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梟風 作者:海風兒(已完成)

   關閉
uuuuuuuuuu 2014-1-22 09:59:1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75 195991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4-3-26 11:52
第207章 大奸


    張永德走後,陸七整編了一下張永德留下的軍力,淘汰了弱兵歸鄉,多餘的將官歸併其他軍中為副將,得軍十萬,被淘汰的弱兵發給免稅文書,回鄉後可以抵消官府的部分稅賦。

    陸七整軍中,向開封府上報了軍情,說永德郡王本心沒有背叛朝廷,只是因為與他慪氣才走了歧途,如今已然歸回朝廷,去了幽州抵禦遼國。

    等陸七的上書抵達開封府時,開封府已然事先知道了大名府發生的事情,陸七書給張永德的信文,也幾乎是盡人皆知,張永德這一向陸天風低頭,開封府上下多數人覺得,趙氏的宋國難以長久了。

    在陸七上書抵達的次日,開封府發生一個讓人意外,但又心知肚明的事情,大周太子向皇帝請求辭位,自言能力不足以擔起大周江山,請皇帝另立賢能,大周皇帝准太子辭位,封鄭王。

    太子的辭位,等於宣告了大周皇帝禪讓虞王之意,因為曹王成了濟水伯,紀王不是了關隴大都督,皇帝其他的兒子更不可能做繼承人,大臣們進宮勸皇帝不要讓太子辭位,卻是被王繼恩擋駕,說皇帝陛下身體不適,不宜勞心,大臣們只好回了。

    後苑暖亭內,鄭王煕訓淚流滿面,跪在周皇帝近前哀泣,大周皇后坐在皇帝左側,也是黯然垂淚,週皇帝神情淡然,明顯有些倦怠。

    “父皇,就算兒臣無能,父皇可以傳位給熙謹呀,大周江山,怎麼能夠給了外人呢?”鄭王哀痛哭訴,事實上根本不是他主動請辭,而是他的父皇直接宣告的。

    “煕訓,父皇問你,你自認為,你們兄弟的本事,有勝過張永德嗎?”周皇帝輕語道。

    鄭王神情一僵,垂目無語,周皇帝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為愚蠢,張永德都向陸天風低頭跪拜,你還有什麼可委屈的。”

    “父皇,兒臣是覺得,大周江山給了別人,愧對太祖在天之靈。”鄭王苦楚道。

    “就是愧對,也是朕愧對,朕若是不想你們兄弟慘遭殺戮,朕何須愧對。”周皇帝突的惱說,一張臉湧現了潮紅,神情激動含厲。

    鄭王一看嚇的忙俯首叩頭,惶恐道:“父皇息怒,兒臣知錯,兒臣知錯。”

    “訓兒,你先退下。”皇后驚聲吩咐,起身扶了周皇帝。

    “是,兒臣告退。”鄭王忙叩頭回應,起身轉去離開了暖亭。

    “陛下平心,不要動氣。”皇后驚惶道。

    周皇帝眼神一黯,神情萎靡的後靠了大椅,過了一會兒,才虛弱道:“阿蘭,朕做錯了嗎?”

    “陛下,臣妾明白的,陛下一向剛強,是為了臣妾們和兒女們,才不得不委曲求全的。”皇后柔聲道。

    “你也看到了,張永德背叛了朕,朕是讓陸天風有機會侵占了他的軍力,但他若是比干之忠臣,就不會因為軍力的損失而背叛了朕,說到底,他還是有著不甘為臣的野心,失去了軍力他背叛朕,若是朕去了,煕訓登基,他張永德必然會篡位,野心才是背叛的誘因,我們的兒子,沒有能力駕馭了野心之臣,主弱臣強,臣會不甘屈居人下。”周皇帝輕語說道。

    皇后點頭,柔聲道:“臣妾明白的,臣妾只是有些擔心,陸天風能夠容了煕訓他們嗎?”

    “你放心吧,陸天風得了朕的正統,他只會善待你們的,因為他不必過於顧慮了朕的兒子會造反,朕傳的位,煕訓他們若是造反就是大逆不道,以後煕訓他們不掌兵,就都能夠做了富貴閒王,以後的陸天風,眼睛只會盯著手握重兵的軍臣,他讓張永德去了幽州,一是壓制燕地的不穩,二就是制約定國公父子。 ”周皇帝溫和道。

    皇后點頭,柔聲道:“陸天風卻是大膽,竟然讓張永德率領本部軍力去了幽州,他難道不擔心張永德在幽州反了嗎?”

    “張永德的餘生是不可能再反了,除非是陸天風死了,因為一個人想要成事,威望是非常重要的,陸天風懷柔的給張永德台階下,放了張永德生路,又尊敬有加的重用,張永德若是不知趣的造反,肯定會眾叛親離,就像了趙匡義那種貨色,根本攏不住太多的軍心,軍人骨子裡都有義氣血性,多數會鄙視陰謀算計的人物,什麼是大奸之輩,就是指陸天風和趙匡胤,能夠用堂堂正正的陽謀籠絡軍心,就是用了陰謀手段,也盡量的無跡可尋。”週皇帝輕語道。

    皇后默然,周皇帝又輕語道:“正因為他們善用陽謀,才使得朕落入了敗局,養虎成患。”

    “陛下沒有敗的。”皇后柔聲安慰。

    周皇帝一笑,輕語:“朕是敗了,但朕不是被趙匡胤和陸天風戰敗的,而是被自己戰敗的。”

    皇后一怔,眼睛不解的看著皇帝,皇帝輕語:“是朕的治國有誤,重武功,輕了文治,就像太醫說的,一個人的內在若是陰陽失調,就會生病。”

    皇后輕哦,皇帝又道:“武功壯力,文治攏心,陸天風之所以崛起西部,就是擅長文治攏心,陸天風稱之為信仰,儒家的信仰能夠使人尊師重禮,佛家的信仰能夠使人萬眾一心,道家的信仰能夠使人清靜無為,民心歸附則軍心忠誠,民心怨棄則軍心梟亂。”

    皇后聽不懂也點點頭,遲疑一下,柔聲道:“陛下若是有心傳位給陸天風,那不如收他為義子,昭告天下。”

    周皇帝搖頭,道:“他如果做了朕的義子,那對煕訓他們有害無利,陸天風成了朕的義子,那就會造成了事實上的皇儲危機,也就是說煕訓他們有了皇太弟的資格,那日後可能會引起了陸天風的不安。”

    皇后輕哦點頭,皇帝又道:“另外,我傳位義子是父業子繼,屬於天經地義,父親給兒子家業,就不會有了重恩的存在,而禪讓,是朕對陸天風的恩賜,他陸天風就會背負了一個恩字。”

    皇后明白點頭,皇帝又道:“以後,一定要約束好了子孫的言行,不要以皇族自居,讓子孫多讀書,少習武。”

    皇后默然點頭,皇帝又道:“朕說的少習武,非是禁武,而是要以習文為主流,這天下的事情變化無常,一味的讓後代趨向文弱,也非福事。”

    皇后點頭,周皇帝輕吁口氣,眼睛半睜的望著亭外,皇后卻柔聲道:“陛下,臣妾覺得,對熙讓是不是貶的狠了,不如恢復曹王之封吧。”

    周皇帝搖頭,輕語:“阿蘭,朕說實話你聽著,熙讓若是還為了曹王,他會成為了一大禍害,會害的你們被誅殺,熙讓無德無能,偏又自以為有帝王之能,他在河西的時候,毫無避諱之心的入居行宮,更是急功近利,貪婪女色,趙匡胤在江南使人給他女人,他卻是愚蠢的認為是軍將的巴結,若是熙讓還為曹王,日後就會成為一些梟臣利用的傀儡,他太容易上當,別人只要給了他誘餌,他就會不顧一切的咬鉤。”

    皇后驚凜點頭,周皇帝又苦笑道:“洛陽之事,是朕徹底對熙讓失了望,也徹底死心的放棄了讓兒子繼位,煕訓過於文弱,也缺乏帝王應該具有的智慧,不說陸天風,就是張永德他都駕馭不了,最後只能成為了漢獻帝那樣的傀儡,若是那種後果,還不如做了富貴閒王。”

    皇后點頭,周皇帝輕吁口氣,輕語:“等陸天風與趙匡胤決出了勝負,朕就遷都長安城,禪位給陸天風。”

    皇后一怔,道:“陛下想去長安禪讓?”

    周皇帝點頭,輕語:“這開封府的皇宮,朕不願給了陸天風,你身為長輩居住,他不能說什麼,日子久了,也就能夠世代傳下去了。”

    皇后點頭,柔聲道:“陛下養神吧。”

    皇帝點頭,閉上了眼睛,只是面容,隱約有著苦澀。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4-3-26 13:45
第208章 勢不可擋


    就在張永德在大名府投降北去之時,趙匡胤的大軍也挺進到了洛陽,鎮守洛陽的曹彬拒絕投降,收縮兵力二十萬打算死守洛陽。

    趙匡胤使去襄州的使者也碰了釘子,潘美也拒絕歸附大宋,趙匡胤沒有下令攻擊洛陽城,而是圍困​​了洛陽城,之後分軍奪取其它州域,大軍駐紮洛陽城外,等候來自關內的最新探報,事實上,趙匡胤是不放心後方大本營,他也在等候張永德那裡的狀況。

    而陸七整軍後,六十萬大軍兵發向南,他沒有直襲向宋州的應天府,而是向南進軍,兵分兩路並進,一路二十萬大軍進據沿海地域直奔大江,一路略為偏向西南的進據,最後進攻到了與宋州毗鄰的徐州,而沿海一路進據了泗州之後,繼續進入淮南地域,兵鋒直奔揚州。

    陸七親率四十萬軍力佔據了徐州駐紮,等候著晉國軍力渡江參戰,如今他大勢已成,沒有什麼必要遮掩了,可以集結優勢軍力覆滅了趙匡胤的大宋。

    陸七大軍的南下,讓趙匡義和趙匡美兩兄弟驚惶之極,趙匡美發出急信讓趙匡義放棄大江防禦,收縮軍力回到宋州合兵,趙匡義在滁州接信後,果斷放棄防禦大江,收縮軍力打算回師宋州應天府。

    而陸七卻是不會任由趙匡義回師宋州,已然分軍二十萬,自徐州奔去了濠州,直奔了清流關,封住了趙匡義回軍之路。

    而就在趙匡義收縮大江防禦兵力之時,陸七的沿海一路大軍進取到了揚州,陸七的軍令也得以送過了大江,江南晉軍接令後,立刻開始了大軍渡江,池州與京口為大軍渡江之地,兩路大軍共六十萬軍力抵達江北。

