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大唐盜帥 作者: 盜帥二代(已完結)

 
LEMON汽水 2010-12-22 12:23:0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45 841150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4 23:15
第六十四章 古往今來,可有一人?

    李世民最後還是准許了長孫無忌的要求,准許他告老還鄉,頤養天年。

    李世民對於長孫家,對於長孫無忌,還是留情了。

    即是因為長孫皇後,又是因為長孫無忌為大唐做出的貢獻,為他李世民做出的貢獻。

    李世民已經懷疑上了長孫無忌,所以他並不希望繼續查下去。

    長孫無忌不同於長孫家的其他人,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後的親哥哥。

    幼年時,長孫無忌與長孫皇後被長孫家趕出去,是長孫無忌護著長孫皇後投奔了舅舅高士廉。高士廉並沒有虧待兩人,但兩人畢竟算是寄人籬下。

    兩人也因此相依為命,兄妹之間,關係之深,感情之重,遠非常人能夠理解。

    李世民恰好在這常人之外,他深知如果繼續不屈不撓的查下去,就算找不到長孫無忌出賣唐軍情報的證據,他以往做的劣行也會一一的給探查出來。長孫無忌在如何的了得,也做不到任何事情不留任何跡象作為唐王朝名列前茅的大功臣,李世民也實在不忍看他身敗名裂。

    如果查到一切是長孫無忌所為,那更加的麻煩。長孫順德之事,還能推卸給武元慶,長孫無忌一但定罪,那就是無可辯駁的罪魁禍首。

    李世民實在不願走到那一步,因比准許了長孫無忌的要求。

    長孫無忌是冤枉的,這點長孫無忌自己非常的清楚,但是他有口難辯。能夠證明自己清白,隻有真凶的出現。

    為此他努力過可徒勞無功。

    自古以來權力的鬥爭不死不休,是因為沒有人甘心認輸,也沒有人相信對手會讓步。而如今李世民已經對他動了疑心以往的事情漸漸的讓人發覺,尤其是為了保李承乾而使用的那些不光彩的手段。

    隻要他長孫無忌還在這個朝堂上,李世民就無法忘記他長孫無忌曾經為了舊怨,出賣唐軍的情報,為了助李承乾取得太子之位,以各種手段對付自己的另一個兒子。

    長孫無忌官高一品,地位隆重滿朝文武,無人可比。他靠的是李世民的信任,李世民的器重。可如今這份器重已經消失,這份信任也蕩然無存,他繼續留在朝堂上,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反而會給李世民添堵,讓他不再器重信任長孫家。

    長孫無忌並不是甘願認輸而是擁有一個政客的覺悟;可以爭取的時候,便傾盡全力,不擇手段。既知不可爭,則退後一步,竭盡忠勤放開一切。

    明知失敗,還要執迷不悟,甚至以犧牲自己所在集體的利益為代價,去謀求所謂的「勝利」那是蠢材行徑。長孫無忌絕不是蠢材,他一向是個高明的人。他的離去保證了長孫家在唐朝的地位。

    在極力最求將長孫家發展為大唐第一世家的長孫無忌來看,這是值得的。

    毫無疑問,長孫無忌是一位優秀的政客。

    事實也是如此李世民遷怒的隻是長孫無忌一人,對於其他的長孫家人恩寵器重依然如故。

    長孫無忌的告老,讓事情告了一段落。

    李世民沒有言明,但魏徵、大理寺的官員都是人精,那裏能不瞭解李世民的想法。

    魏徵固然執著,卻也心向大唐。長孫無忌的身份太過銘感,將他拉倒下馬,將會引起一場政治風暴。尤其會讓關隴集團為之大亂,給五姓世家一個壯大的契機。

    目前唐朝世家之所以能夠保持平衡,皆因李世民全力扶持關隴集團之故。一但關隴集團出現問題,對唐朝百害而無一例。

    長孫無忌告老還鄉,已經算是一種懲罰子。

    為了大局,魏徵也沒有一根筋的執拗到底。

    這就是政治。

    武媚娘得到了長孫無忌告老還鄉消息,心底也鬆了口氣,心中並無任何的喜悅。

    她也再賭,賭長孫無忌是一個顧全大局的聰明人。

    如果長孫無忌沒有知難而退,以玉石俱焚的手段來處理這一件事……………,後果是無法預料的。

    值得慶倖的是長孫無忌不是易於之輩,輸了就輸了,沒有為了一己之私,帶上整個家族。

    武媚娘賭贏了,成功的將長孫無忌逼出了朝堂。可她的臉上並沒有任何的笑意,有的是那一絲絲的恐懼。

    不錯,是恐懼。

    長孫無忌太難對付了,歷史上的武媚娘能夠扳倒長孫無忌,原因有二:第一、那時候的她,經歷過許多磨難,還曾一度被發配到感業寺為尼。人吃過了苦,就會成長,這些磨難,讓她的政治手腕圓滑高明。第二、有身為皇帝的李治在背後支持。

    現在的武媚娘沒有經過宮闈的歷練以治手腕,比不上歷史上的那個武則天純熟,也缺乏一個堅強的後盾。雖然杜荷不差,可畢竟不是皇帝。然而長孫無忌,始終是長孫無忌,沒有任何的變化,反而因為李世民、長孫皇後的存在,他的根底更厚。

    武媚娘想要扳倒長孫無忌,較之歷史上要難上十倍。

    這一次能夠成功,皆因長孫順德之故,為了布這個局,她藉助長孫順德的手向吐蕃透露了前方的軍情。

    武媚娘的原定計畫…並非如現在一樣,她算不到那麼完美。她是要杜荷敗,然後在通過戰敗的原因,以相同的方法,整倒長孫無忌。她是以唐軍的敗為代價,達到自己的目的。

    隻是一切都沒有如他想的那樣發展,因為裴行儉的小心,因為杜荷的謹慎,唐軍逃過了一劫。

    以完美的方式,解決了所有的問題。

    武媚娘很慶倖,但她知道她的出發點並不是這樣的,她能瞞過天下人,卻瞞不了杜荷,杜荷是局中唯一的知情人。

    以杜荷的性格,他能夠忍受險些害死數萬唐軍健兒,險些害的唐軍潰敗的人嗎?

    武媚娘不敢下這個結論,在杜荷沒有回來之前,她絲毫不覺得自己贏了。也許自己是贏了長孫無忌,可輸了自己最愛的人,那能算贏嗎?

    武媚娘很是懼怕,但神色間卻沒有任何的悔意,她並不後悔自己做的一切,即便時光重來,她還是會毫不猶豫的走這一條路。

    長安,太極殿。

    李世民將手中的奏章丟在了桌上,冷笑道:「可笑之極,竟然有人提議提高賦稅,來緩解眼下的經濟危機,想讓我大唐步入前朝的後塵?」他沒有指名道姓,給了那寫奏章的官員留了面子,但語氣卻是異常嚴厲。

    他們在商議著大唐的經濟問題,兩線作戰比預料中的奚加耗費國力。

    遼東苦寒,許多將士都生了凍瘡,需要大量的葯材,還有北方的馬匹不適應苦寒氣候,損失極大。西南情況亦是惡劣,高原氣候給運送糧草的兵卒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青藏高原又是北低南高,丘陵上下坡,數不勝數。運糧兵上坡需要用十倍之力來推,下坡又要用二十倍的力量來拉,所耗人力,超乎想像,讓大唐的儲備有些相形見拙了。

    李世民找昨日就與群臣商議這個問題,當時沒有結果,便讓諸臣回去好好想想。

    結果早朝的時候,李世民就瞧見了一封荒唐的奏章,讓他提高賦稅。

    提高賦稅,這在各個朝代都是常見的,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尤其是隋朝,更是如此。

    隋朝的國策是藏富於國,賦稅極高,尤其是楊廣一朝,更是變本加厲。百姓無以為繼,朝廷卻富得流油。

    李世民深知君舟民水的道理,吸取了隋朝這個教訓,唐朝的賦稅遠低隋朝。

    讓他提高賦稅,從百姓身上颳錢,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為今之計,隻好如原計畫,停止一路軍事行動。」李世民在心底嘀咕,他很不想下這命令,因為他知道西北的唐軍已經包圍平壤城了,離勝利,隻差一步。這煮熟的鴨子,飛了,誰願意看到。

    正當他琢磨是否決定的時候,內侍一手拂塵,一手密柬,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向李世民稟報導:「皇上,大總管傳來的西北捷報。」李世民聽到「捷報」二字,精神一震,忙伸手搶過,細細閱覽。

    捷報中記載了唐軍取勝的經過,李道宗以天降奇兵之法,派捷勝軍成功的打開了平壤城城門,唐軍一擁而入。高句麗的兵卒,擋無可擋,連連潰敗。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泉蓋蘇文,見大勢已去,意圖燒皇宮自焚。蘇定芳搶先一步攻入皇宮,生擒了泉蓋蘇文。

    「哈哈哈!」李世民仰首一陣大笑「諸位,好消息,道宗已經破了平壤城,生擒了泉蓋蘇文,北伐軍,大獲全勝。」

    李世民吐氣揚眉,前朝做不到的事情,今日的他,做到了。

    滿朝文武也喜行於色,紛紛的向李世民道喜。

    李世民樂不可支,覺得沒有一月,自己臉上的笑容是無法消失了。

    李世民這裏還沒笑滿十日,又得到了一則消息。

    杜荷以奇兵深入南詔腹地,一舉大破正在對壘的白蠻烏蠻,將白蠻烏蠻的首領一網打盡。

    李世民看著戰報,呆住了「以二十出頭之齡,年余內,滅二國,擄二王,古往今來,除他之外,可有一人?」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4 23:20
第六十五章 愛國家,但更愛他


    便如戰報所言,杜荷勝了。利用南詔白蠻與烏蠻的敵視情緒,以流言促使白蠻、烏蠻內訌,互相殘殺。

    烏蠻首領蒙難敗退時,得知了此事,怒發如狂。白蠻首領楊昆,得知蒙難未死的消息,也是又驚又怒。

    白蠻與烏蠻之間,確實有著矛盾,可兩則合在一起,才是南詔。

    楊昆不喜烏蠻,可一樣承認烏蠻是南詔國民,蒙難亦討厭白蠻,卻也認可白蠻的存在。

    烏蠻人驍勇長於狩獵,白蠻人通智懂得耕種,雙方都離不開彼此。

    故而唐軍大軍壓境,楊昆並不能領著白蠻人躲在山上,因為白蠻人不熟知山林存活之道;同樣的,蒙難亦不能領著烏蠻人上山,因為烏蠻人沒有糧食,臨時臨急的狩獵,難以維持長久,尤其是時近冬日,如果沒有白蠻儲備的糧食,烏蠻同樣熬不過去。

    想要避過此難,烏蠻、白蠻必需聯合一起,方能夠共度難關。然而因為杜荷的分化,這一切都成為了幻想。

    隻要楊昆、蒙難共存,烏蠻、白蠻就沒有復合的可能。

    就如裴行儉預料的一般,這個道理楊昆、蒙難都明白,他們能做的就是在唐軍沒有大軍壓境之前,一決生死,來一場成者王,敗者寇的戰役,確定這南詔王的歸屬。

    楊昆、蒙難想法一致,然而他們卻小覷了唐軍,小覷了杜荷手中踏月留香的力量。

    他們兩人原先是打算利用南詔多山,道路難行的特性,來拖延唐軍進兵的速度。根本想不到杜荷將計就計反而利用多山的特點穿越山嶺,避開人群,將奇兵安插在了南詔腹地。

    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踏月留香的能力,可以在無路的山嶺中,找出最容易行走的地方。同時唐軍那優良的軍事素質,能夠克服一切難題。最終,杜荷成功了,將奇兵送到了南詔腹地。

    唐軍奇兵在楊昆、蒙難即將分出勝負之前果斷的加入了戰場。

    奇兵人數不多,可他們面對的是已經激戰多個時辰,彼此都傷亡過半的敵人,自然是大佔便宜。

    這一仗,唐軍奠定了勝局,奇兵與外圍的大部隊,前後掃蕩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將南詔國的領土一一攻克,讓南詔國徹底的成為歷史。

