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DEEP-BLUE 於 2007-3-20 01:03 發表
不仔細看還好 仔細一看發覺你還真他XX丟人
自己找的資料就呼了你自己一巴掌
前後不到6分鐘 上街學生人數少一半
提這樣前後不一的東西 還好意思說是踏踏實實的證據
真懷疑你跟a先生是不是同學 被同一個老師 ...
真謝謝d大的二次抬舉啊...對於歷史大家都在學習,參考了許多的歷史資料,難免會有些誤差,不過大部份是有參考價值的..你也不用那麼雞蛋裏挑骨頭
蔣介石有功也有過,,,只是功在大陸,過在台灣...從拆銅像來說並没有激起太多的民怨,就可反應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以下轉貼以供參考:
負面評價
有人認為蔣介石不是一個稱職的領袖。例如,七七事變後,蔣動用了中國軍隊的精銳力量來保衛上海,參與淞滬戰役,一種看法認為,這是一種戰略上的錯誤,做成國軍精銳盡失,形成日後完全無力防守南京。甚至連當時中國軍隊的一些將領,也曾勸說蔣不要全部投入淞滬,應該保留實力在南京和日軍硬拼一場。在《李宗仁回憶錄》裡,李宗仁卻認為南京保衛戰本無必要,蔣中正應對戰役的失敗付相當的責任。 有人認為,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應由蔣及中華民國負責,而不是由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負責。
台灣巷子底的蔣介石銅像
有人認為,在臺灣方面,蔣介石的威權統治也使他成為不受歡迎人物,甚至製造祟拜風氣,蔣中正銅像大量出現於車站、各級學校及各公共機關,其名也出現在道路名稱,成為臺灣最常見之路名。1990年代台灣民主化後,蔣的圖像逐漸從公共建築、流通貨幣上消失;政黨如國民黨亦然,鮮以蔣氏之記憶作為號召。很多評論家也指出蔣中正為鞏固政權展開恐怖統治,以刑法一百條及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造成白色恐怖。由於此因素,台灣有許多人對蔣評價甚低甚至充滿憎恨。
他的性格被人形容為「頑固」。「儒家思想」、「武士道」、據說,「軍事組織精神」是蔣介石性格形成的基本因素。也有批評蔣為「反民主的」、「權威主義的」、「獨裁的」、「專制的」。
蔣介石在大陸和臺灣的「權威統治」的力量被認為是並非來自自身權威,而是依賴軍隊和特務進行的高壓統治,在臺灣民主化後所謂「權威統治」成為獨裁統治的代名詞,兩蔣政權常被與新加坡的兩李政權相提並論。
有人認為抗日勝利後,國民渴望和平的到來,國民革命軍以至是平民百姓,都早已厭戰、倦戰。蔣介石身為國民領袖,竟然完不理會民情。當時在美蘇的調停下,的確有希望實行聯合政府,而民眾亦對重慶和談抱有相當期望,但蔣介石此時只一心想將共產黨消滅,全無談判餘地,最後導致全面內戰。內戰爆發後,才知國民政府早已民心盡失,盡管在軍力和武器都比共產黨強不知多少倍,但仍以徹底的潰敗收場,最後只能在金門一役中止住了解放軍的進攻台灣,及後韓戰爆發及美國協防,蔣介石才可在台灣站穩。
在中國共產黨治下的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媒體(包括教科書)曾長期將蔣定義為負面人物,指責蔣「背叛革命,血腥屠殺革命群眾」。蔣的其它方面的行為/作為也受到指責,甚至連蔣扮演過重要角色的中國抗戰,也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被批判為「消極抗戰」、「忽略抗日、枉顧民族利益」。在相當長的時間內(1990年代以前),蔣被扣上了相當多的帽子,如「蔣幫頭子」、「流氓劊子手」、「新興軍閥」、「舊勢力之化身」、「軍閥之工具」、「群眾之仇敵」、「背叛革命」、「反革命」、「反動」、「無恥」、「美帝國主義走狗」、「美帝國主義,封建地主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買辦階級等反動勢力在中國的代表」等,可以說,蔣被大陸官方宣傳為最邪惡的人物。
還有d大啊...你可以發表你的看法啊...
[ 本帖最後由 arrowhead 於 2007-3-20 05:52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