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戰爭]【帝國風雲】作者:閃爍(完)

   關閉
52蘿蔔頭 2012-9-3 06:09:4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044 228435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48

第七十章 戰火
七月三十一日,帝國外交大臣伯恩斯托夫正式向俄國與法國下達了最後通牒。


在提出共同撤軍、結束戰爭動員的基礎上,通牒中明確提到,俄法必須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做出明確答復,並且在四十八小時之內采取行動,不然帝國將視俄國的戰爭動員與法國的秘密動員為敵對行為。


按照慣例,如果法俄采取敵對行為,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有權向其宣戰。


這一天,法俄也進行了緊急磋商。


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一樣,法俄也在戰爭問題上猶豫不決,而且原因也一樣,即英國的立場仍然不夠堅定。


雖然早在十一年前,英法就簽署了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秘密協議,並且由此引發了前後兩次摩洛哥危機,差點讓德法大干一場,但是英國的歐洲政策並沒發生實質性變化,維持歐陸強權之間的戰略平衡,仍然是英國的基本國策。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在英國對雙方的戰爭潛力做出準確判斷之前,絕對不會輕易表明立場。即便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在海權上對英國構成了威脅,英國也不會立即翻臉。


正是如此,法俄才有點畏首畏尾。


雖然在綜合國力上,法俄超過了德意志第二帝國與奧匈帝國,但是在戰爭潛力上,法俄都沒有足夠的信心。


問題是,法俄能夠接受德意志第二帝國下達的最後通牒嗎?


毫無疑問,答案是否定的。


即便沙皇與法國總統心里都沒底,可是在政治上,絕對不可能做出妥協,不然法俄將在外交上大敗虧輸。


結果就是,法俄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最後通牒置之不理。


八月一日,在最後通牒到期前幾個小時,法國議會批準了由總統提交的動員法案,正式開始全面戰爭動員。


隨後,德皇也簽署了戰爭動員令。


當天傍晚,最後通牒期限已過四個小時,德皇召回了帝國駐俄大使弗萊德里克-馮-普塔萊斯,正式與俄國斷絕外交關系,並且向俄國遞交宣戰書。與此同時,德皇撤掉了在危機期間表現不夠得力的伯恩斯托夫,任命戈特利布-馮-賈高為帝國外交大臣,對帝國外交部進行了大調整。


相傳,在普塔萊斯向俄國外長遞交宣戰書的時候,兩人抱著一團大哭不已。


戰火即將點燃,外交官的舞臺劇已經落下帷幕,現在輪到軍人上場了。


當天晚上,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機器全面啟動。


雖然在此之前,帝國沒有進行全面戰爭動員,但是憑借全世界最出色的軍事體制,帝國軍隊率先進入戰爭狀態。


到八月一日,帝國陸軍的所有常備軍與八成的非常備軍都完成了戰爭準備。


在西線,已有一百二十個師齊裝滿員,還有六十個師正在集結,預計能在八月四日之前完成備戰工作。在靠近比利時的邊境線附近,已經囤積了數百萬噸戰爭物資,四通八達的鐵路網還以每天一千二百車次的速度,向該地區運送部隊與物資。在戰火中建立起來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再次在戰火即將到來的時候,展現出了歐洲大陸、乃至全世界最為高效的軍事動員能力。


與之相比,法國與俄國的動員能就暗淡無光了。


到八月一日夜間,法國只動員了四十個師的常備軍,幾乎所有非常備部隊都沒有進入戰爭狀態。


在東線,帝國的第八軍團與第九軍團也已動員完畢。


雖然按照小毛奇的計劃,第八軍團將派往西線,僅由第九軍團守衛東部防線,但是在戰線對面,俄軍的動員速度更慢,而且受交通條件限制,俄軍根本不可能在八月份集中起足夠多的兵力發動進攻。


可以說,軍事環境對帝國極為有利。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正是小毛奇堅持錯誤戰略的主要原因。在他看來,法國不完善的軍事動員機制與錯誤的戰略防御部署是致命缺陷,只要抓住這一點,帝國陸軍就能迅速擊敗法國。


也正是如此,眾多的帝國陸軍將領才堅定不移的支持小毛奇。


當時,只有少數幾個將領看出了問題,並且針對性的提出了意見,比如魯登道夫就多次強調,小毛奇放在右翼大回旋進攻方向上的兵力過于稀少,不足以在攻占巴黎之前維持足夠的進攻強度。雖然在得到威廉皇儲的支持之後,魯登道夫的建議得到采納,小毛奇決定把東部的第八軍團派過來,但是以攻占巴黎為目標,帝國陸軍放在主攻方向上的兵力依然十分緊張。


八月二日凌晨,在小毛奇的堅持下,德軍采取了“預防性行動”,即進軍盧森堡。


在小毛奇的計劃中,盧森堡是第一個中軸點,也是德軍在發動進攻時,最有可能遭到法軍反擊的薄弱環節。在小毛奇看來,要想順利發動大回旋進攻,就得提前進入盧森堡,阻止法軍從德軍中央突破。


顯然,小毛奇太高估法軍了,或者說太恪守成規了。


以當時的情況,只要德軍按計劃發動進攻,法軍別說發動反擊,能夠順利調整防御部署就不錯了。


可以說,小毛奇此舉,嚴重欠缺政治考量。


要知道,在普法戰爭之後,做為德意志聯邦成員的盧森堡保持獨立,得到了所有列強的承認,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接受了這個結果,法國則對盧森堡的獨立地位負有責任。德軍進入盧森堡,等于給了法國向德意志第二帝國開戰的理由,而且這個理由與已經攪成了一潭渾水的巴爾干問題毫無瓜葛。


當天上午,法國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理由就是德軍入侵盧森堡。


八月三日,德意志第二帝國正式向法國宣戰。


這一天,最重要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向法國宣戰,而是帝國外長賈高向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遞交了由德皇發出的最後通牒,要求比利時開放國境,供德軍通過,帝國將對比利時的安全做出擔保。


此時,聚集在德比邊境線上的一百多萬德軍已經劍拔弩張,隨時準備進入比利時。


留給阿爾貝一世的時間只有不到十個小時,按照小毛奇制訂的計劃,德軍最遲將在八月四日凌晨開入比利時。


顯然,德軍無法臨時調整作戰計劃。


這份由施利芬元帥起草,經小毛奇修改之後的戰爭計劃,涉及到上百萬德軍,數百萬噸戰爭物資,還與數十萬鐵路工人,數千列火車有直接關系,就像一臺巨大、精密的機器,任何一點微小變動都將導致這臺機器癱瘓。


可以說,不管比利時國王是否同意讓德軍過境,德軍都會進入比利時。


可惜的是,到最後一刻,比利時國王沒有答應讓德軍過境,反而下達了動員令,比利時進入戰爭狀態。


八月四日凌晨,德軍越過邊境線,進入比利時境內。


德軍的第一的目標,就是橫垣在通往布魯塞爾與法國道路上的列日要塞,這也是比利時境內最堅固的軍事要塞。德軍要想順利實施大回旋進攻戰術,首先就得攻占這座要塞,不然德軍的右翼主力將在推進途中被攔腰截斷,導致頂在最外側的三個軍團難以為繼,也就無法向巴黎進軍。


當天,德軍在比利時境內的戰斗打得極為順利。


雖然阿爾貝一世已經下達了戰爭動員令,比利時軍隊開始集結,但是德軍的推進速度更快,比利時軍隊根本來不及進行抵抗。


戰場外面,真正的危機正在逼近。


得知德軍入侵比利時之後,英國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在當天上午前往議會,正式提出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


雖然這個時候,仍然有不少議員認為英國應該保持中立,而不是積極卷入歐陸戰爭,但是《倫敦條約》擺在那,英國對比利時的獨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比利時國王也已發出了請求。


經過數個小時的緊張辯論,當天下午四點,英國議會下議院通過了首相提出的戰爭令。


隨即,英國首相以德意志第二帝國入侵比利時、破壞了比利時的獨立地位為由,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


有趣的是,到這個時候,包括阿斯奎斯在內,眾多的英國政界大腕都認為,只要英國宣布參戰,戰爭就將在幾個月之內結束,德意志第二帝國將不得不從比利時撤軍,接受由英國提出的和解方案。


為此,在英國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的時候,英國外長格雷還把一份調停草案交給了帝國駐英大使,提出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國撤回已經出動的軍隊,恢復到戰前狀態,英國就愿出面調停。


顯然,英國此舉極為荒謬。


也許,在阿斯奎斯等人看來,英國參戰能夠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造成壓力,從而迫使德意志第二帝國接受停戰調解。


問題是,在邁入戰爭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機器根本停不下來。


別的不說,就算德皇愿意在這個時候接受英國的建議,與法俄和談,帝國的將領也不會答應。要知道,當時連一向反對小毛奇的興登堡與魯登道夫等人都認為,德軍的作戰行動十分順利,有很大的把握迅速擊敗法國。


另外一方面,法俄也不見得愿意坐下來進行談判。


奧軍已經攻入塞爾維亞,俄國不可能、也不指望通過談判讓奧匈帝國撤軍,只要俄國想打,法國就不能脫身。更何況,在法俄眼里,優勢不在德意志第二帝國這邊,因為只要俄國完成了戰爭動員,就能壓垮德意志第二帝國。別的不說,四百萬俄軍、加上能夠動員的六百萬預備役軍人,絕對是一股恐怖的軍事力量。


至于奧匈帝國,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參戰的情況下,更不會輕易罷休。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48

第七十一章 下基層
不管是法俄,還是德奧,都沒有休停的打算。


當時雙方高漲的戰爭熱情,都基于一個相當錯誤的判斷,即交戰雙方都認為,這將是一場與普法戰爭類似的戰爭,而且雙方都有很大的把握在幾個月之內擊敗對方,取得最終的勝利。


如果當時雙方知道,這場戰爭將延續好幾年,導致三個帝國滅亡,就不會這麼樂觀了。


顯然,盲目的樂觀,特別是彌漫在軍方高層里的樂觀情緒,成為助長戰爭、推動戰爭的主要因素。


接下來兩日,德意志第二帝國先後向英國、俄國與塞爾維亞宣戰,奧匈帝國也向俄國與法國宣戰,法國則向奧匈帝國宣戰,塞爾維亞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要到八月中旬,英國才會向奧匈帝國宣戰。


八月六日,馮承乾就離開了柏林,前往威廉港報道。


按照德皇的安排,現在他有兩個身份,一是帝國海軍司令部作戰參謀,二是帝國皇室海軍特派員。此外,德皇還對帝國海軍的人事安排做了調整。雖然在馮承乾辭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之後,提爾皮茨為帝國海軍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多年來,提爾皮茨的表現足以證明,他是一個管理與規劃型人才,而不是擅長領軍作戰的將領。八月五日,德皇任命威廉皇儲為海軍參謀長,海軍上將舍爾為公海艦隊司令。雖然提爾皮茨仍然以海軍戰爭大臣的身份兼任海軍司令,但是實權已經移交給了皇儲。此外,得到重用的還有海軍中將希佩爾,他的職務是公海艦隊戰列巡洋艦分隊司令。接替提爾皮茨出任帝國遠東艦隊司令的斯佩則被晉升為海軍中將。


