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戰爭]【帝國風雲】作者:閃爍(完)

   關閉
52蘿蔔頭 2012-9-3 06:09:4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044 228431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3 06:25
本帖最後由 52蘿蔔頭 於 2012-9-3 06:29 編輯

第三十章 以質為本
雖然馮承乾竭力反對,但是俾斯麥依然按部就班的與奧匈帝國、意大利進行談判。


回顧之前發生的事情,特別是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前發生的事情,馮承乾認識到,他做的事情對改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兩大同盟集團毫無幫助,因為在一八八八年之前,德俄在經濟上就已決裂,法俄結成軍事同盟勢在必行,德意志第二帝國別無選擇,只能跟奧匈帝國與意大利結盟,形成軸心國集團。為了阻止德意志第二帝國借軸心國集團獨霸歐陸,英國的外交政策肯定會出現一百八十度轉向,與法俄聯手對抗德意志第二帝國,最終與法俄形成協約國集團。


如果馮承乾來到的時間是一八八零年、哪怕是一八八五年,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在歐洲大陸上,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最佳最佳結盟對象不是孱弱的奧匈帝國、也不是不可靠的意大利,而是東面的沙俄帝國。


事實上,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沙皇俄國並無嚴重矛盾。


德俄關系急轉直下,既有俄國的內部因素,也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內部因素。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因素更加突出一些,而且根源就在宰相俾斯麥身上。


嚴格說來,應該是俾斯麥代表的容克貴族利益集團。


在統一北德的戰爭中,普魯士的容克貴族集團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之後,容克貴族集團控制了帝國上層,決定了帝國的基本政策,成為拖累帝國的主要因素。


要知道,容克貴族集團的基礎是農場莊園,代表的是大地主階級。


在工業化時代,容克貴族集團對帝國毫無幫助。


俾斯麥不是不清楚這一點,而是沒有辦法改變,因為他本人就是容克貴族,擁用面積廣闊的土地。


結果就是,在普法戰爭後,俾斯麥推行的經濟政策以保護地主階層為主。


這也正是德俄矛盾的根源。


沙皇俄國本來就是一個落後的封建制帝國,還是農產品輸出大國,俾斯麥出臺保護農業的政策,等于動了俄國大地主的蛋糕。


雖然情況已經有所改變,一些開明的容克貴族已經轉向工業,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利益集團,積極支持工業發展,成為工業利益集團,但是俾斯麥留下的禍根並沒徹底消除,德俄關系已經無法彌合。


在一八八八年,德俄就已徹底決裂。


想明白這些,馮承乾也就釋然了。


戰爭陰云已經出現,那該做些什麼呢?


與腓特烈三世談過之後,馮承乾花了好幾天時間,把這幾年發生的事情前後仔細思索了一遍。


立即與英國展開海軍軍備競賽?


除非馮承乾想死得早一些,或者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國毀在腓特烈三世手上,不然絕對不能這麼做。


設法與英國改善關系?


馮承乾很想這麼做,可是他知道,俾斯麥與瓦德西竭力主張與奧、意結盟,腓特烈三世也不能反對,因此與英國改善關系並無實際意義,只要德奧意形成軸心國集團,英國就會加入法俄陣營。


爭取其他盟國?


放眼全世界,值得德意志第二帝國爭取的國家只剩下兩個,一是大西洋對岸的美國,二是遠東的日本。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這兩個國家很快就會發展壯大。


從本質上講,美國與日本都是新興工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面臨著相同的問題,即需要海外市場來發展本國工業。因為本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所以日本還需要獲取海外資源產地。


也就是說,美國與日本跟英法俄等老牌帝國也存在利益上的沖突。


有共同的利益訴求,不等于有同盟基礎。


美國地大物博,正在積極開發西部地區,本國的資源與市場就足以支持工業發展,暫時不需要海外殖民地。就算在十年之後,美國需要海外殖民地,也會著眼于美洲大陸,與英法沒有直接沖突。


日本的國力還非常弱小,短期內最多稱霸遠東,不足以對歐洲局勢產生影響。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站在風口浪尖上,美日等新興國家更愿意看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去挑戰英國,而不是幫助德意志第二帝國去挑戰英國,從而在新老帝國生死較量之後坐收漁利。

顯然,美國與日本都靠不住。

從感情上講,馮承乾也不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日本結盟。

沒有其他可以爭取的盟國,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只能依靠兩個不那麼可靠的盟友。


馮承乾有一個很直接的想法,即在歐洲大陸上,德軍所向披靡,法俄聯手都不一定打得過德意志第二帝國,即便加上一個英國,也很難占到便宜,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死穴是沒有多少人重視的海洋。

如果能在海洋戰場上取勝,德意志第二帝國肯定能打贏第一次世界大戰。

世界歷史,也將因此改變!

想明白後,馮承乾認識到,他要盡量提高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海洋戰場上的勝算,為帝國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


當然,這並不等于與英國進行造艦比賽。

如果僅僅比拼誰建造的戰艦多,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絕對不是英國的對手,因為英國只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而德意志第二帝國不但需要海軍、還需要一支更加強大的陸軍。更重要的是,英國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擁有的資源比德意志第二帝國多得多,有更多的本錢進行造艦比賽。

要想在海軍軍備競賽中擊敗英國,就得重視質量,即戰艦的性能。

所幸的是,這正是馮承乾的強項。

年底,馮承乾向腓特烈三世遞交了修改後的海軍發展規劃書,隨後三年仍然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建造主力艦。不同的是,馮承乾大幅度提高了科研經費,僅在一八九三年就多達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

審議的時候,馮承乾的海軍預算規劃遭到了俾斯麥的堅決反對。

在俾斯麥看來,沒有必要花這麼多的錢去搞科研,因為那是企業自己的事,與帝國政府沒有多少關系。

馮承乾沒有退讓,而是直接提出了辭職。

如果俾斯麥不批準他提交的海軍預算報告,他就向德皇提出辭職。

俾斯麥是聰明人,知道馮承乾與德皇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德皇已經對這位年近八十的宰相非常不耐煩了。如果為了海軍預算這件事,迫使德皇在海軍戰爭大臣與宰相之間做出選擇,即便留下的是俾斯麥,也無法保證數年之後德皇不會換掉宰相,重新重用下課的海軍戰爭大臣。

再說了,這只是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而已。

最終,俾斯麥做出讓步,批準了馮承乾提交的海軍預算。

德意志第二帝國在一八九三年建造的主力艦被命名為“卡爾親王”號,也被稱為“血親王”號。

這是一艘典型的主力艦。

馮承乾沒再走極端,畢竟前三艘主力艦都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沒有一艘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主力艦。

雖然德皇非常信任他,但是管理海軍軍費的皇儲提出了異議。


“卡爾親王”號的標準排水量只有一萬四千噸,配備四座雙聯裝三百毫米炮塔。為了便于鍋爐艙與機艙布局,其中B炮塔位于一號與二號煙囪之間、C炮塔位于二號與三號煙囪之間。作為一艘火力、防護與速度較為均衡的主力艦,“卡爾親王”號的最大航速只能達到十八節,與同期主力艦持平,主裝甲帶的厚度為二百八十毫米,略高于英國皇家海軍的同期主力艦。

大概是各項性能過于平庸,“卡爾親王”號沒有引起英國皇家海軍的重視。


不受英國皇家海軍重視,應該是好事。


嚴格說來,“卡爾親王”號已經非常接近于後來的“無畏艦”,即現代戰列艦,只是很多技術依然落後。比如,由克虜伯公司研制的四十五倍徑三百毫米艦炮還沒問世,所以采用的依然是短身管火炮,穿甲能力極為有限。又比如,蒸汽輪機還在研制之中,也就只能采用三脹往復式蒸汽機。


這些,馮承乾都考慮到了,也融合到了“卡爾親王”號的設計之中。


最明顯的,就是“卡爾親王”號的干舷高達六點四米,因此在技術取得突破之後,可以通過大規模現代化改造提升作戰能力。按照馮承乾估計,配備長身管火炮、燃油鍋爐與蒸汽輪機之後,“卡爾親王”號足以與“無畏”艦一拼高下,成為真正的戰列艦,在全面戰爭中派上用場。


在建成二十年後,“卡爾親王”號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這艘戰艦,也是帝國海軍在一八九五年之前建造的七艘主力艦中,唯一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正規海戰的主力艦。


只是,建造“卡爾親王”號並非帝國海軍在一八九三年的主要工作。


對馮承乾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花掉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的科研經費,而且得花在最值得花的地方。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07:12

第三十一章 技術投入

在一八九三年,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是很大一筆錢。

雖然馮承乾早就想好該如何花掉這筆錢,但是等他著手安排的時候,才發現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根本不夠分配。

從海軍出發,最重要的技術有三項,即蒸汽輪機、大口徑長身管火炮與裝甲鋼。

只是,馮承乾不能只考慮海軍。

做為陸權國家,帝國海軍的根本還是在陸軍上,即陸軍打敗了,帝國海軍照樣沒有取勝的基礎。

為此,馮承乾必須考慮得更加全面一些。

那麼,哪些是關鍵技術呢?

馮承乾關注的不是槍炮、不是戰車、也不是戰艦,而是當時還不為眾人熟知的一項重大的發明:內燃機。

最初,馮承乾有過更加宏偉的想法,比如發展空中力量。

要知道,在十九世紀末,雖然氣球已經誕生,但是依靠空氣動力飛上藍天依然是人類的夢想。

馮承乾非常清楚,內燃機將成為人類飛翔的第一步。

有了內燃機,制造飛機就不是難事。

只是,在深入了解了這個時代的技術情況之後,馮承乾果斷的放棄了制造飛機、乃至建造航母的想法。

有了內燃機,不等于有了飛機。

馮承乾知道內燃機很重要,是人類動力技術的重大進步,可是他並不了解內燃機,甚至不清楚內燃機的工作原理。原因很簡單,在馮承乾的那個時代,內燃機早就淘汰了,而且飛行器也不再依靠機翼產生的升力。他掌握的知識,根本無法制造出飛機,還是得依靠這個時代的工程師與科學家。

問題就在這里。

在深入調查後,馮承乾不得不承認,別說德意志第二帝國,即便放眼全球,也沒有哪個工程師與科學家能造出飛機。

技術進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馮承乾再急也急不來。

以馮承乾對歷史的了解,內燃機絕對是十九世紀末最為重要的發明之一,也是影響最為深遠的技術進步。

一八九三年初,馮承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二十萬帝國馬克,成立“帝國科技進步獎勵與扶持基金”,專門面向各種各樣的科學發明,為那些缺乏資金的工程師與發明家提供經濟上的幫助。

讓馮承乾沒想到的是,此舉獲得了帝國工業界的巨大贊譽。

這次,找上門來的依然是那個主張修建中東鐵路的企業家。

卡爾登門拜訪,並沒讓馮承乾感到驚奇。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是人類文明進入工業時代之後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而推動科技革命的正是逐利的資本家。

“卡爾先生的意思是……”

“伯爵成立科技基金,正合我們的意思,只是伯爵一個人難免有點吃力,”卡爾稍微停頓了一下,笑著說道,“所以我的意思是,如果伯爵不反對,我可以聯系其他企業家,為該基金捐資。”

“你們肯捐獻是好事,只是沒有這麼簡單吧?”

