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576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1
第六百五十章 超前的設計

    帝國除了少數快速巡洋艦外被編入第一艦隊外,其他的常規巡洋艦,實際上都是沒有被編入這個主力艦隊裡,而是被編入了二線兵力的第二艦隊裡或者各特遣艦隊裡,而且也沒有組成正式的同型號分艦隊之類的,有些是作為護衛艦隊的旗艦使用,有些干脆是單獨編成,直屬艦隊指揮。》。》

    因為這些常規巡洋艦,一般都是一艘兩艘巡洋艦,然後帶著幾艘小型鐵甲艦之類的執行任務,這種混成編隊,才是日常任務的組織模式。

    不過帝國的常規巡洋艦並不算多,帝國和傳統的歐洲海上強國不同,帝國沒有大規模的海外殖民地,帝國海軍的主要活動區域是在西太平洋,在印度洋以及太平洋深處都沒有殖民地,也就不需要太多的常規、低火力的巡洋艦。

    帝國海軍目前執行的還是防禦戰略,以抵禦英國東印度艦隊為核心目標,預定大規模交戰海域是在沿海地區,主要集中在南海海域。

    因此帝國海軍追求的是可以用來參加決戰的戰艦,包括戰列艦、裝甲巡洋艦、快速巡洋艦等。

    而一些近海任務,則是以近海小型鐵甲艦承擔,其代表就是鎮廣級小型鐵甲艦。

    如此也就造成了帝國海軍造艦的兩個極端,一個是主要集中在千噸以下的小型近海戰艦,一個則是集中在七千噸以上的大型戰艦。

    而在這中間的巡洋艦,除了少量快速巡洋艦外,常規的巡洋艦並不多,帝國海軍這麼多年,也是建造了三艘庫倫級巡洋艦。

    此外還在1869年發展了一款穹甲巡洋艦,被稱之為桂林級巡洋艦,採用了創新的穹甲設計,並利用煤炭提高防禦能力,噸位比庫倫級略多一些,達到了三千四百噸,目前建造了兩艘,被派遣到夏威夷特遣艦隊以及日本特遣艦隊,各自作為旗艦使用。

    而穹甲巡洋艦這種比較廉價,同時防護能力也勉強過得去的巡洋艦,在帝國海軍內的定位是海外艦隊旗艦。

    不過這種穹甲設計已經引起了帝國海軍高層的主意,未來將會在其他中型船隻上應用。

    沈同登向林哲報告現有的海軍狀況後,又是拿出了一份報告書,和海軍的大部分文件一樣,文件的蓋著大大的絕密字樣。

    「這是艦政部提交上來的第三代戰列艦的最新設計方案!」沈同登如此說著。

    「哦,又有新設計了!」林哲卻是不以為意,自從舜帝級戰列艦在1869年確定了設計方案後,海軍艦政部那邊甚至在舜帝號還沒有開工的時候,就已經是開始探討並設計新一代的戰列艦了。

    從1869年開始到現在,這三年時間裡艦政部那邊已經是提交了最少七八個設計方案,但是讓林哲很失望的是。

    也許是遇到了當代戰艦設計的瓶頸,這先後提交的設計方案都是大同小異,甚至和舜帝號都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頂多就是一些細節上的修改,但是距離林哲的要求還非常遠。

    如果變化不大的話,還要艦政部做新設計幹嘛,直接繼續建造更多的舜帝號不就完了。

    翻開報告書,林哲卻是發現了有些不同,然後很快就是被驚呆了!

    首先該艦的設計圖樣和舜帝級有極大的不同,該艦並不是帝國前面兩級戰列艦常用的菱形佈局,主炮數量也不是四座雙聯裝,一共八門火炮。

    而是採用兩座雙聯座,前後中軸佈局。

    這種佈局方式乃是當代諸多鐵甲艦,同時也是後世前無畏鐵甲艦的佈局方式。

    採用的火炮也不是帝國海軍慣用的兩百五十毫米後裝炮,而是準備採用三百二十毫米毫米的後裝炮,林哲注意到了,這預計採用的三百二十毫米後裝炮,其炮管長度為二十五倍。

    帝國的工業實力什麼時候能夠強悍到製造三百二十毫米口徑,而且身管長達二十五倍的後裝火炮了?

    炮塔用的也是一貫用的封閉式炮塔,裝甲預計採用的是先進裝甲,至少什麼先進裝甲艦政部的人也不知道,反正是要求比現有的鋼面鐵甲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性能。

    而動力系統卻是準備採用更先進的三汽缸往複式蒸汽機,也就是俗稱的三脹式蒸汽機,這又是什麼?帝國什麼時候有三脹式蒸汽機了,林德機械公司那邊不是說還在研發當中嗎?

    林哲可是很清楚,雖然帝國早在六十年代就開始對三脹式蒸汽機進行研究,但是一直進度比較緩慢,但是現在前世界都沒成熟可靠的艦載三脹式蒸汽機呢,就算是想要從其他國家購買技術都買不到。

    最後這款戰艦的設計排水量達到了一萬一千噸,配屬四門三百二十毫米二十五倍口徑的後裝艦炮,然後還有四門兩百毫米的艦炮,十幾門的一百五十毫米的艦炮。

    採用三脹式蒸汽機,配屬十二座鍋爐,輸出功率達到八千五百匹馬力,設計航速十五節。

    而更有意思的是,這船竟然還不是低干舷設計,而是採用和裝甲巡洋艦一樣的常規干舷設計。

    看著這種怪模怪樣的設計方案,林哲是忍不住問了一句:「這船我們能造的出來嗎?」

    這船看上去性能數據的確強大,但是不管是三百二十毫米的艦炮還是三脹式蒸汽機都是帝國所沒有的。

    而配屬大量火炮的情況下,竟然還不是用的低干舷設計,就不怕重心過高然後翻船嗎?

    在林哲看來,這船不管怎麼看,其設計都過於超前!

    超出現有水平三年進行設計,那是著眼未來,努力努力還能夠達到技術指標。

    但是超出現有技術水平十年以上,這就是扯蛋了!

    聽到林哲這麼問,那沈同登也是露出一絲尷尬之色,這設計方案可不是他提出來的,而是艦政部的那群人搞出來的,那些設計師一個個都是腦洞大的很,之前的設計被批判說沒有新意,乾脆就搞了個超前設計出來。

    實際上他自己也認為以帝國的工業底蘊,暫時是無法建造出這種戰艦的,就算能夠建造,那成本也是海了去。

    比如三百二十毫米的艦炮,沈同登就非常清楚,目前帝國的主要艦炮承包商,也就是上海兵工廠,他們目前能夠生產的火炮還是兩百五十毫米二十五倍口徑的後裝炮,而且目前他們正在研發的火炮,主要是兩百五十毫米的三十二倍火炮以及兩百八十毫米的火炮。

    他們現在連三百毫米的火炮都沒研發計畫,更別說三百二十毫米的了。

    蒸汽機也是,林德機械公司那邊雖然已經有了所謂的模型,但是距離實用還遠著呢。

    也就是說,這款戰艦的設計,是建立在不可靠技術或者尚未掌握的技術之下的。

    如此也就難怪林哲驚訝了。

    沈同登道:「這個,是有些難度,之前我們海軍部進行會議的時候,我們的意見是以這款戰艦為發展目標。」

    聽到沈同登這麼說,他就知道海軍那邊還是比較務實的,至少沒說立刻就開工這種戰艦的,如果以這種戰艦為目標,現在進行技術儲備的話,過上幾年搞出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畢竟技術是慢慢進步的,現在三百二十毫米二十五倍口徑的艦炮讓帝國工業界是無能為力,嗯,其實現在全球範圍內,就沒那個國家能夠造出來同級別的戰艦。

    雖然很多國家都開始用十二英吋,甚至十四英吋、十六英吋的艦炮了,但是艦炮的威力不能只看口徑,還得看身管長。

    目前來說,包括英國在內,就沒有哪一家擁有十二寸二十五倍口徑的艦炮技術。

    英國人折騰到1879年才服役的不屈號,上頭的十六英吋的艦炮,可是十幾倍身管的前裝火炮。

    歷史上,十二英吋二十五口徑的後裝艦炮,要到七十年代末才發展出來,其國人所熟知的定遠級鐵甲艦的主炮,就是這種級別的,德國克虜伯公司在1880年研發的。

    而現在不過是1872年,全球範圍內都暫時沒有這種技術。

    林哲放下手中的這份設計書,這份設計書只是讓林哲瞭解到了海軍的未來發展方向,而並不是說立刻就要去建造了。

    「那麼你們海軍對新的戰列艦有什麼想法?」林哲可不認為海軍也能夠忍受繼續用現在的舜帝級設計。

    果然,沈同登道:「現在上海兵工廠那邊的兩百五十毫米的火炮升級工作有了較大的改進,最近兩年他們的三十倍的兩百五十毫米的火炮就能夠定型了,到時候打算配屬長身管的兩百五十毫米主炮,船體設計上,現在艦政部那邊還在進行最後的修改!」

    林哲點了點頭:「新戰艦的建造不能延遲,你們要多注意了!」

    按照帝國海軍的既定發展策略,同時也是根據國內的大型船塢的數量,基本上就決定了帝國每年可以開工一艘萬噸以上的戰艦,多了建造不了,而少了的話海軍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夠湊上一支較大規模的戰列艦隊了。

    所以每年開工一艘,這是海軍最近幾年雷打不動的政策。

    如今以帝國的大型船塢來看,等到今年夏天的時候,廣州的那座兩萬噸船塢就能夠騰出來,這座船塢的施工期比想像的要更漫長一些,到1871年才完成主體施工,然後廣州造船廠為了試驗建造大型軍艦的經驗。

    又是用這座船塢承建了一艘八千噸的郵輪,這艘游輪乃是南洋航運公司的訂單,也是最近幾年來帝國民間航運業訂購的最大一艘豪華郵輪。

    這船還沒有完成內部裝修呢,船票就已經賣光了。

    今年夏天,廣州的兩萬噸船塢就能夠正式承建帝國海軍的大型軍艦,而這座帝國造船業裡最大的船塢,自然不可能用來建造幾千噸的小船了,它的噸位只有那些戰列艦才能夠配得上它。

    因此海軍那邊,也是必須盡快完成新戰列艦的設計,以確定帝國海軍的第六艘戰列艦準時開工建造。

    按照這種建造速度的話,同時按照戰列艦在一線艦隊服役十年的話,二線艦隊服役十年,一共二十年的主力服役生涯的話。

    那麼帝國海軍就可以保持一支十艘的主力艦隊,十艘的二線艦隊,一共二十艘戰列艦的艦隊規模。

    當然了,二十年服役期的話對於這個時代來說不太現實,這年頭的主力戰艦在服役以後,頂多也就只有五六年的一線壽命期,五六年以後就會淪為二流,而超過十年的戰艦,上了戰場就是送菜的貨色。

    至於二十年,很抱歉,這年頭的工業技術水平很有限,用二十年的話它自己就得先散架,所以二十年過去後,這船還是還沒成破爛的話,要麼是花了大價錢進行中期改裝,要麼是你把船停在港口,只看不用了。

    最樂觀估計,一艘戰艦也就十五年左右的壽命期,前七八年是最佳服役期,八年一過就是二線兵力了。

    因此,按照十五年服役期計算,帝國一年補充一艘的話,就可以常年保持一支十五艘戰列艦的艦隊。

    這樣的一支艦隊,已經足以維護帝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利益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1
第六百五十一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

    1872年時期的帝國海軍,正處於有史以來最高速的發展狀態下,每年一艘的戰列艦服役,同時作為戰列艦補充的裝甲巡洋艦也是開始服役。

    這讓帝國海軍的戰略決戰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能夠最明顯反應帝國海軍高速發展的就是英國人的反應了。

    自從1870年開始,英國人就是陸續增加東印度艦隊的實力,以至於讓東印度艦隊成為了英國皇家海軍內僅次於本土艦隊、地中海艦隊的第三大分艦隊,僅僅是五千噸以上的大型鐵甲艦就有十艘以上,其中兩艘還是萬噸鐵甲艦。

    中國海軍實力的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也是影響了世界海軍的發展,尤其是英國海軍的發展。

    歷史上,英國人在1870年到1880年期間,受到國內內閣的反對等因素,英國皇家海軍的發展是降低到了有史以來最低的水平,別說一年保持三四艘大型鐵甲艦的服役速度了,有的年份甚至是一艘都沒有。

    然而現在,儘管英國人受到歷史的慣性,不可避免的降低了海軍的發展速度,但是比歷史同期卻是要提高了許多,建造了原本歷史上沒有的多艘戰艦,而這些多出來的戰艦基本都是用來填補東印度艦隊的。

    但是另外一方面來說,因為中華帝國的刺激,英國皇家海軍在七十年代的實力,要比歷史上還要更加強大!

