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智能工廠 作者:觀星的乃粉 (連載中)

 
machreeooo 2012-11-12 22:05:0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168 85859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58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怒火中燒

    對付那些有備而來的敵軍之時,輕型部隊的高速突破地段的寬度必須要達到8公裏這個標準,而在對付毫無準備或者隻是倉促間進行防禦的敵人,則無需維持那樣高的兵力密度,前鋒部隊的鋒麵隻要達到10公裏就可。

    而因為缺乏有效的重型裝甲防禦,所以這種輕型化快速反應部隊的進攻縱深還至少達到60公裏以上。

    尤其是在執行防禦作戰任務的時候,部隊也應該能夠單獨執行陣地式防禦任務,其標準的防守正麵為40公裏至60公裏這個區間,而縱深則維持在60公裏左右。

    這樣的不知,完全足以抗禦第一個集團軍規模的敵軍地麵部隊,綽綽有餘。

    所以,對於這樣的輕型化快速反應師,華夏聯邦國防部是寄予厚望的,但無論期望有多高,新式軍隊編製和武器,都需要經過一定的實戰,才能真正獲得部隊的認同。

    作為步兵師的主戰武器,飛馬動力集團所生產的“裝甲戰獸”步兵戰車,也經過了多次的改進,目前已經是第四個改進版本了。

    “裝甲戰獸.丁”,這種最新的軍用型號,其主要性能數據也與前麵的三個版本有所不同。

    首先是車長縮短為7.5米,而車寬則增加到了3.2米,而車高更是增加到了2.97米,全車在裝配上武器和物資之後,戰鬥全重達到了驚人的20噸。

    在最初的設計理念裏。這種戰車的全重可是隻有13噸的。不過在日本北部戰場上,麵對各種從側麵和尾部襲來的火箭彈,原來的裝甲防護能力還是無法勝任,隻得適當調整了車的裝甲厚度。

    而因為采用了最新的“金鱗”裝甲,還配備上了專門的發電機組,這種電磁反應裝甲的厚度看似隻有不到40毫米,可在開啟磁能應力裝置之後,就可以成為一種不亞於世界上其他現役的主戰坦克的防護性能。

    這種電磁反應裝甲,其防護能力與2000毫米均質鋼裝甲的水平是一樣,絕對能夠抵禦大多數的坦克炮和反坦克導彈的攻擊。

    即使是聚能穿甲彈。也無法穿透這種電磁反應裝甲。

    而新型的燃氣渦輪機,給裝甲戰獸配備上了全新的動力係統,這種動力係統不僅馬力強勁,更是完全采用了無級變速傳動裝置。而舍棄了過往那種占據大量空間的齒輪變速係統。

    這種新型動力係統,其占據的車體空間比之以往大大縮小,還特意為安裝大口徑的火炮提供了足夠的設計空餘。

    因此,裝甲戰獸完全可以根據需要,來判斷自己是否需要裝備125毫米加農炮。因為在大規模的地麵戰場上,這種口徑的火炮才能作為陸軍的主要火力。

    如果選擇裝備這種附屬式加農炮,那麼裝甲戰獸還可以攜帶彈藥40發,也正好是一個基數。不僅這樣,車體外部還能另外裝備一門30毫的米機關炮,配上彈藥基數400發。

    除了大口徑的機關炮。裝甲戰獸還能夠配備一挺7.62毫米的格林機關槍,彈藥基數是恐怖的5000發,以及在炮塔的後方還有兩個兩聯的近程防空導彈發射架,備好防空導彈4枚,真可以說得上是武裝到了牙齒。

    這些外置的武器裝備,全部交由一台車載式武器主控電腦來協調控製,無需人手操作,這就保護了士兵,使其不必暴露在危險的艙外。

    但是,在電腦無法正常工作的時候。這些武器還可以用機械的方式轉為手動控製,這也是考慮到對方也許會擁有電磁脈衝武器這種情況。

    當然,這樣的敵人現在也隻有美國。其他連核武器都不曾研製出來的國家,離電磁脈衝則更是十萬八千裏了。

    至於印度,當然還不可能。

    基於全新的戰術理念。裝甲戰獸在車內寬敞的空間內也就是車廂的尾座,還可以在那個地方增加設置一個乘員艙。

    這樣一來。裝甲戰獸就可以搭載8名全副武裝的步兵,隨同戰車一同執行作戰任務,簡直就是一輛綜合了主戰坦克、步兵戰還有自行火炮的綜合性陸軍機動兵器。

    更讓人滿意的是,裝甲戰獸的第四代加強版,附帶了如此多的戰術能力,可它的戰鬥全重也僅僅增加到了20噸,如果在外掛上雙層的被動式電磁反應裝甲“金鱗”,那麼也隻不過是讓它的裝甲戰鬥全重再增加2噸而已。

    相比於單位功率達到了60馬力噸的動力係統,裝甲戰獸的最大公路行進速將達到將近一百公裏的程度。

    除了輪式戰車版,還有履帶式機械化裝甲版,采用的是一種多寬度的履帶,屬於“全地形”履帶車輛的設計原理,其專用履帶的實際寬度達到了1.4米,如此一來,兩條履帶的寬度加在一起可就是驚人的2.8米了。

    這相對於整架戰車不過3.2米的總寬度,等於是幾乎占據了整戰車地盤麵積的90%,這種設計模式,讓履帶式裝甲戰獸的越野能力極強,最大越野時速也達到了將近75公裏的程度。

    而這樣的設計,不僅提高了行進速度,還提升了的越野能力,使得戰車整體的最大爬坡能力達到了驚人的55度,涉水深更是達到2.5米。

    當然,這樣的寬度,就要求在材料加工上的技術能力必須達標了,坦克履帶的生產,可不是什麼公司都能承擔的,更何況是這種特殊型的加寬履帶。

    別說是這種新型特種履帶了,印度人現在連一條勉強符合一般標準的普通坦克履帶都生產不出來。以至於他們的“阿瓊”。巡航距離僅有m60的二分之一,而價格卻是m60的三倍。

    難怪印度空軍對陸軍把錢拿去研發“阿瓊”如此不滿,這東西實在是又貴又爛。

    與印度落後的科技水平不同,華夏聯邦軍的加工能力可是全球頂尖的,而裝甲戰獸這種集合了中國最頂尖軍事技術的武器,絕對是全球各國陸軍指揮官都夢寐以求的一款新式陸戰兵器。

    有了這樣的多功能步兵戰車,指揮官們就不用再為步兵、坦克、火炮如何有機統一起來而煩惱。甚至可以說,連簡易的防空力量都能具備了,不像其他的陸軍部隊那樣,恐懼對方的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

    結合了幾乎所有地麵裝甲車輛的優點和戰術能力。“裝甲戰獸”,完全可以拋開以前讓人頭痛的多兵種協同作戰的難題,大部分任務都可以由它來**完成,隻要搭載合適的武器和士兵。

    正是因為配備了強勁的機動性能以及裝甲防護能力。更兼顧了火力輸出,如此出眾的“裝甲戰獸”步兵戰車,現在竟然組成了一個新型師。

    有了這樣的神兵利器,中國援巴誌願軍的指揮官才敢於大膽的在西巴戰場上實施自己的陸軍作戰計劃。

    整個計劃的主要內容就是大範圍地穿插分割包圍敵人的地麵部隊,現在已經分成了三個作戰集群的印度中路軍,首先需要瞄準的就是落後邊的印度摩托化步兵師和炮兵部隊,這兩個最為顯眼的目標。

    比起較為難啃的裝甲坦克旅,摩托化步兵師和防禦能力極差的炮兵部隊,則相當於兩片肥肉,就這麼擺在麵前。

    即使隻是一個平庸的指揮官。也認為是天方夜譚的作戰計劃,至少在巴基斯坦軍的陸軍高層他們看來,中國新型師很難一一個師硬撼對方的一個方麵軍。

    畢竟從過往的戰例看來,中國人的勝利基本是依靠空中優勢和遠程打擊能力,在裝甲戰術方麵,甚至比不上德國和蘇聯。

    就算是在大規模的坦克決戰戰役中,華夏聯邦軍也主要是以坦克本身的優勢以及數量來壓製敵軍,很少出現像德國和蘇聯那種讓人驚豔的高超戰術指揮。

    而現在,擺在巴基斯坦麵前的華夏聯邦新型陸軍師,就是一堆裝甲戰車拚湊起來的步兵部隊。雖然裝甲戰獸看起來比較雄壯威武,但巴基斯坦人還是更信賴中國的主戰坦克。

    而印度的中路軍雖然現在因為急行軍而分成了三個部分,可是其中的每一個部分,都有著非常強大的實力。

    中國人打算利用僅僅三個師的兵力,是很難將印軍中路軍的分割。更難以對之實行包圍戰術。在巴基斯坦人看來,就算集中了優勢的陸軍兵力。將印軍的其中一部分包圍起來,一時之間也很難做到全殲敵軍。

    相反的,印軍大部隊看似這三個部分互相之間隔著不短的距離,但在實際戰鬥中,這樣的距離也並不是非常遠。

    一旦有一部攻擊,其餘的兩支部隊,都能夠對之進行快速的增援,到時候發動攻擊的中方陸軍部隊,就反而要落入腹背受敵的困境了。

    這樣一來,很可能就演變成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格局,到時候再想要突圍,就很難了。巴基斯坦人不懂得裝甲戰獸的實際戰鬥力,隻是單憑外表而認為這種戰車很“單薄”,無法對地方的裝甲單位造成威脅。

    而一旦遭遇挫折,那麼去包圍敵人就反倒變成了陷入敵人的包圍圈之中,那樣可就糟了。

    中國的指揮官可不這樣想,因為有了機動能力極強的“麒麟”,那麼久完全能夠對印軍的三個摩托化步兵師實施戰術包圍。

    並且因為“裝甲戰獸”本身的強大火力,決對不會是印度那些個缺乏裝甲防護的步兵師所能夠抵擋的。

    想要殲滅這三個印軍的步兵師,對中國外援軍而言是易如反掌的。

    畢竟雙方的裝備和戰術都相差太大了,在兵力基本相等的這種情況下,隻會演變成為一邊倒的屠殺。

    但巴基斯坦方麵的顧慮也不能忽視。因為印軍中路軍的其餘兩支部隊。很有可能的對陷入伏擊重的隊友實施救援,這倒是值得深思、

    不過中國的指揮官通過這幾天來,印軍在西巴三線戰場上糟糕的表現,可以說是極好地掌握住了印軍指揮官的這種戰術心理。

    他們先是狂妄自大,急於求成,然而一旦遭受了挫折。就會變得非常容易犯下致命的錯誤,有點像是腦子發熱。

    單憑這一點,對於實施分割包圍敵軍的這個作戰計劃,就是極為重要的考量因素。為了對付其他印度部隊有可能實施的增援行動,有必要采取雙管齊下的這種策略。

    首先是要一邊集中兵力殲滅印軍的左翼。另外一邊還要拖住其右翼和敵軍的中鋒,使之不能彼此呼應,更不能讓他們串聯在一起發動聯合反擊行動。

    這個計劃,才真正是一種實施中**隊傳統的大範圍穿插分割包圍敵人的機械化裝甲戰術。更是穿插包圍戰術思想的核心精髓所在。

    實際上,在戰爭發起之前,中國援巴誌願軍的總指揮官就有考慮過對印度的作戰的具體計劃安排。在當時,這個計劃就已經在大家的腦海裏形成了初步的概念。

    不過那個時候,中國的軍官更多的是需要考慮如何調動印軍的兵力,讓對方的軍事行動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通過一連串的攻擊和騷擾,引誘地方的主力分離開來,然後為己方部隊的決戰提供一個可以輕易分割包圍敵軍的機會。

    隻是沒想到,援巴誌願軍這一邊都還沒有來得及實施調動敵軍的這個引誘計劃,印度的中路打軍就自行分成了現在這三個部分。並且首尾不相連。

    如此一來,這就讓援巴誌願軍這邊所構思好的很多作戰預案都全部落空了,雖然也有一些遺憾,因為還有很多戰術沒來得及施展開來。

    而反觀印軍方麵,因為受到的是英國人的陸軍戰術交易,貴族出身的印度指揮官,他認為東路軍現在是分成來三個互相可以支援的戰鬥集群。

    隻不過,他沒想到,這種陣型在中**官的眼裏,三個印軍作戰集群互相之間所拉開的距離實在是有些太大了。

    使得機動能力超強的中國新型師。完全可以憑借新型戰鬥車輛的強大性能,從中間穿插過去,並且依靠強大的火力和厚實的防禦裝甲,得以頂著敵軍的反擊迅速包圍,甚至是殲滅其中的一部。

    而為了要給己方插包圍爭取行動爭取足夠的時間。誌願軍總指揮直接下達命令,讓部署在列城最外圍防線上麵的那兩個機械化步兵團離開陣地。主動對印軍當麵所部發起攻擊,就是為了要吸引印軍指揮官的注意力。

    夜間11時13分,月色昏暗,而列城外圍巴軍防線上,突然聞聽到炮聲大作,這是中國誌願軍的炮兵在開始進攻前所做的炮火準備。

    這樣猛烈的炮火,一直持續到了11時47分,半個多小時。而在炮火完成了它們的覆蓋工作之後,誌願軍的兩個機械化步兵團也當即展開了戰鬥隊形,朝著10公裏之外的印軍一部發起了權力進攻。

    印度中路軍的指揮官就連做夢也想不到,當麵的“巴基斯坦人”居然會主動出擊!

    而且,一上來就是規模驚人的大反攻,簡直就是想要與自己進行決戰。本來,以巴軍的裝備和兵力而言,決戰對他們是最為不利的,反而是層層防守抵抗比較有效。

    這可把印軍指揮官給樂壞了,但很快,印度人就樂不起來了。

    因為印軍的兩個**裝甲旅和剛剛趕到的兩個機械化步兵師,沒料到敵人居然敢於發起這種規模的反撲,所以在猝不及防之下,頓時陣腳大亂。

    依靠手忙腳亂的組織起來的防禦圈,根本無法地方敵人的衝擊。

    中國誌願軍的兩個步兵團,現在已經完全突入到了印軍先遣部隊的防禦縱,深入了整整深3公裏!

    而印軍東路軍的指揮官也不愧是英國陸軍學院的高材生,僅僅是在初期有過一點忙亂,但隨後就迅速的組織起了防禦力量,頂住了敵人的攻擊浪潮。

    而經過部隊的情報彙總,印度人也驚訝的發現,作為巴方反攻的部隊主力,竟然隻是兩個團的兵力。這點兵力,居然有如此強悍的兵鋒?

    這下子,剛剛才從荒亂中反應過來的印軍指揮官,也算是定住了心神,在他“臨危不亂”的指揮之下,印軍部隊得以迅速組織起力量,並且還對敵軍進行了反擊。

    終於,印軍得以“成功”的擊退了“巴軍”的第一波進攻,而“巴軍”的兩個步兵團也在印度中路軍強大的反攻節奏下節節“敗退”。

    隨後,帶著惱怒和憤懣的印軍步兵,也趁勢對敵軍發起了猛烈無比的反攻。

    印軍指揮官放棄了開始那種想要集結全部的部隊再與巴軍防線展開決戰的這種想法,他在看到巴基斯坦的陸軍部隊居然敢如此不把印度放在眼裏,頓時怒火中燒。

    印軍指揮官打算利用兩個步兵團的軍力,搶先一步對敵人的陣地發起攻擊,更是的決定要立刻發動全麵的總攻擊,勢必要給巴基斯坦人一點顏色瞧瞧。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59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番號消失

    與印度人想的完全不同,這次的攻擊隻不過是一次佯攻,其戰術目的就是為了掩護主力部隊的行動,讓另一支輕型快速反應師可以對印軍身後的穿插。

    這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就是這麼一計障眼法,就吸引了印軍的注意力。

    當印度人自以為成功的“反擊”了來襲“巴軍”的進攻,並且還開始大規模反攻的時候,印軍指揮官的目光也全都放在了“節節敗退”的這一支“巴軍”部隊上麵。

    印度人還完全沒有意識到現在危險正在降臨,在以此地為中心的西北方向上,距離大概是20公裏左右的地方,出現了一支大規模的機械化部隊。

    大量的裝甲戰獸,以攻擊陣型飛速行駛著,悄無聲息的繞過了印軍的第一線裝甲部隊,而是直直朝著西南方向80公裏外的印軍左翼集群呼嘯而去。

    風馳電掣般的速度,奔馳在平坦的地麵上,這些就是援巴誌願軍的主力部隊,也是真正的攻擊鋒麵,目標直指印軍的左翼戰鬥集群。

    因為南亞大陸已經太久沒有出現過戰爭了,所以他們的軍官,在戰術思想上也跟不上新的節奏。再說了,印度本身的民族特性,就不適合戰爭。

    印軍士兵在指揮官的命令下,發起了對巴軍陣地的大規模反攻,更是因為連日來所受的悶氣,現在也是動了火氣。一股腦的朝著對方的陣地湧上去。

    哪曾料到。那些被他們認為是戰鬥力低下的“巴軍”進攻部隊,僅僅是後撤了幾公裏之後就停住腳步,轉身與印軍交起火來。

    而且,印度人還發現這些“巴軍”突然變得十分厲害,完全不是以前遇到的那種比自己還菜的菜鳥。

    印軍第一梯隊陣型,直接投入反攻的機械化裝甲部隊,一時之間,居然難以突破敵人的陣地防線,反倒是因為敵人的猛烈反擊而損失了不少的m60坦克。

    甚至在交火之後,第一梯隊的前鋒坦克營直接敗退下來。被人打得抱頭鼠竄。

    這樣的結果,讓印軍中路軍的指揮官是更加的惱怒:你說遭到巴軍的反撲倒也罷了,可為毛麾下最被看好的機械化裝甲部隊,竟是如此不堪一擊。

    還沒到一刻鍾。就被戰鬥力低下的“巴軍”給擊退了,並且還退得如此狼狽,真是讓人氣惱。而盛怒之下,印軍指揮官直接撤了兩個前鋒裝甲營營長的職務,隨後更是下了死命令,讓地麵部隊發起全力進攻。

    這一次,印軍指揮官也是豁出去了,他嚴令部下,要求在拂曉之前必須推進到敵人防線上,甚至提出要全殲巴軍先期投入進攻的那兩個輕型機械化步兵團。

    現在可以說是前仇舊恨。一股腦地湧上心間,從開戰的最初階段,印軍就一路的圍追堵截,但卻沒有能夠全數殲滅那些在路上不斷地給自己製造麻煩的巴軍炮兵部。

    還有那些把己方空軍打得不敢上前線的防空導彈車,本來就是一肚子火氣,卻不想“巴軍”竟然還敢來捋自己的虎須,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假若不全殲這兩個囂張跋扈的巴軍陸軍團,不足以消印軍指揮官的心頭之恨。現在,怒火完已經全衝昏了印度人的頭腦,他們隻是一心想要圍剿這些惱人的敵軍。

    至於能否突破敵人的防線。反倒是不那麼不重要的事情了,而其他的問題更是不放在心上,包括落在後邊的友軍部隊在內。

    在印度的機械化裝甲師遭到阻擊的這個時候,位於中段的印軍機械化步兵師,師部指揮官也接到了前方一位少將發來的急電。內容無非是十萬火急,請求增援這樣的字句。

    實際上。兩支部隊間相距不過才2公裏,就算是走路,也隻要半個小時。

    而這位印軍第37師的師長,他早就知道前方坦克師遭到巴軍襲擊的這一情況了。隻不過,他還是沒有深刻的意識到,前方友軍坦克師正在遭受的居然是一麵倒的屠殺。

    一般來說,裝甲部隊的防禦優勢如此明顯,五路如何都能支持一個小時以上。甚至因為機動性的優勢,即使打不過,還不能跑嘛。

    而在隊伍中段的這三個印軍步兵師裏頭,作戰素養最高的還的第27師。可即便是這個印軍最為精銳的步兵師,在誌願軍雷霆般的掃蕩之下,也沒有能能夠做出迅速應對和抵抗,直接被擊潰。

    更何況是單兵素質比27師還要差得多的裝甲師?

