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大唐盜帥 作者: 盜帥二代(已完結)

 
LEMON汽水 2010-12-22 12:23:0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45 841147
suwll 發表於 2013-9-12 12:47
第二十四章  “飲馬黃河,直取長安”

面對淵蓋蘇文的示好面對榮留王的求助李世民給了模棱兩可的答案,一面暗示淵蓋蘇文不會出兵,另一面卻在給榮留王定心丸,讓他們拼斗個你死我活。

當然他也不是真的不管,在唐朝出兵之前,保住榮留王,不讓榮留王被淵蓋蘇文滅了,也是驅狼吞虎的關鍵。

得知大唐王朝即將兵伐高句麗,杜荷的心中激動之情,難以而語,只因心中的那一點點的私心。

作為一今后世人,對于高麗棒子的排斥,實在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杜荷心底也知道,后世的高麗棒子與現在的高句麗是兩碼子事情。

但感性與理性間,有著強烈的對沖。即便現在的高句麗並非后來的棒子,但只要“高句麗”還叫“高句麗”這個名字,杜荷就沒法對他生出好感來。

尤其是在記憶中,棒子們亂認祖先,拍了一部《淵蓋蘇文》的歷史劇。大唐盜帥吧那里面的內容實在是惡心至極,歷史上唐軍北伐,那是節節勝利,位于攻城方以兩千兵馬的傷亡,滅高句麗四萬,生擒將校級別的俘虜三千余人。

棒子們一編,好了,什麼操蛋的情節都出來了。

在他們所謂的“歷史劇”里,淵蓋蘇文卻是驍勇無敵,壓著唐朝來打,最后更是一箭射瞎了李世民,讓威名赫赫的天可汗在劇中成為了一個獨眼龍。最后唐使,更是畏畏縮縮的前往高句麗議和。

豈有此理,無恥之尤。

也是因為如此,杜荷對于那個什麼淵蓋蘇文,那是厭惡反感。殃及池魚,說的就是如此。

記得當時,杜荷氣得險些沒有砸了電視機,現在回想起來卻是一陣陣的興奮,棒子們不是說嘛,淵蓋蘇文驍勇無敵,壓著唐朝來打還讓李世民冉為獨眼龍。行,小爺我這一次就押著淵蓋蘇文來打,將他打成獨眼龍。

高句麗就是一塊大奶酪,歷史上李世民咬了一大半,沒有一口將它吃掉,那麼小爺就一口將他吃掉。

再看那群棒子怎麼編……

杜荷越想越是興奮干起事情來,精神頭十足,腦中只有一個念頭,盡全力發展,然后將高句麗一口吃下。

這勞師遠征,經濟、糧食是重中之重。

因為番薯的出現,唐朝的庫存食物猛增,大大緩解了連年征戰所造成的糧草不足。

絲綢之路,依然紅火,但畢竟相隔太遠陸路既不方便,利潤肥的如油,可卻逼近飽和,想要擴大規模,幾乎是不可能了。海上這條絲綢之路,就顯得尤為重要。

杜荷心知要想海上絲綢之路的擴大關鍵不在于劉仁軌招待的那些商賈,而是在于他接待的這個各國使節。這些使節在各自的國度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是能夠左右上層國策的人物。

只有讓他們這些人物,充分的意識到與大唐共同發展海上絲綢之路的利益,才能最大限度的將利益最大化。只憑唐朝在這里一方使勁用辦,取得的成功是有限的。

杜荷也因而對于自己的這份工作,非常的上心。以迎接大使的身份,領著各國使節往返于能夠彰顯大唐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的地方。

雄偉的萬里長城,最富饒的長安東西市,還有東西方的交流通道絲綢之路,以及大唐王朝的軍營。

萬里長城是不朽的杰作,長安東西市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市場,絲綢之路歷史悠久而繁華,唐朝勁旅,更是縱橫四夷,攻無不克。

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文化實力,無不是世界第一。

各國使者就如井底之蛙,南方夜郎,在一陣陣的驚嘆中,了解意識道大唐的強盛,每一個人都不敢再以國與國對等的地位與唐朝相稱。

便是西方最強的阿拉伯帝國,也視大唐為兄,自己為弟。

對于共同開創海上絲綢之路的提議,也無人懷有異議。唐朝如此的強盛,與唐朝通商,對于他們來說那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正如當初杜荷所說的一樣,未來的局勢必將從航海而起。海運會漸漸的取代陸路,成為大勢所趨的必然。

只有親自體驗過的人,才會明白,海運是如何的快捷,如何的方便,如何的節省時間。

自各國推廣海運之后,通往長安的商船,即源源不斷。各種從西方來的物品,從江南流入中原。中原的各類特產,也通過海上的絲綢之路流往西方。

在這你來我往的交易中,就如陸路的絲綢之路一樣,整個唐王朝僅是稅收一樣,即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量,正漸漸的趕上陸地上的絲綢之路。

坐擁兩條絲綢之路的大唐王朝,在雙方額的交易量下經濟復蘇之快讓人驚愕咋舌。……

遼東城!

榮留王茫然的站在城頭上,看著城中的百姓奮力搶救家中的財物,此時城中水深數尺,放眼望去,宛如一片河澤。他想起古人的話:“水火無情。”

不禁佩服古代賢者的真知灼見。

自從他離開平壤,離開了淵蓋蘇文的勢力之外,只覺的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他有足夠的信心,撥亂反正,消滅淵蓋蘇文,成為高句麗名副其實的王。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切都在他的計算之外。

淵蓋蘇文來的太快,根本不給他整備的時間。他倚靠老岳父手上的兵力,倉促應戰,根本不是手握高句麗四分之三兵力的淵蓋蘇文的敵手,不到一年的時間,他麾下的兵馬,節節敗退,四方守軍,相繼戰死,最終被困在了遼東城中,只能依仗城高墻厚的遼東城來抵御淵蓋蘇文的大軍。

若不是得到了唐朝暗中的物資支援,他們根本支持不到現在。

榮留王細算了一下時間,整整半年。

他們彼此雙方在這遼東城的城墻上下,做著殊死搏斗,雙方都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代價。

偌大的遼東城,幾手千瘡百孔,雄偉的城墻,破破爛爛。

這還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水。

經過半年的搏殺,淵蓋蘇文似乎開竅了,不在進行強攻猛殺,他挖開了遼水,以水攻戰術,淹沒了遼東城。

遼東城百姓傷亡不大,但問題的關鍵在于糧草與士氣。三軍糧食,幾乎讓大水沖的干干凈凈,士氣,也在這澎湃的大水的沖刷下,也是蕩然無存。

一支苦戰已久,失去士氣的軍隊,就如失去了靈魂的人,根本不值得一提了。

這時一員老將走到榮留王身邊,正是榮留王的岳父馬淪澤。

馬淪澤神色焦急的道:“大王,城中糧草已不足三日,現在淵蓋蘇文的兵馬為了避免水淹,已經撤開了包圍,乘這個機會您趕快走罷……”

榮留王聽了,默然無語。良久,才望著身旁這位整個高句麗唯一對他赤膽忠心的老人家,嘆氣道:“你覺得遼東丟了,我還能到哪里去?哪里才是我的容身之處?”

馬淪澤聞言低下頭,默默無語。好一會兒才道:“去大唐,在大唐可以確保大王萬全。”

榮留王苦澀一笑,“難道岳父還沒有看出來嗎?大唐盜帥吧那李世民之心,就如漢朝的司馬昭,路人皆知。他哪里存助我們的心思,根本就是在利用我們,讓我們拼個你死我活,自己好做漁翁之利。我要是投奔李唐,李世民必然會以我為借口,討伐淵蓋蘇文,然后光明正大的將我高句麗收入疆域……”

他咬牙切齒的一臉忿忿不平。

李世民這一招驅狼吞虎的厲害之處正是陽謀。

陰謀、陽謀最大的差別在于前者讓人防不勝防,而后者讓人防無可防。

榮留王知道又怎麼樣,如果他不按照李世民的要求來,接受李世民的暗中支持,他的腦袋就會成為淵蓋蘇文的尿壺。同樣的,如果淵蓋蘇文不按照李世民的要求來,榮留王會越做越大,直至成為他的心腹之患。

馬淪澤低聲道:“我不是不了解李世民的險惡用心,但如今已經步入絕地,無路可走。洪水退后,他們就會攻城,這最后一戰,即便我們有心,也使不上力。李世民重視面子,好名聲,只要大王表示歸順,他絕對不會怠慢大王。與其等死,不如求得性命,留下我高句麗血脈,意圖東山再起之機。”

榮留王長嘆道:“也只好如此了……”

幾乎在同一時間,淵蓋蘇文大馬金刀的坐在高地上,看著讓洪水淹沒的遼東城,爆發了一陣震天大笑,道:“遼東,唾手可得……萬春,你立刻調精兵一萬,迂回至遼東城后……要是我沒有想錯,榮留王這個小犢子定會將李唐視為最大的依靠,投奔李唐,好叫李唐來收拾我們。李世民這家伙野心不小,對于我們的領土,垂涎三尺,不能讓他得逞。我們現在的實力要略遜于李唐,現在還不是跟他們正面交鋒的時候,過幾年,時機一到,我定領著所有高句麗所有勇士,飲馬黃河,直取長安……”

他的口氣傲慢,狂妄之極。其實他就是在打腫了臉來充胖子,什麼飲馬黃河,直取長安都是屁話,說出來充充場面的。

楊萬春是淵蓋蘇文麾下的第一大將,此時領命而出,率眾離去。
suwll 發表於 2013-9-12 12:48
第二十五章 機會

長安,趙國公府。

長孫無忌宴請文武同僚齊聚府上,拉拉家常,增進一下感情。

作為文臣之首,長孫無忌即便沒有實權,也擁有著無可比及的威望。尤其是《律禮》一書,現世之后,將他的名望推向了高峰。

盡管杜荷橫插一腳,占了大部分的便宜,卻無法改變長孫無忌趁勢而起的事實。

此刻出現在長削無忌府上的,都是唐王朝名噪一時的了得人物。

僅國公就有六個之多,包含文武,有鄭國公魏征、申國公高士廉、宋國公蕭璃、褒國公段志玄、夔國公劉弘基、莒國公唐儉…………

這些都是位列凌煙閣的重臣,也是長孫無忌圈內關系密切的人。

除了他們,還有鼻門侍郎褚遂良,中書侍郎岑文本,監察御史馬周等等,皆是朝野上舉足輕重的人物。現而今,他們聚集在一起,足見長孫無忌那無可比擬的號召力。

整個大唐,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寥寥可數。

長孫無忌那彌勒佛似得笑臉,不住的把酒交談,擴充著宴會上的氣氛。

一群文武重臣,他們所談論的事情自當不會是風月。唐朝言論自由,並不禁止任何人談論國事。只要你有心,哪怕是一個乞丐,他都有資格遞匿名信。這封信,只要符合實際或是情節嚴重,甚至能夠傳到李世民的御桌上。比如多年前李承乾與李泰之爭,李承乾就曾安排一無名小卒誣告李泰。

李世民大為震怒,卻找不到誣告之人。只因制度如此”既然是匿名信,顯然表示寫信人不會透露身份。沒有身份,到哪里去找?

這種制度的目的,即是為了讓那些受到壓迫”卻沒有膽子告狀的人準備的。

就如唐朝制度“誣告”不論罪一樣。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芝麻官,狀告當朝一品,這個芝麻官都不會受到任何的懲罰。

這種制度有利有弊,利者,能夠讓大臣暢所玉言:弊者,事情真真假假,很有可能讓皇帝受到鼻蔽”做出錯誤的決定。

這種制度的產生,正符合李世民納諫的性格,他不怕人亂說,就怕人,不敢說。

他有絕對的自信,明辨是非,不受到蒙蔽”能做出最正確的抉擇。

故而在李世民這一朝,暢談國事,是一種風氣。

百姓都能夠如此,這些地位超然的大臣,自當這樣了。

他們話不離國事”談古論今,述說著現今的變化。

其中談的最多的莫過于海上絲綢之路,以及當初首先推薦開拓海上絲綢之路的杜荷。

海上絲綢之路給大唐帶來的高額利益,有目共睹,即便個別與杜荷不對盤的大臣,也不得不承認”杜荷當初的提議,高明之極。

長孫無忌與杜荷交惡,這是無人不知的事悄。

在長削無忌的宴會上”也沒人不識趣的提杜荷如何如何,即便不經意的說道”也會撿一些無關的說,不想惹得長孫無忌不快。

這一次卻是意外,因為話題是長削無忌提起苒。

長別無忌在談論《唐律疏義》的時鏤,毫不吝嗇的說著贊美之詞,說杜荷是大唐的后起之秀,將來會成為大唐的擎天玉柱。

長孫無忌如此贊賞杜荷,讓赴宴的文武大為驚訝,隨即大悟,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長孫無忌是什麼人物?

