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無奈三國 作者:問天 (已完成)

 關閉
mk2257 2008-10-25 10:12:5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33 489060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2:23
第一百三十一回 何進謀逆


        京師洛陽,原本是晴空萬里的天氣,可突然之間就變得烏雲壓頂了。城內的百姓,街上的行人,紛紛往家裡緊跑。不願挨上這即將到來臨的暴雨。

        而這時的大將軍何進的府內,則更是烏雲密佈。不光是天氣,更主要的是那大將軍何進此時也在不斷的咆哮:「這幫狗奴才!這幫閹驢!竟敢妄想廢了太子辯,改立那皇子協為太子!還想殺了老子。真是膽大包天了。既然你們不想要老子活了。那你們也別惦著好過。咱們大家就一起死吧!」


        此時的大將軍何進,勢若瘋魔。雙眼更是充滿了血絲。遠遠的看去,通紅通紅的,好不滲人。

        原來就在那蹇碩做手勢的時候,遠處恰巧來了一人,把蹇碩的這個手勢全都看到了眼裡。而且還隱約之間聽到蹇碩提起大將軍的名號。而這個人非是旁人,乃是司馬潘隱。這潘隱本來就是何皇后和大將軍何進這一派系的死黨,而這回潘隱在今天來此,本來就是為了進宮探視一下皇上的身體如何了,打探一下皇上劉宏的動向。可就那麼恰巧的只聽到蹇碩提起大將軍三個字,以及蹇碩那最後一下的手勢。當時這潘隱都嚇壞了。當下潘隱連皇上劉宏都沒敢見,撒腿就跑。飛快的來給大將軍何進報信。


        何進在聽聞了潘隱的報告後,才有了眼前的一幕。而這時何進的屠夫性格發作,衝動想要做那最後的一博,不行的話就和蹇碩他們,同歸於盡。當下何進命令自己的心腹,封鎖皇宮。而自己則是親自前去質問皇上劉宏到底為了什麼而這麼做。


        這何進來到皇宮之中,下令封鎖了宮廷,並把那些守護在皇上劉宏寢宮門外的武士全都支開了後。何進是破門而入,而此時的皇上劉宏正因為過於勞累,正躺在龍床之上休息。


        這皇上劉宏睡夢之中,被人猛地警醒。那黃上劉宏何時被人這樣的驚擾過。當下皇上劉宏連看都沒看來人是誰,就怒喝道:「哪個狂徒膽敢如此放肆?來人呀,給朕把他棒殺了。」


        那何進本來就是怒氣沖沖的惦著玩命來的,此時聽這皇上劉宏二話沒說,就惦著把自己棒殺了。當時何進那滿前的怒火就爆發了。何進指著皇上劉宏的鼻子,破口大罵道:「劉宏!你這個昏君!你竟想把我給棒殺了。你也不想想,我何進這些年來,為了你這個昏君,鞍前馬後的奔波。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且我妹妹那麼樣的一個大美人,陪了你這個昏君,那麼多年,還給你生了一個太子。你就算是不看重我的苦勞,也應看在我妹妹的情面上,保全於我。而你竟然想殺我。是何道理?」


        這皇上劉宏從小到大,什麼時候被人這樣罵過。當時皇上劉宏被何進氣得說不出話來,只剩下用手指點著何進發抖了。

        而何進此時的理智全然喪失,雙手緊緊抓住了皇上劉宏的肩膀,前後搖晃的瘋狂喊道:「你說呀,你為什麼要殺我。你怎麼不說呢?你是不是理虧了。說不出來吧。今天你要不給我說個明白。我決不會放過你的……」


        可這何進這麼一搖晃不要緊,那皇上劉宏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剛才又被何進氣得,憋住了一口氣。這回何進這麼一激烈的搖晃,皇上劉宏一時吃不住勁,就這麼的駕崩了。


        一直到何進瘋狂的發洩了一會兒之後,何進這才發現皇上劉宏不對勁了。這回何進可真的嚇傻了。這何進衝進宮來,本來是惦著和皇上劉宏理論一番,然後和蹇碩等人同歸於盡的。何進天大的膽子,他也不敢殺皇上呀。當時何進驚慌失措的又拍打了一下皇上劉宏,並輕聲地喊道:「皇上,皇上!你怎麼得了?你可別嚇我。我可不是有意冒犯你的。我只是想和你理論一下。皇上你倒是說個話呀。」


        何進忙乎個滿頭的大汗,這才確信皇上劉宏是真的死了。何進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傻了。何進頭腦一片空白的嘀咕道:「完了。完了。這回算是真得完了。我怎麼竟把皇上給殺了呢?殺皇上那可是天大的罪過。那可是滅九族的大罪呀。這回別說是我了,就算是那一直照顧自己的妹妹,恐怕也跑不了了。就算是自己的祖墳,這回都恐怕得被人扒了。不行,我不能死,我死不要緊,可我得給我們何家留個根再死。不能讓我們何家斷了香火。現在趁著沒人發現,我得趕快帶了妹妹逃跑。」


        何進嘀咕到這裡,眼睛一亮,立馬把皇上劉宏放到龍床之上,並給皇上劉宏蓋上了被子,並把龍床之上的幔帳放了下來。然後退出皇上劉宏的寢宮,看左右無人,立馬撒腿向妹妹何皇后那裡跑去。


        何皇后一看何進氣喘吁吁的跑來,眉頭一皺地斥責道:「哥哥,你身為朝廷的大將軍,這麼慌慌張張的,成和體統!」

        何進一邊喘著大氣,一邊看看何皇后兩旁的宮女,擺了擺手。

        何皇后一看就明白了。何皇后心想:這回大哥看起來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前來稟報自己的。所以才會跑成這樣。而且這事還不能讓外人知道。當下這何皇后心領神會的一揮手說道:「你們都退下吧。沒本宮的吩咐,任何人也不許靠近前來。」


        待宮女們都退下了,何皇后這才問道:「哥哥何事如此的驚慌?

        那何進此時也喘過一口氣來說道:「妹妹大事不好了。你趕快收拾收拾和我一起逃吧。我剛才一不小心把皇上給弄死了。」

        「啊!」何皇后一聲驚呼後。連忙用手把自己的嘴摀住了。好半晌,何皇后才回過味來的責怪道:「哥哥你好糊塗呀。殺皇上是滅九族的大罪。哥哥你可把本宮害慘了。」


        何進抱怨道:「妹妹,這能怪我嗎?是那個昏君先要殺我的。那個昏君為什麼殺我?還不是因為那個昏君想立皇子協當太子,怕我幫妹妹你,嫌我礙手礙腳的嗎?而且剛才我也沒想殺那個昏君,只是想和那個昏君理論一番。然後把蹇碩那幾個罪魁禍首,幫妹妹你收拾了。這樣哥哥死了也就值了。怎麼說咱們老何家也有人能當皇上了。可誰知道那個狗屁昏君的身子,那麼嬌貴。哥哥我只不過是輕輕的晃了兩晃,那個狗屁昏君就死了。他一死,差點沒把你哥哥我也給嚇死了。」


        何皇后心煩意亂地說道:「咳!都這個時候了,哥哥你還說這些有什麼用?還不趕快想一些有用的法子。」

        何進嘀咕道:「這還能有什麼好法子?當然是趕快跑了。我這不就是來此叫妹妹你的嘛。現在咱們趁著還沒有人發現皇上死了,趕快的遠走高飛。到時候咱們隱姓埋名,就憑著你哥哥我最近這幾年弄來的那些金銀財寶。咱們就是吃上幾輩子,那也是吃不完。如此一來,咱們豈不是逍遙快活。」


        這何進剛說完,那何皇后就憑著這幾年在深宮之中,勾心鬥角,鍛煉出的敏銳洞察力,發現了有一絲不對的問題了。何皇后連忙問道:「哥哥。你剛才說什麼?現在真的還沒有人發現那皇上死了?」


        「對呀。我進宮的時候,怕蹇碩他們跑了,就叫人把皇宮全都封鎖了,而且我找那個昏君理論的時候,怕那個昏君叫那些武士進來礙手礙腳的。我就先把那些武士支開了。所以到現在應該還沒有人知道那個昏君已經死了。不過妹妹你問這些幹什麼?咱們現在應該趁著還沒有人知道的時候,趕快收拾東西跑呀。」何進不解的回答道。


        何皇后冷哼了一聲,神采飛揚地說道:「哥哥。這天下雖大,可全都是那漢家的天下。咱們又能跑到哪去?而且咱們過慣了這些富貴的日子。難道以後咱們還能接著過那種隱姓埋名的日子嗎?」


        何進不知所措的說道:「妹妹。你好像說的有些道理。可現在咱們不跑的話,又能怎麼辦呢?」

        何皇后興高采烈的說道:「其實這次哥哥你做得也不算壞事。那個昏君一心想立那個賤人的孽種當太子,死了活該。尤其是這回他又死得神不知,鬼不曉。誰又有能說是哥哥你把他殺了的呢?一會兒你趕緊回到你的府上,就如此這麼這麼得這麼辦。那事情不就都解決了。只要你外甥當了新皇上。那滿朝的文武,又有誰敢說些什麼廢話呢?」


        何進張大了嘴巴,半晌之後,才誇讚何皇后道:「妹妹你好厲害呀。真是高明。」

        當下,何進按著何皇后的囑咐,快馬趕回到府內,命家人趕快把自己和何皇后這一派系的朝廷大臣們,全都找來。

        不多時,這些大臣們就呼嚕呼嚕的趕來了。何進把這些大臣們聚集一堂說道:「諸公。今天本大將軍得人通知,那宦官一黨,意圖謀害本大將軍的性命。而他們想謀害本大將軍的性命。無非就是為了想立那皇子協為太子。好得以繼續把持朝政。諸公皆是朝廷棟樑之才。其能容忍那些奸佞,宦官作亂。本大將軍欲盡滅這些宦官奸佞,還往諸公鼎力相助。」


        何進剛剛說完。底下的這些的朝中大臣,就有點亂了營了。各人心裡全都明白:這個大將軍何進,這回就是要和那些宦官們撕破臉了。而這回自己等人要是不盡力的話,等到大將軍何進他們得了勢,那自己肯定是要倒霉。而且就算是大將軍何進他們沒得勢。可自己今天既然來到了這裡,那日後宦官一黨得勢的話,也是肯定不會放過自己等人的了。如此說來,自己等人那是怎麼得都得為這個大將軍盡力了。可現在皇上可還健在了。這要是自己等人明目張膽的去殺那些宦官,那皇上還不得治自己等人的罪過。那樣的話,恐怕也用不著等到那新君繼位了。自己這些人,立時就得人頭落地。


        這些大臣全都是左右的為難,誰也不願先開這個嘴。

        而就在這時,一人在起身來說道:「回大將軍。那宦官之勢,起自沖、質之時。在朝廷之中滋蔓極廣。安能盡誅?倘若事機不密,必有滅族之禍。還請大將軍再仔細的考慮一下。」


        何進拿眼一看,那火騰的就起來。原來此人不是旁人,正是那西苑典軍校尉——曹操曹孟德。何進心裡暗罵:娘的。這個宦官曹滕的狗崽子。就知道袒護那些狗太監。現在那些狗太監都要殺我了,難道我不滅了他們,還留著他們不成?不過何進總還算是記得何皇后的囑托,自己叫這些人來就是為了做個見證,急不得。當下何進只是怒吼了一聲說道:「無知的小輩,安知吾等朝廷大事!」


        曹操討了個沒趣的退了下去。而底下的那些大臣一看何進這架勢,更是議論紛紛了。可還沒等這些大臣議論多時,那潘隱就來了。

        潘隱來到之後,當著這些大臣的面說道:「啟稟大將軍。皇上駕崩了。而蹇碩與其他的一些十常侍等人商議,意圖密不發喪,假傳聖旨,把大將軍您誆進宮去,秘密殺害,永絕後患。然後好冊立皇子協為帝。」


        這潘隱如此這麼的一說,這些朝中的大臣們到都好決斷了。反正自己是太子辯一黨的,這要是皇子協當了皇上,那自己等人還得了好?而且現在皇上也死了。只是那些太監們在假傳聖旨。這豈不是自己等人立功的大好機會!


        當下還是曹操反應最快的獻策道:「如今之計。應該先正君位,然後再清君側。」

        這回曹操的獻策總算是說對何進的心思了,何進要得就是這句話。只要是自己的外甥當了皇上。那今後還不就是自己和妹妹何皇后說了算。到那時,還有誰敢再來調查皇上是自己殺的?


        當下何進藉著曹操這句話,大喝一聲:「誰敢與吾正君討賊?」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2:24
第一百三十二回 庭變

        何進的話音剛落,就有一人站起身來說道:「吾願借精兵五千。斬關入內。冊立新君,盡誅閹豎,掃清朝廷,以安天下!」這說話之人,不是旁人,正是那袁紹,袁本初。原來袁紹不滿於曹操剛才拔了頭彩,故此力圖表現一下自己。


        何進一看是袁紹首先答言,心中大喜:本初果然不愧是自己的頭號心腹大將。不愧是那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就是有擔當,自己封他做司隸校尉真是沒有封錯人。


        這時其他的大臣看到了曹操和袁紹的表現,也都紛紛的向何進表態,願意擁立太子辯登基。

        何進這一下就更高興了。反正自己早就把宮廷封鎖了,此時也沒什麼可急躁的,當下何進命令袁紹帶著五千御林軍,前去捉拿蹇碩等人,自己則帶著何顒、荀攸、鄭泰等大臣三十餘員,相繼而來到皇宮。


        那在那皇上劉宏早已經被收斂好了,何進當下就在劉宏的靈柩之前,扶立太子辯繼承皇帝位。那些何進帶來的文武百官,當即對太子辯三呼萬歲。

        呼拜已畢,這就算是新皇登基了。而袁紹則奉命入宮收拿蹇碩。

        而這時皇宮之中的張讓等人,則是惶惶不安,自打那何進封鎖宮廷之時,張讓就覺得不妙。後手張讓聽說皇上劉宏駕崩了。張讓猶如晴空之中,打了一個霹靂相仿,整個人都呆掉了。完了,這回算是完了,自己最大的靠山死了,現在宮廷又被何進封鎖了,別問了,肯定是那個何進想對自己不利呀。當下張讓就把自己的那幾個同黨召集來了,共謀對策。不過張讓的這幾個人同黨,平日裡討個皇上的歡心,或者是陰謀害幾個人,那還有些本領。可如今皇上死了,宮廷也被封鎖了,這些人還有什麼好的辦法。當下,那程曠語帶哭聲地說道:「如今皇上已經駕崩,我等靠山全無,今那大將軍何進,又封鎖宮廷,肯定是要捉拿我等,我等如何是好?」


        那郭勝也戰戰兢兢的說道:「我等大禍將至。恐難免身死於此。不如我等向那何皇后乞命,或有一線生機。」

        這郭勝說完之後,那其他的人等,是紛紛地說對。彷彿垂死之人,抓住了一棵救命的稻草。就要立即去找何皇后求情乞命。

        「慢!」張讓大喊了一聲。

        眾人連忙止住了腳步,畢竟張讓多年的積威還在。而且自己等人始終還是和張讓綁在一起的。

        這張讓喊住了眾人,也是不得已的。張讓聽到剛才這些人的言論。那真是又後悔,又生氣。怎麼自己手下的這幫人都是一群笨蛋呢?他們難道就沒看出來皇上劉宏不是自然駕崩的嗎?
      不過,這好像也怨自己。當初自己光想著在皇上跟前獨掌大權了,哪裡想到要弄幾個有本事的人擱在皇上跟前,分自己的權利。可現在這幫人要是不和自己統一陣腳的話,那自己這回也非得完蛋了不可。


        這時張讓看到眾人止住了腳步,於是沉著臉說道:「爾等真是糊塗。那皇上在咱家分開之時,還是好好的。怎麼那何進一封鎖宮廷之後,就駕崩了呢?如果爾等非要說這皇上是自然駕崩的,那不管爾等是如何地相信,反正咱家是一點也不會相信的,這天底下哪有那麼寸的事。」


        張讓剛一說完,那些人就傻眼了,紛紛搶言道:「難道那個何進竟敢謀逆不成?」

        張讓低聲言道:「如果皇上不是自然駕崩的,那其中必然另有緣故,現今朝野之中,分作兩派。既然皇上的駕崩和我等無關,爾等說那皇上之駕崩,又和何人有關?」


        這一下,那些人可來勁了。當下段圭對張讓說道:「既然是那個何進謀逆。我等就對滿朝的文武說其真相。把那個何進扳倒,這樣我等也就高枕無憂了。」

        張讓一聽是哭笑不得,怒斥道:「胡說!我等現在還能扳倒那何進?真是做夢。我等就算是把這些說了出去,又有什麼人會相信我等?何況咱們現在又被封鎖在皇宮之中,那還有什麼可能鬥得過那何進?這事不提還好,要是提了出來。那我等也就死得更快一些罷了。」


        眾人一聽就不明白了,既然這事說不得,那自己等人還議論這些幹什麼?還不趕快向那何皇后求情乞命。

        當下郭勝不解的問道:「如此,哪我等知曉與否,又與剛才何異?何不早早的向何皇后表明歸順之心,乞求活命。」

        張讓冷冷得說道:「當然不一樣了。既然咱們斷定那皇上之死,和大將軍何進有關。那咱家到要問一下爾等,那大將軍何進為什麼會突然升起歹念,行那禍滅九族的謀逆之事?」


        郭勝等人相視無言,想不出這其中的關節所在。

        這張讓看眾人都說不出來,這才說道:「這大將軍何進,如若無有意外,如何肯冒這樣的風險?肯定是那何進聽到了咱們勸皇上改立太子的風聲,才逼不得依的冒然動手。可如此一來,我等現在和那大將軍何進已經勢成水火。我等如此前去向何皇后乞求性命,又如何可以求得下來?」


