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大唐盜帥 作者: 盜帥二代(已完結)

 
LEMON汽水 2010-12-22 12:23:0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45 841127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5 00:23
第七十四章 略有所獲

    接下來的一星期,杜荷每天夜裏都混在崔家的書齋,查閱那些古籍。

    崔家的書齋對於杜荷來就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在這寶庫裏他發現了各式各樣的殘卷古籍,就連秦朝以前諸子百家,那早已失傳百年的各類奇書,都發現了許多。其中不乏各種各樣,幾近失傳的兵法著作,看的杜荷心癢難耐。強壓著誘惑,將一門心思投入尋找「血戒果」的正事中。

    古代人遠比後世人很講究次序,更加愛惜書,他們對於書本的擺放,分類更加的細緻。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各式各樣的書籍分為一大類,地上各種顏色的漆分化開來。每一個書架的有側都有一個統計,將書架裏一層層的書,都詳細的記錄下來,然後每一層的書閣的下方都貼有字條,將書名作者等等書的介紹寫的詳細。

    在這個書齋裏,找不到一本書是放錯了的,這樣也給杜荷找書行了巨大的方便。

    不過依然很是麻煩,古人向來有收集古籍殘本的愛好,就算用不到擺著放起來當做寶,也不讓他流傳於世。因此,崔家書齋雖是以儒家書籍佔據大半江山,但其他雜類書也多的讓人目不暇接。

    便如杜荷找的醫類書籍,整整有六個書櫃,數百本各式各樣的關於醫術草葯類的,將這些書本堆積起來,足足可裝好幾大車。

    杜荷早在進入書齋以後便有了心理准備,但發現數量之巨,還是忍不住的大吃一驚。不過杜荷早已有了准備了,在來之前,他將弘文館裏所有記載醫術的書名都記錄下來。這些書,想必都是長孫無忌找過的,沒有必要重新浪費時間。

    他耐著性子,將剩下的百本書籍,一本一本的找。為了節約時間,每一本書,他都心翼翼看的很仔細,為的便是百分百的確定沒有拉下,以免到最後還要從頭再來。

    但上百本書裏想要找到關於「血戒果」的記載,實非易事。

    杜荷不能將書本外帶,隻能利囘用每天夜裏的時間。

    為了能夠扳倒五姓家族的壟斷,杜荷也是豁出去了。整整五天,找的他是頭暈目眩,滿腦子都是亂七八糟的葯材草葯,還有那些疑難雜症的治療方法。

    這天夜裏,杜荷很煩躁的合上了最後一本書。

    沒有……

    「難道是我看差了?」

    杜荷暗自嘀咕,這想法一起,當即被他打斷,不可能。當初便是為了怕看差了,一本本瞧得非常仔細,也就不存在什麼看錯的問題,答案隻有一個;整個書齋並沒有自己想找的那本書。可能是崔中平另外藏了,也可能是被他毀掉了。

    如果是這樣,那便麻煩了。

    在偌大的府裏,找一個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東西,即便是敞開門讓他找,也如大海裏撈針,更別是以他現在面囘臨的條件。

    「怎麼辦?難道就這樣放棄?」

    杜荷苦惱的撓了撓頭,就在他沮喪迷茫的時候,腦中浮現了長孫無忌的一段話:「盒子是老夫的一個心腹內應從崔家密室裏偷來的,內應曾親耳聽到崔中平錦盒關乎崔、王兩家的生死存亡。」

    杜荷心中一動,隱隱約約的抓囘住了條線索,心道:奇怪,從信中的的一些內容可以看出來,這一切密謀,李泰、崔家是主導,王家來湊什麼熱鬧?

    「不對,這其中必有問題。」杜荷再次閉目沉思,五姓世家雖是同氣連枝,但彼此之內,也存在著攀比關係。

    誰不願意當第一世家,誰又願意屈居人後?

    崔中平如此為李泰賣力,還不是為了日後李泰即位,能夠與他們崔家方便。如此何必拉上一個王家,讓王家也分上一杯羹?更何況密謀這等大事,一個不慎就是株囘連九族的大罪,這多一個人就多一分危險。作為崔家的掌舵之人,崔中平又豈會如此的不智?

    除非?

    「除非……崔中平有非與王家聯手的必要……如此來,『血戒果』的秘密應該在王家,而不是崔家。」

    杜荷拳頭一緊一松,正打算離開書齋,耳中意外的聽到了輕微急促的腳步聲。他趕緊熄滅燈火,施展輕功,扯下了擋光的皮革,躲在了書齋的最角落,也即是擺放醫類書籍的書架後面。

    他認為即便是崔家人來書齋取書,找的也會是那種關於儒家的書,醫類書籍,隻是收藏來擺設的,躲在這角落,因不至於讓人察覺。

    可偏偏事與願違,杜荷耳中聽著腳步聲越來越近,微弱的燭囘光漸漸轉亮,來人竟是直奔他這邊來的。

    杜荷叫苦不迭,千算萬算,竟然算錯這這一點,現在他手上抱著六張大皮革,便是想離開這個角落也不成了,隻能縮在一團,心中念著阿彌陀佛,希望看不要找到這一層來。否則的話,隻能下黑手了……

    「大哥,幫我找找,哪本醫術珍貴的,幫弟參考參考……」一個稚嫩的少兒聲傳到杜荷耳中,他不能探頭去看,隻能憑藉聲音揣測對方的年歲至多不過十七……

    另一個被叫做大哥的人,頗為無奈的道:「傑弟,大哥對醫術真的一竅不通,哪裏選的來……」

    杜荷這時腦中浮現出兩人的名字,崔英、崔傑,他們是崔中平的兒子,崔英長子二十五歲,崔傑三子十六歲,皆是崔家的後起之秀。

    「瞎扯……」崔傑哀求的道:「大哥,就幫弟一把吧,算是弟求你啦……當年不是用了本醫術做禮物討了我那未來岳父大人的歡心,他才將大嫂許配給你的。想那王家什麼書沒有,大哥一挑就中,足見眼力過人。弟現在非王家四女不娶,都十六的人了,大哥在這個年紀都已經有孩子了,真忍心看著弟相思成疾,拜託了……」

    「那就這本吧……」璀英來到與杜荷相差一格的書架前停住了腳步,似乎選中了一本。

    崔傑不滿道:「就算不關大哥的終身幸福,大哥也別這樣糊弄吧。」

    「這哪裏是糊弄,大哥我真的對醫術一竅不通,不過,不懂醫術,並不代囘表,不認得人。當年我拿給岳父的醫術是扁鵲寫的神篇,現在手上的是華佗的青囊書。這些流芳千古的神醫寫的巨著,哪裏會差?」

    青囊書依照常理早已失傳,但事實並非如此。當年華佗被曹操所擒,臨死之前,將青囊書託付給獄卒,獄卒怕惹事,不敢收下。華佗心灰意冷,打算將自己的巨著燒毀,恰好崔家先祖崔琰當年受過華佗的救命之恩,在華佗死前,入獄探望。

    恩人請求,崔琰不好拒絕,也不忍青囊經這千古巨著毀於一旦,也便收下了,以隨身攜帶的一本代替了青囊經,任之燒毀。

    故而世傳青囊經以毀,實則誤傳,崔琰將青囊經藏於家中,打算帶曹操百年之後,事情過去,在想法子將青囊經傳出去,卻不料旦夕禍福。曹操喜怒無常,因為一點事,將崔琰給咔嚓了。

    青囊經這本世界第一外科手術秘寶,也便成了一本裝飾,藏在了崔家。

    個中緣由自然是外人無法知道的,杜荷當初瞧見這本青囊經也嚇了一跳,心中也暗自做了一個決定,扳倒五姓世家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請旨查封五姓世家的書房,將書房裏的那些古人遺留下來的寶藏公諸於世,這些前人的智慧,應該用來造福一方,而不是被當做奢侈品供奉起來。

    中國古人世界揚名,有多少智慧,便是因為這種貪戀狹隘的思想而得不到發揚,以致失傳的?

    崔傑這才大喜笑道:「的確有理,我這便將這青囊經贈予我那未來岳父……」

    「對了……」崔英這時道:「如果讓父親大人發現了,可別賴在我身上。四年囘前,父親發現我將扁鵲神篇送人之後,狠狠的訓了我一頓。大哥可不想在受罪了。」

    崔傑笑嘻嘻的道:「安啦,隻要能抱的美人歸,挨頓罵又算什麼?走吧,別讓父親大人發現了,怎麼著,也得等我將這青囊經送出去……」

    隨著腳步聲越走越遠,杜荷若有所思的從暗處走出來。

    杜荷能夠戰無不勝,處處無往不利,這跟他的細心有著極大的關係。他最信奉的一點便是孫子兵法中的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故而他將踏月留香視為至寶。

    這要對五姓世家下手,杜荷早在從南方道長安後,便將踏月留香調動起來,探查五姓世家的消息情報。

    他知道崔英今年二十五歲,他成親的時候正好十五歲。

    也就是崔英在十五歲之前將扁鵲神篇送給了愛好醫術的太原王家家主王固,然而崔中平卻是在四年囘前訓斥崔英的。

    這其中便有很大的聯系了,如果崔中平很在意扁鵲神篇,不可能事隔多年才發現,但若不在意扁鵲神篇,又何必為了這一點點的事情,訓斥自己最出色的長子呢?

