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價值 -- 迷悟之間1-3 星雲法師著

FCheng 發表於 2020-6-4 07:20:48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 38010
   認錯的美德
  
  語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勇於認錯,此乃智者之舉;不肯認錯,終將失去進德的機會,殊為可惜。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不犯錯,有時候錯誤只是自己的一時疏忽所造成,並不構成太大的得失;但如果不認錯,可能犯了「戒禁取見」,後果不可收拾。所以一個人 的際遇安危、成敗得失,往往和自己能否「認錯」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將相和」,趙國名相藺相如能夠「相忍為國」,固然贏得後人尊敬;但廉 頗勇於認錯,登門「負荊請罪」,同樣流芳千古。
  
  承認錯誤,需要勇氣;能夠勇於認錯,才有機會重新做人。西晉時代的周處,少時橫行鄉里,成為父老口中的「三害」之一。後來發憤認錯改過,不但為地方除 害,而且從軍報國,完全改寫了自己的人生,成為悔過向善的典範。可見一個人唯有「勇於認錯」,才能獲得大家的諒解,才有重新出發的機會。
  
  佛教非常注重「認錯」的美德,所謂「不怕念頭起,只怕覺照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不怕犯錯,就怕沒有認錯的勇氣。勇於認錯的人,大多容易 進步;近年監獄刑事犯,改過遷善,重修學業成功的人,比比皆是。凡是覺得沒有力量認錯的人,死不認錯,只在原地踏步,甚至更加十足墮落,殊為可嘆!
  
  「認錯」沒有大小之分,認錯要能坦誠,是否真心能改,就在於我們是否具有「勇氣」。歷代「下詔罪己」的帝王,反而更增賢名;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紐約市長 任內,曾經當眾坦承自己因一時不察通過議案,結果贏得更多人的尊敬;三世紀前統一全印度的阿育王向小沙彌賠罪,自古以來,沒有人恥笑阿育王以九五之尊禮拜 道歉,反而同聲讚美他「勇於認錯」的美德。所以,「認錯」不但不會失去自己的身份,反而能贏得更多的尊重。我國做大官的人,往往死不認錯,最後成了最大的 輸家而抱憾終身。認錯,實在是一門很高的人生哲學,值得世人深思。《人間福報》2000年5月14日

已有(48)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FCheng 發表於 2020-6-4 07:21
   貧窮與富有
  
  「貧窮」和「富有」是兩個相互對待的身份名詞,在一般人的認知裡,貧窮的人不是富有,富有的人也不是貧窮。其實不然,世間上貧窮的富者,富有的窮人,比比皆是。
  
  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而內心充滿安樂,你能說他是一個窮者嗎?大迦葉尊者,居住塚間,山崖水邊,日中一食,衣缽以外別無長物,而其解脫自在的心胸,你能說他是一個窮者嗎?反觀今之居高樓、坐汽車、童僕盈門,但每天為金錢周轉、為股票漲跌而愁眉不展的人,你能說他是富有的嗎?那些擁資千萬,家有良田萬頃,但卻慳吝不捨、時時覺得自己不夠的人,你能說他是富有的嗎?所以富者不是真富,窮者不是真窮,貧富之間不可以從金錢物質上去衡量。
  
  世間上有的人雖不能日進斗金,卻樂於社會公益,樂善好施,他不就是一個精神上的大富長者嗎?但也有一些人每天只想貪圖別人的利益,凡有所得,總想佔為己有,這樣的人即使擁有再多的財富,不也是心靈貧乏的窮者嗎?
  
  其實,在佛教看來,世間上並沒有窮人。有時間的人,用時間去幫助別人,他不就是時間的富者嗎?他善於言詞,用語言來讚美鼓勵別人,他不就是一個語言的富者嗎?他用微笑、歡喜、禮敬待人,他不就是一個內心充實的富者嗎?他用力氣幫助別人,服務他人,這不也是有力的富者嗎?所以,貪心不足永遠是貧窮的人,樂於助人則永遠都是富貴的人。
  
  說到財富,不能只看一時的財富,要看永生的財富;不要看一人的財富,要看共有的財富;不要看聚斂的財富,要看活用的財富;也不要看形相上的財富,而要看內心無形的財富。
  
  一個人擁有智慧、慈悲、信仰、歡喜、滿足、慚愧等,這些都是我人的財富也。《金剛經》云:若人以四句偈與人廣結法緣,即勝過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所以,富者與窮者應作如是觀!《人間福報》2000年5月15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4 07:22
   樂觀進取
  
