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作者:老酒裡的熊 (已完結)

 關閉
kevin1217 2011-10-2 09:34:0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84 269378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43
第一百五十章 - 姜氏內政
   

        在洪水退去之前,姜由在姜氏各族間還是比較有威信的,姜氏的#姓部族也對姜由的領導心服口服,畢竟能將姜氏宗族大部從公孫氏戰場帶回神山,對姜氏可說立下大功。加上一路回遷時,姜由對炎族人照顧得無微不至,硬是把一個「外來族長」當得巴巴適適,讓炎族人從開始的恐懼到最後的感激,對姜由的族長地位終於認可。
        回到神山之後,炎族長老們踐行諾言,在長老大會上強推黎族為宗族——說實在的,炎族的實力也的確有些勉強,從武力上的確沒有擔當宗族的力量。
        但當年炎族的一支竟留在神山下,奉祀了神山百年,卻一直以「弱勢宗族」自處於姜氏的各強族間,現在好不容易見到宗族大部返回,正要揚眉吐氣,哪裡肯將宗族地位拱手讓人,會議上,留守的炎族長老一哭二鬧三上吊,決不肯讓當年的死敵當姜氏的宗族,不然就帶留守的炎族人投姜水!
        帶炎族大部返回的大長老恙怒至極,只能在心中大罵:「這小子不識時務——炎族要是有當年的一半強大,我還會讓出宗族之位嗎?」
        姜由礙於初返神山,會見諸多姜氏強族,深感姜氏各部族的強大,若非公推,也不敢輕易就任宗族族長之位,更無法在沒有取得各部族支持之下,為黎族強索宗族地位。一旦談崩了,就算他率的這三千多黎族戰士能過半順利逃出大山,卻將永遠失去讓黎族返回神山的機會。更談不上帶領姜氏各部族分割農業與畜牧用地,實現農、牧並存,互不相侵的局面。
        在牛神山下種粟是姜由一路而來的夢想。
        誰知道姜氏各部族,包括異姓部族的長老,一來懾於姜由所帶來的武力的強大,不願與這個新任地「炎族、黎族」兼職族長為敵;二來對炎族留守長老的發言也含羞帶愧。再聯想到多年來對弱勢宗族的欺侮,更加的坐立不安。最後竟然都一致推舉炎族繼續擔任宗族,姜由自然也成為了姜氏族長的不二人選。
        姜由哭笑不得,炎族大長老喜出望外,但長老大會地結果就這樣定了下來。
        但在姜由心目中。這已經可算得一個還不錯的結果,畢竟黎族和炎族的地位在姜氏內得到了同等地認可,暗地裡。炎族人都清楚,以後實際上的宗族將可能不再是炎族了,眼前的族長是不會輕易地將宗族族長位置傳給「純正」的炎族人的。
        黎族才隱然成為姜氏的真正領導者。
        等姜由的「姜氏新政」頒布,那些留守的炎族人徹底的死了心——姜氏的牛神山下,將大面積地種粟!
        姜由將利用這一次的播種,向姜氏所有部族證明,農業與畜牧業是可以並存的。絕對不會有你死我活的殊死矛盾。
        同時姜由也作了修築神山城的規劃,表面上是為宗族在建設一個更加牢固的安身之地,實際上卻是為將來可能出現的姜氏內部衝突作以防萬一的準備。
        有了鞏固地後方基地,姜由就有了底氣,敢於在姜氏各部族內進行「農業革命」!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築城工地的由來。
        我對姜由地深謀遠慮頗為認可,這傢伙從一開始就不像他表面看起來那樣粗擴簡單,但也絕不像現在表現出來的這般有韜略。
        總之,在過去這幾年裡,姜由是像換了一個人。
        從一名戰士。變得更符合他現在的管理者甚至是統治者的身份。
        但現在,他遇到了從嚴沒有處理過地為難處境。
        在神山南方,有一個姜氏異姓部族。叫驪山族,是姜氏各部中較強大的一支,有數千人規模,以畜牧業為主。近兩個月前。一個由族部落從山中衝出,襲擊了驪山族。擄走了一批牲畜和族人,並在族內留下話,讓姜由去交涉。
        驪山族距離牛神山頗遠,走路穿越山嶺需要近一個月地時間,是姜氏各部族中走得較遠的部族,消息傳到姜由這裡時,兩族已經發生過多次衝突。
        驪山族的長老們遠涉月餘,才到了神山下,二話不說,只是跪在山腳下不起來。姜由聞訊趕到山下,卻一個都扶不起來,只是聽到長老們向牛神禱告,才知道是一個由族部落造成的後果,而且從那些由族部落的威脅裡可以推測,應該有黎族人參與了此事。
        這可都是姜由的本族啊!
        所以驪山族沒有選擇向姜由投訴,而是向牛神禱告,以求被擄的驪山族人平安。
        姜由為難了。
        讓族人將驪山族的長老們安置進了姜氏的帳篷中,姜由在許多天內都視而不見,與炎族的長老們也無從商議起,直到我來了,姜由才又提起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要是處理不好,姜氏內部又是血染草原的結局。
        而姜由恐怕面對的是黎族的徹底分裂!
        現在黎族各部長老代表來了,姜由乾脆當面把這個問題踢出來,看看我,也看看這些黎族長老怎麼回答。
        同來的,10名黎族長老一聽就明白了,10張老臉有些掛不住,他們心中肯定明鏡似的,甚至是哪個部族去搞了這個行動都多少有點數。
        畢竟之前出城遷走的也就7個族而已。
        「姜氏今日的局面不是輕易得來的,族長應該以大局為重,分清主次,但同時也不可多所殺傷,有四個字可以奉鑒——攻心為上!」管不了那麼多了,事急從權,後世武侯要用這句話時,就不用「原創」了,從太昊族長這裡再「借」回去吧。
        姜由聽了,沉吟片刻,似有所悟,當然無話,大帳內盛宴上,賓主盡歡。
        天還未亮,聽到外面有較大動靜,我們都出帳篷去看熱鬧?
        姜由正在召集族人,集結了大約上千戰士,但沒有使用牛騎兵,而是全步兵。看上去就知道不是全黎族的班底,那班黎族戰士我還是有好多看面熟了的。
        大隊之前是20餘位長老,跪在姜由面前,伏地不起,姜由卻沒有理會,一直在對沒整好隊伍的戰士們訓話。估計那些跪伏的長老應該就是驪山族的長老了吧。
        到下午,近千戰士——其中有部分是黎族過來的——消失在山凹間,姜由卻沒有隨行,而是向率隊的黎族隊長們做了一番交待,就全力投入到築城工作中去了。
        在姜氏神山下住了兩天,也略指導了一下姜氏的築城工作,感覺姜由的確比較忙,加上黎族的長老們已經比較滿意,我向姜由打聽公孫氏的情況,打算往公孫氏的地盤去看一看。
        「公孫氏在大河之北,與我姜氏一個部族臨近,族長願去,可以讓我姜氏族人引路。」姜由對此事也頗感興趣,找來一位長老,讓他為我們當嚮導。
        「呂族呂風,願與太昊族長同行!」呂長老很恭敬地躬下了腰。
        「呂族與公孫氏很近嗎?」我好奇地問他。
        「公孫氏與呂氏已經有數十代相鄰,有如兄弟之族,後公孫氏大舉南遷,只剩數個公孫氏小族在呂族附近,今年初公孫氏遷回,公孫一族才重新壯大,繼續往西北遷走了一部分。但仍有相當一部分留在原處與呂族為鄰。」
        看來炎族與公孫氏的矛盾也不是姜氏全部族人的意思,甚至在多年以前,姜氏與公孫氏還是比較友好的。
        甚至公別氏學會的種黍技術還是從姜氏的由族傳播過去的,可見兩族的交好由來有自,絕不是有深刻矛盾的部族。
        「但要前往公孫氏,還得渡過大河,不知道現在大河的水位如何,需要先行探好,大隊才能過去。」姜由提醒道。
        「沒問題!讓太昊偵騎去探一下大河就行了!」木駝把這個任務接了過去。
        四天後,姜氏的嚮導和太昊的偵騎返回了神山,帶回了消息。
        「大河已經變淺了,不到馬腹深,可以涉過去!」已經11月中下旬了,這個答案並不讓我意外,但讓我意外的是另一個問題的答案。
        「大河在哪裡?距離我們有多遠?」我問帶隊的騎兵。
        「由神山往東,騎馬一天半可到!」
        向東?怎麼會向東?大河不是在北方嗎?為什麼是在東方?