        這回郭勝等人更加的惶恐,悲哀了。郭勝言道:「我等這也不成,那也不成。難道束手待斃不成?就算是死,我等也要拚死一博。讓那何進狗賊也討不了好去。」

        張讓陰聲笑道:「束手待斃,未必見得。各位是否還記得,那先皇曾經給太尉劉大人寫過一封密旨。只要那太尉劉大人,接到密旨,來到京師平亂之時。就是我等的出頭之日。」


        眾人聞言,無不雀躍。不過,那郭勝又言道:「話雖如此。可我等危在旦夕,這又是如何可好?」

        張讓冷冷的說道:「我們如今之計。只有先向何皇后求情。可既然這何進知道咱們對皇上的所進之策,那咱們就這樣的向何皇后求情,肯定不行的。咱們必須找出一個人來,把那日之事,盡皆的頂過去。如此才可保得大家的性命。」


        張讓說完,就把目光盯在了蹇碩的身上。當時那蹇碩就無比的驚慌的說道:「不是我,當日我可都是按著您的意思去辦的。」

        那蹇碩說完之後,見張讓並不答言,只是冷冷得看著自己。就知道張讓不會改變主意了。心慌意亂之下,蹇碩是扭頭就跑,一邊跑,一邊還喊道:「我不想死。我要向娘娘說個明白。我要……」


        可還沒等蹇碩喊完,離門口最近的郭勝,一劍就把欲從自己身邊奪門而逃的蹇碩砍翻在地。

        張讓讚許的看了郭勝一眼。

        而這時有張讓的心腹前來稟報道:「公公大事不好了。那大將軍何進,已經輔助太子辯殿下登基為皇上了。而且,那大將軍還聽從司隸校尉袁紹所言,想把咱們全部誅殺了呢?」


        張讓等人一聽,知道現在是刻不容緩了,連忙找到何皇后求情乞命。

        首先那張讓就哭訴道:「始初設謀陷害大將軍者,止賽碩一人,並不干臣等事。今大將軍聽袁紹之言,欲盡誅臣等,還請娘娘憐憫!」

        而郭勝就接著哭道:「我等身死不足道兮。可今後又有何人可以侍候娘娘。」

        何皇后。不!現在應該是何太后,聞言也覺得這事現在就應該這麼算了。畢竟是自己的兄長殺了皇上,而且自己也離不開這些宦官。今後這皇宮之中的大小事情,自己還需要這些宦官給自己打理呢。這娘娘要是沒了宦官侍候,那還叫什麼娘娘呢?既然現在張讓等人服軟了。那自己也就賣他們一個人情,也好讓他們今後更加忠心地為自己辦事。


        當下何太后對張讓等人說道:「汝等勿憂,我當保汝。」並傳旨宣何進入。

        這何太后找來了何進,秘密的和何進商議道:「我與哥哥出身寒微,非張讓等,焉能享此富貴?今蹇碩不仁,既已伏誅,汝何聽信人言,欲盡誅宦官耶?何況今後這宮中之事,我等還需依靠他們為我們辦事。」


        何進聽罷,明白了。何進心想:妹妹這分明是不想殺這些宦官。惦著留他們為自己出力辦事。何進從來都是聽妹妹的慣了。這回也沒有例外。當下點頭答應道:「好。就依娘娘所言。」


        何進出來和眾官說道:「蹇碩設謀害我,可族滅全家。然,余不必妄加殘害。」

        袁紹不明狀況的說道:「若不斬草除根,必為喪身之本。」

        何進心中不悅,暗想:現在這天下已經是我妹妹的天下了,這些宦官還能有什麼大不了的作為。而且我妹妹妙算無雙,又什麼時候錯過!不過,何進的這些想法,不便明說。當下何進只能堅定地說道:「吾意已決,汝勿多言。」


        何進如此一說,這一下還有什麼人敢多說話的。當下眾官盡皆退走了。

        而就在皇宮之中發生大變不久之後。京師的百姓就已經從張貼的榜文之中,得知老皇上劉宏駕崩了。現在是新皇上劉辯登基了。而京師之中,也不知從何地飛出了兩隻蒼鷹,向北飛去。


        次日,何太后命何進參錄尚書事,並且給自己這一派系的朝中大臣,全都是加官進爵,大加封賞。何進這一派系的官員,無不歡欣鼓舞。而董老太后這一派系的官員,就無不沮喪了。


        如此一來,那董老太后當然就不幹了。董老太后秘密的宣張讓等人入宮商議說道:「何進之妹,始初我抬舉她。她才有今日之位,可今日她孩兒即皇帝位,內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權太重,我將如何?」


        張讓一琢磨,心想:老太后這是不滿何太后的權力太大了。而且以後太尉劉明大人進京,也需要老太后的支持,自己還是先跟老太后交個底吧。於是,張讓勸阻董老太后道:「老太后。其實皇上早有密旨,欲立皇子協為帝。只是突然駕崩,才讓何太后他們得了勢。老太后,您就忍一忍吧。只要那太尉劉明大人奉旨進京。咱們就可以重立天子,把那些小人趕走了。到時候您就可以隨便的出氣了。」


        董老太后一聽張讓所言,大為奇怪的問道:「皇上早有密旨?這是怎麼回事?」

        張讓於是就把那天皇上劉宏改立太子的事情一說。董老太后一聽就精神了。笑著責罵張讓道:「該死的奴才。既然先皇早有密旨遺詔,為什麼爾等不早點地說出來。如此哀家豈不是早就可以把那個賤人趕出宮去了嗎?不過現在也不晚,待哀家聚集朝臣,把那協兒乖孫立為皇上。然後再發落那些賤人。」


        張讓一聽,臉都綠了。心說:你這個老太后,怎麼一點都不明白狀況呢?當下張讓更不敢把劉宏可能是被何進謀害的事情說出來了。只得連忙勸說道:「老太后萬萬使不得。剛才您也說過,那何太后現在是權傾朝野,內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權太重。而且她那哥哥大將軍何進,又是手握重兵。如果老太后您冒然說出先皇遺詔,恐生事端,對咱們不利呀。老太后您還是先忍一忍。咱們還是等太尉劉明大人帶兵進京勤王之時,再做廢立之事好了。」


        董老太后被張讓這麼一勸,心裡也就明白這其中的利害得失了。不過董老太后還是對張讓說道:「話雖如此。可哀家眼前卻嚥不下這口氣。哀家如何可以容的這些篡位的小人,如此的猖狂?」


        張讓看董老太后聽勸,這心也就放下來了。眼珠一轉,私心又起地說道:「老太后,如果您只想出口氣的話,咱家到有一個主意。可以讓您打擊一下何太后他們的氣焰。」


        董老太后聞言大喜,對著張讓說道:「快說。快說。事成之後。哀家少不了你的好處。」

        張讓面帶笑容地說道:「老太后您可臨朝議事,垂簾聽政呀。到時候您可以先封皇子協為王。再加封國舅董重大官,使其掌握軍權。並重用臣等。如此就算不等那太尉劉明大人進京勤王。咱們也會大事可圖矣。」


        張讓一番話,說的董老太后大喜。

        次日設朝,董老太后降旨,封皇子協為陳留王,國舅董重為驃騎將軍,並讓張讓等共預朝政。

        可董老太后這一番作為,引起了何太后的大為不滿。何太后心想:現在都是自己兒子當皇上了,是自己何氏一門持掌朝政,大加發跡的時候。你這老東西還攪和個什麼勁?於是何太后在宮中設一宴,請董太后赴席。想要警告,並試探一下董老太后。


        酒至半酣,何太后起身捧杯再拜董老太后說道:「我等皆婦人也,參預朝政,非其所宜。昔呂後因握重權,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議,此國家之幸也。願垂聽焉。」


        董拉老太后一聽就火了,心想:怎麼得?我還沒找你麻煩呢,你到教訓起我來了。於是大聲怒斥何太后道:「汝鴆死王美人,設心嫉妒。今倚汝子為君,與汝兄何進之勢,竟敢在此胡言亂語!要知道哀家就算是不等那太尉劉明攜旨來京,只要傳令那驃騎將軍,就可斷汝兄之首,猶如反掌之易耳!」


        何太后一聽董老太后之言,也怒了。大聲說道:「吾以好言相勸,何反怒耶?」

        董後輕蔑的說道:「汝家屠沽小輩,有何見識!」

        這一下可不得了了,兩宮互相爭競,差點就沒動手打起來。最後還是張讓他們作和事老。把這兩宮的太后,各勸歸宮。

        不過,這一回的爭吵。何太后還是大有收穫的。不僅明瞭了董老太后的心意,更從董老太后說走了嘴的話中得知,恐怕是那先皇劉宏給了什麼旨意於那太尉劉明,這董老太后才會如此的囂張。


        於是,何太后連夜召何進入宮,商議前事。要說連何太后都想不出主意來,那何進還能想出什麼主意來。不過,何進為了讓妹妹安心,當下是大包大攬。告送那何太后:「妹妹你就瞧好吧。這事全都抱在哥哥我身上了。」


        何太后不知真假,還興高采烈的以為何進有本事了呢。當下就把這事全交給何進辦理。

        何進出的宮來,琢磨道:這事自己現在是攬下來了,可自己該怎麼辦呢?突然間何進靈機一動,心中想道:平日裡那些朝中的大臣,全都說是和自己一黨的。如今自己的外甥當了皇上,他們也沒少的加官進爵。不如讓他們給自己出個主意。只要自己不說出那個昏君劉宏可能還有遺詔給太尉劉明,那些大臣們肯定得幫著自己。而只要他們給自己出了主意之後,就算是他日那太尉劉明真的有遺詔,那這些人也算是和自己綁到一起了。怎麼得也幫著自己對付那太尉劉明。


        於是,何進立馬回府召集各個大臣共議。還別說,這些大臣還真不是白給的。聽完何進的講訴後,還真的給何進出了一個主意。

        轉過天來的早朝,首先是廷臣奏董老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宮中,應當仍遷於河間安置,限日下即出國門。然後,何進一邊派人送董老太后出宮走人;一邊點禁軍圍困驃騎將軍董重府宅,追索印綬。


        那董重膽小,又知事急,怕連累家人。於是自刎於後堂。

        何進派去的那些禁軍一看董重也死了,董府上下,哭聲一片,也就沒什麼好追究的了。也就回去向大將軍何進覆命去了。

        這張讓、段珪等人見董老太后這一枝,這回算是徹底的廢了,越發地感到何太后等人的勢力龐大。憤恨那董老太后不聽自己等人所言,進行韜光養晦之策,才有今日之禍。而且還連累了自己等人。這張讓等人在憤恨之餘,立馬皆以金珠玩好賄賂何進之弟何苗,以及何進之母舞陽君,並早晚入何太后處,善言遮蔽。終於張讓等人又躲過了這一難,重新得到何太后的近幸。


        不久之後,何進暗中使人鴆殺董老太后於去河間的路上。董老太后舉柩回京,葬於文陵。

        而張讓等人得知董老太后死了,又聚在一起商議。

        這張讓等人對董老太后的身死。並不十分的悲傷。只是可惜少了一個可以依靠的靠山。同時覺得自己現在的地位是大不如從前了。但是,張讓等人又幻想,只要太尉劉明能來了,重立那皇子協為帝,那自己等人有擁立之功。而且皇子協雖然聰慧,可尚在年幼,又與自己等人親近,那自己等人豈不是又能重掌大權了。當下張讓這些人商議之後,覺得自己這些人不能幹等著,必須得做點什麼。好在將來有說得出來的功勞。於是張讓等人,秘密的讓自己的心腹人等,在市井之間,散佈何進謀害先帝劉宏,和鴆殺董老太后的消息。好為劉明做好進京的鋪墊。


        不過這張讓等人,畢竟是宦官出身,謀略不足,不知道此時應該是一心苦忍,靜待劉明得到來。同時又高估了自己等人的能力,低估了何進在京師之中的勢力。才會犯下了如此的錯誤。


        要知道這張讓等人的一番動作,又怎麼瞞得過身為司隸校尉的袁紹。這袁紹在一得到消息後。立馬就向大將軍何進稟告道:「張讓、段珪等流言於外,言公弒帝,鴆殺董後,欲謀大事。大將軍若此時還不誅閹宦,後必為大禍。昔竇武欲誅內豎,機謀不密,反受毒害。今大將軍兄弟部曲將吏,皆英俊之士;若使盡力,事在掌握之間。此天贊之時,不可失也。」


        何進想了一下說道:「且容商議。」這何進倒不是不想殺張讓他們,可一來是自己的妹妹何太后,早就說過要留張讓他們的性命有用。何進從來都是唯自己的妹妹的命令行事慣了,故此對張讓他們下不了狠手。下手之前怎麼得也要得到何太后的同意。另一個就是那何進在知道張讓他們到現在還敢跟自己做對,更認定了張讓他們必有所依仗。而他們最大的依仗,無非就是那太尉劉明手裡真的有密旨遺詔。而且還讓那張讓他們知道。所以他們才會如此的大膽。因此何進對於張讓他們倒不是多麼的在意。此時何進最為憂慮的是那太尉劉明的手裡到底有沒有遺詔密旨。如果那太尉劉明的手裡沒有密旨的話,那就什麼都不用說了,怎麼處理都好解決。可是萬一那太尉劉明的手裡真的有密旨,那自己可就不好辦了。不管那太尉劉明是不是支持自己這一邊的,自己都算是在那太尉劉明的手裡有了短。今後自己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不過何進雖然害怕太尉劉明手裡有密旨,可何進還真不敢對劉明咋地。那劉明身為幽州的刺史大人,手裡有著重兵,而且那幽州的兵馬又號稱是『天下第一軍』。如果那劉明手裡真的有密旨遺詔的話,自己把人家劉明逼急了,就憑自己司隸的這點人手,還真不見得能打得過那劉明,到時候要是真的讓那劉明把自己清君側了,那自己豈不冤枉死了。


        可何進不知道的是,就在自己和袁紹在府內商議如何對付張讓等人的時候,早有何進的家人把這事密報於張讓。原來張讓他們在上一回覺得自己等人事機外洩之後,吸取了教訓,在賄賂何進的弟弟何苗,以及其母親舞陽君的時候,就連何進身邊的家人,也一併收買了。


        張讓等人在得到消息後,不敢怠慢,連忙又給何進之弟何苗送去重禮。請其在何太后的跟前美言。

        那何苗還不如何進呢。貪財重利,更不知還有遺詔這一碼事,本著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於是進宮向何太后入奏道:「大將軍輔佐新君,不行仁慈,專務殺伐。今無端又欲殺中官張讓等人,此取亂之道也。」


        這何太后自以為現在連董老太后都沒了,這宮中上下,朝野內外,還有誰能對自己不利?而那遺詔問題,何太后更因為隨著董老太后的死去,而以為自己的兄長何進都搞定了。覺得現在應該是一個收買人心的時候,不應該再添殺戮了。於是何太后覺得何苗之言,甚有道理。


        不久之後,那何進也前來與何太后議事,言談之間略微提到了袁紹欲盡誅中涓的建議。

        那何太后不悅的說道:「中官統領禁省,漢家故事。先帝新近歸天,哥哥你就大開殺戮,欲誅殺舊臣,豈不是使人心不穩?」

        這何進本來就是一個沒決斷之人,聽了何太后之言,連劉明可能真的有遺詔的這碼事都沒敢提。唯唯而出。

        而那袁紹此時就等在外面,看到何進出來了。連忙迎過去問道:「大將軍,這事怎麼樣了?」

        這何進剛挨完何太后的數說,此時還是神魂不定,隨口說道:「太后不允,如之奈何?」

        那袁紹不知這裡面的深淺,為求表現,連忙進言道:「大將軍,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豎。此時事急,不容太后不從。」

        那何進一聽之下大喜,倒不是何進想到如此可以讓何太后殺了張讓等人,而是何進想到,只要自己把自己提拔起來的那幾路人馬招進京來,那自己就不用怕劉明的幽州兵馬了。那樣的話,到時候只要這些朝中的大臣支持自己,那劉明就算是有遺詔,自己也可以誣陷他是串通張讓等人偽造的。而那時候只要自己把那劉明打為張讓等人的一黨,集合幾州的兵馬,把劉明一滅,那豈不是天下太平了。當下何進高興得說道:「此策大妙!」


        而且何進在回去之後,立即便要發檄至各鎮,召赴京師。

        當時就有主薄陳琳跟何進進言道:「不可!俗語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家大事乎?今將軍仗皇威,掌兵要,龍行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誅宦官,如鼓洪爐燎毛髮耳。但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則天人順之。如今大將軍卻反外檄大臣,臨犯京闕,英雄聚會,各懷一心: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亂矣。」


        何進暗笑你知道什麼,為那幾個太監,我為的著嗎?我這是為了防那太尉劉明。不過這還不能跟你說。當下何進笑著說道:「此懦夫之見也!」

        而這事傍邊又有一人鼓掌大笑說道:「此事易如反掌爾,何必多議!」

        何進用目一看視之,又是那曹操也。何進也不發言,想看看這個曹操這回又能說些什麼?