  世間上有萬千種的眾生,但也有萬千種的性格,有的人懶散懈怠,有的人樂觀進取。懶散懈怠的人每天活在無精打彩之中,覺得世間事無一可為,天下的人都有 負自己;鎮日裡只會怨天尤人、自我製造憂悲苦惱、憤慨不滿,好像人生就是為了痛苦而活著,這種人實在令人替他感到可惜可悲。而樂觀進取的人,終日懷著急急 向上的觀念,對前途充滿了希望,生命裡好像有無限活力,看得開,放得下,覺得芸芸眾生都是自己的好因好緣,他不但自己享受歡喜愉快的生活,而且散發著喜悅 花香給人。
  
  吾人不要怨怪別人待我如何,先要檢查自己的性格如何?你積極向上,奮發勇敢,熱愛工作,自然就能體會出生命的意義:否則怨天尤人的思想,消極閉塞的觀念,憂悲苦惱的心情,怎麼能在廣大的人群中,和他人一較長短呢?
  
  所謂樂觀進取,如孔子的「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孔子的一生教不倦、學不厭,不知老之將至;跋提王子山中居住,缽衣一飯,仍然樂在其中:即將退休的美 國總統柯林頓,他為自己的未來規畫人生,我們從電視影片中看到他自己掃地、在洗衣機旁洗衣服,沖洗汽車、擦拭地板,他的豁達開闊,提得起,放得下,主要就 是由於他有樂觀進取的精神,能夠放下自在,安排自己的新生活。
  
  樂觀不是自我的享受,是積極進取的利人。樂觀的人不會為了小事而苛責於人,金代禪師的「不是為生氣而種蘭花」,不但自己活出快樂,也讓周遭的人如沐春 風。樂觀的人,永遠為自己「比下有餘」而慶幸;悲觀的人,永遠為自己「比上不足」而遺憾。樂觀如明燈,照亮希望的前程:消極如毒品,腐蝕健康的心靈。樂觀 進取,才能面對喜悅的人生,才能活出希望與信心。
  
  每個人一天都有廿四小時,有的人用吃喝玩樂來打發時間,他的人生必然是靡爛而沒有成就的;有的人以服務世人來充實生活,他的人生則是積極而有意義的。同樣的時間,卻活出不一樣的人生,可見培養「樂觀進取」的人生觀,實在不容漠視。
  
  《人間福報》2000年5月16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4 07:22
   成功的定義
  
  世間上,有的人創業能順利成功,但也有人做事一無所成;世間上,有的人治學有成,躋身專家學者之流,但也有人庸碌一生,平凡以終。
  
  農夫耕種,能夠豐收,就是成功;工人生產,業績增加,就是成功。現代的民主選舉,勝選即是成功,落選即是失敗;過去,有的人自己創業成功,也有人為人抬轎,助人成功,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大家幫助他的成功。
  
  有的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不但是時運不濟,也是因緣不具。有的人,表面上是成功的,但內在裏是失敗的;也有一些人外形是失敗的,但合算起來還是成功的。例如,曹孟德雄心萬丈,挾天子以令諸侯,在當時是成功的,但在歷史上做人是失敗的;文天祥、史可法,敗軍之將,成為俘虜,看起來是失敗的,但是在人格上,他們是成功的。蔣介石,在整個中國歷史上的領袖中,他的領導是失敗的,但是他對抗戰和保護台灣二千三百萬軍民同胞的安全是有貢獻的,因此他是成功的;李登輝,在推動民主化的過程中,他是成功的,但是在對國民黨和做人厚道方面,他是失敗的。
  
  成功與失敗,往往只是一線之隔。成功的人,心生驕慢,驕者必敗;失敗的人,不必氣餒,失敗乃成功之母。世間上,不管金錢失敗、事業失敗、愛情失敗,都不重要,只要做人不失敗,那就是成功。
  
  成功的定義,不是權位上的高低,不是經濟上的貧富,不是學問上的有無,不是身材上的高矮,而是道德良知上的一把秤,會秤出你的成功與失敗。有的人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你說他失敗嗎?有的人位高權重,富甲一方,卻如過街老鼠,甚至罵名千古,你說他是成功的嗎?因此,成功與失敗都不是絕對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心中是否有一把道德良知的度量衡呢!《人間福報》2000年5月17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12 04:38
    結緣的重要
  
