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稱雄 作者:木子藍色 (已完成)

 
regn13 2018-3-31 23:21:5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87 138297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2
第639章 第司

    晨曦微露。『≦『≦小『≦說,

    金殿之上,文武兩班肅立。

    劉鈞神清氣爽,「宣烏思藏使者!」

    內侍高聲唱傳,「大漢神聖皇帝陛下旨,宣烏藏思使者覲見!」

    令旨由一個個內侍高聲傳唱至殿外,顧實汗之子多爾濟****巴圖爾進殿。

    這位顧實汗第六子,擁有蒙古台吉貴族稱號的蒙古使臣,進殿時卻穿著一套大漢的官服,一身緋袍。

    「臣和碩特顧實汗之子多爾濟****巴圖爾拜見大漢帝國神聖皇帝陛下!」

    劉鈞等他跪地伏首叩拜後,才笑著揮手虛抬,「免禮平身!」

    多爾濟****巴圖爾三十出頭,長著標準的蒙古臉,大闊臉小眼楮,額頭留著狼不顧髮式。和碩特部雖然是漠西蒙古拉衛特聯盟一主,還曾經一直是盟主。但和碩特部卻與衛拉特其餘諸部不同,其餘諸部都不是正宗的蒙古部族,而是當年臣服蒙古的其它部族。

    可和碩特部卻是正宗的黃金家族的後代,他們本來是東部蒙古本部的一支,後來西遷到了漠西,因其黃金家族血統,便被各部奉為盟主。只不過如今和碩特部勢微,而準噶爾部強大,他們才被迫遠走藏區。

    他向皇帝奉上了顧實汗圖魯拜虎的歸順表書,一同奉上的還有西張****與****的表書。

    在表書中,顧實汗與****和****都表示從此歸順大漢帝國,對大漢皇帝諭旨無不尊奉。

    對於和碩特部和藏區黃教的識時務,劉鈞非常高興。

    他當即下旨,將前藏、後藏和阿里一併設為大漢帝國烏思藏省。賜封和碩特顧襯汗圖魯拜虎為烏思藏開國侯,賜五世****為********喇嘛封號,賜四世****為****額爾德尼封號。

    劉鈞還賜封五世****和四世****各侯爵之位,又賜封顧實汗的十個兒子各伯爵封號,把整個前後藏和阿里地區劃分為大小一百多塊封地,分封給顧實汗父子和其和碩特部部落首領們,以及黃教的各大寺廟的寺主。

    對於藏區。黃教得到大漢皇帝的承認,藏區實行由藏區佛教和蒙古和碩特部以及大漢三方共治,朝廷在西藏設省設府,派駐官員。但不駐兵。藏區實際上是由顧實汗所任命的第巴負責管理行政,****和****分駐前後藏,負責的是教務。

    藏區的稅收三分之一要交給大漢朝廷,是稅收而不是進貢。

    而朝廷則對各賜封的侯伯等貴族們發放薪水,負責藏區實際行政事務的第巴。由顧實汗任命,****和****同意,最後報請朝廷許可通過後授發印信。

    第巴得受顧實汗、****、****以及大漢的西藏巡撫的管轄,規定第司為西藏的行政衙門,第司有第巴共四人,兩俗兩僧。其中兩俗是由蒙古和碩特汗和大漢皇帝各任命一名,兩僧則是****和****各任一名黃教格魯派僧人,他們組成聯合會議,共同管理藏區。

    在四人執政的第司下,還分設吏戶工禮刑兵六司。

    在這種情況下。藏區最高首領是顧實汗,西藏巡撫、****和****,但具體的行政事務,則由第司衙門的四位第巴共同負責。

    這樣的結果,看似大漢做了許多讓步,但也是在考慮了顧實汗和格魯派能夠接受的底限。要求太高,他們肯定不能同意。現在朝廷讓西藏名義上納入了帝國,又讓蒙藏歸順朝廷,同時朝廷雖不派駐兵馬,但通過建立這個第巴四人執政衙門。卻是讓朝廷成功的插手進了西藏事務之中。

    先插根釘子進去,慢慢的就能滲透更多了。

    這個結果,禮部官員早就與多爾濟****巴圖爾事先商議過了,雙方已經取得了一致。因此此時提出來,不過是走個過場。

    事情沒有反覆。

    劉鈞特封多爾濟****巴圖爾為不丹開國伯爵。

    此時在西藏南邊的不丹等地,由藏人統一各部。

    藏傳佛教主巴噶舉派領袖扎布中阿旺朗傑統一了不丹各部落,這是不丹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此後藏語叫不丹為「主域」,就是主巴噶舉的地盤的意思。

    除了主域。還有哲域、門域、洛域等南面地區,此時都為藏人控制區。主域就是後來的不丹,哲域就是後來的錫金。

    劉鈞也希望和碩特和藏人能夠做為大漢的前鋒,向南擴張,如果能把尼泊爾、孟加拉等納入帝國,那當然是最好的了。

    龍漢二年,和碩特部顧實汗上表歸順,西藏就此納入帝國疆域。

    稍晚,劉鈞在上書房與諸位總理參政們議事。

    「和碩特歸順,而準噶爾又與土扈特部聯手夾擊哈薩克汗國,西北暫且算是安穩下來了。」劉鈞笑道。

    傅山出言道,「西北今年無戰事,那蒙古諸部是否調去征討女真?」

    「此時春季,馬瘦毛長,不利征討。還是待秋後吧,先讓他們休整半年,要打仗有的是機會。」

    和碩特的歸順,使得衛拉特聯盟分散,本來此時朝廷正好可以征討準噶爾。不過仔細思慮再三後,劉鈞還是放棄了這個計畫。

    原本與衛拉特的作戰計畫,是建立在衛拉特東進,朝廷在西北的甘肅青海寧夏等地與他們交戰。而現在和碩特歸順,準噶爾西征,這個時候要打他,雖然準噶爾主力西征,機會難得。

    但得考慮到,如果朝廷此時西征,那和碩特未必會隨大漢出兵。說不定他們還會有唇亡齒寒之感,到時若是讓和顧實汗感覺到危險,又跑到衛拉特聯盟去就得不償失了。

    最關鍵的還是西域太遠,此時朝廷還沒有實力打這樣的遠征戰,尤其是準噶爾實力遠比和碩特部強大,遠征西域,得耗費太多力量。朝廷現在還有西南東籲國和東海日本國以及黑龍江的女真沒打完。

    貪多嚼不爛,既然和碩特認慫歸順了,準噶爾又西徵去了,那暫時西面就消停一下。

    尼布楚。

    原本的鄂溫克木寨經過加固擴建後。已經透著幾分猙獰。

    幾個俄國哥薩克站在木製的寨牆上,滿意的看著這座堡壘。

    「美麗的河畔,富饒的土地,漂亮的皮毛。」

    「這座城堡叫什麼名字呢?」

    「聽那些通古斯人叫它尼布楚。」一個紅毛道。

    「尼布楚。不,這名字太難聽了。這美麗的河流我們已經命名為涅爾恰河了,乾脆這堡壘就叫涅爾琴斯克好了。」

    這伙俄國人都是些哥薩克,說白了其實就是些流氓馬匪。他們以往生活在東歐大草原的遊牧民。許多哥薩克原本都是農奴和城市貧民,因為逃役逃稅。流落他鄉。

    在俄國的南部,草原遼闊,人煙稀少,許多逃人便到了這裡,並逐漸形成了一些定居中心。

    這些人稱自己是自由自在的人,並漸漸形成幾大哥薩克群,如頓河哥薩克、烏拉爾河哥薩克等。英勇善戰驃悍的哥薩克,既是俄國最勇猛的騎兵,可有時也成為最麻煩的馬匪,許多哥薩克四處搶劫。不管是俄國人還是外國人,見到商隊就搶。

    後來俄國圍剿,有一支有名的哥薩克馬匪便逃到東方。當時俄國向東擴張,沙皇下令,允許與西伯利亞汗國毗連的斯特羅甘諾夫家族在烏拉爾山東側建城堡並招募兵馬東侵西伯利亞汗國。

    當時斯特羅甘諾夫家族便派人聯繫了那伙哥薩克的首領葉爾馬克,鼓動他入夥,去東征西伯利亞汗國。

    葉爾馬克帶著八百餘人在斯特羅甘諾夫家族的武器支持下,突襲擊敗了西伯利亞汗****,佔領了汗國首府。因為這戰功,沙皇特意赦免了葉爾馬克等。還給他們發了大量薪餉,並賞賜給葉馬爾一套黃金鎧甲。

    結果後來西伯利亞汗國人捲土重來,偷襲了葉爾馬克,這個傢伙跳河逃生。卻因身上的黃金甲太重而淹死河中。

    在葉爾馬克之後,大量的哥薩克開始翻越烏拉爾山,湧向東方冒險淘金。

    最開始到西伯利亞的還以皮貨商人,和陷阱獵人為主,可很快,貂皮的巨大利潤。就引得無數流氓、罪犯等也都湧入西伯利亞。

    這些人一路向東,並建立堡壘,在幾年前,就已經達到了最東方的白令海峽。

    當他們到達東方的頂端後,便又開始向南前進,這些人瞄準了最富裕的黑龍江地區。

    尼布楚這支兩百人的哥薩克隊伍,就是從北面列拿河畔的雅庫茨克乘著冬季南下,他們想要找一條更便捷的道路。

    結果他們找到了尼布楚,且發現這裡居然沒有強壯的男人,都是些老人婦女,可卻有座富裕的寨子。

    這些哥薩克都裝備著火槍,他們突襲尼布楚,雖然鄂溫克人抵抗,卻被擊敗。

    「這裡真是一個好地方!」

    別列佐夫他們攻佔這座寨子後,曾經派人外出打獵,正好遇到野羊群,他們五十個人一天獵到了四千隻羊,帶回的羊堆成了一座山,夠他們吃上兩三月。

    而最令別佐列夫興奮的還是在這裡土著人口中得知這裡有銀礦,在考察過後,他已經確定,這肯定是一座豐富的銀礦,儲量絕對會很驚人。

    一想到在這裡建立一座堡壘要塞,然後佔有這座銀礦之後,他們可以四處抓捕通古斯土著去開採銀礦,他們將賺到一大筆錢,這可比去那些土著村子裡搶貂皮更賺錢。

    阿格迪伏在雪地裡,旁邊就大樹,他身上披著白布,手裡端著那把沉重的阻擊槍,槍架在一個支架上,這讓他的槍更穩。

    那個經紅的大鼻子越來越清晰。

    阿格迪依然一動不動。

    他是一個老獵人,有著足夠的耐心。既然李信還沒發出射擊的命令,他就不會扣動扳機,不管眼下的機會是多好。

    阿格迪跟李信學打槍學了許久,一個優秀的獵人學火槍,並不困難。他成功的用這把槍打死了好幾隻狼,還打死過一隻熊。

    不過這還是他第一次用這槍瞄準一個人,一個該死的俄國強盜。

    李信在等待。

    一個個戰士正按他的作戰計畫,走到指定的位置。

    五千對兩百,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鬥。不過俄國強盜手裡有許多鄂溫克的老人和女人孩子,而且他們手裡也都有火槍,李信希望這場戰鬥能打的漂亮,儘量的減少自己的傷亡,最重要的是不讓一個俄國人逃走。

    左邊響起了鹿叫聲,緊接著右邊也傳來鹿叫聲。

    這是預約好的暗號,意味著兩邊都到達指定位置,做好了戰前準備。

    「嗚嗚,嗚嗚!」

    牛角號聲響起,在雪地裡顯得有些突兀。

    聽到這號聲,阿格迪終於露出了笑容,在他的目光裡,寨牆上那個大紅鼻子俄國強盜突然警覺的四下張望起來。

    可惜你反應慢了。

    阿格迪扣動了自己的鈑機。

    被他如寶貝一樣保養的火槍一震,子彈脫膛而出。嘴裡呼出的氣化成白霧,與槍口噴出的硝煙一起,摭住了他的視線。

    但阿格迪知道,自己這槍肯定射中了。

    他猛吹了口氣,硝煙散開,恰好看到一個身影從寨牆上栽落下來,而那個大紅鼻子原來的位置已經是空的了,他旁邊的那幾個俄國人正四散而逃。

    打中了,阿格迪興奮的揮拳,就如同是他少年時第一次正式狩獵時,獵到的第一隻鹿一樣的興奮。

    槍聲此起彼伏,早悄悄摸到寨子附近的戰士們,群起而攻。

    一把把火銃轟響,甚至炮兵隊還把那山地榴也組裝起來,向著寨門猛轟。

    俄國人懵了。

    當牛角號聲響起的時候,他們還以為是這些土著的丈夫們回來了。他們已經從土著老人口中審訊得知,他們的丈夫去了東面跟女真人打仗去了。

    這附近的都是索倫部落的人,而在下游,有一個女真人的汗國。聽說女真人原來是在更南面的地區,擁有極其的勢力。但在去年,卻突然從南面遷到了北方的黑龍江邊,實力也大不如前。

    他們來到黑龍江邊後,開始對索倫各部加大賦稅,強徵青壯入伍,這引得索倫諸部不滿,最終本來臣服於女真人的索倫諸部開始率部向黑龍江的上游遷移,女真人發兵追擊,雙方開始交戰。

    索倫的尊長們向各部召集戰士助戰,尼布楚的男人就是去了東邊下游。

    可當槍炮聲齊鳴的時候,俄國人知道這肯定不是鄂溫克人回來了,這些土著根本沒有火銃。

    難道是女真人打敗了鄂溫克人,殺到上游來了?

