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稱雄 作者:木子藍色 (已完成)

 
regn13 2018-3-31 23:21:5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87 138261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77章 犁庭掃穴

    九月初的黑龍江幹流河上,依然是陽光明媚,正午的太陽甚至曬的人汗流浹背。

    童海峰還不知道自己的這支特遣大隊,已經被皇帝正式授予了黑龍江艦隊的番號,更不知道自己已經晉陞為黑龍江艦隊司令了。這支帝國最年青,同時也是戰艦數最少等級最低的艦隊,既是內河艦隊也負責黑龍海以及黑龍海峽甚至西伯利亞海峽等北方廣闊的海域。

    他甚至已經被晉陞為了後軍校,其陞遷速度驚人。

    此時,他率領著自己的特遣編隊,已經離開了臨江堡,繼續往上游駛去。過了臨江後,黑龍江的幹流段,已經完全是女真人的勢力範圍了。他們不時的能看到兩岸邊的女真人。

    童海峰已經讓艦隊實行戰時狀態,保持著高度的警戒,非必要時,也不再去掃蕩兩岸了。這裡已經是女真人的核心地帶,他們掃也掃不乾淨,就算一時打退了敵人,可也不可能在這裡建立起兵站。

    現在童海峰只希望能夠早點越過這段河域,早點趕去上游。但他心裡也清楚,自己一路上時間耽誤的太久了,如果總兵李信真的指望他去救援,肯定晚了。他相信帝國的陸軍肯定比他們更早到達,起碼也能從女真人的背後牽制他們,帝國陸軍和蒙古軍完全可以從興安省進入黑龍江的上游支流,然後沿河而下去增援李信。

    黑龍江兩岸邊,經常能看到女真騎兵的身影,但在江上,卻一直沒有看到女真人的船隻。也許女真人很清楚的知道以漢軍這支艦隊的強大,他們就算弄出一些小木船,也不可能攔的住漢軍軍艦。

    「保持警惕,切不可輕敵大意,這裡可是女真人的控制範圍。」童海峰高度警惕,對艦隊下了嚴令,航行時放慢航速。只在江心航行。艦隊保持編隊航行,但又保持著足夠的距離,避免敵人用火攻、鐵索、沉船、漂木等來進攻,一旦遇襲。有足夠的空間,也好避讓。

    此外,自過了臨江後,他們就儘量不再靠岸,吃住全在船上。艦隊的前面。都有巡邏艇早早放出去數里,以防埋伏,艦隊的後面,也都遠遠吊著幾條巡邏艇,看護後路。艦隊左右,也有巡羅艇穿行,他們負責的是通信聯絡,萬一遇襲,旗令不通的時候,可以用這些巡邏艇迅速傳達軍令。

    艦隊如臨大敵。十分小心謹慎,畢竟女真人曾經還是很強大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童海峰這樣少年時部聽說過無數韃子凶悍傳聞的人,一直對女真人還有些陰影。

    不過一連航行了數天,預料中的襲擊並沒有出現。

    但是在左岸,一支有一支女真人的輕騎小部隊,一直跟隨著他們的艦隊,不像是要攻擊他們,更像是在監視他們。

    「若是一直這樣平安無事。頂多再有半月,我們就能到達雅克薩了。」艦副非常滿意這些天的平靜。

    「哪有這麼簡單,就算這一路沒事,可到了瑗琿。肯定得有場硬仗。」童海峰不相信女真人會輕易的放他們這支艦隊過去,唯一的解釋,就是女真人在等候時機。最好的時機,當然是在瑗琿,那裡是如今女真人的新都,也是他們的大本營。重兵把守,說不定還會有炮台和船,想要衝過封鎖,會非常的難。

    黑龍江上游南岸,大興安嶺東麓,呼瑪爾寨。

    呼瑪爾寨得名於呼瑪爾河,呼瑪爾為達斡爾語,意為高山峽谷不見陽光的急流之意,這裡是達斡爾族的世代居住的領地。

    不過在此前,女真人的征討中,已經奪取呼瑪爾寨,甚至一路打到上游的鐸陳。

    但就在半個月前,上游開始對呼瑪爾的清軍發起了一波猛烈的反攻,無數索倫部落戰士乘著木筏順流而下。

    清軍拒寨而守,結果他們被猛烈的攻勢打懵了頭。

    來的不僅有鄂溫克人,也有鄂倫春人還有達斡爾人,此外還有蒙古人,甚至還有漢軍。最要命的還是這些來自各部族的戰士,不再拿著簡易的長矛和弓箭,而是人人端著一桿火槍,甚至在線列展開的步兵後面,還有一門門的火炮。

    僅僅半天,清軍在黑龍江上游最前線的這座堡壘陣地,就被攻破了。駐守這裡的三千清軍,連逃都沒來的及逃走,不是戰死就是被俘。

    現在,這個距離清軍瑗琿大本營只有不到五百里路的上游陣地,已經成了黑龍江戰役指揮官李信總兵的前敵指揮部。

    小小的堡寨裡,聚焦了黑龍江中上游通古斯各部族三萬多名戰士,另外還有一萬多蒙古戰士,以及數千漢軍士兵。

    這一萬多蒙漢援軍,是從興安省過境,然後到達黑龍江上游支流額爾古納河乘船而下,趕到雅克薩增援的。他們的到來,讓一直死死苦撐著的李信等人,無不歡欣鼓舞。李信帶來的彈藥早就打完了,火槍也就成了燒火棍,火炮純粹成了擺設。

    好在他在黑龍江上游兩岸,招募了數千獵人戰士過來,後期又陸續有許多得到消息的各部族帶人前來增援。

    靠著頑強的意志,他們死守著幾座堡寨,總算撐下來了。

    不過在這場戰鬥中,李信也清楚的感受到了清軍已經並不如傳聞中的那麼厲害了,清軍中也出現了許多老弱,甚至有不少海東、海西女真人,那些人對這戰爭並不怎麼用心。至於那些被強徵的索倫等各部,更完全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加之女真退守黑龍江後,早不復當年,軍隊不過北上五百里作戰,他們的後勤補給已經問題不斷。

    李信等人奪下呼瑪爾後,附近和達斡爾等通古斯各部,更是群起響應,那些原本對女真人臣服的部族村寨,此時也完全又倒向了官軍,出兵出糧,響應抗清。

    更多的好消息,不斷的傳來。

    關外軍區和塞上軍區還有蒙古諸侯抽調的聯軍一路北上,女真人在內興安嶺一線佈防攔截,試圖將大軍擋在山南。

    可在朝廷大軍的火炮攻擊之下。清軍費盡心力建起的那道堡壘防線,正被一個接一個的拔除。

    如今女真主力已經都調去防守南面防線了。

    「諸位,是時候到我們反擊的時候了,朝廷的大軍一路高歌猛進。女真人在伊拉古爾山和小興安嶺一線設下的防線,正在節節崩潰。他們已經無力再防範我們了,這個時候,正是我們順江而下,直搗敵穴的大好時機。」

    呼瑪爾聚焦的三萬通古斯各部戰士們。都激動不已。以前大家臣服女真,向女真人進貢,結果女真人得寸進尺,索求越來越多越來越無度。那些女真人恨不得把他們所有的肉乾魚乾和馴養的馴鹿都奪走,還要把他們全帶去打仗。

    但漢人不同,漢人幫助他們對抗兇猛的女真人,給他們帶來的藥品,帶來了武器,幫他們奪回家園。

    各部的族長首領們,早已經都向那位義氣的大漢李總兵大人發過誓。永遠效忠大漢帝國,成為帝國子民。各部的獵人們,如今都成了戰士,且全部加入了帝國的預備役,成為了帝國民兵。

    他們不清楚什麼叫預備役,也不是很清楚民兵是什麼兵,但他們都聽明白李總兵所說的,凡是加入帝國預備役,並且成為一名民兵,那就能得到一把燧發槍。以後還能用獵物換取子彈。不加入預備役,不成為帝國的民兵,就不能得到燧發槍,也無資格購買。

    見識過燧發槍的各部族青壯們都清楚這東西的強大。比弓箭射的遠,射的狠。許多部落青壯,都稱燧發槍為雷火,也有叫天雷的,有叫天火的,總之。在他們看來,這是無比神秘且強大的。

    擁有這樣的神火,再不用畏懼熊和狼,也不用再怕女真人了。

    李信用了三萬外銷型火槍,就成功的把黑龍江中上游的通古斯各部收服了,並把各部三萬名青壯編為了帝國的民兵。

    三萬支燧發槍而已,李信認為很划算。燧發槍現在的造價本就已經很便宜了,更何況這種外銷型的,只要擊敗了女真人,以後這一帶就真正是帝國掌握了。現在趁面收服各部,也算是與各部打好關係。

    別的不說,他給各部發了三萬支燧發槍,可各部也不是空手白拿,他們都向朝廷進貢了一批貢物,他代收下來了。如今在雅克薩,各部族進貢的貢物,堆了數個大倉庫。

    鹿葺、鹿胎、鹿鞭、人參、珍珠、黃金、銀子還有各種珍貴的貂皮、熊皮、鹿皮等皮張。每一樣都是好東西,鹿葺人參那是極珍貴的藥材,那些天然的大塊金子,更是讓人驚嘆。更別說在中原和歐洲都極為搶手的貂皮了,隨便一張也是值上百塊銀元的。

    把那些貢品運回京,隨便一倒手,那收益也遠遠超出三萬把火槍了。何況這些部族臣服帝國後,以後這裡就是帝國的疆土了,帝國在這邊收購皮毛,出售各種工商物品,甚至在這邊挖礦等,這收益更沒的說。

    再說了,有三萬帝國民兵在這北疆,還能對蒙古諸侯等起點平衡作用。萬一哪天有蒙古諸侯作死,那他們背後的通古斯漁獵部族,可就是一把鋒利的尖刀,隨時威脅著他們的後背,弄不好就要挨捅。

    戰爭還沒有結束,許多膽大的漢商就已經湧到黑龍江上游來了。收購皮毛的,販賣各種煙茶鹽酒糖,火柴肥皂蠟燭油燈燈油的,衣服布匹靴子,甚至針線吊鍋水壺的,總之,如今人的商業頭腦靈活著呢。

    這麼一大片未開發的商業處女地,擁有二三十萬人口呢,得多大的一個消費市場,更何況他們手裡的那些各種皮張草藥等,多好的商品,收購過來轉手就能在中原大賺一筆。

    還有一些實力更大的商人,他們直接就瞄準了各地的礦產。目前皇家的人,已經到了尼布楚,他們聽聞了尼布楚有大銀礦產,立即派了堪探隊過來,等確認過後,立即就已經申請建立尼布楚銀礦,目前一邊在京師申請開採手續證件,一面都已經在籌備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建立尼布楚銀礦開採公司。

    而不知道什麼時候流出的消息,現在許多人都聽說了額爾古納河和石勒喀河以及那些更小的支流裡,有許多金砂。於是乎,大批的淘金者,已經顧不得這邊的戰事還沒結束,正大批的湧來淘金。

    還有些更有頭腦的傢伙,他們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機,也趕了過來,他們並不淘金,而是準備在這邊的淘金營地開酒館飯店客棧茶樓,甚至有的傢伙還準備開青樓,也有準備開賭場的,也有打算開雜貨店,賣淘金工具的,總之,一股淘金熱已經形成,無數的人將湧進黑龍江的上游。

    連李信自己,都早就已經通知了北海的商舖裡的人,讓他們組織一批貨物過來收購這裡豐富而又廉價的皮毛和藥材。

    甚至仗著自己在這邊的熟悉,他還替尼布楚銀礦向鄂溫克尼布楚人談成了協議,使得這個銀礦開採再無阻礙,達成這個協議後,李信順便也就在尼布楚這個前途無量的礦產裡入了一股,雖然股份不是很多,但卻絕對是一本萬利。

    不過李信也沒有忘記自己來這裡的初衷,是來救援索倫諸部的。而現在,既然皇帝已經如此信任他,讓他做了西波爾總兵官,還特別任命他為黑龍江戰役總指揮,統領對女真人的這場戰役,那他當然不會光顧著掙錢。

    趁此機會,滅了女真,將這個曾經的寵然大物徹底剷除,想想將來自己將因此戰而名留青史,李信這個骨子裡的讀書人,也不由的興奮的眼楮發光。

    「神聖皇帝陛下保佑我們滅掉女真人!」

    李信高呼。

    一大群蒙漢將士也齊聲高呼,「陛下保佑,滅掉女真!」

    許多通古斯部族戰士不知道那些漢蒙的安答們喊的是什麼意思,但也無法止住他們跟在一起允呼。

    「士氣高昂,軍心可用,傳令下去,明日四更造飯,五更出發,直搗敵巢,犁庭掃穴!」(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78章 勞改犯

    重陽節後,隨著那個日子越來越近,杜山也越來越有些心神不定。再過些天,就是他離開這裡的日子了。

    他現在所在的地方是湖北竹山的湖北銀礦公司,但他並非這家公司的員工,而是湖北鄖陽第八勞改大隊的一名勞改犯人。第八勞改隊和湖北銀礦公司有勞務合同,勞改犯人為銀礦公司挖礦勞改。

    又一個班幹完,杜山和同隊的隊友們從井下上來,又髒又累。上井好,大家一起去洗澡。過了九月,大浴室已經有熱水供應。沖一個熱騰騰的淋浴,然後再去大熱水池裡泡一泡,一天的疲憊能去掉大半。

    浴室裡,今天有些與往常不一樣。

    上百名隊友也是獄友,都知道杜山過幾天就要離開了,大家今天為他準備了一個儀式。

    站在沐浴頭下衝掉身上的污漬,他走到那張椅子前。

    老王頭笑呵呵的站在那裡,等他坐下,便打開了自己的小箱子,那是一個剃頭修面的工具箱。

    一剪一剪下去,杜山頭上本就不長的短髮,紛紛落下,露出青色的頭皮。剪完之後,老王頭給他沖洗了一下,又拿出了一把剃刀,熟練的把那短寸刮的乾乾淨淨,露出一個 亮的光頭。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這裡的勞改犯人們就有了這樣的一個習俗,刑滿出去之前,要刮個大光頭。

    管教今天給了大家多一些的時間,並沒有來干預大家的這個傳統。

    老王頭也是一名勞改犯,過去是待詔。不過可不是什麼大官,而是一個理髮的。雖然古代中國男人留長發結髻,但也一樣需要修理頭髮。和茶樓夥計被叫茶博士,醫生叫大夫一樣,理髮的了有個很厲害的別稱,叫做待詔。

    老王頭的理髮修面的手藝很高,但早些年他曾經加入過流民叛軍,在被當時的楚軍俘虜後。被送到了這裡勞動改造。因為年紀大,管教也給了照顧,讓他負責浴室燒開水,以及給犯人們理髮。

