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唐朝好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成)

 
mk2258 2016-12-1 11:51:3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606 2092954
V123210 發表於 2017-9-1 18:21
第1467章投名狀

    兩成的財產稅加上不到一成的田宅商舖契稅,這是狠宰一刀,是割肉。有人不滿,有人憤怒,可最終都回到一個事實。

    這確實是最好的條件了,若是他們不肯,那麼再過不了三個月,百濟就要亡國,到時他們這些亡國奴,所有的一切身家財產,也就都成了大華的財產。

    甚至連他們的家族,都將難以保存。

    錦衣衛百濟司郎中不會軍醫,這位姓嚴的郎中,是錦衣衛在百濟的最高長官,負責錦衣衛在百濟地區的所有事務。他下面還有員外郎和主事。

    百濟郎中的品級不高,僅正六品。

    但職權卻絕對不低,尤其是眼下百濟是戰區,大量的錦衣衛情報人員,都進入百濟,名義上都歸屬於這位郎中管轄。

    面對太子的指令,嚴復郎中親自與百濟逃亡朝廷進行會面。

    身穿錦衣的嚴復直接開門見山的把條件擺在那裡。

    「還有一個附加條件,你們必須把百濟王室都交給我們,並交出軍隊。」

    百官代表很無奈,可事實就是如此,他猶豫了一下。

    嚴復提醒他,「我大華軍隊前鋒,距此只有一百里。一百里,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以我大華軍的行軍速度,打到這裡只需要一天。如果是輕騎而來,甚至只要半天。」

    半天。

    朝發夕至。

    這裡雖然號稱百濟五別都之一,可連百濟城都能一天而破,這又如何。

    「嚴郎中,我們願意開城投降,願意交出王室,可是,這財產稅是不是太高了一些?」

    百濟人一張苦瓜臉。

    想想都心疼,所有財產都要徵兩成的稅,甚至那些不動產,還要徵百分之八的契稅。

    嚴復咪著眼睛笑道,「其實你們知道嗎,若不是太子殿下堅持要對你們講仁義,其實我東征軍中如牛元帥等,都是堅決認為不用這麼麻煩的,直接攻滅百濟,然後對你們這些什麼貴族官員地方豪強什麼的,來個一網打盡,殺光斬絕,這樣你們所有的財產就都是我們的了,甚至還能多一批奴隸。」

    「想想高句麗的下場吧。 」

    百濟人一下子臉垮了下來,甚至變的蒼白了。

    高句麗跟百濟都是扶餘人南下建立的國家,高句麗人甚至一度比百濟強盛的多,可是現在這世上哪還有高句麗這個國家,哪還有高句麗這個種族呢。

    他們徹底的亡國滅種了。

    所有的高句麗人都成了奴隸,被運往中原發賣,現在他們在哪?他們在各處的礦山、工廠、田莊裡勞作。

    不管過去是王室,還是豪族。

    相比起來,大華對百濟人,確實還是很溫柔的。

    「諸位,還是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吧,太子殿下仁慈,但別把這當成了你們講價還價的籌碼。」

    一句話,百濟人再不敢提什麼要求,也不敢講價還價了。

    「我們願降。」

    「現在就降!」

    嚴復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某代表太子殿下,代表東征行營,接受你們的投降。」他話鋒一轉,「現在你們還有一件事情要做,這是一張名單,上面的這些人,都是些堅決反對大華的頑固傢伙,你們把這些傢伙殺了,隨同帶上百濟王室,開城投降吧!」

