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英雄 作者:女俠獨孤雯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3-10 18:35:2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474 47954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46

第1450章 主力亮相

    當新軍主力部隊在整個大河兩岸全線展開並展開推進之後,儘管各討伐隊的官兵們盡可能的減少不必要的聲音,甚至連閒談都進一步壓縮,可還是免不了驚動林間的種種飛禽走獸。有經驗的印第安哨探通過專門由軍中投靠過來的飛鴿負責傳信,很快就掌握了整個大軍進軍過程中的大概動向。

    林地的交戰就是這樣的有利於防禦的一方,以至於此時代的大多數西方軍隊都曾經盡可能避免在林間陷入戰鬥,甚至要比夜戰和山嶺之間的交戰更為回避。這也是部落總人口很可能並不比此次新朝大軍圍剿兵力高多少並被被稱為“金色眼鏡蛇”的前線部落敢於在這種充滿自信的環境下進行決戰的原因。

    “金色眼鏡蛇”部落聯盟人口並不是新大陸北部印第安人中最多的一支,但是因為近年來受到的新朝軍事壓力最大、在接受西方新軍事技藝方面最為謙謹也最勇於變革,就逐漸有了新大陸北部印第安人中盟主的意思。在這時代的很多印第安人還沒有完善常備軍和軍官培訓機制的時候,金色眼鏡蛇部落就開始像後來的祖魯人那樣建設一支全民皆兵卻又真正強悍的武裝。大河沿線範圍百里以內的其他印第安人安部落或是出於畏懼金蛇眼鏡蛇聯盟的實力,或是出於對新朝勢力的敵視與警覺也都紛紛提供大量援助。

    “你反對白天展開大規模的行動?為什麼?在夜晚進行這樣大規模的掃蕩,很容易讓一些殘敵逃出生天吧?”負責同西班牙顧問進行聯絡的一位年輕首領詢問道。

    透過樹木那名西班牙顧問望瞭望遠處的天空,並沒有立即回答,而是認真的用一部珍貴的望遠鏡搜尋了很久才說道:“你用鷹鏡沿著我指的方向去仔細的看一看,看那天空有沒有什麼異樣?是不是似乎在遙遠的距離上有一個似乎同藍天融為一體,但仔細觀察卻能發現出異樣的藍色異物?”

    年輕的首領仔細用那能夠望遠的鏡子搜尋了很久,才發現了一些異樣:“是有些奇怪的東西。”

    “它們的高度比老鷹平常時候的飛行高度高的多,弓箭和火槍都難以有效的威脅。它們是染了藍色顏料的布球加上筐,就像我以前曾經給你們演示的那些東西。上面的人也有類似我們這種鷹鏡,對於地面上大部隊得動向能夠進行更有效的觀察。更有甚者,它們還能發射出成片如同我們曾經給你們演示過的那些強弩一般威力的噴著火的利劍。幾十部這種藍色的飛囊能夠一次把數以萬計帶著火的箭羽噴吐下來。雖然聽說你對各部落的人都做過專門的解釋,也公演過我們那些禮物。這種東西對於你們的神秘感不再那麼強了。但是如果在白天的時候出現從天而降的火海,你們說:這會造成什麼樣兒的影響?這此前來的大軍同以往的前來征討的隊伍是根本不同的。所以我反對你們進行這樣冒險的舉動。在林間依託決死的埋伏或許還能給那些人帶來不小的損失,可要是主動展開大規模的行動,那將是很危險的……。”

    年少的首領並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莽撞之輩,特別是火箭一類的兵器之前也見識過。雖然精度和威力沒有西班牙人說的那麼誇張,但如果再林間廣泛的引起大火那也確實是個問題。

    在思索權衡了很久之後,年輕的印第安首領終於限定決心修訂原有的計畫並重新召開一次戰前會議。暫時不再未來兩天內展開大規模的突襲,而是讓那些帶著馬的“勇士隊”進行進行試探,在決定是否展開更大規模的行動。

    夜晚來臨的時候,茫茫的森林間就變得更為伸手不見五指,甚至火把的光亮都難以傳到百步以外的地方。即便在晴朗的時候,月光與星光在樹冠的這昂之下也打了不少折扣。善於林地遠行的人通常來說在夜晚來臨的時候也是盡可能的宿營休息的。就像很多並非夜間活動的動物所採取的原則一樣。可此時的新軍主力部隊卻展開了不同尋常的夜間急行軍。

    當然,並不是一開始就想茂密森林的深處行軍,而是在白天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全線向兩翼展開。為了盡可能在這種行軍中保持相對完整的隊形和適當的間距,每支三百多人規模的討伐隊都有幾名士兵在側向展開中攜帶者風箏線做成的“測距線”,當測距線完全伸展開來無法在延長的時候就證明兩支隊伍的間距調整到了合理的範圍內。

    就這樣,原本就已經展開了四五十裡範圍內的大軍在一夜之內就向兩翼延伸,並累計開來個二三百里的戰線。當然,並也並不是所有的隊伍都需要向最兩翼的那些精銳討伐隊一樣進行艱苦的林間夜間緊行。剛剛來到美洲不久的張天做為一名後膛火器手新軍主力部隊官兵就在特意的安排下被安排在距離中心的位置並不算遙遠的地方。

    天色重新亮起來的時候,經過一整夜調整的大軍休息了整整一上午,知道下午臨近夜晚的時候才正式展開了針對這個大河下游最為強勢的金色眼鏡蛇部落進行圍殲突襲的作戰行動。

    當大軍開始越過在以往交戰中默認的“紅線”的時候,第一輪試探性的交鋒終於展開了。

    按照事線制定的作戰計畫,如果不是有討伐隊遇到大股敵軍陷入危機或僵持,系留在天空之中的熱氣球的主要作用將也僅僅是通信聯絡而已。應付這種地面零星交鋒主要也將是配屬在各討伐隊中的神箭隊官兵的事情。

    擁有完善的防具和巨大訓練投入的新軍神箭隊就在北美大陸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兩廂了。此時的“神箭隊”官兵不僅僅配備了弓箭,還配備了特製的絞盤鋼弩。這種絞盤鋼弩在一般情況下的戰鬥效率並不理想,並不比大口徑的滑膛火槍好上多少,可是在森林圍剿的情況下卻發揮出了獨特的作用。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47

第1451章 火之決戰

    十六七石規格大概折合兩千磅左右的鋼制強弩是文藝復興時代的歐洲單兵可以有效使用的最強鋼弩,然而在工藝技術能力強的多的新朝,卻可以成為以萬計裝備的普遍裝備了。六兩重的鋼皮重箭在這樣強的動力之下幾乎可以達到弓弩類兵器接近上限一般的初速,穿透力雖然還不像重型線膛抬槍那麼恐怖,可一樣能夠打穿不少並不算有多厚的樹木。那些躲避在灌木叢乃至一些土壟後的敵人也在也不能有效的將地理做為憑藉了。至於敵人的盾牌,在這樣威力巨大的重箭之下幾乎形同紙糊一般。

    如同床弩一般甚至比很多床弩穿透力更強的絞盤鋼弩在精度和射速方面都有嚴重局限,可是用來對付那些在森林裡進行襲擾的對手卻再合適不過了。

    面對防護完善的新軍主力部隊,那些印第安精銳弓手以很快的速度進行精度放箭,專門針對膝蓋、面部等薄弱部位也往往不能對大軍構成有效的威脅,卻總是讓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中,同時招開數支以上強弩的攢射。

    有些時候,富有作戰經驗的印第安人甚至將幾百人規模的勇士集結起來進行襲擊,卻遭到了後膛火槍散彈的猛烈開火。就算在局部擁有兵力優勢,戰局也往往是一邊倒的結果。

    新增援過來的新軍力量超過過去那些一般對手,金色眼鏡蛇聯盟內的很多人都是有所準備的。按不少人的想法:那些遠來的強敵再強,也不過是比自己十裡甚至幾十裡挑一的精銳勇士略強一些罷了。在地形有利的情況下雙方的損失比也不會有多大。

    可是當大多數攻擊手段面對那些擁有精良完善防護的對手幾乎失效的時候,才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負責指揮中央位置上精銳討伐隊的張洋見到討伐隊官兵仍然擁有以前那種不見敵軍並有把握命中不開火的習慣,就對官兵們說道:“不要擔心誤傷,我們各隊都有自己的聯絡方式。只要有人發現那些草木有可疑的晃動,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都可以進行預防性的開火,明白了沒有?”

