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戰爭]【帝國風雲】作者:閃爍(完)

   關閉
52蘿蔔頭 2012-9-3 06:09:4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044 228430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3 06:19
本帖最後由 52蘿蔔頭 於 2012-9-3 20:52 編輯


第二十章 衰落的帝國

經過四十二天漫長航行,郵輪在二月二十一日清晨到達寧波港。

進港時,馮承乾來到甲板上,眺望那座依山傍海而建的港口城市。此時的寧波,為大清第一大港。

“伯爵,你在看什麼?”

馮承乾回頭看了一眼,發現提爾皮茨已經在他身後。

“你是否覺得,這個古老的國家與帝國非常相似。”

“相似?”提爾皮茨愣了一下,說道,“我可不這麼認為,雖然大清地大物博,但是與帝國沒有絲毫相似之處。”

“五十年前,帝國何嘗不是如此?”

“這……”

“當然,僅僅是相似而已。雖然五十年前,帝國四分五裂,但是普魯士依舊強大,不然帝國也不可能實現統一。”

“看來,伯爵很有感觸。”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這叫有感而言。有了印度,英國才稱得上是日不落帝國。對帝國來說,缺少的就是一個像印度這樣的殖民地。”

“伯爵的意思是……”

“如果帝國能在大清建立殖民地,並且獨占利益,你覺得我們還用得著處處巴結與奉承英國嗎?”

提爾皮茨的眉頭跳了幾下,似乎想到了什麼。

“此事千頭萬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

“果真要做,首先就要獲得一處立足點,最好是一座像寧波這樣的良港。”

“還得遠離其他列強的核心利益區。”

提爾皮茨一愣,對馮承乾說道:“伯爵早就想到了?”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一路上閑得無事,總得找些事情打發時間吧。我跟陳季同談過好幾次,大清山東地區物產豐富,而且暫時沒有列強涉足,如果能夠獨占山東,肯定對帝國大有裨益。”

提爾皮茨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顯然他也很關注大清。

“等到帝國海軍發展壯大,我會懇請陛下組建遠東艦隊,委任你擔任艦隊司令,由你負責帝國在大清的拓展事務。”

“伯爵……”

“我們與英法俄等老牌帝國的對抗,不僅僅在歐洲大陸上,也不僅僅在北海,而是在世界各地。”馮承乾看了眼提爾皮茨,說道,“如果能在大清站穩腳跟,就能在戰爭時期牽制英國皇家海軍。”

“我明白伯爵的意思,只是……”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不過你是否發掘,現在的遠東並不寧靜。”

提爾皮茨皺起了眉頭,似乎沒有明白馮承乾這句話的意思。

“大清在搞洋務運動,首輔李鴻章大力提倡向西洋學習,花費巨資打造北洋艦隊。在大海的對面,日本已經完成明治維新,國力蒸蒸日上,遲早會成為東方強國。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十年之內,遠東地區肯定有一場惡仗要打。少將,這可是海軍進入蒸汽鐵甲時代的第一場海戰。”

“伯爵如此肯定?”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在遠東,大清就像英國、日本則像我們。有利益就有爭端,有爭端就有戰爭。日本不會甘心做二流強國,必然會挑戰大清,也就必然會發生沖突,最終演化為戰爭。”

“我是說,大清與日本的海戰,會是蒸汽時代的第一場海戰?”

“少將,你覺得還有什麼地方更容易爆發戰爭嗎?”

提爾皮茨愣了一下,說道:“也確實如此,我們與英國暫時打不起來,其他地區沒有明顯的利益紛爭。如果以十年為期,大清與日本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最大,而且決戰場就在海洋上。”

“你知道該如何打下一場海戰嗎?”

“這……”

“風帆時代的那些戰術,肯定派不上用場了,而在蒸汽時代,還沒有打過真正意義上的海戰呢。”

提爾皮茨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馮承乾的意思。

“既然大家都不知道,那麼在近距離觀摩與了解一下這個時代的海戰,肯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伯爵用心良苦,著實讓我佩服。”

“明白就好,不然你還會怪我。”

“伯爵說笑了。”

這時,郵輪靠上了碼頭。

前來迎接馮承乾的是李鴻章專程派來的朝廷官員,隨行的還有寧波地方官員,轎輦早已準備妥當。

馮承乾沒有坐轎子,而是像一名真正的軍人那樣,選擇了騎馬。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連貴族女子都會騎馬,更別說帝國伯爵了。

來到這個時代之前,馮承乾別說騎馬,連真正的馬都沒見過。為此,他在出行前花了好幾天練習馬術。

從寧波到南京,走了整整一天。

從馬背上下來的時候,馮承乾感慨良多。一是大清確實落後,在如此重要的兩地竟然沒有鐵路。要在帝國,乘坐鐵路的只需要半天就能到達。二是來到這個時代後,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鍛煉了,身體素質大不如前。要不然,也不會搞得腰酸背痛,下地後連走路都有點左右搖晃。

在南京住了一個晚上,馮承乾謝絕了宴請,安穩睡了一覺。

次日,隊伍繼續北上,于二十四日下午到達大清帝都北京。

一路上,隊伍走走停停,所見所聞給馮承乾留下了一個極為深刻的印象,大清是一個極度封閉的國家。與歐洲列強相比,大清落後的不僅僅是工業等硬實力,還有民眾的價值觀念與思想意識。

最讓馮承乾印象深刻的,還是大清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比如,侍從在稱呼自己的時候,用的都是“奴才”。雖然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德皇也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但是與大臣、將領、侍從、乃至平明百姓並無明顯的隔閡,不但不稱自己為“朕”,也不會讓他人自稱“奴才”。從某種意義上講,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皇帝,僅僅是帝國的皇帝,與臣民的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而不是奴役臣民的奴隸主。帝國臣民也有類似的認識,即他們是生活在帝國治內的自由人,向帝國皇帝效忠,卻不受皇帝奴役,在身份上並不低人一等。

如果奴性深入到每一個國民的骨髓里面,這個國家將失去血性,也就無藥可救了。

有了這個認識,馮承乾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一場重大變革,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永遠也不可能發展壯大。

此外,馮承乾還有一個認識,即物極必反。

當災難與痛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變革的苗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終必然演化成一場大革命。

關鍵是,誰來主導與引領這場革命?

馮承乾不希望是別人,因為他不希望這個古老的東方帝國再走彎路。

與內地的凋零相比,北京還算繁華,特別是宏偉的紫禁城,依然與馮承乾記憶中的一模一樣。只是此時的紫禁城是大清皇宮,尋常人等別說花幾十元錢買張門票進去參觀,連走近都不可能。

馮承乾也只是遠遠的看了一眼,給他安排的住地離紫禁城遠得很。

當晚,李鴻章沒有宴請馮承乾。聽聞南邊發生了大事,首輔通宵與其他大臣商討應對措施。

發生了什麼事?

馮承乾思前想後都不明白,在一八八九年初到底有什麼大事。中法安南戰爭已經結束了四年,中日甲午戰爭要五年後才爆發。這一年應該是較為平靜的,不會發生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情。

難道是李鴻章故意擺架子?

很有這種可能。

馮承乾沒多想,奔波了幾天,他也想好好休息一下呢。

這個晚上,馮承乾睡得很舒坦。

次日一早,天剛蒙蒙亮,馮承乾就從床上爬了起來。感覺到這幾日的辛苦,馮承乾覺得應該加強鍛煉。

鍛煉了一個小時,馮承乾已是大汗淋漓。

等他洗了澡,李鴻章派來的人也到了。

“讓他多等一會,我還沒吃早飯呢。”馮承乾也擺起了架子,對施密特說道,“吩咐廚房多準備一些,今天我的胃口很不錯。”

這頓早飯,馮承乾花了足足一個小時,平常他都在十分鐘內搞定。

等他慢悠悠的來到首輔府的時候,已經是日近竿頭了。

結果就是,馮承乾的肚皮還沒餓,又要準備吃午飯了。

看著滿桌的山珍海味,馮承乾卻一點胃口都沒有。與李鴻章初次見面,讓馮承乾非常不愉快。看得出來,李鴻章昨晚根本沒有熬夜,精神好得很。他故意拖了一個晚上,才請馮承乾過去。

李鴻章擺架子,無疑是看不起馮承乾。

如果換成他人,比如某個英國官員,李鴻章還敢如此囂張?

轉而一想,馮承乾也覺得問題不在李鴻章身上。

雖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已是歐陸頭號強國,但是對大清的影響,連一個小小的葡萄牙都比不上。帝國與大清的關系,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合作,而不是侵略者與被侵略者。至少到目前為止,帝國還沒有參與過入侵大清的軍事行動,沒有在大清開設商埠,更別說具有殖民地性質的租界了。

更何況,此次外事活動,以帝國向大清推銷軍火為主。

李鴻章不冷不熱的對待馮承乾,也就不足為奇了。

調整好心態,馮承乾開始認真對待面前這個老頭子,設法從他的荷包里拿到盡可能多的白銀。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3 06:20
本帖最後由 52蘿蔔頭 於 2012-9-3 20:53 編輯


第二十一章 大清首輔

李鴻章給馮承乾的第一印象,是一個精明能幹、處事老練、身材乾瘦的老頭子。

“聽聞伯爵是德皇陛下的救命恩人,只是不知道,伯爵是旅德僑民,還是……”

“祖上多年前旅居歐洲,所以……”

馮承乾沒有說下去,因為他不擅長編造謊話。李鴻章顯然不大相信,因為馮承乾的漢語說得非常流利。

“讓首輔見笑了,雖然祖上旅居海外,但是從未忘記故土。”

“難怪伯爵的國語如此流利。”

馮承乾笑了笑,沒有搭理這句話。他現在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大臣,德皇腓特烈三世的臣民,德語才是他的國語。

“伯爵千里迢迢趕來,略備了薄酒,不成敬意。”

“首輔大人客氣了,我此次前來,並非為了這桌酒席。”馮承乾笑了笑,說道,“我自幼在歐洲長大,說話較為直接,還請首輔見諒。”

李鴻章顯然覺得有礙面子,也勉強笑了笑,說道:“伯爵直來直去,是個豪爽人。那我們不談風月,只談風云。”

“這麼說,首輔有即席采購戰艦的打算?”

“大清中興,肯定得整頓軍備,需要采購的不僅僅是戰艦。”

“首輔肯定知道,我國是歐陸頭號軍事強國,十多年前就在色當會戰中擊敗法國,致使法蘭西帝國滅亡。”馮承乾故意提到法國,與結束不到五年的中法戰爭很有關系。“我可以向首輔保證,他國能夠生產的武器、我們都能生產,而且質量更好、性能更優秀,價格也更加公道。”

“伯爵不像大臣,更像巨商。”

“為臣與為商是一個道理,為臣也以經營為主,幫助皇帝陛下經營。”

李鴻章笑了笑,說道:“伯爵所言極是,你我都為人臣,各為其主自然可以理解,只是采購軍火事關重大,所以……”

“次此,我帶了一樣新式武器,相信首輔肯定很有興趣。”

“是嗎?”

“如果首輔有空,何不移駕觀摩一番?”

“這……”

“擇日不如撞日,下午就可進行。”

李鴻章稍微思索了一下,說道:“也好,下午也沒有別的安排,既然伯爵有心,我自然不好拒絕。”

“戰艦的事……”

“觀摩之後再談,如何?”

