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走私大明 作者:北冥老魚 (已完成)

 
mk2258 2014-1-13 23:32:1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40 190939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4 18:00
第四百七十章 正德出巡(下)

    半夜三更有人送來這麼一封沒頭沒尾的信,而且還點明讓周重親自觀看,這他也是一愣,同時有種不太好的預感,特別是又是正德鬧著出巡的關鍵時刻,周重覺得這封信中的內容肯定會讓自己大吃一驚。

    當下周重接過書信,轉過身打開看了一下,結果等到看完之後,周重長吸了口氣,把書信重新放回信封,然後放在了自己懷裏,轉過身麵向瑾萱時,又變成原來笑嗬嗬的模樣。

    陪著瑾萱休息了一晚上後,第二天天剛亮,周重就急匆匆的趕到皇宮中,結果不出他所料,正德也早早的起床,而且正在由江彬等人陪著打羽毛球,這東西本來是周重獻給正德的,可惜周重本人的技術太差,已經遠不是正德的對手,倒是江彬這些武人身體條件好,學會了之後可以與正德打上幾局。

    平時周重若是見以正德與江彬這些人混在一起,他一般不會上前勸阻,因為他知道正德本來就是個好玩鬧的性子,自己可以勸阻一次,但不可能次次都去勸阻,甚至若是次數多了,還可能會傷害到兄弟之間的感情。

    不過今天他卻是有緊急的事情要找正德,所以隻見他大步走上前對玩的滿頭大汗的正德道:“皇兄,臣弟有要事稟報,還請皇兄入殿一談!”

    正德也奇怪周重會在這個時候找自己,不過他看到周重臉上鄭重的表情時,心中也是一驚,當下放下球拍與周重一起來到側殿。一邊擦汗一邊問道:“怎麼。有什麼事情讓二弟你這麼急匆匆的跑來找為兄?”

    周重並沒有急著回答正德的話。而是從懷裏掏出昨晚收到書信遞給他道:“皇兄你看看這個就知道了。”

    正德接過書信打開看了一下,不過他的表現很奇怪,並不像周重想像的那樣暴怒,反而露出一種讓人難以琢磨的微笑,過了好一會兒,這才見正德把書信撕掉道:“這些人的膽子還真夠大的,朕這還沒有出京,就已經開始有人向二弟你表忠心了。隻不過他們的膽子還是不夠大,竟然連個署名都沒敢寫,看樣子是想試探一下二弟你的反應。”

    周重接到的信上沒頭沒尾,但是信上寫的內容卻是句句誅心,大概意思就是等到正德離開京城,他們一切都以周重馬首是瞻,哪怕是周重發動政變造反,他們也願意站在周重這邊,可以說這封信就是一封表忠信,隻不過寫信的人膽子雖大。但卻不敢把自己的姓名寫上去,甚至這封信的字跡看上去也很別扭。很可能是寫信人故意把字體寫成這樣,以免被人從字跡上認出來。

    以周重現在敏感的身份,接到這麼一封別有用心的信,可以說是大大的不妙,一個處理不好的話,恐怕就是殺身之禍。不過周重昨晚考慮了片刻後,立刻就做出一個決定,那就是直接把信交給正德,畢竟他們兩兄弟感情深厚,與其刻意隱瞞,還不如光明正大的拿出來,讓正德自己拿主意。

    “皇兄,寫這封信的人用意我們暫且不去猜,不過從這封信上也可以看出來,若是皇兄離開京城,那麼肯定會讓人心不穩,甚至還會讓一些人生出異心,所以皇兄萬萬不能離開京城啊!”周重這還是第一次直接勸阻正德不能去宣府,畢竟正德一走,整個大明可就全都壓到了的身上了。

    不過正德卻是哈哈大笑道:“二弟,出巡宣府的事情現在還沒定下來,朝堂那邊也一直在吵,為兄每天聽的心煩,所以你就不要再說這些了,另外為兄聽說今天軍校那邊有橄欖球比賽,而且還是步兵科與騎兵科的決賽,肯定十分精彩,咱們兄弟自然不能缺席!”

    正德說完,立刻就讓人準備早餐,然後讓周重陪自己隨便吃了頓早飯,拉著他就去了軍校。周重雖然還想再勸,但看正德的樣子,也知道自己再怎麼勸估計也不會有效果,當下隻能長歎一聲,陪著正德看了一天的球賽。

    一封沒頭沒尾的書信,雖然信上的內容大逆不道,但卻還動搖不了周重的地位,也許真的像正德所說的那樣,是想有人通過這種方式表忠心,隻是對方的膽子還不夠大,所以不敢寫自己的名字,不過也有可能是有人想陷害周重,或者也有其它的可能,不過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至少對周重來說,這封信隻不過成為他生活中的一個漣漪,很快就恢複了平靜。

    不過周重的生活雖然恢複了以往的平靜,但是朝堂上對於正德出巡的事依然爭吵不休,支持派以兵部尚書王瓊為首,而反對的人則是以楊廷和這些內閣大臣為主,再加上正德坐在龍椅上拉偏架,雙方為此吵的是不亦樂乎,甚至連正經的政務都耽誤了。

    這幾年經過周重的努力,使得大明的糧食產量年年爆增,經濟也發展的極為迅速,對於大明的百姓來說,隻要手中有糧,他們就不會有其它的想法,而經濟的發展則讓大明的國庫十分充足,各方麵用錢也都十分大方,特別是在邊軍方麵,更是十分舍得花錢,韃靼小王子幾次率兵南下,都被大明的邊軍所敗,不但沒能搶到任何物資和人口,更是損兵折將若不堪言。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大明的朝堂上雖然吵做一團,甚至耽誤了政務的處置,但並沒給大明造成太大的影響,國內民情穩定,國外也沒有敵人敢在這個時候招惹大明,估計正德也是這樣想的,所以他不但偏向王瓊一方,甚至還從中煽風點火,讓兩派吵的更加熱鬧。

    不過就在朝堂為正德出巡的事情吵的不可開交時,卻忽然傳一個噩耗,大明首輔李東陽纏綿病榻多日之後,終於在昨天晚上病逝,終年七十歲。

    李東陽不但是內閣首輔,同時他還是先帝親點的顧命大臣,二十歲就入朝為官,為大明辛苦奔勞了整整五十年,後來更是成為內閣大學士,輔佐孝宗與正德兩朝皇帝,可謂是勞苦功高,所以他這一死,時人稱其為“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

    另外李東陽還是南方官員集團的主心骨,隻要有他在,南方官員集團就不會亂,內閣也同樣不會亂。可是現在李東陽一死,對於大明朝野的震動可謂是十分巨大,特別是對於南方係出身的官員來說,更是感覺六神無主,畢竟他們早就習慣了朝堂有李東陽這位南方派係出身的內閣首輔坐鎮的情況,現在李東陽一死,這讓絕大部分人都感覺不自在。

    對於李東陽的去世,內閣中的楊廷和等人雖然震驚,但卻也早有心理準備,而且他們也知道,在這個爭論正德是否出巡問題的關鍵時刻,李東陽的去世肯定會給自己一方的士氣造成極大的打擊,甚至很可能會因此而敗給王瓊那些人,導致正德順利出行,所以為了應對這個問題,楊廷和等人立刻向正德提議,暫停對是出巡一事的討論,現在最緊要的是處理李東陽的喪事,畢竟對方身為內閣首輔,又是顧命大臣,他的葬禮自然不能有任何疏漏。

    正德雖然胡鬧,但是對於李東陽還是十分尊敬的,而且他也知道,哪怕他現在趁著李東陽去世把出巡的事情搞定,日後也會引起楊廷和等人的強烈反彈,所以還不如現在先處理完李東陽的喪事,然後再趁著楊廷和一方人心不穩的機會,一舉把出巡的事定下來。

    李東陽死在內閣首輔的任上,可謂是鞠躬盡瘁,再加上他的特殊身份,所以對於李東陽的身後事,大明朝堂上很快就達成一至,對李東陽追贈太師,諡號文正。

    至於李東陽的葬禮,也由正德特別授意由禮部操辦,所有花用也都由他的內庫裏出,而且李東陽的兒子也得到了封賞,可以說待遇豐厚之極,隻不過因為李東陽在去世之前要求葬到老家茶陵,所以真正的葬禮將在茶陵舉行。

    .對於李東陽的喪事,楊廷和等人雖然盡力拖延,希望可以借著這段時間整合一下人心,重振南方官員的士氣。但是王瓊那些人卻根本不給他們機會,對於李東陽的喪事他們是積極操辦,甚至不惜把“文正”這個極為尊貴的諡號給了李東陽,所以僅僅花費了一個月時間,就把李東陽的喪事處理完畢。

    喪事處理完了,王瓊立刻發動自己一方的力量,再次把正德出巡的事情提到了朝堂上,結果楊廷和等人自然也是全力反對,可惜經過李東陽去世的打擊,使得他們一方的人心有些不齊,特別是正德還將王瓊一方的幾個人提拔到了重要職位上,這就使得他們這邊的話語權大增,哪怕是楊廷和那幾個內閣大學士全部反對,可最後也敵不過王瓊這些人的圍攻。

    在李東陽去世的三個月後,正德終於取得這次出巡之爭的勝利,他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離開禁錮自己的京城,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了。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4 18:02
第四百七十一章 焦芳入閣

    正德十一年的七月,正是初秋時分,樹上的葉子還是綠油油的,但是正德卻已經急匆匆的讓江彬點齊外四家的四萬邊軍,另外還有五千人神機營,然後帶著這四萬五千人浩浩蕩蕩的離開了京城。另外周重這個趙王被加封為監國,代他掌管大明的朝政。

    對於正德這個任性的舉動,除了王瓊那些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家夥選擇了支持外,其它大部分人都是持反對態度,甚至皇宮裏的張太後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兒子跑去邊關,可惜正德想打仗已經快想瘋了,他已經對京城裏的遊戲感到無比的厭煩,所以無論是誰阻攔,他都不會停下自己的腳步,所以最後走的是義無反顧。

    正德走的那天,周重前去相送,兄弟二人站在北京北門外的長亭裏說了許多話,當時亭子裏就隻有他們兩人,就連穀大用也被遣到亭子外幾十米處,隻能看到周重兩人坐在亭子裏,但卻不知道他們兄弟二人在談話些什麼,事後周重與正德也沒有向任何人透露這次的談話,直到千百年後,他們這次談話就成為曆史上的一大謎團,雖然有不少人根據後來發生的事情還原了無數版本的此次談話,但卻都有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根本不足以服人。

    周重送走了正德後,並沒有立刻接手朝政,而是把自己獨自關在王府裏數天時間,這幾天裏他不見任何外人,對於請求晉見的人也率擋了回去。唯一可以見到他的,除了王妃和幾個兒女外,就隻有一個外人,這個人正是周重身邊最重要的謀士焦芳。

    就像之前周重與正德的交談一樣,沒有人知道在這幾天裏,周重與焦芳談了些什麼,更不知道他們兩是否達成什麼樣的協議,不過就在幾天之後,周重忽然出現在大明的朝會上,雖然正德不在。但是周重被任命為監國。所以在正德的龍椅旁邊,又加了一張椅子,這也就是日後周重上朝時坐的地方。

    周重以前雖然是親王,而且正德也把一些政務交給他。但是周重卻沒有參加過朝會。因為朝會是大明處理政務的核心會議。一般來說除了皇帝與太子外,其它皇族是不能參加的,所以周重之前為了避嫌。也為不引起那些文官們的反感,所以才一直沒有參加,直到成為監國之後,他才第一次來到朝會之上。

    對於周重的到來,朝堂上的大臣們也都早有心理準備,畢竟之前正德已經下過聖旨,而且周重無論是入京前還是入京後,做的都十分出色,特別是他之前還與李東陽、楊廷和達成協議,準備一起排擠江彬,雖然沒能成功,但這份情誼卻還在,因此對於周重這位監國,大臣們也都表現的十分恭敬。

    周重在朝會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對於下麵眾臣稟報的政務,能夠讓下麵的人自己處理的,他就絕對不會插手,有些實在需要他做出決定的,他就會詢問以前沒有什麼先例,若是有的話,那就按照之前的先例辦,若是沒有,那就暫時放下,他會與內閣商議一個可行之策。

    可以說周重在朝堂上的表現得到了所有朝臣們的一致讚揚,甚至不少人還在心中暗想,若是當年登上皇位的是眼前這位趙王而不是那位胡鬧的陛下,說不定大明早就變成了另外一副模樣,哪裏還會像幾年前那樣內外交困?