“伯爵是個爽快人,那我也不再拐彎抹角。”卡爾又停頓了一下,似乎在觀察馮承乾的神色是否發生了變化。“我們是企業家,也是商人,肯投入、自然是為了得到回報。我的意思是,基金扶持的研究項目取得的成果應該由投資人分享,而不是由某家企業、或者某個機構掌握。”

“這也是我的想法。”馮承乾笑了笑,沒有表露出心里的想法。

“只是,伯爵有沒有想過,如此巨大的投入如何持續下去?”

“卡爾先生專程來找我,就是為了說這件事?”馮承乾又笑了笑,把卡爾來訪的意圖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科研投資肯定巨大,而且十筆投資有一筆能夠收到回報就很不錯了。巨大的投資,意味著巨大的收獲。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回報,也能夠帶來極為豐厚的利益,而卡爾等企業家在乎的就是這些利益。

卡爾的意圖,絕對不是讓技術共享,而是要通過科技基金控制技術。

“看來,伯爵已經明白了我的意思,那我也不妨把話說得更明白一些。”卡爾是個聰明人,自然聽出了馮承乾的言外之意。“成立科技基金,幫助帝國發展科技力量,是非常長遠的想法,可是需要十分巨大的投入,一時的熱情成不了大事,帝國政府也不可能每年都花這麼多錢資助科研。我的意思是,可以借此機會成立一個集團,采用誰投入誰獲益的辦法,鼓勵企業家投資。”

“說到底,還是在為自己著想。”

卡爾的眉頭跳了幾下,大概是被馮承乾一語戳穿了,有點尷尬。

“為自己著想沒有錯,只要不與帝國的利益發生沖突就行了。”馮承乾笑了笑,“我會認真考慮你的建議,然後給你一個明確的答復。卡爾先生必須得諒解,我的首要職責是為皇帝陛下效力。”

“伯爵能為帝國、為陛下考慮,肯定會做出選擇。”

馮承乾沒有再說什麼,讓施密特把卡爾送了出去。

顯然,卡爾是帝國工業界的代言人,通過科技基金,肯定能為眾多的帝國企業家帶來巨大的好處。

事實上,卡爾不來,馮承乾也會主動找帝國工業界的巨子。

至少,他知道幾個非常有名的帝國企業家,比如生產出第一臺汽車的本茨、開創了電氣公司的西門子,還有梅塞斯米特、蔡斯等等。如果能夠給予這些企業家有力幫助,肯定能助他們獲得更大的成就。

結識這些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家,對馮承乾的宏偉理想也大有幫助。

當然,馮承乾也有所擔心,即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資本家聯合起來之後,會不會成為一股不受控制的力量。

如果是,必然會導致極為嚴重的後果。

為了追求利益,資本家會不擇手段的發動戰爭,最終肯定會把德意志第二帝國推向毀滅的深淵。

對此,馮承乾有極為深刻的認識,因為在他的那個時代,“末日戰爭”就是由追逐利益的資本家引發的,最終毀滅了整個人類文明,也使馮承乾成為唯一的幸存者,來到了這個時代。

要利用企業家,而不能被企業家利用。

卡爾找上門來的時候,馮承乾還沒有想到完全之策,也就沒有表明立場,只給出了一個含糊的答復。

想來想去,馮承乾決定暫時擱置此事。

原因很簡單,他的影響力還不夠大,不足以讓帝國的企業家聽他的指揮,而讓俾斯麥出面只會把事情搞砸。

用掉二十萬,還剩下一百六十萬帝國馬克。

這些錢,馮承乾也早有安排。

相對而言,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科技水平比英法等老牌帝國差得多。比如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國制造出蒸汽輪機的時間比英國晚了十年左右,甚至比法國都晚了好幾年。

對帝國來說,這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壞的一面,自然是在基礎科技領域,帝國遠不如對手,因此馮承乾拿出二十萬帝國馬克成立了科技扶持基金。

好的一面,就是做為後起者,帝國能夠向其他國家借鑒經驗,避免走彎路。

為此,馮承乾決定直接從其他國家引進先進技術。

利用英德關系還沒有壞到兵戎相見的地步,馮承乾把重點放在了英國,即花重金從英國引進一些先進技術。

至于要買哪些技術,全部由馮承乾決定。

只是,並非所有技術都可以用錢買來。比如像法國這樣的敵對國家,就不會把先進技術賣給德意志第二帝國。

為此,馮承乾決定按照腓特烈三世的授意,成立一個秘密機構,專門從帝國竊取技術。

當時,馮承乾最關注的是法國化學家維埃里發明的無煙火藥。

經過兩年努力,馮承乾安排的特工獲得了無煙火藥的化學配方,並且從維埃里的實驗室里拿到了一些樣品。到一八九三年,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幾家化工廠已經能夠生產這種高性能火藥了。

馮承乾沒有急著公開這件事情,也沒有讓化工廠進行量產。

帝國還沒有擴軍備戰,暫時沒有必要實施這些專門為戰爭準備的措施,更沒有必要讓敵對國立即跟進。

要知道,法軍都還沒有采用使用無煙火藥的彈藥呢。

當然,無煙火藥只是一個例子。

對帝國海軍來說,最關鍵的技術仍然是蒸汽輪機、長身管大口徑火炮與裝甲鋼,而這也是馮承乾科研投資的重點。

僅在一八九三年,馮承乾就在這三項技術上投入了八十萬帝國馬克。

只是,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

當時,馮承乾把用于科研的開支分別記在了其他軍備項目上,所以外界只知道,帝國加大了對海軍的投入,卻不知道每年數億帝國馬克的海軍軍費是怎麼花掉的,甚至連俾斯麥都不大清楚。

為此,馮承乾與俾斯麥的關系急轉直下。

在俾斯麥看來,馮承乾在帝國海軍戰爭部獨斷專行,不僅僅是為了帝國海軍,而是在謀求更高的地位。

馮承乾沒有考慮這麼多,在他看來,只要得到德皇的信任就足夠了。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07:13

第三十二章 精氣神

一八九三年,算得上是馮承乾來到這個時代後過得最為輕松的一年。

馮承乾知道,如果他熟知的歷史沒有發生明顯改變,這也將是最後一個可以輕松渡過的年份。

雖然精神上很輕松,但是事情依然不少。

年底,應德皇的要求,馮承乾從威廉港趕了回來,參加由德皇親自舉辦的聖誕活動,出席皇室宴會。

腓特烈三世平時非常簡樸,難得奢侈一回,宴請群臣的皇室晚宴自然不能將就。

來到這個時代五年了,雖然馮承乾依然沒有被容克貴族集團接納,但是早已成為帝國名人,在皇室里也很有人緣。

這多虧了腓特烈三世與威廉皇儲。

馮承乾非常清楚德皇的想法,早在五年前,腓特烈三世就暗示馮承乾,他在這個世界上無依無靠,僅憑一人之力很難發展壯大,而最好的選擇就是迎娶一個公主,與帝國皇室扯上關系。

成為皇室成員,馮承乾的身份將大不相同。

為此,腓特烈三世做了很多安排,比如經常召他去波茨坦皇宮,在商量完政事之後留他吃晚飯等等。

帝國皇室中,年齡合適的就是索菲公主了。

只是,馮承乾沒有這樣的想法。

索菲公主不是長得難看,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索菲公主嫁給了希臘國王,成為希臘王後,自然不會過于丑陋。也不是馮承乾對男女之事沒有興趣,做為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肯定有興趣。

馮承乾想得很多,而他最擔心的就是與帝國皇室聯姻造成的負面影響。

要知道,馮承乾沒有打算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呆上一輩子,時機成熟之後,他會離開這個國家、離開歐洲。迎娶索菲公主,成為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駙馬,對馮承乾今後的事業不會有多大幫助。

問題是,馮承乾不可能把他的想法告訴腓特烈三世。

結果就是,德皇反而認為馮承乾對索菲公主有意,只是礙于身份問題,而不敢接受德皇的好意安排。

對腓特烈三世來說,身份只是小事。

爵位、官位都是德皇授予的,只要德皇愿意,隨時都能給馮承乾更高的身份。

晚宴上,腓特烈三世就提到了這件事情。德皇的意思是,以馮承乾謀劃與組建帝國海軍的功勞,授予公爵爵位,並且給予封地。

德皇是好意,馮承乾卻不敢要。

這五年來,馮承乾一直得到德皇的信任與重用,去波茨坦皇宮的次數比宰相俾斯麥都要多得多,早已有人不滿。如果再被封為帝國公爵,就算沒有封地,也會引來嫉恨,從而產生負面影響。

再說了,馮承乾並不在乎帝國爵位。

腓特烈三世知道馮承乾非常為難,因此在馮承乾婉言拒絕之後,也就沒再提為他晉封爵位的事情。

晚宴結束後,皇室按慣例舉行了聖誕舞會。

馮承乾會跳舞,只是跳得不好,而且也不大喜歡跳舞,就跟著威廉皇儲等幾個皇室成員去了茶廳。

開始,談的還是一些瑣事。

說著說著,威廉皇儲就把話題扯到了馮承乾關心的事情上去。

“聽說,日本天皇下了詔書,決定每年從皇室經費中拿出三十萬日元,並且從官員俸祿中抽出十分之一支持海軍建設。”威廉皇儲說完這句話,掃了幾位皇室成員一眼,才接著說道,“雖然日本是島國,海軍決定了國家的生死存亡,但是像如此落後、貧窮的國家,都能如此重視海軍,真是值得我們學習。”

“帝國與日本有本質上的區別,兄長不會認為帝國也需要像日本那樣吧?”

馮承乾看了眼說話的海因里希皇子,他是德皇的次子,也是皇位的第二繼承人,現在是帝國陸軍上校。

“要不要學習日本是一回事,是否重視海軍是另外一回事。”威廉皇儲與海因里希皇子一向就不大和得來,這與兩人小時候的境遇有很大的關系。“做為一個強大的帝國,除了要有一支強大的陸軍,還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帝國不可能永遠都是歐陸強國,遲早有一天得走向世界,那就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我已經奏請父皇,把我明年的皇室年俸全部捐贈給帝國海軍。”

“兄長是說,我們就很吝嗇了?”海因里希皇子有點拉不下面子了。

“我們既是帝國皇子,也是父皇的臣民,更是帝國的一員。帝國要想強大,我們就得做出表率。”

“兄長如此慷慨,我們自然沒話好說,只是我覺得,帝國依然得以陸軍為本。”

“我並不反對陸軍為本,只是我們更不應該輕視、甚至是無視海軍。”

兩位皇子爭論的時候,馮承乾卻在考慮別的問題。

對馮承乾來說,日本天皇高度重視海軍根本不是秘密,而且日本天皇重視的不僅僅是海軍,還有國家的根本。比如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天皇就用皇室的年俸捐贈教育,為學生安排營養早餐。

這件事,讓馮承乾想到,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想發展壯大,需要的不僅僅是海軍。

很多事情,必須從根本上做起。

雖然俾斯麥早就做了,比如出臺了勞工保護法案,對工人的勞動時間、薪籌等做出了嚴格規定,還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但是這些措施還不夠徹底,帝國應該在教育、醫療等福利領域加大投入。

馮承乾還想到了一件事,即遠東局勢。

一切順利的話,日本將在明年從英國接回四艘主力艦,從而獲得挑戰大清北洋艦隊的實力。

以日本的政策,只要能在海上打贏大清北洋艦隊,就會蓄意發動戰爭。

如果歷史沒有發生太大變化,那麼明年、即一八九四年,朝鮮將爆發東學黨起義,日本將借此機會出兵朝鮮。

李鴻章會讓步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北洋艦隊依然擁有實力上的優勢,而且李鴻章自視甚高,從未把日本放在眼里。

戰爭肯定會爆發,結果卻難以預料。

“腓特烈大帝”號已經建成,“威廉大帝”號也將在明年完工,是時候組建帝國遠東艦隊了。

馮承乾想到此事的時候,皇子們的話題也發生了變化。

“聽說,大清國皇太後在準備六十歲壽誕,從世界各地采購奇珍異寶,花掉了數千萬兩白銀。”說話的是只有二十五歲的瓦爾德馬皇子,他也是德皇最小的兒子,只比索菲公主大兩歲。“大清確實富有,慶祝皇太後的壽誕都要花上幾千萬兩白銀,不被別的國家盯上才是怪事。”

“這樣的富有有什麼意義?”威廉皇儲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富而不強,只能成為他國眼里的獵物。”

“大清與日本的矛盾非常大,恐怕遲早得打上一仗,你們認為,誰會打贏?”

