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英雄 作者:女俠獨孤雯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3-10 18:35:2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474 47940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10:05

第1470章 暫不遷徙

    列車抵達剛剛經過舊疆邊陲的一個小鎮的時候張海決定還是要下來走走看看,十年前當世界島大陸橋剛剛貫通的時候自己也曾經來過這裡,那時候看到的更多是新遷徙過來的居民們忙碌的身影。剛剛到來的勞動者們甚至還有不少麻木與失望的情緒。可是儘管此時的鐵路運力連後世普通鐵路的十分之一都沒有,可在改善交通的同時也大大強化了新朝對舊疆地區及舊疆以外更遙遠地帶的統治力。一些過於嚴重的腐敗與濫用權力的現象通過制度革新與監管的加強得以解決後,僅僅不過十年的時間舊疆一帶的民生經濟就有了突飛猛進的改善。

    張海一行人為了看到更曠闊的區域,在下了列車之後乘坐帶有減震裝置的新式馬車賓士在西域遼闊而富饒的草原。同曾經僅僅以奶食為溫飽同樣很少吃到肉的傳統遊牧民不同,當新式的畜牧業發展起來之後,“牛肉經濟”興盛的發展起來。

    以牛肉及乳製品等高糧食消耗類飲食結構即便在新朝也是最近幾年的京城才廣泛出現的事情。在這個肉牛奶牛改良同現代相去甚遠的年代,一公斤牛肉的熱量不超過糧食兩倍,卻需要消耗十倍以上的糧食產量,可以說是最為奢侈的消費之一了。在後世現代社會也只有擁有豐富農業資源的歐美發達國家才能勉強做到,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距此種飲食消費結構都想去甚遠。

    “中華之地是世界上重要的溫帶農耕區,但從全球戰略上來看,還是不夠富饒……。”張海不由得歎道。其實很早以前張海就有一種想法:在完成了世界主要地區的征服之後,要不要遷都?南京是中華的農業中心也是水運樞紐附近的地帶,這也是當年選擇在南京建都的原因。可從世界範圍內來看,極限潛力不過二十億畝耕地左右的東亞就算作物條件好一些,也顯然無法和以大西洋為中心的歐美地區累計九十億畝溫帶耕地加上大量優良牧場及更為便利的水運條件相提並論的。資本主義時代世界中心形成並不僅僅是古典時代哲學文化的原因。難道新朝巨大變革還是無法有可能扭轉這種必然趨勢麼?如果不能扭轉那新朝的都城是否遷徙到羅馬、柏林、巴黎、倫敦、甚至紐約一類?這在過去顯然是異想天開,可是在新大陸及西域泰西一帶開始普遍發展起來並且還擁有大量新朝移民,鐵路和動力船的出現大大的改善了交通的情況下卻有了實現的可能。

    讓張海沒有想到的是李千蘭乃至柳香等竟然並不怎樣對這種說法有抵觸的情緒:“歐亞大陸橋貫通之後,前途的計畫實際上已經成為可能。可是域外的人口好像還是有點兒少啊,西域泰西新大陸北部這些地方加起來也不過七千萬左右的核心人口,不被我們影響控制的人群數量還是更多,即便幾十年後翻倍,也還是存在種種問題……。”

    “如果以我們現在的主流運力通過歐亞大陸橋輸送轉移人口呢?”張海忽然問道。

    這樣一說,平時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李千蘭也似乎想起了什麼。在鐵路出現之後,世界島上的人口流動能力已經根本不同了。以現在鐵路線折合三千多萬石每年的運力,即便折合每人口的轉移要攜帶平均兩石以上的貨物,再考慮一些日常的通信與貿易往來壓力,有計劃的進行人口轉移每年至少能轉移三五百萬人口,如果再考慮這些人口帶來的繁衍,那幾乎可以可以肯定:最多一代人左右的時間就能實現人口重心的轉移。如果說唯一的顧慮,就是新朝這幾十年來形成了大量的城鎮與住房體系,遠非舊時可以相提並論。如果進行大搬家式的人口轉移,從校舍到整個住宅體系的重建將是規模不小的開支。