    不過就在朝堂上所大臣都放鬆了對周重的戒心時,周重卻忽然露出了自己的獠牙,而這副獠牙就是正德留下的一道聖旨,當朝會的最後他讓人把聖旨宣讀出來後,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特別是楊廷和等幾個內閣大臣,更是有些無法相信,因為聖旨的內容很簡單,那就是重新啟用焦芳,並且恢複了他內閣大學士的職位,也就是說,焦芳終於再次進入內閣之中。

    對於這個任命,無論是以楊廷和為首的南方官員集團,還是以王瓊為首的北方官員集團,他們都沒有任何準備,甚至聽到這個任命時,都還感覺有些不敢相信,畢竟焦芳當初可是牽涉到劉謹的案子裏,雖然因為他辭官早,所以受到的牽連很小,但以他當初與劉謹的作為,再加上他今年都已經八十多歲了,怎麼可能再出仕?

    也正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所以當聖旨宣讀完之後,整個朝堂上是一片寂靜,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對於朝堂上的反應,周重也早有預料,不過他根本不給大臣們的反應時間,在宣讀過正德的聖旨後,就立刻宣布退朝,然後當天下午,焦芳就笑眯眯的穿著官服到文淵閣辦公了,雖然楊廷和等人對焦芳都不怎麼歡迎,但卻也沒有任何辦法,甚至他們想要反對都找不到人,因為下聖旨的正德都已經跑到宣府了。

    在正德朝之前,大明的內閣人數並不固定,有時三四人,有時五六人,在焦芳再次入閣之前,內閣共有四位大學士,分別是楊廷和、梁儲和劉忠,以及因為之前支持正德出巡,最後終於得到入閣機會的兵部尚書王瓊,現在再加上焦芳,內閣就有了五個人。

    說起來在這五個內閣大臣中,楊廷和和梁儲都是南方官員集團的代表,以前就與焦芳不對路,雙方的關係很疆,所以對於焦芳的東山再起,他們自然都很不高興。至於那位劉忠劉大人,他雖然是北方人,但一向與南方官員集團走的很近,以前也與焦芳發生過衝突,所以他對焦芳也不會有什麼好臉色。

    最後一個的王瓊與焦芳同是北方官員集團的代表,不過卻是一前一後,王瓊本來已經頂替焦芳成為北方官員之首,而且還成功入閣,日後若是能夠得到所有北方官員的支持,肯定可以在內閣中呼風喚雨,可惜他萬萬沒想到,都已經八十多歲的焦芳竟然再次入閣,這使得他的聲望一下被蓋了下去,結果這讓王瓊也對焦芳的到來有些不滿。

    焦芳老於事故,自然明白現在自己的處境,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他現在就是一個孤家寡人,特別是以前他的那些親信都被貶斥,剩下的北方官員雖然對他還有些香火情,但卻不會堅決的站在他的身邊,至於南方的官員更不用說了,這些人都恨不得往自己身上潑髒水,更不可能支持自己,所以他現在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可靠的盟友。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當天辦完公後,焦芳就攔住了正在回家的王瓊,然後一笑道:“王大人,老夫今日重回內閣,有些事情不甚明了,所以想要向王大人請教一番,還望王大人千萬不要推辭才是啊!”

    對於焦芳,王瓊對他雖然不滿,但以前兩人同朝為官時,因為都是北方官員,所以彼此的交情還算不錯,再加上王瓊也知道,現在焦芳與監國的趙王交情深厚,這次焦芳能夠再次入閣,背後肯定有趙王在幫他,所以王瓊也不敢太過得罪焦芳,當下笑嗬嗬的道:“焦閣老有請,晚輩哪裏敢推辭?”

    當下焦芳與王瓊來到北京城最近新開的一座酒樓,名字也叫望海閣,據說是雙嶼港那個望海閣的分店,背後自然也就是周重,不過別人不知道的是,焦芳在望海閣中也有少量的股份,畢竟他也有一大家子的人要養活,跟著周重做生意自然不用擔心賠錢。

    當然了,京城的這座望海閣自然沒有海讓它望,不過和雙嶼港的望海閣一樣,這座望海閣的占地麵積也是極大,能夠在寸土寸金的京城擁有這麼大的一塊地皮,本身就是實力的象征,再加上做的飯菜也異常的別致和美味,所以望海閣剛一開張,就被好事者稱為京城第一酒樓。

    焦芳與王瓊來到望海閣後,兩人找了個單獨的亭子坐下來,周圍都是空曠的草地,根本不用擔心談話被別人聽去,這也是焦芳把談話地點選在這裏的原因。

    等到酒菜上來後,焦芳與王瓊兩人邊吃邊聊,不過這時他們兩人卻都是聊的一些閑話,或是什麼人文趣事,或是焦芳在南方的一些見聞,反正都是一些消磨時間的話題,誰也沒有主動談正事,這也是所有為官者的臭毛病,無論談什麼事情,事先都要說一大堆的廢話打開話題,周重對此早就深惡痛絕,但卻無力改變。

    灑過三巡後,焦芳這才笑嗬嗬的放下筷子道:“王大人,老夫此次能夠重回內閣,除了陛下的賞識外,最重要的還是有趙王殿下的照顧,否則我這把老骨頭就隻能呆在老家等死了。”

    “閣老言重了,您是我大明的重臣,之前受到小小的挫折,遲早還是會受到朝堂的重用,現在正是閣老一展抱負的時候啊!”王瓊的話雖然看起來是在誇獎焦芳,但其實暗中也有些埋怨焦芳都這麼大年紀,卻還到朝堂上分權的意思。

    以焦芳的精明,自然聽的出王瓊的不滿,不過隻見他卻是嗬嗬一笑,然後說出一句不相幹的話,但正是這句話,卻是讓王瓊臉色大變。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4 18:03
第四百七十二章 繁華下的危機

    趙王府的書房內,周重一臉悠閑的坐在書桌後麵品著茶,焦芳坐在他的麵前,同樣也是悠閑的說道:“王爺,事情已經查清楚了,上次的書信十有八九是王瓊送來的。”

    “嗬嗬,果然是他,這個王瓊雖然是個能臣,但是這個八麵玲瓏的性子實在讓人有些不放心,若是當初我沒有直接把信送到皇兄,恐怕他在第二天就會暗自登門拜訪,然後向我效忠,並且鼓動我爭奪皇位了。”周重手指敲著桌子,臉上似笑非笑的開口道。

    “王爺此言差矣,王瓊在風骨上雖然差了些,而且又有些喜歡鑽營,但他卻是個難得的人才,而且經過上次支持陛下出巡的事情後,使得他聲望大增,哪怕是老臣進到內閣,在聲勢上卻還不如王瓊,所以今天見到王瓊後,老臣就與他經成了聯盟,這樣對彼此來說,都是一件好事。”焦芳一臉鄭重的開口道。

    “嗬嗬,我不管你與王瓊達什麼協議,也不管王瓊有什麼樣的私心,隻要你們齊心協力助我大明完成最後的脫變,你們所需要的名利,皇兄與我自然也不會吝嗇!”周重微笑著說道,雖然他的語氣很輕柔,但是焦芳卻是聽的精神大震,世人所求的不過是名利二字,哪怕像他這樣的內閣大臣也不例外,而且能滿足他對這兩個字追求的,就隻有皇帝陛下和眼前的趙王殿下了。

    “王爺放心,老夫雖然沒幾年好活了。但是至少現在還是耳聰目明,隻要給我們幾年時間。定然可以像以前在總督府那樣,助殿下將大明的弊病清理幹淨!”焦芳用蒼老但卻十分堅定的聲音向周重保證道,他本來覺得自己活不過幾年了,但是現在重新回到內閣後,焦芳忽然感覺全身充滿了力量,好像再多活幾年也沒任何問題。

    聽到焦芳的保證,周重也是點了點頭,然後兩人又說了幾句閑話。周重這才親自把焦芳送出了王府,現在焦芳已經入閣,從身份來說,已經不比他這個趙王低,所以該有禮數絕對不能少,否則會讓人覺得周重這個趙王十分傲慢。

    送走了焦芳之後,周重再次回到自己的書房。自從他回到京城之後,在書房呆的時間遠比在臥室呆的時間長,有時晚上就直接睡在書房,這讓他感覺有些對不起瑾萱她們,不過現在大明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自己那位皇兄又是個憊懶的性子。把所有朝政都交給自己打理,這讓周重不得不打起精神,應對起大明即將到來的變革。

    大明的變化最開始是從大海上開始的,特別是周重擔任了四海總督一職後,大明的海禁雖然名義上還在。但實際上卻早已經被廢除,整個大明沿海全部開放。這使得沿海的居民可以下海打漁,多了一條生路,另外沿海的港口也再次活躍起來,無數的商品從大明沿海出發,運往南洋、印度、波斯灣等地,海貿極度的發達。

    正是由於海貿的興盛,大大的刺激了大明內部的工商業,剛開始時是南方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傳統工商業,這些行業出產的商品都是海貿的頭號商品,幾乎是生產多少賣出去多少,海外的高聲根本供不應求,這也就使得與這些行業相關的產業發展極為迅速,甚至成為整個南方的經濟支柱之一。

    不過海貿的影響遠不止如此,隨著海貿的發展,海貿的商品也慢慢的呈現一種多樣化的趨勢,比如棉布這種商品就後來者居上,甚至早在幾年前就超過了絲綢與瓷器,成為大明海外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另外還有與鐵器相關的製品,比如農具、武器等等,也是海外十分緊銷的商品。