    「重新做人嘍!」

    理髮、刮面、修胡須、掏耳朵。一番熟練的動作下來,杜山已經變的十分精神了。

    理完發後,杜山脫去浴巾,走到獄友們燒的那堆火前,就這樣光光的跨過去。獄友們輪流接過柚樹枝條,在杜身身上輕輕拍打。

    儀式完成,管教也適時的出現,他拿來一套全新的麻布衣服鞋襪。

    「跟大家告個別吧!」

    杜山看著相處了三年的獄友們,笑了笑,「大家認真改造,爭取早日出去。兄弟我先出去一步,到外面等大家。」

    「龜孫子,快滾吧。」老人笑喊著。

    「你奶奶的,到了外面老實點。別再回來了。」

    帶著大家的祝福,杜山換上了全套的新衣服鞋襪,頭也沒有回的出去了。按這裡的習俗,就是離開的時候千萬別回頭。

    雖然刑期還有好幾天,但這裡的規矩是,犯人可以提前一週離開監舍,到外面的一處房子裡度過這最後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他們不需要再去勞動改造,可以給他們一個離開前的最後準備時間。

    出了監區,管教帶著他去了獄長的辦公室。路上,還給了他一支菸。

    獄長辦公室裡,獄長放下手頭的工作,對杜山道。「坐。」

    「是。」

    三年的勞動改造,讓杜山身上甚至有了點軍人的整肅風氣。他坐下,腰也還挺的筆直,雙手擱在膝上,不動如松。

    監獄長從旁邊取出杜山的檔案,其實不用看。他對自己臨裡的這個犯人也相當瞭解。

    杜山,湖北鄖陽人,宦官子弟出身,讀過書。杜山的出身很好,他的祖父曾經做過知府,後來被免官回鄉,杜家在鄖陽老家也有不少的田地,日子依然富裕。他父親還是個秀才,後來改為經商,生意做的不錯。但後來流民造反,杜家遭遇滅頂之災,他們家的錢財糧食被搶,房子被燒,父母兄弟等被殺,杜勳被裹挾進了農民軍中。

    渾渾噩噩的過了幾年,直到被官軍擊敗俘虜。因為他當時在農民軍中已經屬於一個小頭目,最後被判了五年勞改。

    在獄中度過了一段艱難時間後,他去了湖北銀礦在竹山縣的一個礦產,下井採礦,一挖就是三年礦。這三年裡,杜山的表現一直很好,積極改造,因此得到上面的幾次表揚,還獲得了極其難得的幾次減刑,最終,服刑三年後,他得到了提前釋放。

    「杜山,你對以後有什麼打算?」

    杜山有些茫然,是啊,有什麼打算?他的家早就破了,曾經的明朝也亡了。如今是大漢新朝,他們在勞改的時候,除了下井挖礦,管教也在晚上給他們開學習班,組織大家學習認字。他們認字學習,多數時候是直接拿報紙學習的。因此對於外面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也聽聞了不少。

    對於外面的那個世紀,他既有些嚮往,又有些恐懼。

    他甚至都有些習慣這裡的生活了,除了一開始時報恐懼不安,這兩年多來,他早已經慢慢習慣了這裡的一切。

    勞改隊裡的生活並不是那麼的可怕,在這裡,除了沒有自由,其餘也還不錯。管教們安排他們做事,每天什麼時候起來什麼時候睡,甚至什麼時候上工什麼時候下工,什麼時候洗澡什麼時候吃飯,都有嚴格的規定。

    但說起來,這裡的勞動強度算不上很高,吃的也還不吃,隔三差五的還能有頓葷腥,每天都至少能吃飽。更別說還有熱水澡,還有不錯的監舍。

    甚至比起他在叛軍裡的那幾年,都要好的多。那時的他們,整天擔驚受怕,甚至吃不飽穿不暖,整天疲於奔命。

    監獄長看著這個才不過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勞改隊裡各種各樣的勞改犯多有,但基本並沒多少什麼真正罪大惡極之人。那種人,也不可能留在中原之地,多是被押到邊疆去了,呆的是防禦警戒等級最高的地方。

    他這個勞改隊裡。多數都是如杜山這樣的人,要麼是些曾經的農民軍,要麼就是一些趁火打劫的山匪水賊,還有一些則是些坑蒙拐騙的。在皇帝那嚴厲的嚴打旨意下,開國之初,亂世用重典,無數的人被送進了一個又一個的勞改隊進行勞動改造。

    據說,到龍漢二年時。總共有將近五百萬人在各個勞改隊裡勞動改造,不但有男也有女,有漢人也有外族,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的都有。這些人或是長達二三十年的刑期,或者只有一兩年的刑期。

    用皇帝的話說,亂世須用重典,必須採用嚴打手段,狠剎一下徹底失控的風氣。如今各地的治安等確實大為好轉,但也使得大漢有五百多萬個勞改犯。

    這些犯人在朝廷的安排下。在一個個的礦場、農莊裡勞改,實際上也是自給自足,甚至還為朝廷創造了不少收益。

    現在天下形勢大為好轉,按皇帝的旨意,對於這些勞改犯們,也要慢慢的放出來。畢竟,朝廷的目的是懲前毖後。從龍漢二年起,對於那些勞改犯人,只要改造較好的,便要給予減刑。爭取在未來幾年裡,除了那些實在罪大惡極的,絕大多數勞改犯人,都應當給予減刑。力爭每年減少起碼一百萬勞改犯人。

    監獄長拿出了一個信封,推到杜山面前。

    「這是你的安置費,一共三十塊錢,確認無誤後,簽個字。」

    勞改犯基本並不呆在監倉裡,而是進行封閉的勞動改造。比如他們這個勞改隊,就與湖北銀礦簽訂了開採合同,他們負責一個礦的開採工作。銀礦按他們開採的礦量給予工錢,這些錢勞改隊收益後,一部份用以勞改隊管教等的薪水,以及勞改隊的開支,包括勞改犯們的食物衣服等開支。

    每個勞改犯每月還能拿到一筆生活費,這筆錢可以用來購買些煙茶糖等供應之外的物品。

    而每個勞改犯其實是有工資的,每個月都有薪水,但平時每月只發放一筆不多的生活費,並從中扣除部份做為他們的伙食費和服裝費。剩下的,則被存在各個的帳戶上,等到他們出獄的時候,做為他們出去後的安置生活費。

    這種模式下,各個勞改隊,朝廷並不需要補貼錢,反而開掉犯人薪水後還有不少的收益。犯人的薪水比外面的工人稍低,但不會低多少。

    如杜山,過去三年一直在井下採礦,而井下很辛苦,薪水向來就比較高。到今年,他每月的薪水幾經上調後,已經達到了每月四塊銀元,這比井上的每月兩塊要多出一倍。五塊銀元,能買到兩百斤大米,就是放到外面,也已經算是比較高的收入水平了。

    第一年兩塊,第二年三塊,今年四塊,扣除掉平時發掉的生活費和扣掉的伙食費等,現在擺在杜山面前的那個信封裡,還裝著七十二塊銀元。

    這已經是很大一筆錢了。

    杜山望著那個信封,有些感慨。這大漢朝確實處處體現著與前明的不同,做牢不但能吃飽穿暖還不用挨打受虐,還能偶爾吃肉,更別說還有錢可以買點菸酒。管教們既不會虐待他們,也不會向他們索賄,曾經有人這樣幹過,後來也被扔進了勞改隊,那傢伙後來被他們欺負的很慘。

    現在勞改了三年,自己整個人都長的很壯實,更別提居然還有七十二塊銀元,若是折成銀子就是三十多兩。這在過去根本不敢想像,若是在前明,蹲三年監,若是家裡沒錢打點,早就累死或者病死了。

    「這是你們應得的,一碼歸一碼。你們犯了罪,就應當勞動改造,但你們的勞動付出,也是有回報的。你也別嫌少,雖然同樣的井下挖礦,外面的工人每月至少有八塊銀元,但你們和他們不一樣,你也放心,我們一切都是按照朝廷的規矩,該扣的我們扣了,不該扣的,我們一分也沒扣,這七十二塊,有一個詳細的明細單子,就在信封裡,你自己可以看。」

    「我相信朝廷。」杜山收起了信封。

    「你有地方可去嗎?」

    「進來前,家裡就沒人了。」

    監獄長點點頭,「若是這樣的話,我倒是有個建議,最近朝廷在關外的興安省內石勒喀河邊尼布楚發現了一個大銀礦,銀儲量很高,現在已經在組建尼布楚銀礦公司,招募資金,並招募人手。你在這個銀礦挖了三年礦,有經驗,而且還識字,我覺得你可以去尼布楚,那邊的薪水不錯。若你有意,我願意給你寫一封介紹信。」

    杜山問,「我是個勞改犯,他們願意用我嗎?」

    「這個你放心,勞改犯也是人,那只是代表你的過去而已,現在你已經完成了勞改,當然不一樣了。」

    「不過你也要明白,尼布楚離京師數千里之遙,那裡冬季漫長而又寒冷,去那邊的話條件會比較惡劣,但也有個好處,就是薪水會比在中原的同類礦上高。中原的銀礦上井下採礦一個月最多只有八塊銀元,但到了那邊,同樣的井下工作,一個月卻起碼十塊起步。而且,尼布楚是一個新礦,你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又年輕還能寫會算,說不定還能應聘上個管事呢。」

    不需要監獄長再多說什麼,杜山已經下了決心。

    「多謝監獄長,請您幫我寫封介紹信,我決定去尼布楚公司應聘。大人,不知道要去哪應聘,京師嗎?」

    「不用這麼麻煩,我們這裡就有一個尼布楚公司的人,他們現在正在全國各個銀礦上招人呢,你既然願意去,我一會就讓人帶你過去見他。」

    湖北銀礦也是隸屬於皇室的產業,現在的尼布楚也兩樣是以皇室為主導的產業,因此這種看似挖人的行為,卻是再正常不過的舉動。

    當天,杜山見到了尼布楚公司的人,一番面試後,成功的被招募進去了,甚至還因為有監獄長的介紹信幫杜山說話,杜山還真的得到了一個採挖組長的職務,薪水從十五塊一月起。

    監獄得到這消息也非常高興,他的勞改隊裡不但釋放了一個犯人,而且還成功的幫他安排了新工作,這可是能給自己的工作考核加分的。(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79章 兼併朝鮮

    龍漢二年九月中旬,大漢帝國神聖皇帝御駕親臨朝鮮國都漢城。◎,

    原本這並不在皇帝的行程之中,但由於朝鮮國王突然病危,隨時可能駕崩,漢城的朝鮮兩班貴族們為了朝鮮王的繼承人問題正斗的厲害,眼看有失控的危險。

    接到錦衣衛稟報之後,劉鈞決定改道朝鮮,親臨漢城處理這一突發狀況。大漢吞併日本後,朝鮮國這個大漢藩屬國就越加的凸出了,畢竟這也是個上千萬人口的大國,若亂起來,對大漢沒有半點好處。

    漢江碼頭,無數朝鮮貴族和官員百姓,都前來迎接大漢天子。這已經是三年內,劉鈞第二次前來漢城。不過上一次來的時候,劉鈞還只是明朝崇禎皇帝的義子,如今卻是大漢天子。如今的朝鮮越來越信賴大漢,不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

    現在鴨綠江南岸以及東海岸諸島,甚至南部海上的耽羅、巨濟等島,都先後成了漢軍的軍事基地和租界,朝鮮的沿海港口,也都向大漢全面開放貿易。

    大漢的海陸軍駐紮在朝鮮的四周,甚至有一支艦隊直接就駐紮在漢城的漢江口不遠,用樞密院海軍參謀長的話說,如果需要,僅駐於漢江口的這支艦隊,就能在一天之內攻佔朝鮮都城。

    朝鮮在經歷了日本入侵以及滿清的幾次入侵之後,國家虛弱無比。大漢軍隊在朝鮮的駐防,朝鮮上下並沒有人反對,反而大多是持歡迎態度,少數幾個提出異議的官員,無不馬上就被貶官奪職了。

    除了軍事,大漢對朝鮮人影響最大的還是經濟影響和控制。

    早年,朝鮮人吃了日本的虧後,開始閉關鎖國。當大漢進來後,他們全面向大漢開放貿易,結果就是這幾年大漢資本全面進入朝鮮。

    現在朝鮮八道。從京師漢城到南方港口的釜山,到處可見大漢的銀行、錢莊以及各種商行等,上至朝鮮王室、兩班貴族甚至普通百姓,都爭相把錢存進了大漢的銀行。大漢的銀元銅元和銀元券貨幣體系,甚至已經完全取代了朝鮮舊有的自身貨幣體系。

    朝鮮人更喜歡大漢的貨幣,精美好用,不容易做假,也不缺斤少兩。而且大家都樂於接受。特別是銀元券,一張紙而已,攜帶方便,因為其堅挺的信用,現在成為大宗交易的結算貨幣。

    朝鮮人把自己的金銀銅錢紛紛存進了銀行,還有利息可得。而朝鮮朝廷也樂於向銀行借貸,用以購買軍械、官府開支等,王室也借了不少錢,在銀行的建議下,他們干脆用朝鮮的鹽稅和海關以及常關稅做為抵押。而為了保證漢人能得到鹽稅收益,朝鮮乾脆把這些稅收的徵收權利,全部交給了大漢代收。

    因此現在朝鮮的鹽稅、海關和常關稅,都實際掌握在了大漢的手裡。

    這幾年,各種各樣的商品通過海上運到朝鮮,大到軍械,小到火柴肥皂,從玻璃香水等奢侈品,到鐵釘縫衣針等小生活用品,朝鮮幾乎成了大漢重要的商品銷售地。

    一千多萬人口的市場。一塊很大的蛋糕。

    相比起朝鮮本土的商品,大漢的商品更精美,也更便宜。就如一根簡單的縫衣針,朝鮮依然用的是最傳統的手工製造。從鉸鐵條到拔細拋光。再磨細針頭,裝針後邊的鼻孔,然後包裝到一個紙盒裡,一個熟練的工匠,一天最多生產不超過二十根針。這根小小的針,價格也並不便宜。

    可大漢的針廠卻完全不同。他們將針的製造生成了十八道工序,每道工序由一個工人分工製造,十八個人組成一條完整的流水線。每人只做一道工序,第一個工匠拉出鐵絲,第二個工匠把它弄直,第三個工匠把它剪斷

    這樣下來,這個簡易的針廠,每個工人能完成四千八百根針的加工,十八個人就製造出一根完整的針,平均下來,這組流水線,每人平均一天生產兩百多根針,是朝鮮工匠的十幾倍效率。