    三十萬巴陵軍自京口渡江到了揚州,立刻尾隨江北的陸天風軍去進擊趙匡義軍,趙匡義收縮集結了十八萬軍力,匆匆開拔到清流關,下令出關強行突破封鎖清流關的敵軍。

    清流關易守難攻,是過關不易,但自清流關突破外圍封鎖也是不易,衝鋒了數十次,死亡了近萬人也無法突破另一面的封鎖,部下建議不要突破了,另一面的敵軍數量也得有十幾萬,就是平地對戰也不會弱勢,建議繞路回師,趙匡義憤恨無奈,下令繞路。

    只是這一繞路,卻是被來自揚州的敵軍給追上了,一場大戰在滁州境內發生,雙方激戰中,渡過大江的巴陵軍也趕到的,卻是排山倒海的進攻趙匡義軍,趙匡義驚疑不解,只能倉惶敗逃,卻是在王彥升和親信軍力的拼護下逃了一命,率領不到兩萬的軍力逃去了西北方向,卻是去尋趙匡胤軍會合,不敢了去往宋州。

    陸七得到回報後,立刻兵發向西入宋州,進圍了宋州的應天府城,應天府城卻是有二十萬軍力據守,陸七也不急於攻城,就等著自家大軍集結,最後與回師的趙匡胤軍決戰。

    趙匡胤得知了軍情,一顆心為之寒顫,張永德竟然不戰歸降了陸天風,而陸天風率領了六十萬軍力南下進襲,趙匡義逃回帶來的軍情,更是讓趙匡胤驚心不解,為何晉軍渡江不攻陸天風軍,難道陸天風與晉國之主合好了?還是暫時的合作?

    不管是什麼,趙匡胤別無選擇的只能回師,六十萬大軍開拔回返,在抵達宋州邊緣時,遭遇了陸天風的大軍阻擋,軍力足有六七十萬,雙方排開了長達一裡多的陣勢,擺出了百萬以上大軍對決的架勢。

    趙匡胤軍飛奔出一騎,接近了兩軍陣的中線,勒馬高喊道:“虞王陸天風,我大宋皇帝久聞你是善戰軍將,願與你一決勝負,你可敢戰。”

    陸七在軍中一皺眉,他扭頭吩咐了一下,一個近衛將官馭馬出去至中線,高喊道:“虞王殿下說了,他這裡有大軍百萬,洛陽與關內也有六十萬大軍趕來,已然是必勝之局,沒有必要再與趙匡胤角鬥,奉勸趙匡胤能夠投降,虞王殿下不會殺戮。”

    這一挑戰一拒絕,都含了鬥智的意義,趙匡胤的挑戰是出於劣勢翻盤和振奮軍心,而陸七的拒絕卻是反擊了趙匡胤的陽謀,用軍力的絕對優勢打擊趙匡胤軍的軍心鬥志。

    那個傳話挑戰的將官回去了,但很快又有一騎出來,到了中線勒馬,高喊道:“陸天風,你在原州說過日後會與某比試,今日一戰,某可能沒有機會等你踐諾,可否先與某一戰?”

    陸七一看是王彥升,他眼神一冷馭馬出去了,周圍將官想勸阻卻是不及,眼見虞王提著大鐵槍奔去了敵將那裡。

    “來的好。”王彥升一聲大喝,胯下馬也應聲前奔,他手中是一柄朴刀,兩馬頭對錯,朴刀凶狠斬向陸七,陸七大鐵槍卻是迎刀暴刺刃吞口處。

    鐺的一聲金鐵交鳴,王彥升的朴刀竟然生生被點刺回彈,王彥升臉色驚厲的脫手棄刀,右手急速的探抓了腰間劍柄,拔劍而出削斬陸七後頸,那一劍快的化為了驚虹寒芒。

    但王彥升卻是悶哼一聲,陸七的大鐵槍已然先一步刺穿了他的咽喉,陸七也同時俯身的避過了劍斬,大槍隨馬的奔勢一橫擺,王彥升被挑落了馬下,兩人的生死之戰,基本上就是一個照面。

    王彥升一死,趙匡胤軍忽然響起了沉渾號角,接著戰鼓轟響,趙匡胤軍開始了出擊,大批馬軍衝出陣列奔了陸七,空中也出現了飛灑的箭雨。

    不等聽到主帥下令,陸七軍將士已然憤怒的主動出擊,大軍如同洶湧海潮撲奔向前,陸七立馬原地,大槍撥擊飛灑的箭雨,眼睛冷視著撲來的趙匡胤馬軍。

    忽然他的身後飛來密集的弩箭,無情的貫入眼看衝至的趙匡胤馬軍,趙匡胤的馬軍立刻一片人仰馬翻,在第一波弩雨之下就死傷了數千,大量的死傷讓後面的趙匡胤軍為之驚惶,步軍和馬軍都是下意識一緩,隨即陸七軍就衝過了陸七立馬之地,去與趙匡胤軍接戰。

    喊殺聲震天,雙方觸撞後激烈廝殺,但不過片刻,忽然趙匡胤的後軍出現了大批軍力掉頭,接著趙匡胤軍發生了大崩軍,近六十萬軍力的大半不戰而逃。

    趙匡胤軍的中軍那裡,趙匡義急紅了眼的大聲喝令,周圍的將士個個驚惶不知所措,而一身金甲,肩披明黃大氅的趙匡胤,卻是神情平靜的看著前方。

    “二哥,快走吧。”趙匡義回頭驚恐道。

    “你走吧。”趙匡胤平靜道。

    趙匡義遲疑一下,繼而咬牙馭馬掉頭,向後逃去,數百的護衛卻是伴隨趙匡胤佇立不離,一個個咬牙肅殺的盯著前方,恍如沒有看見別人的潰逃,不過片刻,就被衝殺過來的兵將層層圍住。

    陸七馭馬到了趙​​匡胤那裡,在將士的簇擁下看著十米外的趙匡胤,趙匡胤看著陸七,高聲道:“吾敗了,只是想見你說次話。”

    “郡王既然認敗,那以後與我說話的機會有很多。”陸七朗聲回應。

    趙匡胤一怔,道:“你稱我郡王,是要放生?”

    陸七道:“大周皇帝陛下,或許不願聽到你的死訊。”

    趙匡胤遲疑一下,斜身下馬走前,邊走邊解去了明黃大氅,摘下頭盔,走到陸七馬前,單膝跪地,恭敬道:“趙匡胤願降虞王殿下。”

    陸七下馬走前扶起了趙匡胤,四目相對,陸七一笑,道:“以後再與郡王喝酒說話,先委屈幾日吧。”

    “臣謝殿下不殺之恩。”趙匡胤恭敬回應。

    陸七點頭,轉身肅手,趙匡胤點頭走去,有陸天風的將士隨押離去,陸七命令趙匡胤的近衛,速去傳令結束戰事和制止逃亡,傳達一律無罪的赦免,趙匡胤的亂軍若是逃亡入山落草,會成為了很大的地方禍害。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4-3-26 13:47
第209章 溝通


    趙匡胤投降後,過了兩個時辰才使得戰亂平息,倉惶逃亡的趙匡胤軍陸續回轉了大半,其中就有趙匡義,趙匡義被帶到了陸七近前。

    “罪臣拜見虞王殿下。”趙匡義恭敬拜見了陸七。

    陸七冷視著他,問道:“你為何要棄兄獨逃?”

    趙匡義一怔​​,想不到陸七會突然問罪這個,伴隨趙匡義回來的有很多'宋國將士',聽了都看向了趙匡義,有一些人的眼神有了鄙夷。

    “是罪臣的兄長不肯逃。”趙匡義只能回答。

    “本王說過一律無罪赦免,不過我不願用你這種人,以後你可以做個散官。”陸七冷言道,說完擺手,立刻有將士過來扯押走了趙匡義。

    陸七的眼睛看向了別的歸降之人,眼光很快定位了一個文官,他開口道:“程德玄,過來。”

    程德玄一怔,忙走過去起禮恭敬道:“罪臣拜見虞王殿下。”

    “程德玄,我很欣賞你的做事能力,所以說過想用你,以後你去做襄樊刺史,去了後先修好了漢水之橋。”陸七溫和道。

    程德玄一怔,繼而激動的忙跪地,恭敬道:“臣謝虞王殿下恩賜。”

    “起來吧。”陸七說道,程德玄起身恭立。

    “代本王去告訴降臣,本王以後會用他們,目前只能保留散階,等本王理順了整體,一年之內,會用了他們。”陸七說道。

    “是,臣會告知的。”程德玄恭敬回應,陸七點頭,轉身離開去了應天府。

    應天府,因為趙匡胤的投降,留守趙匡美接到趙匡胤的手書後,開城率領宋國官員投降,標誌著建立不久的大宋國滅亡,成了歷史長河裡的一朵小浪花。

    陸七就在應天府坐鎮善後,原本'大宋'的官員和高級將帥,分批送去了長安城候用,也大規模的整軍散歸,失去了屬兵的中下層將官,都成為其他軍營的副將,而趙氏三兄弟都押去了晉國分開軟禁。

    陸七給周皇帝去了一封信,坦白了自己就是晉王,請周皇帝能夠諒解,周皇帝沒有回信,也沒有對陸七戰敗趙匡胤有什麼表示,陸七讓'宋國'的地方政事向開封府上書,軍事卻是只能向關隴大都督府請示。

    在應天府半月後,陸七啟程去了長安城,潘美依舊是在襄州擁軍十幾萬,曹彬也是在洛陽,陸七沒有讓他們歸附交出軍力,但曹彬在宋國覆滅後,主動散軍還鄉,如今鎮守洛陽的就是正規的八萬禁軍。

    陸七經過時,使人給潘美和曹彬帶去了問候,別的什麼也沒有說,潘美和曹彬也沒有回應什麼,而陸天風就是晉國之主的消息,已然在周國傳開,還有一個傳言就是,大周皇帝陛下在西巡之前,已然知道陸天風就是晉國之主。

    傳言是會讓人質疑的,但很快傳言得到了證實,晉國用海船,運了很多的糧食抵達齊魯賑災治河,齊魯一帶的地方官,在青州刺史徐鉉的指揮下,積極的開始治理黃河,陸天風調去了三十萬軍力輔助治理黃河,若是秋末冬初的一段時日能夠治理好了黃河,那來年就能夠獲得了糧食的收穫。