        「大河在前方轉向北了。」看我有些不解,姜氏的嚮導解釋道。
        大河本向東,在前方河道轉向北?難道我們已經在河套地區了?那就是說,姜氏的神山是在後世的陝西境內了?
        那越過這些山,應該就是到後世的黃土高原了?
        可是現在往西北極目遠眺,見不到黃土,只見蒼茫的叢林。
        希望多年以後,眼前還是這般景象。
        但我深知,恐怕後世的王朝仍會在這片土地上大興土木,營造宮殿,大片叢林仍會消失在刀鋸之下。
        兩天後,大河就在眼前,如之前偵騎向我描述的那樣,清淺的大河寬度不過200多米,深度不及馬腹,河床極盡寬大,卻大半乾涸。河中已經開始出現小量的冰凌浮過,想來河水應該已經沁骨的冷。
        「出發!」
        我在馬背上一聲大吼,率先奔向大河。?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43
第一百五十一章 - 斟戈一族
   

        過了大河,一路行來,漸向東北,山勢高峻起來,和我們在姜氏神山所見大為不同。
        牛神山所在的地區應該是大河流域,距離大河比較近的河谷地區,姜水便是大河的一條支流,地形是草原和大山的過渡地區,以丘陵為主,再往南、往西、往北都能看到高峻的大山,我們往東涉過大河以後,往東北方向行進了一段,很快就沿大河的另一條支流深入一片大草原。草原的南方有一片大山,北方卻一望無際。
        呂風一路向我們介紹,大山中猛獸眾多,一般族人都會選擇沿大河的支流河岸而行,且結伴行動。上次召開姜氏部族長老大會時,太昊的騎兵帶著長老從這裡經過,還遇到過兩隻老虎擋道,若不是地處平陽,靠近大河,騎兵們以箭傷了一隻猛虎,將虎驅走,恐怕那位長老再也不敢隨騎兵們前行了。
        按後世的地形,這座大山應該屬於太行山或者呂梁山的南段吧,沿大河支流往東北走,南望是無邊的大山,森林茂盛,獸鳴鳥叫之聲從黑森森的林間傳來,聞之可畏。
        按我們已經走過的路來看,這條支流應該距離大河轉向的地方很近,我們涉過的大河是從北往南流的,就在附近轉向東流,那這一帶應該是在後世的河南、山西、陝西三省交界附近了。
        我們所在的這條支流是從東北方向流過來的,應該在山西境內,但我可憐的地理知識卻無法告訴我這備河在後世應該叫什麼河。
        沿大河的這條支流前進兩夭以後,我們在一處坡地宿營,前方有一座高山突起,到少有數百米垂直高度,已經距離我們不遠了。在這片草原上顯得格外突兀。山形並不大,卻因為獨立在這四望皆平的草原上而顯得奪目。
        呂風指著這座山向我們介紹,當年,就是由族被炎族所逐,原本要來投同為姜氏的呂族,到此地方得安身,並遇上了在此山多年的公孫氏族人,由族將帶來地黍種教會公孫氏種植。也是由此山開始。
        果然,第二天,我們向這座山靠近時,遠遠就在坡地上看到了開墾過的熟土。地裡還有未爛盡的黍桿,卻沒有見到公孫氏族人。
        這裡的土質應該就是與黃土高原相似的的,顏色泛黃,實而疏鬆,輕易就可開墾,從黍桿的殘跡看,也比由族當年種的要好得多。姜由他們帶到太昊地黍桿我也見過,跟眼前的比較起來,就顯得很纖弱了。
        正觀察間,一名偵騎跑來,在我身邊下馬。
        「族長!快上馬!可能要出事!」
        與此同時,木駝也緊張地跑回來,集結騎兵,準備開戰。
        怎麼啦?不是前去打探種黍的人麼。怎麼會至於就要開打?
        不一會。前方的坡頂上出現了一群戰士,大約有百人左右,身材高壯,膚色黝黑。身披羊皮,手持長矛,肩挎弓箭。
        看到坡下地200餘騎,這些戰士顯得有些意外和驚慌,立即放下長矛,張弓搭箭,瞄準我們。
        我看了看,雙方大約60米左右,但對方在坡頂上,佔有地形優勢,這土坡有近45度,不是很有利於發起衝鋒,但全力衝擊之下,這百十來人是擋不住我們的200騎兵的。要是在平地,我可以理都不理,這點子人純粹是菜。但在坡地上,我就得考慮騎兵的損失了。
        沒有必要的話,我寧可選擇退走,不過我得搞清楚,為什麼會起衝突。
        「你們是哪一族的人,為什麼要與我們開戰?」我大聲吼道。
        「炎族野獸,快快離開我們斟戈氏的土地,否則我們就要放箭了!」
        對方地首領出現了,並帶來了更多的戰士,坡頂上防禦的一方顯得力量更強了一些,卻遠不具備出擊的能力。
        「炎族野獸」!我們不是炎族的啊?我看了看周圍的騎兵,大家也茫茫然不知所措,這時呂風發揮了重要作用,悄悄在我身後說:「斟戈氏是公孫氏的一支,一直在這座大山上居住,善於鑿土為屋,也是種黍的好手。」
        那就對了,跟我們應該是一路地,為什麼會與我們為難呢?
        呂風牽了牽我地皮衣,指著木駝——這小子,居然戴了一個黎族戰士送給他的牛頭盔,還在那裡傻愣著倒處張望!
        這不就是炎族的典型標誌麼!
        加上騎兵所帶的皮帳篷搭在馬背上,更符合炎族披牛皮戰士地特徵!
        「你頭上頂了個什麼?」我拿弓敲了敲木駝腦袋,他回頭看到我笑罵,才一下子恍然大悟,連忙取下牛頭盔。
        「我們是太昊族人,前來尋找公孫氏族長公孫干!」
        這下子對面坡頂上一片嘩然,戰士們交頭接耳議論起來,首領也和身後的一名長老磋商起來,不再理會我們。
        過了一會,那名首領大聲叫道:「你們有什麼證據能證明你們是太昊人!」
        我一招手,騎兵們從一匹馬上取下一個袋子,牽出一面墨龍旗,我用雙手舉在馬前,向斟戈氏人展開。
        「嗚哇!」坡頂上的戰士們歡呼起來,甚至在相互擁抱。
        他們的首領帶著兩名長老,下坡向我走過來。
        我也下馬,收好墨龍旗,交給後面的戰士。
        「斟戈氏族長斟戈原率族中長老,歡迎太昊族人到來!」斟戈原捧著一皮袋黍穗向我遞來。
        「這是我們太昊的族長」木駝指著我介紹。
        斟戈原一愣,注視我半晌,向著我直接跪叩了下去,兩位長老也照辦無誤。
        「公孫氏受太昊一族大恩,斟戈原雖然沒有親歷,也聽宗族長老們提起過太昊族長的大名,沒想到族長會到我斟戈氏來!」斟戈原語聲都帶著顫抖,看得出來,公孫氏宗族回歸祖地的途中,已經把我的事情廣為傳播過了。
        當晚我們都住進了斟戈氏族中,其中過半的戰士住在了窯洞裡,我和呂風、木駝卻是住在了一個山洞。
        這一天斟戈原大開盛宴,為族人介紹「神奇的太昊族長」。
        看來神族長之名已經越過大河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43
第一百五十二章 - 再渡大河
   

        「公孫氏宗族現在遷到了哪裡?」我好奇地問斟戈原,呂風只知道有公孫氏族人遷到了附近,卻不知道是哪一支,也不知道宗族在哪裡。
        「公孫氏起於大河西邊的黃土之上,這裡的大山和草原都不是公孫氏的歸宿,斟戈氏先輩僥倖得大山庇佑,沒被炎族逐走,得以在這座大山上生息繁衍,所以沒有隨宗族遷往大河之南。如今宗族得太昊族長幫助,能夠返回黃土,也有宗族長老問我斟戈氏是否願隨宗族前往,但我族人數代以來都在這山上不願再隨宗族西歸,最後只有數位長老隨宗族西行了。」
        往西?那是我們來的方向啊!難道公孫氏和姜氏都是同一先祖的兄弟之族?