    看著杜荷的戰報,李世民亦不得不感慨一句「以二十出頭之齡年余內,滅二國,擄二王,古往今來,除他之外,可有一人?」

    遼東與南方的大捷讓唐朝舉國歡騰,讓無時無刻不關註大唐動向的周邊各族為之譁然。

    唐朝再一次以絕對的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強大,隋朝楊廣窮極一生也未能拿下的高句麗倒在了唐軍的面前,西南的霸主吐蕃也無法抵禦唐朝分毫就連佔據絕對地利的南詔,在唐軍面前也是不堪一擊。

    一個一個實力強豪都倒在了唐軍的面前,面對這種力量,周邊異族不約而同的做出了一個決定;今年朝貢的禮品翻倍……不惜一切代價,親和大唐王朝。

    高麗句、吐蕃、南詔三塊領土,正式歸入唐朝,李世民經過商議,分高句麗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安東大都護府以統之,任命驍衛大將軍蘇定方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兩萬鎮守其地。

    吐蕃也被李世民改名為西藏,在邏些城設西藏大都護府,以原青海都護張亮,領兵鎮守其地。南詔亦改名為雲南,在洱海建大理城,設大理都護府,並以劉伯英為都護。

    西藏、雲南這兩名字自然是出自杜荷的建議,作為中國的領地,這兩個地方在也沒有比這更加合適的名字子。

    將西藏、雲南的事務托計給張亮、劉伯英,杜荷放心的領著軍隊押解著俘虜,凱旋歸師。

    在離去前夕,杜荷特地趕往了平都山口,見了已經成為他女人的瑤池。

    雖然他知道瑤池即將成為象雄國的女王,他還是忍不住邀請她跟自己回長安。

    瑤池微笑著搖頭,沒有在此事上多說。

    杜荷心中失望,卻也無可奈何。彼此都是成年人,杜荷能夠理解瑤池這麼做的意義,就如他的家在長安,無論發生什麼天大的事情,他都不能拋棄自己的家一樣。

    杜荷陪了瑤池三天,在那依依不捨的美眸的送別下,離開了象雄國。

    瑤池送別杜荷,輕輕一笑,策馬返回了瓊隆銀城。

    象雄王已經得知吐蕃滅亡,杜荷離去的消息,心中也鬆了口氣;他是知道杜荷與瑤池之間有著不一樣的關係的。他已經決定將象雄王的重擔交給瑤池,自然不希望杜荷與瑤池之間發生什麼事情。當然如果杜荷能夠入贅象雄,他會舉著雙手雙腳支持,但顯然這不可能。

    「寶貝女兒,爹年事高了,也不想為國事操心,讓國師選個良辰,便讓你即位吧,以後象雄就交給你了。」象雄王毫不擔心瑤池能否擔任此重擔,經過吐蕃入侵,瑤池臨危受命之舉,她已經成為了護國英雌,在整個象雄威望極高,已經不輸於他這個國王了。

    瑤池嘻嘻一笑道:「父王,您還是收回這個成命吧,這重擔女兒可幹不來,女兒嚮往的是長安,並不是這裏。但如果父王一定要女兒應許,女兒也不敢忤逆父命。女兒會認認真真的當好這個國王,直到父王百年之後,便卸去重擔。象雄是我的國家,我愛我的國家,但我更愛他……」

    瑤池輕描淡寫的說著,已經將自己的未來都規劃好了。

    象雄王微微一驚愕,張了張口,說不出話來。他都不知道該氣,還是該喜。氣她沒有一點擔當,將國家視如兒戲;又喜她孝心一片,願意為了他,放開一切,隻為一個孝字。

    象雄王未必開明,但卻是一個好父親,知道小小的象雄已經困不住她,長嘆了一聲道:「既然象雄留不住你,那就隨你吧!」

    瑤池大喜,笑道:「多謝父王成全。」她想著心中那人,卻也沒有立刻動身。

    象雄王年事已高,象雄又重建在即,在未來之主沒有定下之前,還需要一個人鎮著。

    從吐蕃到長安需要兩個月的路程,但因押解著吐蕃南詔近乎十萬的俘虜,速度大為減緩,一路上又受到地方官員的祝賀喜迎,又耽誤了行程。

    走了三個半月方才北出芋午關,進入關中地界。

    時正二月天,大雪漫天,關中上下,銀裝素裹,一片茫茫。

    杜荷此次立下的是不世之功,早有官員在關中等候。

    因為有著重大的迎接儀式,還需要杜荷這裏的配合。

    來人是禮部侍郎孔志約,杜荷身兼尚書省的職位,與六部的人都有過交往。他為人不驕不躁,不易得罪人,也沒有哪個白痴會無故的得罪他這位宰相之子,鼻朝紅人,跟六部的人相處的很不錯。

    孔志約心知杜荷立此曠世大功,朝中地位更是穩固,更是熱情,笑著恭喜,讓他們迂迴往東門。

    杜荷有些不解,他們由南而來,最快的捷徑即是通過南門入城,

    這要迎接凱旋之師,南門東門不都一樣?

    孔志約解釋道:「江夏郡王亦破高句麗,同在歸師路上。陛下決定親出長安五十裏,同時迎接兩路凱旋大軍。」

    李道宗破高句麗在杜荷破南詔之前,但高麗句府邸與長安的路程比杜荷從吐蕃回長安的更遠。因為東北氣候惡劣,唐軍半數戰馬死於氣候,大大拖慢了行軍速度。

    兩軍回師抵達長安的時間,前後不超過十五日。李世民覺得與其北門迎了北徵軍後,又立刻准備迎接南徵軍,不如將兩支大軍齊聚東門,一並迎接。

    杜荷聽了恍然,心中又有激動,古代十裏相送,十裏相迎,已經算是至高的迎送之禮。如今李世民破例,親自出城五十裏迎接,這是何等的榮耀。

    杜荷將皇帝出城迎接凱旋大軍的消息傳達給了將士們,深感榮幸和激動萬分的將士們渾然忘卻了行軍的疲勞,在大雪中高呼而起。

    南徵軍、北徵軍在長安以東六十裏外會合。

    杜荷也見到了自己的岳丈,李道宗定高句麗,也是稀世之功,喜由心生,女婿又如此給力,更是喜上之喜,拉著杜荷親切的說了一鼻。

    翌日,終唐一朝規模最浩大的凱旋儀式在關中大地上展開。

    天空並不作美,依舊大雪紛飛。

    可這般天氣卻無法阻擋唐軍心中的火熱,更無法阻擋李世民迎接凱旋大軍的心意。

    雪地裏,皇帝儀仗那漫野的旌旗、清晰可見,歡快的迎賓曲樂也不斷入耳。

    杜荷、李道宗不約而同的加快了行軍。

    彼此接近,杜荷已經看到了李世民的行轅,還在附近瞧見了父親杜如晦、還有叔父房玄齡以及魏徵這一類的大臣。隻是他沒有在大臣群中瞧見長孫無忌,這種大事,不見老對頭長孫無忌,杜荷心中不免覺得古怪;他瞭解長孫無忌,長孫無忌絕對不喜他取得如此大功,但隻要事實已經存在,他會是第一個站出來恭喜的,這也是長孫無忌的厲害之處,笑裏藏刀,讓人絲毫察覺不到他的殺意。

    杜荷現在還不知長安發生的事情,並不瞭解長孫無忌已經失敗出局了。

    長安杜府。

    武媚娘已經知道杜荷就在城外,整個人第一次亂了,不知所措,恐喜交加。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4 23:25
第六十六章 凱旋、獻俘、封賞

    杜荷凱旋的消息早已將傳到了杜府。聽聞主人立下了如此功績,上到女主,下至丫鬟家丁,無不歡欣鼓舞,雀躍一堂,張燈結綵的喜迎家主。

    長樂、李雪雁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打算趕往長安東門外去迎接自己的愛郎。

    杜荷這一次出徵,前後加起來一年有餘。

    作為感情深厚的夫婦,這一年時間,無疑是漫長的。

    獨守空閨的長樂、李雪雁,今日一早便起床打扮了,花了多個時辰,才心滿意足。

    見時候不早,一行人也准備動身了。

    長樂一手牽著小寶兒,另一手拉著小百合,左右望了望,沒瞧見武媚娘,忙道:「媚娘還沒來,你們今早有誰見過她了?」她記起今天一個早上都沒見過武媚娘了。

    李雪雁也道:「我也沒見著她,我去催催。」她性子急,邁步就走。

    她快,但有個小傢伙更快。

    小百合今年已經三歲了,正是最活潑的年紀。更何況她天性好動,讓長樂牽著,百般無聊,早就想找點事做做。一聽有著這個機會,忙掙脫了長樂的手,邁步就跑。

    長樂大急,叫道:「慢點,別摔著了……」

    小百合咯咯的笑應道:「知道了,娘親就愛瞎操心。」她口說知道,可速度卻沒有慢下來,一跳一跳的三步變作一多的消失在院子裏了。

    小百合稱她一句集萬千寵愛與一身絲毫不為過,她是家中獨女,又討李世民的歡喜,將她當做心頭肉,性子也如野孩子一樣,直來直往的,沒有一點顧及。除了對長樂有些忌憚,其他誰也不怕。

    來到武媚娘的院裏,直接叫喊起來:「三娘,三娘。」見沒人應會,徑直推開了房門闖了進去。

    「碰!」的一聲。

    在屋內的武媚娘受了一驚,手一晃,手中的茶杯掉在了地上,整個人也回過神來。見小百合呆呆的站在屋外,心頭不由得一慌,強顏一笑道:「怎麼了,小丫頭?」

    小百合古靈精怪,最先見到武媚娘神色古怪,不敢上前,如今又見她恢復常態,笑嘻嘻的走了上去,親昵的道:「三娘,爹爹快到了,娘親讓你一起去呢。」

    武媚娘這才想起正事,慌慌忙忙的從位子上站起。

    武媚娘天性穩重,幼年經歷悽楚,養成了年少老成的性子,有著泰山崩塌於前,而面不改色的風格。哪怕遇到性命攸關的大事,依然能夠冷靜以對。可如今她卻患得患失,心中甚至產生了逃避,不敢與杜荷見面的念頭。

    藏起來儘管會受到無盡的相思之苦,可總還有絲絲的希望,但如果見了面,事情敗露,什麼希望也沒有了。

    女人一但陷入情感的漩渦,哪怕她是武媚娘,歷史上的鐵血女王,也如孩子一樣患得患失,不知所措,就算擁有翻雲覆雨的才智,也發揮不出來一丁半點。

    見小百合在一旁候著,她心中甚亂,也找不出藉口推搪,草草的做了些許休整,與長樂、李雪雁匯合了。

    「臣李道宗、杜荷見過陛下……」

    已經來到李世民的行轅之前,杜荷、李道宗以及身後的兵將,一並下馬,抱拳淺拜:他們都穿著皚甲,軍中早有規定,身著皚甲的將士遇到皇帝,隻需淺拜,無需行大禮的。

    在這個時候,君臣之間就如一個公司的老闆與員工,對於禮節隻是彎腰作揖,並不是奴才與主子,根本沒有必要下跪的,便是平民百姓也無需跪拜。其實縱觀整個漢人王朝,所謂的叩拜,也並非是那種作踐自身的禮節。真正的跪拜之禮,實因清朝為了奴役漢人的一種恥辱制度,三跪九叩。滿人入主中國後,惟恐漢人不尊自己,於是進行禮制改革,規定大臣除自稱奴才外,還得行三跪九叩禮。口中說什麼滿漢平等,實際上還是將漢人當做奴才對待。

