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縱深防禦
對於辛格來說,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這些損失與他所指揮的龐大兵力相比,尚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
並且隻要守住伯尼哈爾山口,等到自己的兩個裝甲旅通過那條該死的山道,完全還是有足夠能力對巴控地區列城實施包圍和正麵強攻。
到了那個時候,兵臨城下,構築穩固的防線,就可以完全不同擔心巴軍這種不間斷的騷擾式襲擊。辛格一直堅信,隻需要一次正麵決戰,就可以將這些可惡的蒼蠅拍死。
辛格在向總部發送的電報中提到,目前西路軍已經突破了巴軍的第一道防線,並且一路進展十分順利。
雖然也有了零星的損失,但還是在嚴格按照著原本的行動計劃,朝著巴控的列城挺進,甚至還提到過,自己“擊潰”了數股巴軍的當麵防禦部隊,敵人不敢阻擋印軍的兵鋒。
從電報上看來,辛格完全沒有說謊,包括部隊遭受的損失數字,全都如實上報。
隻不過,辛格看起來也是個文藝高手,利用藝術的手法對戰鬥的過程進行了文字加工和語言修飾,充分體現出了他在軍校學習期間的文學水平和語言造詣。
看來,他更適合當一個小說家,而不是將軍。
對於辛格的這份說辭,印軍總參謀部也毫無懷疑的相信了,因為從東路軍那裏得來的情報中,提到了戰線的推進似乎相當的不順利。
印度攻擊西巴的東路軍在登東遭到了敵人頑強的的阻擊,很明顯的,巴基斯坦軍隊把他們的作戰主力基本都投入了這一處的防禦陣線中。
所以,西路軍沒受到太大的阻礙就可以理解了,甚至,印軍的總司令部還在為西路軍的英勇而舉杯慶賀著,仿佛勝利的果實已經吞下一半了。
印度這次克什米爾戰爭的總指揮,印度陸軍的總參謀長薩姆.馬內克肖上將,他雖然不像其他人那麼愚蠢,但依舊認為是巴軍在戰術上出現了漏洞。才給了這樣一個讓給西路軍長驅直入的機會。
如果一切都順利的話,想要占領印度河上遊平原將是水到渠成之事,而且還能夠從後邊包抄巴控克什米爾區。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好機會。
比起這個,薩姆更擔心的是美國是否能在外交上向中國施壓,讓對方無法直接幹涉到這場戰爭中來。雖然名以上巴基斯坦是華夏聯邦的附屬成員國,但印度方麵也不是沒有外交上的借口。
現在以支援東巴人民的民主權益為理由。在道理上也算是站得住腳跟,不過不管怎麼說,對於強大的華夏聯邦,薩姆還是有些畏懼的。
他是個英勇無畏的戰士,卻不是無腦的自大狂。勇敢歸勇敢,薩姆.馬克內肖是印度高層中少有的能夠保持理智的人,對於印度的國力有著清醒的認知。
他從來不認為現在的印度有資格與華夏聯邦在亞洲地區爭奪霸權,甚至印度連成為中國的對手的資格都沒有。
不用說別的,淡淡說武器裝備,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武器采購國,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軍火輸出國。單單看這個數據,就知道兩者的差距有多大。薩姆甚至希望印度國大黨能扭轉政治風向。積極與中國靠攏。
但很可惜,無論是當初的甘地還是現在的英.甘地夫人,他們都排斥東方鄰居,而與西方的主流強國交好。