        山口大戰之後,姜由曾親口告訴我,姜氏和公孫氏都是從西邊黃土地上遷來的部族,兩族都源於黃土地上的河流邊。
        從姜水的流域看,那裡應該是黃土高原和平原之間的過渡地帶,姜氏牛神山所在的地方並不是姜氏的始祖之地,而是姜氏從姜水上游發源後往下遊方向遷移發展的一個重要區域。
        牛神山成為姜氏宗族所在地的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那個巨大的石牛頭,而不是因為姜氏在那裡取得了多大的發展。姜氏在那裡起源的最大一個部族是驪山族,但這個部族後來南遷了,才讓牛神山成為姜氏的宗族所在地,實際上姜氏的祖地應該還要往西邊的上游很遠才到得了。
        第二天,我隨斟戈原前往山後,斟戈氏的族人主要還在那裡居住。
        從山谷中繞過主峰後,出現在我面前的景象讓我嚇了一跳——沒有帳篷,所有的族人都住在沿山開鑿地土窯洞裡,但這樣的窯洞和後世黃土高原上的窯洞比。規模和形狀都還有很大的差距。
        窯洞的高度普遍只有兩米左右,洞口形狀千奇百怪,極不規則,但也有「精」加工後的痕跡——泥土被用石塊拍實了,表面顯得比較平整,至少不會輕易「掉渣」,洞口也有簡陋的防護,一般是用羊皮和木柵共同防禦野獸或風雨。
        看來如斟戈原所言。公孫氏並沒有經過這裡,只是派遣長老和戰士們來尋訪過,徵詢他們是否隨宗族西遷。否則如有太昊匠人經過這裡,怎麼也會留下一些建築改進的痕跡。眼下我也顧不到這裡。就讓斟戈氏先這樣發展吧,我會讓公孫氏盡可能在回到祖地後派遣人來幫助這些族人。
        真正讓我感到驚心地是這裡的農業發展規模。
        從大山往下,直到平原,到處是開墾過的土地,粗略地看上去,就至少有4000畝以上的地肯定曾經種植過作物,當然。應該是黍了。
        而從窯洞地數量上看,這個部族總共也不過就4、5百人,就算他們採用輪作——每三年耕一次同一塊地,然後這塊地得休耕兩年——加上先前我們所看到的前山土地,這個斟戈氏每年至少也得播種近2000畝地。
        直到山腳下鄰近平□的地方,才有少量的木構棚屋,邊上有一些畜欄,裡面有數千隻羊。但從人口與牲畜的比例來看。這個部族早就已經實現了農業生產的主導地位。這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對太昊之外的農業部族發展水平地猜測。
        但臨走時,我還是決定送斟戈氏一點禮物。
        戰士們從馬背上取下一些陶鍋、陶碗,一袋粟米,還有兩袋鹽。
        其他的東西也還罷了。陶器是昨天已經看到過的,今天留一點給他們也算不了什麼,粟米則只能讓斟戈原改善一下伙食,也不可能留到開春做種——我會讓戰士們給他們單獨送一些種子來。
        但是當斟戈原看到鹽,撮起一點放入口中,兩眼就發出了紅光好東西啊!
        「族長——這真是給我們的?」斟戈原不敢相信地問道。
        我笑了笑,其實我也是因為昨天的夜宴實在有點難以下嚥,才想到了送他們一點鹽,沒想到會有這麼大反應。
        斟戈氏人在歡呼聲中如獲至寶,捧著這些禮物回山去了。
        鹽!我怎麼沒有想到這個東西!
        一直以來,在我們和少昊、黎族的貿易過程中,鹽都是一個必備的產品,這東西不可複製,不可種植,卻又是生活必需品。在後世,所有的帝王將相,都離不開對這個東西地控制特別是從經濟與政治地高度。直到21世紀,這東西不是還被當作特殊商品麼!
        那以後要實施我的下一階段文明發展大計,對這些「內陸」部族來講,還有比鹽更有力的文明利器麼?
        這可是太昊才能供應的特殊產出啊!
        當年少昊地族長們一看到我們的鹽,就堅決地放棄了遠涉數百里到海邊去曬鹽的做法,轉而完全採用交換的方式從我們手裡獲得鹽,說明太昊的海鹽工業還是遠遠領先於這個時代的。
        我決定在今後的部族交往中,認真利用好鹽這項利器。
        現在,我最關心的是那些隨公孫氏西遷的匠人們情況如何了,公孫氏已經在作哪些建設。
        離開斟戈氏以後,按呂風的說法,他知道公孫氏會從哪裡涉過大河。
        按時間算,公孫氏過河時,已經有春汛來臨,在這大河的這一帶流域,只有一個地方可以淺到讓上萬族人平安涉過。
        出山往正西,只走了一天半,就到了大河邊。這一段的大河是從北往南流的,記憶沒錯的話,這裡應該是後世山西和陝西的交界地段。
        呂風老馬識途,果然帶我們到了一個比較開闊的河段,即使是在冬季,河面還是有300多米寬,水深多半不到馬膝處,想來春汛時河面極寬,應該也不會到馬腹。想來年初公孫氏帶族人驅趕龐大的牛群經過,這點水是難不倒他的。
        過河後不遠,我們就在一處坡地上找到了證據——有數口打破的陶鍋和一些碗片,應該就是公孫氏過河後宿營留下的痕跡了。這些陶器的質量、樣式我再熟悉不過,甚至不可能是陶匠們倉促間燒製的,而是從太昊帶出來的「原版」作品。
        這就不會錯了!
        方向正西我們直奔公孫氏而去。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43
第一百五十三章 - 再遇公孫
   

        越過大河,我知道從山西到了陝西,不過有了「元齊族長」的新歷史發展會走向什麼方向,我真不敢輕易下結論,後世還會再有這些地名嗎?
        數千年以後,哪怕我現在給它們命了一個名,恐怕也早就被掃進故紙堆裡了吧。但有一點是不會變的,那就是我從後世的信息知道,我剛才經過的大河東邊這片土地上,有一項重要而豐富的礦產——煤!
        山西是煤海啊!
        可惜我現在還用不上!
        只用來作為燃料的話,用煤是一種在原始時代極不經濟的行為。在煤的原產地或者還能就地取材,要是遠隔千里之外,再運大量的煤過去,一定會被族人笑死。
        難道還愁缺柴燒麼?
        無邊的森林為原始人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燃料來源!
        就算在太昊這樣的人口聚居區,城外不遠的林區就足以保證族人千年也用不完的燃料!
        當然,這是在太昊城規模不再擴大,人口保持現有水平的情況下。
        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有一天太昊城或者其他的城會大大超越現有的太昊城規模。但到那個時候,相信煤的運輸不再會是大難題了吧。
        回過頭再看一眼「煤海」,我們繼續向西奔去。
        計算了一下路線,發現我們應該是沿離開姜氏時的路反嚮往西,但位置應該在北方一些,地形也有很大的不同。
        從姜氏出發時,牛神山那邊是大片的山地,但過了姜水,就有大片的平原,姜氏許多以牧業為主的部族就在姜水對岸生活。
        但我們現在經過的都是略高一些地坡地。途中也經過了幾條小河,但都沒有如姜水那般寬廣的河谷,在西行路線的北邊,遠遠可以看見連成一片的高地,沒有山的鋒銳,卻如同將天際整體抬高了一大截。
        從我們腳下的土地看,這裡的泥土已經是黃土地了,那高處不就應該是黃土高原了麼?
        從草叢、樹根間偶爾露出的黃土和遠處高地上地莽莽森林。都讓我無法將眼前的地方和後世的黃土高原等同起來。老天,該經過怎麼樣的巨大災難,才能讓眼前地叢林變成後世的黃土地啊!
        過了大河兩天以後,直入了一條稍大一些的河谷。呂風卻似是到過這裡,對這條河有所瞭解。
        「我們在姜水下游也曾涉過這條河。」他說。
        對了,姜水是自西向東流,大約就在大河轉大彎入匯入大河,而我們眼前這條河卻是自西北往東南流,當然是先得匯入姜水的下游,才能匯入大河了。
        呵呵!原來紛爭了百年的公孫氏和姜氏。果然是發源於同一條河,只不過是分在兩條支流上而已。
        一路上不斷發現的陶器和麻布碎片讓我們堅信前進的方向是正確地,但過了大河五天後,我們就難以再尋找前進的正確路線了——前方有大約四條支流匯入了同一條河,形成了一個在坡地上難得一見的水網。
        哪一個方向才是公孫氏前進的方向呢?
