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戰爭]【帝國風雲】作者:閃爍(完)

   關閉
52蘿蔔頭 2012-9-3 06:09:4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044 228434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55

第九十章 力挽狂瀾

維修戰艦與整頓艦隊的事情由希佩爾與舍爾負責,馮承乾沒有返回威廉港,而是留在了柏林。

當時,最牽動人心的,正是斯佩伯爵的遠東艦隊。

雖然在過去一個月里,斯佩伯爵有很多驚人之舉,比如在南海干掉了兩艘英國皇家海軍的輕巡洋艦,還攔截了十多艘英國商船,但是斯佩的處境極為兇險,因為英國皇家海軍已經派出了以“澳大利亞”號跟“新西蘭”號戰列巡洋艦為首的兩支艦隊,分別在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上等著他自投羅網。

顯然,斯佩去印度洋,肯定是送死。

為此,提爾皮茨已經命令斯佩該走南太平洋航線,從麥哲倫海峽進入南大西洋,然後再返回帝國本土。

問題是,這條航線也絕非一帆風順。

別的不說,就算斯佩能夠通過擄掠的方式,在沿途獲取一些燃油,也沒有足夠的能力返回帝國本土。中途,艦隊肯定得停靠一次,對鍋爐、輪機等進行檢修,而在這條航線上,沒有帝國的殖民地。

提爾皮茨能做的,只是盡量說服一些中立國,讓這些國家向斯佩開放港口。

即便不開放港口,讓斯佩艦隊在內河停泊也可以。

為此,帝國外交大臣已經照會阿根廷,希望阿根廷當局能夠睜一眼閉一眼,在斯佩艦隊到達後提供方便。

似乎,問題已經解決了。

當然,威脅依然存在,而且十分巨大。

首先,斯佩最快也要到年底才能進入南大西洋。在長達數個月的航行中,誰也無法保證那幾艘裝甲巡洋艦不出鼓掌。其次,英國皇家海軍已經有所準備,早就把“無敵”號戰列艦派往南大西洋。最後,即便斯佩能夠在南大西洋進行補給,在回到北大西洋之後,也不見得能夠突破英國皇家海軍的封鎖。

當然,現在說這些還為時過早。

馮承乾留在柏林,就是要協助提爾皮茨解決這個問題。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斯佩伯爵在經歷了千辛萬苦,終于到達南大西洋之後,卻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即福克蘭群島被英國艦隊逮住,最終“德累斯頓”號輕巡洋艦逃脫,“沙恩霍斯特”號與“格耐森瑙”號裝甲巡洋艦等多艘戰艦戰沉,到最後,“德累斯頓”號也沒能回到本土。

雖然斯佩艦隊對英德海軍實力對比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讓斯佩回到本土,肯定有助于提高士氣,更能打擊英國皇家海軍的囂張氣焰。更重要的是,如果斯佩艦隊能夠回到北大西洋,說不定能夠創造一次決戰機會。

要知道,死咬著不肯放的不是帝國海軍,而是英國皇家海軍。

在設得蘭海戰之後,英國皇家海軍急于挽回顏面,肯定會對斯佩窮追不舍,甚至把干掉斯佩艦隊看當成扭轉戰局的行動。相反,在帝國海軍這邊,提爾皮茨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斯佩艦隊回到本土。

那麼,如何讓斯佩艦隊回到本土呢?

馮承乾提出了兩個建議,一是動用仍然在非洲附近海域活動、還沒有被英國皇家海軍消滅掉的船只,為斯佩艦隊運送煤炭等補給品;二是避開福克蘭群島,避免在這里與英國艦隊遭遇;三是盡快在北海發起一次行動,牽制住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隊,並且吸引英國佬的注意力。

當時,馮承乾能做的,就是在北海挑戰大艦隊。

與提爾皮茨商量好之後,馮承乾就準備返回威廉港。

十月四日,在他離開柏林的前一天,東線傳來消息,俄軍攻占了萊姆堡,近四十萬奧軍被殲,殘余的二十多萬奧軍退守喀爾巴阡山。魯登道夫已經采取行動,把東普魯士的兩個軍團向南調動,預計在十天之內發動進攻。魯登道夫的目的很明確,趁俄軍在西里西亞立足未穩,打一場反擊戰。

這一情況,並沒超出馮承乾的預料。

因為魯登道夫早有準備,第九軍團與第十軍團也完成了備戰工作,所以馮承乾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魯登道夫能夠再次創造輝煌。

關鍵,依然在西線。

馬恩河戰役已經打響,馬肯森在堅守了數日之後,不得不撤退,而德馬維茲也被迫跟著後撤。

這是開戰之後,德軍第一次在西線進行戰役級別的撤退。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施利芬計劃已經破產了,準確的說,是經小毛奇大幅度修改之後的施利芬計劃破產了。

雖然到最後,小毛奇都不肯承認,是他葬送了德軍的大好前程,但是隨著德軍在馬恩河一線開始後撤,小毛奇的位置肯定保不住了。

十月七日,小毛奇被德皇撤職。

只是,德皇沒有任命興登堡為總參謀長,而是讓陸軍戰爭大臣法金漢擔任總參謀長,興登堡仍然留在東線。

德皇的這一安排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東線的戰斗即將打響。雖然總體作戰由魯登道夫與霍夫曼負責,但是興登堡德高望重,能夠為魯登道夫與霍夫曼提供很好的支持。按照德皇的意思,在打敗了俄軍之後,再讓興登堡去西線擔任總司令。如果能夠干出一些成績來,再提拔他為總參謀長。

由法金漢出任總參謀長,不見得是壞事,至少他不像小毛奇那麼高傲。

十月十日,馮承乾收到了希佩爾發來的好消息。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伏爾鏗造船廠修好了受損不算嚴重的“德塞利茨”號戰列巡洋艦,而且在維修中,為這艘戰艦換上了九門五十二倍徑的三百毫米主炮,還對鍋爐、蒸汽輪機等設備進行了全面檢修,使戰艦的性能達到最佳狀態。在修復後的第一次海式中,“德塞利茨”號跑出了二十七點二節的最高航速,比設計航速高了兩節多。

“德塞利茨”號順利歸隊,絕對是一件好事。

只是,“毛奇”號與“馮-德-坦恩”號的狀況極為糟糕,“毛奇”號最快能在十二月初修復,而“馮-德-坦恩”號要到十二月底才能修復。也就是說,要到一九一五年初,這兩艘戰列巡洋艦才能歸隊。

只不過,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因為要維修三艘戰列巡洋艦,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工作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德夫林格”號的服役時間由一九一五年一月推遲到了三月,後兩艘更是推遲到了下半年。

戰列艦方面,被寄予厚望的四艘“拜仁”級戰列艦都不可能在一九一五年建成。

可以說,大戰爆發後,帝國海軍不但沒有受益,反而受到了負面影響。別的不說,在戰爭期間,肯定得優先保證陸軍供應,因此原本計劃用在海軍上的資源被大幅度減少,戰艦的建造速度放慢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以說,擺在馮承乾面前的是一盤難度很高的棋。

在這盤棋中,他要想獲勝,除了得想方設法的消耗對手的棋子,還得盡一切努力保全自己的棋子。

那麼,如何才能下好這盤棋呢?

等到希佩爾回來,兩人商量之後,馮承乾決定繼續拿俄國開刀,以協助魯登道夫在東線發動進攻為名,派艦隊去芬蘭灣。

只是,這次不是佯攻,而是主攻。

十月十五日,公海艦隊離開了威廉港,經基爾運河進入波羅的海。

這次,希佩爾的艦隊里,除了有十七艘戰列艦與六艘戰列巡洋艦之外,還有包括十八艘輕巡洋艦在內的六十多艘中小型艦艇,此外還有征用的二十多艘商船。按照馮承乾制訂的計劃,如果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出來迎戰,就以殲滅俄艦隊為主要目的。如果俄國艦隊仍然龜縮在港口里面,就以封鎖港口為目的。當然,不是派艦隊封鎖,而是讓那些征用的商船在俄國港口外布設水雷。

不管怎麼說,俄國波羅的海艦隊都是潛在的威脅。

如果不能消滅這支艦隊,那就只能讓其永遠留在港口里面。

顯然,馮承乾想得太多了。

面對由二十三艘主力艦為首的公海艦隊,僅有四艘主力艦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根本不敢出港作戰。

公海艦隊還沒到達芬蘭灣,俄國艦艇就全部撤了回去。

封鎖行動進行得非常順利,僅用了三天,公海艦隊就摧毀了俄軍的海岸炮塔,隨後讓商船布雷。

十月二十四日,完成了布雷任務後,公海艦隊離開了芬蘭灣。

整個行動中,公海艦隊都沒有與俄國波羅的海艦隊交戰,反而是幾艘深入港灣的小型艦艇與俄國艦艇交過幾次火。

完成布雷任務之後,希佩爾只留下了一支以輕巡洋艦為主的小型艦隊。

只要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留在港口里,就沒有必要在芬蘭灣部署太多的戰艦,更沒有必要動用主力艦。

這一天,魯登道夫策劃的馬祖里湖戰役打響了。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後世對魯登道夫的評價非常高,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如果當初是由魯登道夫來實施施利芬計劃,德軍有很大的可能在一九一五年到來之前擊敗法國,最終打贏第一次世界大戰。

必須承認,魯登道夫確實是一個天才。

如果說,坦能堡大捷,只是讓他證明了自己的才華,那麼馬祖里湖戰役,更讓全世界認識了他。

這次,魯登道夫依然只有兩個軍團,兵力不到二十萬。

他的對手,布魯希洛夫動用了四個軍團,總兵力接近一百萬。

按照常理,魯登道夫根本沒有可能取勝。可是,他不但打贏了這場戰役,而且創造了一個令所有人都難以相信的奇跡,在一場會戰中,殲滅近八十萬敵軍,一舉消除了德軍在東線受到的威脅。

正是在第一次馬祖里湖戰役之後,俄軍再也沒能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構成威脅。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56

第九十一章 轉攻為守

馮承乾回到基爾港的時候,魯登道夫已經從前線發回捷報,馬祖里湖戰役以德軍大勝宣告結束。

德軍在東線大勝,在西線卻遭遇了慘重失敗。

雖然德皇已經讓小毛奇告老還鄉,任命法金漢為總參謀長,但是法金漢沒能像魯登道夫那樣創造奇跡。在遭到英法聯軍的猛烈反擊之後,德軍已經退到馬恩河北岸。即便局面依然不利,德軍也總算站穩了腳跟。

打到這一步,德軍面臨的問題不是能不能迅速結束戰爭,而是能否避免迅速戰敗。

十月三十日,馮承乾與希佩爾回到了柏林。

雖然法金漢向德皇保證,他能扭轉西線戰場上的局勢,爭取在十一月發起進攻,但是有小毛奇在先,德皇對總參謀長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再說了,腓特烈三世參與了開創帝國的所有大規模戰爭,別說法金漢,就算是小毛奇的叔叔,也就是老毛奇,也很難在軍事問題上蒙蔽德皇。

這個時候,德皇已經意識到,帝國戰敗的風險已經大大增強了。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德皇決定召開一次軍方高層會議,而且不僅僅是陸軍,海軍將領也受到了邀請。

雖然馮承乾還不是海軍將領,但是他有榮譽少將軍銜,而且是公海艦隊作戰參謀。

當然,他與德皇的私人關系更加重要。

來到柏林,馮承乾沒有立即去覲見德皇,而是去了提爾皮茨的官邸。

“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算不上壞事。”馮承乾揉了揉額角,說道,“早在幾個月前,我就向陛下提到,小毛奇的計劃存在嚴重漏洞,已經偏離了施利芬元帥的基本路線,必然會出大問題。雖然陛下沒有迫使小毛奇修改計劃,但是從最近發生的事情來看,陛下早就對小毛奇不耐煩了,只是欠缺讓他下課的理由。”

“這一點,我也看了出來。雖然現在才撤掉小毛奇,顯得晚了一些,但是總比讓他一直呆下去好得多。”

“你覺得法金漢這個人怎麼樣?”