    因為經常坐在坦克裏,坦克師的士兵在心理承受能力上反而不如經常需要衝鋒陷陣的步兵,這也是很正常的。畢竟技術兵種不是可以隨意消耗的炮灰,更值錢一些。

    而印軍裝甲師的指揮官也立刻發布命令,讓自己的部隊準備戰鬥,可是離27師最為接近的整編步兵團,也用了將近半個小時才從行軍狀態轉換成為作戰狀態。

    在這裏,印軍的訓練不足有體現出來,很多戰術陣型的轉變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了。

    又花費掉了半個多小時,印軍才得以展開了完整的戰鬥隊形,而就這樣磨磨蹭蹭的動作,整整1個小時就這麼直接浪費掉了。

    最嚴峻的問題是,在誌願軍的攻擊席卷之下,印軍能夠支持一個小時嗎?

    結果已經不用說了,裝甲師1團的戰鬥隊形甚至都還沒有來得及完全展開,作為友軍的27師就已經全麵潰敗,帶著混亂和恐懼的潰兵,給其他的印軍部隊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他們衝亂了自己人的陣型,把整個東路軍都推到了更麻煩的境地。

    裝甲師的戰鬥素質本來就要比第27步兵師要差許多。而在遭受這樣的敗軍衝擊下。就算是第27步兵師也都不可避免地的出現了混亂的情況。

    好在一個印軍步兵團的團長還有些魄力,戰士出身的他,不像貴族那樣膚淺,更是有著軍人的血氣和風骨。在看到如此動蕩的情況,便立即下令,讓出一條足夠寬的通,好讓潰敗的部隊能夠迅速撤換下去。

    同一時間內,這位團長還要求自己的部隊迅速搶占有利地形,並且馬上開始構築簡易的防禦陣地。他還從一些潰退的印軍士兵口中得知,原來是是巴基斯坦軍動用了裝甲部隊發起衝擊。

    這個消息。對於缺乏裝甲防護的第27師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這位印軍團長迅速的把這一情報報告給了上級,一位高等種姓出身的少將,而印軍少將聽到這一消息之後,就馬上打消了增援第一梯隊友軍的念頭。甚至直接命令後邊的部隊馬上構築防禦陣地,隨時預備迎擊來自敵人裝甲部隊的衝鋒。

    並且,少將還當即電告整個中路軍的指揮官,一名中將。在報告裏頭,少將提到了友軍遭遇敵人裝甲部隊的攻擊,並且一個機械化師已經在敵人的攻勢之下潰敗。

    現在,少將的請求是讓後方調遣更多的裝甲部隊來增援自己。

    而印度中路軍的總指揮在接到這樣的告急電報之後,他先是一愣神,無法相信這個情報的真實性。

    要知道,位於後方陣地上的三個配備了少量坦克的機械化步兵師。他們現在所處的那個位置可全部都是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高原山地啊,並且沒有其他的道路可以讓機械化裝甲部隊通行。

    而作為第一梯隊的攻擊主力,印軍的裝甲集團在昨天才從那裏安然通過,而巴軍的裝甲部隊能夠在短短的半天時間內就布置下如此規模的埋伏?

    這根本說不通。

    而且裝甲部隊因為本身的特性,在那樣的山區進行機動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更別說是展開戰鬥隊形發起衝擊了。

    因為本身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所以印軍的指揮官都很難相信在那個地方能夠投入大規模的裝甲部隊,這是認知的常識。

    可是,這樣的常識現在卻不管用了。

    敵軍的指揮官確實在那裏投入了大量的裝甲單位,其結果就是。還呆在那個位置上的三個印軍機械化步兵師頓時陷入了苦戰之中。

    而整個印度東路軍也處在進退維穀的境地上,回師救援是不可能的,目前對於列城的攻勢已經展開了,所有的地麵主力部隊全都投入了圍殲那兩個步兵團的戰鬥之中。

    雙方已經激戰了十幾個小時,可是還沒有得出任何結果。現在也隻有繼續將麵前這兩個巴軍的步兵團壓製住,否則就會出大問題。

    要明白。隻要等到當麵的巴軍承受不了己方施加的攻擊壓力而後撤,那麼印軍就正好能夠緊緊尾隨其後,並且突破列城的外部防線。

    可一旦印軍這邊撤出了戰鬥,那麼就等於先前的十幾個小時的攻擊全都付之一炬,不僅想要趁機突破敵人防線的這一企圖會化為泡影,就連自己都未必能好過。

    對麵的那兩個巴軍步兵團,說不定會趁機發起反擊,衝殺出來。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絕對會給印軍造成相當慘重的損失,這讓印軍指揮官十分不甘心,並且猶豫不決。

    他不願意就這,鄂放棄對列城外圍防線的攻擊,而回過身去去救援那三個友軍步兵師。

    可不回去救援又不行,不管怎麼說,那也是三個整編機械化步兵師啊,另外還有上千門的火炮,就這樣被消滅的話,中路軍也就等於是直接完蛋了。

    印軍中路軍總指揮當然明白,在麵對敵軍裝甲部隊的突擊下,那三個缺乏防禦能力的步兵師就算能夠成功頂住敵人的進攻,自身肯定也會傷亡慘重,甚至全軍覆滅。

    經過再三的權衡利弊之後,印軍指揮官的心中,先行突破防線進軍列城的這個想法,還是蓋過了救援友軍的念頭。

    在他看來。雖然己方三個步兵師在麵對敵人的裝甲部隊攻擊下。形勢自是十分不利。可無論怎麼說,那也是三個師的兵力,就算是豬,也要殺上大半天吧。

    而且他們還有近一千門火炮,這樣一來,如果能夠挖起反坦克戰壕和構築防禦陣地,支持個三五天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而有那麼個三五天的時間,前鋒裝甲部隊是絕對能夠突破敵人的防禦陣地,占領列城的。相信巴基斯坦人在己方身後投入了如此規模的裝甲部隊,根據傳回來的報告。判斷巴軍在那裏起碼投入了兩個裝甲旅的兵力。

    而考慮到巴基斯坦總共也沒有幾個機械化裝甲旅,所以印軍指揮官也認為列城的守軍隻剩下了步兵。

    現在加上印軍麵前的這兩個巴軍機械化步兵團,印軍指揮官有理由相信,敵人在西巴戰場上的裝甲力量。基本上都已經勸不動用了。

    印度人的打算是,利用自己後方的三個步兵師,去拖住敵人的裝甲部隊主力,這是十分劃算的。因為這樣一來,前鋒部隊就能夠集中全部精力,去殲滅麵前的這兩個巴軍步兵團。

    等到這個戰術目標達成之後,再回師和己方的三個步兵師會合,兩麵夾擊那兩個陰險的巴軍**步兵旅,這樣就能一戰而勝,中路軍將創造出輝煌的戰果。

    到了那個時候。整個西巴戰場上,巴基斯坦的裝甲力量就等於全都被自己的中路軍所吃掉,以後就再也沒有什麼可以擔憂的了。

    就算現在損失大點,也是能夠接受的代價。相比於東路軍傷亡慘重卻未能突破巴基斯坦的登東防線,中路軍也想要做出一點成績來獲得總參謀部的嘉獎。

    隻要中路軍能夠第一個打開局麵,就算傷亡比較大,事後還是會得到補充,甚至是印度國防部的嘉獎和重視。

    這麼一番仔細的考慮之後,印軍中路軍的指揮官也覺得這個計劃是可行的。即便巴基斯坦在這次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戰略戰術布局都是前所未見的,並且現在這種分兵兩路企圖各個擊破的戰術。也確實很讓人頭疼。

    印度中路軍的兩個戰鬥集群,陷入了戰術上的困境,隻不過印軍的最大優勢就是兵力充沛,即使是分兵兩路,其絕對的兵力總數也不容小覷。

    必看巴軍一時間占據了優勢。可在印度人眼中,兵力的劣勢不是所謂巧妙的戰術安排就可以彌補的。印度人認為。巴軍的這種分兵出擊,也同樣給了印軍逐個擊破的機會。

    印度人最擔心的,反而是巴基斯坦的裝甲部隊躲在暗地裏不出來,這才讓人心驚肉跳。而若是印軍的機械化裝甲部隊在突破敵人的防禦陣地時消耗太多的話,那麼未來跟裝甲集團決戰才是真正的不利。

    隻不過,當印度人看到巴基斯坦的裝甲部隊全部投入到了決戰,正是他們所希望的那樣。所以,印軍不但不驚慌失措,反而滿懷信心,要在兩條戰線分別與巴基斯坦的裝甲部隊打一次堂堂正正的地麵大規模決戰。

    隨後,印軍指揮官下達命令,讓三個機械化步兵師就地構築臨時防禦陣地,目的是抗擊巴基斯坦裝甲部隊的衝鋒。

    而主帥則坐鎮第一梯隊,以兩個步兵師和兩個**裝甲旅的兵力,圍殲巴基斯坦另一支機械化裝甲部隊,等到前鋒完成殲滅任務之後,才會回師後方,與步兵兄弟一起夾擊巴軍。

    這樣一來,就能一舉蕩平所有的巴基斯坦裝甲力量。

    所以印軍指揮官下達命令,讓三個步兵師必須堅守48個小時,以等待大部隊的救援。

    而為了能夠幫助三個步兵師抵禦敵人裝甲部隊的突擊,以便於盡量減少己方的傷亡,軍官還親自向總參謀部陳情,全盤托出了自己的作戰行動安排,並且請求空軍出動攻擊機為三個步兵師提供火力支援。

    同時也是為自己圍殲敵人的計劃爭取時間,在和空軍高層磨了半天的嘴皮子後,才終於得到了空軍軍官勉強的保證,他們願意出動30架攻擊機,為陷入苦戰的三個印軍步兵師提供空中支援。

    但是對於前鋒的裝甲部隊,空軍則無論如何也不願意繼續更進一步的提供空中支援,理由也很直白,就是列城外圍防線的防空力量太過強大,己方的攻擊機根本無法進行攻擊支援。

    就這樣上下一陣扯皮,等到作戰命令下達,又從空軍那裏爭取來了有限的空中支援。等到所有的工作完成之後,已經是下午三時了。

    這時候,距離“巴基斯坦”對三個印度步兵師發起的攻擊,已經整整過去了三個半小時的實現。在現代戰爭中,三個半小時意味著全軍覆沒。

    這就是說,一個整編步兵師的番號,已經在這三個半小時的戰鬥中,被完全從印度陸軍的戰鬥序列中抹掉了。

    誌願軍完成了對印度步兵第27師殘餘部隊的分割包圍,甚至還完全殲滅了包圍圈中的印度第27師三個整編團和一個團的一部,斃敵6000人,俘敵3000人。

    整個印軍第27師,現在隻有不到一個團的人逃脫了誌願軍的包圍,得以成功撤退到了友軍一師的控製範圍之內,而第27師的指揮官,一位少將以下數十位高級將領全部都被俘虜。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59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無奈回防

    從從部隊的編製上來說,印度陸軍第27師的番號已經不存在了,就算以後能夠重建起來,也完全是另一支新的隊伍。

    這片時空中,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現在,整師編製的部隊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被殲滅,恐怕還是第一次出現。

    而完成了對印度陸軍第27師殲滅做戰任務援巴誌願軍第三師,也並未趁著這個機對印軍的其餘部隊發動對追擊作戰,尤其是第37步兵師,所以他們得以暫時逃過全軍覆滅的下場。

    而因為援巴誌願軍的總指揮部,在機動防空雷達車的主動雷達上發現了印軍派出了一個中等規模攻擊機群,所以目前誌願軍輕型機械化第三師不得不一邊進行俘虜的收容工作,然後一邊組織防空力量。

    印度的攻擊機雖然是美洲虎這樣的老舊貨色,但對地麵單位的殺傷力不容忽視,所以誌願軍必須嚴陣以待,對印軍派出的這些攻擊機進行攔截和阻擊。

    而之前在第一行動階段就派出的重型武裝直升機,現在也抓緊時間離開了作戰地區所在的空域,這是為了要避免被敵人的攻擊機所獵殺。

    依靠螺旋槳作為主動力的直升機,無論是飛行速度還是爬升速度,都比固定翼飛機差上許多。一旦和印軍的攻擊機碰上,隻能落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即使是麵對著印軍不以空戰見長的攻擊機,重型武裝直升機也毫無勝算可言,這不是駕駛技術能彌補的。

    而誌願軍第三陸軍師,在當前的緊張局勢下,也迅速的派出兩個營的兵力,這些人將負責把收攏起來的印軍俘虜向巴基斯坦的後方營地押送,與此同時,還要將目前所有的防空力量,都有序地向戰線的最前沿集中。

    隻要擁有足夠數量的防空導彈車,就可以完成迎擊敵人空中打擊的準備。甚至能夠以有背攻無備,打對方的攻擊機一個措手不及。

    但同樣的,雙方的空中軍事力量。也全都集中在了另一個戰場的上空。那是為了能夠奪取製空權,將印軍的空軍部隊驅逐出戰場。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導致在列城這裏,缺乏足夠數量的空中軍事力量。也很難為巴方的地麵部隊提供有力的空中保護。

    至於印度東路軍大部隊中段上的第37師,這個印軍的機械化步兵師,隻來得及在很短的時間內,構築了一個簡陋的防禦陣地來防止巴軍的乘勝追擊。

    因為是簡陋的防線,所以連抵抗都有些勉強。更談不上反擊敵人。

    而目前誌願軍暫停了繼續追擊,印度人也才暗自慶幸,更不會貿貿然的自尋死路。就這樣,雙方的部隊都默契地采取了防守的姿態,戰鬥進入了僵局之中。

    不過對於印軍的第37師而言,他們防禦的是來自地麵的敵軍,而誌願軍第三師,他們則是要防備來濟空中的印軍攻擊機。

    四十分鍾後分。印軍的攻擊機群才總算是成功趕到了列城。並且來勢洶洶。攻擊機排開了戰鬥隊形,不可一世的在空中耀武揚威,誓要殲滅地麵上的“巴基斯坦”的裝甲部隊。

    但是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在距離印軍第37師的防禦陣地還有50公裏之處,從後方派來的攻擊機群,就忽然遭到了敵軍防空導彈的襲擊。大量小型防空導彈密集的飛來,然印軍飛行員嚇破了膽。

    這種防空導彈車所裝載的地對空導彈。是屬於一種師部配屬的野戰防空力量,其主要針對的目標也還是敵人的中低空戰機。而且自身的射程也一般超不過30公裏。

    印度空軍攻擊機群的飛行員們,在遭到如此規模的防空導彈襲擊,心情還真是說不出的苦澀。埋怨的念頭一股腦的湧現出來,在空軍的眼裏,陸軍這些豬一樣的隊友,每次通報的敵情都不準確,白白讓空軍來遭罪。

    上次也是那樣,隻說要轟炸敵人的重炮陣地,可是結果呢?

    空軍的攻擊機在飛抵目的地之後,就頓時遭到了敵軍防空導彈的一頓亂轟。許多飛行員都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就連人帶機一起被轟成一團火球。

    這一次還是這麼坑爹,先是說敵人從東北方向發起進攻,而現在,攻擊機在距離戰線還有二十公裏的地方,就遭到敵軍防空導彈的攔截。

    這就等於,印軍地麵部隊的西南方向上,也有為數不少的敵軍存在,可是地麵部隊居然不向總部報告,這就讓人惱火了。

    要麼是無能,連距離這麼近的敵軍防空火力都沒發現,至於另外一種情況,就更可惡了,是故意的隱瞞不報,想讓空軍吃癟。

    雖然這樣的可能性很低,但總是讓攻擊機上的印軍飛行員心裏不爽,忍不住望著方麵想。

    而在這種敵情都還弄不明白的時候,就冒然的呼叫空中支援,是很不負責任的。所以帶隊的攻擊機指揮官,一氣之下,就向總部彙報了這裏的情況,並且單方麵的就下令全隊返航。

    才短短十分鍾,就損失了四架攻擊機,而且敵人的防空部隊規模也搞不懂,沒必要繼續呆在這裏和敵人死耗。

    而地麵上,那群眼巴眼的等著空軍來支援的印軍士兵和軍官,他們等到最後居然是等到了攻擊機群已經全部返航的這個消息,心中也是憋著一口氣。

    在他們眼裏,空軍隻是來這裏晃悠了一下,屁都沒放一個就往家裏跑,你說這不是敷衍是什麼?

    當戰爭的節奏處於勝利階段的時候,印度的陸軍和空軍還能保持表麵的合作,可現在戰爭進入到了遲滯甚至是劣勢的局麵,內部的矛盾就被不斷激化出來了。

    陸軍還沒來得及繼續詛咒,在隨後的時間裏,他們又從空軍那裏得到了己方第37師的後方,詭異的出現了大規模的敵軍。

    這個消息,讓東路軍的幾位少將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氣,居然連還尚算保存完整的第37師也被敵人盯上了,那豈不是等於現在自己的兩個機械化步兵師陷入了敵人的伏擊包圍圈,動彈不得!

    可印軍的指揮階層無論怎麼想也高不明白,因為這一帶可是地勢崎嶇的山地。隻有一條破爛的碎石路可以通行。在此地,前無去路,後有追兵。這可如何是好啊!