    在上麵這些產品中,影響最大的就要數棉布了,特別是對北方的百姓而言,周重獻給朝廷的玉米和番薯使得他們吃上了飽飯,但是棉布卻讓他們手中有閑錢,畢竟棉花這東西本來就十分適合在北方的氣候條件下生長,再加上北方的土地兼並嚴重,許多人因為沒有土地,隻能進入城市中尋找活路,這就使得人力與原材料都有了,所以當海貿對棉布的需求擴大後,北方許多地方的人都開始搞起了棉布紡織,不少地方還形成規模數千人的大紡織作坊,使得北方的棉布產量激增,所以在北方的一些港口裏,運輸的貨物有大半都是棉布。

    棉布僅僅是海貿眾多貨物之中的一個代表,另外還有許多其它的產品,這些產品遠銷海外,大大刺激了大明國內的工商業,而工商業的興盛,又使得大明的百姓嫌到大量的錢財,大明的國庫也同樣收到大量的稅收,可以說真正的實現了初步的民豐國富。

    表麵來看,大明的各個方麵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絕大部分百姓都已經沒有了凍餓之憂,但是在這種繁華興盛的表麵下,大明其實並沒有得到本質上的改變,特別是大明腐朽的統治集團,對於國內的工商業非但沒有任何促進,甚至還嚴重的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

    其實大明的統治本來就有問題,特別是吏治的腐敗和律法的不合理,再加上軍隊的腐朽以及不斷的天災,使得整個大明是內憂外患,統治也是岌岌可危,毫不誇張的說,隻要一不小心,大明上百的統治就會坍塌掉,幾十年後的張居正也正是看到大明的危局,才發動了萬曆新政,硬生生的使得大明的統治又延長了幾十年。

    不過現在由於周重穿越的影響,使得大明海貿發展起來後,帶動了大明各個方麵的發展,特別是百姓的富足,使得整個大明看起來繁華無比,之前的各種弊病,也被這種表麵的繁華給掩蓋了下來,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

    周重一手造成了大明現在的改變,他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表麵上繁華興盛的大明其實並不牢靠,甚至隻要揭開這表麵的繁華,就會發現大明的內部其實已經腐朽不堪,若是不想辦法把內部的腐朽給清除掉的話,那麼用不了幾年,周重苦心經營出來的局麵就會被內部的腐朽侵蝕一空,整個大明將會變得比以前更加黑暗。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周重早就想要對大明進行一些針對性的改革,特別是律法和吏治這兩大塊,更是大明腐朽的根源,隻要將這兩塊給醫治好了,那麼大明才會更加健康的發展。

    大明的律法是朱元璋一手包辦的,而且朱元璋這個人很有問題,他認為自己可以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鐵打的江山,所以他用律法把大明各個方麵的事情都束縛在一個條條框框裏,甚至還規定的十分詳細,甚至連什麼人穿什麼衣服都有規定。

    更加可怕的是,出身低微的朱元璋有一種樸素的人生觀點,那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所以他又用律法限製了戶籍的問題,比如軍人的兒孫肯定還會是軍人,工匠的兒孫肯定還是工匠等等,於是就有了軍戶、匠戶等奇怪的人群,而且他們的子孫後代都被限製在某一職業上,想要改變的話,那就要供出極大的代價。

    也許在開國之初時,朱元璋的這些律法條文對恢複國力起到了相當的作用,但是等到一百多年後,他定下的這些律法條文已經成為大明身上的枷鎖,若是不把這些枷鎖除掉的話,那麼隻會把大明這頭剛剛覺醒的巨龍給勒死。

    除了律法之外,大明的吏治也是個大問題,吏治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貪汙腐敗上,整個大明官場上下,幾乎無人不貪,區別隻是貪多貪少的問題,甚至哪怕一些青史留名的官員,他們也照常拿過賄賂,這些賄賂有些並不是別人送給他們的,而是他們職位上灰色收入,若是不拿的話,那就會被整個官場所排斥,成為官場上的異類,比如幾十年後的海瑞,他應該是大明唯一不貪的清官,但是卻把自己的家庭搞的四盼五裂,不但餓死了女兒,三個老婆也是休的休死的死,最後連個兒子都沒有留下來。

    吏治的敗壞早在朱元璋時期就已經注定了,這位出身貧農的皇帝對官員有著天生的仇視,但他又要靠著官員幫他治理國家,所以他就把大明官員的俸祿定的極低,每級官員都經過嚴格的計算,剛好夠官員一家吃飽,卻又不會剩下任何餘錢,而且他又製定了嚴酷的刑罰,以為這樣可以杜絕貪汙的發生。

    可是朱元璋卻忘了,物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在後來大明國力增強,物價也就開始飛漲,於是官員們的俸祿也就相對越來越不夠花,甚至連飯都吃不飽,在這種情況下,官員們為了自己的肚皮,就隻能冒險貪汙,畢竟他們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家人跟著自己挨餓,結果這也就造成了大明的貪汙之風盛行,無論如何也無法杜絕。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4 18:04
第四百七十三章 撤消總督府

    不合理的律法像是一條條鎖鏈一樣把大明這頭巨龍牢牢鎖住,而吏治的敗壞則像是病毒一樣,一點點的侵蝕著大明的身軀,之前整個大明已經被這個死敵折磨的快要死了,幸虧有了周重的到來,才讓他恢複了一點元氣,隻是想要完全恢複的話,就必須把這兩個病根給除掉,否則永遠也別想讓大明跳出興盛語衰亡的怪圈。

    正德雖然也同意周重的看法,但他卻不想把自己全都捆綁在朝政上,所以他告訴周重,想要改革的話,那就自己去改,他會給周重相應的權力,至於他自己,則要去過他從小都想要的生活去了,於是也就有了後來的事,現在正德離開了京城,整個大明的權力也就暫時交到了周重的手裏,至於他會怎麼使用,那就不關正德的事情了。

    說起來也好笑,正德才是大明的皇帝,整個大明其實就是他的,可是正德卻是個沒心沒肺的家夥,在他看來,大明的江山遠不如自己的遊玩打仗重要,所以他雖然明知道大明的江山問題很多,但卻根本不在乎,反倒是周重這個做弟弟的對大明十分在乎,這樣說也有些不太準確,周重在乎的其實並不是大明的江山,而是天下百姓的福祉,他可不想等到幾十年後,整個中國再次淪為野蠻人之手。

    想要清除大明的弊病,除了要掌握大明的最高權力外,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有一批忠心的手下,所以周重在成為監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提拔焦芳為內閣大學士。然後焦芳又暗中與王瓊達成協議。如此一來。內閣中就有兩人供他驅使,再加上王瓊和焦芳他們聯絡的官員,這就使得周重在朝堂上擁有了一支不小的力量。

    本來以焦芳的年紀,周重也有些擔心他不能勝任,畢竟內閣的事務可是出了名的繁重,焦芳都已經八十多歲了,雖然老當益壯,但這個年紀再入閣就實在有些太老了。不過焦芳卻是信心百倍的向周重保證。他雖然年老,但卻精力充沛,絕對不會因年紀而誤事。

    看到焦芳如此熱切的想要再次入閣,周重也沒有辦法,畢竟這幾年也多虧了焦芳在自己身邊出謀劃策,算的上是勞苦功高,所以最後周重隻能向正德請求,讓焦芳再次入閣。不過周重也沒把所有的賭注都壓在焦芳的保證上,他已經給南洋的王守仁和張彩下了命令,讓他們安排好四海總督府的事務後。立刻趕到京城,到時有新的任命給他們。

    說起來自從大明的海軍擊敗了入侵的葡萄牙艦隊後。整個印度沿海也落入到大明手中,雖然葡萄牙人還占據了非洲的東海岸,但卻根本無力與大明的海軍爭鋒,畢竟兩國的國力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別的不說,光是人口這一點,葡萄牙就與大明差著上百倍,更別說大明的國土更是廣闊無比,小小的葡萄牙卻還不如大明一個布政使司大。

    也正是因為上麵這些,周重知道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大明的海軍應該不會再受到什麼太大的威脅,哪怕是葡萄牙王國能夠再次派出一支海軍到達印度洋,恐怕也不敢與大明開戰,畢竟以葡萄牙人的國力,之前組織的兩支艦隊全都被殲滅,想要再組織一支更加強大的艦隊,以他們的國力根本支撐不起來。

    既然海上暫時沒有了威脅,那麼四海總督府那邊也就不需要王守仁和張彩這樣的大才盯著了,其中王守仁是周重心中內定的內閣大學士,畢竟這個人不但才能出眾,而且也最能理解自己的抱負,有他在內閣中,周重的改革才能順利的推行下去。至於張彩,此人的才能還在王守仁之上,但可惜卻是個十足的小人,周重把他放在四海總督府十分不放心,以前還有王守仁監督,現在既然要把王守仁調回來,那麼張彩也就不能再呆在海外了,還是在自己麵前才更放心一些。

    至於王守仁離開後由誰接管四海總督府的問題,周重為此也是十分發愁,畢竟海上事務繁多,又關係到現在大明的財政命脈,再加上總督府又統領著三大艦隊,可以說有錢又有人,若是交到一個狼子野心之人的手中,那大明恐怕會發生內亂,所以必須要選一個忠心之人擔當,不過光是忠心還不行,想要勝任總督一職,還必須要有過人的才能。

    忠心的人很多,能夠勝任總督一職的人也有不少,但是兩者兼備之人卻不太好找,特別是周重不但需要接任總督的人不但要具備以上的兩個條件,最關鍵的還是需要聽從自己的指揮,這也是他的一點小私心,畢竟總督府是他一手打下來的基業,也是自己立足的根本,他可不想平白給別人做嫁衣。

    為了尋找一個合適的總督人選,周重為此苦思數天,最後忽然一拍腦門,哭笑不得的暗罵自己糊塗,既然找不到合適的總督人選,那就不找好了,無論是台灣還是南洋,那裏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擁有了大量的漢人居住,大明在那裏的統治也趨於穩定,如此一來,就沒有必要再設總督來代管了,而是可以直接將那裏劃為大明的正式領土,設立布政使司管理政務,至於海軍,則直接由皇室統領,待遇與禁軍相同。

    想到這裏,周重也是精神一震,總督本來就是一個臨時設立的職位,主要是管理那些偏遠的邊疆之地,那種地方經常發生各種突發事件,所以必須有一個主管軍政的大臣便宜行事,現在南洋的統治已經穩定,也是時候撤消四海總督一職了。

    周重身為監國,隻要不謀反,所有政務他都有處置,所以在兩天後的朝會上,周重就正式把撤消四海總督府的想法提了出來。其實內閣對於四海總督這個軍政一把抓的職位也頗有微詞,畢竟這個職位有錢又有兵,萬一造反的話,恐怕整個大明都得遭殃,隻是四海總督府是周重一手創立的,所以他們若是直接提出來的話,很可能會引起周重的不滿,而以周重現在的權勢,除了那些沒一點腦子的人,否則沒有人會輕易得罪他。

    不過現在就不同了,周重主動提出要撤消四海總督一職,這也正合了內閣的意思,所以楊廷和那些人根本連想都不想就答應了,而且他們可能是怕周重反悔,所以對這件事十分上心,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就把四海總督府治下的地方劃分為數個布政使司,分別是台灣、金洲、爪哇、婆羅洲、馬來五大布政使司,雖然這些布政使司下屬的百姓數量不多,但是物產卻是極為豐富,特別是香料和貴重木材等物,更是大明十分緊俏的商品,所以若是論到人均財富上,這些海外的布政使司在大明都是在排在前列。

