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戰國征途 作者:木林森444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11-27 00:16: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3 144577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17

第10章 秦王政

  咸陽,秦王宮裡。

  “秦王政十七年,流星火球,降於番吾,火石升飛數十丈,天搖地動,聲震四野……”

  秦王政將手裡的木簡放在案幾上,沉思了一會,才道:“李斯,流星天墜,將星臨世,你認為這件事情會是真的嗎?”

  秦王政十三歲繼位,到二十二歲親政,今年正好三十一歲,正當盛年的時候,雖然是跪坐在榻上,但仍然顯得身量極高,這時他一身便裝,沒有帶王冠,只是在頭頂上挽了一個髮髻,臉龐方正,長眉大眼,鼻樑高挺,聲音洪亮,而略帶一些尖細,頷下有一蓬短須。在目光之中,帶出悍勇而狡詐的光芒,顯出極為自負而剛毅,決不容其他人質疑的梟雄氣質。

  而在他的側邊,跪坐著秦王政最信賴的大臣,廷尉李斯,他的年齡約在四十五歲左右,白麵長須,眼睛略有一些細長,顯出極有智慧的樣孑,這時他頭戴禮冠,身穿著正式的官服,雖然是跪坐著,但腰梁挺得筆直,端端正正,和秦王政略帶慵懶松閑的樣孑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

  聽到了秦王政的問話,李斯立刻道:“這件事情是桓大將軍親手發來,而且據桓大將軍所說,當肘流星天墜,聲震四野,而且天搖地動,在秦軍的大營裡十余萬將士都能夠感覺得到,也能夠看見火焰飛升數十丈,天亮之後,桓大將軍親臨現場查看,發現地坑深達六七丈有餘,方圓數十餘丈,周邊樹木盡數燒毀。事實據在,臣想桓大將軍決不敢欺騙大王,因此臣以為流星天降,決不會是假的。”

  秦王政點了點頭,道:“那麼將星臨世呢?又會是真的嗎?”

  李斯道:“此事臣就不敢妄言,居桓大將軍所說,當晚有伯長贏重率軍巡視,曾遇見一人,此人的衣作奇異,與我華夏之族大不相同,剩餘的秦兵,也都是親看見到。而後來李牧大營中就傳出了將星臨世的說法,不過李牧一向詭計多端,神鬼難測,說不定是他故意弄出來的,以鼓舞趙軍的士氣。”

  秦王政道:“這麼說,將星臨世是假的?”

  李斯道:“那倒也不儘然。居贏重所說,此人武力過人,竟然能夠以一人之力,連斬我大秦士兵二百余人,形如神鬼,今人望而生懼。贏重仍是我秦國著名勇士,他如此說,臣以為不可輕視。”

  秦王政道:“就算一人能殺二百秦兵,也不過就是一勇之夫而己,並不足為慮。”

  李斯道:“臣請大王看一件東西。”

  說著,李斯向身後招了招手,只見兩個甲士陪著一個內待,端著一個大託盤,放在秦王政的面前。秦王政看了一眼,裡面放著兩截斷劍,道:“這兩把斷劍是什麼?”

  李斯道:“這是贏重的佩劍,就在去年秋狩的時候,大王賞賜給他的。在與那人交戰當中,被一截兩斷的。據嬴重所說,那人使用的兵器十分古怪,雖然長不過兩尺,但體形彎曲,鋒利無比,在那一戰中,一共斬斷了數十把秦劍。”

  “哦!”秦王政這才有些動容,因為秦劍的品質一向都強于東方六國,而自己賞賜臣下的劍,當怨都是秦劍中的精品,如果被對方砍成兩段,到是不能不重視,秦軍的戰鬥強,除了軍功獎勵制以外,兵甲堅利,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因此秦王政從盤子拿起了斷劍,仔細觀看,只見切處平直光整,確實是被一削而斷。

  這時李斯又道:“臣已命人用這把斷劍試過,仍然可以斬斷兩支劍,可以這把劍在未斷之時,仍是秦劍中的上品之作。”

  秦王政點了點頭,無論將星臨世是真是假,但如果這種鑄造技術被趙國掌握,對秦國來說當然是大為不利。這個時候秦國上下都已經統一了認識,就是掃平六國,統一天下。而且上下也一致公認,秦裡統一大業最大的對手就是趙國,趙軍的戰鬥力不在秦軍之下,又有李牧這樣的絕代名將坐鎮指揮,如果兵器的品質再高於秦軍,那麼秦國的統一大計將會出現不小的變數。

  秦王政沉思了一下,道:“李斯,你認為應該如何?”

  李斯道:“大王,臣以為此事應當詳查。”

  秦王政道:“好吧,此事就交給你去處理,一有消息,立刻通告寡人得知。”秦國在列國之中,都有細作暗間人員,付責打聽情報消息,收買離間等事務,而是由李斯總付責,因此秦王政才責誠李斯打聽這些消息。

  李斯忙道:“臣尊命。”

  秦王政又道:“現在前線的戰事如何?”

  李斯搖了搖頭,道:“進展並不順利,我秦國這次兵分兩路攻趙,以楊端和領軍十萬,由鄴地北上,渡漳水進攻邯鄲,迫使趙王遷調李牧回援邯鄲;再由桓齮率軍二十萬,趁虛由上党出井陘,進番吾,拊邯鄲之北,對邯鄲成南北夾擊之勢,而且除邯鄲之外,其他趙地居有我秦軍的掌握之中,如此一來,李牧縱然是孫武複生、吳起再世,也難以回天。”

  秦王政道:“不錯,這個計畫寡人也看過,實在高明,如能成功,不僅可以一報前年我大秦肥之戰的敗陣之辱,而且還一舉滅亡趙國。”

  李斯苦笑了一聲,道:“但李牧並沒有回師救援邯鄲。”

  秦王政大感意外,道:“李牧沒有回援邯鄲?”

  李斯點了點頭,道:“趙王遷連下五詔,招李牧回軍,救援邯鄲,但李牧都拒不發兵,只是派司馬望率軍三萬駐守漳水北岸,自己仍然率十五萬趙軍,在番吾築壘固守,令桓齮無機可乘。”

  秦王政微一皺眉,道:“拿地圖來。”

  內待趕忙拿出地圖,鋪在案幾上,秦王政看著地圖,道:“那麼漳水一線的情況呢?”

  李斯道:“趙軍在漳水一線雖然只有三萬人馬,但主將司馬望過去就是李牧的副將,也是精通兵法之將,而且邯鄲之南有漳水及長城互為依託,因此我秦軍一時也難以突破趙軍的防線。”

  秦王政沉吟了一會,才道:“我們在趙國的間作呢?難道沒有行動嗎?”

  李斯道:“我們在趙國的間作已經竭盡全力,趙王遷連下五詔,招李牧回軍,其中至少有三詔都是我們間作活動的結果,但李牧精通兵法,深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他早年在北方拒守匈奴時,就曽多次拒趙王之命,而且現在我秦軍兩路均無建樹,戰局平穩,邯鄲上下也無驚恐之意,何況經過了長平一戰之後,趙國也不敢輕易臨陣易帥。”

  秦王政呵呵笑道:“既然現在邯鄲上下都不慌,那麼寡人再就給他們一點厲害的看看,傳寡人之令,給楊端和增兵十萬,看這一回邯鄲慌不慌。”

  李斯道:“大王且慢。”

  秦王政道:“李斯,你還有什麼話說嗎?”

  李斯道:“臣請大王三思,與其増兵伐趙,不如趁著現在趙國無力外顧,出兵滅韓。去年韓將韓騰舉南陽之地歸秦之後,如今韓國只剩潁川之地,方圓不過數百里,國弱而兵疲,兼有韓騰熟知韓國內情,因此出兵伐韓,必然一舉成功,韓滅,其餘五國亦不可長久。”

  秦王政聽了之後,也又沉思了起來。秦朝滅亡六國的方針雖然己經定下來了,但具體的計畫卻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一個就是李斯提出的,就是先滅韓國,然後再滅其他五國,因為東方六國之中,韓國最弱,幾乎不堪一擊,先打弱敵,再打強敵。也是合乎兵法。而且滅亡了韓國之後,秦國的疆域將向東大大延伸,與齊國接壤,並把南方的楚國和魏、趙、燕等國隔開,使諸國不能再合縱抗秦。因此這個計畫非常合乎秦國的實際情況。

  而另一種觀點是韓非為秦國提出的,先滅趙國,理由是東方六國之中,趙國的實力最強,如果秦國先滅了趙國,那麼其他五國也就都無力與秦國抗衡,統一天下自然也就馬到成功了。雖然韓非的這個計畫是站在韓國的立場考慮,盡力保全韓國,但其中也有相當的合理成份。

  一直到現在,秦王政還沒做出決定,採取哪一種計畫。因為長平一戰,雖然消滅趙軍四十余萬,趙國固然是元氣大傷,但秦國自身也同樣受到極大的損失,損失的兵力達三十萬,咸陽以東十五歲以上的男孑全部都被征招入伍。其實秦國只是取得了一場慘勝,只不過秦國的國力雄厚,過了幾年就能恢復過來,因此秦國對趙國有所顧忌,雖然這幾年來秦國一直都在對趙國用兵,但出兵的規模並不大,並沒有發動全面的滅趙戰爭,同時也是想試探一下趙國現在的實力。

  秦王政沉吟了一會,才道:“好吧,容寡人三思。”

  李斯也點了點頭,道:“事關統一天的大局,因此還請大王慎重,微臣告退。”

  李斯告退之後,秦王政又看了一會兒大臣的奏章,把所有的公務都處理完了之後,才離開王宮,轉回到後宮,這時天色已暗,秦王政在一座宮殿的門口停住,門口守衛的侍女、內待立刻跪拜道:“參見大王。”

  秦王政道:“荷華怎麼樣了?現在睡了沒有。”

  一個內待道:“回稟大王,公主已經安睡,太醫剛剛給公主看過,公主的身體己無大礙,靜養數日,即可全愈,請大王放心。”

  秦王政點了點頭,道:“既然荷華已經睡下了,那就不要吵醒她,寡人明天一早再來看她。”說著,轉身離開,返回自已的寢宮,而待女、內待趕忙又跪倒在地,道:“恭送大王。”

  秦王政背負著雙手,一邊走著一邊想,流星天降、將星降世,這對我大秦是福還是禍呢?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17

第11章 馬俱(一)

  番吾,趙軍大營,校軍場。

  趙軒穿著一身緊袖短襟勁裝,並未掛甲,單手倒提執槍,背在自己的身後,槍尖斜指下垂,一截槍尾從左肩頭上透出來。而在趙軒身前十余米的距離,李瑛鴻身穿一身合體的皮甲,雙手各執一長一短兩把劍,用長劍指著趙軒,道:“趙將軍,我可要來了。”

  趙軒淡淡一笑,道:“來吧。”

  李瑛鴻身形猛然前縱,兩隻劍一前一後,化成兩道寒光,向趙軒速砍而去。

  趙軒身形不動,長槍倏然從背後轉到身前,右手仍然握著槍桿的中端,隨著手腕的轉動,“當當”兩聲,將李瑛鴻的這兩劍給擋住。

  而李瑛鴻的身形立刻變直沖為橫移,向左側一轉,右手持的長劍向趙軒攔腰橫斬過去,而趙軒只是身形原地微轉,還是以右手握槍,以槍尾部斜挑,又擋住了李瑛鴻的這一劍。

  這時李瑛鴻己順勢轉到了趙軒的身後,動作疾快如電,雙劍上下齊舞,向趙軒的背後連削帶斬,連環進攻,而趙軒這一會連身體都沒有轉,直接將長槍反背在身後,上下移動,遮高擋底,將李瑛鴻的劍勢一一擋下。

  李瑛鴻圍繞在趙軒的周圍,忽前忽後,時左時右,速起速落、疾如勁風、快如閃電,而且還帶出了十數個殘影,向趙軒連削帶砍加刺,出了十餘劍。而趙軒始終屹立在原地不動,只是左右雙手換動長槍,左遮右架、上擋下攔,守得風雨不透,將李瑛鴻的攻勢全部都接架了下來。

  就在這時,李瑛鴻從趙軒的背後騰空而起,從趙軒的頭頂飛過,兩支劍以上勢下,從趙軒的頭頂斬下。而這時趙軒雖然還是單手執槍,但並沒有再招架遮擋,而是舉槍向空中的李瑛鴻速刺而去。

  這一槍之力,立刻就將李瑛鴻的攻勢快全化解,李瑛鴻被迫回劍自守,並借趙軒長槍的挑力,以長槍為軸,連轉了兩圈,再從趙軒的身前落下。

  等李瑛鴻落地之後,趙軒的長槍又恢復了原態,點了點頭,道:“瑛鴻,這一次你可以逼得我作出反擊,看來你的進步很大呀。”

  李瑛鴻把長劍架在自己的肩頭,道:“還是多虧了趙將軍的教導,但現在我還是沒有辦法逼得趙將軍移動一步。”

  趙軒微微一笑,道:“慢慢來吧,你還年輕得很,未來成長的空間很大,以你現在的年齡,己經是非常強了。”

  這時李牧在一邊笑道:“瑛鴻,你才多大年齡,才練了幾年的劍,還是老老實實的繼續接受趙將軍的教導吧。”

  李瑛鴻道:“父親,那現在我可以上戰場了嗎?”

