一個身穿侍者服飾的年輕男子迎了上來。

    「歡迎客官!」年輕侍者對著剛下馬車的中年男子恭聲道。

    那中年男子下了馬車,只是環視了一圈這莊園的環境,然後略微點頭:「去小東閣。」

    當即,那年輕侍者就是帶著這中年男子步入莊園內部。

    一路過去,只見這莊園和尋常富貴之家居住的莊園有些類似,不過處處又是彰顯著不同,這莊園內的的侍者侍女數量有些多,而且不時也能夠看見其他人出入。

    這一切都是表明這個莊園並不是富貴之家的居所,而是一個類似酒樓會管的營業場所。

    而在價格昂貴的南京內城裡擁有這麼大的一座莊園,並且做起了酒樓生意,這一切都代表著這座莊園的主人不簡單。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這座莊園的主人乃是普通人眼中高高在上的一名貴族:李緒兵男爵。

    李緒兵,乃是帝國裡眾多餘姚高級軍政要員中的一員,乃是最早的一期隨營學堂的學員,參加過1854年進攻上海等諸多戰役,帝國成立初期,林哲進行大規模授爵時,他時任軍政部交通司司長,陸軍少將銜,被授予了男爵爵位。

    不過隨後的幾年,林哲開始大力扶持那些軍校出身的軍官以及將領,對於那些老式,跟不上時代步伐的將領退役的退役,擔任虛職的擔任虛職。

    1865年,他就被調往山西省擔任守備司令,而在帝國的軍事系統裡,除了幾個特殊省份,比如新東省、新疆省、烏台省、浩罕省、黑龍江省這五省外,其他省份的守備司令基本都是屬於閒職。這種職務一般都是用來年輕軍官晉陞鍍金之用,又或者是用來安排晉陞無望的將領。

    李緒兵的山西省守備司令,和帝國軍方新秀陳海川擔任的新東省守備司令,兩者之間有著極大的差別。前者一年到頭都沒有什麼事,頂多就是彈壓地方維護治安而已,其次就是做一些軍民聯絡,軍事宣傳一些事務,基本上沒什麼實權。

    而後者卻是不同。後者卻是肩負新東省、阿拉斯加等地對俄軍作戰的指揮責任,乃是帝國在遠東方向的前沿防線。

    在山西省無所事事過了三年後,他在1868年晉陞為陸軍中將,不過這種晉陞是屬於典型的安慰晉陞,因為被晉陞為陸軍中將後的第三個月,他就是被轉為預備役,從而結束了其十餘年的戎馬生涯。

    退役後,他就是在南京開了這家四海居,初時用意只是為了交友而已,不過後期卻是越來越多人聞名而來。這裡漸漸也就成為了南京城內的頂尖酒樓之一,出入皆是權貴富商,而李緒兵靠著這麼一個莊園,也是賺了不少,得以維持男爵大人的體面和家族的奢侈生活。

    這四海居佔地面積不小,那穿著西服的中年男子隨著使者走了一段長路,繞來繞去才是抵達了一座僻靜的小院子裡。

    進入院子,就見這院子內已經有了數人,那幾人雖然有穿中華裝,有穿西服。也有穿長袍的,不過年紀大多已經是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

    而且這些人不用細看,就是渾身散發出來一種那種上位者的氣息!

    「李處長,你可來了。兄弟幾個可是等你都等了小半個時辰了!」裡頭的一個梳著油光寸頭的男子見來人,當即就是站了起來,雖然說話的語氣有些豪爽,但是神情間卻是散發出一種恭敬。

    只見來人略微點了點頭:「這來的時候多繞了點路!」

    這個李處長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在座的這幾個人卻都是心中暗自一驚,前頭說話的那個寸頭男子道:「李處長辛苦了。您身居要職,宮裡對您多有照看也是情理之中!」

    雖然只是私底下的場合裡,但是這幾人說話的時候依舊有著某種顧忌。

    方才的這些人都知道李處長為什麼繞路,也知道那寸頭男子說的來自宮裡的照看是什麼意思。

    他們說的就是宮內情報處。

    很多人都知道,凡是高級軍政要員,身邊定然是少不了宮內情報處的那些間諜們,這種事雖然大家都沒有說出來,宮內情報處更是不會主動提,那些大臣們主動指認也是不會承認的,但是大家都是知道的,自己的身邊或多或少都會有著宮內情報處的特工。

    至於自己身邊的那個人才是宮內情報處的特工,這種事可就不好猜了,而有些大臣們就算是猜到了自己身邊的某個人是特工,但是也絕對不會說出來,或者作出什麼趕人的舉動。

    因為這擺明了自己有貓膩嗎?

    這趕走一個特工,接下來他身邊就會出現兩個甚至更多的特工

    這李處長顯然也是猜到了自己身邊的某個人是宮內情報處的特工,所以才是繞路或者用了其他的計策,這才甩開了人獨自前來。

    這李處長進入了小東閣後,裡頭的人都是主動站起身來,足以證明這個李處長的身份不簡單。

    而就當他們閉門而談的時候,小東閣旁邊的一個房間裡,方才那個引李處長進來的年輕侍者用筆在一個小本子上寫道:「十五年九月十八,李平桐於四海居小東閣密會,與會者有趙立祥,孫北路……」

    此時正在進行會談的李平桐等人顯然是不知道,他們以為甩開了宮內情報處的特工,但是在下面的地方省份還不好說,因為那些地方的宮內情報處的特工分佈數量有限,但是在南京這片地方,這裡可是宮內情報處活動的大本營。

    這份報告很快就是被送到了宮內情報處的相關負責人手上,也就是宮內情報處第五科科長的手中。

    這個第五科就是主要負責對南京以及鄰近地區進行廣泛監視的機構。

    宮內情報處的機構設置和尋常的行政機構不同,該處下設大小十三個科室,其中的核心機構為第一到第六科室,第一科負責軍方將領的監視、情報收集任務、第二科負責內閣高官監視、情報收集任務、第三科負責皇室僱員以及貴族、宗室的監視、情報收集、第四科負責外省地方的情報收集、第五科負責京師以及鄰近地方的情報收集。

