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重振大明 作者:路人家 (已完成)

 關閉
kelvin12354 2012-9-16 12:35:0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73 339953
b84120296 發表於 2012-9-20 23:30
第140章    繼任者高第(3)
在等了兩日之後,高第便得到了魏忠賢的指示,朝廷只求中原能夠安定,至於遼東的城池能守住固然是好,如果真不能守的話便只要將敵人攔在山海關外便可。在吃了這顆定心丸後,高第才開始準備動身前往遼東,他打定了主意沒事便罷,若一旦真的有金兵來攻的話,他便將人馬撤出其他遼東的城池,只守在山海關。這樣即便他對軍事所知有限,以十多萬邊軍的戰力也足夠抵擋住金兵的進攻了。
九月中旬時,朝廷就將高第接任遼東經略的旨意傳到了唐楓這裡,但是直到九月二十六,高第才在幾百名護衛親兵的保護下姍姍而來。唐楓與眾將領雖然心下對高第接任很是不以為然,但是在禮數上卻不能有虧,所以在知道對方到來之時,許多人都在山海關外相迎。
此時秋風再起,天地間一片肅殺之氣,當看到那衣甲鮮明的人馬來到時,唐楓只覺得心裡一跳,似乎將會有一個嚴峻的考驗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在知道接任者是高第後,唐楓便曾問過他人這個高第的身份,但是因為此人實在是太過寂寂無名了,所以遼東大多數的將領都並不知道這個人,只是有那關心朝廷人員更迭之人曾提過高第任職過兵部侍郎,並且在半年前還因年老退休回了鄉。雖然已經聽說了對方的來歷,可當唐楓親眼見到從馬車裡出來的人時,還是有些驚訝:「難道大明王朝時我國就已經進入到了老齡化社會了嗎?怎的幾任遼東經略都是年過六旬的老人啊?」
高第生得一副瘦小的身材,在一陣緊過一陣的秋風的吹拂下,似乎隨時都有可能會誒吹倒。而他的臉上也佈滿了皺紋,看上去比他的實際年齡更為老邁,其實這也怪不得他,實在是他一直以來仕途都不如意,才使得他看為顯老。見到眾人都在前面恭迎自己,高第的臉上頓時顯出了一片笑容,這就更加凸顯出了他滿臉如刀刻一般的皺紋了,他走上前來沖眾人一拱手道:「本官高第,奉朝廷之命來(經略遼東,還請各位大人將軍多多協助了。」說完這話,他就用目光掃過了在場的所有人,當他看到站在其中的唐楓時,微一頓。他可是記得在自己關注遼東時得到有關唐楓的消息的,這個年輕人之前甚得魏公公的賞識,而後在孫承宗麾下也很得器重,所以他並不敢小瞧了這個年紀不大的監軍。
眾人見高第如此多禮,自然也不敢托大,紛紛都躬身還禮,連道不敢。然後在眾人的引領之下,高第便進入了山海關裡。在接風的宴席之上,高第顯得很是平易近人,無論是對那些武將文官,還是對普通的軍官,都是以禮相待,沒有一點盛氣淩人的感覺,這使原來想給他點顏色看看的將領們都不好再有什麼過分的舉動了。所以這次的接風宴便很是平靜地過去了,只是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的種種心態卻都落進了高第這雙看上去昏花,實際上卻精明無比的眼睛之中,對眾人都有了個基本的把握。
高第在來遼東的一路之上就已經有了打算,自己只是靠著朝廷的力量想將這些驕兵悍將都收服了恐怕很難,所以必須針對他們的特點來應對。而在眾將領對自己依舊滿懷戒心之時,他可不敢將自己膽小的一面顯露出來,要知道他想放棄的可是數百里遼東將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所爭奪和維護住的土地城池,若是一個不慎,便會惹來將士們的不滿,甚至釀成兵變,那時自己可就難逃一死了。他定下這個主意是為了自保,可不是找麻煩的,所以雖然朝廷已經答應了讓他隨機應變,但在情況當真危急之前高第卻也沒有急著就將自己的心意透露出來,甚至連唐楓這個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營裡的監軍他也不敢提及此事。
之後的一段日子裡,高第只是在遼東的各城池間往來,盡到自己的本分,但是隨著他不斷地有意拉攏,一些原來對他心懷戒備的將領已經對其完全改觀了。雖然這個老人看上去並不像孫大帥那樣的可靠,但是他能如此對待自己這些粗魯的武將,已經讓他們覺得心滿意足了。而看到自己已經得到了將士們的信任之後,高第便慢慢地開始嘗試著結交一些能用到的人了,因為他知道只靠自己是無法讓所有人聽命的,只有拉攏更多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意圖。
此時的唐楓對此卻是一無所知,雖然他在剛見面時覺得這個高第似乎並沒有像眼睛所看到的那麼簡單,但是也不認為對方能有多少本事。之前的王化貞都被自己解決掉了,唐楓還不信這個比王化貞更老的官員能對遼東有什麼害處。
所以當有一日高第向唐楓要回本來就屬於經略位置才應該掌握的收支糧餉和調派人馬的大權時,唐楓也沒有多作推脫就交了出去。當然這也不是唐楓完全對高第失去了戒備,而是因為他身為監軍管著這些本來就是逾權了,何況唐楓也深信自己在軍中的腳跟已經站穩,無須這些權力來鞏固自己的權威了。
但是高第卻不同了,他一旦大權在手,便開始下了幾道調令,將一些與自己交情不錯的人往上調了一些,使他們能更進一步地靠向自己。這些調動不過是小動作,所以其他將士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高第也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所以在稍作調整後,便又停了下來,開始著手處理後勤糧餉的事宜。但當他仔細察看了數年來的記錄之後,卻讓他找出了一個疏漏之處,那便是如今登記在冊的遼東守軍不過六萬許人,可在孫承宗向朝廷領取軍餉時卻報上了十數萬大軍的用量,這讓他覺得一份天大的功勞來到了自己的面前。
不過謹慎的他並沒有急著就向朝廷,向魏公公稟報,而是將這些資料整理齊全之後,找了唐楓前來商量。在他想來,這是一個彈劾原先的遼東經略孫承宗的大好機會,作為和自己一樣為魏公公辦事的唐楓必會支持自己的做法,到時候兩人便能立下大功了。而既然自己肯將大功勞送給唐楓,那麼投桃報李之下,唐楓勢必也會支持自己之後的一些決策,為自己將人馬收束回山海關添加助力。
打著如意算盤的高第將這些材料給唐楓看了之後,卻發現他並沒有像自己所想一般滿心的歡喜,而是皺起了眉來。半晌後,唐楓才道:「高大人,我想此事一定有些什麼誤會。你我都在遼東各城池關隘裡去看過,這裡有多少人馬是一目了然的,我遼東確有十三萬多人馬,孫大人並沒有吃空餉。」
「既然如你所說,那怎麼登記在冊的人馬卻只有一半,另外的六萬人馬是從何而來的?」高第問道,他也記得自己看到的人馬當在十萬以上,可是卻不想放過這個唾手可得的大好機會。唐楓細想了半晌後才道:「我想這多出來的六七萬人馬是孫大人自己在遼東招募的吧。以遼人守遼土這是孫大人到了遼東後實施的策略,為了抗擊建虜的入侵,大人他將最肯上陣殺敵的百姓都招募到了自己的麾下,此事到了之前我們還在照做。這六萬多出來的人馬應該就是這麼來的,他們因為不是朝廷的編制,所以才沒有登錄在冊,但是他們卻也實實在在地是在保我疆界,所以給他們發軍餉也是份所應當的。」
「可這不是在瞞騙朝廷嗎?若事情一旦敗露,你我可也要擔著不小的責任啊。」
「那依著高大人你的看法,我們該當如何處理此事呢?」唐楓問道。他並不覺得這樣做有什麼錯,不然孫承宗也不會向朝廷求餉了。
「如實上報朝廷,請朝廷定奪!」高第可不敢擔上如此重擔,立刻就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不過因為唐楓的態度問題,他並沒有將自己想借此參劾孫承宗的意圖說出來。
唐楓在愣了一下後道:「只怕這麼做很是不妥啊。若朝廷在聽了你的奏報後下令將那六萬許人遣走的話,我們遼東的防禦能力可就要弱上一半了。而且這也會大大影響到軍中的士氣,到時就會給建虜以可趁之機了。所以我以為此法萬不可行。」
高第一想也是,自己本來就覺得在遼東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再因此而遣走近半人馬的話,自己可就真的太危險了。看著到手的功勞就此飛走,他也不無可惜地歎了口氣:「唐大人你比老夫想得要周到一些,老夫就聽你的意思,不再將此事上報了。」
唐楓這才松了口氣,他這麼說話就是想保護已經回去京城的孫承宗,只是他現在的身份還是魏忠賢方面的人才不敢輕易為孫承宗說話。高第卻不知道在幫了唐楓一個忙的同時,自己也因為改變了主意而使唐楓對自己的看法大大的改觀了,唐楓見高第能從大局考慮,將此事隱瞞了下來,便覺得他是一個識得大體的人,比之前的王化貞更容易共事。
正因為有了這麼一個錯覺,所以唐楓對高第的戒備之心又低了一些。而高第卻依然在為了自己的大計而努力著,雖然如今看來遼東的一切都很是平靜,但他卻不敢肯定能這麼一直平靜地過下去。所以現在他必須更多地樹立自己在軍中的權威,只要將士們知道了自己能夠隨意調動他們,那麼以後他一旦下了什麼命令也就沒人會提出反對意見了。
而到了錦州查看城防時,便讓高第找到了一個不錯的機會。
b84120296 發表於 2012-9-20 23:31
第141章    高第的計畫

