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智能工廠 作者:觀星的乃粉 (連載中)

 
machreeooo 2012-11-12 22:05:0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168 85869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35
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神之粒子

    從最初的時候,鍾泱就曾經與高等級的文明接觸過,所以現在接觸到了地外文明也不足為奇。

    但考慮到這些地外文明並不友好,鍾泱還是感覺到比較棘手的的。

    在平流層上,飛碟平穩的行駛著,因為利用高能磁場來扭曲周圍的時空環境,所以即便是以時速一千六百米的飛行速度在空氣中飛行,也沒有產生像噴氣式飛機的音爆。

    自由而靈活的轉彎,也維持著同樣的高速,並且沒有引力狀態下的慣性問題。

    這種來自zate文明的飛碟,還真是先進,這也讓鍾泱感到了擔憂。

    “立文,華北軍區,你要一直掌握在手中,未來,或許還會發生許多事情。”

    “鍾泱,你是不是知道了一些什麼?”第一次近距離感受飛碟的性能,王立文也非常吃驚,但聽了鍾泱的話,他則有些不安。

    “還不知道,但我擔心國家本身的問題。”鍾泱歎息著說道:“你也知道,國家這種政治體製,還是避免不了壓迫和剝削的本質,權力始終會扭曲許多人的心智。我擔心的是,一些人會利用人性中的恐懼和黑暗,來將我們的文明引向仇恨和敵對。”

    “你指的是革新會?”王立文也是知道軍中有這麼個激進派組織的,也知道這個組織的背後,其實就是李宗仁,以及一些經常把革命掛在嘴邊的狂熱份子。

    “如果隻是革新會,我還不太擔心,但是現在,地球明顯並非**於宇宙之外的一個星球,一些天外來客不斷的對我們進行觀察和影響。我害怕zeta他們會和革新會達成協議,這樣他們就可以與古文會抗衡了。”

    像飛碟這樣的高科技工具,如果被用於軍事用途,那就太可怕了。

    現在古文會也開始對手裏搜集到的飛碟進行逆向破解,因為有智能工廠,所以研究的進度很快。

    但鍾泱還是擔心像小灰人這種地外類人種族會向革新會或者其他的什麼組織提供一些威力強大的高科技武器。這樣一旦出事,就會造成極大的動蕩。

    現在鍾泱也有些理解為何美國政府會把這些地外文明種族的存在遮掩得嚴嚴實實了,無非就是害怕其他國家也和外星人合作。以影響到美國的霸權。

    直接的軍事侵略,鍾泱還真是不太擔心,從瑟口中,他得知了高等文明很少需要抓低等文明去做奴隸。也很少為了開采資源而發動侵略戰爭。

    其實想想也就明白了,所謂高等文明,至少也是都些稱霸一個中等星係的族群。就像鍾泱接觸到的zeta人,他們是獵戶座帝國的前哨部隊,尚且擁有著半永久的能源係統。難道要來地球和人類搶石油嘛?

    至於抓地球人去當苦力,這更好笑了,貌似連工業時代後的西歐各國都舍棄了奴隸製這種落後的生產方式。奴隸的勞動價值完全比不上自由工人,這一點難道外星人會不知道?

    而如果要開采礦物資源,木星環狀衛星群上,就有很多比地球還大的衛星,以及數之不盡的隕石,上麵的礦物怎麼看都比地球多吧。還不用打仗。

    況且地球這麼長的曆史。也出現過不少高等級的文明,其中有一些走出了太陽係,成為星係級的文明。

    雖然這一帶地球人還是星球級別的文明,但說得粗俗一點,上麵也不是沒有人罩著的,所以根本不用太擔心被別的星係文明跨越光年過來發動侵略。

    不過像zeta那樣跑過來抓地球人做實驗卻要小心一些了。這些家夥總喜歡躲在背後搞些小動作,並且很不友好。

    鍾泱曾動用國家級的力量。在華夏聯邦的控製區內進行過大量的考古行動,發現zeta人造訪地球的曆史至少在1萬年以上。這還隻是根據現有的資料而做出的分析。

    真實情況難以獲悉,但根據估計,在地球四十六億年的曆史之中,應該有不少外星球甚至外星係的文明訪客。

    他們或許占領過地球,也或許隻是建立了一些補給站,總而言之,這一代的地球人已經對天外來客知之甚少了。

    但是巴顏喀拉山脈是其中一處zeta人的落腳點,他們其中一批探險隊員在一萬二千年前因機器故障而意外被地球的引力磁場所捕獲,墜落在這裏。

    古文會的安排了一支考古隊伍,在一處山洞中發現了一處石室,並找到了一些石碟,後來這些石碟被稱作杜力巴石碟。

    一開始,鍾泱並不知道這些石碟是做什麼的,隻知道上麵刻著許多奇怪的符號,不過一年前的一個實驗引來了zeta人,至此古文會才開始與這群小灰人接觸。

    巴顏喀拉山脈位於中國青海省中部偏南,舊稱巴顏喀喇山。巴顏喀拉在蒙古語的意思,是“富饒青色的山”。藏語叫“職權瑪尼木占木鬆”,即祖山的意思。

    中國西部高原地區地域遼闊但氣候惡劣,來往交通不便,很少有旅遊者進入。

    要知道,在這裏方圓20萬平方公裏左右的範圍內,可都是海拔6000米的高原地帶,地理環境比較惡劣,隻有一個公路通到那裏,人跡罕至。

    1938年的時候,當時的北京大學有一位考古學教授叫齊福泰,他與他的學生在青海附近的巴顏喀拉山脈探索一係列的洞穴時,發現這些洞穴被人鑿成了隧道與地下儲藏室的係統。

    不僅如此,他們這一行人還發現這些牆壁是方方正正且被上光的,就如同這座山被以高溫鑿入一般。

    並且在裏麵找到了許多列的幹淨墓穴,而這些墓穴裏麵埋著身高約138厘米左右的骷髏。這些骷髏有著巨大的頭顱,以及瘦小脆弱的身體。

    其中一名考古隊員認為這些骷髏可能是某種未知的山地大猩猩,齊福泰教授當時則又氣又好笑的回了一句:“有任何聽說過的猿類生物會埋葬彼此嗎?”

    墓裏沒有任何的銘文,但卻有著數百個約30厘米寬的石碟,也就是後來所說的杜立巴石,每個中間都有個2厘米的洞。

    每個碟片上都刻有兩個從碟片邊緣旋繞至碟片中心的洞一帶的細小溝槽,宛如費斯托斯圓盤。不僅如此,當時考古隊還在石壁上發現太陽、星星以及其它天體的圖畫。

    在墓旁更發現了多達716塊由石頭製成的碟片,這些石碟厚度約兩公分。直經約30公分,重量約一公斤,中間有一圓孔。從圓孔向外延伸出雙重螺旋溝槽到邊緣。

    這些石碟一開始被齊福泰帶回了北京的研究所,不過沒能研究出什麼東西,直到華夏聯邦接管全國,地宮才再一次檔案翻查行動中意外的得知了杜力巴石碟的存在。並且將這些石碟秘密接管過來。

    這件事情,政府和軍方都被隱瞞,鍾泱將石碟交給了徐永生研究。

    到了1953年年末,徐永生終於發現那石碟上含有鈷等金屬,並且在用超音波或電波給它一定頻率的激發後。石碟就會有節奏的振動起來。

    這些石碟的製造技術依舊沒有破譯出來,不過卻已經弄明白了石碟的作用,就是用來儲存信息,並且擁有能夠向外界發送求救信號的功能。

    石碟必須在一個足夠強的磁場內,才能發揮它原本的功用,裏麵儲存著的一小群zeta的星係航行資料,對於zeta人而言,就像是航海員的航海日記。具有非凡的意義。

    相反的。對於還沒走出地球的人類而言,沒有多少實用價值。

    一個農民是不需要航海圖的,因為他或許一輩子都走不出那個叫做“地球”的村子。

    所以,鍾泱將石碟拿去換了飛碟,不過鍾泱還是留了點心眼,將其中一半的石碟偷偷扣留了下來。現在沒有用。不代表以後沒有用。

    繞著整個中國的西北飛行了一圈,總共才數十分鍾。鍾泱和王立文也返回了一處位於群山之巔的秘密基地。

    這裏是古文會設立在年保玉則的一個綜合性研究基地,本身具備了研究的能力。但如果有必要,這裏又隨時都能轉變成攻防一體的軍事基地。

    三百個機械陸戰士兵被安置在這裏,還有一些使用電磁能的新式飛行器,還裝配了昂貴的電磁炮。

    依托著險峻的山勢,就算動用數萬正規軍,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攻占這裏。

    年保玉則是巴顏喀拉山的最高峰,主峰海拔5369米,它坐落在巴顏喀拉山脈東段,位於東經101.1度,北緯33.3度,青海省久治縣境內。

    它的頂部由3個常年積雪的山頭組成,山體則由好幾條山脊和相應的峽穀組成,俯隘而視,形似花瓣。

    峽穀中以山穀冰川和懸冰川為主,冰雪融化後,在雪峰周圍的山穀中彙成大大小小160多個湖泊,形成雪山鏡湖輝映,自然景觀萬千的景象。

    當地牧民把它視為“神山”,其主要原因恐怕在於它的靜穆秀美。

    而鍾泱把大西北最重要的一處軍事基地設立在這裏,就是因為這裏的環境很不錯,有水源,糧食可以向周圍的牧民采購,維持七百人的規模不成問題。

    主峰周圍的群峰,怪石崢嶸,飛碟緩緩移至一處陡峭的山崖前,透過舷窗,王立文隻看見黑褐色的石壁,在雨雪碎冰的衝刷下,浮現出一條條淩亂的刮痕。

    王立文還在納悶,為何要在此處停駐,可不想,他馬上就知道了。

    峭壁上,石山的表麵開始發出隆隆的響聲,一個巨大的入口在他麵前展開,數十噸重的石壁被巨大的鋼鐵機械臂輕易的挪開,露出裏麵黑幽幽的跑道。

    隨著石門大開,跑到內的燈光也亮起,全金屬結構的跑道,連接向山體的內部。

    王立文震驚得說不出話來,這裏可是他管轄的區域內,可他竟然不知道鍾泱何時在這裏建起了一個如此龐大的聚集科研和軍事於一體的超級基地。

    “歡迎來到玄武神殿,你是第一個來到這裏的外人。”周華自豪的向王立文做的介紹,“這裏也是地宮的總部所在,除了你,在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是古文會的的核心成員。”

    嚴格來說。王立文隻是古文會的會員,不算是核心級。

    不過因為一直以來王立文就堅定的站在鍾泱這一邊,並且與鍾泱維持著良好的私人關係。所以最終獲得了古文會其他高層的信任,被認為是可以接觸核心秘密的人。

    山頂上還是一片冰天雪地,基地內卻溫暖如春,各種大型機械隨處可見。地麵是合金鋪成。閃著銀灰色的光,並不耀眼,卻將整個空間內部照得亮堂光潔。

    王立文看到了一眼,立即在一個塔狀的儀器旁邊,發現兩根很長的金屬管道。直徑兩米半左右,一端圍繞著塔狀的儀器,另一端直接深入隧道內部,看不見盡頭。

    王立文是識貨的,他知道這不是水管,而是價格堪比等體積黃金的超導磁體環!而在這裏,徐永生居然告訴他這條磁體環管道居然有一公裏長!

    “這是我們的強子對撞機,那邊還有一台粒子對撞機。以及不少粒子加速器。”徐永生介紹起來倒是比較淡定。而王立文聽在耳中,卻久久難平。

    “你們居然有這樣的財力?!”王立文難以相信,這三種機器華夏聯邦現在也是有的,就放在武漢那裏,是產經聯在負責管理。

    但那一整套儀器可是動用了舉國之力才造出來的,其造價已經不是天文數字能形容了。而是私人根本無力承擔,哪怕僅僅是開機。也會吃掉一整座城市的電能。

    “你以為很貴嗎?”鍾泱這時走了出來,輕鬆的拍了拍身前的強子對撞機。就好像在拍一個路邊攤買來收音機,看得王立文一陣肉疼。

    “武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那一整套設備都是我賣的,原型機,這個是改進版。”鍾泱笑了笑,“產經聯最近不怎麼搞無償讚助了,所以我也隻好和他們談生意了。”

    王立文伸出大拇指,邪氣的眼神更是讓人一樂,“你可真夠黑的,那東西的利潤怎麼樣?”

    “呐,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就是了。”鍾泱指了指周圍,“我用那些錢,造了這裏。”

    說完,鍾泱還帶著王立文參觀這個基地的內部環境,同時也向他介紹強子對撞機的工作原理。

    代號“玄武神殿”的研究基地裏,這一台大型強子對撞機主要由一個一公裏長的超導磁體環和許多促使粒子能沿著特定方向傳播的加速結構組成。

    在這個加速器裏麵,2束高能粒子流在彼此相撞之前,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前傳播。這兩束粒子流分別通過不同光束管,向相反方向傳播,這兩根管子都處於超高真空狀態。

    一個強磁場促使它們圍繞那個加速環運行,這個強磁場是利用超導電磁石獲得的。這些超導電磁石是利用特殊電纜線製成的,它們在超導狀態下進行操作,有效傳導電流,沒有電阻消耗或能量損失。

    要達到這種結果,大約需要將磁體冷卻到零下271攝氏度,這個溫度比外太空的溫度還低。

    由於這個原因,大部分加速器都與一個液態氦分流係統和其他設備相連,這個液態氦分流係統是用來冷卻磁體的。

    大型強子對撞機利用數千個種類不同,型號各異的磁體,給該加速器周圍的粒子束指引方向。

    在碰撞之前,大型強子對撞機利用另一種類型的磁體擠壓粒子,讓它們彼此靠的更近,以增加它們成功相撞的機會。

    這些粒子非常小,讓它們相撞,就如同讓從相距10公裏的兩地發射出來的兩根針相撞一樣。

    這個加速器、它的儀器和技術方麵的基礎設施的操作器,都安裝在基地控製中心的同一座建築內。

    在這裏,大型強子對撞機內的粒子流將在加速器環周圍的4個區域相撞,這4個區域與粒子探測器的位置相對應。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幫助古文會的科學家去尋找標準模型中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基本粒子——神之粒子。

    為了修補標準模型理論大廈的缺陷,古文會內部的一些高能物理科學家提出了神之力場的存在,並進而預言了神之粒子的存在。

    在高能物理研究組的假設中,神之粒子是物質的質量之源,其他粒子在神之粒子構成的“海洋”中遊弋,受其作用而產生慣性,最終才有了質量。

    標準模型預言了62種基本粒子的存在,其他粒子基本都已被古文會的科研機構通過實驗證實,唯有神之粒子仍未現身。

    不解決這個問題,就無法逆向複製從zeta人手裏獲得的飛碟,在鍾泱搜羅來的飛行器中,暫時隻有zeta人帶來的飛行器完美的解決了超時空跨度躍遷的技術難題。

    而從地底挖出來的那些超古代文明留下的飛碟,技術標準仍舊達不到zeta人的高度。

    今天將王立文找來,就是希望在軍方找一個可靠的合夥人,一起進行這個項目的研發,同時也希望將一批新式武器秘密列裝軍隊,並且開始實驗。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36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低級飛碟

    粒子加速器是一種用人工方法產生快速帶電粒子束的裝置,其利用一定形態的電磁場將電子、質子或重離子等帶電粒子加速,能提供速度甚至接近光速的各種高能量的帶電粒子束。

    正是通過這些儀器,古文會才得以改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進而深入認識物質深層結構,在量子物理學領域,領先於其他人。

    而粒子對撞機則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置,主要作用是積累並加速相繼由前級加速器注入的兩束粒子流,到一定強度及能量時使其進行對撞,以產生足夠高的反應能量。

    所以,這種儀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而強子是一種亞原子粒子,所有受到強相互作用影響的亞原子粒子都被稱為強子。

    至於所謂的標準模型,其實是一套描述強作用力、弱作用力、電磁力這3種基本力以及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的理論。

    迄今,幾乎所有對這3種力的實驗結果都符合這套理論的預測,但標準模型並非萬有理論,因為它並沒有描述引力。

    標準模型還有個致命缺陷,那就是無法解釋物質質量的來源,所以古文會的一些科學家才開始提出關於神之粒子的猜想,並且希望用實驗去發現和證明這個猜想中的理論。

    而王立文跟在鍾泱身後,到了一座高塔前,這是一座外表看起來很普通的金屬他,頭頂處有一個圓形的晶體狀發生裝置。

    “這是斯塔啦電磁炮。”徐永生站在這座30米高的金屬塔前,指著周圍那些連著大量電纜的奇怪裝置,向王立文小聲介紹著。

    “電磁炮?”一聽這個名字,王立文就知道這是一個武器裝置,可無論怎麼看,都不覺得像炮,如果是炮的話,應該至少有發射口才對。

    “1908年的時候。尼古拉.斯特拉就造出了這種恐怖的武器,不過當時被光照會控製的一些美國政府部門沒收了相關的研究資料。通古斯大爆炸就是這個電磁炮威力的最好證明,當代人類曆史上。沒有任何一種武器可以與之相媲美,就算核武器也不行。”

    “不可能啊,美國政府要是在1908年就掌握了這種武器,那他們怎麼可能不拿出來用?”

    “美國政府內部也有很多部門。主要是這項技術掌握在斯塔拉手中,美國聯邦調查局隻是搜走了研究資料,本身卻無法複製。而後來斯特拉又不願意製造新的電磁塔,主要是因為他反對政府將這一項技術用於戰爭。”

    “好吧,這個電磁炮的怎麼用?”王立文知道了這些秘辛。但他不怎麼感興趣,他真正感興趣的是電磁炮的威力。

    “我們從美國偷來了關於電磁塔的第一手資料,同時加上斯特拉線圈的原理,再結合我們對電子屬性的深入認識,終於複製出了這個人造閃電發生裝置,以地球本身的磁場為基礎,再以大氣電離層為導體來實現電力的無線輸送。”

    見王立文聽不太懂,徐永生隻好簡單點解釋:“也就是人造閃電。我們模仿了大自然產生閃電的機製。製造出了人工閃電。這種裝置可以作為能源發生器,也可以作為武器。”

    “哦,難怪,你們這裏這麼多大量耗電的儀器和裝置,卻還能夠滿負荷運轉,原來是有了新的能源技術。”王立文這下子總算明白過來。但新的疑問又來了,“既然你們擁有了這種技術。為何不推廣出去呢?”