    至於第六科室、乃是外勤科室,裡頭都是一些身手了得的特工,主要肩負暗殺、武力襲擊等任務,也是情報處執行任務的時候主要力量,而外人所認知的宮內情報處特工,大多就是這些人。

    而第七到第十三科,都是一些內部科室,主要負責一些後勤或者內部管理事務等。

    第五科是的主要職責是手機京師以及鄰近地區的情報,並沒有特定的監視對象,他們的特工往往是安排在公開場合或者一些行政機構了,比如那些官員們喜歡去的四海居,就是第五科的重點照顧地點。

    外人並不知道,在這個小小的酒樓裡,第五科安排了至少十個特工,而且都是潛伏多年的暗探。

    那些官員們都知道自己身邊有著宮內情報處的特工,但是很少會知道,他們平時去的一些高檔場所,尤其是酒樓,茶館,青樓之類的場所,都有著情報處的特工。

    第五科的科長看著四海居站點回報上來的簡報,當他看到李平桐還有其他幾個人的名字時,諜報人員的直覺告訴他,這裡頭肯定有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事情還不會小。

    為什麼?因為李平桐不是普通人。

    這個名字別說是那些官場中人,就是常年住在京師裡的普通百姓都知道這個人是誰,他就是宮內秘書處的處長。(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六百三十六章 風波起

    被外界戲稱為『內相』『宮內總理』的宮內秘書處處長李平桐,這從外界對他的形容就可以看得出來,此人的權勢地位是絕對不簡單。

    按照帝國現有的機構體系,帝國有最高統帥部、內閣、督察院、大法院,而在這之外,還有宮內機構,即宮內情報處、宮內秘書處、皇室資產管理處、宮務廳等。

    這幾個宮內機構裡,宮務廳的實際權力不大,基本干的都是伺候人的活計,情報處雖然權重,但是這種間諜機構注定是上不了檯面,不管是林哲還是情報處自身,都一直致力於讓情報處保持低調,資產管理處那是個為皇室管理私產的機構,和政治關係不大。

    唯一真正在帝國政壇裡有著巨大影響力的還是宮內秘書處這個機構。

    秘書處雖然只是說協助林哲處理事務,但多年下來,這個秘書處擁有的權力是越來越大,全國上下那麼多軍政事務,林哲不可能有這麼多的時間進行處理,哪怕他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休息都是完不成的。

    所以一些重要事務,林哲會親自處理,但是多數情況下,一些日常政務還是秘書處進行處理,解決不了才會報到林哲這裡來。

    當然了,這種處理事務的權力是有所限制的,他們處理事務的方式並不是直接決定,而是給出解決事務的意見以及方案,然後報給林哲,林哲覺得可以就直接批准了。

    他們只有建議權,而沒有決定權。

    但是即便是這個權利,也足以讓秘書處的權勢凌駕於內閣下面的各部之上,甚至有著和內閣並駕齊驅的勢頭。

    由於秘書處的特殊性,所以內部任職的官員也是比較特殊。

    比如說,尤其是帝國並沒有和明清時代一樣有著翰林院,專門為年輕官員積累經驗和聲望的機構,所以秘書處就是一定程度上承擔了這種智能。

    秘書處的多數普通秘書們,大部分都是帝國政壇裡的新秀。只有國家中央僱員考試裡排名前列的人才能夠進入這各機構,而各科的副科長級別以上的秘書處官員,更是從全國範圍內的中層優秀官員中選拔而來。

    至於秘書處的處長、兩名副處長以及多名隨行秘書,更是帝國政壇裡的真正高官。

    這種情況下。秘書處處長一職,其政治地位是要超過尋常的內閣大臣。

    不過秘書處平常時候都是比較低調,不怎麼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中,但是這並不能說秘書處處長就是權勢低了。

    這場私會的人除了李平桐外,其他幾個人也都是帝國內的高官。比如趙立祥乃是京師巡警廳的廳長,孫北路則是財務部協辦大臣。

    所以秘書處處長李平桐私會其他高管,自然會引起宮內情報處的注意,尤其是在情報處剛剛因為郭龍雲被秘密彈劾一事而被林哲訓斥,情報處的人現在都琢磨著怎麼查探出這事的背後情況呢。

    如今李平桐的這種行為在這個時間裡,自然就是引起了情報處的密切關注。

    當天開始,情報處的多個科室就是聯合起來,動員了大量潛伏的特工進行針對李平桐等人進行調查。

    調查出來的大部分結果自然是無關緊要的,比如說收賄賂,貪贓枉法這些內容。情報處並不怎麼關心這些,他們關心的是這些人這幾天聯繫密會到底是在幹嘛。

    不過,其中有一個情報卻是引起了情報處的高度關注,情報顯示,在過去的半個月裡,趙立祥頻繁的派遣家人往江西南昌發電報,雖然經過調查,這些電報內容看上去尋常的內容,但是經過情報處的調查,這個趙立祥在南昌也沒有什麼家人或者朋友之類的。但是如此頻繁的發電報。

    而且這些電報裡還是時候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這事可不尋常。

    這年頭拍發電報可是貴的很,是按字數算錢的,普通人只有在緊急事務的時候才會選用電報。普通事務還是以寫書信為主。

    情報處作為國內三大情報機構之一,其業務能力還是相當不俗的,很快即使在南昌那邊找到了接受這些電報的人,而這人表面上只是南昌城內的一個老闆,但是情報處又是挖出來此人和江西布政使朱楠的遠方堂親。

    於是乎,一條線就是被串聯了起來。

    李平桐、趙立祥、江西布政使朱楠。

    獲知這個情報後。情報處那邊立即就是把相關的情報呈遞到了林哲的手中。

    這朱楠背後站著的是李平桐?

    林哲此時此刻是生氣了,在他的印象裡,李平桐一直都是比較低調的人,而且也和郭龍雲沒有明顯的衝突,但是卻是沒有想到手伸的那麼長,而且還和多名高官聯合起來,甚至讓朱楠甘願為棋子舉報郭龍雲。

    事情重大,林哲自然不會輕易處理,當即就是指示情報處:查,狠狠的查,他要知道事情的前後經過,至少要知道李平桐為什麼要對郭龍雲下手!