    沒辦法,幾位印軍少將都拿不定主意,所以隻能急切的問問著總指揮官的意思吧。

    還沒等幾位師長與中將聯係上,“巴軍”又展開了新一輪的攻勢。開始了他們的追擊作戰。

    援巴誌願軍在發現印度人陷入伏擊圈的部隊總數並沒有像先前估計的那樣迅速後撤,所以當初布置在敵人後方的第二輕型師沒能發揮任何作用。

    而另一方麵,位於攻擊陣型最前端的印軍機械化裝甲部隊,在友軍遭受毀滅性的打擊下也沒有立即回師救援,而是選擇了攻擊列城的外圍陣地。

    這也算是錯有錯著。印軍很幸運的避過了誌願軍圍點打援的這個戰術,以至於準備阻截敵人的誌願軍第一師,也沒有得到絲毫的戰果。

    不過,這並非高明,恰恰相反,代表著印軍在整體上缺乏默契的戰術配合,同時在進行兵力分配的時候,也沒有考慮到相互照應的必要性。

    而誌願軍的這種兵力部署。反而是因為高估了敵人指揮官的應變能力。不知道對方居然在麵對如此危急的情況,也沒有采取任何主動的措施來扭轉態勢。

    更何況,現在印度空軍的攻擊機群在遭到防空導彈的打擊後就立即選擇了返航,這也說明了印度空軍在一連串的失敗下有了很深的心理陰影,對巴軍的防空力量很是忌憚。

    這樣多的因素集合在一起,就給了誌願軍最好的機會。指揮官當即下了命令,讓誌願軍第二師取消事先分配的攔截任務。不再針對敵人後路進行包抄,而是改為去協同友軍第三師的行動。

    兩個機械化輕型師。現在都開始互相聯合起來,分別從南北兩側,在同一時間內對印軍的地麵部隊發起進攻,目的是全殲伏擊圈中的剩餘的這兩個印度步兵師。

    這也是為了阻斷印軍前鋒裝甲部隊的後路,給被纏在列城外圍防線的印軍機械化裝甲部隊來個真正的釜底抽薪。到時候,包圍圈一旦形成,敵人就插翅難飛!

    又是一個小時過去了,在迅速調整計劃之後,誌願軍第二師也開始了他們新的攻擊任務,目標是當麵的印軍第37師。

    而就在這同一時間段內,誌願軍第三師也再次發起了衝擊,以相應友軍的作戰行動,其戰術目標對準了印軍的第44步兵師。

    兩個誌願軍機械化輕型師,都各自分別派出了一個團的兵力,乘坐著裝甲戰獸,沿著公路展開了攻擊行動。利用高速機動力和強大的突破能力,這兩個戰車團就猶如兩把鋒利的寶劍,狠狠地刺穿了印軍大部隊的胸膛。

    這樣的軍事行動,主要是為了能在會師後,再向被切割成兩個部分的印軍地麵部隊發起殲滅作戰。並且,由其餘的誌願軍部隊從四周向中間合圍,以最快的速度將包被圍困在伏擊圈內的印軍部隊發動總攻。

    別看印軍的第37師和第44師都各自完成了他們的防禦陣地布置計劃,但之前的印軍步兵師,就是是因為反裝甲能力的嚴重不足而導致了大規模的潰敗發生。

    現在,印軍不得不將手頭上所有的反裝甲武器都投入了最前沿陣地,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有效抗擊敵人裝甲部隊的突擊和衝鋒,防止陣型被刺穿和打亂。

    不過這兩個印軍步兵師和已經覆滅的印軍第27師一樣,其主要的反裝甲武器不過就是一些單兵火箭筒,而且數量也不充裕。

    在第27師之前的戰鬥中,就已經證明了穿甲火箭彈對於中國飛馬動力集團所設計和生產的“裝甲戰獸”步兵戰車毫無威脅可言。

    而且最讓印度人擔心的是,他們手上那一千多門火炮,全都是曲線火炮,能夠對固定目標進行打擊,卻沒有任何一門反坦克平射炮炮。

    更何況,缺少大口徑的火炮,即便想給敵人一點威懾也做不到。正是由於這些原因,還被滯留在戰線前沿的這兩個印軍步兵師,他們在麵對誌願軍第二師和第三師的攻擊時。將毫無反擊的能力。

    這麼一來,結果自然就是不言而喻了,誌願軍對印度這兩個步兵師的分割包圍。在3個小時內能就成功實現了。而方圓50平方公裏的地域內,一共有人數近4萬的印度士兵和戰術炮兵被困。

    這些印度陸軍士兵,他們被3萬中國機械化部隊分割在大大小小的十幾個區域內,並且因為敵人的幹擾。印軍彼此之間根本聯係,全都成了孤軍,他們離著被殲滅的最終結果,也隻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印軍的第37師師長和第44師師長,兩位印軍少將。正在不斷地向位於最前線的中路軍最高指揮官發電請求裝甲部隊的支援。

    現在這種的情況,中將先前所下達命令根本就毫無疑義,兩個步兵師是無法完成堅守48小時這個任務了,那張命令文書也完全成了一張廢紙。

    已經無法指望這些被分割包圍的步兵能夠抵抗誌願軍裝甲部隊的圍殲了,別說是48小時,現在就是4個小時也堅持不下來啊。

    而位於中路軍陣型最前端的總指揮官要是再不立即回師救援,那麼這兩位倒黴的印軍少將隻怕要成為巴基斯坦人的階下囚了,真要到了那個時候。才是欲哭無淚。

    麵對後方兩位師長接二連三的求救。印度中路軍的總指揮現在也是後悔不迭。

    他還真的沒有想到,巴軍竟然會在自己的第二攻擊梯隊區域投入了如此規模的機械化裝甲力量。

    “都是那些該死的空軍不好!要使空軍能夠提供基本的空中偵察,那麼自己就能獲得情報,不至於像現在這樣,竟然對敵人的動向一無所知,然後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麵。”

    不知怎地。這樣的想法,有從中路軍指揮官的腦海中冒了出來。

    這也是失敗者的常態了。一旦行動受挫,就開始埋怨隊友。而不是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戰術應對。

    不過說真的,印軍指揮官還真是覺得當麵的巴基斯坦軍隊表現十分怪異,而且巴軍的戰鬥力在短時間內竟然變得如此強悍,就連印軍最強大的裝甲部隊全力圍攻,可當麵的巴軍愣是沒有退後一步。

    對於印軍的指揮官來說,現在已經不是追究和提問的時候了,當前最主要的戰術目標,就是要把後排那兩個陷入敵軍伏擊圈的友軍步兵師從敵人的圍困中解救出來。

    要是這兩個印軍步兵師真的被全數殲滅了,那麼就等於連前鋒裝甲部隊的後路也被敵軍切斷,這對於遠離本土深入敵境作戰的印軍而言,那後果是災難性的。

    無論是什麼軍隊,在成為沒有後勤保障的孤軍之後,就等於是宣告死亡。

    在敵人的境內,既無前路,又有追兵,這等淒楚的情景,光是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栗。對中路軍的指揮官來說,他也已經清醒過來,搶頭功這樣的虛名,完全都不重要了。

    唯有保存實力,讓大部隊不至於被巴軍切斷後路才是最為要緊的事情。所以,印度中路軍的指揮官當即向全軍發布命令,讓機械化裝甲部隊立即撤出戰鬥狀態,然後以全速向後行進,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回師救援那兩個陷入敵人重重包圍的友軍步兵師。

    而在列城的外圍防禦陣地上,被圍了一天的兩個誌願軍機械化步兵團,又豈能讓印度人這麼順順當當的撤出戰鬥?

    誌願軍趁著印軍忙著後撤的這一會兒功夫,就在己方炮火的掩護之下,向敵人發起了一次大反擊,狠狠地從印軍裝甲部隊身上咬下一塊肉來。

    這種狗皮膏藥戰術,雖然是讓人恨得牙癢癢,可現在已經陷入了被動的局麵,印軍又能怎麼辦呢?隻得把自己心中的怒氣強壓下去,並且繼續強調命令,讓所有的裝甲戰車和坦克不要理會巴軍的糾纏。

    就目前的情況,火速救援陷入包圍的兩個步友軍兵師才是第一要務。

    既然印軍已經決定回防,那麼肩負阻擊任務的誌願軍第一師也終於是有了用武之地,得以對印軍的回援部隊展開猛烈的阻擊。

    簡單的想想也就明白了,僅僅是麵對兩個誌願軍機械化步兵團的正麵防禦,印度的機械化裝甲部隊就尚且無法前進一步,更何況是要一個整編的誌願軍機械化步兵師?

    所以,印軍的裝甲部隊,這時候依然無法回撤一步,他們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阻擊在離後方大部隊不足23公裏的平地上,愣是動彈不得!

    就這麼坐看友軍的覆滅而無能為力。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2:59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主動戰略

    在完成了對印軍這兩個步兵師的分割包圍之後,在統一的戰術任務安排下,依照原本的慣例,誌願軍部隊迅速向落入伏擊圈中印軍地麵部隊下達了最後通牒,限對方必須於午夜零點之前放下手中的武器,走出陣地投降。

    否則,等待著印度士兵的將是死亡與絕望。

    而加兩個印度步兵師的指揮官在得知己方救援部隊被阻截在路上之後,也已經是萬念俱灰,認為自己如今是在劫難逃,故而麵對“巴基斯坦軍”的最後通牒,不得不猶豫再三,考慮是否要接受。

    知道現在,印度人仍舊被蒙在鼓裏,並不知道與他們交戰的並非是巴基斯坦人。這也是因為誌願軍的士兵裝備精良,基本上不下車作戰。

    而為了貫徹華夏聯邦國防部製定的盡量保持秘密參戰的這一原則,所有的援巴誌願軍部隊都換上了全套的巴基斯坦軍軍服,而且在戰鬥車輛上,其標誌也是經過了重新的噴塗,讓巴基斯坦陸軍的軍徽掩蓋住了醒目的蒼龍之首。

    在所有人員都在車輛內部完成作戰行動的情形下,印軍是難以辨認不出對方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巴基斯坦人。

    而對於投降這個問題,兩位印軍少將的心理防線倒還是有些鬆動的,他們是印度貴族,當然有榮譽感,但不代表他們願意慷慨就義。

    現在可是在入侵巴基斯坦。又不是守衛神聖的祖國。何必賠上性命呢?

    既然現在無法抵擋敵軍的攻勢,那為何不選擇向敵軍投降呢,這樣一來,最起碼能夠讓底下的印軍士兵少出現一點犧牲。

    不過,他們兩個師長也不願意承擔投降的責任,在軍事原則上,更是無權作出處這樣的決定,所以必須要得到中路軍的最高指揮官首肯,沒有一個中將以上級別將領的認可,投降可是相當於叛國。

    就算回到印度。以貴族的身份免於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那也等於軍事生涯的結束,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而印度中路軍指揮官在接到兩位師長要求他給予在適當的情形之下向敵軍投降的權力,更強調是為了要避免造成更大的士兵傷亡。

    這種膽小怕事的言辭。讓中將閣下怒不可遏,破口大罵,直稱第37師和第44師的兩位師長全是無能的個膽小鬼,居然想要以投降來逃避軍人應該履行的職責,當真是印度陸軍的恥辱。

    在中路軍的最高指揮官看來,軍人的職責就是要為國家帶去榮耀,而如果無法實現,那就更應該以戰死沙場來作為自己最後的歸宿。

    印度中路軍的指揮官是一位傳統的老軍人,作風硬派,他認為每一個軍人在選擇這個職業的時候都應該有戰死的覺悟。可是手下兩位印軍少將的請求,對於極為重視軍人榮譽的中路軍指揮官看來,和臨陣脫逃這樣的行為沒有兩樣。

    所以他立即發出電令,嚴厲的斥責了印軍第37師與第44師的兩位師長,更以中路軍最高指揮官的這一身份,命令這兩個步兵師必須戰鬥至最後一人,原地堅守,等待裝甲部隊的救援。

    任何臨陣脫逃的舉動,都被視為逃兵,並且要送上軍事法庭。

    而對於這兩位印軍少將的請求。中路軍指揮官更是進行了嚴厲的駁斥,他高調宣稱,假若這兩人真的選擇向巴軍投降,並且未能得到相應的批準,那就直接等於是賣國的行為。回國後將來接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

    陷入包圍圈的兩位印軍少將,他們在接到了總指揮官不允許投降的命令之後。麵色發苦。要知道,這會兒離巴基斯坦方給出的最後通牒,在時限上也隻剩下不到一個小時的考慮時間了。

    在經過一番掙紮之後,兩位步兵師的師長都在意見上達成了一致,並且在電話中一起決定違背上級指揮官的命令,主動向當麵的巴基斯坦軍投降,並且全麵停止無謂的軍事抵抗。

    除了是要為自己的安危考慮,他們也是為了手下近4萬士兵的寶貴生命,這可是他們維持家族利益的本錢,就算自己在回國之後被撤換了職務,至少這些部隊還能掌握在背後的家族手裏。

    這樣算下來,即便是將來要上軍事法庭接受裁決也顧不上了,貴族重視家族利益更高於個人利益,必要的時候,連自己的名譽也在犧牲之列。

    促使這兩位印軍少將作出如此決定,還著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兩位步兵師的師長,都對剛愎自用的上級十分不滿。

    那種在製定戰術時不管手下死活的作風,讓部下心寒,關鍵是,這樣的犧牲竟然帶不來一點一滴的勝利。所以兩人都忍受夠了,決定投降。

    現在兩位印軍少將他們所共同麵臨的處境,甚至是全軍都陷入困境,這皆是由於上級的戰術指揮失誤所導致的。

    假若不是一心想要快速行軍趕到列城,又怎麼會導致部隊的分割?這種完全不顧會下步兵部隊行軍速度的差異,而使得三個步兵師落後在了後方,最終陷入敵人的重圍,以至於給了巴基斯坦軍分割和宰殺印軍的機會。

    要不是上級在接到後方請求支援的電報之後想當然的認為敵人不會在後排投入太多的,以至於他絲毫不顧步兵部隊重大的傷亡而嚴令陷入重圍的下屬就地結陣防禦,又怎麼會出現現在這樣的困局?

    中路軍的最高指揮官,作為印度的一位中將,他絲毫沒有相應的戰略戰術指揮能力,一直在下達著不切實際的命令,以至於嚴重貽誤了中路軍的戰機。最終導致了現在的局麵。讓兩個完整的步兵師陷入敵人的包圍。

    甚至,已經有一整支地麵師級部隊已經被敵人全數殲滅。

    可到了這樣的地步,中路軍的指揮官竟然還下達了如此不近人情的命令,不允許剩餘的印軍士兵向敵人投降,難道還要更多無辜的士兵為這種既無能又瘋狂的上級而喪命嗎?

    最終,被下了最紅通牒的兩位印軍師長,向巴基斯坦方麵發出了帶有投降字眼的電報,與此同時,他們還開始向部隊下達了停止抵抗的命令,讓剩餘的士兵放下武器。走出陣地,向巴軍舉手投降。

    第二日上午,投降儀式在陣地前正式舉行,儀式的場地布置很是簡潔。但氣氛卻十分沉重。而還是為了身份保密的這一個原因,前來受降的是一位巴基斯坦軍官。

    由巴基斯坦人來接受印軍指揮官遞上的配槍,這在兩軍交戰中,代表著繳械投降的這個意思。在儀式結束之後,兩位印軍少將也不得不痛苦的接受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印度在中路戰場上的敗局已經再無挽回餘地。

    現在,印軍裝甲部隊的的後路已被切斷,很顯然,巴軍這一處戰場上投入了大量的軍力,這與總參謀部給出那個所謂“巴軍的主力在東線”的判斷完全不相符合。以至於還未投降的前線印軍裝甲部隊,現在真正成為了一支深入敵境而四麵楚歌的孤軍。

    經過一日一夜的轉戰,誌願軍所屬的這三個新型師,在三個方向上都對印軍實施了突破和分割,成功地包圍了中路戰場上印軍三個步兵師和全部的炮兵部隊,甚至還全殲了敵軍數支整編部隊。

    其中被殲滅的敵人包括了三個整編步兵師和兩個**的炮兵旅,一共斃敵7000餘人,俘虜了近4萬人,包括三位印度少將,以及全部中高級指揮官將近百人。戰果豐碩。

    這一次西巴戰役,就成功殲滅了印度投入整個中路戰場所有地麵部隊中半數的兵力,還成功地切斷了印軍中路軍其餘部隊和後方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無線電聯係。

    誌願軍部隊,將印軍的一個方麵軍,牢牢地鎖在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使得敵人成為了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孤軍,孤立無援。

    這次戰役。將成為是西巴戰場最重要的轉折點,甚至可以說是一舉扭轉了不利於巴基斯坦方的戰略態勢,使得戰爭的主動權又重新掌握在了中巴聯軍的手中。

    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大的戰果,除了和配備給一線部隊的新式裝備有關之外,還包括了士兵們自身的優良戰鬥素質,以及指揮官正確的戰術決策。

    雖然誌願軍的指揮官還留有一點小小的遺憾,那就是誌願軍在中部戰場上特意為印軍安排的戰術才用了三分之一,結果就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很多新戰術是來不急實施和實驗了。

    而對於印度所謂高級將領的戰術戰略指揮調和能力,中國方麵也是再一次真正見識到了,而既然如今中部的戰略大局已然確定,那麼就需要將更多的精力和戰力投入到東部戰場了。

    對於已經完全變成甕中之鱉的印軍裝甲部隊,誌願軍高層已經不再繼續關注了。殲滅這些人隻不過是時間上的問題。

    而對於正處在膠著狀態的東部戰場,誌願軍們也已經製定好了新的作戰計劃。

    對於後路被截斷的印軍裝甲部隊而言,在接下來的這兩天裏,是他們一生之中遭遇過最艱難的日子,而對於著急於突破“巴軍”阻擊陣地的裝甲部隊而言,問題並不好解決。

    無論怎樣的努力戰鬥,也毫無成果,他們甚至被迫不斷地向敵人發起整團甚至是整師的裝甲衝鋒,可依然無法越過敵軍陣地一步。

    兩個**裝甲旅,加上兩個整編的機械化步兵師,在麵對“巴基斯坦”僅僅一個輕型步兵師的地麵防禦,印軍大部隊竟然無法突破。

    不僅如此,在衝鋒的路途中,他們的坦克和裝甲車也在不斷的遭受重大損失,這實在讓人無法忍受,印度人不明白,什麼時候“巴基斯坦”的軍隊戰鬥力有這麼強啦?

    無論是從早期搜集來的戰術情報。還是在以往的交手中得來的經驗。巴基斯坦軍隊的戰鬥素質對於印軍而言都是不怎麼樣的,主要是因為裝備跟印度相比差了不少。

    而中路軍的最高指揮官,也都是55歲左右的年紀,屬於印度陸軍第二代的高級陸軍將領,貴族出身,本身也是印度陸軍自印度**以來就自行培養的高級將領,他們全都曾經在英國皇家陸軍學院參加過學習和培訓。

    而對於巴基斯坦的認知,主要是基於前兩次的印巴戰爭,那時候,中路軍的指揮官還任職於一個裝甲部隊。擔當著團長的職務。

    所以其對巴基斯坦軍隊糟糕的戰術素養是深有體會的,這也養成了他在本次作戰計劃中,始終對巴基斯坦軍的實際戰鬥能力保有相當的輕視態度。

    也正是由於這些個原因,中路軍的指揮官才對迂回包抄這樣的戰術沒有任何的應對準備。他甚至根本沒想過,巴基斯坦人敢於衝擊印軍的大部隊。

    要知道,以前一直是印軍揪著巴基斯坦軍猛揍,何時輪到巴軍主動出擊啦?