    “不會彈藥不夠吧?”

    “我們留有必要的彈藥做為保底就夠了。”張洋解釋道。

    做為身份並不算低的前英勇勳章獲得者,張洋瞭解的情況要更多一些。如今新軍主力部隊不再是西征之後那些兵力像大海一樣的對手,而是總兵力規模並不見的比圍剿部隊多多少的殘敵。就算五十乃至一百發重型箭彈才能殺傷一人,那也是完全划算的。

    在這樣的策略之下,森林中不少的野獸也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成了重型箭彈下的亡魂。這樣一來也帶來一些之前想像不到的結果:兵力比較稀疏的情況下,圍剿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成為了一種“圍獵”,很大程度上進一步改善了部隊的給養狀態。

    上千名勇士進行試探性作戰在第一個白天就遭遇到了超過上百人的損失是金色眼鏡蛇部落聯盟內的各部都沒有想像到的。尤其是這種規模的損失竟然沒有帶來哪怕一件繳獲來的兵器。

    當然,那些大的嚇人的鋼箭、重彈還有一些令人恐怖的屍體都讓金色眼鏡蛇部落內的印第安人清楚的認識到:敵人的強大或許並不是敗兵們的誇大其詞,而是真實存在的一件事情。可是到了這個時候,曾經心思縝密的那名年輕的部落聯盟的首領卻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準備在夜間進行最後一次的大規模試探,以真正的掂量出這些人的儘量。

    在之前的不少衝突中,白天的時候新朝一般武裝力量也會顯現出較強的能力,然而在夜間終究會在特殊的情況下大打折扣。

    夜幕再一次降臨後不久,早已準備好的火種在數以百計的地點在傳信的烽煙之中被接連不斷的點燃了。學習了不少方法和戰術又結合了以往不少狩獵經驗的金色眼鏡蛇部落中的印第安人開始嘗試著像以前清理某些地區的野獸們那樣放火助攻。

    森林中的山火並不是那麼容易像草原一樣臨時開闢出隔火帶。更何況在人為縱火的情況下總可以恰當的選擇引火的實際與地點。

    深秋北方襲來的風加上乾燥的季節,讓山林中的大火迅速就向上百個討伐隊數以萬計的官兵猛烈的撲了過來。

    不過,讓那些印第安人沒有想到的是,每一個討伐隊都配備了裝備的熱氣球分隊。而每一支熱氣球分隊都有數十部累計數千支隨時可以發射的火箭以及上萬斤計的燃料。在行動之前大軍就考慮過這種情況,還擁有不少專門的火具。這些用於夜間照明的東西就在這種情況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往往能在大火襲來的時候,在那茂密的樹林中也能輕易的開闢出最低限度的隔離帶。

    為了防備在大火中可能的減員,新軍主力部隊的大多數官兵還準備了比潮濕的毛巾透氣性更好的一些多層潮濕輕紗製品,雖然防護效果根本不可能像防毒面具一樣有效,但是在有充足準備的情況下還是盡可能的避免了在大火種遭受過於嚴重的損失。最終,只有一個討伐隊因為來不及開闢防火帶而遭受到了上百人的減員與幾十人的死亡,大多數討伐隊都渡過了這樣一場危機。

    圍剿引起大火足足持續了多日,不過在應付了最初的危機之後大部分討伐隊就安穩的渡過了“火線”,當佔據上風並早已準備好展開火後突擊的印第安人行動起來的時候,討伐隊內從神箭隊到重線膛槍手部隊都展開了猛烈而準確的火力。不便在近戰中發揮實力的炮兵部隊也開始用早就準備好的重手榴彈對付那些在近距離逼近過來的敵人。

    孤注一擲的金色眼鏡蛇聯盟在進攻中以幾千人的傷亡代價並趁著部分討伐隊的混亂終究給新軍主力部隊帶來了數百人的傷亡,甚至讓一些討伐隊瀕臨嚴重危局,但終究沒有能夠擁有足夠的繳獲並挽回整個戰局。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47

第1452章 火之決戰(二)

    熊熊大火以北的掃蕩與決戰又持續了十餘天,直到大軍完全完成了對這方圓二三百里區域的拉網式掃蕩才算告一段落。在與金色眼鏡蛇部落的戰略決戰後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戰事也並不是像以往不少戰史資料中的敵人那樣一邊倒。化整為零的印第安當地人從殘餘的勇士再到兒童到健婦依舊想方設法的頑抗而似乎沒有妥協打算。類似這樣的戰鬥作風似乎只在當年南征北戰的階段掃蕩遼東的時候曾經遇到過。相比之下:印第安人的組織水準明顯不如當年的後金,訓練也遠遜。可是戰鬥的決心乃至對生命的輕視卻遠遠強於過去的絕大部分對手。

    面對新軍主力部隊,印第安人的最大問題當然就是缺乏火炮一類的重型武器,也沒有人願意像西班牙人或是新軍主力那樣學習炮術、爆破等有相當技術含量的東西。更懶得製作一些比較沉重的全金屬大盾乃至車盾。這些都使得用西方同時代的技術武裝起來的印第安部落曾經長期是北美殖民者的勁敵以至於能在美國立國的時候仍然擁有新大陸北部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

    可是面對組織水準更高並且專門針對性的軍事體系的時候,原始社會晚期部落在文化上的缺陷就變得暴露無遺,就像社會主義時代以前的中俄兩國在面對工業時代挑戰時所暴露出的舊時代社會性文化性的強大內部屏障與隱患一樣難以輕易的糾正。

    規模龐大的森林大火又在更多的地方點燃起來,殘餘的印第安部落依舊沒有放棄利用上風的優勢阻擋乃至威脅新朝主力大軍的打算。

    然而在喪失了有組織接觸的時候,不論白天還是黑夜,天空中的熱氣球往往能夠在很遠的地方就提前發現燃燒起來的大火乃至林中的大火蔓延與威脅的方向,並協助盡可能的做好充足的準備。螺旋槳與風帆共同推進的船隻也利用大河有效的維持規模不小的大軍在人煙相對稀少的地帶推進時所需要的後勤需求。

    新軍主力部隊當然也沒有被動的承受著印第安人的火攻攻勢,同樣利用人力螺旋槳動力船組成的先遣隊深入更遠的地方在空中偵察到的幾個印第安人可能存在的地方進行“報復性燒荒”。就這樣,方圓幾百里範圍內的森林大火農業似乎讓不少地方的白天如同黑夜一般,兩岸不少的森林與動物都遭受了滅頂之災。

    這場因為圍剿行動而引起的新大陸北部沿河一帶的森林大火拼沒有人像後來的興安嶺大火那樣刻意的去救火,反而因為戰事的需要不斷人為的添油加醋。整整在深秋時節持續到冬季的大火持續了整整一個月有餘的時間,超過十萬平方公里的區域乃至數萬平方公里的森林在這場大火中被夷為平地。大河兩岸原本茂密的森林在高處望去也往往是看不到邊際的荒蕪。

