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作者:老酒裡的熊 (已完結)

 關閉
kevin1217 2011-10-2 09:34:0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84 269394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57
第一百八十一章 - 太昊鐘聲
   

        土魯仔細研究了一下我的工藝設計,加上陶匠們對制陶鐘的改造方案,對制磚坯有了新的打算。
        三天以後,紅陶鍾模燒製了出來,我到現場看了看,四層陶模只有其中一層出現了裂痕,但不影響總體的使用,堆積在一起以後,還是復原出了標準的鍾型。
        土魯的主要改進方法就在接下來的環節:他叫匠人們把四層陶模先分開放在地上,四周圍上粘土,得到圍在陶模外的四個粘土圈,厚度大約為10厘米左右。再將每圈粘土切成八塊,暫不與陶模分開,等粘土圈基本陰乾透了,才將每個圈上的八塊粘土磚模取下來,分別作上記號,放入陶窯中焙燒,但僅達到紅磚的水平即可,沒有燒製青磚。
        這個辦法讓我也大開眼界,比我原來設想的要合理得多,主要是降低了土坯損壞的可能,也減輕了粘土對陶模的壓力。
        陶窯一邊在燒磚坯,銅匠坊這邊抓緊制泥芯。土坑的直徑已經挖到兩米左右大小,深度一米多。最大的一層陶鍾模放在正中間,匠人們小心地往裡面填入粘土,這個土粘性比較強,稍壓以後,面上輕易就能抹得很平整。第一層模內填滿以後,第二個陶圈放了上去,我讓匠人們小心一點,確保每一個方向都和第一個陶圈間隙一樣。等匠人們開始填入粘土以後,我還仔細地沿周圍檢查了一遍,才讓他們夯實粘土。
        第三、四個陶圈如法炮製,但第四個有點區別,因為要封頂。
        第三個圈內填滿粘土以後,我讓匠人在上面堆起粘土,封頂之前先確保有足夠多的粘土在上面。但不壓緊,等陶頂蓋上去以後再取開一看,已經壓緊的地方就不用管了,只要還有松的地方,就填入粘土抹平。
        這道工序完成以後,我狠狠心。讓匠人們開砸陶模。
        幾名匠人面面相覷,都捨不得砸下第一錘,你推我我推你的謙讓了半天,讓我等得不耐煩。
        「把斧子給我!」
        我接過斧頭,在最上面一層陶模上輕輕一敲,「啪」的一聲。陶模應聲碎裂,再往下三層也照辦無誤,最後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覆蓋在地的鍾型泥芯。
        這一次我不假手匠人們,而是親自用木板小心的修正了泥芯的表面。
        「生火!」
        用木炭將泥芯蓋滿。一把火點起。
        一天以後,我再到現場時。這個泥芯已經燒得比較硬了,我要求不高,只要在澆入銅汁時不會沖爛就行。原來的泥芯沒有經過燒製,很容易在澆鑄時出現「沖砂」的現象,銅汁有可能把泥芯沖壞,通過這道硬化程序,應該可避免這種現象。
        磚坯出爐以後。我制止了土魯立即砌磚的衝動,這三十多塊磚按原來的磚坯位置和順序擺在地面,重新組成了四個磚圈,剛好是原來的陶模形狀。應該說方法是對的,但現在我要的是新花樣了:在紅磚坯上刻字!
        工具就用較硬質的青銅刀具。在紅磚上刻字對匠人們來說不算太難,難的是應該刻什麼內容,這個問題讓我傷腦筋。
        「太昊六年,粟滿甕倉,集百巧匠,乃鑄茲鐘。上聞於天,諸神庇佑,下聞於野,以定晨昏。後世來者,當知此義,族之重寶,非在於器。民知其時,出作入息,族知其時,春種秋收。依時而作,以孚天意,悠悠太昊,其祚永長。」
        這一段鐘銘費了我不少時間才擬就,匠人們多半未能解其意,卻有「留待後人」的意思在裡面。
        由於要在鐘面上鑄出陽文,在紅磚模上就得刻上陰文,而且文字左右反向,鏤刻功夫也須得過細,這一段文字足足刻了十一天!還好我對文字的精細和美觀程度要求不高,反正按大元字刻下來以後能讓絕大多數族人能認出來就行了,要美觀的話,等以後有了蠟再用失蠟法重鑄就好了。
        文字中有一句是「族之重寶,非在於器」,我本來是想用「國之重寶」,卻想一想還沒有建國呢!只好將就先用「族」字了。
        希望後來的太昊族人能夠理解吧,本來也不艱深。
        終於完成了這項精細工作,進入了造型的最後一個階段:砌磚!
        從最底部的八塊磚開始,土魯幾乎親自掌握每一塊磚的位置,先將第一層磚在底部圍成磚圈,當所有的磚到位以後,稍加調整,可以明顯的看出,每塊磚到泥芯的距離都保持了均等。為了確保間隙不變,土魯專門用木條一寸一寸地在磚與泥芯之間量過,才終於放心。
        第一層磚鋪好後,磚圈外立即用粘土堆上,防止磚圈散開或移動,然後才開始鋪第二層磚。
        最面上封頂的磚留了四個孔,有兩個是澆口和冒口,還有兩個則是裝入了兩根燒硬的泥棒,目的是在鍾頂上留孔,將來好做吊耳(也叫鍾鈕)。燒口處低於地面,用陶槽連到地面的澆道,方便讓多數坩堝裡的銅液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一起流入型腔。
        澆鑄的大日子到了,從早上開始,我已經無心太昊的政事,全天呆在了銅匠坊裡。
        10點左右,近30口坩堝同時工作,上百名匠人都圍在這個工地上,場面蔚為壯觀,銅匠坊裡煙霧蒸騰,10個大碳堆同時燃燒,將30口坩堝裡的銅汁融化。
        近一個小時以後,土魯檢查了所有坩堝裡的銅液顏色,認為火候到了,於是一聲令下:「開澆!」
        10口坩堝裡的銅液同時沿澆槽流向鍾模內,裡面瞬間騰起濃煙,周圍的粘土也散出蒸汽。
        不到一分鐘,第二批十口坩堝裡的銅汁也倒入陶槽,更多的銅汁流了進去。接下來是第三批,我大致算了一下,所有銅汁倒進去的總時間還不到一分半鐘。
        等冒口的銅汁溢出,第三批裡的坩堝有兩三個還沒來得及倒下去的銅汁就被土魯制止下來,不讓再倒進去了。
        接下來是漫長的等待,按我跟土魯商量的時間,至少也得等三天以後才能開模。
        第四天上午,不僅是我,太昊所有的銅匠,以及大半看熱鬧的陶匠,甚至過半的宗廟長老都到了開模的現場。
        粘土被扒開,磚坯被一塊塊取下,黃澄澄的鍾身一塊塊顯露出來,銅匠坊裡的歡呼聲越來越響亮。
        不到一個小時。所有的磚坯已經取開,一個無耳的銅鐘出現在眾人面前,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見,不知道是誰帶頭,銅匠坊裡掌聲一片,歡呼聲四起。
        接下來是從銅底用銅條撬起銅身,讓銅鐘身從泥芯上脫下來,10多名壯漢齊用力,鍾身一寸寸被抬起,直到完全露出泥芯。
        一口銅鐘終於完整出現。
        這還不算大功告成,最後還有一步,就是吊耳的鑄造。
        方案早已經過我和土魯反覆商量,這一次採用的是倒鑄法。
        銅鐘頂上已經留了兩個洞,將要鑄造的銅吊耳就得從這裡倒入銅汁,澆口和冒口都是這兩個孔。但和第一次鑄鍾身不同的是,這一次需要的錫比例得有所提高,畢竟需要用這個耳來承受整個鐘的重量。
        先在地面挖出一個倒置的鍾型,尺寸按已經鑄好的鍾身製作,但在底部——也就是鍾頂部將要放置的地方——得挖出兩個孔來,位置剛好和鍾身上的孔對應,孔下埋的是一段特製的陶彎管,直徑約5厘米左右,作為吊耳的陶模。
        銅汁倒進去以後,按我的要求,在鍾身內多澆一部分銅汁,以確保鍾身不會從吊耳上脫落下來。
        土魯一臉的心痛,直到我答應事後多給他一點銅錠作為補償,才重新開顏。
        十天以後,銅鐘吊耳已經鑄在了鍾身上,太昊銅鐘終於得以掛在了宗廟廣場的鍾架上,擊鍾用的橫木早已經用麻繩吊好。
        「嗡!」
        隨著我和土魯用力拉動麻繩,橫木撞上了銅鐘,一聲低沉的鳴響瞬間傳遍了太昊城,鐘聲直達城外近10里處!
        族中長老和在場的所有匠人發出一陣歡呼。
        這鍾實在來得有些不易。
        不過這也為我們將來鑄造大型銅器積累了重要經驗。
        更為重要的是銅鐘的實用價值。
        從裝上銅鐘的第二天起,宗廟內就多了一個專門的職務——「司鍾長老」!
        早上8點起,每隔一個小時,司鍾長老在日昝那裡看了時間,就立即到鍾架下敲響銅鐘,總共8響,此後每小時增加一響,到下午一點時換為一響,直到晚六點時以六響結束全天的任務。
        看著長得頗「端正」的司鍾長老,我有點惡意地??:「怎麼說也比『鐘樓怪人』要好看一點吧?」
        太昊族人從此有了方便的計時方式。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57
第一百八十二章 - 經濟理論
   