    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變的更加強大,也是刺激了全球範圍內的其他國家,比如英國海軍的老對手法國人、俄國人,此外意大利、奧匈甚至奧斯曼土耳其也是被逼著增加海軍投入,以維持海上的劣勢不會擴大到無法接受的地步。

    中華帝國的崛起,對世界造成的影響已經不是一隻蝴蝶煽動翅膀。而是如同一場暴風雨一樣,徹底的洗刷了原有的歷史軌跡。

    就在中華帝國皇家海軍正在穩步高速發展的時候,帝國陸軍也是沒有停止發展的步伐。

    在經歷了六十年代初期的輝煌之後。帝國皇家陸軍沒有固步自封,在六十年代中期就開始大規模換裝金屬子彈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同時林哲大力推進的新式軍事編制改革也是得到了施行。

    一師兩旅四團制,成為了帝國皇家陸軍的最新標準編制,而帝國陸軍的編制改革,也是極大的影響了世界陸軍的發展。

    中華帝國的國際影響力儘管依舊停留在三流,頂多也就比美國強那麼一點點,但是其軍事改革向來是受到了國際上的普遍關注。

    1864年型步槍服役的時候,直接就是促使了世界各國大規模研發並服役金屬後裝步槍,普魯士比歷史上提前一年大規模服役了毛瑟1871步槍。

    這種步槍有幾個重要的特徵是和林德1864步槍非常相似的。首先是金屬子彈、然後是口徑都是十一毫米。

    除了德國人外,英國人也是比歷史上提早將近一年服役金屬子彈後裝步槍,也就是馬蒂尼-亨利mk1步槍。

    俄國人在六十年代在中亞以及西伯利亞吃了林德1864步槍的虧後,也是服役了伯丹步槍。

    單單從後裝步槍領域上來說,帝國陸軍已經是連續兩次引領世界潮流。

    不過帝國陸軍自然是不會滿足於林德1864步槍,帝國陸軍在注意到了溫徹斯特m1866連發步槍的密集射速後,就是開始研發連發步槍,目前已經是提出了多種詳細的設計方案並試驗。

    當陸軍關於連發步槍的報告呈遞到林哲這邊的時候,林哲是非常感興趣。

    就算不是什麼軍事愛好者,但是林哲也知道這後世的步槍是有著彈倉的啊。現在看到軍方正在研究這種連發步槍,並說已經有了多種樣槍準備進行測試的時候。

    林哲的反應出乎了軍方的意料之外,林哲表示要親自參加候選步槍的測試。

    這種事對於陸軍來說可是難得的一次啊。上一次林哲參加陸軍的相關軍械的活動時,還是去年的後裝火炮的定型服役儀式。

    受到普法戰爭的影響,帝國陸軍在1871年也是順應了世界潮流,開始大規模服役鋼製後裝線膛炮。

    其中由湖廣武器公司研發的七十五毫米鋼製後裝野戰炮獲得了軍方的訂單,被作為了陸軍的首款制式後裝野戰炮,並被定型為『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

    該炮也被簡稱為十四年式野炮,口徑為七十五毫米,身管長二十三倍口徑,重八百五十公斤、彈丸重四點六公斤。彈丸初速達到了四百六十米每秒,最大有效射程可達六千米之遠。

    這個性能比軍方提出的最低要求提升了許多。陸軍一開始的初始最低要求是重量不得超過九百公斤,射程必須達到五千五百米。然而湖廣武器公司的設計。卻是把這個是數據大幅度提升了。

    八百五十公斤的重量,再加上六千米的射程,其重量不僅僅能夠在騾馬化的情況進行正常機動,其六千米的射程也足以比較那些八十多毫米甚至九十毫米的野戰炮了。

    這些性能上的優勢也讓湖廣武器公司一舉超越國內兵工老大皇家武器公司以及北方武器公司,直接確定了軍方主力野戰炮訂單,整個競標過程甚至都沒有任何的懸念。

    這款火炮服役的時候,林哲就是在南京城外的靶場裡觀看了試射。

    這款火炮的性能已經絲毫不遜於國際上最優秀的後裝野戰炮了,在七十年代裡其性能也不會落後。

    當初觀看試射的時候,林哲還觀看了軍方同期服役的另外數種火炮,其中就有對於帝國陸軍而言,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師屬野戰炮的輕型榴彈炮。也就是陸軍諸多人口中俗稱的『山炮』。

    帝國首先於廣闊的領土,其預定作戰區域各種地形都有,而在國內大部分西南部地區、東南亞區域這些地方都是地形複雜。難以運用重量太大的火炮,因此帝國對於一些重量比較輕的火炮有著龐大的需求。

    贏得軍方師屬炮兵團山炮訂單的乃是北方武器公司,他們設計的『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輕型榴彈炮』。簡稱十四年式山炮。

    該炮的的重量為七十五毫米,身管長十一倍口徑。其重量只有區區的兩百五十公斤,彈丸重量也比較輕,只有三點五公斤、炮口初速為兩百五十米每秒,上下射界為負八度、正三十度,最大有效射程為三千三百米。

    其重量幾乎是陸軍能夠接受的極限,不過其彈丸重量以及射程都比陸軍要求的要一些,彈丸的重量代表的就是爆炸威力,而射程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說了。

    而且這種火炮的最大特點並不是上面的這些數據。而是這款火炮是可以快速拆解的,必要時候可以快速拆解為多個部分,通過騾馬託運或者乾脆是人力搬運進行複雜地形的機動。

    這也就代表著,哪怕是在山區作戰,部隊也可以得到七十五毫米口徑火炮的快速支援。

    這一點對於預定在大量複雜地形作戰的帝國陸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這兩種師屬炮兵團的野戰以及山炮外,帝國陸軍還準備服役其他的後裝火炮,畢竟一直軍隊不可能只有師屬火炮,其他的火炮也需要。

    比如為了補充師屬炮兵團的不足,加強步兵團以下單位的支援火力。代替以往的四磅步兵炮,陸軍還準備研發並裝備一款口徑六十毫米到七十毫米的輕型榴彈炮,預計重量更輕。簡便到可以讓步兵團這種單位的部隊直接攜帶火炮機動。

    然後在師屬火炮之外,帝國陸軍還有大量的獨立炮兵部隊,這些獨立炮兵部隊一般都是加強到軍級部隊,或者是攻堅作戰的時候用的,因此將會裝備口徑更大,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火炮。

    比如帝國陸軍就對九十毫米到一百毫米、一百二十毫米這兩個級別的重型野戰炮比較有興趣,此外對六英吋級別,也就是一百五十毫米左右的重型野戰炮以及榴彈炮都有著預定的研發以及裝備計畫。

    而更大口徑的火炮也有,比如兩百毫米甚至兩百八十毫米的榴彈炮或者是臼炮。帝國陸軍都是沒有放鬆的。

    不過這些火炮的研發和服役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帝國陸軍對這些火炮也沒有太大的急迫性。所以得到的關注是遠遠不如師屬火炮。

    林哲這個帝國皇帝,雖然很經常關注軍方的火炮進展。不過和大部分人一樣關注的還是那些數量龐大的師屬火炮,因此才會去參加十四年式野炮的試射儀式。

    現在當陸軍得知林哲要來觀看新式連發步槍的測試後,陸軍上下都是重點關注了下來。

    林哲這麼關心也是正常的,當代陸軍打仗,除去那些後勤啊,戰爭經費之類外,直接體現到作戰部隊上的只有三樣,分別是炮彈、子彈、刺刀。

    炮彈代表的火炮就不用多說了,普法戰爭裡,法國人被普魯士打的跟狗一樣,就是因為德國人的鋼製後裝炮佔據了太大的優勢。

    而子彈和刺刀,這是步兵的絕對基礎,在坦克、機槍這些新式武器主導戰場之前,步槍才是戰爭的主導型武器。

    密集的子彈和衝鋒時候的刺刀,是決定一場戰役勝敗的關鍵,而這些都體現到了一支步槍之上。

    因此新式步槍的選型和服役,都是各國最為關注的事,林哲自然不可能不管不理。

    而且自從林德1864步槍後,帝國已經將近*年沒有新式步槍服役了,這個時間對於十九世紀中後期而言,已經是非常長的一段時間,這中間段各廠商雖然對1864年型步槍進行了改進,也是出現了幾個新型號的槍支,比如騎兵所用的騎槍、海軍所用的海軍型號,但是這些改進並沒有根本上的改變。

    現在陸軍展開對新式步槍的最後測試並選型,林哲自然是重點關注的。(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1
第六百五十二章 120毫米重炮

    四月初六,林哲前往南京南郊的近衛軍訓練場,陪同林哲一起前往的還有大量的軍方高級將領,比僅僅是陸軍的將領,同樣還有海軍的將領。¥℉。¥℉

    因為陸軍的新式步槍選型,同樣也關係到海軍的步槍選型。

    中華帝國皇家海軍,擁有的武器也不僅僅是戰艦,同樣還有大量的槍支,除了水兵們的自衛槍支等輕武器外,海軍內部使用輕武器的主要群體乃是海軍陸戰隊。

    受益於帝國最近多年的海外擴張,為了適應登陸作戰、海外殖民地維護等任務,帝國海軍是組建了多支海軍陸戰隊。

    這些海軍陸戰隊多以營的模式存在,雖然沒有更高一級的師、旅等組織,但是海軍的陸戰隊兵力總量並不少。

    截止到1872年,海軍一共擁有八個營的陸戰隊,另外還有若干的警衛營、連等,陸戰兵力總數大約在萬人左右。

    這萬人陸戰隊,主要部署在各大海軍基地,夏威夷、日本、越南這三個地方是主要區域,另外國內各大主要海軍基地也有部署。

    其中僅僅是在日本橫須賀軍港、就駐紮有超過兩個營的海軍陸戰隊、夏威夷也有一個營、碧德港一個營、越南金蘭灣也有兩個營。

    海軍的陸戰兵力不少,自然也是需要步槍和火炮等陸戰兵器的,而且海軍陸戰部隊的規模比較小,因此一直都是陸軍用什麼槍支,海軍也用什麼的。

    所以這一次雖然是陸軍的新式步槍測試,但是海軍那邊也是加入了進來,陸軍用那種,海軍也就跟著用那種。

    皇帝親臨視察新式武器,陸軍那邊自然不可能是只拿著那幾款候選步槍出來的,他們還趁機拿出了好幾種新式武器出來進行演示。

    最先開始的乃是陸軍最新服役的十五年式一百二十毫米的野戰炮,這款火炮是陸軍今年才定型,並開始少量服役的重型火炮。

    該炮的設計、生產廠商為皇家武器公司,儘管皇家武器公司在中口徑師屬火炮的競標中失敗了,但是大口徑火炮向來是他們的優勢,所以在師屬火炮競標失敗了後,他們是臥薪嘗膽,甚至是花費了大代價向德國的克虜伯公司引進了部分先進的技術。

    最後研發出來了這款十五年式一百二十毫米野戰炮,該炮口徑為一百二十毫米,身管長為二十三倍口徑,射程達到了八千三百米。

    乃是帝國現役諸多野戰火炮中,射程最遠的一款火炮,其射程甚至超過了六十年代服役的一百五十毫米的後裝攻城炮。

    目前這款火炮只是出於試驗服役的階段,陸軍手裡頭一共也就那麼五六門而已,剛好組建了一個炮兵營。

    現在這個六門重炮已經是穩噹噹的擺在了訓練場上,從觀禮台上,林哲拿著純金的單通望遠鏡看過去,只見望遠鏡裡的六門一百二十毫米的重炮如同古代的將軍一樣,威風凜凜的聳立在戰場之上,炮口指向了遠方。

    這個時候,一名陸軍中將走了過來報告說已經準備好了,火炮演練隨時可以開始。

    林哲點了點頭!

    然後演練開始的命令就是傳遞了下去!

