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御前獻計
美人白髮,英雄遲暮。世間最殘忍的事莫過於此。
李素仔細打量著李世民,終於不得不承認,李世民確實老了。
雙鬢不知何時已染了白霜,額頭和眼角佈滿了皺紋,連腰板都不那麼筆直了,跪坐在案前佝僂著身軀,明明不到五十歲的年紀,卻如一個暮年的老人般失去了精神,唯有眼睛裡不時閃過的銳利才能證明他仍是一代英主明君。
史書上對這段時期的李世民有過許多詬病,諸如「好大喜功」「英明一世,昏聵而終」等等,評價也算客觀,可是許多事不能只看史書如何蓋棺定論,說到底,那都是別人的定論。
因為老邁,不得不在逝去之前抓緊時間做完自己該做的事,這是李世民現在的想法。
千年以後,也有一位偉人說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李素理解了李世民的想法,換做是他,或許也會拚命達到有生之年東徵的目的。
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未免不完全正確,貞觀一朝已十八年,需要一場大勝來奠定天下歸心的基礎,這話也沒錯,不過李世民更需要的是在他死去之前將江山內外的隱患掃清,不僅是隱患,同時還要把「窮兵黷武」的惡名聲扛在自己肩上,將來太子即位後,不必對外發動大規模戰爭,不必耗費國庫底子,只需安心發展國家經濟,創一個煌煌盛世。
李世民能做的大抵只有這麼多了,李素理解歸理解,可他還是不大贊同。
倉促而戰,傷亡必大,李世民站在帝王的角度,認為此戰必須發動,可李素站在百姓的角度,卻覺得此戰真的太過急促了。
若能等個三五年,待國庫殷實,百姓積攢了一定的家底,關中府兵操練足夠,軍械糧草堆積如山,甚至李素所創的震天雷也存量充足,那時發動東徵豈不是事半功倍?
可惜,皇帝是李世民,不是他李素,所以李素無法再勸說他放棄,李世民的性情剛烈,認準了一件事絕對不會再聽任何勸告的,李素若繼續勸下去,除了把他惹毛了,沒有別的結果。
所以李素只好選擇閉嘴,他不是魏徵,沒有興趣挑戰自己的生存極限,更沒有作死的愛好。
「陛下英明神武,您說要徵,那咱們就徵。」李素很鄭重的點頭道。
李世民斜瞥了他一眼:「陰陽怪氣的,諷刺朕呢?不贊同就直說,當年寫《阿房宮賦》大殿上公然罵朕的那個李子正哪裡去了?」
李素笑道:「臣的夫人有了身孕,臣快當父親了,一大家子靠臣養活呢,男人有了牽絆,自然要多憐惜一下自己的小命,否則自己死了不要緊,絕了一家的生路才是最不負責的,所以不該說的話儘量不要說了。」
李世民臉色漸緩,忽然感嘆道:「李子正都快當父親了,歲月真如白駒過隙,不饒人呀,看來讓一個男人磨平棱角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當上父親,不錯,算算日子,你已很久沒闖禍了吧?你現在這個樣子,朕很欣慰……」
「陛下,臣最近老實得跟兔子一樣……」
李世民嗤笑:「別侮辱人家兔子了,你老實只是做給大家看的,肚裡還冒著壞水呢,以為朕不知道?」
嘆了口氣,李世民接著道:「東徵已是定局,子正 啊,說說吧,怎樣才能東西兩頭兼顧?朕知道你有辦法,快拿出來,莫讓大唐關中子弟多增傷亡。」
李素苦笑道:「倉促之間,臣哪裡拿得出辦法?陛下這是在為難臣。」
「朕不管,今日不拿出個辦法,你別想回去,晚上就睡在大殿的門廊下吧,朕讓人給你一床被縟。」
李素面色愈發苦澀,不講道理的傳統難道是大唐君臣的特色?可你們就算不講道理也不能專挑我這種軟柿子吧?