    一張名單。

    上面幾百個名字。

    都是百濟這個逃亡朝廷中的主戰派,也是原先扶餘璋能夠堅持要跟大華開戰的支持者。

    錦衣衛把情報掌握的很清楚,在百濟人願意投降前,他拋出了這最後一個要求。

    讓百濟人把這些主戰派給殺了。

    那代表掃了一眼,臉色大變。

    人太多了,上面的人都是他熟悉的,甚至在這次談判中,就有好幾個人位列名單之上。

    「上使!」

    百濟人露出哀求之色。

    「我不想污手,這些人必須由你們來殺,就當是個投名狀吧。投名狀你們總應當明白是什麼吧?」

    嚴復掌握著節奏,很清楚的知道百濟人別無選擇。

    讓他們殺掉那些主戰派,這確實是投名狀。

    其實錦衣衛也可以殺,甚至說等到那些人歸降後再殺。

    但接納歸降,沒有正當理由也不好殺。

    不如趁現在殺,讓百濟人殺,一石數鳥,正好。

    「我只給你們一個時辰。」

    嚴復伸出一根手指。

    「若是一個時辰之後,某看不到這名單上的所有人的首級,看不到百濟王室在這裡的所有人,少了一個,那麼某之前給你們的條件就做廢了。」

    一個已經看到自己名字在名單上的百濟貴族怒道,「你就不信我們現在把你殺了?」

    嚴復哈哈大笑。

    「殺某?某不過是大華錦衣衛的一個六品郎中而已,殺了某又如何?殺了某你們也改變不了大局,甚至,你們殺了某,後果會很嚴重。」

    有多嚴重?

    亡國滅種!

    「別猶豫了,天色不早了。某跟你們聊天這會,我大華前鋒輕騎正向此處進軍,再等會,說不定他們可就到了。而他們若到了,可不會管我這小小郎中生死,也不會管你們是否還在猶豫。」

    「他們一到,就會立即發起進攻,到時,所有的條件可就做廢了。」

    威脅。

    赤果果的威脅。

    可百濟人卻只能承受著這種威脅。

    殺人都不需用刀,這個嚴郎中的話,就有把人氣死。

    可又如何,事實如此。

    代表起身。

    他看了看那個已經在名單上的同僚,露出了抱歉的神情。

    「抱歉了。」

    轉頭對自己的護衛揮手,「把他拿下!」

    那些在面對華軍時跑的比誰都快的護衛,此時卻極為兇猛,撲上去將那人按倒在地。

    「哈哈哈!」那人狂笑。

    「你以為殺了我他們就會放過你們嗎?休想,他們今天讓你們殺我,明天又會讓別人殺你,這樣殺來殺去,讓我們自相殘殺,甚至連手都不用臟一下,最終的結果,又會是什麼?」

    那代表搖搖頭。

    他說的也許是對的,但他也是別無選擇。

    刀落頭斷。

    血光劃過。

    嚴復微笑的看著這一切。

    「某看到了誠意,很好,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你們還有一個時辰的時間。某就不多留諸位了。」

    百濟人走的時候心情很複雜。

    尊嚴被踐踏到塵埃之中,卻無能為力。

    很快,城中四處廝殺起來。

    百濟人內訌,可惜主戰派只是少數,他們只能憤怒的咒罵那些出賣他們的人,卻毫無能力。

    沙漏不停流逝。

    時間一點點過去。

    臨近一個時辰期限時,百濟人又來了。

    這次,他們提著一堆人頭前來,還押著不屈服的百濟王室。

    嚴復笑著派人查驗人頭和王室成員。

    「諸位,我嚴某人可不好騙,王室裡少了幾個人。」

    「上使,七王子反抗,衝突中死於亂兵之中。」

    「真是這樣嗎?」嚴復問。

    「不敢欺瞞上使。」

    嚴復臉上沒有表情,只是目光緊盯著百濟人。

    那些百濟人站在那裡,一個個都被這沉默的氣氛看的汗水直流,他們生怕這人翻臉無情,雖然這是在他們的城池裡,可那又如何呢。

    不安的沉默。

    足有半盞茶的時間,嚴復才突然哈哈大笑。

    一群百濟人心更緊張了。

    「很好,某相信諸位也不敢期瞞某,欺瞞某,那就是欺瞞我大華帝國,相信你們也明白這後果。好吧,既然你們已經如約做到,那某自然也兌現承諾。」

    「取龍旗!」嚴復對旁邊道。

    一名錦衣衛打開一個盒子,從裡面取出一面鮮紅的龍旗。

    紅色為底,金黃繡成的龍,這就是帝國的龍旗。

    「把這龍旗拿去掛到城頭上,然後把城門打開,一會大華的前鋒輕騎到了,就不會為難你們的。」

    「那我們?」百濟人還是緊張的問。

    「放心吧,某答應過你們的事情,自然不會反悔,你們現在就已經歸順大華,自然也就能受到保護。不過有言在先,你們得積極配合我大華,主動的向我軍繳納那財產稅,和契稅。如果你們有任何人,敢偷瞞少報,這結果,可是會相當嚴重的。」