    內閣這些大佬們的鬥爭從來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的,私人的仇恨之類的是不會掀起這麼大的風浪。

    這裡頭必定有著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

    而這些秘密是林哲想要知道的。

    就當情報處內部成立了秘密專案組,對李平桐以及趙立祥、朱楠等人進行秘密調查的時候。

    國內的政壇又是起了其他波瀾,九月二十號,江西省爆發大規貪腐案,巡警部的廉政局接到舉報,浙江省杭嘉湖道員寧耀安以各種名義向多家企業強行索要賄賂,涉案金額高達十餘萬。

    而且這個舉報還是公開實名舉報,那些多家企業是聯合實名舉報,直接把事捅到了巡警部廉政局,並且主動向社會各界公開,在舉報信還沒有送到廉政局的時候,各大報紙上就已經刊登了這個消息。

    當即就是引發了強烈的社會輿論!

    在如此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不管朝廷上的那些高管們如此打算謀劃,但是廉政局都是必須第一時間立案,然後公開成立專案組趕往浙江進行調查。

    然而這個事爆發後,卻是引來了林哲的高度關注,因為寧耀安此人曾是郭龍雲的得力下屬,和郭龍雲關係密切,他能夠當上杭嘉湖道員,郭龍雲從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這一切都表明著,一場針對郭龍雲的政治風波已經颳起!(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0
第六百三十七章 驚天大秘密

    九月二十二號,南京郭府。

    郭龍雲獨自一個人待在書房裡,他已經在書房沉思了一個多小時,腦海裡翻來覆去全是思索這幾天發生的事。

    前幾天的時候,他就是從一些隱秘的渠道里得知,有人用密摺彈劾了自己,不過由於是密摺舉報,他在秘書處的線報也是無法得知到底是誰彈劾了自己,具體彈劾了自己什麼事,不過有一點他卻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陛下在看過那封彈劾摺子後,就是召見了宮內情報處的處長林爾茂。

    非常可惜的是,他在宮內情報處那邊並沒有高級別的情報來源,所以暫時無法得知宮內情報處那邊的人到底在幹嘛,甚至都他不知道現在情報處是不是在調查自己,調查到什麼地步了。

    郭龍雲雖然身為帝國政壇的排名前三的大佬,長達十餘年的經營下來,在帝國政壇可謂是根基深厚,門生子弟不說遍佈帝國上下所有機構,但是在那些重要的機構裡也都有著人。

    但是宮內情報處這個機構卻是一直無法伸手進去。

    因為宮內情報處的特殊性,這個機構雖然和秘書處那樣是屬於國家行政機構,和皇室僱員機構有所區別,其事務都是獨立自主進行。

    人事上,宮內情報處的諸多官員並不接受內閣組織部的管轄,那些特工的招募也是不和國家僱員不同,他們都是獨立自主的招募各種人員,而那些特工的話,其人事簡歷更是絕密,除了皇帝本身以及宮內情報處內部人員外,其他的人哪怕是內閣總理大臣也是無權調閱的。

    而一切保密等級高的特工,估計也就只有林爾茂等少數幾個人知道。

    財務上,宮內情報處的經費雖然也是從財務部領取,但是其數額的多少並不由內閣決定,而是由皇帝親自決定,內閣的財務部除了給錢外。其他方面都無法插手,甚至都不能調閱宮內情報處的具體經費使用,也就是說,情報處把錢用到了什麼地方他們都是不知道的。

    宮內情報處的各種事務的保密等級。是絲毫不遜於聯合參謀部情報司,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同為三大情報機構的巡警部聯合調查局,則是要更公開化一些,聯合調查局調查案子的時候,一般都還會主動出示證件。普通人平時裡還能夠接觸到這些聯合調查局的特工,其經費使用雖然也算隱秘,但是郭龍雲這種內閣大佬要調閱的話,還是可以辦到的。

    保密程度高也就代表著隱秘,別說普通人了,就算是郭龍雲這種內閣大佬也只是知道宮內情報處的一些表明機構而已,但是宮內情報處的具體情況他同樣是不知道的。

    要想在這種隱秘情報部門安插探子,其困難度甚至要超過在宮務廳內務處安排探子要更難。

    情報來源的缺乏,導致了郭龍雲在這幾天時間裡,雖然感覺到了暴風雨即將到來。但是對事情的詳情卻是依舊不瞭解,他不知道是誰對自己動手,更不知道是為什麼,其目的是什麼。

    因此這幾天時間裡,他雖然表面上保持了往日的鎮定,但是內心裡卻是已經越來越急躁。

    而這種急躁在杭嘉湖道員寧耀安被公開舉報後,更是到達了!

    帝國政壇裡很多人都知道,寧耀安乃是他郭龍雲的門生,早年他在工商部擔任協辦大臣的,寧耀安就是在他手下任職。後來他調任安徽巡撫後,離開工商部之前還幫寧耀安活動了一二,幫他晉陞了一級。

    數年後他從安徽巡撫的任上調回南京,當時雖然沒有正式入閣。但是卻被林哲欽命『督辦經濟事務』,負責籌辦主導『宮務廳經濟規劃委員會』並任督辦,由此成為了帝國早年僅有的三大特設大臣,即『經濟大臣』。

    在經濟大臣任上,他把寧耀安這個屬下也是調到了宮務廳經濟規劃委員會。

    後來宮務廳進行改革,諸多機構被剝離。經濟規劃委員會也是被剝離,併入內閣,並且和內閣直屬的『工商戰略發展室』合併,隨後成立內閣直屬的『經濟規劃室』。

    值得說明的是,這個經濟規劃室的室長,依舊為前工商戰略發展室的室長李鴻章。這個李鴻章自從反正並進入帝國政壇後,就是多年擔任工商戰略發展總監,領導工商戰略發展室,雖然任期內做出了不少有利於帝國工商發展的規劃案,但是受限於降臣的身份,他早年一直都是比較低調,也難以和其他人一樣晉陞。

    不過他的能力也是受到了認可,至少林哲是認可的,這樣一個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人,這麼繼續埋沒下去也不是個事,所以後來就是讓他擔任了經濟規劃室。

    後續新成立的經濟規劃室和以往的工商戰略發展室可不同,之前的工商戰略發展室只是一個純理論研究的機構,並沒有什麼實際權力。但是現在的經濟規劃室主要還是繼承了宮務廳經濟規劃委員會,對經濟事務都能插一腳。