    鍾泱隻得苦笑著:“我倒是想啊,可是產經聯和三大集團都極力反對。政府也反對,國防部也反對,我隻好將這件事擱置下來了。”

    “這是怎麼回事?免費能源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他們反對個什麼勁?”王立文又糊塗了,他一直忙著軍隊裏的事情,還真的很少參與國防部的其他活動,所以並不知道內情。

    “能源戰略唄,現在外交部利用我們國家控製世界石油能源的有利條件,對其他落後國家開展能源外交,甚至英法等國也不得不向我們低頭。一旦新能源投入實用,這樣的政治優勢也將難以保持,所以國家一力反對。”

    “至於產經聯,經濟大建設時在全國投資建設了如此多的水力和火力發電站,他們要求至少要回本之後,才同意將地球電池技術投入市場。”

    這種技術,早在1912年就被尼古拉.斯特拉研究出來,並且已經有了第一代可以實用的成品。

    但是當時的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將這個技術買下,然後就鎖到了抽屜裏,不允許其麵世。要不是鍾泱在美國埋下了唐納德工業集團這個伏筆,也沒法從美國聯邦調查局那裏得到“地球電池”的完整技術資料。

    隨後,徐永生還向王立文展示了一下斯特拉電磁炮的驚人威力。

    外部的山體結構其實被改造成了一棟巨型的活動門,可以自由的開啟閉合,在活動門打開後,電磁塔就能夠通過液壓傾轉儀轉向山外。

    然後注入啟動能量,就能夠通過地球本身南北兩極的磁場來產生電能,就像是自然界中的閃電一樣,擁有龐大的能量。

    這種能量如果用來攻擊,將是非常恐怖的。

    而在兩天前,一架不請自來的zeta人飛碟就在白公山上空被擊落。而當時蘇合父子所看見的雷雨天氣,其實是龐大的閃電在電離層中引發的天氣變化。

    “真是太讓人震驚了!”親自看過徐永生的演示之後,王立文就喜歡上了這種絕對科幻的武器,“很難想象,這樣的武器居然是在1908年就被人製造出來的!”

    “這個世界還有很多讓你難以想象的事情,所以不要隻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裏。”鍾泱就站在王立文身後,“和一些強大的外來文明相比,我們還很稚嫩。”

    “唉,這讓我想起了非洲,但是我們國家之中,就有著太多這樣的土著思想了。”王立文感慨著。

    他去過非洲,當時他所看見的。就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度。而且一些非洲部落還維持著原始的社會形態,排斥外來者,並且不願意相信科技的力量。也不願意相信有其他國家的存在。

    在這些土著眼裏,非洲就是唯一的大陸,部落就是全部。

    這和現在的地球人何其相像,拒絕相信地外文明的存在。把“不知道”當成了“不存在”。

    回到國內之後,一些隨行的年輕軍官都在嘲笑非洲的現狀,與此同時,一些人還開始盲目崇拜著科技和科學理論。

    因為正是這種物質技術讓中國成為了超強的世界性大國,並且一些人開始驕傲自滿。

    王立文也是知道一些外星文明造訪地球的真相的。與先進的外來者相比,地球人就像非洲的某些村子那樣,對外麵的世界一無所知,並且也不願意相信。

    “對了,你的蒼穹計劃怎麼樣了。”忽然間,王立文又想起了這件事,“你原本不是打算搞登月計劃的嗎?現在怎麼擱置了,反而是讓李宗仁舊事重提。”

    “你以為我願意啊。”鍾泱眼皮子耷拉了下來。“月球背麵早就被zeta人占領了。並且在那裏構建了一個防禦基地,我就算上去了,也是送菜的。”

    原本鍾泱就發射了幾顆探測衛星到了月球背麵,但當時因為技術問題,而被zeta人的模擬成像技術騙了過去。

    zeta人在那裏建立了一座小型城市,用來當他們太空航行的補給站。補給站被一個直徑四公裏的大型半球體玻璃罩罩住。

    寮望塔的探測衛星隻能通過將拍攝到的影像傳回地麵的接收站,因為光線問題本來就拍不清楚。而且zeta人還擁有虛擬成像技術,將一些偽裝放映在玻璃罩上。騙過了早期的衛星偵查。

    後來因為不斷偵測到月球背麵有奇怪的能量反應,古文會才重視起來,並且最終發現了月背基地的存在。

    一顆預計有十五噸重的隕石,恰好在擊中玻璃罩的時候被彈開,結果在那一瞬間,影響偽裝被強製解除了,所以終於讓偵測衛星發現了這一處基地的存在。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鍾泱宣布擱置登月計劃,加緊對反重力飛行器的逆向研究。他想像卡薩的惡魔軍團那樣,在擁有一支宇宙艦隊後再進入太空,那樣總比孤身一人就跑到對方的大本營裏麵去更好一些。

    說著,鍾泱和徐永生又將王立文待到了一個停機庫內部,這才是今天的主題。

    “立文,這些就是我要向你介紹的東西。”鍾泱指了指前麵停放著的三種飛行器,“這是我們製造的初等ufo,是所有飛碟中最低級的類被,通過對從德國那裏搶到的樣品,我們作出了這些磁流體飛行器。”

    鍾泱向王立文介紹的三種飛碟,分別呈現雪茄狀、扁球狀和三角形這三種外形。

    “雪茄狀的是磁流體火箭,其他兩款的則是適合在大氣層內使用的磁流體空天飛行器,不過仍舊受到引力的影響,機體性能會導致強大的慣性,對駕駛者的體製有很高的要求。”

    “技術標準成熟了嗎!”王立文心情很是激動,鍾泱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王立文將是第一隻空天飛行部隊的指揮官!

    “放心吧,這已經是第三代產品了,我們提高了穩定性和推進功率。通過對磁流體發電機用推進劑配方、發電通道以及大空間強磁場形成技術的研究,我們研製了燃燒型脈衝磁流體發電機樣機,並測試了發電機的輸出電壓。”

    “實驗結果表明,含硝酸銫鹽複合推進劑配方可用於脈衝磁流體發電機,標準火箭發動機噴管出口燃燒產物電子密度達到1.9x10123,這意味著比常規推進劑提高1000倍的效率!”

    “永磁體采用聚磁技術可實現均勻強磁場,在104mmx360mmx500mm的矩形空間內得到磁體係統的平均磁感應強度為1.24t,磁場均勻度超過95%。”

    “發電機穩定輸出電壓為90v,實現了推進劑化學能的轉換,我們的研究結果還可以為高功率脈衝電源的研究提供參考,下一代成品預計在五年後可以投入使用。”

    緊接著,徐永生又對王立文介紹起磁流體飛行器的外殼構造,他指著扁球形飛行器那亮銀色的金屬外殼說道:“這是高硬耐高溫金屬表層,因為自接麵對大氣和空間環境,此層需要較輕較硬耐極度高溫的合成金屬材料製造。”

    然後又指著金屬縫隙間的膠狀物質。“這是膠狀物緩衝層,在兩快金屬間緩衝壓力隔絕溫濕度的軟層,緩衝移動對對內部駕駛人員的影響。”

    說完。開始指向飛行器的中心頂蓋,“金屬隔絕層需要有能磁化的金屬合金製造,磁流體層,不磁化沒有磁場。但磁化後充斥磁能的磁流體層。”

    最後,徐永生指著飛行器的邊緣,“這裏是交變移動強磁體層,這就是動力的來源,交變轉動的強磁體。這個表層其實是模擬的星體在宇宙真空中懸空的樣子。例如地球上地殼。地幔,軟流層核心磁場層。”

    徐永生又將王立文拉倒一部電腦前,給他播放試飛的影響資料,“有了外殼就需要有形狀,因為動力在飛行物內部,外部就會很簡單,沒有噴口,沒有突出物。”

    “因此我們其實可以塑造為任何形狀。但還是要符合飛行物運動原理。做成三角形。碟形,圓柱形,是較好的。其中碟形是最好的,可以向任何方向飛。”

    “動力源是什麼?”王立文能夠理解噴氣式發動機的工作原理,但磁流體飛行器就超過他目前的知識維度了。

    “說到動力來源,這就涉及到能量級的科學理論。並不是目前主流科學界還在使用的唯物質論可以解釋的。簡單點說,就是把永磁能交變轉化為運動能。這就是在飛行物內部的。基本附蓋外殼的整體的磁動力。”

    隨著電腦內的內部結構分析圖出現,徐永生的聲音也在幫助王立文對這些技術進行基本的理解。“你看,一個轉動的強大磁場,也是最核心部分。就到這點吧,機密內容就不繼續了。”

    “其實核心動力,以產經聯現在的科學都是可以研製出來的。一些美國人也已經開始相關飛行器的研究和製造了。而我們國內還有一大群用唯物論充斥頭腦的專家,他們還在宣揚唯物質論,忽視能量學。”

    “除了磁流體飛行器外,我們的這些成品還涉及星圖導航,電子儀器,操控係統,穩定儀等都是可以靠現代科學完善的。重要的是轉變觀念,接受唯能唯量科學指導。這種飛行物,人類現在就可以擁有。”

    按照技術的發展層級來劃分,科學發展是某一哲學觀下,出現一批科學理論,在理論模型上進行研製就出現實物。

    然後是實物進行標準化,構造定形,生產就出現實際應用的產品。

    徐永生通過逆向破解古代科技製造出來這種磁流體飛行器,是一種完全不需要化學燃料和噴氣式推動的飛行裝置。

    由於科學進步需要逐漸進行,所以鍾泱現在也隻能研製出低級外星文明所使用的飛行物。能叫ufo,一定要有空天飛行能力,也就是跨星球航行的能力。

    研製這種科技產物,最先需要的是相應的基礎原理,這就涉及了一種超過唯物質主義的理論基礎了。

    人類現在的主流科學隻是廣義科學中極小一小部分,叫唯物主義哲學下的唯物唯象科學。

    而真正的宇宙級科學體係,是一個及其廣義的範圍,第一等級體係是以唯物主義哲學係的物唯象科學,第二等級體係是以唯能主義哲學觀下的唯能唯量科學,第三等級體係是以唯心主義哲學觀下的唯心唯識科學。

    目前,人類社會已進入唯物主義哲學下的唯物唯象科學,已逐漸再向唯能主義哲學觀下的唯能唯量科學靠攏。

    但是磁流體飛行器涉及的唯能唯量科學,仍然不是唯物科學體係內的理論可以解釋的。至於唯心主義下的唯心唯識論,是屬於更高層科學,鍾泱現在知道的也很少。

    首先,唯能唯量科學理論基礎有五個。

    一是宇宙任何一處都充斥無窮能量。

    可用事實來驗證的是,宇宙中所有天體都是懸在真空中,是什麼力量把它托起。這就是唯物主義科學觀下看不見的能量,能量無處不在。

    現代科學把這種能量稱作暗能量,意思指看不見的能量。而宇宙其實就是能量所演化,物質隻是其中固化的能量體而已。

    二是能量在不停的轉化,從一種形式變成另一種形式,沒有開始和終結。

    從現在天體演化看,這個過程一直在持續。宇宙大爆炸隻是物化的能量變化形式,物質從大爆炸後開始出現。然後又化成能量,這樣一個物化宇宙在能量推動下不停演化。物化宇宙生滅現代科學也可證實。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37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靈魂記憶

    三是能量可以轉化為物質,物質也可轉化為能量。從目前的人類科學中已出現這個概念,比如量子學理論。

    四是物質最高速度是光速,能量最低速是光速。

    能量固化為物質後,在光速這個範圍下,光以物質粒子波動存在,在光速範圍上,光以波動存在。粒子是物質形式,波動是能量形式。物質下不存在的東西,不就不在能量下出現。所見不一定為實,也不一定為虛。

    五是能量可以形成空間和時間,能量下沒有時間和空間概念,由能量運動的狀態決定。所以存在無限大的速度。

    能量固化的物質形成空間,能量的流動形成時間。這已超過現代學可以理解的範圍。出現了在三維外的新的維度,這也是進行宇宙超光年旅行的基礎。掌握宇宙能量構造圖,可以接近宇宙邊緣。物化宇宙是有邊緣的,時間和空間在物質下都是有限的。

    有了這些理論基礎,再研製這個理論基礎上的實物,最簡單的應用就是空天飛行器,使用能量轉化進行的空天飛行器,這就是低級ufo的理論基礎。

    這些飛行物在宇宙中其它智能生命體的星球已經出現,甚至地球過去幾代文明中也已經掌握。而現在,鐘泱終於知曉和製造這些交通工具,這是人類走向宇宙的第一步。

    在得到鐘泱和徐永生的許諾後,王立文滿心歡喜的離開了玄武神殿基地,他還要回到華北軍區去處理人員調動的問題。

    “鐘泱,你真的打算任由陳澤、劉浩然和伊忠明他們三個將免費能源技術繼續封鎖下去嗎?”直到王立文離開,徐永生才問出這些話,他不想讓外人知道現在的古文會正在鬧內部矛盾。

    “原則上來說,我當然不欣賞他們的這種做法,但他們說的話也確實有些道理。現在的中國,還沒有做好精神上的準備,將免費能源拿出來之後。很容易導致全社會的腐化和墮落。關於這一點,亞特蘭蒂斯人不是很深刻的教訓嗎?”

    鐘泱的話,徐永生還是很信服的。確實中國人現在剛剛從被異族壓迫的歷史中站起身來,年輕一代都充滿著狂熱和暴躁。

    整個社會,流行著一些膚淺和短視的思想,比如追逐利益。比如互相之間的攀比,中國也不可避免的向一個商業型社會轉變著。

    商業型社會利於社會化的大生產,但不利於文明的整體進步,因為當大多數人都只是關心物質上的生活之時,文明的內在精神就會被刻意忽視。

    特別是政府希望藉由一種愛國思想來讓每一個國民捨棄自身的靈性和自由。放棄對內在精神的探索,變成一個個只會服從國家意志的工具。

    國家從來就是被少數人控制和決定著的團體組織,這一點從來都沒有改變過,只是比起過去的歷史,我們的生產力進步了,並且在生存權上也不再像古代的農民和奴隸那樣苛刻。

    但離著心靈的解放和精神的昇華,還差很遠。

    鐘泱害怕的是現在就公佈免費能源技術的話,會讓一些人變得懶惰和庸俗。就像亞特蘭蒂斯人那樣。沉迷於享樂,而忘記了自身的追求。

    當大部分人還覺得永生是痛苦的,那麼世界就不會變得更加美好,因為沒有追求和夢想的人,才會覺得時間太多。

    很明顯,現在的中國就是這樣。還停留在一個唯物主義的時代,所有人關注的都是物質上的富足和身體上的享受。

    為了改變這個社會情況。鐘泱希望通過五十年左右的引導,慢慢將中國古代一些有關文化領域拓展的活動慢慢向全社會推廣。

    並且通過教育、電影、書刊和言論。來普及一種昂揚向上的社會風氣,只有等大部分國人都做好準備,古文會才會開始全社會的改革,就算為此要推翻政府和產經聯,鐘泱也在所不惜。

    一些行動現在已經展開,比如在公立小學開始培養武術,體育課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武術修習課程。

    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可以錘煉人的意志,從小就修習武術的人,性格也會變得更加靈動和剛強。

    不過古文會並不打算強制推廣,而是類似於一種溫和的培養機制,願意學的人可以就著這條路子深造下去。

    不願意多花時間的也不勉強,只要你能達標就好。

    不僅如此,還開設道學、儒學、諸子百家等中國古代的哲學科目,**於基本的教育體系之外,完全是由古文會來推動,再通過拉攏其它民間組織一起合作,慢慢恢復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鐘泱通過這三十年來在全國各地積累的教育經驗,已經著手新的教育體制的建立,應試教育是第一個要被捨棄的。

    那種鼓吹人與人之間互相爭鬥的攀比式教育,導致全社會的一種急功近利心態,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鐘泱也不打算建立一個唯利是圖的商業文明,而是立志於復興和發展源自古老華夏的文明理念,提倡陰陽之間的平衡與互動,而不是追求極致和偏激。

    物質和精神,必須統一起來,成為並行不悖的兩個輪子。

    象棋、圍棋、水墨畫、書法、甚至想要修行,也可以免費從各大圖書館借閱古文會重新整理過的《道藏》,就連道門也開始與古文會合作。

    佛門中,目前古文會只與禪宗展開合作,其他的佛學流派都被打壓,其中最主要是大乘佛教。他們的被禁止公開傳教,經書的印刷和出版也會被文化部門刁難,雖然已經不再強制肅清,但還是暗中排斥著。

    學佛的人無論是就業還是升職,都會被主流社會排斥,這帶來了可怕的後果,那就是百姓都不願意信佛崇佛。

    只有禪宗,本身只是哲學教派,不依香火,不搞迷信。加上還得到了古文會的經濟支持,所以才得以維持一定的規模。

    對於佛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等宗教,鐘泱還是不怎麼喜歡的。這三個教派都宣揚善良、秩序和靈魂中的愛。但卻僅此而已。

    極致的光明和極致的黑暗一樣,會導致文明的失衡,華夏文明從很早開始,就認清楚了宇宙的陰陽二極本質。並且明白到了平衡的重要性。

    社會想要前面進步和提升,不單只是物質生產力的提升就足夠的,如果只有豐富的物資供應而沒有與之相符合的精神文明,那麼財富帶來的只會是腐朽和墮落,人類也會變成不思進取的家畜。

    就好比鐘泱在以前的時空裡。就經常在網上看到各種腦殘感慨永生是痛苦,那是何等無聊的人生,才會誕生出這樣無知的靈魂。

    人類要進入宇宙時代,升級成為星系級的生命,壽命的增加簡直是必須的手段。

    一次星際旅行很可能既要花上數十乃至數百年,以現在人類的壽命極限,估計會死在漫長的星際路途中。

    巴顏喀拉山,主峰的上空。忽的出現一架飛碟。正是古文會製造出的磁流體飛行器,產品代號“玉盤”,屬於第三代產品。

    第一代是飄昇機,也就是一種依靠高電壓產生推力的“非對稱電容器”。飄昇機運用了由.和thomas townsend brown這兩個人在1928年發現的別費爾德.布朗效應效應,其可以安靜地漂浮而不依靠螺旋槳等機械構件。

    在正電極附近電勢非常高,電子被從電子和周圍空氣媒質的分子中剝離出去。這些游離出的電子迅速向正電極靠攏並被收集起來。從而在細導線周圍形成了正離子云。

    同時這些正離子云處在負電極的上方,受到正離子云吸引的鋁板。將在靜電力作用下朝上運動。

    同時,這些受帶負電極的鋁板吸引和正電極排斥的正離子云會沿著電場線的方向朝下運動。

    這些帶正電的原子和離子被負極板碰撞並且中和。他們的碰撞太強烈了以至於額外的電子被從極板上剝離出,然後被原子和分子捕獲而使這些原子和分子帶上負電。

    這樣便產生了負離子云,負離子云被鋁板向下排斥,從而為飄昇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推力。