  世間上最寶貴者,並非黃金白玉,也非汽車洋房;最可貴者乃是「緣份」。人與人要有緣份才能合好;人與事要有緣份才能成功;人與社會,乃至事事物物、你、我、他等等,都要有緣份才能圓滿功德。
  
  「緣」之一字,意義甚深。結緣就是播種,不播種,將來怎麼能有收成?結緣愈多,銀行的存款也就愈多;銀行的存款多了,還怕事業沒有成就嗎?世間上的一切功成名就,都有原因;而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要靠「因緣」。
  
  世界上有的人富可敵國,但是沒有人緣,到處被人嫌怪;有的人貧無立錐之地,反而到處受人歡迎,這都要看他平常是否與人「結緣」。
  
  佛陀告訴我們:「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結緣的方法很多,例如對人行個注目禮,就是用眼睛跟他結緣;讚美某人很好,就是用口與人結緣;或是用服務、用技術、用心意、用道理都能跟人結緣。
  
  「緣」不是佛教的專有名詞,緣是宇宙人生的真理,緣是屬於每一個人的。人的一生中都是在「緣」中輪轉,例如機會就是機「緣」、眾「緣」和合才能成功, 建房子少個一磚一瓦,都不算完成。在人生的旅途上,有的人碰到困難就會有貴人適時相助,這都是因為曾經結緣的緣故,所以今日結緣就是來日患難與共的準備, 「結緣」實在是最有保障的投資。
  
  「給人利用」也是一種「結緣」;人不僅不要怕給人利用,有東西也不要怕給人分享,因為人與人都是相互關係的存在,彼此是一種因緣的組合,因此,「給人」就是給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結緣」能化解嫌隙,平日抱持「結緣」不「結怨」的態度,容他、耐他、化他、度他,待時機成熟時,一定可獲得對方的好因好緣。
  
  人是依靠因緣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應該多多廣結善緣,因緣愈多,成就愈大。有時一句好話、一件善事、一個微笑,都能給我們的人 生廣結善緣,成就大好功德,所以,每個人都不能輕易放棄任何結緣的機會。結緣,使我們的人生更寬闊,前途更平坦;積德結緣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根源。《人間 福報》2000年5月18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12 04:38
   責任與承擔
  
  每個人一出生,就背負著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生命本身,就是責任。責任是利他的行為,是勇者的擔當,是有為青年的抱負。
  
  人既付我以責任,就應該勇敢的擔當。有責任感的人,只問事之當為不當為,不計成敗得失;有責任感的人,不計事情的難易,必能全力全赴,完成他人的託付。
  
  責任感是人間最高貴的情操。負責任的人都是有為者;不負責任的人,不管能力再強,也是庸才。一個人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任,只要負責任、肯擔當,世間上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
  
  「承擔」能給人力量,也可以具足信心;人只要肯承擔,就能有成就。人不僅要勇於承擔責任,更要有勇氣承擔自己的錯誤;承擔、懺悔,就能進步。犯錯時,不敢承擔悔過,反要執著、反要諉過、反要找人護航說情,則事情怎麼會有成功之望呢?
  
  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不怕沒有人重視,不怕沒有機會發揮,最怕的就是自己沒有負責任的勇氣;一個人能承擔多少責任,就能成就多少事業。有責任感的人自己可以克服困難,自己能夠開創良機;怕負責、怕承擔,最後只有一敗塗地、一事無成。
  
  人生是由許多經驗累積而成,所以在跨出第一步時,要「敢」,只要敢負責任、敢擔當、敢接受、敢嘗試,天下沒有不能完成的事。即使遇到挫折也不必害怕,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有力量承擔,而承擔的力量來自於生忍、法忍;忍就是力量,就是承擔,就是智慧。一個人能夠吃得起虧、忍得了辱,還能甘之如飴,面不改色,才能造就包容天地、忍耐異己的胸襟。
  
  謙讓是美德,但謙讓須憑理法,不應讓而讓,是不盡責任,應該讓而不讓則是戀棧。做人處世,在名利上要淡泊,在責任上則要認真。要培養承擔責任的力量,首先要從自我認識、自我訓練做起,尤其不必諱言或逃避自己的短處缺點,能夠勇於面對自己的缺點,並且加以改進,這不但是自我的責任,這也是自我的承擔。
  
  《人間福報》2000年5月19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12 04:39
   國王的新衣
  
  「虛假」是人類自我保護的面具,人們因為戴上了面具,因此真假難辨。目前台灣政壇的言論正籠罩在一片誰真誰假的迷霧中,不由得讓人想起流傳在民間「國王的新衣」的故事。其實,現代的社會大眾,不都是「國王的新衣」的觀眾嗎?
  