    而且還有一個更加厲害的地方在於,朝鮮人制針,一個人完成整個工序,需要的熟練工匠。而在大漢的針坊,分工流水做業,每個人只需要掌握一道工序,其中多數工序都非常簡單,根本不用熟練工匠,普通工人就可以完成,甚至有不少環節還能用專門的工具加工完成。

    而且這樣的生產方式,受到的限制非常低,只需要少量的熟練工匠,然後招募大量的工人,就能複製出無數條生產線,將產量百倍千倍的擴大。

    分工合作,以及規模擴大,意味著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這些質量絲毫不下於朝鮮工匠加工製造的針,價格卻比之便宜許多,大量的漢造廠湧入朝鮮各地,迅速的就搶佔了朝鮮的針市場。

    如針一樣事情,在其它各種商品流入中重複的發生。

    物美價廉的大漢製造,一邊讓朝鮮的工匠和商人們大呼狼來了,一面卻又讓朝鮮百姓稱讚不已,紛紛拋棄朝鮮本地製造商品,轉而購買更物美價廉的大漢商品。

    甚至一些勞動力比較密集的產業,一些聰明的大漢商人更是直接跑到朝鮮開設工坊,在本地招募工人,以比大漢本土廉價數倍的薪水僱傭朝鮮人。

    而結果朝鮮人不但不會說大漢商人黑心,反而感激大漢商人給他們提供了賺錢的渠道,連朝鮮官方也感謝大漢商人在這裡開辦工坊,給他們創造了稅收。

    大量的朝鮮產的原材料,棉花、礦產、藥材、糧食等,以極低廉的價格被採購,然後運回大漢。然後在帝國加工的各種玻璃、蠟燭、肥皂、毛線、呢絨、火槍、船舶、馬車、鋼鐵製品大量銷往朝鮮。

    對於大漢來說,朝鮮這近兩千萬人口,已經成了一個相當成熟的市場,既是原材料的供應地,也是加工商品的出口地。

    劉鈞可不希望朝鮮亂起來,混亂就意味著可能影響到現狀。

    「陛下,我們派去的御醫已經確診了,朝鮮國王怕是沒幾天了,回天無術了。」

    「到底是什麼病?」

    「突然中風。」

    現任的朝鮮國王完全是大漢一手扶持起來的,他即位之後,也立即將女兒嫁給了劉鈞,並從此緊緊跟隨著大漢。對朝鮮國王,劉鈞是非常滿意的。

    他如果去世,也是大漢的一個損失。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朝鮮國王沒有兒子,他的兒子在不久前在一起騎馬中意外摔落馬下而死,朝鮮國王的中風,未必沒有受此事的影響。

    現在朝鮮王世子比朝鮮國王先死,而朝鮮國王又並沒有其它兒子,眼看著朝鮮國王中風,且要不行了,朝鮮兩班貴族們圍繞著該選誰來繼承王位,展開了激烈的爭鬥。

    「朝鮮兩班貴族想擁立誰繼承王位?」

    「有部份人想擁立麟坪大君李靭,也有人想擁立鳳林大君李輶。」

    這兩人都是仁祖大王李�蘨漕鄐l,李靭是次子,李輶是三子。當年清軍入侵朝鮮時,李�號假M,他的三個兒子包括世子都被擄回瀋陽為人質。後來漢軍入朝鮮,朝鮮部份大臣兵變,廢掉李�????A迎漢軍入漢城。

    此後大漢收復遼東,李昊兄弟三個被送回朝鮮。

    在當今朝鮮王世子墜馬而死後,朝鮮王中風,因此掀起了世子之爭。原本最有希望繼承的是李�蘂@子李????窗@ 懿瘓們氨┌洩 校 蝗餃 鞘澄鎦卸盡br />
    李犖簸躁魽@笞迕僑捶⑸朔制紓 糠萑擻盜 F,部份人擁立李輶。

    劉鈞眉頭皺了皺,他對這兩個人選一個都不滿意,僅一個他們是李�????坐l的身份,就足以讓大漢不喜了。當初他們的父親可是被大漢支持的朝鮮兵變趕上台廢黜,且隨後暴斃的。他們若是繼位,誰知道他們對大漢是否會心懷怨恨,然後做出什麼不理智的事情來。

    而且劉鈞在拿下了日本後,也對朝鮮有了進一步的想法。

    「朕記得朝鮮不少貴族大臣對我大漢向事心懷仰慕,甚至聽說曾有人提出應當讓朝鮮歸入大漢直轄,成為大漢帝國的朝鮮省。」

    錦衣衛提督馮勝一聽到皇帝這話,不由的心中一動。皇帝這話,莫非是打算把朝鮮也順便吞掉?

    「如今不少朝鮮貴族,確實心向大漢,但如果說讓朝鮮變為大漢的一個省,只怕還會有不少人反對,尤其是朝鮮王室。」

    「如果朝鮮國王也同意併入大漢帝國呢?」劉鈞笑問。

    馮勝沉默,這個幾乎不可能啊。

    「馮勝,朕覺得現在朝鮮大臣們選的這兩個繼承人都不太合適,你去見一下朝鮮國王,轉達一下朕的意思。」

    「陛下,那誰可為繼承人?」

    劉鈞微微一笑,「朕覺得大漢皇子,吳國公劉和坤就很適合,吳國公生母是朝鮮公主,當今朝鮮國王之嫡親外孫。在國王無子絕嗣情況下,朕認為擁有大漢皇室與朝鮮王室雙重尊貴血脈的吳國公,非常適合朝鮮王世子之位。」

    馮勝目瞪口呆,一時間有些轉不過彎來,讓大漢二皇子吳國公去做朝鮮王世子?

    這是要漢朝合併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80章 狗急跳牆

    龍漢二年九月中旬,小興安嶺的連綿山區,細雨綿綿不斷。

    多爾袞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漢軍大舉進攻,絲毫不肯給他們半點喘息的機會。清軍費了半年時間,結果都沒能吞掉上游的索倫各部,屋漏偏逢連夜雨,誰也想不到那些該死的索倫野人,他們寧死不肯歸順大清,卻轉身就跪伏了漢人。

    而從八月就不斷從黑龍江下游傳來消息,一支漢軍的艦隊自海上而來,他們進入黑龍江口後,逆江而上,派駐在下游地區沿河兩岸的清軍和據點,正一支支被擊退,一個個據點被拔除,那些該死的海東女真人也和上游的索倫各部一樣,轉身就投靠了漢人。

    一南一北兩支野人,正跟隨著漢軍向女真在黑龍江幹流中斷的大本營瑗琿殺來。

    如果僅僅只是這兩支人馬,多爾袞還不會這麼絕望。

    現在在南邊,一支漢蒙大軍,正一路北上。

    這才是真正的最大威脅,多爾袞自率部遷到瑗琿後,就在南面的小興安嶺一線修築堡壘,設立防線。他在這一線部署了不下五萬人馬。

    這是大清最後的一支主力部隊了。

    可現在,一個又一個的堡壘被攻破,任他們如何拚命防守,再怎麼佔據地形,弓箭也敵不過火槍,簡易的小炮,也轟不過漢軍的重炮。

    漢軍三面合圍了。

    多爾袞的心情就如這秋季裡連綿的雨一樣,陰冷無比。

    三面都是敵人,三面都在一步步敗退,隨時都有崩盤的可能。到處都需要增援,各地救援的信使一個接一個的趕來,但多爾袞根本已經拿不出援軍了。

    瑗琿城裡,現在只剩下了三千八旗子弟。

    他原本還指望著漠西蒙古人能給劉繼業製造一些麻煩,牽制一些漢軍兵力,甚至當他聽說劉繼業一面對西南的東籲用兵,又一面東征日本的時候。還暗自興奮了許久。認為劉繼業四處出兵,那麼可能不會再北上遠征女真了,他們終於能有個喘息之機了。

    他也因此不顧可能引起海東女真以及索倫各部的反抗,而對這些部族實行強硬政策。增加稅賦,強行把各部按八旗制度劃分,讓他們出兵出糧。海東女真沒反,索倫反了,多爾袞認為可以出兵征服。萬料不到漢人反應會這麼急速,迅速支援。

    也許大清應當繼續北撤,越過黑龍江,撤去精奇裡江一帶,或者更遠的地方。

    天已經涼起來,用不了多久,這裡就會下雨,然後河流冰凍,萬里冰封。

    多爾袞絕望的搖了搖頭,沒有用的。他們哪怕逃到天涯海角,這些漢人也會追過來的。他們根本不肯放過大清,他們已經沒有力量可以再往北遷了。

    大清的力量一而再的衰減,現在衰弱的不敢想像。今年的對索倫各部的征服,就充分的表現了出來。抽調了許多兵力,打了半年多,卻始終攻不下幾座索倫人的寨子。若是放在幾年前,整個關外地區,誰敢跟女真對抗?

    隨便派幾千八旗兵,就能將他們整族屠滅。

    他的目光又望向南面的小興安嶺一線。這裡是大清最後的主力了。

    可是大清從來不向於防守,他們更強於進攻,凶悍頑強是八旗的風格,他們最擅於集中力量。猛攻一點。當年他們與明軍做戰,就是不管明軍幾路來,他們只一路去。在對付明軍的關寧防線時,也習慣圍點打援,以野戰決勝。

    他們從來不擅長防守。

    更別提這簡陋的防線,到處都是漏洞。跟一個大篩子一樣。

    而且如今的他們缺少軍械糧餉,許多八旗戰士連飯都吃不飽了,有經驗的老戰士也損失太多,現在軍中太多的新兵,甚至許多才十來歲的小崽子。尤其是缺少火器,他們幾乎失去了所有的炮,火槍也少的可憐。

    連箭矢都缺,鎧甲也不足。

    最可怕的還是女真人的士氣被打沒了,過去,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面對漢人的時候,哪怕三千對十萬,人們都不曾怕過。可是現在,卻反了過來。聽到漢軍的名字,已經讓許多人心悸了。更別提聽到漢人的火炮轟鳴聲,往往就能讓年輕的戰士膽氣俱喪。

    建州女真人興起迅速,當他們擊敗了海西女真後,如風捲殘雲一般的掃過了整個遼東大地,甚至征服蒙古朝鮮,吊打大明。可如今,他們敗的更快,勢力不足全盛之時的十分之一。

    如今的戰局已經清楚的告訴多爾袞,他寄以厚望的小心安嶺防線毫無用處。甚至漢人在黑龍江上下游的兩支兵馬,都能隨時打到瑗琿來。

    「王爺,我們能做些什麼?」小皇帝福臨的母親西太后博爾濟吉特氏木布木泰隔著一張珠簾望多爾袞。

    「我們什麼也做不了。」若是在以往,多爾袞是絕不可能說出這樣無助的話的。可這裡只有三人,一個什麼事都不懂的四歲小皇帝,另一個就是個婦道人家的西太后,多爾袞也就不再掩飾了。

    「什麼也做不了嗎?」木布木泰一臉無助。母族科爾沁部族已經被漢人連根拔起了,木布木泰唯一的依靠也就只剩下了年幼的皇帝兒子。可現在漢軍即將兵臨城下,她只能求助於攝政王多爾袞。

    多爾袞長嘆一聲,轉身離開了。

    能派的兵他都已經派出去了,瑗琿城現在就是一座空城,一旦攻來的三路漢軍,任何一路突破攔截,大清就完了。

    距離瑗琿城僅三百里的黑龍江下游,遜河匯入黑龍江的河口處,童海峰的艦隊因為河水暴漲,而不得不暫時駛入了遜河河口,並找了一處稍微水流平緩的河灣下錨停船,士兵上岸紮營避風。

    從黑龍島一路過來,沿途留下了近千名戰士,此時這支艦隊人員卻不減反增,擁有近七千人。

    除了四千艦隊成員,還有三千人搭乘著他們的艦船隨行,這三千人都是下游地區的海東女真各部。這些部族響應童海峰的號召,派出了部份青壯隨行北上征討建州女真。

    營地修在遜河的南岸。這處地方北面是黑龍江,西面是遜河,而東面不遠則是庫爾濱河,四周非常開闊。是一片平原地帶。

    之前派去上游偵察的巡邏快艇帶回了敵情報告,在上游不遠,發現了數個炮台,還有清軍的營地,駐有不少軍隊。起碼有超過五千人把守著那段河段。不但有火炮,還有投石車等,他們甚至在江邊發現了許多木船和木排,想要強行闖過這段江面,估計很難。

    他們把守著附近最狹窄的一段江面,只有百多丈的狹窄江面,使得他們要通過這裡,必然完全暴露在清軍的攻擊範圍之內。

    雖然幾名艦隊都認為完全不懼,以艦隊的數百門火炮的強大火力,能將他們的江邊炮台工事轟的稀爛。不過童海峰還是很謹慎的。

    尤其是這裡距離瑗琿還有三百里遠,這個關卡絕不會是最後一個,這只是第一個,後面肯定還有更強的攔截。

    現在河水洶湧,童海峰打算等江水平穩點再考慮。

    七千人馬輪流上陣,冒著雨幹了三天,在那塊開闊平地上建立起了一座大營。

    童海峰打算暫時在這裡紮營,然後派幾支偵察隊出去,打探敵情,看能不能弄明白如今這裡的具體情況。他相信朝廷一定還有陸軍進攻。若能與他們取得聯繫,自然更好。

    下了幾天的雨終於停歇了,忙碌了幾天的將士們,也終於能夠擺脫那潮濕的衣服。能裹著毯子在帳篷裡睡個好覺。

    一夜相安無事。

    清晨,營地被一片濃霧所籠罩,能見度只有不到十米。

    營地裡的士兵們依然在睡覺,只有少數士兵在值班。遠處的河流傳來澎湃的水聲,除此外,只剩下靜悄悄的營地。

    周洪四點鐘換過的崗。他和另外四名海軍軍官候補生們代替還在艉樓裡睡覺的艦長,船上大半士兵都已經上岸在營地裡休息,畢竟船上究竟擁擠,海員和炮手們都得睡在大炮上的吊床裡,那味道絕對稱不上舒服。

    瞭望手站在高高的桅杆上,卻什麼也看不到。

    周洪舉著千里鏡做了幾次徒勞無功的嘗試之後,也放棄了。

    營地裡,一隊海東女真部族青壯背著弓箭挎著鋼刀走出營地,向那迷霧中走去。他們是去打獵捕魚,一支七千人的隊伍,每天的消耗是極大的。雖然船上也攜帶了不少糧食還有罐頭,但既然上了岸紮營,有機會還是打點新鮮的獵物更划算。

    尤克勒頭戴著虎皮帽,身上穿著虎皮衣,背著弓,挎著刀,手持著一把激達。

    這種名為激達的武器,是木槍的一種,艦隊裡的陸戰士兵們更喜歡稱這種槍為虎槍。但實際上,這種黑真族人稱為激達的武器,他們更多的是用來獵熊。

    這種激達的槍頭扁平而尖,兩邊都有口鋒,底成一圓錐管套在木柄上。其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在管口的兩邊,有扁孔,各穿一皮帶,帶上扣一條長約三寸的木棒。