    正離子云在正電極周圍不斷地產生,並且這個過程被一遍遍重複。所以說,飄昇機是在它運動的媒質中把電能量轉換為動電推力並反作用於周圍媒質。

    作為磁流體飛行器的前一代ufo類飛行裝置,飄昇機的推進速度很慢,大部分的極限只能維持在70公里左右,而且無法離地面太高,只能保持10米內的高度。

    這就極大的限制了飄昇機的用途,所以鐘泱打算將其作為民用版投放市場,不過就先要進行技術儲備,同時也要與飛馬動力和華揚動力等幾家大型汽車企業達成合作協議。

    如果因為這種事而造成彼此間巨大的利益衝突,對於鍾泱來說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他不差這點錢,他需要的是產經聯的再次臣服。

    第二代產品是一種利用噴氣式機動原理的飛行器,基本的結構和現在華聯空軍裝備的那種可以垂直起降的猛禽噴氣式戰鬥機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是不燒油,而是利用消耗電能。

    造價比第三代磁流體飛行器要低,但無法作為空天飛行器使用,只能用於執行大氣層內的飛行任務。

    從這三種飛行器就可以看出古文會的技術實力和發展目標,不再是基於原本的化學燃料動力基礎,而是開始深入研究宇宙的本源——能量。

    地球目前的科學還停留在材料學,就算看似龐大的石油產業,看似高深的核物理研究,完全都還只是基於簡單的物質屬性,而不是針對能量本身進行研究。

    如果鐘泱願意,甚至人類從現在開始就可以完全拋棄化學能源,不用耗費巨資建立什麼華而不實的水力發電站。

    地球就像一個超大號的五號電池,地核有位於中心的硬核,還有流體狀的外核,在加上硬質的地殼,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電池。

    地球的磁場就起源於地球內部的地核,古文會的科學家經過探測和研究後發現。地核分為內核和外核,內核是固態的,外核是液態的。

    外核的粘滯係數很小。能夠迅速流動,產生感應電流,從而產生磁場。也就是說,所有的行星其磁場都是通過感應電流作用才產生的。

    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地球電池技術被開發出來,不過最早完成這個研究的是尼古拉.斯特拉,鐘泱以前不知道他的身份,不過現在知道了,那傢伙的腦袋接收了一部分來自超古代文明的信息和記憶。

    佛教把這種現象稱作輪迴。其實並不准確。

    一部分高等文明確實擁有著將靈魂轉換至不同肉&體之間的技術,不過那不代表所有靈魂都能如此。

    基於古文會內部對靈魂的性質研究發現,靈魂就是一種能量波,來源自地核,所以所有的人類文明中,都把死亡的歸宿放置於地下。

    事實上也是如此,生命個體的死亡,靈魂這種有自我意識的能量體就會被“回收”到地核內。在重組後再變成靈魂的種子返回地表。

    而且經過多次實驗。古文會的科學家也發現,靈魂本身在最初只是“火苗”,隨著生命體的成長而壯大,每一個生命體的靈魂都是不同的。

    古文會的科學家也發現,如果靈魂本身的能量級足夠強大,就能抵抗來自地核的吸引力。而不經過“重組”的過程。

    可即便如此,輪迴的現像也只是少數。大部分的輪迴,都是假象。

    生命體死亡之後。腦海中儲存的信息會藉由腦電波的形式留存在地球這個磁場內,而會產生一種被同質靈魂所吸引的現象,也因此經常被誤解為輪迴。

    華夏聯邦就曾有過相關的案例,一個川省的男童,在十二歲的時候忽然回憶起他的“前世”,記起他曾在上海生活過,並且還能列舉出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

    恰好他在上海的家人都還在世,也證實了他的話,這在當時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樣的事,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下,發生的次數並不少,光是鍾泱他們掌握的就有三十七例。

    古文會就是專門對這些人進行了研究,才漸漸揭露這種“偽輪迴”的本質。是一種同質靈魂之間信息流交換所導致的記憶融合現象,當你的腦電波頻率和另一個腦電波足夠接近的時候,就會出現類似的記憶共享現象。

    不僅如此,一些雙胞胎身上表現出的意識相連現象,也和這種靈魂的同質有關,不過例子並不多,畢竟足夠相同的靈魂信號波動只是大自然中的偶然現象。

    斯特拉正是因為繼承了某個超古代文明時期科學家的記憶,才獲得瞭如此多的知識,以至於在工業革命之後,他一個人在能量領域的成就,就超過了人類世界兩百年來的總和。

    他的文稿,至今仍然被鎖在美國fbi最機密的檔案室裡,被禁止傳播。

    如果說是誰將人類從物質時代帶入能量時代,那無疑就是斯特拉,鐘泱對於這個人的研究手稿很感興趣,不過能弄到手的並不多。

    要不是三郎帶領一群生化戰士幫助美國平定內亂,魔爪公司和唐納德實業也無法獲得本屆美國總統的信任,得以獲得一部分斯特拉的研究手稿。

    銀白色的飛碟,以七倍音速劃破雲際,表面被一層藍色的磁流體光芒所包裹著,居然沒有發出一點聲音。

    靜音飛行,是磁流體飛行器最大的特色,而且磁流體本身熱量很低,在80°c一下,幾乎所有的熱能追踪導彈都無法對其產生作用,所以這種飛行器有著很好的軍事應用前景。

    七倍的音速,每小時八千公里,人的眼睛甚至來不及反應,“玉盤”的身影就已經消失,沒有留下任何的飛行痕跡。

    並且開啟了量子波干擾儀,可以在玉盤的表面形成一個能夠吸收雷達電波的磁場,這樣憑藉現在的雷達技術,就無法偵測到“玉盤”的存在。

    從巴顏喀拉山脈,一直飛到廣州,只花了七分鐘。

    玉盤在飛抵鐘泱的農場後,便停浮在別墅區的一個足球場上空,一分鐘後,祖捷向電腦輸入了驗證密碼,位於足球場下的金屬安全門才開啟,露出一個圓形凹槽,玉盤可以降落在那裡。

    下了飛機,鐘泱也摘下頭盔,晃了晃腦袋:“玉盤的性能還是不行啊,磁流體推進技術本身並沒有解決引力問題,光是這種慣性就讓人受不了。”

    這樣的體質已經算是古來神話故事中的半神,可依舊難以抵擋慣性帶來的壓力,如果是沒有經過生體改造的普通人類飛行員,恐怕會因為難以承受強大的加速度而被自己的身體的質量壓死。

    “夫人怎麼樣了?”鐘泱抬頭對著別墅裡的管家吳伯問到,這人是張茵茵從娘家帶來的,上了年紀,人也忠厚。

    “回老爺,夫人還在靜室,要不要我去喚一聲?”對於眼前的一切,吳伯也是見慣不怪了,他向鍾泱遞過一把用熱水敷過的毛巾。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37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羲和工程

    靜室,就是張茵茵修身養氣的地方,位於後花園處的一個木質精舍內,內部裝潢仿造古式風格,非常雅致。

    張茵茵現在也開始修習道門的練炁術,鍾泱還特意請來了幾位道家的真修,就是為了解決生體改造後遺症的問題。

    經過這麼多年研究,古文會內部對於生體改造技術的了解也越是深入,總結出了多種使用技巧,不過老問題依舊沒有解決。

    正是因為深入了解了生體改造的機製,才明白靈肉合一是何等之困難,靈魂與肉身之間的關係,甚至決定一個文明的等級高低。

    強大的肉身,對於靈魂而言同樣是負擔,就好比燒煤的汽車和燒油的汽車,兩者的使用壽命就完全不同。

    靈魂可以控製身體,是需要消耗能量的,這些能量可不僅僅是由平時飲食所產生的化學能,還有一部分靈魂自身從地球磁場中吸收來的能量。

    在清醒狀態下,靈魂出於活動狀態,無法吸收來自地球磁場的能量,所以才會需要睡眠。並且根據磁場的變化,晚上十一點至清晨五點的時間段是最好的,如果能在這時入睡,靈魂將能更好的補充在白晝時消耗的能量。

    而長時間不睡覺的人,甚至會出現猝死的現象,就是因為靈魂因為無法及時補給能量而出現的崩潰現象,這種現象並不少見。

    而不按時作息,則影響靈魂吸收能量的效率,因為即使是睡一樣的時間,在不同的時間段內,人的精神狀態也會不同。

    人的肉身,其新陳代謝頻率和靈魂還有地球磁場是同步的,違反這個規律,就會讓身體進入不良狀態,進而引發其他疾病。

    這一點,鍾泱已經和張茵茵解釋清楚了。就是希望讓她明白,雖然她經過了第一階段的生體改造,肉身成功“淨化”。衰老的現象也慢慢退去,但還是要注意精氣神的修養和孕育。

    因此,鍾泱為自己的妻子特意建造了一個靜室,利用一種從皇陵內收集到的正能量。幫助她滋養靈魂。

    精舍門外,等候著一個女仆,現在這個時代,人權高漲,甘心為人奴仆者是越來越少了。張茵茵的這個女仆。還是張家送來的,也是從小培養的,忠誠無可挑剔。

    “老爺。”看著樣子一直保持著巔峰歲月的鍾泱走了過來,女仆也趕緊過來見禮。

    “夫人呢?”對於老爺這個稱呼,鍾泱一直都不怎麼喜歡,不過這些從張家過來的仆人,各個都是這種習慣,改了幾次都不見效果。鍾泱也懶得糾正了。

    “夫人這幾天都在靜室裏。要不要我進去通報一聲?”女仆溫潤的聲音響起,樣子非常年輕,容貌姿麗。

    不過這些,鍾泱已經不看在眼裏,他擺擺手,淡淡的吩咐著。“不用了,你下去吧。”

    結婚三十年了。張茵茵卻一直膝下無子,這一點。張家估計也很不好意思。一直往鍾泱這裏送年輕貌美的女人,未必就沒有那方麵的意思。

    不過鍾泱卻是不太擔心,旨在不朽的人,又豈會在意又無後代?

    精舍的木門被悄悄打開,是上好的檀香木,還散發著清幽的香氣,讓人陶醉。

    精舍外,鳥語花香,種植著許多能養氣安神的名貴花草,內部的布置,也全部以原始材料,主要是木料,沒有經過任何的化學加工,體現出一種純天然無汙染的原汁原味。

    這裏就是張茵茵的靜室,一張兩米見方的玉床前,一個長發麗人盤腿做著,長長的秀發被盤在腦後,向雲緞錦綢般鮮亮奪目。

    玉床的左右有四隻香幾,上置三足香爐,人在冰涼的玉床上清修時,爐內焚起檀香,致滿室香煙繚繞,香氣四溢,使人精神振奮。

    華夏的先祖,在很早的時期就掌握著各種探測、利用、轉化能量的方式,並且其中很多涉及靈魂領域,當真是不可思議。

    不過物質科學上的缺失,使得我們難以抵擋來自外部的傷害,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遭受屈辱,而再也無法堅持住自己的道統,何其可悲。

    還好,一切都過去了,鍾泱這麼慶幸著。

    他靜靜的坐在妻子身旁,盤腿坐下,等候著張茵茵醒來。

    現在正是張茵茵入定的時刻,靈魂高度內斂,被鎖定在身體內部,對於外界的一切可以說是“無知無覺”。

    道家的練炁術中,就有這種入定的技巧,放棄精神的對外防禦,而是將全部的能量用於自身的撫育以壯大神魂。

    不過這種技巧也是相當危險的,一旦被外物打攪,很可能會導致靈魂的波動紊亂。就像一個被催眠的人突然被叫醒一樣,精神方麵會出現不可預知的意外。

    良久,張茵茵才從入定的狀態結束,在鍾泱的感知中,那種旋轉的能量波動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精神的外放。

    鍾泱頓時知道,妻子已經醒來,當即溫言溫語的說著,“你醒了。”

    忽然聽到丈夫的聲音,張茵茵也是一驚,隨後是滿心的喜悅,回眸一笑,“嗯,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剛到家,聽說你在靜室,我就過來看看了。”鍾泱走上前去,和張茵茵一起坐在玉床上,“辛苦你了,每天都要做這麼枯燥的練習。”

    對於張茵茵,鍾泱還是覺得有些虧欠,畢竟因為自己的身份,讓她無法享受到一個正常女人應該有的樂趣,比如生兒育女,比如貴婦的社交和娛樂。

    反而因為兩人在年齡上的漸漸顯出差距,讓張茵茵承受了太多的壓力,並且想要追趕丈夫的腳步。

    將腦袋輕輕抵在鍾泱堅實的臂膀上,張茵茵溫柔的笑了,“還好吧,不過現在,我是真的開心。”

    道家的練炁術,並不是艱辛,而是清苦。

    清淡、枯燥,那種獨自一人的孤獨和靜謐,讓張茵茵很不習慣。不過為了追趕丈夫的腳步。她不得不如此。

    年紀漸漸大了,身體就會呈現老態,這是任何化妝品都無法彌補的。無論怎麼說。張茵茵都已經五十幾歲了,而鍾泱卻還維持著二十四五歲的外貌,這就讓她很害怕。

    每一次一起上街,都要麵對來自周圍的異樣目光。她知道鍾泱不在乎,可是她在乎。

    一個堅強的女人,並不希望成為丈夫的累贅,更不希望丈夫被旁人指指點點。

    所以,張茵茵要求進行生體改造。為此她專門和幾個道學大師學習了幾年,認真休息下,終於達到了可以進行生體改造的條件。

    而在生體改造之後,“淬煉”過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大,而對持有者的靈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想猝死的話,就隻能暫時過上“清苦”的生活,讓情感慢慢平和溫潤,直到靈魂的強度足以維持強化後的軀體消耗。

    張茵茵所做的這一切。鍾泱都看在眼裏。他現在卻隻能摟著妻子的肩膀。再多的話語,也比不上這一刻的溫情。

    “我是不是變得年輕了?”張茵茵忽然掙脫鍾泱的手臂,難得調皮的笑著,她睜著眼睛,就像一個渴望得到情人肯定的小女孩。

    已經多少年了,沒見到妻子如此年輕的樣貌。讓鍾泱忍不住回憶起了過去剛剛見麵的時候,“哈哈。對於這個問題,你都問了好幾十遍了。答案你不是早就知道了嗎。”

    樣貌恢複了最為青春俏麗的時光,張茵茵又忽然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但這一切又太過神奇,一時間難以接受,所以一遍又一遍的詢問著。

    生怕這一切都不過是美好的夢。

    瓊鼻高聳,皮膚光潔瑩潤,如同牛奶一樣順滑,頭發也不再幹枯分叉,而是充滿著水分的烏黑亮澤。

    歲月的侵蝕痕跡完全消失,就連以前怎麼也去不掉的魚尾紋,現在也完全看不見蹤影。

    不過張茵茵最高興的事,卻是可以和鍾泱一起外出,而不必擔心旁人異樣的眼神了。

    但是現在,她忽然又擔心起來,“泱,我現在這樣子,父親母親會不會認不出我來?”

    鍾泱倒是不擔心這個,他擔心的是另一件事,“你打算怎麼和父親母親說呢?”鍾泱是穿越時空而來,這父親母親自然隻能是嶽父嶽母了。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這種事情,可一不可再。

    人心最是難以滿足,張茵茵也是一樣,原本她隻是希望恢複青春,但是當這個願望實現後,她又想到了年邁的父母。

    生體改造技術難以普及,主要是人的體製和靈魂資質問題,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忍受清苦的修行。

    甚至大部分普通人,無節製的喜怒哀樂,隻會讓靈魂更快的崩解掉,到時好事就成了壞事。而且生體改造儀無法複製,現在總共就十具,還要消耗一種稀有的能量,如果不是十分必要,鍾泱根本不願意使用。

    鍾泱的態度,張茵茵多多少少也看出來了,她其實也就是有這麼個念頭,不會為了這種事而鬧脾氣。

    “你要我怎麼說,我就怎麼說。”左右反複想過,張茵茵還是決定站在丈夫這邊。

    “照實說就可以了,包括其中的風險和忌諱。”鍾泱並不希望張茵茵因為這種事而對娘家的人撒謊,“我相信父親母親還是能理解的,他們畢竟是過來人。”

    “嗯,好的。”張茵茵柔順的低下頭,應了一聲,她心中其實是欣喜的。

    鍾泱這麼說,就擺明了是允許為她破例,不過張茵茵也知道分寸,不會胡亂提出要求。更知道這種事要到此為止,以後不會再做出更多的承諾了。

    張家現在已經是華夏聯邦的一個豪門世家,掌握著西南一帶的經濟霸權,尤其是航天工業以及合金領域的生產,幾乎都可以看見張氏重工的身影。

    與此同時,在政治上,張家也在最高議會占據了一席之地。

    一年多以前,張景臨還參與元首競選,不過以大比分落敗於李宗仁之手。但還是說明了張家在政治圈子裏的地位,幾乎和陳炯明的陳家相當。

    這一切都是鍾泱給的,張家自己心知肚明,所以對於這個孤身一人的女婿,張嘯雷從來都是客客氣氣的。

    有著這樣的底氣。鍾泱才不怕對方有什麼野心,也不打算答應其他人的請求。為了妻子,他可以破例在接受幾個生體改造的名額。但絕不會超過三個。

    要不然張茵茵的叔伯兄弟姐妹全來了,鍾泱能顧得來幾個?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國家還在因為羲和工程而舉國歡騰,上萬家企業參與到了這個龐大的科研計劃中。

    一項項新的專利技術被不計工本的研發出來。同樣藉由這個工程,李宗仁完成了對國家財政體製的整合,使得政府對於財政收支有了更大的權力。

    不過產經聯依舊對政府的財政情況保有監督權,同時敦促議會立法,以嚴格的法律和規章製度。要求政府進行財政透明。

    羲和工程對於整個華夏聯邦而言都是浩大而複雜,單單是四個輔助計劃的實施,就預計需要五年時間來逐步完成。

    旅者號探測器計劃,預計需要發射9個探測器,在不同的月球軌道上拍攝月球表麵狀況的照片,以了解飛船在月麵著陸的可能性。但在近一年中,探測器曾多次發射失敗,主要是缺乏經驗。

    偵測號探測器計劃。預計需要發射5個自動探測器在月球表麵軟著陸。通過電視發回已拍攝月麵照片,並探測了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數據。