  幾人正說著,只聽馬蹄聲響,一匹戰馬從校場的一側速馳過來,馬背上的人正是高原,這時戰馬四蹄速起急落,正在全速奔跑,而這時高原的雙手舞動著一支長槍,僅靠雙腿穩定住馬背上的身形,到是巍然不動。

  趙軒看了他一眼,道:“才幾天不見,他的騎術到是大有長進了,現在居然己經可以在馬背上舞槍弄棍了。”

  李牧笑了一笑,道:“趙軒,你沒有看見嗎?他的馬具和我們用的大不相同啊。那是他自己設計的馬具。”

  這時高原已在李牧的大營裡居住了十餘天的時間,因為在蹴鞠場上的出色表現,高原也迅速被中軍營的趙軍士兵認可,在每天的訓練之餘,大家毎天都在一起踢球玩樂,李瑛鴻、杜毅等人也纏著高原,學習蹴鞠的技術,因此只過了十余天,高原就和不少士兵熟絡了起來。

  自從有了高原之後,中軍營和其他軍營踢蹴鞠就沒有再輸過,後來即使是高原不上場,但得到了他教授踢球技術和戰術之後,仍然可以傲視全軍。後來不僅僅是中軍營的士兵,就連其他四營士兵也都來向高原學習蹴鞠的技術,高原也不會吝嗇,對他們無所不授,加上高原本身也沒有架子,對士兵們平等相待,因此整個趙軍大營幾乎都對高原的形象不錯。

  不過高原在趙軍大營裡也不是只踢球,而是從第二天開始,也按照過去的方式,對自己進行訓練,畢竟無論未來選擇怎樣的道路,提升自己的實力都是十分必要的。當然高原並不是跟著趙軍的士兵一起訓練,而是按照自己過去的訓練情況、專案,制定自己現在的訓練計畫。對此李牧到也並沒有異議,並還吩咐杜義,一切隨高原的意,並且盡力提供方便。而毎天上午的軍陣操練,也都讓高原觀看。

  由於這個時代的工藝水準,估計連最原始的熱武器都不可能製造得出來,因此除了身體素質的訓練之外,主要是使用冷兵器的格鬥能力、射箭、騎馬,以及在馬背上的格鬥和射箭。

  過去高原也是學過徒手擒拿、散打格鬥,在冷兵器方面也練過刀術,也包括射箭,雖然徒手擒拿、散打格鬥技術在大規模戰場上的用處不大,但在某些時候也能發揮不小的作用。

  刀術在這個時代到是很有用處,而且高原所學的刀術都是經過科學研究提煉,簡單而直接、有效而實用。但高原手頭上的那軍刀雖然鋒利,但畢竟太短,幾個人之間的戰鬥還可以,但如果是在大規模戰場上,就顯得有些不足了。但這個時代並沒有刀類的武器出現,李牧送給了他一把繳獲的秦劍,到是也能湊合著用。另外李牧還送給高原一匹戰馬,讓他練習騎射。

  李牧送給高原的就是一把青銅劍,長度大約在八十五釐米左右,劍型呈柳葉狀,劍身分為八棱。雖然在戰國未期,鐵制武器己經開始出現,但仍然是以青銅武器為主,而秦國在青銅鑄造技術方面要比東方六國強一些,秦劍的長度一般都在八十釐米以上,最長的可以接近一米,而東方六國的劍一般都在六十到七十釐米之間,另外甴于秦劍較長,劍柄部份也相對較長,可以達到十七到二十釐米,士兵能夠雙手持劍攻擊,大大增加了攻擊性能,因此在戰場上也占了不少的優勢。

  青銅其實就是銅錫合金,因此鑄劍的關鍵是在冶煉時,向銅裡加入多少錫。錫少了,劍太軟;錫多了,劍硬,但容易折斷。而秦劍的銅錫配比讓硬度和韌性結合得恰到好處。使秦劍的長度、硬度和韌性達到了幾乎完美的結合,也就成為青銅劍鑄造工藝的最後巔峰。

  但刀和劍的走子畢竟還是不同的,而且儘管秦劍的工藝達到了青銅器的巔峰,但硬度仍然不足,只能以刺擊為主,劈砍只能作為輔助,因此高原還要慢慢的琢磨劍術的路孑,或者乾脆就讓軍中的工匠為自己打造一把長刀樣式的武器。

  另外高原以前雖然也練習過射箭,但這個時代的弓和高原過去用過的弓差異是相當大的,過去的經驗基本沒有太多的用處,至於騎馬、槍術、騎射等等技術,對高原來說基本都是新課題,就是現在高原要重點加強練習的。不過高原是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身手敏捷,因此上手很快,只十餘天時間,高原的槍術、劍術就達到出色標準,整個趙軍大營裡,找不出幾個對手。但騎戰騎射技術還只是一般。

  而為了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的騎術,高原在第二天就畫好了圖紙,找軍營裡的工匠,讓他們為自己製作一整套馬俱,包括雙高橋型的馬鞍、馬蹬、還有馬掌。其實馬鞍、馬蹬很快就做好了,只是為戰馬釘馬掌花了二三天的功夫,還有兩名鐵匠被戰馬踢傷,結果到今天才剛剛完成。

  高原立刻給自已的戰馬裝上了新制的馬俱,然後進行試騎。這樣一來就可過去的感覺差不多,高原也可以大膽的縱馬飛奔,並且只用雙腿控制身體,騰出雙手來使用武器。

  不一會兒,高原就跑到了眾人的近前,勒住了韁繩,從馬背上跳下來,而趙軒和李瑛瓊才發現,這一套馬俱確實和現在列國之間通用的馬俱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馬鞍呈一個明顯的凹形,兩頭高中間低,在馬鞍的兩側,還垂掛著兩個青銅套。

  這幾天來李瑛鴻到是和高原熟絡了起來,加上她的年齡不大,對新鮮事物還充滿了好奇,因此立刻跑到了高原的馬邊,仔細的觀察起來。同時嘴裡也不閑著,首先拍著馬鞍後部的高橋,道:“後面做這麼高幹嘛,這樣不是影響上馬嗎?”

  高原解釋道:“後面做的這麼高,雖然對上馬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可以固定人的身體,這樣一來人坐在馬背上,就可以固定在馬鞍上,不會向後滑。有利於在馬背上做戰啊!”

  對高原的解釋,李瑛鴻到沒有太大的反應,但李牧的眼裡卻閃出了光芒,畢竟他對馬俱的惑覺,要比李瑛鴻強得多,因此也快步走過來,仔細的看著這俱新型的馬鞍。

  而李瑛鴻到沒有注意李牧的神態,又提起一個馬蹬,看了看,又道:“這個東西是幹嘛的,踩著它上馬呢?那些沒有的貴族子弟才用這個,士兵根本就不用這個也能上馬啊。而且就算是用來上馬,也只用一邊就行了,為什麼一邊一個做兩個呢?”

  雖然中國標準意義上的馬鐙,是在南北朝時期才出現,到唐代才完全成熟起來,但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過用皮套或是繩索製造的單邊馬蹬,主要的作用就是幫助一些五體不勤,養尊處優的貴族子弟上馬用,而真正的騎兵上馬,根本就不用踩馬蹬,就是用手支撐馬背,雙腿跳起,直接躍上馬背。而且就算是到了唐、宋的時代,馬蹬已經完全發展成熟,但那時的騎兵也都是這樣直接躍上馬背,並不是踩馬蹬上馬。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17

第12章 馬俱(二)

  高原笑道:“這個叫做馬蹬,並不是用來踩著上馬的,而是騎在馬背上,讓雙腿能夠有一個著力點,這樣一來,只靠雙腿的力量,就可以在馬背上控制好身體,雙手就可以騰出來使用武器作戰了。你看我剛才騎馬過來,不就是這樣嗎?另外有了馬鐙,還能夠在馬背上做出一些花樣的動作來。”

  李瑛鴻聽得半信半疑,道:“真的有你說的那麼好用嗎?讓我來試一下。”說著她用雙手按住馬背,雙腿用力蹬地跳起,跨上了馬背,然後把兩腳插進了馬鐙裡,用力一蹬,覺得果然不一樣,畢竟雙腳懸空不得力和有一個著力點的感覺,當然是完全不同。

  高原又道:“別把腳全部都插進馬鐙裡,用腳尖踩著馬蹬就行了,不然在下馬的時候,腳容易被馬蹬掛住,被馬拖著走。”

  李瑛鴻還嘟囔著道:“還這麼麻煩啊。”不過她還按照高原所說,只用腳尖踩著馬蹬,然後雙腿輕夾馬腹,催動戰馬奔跑了起來。

  戰馬的速度越來越快,李瑛鴻也鬆開了雙手,撥出自己的雙劍,在馬背上揮舞。而李牧和趙軒也目不轉睛的盯著她的身影,李牧眼中的興奮之色也越來越濃了。

  跑了三四圈之後,李瑛鴻才跑回到李牧的面前,從戰馬上跳下來,一臉興奮,道:“父親,高原說的是真的啊,這樣的馬俱,坐上去確實穩多了。”

  李牧立刻抓住了馬韁繩,道:“瑛鴻,讓我來試一試。”說完之後,他也躍上馬背,按照高原所說的踩好了馬蹬,催馬跑了兩圈。然後停住下馬,臉上也忍住露出了笑容,轉頭對趙軒道:“趙軒,你也來試一下,如果給你換上這祥的馬俱,是不是如虎添翼呢?”

  在趙軒試騎的時候,高原才道:“大將軍以為,這樣的馬俱有用嗎?”

  李牧連連點頭,道:“當然有用,如果我們趙軍的騎兵全部換上這樣的馬俱,那麼戰鬥力一定會大増。高原,你可是為趙國立下了一次大功,我一定會上報大王,為你請功。”

  高原道:“請功不請功到是不用了,只要是能夠幫助大將軍,我就很高興了。”

  這時趙軒也試騎完下,停住了馬,連連點頭,道:“大將軍,這一套馬俱確實可以大大增加在馬背上的穩定,如果我們趙軍的騎兵能夠全部換上這樣的馬俱,戰鬥力可以提升一倍。”

  這時高原道:“不過大將軍也要當心,這種新的馬俱並不難做,只要有一個樣子,列國都可以仿製,如果我們趙軍全部都換上這種新馬俱,也許在一開始可以嬴秦軍幾陣,但很快秦軍也會照著我們的樣孑,也給他們的騎軍換上新馬俱。而且兵貴精不貴多,因此我建議暫時不要一下孑給全部騎兵都換上新馬俱,而是循序漸進,先只選出少數精銳騎兵,給他們換上新馬俱,這樣一來,秦軍不會察覺,而我們也可以建立一支精銳騎軍。”

  趙軒道:“大將軍,高原說得有道理,我們只要有一支千人左右精銳騎兵,在戰場上就可以大佔優勢了。”

  李牧沉吟一會,他當然也知道兵貴精不貴多的道理,別說是一千精銳騎兵,就算是只有五百精銳騎兵,在一場十萬人的大戰中,都可以起到決定戰局的關建作用,因此道:“你們三個,到我的大帳裡來,我們詳細的議論一下。高原,你去把製作馬俱的工匠找來。”

  不一會兒,高原帶著幾名工匠,來到李牧的中軍大帳中,這時李牧己在正中居坐,趙軒和李瑛鴻一左一右,站在他的兩側。

  工匠營的頭領叫做劉闖,施禮之後,李牧才道:“劉闖,如果要工匠營製作一千件這樣新式的馬俱,需要幾天可以完成。”

  在來的時候,劉闖己經聽高原說過了,因此也立刻道:“回稟大將軍,如果把其他事情先放下,專門製作馬鞍和馬隉,十天以內可以完成一千套,但如果要按高先生所說,給所有的戰馬都打上馬掌,恐怕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李牧微微一怔,看了看高原,道:“馬掌是什麼?”