    唯一的解釋隻有崔中平在年前,需要用到扁鵲神篇,而崔英將扁鵲神篇送給了王家,正好壞了他的事情。

    杜荷是在四年前得到的密信,扁鵲神篇,王家,如此一聯系,答案呼之欲出了。

    扁鵲神篇就是杜荷要找的東西,正如他想的一樣,扁鵲神篇並不再崔家,而是在王家……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5 00:28
第七十五章 太原王氏

    在崔家忙活了幾日,總算有了點點收穫。

    翌日杜荷悄然離開了清河,前往大唐的龍興之地—太原城。古人向來迷信,即便地位再高,眼界再廣,亦不例外。因此不論李淵還是李世民,對於起家的發源地格外看重。

    唐朝所有城池以長安、洛陽為首,其次便是太原。

    作為大唐第三大都會,這裏有著跟長安、洛陽不一樣的味道。

    太原位於北方,瀕臨塞外,往來的行人,除了外地商旅,大多都是北方健兒,身型高達魁梧,風氣與別處截然不同。

    王家便位於太原城中,比起清河的書香之氣,太原王家則多了幾分剛強。王家子弟,雖以文學為主,但因為地方風氣,並不反對族人習武。也因如此歷史上王家出來的知名人物,大多都是修文習武,豪氣雲天之輩,其中最知名的邊塞詩人王翰、王昌齡便是其一。

    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一句「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又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有飛揚的文採,又有縱橫古今的氣魄。

    但比起崔家,王家的總體還是顯得稍微不如,儘管作為太原最大的家族。王家門前人流不斷,可第一不第一,還是有差別的。就如後世的家長一樣,如果可以,他們寧願多花好幾倍的錢,也要將自己的孩子送到第一名校。古人亦是如此,這拜師求知,第一世家的號召力是無法忽視的。

    「難怪那崔中平為了保住第一世家,甘願冒那般風險了。」

    杜荷依舊裝作求學的學子,在太原找了一家客棧住下。

    這一次因為有了主要目標,杜荷行事起來方便許多,不再如蒼蠅一樣,漫無目的找了。

    他將目光鎖定在《扁鵲神篇》上,也許是因為北方人多驍勇,王家的防衛,較之崔家更勝一籌。不過對於杜荷來說,這點防衛還是不夠看。

    在屋檐頂上,依照老方法,不用盞茶功夫即鎖定了幾個可能是書房的樓閣,順利的潛進了書房。

    王家書房較之崔家也要遜色一點,王家祖上名人不少,有秦時王翦、東晉王導、還有書聖王羲之等,可與崔家的宰相世家還是無法相提並論。從漢朝至今,崔家出現過五十多位宰相。

    杜荷直奔醫類典籍而去,在幾個書架右側的名單處,細細查找,在第三個書架右側的名單處找到了《扁鵲神篇》。對應位子,《扁鵲神篇》就在這個書架的五層第六個空位。

    他大喜過望,來到相應的位子,果真瞧見了《扁鵲神篇》,兩卷古老的竹簡,靜靜的躺在了書架,…風幹的竹片,古老的氣息,讓杜荷的心,都為之一顫。趕忙伸手去過一卷竹簡,細細的查閱。

    這本《扁鵲神篇》是不是名醫扁鵲所著,杜荷不得而知,但竹簡中的字跡確實是那個時代的字體大篆。

    大篆是西周統一的字體,因為周朝的威信越來越低,所以各國分立,久而久之原本一樣的字型在各國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各國文字的源頭是一致的。杜荷來到這個時代,接觸過不少的古籍,對於篆體字也有過學習,不是一般的生僻字難不倒他,看《扁鵲神篇》也不存在多大的問題。

    手中的竹簡從頭到尾,認真閱讀,並沒有關於「血戒果」的記載,他耐著性子取過了另一卷,結果,還是沒有………

    杜荷將《扁鵲神篇》放歸原位,低聲道:「怎麼會這樣?難道一開始,我就錯了?「血戒果」的記載根本就不在《扁鵲神篇》裏?」不經意間,他的目光落在了書架處,對於《扁鳩神篇》的記載:《扁鵲神篇》春秋時期,神醫扁鵲之巨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授望聞問切之術,中篇說葯物之說,下篇講世間百態,疑難雜症。

    杜荷先是一怔,隨即醒悟,自己看的隻有上篇、下篇,中間這一篇卻不知去向,恰好這一篇又是「葯物之說」想必那「血戒果」就在其中。因是關係重大,另外藏了起來。

    杜荷最擔心的便是這種情況,偌大的王家藏一本書,實在太容易了,而他想要將這本書找出來,卻如大海撈針。

    「有沒有辦法讓王固自己將書拿出來?」杜荷腦中突然升起這個念頭,記得在三十六計中有一計打草驚蛇,便是利用對方做賊心虛的弱點讓他們自爆其短……

    「不成,王固老謀深算,決不是善茬,打草驚蛇,真的驚住了蛇,讓他毀去了《扁鵲神篇》的中篇,那就得不償失了,這是下下之策,隻能在逼不得已的時候用。」

    「應該有更好的辦法?」

    杜荷一時想不出來,先撤出了王家。小睡了半宿,已是天明,杜荷打開了窗戶,伸著懶腰,往窗戶外邊眺望,大街上人來人往,車流不息。他洗漱一番,在客店客廳,點了些早餐,邊吃邊聽著四週書生走飯閒聊的話題,聽聽有沒有可以利用的消息。

    很快杜荷便讓一則消息吸弓住了,王家的三少王階回來了。

    王階是王家家主王固的三子,王家的神童,九歲便以名傳太原,是王家的未來之星,亦是今年科舉考試的探花郎。

    現在唐朝對於科舉越來越重視,除去杜荷這等身份的官二代,不需要科舉晉升以外,科舉成了他人提升的主流,就連五姓世家也不例外。從全天下的才子中,取得第三名,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王家有人脈,隻要王階能夠走馬上任,他的政績十之八九會勝於位於他前面的狀元榜眼。

    杜荷想著踏月留香收集來的資料,王階從小到大都是王家的寶,是王固最喜愛、欣賞的孩子。

    想到這裏,杜荷笑了,計上心頭。

    ……………………

    今天王家特別熱鬧,王階科舉高中,乃是光耀門楣的天大喜事。

    朝廷打壓世族門閥,而世族門閥為了不讓祖宗遺留下來的東西毀於己手,為了不被排擠出局,也極力的為自己壯勢,讓朝廷忌憚,不敢冒然對他們下手。

    王固興高採烈的宴請四方相鄰,請四方大儒,以極大的排場為自己的三子造勢。

    宴會格外的隆重,隻要是書生學子,以一副自作的賀聯為禮物,便能入府一同慶賀。

    流水宴席從府中一直擺到大街,成為了轟動一方的話題。

    「老爺,老爺……」

    王固在大廳接客,士人好名,一個個的大儒,一個個的名士都需要他親自招待。

    這時見下人急沖沖的打斷了他與貴客的談話,臉色頓時放了下來:「慌慌張張,成何體統……」若不是來人是跟隨他多年的老管事,他當即就將之掃地出門。

    老管家在王固耳旁一陣低語。

    王固大驚失色,忙向四週的好友道歉,匆匆離去。

    在無人處,王固才低聲詢問:「階兒現在怎麼樣了?」

    老管家告訴他的消息便是王階無故發病,嚴重異常,氣若游絲。

    老管家急道:「老奴也不清楚,突然間暈眩嘔吐,還不時嘔血,心如針刺,腹有絞痛,痛苦難耐。」

    王固心中一顫,這不是中毒的跡象?