    月球軌道環行器計劃,預計需要發射3個繞月飛行的探測器,對40多個預選著陸區拍攝高分辨率照片,獲得足夠多小比例尺高清晰度的月麵照片,據此選出約10個預計的登月點。

    空間站預演計劃。先後發射10艘各載2名宇航員的飛船,進行醫學—生物學研究和操縱飛船機動飛行、對接和進行艙外活動的訓練。以培養登月宇航員的技能熟練度。

    雖然登月計劃看似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不過仍有不少人對此持反對的聲音。主要是針對羲和工程的巨大耗費上。

    中國現在還是一個在發展自身經濟的國家,而發展就需要動力。

    而西方列強的曆史經驗無一不在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濟發的展需要科學技術支撐,華夏聯邦探月工程的切入點正在這裏。

    因為月球探測需要現在很多高新技術的集成,這會很大程度地推進和促進國內高新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對國家濟的動力是不可估量的。

    有人問,探月究竟有什麼樣的濟效益,雖然華夏聯邦政府的科學家目前還說不出一個準數,誰也不敢打包票。

    但是在原本的時空中,美國就提供了一個現成的例子,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投資了250多億美元,按照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大概是2000億rmb。

    錢花得很多,但阿波羅計劃確實帶動了整個六七十年代高新技術的全麵發展與工業的繁榮,這是世界公認的。

    阿波羅工程帶動了包括計算機技術,遙感技術,數據傳輸與通信,激光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工程,醫學等各方麵科技和產業的發展,並將這些技術在軍事和民用領域推廣和二次開發,形成了一大批高科技工業群體。

    據統計,從阿波羅計劃派生出了大約3000種應用技術“成果”。滲透到國家民生濟的各個角落,最後美國政府核算,大概1美元在3年之後有4到5美元的產出,有人估計是9美元的產出。

    在原本時空中,美國的科學技術乃至國家經濟的領先地位,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阿波羅工程的實施。

    比起登陸月球本身的象征意義,這個大型技術工程創造的價值更讓人驚歎。

    這也是為什麼鍾泱不反對李宗仁搞火箭探月技術,雖然火箭比不上ufo,但重要的不是火箭浪費了多少資金,而是整個羲和工程將帶動兩萬家中國企業取得什麼樣的技術成就。

    在一定意義上,原本時空中的20世紀70至80年代支撐美國國家濟高速發展的技術,主要來自對月球探測技術的消化、優化和二次開發。

    其二次開發應用的效益,遠遠超過“阿波羅”計劃本身所帶來的直接濟與社會效益。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美國航天工業、國防工業和許多民用工業的關鍵技術,大部分直接來自阿波羅工程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技術,或這些技術的衍生物,通過月球探測發展起來的技術已融入人類日常生活和整個工業體係。

    華夏聯邦現在開展探月工程,就是要突破一些關鍵的技術,比如月球車的總體設計、遙操作、導航與控製、通信、熱控、電源等係統的設計與研製等,涉及了許多新的領域。

    這些新的突破將推動其他領域的發展,如遙操作技術有助於深海探測、遠程醫療、工業機器人技術、特種車輛等的發展。

    再比如繞地衛星上的紅外地平儀的研製,就可以帶動紅外技術的發展,這項技術在醫學領域可以廣泛應用。

    羲和工程,不僅僅是一個麵子工程,而是一個技術的綜合性拓展計劃。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37
第一千一百章 率先一步

    在古代,人們對於月亮總有著太多的美好幻想,但那隻是因為當時的“我們”看得還不夠清楚。

    真實的月球,是一片壯麗的荒漠,這裏除了砂石,什麼也沒有。

    月球因為其自身的在空間上與地球的距離十分接近,使得此地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人類探索宇宙星海的首選目標,更是羲和工程邁出地球村的第一個落腳點。

    從本次人類紀元開始,從古至今,人類對於月球的觀察、探究與思索,全然貫穿了整個人類文明的曆史進程。

    在最早的時期,人類隻能單純的利用肉眼依靠視覺來簡單的觀察月球,由於星球間的軌道運轉,人們從地麵上看到了月有陰晴圓缺以及明暗斑駁。

    直到技術發展後的啟蒙時代,人們才第一次使用了望遠鏡。

    而借助著高精度的望遠鏡及其他一些天文學測量儀器,月球的月海、高地、環形山結構才漸漸被天文學家清晰地識別,而精致的月麵圖也終於成功繪製出來。

    甚至許多各種典型的月麵特征都有了地球人給取的名字,當然,那些都是西方人,那時的中國恰好被一個野蠻的民族所統治,再也沒有技術上的提高。

    再到技術革命之後,人類開始不斷發明各種各樣的月球探測器,觀測衛星上天,對於月球的觀察又更近了一步。。

    20世紀中葉。也就是現在。月球空間探測器的發射,標誌著人類對月球探測活動進入了有史以來的最巔峰時刻。

    特別是這幾年間,華夏聯邦政府主持的地核工程,這個完整登月計劃的實施,對月球正麵背麵進行了詳細的勘察。

    通過派遣遠程遙控的機器人,華夏聯邦已經從月球上獲取了542千克的月岩土壤標本,中國科學界也對月球的空間環境、地貌、地質、構造、起源與演化有了前所未有的認知。

    甚至不少華夏聯邦的國民都在幻想著,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人將可以在月球上建設可供長期居住的基地、實驗室和工廠。

    甚至幻想著開發月球的能源和礦產資源,將月球變成為地球的衛星城。成為地球人走進其他星球的太空碼頭和宇宙補給站。

    在人類的探月活動中,華夏聯邦的羲和工程將是曆史上最值得渲染的一筆,中美兩國進行了聲勢浩大的月球探測計劃。

    不過因為技術上的儲備不足,美國在這方麵落後於華夏聯邦。可艾森豪威爾也毫不猶豫的提出了政府月球的阿波羅工程計劃,並且美國國會也已經通過的財政預算案。

    就算不能馬上開展登月行動,可是美國人也不甘落後,立馬對中國還以顏色,針鋒相對的提出了他們自己的登月計劃。

    人類初次向月球的進發開始於1956年溫暖的初春,也即是現在。

    不過當前的幾個人類主流強國都對月球表麵的特點基本上還沒有什麼太明確的認識,但是在著手準備遠征月球之前,這樣的知識顯然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美國人已經成功將他們的衛星發射上天,華夏聯邦方麵更是開始頻繁的發射月球探測器飛向太空,飛往月球。

    可無論是華夏聯邦。還是美國,這第一步探月計劃在還沒有落地前就以失敗而宣告終結。

    華夏聯邦的第一枚“旅者”號探測器最先開始征途,但它剛起飛到兩萬米的高度,就因火箭的意外爆炸而付之一炬。

    這件事就發生在上星期,當時還進行了實況轉播,結果讓華聯的新元首李宗仁承受了非常大的輿論壓力。

    湊巧的是,美國的第一枚“先驅者”號探測器起飛不到兩分鍾,就因為火箭故障而跌落大西洋。

    事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不得不出麵向美國民眾道歉,並承認美國在火箭技術上與華夏聯邦還有著一定的差距。現在進行月球探測器的發射有些不合時宜。

    自1956年初春,華夏聯邦政府率先發射了“旅者”號探測器後,中國先後一共進行了五種不同規格和功能的月球探測器的發射,在總共的三十六次發射中成功三十二次。

    美國方麵的探月衛星的首次發射僅比華夏聯邦晚了兩個半月,在1956年炎夏之際。美國成功向太空發射了一顆月球號探測器。

    至此後的數年時間內,美國一共發射了24顆月球係列和5顆探測器係列月球探測器。總計二十八次,其中成功了十八次。

    這樣,在這一階段,中美兩國就太空領域的主導權展開了激烈的競賽。

    此階段的月球探測活動經曆了遠距離飛越、硬著陸、軟著陸、繞月飛行、登陸月球等五個階段。

    可以說,在從1955年開始的前五個階段裏,華夏聯邦一直遙遙領先於美國,率先實現了掠月探測、月麵軟著陸、繞月探測、月球樣品采集、月麵巡視考察等探月壯舉,在無人月球探測領域裏創造了許多個“第一”。

    雖然,在這數年來的登月競賽中,“冷戰”的政治因素直接導致了兩個超級強國之間無比激烈的競爭關係,雙方也因此而把空間技術的高低作為政治製度優劣的比對砝碼。

    雖然中美兩國都在宣揚著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是何等的振奮人心,但究其政治本質,兩國政界都是以在把對方“摔倒”作為技術進步的動力,而不是真的為了登陸月球本身。

    但是,從人類宇宙探索的廣義角度上看,“冷戰”也僅僅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時代。雙方所有的“敗”。都是科學探索的艱難。是人類邁出地球搖籃付出的學費和代價。

    而雙方所有的“勝”,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輝煌成就。

    在無人月球探測領域,華夏聯邦和美國都先後發展了三代無人月球探測器,它們代表了不同階段探月工程的技術水平。

    從簡單進行月球拍照到自動采集月球樣品並返回地球,進而用月球車到月麵巡視考察,技術上一代比一代先進,探測器的重量越來越高,發射探測器的火箭的運載能力越來越大。

    華夏聯邦的第一代月球探測器是羲和1號至羲和3號,它們都是小型探測器。質量在380千克至400千克之間,任務也隻是從月球近旁擦肩飛行,或采用硬著陸的方式登上在月球。

    華夏聯邦的初次太空遠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雖然首航的“羲和1號”飛行軌道發生了偏差,連月球的肩膀也沒有擦到。但是它依然戴上了“世界上首顆飛到月球附近的探測器”之桂冠。

    “羲和2號”亦深孚眾望,他像一支利箭正中月球這個“靶心”,墜毀在荒涼的月麵上,更是成為本紀元人類曆史上第一個擊中月球的人造物體。

    羲和2號從月球上拍到了許多照片,並且還得到了月球自身沒有磁場的這一重要探測數據。

    “羲和3號”的功績更加鼓舞人心,它成功繞到了月球的背麵,並且第一次為人類拍攝到了月背的照片,向人類報告了月球背麵的秘密。

    飛向月球十分的不容易,要知道,即便以12千米每秒的第二宇宙速度來飛行。至少也需九個半小時,可在這段時間裏,月球又將會在軌道上移動4萬餘公裏。

    如果非要用一個貼切的比喻來形容,那麼想要瞄準月球,就相當於用獵槍去瞄準幾百千米外的一隻在飛奔的兔子!

    每一次探月器的發射,都要經過精密的計算和預判,才能獲得成功。就為了這件事,華夏聯邦報廢了三顆衛星,損失了價值四十億的設備!

    在第二代月球探測器中,華夏聯邦已經研製出了是羲和四號至羲和十四號。這些新的技術成品承擔了在月麵軟著陸的複雜任務,其中最成功的是羲和七號探測器。

    在華夏聯邦的第二代羲和號月球探測器中,因為得益於大型火箭技術的出現,探測器的質量也提升到了兩噸,並且使用了最初準備用於發射金星和火星探測器的“狂雷號”三級運載火箭。

    不過這些技術上更先進的第二代產品的行進路線與第一代的老前輩們有所不同。第一階段先是會被發射到200千米左右的地球停泊軌道。

    隨後,多級火箭將再次點火。將第二代羲和號探測器送入奔往月球的旅途,途中要對飛行軌道進行修正,然後最終準確抵達月球。

    從1957年1月開始,直到1929年的3月份,華夏聯邦宇航局共進行了十二次探測器的發射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羲和七號”和“羲和八號”,它們分別首次實現了在月球軟著陸和環繞月球飛行。

    到了登月計劃的末尾階段,第三代月球探測器開始出現,這也使得月球探測技術得到了巨大的飛躍性進展,更是代表了這個時代人類最先進的空間探測技術。

    這些第三代月球探測器的質量全都在六噸以上,采用“巨靈神號”重型運輸火箭發射。

    第三代月球探測器包括自動采集月球樣品並返回地球、環月飛行探測以及月球車考察三種類型。

    從1961年的5月到1963年的7月,華夏聯邦進行了十六次發射,向全世界實況轉播了十二次,其中羲和十八號首次取回了月壤樣品。

    羲和二十號攜帶的人類首輛無人月球車甲犀一號在月球上工作了一年零一個月,而羲和二十一號則成為華夏聯邦第一顆重型環月飛行的探測器。

    對於甲犀一號無人月球車的競爭,陳永綿的飛馬動力和劉永灼的華揚動力展開了激烈的技術競爭,最終是陳永綿的飛馬動力企業汽車在技術上優勝一籌。取得了這款月球探測車的製造權。

    劉永灼的華揚動力在成本上很有優勢。不過考慮到登月計劃是國家項目,技術顯然比成本更加重要。

    與此同時,美國方麵也在七年間實施了四項無人月球探測計劃,一是“先驅者”係列探測器,二是“徘徊者”係列探測器,主要對月麵進行初步觀測。

    三是“勘察者”係列探測器,用於軟著陸及對月麵的力學特性進行現場考察。四是“月球軌道器”係列探測器,對月球進行測繪並為選擇著陸場獲取數據。

    這些計劃最初是針對月球表麵進行科學研究而提出的,但是當阿波羅登月工程正式出台後,美國政府立刻將它們全部調整為登月計劃的輔助計劃。並且製定了新的任務,那就是提供月球的詳細數據,為載人登月做準備。

    “先驅者”係列是個比較倒黴的係列,從“先驅者”1號到“先驅者”5號。“兄弟”五個沒有一個成功。

    它們的失敗倒並不是自身有多大的問題,主要是這時美國的運載火箭設計不過關,火箭沒有足夠大的運載能力使“先驅者”達到地球逃逸速度並奔向月球。

    因為華夏聯邦的咄咄逼人,美國方麵並沒有能夠像原本時空中的那樣,在進行足夠的技術儲備後才向外層空間發起挑戰。

    缺乏足夠的重型運載火箭技術,在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倉促行動下,阿波羅工程不得不趕鴨子上架,所以才會冒出大量的問題。

    “先驅者”4號好歹算從月球遠處掠過,但也沒有拍攝到清楚的月球照片。因此,“先驅者”係列還算不上是美國的第一代月球探測器。

    美國的第一代月球探測器是“徘徊者”係列。從1961年至1965年共發射了9顆“徘徊者”。

    “徘徊者”月球探測器的任務是在月麵硬著陸前近距離拍攝月麵形貌,其質量為0.35噸左右,奔月路線也與華夏聯邦選擇的路線不同。

    美國的探月衛星先是用宇宙神阿金納b火箭將其發射到近地停泊軌道,通過阿金納b上麵級火箭二次點火,將“徘徊者”送入奔月軌道。

    “徘徊者”係列“兄弟”9個,“夭折”了6個,在繳納了昂貴的“學費”之後,最後3個月球探測器終於全部發射成功。

    第二代月球探測器是“勘察者”係列,主要在1966年至1968年間,“勘察者”係列先後發射了7次。它的任務是攻克月麵軟著陸技術,探測月麵地形地貌和月球物質的各種特征,為載人登月打前站。

    “勘察者”係列的成功率較高,隻有2號和4號失敗,其他均實現了軟著陸。共傳回了87000多張月麵圖片,還對月球表麵進行了挖掘試驗。極大地增加了人們對月球的認識,為載人登月完成了技術準備。

    第三代月球探測器是“月球軌道器”係列,1966年至1967年共發射5次,全部成功。“月球軌道器”係列通過繞月飛行。

    事實上,火箭技術的發展源於華夏聯邦對洲際導彈技術的研發,這才是中國先美國一步掌握了運載火箭關鍵技術的原因。

    1959年,新年才剛剛過去,2月15日,在蒙古的一個秘密航天發射場內,一枚經過改裝的超重型運載火箭呼嘯著直上九霄,把一個月球探測器器送入太空。

    第二天,華夏聯邦政府立即通過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宣布,成功發射的這一枚月球探測器羲和七號,現已經從近月軌道登陸月球。

    這一消息瞬間震驚了整個人類世界,成為各國媒體的頭版頭條,華夏聯邦在中美登月競賽中成功地占到了先機。

    與之前拿到的那些個技術上的“第一”不同,羲和七號現在已經成為第一顆成功登陸月球的探測衛星,甚至這個探測器原本就是為載人登月而單獨設計的,隻是現在沒有乘客而已。

    在茫茫的星空之中,這顆六十五噸重的探測器由“狂雷號”重型火箭發射升空,它沒有經過停泊軌道,而是直截了當地飛往月球,奔月速度達到120公裏每秒。

    第二天,“羲和七號”成功在月球表麵實現了軟著陸。

    羲和七號攜帶了磁強計、離子腔和微流星體探測裝置,飛行途中,它測量了月球和地球的磁場、宇宙射線的強度,還測量到太陽發射的等離子流“太陽風”。

    記得在數年前,華夏聯邦的羲和二號再次升空,它對準月球飛奔而去,隨後以3公裏每秒的速度撞擊在月球雨海東麵阿基米德環形山附近的莫多利卡環形山裏。

    巨大的能量使月岩塵土高高飛揚,最高的竟達四百八十千米,飛濺最遠的距離達三千千米,在那裏留下了一個小小的圓坑。

    據說,在羲和二號接近月球的關鍵一刻,總設計師錢學森和他的助手們都聚集在飛行控製室裏,除了羲和二號傳回的清晰信號外,控製室鴉雀無聲。

    當半噸重的羲和二號月球探測器抵達月球表麵,並與月球直接相撞的那一瞬間,緊張的設計師們抑製不住興奮的心情,全都跳了起來。

    那一次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次將人造物體降落在月球上,第一次在月球烙上人類社會的印跡。

    當距離地球十一萬公裏時,羲和二號便釋放出一公斤的鈉,在黑色的太空中形成了持續5分鍾的金黃色鈉氣雲,這主要是為了方便地麵人員的跟蹤和觀察。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38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最後階段

    羲和二號在撞擊月球表麵之前,已經成功地向地球發回了有關月球沒有強磁場和沒有輻射帶的重要數據。

    這些數據,是羲和七號得以成功在月球表麵實現軟著陸的重要因素。

    在當時,羲和二號還帶去了華夏聯邦科學家們送給月宮之主嫦娥的“見麵禮”,那是一大兩小3枚金屬標牌,它們均呈正五邊形,大的直徑為十厘米,上麵鑄有華夏聯邦的國徽——蒼龍首。

    兩塊小標牌一模一樣,直徑均為9厘米,上麵印刻著一排中文,書寫著華夏聯邦共和國這七個大字,由於有特殊的保護裝置,它們至今仍安然無恙地躺在寂靜的月宮之中。

    蘇聯的第二代月球探測器要攻克的是月麵軟著陸技術,這是探月工程中最難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