  高原忙道:“大將軍,剛才我忘了說,一套新的馬俱,還包括馬四蹄的馬掌。”

  劉闖到是機靈,趕忙道:“大將軍,我們還多做了兩個馬掌,您看。”說著從懷裡拿出兩個備用的馬掌,遞了上去。

  李牧接過來一看,原來是兩個半弧形青銅塊,高原在一邊解釋道:“大將軍,把這種馬掌釘在馬蹄上,可以保護馬蹄,我的那匹戰馬己經打上了馬掌。”

  李瑛鴻在一邊道:“釘在馬蹄上?那還不把馬蹄釘傷了嗎?”

  高原道:“不會的,馬的蹄子有兩層構成,和地接觸的一層是堅硬的角質層,而上面一層是活體角質層。只要釘子不長,只釘在硬角質上,釘上去不會傷到馬蹄,不過這也是一個細活,不小心做也容傷到馬退,但釘上了馬掌之後,就可以延緩馬蹄的磨損。還使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面,對騎乘和駕車都很有利。”

  李牧和趙軒聽了,也都微微點頭,馬蹄容易磨損的情況他們都知道的,一旦馬蹄磨損,這匹戰馬也就廢了,因此軍營中的戰馬的消耗很大,平時都捨不得把戰馬拿出來練習,如果按高原的方法,給所有戰馬都盯上馬掌,那麼戰馬的使用壽命就可以大大延長。對趙國這時善用騎軍的國家,好處當然也是顯而易見的。

  而李瑛鴻還有些好奇道:“什麼叫角質層?”

  高原也有些不知該什麼說好,道:“大概就和人的指甲一樣吧。”

  李瑛鴻這才不再說什麼,而李牧把馬掌放到桌面上,道:“馬掌可以先放一下,先把馬鞍和馬鐙做好。十天之內,完成一千套。”

  劉闖聽了,立刻道:“是,大將軍。”

  劉闖離開之後,李牧才轉向高原,道:“高原,我想把這一千騎軍交給你來統領訓練。”

  高原怔了一怔,道:“我?”

  李牧呵呵笑道:“這種新的馬俱是你弄出來,而且以前也只有你乘騎過這種馬俱,自然由你來導士兵。”

  高原道:“我倒是可以教士兵怎樣騎馬,但我並不會騎戰、騎射的技術,這些方面我還要學習。”

  李瑛鴻在一邊有些不耐煩道:“叫你教你就教,首先要教會士兵們騎馬,才能再談騎戰、騎射的技術,再說騎戰、騎射的技術也不用你來教啊!”轉頭又對李牧道:“父親,我也要加入這支騎軍。”

  李牧微微點頭,道:“好吧,你就協助高原,把這支騎軍快速建立起來,我們的時間不多,一個月內可能就要和秦軍決戰了,我希望這一支騎軍到時候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到了這一步,高原也不好再拒絕,點了點頭,道:“好吧,那我就試一試吧。”

  李瑛鴻道:“這就對了,走,我們去挑人去。”說著,拉著高原跑出了李牧的大帳。

  等他們兩人走了以後,趙軒才道:“大將軍,你真的打算把這一支騎軍交給高原指揮嗎?”

  李牧道:“高原來了也有十多天,你對他的印象怎麼樣?”

  趙軒想了一想,道:“他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人,能夠在短短的十多天內,就和幾乎所有的士兵們都相處融洽,而且我也感覺不到第一次見到他時的那種戾氣。”

  李牧道:“我相信那是一個特殊情況,並不是他的本意,要知道人在為了保命的情況下,也許都會變得兇暴起來的。”

  趙軒道:“這個可以暫時不論,但大將軍把這支騎軍交給高原指揮,是否合適,這樣一支騎軍組建起來,或許將是天下最強的騎軍了,但高原他步下的武功雖然不錯,但騎戰、騎射的能力很差,而且他也似乎從來沒有統帶過軍隊。他能夠訓練得好這樣一支騎軍嗎?”

  李牧道:“趙軒,你不覺得在他教導士兵踢蹴鞠之後,現在蹴鞠的比賽可過去不一樣了嗎?”

  趙軒怔了一怔,沒想到李牧會扯到蹴鞠上去,搖了搖頭,道:“我倒是沒有注意到,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不過以前是前軍營老蠃中軍營,自從高原來了以後,就再沒有贏過了,而且就是高原不上場也是一樣。”

  李牧呵呵笑道:“過去軍營中踢蹴鞠,只是軍中娛樂,也是為了讓士兵們強身健體,但踢起來卻是雜亂無章,只是仗著身強力壯,前軍營能夠屢屢獲勝,就是這個道理。但高原來了以後,中軍營現在踢蹴鞠,有章有法,有攻有守,前退有序,到是像是一支軍隊在做戰一樣。既然高原能夠教導士兵把蹴鞠成這個樣孑,我相信,他也一定可以教導出一支精銳的騎軍來。”

  頓了一頓,李牧又道:“而且他弄出來的這種新樣的馬俱,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對騎軍的影響卻極為深遠,並不亞于我大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變革,也許騎軍稱雄戰場的時代,真的快要來臨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17

第13章 訓練騎軍

  在戰國的中前期,趙國的實力其實並不強,在七雄當中屬於較弱的一類,在魏齊兩個大國之間左右逢源才能自保,一度還要臣服于魏國。而趙國的強盛是從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的改革之後才開始的。

  其實在戰國初期,騎兵就己經在戰場上出現,在列國中都建立了少量的騎軍部隊,主要用於巡邏、偵察、傳遞消息、小股偷襲等輔助性的工作,但騎兵在數量、品質、戰術使用上都很原始,還起不了左右戰爭勝負的主要作用。

  而在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的改革之後,騎兵才開始正式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兵種,而在列國之間也開始大量的裝配騎軍,由其是以秦趙兩國,組建的騎兵都己達數萬之多。因為這兩個國家都和北方的遊牧民族地區連壤,不僅可以從遊牧民族那裡學到騎射技術,而且還能佔有大量養馬的地區。

  胡服騎射的作用,並不僅僅是為趙國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同時還使趙國的疆域向北方大大擴張,不僅吞併了中山國,而且還將林胡、樓煩、東胡等遊牧民族的地區都納入趙國以內,不僅使趙國擴地數千里,増加人口百萬,而且還佔據了大量優質的馬場,另外遊牧民族大多都悍勇好戰,加入趙國之後,也給趙國帶來了一股尚武悍勇之氣,因此也大大提高了趙軍的戰鬥力,這樣才使趙國在短短十幾年間,從一個弱國一躍而成為七雄次強的席位。而其他各國也紛紛紛仿校趙國,組成了本國的騎軍部隊。

  不過齊楚魏韓等國缺少優良的養馬地區,不具備大規模組建騎軍的條件,燕國到是靠近北地,但國力太弱,難以從遊牧民族那占到養馬地區,因此騎軍只是在秦趙兩國獲得了較大發展,其地各國雖然也多建立了一些騎軍,作仍然乏善可陳。

  另外在這個時候,騎軍還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一方面是因為馬俱並不完善,限制了騎軍的發展壯大,另一方面也是騎軍的戰術、理論、經驗也都不足,也使騎軍的戰鬥力還無法完全發揮出來,因此儘管騎軍己經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但仍然還無法完全取代戰車的作用,各國中仍然裝配了大量的戰車。列國之間的戰鬥,仍然是以戰車或步兵為主,後來那種大規模騎軍互相衝殺的戰鬥,還沒有出現過。

  而且這時騎軍的數量雖然大大増加,但和各國的總兵力相比,所占的比例也並不高。李牧在鎮守北邊,抵當匈奴進攻的時候,部下整編的軍隊是:戰車一千三百輛,騎軍一萬三千騎,驍勇步兵五萬人,弓弩兵十萬,可見既使是最擅長使用騎軍的趙國,騎軍的比例也並不很高,和戰車的比例是一比十左右,一輛戰車,配十名騎兵。

  現在趙軍駐守番吾,共有十五萬大軍,其中有戰車一千五百輛,騎軍一萬五千騎。不過全軍的戰馬數量達到了七萬餘匹,因為除了戰車和騎軍所用之外,還有相當一部份戰馬配給步兵使用,先騎馬到戰場,然後下馬作戰。這也是這個時代的常例。

  自從得到了李牧的授權之後,高原也立刻開始了工作,首先是挑選士兵和戰馬,要從從一萬五千騎軍中挑出一千人來,又有李瑛鴻幫忙,到並不困難,但選馬就有點麻煩,因為在這個時候中國戰馬的體形都不大,平均背高在一米三左右,其實比一匹驢子大不了多少。和高原過去乘騎過的那科高頭大馬根本不能比。

  雖然高原沒有訓練過騎軍,但他也知道,在騎軍作戰時,戰馬的力量、衝擊力要比人更為重要,由其是在正面作戰的時候,大型戰馬要比小型戰馬佔優勢得多,因此高原也只能為這支新騎軍儘量選擇一些體形相對較大的戰馬。

  三天之後,第一批二百套新式馬俱送來,而人和馬也都挑選全了,在這個時候,騎軍的編制和步兵差不多,按五十編制,就是以五人為一伍,十人為一什,五十人為伯,百人為閭,五百人為尉,進行組合,一千騎軍共分為兩個尉,兩名兵尉分別是杜義和紀華,這兩人都是來自中軍營,和高原的關係很好。

  有了新式馬俱之後,高原的騎術也迅速的提高,到是和其他的士兵差距不大了,而且他更熟悉新式馬俱的特性,因此教導士兵到也足夠了。因此馬俱到了之後,高原也開始對士兵進行訓練,首先當然就是適合新式馬俱。其實這一批士兵本身的基礎都不錯,騎慣了單低橋無蹬的馬鞍,轉到雙高橋馬蹬馬鞍,只要適應幾次,就基本就能夠在馬背上掌握好身體平衡,當然所有的士兵們也都認為騎這種新式馬俱,確實要比過去穩定多了。

  隨後才開始練習一些馬背上的技巧,如單掛、換馬、蹬底藏身、海底撈月之類,其實有一些動作高原也只是見別人做過,但自己還沒有練過,因此在毎天晚上,高原還要給自己加班加點,練習這些技巧,另外還要練習騎戰、騎射技術,在這方面高原也十分虛心的向李瑛鴻學習。

  雖然李瑛鴻的年齡不大,但騎戰、騎射能力都是相當出色的,在這方面教高原也是綽綽有餘。當然在訓練其間,也免不了會從馬背上摔下來,不過高原的性格堅毅,而且也知道這些技術是自己在這個時代的立足之本,因此也非常刻苦的練習。而且他本身的基礎和素質都是十分優秀,上手也很快,經過了十幾天的練習之後,高原也很快掌握了騎戰的技巧要領,能夠在馬背上和李瑛鴻打成勢均力敵,但在騎射能力還不足,不過騎射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提高的,只能慢慢來。

  劉闖倒是沒有吹牛,就在第九天的時候,就把全部一千套新式馬俱都做好了,同時還打好三百套馬掌。而士兵們也基本掌握了使用新式的馬俱。因此也開始練習騎兵戰術。

  雖然高原也不懂什麼騎兵戰術,但在這個時代,也還沒有成熟的騎兵戰術理論,而且高原畢竟是來自現代社會,資訊極為發達,另外又有眾多的騎兵戰例,歷史上強大的騎兵軍隊作參考,再加上高原也學過一些簡單的軍事理論知識,因此高原多多少少也能夠總結出一些騎兵戰術的道道來。

  在高原的理解中,騎兵最強的地方在於速度,也就是機動性,來去如風、迅如閃電、往住可以日襲數百里,一擊不中,立刻遠遁,由其是騎射結合,堪稱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大的兵種,當年的蒙古帝國就是依靠這一招,橫掃整個歐亞大陸,所向無敵的,另外騎兵在正面作戰中,騎兵也有很強的衝擊力,由其是俱甲騎軍,幾乎就是冷兵器時代的坦克軍團。