    王固早年是一個風流人物,他愛上了醫家之女,為了抱得美人歸,開始研習醫術,閱讀醫典,想不到一發不可收拾,真的喜歡上此道了。最後,他不但報得了美人歸,也習得了一身高明的醫術。

    雖然因為身份的關係,他無法開店就診,然而因為府中藏有大量的醫學典籍,讓他擁有了名醫之名。雖說缺乏救治經驗,可論見識,紙上談兵的本事,整個太原還找不出比他更強的。

    這一聽症狀,王固便隱隱覺得是中毒了。

    來到王階的房間,王階安靜的躺在病床上,面色蒼白,嘴角隱隱約約的還有一些血蹟,便如死去一樣。

    太原最高明的大夫正是王固娶來的小妾張氏,她正在給王階號脈。

    張氏紅著雙眼,臉色肅然的瞧了王固一眼道:「階兒是中毒了,他脈象混亂,全無頭緒,可見此毒霸道厲害,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王固心底一沉,他正妻早亡,王階便是這位張氏一手帶大的,他們的關係就如親生母子一般,若非真的嚴重,她不會說這種話,忙道:「可有醫治之法?」

    張氏搖頭泣聲:「階兒已經昏死過去,妾身在不知何毒之前,不敢冒然的下葯用針。究竟是誰下的毒,這麼狠………」

    王固作為一家之主,城府高深,慌而不亂,沉聲道:「別慌,不管下毒的人是誰,我都要將他揪出來。不過現在當務之急是解了階兒身上的毒,老管家,你去將太原府的所有大夫請來,讓他們看看可有辦法。夫人,你去查查府中的醫學典巔,看看有沒有相關的記載。我們分頭行事……來人,將三少爺中毒前所有接觸過他的人,都給我帶來。」

    王固因時制宜,雷厲風行,立刻兵分三路。

    杜荷在屋檐,將這一切都聽在耳中,猶豫了片刻,跟著張氏,悄然而行。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5 00:35
第七十六章 一個果子引發的驚天隱秘

    張氏心急火燎的趕到王家書庫,心中焦急,沒有任何停留。直奔醫類書籍處。

    她嫁給王固多年,但膝下無子無女,王固寵她,將王階交給她撫養。王階乖巧懂事,很得張氏喜歡,王階也敬愛賢慧的義母,彼此之間的感情深厚,更勝親生母子。如今王階出事,張氏怎能不急。

    好在張氏以前是學醫的,學醫之人,心理素質向來過硬,不然慌慌張張的豈不是在視生命與兒戲?

    張氏心中雖有萬千焦慮,但還是能夠冷靜的依照王固的命令從事。

    王家的醫術張氏大多看過,她沒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但哪一些是關於葯物學的還是能夠分清楚的,將這些書本聚集一起,一本一本的找。

    杜茶在暗處瞧著張氏的一舉一動。

    毒,便是他下的。

    因為地域風氣的關係,苗疆用毒的技巧,更勝於漢人。杜荷下的毒乃是《苗疆萬毒篇》中的奇毒之一,此毒蜒苗疆特有的毒草毒水製成,霸道無比,有著除蟲殺菌清理腸胃的功效,當然也能致命。

    苗疆的毒,用得好醫人,用得不好,致命。

    杜荷下毒的時候,稍微加了點量,不足以致命,卻能讓人心如絞痛,難以忍受。至於為什麼會嘔血,會顯得那麼嚴重,杜荷也不清楚。其實王階嘔血並非是毒葯的緣故,苗疆醫人的方法是以毒攻毒。

    恰好王階酷愛吃野味,而且喜歡吃烤的半生熟的那種。

    腹中有許多動物身上的細菌,不斷的危害他的身體。

    杜荷的毒,正好有殺菌之效,雙方在王階腹中交戰,那股痛楚,非是常人可以忍受的。劇痛之下,王階大叫的時候咬破了鼻尖,導致血流不止,看似嘔血。

    有些時候為了達到目的,確實需要一些不光彩的手段,但杜荷還不會用生命來開玩笑,除非王階真的該死。

    任誰也沒有想到,王階這一次會因禍得福,讓杜荷對症下毒。

    苗疆的毒,另成一脈,中原的正統醫術,不會有類似的記載的。

    張氏整整找了一個時辰,徒勞無功。

    就在她打算放棄的時候,張氏突地記起了還有一本書沒有找過《扁鵲神篇》,那是她丈夫千叮嚀,萬囑咐,不讓她示人,不讓她泄露任何消息的奇書。

    作為醫生,張氏自幼便聽過扁鳩之名,對於這位杏林中最富有盛名的神醫,有著無上的敬仰。

    沒有任何的猶豫,張氏匆匆忙忙的離開了書房,轉進了右廂房的卧室,關好門窗,拿過了梳妝台上的化妝盒,將盒中的胭脂水粉通通倒出來,用剪刀撬開了化妝盒裏的一層底板,《扁鵲神篇》中篇,靜靜的躺在了下方。

    杜荷一路跟隨張氏,見她緊張兮兮的將門窗關好,心中大喜,翻身上了屋檐,揭開了一塊瓦片,正好將張氏拿出《扁鵲神篇》的情形看在了眼中,不由得有些傻眼,沒有暗格,沒有隱藏,光明正大的擺在梳妝台上,如果不是由張氏自己拿出來,就算派上萬大軍來搜,也未必能夠找得到。

    其實這也是王固的高明之處,如果張氏不知《扁鵲神篇》,王固不會將她牽扯在內。隻是當初崔家人送來《扁鵲神篇》的時候,並不曉得這本醫術會有大用,完全是擺在書房裏,任人翻閱的。

    張氏酷愛學醫,在《扁鵲神篇》送來不久,就多次翻閱過了。王固為了堵住她的嘴,特地將《扁鵲神篇》交給她來保管,讓她藏好,讓她知道事情的嚴重。他覺得任誰也想不到,他王固會將家族的命運交到一個婦人的手上。

    其實王固還是成功的,杜荷從來沒有懷疑到張氏身上,若非張氏自己拿出了這《扁鵲神篇》,就算他在如何妙算,也看不破這一點。

    《扁鵲神篇》是千年前的東西,雖說神篇中確確實實有許多讓人學習的東西,但畢竟是古老之物,醫學在進步,毒葯之學也是一樣。

    《扁鵲神篇》成書的時候苗疆還是一片荒蕪,並沒有關於苗疆毒物的記載。

    張氏放棄的放下了書,將它原封藏好,嘆了口氣,搖頭離開了。

    杜荷在張氏走後,潛入了屋子,從化妝盒中取出了《扁鵲神篇》。

    《扁鵲神篇》是竹簡,為了便於藏起來,穿竹簡竹片的舊短繩已經除去了,取而代之的是長軟的絲線,能夠使得書簡竹片如筷子一般,一塊一塊,整齊的平放在化妝盒的夾層裏。

    杜荷擔心張氏去而復返,靜心披覽了幾章,果真在中間部分發現了關於「血戎果」的記載,仔細看下去,神色頓時覺得莫名其妙。

    「血戎果」乃是生於泰山之巔的奇異果子,量少稀奇。水土感極強,非泰山之頂不可存活,因殷紅似血而得名。新鮮紅果大熱。可治肝常疾,鎮靜降壓,活通血脈,大補元氣,有延年益壽之效,

    但切記體熱之人不可食用,尤以肺氣疾患者為重,用之有生命之危。

    「血戎果」如常葯曬幹之後,葯性意外大變,改為大涼,不知緣由。

    可驅熱病,能治肝腎陰虛,清肺止嗽,降火生津,治肺氣疾,解煩躁不安,痰火壅盛,但體寒之人,切記不可食用,尤以肝氣疾為重,用之有生命之危。

    若是以往,杜荷會讓這一段話攪合的暈天暈地,一頭霧水,完全不知所以然。

    但現在杜荷在這半月個之內,為了「血戎果」認真讀了百本醫書,這些醫書都化成知識,進入他的腦中。

    杜荷知道中葯分為多種類型,有寒熱溫涼四氣,即四性,是葯物或食物的寒熱溫涼四種性質,葯性相生相剋,又相互對立。其中又以大熱、大寒為極端,便如五行中的水火,勢不相容。因而熱病服食寒葯,而寒病服食熱葯,若反之,將會令病症重上加重。

    而氣疾也分好幾種,最常見的是肺、肝、脾引發的疾病,都統稱為氣疾,但實際上三種氣疾是完全不同的。《周禮疾醫》上就有所記載:肺氣熱,心氣次之,肝氣涼,脾氣溫,腎氣寒。

    性質不同,醫治的方式也是不同。

    杜荷皺了皺眉,造書上說的李泰求夠的曬幹的「血戎果」豈不是等於在醫治長孫皇後的氣疾病?

    身為人子,為母求葯,無可厚非,但這種事情同必如此偷偷摸摸,又何必那麼神秘?

    杜荷現在越來越糊塗了,無意間他想起不僅長孫皇後、長樂公主有氣疾,李世民也有氣疾,長孫皇後、長樂是遺傳性肺氣疾,也就是哮喘。李世民也患有氣疾,但卻是肝氣疾,也稱風疾。

    肺氣熱、肝氣涼。

    如果《扁鵲神篇》上記載屬實,那麼李世民應該服用新鮮的「血戎果」長孫皇後則服用曬幹的「血戎果」。

    這樣說來。這種「血戎果」對於長孫皇後無礙,但對於李世民的氣疾卻是致命的……

    難道……

    杜荷神色劇變,心中已經明白了,崔中平對付的根本不是長孫皇後,而是藉助李泰的手,對付李世民這個皇帝。

    這才是崔中平真正的用意。

    世家最大的敵人並非長孫皇後,而是一心想要為大唐除去潛在憂患的李世民,隻要有李世民在的一日,就算李泰在他們的支持下,榮登太子寶座,也保護不了他們。

    李世民正當壯年,隻要無病無災,離他退位,還有老長一段時間,隨著唐朝各項制度的推廣,門閥世家的地位受到的威脅越來越大。崔中平根本就沒有將希望寄託在遙遠的的李泰即位,但隻要李世民一死,他們就安全了。

    於是,老謀深算的崔中平用了利用李泰的心思,李泰想長孫皇後死,崔中平便利用這個機會誆騙李泰,說「血戎果」能夠幫他這個忙,而且因為「血戎果」無毒,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

    李泰為了皇位,自然心動,雙方一拍即合。

    不過,杜荷還沒有想明白,李泰害的是長孫皇後,那跟李世民又有什麼關係,他設身處地的考慮,如果他是崔中平,那應該如何布這個局?

