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價值 -- 迷悟之間1-3 星雲法師著

FCheng 發表於 2020-6-4 07:20:48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 34786
FCheng 發表於 2020-6-12 12:03
   可怕的執著
  
  人生的煩惱有千萬種,身體上有老病死的煩惱,心理上有貪瞋痴的煩惱,其中最難處理的根本煩惱就是「我執」。我執就是八萬四千煩惱的統帥;因為執「我」,所以我疑、我嫉、我見,煩惱不已。
  
  有些人落水要命,上岸要錢,這是因為執著自己的生命比金錢重要;有些人在名利之前,他就罔顧仁義,就是因為他邪見執著,名利比仁義重要。這也是說明了,凡是與我關係密切者,我就會有利害的執著。
  
  不好的習慣,不容易改進,也是因為執著;不當的言行,不容易糾正,'也是因為執著。在生活中一些認知上的執著、思想上的執著、觀念上的執著,如果是有事有理者還好,有時候執著一些非法的言論思想、執著一些非法的邪知邪見,則叫人難以相處包容了。
  
  世界上的事是「法無定法」的,在處理過程中,要懂得融通變化,此路不通,還有別路;此法不好,還有他法,不可一意孤行的鑽牛角尖。如寓言《愚公移山》 中的愚公所言:「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執著的人,因為頑固不化、固執已見,在待人處事上往往剛愎自用、墨守成規,不肯與人為善,不能從善如流,不顧察納 雅言;因為有這些個性上的缺失,因此在事業上很難有所成就,在人際關係上也很難獲得人緣。說到「執著」即使悟道的聖者有時也會有「我執易除,法執難捨」的 擇善固執,但若對無意義的人我是非,只一味的愚癡、執著,那就令人難以恭維了。
  
  「執著」之害,如同走路時,你不放棄後面的一步,如何邁出向前的一步呢?能放棄執著才會有另外的一番天地。執著中最難解者,不外就是愛、瞋的執著,我 執、我愛、我怨、我見的情愫所引起的邪知邪見,就像桎梏繩索,緊緊的束縛著我們,使我們產生數不盡的煩惱。解開「執著」的微妙法門,不外乎運用佛法的般 若、智慧、觀念,不如此,人生又焉能解脫自在呢?《人間福報》2000年5月24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12 12:04
   耐煩有恆
  
  在近代「速食文化」的潮流影響,現代人凡事都講求速成,修行的人希望當生成就;個學問的人希望即刻金榜題名,經商的人希望一夕就能致富等等。俗語說:「強摘的花不香,強採的果不甜」,無論做什麼事,沒有經過養深積厚、韜光養晦,那能把事情做好?因為「一年的樹木只能當木柴燒,十年的樹木只能當桌椅用,百年的樹木才能成為棟樑。」因此,「飯未煮熟,不能強自一開;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能夠經得起歲月的熬練,能夠厭煩有恆,才是成功的根本。
  
  「耐煩」是一種藝術,「有恆」是一種希望。耐煩、有恆,讀書才會通曉;耐煩、有恆,修行才有成就;耐煩、有恆,做人才能通達。古人為了功成名就,十年寒窗,萬卷苦讀,因為有恆而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漢朝董仲舒,年輕時代立志向學,三年不窺園,終於成為一代的名儒學者;晉朝王羲之,臨池磨硯,寫完一缸水又再換一缸,終於成為曠古的書法大家。
  
  耐煩有恆,才會根深柢固;根深柢固,枝葉才會繁茂。世界上,只要肯耐煩學習,沒有不能成就的事。甘肅有名的敦煌石刻,是經過多少朝代,成千上萬的藝術家們窮盡一生的智慧與生命,才能完成的奇偉傑作。如果沒有這些藝術家耐煩有恆的雕刻,今日如何能有萬丈光芒的藝術品流傳於世?
  