    就在周重忙著在海外劃分布政使司的時候,王守仁與張彩也終於來到了京城,對於這兩個自己用起來十分得以應手的部下,周重也十分重視,其中王守仁老於兵事,所以被周重提拔為兵部左侍郎,成為王瓊的副手,至於張彩,他在劉謹專權時,就已經做到了吏部尚書一職,隻是現在的吏部尚書是楊一清,對於這個能文能武的楊一清,周重也十分敬重,而且也在積極爭取他加入自己的陣營,所以張彩是不可能再去做他的吏部尚書,而且他現在的名字也不叫張彩,而是叫張餘,所以他最後就隻能用張餘的名字,與王守仁一樣成為左侍郎,隻不過他還是在吏部任職,畢竟張彩對於吏部這一塊比任何人都熟悉。

    王守仁與張彩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這點可以從他們入京後的表現就能看出來,比如張彩再次回到京城後,他就立刻拜見了周重,不但送上來許多貴重的禮品,同時還在話裏話外表示,他一切都會以趙王殿下馬首是瞻,甚至還**裸的說,自從周重監國之後,大明的風氣為之一變,天下百姓也都大呼趙王英明,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對於張彩這種表忠心或是鼓動周重篡位的話,周重根本就當他是在放屁,甚至還厲聲斥責張彩,讓他管好自己的嘴巴,對此張彩卻是嘿嘿一笑,看樣子他是認為周重罵他隻是在做做樣子,免得日後傳出去對他的名聲不好。

    張彩這種小人行徑周重也早有預料,相比之下,王守仁的表現卻更讓周重放心,因為對方剛一進京,就立刻來到趙王府,然後直接詢問周重成為監國後的打算,對此周重也沒有隱瞞,直接指出大明繁華外麵下的腐朽與不堪,他既然成為大明的監國,那麼就不會讓這種情況再放任下去,大明也是到了該有些改變的時候了。

    王守仁聽完周重的想法後,立刻站起來躬身行禮,然後鄭重的表示,隻要周重有改革的決心,那麼他就算是被萬人所指,也會堅定的支持周重走下去!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4 18:05
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明中央銀行

    焦芳、王瓊、王守仁和張彩,他們就是周重推動改革的主要力量,現在都已經各自到位,隻不過在如何改革這件事上,卻不是周重一個人說了算,畢竟他雖然明白大明的弊端,但是在如何改革的事情上,卻也沒有一個詳細的章程,這就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商量出一個具體的改革流程來。

    趙王府的側殿之中,周重看了看坐在兩側的焦芳等人,率先開口道:“大明的形勢大家也都清楚,一是律法,二是吏治,這兩方麵已經成為大明身上的致命傷,想要讓大明這頭巨龍真正騰飛起來,就必須把這兩個致命傷給清除掉,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何看法,盡管大膽說出來,畢竟今天找大家過來就是商議這件事的,就算考慮的不完善,也可以借助大家的力量補充一下。”

    周重的話音剛落,就見王瓊立刻站起來道:“王爺,變法之事關係重大,特別是改革祖宗之法,更是難上加難,縱觀曆朝曆代的曆史,想要變法成功,第一要有上位者的支持,這點我們不用擔心,第二則是需要一批得力的變法者,僅僅隻靠我們這些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一批各方各麵都能堅決執行變法的官員,所以想要變法,就必須要清吏治,安插一些得力的人手進入朝堂的各個部門,因此臣覺得,清吏治要放在變法之前!”

    對於王瓊的話,周重也是暗中讚許。他之前也覺得想要改變大明的律法,就必須要有一批得力的人手。否則光靠他們這幾個人,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變法,甚至很可能會像曆史上的王安石一樣,因為用人不力,結果使得利民之法變成害民之法。

    王守仁等人也和周重一樣,對於王瓊的觀點也很讚同,不過年老的焦芳卻是提出自己的異議道:“王大人所言雖然不錯,但是卻有一點不妥!”

    “哦?還請焦老大人指點!”王瓊心平氣和的笑道。雖然他本人的私德有汙。喜歡向上鑽營,但卻不像張彩那樣是個十足的小人,反而在其它方麵都表現的十分有風度,這也是他能夠成為大明三重臣之一的原因。

    “指點不敢,隻是老夫覺得其中有些問題。”隻見焦芳也是微笑著道,“對於把清吏治放在變法之前,老夫也覺得理應如此。隻是王大人想過沒有,若是王爺主持清理吏治,以大明的現狀,絕對會得罪大部分的官員,雖然這些官員可能不敢明著表現出來,但若是日後變法之時。這些官員出工不出力,甚至是暗中搞鬼,豈不是會重蹈當年王安石變法之事?”

    大明現在的官場現狀就是無官不貪,哪怕是那些剛剛進入官場,懷著滿腔抱負要做一個為國為民好官的年輕人。可是他們在官場這個大染缸裏呆過幾年後就會發現,在官場上若是不收那些俸祿之外的常例。那麼就會被所有官吏排斥,別說為國為民了,恐怕最後連官位都保不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絕大部分都會選擇同流合汙,比如周重麵前的王瓊和焦芳等人,他們都是從那一步走過來,甚至現在他們每年也會收到一些冰炭孝敬之類的常例,這些已經成為官場上的規則,任何人都要遵守。

    對於焦芳提到的這個問題,周重之前也有過一個想法,隻見他這時忽然開口道:“焦閣老,對於大明官場上的現狀,本王也知之甚清,不過本王認為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貪錢,之所以造成現在無人不貪的現狀,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大明官員的俸祿太低,若是一個官員隻靠俸祿生活,恐怕全家都得跟著挨餓,所以本王覺得是不是可以提高官員的俸祿,然後杜絕那些常例的收入,到時官員的合法收入並不會比以前少多少,就像之前本王在總督府施行的那樣,這樣就可以杜絕一大批官員貪墨。”

    之前在建立總督府時,周重對手下的官員就十分優待,除了朝廷的俸祿外,總督府還有優厚的補貼,這些也算是官員的正當收入,而且俸祿與補貼統一發放,杜絕了官員的其它灰色收入。而且拿了補貼之後,就絕對不能再貪,否則就別怪周重不客氣了。這個辦法倒是起到不錯的作用,畢竟周重給的補貼並不比他們以前收的常例銀子少,有了這些合法收入,大部分官員也不會冒著危險去收那些灰色收入。

    不過周重的這種辦法有兩個缺點,第一個就是費錢,之前四海總督府收入豐厚,所以倒是可以支撐,現在若是在整個大明都推行的話,會給國庫帶來不小的壓力,不過現在大明富足,倒也不是不可能實現。第二個也談不上什麼缺點,周重雖然杜絕官員暗中貪墨,但也不是沒有漏洞,比如張彩這個家夥,他就指點自己的親人經營海貿,利用自己的職務掌握了不少信息,結果賺了不少的錢,這種事情在後世都沒辦法杜絕,周重對此也暫時沒辦法。

    聽到周重提起之前在總督府施行的辦法,焦芳與王守仁都陷入到沉思之中,過了好一會兒,這才見王守仁開口道:“王爺,提高官員的俸祿倒也是個辦法,但是總督府的官員比較少,可以統一發放俸祿,也便於監管,但是若在整個大明施行的話,別的不說,光是俸祿的統一發放就是個大問題,若由國庫裏出,那麼運輸就很不方便,若是由地方上出,就必須讓地方截流一部分稅收,如此一來,就十分方便當地官員對這些稅收的貪墨,所以不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想要提高俸祿就隻能成為空談!”

    “這……”周重聽到這裏也不禁一陣頭痛,大明不是後世,沒有後世那麼方便的交通,再加上現在的貨幣又是銅錢和銀子,光是運輸就是個大問題,想要統一發放官員的俸祿都十分困難,若是不能統一發放,那麼監管起來就十分困難,這就會給官員的貪汙帶來很大的方便,哪怕是強製推行,最後恐怕起到的效果也十分有限。

    後世是怎麼解決的這個問題?周重在心中暗自詢問,來到大明這麼多年,他對後世的記憶雖然還十分清晰,但卻越來越少的去回想了,甚至有時候他根本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個穿越的者的身份,而是把自己當做一個真正的大明人。

    “銀行!”周重忽然開口道,經過在後世忘記裏的尋找,他終於想到了解決官員俸祿統一發放的辦法,那就是開辦銀行,確切的說是成立一座大明的中央銀行,然後利用中央銀行整合大明現有的錢莊,日後大明為各地官員發放俸祿,隻需要把錢打到相應的錢莊裏,然後這些錢莊自然會利用自己的渠道,發放到各地官員的手中。

    想到這裏,周重也十分的興奮,大明的錢莊業務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比如北京、南京、杭州、廣州等各大城市中都有各個商家開辦的錢莊,不過北方普遍稱其為銀號,而南方則稱其為錢莊,實質上並沒有任何差別,經營的業務主要有存、放、彙、發行莊票和兌換,可以說已經形成後世銀行的雛形,唯一的差別就是沒有一個政府機構對其朝廷監管,導致錢莊之間的票務流通困難重重,各個錢莊彼此之間也缺少溝通,除了少數個別互相信任的錢莊可以相互兌換票務外,其它每個錢莊發行的票務就隻能在同一錢莊內兌換。

    另外銀行的作用還不止於此,隨著大明工商業的發展,貨幣流通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以前大明缺少銅,導致大明的銅錢不足,不過隨著周重占據了南洋等地後,很快就發現了幾個大銅礦,其中光是呂宋那邊的銅礦,就足夠大明鑄錢之用了,再加上倭國石見銀礦的開采,使得大明做為貨幣的銀與銅都不再缺少,隻是這兩種金屬都很重,流通起來十分不方便,比如商人要去另外一地采購貨物,就需要帶上大量的銀子或銅錢,這樣做不但不方便,而且還十分不安全,但是有了銀行就不用再擔心這個問題了。

    當然上麵僅僅隻是普通銀行的功能,若是周重能夠成立大明的中央銀行,那麼就可以監管普通銀行的業務,使大明的錢莊或銀號都向正規的銀行轉變,另外大明也可以通過銀行動用一些金融手段,從而對國家的經濟進行宏觀的調控,這對於整個國家來說,絕對是一件意義非凡的重大事件。

    想到這裏,周重立刻把自己對於中央銀行的構想講了出來,結果王瓊與焦芳等人聽完之後,一個個也都是目瞪口呆,雖然他們都覺得周重的想法有些匪夷所思,但若是認真想一想,卻發現也許這個辦法的確可行,雖然他們不太理解這個中央銀行是如何調控大明的經濟的,但是至少在給官員統一發放俸祿上,卻完全可以做到。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4 18:06
第四百七十五章 十四家錢莊主

    周重提出開辦大明中央銀行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意,這倒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銀行真的會像周重說的那樣調控全國經濟,而是他們覺得建立中央銀行再整合全國的錢莊,這樣一來即可以實現之前給官員統一發放俸祿的想法,而且投入的成本也不高,對大明朝廷也是有利無害。