        「咚!咚!咚!——」
        沒在鍾邊上,聽到的鐘聲反而要清晰得多。
        下午收工很早,土魯已經把鑄鐘的工藝掌握到比較熟練了,並在我的幫助下將幾道主要的工序教給了幾名徒弟,到秋收前,他已經能夠自由的掌握收工的時間,這天下午,乾脆到宗廟來找我,硬拉我去酒坊坐坐。
        「泡吧?」土魯對我嘴裡嘟囔的這個新詞有點摸不著頭腦,不過看我在跟風極他們交待秋收的車輛安排已經進入尾聲,知道我不是很反對這個提議,還是饒有興致地加入討論,最後急急地帶我到了酒坊。
        現在匠人都已經知道,宗廟裡不再向作坊區任意要東西了,所以土魯來這裡基本上只能賒賬,卻得不到免費酒喝。
        這一次土魯拉上我,就有點讓老闆為難了。
        「看什麼看!——來酒!記在我的銅匠坊賬上——還怕我沒粟米給你麼?」
        土魯一副「上帝」模樣,看到酒坊徒弟有點猶豫的樣子,便大聲喝斥起來。不過土魯現在是匠作區的老大,又是有名的「富翁」,倉裡的粟米多得要向宗廟借地方裝,這已經是太昊族人所共知的事情,倒也不怕他賴賬。
        小夥計為難的是,不知道該不該收族長的酒錢。
        「算在他賬上!」我指了指土魯。
        「好勒!」夥計高興地拿酒去了,這個季節,粟米酒不需要熱都好喝。
        我嘗了一下,現在的酒大約有12、13度的樣子,在已經有了大型青銅器鑄造經驗的情況下。鑄一系列蒸酒的設備應該不是太難,不過讓高度酒出現得太早不是一件好事,還是讓土魯他們先享受這種香甜的米酒吧。
        「師傅!——」小夥計慇勤地把一碗酒放在土魯面前,旁邊放的是一個陶罈子,估計能裝五六斤的樣子,上面蓋了蓋子,「我們師傅說了,您下次要喝酒,不用粟米了!」
        「白送我喝啊?」土魯瞪了他一眼。
        「嘿嘿!——不是啦——嘿嘿!」小夥計一臉的壞笑「師傅說,只要您拿上次那種銅杯子來。一個杯子可以換兩——不,三罈酒!」
        他先伸出兩個手指,看土魯臉色不對,趕緊多伸出了一個指頭,還不放心地往後面看了一眼,怕老闆聽到。
        「呸!」土魯大聲鄙視「想得美!上次要不是我喝多了!——」
        他不好意思地看了我一眼。
        「告訴你們老闆,什麼時候他願意拿那個杯子還給我,我拿粟米付酒賬。再用粟米把杯子換回來也行!」
        小夥計一臉怏怏地走了。
        「土魯,你覺得記賬是不是很麻煩?」我問這個老酒鬼。
        「也沒什麼了,就是每隔幾天要到倉庫那邊去搬一次糧食有點煩!」土魯一臉的無所謂,卻透著有錢人那種隨意,對這種「小生意」明顯的看不上,畢竟他的牛車生意收入是以千斤為單位的。
        「想不想每次都付清酒賬,不用去搬粟米?」
        「那不是有得煩麼?難道要我跟其他族那些長老一樣」他壓低了聲音。悄悄指著角落裡的一名更老的酒鬼,那傢伙腳底下放了一麻袋粟米,明顯是來換酒喝的,而且已經喝得差不多了。
        呵呵!工業生產者開始對農業生產看不上眼了!
        「我問你,按你的經驗,一斤銅能換多少斤粟米?」我笑了笑問土魯。
        「這個——大約100來斤吧!」銅匠坊的主人應該對這個是很有發言權的。
        「那就是說一兩銅等於10斤粟米了?」我繼續提示土魯。
        「對啊!」土魯看我算賬很細的樣子,一臉茫然,不知道我什麼時候對他的生意感興趣了,有一點小白兔回答大灰狼有獎提問的感覺。
        「這一罈酒該付多少粟米?」我指了指桌上的陶壇。
        「20斤。俺們一直是這個換法。」小夥計在後面插了一句。
        「去去去!我知道!」土魯不耐煩地支開小夥計「族長,您的意思是——?」
        「要是每次用二兩銅就能換上這麼一罈酒,那你還會不會隔幾天去搬一次糧食?」
        「嗯——不會!」土魯有點明白過來了「您是要我用銅來換酒喝?」
        「不是用銅!」我搖搖頭「是用錢!」
        「錢?錢是個什麼東西?」土魯張大了嘴。
        我沒有想到這個在後世讓人發狂的玩意在這傢伙口中說出來竟成了「什麼東西」!這個可比後世那種「阿堵物」的說法來得自然而流暢。我在心裡喟歎一番,說不準這東西造出來是好是壞了。
        「要是讓你每天帶上一大塊銅錠到這裡來,要換酒的時候再用銅錘砸下一小塊來,你說方便嗎?」
        土魯搖搖頭。
        「那要是將銅錠做成一樣大小的小塊。每塊二兩重,你拿一小塊來就行了,是不是會方便些?」
        「這個——」土魯有點轉不過彎來了「酒坊拿銅錠作什麼用?他們又不會打銅?」
        他一邊在桌子上比劃一塊二兩重地銅錠大小,一邊提出疑問。
        「那要是老闆想要銅杯子,拿銅錠跟你換,你幹不幹?」我問土魯。
        「行啊!為什麼不行?」土魯一下子叫了起來,能收銅錠的事情他都不會反對。
        「那酒坊還需要打銅嗎?」
        「不用!我給他們打就行了?」
        「那你說酒坊願不願意收你的銅錠呢?」
        「我懂了——我用銅錠換酒,酒坊用銅錠從我那裡換銅杯!」土魯明白了這個反覆交易的過程,卻還不知道什麼是「錢」。
        「這塊二兩重的東西就是『錢』——你把銅錠給酒坊,酒坊拿來沒有用,只是存起來用於換你的東西,你拿回去也不一定用這二兩一塊的銅錠,而是用其他的銅塊來打造杯子,但這塊銅錠下一次就可以再拿來換酒:誰都不用它,卻可以方便交易的東西,就叫『錢』!」我耐心地向土魯解釋這個比較抽像的概念。
        「行!」土魯可能還是不太明白,但態度很堅決,「為了換酒喝,俺就多造點『錢』!」
        呵呵!他又把造「錢」想得太簡單了。
        這就是我在鑄鍾之後,想讓土魯造的第二樣東西,以物易物的方式對於長途運輸造成了很大壓力,只有用「錢」,才能更好地促進貿易。
        何況銅錠本身就是一種很有使用價值的商品,不存在什麼「貨幣貶值」啊,「通貨膨脹」之類的問題。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58
第一百八十三章 - 太昊通寶
   