“這可難說,大清國力強大卻腐朽至極,日本雖然弱小卻勵精圖治,真要打起來,肯定勝負難分。”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我覺得,大清獲勝的可能性不大。”

“是嗎?”見到馮承乾開口,威廉皇儲立即把目光轉了過來。

“當初的拿破侖三世,不是自詡擁有歐洲第一陸軍嗎,可色當會戰的結果,卻成了帝國陸軍的戰俘,連巴黎都保不住。決定一個國家實力強大與否的,不僅僅是國力,還有這個國家的精氣神。”

“何為精氣神?”海因里希皇子追問了一句。

雖然在海軍問題上,海因里希與威廉有不同的見解,但是海因里希同樣佩服馮承乾,對馮承乾的評價非常高。

“要詳細解釋的話,恐怕得花上很多時間。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這個國家從皇帝到平民百姓,是否擁有奮發圖強的斗志。”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這是一種在精神境界上的共同認識。只要有了這樣的共同認識,弱小的國家就能在戰爭中全力以赴,戰勝強大的對手。經過明治天皇的維新改革,日本上下已經形成了共同認識,那麼在戰爭中,肯定有更大的勝算。”

“這麼說,伯爵看好日本?”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只是目前看好而已,像日本這樣的國家要想發展壯大,唯一的出路就是對外擴張,遲早會與實力強大的老牌帝國發生沖突。成也戰爭、敗也戰爭,日本遲早會把在戰場上贏來的東西全部輸出去,還會賠掉本錢,被打回原形,甚至還會喪失國家的獨立與自由。”

“這……”

“皇儲說過,帝國與日本很相似,都是後起國家。在日本身上看到的問題,也將成為帝國的問題,所以我們得盡量避免。”

海因里希皇子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顯然對馮承乾的話很有感觸。

“所幸的是,日本擁有的優勢,帝國全部擁有,而且更加突出。”馮承乾沒有過分打擊幾位皇子,“更重要的是,帝國又像你們這樣的皇子,還有像宰相那樣勵精圖治的大臣,以及奮發自強的國民。只要走對了方向,避免犯下嚴重錯誤,帝國遲早有一天能夠成為世界級強國。”

“看來,伯爵比我們都有信心。”

威廉這麼一說,幾個皇子都笑了起來,氣氛也融洽了許多。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07:13

第三十三章 遠東起火

聖誕節後,馮承乾正式向德皇提出組建帝國遠東艦隊。

德皇沒有反對,這在馮承乾的預料之中,而俾斯麥也表示贊成,認為應該加強帝國在遠東地區的存在,卻讓馮承乾有點意外。

後來,馮承乾才知道,影響了俾斯麥的不是德皇,而是帝國的企業家。

之前,馮承乾一直認為俾斯麥是保守的容克貴族集團的代言人,現在他不得不改變這個看法。

不可否認,俾斯麥出身于容克貴族,與容克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做為帝國宰相,俾斯麥看清了發展趨勢,知道容克貴族的農場莊園經濟模式不可持續,新興的工業經濟,即由企業家、金融家、商人等組成的工業利益集團遲早會取代容克貴族集團,成為帝國的支柱。

做為政治家,俾斯麥肯定懂得順應潮流。

在組建遠東艦隊這件事上,俾斯麥就順應了潮流。

雖然帝國還沒獲取青島,但是經馮承乾努力,以及帝國企業家的努力開拓,帝國在大清的利益已經極為突出。當時,帝國在大清開設了數家大型工廠,僅克虜伯公司就在大清開辦了三家軍工廠,伏爾鏗造船廠也在大清開設了艦船修理廠,帝國企業在大清的投資高達數千萬帝國馬克。

除了投資,還有大清的市場。

因為免去了長途運輸,加上大量聘用當地的廉價勞動力,所以帝國企業在大清生產與銷售的商品比他國企業的便宜得多。拿七點九二毫米機槍彈來說,克虜伯公司銷售給大清的價格是一千發八兩白銀,而從英國、或者法國采購的話,高達一千發二十兩白銀,相當于克虜伯公司賣價的三倍。

經過數年苦心經營,帝國企業已經與大清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占據了大片市場。

這些,都是帝國企業家夢寐以求、與努力追求的目標,也是帝國的資本家獲取利益的基礎條件。

如此重大的利益,沒有理由不派兵加以保護。

更重要的是,李鴻章對帝國建造的四艘戰艦、帝國企業提供的物美價廉的軍火感到十分滿意,因此外交上的問題也不是很大。按照馮承乾的估計,只要帝國提出正當的理由,李鴻章就會為帝國遠東艦隊提供駐泊地。要是上下打點得當,李鴻章甚至有可能把青島租借給帝國海軍。

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剩下的只是帝國決策層的問題了。

馮承乾原本認為俾斯麥會反對組建遠東艦隊,既然俾斯麥沒有反對,還積極支持向遠東地區派遣艦隊,那麼決策曾的問題也不存在了。

問題是,俾斯麥並不贊成向遠東派遣新式主力艦,認為應該把新式主力艦留下來,對付日益強大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

對此,德皇也持贊同意見。

法俄簽署軍事同盟條約之後,沙皇俄國的野心大大增強。隨著亞歷山大三世病重,由皇儲、也就是後來是沙皇尼古拉二世攝政,沙俄也開始大力建造新式戰艦,在波羅的海對帝國構成了嚴重威脅。

沙皇尼古拉二世是個什麼人,馮承乾心里非常有數。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尼古拉二世是沙俄的末代皇帝,也是一個野心與能力極不相稱的皇帝。尼古拉二世有著宏偉的理想,把彼得大帝當成楷模,夢想著把沙俄打造成世界性強國,極為重視海軍建設。可惜的是,尼古拉二世沒有彼得大帝那樣長遠的目光,更沒有偉人的魄力。沙俄葬送在他的手里,絕非偶然,與他有著很大的關系。馮承乾並沒把尼古拉二世當成對手,可是腓特烈三世與俾斯麥卻不這麼看,認為這個極端親法的皇儲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馮承乾不可能把尼古拉二世的事情告訴德皇與宰相,也就不得不做出讓步,采納宰相提出的建議,只派一艘主力艦、兩艘巡洋艦與幾艘小型艦船前往遠東地區,以青島為母港組建遠東艦隊。

一八九四年二月一日,馮承乾履行承諾,任命提爾皮茨為遠東艦隊司令。

按照馮承乾的安排,提爾皮茨將在三月一日率領艦隊出發,在四月中旬抵達青島,帝國將同時在青島設立總領事館。

準備工作由馮承乾親自安排,提爾皮茨則負責具體事務。

當時,沒有人知道,馮承乾安排艦隊三月一日出發,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二月二十一日,收到消息後,馮承乾就去了波茨坦皇宮。

“朝鮮的事與我們有什麼關系?”

“陛下,你不覺得這會引發一場戰爭嗎?”

腓特烈三世皺起了眉頭,只是仍然有點不上心。朝鮮在地球的另外一邊,離帝國十萬八千里。

“如果我的判斷沒錯,這次農民起義將成為大清與日本戰爭的導火索。”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這場戰爭與我們有什麼關系?”

“如果陛下覺得這場戰爭無關緊要,那就大錯特錯了。”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這場戰爭將告訴我們很多東西,也將讓我們知道下一場戰爭會是什麼樣子。更重要的是,在必要的時候,我們必須出面干預。”

“你的意思是……”

“日本新起,如果打勝了,肯定會提出極為苛刻的停戰條件,甚至會謀求瓜分大清的領土。雖然帝國不是大清的盟國,但是帝國與大清有非常重大的厲害關系。日本迅猛擴張,必然會對帝國利益構成威脅,甚至會損害帝國利益,所以在必要的時候,我們必須出面,讓日本知難而退。”

“你說得沒錯,可是僅憑我們,恐怕……”

“陛下多慮了,日本迅速擴張,不僅僅威脅到了我們。”

“你是說……”

“大清是塊肥肉,大家都盯著,不管是我們、還是英國、乃至法俄,都不會容許日本大肆擴張。”

“也就是說,到時候英法俄也會出面干預?”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不需要太多的國家出面,只要有兩三個強國出面,就能讓日本有所收斂。”

腓特烈三世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陛下,我們必須重視這件事,所以我想跟隨艦隊前往大清。”

“這……”

“帝國海軍的事情,我早已安排妥當,明後兩年的規劃早就制訂好了,有威廉皇儲盯著不會有大問題。”

“你決意要去?”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下一場戰爭是個什麼樣子,我們都不知道,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前往觀摩。”

“你堅持的話,我也不會反對,只是誰也不知道這場戰爭會在什麼時候爆發……”

“陛下的意思是……”

“不在其位,不謀其職。你也知道,宰相一直有異議,如果只是去幾個月,問題還不是很大。要是你在遠東呆上幾年,恐怕就算我堅持,也無法保住你的位置。所以你要是堅持前往遠東,我認為應該給你一個新的職位。”

馮承乾微微遲疑了一下,說道:“這樣也好,畢竟陛下不能偏袒。”

腓特烈三世勉強笑了笑,說道:“我與宰相商量之後就會做出安排,你也不用多心,等你回來之後,我會……”

“陛下多慮了,只要為帝國效力,在什麼位置上並不重要。”

“你能這麼想,我也可以放心了。”

馮承乾沒再多說,因為他知道德皇在擔心什麼。腓特烈三世非常器重馮承乾,自然擔心他一去不復返。

兩日後,德皇正式任命馮承乾為帝國遠東事務大臣。

名義上,馮承乾向宰相俾斯麥負責。因為知道馮承乾與俾斯麥的關系,所以德皇特意要求遠東事務直接向他匯報。

這樣一來,馮承乾就是直接向德皇負責。

德皇沒有立即讓馮承乾辭去海軍戰爭大臣,而是決定等他去了遠東之後,再安排一位合適的人員頂替。

馮承乾並沒想到,德皇沒有讓他“下課”。

在馮承乾去遠東之後,德皇沒有采納俾斯麥的建議,只是任命了一名海軍戰爭副臣,海軍戰爭大臣的位置依然給馮承乾留著。

三月一日,馮承乾登上了遠東艦隊旗艦“腓特烈大帝”號。

日落時分,在“腓特烈大帝”號率領下,德意志第二帝國遠東艦隊離開威廉港,踏上了前往青島的漫長旅途。

這次,馮承乾沒有呆在艙室里,而是跟隨提爾皮茨站在甲板上。

雖然馮承乾的目光在前來送行的威廉皇儲身上,但是思緒早就飛到了萬里之外,飛到了那個遙遠的國度。

這一去,連馮承乾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回來。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馮承乾不會留在大清,更不會為這個腐朽的皇朝賣命,他仍然會回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實現宏偉的理想。

馮承乾心里有一個疑問,即他的出現,會不會改變甲午戰爭的結局?

