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大宋工程師 作者:雲桐山人 (已完成)

 
忘情痞子 2016-11-13 22:12:0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24 439262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7-6-20 20:17
第499章 討要人才

  宋代管轄禁兵和廂兵的中央機構,即殿前都指揮使司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馬軍司或馬司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侍衛步軍司或步司,總稱三衙。

  它們的長官分別為殿前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又稱殿帥、馬帥和步帥,合稱三帥。

  在都指揮使以下還設副都指揮使,稱為副帥,同樣作為三衙的統兵官。

  三衙管轄全國的禁軍,侍衛馬、步軍司還在名義上管轄各地的廂軍。其指揮官一般由武將擔任,他們與文臣主持的樞密院互相牽制,從而達到朝廷以文制武的目的。二者的區別為:樞密使有發兵之權,而無統兵之重;三衙有統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

  高峰受任的就是侍衛馬副都指揮使,他就有統兵的權利。這裡的統兵權可以理解為管兵、訓兵、練兵等權利,唯獨沒有調兵權。但擁有這些權利對高峰來說足夠了,他完全可以對當地的軍隊進行整合訓練,從而達到提升軍士素質的目的。

  可以說,新委任的職務對高峰來說是相當權重的,既管州府,又管路制,既有發展之權,又有統兵之權,幾權合一,他完全可以在京東兩路說著算了。

  這份權利高峰當然欣然收下,不過,他依然不滿足,他又向朝廷上書,準備討要人才。

  高峰計劃要的是三個人。

  第一個是宗澤。宗澤,進士出身,性情剛直豪爽,曾在殿試時不顧字數限制,洋洋灑灑寫下了萬餘言,其力陳時弊,批評朝廷的一些錯誤做法。這是他第一次在政治舞台上亮相,也是這一次被「賜同進士出身」,不過卻是末科。

  隨後他便先後任縣尉、縣令及各州府的文官,都頗有政績。特別是在政和五年,宗澤升任登州通判。這裡僅宗室官田就有數百頃,皆不毛之地,歲納租萬餘緡,都轉嫁到當地百姓身上。宗澤便忿然上書,陳明實情,請求予以豁免,終於為登州百姓免除了沉重的額外負擔。

  只是他在官場中,越來越看清官場的腐敗,也愈發感到自己的無力,於是便在宣和元年告老還鄉。

  此時他已年屆六十,朝廷考慮到他的功績,便獲准授予主管應天府鴻慶寺的虛銜,他個人遂退居家鄉。閒置在家,宗澤結廬山谷間,擬著書自適以度晚年,可是卻在這時被人誣告蔑視道教,於是他被發配到了鎮江「編管」。

  「編管」是官吏獲罪後,謫放到遠方州郡,編入該地戶籍,並由地方官吏加以管束的一種刑罰,因此,這種刑罰說大不大,說小又不小,主要看朝廷的意思。

  高峰向朝庭要宗澤,正是在宗澤「編管」期間。事實上,過幾個月後,趙佶將舉行祭祀大典,實行大赦,宗澤同樣會重獲自由,甚至被啟用。

  到目前為止,以宗澤的年歲,眾人看到的僅僅是他的文才,而高峰卻知道,宗澤還是一名著名的將領。

  他沉毅知兵,在軍事上完全能夠與張叔夜、種師道齊名,而高峰想把宗澤要到身邊來也是因為這一點。

  第二個是張叔夜。張叔夜比宗澤小上幾歲,也有近六十的年紀,他現任海州知州,是一名文武雙全的人才。

  起初,高峰就是建議谷城、杜松、閆鋒、史強四位武公子投奔他去的,只是張叔夜當時還未到海州,四人才陰差陽錯的投到了嚴伏的手下。

  高峰早就知曉張叔夜,更清楚史上就是他擒住的宋江,只是因為自己的到來,反倒把張叔夜的功勞奪去了,要知道張叔夜因這番功勞可是在第二次金兵南犯時成為了東京保衛戰的主將。

  此種情況下,張叔夜還能不能繼續承擔將來的重任說不清,但高峰對這個忠心耿耿的老將軍是發自內心的佩服,他之所以把他請到這廂來,也是為了他的大計而行。

  第三個若說是為了那人,還不如說是因為他的娘子,或者說是高峰為了實現一份夙願。

  趙明誠,宰相趙挺之第三子,崇寧二年開始為官,不過,其仕途並不平坦。因受元佑黨爭的衝擊,在趙挺之去世後遭蔡京誣陷,被追奪贈官,從此屏居青州鄉里。

  趙明誠致力於金石之學,是著名的金石家,成就了金石錄一書。此書著錄從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來,鐘鼎彝器的銘文款識和碑銘墓誌等石刻文字,是中國最早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一,與歐陽修的集古錄齊名。

  如果說趙明誠的這些來歷高峰都不放在心上,那他的娘子高峰一定會大大的放在心上。

  李清照,沒錯,趙明誠的娘子就是李清照,這可是高峰前世帶來的欽佩,也是他不多欽佩的人之一,她的很多詩詞他都記憶猶新,如今能既將見到真人,僅想想他都覺得激動。

  自被蔡京誣陷後,夫妻倆人便屏居青州,他們命其室為「歸來堂」,而李清照自號為「易安居士」,夫妻倆相互支持,節衣縮食,過著清貧、自樂、充實而安寧的生活。他們最大的成就便是編寫成金石錄一書。

  此時,李清照已近中年,而趙明誠也將被朝廷啟用去知萊州。高峰不想改變他的命運,更不想讓李清照繼續淒苦的生活,所以決定幫他一把,讓他提前知萊州。

  三人中,除了趙明誠知萊州外,高峰計劃讓張叔夜知濟南府,這裡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對將來可能要發生的大事件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若沒有一個有能力的人在此,很難做到保險。

  宗澤的事情比較好辦,那就是來青州任高峰的副手通判,就是下一步高峰調離青州,也可由他接任知州,這樣整個山東半島也能安穩下來。

  當然了,三人都是州府級的,另外高峰還討要了幾個縣級的官吏,如沐陽縣尉王師心等,這些都是有才有能的人,高峰自然要把他們用起來。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7-6-20 23:18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7-6-21 23:10
第500章 濟州發展

  京東兩路還有其它一些官員的調整,包括對一些不稱職官員的清除都在同步進行,如原濟南知府韓淵,表現可圈可點,高峰提請他去沂州,沂州知州蔣圓在收降宋江中立下大功,高峰提請他去登州,而東平知府蔡居厚,因其能力不錯,高峰倒願意讓其留任。

  如此等等,整個京東路基本在按高峰的要求打造,其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要建設一支清廉、高效、正派、勤政的官員隊伍。

  官員隊伍由高峰與朝廷溝通完成,其間少不了使用一些手段,不過,只要能達到目的,高峰不介意費些心神。

  同一時間,高峰沒有放鬆對濟州島的建設指導。

  方臘起義給濟州島帶來了近十萬民眾,百多艘船,還有大量的物資,另外各類工匠、耕畜牛馬、器械工具多不勝數,要說最缺的應該就是糧食。

  雖然前期從高麗和大宋購買了大量的糧食,但那只是對少量人來說的,十萬民眾就有十萬張嘴,那些存糧根本無法滿足這些人的長期使用,算一算也就夠半年的。

  不過,半年的跨度不算短,高峰有的是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開荒種地,這樣便能解決自給自足的問題。島嶼新近開發,上面地多人少,這十來萬人灑進去也顯不出擁擠,於是倪語臣便按戶給大家分發土地和耕牛,鼓勵大家開荒種田,相信這樣不用一年島上便能形成良性循環。