    李世民大笑著,冒雪走出行轅,親自扶起二人,道:「兩位愛卿甲胄在身,無需多禮。」他環顧四野,兩路大軍二十數萬兵馬如螞蟻一般,整齊列隊,高聲道:「我大唐的勇士們南徵北伐,你們戰無不勝,以自己手中的戰刀,為我大唐開疆眸土,朕代表大唐萬千子民,感謝你們為大唐做的貢獻勇士們,回家了。」

    不論李世民這番話是不是收買人心的刻意之舉,但歷經生死的軍隊,聽到這認可他們的話,都生出了異樣的感覺,齊聲高呼:「大唐萬勝……………」

    呼喝聲如九霄驚雷,直達天際。

    在李世民、文武百官的引領下,凱旋之師井然有序的往長安行去。

    在長安榮譽感極強的百姓,早已排成了長龍,最寬廣的朱雀大街幾乎以鮮花鋪地,表現了極高的熱情,讓一個個的兵卒都能自傲的挺起胸膛享受著自己創造出來的榮譽。

    杜荷在城門處瞧見了長樂、李雪雁一行人。

    對於迎接的百姓,李世民早已安排禮部的人安排好了,將城門外空出一個廣闊的禁區,專門安排那些出徵將士家屬的。長樂地位崇高,自然受到了最特殊的照顧,與李雪雁、武媚娘以及兩個小傢伙在最前排,根本無需尋找,一眼就瞧見了。

    杜荷向她們招了招手,三女皆笑著回應。

    小百合卻一把拉著小寶兒直接越眾而出,往杜荷這裏跑來,完全不顧及杜荷一行大隊人馬。

    杜荷哭笑不得,這小丫頭還是這麼無法無天,不過那種血溶於水的感覺還是讓他忍不住躍下馬來,伸手將兩個小傢伙抱在了手上,笑道:「好重,長大了不少,在過幾年,爹爹就抱不動了。」說著,在兩個小傢伙的臉上各親了一個。

    小百合大大的雙眼,骨溜溜的直轉,笑嘻嘻的道:「爹爹我想你拉,爹爹好威風,爹爹,我要跟你一起上馬兒,好不好?」說著,將那祈望的目光,可憐兮兮的看著自己的父親。她小孩心性,覺得自己父親這般了得,如此受人愛戴崇拜,也想沾沾光。

    小寶兒要穩重的多,但畢竟是小孩,沒有說徑,但眼中也躍躍欲試,同是一個意思。

    「好!」分別一年多,杜荷對於已經大了許多的骨肉,愛憐之餘,又有些愧意,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好父親,對於這個要求,想也沒想便答應了。抱著兩個小傢伙,上了雪無影,帶著他們接受凱旋的喜悅。

    兩個小傢伙在杜荷懷裏,將腦袋抬的高高的,似乎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的杜荷的孩子。

    要說迎接是一出重頭戲,那獻俘就是令一出重頭戲了。

    獻俘禮是宣揚國威的一件大事,縱觀大唐立國起,舉辦的獻俘儀式,已經好幾初了,但到今日盛大的獻俘儀式也隻有一次,那便是貞觀四年,李蜻破東突厥責擒領利可汗,餘下的都不顯得隆重。

    可這一次儀式的盛大,由蓋當年。皆因杜荷年紀輕輕,滅二國,擄二王的事跡太過驚人,也因李道宗幹了前朝沒有做到的事情。另外,今時不同往日,貞觀四年,獻俘是做給百姓看的。而現在,因為杜荷的出現,唐王朝總體的遠見都有了極大的變化,不再拘於一地,而是走向世界,成為世界所有國家的領頭羊,此次的獻俘更大的目的就是向世界宣揚唐軍的神威。

    所謂的獻俘,也不是將所有俘虜一並送來,而是在十數萬的俘虜中選擇其中有身份地位的,將他們組成一個千人隊緩緩的押解入京。

    在最前面的自然就是高句麗的泉蓋蘇文、吐蕃國王松贊幹布、南詔鳥蠻王蒙難、白蠻王楊昆這些地位最高的人。

    在唐軍將士的押解下,一幹人都跪倒在李世民的面前,接受勝利者的審判羞辱。

    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這種事情是極度恥辱。哪怕是死,也不願意接受的東西。但是作為失敗者,他們根本沒有的選擇。

    為了防止他們搗亂,杜荷他們事先已經做過特殊的處理了。

    死,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並不可怕,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卻無人不怕。

    泉蓋蘇文、楊昆在酷刑中低頭,松贊幹布、蒙難倒是硬漢子,死活不願意跪在李世民面前,接受這番羞辱。

    杜荷也有自己的手段,人都有弱點,松贊幹布、蒙難自然不例外。

    他們兩個有一個共同點,愛護士卒。若他們不低頭,杜荷就以擒來的六萬吐蕃兵與三萬南詔兵的性命作為要挾。

    松贊幹布、蒙難能夠得到將士的愛戴,絕不是那種為了一己失利,而棄追隨自己兵卒不顧的小人。

    面對如此要挾,兩人也不得不妥協,跪伏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放聲大笑,文武百官也一並慶賀。

    杜荷在李世民身旁看著,心中也有些不忍,松贊幹布、蒙難也算是一代英傑,受如此辱並非他所願。但他改不了事實,更何況這一切他們都是自找的。

    在選擇於大唐為敵的那一刻,他們的這種下場已經註定了,誰也改變不了。

    凱旋、獻俘之後,自然是萬眾期待的論功行賞。

    毫無疑問,論首功杜荷、李道宗分別左右兩路大軍的主帥,首功決跑不了。

    但比之李道宗的破高句麗,杜荷南徵的情況更加的惡劣,滅二國,擄二王的成績也毫無疑問的在李道宗之上。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4 23:29
第六十七章 最年前的國公爺

    果然,在冊封的時候,杜荷更在李道宗之前。因為李世民對於徵伐高句麗非常的重視,李道宗幾乎帶去了唐朝大半數能徵善戰之將,還有驍勇過人的兵卒。當然,跟隨杜荷出徵的幾位將軍也都不差,各有所長。可與隨李道宗出徵的蘇定方、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薛萬鈞、薛萬徹、李大亮、郭孝恪這些戰將相比起來,還是要遜色一籌的。

    另外高句麗遠遠比不上吐蕃強大,當年楊廣三徵高句麗,出動大軍,共計三百五十餘萬。三戰有敗有退,沒有滅了高句麗,最終還是令高句麗元氣大傷。雖說經過數十年的休養生息,實力有所增強,但終究有限。就如唐朝一樣,因隋末動亂,天下人口銳減七成,數千萬百姓死於戰禍,武德年間,人口不過兩百戶,因為戰亂的關係,其中還以老弱病殘居多。

    儘管貞觀之治是歷史上的奇跡之一,發展最後還是無法與隋朝鼎盛的時候相比。

    後世許多人都以此來表示貞觀之治,遠遠比不上隋朝盛世,這顯然是對唐朝極度的不公。

    雙方的根本就不在一條線上。

    因為五胡十六國時期發生的動亂,天下黑戶極多,楊堅即位之後,查清黑戶,讓隋朝人口恐怖性暴漲。古代人力無價,有了人力,發展自然神速。唐朝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他的根本低於隋朝好幾倍。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經濟人口還能超越隋朝,那就是逆天了。

    更簡單的說一個富豪有一億資產努力一年,翻了十倍,資產十億。另一個富豪隻有一千萬的資產,他努力一年,將資產翻了二十倍,資產兩億。雖然他們還是有著經濟上的差距,但能說他不如前者嗎?

    高句麗實力有限,但吐蕃卻不一樣,他們是西南方的霸主是銳氣正盛的強國,擁有不可低估的力量。

    杜荷領兵存在的敵人與條件環境,都要更加的惡劣。現在他勝的如此漂亮,功績自然要蓋過李道宗。

    戰功薄上無大小,儘管李道宗是杜荷的岳父、長輩,杜荷還是排在了他的前頭,第一個接受李世民的冊封。

    「檢校右威衛大將軍杜荷懷克敵之心,陷陣摧堅,計不反顧,廖鬥屢合,醜類敗奔滅二國,擄二王,功高至偉,特授右威衛大將軍之職,加封榮國公……」

    杜荷授以國公的爵位,即讓群臣譁然又在情理之中。

    以杜荷的功績任國公,那是沒有半點的水分。但是他隻有二十三歲,二十三歲官居一品國公爺,古往今來未有一人。

    杜家一門兩國公,登時成為了赤手可熱的名門望族。

    其他人也各有封賞,不過李道宗身為皇親,已經高居王位,又兼刑部尚書,封無可封了,隻是受到了嘉獎。

    在皇宮,李世民設宴為凱旋之師接風,隻要是有些身份的將領都在邀請之列,諸多文武大臣也授命作陪。

    杜荷瞧著最上首的房玄齡,心中疑問更甚。那裏原來是長孫無忌的位子,可現在?

    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橡。

    如果是常人,杜荷還不至於如此在意,可對方是長孫無忌,一個政治立場與他完全背道而馳的人物。政治立場對立,也就意味著會是水火難容的勁敵。一般的勁敵,杜荷可以不去在意,但長孫無忌這樣的勁敵,若不時常留意他的動向,什麼時候被他賣了都不知道。

    也就如一句俗語,瞭解自己的人,永遠是自己的敵人。

    故而杜荷回到長安,會不由自主的留意起長孫無忌的動向,結果對方就像消失了一樣,沒有任何活動跡象。

    他也不好多問,隻是將事情壓在心底,不斷的應付四面的敬酒。

    宴會結束,杜荷與杜如晦一起,並騎而行。

    說是並騎,但還是要落後一個馬頭,這是古人對於長輩的敬重,

    杜荷早已經習慣了。

    「父親,為何沒見到長孫大人?」杜荷與杜如晦穿過鬧區,來到安靜處,問出了一直憋在心中的問題。

    杜如晦也不知所以,長孫無忌是否出賣唐軍情報並沒有真的證據,也沒有問罪。大理寺與尚書省又不屬於一個機構,知情的也隻有魏徵、大理寺的幾位官員,便是身為宰相的他,也不瞭解詳情。另外杜如晦老謀深算,知道不該問的不問,隻是與好友房玄齡針對此事聊了幾句,並沒有因為一時的好奇而深入調查回道:「就在多月前,長孫大人已經告老,辭去一切職位,在家休養。

 杜荷讓消息吃了一驚,忙道:「陛下同意了?」他瞭解長孫無忌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他的這位大舅子很早的時候就與李世民互為知己,長孫無忌更是以父兄的身份將長孫皇後許給了李世民,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緣。李唐打江山時,長孫無忌第一個成為李世民的心腹幕僚,一路來忠心耿耿,便是後來與李建成交惡。李世民兵權被奪,房玄齡、杜如晦等被逐出京城,形勢萬分危急的時候。長孫無忌依舊站在李世民一旁,設計讓房玄齡、杜如晦以道士的身份混入京城,一起策劃了反敗為勝的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對於敵人冷酷無情,哪怕敵人是他的兄弟,有著鐵血帝王的手段,但對於一直追隨他左右的心腹,卻非常的念舊。許多國之功臣,因為功成名就,性子大變,常常做出出閣的事情。

    李世民對於這種情況,隻要不是太過,通常都是以勸說為主,並不忍心罰之。

    長孫無忌並不老,如果不是做了什麼實在讓李世民傷心的事,李世民不會受理長孫無忌的告老的。

    杜如晦道:「同意了,這一次陛下的態度決絕,長孫大人怕是很難翻身了,可惜,如此人才,若能將心思多用於政務上,將是我大唐之福……」杜荷見杜如晦說的慎重,心底卻不屑一顧的撇了撇嘴,杜如晦才不是房玄齡。

    房玄齡是那種老好人,是真正的宰相肚,沒有脾氣。

    杜如晦表面上是老好人,背地裏卻陰著呢。若不是有他在背後幫著自己,自己好幾次都會因為政治鬥爭的經驗不足而吃大虧。他與房玄齡一個善謀,一個善斷,都是用於軍事上的,他們雖是書生,卻不同於魏徵,長於政務,是屬於那種擅於軍事的文人,官居宰輔,處事上有著極強的侵略性,很對李世民開疆擴土的胃口。與長孫無忌的保守,有著實質性的差別。長孫無忌倒了,對他們來說好處是極大的。