  現在的一些黨政要員,很多人雖然清楚知道黨內有關黑金、黑道的內幕,然而他就是不肯說真話,只是一味的曲意奉承,迎合上意,這不就是「國王的新衣」的翻版嗎?
  
  在官場中,也有很多人為求得一官半職,不惜踐踏人格,趨炎附勢,逢迎拍馬;甚至於在黨派彼此傾軋中,對失勢的一方極盡打壓,成為白色恐怖的幫兇。
  
  一個國家,如果以這種方式成名的人太多,國又如何成國?團體也是,一個團體中,如果大眾只是一味的奉承主管,這個團體就不容易進步了。
  
  歷史上,諦造盛唐之世的唐太宗,因為他肯接納諫臣魏徵的諍言,固有「貞觀之治」的政績留名青史。現代的魏徵在哪裏呢?
  
  正在上演的「雍正王朝」中之康熙皇帝,因為深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道理,因此語重心長的直言:世間上災民最可怕,不照顧好就會釀成禍害。所以,救災如救火;「國王的新衣」能抵擋得住災民嗎?
  
  古今的帝王元首,之所以經常微服出巡,探訪民隱,這也是因為他們都很清楚人民的重要,而不以「新衣」為重要。
  
  歷代許多帝王,凡是禮遇大臣者,這個朝代都會促進政通人和。例如周文王訪姜太公於渭水之濱、劉玄德對諸葛亮三顧茅廬,他們都能在紛亂微弱的氣勢中,成就帝王的事業;周公握髮吐哺、漢光武重視功臣,這都說明了帝王之道。
  
  自古以來,凡是敬天愛民者,都能做好帝王將相;反觀現代有許多人公器私用,拿政府的公器營一己之私利,這樣的人縱使得逞,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因此,今後在民主時代中,凡是有心為政者,「國王的新衣」實在應該引為殷鑑。
  
  《人間福報》2000年5月20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12 04:40
   立志與發願
  
  運動員參加賽跑的時候,需要有終點;參加射箭比賽的時候,需要有鵠的。在人生的旅途上,也需要有目標,才能勇往直前。
  
  立志發願就是確立目標。每個人從小或多或少都曾有過想要當一個科學家,或是做一個教育家、工程師、飛行員、醫生等夢想,這就是立志。然而長大以後,真正如願以償的能有幾人?這當中有些人固然是因為有了新的人生規劃;然而多數人則是因為沒有願力做後盾,因為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不能堅持理想,所以導致半途無疾而終。
  
  立志發願就像汽車加足了汽油、又如時鐘上緊了發條,產生了前進的動力,所以轉動不停。反之,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目標,就如船隻缺乏指南針,如何在茫茫大海裏航向彼岸?又如光說要去朝拜五台山,二年、三年都沒有行動,又怎麼能朝山而歸呢?
  
  立志發願是推動我們成聖成賢的力量。在佛教裏,諸佛菩薩因地修行時,沒有不立下恢弘的大願,例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大願、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觀世音菩薩的十二悲願等。佛菩薩發了願,正如學生訂了功課表,有了目標、有了動力,才能循序漸進的逐步實現理想。
  
  古來多少聖賢英雄,也是靠立志發願而有成,例如玄奘大師發願光大佛教、梁紅玉巾幗不讓鬚眉等。因此,做人必須要立志發願,立志才有目標,發願才有動力。今日社會尤其需要人人立志發願,例如身為警察的,要發願克盡職守,除暴安良,打擊犯罪,消除社會的歪風邪道;身為家庭主婦的,要發願孝順公婆,教育兒女,體貼丈夫,確保家庭的和諧美滿;身為學生的,要發願用功讀書,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和睦朋友,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甚至人人都可發願,每日把歡喜布施給別人,把快樂分享給大眾,使社會充滿祥和之氣。
  
  發願就像開採能源一樣,心裏的能源是每個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最大財富。唯有人人經常立志發願,才能為自己留下歷史,為家庭留下貢獻,為社會留下慈悲,為世界留下光明!現在請問:你發下什麼樣的志願呢?《人間福報》2000年5月21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12 12:02
   信用與名譽
  
  古人云:「人無信不立」,「信」之一字,乃「人」「言」也。一個人如果講話沒有誠信,就如「九色鹿」故事中的「人中鹿」,既不成其為人也;反之,一個守信用的人必能贏得別的信賴,善名美譽也會隨之而來。
  
  信用是維繫世情倫常的道德,守信用的人,必然會是個講義氣的人。信義為立業之本,也是中國傳統的美德;背信忘義則是人格操守的一大污點。在日常生活中,時時都可考驗一個人是否守信用,例如約會守時否?講話誠信否?承諾兌現否?
  
