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作者:老酒裡的熊 (已完結)

 關閉
kevin1217 2011-10-2 09:34:0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84 269381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48
第一百六十章 - 不負所托
   

        「什麼交易?」黎族和由族的長老們都睜大了眼睛。
        「若由族不再與黎族姜由為敵,太昊願與由族結為兄弟之族,凡我太昊所有的,無論是美食還是陶器,粟蔽或牛車,還有鹽和銅,將來由族必一樣不缺。我以太昊族長之名向祖神發誓,必讓由族在南方繁盛無比,城池百座,子孫千萬!」
        以我對後世的認知,這話絕對不是大話,反正就算我不這樣說,將來也必定是這個結果。
        但現在對這些剛吃上飽飯的由族人來說,就算是天方夜譚了。
        太昊族長卻是當今世上唯一有資格說這話的人。
        一時間議事殿內安靜無比,不要說由族長老,連風余和木駝都瞪大了眼,看看我是不是在說瘋話。
        正在羊皮上揩油手的長老們面面相覷,半晌答不上來話。
        默然半晌後,一名由族長老以杖頓地:「太昊族長雖是好意,卻不明白由族人所求!我族在山野流離百年,先輩不是沒於獸腹,就是粉碎於炎族牛蹄之下,鮮有至老者。如今雖不如太昊般強大繁盛,卻也足使族人日求一飽。若為太昊族長所供美食器具,便忘了祖輩大仇,恐失先祖所望!」
        其餘長老聞言頓悟,頗有愧色。
        我笑笑,這位老先生怎麼政治覺悟就這麼高呢?原則性咱就這麼強呢?怎麼就不講一下三個代表呢?還有三個有利於!
        這是很偏左的思想啊!
        老人家!要解放思想啊!
        「長老所言皆是,然炎族因與我太昊為敵,去年至今,已經在我太昊、少昊、黎族、公孫氏合力之下,連戰連潰,一敗塗地,幾至滅族。若非姜由族長憫其為昔日宗族,未誅其老弱。恐怕炎族已經不存於世,牛神山下,從此祭祀永遠絕!不知如今由族大仇安在?」
        別的不說,以我太昊為首,滅了炎族大軍總是真的。這點驪琴也提醒過我,由族人應該不會否認吧。
        幾位由族長老再次失語,又呆了半晌。
        還是那位「政治正確」的長老打破了沉默:「姜由得太昊族長之助,為由、黎兩族報了數代大仇,固是幸事,然姜由為了姜氏族長之位,便放過了炎族。甚至親任炎族族長,如此不分敵我,還有什麼資格稱為黎族族長,為什麼還同意炎族任宗族?宗族或族長之位,能與先祖大仇相比麼?我由族絕不會奉姜由為姜氏族長!除非他能滅了炎族!」
        這就有點讓人為難了。
        「何為宗族?」我也有點沒耐性了「宗族便是世代在祖神山下奉祀的部族!如今姜由族長已經同時為黎族和炎族之首,那將來若要選擇下一任族長,他會選擇黎族人還是炎族人任族長?那時誰才是真正的宗族?若姜由族長真滅了炎族。不要說讓黎族人任姜氏族長。恐怕此時姜氏各部已經全力對黎、由兩族開戰了吧!那時兩族能抗得住多少部族的攻擊?」
        動之以利不聽,曉之以理不聽,就只能脅之以威了。
        「難道我由族地大仇就不報了麼!」一位由族長老焦燥起來「姜由至少也得讓炎族離開神山,到草原上也去渡過數代,再回來看能不能當宗族!」
        看來由族的實力可能也的確不弱,否則就不會如此叫板。
        「太昊族長能為由族報了數代的大仇,由族銘記於心。也絕不願與太昊為敵,由族戰士將永不踏進太昊城外五天的路程內,但石城中地黎族各部,有願附姜由者。有願留在太昊者,有願隨由族南遷者,眾說不一。如今太昊族族長既然已經返回,必可以給由族一個答覆。將置黎族於何地?」
        為首的長老見我的勸和已經沒有了效果,乾脆直接提出了主題。言辭中竟軟硬都有。
        「石城之地當年我已經許給姜由族長作為黎族安身之地,不再收回,由黎族自處吧,我太昊不便參與其內!」
        我推得一乾二淨,不願再攪入這潭渾水。
        「另外由族既然已經和炎族開戰,此事已經和驪山族無關,還請由族長老將驪山族人交還,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問題!」
        既然已經不能再做和事佬,至少也得保住對美女的承諾不落空吧,盡力了要是還辦不到,就不是我的問題了。
        「這個——」幾位長老相顧無言,一起望向那位大長老。
        「既然太昊族長開了口,由族便聽了這一回,但驪山族須得保證,將來不參加到我族和炎族之戰中去!」大長老沉吟後慨然應允。
        「既然如此,那我代驪山族謝過,並保證只要由族不進攻驪山族,驪山族將不會參加到對由族作戰中!「看來可以向美女有所交待了。
        「還有一事,由族想得太昊族長允可。」現在該由族也提出一點條件了,黎族的事情擺明我不願意參與,那由族想要什麼呢?
        「我族願用牲畜和黍,向太昊族換鹽,不知道——」大長老猶豫了一下,看我的反應。
        「這沒有問題,只要由族和太昊不是敵人,我們可以和所有其他族人一樣進行交易,歡迎由族地長老和族人們帶著由族的產出來太昊城交易。」
        這是絕對的好事情!通過交易,由族也將從太昊的文明發展中獲益。
        戰爭和仇恨是一時的,文明的發展是恆久的,越多地人口群體接受一種文明,這種文明的可持續性和可發展性就會得到有力的支撐。
        現在由族和炎族的戰鬥相信不會再持續百年了吧。
        晚上,當所有的賓客散去,我讓風余通知了驪琴,她的族人將平安歸來,但附加的條件就是,以後她和她地部族將不得主動挑起對由族的戰鬥,也不得參加姜氏各部族對由族的戰鬥。
        驪琴喜出望外,不顧夜深,就想跑到宗廟,向我面謝。
        呵呵,我還沒想到發明燈呢!夜色如漆,只有火塘裡的碳火發出地紅光,我可不想趁人之危,佔這麼大的便宜,風余也勸說驪琴次日再來。
        第二天,驪琴率隨她前來的族人,在太昊宗廟內的祖神像前禱謝神恩。
        此時由族與黎族地長老已經啟程,回去覆命,木駝受命出城相送。
        我卻對接下來的美女即將離去有些不捨。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48
第一百六十一章 - 人各有家
   

        但該走的總得走,留不住就是留不住。
        幾天後,梅梅比我顯得還傷心一些,戀戀不捨地將驪琴送出城外,我則留在宗廟內辦公,連門都沒有出。
        驪琴走之前兩天,風余很八卦地為我打聽回來一個消息。
        驪山族的族人告訴他,自古以來,驪山族就是以女性為族長,男性為長老,但有點類似後世的「貞女崇拜」文化,驪山族的族長一生不能婚配,否則就是「殉祖」的下場。
        我有點明白過來,為什麼驪琴會成為驪山族的族長了。
        以她的外觀,在族內本來就是異類,也沒有婚配的太大可能。
        每一屆的驪山族族長都是由長老會選出來的,一旦選定,終生不改。直到上一任族長死了,才選下任族族長。
        在我所知道的這個世界裡,這可能是目前唯一還留存著母系社會遺跡的族長制度了。
        罷了,我苦笑了一下,連送別驪琴的機會都放棄了。
        接下來的工作還很多,我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顧及這件事。
        12月23日,我派遣了近300騎,由木駝帶隊,向斟戈氏送去了10噸粟種,500斤鹽,以及部分陶器匠人、木匠、建築技術人員,與往次不同的是,這一次我採用的是「移民」的方式派遣技術人員,所有的技術人員一去不再回來,所以都帶上了家屬。
        斟戈氏的位置太重要了,整個大河西邊和南邊的部族要往東北方向的河北平原發展,都可以借斟戈氏所在的大山為跳板,太行山或呂梁山就在他們的北面,那裡也是後世煤海的所在地,儘管現在還沒有體現出太大的優勢,但遲早會成為一項重要的經濟因素。