    杜如晦說起來是一臉的可惜,但心底是不是高興,誰知道呢。

    在相府杜荷拜見了母親,一家人聚在一處,吃了團圓飯,與長樂、李雪雁、武媚娘等人一起返回了杜府。

    來到了杜府前,杜荷仰首看著已經不是杜府的杜府,略微一呆。

    「杜府」二字的匾額已經更換了,變成了「榮國公府」。

    大氣輝煌的「榮國公府」匾額邊角有著一款小小的落款,還有一塊印璽。

    落款「貞觀李世民」印璽則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長樂上前一步笑道:「這是父皇送來的……」杜荷心中也隱隱有些感動,微微一笑道:「走吧。」說著,當先踏進了這榮國公府。

    當天夜裏,杜荷邁進了長樂的閨房,左右看了眼,道:「兩個小傢伙呢?」長樂臉上微微泛紅,低聲道:「已經讓丫鬟帶走了……」

    杜荷別有深意的呵呵一笑,也明白的個中原由。

    長樂聽了笑聲,頭更加低了,她臉皮雖薄,可獨守空閨了一年余,哪能不寂寞,表面上是沒有表示,但暗自裏還是做了吩咐。此刻讓丈夫察覺,一顆心,幾乎都要跳出嗓子。

    杜荷有些慚愧,比之愛妻的獨守空閨,他在外面卻與瑤池有了交往,想著是不是應該坦白的交待此事。

    長樂已經卸去了一身是裝飾,怯怯的裝進了被彝。

    杜荷不再多想,長樂臉嫩,他若不主動,這一晚上的良辰美景,可就要白白浪費了,探手抓上她有若刀削的香肩,湊前貼上她嫩滑的臉蛋,嗅著她的發香體香,柔聲道:「想你了。」

    長樂給他親熱的廝磨弄得交體發軟,低聲道:「我也是。」杜荷毫無隔阻地感覺到她背肌的彈性,滿懷芳香,雙目則飽餐她古典美姿的輪廓,涌起銷魂蝕骨的滋味,一雙手也不規則的上下游動。

    長樂張開了小嘴,急促地呼吸著,秀眸半閉,那種不堪情挑的交姿美態,要多麼動人就有多麼動人。

    便在杜荷打算除去長樂早已凌亂的外衣時,手突然停了下來。緊接著咚咚咚的敲門聲傳來,小百合那清脆的聲音響起:「爹爹,爹爹,我進來了」說著不等杜荷、長樂應聲,已經推門而入。

    杜荷正當「躍馬挺槍,大殺四方」突然來了這麼一出,心中鬱悶,不由自主的加重了聲音:「小丫頭,這麼晚了不好好睡覺,亂跑什麼?」

 小百合受了斥責,大大的眼睛一下子溢滿了淚珠,難過道:「我想爹爹,想跟爹爹一起睡……」那可憐兮兮的模樣,讓杜荷好一陣心疼,他本對子女有著愧疚之意,這下什麼火也沒有了,忙道:「好了,快把們關上,過來,別凍著了。」小百合嘻嘻一笑,什麼淚珠都沒有了,直接跳上了鳳牙床!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4 23:32
第六十七章 最年前的國公爺

    果然,在冊封的時候,杜荷更在李道宗之前。因為李世民對於徵伐高句麗非常的重視,李道宗幾乎帶去了唐朝大半數能徵善戰之將,還有驍勇過人的兵卒。當然,跟隨杜荷出徵的幾位將軍也都不差,各有所長。可與隨李道宗出徵的蘇定方、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薛萬鈞、薛萬徹、李大亮、郭孝恪這些戰將相比起來,還是要遜色一籌的。

    另外高句麗遠遠比不上吐蕃強大,當年楊廣三徵高句麗,出動大軍,共計三百五十餘萬。三戰有敗有退,沒有滅了高句麗,最終還是令高句麗元氣大傷。雖說經過數十年的休養生息,實力有所增強,但終究有限。就如唐朝一樣,因隋末動亂,天下人口銳減七成,數千萬百姓死於戰禍,武德年間,人口不過兩百戶,因為戰亂的關係,其中還以老弱病殘居多。

    儘管貞觀之治是歷史上的奇跡之一,發展最後還是無法與隋朝鼎盛的時候相比。

    後世許多人都以此來表示貞觀之治,遠遠比不上隋朝盛世,這顯然是對唐朝極度的不公。

    雙方的根本就不在一條線上。

    因為五胡十六國時期發生的動亂,天下黑戶極多,楊堅即位之後,查清黑戶,讓隋朝人口恐怖性暴漲。古代人力無價,有了人力,發展自然神速。唐朝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他的根本低於隋朝好幾倍。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經濟人口還能超越隋朝,那就是逆天了。

    更簡單的說一個富豪有一億資產努力一年,翻了十倍,資產十億。另一個富豪隻有一千萬的資產,他努力一年,將資產翻了二十倍,資產兩億。雖然他們還是有著經濟上的差距,但能說他不如前者嗎?

    高句麗實力有限,但吐蕃卻不一樣,他們是西南方的霸主是銳氣正盛的強國,擁有不可低估的力量。

    杜荷領兵存在的敵人與條件環境,都要更加的惡劣。現在他勝的如此漂亮,功績自然要蓋過李道宗。

    戰功薄上無大小,儘管李道宗是杜荷的岳父、長輩,杜荷還是排在了他的前頭,第一個接受李世民的冊封。

    「檢校右威衛大將軍杜荷懷克敵之心,陷陣摧堅,計不反顧,廖鬥屢合,醜類敗奔滅二國,擄二王,功高至偉,特授右威衛大將軍之職,加封榮國公……」

    杜荷授以國公的爵位,即讓群臣譁然又在情理之中。

    以杜荷的功績任國公,那是沒有半點的水分。但是他隻有二十三歲,二十三歲官居一品國公爺,古往今來未有一人。

    杜家一門兩國公,登時成為了赤手可熱的名門望族。

    其他人也各有封賞,不過李道宗身為皇親,已經高居王位,又兼刑部尚書,封無可封了,隻是受到了嘉獎。

    在皇宮,李世民設宴為凱旋之師接風,隻要是有些身份的將領都在邀請之列,諸多文武大臣也授命作陪。

    杜荷瞧著最上首的房玄齡,心中疑問更甚。那裏原來是長孫無忌的位子,可現在?

    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橡。

    如果是常人,杜荷還不至於如此在意,可對方是長孫無忌,一個政治立場與他完全背道而馳的人物。政治立場對立,也就意味著會是水火難容的勁敵。一般的勁敵,杜荷可以不去在意,但長孫無忌這樣的勁敵,若不時常留意他的動向,什麼時候被他賣了都不知道。

    也就如一句俗語,瞭解自己的人,永遠是自己的敵人。

    故而杜荷回到長安,會不由自主的留意起長孫無忌的動向,結果對方就像消失了一樣,沒有任何活動跡象。

    他也不好多問,隻是將事情壓在心底,不斷的應付四面的敬酒。

    宴會結束,杜荷與杜如晦一起,並騎而行。

    說是並騎,但還是要落後一個馬頭,這是古人對於長輩的敬重,

    杜荷早已經習慣了。

    「父親,為何沒見到長孫大人?」杜荷與杜如晦穿過鬧區,來到安靜處,問出了一直憋在心中的問題。

    杜如晦也不知所以,長孫無忌是否出賣唐軍情報並沒有真的證據,也沒有問罪。大理寺與尚書省又不屬於一個機構,知情的也隻有魏徵、大理寺的幾位官員,便是身為宰相的他,也不瞭解詳情。另外杜如晦老謀深算,知道不該問的不問,隻是與好友房玄齡針對此事聊了幾句,並沒有因為一時的好奇而深入調查回道:「就在多月前,長孫大人已經告老,辭去一切職位,在家休養。

 杜荷讓消息吃了一驚,忙道:「陛下同意了?」他瞭解長孫無忌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他的這位大舅子很早的時候就與李世民互為知己,長孫無忌更是以父兄的身份將長孫皇後許給了李世民,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緣。李唐打江山時,長孫無忌第一個成為李世民的心腹幕僚,一路來忠心耿耿,便是後來與李建成交惡。李世民兵權被奪,房玄齡、杜如晦等被逐出京城,形勢萬分危急的時候。長孫無忌依舊站在李世民一旁,設計讓房玄齡、杜如晦以道士的身份混入京城,一起策劃了反敗為勝的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對於敵人冷酷無情,哪怕敵人是他的兄弟,有著鐵血帝王的手段,但對於一直追隨他左右的心腹,卻非常的念舊。許多國之功臣,因為功成名就,性子大變,常常做出出閣的事情。

    李世民對於這種情況,隻要不是太過,通常都是以勸說為主,並不忍心罰之。

    長孫無忌並不老,如果不是做了什麼實在讓李世民傷心的事,李世民不會受理長孫無忌的告老的。

    杜如晦道:「同意了,這一次陛下的態度決絕,長孫大人怕是很難翻身了,可惜,如此人才,若能將心思多用於政務上,將是我大唐之福……」杜荷見杜如晦說的慎重,心底卻不屑一顧的撇了撇嘴,杜如晦才不是房玄齡。

    房玄齡是那種老好人,是真正的宰相肚,沒有脾氣。

    杜如晦表面上是老好人,背地裏卻陰著呢。若不是有他在背後幫著自己,自己好幾次都會因為政治鬥爭的經驗不足而吃大虧。他與房玄齡一個善謀,一個善斷,都是用於軍事上的,他們雖是書生,卻不同於魏徵,長於政務,是屬於那種擅於軍事的文人,官居宰輔,處事上有著極強的侵略性,很對李世民開疆擴土的胃口。與長孫無忌的保守,有著實質性的差別。長孫無忌倒了,對他們來說好處是極大的。

    杜如晦說起來是一臉的可惜,但心底是不是高興,誰知道呢。

    在相府杜荷拜見了母親,一家人聚在一處,吃了團圓飯,與長樂、李雪雁、武媚娘等人一起返回了杜府。

    來到了杜府前,杜荷仰首看著已經不是杜府的杜府,略微一呆。

    「杜府」二字的匾額已經更換了,變成了「榮國公府」。

    大氣輝煌的「榮國公府」匾額邊角有著一款小小的落款,還有一塊印璽。

    落款「貞觀李世民」印璽則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長樂上前一步笑道:「這是父皇送來的……」杜荷心中也隱隱有些感動,微微一笑道:「走吧。」說著,當先踏進了這榮國公府。

    當天夜裏,杜荷邁進了長樂的閨房,左右看了眼,道:「兩個小傢伙呢?」長樂臉上微微泛紅,低聲道:「已經讓丫鬟帶走了……」

    杜荷別有深意的呵呵一笑,也明白的個中原由。

    長樂聽了笑聲,頭更加低了,她臉皮雖薄,可獨守空閨了一年余,哪能不寂寞,表面上是沒有表示,但暗自裏還是做了吩咐。此刻讓丈夫察覺,一顆心,幾乎都要跳出嗓子。

    杜荷有些慚愧,比之愛妻的獨守空閨,他在外面卻與瑤池有了交往,想著是不是應該坦白的交待此事。

    長樂已經卸去了一身是裝飾,怯怯的裝進了被彝。

    杜荷不再多想,長樂臉嫩,他若不主動,這一晚上的良辰美景,可就要白白浪費了,探手抓上她有若刀削的香肩,湊前貼上她嫩滑的臉蛋,嗅著她的發香體香,柔聲道:「想你了。」

    長樂給他親熱的廝磨弄得交體發軟,低聲道:「我也是。」杜荷毫無隔阻地感覺到她背肌的彈性,滿懷芳香,雙目則飽餐她古典美姿的輪廓,涌起銷魂蝕骨的滋味,一雙手也不規則的上下游動。