        天已經入暮,我們只得先露宿下來,等第二天再尋找。
        這一路和當初離開姜氏不同,那時有呂風帶路。順風順水。輕車熟路,這一趟卻要靠我們一步步邊尋邊走,速度要慢了許多,現在距離從太昊出發已經快一個月了。即將進入隆冬,再找不到公孫氏,我都打算沿這條主要的支流回到姜氏,準備返程了。
        天明時,一切突然大變。
        「族長!族長!——快起來!」一名騎兵看我沉睡不起,乾脆進來推了一下我蓋的羊皮。但讓我驚醒的卻不是這一推,而是大得多的動靜。
        「轟隆隆!轟隆隆!」
        「快!炎族人來了!」我從帳篷中大叫著跳出來,耳邊傳來地是當年和炎族作戰時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地牛群奔跑發出的震響。
        可是帳篷外卻無人驚慌,所有的太昊騎兵都笑著看著我。
        對岸,數千頭牛在河邊飲水,一隊騎牛的戰士正在從水中涉過,向我們奔來。為首地戰士手中赫然舉著一面「巨熊旗」!
        是公孫氏!
        這面旗所用的麻布正是大元城出品的特色產品,目前在其他城還沒有大面積推廣種麻技術,可謂「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公孫黑代表公孫氏歡迎太昊族長駕臨!」為首的戰士從牛背上下來,以手掛旗,向我跪下,我忙雙手扶起。這小子我見過,在山口大戰中負責山頂的守衛。
        公孫氏就在前方不遠,我們不到兩個小時就到了現在公孫氏的基地。
        入目最早的是一片籬笆牆,這是太昊農業的特色標誌,在這片坡地上,周邊密佈的叢林和中間大片的草坡都隱藏著危險,沒有這些籬笆牆,就不可能有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從籬笆牆的規模可以估算出,這裡面的耕種面積不會少於2、3萬畝!公孫黑向我介紹,今年公孫氏到達這裡時,已經是仲春時節,剛好來得及種下一季莊稼,除了我送給公孫氏的粟全作了種子以外,公孫氏從原來那座大山上帶回來的大量黍也派上了用場,但這一年由於開墾的工作太大,耕地的面積還不到當年在大山上的一小半大。
        還好有太昊匠人同行,製作了大量弓箭,打退了周圍的猛獸,獵獲了不少肉食,加上從炎族得到的牲畜眾多,才讓公孫氏不致挨餓!
        但就算我們不來,公孫氏也打算在近期派遣戰士,由太昊匠人帶路到太昊,向太昊求援了。
        「太昊族長如約而至,公孫干失迎了!」公孫干遠遠地就來迎接,估計是聽到先跑回去報信的戰士們告知的消息。
        越過大片的莊稼地,在連綿數里的草屋間,我看到了熟悉的磚房和陶窯,數千族人正在忙於建設一項大工程——建城!
        背靠坡地,鄰水建城,看來支援公孫氏的匠人們已經深得建城的要旨。
        但這一帶沒有看到採石場,已經露出地面的城牆竟全是用土法燒磚砌的!
        「聽說公孫氏有什麼為難事?需要我太昊幫什麼,公孫族長只管開口!」還沒有進入工地,我就直截了當地提出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44
第一百五十四章 - 有熊建城
   

        、鹽!果然是鹽!
        和斟戈氏不同,公孫氏早就對太昊族的鹽有深刻瞭解。
        在公孫氏沒有南遷之前,首先是向東遷,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東方的平原更大,適合畜牧業發展,大草原上的安全性也比叢林中要高出許多;二是鹽,在斟戈氏的東北方,有一個姜氏的部族所在地產鹽,據說那裡有一個鹽湖,但姜氏部族視若珍寶,非姜氏的部族要想換到一點,必付出極高代價,有時是人口,有時是牲畜。
        但從姜氏部族那裡得到的鹽和太昊族人提供的鹽比較起來,簡直有天壤之別。太昊的匠人們到了公孫氏協助發展生產與建設,最大的意見就是鹽不好,也不夠。遷回來以後的公孫氏族人是遷出去之前的數十倍,交換鹽的機會卻比以前少了很多。這時公孫干就想到了太昊族。
        只有太昊族的鹽才能滿足公孫氏的需要。
        但公孫氏拿什麼跟太昊換呢?
        可以說,公孫氏眼下所有的東西都或多或少得益於太昊,卻無一物可以和太昊作為交換之用,使公孫干難於啟齒的就是這個原因。
        這沒問題!
        以我對後世的瞭解,這片地區正是華夏文明的主要源地,就算沒有我的存在,經過數千年以後,這裡仍會出現繁盛的人口,龐大的城市,發達的文明(相對於同時期的世界其他地區而言),但有了我的出現,這個進程將大大加快。
        以前我只是想通過向公孫氏輸出技術和文明,並不想深度介入到公孫氏的發展全過程中去,而是集中精力發展太昊文明,以點帶面地提高文明層次。
        但發現了鹽的力量後,加上公孫氏本身也有這個需求。我的計劃就可以作必要的調整了。
        黃土地是以粟、菽等作物為代表地原始農業最好的根據地,這個階段既然以發展農業生產水平和規模為主要任務,怎麼可以錯過這個機會?
        大河之南,每到夏天,洪水滔滔,千里澤國,只有少量的坡地適合農業發展,這一點已經成為太昊模式複製的一個隱憂。但在黃土高原上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公孫氏既然有求於我,那我就不用客氣,是時候讓太昊文明在黃土地上取得一個立腳點了。
        「那沒有問題——太昊願意向公孫氏提供鹽,但需要公孫氏提供交換的東西。」
        「只要是我公孫氏所有。太昊族長只管開口!」公孫干喜出望外,但這句話裡也透著沒有底氣——太昊族長究竟會看上公孫氏的什麼東西呢?
        我下了馬,從地上抓起一把黃土。
        「只要公孫氏支持我太昊族在河對岸建一座城!」
        公孫干差點從牛背上摔下來。
        「太昊族要到這裡來建城?」他四下望了望茫茫的大山和無邊的森林,這裡有什麼東西是太昊所沒有地呢?
        「我不會建在這裡,新城將建在昨晚我宿營的地方!」那裡距離公孫氏的城牆足有近20里,而且中間還隔了一條不小的河。
        「能得太昊族為鄰是公孫氏地榮幸!我族將全力支持太昊族建城!」公孫干知道,只要太昊的新城建起來。源源不斷的鹽就會滿足公孫氏的需要。
        「我不會讓公孫氏族人白出力的,公孫氏用糧食或牲畜換我的鹽,我就用糧食或者牲畜換公孫氏族人的支持!」
        這個時候還沒有「勞動報酬」地概念,將來的建設過程中,我會將這個「按勞分配」的觀念貫徹進去,讓公孫氏族人知道,勞動應該是有回報的。
        但這個新城的地位和規模,將超越公孫氏所能想像的地步。
        說話間已經進入公孫氏的工地。粗略算了一下。至少有近7000族人在辛苦工作,公孫氏的建城模式、材料,風格無一不是取自太昊,畢竟是由太昊地匠人們在組織施工,還有地匠人來自當年的大元諸城。對建城工作有豐富的經驗。
        「這座城將叫什麼城?」我問公孫干。
        「有熊城!」
        看來公孫干還沒有忘記了姬族的出處,仍以有熊族為尊,連城號也以有熊命名。
        「當年有熊族先祖告訴我們,在四河匯一之處,是我公孫氏地發源地,先祖在此建族,並向東擴散,祖地反而無人祭祀了!」公孫干指著前面的一座山,的確粗有一點龍形,但這一帶不是以岩石為主體的山脈,處處都是深厚的土層,若非植被濃密,百年以來早就應該不復原形了。
        這一帶也是大山中難得的一片河谷地,有大片草原,可以想像當年公孫氏先祖如何在這叢林間的草地上小心翼翼地狩獵或放牧,以草屋或樹屋為居所,艱難生存。
        如今有了太昊族匠人的幫助,公孫氏的發展將指日可待,不復先祖們當年的困窘了。
        有熊城的形狀仍是正方形,邊長超過了一公里,是春播之後動工的,現在已經在築地面上的牆體,如無意外,明春播種之前,主體工程將順利完工。
        已經挖好的護城河內並無河水,匠人們只是在四個城門處搭了橋——其實也就是剖成兩半的圓木並排紮在一起,有4米多寬,5米多長。護城河的寬度達到了4米左右,深度約兩米。放入河水後,絕對能防禦得了大多數野獸或敵人。
        城牆厚度約4米,比太昊或大元諸城都要厚,外層全是土法燒的紅磚,估計中心處應該沒有燒透,否則這種體積的磚將耗費巨量的木材。
        牆體中間是夯築牢實的土坯牆,黃土夯緊後用手摸上去給人有如石質的觸覺,應該比較堅硬。
        城牆目前還只有大約1米左右的高度,不知道匠人們計劃給公孫氏修到多高,但從厚度看,應該不會低於5米的設計高度。
        進了城門,城中遍佈燒製磚的磚窯,太昊的匠人們正指導公孫氏的徒弟們牽著牛踩黃泥,近百座窯同時蒸騰出熱氣,佔據了城中一隅,估計也是匠人們規劃的將來有熊城匠作區的地盤所在之處。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44
第一百五十五章 - 姜由暴走
   

        看來我進來,十多位離城門較近的太昊匠人忙停下手中的活計,讓徒弟們繼續工作,他們都跑過來向我問候。有幾名匠人幾乎直接就跪了下去,被我用手虛扶了一下阻止了,但這些族人大半年沒有見到我,重見時的喜悅之情寫在臉上。
        「大家辛苦了!」我逐個與這些太昊族「工程技術人員」握手道勞。
        這個禮節有點像後世的領導人接見群眾了吧!呵呵!