        這曹操一看何進這態度,還以為何進等自己拿主意了,當下對何進說道:「宦官之禍,古今皆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敗也。」


        何進一聽就火了,本來何進就膩味曹操的出身,此時又聽曹操的喪氣之言。而自己的內心的盤算還不能說。不由得憤怒的喊道:「孟德亦懷私意耶?」

        當下在無別人敢言。而曹操在眾人散去之後,和其他人說道:「亂天下者,必進也。」

        而何進則有自己的打算,不說那些自己叫來的人都是自己提拔的。就算他們心懷不一,可自己又不是只叫來一路人馬,哪路人馬敢不聽自己的,自己就聯合其他的人馬,以及自己司隸二十萬兵馬的勢力,把他滅了。到時候自己統帥這些兵馬,就可以以多欺少的把那劉明收拾了。再也不怕他是不是有密旨遺詔了。於是何進不聽眾人所勸,暗差使命,繼密詔星夜往各鎮去。


        而就在何進忙乎的時候,一隻蒼鷹飛進了劉明的府衙。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2:25
第一百三十三回 進京

        浮生偷得半日閒。

        此句用來形用此時此地的劉明,那真是再恰當不過了。現在的劉明正處理完一堆的公事。躺在他那逍遙椅上,悠閒的品著茶水,看著報紙,逍遙快活無比。

        報紙?對!正是報紙。而且還是《每日新報》。

        要說起著《每日新報》的出現,還真有一番波瀾。

        首先這報紙起源於糜竺之手。而最早出現的報紙,就是那被劉明定名為《商務報》的報紙。

        自從那糜竺接管可劉明手下的商業經營之後,那糜竺在『幽州書宛』成立不久,就敏銳地發現了這裡面的無比巨大的商機。那糜竺本來就是徐州地界的大商人,徐州半數以上的商舖都是糜竺他們家族的產業,所以那糜竺非常清楚得知道,明確掌握兩地的物價差異的情報,那對一個商人來說是如何的重要了。而主公劉明手下的情報組,就可以用蒼鷹來傳遞消息,可以令自己時刻得知兩地物價差異的最新情報,那對自己的幫助真是太大了,而且也更是快捷無比,準確無比。如今那『幽州書宛』又可以輕易的把這些消息全都印到紙上。那不僅自己可以獲利,更可以販賣這些消息給其他的商人,進一步的獲利。而且由於源頭掌握在自己手裡。自己更可以藉機操作市價。於是糜竺利用這個機會,狠狠地賺了一把。以簡報得形式販賣這些消息。每張簡報上都登著當天的各地物價,每張售價:半兩黃金。每天幾乎都可以為幽州帶來千兩黃金以上的利益。再有利可入的情況下,這《商務報》率先的興旺起來。


        而在有了糜竺開創的先例之後。那營銷部的蔣芳,也不甘落後。創辦了後來被劉明定名為《娛樂報》的報紙。為自己手下的那些說書人,提供一些趣聞和說書的資料。本來蔣芳搞得這個《娛樂報》,在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內部刊物。可隨著那些說書人的傳播,弄得到後來,每一家酒樓,茶社,如果沒有《娛樂報》和說書人的場子,那基本上就是開不下去了。這樣一來,這娛樂報的發行量,就遠遠的大於了《商務報》的發行量。雖然每張《娛樂報》的價格要遠遠小於《商務報》,可最後獲得利益卻比《商務報》還高。如此一來,這《娛樂報》也火了。


        可隨著《娛樂報》的出現,那活閻羅方正,卻找上了劉明,對劉明進言道:「主公。秦法有云『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而我朝漢法,也明令『擅議朝政者斬。』兩朝都有此法,乃是因民心不可散。民心散,則上令不得下達。禍亂必生。近,《商務報》、《娛樂報》均有此跡象。此風萬萬不可助長。主公萬不可因小利,而得大害。還請明令禁止此報。」


        當時劉明聽了方正的進言,那心中是大感彆扭。這報紙的出現,在劉明的眼裡,那絕對算得上是一件好事。是一個啟發民智,監督政府的好東西。可方正所言,也確有他的道理,這報紙肯定是和現在的這種愚民制度不符了。不利於朝廷對百姓的統治。簡單點說,就是對自己現在統治幽州不利。


        而在方正提出建議之後,那蔡邕也進言道:「主公。那先秦行商君法制後,民眾卻只能『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只有逆來順受的義務,再無議政議事的權利。百姓皆君之傀儡。勢不長久。而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旨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今主公有報紙可以開言廣論,教化百姓。正是勝任之道。乃是千古之良策也。不可輕廢。」


        而隨著蔡邕的這一番言論,又引起了劉明手下的幽州官員對這個言論自由的闡述,分作了兩派。一派以漢武大儒董仲舒的《三綱學說》為代表。認為天地命數,恆古有之,不可妄議。報紙容易混亂聖聽,不可取之。而另一派則以為:唐堯之世,治國者於公共場合特設『誹謗之木』(華表的前身),聽任庶民在上刻文批評國政,天下乃大治。今報紙也如此,乃是實現大治的良方,應該加以鼓勵。


        這兩派的爭分不斷,各有各的道理,搞得劉明不勝其煩。而就在這時,那楊軍偷偷的告送了劉明一個天大的秘密。那所謂的儒家代表董仲舒,其實也是法墨的傳人。當初漢武帝覺得以法治國,雖民各有章,然,總有不畏死者,以亂天下。於是這董仲舒就上《天人三策》,用來給帝王進行包裝。即所謂的神話帝王。不過這董仲舒神話帝王,卻不像當初劉邦初始神化自己的那樣,是那麼的雜亂無章。那劉邦一會兒說是赤帝之子,一會兒又說是黑龍之子,非常容易被他人倣傚。而那董仲舒則把神明分作了四大類,最低的為山川湖波等等的自然之神,其次則為氏族血緣之神,如各個部落的圖騰之神等。再往上則是各個行業之神,如農神,道尊等等,而最至高無上則為『天』。那是統治萬神的規則之神。而皇上就是受命於天,是天子,是『天』在人間的代言人。如此,皇上就在物質的統治了百姓之後,又成為了百姓精神上的統治。而再後來,董仲舒又鼓動皇上,在以法治國的同時,再包上一層儒家的外衣。以儒家的道統之道。實現對天下人的精神上的統治,如此就可以長治久安了。這董仲舒可以說是一心為了漢武的長治久安。費盡了心力。本來以為如此一來,天下太平了,自己也能受到重用,法墨的思想也能在儒家思想的掩護下,繼續發揚光大。可不曾想,卻栽在公孫弘的手裡,被人家因勢利導,弄了一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後世更是忘了董仲舒那治國要內用法墨,外衣儒術的真髓。搞了一幫腐儒出來。


        劉明再聽完楊軍的說辭後,更是堅定了繼續辦報的信念。以自己幽州刺史的權力,力壓眾議。開闢了《每日新報》作為各派發表言論得的專刊,同時這《每日新報》還用以發佈每天的時局消息等等。並親自給報紙定下了『輿論引導,輿論監督。』這兩大基本職責。而且劉明更是讓那蔡邕好好的把握住報紙這個喉舌的作用。決不能讓報紙這把利劍,反過來給自己一下。


        而經過了劉明眾多的努力,劉明如今才能如此悠閒的飲茶看報。

        可就在劉明看的興起的時候,就聽到郭嘉遠遠的對典韋喊道:「主公在嗎?嘉有緊急軍情稟報。」

        劉明心說:你這不是明知故問嗎?你多晚看到有典韋在,而我不在的時候。不過劉明也知道,這其實就是郭嘉在給自己做一個通報。於是劉明沖外面說了一聲:「是奉孝嗎?讓他進來吧。」


        不多時,郭嘉一臉興奮的拿了一張紙條遞給劉明說道:「主公您看。厚德給咱們來信了。先皇駕崩了。現在是新皇登基。這天下可離亂世不遠了。」

        劉明隨便得看了一眼厚德來得這份密報。抬頭向郭嘉問道:「奉孝。你對這份密報有何評價?」

        郭嘉這幾年又長大了幾歲,人長的是更加的風流倜儻了。而那智謀也是更加得圓滑周密了。郭嘉聞劉明所言笑著答道:「主公。若咱們只是單看這份密報的話。那咱們原先的策劃,可以說是徹底的失敗了。咱們原本是打算讓先皇改立皇子協為太子,然後蠱惑何進謀反。可如今這先皇卻提前駕崩了。那何進聯合滿朝的文武擁立新君登基。已經佔了朝廷的大義。所以咱們的策劃是徹底的失敗了。可這事要是細思之,那何進並無王佐之材,現今竊據高位,而現在各地的諸侯,又全都擁兵自重。這先皇駕崩,新皇登基,如此的動盪之際,必有不安於現狀者。只要他們率先而起。這天下的動亂之世,馬上就要來到。主公此時就應該集結兵馬。等到有人謀亂之時,咱們也割據一方,而後圖謀天下。如若實在沒人作亂,咱們也可以讓那張燕投靠一方的勢力,幫著他作亂。可是那樣的話。咱們卻又損失了一路的兵馬。頗為可惜。不過以嘉之愚見。應不至於此。這時不過半載。必定有天時出現。」


        劉明聽郭嘉所言,深感佩服,這郭嘉果然有遠見。別的不說,光那董卓,就夠那何進受的。

        幾日後,郭嘉再次從情報人員那裡得知,京師坊間流傳何進弒帝,鴆殺董後。連忙又告之劉明。二人一商議,覺得這雖然是個借口,但不適合劉明率先前去。應靜待他人以此出頭之後,再來漁人得利。


        十餘日後,那先皇劉宏的傳旨官,終於把那封密旨給劉明帶來了。

        蔡邕等人一見大喜。那蔡邕立馬向劉明進言道:「主公,如今咱們有先皇遺詔在手,那何進必是謀逆無疑。咱們正好可以興義師,清君側,再立天子。大事可圖也。」


        劉明聽了不覺意動。這確實是一個好機會。

        可就在劉明的心動的時候,那楊軍及時的進言道:「不可。我等起義師之後,雖可把那何進剿滅。可如此一來,主公也就成了眾弩之的了。如主公只是一心為了幫那腐朽的朝廷殘喘,雖然可一時位及人臣。不過如此一來,只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而當那天子年長之時,收回皇權,主公恐也難逃功高震主之禍。到那時悔之晚矣。可主公如若清君側之後,再行那王莽之事,則清君側等均動,也必成笑談。主公也必被後世定位漢賊無疑。到時候天下人共討之。主公雖然是兵強馬壯,恐也難逃那滅頂之災。」


        劉明聽了楊軍的這一番話,激靈靈得出了一身的冷汗。這回楊軍是把自己有圖謀天下的意圖全都挑明了來說了。這要是自己的那些手下知道自己有反意,那還不得亂了套。楊軍這個老頭怎麼能把這事在這說出來。劉明連忙向左右看了一眼。


        不過,這劉明不看還好,一看之後,劉明更鬱悶了。只見坐在兩旁的那些自己的屬下家臣,一個個都是心安理得,理應如此的樣子,全沒把楊軍說的那些造反的言論放在心裡。劉明一看就明白,敢情這幫人都知道,都惦著反,就自己一個人還蒙在鼓裡,模稜兩可的。


        而楊軍一看劉明這舉動,也知道劉明是想得什麼了。心裡暗自得意:主公啊主公。雖然這次老朽是急進了一些。有些嚇著了主公。可主公您也不想想,難道老朽這功曹從事是當假的,平日裡老朽透露主公乃是要行大事之人,那就是在試探這些人的忠誠與否,凡是對主公有二心的,早就被老朽藉故解決了。那還容得他們坐在這裡。主公這回是多慮了。


        而就在此時,那郭嘉也覺得楊軍之言有理,於是對劉明進言道:「現今主公既有遺詔在此。那何進必是謀逆無疑。如此,無需主公費心,那何進無謀,行此大事,早晚必會自亂陣腳,自露破綻。到那時,各地諸侯,凡是有心之人,也會紛紛而動。咱們到時再藉機舉義兵,割據一方,也不為遲。正可在那各路諸侯心存異心的時候,藉機壯大。」


        此時的劉明,已經從那擔心自己的屬下知道自己有反心的擔憂之中解脫出來。在聽到郭嘉的建議,聯想到這要是那十八路諸侯討董卓,變成了十八路諸侯討自己,那自己不就成了一個冤案了嗎?自己還是等董卓出來之後,再割據一方吧。


        當下,劉明採納楊軍和郭嘉等人的建議,把遺詔這碼事,秘而不宣。等待天下動亂的到來。

        可沒等多久,那并州的魏續、侯成就給劉明來信了,說是那并州刺史丁原,接到大將軍何進的將令,要進京勤王,清除張讓等宦官。現在那并州刺史丁原,令張楊鎮守河內;自己帶著呂布等一干人等十五萬的兵馬前往京師洛陽。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2:26
第一百三十四回 燕雀焉知鴻鵠志

        節日快樂

        -----------------------------------------------------------------------

        而就在劉明得到并州的消息沒多久,那監視西涼刺史董卓的密探也傳來消息,說那西涼刺史董卓使女婿中郎將牛輔,守住陝西,自己也帶著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提兵二十萬往洛陽進發了。


        而緊接著,連冀州的劉虞也在接到了大將軍何進的將令後,派人前來幽州問劉明該作如何打算。

        劉明在接到這些情報之後,大為奇怪。心說:怎麼這各路諸侯都通知到了。就單單的沒人來通知自己呢?劉明百思不得其解之下,連忙召集自己的屬下家臣,前來一起商議。


        等到劉明把這些情報一說。除了郭嘉外,劉明的那些其他的家臣,也覺得這其中大有蹊蹺。不可能各地英豪都收到了大將軍何進的密詔,而主公劉明身為太尉,又是幽州刺史,卻不加以通知。


        不過,就在眾人還在議論的時候。那郭嘉已經通盤考慮清楚了。郭嘉站起身形,向劉明進言道:「主公。以嘉之愚見,咱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那就是大將軍何進可能已經猜測到了先皇留有遺詔一事。而那大將軍何進調集人馬進京,明的是剷除宦官張讓一黨,而實際上卻是在防備咱們幽州的軍馬。」


        劉明等人無不覺得郭嘉言之有理。劉明多少有幾分無奈的說道:「既然那大將軍何進已經知曉咱們擁有遺詔,預作提防,那咱們也只能提早發動了。」

        「不用。」郭嘉嘿嘿笑了一下,接著說道:「主公,那大將軍何進雖然早有提防,可他能以什麼樣的借口來對付咱們幽州呢?難道他還能對天下說主公握有他大將軍何進的謀逆證據,所以要來剿滅主公不成?那大將軍何進本來就是一個無謀之輩,如果他要是先把那宦官張讓等人,一網打盡,然後再讓那宦官張讓他們,誣告咱們一個假造聖旨,再以此征令青州、冀州、并州同時來討伐咱們幽州,那可能還能對咱們幽州造成那麼一點的威脅。可如今那大將軍何進,只是讓各路的諸侯把人馬聚集在京師,純粹是作出一幅防守的打算。那豈不是要干戈倒懸,受制於人嗎?這各路諸侯之中豈無野心之輩。而且就算是那各路諸侯,全無野心,可現今據主公所知,那大將軍何進原本就有二十多萬的兵馬,而在他輔佐新皇登基之後,又一統全司隸的兵馬,現在已經有了不下三十來萬的兵馬,而那并州刺史丁原,這回也帶去了十五萬的兵馬。再加上那西涼刺史董卓的二十萬兵馬,這就不下六十五萬的兵馬了。如果再有其他的諸侯也前去京師的話,那大將軍何進就算是聚集出超過百萬的兵馬,那也是毫不稀奇。」


        說到這時郭嘉停頓了一下,有心賣個關子。看看眾人的反應。果不其然,在座的眾人聽到何進手下竟能聚集百萬之眾時,都是驚訝不已。不過,令郭嘉比較滿意的是,在座的眾人,竟無一人面露驚慌之色。尤其是那三將軍張飛,更是高興得哈哈大笑:「百萬之眾好啊。正好讓俺老張殺個痛快。」而那關羽也在自己停頓的時候,冷哼一聲說道:「百萬之眾,和足道哉。不過就是一群土雞瓦狗罷了。咱們幽州鐵騎,天下何人可擋。當初咱們只有幾百人馬的時候,不一樣在那黃巾的百萬之眾中,縱橫無敵。」


        劉明一看大伙的心態都不錯,也是豪興大發,大聲說道:「好。說得好。咱們幽州又怕過誰來。奉孝,繼續說。那大將軍何進有了百萬之眾,又能如何?」以劉明和郭嘉這幾年相處的經驗來說,劉明當然知道郭嘉決不會用何進的百萬之眾來打擊大伙的積極性,因此督促郭嘉趕快接著說。


        果然,那郭嘉見大伙都是毫不畏懼,反而全都是鬥志十足,因此也滿意的接著說道:「那大將軍何進有了百萬之眾,又能如何?當然是餓肚子了。那司隸雖然繁榮,可供養大將軍何進的三十萬之眾,已是極限。現在如此的多的兵馬聚集在一處,那大將軍何進又是如何能供養的起?就算是那大將軍何進再從各地徵調糧草,又豈是一時半刻徵調得出來的。而且那各地諸侯,如今連正常應該上繳朝廷的賦稅,全都脫拉著不給。又豈能給那大將軍何進出這筆糧草。可當那大將軍何進不能供給這些軍馬的時候,那這些軍馬必會因為軍中無糧而嘩變。到時候,咱們就等著瞧好戲是了。何況咱們再朝中還有內線,總能讓那大將軍何進的軍中出些狀況的。而且那并州刺史丁原手下的魏續、侯成以及咱們幽州派去得那兩千混入并州兵馬之中的基層骨幹力量,足可以掌握那并州十五萬之眾的兵馬。現在那大將軍何進的腹內,已進等於被插入了咱們幽州的一把尖刀。咱們又有什麼可懼怕的呢?」