  其次還是購買,在大宋買,去高麗買,偶爾也去日本買,其間還用商品兌換,總之一點,弄來的糧食是越多越好,這也是為了做好戰略儲備。

  當然,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糧食的,無論哪個國家,糧食都是戰略資源,外面的勢力很難購買走大量的糧食。這還是高峰在大宋為地方官,佔據著先天優勢,否則,島上的糧食肯定無法滿足需要。

  除了糧食的問題,成立一支優良的軍隊也是當務之急。原來島上有兩三萬人,那時只有上千人的軍隊,現在人數多了,成立成規模的軍隊已不在話下。

  宋江、張仙、李太的人馬了民被運送到了島上,他們都是戰力極其強大的人,這些人肯定是軍隊的骨幹力量。

  江南招收來的十萬民眾,大部分來自方臘軍,許多還都是經過吳玠精挑細選的,這些人吸收入軍隊正合適。

  經過一番選撥,一支種類齊全的軍隊骨架終於形成了。

  這支軍隊有一支千人的特種兵,五千人的水兵,萬人的騎兵,二萬人的步兵,還有一些負責裝備、後勤、偵察、工程等任務的兵種,所有兵種加起來足有五萬人。

  當然,各大兵種內也有分工,如步兵中又有輕步兵、重步兵、弓弩兵、器械兵、盾牌手、朴刀手、斧兵、長槍兵等等。

  事實上,這個時代,軍中發射武器的步兵要比格鬥兵多得多,這也是戰爭發展到一定階段技術發達的結果。能遠距離殺死敵人,誰願意近身博擊?

  五萬人的隊伍,其它都好組建,唯有那個萬人騎兵有些形同虛設,為何?因為沒有那麼多馬匹。

  高峰的育馬計劃已經啟動,他引進阿拉伯馬的船隻也已經反航進港,這一路下來總算給他帶來了幾十匹馬種。

  只是育馬還只是起步階段,沒有個幾年很難見到成效,要想一下子得到上萬匹良馬,無異於天方夜談。

  別說剛剛起步的濟州島,就是實施了馬政的大宋國也很難找到太多的良馬,馬再多,不能當戰馬用也是白扯,所以,大宋在戰爭中因缺馬而造成的失利舉不勝舉,特別是下一步的金兵南犯,簡直是被爆打的局面,糾其原因便是沒有足夠多的戰馬可用。

  對於缺馬的問題,高峰也沒有好的辦法,他只能先把騎兵隊成立起來,用有限的馬匹輪流訓練,或許等他的育馬計劃見到成效才可以擁有足夠多的馬匹吧。

  軍隊佔用五萬人,島上還有一多半移民,這些移民就主要負責島上的建設事項,包括各類作坊的生產也是從其中抽人,所以看上去人多,實際上根本不夠用。

  特別是開荒種田這一塊,需要的人員更多,單靠哪些人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因而,倪語臣的策略是全體人員集中進行,一旦把荒地開墾出來,再承包給個人,這樣便省去不少繁瑣。

  按高峰的說法,現今島上的生活已與社會主義類似,一切都是公有的,而在勞動中又實行多勞多得,因此,這裡既沒有貧民,也沒有地主,簡直是一個大同社會。

  實際上高峰還真想朝這個方向發展,只是他也知道暫時還不現實,這是他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地方,他還不想它失控,他要把這裡作為他最強大的後方基地。

  除了這些,島上的作坊生產繼續進行,這是養活這些人提升生活質量的根本,所以必須要做好。當然,這裡生產的物品除了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各項需要外,面對的主要群體便是高麗。

  通過這些商品,從高麗可以換取大量的糧食和金錢,可以打通一些關係,更有可能籠絡一批權貴,而這些人將會有大用處。

  除了高麗外,他們也漸漸地開始與日本進行生意往來,日本派別比較多,國內形勢也更為複雜,若能通過通商的方式切入進去則是個不錯的事情。

  只是日本比高麗更排外,他們對外來商人十分不信任,要不是高峰與武井一條熟識,想在日本進駐碼頭都有難度。

  當然了,他們貿易的商品除了作坊生產的外,還有從西洋泊來的商品,這些商品主要為布匹、香貨、皮貨、雜貨、藥材,還有一些像牙、寶石等寶物,這些東西在幾國的貴族圈都很受歡迎,倒是很容易既賺錢又結交人。

  整體來說,有了十萬人和大批船隊的參與,濟州島取得了極速的發展,漸漸地,它在這一帶混出了名望,不過因實力在那裡,並沒有誰敢覬覦它。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7-6-22 21:16
第501章 發展策略

  如果說調整京東兩路的官員僅是穩定、建設、發展兩路的第一步,那麼,制定官吏行為細則和統一行業規範就是高峰在兩路進行的第二步。

  實際上這些都是成形的,特別是在豐』縣試行過,只需拿來把個別地方稍加改善就行了。

  當然,兩路可不等同於一縣,這中間的利益糾葛也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要想把官吏行為細則和統一行業規範推行開,沒有各個州的支持肯定是不行的。

  高峰自然是考慮到這個事,早就和張業商量妥當,同時把方案上報到朝廷取得認可,這才是他動手的前提。

  另一個前提就是把各州、縣的頭頭搞定,他們才是發展成否的關鍵,沒有他們的支持,肯定無法成功。

  於是,高峰便一縣一州的過,把初始方案傳遞給大家,既作思想動員,又算徵求意見,更主要的是讓各地有針對性的研究自身特點,從而製作出適宜的方案來。

  無論是協迫也好,自願也好,各州、各縣最終都上交了一份本地發展方案,質量好差不說,起碼這些人都經過了思考,對本地的發展也有了預期,而且這個預期在高峰看來合情合理。

  事實也是,這些官員高峰事先都調查瞭解過,不是每個人都出類拔萃,但他們為民謀福的意願還是很強烈的,更多的是為人厚道、官聲不錯的好官。

  有了方案,而且這些方案經過幾級反覆修改,最終拿去朝廷批准,於是各地發展便有了目標,更多的是有了底氣。

  這都是新政策,是別的州府沒有的待遇,再加上高峰的及時指導和幫助,若再發展不好還不如辭官不干。

  因而,各地官員都卯足了勁去幹,他們既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也是怕被他縣超過或拋下,這可關係到自己官聲和名譽,甚至下一步陞遷的大事,沒人敢馬虎行事。

  事態很明顯,發展之策之前是試行,現在是推廣,不過推廣的區域有限,也就是說朝廷很認可這個發展之策,下一步肯定要推廣到全國去,到那時,他們這些提前熟悉、瞭解、甚至實施了發展之策的人將是香餑餑,陞官已在預料之中。

  不得不說,高峰以自身活生生的例子,把大宋的官場變得更功利了。

  自從搞了發展之策,高峰基本是半年一級、一年兩級的陞遷,短短的四五年便從從九品晉陞到五品,這簡直不能用飛速來形容,用飛躍還差不多,說起來整個大宋也沒那麼幾人有過這種經歷。

  同樣的,與高峰有關係的人也陞遷飛速,張業、谷正、王節、楊邦乂和仇悆,這些人都是跟著高峰一起幹的,他們雖沒有高峰那般快速,卻也不慢,而且都是要職,可見他們也沾了高峰和發展之策的光。

  既然朝廷看重發展之策,那些官員們自然不甘落後,他們知道,一旦進入這個小圈子,不說多好,只要不太差,前途都是光明一片,所以,就算還有個別人死板而固執,但在耀眼的仕途面前,還有誰能受得了這份誘惑?