到了錦州後,兩人先是四下裡查看了防禦的措施,然後唐楓又取出了城池的佈防細圖,指著上面標注的一切向高第詳細地介紹起了錦州城的內外防禦來:「……所以有了這城外近萬大軍的駐守,以及城裡的兩萬許人的防禦,即便建虜再次出兵來攻,他們想順利奪下錦州城也沒有那麼容易了。」
聽了唐楓介紹了內外佈置的兵馬數量之後,高第便皺起了眉道:「可是如此一來的話,守在錦州城的人馬便會分散了。力分則弱的道理唐大人應該知道的吧?」
唐楓一愣,有些不服氣地說道:「高大人這話卻有些失之偏頗了,我如此安排可是想讓錦州更為穩固啊。你來看,這大勝堡、大茂堡、小淩河驛等處都是我大明百年來為了拱衛錦州城而設,先人如此設計便是為了拱衛我錦州城,他們當時不會不考慮分兵一事的。」
「不錯,唐大人的見解也有著一些道理,但是時移事易,這百年前的情況與如今卻還是不同的。當時的遼東盡在我大明的控制之下,那時的女真不過是我大明的藩屬,根本無力南來,之所以四處設下這堡壘要塞最重要的目的是能隨時掌握女真人的動向,在他們有不軌行為時好及時出兵對付。可現在卻不同了,現在遼東我們是被動的一方,若是再分兵四守的話,只怕反而使錦州的防禦能力降低了。」高第不慌不忙地說道。他在兵部當侍郎的一年也不是只坐在那不做事的,一些軍事上的事情他還是做過瞭解的,所以幾句話便讓唐楓無言以對了。
見唐楓愣怔在那,高第知道他是有些被自己說動了,但這卻還不足以讓他改變想法,所以他便繼續說道:「唐大人與孫承宗大人也共事過一段時日了,不知認為他的用兵如何?」
唐楓不知他為何這麼問,但還是老實地道:「孫大人用兵遠勝下官,是我很佩服的長者。高大人為何突然提起了他來?」
高第其實在這段日子的交談中就看出唐楓對孫承宗是很推崇的,雖然覺得他作為和自己一樣是閹黨的人有這想法很是不該,但現在卻正好抓准他這一點做文章了。在抿了口茶後才說道:「孫大人在剛到遼東就任時就曾碰到過這樣一件事情。那是在天啟二年,當時金兵殺到了我山海關下,而那守關的將領王在晉卻想著將人馬分出一半守在關外的八裡鋪處。結果孫大人一見之下,就向皇上進言除去了王在晉的守將之位元,並將大軍全部集中在了山海關裡。你道他為何要如此行事嗎?」
唐楓茫然地搖了下頭,這事他還真沒有聽說過。高第知道自己已經快要說服唐楓了,便笑道:「因為他認為這是將山海關陷入了絕地之中。在他給王大人送行的時候,說出了自己之所以不能認同他王大人如此佈置人馬的原由:‘我軍防禦在山海關中兵力都尚嫌不足,如何能再分兵駐八裡鋪?而且若是這些人馬一旦被擊潰,他們勢必會往山海關而來,到時候我們是開門迎他們還是任由他們死在面前呢?’聽了這話後,王在晉才恍然大悟,為自己的錯誤決斷而後怕不已。
「唐大人,你今日這樣佈置與當日的八裡鋪的想法何其相似,只怕到時候城外的一萬大軍不但幫不了守城的將士,反而成了我錦州城的累贅,甚至成為女真人破城的幫手了。所以我以為此法斷不可行!」
唐楓聽了這話便有些懵了,他可從未有過這樣的考慮,但聽起來高第說的也在理,難道自己之前的想法真的錯了嗎?此事聽高第說來煞有介事,應該不是他臨時所編,這就更加強了可信性,唐楓一時都說不出話來,只是愣怔地盯著地圖。
見唐楓被自己說得啞口無言,高第心中暗喜,知道自己只要說服了唐楓,那麼其他將領便無法與他們兩人相抗衡了。而且現在他們就身在錦州,一旦令下,也容不得其他人反對了。所以在過了半晌之後,他又用理解的語氣說道:「本官也知道你這麼做都是為了我大明的邊防能夠更為堅固,你又還年輕在經驗上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好在現在尚未到無法挽回的局面。只要你現在肯改變原來的方針,將人馬調回城來,我想還不是什麼大事。」
唐楓的心裡也在做著取捨,照高第這麼說來的話,只怕自己是在好心辦壞事了,但他的心裡卻還存著一分心思,認為自己這麼做並沒有錯。可是高第提到了孫承宗之前所說的話,孫承宗無論是以前所看到的史書裡還是來到遼東相接觸的日子裡,都給唐楓一種完全可以信任的感覺,所以若是他真這麼說過和做過的話,那無疑應該是自己犯了錯,畢竟自己才剛接觸到軍事,所知還很是有限。
看到唐楓只是低頭沉思並沒有給自己一個答案,高第知道此時不能太過急切,不然會讓對方看出什麼破綻來,便只是一笑:「唐大人,如今本官與你一樣也在遼東鎮州,一定不會誤了我遼東的局面的。此事你且再考慮一下,本官的這點看法也未必就是正確的,還望你三思而行。」說著也不等唐楓再說什麼,便走出了門去。
一聽到「三思」二字,唐楓便想到了孫承宗離開時對自己所說的那一番話,如今遼東的局勢一片大好,正合了那思危之言,自己的確不應該因為取得了一些勝利而沾沾自喜,將他人的勸告置若罔聞,不然受損的還是遼東。想到這裡,他便已經有了決定,不過在此之前他卻還得去問問他人,看別人是怎麼看的。雖然唐楓最是信任的袁崇煥不在身邊,但問問錦州如今的守備吳傑也是可以的。
但是問他們的結果卻讓唐楓有些始料不及了,吳傑以及其麾下的將領在聽了他的話後也是難有一個一致的看法,有認為應該將人馬全都放在城裡的,也有認為放部分人馬在城外是必須的。他們的理由也都很是充分,前者是曾聽好所過那次山海關的防禦之戰的,而且之前的錦州也是在屯了所有人馬在城裡的情況下把城池守住的;而後者與唐楓的看法也差不多,認為朝廷既然花了大氣力在各城池外建起了驛站和堡壘,就一定有它們的作用,不能輕易就放棄了它們。一時間他們倒是爭得不可開交了,這讓唐楓更是為難了。
在躊躇了良久之後,唐楓最終決定聽取高第的意見,將人馬從錦州城外的要塞裡撤回來。這一方面是因為他覺得高第身為遼東經略,又在兵部做了長時間的侍郎知道的軍事應該比自己要多,也會替遼東的防禦所打算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之前的錦州攻防時給了他以信心,當時也不過是一座城池,而且兵力不過萬許就能守住,那以後只憑著一座城池也能做到的。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對方提到了孫承宗當年就是這麼做的,顯然這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經此事後,高第在遼東的權威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許多將士已經開始承認這個新的統帥了,高第知道自己終於憑藉著調度錦州城防的佈置而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心裡也很是得意。不過在錦州城逗留了幾日之後,高第還是很快就返回了山海關,他的心裡始終認為這山海關才是自己應該盡全力經營的所在。
當他離開錦州城時,唐楓回頭看向了城頭,發現當日大戰時留下的痕跡依然很是明顯,心下也唏噓不已。然後他的目光又落到了那門依然安在城頭的紅夷火炮,心裡就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便驅馬來到了高第的馬車邊上說道:「高大人,下官突然有個想法欲與你商量。」
高第從車廂裡探出了頭來道:「唐大人有什麼話便進車來說吧。」
唐楓一想也是,便棄了馬鑽進了馬車,在坐定之後才說道:「我想到的是,想要使我錦州不被建虜所破,除了高大人你提到的將人馬都集中一處之外,還應該有一個安排。」
「哦,你且說來聽聽。」高第雖然一心想著的是將其中的人馬撤走,但是面上卻還是顯得很有興趣地問道。
「是這樣的,當日在錦州城防禦之時,我軍本來已經抵擋不住建奴的攻擊了,但那時卻因為有著一門紅夷火炮,而且它還正中了城外的建奴帥旗,這才讓敵軍軍心不穩最終退卻。如果我們能在錦州多準備些火炮,甚至在其他城池中也都布上這些紅夷火炮的話,便能增加更多的勝算了。而且這些炮對敵的殺傷也很大,正可借此殺傷建奴,使其今後也不敢輕啟戰端。」說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時,唐楓立刻就有些興致勃勃了。
「唔,唐大人你的這個辦法倒是不錯,我大明雖然在騎兵對戰時不是他女真人的敵手,但是卻可從其他方面入手。只不過你所提到的這個法子卻有著一些為難之處了。」
「啊?這卻是為何?」唐楓有些奇怪地問道。
b84120296 發表於 2012-9-20 23:32
第142章    高第的計畫(2)

高第看了唐楓一眼,道:「唐大人可知你口中所說的紅夷火炮的來歷嗎?」
唐楓道:「這個我倒是知道的,乃是朝廷向海外的蠻夷紅毛子所購得,故而叫做紅夷或是紅衣大炮,不知此說可對嗎?」
「不錯,這些火炮確是如此而來。當日為了購買二十尊火炮,花了我國庫上百萬兩的白銀,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得到的啊。因為那時高第還在兵部任著侍郎之職,所以對此他倒是還有著記憶,「當時買來此炮是想用來安排在沿海以防倭寇的,但是之後因為孫大人的奏請才將其中的十尊大炮送到了遼東來。這也是孫大人深得皇上的信任,若是換了他人,這些神機營看中的物事是不可能從京城運出來的。
「如今剩下的那十門火炮還在京城神機營的手裡,他們是不可能將如此厲害的武器全都送來遼東的,京城可還需要它們來防衛呢。」
「靠,等到京城要借著幾門炮來防禦的時候,大明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唐楓在心裡暗道,但卻不敢真的就這樣說出來,只得說道:「難道大人便不能向朝廷進言嗎,我遼東比之京城更需要這些火炮相助,有了他們便不啻於使我們多了數萬大軍。而且若是京城真想要炮的話,大可再向紅毛子買上幾尊啊。」
「這說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千難萬難啊。朝廷雖然看重我遼東,但是要讓他們將用來拱衛京城的火炮拿來給我們卻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北京城才是我大明的根本所在,豈會有人舍本而逐末嗎?而且這火炮的價格也過於高了,朝廷這些年來才剛剛有些起色,只怕是拿不出太多的銀兩來購置它們。」高第立刻就否定了唐楓的建議。
唐楓不無可惜地歎了口氣,想不到自己的這個想法也這麼難以實現。想想看火藥可是中國人發明的,可現在卻要從其他人的手裡去購買強大的熱武器,這是多麼大的諷刺啊。「不行,我在今後一定要想法子讓我們自己也能造出強大的熱兵器出來,這樣才能真正的強我國威!」唐楓在心裡暗暗地下著決定。
高第畢竟身在遼東經略的位置上,想想若那些火炮真有如此大的威力的話倒確是守城的利器了,對自己來說當然也是夜多越好,只可惜這卻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了。他再抬頭看唐楓時卻見他神情黯然,便安慰道:「雖然那紅夷火炮我們難以拿到手,但唐大人你卻提醒了,我們大可以向朝廷要上一些火器,它們雖然比不得那紅夷火炮,但卻也有一定的殺傷力的。」
唐楓心裡正在可惜堂堂中華沒有犀利的熱武器呢,聽他這麼一說便隨口問道:「難道我們也有自己的火器嗎?」話一出口卻突然想到了之前自己所見識過的三眼火銃,那就是明朝自己研製出來的機關槍了,直在心裡說自己太過蠻伊信心了。
果然,聽了他的話後,高第忙道:「我大明當然也有自己的火器了,看來唐大人對此知之甚少了。想我大明成祖之時,就曾以這些火器與蒙古的靼子作戰,也憑著此等武器殺傷過不少的敵人。如今在我京城的神機營裡更是造出了不少的厲害武器,比如那能裝填數十到數百火箭的‘一窩蜂’,便是我大明軍中最為厲害的火器了。不過這些火器在我遼東並不多,只在山海關中有所存留,所以你見不到也不奇怪。不過若是它們真的威力極大的話,我倒可以向朝廷要一些來,以為不時之需。」高第一笑道,「當然,若真要說常見的,就是火銃和火炮了,我大明自己所造的大將軍炮雖然射程不及紅夷火炮,但就守城來說也是足夠了,如今各城池裡也有一些,大可拿出來用。另外還有那佛郎機所出的火炮,比之紅夷火炮雖然威力稍嫌不足,但勝在發炮方便,在我遼東也有幾具。」
「什麼?我們大明尚有許多的火器嗎?」唐楓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他看史書中所提到的最多就是一些火銃和火炮,其他的火器卻是從不曾見到過的。但隨即他就想到了這個事情的緣由之所在,因為明朝的史書多半是清朝人所寫,而崇尚馬上武功的滿清朝廷意向就視這些熱武器為奇技淫巧,根本不屑一顧,當然不會將它們都記錄在正史之中了,這些武器後世得以流傳靠的是一些明代的雜記和野史罷了。
可歎堂堂火藥的發明之國,在滿清這些完全不懂得科技的野蠻人手裡卻使這些科技最終沒落了,到了滿清的末期,居然有那軍士拿著長矛大刀和侵略者的槍炮作戰,那些無知的人還幻想著用什麼黑狗血來破他們以為的什麼西洋妖術。其實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在這個比大明野蠻,但卻落後了無數倍的民族。想通了這一點,唐楓心裡要保住大明的決心便更重了,現在他知道自己想要振興大明並不光光是為了漢人,而是為了整個中國。
高第點了點頭道:「不錯,這都是本官在京城時親眼所見,當然不會有假了。不過想要朝廷答應將這些火器交付我們使用卻還是有些為難的。」
唐楓只能苦笑了一聲,如果發明瞭厲害的武器不用的話,那和沒有這些武器又有什麼區別呢?不過只要大明真的自己有且能造出來,唐楓就堅信總有一日自己能將它們都用在那沙場之上。經高第這麼一說後,唐楓便暫時打消了要紅夷火炮的念頭,而將主意打到了其他火器的身上。那高第也沒口子的答應了下來,在他想來,多一些有用的兵器對自己守城也有極大的幫助。
當他們回了山海關後,高第果然就向朝廷請求更多的火器,這讓唐楓對他更具好感,覺得他是一個能為遼東著想的好統帥,對於他逐步控制整個遼東的兵馬也就不怎麼放在心上了。正因為他的放鬆,使得高第在軍中的勢力日漸坐大,已經有不少將領開始投向了他的一邊。但是高第卻沒有因此而自滿,他依舊在按著自己的想法走著每一步棋。
而在十月下旬時的一次戰鬥又給了他一個更為有利的機會,來實施自己的下一步計畫。
隨著秋天臨近末尾,草原上可以放牧的場地越發的少了,這使得原來就遭到過天災的女真各部日子更為難過,為了能夠使自己的部落能夠熬下去,幾個小部落也就顧不得大汗所下的命令了,開始集結了數千人馬向南侵襲而來。
金人原來是打算和之前的達察他們一樣,用少量的騎兵突襲錦州城外的堡壘以及村鎮,搶上一些軍用的物資和糧食之後便輕騎離開。但是這次他們的如意算盤卻落了空,因為高第的建議,錦州城外的幾處堡壘要塞如今已是人去樓空,而這裡如今更沒有什麼村鎮,所以別說物資和糧食,就連他們想發洩一下,殺個普通的百姓都不可得。這下可讓這些憋著勁而來的金兵惱火不已了,那個帶兵前來的金兵將領在一怒之下居然就無視自己兵力的弱小,悍然對錦州城發起了進攻。
來攻打錦州的金兵不過三五千人,在面對數倍于自己的明朝大軍時,他們自然難以抵抗了,在丟下了數百具屍體之後,這些想來撈一把的金兵便倉皇而退,若不是守城的明軍沒有多少騎兵,戰力不及原來的邊軍又擔心中了敵人的埋伏,他們想走都沒有這麼容易。
勝利的消息傳到了高第這裡後,他便敏銳地察覺到了這是一個進一步改變遼東局勢的機會。在大賞了守在錦州的明軍之後,更著重點出了一點:錦州之所以能兩次都將來犯的金軍殺敗,就是因為他們將人馬集合在了一處,如此在兵力上明軍就占了極大的優勢。所以為了使其他的城池也能不懼金兵的攻擊,他下令讓所有在其他城池附近的人馬都撤進城池之中,將人馬集中在一處守城。
當這道命令發佈的時候,唐楓並不在山海關裡,而是去了寧遠,所以沒有人能勸阻住高第的這個決定。而且此次錦州的勝利卻是擺在眼前的,有這麼一個鮮活的證據擺在了自己的面前,他們即便心有懷疑也不敢講出來了。
所以一聲令下之後,山海關附近的人馬便開始陸續往城裡撤來。但是反對聲卻也不是沒有,但卻不是來自軍隊而是百姓。他的一聲下就要軍民都遷進城池之中,這對那些百姓來說卻是不能接受的,雖然他們在金兵殺來時也四處躲避,但現在金兵不是還沒殺來嗎?面對這些反對的聲音,高第全不當一回事,他看重的是軍隊而不是百姓,既然他們不肯捨棄自己的家園,高第也不會強迫他們,只不過想讓他取消自己已定的策略將人馬重新派出去卻是不能夠了。
b84120296 發表於 2012-9-20 23:32
第143章    高第的計畫(3)