    1959年,由大型洲際導彈改造而成的重型運載火箭“狂雷號”將羲和七號送上充滿期盼的征程。

    火箭先把羲和七號送入200千米左右的地球停泊軌道,然後第三級火箭二次點火,將重達六十五噸的羲和七號推進奔月軌道。

    在航程途中,羲和七號要不斷進行軌道修正,以保證能夠“命中”月球。

    三天半之後,羲和七號終於臨近月球,在距離月球大約八千公裏的時候,進行了姿態調整,將製動火箭發動機對準月麵,然後啟動著陸係統程序。

    終於在2月18日。羲和七號月球探測器在距離月麵七十公裏的地方進行減速。從2600米每秒的高速行進狀態中逐漸將速度下降到可以承受的地步。

    與此同時,還從底部伸出一根用來確定關閉發動機時機的五米長探針,在探針觸到月麵的瞬間,羲和七號迅速地關閉了發動機,並拋出位於頂部的卵形著陸艙,最終以6米每秒的速度降落在月球上。

    著陸艙設計得非常巧妙,它帶有緩衝裝置,被拋出後像一個有彈性的氣囊,可在月球表麵像個柔軟的皮球那樣彈來彈去。

    而當著陸艙停穩的時候,由四瓣組成的外殼會像花兒一樣綻開。花瓣本身就是天線,花瓣裏麵還有4根75厘米的鞭形天線,它們一起向地球發送信息。

    著陸艙攜帶的攝像機此時伸出鏡頭開始拍照,7個小時後地麵控製人員收到了首張來自月球表麵的黑白全景照片。

    接下來的三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月球上,羲和七號分7次向地球傳回了8小時的信息,直到3天後電池耗盡。

    它的成功不僅使人類第一次得到了月球表麵的全景照片和局部區域的立體照片,還告訴了一個事實——月球表麵是硬的。

    正因為如此,後來的登月計劃才不必再擔心登月航天員會陷進月壤之中。而此前,科學家一直擔心月表的浮塵會像地麵的沼澤一樣,將人和價值數十億華元的設備無情吞噬。

    羲和七號向地麵傳送月麵圖片時使用的是明碼信號,一家英國銀行的電台監聽了這些信號並將其轉換成標準圖片。

    幾分鍾之後,西方世界的各大主流媒體搶先刊登了這些月球表麵的照片,華夏聯邦的科學家人對此十分生氣。從那以後。華夏聯邦在探測器上傳回的圖片都加上了密碼。

    1960年,華夏聯邦的第二顆軟著陸器羲和十號又踏上征程,它工作了一周的時間。除了拍攝圖片外,還攜帶了一種穿透器,通過測定穿進月壤的速度和深度,分析月壤的力學性質。

    羲和十號還測量了月壤密度,並通過測量著陸時與月球碰撞產生的振動波的時間和強度,獲得了20厘米~30厘米厚月壤的力學性質。

    測量的結果表明,著陸點附近的月壤呈粒狀性質,並有輕微的黏性。密度約為每立方厘米克。

    為了確切了解月球重力場的分佈,避免載人登月器偏離著陸點,華夏聯邦還發射了環月探測器,對月球重力場分佈並不均勻的情況進行了詳細探測。

    人類首顆環繞月球飛行的月球探測器是羲和九號,它在350千米x1017千米的橢圓軌道上圍繞月球飛行了五百多圈。

    此後。華夏聯邦又接連發射了羲和十一號、十二號和十三號月球探測器,這些月球探測器還測量了月球附近的輻射環境。包括月球表麵伽馬射線的強度,太陽風離子和電子通量等,它們默默地為載人月球飛行做好了準備。

    華夏聯邦的第三代月球探測器更是了得,它們能夠自動在月麵上挖土採樣,並能返回地球。

    1963年,華夏聯邦在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之後,首次拾回了從月球上自行返回地球的球形返回艙,這是羲和十五號的傑作。

    返回艙裏帶回的一公斤左右的月球岩石顆粒樣品,使住在地球的人類第一次真真切切地見到了月亮上的“土特產”。

    不過,羲和十五號是第二個自動取樣返回探測器,先於它一年發射的羲和十四號,不幸撞毀在月球上。

    羲和十五號,質量約七噸,由“巨靈神號”重型運載火箭發射。它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麵部分稱為“上升級”,負責把裝有月球樣品的返回艙送回地球。

    下麵部分稱為“著陸級”,主要由製動發動機、遊動發動機和圓柱形推進劑箱、月球樣品採集裝置、導航與控製係統、溫度控製係統、通信係統、化學電池和緩衝著陸架等組成。

    其於1963年7月14日起程,曆經5天的漫長旅途,在月球表麵成功的實現了軟著陸。著陸級先開始工作。它伸出鑽臂。露出空芯的鑽管,開始採集月球樣品。

    鑽臂可以移動以避開過硬的月岩,鑽頭內的傳感器可以測試月岩或月壤的阻力以確定鑽頭的轉速,隻用7分鍾鑽頭就鑽進35厘米深,採集了一公斤的月壤標本,然後它將含有月壤的鑽管送進返回艙,並進行自動密封。

    隨後,根據地麵指令上升發動機點火,返回艙踏上返程。

    三天後,在約距地球五萬公裏的地方。返回艙與儀器艙分離,以大約11千米每秒的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

    由於是彈道式返回,在穿過大氣層時它的前緣溫度超過了一萬攝氏度,過載達到了50個g的重力加速度。

    距地麵千米高度時返回艙的降落傘打開,落地前。它發出信號,幫助地麵搜索人員尋找。

    羲和十五號發射後,華夏聯邦又先後公佈了四個月球自動取樣返回探測器,但羲和十九號和羲和二十二號都宣告失敗,羲和十七號因遇到堅硬的月岩隻取回了不到100克的樣品。

    隨後,華夏聯邦又發射了羲和二十號月球探測器,其攜帶著世界第一輛無人駕駛月球車甲犀一號。

    甲犀一號晝行夜伏,經曆著熾熱的白天和寒冷的夜晚這雙重考驗,一共行走了二十公裏,測定了七百餘處月壤表層的物理力學特性。分析了三十個地點的月壤化學參數,拍攝了23000多張月麵照片和300多張全景照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甲犀一號無人駕駛探月車在月球上平安度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它代表著這時無人月球探測技術的最高成就。

    甲犀一號的外形像個嬰兒車,有8個輪子,每個輪子都分別控製,車子可前後運動和轉彎。帶有能插入月壤測試物理力學性質的透度計,測定月壤化學參數的x射線分析儀,專門研究月表磁場特性的磁力計,

    這些數據。可以用於測量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配備著專門的激光反射鏡。

    因此還可以測量可見光和紫外線強度的光度計,以及接收宇宙射線和觀測太陽的高靈敏儀器,並且攜帶了多個獲取月表圖像的攝像設備。

    甲犀一號不但能夠將一些測試數據及時送回地球,還能進行一些現場分析。並將結果送回地球。

    甲犀一號的電源係統設計得非常有創意,在月球車的儀器艙上有一個布滿了太陽能電池的大蓋子。

    白晝的時候。它敞開著,使太陽能電池接受強烈的太陽輻射,為蓄電池充電。

    到了夜晚,月麵溫度驟降,蓋子閉合,起到保持溫度的作用,並依靠放射性同位素燃料放熱取暖。

    甲犀一號無人探月車用“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作為長壽命電源,這種電源不受環境溫度的影響,可以長時間放電。

    與華夏聯邦的輝煌成就相比,美國的起步顯得更為艱難,在探月初期發射的5顆“先驅者”探測器幾乎沒有一個獲得成功,它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火箭沒有足夠的推力使之達到地球的逃逸速度並送到月球軌道。

    雖然“先驅者”4號勉強成功,但它飛越月球時距月球尚有近6000千米之遙,它的探測儀器基本沒有發揮作用。

    與美國的頹勢相比,華夏聯邦則得益於洲際導彈的技術和前期的技術積累,在重型運載火箭發展項目上,佔盡上風。

    其中,巨靈神號運載火箭,是中幸運載火箭中的集大成者。

    巨靈神運載火箭,是華夏聯邦宇航局火箭總設計師錢學森在極端保密的情況下為載人登月計劃設計的巨型火箭,很長一段時間裏華夏聯邦沒有向外界透露過任何有關它的信息。

    盡管美國的間諜衛星拍到了它的巨大身影,但是華夏聯邦保持了最大限度的沉默。

    巨靈神火箭可以說是錢學森的得意之作,他的理想是不僅要征服地球周圍的空間,還要飛向其他行星。

    “巨靈神”是個龐然大物,高115米,底部直徑達到了18米,起飛重量3000噸,能將100噸重的載荷送到低地球軌道。

    就算是五十年後。人類製造的任何火箭的尺寸都無法與這位鋼鐵巨人相比。巨靈神火箭共有5級。前三級可以將登月飛船送到低地球軌道,第四級將飛船送入奔月軌道。

    第五級,也被稱作最終級,它首先在飛往月球的長途旅行中提供調整飛行方向的動力。其次在接近月球時作為反推火箭起“剎車”作用,使飛船登月艙進入月球赤道橢圓軌道。

    在隨後的著陸過程中,它將隨登月艙一同與飛船分離,並繼續工作以減低登月艙的下降速度。最終,在離月球表麵4千米時被拋掉,落在登月艙著陸點附近。

    自從1955年,剛剛當選華夏聯邦元首的李宗仁批準了華聯宇航局的登月計劃。並在最高議會上高調宣稱,要在先於美國送人上月球,“把西方人摔倒在月球上”。

    為了羲和工程,剛剛成立不到四十年的華夏聯邦動用了國內所有的資源。

    羲和登月計劃得到了華聯政府的大力支持。即使在經費緊張、事故不斷、批評迭起的日子裏,華聯政府對羲和工程的支持也從未動搖。

    李宗仁一如既往的對這個世紀工程堅定不移,甚至當這一計劃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收益被懷疑時也不動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中國,還沒有任何一項國家計劃能受到這樣持久而堅定的支持。

    羲和登月計劃的方案是,先使用運載火箭將登月飛船送入地—月軌道,再進入環繞月球飛行的軌道,然後飛船分離為母船與登月艙,航天員乘登月艙在月球上著陸。

    而母船依然保持環月飛行,當登月艙完成探月任務後,離開月球與母船對接並將航天員送回母艙。隨後母艙拋掉登月艙,攜航天員返回地球。

    這種登月方案設計巧妙、獨具匠心,就像大輪船為了取得與陸地的聯係隻需放出一艘小艇往返一樣。

    當時,將航天員送上遙遠的月球,首先遇到的重大挑戰就是用什麼運輸工具把幾十噸重的飛船克服地球的引力送往月球。

    幸好,大型洲際導彈的研究成果讓華聯宇航局有了技術上的前期積累,巨靈神重型運載火箭就在此基礎上誕生,當時李宗仁親自指定錢學森和產經聯的航天飛行中心全麵負責火箭的研製。

    羲和登月計劃的核心是月神號飛船,它是華夏聯邦的第三代登月飛船,它的航向目標直指月球。飛船由指令艙、服務艙和登月艙組成。發射時還有逃逸救生塔,高16米外加逃逸救生塔則是24米,直徑13米,重約40噸。

    指令艙是圓錐形,高米重6噸。底部直徑米,配備可供三名航天員生活半個月的給養。是航天員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飛船的控製中心和返回地麵的組件。

    指令艙分前、中、後三個艙段,前艙放置著陸部件,回收設備和姿控發動機。

    中艙是航天員座艙,中央並排有3張座椅,中間是指揮艙駕駛員座位,兩邊分別為指令長和登月艙駕駛員座位。

    發射和返回時,航天員必須躺在座椅上,其餘時間可以在狹小的艙間裏活動,中艙內還有環境控製、生命保障,操縱儀器,通信設備、救生用品及給養等。

    後艙裝有10台姿態控製發動機,還有控製係統、計算機等。

    飛行中,航天員可以利用艙內的各種儀器設備和姿態控製發動機,對整個飛船進行全麵控製和操縱,指令艙還是航天員結束月球探險後返回地球的唯一交通工具。

    服務艙為圓筒形,是容納儀器和設備的地方,它利用艙內的電源、環境和推進等係統為飛船提供必要的服務。

    當兩名航天員乘登月艙在月球表麵降落時,它由一名航天員駕駛進行環繞月球軌道飛行。當飛船開始返回地球,再入大氣層前,服務艙的任務即告結束,與指令艙分離後被拋棄在太空。

    服務艙高米,直徑4米,重約25噸,周圍分6個隔艙,放有主發動機,燃料貯箱,姿控、電氣等係統以及三組氫氧電池、水和氧氣。

    主發動機用於軌道轉移和變軌機動,姿控係統由16台小發動機組成,既用於姿態控製,又用於飛船與火箭的分離,登月艙與指揮艙對接以及指揮艙與服務艙分離等。

    登月艙形狀非常奇特,好像一隻大頭朝下的外星蜘蛛,由上升段和下降段兩個完全**的部分組成,全艙高約7米,寬4米,重10噸。

    上升段為不規則的多邊形,它是降落和起飛時兩名航天員的座艙,艙裏可容納2人,但沒有座位,隻能站著工作。

    下降段像是一隻八邊形的大爬蟲,裏麵裝有雷達、著陸發動機以及月麵活動時使用的儀器設備,正麵的支架上有平台和扶梯,便於航天員出艙登月。

    最下麵是支承登月艙的4根支腳,每根支腳帶有一個直徑90厘米的碟形腳掌,為的是防止登月艙在月麵下陷。

    上升段和下降段用爆炸螺栓連接,當登月艙從月球起飛時,爆炸螺栓炸開,上升段脫離下降段飛離月球,下降段留在月球上。

    月神號飛船從發射到降落月麵再返回,過程十分繁雜,其中有多次分離、調頭、對接、重組等動作,航天員地月往返一次也長達六七天,而這些難題得益於之前的太空演練。

    1962年,華夏聯邦的登月計劃,羲和工程已經到了最終的時刻。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38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荒涼之月

    1964年2月15日,中國還在慶祝著屬於自己的農曆春節,而除了節日的喜慶氣氛,還有另外一件事在鼓舞著人民的信念。

    羲和工程,即將迎來最重要的時刻,人類的腳步,將會踩踏在那個比群星都要耀眼的月亮上,載人登月行動,在長久的訓練和演習之後,終於閃亮登場。

    2月15日的夜晚,注定是一個讓人難以入眠的夜晚。

    在這一天晚上,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徹夜難眠,民族主義興起的國家中,每一個國民都在目不轉睛地觀看同一個電視節目——由華聯宇航局實況轉播的登月行動!

    與此同時,全世界十幾億擁有電視機的外國觀眾,他們也把目光聚焦在同一個畫麵上。中國人已經打算將人類送上月球,即使是政治上有所分歧的國家和民族,也不得不關注起華夏聯邦登月宇航員的一舉一動。

    在這一刻,華夏聯邦代表的不再僅僅是亞洲,而是全體人類!

    在美國的大多數家庭中,用的還是中國出口的黑白電視機,昏暗的電視畫麵上,出現了三個身著白色臃腫服裝的人。

    對於西方人而言,這是三個人陌生的中國名字,但是現在,這三個名字將被曆史銘記:魏存陽、古明耀、林瑞。

    其中兩位來自華夏聯邦軍方,一位來自民間,魏存陽是革新會的成員。古明耀則是王牌飛行員。而林瑞卻是一個生物學家。

    沒人知道政府派一個生物學家上月球做什麼,當然林瑞的生物學專家身份也並不怎麼引人注目,人們更關心他的作為宇航員的這一份兼職。

    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現在則成為了羲和工程的指揮中心。

    這裏是華夏聯邦自1938年11月創建的遠程導彈試驗基地和衛星發射中心,由於羲和工程,華夏聯邦宇航局也得以建立,並且將基地就設在文昌,在原本一處軍方導彈基地的基礎上擴建而成。

    華聯宇航局成立後,又在文昌這裏逐漸建立了火箭發射工位,用來發射各種衛星和載人飛船。

    於是乎。發射場由隸屬於華聯宇航局的國家航天中心與華聯空軍共同管理和使用。

    在羲和工程的第三階段,也就是研製“巨靈神”重型運載火箭的同時,華聯宇航局就把這裏定點為登月火箭的發射場,並修建了三十五號發射區。有兩個發射塔架。

    這裏不但有通暢的水路,能保證將魁梧的“巨靈神”火箭從水路運送到位,主要是因為此地瀕臨太平洋,第一級火箭在完成發射任務之後將直接墜落到大海裏,不會對地麵人員造成威脅。

    發射區配備了垂直總裝測試大樓、發射控製中心、專用碼頭、巨型履帶運輸車的運輸道路。主發射塔架距離垂直總裝大樓千米,副發射塔架距離垂直總裝測試大樓千米,兩個發射架相距2.5公裏。

    而作為載人登月的主角,首飛就是從三十五號主發射台上開始的。

    垂直總裝測試大樓是“巨靈神”火箭和月神飛船的總裝廠房。廠房長230米,寬180米,高172米。有4個總裝工位和8個測試間,可對火箭45個分係統進行測試檢查。

    發射控製中心在垂直總裝測試大樓旁邊,有3個發控室,每個發控室配有470台監視、指揮、控製設備。密如蛛網的計算機係統可對火箭3000多個項目進行測試。

    電視監視係統配有80個攝像頭、100個監視屏,總裝測試大樓、發射塔架、乃至火箭燃料加注庫房裏麵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無處不在的“法眼”。

    毫無疑問,這一天,將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曆史性一日。

    從午夜開始,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萬觀眾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近4000名記者就開始雲集位於海南文昌的華聯國家航天中心。

    到了四點,所有參加登月飛行的3名航天員,魏存陽、古明耀和林瑞就起床了。他們洗了澡、刮了臉。然後享用了返回前在地球上的最後一頓早餐。

    在吃完早餐之後,他們便穿起了那一套厚厚的宇航服,坐進豪華的麵包車中,開始前往三十五號主發射台。

    首次載人登月飛行的宇宙飛船被命名為“羲和十二號”。其中,指揮艙和服務艙被稱作“月宮”。登月艙被稱作“蛟龍”。

    9點18分,天空中風和日麗。能見度極好。

    “巨靈神三號”火箭點火升空,在滾滾的濃煙、烈焰和震天動地的轟鳴中,“巨靈神”火箭托舉著頂端的羲和十二號飛船,如離弦之箭,筆直的刺破蔚藍的天空,朝著太空前進。

    當火箭拖著500多米長的烈焰尾巴離開發射架的時候,位於指揮室中的工作人員們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從地球到月球有38萬公裏之遙,在這段漫長而又充滿艱難的旅途中,航天員魏存陽、古明耀和林瑞精心操縱著飛船順利地完成了地球軌道飛行、奔月軌道飛行和環繞月球軌道飛行。

    在處於加速狀態下,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要承受七個g以上的重力,引力的存在使得慣性不斷的擠壓著他們的身體,帶來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和壓抑。

    但是三個人都必須咬緊牙關,忍耐著這一切。

    在飛行過程中,3名航天員除了完成每天必要的工作和休息外,還進行了多次電視轉播。他們拍攝的指令艙、登月艙以及太平洋和亞洲大陸的畫麵,讓地球上的十數億觀眾都是大飽眼福。

    經過了4個晝夜的緊張飛行之後。羲和十二號飛船終於飛到了預定的月球著陸點上空。3月18日。醒來後的航天員們開始登月前的準備工作。

    按照預定的“月球軌道交會”計劃,指令艙駕駛員古明耀將單獨駕駛“月宮”號指令艙和服務艙在環繞月球的軌道上繼續飛行。

    而指令長魏存陽和登月艙駕駛員古明耀將乘坐登月艙“蛟龍”在月球著陸。

    飛船外,是永恒的星空,與之相比,就連地球也渺小得如同塵埃一般。

    沒有親眼見過的人,是無法想象那種浩瀚與亙古的滄桑感,仿佛人世間的一切,在宇宙的遼闊無垠麵前,都微不足道。

    就連意誌堅定的魏存陽,也有一刹那的失神。不過隨後他又記起了此行的目的,帶著寒芒的眸光,也掃過身後的古明耀和林瑞二人。

    古明耀的叔父是古月軍,他本身又是華聯空軍的王牌飛行員。在二戰中身經百戰擊落的飛機比許多人一輩子見到過的還要多。

    這樣的人被選上成為第一批登月宇航員,一點都不出奇。讓魏存陽在意的是林瑞,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忽然間獲得了這樣一個機會。

    雖說國家搞了一個所謂的宇航員“普選”,可魏存陽知道那都是拿去糊弄老百姓的。真正的名單,是由內部操縱和決定著。

    魏存陽的直覺告訴他,林瑞應該是古文會派來的人,對於這個秘密操縱國家的私人組織,魏存陽始終抱有戒心。

    但是現在明顯不是各懷鬼胎的時候,登月計劃異常複雜和艱辛。需要每一個隊員的精誠合作,才有成功的可能。

    魏存陽作為指令長,是登月小隊的隊長,他現在需要在意的隻有一件事——如何帶領隊員完成這份偉業!