    周國陷入了和平而又怪異的狀況,都被晉國與周國成了事實上的一國而不可思議,周國上下沒有任何的反抗現象,陸天風已然掌控了周國的大半軍力和疆域,只有開封府的軍政能夠不受了陸天風的影響,但開封府城裡,卻是平靜的又恢復了安寧繁華,中下層的官民歡顏笑語的過著自己的日子,原因是沒有了戰爭威脅。

    陸七與三十萬巴陵軍抵達了長安城,紀王率領長安城文武在延興門外迎接,遠處也有數萬之眾的百姓觀望,陸七馭馬出列先走了出去,到了紀王近前下馬。

    紀王恭敬執禮道:“熙謹恭迎虞王。”

    陸七走前扶起,溫和道:“你我兄弟,不要這么生分,以後喊我七兄。”

    “七兄。”紀王感動輕喚。

    陸七微笑點頭,伸手拍拍他左肩,道:“我們說過的,所以你得做我兄弟。”

    紀王點頭,道:“卻是想不到,七兄會是晉國之主。”

    “我是晉國之主,但以後不會有晉國了。”陸七微笑回應。

    紀王明白點頭,陸七一笑面對了長安城的文武官員,接受了禮迎後,與紀王一起進入了長安城。

    入長安城之後,陸七卻是沒有去皇宮,而是去了虞王府,那是他事先吩咐置立的,如今的長安城軍力有十萬,歸屬楊鯤統帥,七萬是來自漢中的晉軍精銳,而楊鯤卻是去了河湟鎮守。

    原來中原發生戰亂時,吐蕃也在河西與河湟收穫糧食之時,吐蕃贊普集結很多部落軍力入侵河西與河湟,卻是遭到了河西與河湟守軍的頑強防禦,吐蕃大軍沒有占得任何的收穫,卻是不肯退軍,陸七此次帶來了杜勇的巴陵軍,就是想給予吐蕃軍沉重打擊。

    在虞王府,陸七與紀王和長安城十七位文武重臣聚會,飲宴後,陸七留紀王,宋琪和張齊賢喝茶,有些事情需要通過紀王和周國老臣溝通。

    虞王府位於大明宮外長樂坊,佈局和景緻尚可,最早以前是唐朝魯王府,後來幾易其主,甚至被分割成了數家,得了陸七的通告後,陸天勤擇了宅區,緊急修繕了一番,重現了廣大的王府。

    四個人坐在花園的敞廳裡,圍桌而坐,有侍女上了茶,陸七微笑請茶,紀王神情隨意的取飲,兩位老臣卻是拘謹的取碗淺品。

    放下茶碗,陸七微笑道:“你們有什麼不解的,儘管問。”

    兩位老臣謹慎不語,紀王平靜道:“聽說七兄一直是晉王自詡,不知七兄打算什麼時候登基?”

    陸七看了紀王,道:“熙謹,你知道我為什麼一直是自詡晉王嗎?”

    紀王搖頭,道:“請七兄見教。”

    “因為我不想弒君,所以我在江南,一直沒有覆滅唐國。”陸七回答道。

    紀王和老臣都看了陸七,陸七又道:“我做人有一定的底線,弒君的行為我不願去做,所以我沒有為了統一南方而進滅唐國,當初我來周國,本意是刺探周國的軍情,卻是不想會成為了大周真正的重臣,時至今日,我依然不會以臣弒君,我願意等下去。”

    紀王和老臣默然,過了一會兒,陸七又道:“熙謹,你也應該明白,陛下一再的賜封我,應該是有心禪讓於我,陛下的恩賜我銘感於心,所以我不想急切的做了皇帝。”

    紀王默然點頭,宋琪遲疑一下,問道:“虞王殿下若是受了禪讓,是不是會讓皇帝陛下為太上皇?”

    陸七搖頭,道:“虞字是皇帝陛下恩賜我的,大虞帝國的建立,應該由皇帝陛下宣告,我願奉皇帝陛下為大虞太祖皇帝,不會有了大周太上皇。”

    兩位老臣明白點頭,陸天風說的很明白了,日後的大虞帝國的第一任皇帝是當今陛下,陸天風願意屈居二世,陸天風的讓步可以說是非常之大,也就是說,當今皇帝陛下在日後的史冊裡,會是一位統一了天下的皇帝,以陸天風如今的勢力,能夠如此讓步實屬不易,古人最惜身後名,尤其是帝王將相。

    “七兄,謝謝你,我會給父皇書信問詢的。”紀王誠摯感謝道。

    陸七笑了,道:“我說過的,我們永遠會是兄弟。”

    紀王點頭,道:“我也會永遠尊崇七兄和七兄的後人,若是三心二意,天地不容。”

    陸七聽了搖頭,道:“兄弟言重了。”

    做了根本的溝通,四人轉入了日後的治國話題。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4-3-26 13:50
第210章 惜情


    紀王與老臣離開後,陸七才得以有了放鬆,在侍女的引路下去了後宅,他只是得府中將官告知,夫人們在後宅,卻是不知道是那幾位愛侶。

    進入後宅,卻是見了很多的奴婢和婆子,足有幾十之多,顯出了大貴人家的氣象,一直走入了一座頗為幽雅的閣院,寬敞的院中建有很多玲瓏精緻景觀,一座二層閣樓錯落的聳立在院中。

    陸七才入院中十幾步,閣樓裡就走出了五個美人迎來,陸七微怔,隨即驚喜的疾步奔去,很快就與五女迎上,他伸手急抓了最前美人的手臂。

    “韻兒,是你們來了。”陸七明顯失態的驚喜莫名,辛韻兒竟然來了長安。

    “七郎。”辛韻兒咽聲柔喚,一雙美目湧現了淚光。

    “哦哦。”陸七驚喜點頭,忽伸臂擁抱了辛韻兒入懷,鼻子發酸的幾欲湧淚。

    抱了一會兒陸七才鬆開,伸手捧撫了辛韻兒嬌靨,深情的凝望,很久不見,辛韻兒的臉龐比以前豐潤了幾分,有了婦人成熟的艷美,陸七俯首吻了愛侶的秀額。

    辛韻兒羞悅不已,忽伸手扯了陸七轉身,讓陸七面對了其他的美人,陸七順勢走前,另外四位美人是玉竹,雙兒,雲娥(綠娥)和雲裳。

    陸七愉悅的凝望著四位美人愛侶,玉竹主動柔聲道:“老爺入閣休息吧。”

    陸七輕嗯點頭,邁步伸左臂半抱了玉竹腰肢,右手回伸捉了辛韻兒玉手,邁步走向了閣樓,一起進入閣樓後,見閣樓裡有六個奴婢侍立。還擺著一隻湯桶。

    “都出去。”陸七平和吩咐,六個侍女忙行禮退了出去。

    門一關,陸七就轉身微笑擺手,讓五位美人亭立了一排,他眼神溫柔的一一凝望,五位美人也羞悅含情的回視著陸七。

    互望良久,陸七才溫和道:“我想你們,是真的。”

    五位美人秀眸湧現了淚光,紛紛輕點頭,陸七走前擁抱了雲裳,大手撫摸著雲裳豐腴身子,雲裳小鳥依人般的貼偎了陸七,她本是辛琴兒房裡的妾婢,一個為別人取悅的玩物,卑賤的人生因為陸七的接納而轉了福貴,她曾經做解語花,觸動了陸七軍營掙命的悲苦心弦,她已然為陸七生育了女兒。

    “雲裳,一會兒為我梳髮。”陸七溫柔輕語,雲裳輕嗯。

    陸七輕鬆開雲裳,移步面對了雙兒,他凝望著雙兒的美靨,雙兒的嬌容卻是變化甚微,仰靨迷離的回視陸七,那哀傷婉約的神情,深深觸及了陸七內心的柔軟,陸七忍不住古怪淺笑,憶起了當年與雙兒發生的緣分。

    陸七伸臂抱了雙兒入懷,輕語:“雙兒,第一次的相見,你的哭泣讓我一生難忘。”

    韋雙兒咽聲輕嗯,抱了一會兒,韋雙兒主動離開了陸七胸懷,陸七一笑移步,面對了雲娥,伸手捧撫了雲娥的美靨,雲娥淚眼瑩瑩的痴望著陸七,陸七伸臂擁抱了美人入懷,他與雲娥的故事起於色心,也因為同情雲娥的不幸,和強烈的佔有欲作祟,他自王二夫人手中偷走了雲娥,雲娥奴名綠娥,出身常州書香李氏,是小馥給她改了一字。

    “一會兒用心服侍我,不許偷懶。”陸七曖昧輕語,大手輕輕撫抓了雲娥豐臀,雲娥輕嗯,忽羞澀的掙退離開了陸七懷抱,垂目亭立,玉頰胭暈嬌豔。

    陸七一笑移步面對了玉竹,玉竹姐姐笑吟吟的柔視陸七,陸七也淺笑凝望,過了一會兒才道:“謝謝姐姐當年的信任和垂青。”

    玉竹笑容一斂,美目幽怨了盯了陸七一眼,陸七伸臂抱了美人入懷,溫柔道:“一直想問姐姐,是什麼時候喜歡我的,是那曲西江月嗎?”

    玉竹輕嗯,陸七輕語:“我那時卻是沒有對姐姐生情,因為自覺給不了姐姐想要的幸福,若無姐姐的垂青,我不敢有了非分之想。”

    “是奴配不上老爺。”玉竹苦澀輕語。

    “我和姐姐應該是前生的緣分,否則一介武夫是配不上姐姐的,緣定了此生,彼此就沒有了所謂般配,只有了一生的琴簫和鳴。”陸七抱著玉竹美人,訴說了情緣心聲。

    玉竹輕嗯,陸七俯首心悅的輕嗅美人體香,在他的內心深處,其實是非常喜歡玉竹的,這位美人姐姐帶給他的不只是軟玉溫香的享受,還有一種難以忘懷的虛榮情結,玉竹也是他在江寧獲得勢力的根由之一。

    擁抱了片刻,陸七才鬆開玉竹,扭頭看向辛韻兒,溫和道:“韻兒,我先洗浴一下。”

    辛韻兒柔和點頭,走來服侍陸七脫衣,其他四位美人在旁輔助,卻是沒有主動服侍陸七,這就是妻的特權,沒有辛韻兒的吩咐,玉竹四女不能主動服侍陸七。

    陸七脫個精光,轉身走去湯桶邁入,輕輕坐入了湯桶,卻是舒服的吐了口氣,頭後頸靠了桶沿,很快一雙玉手摸了他的頭髮,解開發髻,輕輕的被梳理,陸七閉上眼睛,放鬆的享受著五位美人對他身體的玉手撫摸。

    良久,陸七才出聲道:“韻兒,娘親身體還好吧。”

    “娘親的身體一直很好,有孫子孫女相伴,心情也愉悅,不過妻感覺的出,娘親非常擔憂七郎。”辛韻兒柔聲回答。

    “我也是思念娘親,上次我在長沙府,沒有回去叩見娘親,是我不孝。”陸七自責道。

    “七郎是因為國事不歸,娘親和姐妹們都是理解的,此次妻們來了長安城,小馥姐姐卻是囑咐不要通知七郎,怕七郎分心而誤了大事。”辛韻兒柔聲道。

    陸七輕嗯,辛韻兒為他搓洗左臂,過了一會兒,柔聲道:“妻自福州北來,本想帶上高麗郡主來服侍七郎,娘親知道了不允。”

    “高麗郡主?”陸七疑惑道。

    “是高麗王的女兒,生的非常美麗,是宋大帥送到福州王宮的,另外還有一百高麗美人,如今都留在了王宮啦。”辛韻兒輕語。

    陸七無語,宋老青可真會給他添亂,他溫和道:“韻兒,那些高麗女人以後都成為繡女軍,嫁給將士們為妻。”

    “那不好吧,宋大帥說了,主上與高麗王的女兒聯姻,有助於高麗人的歸治。”辛韻兒輕語。

    陸七默然,過了一會兒,辛韻兒輕語道:“七郎在河西娶了回鶻郡主和党項郡主,不是也為了聯姻歸治嗎?”