    沒有人擔心這驚心動魄的大火會不會燒掉整個新大陸北部的森林可能會造成什麼過於嚴重的後果。在戰役前的計畫中新朝上層早就已經有了打算:在人口和兵力不足以控制整個新大陸北部大陸的時候,有一些地方必須牢固的控制:那就是重要的可以成為港口的大湖地區沿海及東部沿海、大河兩岸一直到湖區的整個水運網路。

    在後世,因為而人口長期不足,密西西比一帶的有效開放一直到南北戰爭結束後才有效的展開。在新朝的新大陸北部開發計畫中,暫時先不進行大河到沿海山脈之間的地區的開發,而重點開發大湖地區、大河地區乃至沿海構成的“水運圈”,依託這個水運圈建立更有效的政治與社會組織也是新朝的目的之一。

    大軍在大河下游的“烈火掃蕩”結束之後並沒有停止行動,而是繼續向北部展開了進攻。讓不少官兵鬆了一口氣的是在解決掉金色眼鏡蛇部落之後,再也沒有遇到過那樣規模巨大的強悍且有組織的對手。甚至在新軍主力部隊前所未有的威懾之下還有個別“無條件”向大軍投降的部落。

    在沒有遭到多少有效抵抗的情況下,新軍主力部隊以重兵掃蕩了整個大河流域並推進到了湖區岸邊。湖區附近的印第安人經濟條件長期更加安穩一些,數十年以來也在同西方人的貿易和交往中獲得過不少益處,算是稍稍開化一些的。當那些恐怖的傳聞從南方傳來的時候,就沒有多少部落有對抗新朝大軍的打算了。

    就這樣,在連綿五六千里的“內部水運線”上新軍主力部隊配合討伐輔助部隊建立了一百五十個定居點,按照水運驛站的模式幾乎不超過六十裡大概一日步行的距離就會有一個。在依靠水運的情況下,當警訊傳來的時候基本上可以在一個時辰之內就依託人力螺旋槳船隻有效馳援。

    最初的時候,一些殘敵曾經並不死心的試圖集結起來進攻這些數百武裝力量至少上千軍屬構成的定居點。但結果卻往往是以印第安人的慘敗而告終。就如同很久以前的不少漢地周邊的少數民族一樣,因為不習慣於大規模集體作戰而帶來的攻堅能力欠缺是這些當地土著的最大障礙了。

    鄰近春天,直到這些定居點大致修建完善的時候,征戰了整整一個季度的新軍主力部隊才轉入休整。

    這場作戰並不是張洋參加的作戰行動中最為殘酷的一場,甚至屠殺與清洗也遠遠比不上當年西征得時候所進行的那些。可是那些中東與歐洲一代的抵抗勢力往往是當地軍事貴族和權力階層手下的利益勢力,遇到這種主動進攻開拓行動中全民抵抗的現象還是第一次。有過不少政治補課的張洋當然也知道這些都是“文明的必須”,可在平靜下來的時候卻總覺得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隱患。

    “我不清楚這樣積極主動的擴張與清洗,真的會對我們沒有任何影響麼?”當劉洪濤前來視察的時候,卻重複了這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的顧慮。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47

第1453章 大陸未來

    出乎張洋預料的是劉洪濤並沒有說一些老話來安慰,而是直言不諱的說道:“我們不會繼續向深處擴張了。擴張必須同遷移人口的規模有效結合起來。我想:當初西方諸國在新大陸北部的定居點沒有急於擴張除了成本問題,也是這個原因。你看到沒有:這新大陸北部雖然看似是一片人煙稀少的荒蠻之地。除了荒漠與高山就是連綿的森林,只有很少的地方適合定居。但是這些燒荒後的森林並沒有都少難纏的沼澤、也沒有多少凸起和暴露的石頭,這些都可以成為肥沃的土地。如果我們圈地圈的太多而人口跟不上,那就有可能給整個新大陸的社會管理帶來不太好的影響,這樣的教訓在中部的時候多年以前就曾經有過。”

    西征以來十多年的時間裡,張洋在完善了自身文化的基礎上也讀了不少的書,不過對於這新大陸北部廣大抵禦還是多少缺乏一些瞭解。就有些冒昧的詢問道:“整個新大陸的北部,農業潛力究竟如何?如果我詢問的不是我這個層次的能夠瞭解的機密,那就算了。”

    張海乃至新朝內並沒有太多的保密規定,在這個問題上卻是少有的特例之一,不過劉洪濤沉思了許久之後還是打算同張洋將一將這裡的看法。張洋是當年乃至國內最為出名的西征戰事中展露出來的英勇勳章獲得者。被派往新大陸並負責不少核心精銳的管理,顯然也是政治上分權交接的一種必須。畢竟如果劉洪濤理論上負責的地方再加上新大陸,那範圍和規模就有過於駭人聽聞了。

    “這些事情聖主在同我書信往來的時候提起過,我也詢問過。像你這樣的地位的人,也多少應該有所瞭解了。新大陸北部是一片極具潛力的富饒大陸。大湖到大河範圍內周邊及這周邊包裹著的廣大區域內有四十億畝上下的耕地潛力。是舊疆海內範圍之內的兩倍,而且並不被太多的山地所天然分割。實際上:完全不遜於我們曾經在西征中征服過的所有國家。而且:我們西征過的那些地方的人員和耕地之間,並沒有新大陸北部這樣便利的紐帶。我想以我們現在擁有的千萬人口,百年之後即便新來的移民在以後某個時間或地點可能降低,那也最終將擁有兩三億以上較如今新朝更多的人口。這片土地上還擁有空前的農業剩餘及交通可以供養規模龐大的非農就業群體。在這富饒土地之下,還擁有很多非常容易開採的新時代礦產,經濟與物力的潛力並不會比舊疆遜色多少……。”

    當劉洪濤說這些話的時候,似乎看不出多少憂慮,這讓張洋也多少覺得有些奇怪,便沒有多少顧慮的詢問道:“這裡的潛力雖然巨大,但實際上除了中南部那些金銀通貨,糧食或製成品之類的東西運往本土,是多少有些得不償失的。”

    當然,新大陸不會帶來分離主義和對於新朝來說尾大不掉的隱患,張洋還是終究沒有好意思提出來。

    劉洪濤在這些問題的理解上顯然要比張洋強出不少,說道:“利用人力資源,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像過去前朝的富紳權貴那樣單純的掠奪。還有一種,就是像我新朝一樣讓更大規模的群體先進且富裕起來,不但擁有更強的生產能力和經濟能力,還會有更多的人才,體系的擴充會帶來更有效率的進步,整體的進步。你如果瞭解聖主,就應該知道聖主是真心為了天下革新事業而奮鬥,而非舊時的皇家帝王一樣僅僅為了安慰的坐天下。新大陸的進步當然也是舊大陸進步的有效動力。這種競爭歸根結底還是同一民族內的競爭,在沒有資源不足的憂慮下。我們中華的傳統也並不是嚮往無休止的征戰。就像當年的五代十國時期,割據的南方不也一樣有根本性的進步嗎?新大陸的潛力雖然巨大,但是在人才潛力方面卻遜色於舊大陸與世界島之和,甚至:哪怕以萊茵河為分割線,東方的潛力也勝於西方……。”

    張洋似乎想起了什麼,可是卻不知道這種顧慮是不是合理,而劉洪濤卻恰巧也談到了這點:“現在來看起來,兩萬里幅員的舊大陸或許顯得的交通有些不便,通過陸路交通維持的運輸規模甚至趕不上現有條件下的水上運輸。可在書信往來中,聖主卻告訴我們:雖然未來陸路軌道運輸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在成本與效費比方面同進步了的海運相比雖然仍然有很大不足,但是當整個舊大陸都是由一個具備中央集權傳統的超大型同質化民族所主導的時候,這種成本做為國內運輸來說就是可以接受的了。”