大唐文臣之首,國舅,第一重臣,而杜荷是一今后輩。

長孫無忌會嫉恨一今后輩?

如此一想,他們都覺得以前是自己低估了長孫無忌的氣量,也不再長別無忌面前將杜荷當作一個禁口的人物,也順著長孫無忌的話,談論起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海上絲綢之路。

魏征隨口應承著,也如眾多大臣一樣,給杜荷的開拓海上絲綢之路極高的評價。雖說當初,他對于這個海上絲綢之路並不報多大的熱忱。現如今,杜荷已經用事實證明他發的觀點的正確性。魏征為人剛直,對既對,錯既錯,坦然的認可了這一點。但心底卻為此產生了些許疑惑。他那雙剛直不阿的眼眸不住的在長別無忌身上瞄著,希望能從表情上看透長孫無忌的心思。

魏征乃是當世之杰,才情干略都是一時之選,昔年為李建成效命,就曾多次讓李世民大吃苦頭。讓李世民折服之后,一心為唐。對于朝堂上的事情,那一雙眼睛是雪亮雪亮的。

長孫無忌的性格常人或許看不出來,但魏征卻深有體會,長別無忌心眼小,吃人不吐骨頭。他不會無緣無故的贊美一個人,更何況這個人還是對手。

長孫無忌道:“小杜大人,軍政雙全,真正讓我佩服的還是他在軍事上的成就。短短余年,歷經我大唐三大對外戰役,取得鏡赫之功,光芒之盛,將我大唐所有智勇之將給掩蓋過去。

他贊不絕口,赴宴的諸多大臣心中卻是一怔,均想起了一個問題。

魏征恍然,明白了長孫無忌的用意,細細思量,也覺得長別無忌這有意無意的一點,並非全無道理。

………………

對此全然不知的杜荷,此刻正在府中逗著孩子玩樂。

小寶兒、小百合已經一歲之齡,都到了會跑會跳,學牙牙語的時候了。

這今年段的小孩,是最討人喜歡的,天真可愛。

杜荷一閑來無事,既與兩個小家伙嬉戲。

兩個小家伙的心性也漸漸有所體現。他們雖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可性格卻大不一樣,小寶兒偏文靜,不喜動,而小百合卻是一個野丫頭,年紀不大,滿院子的亂跑,也不怕摔,一天不摔個百八十跤的,都會讓人覺得太陽從西邊出來。

杜荷覺得納悶,他有著正常人的心里,覺得舁孩子活潑一點好,女孩子文靜一些強。

但是現在都反了過來,該文靜的顛來顛去,不該文靜的安安分分。

他腦子突的浮現半年前“抓周”,的情形。抓周是小孩周歲時舉行的一種預測前途和性情的儀式,是第一今生日的慶祝方式,屬傳統誕生禮之一。在現代不流行,但古代幾乎是每個小孩必經之路。

小寶兒、小百合亦不例外。

杜荷在兩個小家伙一歲的時候,陳設大案,上擺:印章、儒、釋、

道三教的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帳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等等應景的東西。

小寶兒為長兄,面對眼前零零散散的東西,二話不說拿著印章就往嘴里塞。印章寓意著官運亨通,可將印章當作食物,這算什麼?最讓杜荷煩心的還是小百合,這個小丫頭面對一大堆到東西,好選不選,伸手就拿了一把小木劍。

拿了便拿了,她還樂不可支的用小木劍敲打著小寶兒的腦袋,將樂呵呵的小寶兒打哭了。

小木劍杜荷心底是為小寶兒準備的,小百合意外的拿了去不說,還舞得有模有樣。

“抓周”,是一種習俗,並不能說明什麼,只是長輩們對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歲之際,對小孩祝願一番而已。

杜荷也不怎麼放在心上,但隨著年紀越長,小寶兒喜靜,小百合好動的性子,越來越明顯。在杜荷的心中,不免有些嘀咕,“這小丫頭性子這般野,不會真的想當一個女俠客,女將軍吧?”長樂聽了杜荷這話,也深有感觸的點了點頭,“這丫頭太野了,是得好好管教,三天兩頭的將小寶兒弄哭,別讓父皇給寵壞了。”,

愛屋及烏,這句古話,不無道理。李世民對于長安的溺愛無與倫比,現在對于長樂的女兒,也是萬分寵愛。那盡頭,長樂都有些吃味了。

杜荷看著追足蝴蝶,嬉戲的小丫頭,又看了看文靜乖巧的小寶兒,心下滿足,想著即將到來的征戰,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讓勝利的信念填滿,平安去,平安歸,毫發無損的帶著榮耀來見家人。

他想的是好,卻不知此他未必有機會參與北伐高句麗的戰事。

………………

甘露殿。

李世民召集子大唐王朝地位最隆重的七位大臣。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李績、褚遂良。

李世民召見這七人,正是為了商議征伐高句麗一事。

“根據北方的消息,榮留王已經讓淵蓋蘇文擒殺……淵蓋蘇文亦一統高句麗。一年半的征戰,高句麗國力大損,正是我大唐出兵的大好時機。至于為什麼出兵,這個不用朕言明了吧…………遼東是我華夏領土,領土主權,絕對不容侵犯。另外,楊廣雖然無道,可慘死北方的百萬健兒卻是我華夏子民。朕作為華夏皇帝,有權力,亦有義務為他們報仇……”榮留王太高估自己的存在了,李世民壓根就沒有救他的意思。他根本不需要榮留王這個口號“……

收復失地,雪恥復仇。

這是李世民攻打高句麗的目的,是正大光明的出兵理由。

關于失地的收復,這次即便是不主戰的魏征,也沒有任何勸誡。

收復失地,這是任何一個華夏兒郎都應盡的責任。

褚遂良這時道:“收復失地,在所不辭,但臣覺得我大唐名將、良將輩出。除了小杜大將軍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智勇將士,這一次是不是應該給他們一個立功的機會?”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3 00:14
第二十六章 無緣出徵

    在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績、褚盅良等人商議過後。

    第二日,李世民即在朝堂上宣佈了出兵高句麗的宣言。

    「遼東為舊中國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師者四,喪律而還,殺中國良善不可勝數。昔有京觀,朕固毀去,可恨至猶在……長夜思之而輟寢。將為中國復子弟之仇……」

    熊熊戰意點了滿朝文武,也道出了李世民徵伐高句麗的雄心壯志。

    京觀是一座奇恥大辱,隋朝伐高句麗時,遭受駭人聽聞的慘敗。

    百萬大軍,灰飛煙滅。高句麗將士為了炫耀武功,將隋軍陣亡將士的屍骨堆砌成山,築成了一個埋葬數十萬隋朝將士屍骨的墳墓。

    這墳墓不是讓人用來祭拜的,而是用來給高句麗百姓瞻仰欣賞的。

    在貞觀五年,李世民得知這件事情,氣得勃然大怒,暴跳如雷。

    李唐江山取至楊隋,但李世民從來沒有否認楊隋是華夏王朝。在他眼中,隋朝百姓與唐朝百姓都是〖中〗國子民。

    中國子民哪容異族小醜俊辱,當即派大臣入高句麗,以強硬的態度毀掉這個京觀,將隋朝將士的屍骨一一收殮安葬。

    從那時起,李世民就有了復仇之念。

    隻是時機未到,唐王朝的重心在西方,一直將這「仇恨」,壓抑在心,今時今日,終於到了宣洩的時候了。

    李世民也顯得格外精神,以昂揚的鬥志下達了兵伐高句麗的命令。

    這一次出兵徵伐,李世民任命的統兵大將並非是兵部尚書李績,而是禮部尚書李道宗。李道宗絕非歷史上那個迫害薛仁貴的小人,而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名將。昔年他鎮守靈州的時候,粱師都遣其弟粱洛仁帶三萬突厥兵包圍靈州,李道宗據城固守,尋隙出擊,大敗突厥軍。並且趁機出兵五原,振耀威武,並向北開拓疆土千餘裏,為大唐立下赫赫之功。

    李氏皇親,就屬李孝恭、李道宗最為善戰。李道宗軍事謀略,或許要略遜李績,但是一位能夠獨當一面的將帥無疑。

    杜荷對於李道宗為三軍主帥的任命,也沒有任何異議。

    但接下來的調將安排,杜荷有些傻眼了。

    李世民坦然自若的調兵遣將,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薛萬鈞、薛萬徹、李大亮、蘇定芳、李道彥、郭孝恪、宋君明、薛孤吳等大唐戰將數十員。他們這些人或許籍籍無名,但初唐無庸將,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可觀戰績。

    可……

    杜荷等來等去,始終沒有等到自己的名字。

    一股「可怕」,的念頭產生,不會岳父大人不讓我打這一戰吧?

    朝會結束,杜荷迫不及待的找到了用膳休息的李世具。

    對於杜荷的到來,李世民沒有覺得任何意外,悠哉到品著葡萄酒,笑道:「朕就知道你小子會來,或者說,要是你不來,就不是你了。」他沒有等杜荷問出聲,先一步道:「你可覺得奇怪,為何朕沒有用你?」

    杜荷忙點著頭,苦著臉道:「小婿為這一戰,准備多時了,現在不讓我出戰,就好像小婿餓了十天,飯端在面前,不讓吃一樣。」李世民答非所問,隻是道:「你覺得你的軍事水平,與我唐朝諸將相比,能不能夠穩拿第一?」

    杜荷忙道:「不敢,不說別的,李績老將軍穩勝與我,我那師兄蘇定芳,也不遜色於我…………其他諸將也各有所長,薛萬徹膽大擅奇、李大亮智勇兼備,張士貴攻城拔寨,勇不可擋。在他們各自擅長的領域,小婿都不敢自誇。」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你也無需妄自菲薄,你的能力朕清楚,但正如你所說。我大唐無庸將,任何一個都不是泛泛之輩。各有所長,各有所能。朕作為皇帝,需把握公道二字。你小子,從軍以後,歷經我大唐所有戰事。無不充當前鋒,短短數年,功高至大將軍。這固然是你的能力所致,但離不開朕給你這個機會……」杜荷默然無語,李世民說的句句屬實,這帝王用兵,絕不可能隻重用一將,而無視其他將軍。而自己卻能每戰必先,每戰必前,三大戰役,都不缺席,實在是因為李世民的特殊關照,讓他得到這些機會,身居高位。

    論幹略,歷史上滅三國、擒三主的蘇定芳,在軍事能力上就不遜於他,可如今蘇定芳作為早期將領,投奔李唐二十餘年才是左武侯將軍,比他低上好幾個級別。並不是因為蘇定芳無才,而是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杜荷聽到這裏,也明白的李世民的意思,自己已經得到太多次機會了,如果再讓自己出徵,那些一直得不到機會的能戰將士會怎麼想?

    他們會毫無怨言嗎?

    杜荷亦不知如何開口了,他很期待這一次的伐高句麗一戰。

    但他能夠理解李世民的處境,知道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作為一個皇帝,實在不能過份的厚此薄彼。

    「是小婿孟浪了……」杜荷有些不甘心,還是認可了這一事實。

    不是他不想爭取,而是實在沒臉爭取。李世民待他算是仁至義盡,給了他那麼多證明自己的機會。自己又怎麼能讓他為難?