    想到了,杜荷想通了。

    長孫皇後作為國母,想要害她,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李泰可以,他是長孫皇後的親兒子,親兒子准備的食物,做母親的,怎麼可能懷疑?同樣,當父親的也是一樣。

    不過長孫皇後一死,有心人就會查到李泰身上,李泰想逃也逃不了。然而隻要李泰光明正大的說買來了一些果子,同時獻給李世民、長孫皇後食用。

    那一切就不是問題了,李世民、長孫皇後吃了,李泰在那個時候,也吃一些,就算長孫皇後身亡,也沒有人會懷疑到李泰的果子上。因為果子不隻是李世民吃了,連李泰自己也吃了,事實證明果子無毒。更何況果子並非毒葯,而是誘發舊患的葯物,一時半刻是不可能發病的。

    崔中平隻要用這種方式就能夠讓李泰喂李世民吃下這對他致命的「血戎果」。

    如果計策成功,因為李泰、長孫皇後的無恙,同樣沒人懷疑「血戎果」的異常,就算李泰察覺出什麼,他也不敢說了,畢竟弒父的是他。

    到那時,大唐無主,風頭浪尖上的李承乾無疑成為最大的嫌疑人。

    李泰到最後能否成為皇帝已經不重要了,雄才偉略的李世民隻有一個,不是每一個皇帝都能夠壓制住他們世族門闕的。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5 00:39
第七十七章 證據確鑿

    杜荷並沒有直接盜走《扁鵲神篇》,也沒有選擇在這個節骨眼上動手,而是停了三天。因為事情過於嚴重,如果在朝廷還沒有發難之前,王家人發現《扁鵲神篇》被盜,及時與崔家人做好了應對准備,將會發生不可預計的後果,危險系數太大。

    必須想個法子,既可以盜走《扁鵲神篇》,又能夠讓王家人安心。

    王階已經恢復,王家的喜宴依舊舉行。

    等一切風平浪靜之後,杜荷再次潛入王家等候。

    這天夜裏,張氏對著鏡子卸妝,就在她站起的時候,杜荷在暗處用一塊小泥球,射在了張氏的膝蓋麻經,讓她整個人不受控制,撲倒在了化妝台上。將化妝台上的東西都打翻在了地上,包括一盞油燈。

    「啪」的一聲,油燈碎裂,燈中的油火四濺,嘭的一下,燒了起來。

    窗外的杜異趁著張氏摔倒,無暇他顧的時候,點燃了早已准備好的棉球,棉球上吸滿了火油,將棉球丟在了床腳蚊帳處。

    棉球一下子就化為了灰燼,但火油與那微微的火力卻足以點起易燃的蚊帳。

    大火轟然而起,很快就蔓延了整個床鋪。

    張氏一個婦道人家,何曾見過這種場面,嚇得大呼大叫,跑出了房間。

    杜荷等得便是這個時候,以最快的速度,飛窗而入,取出《扁鵲神篇》,接著又將一本與《扁鵲神篇》相似的書簡藏入化妝盒,接著從懷中取出一個小瓷瓶,將瓷瓶中的液體倒在了化妝盒上。

    小瓷瓶裏裝的是無味易燃的素油,而那本代替《扁鵲神篇》的書簡也是在素油中浸泡了三天,遇火即燃。在這雙重保護下,隻要些許時間化妝盒與盒中的書簡就能夠化成灰燼。

    杜荷做好這一切,沒有任何遲疑,將瓷瓶裏剩餘的素油塗抹在屋內易燃的地方,點上了星星之火。

    杜荷觀察過這間屋子,知道屋子附近並無水源,隻要火勢一起,想要熄滅,難如登天。趁著人還未來之前,他從窗外離開了房間,藏鼻在著火屋捨附近的大榕樹上。

    為防萬一,杜荷還是決定親眼瞧瞧王固的反應在下結論。

    在張氏的呼喝下,三名家丁匆匆趕來,他們手中拿著掃帚,也無多大的焦急。他們聽張氏說打翻了油燈,引起了大火,並沒有多少重視,還以為是婦道人家驚慌失措,誇大了災情,來到現場才真正的慌張起來。

    因為杜荷的暗做手腳,短短的時間裏,整個屋子幾乎都要燃燒起來了,火勢越燒越旺。

    冬季未過,寒風呼嘯,火借風勢,甚至有蔓延的跡象。

    家丁終於意識到試探嚴重,他們有的大聲呼救,有的拿著掃帚,不斷的打著蔓延出來的火苗,希望能夠阻止火勢蔓延。

    等到救火隊真正到來的時候,卧房裏已經讓大火裹住,人是無法入內了。

    聞訊而來的王固看著已經著火的房屋,將張氏拉倒了一旁,細聲詢問。

    杜荷看著他們,但因距離太遠,聽不清說些什麼,但卻能看出王固有些懷疑,但張氏卻一直搖頭。

    王固確實起了疑心,現在面對李世民的打壓,門閥世家大多都選擇以退為進,求穩為上。可是這幾天,王家連續出事,實在讓人不得不懷疑,是不是有人刻意針對,或者發現了什麼?

    不過都沒有結果,前些天王階中毒,群醫無策,但當天晚上王階卻神清氣爽,不葯而愈,好像比以前更加有精神了。最後隻能得出一個吃壞了東西鬧肚子,這麼一個結瓶沒過幾天,又起了火。詳細查問下來,火確確實實是張氏的意外,並非是他人縱的。

    王固也隻能將這一切歸於巧合了,打算選個良辰吉日,去道觀燒香問道,去去府上的戾氣。

    王府人多,火在眾人齊心協力下撲滅了。

    不過因為救援的不及時,最先燃起的卧室已經塌方了一半,沒法子住人了。

    王固心系《扁鵲神篇》,讓人即刻清理現場。

    倒塌的瓦礫碎片,屋粱斷壁,盡皆出去。

    王固在漆黑的現場找到了那個裝有《扁鵲神篇》的化妝盒,此時此刻也隻能依稀分辨是化妝盒的影子了,因為屋子倒塌,燒黑的化妝盒被壓成了三段,露出了裏面藏的書簡,書簡在烈火中化為了竹炭,更甚至化為竹炭灰,字跡什麼的早已分辨不清。

    王固呆了半響,長嘆了口氣道:「燒了,也好,天意如此,不可強求……………」

    早在當初,崔中平就讓他將《扁鵲神篇》燒了,以防洩密。隻是王固捨不得,對於一個愛書愛醫之人,讓他燒過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他實在是不忍,糾結再三,選擇了深藏。

    如今因為意外,《扁鵲神篇》化成了灰燼,王固也隻能將這一切歸為命運。

    藏身上樹上的杜荷,看到這一幕也放心了,沒有《扁鵲神篇》的阻礙,隻要告發一切,朝廷便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崔王兩家連根拔起。

    當天夜裏,杜荷離開了王府,回到了客棧。翌日一早,便動身,返回長安。

    經過七日急行,杜荷走直道,直抵長安。他先過府告之了家人自己回來了,與家中的長樂、李雪雁聊了會兒,又逗了逗小寶兒,小百合,直到天色暗下,估摸著杜如晦就快到家了,這才前往蔡國公府。

    母親章氏見到杜荷回來,一陣抱怨,說他太不顧家,出徵一兩年,回來還沒有半月又離家了。

    杜荷笑著虛心接受,心中也很是慚愧。他總想著能夠空下來,好好的陪陪家人,但實際上忙完了這事,另一事緊接而來。每每想著空閒,卻無法空閒下來,兌現自己的諾言。

    也許這就是身在官場,身不由己吧!