    在新朝,聖主曾經明確說出的話,幾乎可以當成絕對真理的代名詞了。在很久以前的時候,新朝高層內部對此或多或少的還有一些懷疑。可是隨著海外擴張的不斷展開。張海在地理方面的諸多西方人也並不瞭解的認知語言逐步被發現,一些科學定理乃至天文方面的預言也被越來越多證實的時候,隨著新朝四年那件事情的遠去逐漸淡化的一絲個人崇拜在最近幾年似乎重新高了不少。

    那天晚上,張洋也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夢中:在自己還沒有去世的僅僅不到一個甲子的時間之後,整個新大陸上以新朝為核心的居民就逼近了億萬人口,接近新朝舊疆海內範圍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的規模。那種在新朝才剛剛推廣不久的軌道在新大陸也以更快的速度發展起來,還多了不少能夠自己進行行走的奇異車輛。新大陸的整個城鎮與街道也變的同過去完全不同,似乎是同過去那個中華毫無關係的一個嶄新社會了。不知什麼原因或者是不是尚武導致的結果,男子已經開始廣泛流行短髮,衣著也比現在的新朝簡潔合體了許多。在大街小巷上,雖然依舊是以熟悉的故鄉面孔為主,但也多了一些異域色彩卻能以純正新朝白話口音交流的居民。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47

第1454章 旱季攻勢

    新軍主力部隊在北美大陸上的掃蕩實際上只是新朝開國二十周年以後的附帶產物。

    經過二十多年幾乎相當於這時代一代半有餘的快速發展,海內的製造業水準和軍工潛力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當年起事的時候,張海幾乎花費了組織能力的多一半用在兵工監督方面,還特意把從東部主要地帶掠奪而來的職業工匠全部集中起來安排在距離自己睡覺的地方不過幾裡遠、隨時可以視察的地方,並且無所不用其極的引入各種管理方法和激勵機制才讓一萬名工匠具備了像文藝復興時代的歐洲頂尖工匠那樣手工製作線膛武器的能力。而到了新朝二十四年以後,全國接受過新式教育的群體已經多達兩千萬人以上。其中男性超過一千五百萬,而且這些人還大部分處於青壯年。這一千五百萬受過新式教育的青壯年大部分都在“七年義務教育”階段有過手工方面的基礎。其中十分之一的人成為這個時代最為優異的匠人。

    不論在舊時代還是後來的資本主義時代,就算工匠們的收入並不比廣大中下基層的平均線差,也是地位比較低的階層之一。原因在於上升通道太少。一個職員在後來中美等國資本主義社會有可能因為表現的優秀而從每月幾千元收入的人成為每月幾萬元的業務股幹。而那些沒有工匠傳統的大國資本主義社會,一個高級技術工人頂天也就是每月萬元左右的小康階層。在新朝,隨著買方市場的開始成型乃至資本主義體系在張海的指導下更為完善,曾經改善巨大的工匠階層在社會地位上也開始出現一絲隱憂。不過軍工行當卻是個特例,國家體系內優良的醫療保障及社會地位保障使得軍工行業依然位置著很高的地位。更重要的地方還在於:相比當年南征北戰乃至西征備戰的時代,軍工行業的工人階層在勞動時間方面遠遠不像過去那樣緊張了。因為新朝在全球範圍內的幾乎所有潛在戰略對手都已經在西征中被打垮,兵工領域的主要軍火需求實際上就是近衛部隊中的一些精良裝備的更新與維護乃至訓練方面的需求,再加上各地治安部隊的兵工需求。比當年曾經在歐洲流行過的小說烏托邦還要過:每人每天只需要朝九晚五的工作四個小時就夠了。雖然為了方便六班倒以外沒有明確的節假日,但全年算下來工作時間比福利社會時代的西歐還要低不少。

    張海對於後來中國社會兵工領域的諸多弊病也曾經瞭解過一二,在西征結束之後才發現: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社會環境下的無奈產物。和平年代沒有多少兵工生產任務,但是當戰爭來臨的時候軍火的需求量就會猛增,很多情況下臨時擴充轉產動員是來不及的,這就只能維持一個龐大但低效的軍工體系。解決這當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只能是通過其他手段。

    早在西征剛剛結束的初期:社會上新一代年輕人中甚至軍隊內部的不少人就有這樣一種主張:新朝乃至做為武裝力量的新軍主力部隊在整個世界上已經天下無敵,但在新大陸乃至舊大陸上其實還有很多人口在有效的統治之下。除了沒有什麼存在感的黑非洲之外,東南半島乃至天竺大陸依舊沒有納入新朝的統治之下著實讓一些人並不甘心。

    而張海卻終究不少的顧慮:如果新生的社會形態沒有穩固到一定程度,將精銳武力擴充到十萬以上的規模必然會對整個社會體系的有效控制帶來巨大的挑戰,恐怕後來民國的歷史就是這樣一個縮影。因此直到一統天下只爭朝夕的近代化進程持續了二十年之久,自己在社會上的威望與影響力被證實並沒有多大滑坡的時候才展開了新一輪的軍備和戰備。

    老一代新朝兵工人很多都還記得那個任務繁重的歲月,為了生產出折合兩三千萬兩價值的兵工而把十萬大軍在這個時代可以達到的技術條件下武裝到牙齒,而在整個新朝重新進行戰備生產的時候,在僅僅恢復無休息日的八小時工作制與三班倒的情況下,擴充到四十萬規模的兵工系統在一年之內就完成了總計價值多達五千萬兩的軍需物資,重新將十萬大軍武裝到了最為精銳的近衛部隊那個水準。不僅僅重型的後裝線膛抬槍廣泛裝備,彈藥配備也比以前強了很多。野戰火炮進行線膛化的好處雖然有限,但工藝難度極高的包鋼結構火炮與重型黑火藥無後坐力炮乃至相對優良品質的定時榴散彈卻開始廣泛裝備部隊。

    在新朝開國後這二十年,醫藥紡織行業的快速發展也讓新軍主力部隊對於熱帶作戰的準備條件變得和過去相比根本不同了。僅僅並不對整個社會構成嚴重影響的動員就有超過價值超過上千萬兩的絲紗製品和藥品用於簡單的水源淨化和熱帶病準備。

    為了進一步減輕那並不算多的質疑之聲,在戰前的內部會議上對於莫臥兒王朝為核心的南亞大陸進行了一次初步的戰略評估和攻略方案制定。

    “按照我們已經證實的情況:天竺大陸雖然是同我們關內十三省差不多大小的大國,方圓足有三四千里之巨,但實際上人口的分佈很大程度上要比我中華更為集中:占全國七成以上的億萬人口主要集中在恒河流域南北總計不超過千里範圍內的幾百萬平方裡範圍內。哦:大致就同我新朝大運河沿岸差不多。而且在地形條件上,少有交通限額的山區。很多地方即便沒有道路也可以通行車輛。主要的困難:炎熱與疫病、過大的水量和流速、連綿的冒雨主要集中在從每年四月到九月的這五個月。而在每年的十月到來年三月是整個南方的旱季則是我們展開戰略決戰的時候。因此,我們的目標就是在不超過半年的時間內徹底的摧毀南亞大陸的主要抵抗力量:包括民間過於劇烈的殘餘抵抗。這個作戰任務並不算輕……。”石壘做為新的遠征軍臨時指揮官對不少新任的旅一級軍官們說道。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47

第1455章 天竺大陸

  沙賈汗借助錫克教執政整個莫臥兒帝國的時代或許算不莫臥兒最為強盛的頂峰,但卻同樣如這個時代的不少政權那樣處於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的時期。歷史上也正是這個年代,南亞帝國向北擴張的版圖抵達到了坎大哈一代。艾哈邁德訥格爾王國的殘餘力量已經被有效的壓制,而以沙賈汗的諸子皇位之爭卻還遠遠沒有苗頭。