提爾皮茨愣了一下,隨即笑著搖了搖頭,說道:“跟小毛奇差不多,性格很倔強,而且不把我們放在眼里。與小毛奇不同的是,他在軍隊里的根基沒有那麼扎實,更容易受陛下控制。”

馮承乾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很明顯,這是德皇用法金漢,而不用興登堡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關鍵不是小毛奇、也不是法金漢,而是陛下。”

“所以我才說,算不上壞事。”

“你的意思是……”

“此前,陛下什麼時候讓我們參加過以地面戰爭為主的軍事會議?”

“這……”

“現在,陛下讓我們參與軍事會議,表明陛下已經開始重視海軍,也知道海軍將是改變戰爭局勢的主要力量。”

提爾皮茨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當然,陛下不見得有準確的認識。”

“什麼準確的認識?”

“在你看來,這場戰爭與以往的戰爭最大的區別在哪?”

提爾皮茨沉思了一陣,說道:“在我看來,最大的差別就是,軍隊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力量。”

“你說得沒錯,但是還不夠深入。”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雖然這場戰爭才打了幾個月,但是已經向我們表明,這是一場總體戰。不但國家力量要與軍隊相結合,陸軍也要與海軍相結合。只有把所有力量結合到一起,並且善加利用,才能擊敗敵人,取得最後的勝利。”

提爾皮茨沒有反駁,因為早在幾十年前,克勞塞維茨等戰略家就提出過類似的觀點。

從某種意義上講,德意志第二帝國是第一個把“總體戰”觀念提升到國家基本政策高度上的國家,而且正是靠此,打造出了歐陸最強大的軍隊,在短短數十年之內,連續擊敗了歐陸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統一了北德意志。

問題是,這僅僅是帝國陸軍的認識。

別忘了,在很長一短時期內,帝國海軍都形同虛設。直到馮承乾出現,帝國海軍才真正踏上了歷史舞臺。

由此產生的問題就是,絕大部分帝國陸軍將士並不把帝國海軍當成戰友。

別的不說,開戰之後,帝國海軍在芬蘭灣的兩次行動,都是在主動配合陸軍,而帝國陸軍卻從來沒有主動配合海軍。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帝國陸軍在西線戰場上,從來沒有考慮過攻占比利時的港口。

要知道,如果帝國陸軍能夠攻占比利時的港口,哪怕只是一座港口,帝國海軍在北海上的行動也將更加方便。

事實上,提爾皮茨早就看出了問題,只是沒有提出來。

與提爾皮茨談過之後,馮承乾覺得很有必要單獨找德皇談談。正如提爾皮茨所說,關鍵在德皇那里。

第二天,馮承乾一大早就去了波茨坦皇宮。

因為德皇通曉軍事,所以馮承乾沒有拐彎抹角,直接提出了最關鍵的問題:是否有信心打贏這場戰爭。

顯然,馮承乾非常準確的把握了德皇的心理活動。

當時,德皇也正在考慮這個問題,而且正是為此,才決定召開一次由陸海軍高級將領參加的軍事會議。

從某種意義上講,馬恩河會戰結束之後,德皇就對勝利產生了懷疑。

大戰爆發前,沒有人認為帝國將戰敗。在德皇看來,如果施利芬元帥制定的計劃能夠得到徹底執行,哪怕經小毛奇大幅度修改之後,施利芬計劃的可執行性大幅度降低,但是也有很大的希望。甚至可以說,正是有施利芬計劃擺在那里,在六月份的危機中,德皇才會表現得極端強硬。

馬恩河會戰後,德軍的進攻行動被迫終止,德皇不得不懷疑最終的結果了。

問題是,懷疑就有用嗎?

大戰已經爆發,帝國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戰勝,二是戰敗。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和談不是沒有可能,但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法國已經明確表示,除非德意志第二帝國交出在普法戰爭中獲得的所有戰果,包括把阿爾薩斯與洛林地區歸還給法國,不然法國不會停戰。

這場仗,肯定得打下去,關鍵是打成什麼樣子。

“毫無疑問,我們絕對不能戰敗,哪怕只是名義上的戰敗。”馮承乾非常清楚德皇的心思。“英法俄跳動與制造這場戰爭,並且結成聯盟,都有一個目的,就是徹底打敗我們。雖然英法俄的動機並不一樣,英國是要阻止我們成為全球第一強國,保住全球霸主的地位,法國則是在為普法戰爭復仇,想奪回阿爾薩斯與洛林地區,俄國則想消除向西進軍歐洲大陸的障礙,取代我們成為歐陸霸主,但是有一點非常明確,英法俄絕對不會善罷甘休,就算我們做出讓步,戰爭也不會結束。”

德皇點了點頭,沒有反駁馮承乾的觀點。

“很明顯,我們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戰勝所有敵人,取得最後的勝利。”

“你仍然有信心?”

“有,當然有。我們現在最不能缺的就是信心。”

“或者說,我們現在擁有的,也只有信心了。”

“陛下要這麼說,我不會反駁,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取勝的希望。”

“什麼希望?”

“英法俄根本沒有為戰爭做好準備,至少在兩年之內,我們仍然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如果能夠在兩年內取得決定性勝利,那麼我們仍然有很大的希望打贏這場戰爭,並且取得預期的結果。”

“什麼是決定性勝利。”

“有三個。”

德皇點了點頭,示意馮承乾說下去。

“第一,我們應該轉移重點。”

“你是說,以東線為重?”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雖然法金漢表示能夠在西線取得突破,但是隨著英國遠征軍大規模到達,我們在短期內擊敗法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如果繼續在西線投入重兵,只會使西線成為一個無底洞。”

“問題是,我們不在西線打,不等于英法也不跟我們打。”

“這正是我要說的關鍵。”

“你的意思是……”

“就算我們不在西線發動進攻,英法也會跟我們打,而且我們在東線打得越狠,英法在西線的進攻就越猛。”

德皇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關鍵是,英法有能力在西線擊敗我們嗎?”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回到柏林後,我找提爾皮茨元帥談過,而且從他那里獲得了一些西線的戰報。根據我的判斷,帝國陸軍面臨著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即進攻力量比不上英法聯軍的防御力量。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個嚴重的問題。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反過來看,如果帝國陸軍進行防御,英法聯軍又能怎麼樣?”

德皇沒有開口,而是在思考馮承乾這番話。

“更重要的是,戰場在法國國土上,而不是在帝國本土。不管打成什麼樣子,只要我們守住了現在的戰線,受害的就是法國,帝國本土不會受到影響,支持帝國軍隊作戰的工業力量也不會受損。”

“你說的沒錯,第二點呢?”

見到德皇來了興趣,馮承乾也更有信心了。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56

第九十二章 信心

“第二點與第一點有關,那就是集中力量,爭取在一年之內打垮俄國。”

“之前,我就向陛下提到過,俄國不是軍隊不能打,而是其腐朽的政治體制,制約了俄軍的戰斗力。”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要想擊敗俄國,軍事手段只是起到了催化作用。真正擊敗俄國的,是其內部矛盾。”

“你的意思是,通過戰爭來激化俄國的內部矛盾?”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俄軍在前線戰敗,必然導致俄國的內部矛盾激化,也就有可能使俄國爆發內亂。當外部的壓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俄國就會從內部瓦解掉。”

“所以,你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東線?”

馮承乾又點了點頭,說道:“魯登道夫將軍在東線,可以讓他擔任東線德軍總司令,負責對俄作戰行動。”

德皇笑了笑,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因為這避免了較大的人事變動。

“如果應對得當,一年到兩年之內,俄國就將戰敗。”

“第三點呢?”

“爭取更多的盟友。”

德皇笑了笑,說道:“那麼,你覺得有哪些國家值得爭取?”

“首先是奧斯曼帝國。”

“聽提爾皮茨說,把‘格本’號贈送給奧斯曼帝國是你的主意?”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大戰爆發後,英國扣留了為奧斯曼帝國建造的戰列艦,我們把‘格本’號戰列巡洋艦贈送給奧斯曼帝國,正是為了拉攏奧斯曼帝國,讓這個雖然算不上強大的古老帝國成為我們的盟友。”

“與奧斯曼帝國的結盟談判正在進行,年內就會有結果。”

“除了奧斯曼帝國,還有一個國家值得爭取。”

德皇皺起眉頭,讓風策劃能夠前說下去。

“由陛下遠親統治的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德皇顯得有點震驚,因為他根本沒有想到這個國家。

“雖然羅馬尼亞算不上強大,但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別的不說,羅馬尼亞擁有離我們最近的大油田。”

“僅僅為了一座油田?”

“這可是離我們最近的,而且產量能夠滿足帝國戰爭消耗的油田。雖然帝國建立起了戰略儲備機制,儲備了大量原油,但是戰爭曠日持久,誰也不敢保證在我們的油庫見底之前戰爭就會結束。”

德皇長出口氣,沒有多說什麼。

“當然,羅馬尼亞的戰略地位也很重要。如果能夠讓羅馬尼亞入盟,我們就能對俄國的側翼構成威脅。”

德皇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另外,如果像羅馬尼亞這樣的國家都肯與我們結盟,對那些仍然還在觀望的國家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激勵因素。”

“那麼,有什麼辦法能讓羅馬尼亞跟我們結盟呢?”

“利益。”

“如果陛下肯保證在戰爭結束之後,把存在正義的薩摩亞地區交給羅馬尼亞,並且給予最堅實的安全保證。我相信,羅馬尼亞國王肯定會動心。”

“但是你忘記了,如果我們拉攏羅馬尼亞,就會失去保加利亞。”

“陛下覺得保加利亞更加重要?”

德皇沒有開口,表明他確實有這方面的顧慮。

“不可否認,保加利亞確實有很高的戰略價值,但是更得承認,只要羅馬尼亞跟我們結盟,就算保加利亞心存不滿,也不敢斷然投入協約國陣營。”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原因很簡單,到時候保加利亞三面被圍,如果加入協約國陣營,不出一個月就會被我們掃平。如果能夠設法調解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的矛盾,說不定在我們掌握了戰場主動權的時候,保加利亞也會跟我們結盟。”

德皇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有點動心了。

“當然,不管是奧斯曼帝國、羅馬尼亞、還是保加利亞,都不及一個國家重要。”

“意大利?”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如果能夠爭取到意大利,那麼我們就能擊敗法國。如果意大利投靠了協約國,那麼我們將面對一個強敵。當然,首當其沖的不是我們,而是與意大利存在領土爭端的奧匈帝國。問題是,奧匈帝國的任何麻煩,都會拖累我們,甚至使我們喪失取勝的機會。”

“即便你不說,我就知道意大利的重要性,問題是,我們沒有把握。”

“那是我們開的條件不夠高。”

“如果意大利存心加入協約國陣營,當初就不會跟我們秘密簽署同盟條約。雖然意大利與奧匈帝國有領土爭端,可同樣跟法國也存在領土爭端。到現在,意大利還在觀望,只是希望能夠獲得最大的好處,而不是說一定會加入哪一方。”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意大利需要的,不僅僅是領土,還有地中海的霸權,而我們在設得蘭群島取得的勝利,就有足夠的吸引力。”

“你的意思是……”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我們能夠保證,在大戰結束之後不進入地中海,而是承認意大利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就能讓意大利動心。更重要的是,英國與法國都不可能給予意大利類似的好處。”

“問題是,意大利會相信嗎?”