    沒等他們想明白這些,李信就已經率著五千遠征軍士兵依藉著突襲和強大的火力,迅速接近尼布楚堡寨下,俄國人接二連三的倒下,雖然他們也有火槍,可他們的火槍卻遠不如漢軍的犀利,更別說漢軍火兵是他們二十多倍,而且還擁有山地榴炮火支援,尤其是他們的首領別佐列夫更是一開戰就被殺了。

    「草,快關門寨門!」

    轟隆幾聲巨響,這邊寨門剛關上,那邊卻有數發炮彈落下,直接將旁邊的木頭寨牆轟塌一段。

    緊接著,無數的人從林中衝出,向著露出一個大缺口的寨子殺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2
第640章 鎮俄碑

    索雷帶著鄂溫克族人最先衝進了尼克楚寨,每個鄂溫克人都對這些俄國大俄子恨之入骨……不過雅庫特人的獵狗卻後發先至,越過了他們撲向了一個個驚慌失措的哥薩克。

    鄂溫克人是新仇,雅庫特人跟俄國人可是舊恨了,他們本來是生活在西波爾的,可這些年隨著俄國人的東進,他們不得不南遷,失去了舊家園。

    此時仇人見面,份外眼紅。

    雅庫特人的狗不但是打獵和拉雪撬的好幫手,打仗也一樣是好幫手。它們奔馳如風,兇猛如狼,這些狗體形巨大,站立起來足有人高,哪怕是驃悍的哥薩克,在眼下狼狽情形下,也是防不勝防。

    慘叫聲四起,一個又一個哥薩克被撲倒撕咬,只能發出慘叫。

    索雷端著已經卡上了明晃晃刺刀的龍漢元年式步槍,怒氣騰騰的向著一個正打光了子彈,在手忙腳亂的裝填子彈的俄國佬。

    龍漢元年式步槍,屬於漢軍中現裝步槍,燧發步槍無膛線,全槍配上刺刀長達六尺餘。這種步槍的特點就是射速快,且槍長,配上刺刀之後,還是一把極好的步戰長矛。

    那個哥薩克手裡的火槍,則還是一把火繩槍,這種槍可比漢軍步槍落後多了。此時俄國也開始裝備燧發火槍,但燧發火槍價格比火繩槍貴,因此燧發槍的裝備量很少。如哥薩克這樣的東進冒險隊伍,一樣的只配備少量的燧發槍,他們更多的是每人配備兩支手槍。

    不過在剛才的那輪射擊中,俄國人已經把一長兩短都射光了,然後只能邊裝填邊射。

    面對著索雷的刺刀,這名哥薩克越急手越抖,越是速度慢下來。一急,火藥大半灑在了槍管外。

    「哈!」

    索雷跟李信學過射擊,也學過漢軍的刺刀白刃戰術,一個疾刺。明亮的刺刀已經狠狠的刺向那個哥薩克,哥薩克慌忙拿槍去擋,可他低估了索雷這記刺刀的力大勢沉,刺刀沒被擋開。繼續前進,狠狠的扎進了他的胸膛。

    用力一轉一擰,索雷抬起腳往哥薩克腹部一踹,順勢把刺刀拔了出來。

    他看也沒有再看那個傢伙一眼,端著滴血的刺刀又往下一個俄國大鼻子衝了下去。那人還沒死透。可一條猛犬已經衝了上來,對著他的喉嚨就咬了下去,狗一甩頭,那重傷的俄國佬的喉管都已經被咬了出來,立時死的不能再死了。

    後面更多的遠征軍士兵衝進來,每人都端著步槍,看到俄國大鼻子抬手就是一槍,然後就端著刺刀繼續衝下去。

    五千對兩百,完全碾壓。

    槍聲漸漸稀落,俄國佬在寨子破掉後。根本無力抵抗。他們的火繩槍、手槍都來不及再裝填,就被潮水般的遠征士兵給淹沒了。

    獵狗、火槍、手槍、刺刀、弓箭、鋼刀甚至還有火炮。

    沒有仁慈,沒有猶豫。

    許多鄂溫克人已經開始打掃起戰場了,他們拿著手裡的鋼刀、斧頭,利落的將一個個俄國佬不論是死的活的,通通就早一記猛砍。

    其實李信並不需要這些首級,在這裡也不可能把這些首級帶回中原請功,何況大漢軍也並不以首級論軍功。

    不過不砍下俄國人的首級,似乎並不足以平息通古斯人的心頭之恨。

    最後清點了一下,尼克楚寨的俄國人並不止兩百個。而是兩百多。

    兩百多人全部被殺了,李信本來想要留幾個俘虜審訊一下,甚至等將來帶一些回京獻俘。可看各部下手這麼快,他也懶得阻止了。

    「估計這裡有兩個連的俄國哥薩克。」

    「肯定是從北面的雅庫茨克過來的。」

    索雷和阿格迪等看著戰士們正把一個個俄國人的首級拎著到寨外堆起來。坐在雪地裡抽著煙葉子一邊道。

    俄國此時在西波爾的人並不多,甚至不能說是俄軍,只能說是半官方的傭兵冒險者探險隊。但他們在西波爾有不少的要塞堡壘,雖然多數都不大,但也有不少個。不過西波爾畢竟太過遼闊,許多堡壘之間相距極遠。

    就比如他們口中的雅庫茨克。就是俄國人在西波爾東部的大本營,在列拿河邊,但是距離尼布楚依然得有兩三千里遠。

    俄國人的一個連一般在一百二十人左右,不論是人數還是裝備都大大落後於漢軍。不過比起通古斯各部,卻是強太多了,他們在雅庫茨克等地,甚至還有一些火炮。

    但是這支隊伍,雖然有兩個連的規模,但明顯只是一支探險隊,說不定還是誤打誤撞下才來到這麼遠的尼布楚。

    阿格迪的敖魯古雅部族,以前就是生活在列拿河雅庫茨克一帶,後來俄國人來了,他們不得不南遷。當年他們十分畏懼俄國人,這些俄國人有槍有炮,他們根本難以抵擋。

    但是現在,這些俄國人卻在他們的刀下成了無頭之鬼。

    「解氣!」

    李信叫來那幾個會築城的漢人,「京觀你們會築嗎?」

    那幾人聽了笑了笑,打仗的時候,他們在後面觀戰,看的很是熱鬧。此時也終於有機會發揮下手藝了,「當然沒問題。」

    「那就壘個京觀,就立在額爾古納河和尼布楚河間,再刻一個碑!」

    京觀並不是簡單的把人頭堆一起,而是要把人頭和泥漿混合一起,築成一個金字形的塔。

    對於幾個築城匠人來說,城池都會築,壘個京觀十分簡單,這東西只是比較震懾人,但並沒多少技術含量。

    叫來通古斯戰士們,從河邊挖土,然後燒點水,用泥漿做粘合劑,將人頭一層層的壘起來。

    才二百來個人頭,很快京觀就壘好了。

    幾個工匠還覺得有些太遺憾了,俄國佬首級也太少了,才兩百來個,就算加了不少泥土,可也沒壘起多大來。

    幸好他們把那些俄國佬的無頭屍體也利用了起來,將首級壘在四面。而裡面則填上無頭屍體和泥土,如此一來,倒是又讓京觀大了些。

    二百個首級一個個的壘起來,面目都還保留著。壘完後,再把涼了的水再往上面潑,於是京觀外面又加了一層冰,頓時,京觀就如同一座冰雕。

    幾名工匠一合計。既然京觀規模太小,那就立個大點的石碑。

    人多好辦事,弄來一塊大石,然後請李信親自提筆寫了幾個大字。

    「鎮俄碑!龍漢二年三月初二日,漢西波爾遠征軍李信率部殲滅犯境俄匪,立碑銘記。」

    工匠把這些字刻下來,然後將碑立在京觀旁,從石勒喀河和尼布楚河過來都能遠遠看到。

    被俄國人俘虜奴役的尼布楚寨索倫部人得救了,他們到現在都還沒弄明白到底是誰救了他們。

    遠征軍裡有上游不遠的部落獵人們,他們有不少都來過尼布楚交易過。與這裡的人也算認識。他們向尼布楚人解釋過後,老族長德布庫聽說解救他們的居然是南方的漢人的時候,簡直難以相信。

    「感謝大漢,感謝你們,感謝漢族的安答們,感謝雅庫特安答、感謝蒙古安答、感謝使鹿部的族人」

    德布庫激動的都不知道要說什麼了,這些天,簡直就是跟惡夢一樣。冬天的時候,女真要過來傳令,要求他們上繳更多的稅賦。交更多的貂皮和肉乾。還要把他們都編為牛錄,把青壯帶去從打仗。

    後來索倫部的葉雷首領和索倫別部的博木博果爾都不甘壓榨,準備西遷躲避,結果女真人派兵追剿。索倫各部只得無奈奮起反抗應戰。

    尼布楚人也派出了他們的青壯男人前往黑龍江與女真作戰,結果男人們走後不久,一夥俄國強盜突然就順著尼布楚河從北方而來,突襲了寨子。

    若不是有這些安答們來解救,他們就完了。

    「我們正是接到了索倫兄弟們的求援信,才組織了諸部聯合援軍。從貝加爾湖一路東來。」

    聽到李信說他們是從貝加爾湖東來,他心中震驚無比,那可是三千多里距離啊。

    「漢人安答們太仁義了。」

    德布庫這個時候連忙表示,他們曾經也是向中原的大明朝貢的,只是因為距離太過遙遠,後來道路不通,才斷了朝貢。

    「安答,如今中原不是明朝,而是大漢帝國了,大漢肇建,吾皇聖明仁義。」

    德布庫沒想到鬧了個烏龍,中原居然已經換了王朝。他們雖然也跟附近部落交易,比一般的林中部落要消息靈通些,但大漢畢竟立國才一年多,他們並不知道中原的詳細變化。

    等聽說了大漢立國雖年餘,可卻已經讓蒙古諸部臣服,並連連擊敗女真人,現在女真人已經把小興安嶺南面的所有地盤都丟給了大漢後,他越發的震驚了。

    沒想到大漢居然如此強大。

    連北海都已經是大漢的地盤了,西邊的雅庫特、鄂溫克、布里亞特、茂明安等等諸部,居然都已經成了大漢的一部份。

    不過親眼看到他們如何輕易的將二百餘強悍的俄國強盜殲滅,德布庫也完全相信了大漢的強大。

    「東面與女真人的戰爭如何了?」李信問?

    「很不好。」德布庫老族長無奈的搖頭。

    本來一開始尼布楚也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東去了的,開始只去了一部份,但後來東邊戰事吃緊,便又派人回來帶走了剩下的所有男人。

    「我們連打了幾次敗仗,女真人很彪悍,有重甲還有火槍甚至有炮,我們的寨子擋不住他們的炮,我們的皮甲也擋不住他們的火槍。」

    在德布庫老人的介紹下,李信也算差不多弄明白了黑龍江的戰局態勢。

    原本在黑龍江中上游地區一直到北海,是鄂溫克人為主的索倫諸部。索倫諸部本來就是鄂溫克人,但外人也常把同在這一地區與鄂溫克人雜居的鄂倫春和達斡爾等部也稱為索倫。

    這些人都是通古斯部族,語言大致相當,也在一起生活。

    這些索倫諸部,主要都居住在黑龍江上游以及江北的精奇裡江一帶,就是在外興安嶺南以及小興安嶺北和大興安嶺西的這片區域裡。

    這些都是林中部族,漁獵為主。

    他們與女真人的戰爭,根本就是一邊倒,雖然拚命反抗,可實力差距極大。女真人如今被漢軍打的丟盔棄甲,不斷北遷。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畢竟曾經是東北霸主,差點就要入主中原,建立過王朝的。

    鬆散的索倫聯軍,不論是戰術還是裝備,完全不敵女真人,全憑著對地形的熟悉,以及此時的極寒天氣,才算免費撐到現在。

    「如今葉雷首領率部份戰士堅守鐸陳、阿薩律、雅克薩、多金四木城,達爾布尼等諸位族長,則緊守烏庫爾城。女真韃子索海、葉克舒等率部日夜猛攻,局勢十分危急。」

    索倫諸部現在已經堅守黑龍江上游一線,連精奇裡江一線都失守了。

    「索倫諸部只剩下這五座城堡了嗎,還有多少兵馬?」

    「五城有戰士兩萬。」

    兩萬人對於索倫諸部來說,已經是個相當龐大的數字了,但對於已經退守黑龍江中游的女真人來說,這點數量,還真不是他們對手。

    李信拿來地盤,開始查看這五座索倫人堅守的據點。

    五城全在黑龍江畔,且都在北岸。

    其中雅克薩在最上游,鐸陳在最下游。

    鐸陳距離瑗琿城六百餘里,而雅克薩距離瑗琿一千三百餘進而。

    尼布楚距離雅克薩還有一千六百里,距離瑗琿近三千里。

    真是可怕的距離。

    不過也正是這距離,才讓索倫兩萬戰士還能堅守著黑龍江上游一線的五座堡壘。

    不過李信相信,索倫之所以能撐到現在,並不全是因為距離,也還與此時嚴寒天氣有關,另外還有個重要原因,肯定是因為女真人不肯全力北上征討索倫,他們還得防著南面的蒙古和漢軍。

    「請大漢出兵救援索倫諸部!」德布庫老人拜求。

    「我們冒著嚴寒,在冰天雪地裡跋涉了三千里來到了這裡,就是為救援索倫諸部兄弟們而來。」李信說道。

    從尼布楚到雅克薩,還有一千六百里。如果急行軍,馴鹿和雪撬犬能夠以一天四百里的速度急行軍趕往救援,一千六百里,只要補給充足,大漢帝國的西波爾遠征軍五千戰士,能夠在四天後趕到。

    「我已經迫不急待的想要看到女真人看到大漢的旗幟飄揚在雅克薩城頭時,他們的精彩表情了,哈哈哈!」(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2
第641章 媚中日奸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戎就是戰爭,戰爭是國家之大事。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隨著烏思藏的歸順,準噶爾部的西進,籠罩在西北的戰爭陰雲已經散去。但大漢的東海上,戰火卻又燃起。

    從去年就決定了征討倭人,到了煙花三月,戰爭終於開始了。

    暮春三月中,由欽天監正湯若望親自選定的吉日,征倭開始。

    劉鈞一早去太廟拜祭,祈求戰爭的順利。

    東征這一戰,雖然朝廷上上下下都認為是三個手指捏田螺,手到擒來,但這戰關係巨大。這一戰打好了,大漢將從日本擄回千萬甚至億計的白銀,奪回大量的金和銅,還將擄回大量的人口。

    不論是金銀銅還是人口,都能為大漢帝國的快速發展提供騰飛的動力。

    從去年到現在,朝廷東征準備了足有大半年,該準備的都已經準備了。不論是戰艦兵船,還是武器裝備,甚至是糧草補給,基本上都已經到位了。

    大漢的東征大軍,如今已經雲集在平戶、對馬、巨濟、琉球等地,雖然名為跨海東征,實際上在大漢早就控制了日本九州島邊上的這些大島,建起了軍港和前進基地後,這場戰爭已經不再是跨海東征,而是一場就在日本家門口發起的戰爭。

    箭已離弦,現在劉鈞能做的就是等待著戰事的進展,等待著前線將士們的好消息,等待著從日本運回的各種戰利品。

    選擇在三月發起進攻,不僅僅是因為這是吉日,也因為三月沒有颱風。海上做戰,最怕的就是風暴,而到夏季海上多風暴,哪怕以大漢海軍之強,也還無法抵抗天地之怒,承受大海的風暴。

    當年元朝渡海征日本。就是遇颱風而失敗。

    長崎,舊為九州肥前國之地,距離平戶島不遠。

    早前,平戶為日本對外的海貿商港。後平戶租界給大漢,日本開放諸港口。幕府把對外貿易中心從平戶移往長崎。

    長崎隸屬於佐賀藩,由肥前鍋島家控制。此時的藩主鍋島勝茂年過六十,日本大名。在龍造寺家斷絕後,成為三十五萬七千石的大名。

    他在關原之戰時本從屬西軍。後倒戈,從德川家康處得到了肥前的支配權,建立了佐賀藩佐賀城,並與福岡藩輪流負責長崎的警備工作,監視平戶、對馬等租界的漢軍。

    不過佐賀藩名面上是三十五萬七千石大名,但實際上,鍋島勝茂將三子分封至小城,鹿島,蓮池三地,成立「鍋島御三家」。而鍋島氏的家老多久、武雄、諫早、須古擁有其自治領,使得佐賀藩實際石高並不高。

    自繁華的商港平戶租界給了大漢後,長崎成了日本對外開放商港中最熱鬧的商港。許多日本的物產運至此出售給中國商人,當日本禁銀銅出口後,許多日本大銅商,開始在這裡向中國商人暗中走私出口銀銅,走私貿易在佐賀藩大名鍋島家的暗中支持下,使得長崎越發的繁華起來。

    只不過此時,往日熱鬧無比的長崎港、長崎灣卻一片死寂。

    失去了源源不斷進出的大漢商船,沒有了中國商船運來的各種唐貨。長崎的市場立即就死了,堆積極在長崎的各種日本商貨,也再運不出去了。就連以往火爆無比的銀銅走私,此時也已經完全斷了。