        加上已經有了斟戈氏和少量地姜氏部族在那裡生息,農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再加上我給的粟種、太昊的農業技術、建築技術以及工具生產技術。相信在不久就會有一個比較大地發展。
        當然,我也不是無條件的支援,我讓木駝帶口信給斟戈原,所有的粟和鹽。都要在下一年秋收後還給我,我會讓人上門收取地。粟是歸還原物,鹽則要折算成粟。一斤鹽折成20斤粟米,這500斤鹽明年要折算成5噸粟米,相信這應該是斟戈原所能接受的價格。
        另一面,在公孫氏遇到太昊匠人的遭遇讓我開始反省這些年來對族人的安排。
        原始人也好,後世人也罷,都有同樣的親情和家庭觀念。只是在「公社」性質的部落文化沒有全面轉向農業社會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新階段之前,族長對族人地安排有著幾乎至高無上的權力。正是這種權力讓我忽視了對太昊或大元技術人員的家庭照顧。輕易地一次次決定將太昊騎兵或匠人派遣到遠離家人的地方去。
        為了糾正這個錯誤,我在這一次派遣匠人到斟戈氏去地時候,給了族人選擇帶還是不帶家屬的權力。
        結果所有已經成家的族人都選擇了帶上家庭所有成員離開。
        我開始檢討以前的錯失,並立即開始糾正。從近的地方做起。在大河碼頭上的匠人們是第二批享受到家庭溫暖的「外派勞務人員」。剩下來地300餘騎在數天內帶著碼頭匠人們的家屬趕到了碼頭建設工地上,我親自帶的隊。
        「族長!族長!」
        由於提前就派遣了一個小隊將消息帶給匠人們,讓他們作好接待家人的準備。當我們的大隊還在遠離碼頭近10里開外的地方,提前趕到那裡等候的所有匠人們歡呼起來,爭先恐後地擁向我們的騎兵隊伍,從馬背上牽下自己的親人。
        讓這些族人和他們的親人暢敘別情,只我特意到大河邊察看水勢。
        現在地大河不復盛夏的威勢恢復了如去年冬天般的孱弱,寬度仍在里許,卻只有不到馬膝深。
        「族長。我們這地方可選對了,往下游一天的距離,就有一個大湖,可寬了,比我們這裡夏天的水面還寬!」一位經常往返於碼頭和太昊城的運輸騎兵對我說。
        河中來來往往都是太昊的騎兵,負責鹽和銅錠的運輸,兩岸的匠人們正緊張地建設基地,儘管現在的大河看起來很「溫柔」,但大家都知道,如果到了明年洪水期。照樣又是濁浪活天的景象,這兩岸的碼頭始終都是要派上用場的。
        現在的碼頭已經初具一個城鎮的規模,只是城牆用的是簡化版的土坯牆,為了防雨,土坯牆頂上蓋了瓦,看上去也只是起一道圍牆的作用。這道牆現大已經圈起了河岸兩邊各一個邊長約300米的正方形,***裡大量建設的都是土坯房,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還沒有開窯燒磚。匠人和經常往返於碼頭的騎兵一起,也不過就是700來人,現在的建設規模對他們來說,已經非常的大了。現在就是加上才來的近300名家屬,也不過就近千人的樣子,兩個碼頭都還顯得很寬鬆。
        「族長,這兩個碼頭叫什麼名宇?」一名匠人過來問我。
        呵呵!還真是忘了,這兩個碼頭都還沒有名字呢!
        「這樣啊,反正現在主要運的是銅和鹽,就叫銅碼頭和鹽碼頭吧!」
        工業村那邊距離太遠,考慮到運送家屬有很大的困難,我就沒有採取跟兩個碼頭相同的作法,而是反其道而行之。
        這一批騎兵沒有隨我返回太昊城,而是過大河繼續向前,往工業村而去。
        在我回到太昊城後,城中已經是一派繁忙,族人們已經在我的帶動下,形成了「過年」的習慣,眼下正在為過年而準備。
        但就在12月29日,大年前夕,一個極壞的消息從姜由那邊傳來。
        派遣往驪山族的姜氏長老被由族人設伏擊殺了!
        同時派遣到由族去的黎族8名長老已經被由族扣起來,要求石頭城中的這8位長老分別所在的8個部族搬遷到南方去,否則就會被視為已經投靠了炎族,成為由族的敵人。
        姜由決定不再採用我所建議的「攻心為上」之策,全面轉向征服作戰,並派遣人到石頭城來催促黎族各部出兵,同時其他姜氏各族也得到了宗族族長的命令。
        唯一的例外來自驪山族,他們的長老已經全部放回,並向姜由表明了不會派遣戰士參加對由族的作戰。
        我該怎麼做?
        就在這時,一隊帶著黍的由族人到了我的太昊城,要求交換鹽。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49
第一百六十三章 錫錠重融
   

        將要出發的族人在緊張準備,城內一片繁忙,牛羊的劃分,栗米裝袋,陶器包紮,銅錠捆綁,牛車檢修,一應事務都在長老們的幫助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我卻在這個時候得到通知說是驪山族戰士正在宗廟內等著我,為我送來了驪山族的禮物。
        是什麼東西,值得在這大冷的天裡翻過十來天山嶺送過來?
        我也很好奇。
        等我進了宗廟的會客室,才看見十來名驪山族漢子在那裡沮喪地垂著頭,為首的漢子揪著一個倒霉鬼正在他耳邊嘀咕著什麼,而那傢伙面如死灰,低眉垂首,一動不動。
        要不是有太昊的長老們在場,這幫傢伙說不定會幹什麼。
        在會客廳的桌子上,我看到了一塊攤開的牛皮,上面有數十斤暗灰色的粉末,只有少量的凝塊還顯示這是一種金屬。
        看到我進來,太昊族的長老們都站了起來,垂首迎候,而驪山族的戰士中有上一次已經來過的一位,拉了一把帶隊的戰士,全體跪了下去。
        「起來起來!」我連忙一一扶起,只有最後一名戰士——就是那個倒霉蛋,據說是是他負責背這個牛皮包袱,其他人是來保護他的——堅決不肯起來。
        「我族人無能,將族長送的禮物摔破,請太昊族長貴罰!」帶隊的頭領很光棍,直接請罪。
        我卻沒有忙著責罰他,而是將重心轉向那些灰色的粉末。
        用手指捏了捏,粉末細膩而均勻,卻有明顯的金屬質感,中間有一兩塊沒有完全碎掉的小塊,還能看出一點亮銀色。
        是金屬,但絕對不是銀!
        一是銀的強度要高得多,不可能因為摔倒就能碎掉,二是銀的熔點比較高。驪山族應該沒有掌握達到這麼高溫度的技術。
        那是什麼金屬?
        「驪山族是如何找到這種石頭的?」我首先關心的是驪山族的冶煉技術,如果已經有遠高過銅冶煉技術地其他金屬冶煉技術存在,我就得懷疑在我之前已經有人穿越過了。
        「半個月前,我族戰士狩獵歸來。帶了一些獸肉,以前從未見過,族長讓人把太昊族送過去的神器用來煮食這種肉。以增美味,誰知從我族所在的山上取下來的石頭架在神器下,點火後卻從石頭中流出了這種亮地東西,當時不覺,等熄火後才注意到,這東西已經凝成一種新的石頭。我族族長說,在太昊時知道太昊族長喜歡搜集不同的石頭。這種石頭是在使用神器時才流出來地,那就應該是屬於太昊族長所有,便讓我們把石頭送過來。誰知這小子——」隊長用手拍了一下跪在地上的「倒霉鬼」太不小心,我們一行人全是為了保護他來的。居然讓他還是摔了一跤,將石頭跌碎!請族長責罰!」
        不會吧!煮湯的火就能煉出來的金屬,那還能是什麼,只能是錫了!
        眾裡尋它千百度,居然就在眼前!
        「你們族裡的人以前見過這東西麼?」
        「據族中的長老們說,以前族人在山上烤東西時也見過這種東西,因為不知道是什麼。就沒有搜集過!」
        難道驪山族所在地山上有一個巨大的錫礦?
        「不用責罰他了」我讓隊長把地上的戰士拖起來「我能把這塊石頭變回來!」
        什麼?剛才還焉頭焉腦的戰士們一下子精神起來!
        屋內地長老們也一時愣住:族長什麼時候還會這一招,能把碎掉的石頭變回來?
        我提起這包錫粉,直奔匠作區的打銅匠坊,為了二次熔化和加熱銅錠,那裡有現成的坩鍋。
        讓土魯小心地將這包錫粉放入庫房,取出約5、6斤的樣子,生起碳火,將錫粉放入坩鍋內,果然,火還沒有旺起來。更談不上用風箱,鍋內的錫就已經熔化完了,估計溫度還不到500度!