    按照文昌指揮中心的命令,航天員將“蛟龍”和“月宮”號分離開來。

    隨後,魏存陽也興奮地向地球總部發送報告:“蛟龍入海!”

    正是如此,中國人自己製造了一條巨大的蛟龍,並且將之送入了星辰大海,從此之後,人類的太空時代將是一片海闊天空。

    魏存陽和林瑞負責實際登月。而古明耀則必須駕駛飛船在地月軌道上接應,一旦發生意外,他要想辦法采取營救措施,亦或者是將殘餘的部分資料帶回地球。

    魏存陽和林瑞離開了指令艙,他們通過通訊器向還呆在飛船上的古明耀喊道:“後會有期!”

    三人歸屬於不同的陣營。可是在這四年來,一起訓練。一起吃飯,之間也產生了真摯的友誼。而且登月任務危險性極大,魏存陽和林瑞都是冒著死亡的危險踏上月球,所以在此時更要與古明耀道別。

    登月艙開始緩緩脫離指揮艙,依靠著自帶的推進器,朝著預定的目的地前進。

    月球近在咫尺,關鍵的時刻就在眼前,羲和工程的成敗,更是在此一舉。

    這個時候,位於地麵的華聯宇航局文昌指揮控製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員,以及全世界收看電視的數億多觀眾和收聽廣播的十幾億聽眾,所有人都在屏神聚氣,等待著最後的結果。

    哪裏知道,最怕出問題的節骨眼兒上,卻偏偏出了點小問題。

    就在“蛟龍”登月艙下降到距離月麵七公裏的地方,登月艙計算機的警報燈突然亮起來,這表明計算機出現了故障,可是它卻並沒有顯示出故障的數字符號,這說明故障是預先沒有想到的。

    麵對突如其來的情況,是繼續降落,還是中止降落?

    文昌中心的指揮人員麵臨著一個十分艱難的選擇,個別控製人員已經緊張到了神經質的地步,尤其是製造這套計算機廠家的技術人員更是如坐針氈,他們忐忑不安地祈求上蒼保佑。

    後來,通過電子計算機的記錄查詢,魏存陽發現是一個係統漏洞導致的計算機指令溢出,並不是什麼大的問題,虛驚一場。

    可為了安全起見,魏存陽和林瑞都決定還是再檢查一次係統和設備,一麵出現疏漏而導致意外的發生。這裏可是真正的地外世界,他們可不願意成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批死在月球上的烈士。

    在原本的行動計劃安排表上。登月艙在著陸後隻允許停留15分鍾。

    而為了完美的利用這短短的一刻鍾。魏存陽和林瑞二人對登月艙內的儀器、著陸地點等情況進行了一係列檢查。

    當他們終於確認一切正常後,停留的時間已經被延長到了半個小時,接著又被繼續延長了一個小時。

    按照原定的飛行計劃,登月艙在著陸後,魏存陽和林瑞打開艙門到月麵上去的時間安排在十點鍾左右。

    這段時間將花費到四個地方:兩個小時的設備檢查、兩次共計半小時左右的用餐、五個小時的基本睡眠,以及兩個小時的出艙準備。

    為了爭取在晚飯時的電視直播黃金時間,急於踏上月球的魏存陽和林瑞決定不吃、不睡,準備比預定時間提前5個小時開始月麵活動。

    兩人的行動更改請求很快就得到了來自文昌指揮中心的首肯,可是西方世界那些對此毫無準備的電視台和媒體卻為此亂成一片。

    被黑暗和虛無所填滿的空間上,月球靜謐無聲。登月艙孤零零的立在荒漠的中心。

    艙內,兩位登月宇航員都已做好出艙的準備後,指令長魏存陽在林瑞的幫助下,倒著鑽出了艙口。然後小心翼翼地走下扶梯。

    腳下是下布滿細細粉狀砂礪的月球,魏存陽非常小心,他先是用左腳輕輕地試探了一番,當確認不會下陷時,才把接著右腳也踏在了月麵上。

    地球上笨重的宇航服,在月球上隻有六分之一的質量,魏存陽剛開始還不適應,腳下才剛一發力,身體就躍了起來。

    完全不同於地球的重力環境,讓魏存陽的動作非常別扭。費盡力氣也無法控製身形。不過魏存陽還是發揮了他身為軍人的冷靜沉著,以及高超的身體協調能力。

    五分鍾後,他慢慢適應了新的重力環境,而林瑞也走出登月艙,成為了踏上月球的第二個人類。

    二人先後緩緩地爬出一個奇形怪狀的物體,然後幽靈般地踏上了一片寸草不生的土地。簡單到有些粗糙的畫麵,無法和任何一個節慶晚會的節目相比,更沒有醉人的音效。

    但是在電視機裏的,卻是一個人類有史以來從未見過的情景——人類的腳步踏上了地球以外的土地!

    當晚,凡是目睹了這個情景的人。無不縱情歡呼、熱淚橫流、夜不能寐。

    這一晚上所發生的事情,使宇宙從此成為人類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以後的曆史,將會永遠銘記這一刻,人類遠征星辰大海的第一步。

    踏上月麵的那一刻,林瑞感覺到身體輕飄飄的。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

    這是一種很陌生的感觸,林瑞還是第一次接觸到。他立即看了看雙腳,然後他便被月塵獨特的性質給吸引住了。

    在月球上,塵埃在各方向上濺落都很精準,所有砂粒都會落到幾乎相同的距離上。

    林瑞漫步緩於這個荒涼的星球,以測驗他當前的機動能力。這給了他一種奇怪的感覺,穿著笨拙的宇航服,就好像是在放慢鏡頭。

    林瑞好奇的望著四周,毫無疑問,這裏是一個荒涼的星球,到處都是死寂一片的灰色。看不到河川與植被,更看不到一個生物。

    甲犀二號,改進過的月球探測車,是飛馬動力集團聚集了旗下所有工程師研發出來的超級“坐騎”,單輛的造價是四百萬華元,這樣的價格足以買到十輛猛虎ii型主戰坦克。

    探測車從登月艙內緩緩駛出,長度是普通轎車的兩倍,並且很寬,四對八隻車輪抓著月麵,車子在曠野中朝著設定好的目的地駛去。

    背景是遼闊的星辰大海,由於是月球的背麵,這裏已經看不到散發著藍色光芒的地球。

    車內裝有可供兩人食用半年的飲水和食物,還有太陽能電池板,兩人的任務是探索月球的背麵。而直到現在,魏存陽和林瑞這兩位登月宇航員的一舉一動,都在進行著實況轉播。

    他們的不停討論著周圍的一切,包括周圍大量的環形山脈,還有隨處可見的撞擊坑。

    駕著車,林瑞和魏存陽一路走走停停,有時候會下車搜集月壤標本,基本上每隔一公裏就會收集一次,以盡可能地搜集更加詳盡的樣本。

    而林瑞也很快便注意到自身存在的慣性似乎大多了,與在地球上明顯不同。林瑞適應了地球的引力環境,在跑動中隻需用一步就能停下來,但在月球上卻得用三四步才能將就著停下。

    每踏出一步,力道的拿捏總是讓人不太適應,這一點上,林瑞就無法和魏存陽相比。

    月麵顏色從土灰色到淺褐色,完全是一種灰敗的環境,隻有一處格外顯眼,那就是登月艙的所在地。

    登月艙外表上那些黑色、銀灰色和亮橙黃色的隔熱塗層,在這個沒有色彩可言的世界中中閃閃發光,總算是增添一些色彩。

    在月球上,就連身上穿著的宇航服那種不自然的白色都顯得分外耀眼。

    在進入月背之前,林瑞和魏存陽還可以環顧四周,並能看見地球。盡管比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大得多,但在月球上看,地球似乎很。

    就像是一片誘人的綠洲,在遙遠的天際閃耀這蔚藍色的奪目光彩,與月球的灰暗世界涇渭分明。.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38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月背基地

    在整個羲和工程當中,對月球背麵的探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是元首李宗仁親自下達的命令。

    首先,在1956年的時候,“羲和一號”月球探測器攝取了月球背麵第一幅照片,獲得了月球背麵的平麵圖。

    三個月之後,華夏聯邦的一顆“月球軌道環行器”從46公裏遠的距離對月球進行拍攝,發現月球麵上有高大的塔狀物。

    華夏聯邦武漢航空公司的科學研究所中,一位博士根據這張照片,繪出了高大塔狀物的草圖,並認為它很像有建築物的基地。

    羲和工程開啟後,全國各地的空間工程師都聚集在了一起,他們在研究過照片後指出:“如果對這些月麵物體進行分類的話,事實上它們與開羅郊外的大金字塔群何其相似!”

    月麵上高大塔狀物的排列方式與埃及金字塔頂點的排列方式完全一樣。華夏聯邦的一些科學家據此推測,月球上塔狀物是外星人建造的,或者是超古代文明中的某一批人類造的。

    不僅如此,探月工程組還在月球背麵的隕石坑內,發現華聯空軍一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失蹤的噴氣式轟炸機,根據軍方一些參謀官的猜測,它可能是被外星人偷走並存放在月球背麵的。

    華夏聯邦政府和美國政府一樣,都有過與外星人接觸的經驗,但合作的程度不深。無法得知外星人計劃的全貌。

    很多信息。就連光照會也是一知半解的,比如原本的時空裏,他們就不知道月球是一處外星人的補給基地,要不然他們也不會讓阿姆斯特朗在第一句話說出口之後才匆忙的截斷信號。

    華夏聯邦政府和元首李宗仁也是一樣,他們已經開始接觸到外星人和飛碟存在的真相,但很多事情依舊被蒙在鼓裏。

    在這一點上,鍾泱也懶得與政府部門過多接觸,任由他們自行探索。

    zeta那艘被人造閃電擊毀的飛碟,現在正停在川省某個秘密的地下科研中心內,李宗仁正是因為得到了這個飛碟。才對外星人的科技力量充滿了渴望。

    尤其是在探月計劃初,一些圖片資料顯示月球背麵很可能存在著一個外星基地,李宗仁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了。

    林瑞和魏存陽都是被特意選出來的人,他們也自然都知道這一切。所以當車子行駛到了月球背麵,與地球的信號連接就“意外”的終止了。

    “阿瑞,信號切斷了嗎?”魏存陽冷著臉,雙眸盯向遠方的一處環形山脈。

    林瑞再一次檢查通訊裝置之後,也點頭回答:“已經全部切斷,從現在開始,我們所有的聲音和影像資料,都將被列為國家一級機密!”

    而地麵中心,不少人卻因為信號的突然中斷而驚慌失措,他們以為登月計劃失敗了!

    但是。在指揮中心另一處隱秘的小房間裏,元首李宗仁和一群羲和工程的大人物聚集在一起,大開了一個**的加密頻道,與林瑞和魏存陽連接上了。

    “現在,我宣布,尋覓計劃正式開始!”坐在會議桌的主&席位上,李宗仁的眼神,透過無線電信號傳到了數十萬公裏的月球背麵。

    “明白!”魏存陽大聲回答著。

    林瑞倒是十分冷靜,眼神中沒有魏存陽那樣的狂熱,身為一個生物學家。他很明確自己到這裏來的任務是什麼。

    車子穿過一個環形山脈的外延,這裏就是被懷疑是其中一處外星人基地的目標地域,沒有了高高隆起的石壁擋著,林瑞和魏存陽都能看到背後那些注定讓世人震驚的景象。

    一個巨大的飛碟正在向左下方的月麵降落,飛碟的舷窗清晰可見。探月小組的一些科學家聲稱,自加強對月背的偵測以來。就發現有飛碟從月球背麵飛出有十多次。

    很明顯,出現在林瑞和魏存陽眼前的正是其中一個飛碟基地,還能看見三座排列整齊的金字塔,和世界各地發現的金字塔一樣,無論是大小還是排列的位置。

    在飛碟行將著陸的月麵上,林瑞還透過望遠鏡發現有酷似起重機般高高豎起的吊臂,吊臂下矗立著一排紡錘形物體,高度一致,等距排列,類似機場跑道兩旁的標誌塔。

    有一座長約3公裏、高約1500公尺的“橋”,有2處像旗子樣的東西和一處像人物塑像似的東西,有三根巨大的平行管道通向火山口。

    不僅如此,地麵上還矗立著許多圓的或是方的形狀奇特的建築物。

    這一切的所見所聞,不僅證明月球背麵確有飛碟起降基地,而且也證實月球背麵建有城市。

    完全印證了月球探測小組此前在發射的“羲和七號”宇宙飛船就已在月球背麵拍攝到“一個飛碟基地和由形狀奇特的高大建築物組成的城市”的真實可靠。

    魏存陽多少還是懂一點軍事科技的,眼前一些類似機場跑道標誌塔的建築物是引導宇宙飛船起降或將外星飛船引向月球內部的標誌。

    “真是太讓人震驚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根本無法想象這裏的一切!”林瑞的聲音在不知不覺間顫抖著,就算是當初在羅布泊碰見活屍和一大堆匪夷所思的奇聞異事,也絲毫比不上現在。

    數百架蝶形飛行器,“懸掛”在一個個大型金屬支架上,老樹一樣粗壯的機械臂,扭轉運作著,要不是這裏沒有空氣存在,絕對可以聽到金屬扭轉摩擦的聲音。

    一個心形的金屬城市,就建立在一塊巨型的球體玻璃罩內。那座城市。更像是一座大城。是一個通道的入口,連接進入月球的內部。

    聲納和震波測試儀傳回來的數據已經說明了,月球是中空的!

    “馬上向地麵控製中心彙報!”魏存陽所說的地麵控製中心,不是對外的那個,而是李宗仁親自主持的那個秘密工作小組。

    聯線接通了,影像資料開始傳輸,李宗仁和葉宜偉他們,也都看到了這些讓他們無比震驚的東西。

    “這件事,絕對要對外保密!”李宗仁兩眼大放異彩,但口氣卻是森冷的。不容置疑的,“宜偉,這件事,絕對不能傳揚出去。你給我親自抓緊了。”

    “是的,元首閣下。”葉宜偉也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對於李宗仁的想法,他是知道的。

    華聯政府之所以決定不發表這一驚人的發現,是為了不想把自己掌握的情報讓別國或者別的勢力知道。

    尤其是美國人,如果他們知道了月球背麵的秘密,一定會不惜代價發射探月火箭,將他們的宇航員送來月球。

    因為在這裏的外星人,擁有著人類無法匹敵的科技力量,就算人類隻能從它們手中獲得一部分。也足夠在外來的稱霸戰略中占據上風!

    毫無疑問,在人類曆史上,能夠帶來代差的武器,總是會使掌握這種武器的民族占盡上風!美國想要擊敗華夏聯邦稱霸地球,獲得外星人的支持幾乎是唯一可行的辦法了。

    這一點,李宗仁也是心知肚明,他也和美國人一樣,想要與外星人合作,並且獨霸這種合作關係。壟斷才是維持高收益最好的手段,就如同原本時空中美國所做的那樣。

    先不理會地球上的政治家們如何考慮這個與不同文明物種之間的社交問題。月球上的定居者們已經發現了林瑞和魏存陽這兩位人類來客。

    月麵基地中,兩個懸掛著飛碟的機械臂忽然動了起來,朝著外麵緩緩伸展。隨後,飛碟也開始發出紫光,毫無征兆的懸浮於半空。

    巨大的身影。比得上兩輛坦克的體型,但是在魏存陽看來。這種飛行器一點都不笨重,反而體現出了難以言喻的輕盈與靈巧。

    飛碟直接鎖定甲犀二號月球探測車,直直飛了過來,兩公裏的距離,可對於飛碟而言,不過是眨眼間的事情。

    不明飛行物就懸停在探測車的上空,一陣光波向下掃描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舉動。

    魏存陽和林瑞卻是擔心死了,他們最害怕的是對方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將“踩過界”的地球人轟殺至渣。

    “幸好,我們沒有攜帶武器。”魏存陽慶幸的鬆了一口氣,剛才那種光波掃描,應該類似一種確認對方有無危險性的行為。

    身為軍人,魏存陽很明白一切軍事組織的基本信條,這樣的舉動,換做是他,也會如此。

    林瑞卻沒有那麼淡定了,對於能否直接與異類智慧種族接觸,他的心情既是期盼,也有著擔憂。

    技術程度如此先進的異類文明,不知是否對人類含有敵意?