這幾年發生的事情,已經讓馮承乾意識到,他所做的事情已經對歷史發展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影響。

由此,引出了一個新的問題。

如果甲午戰爭的結局與馮承乾所熟知的不一樣,那麼歷史會朝什麼方向發展,後來的日俄戰爭、美西戰爭、布爾戰爭、摩洛哥危機、乃至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會象馮承乾熟知的那樣爆發嗎?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07:13

第三十四章 池中之物

一路上,馮承乾有點悶悶不樂,搞得提爾皮茨都有點提心吊膽。

馮承乾並不是擔心大清與日本戰爭的結局,也不是在擔心歷史發展出現變化,而是他對朝鮮東學黨起義事件不大了解。他知道的,只是這次由東學道首領領導的農民起義,成為日本介入朝鮮半島、以及向大清開戰的理由,而朝鮮半島上的軍事沖突,最終演變成大清與日本的全面戰爭。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這場戰爭為大清王朝敲響了喪鐘。

不管歷史怎麼變,大清皇朝肯定會覆滅,區別只是早晚而已。

馮承乾不得不考慮一個更加長遠的問題:幫助德意志第二帝國渡過難關之後,如何回國發展?

與在德意志第二帝國一樣,在那個古老的東方國度,馮承乾同樣無依無靠。

更要命的是,他不可能遇到一個像腓特烈三世那樣的開明君主,因為大清覆滅後,那個東方國度陷入了長達二十多年內戰之中,隨後又遭到強敵入侵,直到二十世紀中葉戰亂才宣告結束。

在這種大背景下,如何發展壯大是一個全新的問題。

這些問題,讓馮承乾愁眉不展。更讓馮承乾憋屈的是,他只能把這些煩惱藏在心里,無法向任何人傾訴。

所幸的是,馮承乾在這個時代並不孤獨,至少還有像提爾皮茨這樣的朋友。

“這幾日,看你心事重重的樣子,是不是在擔心遠東的局勢?”

“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恐怕要不了一年,戰爭就會爆發。”馮承乾笑了笑,對站在一旁的提爾皮茨說道,“也許你覺得,像我這種大清的後裔,肯定對大清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會擔心大清的未來。”

“這是人之常情。”提爾皮茨只知道,馮承乾是大清移民的後裔。

“事實上,我對大清沒有任何感情。”馮承乾長出口氣,說道,“我與這個腐朽的皇朝沒有任何關系,自然不會關心這個皇朝會有什麼樣的下場。只是皇朝更迭,最終吃苦受難的還是老百姓。”

“關心一個國家,並不需要關心統治這個國家的皇朝。”

馮承乾有點驚訝的看了提爾皮茨一眼,在他的認識中,西方人一直把王國與王室當成一回事。

“其實,你的擔心有點多余,大清北洋艦隊那麼強大,不見得……”

“將軍,你覺得決定戰爭勝負的是戰艦,還是操控戰艦的官兵?”

“戰艦只是物質基礎,即便有了物質基礎,而無法加以利用,也無法在戰場上取勝。像大清這樣腐朽的皇朝,哪怕擁用英國皇家海軍那樣強大的艦隊,也不見得能夠在海戰中擊敗弱小的對手。當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何嘗不是如此?”馮承乾嘆了口氣,說道,“雖然戰爭還沒有爆發,但是不難預測最終結局。我擔心的是,如果日本在遠東坐大,是否會威脅到帝國的利益。”

“與其擔心,不如積極行動。”

“是嗎?”

提爾皮茨猶豫了一下,說道:“陛下委托你全權處理遠東事務,為何不借此機會,干預大清與日本的戰爭?”

“你覺得就這麼簡單嗎?”

“暫且不說結果,以帝國在遠東的影響力,根本發揮不了作用。”馮承乾嘆了口氣,又說道,“遠東局勢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我們出面干預,英法俄肯定會趁機介入,我們又能從中獲得什麼好處呢?”

提爾皮茨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馮承乾的意思。

“為了帝國利益,我們必須維持遠東地區的戰略平衡,絕不能讓日本坐大,更不能讓英法俄趁此機會擴大勢力范圍。”

“你打算怎麼做?”

“這就是我愁眉不展的原因。”馮承乾勉強笑了笑,說道,“如果大清可用,與大清結盟自然是最好選擇。可惜的是,大清就是一面即將倒塌的危墻,就算與我們結盟,也不會有任何好處可言。”

“除了大清……”

“你覺得還有別的選擇嗎?”

馮承乾又嘆了口氣,神色顯得更憂郁了。

提爾皮茨沉思了一陣,說道:“如果沒有別的選擇,為什麼不自己創造機會。”

“自己創造?”

“大清不可扶,而且按照伯爵的判斷,遲早會覆亡,那為什麼不就地取材,在大清之後扶持一支可以為我們所用的勢力?”

馮承乾鎖緊眉頭,沒有表露出心思。

之前,馮承乾就考慮到了這個辦法,只是不知道該從何著手。向腓特烈三世提出前往遠東任職,也是馮承乾在為此著想,即想借此機會,了解大清的國內情況,尋找一個合適的代言人。

“接受任命之前,我去基爾運河的工地逛了幾圈。”

提爾皮茨剛說完第一句,馮承乾就把目光轉了過來。雖然馮承乾沒有讓提爾皮茨負責基爾運河的擴建工作,這也不在他的權限范圍之內,但是基爾運河關系到帝國海軍,提爾皮茨非常上心。

“雖然我的了解還不夠深入,但是不得不承認,大清的子民很能吃苦耐勞,有一股我們沒有的韌性。”

“韌性?”

提爾皮茨點了點頭,說道:“有這樣的國民,卻沒有明君,著實可惜。”

“將軍說這話的意思是……”

“伯爵,此時就你我二人,所以有些話……”

“該說就說吧,你我不用見外。”

提爾皮茨點了點頭,說道:“雖然伯爵為帝國效力,對陛下忠誠無比,但是伯爵終究不是帝國的人,想必將來有一天……”

馮承乾看了提爾皮茨一眼,讓他說下去。

“我覺得,伯爵並非池中之物,總有一天會像威廉大帝那樣,親手開創自己的帝國,成為一代君王。”

“將軍,你對我這麼有信心?”

“不是我對你有信心,而是你本來就是這種人。”

馮承乾勉強笑了笑,他可沒有想過要成為君王。

“也許,我無法幫助伯爵,但是我可以給伯爵一個建議。”

“什麼建議?”

“不管伯爵是否看得起大清皇朝,但是不要輕視大清的臣民。只要有合適的領袖,大清絕對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帝國。”

“伯爵覺得,大清腐朽無能是領袖的問題?”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即便在帝國,陛下也無法主宰所有事情。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根本不在君主是否開明,而是有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體制。我相信你的判斷,也知道大清的百姓不可小覷,可是我們更應該知道,如果換了一個領袖,大清就不是大清了,而是另外一個皇朝。”

“伯爵的意思是……”

“不管怎麼樣,做好眼前的事情吧。”馮承乾笑了笑,說道,“你肯定想問,我們去遠東的目的。開始你提到出面干預,這是肯定的事情,但是必須把握好時機,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成為眾矢之的。”

提爾皮茨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最要緊的,我們得通過這場戰爭,對未來的海戰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總結出較為合理的戰術。”馮承乾長出口氣,說道,“如果我的判斷沒有錯,大清與日本的海上戰爭,將是蒸汽時代的第一場大規模海戰,有非常巨大的啟發意義,對帝國海軍建設、乃至帝國的未來發展都大有幫助。”

“伯爵執意前往遠東,就是想近距離觀摩這場戰爭?”

馮承乾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沒能身臨其境,又如何談得上深入了解呢?”

“那麼,我們的遠東政策……”

“今後如何在遠東地區發展,得看這場戰爭的結果。只是我更加看好日本,將軍更看好誰呢?”

“與伯爵一樣,我覺得日本肯定能打贏。”

馮承乾長出口氣,說道:“如果日本打贏了,我們就得在大清擴大影響力,至少得把膠州灣拿到手,成為帝國海軍遠東艦隊的母港。至于接下來要做什麼,就只能見招拆招,由日本來決定了。”

“這樣的話,伯爵可以多花些時間來了解這個古老的國度。”

“將軍難道不想深入了解這個國家嗎?”

提爾皮茨笑了笑,說道:“有時間的話,我肯定會陪同伯爵四處走訪,只是恐怕到了青島,不會有多少空閑。”

馮承乾明白提爾皮茨的意思,也就沒有糾纏這個話題。

航行途中,馮承乾與提爾皮茨談了很多與大清有關的話題。讓馮承乾有點郁悶的是,提爾皮茨對大清的了解都超過了他。大概是在馮承乾做出許諾,即任命他為帝國海軍遠東艦隊司令之後,提爾皮茨下了一番功夫來了解這個古老的國度,而馮承乾本人忙于日常事務,無暇他顧。

所幸的是,旅途十分漫長。

在這個沒有飛機的時代,搭乘戰艦從歐洲到遠東,即便不再需要繞過好望角,也需要花上一個多月。

在這一個多月里,馮承乾有足夠多的時間從提爾皮茨那里了解大清的基本情況。

只是,從旁人那里了解一個國度,遠遠比不上親眼所見。

雖然不是第一次去大清,但是馮承乾更希望多花點時間,深入了解一下這個國家,特別是民間的基本情況。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07:14

第三十五章 雪中送炭

艦隊沒有去寧波,在臺灣海峽的金門島附近加煤後,直接駛往膠州灣。

因為沒有事先通報,艦隊進入膠州灣時遭到北洋水師攔截,差點引發一場風波,幸虧里希特霍芬男爵反應及時、處理果斷,才沒有釀成災難。李鴻章知道此事之後,嚴懲了駐守膠州灣的水師總督。

隨著遠東艦隊進駐,帝國海軍控制膠州灣成為既成事實。

讓馮承乾沒有想到的是,提出租借膠州灣的不是專門負責此事的里希特霍芬,而是大清首輔李鴻章。

四月底,馮承乾應邀李鴻章邀請,前往大清帝都。

此時,朝鮮半島上已是風云際會,大清與日本的戰爭迫在眉睫。

二月底爆發的農民起義在三月初就已結束,只是僅僅過了一個多月,忍受不了苛政的農民再度揭竿而起。馮承乾前往大清帝都的時候,朝鮮農民起義軍已經攻占白山,打出了進軍京師的旗號。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農民起義軍很快就會兵進全州。

如果歷史沒有發生重大變化,那麼朝鮮當局已經向大清求援,請求大清出兵幫助平定農民起義。

李鴻章在這個時候請馮承乾過去,顯然事關重大。

馮承乾沒有空手前去赴會,而是讓里希特霍芬男爵提前一天出發,快馬加鞭趕往北京搜集消息。

因為在大清的“勘測工作”有功,所以在去年里希特霍芬被德皇封為帝國男爵。

馮承乾趕到大清帝都當晚,里希特霍芬就趕了過來。

“有什麼收獲?”