  於是談士農工商的少了,說怪話的沒有了,抵制發展的更是消蹤匿跡,絕大多數人都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

  經過宋江和方臘事件之後,官員們實際上更認清到一點,那就是靠盤剝百姓而取得的收益,那份風險還是相當大的。蔡京牛不?牛!可他被罷官了。朱勔牛不?牛!他同樣也被罷官了。別說這些人,就是官家也要下個罪己詔,以示錯了。

  相對這些人,其他人都是小嘍囉,那些高高在上的人都沒有好下場,作為一名小嘍囉還敢欺負老百姓,會有好?估計一旦發現都是殺頭的罪名。

  可是,不盤剝百姓怎麼取得政績?不盤剝百姓怎聚攏錢財?不盤剝百姓怎能取得朝廷和上司的注意?

  在高峰的發展之策出來之前,所有人都束手無策,沒有辦法,要麼是自己的水平不行,想不出好招來,要麼是朝廷限制的死,有招也用不上,反正沒有誰能夠處理好這層關係。

  但是,高峰的發展之策一出來就不同了,它不但利國、利民,還有利於個人陞遷,這種三全其美的做法,誰都願意去做。

  這個策略確實好,好就好在他光明正大,與那些靠壞主意勞民傷財的完全不在一個等級。

  「西城所」為朝廷掙了不少錢,可引起了宋江起義;「花石綱」為官家造了個大園子,可令方臘造了反,說明這些壞主義最終都沒有好下場,要想得到好下場,那就找一個安安份份,令百姓和國家都受益的方法來,而發展之策無疑就是這個方法。

  於是,京東兩路的官員就如打了雞血般激情起來,他們確實認準了發展之策,欲在任上達到試點的豐』縣那種等級,年收入為全宋的一成,不,不要說一成,就是半成也行,那也有幾百萬緡了,目前,在別的縣城還沒有一個能夠達到。

  當然,要說大家都相信發展之策,還不如說是相信高峰,因為沒有高峰的發展之策是失去靈魂的發展之策,要想真正實現發展的目的,大家的目光還是盯在高峰身上。

  高峰當然知道眾人對他的信任,只是他更知道地域間存在的差異,偏遠、鬆散、交通不發達的地區自然在發展中受限,若不設法改變這些,就無法真正形成快速的發展能力。

  怎麼去做?高峰的方法就是以點帶面,由線及面,逐步形成區域性發展的格局。

  首先選的四個州府為應天府、濟南府、徐州和青州,這四個州府正好位於京東兩路的南北,是作為核心發展的城市,由它們作為帶動點,再輻射向兩路的其它州府,從而達到點面結合的目的。

  這樣做並不代表其他州府不發展或者說限制發展,而是說在公共資源一定的情況下,這幾個州府優先關照。

  當然,若其它的州府找準切入點,依據自身的特點有了好的發展思路,高峰他們也會集中一些力量去照應它們的。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7-6-23 22:00
第502章 因地制宜

  京東兩路的發展畢竟太過複雜,要想發展起來,必須因地制宜。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話毫無疑義。京東兩路中部山地突起,其中以泰山山脈、沂蒙山脈為主,四周則低窪平坦,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形大勢。這裡的平原地帶佔五成多,山地丘陵佔近三成,其餘大都為窪地和湖沼地帶。

  兩路之內水系充沛,包括濟、沂、泗、汶、汴、濰等大中小型河流就有幾十條,這些河流許多都交匯連通,擁有極好的交通便利條件。

  自古齊、魯、宋等諸侯便建國於此,此地又為富庶之地,因而城區、道路的建設極成規模。

  這裡的海岸線也很長,臨海的州府有青、維、萊、登、密等數州,海上貿易、造船、漁業等十分發達。

  至於兩路豐富的礦產、特產那就更數不勝數,不勝枚舉了。

  若能把這些都利用起來,靠山的吃山,靠水的吃水,按各地情況,建立完善的生產、加工、流通、貿易等機制,要說經濟搞不上去那就是沒用心了。

  各地情況不一樣,發展內容和模式也不一樣,具體如何發展,相關的細節高峰只能一個個的和大家交流,而在這之外,他還重點從技術和全局的角度作了一些改進,甚至把它們作成了各地的支柱產業。

  登州的造船業本就十分發達,與它同等地位的明州造船廠被吳玠洗劫一空後,其地位更加重要,既然如此,高峰就準備把這裡發展成大宋最大的造船廠,其不光為官用,也為民用,如此便可既興漁業,又興海上貿易。

  青州的廣陵鹽務、萊州的嶗山煮鹽場等都是大宋海鹽生產的重要基地。

  只是,此時海鹽的製造大都出於煎煉,其法為「刮土淋鹵,取鹵燃薪熬鹽」,煎鹽時的場景十分壯觀,沿海岸線架設數以千計的燒鍋煎鹽設備,燃起熊熊大火,把水份蒸去,這才出來結晶的海鹽。由此可見,這種方法耗費大量柴草,又費工費力,所以不但浪費,而且成本很高。

  事實上,此時已經出現了曬鹽法,但由於技術原因,效果並不好,所以煎鹽仍是主流。

  真正的曬鹽技術是直到清末才逐漸完善和成熟起來的,最簡便的曬鹽法是用經過太陽曬乾的海灘泥沙澆海水過濾,製成高鹽分的滷水,再將滷水存於池中,在陽光下蒸發結晶成鹽。

  另外一種方法也稱鹽田法,也是最常用的曬鹽法。這種方法需要在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的地區選擇大片平坦的海邊灘塗,構建鹽田。鹽田分兩部分:蒸發池和結晶池。先將海水引入蒸發池,經日曬蒸發水分到一定程度時,再倒入結晶池,繼續日曬,海水就會成為食鹽的飽和溶液,再曬就會逐漸析出食鹽來。這時得到的晶體就是我們常見的粗鹽。剩餘的液體稱為母液,可從中提取多種化工原料。

  當然,這樣的粗鹽還需要處理,對已能完成相當複雜化學試驗的高峰來說,並不算事,無怪乎加些氯化鋇、氫氧化鈉、碳酸鈉或鹽酸等,從中過濾掉雜質,解析、提取出純淨的氯化納罷了。

  對於那種落後的煎煉製鹽法,高峰自然要把它改掉,他準備在沿海的幾個州都建造出曬鹽場,這樣,對整個大宋的鹽業發展都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這種曬鹽法,不但節約成本,節省人力,製作量還極為龐大,為此,高峰已在上書朝廷,準備東鹽西運,作為抑制西夏的一種舉措。

  西夏盛產青鹽,質量好,價格低,因此在宋夏關係並不友好的情況下,走私青鹽成了大宋的一大毒瘤。不但民間走私,就是軍隊也在大量走私,其主要原因便是大宋的鹽比西夏的鹽價格要高不少。

  此時,宋金簽訂了共同攻遼的盟約,而西夏則與遼國沆瀣一氣,他們甚至派兵去援助遼國,而且宋夏戰場的局勢力愈演愈烈,衝突升級也在不斷,此時,若把精力從剛剛平息的國內動亂上轉移動北方遼國戰場上,宋夏之間最好是停戰。