    林哲繼續用望遠鏡觀看著,視線裡,那六門重炮周邊的官兵們已經是開始行動了起來,熟練的裝填,然後射擊。

    隨著重炮的炮口騰出了團團火光和煙塵的同時,也是傳來了隆隆巨響。

    大口徑重炮發射的時候,其聲響可是非常大的,而且這年代的火炮也沒有消聲或者消焰的措施,所以火炮開炮的時候,聲勢非常浩大。

    隆隆巨響過後,又是等待了數秒鐘後,就見對面的一個低矮山頭上陸續騰出了數道白色的煙柱,這是黑火藥炮彈爆炸後的煙柱。

    看著這些炮彈都是準確的落入了預定的區域,旁邊的幾個相關演習負責人也是鬆了口氣,這場演練是陛下親臨,對於他們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首先他們不能作假,陛下可是親自帶兵打過仗的開國皇帝,你要是玩空包彈,然後在目標區域直接來個起爆充當炮彈落點的話,陛下閉著眼都能夠發現,這實彈發射的聲音和空包彈的聲音,有經驗的軍人是很容易就能夠發現的。

    此外,這用實彈演練的話,就涉及到了射速以及精度的問題,儘管演練場上不會真正的讓這款火炮打上八千米的極限射程,但是兩三千米還是有的。

    不過距離近了,這標定的目標區域範圍也就更小了,所以要想準確命中還是有著比較大的考驗的。

    不過這也難不倒他們,他們前幾天開始就是進行數據分析了,這火炮部署在那個位置,用多少度的仰角都是經過了反覆試驗的,為了就是在今天做出最完美的演習出來。

    這嚴格上說起來,他們也算是作弊了。

    不過林哲就算能夠猜到一些貓膩,但是他也沒有去說什麼,反而是露出了非常滿意的表情,大家都不容易,身為上位者,理解下屬的難處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百二十毫米的野戰炮之後,則是軍方的另外幾款尚未定型,還在測試中的火炮陸續進行試射,有九十毫米的野戰炮,也有一百五十毫米的新型榴彈炮。

    此外,去年就已經在軍方開始大規模服役,目前已經裝備了好幾個炮兵團的十四年式野炮以及山炮也是來湊了個熱鬧,也都進行試射。

    這大小二十幾門火炮陸續測試,這隆隆炮聲斷斷續續響了一個多小時。

    等炮聲平息下來後,林哲又是接見了主持這一次火炮演習的軍官以及士兵代表著,這一次火炮演習的指揮官是一個陸軍上校。

    此人的年紀對比當代帝國陸軍的其他上校,有些年輕,估計年紀也就只有三十多歲,這在帝國陸軍裡卻是非常少見的。

    經過十幾年的定型,目前帝國的海陸兩軍的軍官晉陞都已經有了一定的標準體系,通常而言,能夠在三十歲之前被晉陞為少校,那基本都是被上頭非常看到的年輕軍官了。

    而四十歲之前晉陞為上校,那麼基本就是未來的將官種子,再熬幾年的話,基本有希望在五十歲之前晉陞為少將。

    不過這說的是普通優秀軍官,在任何體系裡,總會有些天才或者身份背`景比較特殊的人,不過即便如此,三十多歲的上校還是非常少見的。

    能夠在這個場合裡被林哲接見的將領,那基本都是代表著陸軍內部最優秀的人,要不然的話,陸軍內部的炮兵軍官何其多,他怎麼可能爭奪到指揮戰場火炮演習,並最後得到林哲接見的機會。

    進來的年輕上校先是敬了軍禮後,就是自報家門:「臣聶士成叩見皇上!」

    這個叩見,自然不是真正的跪拜,帝國早就廢除跪拜禮多年,除非是登基等大型典禮上,一律廢除跪拜禮,正式禮儀改為鞠躬禮代替,不過這個鞠躬禮也是限於針對皇帝以及皇子等皇室成員,普通上下級官員是不需要鞠躬禮或者其他什麼禮。

    叩見只是口頭上的恭敬稱呼而已,就和摺子上說『跪奏』一樣。

    林哲聽這名字,一開始也沒有覺得什麼,只是和往常一樣面帶微笑,然後正打算按照慣例誇讚幾句,但是他很快就是從記憶深處了想起了什麼,然後問了句:「聶士成?哦,服役幾年了?」

    那聶士成聽林哲似乎是反問的話,當下也是有些愣住,這和宮務廳的那些禮儀官員說的場合不一樣啊,按照正常情況這應該是他自保家門後,陛下象徵性的誇讚兩句,然後他就得按照規矩站在一旁,從而算是結束了覲見。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陛下竟然主動開口問了他,這個時候他雖然有些不解,但是還是恭恭敬敬回答道:「回稟陛下,臣是在四年從的軍!」

    宣武四年,那就是1861年了,林哲沒有想到,這十幾年前聶士成這個歷史名人就在自己手底下混了。

    這世界,有點亂套了,這個在八國聯軍侵華之時,以一己之力頑抗,最後以身殉國的近代名將,竟然在1861年的時候就在自己手下了,這讓林哲有些感嘆不已。

    興許以後自己還能發現袁世凱?

    如果袁世凱也跑到自己手底下從軍的話,這老袁會不會玩造反的?要不以後發現他的話,直接一刀砍了?

    一時間,林哲陷入了對歷史的混亂之中。

    這讓身旁的秘書處的隨行秘書以及幾個軍方大佬們都是略微詫異,怎麼回事啊?怎麼見個人之後就開始發呆了!

    聶士成也是有些搞不懂自己到底為什麼引起了陛下的注意或者說是發呆……

    他聶士成雖然在三十五歲那邊就被晉陞為陸軍上校,這個年紀在很多校級軍官裡算得上是優秀,但是如果考慮到他在1861年就從軍的話,那麼這個時間已經不短了。

    聶士成是在1861年從軍,並成為了一名炮兵,很快就是積累戰功晉陞為中士,1863年就是被舉薦進入陸軍軍官學校的速成班,這是一個專門針對普通士兵的速成班,學制只有一年而已,通常來說,這種速成班的軍官在仕途上,是遠遠比不上那些正式班的軍官的。

    1864年速成班炮兵科畢業後,他被授予陸軍少尉軍銜,依舊在炮兵部隊服役,由於六十年代長期在西伯利亞地區服役,所以積累戰功的機會自然比其他軍官要多得多,很快就是一路晉陞到了陸軍中校。

    等到了去年1871年的時候,當時只有三十五歲的他被晉陞為陸軍上校,今年則是被調任到近衛軍第三師師屬炮兵團,也就是近衛第三炮兵團擔任團長。

    這一次演練,主要演練任務都是由第三近衛師承擔的,他的這炮兵團團長則是也是負責了火炮的演練。

    所以才有機會獲得覲見皇帝的機會!

    就在聶士成納悶著的時候,林哲也是從短暫的混亂中醒悟了過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1
第六百五十三章 新式步槍選型

    歷史名人什麼的見多了,林哲也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覺。

    君不見李鴻章都在自己手底下為官嗎,然後一大票湘軍、淮軍裡的名將們,晚清的那些重創們,大多都在自己手底下混,比如左宗棠,他現在同樣也在帝國為官。

    當年曾國藩宣佈歸順帝國之後,湘軍系統內的大量官員以及將領都是進入了帝國體系內,不過繼續掌握軍權的卻是沒有幾個,大部分都是在湘軍改編的時候,選擇了退出軍隊,然後擔任文職。

    曾國藩當時就是被委任為湖南巡撫,然後又是短暫的進入內閣擔任農林部大臣,但是數個月後就是上書請辭,從而退出了政壇。

    其他的人也差不多,左宗棠一開始也是繼續在軍中任職,但是他和其他湘軍出身的將領們根本就無法適應帝國陸軍的步伐,所以很快就是以陸軍少將的軍銜退出現役。

    不過這個人和曾國藩不一樣,根本閒不下來,退役後並沒有直接歸隱,而是轉到了地方政府任職。

    現在已經是陝西巡撫了,乃是湘軍體系裡混的比較好的人。

    其他的淮軍或者淮軍的高層將領或者官員,現在大多也都還活躍在帝國的軍政兩屆,比如劉銘傳、吳長慶、潘鼎新、張樹珊等人,或是在軍方任職,或是在政壇任職,只不過這些人自然是不可能和歷史上那樣大出風頭了,擔任高官或者高級將領的一個都沒有,左宗棠的陝西巡撫就是最高的。

    其他人都在中層徘徊。

    所以人還是這麼人,但是歷史卻是已經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也都已經改變了。

    收拾了混亂的思緒,林哲是口頭誇讚了聶士成幾句。然後以一句『朕期待著你做出更好的成績』結束了這次覲見。

    隨後,林哲就是在一大群人的陪同下繼續前進。

    今天的視察,觀看火炮演練只是一個添頭而已。真正的大頭還是觀看數款候選步槍的試射,而今後帝國陸軍選用什麼步槍作為新一代的步槍。就看今天的試射了。

    除了一票軍政要員外,國內的多家武器廠商的負責人也是係數到場,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都有著新槍的設計參與競標,其中的皇家武器公司更是有著同時兩個設計方案參加。

    等到了地方後,林哲看見的是五支樣式不同的步槍,這五款步槍就是陸軍軍械部賽選出來的最後五種設計了。

    在每支步槍的前頭,都有著詳細的性能描述,其中第一支步槍是皇家武器公司第一種設計。其供彈機構參考了溫切斯特m1866,不過整個槍支幾乎打破了1864年型步槍的傳統後裝步槍的外觀,外觀相當難看。

    林哲雖然不怎麼懂槍,但是他卻是知道後世的步槍應該長什麼樣啊,一看這怪模怪樣的外觀設計,林哲就直接給這種槍打了個大大的叉,甚至都是懶得看具體的性能數據了。

    第二種同樣是皇家武器公司的設計,這槍看上去的時候,和1864年型步槍似乎差不多,細看的話只是多了一個彈倉而已。很明顯這槍是從1864年型步槍改進而來的。

    細看其性能數據,林哲就更加確定了。

    這支槍的重量達到了四點六三公斤,其槍管長度等數據和都1864年型步槍一摸一樣。

    看到這。林哲是對皇家武器公司有些不滿了,這兩個設計方案,一個是怪模怪樣,不走正常路的奇葩設計,而一個是吃老本的1864年型改進設計,如果只是改進就可以的話,陸軍還用得著選型新步槍,直接把1864年型步槍加個彈倉不就完了。

    第三種步槍乃是湖廣武器公司的設計,從這槍看來。似乎是全新的設計,其槍機是延續1864年型步槍的設計。不過彈倉乃是雙排彈倉,設計裝彈量達到了八發。如果算上槍膛內的留彈,那麼子彈數量達到了九發。

    林哲不是槍械專家,只看紙面數據的話,第一時間也看不出好壞來,所以是只能掠過繼續看。

    第四種是北方武器公司的設計,槍支的大部分設計和1864年型步槍類似,不過槍支看上去要短一些,輕一些,重量只有四點四公斤,這個重量數據是五種設計裡最輕的,其他的幾款步槍的重量都在四點五公斤以上,有些甚至達到了四點六公斤。

    其供彈方式採取的是單排外露彈夾供彈,容量只有五發,槍機等設計也是中規中矩,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動。

    但是林哲看到這槍了,卻是被吸引了目光,因為僅僅從外表來看,這支槍和自己印象裡的那些步槍差不多了。

    先不管性能數據之類的,只從外觀上來看的話,這槍和自己記憶裡的什麼漢陽造啊,中正式啊,三八步槍之類的差不多了。

    第五款步槍,則是國內一家民營機械公司『廣盛機械公司』的設計,先不去說起槍支設計的好壞,單單是能夠從這麼多設立裡脫穎而出,就足以證明這家廣盛機械公司的不俗了,同樣也代表著國內民營資本涉足重工乃至國防工業的一大步伐。

    帝國建立多年,採取的經濟體制是非常典型的近代民族資本主義,是鼓勵商貿的,而且帝國也沒有什麼國企,即便是承擔了一定國企任務的皇室企業,它的本質也不是國企,而是普通的企業。

    皇室企業裡除了部分企業外,很多都是合資企業,比如為帝國供應蒸汽機產品的林德機械公司,這個就是非常典型的皇資、外資、民資合營企業,一開始這家企業是林家和信德洋行合辦,後來擴張中引入了部分民間資金,變成了皇資、外資、民資三方合辦的企業。

    而類似的情況在上海外灘飯店更為明顯,上海外灘飯店在籌辦之初,就有十幾家企業或者家族參與投資,算得上是早期中國企業股份分散的一個典型了。

    帝國的這種商業環境,也就代表著帝國官方並不會去限制民資進入重工行業以及國防行業,相反他們還會繼續鼓勵民營企業進入重工以及國防工業。

    這方面,最早取得突破的就是造船業了。

    最早期軍艦所用的蒸汽機,就是林德機械公司的產品,而林德機械公司可是合資企業,並不是單純的皇室企業。

    此外和火炮、槍支等攻防企業清一色都是皇室百分百控股企業不同,造船廠是屬於軍民兩用的企業,它們即建造軍艦,同樣也生產民用船隻,所以是比較複雜的。

    國內排名前十的各大造船廠中,除了上海造船廠是單純的皇室全資控股外,其他造船廠有兩家是皇室和民資合股經營,而其他的造船廠卻都是清一色的民營或者民資和外資合股的企業。

    目前排名國內第一的上海造船廠,乃是皇室全資控股經營,勉強算得上是帝國特色的國營企業。

    而排名第二的則是青島海軍造船廠,這個造船廠比較複雜,早年是海軍內部的修械所,後來海軍內部投資購入機械設備,修建船塢,用來建造軍艦,而且在建造軍艦領域非常成功,擁有一個一萬五千噸、一個一萬噸、兩個六千噸的船塢以及若干小型船塢,蚩尤號戰列艦就是該廠建造的。

    但是該造船廠雖然在建造大型軍艦領域非常成功,但是技術投入也是同樣非常高昂,加上他們受限於軍用造船廠的限制,不能承接民用船隻,所以雖然號稱是國內第二大造船廠,但實際上一直都是出於虧損狀態。

    加上前兩年的時候,林哲對軍隊內部興建各種名目的修械所、機械廠的風氣非常不滿,軍隊打仗就好了,幹嘛要學企業搞生產啊,做研究的話,你能夠拚得過那些資產幾千萬的大企業?