馮承乾沒再強求,立即讓施密特去安排。

到達寧波前,馮承乾就暗示了陳季同,他帶了一挺最新式的機關槍,而陳季同肯定把此事告訴了李鴻章。

如果馮承乾沒有記錯,一年之前,也就是他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馬克沁就帶到大清做個演示。只是在問清楚情況之後,包括李鴻章在內的大清官員覺得,這種每分鐘發射數百發槍彈的武器過于昂貴,也就沒有采購。

其中的緣由,馮承乾非常清楚。

不是馬克沁機關槍昂貴,而是彈藥昂貴。

雖然洋務運動開始之後,大清各地總督都在大興工業,比如湖廣的張之洞、江浙的左宗棠,都辦起了軍事工業,但是在此時,大清依然沒有完整的工業基礎,連普通的槍彈都得從國外購買。如果彈藥從英國采購,一挺馬克沁機關槍在一分鐘之內打掉的槍彈就價值數十兩白銀。在大清,這筆錢能招募十多名兵卒,因此在李鴻章等人看來,買機關槍還不如多招兵卒。

觀摩機關槍射擊的時候,李鴻章沒有半點驚喜的樣子。

顯然,馮承乾沒有猜錯,李鴻章仍然對這種“昂貴”的武器不感興趣。

“首輔大人,這是最新式的機關槍,全世界就此一挺。”

“是嗎?”

“如有此槍,大清軍隊必定戰無不勝。”

李鴻章笑了笑,說道:“伯爵恐怕有所不知,去年就有個叫馬克沁的英國人來大清推銷這種機槍,只是……”

“此槍非彼槍。”

“伯爵此話怎講?”

“馬克沁是美國人,為英國效力,而我為德皇效力。”

李鴻章打量了馮承乾一番,覺得此話別有深意。

“與英國人做買賣,首輔大人肯定是在商言商。與我們合作,那就不僅僅是商場上的關系了。”

“伯爵的意思是……”

“機槍雖好,彈藥卻貴,首輔大人,我沒有說錯吧?”

李鴻章勉強笑了笑,算是承認了馮承乾的說法。

“我的意見是,在貴國建立兵工廠,生產彈藥,以此省去運輸之資,從而大幅度降低彈藥價格。”

“伯爵的意思是,由貴國企業在我國開廠?”

“獨資辦廠也可,合資辦廠也行,只要首輔贊同,這些都是小事。”

這下,李鴻章動心了。

由他發起的洋務運動,說白了就是向西方列強學習,吸收與掌握西方的工業技術,提高大清的國力。

德國企業肯到大清辦廠,肯定是巴不得的好事。

只是,李鴻章很沉得住氣。

“伯爵的提議非常好,只是辦廠事關重大,還得從長計議。”

“這是當然,軍備乃國家大事,自然得謹小慎微。”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只是聽聞日本近來頻頻采購軍備,大有擴軍備戰之嫌。雖然大清乃天朝上國,自然不用把區區彈丸小國放在眼里,但是也不得不防。”

李鴻章的眉頭跳動了幾下,顯然被馮承乾說中了要害。

中法安南戰爭之後,最讓李鴻章擔憂的就是東海對面的日本。雖然馮承乾說得沒錯,大清上下沒有人把日本放在眼里,連李鴻章都認為日本成不了氣候,但是一山難容二虎,而且大清與日本近在咫尺,如果日本發展壯大,必然是大清的一大威脅,也必然會帶來無盡的麻煩與煩惱。

“伯爵前來,不是為了推銷這挺機關槍吧?”

“這只是開胃菜。”馮承乾知道,李鴻章已經動心了。“德皇陛下特別囑咐,要與大清結為世代友邦。在采購戰艦的事情上,能通融就得通融。我的建議是,大清不用花白銀購買戰艦。”

李鴻章皺起眉頭,非常認真的聽著馮承乾的話。

“德皇準備擴建基爾運河,但是國內缺乏勞動力,所以希望在此事上與大清合作。”

“怎麼合作?”

“大清提供勞動力,用來抵充購買戰艦、以及其他軍火的費用。”

“這……”

“當然,如果首輔覺得有必要在大清開辦兵工廠,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進行。”

李鴻章沉思了一陣,說道:“此事並不難辦,只是民為一國之本,即便只是暫時去貴國勞作,也關系到國本。”

“當然,一切都得以自愿為準,德皇不想強迫大清臣民做不愿意做的事情。”馮承乾笑了笑,又說道,“至于酬勞,自然會一應支付,絕不會虧欠一分。如果首輔給予方便,德皇定感激不盡。”

李鴻章又沉思了一陣,才說道:“如此的話,自然再好不過了。”

“這麼說……”

“德皇陛下如此看重,我自然不好反對,只是具體事務還需要詳細協商。”李鴻章笑著對馮承乾說道,“想必伯爵也不會急于一時,所以暫且住下,等協商有了結果,我們再做最後決斷。”

既然李鴻章已經動心,而且在原則上答應了軍火貿易,馮承乾沒再糾纏。

晚上,李鴻章設宴款待了馮承乾,比中午的時候熱情多了。

應酬到半夜,馮承乾才返回住地。

這一天的事情還沒結束,因為有個人已經等了馮承乾數個小時。

“他是誰?”

“殖民局的里希特霍芬,宰相派來的。”

馮承乾嘆了口氣,說道:“請他進來吧,去準備些茶點。”

施密特把里希特霍芬帶進來的時候,也把茶點送了進來。

“伯爵!”

“里希特霍芬先生,聽說你已經等了幾個小時了,真是不好意思。”

“伯爵事務繁忙,我也早就預料到了。如果不是事關重大,我也不會深夜前來叨擾。”

“什麼事如此重要?”

里希特霍芬看了眼施密特,沒有急著開口。

馮承乾朝施密特點了點頭,讓他到門外守候。

“伯爵是第一次來大清?”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別看我長得像大清人,這還確實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個國家。”

“那麼,伯爵了解大清的情況嗎?”里希特霍芬在大清活動了十多年,對大清的情況了如指掌。

馮承乾非常老實的搖了搖頭。

“那麼,伯爵做錯事,也就難免了。”

“做錯事?”

“伯爵今日是否跟李鴻章提起過軍火買賣的事?”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李鴻章已基本答應,只是說還有待商量。”

“商量?”里希特霍芬笑了笑,說道,“伯爵,你沒有聽出李鴻章的言外之意嗎?”

“什麼言外之意?”

“在大清做買賣,價錢是其次的,關鍵得打通關系。”

這下,馮承乾明白了過來。

“看來,伯爵無所準備。”

“確實被你說中了,像李鴻章這樣的人,應該……”

“只要是人,就有私心,是不是?”里希特霍芬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我已替伯爵準備妥當。”

“這……”

“十萬兩白銀明天就能送到,主要用來打點李鴻章身邊的人。此事不需伯爵操心,應付這些下屬,也用不著伯爵親自出面。只是有一件事情,必須伯爵親自去辦,而不能由我等代勞。”

“什麼事?”

“回扣。”

馮承乾愣了一下,隨即苦笑著搖了搖頭。

首輔都如此這般,大清的腐朽可見一斑。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3 06:20
本帖最後由 52蘿蔔頭 於 2012-9-3 20:53 編輯


第二十二章 只缺艦隊

次日,馮承乾主動去拜會了李鴻章,當面提到了回扣的事情。

這是里希特霍芬交給他的辦法,畢竟馮承乾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爭大臣,並不精通大清的人情世故,把話擺明了說比拐彎抹角好得多。李鴻章也是聰明人,早年就與德國人打過交道,深知德國人的性格。

顯然,軍火貿易的事情到此才算有了一點眉目。

與直接拿白銀去行賄相比,暗中給回扣不但更為掩人耳目,好處也更大。擴建基爾運河需要數十萬勞動力,帝國政府做了初步統計,至少需要從國外雇傭二十萬勞動力。即便大清的勞動力價格低廉,每月的勞務費用也高達數十萬兩白銀,一年下來就是數百萬兩。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回扣,那就是一筆資了。除了從大清雇傭勞動力,還要在大清開辦兵工廠,自然也少不了回扣。如果把大清采購其他軍火的費用也算上,僅此一次就能給李鴻章帶來上千萬兩白銀的好處。

相比之下,里希特霍芬準備的十萬兩白銀簡直是九牛一毛。

三日後,李鴻章與馮承乾簽署了意向協議,大清用兩千萬兩白銀,在德意志第二帝國訂購四艘鐵甲艦,其中一千五百萬兩白銀以輸出的勞動力支付,另外五百萬兩以帝國企業在大清開辦工廠征用的土地、稅務等支付。李鴻章提出了一個特殊條件:大清采購的鐵甲艦必須裝備帝國海軍。

說得簡單一些,賣給大清的戰艦,必須是帝國海軍訂購了的戰艦。

雖然只是意向協議,但是已經八九不離十了。

三月三日,馮承乾回到寧波,搭上了返回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郵輪。與細節有關的談判工作由外交人員負責,不再需要馮承乾操心。

郵輪起航前,馮承乾給德皇與宰相拍了封電報。

可以說,此次大清之行收獲頗豐,用四艘鐵甲艦就換來了二十萬勞動力,絕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問題是,李鴻章提到要帝國海軍首先采購戰艦。

這不是無理要求,因為大清之前訂購的“定遠”與“鎮遠”二艦,名義上是專門為大清建造,實際上連帝國海軍都看不上。這兩艘裝備了三百毫米巨炮的戰艦不可說不強大,卻存在很多問題。

顯然,北洋艦隊已經發現了這些問題。

在馮承乾看來,這不是麻煩,而是一個機會,即可以借用李鴻章的特殊要求,為帝國海軍建造新式戰艦。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規劃建造一艘先進的戰艦。

馮承乾早就有了想法,只是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機會。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李鴻章幫他創造了這個機會。

回國途中,馮承乾大多時候都呆在艙室里,只是偶爾跟提爾皮茨去甲板上透透風。

“你的山東之行有什麼收獲?”在大清的時候,提爾皮茨沒有跟著馮承乾去與李鴻章談判,而是裝扮成傳教士,在里希特霍芬的安排下,去山東各地轉了一圈,重點考察了馮承乾提到的膠州灣地區。

“膠州灣是天然深水良港,我肯定選此處做帝國海軍遠東艦隊的母港。”

“民風呢?”

“還算樸實吧,問題不大。”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現在,我們缺的只是一支艦隊了。”

提而皮笑著搖了搖頭,說道:“一直以來,我們缺的都是一支艦隊。”

“放心吧,面包會有的,艦隊也會有的。”馮承乾拍了拍提爾皮茨的肩膀,說道,“李鴻章提出,要我們首先采購一艘。我覺得,這是一個發展帝國海軍的絕佳機會。至少能夠為帝國海軍建造一艘主力艦。”

“僅僅一艘?”

“你想要幾艘?”

“至少要有兩艘戰艦,才稱得上是一支艦隊。”

“不用急于一時,現在我們做的是打好基礎,而不是擴充艦隊實力。”

提爾皮茨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這幾日,馮承乾花了很多時間跟提爾皮茨談與海軍有關的事情,特別是即將到來的海軍技術革命。

雖然提爾皮茨有點懷疑馮承乾的判斷,覺得在十年內出現技術革命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他無法否認隨處可見的現實。比如,柴油機已經問世、蒸汽輪機也已成熟、煉鋼技術有了重大進步、還有各種新式工業機械。這些工業與科技領域的進步,都將對海軍發展、特別是戰艦的性能產生直接影響。

“伯爵希望打造一艘什麼樣的戰艦?”