    對於這樣的觀點,在印度軍事界並非是某些人的想法,而是包括了所有印度軍方和政府高層人員在內,沒有幾個人會認為中國將插手克什米爾地區。

    也隻有薩姆.馬克內肖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不過他與其他政府高官的關係很差,言論也得不到多少支持。

    更何況,就算是薩姆本人。他也以為華夏聯邦最多會給予巴基斯坦一些暗地裏的物資援助。印度的政治邏輯很簡單,中國人和美國人在中東地區劍拔弩張,現在肯定是顧及不到南亞地區的事務。

    而且,從華夏聯邦建國以來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現任的中國政府並不是一個侵略成性的強權國家,而是一個比較注重內部發展和聯邦體製的民族國家。

    可即便如此,印度人也從來都沒認為中國對於自己沒有威脅,他們這個在英國的統治下度過了的400年殖民地歲月的古老民族國家,至今仍未摘去“英聯邦成員國”的屈辱的帽子。

    和許多南亞國家一樣,遭受了太多殖民屈辱的印度人。十分想要洗刷這樣的屈辱曆史。因此,在成為世界強國的願望上,印度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強烈。

    可惜印度並不了解一個真正的強國究竟應該體現在哪一個方麵,他們隻是片麵地認為像幾百年前奴役自己的“日不落帝國”那樣,去支配別國和別族人民。在別國的頭上作威作福,這就是成為一個強國的標誌。也是特權。

    所以,印度在**都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就首先向昔日的同胞兄弟,也就是巴基斯坦,他們主動開啟了戰爭,想要靠蹂躪自己的南亞兄弟來洗刷曾經遭受的恥辱。

    可惜他們還沒有成功,就又把矛頭對準了臨近的中國,甚至想靠著擊敗這個同自己一樣古老的民族,來取代中國的地位,一躍而成為世界強國。

    從莫臥兒王朝被英國人覆滅的那一天起,阿三都作著一個夢,夢想成為強國,夢想擺脫受人奴役的地位,轉而去奴役別人。

    印度自古以來根本就是一個奴役人的社會,種姓製度到現在仍然保留著巨大的影響力。

    而印度的這種種姓製度,可是世界上最黑暗的等級製度,嚴厲的階級劃分,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這也是為什麼印度在曆史上,其統治階級為了一級一級的統治下層,而奴役下層而建立的。

    直到印度從英國人手裏奪回國家主權,宣布**的二十多年後,種姓製度仍然沒有被廢除,作為世界上最沒有人權的國家,印度就是實施種姓製度的這種壓迫型社會!

    前兩次的印巴戰爭,輕而易舉的勝利,讓印度有了不可一世的感覺,他們開始自詡為南亞的霸主。

    可笑的是,南亞才幾個國家?

    成為南亞的政治軍事“霸主”就讓印度樂不可支,目空一切,就像當年的尼赫魯一樣,得到美蘇英法四大國的支援就狂妄的宣稱要支持****,結果遭到了華夏聯邦毫不留情的強硬反擊。

    遭到慘重失敗的印度人,也沒有從中吸取到多大的教訓,他們在安分了幾十年又開始做夢了。可惜印度人的夢也做不了多長時間了,中國的實力不是他們能撼動的,對於來自外部的威脅,華夏聯邦從來都不是采取單純的被動防禦。

    對於不斷出現的挑釁,為了中國最黑暗的那段曆史絕不能再度重演,華夏聯邦國防部決定該主動出擊。

    並且這還不夠,為了真正的安全,對於威脅更要提前防範。在國力弱小的情況下,執行防禦戰略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國力強盛,麵對各方麵的挑戰,防禦戰略可能會造成極大的被動,甚至是損害。

    所以,應該變防禦為進攻,進而威壓對手,大大的擴展自己安全空間。

    華夏聯邦的政府高層領導,他們所製定的戰略方針,全都是要變被動防禦為主動進攻,將一切威脅抹殺在搖籃中。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6 23:00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後路難保

    相比於東巴戰場的持續順利,西巴的三個方麵軍都遭遇了巨大的挫折,在巴基斯坦人的防禦陣地麵前铩羽而歸。

    尤其是孤軍深入的中路軍,他們現在所要麵對,是由南北兩道防線所組成的銅牆鐵壁餓,這一個地方,是印軍所無法逾越的雷池。

    為了能攻陷這兩道巴軍防線,中路軍的前鋒部隊已經集合了幾乎所有的主站坦克和裝甲戰車,可手頭上的兵力依舊不太足夠。

    以兩個**裝甲師和兩個機械化步兵師,印軍想要依靠這等程度的兵力來攻陷巴軍的陣地,是不太現實的,甚至在兵力的分配上已經是出現了捉襟見肘的情況。

    對於印度中路軍而言,現在還真的是有一種“前狼後虎”的感覺,且不說印度中路軍的指揮官要如何去麵對這樣的窘迫局麵,光是兩支步兵師的投降就夠讓人焦頭爛額的了。

    而援巴誌願軍方麵,也開始了他們的新一步作戰計劃。

    現在的西巴戰場的中路和東路,毫無疑問是大局已定,而中路軍目前的殘餘兵力,已經成了甕中之鱉,被消滅隻是早晚的事情。

    誌願軍的指揮官,針對克什米爾東線戰場印巴兩軍目前的膠著態勢,向巴軍最高統帥部提出了一個新的作戰計劃。

    這個作戰計劃十分大膽,竟然是要打破僵局,迅速殲滅東部戰場的印軍。然後再以誌願軍的三個輕型快速反應師為主要戰力。並且揮師南下,重新奪回隻有孤軍把手的伯尼哈爾山口。

    如此一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腹地,就將全部暴露在眼前,等於是一塊毫無防禦能力的空白地段。

    隻要占領了伯尼哈爾,就能夠切斷印軍東路方麵軍的後勤補給線,並且將印巴現在的停火線向印控區大大地推進,目標就定在皮爾本賈爾嶺。

    而對於這個如此激進的作戰計劃部署,巴基斯坦最高軍事統帥部的幾位高官,首先是震驚。然後是思慮,最後直到雙眼露出了狂熱的光。

    一直以來,都被印度踩在腳下,現在能夠獲得華夏聯邦的軍事支持。朝著敵人的境內發動攻擊,這將是巴基斯坦吐氣揚眉的一次機會!

    而一旦能夠將巴基斯坦的實際控製區推進到皮爾本賈爾嶺,這必然將極大的改善在克什米爾地區對巴基斯坦的不利戰略態勢,甚至能夠完全控製整個克什米爾穀地。

    那裏可是克什米爾地區人口最多,土地最肥沃的兩個穀地之一!

    一旦連這裏都落入巴基斯坦的手中,那麼也就等同於巴基斯坦完全控製了整個克什米爾,這可是巴基斯坦從建國以來就一直夢寐以求的事情。

    現在華夏聯邦已經給出了承諾,巴基斯坦又豈有不同意之理?

    至於這個作戰計劃是否能夠取得成功,巴軍的最高統帥部並不擔心。華夏聯邦軍的軍隊,在世界大戰期間就打出了戰無不勝的氣魄。而且現在在西巴的兩個主要戰場上取得了無比輝煌的勝利,這自然讓巴軍最高統帥部把華夏聯邦軍當作了最後的期望。

    更不用說,在印度的主力全都集中於東部地區的這個時候,,敵軍的後防明顯變得空虛,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但這個計劃也不是毫無風險的,因為巴基斯坦軍從未試過如此深入敵境的作戰行動,他們擔心後勤工作跟不上,也擔心因為不熟悉地形而陷入危機。

    雖然有著這麼多的問題存在,可整個計劃也確實有著很大的把握可以成功。隻要能夠控製克什米爾穀地,還陷入在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東路軍的退路也就基本上就被切斷了。

    這將讓印度的東路軍和中路軍一樣,成為了毫無外援和後勤的孤軍,這打破整個西巴戰場的僵局,將局麵想著對巴基斯坦有利的方向傾瀉。

    最主要的是。巴基斯坦已經沒有樂退路,東巴基斯坦已經被印度人攻陷。孟加拉國也被建立起來。

    雖然目前華夏聯邦在國際上還並不予以承認,但也無法改變那裏已經被分割出去的這個事實。而如若無法奪取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國力差距隻會越拉越大,最終淪為一個徹底的三流小國。

    因此,在沒有太多選擇的情況下,出於對這個作戰計劃所能帶來的巨大利益,巴基斯坦統帥部也最終同意了這一行動提議。

    不過對於誌願軍僅僅投入三個輕型快速反應師,巴軍指揮部還是有些底氣不足,他們為了實現控製克什米爾穀地的這一願望,決定投入更大規模的地麵部隊。

    這倒不是懷疑華夏聯邦軍的戰鬥力不足,而是有著其他的問題需要考慮。

    為了控製這些新占領區,那就意味著需要在每占領一個城市後進行分兵駐守,沒有軍隊駐紮在城內宣布巴基斯坦的統治權,根本就談不上是控製了一個地區。

    所以,最終巴基斯坦軍方向華夏聯邦方麵建議,讓誌願軍把帕米爾高原駐守的另外三個華聯陸軍步兵師投入克什米爾戰場,並且最好還是接替巴基斯坦裝甲部隊的防衛任務,讓巴基斯坦軍能夠投入這次進攻印度本土的軍事行動。

    巴基斯坦裝甲部隊一旦空出手來,則可以星夜南下,馳援中路戰場,協助援巴誌願軍的戰士們一同殲滅印軍殘餘部隊,並且跟隨誌願軍一起進攻印度北部地區。

    有了誌願軍部隊作為大軍的先鋒,巴基斯坦裝甲部隊完全能夠呆在後方,協助誌願軍掃清印軍殘敵,控製這一帶的主要城市。

    至於為什麼要提出由巴基斯坦的機械化裝甲部隊隨同誌願軍一起南下。這主要是為了在第一時間內。由巴軍來接管印控克什米爾穀地。

    最好別讓中**隊出現在台麵上,畢竟國際舞台上,這點矜持還是要假裝以下的,也是為了貫徹戰前華夏聯邦政府所提出的,關於盡量保持中國秘密參戰的方針。

    因為是新式部隊,作戰方式也與以往不同,所以中國士兵在戰場上暴露的機會並不大。可一旦進入城市,那就需要士兵來維持當地的秩序。

    這就等於讓中國參戰的秘密提前大白於天下,甚至引發美國的幹預,如果美軍也派遣部隊登陸印度。協助印軍作戰,那很可能會引發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全麵戰爭。

    這種事,無論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都在極力避免的。

    因此。還是由巴基斯坦的士兵來控製這些新占領的城市為好。而華夏聯邦軍的總參謀部,也發出回電,同意了巴方的這一建議,並且隨即下達命令,讓還在帕米爾高原地區待命的三個新型快速反應師,立即向克什米爾境內開撥。

    同時,也讓他們前去接替登東防區西側巴軍機械化裝甲部隊的地方防務,而巴軍裝甲部隊則必須要在華夏聯邦同意增兵後就馬上撤出防線,並且向列城以南100公裏的誌願軍部隊對印軍中路部隊的包圍圈急行軍,然後就是準備參與這場殲滅戰。

    這樣一來。印軍的日子無疑更難過了,隻可惜他們現在還不知道,為了等待巴基斯坦的機械化裝甲部隊,以至於對印軍的圍殲推遲了1天的時間。

    並且為了盡量減少自己部隊的傷亡,誌願軍高層決定這次的圍殲戰將該由巴基斯坦裝甲部隊打頭陣,誌願軍部隊則在後方提供火力支援和執行外圍阻截可能之逃敵等這些任務。

    所以,現在就讓巴基斯坦的機械化裝甲部隊來一雪過往一直被印度軍隊淩辱的前恥吧。

    一日後,巴基斯坦的機械化裝甲部隊終於趕到了戰區,並且在當日就順利完成了進攻的一切準備。

    而在當日夜晚,巴軍立即連夜發起了對印度中路軍的總包圍和殲滅作戰。結果是早已注定的,無論是兵力還是兵器,巴軍方麵全部占優。

    華夏聯邦與巴基斯坦雙方,總共計投入了三個機械化步兵師和兩個裝甲師,以及另外5個**裝甲旅。

    至於兵器方麵。華夏聯邦擁有先進的裝甲戰獸這種步兵戰車和自行火炮,更有重型武裝直升機的幫忙。這是印軍無法比擬的。

    就算是巴基斯坦自己那些不是很先進的主戰坦克,可用來對付印度的步兵師確實綽綽有餘,這樣一算計下來,就發現巴軍已經明顯地都占據了絕對的優勢,那麼印軍的慘敗是理所當然的了。

    而更為值得一提的就是,身為軍人榮譽感強烈的印軍指揮官,他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接受巴軍所提出的投降通牒,所以會繼續堅持死戰。

    這樣的結果,就是他所直接指揮的兩個**裝甲旅被全殲,以及兩個機械化步兵師的師長看勢不妙,選擇了違反了上級的命令向巴基斯坦投降,以避免被全數殲滅的這個命運。

    眼見大勢已去,並且還要麵對如同潮水一般向自己湧來的巴軍坦克部隊,印度中路軍的指揮官在絕望之下,選擇了飲彈自盡。

    作為軍人來說,他的嚴格地貫徹了其所一直堅持的軍人之心,就是這種應該以戰死沙場為最終歸宿的軍人思想作風。

    單純從這一點來分析他的品格,也還算是一個真正的鐵血軍人。可他不是一個合格的指揮官,他那思緒不清的作戰指揮方式,害了他麾下的眾多將士。

    雖然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無疑是每一個軍人應該具備的,但作為指揮官,勝利才代表了一切!

    這一次,印度在西路戰場上一共投入了超過5個步兵師的兵力,還包括額外兩個**裝甲旅和兩個**炮兵旅,可如此大規模的地麵部隊,在半個月日之內就全部被殲滅。

    印度在整個西巴戰場上,就幾乎損失了10萬的士兵,還有大量的武器裝備。

    即便這些部隊全都以步兵為主。加上印度士兵的撫恤很低。所以總的損失並非不可承受。對於印度的主力裝甲部隊來說,巴軍本次戰役所造成的損失,也並不是非常大。

    而全部10萬士兵的傷亡,相比於印度總共在克什米爾投入的65萬兵力來說,也遠遠沒有到達讓印度傷筋動骨的地步。

    可是,這樣的失敗,使得印度在克什米爾的戰略態勢落入了非常不利的位置。別看西巴戰場上的東部會戰還未決出勝負,可從克什米爾的地圖上,就可看出雙方的兵力布置情況,並且將會發現由於東路戰場的不順。使得印軍在克什米爾穀地部署的防禦力量和戰略預備隊大部被調往東線。

    這就是說,目前的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內核心腹地,對於巴軍已經是全部洞開,寬廣的地形特征。將成為敵軍大規模的裝甲力量馳騁的疆場。

    要知道,這裏可是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重中之重,是戰略核心,是不容有失的!

    也是印度東路軍同印度本土聯係的唯一一條通道,如果這條道路完全暴露在巴基斯坦裝甲部隊的麵前,就等於完全向對方敞開自己的弱點了。

    麵對如此嚴峻的態勢,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馬上收縮西巴戰場上所有剩餘的兵力,然後投入到東部那處狹窄的地形。

    在那裏,真正能在戰場正麵展開的部隊。絕對不會超過一個整編的步兵師規模。而在那一處,就集結了將近40萬兵力的龐大部隊,這無疑會造成大量的戰力浪費。

    許多士兵根本無法與敵人交戰,難道讓其中大部分人都呆在後麵為前線搖旗呐喊嗎?

    不僅真正起到作用士兵和武器的很少,最多也就能夠不斷補充前線的損失,可這種保持持續不斷地對巴基斯坦防禦陣地的衝擊的作戰方法,就等於是和敵人進行消耗作戰。

    結果隻會是印軍的大量部隊被巴軍的少數人牽製,使得剩餘的防線成為巴軍眼中的肥肉。

    所以印軍指揮部打算讓進攻西巴的部隊全麵回師,去救援克什米爾穀地,以防禦巴基斯坦有可能發動的進攻。

    隻不過一考慮到印度在西巴戰場上的兵力優勢。印度人就認為對於突破巴軍的防禦而言,優勢的兵力將會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印軍總參謀部在得知西巴戰場的戰鬥情況之後,也明白了已經付出重大傷亡的東路軍,成功突破了巴軍在登東的防線。

    在現在這種的情形之下,收縮兵力的這種決定。隻會影響到東路軍無法對巴軍防發起線持續不斷的衝擊。

    這樣一來,就等於讓巴軍有了可以喘息的機會。而再度集結兵力反攻登東的兩處戰術高地。真要發生這種事,印軍的東路軍前一段時間所遭受的重大傷亡,就完全沒意義了。

    這上至指揮官,下至數萬印度士兵,甚至就連印度總參謀部,全都是不願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

    所以,最終的辦法也出來了,印度東路軍的總指揮親自向坐鎮大本營的上將陳詞,認為西路軍失敗是指揮官個人無能。

    而現在,能夠統一整個克什米爾的重任,已經完全落到了東路軍的身上,所以東線戰場也正處在最為關鍵的時刻,是無論如何也不該分散兵力的。

    就著這個問題,印軍總參謀部本身也展開了激烈的爭吵,就算某位善於和稀泥的上將,在麵對兩方無法統一的意見時,還是采取了老方法。

    印軍總參謀部一方麵命令東路軍加緊對巴軍防線的進攻,要求他們務必要在一周之內攻克登東防區,並且還要搶先進入印度河穀地,然後與巴軍的機械化裝甲部隊展開正麵大決戰。

    至於另外一個要求東路軍分兵回師的意見,總參謀部則命令伯尼哈爾地區的印軍守衛部隊,讓他們嚴防死守自己的陣地,並且還要時時刻刻警惕來自巴基斯坦的進攻。

    至於克什米爾穀地留守的4個步兵師以及另外5個**裝甲旅,則必須要在伯尼哈爾南側排開陣勢,構築一條完整的防禦陣線,要求他們隨時都要做好準備,以攔截從所有有可能會通過山口來的巴軍部隊。

    印軍高層指揮官的想法都差不多,他們認為巴基斯坦由於國力不足,曆來都是在克什米爾地區采取守勢,從來都不敢於向印度發起主動進攻,也無力發起進攻。

    即使現在西巴戰場上,出現了莫名其妙的戰鬥結果,可在印軍的戰略高層的心中,這純失敗僅僅是屬將領自身的指揮不當,才讓巴軍有了可趁之機,並非是巴軍的戰鬥力提升了。

    盡管在西線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可印軍在麵對巴軍的時候,依然保持著兵力上的巨大優勢,也在懷疑巴軍還有更多的部隊會從東線抽出來,然後自伯尼哈爾的道路去包抄印度東路軍的後路。

    作為大本營的主將,他是絕對不相信巴基斯坦有這麼高超的謀略,更沒有能夠實現這種謀略的軍事力量。

    曆次印巴戰爭,都以印度的勝利告終,這就讓讓印度麵對巴基斯坦的時候,始終都是以勝利者的姿態,所以目空一切,看不起巴軍。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7 08:09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戰略反攻

    印度人從骨子裏,就因為曆史問題而有著深刻的自卑感,可這種自卑和當年的日本人一樣,在病態的因素之下誘發了稍有成就會變得狂妄自大的扭曲心態。

    這種民族氣質,已經是是根深蒂固的潛藏在他們心中,而某個時空裏的中國,也陷入了和印度一樣的文化困境。

    古老的民族和傳統,在新時代的衝擊下,無法保持自我的優越和自信。很幸運的是,在這個時空中,華夏聯邦走出了這個內心的陰霾。

    而現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戰報,在第一時間傳送到了華夏聯邦的首都南京,使得遠遠關注這場戰爭的華聯政軍高層們,對於兩個南亞國家之間的戰爭,了如指掌。

    現在,中國政府已經牢牢掌握了南亞的局勢,正如同中**隊在這場戰鬥中做起到的作用一樣,華夏聯邦的意誌,在整個亞洲都是舉足輕重的。

    華夏聯邦的總參謀部在得到誌願軍將士即將進軍克什米爾穀地的報告之後,就與國防部以及外交部的官員們一起討論了這個問題時。

    最後也做出決定,要求誌願軍部隊立即要向克什米爾穀地進行千裏躍進攻擊,要將克什米爾這個被印巴雙方爭搶了幾十年的老問題,從根本上解決。

    而誌願軍的攻擊目標也已經選定,那就是印控區的皮爾本賈爾嶺!