    因此新成立的經濟規劃室,其權限還是非常大的,雖然不如內閣的其他九大部,但是比普通的司局權力要大的多。

    李鴻章也算是在帝國政壇裡獲得了實際權力,不過即便如此,李鴻章依舊保持著低調,尋常時候很多人都會忘記他的存在,不過他主導的經濟規劃工作卻是一直在穩步進行,諸多方案可都是直接抵達林哲的案桌上的。

    而擔任經濟規劃室數年後,又是聽聞陛下有意調李鴻章到地方任職,為此已經數次詢問過宮內秘書處人事科的秘書們李鴻章的相關情況,如果這個事是真實的話,那麼以李鴻章的資歷,這外調地方至少都是一省巡撫,距離入閣也是只有一步之遙了。

    郭龍雲當年卸任經濟大臣的時候,自然是不會虧待跟隨他多年的寧耀安,活動了些許關係,把他調到了浙江擔任杭嘉湖道員,掐指一算,寧耀安在杭嘉湖道員任上已經有三年了。

    按照帝國官場這幾年的慣例。寧耀安即將迎來考核,到時候或是平調或是陞遷,亦或者是貶職,都即將在未來的一兩個月內決定。

    本來郭龍雲是打算繼續幫自己的這個門生活動一二。看看能不能把他調回中央擔任某司司長一職。

    但是現在卻是突然出了這麼檔子事!

    寧耀安強行向企業索要賄賂?

    郭龍雲是不信的,依照他的瞭解,這個寧耀安雖然才華能力上都屬於一般,但是其人對仕途卻是非常熱衷,換句話說就是有著遠超旁人的野心。再加上這個人年紀也不大,今年也就四十歲左右而已,正值一個官員的最佳年齡,一切順利的話,他未來調任地方擔任巡撫高官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入閣也不是沒有希望的。

    這樣一心想要往上爬的壯年官員竟然會為了區區十來萬圓就強行向企業索要賄賂,甚至是以自身前途作為賭注。

    除非寧耀安是瘋了,不然的話他是不可能這麼做的。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郭龍雲這些年也不會幫著寧耀安了,如果寧耀安沒有培養價值的話。他根本就不會在他身上浪費資源,他還指望著若干年後自己更進一步成為內閣總理大臣後,把寧耀安也弄回內閣幫自己呢。

    但是這樣的人卻是在臨近考核的前夕出事,聽聞這事的時候,郭龍雲的第一反應這是一個陰謀,而且這個陰謀極有可能是針對自己,至於寧耀安,他不過是一個引子而已。

    在書房裡連續待了兩個多小時後,郭龍雲都是苦苦思索這到底是誰針對寧耀安,是誰想要動他。然後把自己拉下水嗎?

    可惜現在的事就和霧裡看花一樣,饒是郭龍雲也看不透。

    那些公開舉報的幾家企業他也調查過,都是在浙江省內,尤其是在杭嘉湖地區有業務的企業。企業有大有小,他們背後的那些大股東們也比較普通,有些是地方富豪,而有些則是那些金融機構持股。

    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生絲行業的企業。

    為什麼?

    因為他們都是在湖州有著相關的業務,而湖州則是浙江省內的最大的生絲產地。該地的生絲產量佔據了國內產量的相當多一部分,也是浙江省的支柱產業,寧耀安這個杭嘉湖道員,這湖州自然是歸屬他治下。

    但是除了這個共同點外,郭龍雲卻是找不到其他可疑的點了。

    這也不能怪他,郭龍雲雖然是政壇大佬,但是也只是一個官員而已,門生子弟雖然不少,但是他手底下可沒有什麼正式的情報機構給他提供各種情報。

    所以在郭龍雲依舊沒有搞清楚這些企業有什麼特殊的時候,中華宮內的林哲卻是已經收到了來自宮內情報處的簡報。

    這六家生絲企業雖然看似沒有什麼直接聯繫,但是宮內情報處卻是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情報,那就是這六家生絲的背後擁有人雖然都是一些金融機構或者私人股東,但是一些控股的機構背後又有著股東,並且還有著緊密的交叉持股現象。

    由於當代中國並沒有嚴密的股份交易監管機構,也就是說沒有證監會,沒有證券交易所這一類的機構,因此除非專門的執法機構,不然的話是很難透過多層的交叉持股搞清楚這些企業背後的真正股東的。

    不過宮內情報處可沒有這些限制,他們的各種權限非常大,憑著證件是能夠直接調閱這些企業的詳細資料的。

    最後經過追查後,發現這六家生絲企業的背後都指向了一家機構,或者說是一家銀行,是為『安泰投資銀行』。

    安泰投資銀行直接擁有其中一家生絲企業的控股權,通過四五家空頭公司間接控股其中五家生絲企業。

    這六家生絲企業一起舉報寧耀安,而且這背後還站著安泰投資銀行,這就得不讓宮內情報處懷疑安泰投資銀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了。

    林哲看過簡報後,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點了點頭:「繼續查!」

    林爾茂東方既就是倒走了數步,然後才是轉身退了出去,走出新華殿後,林爾茂的臉上也是露出了疑惑之色,這一次的事恐怕不簡單的,以他多年的諜報人員的感敏,他可以感受的出來,這裡頭肯定有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是驚天大秘密。

    察覺到事情不簡單的不僅僅有林爾茂,還有其他人,比如巡警部反貪局,局長鐘邦奎看著手中的這份報告,饒是大熱天的現在,也是讓有種渾身冒冷汗的感覺。

    一邊深呼吸著,一邊解開了領口的扣子,然後是再看手中的這份報告。

    這份報告是反貪局派往浙江的工作組發回來的報告,這份報告上說,六家生絲公司向工作組遞交了諸多證據,證據充分顯示了寧耀安從1862年開始,就開始從這些企業收取賄賂,一開始的數量不多,但是最近兩年索要的賄賂卻是大幅度增加,每年的數額從往年的萬餘圓激增到了五萬餘圓。

    不然的話,寧耀安就威脅說阻撓他們這些企業在湖州以及杭州的工廠正常運營!