    這樣做是因為在激達刺中熊的咽喉時,熊痛極常前撲獵戶,有此兩根木棒,就能抵住他的前竄。

    尤克勒是黑真族中尤氏部族中的勇士,尤氏部族也是黑真族中有名的大部落。

    他身上穿戴的虎皮帽和虎衣,都是用他手中的激達獵殺的猛虎皮所制。

    出了營地沒多遠,一陣冷風吹過,吹散了一片霧氣。

    尤克勒耳朵動了一下,他立即停下了腳步,舉起了自己手中的激達,同伴們都立即停下了腳步。尤克勒是族裡出名的勇士,也出名的感覺靈敏,往往極遠就能感知到獵物的動靜。

    「有獵物嗎?」一名戰士興奮的小聲道。

    尤克勒沒有回答,他離開同伴幾步,然後伸著鼻子輕輕的對著上風嗅了起來,再側耳聆聽了一會,最後退了回來。

    「不是獵物,而是獵人,這裡有建州人。」

    黑真族也稱為黑水女真,和建州女真算是同源,漢人稱建州女真人為建虜,韃子。甚至因此稱海東女真各部為魚皮韃子。但實際上,他們跟建州女真人的關係並不好,互相之間沒有爭鬥。

    當建州女真強大起來後,更是屢次征討黑龍江流域的海東女真各部。尤氏部族就跟建州女真人打過好幾仗。沒少吃過虧。

    一聽到了建奴,尤氏部族的戰士們都激憤起來。

    許多人喊著要去幹死建奴,但尤克勒卻制止了同伴,「建奴出現在這裡,絕不是巧合。眼下大霧,我們根本搞不清有多少建奴在附近,我們馬上回去,告訴漢人。大家都不要出聲,這次我們要借漢人的手,讓建奴栽個大跟頭!」

    尤克勒一行很快返回營地,這時營地裡已經有不少士兵起來了,大家還很驚奇他們去而又返,特別是他們空空而歸。

    「童將軍在哪裡,我們在外發現了女真人!」

    值星官聽到這個消息。連忙讓士兵加強警惕,一面馬上叫來一個士兵讓他帶著尤克勒去見童海峰。

    「你確定是女真人?」

    匆匆聞訊趕來的童海峰面色肅然。

    「我聽到了女真人的說話聲,還嗅到了他們的那股味道,但是我不確定他們到底有多少人?」

    一名陸戰隊的營長道,「也許只是女真人的斥候。」

    「不可大意,寧可是虛驚一場,也不能輕敵大意。」此次隨艦行動的陸戰標的標長卻搖了搖頭。

    童海峰點了點頭,「我也覺得王標長說的有道理,傳令下去,叫醒所有人。進入戰備狀態。」

    經驗豐富的王標長道,「先不要聲張,若真有不知死活的韃子摸過來,我們就來個將計就計。等他們摸到營前,再給他們來一計狠的。」

    霧依然濃厚,營地裡看不清外面的情況,同樣,遠處也無法看到營地裡的情況。此時濃霧籠罩的營地,那簡易的木製柵牆後。正蹲著一排又一排進入了戰備中的士兵們。

    營地中央,炮兵們也把一門門炮正在推到指定位置,進行準備。

    靠著營地一側的岸邊,一條條軍艦正不動聲色的在絞動著船錨,升帆,海員們緊張的忙碌著,把船開往江心,炮手們也已經收起了所有的吊床,把他們按規定要求綁到船舷,一扇扇炮窗被打開,見習炮手們正拎著火藥包就位。

    一切就位之後,許久都沒有見到女真人出現。

    不少人都認為那是虛驚一場,可能黑真人看到的只是女真斥候,甚至有人認為根本就是假警報,黑真人說不定聽到的只是鳥獸的動靜,畢竟他們並沒有真正見到女真人不是。

    不過懷疑歸懷疑,但沒有得到解除警報命令之前,沒有人敢鬆懈大意。

    足足等了小半個時辰後,正當連王標長和童海峰都在懷疑這是個假警報時,突然,距離寨牆不過十多米外,那團霧氣突然抖動了一下,然後一個全身披著棉甲,手裡握著一把鋼刀的滿人跳了出來。

    霧氣在抖動,越來越多的滿人在迷霧之中顯出了身影。

    他們行動十分矯健,動作輕盈,可卻速度極快的向著營地奔來。

    幾乎是同時,大營的各個方向,都突然衝出大量的女真人,他們也不呼喊也不叫喚,就這樣提著刀向著營寨猛衝。

    「草,這些****的!」

    童海峰看到這麼多的女真人,也不由的嚇了一跳。幸好尤氏部族的人發現了他們,及時回來報信,讓營地早有準備。

    要不然,大意之下,在這樣一個濃霧的早上,女真人還真有可能一舉衝入寨中。若是那樣的話,那可是相當麻煩的,說不定就會損失慘重。

    王標長,早就得到了童海峰授權,擔任這場戰鬥的指揮。

    女真人已經衝到了寨牆前,王標長卻並沒有馬上下達攻擊的命令。

    越來越近,越來越近了。

    眼看著這些韃子就要翻過木柵,王標長終於狠狠的揮動了自己的右臂。

    「干死這些狗娘養的!」

    傳令兵立即吹響了軍號,尖銳而又急促的號聲響起,站在一線的各排長班長們,立即也吹動了自己的鐵哨。

    「射擊!」

    「干死他們!」

    此起彼伏的吼聲響起,於是營地突然就從安靜轉為了喧囂。

    一支接一支的火槍開火,一團團的火光從槍口閃亮,然後炒豆似的槍聲彼起此伏響個不停。

    一排排的子彈轟出,將那些已經靠近到柵牆外,距離不過三四米的建奴打的血肉橫飛,支離破碎。

    第一排槍響過,第二排的陸戰隊員們又接著射擊,然後是第三排。

    訓練有素的步兵們,一輪射過,立即迅速的重新裝填,僅僅很短的時間內,就又完成了裝填。

    僅僅不過兩三分鐘,營柵前已經再不見一個站著的建奴。

    「停止射擊!」

    霧太大,視野不夠,沒有建奴再衝來後,王標長立即下令停止射擊。

    營柵上空瀰漫著濃烈的火藥味,還有血腥味。

    靜下來後,可以聽到有一陣慌亂的腳步聲正在遠去。

    等硝煙散去,大家的視線裡,只剩下了營寨前那遍地的屍體,估計剛才那輪短短時間的射擊,至少射殺了三百個建奴以上。

    「建奴敗退了,要不要追擊?」一名連長問。

    陸戰隊標長王德搖了搖頭,眼下這麼大的霧氣,尤其是還不清楚敵人的數量時,並不宜輕易出擊。

    誰也不知道,這濃霧後面,究竟是只有百來個殘兵敗將,還是無數躲藏其中的八旗大軍。(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81章 秘不發喪

    一個美麗的朝鮮姑娘,縴縴玉手有節奏的在鼓上拍打著,發出動聽的聲音。可這鼓聲朝鮮國王李不卻無心欣賞,現在再美的鼓聲聽到耳中也只剩下了煩躁。

    李中風後已經半身不遂,嘴也歪了,腿也不能動了,他已經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了,還得要一個侍女專門給他擦口水。

    他唯一與人溝通的方法,就只剩下了用那隻還能動的手在沙盤上寫字,然後由一名侍者念出來。

    費了許多心力,李才在沙盤上寫完了一句話。

    「同意吳國公做朝鮮王世子,然兩班未必同意。」

    馮勝聽到李並沒有反對那個破天荒的驚人計畫,心中都未免有些意外。不過對於這個結果,他還是很高興的。李同意了,那這個計畫也就成功一半了。至於兩班貴族,馮勝倒真不怎麼擔心。

    兩班在朝鮮指的是貴族階層。一開始,兩班的本意是指上朝時,國王坐北向南,以國王為中心,文官排列在東,武官排列在西,即文武兩班。

    後來,兩班便專指上朝會的官員延伸到兩班官員的家族以及家門。

    在如今的李朝,兩班是世襲的。朝鮮也是受儒家影響極深的國家,處處沿襲中原王朝的制度,他們也有考試制度,分為正統科舉、武科舉以及雜科舉三種。但前兩者是兩班子弟的特權,一百百姓只能參加雜科。

    因為其世襲身份,因此兩班貴族的勢力越來越強,壟斷了國家的一切權利,可以說,朝鮮的兩班階層,與明末時的官員士人階層是極為相似的。擁有種種特權,甚至還擁有著明朝勳戚的種種特權,兩班早成了為隔在王室與庶民之間的國家的實際統治者。

    不過也因為這種世襲制,因此到了後來,兩班的數量不斷增長,龐大的數量最終導致兩班內部的爭鬥。這種爭鬥也最終導致了朝鮮歷史上絲毫不弱於中原大明的黨爭。

    因為這種過快的兩班人口增長,於是後來規定兩班中只有嫡子能夠世襲兩班身份,而侍妾所生的庶子,便不得享受兩班待遇,只能充當翻譯、醫官、捕校等低級基層官員,他們成為一個新的階層,稱為中人,高於平民和賤人階層。

    李在聽到馮勝所提的立自己的親外孫,大漢二皇子吳國公劉和垣為朝鮮王世子時。僅僅是驚訝了瞬間,便很快就做了決定。

    他並不反對立劉和垣為朝鮮王世子,也阻止不了。況且他自己也沒生子,立嫡女之子雖不符合祖制,但如今的朝鮮,完全就是大漢的附庸,大漢挾吞併日本之威而來,朝鮮能改變什麼。

    不過這件事情。就算他同意了,可也不能就成事。

    在朝鮮。真正掌握著這個國家權力的,是勢力龐大的兩班貴族。

    馮勝辭別朝鮮國王后,向皇帝做了稟報,將李的態度表明。

    「陛下,臣是真沒有想到朝鮮王居然會一口應承此事。這會不會是以退為進?先應承下來,然後卻拋出兩班貴族。這樣既不會得罪大漢,卻又否決了此事?」

    劉鈞笑笑,「有這個可能,但我們只當朝鮮國王已經答應了,至於兩班貴族。那是我們的事情。」

    「陛下,我覺得兩班貴族不太可能答應朝鮮併入大漢,畢竟這些人在朝鮮的地位,就和過去大明的那些宗室勳戚和官員士人一般,處處享受著特權,是真正的特權階層,他們怎麼願意放棄這種人上人的地位呢?」

    「利益!」

    劉鈞只吐了兩個字。

    大到國家,下到庶民,行事總離不開利益兩字。就如當初朝鮮人投降了清人,可當他率領艦隊到來時,不少朝鮮官員便發起了兵變,廢掉了親清派的國王李�????A那些原本親清的官員也很快轉變了態度。

    為什麼?

    自然是利益。女真人在朝鮮,那是太上皇,一味的擄奪索取。而大漢雖然一樣是朝鮮人的太上皇,但卻是有考慮過朝鮮人的利益,是雙贏局面。大漢既不搶人也不要求他們上貢,反而是租島嶼,建港口,互相貿易,甚至大漢的軍隊還駐於朝鮮,保證了朝鮮的安全。給他們提供借款,出售各種商貨,大漢來了後,朝鮮人再不用擔心受怕,還日子好過了許多。

    如今火爆的中朝貿易裡,朝鮮兩班貴族們就從中賺了不少錢。

    「你可以替朕去會會朝鮮的兩班貴族,告訴他們,若他們肯支持二皇子為朝鮮王世子,甚至支持朝鮮併入大漢,那麼朕不會虧待他們。所有的兩班貴族,都將能分封爵位,從候伯到子男勳不等,他們的財產帝國予以保護,不受侵犯。他們還能到帝國中原任職,甚至入朝任職。他們的子女,不論嫡庶,都可以參加大漢的科舉考試,與帝國子民享受同樣的權利。」

    「另外,若是朝鮮併入帝國之中,那麼朝廷會在朝鮮設立總督,由朝鮮兩班貴族中選拔擔任,朕還會在朝鮮設立議院,朝鮮的兩班貴族中的佼佼者,將進入議院擔任議員之職,議員享有參政議政之職」

    「朝鮮併入大漢後,朝鮮人既為帝國子民,他們可以移民中原,也可以在中原經商、投資入股等」

    總之,朝鮮若加入大漢帝國,朝鮮的兩班貴族們將享有許多特權。他們的田地商舖等都將受到承認和保護,他們還會被封爵,他們甚至能成為尊貴的議院議員,甚至今後朝鮮的官員依然會優選任用朝鮮兩班貴族,他們的子弟還能參與帝國的科舉,能夠有機會成為帝國的官員。

    劉鈞沒有說如果朝鮮兩班貴族們拒不接受皇帝的好意,會有什麼結果。

    但劉鈞相信,朝鮮人應當明白若是他們拒絕皇帝的提議後,肯定會相當不好。

    馮勝帶著大漢皇帝的善意,在漢城舉辦了一次隆重的宴會,大部份在漢城的兩班貴族都來了。也正是在這個宴會上,馮勝向這些人透露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朝鮮國王殿下,日前向大漢皇帝陛下提出了一個請求,他希望能立自己的親外孫,大漢皇帝陛下的二皇子吳國公劉和垣殿下為朝鮮國王世子。

    在這個消息爆出後,很快原本正爭奪王世子繼承人之位的兩位大君。都隨即表態,宣佈無意爭奪王世子之位,在這兩人表態之後,大漢皇帝陛下特授給兩位大君大漢帝國伯爵爵位,還各賞賜了十萬塊銀元,為他們在大漢的京師各賜一套豪宅。

    然後跟著有親漢死忠派跟著上書,堅決擁護朝鮮國王立劉和垣為王世子的打算。

    這幾位最先站出來公開支持的官員,隨後也全部帝國皇帝特授予帝國伯爵爵位,各賞銀元一萬塊。

    那邊朝鮮國王宣佈要立劉和垣為王世子。這邊兩位原本的兩位王世子候選人便都聲稱無意王世子之位,然後大漢就給二人伯爵之封,還賞了十萬塊銀元。

    站出來支持的幾名官員,也立即得封伯爵,還得了近萬銀元。

    這下子,整個漢城都有些躁動不安了。

    緊接著又有消息傳出來,朝鮮國王準備新設參眾兩議院,從兩班貴族之中選任。參眾兩院議員,將擁有極大的權力。

    隨後大漢皇帝又宣佈。從即日起,朝鮮國人享受大漢子民的待遇,他們可以前往大漢讀書,甚至參加科舉,以及做官為吏,就是移民經商參股等都不受限制。

    越來越多的朝鮮官員表示支持立漢帝國二皇子為朝鮮王世子。他們只要自己的權益能夠得到保證就行了,至於其它的,並不太在意。

    在這股風潮中,也有一些人站出來反對,甚至最後還有些在外的將領也站出來反對大漢這種赤果果的侵吞朝鮮的行為。

    可這些人的反對。只是換來了朝鮮國王李宣佈他們意圖做亂,列為叛黨。隨後,接到朝鮮國王和朝鮮朝廷請求借兵平亂的大漢皇帝,立即熱心的派出了精銳的大漢帝**隊出兵幫助平亂。