        過完了領導癮,匠人們開始以技術人員的身份和我交流有熊城的建設情況。
        「族長,這裡的土地可好了!根本不用費力就能開墾土地,地下沒有石頭,一張銅頭犁就能耕上千畝地,有時一天一張犁就能開墾近十畝呢!」
        「就是就是!別說銅頭犁了,我們用銅刀削出來的硬木犁,一天也能耕上六、七畝地,還不會壞掉,只是慢一點而已。」
        「我們燒製了幾張陶犁頭,都用了好久!」
        「還有呢!這裡的土燒磚最好了,很容易成型,不用專門找粘土,所有的土都能燒磚和制陶,只是燒出來的陶比用粘土燒的要差一些。」
        ……
        這下子我有點明白,為什麼春汛之後才到達這裡的公孫氏居然能開墾出兩萬多畝地了,在如此疏鬆的土質上,加上太昊的牛耕技術和巨量的牛群,不快才怪!
        公孫干饒有興致地和公孫氏的學徒們一起去踩用來燒磚的黃泥,看我們聊得熱鬧,也過來湊趣:「謝謝各位太昊族師傅了!等有熊城建完後,只要願意留下來的,公孫干保證——每人新娶一個老婆!」
        「哈哈哈哈!」這幫子已婚或未婚的匠人開心地大笑起來。
        說實在的,我還沒有在太昊頒布《婚姻法》呢!要是匠人們當起真來。我連「重婚罪」的罪名都沒法子給他們安!
        在工地上「視察」過以後,公孫干將我迎入先期建起地一棟磚房內,從位置上看,這裡是全城的最高處,不用說,應該是以後公孫氏宗廟所在的地方了。
        落座以後,公孫幹不再是剛才一副喜形於色的樣子,代以愁雲滿佈。這時才表達出他的憂心。
        「太昊族長雖然急人之難,願為公孫氏分憂,但大河天險,雨季更是水溢山川。千里為澤,若沿大河過來,一路所經部族眾多,如何渡過大河,又如何應付途中的部族呢?」
        不愧是公孫氏族長,所慮深遠,但這卻難不倒太昊族人。我只是感到奇怪——公孫幹好像不知道大河的具體流經線路。至少是不知道全貌!對了,當年他們先是在冬季涉河東進,再經多年發展,後從姜氏由族學會農業,種黍於斟戈氏現在所居的大山,在姜氏內爭中捲入,又被炎族所逐,再涉河往南。一直以來。都沒有經過姜氏地域向南前進過。當然遠不如姜氏控制大河兩岸所獲得地大河知識多。
        「這就不勞公孫族長費心了,太昊族自會將鹽送到公孫族!」我慨然表態。
        公孫干幾乎落淚,躬身作禮,我連忙扶起。
        數日後。我帶太昊騎兵踏上歸途,此時已經12月中旬,但河中竟沒有一塊浮冰,比大河的水還要暖一些,河邊水草仍頗茂盛,不見枯黃一片的景色。看來公孫氏的先祖果然選了一個福地生息繁衍。
        根據我們兩涉大河地線路計算了一番,這一次我沒有再向東往斟戈氏方向返回,而是按呂風的經驗,沿公孫氏所在的這條支流向東南方向前進,不數天果然到達兩條支流相匯處,這裡距離大河已經不遠,策馬站在河邊,不由得感慨造化弄人近百年來廝殺不休的兩族,果然是同飲一河水的鄰族。
        只是不知道他們的先祖是否有什麼淵源,說不定也是同一先祖的後裔呢。
        兄弟相殘在後世見得多了,這個世紀不是也還有炎族和由族地族內相爭麼?
        感慨一番,我們沿另一支流溯流向上,再向姜氏的牛神山奔去。
        「我要撕碎了他!」
        姜由的咆哮聲在百米之外就已經清晰可聞。帳篷外空無一人,所有的族人——除了在大帳內戰戰兢兢的長老們——全都躲得遠遠的,不願在這個時候招惹族長。
        離開兩河匯流處,我們又長途跋涉了兩天,人困馬乏之後,本想在牛神山下得到必要的補給和充足的休息,再建立姜氏與公孫氏地聯繫,為將來建立我地「鹽路」打下基礎。
        誰知才到姜氏築城的工地外,就聽到了姜由的怒吼。
        施工的族人都在遠處忙乎,沒有肯靠近大帳。
        我感到覺了事情地不平常,讓木駝帶其他騎兵原地休息,我單獨趕往姜由的大帳。見到我出現在門口,帳內的長老們面面相覷,略現喜色。
        姜由揮揮手,所有的長老如蒙大赦,魚貫而出——姜由的這個族長當得有點與眾不同,長老們眼下在他面前如對神祇,不敢多發一言。
        「兄長教我——這件事我該如何處置!」姜由的聲音憤懣中滿是痛楚。
        原來自我走後,近千姜氏戰士(裡面也有部分黎族戰士)和驪山族戰士一同往南方增援驪山族人,其中有幾位黎族戰士還是石頭城內的小部族族長,姜由本著「攻心為上」之意,打算讓這幾位族長起來關鍵作用,盡可能與原由族的部族間達成和解,從而避免姜氏族人流太多的血。
        誰知這一次面對的敵人有點複雜,少量是從石頭城中遷出的7個小族戰士,大部分敵人還是原來從由族祖地被驅離家園的由族人,這些由族人代代相傳,對炎族和其他曾相助炎族驅逐由族的姜氏部族恨之入骨。
        經過多年與炎族人作戰積累了豐富經驗的這些由族人深知,每次只要將戰鬥引入到森林中,炎族就不再佔有優勢,由族戰士在叢林中的戰鬥也不弱於炎族人。所以有十數支由族人最後選擇了入林逃避,並讓炎族對這些有由族人的叢林敬而遠之。
        這一次從石頭城出走的黎族人為由族部落帶去了弓箭,讓由族人相信,可以大舉反擊炎族人的時機到了,說不定經過戰鬥,牛神山將落入由族手中!
        攻打驪山族,只是一系列戰鬥的開端!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45
第一百五十六章 - 老計新招
   

        上,姜氏戰士趕赴驪山族途中,竟與由族戰士不期而遇,雙方不經任何溝通就混戰一團,而且由族戰士明顯是有備而來,戰鬥中竟喊出了「抓住姜由!」,從人數上也要多於姜氏的戰士。
        居然被伏擊了!