“這就是最關鍵的問題了。”

“你是說……”

“如果能夠讓意大利相信,我們能夠擊敗英國皇家海軍,那麼意大利就會毫不遲疑的向英法宣戰。”

德皇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當然,如果能夠妥善解決意大利與奧匈帝國的分歧,那就再好不過了。”

“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提出,意大利放棄對奧匈帝國的領土要求,承諾在戰後讓法國割讓一部分領土做為補償。”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如果能夠拉攏意大利,那我們的勝算就更大了。”

“只是,像你開始說的,我們必須讓意大利相信,我們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所以,我們自己就得有信心。當然,僅有信心還不夠,必須最合理有效的利用我們手里的戰爭力量。”

“這次,我讓你們回來,就是要商討與解決這個問題。”

“陛下認為,陸軍能夠與海軍配合無間嗎?”

“不是我個人的觀點,而是事實擺在面前,就算陛下擺明立場,恐怕帝國陸軍與帝國海軍也很難糅合到一起。”

“我明白你的意思,也知道這並非陸軍或者海軍的問題。”

“那麼,有辦法解決嗎?”

德皇沒有開口,因為他知道,短期之內,特別是在海軍變得舉足輕重之前,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不能解決,我的建議是,成立一套有效的機制,防止類似的問題擴大。”

“你的意思是……”

“建立戰區體系,由戰區司令部統一指揮該戰區內的所有作戰力量,陸軍與海軍只負責提供作戰部隊。”

德皇皺緊眉頭,沒有立即表態。

馮承乾也沒有繼續說下去,因為他知道,不可能讓德皇立即接受這個全新的觀點,而且這涉及到了人事大變動。

沉思了好一陣,德皇才說道:“我會考慮你的建議,但是暫時不能給出任何答復。”

“我知道陛下有所顧慮,也知道此舉肯定會遭到很多人反對,但是為何不嘗試一下,收到明顯效果之後,再加以推廣呢?”

“你的意思是……”

“年內,海軍將發起一次行動,掩護斯佩伯爵的艦隊返回本土,說不定會與英國皇家海軍決戰。”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如果陸軍能夠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占領幾座比利時的港口,那麼海軍的作戰行動就能更加順利。如果陸軍不肯嘗試,那就由海軍帶頭,用事實證明一切。”

“你需要的,僅僅是幾座港口?”

“現在,帝國海軍缺乏的,正是面向北海的港口。”

“我給你一個軍團,應該足夠了吧?”

“要不了一個軍團,只需要在西線抽出幾個師的兵力,讓提爾皮茨元帥直接調動就足夠了。”

德皇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我們就先嘗試一下。但是你得知道,只有獲得好的結果,才能說服其他人。”

“陛下,對你,對我,對帝國而言,這次嘗試都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你明白就好。”

話到此,也不需要馮承乾說得更多了。

德皇也知道,馮承乾不是那種只能說,不會做的人。更重要的是,如果辦不到,馮承乾從不會輕易提出來。只有在把握十足的情況下,馮承乾才會提出關鍵性建議,而這也正是德皇最看重馮承乾的地方。

兩人吃了早飯之後,一同去了議事廳。

不多時,其他軍政要員,以及專程從前線趕回來的高級將領就陸續到達了。

雖然德皇沒有明說,但是見到馮承乾以要員身份參與軍事會議,而且一直陪伴在德皇左右,其他人就知道,這位曾經擔任過帝國海軍戰爭大臣的海軍上校,再次得到了德皇的信任與重用。

顯然,馮承乾不僅僅是公海艦隊作戰參謀。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57

第九十三章 挑戰書

德皇親自召開軍事會議,並沒解決德軍的根本問題,但是馮承乾如愿以償。按照德皇下達的旨意,部署在比利時的二線部隊中,八個步兵師直接歸屬海軍司令部,由提爾皮茨元帥調動。

馮承乾沒有在柏林逗留,處理完必要事情之後,他就返回了威廉港。

此時,東線與西線迎來了開戰之後的第一個短暫平靜期。在馬祖里湖戰役與馬恩河戰役結束之後,交戰雙方都需要時間調整部署,讓鏖戰了兩個多月的軍隊進行休整,以及制訂新的作戰計劃。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平靜。

在御前會議上,德皇就提出,應該高度重視英法的持續作戰能力,放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雖然德皇沒有明說,但是意思很明確,即已經不可能按照施利芬計劃,在數個月之內擊敗法國。

有趣的是,法金漢似乎沒有明白德皇的意思。

就算德皇一再強調速勝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了,法金漢依然堅持認為,對現有的作戰計劃進行適當調整,依然有可能擊敗法國。當時,法金漢提出,在戰線中部發動一次進攻,就有機會突破法軍防線。

法金漢堅持己見,讓德皇非常惱火。

最終,德皇與法金漢不得不各讓一步。德皇答應讓法金漢在西線再發動一次進攻,而法金漢則答應僅用現有兵力。

事實上,做出讓步的不是德皇,而是法金漢。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法金漢不肯在兵力調度上做出讓步,德皇就很有可能讓興登堡出任帝國陸軍總參謀長。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法金漢在西線只有一百八十個師的兵力。

這點兵力,能夠發動一次突破法軍防線的進攻行動嗎?

看上去,一百八十個師不算少了。大戰爆發的時候,帝國陸軍總兵力也沒有這麼多,而且對面的法軍最多只有一百四十個師。問題是,這是西線戰場上的總兵力,而不是法金漢用來發動進攻的兵力。扣除掉戰線其他地點上的兵力,法金漢能夠用于進攻的兵力不會超過六十個師。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算不上是壞事。

當時,帝國陸軍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三百個師,除掉還在訓練的四十個師,大約有二百六十個師可以調動。在此之前,魯登道夫在東線的兵力只有兩個軍團,不到四十個師,也就是說,只要戰局有需要,德皇可以把留在本土的四十個師派往東線,讓魯登道夫在東線好好干上一場。

事實上,這正是德皇迫使法金漢讓步的目的。

德皇采納了馮承乾的建議,在西線不可能取得速勝的情況下,把重點轉向東線,首先打垮俄國,並且爭取讓奧斯曼帝國、羅馬尼亞等國加入軸心國集團。更重要的是,如果俄國在一九一五年或者一九一六年戰敗,就能讓意大利相信,德意志第二帝國肯定能在歐洲大陸上取勝。

可以說,這是說服意大利以軸心國成員身份參戰的關鍵一步。

馮承乾返回威廉港後不久,德皇就以考察軍隊為明去了東普魯士,與魯登道夫、霍夫曼等東線主要指揮官進行了面對面的會談,詳細了解了東線的情況,並且給魯登道夫安排了重要任務。

如果一切順利,魯登道夫將年底,最遲一九一五年初,發動一場大規模進攻。

十一月中旬,馮承乾收到了德皇發來的命令。魯登道夫已經策劃好東線的進攻行動,海軍也要更加積極一些。

即便沒有德皇的命令,馮承乾也會策劃一次大規模作戰行動。

這個時候,斯佩伯爵的艦隊已經通過了麥哲倫海峽,進入了南大西洋。因為收到了提爾皮茨的命令,所以斯佩沒有前往福克蘭群島,而是去了更加偏遠的聖喬治亞島。按照提爾皮茨的安排,斯佩艦隊將在這里與運送煤炭的船只會合,補充煤炭、以及對鍋爐等設備進行必要檢修之後,將直接北上。

如果一切順利,斯佩將在十一月底回到北大西洋。

事實上,斯佩回來的不是時候,因為公海艦隊中,“毛奇”號與“馮-德-坦恩”號還沒有修復,僅有“德塞利茨”號為首的六艘戰列巡洋艦。只是大艦隊的情況更加糟糕,因為兵力幗于分散,大艦隊的規模甚至在公海艦隊之下。別的不說,當時杰利科手里最多只有四艘戰列巡洋艦可用,其中“獅”號與“皇家公主”號在十月底回到本土,正在進行全面維護與檢修。

關鍵是,大艦隊會為了攔截斯佩艦隊,與公海艦隊決戰嗎?

馮承乾不知道,他也沒有去想。只有一點很明確,公海艦隊必須出去接應斯佩艦隊,如果大艦隊避而不戰,必然會再次給英國皇家海軍臉上抹黑,沉重打擊英國的士氣,甚至會讓盟國感到不滿。

說得簡單一些,只要大艦隊呆在港口里面,馮承乾就算再次取得了勝利。

至少,這是政治上的重大勝利。

要知道,在過去兩百多年里,英國皇家海軍從來沒有因為敵人過于強大而讓艦隊龜縮在港口里面。也正是驍勇奮戰的精神,塑造了英國皇家海軍縱橫四海、戰無不勝的傳奇,更讓其他國家萬分忌憚。

打破這個奇跡,等于打垮了英國皇家海軍的斗志。

如果能在海洋上擊敗英國皇家海軍,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為此,馮承乾回到威廉港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公海艦隊準備出海接應斯佩艦隊的消息放了出去。

可以說,現在的問題不是公海艦隊能不能打,而是大艦隊是否愿意打。

顯然,馮承乾是在向大艦隊挑戰。

杰利科會前來應戰嗎?

如果僅僅是杰利科,他肯定不會迎接馮承乾的挑戰,因為艦隊實力擺在那里,即便能夠擊敗公海艦隊,也要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而做為大艦隊司令,杰利科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大艦隊的安全。

問題是,杰利科僅僅是大艦隊司令。雖然由他指揮大艦隊作戰,但是到底該怎麼打,卻不由他來決定。

當時,積極主張出海作戰的是海軍大臣丘吉爾。

只是,丘吉爾也並非笨蛋。

得知公海艦隊即將再次出海,丘吉爾首先想到的不是斯佩艦隊,而是公海艦隊想借此機會與大艦隊決戰。

局勢非常明了,積極尋求決戰的不是大艦隊,而是公海艦隊。

因為英國皇家海軍擁有戰略上的優勢,即便大艦隊不出港,也能對德意志第二帝國實行戰略封鎖,所以在必要的時候,大艦隊完全可以呆在港口里面,等到時機成熟之後再與公海艦隊決戰。

相反,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想解除遭到的封鎖,就得在海洋上擊敗英國皇家海軍。

看上去,就算大艦隊呆在港口里面,優勢也在英國這邊。

問題是,如果大艦隊留在港口里面,而不是積極應戰,那麼英國就將失去所有盟國的支持,而且公海艦隊將掌握北海的制海權。

對英國來說,這顯然是一個無法接受的結果。

大艦隊必須出海作戰,必須在海戰中擊敗公海艦隊,英國才能保住制海權,也才能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全面封鎖。

設得蘭海戰之後,大艦隊龜縮在港口里面,已經造成了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根據丘吉爾提交給英國下議院的一份調查報告,在開戰後的兩個月內,因為沒有能夠對德意志第二帝國實施全面的、徹底的封鎖,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通過海運,從海外進口了相當于和平時期一年貿易量的戰略物資。按照這份報告得出的結論,如果不能切斷德意志第二帝國從海外獲取戰略資源的渠道,那麼法國將在一九一五年六月底之前戰敗,俄國也將在一九一五年底戰敗。

