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隋唐大猛士 作者:木子藍色 (連載中)

 
mk2258 2018-10-16 23:04:1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322 67716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33
第960章 四面邊聲連角起

為了表示對存孝的支持,羅成特意表示,從各地義兒營中挑選三百義兒少年,交給存孝做為帳內侍從,並拔給他六百步騎為王國親軍,這次謀反的那些人,他也挑出三百人讓存孝帶走,這些人以後長流麗江到始不得還,可以發配他們任麗江國的一些吏職,讓他們幫存孝開拓封地。

“至於封戶移民,朕只能授你三千戶的封額,你可以自己招募。”

老四道,“這也太小氣了,老三去西海,你直接拔了好些人給他,到我這了,一戶不給?”

“老三去西海,我也沒給義兒為帳入扈衛啊。”

要是各個諸侯都要給封戶,就算經過上次的削爵和這次的叛亂後,朝廷也依然還有七百多實封爵,平均一爵一百,那也得七萬戶,若是再多點,就得十幾萬幾十萬戶,這麼多人口,朝廷也頭疼啊。

只能讓封侯們自己想辦法招募,自己出錢去招人,這樣一來,招人的安家費這些,路上的花費這些朝廷免了筆開支,二來,他們能招去的肯定也是在中原無產或者是奴隸或者是日子較貧苦的。

這樣避免朝廷直接徵召百姓給封侯,損傷國家力量。

這個賬不精點算也不行,如今人口還是太少。

朝廷也是想盡辦法在弄人口,畢竟朝廷既然制訂了大開拓的國策,那就意味著要往邊疆大量移民,封侯們還得搶走不少人口。

哪怕現在朝廷下詔,大量將官有漢奴隸放免為良,還允許那些私人的漢奴隸們也贖回自由,但形勢還是不容樂觀。

大量移民邊疆,雖帶來了拓荒實邊的好處,也讓中原的百姓能夠分到更多的田地,可另一個問題,就是中原人口大量外流,許多百姓成了自耕農了,於是那些權貴豪強地主們雖然手裡還有許多田地,但卻嚴重缺少種地的人。

過去佃田的佃戶好多成了自耕農,他們忙於耕種自己的新土地,哪還有空耕種地主的,就算佃種些,也佃不了多少了。

而偏偏朝廷又出臺了律法,一面是限田令,一面又規定,地主們擁有的土地不得拋荒,否則要加倍徵收田賦,若是連續拋荒,則可能要強制收歸官有。

在這樣的律令下,現在的地主們也很頭痛啊。

他們剩下的辦法,就是多買奴隸多買牛馬了,偏偏現在朝廷搞擴充人口,對漢人身份的奴隸,要搞贖重播免移民授地政策,弄的好多人叫苦不迭的。

雖然對好多權貴官員們來說,土地的產出其實並不占據他們財富的多少,可也不能沒人種地啊。

好在朝廷雖對漢人身份的奴隸種種限制,但卻不限制購買和擁有藩奴。於是乎,現在中原各地,奴隸市場大熱,青島、東萊、旅順、漢城等港的奴隸生意十分火爆。

但依然還是供不應求。

如今到處都在爭搶人口,朝廷在爭搶人口拓荒殖民實邊,封侯在爭人口充實封地,地主們在爭奪人口耕田種地,商人在爭奪人口開礦做工。

正是在這種種需求下,朝廷現在對佛道管理極為嚴格,令大量的僧道還俗,禁止四十歲以下的婦人出家,禁止青壯男人出家。

此外,又嚴格規定,未有官爵勛位的平民,嚴禁納妾,除非妻子無出,也得等到四十歲時方能納妾。

甚至新出臺了規定,女子超過十八歲未婚者,就要罰款。並納入官方統一登記,由官媒配給,若是五次都沒有相中官媒介紹的對象,就要強制配對成婚。

另一方面,是朝廷規定,嚴禁溺嬰棄嬰等行為,生育了必須得養,若是溺嬰為重罪。

而對於無力撫養的,官府要給以救濟幫扶。對於孤兒棄嬰,由朝廷的孤兒院收養。

皇帝給存孝六百里封地不心疼,畢竟那裡現在都還不是朝廷的地方,若存孝能夠控制那裡,建立穩固的統治於朝廷百害無一弊。這六百里封地,以後也會推恩分封給存孝的子孫們,會變成越來越多的小封地,難以對朝廷形成什麼威脅,相反,做為宗室的封地,反而還天然能夠屏藩皇室。

三千戶封戶,得一兩萬人口,羅成捨不得給,只能給個封額,由存孝自己去想辦法了。

“小六封哪呢?”老四問。

羅成搖了搖頭。

到現在為止,朝廷也才正式實封了兩位宗室王,其它的宗室和異姓功臣都還沒封呢。

這個,需要慢慢來。

反正,承諾的不會變,到時按封侯們的爵位,劃封相應的封地,然後再按地名改個封號而已。

“小六,你想去哪?”羅成笑問。

小六倒是很淡然,“不知道,皇兄分封在哪我就去哪。”

“哈哈哈,這話超脫,那你喜歡南方還是北方。”

“還是習慣北方多點吧。”士通道,畢竟打小長在山東,然後這十年來,基本上都是在關外打仗,早適應了北方的天氣了。

“好,回頭我給你在關外靺鞨人那邊給你找塊好地,劃封給你。”羅成笑著應下。

士信對于封在哪裡,確實不太在意。

他倒是比較關心嗣業。

“三哥在青海那邊打仗,還好吧?聽說西突厥和吐蕃都出兵了?要不要派兵增援,我願意前往。”

西突厥的出兵,確實出乎了朝廷的意料。

本來,現在朝廷是不願意與西突厥有什麼沖突的,雖然在羅成的未來規劃裡,待平定中原之後,肯定是要進軍西域,打通這條絲綢之路的。

但是現在嘛,還是得休養生息為主。

可偏偏吐穀渾不肯臣服,唐儉又是個立功心切之人,於是有了一出大秦班定遠的戲碼,可不管怎麼樣,事情出了,朝廷只能善後。

不可能任由吐穀渾反了去。

羅成隻給嗣業兩萬餘人馬,也是想把戰爭限定在一個小範圍內,打一場有限的區域戰爭。可誰能料到,西突厥來了,吐蕃也來了。

現在朝廷裡只盯著西突厥,還沒人把吐蕃當回事,但羅成卻很重視首次向中原出兵挑釁的吐蕃。

他很清楚,隨著西突厥和吐蕃的出兵,這場戰爭升級了。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34
第961章 胡烽不斷接長安

樞密院。

老帥張須陀白發蒼蒼,這幾年這位老帥坐鎮中樞,總掌兵符,不再外出征戰統兵,可衰老的卻反而十分快。

幾年時間,滿頭須發皆白。

早些年河南剿匪平亂,就如救火隊員一樣,這邊剛撲滅那邊又起,四處奔波撲救,幾乎是無月不戰,剿滅的賊匪數百上千股,可身上也留下了無數的舊傷。

刀傷箭傷槍傷,人一停下來,這些傷似乎就完全壓不住了。

咳嗽幾聲,勉強壓制住。

張須陀抬起頭來,“必須給嗣業將軍增兵了。”

樞密院的軍事會議上,不但有副樞密使,還有五院的樞密知院盡皆出席。另外,在京的北衙十二軍上將軍、南衙十二衛大將軍、內衙十六府中郎將,今天,也都列席會議。

做為主掌軍令的中樞機構,樞密使權責極大。

“嗣業將軍不是剛剛打了一場大勝仗,斬首千餘,俘虜近兩萬?”一名大將軍問。

大秦雖兵分三衙,但實際上也還是幾乎與周隋一樣是軍將分離制度。

平時統兵的都是中低級軍官,高級軍官幾乎都是在京城,只有接到兵符調令,才奉旨出京統兵打仗。

略有些不同的是,如今大秦在各道設立了都督指揮使司,每道駐派了兩位左右都督指揮使,一旦地方有戰事軍情,朝廷頒下旨意,發給兵符調令,他們就能最快統領兵馬。

不過朝廷也規矩,各道都督指揮使,不得兼任三衙的職務。

因此這三衙的這票大將軍、上將軍、中郎將們,平日裡也就是在各自衙門裡喝喝茶,然後輪流到羽林宮給羽林軍講講課,閑的很。

但非戰爭之時,高級大將留在朝中,這也是最穩妥的做法。

就算是派駐各道的都督指揮使們,平時也是沒有兵權的。

“其實,嗣業那一戰擊敗的只是吐穀渾天柱王的五千前鋒而已,破了一個營寨,然後俘虜了一萬多運輜重的牧民罷了。並未傷及敵軍根本,何況,現在我們面對的已經不僅僅是吐穀渾的叛軍了。”