        這是姜由所沒能料到的。
        由族戰士只是派遣出少量戰士襲擊驪山族,擄走一些族人,讓驪山族不敢輕舉妄動,並派遣長老到姜氏來找姜由想辦法,畢竟由族人提出要姜氏族長來才放人。
        最古老的綁架行為!
        我不禁失笑,後世被玩爛了的兵法,在這裡就透著新鮮勁了。
        驪山族果然中招,一方面沒有辦法和由族人在大山裡硬抗,只得按兵不動,另一方面立即派遣長老赴牛神山,請姜由出面。
        在年初的姜氏部族大會上,驪山族的長老們知道姜由是新任的姜氏族長。
        姜由為難了很久才作出決定,讓姜氏各部族組成的聯軍出發「平叛,「還安下了黎族小部族族長這招棋,打算以流最少的血為代價,將事態平息下來。
        誰知由族各部並沒真正打算讓姜氏人支援驪山族人,而是在驪山族長老們出發求援之後,就立即盡起大隊,跟在後面,遠在姜由決定派遣戰士之前,由族戰士就已經在大山中布下了埋伏。
        這招叫什麼?
        「調虎離山」?
        「圍點打援」?
        還真不能小看了這些與炎族有多年作戰經驗的由族人!
        更為可惱的是,這些由族人沒有在戰鬥中抓到姜由,一擊不中,立即遁去,姜由連做出反應的機會都沒有。
        姜氏上千戰士,竟戰死200餘人,傷500餘人,剩下沒有受傷的多是黎族戰士,主要原因是不忍在戰場上對同族下狠手。不肯衝鋒在前,也因此少受了很多損傷。
        姜由徹底抓狂了,接到戰報後的這一天半里面,一直不眠不休,在大帳內咆哮,幾乎所有長老都來勸過了。卻沒有任何效果。
        他們被姜由的狂燥所震懾,連大氣都不敢出,還談上什麼議事!
        直到我來,長老們才鬆了一口氣:姜由是不會對太昊族長莽撞的。
        不過這件事我也無從說起,畢竟是姜氏的內政,由族是姜由地父族。在他心目中。份量不會比這個姜氏族長的位置來得輕。
        換在一年前,說不定帶隊來攻炎族的就是他本人了。
        但現在他的身份不同,想問題的角度更加大變,不再是只想為由族報仇,而是怎麼樣能統一姜氏各部族,在太昊文明的帶動下發展姜氏。
        我能理解姜由地煩惱和痛苦,卻難於為他作出決斷。
        「事有輕重,必有所取捨,族長可選取立穩根基。再緩緩圖之,這件事急是急不來的,不如先派遣黎族長老赴由族各部,探聽一下各族想法。看有沒有緩和的可能?」
        當年姜由得到我給的立足之地後,在草原上奔波大半年,將流散的由族各部盡量的集中,卻沒有辦法聯繫上已經返入南方山地的族人。如今這些由族人已經在沒有炎族騷擾地條件下,歷經多年發展,達到了另一個高度,再加上從黎族出走部族那裡得到了弓箭技術,如虎添翼,要想在大山中將這些由族人擊敗,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我為姜由出的主意是「招安」!
        畢竟都是同族人,何必一定要血染叢林?
        姜由是聰明人,一聽之下,明白自己的確操之過急了。
        坐在姜氏族長的位子上,姜由日夜擔心的就是出現姜氏各部族分崩離析的局面,尤其是各異姓部族,遠離牛神山,更讓姜由放心不下。由族這一次不直接打牛神山,卻攻打驪山族,正是攻姜由所必救之處,難怪姜由中招。
        牛神山所在的地區,本來就是驪山族發祥之地,當年為立宗族之爭,驪山族被炎族擊敗,才不得已往南遷,本來就對宗族心存芥蒂,加上這次無辜受宗族拖累,以後還來不來祭祀神山就難說得很了。
        姜由正是為此不得安寢。
        當務之急,的確在於「站穩根基」!
        只要在牛神山下立穩了腳根,就不怕一兩個部族翻了天去。
        歸根到底,姜由和他所率的戰士們在牛神山下還「寄放」在炎族名下,不是徹底掌握牛神山下地大局,才讓姜由如此煩躁。
        如果按我的建議做,第一步是穩住陣腳,把城建起來,讓黎族人盡快從石頭城遷出大部到牛神山下,這樣姜由的族長位置就比較穩定了。
        同時派遣全是黎族人的一隊長老到由族去,進行同族內地談判;另一隊各族長老組成代表團到驪山族,好言安慰驪山族人。
        晚上,姜由心中計較已定,終於有心情擺開大宴,牛神山下的草原上,篝火處處,烤肉飄香。大帳內更是歡聲笑語,賓主盡歡。姜氏族人對太昊族長之能佩服無已,更對姜由能轉燥為安衷心寬慰,這一夜成了姜氏的狂歡之夜。
        次日,大帳內緊急召開長老會,姜由安排了兩隊長老先後出發,前往由族和驪山族。但比我想像的要多了一個步驟——召集族中戰士,在築城之餘進行輪流訓練,主要以射術為主,看來姜由還是要做戰鬥準備。
        實際上按我地想像,由族人並沒有足夠的實力直接進攻牛神山,否則就不用玩那麼多花樣了,所以我沒有讓姜由進行作戰準備,而是全力投入築城。
        驪山族那邊已經可以有所交待,姜由暫時並沒有出兵地必要,為什麼還要抓緊進行戰鬥訓練呢?
        看來姜由實在忍不了這口氣。
        但願諸神保佑,讓出使由族的長老們能得到一個比較滿意的答覆。
        姜氏大局已定,我跟姜由簡單地說明了一下公孫氏的情況,要求姜由派遣長老與公孫氏建立聯繫,畢竟兩族同飲一河水。另外就是建立運鹽通道的問題,以及在公孫氏旁建城的事情,都需要姜由支持。
        姜於很爽快地就答應了。
        但臨別時,姜由也提出了另一個問題。
        「太昊為什麼不到姜水對岸也來築一座城呢?」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46
第一百五十七章 - 禍延太昊
   

        呵呵!這個問題就留給姜由去想吧!
        姜氏不過是我的發展大計中路過的一環,儘管處在一個關鍵的位置上,但將來發展重心一定是在大河兩岸及黃土高原,這裡是農業的天堂。
        另一個方向則是面向南方。
        大江兩岸,魚米之鄉,百物豐茂,現在由於水上交通條件較差,還難以大規模開發,在後世的很多年裡,中原文明一直是華夏文明的中心和精華所在,這一點我也無力改變。
        陽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小橋流水,粉牆黛瓦,阡陌縱橫……
        農業時代的發源地在北方,真正的高度卻在南方出現,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是後世農業文明的一座豐碑。
        我可以遙想這個未來,卻不知道在有生之年能不能一見。
        估計很難了。
        現實一點看,我的農業發展夢將首先在黃土高原和洪水相對不是很頻繁的河北平原實現。
        所以公孫氏的祖地才是我的下一個重要跳板,因為他們更靠近黃土高原腹地,並擁有足夠多的人口。
        所以姜氏的所在地只是一個通道,而公孫氏所在地卻是一道大門。
        這道門將通向農業發展的天堂。
        以公孫氏為基礎向北發展,以斟戈氏為基礎向東北延伸。
        太昊文明將在最短的時間覆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整個中原地區,然後才談得上江南、關中和巴蜀。
        沿大河往東,進入草原後快馬向南,一路我都在淌著口水,??著太昊的未來。
        為了避免兩渡大河,我在通向少昊的方向所建設的「碼頭」將承擔所有從大元送過來的鹽和工業村運過來的銅錠的運輸任務。實際上在我前往公孫氏之前,還沒有過多地考慮到鹽的運輸,而是考慮在將來把牛車技術傳到姜氏和公孫氏以後,怎麼運輸銅的問題,現在看來還得加上鹽的運輸。
        過了這個碼頭以後。一路只需要過姜氏涉姜水,再通過陸路就能送往公孫氏,這條路線可以滿足姜氏和公孫氏的大部分部族對太昊出產的需求,包括鹽和銅。
        驅馬向南。出行近50天後,在太昊5年12月20日,我們終於到了石頭城。卻只有兩名黎族長老隨我們返回,其他的8名長老已經被派遣到由族去當特使去了。
        將黎族長老送到黎族宗廟,介紹了此行的情況,大長老心事重重,叫其他長老全部退下,說有事跟我商量,看他鄭重的樣子。我連木駝也趕到了殿外,讓他負責殿外的守衛,與木駝公事以來,這還是第一次。
        「自太昊族長去後。石城中傳言四起,都道炎族將以十長老為質,迫黎族舉族遷到炎族的勢力範圍內,以後將任炎族宰割,不復有逃路可走!」大長老一邊說,一邊看我的臉色,見我一臉坦然才又繼續。
        「前幾日,我由族數部又派遣長老到石頭城,說是南方更有佳地,其廣無邊,無強族為敵,可容無窮族人生息!我族不必再依附牛神庇佑,可另立祖神,與炎族各自相安,不需征戰而得安身之處!」
        我笑笑,這個我當然知道了。往南是淮河上游平原,再往南是長江中下游平原,這都是後世的富饒之地,兵家四戰不休於此,也是皇圖霸業的根基所在,怎麼會不是佳地?