雖然這份報告未免有些夸大其詞,但是足以證明對德進行戰略封鎖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要想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全面的戰略封鎖,唯一的辦法就是擊敗公海艦隊,至少迫使公海艦隊龜縮在港口里面。

戰前,絕大多數皇家海軍的將領都認為,只要戰爭爆發,公海艦隊就會躲在港口里面。

原因很簡單,英德海軍的艦隊實力擺在那里,除非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不把那些昂貴的戰艦當回事,不然就不會挑戰英國皇家海軍。

顯然,這些英國皇家海軍將領都想錯了。

公海艦隊打得非常積極,而且抓住了開戰後,英國皇家海軍準備不充分的機會,取得了開門紅。

走到這一步,英國皇家海軍的處境就沒有那麼有利了。

雖然在總體戰略上,英國皇家海軍依然掌握著主動權,比如在其他地區,英國皇家海軍正在剿滅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襲擊艦艇,但是在軍事層面上,英國皇家海軍卻非常被動,因為在公海艦隊主動挑戰的時候,大艦隊不得不應戰。

可以說,這正是丘吉爾的觀點,也是很多強硬派的觀點。

馮承乾發出了“挑戰書”,即便杰利科十萬個不愿意,他也無法躲到一旁,讓公海艦隊自由進出北海。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57

第九十四章 決戰在即

十二月七日,馮承乾收到了提爾皮茨發來的消息。

斯佩艦隊已經在聖喬治亞島完成了燃煤補給,在十二月六日就已啟程北上,預計在十二月二十日左右進入北大西洋。

如果馮承乾打算把斯佩伯爵接回來,他就得趕緊了。

當天,馮承乾就讓希佩爾下達了動員令,公海艦隊的十七艘戰列艦與六艘戰列巡洋艦全部點燃了鍋爐。

十二月八日上午八點,公海艦隊離開了威廉港。

幾乎同時,杰利科收到了情報。

四個小時後,大艦隊也駛出了比斯開灣。

艦隊出發前,杰利科給丘吉爾發了一封電報,告訴丘吉爾,如果大艦隊沒有能夠取得預料中的勝利,他得做好善後工作。

顯然,杰利科對這次行動不報任何希望。

雖然在他在以辭職威脅之後,丘吉爾做出了讓步,把留在地中海對付“格本”號的兩艘戰列巡洋艦派了回來,此外受損較輕的“瑪麗女王”號也在十一月底歸隊,大艦隊的戰列巡洋艦數量增加到了三艘,但是與對面的公海艦隊相比,依然處于絕對下風,而且戰列艦數量也不占優勢。

如果與公海艦隊遭遇,大艦隊占不到半點便宜。

事實上,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杰利科並不知道,丘吉爾已經把自己的政治前程全不押在了這次行動上。

雖然皇家海軍與英國政界不缺乏丘吉爾這樣的強硬派與主戰派,比如已經離任的費希爾就堅決主張集中力量干掉公海艦隊,徹底打垮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奪取絕對制海權,然後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全面戰略封鎖,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有類似的主張,比如英國首相阿斯奎斯就反對直接與公海艦隊決戰,應該以歐陸戰場為重,至少也應該等到皇家海軍完成了備戰工作,再去挑戰公海艦隊。

丘吉爾可以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卻不能無視首相的反對。

結果就是,為了讓大艦隊打得更積極一點,丘吉爾在首先面前做了保證,大艦隊有能力擊敗公海艦隊。

很明顯,如果大艦隊打敗了,丘吉爾的政治生涯也就完蛋了。

沒有了丘吉爾,杰利科的日子還能過得這麼舒坦嗎?

在很多人眼里,杰利科與丘吉爾根本就不搭邊,因為杰利科一直主張以謹慎為主,反對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與公海艦隊決戰,而丘吉爾卻始終堅持與公海艦隊決戰,而且得盡快進行決戰。

事實上,兩人的關系並非如此。

從某種意義上講,兩人的觀點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缺了其中任何一個,另外一個的日子都不好過。

比如說,在丘吉爾主戰的背景下,杰利科的謹慎讓皇家海軍更加理智。

相反,如果過于謹慎,就是畏首畏尾,而丘吉爾的堅持,讓皇家海軍不至于在逆境中喪失勇氣與斗志。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如果丘吉爾完蛋了,杰利科也必然是孤掌難鳴。

顯然,這場海戰不僅將決定英國皇家海軍的命運,也將決定丘吉爾與杰利科的前程。

問題是,這場仗到底該怎麼打?

如果杰利科擁有兵力優勢,特別是有更多的戰列巡洋艦,他會打得更加積極一些,比如主動向東進發,把公海艦隊堵在家門口里,不讓公海艦隊深入北海,對英國通往挪威的海上航線構成威脅。

可惜的是,杰利科手里沒有兵力優勢。

更重要的是,公海艦隊肯定不會去挪威。所有情報都表明,公海艦隊出海的目的是迎接斯佩艦隊。

這下,問題變得更復雜了。

從理論上講,斯佩有三條路可走。一是經英吉利海峽進入北海,二是穿過設得蘭群島進入北海,三是從設得蘭群島與挪威之間進入北海。顯然,斯佩冒險進入已經被全面封鎖的英吉利海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冒險穿過設得蘭群島也不大可能,因此斯佩很有可能繞個大彎子,從法羅群島以西北上,再轉向南下。如果為了安全起見,斯佩甚至有可能去挪威,沿著挪威海岸線南下。

那麼,公海艦隊會去挪威嗎?

雖然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公海艦隊會去挪威,但是杰利科卻不這麼認為,甚至覺得公海艦隊的任務不是去迎接斯佩艦隊。

這個問題看上去很復雜,實際上卻非常簡單。

即便公海艦隊的任務是把斯佩艦隊接回去,最好的辦法卻不是與斯佩艦隊會合,而是牽制住大艦隊,讓英國皇家海軍沒有能力去攔截斯佩艦隊。這樣一來,斯佩艦隊就能安全返回威廉港。

相反,如果公海艦隊去接應斯佩艦隊,反而會束手束腳。

杰利科立即想到,公海艦隊的任務,實際上就是找大艦隊決戰,或者說利用這次機會與大艦隊決戰。

可以說,杰利科有著極為清楚的認識。

在大艦隊得到加強,準確的說是英國皇家海軍完成部署調整,把分散在全世界的主力艦集中起來之前,優勢在公海艦隊手里,因此積極尋求決戰的不是大艦隊,而是想一舉扭轉乾坤的公海艦隊。

可惜的是,杰利科的處境就沒有這麼妙了。

杰利科本人認為,就算大艦隊不見得會敗給公海艦隊,也沒有理由在兵力達到鼎盛之前與公海艦隊決戰,因為這等于拿大艦隊、拿英國皇家海軍三分之二的資本冒險,甚至是在拿英國的國運冒險。

問題是,並非所有人都有這樣的認識。

可以說,正是在實力上,大艦隊與公海艦隊旗鼓相當,才使得英國國內在是否應該與公海艦隊決戰的問題上,產生了極為嚴重的分歧。別說政界與軍界,就連英國民間也在討論這個問題。

打的話,大艦隊沒有百分之百的勝算。

不打的話,公海艦隊就將掌握主動權,至少在大半年內橫行無忌,英國必然會因此顏面盡失。

顯然,打與不打,都有難以預測的後果。

對杰利科來說,這次沒得選,他必須打,而且得打勝,至少得在說辭上,能夠給英國國會與民眾一個說得過去的結果。

大艦隊出港後,杰利科就在考慮這個問題。

同樣的,在他的對面,馮承乾與希佩爾也在考慮同樣的問題,只是兩人面臨的選擇簡單得多。

艦隊出港之前,馮承乾就向希佩爾提到,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與大艦隊決戰。

對此,希佩爾舉雙手贊成。

如果說,開戰之前,像希佩爾這樣的海軍將領還有所顧忌,認為帝國海軍在整體實力上遠遜于英國皇家海軍,不應該主動挑戰對手,主要任務是確保帝國本土、以及波羅的海的海上航線不受威脅。那麼在設得蘭海戰之後,大部分帝國海軍將領的觀點都發生了改變,連舍爾也變得更加積極了。

不可否認,帝國海軍與英國皇家海軍確實有著較為明顯的實力差距。

更加重要的是,英國皇家海軍還沒有來得及完成部署調整,有大量主力艦分散在遠離本土的地方。在大半年之內,英國皇家海軍不大可能在本土聚集一支足夠強大的艦隊,這就是帝國海軍的機會。

設得蘭海戰,無疑證明了這個推斷。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能夠抓住開戰後較為有利的時機,帝國海軍完全有希望挫敗英國皇家海軍。

關鍵是,英國皇家海軍肯出來決戰。

設得蘭海戰已經證明,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大艦隊才會出港,也才有可能與公海艦隊決戰。

對英國皇家海軍來說,現在就算得上是迫不得已了。

斯佩艦隊在離開青島之後,一路上都在劫掠英國商船,還擊沉了幾艘英國戰艦,早已引起英國國內民眾的重視,英國皇家海軍與英國政府也放出了豪言壯語,絕對不會讓斯佩艦隊逃走。

雖然斯佩艦隊還沒有回到本土,但是英國佬的大話已經快被戳破了。

斯佩艦隊離開太平洋,進入大西洋,對英國皇家海軍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恥辱,不然英國皇家海軍不會派遣以“無敵”號為首的艦隊前往南大西洋。如果讓斯佩艦隊回到本土,那英國皇家海軍將顏面盡失。

正是如此,馮承乾與希佩爾都相信,杰利科肯定會率領大艦隊前來決戰。

如果能在北還擊敗公海艦隊,就算讓斯佩艦隊回到本土,英國皇家海軍也能給民眾一個滿意的交代。

只是,兩人的觀點並不完全一樣。

希佩爾認為,杰利科將全力以赴的與公海艦隊決戰,甚至會為了擊敗公海艦隊承受較大的損失。在希佩爾看來,只要能夠擊敗公海艦隊,英國皇家海軍就能確保北海的制海權,從而對帝國進行戰略封鎖。如果取得了更加重大的勝利,英國皇家海軍甚至能夠獲得進入波羅的海的機會。

僅從軍事上講,希佩爾的分析很有道理。

問題是,戰爭只是政治斗爭的延續,因此作戰行動脫離不了政治束縛,特別是對海軍這種戰略性軍種而言。

正是如此,馮承乾相信,與杰利科的決戰不會像希佩爾預料的那麼簡單。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57

第九十五章 偶然遭遇

十二月八日夜間,馮承乾收到了從帝國海軍司令部發來的情報,得知杰利科在當天中午就率領大艦隊離開了比斯開灣。

雖然暫時沒有更多的情報,帝國海軍在北海活動的小型艦艇都沒有靠近設得蘭群島,也就無法跟蹤大艦隊,但是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大艦隊肯定在北海活動,而且目的就是攔截公海艦隊。

接下來該怎麼辦?