    各大銅商們堆積在庫房中的無數銅塊。這些以往最搶銷的走私品,此時也無人問津。

    港口碼頭,那無數靠卸貨裝貨運貨的日本工人,長崎城裡的那些飯店、客棧、茶樓、青樓,也全都沒有了往日的歡聲笑語。

    長崎的日本商民突然發現,當唐國商船不再來後。長崎瀕臨死亡了。

    此時的長崎,無數的人都靠著海貿過日子。不但長崎,整個日本多少人靠著與中國的貿易過日子。

    日本無數的銀銅礦,所產出的銀銅都指望著出售給中國商人換取唐貨。日本的戰國結束沒多久,工商業基本上還沒有成形,他們對於中國的工商品需求極大,從生絲到各種茶糖等等。

    沒有了中國船帶中國貨過來,貴族們的平日裡的舒適日子甚至都維持不下去了。沒有茶缺少糖,連絲綢衣料也沒有了,更沒有了香料、瓷器、玻璃製品以及自鳴鐘等物。

    六十一歲的佐賀藩大名鍋島勝茂冷眼打量著冷清的長崎,滿眼都是死寂。

    這個歷經沉浮的大名,這個老狐狸此時心裡也感到一陣陣的驚慌不安。

    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戰爭已經來臨了。

    他們之前在玩火,現在引火燒身了。

    佐賀藩借助長崎開商站之機,成功的從中得到了許多利益,特別是通過暗中主導銀銅走私貿易,佐賀藩得到了大筆收益。

    可是現在,源源不斷的收益沒有了,戰爭卻來臨了。

    佐賀藩與松浦藩相鄰,對於佔據平戶、對馬等五島的漢軍實力有很清醒的認知,他們根本無法與大漢對戰。

    當年吉臣秀吉帶著他們遠征朝鮮,那時他們強的也僅是陸上部隊,他們的水師連朝鮮棒子的龜船都打不過,更別說如今大漢海軍這種巨艦大炮了。

    鍋島常茂已經下令集結佐賀藩的武士和民兵,並把所有的船隻都集結在了長崎港。他一面集結兵馬,一面卻又嚴令不許擅動,所有的船隻都呆在港中,不得他命令,一艘也不許離港。

    更不許佐賀藩有任何對漢軍的挑釁舉動。

    鍋島常茂看著這種死寂,一個勁的低嘆,「那些該死的傢伙,我早就說過他們在玩火,可他們卻偏偏要挑釁漢軍,這下好了,終於引火燒身了,現在又要如何安撫住漢軍?誰能安撫的了?」

    鍋島以前就向江戶進言過,不宜挑釁大漢。

    可惜,江戶根本沒人理會他,雖然他是三十多萬石的大名,但在江戶幕府。實行的雖是幕藩體制,由幕府和藩鎮共同管理國家。但藩鎮也有不同的階層,那些將軍的親屬同族,領地被封在近畿附近。是為親藩。

    而那些早年跟隨德川家征戰四方的家臣,也就是在關原之戰前就歸順的大名,被稱為譜代大名。

    親藩大名和譜代大名都深得幕府信任。

    而佐賀藩雖然有三十多萬石,但他們是在戰爭中投降的藩鎮,並不能得到幕府的信任。因此他們都封在邊疆地區,是為外樣大名。外樣大名們不但封在邊遠之地,而且還受到幕府的嚴密監視,根本得不到真正的信任。

    幕府過去只在平戶開設商港,把對外貿易之權掌握在幕府手裡,獨得其利。後來雖然從平戶移到長崎,可也依然是幕府拿大頭,佐賀藩拿小頭。

    「家主,唐人真會進攻嗎?」一名矮小的家臣站在後面擔憂的道,「以家主之見。此次若是唐人發兵,究竟是兩年前炮轟一頓,然後迫使幕府退讓便收兵,還是會大舉進攻?」

    漢軍在平戶等地為戰爭準備了大半年,以其準備來看,這次絕不會是什麼武力脅迫一番。鍋島擔心的就是漢軍會藉機大舉進攻日本,然後要奪取疆土,長據不走了。

    而長崎又緊鄰著漢人的平戶大本營,一旦真要的打起來,長崎首當其衝。佐賀藩大事不妙啊。

    漢軍在平戶港集結的戰艦已經多達數百艘,對馬島也已經集結了許多武裝商船,而在朝鮮的釜山港,也集結了許多朝鮮水師船隻。

    這些跡像。都表明這將會是一場大規模的進攻。

    鍋島常茂神情憔悴,他已經好些天沒睡好了。

    隨著平戶那邊的情報不斷傳回,他也知道漢人的準備日趨完善,幕府那邊早急了,後悔的不得了,使者一趟趟往平戶跑。還往唐國跑了幾回,可不管這次幕府如何退讓,漢人都只是冷冷的無視。

    這是非打不可啊。

    一旦打起來,佐賀藩首當其衝,能守幾天?

    此時的局勢,讓他不由的又想到了關原之戰。

    當年的關原之戰,德川家康與石田見三在美濃國關原會戰,東西軍的這場戰鬥決定了天下誰主。

    最終,這場戰鬥,只用了一天時間就結束了。

    可戰鬥過程卻曲折無比,德川家康的東軍一支主力,三萬八千人的主力由德川家康的兒子德川秀忠率領,可這支德川家康寄以厚望的大軍由其兒子統領,他的兒子卻犯了個致命的錯誤,被區區幾千人引誘,結果就在上田城耽誤許久時間,錯失了關原會戰的參戰時機。

    這場決定天下之戰,西軍的數量上卻佔據極大優勢,擁有十餘萬人,可這場戰鬥,卻以本來就數量不敵,還又因德川家康之子率領的一路主力延誤戰機未到達的不利局面下,反而最終只用一天時間就打贏了這場會戰,笑到了最後。

    當時鍋島也是西軍一員,他很清楚這場會戰最勝負的最關鍵就是當時的小早川秀秋。他當時率領一萬五千人佈置附近山上,可最終當東西兩軍決戰到關鍵時候,眼看著西軍就要取勝的時候,小早川秀秋卻一直不肯聽令出兵進攻東軍,鼎定勝局。

    在最關鍵時候,德川家康不但沒有派人去勸說態度奇怪的小早川秀秋倒戈,反而卻在危急的不利局面下,派兵炮轟小早川秀秋的陣地。

    而小早川秀秋的反應卻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德川家康炮轟他,他沒有憤怒之下出兵一舉滅了德川家康的東軍,也沒有繼續坐山觀虎鬥,反而是率部加入了德川加康的東軍,一萬多生力軍加入,反殺了西軍一個措手不及,最終助德川家康反敗為勝,贏得天下。

    小早川秀秋為什麼會有臨陣按兵不動?

    德川家康為什麼反而炮轟小早川秀秋?

    而小早川秀秋又為何被德川炮轟後反而倒戈加入了德川家康?

    這是個謎。

    不過他的倒戈,確實完全改變了那場天下之戰的結果。

    鍋島常茂對這個問題想了許多年,他現在突然想到,也許當時小早川秀秋覺得德川更有勝算,表現上德川家康確屬劣勢,可德川秀忠還領著三萬八千人的主力一直沒有出現在戰場上,德川家康向來狡詐,誰也不知道德川秀忠為什麼一直沒出現。

    也許德川秀忠一直在旁邊附近呢,特別是當時德川家康炮轟小早川秀秋的時候,可能越發的讓小早川秀秋認定德川還有後手。

    關原大戰已經過去多年,小早川秀秋也早知道德川秀忠其實被支小部隊引誘,而延誤了兩軍會合決戰時機。

    不管當年那一切真相是什麼,其實鍋島常茂很驚嘆小早川秀秋,他把自己擺在了一個左右天平的位置上,不論他加入哪邊,哪邊就能贏得勝利,不管怎麼選擇,他都是一個勝利者。

    佐賀藩當年站錯了隊,後來雖然倒戈投降了德川家康,但比起小早川秀秋就差多了。

    「如果我們投降漢軍,你們覺得如何?」

    鍋島常茂突然拋出一句話,驚得一眾家臣們目瞪口呆。

    日本人最注重的是家名傳承,與中國人最注重的血統傳承並不相同。中國人最重的是血統傳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無子,那麼中國人會從同族的子佷中挑選一人過繼,繼承血統,成為兒子,繼承家業。

    可日本人不同,他們重的是家名傳承保存,輕的是血統。沒有子嗣沒關係,找個外人過來,不管是入贅也好,收繼也好,反正就是改家名,繼承的是家名傳承,只保證家名不斷,至於是不是這個家族的血統並不重要。

    日本許多強勢的大名,經常送兒子給那些弱勢的快要絕嗣或者絕嗣的大名做養子繼承家名,變相的吞併他們的勢力。

    鍋島希望自己的鍋島家族能夠一直傳承下去,如果鍋島家識時務,早早的歸附大漢,那麼鍋島家總能得到賞賜吧。

    鍋島更相信,就算大漢能夠擊敗幕府,甚至他們佔領日本,漢人總還需要日本人協助統治吧。

    流水的幕府,鐵打的家名。(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2
第642章 識時務者

    北運河上的冰已經開始融化,運河兩岸又出現了許多縴夫。●︵,

    以往這些縴夫總是最貧困無依的力夫,別處討不到食,便指望著在運河上拉縴賣把苦力賺點粗糧活命。不過如今不比以往了,河邊縴夫走了一茬,又來了一茬,但這些人已經不是無依無著,而是在家裡春耕過後,出來賺點外快。

    拉縴是辛苦的,但收入也還是不錯的,從天津到京畿,有很多河道都得拉縴。今年朝廷已經開始在修通州到京畿的河道,原來雖也有河道,但多數情況下,船隻能到通州,運船是很難直達京城的。

    現在朝廷準備在京師的西北,昌平居庸關外的宣府懷來盆地修建一座懷來水庫,把永定河水築壩攔截蓄水,甚至把其它幾條支流也引入水庫。

    這座水庫建成後,將為順天府的飲水以及農田灌溉提供便利,甚至還能引水聯通運河,使得運船能夠從通州直達京師城下。

    不過這個水庫要建好,起碼得一年。

    許多京畿百姓農閒時跑去懷來延慶修水庫賺錢去了,但也有些人依然來運河上拉縴。拉縴雖是苦力,但也有技巧,拉的好,比修水庫賺的還多些。

    縴夫李莊是滄州人,滄州有兩樣東西最出名,一是長蘆鹽場,一個就是滄州武術。除了這樣,便就是鹽堿地和運河了。雖然處於河北平原之上,可過去滄州人的日子可不好過。

    這地方的地多是鹽堿地,加之又常患水患,種地收成極差。在隋末時,這裡還是許多河北英雄的聚義造反之地。這裡也是歷朝以來的產鹽之地,因此也是販買私鹽極嚴重的地區,由此導致這裡民風尚武。

    過去滄州人要麼是給朝廷曬鹽,要麼就是暗裡地販賣私鹽,或者外出跑江湖賣藝,也有許多人出去給人賣藝,當然靠著運河和海。也有許多人便出海打漁或者給人跑船,也有人在運河上拉縴。

    李莊家窮,以前沒田沒地,便只能在運河上拉縴。到了結冰後,便也幹點別的活計打點短工混飯吃。

    雖然肩背上全是拉縴留下的老繭,可日子依然過的苦哈哈。

    打大漢朝建立後,長蘆的鹽場也歸由皇家經營,採用了新式的曬鹽法和提煉加工之法後。長蘆鹽場只需要更少的人,就能曬出更多的鹽,煉出更好更白的鹽,甚至能把鹽加工成好多個不同式樣的品種。

    在新的食鹽產運銷制度下,根本無私鹽可販,也不再有那麼大的利潤。普通百姓不允許再煮鹽出售,他們煮的鹽也根本達不到鹽務署曬制提煉出的官鹽那麼好。

    鹽已經不再是鹽商壟斷,不需要費那麼大風險去走私,各省都有大鹽倉,商人百姓可以輕易的從那裡批發出鹽來。

    許多灶戶、鹽販都改了行。

    多數滄州人都去了燕北省。移民燕北,在那裡分田分地墾荒。

    李莊本來也想去,奈何家裡有病重老母,最終留了下來。不過留下來也比以前強多了,大量的滄州百姓移民燕北,原來的許多前朝勳貴官產田地,多沒收為朝廷官產。朝廷把這些地租佃給留下的百姓,佃租比地主家的要低的多。

    李莊家有七口人,最後便佃到了七十畝地,雖然說田地不如其它地方。但廣種薄收,有這些地可種,也能保證一家人的溫飽。何況朝廷推廣土豆玉米等作物後,又讓這些地的產出又增加了不少。

    春天的時候。官上還向他們租種耕牛挽馬,提供土豆玉米種,甚至還有農技員下鄉到田地指導。又有冬天時修好的水渠,打好的井,架好的水車。

    春耕很順利,很快完成了。

    大兒子在通州的鐵廠裡做學徒。二兒子在天津的船廠做學徒,小兒子在村裡小學讀書。女兒在家裡幫著妻子養豬養羊養雞養鴨,老母的病請醫吃藥後也好了許多,趁著農閒,李莊又來到運河上幹起了老本行,拉起了縴。

    沒有了各種亂收費,加之拉縴的工錢漲了不少,來這裡拿兩月縴,能賺一筆不少的錢。

    李莊已經打定主意,先湊筆錢買頭牛犢養起來,養頭小母年,家裡地多,總租官家的牛不划算,雖說官家的租錢不貴,但如果牛是自己家的,等牛長大了,一年差不多還能下個牛崽,養起來,一頭小牛崽也是不少錢呢。

    兩個兒子在外做學徒,每月也還有一塊銀元,兩個孩子也算懂事,廠裡是包吃包住甚至包了衣鞋,這兩孩子懂事,從不亂花錢,工錢和加班費總會省下來寄回家。

    李莊打算這錢先存著,等到了年底也許可以修葺下屋子。

    這屋子其實也是官府拔給他們的,許多人移民走了之後,他們的田地房屋等都由官府出錢買下來,這些田地便租給留下來的人種,房屋則分配給那些留下來又沒房的人,房價很便宜,象徵性的收點錢,而且還允許分期付款。

    李莊分到的那個房子還不錯,比他過去的那個窩棚好多了,他也不打算再另蓋,修葺一下就好,還能住好些年呢。

    李莊今年種了許多土豆,已經跟糧站提前簽好了合同,連收購價都定好了,定購價很讓他滿意。

    只要不遇上什麼太嚴重的水旱災害,等地裡土豆收穫的時候,能賣不少錢。據說這些土豆他們收購過去,都是要加工成澱粉,然後加工成粉條什麼的。土豆製成的粉條李莊也吃過,他們在運河上拉縴,船家包吃,有時遇到一些比較大方的船家,等開船那條,就要先吃一頓豬肉燉粉條子,那粉條聽說就是用土豆做成的。

    吸飽了豬油的粉條子,燉的軟爛,味道非常好,這是李莊吃過的最美味的食物了。他沒想到,那麼普通的洋芋,居然能做成這麼好看好吃的粉條。

    粉條更好吃,也更好保存,這對李莊這樣的莊戶人來說,是個好消息,這意味著他們種的土豆有銷路。

    洋芋確實是個好東西。收成可比麥稻高的多。雖然價賣不上麥和稻的錢,可量上去了,還是比種麥和稻划算,也好伺弄。

    要是糧站一直這個價錢收洋芋就好了。種上幾年,到時就能攢錢贖買一些地回來。按官上的公告,官府是允許和鼓勵他們贖買他們現在佃種的朝廷土地的。他們這些佃戶有優先贖買權,而且價格比較公允。

    能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這是每個莊戶人心中的夢想。

    春風還帶著些寒意。李莊跟同村的縴夫們蹲在通州運河碼頭邊上。出來後跟著一條貨船跑了一趟,算是開了張。

    坐在碼頭邊等船的時候,李莊他們便拿了些土豆在旁邊烤。這些土豆也是從家裡帶來的,個頭稍小些,他們中午的時候不肯回住宿的地方,怕誤了活,便直接揣著土豆烤著吃。

    個頭稍小的土豆容易烤熟,在火裡烤上一會很快就發出香噴噴的味道。

    「聽說朝廷要從天津修一條軌道到京城吶,據說軌道修成後,就能跑大馬車。兩匹馬就能拉好幾個馬車廂。可以拉上幾萬斤東西,跑的飛快。」同村的李松說道。

    李莊驚訝,「那不是比糧船還要裝的多了?」

    一般的糧船也就是裝四五百料的樣子,加起來也就三萬斤左右。而這樣的糧船從天津進京,一般得配上十個縴夫,遇到逆風就得拉縴。因此李莊他們從村裡出來就是十人湊一隊,一同接受船家僱傭。