想歸想,李素還是只能認認真真的想辦法。
李世民也不急,慢悠悠地端起茶盞,淺淺地啜一口,滿意地點點頭,然後抽空斜瞥他一眼,非常的居高臨下。
良久,李素終於嘆了口氣,道:「陛下,臣,呃……臣以為……」
李世民不滿地皺起了眉:「有話快說,結結巴巴的故弄什麼玄虛。」
李素苦笑道:「臣只有一個折中的辦法,或許……可以兩頭兼顧。」
李世民拂了拂衣袖,道:「說。」
「西域徵焉耆王之戰,恐怕是免不了了,大軍已開拔,三萬兵馬人吃馬嚼的,每天耗費糧草無數,將來若真打起來了,耗費的糧草更多,此戰若西突厥也參與進來,三五年內西域怕是平不了,所以,臣以為,不妨讓侯大將軍採用『拖』字決……」
李世民愕然:「拖?」
「嗯,拖,對焉耆國,當迅若疾雷,快速平定,焉耆戰力不強,侯大將軍可直抵焉耆,對焉耆痛下殺手,將焉耆國完全滅了,至於西突厥那邊,他們若選擇袖手旁觀自然最好,若他們也出兵,那就讓侯大將軍拖著他們。」
「如何拖?」
李素緩緩道:「爭,是政治的延續,所以這一戰,需要的是政治上的配合,陛下從長安派出使臣,與西突厥談判,談判的內容就是兩國友好互不侵犯,這邊談著,侯大將軍那邊打著,談判需要技巧,也需要軍事上的默契配合,談得有進展了,侯大將軍那邊不妨暫停動作,給西突厥人一個假像或希望,若談得不順利,侯大將軍便對焉耆窮追猛打,並且積極聯絡西域諸國共同反西突厥,一邊打,一邊談,拖個三五年,如陛下所言,讓戰事陷入僵持膠著之勢。」
李世民不解地道:「戰事僵持,曠日持久,這不正是朕擔心的嗎?如此一來,大軍糧草何以為繼?國庫照樣也耗費不少,東徵怎麼辦?」
李素笑道:「所以臣剛才說了,以迅雷之勢將焉耆國滅了,然後……可命侯大將軍以戰養戰。」
「以戰養戰?」李世民神情微動。
「漢朝的霍去病將軍,率孤軍深入匈奴數千里,滅匈奴部族無數,他們是騎兵,一日奔行數百里,朝廷的後勤補給怎麼可能跟得上?無非是每滅一部族,便屠其牛羊,掠其糧草充為軍糧,這便是以戰養戰,侯大將軍若滅了焉耆國,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接管焉耆國庫,搜刮國中糧草,同時將國庫的錢財交予西州,如今的西州已是西域諸國商賈的中轉站,這些錢財可用來向各國商賈購買糧食,等於是窮其一國之力,養侯大將軍一支孤軍,就算沒有朝廷補給,侯大將軍支撐一兩年不成問題,一兩年以後,陛下的東徵約莫也快到尾聲了,那時難道還騰不出手支援他嗎?」
李世民眼睛大亮,沉吟半晌,不由點頭讚道:「以戰養戰,確實是好辦法,可搜刮焉耆國的國庫和糧草,彼國百姓豈不是……」
「陛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謂『仁義』,做做樣子便罷 ,可此戰關乎大唐國運氣數,就顧不得那麼多了。」
李世民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你果然是個滿肚子冒壞水的混賬,心狠手辣起來比朕還厲害。」
「陛下謬讚了。」李素謙虛地笑道。
「你以為朕在誇你?」
李素笑道:「臣就當陛下在誇我。」
李世民哼了哼,隨即沉吟斟酌許久,緩緩道:「此法……可行,至少能為朕多爭取一年左右的時間,一年的時間,足夠朕做許多事了,同時也為朕節省了不少糧草,甚善……」
李素想了想,又道:「還有關於東徵的糧草方面……」
李世民一愣,欣然笑道:「子正連糧草都有辦法解決?」
李素苦笑道:「臣只想到了權宜之計,既然陛下鐵了心要東徵,臣食君之祿,便不得不為陛下分憂,關於糧草,臣猜測國庫所積恐怕不太夠吧?」
李世民臉色頓時陰鬱下來,憂心忡忡地點頭:「不錯,輔機與玄齡算了很久,尚有不少的差距,對高句麗之戰事若不順利,就差得更多了,民間麥子水稻一年兩熟,你從真臘國引進的稻種目前還只是在農學裡改良,尚未普及推行民間,縱然將明年兩熟的麥子水稻算上 還是差了許多。」
李素想了想,道:「陛下為何不試著向別國購買糧草?」
李世民又愣住了:「購買糧草?」
「是啊,就跟鄉親街鄰一樣,哪家突然手短,臨時找隔壁借點糧,通常都藉得到的,國與國也是如此,咱們出錢買呀,買鄰國的糧食,比如真臘國,佔城國,林邑國等等,這些南方國度善種稻穀,而且每年所產結餘不小,想必他們國庫所存頗豐,陛下何不向他們購買呢?咱們花錢買,又不損大唐國威尊嚴,何樂而不為?」
李世民吸了一口氣,眼睛頓時睜大了。
這個思路……很有創意啊。
滿朝上下只想著如何從國內籌措糧草,卻沒一個人想過向鄰國購買,大抵都是大國顏面尊嚴的原因,文武大臣們總覺得向別人伸手是件很沒面子的事,弱了自己的威風一般,可是購買糧草哪裡損了顏面?很正常的交易買賣關係呀。
李世民越想越覺得可行,李素彷彿給他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那個嶄新的世界裡……好多的糧食啊。
困擾李世民最久的問題便是糧食了,其他的諸如兵源,軍械,攻伐等等,那都不叫事,糧食才是關鍵。
此刻李素一句話,頓時令李世民茅塞頓開,只覺上下通透,感覺嗨爆了。
隨即李世民不知又想起什麼,臉色繼續沉了下去。
「國庫糧草不足,錢財……也不足呀,拿不出錢來,如何向鄰國購買?」李世民的臉色難看道。
李素重重嘆氣,要什麼沒什麼,你當什麼皇帝,改行要飯去好不好?