  耐煩有恆對於成功立業實在太重要了;然而「不耐煩」幾乎成了今日青年們的通病;沒有恆心,也看出今日青年們的膚淺。現代青年缺乏安住的耐心定力,不但身心浮動,經常更換工作,尤其對工作不耐煩,沒有恆心,不能安於自己的崗位,如此怎能讓主管放心的把責任交付給他?一個不能受到主管信任、器重的人,如何能成為堅固不移的磐石呢?所以今日吾人應該時時自問:我讀書耐煩嗎?我工作耐煩嗎?我對人耐煩嗎?如果不耐煩而又沒有恆心,即使掘井九仞,最後還是功虧一簣,仍然沒有水喝。所以立身成功的秘訣,只在於「耐煩有恆」而已。《人間福報》2000年5月25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12 12:05
   是非的可怕
  
  「是非朝朝有,沒有現在多。」現在的家庭、社會、朋友、兄弟、夫妻等……真是此亦是「是非」,彼亦是「是非」,到處「是是非非」,攪亂得大家紛擾不已。
  
  人生本來是很快樂,美妙的生活,可是「是非」像溫疫不斷的侵擾著你,有時候躲也躲不開,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證明「是非」有無比的力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誠不虛也。
  
  有的人把別人的好事,說成壞事;有的人把自己的壞事,說成是好事,混淆是非,讓人捉不著,也摸不透,找不出事實真相。
  
  是非與謠言,如難兄難弟,本來就很難劃清界限;只要有人說:「大家講的」、「別人都這麼說」、「他們都說得千真萬確」,這就成了是非與謠言。
  
  佛教裏把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都認為是「是非」。國際間強權者就為「是」,弱勢者就為「非」;社會上有錢者就為「是」,無財者就為「非」。更有一些 別有用心的人把「非」說成「是」,把是說成「非」,翻雲覆雨,只靠如簧之舌;甚至現在有些傳播媒體譁眾取寵、顛倒世間,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有的人被是非所困,擾攘終日不得安寧;有的人給是非陷害,喪失了本有的成就。曾子的母親,有一天有人告訴她:曾子殺人了!她當然不信,但當第二個、第 三個人告訴她:曾子殺人了!她也不得不信。所謂:「三人成虎」,共產黨有一句名言:「人說了三十次的謊言,就成了真理!」是非謊言,怎不可怕?
  
  但是,世間上並不是真的不講真理,所謂「人在做天在看,人在說天在聽」;宇宙間大道之行「是」的終究是「是」,「非」的終究是「非」,因果是不能改變的,是非當然也不能異位。「善有人欺天不欺,惡有人怕天不怕」,是非在因果之前,必定會還給你一個公道。
  
  是非、善惡、因果明明白白,可惜多少人為了是非,生活不能自在,甚至有人禁不起謠言,以自殺來表明清白。其實,「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是非止於智者,吾人應該做到「不說是非、不聽是非、不理是非、不傳是非、不怕是非。」「是非」又豈奈我何?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吾人只要凡事無愧我心,不一定盡如人意。只要吾人行得正、做得正,面對是非,何足畏我?《人間福報》2000年5月26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13 07:17
   自我改造
  
  現代人時興瘦身、美容等「改造」的功夫,甚至追求時尚的品牌服飾、流行的化妝等;卻忘了要用心改照一下自己的個性、習慣、觀念、人際關係。能夠把不好的改好、把不善的改善、把不正的改正、把不美的改美,這是人生最基本的生活品質。
  
  所謂改造,就是重新塑造自己。歷史上的聖賢君子,不是天生所成,而是經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造,方能致之。當一個人童稚的時候,要靠父母來改造自己;青少年時,要靠老師來改造自己;長大成人之後,則要靠自己來改造自己。有的人對自己行事的錯誤、思想的錯誤、言詞的錯誤,往往不知道要自我改造一番,結果這種行為不端、惡習不改的人,最終不但一事無成,而且必定遭人唾棄。
  
  儒家的「一日三省吾身」,佛教的「往昔所造諸惡業,一切我今皆懺悔」,都在說明平常就要懺悔自己所有愚癡的行為,如貪欲心重者,要用喜捨心來改之,瞋恨心重者,要用慈悲心來改之。
  