“一種全新的,之前從來沒有過的戰艦。”

提爾皮茨笑了笑,說道:“伯爵如此有信心,看來早已胸有成竹了。”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雖然我們努力之後,不見得會有結果,但是什麼都不做,只會一事無成。”

“那麼,伯爵打算從何著手呢?”

“建造戰艦的根本是什麼?”

“造船廠。”

“還有呢?”

“這……”

“除了造船廠,還有鋼鐵廠、化工廠、槍炮生產廠、彈藥生產廠、甚至得把制造裝飾品的木匠都算上。”馮承乾背轉身來,靠在了船舷的圍欄上。“說得直接一點,建造戰艦的基礎就是國家的整個工業體系。只有擁有了強大的工業體系,才能建造出強大的戰艦,不然就得像大清那樣,花錢去其他國家購買。可惜的是,我們不是大清,能夠造得出先進戰艦的國家都不會把戰艦賣給我們。”

“那就只能自力更生。”

“所以我們得從頭做起,從最根本的做起。”

提爾皮茨點了點頭,對馮承乾的觀點表示贊同。

“將軍,要是我們著手整頓帝國的造船業,得從何入手。”

“伯爵,我只是軍人,這些事……”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置身事外,看問題肯定更加全面。”

提爾皮茨稍微沉思了一下,說道:“我覺得,可以拿訂單做文章,通過安排訂單,淘汰部分造船廠,以此整合造船業。如果要走得更遠,僅在訂單上做文章肯定不夠,還得在其他方面想辦法。”

“看來,你不僅僅是軍人。”

“伯爵見笑了。”

“你的話很有道理,暫時只能拿訂單做文章。”馮承乾的目光在提爾皮茨身上停留了好一陣,才說道,“我覺得,你更適合管理海軍,而不是指揮艦隊作戰。你考慮一下,有機會我們再好好談談。”

提爾皮茨沒有開口,因為馮承乾這句話說到了要害上。

對于如何建造一支強大的艦隊,提爾皮茨有較為清楚的認識,可是對于如何指揮一支艦隊作戰,他卻毫無頭緒。

這不是他的問題,而是帝國海軍的通病。

在這個時代,帝國海軍的眾多將領中,沒有一人算得上是合格的艦隊指揮官,因為帝國海軍根本沒有艦隊可言。

“你不要覺得這是在委屈你。”馮承乾看出了提爾皮茨的心思,說道,“現在,打造一支艦隊要比指揮一支艦隊困難得多。再說了,建造一支艦隊至少需要二十年,也許還要花上更多的時間。二十年之後,你我都不年輕了,也輪不到我們去指揮艦隊作戰。帝國要想發展壯大,絕不是一兩代人就能實現的。我們既然生于這個時代,就要認清自己的位置,哪怕是為後人做鋪墊。”

“伯爵心胸廣闊,我是自嘆不如啊。”

“將軍過謙了,即便沒有我提到,將軍也會明白這些道理。”

提爾皮茨笑了笑,說道:“伯爵說得很有道理,我們必須從長遠考慮,而不能局限于眼前利益。”

“你能這麼想,那就再好不過了。”

“伯爵打算什麼時候組建遠東艦隊?”

“心急了?”馮承乾笑了笑,說道,“等我們有了艦隊再說吧,反正再急也得等上兩三年才有下文。”

“恐怕等不了兩三年。”

“是嗎?”

“伯爵此行,已經打破了遠東的均衡局面,英法俄等國會坐視不管嗎?”

“你的意思是,英法俄也會在遠東加大投入力度?”

“大清是一塊肥肉,大家都盯著,也都不想被別人搶去。伯爵出售闊綽,等于白送了四條主力艦給大清,肯定會刮起血雨腥風。”提爾皮茨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現在日本的崛起勢頭極為明顯,想必也盯著大清這塊肥肉,準備分上一羹。恐怕我們還沒回到柏林,就已風起云涌了。”

“這是好事,沒必要擔心。”

“好事?”

“現在的國際局勢對英法等老牌帝國有利,如果沒有動蕩,我們永遠占不到便宜。”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動蕩越大,變化也就越大,我們的機會也就越多。只要把握好一次機會,帝國就能發展壯大。”

“這麼說,伯爵是有意為之?”

“算不上有意,只是順應時代潮流罷了。”

提爾皮茨沉思了好一陣,才說道:“伯爵深謀遠慮,非我等能比,恐怕也只有宰相能與伯爵一較高下。”

“將軍,你太看得起我了。”

“我不是在奉承伯爵,只是有感而言。”

“就算是有感而言,也放在心里吧,不用說出來,心知就好。”

提爾皮茨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拿遠東局勢做文章,是一步險棋,也是一步妙棋。這步棋走好了,將轉得盆滿缽滿,走差了,將輸得一無所有。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3 06:21
本帖最後由 52蘿蔔頭 於 2012-9-3 20:54 編輯


第二十三章 將計就計

馮承乾還沒回到柏林,德意志第二帝國與大清的軍火貿易已經成了國際熱點話題。

四艘鐵甲艦,絕對不容小覷。

反響最強烈的不是英法俄等老牌帝國,畢竟對英國、乃至法俄來說,四艘鐵甲艦都不足為懼。

震動最大的,顯然是與大清近在咫尺的日本。

在遠東地區,自“定遠”與“鎮遠”二艦加入之後,大清的北洋艦隊已是遠東地區最強大的艦隊,在全球范圍內也進得了前十。要是再得到四艘鐵甲艦,哪怕只是與“定遠”同級的鐵甲艦,也會打破地區平衡。

馮承乾在寧波港等上郵輪的那一天,日本首相黑田清隆召開緊急內閣會議,隨即由外務大臣大隈重信照會大清當局,對大清從德采購戰艦表示極度關切。前首相、現任樞密院議長的伊藤博文也積極活動,把大清擴充北洋艦隊視為最大的威脅,要求內閣首相采取針對性的行動。

此事,也發生的正是時候。

三年前,伊藤博文秘密組織起草了憲法,于去年四月呈奏天皇。在天皇設立樞密院,即最高顧問府之後,伊藤博文立即辭去首相職務,由黑田清隆接任,而他則以樞密院議長身份專門負責審議憲法。

這部由伊藤博文起草,再由他組織審議的憲法,就是伊藤博文的憲法。

在這關頭,傳出大清增夠四艘鐵甲艦,必然會對還在審議中的日本憲法產生影響,也就會對日本的未來發展產生影響。

數日之後,大隈重信登上了前往英國的郵輪。

受黑田清隆之托,大隈重信以日本外相身份訪問英國,洽談采購戰艦的事情。

大清大力擴充北洋艦隊,日本自然不能落後。

只是,這件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大清擴充艦隊,對英國在遠東的利益也構成了威脅。雖然以當時的情況,英國還不至于為了防范大清而與日本結盟,但是考慮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從中發揮的作用,特別是在遠東的擴張行動,英國在該地區需要一個有足夠分量的盟國。

除了日本,還能選誰?

顯然,這正是馮承乾擔心的負面影響。

沒有這件事,要到數年之後,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擊敗了大清,占領了朝鮮,隨後俄德法聯合出面干預,使日本強租遼東半島的美夢落空,英國為了防止俄法德在遠東坐大,才主動跟日本靠近,也就有了後來的英日同盟。

從某種意義上講,英日同盟是隨後日俄戰爭的基礎之一。

雖然英國沒有放下身段,此時的日本也不夠分量,但是英日靠近已成定局,而且日本的擴軍速度必然加快。

歷史會怎麼發展,馮承乾也料想不到了。

馮承乾回到柏林的第三天,大隈重信到達倫敦,正式向英國提出購買四艘鐵甲艦,並且希望獲得貸款。

消息傳來的時候,馮承乾正在向腓特烈三世匯報建造戰艦的事情。

雖然俾斯麥覺得沒有必要采購一艘鐵甲艦,但是馮承乾提出了充分的理由,即大清承擔了大部分的研制與設計費用,帝國海軍正好搭順風車,可以用最為低廉的價格獲得一艘新式戰艦。

支持建造戰艦的,不僅僅是馮承乾,還有帝國的大多數資本家與銀行家。

帝國只需要建造一艘戰艦,就能為造船企業提供五艘戰艦的訂單,讓數百家企業與數萬名工人有事可做,何樂而不為?

俾斯麥也不是存心反對,而是要借此機會爭取到更好的條件。

馮承乾非常清楚,俾斯麥不想出這筆錢,而是希望那些支持建造戰艦的資本家與銀行家掏腰包。

關鍵,就在銀行家身上。

經過數日協商,俾斯麥已做出讓步,即提供對應的人員編制,但是帝國政府確實沒有多余的預算。

“你的意思是,向銀行貸款?”

“德意志銀行與符騰堡銀行已經答應提供貸款,只是銀行家都很精明,不會平白無故的出錢。”

“他們想要什麼?”腓特烈三世當然知道銀行家不好應付。

“帝國的貨幣發行權。”

腓特烈三世的眉頭跳了幾下,神色顯得極為嚴峻。

“準確的說,是重組帝國中央銀行。”

“你覺得有這個必要嗎?”

“如果答應銀行家的要求,無異于因小失大。”

“這也是我擔心的地方。”

“只是,我們可以利用這件事。”

“怎麼利用?”

“借重組帝國中央銀行的機會,奪回帝國金融體系的控制權。”

“這……”

“陛下,金融為一國之本。雖然我也說不出什麼大道理,但是我認為,金融業必須由國家掌控,絕對不能落到私人手上。”

腓特烈三世沒有開口,因為他知道這件事非常棘手。

“不可否認,此事有很大難度,不可能一蹴而就。”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但是為了帝國的未來,我們必須迎難而上。”

“你說得沒錯,只是不能操之過急。”

“陛下的意思是……”

“既然德意志銀行與符騰堡銀行愿意提供貸款,暫且把錢拿到手,至于是否重組帝國中央銀行,以及用什麼辦法重組,等到今後再說。”腓特烈三世苦笑著嘆了口氣,說道,“我非常清楚你的想法,只是你得知道,這些銀行掌控著帝國的命脈,別說是你,就算是宰相也沒法愚弄他們。”

“宰相?”