    「哪有這樣的事情呢,一匹馬能拉多少?還幾萬斤。」

    「我騙你們做啥子,我也是聽一個船老大說的,人家說的有鼻子有眼的。就好比過去漕運不都是從山東走運河經河北到京。可是現在你看,漕糧等還哪個走運河,不都是走海上到天津,然後才船運入京。過去運河上十萬縴夫。無數漕丁,你們哪個敢相信有一天說走海上就全走了海上,現在運河上船隻可少的多,以前臨清關,船隊過關排隊,有時都要排上四五天。」

    新朝立國後。漕運改為海運,許多民間的商船運輸也主要走海運了,海運一來運載量更大,二來速度更快,而且也更安全。以往明朝不肯走海運,而是所有漕糧商貨都走運河,是因為其中牽扯到的利益太多,沒有人肯鬆手,但新朝,海運那是皇帝親自決定的。

    當年也有漕丁鬧過,一開始鬧的還很大,有些人自以為運河上有幾十萬人吃飯,鬧一鬧,皇帝都要怕。結果這些人多數都被強制遷去了關外台灣、海南等地了。鬧的輕的還能移民過去後分田分地墾荒,鬧的厲害的那些,現在全都還在那些大山的礦洞裡挖礦呢。

    「京師不是也有軌道馬車嘛,據說現在好多礦上和碼頭上,也都有軌道馬車呢。現在京師到天津之間鋪一條軌道,也沒什麼稀奇的。」

    李莊這時也點了點頭,他們是進過京城的,京城就有這種軌道馬車,車輪走在軌道上,兩匹馬就能拉著好幾節車廂跑,還很輕快。

    「看來以後我們拉縴的活也要少了。」

    「你還想拉一輩子縴啊,如今家裡有地,也不愁吃了。沒有縴拉,還可以幹點其它的啊。」

    拉縴其實很辛苦,就如現在這樣的三月天,有時一樣得跳進刺骨的河水裡推船。而到了夏天,他們甚至只能穿一條緬襠褲,只能摭住前面一點點,然後上半身和屁股蛋子都全露在外面。

    因為夏天汗水多,而且他們經常得下河,一天到晚濕了又幹幹了又濕,再好的衣服也受不住。

    因此運河上,經常能看到一排排拉縴的光屁股蛋。

    而且拉縴久了,到了年紀大了,到時侯腿就難受了,甚至有好多人就是因為浸水太多,以後腿腫的都走不了路。

    不是為了一口飯吃,哪個真願意拉縴。如今大家生活也有奔頭了,現在也是剛分到田地,等再過兩年,大家手頭寬鬆點,又還有幾個真願意來吃這個苦。到時侯,不那麼緊張的時候,他們有空了,也可以去修路修水庫之類賺錢,賺的是少些,但起碼不用受這麼多罪。

    「聽說大麻子他們遷去燕北省很不錯,他們每個人都分了好大一塊地,現在是建了屯堡一起耕種,聽說過兩年就能分田到戶口,自個耕種了,好像一人就有一百畝地呢。」

    前陣子,村裡移民去燕北的大麻子回鄉來清明祭掃,說了不少移民的事情,把移民的新家說的天花亂墜,他們一個屯堡百戶人家,卻擁有很大的一片地方,前後十里都沒有其它堡子,附近所有的田地都是他們堡子的。

    說的都有不少村民有些後悔當初沒有去。

    「現在也挺好,背井離鄉有啥個好。」李莊當初是去不成,如今則是很滿意現在的生活,移民再好,他也不心動了。

    既然在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能活的下去,還有奔頭,又何必要背井離鄉呢。

    「他們還是佔了便宜,一人一百畝地啊,我們留下來分的地還得佃種交租。」有個同伴感嘆著道。

    「努力幹,也能慢慢把佃的地都贖買下來啊。」李莊道。

    這時一騎快馬飛馳而過,馬脖子上的鈴鐺清脆的響著,騎士背上甚至還插著一把旗子。

    「信使,好像是天津那邊過來的。」

    「莫不是有好消息,難道是打小日本這麼快就旗開得勝了?」

    李莊與村裡同伴們一起看著那滾滾煙塵遠去的信使,各自猜測著。

    信使飛馳入京。

    紫禁城中,當劉鈞接過內侍呈上的急報迅速掃過後,不由的發出哈哈大笑。

    「陛下,莫不是前方捷報傳回?」

    劉鈞笑著把信交給司禮監提督王坤,確實是個大好消息。就在征倭大軍準備發起正式進攻前,九州肥前國佐賀藩三十萬石大名鍋島常茂,卻不戰而降,主動向大漢請降歸順。

    日本現在有二百多個大名領主,九州島也有好幾十家。

    其中佐賀藩不是最大的,鹿兒島的島津家有七十多萬石,黑田家的福岡藩也有五十多萬,加騰家的熊本也有五十多萬,但是佐賀藩也是在九州諸藩中前十的,比起其它一兩萬,三五萬的,還是強太多。

    尤其是他佔據著長崎,緊挨著平戶島,在大漢還沒正式發動全面進攻之時,居然已經主動歸順,確實令劉鈞心情大好。

    看來,到哪裡,都不了這類人,只顧私利,不顧國家民族大義。

    不過這樣的日本人,劉鈞喜歡。

    鍋島常茂這麼識時務,劉鈞已經在考慮,或許可以好好利用一下。(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2
第643章 親征

    新年過後,李貴妃發現自己又有了身孕。她發現自己運氣很好,宮裡的妃嬪越來越多,她就算為貴妃,也依然很難得到皇帝的臨幸,可不多的幾次奉召侍寢,卻讓她幸運的再次懷上龍種。

    雖是朝鮮來的妃子,畢竟是貴妃之尊,加之她生的長子又是皇次子,子以母貴,她在宮裡的地位比較超然。論出身,是朝鮮國王嫡出公主,論封號,是四妃之首的貴妃,位僅次於陸皇后,而且她還生下皇次子。

    李貴妃之父朝鮮國王李不久前入京拜見大漢皇帝陛下,聽說女兒又懷上了龍種,也不由的為女兒感到高興。李此來,帶來了許多朝鮮土產進貢,也順便給女兒帶來了許多家鄉的物品。

    李五十多歲了,本不想飄洋過海的跑一趟中土。但皇帝有召,他不得不來。不過當他踏上大漢的土地後,感嘆萬分,直嘆不虛此行。

    原本他以為,朝鮮這兩年已經發展很快,十分繁華了。但與大漢一比,實在是相差太遠。一路過來,他簡直是看的目不暇接。

    泱泱天-朝上國,果然名不虛傳。

    最讓他印象深刻的,還是四通八通的水陸交通,無數的城池,一座座的村莊,縱橫的阡陌,到處都是商市集鎮,哪怕是一個小渡口邊,也能有一片集鎮。集鎮上商品種類齊全,似乎應有盡有,大漢的百姓也似乎個個都極為富裕。

    一路走來,李都成了一個購物狂,走到哪買到哪。結果每到下一站,總能發現更多更好更精美的商品,到達京城的時候,李都已經採買了十幾大車的商品。可等他在京城的前門和東西大街逛了一遍後,便大嘆買虧了,這裡的東西更多,而且居然並不貴。

    李貴妃聽著父親濤濤不絕的講述著自己的朝貢(購物)之旅,不由的忍不住輕笑。不過她聽的很感興趣。雖尊貴為貴妃,居住在最奢華的紫禁城中,可平時她卻沒有機會接觸外面的繁華熱鬧。

    在劉鈞還沒稱帝的時候,那時她居住在宮外。還有幾次隨劉鈞一起逛過京師。可入宮後,就再沒這樣的機會了,偶爾出宮的幾次,也是皇帝帶她去宮外的寺廟裡進香拜佛,可出入都是侍衛護衛開道。隔絕百姓。

    她知道皇帝經常微服出宮,宮裡每個女人都很羨慕,可卻沒人會開口要求皇帝帶她們一起微服出宮遊玩,那不符合身份。

    「京師確實繁華熱鬧,父王不如在京多住些日子。」

    李搖了搖頭,「我也不能離開朝鮮太久,再過兩天我就回去了,征倭之戰要開始了,我們朝鮮也要出兵協助帝國作戰。」

    說到攻打日本,李並沒有顯露半點憂慮沉重。

    大漢帝國的實力擺在那裡。強大無匹,日本人根本不是對手。尤其是帝國征討日本,並沒有給他們什麼沉重負擔。糧草雖有部份從朝鮮調集,但都是按市價購買的,朝鮮出兵協助,他們也沒不滿,反而期望著大漢能讓他們多派些兵馬入日本,好趁機搶上一把,狠狠報復下倭人。

    朝鮮在沒有了日本和女真的侵略壓迫後,尤其是在大漢在一北一南兩頭駐軍後。朝鮮人終於能夠安心過上幾天日子了。

    朝鮮自號小中華,也是個比較發達的農耕文明。在全盛的新羅統一時代,新羅的都城甚至擁有近百萬人口,成為當時世界最大規模的都城之一。

    就算到了李朝時代。先後經曆日本和女真的入侵,可人口數量依然很多。

    現在朝鮮八道,擁有二十四萬軍隊,另外還有好幾支艦隊。其中這些軍隊裡,就有一支完全由漢式裝備,並仿漢式編制建立的京畿近衛軍。以及一支從大漢購買軍艦戰艦裝備起來的朝鮮艦隊。

    曾經比明朝還厲害的黨爭,如今也因為親中派一家獨大,因此成為中人黨當政的局面。全面親中,又無外患,兼之得以享受到與漢貿易的利潤,朝鮮這兩年確實有種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味道。

    朝鮮上下都自我感覺良好,這個時候大漢要教訓下狂妄的倭人,朝鮮上下自然都是交口稱讚,給大漢點完贊,他們還要親自下場也狠狠的踩上兩腳。

    「朝鮮這兩年發展很快,小中華盛世之景象啊,若有機會,你回朝鮮看看。」

    李貴妃對父親道,「朝鮮能有今日,父王能有今日,切莫忘記這一切都是來自於大漢和神聖皇帝陛下之恩。」

    她希望朝鮮能夠與大漢一直保持這種親密關係,這樣她在宮裡也能地位更穩固。

    「放心吧,我不會忘記大漢的恩德,朝鮮也不會忘記。」李很清楚,若不是大漢皇帝,他根本不可能當上朝鮮國王。若沒有大漢護佑,朝鮮現在還被滿清奴役。

    午飯的時候,劉鈞駕臨,他讓御膳房準備好了豐盛的飯菜,然後也沒有外人,就劉鈞還有太上皇劉修父子,加上李貴妃和朝鮮王李父女,這頓飯也算是頓家宴,兩個親家公也還是頭一次見面。

    這樣簡單的家宴,卻越發的讓李感覺榮幸。

    「聽說你打算三天後返回朝鮮?」劉鈞問李。

    李忙點頭。

    「你乾脆晚幾天,過些天搭朕的船走。」

    「陛下要去朝鮮?」李意外,不光是他,其它兩人也意外無比。劉鈞點了點頭,「嗯,征倭戰事出現可喜的變化,我準備親自過去一趟。」

    日本,九州。

    肥前國佐賀藩佐賀城。

    鍋島勝茂向漢使獻上了自己的家傳寶刀。

    獻上寶刀,也意味著鍋島氏終於踏出了那一步。從此,佐賀藩鍋島氏便背叛了江戶幕府德川氏,投向了大漢。

    「哎!」鍋島勝茂嫡長子鍋島忠直長長的嘆息一聲,這一聲嘆息放低了聲音,可旁邊還是有不少鍋島家臣們聽到,一個個心裡五味雜陳。

    「別說話。」一名家老道。

    這些家老都明白家主的選擇。

    鍋島家只站在勝者一邊。

    鍋島氏原本只是戰國時肥前國最大的一個強藩龍造寺氏的家將,後來龍造寺家督患病後因嫡子年幼,為穩固勢力,便想讓勝茂的父親直茂做自己的養子並改姓龍造寺氏。然後再把自己年幼的嫡子做直茂的養子。想以此來加固直茂輔佐兒子的忠誠。

    不過直茂卻沒同意這一安排,他讓自己的兒子勝茂直接做了龍造寺家的養子,然後最終算計了龍造寺家的三十多萬石的領地。

    在關原之戰時,直茂就特別囑咐自己的兒子勝茂。讓帶兵的他消極參戰,暗中觀望。結果就是他沒有趕上關原會戰,然後西軍戰敗後,勝茂向德川家康請罪,等江戶幕府立藩後。鍋島氏也便正式成為了佐賀藩主。

    鍋島氏背叛是出了名的,只要背叛的籌碼足夠,他們能出賣任何人。

    漢軍給鍋島氏的壓力很大,面對鍋島的主動歸順投靠,給出的籌碼也相當誘人。

    征倭大將軍劉允升在奏報天子後,得到了皇帝的親自批覆,接受鍋島氏的歸順,並給他們開出了優厚的籌碼,許給鍋島氏一百萬石領地。

    這是個相當誘人的價碼。

    鍋島氏的石高不過三十六萬石,其中還包含了支藩以及家老們的領地。

    在日本。石高是指授受封地或祿米以及承擔軍役的基準,比如說石高知行軍役制,每百石出軍役五人。按這標準,三十六萬石,出軍役將近兩萬人。

    日本江戶幕府兩百多個藩,總共石高也只有三千多萬石。

    日本的稻米產量多少?此時上等水平的田平均產量為一反稻米一石五斗左右。

    一反等於十日本畝,大約為一畝半漢市畝,因此這樣算,日本的十畝相當於中國一畝半,其稻穀產量也差不多等於一市畝一石左右。

    全日本的總石高不過三千萬左右。其中幕府將軍德川家直轄領地達到了六百八十萬石,佔有整個日本近四分之一的領地。德川將軍又將其中的兩百六十萬左右做為采邑,賞賜給直屬於德川將軍的約五千個武士-旗本們。

    此外皇室、公卿貴族、寺社佔有的領地加起來約有四五十萬石左右。

    其餘的領地則全都授封給兩百七十餘個藩主大名。

    這些藩主多的有一百多萬石,少的只有一萬石。但達到五十萬石以上的。只有七個。二十萬到五十萬石的有十五個,十至二十萬的三十二個,五至十萬的四十六個,五萬以下的有一百六十六個,多數都不多。

    而且這些大名也跟幕府將軍一樣,除了少量直轄領地外。還得把大多數領地分封,分封給支藩,分封給家老家臣們,家老家臣們也還要分封給自己的武士。

    這樣層層的分封,形成了一個金字塔。

    整個江戶幕府的分封制,都是通過丈量土地面積,然後計算收穫量,以此為基準,將所有的農業生產力都換算成米,然後以米的形式表現出來。

    不過所有分封出去的土地,都僅僅是土地的地租-石高。土地所有權依然還是歸屬於幕府將軍的,因此德川氏經常能夠很輕易的對大名減封削封甚至奪封。

    分封給他們的領地,不能轉讓和買賣,而且名義上只有一代的所有權,下一代得繼續得到將軍的分封許可。而大名們分封給家臣們的采邑也是如此。

    一個武士一般有一百石高的采邑。

    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四到六口人耕種一町或者一町五反,能夠收穫十到十五石糧食。一町就是一百日本畝,一反是十日本畝,一日本畝的稻米產量只有一斗左右。六畝半左右日本畝,約等於一漢市畝地,日本的畝產量比中國南方的稻穀產量要偏低,只達到畝產一石左右。

    不過日本百姓的稅賦卻非常高,他們納的年貢,通常達到四公六民,或者五公五民。

    相比起大漢現在的十五稅一左右的田賦,日本農民二稅一的稅率可高的多,而且日本百姓還得承受藩主們的大量勞役任務,而大漢百姓則已經丁役攤銀,攤丁入畝了,並不需要再承受繁重的勞役。