    好在家中三女,賢良淑德,能夠體會他的難處,並且處處給予支持,給了他莫大的鼓勵。

    杜荷與大哥杜構閒聊著,沒等多久,杜如晦便走進了大廳,見到杜荷,先是一怔,隨即道:「來我書房。」沒見到三個兒媳婦以及孫子孫女,杜如晦立刻明白杜荷來是找他商議要事的。他心知杜荷越來越成熟穩重,若無大事,不會來找他這個爹爹商議,沒有任何的遲疑。

    這位老人,幾乎將他所有的一切都獻給了大唐,獻給了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明君聖主。

    杜荷點了點頭,特地吩咐了一聲,在商議事情期間,任何人都不許靠近書房,哪怕是端茶送水,也不行。

    「什麼事情,讓二郎如此慎重!」杜如晦坐在了書桌前,看著站在面前這位能夠讓自己引以為傲的兒子。

    杜荷先將李泰寫給崔中平的信遞給了杜如晦,道:「父親,先看看這個………」

    「可惡,魏王殿下竟有心弒母。」杜如晦見信後,也記起了當年杜荷無意間發現的那個秘密,聯繫上下,當即得出了結論,氣得鬚髮直抖。

    作為飽讀四書的大儒,杜如晦心中對於忠孝節氣看的比生命更加重要,李泰意圖弒母,這是敗壞人倫道德底線行徑。

    杜荷接著從懷中拿出那《扁鵲神篇》,翻到記載「血戎果」那一頁,遞給杜如晦道:「在看看這個……」

    杜如晦簡略的說了說醫學上的一點入門知識,什麼是葯性的溫熱寒涼。

    杜如晦如杜荷一樣,開始有些遲疑,不明白為什麼「血戎果」明明是醫治長孫皇後的良葯,為什麼信中卻處處透露要殺長孫皇後,思量再三,留意到後面「肝氣疾」患者不能服用的字樣,漸漸了悟了,震撼道:「這是要弒君……崔中平好大的膽子。」

    杜荷認同道:「這一路來,二郎也想了許多,發現弒君的可能,遠遠大於弒後,因為弒君比弒後,更有效果,更加安全。」

    「怎麼說?」杜如晦問道。

    「這弒君與弒後罪名都是一樣,都是足以滅九族的大罪,所以弒君與弒後,真沒什麼差別。有膽子弒後,必然有膽子弒君。假若長孫皇後枉死,以陛下對皇後娘娘的感情,勢必糾察到底。也許崔中平做的很隱秘,可誰也不能保證事情天衣無縫,不留一點線索破綻。反之,陛下一死,便沒有人為他出頭了。太子即將失勢,魏王、吳王虎視眈眈,那時候誰繼任皇位才是第一要事,哪裏還會去在意陛下是自然病故,還是被人暗中動了手腳?這樣反而能夠避免被查的危險。如果我是崔中平,也會選擇弒君……」

    杜荷低沉的說著,這些都是他當初沒有察覺的在路上相通的,越是深入分析事情,越能肯定崔中平利用李泰,弒君之心。

    杜如晦默然點頭,杜荷的分析確實合情合理,配合已經到手的資料,已經能夠證明李泰、崔中平的罪行了,他指著李泰的那封密信與《扁鵲神篇》道:「這兩樣東西,二郎是怎麼得來的?」

    杜荷如實以告,李泰的密信源自於長孫無忌,沒什麼好說的,取《扁鵲神篇》的曲折,他詳細說明。

    杜如晦沉默了許久,將密信、《扁鵲神篇》收了起來,道:「此事二郎就別管了吧,交給為父處理,你已經接觸太多皇室醜聞,過於深入的幹涉這一些,對你的仕途之路,有害無利。」他說著,眼中閃著耀眼的光芒。

    這一次,早已沉寂許久的名相,要准備活動一下筋骨了。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5 00:45
第七十八章 大事底定

    古話說得好,老將出馬,一個頂倆。杜如晦不是老將,但比老將更牛。

    作為一國之相,他擁有的手段,人脈都是杜荷遠遠比不上的。

    所以杜如晦說此事交給他處理的時候,杜荷並沒有異議,他相信杜如晦能夠比他更完美的處理好這件事情。

    事實亦是如此。

    具體詳情杜荷是不知道了,他隻是知道杜如晦在當天夜裏就入宮覲見,跟李世民商議了什麼一切都是謎。

    接下來更是風平浪靜了一段時間,好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

    不過杜荷還是敏銳的察覺到了絲絲異樣,李泰病了,在皇宮裏休養,這是休養,還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暴風雨之前的平靜,並沒有維持多少時間。

    隻是半個月,凶神惡煞的強兵沖進了崔、王兩人,將崔、王兩家的主要成員,一並緝拿。

    此事在士林中立刻掀起了一陣風暴,作為天下士林榜樣的兩大世家,同時被抓入獄。天下士子迷茫之際,又帶著不解。

    很快朝廷公佈了崔、王兩家密謀弒君的公文,並且決定公開審理此案。

    如果沒有這份公文,經過有心人的挑唆,天下士子必然會為之暴動。他們沒有翻江倒海之力,但卻握有一桿鐵筆,可以寫出對朝廷的不滿,寫出朝廷意圖無證無據滅世家的用心,造成一股文化風暴。

    但如此這公文一出,情況立刻不同了。

    忠孝節義忠君愛國這是儒家最核心的思想。除了那些正統的五姓世家的人,將世家看的比國家更重要,尋常士人還是更加重視國家的。更何況密謀弒君這是株連九族的死罪,這個時候幫世家說話,豈不是表示自己也摻和其中?

    還沒有人這麼愚蠢,無端端的將這種大罪自扛在身。

    一時間天下士人同時啞火,靜靜的等候著公開審判的那一日。

    公審崔中平、王固的那一天,杜荷也親臨現場,看著已經聚在一起等候開審的士人,心中頗為驚訝,想不到崔王兩家,涉及弒君,依然能夠牽動士子之心,足見門閥世家,在這些士人心中有著何等地位。

    公審開始大理寺的官員不斷的取證審訊,在如山鐵證之下,根本就沒有崔中平、王固辯駁的餘地,供認不諱的承擔了一切罪行。

    天下士人失望了,杜荷心中卻對自己的父親生出了無限的敬仰。

    那一些證明崔中平、王固的如山鐵證大多都是半真半假的並非是他費盡心思,弄來的密信與《扁鳩神篇》,而是一封偽造的密信和一個莫名其妙的證人,他們的證詞證明了一切。

    很顯然這是一出暗箱操作的戲碼,專門演給天下士人看的。

    至於為什麼這麼做,目的已經很明顯了。為了保全皇室的顏面掩蓋李泰意圖弒母的醜聞,更為了保住李泰的一條小命。

    如果依照杜荷的證據來,主謀將會是李泰是他為了自己的皇位動了弒母的心思,才會讓崔中平、王固所利用。但如今這個處理方式卻將一切都推卸到了崔中平、王固的身上李泰是被蒙在鼓裏的棋子。

    活罪難逃,但死罪可免……

    大理寺根據事實情況,下達了判決書。

    崔中平、王固處死,籍沒崔、王兩家,兩家直系家屬盡數發配嶺南。

    對於弒君罪,這種判決看似是輕的,但實際不然。

    李世民與其他的皇帝在殺伐上有著明顯的分歧,並非說他殺伐不果斷,而是若非真正威脅到他的存在,他不會無度的痛下殺手。就比如貞觀元年時,義安王李孝常與右武衛將軍劉德裕及其外甥統軍元弘善的造反罪。

    那時候李世民剛剛即位,李孝常、劉德裕、元弘善便來了一記當頭棒喝,打算藉助禁軍反叛。一般來說,起兵造反罪大於天,滅九族不足為怪。換做是漢武帝、明太祖之類的人物,早就將這些圖謀造反的人誅滅的乾乾凈凈了。

    李世民卻沒有這麼做,隻是處置了元凶,採取了禍不及家人的方式。

    因此在貞觀一朝,幾乎沒有誅族的事情發生。(二代沒有查到,應該沒有,但就怕那百分之一的概率)

    崔中平、王固密謀弒君,罪該萬死,但李世民沒有動刀狠殺的意思。處置了元凶,抄了崔、王的家,將直系崔、王兩家人送往嶺南勞役,將兩大世家打落谷底。

    如果一開始就由杜荷來處理此事,杜荷的手段將會很直接,用最直接的方法將崔王兩家擊潰。但毫無疑問,杜如晦的手段更勝一籌,他不但保住了皇室的顏面,還根據李世民的心裏,保住了李泰的一命,更重要的是他還給李世民留了一個「仁君」的美名,加重了他在士人心中的地位,可謂一石多鳥。

    這種婉轉而有效而且全面兼顧的手法,若非官場上的老油條,真使用不出來。

    至於李泰也受到了應有的懲處,在崔王風波過去一月之後,李世民找了一個理由,將他貶為了庶民,與李承乾一樣了。

    兩個爭鬥了多年的同胞兄弟,最後落得同一個下場,不可謂不是一種諷刺。

    唐朝最著名的五姓世家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隴西李氏。崔氏、王氏以亡,盧氏因為家族族長繼承人慘死,漸漸的衰落,隴西李氏早已歸入隴西世家,受到了朝廷的節制,門閥世家至此也走向了沒落。

    李世民背上的芒刺也已除去,不過這是喜是悲,隻有他心中最清楚了。

    但至少在杜荷看來,李世民還是受到了不小的打擊,精神有些不振。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呢。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因為李泰之事,身體本就不適的長孫皇後病倒了,情況異常的嚴重。