    這六家企業不堪重負,又無力阻擋,只能是公開舉報。

    證據確鑿,這四個字並不算什麼,真正讓反貪局局長鐘邦奎感到寒意的是,他們說的是1862年的時候寧耀安就向他們所要賄賂。

    而1862年的時候,寧耀安在那裡?那個時候他還在宮務廳經濟規劃委員會工作,直接嫡屬於郭龍雲麾下。

    而且當時的寧耀安不過是一個小小科長而已,其行政級別放在地方上,頂多也就是知縣或者知州的地步,這樣小小的科長能夠同時威脅六大企業索要賄賂,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不可能的事。

    能夠成為高官的人一個個都是政治嗅覺非常敏感的人,鐘邦奎作為一個反貪局的局長,雖然早年他也只是一個普通巡警出身,不過這十幾年干下來,一步一步爬到這個位置,自然也不可能是什麼簡單的角色。

    他只從這份簡單的報告上就看出來了其中潛藏的巨大政治風波,一場波及郭龍雲的政治風波!

    這種事明顯已經超出了他的權限範圍,但是直接找他的頂頭上司,也就是巡警部大臣的話,又是不妥當,因為涉事的人裡頭有了郭龍雲。

    想來想去,鐘邦奎只能是向宮內遞了密摺,請求面聖。

    不過鐘邦奎剛離開他的反貪局大樓,朝著皇宮而去的時候,反貪局裡就有人大步邁出,然後坐上了馬車直奔郭府而去——

    好久沒拉過票了,兄弟們看到了順手投個推薦票,月票啊什麼的。

    還有諸多在外站看的朋友們,雨天也不說太煽情的話,只說一句:偌喜歡本書,便來起點支持雨天吧!(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1
第六百三十八章 寧耀安之死

    郭府,郭龍雲聽著眼前這個中年官員的話,雖然整個過程中他的表情依舊平靜,並且有著一股尋常人所沒有的高位者的鎮定氣息。

    但是在那個反貪局的官員走了之後,他的臉色就是有了變化。

    到底是誰?

    是薛煥嗎?自己雖然在去年的時候和他在重工業發展一事上有所爭端,但是總體上這幾年他卻是和薛煥沒有什麼直接衝突啊。

    和當年郭龍雲和畢余同的矛盾頻繁不同,郭龍雲和薛煥雖然在某些事務上意見不同,但是雙方卻是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衝突,這幾年在內閣這邊算是合作的還算愉快。

    不是薛煥的話,難道是江道泉那個老不死?

    不過也不像啊,江道泉那個老不死雖然看上去是又臭又硬,行事似乎也不顧後果,但是這人能夠穩坐教育部大臣多年,而且一直深得陛下的信任,在帝國政壇裡一直屹立不倒,就足以證明了此人的不簡單。

    別人或許認為江道泉只是一個迂腐文人,但是郭龍雲卻是知道,這只是江道泉讓外人看到的這一面而已,實際上江道泉的政治才華不遜於任何一個內閣大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江道泉之所以這麼多年來一直表現出其強硬保守派的政治形象,因為這個形象就是他的立身根本,不管他願不願意都必須保持下去,但是並不代表著江道泉就真的是這樣的人了。

    實際上,這些年來郭龍雲沒少和江道泉進行政治利益上的交換,也是涉及到了不少陰私勾當,這江道泉如果真的是頑固之際的迂腐文人,那裡還會和郭龍雲進行這些利益交換啊。

    這樣的江道泉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對自己發動攻擊的。

    而且這一次寧耀安的事主要是涉及到了工商事務上,尤其是企業這邊,江道泉雖然號稱是政壇的大佬之一,但是他的根基主要來自於教育機構以及農林機構等保守派的支持,在工商部等機構的影響力並不大。

    江道泉的根基,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於他個人的威望。並不是他在諸多機構裡的門生子弟。

    以江道泉的能量,是很難在遠離京師的浙江搞出這麼大的事來了。

    到底是誰?

    郭龍雲苦苦思索著這些事的時候。

    新華殿裡的林哲也是接見了反貪局局長鐘邦奎!

    匯報完此時後,鐘邦奎小聲翼翼的問道:「陛下,此事……」

    林哲打斷了他的話。林哲很清楚鐘邦奎為什麼會來見自己,不外乎就是知道此事超出了他的掌控範圍,他需要知道林哲的態度,這到底是查還是不查。

    而林哲卻是道:「此事先按照常規去查,要注意控制事態!」

    「微臣謹遵聖諭!」鐘邦奎得到了林哲的指示後。這才退了出去。

    剛才林哲的指示已經算是明確了,那就是這一次的浙江寧耀安貪腐事件,要保持低調,同時也不能牽扯太廣,儘可能的保持政壇的穩定。

    林哲就算要對內閣大臣進行調整,但是也不會搞得全國皆知,給人一種帝國政局不穩的印象。

    政壇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一個正處於高速發展的國家來說,內部的不穩和外部的戰爭威脅具有同等的破壞力。

    而這種不受林哲掌控的政治風波,就已經有了危害帝國政壇穩定的傾向。

    等鐘邦奎走了後。林哲的手指不斷的敲擊著桌面,這一次不管是誰搞出來的事,他林哲都打算給他一個終生難忘的教訓。

    他不允許任何人破壞帝國的穩定局面,不允許任何人破壞帝國工業化進程的穩定政治環境,誰要是敢在這個檔口掀起一場大規模的政治風波來,他就直接把誰打進地獄十八層,讓他永世不得翻身。

    至於所謂的貪腐之類的事,這些事只是小事,影響不大,而且反貪腐這種事依靠的是長時間的監控。潛移默化才能夠根治,依靠短時間的政治風波興許會掀翻一大群的貪腐官員,但實際上對整個帝國並沒有什麼實際好處,因為不用幾個月就會有一大堆的貪官重新冒出來。

    貪官猶如野草。燒掉後明天春天又會長出一茬,而且還會更加茂盛。

    歷朝歷代,就沒有真正過解決過貪腐問題,林哲也奢望自己建立的王朝能夠真正的杜絕貪腐現象,他需要的只是這種事能夠控制在一定程度裡。

    懲治些許貪官和帝國的工業化發展大局比起來,完全不值一提。

    得到了林哲的批示後。已經是被諸多民眾關注的反貪局正式傳訊寧耀安。

    於此同時,組織部也是及時的發布了對寧耀安的職務調整,撤銷了寧耀安的杭嘉湖道員職務,另調他用。

    不過是不是真的另調他用,就要看這個案件的具體調查結果了。

    這個時候,督察院也是插手了進來,督察院直接派遣了負責官員貪腐的案件的一名資深檢察官,並成立專案組,如果反貪局的調查屬實的話,那麼督察院就會對寧耀安提出多項公述。

    九月二十六號,寧耀安被正式傳訊!