    大漢的百姓跟日本的一對比,簡直生活在天上。

    此時的日本也跟朝鮮一樣,農耕國家,絕大多數的人口都是農民。因此領主們的地位或者收益,也通通都是按著領地來的,石高就是一切的基準。

    鍋島氏原本石高三十六萬左右,現在大漢許諾給他們一百萬石高,是相當驚人的,除了幕府將軍德川家直轄的領地多達好幾百萬,其餘的越過五十萬的都只有七家,其中超過百萬的,也只有加賀藩的前田家有一百二十萬石,其餘第二高的就是薩摩港藩的七十二萬石了。

    而且大漢還許諾,將來給他們分封更富裕的領地。

    既能保存家名,還能擴大數倍領地,鍋島還有什麼猶豫的。

    佐賀城門口聚焦了大批的武士和百姓,他們目睹著家督向漢使奉上家傳武士刀的場面。

    空氣中飄蕩著漁腥味,圍觀的不論是百姓還是武士,都很安靜,甚至不少人還鬆了口氣。

    武士們只效忠自己的家督,當大名做出歸順大漢的決定後,他們只能遵從。日本的幕府領主制度,與中國的春秋時代很像,周王分封諸侯,諸侯分封士大夫,大家都只對自己的封君效忠,而不對封君的封君負責。

    諸侯的封臣士大人只效忠諸侯,而並不聽令效忠於周王。

    日本大名的家臣武士們,也只對領主們效忠,此外,既不效忠幕府將軍,也不直接效忠天皇。

    漢使高興的代皇帝陛下收下了這把鍋島家的家傳之劍,然後把鍋島的效忠書收起,他揮手,讓隨從拿出一個煙花點燃。

    煙花飛竄向天空,然後猛然爆炸開來,在空中炸出一朵紅色的花。

    許多佐賀藩的百姓還仰頭看著這朵美麗的煙花,忽然從海上傳來幾聲震天霹靂。

    漢使笑著對目露驚訝之色的鍋島道,「不用驚慌,這是帝國海軍的回應,他們已經知道鍋島氏歸順帝國了。」

    又是三聲炮響傳來,漢使又道,「帝國海軍在問我們,是否已經可以進港登陸了?」

    鍋島臉上極為維持著平靜,「當然可以,我們佐賀藩鍋島家非常歡迎帝國海軍到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2
第644章 尊王討幕

    「區區倭人,何須陛下親征?」

    聽說皇帝要親征,首輔袁繼咸忍不住進宮面聖勸說,在他看來,皇帝最好就是一輩子呆在京城,一輩子就呆在皇宮裡,哪裡也不要去最好。

    他是少數知道皇帝經常在週末時化身郭文德的大臣之一,這事他勉強能夠接受,畢竟皇帝是開國之主,平時微服私訪一下,只要不出京,身邊有侍衛護駕倒也沒多大問題。

    可御駕親征就不一樣了,就算皇帝是以武立國,馬上奪的天下,但現在不同以往了啊。現在皇帝是天下之主,皇帝怎麼還能亂跑呢。

    而且一旦親征,到時又得調動大量的禁軍隨駕,還要攜帶大量的宮女內侍,召許多大臣隨駕,這不但會是一筆巨額的額外開支,而且還會擾亂朝廷的正常運作。

    再說了,日本可是在海上啊,萬一茫茫海上遇個風暴什麼的,那皇帝豈不置於危險之中。

    反正,袁繼咸已經打定主意,堅決反對皇帝親征。

    「其實也算不上是親征。」劉鈞親自給老師削了一個梨子。「老師吃個梨子消消火。其實事情沒你想的那麼嚴重,老師完全是過於擔憂了。」

    朝廷現在制度比較健全,各個部門相繼設立後,明確了職責,同時還有完善的監督系統。既能各行其政,又不用擔心會胡亂非為。

    既有管行政的,也有管財務的,還有管司法的,也有管監督的。劉鈞管理帝國,其實就相當於在管理一家公司。

    只要該有的部門都健全了,然後各個部門的負責人用人得宜,那並不需要事事都勞煩董事長。

    袁繼咸就是總經理,許多事情他都能在早規定好的框架內拍板。

    朝廷現在國庫有錢,而錢怎麼花也基本上早就定好了的,早做好了預算。也通過了審核。今年朝廷的主要方向都是決定好的,大的項目也都定好了,連錢都準備好了。

    現在不過是需要袁強咸看守一下朝廷,盯著朝廷各部門繼續完好運行就行。從這方面來說。就算劉鈞跑去了日本,可也一樣還能通過專門的信使傳遞消息。

    大事早就決定好了,小事完全可以由首輔拍板,因此,根本無須擔心。

    至於說親征要花很多錢。劉鈞也認為根本不需要有什麼太多額外開支。他既不打算帶許多太監也不打算帶宮女,從司禮監帶幾個負責處理機密文秘的太監就好了。也不需要帶什麼御醫御廚大堆,軍中本就有御醫,更不缺廚子。

    侍衛親軍是要到的,但不需太多,完全不用興師動價的弄個十幾二十萬人。他又不是隨煬帝,隨煬帝就喜歡帶許多人,西巡的時候,遇上暴風雪,結果一下子凍死幾萬宮人侍女什麼的。

    去巡個江南。還得無數龍舟,把個洛陽皇宮裡的太監宮女幾乎都帶上了不說,妃嬪也一齊隨駕。

    帶上五千侍衛親就足夠了,出了天津,還有海軍護駕呢。那些部隊也都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難道還不值得相信?

    渤海灣裡的皇家特遣艦隊,可是有兩支分艦隊的,不論戰艦的等級還是數量都很強。這支特遣艦隊裡都是層層選拔出來,最忠誠可信的九頭鳥。

    至於劉鈞出巡而調動的兵馬額外的花費,劉鈞完全可以從自己的內帑中拔錢就可以了。他內庫可是很充實的。從那裡拔錢並不需要走預算和審核。

    而袁繼咸擔憂的風暴等安全問題,劉鈞是不擔憂的,以艦隊的實力,就算真意外遇到風暴。也沒那麼嚴重,況且,一般情況下,海軍裡都會有人觀察天象預測天氣,一般的風暴等情況,都是能夠提前知道並躲避的。

    劉鈞又不是第一次出海。幾年前他既打過日本,也下過東海。

    「可日本那邊一切順利,還未開戰,已經有大名歸附,陛下又為何還要親征呢?」袁繼咸不解。

    「我覺得日本那邊的情況比我們預料的更好一些,我準備親自走一趟,能夠更及時準確的瞭解那邊的狀況,如果事情真的如我所估計的那樣,那麼朝廷對日本的戰略部署可能就得做些調整。」

    袁繼咸還是有些跟不上皇帝的節奏,他不明白,有什麼情況不能讓海軍去調查然後奏報?

    「陛下打算調整對日本戰略,怎麼調整?」

    袁繼咸有時真覺得很累,皇帝經常能想一出是一出,雖然事後往往證明皇帝確實是對的,可這種折騰總讓他有種老頭子跟著年青人爬山的感覺,跟不上腳步了,累啊。

    「陛下許諾鍋島氏百萬石領地,莫非準備在日本也實行蒙古分封之制?」

    「當然不可能!」劉鈞毫不猶豫的回道,日本人還不夠資格享受蒙古人的待遇。給蒙古人的分封制,那是量身定做的。根據的是蒙古草原的特點以及蒙古部族的特點,還有他們緊挨著大漢帝國北疆,分封制能讓蒙古部族受益許多,讓大漢徹底的把這些人籠到手底。

    可日本人憑什麼享受這種待遇?

    蒙古人處理不好了,他們會來搶,會來鬧。可日本人隔著一片大海呢,如今又不是嘉靖之時,日本人就算做倭寇,也沒有機會。

    既然日本人威脅不到大漢,那對他們自然也不會那麼的客氣。

    給鍋島的許諾,那不過是因為他是最識時務的。

    鍋島的歸順,讓劉鈞看到一個更好的解決日本辦法。原本的計畫,是直接逐步吞食,武力強攻,征服日本,然後一個換置,把日本人遷移出去,再把漢人遷移到日本。

    不過武力征服也不是特效藥,特別是這種一個民族征力征服另一個民族,肯定容易遇到抵抗。就如當初日本侵略朝鮮,朝鮮都要滅國了,可依然就是不肯降服。

    從另一面來說,日本也是儒家文化圈國家,他們的本質上民族心裡也和中國類似。日本人自己都能亂戰幾百年,是個很好鬥的民族。

    如果有更簡單實力的辦法,劉鈞當然不願意到時整天在日本的島上山上轉悠抓人。

    劉鈞也給自己削了一個梨子,梨子味道不錯。水多且甜。

    「你說如果多幾個鍋島這個的藩主大名,願意歸附我們,情況會如何?」

    袁繼咸想了想,佐賀藩算是個大藩。可就算多幾個這樣的藩,也改變不了多少大局吧,日本有近三百藩呢,光是一個九州,就有二十多藩。

    劉鈞哈哈大笑。「老師你應當換一個角度思考,比如說,如果多了幾個佐賀藩主鍋島氏這樣的藩主,那我們就不必強攻硬取,而是完全可以換個名頭了。」

    「換個名頭?」

    袁繼咸腦子一轉,馬上已經想到了皇帝的打算。

    皇帝真是好算計,打的如意算盤啊。

    「老師覺得可行嗎?」

    「如果只有一兩人肯定不行,但只要有四五個藩主歸順,此事大為可行。」

    「既然有一個鍋島,那就會有第二個鍋島。這個世上,雖然永遠不缺忠臣孝子,也也更不缺見風使舵的牆頭草。日本這個地方很好玩,不過中原一兩個省大的地方,結果卻能分成數百藩領主,動不動就能對決會戰。」

    當然,更有趣的還是日本的幕府制度。

    德川氏的江戶幕府並不是開創幕府者,在江戶幕府之前,已經有過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兩個幕府。在大約四百多年前,也就是在中國南宋之時。武將源賴朝於日本平安王朝的末期打敗了貴族階級的實權派平清盛一族,獨攬大權,建立了鐮倉幕府。

    從此,天皇便成為日本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實際上只是幕府將軍們的傀儡。

    實際上,自從桓武天皇將都城由平城京即奈良遷往平安京,即京都後,平安時代開始。可自平安時代中期開始,日本皇室就已經頹廢,實權旁落。

    號稱萬世一系的天皇家族從此就走了衰敗的道路。被旁人所操縱。

    從藤原氏政權起,經歷平氏政權、鐮倉幕府、室町幕府、豐臣政權一直到現在的江戶幕府,天皇一直無權。

    天皇在京都淒淒慘慘的過著日子,這種日子天皇都已經過了七八百年了。

    藤原氏、平氏跟豐臣氏還是關白攝政,而在鐮倉和室町、江戶三個幕府,則完全是由幕府將軍掌權。

    幕府的將軍,權力完全凌駕於天皇之上。

    幕府將軍也稱征夷大將軍,亦稱幕府將軍。若說幕府將軍的權力之大,大約就跟東漢末年的丞相曹操可比,幕府時代的天皇,也就跟漢獻帝一樣慘。

    此時的日本天皇是一位年輕的女天皇。

    日本天皇萬世一系,傳到此時據說已經是一百零九世。如今的天皇又稱明正女皇,日本的女皇很多,尤其是在平安朝以前,更是女主稱雄的時代,明正女皇是日本第七位女天皇。

    不過這位七歲繼位的女天皇,實際上她根本不能與叱 政壇的前輩女天皇們相比,她的實際身份頂多也就是相當於神宮的女祭司,毫無權力可言。

    明正女皇是後水尾天皇的女兒,他的母親源和子是江戶幕府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女兒。明正幼名興子,因此未即位前也稱興子內親王。

    在江戶幕府時代,日本天皇的權力更加微弱,按照德川幕府制定的規定,天皇要把學問的修行和歌的精通放在第一位,實際上就是限制天皇干政。天皇手裡唯一被認可的權利,就是天皇有權按本朝先規決定年號。

    興子是德川家的外孫女,她出生時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可兩人都沒有長成。

    在興子七歲的時候,因為在幕府的控制下傀儡天皇當的太憋屈了,後水尾天皇又無力反抗,便乾脆宣佈退位了。

    因此德川家的外孫女興子內親王便得以即位,成為日本第一百零九代天皇明正天皇。這一年興子七歲,在十一年前。

    不過這女天皇也純粹就是個擺設,別說她只是德川家的外孫女,就算她是德川家的女兒也改變不了這個結果。

    「多憋屈的日本天皇啊!」劉鈞搖頭感嘆著。

    袁繼咸心想,這是人家內政,管我們什麼事啊。

    劉鈞卻不讚成他的態度,「我大漢是****上國,日本曾向朕奉上國書,從那時起就是我大漢藩屬邦國。朕還賜給了興子日本國王封號,以及日本國王金印。」

    「日本是神聖大漢的藩屬國,日本女王是朕的臣子,如今日本德川家竊奪日本國政,架空日本女王,此種行徑朕豈能坐視不理?朕必須為日本女王主持公道正義,為日本討伐不臣之德川氏,號召所有日本忠義之藩主大名起來一起討伐江戶幕府,還政日本女王。」

    聽著劉鈞那一臉正義的樣子,袁繼咸嘴角直抽抽。

    日本幕府都好幾百年歷史了,這都成日本特色了,咱們管那些干啥。再說了,你自己也是篡位稱帝的啊,怎麼還能把這話說的這麼高調?

    不過心裡吐嘈歸吐嘈,但袁繼咸明白,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干涉日本國政的理由。

    如果打著討伐幕府,還政女王,為藩屬臣邦主持正義的名頭,這就是正義的出兵啊。當然,如果還有幾個忠義的藩主,忠心耿耿,奮起舉兵,討伐德川氏,那就更好了,到時若是他們主動向宗主大漢請求發兵支援,那大漢出兵,更加的充滿正義性了。

    一場征服之戰,就能變成正義之戰。侵略戰,也能變成日本人的內戰。

    劉鈞非常清楚,這種變化,其實極為重要。如果是入侵征服之戰,可能面對日本上下的拚死抵抗,甚至有些人或許會不死不休。但如果成了一場討幕戰爭,成為一場日本內戰,漢軍只是援兵的話,那性質就不一樣了。

    用幾個歸順的藩主,弄出一個討幕軍出來,打出聲勢,到時就能輕鬆的分化掉一大批日本抵抗者。

    「陛下真打算支持討幕,還政日本女王?」

    劉鈞笑笑,「先討伐攻滅德川幕府和他的那些同黨再說!」

    一旦漢軍踏上日本列島,可就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2
第645章 八萬旗本

    讓內閣首輔留守京師,負責在他離京期間處理朝政後,劉鈞便出了京。

    沒有太過興師動眾,也沒有什麼大排場,劉鈞點了五千侍衛親軍,也沒有帶宮人內侍,更沒帶嬪妃,便直接出了京。御駕先到天津,皇家特遣艦隊早已經在那裡等候。

    皇家特遣艦隊兩支分艦隊全都到來護駕,兩支分艦隊各擁有十五艘主力戰艦,其中一級戰列艦各三艘。另外還有皇帝的坐艦神龍號,更是帝國最大火力最強的戰艦。

    皇帝在天津檢閱了艦隊,然後率部登船,揚帆東渡。

    海上一路順利,艦隊順利的抵達了平戶港。

    「陛下,將士們在港口迎接!」

    劉鈞站上甲板,看到遠處的港口確實許多人在迎接。

    「今天是個好日子。」劉鈞笑道,雨後初晴,港口裡有彩虹出現,而且是兩道彩虹。

    皇家特遣艦隊在東海艦隊平戶港的引導船的引導下,緩緩駛入港中。

    鍋島勝茂站在碼頭上,遠遠看著那支龐大的艦隊入港,心中充滿著驚嘆。平戶港的大漢海軍戰艦已經很多了,他本以為平戶的戰艦已經雲集了帝國的主力,卻不料,又是一支龐大的艦隊到來。