    李世民見杜荷理解,也微微一笑,杜荷的努力,他是看在眼裏的。隨著東北的消息不斷傳來,李世民就在考慮,到底要不要派杜荷往遼東。對此他猶豫了好一陣子。

    直到褚遂良是提起,李世民方才下了決心,連褚遂良這個文臣都覺得給杜荷太多機會,有失公允。更何況那些身懷抱負,資歷更在杜荷之上的將軍?

    從大局長遠考慮,李世民沒有讓杜荷參與此次徵伐。

    這人不可能沒有私心,李世民也清楚明白的知道因為杜荷的出色。

    對於他,自己有著異於常人的照顧,此為有些擔心杜荷會持寵而驕,在此事上不依不饒,如今看來卻是自己多慮了,也放心下來,心喜自己確實沒有看錯人。

    沒能登上出徵名單,多多少少讓杜荷有些失落。不過既然理解了李世民的苦衷,他也不在強求了,將心比心,自己確實得到過大多的機會。吃了肉,總不能讓別人不喝湯吧!

    高句麗經過內亂消耗,實力大不如前,戰役規模,是不可能超過薛延陀的,功績自然也是一樣。

    杜荷來到軍營,將不能出徵的事情告訴了麾下諸將。

    薛仁貴、羅通、席君買等將都有些遺憾,但一個個都能夠理解。

    這些年他們沒少沾杜荷的光,羅通、房遺愛這兩位最早跟隨杜荷的將領,已經因功累積至了將軍銜,在同齡將軍中,處於翹楚地位,都知足了。即便是薛仁貴,也因為在北伐薛延陀時的出色表現,拜為右威衛中郎將,獲得了極高的讚譽。

    此刻杜荷還不知道,這一次的未出戰,給他的人生卻帶來了始料未及的巨大變化。

    ………………

    邏些。

    邏些是吐蕃都城,松贊幹布在一統吐蕃之後,逐步建造寺廟、屋宇,修築道路、水渠,奠定了城市基礎。

    因為從唐朝偷師,漸漸也轉型為封建社會,經濟,軍事實力都有著顯著的提高。

    作為吐蕃的經濟文化中心地,邏些雖然遠遠比不上唐朝的城池的繁榮富強,卻也充滿了人氣,人來往昔,不僅隻有吐蕃人,還有南詔、泥婆羅、天竺等國的商人,擁有著屬於自己的商業渠道。

    在這人來人往的大街上,一個唐裝打扮的壯漢押解這一位血淋淋的瘦弱少年,大大咧咧的走著。壯漢長得三無大粗,有著彪悍之氣,一雙眼睛,卻意外的是一對三角眼,大大破壞了他的身形,給人一種鼻稽的感覺。

    而那少年白白凈凈,全身上下都是血蹟傷痕,顯然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壯漢似乎嫌棄那少年走得慢,一腳踹在了他的屁股上,將他踢飛了出責。

    「大師兄,你看這傢伙,真是惡性不改……,怎麼樣,要不要動手?」一位黃裳少女可愛的大眼睛裏閃過了幾絲怒火,躍躍欲試的撫摸著腰間的兩把彎刀。

    被稱作大師兄的正是李逸風。

    李逸風這些年都在過著賞金獵人一般的生活,專門對付那些身懷武藝,卻四處為惡的江湖中人。他為人灑脫,崇尚自由,這種日子正和他的胃口。一邊遊歷天下,一邊除暴安良,過的瀟瀟灑灑。

    來到邏些,隻為追擊一個在四川境內作惡的殺人犯任浩。任浩早年跟隨名師學藝,因心術不正,被逐出師門,回到鄉裏,依仗一身武藝,成為了地方混混頭子,常常惹是生非。但因無大過,地方官員也拿他沒轍。

    但在三月前,他看上了成都城裏一個私塾先生的夫人王氏,求愛不果,一怒之下,竟揮刀殺了私塾先生與其父母孩子四人,強搶王氏,打算遠走他鄉。在出城的時候,讓守兵發現展開了激鬥。

    任浩連殺五名兵卒,逃之天天,成都刺史下令懸賞。

    正在四川境內的李逸風、周靈靈聞訊之後,決定將這殺人凶手緝拿歸案,一路打聽,發現任浩逃到了吐蕃邏些,兩人也追蹤至此。

    周靈靈知道任浩惡行,又見他公然的虐待一個少年,更是憤怒。

    李逸風卻對上了那個青年的眼睛,發現那個青年正用哀求的眼光看著自己,手在地上悄悄寫著。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3 00:20
第二十七章 八百裏加急

    徵伐高句麗的大軍,在這一日出徵.

    杜荷在出徵前,將自己所掌握的關於高句麗的資料都整理成冊,記錄下來,交給此次出徵的統帥,他的准岳父李道宗。

    李道宗也是一員名將,深知在外出徵,情報的重要性,都是自家人,並沒有多餘的客套,很慎重的接受下來。

    長安城外,杜荷領著李雪雁與李道宗做最後的道別。

    看著英姿風發的父親,李雪雁也不知該喜該悲。

    李道宗道:「傻閨女,你父王這麼多年水裏來,火裏去的,什麼風浪沒有見過。區區高句麗的那群跳粱小醜,哪裏看在眼裏,回去吧,等著父王凱旋迴來的消息。」他知道多留一會兒,家人就多一會兒掛心,也沒有多呆,最後望了家人一眼,一招手策馬遠去。

    李雪雁心事重重的望著那背影,有些打不起精神。

    這也是人之常情,杜荷笑道:「你就放心啦,此戰以岳父大人的軍事水准,加上諸多智勇之將的輔佐,高句麗真的沒有什麼勝算……你就安心等著岳父大人凱旋的消息吧……」,對於這一次的軍事行動,杜荷並沒有多大的擔憂。雖然他沒有出徵的機會,但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大唐良將輩出。

    多他杜荷一個不多,少他杜荷一個不少。天下不會因為少一個人而不轉,大唐也不會因為少他一個人而吃敗戰。

    今時今日的高句麗也不是歷史上李世民出徵時,遇上的那個高句麗。那時期的高句麗,自楊廣第三次徵伐以後一直沒有遇到大的戰事潛心發展了近三十年,實力已經恢復。他們以舉國之兵,做烏龜死守。佔據著天時、地利、人和左右戰場的三大關鍵因素,仗自然不好打。現如今高句麗因為內亂,狗咬狗,死鬥一年半,實力大損,以唐軍之勢,豈有拿不下的道理。

    李雪雁聽杜荷說的如此篤定也稍稍安心。

    ………………

    一卷黃塵滾滾,駿馬飛馳而至,但見人影一晃,跳將下馬。馬上騎士大喝:「八百裏加急!軍情機要,速速讓開!」隨即便見煙塵滾滾,騎者已然離去!此時,古道凝雲晴空赫然!可見速度之快,已達極致。

    唐朝疆域廣闊,全國有驛站一千三百人八十六個,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並三種各驛站沒有驛捨,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專門用來傳送軍情。

    根據軍情緊急,分為三百裏、四百裏、六百裏、八百裏,其中八百裏屬於最高級別,身負此類軍情的傳送兵幾乎等於握有生殺之權。

    隻要有人膽敢阻攔,可就地處決。

    別看身負八百裏加急的傳令兵權力大,但危險系數與權力是成正比的。唐朝法律中把娜遞過程中的種種失誤的處罰都規定得很細。稍有差錯,便要受到嚴厲的處置。尤其是緊急軍事文書耽誤一刻,則罪加三等。若因書信延誤而遭致禍事發生則判處絞刑。

    故而沒有一個傳令兵會為了逞威風,而濫用職權,浪費時間。

    傳令兵馬不停蹄,直接抵達皇宮,將緊急文書交給宮門侍衛。

    宮門侍衛此時也被賦予能夠在皇宮中策馬馳騁的權力,在第一時間裏將緊急文書呈給李世民。

    李世民正在處理徵伐高句麗的糧草調配,莫名的收到「八百裏加急」,有些迷茫,卻不敢怠慢,若不是真的發生火燒眉毛的事情,地方官員還沒有膽子發「八百裏加急」。

    粗略一觀,李世民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怒喝道:「豈有此理!吐蕃小兒,竟敢如此放肆……」

    加急裏的消息正是來至於吐蕃,象雄國與大唐早已成為邦交,並且表示臣服之意,認可李世民為王上皇,天可汗,在名義上已經是唐朝的附屬國。松贊幹布攻打象雄國,等同打李世民的臉。

    其實松贊幹布也明白這點,故而在發動戰爭之前,已經封鎖了所有象雄國通往唐境的道路。

    象雄國不止一次派人求援,但象雄國位於青藏高原上,那裏地勢險要,比之蜀道隻有過之,而無不及。象雄國與吐蕃相互把守要處,彼此雙方都難以出入。

    象雄國派出的援兵幾乎沒有一個能夠僥倖突圍的,都讓松贊幹布堵在了路上,或擒或殺。

    沒有一個例外,象雄國也因此絕了向唐兵求援的念頭。不過天無絕人之路,就在這個緊要關頭,祝霍一個毫不起眼的小人物走進了象雄國人的視線,他是在喜馬拉雅山上長大的孩子。身手比猿猴還要靈活。翻山越嶺,對他來說就是睡覺走路。

    他繼承了象雄國的厚望,從無人敢過的懸崖峭壁處,避開了包圍圈,成功的突出重圍。但不知何故,消息走漏,祝霍在趕往大唐的路上受到了伏擊。最終落入吐蕃之手,也即是殺人犯任浩。

    吐蕃為了增強實力,全天下招募強人。隻要有本事,不管你是窮凶極惡的殺人犯,還是惡貫滿盈的賊人,松贊幹布都熱情收下,給予任務。

    任浩受到了通緝,在唐境混不下去,來到了吐蕃,謀求生計。因為武藝不俗,受到了任用。

    他擒住祝霍之後,押著祝霍往邏些領賞。無巧不巧,正讓追擊他而來的李逸風、周靈靈碰上了。

    祝霍是一個極其聰明的小伙子,讓任浩擒住後,一直想著脫身辦法。在被押解的途中,他瞧見了牆角處的李逸風、周靈靈。因為他們兩人都做唐人打扮,那女子更似乎有些同情自己,有相助之意,靈機一動,故意走慢些,受了任浩一腳,在地上寫了「救、唐」兩個字。

    他這是病急亂投醫的舉動,可不巧的是,他遇上的恰恰是位「名醫」。

    李逸風瞧著「救、唐」,兩個字,展開了琢磨,覺得很可能是關係唐朝的機密事情,反正他都要對付任浩,索性將祝霍一並救了。

    李逸風師從周振威,一身武藝,已達化境,有著極高的造詣。任浩本非他的敵手,更何況他有心算無心,裝作路人,突然出手。隻是眨眼間,救人擒人,一氣呵成。

    從祝霍那裏,李逸風得到了關於象雄國的消息。雖然並不如李逸風想的那樣,關係唐朝的存亡。但一個江湖中人,最看不慣的就是倚強凌弱。俠義心一出,也不求回報的護送祝霍抵達青海,將情況告之青海都護府都護張亮。

    青海都護府的建立,其主要目的即是陳兵唐吐邊境,防止吐蕃做大。如今吐蕃攻打唐朝的友邦象雄國,已經觸及唐朝底線。

    都護張亮作為位列凌煙閏的功臣,具有非一般的遠見,心知事大,當即將情況以「八百裏加急」,將情況送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此刻確實怒極,放眼唐朝四域,唯有吐蕃,現在有實力與大唐一較高下。不過因為西南之地,偏遠貧瘠,又位於高原,不適合中原百姓生活,與中原無利益衝突。一直以來,都不被重視。

    李世民哪裏想到吐蕃如此倡狂,公然對大唐附屬國用兵,還意圖掩飾一切。

    換做前幾月,李世民必然陳兵西南,給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厲害。但如今出徵高麗的軍隊已經開拔,若再對吐蕃用兵,等於是兩線作戰。自古以來,兩線作戰都是兵家大忌,更何況是兩線遠徵?

