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智能工廠 作者:觀星的乃粉 (連載中)

 
machreeooo 2012-11-12 22:05:0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168 85862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49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生產授權

喲,李總,現在想見你一面可真是難啊。」

一見面,廖一就走上前來,笑呵呵的說著,看那表情,也並不是譏諷,而是朋友間的互相調侃。

對此,李孝敏也頗為不好意思,上前握了個手,趕忙吩咐秘書去沏茶,然後坐下,「老廖,你說的什麼話,大家都是老交情了。」

「連國防部長都都要預約才能見你,可不簡單啊,你這個龍淵公司,可不比當年的規模差啊。」看到李孝敏能有出息,廖一也非常開心。

「這還不是靠著老廖你的幫忙嘛。」同樣的,對於廖一的提攜和介紹,李孝敏也是真心的感激,沒有他的擔保,自己怎麼可能加入科技協會呢。

茶水送了上來,李孝敏這時的表情,可不像對著葉宜偉他們那時的公事公辦。

「對了,你今天來,是找我有事吧。」因為剛才和葉宜偉他們聊了許多,口舌有些乾燥,李孝敏就喝了一大口茶水,才問起廖一的來意。

國家工業科技委員會,是一個政府機構,但其中的主要成員,卻大部分來自民間,其中就有許多的企業家和技術工作者。

而廖一是這個協會的辦事主任,自從龍淵集團破產之後,他就加入了這個部門,不再擔任任何一家私人公司或者工廠企業的管理者。

「怎麼不歡迎我來嗎?」。

「哪能啊!」李孝敏連聲不敢,「我這裡啊,隨時都歡迎你來。」

李孝敏和廖一是多年的老相識了,既像父子,又像朋友,之間無話不談。很多時候,國家工業科技委員會如果有什麼需要,一般都會來找科技協會的協助。

一來二去,廖一也是李孝敏的常客了,裡面既有公事,也夾雜著私人感情。

「其實,我這次來,主要是為了兩件事。」寒暄完了之後,廖一馬上直奔主題,「第一,是強襲機甲的授權生產,第二是關於你們的地球模擬器工程。」

一聽是這兩件事,李孝敏的臉色馬上就變了,「老廖,你從哪裡得來的消息?」

廖一輕聲笑了,打著哈哈:「這你就不用多問了,天宇集團在政府之中,也有不少沿線,這種規模的工程,根本瞞不住任何人。別說是我們了,興華社和青竹化工都在蠢蠢欲動呢,畢竟龍淵公司在重組之後,就搞出了這麼大的手筆,可不簡單啊。」

原來,十年前,李孝敏當時還只是龍淵集團一個年輕有為的技術總監。而廖一在公司破產之後,介紹他加入了古文會的分支機構——人類科技協會。

但是在五年前,廖一就已經退出了古文會,轉為加入了重金聘請他的天宇集團。

本身就是擅長公司的運營管理以及處理人際關係,協調科研課程計劃的安排,廖一的才能更加適合在商業技術開發領域。

不過之所以願意接受天宇集團的邀請,主要還是因為他在古文會的級別並不高,古文會很少需要他這樣的經營管理人才,需要得最多的基本都是技術型的研發人員,比如像李孝敏這樣的。

李孝敏雖然是後來才加入的,但短短三年間,就爬到了比較高級別的位置,後來甚至當上了科技協會的協會主※席。

而那時,廖一已經脫離組織,成為了天宇集團的職員,作為產經聯的代表,加入到了國家工業科技委員會。

這個組織,主要是以政府授予的合法身份,協調國內各個企業和公司之間的競爭與糾紛,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工程項目上,避免內部出現惡性競爭和矛盾的激烈化。

「老廖,這種事情,你知道的,我能做主的餘地並不大。」李孝敏並不希望廖一利用兩人的關係,提出太過分的要求,他只好先把事情說清楚:「你這次來,其實是想讓我把強襲機甲的一部分組件的生產外包給天宇集團吧。」

「嗯,這是其中的一個請求。」一旦涉及了利益上的事情,廖一也不含糊,更不會害羞,他就直接說了:「從長遠來講,我們當然是想要獲得完整的機甲生產技術,但我也知道,現在你們是絕對不會賣的。」

廖一可沒有讓李孝敏出售全套生產技術和生產線這樣荒唐的想法,如果對方是一個無依無靠的科學家或者小企業,他當然能夠披著天宇集團的虎皮唬人。

但李孝敏身後可是古文會,而且這個產品很明顯非常有前途,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現在就出手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如退而求其次,爭取到一部分的零部件訂單,至少先讓自己所屬的集團能夠更進一步的掌握部分的元部件生產,也算是一種變相的技術積累。

李孝敏仔細想了想,也知道,這種事情,還在他的管轄範圍內。

但他還是在猶豫,「你想要哪一部分的零部件生產呢?全給你是不可能的,畢竟我還要和興華社那邊交涉,爭取到他們的支持,當然了,我可以在交易上,更傾向於天宇集團一些。」

雖說是「一些」,但李孝敏心裡也有數,先不談和劉氏父子的恩恩怨怨,他也不太喜歡興華社那種擠垮對手獨霸市場的價格戰作風。

而一直以來,天宇集團都是以尖端技術的研發而聞名於世,就一個技術人員而言,李孝敏更加欣賞陳澤的經營風格。

而興華社那種一切向錢看的商業式作風,並不是純粹的企業家,反而更像是商人。在華夏聯邦,以前是重農抑商,現在是重工抑商,社會意識形態也大體如此。

商人那種鼠目寸光式的利益追族手法,總讓人不齒。

接下來的談話,就比較有實際意義了,這也是廖一親自跑來一趟的原因。

一年半之前,葉宜偉從科技協會的倉庫里看到了rk-67野蠻人的雄姿,就開始秘密著手準備。這「秘密」兩個字可不是白叫的,就保密程度而言,一開始還是很成功的,瞞過了許多人。

要不是需要向最高議會提交一份預算申請表,恐怕連三大集團旗下的武器公司都要被矇騙過去。

在一開始的時候,大家其實都是不看好這個所謂的強襲機甲的,天宇集團就是前車之鑒,本來還等著看葉宜偉的笑話。

誰知道,當第一批訓練用機型交付軍方使用的時候,所有對此保有成見的人都跌破了眼鏡。別說實戰用的機體了,哪怕是訓練用的簡化版「野蠻人」,也超乎了國家工業科技委員會所有專家的想像。

其中最尷尬的就是天宇集團,陳澤第一反應就是覺得不可能,但隨後,考慮到古文會的背後是鍾泱,他又有些釋然了。

現在,把廖一派出來,就是希望打感情牌,先來龍淵公司探探口風,看雙方有沒有合作的可能性。

而廖一也確實沒有白來,他今天,就和李孝敏談下了發動機與內部電子設備的合同,是整個產品中附加值比較高的那部分了。

除了肌肉束和強襲機甲核心處理系統的主機晶元這兩樣以外,發動機和電子儀器,就佔了利潤的的大部分。

外部裝甲的生產,早就交給了兩家和軍方有著密切關係的前國有企業,據說現在有不少持股人是軍方的親屬。

關節和機體的內部骨架,這些都與晶元和肌肉束一樣,是龍淵公司自行生產和銷售。再剩下的,就只是一些邊角料了。

能留給興華社的,無非就是一些不太重要的部位,也是為了相應軍方提出的需要將成本低廉化的這一要求。

至於青竹化工,獲得的是強襲機甲標配燃油的生產配方和生產授權,以及彈藥的訂單。在這方面,李孝敏也並不打算吃獨食。

而獲得了燃氣引擎的訂單,還有一大堆需要裝載在強襲機甲身上的電子儀器訂單,包括了熱成像儀,通訊器,以及小型雷達等這樣的輔助設備。

別小看這些東西,全都是高附加值的商業產品,很多軍火商,都是靠販賣這樣的武器發財的。

李孝敏還承諾,會考慮設計一種額外的武器平台,以能夠兼容天宇集團所生產的毒刺導彈。這可是不小的人情,一旦機甲能夠專門配備毒刺導彈,對於天宇集團而言,就又是一筆軍事訂單了。

在這樣的輕鬆的氣氛下,兩人說說笑笑,就把合同的大致內容給談定下來。

然而,廖一似乎並不滿足,他認真的看著李孝敏說道:「我還聽說,你們也在搞地球模擬器?」

以廖一的級別,對於「洪荒古域」這個虛擬網路系統的存在所知不多,僅僅認為那是一個強大的超級計算機系統而已,天宇集團也有自己的光電混合計算機,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但是從那二十個學員中,陳澤又碰巧知道了當天的詳情,這才意識到,科技協會似乎已經在虛擬網路領域上,走到了天宇集團的前面。

廖一連計劃的真正名字都搞錯了,可見信息的收集程度也很有限,李孝敏對此笑而不語。

「小李啊,虛擬網路技術,我們集團也一直在做,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互相合作嘛。」廖一看著李孝敏的表情,就知道對方肯定很有信息。

根據他對李孝敏的認識,知道對方並不是那種自大和浮誇的人,既然能有這樣的表情,就說明整個項目早已勝券在握,現在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老廖,保密協定你是知道的,在你得到國防部的許可之前,我透露任何一個字都相當於叛國。」李孝敏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祭出了保密協定這張王牌。

至於廖一能否說服葉宜偉和國防部的其他官員,那就不關李孝敏的事了,總之一句話,項目的具體內容不能透露半個字。

「小李,項目的名字總可以說吧。」廖一倒是腆著老臉,死活不肯放棄,「我也不是要你泄露國家機密,我們兩家公司之間,也可以就著虛擬網路的商業化運用前景而相互之間展開討論與合作嘛。」

別看最近幾年,天宇集團的商業盈利額有所下滑,現在已經跌落第三,與第一名的興華社和第二名的青竹化工相比,都落後了不小的距離。

但這僅僅是商業銷售上的落後,而在尖端技術的研發成就上,興華社和青竹化工加在一起,也比不過天宇集團。

要不是陳澤將大部分的資金和人員都集中到了科研方面,公司的銷售情況也不會下滑這麼多,這也是企業的發展思路有所不同。

比起賺更多的錢,陳澤更喜歡擁有更多的專利技術,而不是單純看公司的盈利額。

其中兩個最主要的研究項目,就是超級電腦和虛擬網路技術,這是關乎到未來人類生活的關鍵技術,前景十分迷人。

但因為一直都沒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陳澤也是心情壓抑,所以只是從一個特訓班的學員口中得到了關於龍淵公司開發的訓練用軟體系統網路之後,就讓廖一過來,希望能夠證實這件事。

哪裡想到,李孝敏竟一個字也不肯多說,這就讓廖一有些頭疼了。

私人交情雖然不錯,但涉及到這樣的大是大非,誰都不會含糊的。

這也是廖一來問,要是其他人,李孝敏估計要大喊送客了。

見老上級急得團團轉,李孝敏也於心不忍,說了一些與項目計劃有關的信息:「我們龍淵公司確實在與政府合作,秘密開發一種應用前景十分廣泛的虛擬網路系統,就功能來說,和你們天宇集團早些年所設想的原版地球模擬器相類似。」

「原版地球模擬器!」廖一在得知後,十分震驚,「你是說,你們也在計劃搞一個可以高度擬真的虛擬網路系統?」

「嗯,其實和你說這些,已經是在打擦邊球了,我也冒著相當大的風險。」李孝敏的表情有些為難,他看了看廖一想要知道更多的那種急切眼神,有繼續說著:「項目的名稱是不能告訴你的,不過你可以向國防部提出神情,加入到這個計劃中來。」

「可以嗎?」。廖一這麼問,當然不是問政府方面的意見,而是在向李孝敏詢問科技協會,或者說是更高層次的古文會,願不願意讓天宇集團加入這個研究項目之中。

「原則上來說,我們不反對有實力者的加盟,如果天宇集團能夠符合一定的條件,也是可以加入到這個計劃中的。」

對方並沒有強大的光子計算機硬體設備,僅僅是軟體設計和基礎知識收集,是無法反客為主的,因為無論有多少參與者,他們都只能通過中轉伺服器來租用科技協會的終端伺服器。

而能夠分配到多少信息量,可是由各自的貢獻額度來決定的,讓天宇集團加入進來,也是為了和國家之間的平衡。

只要這些中下游「客戶」之間有著競爭和對比,科技協會這個「服務的提供者」才能獲取到更大的收益。

這種基調,也是鍾泱早些時候親自交代過的,所以李孝敏才會這麼和廖一說話。

至於讓天宇集團去和政府交涉,就是為了給政府一點壓力,同時也想看看這兩隻老虎是怎麼談的,不管這麼樣,科技協會和龍淵公司都會嚴格保持中立。

作為政府部門,官僚們肯定是不喜歡被天宇集團橫插一杠的,但陳澤也不是省油的燈,這樣關乎企業未來的科研項目工程,他無論如何也是要爭取到參與權的。

這兩方的競爭,很可能會引起其他企業和公司的注意,最終,大部分人都會要求加入到這個虛擬世界的建設中。

對於資料收集來說,這是最好的結果了,比起自己費盡心機去宣傳,倒不如像這樣不溫不火的把自己高高掛起。

自己去求別人,總是不值錢的,有著光子計算機這樣的設備,完全可以讓外面的人哭著喊著來求自己。

得到了李孝敏的承諾,廖一急匆匆的離開了龍淵公司的總部,直接坐直升機往位於東莞的總部飛去。

廖一他現在還不知道,自己被李孝敏當槍使了,不過就算知道,他自己也是很樂意的。

以天宇集團手上掌握著的技術積累,就算是以本傷人,也能把大部分的私人企業和社會組織比下去了。估計在虛擬網路的控制權爭奪上,最強大的對手是來自政府部門,畢竟國家的基礎物理研究可不是鬧著玩的。

那種完全不考慮成本和商業利益的科研方式,是商業集團所難以比擬的,沒想到,在這時卻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後一位客人也離開了,李孝敏躺在沙發上,伸著懶腰。

今天對於他而言,是忙碌的一天,前後接見了四位客人,和其中的三個說了一大堆的話,每一個字都要經過認真的思考,才能說出口。

同時要隱藏住內心的秘密,這樣的談話還真是累人。

不過一想到今天的成績,李孝敏的臉上就浮現出了笑容,離著組織的夢想,似乎又跨進了一大步。 本帖最後由 梅爾斯 於 2019-4-6 22:50 編輯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51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克什米爾

1969年2月11日,美國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肯尼迪角發射場點火升空,開始了美國人的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

就如原本時空里的歷史中那樣,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邁克爾.柯林斯駕駛著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跨過38萬公里的征程,承載著美國兩億人的夢想,踏上了月球表面。

這一步,比華夏聯邦的登月計劃晚了五年,卻比另一個時空里的美國早了五個月。

在這期間,甚至經歷過了一次總統換屆,不過作為新一任美國政府的政治領袖,在這個時空中,約翰.肯尼迪並沒有在1963年被刺殺,而是在1964年實現了連任,直到1968年才任滿離職。

並且現在也一直對政府和美國社會有著很高的影響力,算是光照會和猶太人的眼中釘。

而繼任者林登.貝恩斯.約翰遜,則是美國歷史上有名的鷹派政治領袖,也是在原本時空里發起越南戰爭的美國總統。

他與軍火商有著很密切的關係,同時也是光照會在美國的代言人,與許多掌握美國權勢與財富的秘密組織關係密切。

約翰遜是一個幸運的人,才剛一上任,就趕上了阿波羅工程的最後一步——登陸月球。

也因為如此,約翰遜在國內獲得了空前的民意支持,許多選民高呼著他的名字,讚頌著這位「偉大」的領袖。

美國已經數十年被華夏聯邦踩在腳下,現在終於能夠拿出一點成績,國民當然沉浸在無比的歡欣鼓舞之中。

至少,美國是第二個完成登陸月球這一壯舉的國家,放眼世界,除了中國以外,已經再也沒有其他的對手可比了。

但是,美國國內依舊有著許多人不滿,這種不滿並非指向約翰遜,而是針對位於東方的古老帝國。

華夏聯邦獨霸東方,佔據著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現在更是把手深入東非,超過三個國家完全被中國的大企業家所控制,周圍還有不少國家的政局也受到了影響。

中國人在非洲的話語權,已經開始慢慢趕上白人,甚至因為背後有著國家作為後盾,大有超越西方殖民者的趨勢。

而世界武器市場,也大多被來自華夏聯邦的廉價產品所充斥著,美國的武器製造商損失慘重,對於這樣的情況,越來越不滿了。

在原本時空里,美國於六十年代的時候,為了向東發展,在戰略上壓迫當時的蘇聯,發動了越南戰爭。

而現在,整個東南亞都是華夏聯邦的固有勢力範圍,美國想要發動越戰,無異於直接向華夏聯邦宣戰,即使再不滿,美國政府也不會做這種上門找抽的傻事。

但是,完全的放任不管,又無法向國內的軍火商和財閥交代。

最終,約翰遜總統簽署了一份秘密文件,內容是關於資助印度政府向中國發動一次中等規模的戰爭,將華夏聯邦的注意力吸引到中印邊界。

而美國則可以借著這個機會,整理北非的事物,遏制中國人在非洲的勢力擴張,尤其是那些不顧聯合國的警告,悍然在非洲建立私人軍隊和私人城市的中國商人。

1969年12月,西方世界似乎還在慶祝美國登月計劃的成功,各種大型聯歡活動還在繼續。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南亞次大陸有些人已經開始暗地裡搞著小動作了。從華聯中情局發回來的一份情報表明,印度秘密的在克什米爾地區調兵遣將,暗中集結了大量部隊,似乎在謀劃著什麼軍事行動。

如果是演習,應該會事先說明,以免引起鄰國誤會。但印度這麼偷偷摸摸的舉動,反而證明了他們有著險惡的企圖。

隨後,印度總理派遣了特使前去白宮訪問,同美國政府高層進行了一次秘密會談,會談的內容無從得知。

不過在會談結束之後,印度政府就高調宣布支持美國在全球的軍事擴張,並且還將為美軍的「救助」行動提供支援,開放西部的兩個海軍基地供美國使用,作為美進入亞洲幫助各國「實現民主」這一行動的後援基地。

這一下子,印度的這一突然舉措,還真是讓各國的媒體看不懂了,大家都紛紛猜測,印度此舉是所為何意。

華夏聯邦的政府高層也在猜測印度的戰略目的,無孔不入的諜報系統搞到了美國與印度秘密會談的內容紀錄。

到了1970年的1月20日,華夏聯邦國防部再次召開國家戰略安全會議,葉宜偉作為內閣決策的一個重要智囊,當然也沒有缺席。

雖然李宗仁已經因為三屆任滿而自動離職,現在的華夏聯邦元首是世家出身的張景臨,但葉宜偉的國防部長一職卻保留了下來,畢竟這個職務是可以無限期連任的。

美印的秘密會談,兩國之間簽訂了一份協定。

這份協議的內容包括印度支持美國在亞洲擴大勢力圈,而美國則必須要投桃報李,對於印度即將展開的對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佔領行動持支持的態度。