薩姆也是明白遠交近攻這樣的外交原則,但那也要看對象啊,對於巍峨如山的華夏聯邦。恐怕真正需要“遠交近攻”這種擴張主義戰略的是中國才對。
要不是中國人把擴張的重心放到了北非和澳大利亞,南亞印度能不能有好日子過都是未知之數。
隻可惜。這些政治上的選擇,輪不到薩姆這個參謀總長來做決定。他現在需要關心的是印軍的軍事進展,以及隨時做好戰爭的準備。
因為戰鬥形式發生了不可預料的變化,那麼自然而然的,原來的作戰計劃就不得不做出適當的調整了。
根據戰局的變動,西路軍的任務改為主攻列城,而不是像原本那樣隻被當作夾擊列城的側翼部隊。既然巴軍在登東山穀內布置了重兵把守,那就意味著列城的防禦力量很可能已經變得非常薄弱。
兵力這種東西是固定的,薩姆一直都在關注著喜馬拉雅山的狀況,在戰爭發起後,並沒有看見有來自中國的軍隊進入克什米爾。
看來,現在華夏聯邦確實忙於中東和北非的事物,無力顧及南亞地區。
所以,薩姆也很放心讓西路軍去執行攻占列城的這個計劃,因為在他看來,單純的對上巴基斯坦軍,自己這邊有著必勝的把握。
一旦西路軍攻下列城,就可以通過公路迅速按朝著東路軍的方向趕去,從背後夾擊守衛登東的巴軍防禦部隊。這樣一來,取得的戰果很可能比原本預計的更好。
就算是薩姆,也把巴基斯坦人讓出伯尼哈爾當作是一種愚蠢,就這樣把一個重要的防守門戶拱手與人,克什米爾戰爭的勝負看來就要決定了。
雖然薩姆還是隱隱有些擔憂,不過依舊決定拚死一搏,趁著中國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達成原本的戰略目標。
隻要西路軍能夠成功的占領列城,那麼對於印軍的西線戰役而言,就等於是大局已定。
“哈哈,辛格這老小子還真是幸運,如果這個計劃成功了,那麼占領全部克什米爾地區的不世功勳就要由他來獨占鼇頭了。”
想到這裏,甚至連薩姆這個陸軍總參謀長都有些嫉妒辛格的幸運了。
他當然不可能想象得到,辛格根本連敵軍的第一道防線都沒有突破,隻是在不停的向前運動中損耗著部隊的元氣。
陣亡的士兵和損失的武器,每天都在增多,而戰果卻寥寥無幾。這樣的情形,已經讓部隊成了驚弓之鳥,因為害怕敵人的不定期偷襲,許多人都無法好好休息。
高度緊繃的精神狀態,持續了兩天,就給全軍帶來了萎靡不振的情緒。所有的印軍士兵,都被一種普遍的悲觀情緒所感染著,作戰積極性大大下降。。
在連續不斷的與巴軍的移動防線交手中,辛格已經損失的大量的士兵和裝甲車輛,銳氣盡失,軍心渙散。
而辛格還不知道。等在西路軍的前方,還有另一道難以跨越的鋼鐵防線,寬廣而平坦的的土地上,各種步兵戰壕和反坦克戰壕,將成為印度西路軍的噩夢。
作為西路軍的指揮官。辛格可沒有薩姆.馬克內肖總參謀長閣下那麼愉悅的心情了,他一路走來,每天最經常幹的事情就是對巴軍的咒罵。
因為被人輪番襲擾,辛格是連一個午覺都沒睡好過,跟不用說夜晚的時候了。眼窩深陷,胡子胡亂的卷曲著,眼球內爬滿了暗紅色的血絲,看起來憔悴極了。
這位高等種姓出身的貴族軍官。在沒有以前那種風度翩翩的樣子。更像是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
經過了近5天的追擊,辛格和他的西路軍總算是成功抵達了距離列城不到30公裏的地方,這裏有一處巴基斯坦建立的外圍防禦陣地。
是那種有著戰壕和機槍,還有碉堡和火炮的固定防禦區,就在一片錯落有致的丘陵上。而在這場艱辛的追擊行動中,西路軍原本竟然有序的部隊編製被打亂了。
裝甲部隊和步兵協同前進的陣勢也無法維持。現在變成了裝甲部隊越走越前,而步兵部隊則被拉在後麵。之間的距離開始漸漸擴大。