    太醫二十四小時恭候長樂也入宮去侍奉照顧,但都不見好轉。

    這一日杜荷府外出現了一位鶴髮童顏,頗有仙風道骨的老者。

    杜荷笑著出迎,將他帶往皇宮,老者正是久違的葯王孫思邈。

    因為長樂的病隨時隨地都可能復發,杜荷個人對於孫思邈這名傳千古的神醫有著異樣的崇拜,認為如果這世上真的有人能夠攻克二十一世紀都無法攻克的醫學難題,這個人必然就是孫思邈這一代葯王。他不能限制孫思邈的行動,但卻處處留心他的動向。

    杜荷常隨長樂進宮見長孫皇後,對於她的情況也略有瞭解,擔心她會因為李泰的事情受到影響。正好抄了王家的家,《扁鵲神篇》也藏進了弘文館國家書庫。這種古人的智慧結晶若是失傳就太可惜了,杜荷有心將《扁鵲神篇》複寫一份,交給孫思邈,就算不能治好長樂,也可以增長他的醫術,用來造福一方,發揚二十一世紀已經走向沒落的中醫學,便早早的派人去請他了。

    想不到好的不靈,壞的靈,長孫皇後真的因為李泰的事,而氣壞了身子。

    杜荷帶著孫思邈入宮。

    對於孫思邈的醫術,李世民也是推崇備至,直接讓他加入禦醫的行列,一同為長孫皇後診斷醫治。

    看著焦慮心慌的李世民,杜荷上前勸道:「岳父大人放心吧,皇後娘娘鴻福齊天,現在又有神醫禦醫在側,能夠挺過去的。」

    李世民眼中佈滿了血絲,因為長孫皇後的病,他已經三天沒有休息好了。白天他盡心盡力的處理好國事,空餘時分都陪著長孫皇後,即做了身為皇帝應盡的責任,也做了一個丈夫應盡的義務。他低嘆道:「希望如此。」頓了一頓,他又道:「青蓮,陪朕走走。」

    「是!」杜荷應了一聲,跟在李世民的身後。

    李世民沒有說話,稟退了所有人,來到了太極宮左側的一處規模宏大的宮殿,那裏是擺放李家列祖列宗靈位的祖廟。

    但凡重大事件發生,李世民都會帶著文武祭祖,以求得先人庇估。

    杜荷也來過好幾次了,隻是不知道為什麼李世民在此時此刻會帶他來這地方。

    李世民推門而入,偌大的祖廟空無一人,恭敬的上了三炷香後,他來到了角落的兩個靈位前,久久無語。

    杜荷站在一側,能夠看清靈位上的字樣「李建成」、「李元吉」。

    他們也是李家人,自然有他們的位子。

    「記得小時候,朕很羡慕我大哥,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一直以他為榜樣。我們的關係很好,他懂事聽話,朕調皮搗蛋,常常闖禍。每當闖禍的時候,大哥總是第一個替朕扛,替朕求情。至於元吉,他跟朕的關係並不怎麼好。他武藝高強,但好勇鬥狠,有些殘暴,性子一起,就會欺負人。爹爹寵著他,大哥也慣著他,朕擔心他闖大禍,時常管他,罵他,甚至出手打他。可一但朕出了什麼事情,第一個站出來為朕出頭的就是他。雖說常因此,闖下更大的禍,但他從不在乎。因為我們是兄弟啊,就是關係不好。他也叫我二哥,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是他們都死在了朕的手上,你說現在朕淪落至此,算不算是報應……」

    這番話李世民也隻有對著杜荷才說的出口,隻因在李世民心中杜荷除了是他的臣子女婿,還有另外一個身份,能夠一起把酒言歡的酒友。

    杜荷一時間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此刻在他看中的李世民不是什麼千古一帝,也不是什麼大唐皇帝,而是一個軟弱的男人,一個因為兒子的背叛,妻子的命懸一線,引發不堪回首的往事的軟弱的男人。

    也是啊,就如一首歌說的,在堅強的男人也會有疲憊的時候。

    李世民很強,強的離譜,不管是軍事上還是政務上都創造了許多的奇跡,但他這一生經歷的事情確是風雨波折,並非常人能夠想像的。

    經歷過這麼多的事情,面對那麼多的波折,誰能做到永遠的堅強?

    杜荷道:「是非對錯自有後人來評,不管別人怎麼看,但在小婿眼中,岳父大人是一個明君,是一個能為天下百姓著想的君王。正是因為有了岳父大人,天下百姓才能走出隋末動盪,安安穩穩的過上好日子。大舅哥、四舅哥他們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思想主見,都明白自己做的是什麼。他們的錯,並非是岳父大人的過。」

    「隻能說權力的誘惑太大,大的讓人無可抵禦。」這句話杜荷說在心底,並沒有說出來,他還沒有愚蠢到跟一個皇帝說權力的誘惑。

    如果杜荷說出來,一定會引起李世民的共鳴,他最能體會這話中的意思。

    哪個人天生下來就有當皇帝的心思的?

    李世民當初為李唐打江山的時候,也沒有想過太子的事情。隻是隨著他的能力越來越突出,天下英才,都因為他的個人魅力齊聚秦王府,使得秦王府力壓太子府。野心也就為之滋長了,有了跟李建成一爭之心。

    最開始李世民也沒想那麼多,隻是覺得能得天下最好,爭不過也無所謂。可是他卻萬萬想不到,這一步邁出根本就沒有回頭路。最後更是在不自覺中踏入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絕地。

    李世民沉默了許久,突地問道:「你覺得稚奴怎麼樣?」

    杜荷先是一怔,心中頓然明白,經過李泰這一事,李世民已經有心立儲了,當即答道:「晉王殿下低調、儉樸,至善至孝,為人機敏,將來必成大器。」

    李世民道:「以後多跟稚奴親近親近,大唐未來的重擔還是要落在你們這年輕一輩人的身上。」

    杜荷領命,隨即一笑道:「岳父大人已經老了嗎?小婿可是一點也不覺得啊,像岳父大人這樣年不過四十幾就取得如此成就的帝王,古往今來,哪有一人?怎麼正當壯年,今日說的話竟像年過古稀的老爺子一樣。」

    李世民前半句聽了很受用,聽到後來,眉頭忍不住的挑了一挑,隨即一想,也覺得杜荷說的在理,事情已經發生,在沮喪也是無用。

    他歷經無數風雨,隻是一時想不開,讓杜荷如此一笑,也覺得自己過於多愁善感,心底也少了許多憂鬱之氣。

    不知是長孫皇後真的鴻福齊天,還是孫思邈有起死回生之能,又或者捨不得摯愛的丈夫,至親至孝的長樂、李治、小兜子等人,她克服了死神的號召,病情奇跡般的漸漸好轉。

    這似乎是個預兆,預示著已經清除了內患的大唐,有了一個美好的未來。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5 01:05
第七十九章 最幸福的人(全書完)

    世家的覆滅,是歷史的必然。

    他們的存在,嚴重的造成了一種壟斷,使得寒門士子難以有一展所長的機會。

    這對於一個王朝來說並非是一件好事,也因如此,英明神武的隋文帝楊堅才會創出科舉制度,為了就是遏制門閥世族的成長。隻因世族力量過於強大,科舉制度並沒有改變多少現狀。

    直到唐朝,情況才有所好轉。尤其是貞觀一朝,李世民有著不輸於楊堅的高瞻遠矚,即位之後就將門閥世家視為肘腋之患,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他做了許多壓制世族門閥的事情,重視科舉,扶持關隴世家等等,但因門閥世族根深蒂固,取得的效果並不明顯。

    杜荷的出現是改變一切的源頭,他最大的長處即是擁有千年的知識,根據種種情況改良了印刷術,改良了造紙術,通過各種促進社會發展的手段,讓門閥世族的地位動搖。最後更是隨著弒君案的發生,使得門閥世家受到了致命一擊。

    趁他病,要他命,這個簡單的道理李世民還是懂的的。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李世民根據那些出至世家的官員,自身的才華,或裁減或調離,將他們打散開來,不能互相依仗。如果他們能夠在獨立的環境下,依舊能夠成為一方良吏,則意味著他們卻又才能,值得重用。反之,則才能有限,將這個造福一方的機會讓給他人。

    隻是短短的年余間,各種合理的政策,科舉中越來越多的寒門士子贏得了一展所長的機會,成功的成為了地方明吏。因為百姓得到了許多學習的機會,民間也涌現出許多德才不輸於世家的大學者大儒。世族的威信,與日劇減,漸漸淡出了士林界,不再受到盲目的追捧與崇拜。

    唐朝的肘腋之患,也得到了根治。

    至於外敵,唐朝已經沒有敵手了,經過長時間的四方徵討,東突厥、吐谷渾、薛延陀、高昌、高句麗、吐蕃、南詔等等能夠給大唐帶來威脅的敵人,一個個都成了證明唐朝強大的證據,消失在了歷史的洪流中。

