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進入低智商社會 !!!

   
海神Poseidon 發表於 2013-3-15 19:32:05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68 202170
lovetangerine 發表於 2013-3-19 15:07
很另類的省思
但這是大環境使然
如何保有自我
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謝謝您的分享
mark21521544 發表於 2013-3-19 15:25
其實見怪不怪...
大家太依賴科技產品...
本來就會變成這樣...
baby0129 發表於 2013-3-19 15:32
洗腦三部曲, 「動搖、植入、強化」

常見於政治、宗教、傳直銷、媒體、商業廣告

許多色彩鮮明的名嘴、粽藝節目名人(又名XX教主),配合廠商金錢利誘下,催眠洗腦你,注入有毒的養份,逐漸改變收視者的意識型態,從"扭曲價值"、"一廂情願",
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接收暗示,之後產生並認為"是我自己要這樣做"。

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可能在你的潛意識植入一個暗示,產生一種不自覺的心錨效應。



暗示效應
所謂「暗示效應」,即是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從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覺地按照暗示者的意願行動。
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像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目標相符合。

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你會發現  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張大嘴打了個哈欠,他周圍會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為他們受暗示性不強。

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個人瞭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從眾效應
有一個成語叫做三人成虎,意思是說,有三個人謊報市上有老虎,聽者就信以為真。這種人在社會群體中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或行為的心理傾向被稱為從眾效應。

在群體活動中,當個人與多數人的意見和行為不一致時,個人放棄自己的意見和行為,表現出與群體中多數人相一致的意見和行為方式的現象。個體在群體中容易喪失了對自我的控制,失去了個體感,使人「人云亦云」。


羊群效應
是指管理學上一些企業的市場行為的一種常見現象。例如一個羊群(集體)是一個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衝右撞。如果一頭羊發現了一片肥沃的綠草地,並在那裡吃到了新鮮的青草,後來的羊群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裡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還有更好的青草。
link0429 發表於 2013-3-19 16:46
看fb上有很明顯了
一些不實謠言人云一云然後越傳越廣
也不去查證
ark700727 發表於 2013-3-19 18:20
身有戚戚焉
每天看電視都很無奈
一樣的話題一堆人追捧
傑米諾 發表於 2013-3-19 18:31
對啊. 現在人都要長時間工作換取溫飽,
沒有精神去提出個人的見解.
只能看白痴節目麻醉自己了.
仿彿回到古時背八古文去考取公名的書生了.
政府最愛這味了.
edwardmo0507 發表於 2013-3-19 18:53
問題關鍵在思考!我指的是自己獨立的思考,而不要受到別人的說法而左右;長期填鴨式教育習慣問題都有標準答案,而沒有自己想想另外的可能性,習慣性的資訊進來就直接接受,而未加消化過;這種壞習慣尤其是在看電視時特別的明顯,畢竟思考問題對大部份尋求娛樂的人來說,真的是蠻累的。
disco_chiu#1122 發表於 2013-3-19 21:09
儘管如此,多數人還是不自覺...
janus0501 發表於 2013-3-19 22:30
心理學家說的"五到七次原則",
多說幾次,人家就相信了.....
至少會進入淺意識....
憂鬱猛男 發表於 2013-3-20 00:12
這篇文章有點太偏頗了吧,作者腦中只侷限某些節目而已,根本就沒有跳脫出來看,很多事物你去不接觸就不會受影響了,不是嗎??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