    但是這個時候卻又是出了意外,寧耀安被反貪局傳訊後,第二天就是傳來消息,寧耀安在反貪局的專案工作組問訊期間突然暴斃。

    緊接著,又是傳出消息,反貪局專案組對寧耀安訊問期間,使用了嚴刑逼供,嚴刑之下寧耀安被活生生的拷打致死。

    反貪局雖然想要遏制這個留言的傳播,但是在部分有心人的推動下,根本就滿不足,不用兩天時間,國內最大的民營報紙,上海商貿公報就是刊登了寧耀安暴斃的消息,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全國範圍內的震動。

    「該死,他們怎麼敢在這個時候報導這個消息,難道一點覺悟都沒有嗎這種事是可以亂報導的嗎?」皇室資產管理處的某個辦公室內,通訊科的科長正在大發雷霆。

    這幾天時間裡,隨著寧耀安事件的爆發,更因為有心人的推動,很多人都是感受了這一次事件的不同尋常,普通官甚至就是那些內閣閣臣們都是小心翼翼的躲在一邊,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惹禍上身。

    然而這個時候,商貿公報卻是公開報導了寧耀安暴斃的消息,起到了極大的推波助瀾作用,這用腳趾頭想都知道,帝國政壇的那些高管們肯定會對皇室資產管理處有意見。

    為什麼,因為這商貿公報是皇室企業啊,直接嫡屬於皇室資產管理處通訊科管理。

    皇室資產管理處通訊科,不僅僅運營著全國範圍的電報公司,同時還運營著國內高達二十餘家的報紙、出版社等,其中商貿公報就是該科旗下最大的報紙,而且這份報紙也是國內最嚴肅的政治類報紙,閱讀的人群都是一些中上層的民眾,尤其是官員們,基本上每天必看這份報紙,以瞭解帝國政壇的動向。

    現在商貿公報突然報導了寧耀安事件,就是等於向全國傳遞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寧耀安事件已經失控。

    堂堂一個副省級的道員,這貪污也就算了,而且還在問訊期間暴斃,這怎麼看都是有著陰謀在裡頭。

    對於這種情況下,皇室資產管理處通訊科也是反應迅速,第一時間就是開除了商貿公報的總經理、多名主編以及編輯、記者,商貿公報是皇室企業,有著它應該有的立場,那就是不管什麼時候都應該站在皇室這邊,對於和皇室無關的事務,則是保持中立。

    而現在,商貿公報顯然是偏袒了這種中立。

    所以商貿公報的管理處被革除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這種事後補救已經無濟於事,因為寧耀安暴斃的事已經是通過報紙傳了出去!

    而就當寧耀安暴斃的消息傳到南京後,林哲皺眉,郭龍雲更是驚駭不已,郭府的下人甚至當場看見郭龍雲把書房的辦公桌都給掀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1
第六百三十九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

    浙江杭州,反貪局專案工作組的組長此時是臉色陰沉,他看著站在他身前的幾個同樣身穿黑色巡警制服的人,神情黑的有些可怕。

    「此事已經驚動了陛下,已經是絕無可能善了,如果坐下此事的人肯主動站出來,那麼我李某人雖然保不住你,但是卻是可以保證保住爾等家眷!」

    「李組長冤枉啊,您是知道的,工作組剛到杭州,我就一直跟在您身邊查案,而且我和那寧耀安無冤無仇,怎麼會謀害他呢!」其中一個中年男子是神色慌張的說著。

    看他肩膀上的警徽,是個二等警校,這個警銜已經不算低,照比軍銜的話可就是中校了,通常這等警銜的人都是重要城市的巡警局局長,又或者是省巡警廳裡的重要領導。

    而現在這個中年卻是在李組長面前滿臉的惶恐模樣,這不僅僅是李組長的警銜是一等警校,更重要的是李組長是寧耀安專案組的組長,內閣巡警部反貪局特地派遣過來的,說的誇張些就是中央特使。

    李組長剛率隊抵達杭州的時候,雖然浙江省的巡撫、布政使等重要領導為了避嫌而沒有約見此人,但是抵達杭州後,他卻是直接指揮了浙江省的巡警機構參加了寧耀安案的調查,可見權限之大。

    同時李組長身為反貪局的重要領導,並在這個關鍵時刻被點將前往杭州查案,足以證明了他的重要性,按照此人的資歷和以往的辦案功績。不用幾年升任三等警督是非常可能的,而三等警督。這已經是一省巡警廳的廳長或者是巡警部下屬司局裡的重要領導了。

    李組長來杭州之前,也是得到了巡警部內的一些消息。說此案牽扯到的人物會非常的龐大,甚至有可能牽扯到內閣,所以反貪局總部是讓他在查案的時候,謹慎再謹慎,不管這一次的案件如何,反貪局的任務只是查案,但是這背後的那些高層鬥爭可是不打算參與,也沒有這個資格參與的。

    來杭州之後,工作組很快就是把寧耀安給軟禁了起來。隨後是正式傳訊,這個過程裡李組長是非常的小心,想要最大程度的避免和浙江省本地高官的接觸,也是避免把此事搞的滿天皆知。

    但是沒有想到,饒是他再小心,但是事情還是出了紕漏。

    這正式傳訊寧耀安才一天時間呢,當天寧耀安就是死在了軟禁之所,而更關鍵的是,這個消息不知道通過什麼渠道傳了出去。第二天就是搞的天下皆知了。

    此事剛爆發,李組長就是接到了局裡的電報,這電報還是反貪局局長鐘邦奎發來的,電報裡把他罵了個狗血淋頭。說他辦事不利,竟然出了這麼大的疏忽,並嚴令讓他控制事態。並把真相調查出來,他鐘邦奎倒是要看看。到底是誰這麼大能量,竟然能夠讓一個副省級高官在調查期間暴斃。