    “不一樣的,我那時在河西是孤立無援,只能用聯姻減低回鶻人和党項人的敵視,如今我幾乎一統了天下,勢力能夠通達無阻,聯姻的作用已然是不重要了。”陸七溫和說道。

    “不重要也是有用的。”辛韻兒輕語。

    “韻兒,其實有你們相伴一生,我已然很知足了,有你們陪我說話,彈琴,遊玩,我的心情會是愜意輕鬆,以後我的起居就由你們親自照顧,無需奴婢在旁侍候。 ”陸七溫和說道。

    辛韻兒輕嗯,忽玉手被大手反抓,接著見夫君自湯桶裡起身邁出,才落地就扯她撲在了濕漉漉的身上,繼而一張微笑的臉龐俯來,很快的印封了她的朱唇,她輕嗯一聲,迷醉的閉上了美目,一隻大手伸入了她的衣內游撫抓摸。

    .....................

    一早,陸七在院中晨練,院裡只有了雙兒和雲娥亭立旁觀,沒有了一個奴婢,玉竹和雲裳去了外面取備早膳,辛韻兒在樓閣裡。

    陸七收勢吐氣,轉身微笑的走向了兩位美人,兩位美人迎前,雙兒取手帕為陸七拭面,雲娥為陸七整衣,忽身子一緊被抱了過去,一隻大手伸入了胸衣,撫摸了豐盈玉兔,雲娥細聲輕嗯,繡臂一伸勾摟了陸七後頸,身子挺起,主動的送上了香唇。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4-3-26 13:52
第211章 戰吐蕃


    陸七在虞王府,只享受了五日的家宅溫馨,五日後他離開長安城,與杜勇的巴陵軍開拔奔了河湟,他得去解決了吐蕃進犯的邊患,身為事實上的皇帝,他應該抓住御駕親征的機會,以獲得普遍的軍心崇敬。

    一路行軍,陸七沿途也會見地方官,了解民生,對有做為的官員給予嘉許,關內地域也存在一些匪患,很多都是當初陸七血腥接管關內時,脫逃的趙匡義勢力,那些逃入山中成匪的亂軍很難剿滅,也不肯接受招安。

    陸七了解後,命令在長安城的三萬禁軍,也就是在河湟駐紮過的軍力,​​進行大規模的在關內剿匪建功,陸七有意讓那三萬軍力離開長安城,畢竟是自開封府調駐京兆府的禁軍,留在'心臟'不妥,難免會發生意外的兵變或者刺殺,陸七卻是不想親人遭受了危機。

    陸七的擔憂並非是犯了疑心病,而是他對那三萬軍的影響力,主要是高級將帥,中下層的將官與他接觸不多,就是高級將帥,也會受到舊日關係的影響而與陸七為敵,例如周皇帝的命令,有六成能夠號令了那三萬軍力。

    巴陵軍抵達了河州,河州刺史蕭知禮在臨夏城外迎接陸七,原本的河州刺史被陸七調去延州,蕭知禮如今不僅是河州刺史,還是西寧都督府的轉運使,執掌西寧都督府的財權。

    一入臨夏縣城,陸七就看見了大興土木的景象,城中分成了南北十字大街,寬達四十米的大街兩旁正興建商舖,蕭知禮介紹說,他想在任期內,將這座臨夏城改造成宜居宜商的好所在,他想在亂石壘就的城牆外包層青磚。

    陸七明白蕭知禮的心意,蕭知禮是想一方留名,他順勢說臨夏縣城相比青唐城小很多,建造的也遠不如青唐城美觀,而臨夏縣城的城池建成了斜口形,他建議蕭知禮拆掉兩面城牆進行擴建,讓臨夏縣城變的方正廣大,改造後的城池可以改名大夏城。

    當然陸七的支持也非全為了成全蕭知禮的願望,大半是為了河州的繁榮和防禦,城池擴大和建造的雄偉,就能夠容納了更多人口,若是宜居,也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口遷居河州,人口是一地繁榮的根本,河湟廣大缺人。

    陸七在河州駐留了一日,次日去往了湟州,抵達青唐城時,楊鯤和西寧都督率眾相迎,陸七已然封楊鯤為秦王,在秦州立府,加恩在青陽縣置別府。

    進入青唐城,陸七在湟州與營將及以上的將帥聚會,聚會後,留下高級將帥商議軍事。

    楊鯤言,吐蕃在青海一帶有三十萬軍力,進攻河西與河湟失利後,吐蕃遣來使者,提出了罷兵的條件,條件是要糧食和牛羊,若是不給就繼續起戰,楊鯤用請示託詞暫時讓吐蕃息兵。

    楊鯤言吐蕃軍很是悍勇,騎兵約有十萬,河西與河湟的軍力雖然守禦住了疆域,但折損很大,已然死傷了五萬多的將士,眼看入冬,對吐蕃軍卻是更見有利。

    陸七表態不會向吐蕃妥協,此次三十萬巴陵軍西征,有三萬神弩軍可用,還有神弩車,可以在寒冷來臨之前給予吐蕃重創,戰略是回絕吐蕃的索求,採取守勢誘敵,等候吐蕃軍主動進攻。

    五日後,吐蕃大軍進犯湟州,三十萬大軍鋪天蓋地的發動攻勢,吐蕃贊普惱怒之極,進攻河湟與河西的失利,讓他蒙受了威望與軍力的雙重損失,引起了很多部落的不滿,因為自從青唐城恢復茶馬互市,讓很多部落獲得了很大利益,這一起戰,卻是只有了損失。

    吐蕃贊普已然知道河湟來了三十萬的援軍,據探報幾乎都是步軍,所以吐蕃贊普不甘心撤軍,對河湟的貪婪,讓吐蕃贊普決定了繼續戰爭,只要打敗了河湟的周軍,他會獲得了糧食和大量的奴隸,甚至能夠讓吐蕃再次擁有了廣闊的隴右。

    陸七的軍力也擺出了不甘示弱的陣勢,大軍在大通河東面十里外駐紮,吐蕃贊普聽報敵軍竟然沒有據守大通河,而是在河東十里外擺出了迎戰架勢,不由大喜,下令渡河進擊,他要的就是與周軍正面大戰。

    十萬吐蕃騎兵絡繹不絕的涉水過大通河,開始還擔心敵軍會來個突然襲擊,但過了三成吐蕃騎軍,也沒有見敵軍來襲,於是過河的速度激增,吐蕃步軍也搭好了十座臨時木橋,大批的渡河。

    陸七這面有軍力六十萬,排開了長達兩里多的陣勢,在得報吐蕃軍大半過河的禀報後,陸七傳令,此戰不要俘虜,因為多數吐蕃人野蠻殘暴,俘虜之後很難歸治,往往成為不穩定的地方禍害。

    隨著吐蕃軍的過河,陸七在軍中已然能夠看見接近的吐蕃騎軍,他已然知道,吐蕃本族人口約三百萬,附屬的其它種族有四五百萬,吐蕃在東方的戰場,被党項人奪走了河湟,但在西方的戰場卻是耀武揚威,統治了包括吐火羅和一部分天竺的廣闊領地。

    吐火羅地域曾經是安西都護府的一部分,位於如今的黑汗回鶻南面,吐火羅之西就是大食國(阿拉伯人),吐火羅地域的大多數種族的祖先,是月氏人和樓蘭人。

    吐蕃在西方久據吐火羅地域,與西方的大食人時戰時和,與北方的黑汗回鶻卻是無休的戰爭,黑汗回鶻的疆域大半就是唐朝時期的安西四鎮,而吐蕃在唐朝時期就與唐朝激烈的爭奪過安西四鎮地域,所以吐蕃總想著覆滅黑汗回鶻,而黑汗回鶻因為受到來自大食和吐蕃的威脅,所以對北庭無力去佔據。

    終於,吐蕃軍過河擺好了出擊的陣勢,陸七知道吐蕃軍也擅長火油攻擊,但他有神臂弩為依仗,能夠及遠殺敵,只要挫敗了吐蕃騎軍,六十萬的步軍足以湮滅了吐蕃步軍。

    吐蕃騎軍開始進攻了,萬馬奔騰的潮湧撲來,巴陵軍也動了,上千具輪車被推出了軍列,每輛輪車都像是木箱安了輪子,車前的箱體面上,有三十個孔洞,每一個孔洞都伸出一個鋒利的箭頭。

    “放!”掌旗官應令擺旗,一陣彈棉花的聲音顫響,每一輛弩車發射出了三十支勁弩,合在一起三萬支弩箭,有如流星雨平飛貫去。

    一波弩雨飛去,數千吐蕃騎兵落馬踉蹌,射空的勁弩對後面的騎兵和步兵也造成了殺傷,接著弩車後移,三萬神弩軍出去,開始了波段射殺,一批批弩箭射去,悍勇怪叫的吐蕃騎兵成批的人仰馬翻,前方騎兵的大量死亡,讓後面的大批吐蕃騎兵驚恐勒馬。

    吐蕃軍都是各個部落集結的,缺乏軍紀軍陣的素質,一看前面死了數萬同伴,後面的立刻驚恐的不肯了衝鋒,紛紛掉頭回跑,陸七見了有些意外,下令大軍推進,三萬神弩軍率先出擊,追殺逃走的吐蕃軍。