    張海在思索了很久了之後還是放棄了進行這種民族大遷徙式的搬家計畫。並不僅僅是因為新朝這些年來的固定資產投資已經成為很大的負擔,還在於回憶一些前世的情況的時候,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去世於21世紀後期的張海對很多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的確:在傳統工業時代,中國本土資源和能源大概只占全球六分之一左右的規模,即便包括外蒙古等一些邊緣地帶也最多占世界兩成,並不足以支持一個能夠統治和影響的全球的超級大國的實力。可是從歷史與人才潛力的角度看就並非如此了。中國加上周邊很容易控制的東盟、日韓、南亞實際上是一個占全球比例六成以上的龐大人口群體。這些人口群體在傳統工業時代是巨大的負擔,然而在知識經濟人才經濟時代就未必了。新能源的廣泛應用和經濟的虛擬化讓資源和勞動力方面的經濟局限越來越小,誰能夠輻射控制更大範圍內的人群變得越來越重要。從這個角度看,東亞的戰略劣勢就沒有那麼大了。這也是21世紀60年代的中國雖然對世界沒有支配性的影響力,卻是足以同整個西方相提並論的超級大國的重要原因。

    這還是中國因為歷史因素在舊疆和北亞東歐缺乏有效影響力的結果。而在新朝的位面上,即便新朝勢力衰微,至少也應該能夠有效保證對澳洲和中亞乃至東亞其他地區等地有小控制,除了在某些年代可能潛力上略有不足外,並沒有什麼先天上的致命問題。

    此外,整個環大西洋地區雖然富饒而遼闊,但實際上也正因為如此沒有一個明確的陸地統治中心。這或許是西方先發近代化的重要因素,可是在最為關鍵的新型工業時代卻成為機制上的重要障礙,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為這些認識,在捋順了死為之後讓張海越來越明確了自己的看法,並鄭重的說道:“新朝或許以後會遷徙到他出,但不能出十三省範圍。這一點我想最後能夠公開的講明白……。”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10:05

第1471章 集約農業

    離開了世界島的“中央站”,列車在自京城出發近一個月的時間又來到了當年曾經激烈鏖戰過的奧斯曼境內的海峽之內。

    伊斯坦布爾已經改名為望海市並在世界島大陸橋修通以來迅速的興盛起來,如今已經擁有上百萬住人口以及大量流動人口的新的大城。很顯然:這裡是黑海地中海域鐵路線的交匯中轉之處,擁有的獨特地理位置是中西歐的柏林、巴黎、倫敦、乃至一些新大陸的新型城市無法比擬的。

    截止新朝三十六年,擁有成熟文創產業與毛紡織業乃至食品及造船工業的望海市已經成為增加值超過折算兩億石糧食,年財政逼近五千萬兩的域外地區不可替代的大城。在此時的張海看來,如果再未來果真有必須遷都的需求,那麼域外地區的首都唯一選擇並不是臨近大西洋的那些後世歐美核心地帶的城市,而是這幾乎擁有世界地理中心位置的望海市。

    望海也是新朝域外地區的行政中心,劉洪濤一開始的時候是吧首府臨時設在法國南部,後來轉移到羅馬。但是最終還是轉移到這裡。

    西征結束以來,能讓自己執掌區域外廣大地方二十幾年,並且還有膽量只帶隨身的幾個人來到這裡,這種信任是劉洪濤曾經並未想到過的。

    當然,劉洪濤此時也早已明白自己無須多說些沒用的感激之語了,不過見到張海的時候還是再次鄭重的提出了請辭的要求。

    “如今我的子女已經開始成家,雖然他們沒有什麼過錯,但是我擔心如果再這樣擁有如同君王一般的權力,終究有控制不足的一天,我並不像在這新的時代讓這域外之地成為世襲的封地……。”

    而張海這一次卻沒有再說些鼓勵的話,而是鄭重回到道:“你放心吧。宇兒已經完全能夠堪當重任。以及小惠蘭的子女們也都成年起來。他們或許要感謝已經故去的張天,權貴之家常見的驕躁之風沒有在他們的身上留有太多的影子。至於你,雖然和我一樣也是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但是再為新朝付出十五年的時間如何?我想十五年後,區域外地區應該就能夠像新朝一樣真正鞏固起來了吧?”