這一系列的人事變動,基本上都是馮承乾的安排,德皇只是下達旨意。


可以說,這個時候,馮承乾才是帝國海軍真正的靈魂人物。在這些人事安排中,最讓馮承乾擔憂的正是舍爾。


雖然舍爾得到提爾皮茨力薦,之前的表現也非常出眾,但是馮承乾對他並不放心,只是苦于沒有更好的人選。如果不是馮承乾的軍銜過低,而且在帝國海軍服役不到一年,他更愿意親自擔任公海艦隊司令。


所幸的是,德皇已經做出保證,只要馮承乾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的指揮才能,就會給他一個更高的位置。


到達威廉港,馮承乾就收到消息,法軍已經發動進攻,而且攻入了阿爾薩斯地區。


顯然,這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


雖然只是海軍少校,但是馮承乾根本顧不了那麼多,當天下午就給提爾皮茨發了一封電報,希望提爾皮茨以海軍戰爭大臣的身份,向陸軍戰爭大臣法金漢提出,不要因此加強德軍的側翼防線,必須把重點放在右翼大回旋進攻上,如果抽調兵力去增強側翼防線,進攻必然受阻。


顯然,不大可能說服小毛奇,就只能在法金漢身上想辦法了。


這個時候,馮承乾已經認識到,法軍這次無關痛癢的反擊行動,很有可能打亂德軍的進攻行動。


馮承乾甚至有點擔心,德皇會在這個時候犯糊涂。


要知道,德法積怨,就與阿爾薩斯地區有關。


阿爾薩斯與洛林地區在德法邊境線上,在歷史上,兩地都屬于德意志聯邦,卻又長期受到法國統治。普法戰爭之前,兩地屬于法國,後來割讓給了德意志第二帝國,而法國對此耿耿于懷。


不管法軍是出于自信,還是別的什麼原因,進攻阿爾薩斯地區,必然影響到德軍。


小毛奇堅持在側翼防線上部署更多的兵力,就與法軍有可能攻打阿爾薩斯與洛林地區有很大的關系。


現在,小毛奇的擔憂變成了事實,他就更有理由加強側翼防線了。


問題是,這麼做有意義嗎?


法國還沒有完成戰爭動員,部署在邊境防線上的兵力也就四十萬左右,還得抽調兵力加強北部防線。很明顯,法軍在阿爾薩斯方向上的反擊只是戰術性質的,根本沒有能力深入帝國境內,更不可能對帝國構成嚴重威脅。因為阿爾薩斯地區的居民以日耳曼人為主,又在帝國的統治下過了近半個世紀,所以法軍更不可能得到當地居民的支持,也就不可能長久占領該地區。


事實上,只要德軍繼續保持住右翼的攻勢,法軍的反擊就將瓦解。


說得簡單一點,德軍根本沒有必要為此調整進攻方案,更不用從主要戰線上抽調兵力去對付法軍的反擊行動。


對此,馮承乾看得很清楚。


可惜的是,小毛奇卻犯了糊涂。


雖然在提爾皮茨出面之後,法金漢就聯系了小毛奇,讓他繼續加強右翼攻勢,爭取盡快打下列日要塞,確保大回旋進攻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在八月八日,小毛奇依然從右翼戰線上抽調了八個師去加強阿爾薩斯地區的防線,並且計劃動用在該地區組建的預備隊,發動一場反擊戰役。


收到消息後,馮承乾也就只能暗自嘆氣了。


小毛奇太倔強,或者說太自以為是了。照這樣下去,強大的德軍、以及勝利的希望都將葬送在他的手里。


可惜的是,馮承乾根本無法動搖小毛奇在德軍中的地位。


馮承乾能做的,就是盡到最大的努力,完成德皇交托給他的使命,在海洋戰場上擊敗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八月九日,馮承乾第一次與舍爾見面。


馮承乾擔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的時候,舍爾還是一名普通的海軍軍官,雖然做為提爾皮茨的忠誠信徒與追隨者,曾經與馮承乾見過兩面,但是沒有給馮承乾留下太深刻的影響,也沒有因此得到重用。


當然,還有另外一層原因在里面。


在馮承乾的認識中,舍爾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在指揮風格、戰術思想上深受英國皇家海軍影響,認為保存艦隊實力比任何事情、甚至是打贏海戰都要重要,而他並沒認清楚帝國海軍與英國皇家海軍的區別。


對英國來說,海軍不但是確保國家利益,還是確保國家安全的基石。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來說,海軍只是擴展國家生存空間、擴大國家利益范圍的工具。


兩者最顯著的區別就是,英國皇家海軍承受不起損失,特別是巨大的損失,如果皇家海軍喪失了制海能力,英國損失的不僅僅是其全球利益,還有國家安全,甚至會因此導致國家滅亡。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存在這樣的擔憂。在本來就沒有制海權的情況下,如果海軍不能奪取制海權,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說得直接一點,如果因為擔心損失戰艦,而讓艦隊龜縮在港口里面,那麼這樣的海軍對帝國沒有任何幫助。再換種方式說,即便帝國海軍在海戰中損失了所有艦隊,只要帝國陸軍依然強大,帝國的安全就有基本保證,而不會因為海軍戰敗而滅亡。


這種區別,決定了帝國海軍不能照搬英國皇家海軍的教條。


保存實力很重要,因為一支強大的海軍是帝國在打贏了地面戰爭之後,在全球范圍內拓展勢力范圍、獲取戰爭紅利的基礎。可是為了保存實力而不敢挑戰對手,甚至是畏縮在港口里避戰,那就毫無意義了。


舍爾給馮承乾的第一印象,也符合馮承乾的判斷。


雖然馮承乾沒有說出來,但是他不得不擔心,舍爾很有可能成為帝國海軍的小毛奇。


果真如此的話,就得盡快把他替換掉。


“伯爵,你在想什麼呢?”


“沒什麼,只是覺得晚了兩天才來找你……”


“伯爵太客氣了,陛下已經打了招呼,讓你自行決定去哪支部隊。如果你愿意留在公海艦隊司令部,我也非常歡迎。”


“將軍的好意我心領了,只是作為帝國海軍少校,我還需要更多的歷練。”


“伯爵的意思是……”


“我才過來兩天,對艦隊的情況不大了解。”


“這樣的話,那伯爵過幾天再給我答復也不遲。”


馮承乾很有禮貌的笑了笑,說道:“好吧,那我就不再叨擾了。”


舍爾也很有風度,在馮承乾起身後,主動去替馮承乾推開了房門。


其實,馮承乾自己都沒想好下一步怎麼走,他只是覺得,留在公海艦隊司令部沒有多少前程。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得到皇帝的賞識是一回事,得到軍隊的認同是另外一回事。


在這個尚武的國家,只有立下戰功,才能得到軍隊的認同。皇帝的賞識,只是讓立下戰功變得更容易一些。


那麼,去哪里才好呢?


回宿舍的路上,馮承乾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雖然他身為帝國公爵與伯爵,還有世襲封地,但是在德軍中,貴族非常普遍,貴族身份並不是獲得優越待遇的基礎條件。事實上,別說貴族,就算是幾個皇子,在軍隊里也不會受到特殊對待。


當初,德皇腓特烈三世就是從少尉軍官一步一步的做起,最終成為軍團司令。


“伯爵,請留步。”


聽到招呼聲,馮承乾才停下腳步,發現有人在叫他,只是他並不認識這個穿著帝國海軍中將軍服的中年人。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49

第七十二章 相識恨晚
叫住馮承乾的,正是帝國海軍中將希佩爾,只是他的相貌與馮承乾見過的照片有點不大相同,真人看上去更加年輕一些。


顯然,馮承乾對希佩爾更有好感。


雖然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希佩爾是帝國海軍的“末代司令”,而且正是他把強大的艦隊交給了敵人,但是這並非希佩爾的過錯,他只是奉命行事。在他擔任帝國海軍公海艦隊戰列巡洋艦分隊司令官的時候,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在日德蘭海戰中,更是以少打多,重創了英國艦隊。


有趣的是,希佩爾對馮承乾也很有好感。


做為海軍中將,希佩爾在威廉港有自己的住所,雖然算不上奢華,也比馮承乾居住的軍官宿舍好多了。


“伯爵是前兩天到的吧?”


馮承乾點了點頭,接住希佩爾遞來的酒杯。雖然帝國海軍秉承簡樸作風,但是仍然比陸軍奢侈得多。比如希佩爾用來招待馮承乾的這瓶葡萄酒就產自法國的波爾多地區,價格肯定不菲。


“聽聞伯爵受陛下委托,到公海艦隊擔任要職,我也非常高興。”


“將軍才回來吧?”


希佩爾點了點頭,說道:“戰艦的改造與維護工作由我負責,要不是船廠積極配合,恐怕我還要晚幾天才能回來。”


“這麼說,改造工作非常順利?”


“算是吧,最遲明年六月,所有戰艦的改造工作都能完成。”


馮承乾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沒有急著開口。


“伯爵是否收到了消息?”


“什麼消息?”


希佩爾愣了一下,說道:“昨天,我們的地中海艦隊遭到英國皇家海軍攔截,‘格本’號已經轉向前往奧斯曼帝國。”


馮承乾猛的一驚,立即說道:“陛下知道此事嗎?”


“消息已經傳回去了,現在就等陛下定奪。”


馮承乾迅速思索了一番,說道:“英國已經參戰,肯定不會讓‘格本’號返回帝國,這是一個天賜良機。”


“伯爵的意思是……”


“過來之前,我已收到消息,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已經下令征用所有為第三國建造的主力艦,以充實皇家海軍,其中就包括為奧斯曼帝國建造的兩艘戰列艦。”馮承乾笑了笑,說道,“雖然這在國際法的允許范圍之內,但是肯定會使奧斯曼帝國嚴重不滿。如果能夠趁這個機會拉攏奧斯曼帝國,我們就能多一個盟友了。”


“沒這麼簡單吧?”


“不可否認,奧斯曼帝國一直當英國是盟友,而且在阻止俄國向南擴張的時候,英國也一直支持奧斯曼帝國。同樣不可否認,英國與奧斯曼帝國並非親密無間。別的不說,英國在波斯灣地區的野心就損害了奧斯曼帝國的利益。之前,奧斯曼帝國敢怒不敢言,主要是害怕得罪英國。如果能夠讓奧斯曼帝國相信,我們能夠戰勝英國,而且會在戰後把英國侵占的土地全部歸還給奧斯曼帝國,甚至答應恢復奧斯曼帝國在黑海北岸的領土,就有足夠的把握拉攏這個國家。”


“出售戰艦,就是一個機會。”


“不是出售,而是贈送。”


“贈送!?”希佩爾顯得有點驚訝。要知道,帝國海軍還不夠強大,任何一艘主力艦都非常寶貴,而“格本”號是一艘排水量超過二萬五千噸,配備了九門三百毫米重炮的戰列巡洋艦。


“你覺得,就算不送給奧斯曼帝國,‘格本’號還能回到本土嗎?”


“這……”


“既然回不來,不能編入公海艦隊,為什麼不做個順水人情,讓奧斯曼帝國相信我們有結盟的誠意呢。”


“真要如此的話,恐怕得由伯爵親自出面。”


“將軍叫我來,就是為了這件事?”馮承乾笑了起來。


希佩爾也笑了笑,說道:“這只是第一件事,還有一件事。”


“什麼?”