    這則情報,就如李世民心中疙瘩,卡在那兒,想要除去,有力量,卻沒有機會。

    這讓手握天下至高權力的他,很不舒服,有種握緊了拳頭,卻打不出去的感覺。

    李世民終究是一位理智的帝王,並沒有衝動,細細想了想,即刻寫了一封手諭,讓張亮派出使者勒令吐蕃停止對象雄國的戰事,不然便是與大唐為敵,即會受到唐軍徵伐。

    同樣用加急傳出,李世民有些憋屈的握著拳頭,心道:「這筆帳先記著,滅了高句麗,就是你們工…………」

    ………………

    兵部。

    李績正在處理軍務,雖說這一次他並未出戰,但並不意味著他能夠輕鬆下來。作為大唐的兵部尚書,國防部部長,現在他不但要關註前線的戰事,器械的調配。各大出徵將軍的本職事情,遺留下來的軍務,也許要插手過問,避免生亂。

    他的任務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更重了。

    今日是大軍出徵的日子,李績正在兵部整理一些繁雜的,又不得不慎重處理的瑣事。

    李績做事認真,這一幹就是整整五個時辰,十個小時。他幾乎動也不動,直至事情全部處理完,這才發現不知不覺夜幕已經來臨。

    「啊!」李績揉了揉有些疼痛的腦殼,伸了一個大懶腰,想要站起,一陣天地倒轉,天旋地轉,人也隨即倒在了地上。

    掙扎著坐起,李績發現自己一時間竟然站不起來,苦笑自嘲道:「難道,我真的老了?」

    他扶著桌腳,緩緩的坐上了馬扎,靜靜的休息了好一會兒,方才緩緩站起,吹熄了燈火,徐徐返家。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3 00:30
第二十八章 算計唐使 遼東收復

    平都山口。

    松贊幹布站在夜幕中,遙望平都山,心情不由得一陣煩躁。

    平都山山勢險峻無比,峰奇壁立,較之號稱「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華山,隻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刻黑黝黝見不得一絲光亮的奇峰,就如一座無比巨大的巨型怪獸,阻擋在了吐蕃大軍前進的路上。

    這也是當地的特色,象雄國位於青藏高原的最深處,他們有一半領地都在喜馬拉雅山山脈的範圍之內。他們不像大唐,擁有堅固的城池作為壁壘,但一座座奇峻險的高山,卻成為了他們的天然屏障。

    平都山口就加齊名,是位於喜馬拉雅山山脈的一處山口,因為造物主的神奇。這個山口就如平地而起的堡壘,坐落在象雄國王城的必經之路,也擋住了吐蕃大軍勢如破竹的攻勢。

    松贊幹布一直以為象雄國已經到了末落之年,國王年邁,無心力主持國事,後繼非昏即庸,爭權奪勢,有那麼一手,處理國事,荒唐透頂,根本不足為懼。哪裏想到,區區一座平都山口就將他的常勝雄師抵擋在外,進不得,退亦不得,讓他寢食難安。

    「贊普,唐朝那邊有消息了。」那是欽陵的聲音,他回頭看去,欽陵一面高聲叫著,一面鐵青著臉疾步走來。

    「果然!」松贊幹布隻覺得一顆心跌落谷底,平都山口地勢險要之極,在被阻擋此處的時候,他便廣派登山能者,四處尋訪捷徑,無一成功。若不是祝霍,真的翻躍了山路,他幾乎不敢相信,有人能夠克服這天神造就的奇觀。

    自從得到准確的消息後,松贊幹布當時就慌了。多年前,他慘敗大唐之手,深知唐朝的強大,時不敢正面為敵。他的原定計畫是滅了象雄國,然後再找一個藉口來掩飾。

    那時候象雄國已經滅亡,唐朝即便在怎麼生氣」也無濟於事。可祝霍的逃脫,讓他的計畫告吹。

    不用想,唐朝的消息,必然是制止這場戰爭。若是妥協,錯過了這次機會,引起了唐朝的關註,吐蕃在一段時間內,將再無發展的可能。可是不妥協,等於更唐朝交惡。彼此雙方的戰爭,在所難免。

    「怎麼辦?」

    松贊幹布心中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眉頭亦跟著緊緊皺起,陷入兩難之地。

    欽陵道:「有兩個消息,一好一壞。壞消息是祝霍已經將消息傳到了唐朝,唐主令張亮遣使來我吐蕃,現在正在路上至於好消息,我們在唐朝的眼線傳來消息說」在半個月前」唐朝以為中國子弟復仇為由,出兵十數萬攻打高句麗……大軍已然開拔。」

    聽到這則消息的松贊幹布,身軀徒然一陣,雙眼露出驚喜若狂的神色,低呼道:「天助我也……。」作為一個野心勃勃的後起之主,對於天下,松贊幹布也有著一安的瞭解。

    他的手中有一份疆域圖,圖上包含了唐、高句麗、西域、漠北,對於天下大勢,他了然於胸,高句麗位於唐朝長安萬裏之外的東北,那裏地處偏遠,氣候惡劣。

    隋朝的時候,三次以百萬大軍出徵才取得絲絲成果。固然軍事實力唐朝遠勝隋朝,此次徵伐,卻也不是說勝利就勝利的。

    如此一來,唐朝就不可能與吐蕃作戰,他有足夠的時間對付象雄國。

    他來回走了兩步,突的頓住了腳步道:「欽陵,你立刻安排人手,喬裝成盜賊,襲擊唐朝來的使團,務必要將他們一網打盡,盡數殺絕。」

    欽陵驚呼了一聲,嚇的小退了半步,道:「贊普,你這是?」

    松贊幹布鐵青著臉,臉上帶著冰冷的寒意,輕輕的撇了欽陵一眼道:「栽贓嫁禍,給我們一個攻打象雄國的理由。我們將使者之死,都推託在象雄國身上。就說之所以攻打象雄國,是因為象雄國欺人太甚,他們喬裝劫匪,四處掠奪,我們是在被逼無奈之下,方才出兵的。」

    欽陵在軍事上有著極高的天份,但政治場上,他還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小屁孩,完全不能理會松贊幹布的想法」驚愕道:「唐主還不至於如此愚笨吧,這種藉口都會相信?」

 松贊幹布有心培養欽陵,也沒有深藏自己的意圖,淡笑道:「其實信不信在此刻已經不是關鍵了,一個藉口,一個理由,才是最重要的。唐朝目前最重要的是攻打高句麗,他們無心來關註我們,更不可能兩線作戰。殺唐朝使者,隻是一個表態。告訴唐朝,象雄國我們是非打不可。而將使者之死,嫁禍象雄國,也是在給他們天朝上國一個面子,讓他們有藉口認同我們攻打他們的政治盟友。政治場上,隻有利益,而無其他。我們雖然殺了他們的使者,但卻給了他們的面子,全了他們的威望。各有利處,我相信李世民是一個理智的君王,他會明白這一切的。」

    欽陵似懂非懂,肅然道:「可這樣一來,我們還是與唐朝交惡了。」

    就算他們現在為了對付高句麗」無暇顧及我們,認同了這個理由,心中卻無可避免的積壓著一團火」收拾完高句麗,接下來就是我們了。」

    松贊幹布手中的拳頭,一松一放,低聲道:「那你覺得,我們現在聽從唐朝的號令,罷兵不戰,滅亡高句麗就輪不到我們了嗎?錯了,大錯特錯,唐朝這些年不斷的對外徵戰,任何有實力的領國都無一例外,逐步逐步得讓他們蠶食。我們吐蕃要不就全心全意的給唐王做奴才,要不就擴展力量,與唐王朝一較高下。除此之外,別無他途。我不願意做奴才,自然隻有反抗一途。之前,我處處對唐朝忍讓,隻因有象雄國的存在。象雄國固然不強,但卻位於我們後方,也有十萬兵馬。他們與唐朝互為盟友,一但雙方交戰,我吐蕃將會陷入前後夾擊的兩難之地,連佔地死守都不能。哼,隻要滅了象雄國,憑藉我吐蕃的天然屏障,特殊氣候,全力固守,即便是大唐也奈何不得我們。」

    「我們吞並了象雄國,那麼實力也將會提升一個檔次,也將不在懼怕唐朝的強大,甚至能夠戰勝唐朝。」松贊幹布最後強調著,眼中流露著與唐朝爭雄的慾望。

    欽陵終於明白松贊幹布的用意,亦覺得熱血讀書,高聲道:「欽陵不才,但願意為我吐蕃的壯大,耗盡每一滴鮮血。」

    松贊幹布微微一笑,不再說話,隻是遙望著平都山口,道:「要滅象雄國,現在最大的難關,即是這平都山口,隻要我們能夠攻克這山口,象雄國唾手可得。攻不克,說什麼也沒用。」

    欽陵聞言皺起了眉頭道:「想不到瑤池那個女娃子,還真有兩三下,若不是她,我們此刻已經在象雄王宮歡慶勝利了。」

    自從秋臨山一戰,象雄國最高軍事統帥戰死以後,象雄國畏吐蕃如虎,吐蕃也趁機而進,一舉攻克十城,奪取了象雄國一半領地。就在象雄國放棄抵抗之際,瑤池公主意外的站子出來。她披上鎧甲,領著象雄國殊死抵抗。

    瑤池公主論才智幹略遠遠比不上松贊幹布、欽陵,但是她很聰明,壓根就沒有想過要跟松贊幹布、欽陵鬥兵法、鬥才智,將舉國的力量駐守在平都山口,嚴防死守。就算火燒眉毛,也絕不出一兵,活活的耗著。逼得松贊幹布、欽陵空有一身軍略,也發揮不出來,隻能僵持。

    欽陵再三考慮」提議道:「贊普,我覺得強攻始終不是辦法,應該想想別的。既然那個祝霍能夠翻越懸崖絕壁,我們未必不行。就算吐蕃找不到能人,唐朝的功夫好手,應該有這本事。這些年,贊普一直都在招募能人異士,這些人中應該不乏精於翻山越嶺的。我們應該用起他們,找一條能夠供軍隊通行的小徑,打破這種僵局。」

    ………………

    長安。

    李世民叫上杜荷在甘露殿討論書法,他拉不下臉來請教,裝模作樣的以討論為由,實際上就是請教指點。

    杜荷也不吝賜教,將自己的心得跟李世民共享。

    雙方正在興頭上,突然得到了李績求見的消息李世民放下手中毛筆,笑道:「一定是前線有消息了,快宣!」

    李績興匆匆的邁步走進大殿,那張疲乏的臉上透露著些許的興味,見禮後,喜道:「陛下鴻福,我大唐先鋒將蘇定芳三日之內,急行八百裏,襲擊遼東城。遼東守軍防備不及,一戰而定。行軍道大總管江夏郡王分兵四路,在六日前,已經全取遼東之地。讓高句麗侵佔的故土,已然迴歸我大唐統治,失地收復……現今蘇定芳繼續朝高句麗進軍,估計在半月後進入高句麗腹地。」

 「太好了!」李世民大笑站起,此戰之勝,在意料之中。唐軍本就算驍勇無比,遼東一域,堅城唯有遼東城。遼東城受到一年的攻打,早已破敗,還來不及修復,怎麼可能抵禦唐朝勁旅。

    不過就算是在預料之中,喜訊依然是喜訊」讓人心情愉悅。

    李世民大笑一陣,突然察覺李績的臉色有些異樣,關懷道:「李愛卿,朕見你的臉色似乎有些異樣」身體可有不適?」李績笑道:「陛下不必掛心,夜裏有些失眠,不礙事的。臣先告退了……。」他告辭離去,在邁大殿門檻之時,腳讓門檻一拌,噗通一聲,栽倒在了地上。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3 00:37
第二十九章 膽大妄為