  經云:「人不可能沒有過錯,舉心動念都再造業。」一旦發覺自己有了過失,必須要自覺的自我改造。梁啟超說:「今日之我不惜與昨日之我宣戰。」儒家也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自我改造之言;佛教裡的沙門生活規範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因能時時擁有戒定慧的武器,當然就能降伏貪瞋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修改房屋、修改衣服、修改桌椅,都需要靠工具,我們要改造自己的憂悲苦惱、錯誤行為,需要靠什麼樣的武器呢?例如:洗碗要用洗碗精,擦地板要用洗衣粉,除銹要用潤滑劑。改造自我的洗碗精、洗衣粉、潤滑劑在那裏呢?
  
  慚愧可以洗滌我們的懈怠;正見可以擊退我們的邪見;
  
  慈悲可以溫暖我們心房;精進可以鼓舞我們的力量;
  
  知足可以增加我們的財富;去惡可以督促我的行善;
  
  持戒可以規範我們的行為;淨念可以莊嚴我們的世界。
  
  「往者不諫,來者可追」、「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猶如今日生」,每個人一定要懂得自我改造,才能從改造中自我成就。《人間福報》2000年5月27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13 07:18
   慚愧知恥
  
  世界上最名貴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也不是羽衣裳;更不是綾羅綢緞、貂皮大衣,而是「慚恥之服」。慚愧知恥是最美的服裝、是最好的化粧品;一個人心中如果懂得「慚愧知恥」,自然能夠散發高貴莊嚴的氣質,所以佛經說:慚恥之服,無上莊嚴。
  
  所謂慚愧,慚者,怕對不起自己;愧者,怕對不起他人。慚愧就是對自他不好的行為、心念,感覺羞恥,知道懺悔、改正。有了慚恥之心,可以激發一個人奮發 向上。曾任六國首相的蘇秦,因為「恥」於父母不以其為子、嫂嫂不以其為叔,感到功名無成,因此懸樑刺骨,發憤苦讀,終於成就不世偉業。蜀主劉備,因為「慚 愧」自己身為漢室宗親,卻無力匡扶天下,因此奮起,號召天下英雄起義興漢,終於創下「三分天下」的局面。
  
  一念慚愧、一念反省,高貴的品格、清淨的自性就能昇華起來。一個人如果能夠時時仰無愧於天,俯無怍於人,則此人的道德梵行就幾近於圓滿了。反之,一個 無慚無愧、恬不知恥的人,往往因為道德良知被貪心物欲、被瞋恨嫉妒所蒙蔽,因此無惡不作,自然就失去人格;沒有人格的人,則如樹木無皮,無皮之樹,怎能開 花結果?
  
  現在社會上經常聽到有人不滿國家社會對自己照顧不周、怨怪親人朋友對自己不好;然而自己何妨想一想:我們對國家又貢獻了什麼?我們對親人又有什麼樣的 照顧?假如我們能夠懂得慚愧反省,念及國家的保護、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親人的關懷、朋友的支持,我們除了「慚愧」外,感恩尚且不及,那敢去怨天尤 人?
  
  儒家有謂:「知恥近乎勇。」有一念的慚愧,就有一念的善根。一個人不怕能力不如人,也不怕曾經犯錯,只怕消極頹唐、自甘墮落。曾經有一個品學兼優的學 生,只因衣服上不慎掉了一顆鈕扣,遭到老師當眾責罰,假如當下能夠反省,品學必然更加增進;但是此生卻從此自暴自棄。所以,今日的教學方式,老師也應該以 養成學生的自尊心及自我處罰的慚愧方式,來重新評估價值。
  
  有慚愧心的人,自能改過向上,自能敦品勵行。假如每一個人從小都能培養慚愧知恥的心,經常「慚愧」自己的無知、慚愧自己的無德、慚愧自己的無能、慚愧 自己的不足;能夠把「慚愧」培養成為自己身心思想的全部,把「慚愧」表現在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之中,必定能夠增長德業,無往不利。《人間福報》2000年 5月28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13 07:19
   真正的平等
  