  強大新朝在西征中摧枯拉朽般的軍事行動曾經也讓沙賈汗感到了巨大的震撼,很少關心大陸以外事務的印度人還曾經因此第一次向新朝進行了少有的出使與進貢,不過當西征之後連續幾年的時間裡新朝在南亞大陸並沒有太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反而是向西域的海陸移民給南部那些不馴服的強悍部落帶來不少麻煩之後,沙賈汗也就並沒有再關心新朝可能在南亞大陸的動向了。所有來到天竺的新朝人帶來的不少傳聞都是這是一片炎熱骯髒而貧困的大陸,在這裡生活的成本顯然比海南還要高不少。並沒有多少人瞭解印度的富貴階層有什麼獨特而簡單的辦法來在這樣一片土地上避暑。

  因此,當新朝大軍主動透露出來的一些風聲到這片大陸的時候,即便在不關心區域以外事務的錫克統治層也如臨大敵一般的在沙賈汗的命令下展開了全面的動員與戰備。

  在歷史上多次的征戰當中新朝也總結出了不少的戰爭經驗:對於那些缺乏自謙心態而缺乏與新朝新軍足夠瞭解的勢力,在對方最為團結且有準備的時候進行入侵反而強于在對方內部不穩和缺乏戰備的時候進行突襲。因為面對新軍幾乎領先不止一個時代的戰鬥力,戰場上的交鋒已經開始不是首要的考慮了,在統治當中會遇到多少麻煩才是。如果是突襲一個缺乏戰爭準備的王朝,比如末年的北宋,並不能將這個社會所有具有反抗覺悟的群體加以集中和動員起來並予以消滅。就算政府軍不給力,地方上還是有不少有能量的勢力和足夠不馴服的群體來給大軍製造足夠多的麻煩。然而將對手有效動員並做好戰爭準備的力量在大規模的交鋒中給予殲滅性的打擊,帶來的巨大威懾與震動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的解決一部分麻煩了。

  同國內很多人的想像不同,莫臥兒的帕迪沙所擁有的地面軍力並不是像東南半島上的很多軍隊那樣以輕步兵為絕對的主體,而是像奧斯曼帝國一樣同樣擁有以騎兵為核心的規模龐大的武裝力量。在沙賈汗剛剛統治帝國全軍的時候,有紀錄的軍官階層就多大八千人左右。騎兵的總規模多達二十余萬。這還僅僅是如漢武帝時期的中央武力一般的“正規軍”除此之外還包括十八萬來自各式各樣親王和貴族所領有的騎兵。這個驚人的數目還是排除了由地方警備團長(FaujdarsandKaroris)所指揮的地方民兵之後的結果。一般來說,一個地區騎兵和步兵之間的總規模總是有一定固定的比例的,即便是在中世紀的歐洲也達到一比四左右的規模,特別是那些並不缺乏人口與人力的地方。因為一個騎兵比起並非常備的步兵成本並不僅僅只有幾倍。

  在亞洲不少地方,兵力龐大的騎兵首先面臨的就是後勤方面的問題。山區、稀薄的人口都會成為後勤通道的重要屏障。但是在不到百萬平方公里的印度北部地方就集中了上億人口的印度,顯然並不是多大問題。如果在西征以前那個年代,進攻軍事力量這麼龐大的對手,不管對其戰鬥力的估計如何那都是對軍隊多少有一定壓力的。

  不過,對於如今的南下遠征部隊來說,那就只能用一句來形容了:“狼不在乎面前的羊是一隻還是一群。”

  當新朝二十五年的秋季還沒有來歷的時候,滿載著十萬大軍、六萬匹優良軍馬、上萬車輛的龐大船隊就開始沿著當年鄭和下西洋的道路揚帆起航。因為馬匹無法食用軍用食品乃至鹹肉這一類的東西,在空間佔用上更為巨大。運輸一匹中型馬的空間和載重代價幾乎相當於十名士兵。這“全騾馬化”的十萬大軍甚至是所需要的不少舟車幾乎相當於過去百萬大軍了。恰恰是依靠西洋移民路線,新朝在沿途多少也有了一定的補給地減輕了補給負擔,才讓上千艘大型海船組成的六七十萬總噸的船隊能夠運送這麼規模龐大的力量進行規模空前的遠洋投送。

  連續多年的下西洋航行經驗也重新完善了海路上的準備,讓規模龐大的南下航行沒有再遇到太大的問題,在七月出發之後僅僅經過兩個月的航行,規模龐大的船隊就抵達到了印度東北部沿岸並做好了準備展開大規模登陸的準備。

  從緬甸到印度的陸路通道有規模不小的原始叢林乃至縱橫的河流。即便是旱季也並不適合大軍的行動,但是在印度東北部平原地帶,雖然不存在太多優良的港口,可對於此時代的登陸行動來說卻並不是多少問題了。

  上千艘大船的首批先遣上岸的船隻就是由千餘艘人力螺旋槳動力艇更成的運兵船,在最短的時間內就把規模多達萬人左右的精銳步兵送上了灘頭。

  在這人煙並不算稀少也並非荒蠻的地方,當規模龐大的船帆出現在海平線上的時候就已經引起了當地力量的警覺,可是當地的貴族與頭目卻做出了還算精明與正確的選擇:放棄抵抗,逃亡內陸,並迅速通知友鄰的力量準備應對新朝大軍的入侵。

  就這樣,在船隊瀕臨印度海岸的最初整整一晝夜時間內,從海上到地面都沒有任何的敵對武裝力量阻撓大軍的上岸。大船雖然並不適合登陸,還有很多沉重的車馬自重負擔,但整整一晝夜的時間也使得新軍主力部隊比較順利的在灘頭登陸並建立了鞏固的基地。親自負責遠征部隊得石壘相信:就算此時不走運的遇到一次“神風”,後果也不是不可承受的。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47

第1456章 天竺大陸(二)

    恒河入海口以南的加爾各答在此時還不是隨著英國的殖民才發展起來的大城市,僅僅只是一處數千人口的小鎮。但是在這田連阡陌的富饒地帶,周邊的人煙並不算稀少。當烽火在雨季漸漸落幕的時候燃起的時候貴族們的傭兵們雖然不敢去主動招惹那些兵力異常強大的來襲大軍,但在做著兵力集結前的準備,因為瀕臨緬甸等地,而且經濟上也算湊合,因此這一代的民防比起內陸很多地方來並不算懈怠。

    讓石壘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就在新軍遠征部隊登陸的第七天之後,通過發達的水路還有縱橫的道路網路,莫臥爾就在這一代雲集起了規模多達五萬余人的大軍,並且還經常有不少臨時動員起來的馬隊進行一些試探性的攻擊行動。

    在新朝二十五年的新軍主力部隊中,哪怕是班長就算是沒有經歷過戰火也做為軍官一樣經歷了完善的軍事與戰史教育。官兵懂的在這種相互接觸的偵察試探交鋒中最好顯得被動和不那麼強大一點兒。因為把大股的敵軍擊潰嚇跑,而給日後的統治帶來很多麻煩的事情,在新軍的征戰歷史上可是有過不少的。

    “真沒有想到,主要戰略方向一直在西北方向的天竺之地的軍隊反應竟然這樣快?”一名年輕的司令部參謀笑著評價道。口吻輕鬆,但對印度軍隊的讚賞確實真心實意的。因為如果是在當年的東南半島等地,就算是那些版圖小的多的國家反應也不一定有這麼快。

    “敵人反應這麼快,我們就多等等看吧,告訴下面的隊伍。就是敵軍發動大規模襲擊,也要掌握好武器的運用和火力強度,不要把到手的功勳都嚇跑了。這天竺之地和我內地老十三省的面積與人口規模差不多,要是這些大軍在戰鬥中逃散,那可不知道要少多少雲麾勳章和英勇勳章了……。”石壘也叮囑道。

