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繼任者高第(3)
在等了兩日之後,高第便得到了魏忠賢的指示,朝廷只求中原能夠安定,至於遼東的城池能守住固然是好,如果真不能守的話便只要將敵人攔在山海關外便可。在吃了這顆定心丸後,高第才開始準備動身前往遼東,他打定了主意沒事便罷,若一旦真的有金兵來攻的話,他便將人馬撤出其他遼東的城池,只守在山海關。這樣即便他對軍事所知有限,以十多萬邊軍的戰力也足夠抵擋住金兵的進攻了。
九月中旬時,朝廷就將高第接任遼東經略的旨意傳到了唐楓這裡,但是直到九月二十六,高第才在幾百名護衛親兵的保護下姍姍而來。唐楓與眾將領雖然心下對高第接任很是不以為然,但是在禮數上卻不能有虧,所以在知道對方到來之時,許多人都在山海關外相迎。
此時秋風再起,天地間一片肅殺之氣,當看到那衣甲鮮明的人馬來到時,唐楓只覺得心裡一跳,似乎將會有一個嚴峻的考驗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在知道接任者是高第後,唐楓便曾問過他人這個高第的身份,但是因為此人實在是太過寂寂無名了,所以遼東大多數的將領都並不知道這個人,只是有那關心朝廷人員更迭之人曾提過高第任職過兵部侍郎,並且在半年前還因年老退休回了鄉。雖然已經聽說了對方的來歷,可當唐楓親眼見到從馬車裡出來的人時,還是有些驚訝:「難道大明王朝時我國就已經進入到了老齡化社會了嗎?怎的幾任遼東經略都是年過六旬的老人啊?」
高第生得一副瘦小的身材,在一陣緊過一陣的秋風的吹拂下,似乎隨時都有可能會誒吹倒。而他的臉上也佈滿了皺紋,看上去比他的實際年齡更為老邁,其實這也怪不得他,實在是他一直以來仕途都不如意,才使得他看為顯老。見到眾人都在前面恭迎自己,高第的臉上頓時顯出了一片笑容,這就更加凸顯出了他滿臉如刀刻一般的皺紋了,他走上前來沖眾人一拱手道:「本官高第,奉朝廷之命來(經略遼東,還請各位大人將軍多多協助了。」說完這話,他就用目光掃過了在場的所有人,當他看到站在其中的唐楓時,微一頓。他可是記得在自己關注遼東時得到有關唐楓的消息的,這個年輕人之前甚得魏公公的賞識,而後在孫承宗麾下也很得器重,所以他並不敢小瞧了這個年紀不大的監軍。
眾人見高第如此多禮,自然也不敢托大,紛紛都躬身還禮,連道不敢。然後在眾人的引領之下,高第便進入了山海關裡。在接風的宴席之上,高第顯得很是平易近人,無論是對那些武將文官,還是對普通的軍官,都是以禮相待,沒有一點盛氣淩人的感覺,這使原來想給他點顏色看看的將領們都不好再有什麼過分的舉動了。所以這次的接風宴便很是平靜地過去了,只是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的種種心態卻都落進了高第這雙看上去昏花,實際上卻精明無比的眼睛之中,對眾人都有了個基本的把握。
高第在來遼東的一路之上就已經有了打算,自己只是靠著朝廷的力量想將這些驕兵悍將都收服了恐怕很難,所以必須針對他們的特點來應對。而在眾將領對自己依舊滿懷戒心之時,他可不敢將自己膽小的一面顯露出來,要知道他想放棄的可是數百里遼東將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所爭奪和維護住的土地城池,若是一個不慎,便會惹來將士們的不滿,甚至釀成兵變,那時自己可就難逃一死了。他定下這個主意是為了自保,可不是找麻煩的,所以雖然朝廷已經答應了讓他隨機應變,但在情況當真危急之前高第卻也沒有急著就將自己的心意透露出來,甚至連唐楓這個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營裡的監軍他也不敢提及此事。
之後的一段日子裡,高第只是在遼東的各城池間往來,盡到自己的本分,但是隨著他不斷地有意拉攏,一些原來對他心懷戒備的將領已經對其完全改觀了。雖然這個老人看上去並不像孫大帥那樣的可靠,但是他能如此對待自己這些粗魯的武將,已經讓他們覺得心滿意足了。而看到自己已經得到了將士們的信任之後,高第便慢慢地開始嘗試著結交一些能用到的人了,因為他知道只靠自己是無法讓所有人聽命的,只有拉攏更多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意圖。
此時的唐楓對此卻是一無所知,雖然他在剛見面時覺得這個高第似乎並沒有像眼睛所看到的那麼簡單,但是也不認為對方能有多少本事。之前的王化貞都被自己解決掉了,唐楓還不信這個比王化貞更老的官員能對遼東有什麼害處。