    大漢帝**出動,僅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迅速的平定了數起叛亂。隨後,朝鮮朝廷審訊叛黨,很快由那些被捕的叛黨中牽連出一個龐大的叛亂集團。

    無數反對劉和垣立為朝鮮王世子的貴族、官吏、商人,甚至普通百姓,都被逮捕,然後迅速的被審訊定罪,超過千人被處死,更多的人被發配日本挖礦。

    於是乎,反對之聲沒有了。

    九月底,人還仍然在北京城的大漢二皇子殿下,被立為朝鮮王世子。也在同一日,朝鮮參議兩院設立,數百朝鮮兩班貴族被任命為參、眾議員。

    兩院成立的當天,有大量官員上書朝鮮國王,請求朝鮮國併入大漢帝國。這一要求得到朝鮮國王李的同意,朝鮮國王將大臣上書轉交參眾兩院,讓議員們商議表決,最終,這一上書得到參眾兩院幾百議員的一致支持。

    於是,朝鮮國王李便順應民意,上書給大漢皇帝,請求允許朝鮮國併入大漢帝國。

    這一要求,得到了大漢天子的同意,於是朝鮮國改為朝鮮軍區,分朝鮮國為兩省,北為高麗省,南為新羅省。朝鮮國王依然保留朝鮮王封爵,同時正式擔任第一任朝鮮總督。

    這一任命下達後,李推辭不受,同時向朝廷請求,希望朝廷同意將朝鮮王爵位傳給外孫劉和垣,允其致仕。

    大漢皇帝拒絕三次,李上表三次堅決請辭,最終皇帝感動,同意這一請求。於是,劉和垣正式襲任朝鮮王爵位,並擔任了朝鮮總督之職。

    鑑於朝鮮王劉和垣年幼,不能處理朝鮮事務,皇帝特任命大漢兵部尚書張國維為代理朝鮮總督。

    此事,終於塵埃落定之時,皇帝也終於準備離開朝鮮返京。

    就在皇帝離開朝鮮後沒多久,漢城朝鮮王宮裡傳來噩耗,老朝鮮王的中風之疾加重,醫治無效而去世了。

    這個消息傳出後,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只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其實朝鮮王李早在半個多月前就已經因病去世,這事情知道的朝鮮大臣很多,但一直秘不發喪,直等到朝鮮合併的事情終於塵埃落定,大漢天子離開朝鮮之後,才終於公佈。(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82章 東北大運河

    龍漢二年九月中旬,錢有德又一次來到營口。

    錢有德經營著一家油行,每年從各地收購油茶子、大豆、菜籽等榨油,然後出售,這是家傳的買賣,經營多年。這些年,遼東的大豆成了錢有德油行的重要大豆油貨源地。不過當初持續的遼東戰事,讓他們家油坊的大豆來源一度中斷,這也大大影響了他們家的油行,差點因此關張。

    好在前年錢有德在銀行的貸款申請得到批準,得到了一筆利息並不算高的救命銀子。自得到那筆貸款後,他們家的油坊漸漸起死回生,特別是當漢軍在遼南地區站穩腳步之後,他家每年又能從遼東收到數量不少的大豆。

    而從今年開始,女真人徹底的退出了遼東,大量的移民進入遼東。遼東大量種植大豆,遼東產的大豆向來優質,今年大豆收穫之前,錢有德就又從銀行借貸了大批銀元,有了充足的收購資金後,錢有德親自趕到遼東,與豆農提前簽訂好定購合同。

    現在大豆豐收,各地的大豆已經收穫入倉,錢有德也急著把大豆趁冬季到來之前將豆子運回山東。

    今年大豆收穫之後,錢有德已經連續往返遼東和山東兩次了,運回了大批的大豆。

    船隻進入了遼河的入河口營口。

    雖然今年已經在此進出數次,但錢有德看著這座帆檣林立的商港,依然忍不住驚嘆連連。三年前,這裡還是女真佔領著,後來楚軍登陸遼東,一度攻破蓋州和營口等地城鎮,將城中百姓盡皆遷往金州旅順,使得這裡成為一片廢墟。

    但在一年多前漢軍重新佔領了這裡之後,開始穩固此地,並在此經營。

    當漢軍收復遼瀋,女真人徹底退出遼東之後,營口的發展日新月異。在原來的廢墟上,這裡一天一個樣。

    特別是當朝廷將營口設為對外國商人開放的商港開埠後,營口更是飛速發展。藉著朝廷大舉移民關外的熱潮,營口憑藉著自己的區位優勢。利用遼河航行入海口的商港的獨特性,經濟迅速的崛起。

    朝廷移民關外,關外數省,湧入無數的百姓,各種運輸需求也不斷加大。遼河做為關外的一條大河。特別是其入海河的優勢,迅速的被朝廷定位於移民開發關外的重要水運通道。經過疏通之後,本就擁有極強通航能力的遼河,更是新興了許多船運碼頭,從遼河入海口的營口,一直向北到達三江口鎮。

    形成了六百多里的黃金水道,聯通著營口、田莊台、遼中、新民、法庫門、鐵嶺、開原、昌圖等眾多河港。還把河流附近的蓋州、海城、鞍山、遼陽、瀋陽、廣寧、撫順、四平等城也連結起來。

    遼河的兩大支流太子河和渾河也各有兩百多里的通航河段,其它的小支流也還能通行稍小一些的船隻,這張發達的水系網,使得遼東的水運十分便捷。交通網得以建立。

    而就在今年,朝廷又設立了溝通遼河與松花江的工程,這個工程把遼河與松花江南源之間的易屯河延長河道,疏通河流,使的易屯河把一東一西的遼河與松花江連結起來。

    易屯河本就是松花江的大支流,自身水流充沛,河水面寬廣,平時可載三丈五尺的大船。

    經過一年的開挖,易屯河的南端河道延長拓寬變深,船隻可以從松花江直達易屯縣碼頭。

    而遼河也從航運的北端昌圖通江口碼頭段。向東北延長,拓寬疏濬挖深了東遼河的一段,使得大船能再上行一百多里,遼河的黃金水道達到了八百多里。

    最終。兩條水道之間僅相距不過三十餘里,兩段延長的運河水深丈餘,可以行駛大船。

    朝廷在兩河之間的這段陸路,修建了寬闊的大馬路,還專門在馬路一側修了往返兩條運河碼頭的馬車軌道,加強運力。

    而疏濬後的易屯河從易屯縣碼頭向東北流經三百五十里後與另一條松花江大支流飲馬河匯合。繼續向北流四十里,最終匯入了西流松花江。

    易屯河匯入西流松花江再向北流二百多里,便匯合了松花江的北源嫩江,然後往東近兩千里匯入黑龍江。

    而北源的嫩江,也能從兩源匯合處一直往上通航到嫩江縣,有著一千餘里的航運水道。

    再加上鴨綠江、松花江南段等,以及這些航道上河流的支流,通過水道和陸路之間的聯通,現階段關外關鍵的幾條運輸幹道已經完成。

    雖然因為天氣原因,關外的這些航道只能從每年四月航運到每年的十月,一年只有半年時間航行,但依然是現階段不可替代的重要運輸線路,甚至就是未來,也一樣很能取代其重要的作用。

    不過河流冬季雖然會結冰,但因為冰層厚,也是可以採用冰爬犁和雪撬運輸做一些填補。

    錢有德還是希望能搶在十月河裡流凌船運停止之前,多運一些豆子回去。

    因為易屯河的疏通連結,使得松花江、嫩江這兩大河得以與遼河聯通,雖然中間還隔著三十里的陸路,但貨物在兩邊碼頭卸貨,陸路轉運後,就能換船繼續在大江裡暢通。

    從營口到達原來的北端通江口鎮,現在還可以再往北二百餘里到達大孤山鎮。三十里陸路轉運後,就能進入易屯河。

    在易屯河碼頭往北四百里左右,就能進入松花江南源,再往北二百餘里,松花江兩源匯合。往北順北源一千三百多里航道可直抵嫩江中游的嫩江縣,那裡已經進入了黑龍江北部了。

    順松花江幹流往東一千八百多里,則能進入黑龍江。兩江匯合後,再往東,能一直到達東部出海口。

    甚至在易屯河進入松花江後,也可以沿著南源往上游航行,進入吉林省的東部和南部地區。

    一條三百多里的易屯河,卻使得整個東北諸省都連結了起來。

    遼河不但從六百里水道延長成了八百里水道,甚至能夠東抵吉林、海東,北抵黑龍江、東江省,往西北還能溝通興安省與漠南、燕北。

    遼河航運因此更加興旺。沿線興增了無數的航行碼頭。北端的大孤山鎮,因為與易屯河的聯通,使得那裡已經迅速的成為了貨物的集散中心,吉林、黑龍江、興安三省的糧食貨物等都在這裡彙總。商業極為繁盛。

    當然,更繁盛的還是這條黃金航道的南端,入海口的營口。

    現在的營口,光是碼頭區就已經長達二十里,沿著這二十里的碼頭區。遍地都是商舖。如今正是關外各省屯墾的第一個豐收之年,大批的糧船正日夜不停的順河而下,沿河碼頭堆積無數的糧食,而營口這個大商埠,更是短時間就積起了一百多萬石新糧。

    而大量的布匹、棉花以及鍋鏟犁鋤等商品也從海對面源源不斷的運到這裡,然後通過遼河水道運往各個移民開拓地。

    在這個新興的港口,甚至還新建了船塢,開始製造適合遼河以及附近支流通航的船隻,並承攬遼河航運船舶以及進港海船的維修業務。

    「東家,移民帶動遼河水運。而遼河水運又繁華了這沿岸的運河碼頭城鎮,尤其是如今那易屯河和遼河的延伸疏濬,更加把整個關外諸省連結在了一起,使得這遼河水道更加的重要,遼河兩邊碼頭也越發的繁榮啊。」

    跟著錢有德同行的賬房大為感嘆,「真有幾分當年大運河的景象。」

    有明一代,運河極為重要,運河上船舶往來無數,也間接催生了無數繁華的運河沿岸碼頭。不過如今新朝,更注重海運。加之黃河改回故道工程,使得現在的運河已經不如從前繁忙,那些曾經繁華一時的運河城市,也漸漸被沿海的海港城市所漸漸超越。

    但現在遼河兩岸的這些新興城鎮。卻讓他彷彿又回到了萬曆時代的運河上。

    「這裡畢竟與中原不同,中原本身就有長江、黃河、淮河、珠江等極優良的水運河道。運河不過是為了溝通南北,但現在海運這麼發達,那些大海船速度又快裝的又多,比起動不動就決堤、枯水甚至擁擠的運河,海運可就划算的多。但這裡除了遼寧是沿海之地。其餘吉林、黑龍江等地方,那可是遠離沿海,尤其是如今這些地方大量移民過來,地廣人稀,陸上運輸既不划算,也短期內很達完成,有遼河、松花江、嫩江這樣的適合通航的大河,自然是發展水運最為划算。」

    船隻進入內河,靠碼頭依泊,二十里條的碼頭,雖然還顯得有些簡陋,但其熱鬧的商業氣氛卻不是虛的。

    交了一筆停泊費後,兩人立即趕往營口大豆商會會館。

    這家商會以大豆為名,做的就是大豆生意。大豆是如今遼東各地移民們種植很多的一項作物,關外現在以種植業為主,暫時還沒有多少加工能力,出產的大豆多數都是輸入各個運河碼頭城鎮,然後再發往營口,最後進入了大豆商會的倉庫裡面。

    營口的大豆商會,從遼河各地的碼頭大豆行會手裡收購大豆,然後運回營口倉庫,轉手再賣給中原來的豆商們,這種層層接力式的買賣方式,雖然中間環節多了,但效率更高了。

    如今錢有德不必再費盡心力的跑到各處移民屯堡去收購大豆,還得自己尋找船運回來。他直接在營口的大豆商會談好交易訂單,然後就能立即把大豆裝船運回山東,這樣一來,節省了大量的時間,還能買到更多的大豆。

    今年大豆豐收,豆價還算平穩。

    商會的會長見到他們到來,非常高興,親自迎接錢有德進入自己的辦公室裡,然後讓人上了最好的參茶。

    「王會長,我們的大豆準備好了沒?」

    「放心,早給你們留好了。」王會長笑道,「錢老闆,咱們也是合作許久的老關係了,你要的大豆我可都是給你留足了,最優質的大豆,最公道的價格,怎麼樣,你總也得照顧下我們,這次你帶來的豆餅,我們商會可要全部吃下。」

    豆餅是大豆榨油後的渣餅。這種豆渣餅含有很多油脂,既可食物,也可以做牲畜飼料,還能做為肥料。

    饑荒之年,豆餅甚至是窮人的救命之物。不過如今糧價雖然不低,但大家起碼飯還是能吃飽的。因此豆餅更多的是用做飼料和肥料,豆餅頂多偶爾煎點當做小吃。

    但做為飼料,豆餅是非常好的飼料。

    豆餅是幼畜、種公畜和懷孕乃至哺乳母畜的優質蛋白質飼料,各種畜禽都非常喜歡吃。在豬食裡加少量豆餅,能夠讓豬長的更肥。在奶牛的草料裡加少量豆餅,還能增加牛的奶量。甚至軍馬,都會使用少量豆餅餵馬。

    關外現在榨油坊較少,大部份的大豆都是輸入中原地區。但關外現在又是以種植為主,耕牛挽馬是墾荒種植的重要畜力,豆餅這樣的飼料就有很大的需求。

    豆餅在遼東賣的價錢甚至比中原好,錢有德的船來營口運大豆,不可能空船來,因此他運著豆餅和部份豆油過來,然後再運大豆回去。

    錢有德笑著對王會長比了個手勢,開出了自己的價碼,王會長也比了個手勢,兩人也不說話,就這樣比劃了好幾下,最後達成了一個互相滿意的價格。

    最後約定,豆餅錢用大豆抵扣部份,剩餘的以銀元券結帳。

    「錢兄,今年一口氣吃下這麼多大豆,看來生意非常不錯啊。」買賣談成,氣氛輕鬆了許多。

    「一般般,也就混口飯吃。」錢大德笑道,實際上今年的油坊生意確實好,預計今年的利潤會很高。

    「錢兄,有沒有興趣合作?」王會長也不拆破錢大德的虛偽,「你也看到,如今這遼東大豆產量豐富,以後肯定還會越來越量大,今後朝廷還會往遼東遷移更多的人過來墾荒拓邊。但是你也看到了,這大量的人口湧到關外來,但他們都主要以墾荒種植為主,也搞點養殖什麼的,但加工之類的卻還很少,他們每年生產大量的大豆,吃的豆油卻還主要是靠從中原運進來的。」