        將錫水倒入鑄錠的模子裡,下午6點左右,就可以取出來了,這個東西降溫來得很快。
        晚上,宗廟餐廳裡,碳火熾旺,溫暖如春,我設宴款待驪山族所有戰士,上菜之前,我取出一個包紮得嚴嚴實實地羊皮包裹,一層層打開以後,攤放在桌上,亮銀色的錫塊出現在席中所有人的面前。
        「嘩」
        餐廳內眾人一時皆失態,長老們都離座圍了過來。
        「對!就是這個顏色!就是這樣子的!」驪山族戰士們興奮得吼叫起來!
        「不過」隊長沉吟了一下「模樣不一樣啊?」
        「那是現在好看,還是原來好看?」粗煉了一下,純度有所提高,當然成色要好得多了,我對此很有信心。
        驪山族的小隊長也明白過來,興奮地答道:「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東西!」
        這就對了!
        「請轉告驪山族長,我太昊大量需要這種石頭,這一次你們的禮物我收入了,但回送同等數量的鹽!以後你們就要多給我這個東西,我會一直用等量的鹽來交換!」
        「哇!」
        翰山族人集體失態!。
        我卻有了新的麻煩:本來要親自帶隊到公孫氏去地,現在只能交給剛從斟戈氏「出差」回來的木駝了,畢竟他是識途老馬。
        我則要潛心研究錫銅合金了。
        據我所知,後世的青銅器就是用的銅和錫形成的合金,這兩種金屬是主要成份,也是早期人類能夠得到的主要金屬,其他金屬,比如鐵,融化的溫度太高,如非巧合,一般不易滿足讓它融化的條件,而銅和錫這兩種金屬的融點較低,產量也較大,才成為世界上幾乎所有種族首先採用的金屬。
        但青銅是如何煉成的呢?
        要什麼比例的錫、銅合金才能得到我想要的青銅器?
        但至少有一點我是知道的——一個巨大的變革就要發生,銅的應用範圍將大為擴展!
        農具、兵器、工具,一樣樣都要改進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50
第一百六十四章 - 鑄劍為犁
   

        #訓裡面,無論如何都應該是以銅為主,所以驪山族提供的數十斤##應該已經可以為我的青銅時代提供足夠的實驗材料了。
        這兩塊最早的錫錠當然是一個重要的開端,錫錠在低溫下會變為粉是後世的知識,在眼下的這個時代,能將粉變成錫錠才是最讓原始人感到不可思議的。
        餐桌上的人都震驚於錫錠的華美,只有土魯和我能保持鎮定,相信在不久時間以後,青銅帶給他們的震憾會更大。
        大元的族人早就已經習慣了我的「無所不知」,對族長能做出什麼樣的東西都不再驚詫,太昊的長老明顯還缺乏土魯這種淡定,對族長的創造能力還會感受到奇怪。
        第二天,驪山族的戰士們興高采烈地帶著等重量的鹽趕回去,這會讓他們的族人在一個冬天享受到更多的美味,同時還帶上了我作為回禮贈送的一些陶器和粟穗。
        臨別時我再三吩咐帶隊的小隊長,向驪長和長老們說明白,太昊族希望交換盡可能多的這種發亮的石頭,只要用火燒他們當地山上的一種特殊的石頭就可以得到了,太昊族長願意用大量的鹽來交換。
        同時有一個騎兵小隊也立即向大元城木恩那裡出發,告訴他加大海鹽的生產量,經過銅碼頭時,還得向碼頭的負責人交待,馬上開始在碼頭貯存一批食鹽和銅,不再全部運到太昊城,而是即將開闢一條新的運輸路線:從碼頭到炎族再到公孫氏!
        一時間,工業村和大元城的海鹽工業和銅冶煉工業都將全面提升規模。
        而此時,太昊的打銅匠人也已經在大元諸城裡製作出了牛車,一派車轎轎馬蕭蕭的熱鬧場面出現在貿易城為首的諸城中,並隨即加大了工業村的產品需求量,大元城、有窮城、漢土城和貿易城不約而同地派出了代表到工業村,提出用各種物資換取多分一點銅錠。
        這一點我對木殼早有交待。60的產品交往碼頭,40分給大元各城,至於其他族,讓他們到大元諸城或太昊城來交換吧,工業村一概不對外銷售。
        這個原則給木殼不少的空間,畢竟我也沒有給他明確規定哪個城分多少,木殼起初還看生產出來多少平均分配後來就看哪個城給地物資多就給誰多分一點,變相地進行了一點銅錠買賣讓各城拼了命地搶著往工業村送東西。木殼就因為掌握了這麼一點點權力,整得每天偷著樂。工業村的生活條件也一天天改善了起來。加上年後騎兵的換班,三分之一的礦工們得以回家探親,讓剩下的工人也勞動積極性大增,只為了表現好,搶到下一輪探親的名額。
        有了良好地後勤保障,銅錠和鹽的產量迅速增長,銅碼頭和鹽碼頭的倉庫也迅速膨脹起來。
        元月16日,清晨,我在太昊城內。已經開始緊張的青銅試制工作。
        一塊錫錠被銅斧破開,約一斤重的一塊放在露天裡。很快就開始破碎,加上銅斧一敲,變得比較細碎。銅錠則選了一塊約十斤重的,與錫的重量比例約為一比十。
        若是一般的冶煉,這樣的精度就夠了,但這一次冶煉是具有劃時代意義地,多次的試驗將決定將來地太昊青銅最終將具有什麼樣有性能,所以我特意精確了一把。找來了一桿秤——這個時候的秤在匠人們的不斷改進下,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精度,只是標準化上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但兩桿秤之間的誤差在總重量達到10斤左右時仍不會超過半錢,也就是是精度達到了千分之五以內。在煉青銅時,這樣的精度已經很高了。
        稱量了一下,錫的重量是一斤二兩,銅是九斤六兩。剛好是一比八!
        看來這一次試煉一定會成功,至少開局是個吉兆!
        第一件青銅器就不再是斧了。我選了一件後世地「百兵之祖——劍!
        先放入的銅,整塊的銅錠融化需要很長的時間,在加了鼓風的情況下,坩堝內地銅竟然在半個小時以後才最終融化完成。錫就簡單多了,用陶勺將錫粒倒入銅水,很快就沒了影子,銅水表面泛起少量的浮渣,一陣黑黃之氣騰起,混和的金屬顏色很快轉向青白色。
        面上的浮渣被陶杖撇掉後,純淨地金屬液開始轉為淡青色,為了讓青銅裡的錫和銅充分混和,我讓人用陶杖輕輕攪了一陣,直到面上再無雜物,混合液地青色已經變得更加純淨,才讓人澆模,這時的合金液,應該可以叫作「爐火純青」了吧!
        粘土作的劍模在合金融液注入後,騰起瀰散的白煙,將匠人們的眼都遮了。
        沒有讓人參與進一步的工作,匠人們都繼續忙其他的事去了,澆好的劍就躺在劍模裡,等著我來親自處理。
        入暮以後,匠人都已經散去,我帶上土魯,悄悄來到劍模旁。
        用銅斧砸開土模,一柄青銅劍終於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我小心翼翼地捧起這柄劍,即便以後世的標準看,這也是一柄「重劍」。
        劍身很粗糙,劍鋒也沒有任何鋒銳的感覺,但顏色卻是標準的青色!我知道,青銅從我的手裡誕生了!
        澆口設在劍柄處,所以未經過後期打磨處理,是不能裝木柄的。
        但我從來就沒有打算給它裝上木柄,這只是一件試驗品,我要用它來證明青銅器的優越性,至少在目前的已有產品中,只有這個東西的性能是最好的。
        將劍側放在石砧台上,劍鋒向上,我讓土魯扶住劍柄,用一柄銅斧頭部輕輕砸了一下,劍鋒略凹了一點點,但銅斧明顯地出現了一道槽!
        再將銅斧的鋒刃和劍對砍了一次,這一次劍鋒絲毫無損,銅斧刃上卻出現了一個缺口!
        這東西比之前我們所鑄的銅斧要硬得多!
        土魯眼裡放出了光!