    出發前,李宗仁給魏存陽和林瑞這兩個探月宇航員進行過交代:“這即是一次旅行,同時你們還肩負著任務。要去尋找和發現月球的價值,看能不能有適合人類生存的可能。”

    “你們將是人類中第一批登上月球的,雖然美國人也在搞他們的阿波羅工程,但是他們的裝備沒有你們的好,所以你們要盡量多的走遍月球的背麵,知道嗎?”

    “遵命!”

    林瑞和魏存陽兩人都還記得,當初的回答聲是何等宏亮和堅定。這一次的出行,將對華夏聯邦的未來戰略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回到眼前,第一次與外星人的接觸似乎不太順利,在確認魏存陽和林瑞沒有危險性後,兩艘飛碟直接回到了它們原來的位置上。

    基地方麵也對魏存陽和林瑞二人完全不做理會,不過禁止入內的意味十分明顯,就算月麵基地上沒有掛著“人類與狗,不得入內”這樣的木牌,但是緊緊關閉著的大門,顯然不太歡迎來自地球的“鄉下人”。

    無論在怎麼不願意承認也好。和能夠自由來往於星係間的文敏相比。人類目前確實還處在“鄉巴佬”級別的程度,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離不開地球。

    “或許,這些外星人看待我們,就像我們看待非洲的部落土著一樣。”魏存陽自嘲的笑著,個性高傲的他,第一次如此被人瞧不起。

    而這句話,也引起了林瑞的共鳴:就像華夏聯邦的海外軍事基地不會招待“還未開化”的土著一樣,這個外星基地,同樣不會招待林瑞和魏存陽。

    但是,登陸月球的人類並非隻有羲和工程的三位宇航員。還有一些神秘人。

    三個空天戰士駕駛著磁流體飛行器,循著另一條隱秘的軌跡飛往了月球,周之浩駕駛的是玉盤一號,老趙駕駛的是玉盤二號。魏長風駕駛的是虎嘯四號。

    三架人類有史以來最先進,速度最快的飛船正全速向著月球飛去,和依賴噴射式推進的火箭不同,利用磁場作為牽引力的“玉盤”,飛起來悄無聲息。

    由於月球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進行自轉,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個恒星月。因此周之浩他們三個看不見月球背麵,隻能先是直接朝月球的正麵飛去。

    隨後,又轉向月背,以避開各國的窺視。就算“玉盤”本身光學隱身能力。但那需要耗費大量能源,不適合一直開著。

    他們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空天騎兵,身體能夠承受三十個g的加速度,內髒和筋肉幾如一體,不是西方肌肉男那種表麵的壯碩,而是生命層級的本質提升。

    三個空天戰士駕駛的磁流體飛行器最高時速可以達到50公裏每秒,由於主要目的是去旅行。所以他們並沒有開到最高速度,僅僅是以40公裏秒的速度勻速向前行進。

    從玄武神殿來到月球大約花了1個小時的時間,主要是為了躲避其他人的視線,故意選在了能見度較低的夜晚。

    飛行器的先進。使得周之浩他們的訪月行動不像魏存陽他們那麼麻煩和幾經波折。在月球上空,三位空天騎兵並不基於著陸,而是開著飛船緩緩的尋找最佳的著陸地點。

    隻見月球表麵有環形山、月海、月陸和山脈、月球表麵輻射紋、月穀。

    這裏一點也不像地球,看不到一絲的綠。所謂的月海也隻不過是月球的陰暗麵而已,根本就沒有一滴的水。

    從高處到低處有幾公裏的落差。到處是塵土岩石,周之浩看見的東西。和魏存陽他們看到的一樣。

    環行山從遠處看起來就像一個年輕時長滿青春逗,到了中年的時候,好了,但是卻留下了滿臉的印記,坑坑窪窪的。

    但是近看他們卻是相當的大,最大的直徑都有100公裏以上,小的就無計其數了。

    再看那一條條彎彎曲曲的黑色大裂縫,著實嚇人。好在他們還看到了月球上的陸地,以及上麵的山脈。

    在月背一個相對平坦的月穀中,周之浩示意隊伍著陸。

    在這裏由於重力小,在把飛船停好以後,三根機械臂也從玉盤的下端伸出,將飛行器整個固定在厚厚的月岩上。

    然後,周之浩三人才換上鋼衣,從月盤上下來。

    鋼衣就是一種外部保護裝甲,本質就是一副鋼鐵盔甲,不過驅動這副盔甲的不是肉&體的蠻力,而是磁能。

    一個小型磁能轉換裝置被安裝在背後,通過使用一種能量電池作為驅動,每一塊電池可以維持鋼衣3小時的行動。

    電池也不大,隻有掌心大小,可以通過攜帶數枚備用電池來解決長時間機動的問題。因為用的是磁流體推進方式,周之浩他們可以自由的在月球背麵行動,而不像魏存陽和林瑞那樣緩慢笨拙。

    這種鋼衣是專門為了登陸月球研發的,所以不用擔心它的性能。

    待穿著鋼衣的三人踩在月球表麵,老趙和魏長風都被這裏的一切所震撼著。在他們麵前的,是一座城市的遺址,隱約還能看到一些石刻的雕塑。

    恐怕這裏並非官方所宣傳的那樣“荒無人煙”,同時也更加明白到登陸月球的重大意義。

    從登陸器上下來,由於三人都穿有鋼衣鎧甲,所以他們並不會飄起來,而是跟在地麵上一樣,可以自由平穩的行走。

    周之浩見其餘兩人在發呆,隻好提醒道:“趕緊幹活,我們不是來觀光旅遊的!”

    三人一起步行了一小段,大家不停拾起一些塵土與岩石標本,裝在了隨身帶來的“箱子”裏。說是箱子,其實是一個個小型ufo,電飯鍋一樣的運輸機器人。

    等樣本采集完成後,將由這些漂浮的運輸機器人送回玉盤的貨艙那裏。周之浩並沒有忘記,來這裏還是有更緊要的任務在身。

    走了一段,周之浩發現塵土跟岩石的樣本基本都是一樣的。所以他們又折返回登陸飛行器,魏長風和老趙也跟在身後。

    三人穿著鋼衣,在環行山上飛行,體驗著自由騰空的樂趣,他們一會又飛進月穀查看,一會又鑽進月海提取樣本。

    鋼衣還是第一代產品,上個月才弄出來的,因為搭載的磁流體發動機很小,所以飛行速度不快,但是用在月球上已經完全足夠了。

    他們提取了很多樣本,準備帶回船艙研究,其中最讓人愛不釋手的是含有大量鈦物質的泥土樣本。

    月球上的玄武岩裏鈦鐵礦的體積占25%,鈦大概有100萬億噸以上,這是何等誘人的財富!.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39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蒼穹計劃

    “還真是沒想到,這裏居然有這麼多的城市遺址。”望著一個被遺棄的城市廢墟,老趙的聲音通過頭盔內置的通訊器傳來,“這些是什麼文明留下的,能看出來嗎?”

    頭盔的正前方,是一個金色的麵具,完全將臉遮住,隻能通過一塊透明的液晶片看到外麵的景色。

    這塊液晶片還帶有顯示功能,能夠將圖像和數據資料呈現在使用者的眼睛前方,是一種很不錯的硬件設備。

    鋼衣的造價很高,每套要70萬華元,但機動性比較差,實際作戰中意義不大,很容易被防空火力摧毀,所以沒有大量普及。

    不過在麵對槍械類武器的時候,效果卻很不錯,如果造價能夠降低,確實可以向陸軍方麵普及。

    頭盔內置了攝像功能,可以將影像資料記錄下來,儲存在背部的電子設備中。這是天宇集團幾年前研製出來的光電混合電腦,小小一枚芯片,就堪比華夏聯邦現在的超級電腦。

    周之浩和魏長風也看不懂這些石製建築到底是屬於哪一個文明的,但他們可以記錄下來,由組織中的考古學家研究。

    “話說,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收集樣本那麼簡單吧。”走在已經嚴重破損的廢墟之中,老趙隨口抱怨著:“為什麼要選在羲和工程的關鍵時候派我們過來啊,想要實驗飛碟性能這樣的鬼話,是騙人的吧。”

    “你這臭小子,就是話多。”鏗的一聲,周之浩的手臂敲打在老趙的腦門上,因為兩人都穿著鋼衣,結果自然是發出了刺耳的金屬撞擊聲。

    “我說的本來就是事實啊,空天飛行器不是一早就弄出來了嘛,飛得在這個時候進行試飛?”

    魏長風將一塊石頭拋到身後那一台懸空著的小型運輸機器人的儲備艙裏,然後也插話說道:“會長是擔心雙方做出過激的行為吧,畢竟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種事情是第一次。”

    “聽說你弟弟也在登月艙裏。你就不擔心嘛?”魏存陽和魏長風兩個人的關係,老趙也是知道的。

    但是一說起自己的弟弟,魏長風就忍不住歎息。“唉,還能怎麼辦,他有自己的想法,我也隻能盼望著他的日子能好過一些。”

    魏存陽是個堅信國家主義的戰士。這種人,為了大義,什麼都能犧牲,就算是兄弟之情,也一樣。

    當年魏長風還是一個華夏聯邦軍戰士的時候。也是這種狂熱的鐵血軍人,但是現在,他有了更高的理念。

    不過正是因為這樣,他再也不能和魏存陽見麵,不然理念已經產生分歧的二人,很可能會出現兄弟反目的慘劇。

    讓人激動的登月計劃,事實上已經結束了,華夏聯邦的高層已經通過這個計劃證明了一些他們原本的猜想。也多出了一些期盼。

    但是林瑞和魏存陽不會知道。他們的這一次月球旅行背後,還有三個不為人知的保鏢存在著。

    沒能與月球“定居者”進行接觸的魏存陽,他不得不返回登月艙,在三個月後,和林瑞一同離開月球,返回地麵。

    在地麵上等待著他們的。將是將近五億國民的掌聲與歡呼。

    沒有人注意到,一群默默無聞的空天戰士。已經正式向太空進軍。

    古文會的蒼穹計劃,終於第一次揭開了神秘的麵紗。不過能看到這個計劃真麵目的人,卻沒有幾個。

    在巴顏喀拉山脈深處,鍾泱親自接待了周之浩他們三人,“歡迎回來,我的空天戰士。”

    周之浩才來得及摘下頭盔,就笑著走上前去,“你還真是能夠支使人啊,這次月球之行,可真是夠無聊的。”

    典型的好戰之徒,周之浩原本還打算能和月球上的“原住民”來電火花和紛爭,那想到對方根本對自己不理不睬。

    魏長風也站出來說道:“我們月球上采集月壤樣本和考察古城遺址,都沒有遭到阻撓,甚至當我們故意留下一些設備,構建了一個微型定居點之後,也隻是來了兩艘飛碟,在一陣光波掃麵完成後就離開了。”

    周之浩是很不理解這種行為的,他也說了他自己的看法:“就以我們人類而言,如果在一個地方建立了軍事據點,那麼自然而然就會將那裏當作領地,並且不允許別的勢力踏足。地球上的許多物種,都有這樣的習性。”

    “即便是同一個物種之間,也會因為領地而產生紛爭,更何況我們明擺著要進入月球,為何對方的反應如此冷漠?”

    “我想,應該是看不起我們吧。”作為生物學家,林瑞發言了,“畢竟從文明等級上來看,我們落後對方太多。打個比喻,你會不會因為一隻狼入侵了你的領地而生氣?”

    在動物世界,肉食動物不會因為素食動物入自己的侵領地而發怒,相反,他們隻會對其他的肉食性動物懷有戒備。

    原因很簡單,因為彼此存在競爭關係,至少大致上處於同一條水平線上。

    現在最尷尬的是,相比於科技先進到完全進入能量級甚至更高級文明形態的外星人而言,地球人還沉淪於物質型文明社會中。

    月球上那些被當作垃圾的稀有元素,地球人卻將其當作財富,可想而知,兩者之間的技術代差有多大。

    林瑞的話,正是為了揭示這個殘酷的事實。

    “無論如何,我們也應該在月球表麵建立一個監察站,以及一個小型的加工中心。”鍾泱並不想讓大家太過失落,他鼓勵著說道:“就算我們現在還很落後,至少還有成長的潛力,就讓我們先從月球背麵開始吧。”

    鍾泱的想法,就是想在月球背麵建立一個秘密的地下基地,具備基本的監察功能,以及小規模的礦石加工能力,主要搜集鈦和氦-3這兩種戰略物資。

    華夏聯邦的科學家已經在月球上發現大量鈦鐵礦,而古文會所要做的,就是在站在人類的最前沿,第一個在月球上開采這稀缺的礦產資源。

    月球上的鈦,儲藏量超地球10倍以上。

    周之浩駕駛著的玉盤1號。上麵就安裝著磁能掃描儀,通過能量波探測,古文會的科學家在一張月球地圖顯示發現。那裏有大量的鈦鐵礦資源,能夠從中提煉高純度的鈦,其儲藏量超過地球上的10倍。

    借助分析華夏聯邦政府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傳回的資料,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一幅由黑色、藍色、綠色和紅色構成的月球表麵圖片。

    科學家把這幅圖片與羲和十五號采集的月球岩石樣本以及哈勃太空望遠鏡傳回的圖像作對比研究,鍾泱已經獲得了相關的研究成果。

    現在要做的,就是將月球變成古文會的原材料供應地

    人類用肉眼看月球,會覺得它表麵都是灰色的。

    而用精確的儀器觀測後,科學家已經發現。月球表麵還呈現出部分紅色和藍色。這些顏色成為分析月球表麵物質的重要依據,證明月球上有大量的鈦鐵和鉛礦資源。

    現在,古文會的第一批礦工正準備著登上月球開采資源。

    其實,鈦在地球岩層中的總量並不低,但分布過於分散,開采、冶煉難度較大。而月球鈦礦中的鈦含量則高出不少。

    根據周之浩之前傳回來的全新月球彩圖顯示,在月球麵對地球的一側,鈦礦礦床中含鈦礦石更為集中。占礦石重量比為1%至10%不等。

    鈦金屬。其質地堅硬、輕盈,而又因為實用性和加工難度,所以價格很高。

    鈦的堅硬程度與鋼相仿,但重量卻是其一半。鈦可塑性強,借助控製鈦中的雜質含量或者添加其他合金元素,可以使鈦具備不同的機械性能。

    由於其重要性和冶煉工藝非常複雜。因此高純度的鈦的價格是鋼的10倍還多。

    另外,鈦及其氧化物、合金產品是重要的塗料、新型結構材料、防腐材料。在航天、軍工、化工方麵應用廣泛。

    而月球這個聚寶盆,可不僅僅是富含著易於開采和提煉的鈦金屬。還有更加重要的氦-3元素。

    經過十年來的和物理研究,華夏聯邦的科學家都已經知道,“氦-3”是一種十分高效、清潔、安全、廉價的核聚變發電燃料。

    相比於會產生核輻射的核裂變技術,核聚變將是更高層次的和物理技術,這種技術目前還在研發之中,但提前儲備氦-3卻不能遲疑。

    根據華夏聯邦的科學統計數據表明,5噸氦-3就能滿足華夏聯邦目前全國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20噸氦-3便能提供當前全世界使用一年的能源總量。

    由此可知,氦-3這種物資具備著十分重要的戰略作用,甚至比石油更有意義。

    但氦-3在地球上的蘊藏量很少,目前人類已知的容易取用的氦-3全球僅有500千克左右。而根據華夏聯邦科學家已得出的初步探測結果表明,月球地殼的淺層內竟含有上百萬噸氦-3。

    如此豐富的核燃料,足夠地球人使用上萬年。

    李宗仁主持的羲和工程,其中一項重要計劃,就是對月球氦-3含量和分布進行一次由空間到實地的詳細勘察,為人類未來利用月球核能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何不建立大一點生產基地呢?”徐永生也在一旁,他是搞科技,知道鈦和氦-3的意義,“我們現在已經能夠小批量生產玉盤型空天飛行器,相比於運輸成本,建立起一個年產量五萬噸的大型鈦生產廠完全不是問題。”

    鍾泱卻有著顧慮,他眉宇深陷,“我擔心的是,月球‘原住民’的反應,畢竟如果原本的猜想是正確的話,我們這麼做無疑是在破壞它們的太空船外殼。”

    因為已經知道月球是中空的,所以古文會的科學家也不得不猜測月球很可能是外星文明建造的一個飛行器。

    畢竟無論是月球的存在的位置還是它的自轉特性,都太過巧合了,科學不相信巧合。

    太陽對月球的引力是地球對月球引力的2.5倍,但是月球卻依舊毫不猶豫的呆在了地球的身邊。更讓人奇怪的是,所有的行星運行軌道都是橢圓形的,唯有月球的運行軌道是圓形。

    而且月球的外殼含有大量的鈦金屬物質,還儲存著大量能夠用於核聚變的氦-3元素,這就更讓人懷疑了。

    一旦上述的猜想是真的,大規模的開采行為就不可取了。鍾泱還不至於如此利令智昏。

    且不管月球是不是外星人的行星戰艦,鍾泱正在開發自己的空天母艦。

    這艘空天母艦被命名為“昊天鏡”,是蒼穹計劃中最關鍵的一環。人類想要進入太空殖民時代,就必須擁有大型空天飛行裝置,以便於大量的人員和物資運輸,否則一切都隻能停留在空想的階段。

    發射一枚火箭。也不過是將幾十上百噸的物資送上太空,宇航員還要千挑萬選,花費的更是舉國之力,根本還談不上真正的進入太空時代。

    不過鍾泱現在獲得了磁流體動力技術,製造出了初代的ufo飛行器。才堪堪達到了宇宙移民時代的最低標準。

    “昊天鏡”,名副其實,從外形上來講,就是一個被拉長了的八卦鏡,呈現扁平的身體,厚度隻有二十米,長度卻達到了驚人的一公裏,寬度是兩百米。這比人類曆史上人後一艘船艦都要巨大。

    日本最大的超級戰列艦的長度也隻有263米。也就是“昊天鏡”的四分之一。

    為了建造這艘規模空前的空天母艦,鍾泱這幾年來,都忙著在衝繩島南岸的海底,建造一個大型的海底生產基地。

    毫無疑問,這個生產基地就是建造“昊天鏡”的船塢,一個居住著一萬人口的小型城鎮。在這裏工作的所有人。都是永恒之都的內部居民,他們現在的工作是聽從安排。用心的製造著一個注定不會被寫入史冊中的奇跡。