腓特烈三世勉強笑了笑,說道:“我會讓宰相做出讓步,你已經達到目的了,其他的不用操心。”

“可是……”

“沒有什麼可是的,你要知道,你在帝國根基尚淺,還不足以做這些事。”腓特烈三世知道馮承乾有點想不通。“要想扳倒銀行家,僅僅有我的支持還遠遠不夠。等時機成熟,我自會有所安排。”

馮承乾點了點頭,沒再多說什麼。

雖然他對這個時代的金融不夠了解,但是知道一點,即掌握著德意志第二帝國、乃至整個歐洲金融體系的都是猶太人,特別是幾個聲名顯赫、卻又從不顯山露水的大家族。普魯士能在普法戰爭中大敗法軍,先皇威廉能在凡爾賽宮加冕稱帝,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夠橫空出世都與猶太金融家不無關系。

即便馮承乾不了解這段歷史,也能知道,俾斯麥在其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沒有金融集團的支持,俾斯麥也不可能在帝國宰相的位置上穩坐二十多年,讓帝國議會形同虛設。

想清楚這一點,馮承乾也就明白了德皇的苦衷。

他們面對的不僅僅是猶太金融集團,而是一個與政治聯姻的金融利益集團,而該集團的核心正是帝國宰相。

馮承乾不免有所感嘆。

顯然,俾斯麥不僅僅是帝國宰相,還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也許,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威廉二世登基後不久,俾斯麥就被迫辭職,並非與皇帝不睦那麼簡單。

所幸的是,馮承乾最關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在銀行肯貸款的情況下,建造戰艦的最後一個障礙消失了。

兩日後,德皇批準了俾斯麥遞交的融資方案,只是在重組帝國中央銀行的事情上,采用了緩兵之計,讓俾斯麥去制訂一份更加詳細的方案。隨後腓特烈三世單獨找到馮承乾,讓他盡快拿出戰艦的設計圖紙,並且盡快動工建造,把銀行的貸款承諾落實,以免耽擱下去夜長夢多。

皇帝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拿到錢之後就翻臉不認人。

就算銀行家有怨言,也不會為了這點芝麻蒜皮的小事與帝國皇帝對著干,而且也不會為了長遠利益斤斤計較。

只是,德皇也給馮承乾出了一道難題。

回國途中,馮承乾就想好,要建造一種“無畏”級那樣的新式戰艦,改變由英國海軍開創先河的歷史。

回到帝國,馮承乾才意識到,他的這個想法很不現實。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無畏”號代表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其主要技術特征不僅僅是全裝重型火炮,還有很多遠超之前戰艦的設計,比如用蒸汽輪機取代了往復式蒸汽機,以及覆蓋全艦要害的裝甲帶。

相對而言,在戰艦上安裝統一口徑與倍徑的主炮是最簡單的事情。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工業還不夠強大,別說短期內、能在十年之內制造出大功率蒸汽輪機就非常不錯了。如果采用往復式蒸汽機,戰艦高速航行時的續航能力很成問題。至于采用全裝甲帶設計,關鍵在于能否制造出質量過關的裝甲鋼板,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鋼鐵廠暫時還沒有這樣的生產能力。

此時,別說制造,連設計一種大型戰艦都很有難度。

在此之前,帝國建造的最大的戰艦,就是出售給大清的“定遠”號與“鎮遠”號。

這次,大清要的是更加強大的戰艦,噸位肯定得超過“定遠”號與“鎮遠”號,所以設計難度非常大。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馮承乾還有些把握。

不管怎麼說,他掌握的知識、特別是與戰艦有關的知識,比這個時代最好的工程師都要多得多。

可惜的是,德皇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

要在短期內完成設計,並且開工建造,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3 06:21
本帖最後由 52蘿蔔頭 於 2012-9-3 20:54 編輯


第二十四章 帝國第一艦

受德皇重托,馮承乾哪敢兒戲。

四月的最後一天,馮承乾去了什切青的伏爾鏗造船廠,親自主持新式戰艦的設計與建造工作。

馮承乾親自擔任總設計師,任用了一大批年輕有為的工程師。

對帝國海軍來說,這是培養艦船設計師的一個絕佳機會,所以馮承乾不打算讓那些思想僵化的工程師霸占主要位置。

從一開始,設計工作就不大順利。

即便是思想開放的年輕工程師,也很難理解馮承乾的超前理念,甚至覺得馮承乾是在異想天開。

比如,馮承乾堅持把炮塔沿縱軸布置,而且為炮塔安裝厚實的裝甲。

其實,主要問題出在馮承乾身上。

最大的問題,就是馮承乾忽視了這個時代的技術基礎。

比如在炮塔安置方式上,馮承乾就沒有考慮到,在動力系統性能有限的情況下,火力布置肯定會做出妥協,不然戰艦的性能就無法得到平衡,即便火力得到加強,也會導致其他性能降低。

以當時的情況,為了使戰艦的航速達標,就得盡量縮減防護區域,也就對戰艦的長度做出了限制。如果按照馮承乾的要求,把三座雙聯裝炮塔沿縱軸布置,戰艦的長度將超過一百四十米,而采用一前兩側的布置方式,則能縮短二十米。千萬別小看這二十米,這意味著戰艦的裝甲用量將減少上千噸。此外,過長的艦體,將影響戰艦的穩定性,降低火炮的射擊精度。

只是,馮承乾沒有立即認識到這個問題。

在工程師提出了防護與動力上的問題後,馮承乾選擇了另外一個解決辦法,即把雙聯裝炮塔改成三聯裝炮塔。按照他的設想,這一改動能在不減少主炮數量的情況下,把戰艦的長度控制在一百二十五米以內。

這個想法也很不現實,因為帝國只有雙聯裝炮塔,沒有三聯裝炮塔。

當時,在全球范圍內,也沒有可靠的三聯裝炮塔。

如果單獨設計一種三聯裝炮塔,即便不考慮效費比,也要花上兩三年,根本趕不上戰艦的建造進度。

雖然馮承乾沒有放棄三聯裝炮塔,而是拿出了五十萬帝國馬克,向克虜伯等數家大型兵工廠發出招標書,從基礎開始研制,但是也不得不做出讓步,即在三聯裝炮塔跟不上建造進度的情況下,采用雙聯裝炮塔。

這個時候,新的問題出來了,那就是到底采用幾座炮塔。

當時,馮承乾認為采用兩座炮塔就夠了。

雖然炮塔數量與“定遠”、“鎮遠”二艦相同,但是采用縱向布置,每座炮塔的射界都超過了二百四十度,因此左右舷的火力密度是“定遠”與“鎮遠”二艦的兩倍,但是當時並沒有成熟的海軍戰術,風帆時代的追逐戰顯然不適合蒸汽時代,所以這種設計方式遭到了眾多工程師的反對。

更重要的是,大清派來的官員也認為兩座炮塔遠遠不夠。

要知道,這種戰艦的排水量超過了一萬噸,比“定遠”與“鎮遠”二艦大得多,如果只裝兩座炮塔,顯然顯得過于單薄。

馮承乾認為,增強火力,不一定要增加火炮的數量。

在工程師都反對的情況下,馮承乾堅持己見,並且向大清官員提出,如果嫌火力不夠強大,可以采用口徑更大的艦炮,比如四十倍徑的三百五十毫米艦炮,從而在只有四門跑的情況下,火力投送能力超過六門三百毫米炮。

必須承認,這是一個較為理想的折中方案。

只是,要說服工程師,還有大清的官員,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此外,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也造不出口徑為三百五十毫米的艦炮,即便正在研制,也需要等上一兩年才能交付使用。

為了這件事,設計工作耽擱了將近一個月。

最終,馮承乾與同樣堅持己見的工程師各讓一步,即戰艦采用三座炮塔,只是全部沿縱軸布置,其中二號炮塔位于兩根煙囪之間,在設計的時候就以安裝三百毫米艦炮、而不是三百五十毫米艦炮為準。

這麼設計,能夠盡量利用鍋爐艙與蒸汽機艙之間的空間。

也就是說,在沿縱軸布置三座炮塔的情況下,戰艦的長度能控制在一百三十米左右,僅比工程師堅持的一百二十米多了十米。

只是,馮承乾對此仍然感到不大滿意。

在他看來,即便采用三座炮塔,也最好能夠采用三聯裝炮塔,今後可以根據需要決定采用三座三聯裝三百毫米炮,還是三座雙聯裝三百五十毫米炮,從而最大限度的提升戰艦的服役年限。

問題是,工程師提出的方案,得到了大清官員的認可。

馮承乾不得不接受現實,只是耍了個手段,即讓威廉港造船廠加入進來,負責為帝國海軍建造首艦,只是刻意減慢建造進度,讓這艘戰艦最後完工,而為大清建造的四艘則提前完工。

這麼做,就是為了在建造過程中修改設計。

八月初,馮承乾向腓特烈三世提交了設計圖紙,並且通報了大清官員。

當時,存在兩套設計圖紙,一套針對大清,一套針對帝國海軍。

腓特烈三世沒有詳細過問,只是讓馮承乾看著辦,別把事情搞砸就行了。這也難怪,腓特烈三世並不了解海軍。

以當時的指標來看,針對大清的設計方案更加先進,也更加合理。

這四艘被李鴻章命名為“攝遠”、“鴻遠”、“撫遠”與“吉遠”號的四艘巨艦在建成時的基本數據稍有差別,以“攝遠”號為準,標準排水量為一萬零八百噸、滿載排水量為一萬二千四百噸,艦長一百二十八點五米、標準排水量時水線長度為一百一十九點二米,標準吃水七點四米、最大吃水七點七米,配備六門三百零五毫米(德國標準,如果按照英國標準就是三百毫米)三十倍徑主炮、八門一百五十毫米副炮、四門三十七毫米轉管式機炮,三具魚雷發射管,另載兩艘魚雷艇,炮塔的最大裝甲厚度為三百毫米、側舷為二百八十毫米、司令塔為三百二十毫米,配備八座鍋爐、兩臺三脹往復式蒸汽機、最大功率九千八百馬力,雙軸雙漿推進,最大航速十六節。

論性能,這四艘巨艦在遠東地區絕對是首屈一指,即便放眼全球,也非常先進。

拿到設計書之後,李鴻章極為滿意,立即就批準了建造訂單,並且準許帝國外交部在青島設立勞工招募處。

“青島”這個稱呼也首次出現在了官方文件上。

相對而言,馮承乾為帝國海軍量身打造,後來由腓特烈三世命名為“腓特烈大帝”號的鐵甲艦就沒這麼耀眼奪目了。

按照馮承乾的要求,“腓特烈大帝”號在設計的時候,就以三聯裝三百毫米艦炮、或者是雙聯裝三百五十毫米艦炮為準。結果,“腓特烈大帝”號的長度達到一百三十二米,吃水深度增加了零點二米,排水量增加了一千五百噸,鍋爐減少到六座,推進系統輸出功率僅有八千四百馬力,戰艦的最大航行速度僅有十二節。為了降低排水量,副炮減少到四門,其他武備也有所降低。

在任何人看來,速度如此慢的戰艦,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以當時的眼光來看,這確實是問題。

只是誰能想到,十多年後,在“攝遠”等四艦相繼成為歷史之後,“腓特烈大帝”號不但還在服役,而且煥發第二春?

十多年後,“腓特烈大帝”號進行了第一次全面改裝,換上了細管鍋爐與蒸汽輪機,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提高到了二萬四千馬力,航速一下子提高到了二十四點五節,達到第一批戰列巡洋艦的標準。在換上了雙聯裝三百五十毫米四十五倍徑主炮之後,“腓特烈大帝”號依然是一艘性能強大的戰艦。

馮承乾的超前眼光,最大限度的保存了帝國海軍的資產。

沒有一點一滴的積累,帝國海軍絕不可能發展壯大。

後來,很多人都認為,“腓特烈大帝”號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只是大部分史學家依然認為“腓特烈大帝”號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戰列艦,因為這艘戰艦在建成時,采用的仍然是短倍徑三百毫米主炮,往復式蒸汽機,在性能上與後來建成的戰列艦有很大差距,即便改進之後,也難以充當戰列艦。

只是,誰也不能否認,“腓特烈大帝”號是帝國邁入海軍強國的第一步。

當時,故意壓縮性能指標,也對帝國大有裨益。

要知道,最關心帝國海軍的正是英國。如果帝國建造出了性能強大的主力艦,肯定會刺激英國建造新式戰艦,英德海軍軍備競賽就會在帝國還沒完成準備的情況下開始,帝國獲勝的希望將更加渺茫。

讓英國認為帝國造不出性能先進的戰艦,才能讓英國放松警惕。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確實起到了這樣的效果。

“攝遠”四艦在兩年後就交付給大清海軍,而“腓特烈大帝”號足足建造了三年,直到一八九三年才正式服役。到這個時候,還有四艘戰艦正在建造之中。帝國海軍不急不忙的擴軍速度,產生了很大的麻痹效果。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3 06:21
本帖最後由 52蘿蔔頭 於 2012-9-3 20:55 編輯


第二十五章 再接再厲

十月一日,“腓特烈大帝”號在威廉港造船廠開工。

雖然這艘戰艦在設計上存在很多缺陷,特別是過低的航速,但是作為德意志第二帝國近年來建造的第一艘主力艦,仍然受到了高度重視。當天,腓特烈三世、維多利亞皇后、威廉皇儲等皇室成員,以及帝國宰相俾斯麥、海軍戰爭大臣馮承乾等帝國官員親臨現場,由腓特烈三世親自主持開工典禮。兩年後,威廉皇儲親手將一瓶香檳砸向艦首,把這艘巍峨巨艦送入了大海的懷抱。

開工典禮上,馮承乾也非常激動。

這是他來到這個時代之後,親造的第一艘戰艦。雖然他知道,今後還會有更多的戰艦由他完成,但是做為把新興海上列強的締造者,馮承乾仍然過于忘懷,顯得比任何人都要投入。

“腓特烈大帝”號開工建造,在國際上也刮起了一股風潮。

英國報紙在高度重視的同時,也忍不住嘲笑德國人不懂得海軍,竟然耗費巨資建造一艘速度比烏龜還慢的戰艦。《泰晤士報》的評論最為貼切:“腓特烈大帝”號既打不過、也跑不過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在海戰中不但沒有取勝的機會,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是一艘毫無價值的戰艦。

英國人高傲,那是有資本。

只是,其他國家也跟著起哄,比如法國與俄國的報紙都大肆貶低“腓特烈大帝”號,連意大利的報紙也沒有筆下留情。

這些國家有嘲笑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資本嗎?