        但如今那裡不僅無強族為敵,而且連弱族估計也沒有多少。由族打算往那裡安身正合我意,但「無需征戰」卻是難說。從由族目前對姜氏各部族的態度來看,要由族採取守勢,恐怕很難,更加不會大舉南遷。
        那由族長老來拉黎族各部的意義何在?
        人!
        他們也已經和我一樣,認識到了人口的重要性!
        沒有人,什麼都是空的。向炎族開戰,或者開發南方,都需要巨量的人口。
        在畜牧業高度發達的時代,人口也是一種負擔,如先前我所知道的皋陶,人口一增加,立即要分家,否則牧場養不了這麼多牲畜和人口。尤其又是在牧而不游的情況下。
        但農業高度發達的時代,人口就是資源和財富,人口就是生產力。
        我相信那些在大山裡躲避了炎族追殺的由族人,一定有幾個部族在南方建立起了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生產,否則既沒有能力和炎族叫板,更沒有可能到石頭城來拉人。
        「那石城中各族如何應對?」我好奇的問答長老。
        「按此前對太昊族長的承諾,我沒有讓一個族人隨他們離開,但也同意等赴牛神山回來的長老們說明情況後,再給他們答覆。」大長老略有些不安。
        這已經是我所能得到的最佳結果了。
        問題是姜由真如由族所料,正打算讓黎族人遷回神山,這豈不是讓由族人言中?
        「但有近半的部族並無打算遷往別處,都道願與太昊共存,祖地不足依,南方不足取,石城已經是最好的安身之處了!」大長老言下感慨萬端。
        看來黎族人是厭倦了多年的漂泊,不會再被其他族的族長或長老的勸說所動,而是相信眼前看得到摸得著的才是最好的。
        農業時代族人觀念的可愛之處即在於此,理想主義必然要為現實主義讓步。
        「由族長老們勸說未果,認為太昊族是最大的障礙,只要太昊族驅趕黎族人,黎族人將歸入由族,一併南遷。」
        這從何說起!
        什麼時候我們太昊族又成替罪羊了?
        「前幾日由族的長老們離開時,曾稱要前往太昊城,不知道最後結果如何,還望太昊族長小心應對!」
        什麼?已經衝我太昊族來了?
        我坐不住了,立刻叫木駝準備集結騎兵,馬上返回太昊!
        「大長老請代黎族族長安撫好城中族人,一定不要引起紛爭,姜氏的內務還是由姜氏族人來解決吧!有什麼疑問可以問從牛神山下回來的長老們,我就要先回太昊處理族中事務了!」
        跟大長老道過別,我們急沖沖上路了。
        而此時的太昊廟內,太昊的「第一夫人」正在接待一名美麗的女「外賓」。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46
第一百五十八章 美女外交
   

        族長回來了!」
        太昊城頭的戰士們遠遠看到200騎從天際出現,一面墨龍旗高高飄起,木駝掌旗跑在最前面。
        城門口的吊橋白天是不放下來的,晚上才吊起來並關閉城門。這個階段還沒有太多的敵人需要防禦,主要是為了防獸。本來戰士們一般不在城門口站崗,只在門樓上瞭望,但戰士們看到我和木鴕回來,還是很興奮地下到城門口來,列隊歡迎。
        「呵!呵!」
        經過城門時,在門口的戰士們舉矛齊聲高呼。
        但我心急如焚,不知道由族長老和太昊長老們交涉得如何,能不能讓太昊少一次不必要的流血,再多給我幾年的時間穩定發展!
        沒有理會城門口的戰士們,我帶著木鴕直奔太昊宗廟,後面的200騎也一步不停,緊跟在我們後面。
        廟門口停了幾輛牛車,這已經讓我見慣不驚了,太昊長老們也習慣了乘牛車到地裡看莊稼,甚至為此還誕生了一個新的行業:車伕。為爭取前幾位有限的「車伕」指標,包括匠作區的匠人們都幾乎打了起來,後來才在土魯的絕對權威下平息了這場紛爭。現在有資格駕駛牛車的很多都是匠作區的學徒。
        但這幾名車伕顯然有點不同以往,不再坐在門口閒聊,而是趴在門口往裡張望。
        如雷的馬蹄聲嚇了他們一跳,才從廟門口離開,為我和木駝讓路。我隨手把馬韁交給一個「車伕」,急沖沖往議事殿跑去。
        「咯咯咯!」
        一陣脆笑從大殿裡飄出來,讓我和木鴕在廟門口相顧一愣。
        梅梅怎麼跑到議事大殿來了?
        儘管沒有刻意地強調議事殿的重要性,但一般召開長老會時,廟門口是有衛兵把守的,任何人不能進出。而我一般接待家人甚至多數來賓都會選在我私人的「辦公室」裡面,梅梅和元方都已經知道這個規矩,不會跑到議事殿來找我。
        可現在我明明聽到她在裡面笑。
        我進門一看,呵!一頭豹子正摟著梅梅呢!
        仔細一看。噢,原來是一個披了塊花豹皮的人!(汗!)
        可是這也不行啊!在宗廟裡抱著我老婆,這還得了!!
        等豹子轉過身來,我才徹底呆住了:美女!絕對的美女!
        高挑的身材跟梅梅比也差不了多少,地中海味道地臉型讓我想起後世的一位名模,膚色略帶棕黃色,黑亮的長髮如瀑垂下在肩部向後紮起,眉間紮了一根豹皮束髮抹額,英姿颯爽,明眸皓齒。顧盼生輝。
        看到我進來,美女趨步上前,單膝著地,低垂臻首,悅耳的聲音響起:「驪山族族長驪琴。見過太昊族長!」
        這是我在原始見到過地第一個半跪禮。一時間有點手足無措,木駝在背後推了我一把,我才咳了一聲,上前把她扶起來。
        這姜由,咋也不跟我說一聲。驪山族族長是這麼個美女!說不定我就連200騎兵都借給他平叛了!
        不過現在也好啊,至少不用翻山越嶺去看美女了,這不送上門來了麼。
        議事殿內除了梅梅,還有風余在。但躲得老遠,明顯跟驪琴沒什麼好交流的。估計也是因為第一次有美女族長上門,風余不知道如何應對,乾脆就把梅梅帶了來。
        「驪山族長已經坐過我們太昊的牛車了,還說要搬到我們太昊來住呢!」
        梅梅蹦蹦跳跳,高興得像個小女孩子,其實她生下來的小女孩子都已經11歲了。
        不過想想也難怪,這麼些年了,像梅梅這麼高的女性在族內一直是異類,我還從來沒有在別的地方看到過,而風余讓梅梅來接待,估計也將驪琴直接就歸入了梅梅一類。
        「驪琴此來,是求太昊族長援助來了!」驪琴不復剛才的兒女態,入座之後,直接就進入了主題,梅梅則被木駝帶了出去,風余參加了座談。
        這才是一族之長的風範,我在心裡暗讚,估計剛才也是見梅梅女孩天性,才說的搬到太昊來住地話(我在心裡暗地失望了一把)。
        「不知道太昊族有什麼可以幫得上驪山族的地方,太昊族必不敢辭!」話一出口就知道要糟,驪山族的麻煩正比天還大,豈是輕易可以幫得到位的?看來美女外交的威力就是大,讓我都有點說話不經大腦了。
        「驪琴在此先謝過太昊族長!」這女孩子立即抓住語病,下座就跪。
        「起來起來!驪山族長不必如此!」我一時間慌了手腳,趕緊將驪琴扶起。風余在一旁嘿聲偷笑了一下,被我瞪了一眼,不再作聲。
        笑什麼笑!這又不是拜堂!我這不是正在將美女扶起來麼!