命寧遠城將城外佈防的人馬盡數撤回城裡來的軍令放在了桌子上,袁崇煥皺著眉臉上陣青陣白的,看得唐楓心驚不已。好半晌後才問道:「袁兄你是怎麼了?這次高大人命各城將人馬調回來雖然並未與你商量,但這卻是他身為遼東經略的權利,你何以如此?」
在聽了唐楓的話後,袁崇煥的臉色已經越發地難看了,陰沉的如同他們頭頂那片烏雲密佈的天空。好半晌後,袁崇煥才歎了口氣道:「逸之,看來你對軍事上的事情所知還是有限的緊哪。孫大帥之所以在這些城池之外設下要塞堡壘以及各交通驛站其作用與你在錦州城外如此佈置並無二致。雖然身處城外的人馬或有些許的危險,但是這些經過幾十年艱苦經營的堡壘其防禦措施已經不在各城池之下,所差者不過是兵馬的多寡而已。如果建奴真的要全力攻打他們,則我其他各處要塞的人馬以及附近城中的人馬便能及時出兵相助,使敵人首尾不能相顧,乃是守中帶攻的一個極妙主意,怎可因他的一句話而改變了原來的策略呢?而且現在我遼東隨著大帥之前的苦心經營,已經有了為數不少的百姓,現在要他們都棄了自己的家園又豈是一句話就能辦到的?可如果他們不隨著軍隊退進更為堅固的城池去,他們可就隨時會有被建虜殺害的危險,而若是隨大軍一同進到各城的話,只怕像我們寧遠這樣的小城可就人滿為患了。他怎麼會做出如此決定呢?」
「可是……」唐楓一聽袁崇煥的這番言辭,也覺得自己如此就認同了高第的話很是草率,但他隨即又想到了他提起的孫承宗以前在山海關裡所說的話,便問道:「那難道他所說的孫大人在之前于山海關中不准人將兵馬囤積在八裡鋪的事情是假的嗎?」
袁崇煥一聲苦笑,終於知道了唐楓為什麼會上這個當了,只因為他對孫承宗太過信任,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判斷能力。於是便靜下了心來,仔細地說道:「他所說的這個事例是確有其事的。不過當時的情況以及八裡鋪的位置與如今各堡壘與城池之間的地理位置完全不同啊。他只是提到了大帥有這一說,卻並沒有提到當時的情勢。
「當時是建奴已經殺到了離著山海關不到二十裡地的所在,他們的騎兵用不了半個時辰就能兵臨關下,人馬即便能趕到八裡鋪都未必有時間做好一切防禦的準備。而且八裡鋪在山海關的正前方八裡處,一旦兵敗,建奴便可借著勝勢,裹脅著我戰敗的大軍往山海關殺來,到時候我們守關的人馬就危險了。正如他所說的,若是堅守不出,我們的將士就要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同袍在城下被建虜殺害,但若是開城相救的話,在他們的身後便是來勢洶洶的建奴騎兵,這會將我們的守軍置於一個兩難的境地之中,所以大帥才否了這個決定。
「但是如今的情形卻全不相同,那些堡壘要塞離著城池都有著不短的距離,而且其防禦的工事也遠勝過當時的八裡鋪,而且那裡的人馬也不是臨時趕去的,足可以抵擋住建奴的攻擊了。那日在椵木沖堡能取得勝利也是靠的這個緣故。
「而更要緊的是當日那一戰時,我遼東的百姓都已各自避開了,或是逃進了建虜不會殺進去搜查的深山之中,或是已經隨著大軍退進了關內,所以大帥只需守住山海關一地,將敵人驅逐便可。但如今的情況卻不同了,現在建虜尚未至,便要百姓們離鄉背井而走,他們一定不會肯的,我們守邊的軍士若是棄了這些百姓的話,只怕今後就無顏見他們了。」
唐楓這才恍然大悟,神色也變得凝重了起來,他也介面道:「也就是說這些人馬在外防禦不但不是城中守軍的累贅,而且對敵人有牽製作用了?而當時的情況與如今的局勢也完全不同,這高第這次是明顯犯了一個大錯了?」
袁崇煥點頭道:「不錯,可如今朝廷下了令來卻是讓我們將人馬都撤回城中,如此一來,就只能依靠著城池裡的人馬與敵交戰了,我們除非兵力遠勝敵人,否則只能處於被動防禦的一方。這個想法實在是想置我遼東的十數萬人馬於險地啊。想不到他高第只是一句話,就已經將我遼東的大好形勢毀於一旦了!」話到最後袁崇煥已經有些痛心疾首了,如何他又說道:「而且除了那些堡壘外還有不少的驛站,以及因驛站而生的鎮落,要是就此將它們都給放棄的話,我們便會對外面的情況一無所知。要知道我們守在遼東,除了用烽火相聯絡之外,便是靠的這些驛站的驛馬了,如果沒了他們便如瞎子與聾子般,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了。當日你所守的錦州城之所以會陷入危局便是緣於此,因為我們剛奪下錦州,尚還不及在那些地方佈置下人馬來。」說著連連歎息不止。
「看來是我太過草率了,才使得高大人他下了這麼一個不利於守邊的決定。如果當日我能及時指出他話裡的錯誤,堅決予以否定的話,錦州城此次的勝利便不會變成對方讓人馬撤回來的托詞了!」唐楓也後悔不迭地道,「我得去和高大人見上一面,希望他不過是一時判斷錯誤才下此決定的,那還有辦法彌補這個錯誤。」
袁崇煥卻對此並不樂觀,道:「只怕他不可能照你說的去做了。只從他處心積慮地讓你將錦州週邊的人馬調進城去,就可猜出他為了這一步早已有了許多的準備。即便沒有建虜進攻失敗的因由,他也會想盡辦法讓大軍開進城裡去的。而且即便他肯聽從你我的勸告,只怕事情也沒有這麼容易就能解決啊。」
「此話何解?」唐楓有些奇怪地道,「我看高大人不過是一時糊塗罷了,若我向他陳述了其中的利害關鍵,他應該是會改變想法的。」
「你還以為這次事情不過是湊巧嗎?我卻怕這一切都是他高大人精心設計好的步驟,甚至這還不是他最終的目的。」袁崇煥苦笑了一聲道,「而且即便他真肯聽從了你的意見,只怕也已經晚了。他敢將原來佈防的人馬調回城去,一定是接到了朝廷的授意了,現在想改恐怕不是他能說了算的了。一直以來閹黨就想著找個由頭來對大帥不利了,這次便是打擊他在軍中威信的絕好機會。試想一下還有什麼能比將他之前所設的佈防否定而另設他法更能打擊他在將士們心目中地位的舉動嗎?」
「這……」唐楓為之語塞,但隨即一個一直藏在心裡的念頭卻又生了出來,那就是歷史上的寧遠城大戰之前所發生的事情,遼東大軍突然都撤了回來,將大片的土地和城池丟給了金人。雖然按時間來現在還不到那個時候,但是誰知道自己到底改變了多少歷史,就連東林黨都因為自己的介入而提早被閹黨擊垮了,這丟城棄地之事早一年發生也很是正常了。想到這裡,他才知道自己是犯了一個多麼巨大的錯誤,若真是如此的話,自己可就難辭其咎了。
過了好半晌後,唐楓才道:「這樣吧,我回山海關去見見高大人,一方面可以看他可還有其他的行為,另一方面也好勸他一勸,讓他能收回成命。」
袁崇煥對他的這個主意卻並不能認同,他一搖頭道:「倘若他真如你我所想的一般早有預謀的話,只怕你去了也無法勸他收回成面,何況還有朝廷的公文在手,他更不會顧及你的感受了。而你若去了山海關,不但改變不了高大人的決定而且還會得罪了他,使自己陷於不利的境地,所以你還是先在甯遠靜觀其變的好。我會將你我兩人的建議寫成書信遞到高大人手中,若到時候他肯聽取勸告,你再去見他也不遲。」
知道袁崇煥這麼說也是出於對自己的關心,唐楓一時也無法推卻,只能沉重地一點頭道:「那就依著你的意思吧,我先在寧遠城中觀望一下。只是現在高第已經下了令,這寧遠城左近的幾處堡壘要塞,以及驛站衛所的人馬元素兄你打算怎麼處理呢?」
袁崇煥也在為此事擔著心事,半晌後才道:「我只有先將部分人馬撤回城來,好在其他城池處撤軍入城也遭到了當地百姓的阻撓,我拖延一下也不打緊。」說著無奈地搖起了頭來,他對高第的這個決策是很不以為然的,但現在身為部將的自己只能如此先拖延一陣時日了。
唐楓也只能陪著他苦笑了一下,作為監軍他的權力其實也不是太大,若不是之前有孫承宗的支持的話,恐怕也沒有影響軍中決定的能力。現在高第已經掌握了最為要緊的軍中將士的升遷大權和糧餉大權,他想再靠著之前孫承宗帶給他的影響力來行事只怕是很難了。何況高第手握朝廷的公文,更是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上,唐楓更加沒法反對了。如今只能寄希望于高第能聽取勸告,改變主意了。
正當唐楓二人還在想著如何能使高第收回成名的當口,金人的再次出兵卻讓遼東的局勢再次發生了變化。
b84120296 發表於 2012-9-20 23:34
第144章    錦州再易手