“首輔請伯爵前來,確實與朝鮮的事情有關。”

馮承乾點了點頭,請男爵坐了下來。雖然在晉封里希特霍芬為男爵這件事上,並非由馮承乾提起,但是里希特霍芬非常清楚,沒有馮承乾,德皇根本不可能知道還有他這個遠東事務官員。

現在由馮承乾直領遠東事務,里希特霍芬自然是盡心盡力。

“朝鮮已經向大清求援,希望大清出兵平定叛亂。”

馮承乾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這與他熟知的歷史沒有多少區別,看來他的到來,還沒有對朝鮮產生影響。

“只是,首輔還在猶豫。”

“猶豫?”

“雖然朝鮮是大清的屬國,大清有義務幫助朝鮮平定叛亂,但是早些年,日本逼迫朝鮮簽了《江華條約》,公然聲稱朝鮮是獨立國家,把大清排除在外。”里希特霍芬喝了口水,接著說道,“日本還沒有表明態度,李鴻章肯定有所擔心。如果日本也出兵朝鮮,那麼大清與日本兵戎相見就不可避免了。”

“那麼,李鴻章請我來的目的是什麼?”

“肯定有朝鮮有關,只是李鴻章有什麼目的,現在還說不清楚。”

馮承乾笑了笑,知道里希特霍芬不是不清楚,而是在賣關子。

“伯爵,我的意思是……”

“男爵,現在就你我二人,而我派你提前一天趕過來,就是希望獲得可靠消息。陛下委托我全權處理遠東事務,你也是陛下親自委派的官員。”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為了維護帝國的利益,為陛下分憂解難,你我應同心協力。男爵想到什麼就說吧,不用擔心說錯話。”

里希特霍芬笑了笑,說道:“很明顯,李鴻章想從我們這里獲得支持。”

“什麼樣的支持?”

“以李鴻章的才智,肯定不會奢望我們出兵,而且他把朝鮮看成是大清內部事務,也不會請求我們出兵。”

馮承乾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里希特霍芬的意思。

“如果戰爭爆發,大清最缺的就是軍火。”

“你的意思是……”

“伯爵也許不知道,為了皇太後的六十歲壽誕,大清可花了不少白銀啊。”

馮承乾皺起眉頭,說道:“也就是說,李鴻章沒有多少錢,希望能夠從我們這里獲得貸款。”

“或者是賒賬購買軍火。”

“這可是件大事。”

“那就得看伯爵如何處理了。”

“男爵,你對遠東的情況最為了解,你覺得大清獲勝的希望有多大?”

“微乎其微,基本上為零。”

“這麼肯定?”

“雖然李鴻章勵精圖治,也干出了一些成績,但是大清是積重難返,僅他一個人根本無法扭轉乾坤。與之相比,日本在維新之後,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即便國力遠不如大清,也未必不是大清的敵手。”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沒有必要做虧本買賣。”

“伯爵這麼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是嗎?”

里希特霍芬笑了笑,說道:“伯爵精通大清的語言,應該知道一個成語。”

“什麼成語?”

“雪中送炭。”

馮承乾皺起眉頭,裝著思索的樣子。

“雪中送炭好,還是錦上添花好?”里希特霍芬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如果伯爵打算借此機會增強帝國在遠東的影響力,必然會介入這場戰爭。我們的選擇只有兩個,一是幫助大清、二是協助日本。即便不考慮日本與英國的關系,以及當初在帝國吃的閉門羹,恐怕就算我們全力相助,日本也不見得會領情。如果幫助大清,哪怕大清戰敗了,也是一份不小的人情。”

“你說得沒錯,我還真沒想到。”

“事實上,即便大清戰敗,日本也不可能鯨吞大清,最多只是逐步蠶食。一是日本的國力仍然弱小,遠沒到鯨吞大清的地步。二是列強絕對不會允許日本鯨吞大清,甚至不會讓日本變得過于強大。如果我的判斷沒有錯,在大清戰敗之後,法俄就會出面干預,我們可以趁此機會再次出手。”

“法俄肯定會出面干預?”

“俄國一直企圖霸占滿洲地區,而日本的戰略企圖是借朝鮮進軍滿洲,因此日本與俄國必然發生沖突。現在法俄正在蜜月期,法國與日本又沒有多少厲害關系,只要俄國的利益受到威脅,法國就會出手。”

“可是幫助法俄……”

“伯爵覺得,我們出面干預是在幫助法俄嗎?”

馮承乾笑了笑,表示明白里希特霍芬的意思。

“我認為,如果李鴻章提出賒購軍火,伯爵可以答應,只是不能立即表態,提出先與企業進行商議,然後再去回復李鴻章。”

“為什麼?”

“必須把賒購當成貸款購買,然後在貸款上做文章。”

“貸款?”

“伯爵不是一直希望租借膠州灣嗎?”里希特霍芬笑了笑,說道,“大清戰敗,肯定國庫空虛,到時候再提出租借膠州灣,哪怕李鴻章有一萬個不愿意,也別無他法,只能把膠州灣租給我們。”

“男爵,看來你什麼都想到了。”

“我等都為陛下效勞,自然得盡心盡力。”

“你說得沒錯,我們可以借用這次戰爭向大清租借膠州灣。只是在貸款購買軍火的事情上,帝國國庫也不算充裕,恐怕拿不出多少錢來。”

“伯爵的意思是……”

“最好能由企業家與銀行家出面,讓他們提供貸款,我們只保證帝國企業與銀行在大清的利益。”

里希特霍芬思索了一陣,說道:“這也是個辦法,只是處理起來有些棘手。”

“你與克虜伯公司的關系還不錯吧?”

“這……”

“聽說,大清的幾筆訂單都是你協助談成的,想必與克虜伯公司有一些往來。”

“伯爵抬舉了,我只是出了一些綿薄之力。”

“我覺得,與企業協商,由你出面最好。”

里希特霍芬點了點頭,說道:“伯爵如此信任我,定不負重托。”

“我明天就去見李鴻章,你得抓緊聯系克虜伯等企業,讓他們辦好貸款手續,有了下文我們再做商量。”

“那我明天就返回青島。”

送走里希特霍芬,馮承乾又沉思了一陣,才上床睡覺。

里希特霍芬確實熟知大清的情況,也知道李鴻章別無選擇。經此一談,馮承乾才想好了基本對策。

既然大清沒有勝算,那麼借此機會狠敲一筆,也不算過分。

次日一大早,馮承乾就跟隨前來請他的大清官員去見了李鴻章。與里希特霍芬男爵預料的完全一樣,李鴻章直接了當的提出,希望以貸款或者賒購的方式,從帝國的企業購買一批軍火。

馮承乾非常爽快的答應了下來,但是提出要在與企業家商量之後才做答復。

五日後,里希特霍芬從青島趕了回來。

在德意志銀行與符騰堡銀行答應提供貸款之後,克虜伯公司明確表示,愿意以賒購的方式為大清提供軍火。

馮承乾沒有急著去找李鴻章,而是讓里希特霍芬擬好了貸款協議。

五月五日,馮承乾帶著里希特霍芬擬定的貸款協議去見了李鴻章,提出由大清向帝國的幾家銀行貸款購買軍火。

顯然,這與李鴻章的初衷並不相同。

只是,朝鮮戰事已急,東學黨軍逼近全州,朝鮮王國特使已經再三請求大清出兵,李鴻章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面對這份不太公平的貸款協議,李鴻章猶豫了。

馮承乾沒有催促李鴻章,因為隨著朝鮮局勢惡化,特別是在日本采取行動之後,李鴻章將別無選擇。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07:14

第三十六章 狼子野心

數日之後之後,馮承乾就接到了李鴻章的請帖。

此時,馮承乾已經從里希特霍芬那里收到了消息。五月七日,東學黨軍在白山擊敗了由全羅道觀察使金文鉉派遣的官軍,迫使其退守全州城。消息傳到漢城,朝鮮國王李熙驚恐萬分,急派京軍壯衛營領官洪啟薰為兩湖招討使,率八百名士兵乘北洋水師的平遠艦、蒼龍與漢陽兩艘火輪從海路趕往全州,又派遣一路官軍從陸路攻打東學軍。金文鉉見京軍來援,認為東學軍即將崩潰,便搶先發動進攻。五月十日,官軍大敗,死傷八百余人,領軍李庚鎬被擊斃。

雖然戰局未定,洪啟薰率領的官軍還沒到達全州,但是眼看全州即將陷落,朝鮮高宗再也忍耐不住,第三次派使請求大清出兵。

此時,國際形勢卻是錯綜復雜。

雖然西方列強對朝鮮漠不關心,但是日本一直盯著朝鮮。

五月十一日,也就是李鴻章請馮承乾過去的前一天,日本內閣首相伊藤博文正式照會大清首輔李鴻章,稱朝鮮為大清屬國,大清理應幫助朝鮮平定叛亂,日本尊重朝鮮的獨立自主地位。

這份照會的意義何在?

馮承乾非常清楚,正是這份照會,讓李鴻章相信,日本不會出兵朝鮮,從而做出了出兵朝鮮的決定。

可惜的是,李鴻章太低估伊藤博文了。

照會中,伊藤博文只提到尊重朝鮮的獨立自主地位,卻沒有明確提到日本不會出兵,也就為接下來出兵埋下了伏筆。

要知道,李鴻章之前猶豫不決,與日本跟朝鮮簽訂的《江華條約》有很大的關系。

這份條約明確約定,日本在朝鮮享有與大清對等的權力與義務,因此只要大清出兵,日本就有理由出兵。

李鴻章不明白其中的厲害關系嗎?

顯然,李鴻章應該知道伊藤博文的企圖,即首先誘使大清出兵,再以《江華條約》為由出兵朝鮮。

那麼,李鴻章會上當嗎?

與李鴻章會面之後,馮承乾就知道,大清首輔就算知道日本首相暗藏禍心,也沒有理由拖延下去。

全州是朝鮮的戰略要地,還是朝鮮太組李成桂的祖廟所在地。

如果全州失守,東學黨軍將一路高歌猛進,朝鮮官軍根本守不住漢城。

除了岌岌可危的戰局,還有來自朝廷上的壓力。

朝鮮是大清的屬國,如果連一個屬國的內亂都無法平息,大清顏面何在?