張須陀讓人取來一副沙盤,這是樞密院下五院之一的軍情院收集山川地理資訊,然後製作出來的吐谷渾沙盤。

一眾大將們,整天閑的沒事幹,一看到沙盤,個個就來了精神。

“嗣業擊破大川嶺上的五千天柱軍後,留下程名振率三萬人守大非嶺,負責接納從隴右河西、青海各地轉運來的糧草輜重,並負責給分兵進擊天柱王所在烏海城的兵馬輜重。”

面對著沙盤,講解起來可說清楚多了。

諸將們都是沙場大將,對於地形這塊很懂,他們看著沙盤,馬上就知道行軍路線怎麼走最合適,哪裡可以駐軍防守,哪裡可以囤糧轉運。

“從大非川到烏海倒是不遠,沿著這條溫泉道進軍,還算方便。有大非嶺上囤糧轉運,確實安排的很好,無懈可擊。”

“廢話,你也不看看統兵的是誰,那可是大將軍王嗣業。”

宗室三王的勇猛,那是無人否認的,而這宗室三王裡,又以羅嗣業最猛,他又有多次獨擋一面指揮作戰的經驗,可心說是深得全軍佩服的,尤其是上一次,硬生生的以一人之力,把整個河朔關隴地區拿下了,生生的攻滅了李唐,比朝廷計劃中起碼早了兩年。

“嗣業大將軍手底下萬余秦軍將士,又有慕容順的三萬吐穀渾軍,攻擊烏海天柱王的三萬兵馬,應當不成問題。”

烏海雖是一座城,可吐穀渾的城池不比中原城池的堅固高大,這種城池也就是個土圍子,防禦上並沒有什麼可多說的。

因此,諸將都判定,嗣業這一戰,還應當是場野戰。

兩軍數量相當,甚至嗣業還占優勢,因此怎麼看都是嗣業能贏。

“原本局勢確實如此,但現在又有了新變化。”

張須陀拿來一些小旗子。

“吐蕃軍一萬人本來是要到大非嶺補給的,可現在大非嶺被嗣業攻佔,由程名振駐守後,那一萬吐蕃軍已經在南面停止不前,而據我們的軍情,吐蕃再次從蘇毗和衛藏徵召兵馬,據悉,吐蕃贊普南日論贊已增兵一萬,並緊急動員,從後方抽調更多兵馬。”

“同時,西南的黨項與白蘭諸羌,如今也是很不安穩,正被吐穀渾和吐蕃說動,蠢蠢欲動,意圖出兵劫掠。”

南日論贊一面調兵,一面還派使者過來,請求大秦賜公主成婚。並宣稱,公主不至,我且深入。

十分倡狂。

不過樞密院分析,就算此時朝廷真賜公主給吐蕃,吐蕃也絕不會收兵罷戰。根據他們收集的情報顯示,如今吐蕃擴張極速,正處於一個張狂的時期,若是不把他打痛,他絕不會這麼輕易收兵的。

這是大秦與吐蕃的第一次交手,因此絕不會等閑視之,必須打,而且必須打痛,根本沒的談。

“據我們的預計,吐蕃最終將可能出兵五萬左右,而黨項、白蘭等諸羌,也可能出兵五萬左右,因此,從南而來的吐蕃軍,將達到十萬之眾。”

“而西突厥射匱可汗年老狂妄,我大秦未征討他,他卻主動來犯,因此這一戰也是不可避免。”

吐蕃一個西南小藩,都能拉出十萬聯軍。

而西突厥稱雄西域,這些年安穩發展,實力更是強勁。

“第一批西突厥軍約三萬人,但我們推演戰局,嗣業將軍在烏海擊敗天柱王后,慕容恪的聯軍,可能會向西突厥繼續請兵。”

“射匱能派多少兵來?”

“若戰爭升級,西面慕容恪與西突厥的聯軍,能達到十五萬到二十萬之眾。”

一面面代表敵人的旗子插上沙盤,每面旗幟代表一千人,很快在大非嶺和烏海這附近,已經是插的密密麻麻了。

看著這些旗幟,諸將也一下子明白了嗣業的處境了。

嗣業與慕容順的聯軍,加上程名振的大非嶺守軍,府兵、郡兵、部落兵還有吐穀渾軍,全加起來也不到八萬人。

而敵人,卻將有起碼二十五萬到三十萬之眾。

尤其是這裡還是深入高原,前後無援,真要被合圍,只怕相當難打了。

“要不,先撤回來?”

“撤個鳥,增兵,跟他們打,就他們有兵嗎?我大秦甲兵百萬,怕他個鳥!”脾氣火爆的來整拍了桌子。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34
第962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

九洲池上,皇帝與張須陀在畫舫上釣魚賞景。

此時的中原洛陽,已經進入了初夏,但是在遙遠的西部邊陲,卻還是大雪紛飛。

“嗣業軍中奏報,大雪紛飛,造成不少將士凍傷,軍資轉運更是極為不便。好在他主動出擊,打下了大非嶺囤糧,稍稍緩解。”

羅成卻有些無奈的嘆道,“本來只給嗣業一軍人馬,便是希望他能審時度勢,加以克制,把戰爭控制在一定規模之內。如今百廢待興,朝廷需要先休養生息,可唐儉先是膽大的直接幫慕容順兵變奪位,搞的吐穀渾這個爛堤突然崩潰。”

皇帝對于此時在吐穀渾打一場全面戰爭,是沒什麼興趣的,也沒有什麼餘力。

西北的子午直道、靈武運河,河隴路都還沒有全面疏通,關中也還沒有什麼積余,百姓都沒恢復過來,朝廷的兵馬也同樣是還沒有佈置到位。

更別說,朝中剛剛經歷了一場巨大的謀反案,內部正是不穩之時,西線再起大戰,這不符合皇帝的計劃。

事實上,政事堂中的十一位宰相中,也有一半多都是認為過火了。

如杜淹更是直言應當立即把羅嗣業撤回。

“若是嗣業不主動出擊,那麼圍繞著伏俟城打,我們的情況要好的多。”皇帝直言不諱的對老帥道,雖然在眾臣面前,皇帝還是很支持羅嗣業,稱贊他主動出擊,打出了大秦的威風。

可實際上,皇帝心裡還是覺得嗣業在一個錯誤的時候,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然後使得他的兵馬,還有朝廷的處境,都陷入了被動。

烏海城和大非嶺距離大秦的邊境太遠了。

而且那邊的地形和氣候,都對秦軍十分不利。

“陛下莫非也想調嗣業回來?”

張須陀雖也承認皇帝的話,嗣業於戰略上確實落了下乘,可關鍵現在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此時撤軍,想撤也不容易。

更何況,吐蕃和西突厥來勢洶洶,嗣業就這麼撤,豈不是顯得怕了他們。最關鍵的是,以張須陀對嗣業的瞭解,他是絕不會在這個時候撤退的。

到時朝廷讓嗣業撤軍,不發兵增援,而嗣業來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豈不是要糟糕。

“陛下,朝中的將軍們,都摩拳擦掌,準備大打一場。”

“將軍們自然是想要大打一場,不打仗,他們就無用武之地,整天喝喝茶推演推演沙盤兵棋,教教羽林郎,對他們來說,那真是無聊透頂。可老師你也當知道,眼下中原還有三藩未平,朝中又剛經歷了一場地震,此時要深入敵境,跟吐蕃、吐穀渾、西突厥這些虎豹犲狼打,對我們來說並不有利。”

調兵越多,後勤需求越大,而要把糧草轉運到大非川烏海那一線去,可不是一般的困難。而出兵少了,難以壓制敵人。

搞不好要是吃了敗仗,將帶來的是連鎖的反應。

現在中原的大好局面,搞不好就要有反復。

“老師,你說能不能自關隴河朔四道調集兵馬,向青海湖一帶集結,然後讓嗣業徐徐撤退,誘敵軍追擊,咱們再在青海湖邊給他來一個大伏擊,一役畢其功?”