所以當有一日高第向唐楓要回本來就屬於經略位置才應該掌握的收支糧餉和調派人馬的大權時,唐楓也沒有多作推脫就交了出去。當然這也不是唐楓完全對高第失去了戒備,而是因為他身為監軍管著這些本來就是逾權了,何況唐楓也深信自己在軍中的腳跟已經站穩,無須這些權力來鞏固自己的權威了。
但是高第卻不同了,他一旦大權在手,便開始下了幾道調令,將一些與自己交情不錯的人往上調了一些,使他們能更進一步地靠向自己。這些調動不過是小動作,所以其他將士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高第也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所以在稍作調整後,便又停了下來,開始著手處理後勤糧餉的事宜。但當他仔細察看了數年來的記錄之後,卻讓他找出了一個疏漏之處,那便是如今登記在冊的遼東守軍不過六萬許人,可在孫承宗向朝廷領取軍餉時卻報上了十數萬大軍的用量,這讓他覺得一份天大的功勞來到了自己的面前。
不過謹慎的他並沒有急著就向朝廷,向魏公公稟報,而是將這些資料整理齊全之後,找了唐楓前來商量。在他想來,這是一個彈劾原先的遼東經略孫承宗的大好機會,作為和自己一樣為魏公公辦事的唐楓必會支持自己的做法,到時候兩人便能立下大功了。而既然自己肯將大功勞送給唐楓,那麼投桃報李之下,唐楓勢必也會支持自己之後的一些決策,為自己將人馬收束回山海關添加助力。
打著如意算盤的高第將這些材料給唐楓看了之後,卻發現他並沒有像自己所想一般滿心的歡喜,而是皺起了眉來。半晌後,唐楓才道:「高大人,我想此事一定有些什麼誤會。你我都在遼東各城池關隘裡去看過,這裡有多少人馬是一目了然的,我遼東確有十三萬多人馬,孫大人並沒有吃空餉。」
「既然如你所說,那怎麼登記在冊的人馬卻只有一半,另外的六萬人馬是從何而來的?」高第問道,他也記得自己看到的人馬當在十萬以上,可是卻不想放過這個唾手可得的大好機會。唐楓細想了半晌後才道:「我想這多出來的六七萬人馬是孫大人自己在遼東招募的吧。以遼人守遼土這是孫大人到了遼東後實施的策略,為了抗擊建虜的入侵,大人他將最肯上陣殺敵的百姓都招募到了自己的麾下,此事到了之前我們還在照做。這六萬多出來的人馬應該就是這麼來的,他們因為不是朝廷的編制,所以才沒有登錄在冊,但是他們卻也實實在在地是在保我疆界,所以給他們發軍餉也是份所應當的。」
「可這不是在瞞騙朝廷嗎?若事情一旦敗露,你我可也要擔著不小的責任啊。」
「那依著高大人你的看法,我們該當如何處理此事呢?」唐楓問道。他並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錯,不然孫承宗也不會向朝廷求餉了。
「如實上報朝廷,請朝廷定奪!」高第可不敢擔上如此重擔,立刻就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不過因為唐楓的態度問題,他並沒有將自己想借此參劾孫承宗的意圖說出來。
唐楓在愣了一下後道:「只怕這麼做很是不妥啊。若朝廷在聽了你的奏報後下令將那六萬許人遣走的話,我們遼東的防禦能力可就要弱上一半了。而且這也會大大影響到軍中的士氣,到時就會給建虜以可趁之機了。所以我以為此法萬不可行。」
高第一想也是,自己本來就覺得在遼東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再因此而遣走近半人馬的話,自己可就真的太危險了。看著到手的功勞就此飛走,他也不無可惜地歎了口氣:「唐大人你比老夫想得要周到一些,老夫就聽你的意思,不再將此事上報了。」
唐楓這才松了口氣,他這麼說話就是想保護已經回去京城的孫承宗,只是他現在的身份還是魏忠賢方面的人才不敢輕易為孫承宗說話。高第卻不知道在幫了唐楓一個忙的同時,自己也因為改變了主意而使唐楓對自己的看法大大的改觀了,唐楓見高第能從大局考慮,將此事隱瞞了下來,便覺得他是一個識得大體的人,比之前的王化貞更容易共事。
正因為有了這麼一個錯覺,所以唐楓對高第的戒備之心又低了一些。而高第卻依然在為了自己的大計而努力著,雖然如今看來遼東的一切都很是平靜,但他卻不敢肯定能這麼一直平靜地過下去。所以現在他必須更多地樹立自己在軍中的權威,只要將士們知道了自己能夠隨意調動他們,那麼以後他一旦下了什麼命令也就沒人會提出反對意見了。
而到了錦州查看城防時,便讓高第找到了一個不錯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