綜合這些因素,就算李鴻章有一萬個不愿意,也不得不跳入伊藤博文設置的陷阱,賭上大清的國運。

戰爭不可避免,備戰成為重點。

雖然李鴻章依然不大愿意接受現實,但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只能簽署那份條件苛刻的貸款協議。

協議中明確規定,大清將把膠州灣沿岸地區租借給德意志第二帝國,以償還購買軍火貸款的利息,直到大清還清所有欠款為止。租借期內,帝國在租界里享有行政管轄權、司法赦免權與關稅獨占權。

拿到由李鴻章簽字畫押的協議,馮承乾總算是松了口氣。

五月十五日,大清總理衙門向克虜伯公司下了第一筆訂單。主要是彈藥,包括一百萬發槍彈與十萬發炮彈。

兩天之後,李鴻章做出了出兵朝鮮的決定。

為此,李鴻章啟用了直隸總督葉志超與太原鎮總兵聶士成,並且調動北洋水師,準備由海路入朝。

到五月底,克虜伯公司陸續交付了大清訂購的軍火。

這個時候,大清總理衙門已經下了三筆訂單,不但大量訂購彈藥,還訂購了一萬五千支步槍與一百門山炮。

六月初,葉志超與聶士成率軍出發。

大清派遣的兵力並不多,總共只有二千五百名淮軍。只是對朝鮮來說,這是一支十分強大的軍隊。要知道,李熙派往全州的京軍,也不過八百人而已,而東學黨軍的兵力也只有區區數千。

宗主國的大軍即將到達,朝鮮李氏王朝與東學黨軍都認識到了一個問題。

如果大清軍隊在鎮壓了農民起義之後賴在朝鮮不走,朝鮮不但要養起這支軍隊,還將喪失僅有的主權。

對李氏王朝來說,這意味著被大清控制。

對東學黨軍來說,這意味著徹底喪失取勝的希望。

內戰打下去,獲利的不是交戰雙方,而是遠道而來的大清。

結果就是,葉志超率領的淮軍剛在牙山登陸,朝鮮王朝就與東學黨軍開始談判,並且在短短數日之內達成了“全州和議”。按照約定,東學黨軍撤出全州,在控制的五十三個郡縣設置執綱所,管理當地事務。

沒等大清軍隊參戰,朝鮮內戰就結束了。

只是,朝鮮戰爭並沒結束。

在李鴻章派大清軍隊入朝的時候,日本以保護僑民和使館為由,已經派遣七百名日軍在仁川登陸。

這下,朝鮮局勢變得格外復雜了。

雖然李鴻章竭力避免與日本開戰,主動提出雙方共同撤兵,但是伊藤博文根本沒有理會李鴻章。

日軍好不容易登陸朝鮮,絕對不會輕易撤出。

接下來的一個月之內,大清、日本與朝鮮一直在進行外交磋商,李鴻章顯得很急切,卻沒有收到任何實質成果。

當時,大清與日本在誰先撤兵的問題上糾纏不清,雙方都不愿意做出讓步。

談判期間,伊藤博文正面臨不信任彈劾,因此表現得極為強硬,不但不答應撤兵,還在談判期間陸續向朝鮮增兵。

雖然英法俄美等國出面調停,但是朝鮮牽涉到列強利益,調停並無結果。

七月二十三日,日軍以保護使館為由,突然襲擊漢城,挾持朝鮮高宗與閔妃。

兩天之後,日軍在未經宣戰的情況下,突然襲擊了停在豐島海面上的大清運兵船,大清與日本的戰爭爆發了。

消息傳回來的時候,馮承乾已經回到膠州灣。

雖然馮承乾一直在留意朝鮮局勢,知道東學道起義事件不會這麼簡單的平息,但是一個多月里,他的主要工作是規劃青島海軍基地的建設工作,並沒有花太多的精力去關注朝鮮的事情。

里希特霍芬找上門來的時候,馮承乾正在與提爾皮茨商議軍港該如何布局。

“這麼快就打起來了?”提爾皮茨顯得有點驚訝,因為就他所知,大清的北洋艦隊還沒有完成備戰準備呢。

“日本挑起戰爭,由不得大清。”里希特霍芬嘆了口氣,說道,“李鴻章已經給葉志超下了命令,全力于日軍作戰。只是大清在朝鮮的兵力遠不如日本,而且士氣低彌,恐怕很快就會戰敗。”

“不是恐怕,而是肯定。”

“伯爵這麼肯定?”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以大清軍隊的戰斗力,能在鴨綠江南面呆上兩個月就非常不錯了。”

“如果大清在兩個月內戰敗,那麼……”

“大清不會這麼快戰敗,日本陸軍再能打,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去攻打大清本土,最多在朝鮮鬧鬧事。再說了,朝鮮的局勢沒有這麼簡單。日本利用東學黨事件出兵朝鮮,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控制朝鮮,而不是以朝鮮為跳板攻打大清,因此在擊敗入朝清軍後,日軍不會急于北上。”

“伯爵的意思是……”

“關鍵在海洋戰場上,要等到北洋水師戰敗,李鴻章才能認識到,他已經輸掉了這場做夢也不會輸的戰爭。”

里希特霍芬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馮承乾的意思。

“李鴻章有提出別的要求嗎?”

“大清肯定會采購更多的軍火,不過這些事情都不用伯爵操心,按照協議辦就是了。”

“那行,我也不用留在這里了。”

“伯爵……”

“這個時候,我最好還是不要去見李鴻章,讓他頭痛幾天,才能知道我的好處。”馮承乾笑了笑,說道,“港口規劃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就等資金到位。反正閑來沒事,我們把艦隊開出去轉幾天,說不定能碰上熱鬧。”

“我也有這個想法。”提爾皮茨趕緊附和了一句。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你去準備吧,我們明天一早就出發。”

“伯爵,你在這個時候隨艦隊出海,恐怕不大合適吧?”

“沒什麼不合適的,遇到你無法決斷的事情,就擱置起來,等我回來再說。”馮承乾看了里希特霍芬一眼,說道,“我們對這場戰爭不能過于熱心,就當成看熱鬧好了,反正誰輸誰贏與我們沒有直接厲害關系。”

見馮承乾心意已決,里希特霍芬沒再多說什麼。

雖然戰爭已經爆發,但是早在預料之中,馮承乾也早就做了安排。如果在這個時候表現得過于熱心,反而過猶不及。馮承乾跟隨艦隊出海,避免與李鴻章見面,肯定會收到預料之外的效果。

里希特霍芬沒有留在青島,當天就返回北京,為馮承乾刺探消息。

第二天一大早,馮承乾登上了“腓特烈大帝”號鐵甲艦。在提爾皮茨的率領下,帝國遠東艦隊駛離了膠州灣。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07:14

第三十七章 看熱鬧

馮承乾說是出海看熱鬧,實際上是在避嫌。

雖然朝鮮只是一個彈丸小國,但是牽扯到了美國、英國、俄國等列強。德意志第二帝國為大清提供貸款,幫助大清增強軍備,已經引起了美英俄等國嚴重不滿,馮承乾要是在這個時候出面,必然會引來更為嚴重的外交風波。再說了,大清戰敗是遲早的事,馮承乾沒有必要為此惹上一身騷。

如果歷史沒有發生變化,那麼下一場海戰將在九月十七日打響。

還有近兩個月呢,哪有熱鬧可看。

至于朝鮮的地面戰爭,馮承乾並不關心,或者說並不擔心會出現預料之外的結果。

之前發生的事情,與馮承乾熟知的歷史相差不大,比如李鴻章任命葉志超為總兵,而這個貪生怕死的家伙最終將葬送掉入朝清軍。至于日軍偷襲漢城,也與馮承乾熟知的歷史相差不大。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主戰場在陸地上。

艦隊出海的第八天,即八月一日,馮承乾收到了里希特霍芬發來的電報,大清與日本已經正式宣戰。

只言片語中,里希特霍芬還提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大清希望盡快結束戰爭。

仔細一想,馮承乾就明白了過來。

今年恰逢大清皇太後,也就有有名的慈禧太後六十歲壽誕,大清已經為此花掉了數千萬兩白銀。肯定是慈禧太後下不想讓戰爭打亂了她的慶壽安排,才給李鴻章下了懿旨,讓首輔盡快結束戰爭。

戰爭才開打就想著結束,這也太高瞻遠矚了吧。

報著這樣的想法,大清不敗才是怪事!

八月八日,艦隊回到了膠州灣。

此時,朝鮮戰場上的局勢依然十分混亂,交戰雙方都在調整兵力部署,還沒有爆發大規模戰役。

當然,這樣的局面維持不了多久。

日軍有備而來,清軍則是倉促應戰。雖然交戰雙方的兵力旗鼓相當,但是日本在各個方面都占有優勢。

此時,德皇也下達了指示,讓馮承乾自行處置遠東事務。

事實上,這是德皇在強調,馮承乾是帝國遠東事務大臣,直接向皇帝負責,不用向帝國宰相負責。

馮承乾非常清楚德皇的意思,只是現在他確實不好出面。

回到膠州灣,馮承乾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應付在大清開設工廠的帝國企業家,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償還大清購買軍火的欠款。

雖然大清肯定得還錢,但是能不能還錢是另外一回事。按照貸款協議,大清用膠州灣地區的租借權來抵償利息,獲得膠州灣使用權的是帝國政府,因此帝國政府需要替大清支付貸款利息。

這不是一筆小錢,不是靠湊款就能獲得的。

再說了,那些到大清辦廠的帝國企業家都想賺上一筆,而不是拿著一疊帝國政府開的白條回去交差。

所幸的是,里希特霍芬已經替馮承乾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在貸款協議中有一條,即膠州灣地區為免稅區,只是這個免稅是針對大清的,即大清不得在此征稅。如此一來,帝國就可以在膠州灣地區征稅,然後用稅收來支付利息,確保企業利益不受損。

對此,企業家都表示歡迎。

只是,在稅率的問題上,企業家卻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不應定得過高,以提升帝國產品在大清的競爭力,占領更加廣闊的市場。在銷量上去之後,總稅收並不會因為稅率降低而減少。

最初,馮承乾認為這行不通,畢竟列強在大清的勢力范圍早就劃定了。

在與企業家多次磋商之後,馮承乾最終做出讓步,采納了企業家的建議,定出了一個較低的稅率。

雖然列強瓜分大清已成定局,但是大清不是印度,並沒被某一個強國獨占,仍然是一個擁有主權的國家,因此列強在大清開辟市場,仍然得看商品的競爭力。如果帝國企業的稅率低一些,那麼帝國產品的售價就要低一些。顯然,在大清這樣的國家,價廉物美的商品更有競爭力。

只是,馮承乾也沒有拿帝國的利益開玩笑。

利用這個機會,馮承乾以克虜伯公司為核心,創建了“帝國企業聯盟”,並且明確要求該組織為帝國利益服務,企業的營銷政策必須與帝國的基本政策同步,不然將無法獲得特別稅收赦免權。

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想發展壯大,必須把帝國企業整合到一起,形成集體力量。

借此,馮承乾也與眾多帝國企業家建立起了私人關系,對他今後回到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忙到九月份,馮承乾才算清閑了一些。

九月七日,平壤戰役打響。

雖然清軍裝備精良,還有天時地利人和,但是窩囊的總兵,最終會讓這場不該失敗的戰役變成清軍在朝鮮戰場上最嚴重的慘敗。

十天不到,清軍就戰敗了,平壤落入日軍手中。

平壤淪陷,清軍在朝鮮境內無險可守,而且士氣低落,也不可再與日軍交戰,只能一路向北撤退。

要不了多久,清軍就將撤退到鴨綠江北岸。

只是,清軍會就此承認戰敗嗎?

顯然,李鴻章不會就這麼認輸,而會做最後的反擊,因為李鴻章相信,他手里的北洋艦隊能夠扭轉戰局。

九月十五日,馮承乾再次登上了“腓特烈大帝”號裝甲艦。

當天傍晚,帝國遠東艦隊從膠州灣出發,進入黃海海域,徑直奔向東面的鴨綠江口,趕去看熱鬧。

大東溝會是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的決戰之地嗎?