    李績這一摔可讓殿內的李世民、杜荷嚇了一跳,兩人慌慌張張的沖了出去。

    在門口的侍衛已經將李績扶起。

    李績待杜荷向來不錯,見這個老上司有異樣,三兩下來到了近處,「李叔叔,李叔叔?」叫喚了兩聲,見李績以陷入昏迷,伸手去探鼻息,察覺到手指上的溫溫熱,暗自松口氣。

    李世民這時也來到了近前,見李績這般情況,當即從懷中拿出一塊金印,決斷道:「拿著金印,用朕的馬,火速帶著李愛卿往太醫署救治。」

    杜荷瞄了金印一眼,在唐朝這金印幾乎就等於宋明時期的尚方寶劍,拿著它等於是李世民親臨。有它在手,莫說是闖皇宮,就算是放火燒皇宮,也無人敢阻擋。他伸手接過,沒有任何的猶豫,將李績背在背上,翻身上馬,往宮外馳去。將人被在後背,固然會累上一些,但能夠讓患者減輕一些顛簸之苦。

    有金印在手,杜荷在宮內馳騁,自然無人敢阻,一直抵達太醫署。

    杜荷這前腳剛到,李世民後腳也隨之抵達,一臉焦急,全無帝王風範,見禦醫正在給李績號脈,靜靜呆在一旁。

    見禦醫收回了號脈的手腕,他迫不及待的道:「禦醫,季愛卿這是怎麼了?好好的怎會昏迷不醒?」禦醫恭敬道:「皇上安心,不過是勞累過度,積勞成疾。隻要多加休息,註意調養,並沒有什麼大礙…………」

    李世民不可置信的道:「勞累過度怎會暈倒?」

    禦醫解釋道:「這個我也不太清楚依照臣的分析關鍵在於前些時候的風寒……前些日子,李大人就曾讓臣開了幾幅治風寒的葯。這風寒是小病,好好靜養可保無恙。但在受風寒的同時,操勞過渡,便會導致身體崩壞,病情十倍復發。」

    杜荷低聲道:「前些日子,大軍出徵,李叔叔身為兵部尚書,他的任務最為繁重。」

    「這個傻瓜…………」李世民罵了一句「生病了還強撐,活該受罪……」他頓了一頓道:「朕宮裏有他國進貢的千年人參、雪參、靈芝等補葯,朕都讓人送過來,你們看看有什麼能夠對李愛卿的身體有幫助的,儘管用上,務必要讓他儘快康復。青蓮,你等候通知兵部一聲兵部之事,暫時由兵部侍郎代為處理,另外通知李愛卿的家人,讓他們將李愛卿接回去,告訴他們在李愛卿身子沒有完全康復之前,誰敢讓李愛卿出府一步,朕拿他們試問。」

    李績的病倒,在朝堂上造成了不小的轟動。

    作為兵部尚書,李績的人緣還是非常寬廣的,英國公府上探病的人流絡繹不絕即便是李世民都親自前往英國公探視…………

    杜荷亦不例外。

    正如禦醫所說,李績並無大病,就是因為風寒而使得身體虛弱因為疲累而導致情況十倍加重。在當天他就醒了過來,言談無礙不過想要完全康復,至少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調養。

    就在李績生病的時候,一件驚動朝野的大事發生了。

    李世民讓張亮派往吐蕃的使者遭受到了神秘劫匪的襲擊,全軍覆沒。

    吐蕃給出的理由是象雄國的流寇,但做賊終究會留下把柄。張亮明裏暗裏一共派出了兩撥人馬,一波是正大光明的使團,另一波是密探性質的,打算調查一下吐蕃的虛實情況。

    兩撥人馬一前一後,松贊幹布派出的人包圍住了明處的使團,卻將暗處的密探留在了後方。作為一個合格的密探,首先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他們人數不多,自知無力救援,狠下心來在一旁觀望,然後在暗處跟著這伙賊人,直至親眼見到他們走進吐蕃軍營。

    凶手是誰,顯而易見了。

    李世民聞訊之後,氣得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憤恨之下,一掌猛拍案幾,因為怒極拿捏不住力量,那手掌腫的跟熊掌相差無幾。

    這地位越高,越註重臉面。大唐作為天下獨一無二的帝國,更不容許有人在他的頭頂拉屎撤尿,為非作歹。任何國家都是如此,越強大,他們越不容許弱者放肆。

    李世民咬牙切齒的召見了文武大臣商議此事。

    消息傳開,滿朝文武,聽了無不為之失色。

    作為大唐帝國的臣子,他們有著先天的優越性,都是高人一等的存在。就算他們彼此之間有什麼矛盾,可在唐朝的威信受到挑釁的時候,大伙兒都會放下成見,合力對外。

    「豈有此理!」長孫無忌暴跳如雷,高喝道:「吐蕃小兒,欺人太甚。陛下,使者,國之尊嚴。陛下所派的使者,他代表的即是陛下,吐蕃縱兵圍殺,實在是沒有將我們大唐放在眼底,其罪當誅,當誅,「他連叫了兩個當誅」。

    魏徵也站出來道:「兵者,凶器也。我大唐以仁為本,不願妄動刀兵,但並不意味我大唐怕事,怕戰。今日賊虜欺上門來,必須給予厲害,以維護我大唐威嚴。」

    褚遂良、馬周、岑文本這些向來主張不戰,反戰的文臣,這一刻也眾口一詞。

    大唐的威嚴,不容任何人侵犯。

    看著被激怒的游朝文武,杜如晦道:「老臣認為吐蕃的松贊幹布根本就沒有打算瞞我們,他隻是表個態,給我們一個說法,他是吃死了我們現在在對高句麗用兵而無暇顧及他們。」

    松贊幹布這一招並不難猜測,用心也瞞不過大唐王朝的那些高端人才,隻不過在說出一切之前,讓李世民,讓滿朝文武都知道自己的態度。如今讓杜如晦一語道破,眾人也展開了真正的討論。

    程咬金大大咧咧的站了出來道:「還有什麼好說的,吐蕃的這群王八蛋有膽子欺負到咱們頭上,不幹他娘的,我大唐如何讓天下各國臣服。」

    秦瓊這時也笑著站了出來,道:「陛下,知節這番話說的固然是粗鄙不堪,但卻句句在理。吐蕃趁我大唐徵伐高句麗的時候,給我們下套,威脅我們,開了先河。若不正面回應,以後有同樣的事情,他國紛紛效仿,我大唐又當如何?」魏徵蹙眉道:「但是兩線遠徵,耗費太大。我朝固然經過一年半的修養,累積了不俗的經濟物資,但無法長時間支持兩線作戰。不是我們不想反擊,而是國力不許。過度的戰爭就是窮兵默武,對國家,對百姓都會造成巨大的傷害。」

    程咬金、秦瓊說的有理,魏徵這裏也說的不錯。

    李世民不是漢武帝,漢武帝對外立下赫赫功績,可對內卻是「海內虛耗,戶口減半」而唐朝連年徵戰,卻始終能夠維持貞觀盛世,即是因為合理的徵伐。兩線遠徵,顯然是違背了唐朝的根本出兵慣例。也是因為如此,松贊幹布才會死死的吃定大唐,認為就算自己做的再過分,唐朝也會忍下來。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臉上露出掙扎的表情,他想打,但他也擔心給百信帶來危害,給大唐的經濟發展帶來傷害,使得貞觀盛世過早落幕。

    作為首相的房玄齡這時笑呵呵的出班道:「這要看陛下如何決斷了,打吐蕃、打高句麗誰輕誰重。我大唐並非無法支持兩線作戰,而是無法長時間的支持兩線作戰。即是如此,臣覺得吐蕃、高句麗可以一起打,但根據剩餘的物資力量,定一個期限。在期限內,無法取得最終的勝利,則撤軍,全力支持一路軍,剩餘的一路,可以暫且留著,待修養生息之後,在做定奪。」

    「妙!」李世民眼中一蒂苦思無果的杜荷也咧嘴一笑,他們都陷入了誤區。都覺得要打就一定要打出結果,卻沒有想到戰爭除了勝利,還有撤退打和一說,沒有必要一根筋,死撐到底李世民將目光落在了戶部尚書的身上。戶部尚書道:「回陛下,因為番薯的出現,我大唐去年各地收成極佳。各地府庫中的存糧,能供二十萬大軍兩年之需。若算上今年的收成,將會更多,當然為了確保天災的發生,留些庫存是必須的。」

    李世民在心底盤算了一陣,果斷道:「自然如此,來人,擬我旨意,傳令與江夏郡王,朕給他半年的時間對付高句麗,若不成功,退回遼東,擇日再戰。」接著,他目視朝堂上的所有文武,拍案而起,高聲道:「大唐尊嚴不容踐踏,吐蕃松贊幹布,膽大妄為,殺我大唐使者,等同與我大唐宣戰。他要戰,朕便戰。不滅吐蕃,朕誓不罷休……」

    豪情壯志,配合帝王威嚴,李世民這番話說的滿朝文武,熱血讀書,皆喊起了「大唐萬勝」。

    李世民的決定還是非常理智的,打高句麗的目的是為了收復失地,為中國子弟報仇。而打吐蕃,那是因為吐蕃公然殺害大唐使者,向大唐宣戰。現今遼東已經收復,至於報仇,已經拖了那麼多年,不在乎一時一日。吐蕃是唯一能與大唐對抗的國家,且正在攻打象雄國,刻不容緩。選擇吐蕃,無疑是最正確的。

    松贊幹布機關算盡,卻忽視了一個王朝的血性、驕傲與自尊。

    既然決定出兵,選擇統兵大將則是當務之急。

    一時間眾人察覺,最適合的人選李績正在病床上躺著。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3 00:49
第三十章 毛遂自薦

    古人用計,將帥……來稱將軍,但將與帥是有本質意義上的這別的。

    將者,衝鋒陷陣,催凶克敵,帥者,調配大軍,運籌帷幄,決勝千裏。

    將不能之帥之事,帥也不能當將之職。

    兩者有著本質意義上的差別,亦可以將帥視為將之延伸,更高一級。

    故而有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幹將能覓,一帥難見。

    唐朝無庸將,隨便數數都有千百名獨當一面的能徵善戰之士,但要說那種統帥大軍,指揮若定的三軍之帥,放眼初唐卻隻有數人。河間郡王李孝恭、江夏郡王李宗道、衛國公李靖、陳國公侯君集以及英國公李績,若加算上已經是皇帝的李世民,也隻有六人而已。自古以來,皆是如此。華夏大地,人才輩出,從不缺乏統兵之將,缺的隻是三軍之帥。初唐時期的六人,在歷史上已經是非常了得的數字了。漢武帝朝,武功蓋世,但能夠稱上帥才的也不過是衛青、李廣、霍去病三人而已。

    現如今李孝恭、李靖皆以老邁,侯君集叛唐以死,李宗道出徵高句麗,李績又卧病在床,老一輩的帥才中竟無一人。

    而今正走到了用人之際,滿朝文武突然發覺,無人可用……

    如果隻是對付實力稍遜的小國,還可以用能夠獨當一面的名將代替,可吐蕃作為西南方的霸主,實力也是雄厚。這一戰又是對方打臉,必須要慎重對待,隻能勝不能敗。

    這一下,可愁壞滿朝文武了。

    李世民也泛愁,心想:「懋功這病的,實在太不是時候了…………」其實唐朝也不是沒有後起的人才,蘇定芳、杜荷、薛仁貴、裴行儉這四位都分別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幹略,好好培養,也能成為三軍之帥。

    可是蘇定芳在徵伐高句麗的途中,薛仁貴、裴行儉資歷太低太低,唯一合適的杜荷今年二十二歲,讓二十二歲的人,領十數萬大軍……

    「這會不會有些冒險?」李世民在心底琢磨。

    杜荷現今為止,隻參加過三場戰役,經驗實在太少,領過的兵馬至多也是三萬。到了這個數量,此後每提升一萬人,難度就增加三分。

    到了十萬,更是困難重重。與三萬,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李世民記得他這一生唯一的敗戰就是徵伐隴右薛舉父子集團,那時候他也是初次統禦大軍。因為經驗不足,做不到令行禁止,使得部下冒然出戰,吃了大敗。雖然他很快就重整旗鼓,在淺水原一雪前恥,消滅了薛舉集團,但因為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敗戰,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即便他對杜荷在如何的看好,也不敢貿貿然的用起年紀輕輕的杜荷,讓他統帥十萬大軍,打這至關重要的一戰。