    最好還不是軍隊自己辦的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和價格都不盡人意,但是軍隊內部還是捏著鼻子採購。

    為了打擊這種風氣,林哲直接一紙詔令,要求禁制軍辦企業、工廠以及其他盈利性活動。

    這種浪潮下,陸軍的研究所合併到了皇家科學院,海軍的頭號企業青島海軍造船廠也是被迫出售,最後被皇室資產管理處聯合其他多家民營造船廠集資購入,不過皇資佔據了百分之八十的股份,處於絕對控股狀態。

    國內排行第三的廣州造船廠,也是皇資控股,其他民資參與的模式。

    至於其他的國內造船廠,比如同樣承接軍艦製造的淞滬造船廠、天津北方造船廠、漢陽造船廠、黃浦造船廠等,這些清一色的都是民營造船廠。

    在軍艦領域上,乃是民營資本最近進入的國防工業領域。

    不過在造船之外,其他領域民營資本卻是暫時未能進入,這主要是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對軍械的壟斷實在太強,儘管他們不阻礙民營資本的進入,但是你要想和他們競爭,那需要投入的資金和人力就不是小數目了。

    不過儘管門檻非常高,但是依舊阻擋不了民營資本對軍隊訂單的渴望,廣盛機械公司,這家從事鋼鐵行業製造設備的民營企業,得益於國內鋼鐵行業的滂湃發展,其規模也是迅速膨脹,以自身積累的技術力量,也是試圖涉足軍工領域。

    一開始只是購買了1864年型步槍的製造授權,為軍隊製造少量的1864年型步槍,不夠這種授權製造就只能賺一個加工費而已,他們自然是不會滿足這種狀況的。

    因此這一次軍方招標新一代的制式步槍,他們也是花費了大代價設計了新槍來參加競標。(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1
第六百五十四章 火藥

    陸軍的新一代制式步槍選型,是早在1870年的時候就開始了,這倒不是說陸軍對現有表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不滿意,而是隨著國外也陸續列裝金屬子彈後裝槍後,帝國陸軍感到現有的步槍失去了性能領先的優勢。

    甚至因為設計年代過早,隨著時間的過去,原先的性能領先逐漸變成了性能低下,1864年就大規模服役的林德1864步槍,其性能已經是比1871才服役的毛瑟1871略遜一些。

    而這也是帝國陸軍推動新一代步槍的重要因素。

    畢竟從後裝步槍時代開始就領先世界各國陸軍的帝國陸軍,是很難容忍自家的步槍竟然比別家的要差。

    經過這兩年的研發,陸軍軍械部已經是從各種各樣數十種設立了挑選出了最後的五種設計,這五種步槍的設計雖然各有不同,但是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首先是口徑為十一毫米,這是為了能夠繼續使用帝國大量儲存的11毫米步槍彈,和林德1864步槍形成前後繼承的。

    此外使用十一毫米的口徑,這也是因為受限於目前的步槍子彈******的限制,如今的子彈******依舊使用的是黑火藥,其動能有限。

    通常而言,黑火藥的動能只有無煙火藥的三分之一,而無煙火藥時代的步槍口徑才下降到八毫米以下,如果現在就把步槍口徑下降到八毫米甚至更低的話,這步槍子彈的動能就會不足,進而影響射程。

    因此儘管沒有明確規定,但是各家廠商依舊將新型步槍的口徑定在十一毫米,以加大競爭力。

    除了口徑外。槍機也是大同小異,當然了,這也不能怪他們不去創新。因為步槍的槍機、閉鎖的方式來來去去也就那麼幾種,而且後拉旋轉槍機已經成為了後裝步槍的標配。很難去改動什麼。

    這五種步槍,彼此間最大的不同就是供彈方式的不同,另外一些細節的設計所有不同,而這種不同將會影響到槍支的成本、可靠性等性能。

    而成本對於一種至少要生產上百萬支的步槍而言,成本問題是非常敏感的,哪怕是多出來百分之十的成本,到最後陸軍就有可能多支出數百上千萬。

    可靠性就更加重要了,步槍作為軍隊最主要的武器。步兵們唯一的依靠,其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要能夠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夠發射出子彈。

    同時考慮到帝國領土的寬廣,帝國陸軍的作戰區域從赤道附近的熱帶一直被靠近北冰洋的北極,從五十度高溫到零下四十度都是有著帝國陸軍的存在,因此步槍必須要經過常溫、高溫以及低溫的考驗。

    沙漠的風沙、沿海地區的高鹽分環境、熱帶以及亞熱帶的潮濕環境等都是需要考慮到的。

    此外還考慮到實戰情況下,士兵們無法對槍支進行有效的保養,所以槍支有可能進沙、泥漿等等。

    這些都是一款大規模裝備的制式步槍所需要達到的條件。

    隨著時間的過去,步槍的測試也就開始了,隨著測試槍支的士兵陸續開槍。清脆的槍聲也是陸續迴響,現在的這種測試,一般都是測試其實戰性能。主要是精度、裝填、射速等,至於其他的一些測試,尤其是環境測試在之前就已經進行,稍候環境測試的評分將會和實戰測試加在一起,最後以綜合分數決勝。

    不過新槍具體選哪種,也不可能單純的靠客觀數據說話,有時候人的主觀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比如說士兵測試的時候,雖然槍支的精度和射速都比較快。但是如果士兵認為槍支操作起來比較困難的話,或者乾脆就是不喜歡用的。那麼同樣會影響到最終結果。

    槍支的測試一時半會還結束不了,林哲也不會傻乎乎的站在那裡看上一兩個小時。要知道這一次的實戰測試,可是需要發射非常多子彈的,要不然誰知道槍管壽命還有連續使用的可靠性怎麼樣啊。

    趁著測試的時候,林哲也是看起了這些步槍的一些數據報告,這些報告除了最基礎的性能數據外,更多的是一些環境測試結果、成本預估,同時還有之前下發給試驗部隊進行少量試驗裝備的時候,所反饋的一些實際使用結果。

    看著這些報告的時候,林哲突然想起來一個時,然後就是抬頭問旁邊軍械部總長:「現在的槍彈還在用黑火藥嗎?棉火藥不是搞出來了,難道可用於******的無煙藥還沒搞出來?」

    林哲問的棉火藥,乃是當代的詞彙,後世的專業名詞叫硝化纖維,這東西很早就被發明了出來,在世界範圍上並不是什麼秘密,帝國的相關廠家也有進行研究,並且也是得到了樣品。

    而無煙藥的話,林哲記得硝化纖維的後續發展產物,雖然他不記得明細,但是想著這都研究好幾年了,難道還沒搞出來?

    聽到林哲這麼問,旁邊的軍械部總長則是面露為難之色:「回皇上,我們在五年前的時候就已經向江南化學公司下發過相關的研究合同,另外帝國科學院那邊也有相關的研究,最棉火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這回答有但是這兩個字,也就不難怪這個軍械部總長露出為難之色了,不外乎就是沒有研究出來而已。

    「這棉火藥實在過於危險,前年的時候江南化學公司那邊由於不慎,引發了一場棉火藥的爆炸,把整個研究所都給炸燬了,還導致兩名從法國留學回國的工程師殉國,所以後面的研發進度就慢了下來!」

    聽到他這麼解釋,林哲也不好說什麼,搞科學研究的話,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比較安全的,唯獨搞化學的行當,尤其是研究火藥。那基本上是和死神為伍,稍有不慎就是一場爆炸。

    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現代炸藥之父諾貝爾,他建立的諸多炸藥工程。隔三差五就來一次爆炸,甚至連他弟弟都在爆炸中身亡。父親重傷,在六十年代的時候,很多國家一度不准許建立硝化類的炸藥工廠,不是它威力不夠大,就是因為這玩意很不穩定,很容易發生爆炸事故。

    這種事在歐洲能夠密集發生,這硝化纖維以及********這些東西到了中國後,自然也不可能因為中國的上下五千年歷史或者宏偉的文化啊什麼的就收起脾氣。該發生事故還是發生事故。

    林哲這個時候不好說讓他們繼續不顧危險加快研發進度,但是也不好說有危險,你們還是以自身安全為要,乾脆別研發了。

    所以他只能沉默。

    帝國要想獲得無煙火藥,想要獲得***的話,而且還是在外國也沒研發出來,只能靠自己的情況下,以帝國目前的化學水平,恐怕還得好多年,這能不能比其他國家先研發出來是一件非常懸的事。

    不過如果外國先研發出來的話。到時候一定要第一時間購入技術,這樣帝國到時候依舊能夠保持技術不落後於人。

    而在這之前,林哲則是想到了其他。比如說栗色火藥,所謂的栗色火藥,其實還是黑火藥的一種,主要是配方以及製造工藝有所不同,其燃燒的速度要比傳統的黑火藥更慢一些,非常實用作為火炮,尤其是遠程火炮的******實用。

    這個栗色火藥也沒有什麼秘密,都是從黑火藥裡不斷改進過來的,帝國的主要火藥供應商。也就是江南化學公司,已經是比栗色火藥給搞了出來。現在是主要應用在海軍的艦炮上,作為******使用。

    除了栗色火藥外。林哲的思緒慢慢的陷入回憶,無煙火藥暫時搞不出來,***也是沒影,有什麼是現在可以用上的?

    遇上這種事的時候,林哲往往就會翻出已經沉澱了十幾年的記憶,試圖找出可用的信息來,無煙火藥是怎麼搞出來的?***的配方是什麼?

    回憶了半天,林哲很無奈的發現,也許他剛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還會記得這些,但是十幾年後現在,別說上學時代才接觸到的冷門的記憶了,就算是一些常識他都已經快要記不住了,有時候他都想不起來後世的是那個美國總統發起了海灣戰爭,那個撞了雙子塔的恐怖大佬叫什麼來著?叫阿拉神燈嗎?不對,這是童話裡的神燈,那麼叫什麼呢?

    林哲足足回憶了半分鐘,最後才想起來滿臉鬍子,包著頭巾,一臉邋遢樣的*大叔!

    思維繼續發散,林哲又是想到了日本人,然後想到了日俄戰爭,想到日俄戰爭,就會想起來那場對馬海峽海戰。

    想到了這場海戰,腦海深處就是浮現了苦味酸這三個字!

    苦味酸,似乎看過一些趣聞,說這玩意很久以前就被發明了,然後一直被當成染料用來著。

    苦味酸、染料!