    劉洪濤有些愧疚的回道:“是我有些鬆懈與自私了……。”

    “這種話少說了。我來這裡的目的你也應該知道。關於新朝的事情,我雖然不像過去那樣忙碌了但是也瞭解很多。不過區域外這廣闊的地方,我思來想去還是從你這裡瞭解資訊要更全面一些。這一路以來我去看了不少地方,真不敢想像域外的農業與經濟竟然如此強盛了。不要跟我說這是域外的人均耕地乃至農業資源強於內地的緣故,就我的瞭解,恐怕不那樣簡單。”張海最終詢問道。

    劉洪濤整理了片刻思緒後忽然問道:“我聽說不僅僅是曾經的英格蘭,就是另一位面上的中華在後世也放效過類似英格蘭的農業集體化政策?”

    張海有些無奈的笑道:“何須說那麼遠?近幾年在中原也有人效仿英國在鄉一級的單位搞農業集體化,但是成效並不理想。”

    讓張海沒有想到的是劉洪濤對於國內的農業集體化實驗多少還是有所瞭解的。聽到張海提及如此,劉洪濤也就直言不諱的說道:“如果我沒有說錯的話:國內的公社、生產隊等單位只不過是原來的鄉、村換一塊招牌而已。宗族本位和自然經濟的一些傳統觀念根本沒有被徹底粉碎。而英格蘭經歷了農業集約化也就是所謂的”羊吃人“以來,他們的集體農業是真正的集體農業,農民不再是農業,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雇傭工人。兩者最顯著的區別是:公社頭目雖然可以讓一些人很不痛快,如同過去大地主一般的權威般處死個把人也沒有問題,但卻很少有公社真正的把大量的農民炒魷魚輕出去。在產權上,所謂的集體產權實際上就是‘無人所有制’。這種不真正建立‘陌生人社會’和讓農民徹底的拜託對土地依賴的所謂集體化改革當然無法調動足夠的農業積極性。如果是一個人多地少的社會,那麼這種偽農業集體化或許還不會暴露過多的缺點,可是在人均耕地實際上並不算太過缺乏的地方,它的弊病就會充分的暴露出來。“當說道這裡的時候,張海也開始明白後世中國和蘇聯農業集體化實踐的根本問題在哪兒了,那就是並沒有真正打破農民對當地和集體的依仗,沒有把農民變成真正的“無產階級”,勞動生產效率當然不如英國的那些真集體農莊。這些話說起來似乎不夠政治正確,天然有左翼傳統的中國社會下的人們理解起來很困難,但事實就是如此的殘酷:中國自古以來以農業和種田為榮,可實際上只是開化更早發展更成熟罷了。當西方在農業相關的一些技術真正趕上了,“小農經濟”終將被“無產階級農業”替代。為了確保所謂的“農民利益”,就是一些亞洲新型經濟國家付出的代價的也是高昂的農產品價格和嚴重不足的農業自給率。

    如果在以前的時代,貿然在中國這樣的大國搞英國那種“羊吃人”是任何統治階級都無法承擔的風險。可是在此時,張海在權衡了許久之後最終還是決定擴大真正意義上的”農場化農業“而不僅僅是像過去那樣僅僅依靠向域外地區轉移人口壓力來緩解問題。