“我覺得,現在是挑戰英國皇家海軍的最佳時機。”


“將軍的意思是……”


“根據已經掌握的情報,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正在向本土集中,而且英國很有可能在近期調整艦隊部署。按照我的判斷,英國會削弱地中海艦隊,甚至撤消地中海艦隊,最多只是象征性的在地中海部署幾艘老式戰艦。到時候,將由法國海軍肩負起控制地中海,對付奧匈帝國海軍的任務。即便法國海軍不大可靠,英國皇家海軍也會退守到直布羅陀海峽,在這里部署一支艦隊。也就是說,英國皇家海軍會把絕大部分主力艦、特別是在近十年內建造的新式戰艦集中部署在本土,對付我們的公海艦隊,並且對我們進行海上封鎖,切斷我們的貿易通道。如果英國皇家海軍有足夠的實力,比如在一場海戰中擊敗了公海艦隊,甚至會入侵波羅的海。”


“你說得沒錯,這確實是很大的威脅。”


“關鍵是,調度與集中艦隊需要足夠多的時間。”


“你的意思是……”


“如果我們抓住這個機會,主動出海挑戰英國皇家海軍,將有很大的把握取勝。即便不能徹底擊敗英國皇家海軍,也至少能夠削弱。”希佩爾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因為我們的艦隊規模不及英國皇家海軍,所以我們不能指望通過一場海戰取得最終勝利,只能不斷的蠶食與削弱對手,積小勝為大勝。”


“你把這個想法告訴過舍爾嗎?”


希佩爾嘆了口氣,說道:“說過,只是沒有任何作用,舍爾認為,只有通過一場決定性的艦隊決戰,才能取勝。”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那麼,你跟我談這件事,又是為了什麼呢?”


“伯爵……”希佩爾遲疑了一下,說道,“雖然舍爾是公海艦隊司令,但是任何一個帝國海軍官兵都知道,你才是帝國海軍的締造者。沒有你,就沒有現在的帝國海軍,更沒有取勝的希望。”


“說重點吧。”


希佩爾長出口氣,說道:“我的想法事,如果伯爵能讓陛下直接下令,或者是請皇儲與提爾皮茨元帥下令,肯定能對舍爾產生影響。如果我們錯過了這次機會,恐怕今後再也不可能遇到這麼好的機會了。”


“關鍵是,我們拿什麼打,以及有多大的勝算。”


“這……”


“將軍,我這幾天也考慮過這個問題,而且與你的觀點一致。戰爭剛剛爆發,英國是全球性帝國,戰艦分布在世界各地,至少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調動與集結,而這就是我們主動進攻的最佳機會。問題是,帝國海軍的情況也不大理想,大批戰艦正在改造與維護,真正能夠派上場的,不會有幾艘。”


“不管怎麼說,也比英國皇家海軍好得多。”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好吧,如果真有機會取勝,我會親自懇請陛下,並且讓元帥下達命令。至于舍爾怎麼想,並不重要。如果他仍然堅持己見,我會另想辦法。只是,你得做好兩件事。”


“什麼?”


“盡快給我一份公海艦隊的詳細報告,特別是各艘主力艦的情況,官兵的情況,以及各種物資的儲備情況。”


希佩爾點了點頭,說道:“沒問題,我明天就給你送去。”


“另外,就是整頓好你的戰列巡洋艦分隊,我可不希望在得到命令的時候,艦隊卻沒有做好出港準備。”


“伯爵放心,我肯定不會讓你失望。”


“好吧,今天就談到這,我也得回去了。”馮承乾站起身來,才想到,還有一件事情沒有說。“對了,舍爾今天問我準備去哪支艦隊服役。我已經想好了,暫時就到你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去吧。”


“這……”


“如果我想留在艦隊司令部,就不會專門要求到這邊來,海軍司令部有更好的位置。”


希佩爾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既然伯爵肯來,我也非常高興,只是伯爵的職務……”


“還是作戰參謀吧,我也比較適合當參謀。”


“好吧,那等伯爵安排好了,我就去找舍爾,讓他給你正式任命。”


馮承乾沒再羅嗦,與希佩爾告辭後,回到了軍官宿舍。


雖然第一次與希佩爾見面,但是馮承乾有種相識恨晚的感覺。別的不說,希佩爾的戰略眼光與敏銳的直覺就比舍爾強得多,並且更具有進攻性,而不是時刻想著如何保存實力。顯然,希佩爾的這些性格,極對馮承乾的胃口,也讓馮承乾認識到,這個相貌比實際年紀更加年輕的將領更有潛力。


當天晚上,馮承乾就給提爾皮茨發了一封電報,讓他向德皇提出贈送戰艦的事情。


馮承乾沒有直接去跟德皇說這件事,因為他相信,以德皇的睿智,肯定看得出把兩艘戰艦贈送給奧斯曼帝國帶來的巨大好處,更能看出此舉所能收到的回報。用兩艘戰艦,換來一個帝國的支持,絕對是最劃算的買賣。顯然,根本不需要馮承乾出面,只要提爾皮茨去點撥一下,德皇就能明白過來。


第二天一早,希佩爾送來了公海艦隊的詳細資料。


因為還要去負責幾艘戰艦的改造工作,所以希佩爾沒有耽擱,馮承乾也樂得輕松,至少有時間好好閱讀這些資料了。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49

第七十三章 戰機
做為帝國海軍的締造者,馮承乾卻不大清楚帝國海軍的近況。


返回帝國海軍之後,馮承乾提出對服役超過十年的戰艦進行全面改造。雖然他的建議沒有得到全部采納,最終只決定對一九零零年之前建造的戰艦進行全面改造,在一九零零年到一九零四年間建造的戰艦只進行部分改造,但是對帝國海軍來說,這仍然是自馮承乾時代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改造工程。


到一九一四年六月底,已經完成改造的主力艦只有四艘,即只進行部分改造的四艘“拿騷”級戰列艦。此外,“皇太子”號、“威廉大帝”號、“威廉皇儲”號、“卡爾親王”號與“奧古斯塔皇后”號等四艘戰列艦正在改造,“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即將完成改造。需要接受改造的還有“赫爾戈蘭”號、“東弗雷世蘭”號、“圖格林根”號、“奧騰堡”號戰列艦與“毛奇”號戰列巡洋艦。雖然五艘“德皇”級也列入了改造清單,但是改造項目在大戰爆發前取消,以免耽擱艦隊作戰。


此時,帝國海軍可以用于作戰的主力艦並不多。


除掉正在改造、以及完成改造但是沒有歸隊的戰艦,僅有五艘“德皇”級戰列艦與四艘“國王”級戰列艦,以及“毛奇”號與“塞德利茨”號戰列巡洋艦,主力戰艦總共也就只有十一艘。


顯然,局勢並不樂觀。


要知道,就算不把地中海艦隊算上,英國的本土艦隊也有近二十艘主力艦,而且以新式戰艦為主。


只是,馮承乾沒有放棄。


即便沒有希佩爾海軍中將提醒,馮承乾也知道,開戰之初是帝國海軍獲得勝利,並且壓制住英國皇家海軍的最佳時機。


關鍵就是,如何湊組出一支足夠強大的艦隊。


首先就得調整改造計劃,比如讓兩艘“赫爾戈蘭”級與兩艘“圖格林根”級戰列艦返回艦隊,加快正在進行的改造工作。如果能夠在兩個月之內,讓正在改造的四艘“拿騷”級戰列艦與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歸隊,以及讓“馮-德-坦恩”號完成改造,那麼帝國海軍就能湊出一支擁有十三艘戰列艦,三艘戰列巡洋艦與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的主力艦隊,也就有能力挑戰英國皇家海軍。


其次得加快在建戰艦的工程進度。


此時,正在船臺上建造的戰艦中,有四艘“拜仁”級戰列艦,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與一艘“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在這八艘戰艦中,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艦最接近完工。


顯然,帝國的造艦工程與馮承乾的規劃並不完全一致。


在擔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的時候,馮承乾一直反對建造戰列巡洋艦。雖然他批準了“布呂歇爾”號、“馮-德-坦恩”號與兩艘“毛奇”級的建造方案,但是戰列巡洋艦的優先級別一直在戰列艦之下,即在滿足了戰列艦的建造需求之後,再考慮戰列巡洋艦,而不是把戰列巡洋艦當成戰列艦的替代品。


馮承乾這麼做,有極為充足的理由。


嚴格說來,戰列巡洋艦是英國制海思想下的獨特產物,只適合英國的海權觀,其他國家都用不上。別的不說,在英國大肆建造戰列巡洋艦的時候,除了帝國海軍本著你有我也有的思想建造了幾艘之外,沒有一個國家、哪怕是海軍實力僅次于英德的美國也沒有跟著建造這種昂貴的戰艦。


對帝國海軍來說,與其建造戰列巡洋艦,還不如建造速度更快的高速巡洋艦。


馮承乾離開海軍部之前,就制訂了建造高速巡洋艦的計劃。按照他的規劃,這種專門用于遠洋破交作戰的巡洋艦,必須具備一萬海里以上的續航力,采用煤油混燒鍋爐,最高航速超過三十五節,配備二百毫米主炮,自持力在一百二十天以上,且能在偏僻的港口內進行基本維護。


顯然,這種戰艦是針對帝國海權觀而設計的。


按照馮承乾的設想,高速巡洋艦擁有比戰列巡洋艦更快的速度,因此在與敵人的戰列巡洋艦遭遇時,能夠迅速逃脫,其火力與裝甲巡洋艦相當,因此在遭遇敵人的裝甲巡洋艦時能夠從容應對。


提爾皮茨出任海軍戰爭大臣後,延續了馮承乾的發展道路。


兩年前,“柏林”號快速巡洋艦正式動工建造。到大戰爆發前,這艘滿載排水量高達一萬八千噸、配備了三座三聯裝五十二倍徑二百毫米主炮、設計最高航速達到三十六點五節的大型戰艦已經完成了比分之九十的船臺建造工作,預計在一九一五年六月底建成、在年底正式服役。


可惜的是,提爾皮茨也只做了這麼多。


當初,馮承乾規劃在一九一五年底之前建造八艘快速巡洋艦,組成四支破交艦隊,而實際建造的也就只有“柏林”號。


這也不能全怪提爾皮茨,馮承乾也有責任。


在規劃的時候,馮承乾嚴重低估了快速巡洋艦的建造成本,認為這種介于裝甲巡洋艦與戰列巡洋艦之間的戰艦不會過于昂貴。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柏林”號的建造價格相當于同期建造的“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的百分之七十,而除了速度更快之外,“柏林”號沒有哪一項性能超過“德夫林格”級。


正是如此高昂的造價,使“柏林”號的姊妹艦在規劃階段就被砍掉了。


如果按照馮承乾的規劃建造快速戰列艦,那麼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就不可能在一九一三年獲得撥款。事實上,正是提爾皮茨堅持建造“柏林”號,導致第四艘“德夫林格”級戰列艦沒能獲得撥款。


問題是,提爾皮茨忽視了一點,即馮承乾為什麼反對建造戰列巡洋艦。


如果提爾皮茨真正了解馮承乾的海軍發展規劃,就不會把重點放在戰列巡洋艦上,而會通過對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造,使其具備與英國皇家海軍戰列巡洋艦對抗的能力,然後用多余的錢建造快速巡洋艦。


事實上,這也正是馮承乾想做的事。


在設計“皇太子”號等幾艘前拿騷級戰列艦時,馮承乾就為今後的改造留下了余地,比如在鍋爐艙與輪機艙的布置上,充分考慮到了今後安裝燃油鍋爐與蒸汽輪機的需求,並且對火力配制進行了最優設計。後來的實戰也證明,這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在接受了全面的現代化改裝之後,即便無法跟新式戰列艦抗衡,其速度與火力也足以跟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巡洋艦對抗。