  停戰不代表不制約西夏,西夏國內除了畜牧業,就是青鹽還能提得上檯面,而這也是他們來錢的主要方面。

  但是若大宋把大量的海鹽運抵到西北,同時在境內實施差異化價格,使本地的鹽價低於青鹽,將會一下子把青鹽走私的路給堵上,這對西夏來說將是致命的傷害。

  高峰這一招實際上就是一種價格戰,在他有這種極低成本的製鹽技術後,已能進行,無怪乎多搭點運輸成本,就算虧上一些,只要能把西夏拉下馬,折算下來也賺大了。

  當然,對西夏的政策是由朝廷來決策,高峰只管提建議,致於采不採納並不在他的考慮之內,他接下來還是多考慮一下兩路的發展。

  高峰接下來的目光盯上了礦產。

  齊魯大地蘊含豐富的礦產資源,從大的方面說就有兗州和徐州的煤礦、淄州和登州的鋁礦和青州的石油等,這些礦產都是高峰急需的資源,就算把它們挖出來不直接賣掉,高峰自己也能把它們消化,他自然要藉機把礦產開發出來,這可能他的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另外,擁用這麼大片在土地,養殖業和種植業必不可少。

  海上、水泊裡的漁業,陸上的肉類養殖業都需要扶持推廣,它們既可豐富人們的菜籃子,也能帶來巨大經濟利益,因而深受人們的歡迎。

  同樣的,一些經濟作物、反季節作用的種植也不可少,包括棉花、蘋果、西瓜在內等一些新鮮品種被廣泛種植起來,既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創造了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總之一點,能利用的各類資源都進行利用,實在利用不了的,那高峰就利用他們的人口資源優勢,開作坊、建工廠,包括修橋、鋪路、挖河、建堤等等,只要沒人閒著,只要官府公道,只要秩序良好,就能創造價值,人們就會富裕起來,社會才會穩定下來,國家才會富強起來。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7-6-24 22:22
第503章 幾項舉措

  因地制宜之後,高峰接著又出台了幾項舉措。

  第一項舉措便是成立銀行,其職能除了發行貨幣之外與後世的銀行基本一致。

  當然了,因為初期成立,其功能不可能一下子完善,但其存取款、信貸、兩路之內的通存通兌還是能夠做到的,至於發行債券,在信用度沒有上去之前,還是不能做的。

  其流通的貨幣以銅錢為基本單元,同時還銀元、金元和類似交子的錢鈔。

  值得說明的是,這裡的銀元、金元和錢鈔不能憑空流向市場,特別是錢鈔,更不能在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它們必須以相應的銅錢為參照進行兌換,也就是說,你拿一百貫錢的銅錢來,我就給你出具一個一百貫的錢鈔,拿這個錢鈔走在兩路的任何一家銀行裡都可以兌換出一百貫的銅錢來。

  至於銀元和金元雖然可以在市場可以直接流通,但高峰不想憑空增加市場的購買力,這才讓他們也依銅錢為參照的。

  這樣做出來的最大好處便是屏弊掉個別官員,特別朝廷,為了謀取私利而胡亂發行錢鈔,從而導致貨幣市場混亂,使得貨幣嚴重貶值的現象發生。

  這是有深刻教訓的,「交子」一事就是最大的教訓。

  「交子」起源於唐時的飛錢。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發行,首先出現在宋初的成都。商人外出行商,要攜帶巨款,十分不方便,於是出現了專為為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後來,成都16家官商聯合用楮樹皮紙印刷憑證,上有圖案、密碼、劃押、圖章等印記,面額依領用人所交現款臨時填寫,作為支付憑證流通。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千文收手續費30文。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又名「楮幣」。這時的「交子」,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幣,只是後來發現發行商拮据或破產而不能兌現被禁止發行。

  到宋仁宗天聖元年,官府便在成都設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一二人擔任監官主持交子發行,並「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其印製過程。這便是最早由官府正式發行的紙幣——「官交子」,也是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

  「官交子」發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間「私交」,面額依然是臨時填寫,加蓋本州州印,只是分了一定等級,從1貫到10貫。並規定了流通的範圍,後來又改為五貫和十貫兩種。

  到了宋神宗時,又進行了改制,改為了一貫和五百文兩種。發行額也有限制,規定分界發行,每界三年(實足二年),界滿兌換新交子。只是到了後來,因供應軍需朝廷進行了超額發行,使得交子嚴重貶值。到趙佶上台後便停止了發行,改用「錢引」。

  「錢引」是另一種形勢上的交子,是在趙佶大觀元年發行,「錢引」與「交子」的最大區別便是它以「緡」為單位。當然,「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鑑也很精良,但「錢引」不置鈔本,不許兌換,可隨意增發,到了目前,紙券價值已經大跌,一緡連五百文也不到了。

  這就是高峰欲捨「交子錢引」,而另外發行錢鈔的主要原因,事實上,把它稱作錢鈔並不科學,叫做存摺或者支票也許更合理。它只具備兌換的功能,不具備貨幣流通功能,所以能很好的屏蔽一些人為的事情。

  這樣做的好處還有幾點,一是增加官府的信用度。不再使用那種愚民、騙民、剝削民的小伎倆,令人們對官府產生信任感。

  二是這確實是一項便民的舉措。人們把銅錢存入銀行,既避免了在家中存放的風險,也減少了出門攜帶大量錢幣的不方便,更有甚者還可以收穫一些利息,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三是為當地儲備了大量現錢。當地要發展,官辦廠坊或各商家、作坊在手頭不寬裕的情況下,只要有一定的抵押物或擔保人,就可在銀行貸款,從而實施發展大計,這就是讓錢流通起來的好辦法。

  當然,後面高峰還會實施一些調整利率、發行債券、調控市場等等行為,不過那得等條件成熟時再進行。

  第二項舉措便是建立郵政。

  信息傳遞,一直是人類產生以來就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國古代確實注重信息的傳遞。從春秋戰國時的烽火傳軍情到後來驛站,都是傳遞信息的重要途徑。

  只是這些途徑再好,也只是官府自身的信息傳遞,與百姓和民眾的通信無關。

  普通百姓想要互通音訊,只能遣人遠道傳書,或托行商攜帶,非常不便。這種情況實際上一直到明朝永樂年間才有所好轉,那時出現了一種專門為民間傳遞信件的組織——民信局。

  民信局只是出現於東南沿海,就算後來延伸到內地也拓展不遠,而且不夠規範。

  正式的郵政是出現在清末,還是受列強影響才成立的,這已與後來成熟的郵政沒有太大區別了。

  建立郵政首先要設置郵局,印製郵票和信封,當然,這其中少不了郵遞員和投遞工具。其次要對郵政劃區編號,促進郵政分發投郵的快捷性。最後就是對現行的戶籍制度進行規範整理,必要時,高峰還準備實施身份證制度。

  無論怎麼說,郵政也是一項便民的舉措,他對人們之間的通信交流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除了上述舉措,高峰還在交通、教育、醫療等方面進行了建設和管理。

  此時的交通,無非是船運、車運、馬運,還有步行,相對來說這些都是比較成型的,高峰要做的無非是加強管理,同時也要對一些道路和河渠進行修建和連通,以確保交通順暢。

  至於教育和醫療則是事關人們切身利益的大事,高峰還是想按豐』縣的模式進行,當然,在前期經濟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還只能一步步來。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7-6-25 20:19
第504章 幾大作坊