    三日後,中巴聯軍完成了進軍克什米爾穀地的最後準備。於是比半個月前印度西路軍更為龐大的一條鋼鐵洪流開始朝著伯尼哈爾山口湧進。

    這裏前進的洪流是巴基斯坦兩個裝甲師四個**裝甲旅。其中投入圍殲戰的5個裝甲旅中有就一個被留下收攏印軍俘虜,清剿可能逃入山區的印軍潰散部隊。

    而本次南征的真正主力,一位中國少將所指揮的三個誌願軍機械化步兵師,則從旁悄悄的接近印度北部,沿著喜馬拉雅山西部突出的地方,朝著海拔高達8000多米的南伽蜂急駛而去。

    南伽蜂距離伯尼哈爾山口約120公裏,這裏是整個喜馬拉雅山在克什米爾地區的突出部海拔最高的一個地區,平均海拔達到了5000米以上。

    在這個地方,毫無疑問在任何軍事專家眼中都是軍事行動的禁區。

    不用說,光是眼前高聳入雲的山峰。巨大的冰川,還有常年不化的厚厚積雪,就會給軍事行動造成巨大的困難,甚至是危險。

    不過。在誌願軍眼中,這裏是實施向克什米爾穀地穿過的最好通道。

    通向克什米爾穀地的唯一通道伯尼哈爾防區兩側,印度為了防禦可能從伯尼哈爾突破過來的巴基斯坦部隊,在這裏部署了4個步兵師和5個**裝甲旅,環繞著伯尼哈爾山口構成了一道寬100公裏,縱深50公裏的防線。

    對於巴基斯坦部隊的突擊嚴陣以待。沒辦法,印度的兵力還是占據著絕對的優勢,雖然在西路戰場已經損失了近10萬,但是仍然有能力在伯尼哈爾山口組織起頗有規模的防禦來。

    可想而知,麵對比嫩貢山口更要狹窄的伯尼哈爾山口。這樣的防禦也是很難突破的,如果巴基斯坦發起強攻,搞不好會跟東部不斷進攻的印度一樣損失慘重。

    如此一來,印巴在東西部戰場上的進攻態勢就正好掉了個個兒,而且克什米爾戰局的發展就跟兩路的攻防戰有重大的關係了。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誰在進攻中取得了決定性的突破,誰就能成功的深入到對手的腹地,對於分別集結重兵於兩路的印巴來說就意味著戰爭的勝利。

    不過印度高層還沒有想那麼遠,絕大多數的高層將領都認為巴基斯坦沒有足夠的兵力在西線組織起一場反攻。

    理由也非常簡單,在幾天前的那場圍殲戰中。巴基斯坦投入了全部的裝甲力量,否則即使麵對數倍於自己的敵人,印軍也不會敗得如此之慘,這也能夠解釋為何在東部戰場上始終沒有看到巴基斯坦裝甲部隊的反突擊。

    現在輪到巴基斯坦的東線告急,敵人一定會迫不及待的將全部裝甲力量掉往印度河穀地以防備印度可能突破嫩貢山口。即使是沒有全部調去,巴基斯坦的兵力也不會很充裕。

    想在西部組織起一場大規模的反擊戰是不太可能。就算冒險組織起一場大規模的反擊戰,虛弱東線戰場的力量,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突破伯尼哈爾山口印度4個步兵師和5個**裝甲旅的防禦力量。

    到那時候東線戰場印軍可以看情況,如果巴軍防禦力量因為西部戰場抽調力量而減弱就一鼓作氣拿下嫩貢山口,如果急切之間不能拿下,也可以分兵回師救援,完全可以及時地緩解西部的壓力。

    當然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伯尼哈爾山口能夠控製住,巴基斯坦部隊不能突破的基礎上,如果克什米爾穀地的印軍被殲,印度就失掉了贏得這場戰爭的可能性,但是在印度總參謀部的眼中,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很可惜,伯尼哈爾山口從一開始就沒能守住。

    在開戰初期占領伯尼哈爾山口後,印軍在上麵留下了一個團的兵力進行防禦,這不過是例行公事罷了,那時候大軍都已經越過山口向北進發,沒人會強行攻打這裏。

    因此上麵防禦的印軍就沒把這當回事。

    早在圍殲戰開始之前,由於誌願軍就已經開始計劃南征,因此坑道裏蹲了半個多月的巴基斯坦士兵得到了命令,隨時準備反攻陣地。

    圍殲戰役結束,巴基斯坦裝甲部隊開始向伯尼哈爾山口開拔。就在巴軍將要到達伯尼哈爾山口的時候。趁著夜色,坑道中的巴基斯坦潛伏部隊開始了反攻伯尼哈爾山口陣地的攻勢。

    結果也不用多說,相同的兵力,巴軍以有心算無心,又是趁著黑夜偷襲毫無警覺的印度士兵,戰鬥僅僅持續了2個小時,山下的印度軍隊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伯尼哈爾山口就得而複失,失去了攔截巴基斯坦反攻部隊的最好的阻擊陣地。

    戰鬥結束後不久,巴基斯坦先頭部隊就到達了伯尼哈爾山口。並沒有急於馬上投入進攻作戰,而是先加強伯尼哈爾山口陣地的防禦,擺出了一幅防守的架式來。

    伯尼哈爾山口易守難攻,即使可以憑借著強大的突擊能力突破山口南側印軍的防線。可那也肯定會造成慘重的傷亡,沒有可取之處。

    因此對於伯尼哈爾山口的攻略,巴基斯坦裝甲部隊不過是一個佯攻的幌子,真正的主力是中國的三個步兵師。

    這三個步兵師將憑借著超強的機動能力翻越喜馬拉雅山西部突出部的天險,繞到印度伯尼哈爾山口防線的後麵去,到那時候才是真正發起攻擊的時刻。

    而裝備了機動性能超強的裝甲戰獸步兵戰車,翻越這樣的天險並非是天方夜譚式的作戰行動。誌願軍指揮官親臨一線,於第三日夜就到達了南伽蜂的冰川穀地。

    這裏地勢雖然相對兩側的山脊平緩,但是冰川侵蝕過的穀地怪石嶙峋,崎嶇不平。一般的裝甲車輛根本不可能在這樣的地形行施,不過全地形設計的裝甲戰獸步兵戰車及不一樣了。

    即使速度降到了不到30公裏小時,可以就能夠平穩的前進。

    在第二天拂曉時分,誌願軍第一師就已經完全穿過了冰川穀地,在外圍開始警戒,掩護後繼部隊繼續前進。

    次日淩晨,全部三個師都順利通過了南伽蜂冰川穀地,距離印度守衛伯尼哈爾山口的防線不足40公裏,擺在麵前的道路已經是一馬平川的克什米爾穀地,非常適合大規模機械化部隊的作戰。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擋誌願軍部隊的突擊了。

    印度沒有對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西部進行嚴密的空中和地麵的偵察,原因是多方麵的。

    首先是陸軍和空軍的矛盾造成空軍對於為陸軍提供空中偵察並不熱衷,對總參謀部的命令也是陽奉陰違,不斷的推說各種理由不願意出動偵察機對西部進行偵察。

    另一方麵,印度總參謀部對於巴基斯坦可能的西部攻勢意見不一。

    伯尼哈爾地區被巴基斯坦奪取。可巴軍也並沒有發起進一步的攻勢,印軍總參謀部錯誤的判斷巴基斯坦在近期不可能在西部發動大規模的反攻。同樣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地麵偵察。

    印軍注意的焦點也放在了克什米爾穀地西邊同巴基斯坦的邊界上,主要的偵察也放在這個地區,南伽蜂冰川穀地完全被印度總參謀部忽略了。

    就是因為這些原因,誌願軍的三個步兵師完成集結以後印度還沒有發現這支奇兵。

    第四日上午,誌願軍的三個師完成了進攻前的一切準備,三個師排列成一條直線,第一師在北,第三師在南,第二師居中,以第一師為原點,從三個師自南向北構成一條直線的攻擊線,圍繞著第一師成扇形向伯尼哈爾山口的印度守軍背後發起攻擊。

    整個進攻正麵達到了30公裏,這是嚴格按照中央軍委給新型師製定的作戰條令“對於無準備之敵的進攻正麵要達到10公裏突破地段”的要求進行的部署。

    誌願軍三個機械化步兵師就要在30公裏的地段上全麵突破印度4個師5個機械化步兵旅的防禦陣地。

    巴基斯坦集結在伯尼哈爾山口以北的裝甲部隊也將發起攻擊,同來自華夏聯邦的三個誌願軍步兵師對印度守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上午時分,戰鬥便打響了。

    距離印軍最近的巴基斯坦裝甲部隊首先發起攻擊,這次攻擊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印度守軍的估計,巴基斯坦竟然發起了整旅規模的突擊作戰。同總參謀部的巴軍不會發起大規模攻勢的判斷完全不符。

    不過好在伯尼哈爾山口地勢狹窄。巴基斯坦裝甲部隊難以在這裏展開,真正對伯尼哈爾山口發起的突擊作戰隻有不到2公裏的進攻正麵,對於印軍造成的壓力並不是很大。

    但是半個小時後,印度防線後方的一個**裝甲旅突然遭到了從背後襲來的排山倒海般的重炮轟擊,中國部隊的炮火準備開始了!

    半個小時的炮火準備,強大的火力完全將印度軍隊的火炮陣地壓製住了。

    為了壓製住伯尼山口巴基斯坦裝甲部隊的突擊,所有的印軍火炮都朝著伯尼哈爾山口射擊,突然遭到背後的炮火轟擊。

    印度軍隊一直到戰鬥打響都沒有發現有敵軍深入到自己的背後,而中**隊則早早了解到敵人兵力的部署,連炮兵陣地的具體位置都一清二楚。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印度敗的一點都不冤枉,中國勝的也沒有絲毫的僥幸。

    沒有了敵人炮火的壓製,巴基斯坦裝甲部隊趁機有部分衝過了伯尼哈爾山口。在伯尼哈爾山口一線守衛的是印度的步兵部隊,前沿陣地很快就丟了。

    占領了前沿的巴軍先頭部隊迅速在這裏建立了橋頭堡,守衛陣地不被發起反衝擊的印軍重新奪取,掩護後繼的裝甲部隊迅速通過伯尼哈爾山口。

    南邊戰線上中**隊在完成了炮火準備後,立刻發起了進攻。同上次對印度西路軍三個摩托化步兵師的進攻不同,這次麵對的是印軍5個**裝甲旅構築的防線。

    以t55為主,間雜一些m60的印度**裝甲旅裝備的主戰坦克105毫米線膛炮和120毫米的滑膛炮的威力可不像單兵火箭筒,尤其是120毫米的滑膛炮。

    哪怕最先進的主戰坦克都換裝了140毫米的坦克炮,可能夠發射貧鈾穿甲彈的120毫米滑膛炮的穿甲威力並不比140毫米坦克炮弱多少。

    電磁反應裝甲“金鱗”的防護性能,現在就要接受真正的考驗了。

    實戰的結果是。m60的120毫米滑膛炮還是不能給“金鱗”電磁反應裝甲造成實質性的威脅,沒有一輛裝甲戰獸戰車的裝甲被擊穿。

    就算是造成了一點損傷,也依舊能夠保持戰鬥力,隻有二十幾輛裝甲戰獸因為被炮彈正麵擊中產生的衝擊震壞了裏邊的動力係統,失去了動力。

    在經過搶修仍然可以迅速恢複動力投入戰鬥,傷害並不致命。

    120毫米滑膛炮威力不足,而t55上的105米線膛炮雖然準確性較好,但是威力更不足以對電磁反應裝甲“金鱗”造成傷害。

    反過來,裝甲戰獸上125毫米的滑膛炮就不是沒有反應裝甲的t55可以承受的了,就算是掛載了反應裝甲的m60對於125毫米口徑的貧鈾穿甲彈也隻能勉強靠正麵裝甲進行抵擋。

    可是被炮彈命中側麵還是很危險。更何況裝甲戰獸上還配置了炮射反坦克導彈。

    這可是連m60上的反應裝甲都無法抵擋的武器的。

    如此一來,t55被裝甲戰獸的主炮擊中的話,就會直接起火乃至於發生爆炸,絲毫沒有抵抗的能力。

    為數不多的m60不是被炮彈擊中側麵裝甲失去戰鬥力,就是被反坦克導彈擊中直接被毀。麵飛馬動力集團所製造的新一代步兵戰車,印度的主戰坦克竟然不堪一擊。

    造成這樣結果的主要原因。除了中國裝甲戰獸戰車的先進性能之外,還因為印度裝備的主戰坦克對於防護性能的忽視。

    印度購買的主戰坦克,主要是德國貨和美國貨,因為德國的裝甲單位造價低,可以大量裝備,這對於印度來說是最大的誘惑所在,哪怕這本身也是花著冤枉錢。

    但是德國坦克與美國坦克的設計風格完全不同,無論是在在坦克機動性能、火力還是防護性能這三大要素中,德國坦克的設計風格是首重火力,其次是機動性能,最後才是防護性能。

    這樣的設計風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普遍采用大規模的坦克會戰所形成的習慣和需要。

    因為攻蘇戰爭後期,德國投入了裝甲厚重,裝備了大威力88毫米火炮的虎式坦克,使得蘇聯坦克在88毫米火炮的射程之外火力不足以擊穿虎式坦克的裝甲。

    這樣的才使得德軍在戰場上占盡了優勢,所以德國越來越傾向於加強坦克的火力和裝甲,至於防禦性能,則反而被放在了最後來兼顧。

    所以即使在戰爭結束之後,德國武器公司所設計的坦克火炮,其口徑也是不斷的加大,可為了要保持一定的機動性能,所以最終的防護性能就不得不被持續削弱。

    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條件,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

    到了現在的冷戰時期,德國因為與猶太人的矛盾,為了保證自身在歐洲具備強大的突擊力量,並且繼續保持戰略上的有利形勢,在坦克設計上,也都是是火力凶猛和突擊速度快的坦克。

    這樣的發展傾向,是因為防護性能的無法跟得上整體的需要。不過現在也開始注重防護性能,並且采用比較先進的外掛反應裝甲,可這就不是印度能買得起的了。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7 08:10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爭吵不休

    即使是相對目前的中國而言比較過時的陶瓷反應裝甲,那同樣也是要花錢來研究和建立生產線的,這筆資金印度可完全花不起,技術上也沒能力自己研製反應裝甲。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印度購買的德製外銷型坦克防護能力很差。

    由於德國對於機械化裝甲部隊的使用有他們自己的獨特看法,並不不像英法美等國那樣實行標準化的成產,主戰坦克型號顯得有些單一。

    相反的,德國人對於裝甲部隊,著重突出其多功能性,德軍的主戰坦克型號更是繁多,分別對應不同的任務要求,也更注重部隊之間的協同作戰。

    這樣以來,自然就能夠顯著的降低坦克的研製和生產費用,不過對於裝甲部隊的協同作戰要求就顯得相當高了。

    印度能買來德過製造的坦克,可根本買不來德國陸軍裝甲部隊的作戰素養和戰術執行力,到了具體作戰的時候,實效性自然會大打折扣。

    這對於印度自行開發的那款“阿瓊”主戰坦克,本時空裏主要是以德國在吸收蘇聯技術成果的基礎上研製出的t90為藍本而進行設計,因此印度人也是自我感覺良好。

    可是在國際主要的坦克生產商眼中,印度的“阿瓊”完全就是一款垃圾坦克。

    而為了從本質上扭轉這種廉價坦克防護性能欠佳的劣勢。“阿瓊”又學習了像英國的“挑戰者”係列坦克那樣。采用厚重的外部裝甲,並且還想著要兼顧德製坦克強大的火力係統。

    所以,他們又接著采用了140毫米口徑的坦克滑膛炮,這樣層層加碼,結果“阿瓊”坦克的總重量超到了60噸,而印度人自己生產的發動機馬力太小,無法提供足夠的馬力。

    可在想要換裝外國的先進發動機的時候,印度軍工部門又因為想要保持“本土化”的這個口號而死要麵子,結果“阿瓊”的機動能力最終是慘不忍睹。

    車內空間擁擠不堪,其所能夠攜帶的炮彈隻有區區的15發。根本不能滿足持續作戰的需要。可麵對這樣的成績,印度人竟還沾沾自喜,將“阿瓊”坦克自詡為融合了東西方坦克的優秀設計思想,並且獨自別辟蹊徑。研製出了印度人自己的主戰坦克。

    在印度政府的宣傳中,提到“阿瓊”坦克的綜合作戰能力比現役的主戰坦克都要強,甚至連華夏聯邦的猛虎ii型也不放在眼裏。

    印度人根本就弄不明白,英國的“挑戰者”係列坦克可是以北非無所遮掩的沙漠為主戰場而進行設計的。更不要忘了,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坦克會展,也是在北非當地。