顯然,根本沒有必要建造“塞德利茨”級與“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


可惜的是,在提爾皮茨擔任海軍戰爭大臣時,帝國海軍的發展方向出現了偏移,浪費了寶貴的資源。


當然,現在看來,也不全是壞事。


至少,帝國海軍現在擁有三艘能夠派上戰場的戰列巡洋艦。至于“布呂歇爾”號,已經是帝國海軍的專用訓練艦了。如果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順利完成改造,那麼帝國海軍就擁有八艘快速主力艦。


按照馮承乾的判斷,兩個月之後,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最多只有九艘戰列巡洋艦,即三艘“無敵”級、三艘“不倦”級與三艘“獅”級。雖然英國海軍在數量上占優勢,但是除了“獅”級的設計較為合理之外,“無敵”級與“不倦”級的設計都存在問題,戰斗力比不上帝國海軍的戰列巡洋艦。


也就是說,即便英國皇家海軍的九艘戰列巡洋艦都處于最佳狀態,也沒有明顯優勢。


事實上,英國皇家海軍的九艘戰列巡洋艦不可能都處于最佳狀態,而且不可能全部部署在本土。


別忘了,“格本”號已經去了奧斯曼帝國,而且隨時有可能殺入地中海,法國海軍又沒有能夠追擊的戰列巡洋艦,加上奧匈帝國海軍也有幾艘戰艦,所以英國皇家海軍至少得在地中海部署兩艘戰列巡洋艦。


如果把正常維護與維修算上,英國皇家海軍能夠集中六艘戰列巡洋艦就非常不錯了。


顯然,兩個月之後,帝國海軍在戰列巡洋艦上擁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那麼,能不能拿戰列巡洋艦打一場海戰?


決定這個問題的,不是公海艦隊的戰列巡洋艦分隊有多厲害,而的公海艦隊的戰列艦分隊能否出戰。


關鍵就是,英國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是否更加厲害。


說得再簡單一點,就是帝國海軍公海艦隊的戰列艦分隊是否具有實力優勢,有沒有能力在北海擊敗英國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雖然很多人都把戰列巡洋艦看成主力艦,但是馮承乾非常清楚,戰列巡洋艦名不副實,根本不具備艦隊作戰能力。在艦隊決戰中,戰列艦依然是決定性力量。


那麼,帝國海軍公海艦隊的戰列艦分隊擁有兵力與實力優勢嗎?


顯然,局面並不樂觀。


英國皇家海軍再不濟,做為全球海洋霸主,在主力艦隊的規模與實力上,都不在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之下。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49

第七十四章 機不可失
兩天後,馮承乾收到了提爾皮茨發來的消息。


德皇已經采納了提爾皮茨的建議,決定把“格本”號戰列巡洋艦與“布雷斯勞”號輕巡洋艦贈送給奧斯曼帝國。只是德皇也明確提到,贈送這兩艘戰艦的前提是奧斯曼帝國成為盟國。為此,德皇已經派遣外交官員與軍事代表前往奧斯曼帝國,進行結盟談判。在正式簽署同盟條約之後,兩艘戰艦就將加入奧斯曼帝國海軍,兩艘戰艦上的帝國海軍官兵也將留在奧斯曼帝國。


德皇很慷慨,只是目的也很明確。


如果能用兩艘戰艦還來一個龐大的帝國,絕對是世界上最劃算的買賣。


同時送來的,還有英國皇家海軍的情報。


早在離開帝國海軍部的時候,馮承乾就利用支持軍事科技發展為名,建立了一個較為完善的情報機構。在擔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期間,馮承乾極為重視情報工作,並且收到了顯著成效。受馮承乾影響,提爾皮茨也非常重視情報工作,在他繼任之後,擴大與完善了由馮承乾建立的帝國海軍情報局。


這次的情報,正是由帝國海軍情報局提供的。


情報中明確提到,在年底之前,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最多只有六艘戰列巡洋艦,即三艘“無敵”級與三艘“不倦”級,“獅”號與“皇家公主”號在地中海,“瑪麗女王”號還在進行維護。雖然事後證明,這條消息並不完全準確,即正在維護的是“無敵”級的“不屈”號,“瑪麗女王”號並沒維護,而且是英國本土第一戰列巡洋艦分隊的旗艦,但是其他方面基本無誤。


當然,關鍵是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艦。


當時,英國海軍艦隊中,總共有四支戰列艦分隊,第一分隊包括三艘“伯勒羅豐”級與一艘“阿爾庫金”級,第二分隊包括三艘“聖文森特”級與一艘“海王”級,第三分隊為四艘“白羊座”級,第四分隊為四艘“喬治五世”級。此外,還有兩艘“巨人”級與一艘“愛爾蘭”級戰列艦沒有編入。已經建成的四艘“鐵公爵”級,因為沒有完成訓練,暫時沒有編入作戰序列。至于被帝國海軍當成頭號大敵的“伊麗莎白女王”級,雖然已有兩艘下水,三艘正在進行船臺建造,但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年內建成,能在明年年底建成服役就非常不錯了。


也就是說,除掉改裝成訓練艦的“無畏”號,英國皇家海軍擁有二十三艘戰列艦。


雖然在規模上看,英國皇家海軍超過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但是除掉還不具備作戰能力的四艘“鐵公爵”級戰列艦,英國皇家海軍真正能夠動用的,也就只有十九艘戰列艦,而帝國海軍擁有十三艘可以打的戰列艦。


這個差距很明顯嗎?


如果英國皇家海軍把所有戰列艦都集中到北海,優勢就非常明顯,可是英國皇家海軍不可能這麼做。


至少在戰爭爆發的時候,英國皇家海軍在北海方向上沒有這麼多戰列艦。


情報中,沒有提到具體情況,但是有足夠的消息證明,英國皇家海軍至少向地中海派遣了一支戰列艦分隊,而且很有可能是第四分隊。也就是說,英國皇家海軍很有可能把四艘性能較為先進的“喬治五世”級派往地中海。


這樣一來,英國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就只有三支戰列艦分隊。


即便把兩艘“巨人”級與征用的“愛爾蘭”號算上,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也只有十五艘戰列艦。如果考慮到雙方在戰列巡洋艦上的差距,那麼帝國海軍不但沒有劣勢,反而擁有微弱的優勢。


這場仗絕對能打,而且得盡快打。


原因很簡單,馮承乾能看到的,英國皇家海軍的將領也能看到或者想到,而且隨著帝國海軍開始動員,英國皇家海軍就會感受到威脅,從而立即加強本土艦隊,加強面向帝國的作戰力量。


八月十三日,提爾皮茨再次發來消息。


英國正在與法國進行緊急磋商,要求法國在地中海方向上承擔更多的義務,以便英國把主力艦隊派回本土。


雖然提爾皮茨也提到,法國並不希望英國削弱地中海艦隊,主要是意大利的立場仍然沒有明了,奧匈帝國也有一支規模不算小的海軍,法國海軍不可能單獨對抗意大利與奧匈帝國海軍,需要英國在地中海做出貢獻,但是有更多的跡象表明,英國肯定會把新式主力艦抽調回去。


留給馮承乾的時間,肯定不會太多。


那麼,該怎麼打?


八月十四日,馮承乾給提爾皮茨發了一封電報,讓他去找德皇,暫緩向奧斯曼帝國贈送戰艦的事情,並且讓“格本”號與“布雷斯勞”號做好進入愛琴海的準備工作,以便牽制住英國地中海艦隊。


馮承乾在電報中說得很明確,即便無法牽制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艦,也要讓那兩艘戰列巡洋艦留在地中海。


這一天,馮承乾也收到消息,英國在八月十二日,正式向奧匈帝國宣戰。


到了八月十五日,歐洲大陸上的戰斗已經打得如火如荼了。


雖然德軍在進入比利時境內之後,遇到了一些麻煩,特別是在攻打列日要塞的戰斗中受到挫折,沒有能夠按照計劃完成任務,但是德軍的右翼大回旋進攻沒有停頓,一字排開的五個集團軍,以法比盧邊境地區為軸心,像一扇巨大的鐵門壓向法國,而法軍在騷擾性的攻擊了阿爾薩斯地區之後,已經撤回到邊境防線上,正在全力調整防御部署,應對從比利時方向殺來的德軍。


可以說,到這個時候,西線戰況對德軍極為有利。


東線上,俄軍正在猛攻奧匈帝國,而康拉德錯誤判斷了俄國的戰爭決心,在開戰初期把主力放在南面對付塞爾維亞,導致奧軍在北面戰線上節節敗退。有趣的是,俄軍在進攻中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比如沒能大規模殲滅奧軍,而是像推土機一樣,壓著奧軍向本土腹地潰退。因為把重點放在了西線上,小毛奇又把第八軍團抽調了出來,所以德軍在東線戰場上暫時沒有采取行動。


雖然馮承乾不好對帝國陸軍的作戰行動指手畫腳,但是在與提爾皮茨通信時,他仍然提到了一些擔憂,比如德軍在東線上的薄弱防御力量,很有可能鼓動俄國在壓服了奧匈帝國之後轉而攻打東普魯士。


不管怎麼說,地面戰場不是馮承乾的舞臺。


八月二十日,希佩爾回到威廉港,帶來了馮承乾企盼已久的好消息。


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的改造工作已經加速,肯定能在九月十五日之前完成,艦隊官兵的訓練工作也已開始。因為留用了大批老兵,所以官兵的培訓工作與戰艦改造同步進行,能在戰艦重新服役時全部就緒。四艘“拿騷”級的情況也差不多,改造工作已經加速,均能在九月底之前達到作戰狀態。“赫爾戈蘭”級與“圖格林根”級的改造工作已經暫停,四艘戰列艦將在八月底重新下水,沒有完成的改造工作將在重新服役之後,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進行。最大的麻煩是“馮-德-坦恩”號,這艘戰列巡洋艦的船臺改造已經完成一大半,如果現在取消將前功盡棄。希佩爾的意思是讓其繼續改造,如果不能趕在九月底完成,就不編入作戰序列。


綜合考慮之後,馮承乾采納了希佩爾的建議。


即便沒有“馮-德-坦恩”號,帝國海軍也有三艘戰列巡洋艦,以及五艘達到了戰列巡洋艦級別的主力艦。


八月二十一日,希佩爾與馮承乾正式向舍爾提出,公海艦隊主動出海挑戰英國海軍。


可惜的是,舍爾想都沒想,就否決了兩人的提議,認為公海艦隊還沒完成備戰工作,不適合出海作戰。


顯然,馮承乾對舍爾的判斷一點都沒有錯。


這個得到德皇賞識、得到提爾皮茨重用的海軍將領看到的只是艦隊的安危,而沒有看到大好的時機。雖然公海艦隊在這個時候出海作戰有一定的風險,但是與巨大的回報相比,這點風險根本算不了什麼。


當時,舍爾反對公海艦隊出海作戰的主要理由是海軍還沒有完成備戰工作。


問題是,英國皇家海軍就完成了備戰工作嗎?