  雖然現在組建的這一千騎軍都是輕騎兵,但如果對手不是訓練有素,能夠保持住完整的陣形,也很難抗衡騎軍的衝擊。同時輕騎軍的衝擊力雖然比不上俱甲騎軍,但靈活、速度、機動性上卻要高出一籌,不僅能夠正面衝擊,還可以迂回穿插,分進合擊。而且就是作戰失利,騎軍也可以利用自己的速度,迅速的脫離戰場,然後重新整合隊伍,尋機反敗為勝。

  因此高原也決定,以蒙古騎兵為主要參照,在有些地方進行了一些修改,來訓練這支騎軍。

  在訓練之前,首先是選擇騎軍的裝配,既然決定以蒙古騎兵為主要參照,首迭的武器當然弓弩。

  這個時代的弓還是以單體弓為主,分為長弓、短弓兩種,長弓的射程可以達百米以上,拋射可以達到一百五十米,但體形龐大,不更攜帶,而且拉開費力,一般軍中只會配備少量。而短弓攜帶方便,易拉,不過射程只有五十到六十米,拋射的距離是八十到一百米。

  而這個時代的弩弓有很大的發展,製作的十分精巧,雖然弩弓不易拉開,但體積小,射程遠,射姿平穩,因此在軍中得到很廣泛的運用,弩弓分為手拉弩和蹶張弩兩種,手拉弩的射程約為百米左右,而蹶張弩的射程極遠,可以達到二百米以上。但弩弓不能拋射。

  因此高原最後選定,每多騎兵除了基本的盔甲以外,每人配備的武器是:二支長槍、一把長劍,一面圓盾,兩張手拉弩,兩張短弓,六筒箭,每筒可裝箭三十枝。

  而騎射分為正射,側射,轉身反射等等,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做出不同的選擇。在正面衝鋒時釆用正射,迂回兩翼包操時則是用側射,而在撤退的時候,採用轉身反射。而且射箭的方式也不同,在出戰之前,首先把兩張手拉弩拉開,在衝鋒的時候,首先將手拉弩射出,然後再使用短弓射擊,前排的士兵平射,後排的士兵拋射,形成了區域打擊。

  同時訓練的還有騎軍的佇列變化,橫向衝鋒、箭頭衝鋒、弧形衝鋒,交叉衝鋒等等,多種多樣。

  經過了十幾天的訓練之後,新組建的騎軍,雖然還沒有達到一個很成熟的水準,但也己經初見成效,畢竟使用了新的馬俱之後,士兵在馬背上的穩定度也確實大大的增加,因此也能完成一些複雜高難的動作。

  李牧還舉進了兩次小規模的騎軍對抗的訓練,雙方各出一百名騎兵,進行實戰的對抗,給果使用了新馬俱的騎兵獲得了全勝,而且自身的損失幾乎微乎其微,後來把對抗的人數擴大到一倍,一百名新騎軍對抗二百名騎軍,結果新騎軍雖然損失過半,但最終還是取得了對抗的勝利,也初步正明瞭使用新馬俱之後,騎兵的戰鬥力也確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在此同時,工匠營也摸索出來一些打馬掌的經驗,當然也付出了弄傷二十佘匹戰馬的代價,總算是把新騎軍所有的戰馬都打上了馬掌。

  而在這一段時間裡,高原的騎戰能力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而就在這時,秦趙兩國之間的決戰,也開始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17

第14章 大戰在即

  原來趙王遷一連給李牧發來了三道詔書,要求李牧立刻回兵,救援邯鄲,因為這時秦國向南線秦軍的楊端和部增兵十萬,進攻趙國的漳水北岸。

  漳水北岸距離邯鄲不足兩百里,雖然趙軍有漳水之險,長城之固,但趙軍在漳水北岸駐守的人馬只有三萬餘人,而楊端和部増兵之後,兵力達到了二十余萬,雙方的實力極為懸殊。因此也引起了邯鄲城裡的極大恐慌,大臣們紛紛上書趙王遷,要求調李牧回軍救援邯鄲。而趙王遷一面徵集士兵,守衛邯鄲,一面急給李牧下詔,措詞十分嚴厲,要求李牧立刻從番吾撤軍回援。

  接到了趙王遷詔書的時候,李牧正在聽高原、李瑛鴻彙報新騎軍的事務。因此也沒有隱瞞他們,將詔書的內容告訴給他們。

  李瑛鴻沂了之後,也大為著急,道:“現在怎麼辦?司馬將軍部下只有三萬人馬,肯定抵擋不住秦軍的進攻,而我們現在正和秦軍對持,父親,這該怎麼辦才好,難道我們是要放棄番吾,撤軍回邯鄲嗎?”

  高原道:“不,但如果我們放棄番吾,秦軍就可以立刻進佔番吾,然後對邯鄲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如果我們回軍之後,不能在短時間內,擊敗楊端和部的秦軍,局面會更加的危險。因此我認為與其撤軍回援邯鄲,不如在番吾一線主動出擊,先擊退桓齮部,只要擊敗了這一路的秦軍,就算楊端和攻破了漳水防線,也會不戰自退了。而且我們現在番吾有十五萬大軍,秦軍雖然有二十萬,但畢竟是從遠道而來,又要分兵把守各條要塞,可戰之兵應該和我們大體相當,因此只要計畫得當,我們戰勝秦軍還是有一定的把握的。而且這幾個月來,大將軍一直固守不戰,恐怕也是在故意向秦軍示弱吧。”

  因為高原知道,在歷史上這一戰是李牧率領的趙軍取勝,雖然他不知道這一戰的詳細過程,但李牧在抵禦匈奴的時候,就是採用這種故意示弱的戰術,結果使匈奴驕傲自滿,大意輕進,被李牧打了一個反擊包圍,大破匈奴十余萬,成就了李牧的威名。而現在高原估計李牧又是在故伎重施。

  李牧搖了搖頭,道:“如果能夠出擊進攻秦軍,我早就率軍出擊了,也不用等到現在。”

  高原也有些不解,道:“為什麼?”

  李牧道:“雖然我們現在番吾有十五萬大軍,但真正的可戰之兵其實只有八萬多人,其他人都是剛剛征招入伍,缺少實戰的經驗。因此我在番吾拒守不戰,也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希望能夠多爭取一段時間,讓這些新兵多一些訓練的時間。雖然我也想希望秦軍能夠驕傲大意,讓我有機可乘,可惜秦軍並不是匈奴,軍紀嚴明,攻守有法,桓齮雖然在三年以前的肥之戰中被我擊敗,雖然一心要找我報仇,但這一次也越加小心謹慎起來,這三個多月以來我雖然故意向他示弱,但秦軍卻並沒有冒然發動進攻,而且防守滳水不透,讓我根本就無機可乘。”

  高原道:“為什麼我們的可戰之兵這麼少。”

  這時李牧一向波讕不驚的臉上才露出了一絲無奈的神色,道:“自從秦王政親政以來,就一直在對我大趙用兵,趙王遷二年,秦將桓齮攻取平陽、武城,我趙國大將扈輒陣亡,損軍十萬之眾。趙王遷三年,桓齮又率軍進擊上黨,攻佔了赤麗、宜安,進攻趙的後方,趙王才調我從代郡回兵。雖然我在肥下一戰中,擊敗了桓齮,但年年征戰,我大趙的兵將傷亡重多,現在全國的可戰精兵,基本就是我在代郡抵抗匈奴的軍隊,現在也不過剩十五六萬軍隊,守衛邯鄲需要五萬,而司馬尚駐守漳水北岸,丈分去了三萬,因此現在這裡只有八萬多可戰之兵。”

  高原也大吃一驚,沒有想到趙國現在的局面竟然到了這麼艱難的地步,而且李牧就是在這麼艱難的情況下,在趙國的最後幾年中,一直在以一己之力支撐著趙國的局面。但眼前的一戰怎麼辦,在歷史上不是李牧打贏了這一戰嗎?雖然有自已到來,但自己並沒有做什麼和歷史相違反事情,相反自己弄出馬鞍、馬鐙都是對趙軍有利的。那麼歷史上李牧是怎樣打贏這一戰的呢?

  想到這時,高原無意中抬頭,見李牧仍然是一臉平靜,一點也沒有因為戰局不利而顯出為難的樣孑來,不知是胸有成竹還是故作鎮定。不過從高原對李牧的認識來說,恐怕是胸有成竹居多,這就說明李牧己經有了擊敗秦軍的辦法,只是看自己能不能找到。但從現在的局面來看,趙國確實是處於全面被動,邯鄲危急,而在番吾又和秦軍對持,自身也沒有足夠的實力,進不能進,退不能退,首尾難顧,因此高原也實在是想不出,到了這個時候,還能有什麼辦法。而在一邊的李瑛鴻的眉頭都已經擰成了一個“川”字型。

  但在忽然之間,高原的頭腦中靈光一閃,道:“我明白了,是將計就計。”

  李牧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道:“你倒是說說看,怎麼個將計就計法。”

  高原道:“現在邯鄲危機,急等大將軍回軍救援,我想桓齮現在也一定在等著大將軍撤軍,然後率軍隨後追擊,一舉擊敗大將軍,好一報前仇,而我們正好可以將計就計,率軍假做撤退,在半路設伏,等秦軍追來,再伏擊秦軍,就可以擊敗桓齮。”

  李牧點了點頭,道:“不錯,這確實就是我們唯一的辦法,但有一點你沒有想到,以我對桓齮的瞭解,此人精通兵法、用兵謹慎,而且上一次敗陣之後,更是小心謹慎,和我拒守對持三個月,也不輕易進攻,因此就算是我們撤退,桓齮也不大可能會全軍追趕,最多派出少量軍隊追擊,大軍卻去進攻番吾,和楊端和形成南北夾擊之勢,而且他也會在半路上設伏,以防我回軍去救援番吾。”

  高原本來以為自己想出來了這個計畫十分高明,但沒想到被李牧這一說,才發現漏洞太多,最關建的是自己忽視了對敵軍主將心理的揣摩,太想當然了,敵軍難道會跟著自己的步調走嗎,不過從李牧的態度來看,這個思路是正確的,就是借撤軍之機,調動秦軍,再想辦法在運動中遷滅秦軍,但應該從那裡下手呢?因此高原也在地圖上仔細的看著,分析秦軍的動向。

  終於高原的目光落到地圖的一個位置,用手指著道:“大將軍,在這裡。”

  李牧哈哈大笑,道:“高原,再過幾年,你也可以獨當一面,統領大軍了。”

  ……

  秦軍的大營駐紮在番吾西北二十裡的靈壽。而秦軍的主將桓齮這時正十分輕鬆的坐在大帳中,並旦十分悠閒的喝著茶。

  在現在的秦軍眾將中,桓齮和王剪的資歷最老,其餘如李信、楊端和、辛勝、王賁、蒙恬等人,都是他們的後進。而且自從秦王政親政之後,桓齮就一直是秦國最主要的主將,在秦王政十年,桓齮被封為將軍,隨後就屢次率軍出征,戰功卓著。

  秦王政十一年,桓齮與王翦、楊端和率秦軍攻鄴,取趙九城,桓齮再取安陽。十三年,桓齮攻趙平陽、武城,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也達到個人軍事生涯的頂峰。但就在這時,李牧出現在桓齮的面前,令桓齮吃到了生平的第一場重大的慘敗。

  這一次桓齮再度率領秦軍和李牧在番吾對持,桓齮當然想在戰場上擊敗李牧,一報上一次敗戰之仇。不過桓齮精通兵法,久經戰陣,當然不會被復仇情緒沖昏自己的頭腦,而且經過了上一次的慘敗,也讓桓齮不敢小視李牧,因此這次桓齮也格外小心,儘管李牧處處示弱,但桓齮也不敢冒然進攻番吾。

  當然桓齮心裡也十分清楚,這一次秦國是分兵兩路進攻趙國,現在趙軍的主力都集中在番吾一線,而在漳水一線的兵力單薄,急於求戰的應該是李牧而不是自己,因此只要自己沉住氣,李牧遲早都會忍不住,殺出固堅的營寨,向自己進攻。而且自己在這裡拖住李牧,等楊端和那一邊取得成果,李牧也就非撤軍不可,那樣自己就可以率軍追擊,打敗李牧,也就能夠報上次的戰敗之仇。

  甴其是在前天,桓齮收了從秦國國內發來的消息,知道國內己經給楊端和增兵十萬,這樣一來,趙國的漳水防線就岌岌可危了,秦國的兵鋒就可以危逼邯鄲,而且這樣一來李牧在番吾恐怕也就在穩不住,要麼撤軍,要麼出兵和自己決戰。因此桓齮一面在大營中穩守,一面也派出大量的探子,打探趙軍的消息,看李牧什麼時候撤退。同時也在盤算,一旦李牧撤退,自已是去追擊李牧,還是進取番吾。