    「勿謂我言之不預!」

    那幾句話裡,充滿著殺意。

    森冷無比。

    那些百濟人聽的都不由的打了一個寒戰。

    他們相信這人說的到也做的到,雖然他才是一個六品的郎中,但他在這裡,代表的卻不是他一個人,而是大華帝國。

    一個強大到光名字就能讓他們顫抖的名字。

    若不是扶餘璋做死,也許他們還不會這麼清楚的見識到大華的威力。扶餘璋的瘋狂昏庸,讓大華揮兵來討。

    短短時間,他們就被打的如此狼狽,沒有人敢再懷疑大華的實力。

    哪怕是距離大華很遠,也一樣不可靠了。

    百濟人小心翼翼的上前接過龍旗,那龍旗捧在手裡,就如鎮國之寶。

    這面龍旗是沉甸的,它代表的是大華帝國。這份龍旗也是珍貴的,代表著他們終於不用再逃亡了,他們也可以不用死了。

    龍旗在城門樓上剛剛升起,結果腳下的大地已經在震動。

    一開始震動很輕微,慢慢的越來越厲害。

    遠方煙塵升起,一線黑潮湧現。

    黑潮的最前面,鮮紅的大華龍騎正迎風飄揚著。

    大華前鋒輕騎,已經到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9-3 17:26
唐朝好地主 第1468章殺功臣

    漢京。

    柯雄發坐在偏殿等候,王承恩笑瞇瞇的陪坐旁邊。

    「陛下正在與內閣的馬相議事,馬上就召見柯指揮使。柯雄發麵無表情,對王承恩的曲意奉承視若無睹。

    這位過去的宮廷大總管,如今雖然還擔任著內侍太監之職,實際上內侍省的大權現在內侍少監手裡,少監為文臣而不用閹人。內侍省長官的王承恩,做為太監現在只能管管宮裡的宦官們了。

    曾經總管大內,手裡還握著六扇門和飛騎這兩個情報部門,可謂是紅極一時。連朝廷宰相們,對這位大太監也是客客氣氣的。但是彼一時此一時,如今的王承恩已經過氣了。

    六扇門和飛騎都分出去了,內侍省也掌不到大權,甚至在皇帝那邊也一樣不得信任,王承恩已經差不多要養老去了。

    柯雄發做為皇帝的小兄弟兼心腹,執掌錦衣衛,很清楚的明白皇帝對王承恩的不滿,不過是因為他曾經也立過不少功,這才留他到現在,但想掌權是不可能了。

    事實上,今天柯 發入宮,其中就有一項奏報內容是關於王承恩的。錦衣衛裡早啟動了對王承恩的全面調查,現在他已經拿出來了一個報告。

    王承恩的每一點隱私,在柯雄發的面前都毫無保留。而柯雄發知道,錦衣針對王雄發的報告,不過是一部份而已。對王承恩的調查,肯定是飛騎做的更好。讓錦衣衛調查,不過是個補充,重點是查王承恩執掌六扇門和飛騎時,對於軍方的影響。

    哪怕僅僅是錦衣衛掌握到的證據,也足夠讓王承恩死上十回八回了。這個太監雖然很有能力,有時也挺低調,但從李世民時得寵,再到如今,歷經三朝,一直擔任內侍太監之職,這可不簡單。

    王承恩這些年收受的賄賂,甚至借職務之便,以公謀私,安插任用私人,賺得的錢財也是不計其數。

    別看王承恩一個老太監,但他現在卻還有一個實封的開國縣侯爵位,有百里封地,他的財產起碼有不下千萬貫。

    尤其這個人在宮裡宮外,關係廣闊,人脈極深,可謂是觸角遍及天下。

    這種牆頭草肯定是不能用的,但在換掉他之前,皇帝也要考慮可能帶來的影響。一直到現在,皇帝其實是在慢慢的解除王承恩的職務和權力,然後將他的關係網慢慢的拔除。

    最終消除所有可能帶來的影響。

    柯雄發不知道皇帝最終會如何處置王承恩,但王承恩肯定馬上得離開皇宮了。大華的朝堂上,再也不會有王承恩這麼一號人物。

    對於這樣一個渾身上下都不乾淨的人,柯雄發又怎麼會去理睬他呢。

    「柯指揮使,聽說令郎下月娶親,某也沒有什麼準備,就是在伏牛山有一個園子,挺簡陋的,不過那地方挺安靜。有空的時候,去那裡住上幾天,還是很不錯的,尤其那裡還有一眼湯泉,到了冬天的時候,泡一泡最是能去疲勞解乏困。」