印度為了讓美國對自己即將採取的軍事行動進行支持,不惜冒著得罪整個阿拉伯世界的風險,由於以色列的關係,現在整個阿拉伯國家都倒向了華夏聯邦。

不過因為石油開採的問題,西方的能源財閥紛紛對美國國會施加壓力,要求介入中東地區,與華夏聯邦的青竹化工展開油田爭奪戰。

在這種大背景下,美國政府對於印度肯將西部臨近海灣地區的兩個地區交給美軍充當軍事基地是求之不得的。

有了良好的利益紐帶,雙方當然是一拍即合。

參加國防戰略安全會議的還有幾位軍方的要員,以及情報部門的高級官員,能進到這個會議室里的,至少都要少將軍銜。

而所有的人的臉色,都是十分凝重,印度居然選擇了這個時候準備對克什米爾地區採取強硬的軍事行動,華夏聯邦的應對就成了很關鍵的問題。

最先發言的還是國防部長葉宜偉:「我想,借著美國鷹派領袖上台以及登月計劃的成功,整個北約都希望擴張自己的勢力。至於印度,作為北約的亞洲成員,肯定也是不甘寂寞的。」

聽完這句話,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葉宜偉的身上,帶著好奇的神情。

葉宜偉站起身來,走到前方那個巨大的液晶顯示器面前,熟練的操縱著電腦系統,調出了一幅編譯好的電子地圖,是由衛星部門描繪的世界地圖。

指著南亞上的中印皎潔的位置,低沉的男性腔調響了起來。

「諸君請看,這裡是克什米爾地區,印度的目標就是這裡。」在放大了世界地圖上南亞次大陸的區域之後,葉宜偉才肅聲說道:「對於我國和印度之間在克什米爾地區的邊界爭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克什米爾,是位於南亞次大陸北部的一個地區,西北接阿富□,北部和東部與中國的新省和藏省接壤,南鄰印度,西通為巴基斯坦。

這裡的土地面積約為19萬平方公里,人口有600多萬。

內部將近八成人口信奉伊斯蘭教,剩餘的大部分都是印度教徒,還有少數錫克教徒和佛教徒。而作為通用語的克什米爾語,屬印歐語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克什米爾為英屬「印度帝國」的一個土邦。

在二戰結束後,在印巴分治時期,就成為了兩國長期的爭端的核心。為了爭奪對克什米爾地區的控制權,印度、巴基斯坦,甚至是華夏聯邦,都有過小規模的衝突。

現在,一半以上的克什米爾地區被劃入華夏聯邦,而剩下的則被交由巴基斯坦政府代管,就是因為這件事,印度一直對華夏聯邦有所不滿,最終倒向了北約。

其實在1947年的下半年,印、巴雙方就曾發生過大規模的武裝衝突。當時是華夏聯邦支持的巴基斯坦佔據了上風,最終奪取了剩餘的克什米爾地區控制權,直到現在。

「對於克什米爾的爭奪,表面上看似是印巴之間的矛盾,實質上卻是中印兩國之間的政治問題。這裡的情況十分複雜,西方世界向藉由此事來牽制亞洲,而印巴兩個南亞國家又在這裡爭鬥不休。」

葉宜偉作為國防部長,對於國內和國際政治形勢的認真還是很深刻的,關鍵是他沉穩大度,對戰略的判斷十分精準。

就實際情況來說,其實克什米爾地區根本沒有多少經濟開發價值,但其戰略地位非常關鍵。

克什米爾自古為印度、中國、中亞和歐洲的交通紐帶。

以商道為例,在中國古代,從中原到印度的陸上交通,多由新疆繞帕米爾之西越興都庫什山脈南下,經克什米爾抵達。

法顯、玄奘都經此道傳播佛法,進入華夏文化圈,克什米爾在《大唐西域記》中稱為迦濕彌羅國。

印度覬覦克什米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實是要與華夏聯邦爭奪亞洲霸權,如果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的全境,則完全能夠很輕易的繞過青藏高原,從帕米爾地區威脅中國腹地,取得戰略上的主動權。

以印度的軍事力量,就算有天時地利,華夏聯邦也完全可以不放在眼裡。

但不得不考慮印度是北約的成員,一旦爆發戰爭,美國將很可能會介入事態。

就算能夠獲取勝利,如果腹心的工業區遭受打擊,對於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是非常不利的。工業化的國家,最忌諱的就是本土遭受攻擊。

沒有一個國家是在本土遭受襲擊後還能維持世界霸權的,英、德、法、俄的教訓,就是其中最深刻的例子。

中國的鷹派元首卸任,換上了商人出身的張景臨,這似乎被人當作了一個機會。

「那麼印度這次是打算要趁著這個時機,想要一勞永逸的奪取克什米爾?」張景臨若有所思地問著,被人當成病貓,他也很不爽。

要不是修養夠好,他照舊破口大罵了。

「不錯,如果印度真的成功奪取了克什米爾,那麼對於我國西部邊境的陸上威脅就很嚴重了,對方完全能夠藉由帕米爾高原來深入我國青藏高原的腹地,那樣一來,我們在西南邊境的防禦布置就形同虛設了。」

雖然印度入侵中國的可能性很低,但葉宜偉不得不從戰略態勢上提醒張景臨,這對國家的平穩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而我的看法就是,印度一定想趁著這次美國聲望高漲的機會,挑起克什米爾的控制權爭端,實現對我國戰略態勢不利的布置,一舉扭轉印度在亞洲的頹勢。」

「印度人倒是還真敢想啊。」張景臨的話讓大家都樂了,而當大家都樂過之後,他又繼續詢問著葉宜偉的意見。

「我認為,絕不能讓印度得手。」葉宜偉的回答簡潔明了。

「但是我們現在的戰略重點放在非洲,現在忽然又要將注意力轉到南亞地區事務上,我擔心過多的戰略側重心會讓我們顧此失彼,這種布置是很容易出問題的。」軍方有人提出了異議。

「我也認為時機不太合適的。」總參謀長林翔站在軍事角度上出言分析著:「我們這二十年來一直大力發展高科技海軍,現在東南亞剛剛穩定下來,就這樣鬆手是否太早了?再者而言,我們陸軍的改造工作還沒有完成,現在就和印度硬碰硬只怕會出狀況。」

強襲機甲正在列裝,產量倒是沒問題,龍淵公司的工廠,年產量已經達到六百部,其中有七百二十部已經開始服役。

可現在缺乏合格的駕駛員,就算是其中經驗最好的那二十個人,訓練期也才一年半,有不少人是今年六月份才畢業的軍校大學生。

經歷實戰的人完全為零,這樣一支部隊,是很難適應戰場節奏的。

「對東南亞的控制力度當然不可能放鬆,只是我們的制定的戰略計劃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調整。要知道,戰略是必須根據內外局勢的變化來決定的。」葉宜偉很輕巧地回應了這些疑問。

「現在插手南亞的事務對於我們事先確定的戰略計劃來說確實有點早,不過考慮到目前現局勢的緊迫性,我們也不得不修改計劃的具體內容,插手克什米爾地區是很必要的。」

「現在去干涉,等印度真的藉助美國的幫助佔領了克什米爾地區,等我們回過神來打算應付印度的時候,恐怕那時我們將要面臨著很被動的局面。其實,這也是給我們的新式陸軍一次實戰檢驗的好機會,對於東南亞的控制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你的意思難道是……」對於新式陸軍這樣的字眼,軍方高層都齊齊噓聲。

葉宜偉想要將他一手建立的強襲機甲投入實戰,這樣的念頭還真是讓人措手不及。

「考慮到歷史進程的問題,我們的軍隊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在陸上進行一場真正上規模的軍事較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也已經過去了20年。雖然陸軍現在已經開始裝備最新型的強襲機甲,可我們的這支陸軍新兵種還完全沒有在新式科學技術條件下進行過一場實際戰爭。」

「儘管我們的裝備代表著人類的最高技術成就,並且還在不斷地進行各種各樣的軍事演習,可沒經歷過血與火的洗禮,我們的新裝備和新戰術,士兵的作戰能力,甚至是心理承受能力究竟怎麼樣,能否承受戰爭的嚴酷?」

「我可不想讓我們這一代的士兵,成為那種失去了空中保護就變得不會作戰的地面娃娃兵!」葉宜偉確實有著這方面的擔心,軍事訓練和實際戰爭,這是完全兩種級別的事物。

張景臨不太清楚軍事上的問題,他更在意國際政治形勢:「聯合國那邊怎麼交代呢?我們總不能無緣無故就對一個主權國家發動戰爭吧,尤其是對方屬於北約陣營。」

「考慮到各國的政治因素,我們當然不可以直接挑起戰爭,除非印度直接跨越我們的領土,但這個可能性很小。所以我們不該直接插手克什米爾的地區事務,而是要靠巴基斯坦做我們國家的代理人。」

「因此,我建議,將我國已經完成強襲機甲裝備換裝和訓練的新兵團,效仿支援東非的先例,成建制的以志願軍的名義秘密派遣入巴基斯坦。至於巴基斯坦政府是否同意,我看完全不用擔心。」

「反正只要以協助巴基斯坦對抗印度的入侵作為借口,就能堵住悠悠眾口了。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夠讓巴基斯坦趁機完全控制克什米爾,那樣的話恐怕也不利於我們將來對巴基斯坦的控制。」

葉宜偉很明確的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並不受中巴關係的影響,完全是以華夏聯邦國防部長的角度,把中國的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上來考量事情。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51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兵力集結

    葉宜偉的主意獲得了廣泛的認可,無論是內閣還是軍方,都對這個決定比較滿意。

    而關鍵是葉宜偉決定要將才剛剛成型的強襲機甲部隊投入實戰,這讓軍方許多高層熱血沸騰。早就聽聞了強襲的戰力非凡,如果能親眼目睹,當然是最好不過。

    一直以來,強襲機甲部隊還是很神秘的,數量不多,但因為特殊的構造形式,讓許多人都對這支部隊保有很強烈的心。

    葉宜偉作為這支部隊的組建者,也利用自己的權力,嚴格保密整個項目,隻有極少數人能夠看見實際的機體。

    當然也有許多陸軍高層不太看好這個計劃,認為葉宜偉這是在浪費軍方的采購預算,一種能夠投入戰爭的巨型機器人,誰願意相信啊?

    尤其是葉宜偉遲遲不肯向公眾公開這支秘密部隊的實情,就連軍方,大部分人也都是被蒙在鼓裏,不知內情。

    這樣一來,就更助長了懷疑和誹謗,從而讓許多人越發的不看好強襲機甲的實際效用。

    而葉宜偉之所以急急忙忙的將機甲部隊投入實戰,倒也不是為了自己的麵子,而是確實對機甲部隊有著足夠的信心。

    機甲的駕駛雖然比較難以掌握,可以但熟悉了,靈活的機動性和戰術執行力,比起笨重的坦克和其他地麵戰車,都有著很好的戰場適應能力。

    即使打不贏,想要突圍和撤退,還是相當容易的。

    “既然老葉有這樣的雄心壯誌,那就依你的意思,趁著這次機會,我們正好可以把印度這個心腹大患給除掉!”

    總參謀林翔也認可了葉宜偉的辦法,明確表態支持。

    “沒錯,老葉不說我還真的忘了,我們還有‘大戟士’這張王牌呢。”王立文說完眼前一亮,他對於強襲機甲部隊也是十分眼熱。

    大戟士,是三國時期河北霸主袁紹麾下的精銳部隊,全身披掛重甲,手持長戟,每戰必勝。最亮眼的地方,就在於他們身上披著厚重的鎧甲,在當時是舉世無雙的存在。

    而現在,華夏聯邦軍也同樣擁有著舉世無雙的機甲部隊,正好用上這樣的名字。

    “那好,索性就借著本次我們插手南亞地區事物的這個機會,幹脆直截了當,派遣‘大戟士’這張王牌,給印度來個斬草除根,打掉他們二十年的國運!為我們國家的南疆除掉這個心腹大患!”

    雖然是一屆商人出身,但張景臨並不是軟骨頭,反而是一個很強硬的政治領袖,對於葉宜偉的主動進攻型戰略,他斬釘截鐵的給予拍板定奪。

    如此一來,華夏聯邦高層就決定了插手克什米爾地區的領土爭端,並且選擇支持巴基斯坦抵抗來自印度的軍事入侵行動。

    不過,這樣的事情,在一切曝光之前都必須密密的下進行,以免敵人有所準備。

    華夏聯邦軍華北軍區,陸軍三個完成了新式武器換裝和訓練的主力師開赴新省,對外則是宣稱要在新當地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行動。

    然而實際上,這三個主力師在抵達新省後便立即與當地的駐軍進行了換防,真正進行演習的是當地的駐軍部隊,而華北軍區的這三個主力師則是在眾人眼前來了個金蟬脫殼和李代桃僵,以極其秘密的形式集結到了帕米爾高原的中巴邊境。

    美國的登月成功和後續的,正在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注意力,尤其是沉浸在自豪和驕傲之中的西方世界,根本沒有幾個人會注意到華夏聯邦在西部邊境進行的大規模軍事調動。…,

    美國的軍用衛星主要是關注非洲,對於亞洲地區暫時還無能為力。

    與此同時,華夏聯邦政府秘密派遣了外交特使抵達巴基斯坦的伊斯蘭堡,與巴國的總統進行了私底下的會談,通報了有關印度很可能在近期對克什米爾地區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的這一情報。

    隨即又重申了兩國的曆史友誼,還特別暗示華夏聯邦願意以誌願軍的形式派遣部隊進入巴基斯坦,以幫助“正麵臨著艱巨困那的國際朋友”抵禦來自印度的侵犯。

    與此同時,也是要求巴基斯坦在印度挑起戰爭之前嚴格保密。

    其實巴基斯坦的高層也是很敏感的,他們同樣覺察到了印度的小動作,並且正在暗暗的替自己的國防安全擔憂。

    不料這種危難時刻,來自中國的朋友竟然這樣無私的幫助自己,巴國總統簡直要感動得內牛滿麵了,哪裏還有拒絕這番好意的道理?

    於是乎,華夏聯邦的三個主力陸戰師秘密開赴了巴基斯坦境內,並且還被編為巴基斯坦東方軍區克什米爾特遣新編第五軍,負責協助巴方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的防務。

    和往常的部隊不一樣,這三個師除了清一色的常規陸軍兵器之外,還有三百架很奇怪的東西,因為被厚厚的集裝箱甲板遮擋著,並且來自華夏聯邦的指揮官也不願意透露,所以沒人知道這些運輸卡車裏到底裝著什麼秘密武器。

    進入巴基斯坦的華夏聯邦“誌願軍”戰士,都稱自己是第五縱隊,因為隸屬於一支剛剛建成的機甲部隊,所以大家都是士氣高漲,紛紛摩拳擦掌,要“教訓教訓”不懂事印度。

    唯一讓人覺得遺憾的就是,所有人都不能夠以華夏聯邦軍的名義參加戰鬥,隻能給巴基斯坦的陸軍兄弟的麵子貼金了。

    除了這三個來自東南的高科技陸軍師,華北軍區調出的那三個主力陸軍師則在帕米爾高原進行適應高山地區作戰的訓練,準備將來進入巴基斯坦,與第五縱隊輪換。

    必要時刻,還要幫助第五縱隊撤離,絕不允許任何一台先進的強襲機甲落入印度人的手中。

    至於印度方麵,他們的想法和葉宜偉的戰略態勢預測是相似的。

    印度的政府高層確實不滿足現狀,想利用美國的幫助,一勞永逸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占領整個克什米爾,進而在應對中國的時候占據主動地位,扭轉自身在亞洲的頹勢。

    印度人從未放棄想要恢複他們昔日的榮光,並且認為自己並不比中國差,雖然不知道他們的過去有何榮光可言,也不知道他們的自信來自哪裏。

    但作為一個連自己完整的工業體係都沒有的國家,居然敢挑戰一個世界性的工業強國,這確是不爭的事實。

    美國人就是喜歡印度人這種沒來由的自大,也樂得讓印度作為一個棋子,牽製中國的發展。尤其是鷹派代表約翰遜總統上台之後,對於如何有效遏製中國的發展勢頭,最為關切。

    至於華夏聯邦政府的反應,說實話,印度人還真的是沒有認真想過。

    就算在原本的曆史時空裏,這個搞笑的民族國家也一直鬧著國際笑話,屬於典型的上門找抽型。

    印度人固有的狂妄自大從來都是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就算是對美國人,其實也是利用的心態居多,喜歡周旋於各大國之間,還自以為迎刃有餘。…,

    可在真正的大國眼裏,印度不過是一個外交籌碼,是一根牆頭草。

    沒有人,會認真的把他當作一個有威脅的對手。

    印度人似乎並不相信華夏聯邦會插手克什米爾事務,在印度高層的眼裏,華夏聯邦似乎最近正忙於建設,以及被亂糟糟的鬧得焦頭爛額。

    日本反抗軍組織與東南亞的恐怖分子,也頻頻在找華夏聯邦的麻煩,再加上李宗仁這個軍方出身的鷹派元首卸任,換上了一個據說是資本家出身的新元首,這就讓印度人動了歪腦筋。

    毫無疑問,這次印度將要麵臨的是一場徹底的失敗,甚至可以說是一場災難。同時也是華夏聯邦軍的一次武器秀,各種新研製的武器紛紛拿印度士兵做實驗,對方簡直成了不要錢的廣告“代言人”。

    作為軍火商,最希望看見的,不就是一個個可憐的“受害者”嗎?