        後世的銅錢是怎麼鑄的?
        這個問題我也是一腦袋漿糊。
        從工藝角度講,制硬幣的最好方法應該是沖軋而不是鑄造,用堅硬的沖軋模具成組地軋出硬幣來是速度最快和質量最好的方法。但我也知道在這個時代,沖軋機還只能在夢裡出現,不要說那個複雜的傳動系統會讓我這個學過機械的人都頭大,就是那個模具所需要的材料就不好解決。
        太硬的話,青銅的脆性會增加,稍沖幾次,說不定就衝斷了,而硬度不夠的話,沖幾枚出來以後模具就會變形。
        罷了,還是老老實實用鑄幣的辦法吧。
        按所世的經驗,鑄造的銅幣還是經過了兩千多年才被淘汰,應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中「外圓內方」的銅錢存在的時間最長,為多數朝代所採用。在銀作為主要貨幣以後,銅幣還繼續發揮了多年的交易貨幣作用。
        所以我打算跨越一步,就不生產什麼「刀幣」、「銅貝」之類的過渡型產品了,直接生產「孔方兄」吧。
        我跟土魯說的是「二兩一錠」的錢幣,但實際的情況肯定不允許生產那麼大的錢幣,否則不利於小額交易。按下來的問題是:如何讓每一個青銅錢的重量和形狀都保持一致?在鑄造中實現標準化應該是從鑄模開始的,但目前太昊所用的鑄模都是一次性的,那又應該如何保證不同時間做出來的鑄模大小形狀都一樣呢?
        還有兩個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一是銅幣大小應該怎麼確定?二是要不要在上面鑄文字。
        沒有做出能夠統一形狀大小的鑄模之前,提前一個問題是沒有法子解決的,我把銅錢地形狀畫給了土魯,讓他先去想辦法解決鑄模的問題,我則負責確定在模上面刻什麼字的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似乎遠比土魯的問題來得簡單,按後世的做法。直接在上面鑄上「太昊通寶」就行了,估計這個盜版是沒有人會來跟我計較版權問題的。不過我在宗廟內想得最多的,還是交給土魯地問題。
        沒想到這一次土魯解決問題比我還快,等我在紙上繪出草圖,正在盡力描幾個像樣的「太昊通寶」字體時,土魯興奮地拿著一塊泥版到了我的辦公室。
        「族長您看!」他把一塊40厘米見方的粘土軋制的泥版放到了我面前。
        呵呵!不錯嘛,這上面密密麻麻而又均勻地排著十多個直徑在4厘米左右的圓坑。深度在半厘米左右,基本上能達到我地要求,只少了中間的那個方孔,但方孔的問題應該好解決。
        「你們怎麼做到的?」我問土魯。
        「前兩天做了一個車軸,比我要的小了一點,就放在那個地方沒人動。今天我把族長要的圖給徒弟們看了一下,有個小子拿那截車軸在泥版上戳了幾下,讓我看見了,嘿!這不正好是族長要的麼?」土魯高興得不得了,這才叫得來全不費功夫呢!
        「行!好樣地!」我拿起泥版仔細研究了一下「還有一個地方需要改進——」
        「得!我知道!中間還得加個方孔,那個好像不難吧?只要在那截車軸上中間鑿個方孔就行了,戳出來的話中間就會多一塊泥。鑄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方孔了!」土魯搶著說出他的解決方案。
        不過我可不是說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怎麼保證每一戳都剛好一樣深,錢幣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得保證每一個都大小均勻,從泥版上看得出來,這些圓坑並不是一樣深淺的,鑄出來的錢會厚薄不一。
        等我解釋完以後,輪到土魯鬱悶了,這個問題他也沒有想到。
        「還有」我指著紙上地草圖「我要在這個『錢』上鑄上太昊的字樣。你有沒有辦法?」
        土魯有了鑄鐘的經驗,對於鑄文字不再感到陌生,但仍然對鑄錢不再覺得那麼容易了,開始想辦法解決我提出來的問題。
        我沒有當時就告訴他我的解決辦法,第二天,我親自到了銅匠區的「私人作坊」裡。土魯見我一臉輕鬆,知道有戲。帶著徒弟們都到了我的作坊裡。
        我找來一塊粘土,先修圓成直徑約四厘米大小地圓柱,再用銅片截斷泥柱,將斷面修平。
        「看什麼看?點火!」我瞪了土魯一眼。他老老實實地親自點燃一堆碳火。徒弟們在一邊掩面偷笑,估計這也是土魯平時常對他們說的話。
        將泥柱燒得有點硬度了。從火中取出來,把其中一端用銅刀修細,到直徑約三厘米左右,長度約四厘米左右,並在滾動中檢查了一下圓度,基本上做到了正圓。
        接下來是精細活,我讓土魯把徒弟們都趕開,以免打擾我工作,只留下了土魯一個人看著我對圓柱進行深加工。
        找了一個銅材邊角料,帶尖錐的那一種,我開始對端面進行「精雕細刻」;先是在中間刻出一個方孔,約一厘米見方,深度也在一厘米左右。然後是在剩下的端面上按「上下左右」地位置刻上「太昊通寶」四個字陽文,並在方孔和外圓上刻了邊,與字一樣平。這項水磨功夫費了我大半天時間,儘管刻的是泥柱,也讓我出了一身大汗。
        上一次刻那些磚地時間,因為字比較大,還沒有那麼費神,基本上是讓太昊學校的教師指導匠人們刻就行了,這一次不一樣,我只能親自「操刀」了。
        將刻好的模放在火中進一步燒硬,我讓土魯準備了一塊半干的粘土,小心地將燒硬的泥柱插了進去。大約有四厘米深時,也就是直徑三厘米那一段完全插進去後,我輕輕地將硬泥柱取出,對光一看。圓孔底部的幾個字和方形的泥台都比較完整。
        「行了!」我把粘土小心地交給土魯「放在火裡燒硬一下,現在可以開始化銅汁了!」
        「沒聽到嗎!點火!」土魯對徒弟們高吼一聲,引來銅匠坊裡一片笑聲。
        一個小時以後,碳火中的粘土澆模已經變硬,而銅汁也已經化得差不多了。
        「取出來!」我指著火堆中地泥模,土魯的兩個徒弟小心地用銅條將泥模從火堆中夾出來放在一邊,等稍微冷卻一下以後。銅汁已經完成煉化。
        「倒滿!」
        「開澆!」土魯一聲令下,這一次可能只用了數兩銅汁,就看到戳出來的孔已經滿了。
        「好了!」我手一揮,土魯的徒弟們連忙將坩堝移開。
        「族長,這個就是?——」土魯有點不解地看著未凝的銅汁。
        「就是你的車軸!」我笑笑,土魯一副「恍然大悟」狀。
        第二天。鑄錢工作繼續進行。
        用銅斧打開泥模,取出已經凝因的銅柱,已經成了我昨天手工雕刻地泥柱翻版。
        土魯明白了我的意思,已經做好了一塊半干的泥版,等我去「軋坑」,但看到我把小小的圓銅柱不停地往泥版上「蓋章」,一個又一個的「錢坑」出現在泥版上以後。土魯還是瞪大了眼睛:這東西的精美程度是比他地車軸高得多,那幾個字也極為方正,不過還是深淺不一啊?!
        呵呵!我可不忙告訴他決竅在哪裡。看他一臉不解的樣子,我就讓他的好奇心把他憋死!
        考慮到銅錢在流通中和磨損和將要隨的各種可能的沖、壓等負荷,我上土魯採用的是1比8的軟硬適中地錫銅比例。
        等銅汁完成煉化後,我才拿出秘密武器——一把長柄的陶勺!
        看著我用陶勺從坩堝中快速地將等量的銅汁澆入錢模,不管深還是淺的坑裡都是一樣多的銅汁,土魯才明白過來。在一邊傻笑不止。
        這個陶勺可是我在銅匠區裡選了一整天才選好的,不過沒有跟土魯說明用途而已,以前這個東西都是用來刨開銅汁面上的浮渣的。
        這是一個最為簡單地量具,只要不更換陶勺,就不會改變每一個銅錢的重量。
        但考慮到勺的質量比較差,也易碎,我還是叫土魯在陶匠坊那邊去定做一批大小一樣的陶勺。他們那邊用木模制泥坯可以輕易地做到這一點,誤差不會大於十分之一錢!
        銅錢只花半天就完全冷卻下來,我讓土魯敲破泥版,小心地取出銅錢。在我面前的案桌上擺成一排。
        呵呵!「太昊通寶」問世了!
        匠人們都在桌前議論紛紛,不解這東西花了族長數天時間才做出來。究竟有什麼用。
        銅錢直徑是我所設計的三厘米,厚度在四毫米左右。我拿起一枚銅錢,單手兩指在桌上一轉,銅錢滴溜溜轉了很久才躺下來,看來圓度已經達到我的預期要求。
        匠人們瞪大了眼睛看我玩這個東西——難道族長要做地就是一個銅玩具。
        幾雙笨拙的手拿起銅錢,卻怎麼也轉不動,都好奇地在那裡看熱鬧。
        土魯找來秤稱了一下,每五枚有一兩重。
        就是說按目前的銅價,在酒坊那邊喝一罈酒,只要帶上這種銅錢十枚就行了。
        「從明天起,大量給我鑄這種錢!我每十天給你100斤銅和12斤錫,你交給我90斤銅錢!」我對土魯交待。
        「那還有20多斤呢?」土魯兩眼放光。
        「火耗!」
        火號?什麼是火號?土魯一腦袋漿糊。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58
第一百八十四章 - 錢通萬貨
   