  作坊建設一直是高峰尋求發展的重中之重,發展兩路自然少不了作坊建設。

  對各地成型的,有巨大效益的作坊,自然要進行扶持,能貸款的貸款,能優惠的優惠,目的就是讓它們做大做強,從而既具有競爭力,又具有帶動性。

  在推動大型作坊發展的同時,高峰也鼓勵小作坊發展,這也是一項便民的舉措,讓人們從工商中找到發財致富的門路,同時也能發揮大家的智慧而創造更多的商品來。

  不過,雖然鼓勵小作坊建設,但在這一關高峰可不手軟,從作坊的成立到作坊的生產,甚至到產品的銷售都有嚴格的監督和管理,有時就是抓不住源頭,也會抓緊末梢,凡是流向市場的物品,無論是吃穿住用,還是生產生活,都有嚴格的安全規範,就是個別新鮮事物,沒有規範的,一旦出現,也會先進行鑑定,再走上市場。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高峰有切身體會的,他前世所在的社會就是因為這些小作坊的失管失控,從而導致制假造假成風,甚至許多人把手伸向了食品領域,製作出太多有毒有害的食物來,害人害己不淺,高峰可不願意舊戲重演。

  當然,嚴格作坊管理還有更重要的一些方面,如防止安全事故,防止污染排放,防止壓迫工人等,這些事情若從開始就處理不好,一旦養成氣候,絕對會是令人頭疼的社會大問題。

  不過,因有豐』縣的示範在前,作為行業規範性的章程和實施並不困難,高峰只需從豐』縣引進一些人才就可把此事做好。

  作坊建設自然少不了高家作坊的參與。高家自建或合作建的作坊已有十多個,而且個個都是生產百姓日常需要的新產品,而這也是高家作坊掙錢的主要原因。

  目前來講,除了那些敏感的產品高峰沒有拿出來銷售外,僅那些實用性的產品就為他賺足了錢財,一年五百多萬貫,相當豐』縣一年的收入,也相當大宋朝十分之一的收入。這是一個天文數字,說出去都能把人嚇死。

  高峰當然不會說出去,他花錢的地方多多,這點根本就不夠花的,哪有餘力去顯擺,何況他也不想去找死,顯擺只會把鬼和狼招來的。

  高家作坊參與到各府、縣的建設中,或單獨建作坊,或合作建作坊,總之把技術牢牢地抓在手中,而把人力大頭交給了他人,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出最少的人,取得了最大的效益。

  當然,這也為地方帶來了相當的就業和效益,因而深受各地的歡迎。

  己面世的產品需建立作坊推廣,這個自有人去辦,而高峰卻在考慮一些新作坊的建設事項。

  他首先想建立的是一座搪瓷廠。搪瓷舊稱琺瑯,是一種在金屬表面塗覆一層或數層瓷釉,通過燒製而成的複合材料,它有金屬固有的機械強度和加工性能,又有塗層具有的耐腐蝕、耐磨、耐熱、無毒及可裝飾性。

  琺瑯一詞來源於大食國,在唐宋時便出現了琺瑯器,不過,它是作為工藝品引入中國的。

  中國在琺瑯上也有極大的建樹,特別是在明朝景泰年間出產的景泰藍,把琺瑯推向了至高端。

  古代琺瑯所使用的金屬物一般為銅、銀等貴金屬,後來也使用鋁及其合金,而且因燒製工藝極高,所以價值不菲。

  高峰當然不願意做這些奢侈的工藝品,那是皇家和貴族願意幹的事,他要的是為廣大平民服務。

  琺瑯,也就是後稱的搪瓷之所以走向平民化,演變出日用品,是因為鑄鐵搪瓷的出現。

  鑄鐵搪瓷的好處便是成本低,而且因在金屬表面進行瓷釉涂搪可以防止金屬生鏽,使得用品更耐久。

  相對於這個時代人們常用的瓷器、陶器、木製器具、銅製器具、鐵製器具,搪瓷的特點更加明顯。它既輕便、便宜、漂亮、又耐磨、耐摔、耐高溫、耐腐蝕等,因而可以廣泛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搪瓷缸、搪瓷碗、搪瓷盆、搪瓷勺、搪瓷鍋等等,都是搪瓷應用的主要內容。

  高峰要做的也正是這種搪瓷器具。

  搪瓷的製作實際上並不難,它主要分為制坯、制釉、涂搪、燒成、飾花等工序,與時下的瓷器程序類似,而且因高峰對其要求並不高,所以很多工序可以精簡,也就是說,在他批量生產的情況下,每道工序都儘量朝簡潔制式發展。

  對於人才,高峰更不缺,只要找一兩個會燒瓷器的師傅,再加上高山等人,稍加研究就可以輕鬆燒製出來。

  搪瓷廠,高峰準備把它建在徐州。這裡離豐』縣最近,而且由谷正經管,所以十分方便,更主要的是這裡有大宋最大的治鐵廠,取材用度很便捷。

  高家作坊只要與他們合作,一方製作鐵器,一方涂搪燒製,效率將會成倍增加。

  當然了,這個東西的效益也不會低,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宋每家都會擁有一套搪瓷用具,而帶來的利潤將是無法估量的。

  高峰要作的第二個作坊是化肥廠。

  尿素他是研究和生產不出來,但是碳銨還是可以製做出來的。

  碳銨又叫碳酸氫銨,是一種白色碳酸鹽,呈粒狀,有氨臭。它可以直接用作氮肥,適用於各種土壤,可同時提供作物生長所需的銨態氮和二氧化碳,但含氮量低、易結塊。

  碳銨還一些特性,那就是極易溶於水、易揮發和不穩定性,36c以上分解為二氧化碳、氨和水,60c可分解完,有吸濕性,潮解後分解會加快,由此可見,碳銨既怕熱又怕水,因此不適合長期貯存。

  因為這些特性,所以碳銨不如尿素穩定,不適合裸、露在地面施肥,也不如尿素的肥效持久。

  但是碳銨成本低,肥效快,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在這一點上又比尿素好,因此,只要在施肥時把它埋進土裡,還是相當不錯的一種肥料。

  碳銨製作方法並不複雜,它是以無煙煤為原料,先制取半水煤氣,後者經脫除硫化氫後,進入加壓變換反應系統,得到的氮、氫和二氧化碳混合氣進入碳化塔,在此二氧化碳與氨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銨結晶,經離心機分離即得碳酸氫銨產品。

  高峰在化肥廠工作過,對其製作流程和工藝熟悉至極,因而完成這項操作並不複雜。

  除了氮肥外,高峰還計劃生產磷肥和鉀肥,這些都是農作物生長必須的養份,而且工藝同樣不複雜,他自然要建起相應的作坊。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7-6-26 23:12
第505章 天災人禍

  化肥和磷肥、鉀肥的出現緩解了有機肥不足的問題,而且因是有針對性的施肥,對作物的生長和生產都有較大的提高,再加上高峰讓張白仁提前完成的育種,糧食取得畝產加倍已不是空話。

  別小看這個畝產加倍,那可是無法估量的成績。在兩路之地,特別是經過「西城所」和宋江的破壞,這裡的糧食產量已經達到了歷史最低,若不及時恢復,將會帶來更嚴重的災難。

  高峰甚至記得,在宋江起義平復後的第二年和第三年,也就是宣和四年和五年,京東、河北、淮南多地將會因大旱而受飢。

  這次大飢既有老天的原因,也有戰亂不及時恢復的原因,而受害最嚴重的就是京東兩路,其危害之重,當是時可以說是赤地千里,餓殍遍野,一番十分悽慘的景像,而這也是宣和不和的另一個體現。

  宣和七個年頭,要說好事連連的應該就是宣和三年了。這一年,宋江、方臘先後被平定,結束了國內的動亂。而為了迅速平定這兩個叛亂,皇帝下了罪己詔,宣佈罷去蘇杭應奉局、造作局及花石綱,同時罷免了朱勔父子及親屬的職務。