如果把大部隊集結於青海湖邊,首先就能解決高原反應給秦軍帶來的不適,其二,能夠大大縮減糧草軍械的運輸困難。

更何況,這裡距離隴右河西更近,朝廷也能有後續力量策應。

古人說,國家大事,在祀與戎。

戰爭無小事,當年楊廣不也以為滅高句麗如反掌觀紋,結果呢,強大的隋朝不也因此灰飛煙滅?

如果敵人打進河隴,那羅成肯定是毫不猶豫的應戰,但現在問題是,唐儉行事大膽,而嗣業不顧大局,這兩人現在把戰場都推到了吐穀渾的腹地之中,在那種地方打仗,實在是太兇險了。

而且成本也太高。

“我本來計劃休養生息三年之後,然後南征,以三年時間,平定三藩,統一天下。再休養生息三年,然後征討吐穀渾,重置四郡。等把吐穀渾之地穩固了,然後再兵入西域,重新打通絲綢之路,通商泰西,恢復漢之西域都護府。”

如果按步就班,那麼以大秦的底盤,那就跟推土機一樣毫無懸念。

可現在,羅成還真不敢說就有必勝的信心。

他能在馬邑兩次大敗突厥,也可以說是內線做戰,占據地利人和,還掌握了天時。

而現在,跑到青藏高原上去打仗,羅成沒啥信心。

歷史上,一代名將薛仁貴率十萬大軍護送吐谷渾可汗回去復國,結果就是被吐蕃人大敗,最後在四十萬大軍的圍困下,不得不議和敗回。

“陛下,打仗有的時候就是這樣,敵人並不會一切都按我們的計劃來,而且就算是我們的將領,也不可能完全能依照計劃行事的。總會有種種意外,這個時候就是考驗我們的決斷之時了。”張須陀直言不諱道。

你想一步步發展,然後平推,可別人也不傻啊。人家不會等你什麼都準備好了再被你打,他們也知道趁你不備的時候打來。

戰爭向來如此,充滿變數,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的。

張須陀雖然一把年紀,渾身傷痛,可依然還是十分強硬,他堅決主張要打。

“不打不行,必須打。”

羅成對著湖面沉思了許久,最終緩緩道,“好,就有老師來安排戰略,我來勸說宰相們,這一仗咱們就打出大秦的威風來。”

皇帝親面做宰相們的工作,很快說服了一眾宰相。

於是,皇帝下詔西征。

他宣佈將移駕西京長安坐鎮,並派出樞密使張須陀坐鎮于金城郡,兵部尚書衛文升坐鎮武威郡。

從洛陽、河南、河東、山南一帶,徵召十萬大軍西征。

另河朔關隴四道所有郡兵進入二級戰備,要求一半以上的郡兵歸隊待命。

國家的幾大糧倉,也開始向關隴全力運輸糧食。

並挑選了大將尉遲恭、秦瓊、程咬金、單雄信、薛萬徹這五員虎將統兵前往青海湖畔。

朝廷徵召民夫三十萬,以支援十萬大軍,另動員二十萬府兵、郡兵隨時待命備戰。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34
第963章 固犁其庭掃其穴

皇帝臨離開洛陽前,特意在朝會上召見了吐蕃和西突厥的使者。

兩家的使者來到洛陽有些天了,他們都帶來了一樣的請求,就是希望能求娶大秦公主。吐蕃那個渾身帶著牛糞味道的使者,更是語出威脅,說什麼公主不至,我軍且進。

鴻臚寺的官員們很鄙夷這些藩人,難道不知道我家天子的幾位公主最年長的也才剛幾歲嗎

而皇帝的姐妹們,朝廷那幾位長公主,則早就都嫁人了,夫婿個個都是朝廷的功勛大將。

至於說宗室郡主之類的,誰不知道大秦宗室人丁單薄,燕王甚至連兒子都還沒有呢,還得把楚王過繼給他。

再說了,就算大秦真的有適齡未婚的公主、郡主,皇帝也絕不可能跟他們和親的。

皇帝當初說的那句話,大秦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的國訓,現在還立在午門外呢。

哪個敢勸說一句皇帝和親?

只怕馬上就得卷上鋪蓋去嶺南做個長流人,至死都不得回,只能去那邊吃荔枝,或者去看鱷魚。

“吐蕃國使者,還不跪拜大秦天子?”

殿中禦史怒斥不懂半分規矩,進殿后只知東張西望,一副沒半點見過世面的山裡人樣子的吐蕃使者。

吐蕃使者卻張狂的站在那裡,“我代表的是我家贊普,大秦天子是中原之主,我家贊普是高原之主,又豈有高原贊普跪中原天子之理?”

“嘴皮子還不錯,這漢話說的也還行,雖然帶著西南口音的,聽著好像摻了成都那邊的蜀地音,可也說明你是學過的,那就當也是瞭解過我中原,那為何還如此不知天高地大。你家贊普是高原之主?那羊同象雄這些國家,難道不存在?”

“再說了,不過是僥幸趁蘇毗內亂奪了人家地盤,就真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你吐蕃國可有百萬人口,可有十萬之兵?”

那吐蕃使者昂著頭,“我家當然有百萬之口,十萬之兵,滅掉蘇毗之後,就得人口十餘萬戶,幾十萬口。”

“哈哈哈,百萬人口,好嚇人啊。那你可知,我大秦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兵馬?”

那名禦史也是膽大的,見皇帝笑著不吭聲,便更加得勢不饒人。

“醜藩小使,本官今日便告訴你一聲,我中原戶逾千萬,人口更是五六千萬之眾,僅僅是這座洛陽城,城中便有四十萬口,光一個洛陽府,便有二百餘萬人丁,遠勝過你醜藩小國爾。一群整天趕著牛屁股,拿牛糞煮飯,連筷子都不知為何物,連文字都不知是何之蠻人,也配跟大秦相提並論?”

“好!”

羅成拍著巴掌贊嘆道,“爾等井底之蛙,太不自量力,朕有百萬之兵,只需要派出一成之兵,就能殺的你們屁滾尿流。”

殿中當即有官員出列,說這些醜藩小使如此狂妄,得給些教訓,就罰他們留在洛陽城中奴為隸,只需要留一個放回去警告南日論贊便好。

有官員出來說,咱們泱泱大國,禮儀之邦,沒必要欺負這些小邦,兩國交兵,也不罪及使者。

結果羅成卻笑著道,“吐蕃也能稱為國嗎?不過是區區蠻部爾。”

幾句話,結果吐蕃的使團,便只留了一個小隨從奴隸,其餘的全都被貶入少府寺為工奴了。

那邊西突厥的使者一看,不由的暗暗心慌。

雖然說西突厥大汗的臉面不能丟,可自己的小命和自由也更寶貴啊。

於是不等禦史訓斥,這使者膝蓋直接就跪地了。

“回去告訴射匱,已經一把年紀將死之人了,就別瞎折騰了,始畢、頡利兄弟倆就是喜歡折騰,老要跟朕過不去,結果現在如何?吐穀渾,那是朕的家務事,還輪不到他西突厥來插手。若不老實的縮回去,朕必斬之,還將親提百萬之師,至三彌山問罪於他。”

西突厥使者咽了咽口水,只得點頭,一句話不敢反駁。

五月初一,皇帝禦駕離開洛陽城,留下了太子監國,以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一起輔佐留守。

其餘宰相隨皇帝前往長安城。

而此時相距數千里之遙的吐穀渾,嗣業卻正在烏海城與天柱王激戰。

雖然皇帝通過飛鴿傳書、八百里加急,讓嗣業停止進攻烏海,令他沿路撤返,回到伏俟城,以待援軍。

可面對皇帝千里之外的指揮,嗣業的決定卻是不理會。

烏海城就在前方,天柱王不到三萬兵馬,實力弱於他,而西突厥和慕容恪的兵,還在更西面,至於吐蕃軍,也停留在大非川南面。

箭已上弦,如何又能停止。

“攻下烏海,滅了天柱王,咱們再撤!”