        以他的匠人身份,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估計就算沒有我的吩咐,過些天所有的木工工具都會進入青銅時代。
        但讓土魯費解的是,我立碼將長劍放倒,用銅斧狠狠砸在劍上,一會兒,劍身嚴重翹起,並隨後斷成幾截。
        看來這東西材質還經得起一般的鍛打。
        「拿去鑄犁!」我對目瞪口呆的土魯說。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50
第一百六十五章 - 原始銅鋸
   

        青銅的材質應該跟裡面的銅和錫的比例有很大的關係。
        造了第一柄銅劍以後,發現這東西還是比較軟,用斧頭砸劍,很容易就變形了,後世的兵器應該採用的不是這個比例吧,不然在戰場上多砍兩下子,銅劍就會變成離別鉤!
        但在這個時代,特別是我還沒有遇到太強大的敵人的情況下,研究青銅兵器的生產並不是一項緊迫的任務,當前要緊的是生產工具的改進。
        比如說農具、木工工具等生產工具才是最需要改進的。
        但這些工具的改進在目前來講,還是得進一步的提高硬度才行。
        第二天,試煉的工作繼續進行,這一次,我讓匠人減少了金屬的用量。
        一斤錫粉被分成了五兩重的兩等份,銅錠則選出兩塊原來在匠作區經過重鑄以後的小塊,一塊是4斤6兩重,另一塊只有三斤。
        這一次鑄的是兩柄青銅斧。
        銅斧的冷卻時間要長一些,第二天才得到產品。
        這一次我把參加鑄造工作的匠人們都聚在一起,找來幾塊不同顏色的石頭放在地面,作為硬度演示工具。
        兩柄斧頭一柄約五斤重,一柄約三斤三兩。
        先將兩柄斧頭鋒銳處互斫了一下,在都沒有開鋒的情況下,五斤的斧頭刃部明顯地凹了下去。
        再將兩柄斧頭分別敲擊地上不同硬度的石頭。
        這些匠人們幾年前還生活在石器時代,對石頭的硬度比我要權威得多。看到我要用剛鑄好的青銅斧去敲一塊泛點白色的石頭,臉色都有點不忍。
        結果敲了半天,五斤重的斧頭能敲碎絕大多數石頭,但有一兩塊石頭卻紋絲不動,而三斤三兩重的那柄斧頭就要乾脆得多,幾乎所有的石頭都是斧到石碎,只有匠人們選來作砧石的那一種沒有敲開!
        最後拿兩柄斧的頭部比較了一下,重地那一柄頭部有相當多的凹點,輕的那一柄卻一片平。沒有任何傷痕!
        這下下子匠人們都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不同地斧頭硬度是不一樣的。加上這兩天不斷調整銅錫的比例,他們也猜到這個比例是關鍵。
        但要讓我跟這些匠人們講比例或分數,那還是讓我跳護城河好了!
        經過這兩天地實踐,我大致的總結了一下。錫越多就越硬,銅越多就越軟!
        後世的大學機械專業還殘留了一點點信息在我腦子裡,我知道越是硬的東西就有可能會比較脆。不利於鍛造,只能適用於沒有撞擊的情況下。要想材料能經得起鍛造,又不致破裂,還是得軟一點。總之,軟硬材料各有各的用途。
        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們試了1:8,1:6,1:9,1:12,1:5等各種比例地銅錫合金,發現綜合性能比較好的還真是最早的那一個比例。1:5左右就已經比較脆了。而1:10以上的都偏軟。
        軟地那種我讓打銅匠們製作一點青銅車軸,硬的則用來制農具和木工工具,其中最讓我期盼已久的是一把銅鋸!
        一直以來,木板的生產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一棵樹往往只能產出兩塊板,用斧劈開以後修薄,再用石刨刨平。所需要的時間極長,一柄鋸是我心目中嚮往已久的「神器」!
        這一次我不肯假手他人,自己坐在匠作區地木案旁,在一塊粘土版上小心地刻劃著一排整齊的「鋸齒」,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材質採用了綜合性能比較好的1:8比例青銅,鋸齒按後世的作法,採用直角三角形斷面,從中間起兩邊的三角形方向不同,每一個齒都是一邊為垂直邊另一邊為斜邊。但左邊的齒直邊在左,右邊的齒直邊在右。
        齒高大約在1厘米左右,可能還要略小一點,為了在鑄出來以後的鋸子上修整鋸齒,我甚至用1:5的比例地最硬青銅設計了一個三稜銅銼子!
        銅銼子是用三塊泥版拼成的一個三稜空間裡鑄出來的,每塊泥版上我都用細銅刃尖刻出了許多間距相等的斜槽,澆注出來以後的三稜銼子硬度還行,我試了一下1:8的青銅合金很輕易地就被銼下了一個三角形槽。
        鋸子的尺寸整體上是按後世的單手板鋸設計的,整體是一個梯形,長度達到了約40厘米,細長而薄的鋼鋸還不是青銅時代所能達到的工藝,所以這柄鋸的厚度也達到了將近6毫米。
        但齒的部份在製造出來後我會略加修薄。
        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以後,第一柄銅鋸終於進入了澆鑄階段。
        青銅融液的流動性還是比較好的,即使到了後世,銅合金系列的流動性也要普遍好於其他金屬。
        所以我對較薄的模具是否能充滿一點懷疑都沒有,但我最關心的是鑄出來的銅鋸究竟性能如何,耐不耐衝擊,能不能在木材加工中發揮我所想像的作用。
        為了讓青銅收縮得更充分一點,我將澆冒口都設計得很大,確保每一寸鋸身上都有充足的銅液。
        第二天我才打開泥版,一柄極難看的銅鋸出現在我面前,我苦笑了一下,這東西根本不能用來鋸木頭!
        由於泥版受熱後會有一定的變形,銅汁從縫隙中流散了一些,導致鋸齒到處延伸,至少有近三分之一的鋸齒不是我想要的形狀。
        但仔細研究了一下,發現延伸出去的變形部分都比較薄,稍加打磨,說不定還能發揮餘熱,不算報廢!
        說幹就幹,將鋸身略加熱了一下,固定在石砧上,用大石抵緊,我用「原始第一銼」開始了對鋸齒的修正。
        這項精細活讓我累了兩天半!
        終於,三天後,我開始讓匠人們給這柄鋸裝上木柄,並用麻繩纏住柄部。
        這幾天裡,不少木工工具都已經生產了出來,青銅犁甚至已經走向量產,每張犁頭的用銅量已經降到不足三斤,比以前用銅材的時候少了一大半。
        但匠人們都搞不懂,族長為什麼一直在折騰那塊銅片!
        終於到揭曉答案的時候了,我讓土魯帶上幾名木工,將一根圓木(直徑約25厘米)架好,兩頭固定,我用鋸子開始了「原始第一鋸」!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51
第一百六十六章 - 姜氏南向
   

        「嘎嘎嘎!嘎嘎嘎!」
        難聽的聲音響起,兩邊熱鬧的木匠們都站得更遠了些。
        我一腳踏著這根圓木,用大學金工實習時鋸鋼筋的標準姿勢,開始讓鋸齒一點點沒入到圓木中。起初時還順利,鋸齒輕快地就切入了圓木中,但當鋸身沒入的時候,就有點不爽了。
        「吱吱吱!嘰嘰嘰!」
        刺耳的磨擦聲讓我都有點難以忍受,但為了這「原始第一鋸」圓滿成功,我咬咬牙——忍了!
        可是鋸身與木材磨擦以後,切割的進程漸漸滯澀起來,到後來,用力過大讓我也開始感覺費勁,還好已經切入近半位置。
        隨後開始變得輕鬆,過半以後切割的速度明顯加快,圍觀的木匠們都鬆了一口氣,估計是因為忍得太難受。
        這一根圓木費了我十多分鐘時間,按後世的經驗這差不多可以鋸兩根鋼筋了。
        顯然這樣的速度是不能讓人滿意的,但木匠們很好奇地看了我花數天才達到的成果,仍然讚歎不已,不是為我的速度或者工具,而是為那兩截木頭的整齊斷面!