    殺!數十萬大軍爭先恐後的衝鋒,片刻後超越了神弩軍向吐蕃軍殺去,神弩軍的射擊是需要瞄準的,不會亂放弩箭,而且必須保持陣列,所以別的軍力一衝上去,神弩軍就落後的一步步推進。

    騎軍的被屠殺逃回,讓後面的吐蕃步軍和吐蕃贊普驚魂皆冒,一見敵軍潮湧般殺來,不等吐蕃贊普下令,吐蕃步軍紛紛掉頭逃跑,結果大通河成了要命的阻礙,一批批的過河能夠平安,一窩蜂的過,很快木橋塌陷,涉水也因為人多而造成河水阻塞變的洶湧,大批的吐蕃軍被衝倒,而且互相的抓扶,結果卻是求生不成,反而互相扯拉的淹死在了河裡。

    兩時後,吐蕃贊普帶著五萬多的馬步混合軍逃離,二十多萬的吐蕃軍死於大通河戰役,因為陸七的軍令,乞降的吐蕃軍也被屠刀奪命,戰後楊鯤率領軍力進據了整個青海湖的周邊地域。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4-3-26 13:56
第212章 移駕


    大通河的戰報,陸七沒有官文發往開封府報捷,但卻是發往了福州報捷,由福州朝廷廣而告之,以加強他的威望,震懾不安定的野心之輩。

    戰後他回去了長安城,大通河戰役俘獲了四萬多戰馬,西寧都督府能夠有了五六萬騎軍,基本就不懼了吐蕃的反撲,邊界守禦也能夠遠達過了青海湖。

    與巴陵軍回到長安城,陸七就讓巴陵軍繼續駐紮在長安城東南方數州,三十萬軍力的人數太多,戰後和平時期,應該讓將士們過上正常的生活,暫時成為​​了陸七能夠速調的常備軍。

    大通河戰役半月後,開封府的周皇帝終於有了反應,宣布遷都長安城,開封府成為陪都,開封府上下一片嘩然,大半為開封府失去了京城地位而徬徨,京城的意義是繁華尊貴的根本,一旦成了陪都,很可能會走向蕭條。

    雖然徬徨不願接受,但皇帝宣布後,卻是沒有引起大臣和勳貴的反對,鄭王成為了開封府留守,韓通為副留守,薛居正堅持要留在開封府輔佐鄭王,被留下了主持政事。

    周皇帝車駕離開了開封府,開封府在宋滅之後也進行了散軍還鄉,所以只有了軍力十萬,留下五萬鎮守,五萬隨護周皇帝和大批的文武百官,以及數百的勳貴代表。

    車駕抵達洛陽城時,曹彬出城接駕,潘美也自襄州趕來見駕,潘美已然知道周國大勢已去,就憑了他的十幾萬軍力,根本就成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但周皇帝和陸天風都沒有來了軍令,所以只能等候,不過襄州那裡的地方軍政,已然被程德玄接管,襄樊之間的漢水,也修好了通橋,漢水兩岸的軍民也正常的走動和通商,根本就不存在了敵對。

    次日,周皇帝起駕,曹彬和潘美也隨行,算是解脫了囹圄一般的'割據',重又成為了周皇帝的重臣,大軍浩浩蕩蕩的去往了長安城。

    十一月,寒風刺骨,陸七與紀王率眾和兩萬軍力,出長安城十里迎駕,迎得周皇帝車駕,恭敬的雙膝跪地叩迎,之後同返了長安城。

    抵達長安城,護行的五萬禁軍接到皇帝諭令駐紮在了城外,只有近衛班直和雲錦東的五千虎翼左軍進入了長安城,有長安城的官員為大臣和勳貴安排居處休息。

    陸七和紀王,以及一些重臣,則是伴隨著周皇帝車駕去往大明宮,長安城有三座主要的宮殿群,分別是太極宮、大明宮和興慶宮,大明宮是最大最好的宮殿群,位於城北的龍首塬上,而太極宮是唐朝初期的權力中心,位於城北的中心,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就是太極宮,李世民做了皇帝後,給李淵修建了大明宮,而唐高宗繼位後,就由太極宮搬去了壯麗廣大的大明宮,使得大明宮成為了唐朝的權力象徵。

    車駕抵達了大明宮的丹鳳門,陸七觀望著這座比開封府皇宮大上太多的宮城,這座大明宮比開封府的皇宮大上十倍還多,陸七雖然沒有進過,卻是聽別人說過,聽說這座廣大的宮城,因為戰亂破壞和年久失修,已然很是破敗。

    進入丹鳳門,沿著御路前行,大明宮分為三大殿,分別是前朝的含元殿,中朝的宣政殿,內朝的紫宸殿,紫宸殿就是內宮區域了,內宮的太液池可泛舟遊樂,環池有美麗的園林景觀,不過陸七聽人禀報過,大明宮的內宮非常荒蕪破敗。

    車駕抵達了含元殿,皇帝傳諭陸七和重臣們離開,候旨宣召,陸七和重臣們知道周皇帝這是勞累了,遵諭的離開了,只留下了紀王陪伴周皇帝,雲錦東和班直則鎮守了宮城。

    陸七離開大明宮,直接就回去了虞王府,沒有去見大臣們和勳貴,這時候不宜惹來猴急詬病,他也沒想很快的成為了皇帝,如今的他擁有數百萬軍力,那才是皇帝的權力根本,軍權失​​控的皇帝,只能是擺設。

    周皇帝既然來了長安城,陸七可以耐心的等候,依舊在虞王府處理各地送來的公文,原本歸開封府處置的地方請示,陸七沒有發令改變,也就是說河南道與淮南道的政務,依舊歸屬開封府權決,涉及軍事的卻要送來長安城。

    一晃五天過去了,周皇帝在大明宮哪個也沒有召見,只是讓紀王陪著,五天後周皇帝諭令陸七去見,陸七趕去了大明宮,不想周皇帝竟然是在丹鳳門的城門樓上。

    上了城門樓,陸七見有三十幾位周國重臣和勳貴,陪著周皇帝外望長安城景緻,這也是大明宮的優勢之一,可以一覽長安城的風貌與繁華。

    “臣拜見陛下,吾皇萬歲。”陸七過去恭敬拜見。

    “天風,過來吧。”周皇帝溫和招呼,陸七走了過去,邊走邊向重臣和勳貴點頭,趙普和石守信也在,重臣和勳貴也紛紛微點頭。

    陸七立身在周皇帝左側,紀王在周皇帝右側,周皇帝看著陸七,溫和道:“天風,你能夠一直尊敬朕,朕心甚慰。”

    陸七淺笑,溫和道:“臣曾經向陛下說過,是真心的敬重陛下,是陛下的體恤民生,以身作則的務實強國,才使得中原政通人和,萬民安居,陛下唯一的失誤,就是過於剛強,不肯對外妥協。”

    周皇帝苦笑,繼而轉言道:“朕有一事不明白,以你之能建立晉國不算稀奇,但晉國初立,應該是隱患眾多,為什麼你不在晉國,也能夠讓了晉國的軍臣不反,據朕所知,晉國的軍力都是降卒,你是怎麼壓制不反的?”

    “陛下,臣是沒有在晉國主事,但臣有一位堪比蕭何的夫人代臣主事,另外臣也有很多良臣摯友的支持,張洪波就是臣的一位摯友,臣曾經救過他,如今張洪波是海東郡王。現在鎮守西寧的楊鯤,是臣的父輩世交兄長,鎮守鳳翔的關衝,是關羽的後人,絕對是位重義男兒,還有臣的幾位生死戰友,都執掌著晉國軍權。”陸七說道。

    “聽你之言,你的情形,與朕當年是相似的。”周皇帝道。

    “是與陛下的當年境況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臣有一位擅長治國的夫人代臣掌舵,另外晉國建立之後,一直有機會休養生息,若是建國之後與外發生了死傷慘重的戰事,晉國必然崩亂,那也是臣願意來了周國的主因,臣擔心周國會發動對晉國的大規模戰事,所以需要了解周國的軍情。”陸七回答道。

    周皇帝點頭,道:“你身為晉國之主前來周國,是不智之舉,但卻是火中取栗的大勇之人,你若不來,結果或許會是當年曹魏與孫吳的爭霸再現,最後敗的會是你,因為你的晉國初立,確實經受不住殘酷戰爭的對耗,尤其是降卒軍心,極易出現崩軍。”

    陸七點頭,但又道:“陛下之言,臣只能認可一半,臣認為就是再現了南北爭霸,臣卻是未必會敗,因為臣有海路進襲的優勢。”

    周皇帝搖頭,道:“你的陸戰若是陷入了殘酷對耗,那你的晉國就會出現了嚴重的內患造反,那個時候,你會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財力,兵員都會陷入了窮於應付,一旦你的晉國出現了不穩,你認為江陰水軍還會支持你嗎,強者恆強,晉國若是陷入戰亂,很多歸附勢力就會棄離了你。”

    陸七點頭認可,周皇帝微笑道:“今日,朕就宣告大周易名大虞帝國,年號太平興國,擺駕含元殿。”

    陸七和紀王退離三步,與其他大臣勳貴向周皇帝行禮遵諭,之後陸七伴扶著周皇帝下了丹鳳城樓。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4-3-26 13:59
第213章 大虞帝國


    大明宮,在明顯殘舊的含元殿內,周皇帝高踞龍椅,接受了文武勳貴的朝拜後,宣詔大周易名為大虞帝國,年號太平興國,定都長安城,詔諭虞王陸天風監國。

    次日,大虞皇帝應虞王陸天風所請,定開封府為上都,池州為中都,太原為下都,蘇州吳縣為東都,福州長樂府為南都,幽州為北都,甘州張掖為西都。

    陪都之下是府,州,縣,鄉四級行政,鄉官耆老為正九品官階,輔官從九品官階,武為巡檢,文為亭長,皆由朝廷認可或下任。

    府級分為王府和國府,王府直屬京城內廷管轄,國府歸屬陪都和京城外朝政事堂管轄,王府所出皆為皇貢,國府所出皆為國賦。

    每個陪都皆置立內廷和外堂,外堂執掌陪都六部治政,內廷主管監察和掌判平常軍事,陪都外堂主官稱使相,由政事堂具有宰執資格的大臣輪任,陪都內廷主管由京城內廷任命,稱為府宰,地方王府的主官稱為府相,地方國府的主官稱為府尹。