按照薩姆製定的軍事作戰計劃,印度軍方在西巴戰線上一共投入了5個步兵師。其中有兩個是機械化步兵師,另外三個則是摩托化步兵師。
而在世紀的行動中,機械化步兵師主要配備著裝甲步兵戰車,在維持攻擊陣型的前進行動中,摩托化步兵師的進軍速度是很難追趕上機械化步兵師的。
精神被折磨得有些恍惚的辛格,因為長時間得不到充分的消息,有些頭暈的腦袋,使得他的思想陷入到了一種慣性的思維模式之中。
辛格現在就不斷王牛角尖裏鑽,在他看來,既然巴軍不斷的往後撤退,那麼自己所率領的西路軍就應該不斷的向前突進,直到追趕上這群可惡的混蛋,然後給他們一點教訓。
哪知道,辛格現在連部隊的陣型有些過於分散了都不知道。
由於推進速度的不同,從而導致了西路軍三個師之間的距離不斷拉大,並且這個樣子,最容易出現脫離大部隊集群而成為孤軍的狀況。
一旦失去了友軍的掩護,在這茫茫的巴控區,就等於陷入敵軍的包圍中,結果不想可知。
到了7月2日,在西路軍長達三十五公裏進攻正麵上,原本齊頭並進的陣型,不知不覺間變成了三路散開的狀態。
位於中路,最前最突出的部隊是西路軍第5和第8裝甲旅,這兩者機械化裝甲部隊在從山道中脫困之後,就一直憋著一肚子氣,現在正飛速接近巴基斯坦的第二道防線。
這一次,敵人的陣地就在眼前,而且是跑不動的哪一種,印軍士兵覺得自己可以好好打一場了,不用像這幾天來那樣窩囊受氣。
印軍兩個裝甲旅的東麵,退後後大約35公裏左右的一支部隊,是擔當西路軍側翼的第37和第26步兵師。這兩支步兵師都配備著大量的機械化單位,所以行進速度並不慢,麵前能夠跟在裝甲旅的後麵。
而位於大部隊西側的則是第15,第17和第49這三個印軍的摩托化步兵師,他們與最前麵的裝甲旅相比,落後了整整一百一十公裏,拖著整個隊伍的後腿。
辛格現在滿心想要報複巴軍,以至於他竟然忽視了位於西麵側翼的部隊,已經離其他兩支部隊太過遙遠了,並且還過於靠近位於西邊的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邊界。
在這種地方,一旦遭受敵人的襲擊,後果將不堪設想。
在西巴戰線的東邊,與伯尼哈爾一樣被當作門戶的還有登東,它們都是屬於喜馬拉雅山西部突出的山脈一角。地脈的突起和延伸,形成了一個山口,成為了一個天然的防禦要塞的門戶。
這兩個地方。都是是印控克什米爾和巴控克什米爾的重要的聯係通道。而從戰略地位上來看,登東的戰略價值比起伯尼哈爾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尼伯哈爾背後隻有崎嶇難行的山道,而登東這裏卻有著唯一一條可供大規模部隊行進的公路。直通位於印度河上遊的平原穀地。
那裏地勢平坦,有著充足的河水可以用於灌溉,加上土地肥沃,是克什米爾地區人口最為稠密和農業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其政治和經濟價值,幾乎比得上印控區的克什米爾穀地。
所以,巴軍可以讓尼伯哈爾的駐軍利用主動撤退的方式來誘敵深入,因為那裏既有山道阻隔,後麵也不是什麼重要的經濟區。
但是登東卻隻能嚴防死守。寸土不讓,一旦被印軍突破這裏,對於身後的伊斯蘭城市而言,都是災難性的後果。
位於印度河上遊的這個平坦的穀地,被一道山脈從中間切開,劃分成了兩個主要部分。而這兩個適於人類居住的地方,都處在巴基斯坦控製區裏。
而整個巴軍在登東這裏設立的防禦陣地,距離印巴停火線也隻有100公裏的距離。對於機械化裝甲部隊而言。這僅僅是兩個小時的路程。