以努爾哈赤的本意,是想在完全入冬之後,無須再放牧和狩獵之時再進攻明軍所佔領的遼東地區,但是今年對女真人的天災的進一步加深使得他不得不決定早上幾日出兵了。在今年春季時,金國的大片地區都受了乾旱,無數的牛羊等牲畜無法成活,現在剛進了冬季,氣溫就驟然下降,又一次凍死了許多沒有絲毫準備的牧人的牛羊。
兩次災劫同時爆發,終於使得金國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在下麵各部落的酋長集體進言,再加上其他帶兵的將領一致要求下,努爾哈赤終於決定攻打遼東,將自己遭受到的災難轉嫁到漢人百姓的身上。而之前大敗而回的那幾千人馬也帶來了一些消息,使他知道了錦州如今的局勢,明白現在攻打錦州城是個恰當的時候。
這次努爾哈赤決定動用舉國的兵力,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一場大勝。但是因為女真各部落的人馬因為各自放牧的關係並不在一起,所以想要將人馬都聚集起來也要花上一些時間,而女真人又不願意再乾等下,所以最終他決定讓自己最為信任的兒子——皇太極帶五萬精銳攻向錦州城。最好是在他將其他各旗人馬都會聚一起時,能直接進駐錦州城中。
這五萬人馬其中有努爾哈赤最為看重的正黃旗的人馬,也有當日阿敏戰敗後被迫交出的鑲藍旗的人馬。前者是拱衛大汗以及都城瀋陽的金軍中為強者,而後者卻是一心要洗刷之前戰敗的恥辱而同仇敵愾之人。有了這兩支無論是士氣還是戰力都極其高漲的人馬在手,皇太極對此次攻打錦州城也是充滿了信心。
五萬金兵一路南下,發現原來還想對之發起突襲,使之無法向錦州城示警的要塞堡壘之中居然空無一人,這讓皇太極大為錯愕,然後便是大喜:「哈哈,明軍居然只守在錦州城一地,我們想要取下它來就更為容易了!」他立刻就下令人馬全速前進,務必在明軍還沒有發現自己到來之前就兵臨錦州城下。這命令也正合想要洗刷恥辱和一心立功的所有人馬的心意,五萬騎兵在換乘著坐騎的情況下,以最快的速度殺到了錦州城下。
一切真如袁崇煥所擔心的那樣,因為沒有了前面的關隘回報軍情,所以當守城將士看到突然殺到的大量金兵,就立刻慌了神了。他們畢竟不是孫承宗培養出來的遼東的原有駐軍,雖然曾上過沙場但卻還沒有遇到過如此聲勢的騎兵隊伍。所以他們很明智地選擇了死守在錦州城裡,然後一面點燃烽火以求救,一面還派出了輕騎往後去求救。這卻放過了一個唯一能將戰事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機會,沒有趁著敵人立足未穩的時候先攻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不過也好在這些將領的膽小,所以才沒中了皇太極的計。作為金人中最善於用智謀破敵的人,皇太極不可能犯下這麼大的錯誤,他在紮下營來時,已經在左右兩邊埋伏下了不少的人馬,一旦明軍出城來戰的話,恐怕就要落進他的陷阱,受到不小的損傷了。
可是眾金兵在準備了一夜之後卻沒有明軍出城來攻,這讓所有人都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了。就他們所知道的軍報來看,守城的明軍人數當在三萬人間,有這兵力是足夠與自己一戰的,怎麼對方卻只是龜縮在城裡呢?皇太極得出了兩個推論:一是明軍的將領看穿了自己的策略,不敢冒這個險,二就是對方沒有膽量出城一戰。
無論是哪個原因,皇太極都認為這是明軍膽怯的一種表現了。所以在讓眾人歇息了一夜之後,他便立刻發起了對錦州城的攻擊。他要在努爾哈赤帶著人馬來到之前,取下錦州城,這樣才不枉父親將先鋒重擔交托給自己。
不過這錦州城的堅固還是出乎了金兵的預料,他們雖然連踏蹶箭這等攻城的利器都用了出來,但是城中的守軍卻依然能緊守門戶,不讓金軍有一絲的機會。圍城三日,金兵已經戰死了近千人,但是攻上城頭的次數卻是寥寥可數。而那為數不多的幾次攻上城去,都被城上所布的火槍兵給硬生生地打了回去,反而折損了好些人馬。
不過這也是因為皇太極不肯將所有的兵力都放進去的緣故,如果他肯如阿敏一般將所有人馬都投放了進去的話,只要四面城牆同時攻打,明軍就難免顧此失彼。可是他卻不是阿敏這樣的只知逞一時之快的人,他清楚雖然攻下錦州城很是重要,但是卻也不能有太大的傷亡,不然下面的城池想要攻下來就難了。而且他也吸取了之前阿敏戰敗的教訓,為了防止明軍的援兵突然殺來,他總是將大半的人馬留在中軍大營裡,只派了一萬五千人輪流進攻城池。
就因為他的謹慎,所以才使得錦州在面對五萬金兵時依然能夠抵擋住,但饒是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城裡守軍的心情已經越發的緊張了。城中守軍除了軍心不及原來孫承宗麾下人馬之外,就連武器也不如。他們不但沒有攻守的利器紅夷火炮和三眼火銃,就連那明朝自己所造的大將軍炮也因為某些原因沒有運來。眼看著金軍不斷地被殺退後又攻了上來,就只能靠著士卒硬頂,或是等他們到了城上後用火槍將他們打下去,這種無奈的戰術就連一些將領都沒有絲毫的把握能堅守城池多久。要不是明朝律法中有著明確的規定,一旦將領棄城而走殺無赦的話,他們早就趁著金兵沒有圍城而從南門逃跑了。現在他們卻只能在煎熬中等著援軍的到來。
皇太極騎馬站在大軍中間看著又一波的金兵被殺得退了下來,眼都沒有眨上一下。他已經看出來守城的明軍軍心已經開始動搖了。這次雖然攻上去的金兵在兵力上不見增加,但是明軍將他們打退的時間卻比兩日前長上了不少,他猜想是城中守軍的火槍火藥即將用磬,無以為繼,他知道戰爭的平衡已經劃向了自己這邊了。但是他還沒有為此感到高興呢,旗下的一些將領便來請求出戰了。
其中尤其以原來阿敏手下的鑲藍旗下的諸多額真最是急切,他們現在可好似在戴罪立功啊,怎麼可能再這麼耗下去呢?聽了眾人的請戰言辭之後,皇太極也皺起了眉來,他能夠理解這些人立功心切的心思,但是此時讓他們全部參與到進攻裡去卻與之前自己的打算不相符合。所以在權衡再三之後,皇太極取了個折中的法子,就是讓他們帶了人馬攻城,正黃旗的那兩萬多人馬便留在了原地。
這些鑲藍旗的人馬比之正黃旗的金兵更為急切,所以他們的攻勢比之前更為猛烈。在又過了一日之後,城中明軍的抵抗已經再弱了幾分,現在只要金軍傾力一擊,錦州城便要再度被破了。城裡的守將也察覺到了這一點,他們人人都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坐立難安,總是遙看著南面,希望援軍快些到來。但是現實卻很是殘酷,南邊沒有一點兵馬來援的跡象。
此時皇太極在城外也很是奇怪,為什麼明軍會沒有援軍到來呢?如果說他們是怕自己在路上有著埋伏的話,也應該有少量的人馬來作試探啊,難道明軍已經放棄了錦州了嗎?在有了這個猜想之後,皇太極再結合之前得到的情報,以及錦州城外的堡壘中沒有布下人馬這一點怪事來分析,他終於得出了斷言:「明軍在我們來攻錦州之前就已經有心放棄了錦州城。所以此次他們是不會再有援軍到來了。傳令三軍,明日發起總攻,一舉破城!」
次日一早,金兵便開始了明軍最是害怕的四面同時攻城,無數的利箭劃過了長空,射進了城裡,五萬金兵如潮水一般殺了上,這一下城中原來就已經膽怯的明軍更是手腳僵硬了。最有威懾力的火槍在連日來的消耗之下也因彈藥告罄而成了燒火棍,所以明軍在抵擋了不到一個時辰後,終於無法再次將攀上來的金兵殺退,反而因為顧此失彼而讓金兵從四面城牆處不斷從下冒上來,最終西北面同時失守了。
在打開了缺口之後,明軍的防線就終於崩潰了,在與金軍相對肉搏的過程中,明軍不斷倒下,然後是城門被殺進來的金兵從裡面打開,更多的騎兵呼喝著如旋風一般地殺了進來。那守城的明軍想要反抗卻也已經沒了辦法。
眼看著錦州城已經陷落了,守城的將領眼見事不可為,只得帶著剩餘的萬許人馬從南門衝殺出去,往南逃去,他們已經盡了全力了。對此皇太極也不急著斬盡殺絕,而是在派了一支騎兵銜尾追殺後,便讓人清點城中的糧草物資,以為後用。
「果然如我所料想的一樣,明軍沒了孫承宗的坐鎮,在防禦上已經大不如前。下麵的城池除了那山海關外論堅固尚不如這座錦州城,我們這次說不定能攻破山海關殺到中原的腹地去了!」想到自己將帶著人馬在中原痛快地劫掠,皇太極便大為興奮,同時對今後的戰事也大增了信心。同時他手下的將領也有了如此看法,甚至有那鑲藍旗的人更是立功心切,主動要求皇太極派遣自己尾隨那逃亡的明軍,趁勢多取幾處城池。
但這時皇太極卻顯露出了他謹慎的一面,他並沒有被取下錦州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勒令所有人馬都留守在城中,然後派人向後方的努爾哈赤報捷,等到後續人馬到達之後,再對遼東其他的城池發起進攻。因為他知道,此時自己手中的久戰之軍恐怕無力一路殺到山海關去,如果硬要攻打的話只怕反而會落敗,所以索性就等候大汗率大軍趕來後再作決定,反正拿下錦州城的功勞是逃不了了。
b84120296 發表於 2012-9-20 23:37
第145章    原來是他