雖然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很有遠見,在年初的時候就下令暫緩向奧斯曼帝國移交兩艘即將建成的戰列艦,還對皇家海軍的部署做了調整,但是即便在大戰爆發的前一天,也沒有人想到戰爭會這麼快到來。


如果說帝國海軍沒有做好準備,英國皇家海軍更是倉促上場。


要不然,“格本”號與“布雷斯勞”號也不會輕易進入馬爾馬拉海,英國皇家海軍更不會在地中海上疲于奔命。


顯然,舍爾的觀點很有問題。


如果等到帝國海軍完成備戰工作,英國皇家海軍也早就準備就緒了。到時候公海艦隊得面對由二十三艘戰列艦與九艘戰列巡洋艦組成的英國本土艦隊。如果拖到一九一五年底,英德海軍差距將更加明顯。


馮承乾沒有就此罷休,當天晚上就啟程返回柏林。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50

第七十五章 創造機會
舍爾主張避戰,馮承乾主張出戰,讓夾在中間的提爾皮茨非常為難。


提爾皮茨不是不支持馮承乾,做為馮承乾的信徒之一,提爾皮茨也積極主張出戰,可是要在這個時候撤換舍爾,顯然不大合適。當初,任命舍爾為公海艦隊司令,除了由提爾皮茨推薦,也是德皇的意思。


事實上,問題就出在德皇身上。


雖然德皇腓特烈三世參與了創建帝國的所有大規模戰爭,但是他終歸是陸軍軍人,對海軍並不了解。在德皇看來,海軍更像是陸軍的附庸,因此在德皇眼里,海軍的首要任務是消除來自海洋上的威脅,以及保護帝國在波羅的海的航線。說得再簡單一點,德皇把海軍的存在看得十分重要。在德皇看來,只要帝國海軍艦隊還能出海作戰,英國皇家海軍就不敢攻擊帝國的沿海地區,更不敢派遣艦隊進入波羅的海。對帝國陸軍來說,通往瑞典與挪威的海上航線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帝國在戰爭期間唯一能夠保持暢通的航線,而且這條航線為帝國帶來了鐵礦石、煤炭等戰略資源。


搞清楚這一點,就不難明白德皇為什麼要重用舍爾了。


有趣的是,有這個想法的不僅僅是德皇,連威廉皇儲也認為,帝國海軍應該以保存實力為主。


當然,威廉皇儲的看法與德皇並不完全一致。


馮承乾一直認為,威廉皇儲支持海軍建設,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到英國影響,即他希望獲得一支比他的舅舅所擁有的更加強大的艦隊,以此證明,未來將由他繼承的帝國也是能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顯然,威廉皇儲把帝國海軍當成了向母家炫耀的資本。


馮承乾與提爾皮茨商量之後,認為改變現狀的唯一辦法就是讓德皇與皇儲放棄對海軍的控制權,而達到目的的唯一辦法就是提出辭職。


八月二十三日,馮承乾與提爾皮茨去了波茨坦皇宮。


帝國海軍的兩大支柱同時提出辭職,把德皇嚇了一大跳。等兩人說清楚情況,德皇才知道辭職只是威脅手段。


顯然,德皇不可能讓兩人辭職,也不可能讓舍爾走人。


最終,德皇只答應任命希佩爾為公海艦隊參謀長,馮承乾擔任希佩爾的作戰參謀,並且由參謀長制訂艦隊作戰計劃。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架空了艦隊司令。


八月二十五日,馮承乾帶著德皇的詔書回到威廉港。


當天晚上,馮承乾就去了希佩爾那里,商討作戰計劃。


“關鍵是,必須想辦法讓英國本土艦隊出來。”


“這有難度嗎?”


希佩爾點了點頭,說道:“你了解杰利科嗎?”


馮承乾沒有開口,二十天前,杰利科才取代喬治-卡拉漢,成為英國本土艦隊司令,而他在此之前,一直協助費希爾,負責英國皇家海軍的建設工作。由此可見,杰利科應該是費希爾的忠誠追隨者。


“雖然我也不是很了解他,但是就我所知,他與舍爾非常相似。”


“可以理解。”


希佩爾愣了一下,似乎沒有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英國皇家海軍的處境與我們完全不一樣。”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對我們來說,就算海軍戰敗了,也不是不可承受的損失。帝國的生死存亡由陸軍決定,海軍只是用來擴大帝國的勢力范圍。可是對英國來說,海軍就是一切。如果海軍完蛋了,英國別說保住殖民地,連本土都將遭到攻擊。所以說完全可以想像,就算杰利科崇尚進攻,在成為艦隊司令後,他也會小心為上,絕對不會貿然采取行動。”


“這就是問題所在。”


馮承乾嘆了口氣,說道:“那麼,我們就得給杰利科一個不得不出戰的理由。”


“伯爵的意思是……”


“杰利科不出來,就得引誘他出來,或者逼迫他出來。”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當然,最好是雙管齊下。”


希佩爾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等著馮承乾說下去。


“首先,得讓杰利科看到機會,讓他認為能夠在海戰中取勝,甚至讓他相信能夠在海戰中重創我們。”


“這樣的話,就要示敵以弱。”


馮承乾點了點頭,又說道:“其次,得讓杰利科知道,如果他不率領艦隊出戰,英國本土就會受到威脅。”


“當然,威脅是多種多樣的。”


“伯爵的意思是……”


“回來之前,我已經跟提爾皮茨元帥說好。一周之內,帝國陸軍將采取行動,我們要做的只是把消息透露出去。”


“什麼消息?”


“攻打英國本土。”


希佩爾愣了一下,說道,“很明顯,杰利科不會相信我們將在這個時候攻打英國本土。”


“他信不信不重要。”


“伯爵的意思是……”


“也許,英國的政客也不會相信,當然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就算我們不攻打英國本土,也能讓英國的政客相信,公海艦隊不會留在港口里面,肯定會進入北海,而且有可能攻擊英國本土。”


“炮擊英國本土?”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只要消息傳出去,杰利科就別無選擇,他肯定會受到英國政府的壓力。”


希佩爾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算是明白了馮承乾的意思。


“既然是炮擊英國本土,就得出動快速戰艦,所以我們可以先讓戰列巡洋艦出發,讓英國當局信以為真。”


“可是只有戰列巡洋艦,根本打不了這場海戰。”


“接下來的,才是真正的關鍵。”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我們得利用派遣戰列巡洋艦的機會,對威廉港進行整頓,重點清除掉潛伏在這里的英國間諜,讓英國情報機構無法獲取準確信息。”


“即便如此,也無法對付那些監視威廉港的英國小型艦船。”


“所以,戰列艦分隊不從威廉港出發,而是走基爾運河,進入波羅的海之後,再繞過丹麥進入北海。”


“雖然麻煩了一些,但是更加保密。”


“問題是,這麼大支艦隊突然消失了,肯定會引起英國人的懷疑。”


“那就得給出一個足夠的理由,比如協助陸軍在東普魯士作戰。”


“這個月之內,俄軍肯定會進攻東普魯士,我們就可以以此為由,讓公海艦隊的戰列艦分隊進入波羅的海。”馮承乾笑了笑,說道,“當然,這還不夠。對付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根本用不了派出整支公海艦隊的戰列艦分隊,所以得采取一些其他辦法,比如宣稱部分戰列艦將進行改造,並且搞幾艘偽裝船。反正,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杰利科相信,我們的戰列艦分隊在波羅的海,沒有進入北海,也不可能前往北海。這樣一來,他就會認為,有機會干掉單獨活動的戰列巡洋艦分隊。”


“這樣的話,杰利科就不會避而不戰了。”


“怎麼樣,你覺得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嗎?”


希佩爾思索了一陣,說道:“如果俄國攻打東普魯士,我們就假戲真做,派遣部分戰艦去對付俄國波羅的海艦隊。”


馮承乾皺起眉頭,似乎覺得有點不妥。


“按照你的安排,最快也要到下個月才能采取行動,如果我們沒有與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干上,杰利科肯定會起疑。只有與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打起來,杰利科才會相信,我們暫時無法在北海采取行動,最多只能派遣速度快的戰列巡洋艦去襲擾英國本土,而他就有機會干掉我們的戰列巡洋艦分隊。”


“你說得沒錯,確實有必要在波羅的海打上一仗。”


“但是不能打得太狠,不然就假戲成真了。”


“你是說……”


“最好能拖上一段時間,當然得首先打掉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出海作戰的能力,然後再糾纏下去。這樣一來,杰利科就不可能準確掌握我們的情況,也就不知道我們已經派遣戰列艦分隊前往北海了。”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那麼,我們就首先策劃對俄作戰。”


“伯爵,這件事,就沒必要讓你親自費神了。”


“將軍,這是帝國海軍的第一仗,絕不能掉以輕心。”馮承乾笑了笑,說道,“現在,我是你的作戰參謀,陛下已經讓你負責公海艦隊,我自然有責任與義務參與其中,你總不能讓我離職吧。”


“既然伯爵想參與,我自然不會反對,只是舍爾那里。”


“陛下已經說得非常明確了,你是公海艦隊參謀長,由你負責艦隊的作戰行動,沒有必要向舍爾請示。”


希佩爾長出口氣,說道:“那麼,我先制訂一份詳細的計劃,再……”


“將軍,你又忘了,我現在是你的作戰參謀。”


“要是我什麼都不做,只是坐享其成,讓陛下知道了,影響不好。”馮承乾笑了笑,說道,“明天,我們一起去艦隊參謀部,還要請將軍為我介紹其他同僚。不管怎麼說,我們都是帝國軍人,我們的職責都是為帝國效勞。”


馮承乾堅持,希佩爾也不好繼續反對。


八月二十六日,馮承乾一大早就去艦隊參謀部報道,正式履行艦隊作戰參謀的職責。


這一天,還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俄軍入侵東普魯士,二是德軍在西線戰場上首次遭遇英國遠征軍。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50

第七十六章 將星登場
即便不了解一戰史,馮承乾也能想到,俄國肯定會攻打東普魯士。


開戰後,德軍在西線戰場上高歌猛進。雖然堅固的列日要塞給德軍制造了一些麻煩,但是法軍更加不堪。因為對戰局、特別是德軍攻勢的錯誤判斷,所以法軍在開戰之後打得極為被動。


八月中旬,法國民眾的情緒就極為悲觀。


當時,甚至連一些法軍將領都認為,將再次重演普法戰爭那一幕,法軍將在數個月之內被擊敗。


在這種情況下,法國把希望寄托在了盟友身上。


八月十日,法國就向英國與俄國發出請求,要求英國立即向法國派遣遠征軍,俄國則要在東線發動一場針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大規模戰役。在法國看來,只有英國的遠征軍,以及俄國及時采取行動,才能遏止德軍的攻勢,讓德軍放慢前進的腳步。如果德軍依舊以前幾日的速度推進,巴黎將在九月底淪陷。


顯然,來自英國的幫助,只算得上是杯水車薪。


大戰爆發前,英國陸軍的總兵力還不到二十萬,而且實行志愿兵役制,三分之二的地面部隊部署在海外,留守本土的陸軍別說支援法國,能否維持本土秩序,應對有可能遭到的入侵都是個問題。


更重要的是,英國是一個法制健全的民主國家。


就算英國政府愿意幫助法國,在派遣遠征軍之前,仍然需要得到議會支持。此外,英國要想改變兵役制度,也需要在議會獲得支持。顯然,短期之內,就算英國議會批準向歐陸派遣遠征軍,也不大可能改變兵役制度。


