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大棒加胡蘿蔔
王麗萍這一星期都是特別的忙。現在因為白天也開始燒窯,產量一下子確實是提上去了接近一倍。
可是因為在工人的配備上缺乏經驗,本來是想著儘量節省的原則,每個崗位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根本就沒有考慮一下子增產後多餘的配備,所以現在好多的雜事,沒辦法都只能是自己先兼著了。
張師傅工作日的隔天半個班,還有雙休的時間基本都在工廠幫忙。雖然說他經驗老到,旁敲側擊或明或暗的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議。王麗萍雖然也聽進去了,但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管理習慣和風格。
特別是王麗萍在上海呆的時間比較長,在工廠管理的很多方面,自覺不自覺的就有了上海人精打細算的精神,並且早已浸潤在了骨子裡,在做事的時候經常會很自然的就流淌了出來。
但是北方的工廠管理方式,相對的就要寬泛和粗糙了許多。特別是對待產品質量和生產,還有在一些細節的管理上,王麗萍更喜歡精益求精,喜歡一竿子管到底。
這麼多的管理細節的要求,對那些北方人做事的習慣來說,不啻就是他們認為的“嚴苛嚴責”了。所以這中間有好些工人,因為受不了這種嚴格的管理而自動離職了。
但是王麗萍也有一個招數,令工人們恨之又愛。
她的辦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只要工人能達到工廠的要求,到月底統一結算工錢的時候,就會得到大小不一的紅包獎勵,且這一部分紅包的數字不對外公佈,只有拿到紅包的人自己知道。
當然,大致的原則就是活計幹得又快又好,破損和殘次率越低,得到的紅包就越多。獎勵的效果很客觀和直接,甚至到了工人就因為此而捨不得離開的程度。
所以說,現在工廠最後留下來的這批工人,不僅個頂個都是干活上的一把好手,責任心也普遍比較要更高一些。
王一元曾經笑話她說是“胡蘿蔔加大棒”的做法。
不過這管理方法確實很有成效。工廠現在包括全職和兼職,有了近四十號工人。在唐山的陶瓷小工廠裡來說,也算是頗具規模的了。
要知道,工廠真正開業的時間,還不到三個月,雖然說廠房場地機械都是現成的,但是一個原本對陶瓷一點概念都沒有的人,不管是通過什麼樣的辦法,能做到現在這種程度也算是很了不起了。
但王麗萍顯然對此還並不滿足。
按照現在的產量,工廠至少需要工人五十名。之所以只招收這麼多,王麗萍有她自己的打算和想法。
一是因為工廠實行的是計件的方法,所謂多勞多得得。實話說話,工人之所以願意過來工廠幹活,還是想要掙錢,甚至是想要儘可能的多掙錢。
所以工人配置少一些,平均下來個人幹活的機會就會多一些。工人只要自己肯幹的話,一定就會多掙錢,這對工人們來說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裸誘惑。
其次,只要是一天到晚的都有活計,那些工人慢慢的就會把在其他工廠的兼職推掉,只專心在一個地方幹活,也就是相當於全職了。這樣對於工廠質量和生產管理就更加有益了。這也是王麗萍樂見其成的。
當然了,還有一個更加有利的因素,就是王麗萍倆口子都沒有自己脫離開生產現場,高高在上的管理,而是都各自承擔了部分的實際工作。比如說大李,現在壓力注漿的活計就一直沒有停止。
他們倆和其他工人一起幹活,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在質量,生產現場,生產車間的狀況等方面基本上都是一清二楚。基本上只要哪裡有個什風吹草動,就會第一時間掌握狀況,便於自己立刻馬上及時有效的處理。
當然,王麗萍她們做陶瓷,也有一個其他工廠一般都不太可能具有的條件,那就是整個工廠沒有庫存。現在基本上一個星期發一次貨,所有生產出來的成品都及時統統發往上海。
這也讓工人們覺得,工廠生意很好,有前景可期。加上這幾個月工資也都是及時足額的發放,不欠薪,不拖薪,這就是工人們打工最樂意的了。可以說,現在工廠口碑不脛而走,很多的工人都願意來這裡工作。
另外,在對待供應商方面也是如此。只要物料沒有問題,基本上都是月結,一到時間就全部結清,這和唐山當地很多小廠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所以,很多的供應商,比如說泥廠就很願意和他們這樣的工廠打交道。
就是這樣,陶瓷廠在短短的兩三個月內,在業界內讓大家刮目相看,算是成就了自己一點點小小的好名聲。
房東老俞來工廠看過好幾回,也是很讚許的說道,真沒有想到,你們兩個年輕人,把一個要死不活的工廠能弄到如今的地步,什麼叫效率?竟然讓我這個老頭子大開眼界,算是漲見識了。
當然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產能跟不上劉總的需求。但是王麗萍知道,就現在的工廠,產能已經幾乎達到天花板。
如何去想其它的辦法來滿足劉總這邊日益增加的需求,這是王麗萍這一段時間以來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
她特意去請教過許多行業內的人士,但是包括張師傅在內,都是沒有明確的好辦法。不過他們也給出有兩個建議,要麼再找工廠生產,要麼放棄現在這個小廠房再去找一個大的地方,只有這兩條途徑。
不過王麗萍和李廣林兩人經過認真思考,都覺得這兩種辦法不太可行。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再找地方生產的話,新的工廠誰去管理,這就是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難道把自己和李廣林分開?但是這樣的話,自己還好說一些,陶瓷製作的前後的工序都有參與,也勉勉強強整個工序都還能管理得過來。
但是李廣林就不一樣了,他基本上一直在前端生產和燒窯的環節,其他的方面還是比較欠缺的。
第二,如果兩個工廠都生產一樣東西,又有什麼好辦法做到同步協調?關鍵是要招聘兩批同樣的人馬來做同一件事情,還要設置兩批管理者,怎麼計算都會有很大的浪費。
可是,到底又該怎樣再去擴大產能,滿足劉總的需求呢?
王麗萍不止一次鬱悶的想道,這個老王,怎麼儘是給我們出難題?並且這個人還罕見的自己當起了甩手掌櫃,這好像不是他的風格啊?可要不是的話,卻怎麼也不見他過來幫忙我們的呢?上海繁華更新速度最快。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上海繁華》,微信關注“”看小說,聊人生,尋知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