        郭嘉這回說完,在座的眾人全都是高興得大笑起來。

        而此時那西涼刺史董卓的女婿李儒,也向西涼刺史董卓進言道:「主公,如今咱們雖然奉那大將軍何進的詔令,前去京師,可這中間卻多有暗暉不明之處。主公何不差人上表,令咱們名正言順的進入京師,把持朝政。如此大事可圖也。」


        那西涼刺史董卓,自打在平滅黃巾之時,敗給了張角之後,因為採納了女婿李儒的建議,才能不僅無罪,而且還得此西涼刺史的高位,所以那西涼刺史董卓對李儒可以說是無比的信任,根本就是言聽計從。此時西涼刺史董卓有聽到李儒的建議,那真是大喜,立馬上表。那表中大致說道:「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之故。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臣敢鳴鐘鼓入洛陽,請除讓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可董卓如此一來不要緊,那何進固然是大喜,可那張讓等人更是坐立不安。張讓等人在等候劉明不至的情況下,而生死的安危又迫在眉睫之時。終於橫下心來,決定採納當初制定的第二策略,把何進誘到宮中殺了,然後帶著陳留王劉協,以新皇劉辯為人質。逃到幽州再另立新君。重整旗鼓。


        可張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雖然他們成功地把那大將軍何進殺了,可他們還沒等逃出北邙山,就被快馬趕來的西涼刺史董卓給截獲了。

        那董卓截獲聖駕之後,簇擁聖駕還京。屯兵於洛陽城外,每日裡帶鐵甲馬軍,橫行街市,洛陽的百姓全都是惶恐不可終日。而那西涼刺史董卓又依李儒之計,誘招原先大將軍何進手下的將領,統治了全司隸的三十萬之眾。如此一來,再加上董卓本身的二十萬之眾,現在那董卓可就有了五十多萬的人馬了。可即使是如此,那董卓還是懼怕那遠在幽州的太尉劉明。當初董卓敗給張角,卻被劉明所救。那董卓可對劉明的鐵甲重騎,印象深刻,刻骨銘心。甚至於董卓因此才不惜重金,也組建了鐵甲重騎。


        董卓擔心什麼,那李儒自是一清二楚,可李儒卻沒親眼見過劉明強騎兵的雄風。認為這是董卓的多慮了。現在自己都有五十萬兵馬的實力了,又控制了朝廷和皇上,那還有什麼可懼怕的。不過,李儒為了消除董卓對劉明得恐懼,向董卓進言道:「主公,如今這朝廷空虛,不如就此廢那新皇劉辯,立那陳留王劉協為帝。如此一來,那新皇劉辯一派的朝臣,外戚,皆可受到主公的打壓,而那原先陳留王劉協一派的朝臣、外戚,又早被大將軍何進消滅乾淨了,那主公您還不是在這朝野之中,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更可借這廢立之事,力壓群臣。進封為相國。如此一來,這天下的各路諸侯,那個還敢不對您敬上幾分?」


        董卓聞言大喜。點頭稱是。

        而那李儒又接著進言道:「此事亦速行,遲則有變矣。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

        董卓依計而行。

        可董卓的這一番作為。壓一下別的那些跳樑小丑還行。可如今在這京中的滿朝文武當中,就有三個豪傑立馬就做出了三種不同的反應。

        首先,那第一個豪傑就是曹操。曹操在董卓提出了廢立之議之後,立馬就忍隱在董卓的身邊,預伺機而動,建功立業。

        其次,那四氏三公的袁紹,心高氣傲,不滿於董卓的跋扈,立馬回渤海老家了。意圖召集袁氏的門生故吏,討伐董卓。

        而反應最為剛猛地,卻是那并州的刺史丁原。那丁原的手底下也有十五萬的精兵猛將,又自持其義子奉先勇猛無比,天下無人可擋。當下就拉開了人馬,和董卓動真格的了。


        還別說,這呂布的功夫,還真不是白給的。只見這呂布頭頂束髮金冠,身披百花戰袍,體擐钂猊鎧甲,腰繫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馳騁於疆場。那董卓的手下,連上數員大將,無一人是呂布的一合之敵,而就在這時,呂布手下的高順看出了機會,指揮手下『破陣營』的一萬鐵騎,就掩殺了上來。


        那董卓的軍隊在接連陣亡數員大將的時候,就已經是士氣低下了。現在又被高順這麼的來了一個突然襲擊,當下是兵敗三十里。

        兩軍收兵之後,董卓長歎一聲說道:「吾本以為世間只有那太尉劉明一人,才是吾之勁敵。不成想,這呂布也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

        董卓的話音剛落,帳前就有一人說道:「主公勿憂。某與那呂布乃是同鄉,知其雖然驍勇,而無謀略,更是見利忘義之輩。某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得那呂布拱手來降。不知主公可願意否?」


        董卓大喜。心說:這是什麼人,這麼的知情達意?用目仔細得那麼一看。原來卻是虎賁中郎將李肅是也。

        董卓哈哈笑著說道:「汝將何以說之?」

        「某聞主公有名馬一匹,號曰赤兔,日行千里。須得此馬,再用金珠,以利結其心。某更進說詞,那呂布必反丁原,來投主公矣。」 李肅胸有成竹的說道。

        董卓看了一眼李儒。

        李儒點了點頭說道:「此計不錯。主公欲得天下,何惜一馬!」

        那董卓聞言,高興的答應了李肅,更多給了李肅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

        李肅高高興興的帶了禮物,向那呂布的營寨走來。可還沒等李肅到的呂布營寨近前。就有呂布的暗哨把李肅圍住了。李肅連忙喊道:「且慢動手。某與你家呂將軍乃是故交。爾等可速報呂將軍,就說有故人李肅來見。」


        那些暗哨聽李肅說得有鼻子有眼,不敢怠慢,連忙報給呂布得知。

        那呂布心說:這李肅沒事上這幹什麼來?不過,這李肅確實是呂布的發小故交,也是唯一知道呂布要做天下第一有錢人心願的人。於是呂布命人帶李肅進來。

        李肅一見到見布就親切地說道:「賢弟別來無恙!」

        呂布也給李肅回了一個禮說道:「托福,托福。許久不見了,不知兄長如何?又在那裡高就了?」

        李肅得意地說道:「賢弟。當初你我立志發財,要做天下最富有之人。可如今愚兄現任虎賁中郎將之職。而賢弟卻還只是一個刺史的主簿。今愚兄聞賢弟有匡扶社稷之志,不勝之喜。有寶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獻與賢弟,以助虎威。」


        呂布心中暗為惱怒,心想:怎麼的?寒磣我來了。哼!燕雀焉知鴻鵠之志。老子現在手裡有兵,只要老子把這天下搶來了,那還不是要什麼有什麼?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2:27
第一百三十五回 不結盟政策

        節日快樂

        -------------------------------------------------------------------

        呂布雖然心中惱怒李肅,可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臉人。這李肅給自己送禮來了。自己怎麼得也不能跟他翻臉不是。於是,呂布強壓住心中的不快,令人把那匹馬牽過來。呂布準備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馬,能讓李肅這樣的誇嘴。呂布暗想:老子什麼樣的馬沒見過。待老子看後,挑你一堆的毛病出來,好好得出出這口惡氣。


        沒想到,那馬牽過來讓呂布一看,呂布是大吃一驚,只見那馬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嘶喊咆哮,神駿非凡。整個就是一匹馬王呀。


        呂布這一看之下,真是愛不釋手,立馬就把剛才那一點點地不愉快全都撇開了。呂布不由自主地誇道:「好馬。真乃寶馬良駒是也。」隨後又對李肅笑著說道:「這回可多謝兄長了。只是如此好馬,這可讓小弟我如何報答於兄長?」


        李肅大模大樣的說道:「這算什麼,哪還談得上什麼報答。就衝咱兄弟倆的交情。這寶馬良駒愚兄我不給你,我又能給誰?」

        呂布一聽,心中暗罵:你就嚇鬼去吧。就你小子,老子還不知道嗎?打小你就不是一個吃虧的主。能平白無故給老子這麼好的東西。老子要是信你,老子就成傻子了。也枉費老子這些年拜師學藝,又收了那麼多的家臣。你小子肯定是有目的來的。不過,既然你小子不說,那老子也犯不上挑明了。就先陪你小子玩玩。當下,呂布哈哈笑道:「如此就讓兄長破費了。小弟承情了。來。小弟這裡還有一些好酒。待小弟取來和兄長公用。今天,小弟就陪兄長一醉方休。」


        酒至半酣,那李肅看呂布已經有了幾分的酒意,故意挑撥道:「兄弟,雖然咱哥倆已經幾年沒見了。可哥哥我卻和令尊沒少打交道。」

        呂布大為奇怪的說道:「兄長喝醉了吧。我們家的事,兄長你還不清楚嗎?我父已經去世多年,兄長你怎麼可能看得到?」

        李肅嘿嘿笑道:「愚兄說的可是那個并州刺史丁大人。」

        要說起來,呂布現在的那幾分醉意,那都是裝給李肅看得。呂布乃是千杯不醉的海量,又是一身的好武藝。當初在并州認丁原為義父時,并州上下大小官員全給呂布敬酒,都沒把呂布怎麼樣。反倒讓呂布都給灌趴下了。如今這區區的幾杯酒。怎麼醉得了呂布。可奈何李肅提起的這件事,乃是呂布生平的恨事之一。呂布自喻為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這另認他人為父,乃是自己的恥辱。而這李肅又是自己的發小,可以說是最為瞭解自己的人了。呂布也不由得脫口而出道:「慚愧。小弟認那丁建陽為義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倒讓兄長見笑了。」


        那李肅等的就是呂布這句話。當下李肅打鐵趁熱的挑說道:「賢弟委屈了。不過,就憑賢弟你,胯下馬,掌中戟。天下何人能敵?何況賢弟你文武全才,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天下豪傑誰不敬佩?賢弟你要想得到功名富貴,那還不是易如反掌?賢弟你還用得著受這委屈嗎?」


        呂布一聽就明白了,心中暗想:老子就說你小子不能平白無故的給老子送馬來的。敢情你小子是坐說客來了。老子到要看看你小子還能玩些什麼花樣。當下,呂布也不點破李肅,順水推舟的說道:「兄長見笑了。小弟這不是找不到明主,也沒有什麼門路嗎?」


        李肅一聽就笑了,覺得自己這回大有希望成功。連忙笑著說道:「自古道:『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賢弟如果不早作打算,只怕到時候悔之晚矣。」

        呂布繼續逗李肅玩道:「兄長身為中郎將大人,久在朝中為官。不知如今這天下,又有何人可以稱得上是英雄?」

        李肅語重心長的說道:「以愚兄之拙見。這朝野上下,唯有董卓,董相國,可以稱得上是英雄了得。這董相國,禮賢下士,賞罰分明。必能終成大業也。」

        呂布心中暗罵:放屁!就這董卓,還稱英雄呢?就連老子我都能把他殺個大敗。稱作是狗熊還差不多。要說這天下的英雄人物,是那幽州的太尉劉明大人,那還差不多。呂布正待把那李肅嘲笑一番,趕了出去。突然間,呂布靈機一動想到:這董卓雖然被自己殺的大敗。可他畢竟還有五十來萬的人馬。今天只是因為出其不意。才被自己打了一個突然襲擊,自己這才能有如此的佳績。可這要是那董卓跟自己真的動起手來。就以他那五十萬的兵馬,對自己十五萬的兵馬,自己還真不見的殺得過他。不如自己先假意答應於他,就說自己願意歸降,惦著倒反連營,讓他今晚三更時分,來這營盤接應自己,然後自己布下埋伏,殺他個措手不及。一戰取那董賊的首級。那樣的話,這朝廷今後還不就歸丁大人把持了。到時候自己還不是要什麼有什麼。


        呂布拿定主意,裝作歎息道:「董大人英雄了得,小弟也是早就仰慕已久的了。只是一直苦無門路,無法投奔。如之奈何?」

        李肅嘿嘿一笑,從腰間解下包袱,往桌上那麼一放,把包袱那麼的一打,只見包裹裡面的金珠,財寶,映的人眼花繚亂。

        呂布雖然心裡早有準備,可也被如此多的財寶弄得心神一蕩。呂布暗罵:這個董老賊,到底摟了多少的財寶,真捨得往外拿呀。看起來自己要是真的跟著他混,也很不錯。這得賺多少呀。


        不過,呂布隨之神志清醒地想到:不行!老子的目標是天下第一富人。怎麼能為這點的小錢,就心滿意足了。等老子滅了那董卓之後。那他的哪些財產,不就全都是老子的了。當下呂布假做驚呼道:「兄長,你這是幹什麼?你怎麼這麼的有錢?」


        李肅嘿嘿笑道:「賢弟看見沒有。這些財寶,連同剛才的那匹寶馬良駒,這都是那董相國派愚兄給你送過來的。那董相國,對賢弟你可是欣慕已久了。別的咱不說了,就說以愚兄的才能,在董相國那裡都能做到虎奮中郎將,以賢弟你的才能,要是到了董相國那裡,那肯定是貴不可言。現在萬事俱備,可就等著賢弟你的一句話了。」


        呂布一看李肅果然是幹這麼回事來的。於是呂布故意拿話領李肅說道:「這董相國對小弟實在是太厚愛了。可惜小弟卻是沒有尺寸之功,以報相國。」

        李肅搖頭晃腦的說道:「怎麼會呢?功勞只在賢弟翻手之間,就看賢弟你願不願意了?」

        呂布裝傻問道:「兄長這是何意?」

        李肅輕吐二字說道:「丁原。」

        呂布心中暗笑,可臉上卻假作遲疑的說道:「小弟願殺丁原,率大軍歸降董相國。不知兄長意下如何?」

        李肅高興的說道:「賢弟若真能如此。那真是莫大的功勞。只是此事不宜遲疑。要速作決斷。」

        呂布一臉正色的說道:「小弟決不食言,不過還請兄長讓董相國配合一下,在今晚三更得時分,前來接應一下小弟。小弟保管董相國可以兵不血刃的得此十五萬的兵馬。」


        李肅大喜離去。

        而呂布在李肅離開之後,就立馬來到丁原那裡請示。

        此時那丁原正在帳內思考如何能把國賊董卓擒之於馬下。正在這時看到呂布來了。拈鬚微笑道:「奉先我兒,何時來此?」

        那呂布一聽這丁原如此地喊自己,那呂布的心裡就是一陣彆扭。不過,現在呂布一心想著如何能殺了董卓,好取得榮華富貴。因此也顧不上許多,興高采烈的對丁原說道:「父親大人,孩兒得到一個殲滅董賊的機會。特此來向父親大人稟報。」


        丁原一聽大感興趣,連忙問到:「是何妙策?奉先我兒,快快說來聽聽。」

        呂布得意的說道:「父親大人。今日孩兒那同鄉李肅前來勸孩兒率軍歸降那國賊董卓。孩兒假意應允。要他三更時分,率人馬來此接應孩兒。到時候,咱們給那董卓設下埋伏,同時再派人偷襲那董卓的營盤。管教那董卓有來無回。成為父親大人的階下之囚。到那時,父親大人立下如此大功,必可將那董卓取而代之。如此一來,父親大人就可以把持朝政,轄天子以令諸侯,而孩兒我也可以得享榮華富貴。」


        呂布是越說越得意,到後來都有點忘乎所以了。

        而那并州刺史丁原,開始的時候還是聽得蠻高興的,可是越到後面,那并州刺史丁原,就越是聽得惱怒,最後那丁原實在忍不住了,大喝一聲說道:「逆子住嘴!你剷除國賊董卓的計策確實不錯。可你讓為父,取那國賊董卓而代之,繼續行那竊國,把持朝政等等的不義之事,豈不是把為父與那國賊董卓並列。我等為臣子的,當以報效朝廷為己任,朝中大事,自有天子和朝中的大臣決斷,我等外臣,豈可妄作定論。……」


        丁原在這裡數叨個沒完,那呂布是越聽越火。呂布暗想:大好的機會,放在你眼前,你都不珍惜。你到清高了,你到忠貞了。可老子就要到手的榮華富貴,難道就要讓他飛了不成?就算是老子投了那個董卓,得到的榮華富貴,也好過跟著你這假清高的丁原。想到這裡,呂布也不答話,抽出寶劍,一劍就把丁原的腦袋砍了下來。


        就說這呂布的一劍有多快吧,那丁原的人頭在半空中,還來得及說出三個字:「為什麼?」

        呂布衝著丁原的人頭狂笑道:「老子要榮華富貴,老子要出人頭地。誰敢阻止老子,老子就要神擋殺神,魔擋殺魔。老子殺了你就去投那董卓。等老子掌握了那董卓的軍隊後。老子連董卓都殺,到時候老子就是天下第一人了。」


        不久之後,幽州的劉明先後接到報告。何進被張讓殺了,董卓進京之後,把持了朝政。又殺了丁原,收斂了并州、司隸的人馬,更廢了新皇劉辯,改立劉協為帝。不過,當初那郭嘉斷言,大將軍何進會因為屯兵過多,而導致士兵餓肚子,現在卻也輪到了董卓的頭上,那董卓能夠把持朝政,靠的就是那董卓自己的那些虎狼之兵,因此那董卓更不敢把兵員解散了。不過那董卓的相國職位,比那何進來的,還是名不正,言不順,那軍糧更是調集不來了。不過這董卓也真不愧是一代梟雄,就是狠。沒軍餉不是嗎?搶!沒軍糧不是嗎?搶!司隸搶光了,就往周邊的關東發展。甚至在實在沒糧的時候,就直接把俘獲的百姓當作菜人買賣。直接論斤買賣活人肉。那百姓是苦不堪言。而周圍的關東群豪,也全被董卓得罪苦了。