  有一隻貓,捉到一隻老鼠。老鼠對貓抗議道:「你是生命,我也是生命,大家應該平等相處,你怎麼可以吃我呢?」
  
  貓一聽,沒想到老鼠也懂得平等,還要求平等。那好,貓就告訴老鼠說:「我就給你吃吧!」
  
  老鼠說:「你是貓,那麼大,我怎麼吃你呢?」
  
  「你那麼小,既然不能吃我,那我就吃你了!」
  
  老鼠默然!貓說:「不要再抗爭了,這本來就是很平等的嘛!」
  
  平等,不是用強制的手段逼迫對方就範;平等,應該視人如己,互易立場;平等,應該顧及對方的尊嚴、權益,唯有人我共尊,才能達成彼此的平等。
  
  佛陀說:「四河入海,不復河名;四姓出家,同為釋姓。」佛教主張「人人皆有佛性」,這種本性上的平等。
  
  不過,理上雖然「生佛平等」,事上卻有「因果差別」。因此,從本性上說,雖然人人接得成佛;但在事相上,因為個人的福德因緣不一,就有聖凡之分。所以,「平等性中,絕生佛之假名;真如界裏,無自他之形相。」這也是平等。
  
  兒女與父母要求平等,認為父母為什麼一定要坐上座?兒女要求與父母平起平坐,這是不懂倫理,而非平等,因為平等要「長幼有序」;屬下與長官要求平等,認為長官能,為什麼我不能?屬下與長官要求同等待遇,這是不懂規矩,而不是平等,因為平等要「尊卑有別」。
  
  真正的平等是立足點的平等,而非齊頭式的平等。一場賽跑,每個人的起跑點都一樣,但是槍聲一響,大家奮勇向前,各人的速度快慢不一,彼此各憑本事爭取第一,不能要求大家同時抵達終點,這才是真正的平等。
  
  漁夫靠海吃海,平日捕魚維生,大家認為理所當然;山中的樵夫捕捉鳥雀,大家卻以保護候鳥為名而大加撻伐,難道伯勞應保護,烏魚就該保人的口腹?平常社會上遇有緊急災變,如:九二一地震、梅山礦災等,各界莫不發揮同胞愛,紛紛施予援手,然而這只是一時的平等,社會上更需要的是,平時的平等。
  
  「平等」的主張可以消弭人世間的不公平;平等必需植基於人我互尊,要能不分大小、不分貧富,都要互尊,才能做到自他平等。事理都能平等才能帶來世界的和平。
  
  《人間福報》2000年5月29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13 07:19
   虛榮與務實
  
  現代的青少年,只重外表,不求實際,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有一個笑話,可以說明虛榮心的毫無意義、毫無價值。
  
  有兩個人在吵嘴,吵得不可開交,旁邊圍攏著一群愛慕虛榮的人,想替他倆勸解。
  
  首先,有一個裝金牙的人說道:「請你們不要吵了,讓我來給你們陪個笑吧!」
  
  說著就咧開滿嘴的金牙大笑起來。
  
  這時,有一個臉上擦粉的人,很快的站起來,指著自己的臉說道:「請你們不要吵了,賞給我一個薄面吧!」
  
  手上載著金戒指的人,立刻握起拳來,在空中揮舞了一下,說道:「你們如果再吵下去,我就給你們一人一拳。」
  
  腳下穿著新皮鞋的人,說道:「你們如果還要再吵,我可要給你們一人一腳。」說著,撩起褲管,作勢將腳抬了起來。
  
  一個身上穿著新衣服的人,奮勇向前大聲說道:「請不要再吵,一切都看在我的身上吧!」說著,拍拍自己的胸膛。
  
  這一群好虛榮的人,不能用道理來說服人,也不知用道德來感化人,只用穿著來誇耀自己,難道衣服、鞋襪能夠表現一個人的偉大崇高嗎?甚至有的人,不只日 常用品、穿著衣物,都要講究名牌;尤其凡事愛出風頭、喜歡受人讚美、經常吹捧自己等等,諸多浮華不實之事,都是虛榮心的表現。
  