    出兵的事情已定,但因一時間找不到適合的人選,李世民也宣佈了退朝。

    回到內宮,李世民腦中一直在想著此事,苦思無果。心中不由念起了一個人物,高聲道:「來人,擺駕,朕要往衛國公府走上一趟。」

    李靖今年已達七十一高齡,但作為大唐王朝的軍神,依然在朝中有著非同尋常的號召力,李世民一有了難以決定的事情,便喜歡聽聽他的建議,不管最後是否採納。李靖那獨到的見解都會讓他耳目一新,他也喜歡不時的找李靖這位才智無雙的人物聊聊……

    ………………

    杜荷心事重重的返回了杜府,眉宇間透露著怒色。如同朝中的文武大臣一樣,皆讓松贊幹布的舉動氣的是滿腔怒火。

    松贊幹布亂殺大唐使者,等同欺辱了大唐這個偌大的帝國。

    作為帝國的一份子,血氣方剛的大好男兒,蘋有不生氣的道理,隻恨不得橫刀立馬,一口氣殺到吐蕃,砍下松贊幹布的腦袋當球踢。讓他們知道,犯大唐天威的下場。

    在生氣的同時,埋藏在他心底最深處的記憶,漸漸浮現了上來。

    瑤池公主……

    那一個美麗,自信,大方,開朗的異族女人……

    那一個在冬天洗冷水澡,受到老虎襲擊的女人……

    那一個搶了自己的初吻,說沒有忘記自己就不嫁的女人……

    「不知她現在怎麼樣,究竟有沒有嫁人,有沒有忘記自己……」

    杜荷想到這裏的時候,心中有著一股怪異的感覺。他已經成親了,擁有三位如花似玉,待他一片赤誠的妻子,有一個聽話乖巧的兒子,一個淘氣好動的女兒,事業上也極其的成功,完全可以說他杜荷這輩子已經沒有什麼遺憾的。

    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理智上他希望瑤池已經忘記了他,有一個好的歸宿,幸幸福福的過日子,但是心底卻有幾分異樣的想法,希望瑤池沒有忘記他。就如男孩女孩被不喜歡的人喜歡一樣,雖然不喜歡,但心底還是高興的,證明咱魅力大。

    腦中想著事情,腳步卻不知不覺的走著,來到了庭院。

    小百含笑著跑跳了過來,抱著杜荷的大腿,大叫:「爹爹爹爹,抱抱抱抱…………」小丫頭今年一歲半,牙牙語說的不是那麼標准,但「爹、抱」兩個字,卻是小丫頭腦海中所有詞彙裏拿捏的最標准的。

    杜荷讓小丫頭打斷了思緒,笑著將她抱起,在那比紅蘋果還要艷麗三分的臉頰上親了一個。

    小丫頭哪裏是安份的主,在杜荷懷裏不能自由動彈,沒過幾分鐘就掙扎著下地,追蟲子去了。

    長樂、季雪雁在院子裏照看孩子的兩人先後迎了上來。

    長樂道:「杜郎,朝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她心思細膩,已經從杜荷的臉上看出了些許的異樣。長樂與李雪雁、武媚娘有著明顯的區別,也許是身在皇家,長樂對於國家大事,比較掛心的,經常從杜荷這裏瞭解天下動向,見杜荷眉宇間難消憤怒之意,隱隱覺得有大事發生了。

    杜荷點頭道:「還不是吐蕃那群賊寇又出來鬧騰了……」他將松贊幹布殺唐使之事,告訴了長樂。

    長樂聽的是義憤填膺,怒道:「太不像話了,番邦小國,敢殺天朝使者,實在可惡……」

    李雪雁聽到吐蕃兩字,也記起了當年,自己險些遠嫁異域的事情,也起了同仇敵愾之心,憤憤不平的道:「就是就是,當初那個土蘿卜國的酋長還想娶我呢「……哼,想的到挺美的,還不是讓杜郎給打的沒脾氣。現在又來鬧騰了,索性就像滅薛延陀的那樣,將他滅了,免得以後心煩。」

    「正是此理……」杜荷笑著點頭,李雪雁這番話全憑感情來說,正好符合大國處世之道。作為大國,就應該囂張霸氣一些,欺負到了頭上,想的不是一報還一報,而是直接毀滅。誰敢動我,那就滅了誰。

    當即也笑道:「岳父大人已經決定出兵了,都欺負上了頭,這一仗非打不可。不過岳父大人在為派誰出戰煩心呢……」

    長樂點頭會意:「三軍統帥,重中之重。李尚書在這時候病倒,實在不是時候。杜郎隻怕必須出徵了吧。」

    杜荷應道:「不差了,雖然岳父大人沒有點將,但徵伐高句麗時,岳父大人沒有想到會兩線作戰,調走了大批優秀將領與精銳士卒。吐蕃實力,更在高句麗之上,我所率領的右威衛總體實力,放眼唐軍都是數一數二的。對付更強的吐蕃,沒有理由不出戰了。」李雪雁有些不捨,但也看開習慣了,打氣道:「皇上也是的,李尚書病倒了,還有杜郎嘛,杜郎哪裏比李尚書差了,我覺得行。」

    李雪雁這不經過大腦的話,卻讓杜荷眼睛一亮。

    這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樣的不想當元帥的將軍,也不算好將軍。

    杜荷也不隻是一次夢到自己統帥千軍萬馬,不過在他也知道自己實在太年輕了,在他的記憶裏歷史上還沒有那個人物在二十歲左右就統帥三軍的。故而一直沒有強求,現如今李靖、李孝恭已老,李宗道徵伐高句麗,而李績在病床上。

    這不正是一個機會?

    杜荷的野心讓李雪雁一句話給勾出來了,手掌一合,笑道:「就是這樣,嘿,我這就進宮,毛遂自薦,三軍統帥,是個挑硪」………………

    趙國公府。

    長孫無忌坐在院子裏,呆呆的看著院子裏的水塘,看著水塘裏的數十條艷麗的紅鯉魚入神,有些心不在焉,臉上的笑容有些苦澀,低沉的自嘲道:「那個杜荷,真是我的剋星嘛?老夫自詡才智無雙,多方算計,還以為功成,卻想不到到最後是為他人做嫁衣……」

    「大人,長孫大人求見……」長孫無忌一怔,苦笑的搖了搖頭道:「請他進來吧…………」

    長孫順德小跑看來到了長別無忌的身側,笑道:「無忌,我聽說要打吐蕃了,有沒有這回事?」他也是初唐大將,參加了大大小小許多戰役,平霍邑、破臨汾、下絳郡,每次作戰都勇當先鋒,為大唐立下了赫赫功績,拜左驍衛大將軍薛國公。

    論資歷論戰功,他都有資格作為三軍統帥,領軍作戰。

    隻是一直以來都讓李靖、李績、侯君集、李道宗等人壓著,從未擔任過三軍統帥。

    這一次,他隱隱看到了希望。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3 01:01
第三十一章 長孫無忌的慚愧

    衛國公府。寬闊簡潔的後院,在芬芳的龍誕香的環繞下,李世民、李靖圍著一張古老的棋桌手談對弈。

    李世民落子大方霸氣,一步一步,殺機四伏,李靖攻守有序,一子一子,步步為營。

    較之李靖,李世民勝在膽大,既有長遠的目光,又有敢殺敢拼的賭徒心態,勇謀並重。但李靖穩重,決勝千裏,步步藏有後招,也毫不輸於李世民。

    兩人在棋盤上正是將遇良材,棋逢敵手。他們兩人的對弈,就如兩位蓋世名將在沙場上生死搏殺,相互算計,天昏地暗。

    平著最激烈的時候。李靖忽道:「皇上似乎有什麼煩心事,老臣雖以年邁,告別朝堂,然為皇上效忠之心,絲毫未減,願為皇上分憂……」

    李靖早已告老在家,不問世事,並不知曉朝中大事,更不知道吐蕃松贊幹布那倡狂的手段做法,但他知道李世民此來絕非是單純的找他對弈,一邊思索著棋局,一邊詢問起了李世民的來意。

    李世民也不覺得意外,隻是淡淡的道:「南方有亂,朕隻恨不能親往除禍。」

    聰明人講話不多說一句,儘管李世民沒有說吐蕃松贊幹布如何如何,但這一句「隻恨不能親往除禍」已經鼻指南方禍端以生,不得不戰。同時,李靖隻是告老在家,而不是囚禁在家,兩耳不聞窗外事。

    他不知道剛剛傳來不久的南方局勢,卻知道李道宗出徵高句麗,兵部尚書李績病倒皇宮這兩件在長安傳得沸沸揚揚的事情。結合上下,再想到一句「親往除禍」,李世民的心中憂慮,自然浮出水面。

    李靖智可通天,焉能聽不出個中玄妙?

    作為皇帝,歷史上並不缺乏禦駕親徵的例子,楊廣三徵高句麗就是最好的例子。李世民禦駕親徵也不無不可。隻是皇帝身系天下重任,遠去徵伐,必須有人監國。而監國之人,必然是國之儲君,現今國儲未立,李世民無法託付手中政務,又豈能脫得開身?

    「缺帥」兩字在李靖腦海中閃過。

    李靖舉棋落子,道:「臣心中到有一個合適的人過……」

    李世民心中一動道:「是誰?」李靖坦然一笑,笑容中滿是看破一切的意味,話中有話的道:「臣心中的人選,即是陛下心中最合適的人選……」李世民道:「杜荷那小子確實不錯,若是再過幾年,朕也不會有今日的遲疑。他太年輕,即便是天縱奇才的霍去病,在與他相同的年歲,所領之兵,不過五萬,還是有衛青這最堅固的後盾支持。讓杜荷一人,領十數萬大軍,實在是一種冒險……」

    李世民並不是那麼在乎年紀,他在乎的是經驗。

    經驗的差距,那是在高的天份也無法彌補的。

    李靖將手中的棋子放入棋碗,雙眼註視著李世民道:「陛下怕了?」

    李世民轟然一陣,雙目也與李靖對視,眼中露出一絲厲色,深深的註視良久,方才大笑:「不錯,葯師說的是,朕確實有些怕了」也隻有葯師敢如此跟朕說話。」

    大唐由弱至強,由讓突厥殺到門口羞辱欺負的國家,到現在威震四域,天下敬畏的帝國,與李世民個人的努力作用分不開的。

    他走到今天,並不容易。站的越高,越怕摔,得到的越多,亦越怕失去。

    這是人之常情。就如死豬不怕開水燙,常敗的人,能夠不將失敗當作一回事情,常勝的人,卻遠遠沒有這麼豁達。

    至大唐確定霸權之後,對外戰爭全勝無敗。這就好比一支球隊,因為全勝,人人都期盼著第一次失敗。大唐也是如此,國與國之間,有的隻是利益。即便是盟友,他們也不希望自己的友邦,實力遠遠的凌駕自己之上。

    他們期盼著大唐的第一次失敗,希望有人能夠打破大唐不敗的神話。在這種形勢下,李世民身上的壓力自然也就越來越大,漸漸的就有些放不下了,心中對於勝利,也有了一股執念。

    李靖道:「那陛下,臣冒昧的問一句,我大唐倘若輸了,會怎麼樣?」

    李世民先是一怔,隨即大笑起來。

    ………………

    趙國公府。

    長孫順德雙眼直勾勾的望著長孫無忌,隻希望自己這位侄兒能夠點頭同意。他相信以長孫無忌在朝堂上的地位,隻要他讀書出手相助。不敢說百分百事成,但七成的把握還是有的。

    長孫順德也是一員有能力的將領,對於自己的軍事水平有些自信。

    對於吐蕃,他並不瞭解,心中隻是認為吐蕃不過的西南的一個酋長強豪。欺負地方勢力還行,跟大唐沒得比。出兵打他,就跟打兒子一樣,沒有什麼難度。

    長孫無忌摸清了長孫順德的想法,想也不想,搖頭拒絕道:「不行,陛下固然在猶豫之中,但最後決定的人選中十之八九會是杜荷……」

    「又是杜荷?」長孫順德聽到這個名字,氣得幾乎跳了起來。侯君集因高昌一事被李世民下了大獄,左威衛大將軍李績升任兵部尚書,他所在的左威衛大將軍就成了空職,需要有人接替。當時的情況,長孫順德幾乎是不二的人選。可是杜荷橫插一腳,治好了秦瓊,讓養病在家的秦瓊搶了他的位子。