「高大人,不知我們何時才能派人馬前去救援錦州城,末將麾下的將士已經幾次三番向末將進言了。」一名黑面將佐急切地問著坐在上面滿臉倦容的高第,這已經是今日第五個來見高第,請求他讓自己帶兵出戰的將領了。
高第強行按壓住倦意,喝了口茶提了提神後才道:「關參將你不要性急,此次金兵勢大非比尋常,我們可不能倉促間就派了人馬前去救援,好歹也要有個統籌的計畫,將人馬都調配得當之後才可出兵,所以急不得。」這樣的回答這些日子來高第也說了不下數十次了,所以雖然人已經很是疲憊了,他依舊能夠說出這一番話來。
這位關參將卻是不依不饒,大聲道:「可是高大人,再如此下去對錦州可很是不利啊。據那來此求援的騎兵所言,這次建虜攻城者可有五六萬之眾啊,若我們不趕快前去救援的話,只怕他們未必能守住門戶,錦州位處要衝可不能丟啊。」
高第道:「這個本官也想到了,但是此次金兵下了這麼大的本錢,所圖一定不小,本官身為遼東經略不能只顧這一座錦州城而將其他幾處城池中的人馬都抽調一空。不然若是錦州守不住的話,我們的大軍又失去了地利之便,想要與金兵一戰可就太難了。」高第的話語中已經帶著些微的不耐煩了,他沒想到這麼一個參將就敢如此質疑自己的決定。
關參將卻沒有發現這一點,他想繼續勸說高第,讓他早些發兵,但才剛開口叫了聲「大人」就被高第打斷了:「好了,本官自有打算,你不必多言了。這錦州也是我遼東的城池,丟了它朝廷要怪罪的也是本官,難道你以為本官心裡不急嗎?」說著他一揮手道:「你回去吧,本官要歇息了。」見這人如此不識好歹,居然一味地勸說自己,高第終於拉下了臉下了逐客令。關參將這才省起此時已經太晚了,在行了禮後便退了出去。
看著關參將很不情願地退出了大堂,高第才吐出了一口氣,他實在沒有想到這遼東的各級將領在聽聞有戰事後會有如此大的反應,不過他卻已經決定了不會發一兵一卒的。其實在剛接到錦州被攻的軍報時,他還是和其他的將士一樣立刻就想到帶兵前去救援的,畢竟錦州地處要衝,只要有它在明軍的掌握之中就能保後面的城池不受金兵的侵擾。但是之後高第卻知道了此次金兵攻城的竟有五萬之眾,這才讓他心生恐懼。如果所有的人馬都趕去救援錦州,而最終一旦失利的話,只怕金兵便會長驅直入了。
在與自己帶來的幾名幕僚商議了半天之後,高第終於決定不動一兵一卒,前去錦州。如果這次錦州能守住便罷了,若是不能,自己便要想法子將人馬都調回到山海關來了。反正之前自己就有了這方面的打算,而撤回各城池在外的人馬也是為了有這麼一日。可是他怎麼也沒有算到將士們給自己的壓力會如此之大,他們每日裡都有人上門來求戰,自己只能以種種的藉口進行推脫,幾日下來,連他都快找不到更為合適的理由了。
「如果明日再有人來請戰的話,我便假意先答應了他們,到時再以糧草不濟為由再拖上幾日。以往常金兵來去如風的戰略來看,他們此次攻打錦州城也不會曠日持久的,只要再過上兩日他們便會退兵了。如果錦州真的守不住了,後面各處城池中的人馬未動也能守得一時。」高第躺在炕上思索著應對眾將領的策略,雖然心中已經有了錦州一旦失守的想法,但就他所見過的錦州的城防,還是不認為金兵真能攻破它。他甚至有些得意於自己之前的決定,將錦州城外堡壘中的人馬都調回了城裡,不然那些人可就全部要遭殃了。
心中帶著些許的得意,高第便睡了過去。但是沒過一會兒,就有人拍起了他的門來:「大人,大人,大事不好了!」聽到這聲音是自己的一個親衛所發,高第立刻就從炕上起身,披起了一件棉衣後才打開了門來,門外寒冷的北風夾著幾片雪花撲到了他的臉上,使他不自禁地打了個寒噤,同時心裡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他看著那親衛道:「出了什麼事?」
「有人來報,說是錦州守將吳傑帶了敗軍退到我們關下了,說是……說是錦州在一日之前就被金兵給攻破了,三萬大軍折損了兩萬有餘!」那親衛結巴地說道,顯然他的內心也無法接受這麼一和殘酷的事實。
「什麼?」高第驚駭莫名地叫道,只當自己是聽錯了。但當那親衛再重複了一次之後,才終於知道自己所聽到的是真的。他一把推開了擋在門前的親衛道:「那吳傑在哪,你速帶本官去見他。」說著急步便往外走去。
雖然在這個指揮所的大堂中生著碳火,門窗也是緊閉的,將外面寒冷的天氣隔絕掉了,但是高第卻依舊覺得遍體生寒,他的對面便垂手立著一名狼狽不堪的將領,他正是吳傑。當吳傑將錦州城被金兵攻破的詳細經過說出來後,高第覺得自己是在寒風中了。他這時才知道原來金兵的戰鬥力比自己所知道的更為強大,錦州城居然就在他們攻打了五六日後便失陷了,那其他城池的人馬不是更難守了嗎?「不行,我必須將所有的人馬都調回到山海關,只有當我們在兵力上占著優勢,又有堅城為憑之下才能與這些金兵抗衡!」高第在心裡盤算著,同時他也在想著一個能讓眾軍聽令後撤的藉口。雖然他是如今遼東軍政的一把手,但終究掌權時日不長,沒有一個適當的理由還未必能讓眾軍完全聽令退兵。
「大……大人」見高第在聽完自己的描述後一言不發,臉色陰沉的模樣,吳傑心下就更為忐忑了。他這次丟城的罪名是跑不掉了,他只想能夠留條性命,但見上面的高大人這表情,似乎很是震怒,在沒有了後路的情況下,吳傑只得道:「大人,這實在是因為金兵勢大,他們來攻的人馬實在太多,末將麾下的將士拼盡全力也抵擋不住,才使錦州……」
「金兵勢大……」高第在心中一轉,突然就有了一個計較,他緩和了一下表情道:「本官也知道你們是盡了力了,不過其他人卻未必能如本官一樣能明白你們的苦衷。本官也想救你這一次,你若真想活命的話,就照本官所說的去做。」
一聽這位高大人居然肯救自己,吳傑立刻跪了下來道:「只要大人肯出言相救,便是末將的再生父母,大人但有吩咐小人一定照做!」
高第看了看四周,發現只有他們兩人時,才走到吳傑跟前,將他扶了起來,然後在他的耳邊小聲地說出了一番話來。好半晌後,吳傑才驚懼地道:「大人,這麼做不是慌報軍情嗎?這可是大罪啊,末將……」
「你若不這麼說的話,如何能將罪名撇輕一些呢?如果你不想這麼說的話,本官只能照實向朝廷奏報了,到時候你也必會受到敗軍棄城之將應有的對待的。」
「我……」吳傑在猶豫了好一陣後,才點頭道:「那就一切全都依賴大人了……」他的話才剛落下,那緊閉的房門就被人從外面推開了,山海關中的將佐在趙率教的帶領下也急急闖了進來,更有性急的也不見禮,張口就問道:「錦州怎會如此容易就失守了?」
甯遠城中,唐楓和袁崇煥都呆楞地看著眼前的一道軍令,臉上陣青陣白。這是高第以遼東經略的名義讓人快馬送來的的軍令,上面除了寫著錦州城失陷的事情外,更提到如今金兵勢大,為了保存兵力守護好京城的門戶,命所有人馬都從各自的駐地撤出,退軍到山海關與那裡的人馬一道守關。至於各城池中的百姓,也讓他們趕快隨軍撤退。
袁崇煥沉著臉半晌後才冷聲道:「什麼金兵有十萬之眾,為了守住門戶必須集中全部人馬?這分明就是托詞,他吳傑在從我們城下走過時我就問過,金兵最多不過五萬人馬,而且已是久戰的疲兵。我們豈可因此而棄守所有城池呢?」高第和吳傑都忘了一件事,敗退的人馬是從寧遠過來的,他們早就知道了錦州戰事的詳細情況,怎麼會被這個謊話所騙呢?可是現在軍令已經下達了,袁崇煥卻也一時拿不定主意,自己究竟該怎麼辦才好。
「逸之,你說我們該如何是好?」袁崇煥轉頭看向身邊的唐楓問道。卻發現對方依舊是一臉的後悔,在過了良久後才聽他喃喃地道:「原來是他!我只當那人是王化貞,所以才會狠下殺手。想不到這人不是我一直防備的王化貞,而是他高第,這個我並沒有多做防備之人……」
b84120296 發表於 2012-9-20 23:38
第146章    抗命