嗣業自信可以趕在突厥人到來之前,先擊破殲滅天柱王的兵馬。

他有這個自信。

雖然四月的風雪和高原的惡劣氣候,讓他減員了不少人馬,而且糧草也運輸困難,可只要拿下烏海,就能就地取得牲畜為糧。

頂著風,冒著雪。

四萬餘人馬行進在穀道之中,四面全是大山,荒涼無比,數百里都不見人煙。

一路上,不斷有士兵掉隊。

可這都無法動搖嗣業的決心。

終於,在一個風雪交加的黃昏,嗣業率軍出現在了烏海城外。

此時的天柱王因為天氣惡劣,雖集結了部落戰士,卻並沒有出兵,他在待天氣轉好。

卻不知道,他都畏懼的天氣,可羅嗣業這個中原人,硬生生的率兵殺到了。

獵獵紅旗翻卷。

秦軍的紅旗突然出現在烏海城外,引起了天柱人的極大震驚,他們怎麼也想不到,他們怎麼出現了,而且好像還是從東南方向過來的,那邊不應當是有五千部落勇士前出駐守大非嶺嗎?

秦軍出現了,難道那五千勇士已經兵敗了?

風雪之中,兩軍交戰。

小小的烏海土墻,並不能阻擋秦軍的腳步。從黃昏激戰到天黑,羅嗣業提著陌刀,帶著麾下的陌刀隊左右沖殺,雖這裡的氣候削弱了他們的戰鬥力,可他們依然殺的天柱人變色。

天柱王趁著夜色逃入茫茫雪原之中,無數的天柱勇士們,也跟著四散而逃。

“攻佔烏海,斬殺天柱三部兵三千餘,俘萬餘,掠天柱三部婦孺兩萬余,獲牛馬羊群無數,大捷!天柱王敗逃西潰!”

軍中記室靠在帳中爐子邊上,把好不容易才解凍的墨上蘸上,激情萬丈的揮毫向皇帝奏捷!

“準備撤退!”

得勝之後,嗣業沒有沖動。

“這麼多牲畜俘虜怎麼辦?”

嗣業想了想,“此戰,我們便是要破其巢穴,絕其種類,因此,青壯婦人能帶走的都帶上,老弱直接處死,牲畜都趕走,城池營帳等帶不走的全燒了!”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34
第964章 古來創業豈雲艱

今年的端午節,皇帝是在去長安的路上過的。

而羅存孝的端午節,卻是在去雲南麗江封國的路上過的,端午節這天,他剛好走到襄陽城。

對於襄陽這塊祖籍之地,他其實沒有什麼感情。

不過當天還是在當地官員的帶領下,特意去了祖父羅榮曾經的那個村子。羅榮當年的那個小院早就在戰亂中毀壞了,但是如今原地又修建了一座宅子,據說是完全恢復了過去的原樣。

羅家的祖墳,那塊當年窮的連塊碑都沒有,只是些記不清名字分不清身份的一片小土包,也全由地方官府一一考證出來,然後給重新修建了陵墓。

走在這片土地上,存孝能想像當年祖父羅榮是如何的處境,又是如何的決心。這其實與他們兄弟幾個是一樣的,當年他們在章丘時,也並不比這裡好多少。

世道亂,日子艱難,做為一個普通的農夫,想出人頭地,除了當兵拿命拼,就沒有其它的路子了。

好在羅榮拼出來了,而他們兄弟幾個也拼出來了。

羅榮跟著楊忠楊堅父子,為他們打江山,最後得封了一個郡公之爵位。

而他們兄弟則是自己打江山,終於出了一位真龍天子。

如今,他將要去雲南,在那裡建立自己的王國。

參觀過祖屋,拜祭過羅氏宗祠,正要返回城中,卻有許多人圍了過來。

官員介紹說,這些人是當地羅氏宗族的族人,說來其實也就是羅家的族人了。

“記得我父親曾經告訴過我,當年我祖父去當兵,後來隨楊忠離開襄陽,便沒了音訊,那個時候我祖母帶著我父親孤兒寡母的十分艱辛,可村裡的族人不但沒有幫她們母子一把,反而趁機霸佔了我祖父當兵時置下的那點田地宅院,逼的他們母子只能在外搭草屋居住。後來實在是扛不下去了,我祖母帶著我父親改嫁了,要不,我父親早就餓死了,根本等不到後來我祖父派人回來接他去長安。”

存孝一番話,說的那幾個官員十分尷尬。

而那些原本聽說魏王回來了,想要跟著沾點光,討要點官職封賞的羅家人聽了,也都不由的羞愧。

雖說窮人比較善良,但有的時候,窮人也會比較勢力。

不論何時,善良與勢利,這些矛盾的一面都是交纏一起的。

既會有人幫扶拉扯,也會有人吃絕戶。

當年的羅家,在族人眼裡,便成了絕戶,都認為羅榮肯定死在外面了,畢竟那年頭當兵的可是很兇險的,死了都往往沒個音訊的。

當年羅老爹可是吃盡了苦頭,小小年紀就挨凍受餓,因此雖然後來他去了長安,可也並沒有對家鄉的這些族人有什麼記念。

而羅榮因為知道妻兒在家中受的那些罪,更是徹底的斷了與老家人的聯系。就算有臉皮厚的跑去長安找他,羅榮也不怎麼理會,頂多給點來回盤纏,但絕不會為他們安排什麼。

羅氏族人,本以為到了如今這一代,羅成當了皇帝,羅成的兄弟魏王對他們不會有什麼怨恨的,誰知道,卻還是碰了一鼻子灰。

“罷了,當年的那些事情,我祖父記恨,我父親掛懷,但對我們兄弟來說,這都是上輩人的恩怨了,如今我羅存孝也得皇帝分封為王,這次我路過襄陽,就是要去雲南封國的。你們呢,不管怎麼說也是羅氏族人,論輩份,有些是我大爺有些是我叔伯有些是我兄弟有些是我子侄,終究也是一家人。”

“若是你們想走出這個小山村,有願去外面闖蕩的,可以考慮一下,隨我去封國。到了那邊,天高皇帝遠的,我能信任的也就是你們這些有血緣之親的族人了。”

存孝先前的冷淡,讓一眾羅氏族人本來已經感覺沒什麼希望了,可此時聽這話,又不由的有些心動。

雖然與預期的不一樣,但若是隨這位宗王去雲南封地,好像也比現在強些。他們祖祖輩輩都是在這小山村裡,幾百年來,也就出了一個羅榮出了頭。

羅存孝的隨行隊伍裡,於是又增加了十幾戶襄陽羅氏族人,雖然不少人心動,想去存孝封國做事,可又畏懼雲南路遠偏僻,於是最後只有十幾戶人一咬牙,決定去賭一把。

他們收拾了簡單的行李,然後跟著隊伍起程。

老四騎在馬上,看著身後的隊伍,有些失落。

他在河南到處招募人馬,可事實比他想像的要殘酷,雖然他開出了不少優厚的條件,但依然沒多少人願意去。

好多人寧願去嗣業的西海,也不願意去存孝的麗江。

最後沒辦法,招不到人,也不能挑了,於是管他歪瓜還是裂棗,不管以前是否當過無賴過幹地痞,也不管是不是從過賊當過匪,又或者從前是奴隸什麼的,哪怕一把年紀或病秧秧的,只要肯去,存孝都歡迎。

“你笑什麼?”

存孝一扭頭,發現被皇帝發配給他的李孝恭居然嘴角帶笑,不由的火起。

“只是突然覺得,我們這樣一群人,跑到那彩雲之南的麗江去,不知道會是個什麼場面呢。也許,不沒到麗江,我們就會被烏蠻給一鍋端了。”

“哼,娘的還幸災樂禍,老子跟你說,你現在是被發配我麗江國,以後老死都不得離開,你下半輩子,就都掌握在老子手裡。從現在起,咱們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你還樂什麼?”