        「由即日起,銅匠區交換鹽只能用銅錢,宗廟按每十枚銅錢換一斤鹽交換!」
        一項新的「政令」貼在了宗廟外和四道城門處。
        這項政令看起來似乎對其他族人沒有任何意義,只約束了銅匠區的匠人們,其他族人還是可以按20斤粟換一斤鹽的比例從宗廟換得所需要的鹽。
        但很快城中就議論紛紛。
        「什麼是銅錢?你知道嗎?」甲問乙。
        「這個字讀『錢』?您怎麼知道的?」乙反問。
        「這不——你就不知道了吧!你看看這個!」甲立即從羊皮小袋裡取出一枚銅錢,在手上一拋一拋的。
        立刻,丙、丁、戍等等等等腦袋都圍了上來。
        「嘩!真好看!」
        「嘩!什麼東西!」
        「嘩!讓我看看——」
        「嘩!還給我!別擠——要擠掉了!」
        「噹!」
        「讓開!讓開!讓我看看到哪去了!別動!——就在你腳下!」
        「這是俺在銅匠坊的大哥送給我的啊!你看!就是你把它踩髒了!嗚嗚!——」
        一時間,「太昊通寶」在城內名聲鵲起,族人都以一睹銅錢的真容為榮,銅匠區的匠人們拿足了架子,偏不急著拿銅錢出來用,讒死了一大幫族人。最後陶坊的匠人們急了。
        「你們不拿銅錢來,休想再換一件陶器!」
        這一招立即生效,兩邊的匠人們開始就陶器和銅錢之間的比例換算方法達成一致。先將陶器換算成粟米,再按太昊價算成鹽(20斤粟米一斤鹽),最後按宗廟規定算成銅錢。
        「嗨!土魯師傅!您早!」酒坊小夥計已經從客人那裡得到了大量關於銅錢的信息,甚至已經算好了一罈酒該換多少銅錢,就等土魯這個老酒鬼上門了。
        土魯手裡把玩著一把銅錢。頭也不抬地吆喝道:「來一罈酒!記我賬上!」
        「這個——土魯師傅,俺們老闆交待了,您的賬,俺們不記了!」
        「為什麼呢?賒酒都不行啊!」土魯笑道。
        「這個——」小夥計指著土魯手裡的銅錢「老闆說了,按宗廟的規矩,銅匠坊的兄弟們來了,一概只收這個東西,其他的免談!」
        土魯用手一指夥計:「早知道了!就等著你呢!呶!送你一個,給我挑壇好的!酒價另算!」
        「得勒!」小夥計拿著一枚銅錢,得寶一樣衝到後院拿酒去了。
        土魯一高興就扔了一個銅錢。卻不明白意義重大——這可是咱太昊第一筆小費。
        相似的一幕不斷上演,很快,太昊城內每個成年人都算得過來銅錢的價值,一枚銅幣換兩斤米,或者一兩鹽。
        甚至不用我教,銅匠坊裡的匠人們都用麻繩將銅錢串成一串。掛在腰間,叮噹作響地招搖過市,引來無數羨慕的目光。
        而少有銅錢可用的其他族人都紛紛將難得一見的銅錢用繩串一枚吊在脖子上,也算聊備一格,連這都沒有的小孩子,一時間都不大好意思出門,免得被小夥伴們笑話。
        但族人們很快發現,誰的銅幣最多?
        宗廟!
        除了繳稅以外,宗廟不得向族人擅取一粒粟米,已經是全族人的共識,以前宗廟總是盡量用鹽和粟米向族人換東西,如牲畜或匠作區的產出,但現在不同了,風余少有出門,風極就承擔起了採購的重任。
        「喲!風長老來了?您這是在這喝呢還是帶點走?」酒坊小夥計熱情地跟風極打招呼。
        「呶!」風極伸手一指,小夥計才發現他帶了一輛牛車。
        風極整整買了一車酒,籐條捆得牢牢實實的整十二壇!
        「那您老是用鹽還是用米呢?——」小夥計猶豫起來,看風極的樣子一點也沒有帶什麼重物。
        「諾!用這個!」風極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提出來一羊皮袋子銅錢。
        「嘩!」
        小夥計當場失去意識。
        發現這個東西好用以後,宗廟的長老們狂歡了一陣,卻被我潑了一盆冷水。
        「以後除長老會一致通過的購買項目以外,每位長老一個月只能領300個銅錢去花,其餘一律封入庫中,和銅錠一起存放,風極負責清點造冊!」
        同一時候,銅坊裡面,土魯也在宣佈紀律:「每位匠人按月從庫裡領取300銅幣,其他的一律不能用,想要多拿就得多幹活!」
        但儘管這樣控制了一下,銅錢還是不可阻擋地風靡了太昊城,很快成為一種裝飾品、硬通貨和生活必需品。
        「長老,俺今天沒帶米,就帶了這個——您看,能不能換鹽?就跟銅匠們一樣?」其他族人開始小心翼翼地試著帶銅錢到宗廟換鹽,畢竟帶上百斤粟米和帶上1斤銅錢(50枚)相比起來,運輸壓力大大減小。
        正打算費力搬粟米的「工作人員」笑逐顏開:「好!為什麼不行!行得很吶!」
        然後很爽快地為他換了5斤鹽。
        類似情況已經出現在了太昊城多處,銅匠坊,陶坊,酒坊,木器坊、布坊都先後宣佈接受銅錢交易,宗廟甚至打出了「銅錢換鹽者優先!」地標語。
        這個作法迅速被匠作區倣傚,成為一股風潮。
        我跟土魯打了招呼,一定要控制銅錢的投放量,對土魯來說這不成問題,大不了將我給的銅錠鑄成銅車或農具,其他作坊現在還不能鑄錢,只能用銅坊鑄出來的「太昊通寶」。
        所以銅錢的推廣工作得以順利而有序地進行。
        這時候我已經不再擔心族人對銅錢的接受程度,宗廟大量的鹽就是控制銅錢交易價的重要戰略物資,只要你有銅錢,我保證供應,所以不怕銅錢貶值。
        倒是已近9月中旬,秋收的日子已迫在眉睫!
        按我原來的規劃,秋收後有兩個工作要做。
        一是回到大方城繼續我的築城工作,那邊的族人已經帶信過來,雨季已經過去,城牆基都已經進入鋪磚階段,就等我去作後期建設安排了。元方和梅梅也很關注這個事,已經催了多次,問什麼時候動身。
        二是我讓族人種的菽已經長勢喜人,眼看就要豐收,這一次我得把做醬油的事情啟動起來了,這可是後世的「第一」調味品!還有豆漿的製作,也應該提上議事日程了。還有豆腐——
        太昊六年的秋收,將帶給族人許多的驚喜!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59
第一百八十五章 - 秋收大
   