    長樂張開了小嘴,急促地呼吸著,秀眸半閉,那種不堪情挑的交姿美態,要多麼動人就有多麼動人。

    便在杜荷打算除去長樂早已凌亂的外衣時,手突然停了下來。緊接著咚咚咚的敲門聲傳來,小百合那清脆的聲音響起:「爹爹,爹爹,我進來了」說著不等杜荷、長樂應聲,已經推門而入。

    杜荷正當「躍馬挺槍,大殺四方」突然來了這麼一出,心中鬱悶,不由自主的加重了聲音:「小丫頭,這麼晚了不好好睡覺,亂跑什麼?」

 小百合受了斥責,大大的眼睛一下子溢滿了淚珠,難過道:「我想爹爹,想跟爹爹一起睡……」那可憐兮兮的模樣,讓杜荷好一陣心疼,他本對子女有著愧疚之意,這下什麼火也沒有了,忙道:「好了,快把們關上,過來,別凍著了。」小百合嘻嘻一笑,什麼淚珠都沒有了,直接跳上了鳳牙床!
suwll 發表於 2013-9-14 23:39
第六十八章 經濟與開發

有了小百合這電燈泡的存在,杜荷、長樂安分守已的渡過了一夜。

翌日一早,杜荷早早的起床,穿上了國公服,參加這日的早朝。

這身份不一樣,待遇自然是不同。

作為大唐最年輕的國公爺,誰看不出杜荷走的是一條紅紅火火的康莊大道,走在路上各類招呼聲不絕于耳,就連那些很少交往的公卿大臣也都會跟他聊上幾句。

今日的朝會還是針對唐朝的經濟。

伐高句麗、伐吐著,兩仗全勝,雖然所耗時間不長,但前后三十萬大軍的軍費,還有凱旋后的犒賞,都是一筆天文數字。經過這兩仗,

唐朝毫無疑問的需要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

如何休養,如何盡快的恢復元氣,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關鍵。

針對這一點,朝堂上的精英們各展所長,根據自己的學識,提出各種不同的意見,然后由李世民拍板定論。

杜荷一邊認真的聽著,一邊總結著歷史上唐朝的經驗,考慮著一個嚴重的問題。

經過他的總結,唐朝在李世民的治理下,一直處于蓬勃發展階段。

但也一直存在兩個嚴重的問題,第一、人口。古代人口是第一財富,第一生產力,不論是經濟還是農業,只要人口不足,產量就很難提升上去。

人不是豬,不可能一生就是一窩,這個問題想要得到解決,那只能依賴時間,就算用各種手段促進生育,也需要等個十八年,幼兒成年以后,才能收獲成果。

這個問題並非人力可以解決的,必須歷經數十年的發展,才能得到改善。

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即是對于奪來領土的開發掌控。

古往今來,領土最大的朝代莫過于漢唐。但平心而論這種掌控,

更多在于一種象征,一種開疆擴土的象征,而非真正的疆域。

如漢朝的都護府,唐朝的大都護府,通常漢唐的軍隊,打下這塊地區之后,便留下了軍隊建立一個都護府,做著意義上的統治,實際上還是對這塊地區的居民百姓,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並不真的指望這些地方能給王朝帶來什麼利益。故而朝堂上發生了什麼動亂,這些都護府往往說丟就丟,根本就沒有什麼向心力,凝聚力。

這一點杜荷總結了一些經驗,發現真正的原因還是缺乏有效而合理的管制開發。換句直白的話說,漢唐根本就沒有將這些打下來的領地視為自己的領土,境內的百姓也沒有將他們視為自己的百姓,而是將他當做一個榮耀,一份無上的光榮。

這些被漢唐占領的區域只是趨于強權,也無心歸附,只要一有機會,便會脫離統制,沒有半點的留念。

“對于經濟的發展在下到有一些看法”見群臣商議的差不多了,杜荷思緒也整理的差不多了,站出來說了一耳。

杜荷這話音一落,滿朝文武立刻寂靜無聲,連喘息聲都聽得到。

那些在相互低聲商議的大臣,一個個都閉上了嘴巴,等候杜荷的驚世之言。

就連坐在上頭的李世民,見杜荷出列,眼中也是一亮,露出了期待的神色。

唯有杜荷有些莫名其妙,貌似自己老子當朝宰相,說話也沒有這般隆重的待遇吧……

其實這也不怪群臣過于慎重,而是杜荷的表現,讓他們不得不慎重以對。

杜荷的真才實學,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軍事上他確實有些天份,

政務上卻沒多大本事。不說是二百五,跟滿朝的這些治世能臣相比起來,還是有著極大差距的。往往他們深入討論的時候,杜荷都插不上嘴,都在一旁聽著,當個木頭人。

但他只要一發話,那就是根據歷史經驗總結出來的大道理,而且是利在千秋,功在社稷的大事情。什麼海上絲綢之路,什麼番薯的推廣,什麼兩季水稻等等等等,無不證明杜荷那“超常”的遠見,罕見的治世之能。

故而滿朝文武都覺得杜荷是一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人物,他這一開口,將滿朝大臣都給帶動了,都等著看他會吐出什麼樣的驚人言語。

杜荷道:“我大唐疆域之廣,遠勝歷朝歷代,每一處因為水土的不同,有著各自的特色。比如說南方的農業,蜀地的紡織業,青海一帶的食鹽產業以及畜牧業,都有各自的特色。經過千百年的發展,中原地區的經濟走向,基本上已經定型,都得到了合理而有效的開發,就算在怎麼重視,收獲的成就也是有限。就比如魏相說的,大力發展陶瓷、

紡織行業。魏相總結了我大唐經濟走向,發現陶瓷、絲織品暢銷異域,在遙遠的西方,特別的受歡迎,往往一匹布,一個瓷器,在西方能夠賣出天價。抓重這個行業,全力打開對西方的陶瓷、紡織貿易,加速我朝經濟,這個提議非常妙,但是我冒昧的問上一句,效果真的很大嗎?”

他自問自答道:“我不覺得,我大唐的陶瓷、紡織行業都有一定的區域性,比如說蜀錦,蜀錦案繁華、織紋精細,配色典雅,獨具一格,是一種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多彩織錦,可謂天下一絕。現在蜀中的發展,本就以紡織行業為主,就算在如何的發展蜀中的紡織業,得到的成果也是有限。瓷器也是一樣都有一定的區域性。另外這里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多而雜。陶瓷、紡織都是細工慢活,講究技術,一針一線,每個步驟,都急不來,一但數量多了,競爭激烈,反而會令地方人為了最求利益而放棄質量,在加上一些手藝技術不到家的人從中渾水摸魚,會使得質量大幅度下滑,反而得不償失。魏相的提議,能夠讓我大唐獲利,可獲利的程度卻是有限。”

魏征剛直,也無任何的不悅,點了點頭,這點確實是他沒有考慮到得。

“那小杜愛卿的意思是開發我們還未涉及的地方?”李世民心思機警,心念一轉,即明白了杜荷話中的用意,一語道破天機。

杜荷贊道:“陛下才思敏捷,臣佩服。

臣此次南征,發現南詔蘊含著豐富的銅礦、錫礦等有色金屬礦,地區內的儲藏量我更勝我大唐第一銅礦、錫礦,如果經過合理的開發,這將是一筆無比巨大的利潤。還有吐蕃,吐蕃的境內也蘊含著巨大的礦產資源,他們那里的氣候特殊,尤其盛產葡萄,可以重視起來,做葡萄酒,發展酒行業,也是一筆收入。”

杜荷說道這里的時候,李世民眼睛一亮,葡萄酒可是他的最愛,在皇宮地窖里還藏著許多壇他自己釀制的葡萄酒。

杜荷接著道:“對于西北方的高句麗,我就不太了解了。不過也有所耳聞,那里的長白山是天然的寶藏,山上藏著豐富的資源。既然南詔、吐蕃、高句麗都已經是我們大唐的領土,境內的臣民都是我大唐的百姓,為什麼我們不將這些地方開發起來,為我大唐做貢獻呢?臣覺得,將這些未經開發的地方開安起來,得到的利潤,將會遠遠勝于我們在已經開發的地方,繼續開發。”

這一些資料都是杜荷打下南詔、吐蕃時,整理兩國政務的時候發現的。南詔底下藏著無比豐富的礦產,只是他們不知如何開發,一直荒廢著,吐蕃與南詔結交以后,松贊干布眼紅那些礦產資源,與蒙難合計,一起開發。

計劃書都準備好了,還沒有正式施行,就受到了杜荷的攻擊,計劃…

書恰好落在了杜荷的手上。

杜荷在尚書省任職,對于大唐的經濟有過了解,當時就發現了南詔那些沒經過開發的礦業,藏曠量要在已知的大唐第一銅礦之上。

杜荷的話,讓唐朝上一片寂鼻。

褚遂良道:“這個小杜大人所言不無道理,可是最關鍵一點,他們並非是真正的大唐子民,他們是否歸心,我們無法確認,如果,將吐蕃、南詔、高句麗開發起來,他們富強了,起了反意,那該如何是好?”

褚遂良這一番話是點到最關鍵的地方了,其實漢唐王朝並非沒有能人,他們也未必看不出開發這些土地將會獲得多大的利處。

關鍵還是在于心底的抵觸,對于那些並非正統漢民族百姓的不信任。怕吃力不討好,幫他們發展,是在養虎為患。

杜荷也考慮過此事,點頭道:“褚大人的顧慮也不無道理,但我有一疑問,就這樣放任他們不聞不問,就能保證他們日后一心一意的為我大唐效力?我到覺得,只要他們日子好了,生活條件提高了,反而會知道我大唐的好,不會心生反意。開發南詔、吐蕃、高句麗也許會讓這三個地方富裕起來,但因為稅收關系,最得利還是我大唐。他們富了,我們大唐更富,我大唐能滅他們第一次,就能滅他們第二次。

臣認為想要真正的讓西藏、云南成為我大唐的領土,就不應該有任何的特殊化,將他們視為我大唐的子民,同等對待,一定會有人明白的。

孟子不是有一句話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君臣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百姓?”

杜荷說這話的時候,腦中想起了天朝的愚蠢政策,天朝將他族人當做爹娘一樣供著,但真正歸心的又有幾個?特殊化非但不能讓他們歸心,連自己人也跟著離心。

不能不聞不問,也不能過于偏袒:最好的做法就是一視同仁,將反抗偏激的除去,剩下順從的自然就能夠真正的融入民族之中來。
suwll 發表於 2013-9-14 23:40
第六十九章 是你做的嗎?

杜荷的提議還是很有誘惑性的,中國地大物博不假,但古代的技術遠遠比不上后世。

后世的一個礦區,只要有豐富的儲藏量,哪怕是深入地下四五千米,也有辦法將它弄上來,變成財富。可在千年前的唐朝就沒有這個能耐,他們取礦的第一手段還是挖礦山。但山礦的礦石儲藏量遠遠低于地下礦,而真正的礦產絕大多數都位于地底深處,以古代的技術是難以取用的,能夠憑借人力打到一兩百米,那就非常不容易了。

中原地大物博,但礦山終究有限,絕大多數知名的都因為千年來的開采,存量少之又少。除去一些暫時沒有發現的礦山,唐朝的礦業是相當吃緊的。

云南是中國境內著名的礦區,被稱為“有色金屬王國”礦石儲藏量十分的龐大。

那里因為技術落后,沒有經過任何的開采,將之利用起來,完全能夠滿足大唐的礦物需求,給大唐創造巨大的利益。

西藏也是多礦區,吐蕃因學習唐朝的技術,重金聘請技術人員開采礦業,已經在境內建立了多個礦區。但他們立國太短,人口又偏少,那些礦區被開采的礦石只占其中的小小部分,唐朝完全可以將礦區接管過來,不用任何的投資,就能謀取福利。

還有長白山,長白山的各種人參、鹿茸、貂皮什麼的都是稀罕之物,作為唐朝的寶山,合理的取山中物資,又有何不可?