    「若是我們合夥在營口開一家榨油廠,我們有大豆,你有技術工人,咱們合夥,遼東市場廣闊,而且成本更低,既不用再辛苦的把大豆運回去,我們在這裡榨油後就可以直接再銷往遼河兩岸的碼頭城鎮,甚至榨油剩下的豆餅,也能直接跟著一直在這邊出手,可以加快的收回資金周轉,你覺得如何?」

    錢大德只是略一考慮,也覺得這是個很好的賺錢買賣,一個有技術一個有大豆,合開榨油坊最適合不過了,更何況這裡還有這麼廣闊的銷售市場,以及更便宜的大豆供應。

    「具體怎麼個合作法?」錢大德問。(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83章 記吃不記打

    爪哇、巴達維亞。

    這座越來越如一潭死水的荷蘭殖民地城中,英荷兩家東印度公司的代表終於等來了珊珊來遲的西班牙菲律賓總督的特使。

    和荷蘭與英國在東印度洋的殖民方式不同,西班牙人在菲律賓群島的殖民控制,並不是由殖民公司開拓的,而是由西班牙國王所派遣的官員。最開始,菲律賓群島也是屬於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下屬,是原材料的供應地。

    西班牙為了染指東印度的香料貿易,前後派出了五支探險隊,費盡心血,才最終在呂宋站住了腳。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到達呂宋。1565年,西班牙入侵呂宋,攻佔宿務島,1571年,侵佔呂宋島,建馬尼拉城。

    而菲律賓這個名字,正是從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而來,菲律賓是用來表示對當時的菲利普王子的尊敬。

    從建馬尼拉城到現在,西班牙人在菲律賓群島已經呆了七十年。其間,既有與呂宋的土著間的戰爭,也有與來自北方大明的海商的爭鬥。但最終他們還是成了菲律賓群島最大的勢力,菲律賓總督,就是呂宋的太上皇。

    這兩年,馬尼拉的菲利賓總督日子過的也不順心。先是曾經是他們領地的荷蘭人獨立了,成立了聯省共和國。這些害蟲還趁著西班牙為天主教的榮光為主在歐洲大陸征戰的時候,他們卻四處投機倒把,甚至一路跑到東方來,跟他們爭奪東印度的貿易利益。

    這些該死的荷蘭佬聯合英格蘭人,勾結明國沿海的海盜,封鎖馬尼拉,攔截明國的商船前往馬尼拉貿易,同時也封鎖中國沿海,禁止西班牙商船前往中國沿海貿易。西班牙人好不容易才打破封鎖,在福爾摩沙的北端也搶佔了塊地盤,可這些該死的荷蘭人卻又挑動日本幕府禁止西班牙商船前往日本貿易。

    進入三十年代後。西班牙人在東印度就有些鞭長莫及,處處受到荷蘭和英格蘭人的聯手打壓。

    在北方那個漢帝國突然出了一個極其了得的劉鈞之後,呂宋西班牙人的處境更加不妙了,福爾摩沙的據點被奪。許多僱傭軍和艦船被俘。最後簽訂的那個五國協議,到頭來也證明不過是漢國的一個狡詐騙術。

    正是因此,最終原本在東方互相充滿敵意,屢次明爭暗鬥的英、西、荷這次才會坐到了一起。也不再管英格蘭人和荷蘭人是魔鬼般的新教徒了。

    「好了,我們如今終於又坐到一起了。相信大家都明白我們現在面臨的艱難處境,若是再不聯起手來,我們都得從東印度滾蛋。那些該死的漢國人,他們已經徹底的不給我們半點機會了,這些人自己吃肉,連點湯都不給我們喝,我們絕不能容忍!」

    英國使者約翰大聲的叫囂道。其實英格蘭人這些年一直都想在東印度群島也插一腳,可惜他們來的沒葡萄牙人早,在東方的實力也一直不如西班牙和荷蘭人,在這邊。努力了多年,也頂多是撿點殘羹剩飯的份,好在他們這些年迅速的調整了方向,主攻印度方向,倒也收穫不錯,但強勢崛起的漢帝國,也嚴重的威脅著英格蘭東印度公司的利益。

    今天的這個會面,就是東印度公司的三大殖民勢力的一次重新劃分勢力範圍,制訂新的貿易規定,以打破分歧。好聯合起來對抗漢帝國的崛起。

    英國東印度公司是這次聯合的主導者,約翰已經和荷印公司的人差不多達成了一致,他們早商量好,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殖民地將歸英國人。而葡萄牙人在馬六甲的地盤,將歸荷蘭人。他們給西班牙人的是北香料群島。

    不過西班牙人也不是吃素的,他們肯來是因為確實感受到了漢帝國的嚴重威脅,但不代表著他們就願意被英荷牽著走。何況葡萄牙的國王,現在還是他們西班牙國王兼任著呢。葡萄牙人在東印度群島的利益,自然更應當歸他們。

    「我認為應當先與葡萄牙人談一談。也許他們願意與漢國劃清界線,與我們一起共同對付漢國人。」

    「那些葡萄牙人現在正無恥的抱著漢國人的大腿呢。他們前不久可是向大漢訂購了數艘戰艦,以及十幾艘商船。」荷印總督特使恨恨的道。

    約翰也不想跟葡萄牙人談,不說葡萄牙人跟漢國人關係確實不錯,更何況他們巴不得借此機會,吞掉葡萄牙人在印度的商港呢,果阿可是讓英國人盯了許久了。

    「要談也行,只要葡萄牙人取消跟漢國的造船訂單,另外與我們一起,對漢國實行制裁就行。」

    英國人的和談條件是希望葡萄牙人跟他們一起,所有從呂宋一直到印度到波斯灣的商港,都不許漢國商船進港,也不許他們補給。

    同時,荷蘭人將封鎖巽他海峽,葡萄牙人也得封鎖馬六甲海峽,禁止漢國商船通過。並且葡萄牙人得和他們一起簽訂協議,一起禁止向漢國出售香料,總之,就是得全面封鎖漢國商船通過東印度群島,要把他們從東印度群島趕出去,歐洲的海上更不許他們插手。

    葡萄牙還得出船出人,準備一起攻奪新加坡,把漢國人徹底的趕出東印度洋群島。

    荷蘭人還加了一條,葡萄牙人在摩鹿加香料群島的地盤,必須得交給英荷西三國,徹底從香料群島退出。

    這是一個無比苛刻的條件。

    但西班牙人願意去跟葡萄牙人談一談,他們既想對付漢國,又不想看到荷蘭、英國人在東印度洋勢力擴增太多。

    不過他們的期望落空了,葡萄牙人根本不理會西班牙人的好意。他們比恨英荷兩國人更恨西班牙人,對於西班牙國王通過繼承人遊戲,騙奪了葡萄牙王位,這些葡萄牙人耿耿於懷。

    況且,他們早就發現了英荷西等國對於他們在東印度洋的地盤的覬覦,都是一群貪婪的毒蛇,相比之下,雖然他們也被漢人奪去了澳門,但起碼此後的交易還不錯。

    「漢人造的船。既便宜還省時間,我們為什麼要找荷蘭人?除非荷蘭人能給出更低的報價,更快的完工時間,要不然。我們絕不會中止與漢人的造船訂單的。」

    馬六甲的葡萄牙人也不想跟漢國開戰,他們不復當年稱雄海上的時候了,如今守成都不足,何談那樣的野心。

    被拒絕的西班牙人回到巴達維亞,放棄了說明葡萄牙人聯合的事情。轉而提出了另一個方案。

    西班牙人希望自己佔領馬六甲。

    荷蘭人也早就看上了馬六甲了,他們現在控制著巴達維亞,掌握著巽他海峽,但如果能把馬六甲海峽也控制在手,那東印度群島地區,可就真是唯他們獨尊了。

    可西班牙人堅決不肯讓荷蘭人得逞,荷蘭人已經控制了巽他海峽,要讓他再佔了馬六甲,那還得了,西班牙人雖然說有一條自己的秘密太平洋航線。可以直接從帝汶海一端通往美洲,可也不願意荷蘭人得盡便宜。

    經過反覆的談判,最終英荷西三國代表在巴達維亞達成了初步協議。

    荷蘭和英國不可在馬來半島建立殖民地,或與當地統治者簽署任何條約,兩國承認西班牙對馬六甲的權益。

    英國和西班牙不可在甦門答臘島建立殖民地,或與當地統治者簽署任何條約,兩國承認荷蘭人在甦門答臘島的權益。

    荷蘭和西班牙不可在英國建立殖民地,或與當地統治者簽署任何條約,兩國承認英國在印度的權益。

    西班牙與荷蘭將在印度的所有據點和權益,都移交給英國。

    而英國將他在摩鹿加香料群島所擁有的據點和權益。都移交給荷蘭和西班牙兩國,荷蘭擁有摩鹿加群島南部諸部,西班牙擁有摩鹿加群島北部諸部。

    在這個條約裡,西班牙將擁有整個菲律賓群島和馬來半島的權益。而荷蘭將擁有整個爪哇以及甦門答臘島的權益,英國擁有印度的權益。

    在劃分了勢力範圍後,他們也做了貿易協定。

    比如三方的商船都可以進入另兩家的屬地,但需付雙方商議好的固定費用。

    三方之間不可阻礙對方與任何地方勢力進行貿易,併合作對抗漢國以及消滅活躍於東印度海上的海盜。

    此外,三方還有關於一起對抗漢國人的詳細計畫。

    在這個計畫裡。荷蘭人將出動十七艘七十四炮以上戰列艦,英國人將出動十艘七十四炮以上戰列艦,西班牙人也一樣出動十艘戰列艦。

    三家將主動出動三十七艘主力戰列艦,另外還將湊上百艘中小艦船,組成一支龐大的海上聯合艦隊,一起進攻漢國人的新加坡、葡萄牙人的馬六甲以及亞齊人的亞齊港等。

    三國代表都對於他們的這支聯合艦隊,充滿強烈的自信。

    三十七艘戰列艦,就是放在歐洲,那也是同樣無比強大的,整個英國現在也不過是只有一百多艘主力艦服役之中,雖然他們還有雙倍於現役的主力艦,但那些戰艦都處於封存之中。

    非特別情況之下,英國海軍也就一百多艘主力戰列艦而已。現在三家湊出了三十七條戰列艦,那可是相當於兩三個艦隊的實力了。

    「那些漢人就算能偷竊我們荷蘭人的造船技術,可他們這短短幾年時間,卻絕偷不來先進的海上作戰能力,空有船有什麼用,一樣會被我們全都炸沉到海底去!」荷蘭人囂張的舉杯。

    「論海戰,當今世界,誰能與我們西班牙海軍相比?西班牙海軍,才是世界最強的!」西班牙使者也舉起酒杯,鼻孔朝天道。

    英國使者和荷蘭使者互相對視了一眼,不一而同的齊齊露出了嘲諷的笑容。

    西班牙海軍,早已經榮耀不再了,如今的海上強者,是我們!英荷兩國使者都如此想道。(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84章 秋收過後

    進入十月後,嫩江平原已經下了第一場雪。雪下的很大,紛紛揚揚的下了一天,不過第一場雪並沒有積起來,雪停後,地上的積雪不到一天又都融化了。

    新沂河裡也開始流著冰凌,天氣漸冷。

    不過今年大豐收,地裡的土豆、玉米、水稻、麥子、大豆等作物也早收回來了,還趕著九月時的那段好天氣,晾曬好了,如今大部份已經由糧站的人過來收走了,糧款大家也已經當場接過。

    剩下的糧食依然把屯堡裡的倉庫堆的滿滿的。

    倉裡有糧,屋前有柴,存摺上還有點存款,今年的日子大家都過的很滿意。

    這段時間,那些已經訂親了的移民家裡,家家都趕著準備結婚用品。最近這段時間最生意好的手藝人當屬彈棉花的。

    新人結婚,得準備好新棉被,尤其是這嫩江平原冬天冷,更需要多準備幾斤。中原商人乘船過海來到遼東,改乘遼河運船乘風破浪,一直北上,經易屯換運後,再經易屯河松花江然後是嫩江,總長近兩千里路程,有了這條東北大運河後,原本產自內地甚至產自東南亞、印度的棉花,被一船船的運到了遙遠的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

    許多人家一買就是買上四五十斤棉花,十斤十二斤重的厚棉被準備一次打上幾床。因為許多新媳婦都是來自日本、女真、蒙古等地的姑娘,因此倒也省了不少娉禮,也沒有女方家提出的什麼特別重的要求。

    但大家也都比較樸實,只要手裡有點條件,總要準備的好些。別的不說,新人結婚,總得給他們一間獨立的新房,哪怕沒有獨立的院子,獨立的新房得有一間,新炕得有一個。這新炕席、新毛毯被子起碼得湊夠個六床,那意味著六六大順。

    另外簡單的家具得有點,炕桌啊、衣櫃啊,以及像樣的大樟木箱子總得再湊上一對。

    這段時間。在各個移民屯堡,走到哪都能聽到那些下鄉來的商隊的吆喝聲,賣棉花的,賣各種項鏈戒指耳環首飾的,買紅布賣綢帶的。還有賣鏡子賣梳子,賣瓷器的。

    結婚對於中國人來說,那是天大的事情。因此哪怕這才是第一年移民過來,大家手裡沒多少積蓄,可也依然得把這事辦的體面熱鬧。因此向屯裡借,向鄰居們借,向信用社貸款,總之是沒人敢隨意的。

    彈棉花的手藝人帶著學徒們從早到晚的趕著邦邦邦的彈棉花,木匠們這個時候也是早早被預訂好到各家去打製家具,甚至村裡面的那些大嬸子小媳婦們。也都主動到那些今年家裡有喜事的人家裡去幫忙做衣服鞋襪,自己做總歸又比買成衣得省不少。

    臨水鄉水邊屯。

    魏山這些天也是忙碌無比,忙完秋收後,屯裡組織部份青壯去開墾河邊的那片沼澤,這片地臨河靠水,只要整好了,趁著現在冬季河裡水少,沼澤地干了。挖出溝渠,然後修好田壟,明年這塊地就是一片上好的水稻地。在這嫩江,水稻產量不比土豆玉米,但價格卻是高的多,因此種水稻其實更划算。