    陸七大略參照唐朝的十五道行政治理,置立府級行政歸屬陪都和京城管轄,開封府稱為上都,基本管轄唐朝時期的河南道和淮南道,陸七沒有在開封府置立內廷,只是劃定了那些府州歸屬開封府朝廷治政,也明確的告訴了周皇帝和大臣,日後開封府會是周皇之封,既是上都,也是王府之地。

    不過陸七也明確了封王的權限,封王能夠有五百翊衛,五千護軍​​,但封王的護軍卻是歸屬內廷管理,護軍將士的任免和給養皆由內廷負責,護軍只是奉內廷軍令,在職責範圍內保護封王,但翊衛由封王私募和給養。

    在宣告大虞帝國建立的五日後,大虞皇帝起駕離開了長安城,依舊由五萬禁軍護駕返回了開封府,皇帝回到開封府後,先傳旨封韓通為成國公,任職殿前都虞侯,率領八千將士鎮守皇宮和內城門,之後傳諭開封府的軍力將帥,向監國上書述職,歸屬監國調令。

    陸七接到開封府的上書和皇帝諭旨後,承認韓通為成國公,國公和郡王可以擁有三百翊衛,三千護軍,加上鎮守開封府皇宮的五千王護軍,陸七認可了韓通鎮守開封府內城,而外城的軍力,他都予以了調離,自關內調去了三萬軍鎮守開封府,在軍權的控制上,陸七不可能讓步太多。

    皇帝主動交出了開封府軍權,那只是陸七國事中的一部分,過渡時期,他只能允許周國朝廷的存在,薛居正事實上就是大虞上都使相,但皇帝存在開封府,陸七就沒有必要去明面改了開封府的治政官稱。

    皇帝離開長安城不久,也就是還沒有回到開封府之前,陸七的政令已然是傳向了大虞帝國的所有疆域,先將體制和新政告知全國,讓大虞帝國的官民知道一下。

    陸七的朝廷體制基本與周國類同,是政事堂和樞密院,不過外加了一個內廷,內廷置中府使和九卿相管理天下王府的軍政,兼顧監察地方和掌判平常軍事,內廷之首是中府使,其他卿相多由九寺之卿出任,例如太常卿,衛尉卿就是了內廷卿相。

    內廷的置立事實上就是一個家天下,每個王府之地有五千護軍,將官和治政官員皆由內廷使任,王府之地的府相可以是女人,宦官和文官,王府之地的稅賦成為皇貢,陸七的做法使得九寺卿的權柄大增,用意就是讓地方勢力被分割,也將皇族的財力獲得限制在一個範圍,而不是壟斷鹽鐵或者其他大利行當。

    當然內廷的最大作用還是為了直接掌控了一部分的軍權,以及監察地方,但並沒有取代了御史台的職權,應該說御史台是皇帝的左耳目,內廷是皇帝的右耳目。

    隨治國體制一起發布的,還有開科取才的公告,陸七定制了開科取才的條件,在文武考生之外開工科舉,朝廷置立天工貢院,凡能工巧匠,通農事水利,精音律的皆可參與天工科舉,例如燒瓷器的,若是能夠燒出極品,就可以帶來作品參與天工科舉,中舉即可獲得天工貢生的資格。

    對文科舉和武科舉,陸七也做出了與以往不同的條件,參與文科舉的,詩詞歌賦算一門,農桑牧漁的知識也為必考,還要會理賬,之後才會是考文章,前面的若是不會,後面的錦繡文章也不用寫了。

    而武科舉,陸七規定必須三十歲以下,在軍中歷練兩年以上的士兵,才可以參與武科舉,武科舉每年錄取千人,取前五名為殿元,第一名武狀元,文韜武略要最好,賜御劍和將軍官階,第二名榜眼,要是軍武第一,賜夜光杯和美酒,第三名探花,要箭術最好,賜寶弓和美人一名,榜眼和探花均賜予五品校尉官階。

    第四名殿尉和第五名殿士,要綜合成績前茅,均賜與寶珠和美人一名,七品校尉官階,除武狀元得御劍外,其他九百九十九名錄取者,皆賜予千牛刀一柄,獲得武備官身,另外所有的賜予和用度,皆由內廷負責,三大科舉由內廷和禮部,工部,兵部共同舉辦和監察。

    文科舉錄取四百進士,工科舉的貢士錄取暫時不限名額,賜予暫時未定,所有想參與三種科舉的才能之人,可以向最近的王府或陪都參加初試,以前大周和晉國的秀才和舉人,大虞帝國予以承認,但若想謀求官身資格,需要考核一次。

    發出體制和取才的通告之後,陸七又發布了基本稅賦制度,宣布實行唐朝時期實行的一種兩稅制,即戶稅和地稅之外沒有了別的稅賦,根據戶口和田地的估值進行徵稅,兩稅制的特點是富戶會多交稅賦,貧戶會少交稅賦,能夠讓流民和貧民盡快安居,商稅不屬於基本稅賦。

    兩稅制是晉國早就實施的稅法,兩稅制的缺點是容易良田低估瞞報,但在重罪的高壓之下,地方上的地主和官吏很少願意因小失大,官吏是會調任的,地主行賄了之後,並不能保證自家田地一直偷利,偷得的利益,還不夠給官的,而晉國官員的福利很高,所以很少有願意為地主低估了田地惹上後患,就是想撈好處,也只在打官司裡獲些好處。

    陸七在周皇帝走後,也一直在虞王府理事,一是在明面上不能顯得猴急,二是長安城的三大皇宮都很破敗,他身邊的人也不多,若是入居了大明宮,真的會很冷清。

    不過陸七很快就嚐到了治政的麻煩,各地的文書雲集而來,讓他陷入了忙碌不休,主要是周皇帝回去時,紀王和朝臣也都隨了回去,他又不好出言留幾個,而晉國的朝臣一時分不過來,他又不能隨便找人代勞,蕭知禮在河州也在忙碌。

    好在有辛韻兒她們幫助分類,使得陸七的處置速度快了很多,忙碌了七八天,地方來的文書明顯見少,陸七才鬆口氣,卻是想去漢中看望小馥,如今外面下了雪,而小馥已然身懷六甲,所以一直沒有來長安城。

    不過去漢中也只能是想想,陸七根本離不開長安城,只能盼著親人和信任的臣屬過來,最好是辛琴兒能夠來了長安城,只是江南的治政也是不容疏忽。

    這一日,張洎和伍海同時抵達了虞王府,陸七見幫手來了自然歡喜,張洎卻是告訴陸七,開封府的很多官員奉了皇帝諭令,已然快要抵達了長安城,紀王卻是留在了開封府,據說不肯離開皇帝。

    陸七聽了微微感傷,他為了不讓皇帝有了失落,所以才沒有提出留下朝臣,而那些朝臣當然不能做了勢利小人,所以無人向陸七明面暗裡的表歸。

    一百多的朝臣抵達了長安城後,陸七不得不搬去了大明宮主政,政事堂和樞密院,加上各自的所屬運作,長安城正式成為了大虞帝國的最高權力中心。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4-3-26 14:01
第214章 家天下


    一百多的前周朝臣來到長安城,十日後,晉國的幾十朝臣也抵達了長安城,而且是王仲良為首,陸七有備的安置了職位,為了不生嫌隙,陸七讓晉國來的宰執主管南方事務,前周宰執主管北方事務,但只是主管,必須一起議政才能生效的交給六部執行,政事堂的宰執有十三位,趙普成為了右相,王仲良為左相,一主北,一主南。

    樞密院的樞密使是​​曹彬,副樞密使是伍海,潘美被陸七打發去了南方,去進攻南越和大理,南越那裡已然攻占了一半,但因為趙匡胤的原因,晉國對南越的進攻暫時停滯了很久,陸七讓潘美率軍去了巴蜀,自巴蜀向南進攻,巴蜀的南面就是大理(雲南),大理的西邊有一個吳國(越南),潘美率軍去了,能夠與徐明軍力形成兩路拳頭。

    讓陸七最愉悅的,是貴五叔也來了長安城,貴五叔是衛尉寺卿,而在太原的陸東生也奉召來了長安城,任職為宗正寺卿,前週的司農寺卿潘佑也來了長安城,陸七不計前嫌的接納,潘佑曾經是唐國的司農寺卿,曾經激烈彈劾過陸七在常州的官押銀契。

    前週的鴻臚寺卿和太僕寺卿,陸七也予以了接納,韋浩也被陸七調來任職了大理寺卿,孟石也被陸七給調來了長安城,任職太府寺卿,太常寺卿和光祿寺卿需要交給後宮任職,中府使為內廷總管。

    九寺卿的本職是太府(戶部—錢)、司農(戶部—糧)、宗正(禮部—皇族)、太常(禮部—祭祀)、光祿(禮部—膳食)、鴻臚(禮部—外交)、衛尉(兵部—軍器儲備)、太僕(兵部—馬政)、大理(刑部—司法)。

    九寺衙門的存在有分權六部的作用,但陸七置立內廷形成獨立的家天下,卻是賦予九卿一使執掌地方王府軍政的權力,更是讓內廷直接的參與科舉人才拔選,其目的就是形成'天子門生',讓優秀的人才成為皇家學員和勢力。

    例如陸七制定的武科舉,能夠把軍中底層的軍武人才挖掘出來,雖然只是錄取一千人,但初期參與拔選的軍武人才會是數達十萬,那些參與初選的軍武人才,只要達到規定的軍武標準,都會被記錄入內廷文案,內廷會根據需要優先予以吸納為王府護軍,那才是武科舉的真正作用。

    若是只由了兵部和樞密院主持武科舉,那拔選的武舉多數會是​​靠關係才能參與,平民和普通武官家的兒子,層層阻礙排擠之下,很難進入武舉拔選。

    有了七位寺卿,就有了內廷事務處置的基礎,陸七讓七位寺卿嘗試處置內廷事務,主要是先將科舉之事運作起來,形成內廷對各個王府的事務過問。

    南方的王府已然形成了內廷轄管,北方的王府,陸七指定了洛陽府,石國府,虢國府,天錦府(成都),興元府(漢中),江陵府,南陽府,壽山府(壽州),揚州府,大名府,蓬萊府(登州),河間府,幽州府,雲中府(雲州),會寧府(會州),敦煌府,伊吾府。

    這些置立為王府之地,屬於了中央內廷直轄,成為皇家用度的來源和支出,皇家的賜賞,建造,各種支出,皆取自王府之地,與國庫財力予以分割,形成了一種國中之國的統治。

    如今這些指定的王府之地的長官,由刺史改稱了府相,直接向了長安城負責,如今有了七位卿相,陸七就將王府之地的事務轉交了內廷,但官吏任免和軍力調動的權力沒有給予,就是回應正常的述職和請示文書,整理王府之地呈報的各種信息。