  其實,做人應該要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不要逞一時之快,凡事要腳踏實地,要爭千秋,不要只爭一時。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諸葛孔明的隴中 養精蓄銳;多少人的十載寒窗,多少人的生聚教訓,都在說明,從務實勤勞裏才能成功。反之,一個人如果只學會虛榮,而不肯務實的做人,就如一棵沒有根的樹, 是很容易枯萎的;又如一棟地基不穩的大樓,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所以吾人應知,虛榮只是一時的,務實才是永久的。玄奘大師的「言無名利,行絕虛浮」,正是 我們最好的學習典範。
  
  《人間福報》2000年5月30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13 07:20
   快樂之道
  
  快樂,這是人人所希求的!世間上,有的人以為有錢就會快樂,但是錢帶給人煩惱痛苦的例子不勝枚舉;所謂「人為財死」,盜匪殺人,不都是見財起意的嗎?大陸文革時,清算鬥爭的對象大都是有錢人,有錢人的痛苦遭遇有時反而比沒有錢的人更多。
  
  世間上,也有許多人以為快樂的來源有愛情就好;愛情很美,但愛情帶給人的痛苦更多。社會上多少不幸的悲劇,都是源於「情關」難過;多少人為情所困,導致身敗名裂,甚至於「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不都是為情而引起的嗎?
  
  有的人認為有了名位就會快樂,名位可以滿足人的雄心壯志,但一般人名位高了,往往不懂得普利大眾,只知高高在上,反而失去了群眾,甚至失去了自己。也有的人以讀書為樂,但一般人書讀得愈多,愈容易起分別、起執著,所謂「思想問題」,讀書倒反而成為人生的死胡同。
  
  我人追求快樂,快樂究竟在那裏呢?第一、快樂在自己的心裏。心裏的滿足,心裏的包容,心裏的智慧,心裏的信仰,心裏可以製造出快樂的泉源。第二、快樂在真情道義裏。人貴真誠,待人以真、待人以誠;這真情道義,就是快樂。第三、快樂在人我友誼裏。人不能沒有朋友,朋友之交,相互提攜,這友誼就是快樂的泉源。第四、快樂在看破解脫裏。人能看淡世事,從憂悲苦惱中解脫出來,如此,快樂不就在看破解脫裏嗎?
  
  金錢,不是不快樂,只是人要會用錢,不要被錢所奴役;愛情也不是不快樂,但是愛情要淨化、昇華,不能自私、染污;名位也不是不快樂,若能把眾望所歸的成就,再來分享大眾,人我兩利,豈不更好?
  
  吾人不要每天只是追求外在的感官之樂,例如眼觀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嚐味、身感觸,這種根塵的快樂是短暫而不真實的。吾人應該追求「無住之樂」;所謂不住色聲香味觸法,應以「無住生心」,才是真正的快樂。唯有內心有真理、有法樂;唯有找到內心的寶藏,才能獲得永恆的快樂。《人間福報》2000年5月31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13 07:22
    容人的雅量
  
  人是非常複雜的動物,有地域的不同,有性別的差異,有年齡的懸殊,有職業的類別,還有信仰、思想、興趣、利害等種種的不同;人,雖然有這麼多的差別因 緣,但是彼此息息相關,要「緣」互助。因此,一個人如果沒有容許異己存在的雅量,就不能體會因緣和合的佛法,就不能認識互相依存的真理。
  
  語云:「有容乃大」,大海容納百川眾流,所以才能成為大海;虛空容納森羅萬象,所以才能成為虛空;做人要能包容異己,人格才能崇高。故吾人處事能多一分包容謙讓,就少一分傾軋障礙,甚至更要包容對方無心的錯誤,這也是處世的一種尊重。
  