也就是說,英國能夠支援法國的兵力十分有限。


在很大的程度上,英國遠征軍最多只能鼓舞法國的士氣,讓法國軍民相信,英國在與法國並肩作戰。


要想減輕戰線上的壓力,只能指望在另外一端作戰的俄國。


當時,不僅僅是法國,連英國都把希望寄托在了俄國身上,並且與法國一道,向沙皇請求俄軍在東線上發動大規模進攻。顯然,英國佬非常清楚,如果法國戰敗,下一個遭到打擊的就是英國。


這個時候,沙皇也不敢含糊。


在沙皇看來,如果法國迅速戰敗,俄國就將承受德軍的全部壓力,而德軍的戰斗力有目共睹,就算沙皇對俄軍信心百倍,也不敢指望那些由農奴武裝起來的軍人能夠在戰場上擊敗德軍。


有趣的是,沙皇在八月中旬,確實是信心百倍。


主要就是,在面向奧匈帝國的戰場上,俄軍取得了重大勝利,僅在西里西亞,俄軍就圍殲了上百萬奧軍。


如此重大的勝利,讓沙皇產生了錯覺。


也許,沙皇認為,數百萬俄軍能夠輕易擊敗僅有一個軍團的東普魯士守軍。


結果就是,在法國與英國發出請求之後,沙皇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承諾俄軍將在八月攻打東普魯士。


可惜的是,俄軍的行動不夠積極,也不夠果斷。


不是俄軍不能打,而是在八月中旬,小毛奇頂不住法金漢與德皇的雙重壓力,在第九軍團的基礎上,組建了第十軍團。準確的說,是把第九軍團拆散,加上了戰爭爆發後征召的當地預備役官兵,組建了兩個軍團。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個全民皆兵的國家,預備役官兵的素質不比正規軍差。


這樣一來,東普魯士就有兩個軍團了。


雖然在規模上,第九軍團與第十軍團仍然不夠大,但是德軍的戰斗力十分強悍,俄軍將領肯定有所顧慮。


結果,俄軍沒有在八月中旬發動進攻,而是拖到了八月下旬。


這一拖,戰局就截然不同了。


八月二十三日,在魯登道夫的指揮下,德軍攻占了列日要塞,掃清了進軍布魯塞爾的障礙,也消除了第一軍團、第二軍團與第三軍團的後患,更由此獲得了一個擁有二十一個師的預備隊。


這場戰斗,產生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影響,即魯登道夫一戰成名。


占領列日要塞後,魯登道夫成為大戰爆發後,第一個獲得藍色馬克斯勛章、即帝國最高榮譽勛章的將領。雖然小毛奇沒有讓他回到總參謀部,但是魯登道夫已經得到德皇重視,而他也獲得了一個新的任命:東普魯士德軍軍需官。


在德軍中,軍需官的地位僅次于參謀長。


事實上,當時德皇打算任命魯登道夫為德軍東普魯士軍團參謀長,只是魯登道夫在德軍中的資歷還不夠。結果,德皇只能任命興登堡為東普魯士軍團參謀長,魯登道夫以軍需官身份指揮軍團作戰。


這個任命,也與馮承乾有關。


在與提爾皮茨以辭職威脅德皇的時候,馮承乾就提到,俄國肯定受到來自英國與法國的壓力,在近期攻打東普魯士。如果帝國陸軍因此向東普魯士增兵,就正中英法下懷,因為這會削弱帝國在主戰場上的兵力,讓法國獲得寶貴的喘息機會。最佳應對措施,不是向東普魯士增兵,而是派遣一名能征善戰的將軍過去,用部署在東普魯士的兩個軍團,打一場漂亮的防御戰。


顯然,德皇聽取並且采納了馮承乾的建議。


有趣的是,作為西線戰略的制定者,小毛奇卻認為必須向東線增兵,兩個軍團擋不住百萬俄軍。


隨後,又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魯登道夫回到柏林接受任命的時候,受到德皇邀請,前往波茨坦皇宮用晚餐,當面向德皇表示,只要給他足夠的權限,他就能用東普魯士的兩個軍團擊敗進攻的俄軍,根本不需要從西線抽調部隊。


當時,魯登道夫也許是向跟小毛奇對著干,畢竟他與小毛奇的積怨不是一點半點了。


只是,軍中無戲言。德皇答應了魯登道夫的要求,任命他為東普魯士德軍軍需官,並且由魯登道夫的前上司,賦閑了好幾年的興登堡將軍擔任參謀長。因為興登堡本來就很少過問軍中事務,所以大權落到了魯登道夫手上。


魯登道夫能用兩個軍團擋住百萬俄軍嗎?


也許,德皇不大相信,畢竟德皇非常清楚地面戰爭。


馮承乾卻不大懷疑,因為他知道,在東普魯士,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力不亞于魯登道夫的人。


這就是馬克斯-霍夫曼上校。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在東普魯士力挽狂瀾的不是魯登道夫,因為在那個歷史中,魯登道夫還沒有到達東普魯士,俄軍就敗退了。真正的功臣,是當時擔任第九軍團參謀的霍夫曼。


雖然歷史發生了改變,但是總體上並無明顯變化。


更重要的是,霍夫曼從中國回來之後,就一直沒有得到重用,還因為質疑小毛奇制訂的戰爭計劃遭到打壓,在東普魯士軍團中待了好幾年,對東普魯士的情況,以及對面俄軍的情況極為了解。


有霍夫曼輔佐,魯登道夫肯定能成大業。


在馮承乾看來,只要魯登道夫能夠合理利用兩個軍團,並且充分考慮到東普魯士的特殊地理環境,抓住俄軍的弱點,在國境線內打一場防御戰絕對不是難事,說不定還能一舉改變東線戰況。


到了八月二十六日,俄軍終于在沙皇的“鞭策”下,攻入了東普魯士。


與之相比,這一天發生的另外一件事情,更具有戲劇性。


雖然早在八月中旬,就有足夠的消息表明,英國遠征軍已經到達法國,但是並沒得到小毛奇等德軍將領重視。原因也很簡單,英國還沒有進行全面戰爭動員,陸軍規模有限,遠征軍自然不會強大到哪里去。


結果,在蒙斯附近,德軍嘗到了苦頭。


這場戰斗的規模非常小,一支挺進的德軍遭遇了同樣倉促上場的英國遠征軍,戰斗只打了不到兩個小時,德軍就主動撤了下來,英國遠征軍也沒有追擊,反而後退了幾公里,與德軍脫離接觸。


前線指揮官在報告戰況時,提到遭到英國遠征軍密集火力射擊,傷亡極為慘重。


事實上,當時與德軍交戰的英國遠征軍還不到一個師,而且沒有幾挺機槍。德軍指揮官所說的“密集火力”,實際上是集中射擊的“恩菲爾德”步槍。這種步槍的射速極高,熟練的射手能在一分鐘內打出六十發子彈,而德軍的毛瑟步槍只能在一分鐘內打二十發。當大量的恩菲爾德步槍開火時,很容易被認為是機槍在掃射。


幾天之後,前線德軍也搞清楚了情況。


英國遠征軍參戰,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價值。當時,到達法國的英國遠征軍總共也就只有兩萬多人。即便到年底,英國遠征軍的規模也不到二十萬。與一百多萬德軍,以及規模相當的法軍相比,根本算不了什麼。要到一年之後,在英國開始實行征兵制之後,英國遠征軍才能成為主力。


當然,英國遠征軍出現,等于讓德軍多了一個對手。


對帝國來說,英國真正的影響還是在戰線後方,即英國為法國提供的物資,以及對帝國進行的海上封鎖。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50

第七十七章 創造機會
俄軍攻入東普魯士,為帝國海軍出海作戰提供了絕佳的理由。


陸地戰場上,德軍的處境極為不利。雖然魯登道夫已經上任,霍夫曼上校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東線德軍作戰參謀,但是德軍只有兩個軍團,戰線對面的俄軍卻有兩個方面軍,總兵力是德軍的五倍。


在此情況下,就得在海洋戰場上做文章。


八月二十八日,德皇批準了艦隊的作戰計劃,命令舍爾派出一支艦隊前往波羅的海,對付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


這一天,公海艦隊的戰列艦編隊已經經基爾運河進入波羅的海。


按照馮承乾的要求,希佩爾派出了由兩艘“赫爾戈蘭”級與兩艘“圖格林根”級組成的第二戰列艦分隊、以及由四艘“國王”級組成的第四戰列艦分隊,由五艘“德皇”級組成的第三戰列艦分隊與由四艘“拿騷”級組成的第一戰列艦分隊留在了基爾港,戰列巡洋艦分隊則留在威廉港,負責警惕來自北海方向上的威脅。


動用八艘戰列艦去對付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絕對是殺雞用牛刀。


雖然十多年前,俄國還是僅次于英國的第二海軍強國,僅波羅的海艦隊的規模就超過了帝國海軍,但是在日俄戰爭之後,俄國海軍一蹶不振,再也沒能重寫輝煌,而帝國海軍卻在這十多年間迅速發展壯大。


此時的俄國海軍,連前五都派不上。


在波羅的海,俄國只有四艘剛剛服役的新式戰列艦,其余的都是艦齡超過十年的老式戰艦。


這四艘戰艦,就是四艘“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戰列艦。


在很多人看來,“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戰列艦的出現是俄國海軍中興的標志,可是在馮承乾看來,更像是回光返照。


日俄戰爭之後,沙皇尼古拉二世試圖重振俄國海軍,“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戰列艦就是其努力的標志。有趣的是,這一級戰艦的原始設計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初,沙皇決定重振海軍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幾家造船廠參與了競標。雖然德俄關系急劇惡化,俄國最終沒有直接從德意志第二帝國采購戰艦,但是仍然購買了帝國造船廠的設計圖,並且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了“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戰列艦。事實上,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戰列艦上能夠看到很多帝國海軍戰艦的特點。比如,三聯裝炮塔、巡洋艦艏、平甲板船型等等。當然,“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與帝國海軍的戰列艦也有較為明顯的區別,可以看成是帝國的工程師大量采納了被馮承乾刻意拋棄的設計方式。比如在炮塔布置上,就沒有采用前後背負式,而是把兩座炮塔安置在了艦體中部,用二號煙囪隔開,由此在確保重心不至于太高的情況下獲得了較高的干舷。


從時間上看,“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與帝國海軍的“赫爾戈蘭”級較為相似。


此外,“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還有一個較為突出的特點,即防護低于同時期的戰列艦,速度低于同時期的戰列巡洋艦。如果以防護能力為準,“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算不上是真正的戰列艦,可是以速度為標準,又算不上是戰列巡洋艦,更像是介于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之間的產物。


這樣的戰艦,有存在的價值嗎?


別的不說,僅與帝國海軍戰列巡洋艦相當的防護水準,就是“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致命缺陷。


有趣的是,四艘“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原本無法在一九一四年建成服役,計劃在一九一五年編入俄國波羅的海艦隊。主要就是,該級戰列艦所需的很多零備件,甚至是主要設備都需要從國外采購,俄國沒有生產與制造能力。比如,該級戰列艦所用的三百零五毫米主炮就是從英國采購的。大戰爆發前,英國也在全力建造主力艦,大口徑艦炮得有限提供給皇家海軍,然後才能安排出口。如果不是俄國提出,如果英國不能提前交付四艘“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上的四十八門主炮,俄國將無法在一九一六年之前做好戰爭準備。就在大戰爆發前一個月,英國提前半年交付了四十八門主炮。這樣一來,四艘“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戰列艦才能提前服役。


事實上,此時這四艘戰列艦都沒能完成備戰工作,甚至沒有完成海軍驗收。


說得簡單一點,雖然四艘“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已經交付給了俄國海軍,但是還不具備作戰能力。


除了四艘“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戰列艦之外,俄國海軍還有什麼呢?