馮承乾不敢肯定,他只知道,朝鮮半島上的戰斗與他熟知的歷史相差不大,因此清軍很有可能從海路向朝鮮運兵。

此外,里希特霍芬提供的情報也表明,北洋艦隊正在掩護前往朝鮮的運兵船。

那麼,大東溝很有可能成為遠東地區最強大的兩支艦隊的決戰場。

經過一天兩夜全速航行,遠東艦隊在十七日清晨到達大東溝。按照馮承乾的吩咐,提爾皮茨派出了偵察艦。

天亮後,馮承乾特意把早餐地點安排在戰艦的後甲板上。

“我們就在這里等?”

“有什麼疑問嗎?”馮承乾很是斯文。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生活了幾年,他也學會了西方的習俗禮儀。“將軍,不用急,該來的遲早會來。里希特霍芬男爵早就送來消息,北洋艦隊全數盡出,日本海軍的主力艦隊也早就離開了軍港。大清軍隊丟掉了平壤,李鴻章不肯善罷甘休,肯定會進行反擊。雖然我不大懂軍事,但是以朝鮮較為獨特的地理環境,李鴻章要想力挽狂瀾,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清軍在朝鮮西海岸登陸,比如漢城附近的仁川,再從北面發起進攻。”

“所以,大清的運兵船一定會過來。”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我們在不大了解戰局的情況下,都能做出這樣的判斷,日本海軍指揮官自然能做出同樣的判斷。”

“問題是,誰也不知道大清的運兵船什麼時候到來。”

“就這兩日吧,反正不會拖太久。如果援兵沒有及時趕到,大清軍隊一路敗退,在敵後登陸就毫無意義了。”

提爾皮茨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馮承乾的意思。

早餐還沒吃完,傳令兵就跑了過來,出去偵察的戰艦已經返回,在西北方向上發現了大清的北洋艦隊。

馮承乾沒讓艦隊靠過去,而是遠遠的尾隨其後。

只要盯住大清北洋艦隊,就能遇上日本艦隊。

發現尾隨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遠東艦隊,北洋艦隊打出了歡迎的旗號,並沒做出過激反應。

上午幾個小時,基本上沒有什麼事情可做。

大概是閑得無聊,馮承乾在這艘由他親手設計、督辦建造的戰艦上轉了一圈,順便跟底層的水兵閑聊了一些尋常事情。

雖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海軍還處于幼年階段,但是水兵的士氣很不錯,素質也較高。

別的不說,戰艦上的各種設備都保養得非常好,一看就知道水兵花了很多功夫,非常愛惜這艘戰艦。

北洋艦隊的官兵有這樣的素質嗎?

如果海軍官兵都不愛惜戰艦,又如何能夠指望在海戰中取勝呢?

午飯過後,海面上依然風平浪靜,北洋艦隊在前方慢悠悠的航行著,海天線上沒有出現黑煙。

馮承乾依然沒有閑著,只是回到了司令塔,開始向帝國海軍軍官取經。

雖然馮承乾了解海軍史,但是不了解這個時代的海軍戰術,甚至不知道如何操作與控制戰艦航行。身為帝國海軍戰爭大臣,如果連航海知識都沒有,遲早會成為笑柄,所以馮承乾非常用心的學習航海技術。

有事可做,時間過得特別快。

當傳令官進來通報情況,在東南方向上發現了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時,馮承乾正在向提爾皮茨詢問艦隊指揮的事情呢。

日本艦隊終于出現了。

馮承乾看了眼掛鐘,下午四點三十分。因為正好是北半球的夏季,所以還有三個多小時才會天黑。

如果馮承乾沒有記錯,歷史並沒發生顯著改變。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07:15

第三十八章 大東溝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下午四點五十分,在黃海大東溝海域打響的海戰,把大清與日本的這場戰爭推向了高潮。

遭遇之後,北洋艦隊就犯了一個錯誤:以橫向隊列沖向日本艦隊。

嚴格說來,這也不是錯誤。

進入蒸汽時代之後,連英國皇家海軍都不知道下一場海戰該怎麼打,風帆時代的海戰戰術早已派不上用場。因為戰術不太明確,所以在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建造的大部分戰艦都存在問題。

可以說,只有馮承乾知道蒸汽時代的海戰戰術。

問題是,他也只是略懂皮毛而已。

回顧馮承乾在這幾年里做的事情,特別是在設計新式戰艦時堅持的幾項原則,就能大致明白這個時代的海戰戰術。

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把炮塔沿戰艦的縱軸布置。

當時,馮承乾沒有向任何人解釋為什麼要把炮塔沿縱軸布置,因為即便解釋了,恐怕也沒有多少人能夠明白。

這麼做,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在戰艦兩舷方向上獲得百分之百的火力。

要知道,在此之前,裝甲艦的炮塔布局十分凌亂,比如“定遠”與“鎮遠”二艦的兩座炮塔就分別布置在兩舷。受後部建筑物阻擋,這兩艘戰艦只能在正面較為狹窄的范圍內獲得百分之百的火力,而在兩舷方向上,只能發揮出百分之五十的火力。因此在海戰中,這兩艘戰艦更適合面向敵艦。

明白這一點,也就不難明白北洋艦隊為什麼要直接沖向日本艦隊了。

只有在正面交戰中,“定遠”與“鎮遠”二艦才能發揮出全部火力,即便是後來從德意志第二帝國采購的四艘戰艦,也能在正面交戰中發揮出百分之七十五的火力,與側舷交戰相當。

由此可見,北洋艦隊的戰術並沒全錯。

只是,這種戰術存在一個較大的問題,即裝甲艦的正面火力覆蓋范圍較為狹窄,一艘戰艦只能對付一艘敵艦,無法讓幾艘戰艦集中火力對付一艘敵艦,從而使艦隊交戰成為了戰艦之間的單打獨斗。

如果北洋艦隊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艦隊,問題還不是很大。

可惜的是,北洋艦隊的官兵素質根本不值一提。

事實上,日本艦隊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

面對迎面沖來的北洋艦隊,日本艦隊選擇了縱列編隊,由從英國采購的“霧島”號裝甲艦領隊,另外三艘同級艦在後面依次排開,再往後是“吉野”、“高千穗”、“秋津舟”與“浪速”四艦,“松島”、“千代田”、“嚴島”與“橋立”等巡洋艦則組成了另外一個縱隊,排在裝甲艦編隊右後方。

戰斗剛打響,雙方就亂了陣腳。

北洋艦隊中,幾艘速度較慢的老式戰艦拖了後腿,而速度較快的戰艦沒有減速,一字橫向隊列變成了契型隊列。

日本艦隊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戰斗剛打響,最前面的四艘裝甲艦就與第二隊列的四艘裝甲艦拉開了距離,而巡洋艦編隊則隔得太遠,沒法立即投入戰斗,也就沒能對北洋艦隊形成合圍。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情況對北洋艦隊極為有利。

依靠“攝遠”等四艦強大的火力,只要保持速度,北洋艦隊就能一舉沖垮日本艦隊,然後逐一解決日本戰艦。

可惜的是,如此好的機會,竟然被浪費掉了。

為了等待掉隊的戰艦,北洋艦隊在全速沖刺的時候,“攝遠”等四艦竟然減速,而且盯上的不是日本艦隊的第一裝甲艦編隊,而是由四艘老實裝甲艦組成的第二編隊,根本沒有對日本艦隊構成致命打擊。

這也是整場海戰中,北洋艦隊唯一的機會。

五點十五分,日本艦隊第一編隊向右轉向,“霧島”號等四艘巨艦主動加速,沒有與北洋艦隊側翼的巡洋艦糾纏。

發現日本艦隊第一編隊從側翼包抄的時候,北洋艦隊已經來不及做出調整了。

雖然在十多公里外,但是依靠蔡思公司的高倍望遠鏡,看得非常清楚,北洋艦隊已經陣腳大亂。

五點三十五分,僅僅二十分鐘的激烈炮戰,北洋艦隊就崩潰了。

這時候,日本艦隊的縱隊戰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交戰中,“吉野”等四艘老式裝甲艦拼死頂住了“攝遠”等四艦的強大火力,為從側翼包抄的第一編隊爭取到了極為寶貴的時間。等到“霧島”等四艘新式裝甲艦投入戰斗,北洋艦隊變得毫無勝算。

這個時候,日本海軍的素質優勢體現了出來。

雖然戰斗場面極為混亂,也打得極為艱苦,但是日本艦隊里的幾艘主力艦都忠實執行了艦隊司令官下達的命令,即集中火力炮擊“攝遠”等四艘新式裝甲艦,不在那些老式戰艦上浪費力量。

顯然,日本艦隊的交戰原則非常簡單:打垮北洋艦隊的核心力量。

與之相比,北洋艦隊的指揮、以及各艘戰艦艦長的素質就大不一樣了。

雖然戰斗中不乏勇猛之人,但是北洋艦隊的指揮極為混亂,基本上各自為戰,根本沒有有效協同。

面對此景,馮承乾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馮承乾並不是心痛北洋艦隊,而是心痛那四艘巨艦,那可是他親造的四艘超級裝甲艦。

看著四艘性能先進的裝甲艦遭到圍攻,馮承乾不心痛才是怪事。

只是,這四艘戰艦並沒被擊沉。

六點二十分,在必敗無疑的情況下,北洋艦隊選擇了退卻。雖然日本艦隊已經占據了絕對優勢,但是在追擊北洋艦隊時依然非常吃力。在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斗中,即便日本艦隊占了上風,損失也不輕。一個多小時的戰斗中,“霧島”等四艘新式裝甲艦都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吉野”等四艘老式裝甲艦承受了大部分炮火,損毀情況極為嚴重,基本喪失了戰斗力。

日本艦隊沒有全速追擊,顯然日本艦隊指揮官非常謹慎。

如果幾艘航速較快的戰艦追了上去,遭到北洋艦隊圍攻,後果將難以預料,到手的勝利將變成慘敗。

可以說,日本艦隊因此錯失了全殲北洋艦隊的最好機會。

當然,馮承乾並不這麼看,因為他注意到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將軍,你注意到了嗎?”

“什麼?”提爾皮茨也在仔細關注這場海戰,比馮承乾還要投入。

“日本戰艦的火炮射速較快,擊中了‘攝遠’號上百發炮彈,卻沒有擊沉,甚至沒有使其完全喪失戰斗力。”

“沒什麼好奇怪的。”

馮承乾愣了一下,朝提爾皮茨看了過去。

“日本戰艦使用的是高爆彈,也許里面裝填了易燃物,用來打擊暴露目標還行,可是用來對付由裝甲保護的炮塔,基本上不大可能。”提爾皮茨笑了笑,說道,“如果日本戰艦使用的是穿甲彈,結果將大不一樣。看到‘吉野’號了嗎?只挨了不到二十發炮彈,就完全喪失了戰斗力。”

馮承乾皺起眉頭,覺得提爾皮茨的話有些道理。

戰斗中,打擊“吉野”號的是“攝遠”號,而大清在采購“攝遠”等四艦時,采納了馮承乾的建議,大量采購穿甲彈。

實戰證明,在裝甲艦的戰斗中,穿甲彈才是最好的選擇。

顯然,這是與風帆時代海戰的區別之一。在風帆時代,用來縱火的高爆彈與燃燒彈才是對付戰艦最有力的武器。

對帝國海軍來說,這也是一個重大啟示。

過了一陣,提爾皮茨放下望遠鏡,對馮承乾說道:“伯爵大力支持研制長身管火炮,是不是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局面?”