        而就在郭嘉認為天時已到。要建議劉明出兵號召天下,征討董卓的時候。劉明又接到了曹操發來的檄文。

        那曹操隱身在董卓身邊,刺殺董卓不成之後,逃回了老家陳留。在同鄉巨富衛弘的資助下,更在陳宮、戲志才以及本家的夏侯敦、夏侯淵,曹仁、曹洪的協助下,立義旗,聚集人馬。向天下發檄文,要討伐董賊。


        郭嘉一看曹操的檄文,只見上面寫道:「操等謹以大義佈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洩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郭嘉仰天長歎一聲說道:「這董卓、曹操果然都不愧是主公看重之人。果然是世之梟雄也。這董賊殘暴無比,佔了一個狠字。而那曹操事搶先機,現在也佔了一個義字。不過,這些人在怎麼厲害,又怎及得主公先見之明,以及主公的識人之能。」


        隨後,郭嘉向劉明進言道:「主公此次前去討伐國賊董卓,切記不結盟政策,萬不可與各路諸侯結盟!」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2:28
第一百三十六回 小強


        郭嘉提出了不結盟政策,在場的眾人,除了劉明由於和郭嘉處得久了,隱約之中,領悟了幾分。其他的眾人全都是不解的看著郭嘉。

        郭嘉見狀,也只得解釋道:「以嘉之愚見,如今那國賊董卓已經弄得是天怒人怨,而那曹操也率先發出了討伐那國賊董卓的檄文。如此一來,這天下的各路英雄必然會紛紛響應此檄文。而這樣的話,不管那聯盟的結果如何,也不管那討伐的結果如何,那曹操的大名,肯定是要名揚天下了。而主公身為漢室宗親,如不參加這次的討伐,則必然會對主公的聲望,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也會遭到天下人的議論。那天下人也必定會認為主公是一個膽小無謀之人,要不就是包藏禍心之人。如此,則對主公今後的大事不利。故此,此次的會盟,主公是無論如何也不能不參加的。可是,就算是主公參加了此次的會盟,那對主公來說,也是沒什麼好處的。以主公乃是幽州刺史,又是當朝太尉的身份,與其他人等結盟,乃是抬高他們的聲望。而且結盟之後,如若主公成為聯盟盟主,必然會負擔起聯盟內各路諸侯的糧草,軍械等給養問題,這樣一來,主公不僅不能把這些諸侯收為己用,反倒憑白無故的壯大了他們,使他們成為了今後主公大業途中的一塊絆腳石。而若結盟之後,主公不當那聯盟的盟主,那對主公的聲望可是大有損傷,而且也更加抬高了那當選盟主之人的聲威。如此一來,主公與那各路的諸侯結盟,豈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主攻討伐那國賊董卓,去是一定要去得。可是,萬萬不可與那些各路的諸侯結為聯盟。」


        郭嘉如此一說,那些有識之士,也紛紛明白了郭嘉得用意。各自佩服郭嘉果然高見。

        而那華歆也補充說道:「主公,那各路諸侯結盟,無非就是因為那國賊董賊,聚集了不下百萬之眾,如若單獨討伐那國賊董卓,都是有心無力。所以才會聚集到一起。雖然我們幽州的兵馬也不足以單獨對抗那國賊董卓,可一來,那國賊董卓也要分兵駐防各地,不可能把那百萬之眾都聚集到一地。此事可從那國賊董卓出兵劫掠關東各地就可知曉。而二來,主公與那各路諸侯匯聚一地,雖然主公不與他等結盟,可在出兵之時,卻可與他們保持一致。只要我們佈局巧妙,那也等於與他們共同出兵一樣。而且主公還可以用朝廷的大義,來點醒他們,同為漢室官員,如何可以互結為黨,私相授受,這樣又與那國賊董卓有什麼不同。如此,主公的忠於朝廷的聲望,必可名滿天下。今後主公大展宏圖的時候,天下的有識之士,必然會紛紛來投。」


        關羽在郭嘉和華歆說完之後,也傲然地說道:「大哥。咱們幽州的兵馬,精銳無雙,天下何人能敵?哪用得著與他人結盟?」

        楊軍點了點頭說道:「不錯。二將軍說得不錯。這國賊董卓的士兵,以劫掠代替軍餉,雖然殘暴,可卻也是軍心大失,雖然久勝之時,可以飛揚跋扈。可稍遇挫折,則必然會兵敗如山倒,一哄而散。反之,咱們幽州的部隊,那可主公精心訓練出來,對主公可真是忠心無比,而且又全都裝備精良,完全可以,以一當十。這要是在野戰之中,咱們決不會輸給任何的兵馬。可這要是攻城之戰的話……」


        剛說到這裡,郭嘉攔住了楊軍的話頭,對楊軍和劉明笑著說道:「楊老,主公,咱們怎麼可能會跟那國賊董卓打那攻城之戰呢?」

        郭嘉這麼一說,楊軍和劉明全都心領神會了。

        當下,劉明結束這個討論,向郭嘉和楊軍咨詢道:「楊老,奉孝,你們看此次咱們前去討伐那國賊董卓,應帶多少的兵馬為宜?」

        郭嘉盤算了一下進言道:「主公,此次討伐那國賊董卓。咱們乃是意在天下群雄面前,一揚咱們幽州軍馬的威風,使其在今後心生歸附之意。所以咱們的兵馬決不能帶少了。可是,這幽州又是主公的根本所在,也萬不可輕忽。雖說這幽州如今全在主公的掌握之中。可那遼西公孫瓚,遼東公孫度對主公都是表面臣服,卻又暗藏異心。所以這留守的軍隊,也決不能留少了。以嘉之愚見,主公可帶親衛軍,以及一萬強騎兵,一萬突騎兵,一萬輕步兵,一萬弓箭兵,共五萬的兵馬足矣。」


        劉明等覺得郭嘉言之有理,最終決定,帶郭嘉,關羽,張飛,黃忠,典韋,率五萬大兵前去京師洛陽討伐國賊董卓,而留下楊軍,華佗,趙雲,臧霸,拓跋鷹,以及管寧,華歆等人鎮守幽州。


        路上無話,非只一日,劉明率大軍來到會盟之所。此時天下響應曹操檄文的各路諸侯,全都已經來齊了。有曹操接待著,各自安營紮寨,連接不下二百餘里。

        那曹操看劉明來了,不敢怠慢,連忙領著各路諸侯出營,迎接劉明。

        曹操見到劉明,忙行下屬禮,對劉明施禮道:「卑職曹操,見過太尉大人。太尉大人也能前來為國出力,實乃是我漢室之幸,我等之幸也。」說完,曹操又給劉明引薦這前來會盟的各路諸侯。


        曹操這一引薦,劉明才知道,此次前來會盟的人,那還真是不少。這第一鎮,乃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這第二鎮,乃是魏郡太守韓馥。這第三鎮,豫州刺史孔妯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間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天水太守馬騰。第十四鎮,河內太守張楊。第十五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六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而且這各路的諸路帶來的軍馬,也全都不少,多的能有三萬隻眾者,少的也有一二萬,各領文官武將,齊聚在這裡。


        曹操每給劉明引見一人,劉明都是非常客氣禮貌的寒暄一陣。可最後介紹到這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的時候,那袁紹對劉明說道:「太尉大人,您的威名,我等是仰慕已久了,此次會盟的盟主,本來應當由您擔任。奈何您來遲一步,這天下的各路英雄,都已經會盟完畢了。現有盟約在此,不可妄改。實在是委屈您了。要不咱們再次的祭拜天地,重新地選您為盟主。」


        這袁紹小肚雞腸,生怕劉明搶他的盟主地位。故意用盟約來擠兌劉明。

        劉明接過盟約一看,只見上面寫道:「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下面就是袁紹和各路諸侯的簽名。


        劉明一看就明白了,袁紹這是用即成的事實來逼自己不搶這個盟主的地位。

        而還沒等劉明答話,那原本是袁氏的門生故吏,現在是魏郡太守的韓馥,就搶先替袁紹出頭道:「本初,這如何使得。我等既會盟已畢,又已昭告了天地,豈可無故輕改。如此豈不孟浪?冒犯了天地,那對大事可是大大不利的。」


        而這時其他的各路諸侯,也都在看劉明會如何的應變。

        劉明暗自好笑,這要不是郭嘉早在幽州就替自己籌劃好了,自己這回還真得吃一個暗虧。當下劉明把臉一沉說道:「嗯——,本初豈可如此的妄言!莫非你想成那國賊董卓第二不成?」


        袁紹被劉明突如其來的一說,都給說蒙了。袁紹迷惑的看著劉明問道:「太尉大人何出此言?本初一心為國,天地可表。還請太尉大人明言。」

        劉明正言說道:「我朝歷代先皇,皆明令禁止朝臣私下結黨。爾等都是身為朝中重臣,豈可不知?而且官職授受,乃是朝廷,天子的職責,我等身為臣子的,豈可私相授受。諸公能夠前來共赴盛舉,那乃是傳名千古的美事。可是,我等只要同心協力剷除那國賊董卓,那也就是了。可這結為同盟,就萬萬不行了。如今天子尚在,我等結為同盟,又置天子於何地?那不成了篡奪朝權的國賊董卓第二,又待何謂?」


        劉明的這一番話,說得前來會盟的各路諸侯,都是面有愧色。這些會盟來的諸侯,那一個不是另有私心的。在場的每一個人,除了劉明身為太尉,有出兵討伐和任命將軍的權利,其他的各路諸侯,那一個不是私自出兵。尤其是那袁紹,連他的那渤海太守的職位,還是董卓封的呢。如今讓劉明這麼一說,那更是名不正,言不順了。


        而這時,猛有一人言道:「太尉大人。您也言道:這各路英雄,前來共赴國難,共襄盛舉,乃是銘傳千古的美事。可見此事,立意不壞。可那國賊董卓兵多勢眾。如我等不能抱成一團,結為一體,難免被那國賊董卓,各個擊破。雖說我等都是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可有道是: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我等要是不結為同盟,統一調動,各自為政的話,那與一盤散沙何異?故此,這結為同盟,也是我等在這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時,不得以而為之的無奈之舉。」


        劉明聽的一愣,這是誰呀?這關節,竟然還能說得這麼的有條理。劉明用目一看,當時就嚇了一大跳。原來此人非是別人,正是那劉備劉玄德。這要是別人,劉明絕對不會被嚇倒的,可這劉備乃是劉明早就認定應該被摔死了的人。可如今這劉備卻活生生的站到了劉明的眼前。這不就成了大白天的鬧鬼了嗎?那劉明如何能不嚇一跳。


        卻說這劉備也真是一個小強命,從那麼高的山崖上摔下來,那馬都摔死了,可這劉備愣是掉到溪水裡,嘛事沒有。而且這劉備掉到溪水之中後,還得到了世外的高人於吉的救助。這劉備醒過來之後,知道遇上了高人,把於吉一通的猛誇,愣把那於吉給白唬暈了。而且那於吉聽說劉備乃是漢室宗親的身份,更是想通過劉備把自己的教派發揚光大。於是這兩人一唱一和的,結為了知己。劉備在於吉的幫助下,收了原為太平道將領,後來佔山為王的劉闢為家臣之後,那於吉就去南方傳道,同時為劉備揚名,而劉備就先暫時帶著劉辟,投到了北海太守孔融的門下,暫且安身。而這次北海太守孔融前來會盟,就把劉備也帶了。剛才劉明一番話落地,劉備覺得這是自己在天下人面前顯露一下的時刻,就立馬替袁紹作了一番的狡辯。


        還別說,劉備這麼的一替袁紹解圍,那袁紹還真是特感激劉備,覺得劉備這人不錯,省得自己在天下群雄面前丟臉了。

        而陪伴在劉明身邊的郭嘉,也清醒過來了。郭嘉這個恨呀。這劉備怎麼就沒死呢?不過,郭嘉恨歸恨,此時還是立即反言道:「這不是我們幽州因貪污事發,棄官而逃的劉備嗎?怎麼又跑到這裡大放厥言來了?須知我幽州的律法森嚴,今日你既現身,恐難逃一刀之苦?」


        那劉備也不愧是臉皮奇厚無比,要是一般的人被郭嘉這麼一說,難免有幾分羞臊,可這劉備卻是一臉的正氣說道:「太尉大人,你我同為漢室宗親,備招奸人陷害,太尉大人不思為備清查此事,一盡同宗之宜,卻妄加治罪。是何道理?太尉大人如此的行事不明,實在令備寒心。備雖不才,可也知道要惜身,留得這條性命,還備之清白,省得玷污祖先的英明。也好為朝廷出力辦事。這又哪談得上是棄官而逃呢?」


        劉備這一番話,惱了劉明身邊的三將軍張飛。張飛大喝一聲喊道:「兀那賊子。休要囉嗦。吃俺老張一矛。」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2:29
第一百三十七回 激戰


        劉明一聽三弟張飛的怒喊,連忙止住張飛道:「三弟休的魯莽。」劉明心想:這要是三弟把劉備就這麼的殺了,那天下不明真相的豪傑,還不以為自己是在殺人滅口,以後誰還敢跟隨自己。


        那三將軍張飛聽到大哥劉明的喝阻,悶哼了一聲,不再說話。

        這劉明看到張飛不再衝動之後,才又對劉備說道:「豎子妄稱漢室宗親,某實以為恥也。某幽州之法度,嚴明清正,天下皆知。我幽州之百姓,安居樂業,民間富饒,有目共睹。汝犯罪與否,世間自有公論。汝身為魚陽相,魚陽百姓,無不對汝唾罵。這又豈是奸人陷害得了的。」隨後,劉明又對各路諸侯說道:「今某幽州故吏,魚陽相劉備,犯罪潛逃,諸君不可包庇。速交某處法辦。」


        劉明這一番話,說得那是理直氣壯。說的那各路諸侯全都無話可說。這劉備到底是有罪,沒罪。當然不能以現在這幾句話,就下論斷的。可是非黑白總有說法的地方,那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劉明既然這麼說了,那各路的諸侯也難免認為劉備可能有些斂財的行為。否則的話,誰會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他的麻煩。不過,那聯盟盟主袁紹卻認為現在這劉備是自己這一邊的,這要是把劉備交了出去了,豈不落了自己的面子。而且聽劉明所說,那劉備的罪名,不過就是一些斂財的小罪,這天下群雄,又有誰沒斂過財的呢?當下,袁紹替劉備出頭道:「太尉大人此言差矣。不說那劉備是否有過斂財的行為,就說那劉備身為漢室宗親,即使有此劣性,以我朝法度,也是可以減免的。如今這劉備既已在太尉大人那裡,辭官不做,這與丟官罷職的處罰又有何異?太尉大人又何必深究呢?」


        而曹操這時也怕兩方面說僵了,連忙打圓場道:「太尉大人,今日我等齊聚一堂,乃是共討國賊董卓。為了大義,太尉大人不如盡棄前嫌如何?也是賣我等一個臉面。」


        劉明本來聽到袁紹的說辭,還惦著爭一下上風,可曹操的一番話,卻提醒了劉明。自己是幹嘛來的?還不就是為在天下英雄面前,一展雄風。如何可以為了一個小小的劉備,而壞了天下英雄對自己的印象。當下,劉明也就順著曹操的給的台階,放過了劉備。


        而就在劉明和曹操以及袁紹等人會面的時候,那京師洛陽的董卓那裡,也同樣發生了一起搶兵奪權的陰謀。

        那呂布自打歸順了董卓,受到了董卓的重用,而呂布為了取信於董卓,又忍辱負重,拜了那董卓為義父,並藉著給董卓重新訓練出一支精銳部隊的名義。開始了對董卓部隊軍權的滲透。而呂布這一舉動,就引發了原本董卓西涼兵馬的統軍大將華雄的不滿。


        不過這華雄雖然不滿於呂布的奪權,可畢竟還是忠義之輩,在不知這呂布包藏禍心的情況下,也沒敢給董卓添什麼亂子。可這一回,在那李儒接得天下群雄,共討董卓的緊急文書,前來稟報董卓的時候。華雄卻想好好的表現一番,以引起主公董卓的重用。


        而正當華雄要搶先討戰出征的時候,那溫侯呂布卻先一步的挺身而出說道:「父親勿慮。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孩兒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

        董卓一聽大喜,一掃剛才的驚慌失色,興奮得說道:「吾有奉先,高枕無憂矣!」

        華雄一看又被呂布搶了先機,不等董卓把話說完,就從呂布背後站起,高聲喊道:「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董卓一看是華雄出面,心中也是十分的歡喜,畢竟華雄是自己原本的底班,老人。也惦著讓華雄為自己原先的西涼兵馬爭口氣。當下董卓加封華雄為驍騎校尉。撥馬步軍五萬,同李肅、胡軫、趙岑星夜趕赴汜水關迎敵。


        這華雄本來還以為溫侯呂布會接著跟自己爭奪出征的機會呢。沒想的竟輕易的讓自己領兵出征了。華雄暗自僥倖:看來是老天幫自己,給自己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可華雄不知道的是,就在出兵之前,那中郎將李肅,偷偷的被呂布叫走了。那呂布秘密的吩咐了李肅,要想法把華雄害了,把兵權奪過來。

        這華雄興致昂昂的領兵來到汜水關,剛到了汜水關,就碰上了濟北相鮑信之弟鮑忠,率三千的步兵在關下叫戰,這華雄趁著興頭,只領了五百的西涼鐵騎,就殺出了汜水關外。這華雄一邊向外衝,一邊還大聲地喊道:「那個狗賊膽大,竟敢來此叫囂。快快出來受死。」