李孝恭嘆聲氣,他又哪樂的出來呢。

身為關隴將門子弟,打小學習兵法戰陣,在隋亂之時,雖統兵時間不長,可也是打過幾場硬仗的,然而他的失敗並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不足,只能說時也勢也。

李淵兵敗滅國,他們這些李家的宗室子弟也不得不背負枷鎖。

曾經的宗室郡王,跟羅存孝一樣的身份,可現在羅存孝依然是宗室王,甚至還得了實封開國,正前往封地就藩之國。

而他李孝恭,卻只能成為羅存孝的一個流放發配的長流人,下半輩子都只能做他羅存孝麗江國的一個帶罪小吏,想想,真是命運弄人啊。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34
第965章 白龍化魚淵中游

五月初,皇帝禦駕往關中長安而去。

一路上,車馬潾潾,隊伍浩蕩。

皇帝羅成沒有整天呆在輪宮之上,事實上有百官奏請把隋明帝洛陽宮裡的輪宮拉出來,但羅成沒同意。

做為一個馬上征戰打天下的皇帝,他三十未到,根本不需要坐在輪宮之中,皇帝大多數是騎馬,偶爾坐坐馬車。

他甚至經常帶著羽林郎離開大隊人馬,到附近的村野草市里去微服走訪一下,也會在沿途經過的郡縣,召見地方官員,並會去當地軍府檢校一下府兵、郡兵們。

一路走來,皇帝發現了不少問題。

門下侍郎魏征一身道袍,又恢復了過去游方道人的裝束,他騎著一頭青騾,抹了把頭上的汗,“這才五月初呢,就這麼熱了。”

“老話說的好,過了五月五,就得睡涼席,你看這河邊的稻子長的這麼好,天氣不熱起來,莊稼怎麼長的起來呢。”皇帝卻是黑色軟腳襆頭配上白色長衫,腰間一條蹀躞帶,還配了一把橫刀,看起來,很有幾分遊俠的味道。

羅成覺得此時的溫度應當比後世時要稍偏高一點點,也正是這波暖流,讓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趁勢崛起,甚至是東北的契丹等部族,也因此走向強大。

這樣的好氣候,對于中原來說,當然也是更有好處,這意味著能有更多的土地適合種植,能夠養活更多的人。

據說唐末和明末之時,都曾經爆發過小冰河氣候,當時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比後世低的多,夏天大旱和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不光是河北,甚至連嶺南的廣州都狂降暴雪。

小冰河期導致氣溫大幅度下降,糧食更是大幅度減產,天災不斷,導致饑荒四起,人口銳減,在下動蕩。

“熱就熱點吧,總比冷好的多。”

這幾年可以說老天還是比較關照的,比起隋末那幾年,動不動就是大旱、黃河決堤、蝗災等,起碼是大部份地區風調雨順的。

在主要靠天吃飯的這個時代的農業,一個好天氣,不但對於種地的百姓至關重要,就算對於朝廷來說,也至關重要。

大家有收成,就能吃飽飯,人心就不會思亂,就能安定發展。

魏征笑道,“夏天確實比冬天好,起碼對于普通的百姓來說,夏天熱點那就避避暑,可冬天嚴寒,卻是無處可避的,每年冬天可都要凍死不少人。”

君臣兩人,帶著一隊羽林郎,走進一處設在河邊的草市。

在這個時代,城市城市,城池與市場是聯系在一起的,有城的地方必有市,市場一般都是建立在城池當中,是專門的市場,一般城市裡可不會讓人沿街設鋪,隨地擺攤。

當然,在鄉村地方,也會有一些在城市之外的市場。

一般都是設在一些渡口河邊,或是路口之類的地方,方便附近一些鄉村的百姓過來交易,也不會有什麼房屋商鋪之類的,大家過來找個地方隨便擺攤,自由交易。

這種市場,一般稱為草市。

有的草市是三五天一集,或是隔天集,或是逢單或是逢雙,百姓們也稱之為趕集市。

相比起洛陽三市的繁華,這處小草市明顯遜色許多,沒有那麼豐富的分類,齊全的行業。可是卻也十分熱鬧,來來往往的人流,還有四處吆喝的百姓。

來趕集的都是附近的百姓,也有些城裡來的商人,大多數百姓過來趕集買東西的同時,也把自家產的一些東西帶來出售。

比如家裡老母雞下的雞蛋啊,自己孵的小雞崽啊,又或者是自家看門土狗下的狗崽啊,家裡養肥的大鵝。

也有人把自己做的一些手工拿來出售,什麼蘆席啊柳筐啊。

還有些人會把自己捕獵下到的獵物,或者是積攢下的皮毛拿來出售。

五花八門,好東西也不少。

聽著這些百姓討價還價,甚至是以物易物,羅成覺得很接地氣。

集市上一角,甚至有幾父子在那裡擺起了一個鐵匠鋪子,在那裡燒起炭爐,叮叮當當的打起鐵來,打造修理各種農具菜刀等。

羅成特意過去瞧了瞧。

“能打刀嗎?”

打鐵的漢子看著有五十多了,有些瘦,但卻有些精肉,他滿臉大鬍子,凸了半個頭,看到羅成的裝束,認定是個大主顧,當即笑道,“郎君要打什麼刀?”

羅成便把腰下的橫刀解下來遞給那鐵匠,“這樣的能打嗎?”

鐵匠接過,拔出瞧了瞧,搖頭。

“公子這刀可不是一般凡口,估摸著得是洛陽或長安的大匠打出來的,我可沒這本事。”行家就是行家,一眼就看出了這刀的不凡。

“差不多的也行。”羅成笑著道。

結果這老師傅卻道,“實不相瞞,我雖然會打橫刀,但是朝廷有規定,我只能替朝廷打制兵器,不得接受私人訂制。公子要買刀,還是找官府買,一般都能登記購買的。”

“那可惜了。”

老師傅見生意要黃,馬上又道,“橫刀大刀我打不得,但是小刀卻是可以的,匕首或是解手刀都可以,包你滿意。”

“那就給我來一把解手刀吧。”

“好類。”

解手刀很小,比匕首不要小些,一般是隨身所用,裁紙割肉都可以,因此也不會太鋒利,時人一般都會在身上帶把這樣的小刀,就如同後世人外出旅遊的時候會帶把瑞士軍刀一樣,很是便利的小東西。

打一把這樣的小刀不需要什麼太大的技術,也不需要多少時間,當然,不同的匠人打出來的樣式也不一樣,有些精緻有些粗陋。

羅成也沒急著走,就蹲在邊上看著老頭指點兒子們接造,他一邊跟著聊天。

主要還是問問他們的生活,這鐵匠父子幾個,讓他覺得與曾經的自己家很像,有天然的親近感。

老頭感嘆說,這兩年日子還是不錯的,最主要的還是攤丁入畝折役入畝之後,感覺自由了許多。

以前總要服役,尤其是他做為鐵匠,更是常被征發。

現在好,朝廷分田授地,他家裡八口人,父子四個男丁,分了一百多畝地,可以說根本不需要再去佃田耕種。而朝廷把役折錢,攤入畝中後,雖然也等於是交了代役錢,但那點錢比起以往年年要去做免費的役,好太多了。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35
第966章 近郭樵漁成野市

過去有時遇大役,可能一去幾個月。有時去遠點的地方做役,役期可能才半個月,結果路上還要花掉同樣時間。

最怕的還是耽誤家裡的農時。

現在好了,役折錢,全攤入田畝中隨地稅一起徵收。官府要做役,都是出告示招募,願意應募的都是按工給錢,就連路上的時間都算進去了,吃住也包。

老鐵匠有時也會去應應附近的工役,賺點工錢。

“現在就近一些的工役,一般人還搶不到呢,先來後到,應晚了就滿了。”

好在老鐵匠是個鐵匠,因此農閑之時,也還可以帶著兒子們四處趕集打鐵。

“那你這趕集一天,能賺多少錢?”

“也賺不了幾個錢,刨去開支,一天也能賺幾個補貼家用吧。”

“要交稅嗎?”

“咱們這是野市,不用交稅,若是進城去,入市場去一般就要交稅的,不過也不多,我們這樣的,也沒幾個錢。”老鐵匠笑呵呵的道。

“那還不錯啊,這樣下來,一年也能有些積餘吧?”