當天晚上,希佩爾就派出了一支由十二艘輕巡洋艦為主的偵察艦隊,在主力艦隊前方進行大范圍搜索。

雖然夜間偵察的效果並不好,但是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強。

再說了,北海就這麼大個地方,如果兩支艦隊相向而行,一天之內就將遭遇。

在此之前,杰利科也做出了同樣的安排,只是他派出去的不是輕巡洋艦,而是由貝蒂指揮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因為只剩下了三艘戰列巡洋艦,所以杰利科為貝蒂增加了兩艘裝甲巡洋艦。此外,貝蒂手上還有十二艘輕巡洋艦與近二十艘排水量不足一千噸的驅逐艦。杰利科交代的任務很明確,貝蒂只負責偵察任務,在發現公海艦隊之後,首先就得匯報情況,而不是與公海艦隊決戰。

經過了設得蘭海戰,貝蒂肯定變得更加小心謹慎了。

雖然雙方都為遭遇做好了準備,但是能否遭遇還是個問題。

吃過晚飯之後,馮承乾去找到了希佩爾。

“上校,今晚不該你值班吧?”雖然馮承乾依然是帝國公爵與伯爵,但是在軍隊里以軍銜為主。

“我明天早上執勤,只是想到一些事情,覺得應該跟你談一談。”

希佩爾笑了笑,替馮承乾拉了張椅子過來。在“國王”號戰列艦上,面積最大的住艙就是艦隊司令官的艙室。在這間約二十平方米的房間內,除了一張寬一米二的單人床,還有一張書桌、一個櫥柜與一張海圖桌。此外,在內間還有一個不算太寬敞的洗手間。這是全艦上唯一供人單獨使用的洗手間。

“有什麼事?”

“你覺得,杰利科會主動找我們決戰嗎?”

“這個,恐怕由不得他。”希佩爾拿出兩根雪茄。他原本不抽煙,但是跟著馮承乾幾個月,也學會了馮承乾的壞習慣。

“你說得沒錯,確實由不得他。”馮承乾沒有急著點上雪茄,“杰利科肯在這個時候率領大艦隊出海,很有可能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英國上層的要求。不管怎麼說,設得蘭海戰之後英國皇家海軍急于挽回顏面。關鍵是,到底怎麼打,恐怕別人說了都不算,仍然得由杰利科決定。”

“你的意思是……”

“杰利科需要的不是一次勝利,而是一個向政府、國會與民眾交代的結果。”

希佩爾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顯然,他並不需要與我們決戰,通過其他辦法,依然可以獲得滿意的結果。”

“你是說,杰利科會去攔截斯佩艦隊?”

“你認為呢?”馮承乾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在我們的威脅下,杰利科肯定不會冒險去對付斯佩艦隊。如果他這麼做,我們有更大的把握擊敗大艦隊。我的看法是,杰利科會避免與我們決戰,但是會給我們制造一些麻煩。”

“可是……”

“只要能夠達到目的,就算沒有與我們決戰,杰利科依然能夠凱旋而歸。”

“那麼,杰利科會怎麼打呢?”

馮承乾沉思了一陣,說道:“這正是我們還沒有想清楚,又必須想清楚的問題。如果不能掌握杰利科的心態,我們就能難取得重大收獲。如果不小心中了杰利科的圈套,恐怕還會遭受更大的損失。”

“照你所說,我覺得杰利科打算偷襲我們。”

“偷襲?”

“不管怎麼說,英國皇家海軍比我們更加了解北海,也更加知道在哪里決戰對他們更加有利。更重要的是,杰利科能夠大致判斷出我們的意圖,即我們的首要目的是讓斯佩伯爵的艦隊返回本土,次要目的才是與大艦隊決戰。只要把握好這兩點,杰利科就會想到對付我們的辦法。相反,我們卻不大明白杰利科的意圖,甚至不知道他率領艦隊出海是不是為了攔截斯佩伯爵。”

馮承乾點了點頭,表示明白希佩爾的意思。

“與其去猜測杰利科的心思,我們還不如更加主動一點。”

“你的意思是……”

“反其道而行之。”

馮承乾皺起眉頭,等著希佩爾說下去。

“既然杰利科認為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接應斯佩伯爵,那我們就暫時不去管這件事,而是把與大艦隊決戰放在首位。說得簡單一些,就是主動尋找大艦隊決戰,而且在與大艦隊遭遇之前不去接應斯佩。這樣一來,至少能夠保證杰利科無法獲得偷襲我們的機會。如果杰利科去對付斯佩,那我們就更有把握了。”

“你的意思是,讓斯佩當誘餌?”

“如果有必要,也未嘗不可。”

馮承乾沒有急著開口。當然,犧牲斯佩艦隊,不僅僅是希佩爾的想法。在策劃這次作戰行動的時候,馮承乾也有過類似的想法。當時,馮承乾急需解決一個問題,即讓大艦隊出來決戰。為此,馮承乾就想到,讓斯佩艦隊穿過設得蘭群島進入北海,從而引誘大艦隊前去攔截。

問題是,提爾皮茨堅決反對這麼做。

顯然,提爾皮茨考慮的也是政治問題,因為讓斯佩艦隊回到本土,能夠證明英國皇家海軍並非萬能的。

正是提爾皮茨反對,馮承乾才修改了作戰計劃。

希佩爾參與了作戰計劃的制訂工作,也就知道馮承乾有過類似的想法,因此在這個時候提了出來。

沉思了好一陣,馮承乾才說道:“還是等一等吧,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犧牲斯佩。”

希佩爾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十二月九日,公海艦隊已經深入北海二百五十海里,接近了北海中部的多格淺灘。

在公海艦隊西北大約一百海里外,貝蒂率領的大艦隊戰列巡洋艦分隊正在向南航行,目標也是多格淺灘。

只是,杰利科的大艦隊依然在設得蘭群島附近。

很明顯,杰利科還沒有做出與公海艦隊決戰的決定。在他看來,如果局面不利,他完全可以率領艦隊撤退。

可惜的是,杰利科很快就發現,他的這個想法很不顯示。

傍晚,貝蒂發來的一封電報既打破了杰利科的幻想,也讓局勢變得更加明了。

當天下午四點左右,貝蒂與希佩爾派出去的兩艘巡洋艦在多格淺灘西北遭遇。雖然英艦是噸位更大的裝甲巡洋艦,但是德艦有速度上的優勢。在明知道占不到便宜的情況下,德艦率先撤退。

貝蒂在電報中,明確提到了德艦撤退的方向:東北。

可以說,這是一條至關重要的信息。

不管是杰利科、還是希佩爾,在收到這封電報的時候,都會立即想到,公海艦隊就在東北方向上。

有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公海艦隊正在駛往挪威。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結論。

當時,主動撤退的“斯特拉斯堡”號確實朝東北方向航行,但是不能因此說公海艦隊就在西北方向上。

“斯特拉斯堡”號參加過設得蘭海戰,是“馬格德堡”級的第三艘,屬于帝國海軍中較為先進的輕巡洋艦。在與英艦遭遇之後,“斯特拉斯堡”號的艦長立即想到,如果直接撤回艦隊,肯定會被英艦發現與跟蹤。正是如此,在不得不撤退的情況下,“斯特拉斯堡”號的艦長選擇了向東北方向上撤退。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這顯然是無心之舉。

說得簡單一些,除了東南方向,“斯特拉斯堡”號可以向任何方向撤退。選擇向東北方向撤退,只是艦長在完全無心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後來,“斯特拉斯堡”號的艦長還因此獲得了一枚勛章。

可以說,關鍵就在“斯特拉斯堡”號的撤退方向上。

杰利科首先想到,他之前做出的推測沒錯,公海艦隊將去接應斯佩艦隊,而斯佩艦隊將從挪威近海南下。

現在的問題是,去打,還是不去打?

收到電報後不到兩個小時,杰利科就下令艦隊轉向南下。方向不是東北,而是東南,隨後杰利科給貝蒂發了一封電報,讓貝蒂向東北方向偵察,如果發現了公海艦隊,得在第一時間匯報。

杰利科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後世有很多分析,但是在當時,只會產生一個結果,即讓原本不打算與公海艦隊決戰的杰利科一頭撞上公海艦隊。

可以肯定,當時杰利科並不知道公海艦隊在多格灘西南方向上。

只是,“斯特拉斯堡”號也在第一時間發出了電報,匯報了與英國戰艦遭遇的情況,並且對馮承乾與希佩爾的決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果沒有這個影響,那麼再過十個小時,也就是到十日上午,兩支艦隊就會面對面的碰上。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57

第九十六章 誘餌

在這場後來被稱為“多格淺灘海戰”的戰斗中,交戰雙方都犯了不少錯誤。

杰利科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對貝蒂發來的情報做出全面、詳細的分析,從而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以當時的情況,杰利科完全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

首先就是,公海艦隊即便前去接應斯佩艦隊,在明知道大艦隊已經出港的情況下,也不會徑直北上。原因很簡單,這會暴露斯佩艦隊的航線,而大艦隊占據了天時地利,完全有可能趕在公海艦隊到達之前截擊斯佩艦隊。從戰術上講,公海艦隊的最佳選擇就是設法拖住大艦隊。如此一來,公海艦隊肯定不會直接去與斯佩艦隊會合,而會前往設得蘭群島,給大艦隊制造壓力。

關鍵是,杰利科為什麼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呢?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導致杰利科犯錯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他本人身上,即他不愿意與公海艦隊決戰。說得直接一點,如果杰利科從一開始就做好了與公海艦隊決戰的思想準備,他就不會被表象所迷。

可以說,杰利科犯的錯誤十分致命。

如果希佩爾與馮承乾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就完全有能力一舉殲滅、至少有很大的把握重創大艦隊。

可惜的是,希佩爾與馮承乾也在這個時候犯了一個錯誤。

收到“斯特拉斯堡”號發來的電報,希佩爾與馮承乾都認為,杰利科會率領大艦隊向東北方向航行。原因很簡單,如果杰利科斷定斯佩艦隊會從挪威附近南下,那麼他所處的位置就能確保在公海艦隊之前趕到。即便只有幾個小時,杰利科也能干掉斯佩艦隊,然後再與公海艦隊交戰。

讓希佩爾與馮承乾做出這個判斷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杰利科在竭力避免與公海艦隊決戰,卻又必須在這次行動中獲得一個說得過去的成果。如此一來,杰利科就有足夠的動機去截擊斯佩艦隊。

很明顯,希佩爾與馮承乾都認為,杰利科應該能夠判斷出公海艦隊的大致方位。

結果就是,在杰利科轉向東北的時候,希佩爾也下令艦隊轉向東北,只是大艦隊的航向是三十五度,而公海艦隊的航向是十五度。也就是說,兩支件隊的航向有二十度的夾角,並非平行。

這意味著,要到二十個小時之後,兩支艦隊才會遭遇。

在海戰中,等待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到了十二日上午,戰場局勢急轉直下。

天亮前不久,一艘向北搜索的輕巡洋艦發現了“大艦隊”,只是該艦隨後發出電報,聲明遭遇的不是大艦隊,只是一支由數艘貨輪組成的船隊。根據後來獲得的消息,那確實是一支正在朝斯卡格拉克海峽航行的船隊。

事實上,貝蒂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就在這支船隊北面大約三十海里處。

當時,就有一艘英國皇家海軍的輕巡洋艦在船隊附近,並且發現了出現在南面的德軍輕巡洋艦。

只是,這次英艦沒有開火,而是遠遠的盯著那艘德艦。

有趣的是,德艦沒有發現英艦,也沒有離開船隊,而是跟隨船隊航行,似乎德艦艦長認為英國艦隊就在附近。

直到一個小時後,隨著天色放亮,德艦才轉向。

這個時候,英艦依然在黑暗之中,所以德艦上的了望員沒有發現英艦,反而是英艦隊上的了望員把德艦的舉動看得一清二楚。

八點左右,貝蒂收到了輕巡洋艦發來的報告,得知一艘德艦正在向南航行。

這個時候,又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但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即貝蒂沒有在第一時間向杰利科匯報。