        這華雄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長得十分兇惡。那鮑忠一見之下,心膽俱裂,領著自己的部隊就惦著逃跑。可這步兵多會兒能跑過騎兵的。很快的被華雄追趕上來,華雄到的近前,一刀就把鮑忠斬於馬下。而這鮑忠帶來的那些士兵,將校,也全都被華雄的兵馬俘虜了。


        可這華雄回到關內,不僅沒受到表揚,反而卻招到了李肅的責罰。這華雄雖然是此次統軍的大將,可一來李肅身為中郎將,這李肅的官職要大於華雄的騎曉校尉。二來,這李肅身為此次兵馬的督軍,有監管主帥的權利。故此,這李肅以華雄不明敵情,貿然出兵,置汜水關安危於不顧為名。責打了華雄二十軍棍。隨後又把此次的戰報勝果,以及華雄的過失,報與了董卓。那董卓看到了大勝,也高興得顧不上追究華雄的罪名了,對李肅、華雄等人大加封賞。連那華雄也被升為了都督。


        可就在華雄被打不久,那長沙太守孫堅卻率領著自己的屬下家臣,四位大將,前來叩關叫陣。

        這長沙太守孫堅手下的四員大將可不得了。這第一個,乃是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謀,使一條鐵脊蛇矛;這第二個,姓黃,名蓋,字公覆,零陵人也,使鐵鞭;第三個,姓韓,名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也,使一口大刀;第四個,姓祖,名茂,字大榮,吳郡富春人也,使雙刀。這四個人都是從嘉平元年就開始跟隨孫堅的大將。


        而這孫堅在如今能夠率軍前來討伐董卓,那也是十分的不易。當初,在那熹平元年之時,會稽有一個稱了好幾年越王的許氏家族,而這個許氏家族有一個叫許昌的,繼任了新的『家督』之後,那許昌不滿足越王的稱號,改稱陽明皇帝,並且在老巢句章(就是現在的余姚)起兵,反守為攻,居然也有了不小的聲勢,叛軍有了上萬人。而當時身為鄰郡司馬(其實就是郡尉)的孫堅看到機會來了,招募了千把人的吳郡『精勇』,在程普、黃蓋、韓當、祖茂的輔佐下,和揚州的官軍、會稽的官軍一起投入了平亂之戰。不多久,許昌的造反就被鎮壓了。可那會稽許氏家族本是屬於會稽的土豪。而在這東漢末年,朝廷和地方土豪為了爭奪廉價勞動力,矛盾非常之大,這許氏家族的造反就是其極端的表現之一。而孫堅率領的吳郡『精勇』在參加這場戰爭的同時,也對於會稽郡的其他地方土豪也有了嚴重的衝擊(比如,當地最有勢力的周家,其代表人物為周昕、周禺、周昂三兄弟)。說實在的,那孫堅的吳郡『精勇』從中央政府的角度來說來說,自然是忠君愛國之輩,可對於會稽人而言,其實就是侵略軍!而那孫堅本人,也是好色殘暴,粗魯無謀,他連同為吳郡望族的美女吳氏,都敢搶來作為正妻。要知道這吳郡的吳家乃是吳郡的土豪,而孫堅由於垂涎吳氏的美色,連『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原則也拋棄了。結果,吳郡貴族吳家由於害怕孫堅的『輕絞』(當時的輕絞之徒即意現今的搶劫犯)還是把美女吳氏嫁給了孫堅。當然,這吳氏後來是因禍得福了。可既然對於同郡豪族,這孫堅都不會手軟,何況對於鄰郡的豪族,更何況這些鄰郡的豪族還有造反的嫌疑,而自己卻是堂堂朝廷的平亂官員。而孫堅本人都如此,他手下的那些吳郡『精勇』又能好到那去。故此,孫堅的這些吳郡『精勇』在會稽除了平亂,也做了很多諸如燒殺搶掠、姦淫婦女的勾當,而孫堅在會稽的惡行,直接導致了會稽土豪對於孫氏家族的強烈不滿,這種不滿情緒一直持續到東吳的滅亡。可表現在當前的,就是那得勝而回的孫堅雖然受到了揚州刺史臧旻的表彰,可是卻並沒有陞官,而且還被調出了吳郡,甚至調出了揚州(其實,這個很容易解釋,當時,會稽土豪代表周氏三兄弟是屬於官家的——當然,其勢力遠沒有之後那麼大,否則孫堅應該就消失在三國誌上了——在他們的授意下,孫堅被遠調是很正常的了)。而孫堅被調出揚州後,最早擔任的是徐州廣陵郡鹽瀆縣縣丞(相當於常務副縣長——說起鹽瀆,就是現在的江蘇鹽城)幾年後,又被調到下邳國擔任盱眙丞,最後,又被調為下邳丞,直到黃巾起義,才被身為會稽上虞人的朱俊征為佐軍司馬參戰。而到了長沙區星造反,孫堅才被任命為長沙太守。

        本來這孫堅在任命長沙太守之後,應該是一帆風順了,可孫堅的火爆脾氣,又導致孫堅在此次討伐董卓之前,就已經先殺了荊州刺史王叡。那荊州刺史王叡本是豪門望族出身,而孫堅不過是出身貧寒,又素有『輕絞』之名。這荊州刺史王叡如何能夠看得起那孫堅,而那孫堅也對荊州刺史王叡,早有不滿。於是在荊州軍準備北上討伐國賊董卓之時,又在那荊州刺史王叡揚言要殺武陵太守曹寅之時,而那武陵曹寅在害怕之餘,當即先發制人,又求救於正在北上的、同樣和荊州刺史王叡有怨的長沙太守孫堅的時候,這孫堅立馬就答應了。於是,在客軍孫堅和地頭蛇曹寅的夾攻下,那荊州刺史王叡兵敗而亡。而孫堅則繼續按原計劃北上,而孫堅在到達了荊州最北面的一個郡——南陽郡的時候,這孫堅又因沒有受到當地太守張咨的任何資助與歡迎的舉動。為了搶奪物資,把那南陽太守張咨殺了。要說起來,那南陽太守張咨本是豫州人氏,和那荊州刺史王叡一樣,同屬於外鄉貴族,這倆人之間的關係素來不錯。這孫堅殺了王叡,那張咨當然心裡不太樂意,所以對孫堅也就愛理不理的。另外,張咨也有這個資本。在東漢,南陽不但是帝鄉,還是著名的繁華地區,南陽太守在當時幾乎和刺史、州牧的地位相當,他當然有理由小看孫堅了——雖然後者在荊南有著不一般的根基!可這南陽太守張咨,就低估了孫堅的火爆脾氣,這孫堅既然已經殺了刺史,那索性再殺個太守。這又有什麼大不了的。而張咨不過是一介文士,當然要慘死於孫堅手下。可這孫堅既然殺了這麼多的高官,那自然也和此次討伐董卓來的天下群雄,結下了私怨。而那袁術更藉機做了南陽太守。不過,袁術這個南陽太守卻是因孫堅而得,故此袁術這個南陽太守坐著也總不太踏實。


        這不,此次攻打汜水關的時候,就先派孫堅來打頭陣來了。

        此時,這孫堅身披爛銀鎧,頭裹赤幘,橫握古錠刀,騎花鬃馬,指著關上破口大罵道:「助惡匹夫,何不早降!」

        而這時的華雄,卻因為受到刑傷,還沒痊癒,只得派副將胡軫引兵五千出關迎戰。

        而這胡軫領兵一出來,那孫堅手下的程普一看有人出來了,求戰心切,也不搭言,飛馬挺矛,直取胡軫。斗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的咽喉,把胡軫刺死於馬下。

        而這孫堅也是戰鬥經驗,豐富無比,立馬抓住機會,揮軍直殺至關前,可畢竟華雄這回是帶著五萬的兵馬來的。那守關的兵丁把關上的矢石,如雨般的打了下來。孫堅一看士兵損耗太大,也就暫時的休兵,屯兵於梁東,同時向袁紹報捷,以及向袁術催糧。


        而此時李肅則又責罵華雄,用人不當,折了大軍的銳氣,準備要重重的處罰華雄。那華雄連忙求情道:「督軍大人明鑒,末將用人不明,本該治罪。奈何此時,正是兩軍交鋒之際,末將如再受罰,恐再不能為相國盡力,也使督軍大人在相國面前受到怪罪。末將不才,願意帶兵出討那些叛賊,戴罪立功,以贖今日之過。還請督軍大人成全。」華雄到現在也明白了,這李肅就是呂布派來整死自己的人,自己要想逃過這一劫,只能是玩命立功,讓他們抓不到自己的馬腳了。


        這李肅聽到華雄如此一說,眼珠一轉,想到了一個主意說道:「今夜我引一軍從小路下關,襲孫堅寨後,將軍擊其前寨,堅可擒矣。如此,將軍也可戴罪立功。可如果將軍在反差錯,卻要曉得軍中刑法如山。」


        華雄一聽之下,覺得這也是個不錯的辦法,立馬就同意了。

        可在出征之後,那李肅卻在半路之上,偷偷的按兵不動,準備讓華雄吃孫堅一個大虧。最好能讓那孫堅在一戰之下,就把華雄幹掉。自己也好完成呂布的交代。

        不成想,那孫堅此時卻也因為南陽太守袁術的忌諱,密不發糧,而導致軍中缺糧,士兵士氣渙散。這華雄突如其來的夜襲,一下就把孫堅軍給擊潰了,這李肅得這個戰報,恐華雄獨立大功,也慌忙的命令士卒在孫堅的後營放起火來。這一下,孫堅的部隊,就敗退的更快了。


        而華雄為了不被李肅在事後找到借口,怪罪自己,那是玩了命的追趕孫堅,誓取孫堅的首級。

        在這暗夜之中,孫堅懼於華雄的武勇,接連兩箭射向華雄,以孫堅的弓術,平時那可是百發百中。可今天,孫堅卻不幸遇上了華雄,這華雄的武藝高超,這兩箭全被華雄躲開了。


        而一直保護在孫堅旁邊的祖茂一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狠下一條心來說道:「主公您頭上的赤幘射目,容易為賊人所識認。可脫幘與某戴之。」

        這孫堅在危難之際,也顧不上和祖茂客氣,立馬就脫幘給祖茂,而自己則換上祖茂的頭盔,分兩路逃走。

        那華雄一時分辨不明,只望赤幘者追趕,這孫堅得以從小路逃脫。

        可那祖茂卻被華雄追了一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最後,祖茂靈機一動,將赤幘掛於人家燒不盡的庭柱之上,自己卻潛入樹林之中躲藏起來。

        這華雄於月光之下,遙見赤幘,命令手下軍士將四面包圍好,也不近前。只用弓箭射之。可這一射之下,方知是中了別人的計策,這華雄怕空手回去,受到李肅得責怪,遂向前取那赤幘。


        而這時,那祖茂卻看到機會,也不顧身形暴露的危險,立馬從樹林之後殺出,揮雙刀劈向華雄;準備把華雄一舉暗殺了,替主公除了一個心腹之患。

        可那華雄也真不簡單,聽到身後有動靜,大喝一聲,反身一刀,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可連祖茂一代大將,竟成全了華雄的威名。

        一夜混戰之後,華雄回到汜水關,又招到李肅的怪罪,那李肅責怪華雄,如此一個殲滅孫堅的大好機會,竟被華雄放跑了。不過,華雄好歹也殺了孫堅的大將祖茂,又搶奪了孫堅的赤幘,同時更把孫堅大軍打的打敗。這李肅也不好過於責備華雄,只是讓華雄明日繼續討敵叫陣。如若不能立功,再對華雄加以責罰。


        次日,華雄命小校挑了孫堅的赤幘,討敵罵陣。

        而此時,袁紹帳中,有士卒前來稟報道:「報!那華雄引鐵騎五千,衝出汜水關來,用長竿挑著孫太守的赤幘,來到咱們寨前大罵搦戰。請將軍定奪。」

        那袁紹心懷畏懼的說道:「前日那鮑將軍之弟不遵調遣,擅自進兵,殺身喪命,折了許多軍士;如今這孫文台又敗於華雄,挫動了咱們的銳氣。現今這華雄又來討戰,咱們為之奈何?」


        而袁紹的話音剛落,那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說道:「小將願往。斬那華雄的首級,獻於將軍。為將軍排憂解難。」

        袁紹一看是俞涉,也是心中大喜。袁紹知道這俞涉乃是自己弟弟袁術手下的大將,本領高超。此次敢站出來討令,那應該是非常得有根了。

        當下袁紹久命令俞涉出馬應戰。

        可不多時,即有士卒報來:「俞涉將軍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

        各路諸侯一聽之下,大驚失色。這華雄竟然這麼厲害。

        這時魏郡太守韓馥不知好歹,自覺自己手下的將領厲害,向袁紹說道:「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袁紹一看是素來和自己親近的韓馥,這回又來替自己踢腳了,急忙命令那潘風出戰。

        那潘鳳手提大斧,騎上駿馬,前去迎戰華雄,可也是去不多時,就又有飛馬來報:「潘鳳將軍又被華雄斬了。」

        這回各路諸侯是徹底的嚇壞了。就連那曹操手下這時已經有了夏侯敦、夏侯淵、樂進、曹洪等數員猛將,卻為了保存實力,怕自己的手下將領受到損傷,也不敢向袁紹請命出戰。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2:30
第一百三十八回 破關


        袁紹看到滿營的眾將之中,再無一人敢於請戰,不由得心酸的說道:「可惜吾的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那華雄如此!」其實這袁紹也不知道那顏良、文丑能不能打的過華雄,故此不敢說顏良、文丑一定能斬華雄於馬下,只是覺得顏良、文醜的功夫應該和華雄差不多。


        而這時,劉備突然獻計說道:「盟主,咱們在與那華雄浴血奮戰,可那太尉劉大人,現在卻在一旁觀看,坐享其成。實為可恨。如今,咱們不如讓這太尉劉大人,也為這討伐國賊董卓的盛舉進些心力。」


        劉備的這些話,算是說到這些在座的各位諸侯的心眼裡去了。這些諸侯誰不想著讓他人多出些力,而自己能多撈些好處的。當劉備的話音剛落,在場的各路諸侯,紛紛的贊成說道:「盟主,玄德說得不錯。那劉太尉大人的武勇,天下馳名。他的幽州兵馬,又號稱『天下第一軍』,如今這國賊董卓的氣焰囂張,正應是太尉大人一顯身手的時候。」


        袁紹聞言,暗自盤算:我等在這裡,損兵折將,憑什麼讓他坐享其成。也應消耗一下那劉明的實力。

        當即,袁紹帶著曹操急沖沖地來到劉明的營帳,向劉明備說前言,大大的訴了一番的苦。然後請求劉明出兵擺平那華雄。

        劉明聽到袁紹他們不敵華雄,心中暗想:果然如此。當初我在現代的那會兒,就聽說過有『關公溫酒斬華雄』這麼一段。如今這二弟關羽在我這裡,你們能拿什麼去斬得了華雄。


        劉明清楚地記得華雄不是關羽的對手,因此也就對此毫不在意的說道:「既然爾等不敵這華雄,我軍前來共同討伐那國賊董卓,自然也要盡一份心力。這汜水關,就由我幽州軍馬包打下來了。爾等儘管在一旁站腳助威就是。」


        隨後,劉明傳令,盡起馬步三軍,迎戰華雄,今天要一舉奪下汜水關,在關內安營休息。

        袁紹、曹操聽得劉明的命令,就是一咧嘴,袁紹心想:今天我算是知道什麼叫英雄好漢了。敢情這好漢都是吹出來的。我們這麼些人都拿那華雄沒辦法。人家太尉劉明倒好,根本就沒拿華雄當回事,就跟小孩過家家是的,現在就準備著晚上到汜水關裡面休息去了。好!現在這個牛,你是吹出來了,一會兒我倒要看看你如何的收場。


        而曹操也覺得劉明有些自大了,但曹操又覺得劉明在和自己共同平滅黃巾之亂的時候,從來都是言出必中。心中又有幾分期待這劉明能創造什麼奇跡,讓自己長長經驗。


        於是,袁紹和曹操也不在這裡接著呆下去來。起身向劉明告辭,立馬回到自己的營盤。召集這各路的諸侯都前去觀看那劉明到底是怎麼樣得,來取這汜水雄關。

        而劉明則帶著自己的這些手下將領,率軍前往這兩軍陣前。

        此時的華雄,原本因為連斬數員大將,心中高興,仰天大笑。自覺得:就算是那李肅和呂布是如何的陷害自己,壓制自己,可自己有真才實學,本領高超,現在關外各路諸侯無人能是自己的對手,自己連斬數員大將,不費吹灰之力,現在大功在握,今後就是自己飛黃騰達的日子了。


        本來,此時如果那劉明讓關羽不動軍馬,快馬單騎而來,以那關羽的本領來偷襲華雄的話,這華雄應該還是難逃一刀斃命。可那劉明不知道這些呀。劉明自以為『關公溫酒斬華雄』,那二弟關羽要戰勝這華雄,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因此搞出了這麼大的動作。


        這華雄正在得意張揚的時候,忽見對面營盤,金鼓齊鳴,那軍隊呼呼的往外冒。而且這些新出來的軍隊,和剛才的那些軍隊士卒,大不相同,一個個都是盔甲整齊,精神百倍,那隊列往那一列,就透著千分的殺氣,萬分的威風。華雄久經軍旅,一看這些部隊,就知道這是一支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師,立馬就把自己的張揚收斂起來了幾分。打起了精神,注意看著對面新出來的這支部隊。