        除了有少量的鋸紋,這樣的整齊斷面是他們用石斧或銅斧永遠也達不到的,當然,如果加上石刨修整仔細,應該也可以做到這樣的質量,甚至更高,但所費的時間就是我的數十倍了。
        我沒時間聽他們的評價,而是仔細地逐個檢查那歷盡辛苦才得到的鋸齒,還好,沒有出現崩壞或斷裂的。
        這一鋸勉強算是成功了,可是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難以忽視的:鋸身比較厚,青銅材質的韌性仍讓我極為擔心,還有就是表面質量奇差,產生了過大的磨擦力,讓鋸到後期時難以為繼。連我都覺得費力的話,其他匠人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改進的方法很多,但沒有對青銅進行深加工的經險,不知道究竟這些方法行不行得通。
        按後世學過的對鋼鐵進行材質處理的方法。要增加強度,減薄鋸身,可以採用熱處理和鍛打的方法,青銅在合適地比例和溫度下應該是可以鍛打的。但鍛打青銅能不能像鍛打鐵一樣,改善內部的金相組織,我卻是一頭霧水。
        熱處理可以採用回、退火和局部淬火等工藝。卻不知道青銅能不能通過這些辦法得到加強。
        表面質量可能會比較容易改善一些。
        我讓匠人們給我找最硬地石頭,按他們的經驗,最難以打磨的石頭有哪些,全部給我找回來一點樣品。
        很快,匠作區裡,我的專用作坊裡就堆滿了數十種大大小小的石頭。選了一天,才從裡面選出三塊能將青銅表面氧化層磨下來而自身損傷不大的石頭。然後我開始對我的「原始第一鋸」進行第一項深加工:打磨!
        但我地科研工作很快就被打斷。1月22日。石頭城那邊傳來了喧囂聲。黎族的長老派遣騎兵過來通知我,姜由就要到了!
        石頭城中人心浮動,不知道這位新任的姜氏族長會如何處理石頭城的事務,城中各部族將何去何從。
        為瞭解情況。我向姜氏、石頭城、驪山族和由族同時派出了偵騎。
        1月25日,姜氏地大軍終於開到了石頭城,姜由安置好各族聯軍後,帶一個小隊直接趕到了太昊城。
        沒有事前得到消息,只知道姜由已經到了石頭城,卻沒有想到他會第一時間趕到太昊城來,所以我還在匠作區忙於造鋸。
        戰鬥是一時的。技術是永遠的,這兩者我分得很清楚,只要不是太昊親自參與的戰爭,我不會為此中斷技術改進的進度。
        姜由直撲太昊宗廟,在我聞訊趕到之前,他已經跪倒在太昊祖神之前,完成了向祖神的祈禱。
        太昊宗廟,我的辦公室裡,姜由和我對視,卻不發一言。
        「姜氏地內爭。太昊不會干預,更不會參與,當年由族的命運,希望不會再出現在草原上,同為兄弟之族,甚至從同一座大帳裡走出來,本不應流太多的血。「
        我首先表明太昊的立場,相信姜由能夠理解。
        姜由粲然一笑,顯然對我的立場已經能夠理解,並深為滿意。
        「我原以為兄長會極力的阻止我向南方的由族諸部進軍,卻不料只是不參與而已」姜由隨即向我解釋「姜氏一族,數代以來,部族紛爭,神山不振,多數部族飄零四方,得不到神山庇佑。自姜由回歸神山之日起,便向祖神立誓要將姜氏各部都帶到神山下祭祀,不願再見到兄弟之族相爭,部族衰微。如今好不容易將姜氏各部聚到神山下,共築姜氏城,卻只是由於南方諸部族的反對與殺戮,讓北方諸族對由、黎兩族心生不滿,再生別心。」
        「若姜由放棄了這個機會,此生將再無機會將諸族聚攏,日後又是南北諸族戰亂不休的局面,許多先人的血豈不白流?」
        姜由地想法是好的,但能不能實現,卻難以意料。炎族當年何嘗不是為了姜氏著想,多年後卻一敗塗地,幾至滅族。
        支持或反對,都是介入的方式,我何必將自己的觀念強加於人,若姜由獲勝,南北諸族統一,未必不是好事,那時再發展南方,也來得及。若姜由戰敗,只怕姜氏從此分裂,南北雙方需要經過曠日持久的戰鬥才能平息下來。
        從石頭城傳回的消息說,姜由這一次帶了姜氏9族共3000餘戰士,加上石頭城內的黎族戰士,共有3500餘人,還有牛7000餘頭,務求一戰成功。
        往驪山族的偵騎返回的信息告訴我,姜氏已經全軍發動,只少了驪族參與,驪族舉族都在為我找那種發亮的石頭。
        從由族返回的偵騎卻告訴我,由族的力量不容小視,近30個由族部落在百里之內到處建起了村子,族人不會少於公孫氏,並已經組織好了軍隊,將在大山上阻擊姜氏聯軍,姜由恐怕不易取勝。
        「自兄長支持黎族建城之日起,黎族便將兄長視為永遠的族長,姜由亦發誓終有一日,要在姜氏建設如太昊般的城池,並在太昊帶領下,給族人豐足的日子。希望這一戰後,所有的姜氏族人都能享受到太昊所住的房子,用上太昊所用的器具,坐上太昊的牛車!」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51
第一百六十七章 - 長鋸現身
   

        姜氏向南之心既定,我只能希望他們能取得一個圓滿的結果。
        我卻急於改進我的鋸。
        鋸面已經用一種青石打磨過,厚度降了約1毫米多一點,表面也顯得光滑起來,甚至泛出微微的黃光,雖不能說「光可鑒人」,但照出點人影子還是沒有問題的,鋸齒也經過打磨,更增鋒銳。
        這期間土魯已經幾乎將所有的木工工具全換成了青銅鑄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木工們正式進入了青銅時代,鑿、刨等常用工具自不必說,還試制了一批青銅釘,這東西可比原來的銅釘好用多了,基本上可以直接釘進多數木材裡面去,原來的銅釘卻得先鑿好洞,才能用銅釘連接起來,主要是硬度不夠。以前只有極偶然的機會才能得到一兩塊可能含其他合金成份較多的銅錠,才能打造出一點點硬質的銅釘出來。
        現在則可以通過控制錫、銅比例隨心掌握硬度,這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接下來的幾次試鋸中,由於有效地控制了磨擦阻力,銅鋸的切割能力明顯上了一個台階,讓我開始嘗試第一次鋸木板。
        幾次橫向切割圓木的經驗告訴我,即使是在橫向切斷的過程裡面,鋸的方向也會發生改變,何況是在比較長距離的切割過程之中。看來一項新的木工工具要誕生了——墨斗。
        當然,前期我也沒打算一次將墨斗做得很完美,基本的要求是得有一根比較長的麻線,然後得有一盒墨,這都全是現成的東西,卻從來沒有合起來用過。
        從大元學校到太昊學校,墨和紙的應用已經比較成熟,大元出產的毛筆和松煙墨,到現在還是諸城中質量最好的,甚至大元紙的質量也是以大元城為最佳。後來仿製的有窮城和漢土城遠遠比不上大元城的產品質量,貿易城則根本就沒有去做。
        匠作區裡本來就有現成地麻布紡織坊,很快就送來了一堆麻線,太昊學校的教師專門將墨磨好給我端來。
        我在墨盒裡浸入幾塊麻布。並將一根七八米長的麻線浸在裡面,最後在架好的長圓木兩端讓人一拉直,我在中間提起麻一彈——一根細線在圓木上出現。
        擺開架勢。沿長線地一端,銅鋸緩緩地切了進去,隨著「吱吱」聲響起,鋸屑紛落,墨線漸漸消失在鋸齒下,圓木從中間被慢慢剖開。
        才鋸到兩米多遠,我已經額頭滲汗。手臂酸軟。這還是在已經改善了鋸的性能的條件下,若是沒有大量地前期處理,估計撐到這會兒我已經早趴下了。土魯招呼幾位大力的木匠來替我,圍觀了大半天。他們也看出了門道,知道應該如何使力,幾人輪流下來,終於將這棵圓木剖開。
        「老子要鑄長鋸!」
        我終於憤然,打算將這個板鋸方案推倒重來。
        但為了穩重起見,我打算鑄的「長鋸」也不超過一米。
        眼下這把板鋸還是有用的,至少對於木匠們斷開圓木或修整木板是一個有力的工具。但真要用於鋸板。還得是雙人對拉的長鋸才行。
        匠人們在剖開的圓木邊上嘖嘖稱奇,土魯則將板鋸緊緊抱住,其他匠人估計一時間難得一用了。
        接下來地十來天裡,打銅匠人們組成了一個專門的「造鋸」小組,和我一起研究從長鋸到短鋸的鑄造,為「利其器」,我還為匠人們另鑄了一批超硬的銅銼,用於修整鋸齒;為在泥版上鏤刻精細地鋸齒,我咬咬齒鑄了幾把尖細的銅匕。
        但最為難的是鋸齒的形狀,詳細講解了很久。還是沒能讓多數匠人明白為什麼要刻成兩邊倒伏方向不同的三角尖,只好讓太昊學校的教師拿了幾張紙來,放大了畫在上面,張貼在匠作區。
        不理解是吧?不理解也要執行!只要照葫蘆給我畫好瓢就行了!