    悲慘的境遇,才能凸顯出武器的威力和價值。

    整個2月份和3月份,印巴雙方包括華夏聯邦在內都在邊境地區秘密集合兵力,集結在克什米爾這地區,第三次印巴戰爭一觸即發。

    而參戰士兵,也不得不放棄了春節休假的權力,投入到這一場關乎國家戰略利益的戰爭之中。

    在維持亞洲霸權的思想製導下,華夏聯邦軍高層決定對印度實施“地區性有限威懾”的軍事戰略。

    根據葉宜偉提出的這一戰略構想,印度平時把將近一半的陸、空兵力部署在西部邊境,突出“進攻態勢”的特點。

    而把四分之一的兵力部署在北部邊境,保護其在那裏的“既得利益”,還有把大約三成左右的兵力部署在縱深地區,作為戰略預備隊和內部治安力量。

    印度的海軍則選擇部署於沿海,分成了東、西兩支艦隊,活躍於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重點放在西部,對付與其利益相衝突的國家並保護自己的海上經濟利益和石油通道。

    印度的海軍一直以來,都是依賴於英國和美國的技術,當然,也曾花錢向華夏聯邦采購了一些淘汰的軍艦,不過因為太貴,所以隻有三艘。

    這樣的軍事力量,根本不是用來和華夏聯邦爭奪印度洋的,僅僅是為了維持與西方世界的貿易,尤其是前宗主國英國,以及現任的老大美國。

    至於印度人的空軍力量,則重點部署於南亞大陸的西部和首都孟買附近。印度總的武裝力量也還算可以,至少能派上世界前二十。

    當然啦,派第一的華夏聯邦和排第二的美國,遠遠拋離第三名以後的國家。

    不包括準軍事力量和武裝警察的話,印度陸軍的現有兵力為九十八萬人。

    共編有5個直屬軍區、11個軍部、35個師。

    其中包括了3個裝甲師、4個平原步兵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

    除了師級陸軍單位,還有15個**作戰旅,其中7個是裝甲旅、5個是步兵旅、2個山地旅,還有1個空降突擊旅,其中20個師長年駐守在克什米爾地區,可以看出印度對亞洲霸權的野心是蓄謀已久。

    而高科技兵器部隊方麵,包括了從美國采購武器的1個“普裏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

    當然了,因為見識過二戰中華夏聯邦軍是如何碾壓日本人的,印度人也組建了他們自己的裝甲部隊。…,

    但由於經濟原因,還有自身沒有相應的工業技術實力與生產力,他們的坦克部隊規模很小,連二戰時期的華夏聯邦軍都比不上。

    裝甲部隊包含了59個坦克團、在255個步兵營當中,有25個機械化步兵營、8個空降營和3個突擊營。

    火炮部隊還稍微有點樣子,居然湊出了190個炮兵團,其中甚至還有1個重炮團和2個火箭炮團,以及50個中型炮團。

    中型炮團內,還有11個團級的自走炮部隊,武器大多來自美國。

    另外,69個野炮團中也有3個是自走炮團、例外是39個山地炮團和29個高炮團。

    至於印度人敢於挑戰華夏聯邦的第七所在,就是他們在北約各國的資助下,組建的那兩個地空導彈大隊。其中每個導彈大隊含3至5個導彈連,這樣的軍事力量,在亞洲是排第二的。

    不過考慮到日本被強行分列的處境,印度的這個亞洲第二,還是很有水分的。

    剩下的15個地空導彈團,是專門為了對付中國空軍的王牌,以及陸軍航空兵編有的14個直升機中隊,其中有一半是為了針對威震天下的華夏聯邦軍坦克部隊。

    用直升機來對付地麵裝甲單位,這一招世界各國都從華夏聯邦軍的身上學會了。

    而印度方麵的機械化裝甲部隊,水平大概相當於華夏聯邦在1940年的程度,其中主戰坦克的數量是3314輛,其中有將近五分之一是波蘭生產的t55型,數量約為700輛。

    還有同樣是波蘭軍工企業的坦克產品t72m1型,數量是1400輛、“常勝者”1200輛、還有在美國和一部分蘇聯逃亡科學家的幫助下,印度自行研製的主戰坦克“阿瓊”式,大約有140輛。

    雖說是印度自主研發的“國產”貨,可實際上,發動機是從德國采購,裝甲用的法國貨,內部電子儀器用的是美國和中國的產品。

    完全是“多國拚湊”,很難算的上是“國產”。

    另外,上半年才從美國購買新式主戰坦克200輛,也被送到了新德裏。

    除了坦克,印度還有不少的,步兵戰車共1350輛左右,另外還有負責後勤工作的裝甲輸送車157輛。

    至於印度的空軍力量,就完全不夠看了,總數才是可憐的11萬人,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地勤人員。

    裝備各型飛機約1560架,其中能夠作戰的飛機隻有937架,另外還有直升機180架,其中武裝直升機34架。

    但即使是這樣的菜鳥,居然也處於世界第四位,僅次於中、美、德三國,超過了英法。

    除此之外,印度還編有38個薩姆導彈中隊,裝備薩姆係列地空導彈以及空地導彈和空空導彈,數量驚人。

    印度海軍目前是亞洲地區為數不多的擁有航空母艦的現代化海軍之一,不過在對付巴基斯坦的戰爭中,印度海軍充其量起到封鎖巴基斯坦為數不多的港口的作用。

    對於戰爭的勝負而言,根本起不到什麼正麵的作用。

    對於這一次的印巴戰爭,印度方麵是抱著勢在必得的決心。

    所以,他們在克什米爾原來部署的二十個主力師的基礎上,又繼續抽調了4個步兵師和5個裝甲旅加入本次作戰,共計有65萬的兵力,占了印度全國陸軍總兵力的七成!

    他們投入了目前比較先進的步兵戰車bmn1型200輛、bmn2型650輛,坦克t55型400輛等等,總共投入了步兵戰車850輛,以及坦克2150輛,各種口徑大炮2300餘門。

    這樣的軍事力量,即使是全盛時期的日本,也拿不出其中的一半。

    所以印度敢與華夏聯邦叫板,不是沒有理由的。

    單純隻考慮兵力總數的話,華夏聯邦軍的基數與印度確實對比並不是很明顯,還要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海外軍事基地。

    但戰爭還必須考慮後勤和補給,簡單來說,就是消耗能力。

    印度暫時還不明白這個概念,中國的表麵軍力雖然看起來和印度差不多,但兩國的生產力就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了。

    一旦真正開戰,中國可以迅速武裝五百萬的正規軍,如果拚血本的話,甚至能武裝一千萬的部隊,讓其趕赴前線。

    而印度,砸鍋賣鐵拚出了一百萬人,這已經是他們的極限。

    雖然現在華夏聯邦軍也才兩百萬不到的正規軍,看起來好像還能一戰。

    但時代已經變了,印度卻還停留在二戰的思維模式,這正是他們的悲哀。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52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印巴對壘

    為了對抗華夏聯邦軍世界第一強的空軍部隊,印度方麵則出動了18個戰鬥機部隊,占空軍總力量的百分之七十,目的在於配合地麵火力,維持己方的基本空軍防禦。

    對於這一次印巴戰爭,印度也進行了精心準備,兵力上的部署就花了不少功夫,21個步兵師,3個裝甲師外加5個裝甲旅,一共分成了三個集群。

    10個師在實際控製線沿線,包括8個步兵師和2個裝甲師,這是他們的第一突擊集群,也是本次作戰的主力。

    而另外8個師和1個裝甲旅部署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作為戰略預備隊,隻有當戰鬥進入膠著或者失利的狀況下,才會投入一線戰場。

    還剩下的6個步兵師和4個裝甲旅,則選擇配置於印巴簽訂的停火線上,是印軍的第二突擊集群,在戰略上相當於偏師,作為正麵戰場的側翼。

    這三個戰鬥集群,各自配備的裝甲部隊都有不同的側重,其中大部分的裝甲力量全都集中在第一和第二作戰集群中,以作為突破巴方防線的核心突擊力量。

    最高目標是占領克什米爾地區,然後讓聯合國介入調停,逼迫華夏聯邦政府在政治上作出讓步。

    如果最高目標無法達成,則實行第二目標,將東巴基斯坦分離出來,建立一個**的孟加拉國,以製約巴基斯坦的發展。

    如果以上兩個目標都無法實現,那麼就必須收縮戰線。退回國內,並且向北約盟友求助,力求守住原本的勢力圈,絕不容許丟失一寸領土。

    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在1947年印巴分治前本來都是印度的同一塊殖民地。

    孟加拉在13世紀改信伊斯蘭教,到16世紀時,發展成次大陸上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昌盛的地區。17世紀被莫臥兒帝國征服,18世紀後半葉淪為英國殖民地,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19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被分割:西孟加拉歸印度,東孟加拉歸巴基斯坦 。亦即東巴基斯坦。而劃分標準是宗教信仰不同(現在的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信仰的是伊斯蘭教,而非印度教。

    所以會在地圖上看到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屬於巴基斯坦的孟加拉,兩者之間居然隔著一整個印度,這樣的領土劃分。也是英國人才能想出來。

    就算是離開了南亞,也要在這裏埋下一個安全隱患,引得印巴兩國紛爭不斷。

    從英聯邦**出來之後,印度這幾年也在效仿中國的工業化模式,不斷發展自己的經濟。

    可惜由於種姓製度和英國殖民政策的遺留問題。社會上各種矛盾不斷,普遍存在著動亂、饑餓還有迷茫的情緒,發展勢頭一度低迷。

    而領導層也多是殖民時期的親西方派,這數年來。華夏聯邦與北約之間的冷戰,為印度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首先是作為地理上的優勢。西方世界急需一個遏製中國發展的橋頭堡,各種工業扶持和經濟資助。都支撐著印度的社會發展,工業化進程和城市化發展相當迅速,比起原本時空裏的印度要好得多。

    這也讓印度蒙上了野心和躁動,從二戰的經驗來看,一個擁有一百萬常備軍的國家,足以稱得上是世界強國了。

    而當前世界上的主流先進武器,印度也基本擁有了,新一代主戰坦克,噴氣式戰鬥機,先進的遠洋軍艦,以及陸軍有三分之一配備上了突擊步槍。

    這樣的軍事力量,甚至超過了原來的宗主國英國,也難怪阿三哥會野心膨脹,想要和中國在克什米爾地區一爭高下。

    畢竟作為明麵上的全球軍力第四位,印度並不願意再像以前那樣窩囊的活著。

    但在傳統的工業強國眼裏,印度的這個所謂軍力第四,是以不考慮工業潛力為大前提的。而且英國和法國現在主要進行經濟發展和科技研發,軍費支出很低。

    由於不再需要維持全球霸權,實際上也無法維持,所以英法兩國的常備軍規模小得可憐。

    看考慮到兩國的工業生產潛力,即使是排第三的德國也表示壓力很大。

    很可惜,印度的政客卻看不到這些,他們還在迷信於二戰時期的那種戰略觀點,在外交上左右逢迎,毫無立場可言,被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所不齒。

    這也是為何,華夏聯邦不願意幫助印度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當然是不希望自己的身邊出現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半個世紀之前,日本的崛起,就給中國帶來了深入骨髓的痛苦,至今仍記憶猶新。

    幸好,遏製印度的發展戰略已經獲得了成功,這個所謂的南亞強國到現在都隻是徒有其表。而妄想著在西方陣營的支持下,挑戰華夏聯邦在亞洲的霸權,必將遭受慘痛的失敗。

    1970年的2月底,印度開始了他們的空軍的部署工作,從平時側重的西部和首都地區改為向西部側重。

    對於沒有投入這次作戰準備的空軍力量,印度軍方也向西部作了調動,嚴密監視印巴其他的邊界地區,為了這一次的印巴戰爭,做著萬全的準備。

    印方投入本次作戰的空軍力量也分為三個集群,從梯次部署,分別為地麵部隊的三個集群提供空中支援。

    其中最靠近克什米爾作戰區域的空軍機群,全都部署在斯裏納加,並且要擔負著爭奪製空權和為地麵第一突擊集群提供空中支援的任務。

    為了實現這個戰術目標,印度軍方在這裏部署的先進製空戰鬥機和攻擊機最多。包括大量東歐製造的殲擊機,共計8個戰鬥機中隊,專門負責與巴基斯坦奪取製空權。

    另外還有共計兩個攻擊機中隊的轟炸機,為第一突擊集群提供火力支援。

    對於前兩次的印巴戰爭來說。印度無疑都是占據了優勢,但是在中美兩國的幹擾下,印度都沒能徹底控製克什米爾地區。

    無論是誰,都不願意南亞出現一個強大的國家,美國和整個北約對印度的扶植,隻是需要培養一條能咬人的狗,而不是一頭會吃人的老虎。

    這一次中美兩國都被北洲和中東的混亂局勢所拖住,結果在南亞的力量變成了真空。印度對於本次印巴戰爭,可謂勢在必得。

    製定了最高的目標,那就是一定要取得真正的勝利,完全占據克什米爾。然後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大國!

    但印度人卻不知道,華夏聯邦已經早有準備,並且在克什米爾的另一側,配合著巴基斯坦,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兵力集結。

    雖然因為在主要的海外軍事力量被拖延在了東非和中東。但華夏聯邦也正好想實驗一下新的戰術體係,以及一種至今仍未投入實際戰場的全新戰術兵器。

    有了強襲機甲這樣的近戰利器,占領行動將不再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要知道。在以往的近代戰爭曆史中,各種被巷戰泥潭拖累而導致全盤崩潰的例子屢見不鮮。

    法國的拿破侖。德國的希特勒,還有原本曆史時空裏的美國對越南。蘇聯對阿富汗,都是因為無法實際占領,而被各種遊擊戰騷擾搞得灰頭土臉,最後引致兵敗。

    華夏聯邦高層顧慮的也正是這一點,如果同時被兩個戰場拖延,那麼光是龐大的軍費,就足以壓垮國家的財政體係了。

    相比於印度的擴張型戰略,巴基斯坦國防政策基本也體現出了他們的保守,和印度人的野心勃勃不同,巴基斯坦很明確的知道自己的實力,並且與不主張軍事擴張的華夏聯邦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合作關係。

    甚至,巴基斯坦本身就是華夏聯邦的聯邦成員,作為中國的附屬國而存在著。

    由於地理上的原因,中國很少朝南亞地區擴張,就算是麵對飛揚跋扈的印度,也沒有主動出擊的先例。

    這是由於複雜的地形和高山阻隔,遠征南亞的成本太過高昂,俄羅斯或者之前的蘇俄,或許能夠由上而下順勢發動陸地進攻。

    而中國要向西部擴張,就必須要穿越人跡罕至的**和連綿起伏的山脈群,後勤補給的難度和登陸月球都差不多了。

    況且,現在華夏聯邦主要的擴張目標放在了北非,而且還是以私人企業為主,國家的海外常備軍事力量則被派往了中東,與美國在那裏進行角逐。

    巴基斯坦作為華夏聯邦的外圍成員,其國策就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對外則力主反對印度稱霸南亞,並且積極爭取與其他南亞小國加強彼此間軍事合作,以共同抗衡印度的擴張為目標。

    這種策略,也是受到中國讚許的,華夏聯邦高層也一直支持這樣的舉動。既然想要在南亞建立有效的統治這個目標難以實現,那麼倒不如維持這個地區的分裂,避免出現任何一個統一的強大內陸國家,威脅到中國的亞洲霸權。

    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之後,巴基斯坦就已經與印度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完全沒有挑釁印度的舉動。

    而對國內,巴基斯坦也僅僅在華夏聯邦的“強烈建議”下作出了適當增加軍費的決定,通過向中國的武器製造商采購大宗貨物,來建設一支與自身的“安全環境”相適應的武裝力量。

    雖然怎麼看,都是在向宗主國繳納保護費。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武器製造商的“友好幫助”下,巴基斯坦終於提高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

    武器來源則基本是從中國引進,但目前也開始積極的實現武器的,並把這一發展方針寫入了國家的發展綱要之中。

    與印度那種以購買為主的策略不同,巴基斯坦的武器采購量一直不大。但品種很多,巴基斯坦的政府官員也在多個場合強調過發展自身國防工業的這種願望,致力於提高自身的軍事工業生產能力。

    而巴基斯坦在加強自身正規軍建設的同一時間,也在不斷推進準軍事部隊的建設。力圖要保持充足的預備役兵源,增加國家的戰爭潛力。

    在加入華夏聯邦成為其中的成員國之後,巴基斯坦就製定了國家的軍事原則,集中全國的主要軍事力量,目的在於應對印度有可能的入侵。

    將全部兵力的五分之四,全都部署於東部邊境,然後將剩餘的兵力部署在西部邊境,主要防備的是伊朗。

    鑒於自身國土狹長、縱深淺的這個地理特征。和眾多小國一樣,巴基斯坦強調“先發製人”和“速戰速決”,堅決需要避免久拖不決的消耗戰。

    更何況,在工業體係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之前。作為傳統的農業國,巴基斯坦最怕的就是持久戰。

    在真實的曆史上,中國的持久戰也是一個笑話。實踐證明,農業國最容易被分割和占領統治。因為農民對於國家的統治者是誰,根本不在乎。

    看看曆史上的中國。龐大的偽政權體係,讓人觸目驚心。更不用說,建奴入關本身,就說明了農業國自身存在的民族信仰問題。

    而工業化國家。因為物資的積累效率不同,國內的民族凝聚力的不同。以及普遍的知識教育帶來的政治信仰,使得國家很難被別國占領。

    曆史上。德國對歐洲就一直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統治,在占領法國之後,也沒有什麼實際收益,反而拉長了戰線。

    反觀日本,在偽滿地區建立起了完整的工業體係,獲得了大量的糧食和礦產,得以為龐大的陸軍部隊提供補給。

    又說回巴基斯坦,由於保守型的軍事策略,自然就會反映在他們的國防建設上。

    對於自身的武裝力量發展,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大躍進不一樣,比較注重穩步擴軍這一方針,同時力爭實現軍隊武器裝備現代化。

    比起印度那樣不管自身薄弱的工業基礎和教育基礎,而是一味的擴張裝備的數量,巴基斯坦顯然更加冷靜和理智,他們僅僅計劃在兵力數量上與當麵對手保持均勢,然後選擇在武器裝備上爭取一定的優勢。

    至於核武器,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想搞,不過目前有相應技術的隻有美國和中國,就連德國人的進展也隻是馬馬虎虎。

    而因為與美國簽訂了防止核武器擴散跳躍,華夏聯邦也堅決不向自己的附屬國輸出核武技術,這是不容更改的國策。

    在華夏聯邦的扶持下,巴基斯坦也擁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海、陸、空三軍齊備,現役部隊55萬人。其中陸軍就占了51萬,空軍有3萬8千人,至於海軍,隻有可憐的兩艘導彈護衛艦,以及三艘常規動力潛艇。

    這樣的軍事力量,基本隻能用來打擊海盜。

    所以,巴基斯坦的國防主要依靠他們的陸軍部隊,通過向中國的武器製造商購買武器,他們建立了22個整編師,其中需要長期部署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就有17個!