也許法國有,因為法國曾經擁有世界第二的艦隊,現在的法國海軍也強于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

至于俄國、意大利等國,根本沒有嘲笑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資格。

只有一點不可否認,“腓特烈大帝”號掀起了新一輪造艦風潮,也可說是十年之後海軍軍備競賽的熱身活動。

當月,英國皇家海軍就提出建造全裝重型火炮主力艦。

緊接著,法、俄、意等國也相繼提出了相關的造艦計劃,連奧斯曼帝國與奧匈帝國也出臺了類似的計劃。

只是,此時的技術水準,還不足以建造真正意義上的“無畏”艦。

在認識到了技術上的難度之後,英國皇家海軍首先知難而退,降低了造艦規模與新戰艦的技術標準,既仍然采用三脹往復式蒸汽機,配備三十倍徑重炮,最終受財政預算影響僅建成一艘。

英國皇家海軍知難而退,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卻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

在制定下一年度財政預算的時候,馮承乾利用“腓特烈大帝”號順利開工的機會,提出再建造一艘主力艦。雖然俾斯麥表示反對,認為帝國沒有必要急于擴充艦隊規模,但是腓特烈三世對“腓特烈大帝”號的性能不太滿意,認為有必要建造一艘性能更加先進、也更加強大的戰艦。

最終,在腓特烈三世的支持下,新戰艦的建造工作確定了下來。

帝國政府撥款一百二十萬帝國馬克,再由戰爭部湊款六十萬帝國馬克,在一八九零財年度建造一艘超級鐵甲艦。

為了表示支持,腓特烈三世把這艘戰艦命名為“威廉大帝”號。

也就是說,腓特烈三世用他父親、也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開國皇帝的名字,為這艘還未問世的戰艦命名。

隨後,威廉皇儲自愿為該艦捐贈了十萬帝國馬克。

皇帝親自為戰艦命名,皇儲帶頭捐款,立即在帝國國內刮起了捐款風潮,短短一個月內帝國戰爭部就收到了一百四十萬捐款。雖然只有少數來自平民百姓,但是自愿捐助的民眾多達上百萬。

經費不成問題,其他的事情就好辦得多了。

年底,馮承乾把提爾皮茨調了回來,讓他負責戰爭部的日常行政事務,自己則去了威廉港造船廠。

雖然只過了幾個月,但是在設計“腓特烈大帝”號時存在的很多問題都已得到解決。

由克虜伯兵工廠開發的三百五十毫米巨炮進展順利,只是這種火炮只有三十倍徑,穿甲威力嚴重不足,馮承乾希望得到的是一種穿甲威力足夠巨大的火炮,所以委托克虜伯兵工廠開發四十倍徑的三百毫米艦炮。三聯裝炮塔的研制工作進展順利,即便無法配備“腓特烈大帝”號,也肯定能配備“威廉大帝”號。

讓馮承乾有點意外的是,得到帝國戰爭部的經費支持後,曼斯鋼鐵廠在表面滲碳硬化裝甲鋼領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幾名年輕的技術專家想出了很多好點子,正在努力實現量產。

只是,在設計“威廉大帝”號的時候,仍然有一道邁不過去的難關。

這就是動力系統。

雖然馮承乾為帝國工程師指明了方向,即細管鍋爐與蒸汽輪機,但是技術突破需要雄厚的積累,而帝國欠缺的就是積累。

別說在設計階段,即便三年之後,“威廉大帝”號建成時,帝國在細管鍋爐與蒸汽輪機領域也沒取得重大突破。要到十年後,也就是一九零零年前後,帝國才能制造出夠用的蒸汽輪機。

通過設計“腓特烈大帝”號,馮承乾對戰艦的設計工作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設計一艘戰艦,首先考慮的就是動力系統,即首先根據性能指標大致定下動力系統的大致輸出功率,再結合動力設備的性能確定需要采用多少臺鍋爐、多少臺蒸汽機,也就能夠確定動力系統所占噸位,然後在剩余噸位中分配裝甲、火力等系統所占噸位,從而訂下大致的設計方案。

動力系統性能落後,意味著要占用更多的噸位,也就意味著其他系統必須精簡。

“威廉大帝”號的總撥款為一百六十萬帝國馬克,扣除設計費用之後,建造費用在一百三十萬帝國馬克左右。

以此標準,可以大致確定“威廉大帝”號的標準排水量在一萬四千噸左右。

僅從排水量上看,“威廉大帝”號的性能比“腓特烈大帝”號高出了一大截,因此有更多的噸位用于裝甲與火力。

問題是,“威廉大帝”號絕對不能是一艘最大航速只有十二節的主力艦。

為了說服宰相俾斯麥,腓特烈三世明確表示,“威廉大帝”號的最高速度必須達到同期戰艦的平均水平。

以當時的標準,就應該達到十六節。

確定了噸位與航速,就能大致推算出,“威廉大帝”號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至少要達到一萬六千馬力。考慮到艦型在設計的時候會受火力系統布局影響,所以動力系統的設計輸出功率還應適當提高。

以一萬八千馬力為準,“威廉大帝”號得安裝十六座鍋爐與四臺三脹往復式蒸汽機。

算上三千五百海里續航力所需的一千五百噸燃煤,動力系統占用了五千噸。除掉船體基本結構占用的四千五百噸,其他設備占用的數百噸,留給裝甲與火力的僅有四千噸,顯得很不充足。

設計的時候,必須有所舍棄。

舍棄火力,還是舍棄裝甲?

如果舍棄火力,“威廉大帝”號只能配備兩座三百毫米長倍徑火炮的三聯裝炮塔,火力連“腓特烈大帝”號都比不上。如果舍棄裝甲,“威廉大帝”號在配備三座炮塔時,防護能力連“薩克森”級都不如。

當時,大部分工程師都認為,應該舍棄火力。

即便只有兩座三聯裝炮塔,“威廉大帝”號也有六門主炮,在同時代的鐵甲艦中屬于中游水準。一些工程師提出,應該采用三座雙聯裝炮塔的設計方案,這樣才能在實戰中提高炮塔的生存能力。

只是,馮承乾再次堅持己見,認為應該舍棄防護。

毫無疑問,馮承乾的認識是超前的,而且非常超前。

炮塔的數量、布置方式、以及火炮的安裝方式,將直接決定艦體結構,而在後期改進的時候,最不能動的就是艦體結構。所以在馮承乾看來,舍棄裝甲之後,“威廉大帝”號還能在今後的改進中煥發青春。

說得簡單一些,在動力系統的性能得到提升之後,可以通過改進動力系統,在不影響其他性能的情況下,增大戰艦的排水量,從而通過增強裝甲厚度的方式增強防護能力,火力則能得到保留。

只是,這種設計方式,過得了腓特烈三世那一關嗎?

要知道,這是德皇親自下令建造的戰艦,還以先皇的名字命名,如果又是一個二不掛五的半吊子,肯定無法向德皇交代。

這次,馮承乾又耍了個小花招。

按照他的要求,“威廉大帝”號被設計成了一艘三炮塔戰艦,而且別具一格的采用了兩前一後的炮塔布置方式,即兩座炮塔位于首樓之前,另外一座炮塔位于副艦橋後方,其中前兩座炮塔為背負式。至于裝甲防護,馮承乾只要求重點保護炮塔、司令塔、彈藥庫、鍋爐艙與輪機艙。

顯然,當時沒有一個工程師認可這種設計方法。

要知道,“威廉大帝”號除了主要部位之外,其他部位幾乎沒有裝甲防護,即便是小艇上的火炮也能洞穿。

馮承乾沒管那麼多,拿到設計草圖之後就遞交給了腓特烈三世。

所幸的是,德皇不懂海軍,也不懂戰艦,看不出其中的問題,特別是被馮承乾刻意抹掉的裝甲防護數據。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3 06:22
本帖最後由 52蘿蔔頭 於 2012-9-3 20:55 編輯


第二十六章 熱身活動

忙于“威廉大帝”號的設計工作,馮承乾連圣誕節都在威廉港造船廠的工棚里過的,跟他一起的,還有上百名工程師。

為了讓工程師更有積極性,馮承乾自己掏腰包,開出了五千帝國馬克的獎金。

在這個時代,五千帝國馬克絕對不是一筆小錢。當時,最優秀的工程師,一年的薪金也不到五千帝國馬克。

有了激勵,工程師自然格外積極。

復活節的前一天,馮承乾趕回柏林,把特意準備的設計圖紙交給了德皇。只要德皇批準了設計方案,將在一個月內完成細節設計,威廉港造船廠將在六月底之前準備好船臺,在七月開工建造。

必須承認,“威廉大帝”號不是一艘完美的戰艦,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對突出的,莫過于其薄弱的裝甲防護了。

即便以當時的標準衡量,“威廉大帝”號的防護水準也遠遠低于主力艦,甚至比不上裝甲巡洋艦。

馮承乾沒有掩飾這個問題,等到德皇批準了設計方案,他就把消息透露了出去。

當然,透露給外界的都是馮承乾希望讓外界知道的,而他不想讓外界知道的秘密,全都鎖在帝國戰爭部的秘密檔案柜里。

這下,英法俄等老牌帝國又有熱鬧可看了。

按照馮承乾故意透露的消息,“威廉大帝”號是一艘重視速度的戰艦,在火力與防護上沒有任何特別之處,其火力與“腓特烈大帝”號持平,只是炮塔的布置方式不一樣,而裝甲防護比“腓特烈大帝”號低了許多。結果就是,英國的報紙在評論此事的時候,都異口同聲的宣稱,“威廉大帝”號根本不足為懼,因為這艘速度較快的戰艦,根本不可能在海戰中生存下來。

不可否認,這是較為客觀的評價。

要知道,當時根本沒有“重點防護”這樣的概念,在絕大部分人看來,“威廉大帝”號薄弱的裝甲,根本不足以與主力艦對抗。即便速度較快,也只是與英國的主力艦持平,並沒實質性超越。