    這幾天來在交戰中通過對前來襲擾的敵軍的交鋒,新軍主力部隊對這支完全陌生的軍隊也多少有了一些瞭解。因為天竺人煙稠密之地同中原的北方不少地方一樣同樣缺乏優良的箭木、而且平川之地馬匹運用廣泛適合騎兵。在交戰中這一帶敵軍的主要作戰方式還停留在火器時代以前的近戰步兵輔助結合馬隊突擊的階段,外加少量的炮兵。大概相當於14世紀的歐洲軍隊或者15世紀的大明。

    同所有缺乏基層有效統治的人口上億的大國一樣,通過審訊零星交鋒中的戰俘,石壘也大致瞭解到了一些資訊:在印度當地,地方勢力仍然相當強。莫臥兒大軍中的一般士兵如果逃亡到地方,被地方上的貴族們處罰的幾率並不大,這就導致同很多衰弱時代的舊時代漢地軍隊一樣:因為軍隊難以有效的威懾和控制,大部分人的戰鬥力並不強,甚至明顯趕不上東南半島等地的一些強悍土著。只不過天竺畢竟是一個交通便利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的大國,就算有不利於戰鬥力的諸多條件,也一樣像衰弱時代的漢地舊時代王朝一樣有一些像樣並擁有一定戰鬥力的軍隊。

    就這樣:加爾各答一帶的對壘和交鋒又持續了足足十天的時間。在新軍主力部隊登陸後的半個月的時間裡,大軍完成了完善的糧倉和堡壘建設,並轉移了船隻上的淡水和糧食,使即便遇到颱風等意外情況也可以確保大軍的給養。而通過發達的水運體系,從上游向人煙稠密一帶的下游調動兵力的莫臥兒王朝大軍反應也還迅速。大概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就依靠烽煙和接力傳信乃至水運構築起來的交通網絡迅速調集了同新軍主力差不多兵力的十多萬大軍集中到了恒河出海口以南的新軍主力部隊登陸地帶。

    在這段時間裡,一開始還有些緊張的莫臥兒大軍見到這只號稱天下無敵的軍隊似乎根本沒有什麼強有力的炮火,也就是以輕散彈威懾尋常炮灰步騎兵的效率比較高。而且那傳聞中的天下強軍還如同海龜一樣經常喜歡縮在工事堡壘裡被動的參戰,經常還是有效射程以外就遠遠放銃似乎十分害怕自身傷亡……。

    這一切都說明:這支大軍似乎是一支“鐵多器少”的軍隊,也就欺負那些沒有正經盾甲防護的軍隊還比較像樣並且十分有一套。如果集中象兵和車盾兵進行一次真正的突襲,再配備精銳的騎兵,就有可能將這支徒有虛名的軍隊擊潰。

    石壘實際上還是期望天竺軍隊能集結更強兵力更多的大軍前來。在這人煙稠密水運發達的地帶,按理來說能夠集中起來的軍隊應該也不止十萬大軍,就是擁有足夠馬匹的四十萬大軍只要組織得當後勤應該也完全不是問題。可是石磊也清楚:在新軍主力部隊真正展現出一定實力以前,莫臥爾王朝是不可能把主要的軍事力量都集中在東南一帶的。並且依靠水運線維持幾十萬大軍的後勤也僅僅是在理論上可行,這一帶的敵人有沒有那麼強的組織力也是很值得懷疑的一件事情。

    因此,石壘也終究下定了決心:如果敵軍打算發動更大規模的正式進攻,隊伍就不等了,直接展開攤牌。

    就這樣,當十多個軍團的莫臥爾王朝大軍也終究在沙賈汗的命令下下定了作戰的決心:集中披甲戰象部隊在強敵看似有些單薄的防線靠側翼但又不是側端的幾處地方展開更大規模的試探性進攻,看看這些似乎沒有多少火炮或者重型火器乃至強弩的軍隊應對重裝部隊得手段如何。如果能夠起到足夠的效果,數以千計的精銳武士就將驅趕著炮灰展開一次決定性的戰鬥。在擁有足夠騎兵的情況下,控制大軍就不成為一種問題了。

    就這樣,從二十多個軍團中抽出的三百多頭戰象及上千輛乃至規模多達萬人的大軍針對性的組成了一支重裝大軍,展開了一次有威脅的真正進攻。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47

第1457章 天竺大陸(三)

    這一次,在石壘的命令之下由七個暫編師二十多個旅組成的遠征軍主力部隊再也不打算像之前那樣裝相了。在之前小規模的試探性交手中各部隊就出現了幾十人左右的炮火流彈傷亡已經讓一些隊伍有些不滿。因為面對眼前這種水準的軍隊,在小規模的試探性交鋒中根本不應該有人戰死才對。

    因此,當全面展開火力的命令下達之時,幾乎遠征部隊所有人都憋著一口氣,就等著收割戰果了。隨著這不過同自身兵力差不多的印軍顯然有些不夠分。

    如果是率領西征之時經過多年充分準備的大軍,石壘或許還會講究一些“火力殲敵”的藝術,把敵軍放到更近一些的地方再展開打擊。而為了避免出現意外,這一次終究下達了只要進入二百步內的有效射程就可以展開火力的命令。

    為了在之前盡可能的迷惑敵軍,十余萬新軍主力部隊戰線連綿不過二十幾裡,佔據著縱深二三裡、累計不過十幾裡寬度的海灘。平均每一米的距離上都擁有數隻線裝後膛重型抬槍。當火力有效展開的時候,如同滾雷一般的銃聲讓一裡以外的敵軍都覺得有些心有餘悸。

    那同樣很有氣勢的戰象部隊通常在第一輪開火種往往就遭到整個平均每支象的正面十幾支到幾十支重型線膛抬槍的射擊。披著鐵甲的戰象曾經能抵禦包括傳統亞洲精銳弓手和強弩在內的絕大部分單兵火器,可是那上萬焦爾能量不遜色於虎尊炮、還是長條形線膛彈丸的轟擊之下,看起來堅固而特製的兩層鐵甲如同紙糊的一樣被頃刻間的洞穿了。在克服了空氣和重甲的阻力依然擁有小幾千焦爾能量的三兩重彈在血肉之軀中往往能把大象的頭顱整個打穿,當鑽入大象的前胸的時候甚至能夠直接選入身軀之內的內臟之內。

    連續幾發彈丸短暫的命中之下,那看起來龐大的大象甚至連掙扎都沒有就如同瞬間喪失了行動能力一般轟然到底了。

    因為害怕大象發狂後威脅自己的士兵,通常在象兵進行衝擊的時候是不會展開多排的隊伍的,同時也不會讓步兵緊隨其後。可是這樣一來,象兵後面的莫臥爾精銳騎兵就漏了出來。

    在人們為這眼前的場面所震撼的時候,如同反器材一般重量的重型抬槍在敵軍連潰逃反應都沒有展開的時候就進行了第二輪齊射。

    當威力巨大的三兩線膛重彈命中騎兵的馬匹的時候,彈丸甚至能夠在彈頭沒入之後一直鑽到尾部才算完。命中馬腿或者人上身等部位的時候,依靠動量飛行的彈丸甚至能夠在變形之後依舊把第一排身後的第二個人打穿。整個大軍在前線僅僅進行了所有戰鬥步兵的第一輪開火,包括幾萬步騎兵在內的莫臥兒軍隊就在一片飛騰的血霧之中到在了地上,從人到畜生毫無例外。