    另外建立銀行的最初目的雖然是整治吏治,但是這個動作卻十分隱蔽,除了他們幾個知"qing ren"外,其它人根本不可能想到,建立銀行竟然會是整治吏治的開始,而等到中央銀行整合了全國的錢莊後,就會形成一個遍布全國的銀行網絡,到時大明一部分的財政就會交給銀行動作,到了那時,官員想要從銀行中貪錢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

    幾天之後,建立大明中央銀行的事宜就被提到了朝堂上,而且還是周重親口提出來的,這使得內閣也十分重視,其中王瓊和焦芳自然都是十分讚同,至於楊廷和與梁儲、劉忠三人,他們在研究過後也覺得應該規範一下大明的錢莊,這件事也算是利國利民,所以最後也都一致同意,並且還從戶部等部門調集了一批人手,專門負責組建中央銀行的事宜。

    因為這件事是周重提出來的,而且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比他更了解中央銀行所具有的職責,所以建立中央銀行這件事就由周重親自主持,至於軍校的事。周重則再次交給老國公徐俌負責。當然了,周重也不可能一直管理著銀行。等到中央銀行走上正軌後,他就會從下屬的官員中挑選出一個合適的人擔任銀行的行長。

    中央銀行的辦公地點也定了下來,就位於紫禁城正北方向的鍾鼓樓附近,那裏本來就是北京城的繁華地帶,將中央銀行建造在那裏,也顯示了朝廷對它的重視,再加上又有周重這個監國親自坐鎮,這使得短短幾天之內。關於中央銀行的消息就已經傳遍了京城。

    對於建立中央銀行最為關心的,自然要數那些各大錢莊的東主,北京城是大明的政治經濟中心,所以全國各地的錢莊都在京城建有分號,當這些分號得知中央銀行的消息後,立刻就向上報告給自己身後的東主,結果短短幾天之內。全國有名氣的錢莊東主們就從各地奔赴到京城,想盡一切辦法打聽關於中央銀行的消息。

    周重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甚至中央銀行的消息還是他故意散播出去的,為的就是讓全國各地的錢莊東主雲集到京城,他在暗中也一直關注著這件事,等到全國十四家大錢莊的東主們都趕到京城後。周重立刻讓人將這些錢莊東主都召集起來,他要親自給這些人開會。

    中央銀行的總部還在建設之中,所以周重就在鍾鼓樓附近暫時找到一所宅院,做為中央銀行的辦公地點,今天他把十四家錢莊東主召集到這裏開會。結果十四個人全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趕來,畢竟無論是周重的身份還是關於中央銀行的事。都讓他們不敢有任何的怠慢。

    客廳之內,周重坐在首位上,十四家錢莊東主分坐兩側,這十四家東主有老有少,不過每個人的眼睛中都閃著精明的目光,畢竟在錢莊這一行,若是不夠精明的話,恐怕早就被人生吞活剝了。

    看到人到齊了,周重卻沒有急著說話,而是開始打量了一下這些大明的金融業霸主們,現在這些人都是一臉的焦急,看樣子都想早點知道中央銀行到底是幹什麼的,對他們又有什麼影響?隻不過因為周重的身份太高,他們又都是一些低賤的商人,所以沒有人敢開口詢問。

    “好了,想必各位也聽說了一些關於中央銀行的事,這次將大家召集過來,就是先給各位透個氣,好讓你們做好準備!”周重說著一揮手,旁邊一名年輕的官員端著托盤上來,上麵放著十四份冊子,每人都分到一份。

    “你們手裏拿的就是中央銀行建立的目的與職責,以及對你們的要求,隻要你們能夠遵守上麵的規章製度,那麼日後就能有更大的發展,一切就看你們能不能抓住機會了!”周重笑嗬嗬的開口道,他的身體太高,不可能真的與這些商人們商討與銀行有關的事情,所以幹脆就把中央銀行的職責全都寫在紙上,讓他們自己看,若是有什麼異議的話,也可以當麵提出來。

    十四個商人聽到周重的話後,立刻急不可耐的打開冊子認真的觀看起來,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一個個都表現很是驚恐,因為開頭就是中央銀行的職責,其中一條就是監管大明境內的所有錢莊、銀號,這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像是一道枷鎖。不過當他們看到後麵的內容時,一個個臉上卻又露出興奮的神色,因為隻要他們通過朝廷的認證,日後就可以發行統一的票據,也就是說,他們的銀票可以在所有通過朝廷認證的錢莊兌換,這對於他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與挑戰,若是操作的好,那就可以迅速的發展,將分號遍布全國,若是操作失誤,那可能日後規模越來越小,甚至被朝廷取消資格。

    “王爺,關於中央銀行的章程小人看完了,隻是有一事不明,不知當講不當講?”其中一個圓胖臉的中年人第一個站起來道。

    “講!”周重看了他一眼,然後淡淡的開口道,他記得這些中年人名叫夏秋,乃是南方廣東一帶的錢莊東主,他們家的錢莊幾乎開房了廣東,在北方也有不少分號,因為他距離京城最遠,所以這次就數他來的最晚。

    “是!”夏秋還是第一次與大明的親王談話,精神上的壓力不可謂不重,隻見他偷偷的抹了把汗道,“王爺,這份章程上說,日後各個錢莊都需要交稅,隻是不知道這個稅該如何交,又要交給哪裏?”

    聽到這個問題,其它人也都是點了點頭,他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按照以前大明的律法,商人一般隻需要把貨物價值的二十分之一交稅,但是他們經營的錢莊並沒有商品,所以從法理上來說,是不需要交稅的,隻不過有時需要打通一些關節,所以他們在各地往都會承擔著不輕的稅金,而這些上交的稅金大都進入到地方官的腰包。

    隻見周重聽到這個問題卻是笑了笑道:“這個稅收的問題章程上沒有詳細說,本王在這裏先給你們透個底,日後所有經過認證的錢莊,每年春秋兩季都迎來中央銀行的財務審查,等到查清楚你們半年來的收入後,你們就需要把淨收入的四分之一拿出來交稅。”

    周重剛說到這裏,夏秋這些商人都是又驚怒,別看他們搞錢莊的好像很掏錢,但是因為地方上官員的為難,也要承擔相當重的稅金,若是再把收入的四分之一拿來交稅,這對於他們來說,還不如一刀殺了他們。隻不過他們雖然憤怒,但卻不敢在周重麵前放肆,畢竟眼前這位可是大明的監國王爺,除了皇帝就數他最大,若是惹怒了周重,人家隻需要動一動小手指,就能讓他們傾家蕩產。

    周重當然知道這些錢莊主的難處,隻見他接著又是慢條斯理的道:“四分之一的收入雖然不少,但是錢莊卻是個暴利行業,這點你們恐怕比任何人都清楚,另外本王也向你們保證,除了每年春秋兩季的稅收外,你們將不用再向任何衙門交稅,也就是說,日後你們這些錢莊除了向中央銀行負責外,不受任何地方政府的節製!”

    “嘩~”周重的話一出口,特別是最後那句不用再繳納其它稅收,這讓在坐的所有人都是又驚又喜,他們的錢莊想要擴張,就必須給當地官員足夠的好處,而那些官員卻都是吸血鬼,一個個恨不得把錢莊的血都給吸幹淨,所以為了喂飽那些官員,錢莊每年付出的代價遠比淨收入的四分之一要多一倍以上。

    “王爺,您如何保證地方官在日後不會再為難我們,畢竟縣官不如現管,比如我們要去杭州開辦分號,若是當地官員有意刁難的話,我們也根本沒辦法。”另外一個年老的錢莊東主開口道,他倒不是不相信周重,而是不相信大明遍地的貪官汙吏。

    對於這個老者的問題,周重也是早有準備,隻見他再次微笑著開口道:“這個問題也不難,日後你們要開辦分號,必須先向中央銀行申請,隻有通過後才能開辦,而且在開辦之時,中央銀行會派出官員監督,到時若有官員為難你們,可以交由中央銀行的官員去應付,若是平時有地方官敢為難你們,也可以直接向中央銀行申告,到時自然有禦史去調查,若是所查屬實,那麼當地的官員最輕也會丟官罷職,最重甚至可能會是死罪,這點你們可還滿意?”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4 18:08
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奸臣

    “有了王爺這句話,草民再無顧忌,我們安徽票號願意接受朝廷的審核,日後唯中央銀行馬首是瞻!”周重的話音剛落,另外一個一臉精明的年輕人率先向周重表示了忠心。

    其它人一看被別人搶了先,當下也都是紛紛表示,願意接受朝廷的審核,成為中央銀行的下屬機構,畢竟他們也不傻,以前每年光是應付那些官員的盤剝,就要花去近半的收入,現在卻隻需要付出四分之一,相比之下他們能夠多賺兩三成,而且日後能夠打著朝廷的旗幟做生意,這才是他們夢寐以求的。

    “哈哈哈~,不錯不錯,各位都是我大明的有識之士,對於今日大家的選擇,朝廷必然不會讓各位吃虧的,另外對於銀行的運營,中央銀行也研究出幾種新的業務,若是你們有興趣的話,一會會有專門的人向大家解說。”周重說完就站起來準備離開,畢竟以他的身份,實在不宜和這些商人商談事情,這倒不是他看不起這些商人,而是這些商人會感覺十分的拘束,有些話想說也不敢說出來,所以還是換其它的官吏來這些人談更合適一些。

    看到周重起身,這十四家錢莊商人立刻站起來相送,周重對他們點了點頭,然後轉身出了客廳,不過就在他剛出客廳時,卻看到對麵走來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官員,懷中抱著一卷書稿,當他看到走出來的周重時,立刻嚇了一跳。急忙躬身行禮道:“參見王爺!”

    本來對於這種尋常性的問候,周重隻需要點了點頭就是了。不過對於這個中年官員,周重卻是特意停下來道:“嚴翰林,怎麼是你來了,若是本王沒有記錯的話,與裏麵那些商人商討銀行的業務細節,應該是與你同樣來自翰林院的吳翰林才是?”

    若是一般的官員,周重自然不會理會,不過現在他眼前的這個姓嚴的翰林卻不一般。因為他的名字叫嚴嵩,沒錯,就是曆史上那個大奸臣嚴嵩,隻不過現在他還沒有做到位極人臣,而是一名小小的翰林院侍讀學士,這個職位不算高,但卻是個極為清貴的職務。日後很容易升官,隻是嚴嵩的運氣不怎麼好,在翰林院呆了五六年了,卻還沒能找到出頭的機會,這次好不容易抓住周重成立中央銀行的機會,終於從翰林院中調了出來。成為中央銀行裏的一名中層官員。

    周重對於中央銀行的成立十分重視,對於每個進入銀行的官員,他也親自把關,當他從官員的資料上看到嚴嵩這個名字時,也是嚇了一跳。他沒想到自己的銀行隊伍中竟然混進來這麼一頭大魚。

    本來周重是想直接把嚴嵩趕走的,不過本著負責的心思。周重還是親自見了嚴嵩一麵,結果讓他驚訝的發現,這個嚴嵩在曆史上雖然名聲不好,但卻是個極為難得的人才,甚至舉一反三,僅僅從周重無意間泄露出的消息,竟然把中央銀行的功能推測出個大概,甚至還對中央銀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見解,可以說若是拋棄對嚴嵩的成見,那麼周重也不得不承認對方是個難得的人材。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周重最後還是同意讓嚴嵩進入中央銀行,畢竟現在中央銀行裏實在太缺人了,特別是像嚴嵩這樣能夠深刻理解中央銀行本質的人才,更是周重十分渴求的,所以哪怕周重知道嚴嵩不是什麼好人,但依然錄用了他。

    嚴嵩聽到周重的問話,當下抱著書卷再次行禮道:“啟稟王爺,吳翰林昨日晚上喝酒,結果不小心摔了一跤,今日實在無法起床,所以就請了假,下官平時與吳翰林交好,對他要做的事情也十分熟悉,所以今天就暫時頂替一下吳翰林!”