        9月17日,諸族長老和宗廟長老們到地裡例行巡查回來,負責農業生產的風極長老提出,一鄧收割的時候了,這一提議得到合族長老們的一致通過。這段時間我一直忙於鑄造業和金融業發展,對農業是有點關心不夠,還好長老們沒有失職。
        18日上午,晨鐘敲過9響,城中所有部族大長老、族長和宗廟長老團齊聚在宗廟主殿,舉行太昊六年的秋收大祭。
        這時的祭祀儀式已經比較規範了,按我的要求,風余長老已經把祭祀形式形成文本,並頒給了所有部族和長老。
        首先是提前一天淨殿,宗廟的「專職後勤工作人員」得花一整天將宗宙裡外打掃得乾乾淨淨,談不上「纖塵不染」,起碼也要看上去顯得整潔。所有的祭器和裝飾品也要進行清洗和重新擺放。
        然後也是在提前的這一天,由宗廟長老到各部族通知大長老和族長祭祀儀式的時間和地點。一般城中諸族至少都有一名「駐宗廟」長老,所以原則上是各長老負責通知本族「領導」參加。
        祭祀當日早上7點左右,負責儀式準備工作的「後勤」長老就會把所有工作人員都叫起來,宰殺三牲,肉用來備餐,頭用來獻祭。其他工作人員得負責午餐準備和門口的接待工作。
        8點以後,鐘聲(以前是鼓聲)會提醒長老和族長們,該到宗廟議事殿報到了。我和風余一般是最早到,其他部族都在風余指導下入座,等候儀式開始。
        8點40左右(日昝上能看出來這個時間,直徑一米左右的日昝誤差不會超過2分鐘)。我就得帶著所有長老和族長到主殿門口列隊準備。
        9點正,所有人入殿,在風余主持下,向祖神和後來所封的天地諸神祈禱。
        一般是由我致禱詞,其他參加的人員在神殿內跪叩在地。聽我念完以後,再行三叩起身。
        接下來是風余長篇大論地將太昊族本年度地主要得失、災禍、攻伐等內政外交大事當殿向祖神和諸族長老、族長們宣讀,這也可算得上是太昊族一年來的「工作總結」。
        10點正。宗廟內儀式結束,主場地移到廣場上。在那裡,另一個香案已經準備好,各部族都已經按劃定的區域組織了一批「收割代表」列好隊,我得帶著所有的族長,站在香案前,再次主殿內的祭文在廣場上再宣讀一遍,然後焚燒。
        接下來才是真正地收割開始,在太昊大鐘的不斷鳴響中,由各族族長帶隊。各部族「農民」列隊離開廣場,分赴太昊城四門,那裡早有牛車裝上了收割工具在等候,甚至有的空車聽到鐘聲響起,就已經急急地趕往本族地土地了。
        風氏除了收割本族土地上的莊稼以外,不得負責收割我要求他們為宗廟種地菽地。
        太昊宗廟內,諸族大長老們則在議論太昊一年來的大事。但因為已經在重要事情的決策過程中充分地參與了,所以這個時候多半是在討論執行情況,提出改進意見。
        風余做東,中午是太昊的秋收大餐。但至少過半的長老無心享用,我也不例外。都要急匆匆地趕赴本族的土地,去驗收本族的收成。
        離城20里之內的莊稼,按要求全部都將送到太昊城內統一入倉,也便於納稅。20里外的各族自建村由各族自行收割,也自行建倉儲存,不得運入太昊城入倉。當然,用於我城內匠人們或宗廟進行交易地可以例外,但誰又會捨近求遠,從那麼遠的地方運糧食過來呢?用本族在城內的存糧不是更方便麼?
        我無心去看一路的豐收景象,這幾年的連續豐收,讓我對粟米的高產已經有了免疫力,大部分熟土裡的畝產量都能達到250斤左右,新土略差些,但也在200斤上下。所以對我來講,再高地產量也不具備衝擊力——我最關心的是我的那200畝菽!
        一路上雲龍掠過長長的收割隊伍,路邊地族人看到我經過,都舉起手中的工具或揮手向我致意,我只來得及擺擺手就匆匆掠過。
        田地裡地粟穗已經將粟桿壓彎,沉沉地垂下了頭,看得所有的族長、長老和族人都喜上眉梢。
        馬蹄聲中,太昊騎兵們在莊稼地周圍來回巡視,對任何敢於在這個時候想來分杯羹的野獸給予無情打擊。而每一塊地裡從8月初開始就已經站上了防鳥的族人。
        深深地呼吸著空氣中醇醇的粟穗香,感覺從城門到農莊的6公里路轉瞬即至。
        呵呵!俺的200畝菽也大豐收了!
        風氏早在昨天就已經安排了大批人手入駐農莊,聽族人們講,今早在農莊都清晰地聽到了太昊城的鐘聲,才正式開始收割的。風余還特別交待族人,帶了30多名婦女過來,負責將豆子從豆莢中剝出來,不過這項工作比他預想的還要輕鬆,因為豆莢都已經曬出了裂口,輕輕一捏就破開了,現在已經是割豆桿的明顯滯後於剝豆子的了。
        看看已經收割的十多畝地,我問了一下負責稱量的族人,大約畝產150斤的樣子。
        那不是就得有3萬多斤豆子的產量?!
        這下子收大發了!俺的豆油啊!俺的豆漿啊!
        跟其他糧食不一樣,豆子都不入倉庫的,直接就運到宗廟,裝入專門的大甕,一個甕裡要裝200多斤。
        秋收期間,宗廟前的廣場上,遠離太昊城的農莊裡,各部族的自建村,一到晚上,到處都是篝火和盛宴,到處都是歡聲笑語。
        不同的部族之間,長老們帶著小伙子尋找未婚的美女,膽大的小伙子自己就去尋找意中的女孩了。看著一對對青年在人叢中穿梭,讓我想起十多年前那些部族長老帶著青年冒著生命危險去相親的情景。
        太昊宗廟前的大廣場是人最多,也最熱鬧的地方,太昊酒坊的所有存酒在這些天裡幾乎都賣了個精光,讓酒坊老闆累得趴下,搬米搬得累斷腰,數銅錢數到手抽筋。
        十來天的歡樂秋收很快過去。
        太昊城迎來了從來沒有過的大規模賓客。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4:00
第一百八十六章 - 賓朋滿座
   

        ------------
        「族長!俺不行了這個銅錢可太不好算了!」
        風極累得趴在我的辦公室裡。
        「這個我可沒法子幫你——我也忙不過來,你看!」我指著桌子上的大量「太昊法草案」。
        這陣子立法委員們得太昊酒的幫助,靈感大發,N個臭皮匠湊在一起,還真給弄出來不少有價值的法規條文,為即將誕生的太昊法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支撐。
        我一邊得逐條審查這些建議草案,另一邊還得緊張的為大方城的建設籌劃設計,也是一個頭兩個大,偏偏這兩天客人多了起來,宗廟內不時得安排一次接待,更讓我忙得不可開交。
        「族長!別——您可是能幫得上我的!只要——」風極小心地看了看我的反應「只要您讓梓燁來幫幾天忙。」
        對了!我怎麼忘了這個事!
        在太昊,目前學校的教師多數已經不能再教梓樺什麼東西了,特別是在數學方面,她已經超過了多數教師的水平。加減法對她是小菜一碟,甚至我已經開始用乘除法的基本技巧來補充她的知識結構了。
        讓她來學一下處理賬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避免了我常為沒有教給她更多的東西而自責。
        不過她一個人也不夠。
        「這樣吧,不要說我沒有幫你——讓太昊學校裡面教數學的那幾名教師一起來,你來負責管理,讓他們給你算賬。」
        風極樂顛樂顛地跑了,這傢伙對梓燁的數學能力有十足的信心。
        也難怪他煩,太昊六年的農業稅不僅有大量的粟上交,還有匠作區也交了不少粟和銅錢,有的小族因為人手實在緊張,想辦法在匠作區換了大量的銅錢來上交。幾筆賬混在一起,怎麼會不暈!
        這一年的太昊宗廟,僅糧食一項就收入了近500噸。還有銅錢近6千枚。不包括宗廟賣鹽和賣銅的收入,這兩項就非常可觀了。
        風余笑歪了嘴,風極卻累彎了腰。
        沒法子,只好讓梓燁這個才12歲的童工也上崗了。
        但最讓我意外的工作則是大量的接待工作。
        9月29日,石頭城的長老團帶著五牛車糧食和一群牲畜到了太昊。說是代表黎族感謝太昊多年來的關照。
        這幫傢伙在太昊呆了五天,吃得滿意而去,以至於風極仔細地算了又算,看太昊是賺了還是虧了。不過最讓風極擔心還是這幫傢伙圍著太昊鍾看了又看,每到要打鐘的時間就到鍾架那裡等著,到敲完了才捨得離開。所以等他們一走,風極立即去看銅鐘還在不在,估計石頭城那邊要求鑄鍾也是不久的事。
        「這幫東西——什麼好事少得了他們!」風極憤憤地說,心裡對鑄鍾所需要的銅開始痛心起來。
        然後是驪山族的長老代表團,帶著上百斤錫錠遠道而來。還明說了,這些錫錠是驪山族長送給太昊的禮物,不用給換鹽的!
        話是說得比較光棍,但最後給他們200斤鹽的時候,也沒見哪個長老臉紅一下子,都老實不客氣的就收下了。
        不過我也光棍了一下,讓他們轉告驪琴。其中有100斤鹽是送給驪山族的禮物,也不用給錫錠的。
        驪山族的人還沒走,由族新組建的長老團也到了,帶上了200多斤黍。
        這個是最寒磣的代表團。按風余的說法,叫「純吃團」!因為他們帶來的禮物讓人擔心。如果吃了幾天以後我不給點東西讓他們帶走的話,回去的路上就會餓死一大半。但別人畢竟是表心意來的,說是感謝太昊族醫生治好了由族大量的傷員,還換給他們那麼好的鹽。
        沒法子,最後賠上一車糧食不說,還得派遣騎兵帶著鹽送他們回去。
        接下來是姜由的代表團,姜氏諸族感謝我們在戰鬥期間給他們的支持,其中一名長老乾脆直接在我耳邊說:「當初要不是太昊族長踢那一腳,我們還不知道姜氏族長到哪去了呢!」。
        靠!原來最大的支持就是把他們的廟門踢倒!
        不過姜氏的禮物看起來比較實惠——200頭牛!這可是一件大禮,我回賜的是十輛青銅車,剛好夠這些長老坐回去,經過不斷改進減震,車內已經可以讓長老們享受「長途運輸」了。
        盈伯的代表團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少昊的新城已經又建起了兩座,其中有一座則是少昊跟有熊族的公孫豹他們一起築的,準備還是以有熊城命名,只是還需要得到公孫干批准。
        壞消息是盈伯不行了,估計過不了這個年。
        根據少昊長老們的說法,今年8月在一次狩獵中盈伯受了傷,一直不能痊癒,眼下已經不能再勝任族長工作,正在長老中徵求意見,以選擇下一任族長。
        我不禁一陣黯然,這位兄長可是我在原始見過的最有領導風範的族長,也是他讓我得以到達太昊,並在各種機緣下得以成為太昊族長的。
        但身在這個時代,我也找不來青黴素可以治他的感染,只能痛心而已。
        但我還是讓太昊的兩名醫生隨少昊長老團回去,看看能不能幫上盈伯一點忙。
        「我們族長說,如果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就讓少昊合併回太昊來,請族長照看少昊族人。」少昊長老臨別時說。
        估計這會在少昊各部族間引發不小的爭議,所以少昊長老都是在臨別時才悄悄地告訴我,沒有向太昊其他族人講。
        斟戈原來的隊伍比較龐大,但他最聰明的就是讓太昊騎兵先給我帶了口信,徵求我的意見,看今年斟戈氏豐收的粟米應該送到哪裡。
        這小子倒也還真有信用!
        不過也好在他有這一問,讓他少了許多煩惱,我讓他們直接把糧食送到已經隔了半年沒有收到糧食的木駝那裡去。相對於太昊而言,那裡可近多了,而且他們的長老們也可藉機去祭祀一下祖神。
        斟戈原親自帶著斟戈族的大隊人馬到了太昊,他的代表團足有170多人,是其他幾族的人數總和。
        「族長!斟戈原這一次是送學徒來了!」斟戈原一指背後的大隊人馬,果然過半都是小青年,長老並不多。但斟戈原還是為太昊帶來了大量的糧食和獵物,估計為這個他們在路上也沒少受累。
        不過斟戈原帶給我的最好的禮物,卻是他們最新面對的敵人。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4:00
第一百八十七章 - 鹽業獨立
   