  另一個好消息便是「西城括田所」的創始人楊戩去逝,使得這個害民的法子群龍無首。

  宣和三年的好兆頭讓百姓和那些有想法的官員看到了希望,他們以為國家從此真要慢慢安定下來,日子也會慢慢平穩下來了。

  可是到了宣和四年,善變的趙佶又不安心了,他看天下已平穩,便又恢復了本性,首先恢復了朱勔一行的職務,還恢復了應奉局,這是要重辦花石綱的意思。另外,他還讓宦官李彥主持括田所一事,李彥勾結梁師成,手段更為狠毒,人們受到的盤剝更加嚴重。

  這種人害再次抬頭,隨即天災接踵而至,從河北到淮南,整個黃淮地區都受到了嚴重的侵害,而且一直持續了一年多,要說這樣趙佶還不亡國,連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歷史上如此,高峰既然來到了此間,自然不能讓它重演。他急慌慌的施行發展之策,更急慌慌恢復社會秩序,甚至不惜拿出看家本領讓糧食增產,就是要改變那段慘痛的歷史,好多救活一些百姓。

  好就好在,這次在王黼在建議下,趙佶是恢復了朱勔一行的職務,也恢復了應奉局,包括花石綱也開始採辦,不過,動作要小了很多,就是一些擾民的事也不敢明面上來了。

  另外,趙佶任用宦官李彥主持括田所一事上也有差別,這次的括田所不再包括京東兩路在內,而是繞過兩路在河北和淮南實施,這樣以來,居中的京東兩路反而借發展之利倖免於難了。

  其它地方的事高峰懶得去管,他也沒有能力去管,但是既然要管兩路,那就得把它管好,特別是大災即將到來,他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高峰相信,如果京東兩路有能力面對接下來的大旱和大飢,對河北和淮南無疑也是一種幫助。

  大災的造成無非是兩個原因,一個是老天的問題。這是一個靠天吃飯的時代,如果風調雨順,大家還能多產些糧食,雖然大多仍然很拮据,但起碼能吃飽肚子,可一旦老天變了臉,或澇或旱,都將令百姓無以為繼,他們還沒有對抗天災的能力。

  另一個是官府的問題。官府無限度盤削,除了一些名面上的苛捐雜稅外,還有更多陰人的手段,這就使得民眾入不敷出,有些甚至債台越高,不得不賣兒賣女。

  如果二者共同作用,那百姓的日子就別想過了,不被逼死也得餓死。高峰當前的主要任務便是解決這個問題。

  因此他在與朝廷交流的方案中提出了一些減輕農民負擔的事情。首先把稅收統一,減免那些亂七八糟的稅制,除了向農民收取統一的三十稅一的農業稅外,那些佃戶租用土地的地租不得超過三七的標準。

  實際上,高峰更傾向於二八的標準,只是這樣可能會令那些大地主無法接受,一旦他們牴觸,發展之策早晚得流於形勢,高峰決定此事得慢慢來。

  除了減少農民的負擔外,還要增加農民的收入,其中包括增加土地的利用率,使農民多建一些糧食;安排農民閒暇時打工掙錢,多一份額外收入。

  這樣一來,當地農民基本能夠安下心來了,他們產出的糧食也會有的多餘,而這時高峰則用收購的方式從農民手中購買糧食,這些糧食就是他的備用糧。

  對付天災雖然沒有好的辦法,但大力興修水利確是必然的措施。

  京東兩路本來就是河流縱橫,利用好這些河流是興修水利的首要任務,因此,高峰號召各地,集中力量在冬季把水利興修起來。

  至於修水利所需錢財,高峰則叫各地銀行進行評估,適當的給予貸款,同時也要求官府到民間集資,從而緩解一時的資金緊張。

  就這樣,在高峰的指導下,京東兩路很快展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人們爭先恐後的工作,而手頭也漸漸寬裕起來。

  這樣一來,大宋一下子出現了兩種景象,一邊是一部分官員在朝廷的授意下,不斷地盤剝當地百姓,使得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另一邊是京東兩路,這裡的百姓們生活順心、工作安心,儼然有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要不說趙佶是個昏君,不但如此,他還很粗大條,在一個國家內竟出現兩個極端,一好一差,一富一貧,這就造成了巨大的反差。

  反差的結果並不是一件小事情,那會使得不穩定性因素增多,更主要的是人們因趨利而可能產生大量的人口遷徙。

  此事自然有大臣向趙佶點明,可他並不為意,他對高峰已深信到骨頭裡,那些所有可能對高峰造成影響的言論,他一律都打回去。

  再者說,他也有道理:自己的百姓都養護不住,還怪到別人頭上,要這樣的官員有何用?

  如此奇葩的說法,也只有趙佶才能說出。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7-6-27 23:47
第506章 科技瓶頸

  無論當前的政局如何,高峰根本就不去管它,民眾向兩路遷徙是好事,是有利於本地的發展的,他是來者不拒。

  他可不知道因為他的原因,使得其它各路的官府對民眾的流動採取了限制措施,這也是怕民眾都跑到兩路來的意思。

  只是那些官府的做法並不能從根本上杜絕此事的發生,該跑的民眾還是跑了,除非那些消息閉塞而不知道消息的人。

  高峰全力發展兩路,也為接下來的大災作準備,只是他在此事卻頭疼了起來。

  這個頭疼不是因為別的,而是他在大力發展科技過程中遇到了瓶頸,而這個瓶頸讓他左右為難。

  對高峰來說,現在的發展在理論上並沒有侷限,也就是說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知識他完全具備,同樣的,他的發展也沒有失去方向,下一步該做什麼都清楚明白,可是他還是遇到了困境,這個困境就是現實條件與他的新知識起了衝突,一些理論和實際操作脫離,再繼續發展下去將出現拐點,這個時候他需要做一些界定。

  高峰的心很大。他不僅僅是為了設計出幾個作坊來,生產出一些新材料和生活用品,以及賺取那些花之不盡的錢財。他要的是改變世界和改變歷史。

  因此,他想把這個世界沒有的東西都帶過來,從而令這個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他的想法很多,核心的一點就是用機器化的工業代替手工業。高效的機器設備和加工作坊,高產的農業生產,馬力充足的蒸汽機、柴油機或汽油機的運用,還有電的普及,等等都是高峰計劃實現的主要內容,而這些在這個時代實現起來並不容易。

  當然細節性的東西更多,有些甚至還是革命性的,它們若全靠高峰一人之力根本不可能完成。

  高峰已經做的夠多的了,可那些都是基礎的基礎,簡單中的簡單,他只要把一些基本技巧講給大家,讓大家依照葫蘆畫瓢,這樣大家就能把工作完成,也就是說,這些並不需要太多的學問。

  可是隨著作坊或產品以及操作的設備越來越複雜,對人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此時僅靠高峰說上一兩遍,或者教會大家如何去操作還遠遠不行,因為當他不在時,問題就會隨之出現,因為任何一點的故障對那些普通工人來說根本無力解決,此時的作坊沒有辦法,只得停工。

  這還只是其中的一個表現,還有更多的內容令高峰連與大家交流都出現了問題。一些新事物的出現,一些新原理的運用,一些新名詞的表述,等等都讓高峰成為了眾人孜孜不倦請教的對象,他能做的就是每天不停的解釋再解釋。

  人員素質如此,若這些還可以用耐心做到,那工藝水平和原料供應就不是一句話的事情了。

  要說工藝水平,高家作坊說排第二,那絕沒有第二家敢排第一。高峰從一開始就在勞動工具和材料研製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到目前為止,他所有的作坊都配備上最好的材料製作的新式工具和設備,而這些確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可是,別人不知道,高峰卻是清清楚楚的知道這遠遠不夠,與後世的那些工具和設備比起來,相差簡直有十萬八千里。然而,在現有的條件下,他實在無法做到更進一步,這也就令工藝水平停滯不前了。