這也很好理解,那只是一艘執行偵察任務的輕巡洋艦,而不是公海艦隊。

貝蒂在保持沉默的同時,決定讓艦隊轉向。在他看來,如果那艘德艦在返回艦隊,那麼公海艦隊就在南面不遠處。

顯然,貝蒂非常渴望與公海艦隊決戰,以雪前恥。

貝蒂的這個決定,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這個時候,發現了船隊的“斯特拉爾松德”號輕巡洋艦已經發出了電報,而希佩爾與馮承乾都認為大艦隊在北面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在“斯特拉爾松德”號返回時,希佩爾讓在附近活動的“羅斯托克”輕巡洋艦趕過去,繼續監視那支船隊,並且密切留意出現在船隊附近的艦船。

當時,“羅斯托克”號在船隊東邊。

也就是說,“羅斯托克”號是向西航行,而貝蒂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在向東南航行。

更重要的是,貝蒂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公海艦隊沒有跑到前面去,要麼在南面,要麼在西南方向上。

結果就是,貝蒂並沒留意東北方向,也就是“羅斯托克”號到來的方向。

十點左右,“羅斯托克”號上的了望員看到了幾根漆黑的煙柱,判斷出前方二十海里外有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

顯然,這正是貝蒂的戰列巡洋艦分隊。

可惜的是,貝蒂手下的了望員卻沒能發現“羅斯托克”號。一是輕巡洋艦煙囪里冒出的黑煙本來就比不上戰列巡洋艦,二是那支船隊就在“羅斯托克”號的方向上,讓了望員做出了誤判。

又過了半個小時,馮承乾收到了更加準確的偵察報告。

“羅斯托克”號在全速航行了半個小時,也沒有進入到目視距離,仍然只能看到海天線上的黑煙。由此可以做出一個推斷,即“羅斯托克”號追逐的肯定不是速度在二十節以內的主力艦隊。

除了主力艦隊,那就只能是戰列巡洋艦分隊了。

更重要的是,“羅斯托克”號的了望員判斷出,敵艦隊里最多只有三艘主力艦。

顯然,這跟之前獲得的情報完全吻合,大艦隊只有三到四艘戰列巡洋艦,三艘的可能性最大,絕對不可能超過四艘。

貝蒂到底想干嘛?

馮承乾與希佩爾都有點疑惑,雖然在設得蘭海戰之後,兩人都不再懷疑貝蒂的勇猛,但是這麼沖上來與公海艦隊交戰,與送死沒有任何區別,就算貝蒂勇猛過人,杰利科也不會讓他去送死。

顯然,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杰利科的大艦隊就在貝蒂身後。

希佩爾的第一個安排,就是讓“羅斯托克”號搜索貝蒂艦隊後方海域,並且讓正在返回的“斯特拉爾松德”號轉向,去替代“羅斯托克”號,繼續監視貝蒂艦隊。

從戰術上看,希佩爾的這個安排沒有什麼錯。

只是,產生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十一點過,發現“斯特拉爾松德”號後,貝蒂並沒感到興奮,而是立即警覺起來,因為這艘之前還在返回的輕巡洋艦突然返回,意味著公海艦隊就在附近,而且已經發現了正在逼近的敵艦隊。

換句話說,公海艦隊已經做好了應戰準備。

繼續南下嗎?

貝蒂可沒有那個膽量,他手里只有三艘戰列巡洋艦,別說對付公海艦隊,連雷德爾的戰列巡洋艦分隊都打不過。

十一點十五分,貝蒂下令艦隊轉向。

“斯特拉爾松德”號在第一時間發回電報。

這下,馮承乾與希佩爾就更加疑惑了,因為貝蒂艦隊就在北面大約六十海里處,公海艦隊已經轉向北上。最多再過一個半小時,雙方就將進入主炮的有效射程,而貝蒂在這個時候轉向,擺明了不想跟公海艦隊決戰。

或許,貝蒂只是個誘餌。

當然,關鍵不在這里。

馮承乾與希佩爾都下定了決心,不管貝蒂是不是誘餌,都要與大艦隊決戰。只是,得在此之前搞清楚情況,特別是杰利科的主力到底在哪。

兩人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決定追上去。

問題是,戰列艦肯定追不上戰列巡洋艦。

十一點半,希佩爾給已經升任海軍少將、公海艦隊戰列巡洋艦分隊代理指揮官的雷德爾下達了命令,讓他加速追趕貝蒂。

直到這個時候,貝蒂都還不清楚公海艦隊就在南邊。

所幸的是,杰利科在收到貝蒂發來的電報,得知公海艦隊的偵察巡洋艦已經出現在了附近海域之後,立即產生了警覺。

當時,杰利科已經給貝蒂下了命令,讓他全速返回。

雖然杰利科仍然認為,公海艦隊在向東北方向航行,但是貝蒂的發現,足以讓他相信公海艦隊就在附近。

更重要的是,公海艦隊很有可能已經發現了貝蒂的戰列巡洋艦分隊。

毫無疑問,如果與大艦隊遭遇,公海艦隊肯定會放棄主要目的,轉而尋求與大艦隊進行決戰。

這樣一來,公海艦隊肯定會派遣戰列巡洋艦分隊去追逐貝蒂。

這個時候,杰利科看到了機會。

如果能夠利用貝蒂,把公海艦隊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引誘過來,然後一舉消滅,那麼就算放走了斯佩艦隊,也算得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勝利,更洗刷了設得蘭海戰的恥辱,可以給國會與民眾一個交代了。

關鍵就是,貝蒂得把雷德爾引誘過來。

可以說,這個時候,杰利科做出了最準確的判斷,而且非常冷靜與理智,安排也十分合理到位。

如果雷德爾不顧一切的追趕貝蒂,後果將難以設想。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58

第九十七章 將錯就錯

不管是馮承乾,還是希佩爾,實戰經驗都不夠豐富。

與英國皇家海軍相比,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歷史非常短暫,在一些英國人看來更像是暴發戶。由此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結果,即帝國海軍的將士都沒有可以借鑒的歷史,嚴重缺乏實戰經驗。

說得簡單一些,帝國海軍還是一支非常稚嫩的海軍。

把雷德爾派出去之後,希佩爾與馮承乾都呆在司令艦橋內。兩人都知道,大艦隊肯定就在附近,戰斗即將打響。兩人都非常不安,因為到目前為止,只發現了貝蒂的戰列巡洋艦分隊,還沒有發現杰利科的主力艦隊。

顯然,馮承乾更加擔憂。

貝蒂跑到一半就轉向返回,顯然不是什麼好征兆。

根據“斯特拉爾松德”號與“羅斯托克”號的偵察報告,貝蒂艦隊的航速在二十四節以上,因此雷德爾在追擊貝蒂的時候,把速度提高到了二十六節,而且這也是雷德爾所能達到的最大速度。問題是,公海艦隊主力艦隊的速度只能達到二十節,而且無法長期維持這個速度。主要就是,“拿騷”級與“萊茵蘭”級的最高速度只有二十節,其往復式蒸汽機無法長期在最高功率上運行。

堅持幾個小時不是問題,再久的話,這四艘戰列艦就將掉隊。

當然,幾個小時也是問題。

每過一個小時,主力艦隊與雷德爾艦隊的距離就將增加六海里,因此四個小時後,雷德爾就將離開主力艦隊的支持范圍。問題是,雷德爾至少需要二十個小時,也就是要到十一日上午才能追上貝蒂,除非貝蒂半途再次轉向南下。也就是說,只要貝蒂沒有轉向,就算雷德爾追上了他,也將失去主力艦隊的支持與掩護。

顯然,貝蒂撤退的目的,就是要讓雷德爾前去追擊。

想到這一點,馮承乾立即找到了希佩爾,把他的擔憂說了出來。

事實上,希佩爾也在考慮同樣的問題。

“不管怎麼樣,首先得搞清楚,貝蒂是不是在引誘雷德爾北上。”

“關鍵是,要怎樣才能搞清楚呢?”

馮承乾暗自嘆了口氣,他就是沒有想到辦法。

“雖然我們現在只是懷疑貝蒂在引誘雷德爾追擊,但是我們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希佩爾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我的建議是,先讓雷德爾把速度降下來,與貝蒂保持相同的航速。”

“這……”

雖然在海軍戰略、海戰策劃等方面,馮承乾的能力不亞于任何一名海軍將領,但是在戰術層面上,他仍然遠不如希佩爾這樣的職業軍人。從某種意義上講,希佩爾更像是馮承乾的作戰參謀。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讓雷德爾與我們保持適當的距離。”

馮承乾點了點頭,表示明白希佩爾的意思。

“如果我們與雷德爾的速度差在四節左右,那麼在天黑前,距離不會超過三十海里。到了天黑之後,就算與大艦隊遭遇,也不大可能打起來。”希佩爾翻開海圖,說道,“入夜後可以讓雷德爾再次減速,在夜間縮短距離。這樣一來,就算杰利科在北面等著我們,也能在天亮後與之決戰。”

“看來,這是最好的選擇了。”

“準確的說,這是我們當前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

馮承乾看了希佩爾一眼,似乎不大明白他的意思。

“這樣一來,戰斗在明天打響的可能性非常大。”希佩爾長出口氣,說道,“那樣,我們就必須在海戰中擊敗大艦隊,至少要迫使大艦隊返回比斯開灣,不然我們將沒有辦法掩護斯佩伯爵。”

馮承乾的眉頭跳了幾下,這才想到,斯佩艦隊將在十四日進入北海。

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在十三日的戰斗中擊敗大艦隊,斯佩艦隊甚至連逃脫大艦隊的打擊都不大可能。

顯然,這也正是希佩爾最擔心的問題。

“你說得沒錯,但是我覺得沒有必要擔心。”

“你是說……”

“我們的目的本來就是與大艦隊決戰,就算沒能完全擊敗大艦隊,也肯定能讓杰利科付出慘重代價。”馮承乾笑了笑,說道,“你想想,在與我們打了一場之後,杰利科還會盯住斯佩嗎?”