        「什麼?騎馬的敵人?」
        這可是我在太昊之外第一次知道有其他的騎兵存在!
        「對!」斟戈原肯定地說「不過那個部族的人我從來沒有見過,跟我們這邊的部族都不一樣。」
        這就很有意思了。
        「你覺得有哪些不一樣?他們有什麼最特別的地方?」
        「唔——這個——他們的臉上都塗了顏色,這個最不一樣了!」斟戈原想了半天才想出這個不同之處來。
        「什麼顏色?」我指著宗廟內的各種器物,讓斟戈原選,最後指出最多的是紅色和白色。
        嗯!這個很好玩吶!
        一個騎在馬上,臉上塗了紅色和白色的部族!
        難道是從歐洲穿越過來的?
        呵呵!不會罷?
        「還有哪些不一樣?」
        「還有——還有——他們沒有束髮!「斟戈原指了指頭髮。
        大河上下的部族,凡我見過的,都以各種方法將頭髮束在腦後,不管用的材料是什麼,至少不會影響視線,而一個披頭散髮的嬉皮士部族在這個時代是有點突兀,起碼不符合我在這個時代的審美觀。
        「他們有多少人?從哪裡來的?」
        「這個,我也不太清楚,夏天裡才第一次出現,以前從來都沒有見到過,好像是從大河東邊過來的,有好大一群馬呢!起碼得上千匹吧,戰士就不多,反正也沒有超過200!這是太昊的匠人們說的,具體我也不清楚。」
        這麼說是一個牧馬的部族了?大河之南我從來沒有見過牧馬的部族,那麼應該是從大河的東北方向過來地?那就是說這個部族應該在河北大平原了。
        「那你們是怎麼把他們打退的?」
        「用箭!還有太昊族匠人教我們修城。他們衝不進來,只好退走了。」
        面對遊牧部落,純粹的農業部族能夠有效地進行防禦,但反擊就有點吃力了。
        再問跟斟戈原一起回來的太昊匠人,才知道那個部族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沒有馬具,騎的是「裸」馬!而且用的武器也是木矛,卻沒有弓箭。主要的攻擊方式是採用擲矛的方式。
        從夏天出現過以後,這個部族還來過幾次,看來是想把斟戈氏所在地山下平原作為他們的牧場,卻不料這裡已經是有主之地。難免起了點沖充不過還好的是,兩族看起來還只是「遭遇戰」,遠沒有達到「死摳」的程度,從斟戈原地語氣中可以看出,他對這個敵人並不怎麼在乎。
        但對我來說,意義就大不一樣了——上千匹馬啊!(流口水中——)
        讓風極非常不爽的是,每個部族的大佬來。都會在太昊銅鐘前流連忘返,斟戈原也不例外。
        直到大元諸城的代表來,他的擔心終於變成了現實。
        大元四城是一起約好來的,這個代表團也是今年太昊所接待過的最大規模地代表團,四城共來了300餘人。
        據馬齊說,還有100多人因為不敢上筏子過河而被阻擋在大河對岸,就算這樣子也花了三天才完全渡過大河。
        大元諸城共帶了十多車禮物,包括各種陶器、紙張和麻製品。大元城雷打不動的是鹽。光這東西就有7車。
        「族長——哇!這個可是好東西啊!俺們城裡能不能也鑄一個?」
        馬齊的大嘴巴是第一個提出這個要求的,隨後木窮和元昊也隱約表達了相同的意思。
        這就差不多得一千斤銅啊!
        風極的臉上心疼得一抽一抽的。
        不過更讓風極心疼的在後面。
        大元城地木恩沒有來,只派遣了幾名長老過來,就是這些長老們提出了一個重要地問題:「族長。眼下大元城為往大元諸城及太昊送鹽、布和紙已經非常困難了,馬匹不夠,牛車更少,而太昊對鹽的需要一直在增加,以後能不能為大元城增加一點馬匹和牛車?」
        這個我是知道的,不僅太昊的用鹽在急劇地增加,大夏城(木駝那邊)、少昊、姜氏諸族、公孫氏諸族的需求都得從大元城產出,我一直也很少為此特別關照大元城,讓他們負擔了額外的壓力。
        「這樣吧,大元城以後都不用負擔鹽的生產了,我會讓族人在海邊建一個專門的鹽場,以後的運輸全部由太昊騎兵負責,大元城的族人願意留下來在鹽場工作的也可以留下,其他的人可以回城居住了,而且在以後的五年以內,大元城的宗廟將無償地得到足夠的鹽分配給族人。」
        「那五年以後呢?——」大元長老不放心地問。
        看來是讓大元諸城系統地向私有化轉變的時候了。
        這方面貿易城和太昊城已經走在了前面,但貿易城是以貿易立身,本城的產出用於交易就足以讓族人過上富足的日子,大元在這方面不具有可比性。
        太昊則不同,目前仍是以農業為主要產業,其他的產業都是補充,不具備主導地位,所以能為大元提供一個樣板。
        對大元來講,首先要把所有制的單位縮小,從全民所有制轉向集體所有制這讓我想起後世的所有制改革。
        首先就是讓原來的各部族獨立掌握足夠的生產和生產資料,然後和宗廟形成納稅和交易的關係,而宗廟則掌握銅、鹽之類的戰略商品,這樣宗廟的壓力就會降下來。
        後面則是大力發展製造業,加強宗廟對核心技術的掌控,從而控制城內的經濟核心,間接地擁有了對諸部族的控制權。
        有的東西是大元能直接照搬的,有的東西則只能讓大元城的長老根據大元城的特點揣摸了,說不定會出現「具有大元特色的」城市建設模式呢。
        風極則從我和大元諸城的溝通中知道,牛車和騎兵的投入又得增加了,這讓他再次心疼得呲牙。
        這一次大元諸城帶了豐厚的禮物,我也沒打算讓他們空手而歸,土魯將牛車製作的技術基本上都傳給了他們,更費盡心力為他們鑄了四口銅鐘。
        同時,太昊通寶的技術沒有外傳,儘管都算是太昊部族,但按我在後世的經驗,製造銅錢的部門應該是唯一的,即使是同族的其他部族也不能掌握這一工具。
        但我還是將部分已經鑄好的銅錢送給了大元諸城,每城約分到4000枚錢,讓他們在貿易中試用一下,以後再以交易的方式從太昊城得到更多。並要求大元諸城也必須按太昊現有的比價(主要是和鹽、粟的比例)進行交易,以保證太昊通寶在諸城中的等效性,體現「通貨」的優越性。
        鑄鐘的工作在進行中,我卻巴不得能將自己分成四塊,該往斟戈氏那邊去找馬?還是去由族那邊的大方城建城?或是留在太昊城制豆油?還有公孫氏那邊的建城情況也讓我放心不下。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4:06
第一百八十八章 - 豆品試制
   


    幾番比較下來,還是想先琢磨點豆制品出來,這東西實在太誘人了,放在宗廟里已經讓我讒了好久。

    但豆制品制作的第一步卻不是點火燒水,除非就這麼燉東西吃。

    後世的幾乎所有豆制品都是從磨碎開始的,而我手里竟還沒有一副石磨!

    用銅來鑄好像過份了一點,一副完整的“銅磨”制作下來,怕不得像鑄一口鍾一樣重?!

    算了吧,還是想辦法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石材,用青銅鑿子試一下,說不定,一個全新的行業就會因此而誕生呢。但想起來有點好笑,難道“石匠”竟是因為想喝一口豆槳而出現的?