    在這樣以沙漠為主要地形的戰場環境之下,坦克生存的先決條件必然是需要具備有足夠的裝甲防護能力,而非坦克自身的機動性能。

    反觀印度方麵,南亞地區以山地為主。高海拔的克什米爾戰場更是這樣,所以印度人設計的這種重型坦克絲毫沒有用武之地,而“阿瓊”原本就顯得十分糟糕的機動能力,在山區這樣的複雜地形帶進行作戰,實在是讓人有些勉為其難。

    無論“阿瓊”有多麼厚重的裝甲,也完全無法掩蓋其在機動能力上的失分,這就直接造成的在山區進行作戰的時候,一旦麵對敵人的炮火,便難以發揮突擊優勢的尷尬局麵。

    正因為這些個原因,所以印度裝甲部隊的戰鬥力很差。無論是印度陸軍的戰術素養和武器裝備上的性能,相比於中國派出的誌願軍機械化步兵師,都是顯得孱弱無比。

    別看雙方在兵力上的差距不是很大,也就是誌願軍的三個師對上印度的5個旅。可真要應付起來,印度陸軍就會感到相當吃力了。

    跟何況。現在還要再加上誌願軍部隊出其不意的戰術,這種主動進攻的突襲性。定然會給印度軍隊造成極大的混亂。

    結果已經不用猜疑了,這些隻能在巴基斯坦麵前耍耍威風的印度裝甲部隊,麵對華夏聯邦的精銳陸軍師,簡直就是不堪一擊。

    在印度4個步兵師中,還有一個步兵團是由印度比較著名的山地民族為主體成員,廓爾咯族是一個相當有戰鬥傳統的民族。

    這個民族的意誌也比較激進,當年曾經加入英國侵略軍,入侵過當時還處在混亂時代的中國邊境,甚至還作為英國人的爪牙,參加過鴉片戰爭。

    在1860年的時候,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也有這支山地民族士兵的參與。

    在西巴基斯坦戰場上的戰鬥展開之前,華夏聯邦方麵就有詳實的情報,證實了這支山地民族為主體成員的印度步兵部隊的存在。

    新仇舊恨,使得誌願軍部隊收到了來自國內的命令,被要求務必全殲這支印軍部隊。

    所以,這支山地民族部隊的命運,就這麼被決定了,整個步兵團2000餘人的性命,完全就是砧板上的魚肉。

    事後統計,除了幾百重傷員被俘在戰後清點的時候被,幸運的巴基斯坦軍所收容,而其他的部隊成員就大部分陣亡。

    倒不是華軍殺俘,而主要是因為誌願軍在先期的突擊階段,就以猛烈的火力對向了這個步兵團,並且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

    這就使得對方就是想投降都沒有時間,而這個山地步兵團的大部分士兵,結構都陣亡在了中國部隊猛烈的炮火和機槍的掃射之下。

    在伯尼哈爾,誌願軍與印軍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晝夜,在拂曉時分,才結束戰鬥。而結果就是印度5個**裝甲旅全部被殲滅在這個地區。而印軍損失了近五百輛坦克,還有大概五百輛步兵戰車被毀,相關的士兵被俘。

    至此,印度投入在克什米爾戰場上的主要力量,包括國內近半的裝甲力量,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印軍有4個步兵師和另外三個精銳步兵團被殲滅。

    而在戰鬥中,由於要同時麵對南北兩側的突擊,以及誌願軍機械化裝甲部隊的強大壓力,剩餘的印度步兵部隊也都十分明智的選擇了陣前投降。避免了死亡的命運。

    是役,經過雙方的統計,印度方麵共陣亡了15000餘人,並且還有多達6萬士兵被俘。甚至還有不少的部隊不成建製的潰散,然後遁入深山之中躲藏起來。

    在整個西巴戰場上,這樣一算下來,印度方麵至今為止,總共已經損失了將近20萬的兵員,這是整個克什米爾地區投入兵力總數的三分之一!

    更要命的是,現在的克什米爾穀地,已經再也沒有任何的印軍地麵部隊駐守了,更無法阻擋誌願軍和巴基斯坦軍的前進步伐。

    這裏可是整個克什米爾地區人口最多,土地最肥沃的地區。現在印度已經要失去這裏,在隨後不久的日子中,甚至會完全控製在巴基斯坦的手中。

    想要再拿回來,就不太可能了。

    現在的克什米爾戰爭,已經完全可以說是大局已定,印度的東路方麵軍,他們與印度後方的聯係,已經被誌願軍所切斷,陷入巨大的危機中無法自拔。

    到了現在,印軍就算想要回師救援克什米爾穀地。也是分身乏術,更不要說他們正在遭到受來自巴基斯坦方麵軍事的威脅,在喪失了後勤補給線的情況下,印度東路方麵軍別說想要回師反攻了,他們現在能不能自保都很難說。

    雖然對東巴的作戰行動很滿意。但在西巴戰場上,印度當局可就有些無奈了。國內也沒有了一統克什米爾的雄心壯誌,他們現在心中所想的,已經是怎樣才能體麵的結束這場戰爭,不要連北部最後的一片控製區都失去。

    巴基斯坦高層則是一片躊躇滿誌的心態,他們大有揮師北上,全殲印度東路方麵軍的這一意思。

    而考慮到政治上的原因,要是讓巴基斯坦控製了整個克什米爾,對華夏聯邦而言也沒有多大的好處。

    在戰前,華夏聯邦國防部和元首內閣就已經製定好了大的方針戰略,對於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權有了很明白的定義。

    因此伯尼哈爾防區的戰役結束後,第一個站出來挽救印度東方麵路軍的人反而是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的華夏聯邦。

    而對於印度政府來說,東巴戰場已經取得勝利,而克什米爾穀地的陷落也已成定局,這就完全決定了這場戰爭的勝負,印度的東線戰場就算繼續進行下去,也隻會造成毫無意義的犧牲。

    所以當伯尼哈爾防區被巴軍奪回之後,克什米爾穀地的印軍就全軍覆沒,而印度東路方麵軍與印度國內的聯係被切斷的這一消息傳到首都新德裏,英.甘地夫人立馬召開了內閣緊急會議。

    這時候,參加會議的還有不少敗軍之將,而印度武裝力量總參謀長薩姆.馬克內肖上將和他的一幹謀臣們。

    不過現在的印度總參謀部早沒有了開戰前的囂張狂妄,也沒有了往日在看待巴基斯坦人時那種不可一世的氣焰,取而代之的是彌漫整個軍隊的悲觀和失望情緒,甚至有些歇斯底裏。

    以英.甘地夫人為首的印度內閣,他們對於軍隊在克什米爾的慘敗可以說是震驚和震怒,之前的兩次的克什米爾戰爭,印度方麵可以說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考慮到現在,印巴之間的實力無論是從經濟還是軍事上,比之以往的差距要更大一些,而在這樣的情形下,印度在西巴戰場竟然遭到這樣的失敗。

    本來關係就不太好的英.甘地夫人,她身為印度的國家總理,在會議上不斷的質問薩姆.馬克內肖上將,每年超過一百億美元的軍費,到底都花到哪裏去了?

    相對於還是農業國的印度而言。這些錢可都是從印度老百姓的腰包裏摳出來的血汗錢!

    並且印度內閣一遍又一遍的擺出戰前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兵力對比。在這種占據絕對兵力優勢的情形之下,印度的陸軍和空軍竟然還是遭遇了可恥的失敗。

    而內閣不少文官也跳出來指責發難,要求軍隊應該為這樣的失利承擔責任。

    在宣泄了一番對軍隊的不滿之後,英.甘地夫人才開始與其他內閣官員們討論下一步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挽救局麵。

    而在討論的過程中,印度政府內閣的意見主要分為兩派,一派是堅持克什米爾印度軍隊的實力仍然非常的雄厚,並且要是比拚國力的話,巴基斯坦絕非印度的對手。

    他們認為戰爭應該繼續下去,並且認為東路的印軍完全可以回師拯救克什米爾穀地,然後把巴基斯坦趕出去。整頓兵力,再圖下一步的打算。

    這是以內閣中的激進派官員為主的意見,這些人雖然是文官,但與軍隊的關係十分密切。甚至有些人的產業就在克什米爾地區,哪能就這麼送給巴基斯坦?

    可有主戰派就有主和派,令一批人卻認為戰爭不該再繼續下去了。

    主和派則認為戰爭不能再打下去的原因是財政問題,短短一個月的戰爭,就消耗了大量的戰爭經費,總數額逾百億美元。

    以印度目前的農業和少量輕工業的孱弱經濟模式,怎麼可能支持下去?

    就為錢的問題,現在印度的財政部長頭發都急得白了,他宣布要是繼續再打下去的話,國庫就要被完全揮霍一空。所以他堅決不同意繼續戰爭。

    另一方麵,也是考慮到這麼做毫無疑義。

    你說耗了這麼多的軍費,假若能有點成就的話也就捏著鼻子認了,可現在單純是勞民傷財,並且還未建寸功。

    不僅丟了以前取得的克什米爾穀地,失掉了如此重要的利益,那麼還有什麼理由再打下去?

    難道再耗費一百億美元,然後將僅存的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也丟掉才開心?

    這就是主和派官員的意見,主戰與主和兩派互相爭吵不休,他們都堅持己見。為了或戰或和,差點就在內政會議廳上動起手來,搞得英.甘地夫人也完全沒有了主張。

    現在,她隻聽得主戰派叫囂著就算是傾盡國力來進行戰爭也不能在克什米爾地區妥協,並且大聲吼著讓巴基斯坦從哪裏來就滾到哪裏去。

    反觀主和派方麵。他們則是以譏諷為主,認為主戰派不知道天高地厚。別看巴基斯坦國力差,可真要興起滅國戰爭的話,讓華夏聯邦有了插手的理由,那印度最好而結局也隻能是玉石俱焚。

    麵對主和派的譏諷,主戰派則怒罵主和派是投降份子,更罵其中一些文官出賣國家利益。而主和派也不甘示弱,回敬主戰派不顧實際胡言亂語,並且認為他們這種盲目的狂熱才真正是損害了國家的利益。

    會議開了整整一天,還是沒能爭出個所以然來。

    克什米爾風頭正勁的巴基斯坦軍可不管印度議會的爭論,他們正在繼續進行自己的預定作戰計劃,而進軍的目標就盯在印控皮爾本賈爾嶺。

    誌願軍部隊在前一路橫掃,這裏已經沒有什麼印軍的抵抗力量了,充其量隻剩下一些準軍事部隊,不過這樣的民兵和警察性質的部隊,有怎是誌願軍的對手?

    連印度正規軍都敵不過誌願軍的兵鋒,難道還能指望這些印度準軍事部隊能組織起什麼像樣的抵抗嗎?

    所以,在這一些地區,誌願軍部隊的進展勢如破竹,行軍速度其實跟“裝甲戰獸”戰車的巡航速度都差不了多少了。

    在後麵,巴基斯坦則是一直不停地接收著被攻占的城市,他們倒是很清楚這些地方以後就是自己的地盤了,所以也在努力維持城市的治安,盡量避免騷亂事件的發生,還嚴禁趁火打劫的事件。

    這就讓不少驚慌失措的城市居民安心了不少,對於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巴基斯坦軍隊也采取了相對溫和的政策,暫時沒有因為宗教信仰的差異而對這些異教徒實行迫害。

    這一點,與以往的印度軍隊迫害當地伊斯蘭教徒的行為截然相反,確實也收攏了不少渙散的人心,使得接管城市的工作進行得很順利。

    隨後,巴基斯坦成功占領了克什米爾首府斯裏那加,兩天後,誌願軍部隊也實現了戰前製定的戰略目標,那就是攻低皮爾本賈爾嶺。

    到此為止,克什米爾穀地就等於是完全被巴基斯坦控製,也意味著能夠牢牢卡住印度東路方麵軍的咽喉。

    而這個時候,印度總參謀部則因為正在遭到總理的訓斥,所以沒有了先前的銳氣,在麵對克什米爾穀地的不利態勢時,無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補救措施。

    作為隸屬與政府的軍方機構成員,他們隻能畢恭畢敬的等待內閣會議的結論。至少現在的薩姆.馬克內肖並不希望因為擅作主張而遭到英.甘地夫人的訓斥。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7 08:10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巨大變故

    可是印度的內閣會議還在戰和兩派的爭論中持續的耗著時間,哪裏有什麼結論能夠得出來?這也等於讓東線上近40萬的大軍眼睜睜的看著,麵對敵軍的橫掃行動而遲遲不敢進行反擊。

    直到連斯裏那加都完全落入巴基斯坦的手中之後哦,印度的內閣會議才隨即清醒過來,明白了現在已經不是爭論的時候了。

    而英.甘地夫人也迅速拿出了她的政治魄力,果斷的中止了兩派的爭吵,拍板定奪一邊繼續進行戰爭,一邊開始同伊斯蘭堡方麵聯係,試探結束戰爭的可能性。

    甚至還特意授權談判代表必要情況下發出不惜發動全麵戰爭的威脅,向巴基斯坦提出巴方軍隊撤出克什米爾穀地,最好是能夠恢複戰前的邊界狀態就可以結束戰爭。

    否則的話,印度將會不惜一切代價將戰爭進行到底,甚至是發動全麵的滅國戰爭也在所不惜。

    不過想想也知道,這樣在戰敗的情況下還敢提出如此無理的要求,對於本來就對勝利欣喜若狂的巴基斯坦來說,根本是不能接受的。

    印度發出了全麵戰爭的威脅,擺出了一種讓巴基斯坦人難以忍受印度盛氣淩人的態度,所以巴方斷然拒絕了印度談判代表繼續談判下去的要求。

    在經曆了兩次印巴戰爭失敗的恥辱之後,如今的巴基斯坦終於在克什米爾挽回了麵子。並且根據當初的印巴分治協議。克什米爾穀地本來就是屬於巴基斯坦的地方,卻在之前的印巴戰爭中被印度奪取。

    到了今日,好不容易又重新控製了這個地區,巴基斯坦怎麼可能在拱手送回?

    雖然巴基斯坦人的心中也明白,假如真的打一場全麵的戰爭,巴基斯坦同印度比拚國力完全是拚不過的。

    而就印度一貫的外交作風來說,這個兩麵派國家本來就是不可理喻的,換而言之就是什麼事情都能幹的出來,萬一撕破了臉真的越過了那道底線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站在巴基斯坦的立場上,他們也還真的不甘心就此放棄唾手可得的克什米爾。

    可這樣的煎熬沒有持續太久。當來自華夏聯邦的外交特使飛抵伊斯蘭堡時,就同巴方進行了一場秘密會談後,使得巴基斯坦人下定了決心,那就是結束戰爭。

    當然了。印度提出來的條件是肯定不能接受的,放棄唾手可得的克什米爾北部地區都讓巴基斯坦人心疼不已,對於即得的利益如果再放棄的話,那麼失去孟加拉的巴基斯坦可就實在是不能忍受了。

    在這一點上,巴基斯坦絕對會堅持自己的立場,嚴格按照印巴分治協議所劃定的印巴克什米爾分界線來作為標準,然後再次劃定雙方控製區域的依據。

    這也是在秘密會談時,巴基斯坦高層向華夏聯邦特使進行會談的時候提出來的。

    至於為何華夏聯邦政府在取得勝利的情況下會決定讓巴軍同意印度提出的關於停止克什米爾戰爭的這個議案?

    原因是挺複雜的,克什米爾無論被印度還是巴基斯坦完全控製對於中國來說都是很不利的,克什米爾有不少地區都是與前幾個中國政府邊界存在爭議的地段。

    華夏聯邦現在繼承了一個龐大的疆域。可對於領土總是多多益善的。

    這些區域的麵積達到了十幾萬平方公裏,其實克什米爾的大部分地區在古代是屬於中國的,一旦讓印度或者巴基斯坦完全控製,這樣一來對於中國將來在這裏實施收回領土的行動不利。

    而對於印度政府,華夏聯邦製定的政策是將來一定會發生一次全麵的衝突,這次衝突將包括陸地上和海洋上的衝突。

    所以印度洋上的巴基斯坦的海軍基地對於中國來說非常重要,如果能夠取得話,無疑能夠在將來的中印海上衝突中對中國非常重要。

    反觀克什米爾地區,這裏正是華夏聯邦控製巴基斯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籌碼,當然不能那麼快就讓巴基斯坦完收益了。隻有看得見的威脅和利益。才能讓巴基斯坦牢牢的綁在華夏聯邦的戰車上。

    最後一個原因,本次的印巴戰爭,華夏聯邦的參戰雖然很隱秘,可已經引起了一些國家的注意,尤其是美國。

    隻不過美國方麵也擔心爆發全麵戰爭。所以裝聾作啞,隻要華夏聯邦不明擺著要入侵印度。他們是不會管的。

    最主要的還是美國現在的注意力依然放在海灣地區,可根據華聯中情局傳遞回來的情報分析,美國對於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不斷取得的重大勝利也在猶豫。

    畢竟巴基斯坦曾經是英聯邦的成員,西方的情報勢力在這裏十分強大,而華夏聯邦這麼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是不可能完全不被美國在巴基斯坦龐大的情報網所發現的。

    為了不突破這條雙方默認的底線,華夏聯邦的誌願軍部隊,其軍事行動也不得不接近了尾聲。

    正是由於以上的種種原因,華夏聯邦政府認為克什米爾戰爭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這才有了華聯特使秘密訪問伊斯蘭堡的行動。

    來自南京的特使向巴基斯坦方詳細解釋了華夏聯邦將停止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行動,畢竟戰前對於巴基斯坦的承諾是幫助巴基斯坦抵禦印度的進攻,現在已經做到了。

    不僅僅保住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還大大的擴展了巴控區的實際範圍,尤其強調了美國開始關注這裏的這件事情,而為了不授人以柄,誌願軍部隊也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候了。

    南京特使向巴基斯坦剖析厲害。指出戰爭繼續下去的話對於巴基斯坦並不能帶來很大的好處。一旦印度真的孤注一擲越過了那道門檻,那麼造成的後果將非常嚴重。

    還不如保證既得利益的情況下,同意印度的一些意見,謀求停戰。相信印度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也不會再盲目的獅子大開口,他們應該會同意的。

    巴基斯坦人權衡再三,同意了南京特使的建議。

    印度開始對於巴基斯坦提出的維持現在的交火線停戰,開始和平談判的提議不肯接受,但是國內逐漸出現了一些不好的預兆。

    隨著東線戰場上的戰鬥日趨白熱化,印度傷亡士兵不斷的增加。在開戰以來接連戰敗的消息終於不能再隱瞞下去了,國內的輿論開始向民眾披露軍隊在前線遭到了慘敗。

    就算官方發言人竭力否認這些報道,可既然已經開始有人懷疑了,那為什麼官方一直封鎖前線的消息。

    而且關鍵是已經有近10天沒有發表正式的戰報了。難道還不能說明慘敗的消息都是真的嗎?