    對於嚴嵩的回答,周重也沒什麼特別的表示,當下點了點頭道:“即如此,那你就趕快進去吧,不過裏麵的人雖然都是商人,但日後卻是大明中央銀行的下屬,所以對他們萬不可太過傲慢,任何時候都要以禮待人!”

    “王爺教訓的是,下官謹記教誨!”嚴嵩態度十分恭敬的再次行禮道。

    這段時間以來,嚴嵩對周重一向都是十分的尊敬,不過他越是這樣,周重就越是不放心,因為他知道曆史上的嚴嵩有個半師半友的朋友叫夏言,這個夏言比嚴嵩得勢的早,嚴嵩對夏言也是處處恭敬,後來他借著夏言的提拔得勢,結果卻又對夏言百般汙蔑,最後夏言不但被他搞的發配充軍,甚至最後連小命也死在嚴嵩手上了。

    “對了,今天你打算和那些商家說些什麼?”周重忽然開口問道,今天是中央銀行與那些錢莊商家接觸的第一天,除了用他這個趙王的麵子讓那些商家安定下來外,接下來就要中央銀行的官員們如何收納那些商家之心了。

    “啟稟王爺,剛才借著您的威嚴,已經讓那些商家們定下心來,不過想要收服人心,自然要恩威並施,現在就要給那些商家一個甜棗吃的時候了,隻有那些商家看到了利益,日後才會死心塌地的跟隨朝廷的政令走!”嚴嵩依然態度恭敬的開口道。

    現在的嚴嵩怎麼看都像是一個辦事認真的普通官員,除了比一般人聰明一些,想的事情周到一些,其它方麵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至少周重這些天就沒看出來。

    “哦?那你倒是說說,該如何給那些商家一個甜棗吃?”周重再次開口詢問道,他想要考量一下這個嚴嵩,畢竟能做到大明最有名的奸臣,這說明他肯定有過人之處,隻是現在沒有表現出來罷了。

    “啟稟王爺,下官對於王爺親手書寫的銀行章程認真的研讀了數遍,最後發現這中央銀行若是真能成功,那麼將對我大明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至於那幾種賺錢的業務,下官也有了一些心得,今日準備把重新發行大明寶鈔之法講解出來,隻是下官覺得,日後銀行發行的寶鈔最好還是改個名字,畢竟以前大明寶鈔的名字都已經臭了,若是依然用原來的名字,恐怕沒有人願意用這種紙錢。”嚴嵩不愧是被稱為大明第一奸臣的人物,果然有著非凡的才能,別的不說,光是這份領悟力就不是普通人可比的。

    所謂的大明寶鈔,其實就是大明發生的紙幣,隻是大明根本沒有人懂得經濟規律,認為隻要無限的印錢,就會有用不完的錢,而且隻發不收,結果最後導致大明寶鈔濫發,從最開始的一貫寶鈔換一石米,變成後來一百貫寶鈔才能換一石米,甚至很多商家根本不願意收寶鈔,到了正德當政時,大明寶鈔直接被廢除了,也算是正德為政是不多的好事之一。

    “不錯,第一天就與那些商人商談發生紙幣的事,這倒是個賺錢的好辦法,至於大明寶鈔的名字臭了,那就幹脆叫鈔票算了,另外你也要明白一件事,想要讓鈔票不像大明寶鈔那樣濫發,那就要根據各個銀行裏的存銀數目來發放,當然了,並不是說一兩銀子隻能發一兩銀子的鈔票,而是可以發放二兩、甚至三兩的鈔票,如此一來,鈔票就比銀子多了兩倍到三倍,不過這些錢可不是給那些商家的,而是必須進入國庫,商家隻能從中分得一小部分,另外鈔票的發行也隻有中央銀行才有權力,其它人若敢私自發行,一定要嚴加懲處!”說起發行鈔票,周重也是十分重視,所以也就不由得多交待的了幾句,其實他的這些話在之前的章程上都已經寫的十分清楚了,想必嚴嵩也研究的十分透徹。

    “王爺所言甚是,下官定當和那些商家講解清楚,讓他們明白其中的利弊!”嚴嵩雖然早就明白發行鈔票的流程,但對於周重的講解,卻沒有露出任何不耐煩的神色,而是依然恭敬如初的回答道。周重雖然知道眼前這人是個曆史上的大奸臣,心中卻很難對他生出惡感。

    “不錯,嚴翰林不愧是心思縝密之人,中央銀行雖然是朝廷新成立的機構,但卻是大有可為之地,而且本王也不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銀行上麵,日後必然會讓銀行中表現優異之人接管,這點本王很是看好嚴翰林啊!”周重笑嗬嗬的誇獎道。

    本來周重對嚴嵩還是有些忌憚的,不過剛才他忽然卻又覺得自己有些太過小心了,畢竟因為自己的原因,使得大明的曆史早已經改變,別的不說,後來的嘉靖皇帝肯定不可能登基了,因為就算是正德死了,要麼是周重登基,要麼是周重的兒子登基,根本輪不到別人,而嚴嵩正是靠著嘉靖皇帝的寵信才得勢的,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同樣,奸臣也是時勢所造,現在時勢已變,嚴嵩恐怕隻能做個普通的大明臣子了。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4 18:10
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行紙幣

    周重對嚴嵩的心結一去,終於開始放心的使用這個人才,說起來能夠在史書上留名的家夥,哪個會是易與之輩?更何況還是被稱為大明第一奸臣的嚴嵩,這個人的理解能力驚人,而且也十分擅長吸收新知道,很快就搞清楚了中央銀行的責任,以及各個銀行的運營模式,現在周重已經把他當做未來的央行行長來培養了。

    另外有周重這位趙王坐鎮,中央銀行裏的其它官員也都是十分賣力,畢竟所有人都不傻,現在皇帝陛下去了宣府遊玩,這位趙王就是大明的支柱,甚至日後很可能成為大明的新皇帝,現在若是再不表現的話,那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也正是中央銀行裏的官員得力,再加上那十四家錢莊主們也看到了中央銀行監管的好處,所以也都是極力配合,結果最早發生變化的就是京城裏的十四家錢莊,他們在同一時間裏更換匾額,將某某錢莊變成了某某銀行,另外所有銀行裏的格局也都進行了規範和統一,這樣一來,人們進到任何一家銀行,看到的都是同樣的格局,方便大家對銀行的使用。

    北京城裏的銀行進行統一規劃後,十四家錢莊在中央銀行的官員指導下,就開始從京城向外一點點改變,所有原來的錢莊都開始向新式的銀行轉變,這種轉變十分迅速,但也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估計最少也要一兩年的時間,而且這還僅僅是表麵上的轉變。想要讓舊式的錢莊完全脫變為新式的銀行,恐怕幾十年也不一定能夠完成。

    不過僅僅是表麵上的脫變。對於周重來說就已經夠了,十四家銀行的分號遍布全國,甚至有些大城市中還有多家銀行在競爭,所以等到這些全國各地的銀行都成為中央銀行的下屬機構時,就可以開始整治吏治的第一步,也就是將官員的薪俸從官府剝離出來,這樣一來,雖然不能完全杜絕貪汙腐敗。但至少卻能規範一下官員的收入,為日後的吏治打下基礎。

    當然了,周重自然不會傻坐著等上一兩年,在京城裏的錢莊都變成銀行後,他就立刻開始推行中央銀行的一項主要業務,那就是發行紙幣,也就是由大明寶鈔改為鈔票的東西。不過鈔票的發行並不是強製性的,而是用一種十分溫和的手段推行。

    畢竟鈔票的名字雖然變了,但是百姓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這個鈔票其實和以前的大明寶鈔沒什麼區別,甚至兩者的上麵都有同樣一句話,那就是“中書省奏準印造大明鈔票與銅錢通行使用。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二百五十兩,仍給犯人財產”,這句話除了把大明寶鈔變成大明鈔票外,其它的根本一般無二。

    對於假幣。周重也一向是深惡痛絕,前世時他見過不少人辛辛苦苦的賺錢。可是卻被幾張假幣騙去了所有的辛苦,因此對於造假幣的人,他一向都認為應該見一個殺一個,現在大明的律法終於滿足了他的這個心願,從大明寶鈔發行之時,上麵就寫明了,偽造假幣者斬,舉報造假幣的人不但可以得到二百五十兩賞銀,而且還可以得到被舉報者的家產,如此一來,那些造假者所冒的風險與所得的利潤就不成比例,所以自從大明寶鈔發行之後,很少有人敢製造假幣,周重看到這句話如此有效果,所以幹脆也直接用在了新的鈔票上。

    鈔票分為四種,分別是十文、百文、一貫和十貫,而且發行的方式也十分溫和,周重在統計了一下各個銀行裏的存銀後,才決定印刷出兩倍的鈔票,而且這些鈔票也不是一次性都放出來的,而是先運到京城裏的各個銀行,比如若是有人去銀行存銀子,以前都是由銀行開出銀票,不過現在他們卻多了個選擇,那就是可以把銀子換成等價的鈔票。另外若是有人取銀子,同樣也可以選擇取出真正的白銀或是鈔票,這些都是自願的,並沒有任何強製。

    剛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對鈔票這東西十分排斥,甚至在剛開始的一個月裏,整個京城的銀行竟然連一張最小麵額的十文鈔票也沒有發放出去。不過對此周重也早有預料,所以他也沒有絲毫的著急,而是等到官員們發放俸祿時,卻全都用鈔票代替銀子,而且還事先告知這些官員,若是他們也不想用鈔票的話,那就可以直接去銀行換成銀子和銅錢,絕對不會少一文。

    因為受到大明寶鈔的影響,不但大明的普通百姓對新發行的鈔票沒信心,連官員們也同樣沒有信心,所以在他們萬般不情願的拿到鈔票後,幾乎是以賽跑的速度跑到最近的銀行,把手裏的所有鈔票拍在櫃台上要換成銀子,結果他們十分驚訝的發現,手裏的鈔票竟然真的可以換成真金白銀,而且一文不少。

    不過就算是這樣,第一次發放給官員的鈔票也幾乎全都換成了銀子和銅錢,不過也有一些人為了表示自己對朝廷的忠心,鐵了心沒有去換,比如嚴嵩這些銀行裏的官員,另外還有內閣裏的幾個大臣,最後還有周重自己。