    有了政事堂,樞密院和內廷接管了日常軍政事務,陸七得以解脫了繁瑣事務的糾纏,他抽身巡視長安城的防禦,走訪了一下民生,又去鳳翔駐軍巡視了一番,最後去了漢中興元府見小馥。

    十二月,又下上了大雪,這是今年第四場雪天,迎著呼嘯的風雪,陸七的心裡卻是溫暖愉悅,瑞雪兆豐年,明年西部的農事應該有了好收成,今年為了河南與河北的賑災,以及治理黃河,卻是耗費了太多的糧食,還有支援北方的戰事和歸治,也耗用了河西很多的羊群,只有讓北方疆域的將士和平民吃飽,才能獲得了真正的歸心。

    陸七來漢中興元府之前已然使人通知,鎮守興元府的府相和駐軍將帥在​​迎候,陸七耐著性子會見了一下,還是近衛將官理解主上心思,暗中知會主上累了,府相和將帥們知趣的主動告辭。

    陸七回到了他的'家宅',一進前廳,就見到了思玉思竹,兩姐妹明顯是在候著他,嬌靨歡喜的左右扶抱了陸七手臂,繼而為陸七拂去身上的雪,解下大氅和皮袍,為陸七換上舒適的袍衣,又為陸七整理了一下頭髮,陸七微笑的接受照顧,享受一種溫馨。

    最後去了後宅,陸七進入小馥的居屋外室,立覺暖意撲面,卻也看見了蕭香蘭,陸七走前迎抱了香蘭入懷,低頭親吻了秀髮,但只抱了一會兒,香蘭就主動離開,玉手​​扯了他去入了裡屋。

    進入裡屋,陸七看見了小馥立在榻前,右手撫著隆起的腹部,左臂被玉蘭(青芙)扶著,一張嬌靨愉悅淺笑,美目柔和的望凝著陸七。

    陸七忙走過去,伸手扶了小馥,溫柔道:“怎麼沒有在榻上?”

    “也不能久臥的。”小馥輕語,被陸七扶坐了榻沿。

    隨進來的思竹搬了凳子過來,讓陸七與小馥對面坐了,陸七溫和道:“香蘭,你們去外面一會兒,我與小馥探討一下國事。”

    香蘭輕嗯,與別人一起出去了,小馥淺笑道:“有什麼國事,還得攆了她們出去。”

    “我說的事情讓她們聽了不好。”陸七微笑回答。

    “你說吧。”小馥輕語。

    陸七說了請徐鉉認女的事情,最後道:“小馥,事先沒有與你商量,我很抱歉。”

    小馥淺笑搖頭,道:“妻知道七郎的作為,事實上是為了妻好,雍王若是做了國丈,日後會給妻帶來無盡的煩惱禍患,雍王若是野心不死的想要積勢造反,最後妻只能退位讓賢,國母是天下之表率,七郎想護也是不成。”

    陸七微笑點頭,又說了內廷之事,最後道:“小馥,日後你小蝶,韻兒和琴兒,負責王府之地的治理,目前我不許內廷卿相任免王府之地的官員。 ”

    小馥擔憂道:“七郎,後宮干政會有很多的後患,我本想讓你廢置了內廷的。”

    “後宮干政是有後患,但權臣和邊帥的禍患更大,我不想學了李國主派去文人監軍或領軍,造成軍隊的戰力大弱,也不能如了周皇帝用制衡的手段牽制軍臣,我的做法就是建立一個家天下勢力,以後各個王府之地的主管,要逐步的換成宦官或女官去管理,不許外朝干涉,而內廷也不得干涉外朝事務。”陸七平和解釋道。

    小馥想了一下,道:“七郎的意思是,將皇宮的勢力擴展至了天下各處,用宦官和女官形成一個直屬皇家的地方勢力,卻又限制了宦官執掌國之重權,另一面也限制了外朝重臣對全國勢力的影響。”

    陸七點頭,道:“周皇帝就是我的明鑑,當年的周皇帝與軍臣們共患難的奠定了周國江山,但後來卻是隔心的互相猜忌,所以我要盡快的建立一個家天下的拳頭,主強臣弱,才能相安無事,不然過個五六年,軍臣們都會步入勢大根深,皇帝是高高在上,但也遠離了軍力,而且國家如此之大,很容易形成土皇帝的地方勢力,我在全國散置了王府之地,多少能夠皇威震懾一方。”

    小馥輕嗯,陸七看著小馥,微笑道:“我的做法未必是正確,但我的目的,就是避免走了李國主和周皇帝的路途。”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4-3-26 14:04
第215章 回開封


    陸七在興元府一留就是十日,十日後被小馥'趕'離了興元府,陸七不捨的離開,匆匆返回了長安城,眼看又近年關,他有很多的事情要準備,今年他需要去開封府給皇帝拜年。

    在長安城批示了積累的奏摺,由於有政事堂,樞密院和內廷的預先過目議政,每一份奏摺都附有處置建議,所以陸七只需要略思即可,然後定出准否或者再議,准的就御筆一書,蓋上璽印,送去六部執行。

    處置了奏摺,陸七又召集前周大臣商議去開封府拜年的事情,定下了八十四位大臣去開封府,其他的留守長安城,大半留守的都是年高或身體不適,這大冷天的趕去開封府,很多大臣受不住折騰。

    定下了人員,陸七次日就啟程去往太原府,他讓大臣們量力而行,在年關前抵達開封府就成,陸七去太原府卻是接小蝶,香荷和雨薇,皇帝其他的親人都已回去了開封府。

    陸七帶著兩千騎兵抵達了晉陽城,太原府如今成為了大虞帝國的下都,雖然名為下都,但與其它的陪都一樣沒有高低之分,開封府為上都,是在名義上尊敬皇帝,池州為中都,一是陸七父親的埋骨之地,二是陸七成長之地,三是地理位置對大江南北而言也算居中,正好能夠轄管了東至潤州,西至洪州,南至睦州,北隔江的淮南地域。

    當然,如今的淮南地域歸屬開封府治政,日後也未必會歸屬中都,其實南昌府的地理位置和城池適合做陪都,不過一是陸七不喜,二不是龍興之地,只是在池州置立陪都,想建成一座都城卻是需要時日和財力。

    進入晉陽城,陸七去府衙見到了小蝶,折香月,雨薇和香荷,見面自然是愉悅,雨薇和香荷聽說陸七會帶她們回去開封府,卻是感動的美目含了淚光,這些日子在晉陽城,香荷沒有什麼恐慌反應,自然的與小蝶和折香月友好相處,雨薇卻是明白大周已然不存,所以面對小蝶也就謹小慎微,私下裡更是芳心憂惶。

    陸七在晉陽城留了兩日,白日出巡駐紮的軍力,接見了地方官員,又在晉陽城裡走了一番,卻是引起地方上的轟動,'皇帝'駕臨了晉陽城的消息,上下官民自然是頗為關注。

    晚上與夫人們卿卿我我,說笑快活,還撫弄琴簫的自娛音律,卻是溫馨和睦,雨薇明顯的安心了很多,兩日後啟程去往了開封府。

    陸七在途中,得到了開封府的探報,說皇帝陛下在得知虞王率群臣來開封府拜年,卻是諭令外城的一萬將士接管了內城與皇宮的鎮守,成國公韓通率領八千將士去鎮守了東側外城,陸七聽了很欣慰,若是皇帝沒有調換了軍力,他就是到了開封府,也只會駐留外城。

    抵達開封府後,雨薇和香荷去了內城皇宮請安,陸七與小蝶,折香月去了原本的家宅,那座曾經的郡公府,如今的虞王府。

    虞王府是不大,但周圍居宅卻是成了軍營,駐居了五千將士,還是皇帝下令達成的。

    陸七令人去衛國公府問候了一下,如今的衛國公成了真正的虛官,所有的官職都沒有被免,但開封府的原本禁軍都被調走了,皇宮和內城的防禦有成國公韓通把持,外城三萬駐軍也沒有讓定國公去統帥,陸七使人去問候,就是告訴定國公,年後他去登門拜望。

    抵達虞王府的次日,皇帝的年幼兒女,在紀王的帶領下來見虞王妃小蝶,紀王與陸七在一起,免不了把酒說話,陸七讓紀王年後還回長安城,入政事堂議政,紀王說想多陪伴皇帝,兩人在一起說起了陸七內廷和科舉政令,陸七解釋了一番。

    次日上午,皇帝忽使人召陸七去見,陸七在五百近衛的跟隨下去入了皇宮,到了皇宮暢通無阻,鎮守皇宮的都是晉國軍力,領軍的都是陸七的兵勇軍兄弟,入皇宮卻是見到了王繼恩相迎。

    一見是王繼恩,陸七微笑點頭,王繼恩恭敬見禮,之後引領陸七去暖亭見皇帝,途中,陸七問道:“繼恩,聽說你因為立功,被陛下職任了登州防禦使。”

    “是的,那是陛下對奴才的恩典。”王繼恩恭敬回答。

    “登州我指定為了王府之地,你以後可以任職登州的府相。”陸七說道。

    “奴才謝殿下恩典,不過奴才想繼續服侍了陛下。”王繼恩回答道。

    陸七點頭,道:“你先伺候陛下也好,你任職府相是一定的了。”

    王繼恩恭應,陸七卻是明白,王繼恩目前根本不能離開了開封府,若是真的要去登州做官,必然會激怒了皇帝,目前王繼恩只能在開封府的皇宮,但陸七不宜漠視了王繼恩的投附。

    “陛下的身體怎麼樣?”陸七問道。

    “陛下的身體尚可,就是自長安城回來開封府,臥榻修養了半月,陛下的身體經不得勞累。”王繼恩回答。

    陸七點頭,又說了些別的,一直到了暖亭,王繼恩進去禀報,繼而出來讓陸七進去,陸七走進了暖亭,見只有皇帝一人,王繼恩留在了外面。

    “天風,坐吧。”陸七拜見後,皇帝溫和說道,陸七坐在了皇帝左側前。

    “在長安,很忙碌吧。”皇帝微笑問道。

    “開始是很忙碌,陛下使去的大臣到了,臣才有所解脫。”陸七微笑回答。

    皇帝點頭,道:“你的治政方法,朕聽說過,昨夜熙謹也與朕說過,朕覺得你置立內廷,會不會造成了宮亂,置立內廷是可以制衡外朝,但因為皇帝的親近掌了重權,所以也容易發生了挾君的惡果,例如漢代的皇后,唐朝的武則天,另外你分封王地,會不會造成了諸王尾大不掉的叛亂。”