只是,也有人持不同的觀點。

首先受到影響、或者說從“威廉大帝”號上得到啟發的,是一個叫約翰-費希爾的英國海軍軍官。

費希爾是誰,馮承乾當然知道。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這個一八四一年在錫蘭出生、長相酷似東方人的英國海軍名將在十三歲時加入了皇家海軍,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是納爾遜的旗艦“勝利”號上的水兵,隨後參加了克里米亞戰爭,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攻打廣州、炮擊大沽炮臺等戰斗,三十三歲時便升任皇家海軍上校。

“威廉大帝”號完成設計時,費希爾剛剛晉升為皇家海軍少將。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費希爾將平步青云,在四年後成為英國海軍第一海務大臣,成為皇家海軍的管理者。此後,在費希爾的主導下,英國建造了“無畏”號戰列艦、“無敵”號戰列巡洋艦等多個級別的主力艦。直到一九一零年,費希爾才會以男爵身份,從英國皇家海軍退役。

就馮承乾所知,在近代海軍史上,沒有哪個人的影響超過了費希爾。

費希爾最大的貢獻,就是“創造”了戰列巡洋艦這個艦種,並且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一八九零年,剛剛晉升為少將的費希爾,還沒有這麼超前的認識。

只是,此時的費希爾已身居要職:樸茨茅斯海軍造船廠總監。

當時,費希爾最關注的是海峽對岸的法國海軍,特別是數量眾多的魚雷艦艇,因此他的工作重點,也是設計一種專門用來對付輕型魚雷艦艇的戰艦,而這種由費希爾主導開發的戰艦就是後來的驅逐艦。

德意志第二帝國開始打造大型戰艦,也得到了費希爾的關注。

“威廉大帝”號的設計標準一經公布,費希爾就認識到,這種重視速度的戰艦在未來海戰中大有用途。

很快,費希爾就向皇家海軍提交了一份報告,強調了高速戰艦的重要性。

只是,這份報告沒有引起皇家海軍高層重視。

費希爾沒有罷休,決定通過輿論向皇家海軍高層施壓,讓皇家海軍的高級將領重視北海對岸的潛在威脅。

作為傳統的海權國家,英國民眾有極為濃厚的海權意識。

這種意識達到了什麼程度呢?只要有威脅,哪怕只是十分遙遠的潛在威脅,也會被英國民眾視為致命威脅。

一直以來,皇家海軍就奉行“你有我也有,你強我更強”的政策。

德意志第二帝國建造重速度與火力、輕防護的新式戰艦,英國海軍當然不能落後,怎麼也得意思一下吧。

當時,馮承乾也在關注英國的態度。

重火力與速度、輕防護的戰艦,也就是後來所說的戰列巡洋艦有價值嗎?

馮承乾非常清楚,隨著技術進步,這種片面強調某種性能的戰艦,很快就會被更加強大的戰艦淘汰,只不過是曇花一現。

要是能讓英國皇家海軍花大力氣建造戰列巡洋艦,對帝國來說肯定是有益無害。

問題是,如何才能誤導對手呢?

深思熟慮後,馮承乾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對手制造一個充足的理由,讓對手不得不大力建造快速戰艦。

什麼樣的理由,才能讓英國皇家海軍大力建造快速戰艦呢?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馮承乾把提爾皮茨找了過來。

聽馮承乾說明原委,提爾皮茨還有點猶豫,認為在這個時候鼓動英國大力造艦,等于提前發起海軍軍備競賽,簡直是作繭自縛。

“你的擔心,我也想到過,只是我們得看得更加長遠一些。”馮承乾笑了笑,對提爾皮茨說道,“‘腓特烈大帝’號與‘威廉大帝’號已經改變了戰艦的發展方向,要不了多久,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現在建造的所有戰艦都將落後,也都將遭到淘汰。也就是說,不管英國皇家海軍建造多少戰艦,等到新技術出現,都將成為博物館里的展品,而我們卻能借此消耗英國的國力。”

“話是這麼說,可是你不擔心英國會借此向我們開戰?”

“沒有法俄出來挑釁,英國不會單獨向我們開戰。”

“伯爵覺得,法俄不會借機與英國結盟?”

馮承乾笑著搖了搖頭,說道:“俄國仍然對西伯利亞大鐵路不死心,就算法國積極拉攏英國,英法俄三國在短期內結盟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年初就收到消息,沙皇已經決定繼續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法國總理也表示愿意提供幫助。英國現在是分身無術,肯定不會與我們翻臉。”

“那麼,利用俄國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也就有理由擴充海軍。”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宰相已經照會英國首相,帝國建造主力艦,主要是應對波羅的海方向上的威脅。”

“伯爵打算如何開始這場海軍軍備競賽呢?”

“這就是我找你來的原因。”

提爾皮茨沉思了一陣,說道:“要讓英國大力建造戰艦,消耗英國的國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從英國的痛處入手。”

“痛處?”

“英國是一個海權國家,國力強大的根本在于廣袤的殖民地與全球貿易,因此海上航線對英國來說,具有無比的重要性。”

馮承乾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讓提爾皮茨說下去。

“英國最不能容忍的,除了本土受到威脅,就是海上航線不夠安全。”

“也就是說,只要能對英國的海上航線構成威脅,就能讓英國皇家海軍花大力氣建造昂貴的、但是不適合主力決戰的戰艦。”

“那得看威脅等級。”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假如英國的潛在敵人手里有一種主力艦追不上、巡洋艦又打不過的戰艦,而且這種戰艦有足夠的續航力,能長期在大洋上活動,那麼英國皇家海軍就別無選擇了。”

“問題是,現在還沒有這樣的戰艦。”

“放心吧,很快就會有了。”

“伯爵的意思是……”

“多虧英國報紙幫忙,陛下對‘威廉大帝’號的性能還不夠滿意,已經答應明年再撥款建造一艘主力艦。”

“伯爵想……”

“陛下同意建造戰艦,但是沒有說建造什麼樣的戰艦,是不是?”

“這……”

“沙皇執意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陛下十分惱火,已把俄國看成眼中釘,我們可以趁此機會提出組建遠東艦隊。”

“也就是說,需要航速快、航程遠的戰艦?”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還得有足夠長的自持能力。”

“這也是向英國解釋的上佳理由。”

“英國怎麼想並不重要,只要在臺面上說得過去就行了。只要英國把我們當成潛在的敵人,就會跟隨我們的步伐,建造新式戰艦。”

“伯爵思慮周密,著實讓我嘆服啊。”

“將軍,你也不用自謙。再過幾年,等艦隊初具規模,我會向陛下提出,任命你為遠東艦隊司令。”

提爾皮茨點了點頭,沒有多說感謝的話。

俗話說,大恩不言謝。得到馮承乾重用,提爾皮茨已經心滿意足,哪有不為馮承乾效力的理由。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3 06:22
本帖最後由 52蘿蔔頭 於 2012-9-3 06:36 編輯

第二十七章 冷眼旁觀

“威廉大帝”號動工建造時,並沒引起轟動。除了前期宣傳的效果,還與當時的國際事件有關。

最受關注的,正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執意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

兩年前,在英德出面干預之後,亞歷山大三世暫時放棄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法俄聯盟也因此告吹。

在俄國國內,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重要性人盡皆知。

雖然英德竭力反對,但是沙皇、大臣、以及俄國的資本家並沒忘記,只有修建了這條鐵路,俄國才是真正的俄國。

隨著德意志第二帝國加強海軍軍備,亞歷山大三世看到了機會。

僅僅兩年,英德關系大不如前。雖然兩個強大的帝國依然在表面上維持著友好關系,但是英國已經開始提防德意志第二帝國,防范這個歐陸頭號強國成為海軍大國,從而對英國的海上霸權構成威脅。

借此機會,亞歷山大三世再次提出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

這次,沙皇是玩真的了。

為了促成此事,亞歷山大三世讓維特全權負責修建鐵路的事情,並且與法國進行貸款融資談判。英德還沒來得及采取外交行動,維特就向沙皇遞交了工程規劃書,並且得到了內閣與杜馬的全力支持。

緊接著,法國國會批準了十四億法郎的對俄貸款。

隨著“西伯利亞鐵路建筑公司”問世,俄國在法國的幫助下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已成鐵板釘釘的事實了。

顯然,英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對此非常惱火。

面對共同的威脅,就算英德關系並不融洽,也得暫時放下矛盾,希望對方能夠成為對抗法俄聯盟的依托。

由此可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一意孤行,等于幫了帝國大忙。

英德關系緩和之後,帝國繼續建造大型戰艦,也得有充足的理由。

當然,理由就擺在面前,根本不用尋找。

年底,在“威廉大帝”號已經鋪設好龍骨的時候,馮承乾代表德意志第二帝國宣布,為了應對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構成的威脅,德意志第二帝國將在接下來的五年內,每年建造一艘主力艦。

對此,英國不但沒有反對,反而提出可以幫助帝國建造戰艦。

英國此舉,並非大發善心,而是在為自己著想。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海軍能夠牽制住俄國波羅的海艦隊,那麼英國在地中海、黑海、遠東等地區受到的壓力將大大降低,也就能更好的維護英國的利益。

在這個時代,俄國是僅次于英國的第二海軍強國。

雖然俄國的地理環境不太理想,出海口被大陸分割,但是自彼得大帝之後,俄國一直在努力獲取南方的出海口,為向外拓展領土打造艦隊。此時,俄國總共有三支艦隊,即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與遠東艦隊。從條件上講,黑海艦隊最為理想,只要通過歐亞大陸之交的海峽就能進入地中海。只是受奧斯曼帝國鉗制,俄國黑海艦隊很難有所作為。遠東離俄國核心地區十分遙遠,又沒有暢通的陸路交通,也不受重視。因為俄國首都圣彼得堡就在波羅的海邊上,所以波羅的海艦隊的實力在俄國海軍中首屈一指,擁有數艘主力艦,為波羅的海最強大的艦隊。

從地理上看,從波羅的海出來,就是英國控制的北海。

只要波羅的海艦隊殺了出來,就能對英國構成極大的威脅。

同樣受地理因素影響,加上在波羅的海沒有合適的基地,英國皇家海軍不大可能派艦隊進入波羅的海。

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能夠牽制住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對英國肯定是大有裨益。

打造一支強大的艦隊需要足夠的時間,而修建一條橫跨歐亞大陸、綿延上萬公里的鐵路也需要非常多的時間。

對此,馮承乾看得十分透徹。

只要帝國海軍還沒有強大到對皇家海軍構成致命威脅,英國就會把野心勃勃的俄國當成最為強大的潛在對手。

有俄國在前面擋著,英德兩國至少得在表面上維持友好關系。

這樣一來,馮承乾就得把握好分寸,只要不分刺激英國,控制好造艦規模與速度,就不會引火燒身。

每年造一艘主力艦,而且僅是五年規劃,算不上過分。

即便再等五年,帝國海軍也只有七艘主力艦,而且服役的不會超過五艘,連英國皇家海軍的零頭都不到。

俄國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還不是馮承乾最關注的事情。

在此之前,發生了一件與馮承乾有關,甚至可以說是馮承乾一手引發的大事,即日本向英國訂購戰艦。

經過近一年的談判,英國與日本達成協議,由英國提供貸款,為日本建造四艘鐵甲艦。

日本,也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國家。

只是,日本不像俄國,有廣袤的國土、眾多的人口與豐富的資源。可以說,日本的野心與實力極不相稱。

促成此事的,正是沙皇一意孤行。

最初的時候,英國不想做虧本買賣,畢竟給日本發放貸款,等于是在賭博,不見得能夠收回來。精明的英國人早就看了出來,日本積極擴充海軍,絕對不是為了本土防衛,而是要在遠東地區大干一番。頭腦再簡單的人都想得到,日本與大清遲早會干上一場,但是沒人知道誰會是最後的勝者。如果日本戰敗,那麼英國提供的貸款將全部泡湯,別說連本帶利全部收回來,恐怕連本金都得賠進去。