        還好,工程進度比較順利,第十天上,我面前終於擺放好了十多把已經裝好木柄,打磨光亮的長短銅鋸。
        我正在滿意於鋸地製造技術進步,卻感覺到地面傳來微微的抖動,木案上的銅鋸也輕輕地顫動起來。
        什麼動靜?
        我衝出匠作區,上馬直衝城外。
        姜由終於進軍了。
        數千頭牛在遠離太昊城數公里處緩緩地向西南方向移動,那個方向約200里外有一個可以讓牲畜通過的山口,過了山口向南,就是由族的村子。隊伍緩慢移動,隱約有數十騎快速在騎牛的戰士和牛群間來回奔跑,這裡面應該就有姜由了吧!
        隆隆的震動從地面傳來,煙塵漫起在地平線上。
        第二天,數名偵騎從太昊城出發,隨姜氐大軍而去。
        自這一日起,由族換鹽的交易就再也沒有人來過。罷了,我且先靜觀,忙我的建設去吧。
        看到太昊匠人們開始鋸出了較為平整的木板,最薄地已經達到約2厘米,我開始放心下來,並加大了培訓匠人們製作銅鋸的規模,一段時間內,這將是太昊城反向為大元諸城輸出的一項重要商品。
        考慮到工藝的複雜和培訓期較長,我還不想在工藝成熟之前將這項技術輸出到其他地方。
        將春播的事情交待給風余他們,趁春汛還早,我還得往公孫氏去一趟才放心。
        太昊六年2月7日,我帶著20人的一小隊騎兵上了路。這一次我先取道銅碼頭——靠少昊的那一個碼頭叫鹽碼頭,察看了一下倉庫的情況。銅碼頭的負責人叫風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舟,估計他父母當年起名字時也沒想到他會作碼頭負責人,但如今這個名字最合適了),很小心地逼上粱山我們察看堆放銅錠和鹽袋的專門房間,裡面的銅錠都一塊塊抹上了豬油,放在木質架子上,這一招是跟貿易城學來的,估計是騎兵們將這個貯存技術告訴了風舟。
        存放鹽的地方則在地面上放了大量石灰,這個是按我在太昊城的作法。
        我估計了一下,銅錠已經有了大約三千塊的存量,按每塊十斤左右計,那也有十多噸了,這可是個不小的數字,看來自冶銅工藝改進以後,銅的產量有了比較大的提高。
        鹽也有了近400袋有庫存,按每袋40斤算,這也得有七八噸吧,應該可以滿足公孫氏、姜氏和太昊的一時之需了。
        而對岸,不斷有騎兵涉河過來,庫存的量還在不斷增長。
        自銅碼頭往西,越過大平原,我沒有走上一次的山路,而是沿大河而行,力求找到一條合適的新道路。
        數日之後,河谷收窄,前方是一道峽谷。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51
第一百六十八章 - 西出函谷
   

        最後這一兩天裡,由於沒有從南邊繞大山過去,而是沿河直進,可以看到河道已經明顯收窄,儘管還在冬季,卻也能看到大河水流變得湍急。
        而現在出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個地勢則尤其險要,大河在右邊咆哮,河寬只有100多米,落差集中,流速極快,對岸也是山坡,地形陡峭。左岸邊則內有數十到數百米寬度不等的一道山谷,然後是高山陡起,讓我想起當初的炎族戰場。
        但這裡卻顯得險要得多,左為絕壁,右為深谷,可謂絕地。
        我一邊感歎,一邊率騎前進。遠望去,谷底全無通路,走進去以後,經過一段蜿蜒逼窄的通路,竟從谷底穿了出去,最窄處不過數米,整個谷底長數十里,奇險無比。
        過了這個山谷沒多久,我們就明顯看到前方一望皆是平野,再沒有大山阻隔,而大河竟就在這裡折向北!
        函谷關!
        我驀然回頭——我們頭一天經過的竟是函谷關!
        怪不得地勢險要!
        豫陝晉三省交界,黃河轉拐處,當然就是函谷關了!
        我回望高山險谷,頗多感慨。
        後世老子出關便是從我們經過的這條路。西出函谷關,卻是八百里秦川,王霸之地,哪裡是去化胡,分明是去享福去了。
        戰國時。秦人守住這一關,便可安心在秦川內發展,而不受任何侵擾,待實力培養成熟,便可出關而爭天下,所向無敵。
        縱有六國聯兵,猛將如雲,雄師百萬。道這關前,便只能遠巡不前。待秦師一出關,便將六國聯軍殺得一敗塗地!
        姜氏果然佔了個好地方!若讓他們在此千百年發展下去,誰知道會不會提前出現一個「姜始皇」!
        再往前應該就是後世地渭水,那渭水的支流也就是公孫氏的祖地所在的河流,應該是涇水還是洛水呢?
        沒有一張地圖在手還真是麻煩(讀者大大們一定得小心,日後如果要穿越到原始,最好帶一張地圖)。
        但這條河還不能叫渭水。至少現在不行。按姜氏的說法,這叫姜水。但從驪琴那裡我得知,驪山族曾把牛神山所在的山叫作驪山,這條水原來也不叫姜水的,姜水應該只是渭水上游的一條支流,卻因為炎族將宗族祭祀地改到了牛神山下,麗族在爭戰中失去了山,也失去了對這條河地命名權,加上迫於宗族得到其他各部的支持。只得南遷了。
        從我們經過的路程計算,我們走的這條路比炎族遷族繞過南邊的大山那條路要近得多了,說不定姜氏的先祖遠遠看到函谷關而不敢前進,最後只能向南繞過大山才到達的大平原。
        姜由已經南下。我沒興趣再到牛神山下,而是涉水北向,直奔公孫氏所在的支流。沿這條支流跑了五天多,才到達上次我們宿營地河谷。
        但這一次不再是只見河流不見人地場面。就在我上次宿營的那塊坡地上,一個龐大的工地正在施工。
        北岸的坡地上。距離四河交匯之地不到200米遠,一座邊長600餘米的方城正在夯築地基,旁邊有數百個大小不一的皮帳篷或草屋。這裡應汝孫是我們的太昊族人施工地點了。
        距離還有兩三里路,坡地上的族人就看到了我們,一個騎兵小隊迎了上來。
        「木駝!」我遠遠地看到弓著身伏在馬背上快跑的木駝,高叫了一聲。
        「嘩!」
        木駝帶地小隊戰士們高呼起來。
        「族長來了!」
        兩名騎兵不再過來接我,而是反衝向工地,向族人宣佈這個消息。
        等我和木駝並騎到達工地上時,上千族人都湧了出來,喜笑顏開,紛紛簇擁到我馬前,我沒有下馬,就在馬背上高呼:「大家辛苦了!」
        族人們一陣歡呼。
        木駝揮示意大家繼續工作,族人們才慢慢散到工地上去。
        在工地外,我還看到了遠涉長途艱難過來的太昊牛車,大約還有溝來輛。
        「這些傢伙可不容易到這裡呢!」木駝說,,一路上不停地壞,還好有匠人們在修,就這樣都壞了一小半,不過還好多數都到了這裡。也真虧了這些牛車,不然的話那麼多粟米和帳篷、工具,靠馬馱人扛可不行。」
        「那糧食和鹽都還夠嗎?」上次運來的鹽有地是給公孫氏的,不知道太昊築城的族人剩下了多少鹽。
        「一個月沒有問題,現在我們的騎兵都在往北方地坡地上去狩獵,就是想堅持到兩個月以上,公孫氏的糧食也不多!我都不好跟他們要。」木駝說著撓撓頭,偷看我地反應。
        怪不得我們的騎兵沒有幾個出現在工地上。
        「沒有問題,不向公孫氏要是對的,我會給你運來粟米,現在太昊有了一種新車軸,一定不會輕易壞掉,下一批運糧食的車應該會裝得更多,還有鹽不會再從太昊運過來了,可以直接從碼頭過來,我找到了一條新路,不用翻山,只要沿大河走就行,比原來的那條路近了很多!」
        「不用翻山?那就好了!那我們的牛車也不會壞那麼多了!上次可花了我們一個多月才到這裡呢!」木駝高興起來。
        「不過粟也要省點吃,留一點作種子,下一批粟我會在一個月內給你們送到!」從這裡騎馬返回太昊不過十來天時間,運糧食過來也許就在20天以上,不過通過新路從函谷關通過,應該就在20天左右可到吧。
        「好勒!」木駝滿口答應:「其實就算兩個月運到也沒有問題我們的騎兵在北方狩獵打到的東西也不少了,這幾天都沒有吃太多的粟米呢!」
        「呵呵!那也要讓築城的族人們吃飽!」我怕出現過猶不及的情況。
        「那——」木駝猶豫了一下「公孫氏上次派遣人過來,說是要用黍換我們的鹽,是不是還是用斟戈氏的那個辦法?」
        呵呵!這個我倒不反對,斟戈氏都能接受的比例,對公孫氏不算過份吧!