    秦瓊忠義無雙,多次在戰場上救得李世民性命,不論是文臣武將對他都要敬重三分,長孫順德也不敢與他相爭,所有的怨氣都恨在了杜荷的身上。加上這些年,杜荷與長孫家的恩怨,讓他對杜荷的憤恨,甚至超過了長孫家的任何一人。

    「怎麼所有好事都輪在了他的身上……」

    這話說的無心,卻讓長別無忌聽的慚愧死了,他為了防止杜荷再立功績,軍中的地位越來越穩固,特地安排了一個飯局,暗示杜荷連連出戰,幾乎參與了貞觀一朝所有的對外戰事,得到了許許多多良將都得不到的機會待遇,不動聲色的輓殺了杜荷徵伐高句麗的可能。李世民在朝堂上點將,漏了杜荷,看著當時杜荷驚愕的表情,他還暗自得意了一會兒。

    原本有李績在,有李道宗在,杜荷想要成為三軍之帥,統禦十萬以上的大軍,獨當一面,少不得要五六年以後,撇去一身的少年稚氣。

    可現在……

    長孫無忌嘴裏不說出來,心裏早已將腸子都悔青了,讓杜荷徵伐高句麗又怎麼樣?即便他表現的再好,上頭始終有一個三軍主帥壓著,功勞再怎麼大,也不可能大過三軍總指揮。

    他萬萬想不到還沒有過一月,吐蕃傳來事故。李績無巧不巧,在這個時間倒下了,反而給了杜荷創造了一個絕佳的統禦大軍的機會。

    一但杜荷南徵吐蕃勝利,那就是總攬全功,正式成為繼任李孝恭、李靖、李績、李道宗等人之後的大唐名帥。

    他想壓制杜荷發展,結果反而給了杜荷一個機會。

    以前杜荷的好事,都是杜荷自己爭取的,這一次卻是他送上門的。

    長孫順德的話,就像是耳颳子,狠狠的打在了他的臉上。

    這讓長孫無忌情何以堪。

    「好了,別說了…………」長孫無忌此刻的心情就像是吃了大便一樣彆扭難受,不願再此事上多談道:「叔叔在軍事上固然有些本事,但此次南徵非同小可,杜荷能兩勝侯君集,可見他的本事,你是爭不過他的。此事就這樣算了……」

    長孫順德心頭火氣,左右看了一眼,惡上心頭,低聲道:「陛下對於杜荷的寵愛,實在太過。他杜荷不是厲害嗎,我們不如讓他戰敗…………看陛下如何保他……」

    「砰」

    長孫無忌突然將手中的茶碗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巨大的撞擊讓茶碗四分五裂,茶水碎片分別濺射在了兩人的身上。

    「荒唐……」長孫無忌此時就如一隻憤怒的獅子,怒視著長別順德厲聲道:「到底有沒有腦子?我長孫家之所以有今日的地位靠的便是大唐,大唐好,我長孫家自然就好,大唐受到了威脅,我長孫家的日子也不會好過。損害大唐的利益,與掘地自埋有什麼區別,此事休要再提。」

    長孫無忌心中氣急,說話也毫不客氣。他固然不是什麼正人君子,但他對於李世民,對於大唐有著一顆不二的赤誠忠心。他可以陰謀陽謀算計一切,但絕不會做出讓大唐傷筋動骨的事情。

    長孫順德屬於長孫家的最老一輩,長孫無忌都是他的侄兒。讓小一輩,如此叱責,心中也是怒火中燒,隻是礙於長孫無忌在長別家的絕對權威,也不敢ji怒他,甩袖離去,眼中卻充斥著無盡怒火。


    長孫無忌因為親手送了杜荷一個大禮,心中也充滿了異樣的情緒。

    他終究是人,不是真正的彌勒佛,也會為情緒所困惱,做不到永遠的冷靜,更做不到彌勒佛一樣,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長孫順德的話,正是導火索,激發了長孫無忌的情緒,讓他短時間內失控。

    話一出口,長孫無忌也覺得有些不尊重長輩,但說出去的話,就如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

    長孫無忌張了張口,沒有再說什麼,隻是怔怔的看著長孫順德的身影消失在視線。

    他萬萬想不到,這一次失言,會成了長孫家沒落的開始。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3 01:10
第三十二章 另類的激將法

    李世民一掃心中疑慮,龍班靂步的走出衛國公府邸,上了禦轎。李靖並沒有如一個老師一樣,一點一點的說教」而是一語點到了問題的關鍵。

    「大唐倘若輸了,會怎麼樣?」

    李靖這個問題,讓李世民有股醒瑚灌頂的感覺。

    他不是看不透,而是身在局中,陷入了自身的迷障。他從不覺得大唐會敗,自然不會想到敗了會怎麼樣。如今讓李靖這麼一問,思緒也跟著轉動。

    大唐輸了會怎麼樣?

    會一蹶不振,滅亡嗎?

    顯然不會,以大唐現在的實力,就算敗了,損失慘重,卻也不足以動搖大唐的根基。就如茂密的樹林,不會因為個別樹木受到了蟲噬而毀滅一樣。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常勝將軍,就算是自視甚高的他,也曾敗過。

    輸了敗了,贏回來就是了,有什麼好怕的?

    更何況,杜荷未必就一定會敗。他是有真才實學的,缺的隻是經驗。經驗這東西也不是與生俱來,多練練,多打幾仗,就會掌握。

    李世民當初不敢用杜荷,便是因為擔心杜荷太過年輕,經驗不足,有輸的可能。如今看開,自然再無顧慮,確定了心中的統帥人選。

    他坐著禦駕馬車返回了宮中,本想直接往立政殿休息,明天再來宣佈出徵事宜,途中卻得知杜蔣求見,已經等候許久了。

    李世民眼珠子一轉,心笑:「這小子還真夠急的……」他對侍衛道:「讓他去立政殿,說朕在那見他。」

    杜荷得到消息有些茫然,立政殿是長孫皇後的住處。因為他是長樂的夫婿,是李世民、長別皇後的女婿,也不用避嫌經常到立政殿問候。但立政殿屬於後宮,不是商議國事的地方,李世民讓他去立政殿不知有什麼用意。

    他搖了搖頭,也沒有多想,直往立政殿走去。

    來到立政殿,李世民怡然自得的與長孫皇後在一起聊天。

    杜荷見禮過後長孫皇後神秘的笑著離去,似乎不打算妨礙他們商議事情。

    李世民則一臉的輕鬆,絲毫沒有任何的困惑。

    杜荷不免暗付:「難道岳父大人已經有了人選?」他也不好直言詢問,隻是試探道:「岳父大人,您對吐蕃的狂妄有什凍看法?」

    李世民冷。多了一聲道:「朕必滅之。」這是大實話,隨即卻又道:「奈何李尚書,卧病在床,江夏郡王又遠在高句麗,也隻能暫時放他們一馬了。待李尚書病好之時,就是朕出兵之日。」

    杜荷有些傻眼了,想不到李世民竟然打著這個意圖,焦急的上前一步道:「那要等到什麼時候岳父大人,你也曾是一位善於用兵的將帥,應該知道戰機失不再來,一步走錯滿盤皆輸。吐蕃遠在青藏高原,地勢與我們中原大不一樣,想要由下往上強攻並不容易。他們一但死守要塞,我們強攻,便是能勝也將付出數倍代價。現在象雄國未滅,我們正好可以與他們遙相呼應兩面夾擊,讓吐蕃顧得前,顧不得後;顧得後,卻無法顧及前,讓他們失去地利的優勢。李尚書得的是疲勞病,需要好好休息,即便身體康復,短時間也不可能有那個精力體力遠去高原,受那高原氣候之苦。象雄國實力本比不上吐蕃」謀臣良將更是遜色許多,能夠堅持到今日,已經是萬分難得。這般拖延下去」象雄國一但被滅,再想要吞下吐蕃,少說也要廢十倍之力。」

    他苦口婆心的勸著。

    這番話說的皆是事實,象雄國的存在,對於吐蕃來說就是背上的芒刺,能夠束縛住吐蕃的手腳,讓他們不能放開手來與大唐作戰,很有存在的意義。當初就是因為這一點」李世民才會熱情的與象雄交往的。

    李世民無奈道:「你真當朕不明白這個道理,可明白又怎麼樣?手中無帥可用,難道隨手遣一名趙括做三軍主帥嗎?不是朕,不想打,而是現今能夠出戰的諸將中,沒有一個有統領三軍的本事。」

    杜荷有些不悅,報怨道:「岳父大人也太小覷我們了,什麼叫做沒本事…小婿就不信,統領三軍有什麼難的,隻要岳父大人點頭,小婿願做三軍統帥,領兵南徵。」他越說聲音越大,一臉甘毅的表著決心。

    李世民卻搖頭道:「你不行,太年輕,經驗太少,沒有多少勝利的希望。」

    杜荷讓李世民澆了一頭冷水,不怒反而暗喜。他可不是什麼張飛,讓諸葛亮一激就跳起來。他深知自己的這位岳父為人處世,極有分寸,若真不想讓他出戰,隨隨便便就可以找出合理又讓人無話可說的藉口理由,怎麼可能這種奚落。

    這是激將,既然激將,那意味著李世民早有心點他為帥了,當即故作中計,氣了暴跳如雷道:「岳父大人太小覷小婿了,小婿願意立下軍令狀,不滅吐蕃,誓不歸朝。」

    李世民突的一笑道:「你這小子,想得到美……,一邊做夢去。」

    「啊……」杜荷本覺得,既然是激將,隻要做個張飛中計的樣子,立個軍令狀就完事了,哪料峰迴路轉,竟然來這麼一出,這……他發現自己演不下去了。

    這也是杜荷小覷了李世民。

    諸葛亮的激將計萬試萬靈,那是因為諸葛亮深知張飛的脾性。李世民同樣知道杜荷的脾性,又哪裏會將他當作張飛來激。

    再說軍令狀看似嚴肅,但隻是一個形勢。戰場上瞬息萬變,萬一杜荷真的失敗,又豈會真的以軍法處置?