登東對於巴軍來說,可謂意義重大,一旦過了這處山穀口,就能夠長驅直入,抵達印度河上遊的穀地。
那裏地形開闊,完全是裝甲部隊盡情馳騁的牧場。
一馬平川。沒有任何天險可以依托,而且登東距離列城不到200公裏。印軍機械化裝甲部隊如果不顧一切的快速挺進,甚至可以在四個半小時內後之內兵臨城下。真要是那樣,列城的狀況可就是真的堪憂了。
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在中**事顧問為巴基斯坦軍製定的誘敵深入計劃中,在登東這裏是完全行不通的。
由於整體的戰略情勢不同,相比於伯尼哈爾來說,登東是巴軍絕不能丟棄的陣地,在與西路軍的決戰結束之前,這裏是不能棄守的,必須將印度的東路軍阻截在這個山穀口外。
所以,在這裏與印軍打一場實打實的消耗戰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戰爭不能光憑計謀,在關鍵時刻關鍵地點,還要敢於拚實力。。
可既然要打消耗戰,就必須充分利用防守和地形的又是,在這場消耗戰中,己方的消耗必須要遠遠低於印軍的消耗才行,這就要看防禦的方式和方法了。
來自中國的軍事顧問現在是巴軍西部戰場的指揮官,可事實上,在西部戰場上所走的每一步,都必須把登東防區的阻擊戰的成效考慮進去。
因此,中國的軍事顧問就自然需要過問登東地區的作戰情況了,向克什米爾巴軍東部統帥埃米迪.亞中將提了這個建議後,對方也覺得有理,對於中**事顧問的要求也自是言聽計從。
最終,連等東地區的防禦任務也交由中國派來的軍事顧問安排,巴軍的將領全都成為了聽從任務安排的下屬。
登東的防禦從總體情況上來看,選擇無非是縱深和坑道這兩樣。
所謂縱深防禦,主要是是針對機械化裝甲部隊的突擊,自從二次世界大戰中,華夏聯邦軍和納粹德軍都采用了“閃電戰”這樣的戰術,使得大規模的裝甲集團化衝鋒成為了讓人聞之色變的戰術。
麵對這樣的鋼鐵洪流,防線一旦被突破,裝甲部隊就能夠迅速的對敵人進行分割和包圍,然後逐個擊破。戰術簡單有效。基本無法抵禦。
在那樣的情形下,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奉行的以要塞和碉堡為核心,以層層戰壕和鐵絲網為表層,構成的這種缺乏縱深的橫向防禦麵,在遭受裝甲集團的突擊後將變得毫無用處。
一點破麵,固定的陣地反而成為裝甲部隊的肆意打擊的靶子,根本擋不住對方潮水一般湧上前來的兵鋒。
自從坦克成為陸戰霸主以來,各國陸軍就不斷開發各種針對性的武器和戰術,以便於如何有效的應對機械化裝甲部隊的這種無腦突擊。
而采用擴大縱深麵積的防禦模式,漸漸地被軍界認可,成為了一種普遍的步兵對抗坦克戰術。
登東的東麵,是寬闊而平坦的土地,那裏絕對是裝甲部隊突擊的首選之地,而在這裏應付印軍的機械化裝甲部隊,就需要將巴軍的防禦縱深麵積擴大到整個穀地和大後方。
隻有足夠長足夠寬的縱深防禦麵積,才能夠有效抵消坦克的正麵衝擊能力,然後利用步兵在局部範圍內的靈活機動性和複雜的戰術執行能力,朝著敵人裝甲部隊的側翼發起進攻,重創印軍。
而坑道,則是本次防禦作戰計劃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尤其是巴軍需要麵對占據了火力優勢和空中優勢的印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