    就是一些沉重的車盾也在威力巨大的彈丸面前被徹底的洞穿,幾乎所有能對新軍主力部隊構成威脅的炮位都被猛烈的火力徹底壓制了。

    有的車輛上還因為裝載了一些火箭等獨特的兵器而發生了燃燒甚至爆炸。

    正常的情況下,在遭受到嚴重打擊的情況下一支並不算太強的軍隊會發生崩潰。可是在這空前強大,幾乎轉瞬之間就吞噬了整個莫臥爾大軍的火力面前。那些並不算傻的大多數印度官兵中聰明一些的人唯一的選擇也僅僅是跟隨者前面不斷在血泊中倒下的人一樣倒在血泊之中裝死。

    整個新軍遠征部隊在這場幾乎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就決出了勝負,甚至連俘虜大量對手都來不及的決戰中僅僅付出了不到十名士兵戰死,幾十人傷亡的代價。莫臥爾軍隊那些並不算多麼先進的火炮部隊,在此時實際上已經成為威脅火力與防護都很優良的新軍主力部隊的唯一手段了。

    當不少隊伍企圖在這個時候發起反攻收裝包圓的時候,各旅旅長則按照戰前的規劃和準備直至了下面的這種衝動,繼續不停的展開火力向那些似乎已經是一片屍體的軍隊開火。

    在距離大海不遠的距離上,那如同滾雷一般的猛烈火力足足持續了一刻重的時間。新軍主力部隊得猛烈線膛重彈一共打出了近二百萬發之多,在這如同暴風驟雨一般的打擊之下,很多倒在屍群中的人被重新的打的血肉模糊了。就馬匹和大象的屍體也都變的殘缺不全。

    這場戰役的勝利已經毫無疑問的時候,石壘的目標當然是以盡可能少的傷亡做到這一點。實際上在之前的試探性交鋒與決戰當中,防護優良的新軍主力部隊竟然付出了二三十人犧牲,七八十人傷亡的代價就已經覺得多少有些不太完美了。要是對付這種層次的對手還是差不多兵力下最有利於己方的平川決戰都能出現上百人的傷亡,那肯定就在新軍主力部隊輝煌的無數戰史中做不到特別的突出了。

    因此,為了避免清理戰場的時候遭到個別頑固的“勇士”反撲帶來的無畏傷亡。新軍主力部隊開始強征加爾各達周邊的當地平民來做打掃和清理戰場的事情,並且許諾:除了必要的軍資兵器,所有的財務乃至絕大部分牲畜與糧食,新軍遠征部隊都不會做為自己的戰利品,而是會獎賞給幫助新軍主力部隊負責清理戰場的人。

    就這樣,對戰場的清理工作也花費了不少的時間。不過值得慶倖的是雖然天氣依然有些炎熱,並且算不上有多麼乾燥,一天之後的屍體就有大量產生疫病的風險,整個清理戰場的工作還是在太陽落山之前大致完成了。十余萬的印度大軍中最終只找到一千餘名幸運的生還者,其餘的兩千餘名傷者還有眾多的屍體都被就地以早就準備好的石灰埋葬或是扔入了距離戰場並不算有多遠的大海之中。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47

第1458章 天竺大陸(四)

    石壘所率領的新軍主力部隊在短暫的瞬間就幾乎取得了決戰的勝利之後,並沒有像之前給人的感覺那樣停留在海灘附近,而是果斷的在戰場打掃完畢的第二天就以二十多個旅級戰鬥隊展開行動。在整個孟加拉地區、乃至次大陸東部的賈坎德與比哈爾邦等地十多萬遠征部隊展開迅猛的掃蕩。

    按照當年西征時期還有諸多海外作戰中的經驗:即便打垮了對手的野戰主力,那些地方上的貴族顯然也決不會對外來的入侵者百依百順,必然會有不少的人主動來找麻煩。可是讓各部隊的新軍主力部隊有些鬱悶的是:在這富饒而人煙稠密的地帶,強大的攻勢像是打在了空氣中一般,在瞬間全滅了莫臥爾的主力大軍之後,整整連續七天的大軍展開和掃蕩,各個步兵旅總共只報告了十七次武裝衝突與襲擊,三名士兵因為陷阱受傷。僅僅比毒蛇造成的損失略大一些。這十七次武裝衝突與襲擊大多數還不是當地勢力主動進行的結果,而是各基層部隊得一些指揮官見到當地勢力那脆弱的戰備主動進行“吃大戶”帶來的結果。最大一股抵抗力量不過是自發起來抵抗的百餘名鄉勇級別的高品質士兵。而整個大軍在這些天的時間裡佔領的地區多達千萬人口之中。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當少數作戰旅的官兵見到一些地方的民眾似乎比較順從,反抗也叫少的時候主動進行徵兵建立用於維持治安的僕從軍。本意不過是故意挑動叛變,可是這些重新在優厚的待遇下武裝出來的平民們竟然在稍微像點兒樣的情況下就沒有多少人逃亡。

    微弱的抵抗和民眾的順從一開始的時候還讓不少新軍主力部隊的大軍感覺到不安,可是當發現新組建的一些毫無訓練的僕從軍竟然也沒有多少人逃亡,而是打算等著下個月的軍餉,甚至還有不少主動同遠征大軍提供幫助乃至前來做生意的時候,才終究讓多數作戰旅都放棄了原有的緊張。

    很多參戰的基層官兵對於這種現象都欣慰起來,不過石壘卻多少顯得有些沉默。

    “天竺之地的人都是這樣的易於臣服,看起來要比東南半島上的征討容易的多了。從這些天來的情況看,的確是沒有多少勢力想要反抗,並不是醞釀著什麼陰謀。”一名作戰參謀安慰道。

    而石壘做為當年張海的核心弟子卻瞭解更多的一些事情,只是說到:“沒什麼,我只是想到了當年金國蒙古等勢力入侵中原,幾乎也沒有在當地遭到如越南、西歐等地一樣的民間抵抗。以前的時候,我以為這是大一統和中央集權的問題。現在看來,這恐怕是所有統治階級並不面臨經濟匱乏的人口眾多區域的通病……。”金國和蒙古入侵中原的歷史眾所周知。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後金僅僅憑藉幾萬核心本族兵力就統一天下的事情。當然,這樣的歷史雖然沒有發生,但研究過新軍主力部隊不少戰史的高層卻看的成來:如果沒有新朝的崛起,如果奴爾哈赤等人更積極和冒進一些,恐怕很早就可以對明朝上演靖康之變了。

    雖然在東南一代暫時沒有多少抵抗,包括石壘在內的很多人也都覺得不過是莫臥爾王朝的軍力主要部署在北方和警惕南部德干高原上的勢力,一直還沒有集中起來罷了。

    不過當全速展開掃蕩推進的大軍推進到恒河流域北方與中央諸邦境內的時候,靠近恒河的第五暫編師的隊伍通過熱氣球中的望遠鏡終於發現了遠處活躍的偵騎。

    經過同莫臥爾王朝大軍的交手讓各部隊都有所瞭解,那種看起來擁有優良鎧甲和狀態並不算差的騎兵用於前哨,就是大軍來臨的徵召了。

    石壘也並不瞭解的事情是原本東南一代的大敗多多少少還是通過探報傳出了一些風聲,當剛剛回師增兵到東部的莫臥爾大軍準備要率領隊伍撤退的時候,卻又聽說新軍主力部隊竟然“奇葩“而狂妄的把十余萬人的主力大軍分成二十多股七八個集群對各地展開掃蕩,心思也就重新的活躍了起來。

    在沙賈汗的心目中,再強的對手,遇到十倍的己方大軍也避免不了失敗的命運。因為那樣對方的官兵總數很可能連自己精銳騎兵的規模都不到了,怎能不敗?對軍事缺乏足夠的理解,對外敵缺乏足夠的認知和分析導致即便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征服印度大陸的時候也屢見不鮮。在莫臥爾王朝第一次真正面對異常強大的大軍的時候也犯了這樣的錯誤。