使袁崇煥得以流傳千古的寧遠城保衛戰的起因便是明軍的大撤退,最後只有他一人帶著一萬多人堅守在孤城之中,最終憑藉著火炮將努爾哈赤擊傷而取得了勝利,這件事情對看過史書的唐楓來說印象是很深刻的。而他穿越到了這個明朝的末期時更是仔細地想過,只記得當孫承宗被朝廷召了回去之後不久,明軍就被繼任的遼東經略給下令退到了山海關。但唐楓畢竟不是歷史研究者,當然不可能去記住這個繼任者的名字,那時他也不可能知道自己還有這麼一天,會來到明末的遼東。
所以當王化貞來到遼東後,唐楓的心裡一直就存著小心,生怕他真如歷史中的記載一般下令退軍,這對明朝的邊境來說可是一場災難。而他心裡的擔心更使得他在見到王化貞上奏的奏疏時到了頂點,為了防患於未然,唐楓只得狠下殺手,除了這個威脅。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直到高第的這道軍令傳來之後,唐楓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判斷錯了,這個膽小怯懦,只知守在山海關裡的人是高第。其實在之前高第做出種種調度的時候,唐楓就應該看出一點端倪的,可他因為殺了王化貞覺得已經清除了威脅而有些大意了,所以便給了高第這麼多的機會。現在一切卻已經成了定局,遼東的局勢依然如史書上描述的一般發生了。
袁崇煥並不瞭解唐楓所說的話的意思,只當他也是因為無法接受這道軍令才亂了心神,忙又叫了他幾聲,這才將唐楓從自己的思緒里拉了出來。見唐楓恢復了過來,袁崇煥才問道:「逸之,你說我們是否該聽令後撤呢?」
唐楓看著袁崇煥的眼睛,好一會後才道:「看來你和我的想法是一樣,並不想就此捨棄這寧遠城。」他如此說一半是看出了袁崇煥的心思,另一半也是根據歷史來猜度的。
袁崇煥一聲苦笑道:「我有這個心思又如何?軍令如山,而且他高第也是有著合理的藉口的,若我們不遵令退軍的話,恐怕不單是要孤軍面對建虜的攻擊,而且到時也會受到朝廷的怪責,實在是很難哪!雖然事實上金兵只有五萬人馬,但是朝廷可不會將此事看得太重。」
唐楓也無奈地歎了口氣,難道這次因為自己的介入不但不能拯救遼東的局面,反而連最後的抵抗都不存在了嗎?他覺得很是不甘心,他一定要想法子將寧遠城守住。正當他絞盡腦汁地想著法子時,袁崇煥又一次看起了那道軍令,突然他雙眉一挺道:「我有一個計較,或可拖延一段退軍的時間。」
唐楓立刻看向了他道:「你且說來聽聽?莫非你想借助軍中將士們的意思嗎?雖然這樣一來或可將你我的幹係撇清,但是卻有些對不起那些將士啊。」
「不,我所說的並不是這個法子,而是一個更好的辦法。」袁崇煥說著將那道軍令移到了唐楓面前,指著其中的一處說道:「逸之你看,這軍令中有言讓各城的百姓也隨著守軍撤回山海關去,這便是我所指的藉口了。」見唐楓還是有些不解,他便耐心地:「百姓想要離開家園遷去他處可比不得軍士那麼容易。他們有的是不肯丟棄的家什,而且行動速度也遠沒有軍隊快,我們大可以此為藉口向高第請命斷後。我寧遠城乃是除了錦州後最前面的一座城池,為了掩護那些百姓離開,我們守在寧遠城裡也是份屬應當的。你說此法可行?」
「不錯,這確是一個不錯的藉口!」唐楓連連點頭,「事不宜遲,我們這就聯名寫上奏報吧!」唐楓說著便從旁取過了紙筆寫了起來。
將這一切都做好了之後,唐楓二人才走出了指揮所,去到軍中查看,看看守城的將士們的態度如何,是否因為錦州的丟失和有撤退的軍令傳來而士氣不振。他們才踏到外面,就見祖大壽、王凱等一班將領都匆匆地趕了過來,見了他二人後,祖大壽便立刻問道:「大人,那叫我們撤回山海關的傳言可是真的嗎?」
發現眾將甚至一旁的衛兵都看向了自己二人,人人都滿是關心的神情,袁崇煥只得點頭道:「不錯,經略高大人的軍令已經送到了我們的手上。」
「大人,你打算如何?可……可是打算聽令撤軍?」王凱有些緊張地問道。祖大壽和其他人雖然沒有問話,但看他們眼巴巴望著二人的神色,這些人也和王凱有著一樣的問題。袁崇煥看了看四周,見並沒有外人,才一搖頭道:「本官為朝廷所信任做了這甯遠道,就沒有敵人害不曾來到就逃跑的想法,即便是死,我也要死在寧遠城中。」
聽他說的如此決絕,那些將領才沒有之前那麼緊張了。但隨後,又有人問道:「可是大人,軍令如山,我們真能抗命行事嗎?」
袁崇煥看了眾人一眼後道:「本官誓與寧遠共存亡,若你們不敢抗命的話,我也不會勉強的。我只能告訴你們,此事我已經有了應對的法子了。」
一邊的唐楓也開口道:「你們放心吧,只要我們寧遠城上下一心,要守住此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至於朝廷的怪罪,自有我與袁大人來應付!」見兩名大人都這麼說話,那些心中忐忑的將領才安下心來,在袁崇煥的一聲令下後便都各自回營了。
剛將這些人說服,又有一大批的百姓跑了過來。當先的幾名老人看到袁崇煥就跪了下來:「袁大人,我們好不容易才重回家園,可不想再失去它了,還望袁大人為我們做主啊!」
袁崇煥一面將人攙扶起來,一面又將之前的話說了一遍,然後道:「大家放心吧,我寧遠城中的人馬有多半是遼東男兒,斷無放棄我遼東城池的可能。本官在此說上一句,即便城中只剩我袁崇煥一人,也誓死守城!」
就這樣,袁崇煥和唐楓二人一邊在城中查看軍情,一面又要安撫軍心民心,幾日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這一切隨在唐楓身邊的呂岸都看在了心裡,他看唐楓的眼神中不自覺地多了幾分崇敬,同時也有些茫然和不解。
高第在接到唐楓他們的書信後,也沉默了好一陣子,他雖然感到這兩人不肯退軍是對自己這個三軍統帥的藐視,但轉念一想他們所說的話也不無道理,這百姓和各城的軍隊要撤回來的確需要一段日子,有寧遠城的守軍在那裡守著也是一個方法便也就隨他了。
可在幾日之後,高第卻也發現了一個不對的地方,那就是沒有見到一個寧遠城的百姓退回來,此時其他城池的守軍和百姓已經在他的強壓之下撤回了大半了。如果真如袁崇煥他們在信裡所說的,那為了能及時撤軍回來,他們便會安排城中百姓先行南返,但現在的情況卻是不見一人。「難道他們真想抗命嗎?」高第對此開始產生了懷疑。
在又過了一日之後,高第終於忍不住了,命人下了最後的命令,讓甯遠的守軍不必再留守城中,火速撤回山海關,與這裡的人馬一道守關。為了讓他們能夠聽令行事,高第還以軍餉為威脅,若他們不遵此令,便斷了寧遠城中的糧草。
其實這段日子裡唐楓二人沒有少勸那些寧遠城中的百姓離開城池往南去山海關,但是這些百姓卻怎都不肯離開,他們都說此城便是他們的家,不肯背井離鄉。看著百姓也自發地在為城牆進行著加固,唐楓二人只覺得肩頭的擔子更為沉重了。
所以當高第派遣的人送來最後的軍令時,兩人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就將之棄在了一邊。現在的他們已經不光光是為了朝廷在守寧遠城了,更多的是為了城裡的百姓。
因為城中軍隊不肯退卻,使得周圍一些百姓也趕了進來,一時間整個寧遠城中便有了近七萬的人口,雖然真正能一戰的還是那兩萬許明軍。
人一多,城中糧草的消耗便大了起來,看著糧倉中的存糧越來越少,袁崇煥的臉色開始凝重了起來,看來高第真的打算不再將糧草調派到寧遠城來了。如果這樣下去的話,都不用金兵前來攻城,光是饑餓,就能催垮這座城池了。
「逸之,現在我們可陷於兩難的境地了。若是現在退軍的話,若讓建虜知道了消息追殺上來這些百姓可就有難了。但若不退軍,只怕我們也支撐不了幾日了。」袁崇煥很是為難地看著眼前的糧倉說道。
唐楓也很是心焦,半晌後才道:「我看如今只有從他處徵調糧草了。」如今的他對高第可沒有任何的幻想。
「這談何容易啊,先不論從哪裡運糧食來,即便有糧食也要經過高第所在的山海關,而金兵一旦攻城的話,恐怕糧草也運不進來了。」袁崇煥不無喪氣地說道。
b84120296 發表於 2012-9-20 23:39
第147章    備戰

聽他這麼一說,唐楓也沒了主意,他只得安慰地一拍袁崇煥的肩膀道:「天無絕人之路,我們一心為國,蒼天必然不會待薄我們,看著我們困守孤城饑餓而死的。」以前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有為青年,唐楓是不信鬼神的,可經過靈魂穿越轉世之後,他卻知道這些說法還是有的。但是進士出身的袁崇煥對此卻是將信將疑,為了不惹起城中軍民的慌亂,他才沒有再說什麼。可他的心裡卻已經開始打起了退堂鼓了,畢竟數萬人的生死系於他一身,可不是光憑一句為國守邊就能遮掩過去的。
其實歷史上袁崇煥之所以強自守在寧遠是為了救那些還來不及逃走的百姓,或許當時的他也沒有多加考慮。可現在的情形終究是有些不同了,他們尚有時間撤走,雖然對高第的這個決定很是不以為然,可在無奈的現實面前他也無法一意孤行。
兩人在城中各處巡查了一番後,唐楓便單獨走開了,他必須靜上一靜,仔細想想歷史上的寧遠城是靠著什麼守下來的。這麼一面想著,一面信步而走,唐楓不自覺地就來到了寧遠城的城南,看著城牆後面浩瀚的海面時,大半年前自己與孫承宗的對話躍入了他的腦海:
「那若敵人不打而是圍困呢?要知道這城池在此地可是孤城啊,若建虜鐵了心只是圍城,將我城中軍民困死其中,你又待怎麼辦?這城裡的軍糧可並不充足啊。」這是孫承宗當時所問的話。
「大人你忘了下官之前提到過這寧遠城的南首靠著海嗎?這便是這寧遠城得天獨厚的所在了,也是可以堅守的保障。建虜的騎兵雖然厲害,但是他們總不能跑到了海面上去,到時我遼東的人馬只須通過船隻,便能將源源不斷的糧草輜重送到城裡來,即便是敵人圍城再久,也無法讓我守城的將士心慌的。」這是自己當時的回答。
幾個月過去了,唐楓因為要與王化貞鬥,要堅持守城,所以便將之前所說的話給忘記了,但當看到這裡的海面時,他卻記起了自己之前就有的打算。「對,就是從海面上將糧食運了過來!到那時,便是金兵圍城一年,我們也不必擔心了!」想到這裡,唐楓皺了多時的眉頭終於松了開來,他立刻轉身,就往城中走去,去將這個對策告訴袁崇煥。
「你是說通過海運將糧食從他處運來?」袁崇煥在聽了唐楓的話後也是精神為之一振,眼看著已經沒有了辦法,卻又多了這麼一條對策,如何能使他不喜。
唐楓點頭道:「不錯,只要能說動朝廷,從他處調糧由海上運來,我們寧遠城便不會缺糧了。即便金兵將我們困在這裡,也無法派兵去到海上進行攔截!」
「這倒確是一個能解缺糧危機的好辦法,只是朝廷如何肯信你我之言呢?」袁崇煥在喜悅之後,卻又想到了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的確他們這麼做完全是在抗命,朝廷如何能信了他們的話呢?高第到時候一定會向朝廷奏稟此事的。
這一點就不是通過某些歷史事件就能解決的了,因為現在的情況已經有些變化了。但是唐楓卻已經有了應對之法,他一笑道:「那就得借助孫大人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了。我們只要著人趕去京城,將遼東的局勢和難題轉告孫大人,讓他在京中為我們籌謀,我想以孫大人在朝中的威信以及皇上向來對他的信任,此事大有可為。」
袁崇煥卻還是心有疑慮:「大帥他如今只能保得自身,如何能勸到皇上?」
唐楓一笑道:「這我已有打算,只要元素兄你肯信我,我就一定能使糧草在半月之後運來我寧遠城。你可肯信我這一次?」袁崇煥看著唐楓自信滿滿的笑容,不知為什麼對他很是放心,在半晌後便一點頭道:「好,我便信你之言!反正如今再想撤出城去也有一定的風險了。只是你打算派什麼人去見大帥呢?」
唐楓一笑道:「這個我早已有了打算,不過現在我卻還得賣個關子。」
在將袁崇煥說服之後,唐楓便將呂岸叫到了自己的跟前,看著他道:「現在我有一件要事命你去辦,希望你莫要讓我失望!」呂岸靜靜地聽著,臉上沒有一點表情。唐楓便將兩封信取了出來道:「你將這兩封信通過我錦衣衛的途徑送去京城我的家中,可能在三日內傳到嗎?」呂岸在看了唐楓一眼後才一點頭,接過了那兩封書信。
唐楓見他既不問自己什麼,也沒有一絲猶豫,反倒有些好奇了,問道:「你怎的不問我此信有何用意,還有……」
「我懂得大人你的心思!」呂岸終於開口說話了,他的原來嚴肅的臉上露出了崇敬之色:「這段時日裡卑職已經將一切都看在了眼中,知道大人是想守在寧遠抵抗建虜。大人如今身為監軍,又是我錦衣千戶依舊能置個人的安危於不顧,實在讓我佩服。從今日起,大人但有吩咐,卑職就是粉身碎骨也會幫著大人完成的!」
看著他鄭重的表情,聽著他發自肺腑的話,唐楓知道對方已經視自己為主人了,所以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鄭重地一拍呂岸的肩膀。
或許這個時候想將書信遞到京城去對常人來說很是困難,但是對錦衣衛這樣一個以搜集情報和傳遞消息為主要工作的機構來說卻並非什麼難事。所以在數個時辰後,呂岸就來對唐楓稟報,說是那兩封信都已經交由錦衣衛的人送去了京城。對此唐楓很是滿意,也沒有一絲的懷疑,既然自己要用呂岸,本著用人不疑這一點,他是不會再盤問呂岸的,這讓呂岸的心裡對唐楓更為敬服。
當袁崇煥聽了唐楓信心滿滿的話後,也終於放下了心頭的大石。現在城中的餘糧尚可支援個二十多天,已經足夠等到其他地方將糧食運來了。放下了這個難題後,袁崇煥便展現出了他就守城方面的天賦,不斷地命人在城中各處進行著加固,每一個他提到的所在都是容易被敵人攻擊的所在了。
對這些防禦的手段,唐楓所知就很是有限,他在旁幫不上忙心裡也感到有些不安。所以他只能來到城頭之上鼓勵軍士。突然,他看到了那剩下的八尊紅夷火炮,便心裡一動,想到了之前高第跟自己說過的話。於是他便找來了城中看守物資的軍官,向他詢問起了城中配備的火器的情況。那人立刻就將一本本的帳本拿了出來,上面詳細地記錄著城中火藥和武器的進出情況。他一面翻著那些帳本,一面說道:「如今我寧遠城除了那八門紅夷火炮之外,尚有大將軍炮二十五門,火銃兩百三十余支,地雷三百餘個,另外還有……」
「等等,你适才說什麼?地雷?」聽到這個熟悉的名字,唐楓便好奇地打斷了這個軍需官的回話。那人很是奇怪地看了唐楓一眼,不明白他為何會如此大驚小怪的,便點頭道:「是的,有三百餘地雷。不知大人為何過問?」
「去將這地雷取幾個來我一看。」唐楓立刻就來了精神,吩咐道。不一會工夫,就有人取了「地雷」來了。不過這個地雷和唐楓看戰爭片時所認識的地雷的模樣卻全不相同,它們不過是一根根中空的竹子,在裡面灌上了火藥,外面有根引信罷了。「此物有多少殺傷能力?」唐楓拿起地雷仔細地看了半晌後,便有些不解地問道。
「這個下官便不得而知了。」那個軍需官也很是老實,搖頭道:「不過聽說此物在當年成祖掃北時卻是立了大功的。」
「不錯,這地雷若是真能炸響的話,對那騎兵的殺傷應該不小。」唐楓滿意地一點頭,已經決定將這些地雷都用上了。然後又讓那軍需官繼續將未報完的火器再報出來。其他的火器也就沒什麼希奇的了,除了火箭外就只有數量龐大的火藥,那是用來供給火炮和火銃的。
現在看來,寧遠城雖然是座小城,但是火器的儲備卻也不少,這讓唐楓的信心增大了不少。只要能對這些東西善加利用,說不定能讓金兵吃上一個大虧。
正當唐楓信心滿滿的時候,袁崇煥卻是一臉嚴肅地來了:「逸之,我們只想著在此對付建虜,可你想過沒有,若是他們並不攻城,而是派一支人馬對我們進行牽制,而其他人馬挺進山海關的話,我們的過錯便大了。高第有了一個十足的理由來向朝廷彈劾我們,而朝廷甚至會懷疑我們與建虜勾結。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便百口莫辯了。」
唐楓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一點,現在想來金兵的確不用將全部心思花在一座寧遠小城之上。如果他們一攻不下的話,大可從甯遠的邊上繞行,雖然路程遠了些,卻也沒有什麼問題。這可真成了一個麻煩了。
b84120296 發表於 2012-9-20 23:39
第148章   開戰