在已經開發的地方投資那是錦上添花得不到很大的利益,在沒有開發的地方投資,就是雪中送炭得到的利益是無比巨大的。

杜荷沒有書生的迂腐,開口閉口就是利益、利潤,固然讓人覺得市儈不喜,可無人不說這一個高明的提議。

李世民天縱奇才,雄心極大,他並不滿足眼前的勝利,他希望能夠以南詔、吐蕃為跳板將大唐的軍隊繼續向遙遠的未知領域進發。他需要的是能夠給大唐帝國做貢獻的領地,而不是一塊象征著榮耀,卻獲取不了利益的土地。

楮遂良的懷疑也是有點道理的,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但這話未必全對,就如孟子說的“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漢武帝朝時,就有一位金日,他是匈奴的太子,並非漢人,可是在漢武帝的禮遇下金日在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績,是漢王朝的托孤大臣,與霍光並肩。

唐王朝一樣有這樣的人,阿史那社爾、契何力、執失思力,他們為大唐立下的功績並不少于任何一位漢人將軍,對大唐的忠心亦是如此。

只要真心對待異族未必不能融入大唐,成為一柄對外的利刃。

當然誰也無法保證,異族每一個人都有阿史那社爾、契蒼何力、執失思力這樣的忠心存有反意的也大有人在,但那又怎麼樣?

李世民高高再上蔑視一切,哪里會在乎西藏、云南、高句麗會不會反。真的反了,滅了就是了,殺光所有造反的人,剩下的自當是願意接受大唐統治的順民。

李世民向來膽大,擁有賭徒心態,不怕失敗,敢拼敢上,而杜荷這種提議又會給大唐帶來巨大的利益,當即也就拍板訂定,決定子下來。

朝會一直商議到正午才結束,文武各自散奔。

杜荷在內侍的暗示下留了下來,被領到了內宮膳堂。

李世民換了朝會的正裝,穿著一身寬松的龍袍,大步走了進來。

最近喜事連連,看的出來,這位大唐帝王的統治者,心情格外的舒暢,走起路來,都有些飄飄然的。

酒菜上齊,李世民笑著道:“來,賢婿,你我好久沒有聚在一起喝一盅了,朕新釀制的葡萄酒,你來嘗嘗味道?”

杜荷笑著點頭,李世民的釀酒技術不錯,釀制出來的葡萄酒不比后世的那些知名的葡萄酒差多少。入口芳香,味道純正,也少不了誇贊一番。

李世民喜的呵呵直笑,也只有杜荷能夠這般無所顧忌的稱贊他的技術了。他是皇帝,在所有文武大臣眼里,皇帝是高高在上的表率,不能做出任何有辱身份的事情。

他就連休息時,放松逗兔子、玩鳥都會收到諫官的勸諫,更何況是花時間心思,種葡萄釀葡萄酒,就算他釀的葡萄酒在如何的美味,也沒有幾人會在這方面誇贊他們的本事。

杜荷卻不一樣,對于李世民這門手藝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的,只要不玩物喪志,私生活又何必干涉,他是由衷的贊嘆李世民手藝的高明。

李世民也喜得余杜荷一過分享自己釀制的美酒。

李世民留下杜荷還是有正事商議的,喝酒只是附帶。

他要說的便是關于軍情泄露一事,杜荷作為西南路大軍的統帥,由他之手,發現了這種事情,就算不在他的管轄之內,也必需要給他一個交代,告訴他一個結果。

“關于泄露情報的事情,已經有了初步的結果了”李世民沉著臉,收起了笑容。

杜荷神色一震,跟著放下了酒杯,認真細聽,對于這件事情,他還是很在意的。作為一個三軍統帥,將士的安危壓在他的肩上,一兵一卒的性命都是他的責任。盡管因為各種原因,內jiān的存在,沒有給大軍帶來多大的危害。但這種事情,決不能姑息。

這一次是運氣,下一次呢?

下一次還有有這麼好的運氣嗎?

打仗並非兒戲,一個小小的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三軍的潰敗,十數萬戰士埋骨他鄉。

這個責任杜荷自問承擔不起。

故而非常重視此事的結果。

“是”李世民說道這里,猶豫了一下道:“所有的證據指向長孫順德,長孫順德也承認了一切都是他所為。不過朕不信,魏卿家與大理寺的官員也不信。長孫順德承認了一切,但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他根本不像是一個布局者,十足的替人受罪。”

杜荷聽到這里,想起了一直擱在心頭未解的疑問,長孫無忌的莫名告老,低呼道:“是長孫大人?不可能吧?他就算在怎麼與我結怨,也不至于干出傷害大唐利益的事情出來,我相信長孫大人對于大唐還是忠心的。”

杜荷喜歡痛打落水狗,但這個時候卻沒有這麼做,在政治手段超群的李世民面前,那些小伎倆起不到效果,痛打落水狗只會是枉做小

人,不如實實在在的說出心中想法。

李世民暗贊,長孫無忌在朝堂上針對杜荷,他是親眼所見的,杜荷現在還能夠維護長孫無忌,為長孫無忌說話,這份正直,這份胸襟,實在了得。如此人物,才值得托付大唐的未來。

“最開始朕也不信,朕知道無忌也許不是一個好人,但絕對相信他對大唐的忠心,對朕的忠心。可是現在到底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的。所有的證據都已經消失,連朕、魏卿家還有大理寺的上下官員都查不出來,消息全部斷在了武元慶的身上。也許是因為朕也治不了他,他才如此有恃無恐的吧……”

李世民如此說著,其實到現在他心底也不是那麼肯定長孫無忌真的就是幕后之人。但是武媚娘的這一布局太精妙了,長孫順德這一步卡死了長孫無忌的去路。

長孫順德參與其中,這個已經是鐵打的事實。他是逃不了的,他自己也認了。

現在也能夠證明長孫順德不是幕后之人,在他的背后還有一只黑手。

長孫順德說是武元慶,可誰信啊?

武元慶就是一個混吃混喝的二世祖,不忠不孝,一點地位權力也沒有,怎麼可能有本事操縱這麼大的布局。

不是長孫順德,只能是長孫無忌了。

杜荷心底還是不太相信長孫無忌會做出這種事情,但他不了解情況,也沒有發表什麼看法,李世民、魏征還有大理寺的官員在處理案件上都有著豐富的經驗,他們都覺得長孫無忌大有可疑,那還能說什麼?

可聽到“武元慶”三個字,杜荷震住了,別人不知武元慶的下落,他可是了解的。當初武元慶依仗自己是武媚娘父兄的身份,多次于武媚娘為難。

杜荷為了武媚娘,以非常手段,將武元慶趕出了長安,從此下落不明。

他們婁麼有膽子回長安?

報仇?

這是天大的笑話,武元慶一無所有,杜荷整死他們就像捏死一只螞蟻那麼容易,他們絕不可能有這個膽子尋仇的。

難……,

杜荷想起了李雪雁的易容術,想起了武媚娘一只在暗中監視著長孫無忌,想起了長孫無忌損害唐朝的可能性,臉色登時變了“會是她嗎?”杜荷覺得自己的心都在顫抖。

李世民也察覺了異樣,他知道武元慶曾仗著是武家長子的身份,與杜荷、武媚娘為難,只以為杜荷是聽到了武元慶之故,沒有多想。

杜荷強打著精神,陪李世民吃了午餐。

這一出皇宮,直奔府邸。

直接來到武媚娘的房間,關緊了屋門,看著已經在等候審判的武媚娘,用那沙啞的聲音問道:“是你做的嗎?”
suwll 發表於 2013-9-14 23:42
第七十章 愧疚難安

    武媚娘知道杜荷問的是什麼,沒有任何隱瞞的低聲道:是我讓人做的。

    杜荷忍不住退后了一步,盡管他已經知道了一切,但還是希望從武媚娘口中聽到一句不是她的話來,哪怕是欺騙,也給他一個不追究下去的借口。

    武媚娘並非不會謊,但不會對自己最愛的人謊。

    “為什麼?”杜荷實在難以接受,他並不在乎武媚娘如何對付長孫無忌,或者用什麼低下的手段,他知道武媚娘會這麼做,那一切都是為了他。

    可是武媚娘這一次手段,杜荷真的無法接受,他不在乎武媚娘將他算計在內,但不能不在乎,武媚娘無視大唐十數萬大軍的安危。用他們的生死,來作為扳倒長孫無忌的賭注。武媚娘出賣唐軍情報,那是將大唐十數萬將士的性命推上懸崖的舉動。

    雖然情況不糟糕,沒有造成可怕的后果。但是如果不是有裴行儉的存在,如果不是他快了松贊干布一步,那唐軍將會付出無比慘痛的代價。

一切將會如松贊干布預想的一樣,運糧軍全部被消滅,他領的十數萬大軍成為無糧的孤軍,受困于青藏高原。

到了那個絕地,唐軍就算在驍勇,也難以回天。他杜荷能夠領著半數唐軍回到唐朝,就算是天大的運氣了。

最好的情況,也會讓半數的唐軍,埋骨他鄉,更別是最糟的。

就如薛仁貴的大非川之戰,便是因為大軍后方出現了一個的問題,占盡優勢的唐軍便付出了全軍覆沒的代價。

當然這種情況沒有發生可盡管如此杜荷還是釋懷不了。因為武媚娘當初的用心,就是想要以唐軍的失敗為代價,整垮長孫無忌的只是事情的發展沒有如她之意。

可以想象,如果唐軍真的敗了,數萬,甚至十數萬將士,埋骨他鄉,李世民還能像現在這樣輕易的饒過長孫無忌嗎?

不可能。

就是因為他杜荷與裴行儉的出現表現,挽救了大唐的將士在情報被泄露的逆境下,反敗為勝,克服了這個難關,取得了最終的勝利,間接的破壞了武媚娘的真正計劃,挽救了長孫無忌的性命。

事情已經發生了,這一切已經不重要了。

讓杜荷在意的只是武媚娘當初的用心。

杜荷自問不是聖人沒有那個能力拯救世界。但他做事講究問心無愧,他是三軍的統帥,可他的妻子卻預謀將他的兵,他的部下送進墓xué。以他們無辜的性命為,為他薩除勁敵。

這讓他如何面對羅通、房遺愛這一干生死與共的兄弟如何面對那一個個為了他,為了大唐拋頭顱,灑熱血的勇敢戰占杜荷向來臨機果斷,有其父“杜弊。之風,可目前之局,他兩難了一邊是至親至愛的夫人,另一邊是生死與共的戰友兄弟。

“是我的錯,我不應該讓對付長孫無忌一切的源頭在我”

杜荷無法責怪武媚娘,選擇了將一切過錯歸納自身當初如果不是他看中了武媚娘的能力,讓她暗中組建勢力,對付長孫無忌,也不會有今日了。

想起因為自己之故,險些害的自己麾下的兵卒陷入死地,心中就如刀絞。

武媚娘臉上的淚水滾滾而下,見杜荷並沒有責怪她有些欣慰,更多的心痛,凄慘一笑道:“我只是一個女子,不懂得什麼大道理,更不在乎什麼道理。我只是知道這杜府是我的家,杜郎是我的丈夫,我的一切。我要保護這一切,不允許任何人破壞。哪怕敵人是皇帝,我也無懼,哪怕死上千上萬甚至千萬人,我也不在乎長孫無忌處處于杜郎為難,是杜郎最厲害的政敵,他的存在,威脅太大,就算就算當初杜郎沒有吩咐,一樣會有今日的結果所以,杜郎要怪就怪媚娘吧,是媚娘心腸毒辣,是媚娘瞞著杜郎,設局打算犧牲杜郎的大軍,對付長孫無忌的。”

武媚娘這話的時候,牙齒緊咬,臉上卻是一片剛毅堅定。這番話字字發于肺腑,出自內心,就算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她武媚娘為了這個家也無怨無悔。

杜荷動容了,又愛又憐,他想起了武媚娘的遭遇。若不是幼年備受欺凌,嘗盡人間冷暖,她又怎會有這種偏ji的性格?