        這倒也是一個解決糧食運輸問題的好辦法!
        「那就派遣一隊騎兵,你帶隊,跟我走一趟新路,我帶你們去找運鹽的近路!」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52
第一百六十九章 - 南征不利
   

        工地上我視察了兩天,主要關心築城材料,看來公孫氏有熊城那邊的太昊匠人已經來過了,現在工地上用得最多的都是黃土燒製的城磚,連地基都是用大塊的城磚砌就。
        「這土可鬆了,要是太昊城外都是這種土就好了,太昊那邊開墾一畝地的時間。這邊可以開三畝!」幾名太昊匠人告訴我。
        這個消息在頭兩個月我就得到了,有熊城那邊的匠人們早為我作了這方面的介紹,看來這片地上的農業發展速度和規模都將很快超越太昊城那邊。
        「到春播的時候,所有的建築工作都停下來,所有人全力投入到春播,耕地的工作也一樣,不能為了建城耽誤莊稼!以後這裡的作物遲早要能夠自給,不能老是從太昊老遠送過來,種子的問題你不用擔心,我一定按時給你送到!」我向木駝交待道。
        在工地停留的兩天裡,我抽空去了一趟公孫氏的有熊城,經過這兩個月時間的建設,有熊城已經到了封牆頂的時候,公孫干忙得暈頭轉向,仍向我保證——只要有熊城一建好,就立即讓族中所有剩餘勞動力投入太昊的新城建設。
        「不知道太昊族的新城叫什麼?」公孫幹好奇地問。
        「叫大夏城!」我早已經籌劃在胸,當年大元諸族將隨太昊新城的建設一個個得到命名,有窮城和漢土城就是先例。
        自知道姜氏所在的地方就是後世大秦建立霸業的所在地,我對於在姜氏地盤上築太昊新城也有了興趣!不過卻不是現在。
        「公孫氏的其他部族都找到了麼?」我問公孫干。
        作為當年公孫氏的祖地,儘管已經沒落,但公孫氏散佈於四方的部族仍是以祖地為中心的,向東遷出的這支只不過是其中最大的宗族所在的一支,但是像斟戈氏這樣地部族就沒有隨有熊族東遷,而是在大河東岸的山西地界停了下來,依山發展農業。
        「各部族分散較遠,如今也不過找到了斟戈氏、焦氏、滑氏、有狐氏等部族。多數部族尚不知宗族已經返回故地,興建有熊城。但已經聯繫上的諸族都派遣了長老或族人參加了熊城的修築,有狐氏還道一旦新城建好,他們也要建設另一座有狐城呢!」
        「那這些部族都在種植黍嗎?」我最怕就是在公孫氏內再發生內鬥。
        「這叮——」公孫干沉吟了一下「諸族中只有斟戈氏在大力種黍。其他諸族都在西方或北方,沒有種泰,但只要宗族種地黍收成好過他們的畜牧。他們一定也會種黍或種太昊的粟!」
        公孫干也知道我所慮為何,當然,這也是他作為族長所要極力避免地。
        「另外還有一件事想請太昊族長幫忙」公孫干有點難為情的樣子「公孫諸族比較分散,聯絡困難,不知道能不能從太昊換一點馬?」
        看來在大夏城工地上來去如風的騎兵小隊給了公孫干深刻的映像。
        「呵呵!行!為什麼不行!——不過只能給十匹,不能多了!」開玩笑,我的騎兵還不夠呢!
        後來我才知道。這些交換出去的馬讓公孫氏數百倍地還給了我。
        視察已經結束,快馬加鞭,我在九天後就返回了太昊城,這一去一來。就差不多花了一個月,還好,太昊的春播還沒有開始。
        木駝帶地小隊在出了函谷關以後——現在還沒有關,只有「崤函之谷」,但我深信,那裡不出百年,就會有關了。只是不知道是誰在修、誰在守——我讓一名騎兵帶路去銅碼頭,我卻帶著我的小隊直接就回了家。
        「族長!姜氏戰敗了!」
        太昊城中遍傳開了這個消息,我一到宗廟,風余就迫不及待地告訴了我。
        「這麼快?」
        前後不過月餘的時間,跟我事先所料全然不同的消息就傳來了,說明姜由不僅敗了,而且敗得超出想像地快。
        按黎族那邊傳來的消息看,還敗得不是一般的慘!
        3000多戰士,能全身而回的不到1000人,7000多頭牛。竟只有600多頭還能回到石頭城!姜由現在黎族宗廟內,誰都不見,連黎族大長老都被他罵了出來。
        怎麼回事?
        風余很快將事情的概況打聽了出來,從太昊族的偵騎和黎族戰士兩個方面傳來的信息都表明,由族採取了正確地防禦措施,讓姜氏聯軍撞上了鐵板!
        從太昊的地界向南,需要經過一座大山才能到達南方,這座山與更西邊的群山之間,有一段路是通過山谷,這也是唯一能讓大型牲畜順利通過的地方,寬不過百米左右。
        姜氏從黎族那裡得知這個地方,因為此前也有黎族小部的長老到過就是從得知這個山口開始的,此前他一直以為必須翻過大山才能與由族作戰。
        但姜由所不知道的是,到太昊城交換鹽地由族人已經得到消息,姜氏即將大舉進攻,在黎族南遷的小部族指導下,由族近6000族人緊鑼密鼓地抓緊時間在那個山口築了一段城牆!
        這才是「一夫當關,萬牛莫開」!
        當姜氏的聯軍大舉抵達山口時,才發現無路可通,由族只有不多的戰士在牆頂上守衛,4000多戰士都埋伏在山谷兩邊的坡地上,等姜氏牛群停頓下來以後,只能在叢林密佈的坡地上與由族人硬撼。
        佔了地利的由族戰士對上已經被城牆挫了銳氣的姜氏聯軍,加上人數也佔優,儘管姜由以一當十,勇不可當,但由族戰士卻越戰越多,姜由披的牛皮上已經插了多根木矛,身邊的族人卻越戰越少。見事已不可為,姜由儘管渾身浴血。卻還比較清醒,下令全軍退卻,還好由族人沒有追殺,才得以殘軍退回。過半受傷的戰士都成了由族的俘虜。牛群無人掌控,落入了由族手中,逼得由族人在整段築死的牆上又費力挖了一道「城門」出來。才把牛群趕了回去。
        姜由這下子陷入兩難。
        進則無兵,退則難以向姜氏各部交待。
        所以他只有在石頭城宗廟面壁了。
        偏偏時勢不由人,石頭城那邊,因為月餘沒有回音,牛神山下的長老們派遣出了代表團趕赴石頭城而來。
        太昊城這邊,重新開始用黍交換鹽地由族長老也藉著貿易的名義出現在太昊宗廟。
        「黎族也好,由族也罷。都是姜氏子孫,都是牛神後人,我族也不願多所殺傷,現在姜氏各族戰士傷者都在由族。我族實在無力為其療傷,聽說太昊族有醫館,不知道……」由族的長老含含糊糊地道出來意。
        「這個是好事,太昊族絕不會推辭,只是不知長老的意思是在太昊城醫呢?還是到由族那邊去醫?」風余在一邊插了一句。
        「傷者行動不便,還請……」由族長老也不客氣。
        「這個沒問題——只是不知道由族在傷者痊癒後,將如何處置?」我忍不住了。為由族也好,為姜氏其他部族也好,療傷都不會是這位長老來地唯一目的,最重要的是,那些俘虜將如何處理。
        「這個麼……由族想請太昊族長處置,不知道……?」
        這傢伙就是不爽快,說白了,將俘虜交給我不是目地,也不會那麼輕鬆,最終的目的還是讓我在由族和姜由之間作一個中人。由族正處在談判最有利的地位上,通過我向姜由開價也是一個有效的方式。
        不然憑什麼讓我這個沒捲入衝突的第三者來處置俘虜?