    土魯得到這個任務也撓了一下頭,他也沒有想過用青銅器鑿石頭的可能性,但既然族長有指示,那就照辦吧。

    銅匠坊里轉眼間又堆滿了石頭,銅鑿也很快有了從1比8到1比3不等的錫銅比,各種材料都有。我和土魯拿一塊塊石頭和青銅鑿反複比較,最後找到一種偏青白色的石頭,斷面上好像有一些小晶粒的那種,在1比5的比例鑄出來的青銅鑿下,能夠取得比較理想的切割效果。

    我把圖紙交給土魯,讓他們鑿出粗坯和基本的紋路,最後的關鍵部位還得等我親自來處理。

    同時我讓土魯加工趕制一個“導流槽”,用于盛裝和引流磨出來的豆漿。

    五天後,等我得到通知再到銅匠坊時,兩扇磨盤已經做好。甚至已經在下磨盤上裝了木質的磨芯,但上磨盤添料的地方還只是一個圓孔,整個磨盤比較小巧,直徑只有25厘米左右,兩扇磨盤加起來也不過就20厘米高。

    但添料孔的加工方法體現出了石器時代的高水平——竟是磨穿的!看來土魯已經將弓弦鑽孔的方法應用到了極致。這些匠人們對石材的選擇和加工應用水平遠高于我這個後世的“知識分子”!

    我親自操鑿,為土魯和他的徒弟們示范如何將添料孔的下端鑿成一個螺旋形出口,以便將來添料後能順利地導向整個扇面。

    上磨盤的表面還有一個加裝手搖柄的圓坑,也是采用磨孔的工藝制作的,精美程度讓我也歎為觀止。

    將小小的石磨搬到宗廟裝好後,第二天,我把土魯叫上,在宗廟的倉庫外面合作了一把石磨豆漿的生產。

    已經泡了一夜的黃豆和水一起一勺一勺地加入添料孔,白色的豆漿從石磨的四方緩緩地流出來,沿導流的木盤流入陶盆。

    土魯一邊搖著木柄。一邊難以置信地看著他的勞動成果:這些圓顆粒怎麼會變成了羊奶一樣的東西?

    不過在沒有糖的情況下,第一碗白豆漿並沒有給我帶來特別好的感覺。從營養學的角度,這東西和後世的豆漿並不差半點,但口感卻一點競爭力都沒有,看來僅靠這一點東西不能催生一個物種地推廣。

    下一個嘗試是將干豆子磨成粉,即將大豆炒熟炒黃以後再磨成細粉。一次試制之前我從磨制豆漿那里了解到一個重要的經驗,在磨盤比較小的情況下,一次磨制出來的豆顆粒還是比較粗糙的,所以磨粉工作是在兩次磨制之後才結束的。

    這一次得到了讓土魯大為滿意的產品——炒豆面!

    我和土魯還在磨制的時候,倉庫外已經擠滿了聞香而來的人頭,土魯對黃豆面的味道贊不絕口,堅持要將這東西作為他們匠作區的特色食品,讓徒弟們優先享受到。

    但接下來的豆制發展就讓我犯了難。

    要做豆腐,我沒有石膏。

    要做豆油,我還得造一台榨油機!

    誰知道榨油的設備是怎麼做的?

    我看著這盆炒面發起了愁。

    還好,我好像還知道醬油怎麼做。以前我到過醬油廠的,那里一壇壇滿滿的大豆和鹽裝在一起,放上大半年就沁滿了醬油,這個工藝可能比較簡單吧!

    不管了,反正我的時間比較緊張,希望能盡快趕到大方城那邊安排下一步的建設。就讓族人先嘗嘗豆漿,再嚼點炒面吧。醬油是一時半會出不來了,但也不能耽誤時間,先泡上一壇吧,看年後有沒有發生我想要的變化。

    在宗廟議事廳外面的小廣場上,我擺上了三個大壇子,每個里面都裝上了百多斤豆子,用鹽覆滿,藤筐蓋上。臨走時特別交待族里的長老們,不管發生什麼變化,一定不要動壇子和里面的東西,只到我回來再處理。

    元方和梅梅早已經等得不耐煩了,一個月以前就在催我出發,他們娘倆都在家里合計怎麼樣在大方城那邊另建一座好房子呢,按我從他們的設計圖上看,起碼已經有四室兩廳了,乖乖,面積得有100多平米啊!

    不過我也有些著實放心不下,那邊的城區規劃還沒完成呢。

    趕到大方城時,才發現我的擔心和到來幾乎都是多余的。

    現在的大方城和兩個月前我離開時相比,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于沒有秋收的問題,大方城的城牆已經從基礎里冒出了地面,更為重要的是,大方城的功能已經在城未建完前提前開始發揮了,眼前的大方城人來人往,已經熱鬧非凡。

    進城一看,呵呵!匠作區果然是最先繁華起來的,已經有多家陶器坊開始營業了,讓我吃驚的是,除了陶器和鹽,居然還有兩間酒坊!

    元方的房子得到了匠人們的優先照顧,已經完全建好,甚至比他們在太昊城規劃的還要大上一點,只差內部修躍層了。在宗廟沒有眉目的情況下,我只得先住到了名義上屬于元方的房子里面去。

    這小子也老實不客氣,將家里的東西搬了一大堆來,已經和梅梅在布置各間房的內部裝飾了。

    我則把匠人們都緊急召集起來,在家里開個動員會。

    “從這個月起,太昊那邊會把大量的鹽送過來,還會開始向由族諸部賣牛車和青銅農具,所以,糧食是不用擔心的,現在就把由族各部願意來的的勞動力全都召集起來,我們要盡快建好大方城!”

    “不過族長,有好幾個由族部落的長老說,讓我們問一下,他們能不能搬進來呢?”

    靠!我都還寄住在兒子這里呢!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4:06
第一百八十九章 - 國產名車
   

        一直以來,我對其他部族的族人入住太昊所建的各城都沒有太大的看法,主要是想藉以完成太昊發展的人口積累過程,迅速讓文明發展與傳播得以擁有必要的人口基礎。
        但這一次由族的族人想遷入城來卻上我多少有了一點疑慮:以後會不會反客為主?
        必竟太昊在這裡的人口太少了!人口結構將會影響到將來的一些政策的推行,特別是一些已經在太昊廣泛被接受的做法在這裡要想推動下去的話,說不定有一天就得先通過由族長老們的同意!
        我可不想將時間和精力再放在部族的教化上,而是集中力量在已經達到的文明高度上繼續發展下去。
        「行!讓騎兵們去看一下這幾個部族都在什麼地方,有多少人。只要是在大方城20里以內的,完全可以遷到城裡來。但同時也要讓太昊城那邊的族人遷部分過來!以後凡是在大方城的居民,都按太昊族人一視同仁,不再視為由族人!」
        按太昊族的規矩,風氏始終是宗族,長老會的主要權力可不能旁落。
        騎兵很快將我的命令執行了起來,一隊騎兵將我的命令帶回了太昊城,由風極負責這一次的遷族行動,至少上千人的規模將讓太昊族人在大方城內處於人口優勢地位,因為其他幾個急於遷進來的由族小部落加起來還不到1000人!
        另外風極也將在大方城內擔任風氏的長老團大長老,暫負責起大方城的日常事務,甚至包括前期的建設工作,比如大方城宗廟的建設工作。
        匠人們也開始大力推動建設城牆的人手招募。
        10天後,距離大方城30里外,一個由族部落的長老會正在緊張地商討重要事宜。
        「族長——不能再猶豫了,我們是距離大方城最近地由族大部落。如果我們沒有明確的態度,會讓大方城的太昊族長把我們看在眼裡,和其他小部不一樣,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名戰士到大方城去,以後還能不能換到鹽?還有陶器和車?」大長老心急如焚,特別是鄰村的一個小部落,人口不過400多人,竟也大模大樣地從太昊族的大方城乘了一輛牛車回來。現在這輛牛車已經是村子驕傲!長老和族長搶著乘車到各村出訪。
        鹽就更不用說了,大方城這次最「大方」了,凡是有族人參加建城工作的,不僅按人頭每人先發了兩斤鹽,還為帶隊去的族長和長老每人也送兩斤鹽作為禮物。
        本村的長老只不過是去看了一下熱鬧,一名勞動力都沒有帶去,只因為別地村子介紹說,這是附近最大的部落長老,竟也分到了一包鹽,而且足有三斤多(當然了。這是按太昊族人的標準,連秤這種稀罕特也是由族才有的東西)。
        但太昊族人說得很明白,過些天,他們的族長就會到各村走訪,看能不能招到更多的勞動力。到時候就要請這個部落幫忙了。
        「可是太昊跟姜由那麼接近,將來對由族人會怎麼樣?你們知道嗎?據說當初就是因為姜由從太昊學到了築城,才讓炎族沒有滅了黎族,這些黎族兄弟帶過來的消息你們都忘了嗎?將來太昊會不會是另一個炎族?那時我們由族人可真得全部南遷了!你們沒有見過太昊城。不知道那有多大,將來建完的大方城也一樣!那時我們由族人在大方城面前只不過是一群牛羊!」一名曾經參加過黎族宗廟內的長老會議的長老顯得很激動。
        「才不會呢!太昊從來沒有進攻過一個部落!太昊族人給我們帶來了什麼?醫好地我們的戰士!和我們交換鹽和粟米、陶器,還要給我們交換牛車!什麼東西是對由族不利的?你們說說看?太昊和姜氏的部族能一樣嗎?」
        一名不久前以代表身份到太昊致意的長老團成員站出來為太昊辯護。
        「罷了!我們還是派戰士去吧!」族長終於發話了。
        「就算我們不去,其他部族也要派人去,大方城也同樣會建成。我們反對有用嗎?就算我們知道太昊族長要對由族開戰,我們能打得過他嗎?連炎族都敗在他手裡!何況由族其他各部得到太昊諸多好處,也未見得會站在我們一邊!不用等太昊族上門,我們先去看一看,如果太昊族真地不好,那大不了我們就南遷!和苗族的兄弟部族一起生存。一起耕種!也不必像這樣成天擔心太昊建好城了以後打上門來!」
        大方城的消息正飛速傳遍由族所有的部落,十天之內,類似的爭論在數十個部族內都激烈上演,但疑慮歸疑慮。最後還是統一了認識,除極少數部族沒有來人以外。共增加了2700多勞動力,讓建城的速度大大加快。
        這其中,不能不說鹽的力量是強大的,相當一部分部族就是因為已經習慣了從太昊族手裡得到鹽而不得不派遣族人參加者建城。
        但由族各部參加建城的族人們則不會有這些長老地顧慮,得到前往大方城參加建設工作的任務是一項美差——起碼會享受到在本族所不可能見到的美食美器。
        「嗯——太昊的飯菜——那才叫香!」從大方城工地上回來的長老們閉上眼深深地吸氣,在族人面前回味大方城廚房享受到的美味,甚至對本族地廚師從此鄙視。對本村的長老伙食也不再滿意,儘管他們已經比其他族人享受的好得多了。
        這個評價大大地增加了大方城的吸引力。
        而太昊族遷移過來地移民所乘坐的牛車也成了由族諸部地搶手貨,等後知後覺的村長和長老看到其他村長和長老已經乘上牛車四處招搖時,才得知眼下的大方城中牛車存貨已經不多,忙讓戰士們用牛馱上黍米,趕往大方城交易。
        今年的由族也取得了豐收,儘管畝產還不到100斤,但勝在有的部落南遷後讓剩下的部落撿了便宜,總耕種面積相當可觀,所以3000斤黍一輛牛車的價格基本上每個部落都承受得起。
        「族長啊!這個部落的長老問,牛車還有沒有其他名字啊?」風極有點鬱悶地指著一邊的由族老頭,這傢伙算跑得快的,居然讓他給搶到一輛,後面來的就只能預訂了。
        「這個——叫奇瑞吧」俺就不用加上QQ或者排量了,但國產品牌還是要支持一下的。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4:07
第一百九十章 - 大方規劃
   