    另外部份青壯則被抽去和全縣另外的五個鄉幾十個屯堡的上萬青壯。卻參加修建縣裡的水庫。按省裡的規劃,他們縣裡將修建一個水庫。水庫修建好後,能極好的防洪防澇,也有利於全縣的田地澆灌。

    這次水庫修建,他們縣裡出一萬青壯,府裡拔資金。府裡另調拔一萬青壯支援。加上還有專門的工程營過來幫助,有技術有資金還有人手,這個並不算太大的水庫預期三個月的時間完工。

    因為這水庫是省裡項目,還有朝廷拔款,屯裡派去的人還有錢可得,還包吃包住,這又是讓移民們十分感激的事情。

    魏山白天去河邊挖溝堆堤,每天還要拉著兄弟和同村的一夥年青人,為自己準備新房。

    如今水邊屯的移民們,還是一千戶人居住在一個大屯子裡,這裡更像是一個臨時的大營寨。一個屯堡裡又分成十個大隊,每大隊一百戶人家,下面又還分成十戶一組的十個組。

    屯裡就跟一個大軍營一樣,房屋都是連排的木頭房子,一家挨著一家,各家有四間屋子。前後各留有不少空間,大家便又在屋前搭了木頭棚子做廚房,屋後搭了木頭棚子做畜牧欄柴房。

    現在魏山要成親了,家裡的這四家屋子是不夠住的,除了父母,下面還有三個弟弟一個妹妹。魏山和多數要成親的夥伴一樣,打算再屋前蓋廚房剩下的那一塊地方,再蓋一間房子,盤個炕,然後就做他的新房。

    屯長對於這事是同意的,再過兩年,大家就要分地了,那時這個屯也將分成許多個村子,也不會這樣擁擠了,但是現在,也只能先將就著一下。

    雖然秋收過後,但墾荒依然沒停,連不少青壯婦女也是被安排去翻秋收過後的地,去山上砍柴等。

    因此蓋房子,只能在每天的早間和午間還有晚上收工之後,利用那點空閒時間蓋一點是一點。

    另外,每隔兩三天,魏山還得跑一趟鄉里。他的未婚妻初子和屯裡其它同伴的未婚妻一樣,現在還都住在鄉里,這些時間她們要繼續學習漢語,還得適應一下這邊的氣候,學習下漢人的禮儀等等。

    官上也還在這這些姑娘準備嫁妝,她們到了這裡,官府就是她們的娘家人。

    魏山如今已經有些喜歡上這個叫初子的姑娘了,很樸實,脾氣也很好,還很會幹活,洗衣做飯樣樣都會,甚至還會劈柴。

    魏山的父母更喜歡,總是要做些吃食,然後讓魏山送去。

    若不是官上訂好了成親的日子,還得等些時間,只怕兩老早就讓他們完婚了。

    一大早,魏山他娘又早早起來煮了八個茶葉蛋,又蒸了一籠肉包子,裡面的肉是用魏山他們幾個夥伴在附近松林裡打到的 子肉做的。

    再加上一些榛子松子之類的,包了不少。

    「告訴初子,別傻傻的又全分給別人吃了。這是娘專門給她做的。你看那孩子,以前也吃了不少的苦頭,長的又喝又瘦的,得養養。補好身子。這樣等過了門,那時就能懷孩子了。」

    一邊說著,魏山娘又把一條毯子和一件毛衣拿過來。

    「這毯子是羊毛毯,正宗蒙古羊毛,承德毛毯廠產的。這毛衣。也是承德毛線廠產的毛線,娘親自織的,暖和,讓她記得穿,天冷了可不能著涼。」

    魏山笑著接過這些東西,「知道了娘,我先去了。」

    拿起兩個熱乎乎的大饅頭用干荷葉包了,魏山拎著東西出門了。

    水邊屯離鄉上還有十多里路,他還得趕回來上工。好在他有匹馬做腳力,這馬是隊上的。不過是放在魏山家照顧,偶爾騎騎大家也不會說什麼。

    到了鄉上時,還很早。

    初子她們住在一個專門的營地裡,外面還有警察和官兵把守。不過他來的次數多,對方的也早認識他了。

    「哎呦,魏哥又來了啊。」

    魏山掏出荷葉包著的兩個山東大饅頭,還熱著呢。

    「謝了,魏哥,我去幫你喊下初子姑娘。」守門的是鄉里派出所的民警,人很好說話。但也僅能把人叫出來,是絕不會把他放進去的。

    過了一會,初子臉紅撲撲的來到門口。

    「山子哥。」初子現在跟魏山也很熟了,「今天早上有霜。一路過來肯定很冷吧。」

    「沒啥,我騎馬過來的。」魏山呵呵笑著,然後就把母親準備的東西拿出來,「這是俺娘煮的茶葉蛋,這蛋是昨晚上就開始煮了,已經很入味了。還有這肉包子,我昨天晚上跟屯裡人去松林裡獵到只 子,這包子用 子肉包的。」

    初子接過還冒著熱氣的茶葉蛋和肉包子,感覺有些鼻子發酸。

    「謝謝!」

    「一家人說啥謝呢,你趁熱吃。」

    「俺娘還給你買了條羊毛毯子,還給你織了件毛衣,天冷了,怕你著涼呢。俺妹子都有些眼紅了,說俺娘還沒給她織過毛衣呢。」

    初子聽了,連忙把毛衣拿出來,「那這毛衣給小妹穿吧,我有衣服穿,昨天也剛發了一件毛衣呢。」

    「你有是你有,這是俺娘專門織給你的,小妹要我再買點毛線讓她自己織就是了。」

    魏山親自給初子剝茶葉蛋。

    「山子哥,你也吃。」

    「我來時吃過了,你多吃幾個。」

    初子便幸福的吃著茶葉蛋,感覺心裡甜蜜蜜的。

    「初子,我們的新房已經蓋的差不多了,屋頂已經蓋好了,炕也盤好了,現在就是把木牆的縫堵堵,然後再收拾收拾晾一晾,就差不多了。」

    「六床棉被也快好了,還有床單被面,以及新衣新鞋,也都快準備好了。」

    說著這些事情,魏山也覺得很高興。

    「還有十天,十天之後,我就來迎你過門。」

    按照官上的意思,今年移民們因為結婚的多,而且新娘多是日本和女真蒙古等外族女子,既為了把這大喜事辦的熱鬧一點,也為了反對浪費提供節儉,因此今年整個關外,即將成親的大約二十萬對新人,將採用集體婚禮的形式。

    主要還是各個移民屯堡的新人集體成婚,只擺一次酒宴。

    魏山他們屯堡,這次就有近兩百對新人成婚,其中有一百對是日本新娘,還有許多是後來官上組織過來的外族女子,也有部份是從中原來的漢人新娘。

    屯長也早決定好了,到時響應官上的要求,兩百對新人集體辦婚禮,屯上放三天假,婚宴擺上三天,辦的熱熱鬧鬧的。

    魏山如今天天都在數著指頭過日子,就等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了。

    初子臉紅紅的,她一樣期盼著能夠早點成親過門,早點和這個自己喜歡的男子一起過日子。

    「我們成親以後,得多分幾個娃。」魏山笑呵呵的道。

    「啊,不跟你說了,又不正經。」初子臉一紅,拎著那些東西跑了。跑了十多步,又停下來,轉頭對他道,「你也早點回吧,路上當心。」

    說完,向他擺了擺手,轉身進營裡去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85章 橫徵暴斂

    十月初,皇帝的旗艦海上龍神號終於進入天津港。

    從朝鮮漢城離開後,劉鈞並沒有直接橫渡黃海前往登州,而是沿著海岸北行,一路巡視平壤、鎮江、旅順、營口、錦州、寧遠、山海關等諸地。

    天津官員百姓都趕到港口迎接聖駕。劉鈞在天津登陸後,巡視了天津的軍營以及幾所軍事院校,也參觀了天津幾家有名的造船廠等大型商會,便改乘運河船從天津返京。

    路過天津城的時候,在城中住了一晚,召見了天津府後眾官員,次日,御駕沿運河直達京師。得益於京師西北宣化府懷來修建的水庫已經完工,從那邊引來的水通入京師運河,使得運河裡的船不再只能行到通州,而是能夠直達京師碼頭。

    抵京當天,朝廷留守百官率領無數百姓出京二十里相迎。

    對於皇帝凱旋,朝廷上下都是非常高興,連普通百姓也都是反應熱烈,雖然皇帝出京,其實僅是在日本朝鮮巡視,並沒有真正親臨前線。但在百姓們眼裡,這次大漢吞併日本和朝鮮,無疑是英明偉大的皇帝陛下御駕親征之功。

    拿下日本和朝鮮,這功勞全應當是皇帝陛下的。

    隨著皇帝一同抵京的還是大批的朝鮮官員、兩班貴族、朝鮮士子們。這些人,是來京學習進修的。皇帝把朝鮮不少高級文武都帶回京來,公開的話讓他們入京學習,等四年學習期滿,就能留在京師,或者在大漢中土地方為官。那些兩班子弟,和一些普通的讀書人,也將在京師的大學學習,四年後,就能參加科舉考試,或者直接到地方擔任官職,從**品做起。

    總之。這個學習聽起來是充滿前途的鍍金之旅,花四年時間,到時就能成為大漢官員了。當然實際上,這個學習是調虎離山之計。先把朝鮮官員調走大半。送到京師來學習四年,有這四年時間,朝廷就能派官員到朝鮮去上任,以後還要通過這種入京學習的名義,陸續把更多的朝鮮官員送離朝鮮。

    劉鈞相信。如此一來,大漢對朝鮮的實際控制,應當能大大增強。至於四年學習期滿,劉鈞相信四年的時間,也足以改變這些朝鮮官員們許多舊有觀念了,到時若是能表現出積極為帝國效力之心,當然也是可以任用的。

    那些兩班子弟,以及一些平民子弟們,則是要來讀書進修,將來參加科舉。或者直接由帝國派遣地方為底層官吏做起,也有可能將來返回朝鮮為官。劉鈞有自信,這些年輕人在這裡生活上幾年後,肯定會不捨得再回朝鮮那個小地方去。

    這一路跟隨皇帝御駕過來,許多朝鮮官員和士子們,已經充分的感受到了朝鮮不過是個攝爾小國,而大漢是真正的****上國。不少人原本還覺得朝鮮這幾年已經發展的很快,很富裕繁華了。

    但出了漢城後,一路北上,許多鄉村還是老樣子。十分落後,可到了鴨綠江附近,那些原來大漢的租界,卻立即感覺是另一個地方了。那裡明顯的更加充滿活力。那裡的朝鮮人衣服更乾淨,人也普通的更健康一些,城鎮和鄉村,都要干淨整潔的多。

    但當他們過了鴨綠江,到了江口北面的鎮江後,才突然發現。原來只有一江之隔,可江北那塊大漢的本土,才更加的繁華。

    短短幾年前,這鴨綠江北還是女真人的地盤,漢軍來到後,這邊也是屢次交戰的地方,到處都是軍隊、流民。

    可短短幾年後,鎮江如今已經成為鴨綠江一帶最繁華的城市,這個有著漢帝國海陸重兵駐紮的地方,是整個鴨綠江流域的中心。

    鎮江城,僅僅是城中人口已經突破了十萬。迅速增加的人口,甚至讓鎮江的城牆都跟不上,這也使得現在的鎮江城相當奇特。鎮江內城只有不過萬餘人口,而超過十萬人口的外城,其實僅僅在外面建有一道不過兩丈高的土牆。

    是的,土牆,人口的迅速發展,讓城牆建設根本跟不上,只能先築土牆以代。據說就是這道土牆都是今年才剛完工的,原來還是木柵。

    但好在鎮江周邊,建立有諸多衛堡要塞,炮台林立,又駐紮著重兵,安全倒並不是問題。外城雖然僅有土牆,但城中規劃的卻很好。

    商業區、居住區等等,官衙、學校、軍營、醫院等等功能齊全。

    城中那筆直寬闊的十字街道兩側,商舖林立,城邊的鎮江碼頭,更是帆櫓林立。商旅往來不斷,吉林和海西的皮貨,朝鮮的人參等等,這裡成了一個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從中原運來的許多商貨從海上抵達這裡,然後通過鴨綠江和其支流,以更小的船輸入內陸,另一些通過陸路輸入。

    各地的土產等,則一點點匯聚至此,最後運回中原。

    大量前往吉林、海西和朝鮮以及遼寧東北部的移民,也都是在此登陸。

    龐大的交易量,讓鎮江城的一躍成為一個新興的城市,許多朝鮮人看的目瞪口呆,如鄉下人進城一樣。

    他們甚至有些看不懂,他們發現鎮江雖然駐有重兵,但看起來並不怎麼防禦森嚴,大量的商販進進出出,這裡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大集市。這裡給他們最大的印象,就是工和商的興旺。

    不但有往來不斷的商販,而且這裡也建有許許多多的工廠和作坊,大量的朝鮮人在這些工坊裡做工,但並不是被強迫的,而是被極豐厚的薪水吸引來的。在鎮江的那些工坊裡,朝鮮工人最低也能拿到四塊銀元,雖然這個薪水遠比中原低的多,但對於朝鮮人來說,在鎮江做工一月賺四塊銀元,遠比過去強的多。尤其是做工還包吃包住,錢都可以攢著。回家時把家帶到老家,老家的物價消費水平,可比鎮江低多了。

    不少前往京師學習的朝鮮官員、士子,離開朝鮮時,都帶了許多的朝鮮土產,主要是人參和東珠。在鎮江的時候,他們看到這裡的人參交易十分興旺,不少人忍不住就把人參和東珠出手了,然後在這裡購買了一些懷錶、望遠鏡、絲綢等大漢商品。同樣的商品,在漢城時可是比鎮江價格高出太多。

    不過當他們隨皇帝到了遼東半島的旅順後,立即後悔了。

    相比起鎮江,旅順這個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的港口城市,可比鎮江繁華的多。這裡曾經是大漢天子討伐女真的基地,皇帝在這裡呆過一年多的時間。經過數年的發展,遼東半島的南尖上,旅順、大連這兩個港口,已經成為兩座繁華無比的雙子城。

    每個港口都超過了二十萬人口,其造船業也相當的發達,海邊矗立著多家的大型造船廠,其貿易更加繁榮。

    還有那港口的要塞炮台,一門門巨大的火炮聳立著,把這港口守的固若金湯,看的朝鮮人更是驚嘆連連。

    此後經過遼河入河口的營口港城時,這座港城的繁忙興盛已經引不起他們的激動了,似乎若是不如此,還反而奇怪。

    之後的錦州、寧遠、山海關、秦皇島等城,規模倒反而比鎮江、旅順、大連等城要小些,可也依然熱鬧無比。

    等到了天津,這些人才真是看傻了眼。

    相比起帝都的東大門,天津的繁華絲毫不比京師差多少,遠不是鎮江、旅順這些地方可比的,因為大漢海運的興旺,做為京師的出海港口,這裡帆船無數,無數物資和商品,源源不斷的從帝國各地經由海上運抵此處,然後轉運入京。

    這裡的商業氛圍也更加的濃。

    「大漢為何如此看重工商,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一些朝鮮官員都有些迷茫,他們以往自稱小中華,處處山寨大明,連帶著封閉、重士農抑工商,甚至黨爭等都山寨過去了。可現在看大漢,各地居然如此重視工商,對於工人商人,並沒有半點的歧視,甚至他們看到,在一些大的工廠裡,一些經驗豐富的工匠,不但很受重用,而且拿到的薪水甚至比一個科舉出身的縣官還高。

    那些商人,甚至是各地官府的座上賓,在各地很有些身份。

    聽說現在大漢已經取消了戶籍分等,沒有了民戶軍戶分別,也沒有匠戶,更沒有了賤籍,這在極重視階層的朝鮮官員看來,簡直是亂了綱常。

    不少朝鮮官員還發現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大漢對於工商過於寬鬆,可另一面,對工商所徵收的稅收,卻名目繁多,極其的多。各種各樣的稅收,簡直就是扒皮一樣。但卻沒有看到那些工匠商家因此而不滿,更沒看到市場混亂,這又是他們想不明白的地方。

    如此苛捐雜稅猛於虎,百姓商人不應當是心懷怨恨,民怨沸騰嗎?怎麼,反而還如此的工商興旺呢?難道大漢的百姓,更加的能夠容忍?