   “如今的域外經濟規模,也應該有個大致的概貌吧?”在瞭解了一些基本問題後張海又詢問道。

    對此,劉洪濤也直言不諱的予以了回答:“域外不必新朝,很多情況下只能通過抽查來進行經濟統計,而各地的上報通常是不可靠而有所隱瞞的。如今整個域外包括新大陸內在人口實際上已經逼近三億,農業產量至少超過三十億石,從六七千萬規模的城鎮規模和調查來判斷,經濟規模相比已經開始工業化的新朝或許仍有差距,但相去應該不遠。”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10:05

第1472章 前景無憂

    劉洪濤的話張海當然是信任的,可是為了更多的瞭解一些當地的情況張海還是決定繼續乘船西行。在蒸汽動力廣泛出現之後,船可以做的更大更穩,更別說這地中海一帶不像南中國海或東海一樣隨時有可能碰上一些極為惡劣的海況。從海峽間的望海市出發,船舶在中歐半島及前法國等地停留了不久。

    在瞭解了西歐當地的一些情況之後張海覺得新朝還是幸運的,此時代的歐洲因為一些東方農業技術的傳入和近代化的萌芽經濟有很大程度上的發展,但是還沒有做到像工業革命前的啟蒙時代那樣相對來說普遍富饒,即便是此時農業條件和城鎮化水準最高的英國也是如此。不僅如此,這個時代還是中世紀宗教神權開始逐步瓦解的年代,而歐洲三十年戰爭則是神權統治開始瓦解的標誌之一。

    在這樣的情況下,新朝的到來乃至在農業技術上的互通有無乃至集體化集約化管理雖然曾經在某些時間內嚴重損害過當地利益並因為異己文明的專橫統治而帶來過不少的民間抵抗運動,但是當在新朝的統治之下經濟在這一代人有餘的時間裡迅速改善,分配狀況還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的時候,民間對新朝的認同就越來越多起來。

    後世的歐美愛非洲和中東那些居民移民也不喜歡華人移民,因為華人在資源競爭方面對歐美的壓力最大,對宗教傳統的挑釁也最大。對於新朝的那些移民在最初的十年內當地民眾也普遍懷疑敵意,但二三十年以來新朝受過良好教育擁有遠非此時代歐洲民眾可以相提並論的新移民創造了更加輝煌的經濟與文化,並帶領整個泰西向前進的時候,這種反抗情緒雖然依然還存在卻最大限度的弱化下來。越來越多的人前往新朝,瞭解這個嶄新的民族。

    一個民風並不崇尚競爭和暴力還什麼也不信仰的人群在世界上處於弱勢的時候是令外族人鄙夷的,可是這類人群如果是支配自己命運的群體並被真正的瞭解,同化能力和贏得理解能力之強也最終充分的體現出來。“種族隔離”在這個年代還普遍存在,不過因為西方人的經濟同樣在進步而且不像黑人那樣文明積澱有限發展普遍存在問題因此還尚未出現廣泛的民權運動。

    不過張海也感覺到了一絲隱憂,那就是在經濟條件空間改善的情況下,人口問題即便在這人均農業資源豐富的多的前歐洲也同樣存在。唯一的解決方法可能就如同19世紀的歐洲一樣只能靠向北美大量轉移人口解決。

    可是當美洲的人口也達到了一個極限了呢?歷史上的歐洲就是通過19世紀的新大陸移民擴張,技術的發展,殖民主義三者聯合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人口的壓力,因而沒有像馬克思曾經預料的那樣被推翻。

    此時的廣義新朝域外統治地區及本土人口之和已經多達五億多人口,相當於幾十年前全球人口之和。而如果按照繁榮時代人口增長率在發展三十年呢?哪怕按照成長期只有百分之二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那也會達到九億到十億人口的規模,相當於清末或一戰前中國加上歐美的全部人口。而即便此時的新朝以後技術發展比19世紀中後期的歐洲還要快,那也頂多達到一戰時代歐洲的技術條件。畢竟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的歐美已經同過去大不一樣了。現代科研機制開始成熟起來,普及教育也廣泛發展起來,再加上並非此時新朝可以相比的高層學術傳統,未必有那麼大的劣勢。難道新朝在三十年後也將像二十世紀那樣迎來一個戰爭與革命的歲月麼?