老鐵匠便告訴羅成,說前些年動蕩不安,日子過的苦,還拉了饑荒欠了債,如今這兩年分田授地,日子算是慢慢好起來了。

“要特別感謝官府,我之前借了不少債,利滾利的很嚇人,後來朝廷規定了,說是要減租減息,禁止高利貸,過去的欠債,利息也不得收超過本錢兩倍。這條規定一出,可是大大減輕了我的負擔,本來我先前借的那些,都不知道滾了多高了,結果這下好了,只要還本再加兩倍的息就夠了。”

“兩倍的息也還是很高啊。”

“好多了,之前都不知道滾了多少倍了,感覺一輩子都還不清了,現在好了,只還兩倍,多的不用還,朝廷甚至還給我們貸青苗款子,無息的。你看我現在,終於還清了那些債,如今雖然家裡還是破草屋但是無債一身輕啊。”

老鐵匠眼裡充滿著希望,按現在這樣的日子,一家人再努力個三五年,便能起一座新院子,雖說用不起青磚綠瓦,但可以山石壘院,黃土夯墻,院子蓋大點。

“縣裡給我們家劃了宅基地,我一家人多,給劃了二畝園宅地呢,我都已經想好了,到時蓋個三合的大院子,然後屋後再圍個大菜園子,家裡孩子一人都有一間自己的屋子。”

這時打刀的鐵匠小兒子道,“爹,還要蓋間茅房,咱家得有自己的茅房。”

“對,蓋間茅房,省的在房間裡用虎子,弄的臭烘烘的。”

看著這幾爺倆的那高興勁,羅成也為他們感到高興,他們雖然辛苦,但他們卻很樂觀,對未來充滿著希望。

“師傅,你覺得現在的兩稅高麼?”

老鐵匠瞇起眼睛想了想,“若單說每畝的租賦,倒不算低,可現在朝廷是攤丁入畝,折役入畝,這麼總的算下來,其實負擔還比以往輕呢。”

以往老鐵匠一家八口,成丁四個,但田地就總共那麼二十畝,一家人因此得租佃地主的田地,租地主的地,收成一半得交給地主,剩下的並不多。

可交皇糧的時候,卻是按丁來算的,不管你家實際有多少地,都是每丁一年田租兩石,還有調的絲布等,又有一年二十天的免費工役。

更別說,社倉義倉糧,也還得照繳。

時不時的還會有點什麼攤派之類的下來。

弄的是苦不堪言。

現在好了,管你家中幾丁,反正就看家裡有多少地,按畝征租,然後按貧富再交戶稅,老頭家現在一百多畝地,一年得交十幾石的地稅,交的糧比過去要多點,但是田多了上百畝啊,這些地可不需要再給地主交一半收成。

而且這裡還包含了社倉義倉糧了,也包括了折役的錢。

老鐵匠說他家現在是下戶,戶稅錢沒幾個,他希望再過幾年,能多交點戶稅,這就意味著自己家裡到時更富了。

“就是如今鹽價貴。”鐵匠小兒子插了一句嘴。

“是貴了點,我這一家子一年吃鹽的錢,都得費幾石糧呢。”老鐵匠也有些心疼,事實上如今各處百姓,都對鹽價高感受很深,可羅成也清楚,鹽稅高,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丁稅。

朝廷一年要從中收取幾千萬貫的鹽稅,這可是朝廷最主要的稅收了,這個稅不可能降的。

好在鹽稅雖高,但尚在百姓承受范圍之內。

“其它的東西現在價格都蠻穩的,可就這鹽價,一直居高不下,本以為天下一統了,這鹽價應當下來了,可紋絲不動啊,比我打的鐵還剛硬。”老鐵匠嘆道。

皇帝和魏征對視一眼,都只能無奈笑笑。

現在朝廷的財政收入,靠的並不主要是兩稅的地稅和戶稅,而是靠的工商稅,其中又以鹽茶鐵酒馬等專稅,占據大頭。

朝廷需要稅賦,主要是要養軍打仗。

近三十萬的禁軍,這可是支常備軍,一年就得不下兩千萬貫的開銷。雖說有官員說這花銷太大,建議取消禁軍,全部改為府兵,說這樣能減少很多軍費,可羅成最終還是沒同意。

大秦現在正是開拓進取之時,若是裁了禁軍,那就從進攻轉為了防禦保守。

鐵匠父子人比較會說,或許是常趕集做生意,而且也有些見識。

羅成跟他們聊了許久,從受田到債務,再到收入,再到稅收,又要地方官府的風評等等。

“我感覺父母官還不錯,最大感覺就是不怎麼擾民了,那些胥吏衙役現在也好的多,沒有以前那麼亂來霸道。”

“這麼說來,現在除了鹽價高,是什麼都好了?”羅成接過鐵匠遞過來的解手小刀,剛剛打造好,入手感覺還不錯,雖不是很精緻,也只是木頭刀柄,但看的出還是不錯的。

“十文錢。”老鐵匠笑著報價,羅成也沒討價還價,就遞了十文開元通寶過去,老頭接過錢挨個瞧過,對這些錢很滿意,都是新錢。

“也不能說哪都好,就是如今吧,朝廷大力移民邊疆,你看這地方鄉村好多人都遷移走了,如今村村都有移民走的,一下子比過去少了許多人。”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35
第967章 典妻生子傳宗嗣

人少了,留下的分的地就多了,這本是好事,但是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好像突然之間,女人不夠了。

“怎麼個說法?”

“年輕人娶媳婦難了,以往娶媳婦簡單的多,雖也要給彩禮,但女方會有嫁妝。可現在這兩年,娶媳婦越來越難了,好像年輕女子一下子少了許多,因此好多地方現在彩禮要高,嫁妝卻陪的少了,就這樣,還一家有女百家求,踏破門檻呢。”

老鐵匠指著身後的三個兒子,“我三兒子,到現在就一個娶親成家了,那兩個還打著光棍呢,現在娶個媳婦,動不動就得要六萬六、八萬八呢。”

六萬六那就是六十六貫,八萬八更是高達八十八貫,對于普通的農家來說,這確實是很大壓力,畢竟剛安穩幾年,好多人家舊債都還未償清,哪裡有什麼積餘呢。

“確實是貴了。”羅成也道。

“所以啊,現在就有那種人牙子,專門弄來一些什麼突厥女啊、高句麗女啊又是什麼新羅、百濟女之類的,便宜的多。有的一個只要兩萬錢三萬錢就行了。”

“這些怕是奴隸吧?”魏征在一邊道,“朝廷可是有律法,良賤不婚的。”

“這倒沒事,那些人牙子會幫忙給放免還良的,花幾千錢手續錢,就能給你辦妥。”

百姓們都想的比較簡單,在娶不到媳婦,媳婦難娶的情況下,也顧不得對方是胡女還是奴隸出身了,只要是個年輕女人,能生養,就行了。

畢竟六萬六八萬八的彩禮壓力太大,更何況有的地方,聽說甚至要十二萬八、十三萬六等,真是娶不起。

總不能看著兒子二十好幾還打光棍吧?