    當這些朝鮮人看到了更加繁華的大漢京師,聽說大漢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超過十億銀元的時候,這些人震驚的無以復加,大漢天子果然一代雄主,聽說大明崇禎皇帝一年只能徵收到兩百多萬兩銀子,卻已經搞的天怒民怨,而大漢天子一年搜刮十億塊銀元,這中原居然還如此的繁華,真是斂財有術,不,是搜刮有術啊!

    十億塊銀元,簡直就是橫徵暴斂!(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31 23:33
第686章 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袁繼咸站在沙盤前,看著如今已經插上了大漢帝國龍旗的朝鮮和日本。「半年滅了日本,朝鮮又併入帝國,簡直令人不敢相信。老臣初接到朝鮮併入帝國消息的時候,還以為是個玩笑呢。」

    「這事情看似有些神奇,但若是細細思量,卻並不為奇,只能說這是水到渠成而已。」吞日本,並朝鮮,這也是大漢帝國開國以來,最成功也最神奇的一次開疆,

    吞併兩國,大漢帝國增加了近五千萬人口,朝鮮和日本為大漢新增加的疆域面積,相當於十六個台灣島。

    大致相當於大漢帝國的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四省之和。

    論新開拓的疆域,朝鮮和日本兩地加起來,也不如帝國新開拓的關外之地,更別說還有塞上四省、漠北諸省和西南諸省了,而且還有一個更廣闊的西波爾省。

    但那些地方雖大,卻沒幾個人,全靠朝廷移民過去,沒個幾十年,都能真正發展的起來。可朝鮮和日本不同,那是已經很發達的農耕地區,光是這五千萬人口,就是一筆巨大的寶貴資源。

    這兩地的歸併,論起重要性,可絲毫不比關外差,而論起經濟人口耕地等,則更是將邊疆諸省拋到十萬八千里之後了。

    有這五千萬人口,大漢就將安上發動機。

    「朝廷上下原本還以為征服日本需要五年甚至更久,至於朝鮮,根本沒有人想過帝國會吞併他們。」

    「相信肯定有不少人對於合併朝鮮有非議吧?」劉鈞呵呵一笑。

    「確實是有,不少人都認為沒有必要合併朝鮮,而且認為這樣做不夠仁義。很多人認為朝鮮向來為中原之藩屬,忠心耿耿,朝廷合併朝鮮,做的不夠地道。」

    「仁義?地道?」劉鈞搖搖頭,「也許吧,但天予不取。必反受其咎。如今大好的機會,朝廷可以合併朝鮮,這對於大漢來說,將是極為至關重要的。受益千秋。朕又為何要顧忌著那些虛名,而錯失這樣的機會呢?別以為朝鮮是我們的藩屬,就真把他們當成自己人了。」

    劉鈞吞併朝鮮的行為,確實有些恃強凌弱的意思。但站在國家的角度,這種行為卻是正確的。不關乎什麼正不正義。而是利益使然。不要以為朝鮮就是無害的,若兩國間實力相差較大,朝鮮自然不敢有什麼想法,但若中原衰弱,誰能保證呢。

    「不過如今看來,他們確實是過於操心了,朝鮮上下對合併之事,還是很支持的。」袁繼咸也覺得皇帝有些過於盛氣凌人,滅日本吞朝鮮,這一套下來。不算仁義,但對於大漢來說,確實是得益千年。

    但最讓朝廷上下意外的還是朝鮮人的態度,大漢雖然用了合併一詞,但吞併就是吞併,可此事居然如此順利,少數站出來反對的朝鮮人,迅速的被鎮壓下去了,然後大漢和朝鮮樂呵呵的就完成了合併。

    簡直不敢思議啊。

    「想當年,日本人也想侵佔朝鮮。侵國之兵出動,前後歷時數年大戰,死傷無數,結果卻最終還是鎩羽而歸。」袁繼咸感嘆道。「當年日本人謀劃許久,初入朝鮮,如入無人之境,幾乎是席捲之勢,可朝鮮國王和朝廷卻寧願流亡大明,也不肯投降。朝鮮百姓。更有許多自發的義勇起來抵抗,誓言不降。」

    「那怎麼能是一個樣?日本當年是侵略,他們是強盜,攻進日本,燒殺搶掠,無所不為。但大漢不同,不說大漢一直就是朝鮮的宗主國,而且萬曆之時援朝抗日,對日本有再造之恩。此後朕率兵入朝,也解其被女真奴役之苦。」

    劉鈞說到這些的時候,確實是有些得意的。

    當年劉鈞入朝,支持親漢派廢了前國王李�????A一手扶持了李為王。當時就已經對那朝鮮清洗過了一次,此後的朝鮮上下,就已經基本上都是親漢派了。加之此後三年,大漢在朝鮮設租界,派駐軍,互相貿易,大漢在朝鮮是合作,讓朝鮮上下都獲利不少。

    在這種影響下,大漢在朝鮮的名聲很好,這為合併提供了極好的環境。

    而劉鈞也給朝鮮的當權派人很多好處,保護他們的財產,保留他們的官職,設立議院,送官員到京師學習,允許兩班子弟到中原讀書,允許他們參加科舉。

    這根本就不是佔領者對被侵佔者的態度,而是真正的合併,在恩威並濟之下,除非朝鮮上下都腦子壞掉了,要不然,他們就不會對此事堅決反對。

    劉鈞對朝鮮的合併,是給了很大誠意的,這是真正的合併而不是吞併,尤其是在朝鮮國王的支持之下,阻力更小了。

    沒有了王室和兩班貴族們的反對,朝鮮的普通百姓更不會反對了。這種事情,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參與的。當年許多義軍民兵起來反抗日本侵略,那是因為日本人侵略朝鮮,燒殺搶掠,朝鮮百姓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有國王和朝鮮號召他們起來反抗。現在國王和貴族們也不反對,他們自己的生活也不會受到影響,甚至自漢人來了後,他們的日子過的更好些了,他們又豈會反對。

    在這個民族主義還不是很盛行的時代,國家和民族,都只是當權派們用來維持利益的工具而已,既然併入大漢利益不受損失,甚至還能得到更多利益,他們為何反對?

    當大漢的爵爺貴族,難道不比朝鮮的貴族更好?

    「陛下高瞻遠矚,早把一切都算好了。」袁繼咸笑笑,做為內閣首輔,主持國家行政,他當然也清楚的看到吞併日本朝鮮後,對於大漢的巨大好處。尤其是日本,完全是被吞併的,日本兩千多萬人口,都成為帝國的重要勞力,為帝國開荒拓地,為帝國修路鋪橋、採礦做工。尤其是日本得到的那些財物,幾乎是整個日本國的財富,都落入帝國的國庫,這筆錢財,讓帝國的國庫前所未有的充盈。

    他這個首輔。起碼十年之內,都不用擔心財收問題了。

    只是對朝鮮的合併,比較溫和,給那些朝鮮人保留的權益太多了些。但他也能理解。朝鮮不是日本,得區別對待。現在給朝鮮人優厚的待遇,也是徹底的瓦解朝鮮人最後的一點抵抗心理。

    至於朝鮮人有些過高的地位,這不是問題。只有等朝廷漸漸接手控制了朝鮮的局勢後,這些人自然也就無法再保持這種超然的特權。到時就算他們不甘心,也什麼都改變不了了。

    「朕已經任命兵部尚書張國維為朝鮮總督,接下來還會抽調大量朝鮮官員入京學習。趁此機會,內閣當迅速的選派一批得力的官員赴朝鮮任職。朝廷爭取在五年內,接管朝鮮。」

    「朝鮮以後就是帝國的一個軍區,高麗和新羅兩省,也要實行與中原一樣的制度律法以及稅法。這個工作量比較大,內閣辛苦一點,爭取年前完成朝鮮軍區兩省的官員調整,並把國朝律法稅制等推行開來。」

    只要在朝鮮實行大漢的制度。那麼在軍政和財稅分離的情況下,有大漢駐軍朝鮮,就算先期會以朝鮮原官員為主,但在大漢的這個框架下,劉鈞並不擔心朝鮮會出什麼亂子。

    「對了,今年內要完成朝鮮的普查登記,對於朝鮮貴族的財產,給予換發新契約,保護他們財產不受侵犯,免費換契。」

    大漢開國之時。可是藉著換契之機,狠狠的對著那些貴族地主們徵收了一筆財產稅,但現在劉鈞不打算收朝鮮人這筆稅。沒必要為了點錢,而把朝鮮人給惹怒。反正朝廷現在也不差錢。

    「在朝鮮全面推行朝廷的律法、稅制?」

    「當然,既然朝鮮已經大漢帝國的一個軍區,豈能一國兩制?」

    「放心吧,雖然國家的稅法律令,可能會對朝鮮貴族有些影響,但他們不會吃虧的。交點稅不過是小出點血,但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帝國的商業活動中,他們的錢隨便投資到帝國商業中,也比他們省的那點稅更多。」

    「右樞密使劉允升出任南洋總督,現在兵部尚書張國維又出任朝鮮總督,東海艦隊提督劉允貞任日本總督,陛下,中樞現在可只剩下傅樞密使一人了。」袁繼咸提醒皇帝。

    「太師是否對朕準備用兵南洋有什麼意見?」劉鈞聽出了袁繼鹹的話中之意。

    袁繼咸道,「老臣只是以為,一張一馳方為王道,朝廷今年接連用兵,先滅日本再並朝鮮,西南也是兵事連連,老臣以為,當休整一二。」

    與朝鮮在東海上的超乎預料的進展相比,西邊的戰事可稱的上是很不順利。洪承疇和孫傳庭倒是穩住了西北安寧,大漢與入藏的顧實汗達成了宗藩關係,暫時無戰事。但在西南,鄭芝龍入緬作戰,卻一開始就不順利。

    西南雨林的熱帶氣候,甚至並不比青藏地區的高原氣候好多少。恰好他出兵時又是雨季,雨季加上雨林時的瘧疾等疫病,還有東籲人意外的拉起的那個中南反漢同盟,都讓鄭芝龍進展不利。

    因為雨季和疫病及東籲人的反抗襲擾,大漢的火炮和火銃,在那裡似乎有些難以發揮,尤其是先前朝廷錯誤的估計了東南的反抗實力,導致鄭芝龍兵力不足,難以展開大規模的掃蕩進攻。

    到如今,鄭芝龍損失了超過一萬人,雖然真正的帝國陸軍損失只有不到三千,還多是疫病感染而死,其餘的多是些大理、老撾等地的土著民兵。但這個損失,也讓朝廷大為震驚。

    大漢立國以來,還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大的傷亡。

    不管是在遼東與女真較量,還是在草原征討蒙古,甚至是東征日本,雲貴平亂,都不曾有過這樣的大的傷亡。

    因為此事,朝廷裡甚至有不少言官都彈劾鄭芝龍,要罷免他的中南總督兼征南大將軍之職。

    袁繼咸等總理參政們,甚至覺得西南瘴厲之地,運輸補給也困難,距離大漢天高地遠,實在沒有必要去征討,甚至有人覺得應當停止對東籲國的征討,只要維持住現在的中南雲南、大理、老撾三省的現在控制疆界就可以了。

    可皇帝剛征服日本,就已經不與總理參政們商議,直接就任命征倭大將軍、右樞密使劉允升改任南洋總督。

    帝國在南洋目前還只有新加坡一個小島,劉允升任南洋總督,堂堂樞密使去一個小島上做總督,這用意不是很明顯嗎。

    尤其是帝國對海軍各艦隊的重新佈置調整,帝國海軍已經開始部署多支艦隊到南洋去,更加證明他們的猜測。

    皇帝非但沒有收兵之意,還打算全面擴大在南洋的戰事,這是準備要連南越、南掌、東籲等國一起收拾的態勢,甚至準備搞大包圍戰略,海軍配合陸軍,要抄東籲的後院啊。

    許多大臣都認為皇帝有些過於好戰了,打個東籲就已經讓他們覺得難以接受了,現在居然要連南越等國一起打,這萬里之遠的瘴厲之地,實在沒什麼好打的啊,當年秦漢之時擁有南越,不也先後失去了嗎,明也曾收復過南越,但後來也撤出了。那些地方,太遙遠了。

    劉鈞對這種言論早有所聞,他也絲毫沒打算理睬。

    「太師可知,南洋上西夷諸國,目前正在謀劃著出兵犯我大漢?意欲奪我大漢南洋之領土,封鎖我大漢海上貿易之商船?」

    「真有此事?這些西夷莫不是犯了失心瘋,他們如何敢爾?」袁繼咸極為驚訝。

    「利益驅使之下,沒有什麼是不敢的。」劉鈞說。

    「這些西夷真是瘋了。」袁繼咸問,「那劉樞密使調任南洋總督,以及數支艦隊南下,並不是為對付東籲、南越?」

    「不,敢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朕不管他是東籲還是南越,又或是什麼西班牙、荷蘭、英格蘭,任何敢於挑釁大漢者,朕必反擊。」

    袁繼咸已經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麼了,皇帝原來不止準備要派艦隊南下打東籲、南越,竟然還要連南洋諸島上的各國西夷一起打。(未完待續。)

    PS︰  感謝我愛我姐我弟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月票,謝謝!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