    這17個師之中,包括了1個輕型裝甲師,5個**裝甲旅,以及16個步兵師,約39萬餘人。

    這次得到了華夏聯邦的照會,得知印度對於克什米爾地區的野心,巴基斯坦政府也不得不緊急向克什米爾增派了兩個步兵師和一個裝甲師,還有兩個**裝甲旅。

    這就等於將全國的裝甲力量和大部分裝備精良的步兵主力師一股腦地投入到了克什米爾地區,總兵力高達50萬,誓要擋住印度的兵鋒。

    為此,巴基斯坦政府還在國內秘密進行了緊急動員,為數50萬人左右的預備役部隊正在悄悄集結,並且宣布從3月份開始,總數18萬人的國民警衛隊也取消休假。

    這些部隊雖然訓練不足,武器給養很差,但用於維持治安還是不錯的,同時也是為了以防萬一。

    因為抽調了大量的並兵力投放到了克什米爾周邊地區,那麼其他的防線就必定會出現兵力空虛的情況,與印度的其他邊界目前隻維持了3個常備步兵師。

    剩餘的都是拿預備役去充人數,以免被印度方麵發覺。

    在空軍方麵也是一樣,全部10個戰鬥機中隊向克什米爾地區集中了8個,包括全部從中國采購的先進戰鬥機,目的就是要與印度爭奪製空權,還有100架轟炸機為地麵部隊提供額外的火力支援。

    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都投入了龐大的兵力,其中巴基斯坦更是舉國之兵,要與印度一戰。

    印度共21個步兵師,3個裝甲師和5個裝甲旅一共65萬人。

    作戰飛機634架,包括坦克在內的裝甲車輛共3000輛,各種口徑大炮達到了2000餘門,其中155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火炮就不下300門。

    反觀巴基斯坦,舉國之力也不過是18個步兵師和2個裝甲師,以及7個**裝甲旅,兵力總數是50萬人。

    作戰飛機274架,裝甲車輛2970輛,各種口徑火炮總和超過了1400門,其中投入戰場的大口徑火炮的數量比印度多,有400餘門。

    更有從中國采購的203毫米大炮43門,這是連印軍也還沒有掌握的強大火力。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52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東巴兵亂

    但個別火炮口徑上的優勢,無法抵消整體上的劣勢。

    原本時空裏,第三次印巴戰爭的解決對於巴基斯坦來說,是慘痛的回憶。東巴基斯坦被分割出去,成為了印度扶植的傀儡——孟加拉國。

    這就是國力上的差距所導致的,毫無疑問,巴基斯坦和印度相比,綜合國力和軍事力量都明顯處於劣勢地位。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巴基斯坦方麵在克什米爾地區從來都是處於戰略上的守勢,而不敢主動出擊,和智慧無關,是實力使然。

    小國總有小國的無奈,麵對一個不懷好意的鄰居,巴基斯坦的日子並不好過。

    就單純從這次投入克什米爾的軍事力量來看,無論從陸軍的兵力對比,還是作戰飛機的總體數量,巴基斯坦都處於下風。

    裝甲車輛的數目差距看似不大,但巴基斯坦裝備的坦克還是以老舊的過時坦克為主,一大部分都是二戰前期華夏聯邦軍淘汰下來的“土狼i”和“土狼ii”。

    在先進主戰坦克的數量和性能上,巴基斯坦都無法與印度的“阿瓊”式和采購自美國的m60主戰坦克相提並論。

    巴基斯坦唯一的優勢在於大口徑火炮上,無論從火炮的數量還是性能,都在與印度陸軍相比較時占據了明顯的優勢,尤其是擁有印度目前還沒擁有的203毫米大口徑火炮。

    m60坦克是在美軍第一代坦克m48a2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第二代主戰坦克,於1956年開始研製。研製代號為xm60。

    到了1959年3月,m60坦克終於定型,並且於同年6月首批生產合同簽訂,由克萊斯勒公司的特拉華防務工廠製造。

    從1960年開始m60坦克改在該公司的底特律坦克工廠生產。該坦克於1960年列入美軍裝備。與第一代的m48a2坦克相比,主要是采用了新的105mm火炮、改進型火控係統和柴油機等,火力加強,最大行程大為提高。

    雖然整體實力依舊不如華夏聯邦陸軍的“猛虎”主戰坦克,但在麵對中國產的第一代“土狼”係列主戰坦克時,戰鬥力完全淩家於其上,是壓倒性的強大。

    m60坦克采用新的鑄造流線形炮塔,前部防彈角更好。防護能力提高,裝填手位於炮塔內左側,車長居中,炮長在右側。裝填手和炮長的單扇艙蓋上均裝有潛望鏡。

    而相比於“粗製濫造”的第一代坦克,m60得益於技術進步和設計經驗的積累,在結構和布局上也比第一代的坦克進步了許多。

    以m60的指揮塔為例,其四周裝有10具周視觀察鏡,塔上有1挺12.7mmm85式高射機槍。由於車長指揮塔能電動旋轉360°。

    而且**於炮塔,結構單獨而穩定,因此該機槍可有效地對付飛機和直升機。

    在炮塔兩側各裝有4具煙幕彈榴彈發射器,每個發射器內裝1發榴彈。還備有1發m34型黃磷煙幕彈和1發anm8hc型煙幕彈。

    綜合以上的情況來分析,就以陸軍而言。巴基斯坦雖然處在的劣勢,但是地麵部隊的整體差距並不打。外加上中國的3個配備了強襲機甲的新型機械化步兵師的支援,這一戰的勝負仍未可知。

    可是考慮到空軍力量的差距,巴基斯坦和印度就很明顯不在一個檔次上了,這對於戰區製空權的爭奪無疑是相當不利的。

    要知道,現代戰爭,無法奪取製空權的話,那地麵戰場也將陷入被動挨打的處境。

    就算強襲機甲的戰鬥力淩駕於一般的地麵部隊之上,可麵對高高掛起的空軍戰鬥機,也是無能為力的。

    鑒於這樣的特殊情況,華夏聯邦國防部在得到中情局發回的印度方麵的兵力分配狀況之後,當即決定向巴基斯坦緊急增派1個防空師作為援軍。

    這個防控師裝備了陳式重工最新研製的自走型防空導彈裝甲車,有輪式和履帶式兩種,分別對應不同的地形和戰術需要。

    除了通過在地麵軍事單位上加強巴基斯坦方的被動防空能力,葉宜偉還親自下令,秘密向克什米爾投入了45架改進的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幫助巴基斯坦軍抵禦印度從美國采購來的先進戰鬥機。

    盡管隻有不到50架飛鷹戰鬥機投入戰場,在數量上不及印度的一半。

    但是印度的這些所謂的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其實際作戰性能比起美國的原裝正品是要大打折扣的。

    因為美國在出售這些戰鬥機的時候,隻出售了戰鬥機的機體包括發動機,機上裝載的俄羅斯原裝的電子設備和武器係統則沒有出售給印度。

    而印度方麵也隻能夠在美式設計風格的戰鬥機上裝載英國的電子設備和法國的武器係統,戰鬥機內各子係統之間的兼容性很讓人擔憂。

    說到這裏,又不得不腹黑一下印度人向來的“萬國牌”兵器發展模式,什麼最好的都買來,然後拚湊在一起,絲毫不考慮武器的適用性和針對性。

    一些看似不錯的武器組件,但畢竟不是根據戰鬥機的性能量身打造的武器子係統,難以發揮出戰鬥機本身的優勢性能。

    以至於,印度空軍的這些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同美國的原裝同類戰鬥機相比,其作戰能力相去甚遠,更別說是與中國改進過的飛鷹戰鬥機相比了。

    而且,還要考慮到印度空軍去少預警機來協調戰鬥機各小隊之間的作戰指揮,美國的機載雷達性能也不比華夏聯邦的同類產品。

    更何況,印度並沒有自己的軍用衛星。這樣一連竄的考慮下來,華夏聯邦的軍方高層也認為,派遣少量先進的戰鬥機足以左右戰局。

    要是派出太大的規模,對國際社會也不好交代。那種明顯的拉偏架還是不要做的好。

    反正靠著飛鷹戰鬥機的先進性能,以及更大的作戰半徑,在製空戰鬥機方麵,足以讓巴基斯坦能與印度一戰了。

    再算上地麵的防空力量,可以預見在製空權爭奪上,巴基斯坦還能占據不小的上風。

    3月初,在並入巴基斯坦的戰鬥序列後,來自中國的三個陸軍裝甲師也開始籌備戰術上的事項。其中有對地形和氣候環境的考察。

    同時,也要求士兵盡量適應當地的氣候和生活,如果身體出現不適,還要當即退出戰鬥序列。回國修養。

    就算現在是以誌願軍的名義進入巴基斯坦,但華夏聯邦軍的高層也不希望因為水土不服而出現非戰鬥減員。

    另一方麵,在實地考察過後,鑒於克什米爾地區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大規模的裝甲集群突擊是無法做到的。唯有在印度河上遊穀地,那裏的地勢平坦開闊,才有大規模使用裝甲部隊的條件。

    這一點,印度方麵也很清楚。所以巴基斯坦方麵也幾乎把全部的裝甲力量放在了這裏,包括從中國來的坦克部隊。打算在那裏以逸待勞,等待印度裝甲突擊集群到來。隨後就可以進行正麵決戰。

    但是,華夏聯邦的機甲部隊,卻正打算以克什米爾地區為主戰場,也是陸地上的突破口,從那裏,可以直接攻入印度的腹地,對敵人的後方實行致命一擊。

    除開保持神秘的強襲機甲部隊,華聯投入的這3個機械化步兵師,其裝備主要是“全地形”戰車,屬於輕型裝甲步兵戰車的一種,還有自行火炮。

    沒有任何一個士兵需要步行,全都是機動性好的機械化部隊,雖然仍舊受到山地地區的複雜地形影響,但依托於簡易的道路係統,還是可以作為戰略機動力量使用。

    尤其是配備了強襲機甲這樣的武器,在複雜地形的正麵作戰上,反而比印度方麵有優勢。

    因為印度方麵不會把太多的裝甲車和坦克布置在山路崎嶇的東部,而是集中在南部的印度河上遊穀地。

    這也意味著,強襲機甲麵對的隻是一群步兵單位,還有一些所謂的固定火力點。重型機槍和反坦克炮根本無法威脅到機甲的堅固防禦,而大口徑火炮的命中率又無法對行動靈活的機甲帶來多少威脅。

    可以預見,在這個方向上實行突破,將獲得最大的戰果。

    而在地勢較為平坦的區域,則必須要加強軍力的部署,尤其是那幾個印度最有可能的發動突擊的方向。

    經過中**事顧問的的建議,巴基斯坦也在平原地帶部署了大量大口徑火炮和反坦克炮,甚至還有不少地對地的小型反坦克導彈,在戰略配置上考慮到了縱深的需要,盡可能的通過靈活的漸退式防禦作戰,來殺傷印軍的有生力量。

    尤其是印度方麵較為強大的裝甲部隊,世界第四大陸軍的威名,還是很能嚇唬人的。

    總的來說,就是利用大縱深來拉長印軍的補給線,同時也是誘使對方節節分兵,而己方則不斷凝結軍力,形成局部以多打少的局麵。

    這樣的防禦戰略,就需要在初期階段且戰且退,還要時刻注意避免與印軍的主力決戰,而是立足於各個戰略要點進行有限度的防禦,整體防線逐步收縮,以誘敵深入。

    在運動中,利用地形和有準備的防禦工事,來遲滯敵人的行動,並且消耗敵人有生力量,最後的戰場則是位於印度河上遊的穀地,巴基斯坦的裝甲部隊主力,將在那裏與印軍展開會戰。

    戰線拉長之後,還可以通過不斷派出小股部隊騷擾印軍的後勤補給,逼迫敵人分兵駐守。一旦兵力分散到一定程度,就是巴基斯坦與印軍決戰的時刻。

    而另一方麵,強襲機甲部隊則由一個團的巴軍帶路,穿越克什米爾地區的的山脈群,經由小路對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動攻擊。直接斷掉對方的後路。

    不過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製空權的掌控上,現代戰爭,無論地麵上的攻擊還是防禦計策多麼高明。如果在爭奪製空權上失敗了,那麼一切都將毫無疑義。

    所以,為了有效的掌握製空權,中國方麵也費了許多心思。

    考慮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中國的軍事顧問也建議巴基斯坦方不要與敵人的空軍進行大規模會戰,而是要依托自身強大的地麵防空力量來進行局部防禦。

    將空軍和地麵防空部隊投放到戰略要地上,而不是盲目的與印軍在整個戰區爭奪製空權,務求在局部戰場取得空中優勢即可。

    在戰爭的初期。對於幾處戰略要點的防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需要展開幾次反突擊戰役,既可以有效的殺傷印軍有生力量。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亂印軍的戰略部署和正麵攻勢,為最後的裝甲集群會戰創造有利條件。

    克什米爾國防第五軍,也就是來自中國的主力參戰部隊,將擔負起反突擊任務,利用強襲機甲的優秀機動性能和靈活的戰術能力。尋找有利戰機,以求殲滅印軍脫離集群孤軍深入的小股部隊。

    但一切作戰行動都必須貫徹總的戰略方針,而不允許為求戰果而私自擴大打擊規模。

    印度虎視眈眈,巴基斯坦也是枕戈待旦。

    而華夏聯邦。也秘密插手到這次克什米爾戰爭中來,借助了衛星的幫助。外加無孔不入的情報滲透,中國對於印度的兵力部署可謂了如指掌。

    《孫子兵法》有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可尚未開戰,印度就已經輸了一著。

    三個國家在克什米爾地區,聚集了總數超過一百萬的陸空部隊,第三次印巴戰爭已經一觸即發的狀態。

    但是直到5月,雙方仍在默默等待著,為了不承擔戰爭挑起者的罪名,不至於陷入國際政治上的被動,即使是目中無人的印度,也需要一個說得過去的借口。

    而這個借口,很快就到來了,並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打亂了華夏聯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部署。

    1970年5月29日,東巴基斯坦,也即是孟加拉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的動亂。東巴基斯坦人民同盟的領導人在4月份的時候遭到了逮捕,而隨後便發生了以“**”和“自治”為口號的大規模示威活動。

    最終,引發了地區性的叛亂。

    這一事件的爆發,當即改變了中印巴三方的目光,中巴是滿麵愁容,而印度則是欣喜若狂!

    孟加拉的叛亂,將使得印度有機會介入到這個地區,瓦解巴基斯坦對印度的鉗製,還可以通過在孟加拉扶植一個親印政府,來達到威脅中國西南地區的目的。

    而由於曆史上的一些原因,孟加拉地區對於巴基斯坦政府也有著許多不滿情緒。巴基斯坦**後,中央政權以及經濟、軍事大權基本上都控製在西巴地主、資產階級手中,東巴人幾乎處於無權地位。

    而隨著整個東巴經濟的發展,東巴資產階級對此種狀況日益不滿。

    到了1966年,東巴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穆吉布.拉赫曼提出6點自治綱領。及至今年年初,在美國光照會和印度政府的暗中支持下,東巴又進一步掀起了大規模“不合作運動”,打出了“孟加拉國”的旗號。

    到了3月26日,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宣布取締在東巴占領導地位的政黨人民同盟,逮捕人民同盟主席謝赫.穆吉布.拉赫曼和其他領導人。

    本以為,這是印度放出的煙幕彈,巴基斯坦始終將目光盯在克什米爾地區。而從華夏聯邦得到的信息來分析,印度的目標也確實是克什米爾。

    但誰也沒想到,該地區的“孟加拉解放軍”居然如此激進,悍然發動兵變。

    而這,也為印度介入提供了十分好的借口。

    按照“蒙巴頓方案”分治後的東、西巴基斯坦,在地理位置上對印度構成夾擊之勢,這使印度一直耿耿於懷。

    但也正因為如此,巴基斯坦對孟加拉的統治十分薄弱,因為在陸地上,兩者根本不相連,孟加拉對於巴基斯坦來說,屬於“外飛地”。

    另一方麵,在第一、第二次爭奪克什米爾的戰爭中,印度一直顧及東巴在其後院放火而不敢全力與巴作戰,以至於一直無法取得有效的戰果,為此而耿耿於懷。

    多少年來,“東巴之憂”一直是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的一塊心病。

    但是現在,一個絕好的機會來了,但英迪拉.甘地夫人卻表現得異常的冷靜,沒有馬上采取軍事行動。

    這是因為,她的父親尼赫魯由於1962年對華戰爭的慘敗,而從總理寶座上掉下來的事實,猶如一麵鏡子,使她無法對此事掉以輕心。

    她深知,這次印巴戰爭,對印度來說具有決戰性質。

    勝利,印度則可把東巴從巴基斯坦徹底肢解出去,使“叫板”多年的宿敵巴基斯坦大傷元氣,從此稱霸南亞不再是夢想。

    失敗,自己丟官事小,印度不但會丟盡大國的顏麵,而且還有可能長期陷入巴基斯坦的“搗亂”之中。

    因此,英迪拉.甘地夫人認為,不但要抓住這次機會,而且要一戰必勝!

    同時,甘地夫人還清楚地知道,這場戰爭必須進行長時間的準備,方能穩操勝券。因此,在她的領導下,印度進行了有條不紊的戰爭準備: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52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孟加拉國

    1970年4月1日,正是西方愚人節的時候,而印度軍方也開始轉移兵力,選擇幫助東巴基斯坦的反叛軍,將孟加拉與伊斯蘭堡的關係阻斷。

    從3月26日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五天,東巴基斯坦的叛亂已經基本被當地的駐軍鎮壓,除了一些殘餘的另行抵抗還在持續。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

    在位於南京的國防部總部大樓裏,一場特殊的會議正在召開。

    除了華北軍區與西南軍區的兩位最高指揮官以外,還有參謀總部的一行人,以及內閣的幾位安全顧問參與。

    在會議上,大家的表情都不好,尤其是葉宜偉。

    “在這件事情上,是我的失誤!”他站起身來,向諸位同僚鞠躬致歉,因為對情勢的錯誤估計,現在令國家陷於兩難的境地,這一點上,他難辭其咎。

    反倒是華北軍區司令王立文,卻將這件事一筆帶過,好聲勸著:“宜偉啊,這件事你雖然有責任,但現在還是說說有什麼應對和解決的辦法吧,追究的事情等以後再說。”

    “現在要改變計劃,已經來不及了。”葉宜偉很遺憾的說道:“由於地理上的製約,我們無法像印度人那樣,進行大兵團的轉移。不過考慮到印度的鐵路和公路運輸係統,他們即便要調配兵力,也至少要花上兩個月。”

    葉宜偉伸出兩根手指。強調著:“這兩個月。就是給我們的準備時間。”

    “你打算如何做呢?”林翔也不冷不熱的問著,對於葉宜偉的出身,他一直都有些介懷。但至少,不會故意刁難對方,這樣的氣量還是有的。

    “不改變原來的軍事部署,但需要更改我們的戰略目標。”葉宜偉又找回了那種成竹在胸的自信和從容,“軍事行動安排與之前的一樣,但目標改為占領克什米爾,然後扶植孟加拉國!”

    “什麼!扶植孟加拉國!”其中一位元首張景臨派來的安全顧問聽後大驚失色,“你別忘了。我們現在和巴基斯坦是同盟關係,這種事情要是傳出去了,以後還怎麼在國際上與人打交道?”