    最後還說。如果李組長你自覺能力不足的話,那麼就趕緊滾蛋,我另外派人過來。

    受到訓斥的李組長也是感受到了以往從未感受到的壓力,作為這個案子的直接負責人,李組長也是知道些許內情的。

    來杭州之前,他和局長鐘邦奎免談過,他可是親耳聽見局長說,此事陛下很關注。

    這個案子是被天子矚目的,他李某人怎麼能夠失敗,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他也要趟出一條路了。

    李組長一邊思索著該怎麼繼續調查案子的時候,一邊也是看著眼前的這幾個人,這幾個人都是浙江當地的高級巡警官員,但是現在哪裡有高官的模樣,一個個都跟嚇破了膽的小屁孩一樣哭哭啼啼。

    而更讓李組長鬱悶的是,他現在無法分辨的出來這些人到底是真的恐懼,還是說裝的。

    寧耀安的暴斃以及消息的流出,百分百是有著內部人員的參與,而且李組長很肯定這參與的人是浙江省當地的官員們。

    因為李組長帶來的工作組成員都是臨時抽調而來的,有些是從反貪局內部抽調,有些則是臨時從上海、江蘇兩地抽調而來的精兵干將,來到杭州之前他們相互之間都不認識,而且身份背`景一直都是保密,如果說這些人都被滲透了的話,那麼李組長都得懷疑,這動手的不是什麼普通人,而是宮內情報處的那些變態了。

    浙江本地的人已經是不可信了,勢必要從其他地方抽調更多的辦案人員過來,另外隨著寧耀安的死,原本只是普通的貪污案就是上升到了命案,而且還是高官命案,憑藉自己的反貪局已經是很難掌控局勢了。

    看來是需要請兄弟單位協助一二了。

    把那幾個浙江省的巡警官員趕出去後,李組長立即出門,不用多久就是出現在了杭州城內的一棟小院子裡。

    這棟院子規模不大,門前掛著一副不起眼的招牌:巡警部聯合調查局杭州辦事處。

    赫然是國內三大情報機構之一的聯合調查局的辦公場所。

    雖然聯合調查局和反貪局一樣,名義上都是直接嫡屬於巡警部,但實際上兩者的差距非常大,反貪局乃是真正意義上的巡警部下屬廳局,其職權完全歸屬巡警部。

    但是聯合調查局雖然名義上掛著巡警部這個前綴,但實際上這個機構直接向皇帝負責,巡警部大臣是無權過問的的。

    此外和反貪局機構不同,反貪局只能算是中央的一個子機構,平常時候負責的更多是一些指導性的工作,發生大案的時候則是派出工作組。

    而聯合調查局則是不同,該局在各省都設有分支機構,除了明面上的這些分支機構外,還有一些隱秘的駐點。

    兩者都掛著巡警部的前綴,也都是稱之為局,但是兩者的權限大小是完全不同。

    李組長去了聯合調查局杭州辦事處小半天后才回來,外人雖然不知道李組長到底去說了什麼,見了誰,但是多少也能夠判斷的出來李組長去幹嘛,他這是求援去的。

    事實也的確如此,聯合調查局雖然是情報機構,但是調查要案、大案也是會他們的職權範圍之內。

    第二天,聯合調查局杭州辦事處就是派遣了人員直接闖進了杭州城內浙江省巡警廳、杭州府巡警局,直接把這兩大巡警機構的五名高級巡警官員帶走,當然了,用的是協助調查的名義。

    緊接著,反貪局工作組正式向社會各界發佈公告:稱寧耀安是因為在審訊過程中,承受不住壓力進而心臟病發生而死亡,純粹屬於意外事件,望社會各界不要謠傳云云。

    但是剛公佈這個消息後,回到工作組辦公駐地的李組長卻是看著屋子裡的十幾個新抵達增援而來的工作組巡警們,沉著聲音道:「查,狠狠的查,一定給老子查出來是誰殺了寧耀安!」(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1
第六百四十章 郭龍雲面聖

    雖然向外界公佈的是寧耀安因為心臟病發作而死,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寧耀安是死於毒藥,至於是自己吞服毒藥還是被別人毒死則是尚未清楚。¥℉,.鳳凰 更新快請搜索

    但是李組長他們都是知道,不管寧耀安是自己吞服毒藥自殺還是說被他人毒死,這背後肯定都是有人的。

    有人不想讓寧耀安活著

    當這個結果呈遞到林哲手中的時候,已經許久沒有動怒過的林哲發怒了

    「朕要結果」林哲並沒有把怒氣發在反貪局或者聯合調查局上,這兩個機構,前者只是個普通的執法機構而已,而後者雖然號稱是國內三大情報機構之一,但聯合調查局的職能雖然涵括反間諜,但更多的還是和後世的美國聯邦調查局一樣,主要負責的還是一些案件的調查。

    而現在的寧耀安貪腐案已經是明顯脫離了普通案件的範疇,如果再加上此前江西布政使舉報郭龍雲的事,那麼這兩件事加起來,就已經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政治`鬥爭。

    這種事對於他們來說顯然是有些難以為繼,要想搞清楚這些事的來龍去脈,林哲還是把希望寄予宮內情報處上面。

    這倒不是說宮內情報處裡的那些特工要更厲害,查案更牛逼,而是因為宮內情報處和其他執法機構截然不同的辦事風格。

    哪怕是聯合調查局,要調查案件的時候,也得走合法的一系列程序,要逮捕某人的話需要逮捕令,要搜查某些證據也需要相關的文件,各種的條條框框非常多。

    但是這些對於宮內情報處來說卻是不存在這些障礙。

    對於宮內情報處而言,他們調查案件並不走常規的路子,比如說他們懷疑某個人參與了某些事,可不會去開逮捕令之類的,而是直接找上門去秘密逮捕,而詢問的時候也不會說規規矩矩。必要時候嚴刑拷打也是正常的。