當時,還有三艘“瑪利亞皇后”級戰列艦已經下水,正在進行?裝,只是建造進度最快的“瑪利亞皇后”號也要到一九一五年下半年才能建成,預計在一九一六年才能完成服役前的準備工作。


剩下的,就是一些老式戰艦了。


因為在日俄戰爭中,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所以俄國海軍剩下的老式戰艦也沒有幾艘。


可以說,此時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根本不具備出海作戰的能力。


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帝國海軍出動了兩支戰列艦分隊,總共派遣八艘戰列艦,在數十艘巡洋艦與驅逐艦的陪同下,殺入了波羅的海,直接殺奔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老巢,也是沙皇俄國的心臟——聖彼得堡。


九月一日,艦隊出發。


做為艦隊作戰參謀,馮承乾沒有留在岸上,而是跟隨希佩爾登上了旗艦。


當時,馮承乾還做了另外一艘安排:讓四艘“拿騷”級戰列艦在港口里待命,三天之後隨同補給船隊出發。


如果一切順利,四艘“拿騷”級趕到的時候,聖彼得堡那邊的戰斗已經結束了。


遠征芬蘭灣,只是帝國海軍走向遠洋的第一步,或者說是熱身運動。在前出北海挑戰英國皇家海軍之前,也得消除後顧之憂,讓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喪失出海作戰的能力,不然帝國海軍也將兩線作戰。


對此,馮承乾與希佩爾都有明確的認識。


只是,在具體操作上,兩人依然有一些分歧。主要就是,遠征芬蘭灣到底是目的,還是手段?


在馮承乾看來,這只是手段,準確的說是打敗英國皇家海軍的手段。


顯然,希佩爾有不同的認識。


艦隊進入外海後,希佩爾把指揮權交給了航海長,與馮承乾來到了司令艦橋外面的回廊上。


“三天後,我們就將進入芬蘭灣,伯爵認為俄國艦隊會出來跟我們決戰嗎?”


“肯定不會。”


希佩爾笑了笑,他早就想到了這一點,只是故意問了一句。


“我們主動找上門去,不是為了與俄國艦隊決戰,也不會與俄國艦隊決戰。”馮承乾回過頭來,說道,“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英國皇家海軍相信,在打垮俄國波羅的海艦隊之前,我們不會前往北海。”


“關鍵是,我們得留在芬蘭灣。”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所以,我讓四艘‘拿騷’級晚三天出發。等第一分隊到達,我們就離開芬蘭灣。”


“這……”


“東普魯士的戰斗肯定會持續一段時間,在魯登道夫取勝之前,英國皇家海軍都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我們會留在芬蘭灣。”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對我們來說,這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希佩爾沒再多問,馮承乾早就向他詳細解釋過作戰方案。


“我知道,你心里有疑問。”馮承乾看了希佩爾一眼,說道,“但是你得明白,海戰中有很大的運氣成分。不管是我們走好運,還是對手走霉運,都會對戰斗結果產生影響。只是我們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運氣上,只有想方設法的去創造與利用運氣,才有更大的把握取得勝利。”


“創造運氣?”


“你覺得,運氣是主動找上門來的吧?”


“這……”


“換個角度看,如果英國皇家海軍發現我們的戰列巡洋艦分隊進入北海,而我們的戰列艦分隊又在芬蘭灣活動,會不會覺得走好運了呢?”


希佩爾的眉頭跳了幾下,似乎明白了馮承乾的意思。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幾乎是自己創造的,而不是敵人送來的。”


“伯爵,你的意思是……”


“你明白就行了。”馮承乾笑了笑,說道,“既然機會即將到來,我們就更要做好眼前的事情。”


希佩爾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在海洋戰場上,謀略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九月三日,帝國海軍主力艦隊離開基爾港,開赴芬蘭灣的第三天,戰列巡洋艦分隊在參謀長雷德爾上校的指揮下離開了威廉港,經赫爾戈蘭灣進入北海,按照馮承乾的指令開始執行襲擾任務。


這一天,東普魯士的戰斗也進入到關鍵時期。


俄軍的兩路大軍已經深入東普魯士,德軍後撤了數十公里,在坦南堡附近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突出部。


英國方面,帝國海軍公海艦隊出港的消息,已經成為頭號新聞。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51

第七十八章 不得不戰
緊盯住帝國艦隊的不是海軍大臣丘吉爾,而是剛剛走馬上任的大艦隊司令杰利科。


在英國,海軍大臣相當于帝國的海軍戰爭大臣,屬于文職官員,並不擔負艦隊的作戰策劃與指揮工作。到了戰爭時期,艦隊的指揮權將下放給艦隊司令,作戰行動的策劃工作由海軍部統一負責。


大戰爆發前,英國皇家海軍主要有兩支艦隊,即本艦隊與地中海艦隊。


此外,在遠東、非洲、印度等地區,還有規模較小,以巡洋艦等中小型艦艇為主的地區艦隊。


大戰爆發後,為了應對全新的戰場形勢,英國皇家海軍對艦隊進行了重組。


本土艦隊升級為大艦隊,主要任務就是對付北海對面的公海艦隊。因為法國海軍承擔起了在地中海的作戰任務,所以地中海艦隊改組為海峽艦隊,以直布羅陀要塞為基地,主要負責地中海的作戰行動。


當然,此時英國皇家海軍面對的,不僅僅是來自北海對面的威脅。


在遠東地區,由斯佩伯爵指揮的帝國遠東艦隊已經離開青島,十天之內襲擊了數艘英國艦船,還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幾艘戰艦。這支由兩艘裝甲巡洋艦為主的艦隊,已經對英國在遠東、太平洋與印度洋地區的利益構成了嚴重威脅。如果斯佩率領艦隊進入印度洋,英國人就有大麻煩了。


別忘了,沒有印度,英國將什麼都不是。


所有產自印度的資源,都需要經印度洋前往蘇伊士運河,再經地中海與直布羅陀海峽運回英國本土。


如果印度洋航線受到威脅,英國將很難利用印度的資源。


為此,英國皇家海軍已經調動了兩艘戰列巡洋艦,隨時準備開赴印度洋,消滅斯佩伯爵的襲擊艦隊。


此外,還有幾艘帝國海軍的巡洋艦在遠洋活動。


如果英國皇家海軍抽調主力艦去對付這些襲擊艦,留在本土的主力艦將嚴重不足,必然削弱大艦隊的實力。


顯然,杰利科堅決反對抽調主力艦去對付襲擊艦。


可惜的是,他的反對根本沒有用。英國皇家海軍的主要職責中,除了保護本土,保衛海上航線同樣重要。如果海上航線被帝國海軍的襲擊艦切斷,那麼英國本土的資源根本不足以打贏這場戰爭。


結果就是,在大艦隊成立的時候,已有數艘主力艦被抽調出去。


杰利科上任的時候,大艦隊只有三艘“伯勒羅豐”級、三艘“聖文森特”級、一艘“海王”級、兩艘“巨人”級、四艘“白羊座”級、四艘“喬治五世”級與四艘“鐵公爵”級戰列艦,其中四艘“鐵公爵”級建成服役還不到半年,沒有完成全部訓練。此外,還有兩艘“無敵”級、兩艘“不倦”級與三艘“獅”級戰列巡洋艦,其中“皇家公主”號與“瑪麗女王”號正在進行服役後的首次全面維修。


也就是說,當時杰利科能夠動用的只有十七艘戰列艦與五艘戰列巡洋艦。


北海對面呢?


雖然有很多情報表明,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在戰爭爆發的時候也沒做好準備,大量主力艦不是在維修、就是在進行改造,所能動用的戰列艦不會超過十三艘,戰列巡洋艦則只有四艘。但是杰利科並不相信這些情報,認為公海艦隊的準備工作比大艦隊更為充分,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隨時有可能找上門來。


為此,杰利科在上任的第一天就要求讓“皇家公主”號與“瑪麗女王”號盡快完成必要的維護,盡快返回艦隊。此外,他還給由四艘“鐵公爵”級戰列艦組成的分隊下了命令,務必在一個月之內完成訓練工作。


問題是,他的命令能夠得到執行嗎?


船廠已經給了明確答復,“皇家公主”號與“瑪麗女王”號的維護工作不可能在九月底之前完成,最快也要到十月中旬。至于四艘“鐵公爵”級戰列艦,更不可能在一個月之內完成基本訓練。


到了八月下旬,公海艦隊的消息更讓杰利科憂心忡忡。


根據情報,公海艦隊的多艘主力艦要麼暫停了改造、要麼沒有進行改造,四艘“拿騷”級、四艘“赫爾戈蘭”級(英國皇家海軍把兩艘“圖格林根”級也算在了“赫爾戈蘭”級里面,沒有單獨成級)、五艘“德皇”級與四艘“國王”級戰列艦肯定能在九月初做好出戰的準備工作。此外,除了改造成訓練艦的“布呂歇爾”號與逃到奧斯曼帝國的“格本”號,另外三艘戰列巡洋艦都處于戰備狀態。


還有一個因素是杰利科不能忽略的。


那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在“拿騷”級之前建造的五艘老式戰艦,均在大戰爆發後不久完成了改造工作。雖然這五艘戰艦的改造工作並不徹底,比如均沒有按照最初的規劃換裝口徑更大的主炮,但是全部更換了動力系統,還適當加強了裝甲防護,都擁有非常強的戰斗力。


在性質上,這五艘老式戰艦在重新煥發青春之後,都可以當做戰列巡洋艦使用。


這樣一來,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就有十七艘戰列艦與八艘戰列巡洋艦,在規模上已經超過了大艦隊。


這仗,還有得打嗎?


對于相信絕對實力的英國皇家海軍將領來說,在實力不如對手的情況下,顯然不可能打勝,也就沒有必要打。


問題是,公海艦隊絕對不會永遠停泊在港口里面。


當時,已有足夠多的情報表明,公海艦隊積極備戰,甚至為此放棄了部分戰艦的改造工作,絕對不是為了增強實力,而是想在英國皇家海軍完成備戰工作之前,發動一場有把握的海上決戰。


可以說,杰利科的處境極為兇險。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來說,不會因為艦隊留在港口里而迅速戰敗,英國卻會因為艦隊無法出戰而戰敗。


歷史上,英國就曾經因此遭遇滅國之險。


任何一名皇家海軍將領都知道,當初荷蘭艦隊殺入泰晤士河的那段歷史,並且將其視為英國的國恥。


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如法炮制,英國還有希望反敗為勝嗎?