在思忖了良久之後,唐楓突然雙眉一振,道:「不錯,建虜很有可能如你所說的這樣用兵,但是我們卻可以迫使他們來對我寧遠城發起進攻。如果我們能使來犯的建虜損兵折將,大大地削了他們的顏面,以激起他們的仇恨之心。在發現我寧遠城只有這點人馬時,他們必不肯就此甘休,到時我們便可將他們拖在城下了。」
袁崇煥先是一愣,但隨後卻不得不承認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他試探著問道:「逸之以你之意,可是要我們在建虜殺來時主動出城與敵一戰,折了他們的威風嗎?」
唐楓卻皺眉道:「雖然元素兄和祖將軍善於用兵,那王將軍也是不可多得的勇將,可真想憑著這點兵力與敵重創卻是很難的。只怕到時候不但不能傷敵,我們反而會被建虜所敗。我的意思是這樣的……」唐楓說著放低了聲音,向袁崇煥說出了自己的計畫。
袁崇煥聽後,剛才的擔憂之色便少了許多了,他一點頭道:「此法的確可行,而且很有可能將建虜激怒。我這就著人前去安排。」說著站起了身來就要去下令。唐楓卻又叫道:「元素兄稍等,你讓人在要道處設下陷阱後,記得再讓人於城下也埋下一些火藥,等到建虜圍城而攻時或許也能起到一定的功效。」
袁崇煥一點頭應了下來,然後不無感慨地道:「逸之,看來就火器的運用上,你比我瞭解的要深得多啊。」唐楓只是一笑,卻不能告訴對方這不是因為自己不是這個年代的人而已,當然對這種將來主宰戰場的東西比較上心了。
在將那些陷阱都設好之後,袁崇煥便將尚在寧遠城外看顧的人馬也都調回了城去,將城外三十裡方圓堅壁清野,無論是石頭還是樹木全部搬進了城去,無法搬走的就全部毀掉,絕不給金兵留一絲一毫能夠用來威脅城池的東西。至於糧食更是連一粒都沒有剩下,全部運進了城去,而水源也被他下令切斷,井中更是投下了毒藥,再以大石封死,便是金兵挖開了那些水井,也無法飲用了。
兩日之後,寧遠城內外的佈防都已經完成了,接下來就只等著金兵到來了。而看到金兵在取下錦州後十餘日來都沒有動靜,這讓唐楓等人心裡產生了一個想法,莫非金兵此次大動干戈地帶了這許多人馬來攻打自己只是想奪回錦州,搶掠一些物資嗎?
就當明軍上下都有這樣的想法之時,身在錦州的金兵已經準備繼續向南挺進了。這十多日過去之後,努爾哈赤終於帶著八萬人馬趕來了,這次他已經將他所建立的金國上下的所有可用之兵都給調集了起來[,就連一些健壯的女子也被他徵調了進來。加上之前皇太極所帶的五萬人馬,此次金國出兵足有十四萬許,對外稱卻有二十萬大軍。
在得知大汗此次將提兵二十萬殺向遼東時,所有的金國兵士都是一臉的興奮。他們在孫承宗來到遼東主持一切後已很久沒有好好地劫掠過了,這次一定要將這些年的憋屈一股腦地都發洩出來。正因為人人都有這樣的心思,所以金軍上下看起來都士氣高昂,人人都像是一柄出了鞘的利刃。但也因為有著這樣的心思,所以現在的努爾哈赤很是頭痛。
努爾哈赤在頭痛自己該派什麼人打先鋒為好。若依著他的心思,他是想讓取下錦州的皇太極繼續帶兵向南挺進的。但是眼見得自己勢大,而且有探子來報說明軍聞風而遁,許多城池裡的人馬都撤了個乾淨,所以那些還沒有立過戰功的將領個個爭先。看著群情激湧的場面,努爾哈赤也不好一意孤行,讓皇太極再去立功。在權衡了良久之後,他終於決定派自己的另一個兒子代善帶兵作為先鋒。雖然代善論謀略比不過皇太極,但他也是個智勇雙全的人物,足夠擔此重任了。
所以在錦州休整了兩日之後,代善就先帶著兩萬人馬為先鋒向南而去,其他的十多萬人馬則緩步跟上。這次金軍的目的可不是光打下山海關劫掠一番就能滿足的了,他們甚至想過殺到中原富庶之地去,將那裡的物品和女人都搶回東北。
代善帶了人馬一路奔走,只想破城殺敵,立下此次南下的第一次功勞,但是現實卻讓他失望了,這一路之上,他只見到殘垣斷壁,荒無人煙的道路,卻連一個漢人都沒有看到,更不要說碰上什麼明軍了。
剛開始時,他還認為這是明軍膽怯的表現,明軍已經連守城相抗的勇氣都沒有了。可是隨著不斷的深入也沒有碰上一兵一卒就讓他有些受不了了。代善此次是好不容易才爭取到這個作為先鋒的機會的,若是就這樣一路沒有戰事地開過去,即便真殺到了中原也沒有一點功勞可立,這對他來說也是無法接受的。
但是隨著往前派去探路的哨馬不斷地將前方無阻攔的消息傳來時,他便再也忍受不了這樣的情況了。「命大軍提高行軍的速度,本貝勒就不信了,這些南蠻子真會的將所有的城池都棄了!」代善已經惱火了,所以他連探路的人馬都沒有安排,就帶著兩萬騎兵急急往南殺去。
「貝勒,再過去二十裡處就是寧遠城了。」軍中副將對代善說道。此時天色已晚,他們也已經行了上百里地,正在做著休整。代善面無表情地飲著皮囊裡的烈酒,好一會才道:「希望這裡能有一些守軍,若不然的話這一路我們也太順利了!」
「貝勒,這寧遠城是遼東僅次於山海關的一處隘口,以我之見還是小心些為妙!」有那謹慎的人提議道。代善在想了一下後,便答應了下來,他畢竟不是一個隻知逞勇的莽夫,知道謹慎小心才是帶兵長勝的根本。立刻就有十多騎離開了大隊向前探去,而其他的人馬則繼續留在原地等著。
在等了半個時辰也不見人報後,代善就有些不耐煩了。他將酒囊扔給了自己的親兵,然後翻身上馬下令道:「出發,去寧遠城看看。若是那裡也沒有守軍的話,我們便在那歇上一晚,明天一早再出發向南!」所有人馬聞令後立刻跳上了馬,整隊而行。
才行了十裡路不到,前隊處就傳來了一陣炸響,然後便是一陣人馬驚慌的叫喊聲,這讓身在中軍的代善有些惱怒了:「出了什麼事?怎的如此大驚小怪的?」
「貝勒,我們碰上了陷阱,頭前探路的人馬和想去救他們的人都受了傷了!」一人急急趕來報導。代善聞言臉色一沉,立刻就拍馬上前一看究竟。
當他看到面前的一幕時,臉色就更為陰沉了。只見前方裡許處泥土四濺的地上,橫七豎八地倒著二十多人騎,泊泊的鮮血還在不斷地從他們的身上流出來,混入泥土中,如果再不上去相救的話,他們便會死去了,但是周圍的人卻是一臉的驚懼都不敢上前救援。「這是怎麼回事?」代善冷聲問道。
「貝勒,我們來到這裡便看到了這些人受傷倒在地上,所以便有人上去想救他們。不想才踏到他們的身邊就傳來了一聲炸響,然後這些想上去救援的人也……」
「豈有此理!」代善憤怒地罵道,「這些南蠻子就知道搞這些陰謀詭計,他們就不敢堂堂正正地和我們一戰嗎?」他很快就想起了之前在休息時自己所聽到的那幾下不是很清晰的炸響聲,顯然便是埋在這裡的陷阱被觸動時的聲響。雖然心中惱怒,但他也知道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將人救出來,然後想辦法穿過這片陷阱密佈的所在比較好。
隱隱地,身在寧遠城中的唐楓似乎聽到了城外傳來的爆炸之聲,他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意:「看來金兵果然來了。只是不知這些原始的地雷能擋住他們的腳步多久,而他們會不會就此被我激怒,從而一心攻我寧遠城。」
既然知道敵人已經離城不遠了,唐楓自然不敢放鬆,立刻就與袁崇煥、祖大壽一道往北邊的城牆處走去。站在高高的城牆之上,唐楓很快就發現了數裡外的金兵。只見他們先是停在了那裡沒有什麼動作,但在半晌後只聽得一陣陣的爆炸聲響起,然後便看到那大隊的騎兵便直直地往寧遠城殺來了。
「難道他們用人命去將地雷陣給趟了出來嗎?」唐楓不無疑惑地想道。但隨後就沒有時間讓他細想這一切了,因為被地雷陣所阻而且糊裡糊塗地折了數十人的金軍上下都惱火不已,所有騎兵都不顧一切地向寧遠城衝殺了過去,現在他們也可以肯定這城裡一定有著駐守的明軍了。
眼看著敵人越來越近,袁崇煥立刻提起了精神,命全軍準備迎敵。弓弩手已經拉開了弦,火炮也已經將那黑洞洞的炮口對準了前方,只等敵人一到射程範圍之內,就痛擊他們。
b84120296 發表於 2012-9-20 23:40
第149章    攻守(1)