    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唐朝都在致力於內部發展。尤其是海上的絲綢之路,更是取代了陸路,成為了大唐全新的經濟命脈。

    為了穩固海上絲綢之路,杜荷提議組建水師,發展水上艦隊。大唐王朝步戰騎戰,天下無雙,但水戰卻並不盛強,並沒有一支能夠引以為傲的海上艦隊。

    高瞻遠矚的李世民同意了這個提議,招募海民,募集工匠,一邊著重於水軍的訓練,一邊致力於戰艦的研發。

    雖然沒有強敵,但大唐的經濟軍力都沒有因此而拉下,反而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貞觀二十年,平靜了五年的大唐王朝終於遇上了愚昧的挑釁者。

    遠在東方的島國,眼紅於大唐王朝蒸蒸日上的經濟,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的貪婪,私底下喬裝成海盜,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航道展開了搶劫屠戮。

    同時倭國天皇還自作聰明的派使者出使大唐,表示若能夠發展兩國邦交,倭國願意配合大唐全力圍剿海盜。

    因為杜荷的一直從中作梗,唐朝至今都沒有與倭國建立邦交,雖然倭國年年都派出使者示好,但都無果。

    倭國使者的態度激怒了好面子的李世民,他還不知道海盜是倭國搞的鬼。不過海盜的出現,無疑是正面挑釁大唐帝國的威嚴。這自己國家的威嚴,自然由自己找回,區區一個小小的島國,想幹什麼?

    李世民直接將倭國使者轟了出去,派專人調查此事,隨即動用已經成型的大唐水師,在絲綢之路的要道上巡邏。

    杜荷現在已經是軍政要員,這種小事還不至於派他出馬,但他還是暗地裏派出了踏月留香。他的直覺告訴他,此次海盜與歷史上明朝遇到的海盜相差無幾,應該是島國人的傑作。就算不是,那又怎麼樣?隻要有足以亂真的證據,一樣能夠將矛頭指向倭國。

    一句話,休養了五年,杜荷有心活動活動筋骨,倭國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根本無需什麼假證據,在踏月留香的明察暗訪之下,證實了一切是倭國所為。他們留下了一條線索給了負責調查此事的唐朝官員,讓他們能夠更快的查明這事實的真相。

    李世民得知一切竟是倭國自導自演,頓然大怒,下達了討伐倭國的命令。

    杜荷毛遂自薦,他可以不參加更大的戰事,放棄更大的功績,但討伐倭國卻不能不參加,哪怕是當一個馬前卒也好。

    李世民也知杜荷一直對倭國有著極大的成見,准了他的請求,讓他掛帥徵討倭國。

    戰前杜荷是意氣風發,走路都覺得輕飄飄的,渾身都是勁力,但抵達島國之後,一切就覺得無趣了。

    這個時候的島國已經跟時代脫軌,跟大唐相比就是沒開化的野蠻人,面對唐朝的精兵強將,島國士卒壓根不堪一擊。

    他們所謂的堅城,杜荷一凳腳都躍的上去。他們的大軍,在杜荷眼中,比民兵還民兵。

    兩軍對決就如秋風掃落葉一樣,幹凈俐落。

    唐軍從九州登錄,短短的兩天便以佔據了九州全境。杜荷隨即兵分兩路,一路走小倉攻直攻中國,另一路取府內攻打四國。

    兩路軍節節勝利,為了抵禦唐軍的攻勢,日本聚集全國之力,湊齊了五萬強兵齊聚藤原京,日本最大的都城。

    杜荷起初還覺得有點意思了,哪裏知道攻打四國的薛仁貴,直接抄水路,過界町,以一萬輕騎奇襲了藤原京,將倭國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大軍打的七零八落,直接拿下了藤原京,逼得倭國舒明天皇狼狽的往東逃竄。

    杜荷心中鬱悶若死,忽視了至關重要的一點,他領的大軍走的是陸路,而薛仁貴走的是水路,在速度上他無論如何都是比不上的。

    與薛仁貴會師,杜荷這一次兵分三路,一路取北陸越中,一路直攻甲信武藏,杜荷親自領著大軍過東海駿河追擊舒明天皇。

    唐朝大軍從最西方的九州,一直打到東北方的陸奧、蝦夷,將島國打了一個對穿,竟然無一敗績,連小小的阻礙都沒有遇上。

    舒明天皇早在關東就讓杜荷給逮住了。

    不過兩個月,唐軍就完成了對倭國的制霸,在倭國建立了扶桑都護府,將島國納入境內。

    島國雖然狹小多天災,但卻是盛產黃金、白銀以及各種礦石的大國。各礦區在當地國民的開採下,源源不斷的送入大唐,為大唐的繁榮富強,竟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大唐的富強,刺激了西方的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的哈裏發奧斯曼本就是一個野心十足的帝王,雄心壯志,對於開疆擴土的慾望不亞於唐朝的李世民。他不敢向東冒進,卻一直往南北開疆,發動了阿拉伯歷史上空前的大徵服運動。他的軍隊同時對拜占庭和波斯帝國展開了進攻。被稱作「安拉之劍」的哈立德.伊本.韋立德將軍,率領阿拉伯人迅速通過人跡罕至的敘利亞沙漠,在雅穆克河畔一舉殲滅了拜占庭五萬大軍,佔領了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哈裏發軍隊的勝利,迫使被圍困兩年的耶路撒冷請降歸順。阿拉伯人猛烈的攻擊,使得他們佔領了伊拉克,徵服了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的波斯帝國。同時也攻入了埃及,為亞歷山大的主人,整個埃及納入阿拉伯帝國的版圖。

    奧斯曼先後徵服亞洲的呼羅珊、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以及非洲的利比亞等地區,除了擁有一支戰無不勝的阿拉伯鐵騎,還徵用小亞細亞沿岸居民,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

    一連串的勝利,讓奧斯曼有了與東方的至強國大唐王朝一戰的決心……

    阿拉伯帝國的大軍,終於在貞觀二十六年,選擇了東徵,發動了史上規模最大的「聖戰」。

    這個時候,五十三歲的李世民,依舊有著氣吞天下的做雄心壯志,面對奧斯曼的來襲,他選擇了親徵。

    將國事交予太子李治處理,親自起浩浩的大唐雄獅與西方最強的帝國,來一場強強對決……

    此時為大唐盡忠三十年的房玄齡已故,杜如晦也辭去了相位,分別由李績、岑文本接替了他們的位子,而杜荷因為滅倭國之功,被封為了兵部尚書,成為了大唐帝國軍中的第一把手,也在出徵的行列之中。

    驚天動地的大決戰在西域正式拉開了序幕……

    貞觀三十六年。

    這一年杜荷已經四十多歲了,他繼承了他父親的位子,成為了尚書右僕射,一國之相。

    「杜相,陛下召見,請你火速與長樂公主與一幹世子進宮……」

    杜荷聽聞,神色劇變。

    也許是因為當年的西徵環境艱苦,李世民回朝以後,身子骨就大不如前,前些日子更是突然卧病在床,國事皆由太子處理,今日突然傳召他與長樂一幹人,心中頓時生出了不好的預感。

    來到皇宮,英姿勃發的李世民此刻以是兩頰深陷,一臉病態。

    「岳父大人……」杜荷有些哽咽,他們君臣相處多年,如今的李世民與記憶中的那個帝王相差天地,不由心中難受。長樂更是熱淚盈眶,顫聲叫著:「父皇……」不止。

    李世民安慰了長樂笑著道:「賢婿,陪朕走走……」他說的隨意,但儼然是命令的語氣。

    杜荷不知當應不當應。

    李治忙道:「太醫說讓父皇好好靜養。」

    李世民一揮手,不容反對的道:「隻是走走……朕還沒有病到連路都走不動……」

    杜荷深知李世民的脾氣,與其惹他發怒,不如順著他的心意,忙點頭答應。

    李世民帶著杜荷來到了太極宮中新建成的一座宮殿凌煙閣,二十四名臣的事跡畫像皆在凌煙閣內。

    李世民入神的瞧著一幅幅的畫像,神游天外,過了良久,方才嘆道:「二十四名臣,於今唯有無忌、懋功了……人終究勝不過這天,勝不過這歲月……」

    杜荷無法體會李世民這個年紀的心思,卻也觸及了傷心事。人確實勝不過歲月,就算在不捨,他的父親,他的母親,還是敵不過歲月,相繼病故了。

    李世民扶著扶手,上了樓梯,站在高處,眺望著九嵕山,深深的望著一處,那裏是長孫皇後的安息之所。過了好一會兒,他指著側面的一座山峰道:「你還記得那裏是誰的安息之處?」

    杜荷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點了點頭道:「那裏是阿拉伯帝國的哈裏發奧斯曼的歸宿之地吧……小婿記得清了,隻怕這一輩子都忘不了那轟轟烈烈的一戰。」