  而就在這個時候,桓齮也終於收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消息,趙軍從番吾撤退了。於是桓齮也立刻下令,招集眾將聚議。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17

第15章 秦軍進攻(一)

  桓齮站在高車上,看著大約千步(一步約合1.38米)以外,趙軍所築建的防禦工事。

  番吾並沒有城牆,趙軍的主營陣地是依山而建,依河而立。在主營以外,還建立了兩道防線,每條防線相隔約五百步。一邊依靠的呼沱水(即滹陀河),並利用呼沱水邊的樹林、山勢、亂石、丘陵等等地形,砍木立柵,壘石為牆,崛土為塹,引水為渠。在每個高起的丘陵上,都設立堅固的木寨射塔,外面是一重又一重的柵欄和壕溝,可以有效抵禦矢石,數十個木寨互相呼應,以桓齮數十年的從軍經驗看來,趙軍的防禦陣地建立得幾乎無懈可擊。

  在戰國的諸多名將當中,李牧用兵素來是以善於進而著稱,而且神鬼莫測,出人意料,不動則已,一動必然就是雷霆萬鈞之勢,迅速的擊敗對手。用《孫子兵法》上的話說,就是侵略如火,但桓齮卻知道李牧用兵中的另一面,就是不動如山。無論是在抵禦匈奴的時候,在是在三年以前,和自已對抗的時候,李牧其實都是採取先穩守,等待敵軍露出破綻之後,才發動猛烈的進攻。從趙軍佈置的防禦陣地的佈置來看,李牧的防守能力其實絲毫也不遜色於他的進攻能力。

  不過桓齮己經得到了明確的消息,固守番吾陣地的趙軍已經出動了一支約八萬左右的軍隊,向南進行,去救援邯鄲。這樣一來,趙軍在番吾陣地駐守的兵力只剩下一半左右,而且撤走的肯定都是主力軍隊,而留在陣地駐守的,一定都是老弱之兵。

  因此桓齮也立刻下令,出動十七萬大軍,向番吾的趙軍陣地發動進攻,只留下三萬秦軍,駐守井陘的秦軍大營。

  雖然在出兵之前,有部將向桓齮建議,先去追擊趙軍,等擊敗了南撤的趙軍之後,再回來進攻番吾。這樣一來,就可以徹底擊敗李牧部的趙軍,而秦軍在佔領了番吾之後,就可以趁勢南進,直取邯鄲,滅亡趙國。

  不過桓齮卻十分清楚,既使是在撤退中,李牧也絕不會給自己留出任何的破綻,他一定會在撤退的半途中設下伏兵,掩護大軍的撤退,說不定李牧正盼著自己隨後追擊,也來一個馬陵之戰。因此還是選擇穩妥一點的戰術,先攻下番吾,與南線的楊端和部一起形成對邯鄲的夾攻之勢,然後秦軍會師在邯鄲城下,集中兵力再和李牧決一死戰。

  而且桓齮也是精通兵法的人,也不排除李牧會趁著自己全力進攻番吾的時候,突然回兵,殺一個回馬槍,和駐守番吾的趙軍裡應外合,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因此也在番吾的週邊要路都佈置下秦軍駐守,並派出了大量的探哨,以防李牧突然率軍殺回來。

  雖然這樣一來,秦軍用於進攻番吾的總兵力下降到只有十五萬人左右,但人數仍然是趙軍留守兵力的一倍左右,而且秦軍也可以放開手腳,全力進攻趙軍的大營,因此桓齮也對這一戰充滿了信心。看了一會兒,桓齮也立刻下令,向趙軍的大營發動進攻。

  但令桓齮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李牧實際根本就沒有離開番吾大營,其實他現在就在趙軍的第一道防線後面,端坐在臨時搭建的高臺上,觀看著秦軍的進攻。

  ……

  高原以前只是在電影中也看到過這種十數萬大軍對峙的情景,當時就己經覺得十分震憾了,但親臨現場之後,高原才知道,這和坐在電影院裡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秦國尚黑,因此衣甲旗幡都是黑色,遠遠看去,黑壓壓一片,多如蟻眾,無邊無沿。而且十數萬大軍齊向前推進,腳步激踏在大地上,發出悶雷一般的聲響,也帶出一股凝重的威壓氣勢,儘管高原並不是膽小的人,但這時也覺得壓力陡增,心跳加速。

  其實不僅僅是高原,有不少趙軍士兵的樣孑還不如高原,雖然老兵都想裝出一副對秦軍不屑一顧的樣子,小聲嘀咕著“有什麼了不起”、“裝樣子想嚇唬誰啊”、“三年前還不是被我們打得落花流水”之類,只可惜臉上的笑容僵硬而沉重,也使說服力大大降低。

  而新兵則是來裝腔作勢都作不出來,不少人都是臉蒼白,還有一些人還發起抖來,結果又遭來老兵的一陣訓斥,也讓高原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執行任務的時候,其實比這些新軍也好不到那裡去。畢竟毎一個老兵都必須要經歷過這個階段,只不過在這一戰之後,又有多少新兵能夠活到成為老兵的時候呢?

  高原又斜眼看看端坐在高臺上的李牧,仍然是一排輕鬆鎮定的樣孑,不時還和身邊的趕軒交頭接耳,說著什麼,似乎是真沒有把秦軍當一回事。

  趙軍的緊張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現在大營中的趙軍只有七萬多人,其中精銳士兵有五萬,包括騎兵五千,新兵兩萬。兵力確實只有秦軍的一半,如果不是有李牧在軍營中坐鎮,恐怕早就亂了。

  因為現在趙軍是全力防守,因此騎軍都沒有參戰,在後營休息,只有高原和李瑛鴻兩人在陣前,好隨時聽候李牧的命令。

  “嗚——嗚——嗚——嗚——”隨著號角的吹響,秦軍的進攻終於開始了。

  只見從秦軍的陣中,推出了數十輛拋石車,一字排在橫列在陣前,距離趙軍的陣地大約有三百米的距離。隨著拋石車的啟動,一塊塊重達數十斤重的大石,帶出淩厲的風聲,砸向趙軍的陣地。

  秦軍首先使用拋石車,並不是為了殺傷趙軍,主要的目的是將趙軍週邊的木柵摧毀,好讓步兵發動衝鋒。而且拋石車殺力範圍在三百米以上,遠超過了一般的弓箭和弩箭,只有床弩的射程,能夠比得上拋石車。一塊三四十斤重的大石從高空中落下,只要是吃准了部位,完全可以將一排木柵完全擊毀,而一旦砸到了人,則必然被砸成肉餅。不過拋石車的弱點是過於笨重,移動不更,加上所用的石塊沉重,因此一輛拋石車需要八匹馬,五六十人才能使用,而且工藝複雜、造價很高,一旦有拋石車被毀,損失也十分重大。

  不過趙軍同樣也有拋石車,而且因為趙軍基本佔領了這一帶的高地,因此在地勢上佔有一定的優勢,也立刻紛紛開動拋石車,同時還開動床弩,向秦軍還擊。

  但秦軍的拋石車是集中使用,而趙軍位於第一線的拋石車、床弩都只有十幾輛,而且分得較散,因此比拼起來,還是秦軍佔有一定的優勢。

  大石、弩箭在雙方的陣地上空來回的飛舞,紛紛砸向對方的陣地,一連進行了差不多有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不過趙軍陣地的木柵畢竟排列得十分密集,因此秦軍的命中率很高,有不少前排的木柵都被巨石擊中,被砸得支離破碎,也有不少士兵被巨石砸中,頭破血流,筋斷骨拆而亡。

  當然秦軍也沒有討得任何好處,由於趙軍的拋石車射程比秦軍略遠,因此在秦軍的陣列中,有七八輛拋石車被趙軍擊毀,也傷損了不少操作拋石車的士兵。到是頗有一些現代戰爭中的炮火壓制的味道。

  雖然這時雙方還沒有短兵相接,但戰場的氣氛己經開始變得激烈而血腥起來。

  就在這時,在秦軍的陣中,又推出了數百輛戰車,越過了拋石車之後,又向前推進了近百米的距離,這才停住,毎輛戰車的長寬都超過了兩米,停住之後,將一輛輛戰車以十輛一組的方式聯結起來,每組之間保持著一條寬約三四米寬的通道,形成一寬長達近千米,兩排縱深的壁壘。而在毎輛戰車的後面,都有秦軍的弓弩手駐守,以防趙軍出寨反擊。整個過程十分迅速,也充分顯示秦軍平曰是經過了嚴格的訓練。

  秦軍的戰車壁壘距離趙軍的防線大約有兩百多米,除了用腳踩才能打開的蹶張弩之外,其他的弓弩都無法達到,而且秦軍有戰車掩護,既使是用蹶張弩,對秦軍也造成不了多少傷害。只有床弩的強勁射程才能貫穿戰車的壁牆,或者是投石車拋出的石塊,可以將戰車砸毀。

  不過隨著秦軍戰車壁壘推進,趙軍的許多放置或轉移到防線後方的拋石機、床弩也可以發揮威力,因此也紛紛開動,一時趙軍的打擊力也明顯加強。

  有的秦軍士兵和戰車一起被弩槍貫穿,也有的秦兵被砸成了一團肉泥,但駐守著戰車壁壘的秦軍卻沒有一個人敢退縮,依然都在陣地中堅守,這一點也讓高原大為佩服。

  同時高原也明白了秦軍的戰術,就是用這種戰車壁壘層層推進的方式,逐步逼近到趙軍的防線,然後再發動短兵相接的進攻,這樣一來,趙軍防禦陣地的優勢將大大降低。因此秦軍的這種戰術確實非常高明,儘管也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要比直接用士兵的人命向上填要好得多。而且實行這一戰術,不僅需要平時訓練有素,主將精通兵法,指揮有方,而且還要有強大的後勤保障。

  因此儘管這時雙方還沒有正式的交上手,但從秦軍現在表現出的幾點特徵來看,秦軍果然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軍隊。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17

第16章 秦軍進攻(二)

  其實整個過程並未進行太久,秦軍當然也不會這樣被動的挨打,就在秦軍的戰車壁壘剛剛建好,只見一輛輛雙輪的木車從戰車壁壘的缺口殺出,在木車上裝著砂石泥士,是用來填埋戰壕所用,而跟在木車後的,是一隊隊黒衣黑甲的秦軍,木車沖出戰車壁壘之後,直向趙軍的陣地沖去,而秦軍卻迅速的橫行展開,就像是數十條涓涓的細流,匯成了一道洶湧澎湃的黑色巨浪,向趙軍的陣地以驚濤拍岸之式,席捲而來。

  秦軍終於發動了正式的進攻。

  而就在這時,在趙軍的陣地中,弓箭手迅速的上前,在被拋石車砸得支離破碎的防線展開了佈防,弓矢齊放,而且在箭雨之中,還夾雜著大量的火箭,盡向秦軍射去。一時整個戰場上都是箭似飛蝗,煙霧迷曼。

  不過高原看得十分清楚,秦軍推出的木車左右,都安裝著擋箭的厚木板,而在車體上還塗上了防火的濕泥,因此箭矢、火箭對木車基本沒有什麼傷害,而進攻的秦軍也並非是像一盤散砂一樣的亂沖亂殺,而是始終保持著整齊的隊形,前三排的士兵高舉著盾牌,掩護著身後的長槍手、弓箭手們,如同一道黑色的大牆一樣,像趙軍的陣地橫推而去。

  箭矢落到盾牌上,發出“撲撲”和入木聲音,雖然在盾牌掩護不到的地方,透過盾牌與盾牌之間的空隙,還是有不少的箭矢射落下來,射傷射死了不少秦兵,而且還有的弩槍可以直接的貫穿盾牌和躲在盾牌後面的士兵,還有一塊大石落下,可以連人帶盾都砸成烯爛,但秦軍仍然保持著比較整齊的隊形,向趙軍的陣地推進。

  而且在秦軍陣列中的弓弩手也釆用拋射的方式,向趙軍還擊,同時在秦軍的陣列中,也有一部份拋石車被推進到了戰車壁壘的後面,對趙軍的陣地進行縱深打擊,同樣也能夠打死打傷了不少趙軍的士兵。不過從總體上看,秦軍的傷亡要比趙軍大得多,因為秦軍畢竟是進攻的一方,因此也要吃虧得多。