    不過轉念間,張海的心卻按了下來,此時的張海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優柔寡斷並對一些事情顧慮重重了。兩次世界大戰年代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的多國列強體系有些國家處於極為弱勢而又有軍國主義傳統的背景。如果當時的世界只有美英法俄這些國家,會爆發全面戰爭麼?如果是冷戰後某一段時間內那樣美國領導下的西方一超獨大的情況會發生世界性的戰爭麼?恐怕沒有核武器也不會。而對於此時的新朝來說,只要把新型軍工業的研發和生產重點放在東方,並在一開始就實行有效的武裝力量分級軍控,並在整個社會體系上保持東方本土對西方域外地區的優勢,類似19世紀歷史上歐洲鬧鐘民主化運動或共產主義運動或許會有,然而多大規模戰爭的條件確實不存在的。

    當然,如果東方本土的人口增加到五億的規模,糧食壓力也會不小,那時候很大程度上就要看對印度和東盟的殖民效率了。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的戰爭徹底打垮一代人的戰爭欲望,殖民地有效的統治戰爭並不是問題。特別是新朝是一個有意識的統一大國,而不是像歷史上的歐洲那樣會有德國或蘇俄的國家向第三世界大規模輸出武器的情況下。至於歐洲式的白左人文主義思想,文明發展到一定地步後當然會有,但就中華與東方的現實主義傳統來看倒未必有那麼重。

    想通這些,對於未來世界度過危險期張海也就沒有什麼牽掛和顧慮了。

    如果是年輕的時候或者前世的時候,張海還會顧慮不經歷革命的大潮,如今新朝這個私營經濟占主要地位的社會怎麼進步到社會主義社會甚至共產主義社會的問題。可是想起前世去世前的21世紀60年代一些積極而樂觀的新動向,這其實也並不是太大的問題,只要由自己確立一些政治法統,就能讓一個世紀上已經非常資本主義化的地區在理性時代到來的情況下死於執政法統帶來的“皮膚癌”了。這些工作還需要自己餘下的時間去做,但積累了巨大的政治威望並擁有獨特權力優勢的自己來做這些事情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阻礙。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10:05

第1473章 今生來世

    與原有的計畫不同的是,通過歐亞大陸橋周遊域外乃至包括新大陸在內的整個世界的旅程持續了整整一年時間。在一年的時間內周遊整個世界於過去的年代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在這個汽船與鐵路行進十萬里的距離不過只需要不到半年的時間卻不是什麼問題。通過對世界島域外地區乃至新大陸的考察,並進行了更全面的分析,張海終於得出了一個令人欣慰的結論:之後的自己,或許終於可以安心的過上歷史上守成之君或者君主立憲制度下的君王那樣的生活,在新崛起的意識與文化面前,皇位與儲位之爭帶來的壓力也不會像傳統王朝那樣大了。唯一值得讓自己操心的意識形態變革,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完善。

    在回國之後的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張海憑藉著自己執政多年來的得到的一些政治經驗結合自己初心其實未改多少的意識形態,進一步完善了科學共產主義學說。

    馬克思和恩格斯乃至列寧等人都誕生於特定的歷史年代,甚至要為了達到某些政治目標說些言不由衷的話,這使得科學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理論從一開始就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而自己前世去世於21世紀60年代,雖然在學術上比不了那些偉人,但近二百年後來者的認知卻讓張海對科學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的理解變得更成熟,更科學,也有信心做到這些。