  信用是既經承認了的諾言,必定終生履踐之。佛教講「不妄語」,就是守信用,有信用的人,絕不會「信口雌黃」,也不會「信口開河」,更不會「信口胡 說」,而能對自己的承諾負責到底,所謂「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除此,不仿冒、不盜印、不作偽證、不詐欺、不非法侵佔、不惡性倒閉等,都是守法的行 為。能守信用的人,一句話勝於法律,輕諾寡信的人,即使訂了契約,也難保不毀約。
  
  信用,是一個人成功的里程碑;在商場上,信譽就是無形的資本,珍惜信用不但為自己增添資本,也能成就別人的好事。信用不只在商場上無往利;家庭中,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乃至情侶、朋友、同事之間,甚至國與國之間,更不能因利而背信忘義。
  
  戰國時代群雄並起,局勢混亂,晉文公為了對楚成王信守承諾,故而「退避三舍」,成為履行國際諾言的高貴行為,秦末楚漢相爭之際,項羽帳下的大將季布,重視然諾,故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之語。
  
  反觀近年來中華民國在外交上常因友邦背信而頻頻受挫,雖然政治上本來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但是國與國之間唯有互相信守承諾,才能確保世界的和平。
  
  信用及財富,所謂「一諾千金」;金錢丟了可以再賺,名譽丟了則永難彌補。因此,小自個人立身處世,大到國際間的永久和平,都不能喪失信用。沒有信用,吾人何能立身於天地之間?豈能小覷乎?《人間福報》2000年5月22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12 12:03
   勤儉的美德
  
  「勤能補拙、勤則不匱」,這是說明勤勞的習性可以補足能力上的不足;「儉則致富、儉以養廉」,這是說明儉樸的生活可以養成廉潔的美德。只是,一般人並不容易保持勤儉的生活態度。
  
  美國富豪洛克菲勒,每次出外洽公,總是住宿在二等的旅館裡。有一位服務員好奇的問他:令公子每次光臨,都是住頭等客房,為何你只住二等客房。洛克菲勒幽默的回道:「因為我的兒子有一個富有的父親,但是我沒有。」
  
  這雖是一則笑話,卻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勤儉生活是經濟的要領,所謂「吃不窮,穿不窮,算盤一到一世窮。」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應該節省的東西不光只是物質上要節儉、金錢上要節儉,甚至對感情也要節儉、時間上也要節儉,不能輕易浪費生命,唯有能節約的人,才是最富貴的人,浪費奢侈的人,則是最貧窮的人。
  
  長期以來,台灣由於經濟發達,民生物用充裕,造成社會的奢靡之風熾盛。現代的年輕人更由於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所求得來太易,不但不懂得節儉惜福,更不知「要怎樣收穫,先怎麼栽」的道理。因為不肯付出心力,一心只想享受現成,因此造成現代青少年極端的個性:當有的時候,極盡奢侈浪費;當沒有的時候到處行搶偷竊;當生活不足的時候就任意胡作非為,因而帶來社會的諸多問題。
  
  其實,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穫的東西,不是靠自己的辛苦而獲得的東西,都不會長久。世間上有好多人偷安逸閒,以為勤勞精進是吃虧,偷懶懈怠是討便宜。實際上,中國民間家喻戶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說明「勤能補拙」、「一勤天下無難事」;勤勞是成功的保障,勤勞是美德。反之,懶惰懈怠是惡習,懶惰不肯奮發的人,即使擁有蓋世才華,也永遠用不到自己的長處,這是自毀前程,殊為可惜。
  
  從古至今,中華民國的華僑無論走遍世界各地,之所以能夠成功致富,就是由於中國人有勤勞節儉的美德。古來就被中國人稱為美德。不憚辛苦,勤勞節儉的人,可以成功;勤儉的重要,由此可知。《人間福報》2000年5月23日
12345下一頁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FCheng

LV:4 遊俠

追蹤
  • 26

    主題

  • 178

    回文

  • 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