    想到這裡的林哲突然就是站了起來,這突然的舉動嚇了旁邊的幾個官員一跳,不過還沒等他反應過來,林哲就是直接對軍械部總長道:「轉達科學院那邊,讓他們把苦味酸找出來!」

    「苦味酸?」軍械部總長有些不明就裡,他保證之前就沒聽到過這個名字。

    林哲道:「是一種染料,同時也是一種炸藥!」

    雖然林哲的記憶裡也知道,苦味酸也不穩定,不怎麼好用,但是歷史上日本人能用,沒道理帝國不能用啊!

    儘管不明白林哲為什麼突然會說起苦味酸,說起染料和炸藥,但是旁邊的人卻是不能忽視林哲的話,軍械部總長當即就是拿出本子記了下來,準備回去後就把相關的話轉達到皇家科學院的那些化學家們,至於是什麼,怎麼找出來,把就和他這個軍方人士沒什麼關係了。

    當林哲等人說著火藥的時候,外頭的槍聲也是停了下來,然後是一番緊張的數據統計後,最後才是形成了一份最終的報告交到了林哲的手中。

    和報告一起來的,還有之前對槍械進行試射的近衛軍的士兵,他們將會親自向林哲講述他們的使用感受。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是把視線看向這邊,並側耳聽著,因為現在就是決定新型步槍的時候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1
第六百五十五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

    新型的選型,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測試的數據進行選擇,而這些數據已經是明顯寫在了測試報告書上。

    隨後就是聽從具體使用的士兵們的反饋。

    如此一番程序過後,林哲發現這五款在性能上的差距實際上並不大,具體有所差別的是成本以及可靠性上。

    再者就是外觀上的區別。

    基於後世的記憶,林哲首選就是把兩款給排除掉的,而有意思的是,這首先被派出的都是皇家武器公司的產品。

    這讓旁邊皇家武器公司的負責人臉色瞬間就是變得不太好,被淘汰也就算了,竟然還是第一步就被淘汰。

    接下來的這三款,在林哲看來是大同小異,一番取捨後,林哲又是把湖廣武器公司的設計給派出了,理由很簡單,他們的支成本要比其他兩款高了一些。

    剩下來就是北方武器公司以及廣盛機械公司的設計了。

    這兩款設計的性能、成本以及部隊反饋的可靠性等都是不相上下,而外形也和林哲印象當中的後世差不多,所以就是一時間有些猶豫。

    不過一番猶豫後,還是把廣盛機械公司的設計給排除掉了,儘管國防工業並沒有說不讓民營資本進入,但是民營資本的的實力,尤其是產量上這些對比大型皇資企業還是有著極大的差距的。

    新型確定下來以後,帝國陸軍肯定是短時間內就會下發大量的訂單,這個訂單不是幾萬支,而是幾十萬支,沒有相應的大規模成熟的工廠,是很難完成這些訂單的。

    當林哲做出了最後決定後,北方武器公司的幾個負責人是臉上都是露出了狂喜的表情,如果不是在御前要保持克制的話,恐怕他們就要大聲狂笑了。

    他們的設計方案被採用了後,就是代表著以後至少數十萬支的訂單,就算他們自身的產量不足,被迫讓國內的其他幾家武器公司也生產,但是他們依舊可以從中收取專利授權費用。

    僅僅是這一款,就足以讓他們吃上五六年之久。

    至於其他落選公司的代表,自然是表情不怎麼好,自家的設計落選了,最後就算能夠參與到新式的生產中來,但是也要支出專利授權費用,這樣一來,他們頂多也就賺個代工費而已,利潤是非常有限的,也就能夠用來維持工廠的正常運轉,但是想要依次大賺特賺就是不可能的了。

    倒是皇家武器公司那邊要好一些,他們的新式設計雖然沒有入選,但是他們還有著一個林德的招牌呢。

    林德在過去十多年來創下的品牌已經是全球皆知,論起當代最知名的系列,絕對不是德國人的毛瑟,也不是英國人的恩菲爾德或者馬蒂尼-亨利,而是來自中國的林德。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皇家武器公司的林德可是銷往全球,尤其是1858年型林德,更是在很多國家裡都能夠看得見。

    而這兩年,隨著各國的金屬後裝陸續出現並服役,帝國也是陸續開放了1864年型林德的出口限制,1871年的時候,帝國最高統帥部就是批准了1864年型林德的首次出口。

    其出口對象乃是日本之北海國。

    當然了,這種出口是帶有濃厚的政治含義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三國之一的北海國不管是在人口還是經濟上,實力都要遠遠遜於德川幕府,而且其陸軍規模非常小,費盡心思才武裝起來一支三千多人的陸軍而已。

    為了提高北海國的生存能力,免的北海國一下子被德川幕府給幹掉了,進而破壞日本的三國均勢,所以帝國也是適當了加強了北海國的實力。

    其人口以及經濟總量少,就注定無法組建大規模的陸軍,而軍隊數量少的話,那麼武器的性能就比較重要了。

    如今新型正式服役之後,和當年的1858年型林德一樣,1864年型林德必然也會放開所有的出口限制,到時候皇家武器公司就能夠在國際武器市場上狠狠的撈一筆。

    現在皇家武器公司是要趁著英國和德國人的馬蒂尼-亨利以及毛瑟1871剛推出,剛開始大規模生產,而且早期的產能也要優先滿足其本國的情況下,搶先向全球市場推出成熟、可靠的1864年型林德。

    甚至因為這款在過去多年來已經生產了八十多萬支,生產線是非常成熟的,而且早年的研發成本、設備成本都已經是被分攤到了一個非常低廉的地步,因此就算是有著其他的和他們進行競爭,他們也大可採用直接降價的方式,以最蠻橫的姿態打開全球市場。

    國內的軍方訂單被北方武器公司奪取了,但是他們絕對無法和自己競爭國際市場?

    哪怕是新型更先進也不行,為什麼?因為最高統帥部是絕對不會在國外出現同類之前就開放出口的。

    就和1864年型林德一樣,剛服役的時候因為性能領先,所以需要進行一定的技術保密,同時也是為了保持帝國陸軍在武器上的性能優勢,所以是不會開放出口的。

    一直等到國外研發出來了同類產品,那麼帝國才會開放出口限制。

    因此在1872年的今天,在國內的新式無法出口,而國外的金屬後裝也剛開始服役的時候,皇家武器公司就是獲得了一個極為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他們的1864年型林德可以提前數年搶佔市場。

    皇家武器公司那邊因為有林德在,所以並沒有太過擔心自家的輕武器工廠,倒是湖廣武器公司那邊有些尷尬。

    不管是林德還是新式,這可都不是他們的。

    沒辦法,只能是繼續靠代工生存了,不過他們有著軍方的大量野戰炮訂單,這火炮可比賺錢多了。

    至於民營的廣盛機械公司,他們倒是無所謂,這能夠殺進前二,就已經足以證明了他們的實力,再加上他們原本就沒有大規模的兵工廠,之前也只是代工生產而已,大不了再積累幾年,然後競爭其他訂單。

    不提國內的這幾家國防廠商的想法,卻說軍方這邊。

    選定了北方武器公司的新式設計後,軍方就是給予了正式的軍方編號:1872年型北方。

    該的口徑為十一毫米,發射金屬,全重四點四公斤,全長1340毫米,初速為四百四十米每秒,有效射程可達一千三百米,採用外置單排式供彈,容量為五發。

    射擊性能上,比1864年型林德略微少一些,但是受限於當代的工業技術水平,其實也好的有限,最大的不同就是採用供彈後,可以連續射擊。

    此外和尋常的彈倉供彈不同,打完彈倉內的後,不需要直接向的彈倉一枚接著一枚補充,而是可以直接拔出打光的,替換已經裝好的新,可以最快速度的重新射擊,而不至於火力中斷太久。

    同時外置式的可以事先裝好,戰鬥的時候直接換就可以了。

    而這也是連發和單發的最大不同,其火力的密集度比單發提高了不止一個層次。

    此外,該的編號也是宣告著一種全新的品牌的崛起,那就是『北方』。

    自從1871年開始,陸軍對現有的新式武器採用了國內曆法以及西曆混合的模式,而不再單純的採用西曆,主要區分就是重武器採用國內曆法,輕武器則是使用西曆,去年服役的十四年式75野炮、十四年式75山炮,今年服役的十五年式120野炮都是這個模式。

    而則是繼續沿用西曆年份作為編號,但是在北方武器公司的強烈要求下,軍方也是繼續沿用了這款新式的名字『北方』

    北方武器公司也是有著野心的,他們也想要打造出來一個和林德一樣的知名品牌,然後到國際市場上狂撈一把。

    如果說國內的訂單只能是靠量取勝,利潤普通的話,那麼國際軍械市場的利潤可就非常高了。

    不管在什麼時代,軍火生意的利潤都是堪比毒品生意的,利潤百分百甚至百分之三百都是稀鬆平常的事。

    不過雖然利潤高,但是軍火生意也不是那麼好做的,帝國出口最多的就是林德系列了,算得上是帝國最暢銷的軍火。

    其次就是六十年代時期鐵鑄前裝線膛炮,這十二磅的鐵鑄前裝線膛炮和林德基本都是搭配,能夠看見林德的軍隊。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火炮。

    再過來就是一些小噸位的軍艦了,尤其是鎮廣級小型鐵甲艦延伸而來的四百噸到一千噸級別的小型鐵甲艦,乃是帝**艦出口的拳頭產品,不僅僅有東南亞地區的幾個小國採購,就連奧斯曼土耳其都是採購過這種小型鐵甲艦。(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1
第六百五十六章 智利購艦

    奧斯曼土耳其採購鎮廣系列小型鐵甲艦,自然不是因為這種小型鐵甲艦性能有多好,或者歐洲的其他幾個主要造船國家,比如英國、法國、意大利的人水平不夠,只是因為大規模量產後的這種鐵甲艦,價格足夠低廉而已。↗,

    奧斯曼土耳其也是沒落了,重振海軍自然需要考慮到成本問題,再加上鎮廣系列小型鐵甲艦建造數量多,使用廣泛,並且都獲得了國際客戶的好評,所以奧斯曼土耳其不去採購英國人或者法國人的小型鐵甲艦,轉而跑到帝國來採購也就不奇怪了。

    不過因為廉價才獲得的軍艦訂單,國內的造船工業也是沒有多少興趣了,因為成本壓的太低,利潤很有限。

    國內的造船業,最喜歡的還是外國訂購那種大噸位的戰艦訂單,千噸以上的甚至是三千噸以上的戰艦,那才是利潤最豐厚的蛋糕啊。

    1872年型北方步槍最終被確定為帝國皇家陸軍以及皇家海軍陸戰隊的制式步槍,軍方的首批訂單就是高達十五萬支。

    而且按照軍方的換裝速度,後續每年都會保持至少十萬支以上的訂單。

    總之軍方是要盡快的完成換裝,尤其是一線野戰部隊的換裝,進而重新形成對各國陸軍,尤其是英國以及俄國陸軍的步槍優勢。

    而替換下來的大量1864年型林德步槍,其中大部分都將會裝備國內的守備部隊甚至巡警等,這年頭的巡警用的可是步槍,而不是手槍。

    同時,一部分也是會封存起來,作為戰略儲備武器,以備不測!