“你是說,我能未卜先知?”

提爾皮茨笑了笑,表示就是這個意思。

“說實話,我對海軍的認識連你都比不上,只是對技術發展有一些見解而已。之前是摸黑前進,運氣好一點,恰巧被我碰上了而已。”馮承乾也笑了笑,說道,“看來,今後各國都會大力研制長身管火炮,而且會想方設法的提高艦炮的穿甲威力,穿甲彈將在海戰中取代其他彈藥。”

“有矛就有盾,戰艦的裝甲也會增強。”

“問題是,任何事物都有一個限度,達到極限之後就很難進步了。”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今後的戰艦,肯定是越早越大,但是終究會達到極限。如果僅僅比拼戰艦噸位,我們占不到便宜。”

“伯爵的意思是……”

“只有另辟蹊徑,我們才能用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不至于過度耗費國力,在帝國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打造一支足以挑戰英國皇家海軍的強大艦隊。”馮承乾長出口氣,“如果偏離了這個宗旨,我們肯定會敗下陣來。”

“伯爵能看得這麼長遠,確實讓我佩服。”

“佩服就不用了,心里明白就好。”

此事,太陽已經落到海天線以下,黃昏來臨,激烈的戰斗已經結束。除了三艘老式巡洋艦與幾艘魚雷艇之外,北洋艦隊沒有遭受更大的損失,日本艦隊也沒有戰艦戰沉,這是一場沒有結束的海戰。
52蘿蔔頭 發表於 2012-9-4 07:15

第三十九章 朽木難雕

雖然大東溝海戰以北洋艦隊主動撤退收尾,但是這場戰斗並沒分出勝負,雙方沒有損失主力艦。

日落後,帝國遠東艦隊也轉向返航了。

打到這個時候,北洋艦隊並沒戰敗,只要糾正以前犯下的錯誤,依然有機會在海戰中擊敗日本艦隊。

問題是,北洋艦隊能重振旗鼓嗎?

兩天後回到膠州灣,馮承乾收到里希特霍芬發來的消息,北洋艦隊已經退入旅順,準備修理受損戰艦。

組建北洋艦隊時,大清就把旅順打造成艦隊母港,興建了大量基礎設施。

僅僅一天之後,外出偵察的戰艦發回消息,伊東佑亨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出現在威海衛外面。

“這個日本艦隊司令官的膽子真夠大,竟然找上門來了。”

“你覺得伊東佑亨膽大?”

提爾皮茨點了點頭,說道:“要是沒有膽量,怎麼敢找上門來?”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北洋艦隊的修船設施全在旅順,伊東佑亨肯定能想到,北洋艦隊沒有回威海衛,而是去了旅順。如果他真有膽量,就應該前往旅順。聽說,旅順號稱遠東第一堡壘。”

“你是說……”

“沒能在大東溝一舉殲滅北洋艦隊,伊東佑亨肯定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就算有主力艦遭到重創,他也不能率領艦隊返航。不能退,只能進,伊東佑亨非常聰明,率領艦隊去威海衛堵門,擺明了是在避戰。”

提爾皮茨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大概明白了馮承乾的意思。

“北洋艦隊沒有戰敗,如果能夠鼓起勇氣,抓住日本艦隊孤軍深入的機會,還有機會反敗為勝。”

“伯爵覺得,北洋艦隊還有勇氣再戰?”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馮承乾嘆了口氣,說道,“大東溝一戰,北洋艦隊銳氣盡失,而且上到李鴻章,下到普通水兵,沒有一個人知道艦隊存在的價值,也就不知道該如何使用這支強大的艦隊。”

“伯爵的意思是……”

“恐怕,不會再有大東溝那樣的海戰了。”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如果北洋艦隊的司令官懂得如何使用一支艦隊,根本就不會有大東溝海戰。以北洋艦隊的實力,完全可以主動找上門去,把日本艦隊趕出黃海。即便日本艦隊奮起反抗,在之前幾個月,日本也不可能肆無忌憚的向朝鮮增兵,朝鮮戰場上的局面肯定截然不同。戰爭還沒爆發,最終的結果就已確定,還有什麼好打的呢?”

“這麼說,北洋艦隊會束手就擒?”

“即便不是束手就擒,也是坐以待斃,反正不會有什麼好下場。”馮承乾看了眼提爾皮茨,說道,“日軍肯定會攻打旅順,以此為跳板攻占遼東半島,實現進軍大陸的夙愿。清軍肯定會死守旅順,但是談不上決一死戰。如果有可能,日軍還會進攻威海衛,徹底消滅北洋艦隊。”

“果真如此,這場仗恐怕要打上好幾年。”

“最多幾個月。”

“這麼快?”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北洋艦隊龜縮在港口里面,日本在黃海上的海運就不再受到威脅,也就不再需要從陸路推進,完全可以從海上攻打旅順與威海衛,繞過清軍設在鴨綠江上的防線。”

“果真如此,確實只需要幾個月。”

“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馮承乾長出口氣,說道,“清軍裝備了我們提供的馬克沁機關槍,日軍沒有這種先進武器。如果清軍懂得合理使用這種武器,把其威力發揮出來,旅順與威海衛將成為日軍的葬身之地。”

“伯爵認為,清軍有這樣的能力嗎?”

馮承乾笑了笑,沒有回答提爾皮茨的問題。

別說落後的清軍,即便最早采購馬克沁機關槍的英國,也要等到十多年後,才在布爾戰爭中認識到了這種武器有多麼厲害。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二年,西方列強才知道機關槍改變了戰爭面貌。

清軍戰斗力低下,根本原因並不是缺乏先進的武器裝備。

與馮承乾預料的一樣,奪取黃海的制海權後,日軍沒有跨過鴨綠江,而是走海路,直接攻打旅順。

只是,馮承乾沒有料到,日軍的戰略更加大膽。

十月二十四日,在準備充分,且北洋艦隊不敢出戰的情況下,日軍同時在鴨綠江與旅順發動進攻。

很明顯,日軍采取了兩路進攻的策略。

按照馮承乾的判斷,日軍在鴨綠江上的進攻是佯攻,意圖是牽制退守滿洲的清軍,為進攻旅順分擔壓力。

很快,馮承乾的猜測就得到了證實。

十二天內,兩萬多名日軍在旅順附近的花園口登陸,而李鴻章下令死守旅順,清軍竟然坐視不理,讓日軍順利上岸。

當時,抵抗登陸日軍的,竟然是當地自發組織起來的農民!

進入十一月初,日軍首先攻占了金州,奪得了大連灣。

在大連灣休整十日之後,日軍在十一月十八日向旅順進軍,沿途清軍聞風而逃,連清軍將領都紛紛出逃。二十一日,日軍向旅順發起總攻,一天之後,號稱“東亞第一要塞”的旅順就淪陷了。

旅順陷落前,北洋艦隊逃至威海衛。

因為大多受損戰艦還沒修復,所以北洋艦隊依然龜縮在港口里面,應李鴻章的命令不得出海作戰。

躲在威海衛,戰艦就能修好嗎?

要知道,在這附近,除了旅順,就只有由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的膠州灣有較為完善的艦船修理設施。

十一月二十二日,馮承乾收到了李鴻章的請帖。

顯然,李鴻章請馮承乾前去,肯定與北洋艦隊的事情有關,多半是讓馮承乾幫助修繕受損戰艦。

考慮再三之後,馮承乾以患病為由,沒去見李鴻章。

旅順失守之後,大清戰敗已成定局,馮承乾覺得沒有必要去趟這潭渾水,更不能充當出頭鳥。

再說了,就算幫助大清保存了北洋艦隊,又能怎麼樣?

李鴻章不想承認戰敗,可是他上面的主子早就沒有取勝的信心,大清很快就會向日本乞和。

只是,打到這個時候,日軍也是兵困馬乏,且傷亡慘重。

雖然日軍宣稱,在攻打旅順的時候僅傷亡百余人,但是根據里希特霍芬提供的情報,僅在二十一日,日軍就有上千人陣亡。其中大多數都是被馬克沁機關槍打死的,日軍不知道該如何對付火力強大的機關槍。

最嚴重的,還不是傷亡,而是日本準備的戰爭物資即將告罄。

大清還沒投降,戰爭還沒結束,如果此時停戰,日本得不到多少好處。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日本把重點放在了後方,天皇親自出面,號召國民為前線將士捐贈物資。

必須承認,這個正在快速崛起的國家很有凝聚力。

一時之間,從皇室到平民,所有日本人都節衣縮食,把省下來的那點物資送往前線,供將士使用。

一八九五年一月下旬,在整頓齊備之後,日軍才出兵攻打威海衛。

此時,北洋艦隊的主力戰艦已經修繕,至少能夠出海作戰,清軍也做了調整,可是已經喪失了迎戰日軍的信心與勇氣。

這場戰斗,就在離膠州灣不遠的地方。

馮承乾沒再呆在大後方等消息,而是讓提爾皮茨給他安排了一隊護衛,親自趕往威海衛附近觀戰。

這場戰斗,打得比馮承乾預料的更加慘烈。

三天之內,佐久間馬太中將指揮的第二師團與黑木為楨中將指揮的第六師團,共計二萬五千名日軍在龍須島完成登陸。經過七日休整,日軍在三十日開始猛攻威海衛南幫炮臺。雖然駐守炮臺的清軍只有三千人,但是在周家恩營官的指揮下進行了頑強抵抗。日軍最終全殲了三千守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大寺安純少將被清軍的炮彈炸死。他也是這場戰爭中,日軍陣亡的唯一將領。二月三日,日軍占領威海衛,北洋艦隊駐泊的劉公島成為孤島。雖然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伊東佑亨致書丁汝昌,讓其投降,但是遭到丁汝昌拒絕。五日,北洋艦隊旗艦“攝遠”號中雷擱淺。十一日,在主力艦全部戰沉或者遭到重創後,丁汝昌在主降將領的逼迫下自殺殉國。十四日,威海營務處提調牛昶?與伊東佑亨簽訂《威海降約》,將威海衛港內艦只、劉公島炮臺與所有軍械物資交給日軍。十七日,日軍登陸劉公島,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威海衛陷落,大清已經戰敗。

只是,李鴻章不愿意承認戰敗,接下來清軍在遼東半島上發動了四次反擊,不但被日軍擊退,還在兵敗後接連丟掉了牛莊、營口、田莊臺等地,清軍在遼河東岸的六萬余大軍盡數潰退。

此時,已經是三月了。

有趣的是,戰爭還沒結束,年初的時候,大清派遣戶部侍郎張蔭桓、湖南馴服邵友濂,聘請美國國務卿為顧問前往日本求和。這個時候,日軍正在猛攻威海衛,在軍事上取得節節勝利,自然胃口非常大,氣焰也極為囂張,而大清官員根本沒有認識到已經戰敗,談判自然無果而終。

等到威海衛陷落,清軍從遼河東岸撤退,剩下的只有“無條件投降”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52蘿蔔頭

LV:7 大臣

追蹤
  • 23

    主題

  • 11850

    回文

  • 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