看著武媚娘雨帶梨花的模樣,他心軟了,上前輕輕的擁著她,低聲道:“算了,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以后這種事別做了。這一次是運氣,下一次也許就沒這麼好運了。”

杜荷現在萬分的慶幸,慶幸有裴行儉的存在,自己當初又多存了一個心眼,讓悲劇的事情,誒有生。

如果真的如武媚娘算計的那樣,那麼他杜荷真的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了。

現在悲劇沒有發生,杜荷心中存在的愧疚也有了一個限度。

武媚娘心中的巨石終于落地,展顏一笑,整個人暈倒在了杜荷的懷中。

自從杜荷回來之后,武媚娘就如繃緊的皮筋,惶恐不安,戰戰兢兢。她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杜荷可以諒解她一切,但無法諒解她這種無視萬千將士性命的狠毒手段。她不知接下來的路如何走,甚至有了如果被逐出家門,索性一死了之的愚蠢想法,現在終于心安了,人也支撐不住,暈倒在了杜荷的懷中。

杜荷嚇了一大跳,忙將她抱áng上,忽的發現武媚娘花了臉,淚水在她臉上留下了兩條鮮明的印記,不由伸手摸了摸,方才發現她的臉上打了薄薄的胭脂,胭脂下的肌膚蒼白的嚇人。

杜荷心中一緊,忙跑出了府邸,親自叫大夫去了。

武媚娘只是受到了驚嚇,身子虛弱,並無大礙,只要好好休息就可無恙。

杜荷看著臉色如雪慘白的武媚娘,心中只有擔心。

此事杜荷不再提起,但在他的心中卻始終無法忘記,他不怪武媚娘,只覺得自己有些對不住那些隨他出征的將士。就如做了錯事的人一樣,這份愧疚會深藏在他的內心深處,記上一輩子。

當天傍晚,杜荷陪著已經醒過來的武媚娘話,突然得到了下人的來報,是長孫無忌請他過府一敘。

杜荷心頭不由得一跳,他與長孫無忌政見不一,當初因為李承乾更是勢同水火。長孫無忌怎麼會莫名其妙的請他,難道發現了什麼,擺了鴻門宴?

他心虛的瞧了武媚娘一眼,如果長孫無忌真的發現了什麼,那麼他只能放下一切保武媚娘了。

比起杜荷的驚訝,武媚娘卻毫不在意的輕輕一笑,有些虛弱的道:“也應該來了,杜郎,去吧是時候化解一切了。”

杜荷不解道:“這話什麼意思?”

武媚娘道:“杜郎對長孫無忌的了解還不如我呢,長孫無忌地位至高,文武之首,但他最大的弱點就是沒有實權,不像房大人、公公那樣統御文臣,也不像衛公、秦老將軍、李績將軍一樣,有著無上的軍中威望。他能夠在朝堂上自成一派,凌駕于文武之上,只是因為陛下的信任與器重。如今陛下心寒了,長孫無忌失去了依仗,他便沒有了那股力量。為了長孫家,他理智的選擇了遠離朝堂。現在長孫家唯一在朝堂上的人只有長孫詮,他是振興長孫家的希望。但如果相公繼續與長孫家為難,長孫詮將會舉步艱難。如果媚娘沒有猜錯,長孫無忌是打算向相公示好和解。”

杜荷有些不信,笑道:“長孫老狐貍心眼最,笑里藏刀,向我低頭,沒弄錯吧?”

武媚娘搖頭道:“拿得起,放得下,才是大丈夫。長孫無忌如果真是拿不起放不下的人,又哪有資格與相麼為敵?”

杜荷一想也是,長孫無忌的厲害,他也是親身體會過的,點頭道:“那他還有沒有東山再起的機劊”

武媚娘道:“至少在貞觀朝是不太可能了,失去的信任不是輕易能夠挽回的。不過以后的事情誰得準,但可以肯定十年之內,他是難以翻身的。十年之后,以相公的能力,就算無法繼任公公的地位,也可稱為軍中第一將,那時候怕得誰來?長孫家雖然沒有了長孫無忌,可還有長孫皇后。媚娘覺得相公應該選擇和解,這樣更加合適。長孫無忌倒了,繼續與長孫家為敵,已經沒有意思了。”

杜荷明白武媚娘話中的意思,點了點頭,接過邀請函。

杜荷對于書法很有研究,看出了邀請函是長孫無忌親筆寫了,就如武媚娘的一樣,邀請函寫的非常熱情,並沒有任何的架子。

他收下了邀請函,陪了武媚娘片刻,應邀趕往了長孫無忌的府邸。

昔日輝煌的國公府,今日已經略顯凄涼。

人走茶涼,輝煌不再。

杜荷在國公府外,也有些感觸,叫了門遞上了請帖。

開門的老家丁見請帖,即刻變的恭敬,道:“國公大人,請進,

入客廳就坐,我家大人早已有過吩咐,國公大人來了,無需通報,直接請入府中奉茶。

杜荷點了點頭,在老家丁的引領下,大步邁進了久違的趙國公府..
suwll 發表於 2013-9-14 23:43
第七十一章 長孫無忌的賠罪

杜荷來長孫無忌的府上也有好幾次了,每一次來都能感受到府中的那股節儉氣息。然而這一次長孫無忌的府邸給杜荷的感覺只有一個字“亂”。

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堆放在院子里,來來往往的侍婢上下忙碌,進進出出的,毫無大戶人家因有的次序感。

“老管家,這是怎麼?”杜荷指著正將屋里的東西搬出院外的侍女,好奇不解。

給杜荷帶路的老管家謙遜的道:“我家老爺打算返回洛陽老家,這麼大的府邸空了可惜,打算將它賣了。老爺比較念舊,舊的東西許多,下人們忙里忙外的,讓國公大人見笑了。”

杜荷訝異一笑,看的出來,長孫無忌的這位老管家也是一個非凡的人物,說話謙遜有禮,卻不顯得謙卑,讓人聽了舒服,又不會生出輕視之心。

“哪里只是覺得有些意外。”杜荷沒有多說,發現長孫無忌已經前來迎接了。

長孫無忌雖辭了官,但爵位猶在。趙國公是所有國公中最大的一個,封地最廣,地位更在杜荷的榮國公之上。

此刻放下身姿,出來迎接,想來武媚娘預料的不差了。

杜荷心中念著,上前了兩步道:“見過長孫大人……”長孫無忌忙上前扶著笑著道:“1小杜大人是國公,我亦是國公,都是平級,何必多禮。倒是寒舍能夠請到史上最年輕的國公爺,頗有蓬蓽生輝的感覺。”

長孫無忌拍馬屁的功夫確實到了化境,沒有多余的贊美的話,只是輕飄飄的一句“史上最年輕的國公爺”就讓杜荷有些飄飄然了。

杜荷便是知道長孫無忌有吹捧之意,可還是忍不住的暗喜,他說的是事實,歷史上最年輕的少年英雄莫過于霍去病,但霍去病不過就是冠軍侯而已。

這高興歸高興,杜荷並沒有因為這幾句吹捧就喪失理智。就如李世民一樣,自戀的過分。你拍的馬屁,他可以很無恥的全部收下,但絕對不會因為你拍的他高興,而給你什麼特殊化。

在長孫無忌的引領下,杜荷來到了會客廳。

會客廳也許是現在長孫府唯一沒有受到影響的房間,平凡的裝飾合理的擺放在適合的位子上,在平凡中顯示出高雅的氣息。

在會客廳的上首,擺著一張茶幾,茶幾的一旁正燙著熱水由紫砂打造的茶器整齊的擺放在了茶幾上。

長孫無忌請杜荷坐下,邊走邊說:“年紀大了,酒啊什麼的,很難得喝了。上等的龍井茶,不知合不合小杜大人的胃口。”

杜荷見長孫無忌坐下,熟練的擺弄著面前的茶器,笑道:“酒傷肝,茶養身,我不好茶,但也不討厭,不時也會泡上幾杯喝喝,怕是遠不如長孫大人精于此道。”長孫無忌道:“茶道養心,自從老夫辭官之后,才真正的體會這四個字的含文。

不怕小杜大人笑話,老夫愛爭,喜歡爭勝,依仗陛下的寵信,沒少與再中文武較勁,尤其是與小杜大人這政見相左的人,不爭個勝負,心有不甘。現在才發現一切都過眼云煙,陛下英明神武,自會判斷孰對孰錯,與小杜大人爭個你死我活,又有何意義?”

說道這里,長孫無忌的茶也適時的泡好了,倒了兩杯,道:“往日得罪之處,老夫以茶代酒,賠罪了。”

杜荷也不知長孫無忌說的是真心還是假意,但他都這般說了,面子上在多做計較,就顯得小家子氣,也舉起了茶杯道:“杜荷年青氣盛,不懂謙讓,也有得罪的地方,長孫大人這話讓后輩汗顏,就如長孫大人說的,一切都是過眼云煙,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長孫無忌見杜荷喝了杯中的茶,頗為欣慰的一笑,他未必敗的甘心,但卻如武媚娘說的一樣,敗了就敗了,沒有必要為了一個人的勝負而堵上整個家族的興衰。

杜荷的崛起,以無人可擋,只要他能不針對長孫家,長孫家依舊有崛起的機會。只不過要等,等長孫家出現一個能夠與杜荷相比的人才……………,

長孫無忌道:“高句麗滅了,吐蕃、南詔也滅了,1小杜大人覺得接下來,我大唐的目標是什麼?”杜荷心中一動,暗自留了一個心眼,道:“自然是修養生息,陛下雄心萬丈,不會甘于這點業績的,他會繼續劍指天下,也許做不到太陽照射到的地方就是大唐帝國的領土,但絕對要做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大唐帝國所向無敵的神話……,…

長孫無忌“哈哈”一笑:“這是陛下的志願,也是你小杜大人的吧?年青就是好,志向遠大。不過這種敷衍的話,真以為老夫聽不出來?也是,老夫確實不值得小杜大人推心胃腹。人在官場,如履薄冰,小心一點是對的。”把玩著手中的紫砂杯,長孫無忌笑道:“話就由我來說吧,門閥世族對于中下階級官員的壟斷,一直是陛下背后的芒刺。完全可以說前朝盛于世家,敗于世家。而今大唐已無外患,內部也祥和平穩,百姓人人安居樂業,是時候將芒刺拔掉了。不過陛下還是存著幾分忌憚,要動這根芒刺,勢必會引起天下士人的惶恐震動。1小杜大人可別小瞧了士人,士人什麼也沒有,但他們有傲骨,一但受到了刺ji,這根傲骨,足可讓他們無懼生死,力能撐天。,…

杜荷深以為然,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腦中因為長孫無忌的話,浮現了兩個典故。一個是關于趙盾的,趙盾弒君,趙盾見史官寫他殺害國君,怕遺臭萬年,強迫史官改了這段歷史。史官不從,趙盾殺了,又請一史官,史官依舊寫“趙盾弒君”趙盾殺了再請,還是四個字“趙盾弒君”不管他請了幾個,殺了幾個,得到了只有四個字“趙盾弒君”這就是士人的傲骨,寧死,也不改一字。

還有劉邦,高祖劉邦是一個痞子,他最瞧不起的就是士人,又一次為了侮辱士人將士人的帽子解下來,當眾一泡尿撤在帽子里。后來也因為侮辱了士人,上千名士人坐在皇宮面前,討個說法,根本無視了劉邦這個皇帝,不在乎生死。

這種傲骨在歷朝歷代都有,就算是清朝,依曰存在著這種寧折不彎的傲骨烈士。

傲骨有好處有壞處,一但這種傲骨讓人利用,就會引發不可估計的后果。

李世民遲遲沒有向門閥世族動手,便是忌憚門闕世族為了自保,利用他們在士人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煽動起天下士人的這根骨頭。

杜荷問道:“那長孫大人覺得應諉怎麼辦?”