    他點了一下,一共三十一艘巨艦到來,全是三層炮甲板的五桅風帆戰列艦,後來還跟著許多護衛艦、運輸船。大小數百艘艦船,白帆摭蔽天空。

    平戶島做為大漢的租界,漢軍已經在這裡經營了近三年,東海艦隊第七艦隊也以此為母港,經營的鐵桶一樣。

    皇帝到來,平戶港的漢軍和商人、移民們齊來迎接。

    下船後,劉鈞進入平戶城。

    「宣鍋島四人。」

    劉鈞也不顧旅途疲勞,一入城,便讓人把鍋島等四個歸順藩主宣來面見。

    在劉鈞定下討幕計畫後,在日本的劉允升便積極的行動起來。等劉鈞剛出京師,這邊已經成功的策反了四位藩主。

    佐賀藩主鍋島勝茂,平戶藩主松浦棟,薩摩藩主島津光久。長州藩主毛利秀就。四藩有三個是在西海道,長州藩毛利家則在山陽道,但也緊鄰著九州島。

    這四人歸順大漢,也都算是各有原因。

    其中松浦家本來地盤就小,石高不過六萬多。領地就在平戶和壹岐島。可是後來劉鈞炮轟日本,幕府把平戶、對島等五島租給中國,實際上平戶藩就沒有了領地。幕府本來是答應給松浦家換一塊領地,但一直到現在,幕府也沒有兌現承諾,松浦家成了沒有實際領地的大名。

    他們依然生活在平戶,可是平戶一切都由漢人說了算,他們是漢人治下之民。

    松浦藩全靠著大漢給的一點租金以及做生意收入,對幕府早就不滿了,當大漢使臣承諾他們只要加入討幕大軍。等事成之後,就給松浦家一百萬石領地,還會遷到更富裕的原德川家的領地去時,松浦毫不猶豫的就加入了討幕軍。

    松浦家都是一群凶狠之人,當年他們引中國海盜到平戶,然後大做交易,甚至跟著中國海盜四處劫掠中國和朝鮮等地,日本侵朝戰爭時,松浦家也是擔當著馬前先鋒。可惜在關原之戰中,他們站錯了隊。結果德川的東軍勝了,松浦家雖然好不容易保住了領地,可德川家卻是一直找著機會跟他們算後帳的,他們的領地被漢人租界去了。松浦家想換塊領地,德川家哪會真的答應。

    再說了,各地都有主,換哪去?除非德川家拿出自己的領地來,可那樣的事情,德川家當然不會幹。

    德川家這幾十年來。對大名們各種削封減封,只進不出。

    平戶藩松浦家六萬石,佐賀藩鍋島氏三十六萬石,長州藩毛利家也是三十六萬石,但薩摩藩卻高達七十二萬石。

    不論是長州毛利家還是薩摩島津家,這兩家都曾是超級強藩。

    毛利京更曾經擁有一百二十萬石高,在百年前,毛利家毛利元以安藝為根基,佔有十國之地,擁有一百二十萬石高。後來毛利元之孫毛利輝元與織田信長對抗,信長死後與豐臣秀吉妥協,參加執政,為五大老之一。秀吉死後,其實力僅次於德川家康。

    關原之戰時,毛利輝元更為西軍總大將,那場大戰後,西軍戰敗,毛利家也被減封,只剩下了周防、長門兩國的三十六萬石。

    從一百多萬石跌落三十多萬石,毛利家心中怨氣可想而知。

    因此當漢軍的海軍戰艦就在毛利家的山口秋城外,炮口對著毛利家,毛利家很爽快很識時務的就歸順了大漢,願意加入討幕大業。

    薩摩藩向來為九州強藩,他們家曾經控制了大半個九州,後來豐臣秀吉平定九州,島津氏的領地也被大幅削減。

    在此前,薩摩藩按幕府德川將軍的指示,出兵琉球,打下琉球後,德川在島津的六十萬石領地上,加封了琉球十二萬石,使得薩摩藩石高達到七十二萬石。

    可漢軍一聲征討,立即嚇的幕府又喝令薩摩藩把琉球讓出去。薩摩藩前後出了那麼多力,好不容易把琉球打下來,結果幕府說讓就讓,事後還沒有半點補償,這讓島津氏十分不滿。

    雖然琉球被漢軍奪去,可他們又打不過漢軍,結果新仇舊恨一起算,全都算到了德川氏的頭上。

    漢軍的軍艦出現在鹿兒島,漢使帶來了一百萬石的承諾,考慮再三後,鹿兒島的島津氏便決定跟著漢軍一起討伐德川。

    四藩加起來有一百多萬,但還不到日本二十分之一的實力。

    不過劉鈞只不過要的是一個名義而已,真要是所有日本都這麼識時務,劉鈞還覺得麻煩呢。都做了順民,劉鈞哪好意思再搶劫。

    四位藩主以及四藩的各個支藩,還有他們的重要家臣們一起拜見劉鈞。

    對於這些帶路黨,劉鈞倒是表現的很客氣,再次承諾,等討幕成功,到時就給每家一百萬石領地,就從德川家直轄的那四百萬石裡分封。到時他們全都遷到江戶附近的肥沃之地去。

    為此,劉鈞還特別欽封四藩主各大漢帝國開國伯爵位,他們的支藩藩主也都封了子爵,重要的家老封男爵。

    四藩現在總石高達到近一百五十萬高。劉鈞便令四藩各按領地石高,按一百石出兵五人的數字,集結兵馬出戰。

    按這個數字,四家與他們的支藩共須出兵七萬五千人,另外他們的武士須全部動員。四藩總武士數量大約一萬五千左右。

    日本的武士是個特殊階層。類似於中世紀歐洲的騎士,他們屬於特權階層,算的上是貴族。據說日本的總武士數量達到四五十萬,光德川家就號稱八萬旗本。

    雖然劉鈞對於日本武士並不怎麼稱讚,可這些武士也差不多相當於明朝時各武將們的家兵了,算是精銳士兵,至於其它的兵,差不多也都是農兵,這種農兵就算數量多,日本人自己打打村架的時候還是比較有用的。但如果跟大漢的巨艦大炮對戰,那就是炮灰。

    劉鈞的第一目標,還是掃清九州島,這個大島,劉鈞早已經視為囊中之物了。現在有四藩在前,正好可以利用他們掃清島上各藩。

    九州雖然是日本五畿七道中的西海道,遠離江戶和京都,但這裡還有有好幾個實力很強的藩的,除了薩摩外,熊本和福岡都是超過五十萬石高的大藩。

    九州現在總共有二十三個藩,薩藩、平戶、佐賀三藩已經歸順,另外對馬的府中藩、五島的五島藩這兩個藩的領地跟平戶一樣早成了大漢的租界。

    因此這樣一算,九州島還有十八個藩。

    「陛下。臣願意為陛下前往九州各藩,勸說他們歸附大漢帝國。」鍋島道。

    劉鈞卻揮了揮手,問劉允升。

    「之前可有派人與九州諸藩談過?」

    劉允升點頭,「各藩都派去使者傳達過陛下的旨意,不過諸藩並無回覆。」

    「那就行了,既然他們執迷不悟。那麼也就沒必要多浪費口舌了。發兵吧!」

    劉鈞走到地圖前,看著九州島諸藩,手往唐津一指,「先拿下此藩。」

    唐津是個小藩,位於佐賀西北,東領福岡,西經伊萬里灣與長崎接壤,南與多久、武雄等相鄰,三面環山,一邊領海。

    因為這裡是唐朝時,日本船前往中國的港口,因此得名唐津。

    因為在關原之戰中支持德川氏,戰後被加封天草四萬石,不過在數年前島原之亂後,天草的領地被沒收,如今的藩主是寺尺堅高,擁有唐津八萬石領地。

    松浦棟還請求去勸降,可劉鈞本就打算殺雞儆猴,唐津寺尺氏正是這樣的一隻好雞,怎能放過。

    選唐津做為第一個攻擊目標,劉鈞也是仔細考慮過的,首先他緊鄰著平戶、對馬,同時他又是個港口,唐津城就建在港口,漢軍最易攻取。

    由於德川氏建立江戶幕府之後,為了限制地方領主的軍事力量,在全國推行一國一城的制度,要求在大名的國,就是藩內只允許有一座城堡,既大名自己的居城。而原先分散在各地的中小武士就得平毀自己的城堡,遷到大名的居城內及周圍居住。

    這樣一來,一藩只有一城,大名的軍事實力自然大大降低,對江戶幕府的威脅大減。不過如此一來,卻也讓大漢的進攻非常有利。

    唐津藩擁有八萬石領地,卻僅僅有唐津港的一座非常小的唐津城。

    帝國海軍可以直接揚帆突入唐津港,直接從海上炮轟小小的唐津城,一舉攻下唐津城。只要拿下唐津城,唐津藩也就無城可守,無險可依,再難抵抗了。

    劉鈞都想感謝下德川幕府,怎麼就能想到這麼神奇的策略,居然搞一國一城,不過想到江戶幕府這前還搞閉關鎖國,也知道這德川幕府處處都還充滿著德川家康這個老烏龜的烏龜流思想。

    日本從戰國時代,開始逐漸的實行了兵農分離制度,從而形成了一個完全脫離農業生產,專業從事軍事作戰的武士階層。

    武士只負責作戰,在戰鬥中立下功勛,他們的領主就按功勛大小,把具有不同糧食出產能力的土地連同居住於土地之上進行耕作的農民,全分給他們做為私人財產。

    一個中級武士,一般能達到一百石高的采邑。

    而幕府大老的任職要求,則是領地石高十萬石以上,能夠達到這個要求的大名並不多。

    在德川幕府之前,日本一片混亂,戰亂不斷。大大小小的領主和他們的武士,都在自己的領地建立城堡。

    但如今,一國一城制,使得各藩的大名和他們的武士都集中居住在一起。

    皇帝一聲令下,帝國海軍將領們立即就開始爭相請戰。

    誰都知道唐津藩只有八萬石高,這意味著他們所有武士加起來可能都不到一千,而就算動員農兵,也頂多三四千人。

    一個全面動員,都只能湊起一千戰兵,四千輔兵,且只有臨港一座城池的藩鎮,那就是一塊肥嘟嘟的大肥肉啊,伸手就能拿下,誰不想爭奪這個首功。

    這次東征,為了實戰練兵,海軍的五大艦隊都派了艦隊過來,就連長江水師這支陸軍的水師部隊,都一樣不甘寂寞的派了十幾條軍艦過來,還美名其曰觀摩作戰,學習經驗。

    最後,還是劉鈞親自拍板。

    「既然是首戰,那麼這個機會還是交給第七艦隊吧,他們是這裡的地主,你們就不要喧賓奪主了。」

    得到皇帝的點名,第七艦隊司令官鄭聯興奮的滿面通紅。

    「末將定不辱使命。」

    鍋島勝茂等四藩主也一起上前跪下請求出戰,「請陛下允許我等率部隨同出戰!」

    劉鈞微微一笑。

    「唐津小城,瞬息可破,帝國海軍可等不及你們動員兵馬。不過既然你們有心,不如就隨同前往觀戰吧。」

    第七艦隊雖然不如皇家特遣艦隊一樣,下轄的兩個分艦隊都各擁有十五艘主力戰艦,可第七艦隊也擁有十艘主力艦。不說其它的四五六級戰艦,光是這十艘主力戰艦,就足以一輪齊射就轟平唐津城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2
第646章 登陸

    肥前國,唐津。

    唐津平野的松浦川河口的滿島山上,就是唐津城,一座典型的平山城。由本丸、二之丸、三之丸、城下町組成。

    這座城池的建築歷史不過四十年,正是日本慶長築城熱潮時的產物,所用築城材料皆為豐臣秀吉兩次侵朝時所築的軍事城名護屋城拆毀後所得。

    藩主居於本丸,中心是天守。

    天守是日式城堡的一種,通常位於藩廳城堡的中心制高點,是城中的最高建築,在戰時也是堅固的軍事防禦設施,具有觀察和指揮的作用。

    同時天守也是日本城郭中最重要規格最高的建築,象徵著所在地大名的權力和地位。不過大名通常並不居住在天守內,而是居住在本丸也就是城郭中心中另行營造的御殿內。

    在太平年代,藩主們往往一年甚至一生才進入天守一次。

    不過此時,唐津的藩主寺尺堅高與家臣們卻站在天守上,站在這高高的堡壘望樓上,可以清楚的看到遠處的大海。

    此時,藍色的大海上,那幾個小島間卻出現了點點白帆。

    大小數百艘戰艦出現海面上,白色的船帆,船身上藍色的軍旗。

    唐津的天守並不算大,望樓上還加了小天守,使得天守猶如一座寺塔,精緻美觀,卻缺少大氣。

    「家主,漢人來了!」

    海面上,第七艦隊司令官鄭聯舉著千里鏡打量著山上那座顯眼的灰白相間的城堡。

    「唐津天守也太小了點,還不如京師城牆上的一座城門樓。」

    「日本嘛就是如此,這唐津不過是一個小藩,石高八萬,若放到我們大漢帝國,也不過是東南一個鄉的大小,連個縣都遠遠不到。」

    產出八萬石的土地,以往明朝時隨便一個大地主也不止這點地,福王周王那些大地主。可是個個都有良田數百萬畝的。

    「這個唐津城以往是日本到中原的港口,曾經還很繁華的。不過如今以產陶器聞名,他們的唐津燒在日本很有名。」

    鄭聯冷笑兩聲,「我倒想知道這個寺尺堅高哪來的自信。居然還想螳螂擋車!」

    「讓各主力艦做好準備,進入射程之後下錨炮轟唐津,護衛艦掩護運輸船靠近河口登陸作戰。」說完,鄭聯抬頭看了看天,此時還很早。將近午時。

    「拿下唐津,入城吃午飯!」

    鍋島和島津等四藩主也跟著上了戰艦,他們站在甲板上,感受著腳下這海上巨獸的龐大與威猛,心底都暗暗的顫抖。

    三層炮甲板的一級戰列艦,龐大的驚人,擁有一百多門大炮,船上的水手炮手滿載一千多人,這樣的巨艦,比之以前荷蘭人西班牙人等南蠻的船更加的大。

    艦隊緩緩駛進唐津港。唐津藩岸邊駛出一片帆船。

    大約百來條船,都是些小帆船,甚至有些只是簡陋的小漁船。

    看著這些小船,鍋島勝茂的眼角抽動,他既有些為唐津的藩士之勇敢而驚嘆,也為他們的不自量力而惋惜。

    童海峰指揮著六級軍艦,駛在艦隊的前面。

    後面打起了旗號,讓護衛艦上前擊沉這些小船。

    雖然他指揮的只是六級軍艦,可也是有三十二門大小火炮的,在第七艦隊巡海大半年。童海峰早已經對自己的這條船瞭如指掌,他很清楚的知道日本人的實力,這個唐津藩,就算是在九州島也是墊底的。

    「擊沉他們!」

    童海峰下令。幾乎是同時,十幾條護衛艦的船長們都下達了同樣的命令。

    一條條護衛艦開始調整方向,側向唐津人的船隻。

    不管這些日本船是想要靠幫接舷戰,還是想來放火燒船,他們都得先過護衛艦這一關。

    在大漢的海軍戰艦序列裡,一般把作戰用的軍艦分為六級。一二三級為主力戰艦,也稱為戰列艦。四五六級軍艦,則也可以再細分,四級艦也稱巡洋艦,五級艦稱驅逐艦,六級艦為護衛艦。

    但不管是哪級艦,大漢的軍艦其炮火都是相當強大的。隨便一條六級軍艦,那也不是日本的小漁船可抗衡的。

    鍋島等看見十幾條護衛艦當先衝了出去,然後開始搶佔上風,接著調轉方向,改為側舷向唐津的船隻。

    這些動作非常的迅速,十幾條船動作很一致,也很整齊。

    緊接著就看到這些船的側舷一團接一團的火光閃過,十幾條船的那面側舷上的炮依次開火。

    一團團的火焰閃過,緊接著是霹靂般的巨響。

    一枚炮彈直接砸中了一條唐津船,那條看似商船的硬帆船,猛的爆炸開來,幾乎攔腰折斷,中間露出一個巨大的窟窿,然後迅速的下沉。

    鍋島簡直不斷相信,這什麼炮彈居然如此厲害?