    如果遇上他們懷疑,但是一時間又找不出證據來,為了大局他們往往就直接採用暗殺的手段了。

    這個時候,反貪局、聯合調查局、宮內情報處都已經是不同程度的參與了對這個案件的調查。不過他們各自調查有著側重點。

    反貪局只專注於寧耀安案件,而聯合調查局已經是把矛頭指向了其他高級官員,至於宮內情報處,他們則是想要挖出推動這一系列時間的背後推手。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而這一案件也是激發了廣泛的輿論。民間輿論不去說,帝國政壇內很多一些所謂的清流,開始利用寧耀安事件彈劾郭龍雲。

    因為這一系列的案件表面上看似和郭龍雲無關,但是帝國政壇的官員們都知道,那寧耀安是郭龍雲的門生,而且寧耀安在1862年索要賄賂的時候,還是在宮務廳經濟規劃委員會工作,當時他的職務並不高,為什麼還能夠要挾那些企業行賄

    這背後如果沒有人站著,打死他們都是不相信的。

    那麼是誰站在寧耀安背後呢用腳趾頭猜都知道。那肯定是郭龍雲啊

    一開始只是少數幾個官員上摺彈劾,但是彈劾內容卻是逐漸深化,一開始他們只是彈劾郭龍雲在經濟大臣任職期間縱容屬下貪腐,但是很快就是把矛頭直接指向了郭龍雲。

    稱郭龍雲在推動湖州生絲產業鏈整合期間,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了錢財,甚至有的人彈劾郭龍雲擔任經濟大臣期間,推動天津北海工業區建設的時候,索要諸多錢財。

    緊接著,又有人爆出郭龍雲在過去多年來,和多名女子保持婚外情關係。並育有多名私生子女,其人品道德敗壞,為閣臣之恥。

    這一系列的彈劾都是被林哲留中不發,而這種情況下。郭龍雲也是坐不住了。

    十月初,郭龍雲在內閣會議後請求面聖。

    對於郭龍雲為什麼要來私下面聖,林哲自然是知道的,所以不等郭龍雲開口,他就主動道:「看來這些時間發生的事愛卿你也知道了,對此你有什麼想法」

    郭龍雲略微抬頭看了眼前頭的林哲。見林哲依舊和往常一樣波瀾不驚,在中樞這麼多年,郭龍雲就沒怎麼見過林哲發怒或者表現出高興之類的表情來,自己的這位陛下可是常年都保持了一副風淡雲輕的表情。

    彷彿世間從來沒有什麼事能夠讓他動容一樣。

    看見了林哲的這種表情,很多人都以為林哲從來都是不悲不喜的人。

    實際上當然不是如此,林哲也是有著喜怒哀樂的,早年的時候他也是經常發脾氣,但是後來他開始刻意控制自己的表情,不管是喜怒哀樂都是不會輕易表達出來,主要是因為他並不是一個普通人。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這話可不是開玩笑的。

    郭龍雲跟在林哲身邊多年,雖然此時此刻從林哲的表情上看不出什麼來,但是這種看不出明顯喜怒哀樂,才是問題啊。

    郭龍雲當即就是沉聲道:「回稟陛下,寧耀安一事微臣有舉薦之過,臣甘願受罰」

    郭龍雲只說了這一句,但是林哲卻是接口道:「但是呢」

    郭龍雲深吸了口氣後道:「但是微臣絕對沒有指使過他強行索要賄賂」

    你郭龍雲貪了多少錢我還不知道這些年做了什麼事我不知道林哲心裡暗道,自己書房裡關於你的各種事的報告一大堆呢,只不過是懶得和你計較而已。

    林哲輕輕擺了擺手:「既然愛卿心中無愧,那麼就回去吧」

    從林哲接到江西布政使彈劾郭龍雲的密摺開始,他就沒打算過真正的追究郭龍雲,更別說把他趕下台了。

    郭龍雲的情況林哲很清楚,宮內情報處的那些特工又不是吃乾飯的,郭龍雲以及其家族有多少錢,這些年用什麼手段撈了多少,置辦了什麼產業等他都知道,非要較真起來的話,估計涉案數目也有幾十萬了。

    不過這個幾十萬對於林哲來說還能忍受,畢竟也不是一次性談幾十萬,而是長年累月下來,平日裡都是小打小鬧,而且在撈錢上也不會弄的太過分,很少直接收回賄賂,大多都是他郭家子弟利用他的權勢地位撈錢,比如說帝國開發東北的時候,剛敲定東北要發展鐵路,他郭家的子弟就是把鐵路必經的沿途土地該收購了一部分,然後再出售給鐵路公司,從中賺取差價。

    這些事都是在林哲的忍受範圍之內。

    僅僅是為這些就把郭龍雲罷免,那就沒有必要了。

    至於生活作風問題,雖然帝國的軍政兩屆對道德的要求比較高,但是只要郭龍雲一天沒有拋棄他那個糟糠之妻,那麼些許女人問題就不算什麼。

    至於外面養女人有私生子女之類的,這種事多了去並不算什麼。

    數遍帝政高官,就沒有幾個只有一個老婆,然後外面一個女人都沒有的,或多或少都會在外面養著外室,只不過郭龍雲在這方面都有些放縱而已,養了也就養了,偏偏還鬧的人盡皆知。

    把郭龍雲打發走了後,林哲又是見了宮內情報處的林爾茂,讓林爾茂加速調查的速度,這事已經拖了半個多月了,再拖下去恐怕又有發生什麼變化。

    而事情的發展也的確如此,隨著彈劾郭龍雲的人越來越多,這朝堂之上也是越來越複雜,緊接著郭龍雲被彈劾之後,江道泉也是開始遭到彈劾,甚至就連內閣總理大臣薛煥都不能避免。

    而宮內情報處那邊卻是回報,彈劾江道泉的官員大多都是和郭龍雲有所聯繫的官員們,很明顯郭龍雲應該是發現了什麼,然而認為江道泉是背後的推手,又或者是他乾脆想要把水給攪渾。

    而這樣一來,帝國的政局就顯的更加混亂了。

    天天都有大量的彈劾摺子送上來,讓林哲是不厭其煩。

    就在這個時候,南京四海居里,幾個人卻是舉起了手中的杯子,其中一人輕笑道:「此事快成了,估計江道泉那個老王八很快就要倒霉,沒有他在,到時候我們行動起來就方便多了」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