還有,什麼國庫沒錢,簡直笨到家了,國與國之間的大買賣,用得著搞什麼錢貨兩清嗎?
於是李素忍不住朝李世民看了一眼,然後飛快扭回頭。
李世民捕捉到他的目光,神情不由一滯。
這個混賬……剛才那記眼神是在鄙視朕嗎?
咬了咬牙,李世民語氣不善道:「子正有話快說,休賣關子!」
李素嘆道:「陛下,沒錢也能做買賣的,又不是不給,先欠著嘛,等咱們手頭方便的時候再給,陛下就照臣的原話跟那些國家的使臣說,您看看誰敢不答應。」
李世民露出遲疑之色,顯然李素的話嚴重挑戰了他的節操底線。
「這個……不妥吧?大唐是諸多鄰國的宗主,若還反欠別人的錢,實在是……咳咳,子正啊,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鄰國心甘情願把糧食奉上?」李世民臉色有些赧然地道。
李素臉頰抽了抽。
又要朝人伸手,又不想傷面子,分文不給還要別人心甘情願把糧食雙手奉上……剛才自己想錯了,當要飯的太屈才,你剪徑劫道去呀,不但能劫糧食,還能劫色呢。
李素又嘆了口氣,道:「陛下不想欠錢,那就拿東西換吧。」
「拿什麼東西換?」
「什麼都好,比如兵備庫裡多餘的軍械,刀劍弓箭,雲梯攻城車什麼的,或者拿生鐵,鹽巴,國庫裡的瓷器絲綢等等,召那些國家的使者來,一項一項抵價,慢慢談嘛,談到大家都接受的地步,這筆買賣就做成了。」
李世民想了想,欣然大笑:「好!此策甚妙,子正不愧是我大唐之棟樑英才,朕應該早點召你進宮奏對,也省得朕這些日子因為糧草之事而寢食難安。」
李素笑道:「臣不過是隨意而說,陛下謬讚了……」
隨即李素一愣,認真地問道:「陛下這次真的是在誇我吧?」
李世民此刻心情極好,哈哈大笑道:「這次確是在謬讚你,爾且放心收下。」
李素撇了撇嘴,然後道:「陛下既然決定今年冬天便東徵,那就要趕緊辦妥這些事了,如今已是夏末,離冬天不遠 ,與諸國使臣談判,還有傳遞消息,運輸糧食等等事宜,少說要耗費幾個月呢。」
李世民點頭:「不錯,朕馬上就下旨,事不宜遲,遲則生變。」
扭頭看著李素,李世民道:「你坐夠了沒?」
李素一愣,馬上聞絃歌而知雅意:「臣這就滾。」
…………
李素剛走出宮門,便見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二人匆匆進宮,李世民的速度果然快,這才多久便把兩位宰相召來了。
李素急忙朝二人見禮。
房玄齡笑呵呵地朝他點頭,長孫無忌的表現更是如沐春風,馮渡被刺一案李素與他暗中的較勁衝突,此刻他彷彿全忘記了,仍舊是一副慈祥長輩的樣子,還肉麻兮兮的握住李素的手噓寒問暖,李素尷尬地應付,背後冒了一層白毛汗。
長孫無忌越是如此表現,李素便越覺得憂心。
從此以後,他與長孫無忌之間的仇怨,只怕是難以化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