    就在印巴談判破裂的第二天,新德裏一家全國知名的報紙披露了一條爆炸性新聞,稱有確切證據表明印度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遭到了巨大的失敗,傷亡慘重,甚至還附加了照片,都是描繪戰場上成片的印度士兵屍體的照片。

    雖然印度官方馬上以發布假消息惑亂人心的罪名查封了這家報紙,但是這篇報道產生的影響卻不是那麼容易消除的。

    直到另外一家電視台冒著被查封的危險播出了高價購得的一盤嫩貢山口戰場上的真實錄像帶,印度軍隊在前線傷亡慘重的真相才為民眾所知。

    至於是誰送的情報和資料,那可就沒人知曉了。

    等到斯裏那加被巴基斯坦占領,這樣的重大消息是不可能被官方封鎖的。斯裏那加有不少的外國記者在那裏等著采訪克什米爾戰爭。

    就算印度單方麵對戰場實行了封鎖,還嚴禁記者進入,可現在斯裏那加落入了巴基斯坦的手中,人家當然不會掩蓋自己的光輝業績。

    這樣一來,大肆報道已經是必然的了,於是乎,現在全世界都知道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取得的重大軍事勝利。

    隨後,毫無準備的印度國內,頓時是炸了鍋,民眾開始質問政府隱瞞事實真相。並且還對軍隊更是表示了不信任。

    甚至開始有了謠言傳出,提到巴基斯坦的大軍馬上就要從克什米爾殺到新德裏,並且還信誓旦旦的說到印度同克什米爾的邊界已經有湧向南方的難民潮了。

    就連印度的首都也發生了不小的騷動,印度政府真的是內外交困,在國內沒有民眾相信政府。威信降到了最低。

    即便政府馬上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可國內亂局還是難以平靜下來。而克什米爾東路戰場的印度士氣更是低落。

    不用指望這樣的軍隊能夠反攻斯裏那加了,看來戰爭真的是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望著總理府外被軍警攔在外邊示威的憤怒人群,什麼.馬克內肖也失去了繼續戰鬥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正好這時候,中國聯合德國還有其他華夏聯邦的成員國,共同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一份提案,敦促印巴盡快結束戰爭,回到和平談判的道路上來。

    而聯合國方麵也通過了這份提案,提出限令,讓印巴必須在7月19日以前停止一切交火,雙方由現在的交火線各自後退20公裏脫離戰鬥,然後展開和平談判解決爭端。

    巴基斯坦當然對於聯合國的決議時舉雙手讚成了,隨即宣布願意接受停火協議,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如果拒不接受決議的話無疑將遭到兩合國的製裁。

    外加國內局勢的全麵惡化,這場戰爭如果再繼續下去,印度也占不到什麼便宜,隻能順水推舟接受停火。

    在隨後展開的談判中,印度開始還是堅持要求巴基斯坦回到原來的控製區內,撤出克什米爾穀地,雙方代表唇槍舌劍,爭執不下,負責斡旋的聯合國秘書長特使也難以調停。

    從7月15日到18日這三天的談判事件中。印巴雙方都沒有達成任何協議。他們隻是在不斷的爭吵中結束,最後印度談判代表公然威脅,當著聯合國代表的麵惡狠狠的對巴基斯坦代表進行恐嚇。

    印度外交使節表示假若巴基斯坦不放棄克什米爾穀地,那麼接下來印巴兩國將要進行一場全麵戰爭,印度將要不惜一切代價維護自己的權益。

    這種直截了當的戰爭威脅,在攝影機和記者的筆錄下,被明白無誤的向全世界擺明了印度謀求南亞霸主的戰略意識,並且還不容許別人提出反對意見的醜惡嘴臉,這讓整個世界都為之嘩然。

    中國和美國雖然也在謀求世界霸權,但至少還是要顧及臉麵啊。哪像你印度的吃相那麼難看?

    甚至就連一些美國派來的聯合國代表,都對印度在和平談判中提出這樣毫無顧忌的武力威脅和不顧外交禮儀的行為表示了極大的不滿,認為印度是在給和平談判製造障礙。

    而在麵對印度如此這般的威脅之後,巴基斯坦代表也當即表示了強烈的抗議。要求無限期的休會,直到印度政府就其外交使節的無禮態度表示道歉。

    迫於國際輿論的壓力,印度撤換了原來的那一批談判代表,發表了幾篇不痛不癢的道歉聲明。可一回到談判桌上,他們的政治立場仍然不變,談判依然不能達成任何的實質性協議。

    不過到了7月21日,風雲突變,一直不肯讓步的印度外交使節在接到印度國內政府的指示後,在談判桌上的態度頓時來了一次180度角的大轉變,讓人歎為觀止。

    參與談判的印度外交使節不僅同意了巴基斯坦提出的要求。更是眼都不眨一下地在停火協議上麵簽了字,這份停火協議內容包括了宣布印巴以現在各自的實際控製線為停火線,以及對各自控製區域也得到雙方的承認。

    可想而知,印度政府願意做出如此大的讓步,可是連巴基斯坦的談判代表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而一直關注著這一事件的各國記者,也都紛紛猜測,難道是印度國內突然發生了什麼巨大變故,否則印方代表為何會在印度國內政府的指示之下做出如此巨大的“犧牲”?

    7月18日的夜晚,印度東部奧裏薩邦一個叫伯朗吉爾的小地方發生了一起劇烈的爆炸事故。而在該次事故中,爆炸所發出的巨大響聲。可是幾十公裏以外都能聽到。

    伴隨巨響的還有強烈的閃光,以及衝擊波,對於四周圍的城市的鄉鎮,都造成了極大的負麵影響。

    不過幸好伯朗吉爾附近都是山區,這裏人煙稀少。並且僅僅隻有一條鐵路穿過這裏,所以在爆炸之後。受到實際影響的印度平民並不多,這對於信息的封鎖也是一件比較容易做到的事情。

    爆炸產生了驚天動地的巨響和奪目的閃光,可實際上,到目前為止能夠知道這起爆炸事故的人並不多。

    也是因為爆炸發生以後不到4個小時,整個伯朗吉爾地區都被印度軍警封鎖了所有的進出道路,禁止人員出入。

    就是連通過這裏的鐵路,也都被軍隊封鎖起來,而使得整件事情還並沒有鬧到眾所周知的地步,而外界也根本不知道這裏居然發生了這麼一場驚天巨變。

    而在爆炸發生後才半個小時的時間裏,印度總理英.甘地夫人就馬上得知了這起事故,也正是她馬上下令封鎖消息,並且隨後派遣人員調查,才阻止了事態的擴散。

    3個小時後,印度研究部門初步的調查報告就擺在了英.甘地夫人的辦公桌上。她迅速召開了內閣緊急會議,向內閣成員通報了一條爆炸性的消息。

    印度在伯朗吉爾秘密經營了20年的導彈武器生產基地,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用威力巨大的武器進行的襲擊。

    而根據初步的估計,1個導彈組裝車間,3座導彈元件製造廠,1座儲存倉庫以及戰略導彈武器總裝車間遭到嚴重破壞。

    由於大量的易燃易爆物質發生了泄漏,現在救援人員無法進入危險區進行進一步的行動,損失情況都是由逃生的基地人員估計出來的,以至於連具體的損失情況還不太清楚。

    可是有一點可以絕對肯定,無論基地的損失情況怎樣,大量易燃易爆物質的泄漏對於這個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危險,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將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產工作。

    這個占據了印度導彈武器生產能力近95%的綜合型生產基地,現在已經完全陷入到了癱瘓的狀態之中,軍方部門預計恢複使用的可能性為零。

    由此可見,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後果是何等的嚴重,假若印度想要重新建立一個同等規模的基地,至少需要再度花費11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並且還要投入不少於10年的建設時間。

    這就等於在近10年的時間裏,印度將喪失絕大部分的導彈武器生產能力,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印度為了技術和生產的保密性,把所有的人員和資料都集中在了這裏。

    現在,正好被人一鍋端,哭都哭不出來。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7 08:12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印度導彈

     奧裏薩邦是位於印度東部的一個邦,首府為布巴內斯瓦爾,麵積約15.5萬平方公裏,按麵積計是印度第九大邦。

    在這個邦域之內,人口總數約為3670萬,按人口計是印度第十一大邦。奧裏薩邦大約有87%的人口居住在鄉村,並且三分之一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土地,25%的人口為部落人口。

    從這些數據就可以看出來,這裏是一個到處都滲透著貧窮和落後氣息的地區,可正因為這樣,這裏消息閉塞,人員流通少,是一些戰略國防工業生產線的首選之地。

    印度的導彈研發與生產基地,就建立在這裏。

    在本時空中,印度先是投靠了蘇聯,然後當蘇聯倒台便轉為向美國靠攏,是一個十足的兩麵派。或許從外交上來講,這樣的左右逢源讓印度顯示出了一種利益交換上的“迎刃有餘”。

    可看看曆史就知道,沒有立場的國家,通常都被人所不齒,並且下場也基本都是淒慘。

    伊拉克和阿富汗就是最好的例子,先投靠美國,後來又想打自己的小算盤,為了一點點利益,就不顧政治和宗教立場。

    所謂的左右逢源,就等於是沒有真正的靠山,一旦出事,就無人施以援手。

    不過在這片時空裏,因為世界格局的變動,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被中德兩國聯手絞殺。分裂成了數十個中小型聯邦。

    就算是新建立的俄羅斯帝國。也恢複了沙皇時期的封建統治,不過疆域就縮小到了不知多少倍,僅僅保留了以莫斯科為首的中央聯邦管區,以及以聖彼得堡為首的西北聯邦區,縮小到僅有全盛時期的五分之一。

    幾乎是一戰,就讓龐大的俄羅斯帝國,回到了十七世紀的二流國家狀態。

    所以,在這片時空之中,印度並沒有兩麵三刀的政治前科。雖然還是表示出了那種牆頭草的做派,可至少在立場上。選擇了依附以美國為首的北約。

    這樣的選擇,其實也是必然。投靠蘇聯很正常,兩國並無領土接壤,利益衝突也不明顯。可麵對強大的華夏聯邦。印度最害怕的就是被東方霸主滲透和提出領土要求,邊境被逐步蠶食。

    所以無論是那一屆印度領導集體上台,都堅決反對倒向華夏聯邦,而對中國采取強硬的敵視姿態。這不是愚蠢,而是真正的深謀遠慮。

    而由於英美國家的一力支持,華夏聯邦也無法直接對印度采取強硬的軍事手段,因為印度是北約的會員國,中國出兵無疑是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

    因為華夏聯邦的出現,大量的軍事科技發展速度大大加快,雖然現在西方的技術發展還是稍微落後於東方。可逆向破解也極大的提升了其他工業強國的技術水平。

    而考慮到需要印度來遏製中國的發展,美國也向印方提供了一些導彈生產技術,順便也將一條導彈生產線賣了個天價。

    雖然知道在售價上被人狠狠坑了一把,可能夠獲得戰略戰術導彈的生產技術和相關機械設備,印度方麵依舊是歡天喜地的認了。

    至少美國人還是願意賣這樣的戰略武器給他們的,價格貴一點,總比什麼也沒有要強。

    從1961年開始,印度方麵在美英兩國的支持下,其自身的軍事科技得到了高速發展。

    僅僅花了不到10年的時間,印度的軍費預算就直接飆升至國民生產總值的3.67%。這在比例上甚至已經高過了英國和法國,隻比中、美、德三國落後少許。

    可如果算上中美兩國需要維持龐大的海外勢力圈,以及在各地進行小規模戰爭的花費,而德國也必須維持在歐洲的霸權地位,這與印度僅僅用於本土防禦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單純考慮本土防禦。是不需要維持這種軍費花銷的,不過印度人喜歡當冤大頭。這是全世界各軍火輸出國都清楚的事情。

    在1964年的時候,印度軍方就先後購進了“博福斯”155毫米火炮還有英國的“維拉特”號航母,更有圖-142反潛飛機以及伊爾-76運輸機,和米格-29戰鬥機等等高科技大型武器裝備。

    其中,繼承了大量蘇聯軍工企業和人員的波蘭,是印度人最主要的武器供應商。

    在三年前,還是農業國的印度,就上馬了的“綜合導彈發展計劃”這種大型的國家戰略型工程項目,更是印度決心自行開發高科技戰略武器的具體體現。

    “阿格尼”係列導彈就是“綜合導彈發展計劃”的一出重頭戲。

    “阿格尼”導彈於1965年開始研製,這比原本時空提早了十四年,並且在1968年就被印度軍方列入“綜合導彈發展計劃”的具體內容之中。

    1969年一年之內就先後完成三次試射,雖說是印度人得到了不少來自美國的技術和工程師的幫助,可也反映出了印度政府對導彈這種武器的誌在必得之心。

    至此之後,印度在亞洲各國的外交輿論壓力下,“阿格尼”項目曾一度遭到擱置。而最近的一段日子以來,隨著華夏聯邦的技術和資金支援,巴基斯坦的中程彈道導彈的試驗進程得到加快,這就給印度人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印度國內開始有人提出要求要繼續“阿格尼”這個軍事武器研發項目,導彈就是這個時代的利劍,是最具威懾力的武器,沒有導彈的國家,甚至在國際舞台上根本沒有任何發言權。

    而為了解決自身“缺乏遠程打擊力”的這個問題。印度政府不得不加快了“阿格尼”導彈的研製步伐。

    就在發起第三次印巴戰爭的前。印度軍方就完成了第四次試射了“阿格尼”導彈,。

    長期以來,印度一直積極謀求建立戰略軍事力量,希望向其他的世界大國那樣,擁有遠程製敵的威懾性武器係統。

    而目前,印度雖然已有能力製造戰術導彈,可依舊缺乏長距離的武器運載工具。

    而在在海基遠程打擊力量方麵,印度也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得了一些大噸位的常規潛艇,可目前印軍的潛射導彈尚處於設計開發階段,就算是最樂觀的估計。也要到1985年前後才有可能完成相關的技術研發工作。

    而在空中戰略打擊力量方麵,印度的空軍部隊目前還沒有戰略轟炸機,就算是中程的都沒有,隻有一些可以執行短途轟炸任務的戰鬥轟炸機。

    雖然其中一部分第三代戰鬥轟炸機也能夠越過高空。有著能夠攻擊中國雲南的戰術轟炸能力,可畢竟是作戰半徑有限。

    再來看看印度的陸基武器打擊力量方麵,印度軍方已經開始部署他們的的“普裏特維”導彈,在印地語中,普裏特維的意思是大地,所以也被稱為導彈。

    這種戰術兵器,其最大射程不過350公裏,僅僅是屬於近程彈道導彈,也隻能作為戰術武器打擊力量來使用,無法對周邊國家尤其是中國造成多少威脅。

    如果真的想要擁有一種讓人忌憚的戰略威懾力。印度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了“阿格尼”導彈身上。對於這一點事實,印度政府的領導人全都是心知肚明的。

    核試驗過後不久,印度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就公開宣布要逐步建立起以陸基核打擊力量為主體、以空中核打擊力量和海基核打擊力量為輔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體係。

    在陸基戰略軍事力量方麵,印軍重點發展了他們自己的“阿格尼”導彈。1970年8月15日,印總理英.甘地夫人在**日講話中也表示,將部署“阿格尼”-ii導彈。

    “阿格尼”導彈,這種武器是由印度國防與美國唐納德公司展開聯合研究而發展組織起來的,具體的設計也是由美國的私人公司提供的圖紙和設計原理,而具體的生產則交由印度巴拉特動力有限公司來負責。

    印度政府,剛剛才布置了這種戰略武器。現役的“阿格尼”導彈一共有三種型號,即i型、ii型和iii型,它們的射程分別對應為1500公裏、2000公裏和2500公裏三種。

    與此同時,印度方麵還在研製射程可以達到5000公裏以上的“阿格尼”戰略導彈。

    按照導彈的應用分類標準來看,前3種型號的“阿格尼”導彈都是屬於中程導彈。而後一種則屬於遠程導彈。

    其中“阿格尼i”導彈彈體長達21米,直徑達到了1.3米。重量更是有19噸。因為美方的電子元件工藝還不成熟,印度發展的這種導彈個頭顯得太過“魁梧”了。

    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這樣大的體積不利於快速打擊,並且在地方雷達上的反射麵積也太大了些,容易被敵人提前發現。

    而且這種導彈的推進方式也很落伍,還在采用二級火箭發動機製,第一級使用固體燃料,第二級使用液體燃料。

    由於電子技術的落後,印方“阿格尼”導彈的製導係統依靠慣性製導,圓概率誤差超過了300米。而其自身的臃腫,也導致了有效載重方麵的部族,僅有1噸。

    雖然一直夢想著擁有印度自己的核武器,可在這一點上,中美兩國都沒有鬆口的打算,所以印度人隻能在這些導彈上搭載常規炸彈。

    “阿格尼”導彈可攜帶破片殺傷彈、高爆彈頭、油氣彈頭、集束彈頭等戰術武器。

    至於先進一些的“阿格尼”ii型導彈,在數據上就比它的前輩要好一些,彈體長有20米,直徑為1.3米,重量降低到了16噸,可在推進機製上還是采用兩級固體燃料發動機。

    使用這種推進方式,意味著當阿格尼ii型導彈的射程為2000公裏時。其戰術打擊的遠地點為就405公裏。助推階段飛行越有110秒,並且重返大氣層的速度就會高達3.9公裏沒秒。

    這樣一來,就具備了戰術上的突然性,也可以讓敵人的雷達係統防不勝防。

    “阿格尼ii”型導彈,它采用了中段慣性製導加末端雷達製導,而製導雷達的工作範圍主要是在c波段或s波段,更是將導彈的圓概率誤差降低到了100米左右。

    印度曾一度考慮在“阿格尼ii”導彈上使用gps衛星製導,可由於gps製導易受外部影響,所以最終被放棄。

    印度目前還沒有自己的衛星,他們的gps衛星也是向美國的私人公司租用。每一次使用都要被人訛詐一番,效果還不怎麼理想。

    最主要的是,這就等於把許多秘密交給了別人,這對於國家和政府。都不是什麼好事。

    總的來說,“阿格尼ii”導彈還算是基本合格的,其發射準備時間不足15分鍾,有效載重也維持在了1噸的隨準,必要的時候可以攜帶集束彈、製導彈頭、油氣彈、生化彈頭等戰術武器。

    因為這種導彈實現了全固體燃料,所以使得整體導彈係統具備了十分良好的機動性和快速反應能力。

    更值得一提的內容是,這種導彈的第二級發動機可是由印度軍方專門提出並且自行開發的,使得這種導彈的伸縮噴口可在飛行中對推力方向進行微調,這就意味著“阿格尼ii”可以在軟件控製下對彈道進行高速。