        「由族諸部多年來均與炎族為敵,但從未過犯驪山族,仍尊驪山族為宗族。歷年間炎族與由族作戰時,我驪山族也因同為姜氏部族,不忍多見死傷,從未加入戰鬥,對由族與宗族之爭只當不知道罷了。當年由族為炎族所逐,炎族要驪山族在山中加入戰鬥,將由族逐出叢林,其時炎強由弱,驪族也未答應炎族,對由族不可謂無恩。」
        「如今由族在南方平原上耕種多年,人力倍增,將北上與炎族核相爭,亦邀我驪山族加入,允諾只報仇而不爭宗族之位,還支持驪山族重回神山,再當宗族。但我驪山族長老們相商一致,不忍為宗族之爭,再流姜氏部族之血,當年我們沒有幫炎族,如今也只好不幫由族。」
        「誰知由族諸族長不聽驪山族所作承諾,反襲擊驪山族,擄走驪琴叔輩及諸多長老,令驪山族去向姜氏族長求援!後致宗族大受折損,皆驪山族之過!」
        驪琴說到這裡,已經美目沁紅,垂淚欲滴!
        「這豈是驪山族之過!由族不肯與炎族和解,其來有自,驪山族不過處兩族間,適逢其會,兩面為難,哪裡有什麼過!」我連忙勸解。
        「如今驪琴無法可想,只得來求太昊族長!」驪琴又要離座下跪,我連忙阻止。
        這下子我大致知道她地來意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47
第一百五十九章 - 餐飲外交
   

        「驪山族希望我太昊族做什麼?還請驪琴族長直言!」
        反正該不該說的話都已經說出口了,也不多這一句。
        「驪琴知道太昊族長於黎族實有大恩,如今參與擄走驪山族長老的由族人中,就有黎族戰士在內,若得太昊族長出面,向由族及黎族要求放人,相信兩族長老必顧念太昊族長大恩,不會再為難驪山族人!」
        這就不一定了吧!
        我看黎族大長老自己都是泥菩薩,不要說讓由族放人,就是能不能保住石頭城內的部族不分崩離析,也還在兩可之間。
        另外我和由族的交情又從何談起?
        「那要是我出面了,由族又不答應呢?」我試探一下美女的反應。
        「不可能的!」驪琴一下子急起來「炎族乃是由族多年的大仇,卻又為姜氏宗族,沒有太昊族長的幫助,黎族再過多少代人都不可能戰勝炎族!天下間只有太昊族長才能戰勝炎族,這是由族不能忘記的事情!他們一定會答應太昊族長的!」
        看美女惶急失態的樣子,我陷入兩難。
        其實我戰勝炎族,大半還借姜由的戰力,客觀上是為黎族和由族報了仇這不假,但要憑此就讓由族放人,恐怕就有點癡人說那個了!
        就算沒有這檔子事,由族人還把我當作勸說黎族人南遷的最大阻力呢!
        我要再讓由族放人,這不是在火上澆油麼?
        但美女當前,梨花帶雨,又實在讓人不忍心拒絕她。
        罷了!英雄難過美人關!
        「我且試試,去向黎族和由族長老們說說,卻不敢說必成!」
        驪琴稍平復了一下情緒,差點又要跪下。
        且慢。事還沒辦成呢!
        我讓梅梅進來,把驪琴帶出去,再問風余:「其他客人呢?」
        剛才我在跟驪琴對答的時候,這傢伙只顧在一邊笑,卻不置一辭,現在見美女已走,頓時言辭便給:「黎族和由族來訪的諸長老都在騎兵那邊的住處,我沒有讓他們住在宗廟內,驪山族族長是昨日才到的,我讓梅梅作伴。盡量不要讓她和黎族長老們見面。」
        呵呵!這個傢伙很會辦外交嘛!
        「那黎族和由族那邊的長老來要做什麼?」搞清楚對方地意圖才能對症下藥。
        「由族長老說,黎族本是由族兄弟,現姜由與世仇為伍,不應再視為由族人,而與炎族無異,黎族諸部。要麼與由族永為兄弟,到南方居住,要麼是由族的敵人,去與姜由為鄰。」
        「那與我太昊何干?」
        「由族長老要我太昊收回石頭城,驅逐黎族人出城。讓其各部自行選擇,是北上還是南下!」
        呵呵!這可讓人想不到!
        這不是讓我跟黎族和整個姜氏反目麼?
        真要作對的話,我現在的第一選擇對像一定是由族而不會只其他姜氏各部族,畢竟姜由是現任姜氏的族長。
        那就讓我和由族長老們過過招,看是能談妥,還是會魚死網破。
        下午,在宗廟內,我也試一下美食的威力吧。
        過去這幾天,在軍營那邊,儘管由族長老們飲食無憂,但真要用心弄起來,宗廟的廚師們技術還是要過硬一些,畢竟經常能得到我的指導。
        勺晚時,宗廟鼓響,晚餐已經備好。
        梅梅早得到指示。將驪琴帶到家裡用餐去了,宗廟裡地餐廳今晚只接待由族和黎族長老團。
        賓客只有9位,主人只有三位,沒有必要搞太大場面,所以只開了一桌。
        涼菜是醃兔肉和醃魚片,入冬以後,兔肉切開一看,紅亮紅亮的,誘人食慾。
        蒸菜是兩隻一對的野雞,周圍布上翠綠的野菜,野雞的皮都已經蒸黃了,與野菜一襯,更顯金黃透亮,香氣四溢。
        燉爛的羊肉湯裡我狠狠心放了一點大豆,這是個新鮮菜,不知道他們吃不吃得慣。
        紅燒牛肉裡則放入了一點連我都不大捨得吃的極少量地干菇,這可是夏天裡搜集起來的難得的美味啊!
        小炒的幾個時鮮菜我都叫不上名,但整只的鹿膀則是在我的指導下完成烹飪的,帶給賓客們極強地視覺衝擊!
        在騎兵食堂呆了幾天的由族長老們對伙食本來已經比較滿足了,甚至本著「到太昊一趟,至少學會了做菜!」的思想在等我地到來,以為我不一定會給他們一個多麼肯定的答覆,對此行的目標定位本來就不高。
        開玩笑!能打敗炎族的人,是會輕易妥協的麼?
        在風余面前,他們可能會顯得強硬一些,真正面對我時,至少在我地眼裡,還透著相當的緊張。
        所以比較之下,將重心轉向桌子上的菜便成了最好的選擇。
        然後才讓他們真正開始發昏!
        這才是待客地菜,前些天讓他們百吃不厭的伙食,現在只配拿來餵馬!
        看著幾個老頭子在桌子上「真抓實幹」,我都有點佩服他們裝聾作啞地功夫。
        「各位長老!」我清清嗓子「各位長老!」
        尾音拖得很長,才讓一位長老明白過來,在羊皮上一擦油手,聽我想說什麼?
        「我這些天不在,怠慢大家了,請一定不要客氣!」
        嗨!這不是廢話嗎!誰會客氣來著?
        這位長老以鄙視的目光瞪了我一眼,以表明對我的話沒有營養的抗議,然後繼續「埋頭苦幹」去了。
        我和風余、木駝面面相覷,罷了,只得「主隨客便,「看來下桌子之前,談正事是不可能的了。
        等最後一位下桌的長老吮完了指上的油漬,我才得以開始正式的談話。
        「請問各位長老,由族在南方種的黍,收成如何?」
        「介個,介個,很多很多!對!很多!」一位快嘴的由族長老取得了搶答權,卻答不出我的問題。
        「不及粟的三分之一!」一位黎族長老是從石頭城中出去的,自然知道我在問什麼。
        「那由族有沒有試過用牛耕地?」
        「以前沒有,以後嘛——牛能用來耕地麼?」由族的長老吒異起來。
        一旁的黎族長老不覺臉紅。
        「各位長老有沒有見過我太昊的牛車?」
        「見過!見過!我們還坐過呢!」幾名長老搶答正確,我在心裡默念:「加十分!」
        黎族長老又是一汗!
        「那由族有沒有興趣和我太昊做一筆交易?」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