金兵能過那地雷陣倒並非用的是唐楓所想的以人去趟而是改以馬匹。雖然那些傷患所在之處佈滿了地雷,但金兵還是用他們的套馬索將那幾名受了傷,流血不止的同袍給救了出來。然後他們要面對的便是眼前的這個地雷陣了。雖然他們也可不走這條官道而繞路他行,可是誰也不敢保證其他小路上沒有埋有這些地雷,而且後面的大軍若是也踩中了地雷的話,他們作為先鋒的可就吃罪不起了。所以在思索了一番後,代善便下令驅十多匹戰馬沖進地雷陣,直到將其中的陷阱全部破去為止。
雖然這樣一來損失了數十匹的戰馬,但是金兵除了剛才受傷的二十多人之外便沒了損傷。可這對金軍上下來說如此灰頭土臉的進軍卻還是第一次,這是他們怎麼也無法忍受的。再加上這一路上他們都憋了一口氣想要立下戰功,所以當地雷陣被破,又知道眼前有著一座有明軍駐守的城池時,他們就什麼也顧不得了,在一聲聲的嚎叫中沖了上去。
當人馬沖向甯遠城時,代善的心裡也只想著屠盡城中的所有人以泄心頭之恨,但當看到城頭迎風招展的明軍大旗的時候,他卻終於冷靜了下來。他畢竟不是一個隻知道逞一時之勇的莽夫,也知道在沙場上不能鹵莽行事,明軍既然敢在此駐守,必然就有他們可以憑藉的,所以在稍一冷靜後,他便阻攔住了向前衝殺的人馬,只派了五千騎兵殺了過去。
看著來勢洶洶的金軍殺了來,唐楓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冷笑,他可以肯定今天這一仗將是這些來犯的敵人今後最大的夢魘。可是隨即他就發現了情況有所改變了,只見本來全部直沖而上的金兵突然頓住了,然後只有數千人依舊一往無前地殺了上來,而其他人卻停在了原地,只是拿出了弓箭以為後援。
袁崇煥也發現了這一點,他腦子一轉就立刻下令道:「所有火炮不得攻擊,不得用火箭攻敵,不得有明火落下城去!」所有的明軍將士都愣住了,不明白袁大人為什麼會下這麼一個古怪的命令。不過軍令如山,雖然他們心中不明白,可依舊還是遵照了他的吩咐行事。那原本已經湊到了火炮引信上的火折立刻就被吹熄滅了,其他的火把等物也都被收了起來。
唐楓看了一眼袁崇煥,心中佩服。他的反應比自己還要快上一些,因為發現來犯敵人實在有限,以城中的兵力用常規的手段去防禦也大可防得住,所以就應該先將殺傷力最大的火器先藏起來,不然就太過浪費了。
眼看著金兵殺到了城下,那些弓弩手可就不客氣了,立刻就有數百支的利箭直射而出,迎向了這些馬背上的敵人。其實這數千殺上來的金兵心裡還真沒將寧遠城的守軍放在心上,他們連錦州城都能迅速攻破,難道還會被這比錦州更小的城池所阻嗎?可是當見到從城上射下來的密集箭雨時,他們才明白自己所面對的依舊是有著城牆為憑恃的明軍。
不過他們已經醒悟的有點晚了,數百支利箭不過眨眼間就射到了他們的面前,當先的百餘人除了騎術了得,反映敏捷的人用蹬裡藏身的本事躲過這要命的攻擊外,其他人都被射了個透心涼。前車可鑒,看到明軍並沒有被自己的氣勢所嚇倒,居然還敢出擊時,那些後面的金軍就存了個小心了,他們紛紛將懸掛在馬旁的皮盾取了下來,擋在了自己身前,然後再驅馬向前沖去。
這一下城上的亂箭對金兵的殺傷就小很多了,許多利箭只是在射中那一面面皮盾後便掉落在了地上,或是紮在盾上,只有少量幾支穿過了空隙,射中的幾名敵人。見到這個情況,袁崇煥的臉上卻沒有一點驚訝的表情,他早就料到有這樣的情況出現了,立刻他就下令弓箭手停止射箭,而是讓人抬起那些沉重的石塊和木頭朝著城下不遠處的金兵砸去。
「呼!碰!……」不斷地有木石從天而降砸下來,使得原來想要靠近城牆,以鉤索上城的金兵受到了一定的損傷,皮盾畢竟是無法抵擋住勢大力沉的重物轟擊的。無奈之下,這隊先行攻城金兵不自覺地往後退了數步,才避過了呼嘯而下的木石。但是他們卻也不肯就此甘休,立刻有人取出了弓箭,朝城頭射去。
「咻咻!……」數箭之後,便有更多的人醒悟過來以遠距離攻擊的硬弓朝著城頭方向射了過去。雖然有部分箭被城牆所擋,掉了下來,但更多的卻是越過了城牆射進了城裡。
城上正搬著石木想要往城下砸去的明軍中有幾個就因躲閃不及而被利箭穿胸而過,更有幾人因為重心不穩而隨著手中的重物一道一個跟頭栽下了城去,眼見是不活了。見到金軍不再強行登城而是改以遠端攻擊了,袁崇煥便立刻也改變了防禦的手段,下令讓所有人都躲在城牆之後,或是其他建築之中,只等敵人這一輪箭雨之後再行反擊。
城下的金兵在射了十多箭,發現城上沒了反應,便又呼喝著殺了上去。雖然他們清楚城上的明軍不可能就此被自己殺得不敢防禦了,但是卻也不想放過這個攻城的機會。
可是城頭的明軍一俟密集的箭雨停了,便又都重新現身出來,以各種守城的武器向正往城頭攀爬而來的金兵攻去。立時城上城下喊殺聲一片,利箭上下不斷穿梭著,許多人才剛射出一箭就被敵人的箭給穿心而過。
唐楓因為有了上次在錦州城的經驗,所以這次再看到戰爭場面時已經好了許多,不再感到心慌了。但看到明軍將士不斷被射上來的利箭所殺,他還是心情激憤,恨不得自己也提刀殺過去。他一面觀察著守城的將領是如何統籌安排著對敵的,一面在心裡告戒著自己不要衝動,沙場之上亂箭可是不長眼睛的,自己斷不能因一時氣憤便失了冷靜。
這一戰直殺到天色全黑,金兵才在最後一次攻城依舊沒有結果後無奈而退。細點之下,讓代善難以相信的是這一次攻城無有寸功卻折了八百多人,更有數百人受了活輕活重的傷,一戰下來近千人失去了再戰的能力。
在呼呼地喘了半天氣後,代善才穩定下情緒,與自己麾下的將領們商議明天如何再進行攻城。看著代善的臉色有些難看,他麾下的將領赤撾立刻安慰道:「貝勒不必將今天的失利太過放在心上,即便是四貝勒破那錦州城也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等我們好好準備一下,明天一鼓作氣地取下寧遠為戰死的勇士們報仇也不為遲。」
代善勉強笑了一下,用手摩挲著自己滿是鬍鬚的下巴道:「不錯,以我們的兵力和戰鬥力,想要攻破這座小小的寧遠城並不是什麼難事。想來是一路趕來將士們都太過勞累了,只要讓他們好好的休息一晚,明天就一定能取下此城!」
另一位將領擦木錯也附和道:「貝勒說的很是在理,我們今日不過是試探的攻一下,只派了五千人攻城他們這些南蠻子就已經快抵擋不住了,若是明天我們將攻城的器械都拿出來,再派更多的人殺過去,他們即便想守也守不住了。」
話雖然這麼說,可代善卻隱隱覺得事情沒有這麼容易,可他又不好傷了士氣,所以在隨便應了兩聲後,便下令全軍休息,並讓其中的兩千人守在大營的邊上以防明軍出城來偷襲。當日阿敏在錦州城下所吃的虧眾金軍將領可是記在心裡的,他們可不敢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此時甯遠城頭唐楓、王凱和袁崇煥都站在那裡看著城外的金兵大營,他們已經安頓好了那些受傷的將士,又胡亂吃了些飯後便走上城頭來看金兵的動靜了。看著逐漸安靜下來的金兵大營,三人才算是安下心來,確信金軍今晚是不會再來攻城了。在看了城外半天後,王凱突然道:「兩位大人,我們何不用當日對付圍錦州的敵人的計策,今晚也派人馬出去夜襲一番呢?如今他們立足未穩,此次夜襲說不定能收奇效。」
「不可。」唐楓立刻一搖頭道,「此計只可使一次,你當建虜真的蠢到會兩次犯同樣的錯誤嗎?他們一定會有所防範的。而且你看看天上,」唐楓一指頭頂的天空說道,「明月高懸,我們的人一出了城就會被他們的哨兵發現,到時連想逃遁都是不能夠了。」
王凱一想也對,忙嘿嘿笑了兩聲。唐楓又轉看袁崇煥道:「袁兄你看這城外的建虜明日會怎麼攻城?我們明天該用什麼方法守城?」
袁崇煥一笑道:「兵無常勢,水無常行,在沙場上情況瞬息萬變,我也不能肯定他們會怎麼來攻。不過建虜所依仗的便是勇悍,還能有什麼新的法子不成。如果他們明日增了兵,我們就用早已布下的陷阱對付他們。我想城下暗藏的火藥已經足夠讓他們吃上一次大虧了!只是這次來攻的建虜不過兩萬許人,我記得攻打錦州的人馬當在五六萬間,剩餘的人馬不知何時才會來到。如果能在他們悉數到場後再用到這一招便更好了。」
唐楓也是一笑,心中的那點緊張也在不知不覺中消散了。他們還有許多的火器沒有用,還有威力巨大的紅夷火炮沒有使用,所以即便敵人有所增加也不必害怕。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lvin12354

LV:9 元老

追蹤
  • 967

    主題

  • 16729

    回文

  • 5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