希佩爾皺起眉頭,仍然顯得有點疑慮。

“我們之前就斷定,杰利科不會主動與我們決戰,他需要的只是一個向國民證明海軍的機會。說白了,如果他能在海戰中迫使我們撤退,即便遭受了較大的損失,也能讓國民相信皇家海軍有能力保衛英國本土。在達到最主要的目的之後,就算給杰利科更好的機會,他也不會讓大艦隊繼續冒險。”

“這麼說,杰利科會選擇撤退?”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只要我們跟大艦隊遭遇,不管戰斗的結果如何,杰利科都會率領艦隊返航。”

“這樣的話,就確實沒有什麼好擔憂的了。”

“當然,最好能夠打贏。”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像你說的,等到明天,局勢將對我們更加有利。”

“那我讓雷德爾馬上減速。”

“可以這麼安排,現在我們最應該擔心的,就是雷德爾中了圈套,因此絕對不能讓雷德爾只身犯險。”

希佩爾沒再羅嗦,立即草擬了一封電報,讓通信參謀發了出去。

問題是,這封電報並沒有產生足夠的影響。

雷德爾能夠得到重用,與馮承乾有很大的關系。別的不說,當初讓他加入公海艦隊,擔任希佩爾的助手就是馮承乾向提爾皮茨提出來的,雷德爾也因此在短短數年之內,由上尉晉升到了上校。

在設得蘭海戰中,雷德爾的表現非常出色,因此獲得了象征著帝國軍人最高榮譽的藍色馬克斯勛章。

只是,這場戰斗,也讓雷德爾有點得意忘形。

在雷德爾看來,減速等待主力艦隊跟上來,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他手里有六艘火力強大的戰列巡洋艦,而貝蒂手里最多只有三艘戰列巡洋艦。即便希佩爾最擔心的問題,即遭到大艦隊主力伏擊,在雷德爾看來也不是問題,因為杰利科手里的那些戰列艦的最高航速都在二十節左右,而他的戰列巡洋艦能夠以二十六節以上的速度航行,足以在關鍵時刻擺脫大艦隊的追擊。

此外,在雷德爾看來,如果因為怕這怕哪錯過了殲滅貝蒂的機會,那就太可惜了。

更重要的是,雷德爾認為,只要希佩爾全速航行,那麼到了晚上再減速,他也能夠在第二天上午與主力會合。

總而言之,雷德爾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在天黑之前減速。

結果就是,在已經收到了希佩爾發來的命令之後,雷德爾沒有減速,仍然以二十六節的航速追擊貝蒂。

這個時候,杰利科也在考慮同樣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杰利科面對的情況更加惡劣,因為直到下午四點,貝蒂都不清楚雷德爾就在他屁股後面。也就是說,杰利科根本不知道公海艦隊的行蹤,也就無法了解公海艦隊的作戰意圖。

所幸的是,杰利科及時想到了這個問題,而且及時警告了貝蒂。

結果就是,貝蒂在撤退的時候,安排了四艘輕巡洋艦斷後,並且把搜索范圍擴大到了四十海里。到下午四點左右,貝蒂派出的輕巡洋艦終于有了收獲,發現了在後面窮追不舍的雷德爾。

當然,貝蒂沒有冒險與雷德爾決戰。

實力擺在那里,就算貝蒂非常勇猛,也打不過雷德爾。

此外,貝蒂還有一個重大收獲,即在傍晚的時候,基本上斷定,公海艦隊的主力沒有跟在雷德爾身後。因為雷德爾沒有按照命令減速,所以這個時候,與希佩爾的距離已經擴大到了三十海里以上。

可以說,到這個時候,只要不發生意外,杰利科已經是勝券在握了。

在確定希佩爾沒有跟在雷德爾身後之後,杰利科就命令大艦隊轉向迎了上去,並且按照貝蒂提供的情報控制好了航速。從時間上看,在十三日天亮之前,貝蒂就將引著雷德爾進入杰利科的打擊范圍。雖然貝蒂手里的三艘戰列巡洋艦顯得有點淡薄,但是肯定能夠纏住雷德爾。

也就是說,只要進入杰利科的打擊范圍,雷德爾逃脫的機會就不大。

問題是,戰場上隨時有可能出現意外。

十二日夜間,雷德爾沒有聽從希佩爾的命令,但是到了十三日凌晨,雷德爾就讓艦隊減速了。因為之前沒有減速,所以雷德爾直接讓艦隊把航速降低到了十六節,比希佩爾要求的還要低四節。

顯然,這屬于預料之外的情況。

隨著雷德爾減速,杰利科的美夢成了泡影。

這個時候,杰利科不得不擔心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即雷德爾為什麼要減速?

貝蒂在報告中提到,他已經擺脫了敵人的偵察巡洋艦。也就是說,雷德爾沒有理由知道貝蒂已經在傍晚的時候減速,那麼他就沒有理由減速。顯然,杰利科只能相信,貝蒂的報告有誤。

由此,不難得出一個更加重要的推斷:希佩爾正在加速追上來。

那麼,還要設法干掉雷德爾嗎?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58

卷一德意志的榮耀第九十八章伏擊圈

十三日凌晨,杰利科十分猶豫。

越來越多的儉表明,希佩爾率領的公海艦隊主力已經到達戰場,或者即將到達,而雷德爾率領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就在嘴邊。可以說,這是一舉干掉雷德爾的最佳機會,但是必須承受與公海艦隊決戰的風險。

冒險抓住這個機會,還是等待下次良機?

直到凌晨四點,杰利科都沒有考慮好。

反到是貝蒂非常積極,一晚上給杰利科發了三封電報,讓杰利科盡快南下,他將把雷德爾引誘過來。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杰利科沒有那麼多顧慮,而是采納了貝蒂的建議,大艦隊很有可能取得一次重大勝利。原因很簡單,只要貝蒂去充當you餌,雷德爾很有可能在關鍵時刻犯關鍵錯誤,即與貝蒂決戰,然後在貝蒂的帶領下,進入杰利科的伏擊圈,被杰利科的主力艦隊全殲。

問題是,杰利科沒有采納貝蒂的建議。

四點剛過,杰利科收到了一份十分關鍵的情報,才做出了決定。這份情報就是,斯佩艦隊出現在法羅群島北面,正在向挪威航行,預計在十四日進入北海。

電報是從英國皇家海軍司令部發來的。

雖然電報中沒有提到杰利科該怎麼做,但是意圖很明顯。如果杰利科以攔截斯佩艦隊為主要目的,就得抓緊時間了。

只是。杰利科從這份電報中得到的是另外一條信息。

說得簡單一些,這份電報正好證明了公海艦隊為什麼要向東北方向航行,從而讓杰利科相信他的推斷沒有錯,公海艦隊正在前往挪威,準備接應斯佩艦隊。只是偶然與貝蒂的戰列巡洋艦分隊遭遇。當然,這也證明了希佩爾為什麼沒有在雷德爾身後。因為希佩爾肯定是以接應斯佩為主要目的∥樣的,這也正好說明,雷德爾為什麼要在十三日凌晨減速。因為他的任務不是去干掉貝蒂。只是趕走貝蒂,然後與希佩爾會合。杰利科甚至有理由相信,希佩爾並不知道大艦隊就在附近。原因很簡單,如果英國皇家海軍的主要目的是截擊斯佩,就不會出動整支大艦隊,而是應該派出速度較快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如果大艦隊全體出動,反而會減慢艦隊的航速。

做出這個推論後,杰利科不在有顧慮。

四點半,他給貝蒂發了一封電報。讓貝蒂主動與雷德爾接觸,設法把雷德爾帶入大艦隊的伏擊圈。

同時,大艦隊開始加速。

這一切,並不為希佩爾與雷德爾所知,因為這個時候,雷德爾與貝蒂的距離已經擴大到了六十海里以上。

再過三個小時,希佩爾與雷德爾就將匯合。

可以說,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

當然,貝蒂也不知道,希佩爾正在加速追趕雷德爾。而且將在七點半左右會合。

要是貝蒂知道這一點,他肯定不會靠近雷德爾,因為到時候,進入伏擊圈的肯定不是雷德爾。

六點剛過,貝蒂派出去的輕巡洋艦就發現了雷德爾。

半個小時後,貝蒂旗艦,即“獅”號上的了望員也看到了排頭的“德塞利茨”號戰列巡洋艦。

貝蒂突然轉身殺了回來,嚇了雷德爾一跳。

夜間,雷德爾派出去的輕巡洋艦跟丟了貝蒂。更重要的是,雷德爾手里沒有幾艘可以用來執行偵察任務的輕巡洋艦。

正是如此,雷德爾才沒能及時發現殺回來的貝蒂。

雷德爾並沒驚慌,他手里有六艘戰列巡洋艦,貝蒂手里只有三艘。就算杰利科的主力艦隊已經到達,雷德爾也有信心逃脫。

遭遇後,雷德爾首先向右轉向。

貝蒂的動作也不慢,幾乎同時開始轉向。

這個時候,兩支艦隊的距離是二十二公里。

六點四十五分,“德塞利茨”號的九門主炮同時開火,拉開了這場海戰的序幕。

面對擁有壓倒性優勢的對手,貝蒂沒敢靠近,只能盡量保持交戰距離,避免在過近的距離上遭到對方集中打擊。

二十二公里,對戰列巡洋艦上的三百毫米主炮來說,確實遠了一點。

雖然在這個距離上,三百毫米穿甲彈肯定能夠擊穿戰列巡洋艦的水平裝甲,但是命中率肯定不會高到哪里去。在設得蘭海戰中,帝國海軍戰列巡洋艦的主炮命中率在百分之二點五以上,而在這場戰斗最初的十五分鐘之內,六艘戰列巡洋艦打出的近六百枚主炮炮彈,竟然無一命中!

七點,雷德爾下令再次轉向。

這次是左轉,而不是右轉,而且轉向半徑高達五公里。

也就是說,雷德爾打算利用轉向來縮短交戰距離。如果貝蒂不做轉向,那麼兩支艦隊就將反向航行,脫離交戰狀態。

雷德爾下令轉向,還有另外一個目的:試探貝蒂的底細。

在雷德爾看來,如果杰利科不在附近,那麼貝蒂就會借機脫離戰斗。如果貝蒂死咬著不放,就能證明杰利科在附近,而且即將到達。

很快,雷德爾的推測就得到了證實。

七點過五分,貝蒂也下達了轉向命令。

他選擇的方法與雷德爾相同,即朝左轉向一百八十度,轉向半徑也在五公里以上,以便繼續保持距離。

據此,雷德爾不難推測出,杰利科肯定在全速趕來。

七點十五分,雷德爾派出了手里的所有輕巡洋艦。打垮貝蒂不是問題,關鍵是得盡快找到杰利科。

可以說,雷德爾在這個時候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沒再像頭天晚上那樣犯糊涂。

打到這個時候,帝國海軍的六艘戰列巡洋艦已經打出了一千多枚主炮炮彈,只有一枚擊中了“獅”號,而且命中點在艦首處,沒有造成嚴重破壞,甚至沒有讓貝蒂的旗艦降低航行速度。

當然,英艦的命中率也非常低,打出的八百多枚炮彈無一擊中德艦。

七點二十五分,在搞清楚對手的情況後,更重要的是,在希佩爾的主力即將趕到的情況下,雷德爾再次讓艦隊轉向。這次,他沒有主動靠近貝蒂,而是選擇拉開距離,把貝蒂引向主力艦隊。

顯然,雷德爾把難題交到了貝蒂手上。

按照杰利科的命令,貝蒂應該把雷德爾引入大艦隊的伏擊圈,因此應該帶著雷德爾向杰利科靠攏問題是,主動權在雷德爾手上,而且雷德爾似乎不急于取得勝利。如果貝蒂在這個時候選擇撤退,這場戰斗就將宣告結束。只是,貝蒂沒有選擇撤退,因為他沒有完成杰利科安排的任務。

結果就是,貝蒂轉向跟了上來。

這下,進入伏擊圈的就是貝蒂了。

更要命的是,雷德爾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在貝蒂與希佩爾之間,所以貝蒂不可能知道希佩爾即將到達。

七點三十五分,雷德爾再次讓艦隊轉為向西南方向航行。

貝蒂沒有遲疑,立即做出了同樣的機動轉向。

只是,僅僅五分鐘後,貝蒂就發現,落下來的炮彈變得更加密集了,而且其中有一些明顯是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

這個時候,希佩爾的主力艦隊已經到達,而且投入了戰斗。

只是,當時希佩爾與貝蒂的距離高達二十五公里,剛好在戰列艦主炮的最大射程上。雖然在這個距離上,不管是三百毫米、還是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都能擊穿戰列巡洋艦那薄弱的水平裝甲,但是命中率肯定非常低。