    雖然第一次發放鈔票做為俸祿的效果並不太好,但是卻也向外傳達了一個信息,那就是朝廷這次說話算數,鈔票的確可以換成等價的銀子或銅錢,雖然他們還不知道這個政策能夠堅持多久,但至少現在還是可以的,另外那些官員們的消息也更加靈通,他們通過關係向中央銀行打聽到許多內部消息,結果更加明白了鈔票的價值,對於鈔票也就不再那麼排斥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等到官員們第二次拿到全是鈔票的俸祿時,雖然還是有大部分的人選擇了兌換成銀子和銅錢,但是沒有兌換的卻增加了不少,當然這些人之所以沒有兌換,並不僅僅是相信鈔票,而是因為北京城中一些有名氣的商家開始宣布願意收取鈔票,比如城中最大的酒樓望海閣,就是第一個公開宣布收取鈔票的商家。

    鈔票可以隨時隨地的兌換成銀子和銅錢,而且還有商家願意收取,這也就意味著鈔票有了信用和流通的價值,再加上鈔票的確比銅錢和銀子要方便的多,所以從一開始隻有個別人使用,慢慢的開始流行開來,銀行裏也開始有人主動將銀子和銅錢兌換成鈔票,當然也有人更喜歡用各個銀行開據的銀票,隻不過銀票雖然也可以做為紙幣,但它本身帶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銀票的麵值一般最少也在一兩以上,不像鈔票使用起來那麼方便。

    銀行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才慢慢的讓鈔票成為市場上的流通貨幣,不過鈔票雖然得到了認可,但是銀子和銅錢同樣也在市場上流通,若是再加上銀票的話,那麼大明就形成了四種貨幣並行的局麵,對於這種情況,周重也不著急,因為他已經給銀行製定了一個廢除其它貨幣的時間表,其中銀票做為各個銀行私自發行的紙幣,將在幾年之後被禁止流通,隻能做為人們存錢時的票據。

    再接下來就是銀子了,其實在元明之前,銀子都是不能做為貨幣流通的,而是一種貴重的金屬,甚至在明初之時,白銀也同樣被禁止流通,隻是私下裏的白銀交易卻從未禁止,直到正德年間時,白銀已經做為一種常用的貨幣了。

    不過現在有了鈔票,白銀就可以退出市場的流通了,當然這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否則很可能會引起市場的混亂,所以周重覺得在自己去世之前,能夠把白銀禁止流通就已經很不錯了。至於最後的銅錢,則根本沒有必要禁止,而是做為紙幣的一種補充,後世不還有硬幣做為紙幣的補充嗎?

    自從鈔票推廣出去後,大明中央銀行總算是走上了正軌,特別是第一年中央銀行對十四家銀行的賬務普查之後,各個銀行的賬目都很清楚,這還要多虧了周重強製在銀行裏推行阿拉伯數字,以及賬目的表格化,如此一來,賬目上十分的清楚,雖然依然無法避免做假,但是卻給查賬之人帶來很大的方便,以前要查上幾個月的賬目,現在甚至隻需要十幾天就查完了。

    賬目查完之後,各個銀行按照之前的約定,把今年四分之一的收入做為稅銀上交給國庫,另外在這一年裏,中央銀行也按照約定,保護十四家銀行在各地的利益,遇到有官員為難他們時,中央銀行的官員就會前去主持,甚至把官司打到京城來,有周重護著他們,這些官司自然都是銀行得勝,畢竟那些地方官的手伸的實在太長了。

    看到銀行一切都走上正軌,周重對於嚴嵩的考察也已經結束,拋開私德不說,嚴嵩的確是個了不起的人才,短短一年裏就已經把周重關於銀行方麵的知識全都吸收完畢,而且還根據大明的形勢加以應用,甚至還對銀行的職能有了新的想法,對此周重也很放心,於是最後就將央行行長的職位交給了他。

    不過周重之所以把央行交給嚴嵩,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正德在宣府那邊鬧騰的厲害,他必須分出一部分精力放在正德那邊,根本無暇再顧及銀行的事情。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4 18:11
第四百七十八章 應州之戰(上)

    時間回到一年之前,正德帶著江彬等人的外四家軍離開京城,興高采烈的向宣府趕去,這時正是初秋時分,天氣十分的涼爽,正是行軍的好時機,而且一路上正德也終於親眼看到了道路兩側無邊的田地,田地大部分都是種著玉米與番薯。

    看到自己推廣的玉米和番薯這麼受歡迎,甚至頂替原來的穀子和大事,這讓正德也十分有成就感。有次正德偷偷帶著穀大用,兩人脫離軍隊去田地裏偷了幾根玉米棒子和幾塊半大的番薯,結果被田地的主人帶著人追出去好幾裏,直到看到正德進到大軍裏時,那些人才嚇的逃了回去,結果正德卻是高興的哈哈大笑,晚上還親自煮了玉米和番薯做晚飯,結果他覺得這是自己吃的最為香甜的晚飯了。

    一路上玩玩鬧鬧,最後花費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才終於從京城來到宣府。宣府並不僅僅是一座城池,大明的宣府是指由薊鎮四海冶至大同鎮平遠堡的長城,因為總兵官位於宣化府,所以才被稱為宣府鎮,其下有六路,分別為東路、中路、上北路、下北路、上西路和下西路,屬於萬全指揮都司的管轄範圍。

    周重來到宣府鎮後,簡直就像是蛟龍入海,每日裏不是在宣府的花街裏流連忘返,就是帶著自己的親耳到宣府周邊的衛所去視查,而且他也不表明身份,每次去了也沒有事先通知,見到普通士兵就會拉著別人聊天,到了吃飽時間。就直接在衛所裏吃。而且和那些普通士兵樣。都是端著個人頭大小的海碗,碗裏要麼是玉米粥要麼是番薯粥,外加幾條鹹菜和一個饅頭,雖然飯菜十分簡陋,但正德卻絲毫不在乎,因為這正是他夢想中的生活。

    不過正德卻是個沒有長性的人,他在宣府呆了將近一個月後,忽然覺得宣府的生活有些無聊。畢竟宣府這裏屬於邊鎮,本來就不是特別的繁華,唯一讓正德感到新鮮的是這裏的蒙古人很多,有些是在草原上走投無路歸順大明的,有些則是來宣府做生意的,畢竟草原上的許多物資都需要與大明做交易,而大明也需要草原上的馬匹牛羊。

    正德很快就對宣府的生活感到有些厭煩,甚至感覺連個好玩的地方都找不到,這讓他感覺十分的無聊,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正德決定到其它地方走走,比如宣府周圍的一些邊鎮。也許那裏會有些好玩的東西,而且現在正值深秋,往年這時候正是草原人南下的時刻,若是能夠遇到草原人南下的大兵那就更好了,畢竟正德想打仗都已經快想瘋了。

    說起來正德從京城來到宣府巡視已經夠荒唐了,可是現在他不但不好好的呆在宣府,反而還要跑出去亂轉,甚至還想和草原人打上一仗,這種事若是讓北京的大臣們知道,肯定以死相逼讓他回去,可惜現在正德身邊隻有江彬和錢寧這些人,根本沒有什麼大臣。

    正德還是十分講規矩的,他知道大明的將領一般不能擅自離開自己的駐地,想要在外節製軍隊的話,那就必須有一個正當的名義,所以正德就自己給自己加封了一個官職,那就是“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這個官職不但表麵上看起來十分威武,而且幾乎是見官大一級,幾乎所有的大明軍隊,他這個總兵官都有權力節製。

    正德對於自己給自己封的這個官職也十分的滿意,而且他還打算把這個官職正規化,所以還正兒八經的讓人到吏部了備案,還給自己規定了品級和俸祿,結果這個消息傳到京城後,使得朝堂上的大臣們都是哭笑不得,卻又沒有任何辦法。

    正德給自己加封了官職後,他也就有了外出視查的理由,於是在一個秋高氣爽的天氣裏,他帶著一支兩千人的騎兵離開了宣府,開始巡視周圍的幾個邊鎮,而他的第一站就是位於宣府鎮西邊的大同鎮。

    說起來正德的運氣也真好,就在他剛剛來到大同府,並且在一個叫做陽和衛的衛所駐紮,準備以這裏為中心開始他的大同視查之旅時,卻忽然接到韃靼小王子再次帶兵南下的消息,這次依然是帶領著五萬草原騎兵,看樣子正德九年的那次宣府之敗,並沒有讓草原人死心,現在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韃靼人再次恢複了實力,準備一雪前恥,隻是這次韃靼小王子吸取教訓,沒敢從上次吃了大虧的宣府南下,而是選擇了宣府旁邊的大同府。

    正德之所以離開京城來到邊鎮,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與草原人打上一仗,所以他選擇在初秋時分離開京城,等到他來到宣府時,剛好是草原人南下的日子,不過他在宣府等了大半個月,卻一直沒有等到南下的草原人,本來他以為今年草原人不會再南下了,沒想到在大同這裏竟然遇到這麼一個大驚喜。

    好不容易等到這麼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正德自然不會放棄,所以他立刻以自己那個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的名義給大同總兵王勳下達了命令,接管了整個大同的軍務,也就是說,從這時開始,整個大同的軍隊都將歸他這位皇帝陛下指揮。

    王勳也是一位老將了,常年與蒙古人打仗的他,自然知道韃靼小王子的厲害,本來這幾年他們軍隊增加了不少新武器,而且錢糧軍餉也十分充足,這使得邊軍的戰力大增,所以就算是韃靼小王子親自帶兵前來,他也根本不怕,就算是打不贏,但肯定也能把對方擋在大同之外。

    可是現在倒好,皇帝陛下的一道命令,直接把他的指揮權給剝奪了,雖然他聽說正德皇帝喜歡武事,但對方畢竟沒有上過戰場,更不可能知道該如何打仗,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大同府的兵力並不占優,想要讓周圍的邊軍前來救援,恐怕時間上也等不及。一想到正德這個戰場上的初哥要與韃靼小王子這個征戰多年的家夥對陣,王勳就感覺一陣心虛,甚至毫不客氣的說,他根本不相信正德能夠打敗韃靼小王子。

    果然不出王勳的意料,就在正德接管了軍隊的指揮權後,第一個命令就差點讓他氣的吐血,因為正德竟然要他集結大同的軍隊,北上迎敵,主動與韃靼小王子展開野戰。

    對於正德這個不知所謂的命令,王勳也是又氣又怒,畢竟他們大同的軍隊也不過才兩三萬人,哪怕是再加上周圍的衛所,也不過才四萬多人,雖然兵力與草原人相差不大,但要知道大明的軍隊都是步兵,而草原人都是騎兵,雖然他們的大同軍也已經增加了不少火器,但是用步兵去和騎兵在平原上野戰,那不是找死是什麼?