    鍾泱從來都沒有放棄蒼穹計劃,就算陳澤和伊忠明還有劉浩然他們都因為看不到希望而漸漸退出了蒼穹殿。但鍾泱卻始終堅持著。

    終於,揭開了古代ufo的技術謎團後,獲得了磁流體動力技術的古文會終於可以開始野心勃勃的蒼穹計劃,這是一個比羲和工程更加龐大的項目。

    動用著就連華夏聯邦也不敢想象的資金和物資,還有遠遠超過人類當前工藝的科技水平,古文會依舊如以前那樣,默默站在人類的最前方。

    說起衝繩島的海底,這裏可不僅僅有著美麗的珊瑚,還有著大量古代文明遺跡。在傳說中,這裏是東方文明“穆”的所在地,是處於亞特蘭蒂斯人之前的第三代人類文明。

    甚至還有宗教典籍記載過穆文明與亞特蘭蒂斯文明之間爆發過的戰爭,在當時的人類眼裏,這毫無疑問是諸神之戰。

    1950年的時候,當時還是中國東征日本本土的戰爭初期。

    琉球被割讓給中國,而一位華夏聯邦的民間潛水員在無意之間遊出了衝繩南海岸附近的安全地帶。

    衝繩當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新歸於華夏聯邦控製的一片島嶼,之後這個小島成為了一個景點。

    這個來自中國國內的潛水愛好者當時潛到了大概十五米深的水下,之前從未有人遊到這個深度。

    突然間,他透過太平洋清澈碧藍的海水,看到一座巨大的石質建築,這座建築已經被大量珊瑚埋起來了。

    遊近之後,他發現這個宏偉的建築是黑色的,由整塊巨石建成,看上去年代久遠。建築物的外表已經在漫長的時間中被有機物侵蝕得模糊不清了。

    他繞著這個不知名的建築轉了幾圈,拍了幾張照片之後,就調整方向遊向海岸。第二天,他拍攝的照片就出現在了帝國傳媒的《每日時報》上。

    這個建築立即就引發了一場論戰,吸引了大量的人來這裏:其中包括古文會派出的考古學家、媒體工作者和好奇的業餘人士。

    但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人能夠鑒定出這座建築的來源。

    先不說這是古代還是現代的建築,專家們連這到底是不是人造建築都不能肯定。這有可能是某場戰爭後被遺忘了的軍事設施,或者它有可能是某個古老文明的遺址。

    就是那時,古文會內部的一些考古學權威開始猜測這座建築來自遺失的文明“穆”。

    在文明發源地的傳說中有這個文明的存在,不過在很久之前,這個文明就已經消亡在大海中。衝繩的水下建築之謎被封在了厚厚的外殼中,並且看上去像是古代的人造物。

    可是,許多大自然的產物有時候看上去也像是人工的。

    那麼,如果是人工的,這個水下建築到底源自何處呢?華夏聯邦的社會和科學界為這個問題辯論了無數次。

    過了一年,又有另一位來自華夏聯邦的潛水員在衝繩的水中吃驚地發現了一座巨大的拱門,拱門由巨石構成,極其精美。

    其建造方式與印加古城的建造方式如出一轍,隻不過印加古城在太平洋的另一頭,位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中。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39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海底古城

    也就是在那一次,讓一切真相都慢慢展露出來,成為了毫無疑問的事實。

    感謝這個地帶的急速洋流,珊瑚並沒有掩蓋這個建築,透過水晶一樣澄澈的水麵,人類才得以清楚地看到三十米下拱門的清晰輪廓。

    玉盤載著鍾泱和徐永生來到了衝繩南部的一處洋麵上,這一次,隨行的就隻有周之浩了。林瑞和老趙,都隻是新晉的地宮成員,因為天賦而得到器重,可還沒有資格知道海底基地的存在。

    此時風平浪靜,很難想象,就在碧波細浪的下麵,隱藏著一個萬人規模的“城鎮”。

    在前往基地之前,玉盤進入水底,超空泡化現象沒有發生,因為鍾泱故意減慢了速度。

    “阿浩,你還沒有看過這裏的的遺跡吧。”指著畫麵上不斷出現的古城遺跡,鍾泱滿臉微笑,“這裏很可能是本紀元華夏文明的前身,我們的一些神話故事,很可能與這些遺跡的建造者有關呢。”

    這座石製的大門,它很顯然是人工建造的,而且年代久遠。單從做工的驚喜程度上看,就顯然美得像是奇跡,矗立在沒有損毀過的海床上。

    周之浩看著眼前不斷出現的人工景色,也是驚歎聲連連:“這樣的古代文明遺址,無論見過多少次,都讓人覺得震撼。”

    隨後,他又覺得奇怪:“泱,為何古代文明都以石頭來作為建築材料呢?水泥和鋼筋這樣的東西不是更合適嗎?以當時的文明程度來說。不可能沒有這樣的技術啊。”

    徐永生和鍾泱聽了。相視一笑,讓周之浩十分納悶。

    最後還是徐永生出言解釋:“無論是水泥還是混凝土,或者金屬,在抵禦歲月的侵襲時,都遠遠不如石頭。你看這些建築物,即便是泡在水裏,其損壞程度也並不大,如果是我們人類目前的技術,可就很難達到這個程度了。”

    無論是長期浸泡鹽水還是裸&露在地麵環境下,石頭都比任何材料更具備“持久”性。

    而徐永生似乎也因周之浩的話語而聯想到:“難怪那些外星人建造了像‘月球’這樣的飛船!”

    確實。月球表麵富含著可塑性極高的金屬鈦,這有些太過“湊巧”了。而且考慮到宇宙的複雜環境,製作“精美”的金屬戰艦顯然不利於維護,反而是月球這樣的飛行器。簡單而實用。

    與此同時,徐永生也想明白了許多古代文明的科技,目前的地球人類,其落後不僅僅是在技術上,還在於思想上。

    “無論是石頭還是我們挖掘到的古代文明製造物,很少有精巧的科技物品。”徐永生還想到了從小灰人手裏得到的那九艘可以進行時空躍遷的高級ufo,“先進的文明,在研發科技的時候,不是追求極致的複雜,而是追求簡單而實用!”

    小灰人。也就是zeta星人的飛行器上,有很多儀器都是一體的,就像一些奇怪材質的石板。徐永生曾經鋸開過一塊,發現都是連成一體的。

    在這一點上,外星高等文明明顯技勝多籌,他們不像地球人那麼落後,隻會不斷追求精細的電子元件技術,而是發展出了利用精神和能量的技藝。【*悠】

    其結果是,人類製造出來的精密儀器,無法抵禦高能磁暴的震波轟擊!

    “這個發現很重要。完全可以寫入我們未來的發展戰略之中!”鍾泱聽了,也瞬間明白過來,“想不到隻是一個很普通的提問,居然讓你想通了這麼重要的事情。”

    對於徐永生的睿智,鍾泱也是佩服。這才是一個科學家應該有的素質。那種隻會排斥和宣揚唯物主義的蠢蛋,還是留在政府和產經聯那裏工作吧。

    關於這個話題。三人沒有繼續討論,徐永生現在需要大量的時間去進行思考,等回去之後,還要集合起古文會內部最尖端的科學家,一起分析這種科技發展思路的前景如何。

    不管在什麼時候,實用才是最重要的。

    接著,鍾泱又和周之浩聊起了關於衝繩島周圍大量超古代文明遺跡的話題,剛才經過的那個石門,隻不過是1951那個夏天收獲的第一個發現。

    後來,古文會的一些考古專家小組開始意識到,衝繩島這裏很可能會有更多的水下建築,於是鍾泱便派來了專業的潛水員,對衝繩南海岸進行了地毯式搜尋。

    這樣的努力,很快收到了豐厚的回報。

    當年秋天,還剛剛開始之際,古文會的水下考古小組就在近海的小島下發現了五座遺址。

    這些遺址所處的深度從六米到三十二米不等,盡管它們之間的建築細節有一些變化,但整體風格是相近的。

    這五座被海浪淹沒的古城,其內部都有平整的街道和十字路口,壯麗的類似祭壇的建築物。還有宏偉的、通向廣場的階梯和緩緩升起,通向一對塔狀建築物的遊行道路。

    這組水下遺址已經非常有名,其中有的是在衝繩西南部的與那國島水下發現的,有的位於與那國島附近的慶良間、粟國的水下。

    這兩個島嶼和與那國島大概隻有四百七十公裏,如果能夠繼續找到其他的水下遺址,將與那國島和衝繩聯係起來,那麼這些遺址就可能是太平洋一個巨大古城的各個部分。

    迄今為止,這些遺址中最大的建築在與那國島東部海岸附近,位於三十米深的水下。準確的說,這個建築有八十米長,三十米寬,十五米高。

    所有的遺址看上去都是用花崗砂岩建成的,另外,在建築內部沒有發現通道和房間。事實上。這些水下建築的風格非常像衝繩島本土的建築風格。比如島上的中城城堡。

    與其說中城城堡是一座軍事設施,不如說它是一座儀式性的建築。

    根據古文會派來的考古研究專家鑒定,中城城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年左右,盡管它作為一個聖地可能更古老一些。

    雖然衝繩本地人對這裏仍保持有一種迷信般的敬畏,但事實上,建造這個城堡的人以及它所屬的文明都已經湮滅不可聞了。

    另外,在野呂也發現了其他類似中城城堡的古建築。那裏的穹形墓穴和中城城堡一樣,都是直線條式建築。

    衝繩本地人對這些墓穴十分尊重,因為它們被認為是島民先輩們的寶庫。

    非常巧合的是,在衝繩話中。這些墓穴被稱作“莫埃”,而複活節島上的波利尼西亞人用這同一個詞稱呼他們那些大頭長耳的雕像,據說那是他們的祖先。

    要知道兩地相距有一萬公裏之遙!這可絕對不是發音上的巧合那麼簡單!

    從大量的研究資料顯示中,古文會的考古學者就開始猜測。太平洋兩岸的聯係不僅僅隻是語言學上的。

    水下遺址有些特征更類似於夏威夷群島上的古神殿,這些長條形的神殿周圍有長石砌成的圍牆保護,宏偉的階梯緩緩上升,最後通向寬闊的廣場,在廣場上安放著木質的祭壇和神靈的雕像。

    有很多古神殿保存下來了,它們至今還受到夏威夷本地人的敬畏。不過,如果僅僅就建築而言,那麼衝繩水下遺址用的是巨石,而夏威夷古神殿用的是小得多的石塊。

    根據夏威夷的典籍,這些神殿最初是由梅納恩人修建的。梅納恩人是一個紅發種族。他們精通石匠工藝,在波西米亞人到夏威夷之前一直占據著這裏。

    後來,因為不願意和新到的波西米亞人通婚,這些原始居民離開了。

    除此之外,在太平洋東線的秘魯海岸,我們也找到了可能與衝繩水下遺址相關的古城。其中與水下遺址最相似的是古帕查卡馬克,這個城市位於利馬南部幾英裏開外。

    帕查卡馬克坐落在南美洲最重要的聖地,在印加時代,也即是大約西元16世紀時,當時這裏是祭祀用地。不過根據古文會內部的專家測定。帕查卡馬克存在的時間要比那個時代早至少1500年。

    在印加時代,帝國各地的信徒都會聚集到帕查卡馬克參與儀式,直到後來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的兄弟赫爾南帶著22個全副武裝的西班牙人洗劫了這裏。

    這個用泥磚砌成的遺址有宏偉的階梯,寬闊的廣場,這和衝繩水下遺址非常相似。

    在北邊。特魯希略之外,還有兩座印加時代之前的遺址。它們和衝繩水下遺址風格近似。這些遺址被稱作太陽神廟,它們是一種有露台的金字塔,由莫什人建造於2000年前。

    太陽神廟大約三十多米高,221米長,有著不規則的露台,露台是用未經火烤的風幹磚坯建造的。這個城市曾經擁有三萬個居民,而太陽神廟則是它的標誌物。

    與前麵的遺址一樣,太陽神廟的建築和在與那國島發現的極其相似。

    在古羅馬,利莫裏亞是一種儀式,這個儀式由每個家庭的主事人舉行,用來平息那些逝者的靈魂,這些死人每年都會回來一次。

    利莫裏亞同時也是一個巨大島國的名字,羅馬人相信這個島國曾經出現在遠東海洋上,有的人認為就是印度洋上。

    這個島國後來消失了,成為了無數痛苦靈魂的居所。

    利莫裏亞儀式是羅穆盧斯所創立的,是為了贖回他殺害瑞摩斯的罪孽。在這裏,我們再一次發現了“穆”這個發音的詞彙。

    因為這對兄弟被認為是羅馬的祖先,那麼也就是說,“穆”這個詞滲入了這個文明的根基裏。在拉丁語裏,這對兄弟的名字第二個音節是要重讀的:分別是romulus和remus。

    在19世紀早期,當時英國博物學家正在給哺乳動物分類,在描述馬達加斯加發現的一種原始靈長類時。他們使用了一個古老的詞彙——勒穆瑞斯。

    勒穆瑞斯也就是“狐猴”。

    因為這種生物擁有一雙巨大的、明亮的眼睛。就像羅馬神話裏的夜遊神勒穆瑞斯一樣。當科學家們在非洲之外也發現了狐猴時,他們非常驚奇。

    因為非洲是一塊**的大陸,就像南印度和馬來半島一樣。

    為此當時的這些西方科學家們創立了一種理論,認為印度洋中間以前可能有一塊大陸連接了其他大陸,最後這塊大陸沉沒了。但是華夏聯邦的海洋學家們已經證實這塊大陸並不存在。

    不過古文會內部那些研究太平洋島國口傳文化的學者很迷惑,因為這些口傳文化中總是出現一個共同的主題。

    曾經有一個已經消失的祖國,島民的祖先文化傳播者們從這個祖國來到移居的島上,灑下了文明的種子。

    在庫瓦伊,夏威夷人說,“穆”在很久以前從一個漂浮的島嶼來到這裏。

    夏威夷自古流傳下來的最重要的頌歌是庫木裏坡。裏麵詳細講述了很久以前,一場可怕的大洪水是如何毀滅了世界,頌歌包括對於遠古大災難的模仿。

    人們聽到了自然在怒吼,看見波浪起伏。大地發出轟隆隆的聲音,地震來臨。

    大海在發怒,海浪高過了沙灘,高過了人類居住的地方,漸漸高過了整個大陸。

    第一任族長留在了寒冷的高地。

    但死亡依然降臨了,從地球肚臍來的水流衝了進來。那就是考驗勇士的波浪。

    在這一晚,很多人消失了。

    這就是歌詞中的全部內容,而在大浪中活下來的勇士就是庫阿穆。

    盡管太平洋兩岸都有大量的民間傳說描述了一個沉沒的家鄉,精確的海底聲納地圖依然顯示根本沒有什麼沉沒的大陸,但是考古學上的謎題還是沒能解決。這些關於遺失大陸的神話照舊在一些遙遠的地方比如莫爾登島存在。

    要知道,在這個島上有一條石頭鋪的路直接修進了大海。另外,有的無人島上還有四十座帶露台的金字塔。

    總之,從南美到日本,再到波利尼西亞,這些地方的遺址都有類似的建築特征。它們暗示著這些文化的連接點可能就是聖門。

    典雅的蒂亞瓦納科是一座聖城,位於玻利維亞安第斯山脈上,靠近的的喀喀湖。這座城市的主要景觀就是兩座聖門,這兩座門,一個在已經沉沒的庭院上。入口處有幾座雕像。

    雕像可能是某位神靈或者英雄,高達四米,非常引人注目。另一座門在這個城市的尾部,就是著名的太陽之門,能夠根據太陽的變化來調整方向。

    而在太平洋的另一邊。湯加島上的毛依三石塔是一座高達五米的石門,重109噸。而且與夏至日的太陽排成直線。

    日本有數以千計的聖門,它們大多數是木製的,但是所有的聖門都用來界定聖地的範圍。這些聖門被稱作鳥居。

    這個詞的日係發音也出現在古代印歐語係中,後來在德語裏留存了下來,意思就是門。

    而衝繩附近的水下建築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那就是**的、用巨石建成的門。至於羅馬,那裏本地人每年五月都要過利莫裏亞節,他們的帝國到處都是**的聖門。

    古文會的考古學家把這種看似巧合的情況與大量考古學證據、土著的各種傳說結合起來看。這樣,便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確實曾有某個強大的文明在太平洋發展,這個文明對周邊地區都影響深遠,古文會在琉球群島的考古發現進一步證實了這個結論。

    琉球群島上的古建築與秘魯前印加建築風格非常相似,當然,它與衝繩的穹形墓穴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盡管如此,衝繩的水下建築或許解決了考古學的一些老問題,但同時它帶來了更多的新問題。這些古跡存在多久了?為什麼它們會在水下?誰建造了他們?為什麼建造呢?

    到目前為止,從我們收集的證據看,這個古跡並不是由於突發的大災難而沉沒的。

    除了有一兩座建築有點傾斜之外,其他的看不出有任何解構破壞。既沒有裂縫,也沒有落石。

    相反,它們保存完好。

    這些古跡有可能是毀於海水上漲,或者是大陸的緩慢移動,也許同時還有什麼其他的原因。絕大部分研究者認為就是海水上漲這個原因。

    海洋學家告訴我們,海平麵在過去170萬年前上升了三十米。我們知道,這些日本遺址肯定非常古老。

    不過它們一直被強水流衝刷,所以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可能對它們無效。

    相比而言,要弄清這些遺址以前是用來做什麼的就容易多了。看看它們宏偉的階梯,還有簡潔的平台。

    平台上除了木製的聖壇和神靈塑像之外什麼也沒有這些都和夏威夷的古神殿非常相似,顯然這些遺址本來是用來舉行宗教儀式的。

    但與埃及金字塔一樣,並非是單純的宗教儀式建築,而是蘊含著深刻的能量文明痕跡,鍾泱從這些以及身上探測到了還殘餘著微弱的能量波。

    之所以將海底基地建在這裏,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對這些遺跡上存在著的奇怪能量反應進行研究。

    想要進入能量層次的文明時代,就必須不斷開展對能量的研究,這也是古文會與其他世俗組織機構和個人之間的最大區別。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achreeooo

LV:9 元老

追蹤
  • 109

    主題

  • 102044

    回文

  • 9

    粉絲

最近很忙 暫時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