        由族諸村間,一場競賽正在展開。
        太昊族近乎無止境的鹽供給就是目標,還有新鮮的太昊牛車。為了搞好售後服務,我甚至讓匠人們隨騎兵一起出動,走到哪個村就給免費檢修一下村子裡的牛車,由族所在的這片平原也逐漸的在我腦子裡有了一個輪廓,基本上是一個狹長的漏斗形,越往南邊就越開闊,而我們的大方城只是由族各部間比較居中的地方,還遠不是由族最好的土地所在。
        怪不得苗族在選擇了不祭祀牛神以後,就直接地選擇向更遠的南方遷移。
        (但從南方傳來的消息是,這個選擇有點「歪打正著」,因為向南方越過幾條河以後,並沒有他們想像中的大平原,而是一片大山,直到再越過這片大山,才真正到達了一眼望不到邊的大平原,並在那裡紮下了根。)
        現在剩下來的由族諸部就在這片漏斗形的大平原上享受著從太昊傳過來的物質文明成果,一輛輛牛車在不同的村子間來回穿梭,將長老和村長們載著彼此炫耀。
        「你們村有一輛牛車?——啊不錯!」
        「那你們村呢?不去換一輛?」
        「不去了!」
        「為嘛呢?——可惜了,不過沒有關係,有空到咱們村來坐坐,俺跟村長說一聲,也給您坐一下牛車!」
        「這個倒不用了,這些天坐牛車坐得多了點,屁股有點疼,俺們村已經有三輛了,小子們還鬧騰著要換第四輛呢!俺看不慣了,乾脆把車子讓給他們坐,俺出來走走!透透氣。也動動腿腳,那車坐多了,指不定腿腳生什麼毛病呢!」
        「唔——是這樣!」(汗!)
        漸漸地,上百輛牛車從太昊城跑到了由族諸部的村子裡,並從大方開始,在地裡輾出了一條條清晰的車道,各村甚至已經明確了不能在車道了挖土,有的村甚至開始注意搞好這個車道的維護工作。
        這可是最古老的養路工啊!
        與此相關的是。由族各部之間地交流也空前地頻繁起來,在長老們的有力推動下,由族壯勞動力不斷往大方城的工地上集中,連我都已經開始在為建築工人們的住宿問題開始擔心了。
        10月底。當太昊城中遷來的族人完全到位以後,在方城工地上已經接近了5000人在工作,這讓我對明年開播以前建好大方城有了更大的信心。
        大方城的規劃已經完成,仍是按匠作區、軍營區、居住區、文化教育區和宗廟五大組成部分來建設,其中宗廟佔地是城中心長、寬各150米的一個正方形,但其中有建築地部分不到四分之一,其他的都規劃為廣場。為將來的貿易提供一個場地條件。
        已經有7個部族要求遷入大方城,這些部族要麼就是實力太小,甚至在野獸的攻擊下都難以自保,而之前根本沒有得到由族其他部落關照地,要麼就是和由族的長老團有一定矛盾,不希望再位於由族諸部中的,還有的只是因為大方城比較近,希望享受到「城市生活」的。
        我的條件是。在大方城20里內的部族可以遷入。但以後就得按太昊族人地方式生活,包括太昊的法律和稅收規定全部都得遵守,否則免談。
        當初在選擇大方城址的時候我就已經注意到,盡量不要靠由族的大部落太近。以免因為太昊的管理模式和由族的生活方式發生衝突,距離大方城20里內都是小族,這一點我還是有把握的,所以對這些小族提出管理方式上的要求,也如我所料,並沒有遭到任何反對,所有申請遷入大方城地部族都選擇了接受太昊地管理。
        大方城的建設已經上了軌道,我心裡放不下的是在斟戈氏的那群馬——當然了,現在那還是有主之物,我關心地是跟那個部族之間能不能溝通,如果能夠通過貿易的方式交換到馬匹,那也可以接受。
        元方和梅梅則不願跟我回到太昊城梅梅簡直就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現在跟元方結成了一黨,基本上成了大方城工地上的「主人」。
        儘管大言城的匠人們都知道按我的設計要求去做,宗廟的建設則在風極的指揮下進行,但元方欺負風極那是從太昊城就帶過來了的習慣,只要我沒在,就擔心元方才是大方城的老大。
        所以我苦口婆心地勸了一整天,才把這娘倆勸得回心轉意,同意第二天跟我一起走。
        「元方呢?!」
        天亮的時候,一陣涼風從門縫裡吹進來,把我吹得頸子一縮,腦袋也清醒了一下,儘管人在「寢室」裡,但外面的房門被風吹得在門框上撞來撞去的聲音還是清晰可聞。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小子到哪去了?
        找了塊羊皮裹好,我就衝出了房門,梅梅在身後發出輕笑。
        「元方!元方!」
        我看到拴馬的地方,元方的馬已經不見了,就知道這小子指不定跑哪去了,趕緊上馬滿城找。
        城內的房子已經有了100多幢,視線不大望得開,但很快就把城裡轉了個遍,壓根就沒有元方的影子。
        「這小子!看我不扒了你的皮!」
        我一抖韁繩,縱馬出了城,卻四望無人,城牆才修到1米多高,我騎在馬上到處可見,但就是的東到一人一馬的去向!
        「你也不用回去了!留下來等元方吧!」梅梅也騎馬衝了出來。
        我看她一臉的壞笑,就知道這娘倆合夥在蒙我。
        枉我做了一天的工作!
        「都是你慣的!」我憤然回屋收拾東西。
        「你還是要走?」梅梅開始有點慌張起來。
        「你啊!——算了吧!你們娘倆就在大方城吧!什麼時候想梓燁了就回太昊去,我可沒有時間跟你們捉迷藏!我要到木駝和斟戈原那邊去一趟,我可說在前面了——你們只能幫風極的忙,不許給他添亂!」
        「知道了!」梅梅垂下頭,一臉委屈的樣子。
        我只好又哄了一陣才出發離城。
        走出不到10里,回頭一看,兩人兩騎都在城外遠遠地送別。
        「這娘倆!」我無奈搖搖頭,打馬回太昊去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