        而此時,劉明也囑咐關羽上前去把華雄戰敗,好攻取汜水關。

        其實,劉明原先對古代的這種討敵叫陣,兩個武將對挑,也是大不以為然的。可隨著劉明在古代待得久了。也逐漸的理解了這種兩員大將,在陣前單條,在這冷兵器時代,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之舉。這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一個是因為人口稀少,這兵丁基本上就是老百姓,這要是把兵全都殺光了,空取一塊地方,那也是沒有什麼實質上意義。就像那先秦的白起,在坑殺了趙國降卒四十萬之後,那趙國就一下再也緩不過來元氣來了一樣。而兩國交戰,取得就是人口,土地,資源。故此,這些士卒除了是不得已而殺之的情況下,一般都是寶貴的生產力。所以,如果能通過武將單條來解決,那是最好不過的了。而且,這武將單條,最主要的還是著冷兵器時代,講究的就是大集團的對戰,講究的就是誰的兵馬多。可這統帥的兵丁多了,一個是那將校的數量就跟不上了,根本就沒那麼多的尉官去統帥士卒,往往是叫一員大將統帥個幾千,上萬的軍隊。而另一個就是此時的人們意識中,還沒意識到把部隊建設紮在連隊上的重要性,往往認為『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故此,這打起仗來,只能是通過雙方武將的單條,用以來鼓舞士氣。就跟在現代的蠱惑片中,兩個黑幫開戰,先是兩個老大盤道,然後才是小弟對砍一樣,而且就連國外的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那也是要先有兩個騎士單條的一樣。


        劉明在這幾年之中,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也就不再排斥武將單條的這種在原來自己視為愚蠢的舉動了。而且每當有武將單條時,那還真給人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關羽受到大哥劉明的命令,縱馬來到兩軍陣前,單睜鳳目,對著華雄高傲的說道:「華雄上前受死!」

        這關羽本來就是一個自傲無比的人,除了少數的幾個人之外,他是誰都沒看在眼裡。雖然關羽這幾年跟著劉明,性格開朗了很多,偶爾也能開些玩笑了,可關羽骨子裡的那股傲勁,那是怎麼也改不過來的。如今這關羽在幽州,那是太尉劉明的二弟,除了劉明,就屬他的官大了,這關羽讀了張飛給的《春秋》後,更覺得這作人,得要先立品,以自己那麼大的威名,那麼高的身份,怎麼能先出手。


        華雄看到關羽如此的傲慢,先是大為惱火,可又看到這關羽不動如山的氣質,而且關羽的那一口大刀,又比自己的大刀,大上了一號不止。華雄倒吸了一口涼氣,能用怎麼大的大刀,這得多大的力氣,而且什麼樣的材料能鑄這麼大的大刀而不壞,這絕對得是一個寶傢伙。


        華雄謹慎的問道:「某正是華雄。來將通名報姓,爺爺刀下不死無名之鬼。」

        關羽傲然說道:「某乃幽州刺史,太尉劉大人帳下左軍將軍關羽關雲長是也。華雄,你到得陰間之後,可要記得某家的名號。」

        華雄聽到幽州的名號,就知道今天是不能善了了。打點了十二分的精神,催馬疾馳,背拖長刀,就向關羽跟前快速的靠近。這華雄到得關羽近前,側刀就向關羽砍來。華雄這一刀,人借馬速,那叫馬快刀急,只見刀光一閃,那刀就到了關羽的近前了。


        關羽有心試一下華雄的力氣,全無花招的硬接了華雄一刀。可這一下,關羽可吃了大虧了。本來這關羽的膂力應該能勝過華雄的,可華雄這一回是策馬輪刀,那刀上可帶著馬的加速度了,而且這一刀不是從上往下劈,而是橫著砍過來的,這要不是關羽有馬鐙借力。本身的騎術又高超的話,關羽這一回,非得讓華雄砍到馬下面去不可。


        不過,華雄砍了關羽這一刀,自己也是十分的不好受,這力量是相互的,這華雄又沒馬鐙借力,那身形在馬上晃了幾晃,也好玄沒從馬上掉下來。

        關羽對華雄這一刀,不由得叫了一聲:「好!」同時也激起了關羽武人的鬥志。

        此時,二馬交錯,關羽和華雄已經分開了。關羽圈回馬來,遙遙的對著華雄喊道:「這回你也吃某家一刀。」一邊喊著,關羽一邊就向華雄那裡飛馳。

        關羽得刀長,兩人剛一靠近的時候,關羽摟頭就給了華雄一刀,這華雄剛才也知道了關羽的力氣,不敢怠慢,雙手托刀,就擋開了關羽這一刀。

        這回也算是華雄機警,沒用刀桿硬接關羽的刀頭,而是用自己的刀桿架住了關羽大刀的刀桿,這要是華雄不知好歹的硬用刀桿接關羽大刀的刀頭的話,恐怕就只憑著關羽這口用劉明煉出來的好鋼鍛造的寶刀,再加上關羽的神力,就能把華雄連刀帶人,劈做兩半。


        可華雄雖然躲過了這一刀之危,可關羽卻藉著華雄舉刀一搪之力,扳刀頭,獻刀纂,噗的一下就捅過去了,華雄連忙側身讓開。可就在二馬交錯之時,關羽又反手輪刀,向華雄砍了過來。


        此時華雄在馬上已經是身形不穩,眼看這一刀,華雄就要無論如何也躲不過去了,可是這華雄也不愧是西涼的好漢,這一輩子就在馬背上滾過來的。只見華雄就著身形不穩的式子,單手抓鞍,就從馬上滾了下來,而到了地上之後,華雄用腳一點地面,抓著馬鞍的那隻手一使力,這人又跳回到了馬背之上,正好躲過了關羽這一刀。


        這兩邊觀陣的軍卒,都為關羽和華雄的高超武藝,喊成了一片。那助威的鼓聲,更是如爆豆般的響個不停。真是鼓聲震天。

        而關羽看到華雄能躲過自己的一馬三刀,也覺得華雄武藝了得,起了幾分惜才之意。

        可接下來,那關羽、華雄各出奇招,戰作了一團,旁邊功夫差一點的,那就只能是光看到兩團刀光,而根本看不出這關羽和華雄到底是如何動手的。

        五十個回合過去了,關羽和華雄還是難分勝負。這關羽不由得暗自著急:這可是自己在天下英豪面前的第一仗,以前自己殺的那些,不過是一些造反的無名之輩。如今自己殺這個華雄這麼長的時間,還沒有取勝,豈不是既辜負了大哥對自己的期望,又讓天下的群雄小瞧了自己。關羽心急之下,決定用自己的絕招『拖刀計』,背砍贏之。於是關於在這勝負不分,兩軍高聲喝采,鼓聲正急之時,找了一個機會,撥馬便走。


        那華雄此時也正殺的興起,見關羽撥馬走了,也不仔細思量,催馬就追。一邊追,一邊嘴裡還喊道:「關羽休走。吃某家一刀。」

        關羽的這匹寶馬良駒,那可是馬王。特通人性,被這關羽訓練得得心應手之極,這關羽要用『拖刀計』,這匹寶馬在關羽的操作下,那是光拋蹄,不動地方,別人聽著關羽的馬蹄聲挺急,可這馬實際上跑得並不快。要不,就如今關羽的這匹寶馬良駒,天底下能追上的,還真沒有幾個。而如果真要是這樣的話,那關羽的『拖刀計』也不用使了。誰都追不上,這關羽還砍誰去?


        如今,這關羽卻一邊催馬跑著,一邊聽著身後的動靜。感覺身後華雄的距離差不多了,關羽方欲用刀砍去,忽聽得腦後一聲響;關羽覺得這動靜不對,急忙回頭看來,卻見那華雄馬失前蹄,摔倒在地下。


        關羽心念之間急轉,暗思:這要是自己借這個機會,一刀把那華雄殺了,那這些天下的英雄,還不真的以為自己不是這個華雄的對手,卻趕寸了,讓自己揀了一個便宜,才能殺的了這個華雄。如此,自己豈不是被天下英豪取笑。當下,關羽急回馬,雙手舉刀猛喝道:「某家且饒你性命!快換馬來廝殺!」


        而這華雄久居西涼,熟識馬性,被這馬一摔,華雄當時也就明白了,自己這匹馬在自己和關羽交戰的時候,受不了自己二人的力氣,早就已經是馬力疲乏了,故此才會把自己摔下馬來。而就憑著自己這體力不支的馬,竟然還能追得上關羽,那分明是關羽詐敗,準備給自己來陰的。華雄把眼一閉,心說這回算是完了。等著被關羽殺吧。可緊接著,關羽竟然讓自己換馬再戰,華雄不由得為關羽的仁義感動。可華雄又一想:這關羽詐敗,自己都沒看出來。就算是自己再和關羽打下去,恐怕也難於取勝關羽。可自己要是戰勝不了關羽,這回去之後,那李肅決不能放過自己。自己回去之後也難逃一死。想到這裡,華雄不由得心灰意懶。覺得自己左右是沒有活路了,長歎一聲說道:「蒼天不公!可憐某華雄一身的武藝,卻難逃奸人的陷害。今雖得關公義釋。奈何活路全無。唯有一死,了此殘生。」說著,華雄就抽出寶劍,要抹脖子。


        可就在華雄抹脖子的時候,那關羽看得蹊蹺。一刀把華雄的寶劍磕飛問道:「華雄。你我勝負未分。你因何輕生?」

        這華雄本來就屈,被關羽這一問,不由自主地就把李肅如何的壓制自己的事情,全都說了出來。最後華雄還說到,只要是自己不能取勝,回去必難過李肅這一關。故此輕生。


        關羽聽完了是哈哈大笑說道:「華雄。你好糊塗呀。自古道:『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如今這國賊董卓,殘暴不仁,上欺天子,下壓群臣。弄得是天怒人怨。那自取滅亡之輩。你是英雄,早就應該棄那國賊董卓而去,如今你又受到奸人的陷害。何不棄國賊董卓而去,再投其他的英雄豪傑。」


        華雄想了一下,覺得關羽說的有理,可又有所顧忌的說道:「關將軍,您說的有理。某家倒是想棄暗投明,另尋明主。可奈何這天下的英雄,幾乎全都聚集在此。而某家又連傷了他們數員大將的性命,恐這些天下的英雄,容不得某家。還請關將軍為某家指條名路。」


        關羽高興的說道:「兩軍交鋒,各為其主。技不如人,這又怨得了何人?如若你惦著棄暗投明。那我家兄長,幽州刺史,當朝的太尉大人,心胸寬闊。仁義過人。天下誰不敬仰?而且某家也可為你代為引薦。」


        華雄一聽大喜,對關羽磕頭說道:「故所願,不敢請爾。今某華雄得關將軍義釋,又蒙關將軍指明活路,某家也不敢奢求在太尉大人的手下為官。只求在關將軍的手下聽用,足矣。」


        關羽是拈顏大笑,連聲說道:「好,好,好。你我以武結交,一見投緣,某家今天就收下了你了。今後你就是某家的左軍先鋒將。」

        華雄高興的說道:「將軍,末將願領兵攻破這汜水關,以作晉見之功。」

        關羽微笑說道:「不必了。你來看,這關頭的旗號,可還是那國賊董卓的旗號否?」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2:31
第一百三十九回 一唱一和


        華雄扭過頭來這麼一看,可不是嗎?現在這城頭之上,已經不再是原來董卓的旗號了。而變成了幽州兵馬劉明的旗號。華雄不禁納悶不已:怎麼就自己和關將軍打鬥得這麼一會兒的功夫,這汜水關就換了主人了。


        事後,華雄才知道,早在華雄攻打孫堅營盤的那天晚上,劉明得那支由大俠們組成的特工隊,就已經趁亂混入了汜水關中。而在關羽使用『拖刀計』引走華雄,吸引住了所有敵我雙方的注意力的時候,這支特工隊,就已經斬關落鎖,打開了城門,而劉明更是配合到位,以強騎兵和突騎兵快速衝擊,一舉就奪下了這汜水關。只是那時候華雄正在想著自己今後的出路,故此,才一點都沒有注意到。不過,可惜的是那李肅由於有趙岑的拚死斷後,僥倖脫逃了。


        可就算是這樣,這也太讓以袁紹為盟主的各路諸侯聯軍,大吃一驚了。這些諸侯誰也沒想到,這太尉劉明的二弟關羽不僅輕易的收服了那勇不可當的華雄,而且劉明本人也還能輕易的兌現了那一戰取下汜水關的豪言壯語。這太讓人難以想像了。本來這些諸侯只想看個樂,看看劉明是如何的損兵折將,消弱實力的。沒想到,到叫劉明佔盡了便宜,出盡了風頭。這些諸侯無不追悔莫及。唯有曹操暗自提高了對劉明得重視程度。


        劉明拿下了汜水關,獲得軍資,俘虜無數。不過,劉明也不等戰果清點完畢,就請那各路的諸侯前來進關商議下一步將如何的討伐那國賊董卓。

        這各路的諸侯,礙於情面,不得不去。可這些諸侯在劉明那裡剛剛坐定,那劉明就衝著各路諸侯一抱拳,客氣的說道:「諸公,今日劉某貪天之幸,幸不辱命。這個汜水關,劉某總算是拿下來了。也算是為討伐那國賊董卓進了一份心力。不知諸公在劉某奪下此關之後。又將作何打算?」


        還沒等那些各路諸侯發言,那一旁站立的郭嘉,就陰陽怪氣的說道:「主公,連這麼的一個,小小小地汜水關,這些諸侯都搞不定。他們還能有什麼打算?還不是得等著您擒下了那個國賊董卓之後,他們就各自的打道回府了,繼續的去當他們的太平官去。只是不知道那當今的天子,在知道了他們的這些人是如此得無能之後,還會不會繼續的讓他們治理那些地方?」

        「大膽!這裡乃是我等朝中重臣商討之地。哪裡容地你在此胡亂發言。還不給某家退下!」劉明把臉一沉,向郭嘉斥責道。

        隨後,劉明又滿臉歉意地對各路諸侯道歉道:「諸公恕罪。劉某的這個參贊,素來耿直慣了。不懂禮數。劉某平日裡見他還有幾分才智,也疏於管教。以至於他嬌慣成性,才有今日不當之舉。劉某御下不嚴。還請諸公見諒。」


        劉明和郭嘉這樣一唱一和的,那袁紹等的各路諸侯,可就吃不住味了。尤其那袁紹乃是四世三公出身,高幹子弟,平日裡心高氣傲慣了,哪受得了這個。而且,此次聯盟討伐董卓的大軍,袁紹又是盟主,故此,那袁紹更是受不了這個了。不過,這劉明身為太尉,又是安國公,不管是職位,還是爵位,全都壓了袁紹一頭,而且這劉明有是去的白臉,一個勁的給大伙道歉賠不是,弄得袁紹既跟劉明發不了火,也不敢跟劉明發火;更拉不下臉來,自降身份的和劉明帳下的一個小卒去計較。


        袁紹窩火之下,站起身來沖劉明說道:「劉太尉大人,您今日對那討伐國賊董卓所作的貢獻,以及您對朝廷所作的貢獻,我等都是有目共睹了。不過,這功勞也不能全叫您一個人立了。我等來此,也是為了討伐那國賊董卓出力來的。今後那些戰役,就不勞劉太尉大人費心了。就全由我等聯軍包了。現在末將就去調集軍馬,告辭了。」說完,袁紹氣哼哼的抖袍袖走人了。


        那些剩下的諸侯也全都坐不住了,一個個相續站起身來,告辭走人了。唯有曹操是最後一個告辭的。而且這曹操在臨告辭的時候,還非常懇切地對劉明說道:「今天下動亂,唯劉公可平此亂世。孟德願時常向劉公請益。還往劉公不要吝嗇的賜教。」


        劉明也非常誠懇地對曹操說道:「四海昇平,還需我等共同努力,又何分彼此?」

        在曹操也走了之後,郭嘉和劉明相視而笑。郭嘉笑著向劉明說道:「恭喜主公,如此,這些諸侯勢必會和那董卓拚死廝殺。而咱們又可從中獲利了。不過,那曹操到不愧是主公提名之人,果然是一個人傑。」


        劉明笑而不語。

        袁紹回到自己的中軍大帳,怒氣未消。聚集各路諸侯說道:「諸公。今日爾等也在劉太尉大人那裡聽到了。現在那劉太尉大人已經立下了首功。而我等多日的心血,徒勞無功不說,今日還落得個顏面無光。要知道我等不是來這裡圍獵,戲耍來的。如今後我等還不能立下寸功,那恐怕真地要向那劉太尉手下的那個狂言小兒所說得了,要真是那樣,我等還有何顏面再回去見我等的鄉親父老。」


        眾位諸侯也全都憤憤地稱是。唯有曹操一語不發。

        袁紹當即命令道:「今夜,各營好生休息。明日我等就動身趕往那京師洛陽。一舉擒下那國賊董卓,立下大功。」稍後,袁紹又傳令,急調顏良,文丑來此聽用。

        而那李肅在率著殘兵敗將,跑回到董卓那裡之後。大聲地哭訴華雄是如何的溝通敵將,倒反汜水關的。而自己又是如何的奮死拚殺,最終寡不敵眾,架不住那華雄和聯軍的內外夾攻,才把汜水關丟了的。