        但我深知這些俘虜對姜由的重要性,如果這些族人回不去,姜由在姜氏諸族地位置就岌岌可危了。這次敗仗,就算諸族不會計較,也會讓姜由的威信大減,再要不回俘虜,姜由的確難以向姜氏其餘部族交待。
        「好吧!我會盡快派遣醫生到由族去,明天就跟你們一起出發,至於俘虜的事,還是你們和姜由直接去交涉吧!」我把問題踢了回去。
        由族長老有點穩不住了。
        「太昊族長於由族、黎族都有大恩,只要族長開口,姜由必願意接受我們地條件,俘虜就可以全交還給他!」
        看來他們都知道姜由不是個好打交道的對象。
        「這個我卻沒有辦法向你們保證,只好去跟姜由試過再說,他若不願,你們還是直接面對吧!」
        「是!」由族長老無奈退出。
        「你怎麼看這件事?」我問風余。
        「依我看,姜由不是這麼容易接受由族任何條件!特別是在這種情況下,若姜由戰勝了,說不定會聽一下由族的要求,姜由若敗了,只怕誰的條件都不會聽得進去。」風余小心地間接提醒我,不要去觸姜由的霉頭。
        「對!所以我們得先瞭解一下由族會有什麼條件,憑什麼以為可以值得起用姜氏諸部族的俘虜來換!」
        當這個中間人我不會反對,但一定要搞清楚雙方的出牌,否則就是賠了面子還會壞了事。
        第二天,風極代表太昊長老,陪醫生們跟由族代表一起,運鹽趕赴由族。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3:52
第一百七十章 - 姜由失蹤
   

        「由族正在爭執不下!」十多天後,提前快騎返回的風極向我報告了這個特別讓我意外的消息。
        我沒想到風極會回來得這麼快,但從他的舉動看,由族內部的問題肯定比較嚴重。
        「我們過了山口以後,向南不遠就到了由族最近的村子。那裡關著所有的俘虜,但傷重的並不多,因為當初多數俘虜都是被由族用來防禦牛群的籐網所絆獲。」風極詳敘他們去的過程。
        「由族戰士多數已經遣散回各村,長老們卻爭論不休,主要是為戰還是和的問題。有的長老想要借此時機揮軍沿大山向北,趁姜由新敗,牛神山下無人主持大局,姜氏諸族必無防備,一舉奪下牛神山,以由族為宗族。」
        「大半長老則認為經此一戰,姜氏固然受損,但根基未動,貿然北進,只怕招來諸族合力反擊,這世上還沒有部族能當得起姜氏諸部族的全力反擊!另外由族戰士在戰鬥中也多受折損,春耕將至,農時不可誤,待與姜由講和,只要姜氏部族不再過山口來犯,兩下相安即可,不必急於北上。」
        「至我離開之時,由族長老們尚未作出決定,太昊醫生正在盡力醫療,我也不便過多參與由族長老會議,只得返回,請族長請示。」
        看來由族的要求並不高哇。
        只是在哪個族內都有幾個好戰份子,不肯在大勝之後收手,不顧對方後勁如何,便想全力追擊。
        看來只要姜由肯接受不再南犯,兩下暫時相安也是有可能的,問題在於姜由是否肯接受這個條件。
        以我對姜由的瞭解,恐怕很難。
        沒有把握的事,我實在不想去做。
        但有的事情就是這樣,你越不想去做,事情就越會找到你。
        風極回來以後的第二日。石頭城內的長老們就到了太昊城。
        「黎族之事,看來又不得不勞煩太昊族長了」在太昊宗廟內祭祀過祖神,黎族長老入座即挑明來意,「我族族長自敗於由族後,憂憤無已。於宗廟內求禱祖神庇佑,已經多日不出廟門,連牛神山下的諸族長老前來也不見。本來我們以為只是一時之氣,也不敢深究,但自昨日起,連門也從裡面抵住,連本族長老也不得一見!我輩實在無能,都知道黎族族長奉太昊族長如兄,如今恐怕只有勞煩太昊族長。才能勸得我族族長出來了。」
        這個姜蠻子,怪不得姜氏祀牛,果然有點牛脾氣!
        罷了,兩族之內。現在敢去叫門的,也只有我了。
        帶上一隊騎兵,我們護著這個黎族長老代表團返回了石頭城。
        見到墨龍旗遠遠飄起,黎族人早早就打開了城門,城中的人也站在道旁避讓,太昊族長在黎族人心目中具有超然地地位,是高於姜由的存在。是從人到神的一個過渡象徵。
        宗廟外,姜氏諸族和黎族的長老們聚在一起,愁眉不展,見我到來,都垂首躬身退讓開來,讓我通過。
        「砰!砰砰!」
        我毫不客氣地強砸主殿地大門,裡面看來是有東西抵住了,居然敲不動,用手猛砸也沒有一絲動搖。
        這個時候的門還遠不如後世精美,四處都有裂縫。但也由於沒有玻璃窗,殿內一片漆黑,從門縫裡什麼都看不見。
        「姜由開門,是我來了!」
        我在門口咆哮了一聲。
        姜由一定可以聽得出我的聲音。
        但仍然毫無動靜。
        不對!
        姜由不會是這樣地一個人,要麼就老老實實給我開門,要不就會衝我也爆發,但絕不是會保持靜默的人。
        難道出事了?
        我苦笑了一下——在原始社會看到的第一個自殺的人誰都有可能,就是不可能是姜由!這小子對自己的決心和毅力都是絲毫不會置疑的,更加不會輕易認輸。
        「姜由你聽著——再不開門老子要不客氣了!」
        估計姜由還不一定認識「老子」是誰,所以也談不上對他講粗口,我只是加強一下語氣而已,偏偏這也不能帶來一點點動靜。
        門外遠處偷偷觀望的姜氏諸長老們見我地動靜越來越大,門內依舊無聲,都壯著膽子慢慢靠近。
        靠!我就不信一道門都搞不開——何況連鎖都還沒有發明呢!
        「讓開!」我對身後的長老們吼了一聲,總算有了一個小小的助跑距離,然後猛衝加速。
        「砰!」
        我一個側踹猛擊在廟門上。
        門簷上的灰塵嘩嘩地往下掉,連牆上都傳遞出震動。
        「啪!嘩啦!」
        簷上掉下來幾塊瓦,在門前摔得稀爛。
        可大門呢?——汗!還是沒有動靜!
        「叫人扛圓木來!」我臉上有點掛不住了,不過估計這門地製造工藝不精,厚度至少得有十厘米左右,一腳下去,感覺效果實在不怎麼顯著。
        五六名戰士扛了一根直徑大約有三十五厘米的圓木來,到了門口卻逡巡不前,十來只眼睛盯著我,那意思是——真的要撞?
        「看什麼看——撞!」
        我吼了一聲,率先抬著圓木的一頭,其他戰士趕忙跟進。
        「一、二、三——撞!」
        「砰!」的一聲大響,殿門從木樞處飛了出去,再「啪」的一下倒在殿內。
        「姜由你這小子!」
        怒吼聲中我第一個跳了進去,其他戰士忙從大門口趴著門框往裡一看——沒有人?!
        姜由哪裡去了?
        族中長老聞訊趕來,也是張口結舌,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什麼時候抵上的門?」我問一干長老們。
        」這個——前晚上就……」大長老猶豫了一下,囁囁嚅嚅地說。
        其他長老也小雞般點頭,隨聲附和。
        「前天!對,就是前晚上就沒有出來過!」
        我往殿內看了看,應該無處可以出去,也無處可以藏身。
        大門是用兩根圓木抵上地,圓木入端抵在地面兩個小坑上。若要我做到這一點也不甚難,先將門虛掩,圓木輕輕靠在門背後,再緩緩抽身出門,將門閉上就行了,比鎖還牢。
        關鍵是這小子玩這招是為了什麼?
        跟長老們捉迷藏麼?他應該早就過了那個年齡,也不會在現在還有那個心情。
        正在猜測各種可能,一名黎族戰士跑進來。
        「族長的馬也不見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