    畢竟1864年型林德步槍雖然比起1872年型北方步槍的性能要差了,但是依舊是當代最先進的金屬子彈後裝單發步槍,這哪怕是到了十年甚至十五年後,這種步槍在戰場上依舊能夠使用。

    此外,一旦帝國和俄國或者英國等國爆發大規模戰爭的話,軍隊進行動員擴張後,這增加的軍隊數量可能就是幾十萬,而且戰爭總是會有損失的,到時候短時間內就有可能需求幾十萬支甚至上百萬支步槍,到時候國內的兵工廠很難在區區幾個月裡就提供這麼多的步槍。

    就和當初的美國內戰一樣,當時的美國北方政府也是擁有工業生產能力的,但是為和依舊向帝國和英國大量採購武器,就是因為戰爭規模太大,軍隊的擴張太過迅速,

    1872年型北方步槍的正式服役,代表的是北方武器公司的崛起,不過皇家武器武器雖然在國內的新型步槍競標中失敗了,但是掉頭就是野心勃勃的衝向了國際市場。

    就在1872年型北方步槍正式服役後,最高統帥部下設的『國防技術出口委員會』就是正式批准了皇家武器公司對於開放1864年型林德步槍出口限制的申請。

    拿到了批准後,皇家武器公司就是聯絡了太平洋貿易公司,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推銷1864年型林德步槍。

    一時間裡,亞洲、美洲、甚至歐洲都可以看見太平洋貿易公司的軍火商人,他們遊走在各國的軍政高層之間,然後是推銷他們口中最先進的武器:「1864年型林德步槍」。

    其騎兵專用的騎槍型號、海軍用的海軍型號、特殊部隊用的更短管型號等等,一系列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槍族是面向全球進行推銷。

    這種推銷也是迅速引起了各國,尤其是一些工業能力有限的國家的注意。

    畢竟現在全球範圍內,現在就能夠設計並大規模生產金屬子彈後裝步槍的國家,還真沒幾個,能夠做到的都是一些列強。

    而目前全球範圍內,已經成熟的金屬子彈後裝單發步槍,只有中國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德國的毛瑟1871、英國人的馬蒂尼-亨利步槍,除此之外,就沒有成熟產品了。

    其中的毛瑟1871和馬蒂尼-亨利MK1步槍,都處於剛剛大規模量產,德國和英國本身的軍隊都是等著用呢,短時間內很難向國外大量供貨,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英國人的馬蒂尼-亨利MK1步槍存在著較大的性能缺陷,英國人自己都是抱怨不已,現在說說會要改進,但是等成熟可靠的MK2的話,還不知道得什麼時候去了。

    但是1864年型林德步槍不同,有著成熟並大規模的生產線,只要你有訂單,一個月供貨幾萬支都輕輕鬆鬆。

    如果價格高一些,皇家武器公司甚至都能夠聯繫國內的其他兵工廠,幾十萬支步槍的訂單都能夠解決。

    也許1864年型林德步槍在國際市場上的優勢時間只有一兩年,但是這已經足夠了。

    隨著太平洋貿易公司的那些軍火商們在全球範圍內的奔波,很快就是傳來了好消息,作為帝國軍械的忠實用戶,寧王國早在等著帝國開放1864年型林德步槍出口了,這准許出口後,立馬就是下了一份五千支步槍的訂單。

    寧王國的軍隊可是清一色的中式軍械,其步槍是清一色的1858年型林德步槍,火炮也基本是從帝國採購的前裝火炮。

    隨同1864年型林德步槍一起,寧王國還採購了十二門的鋼製後裝火炮,型號為1872年型75毫米野戰炮,這種火炮乃是國內服役的十四年式75毫米野戰炮的出口外貿版本,成本有所降低,性能也是有所下降。

    為什麼帝國剛服役後裝火炮就要出口呢?

    因為這玩意帝國沒有領先優勢,人家克虜伯公司好幾年前就有鋼製後裝線膛炮了,那些國外的客戶從帝國這裡買不到,都直接找到德國人那裡去了。所以如其藏著掖著,還不如拿出來賺錢呢。

    甚至為了爭奪訂單,太平洋貿易公司的軍火商們還會打價格戰,買的價格比克虜伯的火炮要便宜,此外還搭配出售帝國最先進的榴彈炮以及1864年型林德步槍。

    在寧王國那邊取得開門紅之後,太平洋貿易公司是再接再厲,連接在帝國的幾個傳統軍售國家裡獲得了訂單,所謂的傳統軍售國家,自然就是東亞地區的幾個小國了。

    包括越南王國、泰國、日本三國這幾個國家,不過訂單都不多,少則一兩千支,多也不過七八千支而已,畢竟這些國家的軍隊本來就不多,而且也沒什麼錢,採購其軍械都是精打細算的。

    不過皇家武器公司拿著1864年型林德步槍這種產品,自然不可能只滿足在東亞這一片,南美洲、中東以及非洲甚至歐洲都是他們目標。

    只不過軍售這種事向來都不是那麼容易的,武器的性能好壞只是其中的一方方面因素,還有著其他方面的因素影響他們採購與否。

    比如說,一個國家都沒有什麼外部威脅,自然不會花費大代價去購入先進的武器,那些普通的後裝紙殼步槍就可以了,用不著最先進的金屬子彈後裝步槍。

    但是這個時候,在南美推銷1864年型林德步槍的太平洋貿易公司的代表卻是得知了讓他們頗為興奮的消息,那就是智利海軍正在積極求購兩艘鐵甲艦。

    而且這種鐵甲艦並不是說那種幾百噸的小型鐵甲艦,而是預計噸位達到三千噸以上的二等鐵甲艦。

    隨後又是得知智利已經是派人到了英國進行考察。

    確認消息無誤後,太平洋貿易公司的高層們已經是興奮起來了,做大型軍艦的生意上一次是什麼時候了?

    還是在幾年前的阿根廷訂單,而那個時候阿根廷也不過訂購了兩艘一千八百噸的近海鐵甲艦而已。

    現在智利要求購三千噸以上的遠洋鐵甲艦,哪怕是智利人已經跑到了英國考察,但是太平洋貿易公司也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當即就是電令在南美的公司代表,務必積極接觸智利高層,進而推銷帝國軍艦,另外也是讓公司在歐洲的代表立即去英國,直接找智利的考察團。

    此外軍售這種事向來都不是單純的生意,背後往往都有著極大的政治因素,所以他們也是第一時間就向帝國外務部求援。

    外務部那邊得知消息後,也是沒有輕視,這為國內的工業界爭取訂單,本來就是他們外務部的分內之事。

    此外南美的幾個國家雖然在世界範圍內不算什麼,但是帝國也是希望能夠和他們建立友好關係,現在帝國每年都從南美進口數量不少的硝石呢,現在也是願意,甚至是希望加大帝國在南美帝國的影響力的。

    就算不為別的,只要能夠給英國人和美國人上找麻煩都是賺了。

    當即,外務部也是配合太平門貿易公司行動了起來,帝國駐智利的外交代表很快就是向智利方面提出了邀請,邀請他們牽往帝國進行考察。

    但是這裡頭很有意思的是,帝國駐智利的外交代表並不是外交官,而是江南礦務公司代表。

    為啥?因為帝國在智利就沒有正式的領事館之類的,只有一個辦事處。

    帝國很早就和南美各國,尤其是南美的幾個主要國家,包括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魯、玻利維亞等國家建立了和平外交關係。

    但是由於帝國的外交重心並不是在南美,而且帝國在南美也沒啥直接的利益關係,更沒有什麼僑民之類的,商業往來也只限於硝石等少量產品。

    而且帝國的外交官們也是很寶貴的,不能隨便派,所以後續帝國只在美洲三個國家設立了公使級別的領事館,分別是美國、巴西、哥倫比亞。

    這三個公使都兼任好幾個國家的外交任務,比如駐美國公使兼任墨西哥、英屬加拿大、夏威夷王國、前中美洲聯邦省的幾個國家的外交事務。駐巴西公使則是兼任巴拉圭、烏拉圭、阿根廷等國的外交事務。駐哥倫比亞公使則是兼任厄瓜多爾、委內瑞拉、秘魯、玻利維亞、智利等國的外交事務。

    雖然在阿根廷以及智利、玻利維亞等國家都有著所謂的辦事處,但實際上是由太平洋貿易公司的職員或者其他國內企業派遣到當國的職員兼任處理事務。

    目前帝國暫時在智利還沒有正式的外交官,日常外交事務都是由江南礦務公司的代表進行聯絡,江南礦務公司和智利合作進行硝石的開發,所以才會常年派人來駐紮。

    當然了,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外交事務,目前來說,帝國和智利的聯繫,也就只侷限在硝石上,而這些事務都是江南礦務公司的事。

    江南礦務公司的代表自然是不怎麼在乎國內的軍艦能不能賣到智利來的,但是太平洋貿易公司卻是給了他承諾,如果能夠促成智利方面派出正式的考察團到國內考察的話,那麼就會給予一筆相當豐厚的獎金。

    為了這比獎金,他也是頗為賣力。(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1
第六百五十七章 船頭對敵

    就當江南礦務公司的代表臨時充當外交官,然後去遊說智利國內的高層時,太平洋貿易公司的代表也是在英國直接找上了智利代表團,一開口就是,我們能夠建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也能夠為智利建造最優秀戰艦。

    太平洋貿易公司的代表們是把帝國的造船業誇得天花亂墜,蚩尤級戰列艦更是被他們誇的天上有地上無,而且還不忘把好多年前的珠江口海戰拿出來說:我們用一千多噸的小傢伙就擊沉了英國佬六千多噸的大型鐵甲艦。

    儘管吹噓成分非常嚴重,但是帝國能夠建造萬噸鐵甲艦也是事實,而且智利人也是知道,前兩天阿根廷人就是從中國這邊購入了四艘鐵甲艦,其中兩艘鐵甲艦還是一千八百多噸的大傢伙。

    而阿根廷方面擴張海軍實力,也是智利海軍決定兩艘鐵甲艦的主要因素。

    1871年,阿根廷從帝國採購的兩艘鐵甲艦回國後,可是引起了南美各國的極大反應,智利很快就是通過了採購兩艘鐵甲艦的決議,而且要採購比阿根廷的鐵甲艦更大,戰鬥力更強悍的鐵甲艦。

    阿根廷也是智利的主要對手,既然阿根廷這個敵人都從中國購買了軍艦,他們自然不可能對帝國的軍艦無視,本著貨比三家的心思。

    智利方面也是答應了,考察團在英國之後,將會前往中國考察。

    確定了消息後,太平洋貿易公司立即就是向國內的相關造船廠發出了通知,讓他們做好迎接考察的準備。

    兩艘三千噸以上的遠洋鐵甲艦訂單,這份訂單足以讓國內的造船廠拿出最大的心思來爭奪訂單。

    軍械的外貿訂單賺錢,而戰艦的外貿訂單更賺錢。

    一艘三千噸以上的鐵甲艦,其利潤絕對可以讓人流口水。

    很快國內的幾家自認為實力充足的造船廠就是開始為智利海軍量身定做設計方案。

    七月份。智利海軍考察團抵達上海,為了配合國內的國防企業,帝國海軍也是沒有擺出一副我是大爺的模樣。而是很爽快的配合國內的國防企業,甚至為智利海軍考察團舉行了一場小規模的海上演練。

    其中帝國海軍的最強戰艦。體現帝國造船工業實力的蚩尤級戰列艦責無旁貸的充當了招牌的角色。

    智利人看著蚩尤級戰列艦,自然是另外一番感嘆,當然了,想要把他們給嚇到自然是不可能的,他們在英國也是看過了萬噸鐵甲艦,而且英國人的萬噸鐵甲艦還更多呢。

    他們感嘆一番過後,最關注的還是帝國方面會拿出什麼樣的設計方案來。

    智利之前就已經向中國方面通知了他們對軍艦的一些要求。

    他們要求戰艦必須裝備六門以上的大口徑火炮,擁有不低於八英吋的裝甲。航速不低於十二節,純蒸汽動力下續航距離超過一千五百海里。

    當然了,這些數據要求都是最低要求,實際上要想獲得智利的訂單,性能要求必須是超過這些最低要求的,同時造價也不必須比英國人低。

    為了爭奪智利的訂單,國內的幾家大型船廠也是各顯神通,參與競標的主要有上海造船廠、青島海軍造船廠、廣州造船廠、天津造船廠、淞滬造船廠,這些幾家造船廠都是國內有著製造三千噸以上軍艦經驗的造船廠了。

    最先提出設計方案的是民營的淞滬造船廠,他們的實力在國內一票造船廠裡比較弱。所以是希望儘早出擊,爭取智利人的好感。

    他們提出來的設計方案是以國內的桂林級穹甲巡洋艦為藍本,噸位擴大到了三千兩百噸。適當的加強了裝甲厚度以及火力,比如原本的桂林級穹甲巡洋艦隻有一門兩百毫米的主炮,但是他們卻是加強到了兩門兩百毫米的主炮。

    但是這個設計方案送到智利人那邊的時候,他們一看只有兩門兩百毫米的主炮,立即就是給否決了。

    這一次競標中,幾家國內的造船廠顯然是陷入了一定的誤區,首先他們是用以往的經驗來設計戰艦,以往的經驗裡,三千噸這個噸位的話都是巡洋艦的噸位。而帝國的巡洋艦向來都是火力不強,注重的航速以及續航能力。同時還有適航性。防護以及火力只要過得去就行了。

    這不是說這種巡洋艦不好,實際上英國法國等強國的巡洋艦。基本也是這個模樣,為什麼?