  但這樣的傷亡並不能阻擋秦軍的前進,死亡者永遠躺倒在地上,受傷者自己掙扎著返回到自己的陣列中,而絕大多數的秦軍仍然繼續保持完整的隊形,向前推進。

  雖然李牧所在的位置,離趙軍防線的最邊緣地帶有差不多三四百米的距離,而橫向的距離達到差不多近千米,但不斷的有士兵將戰場的情況回報給李牧,在桌面上的地圖上標列出來,因此李牧對整個戰場的情況基本都是了然於心,這時也立刻下令,命一萬步兵出擊,準備在第一防線內迎戰秦軍。

  就在趙軍調兵遣將的時候,秦軍的前列推出的數百輛裝滿了砂石泥土的戰車首先在趙軍的箭雨打擊下,推到了趙軍的戰壕邊,將車上的砂石泥土傾倒在戰壕中,並且迅速的將戰壕填平了數十地點。而這時後面跟上來的秦軍也終於打亂了整齊的佇列,從戰壕填平的地點殺過,直撲向趙軍的第一道防線。

  而這時趙軍也剛剛完成了兵員的交替,因此趙軍的士兵也從防線內殺出,和秦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高原身處的位置要更靠近戰場一些,因此對戰場的形勢變化也看得十分清楚,同時他也對李牧的指揮調度能力敬配不已,所謂名將並不是靠什麼料敵如神、出奇制勝、用兵多變之類,而是最基本指揮調度能力,就像這一次的兵員交替,如果換早了,對秦軍的打擊力度不夠,如果換晚了,會引起自身的混亂,而李牧卻能夠拿捏得恰到好處,不早也不晚,這不僅僅需要有對戰局敏銳的觀察判斷能力,還要對自己軍隊素質的瞭解。由其是在古代戰場,資訊傳遞不變,就更加難得了。

  秦軍出動了大約有一萬五千士兵,趙軍投入戰場的士兵有一萬人,雙方合計共分二萬五千士兵展開了激烈的鏖戰,一時槍劍交擊,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雖然趙軍的人少,但卻佔據著一定的地利優勢,因為趙軍只用守衛在戰壕的一側,而秦軍必須殺過戰壕,儘管秦軍將戰壕填平了數十處地方,但也不可能讓秦軍一下子全部殺過戰壕來。這樣一來,真正能夠和趙軍交戰的秦軍實際只有二三千人。

  不過趙軍出擊的一萬人也不全是精銳士兵,其中有近七千都是新兵,因此趙軍的人數在局部占優,但一時間也難以將人數上優勢轉化為勝勢。雙方圍繞在趙軍的第一道防線的戰壕邊,白刃交加,展開了拼死的戰鬥,在戰壕邊上,也留下了大量雙方士兵的屍體。不過趙軍的弓弩手退到了後列之後,還是可以釆用拋射,對未能越過戰壕的秦軍進行打擊。而秦軍的弓弩手這時卻只能停止射擊。而雙方陣地中的拋石機、床弩的這時仍然還在互相向對方陣地的縱深地區進行打擊。

  儘管現在的戰局對秦軍並不是很有利,但秦軍的主將桓齮卻絲毫不覺得有什麼緊張,雖然他現在還不知道,李牧就在對面的趙軍大營中,但既然李牧留下兵力在番吾大營駐守,那麼也就一定會做好充分的準備,而且秦軍畢竟是在進攻,趙軍防守,趙軍的戰鬥力也不遜色于秦軍,又是李牧親自訓練的,如果番吾陣地那麼容易就被秦軍攻破,李牧也就不會被秦國視為頭號大敵了。

  因此現在的戰局發展,基本都在桓齮的預料之中。雖然秦軍目前在戰場上是處於劣勢,但也只是暫時的,畢竟現在秦軍己經攻入到了趙軍的第一道防線邊緣,這就是一個很不錯的結果,而且秦軍的兵力占優,只要戰鬥繼續這樣發展下去,秦軍就可以一點一點的把局勢扭轉過來,一直到完全佔領趙軍的第一道防線為止。

  另外桓齬也能看得出來,現在秦軍的攻勢受阻,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甴于趙軍的戰壕,阻擋住了秦軍,使秦軍的兵力不能充分的展開,於是桓齮也立刻下令,又派出了五百輛砂石木車,繼續去填埋戰壕。同時又下令,讓一萬五千秦軍預備,隨時上去増援。

  這一次砂石木車的推進要比上一次順利得多,因為這時秦軍趙軍已經混戰到了一處,也無暇去理秦軍推出的砂石木車。因此秦軍也十分順利的將木車推到了戰壕的邊緣,將砂石泥土倒戰壕中,一下子又填平了數十了處戰壕。而這樣一來,秦軍又擴充了一倍的殺過戰壕的道路,於是也有大量的秦軍士兵揮舞著兵器,殺過了戰壕,加入倒和趙軍激戰的行列中。

  在秦軍的猛烈攻擊下,趙軍也有些支持不住,逐漸從戰壕邊退入到第一道防線內部,借助防線內還殘留的掩體,繼續和秦軍戰鬥。不過在秦軍的全力攻擊面前,趙軍儘管也在竭力抵擋,但畢竟在人數和素質上都不敵秦軍,因此也己經有些力不重新了,被秦軍殺得節節後退。

  這時在後方高臺上坐鎮指揮的李牧一直都是一臉輕鬆平靜的樣孑,戰事進行到了這一步,基本都在李牧的預料當中,李牧的戰術是首先利用新兵來消耗秦軍的銳氣,同時也是讓新兵經歷一下戰場,儘快的成熟起來,現在這個目的己經基本達到,儘管這時秦軍己經殺到了趙軍的第一道防線內,但自身也受到了不小的損失,而且銳氣也基本消耗了大半,因此李牧也立刻下令,命前軍主將袁選,立刻帶領一萬五千趙軍,增援戰鬥,一定要守住第一道防線。

  袁選接令之後,立刻下臺去調集士兵,這時高原忽然道:“大將軍,讓我隨袁將軍一起出戰吧!”

  李瑛鴻也道:“父親,我也想出戰。”

  李牧沉吟了一會,終於點了點頭,道:“好吧,戰場上槍劍無眼,你們要小心。”轉頭又對趙軒道:“趙軒,從我的親衛軍中拔出二百人來,交給他們統帶。”

  趙軒道:“是。”說完,帶著高原和李瑛鴻下臺。

  不一會兒,趙軒又回到了高臺上,站在李牧的身邊,道:“大將軍,這樣做好嗎,高原現在統領騎軍,讓他隨步軍出戰,是否合適呢?瑛鴻的武技雖然是上佳之選,但畢竟年輕,而且也從未經歷過真正戰場啊,讓他們兩人在這一戰出戰,我看未免太危險了。”

  李牧道:“瑛鴻總是要經歷戰場的,這一戰不上,下一戰也會上,打仗就沒有安全的地方,而且她受你教導多年,我相信她應該有實力在戰場上保護自已。至於高原,你大可放心,不要忘記了,他當初曾一個人斬殺了兩百多個秦兵啊。我相信有他們兩人出戰,能夠決定這一戰的勝負。”

  趙軒道:“話雖是這麼說,但萬一高原在這一戰中,再戾氣發作,又該怎麼辦?”

  李牧笑道:“那就等打敗了秦軍之後,再請你出手制住他。”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17

第17章 鑿穿

  就在李牧派出增援軍隊的同時,桓齮也同樣派出了増援的秦軍,雙方的援軍幾乎是同時到達戰場上,加到戰鬥當中。而等高原和李瑛鴻帶齊了人馬趕到戰場的時候,已經晚了一步,秦軍和趙軍已經全面接戰起來。

  這一來雙方投入到戰場的總兵力己經超過了五萬人,在整個戰場也基本成了飽和狀態。因為現在雙方並不是在野外進行戰鬥,而是一場攻防戰,趙軍的陣地上留給秦軍的進攻面畢竟有限,只能供五六萬左右的兵力交戰,如果再想増加兵力,就只能使用添油戰術。

  秦軍、趙軍的單兵素質基本相當,而且中層將領的指揮能力和戰爭經驗也在伯仲之間,雖然趙軍的人數要比秦軍略少一點,而且還有一部份新軍,但趙軍畢竟還是佔有一定的地利優勢,現在大部份的陣地仍然還是在趙軍的手裡。因此雙方各有所長,在一時間,雙方打了一個勢勻力敵。

  高原和李瑛鴻到是不急於加入到戰鬥中去,而是光在趙軍的後陣細仔的觀察戰場的情況,這時戰場在趙軍的大營前橫向展開,大約二千多米,而雙方的縱深大約在二十排到二十五排之間,大約有五十到六十米左右。

  而這時袁選在趙軍的後陣,站在一輛高車上指揮,並且通過不斷的變化旗幟,向戰鬥中的各支部隊發號施令,指揮戰局,而在他的左右,毎隔二百米左右的地方,都有一輛指揮高車,不斷將袁選的指令傳遞到作戰的部隊當中,同時也極時的將戰場的各種情況回饋給袁選。

  因為由於視野和角度的關係,在臨陣的中層指揮者僅靠人的視線,是無法看清戰場的每一個局部的情況,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在掌握戰場的動態。

  近距離的觀看戰事,和剛才在後陣觀戰完全是兩回事,高原也登上了袁選旁邊的一輛高車,放眼看去,這時趙軍和秦軍己經呈犬牙交錯狀,各部隊的旗幟或進或退,或起或落,顯示著雙方的戰況,而雙方的士兵也都各舉槍戈戟劍等武器,打得十分激烈。不過雙方深入到對方的陣列都不超過十列,因此戰場基本還是處於僵持中。

  雖然高原是首次參與古代的大規模戰鬥,但從掌握的資料,還有過去所學過的軍事知識,高原也清楚,如果那一方能夠首先攻穿對方的陣列,就能夠取得戰局的主動權,佔據戰場的優勢。在中國古代的大規模會戰中,在雙方呈僵持局面吋,往往都會派出己方最勇猛的將軍,帶領少量的精銳人馬,使用鑿穿戰術,突擊敵方的陣式,只不過大多數的時候,這個角色都是由騎軍的扮演,比如唐代的玄甲鐵騎,還有岳家軍的背嵬騎軍。

  現在的騎軍還不能在戰場上擔任這樣的角色,但自己如果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機會,將這二百士兵投入到戰場中,也可以舉突擊敵方的陣式。因此在看了一會兒之後,高原也基本對戰場的情況有了一個大體的瞭解。

  同時高原也將這二百士兵排成了一個箭頭形狀。雖然趙軍的士兵並不能理解高原排出這樣的隊形的用意,因為在這個時代,甴其是在這種大規模會戰時,還是以方陣和橫列作戰為主,向這種箭頭形佇列,幾乎還沒有人使用過,只有李瑛鴻清楚,高原在訓練騎軍時,就是釆用的這種箭頭形佇列,到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奇怪,不過這二百士兵都是李牧的親衛,作戰經驗都十分豐富,因此還是按照高原的要求,排好了佇列。

  而高原這才和李瑛鴻一起,帶領著這支隊伍,殺入戰場中。

  高原的右手握著自己帶來的軍刀,左手拿著青銅長劍,沖在整個隊伍的最前方,並且帶領著這一隊趙軍,從戰場中的一個空隙地方殺入,首先迎上了秦軍。

  兩名秦兵手執長戈,向高原急刺了過來。高原右手揮刀,“唰唰”兩聲,將這兩支長戈砍斷,左手的青銅劍順勢的刺出,將一名秦兵當胸穿透,那名秦兵哼都沒哼出一聲,就撲面倒地,而高原右手的軍刀斜砍而下,把另一名秦兵的胸甲砍裂,鮮血湧泉而出,仰面倒下。

  連斬了兩名秦兵之後,高原也毫不停頓,揮動刀劍,又向第三個秦兵殺去。右手的軍刀又將這名秦兵的青銅劍削斷,左手的青銅劍迅斬而下,那名秦兵在情急之間,只能舉手招架,結果右臂被高原齊肘斬斷,慘叫了一聲,昏死了過去,而高原順勢揮劍平削,又向第四名秦兵的咽喉割破。

  一口氣連殺了四名秦兵,但也激起了秦兵的鬥志,紛紛各舉武器,向高原蜂湧而上,衝殺過來。而高原也怒吼一聲,殺入秦軍的陣列中,右刀左劍,勢不可擋,秦軍的槍戈戟劍等武器只要是和高原的軍刀相碰,十有七八都會被砍斷,這一點在戰場上非常佔優勢,因此高原一連又殺死殺傷了十余名秦兵,而且一連衝開了秦軍的四五排佇列。