英國的資本家很精明,自然不想做賠本買賣。

直到傳出沙皇決定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消息,英國當局才改變初衷,認識到扶持日本的重要性。

在遠東地區,英國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大清積弱積貧,還以天朝自居,定然不會跟英國聯手遏制俄國。

那麼,正在快速發展壯大的日本,成為英國在遠東地區結盟的唯一對象。

只是,此時的日本還不夠強大。

在與英國簽署了貸款購艦協議之後,日本的外交官專程來到柏林,提出從帝國采購幾艘戰艦,而且希望帝國同樣能夠提供貸款。

之前,日本也從德國采購過戰艦,比如建造“定遠”艦的伏爾鏗造船廠就為日本建造過一艘小型軍艦。問題是,帝國財政本來就捉襟見肘,而且帝國海軍也在擴充規模,不可能為日本提供貸款。

馮承乾一直在關注這件事,也早就料到日本會向帝國求援。

為此,馮承乾提前做好了準備,即在日本外交官來到柏林之前就向腓特烈三世遞交了海軍五年發展規劃。

此舉,等于吸收了帝國的多余資本,讓帝國銀行家無法為日本提供貸款。

馮承乾沒有直接反對為日本提供貸款、幫助日本建造戰艦,畢竟這麼做會讓腓特烈三世懷疑他的忠誠度。

在馮承乾的暗中干預下,日本外交官非常失望的離開了柏林。

在歐洲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號角吹響之前,遠東地區的海軍軍備競賽就開始了,而且更加激烈。

軍備競賽的直接結果,就是一場大規模戰爭。

雖然歷史已經改變,但是本質上的東西並不會改變,比如由日本的擴張野心所引發的日清戰爭。

按照馮承乾的估計,日清戰爭,也就是他熟知的中日甲午戰爭肯定會爆發。

如果以雙方海軍艦隊的擴充速度為準,那麼這場戰爭將在一八九五年前後爆發,因為到這個時候,日本與大清的海軍實力都將達到巔峰,而且日本的國力已經不足以繼續進行海軍軍備競賽了。

在經濟被軍備競賽拖垮之前,日本肯定會發動戰爭。

這將是蒸汽時代的第一場大規模海戰,也將是一場劃時代的海戰。這場海戰,不但會改變兩個國家的命運,還將改變海軍的發展方向。

當時,馮承乾也十分矛盾。

在內心里,他並不希望日本取勝,因為這會給他熱愛的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可是他非常清楚,正是這場戰爭為腐朽的大清王朝挖掘了墳墓,最終葬送了這個極端落後、極端腐敗的帝國。

如果大清沒有在這場戰爭中戰敗,也許還能殘喘幾十年。

讓腐朽的大清王朝再統治幾十年,對中華民族有好處可言嗎?

除了阻止帝國為日本建造戰艦,馮承乾沒有做其他干預歷史的事情,因為他既不想幫助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的大清王朝,更不想為敵人做嫁衣裳,成為敵國的幫兇。至于大清與日本的戰爭到底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馮承乾也無法預測,他只能順應歷史潮流,當一個冷眼旁觀者。

這一年,歐亞大陸與遠東地區風起云涌,馮承乾卻過得比較輕松。

為了避免與陸軍發生沖突,德皇已經把戰爭部拆為兩部分,馮承乾保留戰爭部長的名譽頭銜,實為海軍戰爭部長。讓馮承乾稍感意外的是,出任陸軍戰爭部長的不是瓦德西,而是施利芬。

放下虛名,馮承乾反而輕松了許多。

再說了,與施利芬打交道,要比跟瓦德西相互算計輕松得多。

只是,身在要職,麻煩事肯定少不了。

到了年底,一件事情就讓馮承乾頭痛不已。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3 06:23
本帖最後由 52蘿蔔頭 於 2012-9-3 06:38 編輯

第二十八章 皇儲給力

聽德皇說完,馮承乾就鎖緊了眉頭。


“威廉也是一番好心,他能為帝國著想,我深感欣慰。”腓特烈三世笑了笑,說道,“皇室有參軍的傳統,男性成員在成年之後就得為帝國效力。皇儲愿意加入海軍,伯爵應該感到高興。”


“陛下,我確實很高興,只是……”


“在你手下,威廉只是一名軍人,而不是帝國皇儲。”


馮承乾勉強笑了笑,他可不這麼認為。


“此事,我已答應威廉。”腓特烈三世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你隨便給他安排個位置就行了,不用因為他是皇儲而格外照顧。這是皇室的傳統,也是帝國的軍規。在軍隊里,沒有皇儲與庶民之分。”


“我明白陛下的意思,”馮承乾暗自嘆了口氣,說道,“既然陛下已經答應,而且皇儲殿下熱心海軍,我也不能拒絕。”


“這就行了,記住我的話,不用特別照顧威廉。”


馮承乾點了點頭,表示明白德皇的意思。


“好了,這事你盡快辦好,免得威廉天天都來找我的麻煩。”


“我盡快安排,如果沒有別的事,微臣就告退了。”


腓特烈三世點了點頭,讓古斯塔夫送馮承乾出去。


離開御書房,馮承乾才嘆了口氣。


威廉皇儲熱心海軍建設不假,但是在此之前,他是帝國騎兵部隊的軍官,現在轉投帝國海軍,擺明了在給馮承乾添麻煩。別的不說,消息傳出去之後,瓦德西等帝國陸軍將領又有話說了。


回到海軍部,馮承乾都沒想好該把皇儲安排在哪個位置上。


太高的話,肯定會讓別人說閑話,而且皇儲不見得有那個能力。太低的話,又讓德皇很沒面子,也會讓皇儲不滿。


想來想去,馮承乾也沒什麼頭緒。


見到提爾皮茨,馮承乾把煩惱講了出來。


“殿下加入海軍是好事,伯爵應該看開一點。”


“好事?”


提爾皮茨笑了笑,說道:“殿下是皇儲,皇位的第一繼承人,可以做很多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你是說……”


“雖然殿下沒有實權,但是大家都得給他面子。”


馮承乾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這到是事實。


“我覺得,讓殿下負責經費問題最為合適。”


“這……”


“跟著伯爵一年多,我也算明白了一點,建設海軍最需要的就是資金,沒有錢,什麼事都辦不了。”提爾皮茨笑著嘆了口氣,說道,“一直以來,都是伯爵在為海軍爭取經費,如果讓殿下出面,必然事半功倍。”


“你說得沒錯,看來我確實顧此失彼,沒有考慮周全。”


“這麼好的事情,我們應該去向殿下道賀。”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行,晚上過去吧。先讓施密特去帶個話,就說我們晚上去拜訪殿下。”


傍晚,馮承乾與提爾皮茨去了皇儲行宮。


從德皇那里得知,馮承乾答應讓他加入帝國海軍之後,威廉也非常激動,正想親自去拜訪馮承乾呢。


加入帝國海軍,不是皇儲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在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


“不瞞伯爵,這兩年目睹伯爵為建設一支強大的帝國海軍費心操勞,我早就希望與伯爵並肩奮戰,替伯爵分憂解難。”威廉顯得非常誠懇,“去年,我就向父皇提出過,只是父皇覺得我閱歷不夠,讓我用心學習。就我所見,建設海軍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經費。哪怕只能盡到綿薄之力,也能替伯爵分憂。”


“殿下,這也正是我與提爾皮茨將軍的想法。”


“是嗎?”威廉看了提爾皮茨一眼。


“這幾年來,困擾我們的最大問題就是經費短缺。雖然陛下已經批準了五年計劃,宰相也沒提出異議,但是誰也不敢保證不會遇到新的問題。”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所以我跟將軍都認為,如果能由殿下出面幫海軍爭取經費,就算其他大臣有意見,也不會過于反對。”


“伯爵的安排是……”


“海軍部缺少一位懂得爭取預算與管理預算的官員,而我跟將軍都不大在行,所以希望由殿下來擔任這個職務。”


“僅僅是管理預算?”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不管是發展海軍、還是建造戰艦,首先就得做好預算,有多少預算就辦多大的事。”


“伯爵說得沒錯,建造戰艦時,首先就得根據預算來確定戰艦的基本性能。”


顯然,提爾皮茨更了解威廉皇儲的心思。


這位好高騖遠的皇儲關心的不是海軍的用途,僅僅是海軍本身。說得準確一點,就是海軍的戰艦有多麼強大。也許在皇儲眼里,戰艦的本質不是在海洋上擊敗敵人,而是拿來跟英倫三島的親戚炫耀。


威廉皇儲沉思了一陣,說道:“這樣也好,只要能為海軍建設出力就行。”


“能得殿下幫助,帝國海軍定能發展壯大。”


威廉皇儲接受了這個安排,馮承乾總算松了口氣。在對待皇儲加入海軍的事情上,馮承乾的看法與提爾皮茨並不相同。也許,提爾皮茨希望皇儲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解決海軍發展道路上的障礙。馮承乾卻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兩面。在他看來,更應該小心提防皇儲對海軍造成的負面影響。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好大喜功的威廉二世既是帝國海軍的締造者、也是帝國海軍的葬送者。


帝國海軍要想發展壯大,就得盡量利用威廉皇儲有利的一面,還得避免不利的一面。


很快,威廉皇儲的作用就顯現了出來。


雖然德皇批準了五年造艦計劃,俾斯麥也表示認同,但是沒有具體的建造計劃,如何實施就成了問題。


在一八九一年的財政規劃中,用于海軍造艦的預算只有一百四十萬帝國馬克。


這點錢能干什麼?