  材料的事情更麻煩。高峰搞得項目越多越大,對材料的要求越高越細,可是依時下探礦、採礦、煉礦的技術都遠遠落後的情況,根本無法滿足一些生產的需要。國家或社會無法提供資源,高家作坊自身的能力同樣無法做到面面俱到,這就令作坊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如果說這些都還可以克服,那關於科學技術內在的問題就令高峰左右為難了。

  後世許多人習慣上把科學和技術連在一起,統稱為「科技」。實際上二者既有密切的聯繫,又有重要的區別。

  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科學要解決的問題,是發現自然界中確鑿的事實與現象之間的關係,並建立理論把事實與現象聯繫起來;技術的任務則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科學主要是和未知的領域打交道,其進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難以預料的;技術是在相對成熟的領域內工作,可以做比較準確的規劃。

  說白了,具有指導性的理論就是科學,而把科學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就是技術。

  對高峰來說,現階段所用的科學和技術都不存在問題,存在問題的就是如何表達。

  他從一開始就用後世的國際單位來確定研究對象,特別是基礎單位更願意與後世接軌,這樣做的好處便是一些公式及其常數項不會變化,但也有很多的不足,那就是測量問題。

  測量需要基準,也就是一個標準,這是測量的前提,同時還要有測量方法,也就是測量工具,二者缺一不可。

  問題就出來了,時下常用的一些單位,如長度、重量、時間等,它們與高峰所說的基本單位格格不入,如何讓人接受就算在一個小圈子裡接受了,其換算關係如何還有,就算能夠換算,又如何保證它們換算的精確性,以及克服繁雜的數值計算

  如果這些還能夠想辦法解決,那對一些後世才有的概念就是個麻煩事了。

  溫度是最好解決的,定義零度為冰水混合物,百度為沸水,這樣無論是測量還是應用都有標準。

  但是,如熱量、壓強,以及擴展到電學的電壓、電流、電阻等,它們的基本單位就只能存在於理論中了,因為高峰實在不知如何定性的把這些事情確定下來。

  主要原因便是他前世時只知道拿來用,卻不去追究怎麼來的,現在讓他說也能做到一說一大套,可根本無法用數據說話。

  這就是高峰面臨的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他既要當官,又要搞發展之策,還要建設作坊,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他實在很難把科學技術好好地研究一遍並給予合理的成果展示,對此他只能無奈了。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7-6-29 00:10
第507章 清照姐姐

  青州地處東海和泰山之間,位東方,東方屬木,木色為青,故名青州,為九州之一。

  「兩城相對,一水中流」這是眾人對青州形勝的概括。兩城,這裡指南陽城、東陽城,是青州城的主體。堞牆偉岸,隔河相對,穿越千年的歷史星空,盡展海岱雄風。

  追溯青州的建城史,還要上延千年。早在西漢初年,青州就有廣縣城,此後又有廣固城。兩城先後而建,中隔陽水遙遙相對,演繹了眾多精彩的歷史故事。

  如今更有城內城和城外城,兩城對視,相看無厭,似輕撫一把瑤琴,吟唱千年古韻。

  青州的歷史綿長,其中的人文故事多不勝數,不說遠,僅有宋以來就名人薈萃。

  青州有名的三賢祠就是祀三位青州知州的。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三大名人先後都在這裡當過官,特別是范仲淹和富弼,他們都是治國的相才,也先後任過宰相一職,再來一任知州豈不是綽綽有餘?歐陽修當然也不示弱,他始終與范仲淹站在一條線上,特別是在新政改革中全力支持,稱其為賢也不為過。

  走過三賢祠,跨過南陽河,再往前便是一處古色古香的院落,其內有歸來堂,不用問便知是趙明誠和李清照夫婦的居所。

  此時,高峰正緩步向這廂走來。青州和兩路的情況已經穩定,他終於抽出時間來此間走走了。

  高峰有一個心結,那就是要拜訪一下心中的偶像。千古第一女才子,那不僅僅是一種噱頭,更是一種才華和風骨的體現。

  如果僅僅是才華,高峰並不會太放在心上。趙明誠才華也不錯,可在高峰眼裡要比李清照差上數個檔次。

  李清照一首「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完全詮釋了她憤世嫉俗、憂國憂民的一生。

  她不但胸懷如此,還敢說敢做,對那些不平之事從不怯懦。

  她嫁入趙家的次年,就公然給公爹,也就是當時的宰相趙挺之寫信道:「炙手可熱心可寒」。這是在罵趙挺之是奸賊楊國忠,權勢熱得燙人,卻令人心寒。

  到了後面的建炎年,也就是南宋時代,趙明誠任江寧知府,可這個知府只一年便因失職而罷了官。這是因為手下叛亂所至,雖然事先有人向趙明誠匯報此事,可是他並沒有放在心上,結果,叛亂如期進行,儘管叛亂很快便被平息,可趙明誠還是利用繩子從城牆上逃跑了。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而做為妻子的李清照卻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不過,她並沒有爭吵,只是逐漸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趙明誠不久離世,李清照也得了重病,這在期間右承奉郎張汝舟乘虛而入,通過甜言蜜語贏得了李清照的青睞,倆人終於結了婚。只是婚後,張汝舟暴露出市儈的面目,不但想霸佔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大量收藏,還對李清照施暴。此時,李清照不堪虐待,掌握了張汝舟的匿罪,主動揭發了他。

  按照宋代《刑統》規定:妻告夫,雖屬實,仍須徒刑二年。李清照寧願忍受牢獄之災,也不願苟且忍辱,最終與張汝舟雙雙入獄。後來,多虧朋友的幫助,李清照僅僅坐牢九天就被放了出來。她終於達到目的,離異成功。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大多數事情到現在都還沒有發生。只是對高峰來說,眾人的生命軌跡他都見識過一遍,對他們的人格性情也都清楚瞭然,所以在對待他們的心態上也就有所不同。

  趙明誠的懦弱,張汝舟的陰險,李清照的剛烈,大家都是文人,卻有天壤之別,再加上亂世中身為女性的艱難,高峰更為李清照折服,再者說,她的那些詩詞可是膾炙人口,就連許多男子也無法比擬,這更有讓高峰歎服的理由。

  帶著這個心情,又藉著趙明誠即將上任要為之送行的理由,高峰攜風小默來到了歸來堂。

  趙明誠夫婦因受其父輩的影響,又在蔡京的誣陷下丟了官,他們只得回到青州故居生活,在這裡他們過著十分清貧的日子。

  不清貧不行,金石字畫可都是值錢的玩意,特別是對這兩位研究到痴迷的人來說,金石字畫的需求更是海量的,就算之前家中再殷實,趙明誠夫婦也禁不住這番折騰,他們只得省吃儉用達到目的。

  不過,當高峰看到因得到消息早就恭候在院門外的趙氏夫婦時,卻又感到他們很平靜,也很充實和快樂,這大概就是遠離朝堂獲得的心境吧。

  這時,高峰突然有種後悔的感覺。這種平靜的生活或許就是李清照希望過的,他不應該打擾到這份平靜。

  事實上高峰知道,趙明誠除了在研究金石字畫上有所成就外,在其它方面並不突出,特別是在做官上,簡直是一團糟。由他來做官,還不如專職搞研究,大不了他設個基金支持一下。

  只是此是說什麼都晚了,木已成舟,歷史的軌跡還是繼續推動吧。

  趙明誠看上去似個翩翩君子,見到高峰夫婦立馬笑逐顏開。而高峰與他示意之後把目光盯向了他身旁的那名中年女子。

  荊釵布裙,樸素爾雅,神情淡然,心境恬靜,更有一種淡淡的書卷之氣流露。

  這就是李清照,這就是易安居士,這就是心目中的偶像,雖然她貌不驚人,也沒有華麗的穿著,但她站在那裡就似一碗乾淨的水,無華而清澈。

  高峰觀望一陣,不由得失神起來,直到風小默在旁提示性的碰了他一下,才上前道了聲:「清照姐姐。」

  嗯?一行人全都懵懂了,這是什麼稱呼?