在風帆時代,海戰主要依靠官兵素質,尚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可是在工業時代,海戰更多的倚重于戰艦的性能,而這又由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決定。英國的工業實力已經被德意志第二帝國超越,英國皇家海軍要想在實力不如對手的情況下反敗為勝,不但不可能,也根本辦不到。


綜合這些因素,杰利科堅決主張避戰。


問題是,在其他人眼里,避戰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別的不說,在政治上,英國皇家海軍就不能避戰。原因很簡單,法國已經露出了戰敗的跡象,正在不斷的向英國政府施壓,要求英國增派遠征軍,承擔起主要作戰任務。如果英國皇家海軍避戰,被德意志第二帝國公海艦隊掌握了北海的制海權,那麼英國就不可能把遠征軍送到歐洲大陸上去。雖然英國遠征軍在西線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但是沒有遠征軍在精神上的鼓舞,法國肯定會在年內戰敗。


顯然,只要公海艦隊進入北海,丘吉爾就不會讓杰利科呆在港口里面。


在杰利科看來,如果此時出戰,等于自投羅網。


也就在杰利科一籌莫展的時候,戰局發生了戲劇性的變法。俄軍攻打東普魯士,德軍在東線節節敗退,迫使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不得不首先消除後顧之憂,也就沒有辦法在北海上挑戰英國皇家海軍。


這樣一來,大艦隊受到的挑戰就減弱了許多。


按照杰利科的判斷,在東普魯士的戰斗結束之前,公海艦隊得把重點放在波羅的海,暫時不會進入北海。


只是,好景不長。


杰利科還沒放松下來,就收到了消息,公海艦隊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已經升火,隨時有可能離開威廉港。


九月三日夜間,杰利科被電話從床上叫了起來。


杰利科的擔憂變成了現實,公海艦隊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已經離開了威廉港,進入了赫爾戈蘭灣。雖然有情報表明,公海艦隊的兩支戰列艦分隊正在前往芬蘭灣,另外一支戰列艦編隊也將前往芬蘭灣,但是公海艦隊把戰列巡洋艦分隊派出來,絕不僅僅是試探一下對手,而是有更加重要的目的。


很容易想到,這支艦隊的任務就是去對付那些往返于英法之間的運輸船隊。


這下,杰利科必須出發了。


關鍵是,杰利科手上的艦隊也不強大。在他手里,只有四艘戰列巡洋艦能派上用場,那些速度慢得出奇的戰列艦根本追不上戰列巡洋艦。關鍵就在這里,公海艦隊的戰列巡洋艦分隊里至少有三艘戰列巡洋艦。如果那五艘老式主力艦在改造之後,速度能夠達到戰列巡洋艦的水準,那就是八艘。


顯然,這仗根本就沒辦法打。


至少沒辦法掌握主動權。


在海戰中,沒有主動權就不可能取得勝利。杰利科明白這個道理,也就知道取勝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只是,他必須率領艦隊出港,而且得盡快采取行動。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21:51

第七十九章 直擊要害
九月四日,一大早,杰利科就登上了大艦隊旗艦“鐵公爵”號。


海軍部已經下達了命令,大艦隊立即出港,截擊進入北海的公海艦隊,守衛由英吉利海峽里的航線。


杰利科派出去的不是戰列巡洋艦分隊,而是整支大艦隊。


很快,杰利科的這一安排就被證明非常正確。


當天下午,英國海軍部就證實,從威廉港進入北海的不是三艘戰列巡洋艦,而是一支由八艘主力艦組成的龐大艦隊。在這支艦隊中,除了三艘戰列巡洋艦,還有五艘經過了現代化改裝的主力艦。


一天之後,英國情報機構再次證明,這支艦隊將前往英吉利海峽。


顯然,如果杰利科只派出了四艘戰列巡洋艦,根本不會有任何勝利的希望。


雖然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公海艦隊不會進入英吉利海峽,因為在這道狹窄的海峽里,只有一條極為狹窄的航道可以供主力艦通行,其他海域都布滿了水雷,此外還有上百艘小型艦艇,足夠埋葬一支主力艦隊。但是也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公海艦隊不會進入海峽,而會在海峽北面活動。更重要的是,只要公海艦隊在海峽附近活動,那些在海峽里往返的運輸船只的安全就沒有保證。


為此,杰利科也有極為明確的目的。


只要公海艦隊沒有對英吉利海峽里的船只構成威脅,他就算完成了任務。至于是否與公海艦隊決戰,並不是主要問題。


當然,如果有機會,他也想借此機會干掉八艘主力艦。


關鍵就是,公海艦隊肯定有著極為明確的目的,不見得會與大艦隊決戰,更不可能在實力不如對手的情況下決戰。


在杰利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任務。


只是,杰利科並不知道,在他率領艦隊出港的當天晚上,已經到達芬蘭灣的公海艦隊戰列艦分隊在炮擊了聖彼得堡附近的海岸炮塔之後,趁著夜色撤了下來,由當天到達的第一戰列艦分隊,也就是四艘“拿騷”級戰列艦頂替,繼續對俄軍進行騷擾性炮擊。做為公海艦隊絕對主力的十三艘戰列艦在天亮之前就離開了芬蘭灣,以十八節的最大持續航速西進,目的地正是北海。


這個時候,戰列巡洋艦分隊已經在雷德爾上校指揮下轉向北上。


按照馮承乾的安排,戰列巡洋艦分隊不會前往英吉利海峽,而是在深入北海之後,前去炮擊英國本土的沿海城鎮,打亂皇家海軍的部署,或者說是讓皇家海軍不知道公海艦隊到底要干什麼。


九月五日清晨,雷德爾執行了馮承乾的命令。


半個小時之內,八艘主力艦向亨伯河河口南岸的格里姆斯比市投射了數百發三百毫米與數千發一百五十毫米炮彈。


在猛烈的炮擊之後,艦隊迅速撤向外海。


下午,艦隊又炮擊了格里姆斯比市北面大約一百五十公里處的哈特利浦市。


一天之內,兩座沿海城市遭到炮擊,英國朝野上下沸騰了。


雖然兩場炮擊造成的損失都不是很大,大部分炮彈的落點都不夠準確,兩座城市只有不到一百人被炸死,被炸毀的建筑物也只有幾十棟,但是英國民眾、以及那些懷有野心的政治家首先想到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艦隊的兇殘,而是英國皇家海軍的無能。連本土都保護不了,皇家海軍還有什麼能耐?


一時之間,壓力全部集中在了杰利科身上。


收到丘吉爾從倫敦發來的電報,杰利科才猛然明白過來,公海艦隊的目的不是去封鎖英吉利海峽,而是襲擊英國沿海城鎮。


可以說,杰利科非常懊惱。


他覺得,早就應該想到這一點。


只有八艘主力艦,而且其中五艘還是進行了改裝的老式戰艦,公海艦隊根本不可能去英吉利海峽冒險。


杰利科覺得,換個角度更能看清楚問題。


說得簡單一些,公海艦隊的主力在波羅的海作戰,對付龜縮在港口里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最大的擔憂就是英國皇家海軍趁此機會襲擊威廉港,摧毀其在北海方向上最重要的軍港。正是如此,公海艦隊才會派出八艘速度較快的主力艦前去襲擊英國的沿海城鎮,想借此拖住大艦隊,讓英國皇家海軍暫時沒有能力發動攻擊,確保威廉港不會受到威脅。


如果讓杰利科做主,他肯定會選擇以牙還牙,利用公海艦隊在外活動的機會,去炮擊威廉港,打掉公海艦隊在北海方向上最重要的軍港。在杰利科看來,戰爭才爆發,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不見得在威廉港外完成了水雷場的部署工作,也沒有及時完成防御部署,打擊威廉港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可惜的是,這件事不由杰利科做主。


丘吉爾在電報中說得很明確,大艦隊存在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本土安全,消滅進入北海的公海艦隊,因此大艦隊必須立即北上,尋找並且消滅掉那支炮擊了格里姆斯比市與哈特利浦市的艦隊。


雖然做為艦隊司令,杰利科有自主決斷權,在作戰時不需要聽從海軍大臣的吩咐,但是杰利科不是一個簡單的軍人,而是一個很有政治覺悟的軍人。在他看來,關鍵不是丘吉爾的命令,而是在這背後的政治因素。


此外,杰利科還得考慮一個問題。


戰爭爆發前,英國皇家海軍高層就在考慮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即為本土艦隊選擇一處更加合適的駐扎地點。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為海軍強國之前,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的主要任務是盯住英吉利海峽對面的法國海軍,因此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間,位于英吉利海峽北岸的樸茨茅斯港都是本土艦隊的母港。


隨著世界格局發生變化,本土見兌的職責也發生了變化。


法國海軍一蹶不振,別說到大西洋上來威脅英國,就連在地中海里也無法稱霸,英國皇家海軍在也不用關注法國海軍了。相反,在北海對岸,日益強大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成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心腹大患。


早在十年前,英國皇家海軍就在為本土艦隊物色較為理想的港口。


只是,在經費極度緊張的情況下,此事一直停留在審議階段。


直到戰爭爆發的前一年,也就是一九一三年,英國皇家海軍才選擇設得蘭群島的比斯開灣為本土艦隊的母港。


可惜的是,比斯開灣的建設工作要到一九一五年底才能竣工。


在此之前,本土艦隊依然駐扎在樸茨茅斯。


杰利科要擔心的,正是公海艦隊前往比斯開灣。如果讓公海艦隊襲擊了比斯開灣,那麼本土艦隊還將在樸茨茅斯駐扎很長一段時間。從今後作戰的角度來看,如果本土艦隊一直駐扎在樸茨茅斯,顯然不利于前往北海活動。


那麼,公海艦隊會去襲擊比斯開灣嗎?


杰利科擔心這個問題的時候,馮承乾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雖然雷德爾率領的戰列巡洋艦分隊還沒有與大艦隊遭遇,但是已經有情報表明,大艦隊在四日就離開了樸茨茅斯,很有可能直接從英吉利海峽進入北海,堵住戰列巡洋艦分隊退回威廉港的航線。


當然,馮承乾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


按照他的安排,如果雷德爾在炮擊了英國的沿海城鎮之後,依然沒有跟大艦隊遭遇,就將直接前往斯卡格拉克海峽,返回帝國在波羅的海的港口,再經基爾運河返回威廉港,避免落單後被大艦隊殲滅。


現在的問題是,大艦隊根本沒有出現。


至少到九月五日,在英吉利海峽北面活動的那些小型快速艦艇沒有發現大艦隊。


大艦隊會避而不戰嗎?


馮承乾並不這麼認為,可是希佩爾卻這麼認為。


所幸的是,希佩爾並沒堅持己見。


現在,讓馮承乾擔心的只有一點,即英國皇家海軍已經知道公海艦隊的主力離開了芬蘭灣,正在趕往斯卡格拉克海峽。這樣一來,大艦隊在進入北海之後,很有可能放棄由雷德爾指揮的戰列巡洋艦分隊,直接撲向斯卡格拉克海峽,等著公海艦隊的主力送上門來,打一場毫無懸念的海戰。


果真如此的話,馮承乾就得有所顧慮了。


要知道,用十三艘戰列艦去打擁有二十多艘主力艦的大艦隊,根本沒有半點勝算。即便把八艘戰列巡洋艦算上,勝算也不是很大。

必須設法分散大艦隊的注意力,讓杰利科放棄截擊公海艦隊主力的念頭。

那麼,有什麼辦法能引開杰利科呢?

九月五日夜間,馮承乾以希佩爾的名義給雷德爾發了一封電報,讓在他按照計劃完成了炮擊行動之後,全速趕往設得蘭群島,炮擊正在建設中的皇家海軍基地,並且設法干掉幾艘英國戰艦。

可以說,這一招非常狠辣。

只要杰利科有點長遠目光,他就不會熟視無睹,肯定會率領大艦隊北上,前去攔截橫行無忌的雷德爾。

真要如此,那麼大艦隊離戰敗就不遠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52蘿蔔頭

LV:7 大臣

追蹤
  • 23

    主題

  • 11850

    回文

  • 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