    這可不是迂腐或者道德潔癖,而是政治上的道理。

    印度就一直以反複無常的小人姿態出現在國際社會的舞台上。看似左右逢源,實則被人不齒。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與這樣言而無信的民族打交道。

    作為大國,必須要有擔當,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才是正道,才能服眾,才能強盛。

    這個道理,葉宜偉也知道,所以他接下來又解釋著說道:“這個扶植。指的是讓印度人扶植,而不是我們。”

    “首先,從現實情況來考慮,印度無論如何都無法建立一個親印的孟加拉國,這是宗教本質決定的。”

    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之間的衝突,在這片土地上已經經曆了無數的歲月,是浸入骨髓的仇恨,不是印度政府可以在短時間內化解的。

    “並且,東巴和西巴的關係想必大家也清楚,難道要我們幫助巴基斯坦去鎮壓孟加拉地區嗎?”葉宜偉把孟加拉看做了一個炸彈。與其天天擔心這個鳥地方,不如幹脆讓其從巴基斯坦**出去,然後在拉攏到華夏聯邦的陣營中。

    正如葉宜偉所提到的,巴基斯坦對於孟加拉地區的治理,確實一直都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從道德角度來講。東巴的叛亂是可以理解的,君不愛臣。臣自然可以造反。

    現在,華夏聯邦軍幫助巴基斯坦在西線上突破印度人的封鎖,占領克什米爾全境,這就已經足以交代了。

    至於孟加拉國的**問題,則可以視為一種“無可奈何”,華夏聯邦軍可以代為驅逐印度的入侵部隊,但孟加拉地區的內政則交由他們自己選擇。

    從頭到尾,中國都沒有插手這裏,並且還幫助驅趕了印度人,這就已經在道義上站得住腳了。而且孟加拉是一個伊斯蘭國家,在其**之後,肯定會與巴基斯坦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這一點上,在原本時空裏,也是以此作為結局的。

    所以說,巴基斯坦也不會為此而有所怨恨,就算有,對象也是印度,而非中國。

    到了那個時候,分別扶持孟加拉與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從東西兩麵夾攻印度,反而比現在的情況要理想得多。

    巴基斯坦可以集中全部力量於西部,不必時時顧慮遠在天邊的孟加拉,兵力也不需要分散。這從戰略上來說,更加實用一些。

    當然,沒有一個國家願意丟失領土,這樣的事情在感覺上是很不好受的。

    在葉宜偉的堅持下,這次作戰任務的基調算是定了下來,以克什米爾為目標,而把孟加拉當作吸引敵軍主力的誘餌。

    待到克什米爾地區已成定局,就可以逼迫印度交出孟加拉,到時候還可以通過談判,“勉為其難”的答應印度,讓孟加拉**建國。

    畢竟站在印度的立場上,一個分裂的巴基斯坦,對印度才是最為有利的,讓其成為南亞地區唯一的大國。

    其實,發生在東巴基斯坦的情況,中國方麵早就有了相關的信息情報。

    在1969年的8月份的時候,印度內閣、議會和國大黨分別開會,通過了支持東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國”的決議,同時在印巴邊境集結軍隊,進行軍事演習。

    9月,印度又製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戰爭計劃。

    與此同時,印度積極進行大國外交,向美國爭取支持,並且做好了充分準備。隨時都能發動戰爭。

    但中國方麵。無論是情報部門還是參謀總部,都認為這是印度方麵放出的又一個煙幕彈。

    前兩次戰爭,印度也用了同樣的伎倆,這是“聲西擊東”。

    因從實際上考慮,東巴基斯坦的主要居民是穆斯林,印度就算攻占下來,由於民族和宗教問題,是難以治理這片地區的。

    就算扶植起親印的傀儡政權,也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反而白白浪費軍費和戰力。實際上。原本時空裏,第三次印巴戰爭,孟加拉國在**之後就與印度交惡。(看小說就到.)

    至少,參謀總部的林翔等人。不認為印度人會傻到這種地步。

    比起孟加拉,克什米爾地區才是至關重要的戰略核心,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大家都認可了葉宜偉的戰略安排。

    但是,東巴的軍事叛亂就這麼突然發生了,而且印度也早就做好了戰爭準備。雖然對於東巴的大規模叛亂同樣感到十分意外,但印度還是很開心的調轉槍頭,將集合好的部隊調往東線作戰。

    1960年的時候,印度就與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簽定了帶有軍事同盟性質的條約。這一係列條約的簽定,既表明這次戰爭得到了西方列國的積極配合。又限製了華夏聯邦等東方陣營國家的幹涉行動。

    而與此同時,印度總理英.甘地夫人於1969年的10月23日啟程開始對美、法、英、西德、比利時、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進行為期三周的訪問,以更進一步獲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幫助和支持。

    而對於中國,印度方麵更是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這個時期,中國依舊處在經濟建設的關鍵時刻,並且還要在北非和中東與美國展開激烈的角逐,因此直接出兵援助巴基斯坦的可能性極小。

    這樣一來,就等於是大致上排除了外界的幹擾,單單憑借印巴雙方各自的軍事和經濟力量進行較量的話,無疑是印度獲勝的希望更大。而且要大得多。

    不過在一開始,印度對於形勢的判斷,也的確和葉宜偉以及華夏聯邦軍參謀總部的預料一樣,目標是克什米爾地區。

    在印度秘密宣布軍隊進入緊急狀況之後,作為印軍總參謀長薩姆.馬內克肖。他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指揮才能,並且提前意識到了印巴之間有一場大仗要打。

    為此。他為印度贏得這場戰爭進行了大量的軍用物資儲備;秘密舉辦新兵速成班,征召陸、海、空三軍預備役人員服現役;對作戰傷亡人員,製定了許多具體的特殊照顧政策,使部隊的士氣為之大振。

    並且還效仿中美等大國的軍事體製,成立了聯合兵種組織和聯合情報委員會,為解決三軍聯合作戰這一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方案。

    並且為了相應總理英.甘地夫人的戰爭宣言,薩姆.馬內克肖親自下達了“緊急狀態”動員令。

    第一是取消軍隊所有人員的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崗位。

    其後是征用民用車輛,以緊急運送彈藥及各種軍用物資,以及遷移印與西巴接壤的邊境居民,還下令加強了城市民的防措施。

    馬內克肖雷厲風行的做法,使印軍在短短的時間內士氣和戰鬥力大增。

    第四,他與印度軍官參謀部製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其本人親自領導並製定了作戰計劃。按照原本的作戰計劃,最好的發起進攻時機就在冬季。

    因為那時,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天時地利,讓大雪封住喜馬拉雅山口,阻止華夏聯邦軍由地麵進攻印度。

    但是,突如其來的東巴叛亂,打亂了所有人的戰略部署。

    薩姆也不得不改變他的計劃,將戰略目標改為第二優先級,就是讓孟加拉**。在之前的計劃中,這個隻是配套方案,作為西線戰事不利後的預備。

    可現在,這個方案反而成了第一順位,印度高層也認為,先行肢解東巴和西巴,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雖然薩姆覺得這個主意很蠢,但他還是遵從了英.甘地夫人的命令,製定了以孟加拉為戰略重心的軍事計劃。

    印軍計劃戰役在東、西兩個戰線上同時展開。在西巴方向。印軍投入的兵力主要用於牽製巴軍,並以優勢的空中力量打擊西巴腹地和克什米爾內的軍事目標。

    而在東巴方向上,印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計劃在三個星期內迅速拿下東巴。

    印軍計劃在絕對優勢的空軍和海軍支援下,陸軍部隊從西麵、西北、北麵、東麵四個方向同時對東巴實施合圍,奪取重要的交通樞紐,以切斷東巴的內部聯係。

    最後利用向心突擊,肢解圍殲,一舉攻占東巴首府達卡。

    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看似兩頭鉗製住了印度,但換一個角度來說。處於“圈內”的印軍更加便於調集兵力,圍點打援。

    就像現在,印軍靈活的轉變攻守模式,西線轉攻為守。而東線轉守為攻,完全是一氣嗬成。

    與之相反,巴基斯坦由於地理上的原因,分布在東巴和西巴的軍事力量都是固定的,很難進行隨意調動。

    除非有華夏聯邦軍的海軍艦隊護航,不然根本就沒有辦法將兵力調集到孟加拉。在以前,巴基斯坦要麼是然道從陸地上經由中國西南的公路和鐵路進入孟加拉,要麼是依靠海運。

    而現在,印度海軍控製了小半塊印度洋,沿岸地區更是被嚴密封鎖起來。巴基斯坦很難調兵進入東巴。

    事實上,麵對巴基斯坦駐紮在孟加拉的國家化正規軍隊,“孟加拉解放軍”根本無力抵抗,大多數叛軍分子在失敗後逃往印度,還有大批信奉印度教的東巴人也逃往印度避難。

    自古道,內亂必生外患。

    東巴局勢的惡化,這就給蓄謀已久、一直想肢解東巴的印度,提供了一個發動戰爭的絕好機會。

    到了6月份,在東線聚集了優勢兵力的印度,開始磨刀霍霍。

    在東巴基斯坦戰線上。印軍的兵力絕對優於巴軍。

    巴軍僅部署了4個步兵師,裝甲部隊主要包括1個“土狼”式坦克團,1個**的“土狼”式坦克營和1個“土狼”、“灰熊”坦克混編特別中隊。

    還有2個空軍中隊,轄17架“獵鷹”式噴氣戰鬥機和少量用於通訊的直升機,及少量的海軍炮艇。這些武器。基本都來源於中國的第一代產品。

    而印軍方麵,則專門從西線調來了許多主力部隊。其中包括陸軍3個軍,下轄7個師,3個裝甲團。

    其中1個團裝備m60坦克,1個團裝備pt一76坦克,1個團裝備amx一13坦克和“白鼬”裝甲偵察車。

    以及印度最出名的戰略空降部隊,第50**傘兵旅。

    空軍的14個飛機中隊,其中包含4個導彈中隊,共有200架戰鬥機。

    海軍艦艇計26艘,其中更有1艘從英國買來的航空母艦,艦載機33架。印軍總兵力約17萬人。

    另外一方麵,印軍還頻繁地舉行以進攻東巴為背景的大規模陸空聯合演習。

    而從6月7日開始,印軍的前鋒就忽然發動襲擊,攻占了巴軍在孟加拉西北部的前沿哨所。哨所被拔掉之後,印度就能從容掩護其兵力的調整和分派,使得巴基斯坦的守軍無法獲得可靠的信息。

    截至6月中旬,印軍參戰的主要兵力已經基本到位。就是這樣,戰爭弩弓悄悄地張滿,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6月22日,印軍對東巴發動了全麵進攻。

    麵對印軍的“不宣而戰”,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總統宣布全力迎戰印軍,並授權巴軍在西巴采取了先發製人的進攻行動。

    對於國小、實力弱的巴基斯坦來說,無疑這是理智的選擇。

    那是因為,這場戰爭對於巴基斯坦而言更具有決戰性質。巴軍決定先於敵人而采取行動,爭取在西巴戰場上獲得主動權,以策應在孟加拉作戰的巴軍。

    但是對於早有預謀的印度而言,這一宣戰正中下懷。

    印度總理英.甘地夫人甚至興高采烈地在向全國宣布:“孟加拉的戰爭已經變成對印度的戰爭了。”

    至此,第三次印巴戰爭終於全麵爆發了,並且朝著既定的軌道前進。

    戰爭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場上分別展開,印軍的戰略企圖是:東攻西守,以奪占東巴為最終目標。

    而巴基斯坦的戰略指導方針則是全力固守各戰略要地,以此粉碎印軍的突擊行動,保證故土的完整。

    到了6月23日,巴基斯坦軍隊從空中和地麵對印軍實施全線出擊,這是宣戰之後,巴軍的第一次主動出擊,而不是按照中國方麵的原定計劃那樣誘敵深入。

    巴軍集中幾個師的兵力從向昌布和蘇萊蔓基兩個方向向印軍發動了鉗形攻勢,企圖合圍部署在克什米爾和帕坦科特地域的印軍第7、第36、第26步兵師。

    由於在蘇萊蔓基、費羅茲普爾方向作戰的巴軍投入的兵力不夠,被印軍很快扼住了進攻勢頭,在以後一段時間內,雙方互有攻防,陷入僵局。

    而在班赤、昌布地區由於巴軍投入了相幾個師的兵力,並得到巴空軍多次有效的空中支援,巴軍在幾天時間內占領了印度150平方千米的領土。

    但在印軍預設陣地的阻擊下,巴軍進攻的勢頭沒有繼續,被迫與印軍在班赤、昌布一線對峙。落入了印軍的節奏之中,不得不以相對弱勢的兵力去攻擊地方穩固的防禦陣地。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53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接連失利

    在巴基斯坦正式對印度宣戰的前一天夜晚,印度海軍的唯一一艘“維克蘭特”航母作戰群就突然接到來自薩姆和英.甘地夫人的聯合密令,要求開赴吉大港準備作戰。

    經過一番充足的準備,這支航母作戰群於巴基斯坦方麵宣戰後的當天晚上10時開始向孟加拉的軍事目標秘密靠近。

    而這個時間段,巴基斯坦航空兵甚至都還沒有開始對印軍實施空中打擊。

    印軍的航母作戰群經過了巧妙的偽裝,甚至瞞過了華夏聯邦的軍用衛星,在6月23日的夜晚,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順利抵達了離巴基斯坦卡拉奇港不過210海裏的水域。

    就在這個平靜的海麵上,印度的海軍和海基空軍部隊,開始為大規模偷襲之戰作著準備。

    翌日淩晨3點,天空還是灰蒙蒙一片,月色稀疏,而印軍的航母作戰群也漸漸拉開了大規模軍事作戰的序幕。

    在戰爭開始前,印度海軍的總兵力達到了4萬人,並且擁有了作戰艦隻74艘,其中甚至還包括包括1艘從英國采購的輕型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

    這艘航空母艦裝備有“雲雀”型直升機、“海鷹”式戰鬥轟炸機,並還新增加了4艘f級潛艇,5艘“別佳”級快速護衛艦和一批“黃蜂”級導彈快艇。

    是波蘭製造,排水量210噸,配備著同樣是波蘭製造的“冥河”導彈。

    在本時空中。一大批蘇聯的軍工科學家在波蘭就業。冥河導彈的發明者也變成了波蘭人。同時,由於與德國保持親密關係,波蘭現在也是屬於親德陣營,並沒有加入到華夏聯邦的體係中。

    一批前蘇聯導彈專家,在日本“神風突擊隊”的啟發下研製的一種近程亞音速飛航式反艦導彈,從1960年開始裝備,主要裝備導彈艇,如“蚊子”級、“黃蜂”級等,適於攻擊大中型水麵艦船。

    從1963年開始,這種物美價廉的武器。開始向世界的第二和第三梯隊國家發售,主要的購買者分別是印度和埃及。

    “冥河”的最大射程隻有42千米,巡航高度也不過是100至300米,0.9倍音速的巡航速度。彈體總長長6.5米。直徑。76米,翼展有2.4米,全彈質量為兩噸半。

    就同類產品而言,它比不上中國的反艦導彈,唯一的優勢就是價格。

    該型導彈采用中段自動駕駛儀和末段主動雷達尋的複合製導,戰鬥部為聚能穿甲型。

    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埃及發射6枚“冥河”導彈,擊沉以色列“艾拉特”號驅逐艦和一艘商船。

    除了中國之外,波蘭成為了第二個掌握反艦導彈技術的國家,並且再一次向世界證明了這種武器的巨大威力。

    毫無疑問。在當時,波蘭的這個外銷型軍工產品震動了西方各國,促使法、美等國家紛紛加快了自身反艦導彈的研製進程。

    配備著這樣的武器,也難怪印度海軍敢於頂著中國的壓力,悍然發動對巴基斯坦的戰爭。

    考慮到外交和國際背景,中國也很難直接派兵參與到這場戰爭中,因為巴基斯坦雖然是中國的附屬國,但印度也是北約的成員國。

    中國如果直接派兵攻擊印度,那麼就等於給了美國一個入侵巴基斯坦的借口,並且最終很可能會引發兩個大國之間的又一次戰爭。

    華夏聯邦現在並不希望引發世界大戰。尤其是在中美兩國都掌握著核武器的情況下,所以隻能在外交上向印度施壓,然後暗中給對方使點小絆子。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海軍隻有1萬人,作戰艦隻30艘。且沒有海基航空兵。

    就連巴海軍司令喬德裏也不得不在戰爭開始前坦言承認:“巴基斯坦沒有足以同印度相匹敵的海軍力量。”

    在戰爭開始之後,印度海軍利用其優勢的海軍力量從東西兩麵出擊。切斷了東、西巴基斯坦之間的海上聯係。

    這一舉動,頓時成功封鎖並癱瘓了東、西巴基斯坦沿海的主要道路,有力地配合了陸軍對東巴軍隊的圍殲。

    而受到地理方麵的製約,無論是巴基斯坦還是中國,對此都頗為無奈。

    在英美等國的秘密幫助下,印度海軍在這二十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首次參加對巴基斯坦海軍作戰,就鋒芒畢露。

    與之相反,巴基斯坦無論是人口、經濟還是工業能力,都無法自己建立一支可以作為依賴的海軍艦隊。

    隻能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得了一些低端的水麵艦艇撐一撐門麵。真要到了爭奪製海權的時候,就隻能幹著急了。

    到6月24日,印度單方麵宣布對巴基斯坦實施海上封鎖,禁止一切巴方的船艦進入,包括商船。

    印度人首先封鎖了吉大港、查爾納港、庫爾納港和孟加拉灣,這幾個東巴最主要的大型港口,都被來自印度的海軍圍了個水泄不通。

    當日深夜,以航母為核心的海基空軍部隊,出動了全部的“海鷹”式戰鬥機,對巴基斯坦西南部的機場進行轟炸。

    爆炸後造成的陷坑,破壞了機場的跑道,使得陸基戰鬥空軍中隊無法對印軍的海麵艦隊造成威脅,最終也導致了巴基斯坦位於卡拉奇海軍基地和港口全部陷入癱瘓狀態,無力抵抗印軍的入侵。

    “海鷹”是由英國霍克公司設計的第一款噴氣式戰鬥機,也搭載少量重型炸彈作為轟炸機使用,其外觀很平常,但內部結構非常獨特。

    發動機尾噴管分離成兩個推力噴嘴。分別位於兩邊機翼的尾部。啟動結構也是二戰時的主流飛機造型,屬於初代產品。

    雖然“海鷹”最初是應皇家空軍要求而設計的,編號為p.1040,但在後者決定采用“獵人”後,“海鷹”轉而裝備皇家海軍航空兵。

    首批161架生產型“海鷹”f1於1953年3月開始裝備英國皇家海軍,在交付了第95架f1型後,霍克公司開始轉產f2型。(看小說就到.)