過去朝廷是嚴禁良人與賤人成親結婚的,違者不但婚姻無效,甚至還要處於徒刑勞改。

可現在朝廷對這方面也放寬松了許多,主要還是給了變通的辦法。

就如老鐵匠說的,良賤不婚是沒變,但現在奴隸還良的限制放寬了許多,只要出錢,就能在官府登記申請,只要這奴隸不是有什麼重大罪惡在身的,一般都是可能放免還良。

取得良籍之後,自然就可以與良人結婚了。

現在這也成了人牙子們的一項賺錢買賣,他們從各大奴隸港挑選年輕的女奴隸,管她是來自高句麗還是突厥,然後再販到中原各地,賣給鄉村那些找不到媳婦的人。

本來在各大奴隸港口,沒有一技之長,或是特別美貌的女奴是不怎麼值錢的,值錢的是那些青壯的男奴,以及有一技之長的,或是長的非常漂亮的。

這些人這麼一運作,於是不值錢的女奴盤活增值,轉手就能大賺一筆。

還有一些人,則乾脆更簡單,他們或者到四邊之地,或者就是在那些山區偏僻之地,找那些落後的土著蠻夷部族,搞起了婚介。

其實也就是變相的買賣人口,如大別山啊巴漢等地,甚至是嶺表等地,都還有著大量的土蠻,這些人過的還是比較苦比較落後的,於是有商人跑過去,承諾給他們女兒找個漢家好婆家,其實這好婆家不好婆家的,關鍵還是這些商人代付禮金。

把許多中原的商貨啊,或者乾脆直接給錢。

有的時候,有個萬把錢,就能把那些土蠻砸暈,然後就同時嫁女了。這些人把女子帶走,轉身再嫁給那些光棍們,轉手收兩三萬錢,大賺一筆。

羅成聽了也只能無語。

雖然之前還沒有官員把這些民間小事情稟報給他,但他絲毫不懷疑真實性,因為就算是到了後世,這種情況也是非常普遍的。

大城市的人找不到媳婦,就跑到鄉下去找,鄉下人找不到了,那就跑國外去找,甚至早些年,各種拐賣買賣也層出不出。

正所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

其實隋朝時娶不到媳婦的男子也多的是,只是那時好多人連飯都吃不飽了,也就沒有那麼迫切的娶妻需求了,畢竟溫飽才是第一啊。

可現在大家日子普遍好過了些,生活都有盼頭了,哪怕剛有溫飽,也急需想要娶妻生子了。

這是人對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追求。

這時代一樣講究重男輕女,過去日子艱難,因此溺女嬰棄女嬰的情況其實是非常多的,雖然戰爭也帶來大量男子的死亡,可朝廷的大移民政策,和如今生活轉好,使的這娶妻需求就無限的放大了。

一時間,一女難求。

自然而然的就催生出了這麼一個婚姻仲介市場了。

“我先前也托了好幾個人牙子,給我這兩小子介紹,結果拉來幾個,可都不太滿意。”老鐵匠有些遺憾的說,自家小子也是長的不錯,人也聰明勤快的,還會手藝,將來日子肯定不會差哪去。

但人牙子帶來的姑娘,不是太老了,就是太醜了,要麼就是看著身子太單薄了,最重要的是,這些人一句漢話也不會說,就跟個啞巴似的,甚至還不如啞巴呢,畢竟啞巴雖不會說,但大多都能聽懂啊。

可這些胡女奴隸,既不會說,也聽不懂,花幾萬錢娶過來,就只能是生養了。兒子沒官爵勛位,又不能納妾,娶了不滿意可就麻煩了。

而他還聽說,有些人花了幾萬錢娶了來,結果後來這女的又跑了,竹籃打水一場空,老鐵匠因此到現在也沒看上一個。

“實在不行,乾脆先讓老二老三典個女人過來,生娃再說,再一邊慢慢尋摸著。”

“典一個,典什麼?”羅成驚訝的問。

“典個女人啊,”鐵匠見羅成似不明白,於是解釋說,在過去,早就有典妻。有些人娶不上妻子,可有些人雖有妻子,可卻窮,於是有些窮漢便把妻子典給光棍,立個契約,典個三年五年的,三五年後,妻子再收回來。

典妻,說白了就是佃妻租妻,光棍們典妻是因為娶不起,於是只能租,租來幹什麼,當然是生孩子。

一般典妻也就是兩到三年,差不多剛好是生個孩子,等到期後,女人留下孩子,然後再回到原丈夫家中去。

羅成震驚萬分,“還能這樣,豈不有違人倫,有悖律法?”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35
第968章 無賴漢子占花枝

老鐵匠見羅成對這些很驚訝,便覺得他是個富家公子不解民間之苦。

“正好我約了王牙子一會談事,你要有興趣就一起去瞧瞧。”

羅成於是便滿口應下來,他還真想瞧瞧這典妻究竟是怎麼回事,倒是魏征,似乎對這些並不是完全不清楚。

“其實南北朝時便有了質妻。”

質妻與典妻還是有些不同的,按魏征的解釋,質妻算是抵押的一種,有些人比如欠了債之類的,沒錢還,於是便把妻子拿去抵押,甚至有借錢的時候就把妻子拿出來抵押的。剛開始的時候,這些質妻,還僅僅是抵押物,要到沒錢還的時候才會被債主收走發賣。

到了後來,慢慢的質妻就變了性質,有人乾脆把妻子拿來臨時轉賣給別人為妻,從中賺一筆錢,幾年到期後再收回來。畢竟,以前那些債主收了質妻後也是賣給別人為妻賺錢的,那還不如直接賣,還沒有了中間人賺差價。

於是質妻就變成了典妻。

再一路發展到了如今,典妻已經有了一套默認的規矩了。

一般情況下,典妻居住于典夫之家,典期之內不得與原夫同居,甚至不準回家照顧自己的小孩。

而在典期內所生子女,歸典夫所有,當然,也有些人約定,只男孩歸典夫所有,跟典夫姓,進入典夫宗譜,繼承典夫財產,一般典期也就三到五年,越長的越少。

“朝廷怎麼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呢?”

羅成問。

魏征笑道,“民間有許多事情,雖可稱為陋習,但卻也有其產生的原因。南方多典妻,北方則還有拉幫套。”

“這拉幫套又是什麼?”

“北方人拉車,有時馬力不夠,便會在旁邊再套一匹馬幫拉。有些百姓家裡,頂梁的男人突然病重或殘疾,失去勞力,於是家庭窮苦,光靠女人是不行的,為了拉扯起一個家來,於是便有拉幫套,招一個光棍男子上門來幹活養家,也充半個男主人。”

這下羅成一下子聽明白了,這有點像是招撐門的,但一般撐門的是老公死了後招的,算是上門的贅婿一樣。可這種拉幫套卻是男主人還活著,只是失去了勞動力不能養家,於是再招個男人上門,沒有身份,不算是這家的主人,他幫這家人幹活養家拉扯大孩子,得到的也只是分享這個女人。

若是運氣好能生下孩子,那自己也有了個骨肉之親,只不過一般拉幫套生的孩子,那也得跟家主姓,是不被承認為他孩子的。

典妻跟拉幫套一樣,都是不被官府承認的關系,但在民間,卻又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只能說,百姓有自己的需求,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等了沒多久,老鐵匠說的王牙子過來了。

他給老鐵匠帶來了一個好消息,“我幫你走村竄戶,四處尋訪,還真找到一個合你條件的了,就下河莊的那個劉三。”

“劉三?我知道,遠近聞名的好吃懶做,還好喝酒,聽說家裡有點錢糧就讓他拿去換酒喝了。”

“可不,喝醉了還打老婆打孩子。”

老王告訴老鐵匠,這個劉三年輕時就是遊手好閑,後來家裡幫他娶了個媳婦,也算收了幾年心,可幾個孩子出生後,他慢慢的就恢復了本性,開始好吃懶做。早年,把家裡留下來的那幾十畝地都敗光了。

如今朝廷給他分了田,本該說日子要好過了啊,可這傢伙倒好,朝廷分的田不允許買賣,他就佃租給別人去種,自己當起了地主,收點租子,還盡想著吃吃喝喝,還經常上縣城青樓裡嫖去。

本就沒什麼家底,誰遭的住這樣的敗家。

於是別人日子越過越好,都有了奔頭,偏偏他家卻過的家徒四壁,孩子都經常沒吃沒穿,還得到處找人借。

這不,現在借都借不上了,於是這傢伙乾脆決定典妻。

“爹,劉三的娘子倒是還不錯的,人勤快老實,長的也不錯。”王鐵匠的二兒子有些心動的道,都是十裡八鄉的,對劉三這種人家裡也是都清楚的。況且,王鐵匠家經常四處打鐵,也都見過劉三和他妻子。

王老二今年都二十六了,這個年紀,別人孩子都五六個了,可他現在還打著光棍,以前窮,沒辦法不敢想娶媳婦的事,也沒人願意嫁。現在家裡條件好了,便十分迫切的想娶一個。

可找來找去也找不到一個中意的,不是別人家女兒要求彩禮太高,就是人牙子帶來的胡女他瞧不上。

老王咬咬牙。

“人是都知道的,不用再打聽看過,就是不知道劉三願意典幾年?”