    在歷史上,科學社會主義或馬列主義的主要矛盾有二,第一,唯生產力論的唯物史觀和左翼的社會立場追求之間的矛盾。公平與效率之間雖然不想資本主義的擁護者們說的那麼對立,但是兩者並非可以真正而完美的重合。在有些年代和特定的環境下,生產力的進步必然就不可能站在左翼的社會立場上從無產階級和大眾的立場來出發。而如果站在左翼理想主義的立場上,必然會讓遠沒有成熟的人群與社會在理性年代到來之前喪失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二,就是民主主義立場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矛盾,也是在後世最為保守攻擊的一點。不過在張海看來這個矛盾倒不是問題。列寧一脈歸根結底的原因在於落後社會在巨大的國際壓力下謀求生存和發展,就不可避免的顯得更為“馬利維琪主義”“極端現實主義”,公平帶來的虧空要用政治上的極右來彌補。而如果社會主義有條件誕生在一個能夠主宰全球的超級勢力範圍,那麼就有可能像託派及民主社會主義政黨的早期主張那樣不需要過度的組織力,溫和的最終達到自己的目標。

    就這樣,以還沒有在民主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壓力下轉變自己立場、還算比較“紅”年代的民主社會黨及託派的主要政治理念為基礎,張海進一步的完善了科學社會主義思想,並形成新的巨著,並招手建立新的政治組織。

    張海在理論中沒有像很多主義那樣提出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比如不論什麼國家什麼文明什麼地區都是“民主憲政”至上,或是不論什麼情況下什麼文明主要社會推動力與矛盾都必然是“階級鬥爭”,而是從人類學發展和科學理念的基礎上得出“多樣化對策”的理論體系。

    比如:一個社會的人均資源能夠完全滿足勞動生產效率的時候,民主憲政並擁有充分的經濟與政治自由就是利益最大化的合理選擇。而如果一個社會的人均資源不能滿足勞動生產效率,中央權力及其為主導的右翼理論體系就有其合理性了。

    人類的文化和文明因為歷史原因有種種差異:在有些情況下,統治階級過於惡劣,階級鬥爭就是歷史的主要推動力,無產階級就是先進的文明推動力。而然在有些情況下,人民大眾甚至是無產階級往往比統治階級更為落後更為反動。“左皆錯,錯皆左”的新朝某些地方的順口溜就會成為現實。

    不同實際情況,適合的主義也就不同,沒有多少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理論”。

    沒有實際的調查研究,沒有量化而科學的分析就盲目的進行概念炒作,是最為需要警惕的事情。

    對於新朝之後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張海本來也想給出定論和範本,不過仔細想想卻還是最終放棄了。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實在太大,說出什麼金口玉言的話,說不定就會成為巨大的歷史包袱。

    但人類的未來必然走向平等與進步,反對廢土思想末世理論,崇尚積極樂觀的未來主義,反對消極的社會文化和社會哲學,卻是張海想留給後世不同于後現代主義的東西。

    轉眼間,又是二十多年過去了。在新朝六十周年的慶典上,內燃機動力的硬質飛艇伴隨著重型雙翼機在蔚藍的天空中飛過。地面上倒是沒有坦克導彈之類的軍武重裝來閱兵,因為此世的世界這些已經並不是重點。但聯合收割機及播種機等重型農業機械卻開始廣泛出現。外觀設計與可靠性遠比歷史上的福特車更為優秀的高端民用汽車也廣泛出現。

    電視網雖然還沒有出現,但無線電卻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並在這十多年來飛速發展,並開始在本就有相當經濟基礎的東南一帶走向千家萬戶。

    因為化學肥料有計劃的發展和推廣,世界島的農業基礎也比歷史上的一戰前更為突出,而印度東盟等地,大一統帶來更有效的殖民效率,能夠掠奪和供應更多的農業資源以保證世界島並不出太大的問題。同張海的想像不同,沒有蘇維埃的廣泛革命輸出,此時文明水準並不高於傳統中國的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並沒有興起什麼紅色抵抗運動。殖民主義讓很多地區喪失的獨立自主,但從客觀的角度上說:哪怕是掠奪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文化影響,也比那些落後社會自我發展更為進步。

    “以前我還或多或少的有不少憂慮和顧慮,比如擔心我們的新朝走向歧路;比如擔心在新朝大一統的格局之下人們喪失了進步的動力。但是現在來看,我相信新朝主導下的世界能夠完成天帝賦予我們的使命……。”年已古稀的張海由衷欣慰的歎道。

    而柳香及李千蘭的心卻早已不在這裡,而是鄭重的問道:“這個世界上真有來生麼?不知道我們的來生是會去陌生而遙遠的未來,還是像聖主一樣回到過去?”