    不過無論王勳再怎麼不願意,卻也不敢違抗軍令,更何況這條軍令還是大明的皇帝陛下親自發來了,所以萬般無奈之下,王勳隻能下令集結大同的軍隊,外加周邊衛所的軍隊,總共集結了將近四萬人,剩下的軍隊都在前麵,根本撤不下來。

    四萬人的步兵對上五萬的草原騎兵,哪怕是有火器相助,可是若是沒有城池做為防禦的話,也根本沒有太大的勝算,除非是周重把機關槍發明出來,然後給王勳裝備出一支機關槍連隊,然後再供應足夠的子彈,如此一來,韃靼人的幾萬騎兵也隻不過是送死而已,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其實對於正德讓王勳主動出兵迎擊草原人的命令,一直陪在他身邊的江彬也是不同意的,雖然江彬的人品不怎麼樣,但卻是個難得的悍將,再加上他又在軍校呆過一段時間,那段時間讓他學習了不少兵法,所以若是論到行軍打仗上,他也是大明的一流將領。自然也知道正德讓王勳主動出擊簡直就像是送死。

    不過戰場上的正德卻表現出自己果斷的一麵,對於江彬的話也根本沒放在心上,而是堅持讓王勳帶兵出擊,這倒不是正德太過魯莽,而是他還埋伏下了後手。

    正德十二年十月,王勳的軍隊剛剛到達應州時,終於與韃靼小王子的五萬大軍相遇,本來若是放在平時,王勳肯定會進入應州城,借助城牆的堅固消耗草原人的兵力,隻不過這次他卻帶來四萬人,應州卻小,城中本來也有數千守軍,根本裝不下王勳的四萬大軍,而且正德的命令是讓他主動與草原人作戰,不是讓他借城固守。

    在這種情況下,王勳隻得硬起頭皮在應州城下擺開陣勢,迎戰五萬草原騎兵。韃靼小王子帶著軍隊來到應州城下時,見到對方數萬人的軍隊竟然準備要與他們野戰,這也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就算是上次被宣府的軍隊打敗,那也是他們先攻城,等到久攻不下士氣低落時,才被後來的大明援軍打敗,可是現在大同的軍隊竟然直接與他們在城外野戰,難不成幾年過去了,大明的軍隊已經強到這等地步?
梅爾斯 發表於 2018-4-24 18:12
第四百七十九章 應州之戰(中)

    韃靼小王子被王勳的主動迎戰給嚇住了,猜不清是因為大明的軍隊太過強大,還是因為大明軍隊已經設下了陷阱?一時間不知道是該進攻還是該防守。

    不過對麵的王勳卻知道自家的情況,而且他也是個老於軍事的將領,看到對麵的草原人猶豫不決,當下也是大喜,立刻命令軍隊發起衝鋒,而且還是不計傷亡的猛衝猛打。

    結果韃靼小王子看到衝殺過來的大明軍隊如此勇猛,再次嚇了一跳,以為大明軍隊真的比以前強上數倍,所以才有如此勇氣主動衝鋒,這讓韃靼小王子也不敢與大明軍隊硬拚,隻是讓手下的軍隊布置下防禦隊形,與大明軍隊中規中矩的打起了攻防戰,隻不過以前都是他們攻大明防,這次卻是完全的顛倒過來了。

    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騎兵擅攻而不擅守,現在韃靼小王子舍棄自己的長處,讓士兵們防守,自然是吃了點虧,再加上大明的軍隊帶著不少火器,火炮與火槍齊射之下,更讓草原騎兵們傷亡不少,不過大明的軍隊在整體素質上與草原騎兵還是有些差距,因此等到草原騎兵適應了大明的戰法後,很快就扳回了劣勢,雙方在應州城下一攻一防,倒也打的有聲有色,最後打了整整一天時間,誰也沒能奈何的了誰。

    剛開始的時候,韃靼小王子被大明軍隊的猛衝猛打,以及犀利的火器給嚇了一跳,但是等到打了一整天後。韃靼小王子忽然發現自己上當了,眼前這支大明軍隊根本不是什麼大明精銳。戰鬥力雖然比以前強了些,但那也是靠著火器之利,而且在人數上也比自己一方的要少,若是剛開始時自己就下令騎兵衝鋒,恐怕現在他早就應該在應州城中慶功了。

    韃靼小王子雖然明白自己上當了,但這時卻已經是黃昏時分,而且兩軍已呈膠著的狀態,想要分開都不容易。更別說讓騎兵衝鋒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韃靼小王子也隻能仗著自己人多馬快,把王勳的軍隊給包圍起來,不過這時天色已經黑了下來,草原人大多都有夜肓症,根本不敢夜戰。所以隻能暫停攻擊,打算明天天亮時再報今日之仇。

    說起來也是天佑大明,王勳被包圍之後,晚上雖然想趁夜突圍,可惜草原人的防守也十分嚴密,哪怕是受到夜肓症的影響。王勳依然沒能衝出來。不過就在王勳感到絕望之時,在淩晨時分卻又出現了轉機,天地間忽然起了一場大霧,超過一丈就再也看不清前麵的東西了。

    看到這場大霧,王勳也是大叫一聲“天助我也”。然後帶著軍隊就衝殺進了草原人的軍隊中,結果霧中不辯敵我。草原人根本連兵將都找不到,最後竟然讓王勳衝殺了出去,雖然大明軍隊也有不少人失散在霧中,但至少大部分人都衝出來了。

    經此一戰,大明與蒙古人都損失不小,特別是當王勳他們趁著大霧衝殺出來時,因為雙方都像瞎子一樣,經常遇到有大股的部隊落到人家的大部分中,甚至其中一股蒙古人竟然還跟著王勳的軍隊進入到大明的軍營中,下場淒慘無比。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清晨的交鋒雖然時間不少,但帶來的傷亡卻很大,最後經過統治,大明的軍隊損失了三千多人,蒙古人那邊也差不多,算起來還是大明軍隊占了便宜。

    三千人的傷亡,對於王勳來說已經是損失極大了,而且昨天一戰他也沒有吃虧,可以說已經完美的完成了正德交待的任務,接下來隻需要借著營寨之利與韃靼小王子對峙,然後等待援軍到來,到時蒙古人自然會退去。

    但是王勳卻還是小看了正德,就在他與韃靼小王子剛剛對峙沒幾天,忽然又接到正德的命令,這次依然是命他主動出擊,不過這次正德倒是還有點良心,他告訴王勳,自己已經調集了周圍的宣府、遼東等邊軍支援,馬上就會趕到應州,所以王勳隻需要放心大膽的與韃靼小王子纏鬥,隻要援軍一到,甚至可以全殲蒙古騎兵。

    這次接到正德的命令,王勳依然感覺有些不靠譜,畢竟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天知道那些援軍會在什麼時候趕到,萬一自己出戰了,那些援軍在路上耽擱了,到時自己一方都死光了,人家才趕來,那就隻能給自己收屍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君命難違,更何況還是在戰場上,正德又給自己加封了一個大將軍總兵官,所以他下達的命令可是真正的軍令,若是王勳抗命不遵的話,那麼正德砍了他絕對沒有人敢說什麼。

    萬般無奈之下,王勳隻能再次主動出擊。說來也十分有趣,韃靼小王子上次吃了點小虧,卻又讓王勳從包圍中逃了出去,這讓他差點氣炸了肺,好不容易經過幾天的休養,他正準備一舉用騎兵衝跨王勳的軍營之時,卻萬萬沒想到,王勳竟然再次主動從軍營裏拿了出來,這種完全不守規矩的打法讓韃靼小王子也是摸不到頭腦,甚至差點再次吃虧。

    不過正所謂可一不可再,上次王勳出其不意打了韃靼小王子一個措手不及,這次主動出擊雖然也讓韃靼小王子吃驚,但卻很快反應過來,當下指揮著自己的騎兵分段衝擊,結果很快就把王勳的軍隊衝成了幾段,再次包圍起來。

    雖然王勳也算是一員良將,但是他手中的大同軍本來就不如草原騎兵精銳,再加上人數上也不占優勢,所以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部隊被分割包圍,最後連他自己也陷於草原人的包圍之中,無論他如何衝殺,最後卻還是逃不過草原人的快馬,而且更加糟糕的是,他身邊的將士也是越來越少,估計也支撐不了太長時間了。

    眼看著自己身邊的兄弟一個個死去,皇帝陛下在命令中許諾的援軍卻還沒有任何蹤影,這讓王勳也是又氣又怒,雖然嘴上不敢罵正德,但其實心裏卻已經把這位不靠譜的皇帝罵了個遍,不過很快他也沒時間罵了,因為他這個總兵也要親自上陣殺敵了,身邊的家奴已經不足以保護他的安全了。

    不過王勳倒不愧是一員良將,哪怕是在這種絕境之下,他也依然堅持著沒有投降,甚至帶率領著自己的親兵殺透幾重包圍,收攏了一些被分割開來的大同兵,最後竟然讓他堅持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早晨之時,韃靼小王子再次下令猛攻,這次王勳才真正的堅持不住,眼看著就要全軍崩潰,而戰場上若是軍隊崩潰,那麼接下來就是一場殘酷的大屠殺,因為沒有組織的軍隊其實和普通百姓差不多。

    也就是在這種關鍵時刻,我們英明神武的正德大帝終於騎著汗血寶馬,踏著七彩雲彩,帶著大批的援軍趕到了。而且正德也一眼看出王勳即將敗亡的慘狀,當下沒有任何耽擱,立刻命令援軍衝擊,而且他也身先士卒,隨著大軍衝殺了過去。

    本來已經抱著死誌的王勳看到迎著朝陽趕來的援軍,當時也是眼睛一熱,差點激動的大哭起來,特別是當他看到身穿鎧甲的皇帝陛下竟然親自帶兵殺過來時,也是精神一震,當下一邊大呼“援軍來了”,一邊重整軍隊,拚命的纏住蒙古人不讓他們退走。

    韃靼小王子並不知道大明的援軍是正德皇帝親自帶領的,甚至他根本不知道正德皇帝不在京城,反而來到了邊軍之中。不過這些對他都不重要,他與王勳纏鬥了一天一夜後,手下的騎兵銳氣已失,這時又遇到大明的援軍,雖然看上去隻有兩萬多人,但卻足以決定戰場的勝負。

    韃靼小王子也是個極有決斷的人,看到戰場上的形勢對自己不利,當即下令全軍撤退。說起來韃靼小王子的軍隊都是騎兵,可謂是來去如風,因此正德的援軍僅僅與草原騎兵交手沒幾下,卻發現對方已經退出去數裏,想追都追不上。

    不過韃靼小王子卻也不是個容易放棄的人,他雖然暫時退去,但卻並沒有退出去多遠,在休息了一晚上後,韃靼小王子再次帶著大軍殺到應州城下,準備與大明軍隊決一死戰,畢竟昨天王勳的軍隊已經被自己打的半殘,雖然來了一批援軍,卻隻有兩萬多人,他若是拚死一戰的話,未必沒有戰勝的把握。

    對於再次殺過來的韃靼小王子,正德也早有準備,他在昨天救下了王勳的大同軍後,立刻命對方重整軍隊,同時親自帶著酒內犒賞三軍,大同軍沒想到這次竟然是皇帝陛下親自前來,而且還帶來援軍和酒肉,這讓他們也是士氣大震,畢竟在這個時代,皇帝禦駕親征對軍心的鼓舞作用可是十分巨大,甚至可以影響一場戰爭的勝負,所以大同軍雖然被打的很慘,但是經過正德的鼓舞後,第二天再次恢複了士氣,一個個都準備一雪前恥,而正德也將迎來他在戰場上的初戰。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