    很多認都認為:以五萬到十萬規模左右並不缺乏馬匹的大軍,完全有能力對分散成幾千人單位,還經常擺出一個奇怪的鬆散線陣的對手完全可以做到輕而易舉的勝利。這些前來的強敵這樣倡狂絕對是取死之道。

    當然,之前的大軍覆滅還是在不少基層軍官的心目中留下了一些陰影,各軍團的貴族們進行試探性交鋒的意識還是存在的。

    第五暫編師的新軍主力部隊在應敵方面還是保守的。

    或者說:軍事院校培訓出來的軍官階層,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傾向於保守的作戰方案。對付敵軍不到十萬人規模左右的大軍,第五暫編師沒有打算被動的迎敵,而是把三個旅級戰鬥隊都投入到了對來襲之敵的圍攻準備中。因此在莫臥爾大軍正面出現的,僅僅是以極為鬆散隊形展現出來的兩千人左右的人馬罷了。

    這個規模暴露出來的人手讓擁有數萬大軍的莫臥爾大軍更為有把握。沒有在繼續無謂的試探進攻,而是直接選擇了集中兵力的突擊。

    密集而連綿不絕的銃炮聲再一次響了起來。

    這一次,莫臥爾的大軍當然沒有像之前那次決戰一樣被瞬間秒殺,但短短不過一分鐘時間之內的上萬枚能夠穿透殺傷幾人的線膛重彈帶來的上萬殺傷依舊在很短時間內就擊潰了整個戰線上的敵人。唯一的區別不過是火力的猛烈還不足以讓其餘的人連潰逃都不敢罷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3-11 00:47

第1459章 天竺大陸(五)

    也就在這雖然短暫時間內就擊潰了對手的大軍卻沒有能夠做到秒殺的情況下,才讓人看到了為什麼很多莫臥爾王朝的大軍要為基層的炮灰也提供必要的馬匹。哪怕那些馬瘦弱的相比步行沒有多少優勢,這至少給予了士兵很大程度上的心理安慰:戰事不利至少可以逃跑。

    然而在航空熱氣球掌握的資訊優勢之下,同樣徵集與配備了不少馬匹的三個旅的新軍主力部隊以六千人左右的機動部隊就不會吹灰之力的將看起來陣容不小的莫臥爾二十多個軍團的大軍徹底殲滅了。

    因為參戰的部隊只有一個暫編師,幸而沒有將那數萬人的敵兵連人帶馬再包括車輛瞬間秒殺掉。而且有了不少經驗的官兵們面對敵人的時候也更自信,沒有再費事徵集當地人打掃戰場,而是親自讓那還沒有受傷的兩三萬俘虜負責處理屍體的一些活。這樣一來,大軍一下就繳獲到了包括幾千輛車和小幾萬匹各種軍馬。

    這些軍馬雖然按新朝的標準大多不怎麼合格,但至少也都是適應集體活動的了,比臨時徵集而來到強不少,這就更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承擔掃蕩任務的主力部隊得負擔,所得的馬匹和有用的輜重也以最快的速度分配到臨近的各旅當中。

    就這樣,遠征部隊主力依舊秉承著當年西征之時快速作戰的習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補給便利的恒河流域比西域更為有利於減輕行軍中的負擔。雖然整個大軍做不到人人可以乘小船展開突擊,但是在減輕了不少不必要負擔的情況下突擊前進的速度還是達到了每天四十公里以上。之所以不能更快,是因為雖然已經是深秋時節,這恒河流域的北印度一帶也只是比酷暑盛夏的時候稍稍不那麼酷熱罷了。長途的急行軍對於隊伍依舊是很大的考驗。而且越是營養良好身材健壯的人,在這地方耐熱能力就越差。

    不過即便如此,展開拉網式掃蕩的大軍依舊僅僅用了不過兩個月的時間就掃蕩了整個恒河流域的莫臥爾大部分武裝力量和政權所在。

    當石壘計畫針對補給並不那麼良好的北部地帶展開行動的時候卻從北面傳來了令人有些掃興的消息:舊疆一代的駐軍在旱季攻勢展開之後同時出兵南下,掃蕩了整個印度河流域的莫臥爾大軍。雖然沒有新軍遠征部隊那樣精良的裝備,但整個作戰行動中的上網幹損失也不過千人左右的規模。

    雖然在展開次大陸行動的時候很多人都預料到了在相比當年西征的時候還要大大加強了實力的新軍主力部隊面前,敵軍可能是不看一擊的,但卻沒有想到整個作戰行動竟然這樣的順利。僅僅通過幾次輕鬆的會戰和決戰就使得整個大陸的北部幾乎都臣服在了外來的遠征力量之下。當遠征部隊通過傳信的方式來要求各地抽調人力進行各種政策甚至進行比例並不算大的稅收的時候竟然沒有遭到多少阻礙。

    而在這個時候,旱季還遠遠沒有結束,就是一些年輕的作戰參謀也提出了展開南方作戰征服整個德干高原的計畫。

    石壘卻沒有同意這樣的行動:“接下來我們主要的任務就是以營戰鬥隊為單位近一步鞏固各地的統治,加強流域南部的邊防,並且選訓真正能夠為我們所用的僕從力量。至於征服整個大陸南部,我覺得還是應該遵從戰前的計畫。否則就算戰事順利,我們也很難在春節之前就向後方運送出第一桶金了。”

    石壘這樣發話之後也就沒有多少人繼續堅持以前的看法了。因為在整個掃蕩行動中人們已經見識到整個恒河流北印度的複述。

    距離雨季來臨看起來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可實際上時間並不算充分。如果應對雨熱季節來臨的準備不充分,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就這樣,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並沒有想像中繁瑣的“治安戰”,鞏固統治了整個北印度並瞬間擊潰了莫臥爾王朝的新軍主力部隊開始在各地展開了建立新的軍管政權的任務。

    按照戰前的計畫,新軍主力部隊將以營戰鬥群為單位在整個印度北部地方建立一百二十個“州”級單位,每個州方圓同內地的“府”的規模差不多大,方圓約二百里左右的規模。在不缺馬匹的情況下,少量精幹機動部隊可以通過水路和騎兵快速的抵達任何一地,管理的難度實際上並不比國內的某些山區縣更大,也符合國內獨立行政單位的實際地位。區域的面積按照統治的便利性來進行劃分,但大致相當。每個州所管轄的人口估算規模大致在七十到一百一十萬左右。

    在海內,新朝可以通過新建立起來的行政機構及法律與情報體系最大限度的制約各府擁有不少特權帶來的危害,而在這種遠離中原而又人口眾多的外地,實踐也證明像內地那樣的管轄標準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在無法于殖民地建立理想社會的情況下反而不如“疏通”。

    負責調查的人員只負責監督某一個地方的經濟基本面和提供的殖民收入狀況大致如何。在能確保殖民收入和經濟基本面改善的情況下,則並不過度的干預當地軍管機構的特權。

    這必然帶來程度不輕的特權與腐敗。就此時張海對這種比較落後的傳統經濟地帶的認識而言,如果不是龐大的官僚腐敗利益集團,恐怕舊時的中國也不太可能擁有曾經遠超歐洲的發達的市鎮經濟了。

    在本土“以腐敗促進經濟”,不僅會影響到整個經濟層次質的升級,還會對整個政權的執政能力、國防能力帶來很大危機,當面臨外來威脅的情況下很有可能重演宋明時的教訓。可是對於殖民地政權來說,這個最大的問題卻已根本不是問題了。

    因此石壘並不擔心可能的隱憂,只不過為了防止有害軍隊安全的事情發生,還是專門重新建立了“營妓”以防止一些可能的傳染病與熱帶病的蔓延。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