    李世民欣然點頭:「十年前的決戰……朕也忘不了,朕這一身遇到過無數敵手,但唯有這奧斯曼讓朕敬重……」

    十年前的強強對決,最終由大唐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那一戰唐朝出動了近乎五十萬大軍,阿拉伯帝國有游牧民族的特性,他們的軍隊更是高達六十五萬。

    唐朝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唐軍戰將成群,上至皇帝,下至將校皆是擁有一技之長的能人。但是阿拉伯帝國的鐵騎在西方一樣是所向披靡,無一敗績,他們的戰將也是身經百戰的猛士,並不遜於唐朝。

    如此勢均力敵的兩強相遇,註定了屍橫片野,腥風血雨。

    雙方在西域對持了整整大半年,雙方不時對戰,各有損傷,但這點損傷對於五十萬大軍,六十五萬大軍根本不值得一提。雙方不斷在試探,不斷在尋找彼此的弱點。

    那是決定誰是天下第一的戰爭。不論是李世民還是奧斯曼都不敢有任何的馬虎,在沒有一定把握的時候,都不敢有什麼大動作。

    奧斯曼針對唐軍運輸不易的特點,採取了穩扎穩打的消耗戰術。他認為唐軍作為農耕民族,五十萬大軍的軍糧都必須通過人力從遙遠的東方運至西域,這一路上將會耗費巨大的財力物力。一但唐軍支持不住,就是他收穫勝利之時。

    無獨有偶,李世民這裏也無巧不巧的選擇了消耗戰術,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皇帝,他一開始就瞧出了奧斯曼大軍的破綻。確實,阿拉伯帝國有著游牧民族的習性,可以免去千裏運糧之苦。可是那養六十五萬大軍的牛羊也是需要食物的,西域雖然有著無邊無際的草場,然而面對無度的吃用,終究有吃盡的時候。

    奧斯曼與李世民採用的戰術異曲同工,但毫無疑問,李世民要技高一籌。

    因為奧斯曼的眼光不如李世民看的長遠,李世民不僅看破了奧斯曼的弱點,也將西域這塊土生土長的本地居民也算了進去。

    西域的牧民最重視草場的保養,那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口糧。故而他們四處游牧,情願多跑千裏地,也不破壞一地的水土。為得就是來年,能夠回到這裏繼續生存。

    而奧斯曼大軍的牛羊隻能在奧斯曼大軍附近放牧,他們不可能遠離大軍隨著水草而走,時間一久,必然破壞地方水土。

    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那些草原上的民族,一個個都因此倒向了大唐,成為了大唐帝國的眼線。

    大唐有番薯,還有兩季水稻,以及休養了多年的物資儲蓄。五十萬大軍的消耗確實嚇人,然而並沒有拖垮大唐帝國。反之,奧斯曼大軍的牛羊因為吃盡了周邊的牧場,不得不將牛羊遠放。

    這個時候,早已歸向大唐的牧民們准確的將奧斯曼大軍的行蹤通知了唐軍,使得唐軍的奇襲隊,連連得手,重挫阿拉伯軍。

    奧斯曼意識到失策,改變戰術,積極求戰,反之唐軍在李世民的統領下不急不躁,穩坐釣魚台。

    杜荷也在此刻獻了決定勝負的一計,西方與東方在軍事方面有著本質意義上的不同。西方註重徵服,而東方註重恩威並施。徵服靠的是武力,他們根本不在乎什麼人心,隻在乎強權與實力,就好比亞歷山大。他是西方最出名的徵服者,可一但他死,偌大的帝國就四分五裂,根本不存在什麼子承父業之說。東方則不一樣,比起無度的徵伐,更加重視收服與收心。

    杜荷便是根據西方這一特點,出了反間之計,讓人前往波斯、埃及這些地方,勸說他們起兵反叛,奪回屬於自己的領土。

    接著更是派出了踏月留香,讓他們救回了被奧斯曼囚禁的波斯王。

    波斯王作為擁有四千年歷史的帝國之主,有著極大的號召力,在波斯掀起了反叛熱潮。埃及、拜占庭等等國家見波斯帝國起義成功,也高舉起了義旗。在唐朝說客的撮合下,他們相互結盟,連為一體,在大後方給了阿拉伯帝國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奧斯曼登時陷入了走投無路的絕地,他不能退,一旦退了,就算有百萬大軍,也會讓唐軍吃掉,隻能硬著頭皮死戰到底,隻要能夠戰勝唐朝,回軍收拾那些叛逆輕而易舉。

    可是面對強勁的唐軍,他又如何能夠輕易取勝,最終越拖越壞。

    唐軍的陰謀陽謀,使得奧斯曼大軍處處受制,終於讓李世民抓住了破綻,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奧斯曼在敗逃的時候,受到了唐軍的全力阻擊,六十五萬全軍潰散,他本人也讓唐軍所擒。

    耗時一年半的戰役,至此結束。

    雖然奧斯曼敗了,但在長達一年的對決中,李世民認可了奧斯曼的能力,讓他在唐朝受到了貴賓級的待遇,最後甚至葬在了九嵕山。

    也因為這一戰,唐軍打開了通往西方的門路。

    「還記得亞歷山大大帝嗎?記得在很久以前,你曾跟朕說過……在西方有這麼一個人物,他打下的領土勝過當年的大唐數倍。你再來看看,朕打下的領土,跟那亞歷山大大帝比起來誰更廣闊?」

    杜荷怔了怔,想不到李世民至今還記得這事,慚愧的道:「請岳父大人恕罪,當年小婿是信口胡說的,在西方確實有位亞歷山大大帝,他也確實是西方偉大的徵服者,但他打下的領地根本不足以與現在的大唐相提並論。」

    李世民想不到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標,竟然是杜荷胡謅的,忍不住大笑而起:「你呀你,竟敢欺君,哈哈……這麼說,現在朕無人可比了?」

    杜荷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歷史上的李世民很牛,但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明成祖這些都不會遜色於他,可如今面對大唐現在的成就,他卻敢說這麼一句話。

    這是贊李世民,還是贊他這個穿越者,天知道。

    翌日,李世民傳位與李治,一月後病逝,臨終前指明李績、杜荷為託孤重臣。

    大唐走向了新的篇章。

    杜荷也邁向了新的人生……

    作為一個穿越者,他已經無所求了。

    王侯將相集於一生,有一個最漂亮的夫人,一個最貼心的夫人,一個最聰明的夫人,還有一個願意為他放棄王位的夫人……

    從那個死鬼杜荷身上繼承來的陽痿病,也在他的努力下醫治好了。

    除了小寶兒,小百合,李雪雁、武媚娘都有了自己的孩子……

    小寶兒正式取名為杜雲軒,已經成年的他,依舊改不了一身的書卷氣息,十八歲就考取了狀元郎,成為了一個名符其實的才子。

    小百合自然叫杜雲裳,這是李世民取得名字,誰也改不了。對於這個女兒,杜荷很頭疼,她學會了杜荷的武功,又巧遇當年的公孫夜月,習得了上乘劍法,真的成為了一名女俠客。有一天,她說她想嫁人,拉著一個老實巴交的帥小伙來見杜荷。杜荷目瞪口呆之餘,得知這個帥小伙叫狄仁傑……他們成親後的事情,杜荷不甚瞭解,不過據說嫁為人妻的杜雲裳是房夫人中的房夫人。呃,為狄仁傑默哀吧,房夫人沒有武功已經夠厲害的了,杜雲裳得了杜荷、公孫夜月的真傳,那……

    最討杜荷喜歡的兒子是長樂的二子杜雲傑,杜雲傑似乎繼承了杜荷在軍事上的本事,自小對於兵法非常感興趣,長得也跟牛犢子一樣,孔武有力。為了鍛煉他,杜荷直接將他丟給了已經身為大將軍的薛仁貴,讓他好好調教。

    餘下的杜雲霞、杜雲飛、杜雲溪等人,都有各自的長處。

    兒孫自有兒孫福,杜荷是個嚴父,但從不幹涉孩子的興趣,讓他們選擇自己的路。

    事業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滿,子孫滿堂。

    如果說李世民的千古一帝,那麼在杜荷的心中,他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全書完)

    呼,結束了,鬆了一口氣。

    說實話,二代真的很慚愧。尤其是後期的更新,更是讓二代無地自容。

    這是二代的第一本書,沒有經驗,連大綱也沒有,想到什麼,寫什麼?在寫書中,這是最愚蠢的行為,沒有大綱根本無法掌握進度,無法掌握全局,以致到了後期寸步難行。

    尤其是二代這種第一次寫書就寫兩百萬字以上而且缺乏任何經驗的新人。

    有想過吸取經驗,草草結束,另開一本。但不忍心,真的不忍心,作為第一本書,真的不願意就這樣放手。

    儘管寫的慢,難寫,但二代肯定自己是用最大的努力寫的,沒有因為寫不下去而敷衍了事。

    至今結束了,感謝一直以來,支持二代的書友……

    真的不好意思……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