    杜荷天縱奇才,因為一次失敗,就將他殺了,那損失誰來負責。

    至少李世民捨不得。

    所以什麼軍令狀,在李世民眼中都是虛的,他不會因為軍令狀殺杜荷,也就不會在意什麼軍令狀了。

    他笑吟吟的看著呆住的杜荷,道:「這樣吧,既然你有心,朕也就給你一個機會。朕明日就命你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率三軍南徵。但你也給朕發個誓,如果失敗,朕這裏也不要你的腦袋,你就穿一身女孩子的衣裳,給朕跳個舞吧……」說道這裏,李世民自己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了。

    激將之法,在於激心。

    李世民這一手看似荒唐,但卻正中杜荷的要害。

    杜荷是明白人,李世民愛才惜才,在幾千年的歷史上都能夠排上號的。他從未想過失敗,但卻清楚的知道就算是自己敗了,李世民也不可能殺自己,軍令狀隻是一個形勢。對於他的威脅,並不是那麼大。

    但是穿女孩子衣服跳舞……

    這不是殺頭,可比殺頭要嚴重的多……

    想到這失敗的結局,杜荷便覺得一股涼氣從腳板底升入脊背,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一時間還真不敢應承下來。隨即一咬牙,隻要贏了就行,切齒道:「發誓就發誓,小婿就算是崩了一口好牙,也要將吐蕃啃下來。」他眼中都噴出了火焰,那必勝的意志,毫無掩蓋的展現在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他的目的,顯然達到了。

    ………………

    迎賓樓,最大的包間,此刻一個人在孤獨的坐在可以容納二十餘人聚餐的房間裏,大口大口的灌著酒。

    正是離弄趙國公府的長孫順德。

    如果認識長孫順德的人在這包間裏,一定會看走眼,認不出眼前的這個人來。

    長孫順德此刻就是一個醉漢,披頭散髮的,衣裳雜亂,在他四週東倒西歪的擺列著三壇空酒壺了,他手中還拿著一壇,酒香四溢。

    這不是一般的酒,而是中山冬釀。中原的酒,大多醇香甘美,以滋味為主,如杜康酒、梨花酒、即墨老酒、汾酒等等,都屬於淡酒不烈的。中山冬釀則是例外,它有一個別名,叫做千日醉,是東周時期就揚名的美酒。位於北方燕趙之地,是燕趙豪傑最喜歡的杯中物,烈性遠勝草原馬奶酒。

    擅飲之人,喝上三壇都難以承受,長孫順德也好杯中物,可他平日喝的是淡酒,今日純粹是為了借酒消愁,點了中山冬釀。很少接觸烈酒的他,三壇下肚,已經是醉的東倒西歪,認不清東南西北了。

    長孫順德心中委屈,憋氣。他也是從龍之臣,拜左驍衛大將軍,但跟長孫無忌這個侄兒比起來,毫不起眼。長別無忌作為長孫家的家主,為了維護他的地位,對內剛正無私,長孫順德私生活並不檢點,沒少受到干預。

    對此。長孫順德認了,也忍了,他知道長別無忌有本事。可他畢竟是長輩,是看著長孫無忌長大的,還給長孫無忌把過屎尿。今日長孫無忌卻當著他的面,罵他沒腦子,甚至於劈頭蓋臉的一頓怒叱,讓他這個長輩,顏面掃地,尊嚴受辱。他現在甚至都不敢回家訴苦。在長孫家,長孫無忌有著絕對的權威,就算是他的兒子妻子,也不會幫他說話,隻能一個人躲在酒樓裏,喝著悶酒。

    喝著喝著,神志也模糊不清了,口中沒有意識的嘟噥道:「長孫無忌,你這小崽子,在你眼裏我究竟是叔叔,還是兒子……,將我當兒子訓……杜荷,王八蛋,等著,你有本事拿下三軍統帥,我就有本事,讓你一敗塗地……」嘰哩呱啦,什麼該說的不該說的都不自主的說了。
taichishu 發表於 2013-9-13 01:14
第三十三章 出徵、算計

    正文前先說個錯,前一章我寫長孫順德在迎賓樓醉倒,後來發現,連接上下文會出現小小的錯誤,改成「自在居」,也就是說長孫順德在「自在居」買醉。

    武媚娘靜靜的聽著部下的彙報,那章風華絕代的俏臉上露出了詫異的神色。

    自在居在長安也是名噪一時的酒樓,與迎賓樓、百醉軒合為長安最豪華的三大酒樓。

    但沒有多少人知道自在居是武媚娘一手創辦的產業。

    武媚娘是商界女皇,更是天生的政客。她為人處事,處處謹慎,步步為營。在武家有些規模的時候,她就已經明白自己站在風口浪尖上。因為茶行業的巨大利益,武家將會成為眾矢之的。當時的她還沒有想過為杜荷建立情報網,但已經給自己留了一個後退的餘地。除了門面上的茶館、酒樓,暗地裏也開辦了一些產業,以便在生死存亡之際,還有一股不為人知的潛在力量,自在居就是其中之一。

    武媚娘之所以熱衷於飲食業,也是有原因的。衣食住行,固然是其中之一,但情報也是她看中的關鍵。

    情報對於商人的作用就如軍情對於一個將軍的作用。有利的軍情,能讓將軍取得勝利,也能讓他避免戰敗。及時的一個商業情報,能夠讓商發橫財,同樣能夠避免損失。

    而青樓酒肆往往的取得情報的最佳場所,地位顯赫的達官貴人,走南闖北的富甲商賈,見多識廣的遊歷公子以及依仗家事的貴胄二代都是酒樓的常客。這些人他們有的耳目靈通,有的知曉天下事,有的擁有長輩聽來的絕密消息。

    這些難能可貴的情報,在酒酐耳熱之際是最容易泄露的。

    武媚娘當時的想法是一邊發展飲食行業,一邊暗中打聽一些有利的消息,讓自己先一步走在前沿。

    嫁給杜荷之後,武媚娘授命組建一個情報網,這自在居歪打正著的成為了情報總部。

    長孫順德知道百醉軒是長孫無忌暗中操控的,迎賓樓與武家又有這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也就選擇了餘下的自在居。他卻不知,自己懵懵懂懂的鑽進了杜荷所掌握的情報中心地。

    他一切反常的舉動,每一句話,毫無疑問都在監視之中。

    武媚娘儘管還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卻從中看出了一些端倪;長孫無忌與長孫順德起了衝突,長孫順德想要對付杜荷,他摯愛的丈夫。

    想到這裏,武媚娘笑了,發自內心的露出了絕美的笑臉。

    這正是她樂意看到的事情。

    武媚娘深知杜荷與長孫無忌的矛盾,知道他們之間早晚會成為水火不容的政敵,防微杜漸,消滅了一切潛在敵人,正是武媚娘的處事風格。

    隻是長孫無忌異常了得,論才智手段,比之現在的武媚娘隻有過之,而無不及。

    武媚娘儘管藏身暗處,處處留意長孫無忌的舉動,也拿他毫無辦法。

    可現在……機會來了。

    長孫順德與長孫無忌起了矛盾,兩人不在一心。前者更是打算背著長孫無忌幹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

    雖說長孫順德不是長孫無忌,但長孫順德除了是長孫順德之外,還有一個身份……長孫家的人。隻要一天是長孫家的人,長孫順德就不可能撇的清這層關係。

    長孫順德出事,也必將與長孫無忌掛鉤。對付長孫無忌,千難萬難,然對付長孫順德卻……

    武媚娘敏銳的察覺出了區別,對於長孫順德要針對自己丈夫的舉動,不怒反喜……

    翌日,李世民在朝堂上哀悼慘死與異鄉使者,怒斥吐蕃罪行,親自點將,傳令天下,南徵雪恥。

    三軍統帥正是大唐的風雲人物,赫赫有名的後起之秀,檢校右威衛大將軍杜荷。

    對於杜荷的任命,滿朝文武既覺得意外,又在情理之中。

    意外杜荷年紀輕輕就能成為三軍統帥,然而那一件件鐵一般摻不得半點假的戰功,證明杜荷確實有這個實力。作為十二衛大將軍之一,他也有領兵作戰的權力。

    對於這個任命也就沒有多少的反對之聲了。

    正如李世民昨日的承諾,杜荷被封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全權負責西南方的戰役。

    唐朝的軍事總指揮都要臨時領行軍大總管的職位,至於為什麼叫邏娑道,便是因為邏娑即為吐蕃的國都邏些,李世民的用意便是要讓杜荷攻破吐蕃的都城,將吐蕃收為大唐版圖。

    杜荷身著明光鎧,心中雖是激動,但面沉如水,穩重的從李世民的手中接過了三軍帥印。

    除了杜荷的本部兵馬,李世民還調派了老將張亮以行軍副總管的身份作為杜荷的副手,用時還派左武衛將軍牛進達、左領軍將軍劉蘭、右領軍將軍辛獠兒、左驍衛將軍劉伯英,以及程處默、李敬業等等武勇將軍一同隨軍南徵,出徵軍勢也是極為浩大。

    杜荷自領四萬左右威衛大軍,青海都護張亮麾下的兩萬兵馬已經在吐蕃邊境待命,左武衛將軍牛進達、左領軍將軍劉蘭、右領軍將軍辛獠兒、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人所徵集的各地府兵正往青海趕去,總計兵力已經達到了十五萬之眾。

    杜荷這一次統帥的大軍數量高達十五萬……

    如此數字,在杜荷這個年齡段,放眼古今,還無一人。

    經過十數日的整備,杜荷在皇宮明德門外拜別了相送的李世民以及滿朝文武,看著身後浩浩蕩蕩的雄師勁旅,一揮手,高喝道:「出發……」

    長安城外。

    長樂、李雪雁、武媚娘,帶著哭紅了雙眼的小寶兒、小百合遠遠的相送著。

    對於杜荷的出徵,長樂、李雪雁、武媚娘三女已經習慣,可小寶兒、小百合卻還是第一次。

    杜荷對於這兩個孩子萬分疼愛,兩個小傢伙跟他也極為親昵。平常杜荷外出工作,兩個小傢伙不哭不鬧,這一次似乎也曉得了一些情況,哭的特別厲害,讓人聽了就心疼。

    「已經看不見了,我們回去吧!」長樂抱著哭得最厲害是小百合,一邊安慰,一邊以詢問的語氣對李雪雁、武媚娘說著。

    李雪雁也在安慰著小寶兒,聽聞此言,不住點頭。

    武媚娘意外的頷首道:「兩位姐姐先走一步,小妹手上還有一些事情處理,過會兒回去。」

    武媚娘常幫杜荷處理一些事務,常在外面活動。對於這點,長樂、李雪雁早已習慣,沒有多說什麼,隻是讓她小心。

    武媚娘先來到龍井茶軒,帶上了李雪雁特地為她准備的面具,搖身一變,以成了一個毫不起眼的尋常丫頭。

    來到了自在居,走進了後院廂房。

    廂房大廳,一個衣裳整齊,相貌不凡的青年正在廳中站著,他穿得比較華貴,身上有著一股貴氣,但臉上卻有著一些些的輕浮,有股紈絝子弟的味道。

    武媚娘笑顏如花的走進了廳中。

    青年忙作揖問好:「史維見過杜夫人……」

    武媚娘有三個稱呼,最早的是武照,接著是武媚娘,最後杜夫人。武媚娘最喜歡最後一個稱呼,沒有任何的理由。故而武媚娘所有的手下,對她都以杜夫人相稱。

    武媚娘笑著上下打量著自稱史維的青年,看著那熟悉又可惡的臉龐,道:「不錯,已經有七分我大哥的可惡模樣了,看的出來,你很用心,我很滿意……」即便已經看過許多遍了,每一次看,她都忍不住驚嘆李雪雁的易容術,實在是了得。

    當初李雪雁隻是見喜宴上,見過武元慶一面,憑藉記憶,能夠化妝的如此相似,實在嘆為觀止。

    史維是武媚娘提拔出來的心腹之一,他個人並沒有見過武元慶,也不可能扮的神氣活現,能夠有這種成效,絕大多數都是歸功於易容術的神奇。加上武元慶在長安並不起眼,與他們深交的人也不多,這才不會有被發現認出的危險。

    武媚娘心知這點,卻絕口不提,這是她用人的方式。

    史維得到讚賞,精神一陣,喜從心來。

    武媚娘道:「事情辦的怎麼樣了?」

    史維恭聲道:「回杜夫人,如您預料中的一樣,我以恨杜荷入骨的武元慶的模樣出現,立刻得到了長孫順德的好感,兩人『同仇敵愾』,相處的極為融洽。據我瞭解,長孫順德與長孫無忌有了很嚴重的摩擦,在做一件長孫無忌不讓他做的事情。長孫無忌掌握著長孫家的人脈,沒有他的同意。長孫順德找不到多少值得他信任的幫手。我覺得可以從這方面入手,隻要進一步的取得信任,我相信長孫順德能夠讓我加入……」

    武媚娘深思片刻,果斷道:「現在時間有些來不及,不能等長孫順德相信,應該由你直接說出來。這樣,過幾日,你邀請長孫順德吃飯,意圖灌醉他,套他口風,詢問南徵軍的情況。長孫順德固然遠遠不及長孫無忌萬一,卻並非無智的蠢蛋,一般的伎倆是瞞不過他的。你的意圖,會被拆穿。到時候,你在『實話實說』,就說你想讓杜荷失敗,打探唐軍情報給吐蕃松贊幹布。長孫順德要對付杜郎,十有會從此處下手。你們一拍即合,他必將你視為自己人,有什麼計畫,也不會瞞你。」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