    張海也不在隱瞞的回答道:“我也不知道,這一切都取決於冥冥之中的神明。我們還能不能保留這一世的記憶,我在這一世的義務已算是完成了……。”

    “不過我想:我們的下一世也許不是在這個世界,也或許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玄幻異界?不論在哪裡,我的人生的歸宿與目標已經找到:那就是永遠為了捍衛人類的平等與進步而戰鬥!只要我記得這一點,就不會變成弱肉強食世界一個只顧自己利益的庸人……。”張海也想起了一些事情。想起許多年前夢境中的暗示,下一段人生與故事也許在遙遠的異界大陸,一個與新朝相似而又有些不同的地方展開。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10:06

第1474章 完本感言及新書預告

    新書《凡人神主》發表之際,也談談這本書。

    本小說是個人第一部勉強入V的作品,也是從頭至尾的倉促之作。沒有大綱、沒有存稿、隨寫隨想。甚至投入的精力與寫作態度也嚴重不足,總是趕到不更新就有可能無法上架或者拿不到全勤的一天內最後幾個小時才趕鴨子上架。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這775個日夜裡雖然面臨了很多意外情況但是沒有一天斷更。

    因為種種原因也造成了小說的品質問題很大,人物刻畫嚴重不足甚至很多地方來不及檢查。人物與情節描寫空洞造成了不少地方很牽強的湊字現象,整個故事發展到第二卷完結大概一百多萬字的時候實際就已經進入到矛盾衝突的尾聲了。後面二百萬字很大程度上是生硬的湊出來的。

    架空歷史小說的寫作也讓我明白了為什麼網文寫手大多選擇玄幻類和都市類的作品。對於寫作功力不足的作者又為什麼不得不陷入套路文的框架。因為如果不按那個路子,真是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湊到幾百萬字了……。

    明末英雄提前原定計劃兩年完本之後,我也打算利用這兩年的時間重新開一本玄幻類的新書。

    至於原來承諾的《無雙勁旅是怎樣煉成的》的後傳,此小說的問題更大,而且也因為犯禁被遮罩。這個天雷滾滾的雷區題材也只能在新書取得一定成績之後抽時間補完了。

    新書《凡人神主》是完全不同性質的玄幻題材內容,但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本書的後傳。

    這不是為了自嗨,而是為了感謝創世歷史版編輯長期以來默默的支持。如果下一部書能多少取得一點兒成績也希望能夠給歷史版帶來了一些餘光。

    對我乃至本書有所瞭解的網友應該明白我是把寫作當成一項愛好和事業來對待的,不完全是經濟上的追求。因此下一部玄幻之作也必然不會是常見的傳統套路,在必不可缺少的商業路線上盡可能增加一些新的東西。力求能夠把爽文、知識與理想的有機的結合起來。

    這本書雖然寫的不怎樣,但是希望一直在追讀本書的讀者能夠在我在創世的下一本書《凡人神主》中給予鼓勵和支持,多投推薦票。

    除了網友以外,我知道應該還有很多同學、親友可能也在關注我這本書。從來沒有接觸過網文甚至任何文學類作品的長輩雖然給予此書還算像樣的評價,但我當然也知道這本書有多大的不足,更知道自己在這個方面的水準有多大的欠缺。不過大家也無須為我個人前景擔憂,我相信不論在明年還是若干年後,我一定能夠憑藉對事業的熱愛擺脫經濟與未來生活上的大多數顧慮。

    希望不論是在網路上或過去對我抱有太多成見的人還是新老朋友都能夠給予我足夠的鼓勵與支持,即便無法完成開創性的神作,也能為網路文學做出或多或少的影響。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