“威廉大帝”號在建成的時候,算上設計費用,總共花掉了一百七十萬帝國馬克,超出最初預算一大截。


一百四十萬帝國馬克,連建造一艘“威廉大帝”號那樣的戰艦都辦不到。


雖然已經過了審核預算的月份,但是威廉皇儲親自出面,糾纏俾斯麥數日,最終迫使帝國宰相讓步,答應把造艦預算提高到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並且允許海軍部自行湊集二十萬帝國馬克。


最後,威廉皇儲湊集了六十萬帝國馬克,把造艦預算提高到二百四十萬帝國馬克。


必須承認,皇儲很給力。


在自湊經費的時候,皇儲沒有打平民百姓的注意,而是把矛頭對準了皇室貴族,僅幾個王子公主就捐贈了十萬帝國馬克。此外,皇儲還在幾個堂叔堂兄、也就是帝國親王那里湊集到了二十萬帝國馬克。皇室帶頭為海軍建設出資,其他貴族自然放不下面子,在皇儲親自出面的情況下,都或多或少的捐贈了一些。當時,皇儲還遍邀帝國貴族,在行宮舉辦了募款晚宴。


皇儲給力,馮承乾自然不會讓皇儲失望。


一八九一年四月,帝國海軍部拿出了第三艘主力艦的設計方案。因為皇儲為這艘戰艦出了很多力,所以德皇采納馮承乾的建議,將其命名為“威廉皇儲”號。這件事,讓皇儲高興了好幾天。


嚴格說來,“威廉皇儲”號不是主力艦,更像是後來的戰列巡洋艦。


這艘標準排水量為一萬六千噸的戰艦,總共配備了二十四座鍋爐與八臺蒸汽機,采用四軸四漿推進系統,最大推進功率高達三萬八千馬力,設計最大航速為二十二節,遠超當時所有主力艦。


與航速成反比的是,“威廉皇儲”號的火力僅與“威廉大帝”號持平,仍然是三座三聯裝三百毫米火炮,炮塔的布置方式都極為相似,即兩前一後,前面的兩座為背負式,沒有半點新奇之處。


事實上,“威廉大帝”號的基本設計、即艦體的基本結構非常經典。


不僅“威廉皇儲”號與之相似,帝國海軍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建造的另外四艘戰艦,在基本結構上也與之相似。


火力沒有增強就算了,防護卻進一步降低。


與“威廉大帝”號相比,“威廉皇儲”號不但完全放棄了次要部位的裝甲防護,連關鍵部位的裝甲也被削弱。


其防護能力,僅夠對抗裝甲巡洋艦上的火炮。


當時,帝國海軍刻意隱瞞了“威廉皇儲”號的另外一項性能指標,即其以十二節航行時的續航力達到了八千海里,是“威廉大帝”號的兩倍多,超過了帝國海軍之前建造的所有主力艦。


帝國海軍的主力艦需要如此大的續航力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帝國海軍還是一支近海海軍,根本沒有遠洋作戰任務,其主戰場在波羅的海,最多不過到北海逛上幾圈,三千五百海里的續航力就足夠了。只有有遠洋作戰需要的海軍,才需要主力艦有如此巨大的續航力。


當時,帝國海軍部宣稱,“威廉皇儲”號的續航力為四千海里。


這只是標準排水量下的續航力,在滿載排水量的情況下,還能裝載二千五百噸燃煤,也就能把續航力提高四千海里。


當然,馮承乾也沒有真正刻意隱瞞。


等到“威廉皇儲”號開工建造,帝國海軍部故意走漏了消息。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3 06:24
本帖最後由 52蘿蔔頭 於 2012-9-3 06:40 編輯

第二十九章 一八九二

消息一經傳出,英國上下頓時一片嘩然。


如果說,英國人把“腓特烈大帝”號與“威廉大帝”號看成笑柄,那麼沒有任何一個英國人敢小看“威廉皇儲”號。

當時,這艘戰艦的速度不但超過了所有主力艦,還超過了絕大部分裝甲巡洋艦。

評論“威廉皇儲”號的時候,英國各家報紙不約而同的提到了一點:要是這艘戰艦突破了北海防線,進入大西洋,就能切斷英國的所有航線,使英國本土通往世界各地的航運徹底癱瘓;到時候,英國皇家海軍將面臨一個艱巨的挑戰,即打得過“威廉皇儲”號的戰艦追不上,而追得上的又打不過。


費希爾也在此時站了出來,提出皇家海軍應立即建造類似的、甚至是更強大的戰艦。

雖然費希爾位低言微,但是面對現實威脅,英國皇家海軍那些思想頑固的將領也不得不認真考慮。

一八九一年底,費希爾被委任為第三海務大臣,主管海軍審計工作。

上任之初,精力旺盛的費希爾就力行改革,在審核皇家海軍的造艦計劃時,再次提出建造“快速主力艦”。

必須承認,費希爾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短短兩個月之內,他就向海軍大臣與首相提交了三次報告,甚至還通過劍橋公爵把事情傳到了剛剛登基的愛德華七世耳朵里面,引起國王高度重視,加上媒體宣傳,索爾茲伯里不得不向費希爾低頭。

一八九一年底,英國政府增撥一百二十萬英鎊,用來堵住費希爾的嘴。

在馮承乾的刻意安排下,歷史發生了改變。

要知道,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費希爾在當上第一海務大臣之後,才主導英國皇家海軍的造艦計劃,而且首先建造的是劃時代的“無畏”號戰列艦,然後才是“無敵”號戰列巡洋艦。

從時間上看,英國皇家海軍提前了十五年開始建造戰列巡洋艦。

與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不同的是,費希爾得到的經費只夠建造一艘戰列巡洋艦,而且其性能遠不足以跟後來的戰列巡洋艦匹敵。

相同的是,費希爾依然極為看重戰列巡洋艦的價值。

雖然從大背景來看,英國政府撥款一百二十萬英鎊,讓皇家海軍建造具備主力艦的火力與巡洋艦的速度的戰列巡洋艦是為了對付敵國的襲擊艦,保護漫長的海上交通線,但是在具體使用中,費希爾卻有不同的看法,認為這種火力強大的戰艦能夠參加主力決戰,其速度就是最好的防護。


這艘在一八九二年動工建造的戰艦,被費希爾命名為“無敵”號。

也許,費希爾希望這艘戰艦在海洋上所向披靡吧。

馮承乾知道,殘酷的海戰將徹底否決戰列巡洋艦的價值,並且很快就會成為歷史書上的教材。

隨著“無敵”號開工建造,英德海軍軍備競賽的熱身活動總算是開始了。

雖然與後來的造艦比賽相比,此時的競爭還不夠激烈,英德都極為克制,但是維持了數十年的英德友好關系也由此告一段落。即便在很多問題上,英德依然有共同利益,可是對抗取代的合作,英德矛盾浮上了水面。此後十多年,隨著德意志第二帝國日益強大,特別是帝國海軍愈發壯大,英德對抗將取代法俄聯合抗德,成為歐洲地區的主要矛盾,成為世界大戰的禍根。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英德對抗將發展成一場席卷整個西方世界的全面戰爭。

進入一八九二年,一系列國際大事也陸續發生了。

首先是,基爾運河的擴建工作正式開始。在“攝遠”號等四艦陸續交付給大清後,二十萬勞工先後從青島出發,來到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為拓建基爾運河的主要勞動力,德清關系也進一步加強。

隨後,由克虜伯公司出資的彈藥工廠在青島正式建成,開始為大清制造軍火。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而言,這只是一件小事。

按照馮承乾的安排,克虜伯公司去大清開辦兵工廠完全以商業手段操作,帝國政府基本不進行干預。

對大清來說,這卻是頭等大事。


雖然洋務運動搞了這麼多年,各地也興建了不少工廠,但是大清的工業水平依然停留在起步階段,彈藥等軍事物資主要依靠進口。有了青島的兵工廠,即便仍然得從外國企業那里采購,也總比進口好得多。

李鴻章在高興之余,跟克虜伯公司簽署了一份采購一千挺機關槍的合同。

雖然這是好事,卻難住了德國企業家。

要知道,機關槍的專利權在馬克沁手里,德國企業根本沒有權利制造。因為是馮承乾促成了德清軍火貿易,所以這個麻煩也交到了他的手上。所幸馮承乾早有準備,在訪清回國後就花十萬英鎊從馬克沁手里買下了機關槍的所有生產專利,即便不是獨占專利,德國企業也不用為產權的問題煩惱了。

當年,發生的第三件大事是俄國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正式動工。

從時間上看,與馮承乾熟知的歷史基本一致。為了加快鐵路的修建速度,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還任命維特為沙俄財政部長。

借此機會,法國繼續向俄國提供巨額貸款,並且再次提出正式締結同盟條約。

俗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雖然沙皇亞歷山大三世非常清楚,與法國正式締結盟約就意味著與德國為敵,更意味著會與英國產生矛盾,但是經濟受制于人,加上英德關系已經出現嚴重倒退,沙皇也就沒再拒絕法國的結盟請求。


經過數個月談判,法俄兩國的總參謀部的官員在圣彼得堡正式簽訂軍事同盟條約。


條約規定:當法國遭到德、意進攻時,俄國將全力以赴的支援法國、進攻德、意;如果俄國遭到德、意、奧進攻時,法國也權利進攻德、意、奧,援助俄國;只有在法俄首先發動戰爭的情況下,對方才不承擔同盟義務。

這份條約有多大的意義?


別說馮承乾,連這個時代的人都能想到,法俄締結軍事同盟條約,主要就是為了對抗強大的德意志第二帝國。

消息傳回來,俾斯麥立即前往波茨坦皇宮。

當天晚上,德皇緊急召開御前會議。

馮承乾非常清楚,法俄軍事同盟條約最終將成為英、法、俄同盟的基礎,在他熟知的歷史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協約國集團就此誕生。只是,馮承乾並不贊同俾斯麥、瓦德西等人提出的解決方案,即增強與奧匈帝國與意大利的同盟關系,認為這麼做等于把更加重要的英國推向法俄聯盟。


原因很簡單,如果為了對抗法俄,主動拉攏奧匈帝國與意大利,德奧意就將組成歐陸最強大的軍事集團。英國的一貫政策就是扶持歐陸第二強國打擊第一強國,因此這麼做等于與英國為敵。

在御前會議上,馮承乾明確提到,如果與奧匈帝國、意大利正式締結盟約,那麼在戰爭爆發之後,英國肯定不會保持中立,將立即、至少會在法俄戰敗前參戰,成為最為強大的敵人。

馮承乾的觀點,得到了德皇的重視,但是沒有說服俾斯麥與瓦德西。

在兩人看來,如果不能把與奧、意的秘密同盟轉化為正式結盟,那麼在下一場歐洲戰爭中,帝國絕不是法俄的對手。
在陸地上打不贏,帝國就會面臨滅國之災。


腓特烈三世很理智,可是他也相信,帝國很難單獨戰勝法俄,必須爭取盟友,而且是足夠強大的盟友。


在歐洲大陸上,有價值的盟友只有奧匈帝國與意大利。


御前會議開到第二天清晨,就算馮承乾竭力反對,在俾斯麥與瓦德西以辭職相威脅的情況下,腓特烈三世做出最後決定,與奧匈帝國、意大利進行結盟談判,爭取盡快締結軍事同盟條約。


馮承乾沒有拿辭職來威脅德皇,他根本沒有想過辭職。


決議已定,也就沒有什麼好更改的了。


御前會議結束後,腓特烈三世讓馮承乾單獨留了下來。


“我非常理解你的想法,也相信你的判斷,只是你得明白,我們不能顧此失彼,本土安全才是帝國的根本。”


“陛下,我明白,所以我沒有提出辭職。”


腓特烈三世笑了笑,說道:“宰相一再拿辭職威脅,看來對政務已經十分厭煩,也該讓宰相回去頤養天年了。”


馮承乾暗自一驚,腓特烈三世打算讓俾斯麥下課?


“好了,這些事以後再說。我讓你單獨留下來,與你提到的事情有關。”

“陛下說的是……”

“你真的認為,我們與奧、意結盟會使英國倒向法俄?”

“陛下,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雖然英國與法俄有矛盾,但是不在本質上,法俄在戰勝我們之前,絕對無法動搖英國的全球霸權,而我們只需要繼續發展下去,最遲不過三十年就能取代英國。如果在下一場戰爭中,再現當年色當戰役,迅速擊敗法俄,那麼帝國在歐陸上將再無敵手,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從英國手里奪取全球霸權。有了拿破侖的教訓,英國絕對不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戰爭爆發之後加入法俄集團,在徹底打垮我們的同時,消耗法俄的國力,使法俄難以在短期內恢復元氣。即便法國或者俄國將取代我們稱霸歐陸,那也是戰後幾十年的事情了。到時候,英國可以故技重演,扶持另外一個歐陸強國來對抗法國或者俄國。”

腓特烈三世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說道:“看來,我們遲早會跟英國翻臉。”


“必須為此做好充分準備。”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52蘿蔔頭

LV:7 大臣

追蹤
  • 23

    主題

  • 11850

    回文

  • 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