  而李瑛鴻手執雙劍,緊跟在高原的身後,雖然她的雙劍沒有高原的軍刀那麼鋒利,但在這個時代,也是經過多次煆打錘煉的上品寶劍,而且她的劍技動作更為迅速,雙劍揮出一片匹練般的劍芒,令人眼花繚亂,不知該怎樣招式遮擋,而有幾名武器被高原削斷的秦兵,雖然躲過了高原,但卻躲不過李瑛鴻的雙劍,因此在不多時,就在六七名秦兵死在李瑛鴻的雙劍下。

  在兩人的身後,二百趙兵也各舉武器,一起向秦軍衝殺,這二百趙兵的個人武技雖然不及高原和李瑛鴻,他們都是李牧的親衛軍,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戰鬥力也不容小視,加上又有高原和李瑛鴻兩人在前開路,同時也保護兩人的側翼,讓兩人可以全力對付正面的敵軍,不用分神左右。

  因此這支趙軍的突擊也進行的十分順利,一連突破了秦軍的十餘道佇列,就像是一把尖刺一樣,刺入到秦軍的陣列中。不過趙軍的傷亡也超過了三十人,但總體還能夠保持著箭頭的形狀,當然這也和步軍的突擊速度不快有關。

  而就在這時,在高原的面前,兩名持劍舉盾的秦軍將領,攔住了他的道路。顯然秦軍的指揮官也注意到了這一支突擊的趙軍,因此也趕忙調動兵力過來阻擊。高原也不說話,揮動刀劍,向左邊的秦將速斬過去,而李瑛鴻也雙劍齊出,攻向另一名秦將。趙軍的士兵也和秦軍展開的激戰。

  高原當然知道,如果不儘快擊敗這兩個人,就無法穿透秦軍的陣列。因此揮刀舞劍,向這名秦將一陣猛砍猛殺,但這名秦將顯然對高原的軍刀有了防範,手執盾牌,將自己護了一個風雨不透。

  這名秦將使用的是一面列國軍隊之間通用的圓盾,直徑大約在六七十釐米之間,表面呈淺凸形,基層是木質,在周邊圍圈有一道鐵箍,凸面蒙上二層牛皮。在正中是一個青銅浮雕的獸頭。

  雖然高原一氣連砍了五六刀,但這種圓盾的防禦力很強,儘管軍刀鋒利異常,也能夠砍開了牛皮,將圓盾表面砍得木屑亂飛,但就是無法砍穿這面圓盾,因此也無法擊敗這名秦將。

  趁著高原的氣勢稍弱,這名秦將立刻揮劍還擊,但兩人交手沒有兩下,他的青銅劍就被高原的軍刀削斷,只好又躲在圓盾的後面。而這一回高原也改變了戰術,並沒有用軍刀繼續去砍圓盾,而是側身向圓盾猛的衝撞了過去。

  這名秦將顯然沒有想到高原會使這一招來,而且高原是全身用力撞擊,因此整個人帶著盾牌都被高原撞得飛了出去,而在他身後的十余名秦兵也都沒有準備,有人扔掉了武器去救人,也有人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揮動著手裡的槍戈等武器就迎了上去。結果這名秦將的背後也連挨了兩下,而且在倒地的時候,還撞倒了三四名其他的秦兵。

  高原趁勢揮刀前沖,趁著這名秦將還沒有爬起來,就一劍刺下,將他刺殺。而另一名和李瑛鴻激戰的秦將也被李瑛鴻殺得連連後退。當然也連帶著秦軍也不斷的向後退著。而高原見狀,將左手的青銅劍猛擲了出去,那名秦將躲閃不及,被青銅劍刺中左脅,而李瑛鴻立刻雙劍齊上,這名秦將又連挨了三四劍,終於倒地身亡。

  而高原從地上拾起那面圓盾,右刀左盾,繼續向秦軍衝殺過去,這時趙軍的士氣大振,在高原和李瑛鴻的帶領下,繼續向秦軍向陣列縱深突進,一口氣了突破了秦軍七八道佇列。這時秦軍的陣列只剩下三四道佇列。

  這時高原也殺得性起,舉著圓盾,向面前的秦軍猛撞了過去,儘管秦軍戰鬥力並不在趙軍之下,但在這個時候,氣勢己被趙軍壓倒,而且有幾名秦兵還認出了高原,這就是那個隨流星天降的人,在那一夜裡勢如凶神一般,一連斬殺了二百余名秦兵,因此心氣大跌,看見高原舉著盾牌沖上來,有幾名秦兵竟不由自主的向兩側躲開,雖然有兩名秦兵擋在高原前面,但也被高原硬生生的撞開。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17

第18章 進攻趙軍大營

  在撞開了面前的兩名秦兵之後,高原只覺得眼前一亮,這才發現,自己已經穿透了秦軍的佇列,而再回頭看時,只見李瑛鴻,還有其他的趙軍,也都一個一個從缺口中殺出。

  這時交戰的雙方橫列拉得很廣,但縱向並不深,雙方加起來也只有一百多米,因此高原等人突破成功,在陣前指揮的袁選也看得十分清楚。他當然知道,沖穿了秦軍的陣列,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缺口,但對整個戰局的影響力卻是舉足重輕的。因此袁選也立刻下令,命離缺口最近的趙軍部隊立刻増援上去,不僅要保住這個突破的缺口,並盡可能的擴大,而其他的各路人馬則都全力向秦軍發動攻擊,同時又立刻派人,去向李牧報告戰況,請救再増兵支援,力爭一舉擊敗秦軍。

  李牧的高臺離戰場較遠,因此看得並不是十分清楚,只能夠看到,這時已經有一支趙軍從秦軍的陣列當中衝殺進去,似乎還已經衝破了秦軍的陣列,但並不知道是那一支趙軍。在得到了袁選的報告之後,才知道是高原和李瑛鴻帶領的人馬。而李牧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容,他當然知道,秦軍的陣列被穿透,就意味著趙軍離這一場戰鬥的勝利不遠了。

  而在李牧身邊的趙軒也點了點頭,道:“高原到是幹得不錯,想不到他居然敢把士兵排成箭頭形的陣列進行衝鋒。”

  李牧道:“能夠敏銳抓住對方的弱點,而且用兵佈陣又不拘泥于常理,他確實有成為名將的素質,我看到了這個時候,桓齮應該撤軍了。”

  果然就在李牧剛剛說完,秦軍的主陣中號角吹響,這是秦軍撤退信號。

  桓齮也是身經百戰,精通兵法的名將,當然知道,現在秦軍的陣列己經被趙軍洞穿,這就表示秦軍的敗局已定,如果是對上其他各國的軍隊,秦軍也許還能憑藉自身的悍勇善戰,挽回敗局,但面對戰鬥力不在自己之下的趙軍,秦軍就很難扭轉敗局了。就算是沒有李牧指揮,也是一樣。

  另外桓齮也並不覺得,這樣的結果對秦軍不利,因為秦軍已經將趙軍第一道防線的戰壕基本填平,而且趙軍在第一道防線中建立的工事也被摧毀了大半,秦軍的戰車掩體也已經推進到了距離趙軍第一道防線百米左右的距離,因此就算這一戰失利了,秦軍也仍然取得了不小的戰果,從總體上看,秦軍還是佔據著相當的優勢。不過趙軍在番禺大營還是留下了相當的兵力,而且趙軍並不是不堪一擊的軍隊,想一下子就把趙軍擊敗,奪取番吾大營,當然是不現實所。桓齮也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貪功之心不可不防,因此桓齮也立刻下令,全軍撤退。

  隨著秦軍大陣中撤軍的號角吹響,秦軍也開始向後撤退,不過儘管秦軍敗退,但卻是退而不亂,井井有條,互相掩護,側應,各軍都依次而退,在秦軍的戰車掩體中,也有秦軍的弓弩手萬箭齊射,保護退軍,因此也令趙軍無機可乘。不過秦軍也只是退到了戰車掩體的後面,和趙軍相隔的並不遠,仍然保持著對趙軍防線的壓力,並且不讓趙軍能夠從容的重建自己的陣地。

  而這樣的戰果,也是李牧早就預料到命,因此同樣也沒有貪功冒進,也下令趙軍停止追擊,只是將秦軍趕出趙軍的第一道防線就可以了。趙軍就利用陣地中殘缺的防禦工事駐守。

  就這樣雙方雖然停了戰,但卻有相隔著只有一百五十多米的距離對持起來。

  高原和李瑛鴻帶領著親衛軍回到趙軍的大營中,這時二百親衛軍只剩下一百四十餘人,其中還有近六十餘人身上都帶著輕重不等的傷勢。但一個個都眉飛色舞,神采飛揚,因為在這一戰中,這二百親衛軍的表現是起到了關建作用的,立下了大功。

  而李瑛鴻更是興奮異常,因為這是她首次正式出陣,不僅殺了個痛快,而且還立下了大功,因此心裡興奮之情,也是溢於言表。

  走到營門前的時候,李牧己經站在營門口等著迎接他們。李瑛鴻立刻歡呼了一聲,撲到李牧的身前,道:“父親。”

  李牧一把拉住了她的手,然後上下打量,道:“瑛鴻,有沒有受傷?”

  李瑛鴻笑道:“父親,放心吧,我沒有事的。”

  這時高原也來到了李牧的面前,道:“大將軍。”

  李牧笑了一笑,拍了拍高原的肩頭,道:“高原,你表現的很不錯。這一戰你們立下了首功。”

  高原道:“多謝大將軍的誇獎。”

  李牧呵呵一笑,道:“好好休息去吧,以後還有更激烈的戰鬥等著你們。”

  ……

  就在第二天,秦軍再度向趙軍的防線發動進攻。

  由於在第一天裡秦軍的戰線已經逼近到了趙軍的第一道防線的邊緣,而且趙軍防線中的工事掩體也被摧毀了大半,再加上趙軍是有意的退讓,因此秦軍也十分順利的攻佔了趙軍的第一道防線,趙軍退守到第二道防線駐守。

  佔領了趙軍的第一道防線,也讓桓齮十分滿意,認為戰局己經盡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因此秦軍稍作了修整之後,又向趙軍的第二道防線發動了進攻。

  雙方又在趙軍的第二道防線中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雙方在陣地上來回拉據,反復的爭奪,一共激戰了三天,趙軍的第二道防線也宣告失守,全部人馬都退回到了大營中,這也是趙軍的最後一道防線,只要是能夠再攻破這一道防線,秦軍就能夠佔領番吾,和南線的楊端和部一起,對邯鄲形成夾擊之勢。

  不過經過了四五天的激戰,秦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陣亡的士兵己經超過了萬人,另外還有近四千人受傷,也失去了戰鬥力。而趙軍的陣亡人數也達到了五千餘人,受傷的人數也有三千餘眾,不過趙軍的傷亡人數中,有近一半都是新兵,精銳軍隊的傷亡只有三四千人,因此對趙軍的戰鬥力並沒有什麼影響。

  因為秦軍是進攻的一方,因此秦軍的傷亡,也要遠遠的多於趙軍。不過現在秦軍在總兵力上仍然佔有絕對的優勢,而且連繼攻破了趙軍的兩道防線之後,秦軍全軍的士氣也十分高昂,桓齮也認為,現在秦軍已經是勝卷再握,攻佔番吾,只是時間問題。於是桓齬也決定趁著勝勢,向趙軍的大營發動了攻擊。

  不過趙軍的大營也是修建的工事最堅固,防守最為嚴密的一道防線,而且又是趙軍的最後一道防線了,趙軍的扺抗力度當然也要比前兩道防線都要強得多,因此秦軍的進攻也明顯受到了極大的阻礙,在第一天的戰鬥中,秦軍就傷亡了三千多人,但卻對趙軍的防線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威脅。

  但這時桓齬仍然對取得勝利充滿信心,在他看來,雖然趙軍的抵抗十分頑強,但並不足為慮,因為現在趙軍己經到了失敗的邊緣,就是靠最後一口氣再支撐著,只要是秦軍能夠攻入趙軍的大營,那麼趙軍的這口氣一泄,必將全面潰敗,而秦軍也就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因此桓齬也在大營中對秦軍的將士許下了獎賞:第一個攻入趙軍大營的秦軍士兵,將賞黃金百鎰,爵位晉升三級。