    火炮雖強,可一般情況下,除非是直接命中吃水線下,要不然打在船身上往往也只是打個大洞,根本不能一下子擊毀一條船。

    海上戰艦交戰,往往首先用鏈彈攻擊船桅,使船失去動力。然後搶佔上風,再猛轟失去速度的船,以海量的炮彈把沉轟碎。

    那艘漢船並不大,可卻一炮就轟碎了一條並不比那條漢船小的唐津船,這簡直是顛覆他們的認知。

    另一邊,鄭聯卻很滿意這第一輪攻擊,護衛艦雖是最輕型的六級艦,平時更多的是擔任交通聯絡和巡邏的任務,可此時派出去一樣打的日本船灰飛煙滅。

    「看來我們的爆炸彈確實了得,在海上更加厲害好用。」

    剛才那一炮轟碎一條船正得益於那枚爆炸彈。

    以往海戰,戰艦上的炮都用的是實心彈。可這次漢軍卻用的是爆炸彈,以延遲引信引爆的爆炸彈,其實就是陸軍使用的榴霰彈。

    爆炸彈對會木製的戰艦,效果更好,能夠造成更大的殺傷力,一轟能轟一個大洞,他最強的是爆炸力而不是穿透力。這種炸彈無疑比普通的實心彈更強。

    不過爆炸彈要求也高,首先得有很精準的延遲引信,其次火炮的射擊準度要求更高。這種爆炸彈也是很危險的。如果操縱不當,若是在船上爆炸,那自己的船也是木材的,同樣會受到很大的危害。

    好在現在漢軍的延遲引領技術很高超。也不怕別人仿製過去,原理很簡單,可需要的工藝卻很高,尤其是需要批量生產的炸彈更是如何,另外還得有優秀的炮手操縱。

    大漢既有優秀的軍工體系。也有熟練優秀的炮手。

    一門又一門的火炮不停的轟擊,炮手們熟練的裝填、射擊,裝填、射擊,百來條小船在這猛烈的炮火下,根本靠不過來,就被接二連三的擊碎擊沉。

    這些小船上的武士和水手,還端著簡陋的鐵炮,船上的炮還是佛朗機炮,可他們連自己的鐵炮和佛郎機炮的射程都無法達到,就被滅了。

    童海峰看著海面上無數的破船碎片。還有那些在水面上掙紮著的水手,面無表情。

    這絲毫不覺得剛才這一輪火炮滅掉百來條小漁船有什麼值得稱讚的。

    船隻調整方向,繼續前進,向著河口前進。

    海裡的那些落水的唐津藩士,自有後面的人打撈俘虜,用不著他們操心。

    江口岸邊,空無一人。

    唐津的武士和農兵都躲在岸邊的松林裡面,看著百多條船被瞬間轟滅,他們都震驚的不敢露頭。

    一個個手握著武士刀的武士,和握著竹槍的農兵。雙股戰戰。

    童海峰等指揮的十幾條護衛艦很輕鬆的靠近了岸邊,各船把一側舷的火炮都對準了岸上。

    後面運輸兵船上已經放下了許多條登陸艇,一隊隊的海軍陸戰士兵乘著登陸艇迅速向岸邊划來。

    一直到他們的登陸艇靠了岸,都沒有一個日本人敢過來。

    第一批陸戰士兵子下艇登陸。他們迅速在陸上結陣,一排排的火槍舉起,還有士兵正扛著山地榴從船上下來,開始在岸邊組裝。

    眼看著越來越多的漢軍登陸,松林裡的一個武士終於忍不住了。

    他拔出武士刀高吼一聲,就衝出了松林。向著岸邊衝出來。有人衝鋒,後面的武士開始跟隨,漸漸的農兵們也被驅趕著衝了出來。

    「準備!」

    一名連長高聲喝令,鼓聲中伴隨著號聲、哨聲,岸邊的陸戰士兵排著整齊的陣列,齊齊把槍口對向了衝出來的那些武士和農兵們。

    那些人有的揮著刀,有的端著鐵槍,還有的拿著弓箭,舉著竹槍。

    他們大喊著為自己鼓勁,一窩蜂似的衝出來,大約有兩三千之眾。

    漢軍的火槍陣連女真八旗和蒙古鐵騎都敵不過,更別說一群日本烏合之眾了。

    陸戰步兵們站在那裡,如同一面面鐵壁,紋絲不動。

    後面,護衛艦上的童海峰卻已經下令開炮。

    這些日本人腦子都壞掉了,漢軍的戰艦上那一門門火炮是吃素的?陸戰步兵們背靠著戰艦,那就等於是背靠著一個炮兵陣地,十幾條船,就算同時只能一面發炮,那也相當於一百多門炮了。

    一個有一百多門火炮支援的步兵火槍陣,日本人居然也敢就這樣從松林裡衝出來,在這樣開闊的河邊平地上,那不是找死是什麼。

    不過童海峰可沒有仁慈的念頭,既然你們來找死,那就成全。

    戰艦上的火炮再次轟鳴,依然是爆炸彈。一枚枚炮彈的引信經過計算調整後,呼嘯著飛到日軍的頭上,然後轟然炸開,一炸一大片。

    再勇猛的武士,他們身上的盔甲也擋不住這樣的榴霰彈碎片攻擊。

    炮火還在繼續,陸戰步兵的幾個連長卻已經下令前進。

    炮聲中,軍樂隊的鼓手和號手們敲鼓吹號,步兵們踩著鼓點整齊的前進,在前進的時候,他們嚴格的按照操典,把槍扛在肩膀上。

    這些步兵們都穿著藍色瓖紅邊的軍服,與陸軍紅色瓖藍邊完全區分開來。

    整齊的步伐,肅然的軍紀,沒有人畏懼,沒有人慌張,無數個時辰的訓練,讓他們如今在炮火紛飛的戰場上,依然能夠在軍令指揮下大步前進。

    「立定!」

    連長大聲喝令,步兵們停下,然後在一個個指令下,開始把槍舉起,對準了已經進入射程的唐津士兵。

    鐵哨聲中,一排又一排的士兵開始扣動扳機。

    一排槍放過,立即蹲下裝填,完畢後,再次站齊依令放槍。

    這種連綿不絕的排槍,殺傷力不比火炮弱。

    每打一輪,他們就前進一段。

    「唐津藩完了。」鍋島長嘆一聲。

    其餘一眾日本藩主以及他們的支藩和家臣們也都深受震撼,漢軍的進攻如行雲流水,順暢無比,別說擋在他們面前的只是小小的八萬石的唐津藩,就算是七十萬石的鹿兒島薩摩藩的島津氏,長州藩的毛利氏,也依然敵不過。

    唐津藩的進攻簡直是在自殺,悲壯萬分,卻又愚蠢無比。

    河岸邊兩三千人的唐津軍已經潰敗了,在猛烈炮火和一排排的火槍子彈面前,沒有人擋的住。

    擊潰岸邊的唐津軍後,漢軍沒有立即追進去。

    他們佔領了岸邊,然後接應著後面的士兵源源不斷的登陸。

    幾個連長在自己的連隊裡不斷的向手下士兵宣佈著戰場紀律。

    「弟兄們都聽好了,嚴禁虐殺俘虜,只要放棄抵抗者皆俘而不殺。攻入唐津城,嚴禁搶劫,更不許****放火,不許殺戮倭人百姓。」

    「禁止私藏戰利品,一切繳獲歸公!」

    「違犯軍律者嚴懲不怠!」

    有士兵舉手,「報告長官,對這些倭人也太好了吧?」

    「你懂個屁,這唐津城,以後就是我大漢的唐津城了,你燒了它,那就是燒燬帝國的財產。這唐津的士兵和百姓,以後也都是我們大漢帝國的私產,你殺一個,那大漢就損失一筆財產。損害帝國財產,這可是很嚴重的罪行,明白嗎?」

    出戰之前,上面可是已經三令五申。這次征倭,那不是搶一票就走,也不是殺一頓就完。這次目標是要拿下整個九州,將之納入帝國疆域,以後這裡就是大漢的的一部份,這山這海這河這城這村莊,都將是帝國的財產。

    還有那些倭人,也都將成為帝國的財產,今後要遷去大陸邊疆各地,探礦修路開荒,為帝國服務的,怎麼能隨便殺了呢。(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2
第647章 蔽海而來

    唐津雖然在日本諸藩中也算是中等規模,但那僅是在日本來說。若是放之與中土大漢相比,唐津藩的八萬石領地,也就一個大點的鄉鎮大小,論富裕,甚至還不如江南的一些鄉村。

    八萬石高的唐津藩,所有的人口加起來都不滿十萬人口,實際上據鍋島所說,唐津只有五六萬人口而已。

    這樣的唐津,千把戰兵兩三千農兵已經是他們的武力極限了。當漢軍輕易的擊敗了他們的水軍和岸邊攔截兵馬後,接下來的戰鬥毫無懸念。小小的唐津城,被第七艦隊的陸戰部隊的先鋒一個營就給拿下了。

    從駛進唐津港到發動進攻,然後到唐津天守閣上飄揚起九頭鳥旗,前後還不到一個時辰。

    寺澤堅高漢軍攻上天守前,就已經在望樓上的小天守閣中切腹自殺。做為寺澤家統領唐津的第二任藩主,寺澤堅高充滿絕望。當年他父親也是有名的武將,日本征朝鮮時,唐澤曾是進攻朝鮮的進攻基地。

    在關原合戰中,九州諸藩大多站在西軍一邊,而他們家卻站在德川家一邊。他們父子倆帶著幾千人馬,與西軍奮戰,死戰不退,最後傷亡達到七成,最終擊敗對手。戰後論功,得到廣原、天草二郡,石高二十四萬石。

    可父親把家督之位傳到他手裡,這些年來,唐津藩卻先後因天草廣原的叛亂而被削兩郡,到如今只剩下了八萬石。而且,漢軍來襲,他更是只守了不到片刻就城陷了。

    無顏見前任家督,唯有以死謝罪。

    堅高又無子嗣,越發無可留戀,只能切腹自盡,以謝死罪。

    鄭聯的旗艦上,鄭聯正在招待鍋島等一眾歸順日本藩主,船上的宴會。因在戰時因此無酒,不過卻有味道不錯的奶茶,再配上從唐津港裡撈出來的烏賊,做出的活烏賊片。非常不錯。

    旗艦上有專門的廚師,第七艦隊駐紮在日本時間久了,這裡的廚子也練就非常熟練的片魚刀工,把活烏賊割片盛放在盤中,就如同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讓人不忍下筷,可一旦吃過後就能以忘懷。

    廚子還把做成生魚片後剩下的烏賊觸鬚部份,炸成美味的天婦羅,再配上唐津的唐津牛,一頓美味大餐。

    鄭聯早年跟隨兄弟鄭彩從福建投奔堂叔鄭芝龍,也是在日本混過的,尤其是西海道的平戶、長崎、唐津這一帶,以前就是漢人海商在日本的大本營。

    旗艦下錨,降下風帆,大家坐在甲板上。吹著海風,吃著生魚片、土豆燉牛肉,喝著奶茶。

    鄭聯很悠閒。

    鍋島四人卻無心吃飯,他們早已經看到海邊那座山上的唐津城黑白相間的天守上的九頭鳥旗。

    簡直讓人難以相信,漢軍前後花了不到一個時辰,就滅掉了一個八萬石的藩鎮。

    鄭聯的右軍校副官大步上來。

    「報告司令,前鋒陸戰部隊回報,已經拿下唐津城。唐津藩主寺澤堅高在天守切腹自盡,百餘武士一起切腹,其餘藩士皆已投降。藩廳府庫皆已控制,唐津城已經被我軍控制。」

    鄭聯聽到這消息,表現的很平靜。

    「這個堅高倒是有點硬氣,既然已經死了。那就許他家人收斂。」

    鄭聯放下奶茶杯子,抬頭看了眼唐津天守。

    「那天守閣上風光肯定不錯,幾位,可有興致陪某一登唐津天守,觀看唐津風光否?」

    艦隊進港,大批的漢軍還在下船登陸。

    唐津城已經攻破。藩主也自殺了,藩士也潰敗投降了,但這並不是結束而只是開始。按皇帝的意思,這次大漢可不是來轉一轉的,而是要把這個九州島吞下去消化掉。

    為了保證帝國對這塊土地最快的消化,那麼就得用一些非常手段。

    蒙古人當年征服無數土地,其中最有效的一項統治手段就是屠殺,經常有選擇性的屠城,使得被征服的部族國家畏懼,同時也保證自己的後方安穩。

    不過大漢天子不打算搞屠殺,不是他仁慈,而是屠殺太浪費了。

    十七世紀什麼最貴?劉鈞認為既不是金也不是銀,而是人口。有人口才有人才,有人才才能穩固土地,才能國家強盛。

    人口就是一切的基石。

    明朝空有無數人口,可沒有利用好這個人口優勢,反而讓人口成了負擔,加劇了滅亡。不過對於新興的大漢帝國來說,如果帝國政令通暢,效率極高,人口就是最大的資源。不論是製作行業還是其上游的煤炭鋼鐵、種植加工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口。而且這麼大的帝國,需要修更多的路,也要人口。打下的邊疆,需要開拓,依然需要人口。

    人口就是稅收,人口就是力量。

    如荷蘭,雖然崛起迅速,可為什麼衰敗的也快,因為他們總共才兩百來萬人口。打下再多的殖民地,可也難以真正的控制,他們得用當地的殖民協助,甚至他們自己注定因為人口太少,只能做些造船、貿易,真正的基礎的製造業、工商業、種植業等等基礎,都無法做到自給自足,他們只是一個商人,缺乏真正的根基。

    劉鈞早已經瞄上了日本的人口和資源。

    日本的土地劉鈞看上了,日本的人口一樣看上了。不過他不會讓日本人繼續留在原土地上,那樣的話,短時間能壓服,但長久來看,想真正消化吞併這塊地方還是比較麻煩的。

    最簡單粗暴的辦法,不如直接把日本人都從日本遷移走。從外面遷漢人進來,日本有兩千多萬人,遷兩千多萬人進來,也只是一比一。依然佔不到全面優勢,況且遷兩千多萬人過來並不容易。

    但如果是遷出去,大漢有兩億多人口,兩千多萬日本人遷出去,那也只是十分之一。只要把他們分的再散點,那就根本不用擔心了。

    歷史上,日本人為了徹底的吞併琉球國,可就用過這一招。把琉球百姓遷到日本去,再把日本人遷到琉球。一個對遷,琉球便徹底的成了日本嘴中肉。

    登陸的漢軍嚴格遵守著軍紀,沒有燒殺搶掠,也沒有屠殺俘虜。

    他們都是帝國的職業軍人。受過嚴格的訓練,沒有人敢拿軍令當兒戲,至於那些僱傭軍,他們還沒輪到上場,九州島也不是他們的目標。

    鄭聯和鍋島勝貿等人踏進唐津城時。這座小城的街道上還有些地方留著大塊的黑漬,那是未沖涮掉的血漬,是那些抵抗者的血。

    凡是放下武器投降的,都免於一死。唯有那些拒不繳械的,被警告後當場格殺。

    投降者已經被收繳武器,關押在幾個俘虜營裡,有士兵已經開始在給他們登記身份,做著甄別,根本不同的身份、年齡、性別、技藝等再細分到不同的俘虜營中,最後會將他們統統押上船。送往大陸。

