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殖民
「金銀只是貨幣,貨幣的本身並不是財富。⊙。⊙」
「只有衣食等物品才應當稱為財富,一切財富源於土地的耕種。耕種者繁榮昌盛是一切其它等級財富的必要基礎。」
神聖大漢的中樞重臣們已經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論調,這種論調也有些矯枉過正,但也還是一定的根據的。老話說的好,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農業是基礎,但也不能忽視了工商業的重要作用。
當然,現在歐洲各國盛行重商主義,一心想著怎麼擴大貿易順差,怎麼把金銀囤積起來而不流出。但在大漢,完全不用考慮這些問題,就算朝廷不出手搞關稅壁壘,以大漢的地大物博,商品種類豐富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對於大漢來說,其實洋夷手裡沒什麼是大漢沒有的。
在明代時,這些西夷還能用白銀、銅,用香料、玻璃、自鳴鐘、千里鏡等些玩意換取東方帝國的黃金、生絲、瓷器、茶葉、絲綢、蔗糖等物。那時明對銀銅香料等需要很大,對自鳴鐘千里鏡玻璃製品等也有不少需求,但歐洲商人與明的交易,依然是逆差,他們靠轉口貿易,拿明朝買來的生絲、蔗糖、瓷器、茶葉等到日本、印度、波斯等地做區域轉口貿易。
中明以後,不過百餘年的海貿,大明的對外貿易就流入了不下三億兩白銀。西班牙在美洲發現的那些銀山,挖出來的銀子,要麼直接運到了東方,要麼在歐洲各國手裡轉了一圈,最後又都流到了東方。
而現在,大漢帝國的對外貿易中,西夷們更沒有什麼能拿的手的東西了。
威尼斯人手裡的玻璃製品?大漢已經有了絲毫不弱於威尼斯人的玻璃產業,自產的玻璃製品不必萬里迢迢運來,成本更便宜價格更低,外來玻璃製品已經沒有半點優勢了。
自鳴鐘?
大漢也有了。皇家鐘錶廠,早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完善的鐘錶產業鏈,大漢生產的鐘錶後來居上,樣式多。成本低,價格便宜,座鐘、懷錶外甚至還有了手鐲表。
千里鏡這樣曾經暴利的商品,大漢也早實現自產了,甚至和鐘錶、玻璃一樣。開始以更低廉的價格,取得了反超的優勢,反過來向對輸出了。
至於歐洲各國曾經最搶手的香料,因為歐洲數國在東印度香料群島的無序競爭,香料壟斷早已被打破,尤其是到了如今十七世紀中期,香料的產量已經失控,如今香料從葡萄牙、荷蘭、英國、西班牙等國手裡大量流出,據說歐洲現在香料的儲量已經夠用整個歐洲用上十年。
香料價格在歐洲一跌再跌,早就不再是暴利商品。一些香料商人哪怕動用了燒掉部份庫存。甚至香料群島的殖民者大肆砍伐掉許多香料樹的舉措,也一樣無法再讓香料價格回升。
而現在大漢同樣已經直接插手了南洋的商貿,可以直接從亞齊等南洋土著甦丹國手裡交換香料,甚至新加坡也早已經種植了許多香料。
香料這項曾經明朝商人大量進口的商口,現在大漢自己就能種植生產,又能通過與南洋土著們的交易中廉價獲得,幹嘛還要向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人英國人等高價購買?
曾經一磅香料一磅黃金的暴利香料貿易,如今跟****一樣的毫無競爭力。
如果說唯一還能跟大漢交易的物品,也就剩下白銀了。
可惜西班牙人美洲白銀開採量在不斷的下降,運往東方的白銀越來越少。而銅料歐洲同樣很需要。過去他們還能跟日本人交易,從日本人手裡套得白銀和銅,然後跟大明交易。但現在整個日本都是在大漢的領土了,這些歐洲殖民者還拿什麼跟大漢交易?