    這樣一來,就讓“阿格尼ii”導彈在重返大氣層階段擁有更加強力的機動性能。有很大幾率可以躲避導彈防禦係統,並且對攻擊目標進行有效的打擊。

    至於“阿格尼ii”導彈的另一種特色,那就是能夠通過鐵路機動發射裝置來進行武器發射。盡管這種方式與公路機動發射裝置相比,鐵路發射係統的造價更高,而機動的靈活性卻更差。

    可不管怎麼說,鐵路機動發射裝置係統畢竟降低了導彈係統的易攻擊性,而且更加便於印軍導彈兵的操作。

    今年年初,印度軍方就年斥資10億美元,一口氣生產30枚“阿格尼ii”型導彈和15枚“阿格尼iii”型導彈,使得印度忽然就具備了直接遠程打擊中國本土的戰略能力。

    這也是印度人野心膨脹的原因之一。擁有了導彈這樣的攻擊利劍,在麵對華夏聯邦的時候,底氣就更加足了一些。

    而一想到自己的“阿格尼”係列導彈,英.甘地夫人的內心就得以安定了不少,她還在琢磨著是否應該向克什米爾穀地巴基斯坦軍隊的集結區域發射一枚常規彈頭的“阿格尼”導彈。

    這麼做。主要是為了想徹底地顯示一下印度政府不惜發動全麵戰爭也要保護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利益的這一決心,更是為了要給巴基斯坦政府一些壓力。

    而越是這麼想。英.甘地夫人就越是心動,她當即再次召開了內閣會議,說出了自己此時此刻的一些想法。並且還一再強調,目前的情形之下,進行這樣的威懾行動,更加有利於在談判桌上的“戰鬥”。

    而且,英.甘地夫人也十分肯定,這麼做能夠產生非常好的政治外交效果,就連大部分印度內閣成員也都為這個“好辦法”而感到心動不已。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一致認為這是解決現在談判局麵僵持的一個絕妙的主意,可是也有幾個資深的內閣成員在擔心,這樣公然違反聯合國所提出停火決議,將讓印度在外交上陷入孤立。

    很可能連美國人都不喜歡這樣的行為,這會給印度造成極大的外交被動。雖然印度陸軍的參謀總長,並且也是東巴作戰行動的最高指揮官,薩姆.馬克內肖並非主張一味的強硬,而比較注重與大國之間的政治角力。

    可英.甘地夫人,輸紅了眼,她還是越想越覺得這個辦法可行,現在是聽不進去任何反對意見了。

    為了要公開顯示印度的戰略威懾力量,這種想法壓倒了對聯合國決議本來就不情願和迫不得已的遵守。這時候,印度的這種搖擺的外交立場又再一次體現了出來。

    印度既希望能夠得到來自聯合國和北約的庇護,可又不願意接受相應的遊戲規則,這種做法完全是惹人厭惡。

    印度對於聯合國的決議,向來都是有利於自己的可以遵守,而一旦沒有利益可圖,就完全擱置在一邊,絲毫不予理會。

    這種不顧遊戲規則的做法,是在透支著印度政府的外交信用,直到再也沒有國家願意相信印度。一旦形成這種局麵,可就十分危險了,因為再無一個可以依靠和信賴的政治盟友。

    要知道,當年決議印巴分治的時候,對於克什米爾地區的領土權劃分,印度就一度違反了決議,利用自身的經濟和軍事優勢,強占了一大片屬於巴基斯坦的領土。

    而本身就隻是鬆散的政治議會機構的聯合國,又能有什麼辦法去阻止呢?
梅爾斯 發表於 2019-4-7 08:12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簽署協議

    正是因為聯合國本身沒有軍隊,也沒有對違反聯合國決議的個別國家進行軍事製裁的能力,所以印度方麵向來是有恃無恐,並不把聯合國的一紙文書放在心上。

    而印度總理英.甘地夫人她也很快就做出了決定,打算向克什米爾穀地的巴基斯坦軍隊集結陣地,發射一枚“阿格尼iii”彈道導彈。

    因為印度還沒有核武器,所以理所當然的隻能是使用常規彈頭的,目的不在於殺傷敵人,而是在於戰術上的威懾,更是打擊一下巴基斯坦軍隊目前囂張的氣焰。

    於是乎,一枚攜帶著常規武器彈頭的“阿格尼iii”彈道導彈,直接就從查謨印軍戰略導彈陣地發射,進入高層大氣圈,隨後飛向斯裏那加東部郊區巴基斯坦軍隊的一個集結地。

    由於巴基斯坦沒有絲毫準備,而他們也難以猜測得到印度人居然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公然違反聯合國提出的停火協議,甚至還動用了戰略導彈武器來襲擊巴基斯坦的地麵軍隊。

    在猝不及防之下,巴基斯坦軍所遭受的損失十分慘重。其實就算有所防備,對於沒有能力攔截彈道導彈的巴基斯坦而言,他們也是毫無辦法的,甚至連提前疏散的準備時間都沒有。

    盡管這枚導彈攜帶的隻是印度方麵生產的常規彈頭,可裏麵也有著一枚重達1噸的油氣彈頭,其所能造成的破壞還是相當驚人的,以至於直接遭到導彈襲擊的巴基斯坦某步兵師傷亡很大。

    這樣一來,印度政府等於是直接捅了一個馬蜂窩,把整件事情給鬧大了!

    其實巴基斯坦遭到襲擊的那支地麵部隊,主要駐紮在斯裏那加的東郊,距離市區還有很遠的距離,而且本次導彈襲擊也沒造成平民單位的傷亡事故。

    可是有很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當時碰巧有一位知名外國記者所組成的采訪團,正在采訪駐紮在那裏的巴基斯坦部隊。同時也是為了看看巴軍有沒有違反人權的事情發生。

    可結果呢,巴軍很安分守己,印度人卻讓人無語了。

    由西方媒體記者組成的訪問團。不幸的在這次由印度發起的導彈襲擊中,死傷狼藉,僅僅隻有兩名美國記者得以從威力驚人的爆炸中逃出生天,而且他們在得到巴軍醫護人員的救助後。當即向自己的通訊社發布了這一條消息。

    導致了事情都還沒有過去多長的時間,而全世界都已經知道了印度竟悍然違反了聯合國的停戰協議,公然藐視各國政府的規勸,甚至還在偷襲計劃中造成了眾多外國記者的傷亡。

    這一下子,印度人可真的就是樂極生悲了。總理英.甘地在麵對鋪天蓋地的輿論譴責時,不得以之下,隻好下令將戰略導彈部隊的司令撤職,讓別人當自己的替罪羊。

    可這種做法,根本無法平息巴基斯坦方麵的怒火,巴基斯坦政府公然宣布,一定會采取更嚴厲的報複行動,惹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不得不站出來說好話。並且動用了大量西方國家進駐在聯合國的代表。共同來呼籲巴基斯坦“保持克製”。

    如果戰爭持續擴大,會將美國和中國都拖入這場戰爭之中,這絕不是什麼好事情。

    雖然表麵上巴基斯坦政府保持了相當程度的“克製”,沒有對印度本土發起報複性的彈道導彈襲擊,可這也並不代表所有人都不采取報複行動。

    華夏聯邦國防部在得知這一情況之後,馬上就提出了建議。希望巴基斯坦能夠出點力,去摧毀印度在查謨地區部署的彈道導彈陣地。

    而對於這樣的提議。巴基斯坦政府當然是不會反對的了。

    於是乎,援巴誌願軍的機甲部隊又是臨危受命。先是誌願軍部隊迅速調遣誌願軍兩個特種機甲營藉由孟加拉的秘密通道向印度查謨地區挺進,輕而易舉的就將被印度人視作珍寶的戰略導彈部隊給圍在甕中。

    一整批“阿格尼”導彈都成了誌願軍的俘虜,就連印度僅存的20枚彈道導彈也被誌願軍將士們毫不客氣的笑納了。

    在這一次的基地攻堅作戰中,強襲機甲的性能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印度人構築的鋼筋水泥牆,反倒成了強襲機甲的壕溝和盾牌,成了掩護點,為強襲機甲的作戰行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不過在誌願軍突入印度本土的強襲機甲部隊他們完成了作戰任務之後,就迅速的撤離了印控地區,而且事後巴基斯坦也趕緊在聯合國代表的竭力勸阻下宣布願意“保持克製”,還很真誠的宣布“取消”了原本要采取的報複性打擊行動。

    這樣連番的“誠懇”表態,更是表明了巴基斯坦不會因為這起事件拒絕和平談判,更不願意繼續擴大軍事衝突。

    而在奪取了印度的彈道導彈之後,巴基斯坦方麵也很直接的表態,保證不對這起事件進行進一步追究,而且還願意再次回到談判桌前。這樣務實的態度,和印度人截然相反,讓聯合國代表大為讚賞。

    英.甘地夫人和印度內閣,這一下子可以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偷雞不成蝕把米。

    內閣主戰派官員們一時心血來潮的想法,卻讓印度陷入了政治上更大的被動局麵,不僅如此,還給了巴基斯坦一個借口,讓對方一舉摧毀了自己手中至關重要的陸基戰略遠程打擊力量。

    那20枚導彈暫且就不去算了,畢竟以後還可以繼續造,可是一整條導彈的生產線都在伯朗吉爾基地,連同著基地本身一起被完全摧毀了,這可是比什麼都要值錢的東西啊!

    而且導彈生產線,可是花多少錢都未必能再一次買來的啊,這下子可倒好,手裏變僅存的不到30枚遠程彈道導彈頭,這一下子就損失了其中的一大半。

    現在別說是對巴基斯坦人進行戰略威懾了,隻要巴基斯坦不來拿著導彈訛詐印度政府就多謝濕婆大神的關照和愛護了,沒了導彈這樣的遠程打擊武器撐腰,印度人突然覺得自己的底氣弱了很多。

    就算是裝備常規武器彈頭的彈道導彈,如果對準印度的主要城市,也會帶來讓人難以想象的損失。比如說雲爆彈。實際威力就相當於是一枚小型原子彈,更不用說因此而給印度民眾帶來的恐慌和不安。

    到了事發的第三日,印度伯朗吉爾基地襲擊事件初步的調查結果也總算是出來了。

    根據少量活下來的基地成員會議。他們是遭到了一種巨型戰術兵器的入侵,能夠像人一樣靈活的跳躍和轉身,在地麵上高速奔跑,還能跨越複雜地形。讓守軍無力抵擋。

    而從地麵殘留的痕跡來看,也表明了這些奇怪的“巨人”應該是通過海運秘密登陸,然後一路奔襲至這裏,最後又敢在印度援軍部隊抵達之前大搖大擺的撤離。

    但是考慮到國際影響,印度並不打算說出這種丟臉的事情。而且幸存人員口中所提到的巨大人型兵器的說辭,讓印軍的高層覺得有些啼笑皆非。

    因為西巴戰場上的情況還沒有流傳回國內,所以印度人還不知道華夏聯邦已經秘密支援了巴基斯坦人一批可以投入實戰的強襲機甲。

    印度人也知道關於軍用機器人的相關概念,甚至還有一批印度可科學家也提出要開發這種武器,可最後還是放棄了。

    你說為何?

    連美國人都沒搞出來的東西,印度即使再狂妄,也不會往這方麵花冤枉錢。

    所以在最終公布結果的時候,印度人將故意將矛頭對向了別人。並且提交了一部分所謂的證據。以“顯示”出襲擊極有可能是克什米爾伊斯蘭極端組織策劃。

    當然,現場上確實也留下了一些這樣的“證據”,就算是敵人故意留下的,印度政府現在也隻能把這件事當作是真的。這

    印度人在爆炸現場的周圍發現,在距離伯朗吉爾基地不到3公裏的一處山頭上找到了兩門迫擊炮和6枚彈殼,根據分析。這些炮彈是美國在1955年所生產的老式核炮彈。

    核炮彈是指用火炮發射的裝有核裝料的炮彈,彈體體積小。又分為裂變型和增強輻射型。裂變型核炮彈,殺傷威力一般在幾百噸至一萬噸tnt當量。常作為戰術武器使用。

    這種核炮彈,主要是用於打擊敵機場、橋梁、部隊集結地和集群坦克等目標,增強輻射型核炮彈殺傷威力約1000至2000噸tnt當量,主要用於攻擊敵部隊集結地和集群坦克中的人。

    因為其具備體積小、重量輕的特點,所以十分便於在戰場上靈活使用。

    美國裝備的火炮口徑有155毫米、203毫米和280毫米的榴彈炮、加農炮,它們可發射核炮彈。而華夏聯邦也有可發射核炮彈的火炮,不過並不專門研發這種武器。

    在現場發現的的這些美國製造的核炮彈,每顆炮彈的當量大約是1000噸tnt,正是這些威力巨大的戰術核武器,才對印度的導彈基地造成了如此嚴重的破壞。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炸彈倉庫的防護性能印度人還是下了死功夫,做得也比較結實,小當量的核爆炸並沒有引起裏麵各種特殊**的連鎖反應。

    否則的話,這將成為印度曆史上一場史無前例的巨大爆炸事故,恐怕方圓10公裏內的一切,都會在爆炸所形成的巨大衝擊和震動中化為烏有。

    而在遭襲之後,印軍的地麵部隊也迅速趕來,封鎖了整個地區。在這一過程中,印軍也於附近抓獲了4名疑似伊斯蘭極端分子的可疑人物。本著有抓錯沒放過的心態,印軍便直接逮捕了這些人。

    而經過一番嚴刑逼供式的秘密審訊,也證明了這些人確實就是克什米爾伊斯蘭極端分子,而潛入奧裏薩邦的主要目的,還真的就是為了製造一些大型恐怖事件。

    可是在他們提供的供詞中,反複強調他們並不知曉伯朗吉爾存在的秘密,並且還對堅本次恐怖襲擊堅決否認。雖然他們不怕死,但對於自己沒做過的事情,那是打死也不承認的。

    雖然不能獲得印度政府所希望得到的口供,可那些負責審判的印度官員,都一致認為這起襲擊事件就是這些伊斯蘭極端分子所製造的。

    至於核炮彈這樣威力強大的戰術核武器是如何成為了這些伊斯蘭極端分子手中的道具,那就暫時還沒能從犯人的口中審問出來。

    不過印度情報人員也分析了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認為這些極端分子得到了巴基斯坦政府的暗中支持,甚至透過與巴基斯坦人的合作,從華夏聯邦的黑市武器商人手中獲得了這些可怕的武器。

    或者是跟南亞地區的恐怖組織有密切聯係。而在印度政府看來,後者的這個可能性最大。

    如果這起事件是由南亞地區的大型宗教恐怖組織所秘密策劃的,那麼這個恐怖組織的實力也必定讓人忌憚,能夠獲得戰術核武器這等威力的物件。可絕對不是什麼普通的遊擊隊,而是一種跨國性的地下黑暗勢力。

    不僅資金充裕,而且在各國都有著黑市武器渠道,能夠弄到一些被各國所禁止的大殺傷性武器。

    也許這個秘密恐怖組織有在克什米爾地區發展的意思,甚至是希望在印度國內建立起某個恐怖組織分部基地的計劃安排。

    因為一直采取民族歧視和宗教迫害政策。印度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銳,所以對於這樣頻繁的恐怖襲擊曆來都很頭疼。

    就因為這一次不明不白的遇襲事件,讓印度人下了決心,決定無論如何,在今後的一段很長的時間內,印度政府和軍方必須加強對於恐怖襲擊的防範工作。

    而在看到了這份調查報告的詳細內容之後,英.甘地夫人可是一個頭有兩個大,克什米爾地區的爭端還沒有搞定。現在又有一個連具體結構都還弄不清楚的恐怖組織來添亂。

    不僅如此。這個恐怖組織還與巴基斯坦方不約而同的分別采取了行動,結果把印度人手中的遠程彈道導彈武器給奪走了。

    沒有了這些王牌,印度人如何還能夠實現他們的南亞稱霸之夢?

    現在,印度政府手中還握著的遠程彈道導彈武器已經不足10枚,並且在短時間內,由於導彈生產線被全部摧毀。所以難以補充,印度政府已經製造不出來更多的彈道導彈來了。更是難以對巴基斯坦產生多少有效的戰略戰術威懾。

    而考慮到印度國內兵力的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克什米爾地區的這一情況,本土防衛上的空虛更讓人憂心忡忡。

    總不能去指望那些準軍事部隊來防範恐怖組織極有可能的恐怖襲擊吧?

    要知道。這個宗教恐怖組織連核炮彈都能弄到,而地方警察和民兵部隊,麵對這種裝備精良的恐怖分子,根本無濟於事。

    在一番權衡利弊之後,英.甘地夫人也覺得在克什米爾的軍隊完全有必要調回國內,充實印度本土的國防,也是為了加強國內的警戒力量,防止惡**件的發生。

    加入再發生一次像伯朗吉爾這樣的恐怖襲擊事件,那麼整個印度國內都非亂套了不可。伯朗吉爾是人跡罕至的山區,這次爆炸損失也控製在了很小的範圍中,並且因為地處偏僻,經濟落後,封鎖消息還是有可能做到的。

    可萬一以後,要是在新德裏或者是孟買這樣的印度一線大城市引爆哪怕一顆核炮彈,到時候誰又能擔起這個責任?

    真要到了那個時候,英.甘地夫人她不要說想著繼續當總理了,恐怕還要蹲監獄呢。印度雖然是種姓製度,可總理還是要靠國民選舉上台的,並且出了事也要被責任,不是獨裁體製下那種旱澇保收的鐵飯碗。

    而在印度隨後召開的緊急內閣會議上,英.甘地夫人痛陳厲害,大力宣揚伊斯蘭極端組織大有在印度進行更大規模的恐怖襲擊之勢,她故作痛心疾首的姿態,高調宣布必須將克什米爾地區的軍隊調回國內擔負警戒任務。

    總理大人為了自己的飯碗,當然要做出這樣的表態,把民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強調恐怖組織的危害性。同時,也是為戰爭的體麵結束而尋找一個麵子上過得去的台階。

    所以,第二天印度談判代表就接到了來自國內的密令,要求他們務必盡快結束談判,騰出克什米爾地區的兵力。

    而對巴基斯坦所提出的那些領土條件,也暫時顧不上了,現在最重要的是保住目前實際控製的區域。

    最終,本來因為印方不肯做出讓步而陷入僵局的談判,就這樣突兀的結束了。巴基斯坦人如願以償的重新奪回了克什米爾穀地,但孟加拉的事情卻依舊懸而未決。

    印度當然也猜到了中國插手本次戰爭的這個事實,但苦於美國人不願意擴大事態,所以也不敢挑破這件事,大家就當默認好了。

    反正孟加拉已經分離出了巴基斯坦,印度也不算毫無所得。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achreeooo

LV:9 元老

追蹤
  • 109

    主題

  • 102044

    回文

  • 9

    粉絲

最近很忙 暫時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