    “陛下,臣置立內廷,最大的原因是想盡快建立起皇權強勢,內廷的置立,就如同了一張覆蓋天下的蛛網,能夠讓臣隨時了解地方官勢的變化,另外置立王府之地,一是能夠固定了內府的財源,二是能夠獲得直屬皇帝的軍力,避免皇帝被軍臣隔離了對軍隊的影響,內廷所屬的軍力,是不會讓功高軍臣統帥的,而善戰的功勳軍臣,臣也不會使出監軍箝制,臣的想法是不能削弱了邊軍戰力,而不能削弱邊軍,那就只能讓中央也擁有強勢軍力。”陸七解釋道。

    “你的說法朕明白,你就是想內外皆強,內強是想用宦官掌軍,外強是不想邊軍形成內耗,讓將帥能夠放開手腳的用兵,不過朕說了,你置立內廷,最大的禍患是容易發生挾君的惡果,宦官掌軍也未必能夠效忠皇帝,反而會發生弒君另立的惡果,也就是所謂的後宮干政禍患。”皇帝提醒道。

    陸七道:“陛下,就目前而言,置立內廷利大於弊,有了內廷積勢,臣就不用過於擔憂重臣的權柄與威望日高,不需要扶植了軍臣形成牽制,只需要理順了內廷的權柄,不讓宦官久掌權柄,臣收拾宦官,應該不會有什麼顧慮,說殺就殺了,若是收拾宰相和軍臣,卻是會牽扯了太多。”

    皇帝默然,過了一會兒輕嘆道:“治理小家是比治理大國容易,若是忽略宮亂的危機,確實是非常高明的統治手段,內廷的置立,直接就分割了外朝對部分地方的權柄,也成為了監察和威懾地方的眼睛。”

    陸七道:“陛下,以前朝代發生的宮廷政變,多數是皇族或重臣勾結京軍叛亂,而宦官能夠為禍,多數是發生在亂世,尤其是魚朝恩開始的唐末。”

    皇帝點頭,道:“若是皇權不穩,確實會是內憂外患,你的做法就目前而言是利大於弊,你可以留訓子孫,不可獨寵專信。”

    “是,臣受教。”陸七溫和回應。
uuuuuuuuuu 發表於 2014-3-26 14:07
第216章 帝術


    皇帝取茶碗品了一口,微笑道:“你對科舉的做法,卻是頗為高明,也很有趣,會讓很多的貴族不能獲得了太多勢力,漢代以來獨尊儒道,三國後的魏晉又實行九品中正制,而你的做法,應該是想百家爭鳴。”

    “也算不得百家爭鳴,臣只是尊崇了天工開物,凡能工巧匠,臣就想給了官身,臣最反感讀書人不知五穀,不通百事,一個個迂腐的不能為民生出力,而臣的武舉之道,就是想將底層的軍武人才弄進了皇家勢力,凡能夠通過初試的士兵,日後多數能有機會成為王師。”陸七溫和道。

    皇帝點頭,道:“你用層出不窮的新貴,削弱老貴族的勢力,確實是鞏固皇權的上策,比朕的禁軍分等要好的多,朕在禁軍將士裡拔選置立上軍,但結果卻是免不了被軍臣把持,而你的做法,卻是集結軍武精英歸屬各個王府之地,用皇家內府的財力給養,成為帝王家的真正私軍。”

    “臣的做法是有私軍之意,但不會讓王府之軍比外朝軍力顯得尊貴,臣置立內廷,就是形成兩套朝廷互相的震懾和分權,就像是相鄰的州治,各管各的,但主官都向皇帝負責。”陸七回答道。

    皇帝點頭,道:“天風,你的王府之地,包括異姓王嗎?”

    “原本是不包括的,但趙普大人和幾十位大臣,強烈請求不許封王擁有太多私軍,請求實行勳俸制,臣就順勢採納了。”陸七微笑回答。

    皇帝點頭,道:“你是應該奪了王臣的大半軍政,依地位給予勳俸和翊衛,不然對你的子孫統治會形成很大的不利。”

    陸七點頭,皇帝又道:“朕知道趙普,對朕是有很大怨心的,當年他諫言國家轉入全面內治,對軍隊實行文官監軍或者領軍,但朕卻是不想委屈的處於挨打境地,執意的北征燕國,結果朕不但無功而歸,還受了重傷險死,但朕不悔。”

    陸七點頭,道:“不瞞陛下,臣也曾經想過,若是抉擇治國之道,是傾向李國主,還是傾向陛下,臣的抉擇是,不願讓了後人只求苟安。”

    皇帝看著陸七,溫和道:“所以你置立了內廷,建立兩套朝廷的統治,一套用於鞏固皇權,一套用於治國圖強。”

    陸七想了一下點頭,皇帝微笑,道:“其實你建立內廷的做法,與你在河西的統治策略類同,不同的是,你在河西是藉佛造勢,而內廷的作用是造神立勢,你是在打造自己的天子威權。”

    陸七一怔,想了一下,淺笑道:“臣卻是沒有想的那麼多。”

    皇帝道:“你的做法,會引起士大夫貴族的強烈不滿,因為你打破了士大夫和文人自傲的地位,不過你現在擁有強權和新貴軍威,而士大夫貴族卻是散沙狀態,一時形成不了能夠與你對抗的階層,若是等到新貴成為了根深的老貴,你的做法,就會阻力重重了。”

    陸七點頭,道:“新貴若是與老貴有了合流之時,皇權就會弱勢了,那時觸動貴族的利益,會引發了激烈反彈。”

    皇帝點頭,道:“朕就是你的前車之鑑,老虎養大了,那個都不敢了去動,你的那些諸王兄弟和親近屬下,日後反而會成了你的心腹之患,在情感上,顧慮上,都會讓你畏首畏尾。”

    陸七點頭沒有說話,皇帝品了口茶,溫和道:“天風,你想讓熙謹入政事堂。”

    陸七點頭,道:“熙謹很有才能,為人我也信得過,所以不想讓熙謹做了富貴閒王,以後可以入政事堂,再年長幾年就去江南做中都使相,若是陛下不反對,目前可以讓熙謹做開封府尹。”

    皇帝點頭,道:“可以。”

    陸七又道:“還有一事臣不好做​​,臣想處置了一個人。”

    皇帝看了陸七,道:“趙匡胤?”

    陸七搖頭,道:“是趙匡義,臣不想殺趙匡胤。”

    皇帝點頭,道:“朕也想殺了趙匡義,上次的毒丹,和後來的毒膳,八成都是趙匡義指使的,那種陰毒算計的人是不能留下。”

    *****

    中午,陸七留在皇宮與皇帝,皇后,紀王母子,雨薇母女,香荷母女,在一起吃了家宴,之後在紀王的相送下離開了皇宮。

    回到虞王府的次日,陸七又去拜訪了吳王,也就是以前的唐國太子,吳王見了陸七,明顯的驚喜加上惶亂,有些失措的話都不會了說,還是陸七主動言明,日後兄弟相稱。

    在吳王府敘話,吳王告訴陸七,江陰的外公給他送了信來,說若蘭還活著,一直在等著與他成婚,他想去了江陰成婚,之後再回來開封府,陸七答應吳王去江陰成親,然後可以留在了江陰生活。

    陸七又言明了曾經答應于將軍封他為唐皇,不過目前不能冊封,而且就是冊封為了唐皇,也只能獲得王爵的勳俸和翊衛,能夠獲得了江寧府兩成稅賦,以及江寧的皇宮。

    吳王卻是不想受封為唐皇,言獲封唐皇反而讓他有了不安寧,陸七一笑沒有深說,賜封唐皇的姿態他必須要做,吳王就是拒絕,也得在受封後上請收回,若是吳王沒有上請收回,那就別想要江寧的兩成稅賦了,若是沒有巨財收入,只怕江寧的皇宮維護都難,如今陸七擁有了廣闊的國域,願意損些財力做仁君形象,俗稱以德服人。

    離開吳王府,次日陸七又去拜訪了衛國公府,有了石忠飛的關係,他拜訪衛國公不顯唐突,而衛國公在開封府勳貴裡威望很高,衛國公與虞王有了明面親近,具有風向標的作用,陸七的做法就是要團結大多數,盡量減少潛在的不穩定。

    石守信對陸七的到來,親自迎到了門外,恭敬的見禮後,與陸七回到了客廳,不想客廳裡竟然有一位陸七認識的年輕人,趙德芳。

    趙德芳一見陸七進來,忙恭敬的大禮道:“罪臣恭迎虞王殿下。”

    “德芳,你這麼說卻是不對了,我已然赦免了立宋造反的官員無罪。”陸七雖然意外,卻是溫和糾正,他與趙德芳有過和睦的一面。

    “臣謝殿下不罪。”趙德芳恭敬回應。

    “殿下請上坐。”石守信說話道,陸七點頭去做了主位。

    坐下後,石守信和趙德芳在客位相鄰坐了,陸七微笑道:“我來給衛國公拜個早年,卻是遇上了德芳,當初忠飛成婚,我與德芳在一起很好。”

    石守信點頭,道:“不瞞殿下,德芳來臣這裡,是想求臣能夠說話,請臣問一下他父親的事情,如今年關了,他卻是不能盡孝。”

    “國公說的我明白,德芳若是想盡孝,只能年後去江南看望趙郡王,我不會加害了趙郡王,但近一年是不能放歸,就是解除了軟禁,也未必能夠離開江南做官,八成會在江南做幾年的刺史。”陸七做出了承諾。

    趙德芳忙起身伏跪,恭敬道:“臣謝主上寬恕家父。”

    “起來吧。”陸七溫和說道,趙德芳謝過起身,坐回了座位。

    陸七遲疑一下,看了趙德芳,道:“德芳,我能夠保你父親無事,不過前日我與陛下說話,你的叔父趙匡義,只怕是不好的,因為趙匡義指使人毒殺過陛下。”

    趙德芳一驚,忙要起身去跪,不想身左的石守信伸手攔下了他,看著趙德芳道:“殿下的話你聽著就是了,不宜過於奢求。”

    趙德芳一聽點頭默然,石守信轉頭與陸七話了家常和一些國事見解,一時後,陸七離開了衛國公府,陸七走後,衛國公囑咐了趙德芳幾句,趙德芳受教離開了,卻是守口了趙匡義的事情。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uuuuuuuuuu

LV:9 元老

追蹤
  • 195

    主題

  • 91908

    回文

  • 25

    粉絲

就是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