    再隨後,就是是fb3戰鬥轟炸機型。後來的新型號還有fga4型和fga6型這兩種改進型號。

    “海鷹”在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服役期超過10年,參與了1956年的蘇伊士戰爭。

    在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期間,印度海軍就將列裝的74架“海鷹”全部參與到了實戰之中。此外荷蘭皇家海軍也裝備了22架“海鷹”。不過這種產品,現在已經淘汰了,唯有印度這樣缺乏工業能力的國家還在使用。

    與此同時,在取得了東巴地區的製空權之後。印度海軍得以更加肆無忌憚的對港口沿岸發動攻擊,頻頻派出空中力量,給海軍的奇襲創造條件。

    在夜幕的良好掩護下,印度還軍以2艘護衛艦和3艘“黃蜂”級導彈艇,組成了一個海上突擊群,悄悄得向著西麵行駛而去。

    他們的目標,就是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海軍基地,目的在於偷襲巴海軍艦艇部隊。隻要將巴基斯坦的海軍部隊全部摧毀在港口內,印度就可以於寬闊的海上從容對東巴各地發動進攻。

    尋找薄弱的環節,然後對各處守軍分別以切割包圍的方式。圍困並且剿滅。

    到了25日淩晨,印度的海軍突擊群駛抵卡拉奇附近距岸約20海裏水域,2艘護衛艦停泊在那裏,密切的監視周圍的情況,並引導導彈艇繼續前進。

    當導彈艇離襲擊目標還有一段距離時,卻被巴海軍基地觀通站發現,但由於夜色的掩護,使觀通站辨別不清目標的類別。

    於是,巴海軍立即指派一艘正在巡邏的驅逐艦“開伯爾”號,前去查明。

    開伯爾”號標準排水量也有2300多噸。滿載排水量更是達到3300噸,是采購自德國的驅逐艦,雖然各種性能還是二戰的水平,不過勝在便宜,並且維持基本的航道安全沒有問題。

    但是。在麵對反艦導彈的時候,就明顯力不從心了。

    印度海軍使用蘇製“黃蜂”級導彈艇發射蘇製“冥河”反艦導彈攻擊了巴基斯坦海軍。滿載排水量為3361噸的巴基斯坦大型驅逐艦“開伯爾”號被導彈擊沉。

    隨後。另外一艘停留在港口內的驅逐艦的艦橋也被“冥河”導彈摧毀,雖然沒有直接炸沉,但艦上的指揮人員全都不幸遇難,完全喪失戰鬥能力。

    即使已經達成了這樣的戰果,印度海軍依舊不滿足,他們的導彈艇還用“冥河”襲擊了卡拉奇港的岸上目標,摧毀碼頭的貯油罐。

    自華夏聯邦軍使用過這種武器之後,已經過去了二十年,現在,反艦導彈的巨大作戰威力再次引起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的高度重視。

    尤其是美國,他們才掌握導彈技術還不到十年,對於精確製導技術的掌握還遠遠不及華夏聯邦的武器製造商。

    甚至比不上繼承了大量蘇聯軍工的波蘭,以及得到中國技術支持的德國。

    至於完全沒有導彈製造能力和反製技術的巴基斯坦,無疑更是悲劇。

    “開伯爾”號這艘可憐的驅逐艦還未等弄明白怎麼回事,就被“冥河”導彈攔腰擊中,艦上立即陷入一片混亂,驅逐艦頃刻之間便沉入茫茫大海之中。

    原來,印軍在確認巴基斯坦軍艦後,導彈艇便馬上在護衛艦的引導下高速接觸敵人,並迅速占領攻擊陣位。

    前導艇隨後更是立即瞄準了開伯爾號,向這一目標發射了2枚“冥河”導彈,兩發兩中,3300噸排水量的大型驅逐艦,也隻能應聲、爆炸、下沉。

    此後,另1艘導彈艇將巴基斯坦海軍的“穆罕菲茲”m163號掃雷艇擊沉。第3艘導彈艇則駛近海岸。對卡拉奇港口發射了2枚導彈。

    而同一時間內,印軍的2艘護衛艦也以高速抵進卡拉奇港,對港內的設施和軍艦進行了炮擊,擊毀了“開伯爾”號同型艦“巴德爾”號,擊傷掃雷艇1艘。

    偷襲成功後,印軍突擊群迅速撤離,在還映著月光的海麵上揚長而去,隻留下一群不知所措的巴基斯坦海軍官兵在岸上發愣。

    由於遭受了突然的襲擊,巴基斯坦方麵的駐軍甚至還沒有來得及還手,印軍便徹底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再也看不到一絲蹤跡。

    到了29日,印度海軍又一次故計重演,秘密派遣艦艇部隊,對巴基斯坦的港口進行第二次偷襲。

    而參加這次襲擊的兵力。則被編為了兩個突擊群,目的是為了擴大戰果,同時加劇巴基斯坦方麵的混亂。

    由2艘護衛艦和4艘導彈艇組成的第1突擊群,這是被印度軍方寄予厚望的一支奇襲艦隊。而事實上,第1突擊群也沒有讓印方失望,它對東巴的卡拉奇海軍基地的油庫一共發射了4枚導彈,還對其進行了艦炮轟擊。

    由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組成的第2突擊群,則作為另一股奇襲力量,目標是印度河口以西、西巴南海岸的諸多軍事目標。

    與海上第1突擊群的行動一樣,因為巴方海軍的無力抵抗。印度的海軍艦隊肆無忌憚的對陸地目標進行了艦炮轟擊。

    在經曆過這一次的海上襲擊之後,巴基斯坦的34座油庫中有12座完全被印方的炮擊所焚毀,岸上的軍事設施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其中,停留在港口中的4艘巴基斯坦商船和1艘英國商船被殃及,甲板損毀,索性並無人員傷亡。

    這兩次由海上發起的夜襲,印度派出的導彈艇先後發射了13枚導彈,其中12枚成功地命中艦艇和油庫,收獲了良好的戰果。

    而反觀印度,他們的導彈艇無一損失。

    這一成功的海軍戰例。也堪稱是現代海戰中以小搏大的典範。

    除此之外,在同一時間內,印軍還派出他們的海、空軍部隊,多次對東巴的海軍基地和機場發動襲擊,使東、西巴海軍的作戰能力受到削弱。

    一連串的軍事攻擊行動之後。印軍已經牢牢掌握住了海上戰場的主動權,將巴基斯坦壓分割開來。使其首尾不能相應。

    雖然印軍在東部戰線上,利用海軍的優勢和突然的襲擊,連戰告捷。

    但在西線的地麵戰場上,於戰爭正式開始後,印軍就被巴軍的地麵部隊打了個措手不及。

    在西線上,印度陸軍的第15軍向克什米爾地區昌布城的巴基斯坦駐守部隊匆忙地發動攻勢,希望很快擊敗對手,奪取陣地。

    然而,巴軍在中國的幫助下,對此早有準備,突然發起了反擊作戰。

    結果,麵對擰成了一股繩的巴基斯坦裝甲師,印軍措手不及,以至於大敗而歸,從一大片陣地上逃離,丟失了法齊爾卡附近一座戰略意義的大橋。

    這樣的撤退,已經算是潰退了,導致西線的防禦露出了一個缺口。

    在昌布之戰前,印軍步兵第10師的作戰計劃原來是向巴軍大型基地發動先發製人的襲擊,以更好地防守自己的陣地。

    然而,在6月21日的時候,印軍的步兵第10師上級部門卻強製下令,讓該地麵部隊死守陣地,步兵第10師不得不改變作戰計劃。

    可問題是,步兵第10師要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做好防守準備,這根本就是來不及的,忽然改變作戰計劃,簡直是愚蠢至極。

    到了6月23日的當天夜晚,得知了從東巴傳來的消息,火氣很大的巴基斯坦軍終於含恨開始了他們的反攻作戰。

    結果,由於倉促的計劃,導致在防禦上準備不足,印軍步兵第10師的第191旅受到了當麵巴軍的迎頭痛擊。一頓老拳打過來,整個步兵旅損失慘重。

    巴軍的作戰給印軍的步兵第10師帶來了很大的被動,這種戰術上的被動局麵一直持續到六天後。

    到了第六天的時候,巴軍傑出的師長,詹久阿少將坐直升機飛行時,突然遭遇失事。這位英勇的少將不幸遇難,以至於西線的戰場形勢都隨之起了變化。

    原本發起主動進攻的巴軍,不得不在一條河流旁受阻。

    無論是運氣還是實力,巴基斯坦都輸給了印度,而這時候,混入巴軍的華夏聯邦軍士兵,不得不將他們的作戰計劃提前,以扭轉這不利的戰局。

    克什米爾境內多山地,大部地區海拔在4000米以上。在這裏,大規模的裝甲行動是完全不可能的,簡易的山路,一次隻能通行一輛坦克或者其他作戰車輛。

    至於有些地方,車輛根本無法通過。

    從西南到東北,地形可分為查謨平原、山麓丘陵、皮爾本賈爾嶺、克什米爾穀地、喜馬拉雅山西段、印度河上遊穀地和喀□昆侖山。

    狹窄的查謨平原平均海拔僅300米左右,而山麓丘陵則高達600至2100米,其邊緣地帶由砂岩、粘土、粉沙和礫岩等組成,嶺穀相間排列。

    這樣的複雜地形,依靠履帶和輪子作為機動方式的地麵戰車,完全無能為力。而用雙腳行進的強襲機甲,卻十分擅長。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53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反常行為

    裝甲的複雜地形穿越能力,在通過皮爾本賈爾嶺那一條平均海拔為3900米的山脊線時,強大的優勢就當即完全體現了出來。

    在克什米爾穀地的南部邊界,即便是那幾個山峰達4500米的地域,也無法阻擋強襲機甲的腳步。

    克什米爾穀地,平均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高的地方甚至能達到1800米,這是十分驚人的地理數據。

    而整個穀地長155公裏、寬56公裏,麵積約在1.5萬平方公裏左右,有印度河支流傑赫勒姆河流過,是克什米爾人口最多、農業最發達的地區。

    喜馬拉雅山西段斜貫於本區中部,高峻挺拔,有13座山峰超過6000米,南伽峰高達8126米,有現代冰川。

    印度河上遊穀地兩側分布有礫石階地,由各支流造成的衝積扇外緣伸入主穀,列城即位於衝積扇上,海拔約3800米。

    東北邊境的喀□昆侖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有4座山峰超過8000米,其中位於中國和克什米爾邊境的喬戈裏峰高達8611米,為世界第二高峰。

    在這裏,一支車隊沿著繞山而建的簡易公路行駛著,一般來說,裝甲部隊不會選擇這樣的地形前進。

    一次隻能通過一輛坦克,萬一路口被巨石堵住,伏擊方就可以居高臨下的發動攻擊。甚至連躲都沒地方躲。

    但機甲部隊卻不太擔心。所謂的障礙的陡峭的斜坡,有手有腳的強襲機甲,完全可以利用靈活的動作翻越過去,而不像坦克,一旦前路被阻,就束手無策。

    一種被專門設計來裝載強襲機甲的裝甲貨櫃車,晃悠悠的行駛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偶爾碰到較大的石塊或者土墩,還會毫無征兆的抖起來。

    車上的乘客,明顯都在抱怨著。

    “該死。這破公路,到底是誰修的?”一向習慣了國內平坦的道路狀況,王瑞智口裏不停的抱怨著。

    他和張秋源是同一個機甲戰鬥班,每班12人。負責指揮作戰的班長一名,負責駕駛機甲的副班長兩名,還有另外兩人是後備駕駛員,同時也充當護衛。

    剩餘的人,基本都是工程兵,主要的工作是對機甲的日常護理和占地維修。

    每一個戰鬥班,都配屬了兩台強襲機甲和一輛裝甲運輸車,強襲機甲斜斜的躺在金屬床架上,為了節約空間,相互也靠得很緊密。

    “喂。阿源。”口裏吃著補充體能用的巧克力,王瑞智坐在車頂的金屬架上,對著身旁的張秋源說道:“為啥不直接用重型運輸機把我們空投到敵後去?這樣的山路,簡直讓人受罪啊。”

    就為這個,王瑞智對於高層的怨念,還是很重的。

    張秋源若有所思,“我覺得,還是出於安全性和突然性的考慮吧,動用戰略空軍的前提是必須掌握製空權。在西線,我們很明顯沒有相應的能力。”

    “還有一點。主要還是想測試一下我們機甲部隊在複雜地形上的作戰能力。(看小說就到.)至於說我們的死活,你覺得上麵真的會在意嘛?”

    一想到自己的老爹,王瑞智就對張秋源的話深以為然,他拍著自己有些發暈:“這該死的活計。”

    “混蛋,我受不了這條公路了!”

    大聲的吼叫。回響在山穀裏,讓整個車隊的人都深表讚同。

    但上級的命令是絕對的。雖然辛苦些,但至少這個命令不是讓人去送死。

    而反觀印度方麵,鑒於克什米爾當地這種非常崎嶇的山地地形,他們在西線的布置也相當謹慎,而不是像東線那樣多麵開花。

    畢竟在西線,戰略上的定位是以防守為主,就算發動攻擊,也隻是向更好的牽動局勢。

    所以印度在西線的第一攻擊集群被劃分成為了兩個方麵軍,其中西路方麵軍包括第37,88,32,17,74這四個配備了先進武器的混編步兵師。

    並且為了更好的增強其突擊能力,還特意從第二攻擊集群的大部隊中抽調了第2和第7**裝甲旅,這兩隻裝甲旅,清一色列裝了來自美國的m60主戰坦克,突防能力十分驚人。

    這支配備了大量機械化武器的方麵軍,全都集結在查謨平原北部的山麓和丘陵地帶,這裏地勢還算平緩,正適合於機械化陸軍裝甲部隊的展開。

    至於說攻擊目標,毫無疑問是巴基斯坦控製的伯尼哈爾山口。

    這裏是比爾本賈爾嶺的山口,位於查謨和喀什米爾巴基斯坦控製區境內。“伯尼哈爾”為喀什米爾語,意即“暴風雪”。

    該山口海拔極高,為喀什米爾穀地與印度平原之間的主要門戶。在過去,想要通過這裏的商隊,貨運都必須要靠人背,而且需時一日。

    但在華夏聯邦的幫助下,巴基斯坦在這裏修建了一條公路,以隧道穿過,一般情況下終年可通行,僅冬季偶然被大雪阻塞。

    現在是夏季,冰雪早已融化,正好依托著這條公路,對駐守在那裏的巴基斯坦軍發動奇襲。

    作為突擊主力的東路方麵軍,共包括了第37,88,17這三支混編步兵師,以及還有第5和第7裝甲師。

    兵力部署十分集中,全都集結於東部克什米爾穀地,主要攻擊目標是登東山口,那裏是巴基斯坦的在西線上的防禦薄弱環節,正好作為突破口。

    喜馬拉雅山以西有一個突出的邊角,是巴基斯坦在西線上唯一的自然屏障,而伯尼哈爾與登東這兩個地方。都是出山入山的門戶。想要突破巴基斯坦在西線的防禦,這兩條通道是必經之地。

    印軍現在擁有了強大的裝甲部隊,完全可以考慮用強攻的方式來硬碰硬的衝破這兩個地方。

    而一旦印度軍隊控製了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山口,那麼他們的裝甲部隊就可以依托巴基斯坦修築的公路係統,長驅直入,到巴基斯坦的核心腹地內為所欲為。【*悠】

    隻有突破了這兩處山口,西路方麵軍才能從西往東,迂回機動,然後從側翼包圍印度河上遊穀地,兩麵夾擊巴基斯坦的西線守軍。使其腹背受敵。

    東路方麵軍,最主要的目的是沿著印度河往上,從側麵直插印度河穀地,與作為主力的西路方麵軍一同發起攻勢。狠狠夾擊位於中間的巴軍。

    最終目地不言自明,印度的這兩路方麵軍,是想要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上,切斷巴基斯坦與華夏聯邦的地上聯係,以防止來自華夏聯邦的軍隊進入這裏。

    要知道,為了更有效的援助巴基斯坦的軍事和經濟,以及擴大華聯政府在這一地區的實際形象力,從國內有一條公路,經由喀喇昆侖山口與巴基斯坦連接。

    印度是希望通過占領這裏,獲取戰略上的主動權。印度河穀地可是克什米爾地區農業最發達,人口最多的地區。

    不過因為一直與巴基斯坦控製區接壤,使得印度政府和民間,都不太願意開發這一地區,導致這裏的經濟優勢反而沒有建立起來,白白浪費了一個好地方。

    所以印度就寄希望於通過控製更外圍的地區,來建立更加安全的環境,以推動印度河穀地的經濟發展。

    更何況,控製了這一帶,就等於是控製了巴控克什米爾全境。如此一來。就隨時可以通過列城進入喀喇昆侖山口的公路,對中國的**腹地進行戰略威懾。

    對這兩處山穀口的攻擊,大規模集群裝甲戰術是無法使用的,因為地形攻擊麵窄,也沒有迂回的餘地。坦克和裝甲戰車的突擊優勢根本體現不出來。

    雖然說,這兩處地方對於整個山脈平均5000米以上的海拔。包括13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來說海拔較低,但是仍然有3000米左右的海拔,屬於高原地帶。

    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想要指望主戰坦克發揮出其優勢,對敵軍重兵防守的地區進行突擊,根本就是不現實的。

    充其量,隻能將坦克當成了是自走火炮,在戰鬥的第一階段,用滑膛式的坦克炮,朝著山頂巴軍陣地轟上幾下子,作為炮兵使用。

    不過考慮到坦克炮的直線打擊方式,以及滑膛炮的遠距離攻擊精準性,這樣的做的意義還真是不大。除非印軍的裝甲師裏,有大量的神炮手。

    所以在這裏,攻堅的主力還是各種山地炮兵和步兵,必要時候,還要寄希望於步兵的衝鋒來奪取山口上的敵軍陣地,然後才能讓裝甲部隊在沒有任何威脅的情況下進入公路,穿過隧道。

    6月27日,淩晨4時,天色還是漆黑一片,但坦克的隆隆聲已經開始打破大地的寧靜,印軍來勢洶洶。

    隨即,對這兩個巴軍所防守的山口發起了猛烈的突襲。

    第一階段是是炮火壓製,用超過兩千門各種口徑的大炮,對在高地上進行被動防禦的巴軍陣地展開了一場凶猛火炮轟擊。

    為了全麵壓製陣地裏的巴軍,印軍方麵還出動了50架“美洲虎”攻擊機,在40架幻影iii戰鬥機的空中護航下,對巴軍的陣地展開了地毯式轟炸。

    這樣的猛烈的炮火,從二戰結束以來,還是第一次。

    相比於印巴之間的現代化正規軍互拚,曆次的巴以衝突簡直就像小孩子掐架,光是動用的炮火規模就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猛烈的空中轟炸與火炮襲擊,整整持續了半個小時,到4時30分,印度方麵才結束火力壓製,而是派出了地麵部隊。