  要說從年齡上,這麼稱呼也不為過,可按風俗來說,你不稱聲趙夫人,也應該稱聲嫂子吧,可這個清照姐姐就顯得太過親近了吧。

  風小默還好,她早就聽到高峰念叨過大才女李清照,那是一種由衷地欣賞,可趙明誠就不理解了。你小子也太不拿自己當外人了吧,什麼意思,把我當姐夫看?我有你這樣的小舅子嗎?如果真有這樣的小舅子就好嘍,將來還愁什麼陞官發財?

  趙明誠自然不會對高峰介意,高峰可是他的大恩人,賦閒在家十多年,沒有高峰,哪來他的出仕,不就是一個稱呼嗎?我能接受。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7-7-23 19:34
第508章 清照之家

  大家蒙圈,李清照自然也不例外。她自信是第一次接觸到這個高知州,雖然他的大名早已傳出,甚至還有幾首詩詞也讓她欣賞,但她不認為他認識自己。

  自己和丈夫算是朝廷貶謫的人,雖然這些年致力於一些金石研究,可研究成果卻並未向外公佈,因此不可能引起太多的關注。再者說,就是有人關注,核心的也是丈夫趙明誠,她還是在次要位置,不可能讓人多看一眼。因而,這位高知州的諂媚或許另有原因。

  當然,李清照也沒有把高峰想得太差。無論怎麼說,高峰都是身兼青州知府等數職,他平宋江、搞發展的名望還是令她敬佩的,更主要的是高峰對趙明誠的幫助,使得趙明誠最近開心了不少,而這個正是李清照最在意的。

  李清照怎麼想也想不到高峰之所以對她另眼相看並非其它原因,而是因為她的那些詩詞和她的傲骨情懷。

  當然,這些除了高峰外,誰也不知道原因。

  個中自然不好明說。李清照的很多詩詞雖然流傳到後世,並很受歡迎,但大都是她的閨中之作,到目前為止她還很少拿出來炫耀,也就是說,此事知之者甚少。不但如此,就是她後來的一些事蹟和佳作連她本人也無法預知,更無法預測可以流芳千古了。

  李清照為千古第一才女,自然與此事有關,只是現在高峰除了對她表示敬重外,實在無法說出更多細節,畢竟作為後來人他不能透露太多玄機,當然,高峰明白,有些事若沒有發生,就是他說了也沒有人相信,還不如讓大家糊塗些的好。

  當然,蒙歸蒙,不解歸不解,李清照還是很自然的上前道:「見過高大人。」

  這是正常的禮節,卻一下子把高峰驚醒過來,他好似失態了。

  就算是知道失態,高峰也不願意改正,他認定稱李清照聲姐姐賺大了。

  「清照姐姐才華出眾,乃千古第一才女,今日得見,小弟三生有幸,望姐姐不要客氣,以後稱我為高峰即可。」高峰恭謹地說道。

  這句是高峰的心裡話。事實上,李清照的名聲在一定的圈子裡還是傳播開來了,千古第一才女雖然未得到公開,但要讓大家說出幾個超越她的人,卻也沒有幾個,高峰如此稱呼自無不妥。

  當然了,李清照及趙明誠可不這麼認為,他們看出高峰對他夫妻二人另眼相看,這話應有幾分客套的成份在。因而李清照說道:「高大人身臨寒舍,乃鄙夫婦的榮幸,豈敢僭越無禮?再者,還請高大人莫要逗趣民婦,千古第一才女實在不敢當。」

  李清照說得不卑不亢,也有幾分謙遜在裡頭。高峰知其性情剛烈,明白不能太過急躁,於是不再堅持。在趙明誠的引領下,與風小默隨他們夫婦二人入了院內。

  這就是李清照生活的地方!高峰抬眼望去,只見整個院子雖然乾淨而清雅,卻也顯得簡陋。由此可見,這夫婦二人把錢財都用在了金石字畫的研究上了,以致於院子都沒有多加裝飾。高峰更由此推斷,李清照這些年的生活是極為清貧的。

  當然,從李清照知足的神情上,高峰還是可以看出,她這些年雖然清貧,卻也應是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刻。

  她不是一個喜愛吵鬧的人,也不是一個迂腐的人,她能陪著丈夫沉迷於金石研究,也能跳出世俗做出令眾多女性望而生畏的事情,她能高傲地活著,也能委曲求全……因為,所有的一切都要由她的意志來決定。

  但,她更願意自己是個小女人,由丈夫知疼知熱,做一些熱衷的事情,特別是經歷過家庭劇變的她更喜歡寧靜而安逸的生活,而這十多年裡,她就生活在這種氛圍裡。

  李清照非常羨慕陶淵明的歸隱生活,她把這一段青州生活當作了歸隱,於是便借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內容,將自家之舍稱之為「歸來堂」,之室稱為「易安室」,而她則稱為「易安居士」。

  易安,這正是李清照的心態表現,她太容易滿足了,所以,她現在是幸福和快樂的。

  本來,高峰也不想打破她的這種平靜,但他知道,就是沒有他,她的生活也會改變,而且會令她愈來愈不幸,既然如此,那還不如參與到她的生活中去,或許,在有意之下能改變她的命運波折。

  院子是趙挺之早年置辦的,規模確實不小。正房、廂房,加上前後院的各個房舍,合計得有數十間,甚至在院中還有各式亭台樓閣,李清照就是在這裡渡過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邊走趙明誠邊介紹道:「高大人,院中的房大部分都被我們改成了書房,如今我們夫妻也只剩下這些了。」

  趙明誠的話說得實在。他們夫婦篤志於收藏、考證,因而藏書極富,他們就是希望能盡天下古文奇字。

  趙挺之居相位,親朋好友多在館閣就職,館閣中藏有較多的亡詩逸史、魯壁汲冢所未見之書,於是趙明誠夫婦便借用這個便利條件去盡力傳寫,這才有了巨量的收藏。

  當然,他們也搜討了不少珍籍,這些珍籍價格高昂,就需要他們節衣縮食了。

  夫婦二人為了收集這些,傾盡了全力,雖還沒到賣房產的程度,卻也因此失去了富裕的生活,但這對他們來講,特別是李清照來講根本不算什麼,因為他們獲得了另外一種富足,那就是知識。

  當他們每獲一書時,即共同校勘、記錄和研究,同時還會把書籍珍藏起來,登記編目、按類羅列。

  這是他們真正的財富,有了這些他們十分知足。

  高峰對金石字畫雖然沒有研究,也看不懂其中的內涵,卻知道它們的價值,甚至明白有些根本就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也就是說,僅他們夫婦的這些收藏,不要說在後世,就是在當下也是價值連城,何況還有他們的心血傾注,趙明誠夫婦做此事,當為功得無量之事。

  談話間,幾人不覺來到一座房前,高峰抬頭望去,只見那門臉正上方掛有三字大匾:「歸來堂」。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忘情痞子

LV:8 領主

追蹤
  • 21

    主題

  • 34398

    回文

  • 7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