    因為對於海軍強國而言,兩三千噸的巡洋艦就是用來護航、彰顯武力的,從來就沒指望過他們能夠上戰列線參加決戰。

    所以注重的不是防護性能以及火力,而是航速、續航能力、適航性這些。

    帝國雖然沒多少海外的殖民地,也沒有什麼航線需要保護,但是帝國海軍的巡洋艦,依舊是和其他海軍強國差不多的。

    把兩三千噸的戰艦當場主力艦建造,弄成和早期的盤古級或者炎帝級那樣的鐵甲艦,然後送上戰列線參加決戰,這已經不是帝國海軍最追求的事了。

    但是其他國家的海軍,他們卻不是這樣。

    對於阿根廷、智利、巴西這些沒有工業基礎,國家實力徘徊在三流以後的小國而言,兩三千噸的戰艦就已經是他們的主力艦了。

    上一次阿根廷採購的一千八百噸的近海鐵甲艦,就是屬於毫無疑問的主力艦。

    這一次智利人想要採購的戰艦,對於他們而言同樣是屬於主力艦的範疇。

    因此,防護性能以及火力這兩樣才是重點,其他的航速、續航能力以及適航性則是屬於次要的。

    他們要的是可以參加決戰,威脅敵國大型船隻的主力艦,而不是可以跑上萬海里的巡洋艦!

    所以這種背景下,上海造船廠那邊為智利人量身打造的設計方案就是獲得了智利人的青睞。

    上海造船廠的設計說不上多新,甚至是和帝國海軍一貫奉行的戰艦風格都是有所不同的。

    其中最主要的不同就是,他們採用的艦炮佈局是採用左右兩側交錯佈局。也就是和後世定遠級鐵甲艦一樣的佈局,這種艦炮佈局在英國那邊已經出現,那就是大頂頂頂的不屈號。

    而這種艦炮的佈局有著非常明顯的時代特徵。那就是這種艦炮佈局是建立在船頭對敵的海軍戰術思想下的。

    這種火炮佈局的兩座炮塔,可以同時向前或者後集中所有火力。

    但是也有著明顯的缺陷。也就是側面火力比較薄弱,大部分情況下只能使用一座炮塔對敵。

    但是帝國海軍卻很少使用這種艦炮佈局,為什麼?

    因為帝國海軍並不奉行船頭對敵的思想,早年雖然也發展過船頭對敵,甚至在一些戰艦上安裝了沖角,但是最近幾年帝國在縱隊還是橫隊選擇上非常猶豫,這從帝國海軍主力戰艦的菱形炮塔佈局就可以看得出來。

    這是一種兼顧了v字戰術、縱隊以及橫隊的炮塔佈局方案,船頭對敵的時候。可以集中至少三座炮塔的火力,如果是側面對敵,同樣可以集中三座炮塔的火力。

    也就是說,這種菱形炮塔的佈局是非常均衡的!

    不過不是每個國家對海軍都向帝國海軍那樣,在兩者之間猶豫,然後選擇了折衷的方案。

    智利海軍就是認定了船頭對敵的戰術,他們在英國的時候,最滿意的設計乃是中央炮房的設計,而其具體的火炮佈局非常有意思,六門火炮部署在中央炮房裡。但是其炮房並不是圓形或者是方形的,而是有一定角度的傾側。

    靠近船頭位置的炮房寬度比較小,靠後比較大。因此在船頭對地的時候,是可以發揮四門火炮的火力。

    而側面對敵的時候,可以發揮三門火炮,至於對後火力,就只有兩門火炮了。

    現在上海造船廠提出的左右交替佈局,在四門主炮的情況下,就可以在船頭或者船尾方向集中四門主炮的火力。

    而更關鍵的是,這四門火炮竟然是兩百五十毫米的後裝炮,這四門主炮一下子就是抓住了智利人的眼光。然後就再也挪不開了。

    這可是十英吋級別的艦炮啊,而且還是最先進的鋼製後裝線膛炮。再搭配中華帝國特有的封閉式炮塔設計,其戰鬥力在這個時代是槓槓的。

    當然了。這種火炮和炮塔加起來,那價格也是槓槓的,但是依舊無法擋住智利人眼神中的期盼。

    一開始上海造船廠的設計方案是從早年的二等鐵甲艦夸父級演變而來,設計噸位是達到了四千六百噸。

    但是戰艦的價格基本都是和排水量成正比,智利人可買不起那麼大噸位的戰艦,這已經是嚴重超過他們的預算了。

    當即就是表示,這噸位能不能減下來,價格能不能再降低。

    然後他們還很直接的說,航速啊、續航力什麼的過得去就行,只要這四門主炮在上頭,主要防護能力不削減,那麼就請儘可能的降低成本。

    這購買戰艦的都是大爺,哪怕是再奇葩的要求造船廠這邊也是會答應,航速上砍一刀,續航能力上再砍一刀,順便把裝甲也給減了,一開始設計用的是鋼面鐵甲裝甲帶,這智利人嫌貴,所以就換回了鍛鐵,順便再砍了砍厚度。

    然後按照智利人的要求,裝上風帆,用以加強續航能力。

    這麼一番折騰下來,帝國的戰艦設計師都是心痛不已,把好好的一艘作品給折騰成這樣。

    但是這麼一番折騰下來,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和原來的設計相比,噸位以及造價都是大幅度降低,但是上頭的四門主炮卻是沒有變。

    最後的設計下來,這艘鐵甲艦的設計噸位為四千兩百噸,採用連斜旋轉炮塔佈局,配屬兩座雙聯座兩百五十毫米主炮,另外配屬若干一百五十毫米以及八十毫米的副炮,還有若干加特林機槍。

    裝甲採用鍛鐵,厚度從一百一十毫米到兩百二十毫米不等。

    動力系統採用倒缸式蒸汽機,功率為三千三百匹馬力,蒸汽動力下最大航速為十一點五節,續航距離為一千海里。不過還有風帆系統,使用風帆的話,續航距離會大幅度增加。

    此外該船雖然航速滿,蒸汽動力下續航距離也近,但是卻是一艘典型的遠洋船隻,船舷並不是當代主力艦常見的低干舷,而是普通干舷。

    智利人拿到這份設計後,不由得糾結了起來,這船他們是很滿意的,非常符合他們的戰略要求,但即便是縮小了噸位,降低了成本,但是這價格還是貴啊,比英國人推銷的那艘三千六百多噸的中央炮房戰艦貴多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1
第六百五十八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

    不同的國家,其國家實力不同,海軍軍費的多寡自然也是不同,對於英國這個世界頭號強國而言,一年同時動工幾艘戰列艦不成問題,追求的是大而全。

    對於法國、俄羅斯這種國家而言,也大多喊出要建造多少鐵甲艦,組建由多少艘大型鐵甲艦為核心的龐大艦隊,法國在1872年就是提出了要新建造217艘船隻艦的擴張計畫,預計耗費高達九千多萬美元。

    德國人也是在1872年提出了海軍十年發展計畫,擬定建造船隻一百艘,

    正在崛起的中國一樣著野心勃勃的海軍計畫,正在執行中的海軍發展發展計畫裡新建造船隻的數量超過一百艘,萬噸戰列艦就有六艘之多、代替二等鐵甲艦的裝甲巡洋艦也有五艘的計畫。

    其他意大利、奧匈帝國、西班牙等傳統的歐洲二流國家,大多也有著大型戰艦的計畫,此外這些國家普遍都有著自造大型軍艦的能力,不外乎是性能強弱而已。

    而在這些國家之後,一些三流以下的小國,則是難以承擔組建大規模海軍艦隊的費用,並且戰艦主要依靠外購為主,即便是偶爾購買一兩艘大型戰艦,但是也很難成為常態。

    對於這些國家而言,那些上萬噸的鐵甲艦是無法奢望的,他們更願意更具自身的實力,採購一些幾千噸左右的船隻。

    而這些幾千噸的戰艦,對於這些國家的海軍而言,就是可不替代的主力艦了。

    智利也同樣作為。作為一個南美國,其國家實力非常有限。這購買兩艘數千噸的鐵甲艦基本就是他們在七十年代最重要的海軍擴張舉動了。

    因此他們對預計採購的軍艦是非常重視的。

    他們要求這兩艘戰艦能夠擔當起未來智利海軍絕對主力艦的任務,可以抗衡南美各國現有乃至未來出現的軍艦。包括阿根廷現有的兩艘近海鐵甲艦、玻利維亞、秘魯等國的中小型鐵甲艦。

    當然了,他們也沒有奢望自己購買的幾千噸的鐵甲艦就能夠抗衡那些七八千噸甚至上萬噸的大型鐵甲艦了。

    他們的只是希望在南美地區佔據優勢而已,至於對抗萬噸鐵甲艦暫時沒被他們考慮進去,為啥?

    因為現在全球範圍內,擁有七千噸以上的大型鐵甲艦的國家就那麼幾個,不外乎就是英國、法國、俄國、意大利、奧匈這些歐洲國家,除了歐洲國家外,還有大型戰艦的就只有中華帝國了。

    至於美洲那邊,基本都是海軍實力弱小的很。美國人還在埋頭髮展,渾然不管不顧外界變化,別說建造大型戰艦了,他們現在連幾千噸的小船都是不造,不是沒錢或者工業實力不夠,而是他們自己不想建。

    在這種大環境下,智利在南美所能遭遇到的敵人,實際上並不會太強。

    當然了,即便如此。智利人還是希望自家的戰艦戰鬥力越強越好。

    只是戰艦的性能和成本是成正比的,一分錢一分貨的戰艦是有多少錢就能造的有多好。

    如今他們對上海造船廠的連斜旋轉炮塔方案的設計是非常滿意,對上面的四門兩百五十毫米的鋼製後裝炮更是滿意,但是奈何這價格太貴啊!

    智利人把報價一算。發現如果要購買兩艘這種鐵甲艦的話,那麼整體的購艦支出比他們預計的要多了百分之三十五。

    預算超過百分之三十五,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一件大事。

    於是乎。這些智利人開始給他們國內發電報,然後進行各種聯繫。唯一讓帝國方面感到欣慰的是,智利海軍方面是極力支持。並推動採購這種軍艦。

    這也不意外,每個國家的海軍將領都是希望自己指揮的戰艦越強大越好。

    林哲也是對智利人的購艦計畫比較關注,身為後來者,他也是多少知道一些南美的ab三國海軍競賽,雖然規模小了一些,但是那也是競爭購買超無畏的海軍軍備競賽啊。

    更關鍵的是,他們都沒有自造軍艦的能力,只能依靠外購。

    對於這些訂單,林哲要說不心動是不可能的。

    而且這些軍事外貿訂單通常會極大加深帝國和南美國家的關係,別的不說,和智利人現在搞好關係的話,以後幾十年裡從南美採購硝石也就方便多了。

    再者,這種大型軍艦的出口,對於國內的工業體系而言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因為利潤非常高,能夠給造船廠以及其他相關廠家帶來豐厚的利潤,進而讓國防企業進行更換的技術升級換代。

    所以,林哲也是適當的對智利採購案表示了一定的關注,暗示了外務部方面要儘可能的爭取智利的訂單。

    最後和智利人的談判中,為瞭解決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價格問題,帝國方面的談判人員雖然不說降價,但是卻表示可以以提供一筆低息的商業貸款。

    用低息貸款來推銷軍火或者對某個國家或者勢力進行扶持,這是這幾年來帝國用慣裡的方式,日本三國、越南王國、寧王國、朝鮮王國、琉球王國等,基本都欠了帝國一屁股債。

    而且基本都是為了採購軍械而借的錢!