七點四十五分,貝蒂終于發現了在雷德爾艦隊南面的希佩爾艦隊。

顯然,繼續打下去,貝蒂占不到任何便宜。戰列巡洋艦的裝甲非常薄弱,而且在設得蘭海戰中,英艦暴露出了一些設計上的致命缺陷。只要德艦的運氣足夠好,一枚三百毫米穿甲彈就能干掉一艘英艦。

貝蒂沒有戀戰,立即做出了撤離的決定。

可以說,這個時候,希佩爾犯了一個不得不犯的錯誤,即沒有機動到貝蒂艦隊前方,而是選擇與雷德爾艦隊平行投入戰斗。當然,這不是希佩爾的錯,因為以當時的情況,他根本無法趕到貝蒂的前方。

原因很簡單,希佩爾艦隊的速度只有二十節,而且已經以這個速度航行了十多個小時。

如果不是德艦動力系統的質量非常好,恐怕希佩爾早就減速了。

更重要的是,希佩爾已經是沿最短航線與雷德爾會合,因此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只有二十節的艦隊對速度在二十四節以上的艦隊進行包抄。以當時的情況,就算執行包抄任務的是雷德爾,也不一定跟得上去。

貝蒂轉向撤退的時候,杰利科也收到了消息。

公海艦隊果然出現了,而且就在雷德爾身後。

對杰利科來說,他只需要做出一個決定,即是否與公海艦隊決戰。

顯然,杰利科不愿意與公海艦隊決戰,因為他沒有必勝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公海艦隊已經在士氣上壓倒了大艦隊。

問題是,杰利科根本無法避免決戰。

僅僅過了五分鐘,貝蒂就發來了第二封電報。雖然他憑借速度擺脫了希佩爾,但是沒能擺脫雷德爾。更要命的是,“獅”號在挨了一枚炮彈之後,速度只能勉強達到二十六節,而雷德爾的速度在二十六節以上。也就是說,除非貝蒂愿意拋棄旗艦,不然他肯定會被雷德爾追上。

顯然,杰利科不能犧牲貝蒂,也就必須頂上去,與公海艦隊決戰。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58

第九十九章犧牲

貝蒂轉向撤退,雷德爾沒再遲疑,立即加速追擊。

此時,戰場形勢對貝蒂極為不利,因為“獅”號在戰斗中挨了兩枚三百毫米穿甲彈,其中一枚擊中艦首,導致航速無法超過二十四節,而雷德爾的追擊速度在二十六節以上,高出了兩節多。

顯然,沒有杰利科的支援,貝蒂根本逃不掉。

問題就在這里,如果杰利科前去接應貝蒂,肯定得與希佩爾遭遇。

很快,局勢變得對杰利科更加不利了。

九點不到,雷德爾派出的一艘輕巡洋艦發現了從北面殺來的杰利科艦隊。雖然這艘巡洋艦立即遭到了猛烈的炮火打擊,最終被“鐵公爵”號與“馬爾巴羅”號打出的兩枚三百四十三毫米穿甲彈擊沉,但是在被擊沉之前,這艘英勇的輕巡洋艦發出了電報,準確報告了發現的情況。

杰利科已經趕到,再也沒什麼懸念了。

在重新編組隊列的同時,希佩爾給雷德爾下達了一條命令,即不要追得過猛,在與杰利科的主力艦隊遭遇之後得做好撤退準備,在公海艦隊主力到達之前,沒有必要跟杰利科一決雌雄。

雷德爾也非常清楚,真要打起來,他肯定不是杰利科的對手。

他只有一個優勢,那就是速度。說得直接一點,掌握了速度優勢之後,打與不打的主動權在雷德爾手上。

只是。雷德爾還得做好一件事,那就是讓貝蒂退出戰斗。

這里,涉及到戰列巡洋艦的戰術問題。

雖然在費希爾的大力提倡下,戰列巡洋艦在過去十多年里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英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建造了大批戰列巡洋艦。其他列強也紛紛跟進,但是在戰列巡洋艦的使用問題上。即戰術上,各國都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當時比較可信的戰術只有一條,即充分利用戰列巡洋艦的速度優勢。

由此。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在交戰過程中,戰列巡洋艦的頭號對手就是戰列巡洋艦。

原因很簡單,只有戰列巡洋艦能夠追上戰列巡洋艦,並且有足夠的火力干掉對手,戰列艦速度不夠快,裝甲巡洋艦的火力不夠猛,因此都無法扮演戰斗中扮演戰列巡洋艦追擊者的角色。

如此一來,在艦隊決戰中,戰列巡洋艦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敵人的戰列巡洋艦。

雖然貝蒂手里只有三艘戰列巡洋艦。“獅”號還遭到重創,航速不到二十四節,但是只要應用合理,這三艘戰列巡洋艦仍然能對雷德爾構成巨大的威脅。比如,在雷德爾不得不撤退的時候,扮演阻擊者的角色。

正是如此,雷德爾才必須干掉貝蒂,至少得迫使貝蒂撤離戰場。

為此,雷德爾選擇了加速追擊。

問題是,他已經達到了最大速度。即便讓鍋爐與蒸汽輪機超負荷運轉,還能把航速提升一點,也無法長期維持。

更要命的是,希佩爾的速度還不到二十節。

如果雷德爾正確理解了希佩爾的命令,就應該減速,至少得把航速降低到二十四節,以便與希佩爾保持合理的距離。雖然這會讓雷德爾錯過殲滅貝蒂的機會,但是卻能得到希佩爾的有力支持。換個角度,即便沒能迫使貝蒂撤出戰斗,在希佩爾趕到之後,公海艦隊也有足夠明顯的優勢。

很明顯,雷德爾錯誤理解了希佩爾的命令。

在他看來,希佩爾似乎要他單獨頂住杰利科,至少是纏住杰利科。

當時,雷德爾產生這個錯誤判斷也很正常,因為斯佩艦隊即將到達,公海艦隊的首要任務是把斯佩艦隊接回去。在他看來,希佩爾希望他能纏出杰利科,而希佩爾將率領主力去掩護斯佩艦隊。

結果就是,這個錯誤判斷,對整個戰局產生了難以預料的影響。

可以說,如果當時雷德爾減速,杰利科就不會戀戰,因為他知道希佩爾就在不遠處,如果他攻擊雷德爾,就肯定會與希佩爾遭遇。問題是,雷德爾沒有減速,仍然以最快的速度咬住貝蒂不放。

杰利科別無選擇,只能投入戰斗。

在戰術上,杰利科越早投入戰斗,優勢就越明顯,因為這會讓他獲得更多的時間去對付雷德爾。

九點四十五分,雷德爾進入了杰利科的射程。

此時,杰利科的二十三艘戰列艦已經排成了四個縱隊。由四艘“鐵公爵”級、以及“愛爾蘭”號與“阿爾庫金”號組成的第一縱隊在最前列,左舷朝向雷德爾;以四艘“喬治五世”級與兩艘“巨人”級組成的第二縱隊在第一縱隊的斜後方,也完成了戰術轉向,把左舷朝向雷德爾;由四艘“白羊座”級、以及“海王”號組成的第三縱隊在第二縱隊後方,同樣把左舷朝向雷德爾;由三艘“柏勒羅豐”級與三艘“聖文森特”級組成的第四縱隊在第一縱隊的右側,暫時沒有投入戰斗。

也就是說,在第一時間內,就有十七艘戰列艦投入戰斗。

毫無疑問,雷德爾的處境極為糟糕。要知道,他手里只有六艘戰列巡洋艦,雖然這六艘戰艦上的主炮在進行改造的時候,提高了最大仰角,射程大幅度提高,但是與十七艘戰列艦交戰,肯定占不到半點便宜。

事實上,就算與六艘戰列艦交戰,雷德爾也占不到便宜。

原因很簡單,在較遠的距離上,帝國海軍戰列巡洋艦上的三百毫米主炮打出的穿甲彈根本無法擊穿戰列艦的裝甲,而在較近的距離上,就算能夠擊穿,戰列巡洋艦也更容易被戰列艦擊毀。

雷德爾能做的,就是盡量保持交戰距離。

只要距離足夠遠,主炮的命中率就不會太高,而他也就能夠完成希佩爾交代的任務,讓杰利科留在這里。

可是,雷德爾忽視了一點,即貝蒂並沒喪失戰斗力,也沒有撤出戰斗。

十分鐘內,杰利科的主力艦隊就向雷德爾的戰列巡洋艦分隊投擲了數百枚炮彈。

雖然沒有一發直接命中,但也是驚心動魄,好幾枚大口徑穿甲彈就落在了“德塞利茨”號附近。

以戰列巡洋艦的嬌弱身軀,只要有一發炮彈命中,雷德爾就有得受了。

事實上,這個時候英國皇家海軍采用的瞄準方式發揮了最為關鍵的作用,或者說幫了雷德爾大忙。

大戰爆發前,帝國海軍就采用了分段式瞄準法,並且進行了高強度訓練。僅在一九一四年上半年,帝國海軍花在訓練上的經費就多達三億帝國馬克,相當于兩艘戰列艦的造價。英國皇家海軍相當保守與守舊,並沒有對火控系統進行改革,仍然采用連續瞄準法,而且在戰前訓練上也不如帝國海軍。

設得蘭海戰已經證明,分段式瞄準法更加可靠。

根據帝國海軍做的統計,在設得蘭海戰中,公海艦隊戰列巡洋艦分隊的主炮命中率在百分之二點五左右。雖然這個水準低于平時訓練,但是比對手高得多。保守估計,大艦隊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在這場戰斗中,主炮命中率還不到百分一點五。除掉訓練因素,導致英國戰艦命中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就是采用了較為落後的瞄準方式。

在雷德爾勉力支撐的時候,貝蒂也在抓緊時間返回戰場。

打到這個時候,貝蒂也非常清楚,能否迅速擊敗雷德爾,將是能否擊敗公海艦隊的關鍵所在。如果沒能在希佩爾趕到之前擊敗雷德爾,就算杰利科手上有二十三艘戰列艦,而希佩爾只有十七艘戰列艦,勝算也不會很大。

可以說,此時貝蒂手里的三艘戰列巡洋艦顯得異常重要。

因為速度不夠快,所以杰利科不可能追擊雷德爾,甚至無法縮短交戰距離。雷德爾竭力保持交戰距離,就是想拖延時間,等待希佩爾趕到。如此一來,只有貝蒂手里的三艘戰列巡洋艦能夠憑借較快的速度,與雷德爾縮短距離。如果貝蒂能夠采取恰當的戰術,甚至能夠迫使雷德爾靠攏杰利科。

當時,最恰當的戰術就是繞到雷德爾的前方去,搶占最有利的開火位置。

問題是,要把理論上的東西應用到實踐中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雖然在與杰利科會合之前,貝蒂就做好了準備,在杰利科投入戰斗的時候,他位于杰利科的前方,從而獲得了位置上的優勢。但是雷德爾存心拖延時間,根本沒有打算與杰利科決戰,所以把速度一直保持在二十節左右。也就是說,貝蒂的速度只比雷德爾快四節,要想繞到,至少需要幾個小時。

顯然,貝蒂不可能有幾個小時的戰術機動時間。

雷德爾南面不遠處,希佩爾正全速趕來。雷德爾要做的,只是在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之內,不要被杰利科打殘。

對一場由數十艘主力艦參與的艦隊決戰來說,一個半小時算不上漫長。

可是,對一支只有六艘戰列巡洋艦、卻要面對兵力四倍于己的敵人的艦隊來說,一個半小時就太漫長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52蘿蔔頭

LV:7 大臣

追蹤
  • 23

    主題

  • 11850

    回文

  • 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