    這種戰術,也算是一種經典的步炮協同,雖然對於印度的士兵而言,“協同”這個用詞有些牽強附會。

    對於巴軍駐守的兩個山穀高地,印軍分別投入了兩個中型步兵團。以長達2公裏的正麵兵鋒。來勢洶洶地向山口兩側的巴軍陣地毫不猶豫地發起了強攻。

    按照印度陸軍的行軍條令,一個步兵師的攻擊正麵應該在12至18公裏的範圍內,而據此來推算的話,兩個步兵團的攻擊正麵應該是在9公裏左右比較恰當。

    但是現在,印軍把投入戰場的的兩個步兵團的攻擊正麵壓縮到了兩公裏,除了因為複雜的山地環境不利於地麵部隊展開的這一個原因之外,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戰術因素。

    由於裝甲部隊無法投入本次突擊作戰,鑒於這種情況,集中優勢的兵力,采取成建製的大規模集群衝鋒。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位於高地上的巴軍陣地。

    如果按照印軍的行軍條令來執行,采用常規的進攻密度,那麼將意味著印軍在這兩個山穀入口處投入的兵力無法超過一個營。

    這就等於將優勢讓給了作為守方的巴基斯坦,毫無疑問。對方的守軍不僅依托於堅固的防禦工事,而且人數還超過你的一個營。

    這就陷入了添油戰術,等到巴軍大部隊來援,就喪失一切機會了。

    在前兩次的印巴戰爭中,印度的這種學自日本的“豬突”戰術,竟然都獲得了成功,曾經突破過巴軍重兵把守的皮爾本賈爾嶺。

    有著這樣的成功先例和作戰經驗,印軍現在老調重彈,在應用的時候還真可以算得上得心應手。

    兩個印度輕型步兵團,在沒有任何裝甲車輛的掩護下。就密集地朝著伯尼哈爾山口兩側的巴軍陣地猛衝過去,人頭湧湧,真是潮水一般的攻擊。

    而讓印軍步兵團的指揮官奇怪的是,自己的部隊已經離巴軍陣地不足一公裏了,竟然仍未遭受對方的反擊。

    “不會是用大炮就把對麵的人都給炸死了吧?”印度軍官心裏,都浮現出了這樣的疑問。

    按照以前的常例來講,就算巴軍在炮火襲擊中受損再大,但炮火還擊多多少少還是會有的。指揮進攻的一名印軍準將,現在還真是想不太明白了。

    他十分懷疑巴基斯坦方麵正在醞釀著什麼陰謀,因此當即下達命令。讓負責突擊的地麵步兵部隊停下腳步。

    在與自己的頂頭上司,第88步兵師的師長諾哈爾通過通話後,準將先生口述了前線的這個反常情況,並且請示下一步的行動指示。

    諾哈爾聽完下屬的彙報後,對於部下擅自更改命令的做法十分惱怒。在他看來。不管巴基斯坦搞什麼鬼,都絕對不能讓讓步兵部隊停止前進。

    為了這個。諾哈爾揪著電話,對這位“膽小”的準將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痛罵。

    “你的腦袋都裝著蠟燭嗎?沒有遭到敵人的阻擊就要停下,你覺得這符合邏輯嗎?真不知道你這個陸軍準將的軍銜是怎麼混來的!”

    除了破口大罵,諾哈爾還在暗暗詛咒那些提拔軍官任人唯親的印度國大黨高層。

    這個所謂的準將,此前雖然也在陸軍學校裏讀過書,但上戰場完全是投一次。

    貌似是因為舅舅在印度國防部當總參謀,才能擔任上了現在的職務。

    在諾哈爾眼裏,這種靠著裙帶關係來“來混飯吃”的軍官,居然會被安排到自己的麾下,諾哈爾對此自然是滿腹牢騷了。

    年輕的準將被諾哈爾這麼刻薄數落,表麵上不敢頂回去,但在心中卻暗暗記下,並且開始盤算怎麼在回去之後說諾哈爾的壞話。

    當然,上級的命令是絕對的,準將同誌依舊不得不服從諾哈爾命令,讓自己的部隊繼續朝著伯尼哈爾衝去。

    對於深處第一衝鋒梯隊的印度士兵來說,這一次攻擊真的是有史以來最輕鬆最順利的了,他們根本就沒有遭到任何的反擊,就直接衝上了巴軍的陣地。

    這一下子,在準將的心裏,那可是樂開了花,他等於是立下了個頭功,憑著自己在軍中的關係,絕對能夠獲得一次向上提升的機會。

    甚至,還有可能取代諾哈爾這個討厭的家夥,成為印軍第88步兵師師的師長,準將同誌已經開始幻想著他美好的未來了。

    這樣的好消息,當然要第一時間向身後的師部通報,明言了自己已經率隊占領了巴軍的山穀陣地,並且完全控製住了整個伯尼哈爾。

    甚至還添油加醋的說到,巴軍已經被步兵的決死衝鋒嚇破了膽,沿著山路向境內倉皇逃遁了。

    至於為何陣地上沒有任何敵人的屍體,他也懶得去細想。

    其實,弱國仔細分析,敵軍絕不可能在沒有任何傷亡的情況下就從自己的防禦陣地撤離。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優秀的指揮官總會先考慮敵軍是否是有意識的放棄了這個陣地。

    但很明顯,諾哈爾對這位準將同誌的評價還是很準確的,他確實對得上“飯桶”這樣的稱號。

    早上6時14分,一夜未睡的諾哈爾在得到了前線的戰告之後,雖然有點意外巴軍會撤離這個至關重要的關口,可依舊還是如實向西路方麵軍的總指揮部作了戰情彙報。

    西路軍的總司令,辛格立即下令再派遣一個步兵團上去,依托著險峻的山體和敵人原本的戰壕,加固那裏的防禦工事。

    與此同時,還要求諾哈爾將裝甲部隊派往出,沿著山路前進,爭取盡快的通過山口。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54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紮入陷阱

    兩個裝甲旅在得到來自諾哈爾的命令後,就馬上沿著伯尼哈爾背後的公路前進。

    裝甲旅的集結地距離伯尼哈爾山口的距離是4公裏左右。.

    但是考慮到這裏崎嶇的道路和複雜的地形,先頭部隊想要到達目的地,至少要花廢大約20分鍾的時間。

    時間到了6時37分,排在整個第5**裝甲旅最前方的那一輛坦克,終於平安的通過了伯尼哈爾。

    因為這裏的道路非常狹窄,而且碎石和坑洞密布,第5裝甲旅的機械化單位隻能排成單列縱隊,然後以一字長蛇陣作為行軍的陣列。

    第5裝甲旅的先頭部隊已經穿過整個山穀,可後麵的第8裝甲旅卻還呆在集結地,沒能開拔。兩百多輛m60坦克,還有一百四十輛裝甲運兵車在蜿蜒的山路上,居然排起了4公裏的長龍,巍峨的山道間,鋼鐵般的身影在緩緩挪動。

    到了7時13分,第5裝甲旅才通過了三分之一的裝甲車輛。然而就在這時,一輛m60坦克的側麵忽然發生了爆炸,靠著山林的一邊被轟出了一個大洞,緊接著,是大火燃燒的聲音,以及坦克手的慘叫聲。

    很明顯,後麵的坦克觀察員看到了一切,一枚從樹林裏飛出的反坦克火箭彈擊中了這輛價值三十六萬美元的m60坦克!

    燃著大火的坦克車,車體在發動機的推動下又向前行進了六米。直到火焰波及油箱。連發動機也發生了殉爆,這才停下不動。

    這下子可好,倒是把狹窄的山道給堵了個嚴嚴實實。

    所以說嘛,這樣的道路實在是不適合裝甲車輛的前行。

    麵對這樣的惡劣狀況,第5裝甲旅頓時被切割成了兩段,斷點就是這輛被擊毀的m60坦克。

    印軍的裝甲部隊很明顯被這一下狠的給打懵了,好半天才反應過來,明白自己遭到了敵軍的偷襲。

    “該死的,趕緊把那輛破爛給我推下山去!”指揮官破口大罵,看著畏縮不前的士兵。恨不得用硬質的皮靴底去親吻他們的屁股。

    “說的就是你,趕緊給我把這破玩意兒推開!”裝甲旅的旅長親自跑了過來,指著旁邊離出事坦克最近的一個家夥,咒罵著。

    那輛坦克車的坦克手被殉爆的威力嚇懵了。根本不敢上前,反倒退後了數米,撞上了身後的同伴。

    讓旅長看見了,自是氣不打一處來。

    而現在,最讓人疑惑的是,山穀口的前後兩側高地,明明全都處於印軍的控製下,到底是從哪裏飛來的火箭彈?

    第五裝甲旅的旅長都還沒弄懂這次襲擊是咋回事,整支隊伍又陷入了新的混亂之中。

    在後方,準將控製的那一處陣地。遭到了巴軍猛烈的炮火轟襲,而且清一色全都是威力巨大的203毫米口徑重炮。

    對於巴基斯坦軍隊的火炮裝備並不陌生,準將統治至少還是能夠聽得出來的,轟擊他的炮火是巴基斯坦兩年前自引進中國的203毫米榴彈炮。

    這是一種由中國私人武器製造商陳式重工集團設計並且生產的重型山地炮,殺傷力驚人,光是炮彈的爆炸半徑,就夠讓人喝一壺的。

    這種203毫米的榴彈炮,也是目前巴基斯坦陸軍唯一強過印度陸軍的武器裝備。

    很不幸的是,自己卻在親身體驗了這種武器的威力!

    現在的準將同學,還真的是騎虎難下。印軍的兩支精銳機械化裝甲部隊都正忙於通過下麵的山路,而他的任務是必須要掩護友軍,使他們能夠盡快通過,然後穿插到敵人的後方陣地。

    自然而然的,這代表了無論遭受多大的損失。準將統治是絕不能擅自撤離陣地的。

    至於說呼叫炮火去壓製巴軍的炮火,敵人的炮兵陣地可是在伯尼哈爾山口的北側。而己方的炮兵部隊則位於伯尼哈爾山口的南側。

    隔著一座大山,恐怕將射程最遠的155毫米榴彈炮全都搬來,也無法將二十公斤的炮彈打過這4000多米高的山峰,然後再擊中巴基斯坦的炮兵陣地。

    如果印度炮兵有這個本事,恐怕二十年前就能統一地球了。

    更不用說,155毫米的火炮,和對方203毫米的火炮進行對轟,結局似乎並不好。

    沒辦法,準將同誌無法可想,隻好打算向師部發去求援報告,然後頂住敵人的火炮洗禮,死死地堅守在陣地上。

    再怎麼貪生怕死也好,準將同誌也是明白的,就算逃回去了,也隻能死在軍事法庭上。與其那樣讓家族蒙羞,不如在這裏拚死一搏,就算真的犧牲了,至少還可以混個英雄當當。

    不得不說,印度的種姓製度,居然在這個關鍵時刻,發揮了哪怕那麼一點點的積極作用。

    不過對於戰事來說,這樣的幫助意義不大、

    辛格在聽到第5裝甲旅遭到巴軍的突襲,以及位於伯尼哈爾的己方防禦陣地遭到巴基斯坦重型流彈炮轟擊的報告後,當即大驚失色。

    在第一階段結束後,負責執行轟炸任務的攻擊戰鬥機飛行隊全部都已經返航了。而現在,辛格隻知道,他的頭上隻有掛滿了空戰裝備為自己的部隊提供空中保護的幻影iii。

    雖然幻影iii也可以充當轟炸機來用,可是那也要看裝的是什麼裝備,沒有重磅炸彈,難道要用空對空導彈來攻擊地麵軍事單位嗎?

    至於說吩咐部隊緊急更換裝備,時間上根本來不急,前後至少要兩個小時,那個時候,估計整個山頭都被炸平了。

    沒有辦法。辛格現在隻能勉為其難。再向總指揮部提出空中支援的請求,讓總部派出攻擊機飛行大隊,去轟炸巴軍位於山體另外一側的重炮陣地。

    隻不過,空中支援最快也要30分鍾能趕到,而他的部下卻隻能在山上任由巴基斯坦的203毫米大炮蹂躪半個小時。

    毫無疑問,傷亡慘重簡直是必然的結果了。

    還有被堵在山道上的那群倒黴孩子,一群遭到火箭彈襲擊的機械化裝甲部隊,他們甚至還沒有發現是從哪個方位發射過來的反坦火箭彈。

    到了現在,辛格就算再傻也反應過來了,放棄伯尼哈爾山口根本就是巴基斯坦軍故意設下的一個圈套。可憐自己還高高興地一頭紮了進去。

    以至於,最精銳的步兵團和兩個被寄予厚望的精英裝甲旅,全都被這個圈套給困住了。沒有其他的方法了,辛格現在隻能向總部要求空中支援。

    同時。他還要下達命令,讓第5裝甲旅已經通過的部隊就地結陣自保,以坦克車作為防禦圈的外圍,防止被巴軍偷襲。

    要是所有的裝甲部隊都被卡在山道裏,那樣對於整體的西線戰局來說,就實在是太危險了。缺少了這些機械化單位,位於平原戰場,印軍將是任人宰殺的羔羊。

    而巴基斯坦方麵發起的火炮攻擊,在進行了二十分鍾後就馬上結束了,由於彈藥都需要外購。所以巴軍的彈藥基數也比較窘迫,不敢敞開了打。

    但是從戰術上來看,這次的炮擊的戰果是十分喜人的。

    不僅呆在伯尼哈爾山坡陣地兩側的印軍遭到了炮擊,就連在簡陋的山路上緩緩通行山印軍第5裝甲旅也大多遭到了重炮和反坦克火箭彈的襲擊。

    因為是在山路上,沒有可以快速機動的空間,坦克反而成了最好的靶子。在此之前,巴軍就已經調整好了相應的射擊諸元,簡直是把槍口按在對方坦克的腦殼上猛敲。

    印軍的坦克像一個個可憐的鐵皮罐頭,在巴軍這種暴力的開罐方式下,損失了二十幾輛m60。而負責在山上陣地駐守的準將同誌。以及他所統領的步兵團,其損失更讓人慘不忍睹。

    由於時間倉促,印軍的步兵還沒有來得及構築抵禦火炮襲擊的坑道工事,而巴軍也似乎早有預謀,坑道挖得跟茅坑似的。連一條寵物狗都塞不下,更別說大活人了。

    在這樣的“平坦”地形下遭受榴彈炮的轟擊。可想而知,破片的傷害在密集的步兵集群中,被無限放大。

    擠在一起的步兵隊伍死傷慘重,士氣也跌落到了低穀。

    而印度方麵,他們原本的的炮火準備又把原先巴基斯坦方麵留下的那些簡易工事給破壞得七七八八。

    上山的這3個步兵團,可以說幾乎是在沒有有效的任何防禦措施下。任由巴基斯坦軍203毫米和155毫米炮彈“洗刷”。

    僅僅二十分鍾,躺在地上的人就已經超過了一半,其中絕大部分的印軍士兵都在在這次炮擊中直接陣亡,另外還有超過兩成的士兵受了重傷,就算治好了也是殘廢。

    這短短的二十分鍾,巴軍的火炮擊所造成的傷亡,就超過了開戰以來印軍其他傷亡數字的總和,位於山體上的三個印軍步兵團,已經可以說是失去繼續戰鬥的能力了。

    而印軍的空中支援,在半個小時後才堪堪趕到,這時候,巴基斯坦方麵的火炮攻擊已經停止超過了十分鍾。

    在火炮牽引車的拖拽下,炮兵陣地早就迅速地向著五公裏外的密林處轉移了。而印軍總部派出的那40架“美洲虎”攻擊機,在向著巴基斯坦境內北側大約13公裏的地方追擊過去。

    印軍的飛行中隊在山體的一處高地上,發現了巴軍設置的一處炮兵陣地,隨即對這裏發起轟炸。

    但等到地麵部隊跑來確認的時候,才發現被炸掉的是一些充氣道具和木頭架子,連士兵都是稻草人充任。

    真正的巴基斯坦炮兵部隊,早就已經完成了轉移。

    不僅如此,在繼續追擊的時候,印度的空軍援兵有掉入了另一個陷阱之中。

    它們被巴基斯坦秘密布置的防空高炮和防空導彈基地給盯上了。一陣異常猛烈的防空炮火。讓這群不明就裏的“美洲虎”空軍飛行中隊的駕駛員猝不及防,印軍機群在俯衝的時候遭到了“親切的慰問”。

    一顆顆防空導彈和一朵朵黑色的煙花,親吻著它們的機身,似乎無法承受住這樣的熱情,許多的印軍飛機紛紛“欲&火&焚&身”,隨後跌落在平地上,隻剩下還在燃燒著的骨頭架子,以及散落一地的殘骸。

    至於準備用來轟炸的炸彈,大多都在空中發生了殉爆,場麵異常壯觀。就像是一場盛大的煙火晚會。

    但是,作為焰火晚會的“主辦方”之一,印軍的損失極其慘重,墜毀12架。14架被擊傷,其餘的“美洲虎”隻能在急急忙忙地放棄了投彈任務後,倉惶地脫離了巴軍構建的地麵防空火網,夾著尾巴往回飛去。

    來自空中和地麵的雙重損失讓,西路軍司令辛格暴跳如雷,他憤然下令,強命機械化裝甲部隊立刻向巴基斯坦的防空陣地發起衝鋒,甚至必須在對方火炮攻擊的下前行推進。

    與此同時,辛格還下了另一個命令,讓他手中掌握的為數不多的自行火炮。馬上跟隨機械化裝甲部隊一同出發。

    不管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必須要拿下巴基斯坦設置在西線的那個可惡的防空陣地。要不然,這樣巨大的損失,根本就無法向國內交代。

    辛格當然對他自己掉入了巴軍的這個圈套感到非常憤怒,可是他還並沒有完全失去理智,他甚至還在心中大聲地嘲笑著巴基斯坦人的愚蠢。

    要知道,在他的心裏,這一次巴基斯坦雖說在戰術上取得了一個小小的勝利,給印軍的西路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可是從整體戰略上來考慮,巴軍放棄了整個伯尼哈爾山口。就等於失去了一個可以作為依托的軍事防禦中心。

    沒有這個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地,對於巴軍來說絕對是個巨大的失誤,比起一點點小小的戰果來說,這樣的失誤是更加致命的!