        當下董卓還寬慰了李肅一番,讓李肅下去休息。可畢竟這汜水關丟失,這董卓要是不著急,那才是瞎鬼呢?當下,董卓在李肅下去之後,連忙聚集李儒、呂布等人商議。


        由於劉明得軍隊一直跟在袁紹聯軍的後面,攻打汜水關之時,那也是快如閃電,一攻即破。故此,董卓、李儒等人,對劉明得軍隊還是不太瞭解。而董卓手下的那些探子,更把劉明得軍隊,也當作了袁紹聯軍的一員了。那些主要的情報都幾乎是針對聯軍袁紹的。而李儒也據此推測道:「如今那逆賊華雄叛變,令那賊勢更加的浩大。那袁紹身為聯軍盟主,而那袁紹的叔叔袁隗,現在卻在咱們京中身為太傅;倘若那袁隗和他的侄兒袁紹裡應外合起來,對咱們深為不便,咱們可先把袁隗殺了。如此,不僅可以防微杜漸,省得那袁隗和袁紹裡應外合,也還可令那袁紹痛失親人,在心情悲痛,失了分寸。給咱們可乘之機。請相國派出大軍,把那袁氏一門全部剿捕。」


        董卓覺得李儒說得有理,連忙叫李催、郭汜領兵五百,圍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盡皆誅絕,然後快馬將袁隗首級拿去虎牢關前號令。

        接著董卓又點兵四十萬,分為兩路而來: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二十萬,繞路前去汜水關,在聯軍動身前來洛陽的時候,重新奪回汜水關;而董卓自己也親率二十萬的大兵,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把守虎牢關。準備把袁紹的聯軍,困在兩關之間。一舉殲滅。


        這虎牢關離京師洛陽只有五十里的道路。那董卓的大軍很快就到了虎牢關。當下,董卓命令呂布領三萬大軍,去虎牢關前紮住大寨。而董卓自己在虎牢關裡屯住。

        有流星馬探聽得到消息,報入袁紹的大寨裡來。

        那袁紹聽聞叔叔袁隗滿門皆滅,悲痛不已,心神不定,可也知道事態緊急,連忙招聚眾將商議。

        倉促之間,各路諸侯皆無良策,那曹操只得站起身來說道:「董卓屯兵虎牢,截俺諸侯中路,又發兵繞路攻打汜水關,斷俺諸侯後路。今我等也可勒兵一半速破虎牢,再留守一支精兵,守護汜水關無失。」


        袁紹乃分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孫融、張楊、陶謙、張超八路諸侯,往虎牢關迎敵。命令曹操引軍往來救應。自己親率大軍隨後接應。而令袁術率兵十萬鎮守汜水關。


        那河間太守王匡、喬瑁等八路諸侯,各自引兵趕赴虎牢關。那河間太守王匡心急立功,最先引兵到了。可還沒等那河間太守王匡安營下寨。那屯兵虎牢關外的呂布,就帶著鐵騎三千,飛奔來迎。


        河間太守王匡連忙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於旗門之下,仔細觀看那呂布,一見之下,河間太守王匡,也不由得贊一下呂布英雄了得,只見那呂布出陣: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腰帶三尺龍泉劍,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王匡看罷多時,回頭問道:「誰敢出戰?」

        王匡身後躥一將,縱馬挺槍而出。王匡一看,乃河內名將方悅。王匡點了點頭,覺得有方悅在此,應該沒什麼大礙了。可還沒等王匡把頭點完。那呂布和方悅,兩馬相交,不到五合,方悅就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然後那呂布就催馬挺戟直衝過來。而呂布手下的『破陣營』鐵騎,也一併的衝殺了過來。


        那王匡措手不及,剛擺下的陣勢,立馬就被擊潰了,眾兵丁全都四散奔走。那呂布在王匡的軍隊之中,東西衝殺,如入無人之境。

        這時幸虧那喬瑁、袁遺兩支人馬也都趕來了,一陣廝殺,救下了王匡,那呂布方才退卻。而這三路諸侯,全都是損兵折將,後退了三十里,才敢安營下寨。

        不久之後,那剩餘的五路軍馬也都到了,眾人聚在一處商議,都覺得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可就在這幾路諸侯正在商量對策的時候,忽有小校報來:「呂布搦戰。」

        這八路諸侯,無奈之下,只得一起上馬出陣。到得營外,這八路諸侯,把大軍分為八隊,全都安置在高岡之上。

        這陣勢剛擺不久,就遙見呂布率一簇軍馬,繡旗招颭,前來衝陣。

        這後來的河內太守張楊,本來是并州刺史丁原的親信,當初丁原進京,留下張揚鎮守河內,召集人馬,不想這丁原竟被呂布殺了。此時張揚看到了呂布,那真是仇人相見,分外的眼紅。當時就派自己的部將穆順出戰。


        那穆順出馬挺槍迎戰,不成想竟然在呂布的手下連一個回合都沒走過,就被呂布手起一戟,刺於馬下。

        這一下,八路諸侯算是徹底知道那呂布到底有多厲害了。當下,北海太守孔融連忙派部將武安國前去阻擋呂布。

        這武安國善使一對大鐵錘,也是膂力過人,勇猛無比。當然了,這也得分跟誰比。這武安國接令之後,就飛馬而出。那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到十餘合,那呂布就一戟砍斷了武安國的手腕,武安國棄錘於地而走。


        這幾路諸侯,一看不是辦法,連忙命八路軍兵齊出,救下了武安國。

        這呂布覺得自己兵少,只得退回去了。

        眾諸侯回寨商議。而這時曹操也趕來了,聽聞此事說道:「這呂布英勇無敵,可等盟主帶其他各路諸侯來此,共議良策。若擒了呂布,董卓易誅耳。」

        正議間,那呂布又重新領著大兵前來搦戰。

        這幾路諸侯齊出。廣陵太守張超親自揮槊迎戰呂布。不料,廣陵太守張超的槊一碰呂布的畫戟,立馬就飛了。那廣陵太守張超連忙敗走。

        呂布縱赤兔馬就追。那赤兔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眼看趕上,布舉畫戟望廣陵太守張超後心便刺。就在這時,從一旁伸出一柄大刀,架住了呂布這一戟。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2:32
第一百四十回 顏面


        呂布其實早就看見有一員武將衝過來,惦著搶救那對面的廣陵太守張超,可呂布根本就沒把來的這員武將放在心上。呂布認為這個武將根本不可能擋住自己的一戟,更別說是從自己的手上就下那廣陵太守張超了。可剛才這員武將的大刀往呂布的方天畫戟一檔,呂布只覺得方天畫戟一震,自己刺出去的這一戟,竟然被這員武將真的給擋住了。呂布一驚之下,心中暗喜:哎呀。這個擋橫的武將,力氣不小呀。看來今天自己可以好好的過過癮了。當下呂布也不再去追趕那個廣陵太守張超了。緊緊的盯住了這個新來的武將喝道:「來將通名!」


        說實在的,也難怪呂布如此興奮。那呂布自打當初收服了張遼以來,還真就沒再和誰好好的動過手。每回那呂布出手,總是能輕易的取勝。弄的呂布怪沒脾氣的。今天呂布可算看見了一個還算是有點樣子的武將,當時呂布戰鬥的慾望,武人的熱血,立馬就壓倒了一切。


        而這擋住了呂布一戟的武將,此時也是震驚無比,心中盤算道:自己自出世以來,除了自己的那個兄弟,就再也沒碰到過敵手了。剛才自己救人心切,那一刀可是用上了十分的力氣。本來打算將那員敵將的兵器磕飛,沒想到,到最後只不過是剛剛的擋下那一戟而已。而且看對面那員敵將意思,可能還沒用上十分的力氣。就此時,又聽到呂布的喝問,當下這員武將也不禁豪氣頓生的喊道:「某乃渤海太守駕下左督尉,顏良是也。汝是何人?速來通名。」


        「溫侯呂布。」呂布說完,挺方天畫戟就取顏良。

        顏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和呂布戰到了一起。還別說,這顏良不愧是『河北四庭柱』之首。乃是河北首屈一指的大將,竟和這呂布斗了四五十回合,還是不相上下。


        不過,以顏良的本事,也就只能和呂布打到這個份上了。五十回合過後,這呂布總算是熱身完畢了。拿出了自己真正的本領。於是那方天畫戟的優勢,就全被呂布使出來了。本來這方天畫戟的戟頭過重,一般人根本就用不好。可如今在呂布的神力使用下,一會兒有如開山的巨斧,又劈又砸。一會兒有如靈動的長槍,又戳又捅,一會兒又用那叉開的戟翅兒,又撕又拽。


        可呂布這麼一加勁不要緊,這可把那顏良折騰壞了。呂布每硬砸一下,顏良就是全身一震,越到後來,越是難以抗拒。可即使是如此。那顏良也認為這呂布的硬砸,總好過呂布那猶如靈蛇出洞般的胡戳亂捅。令人防不勝防。可最讓顏良頭疼的,還是呂布那方天畫戟的鉤掛、鎖拿自己的兵器,自己又沒呂布的力氣大,只要自己的兵器被呂布鎖拿住了。那肯定是得歸人家了。這顏良打得是別提有多彆扭了。


        可這顏良如此吃力的和呂布交戰。那在後面給顏良觀戰的文丑,可就立馬吃不住勁了。

        這文丑和顏良一樣,也是那『河北四庭柱』之一。文丑與那顏良雖不是親生的兄弟,可那交情卻勝過了親兄弟。而且要是單從武藝上來講,這文丑還要比那顏良更是猛得幾分。只是那顏良除了武義高超之外,本身還有幾分韜略,故此排名在文丑之前,而文丑也因為排在自己前面的是大哥顏良,所以才從來沒計較過。此次,這顏良、文丑本來因為那袁紹初得渤海不久,在袁紹離開渤海郡之後,為袁紹鎮守渤海郡,以及供應袁紹的糧草,軍資。可沒想到在不久之前,那袁紹急匆匆的調自己兄弟二人來此,自己兄弟二人不敢耽擱,輕騎快馬的就跑來。可剛來到這,連主公袁紹都還沒見著呢?就看見董卓那邊的一員大將,在追殺另一個武將。大哥顏良當時就認為那董卓的武將要追殺的人,肯定是自己這一邊的。因此立馬就上去救了。惦著在見到主公袁紹之前,先立下一個功勞。可如今大哥顏良卻因路途勞頓,力氣跟不上人家了。被人家殺的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令文丑擔心不已。


        最後,這文丑實在是擔心顏良受傷,怒喊一聲:「兀那賊將,休傷某家兄長。爺爺文丑來也。」

        此時的呂布,那真是打得輕鬆得意。呂布聽到文醜的喝喊,偷眼看了一下:好傢伙,哪來的醜漢?只見那文丑身高九尺,面如獬豸,長得十分的滲人。不過,呂布看這文丑,膀大腰圓,孔武有力。應該是也有幾分的本領樣子。心中又有幾分期盼,覺得這回可以更過癮了。


        而這時,文丑上前一衝,那呂布的手底下也不是沒人。當時,張遼立馬斷喝一聲說道:「醜鬼休要張狂!讓某家來會會你。」

        呂布眉頭一皺,大聲喊道:「文遠休要上前。讓本溫侯今天好好的過過癮,會一會這些聯軍的大將。」

        張遼一聽就明白了,這是呂布的武癮又犯了。而且張遼也知道呂布的本領高超,就算是以一敵二,也不見得吃虧。再說了,主公呂布平時總是因為功夫太高,找不到施展的機會。今天也算是讓自己的主公呂布過把癮好了。只要自己盯緊點,應該就沒有什麼大礙了。故此,張遼退回了本陣,給呂布觀敵瞭陣起來。同時也惦著再學學主公呂布的高招。


        這回,呂布以一敵二,大戰顏良、文丑,那更是痛快了。可兩邊觀戰軍兵的心態就完全不一樣了。呂布這邊是因為有呂布這樣的一個無敵的戰神,而心神鼓舞,熱血沸騰。而聯軍方面則是看到不僅自己原先的那些趾高氣揚的將領打不過那呂布,就是連新來的這兩個那麼厲害的人物,雙戰呂布都難以取勝,因而士氣低落,心無鬥志。


        而這時,又是五十多個回合過去了,那呂布是越戰越勇,而這顏良、文丑也有可能是一路奔波累得,也有可能是真的打不過呂布,反正,不管是怎麼說。現在這顏良、文丑即使是雙戰呂布,也都吃不住勁了。


        就在這所有觀戰的人等,全都知道那溫候呂布肯定能贏顏良、文醜的時候,那高順看準了聯軍的士氣已經低到了最低點,而自己軍隊的士氣又已經漲到了最高點。立馬就果斷的下令出擊。


        這高順在呂布軍中的地位,非比旁人。只要是呂布不在的時候,那就是全由高順做主的。高順的命令既然下了,那些憋了多時的呂布『破陣營』的鐵騎,以及董卓交給呂布帶領的那些西涼鐵騎,就全都衝了出去。


        這些鐵騎,在高順和張遼的帶領下,化作兩柄尖刀,就向聯軍衝了過去。那顏良、文丑一看這架勢,更是無心戀戰了,分別虛晃一招,掉頭就跑,而此時的呂布,那真打得是心神具暢,舒坦不已。看到顏良、文丑跑了,也不追趕,而是仰天長笑。得意非凡,大有一股天下無敵的氣勢。


        高順、張遼的這一頓衝殺,又把聯軍殺退三十里。繳獲糧草物資無數。這才在呂布的帶領下,齊唱凱歌而回。

        呂布回到營盤,把自己的功績報與董卓。那董卓一聽呂布只憑著三萬的鐵騎,就把二十來萬的聯軍先頭部隊,殺的大敗。當時就對呂布大加封賞。賞賜呂布金銀財寶無數。就連呂布所率領的那些部隊,那也是罈酒方肉的犒賞三軍。


        呂布當時就感慨的想到:這果然是烽煙一起,財寶無數。這要是自己多打幾回仗,那自己當初的宏願,不就能早早的實現了嗎?

        而董卓在賞賜完呂布之後,也認為有呂布在此,自己完全可以高枕無憂了。又開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

        可此時袁紹的聯軍大營之中,卻是一片的氣氛沉悶。曹操及這幾路的諸侯,再聚斂了殘兵敗將之後,清點之下,發現竟損失了不下五萬的兵丁。那還能不愁雲密佈,士氣低下嘛。


        而袁紹在此時也趕來了。袁紹在知道了連自己緊急調來的顏良、文丑,在雙戰呂布的情況下,也不是呂布的敵手的時候。袁紹都有點歇斯底里了。袁紹怒聲的喝罵道:「廢物!廢物!全都是廢物!咱們這麼多的兵馬。這麼多的諸侯。這麼多的大將,就都打不過一個呂布?爾等一個不行,不會上倆,上仨嗎?莫非諸公都藏有私心乎?」


        這滿營的眾將,全都被袁紹罵的張不開口。陰沉著一張臉,一語不發。不過那各路的諸侯,全都是一幅怒氣衝天的樣子,這可是誰都能看得出來的。

        曹操聽到袁紹如此說,皺了皺眉頭,心說:這本初怎麼能這樣說呢?這不是讓各路諸侯的心氣都散了嗎?曹操急忙打圓場說道:「本初家人新喪,又憂慮國賊董卓的勢大。言語可能急躁了些。不過本初所言,也未必不是一個辦法。只要我等齊心合力,全都派出我等手下的精銳將領,也未必不是那呂布的敵手。光以本出手下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就能力敵那呂布百餘合嗎?」


        曹操此時憂國憂民,說的全是實情。這要是真的如曹操所說,以袁紹手下的顏良、文丑等人,袁術手下的紀靈等人,馬騰手下的龐德等人,以及曹操手下的夏侯敦,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等人,再加上其他諸侯的一眾將領,對抗呂布還真不是什麼難事。畢竟『雙拳難抵四手,餓虎架不住群狼』。這群歐,打呂布,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可這曹操的話音剛落,那兗州刺史劉岱就說道:「那呂布有鬼神之勇,世間無敵。本初的大將顏良,文丑,不過是那呂布的百合之敵,而我等的那些將領,更無一人是其一合之敵了。再多的大將,也不過是平添那呂布的武勇罷了。而且,我等的屬地,也還需要得力的將領鎮守,也是輕易損傷不得。再說回來,即使是我等全都讓所有的大將一齊上陣,難道那呂布的手下,就再沒有其他的將領了嗎?未必如此吧。但只看今日呂布手下的那率兵衝殺的兩員大將,就也是驍勇無比。這二將在我等的軍中,往來衝殺,無人能敵。我等就算是所有的大將齊上,也未必的有效。何況,就算是所有的大將齊上有效,可那呂布一人戰我等不過,難道那呂布就不會率大軍和我等廝殺嗎?以我等軍中如今這樣的士氣,又如何能敵的過那呂布的虎狼之騎?」


        這兗州刺史劉岱的一席話,說的所有的諸侯都是紛紛得點頭。覺得兗州刺史劉岱說得太有道理了。

        袁紹本來聽完曹操所說,就已經意識到自己有些失分寸了。此時又聽到兗州刺史劉岱所言,連忙客氣的問道:「以公之意見,若何?」

        那兗州刺史劉岱不慌不忙地說道:「那呂布所率之軍,全是騎兵,千里馳騁,快捷無比,勇猛無比。我等軍隊缺少馬軍,實難抗衡。不過那太尉劉明大人的部下,卻是馬軍甚多。足可以對抗呂布的馬軍。而且太尉劉大人手下的能人異士甚多,背不住就有可以對敵那呂布的高手大將存在。我等何不厚顏卑詞的請太尉劉大人來此,解此危難。」


        兗州刺史劉岱的話音剛落,那袁紹就怒聲喊道:「不行!不行!堅決不行!我等在來時,就已經在那太尉劉大人的面前,誇下了海口。說了,這今後的戰役就由我等包了。可如今我等稍遇挫折,就要去請那太尉劉大人來此解決。如此豈不是令那太尉劉大人恥笑我等。我等的顏面又將何在?」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7

LV:8 領主

追蹤
  • 450

    主題

  • 19387

    回文

  • 4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