    唐津城裡的房屋商舖倉庫及裡面的物資、財產等,也都保存完好,沒有混亂,也沒有趁火打劫,小城裡秩序井然,到處都是漢軍。

    鍋島等人怔怔的看著這一切,鍋島是曾經參加過許多場戰鬥的人,既有日本國內的內戰,也有侵朝之戰,還有鎮壓叛亂的平叛之戰。可是沒有一場戰鬥。會是這樣的。

    擊敗敵人攻入城池之中,居然沒有洗劫沒有殺戮。

    鄭聯登上唐津天守,這裡一切已經恢復好初,切腹的堅高和追隨他一同切腹的武士的屍體都被抬走。

    站在天守上。可以將唐津港一攬眼底,此時,唐津港遍佈大漢的戰艦,那海和岸邊松林之間的沙灘上,一隊又一隊的海軍登陸。

    那些陸戰隊員,將掃蕩整個唐津各地。把那些唐津的農夫、漁民、工匠等通通帶來,這裡,將是大漢的唐津縣,不再是那些人的家鄉了。

    派出去的陸戰隊各營本都以為會有一場戰鬥。

    結果大出他們的意料,在一些日本降兵的引導下,他們輕鬆的到達唐津各鄉村,然後那些降兵大喊著讓那些村裡人集合,大聲的向他們宣佈,說德川幕府篡奪日本國王權力,做威做福,犯上做亂。大漢天子為日本國民所請求,特發兵東渡,為日本主持正義,如今薩摩、長州、佐賀、平戶諸藩已經各起兵討幕,響應大漢天子,以為前鋒

    說了一大通,意思就是唐津藩主為虎做悵,執迷不悟,如今藩城為天軍所破,堅高切腹自盡,大漢天子曉諭所有唐津百姓,全部到唐津城拜見天使。

    對於這個要求,那些日本百姓誠惶誠恐,可最終卻沒有人反抗,也沒有人逃跑。他們老實的依令從家裡收拾了衣物,帶上了乾糧,然後跟著回唐津城。

    曾有人對劉鈞說過,日本的普通百姓最是堅忍,他們做的地都屬於領主的,土地所得常常得五公五民,有的甚至達到三民七公這樣的恐怖徵稅。而且除了交稅,還得為藩主服役,修建城池藩廳等等。

    許多日本百姓,一年到頭下來,溫飽都難。可另一方面,卻是藩國眾多,寄生的武士階層數量龐大,整個日本國兩百多藩,四五十萬武士,那都是特權階層,全靠百姓供養。

    這個時代,許多日本人是貧窮的,麻木的,也是愚昧的,多數人不識字,甚至許多人根本一輩子沒出過遠門。

    他們已經習慣了逆來順受,對於領主的話無比的順從。

    與唐津相鄰的福岡藩,藩主黑田忠之還在宿醉之中,他昨天帶著麾下在博多灣的志賀島打獵,收穫頗豐。

    於是晚上多喝了一點酒,唐國商人販來的唐酒確實厲害,比日本的燒酒烈的多,他喝的也不多,可卻醉的厲害。

    部下將他喚醒,向他報告說博多灣外出現了唐船。

    不過現在霧很大,只知來了唐船,並不知道來的是商船還是軍艦。

    黑田忠之揉著腦袋,靜下來想了想,唐國商船已經很久沒來了,福岡雖臨唐國租界很近,可最近唐國的商船不再與日本通商,反是大量的軍艦往日本而來。

    唐國一直聲稱要討伐日本,幕府那邊一直還在斡旋。不過到現在,也還沒有一個結果出來。黑田忠之一直以為,唐國應當不會大舉入侵,但可能會武力威嚇一番,迫幕府開放銀銅出口,加大貿易,甚至說不定還會再割幾個島做租界之類的。

    他心裡有些不以為意,這麼久了都還沒打起來,估計是不會真打了。

    突然,博多灣內傳來一陣雷鳴之聲。

    黑田忠之腦子一懵,酒已經全醒了。

    他也算是一員老將,立即聽清了這不是什麼雷聲,而是火炮射擊的聲音。

    炮聲響起之後,便再沒有停歇,連綿不絕。

    聽這炮聲規模,黑田腦門直冒冷汗,這意味著是許多門大炮在射擊,超過百門,甚至數百門。這麼多炮,來的可能是一支艦隊。

    他急急忙忙的跑向城中心的天守。

    那裡是福岡城的最高處,能夠遠望到博多灣的情況。

    登閣遠眺,然後他就呆住了。

    博多灣的海霧裡,不時閃過一團火焰。

    那是船上的火炮在開火,通過千里鏡,他看到無數的火團閃過,那意味著無數的火炮。

    一條戰艦從霧裡鑽出,那是一條三層炮甲板的巨艦,擁有一百多門火炮。

    下一刻,第二條船,不,是無數的戰艦。

    他們,蔽海而來!

    黑田看到的戰艦,確實超過百艘,這是東海艦隊的第七、第八兩個艦隊,加上皇家特遣艦隊的第五艦隊以及北海第一和第二艦隊,三大艦隊抽出了五個分艦隊,總共是七百多艦戰艦,其中主力戰艦就達到了五十多艘。

    隨同艦隊來的,還有這五個艦隊的陸戰部隊,海陸總計五萬人。

    福岡西臨唐津、東領長州、南領佐賀,北鄰對馬。

    這個擁有五十多萬石高的福岡藩,是九州的大藩之一,漢軍早就已經瞄上了他,唐津是第一個目標,而福岡緊隨其後。只要打下福岡,那麼九州的強藩就少了一個,同時歸順大漢的平戶、佐賀、長州幾藩就能連成一片。

    「馬上向江戶求援,唐國唐國大舉進攻,戰艦蔽海,白帳摭天,不計其數!」

    黑田感覺心臟刺疼,一口氣快喘不過來了。

    他怎麼也想不到,唐國真的說攻就攻,而且直接就衝著福岡藩來了。本來他以為,就算唐國要征討幕府,那也應當直接衝著江戶去啊。

    要不然,你也應當去攻打德川家在日本各地的天領。他福岡藩不過是個外樣大名,既非親藩也非譜代,更不是幕府直轄天領,你怎麼就衝我來了,真是嗶了狗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2
第648章 閃擊戰

    指揮著五支艦隊向福岡發起突襲的是征倭大將軍劉允升,在鄭聯指揮著第七艦隊以一個時辰就拿下唐津後,劉允升奉皇帝旨意率領四個分艦隊過來,五支艦隊匯合,向著福岡殺了過來。◇↓◇↓小說。¥

    此時,劉允升就站在自己的旗艦上,現著摭天蔽海的戰艦和不計其數的精銳戰士。站在甲板上,他望著遠處的福岡港,心裡充滿著興奮。

    唐津城的順利攻取,證明了日本人果然並沒有多少防範。這簡直是讓人難以相信的事情,大漢早在去年就已經宣佈要征討日本,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源源不斷的軍艦和士兵還有戰備物資運到平戶等租界,可日本人居然還沒有認真防範。

    身為此次東征的統帥,日本人越是沒有防備,那這場戰役就會越輕鬆,越早取得勝利。劉允升不在意別人會不會說他贏得太輕鬆,他只要贏就好,贏的越輕鬆當然越好。

    站在他身邊的是他的兄弟劉允貞,前任雲貴總督,皇帝已經任命他為日本總督兼九州省巡撫。進攻才剛開始,可朝廷卻已經開始把日本分為三省,其中九州島及周邊的五島、對馬等島為九州省,也就是日本原來的西海道統統劃為九州省。

    而原來的南海道、山陽、山****和畿內道,劃為出雲省。

    本州島東部的北陸道、東山道、東海道以及北海道則為扶桑省。

    劉允貞現在比他的兄長還急著早點打下日本,哪怕皇帝的策略是先拿下九州,一步步吞食掉日本。早點打下日本,他這個日本總督才能算數,只打下九州,那他就只是九州省巡撫。現在只拿下一個唐津,他頂多算個知縣。

    福岡藩是五十萬石的大藩,全日本諸藩中都是排的上號的,他一家就獨佔了築前國,福岡藩下有一個支藩秋月藩。

    不過劉允升根本沒把福岡藩放在眼裡。

    在日本也呆了段時間。他很清楚福岡藩的虛實,整個西海道都是些不受江戶幕府待見還深深防備著的外樣大名。僅看幾年前的天草之亂,一群信教農民做亂,結果九州的大名們討伐幾次都沒成功。最後還得幕府四處調集了十幾萬人馬過來,還死傷近萬才平定這個叛亂,還全靠的是對方早就糧絕。

    可以說,江戶幕府掌握了日本實權後,整個日本的封藩實力其實是大大下降了的。此時的日本諸藩。絕沒有當年征朝時的那般勇猛能戰。

    幾十艘主力艦早沉錨定船,然後側舷對著福岡港口就是一頓猛轟。在主力戰艦的炮火掩護下,輕型的護衛艦護衛開路,護送著運輸船把士兵送上岸。

    黑田忠之看到鋪天蓋地而來的大漢戰艦,心裡終於明白了,原來大漢說討伐日本不是說的完的,也不僅僅是討伐江戶幕府,而是要討伐整個日本國啊。

    他顧不得抱怨幕府的銀銅出口禁令導致的漢軍來伐,他知道憑自己的實力,絕擋不住漢軍的猛烈進攻。

    黑田忠之下達了一條命令。立即棄城撤退。

    博多灣已經被漢軍佔領封鎖,他們只能走陸路,往南撤。往築後撤,那裡有久留米藩的有馬家,柳河藩和三池藩的立花家。這幾個只是小藩,但再往南就是肥後國的熊本藩細川家,那是五十多萬石的大藩。

    實在不行,還能再往南撤,那邊是鹿兒島的薩摩藩島津家,島津家向來是九州強藩。

    反正。黑田根本不打算跟漢軍硬拚了,沒的拼。

    此時黑田細思,其實早在去年底,漢人就已經說過要討伐了。只是當時他們都沒怎麼在意。可惜現在後悔都晚了。

    海軍已經在尋找合適的登陸場。

    博多灣地形也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海岸多為沙灘,並沒有什麼大潮,適合登陸的地方很多。

    漢軍的情報人員早就把博多灣詳細的情報上報給了軍隊,海軍的參謀們也早就預設好了登陸場。此時直接按照預設的計畫登陸就好。輕型的護衛艦靠近海邊,然後運輸船也到了海岸附近,下錨,放下登陸艇。

    運輸船不能直接靠碼,但沒關係,海軍有許多登陸艇,這種平底船劃漿前進,每船能坐不少人。非常適合搶攤登陸,可以一直衝到沙灘上,前面的船頭還能放下,搭起一座簡單的橋板,讓士兵可以迅速的沖上灘頭。

    預料中的阻擊沒有發生。

    福岡號稱五十萬石,卻連八萬石的唐津藩還不如,唐津好歹還收羅了大批的漁羅什麼的過來攔截了下,又派了幾千人在岸上設防阻擊,可福岡的人什麼也沒做。

    大批的陸戰隊員從運輸船上跳下,坐上登陸艇,劃著小艇飛魚一般的衝向海灘。

    第一條船沖了沙灘,兩名坐在前面舉著盾牌的士兵迅速的扳下拴板,把船頭板放下,成為搭上沙攤的橋。

    快快快,衝衝衝!」

    「班長和一名戰士蹲在船中的那門架設好的山榴炮前,一面緊張的注視著岸上,一面向船上的戰士們迅速的喝令。

    班上的其它八名戰士,都放下了手裡的漿,一個個端起早裝填好的步槍,貓著腰就往岸上衝。

    踩著鬆軟的沙灘,他們終於登陸上福岡的海灘。

    班長最後下船,他和另一名戰士扛著山地榴和彈藥箱。整個班的人都下去後,船上還剩下兩人,他們還要把船劃回去,接送更多的士兵登陸。

    海灘上一片嘈雜,連長、排長、班長們,一個比一個的嗓門大。

    大家拚命的大聲叫喊,喊著自己的番號,叫自己的隊員歸建。

    班和班組成排,排和排組成連隊。

    隊員們上岸後沒急著沖上陸地去,而是在海灘重新集結,組成連排方隊,山地榴炮隊也開始集中起來。

    當第一個營整隊好後,終於吹起號聲,他們隨著鼓聲前進。

    黑田忠之跑的很快,他們匆匆而逃,只來的及帶著家眷和少數細軟逃跑。甚至連放把火燒城都沒時間,或許是沒人想到要燒城。

    當前鋒營到達福岡城下時,才發現這座藩城已經大門洞開,許多日本人正從那裡拖家帶口,攜帶著大包小包逃跑呢。

    前鋒營不費吹灰之力就進入了福岡城,福岡城也是一座新城,和唐津城同時建築,至今不過三十八年歷史。

    城池比唐津稍大,也只是稍大而已。

    入城之後,他們第一時間控制了城門,以及藩廳、府庫、街道,派兵維持秩序,禁止百姓出逃,也禁止日本人趁機做亂。

    很快,第二營第三營一支支陸戰隊陸續抵達入城。

    一些想要趁火打劫的日本人被漢軍當眾格殺,斬首示眾,街道上的秩序很快就安穩下來。

    福岡的武士也遵照著幕府的要求,是居住在藩主城中的,不過黑田逃跑的時候,把這些武士也大多數帶走了,剩下的人,根本無人抵抗。

    何況,不論從數量還是裝備上來說,他們都根本不是漢軍的對手。

    就算是黑田不帶著他的武士逃跑,也一樣打不過漢軍。從裝備上來說,黑田最精銳的自然是他的武士們,他最精銳的部隊裝備的是鐵炮,也就火槍,但不是燧發槍,而依然是火繩槍。這種火槍,是傳自葡萄牙人,經過多年改良的。

    在朝鮮戰爭時期,日本人的鐵炮隊確實精銳無比,遠超朝鮮和明國。但到了此時,他們依然還在用這種鐵炮,並沒多大進步。這種鐵炮,連劉鈞早幾年前裝備部隊的迅雷銃都不如,更別說跟現在的新式燧發步槍相比了。

    漢軍的燧發步槍,不論是發射速度還是射擊準度,都遠超日本人的鐵炮,何況還操作簡單,更不懼風雨,定裝子彈加上刺刀的組合,既可遠攻也可近戰。特別是那把刺刀,採用的可是特別煉製的鋼鐵打造而成,一把刺刀就不弱於日本人的倭刀。

    何況,漢軍除了步槍外,還有港口上的戰艦火炮支援,還有山地榴這樣的輕型火炮協同支援作戰。

    許多戰士還配有水雷,軍官們基本上都配有手槍。

    這樣武裝到牙齒的精銳,豈是日本這種已經承平幾十年,被不斷削弱的封藩軍隊可比。

    黑田對自家的底細還是清楚的,也知道漢軍的犀利,因此見到漢軍突襲,立即就跑,根本不做任何抵抗,那只會是無謂的犧牲。

    當年朝鮮戰場,日本鐵炮最犀利,明國大炮最猛,而朝鮮人的弓箭和水師也很厲害。不過到了如今,日本人在大漢軍隊的面前,已經毫無優勢可言。

    「立即向陛下報捷,龍漢二年四月初八,我軍艦隊突入博多港,向福岡發炮百餘發。福岡藩主黑田忠之聞之膽氣俱喪,不敢迎戰,率部棄城南逃,我軍不折一兵一卒,兵不血刃,佔領福岡!」

    劉允升登岸進入福岡城後,陸戰部隊的將領們請求追擊黑田。

    「黑田南逃後,西南是佐賀藩,正南是久留米藩有馬家,西面是小倉藩細川家,以及東南的森藩久留島家。我認為黑田最有可能直接往正南逃跑,久留米藩的有馬家南面緊挨著的就是熊本藩的加藤家,久留米藩有三十三萬石,而熊本藩有五十二萬石高,都算是九州的大藩,何況南面還有鹿兒島的薩摩藩島津家,那是九州第一大藩。」(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