    為了還錢,他們大多都是用各種農業產品,或者乾脆就是出讓礦產之類的給帝國還錢。

    帝國在越南北圻的礦產開採權是怎麼來的?就是通過這種模式得到的,而如今來自越南廣寧煤炭已經大量供應中國,其中的無煙煤更是成為了帝國海軍用煤的主要煤炭。

    不過以往貸款購買軍械,往往都帶有濃厚的政治背`景,但是現在的話,就是比較單純的商業行為了。

    人家智利人可不會為了購買兩艘戰艦就出讓主權之類的。

    不過就算是普通的商業貸款,但是一旦數量多了,以後自然就能夠演變為各種政治特權,英國人在智利的龐大影響力是怎麼來的,就是早期通過直接金融貸款,後期進行直接投資,通過慢慢的滲透,然後才擴大了在智利的影響力。

    現在帝國在智利干的事實際上和英國人差不多。

    比如帝國的江南礦務公司,就是和智利人合作投資開發硝石礦。

    最後通過各種扯皮和談判,總算是達成了相關協議。

    智利方面向向上海造船廠採購兩艘大型鐵甲艦,向廣州造船廠採購兩艘五百噸級的淺水炮艦,也就是蚊子船。

    此外,帝國方面將會為智利方面提供軍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建設深水碼頭,必要的修理廠等。

    這批一攬子訂單總價為三百萬圓。

    智利方面直接支付兩百萬元,剩下的一百萬圓由皇家銀行提供貸款支持,智利方面後續分期十年付款。

    智利人採購的兩艘鐵甲艦,被他們命名為『海軍上將科倫克號』『布蘭科?恩卡達拉號』,也被稱之為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

    該艦的標準排水量為四千兩百噸,擁有水線裝甲帶,採用連斜旋轉炮塔佈局,兩座雙聯裝封閉式炮塔,搭載四門兩百五十毫米二十五倍口徑鋼製後裝線膛炮。

    採用倒缸式蒸汽機,馬力三千三百匹,採用雙軸推進,可以推動這艘戰艦跑上十一點五節,並安裝了風帆系統。

    裝甲採用鍛鐵裝甲,水線裝甲帶從一百一十毫米到兩百二十毫米不等,炮塔裝從一百五十毫米到兩百毫米不等。

    這是一艘經典的,以船頭對敵為主要戰術的二等鐵甲艦。

    單船報價是一百兩百萬圓。

    兩艘就是兩百四十萬,再加上兩艘淺水炮艦以及配套的修理廠,碼頭擴建等,總價是三百萬圓。

    簽訂合約的時候,智利人是滿臉的笑容,他們已經是幻想著這兩艘戰艦建成之後,回到智利時的場景了。

    到時候這兩艘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就是南美地區,甚至整個美洲地區最強大的戰艦,到時候阿根廷人、秘魯、玻利維亞這些國家還不得被嚇破膽。

    合約簽訂後,上海造船廠和太平洋貿易公司的代表們也都是笑呵呵,上海造船廠接下了這兩艘鐵甲艦的訂單,可是拿走了最大頭的利潤。

    太平洋貿易公司這個二道販子當了個中間人,也是拿到了不少實際好處。

    對於帝國而言,這兩艘鐵甲艦的訂單意義重大,代表著帝國繼承了前幾年的對阿根廷軍售,從而是徹底打開了南美地區的軍艦市場。

    以後南美地區的海軍競賽,帝國估計能夠從裡頭撈到不少的好處。

    畢竟軍售這種事有著極大的延續性,尤其是大型軍艦。

    當智利人用慣了帝國建造的軍艦,熟悉了帝國標準的兩百五十毫米、一百五十毫米、八十毫米這些艦炮的標準和性能後,並且在他們國內也都建立了相關的後勤體系後,要想再更換其他國家標準的軍艦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所以最開始的訂單儘管賺的不多,但是帝國上下依舊非常積極推銷,這為的就是後續的訂單和利潤。

    這從阿根廷那裡就可以知道了,得知了智利人從帝國購入了兩艘大型鐵甲艦後,阿根廷也是反映相當迅速,阿根廷和智利也是潛在的敵國,這智利的海軍實力增長以後,對於阿根廷可不是什麼好事。

    很快就是派人找上門來,說要採購軍艦,一開始他們是沒有多少猶豫的就訂購了兩艘五百多噸的木製機帆炮艦,這玩意很便宜,一艘才十多萬圓而已,加起來也就三十萬不到的訂單。

    但是就當太平洋貿易公司的負責人以為這事算完的時候,阿根廷的人卻是主動提出來,他們也想要從帝國方面獲得貸款,用以購買大噸位的軍艦!(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11
第六百五十九章 敵人和朋友

    受到智利的刺激,阿根廷人也是深感其海防壓力的加大,所以才會迅速的做出同樣購艦的舉動。◎,

    尤其是得知智利人是通過了貸款,以支付部分款項的時候,他們也是想要通過貸款採購大噸位的戰艦。

    對於阿根廷人的請求,帝國方面自然是會保持歡迎態度的,不管是提供貸款還是出售軍艦,都是好事。

    密集的軍售,金融貸款,這能夠讓帝國的觸角更加深入南美地區。

    因此一方談判後,帝國就是和阿根廷達成了相關協議,阿根廷人貸款了一百萬圓,其自身再支付一部分的現金,進而採購了一艘鐵甲艦。

    有意思的是,這艘鐵甲艦是根據智利人的海軍上將科倫克級的基礎上改進而來,或者說阿根廷人採購的戰艦是最開始的設計原型。

    這艘戰艦的設計噸位達到了四千八百噸,比智利人的四千兩百噸要大了一些,雖然火炮的佈局以及主炮數量,口徑都一樣,但是動力以及防護性能上卻是要優秀許多。

    該艦的航速達到了十三節,同時裝甲乃是採用帝國最先進的鋼面鐵甲,由青島海軍造船廠承建。

    當然了,性能先進了後,這價格自然也是更貴,該艦的售價達到了一百四十萬圓,比智利的戰艦貴了二十萬。

    聯繫達成了兩個國家的外貿軍艦訂單,而且總額加起來超過了五百萬圓,這讓帝國國內的相關企業是笑容滿面。

    提供動力設備的林德機械公司,建造船體的上海造船廠、青島海軍造船廠、提供艦炮的皇家武器公司,提供造艦鋼鐵以及裝甲的江南礦務公司、北方煤鐵公司等,此外還有更多的上游企業,都是能夠從中分潤不少利益。

    這兩份軍艦訂單,也是代表著帝國的軍艦外銷已經是跨越了一大重大門檻,在國際市場上堂堂正正的和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進行競爭了。

    這將會給帝國的工業發展,尤其是和國防工業息息相關的重工業,帶來極大的發展動力。

    趁著這個東風,太平洋貿易公司有事在全球範圍內推銷了更多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以及鋼製後裝線膛炮,獲利頗豐。

    很多無力自造後裝槍械的國家都是選擇了購買1864年型林德步槍,以提高軍隊的武器水平。

    除了一些典型的小國、弱國外,就連號稱是『歐洲的滿清』奧斯曼土耳其也是採購了大量1864年型林德步槍。

    雖然奧斯曼土耳其已經沒落了,但是依舊保持著龐大的國土,而且外部環境是非常的惡劣,眾多的歐洲國家都想要隨時撲上來咬一口,尤其是俄羅斯和土耳其更是有著延續數百年的恩怨,從1676年開始,這兩百多年來基本每個十幾二十年都要打那麼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平均下來,十九年就要打上那麼一次。

    上一次的第九次俄土戰爭,也就是克里米亞戰爭過去已經十六年了,按照歷史的慣性,不用幾年這俄土之間就該爆發一輪新的戰爭了。

    在這種情況下,奧斯曼土耳其自然是不會鬆懈,而是時刻準備著和俄羅斯打一場。

    進入1870年後,金屬子彈後裝步槍在歐洲掀起了浪潮,奧斯曼土耳其雖然愚昧落後,但是不代表看不見世界軍事技術的變革和進步。

    很快就是試圖購入相關的技術或者是成品武器,他們找了英國人,也找了德國人,但是這兩家的新式步槍都處於剛量產的狀態,連他們自身的換裝都沒能滿足呢,不可能大規模外銷。

    另外土耳其人在測試的時候,也是發現了馬蒂尼-亨利MK1步槍存在著不少缺陷,所以很快就是放棄了這款步槍,進而向德國求購。

    而就在他們和德國人談著的時候,來自中國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出現在了他們面前。

    對於1864年型林德步槍,其他國家的人大多都是聽過這個名字的,英國人和德國人為什麼要服役金屬子彈後裝步槍,不就是受到了1864年型林德步槍的影響嘛。

    但是此前中國一直都是嚴禁該槍的出口,盡心了嚴格的軍事保密,這土耳其人自然是想要買也買不到。

    如今中國人找上門來,說他們可以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的1864年型步槍,只要土耳其人出得起價錢,十萬二十萬支都不是問題。

    奧斯曼土耳其這個國家並不小,擁有的軍隊數量自然也是非常多的,其他小國可能就購買幾千支,多不過一兩萬而已,但是奧斯曼土耳其對新式步槍的需求,那可是數十萬支啊。

    而且奧斯曼土耳其的工業基礎相當之差,就算能夠自產,但是規模也不會大,所以即便是他們購買了專利授權後自產,但是憑藉他們自身的產量還是不高的,所以還會需求相當大量的成品。

    為了採購1864年型林德步槍,同時也是為了獲得該槍的專利授權,當然更重要的是獲得生產線,要不然給個專利授權他們也造不出來啊。

    奧斯曼土耳其是特地向帝國派遣了一個外交團隊。

    對於奧斯曼土耳其的到來,帝國還是表現了非常大的善意!

    為啥?

    因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帝國和俄羅斯是敵人,土耳其和俄羅斯同樣是敵人,有著同樣敵人的情況下,進行一些合作自然也就是理所當然的。

    為了加強兩國的合作,嗯,主要還是加強土耳其方面的實力,給俄羅斯人添堵,林哲是很痛快的批准了技術授權合同。

    和針對其他幾個國家的技術授權比較高昂不同,對土耳其人的技術授權是比較低的,只要土耳其人從中國購入相關的生產線,那麼技術就是半賣半送,還附贈工程師到土耳其指導設備的安裝,培訓工人。

    當然了,這購買技術的前提是土耳其人必須向帝國訂購大量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的訂單。

    土耳其人這一次是難得的表現出了財大氣粗,直接採購了十萬支1864年型林德步槍,此外還採購了三十門的鋼製後裝線膛炮。

    這麼大的步槍訂單,讓皇家武器公司的負責人是興奮不已,這1864年型林德步槍放開出口半年不到,但是現在已經獲得了多少訂單了?

    加起來已經是超過了十五萬支的訂單了。

    這比往年軍方一年的訂貨量都要多了,而且最關鍵的是,國內軍方的訂單往往把價格壓得很低,雖然不至於虧本,但是利潤也是有限,對於皇家武器公司這種大企業來說,也就賺個辛苦費。

    但是這外貿訂單就不一樣了,價格往往要比國內軍方訂單的價格多上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三十以上。

    別看只是多了百分之十以上,但是售價多了百分之十後,利潤可就是好幾倍好幾倍的增長啊!

    一支最新型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在1871年的時候,軍方的採購價是每套二十五圓,這個價格也不是單純的製造成本,而是加上了以往的研發以及設備折舊等費用,如果是單純的製造成本的話,這個價格肯定是還要更低的。

    實際上,早期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要更加昂貴,1865年的時候,一支1864年型林德步槍的採購價達到了三十八圓。

    在這個價格上,企業大於能夠保持大約百分之十五左右的毛利潤,也就是說這種槍的成本大約是在二十一圓左右。

    如果對外售價提高了百分之二十的話,那麼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就能夠達到每支七圓左右,相對於以往的三圓多不到四圓的利潤,提高了將近百分之八十左右。

    這樣一來,皇家武器公司的業績就會變得更好看了。

    不過生意談好之後,奧斯曼土耳其那邊卻是提出希望用白銀付款,這讓太平洋貿易公司那邊頗為不滿。

    這年頭白銀已經是持續貶值,雖然帝國國內依舊大量流通白銀,但是為了避免損失,在國際貿易上一直都是採取黃金貿易制度的。

    為此,帝國甚至是在1863年的時候,退出了帝國的『金圓』,以便和以往的銀圓進行區別,這種金圓是作為國際貿易貨幣單位以及政府統計單位的。

    也就是說,在當代的帝國,是金銀混合本位,而金圓和銀圓的兌換是隨著國際金價進行變化的,和法國和美國比較類似。

    不過隨著這幾年白銀貶值速度加快,帝國財務部已經是開始收縮白銀的使用量,同時推廣金圓。

    民眾也不啥,他們自然也是知道手中的銀圓越來越不值錢,所以都是換成了金圓進行保持。

    在六十年代的時候,帝國國內的金圓和銀圓是保持一比一的兌換比例,只不過一個兌換的是白銀,一個兌換的是黃金而已,但是進入七十年代後,國際上白銀產量大增,同時很關鍵的是帝國使用金銀混合本位後,在國際貿易上拒絕接受白銀,只接受黃金或者黃金本位貨幣,使得白銀的價格持續走低。

    現在黃金兌換白銀,其匯率已經是跌破了十六點五,而不遠的將來,跌破十七也是極有可能的。

    在這種情況下,帝國的國際貿易就更加不會接受白銀了。(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