  俗諺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包容別人,就是擴大自己。包容是促進人類和平的良方;再好的人也有短處,要彼此包容、諒解,「觀德莫觀失」才是人我 相處之道。當我們嫌棄別人之時,相對的別人也會嫌棄我們,故能包容、化解,才能和平共事。一個人若沒有包容性,對看不慣的人事就會放不下,就會痛苦,所 以,生活中能有「容人的雅量」,才不會有「怨憎會苦」。
  
  「做事要做難做之事,處人要處難處之人」;做事處人,都必須包容忍耐。包容是天地間最珍貴的德行,大海能包容魚蝦、大地能包容走獸、虛空能包容萬物,而心更能包容一切;因此,為人主管,不一定要很能幹,但要能像天地大海一般,包容所有,這才重要。
  
  人,不要強迫別人一定要跟自己相同,須知「方便有多門,根機有多種」;人,更不必要求人人都順從我的意思,眼耳鼻舌各司其職,才能成為健全的有用之人。有了鐵路,再建一條公路,甚至再加高速公路,分工合作,才能發揮更高的功能。
  
  經云:「心包太虛」,只要心能包容,就可以擁有三千世界;反之,排斥愈多,失去的也愈多。一個人的心能包容一個家庭,就能成為一家之主;能包容一個城市,就能成為一市之長;能包容一個國家,就能成為一國領袖;能包容一個地球,乃至三千法界,就能和佛心契合無間。
  
  人與人之間,人與宇宙萬物之間都是不可分割的,彼此都是對方的一部份,如能視人如己,凡事能為他人多留一些餘地,話不要說絕,事不要做絕,路不要走絕,做人更不能做絕,那麼我們的人際關係必然和諧,社會必然安樂祥和。
  
  《人間福報》2000年6月2日
FCheng 發表於 2020-6-13 09:21
   生命的寶貴
  
  上天有好生之德,人間有貧富貴賤,但生命卻是同等的寶貴。
  
  路邊的小草,從石縫中綻放出來,它也在展現生命的力量;河水乾涸了,魚蝦躲在泥溝裏,它也是為了珍惜生命。看到花草樹木的生長,知道它們的生機,一如我們的生命;看到保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這也是懂得對歷史生命的珍惜。
  
  有的人,一頂帽子、一雙鞋子,能穿八年、十年,這也是愛惜物質的生命;有的人,本來可以用二十年、三十年的桌椅、沙發,但卻任由兒童跳躍、踐踏,只用一年半載就破損、毀壞,這不是縮短了物質的生命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地所擁有的生命,生生不已。愛,就有生命;愛,就有生機;愛,就有存在;愛,就有延續。佛教倡導惜緣、惜愛、惜生、惜命,甚至喊出「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平等真理,可以說對生命尊重到了極點。
  
  自然就是生命,天地就如我們的父母,日月山河,飛禽走獸,都是我們的同胞,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所以「民胞物與」,才知道生命的可貴。
  
  一粒種子,可以生長千萬的果實;一泓細流,可以長養無限的生命。春夏秋冬,都是在孕育生命;慈悲喜捨,都是在成長生命。生命的意義,不是奔走鑽營;生命的目的,不是一宿三餐。人的一生,無上的尊嚴;人的一命,無價的寶貴。
  
  人生不能空過,生命不能虛擲;人生的意義不在戀棧長壽,也不在永生不死,應該是如何發揮我們有限的生命,把它的內涵做無限的擴充;正如火花,雖然瞬間即滅,卻為人間留下燦爛的光彩。
  
  物質是有限的,不能滿足我們願望;人情是缺陷的,不能長久和平相處;根身器界是無常的,春秋歲月會帶來四大離散;但是生命的寶貴,就在於能適應因緣,迎向美好的未來。
  
  人的生命在平時固然值得寶貴,但在必要時能犧牲生命完成職責,更為可貴。所謂「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求生以害仁者,雖生猶死;殺身以成仁者,雖死猶生。
  
  人類為萬物之靈長,如果能夠真心嘔歌生命的寶貴,何愁世界不能展現它的美好呢?
  
  《人間福報》2000年6月1日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FCheng

LV:4 遊俠

追蹤
  • 26

    主題

  • 178

    回文

  • 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