“三年。”

“他要多少錢?”

“劉三那混帳,你知道的,窮瘋了,他開價是要一年兩萬錢,另外每年要貼他食谷十石,還說生了孩子歸他劉家。”

老王把頭搖的跟個拔浪鼓一樣,“這怎麼可能,劉氏都是生養過三個孩子的婦人了,年紀比我二兒小多少,年紀不小,人又長的瘦,怎麼可能一年兩萬?”

王牙子便笑說,“所以說劉三混帳嘛,不過你也別當回事,我呢也跟他直說了,願意典呢,就總共兩萬錢,典三年,另外每年另貼他食穀口糧五石,這三年裡生了孩子,不論男女都歸你們老王家。”

“這個比較在理。”老鐵匠一聽這條件還差不多。

“是的,我辦事向來穩當的,另外就是還有一點,要辦儀式,得有媒人、聘禮,要選黃道吉日,設置香案,擺設酒席,還要花嬌迎娶。”

“聘禮他要多少?”

“這個就是意思一下,你隨便給個三五千錢就行的,也跟他說好了。”

這老王辦事,確實還是很俐落的,事情都是談好了,才來跟王鐵匠說合。

老鐵匠於是心裡算了一下,典妻三年,典錢兩萬,另聘禮錢五千,辦酒席什麼的估計也得幾千,再加上謀媒、給王牙子的謝禮,加起來估計得起碼三萬錢。

這還沒算一年還要另給五石糧。

“爹。”

那邊王二有些忍不住了,光棍久了,現在就是老母豬都能看的上,何況劉三娘子也是十裡八方長的比較端正的了。

“兩萬錢典五年,沒有食谷,包聘禮在內,要是願意就辦,勞煩老哥你跟劉三談好,我們再一起簽訂契約,爭取早點把人迎到我王家來。”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09:36
第969章 恩斷義絕燕雙飛

事情談妥,王二一臉欣喜,老鐵匠則大方的在一個羊雜湯餅攤子前請客。羅成這個旁人,居然也被老鐵匠一併請了。

每人一碗羊雜湯面,簡單但又實惠。

吃完湯餅後,王二便先跟著王牙子去見劉三了,老鐵匠父子則繼續回去打鐵。

羅成也跟他們告辭離開。

路上,年輕的皇帝有些感嘆,想不到自己的帝國,還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魏征,朕覺得對於劉三和劉妻這件事,值得反思,雖然這僅是一個個例,但朕相信也不僅是一個個例,在民間定是存在普遍現象。”

魏征手執著拂塵甩來甩去,“陛下對此事有什麼看法嗎?”

羅成一想到劉三這樣的無賴居然典賣妻子就不由的來氣,當下道,“這說明朝廷律法還有很大的空缺漏洞,比如劉三這樣的無賴,有什麼資格典賣妻子?朝廷應當明令禁止典妻行為,不僅是不許典妻,而且禁止賣妻賣兒賣女,他們都是良民,劉三這樣的人有何資格發賣別人?”

只有奴隸可以買賣,但良人禁止買賣,把良人變成奴隸,這是朝廷才有的權力,只有那些違法犯罪之人,達到一定程度後,朝廷才會將他們貶為奴隸,而一般人,都不能有這種資格。

“再其次,劉三有何權力,把朝廷分授給他的露田拿來轉租收租呢?這些田地是給他們自食其力的,不是拿來收租享受吃喝嫖賭的,對於劉三這種人這種行為,就應當收回他的露田,並將其長流邊疆去屯田。”

魏征勸道,“陛下,劉三固然不是什麼好人,但也沒有到需要流放的程度,這對他也是不公。”

羅成依然很氣憤,“劉三妻子聽說是個不錯的女子,勤勞節儉還孝順,可偏偏碰到一個人渣丈夫,毀了一輩子,朕以為,朝廷應當立法保護這樣的女子,比如說在大秦律婚姻條例之中,做出明確的律令,允許劉三妻子和這個劉三離婚,並有權獲得一半的財產,包括劉家的所分的露田,和園宅地。”

離婚其實早就有之,但一般情況下,離婚的條件很高,並不容易,尤其是女子想主動離婚更困難。

一般女子若犯七出之條,便會被丈夫休妻,而被休的女子除了能帶走自己的嫁妝,家中財產是沒有半分處置權的。

除非是那些名門貴族家的女子,才會有機會主動與丈夫和離。

一般的女子又有誰能夠和離呢,和離之後又能回到哪去?出嫁之後,娘家就不再是自己家,而離婚後,夫家又不是自己家了,就算能給她們分財產分田地,但她們以後卻很難在當地繼續生活下去的。

魏征建議,“不如對劉三這種人加以懲戒,比如罰其勞役之類的。”他不贊成離婚,離婚了劉氏又能去哪,但他也確實反對典妻。

“世上居然還有劉三這種無賴,真是好漢無好妻,賴漢占花枝,豈有此理。”

“陛下,其實這典妻,就跟高利貸一樣,就算朝廷禁止,可也有禁難止,只能說是稍稍抑制一點而已。”

“不行,朕想想就來氣,我看以劉三案為例,可以這樣處置,比如讓官府判劉三有罪,然後判他們二人離婚,再將劉妻由官府做媒許給王二為妻,劉三家的財產其妻分一半,對劉三處以流刑,流放邊疆去屯田管制,看他還怎麼無賴。”

“那劉三的三個孩子呢?”

“劉三還有族人沒有,若是有族人,可以把孩子交給族人照管,然後將劉三的財產也交由其族人託管,待孩子成年後,再交還孩子。若是沒有族人,或無人願意接收孩子,也可考慮讓劉妻帶著孩子改嫁王家,由王家撫養照顧。實在不行,還可以由朝廷官府接手,送入孤兒院撫養。”

羅成相信,若是放任不管,那其妻子這次被典了,說不定下次還要被賣,甚至將來他的兒女們都可能被他賣掉。

“陛下,改嫁之事倒是個可行的辦法。”魏征覺得這個處置還不錯,王二既然願意典妻,那就是找不到媳婦,租借他都肯,改嫁給他當然更加願意的。

“魏征,你馬上給政事堂寫封信,令相關衙門全國清查關于典妻的不法之事,對于典賣妻子之人,皆判令離婚,對于典妻之人,還要處以流刑,流放邊疆去屯田管制。對于典買妻子之人,令他們補辦婚姻登記,就此結為夫妻。”

你既然要賣妻子,那就沒資格再擁有這個女人。

而對于典買妻子的典夫,朝廷乾脆讓這對臨時夫妻結為夫婦。

“當然,若是女子對典夫不滿者,可判令這典婚無效,還其自由。”

魏征對皇帝的辦事效率是清楚的,當即便馬上持手卷寫書一封,讓羽林郎快馬送去大部隊裡的政事堂宰相們商議。

“朕覺得我們的地方官吏隊伍還是有所缺失啊,對于典妻和高利貸等民間違法之事,管理的還不夠,朕以為,應當加強地方官吏隊伍。尤其是鄉裡之間,如今的一縣五鄉,裡有裡正,可鄉卻無鄉長和衙門,只是讓諸裡正輪流到鄉裡當值,這就很不足。”

“陛下,當初隋初之時,也曾建議在鄉級設立衙門和官員,可是全國一千餘縣,鄉一級得有五六千個,哪怕一鄉只派一個官員,那也得新增五六千啊,太多了。”魏征指出了實際困難。

羅成想了想,要是每鄉任命一個鄉長,那確實可能得新增五六千個鄉長,這些鄉長究竟是官還是吏?要不要朝廷發薪,有了鄉長後,是不是還得配吏員等等?

“朕覺得可以在鄉中恢復秦漢時亭的設置,改十裡一亭為每一鄉一亭,亭設亭長,負責鄉裡教化、戶籍登記、稅賦征繳、維持治安、捕盜輯賊、民事訴訟等。亭長下設巡檢,負責治安,設典簽,負責訴訟糾紛,設簽書,負責戶籍稅賦,又設聯防隊長、民兵隊長。”

皇帝羅成認為皇權不下鄉,導致了朝廷對鄉村統治的缺失,才會出現許多無法管控的灰色地帶。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