尤其是當大漢現在擁有大量的遠洋商船。擁有多家大型的遠洋船行,可以直接下南洋,西渡印度甚至到波斯、非洲、歐洲等地去貿易。
大漢根本不需要南洋的那些殖民者充當中介了,也根本不讓他們有機會再從中間盤剝一道。大漢直接把出口的商品運到南洋、印度、波斯,乃至非洲、歐洲去換取真金白銀以及各種原材料,比如非洲的象牙、黃金、白銀、銅料。以及硝石、硫磺,中南的大米,印度的棉花,南洋的香料、蔗糖等等。
今年大漢出口的商品中,最大的幾樁分別是茶葉、蔗糖、生絲、瓷器、棉布,四十多萬擔茶葉,兩百多萬件瓷器,十多萬擔生絲和絲織布,以及棉麻布數百萬匹。此外,鐘錶、玻璃、菸草、藥材、酒等也銷量不少。
大量的商品外銷,進口的卻只是廉價的大米、棉布、粗糖、礦石等。
貿易有著巨大的順差,大量的黃金、白銀流入了大漢。
特別是這種巨大順差的貿易,還是打破了南洋的英荷西萄幾國的貿易壟斷的,是把這些人甩到一邊的。大漢大口吃肉,這些殖民者連點湯都沒喝到。
去年大漢對外貿易巨大順差,導致大量的黃金白銀流入大漢。據海關總署和統計總署的統計報告,僅去年一年,大漢自海外貿易流入的黃金就多達三百多萬兩,白銀達到四千多萬兩。
折合銀兩八千多萬兩。
這意味著大量的金銀正迅速的流入大漢,這個金銀的流動速度是相當驚人的,如同一個巨大的金銀黑洞。
要知道,西班牙人在美洲,擁有無數的金山銀山,他們開採的金銀量佔世界開採量的百分之八十多。可他們平均每年從美洲運走的黃金也不過二十萬多兩黃金,和不到一千萬兩白銀。折合大漢的銀元也就價值才三千萬塊銀元不到。
大漢一年的貿易順差流入的金銀,都相當於西班牙人在美洲挖上近六年的量了。
對於信仰重商主義的歐洲英荷等幾個佔著南洋航道的歐洲幾國來說,這簡直是要他們的命。而且對整個歐洲人來說,這都是件可怕的事情,大漢貿易的順差金銀黑洞,已經超過全世界的金銀開產量了,這樣下去,歐洲每年開採的金銀全流到大漢都不夠,還得不斷的流失他們的金銀儲備。
對於重商主義來說,金銀儲備就是一切。大漢的貿易順差就是個金銀黑洞,每年都會讓他們欲死欲仙,用不了多少年,可能全歐洲的金銀都會流進大漢。
就算大漢明年加大粗糖、大米、棉花、礦石等原材料和礦產、糧食等進口量。可也不會降低多少貿易順差。
對於金銀,劉鈞倒不是那麼渴求,如今大漢不是明時了。明朝時,白銀流通性不強,大量白銀被窖藏地下。導致銀荒銀貴錢賤。
可如今大漢的貨幣體系,雖是以銀銅複本位制,但卻不是純粹的銀銅本位制,而是還有著銀元券這個紙幣,夾帶著一些信用體系。如今已經沒什麼人把銀子藏在地底了,銀元鑄造時又是八成多的含銀量。
銀幣、銅幣加上銀元券,使得大漢的貨幣量在不斷的增加,以黃金和白銀做為銀元券的發行準備金,在百分之二十的準備率下,一兩銀子。能發行十幾塊銀元。正是這種體制下,加上多日本獲得的大量金銀銅,還有這兩年貿易順差流入的金銀,使得朝廷現在的金銀銅的準備量很足,大漢的貨幣總量完全能夠匹配現在的國家經濟總量。
甚至還因為大量的金銀流入,以及大漢子民的收入大幅增長,今年還出現了一波通貨膨脹。
因此,現在大漢已經不像之前那麼渴望金銀銅了,有了足夠的貴金屬諸備,再多其實已經沒什麼作用。只會加大通貨膨脹,物價上漲。
因此對於朝廷來說,過高的貿易順超,貴金銀大量流入。也不是好事。
當然,這種幸福的煩惱還是很好解決的,把大漢的金幣銀幣拿出去流通貿易,大量從國外進口各種原材料、糧食、礦產等。
這樣一來,朝廷得到大量成本低廉的糧食、原材料、礦產等,然後在國內進行再加工。這樣商品的成本更低,內銷能讓百姓也得惠,外銷還能轉手又賺一大筆。
這其實就如同後世中美一樣,中國人剛改革開放時,沒技術只有廉價的勞動力,原材料,便只能發展輕工業,大量廉價向美國出口輕工業品。而美國人依仗自己的技術優勢產業優勢,專心發展那些高新技術,轉手再高價賣給中國。
然後中國工人在血汗工廠裡辛苦幹一月,沒日沒夜加班,一月三千人民幣,生產衣服鞋子,買個美國人的水果機,卻得花上兩個月血汗錢。而美國人一天只干幾個小時,每週還有得休息,一個月拿上萬美刀,結果用中國生產的各種中國製造商品,一雙中國產皮鞋卻才二三十美元。
這就是區別。
這種景況,就跟西方殖民國家跟殖民地一樣,殖民地永遠只能給母國輸血。他們只能永遠處於殖民國家整個經濟體系的最底層,做著最苦最累最沒前途的事情。
而現在,只要大漢能夠保持這種貿易順差,那麼就能拿著賺來的大把的大漢銀幣全球購買低廉的原材料和實加工商品。甚至在這種花錢買買買的過程中,大漢鑄幣的銀幣每流出去一塊,實際上又等於向那些收款外國人,又加收了一筆鑄幣銳。
「陛下,只怕咱們這樣凶狠的吃相,會引得那些西夷鬼佬們狗急跳牆啊!」
首輔袁繼咸並沒有單純的沉迷於美妙的前景之中,豐富的閱歷讓他知道,當事情超過一定限度的時候,總會爆發衝突的。
「狗急跳牆又如何,最多也不過是打一起貿易戰爭。當利益衝突無可調和之時,戰爭總是不可避免的,難道元輔對於帝國將士沒有信心,認為他們守護不了帝國的利益嗎?」
列席會試的一眾將星閃耀的提督們,一個個都騰的站起。
「犯我強漢,雖遠必誅!」
提督們字字如利箭,豪氣干雲!(未完待續。)
PS︰ 感謝我愛我姐我弟的打賞支持,謝謝大家的月票支持!SF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