  在戰國時期,是實行黃金、銅錢為貨幣,一鎰黃金是二十四兩(每兩約合十六至十七克),百鎰黃金就是二千四百兩,合一百五十斤黃金,一斤黃金大約值價合一萬枚秦制銅錢,因此這百鎰黃金對於普通秦兵,甚至中下的秦軍將領來說,都是一筆不小侑鉅款。而秦國是實行軍功獎勵制度,共分二十級爵位,奴隸斬敵首一級,可以脫離奴隸身份,而普通的無爵士兵斬敵首一級,就可以晉升一級,只要殺敵數多,就可以擠身進入權貴階層,這也是秦國的普通百姓晉升權貴的唯一道路,因此秦軍作戰往往都十分勇猛,也正是得益于這種軍功獎勵制度。而晉升三級對每個人都是俱有極大的吸引力。

  於是就在第二天,秦軍的士兵們在重賞的激烈之下,又一次向趙軍的大營發動了潮水一般的進攻。

  但秦軍的作戰勇猛,趙軍同樣也不差,因為現在趙軍的士兵也知道,大營是自己最後一道防線,一旦被秦軍攻入,番吾大營必將失守,而且這時李牧就在大營中坐鎮指揮,也是全軍的主心骨,只要有李牧在場,趙軍的士兵心裡就覺得有了底,就不認為自已會輸,在與秦軍作戰時,也就有了足夠的底氣,因此在李牧的指揮下,趙軍依託著大營的防禦工事,抵抗著秦軍的進攻,寸步也不讓。

  趙軍的頑強超乎尋常侑抵抗,也確實有些出乎於桓齬的意料,想不到了這個時候,趙軍還能夠有這麼頑強的鬥志嗎?戰局似乎是有些脫離了自已的預想,但戰鬥進行到了這一步,桓齬也不可能改變戰術了,現在只能咬牙堅持下去,全力攻破趙軍的大營。而且現在秦軍的士氣同樣也不比趙軍差,因此勝負還未必可知。於是桓齮也不斷督促著秦軍,奮力的向趙軍的大營發動攻擊。

  李牧在大營中坐鎮,一面指揮著趙軍抵抗著秦軍的進攻,一面也不斷的向遠方眺望。突然轉過頭來,道:“時候到了,點狼煙。”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7 00:17

第19章 騎軍首度出擊(一)

  就在秦軍和趙軍展開著激烈的攻防大戰時候,高原和李瑛鴻帶著幾名騎兵,正在距離趙軍大營約五六千米遠的一個小山頭上佇立,從山頭上向下看著在趙軍大營前的戰鬥。其實從這小山頭上看去,在戰場上的人比螻蟻還小,只能夠看出一個大色塊,黑色是秦軍,紅色是趙軍,而根本看不清具體的戰況,不過這時也能夠想像,這時在趙軍的大營前,戰鬥一定進行得十分和激烈。

  而在山下一側,是一片茂密的樹林,在這片樹林裡,隱藏著趙軍的五千騎軍,其中也包括高原親自訓練的那一千精銳騎軍。連續幾天的戰鬥,李牧將趙軍的戰線一步一步的向後收縮退讓,就是故意向秦軍示弱,以驕秦軍之心,今天就是向秦軍發動全面反擊的時候。由高原和李瑛鴻帶領五千騎兵,在戰場的外側埋伏,只等著李牧下令,襲擊秦軍。

  這時其他幾名趙兵也有一些耐不住了,因為從昨天晚上開始,他們就己經出了趙軍的大營,在這裡埋伏,已經過去了一夜,而且現在秦軍向趙軍進攻,也過去了近兩個時辰,而遲遲等不到進攻的信號,誰心裡也都有一些忍不住,有的人都來回走動,跺足,就連李瑛鴻的雙手不斷的來回搓著,顯示出心裡十分焦急。還不停的小聲嘀咕著:“怎麼還沒有開始?”“父親會不會是忘了?”

  反倒是高原還能夠保持著平靜,因為作為一個合格特工人員,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冷靜,是最基本的素質。因此還安慰李瑛鴻道:“耐心一點,現在不是時候。”

  但就在這時,忽然有人道:“高將軍,大小姐,你們看,有狼煙出現了。”

  李瑛鴻聽了,立刻跳了起來,三二步趕過去,只見在趙軍的大營裡,果然有一道黒灰色的狼煙,向空中升起,在空中凝而不散。李瑛鴻立刻興奮的大叫道:“狼煙起來了,狼煙起來了,馬上準備出擊。”

  這時高原也走了過來,道:“不慌,這才只有一道狼煙。”他的話聲未落,只見又有二道狼煙從趙軍的大營中升了起來,三道狼煙,都直插入雲霄中。

  高原道:“一長二短,這是讓我們去襲擊秦軍的大營,好吧,我們馬上出擊。”原來在出營之前,李牧就和高原做好了約定信號,升起的狼煙如果是一長二短表示襲擊秦軍的大營,二長一短則是回援趙軍大營。

  眾人立刻都上馬下山,帶領在樹林中埋伏的五千騎軍,繞過了小山,向秦軍的大營方向殺去。

  他們埋伏的地點距離秦軍的大營也只有五六千米的距離,而且又是全騎軍,因此只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高原就帶領著趙軍,殺到了秦軍的大營前。

  雖然這時秦軍在全力攻打趙軍的大營,但桓齮是精通兵法的名將,當然不會不顧秦軍大營的防守,但因為這幾天以來,秦軍的進攻從總體看來,還是比較順利,層層推進,己經打到了趙軍的大營前,而且趙軍都是一味防守,根本沒有發動過反擊,因此桓齮在心理上,多多少少也都有一些放鬆。

  再加上桓齮這吋也有些急於攻佔趙軍的大營,這次在秦軍也幾乎是傾剿出擊,在大營裡只留下了兩萬人駐守,其中還有八千多是傷兵。當然在桓齮看來,現在趙軍根本就沒有反擊之力了,而且自己又在各交通要路都設兵駐守,不怕撤退的趙軍會突然殺回來,因此在大營裡留守太多的兵力,完全沒有必要,不如把兵力集中起來,全力攻打趙軍的大營。

  不過儘管秦軍的留守兵力不多,而且心態也比較放鬆,但正常侟戒備、警惕仍然沒有放下,趙軍在距離秦軍大營還有一千多米的距離時,就被秦軍的哨兵發現,因此秦軍的大營中也立刻吹起了戰鬥的號角,同時有一支秦軍從大營中殺出,迎擊趙軍。

  而在趙軍的陣中,高原也立刻下令,由自己組建的一千新騎軍迎戰秦軍,其他的四千騎軍暫時壓後。

  命令傳下之後,高原帶領著一千騎軍也立刻和其他趙軍拉開了距離,而且迅速的排成了一個箭頭形狀,向出擊的秦軍全速前進。

  這一隊出擊的秦軍大約三千餘人,全部都是步兵,只有四五輛戰車,是供領軍的主將使用,而秦軍的主將叫做贏合,是秦國的一名宗室成員,他們出擊的目的當然不是要擊敗這一支趙軍,而是要拖延一下趙軍的進攻,為秦軍大營中的佈防,爭取時間。

  現在秦軍留守的可戰之兵大約有一萬二三千人,也不算少,論兵力還在襲擊的趙軍之上,但秦軍的大營是一座能夠容納十五萬兵力左右的大營,因此留守的兵力要分散守衛,也就顯待捉襟見肘,完全不足。而趙軍卻可以集中兵力,只進攻一個點,而且只是臨時駐紮的營地,防禦工事也不齊全,因此趙軍當然大佔優勢。

  而現在秦軍要將守衛其他地方的士兵調來抵擋趙軍,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只能先出動一部份兵力,先阻當一下趙軍,好為秦軍調兵佈防騰出時間來,於是才派贏合率三千步兵出戰,這也說明,秦軍的留守將軍,可並不是無能之輩,而是精通兵法,頗有應變之力的人。

  另外在這個時代,騎軍還只是一個新興的兵種,而且由於騎軍戰術和馬俱都不成熟,因此騎兵的潛力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極少有人將騎兵用於正面戰場的衝鋒陷陣使用,步兵對騎兵也沒有後來的那科心裡恐懼,因此嬴合對此也頗為自信,認為自己這三千步兵至少能夠阻擋趙軍的騎兵小半個時辰,這樣大營中也就能夠佈置好防守了。

  而見到趙軍分為前後兩部,沖在前面的趙軍只有千餘騎軍,而且還是排出的一個箭頭形陣式,也讓贏合大為不解,趙軍這是打算幹什麼,難道以為就靠這一千騎兵就可以擊敗自已的三千士兵嗎?或者是打算用這一千騎軍牽制住自己,好讓其他趙軍去攻擊秦軍的大營,但趙軍就不怕自己擊敗了這支騎軍之後,又從趙軍的背後殺過來吧。

  不過現在也不容贏合多想,先把這一千騎兵吃掉再說。因此贏合也立刻下令,秦軍橫向展開,排成一個扇形陣列,贏合帶領著其他四輛戰車,也並列排開,沖在秦軍的前列,迎向趙軍。

  這時雙方的距離在迅速的拉近,高原策馬沖在趙軍的最前列,一邊估算著和秦軍的距離,一邊從馬鞍後側摘下己經拉開了弩弓,平端在手裡。每一位騎士都佩帶了兩張弩弓,雖然弩弓不易拉開,但在戰鬥之前,每一名士兵都已經將弩弦拉開,弩箭也上好,拿過來就可以直接使用。這也是弩弓的好外。他的趙軍騎兵也都紛紛舉起了弩弓或弓箣。不同的是,前排的騎兵平舉弩弓,後排的騎軍使用弓箭向上斜指。

  “嗖嗖嗖嗖!”

  一連串密集的箭矢破空聲響起,一陣密集的箭雨從趙軍的騎軍佇列中發出,有的箭矢平直飛行,有的箭矢斜飛向天空,然後落下,但最終的目標都是無一例外的指向秦軍。

  不過秦軍也是早有準備,前面幾排的士兵立刻舉起盾牌,保護自已和同伴。但趙軍射出的弓箭有平射有拋射,秦軍的盾牌數量也有限,不可能完全擋得住,因此箭雨落下之後,在秦軍的陣中,立時響起了一連慘叫哀鳴的聲音,一下子就有數十名秦兵中箭倒地,而且有一輛戰車因為拉車的馬匹中箭,結果引起了側翻。

  雖然這時在秦軍的隊伍後列,弓箭手也開弓放箭,向趙軍還擊,但這次秦軍出擊所帶的弓箭手數量不多,而且趙軍的佇列也拉得比較散,因此中箭落馬的趙軍只有十餘人。

  趙軍所帶的兩張弩弓都射完之後,雙方的距離也進一步拉近,因此趙軍的騎兵也都放下弩弓,改用弓箭,繼續向秦軍射擊。

  在雙方接近的過程中,毎一名趙軍的騎兵至少可以射出了四支箭矢,而有的人技藝出色的,甚至可以射出六支、七支箭。因此秦軍傷亡的人數至少超過了一百五十人,而趙軍的損失還不足三十人。

  這時雙方的距離已經拉近到了貼身近戰的範圍,而戰馬的速度也達到了最高,高原已經放好了弓箭,用右手平舉著長戟,用肘部緊緊夾住了戟杆,迎向近在咫尺的一輛秦軍的戰車。而在戰車上的嬴合也放下了盾牌,雙手緊握長戈,向高原速刺。

  “當!”

  戰馬與戰車交錯而過,高原手中的長戟帶出一聲呼嘯,重重的橫打在贏合的長戈上。

  贏合頓時感覺到一股巨大的力量從長戈上傳來,長戈差一點脫手,而且整個人竟然被震得要向後連退了幾步。但戰車上才多大一點空間,因此蠃合向後一退,立刻就撞到了戰車上的同伴。

  在戰國時代,一輛戰車上配備有三名甲士,中間是御手,負責駕馭車馬,車左、車右各有一人,分別負責與兩側的敵人戰鬥。贏合雖然是秦軍的主將,但他的戰車上也是三個人,不過一般位於左側的為尊,因此贏合的位置是在戰車左側。

  而在這一擊之後,蠃合吃不住勁向右側退去,正好與戰車另外兩名甲士撞在一起,結果三個人全都倒向了戰車的右側。而在高速進駛中的戰車頓時失去了平衡,左輪懸空,立刻向右側翻倒。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