    而對於辛格而言,隻要還能夠將伯尼哈爾握在手中。這場戰鬥就還不算是完全的失敗。在對後方的戰報上,完全可以將犧牲歸入到“頑強的進攻”上。把因大意而遭受伏擊,說成是為了榮耀而犧牲。

    而且現在,辛格麾下的機械化裝甲部隊已經馬上就要突破伯尼哈爾山穀口了,一旦穿過了伯尼哈爾山口,後麵的路完全就是一馬平川。

    以機械化裝甲部隊的平原推進速度,這樣的地理環境毫無疑問能夠將坦克和裝甲戰車的速度又是充分地發揮出來。

    這種在平坦地貌上的突擊能力,就是機械化部隊的的優勢所在,而有了這樣的優勢,那麼巴基斯坦想要再耍什麼花樣就很困難了。

    另外製空權,也是現代作戰的必要條件。

    一般來說,任何一方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就必須奪取製空權。要是沒有製空權的獲取,現代作戰的結果常常是可悲的。

    在這一次的印巴戰爭中,印度空軍由於擁有強大的實力,因此,整體上處於攻勢。

    然而,由於一些問題的存在,印度空軍也損失很大。

    早在6月21日,印度空軍就從情報中得知,巴空軍正準備對印度空軍展開襲擊,以奪取製空權。為此,印度空軍決定為巴空軍設套,讓巴空軍首先發動打擊,給巴空軍造成印空軍實力已被消滅的假相,然後,印空軍實施突然的反擊,將巴空軍摧毀。印空軍認為,這是個絕好的計劃,可以讓巴空軍損失慘重。

    6月23日,天剛黑下來,巴空軍戰機開始向眾多的印度空軍基地飛來。隨著巴空軍戰機炸彈紛紛落下,印度空軍許多機場濃煙滾滾。當然,印度空軍戰機早已躲了起來,因此,印度空軍沒有受到什麼大的損失。

    6月24日,天開始黑了下來,印度空軍經過精心準備,開始實施反擊作戰。印度空軍認為,這個時候的巴空軍準是在慶祝勝利,機場一定疏於戒備,是印空軍偷襲的極佳時機。因此,印空軍戰機開始瘋狂地撲向巴空軍機場。

    然而,印空軍飛行員感到痛苦的是,迎接他們的是巴空軍猛烈的防空火力,一些印空軍戰機頓時成了靶機,拖著黑煙栽向大地。

    印度空軍沒有“灰心喪氣”,認為這是偶然現象,因此,5日晚繼續進行空襲,試圖把巴空軍戰機消滅在機場。

    於是,印空軍一架架戰機呼嘯著升空,殺向巴空軍機場。然而,巴空軍似乎早已等候著,密集的防空火力很快就形成了綿密的攔截網,讓印度空軍一些戰機有來無回。

    印度空軍連續挨了兩夜的打,終於發現偷襲不但沒有炸毀巴空軍主力戰機,自己反而損失了13架戰機。

    印度空軍終於知道,上當了!

    印度空軍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戰略,不再以襲擊巴空軍機場為主要任務了。印度空軍開始對自己地麵部隊實施航空火力支援,同時,對巴軍戰略目標開始進行偷襲作戰,包括轟炸巴基斯坦鐵路調車場和公路橋梁等。

    作戰中,印度空軍還存在著其他許多問題。其中,印度空軍部署著大量地空導彈,然而,整個戰爭中,印度空軍地空導彈似乎是擺設,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54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處境狼狽

    印度空軍的無能,隨即為接下來強襲機甲的戰鬥提供了最合適的戰場環境,因為空打擊能力不足,外加受到華夏聯邦軍的空軍誌願軍部隊騷擾,印軍的飛機已經無法掌握製空權。

    主要還是因為在伏擊戰中被防空火炮和地對空導彈擊落了太多的幻影iii戰鬥機,剩下的老舊貨色,根本無法威脅配備了小型地對空導彈的rk-67野蠻人。

    而對於為何要舍棄尼伯哈爾這個關鍵的山穀入口,其實也是中**事顧問的主意,以巴基斯坦的國力來說,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戰術並不太合適。

    雖然擁有了大口徑的火炮,但在陸軍的整體力量上,印度方麵始終占據著絕對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以陣地戰來與敵人互相消耗,吃虧的是巴基斯坦。

    所以,在中**事顧問的強硬要求下,巴基斯坦的總統葉海亞.汗命令巴軍的總指揮官服從中**事顧問的戰略安排,在國境線內采用誘敵深入的主動防禦戰術。

    而這種所謂的誘敵深入,也絕對不是完全的把對方放進來,而是進行梯隊式的抵抗,在敵人最薄弱的地方發動偷襲,逐步消磨對方的銳氣和精神狀態。

    而尼伯哈爾看似是一個絕好的防守陣地,但山穀口外地勢平坦,印軍完全可以展開鋪天蓋地的地麵攻擊浪潮,將那裏淹沒。

    反倒讓出尼伯哈爾之後,有一段漫長而狹窄的山路,這條公路隻是用碎石子鋪在夯實的泥土上,因為缺乏維護,道路凹凸不平,不利於大部隊的行進。

    隻要埋伏少量部隊在旁邊的山林中,用數發反坦克火箭彈,就能將這裏封鎖很長一段時間。之前巴軍就是這麼做的,將印軍的一個裝甲旅卡在山道上,然後用調整好射擊諸元的火炮一陣猛轟。

    結果是印軍連敵人的影子都沒見著。就被揍了滿頭包。

    戰果雖然並不算大,但這就讓印軍的士氣低落了許多,就算傷亡數字都不足百分之一。但光挨打不能還手的戰鬥,誰又能打起精神來呢?

    印軍先鋒步兵團所攻占下來的巴軍伯尼哈爾防禦陣地,實際上既不是因為在印軍猛烈的炮火和空中打擊下倉皇撤退,更不是為了主動防禦戰術而放棄這個陣地。

    如此具有戰略意義的軍事要地。誰又願意輕易的放手呢?

    不過中國打了幾千年的仗,知道事有取舍,計有先後。

    這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關隘雖然看似重要,但是難以展開大量的縱深兵力,也不利於弱勢部隊的機動防禦。

    在印巴兩軍戰力懸殊的情況下。就算巴軍能夠占據一定的地利優勢,可敵人卻能夠憑借優勢的兵力和空中打擊力量對陣地進行強攻。

    就算在尼伯哈爾山地上部署再多兵力,都隻不過是敵人飛機和大炮的活靶子,這樣死板的防守方式,在現代的立體化戰爭模式下,隻會為自己的部隊帶來極慘重的傷亡。(看小說就到.)

    並且,最後還真不一定就能夠成功守住這個陣地。

    不過暫時從尼伯哈爾進行撤離,不等於就什麼也不做。就算沒有陡坡和懸崖。也可以在平原上用坑道來增強自己的地麵防禦。

    因此,在這種戰術思想的指導下,巴軍也服從了中**事顧問的指揮,在兩個月前戰爭還未發動的時候,巴軍就做好了充分的的準備。

    這個作戰計劃是在尼伯哈爾後的平原帶布置大量的地麵兵力,用坑道和一些土木工事來構築地麵防禦網。還擺出了嚴防死守的陣勢。

    可這些完全都是為了要掩飾真正的的作戰行動,一支由華夏聯邦軍訓練了超過三年的巴基斯坦工兵旅。才是這一次戰鬥的主角。

    他們利用從中國采購來的大型建設用機器和建築用工程車,在伯尼哈爾山的北麵。也即是麵向己方控製區的山坡上,挖掘了許多三米深的坑道。

    坑道縱橫交錯,按照最合理的結構布置,分別有宿舍區、防禦區、彈藥存放點以及糧食存放點,將巴基斯坦陸軍部隊的一個整編步兵團隱藏在坑道網絡中。

    由於地形的限製,對於巴軍的這番布置,印度方麵是很難察覺到的。即使是印軍從法國人手裏買來的偵察機也無法跨越高山來偵查這裏的情況,這裏可是海拔四千米的高原!。

    更何況印度人從一開始就打算采取偷襲的戰法,所以他們不可能事前就越過停火線到巴控區來偵察,那樣做就等於在告訴巴基斯坦人他們要攻打這裏了。

    坑道係統被隱蔽的很好,利用原有的灌木叢和偽裝網,這裏的一切異常情況都被遮蓋在秘密的樹葉下。使得登上尼伯哈爾的印軍步兵團沒能發現這裏的古怪,他們有怎會想象得到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居然會隱藏著一個團的巴基斯坦步兵。

    同時,根據中國顧問的建議,巴軍還分別在幾個隱蔽的地段,悄悄地布置了反坦克伏擊陣地。這種地對地的反坦克導彈,威力和火箭彈差不多,就相當於是火箭彈上裝了一個簡單的電子導航儀。

    以至於在遭受襲擊的印度裝甲旅的士兵看來,他們就像是被火箭彈襲擊了一樣。

    茂密的樹林,高低錯落的灌木叢,為反坦克導彈的部署提供了良好的隱匿場所。對在山路上通行的印軍裝甲部隊進行伏擊,正是這些暗中放冷箭的家夥,並且最終令到讓印軍的機械化裝甲部隊陷入混亂。

    山道上的伏擊戰,是另一支快速反應部隊執行的,主要是由一批來自中國的特種兵牽頭,教授巴基斯坦人相應的叢林特種戰技巧,尤其是這種小股部隊襲擊大股部隊的戰術。

    而另一方麵,埋伏在坑道內的巴基斯坦步兵,並沒有盲目的擴大戰果,他們依舊要服從大局的安排,在這裏靜靜等候下一步指示。

    這一切的戰術布置,可不僅僅是為了一場簡單的伏擊戰,或者摧毀幾十輛敵軍的坦克,而是一個連環計。印軍踏入僅僅是最初的陷阱,後麵還有更多的驚喜在等著他們。

    此地以北30公裏的地方,分別有一個巴軍的重炮陣地和一個防空陣地。全部都是自行火炮和履帶式防空導彈車,機動性是現代化戰爭的最重要的關鍵點。

    任何死板防禦陣地,在遠距離的重型武器麵前,都隻是固定的靶子。無論烏龜殼建得有多硬,總是能夠被砸開的。

    相反,世界主流的軍事國家,最重視的都是部隊的整體機動性,而不是戰壕和碉堡。

    這些自行火炮和履帶式防空導彈車。就是巴基斯坦軍的防線,並且還是一道可以隨時移動的防線。這樣一來,就可以很靈活的針對敵人的行動來進行主動防禦,必要的時候,還能作為進攻力量使用。

    這樣攻防一體的戰術體係,在二戰末期就已經被華夏聯邦軍所吃透,現在用起來,自然是駕輕就熟。

    反觀印軍的狀況。他們還是在抄襲二戰時期的經典戰術。完全沒有在理解自己的基礎上來製定合適的戰術,更不用說是靈活的運用了。

    畢竟曆史上,印度就不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國家,生活在這裏的民族,也不是以武勇而著稱的民族。

    在遭到一連串的損失之後,巴方後撤的自行火炮部隊在行進了一段距離之後。就停了下來,然後再度展開。成了有一個炮兵陣地。

    隻要按照記錄好的射擊諸元來進行調整,就能準確判斷敵人的位置。然後再用一頓炮火來讓印軍嚐嚐厲害。

    機械化自行火炮的優勢在這個時候就完全體現出來了,自行火炮無論是進入戰鬥還是緊急轉移,其反應能力都是老式的牽引火炮所無法比擬的。

    當然,自行火炮的造價也同樣高昂,不是什麼國家都用得起的。

    而像印度這樣的國家,即便是經濟狀況還算不錯,但目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將先進的自行火炮賣給他們。

    現在,全世界掌握了自行火炮的設計和製造技術的,隻有中國、德國、波蘭還有美國。印度雖然是波蘭的第一大軍火采購商,但波蘭政府也要考慮華夏聯邦的態度,賣給印度的自行火炮也大多是“問題產品”。

    至於德國和美國,他們基本都是自己用為主,外銷的數量不多,印度的自行火炮就少得可憐,隻能混在裝甲旅內使用。

    自行火炮的炮口緩緩抬起,一枚枚炮彈被壓進了彈倉,金屬摩擦聲,讓人聽得一陣亢奮。隨後是連綿的火藥爆鳴。

    鬆軟的泥土被巨大的反作用力震得瑟瑟發抖,一些小石子紛紛快樂的躍起,這是重金屬的樂章在響徹雲霄。

    又是一輪凶猛的炮火,炮彈呼嘯著撲向印軍的機械化裝甲部隊,掩護友軍撤離原先的防禦陣地。

    這種戰術,針對的就是印軍裝甲部隊和空中攻擊機群協同的一個時間差,根據印軍一貫的表現,大概也能知道這個時間差的具體數值。。

    15分鍾的自行火炮轟擊,讓攜帶重炮的炮兵團能夠安然後撤,攻擊受阻的印軍,一般會像美軍那樣呼叫空中支援,而這基本要十五分鍾的時間。

    等印軍的飛行中隊來到,隨軍機動的防空火力車和履帶式防空導彈車就可以出馬了,對印軍的攻擊機群進行針對性的攔截。

    等到印軍的戰鬥機經受不住損失然後撤退,那時候印軍重炮兵團又可以建立起新的火炮陣地,並且立即投入進入新的戰鬥。

    火炮、防空、火炮、防空,兩支部隊間相互掩護和收縮防線,如此往複式的消耗印軍的兵力和精神,直到他們無法承受壓力而撤退。

    到了那個時候,就由巴軍整裝待發的機械化裝甲師全軍發起突襲,尾隨追擊,徹底壓垮印軍的鬥誌,讓撤退變成潰退。

    不過,這樣的戰術對於巴基斯坦人來說還是太難了一些,因為想要達成這樣的目的,在戰鬥中投入的地麵部隊必須要擁有非常高的戰術素養以及良好的紀律。

    不僅要做到冷靜,還要做到絕對的服從,進入戰鬥狀態要快,撤離戰鬥狀態也要快。不得貪功。不得戀戰,不疾不徐,按部就班。

    沒有經過良好的運動戰訓練。以及鬆散的軍事紀律和士兵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讓巴基斯坦的陸軍部隊難以做完成這樣的戰術。

    因此在不得已之下,在執行機動作戰的兩支隊伍中,就有華夏聯邦派遣入巴基斯坦的兩個自行火炮團。以及一個自行防空導彈團組成。

    在平常的軍事行動中,許多華軍士兵都被拆分,分到下麵去擔任班長或者排軍士,協助地麵部隊的指揮工作。

    這才堪堪達到了最低的戰術要求,同時也讓巴基斯坦的將領見識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現代化作戰模式,這可不僅僅是武器的更新。

    戰術思想,軍事訓練,兵源素質,這些都是最基礎的東西,也是巴基斯坦和印度這樣的國家所缺乏的東西。

    通過了這一次實戰,很好的證明了這種戰術的效用,對此華夏聯邦軍的高層還是很滿意的。能夠用別人的部隊來試驗自己的新戰術。這種好事上哪去找啊。

    其實德國人和美國人,從二戰以來,也漸漸開始學習中國人的戰術執行方式,舍棄了二戰那種互相比拚戰壕和碉堡的固定陣地戰,而是采用靈活的機動作戰。

    不過這可不是所謂的遊擊戰,遊擊戰指的是沒有固定的根據地。而因為武器的落後,仍然需要建立固定的伏擊圈。也就是固定的陣地。

    現代的運動戰,是建立在便利的運輸條件下。靈活的投送兵力。並且因為裝甲戰車的出現,使得對步兵的保護能力大大增強,也為運動戰提供了可行性。

    而印軍的西路軍指揮官辛格,自然是難以領會這種先進的“運動戰”思想,他還停留在過去的戰爭模式,尋找敵人的陣地,然後強攻硬打。

    但是現在,辛格很明顯的感覺到了當麵的巴基斯坦軍隊似乎已經改變了原本的作戰方式,變得行蹤飄忽,讓人有力無處使。

    這種一直被人打卻打不到人的感覺,讓辛格幾欲吐血。

    身為印軍的高級將領之一,辛格對於印度曆史上發生過的戰爭都做過詳細的研究,甚至對第一次和第二次大戰的經典戰例都做過分析,可沒有哪一次像現在這樣,然他無所適從。

    有點像閃電戰,但又不是那種坦克衝鋒戰術,而是利用機械化部隊的移動能力,不斷拉開距離,不與敵人交戰。

    更像是,蒙古人當年征服東歐洲的騎射戰術,利用輕騎兵的優越機動能力,拉開與西方重裝騎兵和步兵的距離,在安全的地方停下來射箭。

    正如當年的歐洲貴族那樣,辛格現在也十分無奈,他就算看破了這種戰術,也隻能無可奈何。因為他的步兵部隊是無法追上敵人的,而坦克部隊又還卡在山道裏,動彈不得。

    另一方麵,巴軍這種“棄守”國土的可恥行徑,讓辛格非常看不慣。

    辛格和這個時代大多數的印軍軍官一樣,基本上是在英**事學院畢業的,受到的教育也是英**隊的傳統教育。

    這種有著很濃厚貴族情節的軍事教育體係,最重視的就是軍人的榮譽,本來這是一件好事。但在因為死腦筋,這種對榮譽的過度看重導致了陸軍作戰思想的僵化。

    這也難怪,英國曆來就不是一個陸軍強國,其陸軍戰略思想仍舊停留在舊的世界大戰模式中,是一種傳統的陸軍作戰思想。

    雖然現在也學著美國和中國,利用自身的工業生產能力,實現了陸軍的裝備現代化。不過這可不代表他們的戰術思想也實現了現代化。

    在這一點上,除了走在前麵的中、美、德三個國家,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基本都還停留在舊軍事主義時代。

    在這種守舊戰術理念的毒害下,辛格發現自己無計可施,印軍的少量裝甲部隊根本不敢盲目突進,而步兵部隊卻又怎麼也追不上敵人的火炮陣地,反而不斷遭到巴軍的炮彈洗禮,被打得滿地找牙。

    每一次出動空中力量去摧毀敵人的火炮陣地,卻總是被巴軍先行發現,並且還在己方空軍中隊的飛行路線上布置好了防空火力網,打得空軍兄弟抱頭鼠竄。

    咬咬牙,派出了為數不多的還能用於機動作戰的裝甲部隊,卻又在半路遭到敵軍反坦克步兵的攔截,那些坐著越野車,扛著火拳rpg的巴基斯坦步兵,讓僥幸通過崎嶇山路的裝甲前驅部隊紛紛飲恨在此,

    辛格現在真的是快要鬱悶死了,如果是整建製的坦克旅,哪還會讓這些反坦克步兵如此猖狂?

    一直以來,印軍都依靠著空地協同化的作戰模式,讓巴基斯坦人吃盡了苦頭。但是現在,自己明明更加強大,卻處處受到敵人的製肘,處境狼狽。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achreeooo

LV:9 元老

追蹤
  • 109

    主題

  • 102044

    回文

  • 9

    粉絲

最近很忙 暫時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