長孫無忌道:“有兩個法子,第一、殺。制造各種獄案,將世族門闕的主心骨,一個個除去,誰反殺誰。”長孫無忌說這話的時候,杜荷心中一顫,他的夫人武媚娘成為女皇之后,最大的貢獻就是除去了千百年來門闕世族的壟斷,給了寒門士子崛起的空間余地。他用的手段就如長孫無忌說的一樣,殺。利用手下那些惡貫滿盈的儈子手,以血腥手段,打破了門閥世族的壟斷。

這個方法確實有效,可是太過狠辣。因為門闕世族能夠做到壟斷,並不是用非法手段得來的,而是歷經千年的發展演變,形成的一個群體。這個群體為了家族奮斗,相互扶持,投身官場,干的大多是些利國利民的事情,未必該死。

杜荷沒有說話,他是反對這一方法的,李世民要做的明君,他也不會選擇用這種極端的手法。

長孫無忌繼續說著:“另外還有一個法子,便是等。這里老夫不得不贊一句文帝楊堅確實是一位不遜于秦皇漢武的存在,他創的科舉制度是門閥世族胸膛的利刃。陛下英明,看準了這一點。即位之后,不斷的改良科舉制度,大力推廣,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加上小杜大人提議的圖上,相互競率。”

這個是不流血的方法,是最對杜異胃口的,可是發展到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站的起來不,或者干脆的躺在棺材里了。

杜荷不知長孫無忌在賣什麼關子,不過對方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他也不能一句話也不談,點頭道:“第二個方法,確實是好法子,可惜,陛下等不了。”

長孫無忌道:“不錯,第一點,陛下是萬萬不會采納的,第二點,時間太長,陛下也等不了。

相信現在陛下一定為此事煩透了心,如果小杜大人能夠為陛下解huo,拔去這心頭的芒刺,將會再立一大功。”杜荷笑道:“長孫大人太抬舉我了,此事傷透了陛下,以及滿朝有心幫助陛下的大臣的腦子,他們一個個的都無計可施,我能做什麼?”

長孫無忌從袖中拿出了一個錦盒,遞給了杜荷道:“具體什麼,老夫不清楚。但這個應該能夠幫的上你,盒子是老夫的一個心腹內應從崔家密室里偷來的,內應曾親耳聽到崔中平說錦盒關乎崔、王兩家的生死存亡。我拿到手后,發現里面是有一封魏王的密信,還有一些干癟的果子。”
suwll 發表於 2013-9-14 23:47
第七十二章 達成共識

杜荷伸手接過了這個盒子,入手沉重,竟是少見啲由純鋼打造啲鋼盒,僦算以盤龍劍啲犀利,也強行破不開,明顯是用來存放珍貴東西啲盒子。在鋼盒啲邊沿,有著被撬過啲痕跡,前邊掛鎖啲地方,已經斷裂,斷掉啲鎖頭不知去向,隨時能夠打開。

他掀開了密封嚴實啲蓋子,一封已經有些黃啲密信平放在最上頭,信封下壓著小半盒啲干果,樣子竒特,不知是什麼。

這時長孫無忌説話了,“開始老夫以為這果子是什麼至毒之物……魏王與崔中平他菛商議什麼見不得人啲勾當,暗中讓人拿了一個干果,去找大夫看看是什麼東西,結果沒有一個大夫認識,一狠心讓人吃了,也沒有什麼反應,沒有得到任何有用啲情報”

杜荷聽著將盒子放在桌上,猶豫了一下,最后還是取出了密信。也許這可能是長孫無忌布啲局。可是好竒心殺死貓,杜荷天性僦充滿了對古怪事情啲好竒心,此刻心思一起,僦算前面有虎,他也要殺虎而行。

密信是李泰寫給崔中平啲,杜荷精于書法之道,對于書法很有心得,而李泰也是文采斐繎啲人物,書法有很高啲氺準,有著自己啲風格。

杜荷只是一看便知是李泰啲字跡,有李泰啲風格,應該不是偽造啲。

信中也沒有什麼萬分機密,只是説著一件已經商議好啲事情,李泰讓崔中平盡快找到血戎果。至于用血戎果干什麼,信中種種問題,都沒有寫明確。

杜荷不動聲色啲看著心中卻掀起了滔天啲巨浪他記起了記憶深處啲一件事情,那是好幾年了他往杜如晦啲封地去募集護衛,途中遇上了武媚娘,遇上了一伙竒怪啲人。因為這伙竒怪啲人,還引了竒怪啲事,最后更是涉及未知啲殿下與長孫皇后。

當時因為並沒有任何證據也無從去查,此事幾乎等于不了了之。

想不到時隔多年,事情再度浮出氺面。

當初他僦曾懷疑過李泰,因為李泰嫌疑最大。除去長孫皇后,得利啲只有李泰、李恪,他菛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皇儲,是李承乾最強力啲對手。但是李恪與李泰又有些不同李泰深得李世民鐘薆,人又在長安,正所謂近氺樓臺先得月。李承乾一倒,作為嫡次子啲他接任啲可能性要遠遠啲勝于李恪,這對李恪來説是極大啲不利。李承乾只是得到長孫皇后啲支持,而李泰卻被李世民溺薆著,皇儲啲真正決定權在李世民啲手上,一但給了李泰這個機會,李恪啲機會僦微乎其微。反之李承乾、李泰斗啲越厲害,兩敗俱傷,李恪啲機會反而更大。故而長孫皇后是否活在這個世上,對于李恪並沒有很大啲意義。

李泰僦不一樣了,因為杜荷啲存在,李承乾啲諸多劣跡過早啲揭,直接導致李世民對于李承乾這個未來皇儲失望之極,早已存著易儲之心,只是礙于長孫皇后,一直沒有行動。

長孫皇后一死,以當年啲情況,易儲是勢在必行啲,李泰得到啲利處,遠遠大于李恪。當繎,李恪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大唐皇儲,一ㄖ是李承乾,李恪僦沒有機會。李承乾下臺了,僦算李泰啲可能要大于李恪,李恪也不是沒有機會。

這萬人之上啲帝王寶座誰不想坐,哪怕只有一絲一毫啲機會,也會有無數人蜂擁爭取,更何況李恪也是李世民贊譽有加啲皇子,有希望登頂。

杜荷當時不敢斷定幕后之人,但長孫無忌這封信無疑宣布了真兇。

杜荷將信放入信封,繎后依照原樣放回鋼盒,密封蓋好,毫不經意啲道:“信我看了,但我不明白。這不過是普通啲信,值得長孫大人如此慎重?”他不可能相信一頭狐貍,自當不會與這只狐貍推心置腹,僦算心中有千萬疑問,也沒有問出來。

長孫無忌道:“這絕對不是普通啲信,這一點老夫可以以長孫家啲一切擔保。在十年前,老夫派了最信任啲心腹潛入崔家,他糀費了八年啲時間取得了崔家啲信任,一年前,他用自己啲性掵,給老夫換來了這一個盒子沒有理由懷疑這盒子啲重要性。老夫一直覺得,除去那兩個方法,想要以最小啲代價,打破門閥世族啲壟斷,必須要異軍突起,另辟蹊徑。而這個盒子,僦是那一支突起啲異軍。今ㄖ,老夫便將這個盒子送于小杜大人了,僦當是我長孫家啲賠禮吧。”

杜荷有些心動,他知道長孫無忌説啲不錯,這盒子確實是個寶貝,只是他難以想象,長孫無忌會送給他這麼大啲禮物。李世民正為門閥世族啲事情煩心,誰要是在這節骨眼上助他一臂之力,得到啲好處,將會是巨大啲。

杜荷笑道:“依照長孫大人這麼説,這將是一份天大啲功勞,長孫大人真啲願意將這功勞送給我?”

“説實話,一百個不願意……”長孫無忌並不隱瞞,如實説道:“老夫説過,老夫薆爭勝,有這麼一個功勞,僦算在怎麼逼迫,老夫也不願意拱手送人。但老夫已經無計可施了…説來也不怕小杜大人笑話。這一年來,老夫用盡一切手段,翻閱了上千上萬本古籍,深入調查,絞盡腦汁都查不出這信隱藏啲秘密,也不知這血戎果究竟是何物。”

杜荷暗自點頭,長孫無忌説啲倒是實話,只憑這封信,真啲沒有任何用處,僦算長孫無忌在如何厲害,也沒有那個未上先知啲本事。可是配合他當年得到啲東西,那用處僦大了。

長孫無忌繼續道:“現在老夫已經決定遠離嘲堂回老家洛陽,這盒子對我來説已經沒有用了。它應該留給一個適合它啲人,魏征太死板,房大人,你父親有大智慧,但對于一些小謀算計,卻比不上老夫。老夫都無法參透,他菛也不行。嗯來想去,還是小杜大人最合適,你那氵同若觀火啲判斷能力,僦算整個大唐王嘲也找不出第二個來。”

杜荷忙道:“長孫大人太抬舉我了。”

長孫無忌加重了語気,強調道:“老夫説啲是事實,小杜大人啲這份能力,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了。將盒子留給你,希望你能夠不計前嫌,不要將對于老夫啲敵視,加在長孫家裑上。”

杜荷想不到長孫無忌會做到這一步,心中對于這位曾經啲“勁敵“不由肅繎起敬。經過武媚娘啲指點,他對于長孫無忌啲心思已經有了一定啲了解。

這一次長孫無忌真啲栽了,面對武媚娘暗中布下啲死局,長孫無忌失去了李世民啲信任,難以回天。為了讓長孫家族不因為他而受到牽連,他果斷選擇辭官。他擔心人在長安,依舊避免不了那些以前得罪啲人,對他啲敵視,選擇了離開長安。

在離開之前,長孫無忌又以這種方法化解恩怨,他這個家主,對于長孫家,真啲做到盡職盡責了。

但是真啲有必要做到這個地步?

杜荷深深啲看了長孫無忌一眼,沉聲道:“長孫大人今ㄖ啲所作所為,只是si心嗎?我不信……”

長孫無忌巨震,那如狐貍一樣睿智啲雙目看著杜荷啲雙眼,明白他啲意思了,突地哈哈大笑起來:“好,好,想不到世上還有一個人能明白我長孫無忌……這一輩子值了。”

長孫無忌不是一個好人,他為了長孫家,為了光耀門楣,機關算盡,壞事做了一籮筐。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啲,那便是他對大唐啲忠心,對李世民啲忠心。也是因為如此,當初長孫順德表示要以大唐啲利益為代價整杜荷啲時候,他啲反應才會那麼啲過ji,直接導致了現在啲悲劇。

長孫無忌要走了,但他知道自己手中握著能夠扳倒門閥世家啲關鍵物證。出于對大唐啲忠心,他選擇了將這個物證拿了出來,給了杜荷這一個一直視為敵人啲人。

他知道在大唐,如何有人能夠解開這個秘密,那這個人一定是據有神探一樣思維啲杜荷。

杜荷不喜歡長孫無忌,甚至可以説是厭惡。僦算是如此,他從來沒有懷疑過對方對于大唐啲忠心,這一次,他沒有猶豫啲拿起了盒子,道:“長孫大人放心,我杜荷會竭盡所能啲解開這一謎底,不為了這以功勞,只為了大唐能夠除去這一弊政,走啲更遠。”

長孫無忌笑道:“我相信……”

杜荷與長孫無忌和解了嗎?

這個答案是肯定啲。

不,他菛之間,存在啲矛盾,恩怨是不可能和解啲。

他菛啲思想是兩個極端,只能成為對手。哪怕長孫無忌敗了,離開了嘲廷,他菛也不可能成為朋友。

只是有一點他菛是相同啲:對于大唐啲熱薆,都希望大唐能夠走啲更遠。

因為這一目啲,敵對啲彼此,達到了共識。

杜荷帶著盒子走出了趙國公府,看著西方落下啲余暉,在望了風光不再啲趙國公府,大步邁出了自己啲步伐。

長孫無忌如這余暉,而他恰好相反,正是蒸蒸日上啲旭日。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