    柯雄發眼皮一抬,很是不客氣的道,「王公公這是要向某行賄嗎? 」

    一句話,王承恩就被堵在了那裡,無話可說。

    錦衣衛指揮使,正三品,隸屬樞密院,並聽從皇帝,專責軍事情報。看上去,好像職權不大,也就是軍方搞搞情報的,但如王承恩這樣統領過六扇門和飛騎的人,卻非常清楚,柯雄發這個職位的權重。

    尤其是柯雄發跟皇帝的關係更是親近,那可是二十年的老夥伴,柯雄發是皇帝忠心耿耿的心腹。

    「某哪能行賄呢,這不是知法犯法嘛。不過是為了慶賀下令郎的大婚,做為朋友送點小禮物而已。那園子又不值幾個錢,怎麼能算什麼行賄呢。」

    「呵呵,伏牛山的園子?不值幾個錢?王公公還真是好大方好豪氣啊,據某所知,王公公伏牛山的那個莊園別墅,好像佔地三百多畝,裡面修的是相當豪奢啊,聽說花了十萬貫不止吧。」

    王承恩的臉色有些僵。

    過去都是別人求著送錢給他,他都要看人才收。

    可是現在,他巴著送錢,別人倒還挑起來了。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

    「柯指揮使,咱們同殿為臣,以後還要互相多關照啊。」

    「某為外臣,王公公為內臣,內外臣結交,這可是人臣大忌。王公公在內廷多年,怎麼還說出這樣的話來呢。不應該啊!」

    王承恩真的是想罵娘,一張臉白了又紅,紅了又紫的。

    「柯指揮使,得饒人處且饒人,若柯指揮使能幫襯一下王某,王某願意奉送一百萬貫的錢財做謝禮。」王承恩急了,也不再摭摭掩掩了,他還是很敏感的,早感覺到了皇帝對他的不滿。

    現在也是有些狗急跳牆了,他也找過不少人,不論是馬週還是房玄齡,這些朝中重臣,對他都很不屑一顧。

    現在他又求到柯雄發,也是看重他在皇帝面前說話有份量,尤其還是掌握著錦衣衛,希望他能幫自己摭掩一二。

    「一百萬?王公公還真是豪爽啊!」

    王承恩咬牙,「二百萬!」

    柯雄發只是笑笑。

    「據某所知,王公公這些年斂財不少啊,聽說這家財早過千萬了吧?」

    「若柯指揮使能幫我全身而退,事後我願意拿出一半家財與柯指揮使。」

    一半家財,那可就是起碼五百萬貫,他相信,就算是柯雄發,也不會對這麼大的一筆錢財視若無睹,這可是他好不容易幾十年時間才積攢下來的財富。

    現在王承恩只想著能夠脫身,想著就算離開朝堂宮廷,只要能回自己的封地去,當個逍遙侯爺,也還是不錯的。

    柯雄發突然變了臉色,冷聲道,「王承恩,你當本指揮使是什麼人?豈是你那種一心只為貪圖錢財之人?別說五百萬,你就是把你所有家財都給某,某也不會稀罕。」

    「只要指揮使幫某,某願意給八百萬!」

    「滾!」柯雄發從牙齒縫裡迸出一個字,冷酷無情。

    別說柯小八不差錢,就算差錢他也不會蠢到這個時候去收王承恩的錢。

    王承恩已經是條四處漏水的船,馬上要沉,誰會傻到此時卻上他那條船呢?

    一名內侍進來。

    「陛下宣柯指揮使覲見!」

    王承恩站在那裡怔怔出神,柯雄發從旁邊經過。王承恩突然伸去手扯柯雄發的袖子,柯雄發一甩衣袖,厭惡的徑直走了。

    那個內侍看到這一幕,默不出聲的迅速扭頭而走,只剩下了王承恩一人站在那裡發愣。

    禦書房。

    張超起身,從御案後面過來。

    「小八來了,坐。」

    柯雄發將一個奏摺遞給張超,「陛下,這是錦衣衛關於王承恩的調查報告。」

    張超把報告扔到一邊,並沒有急著去看。

    「你直接跟我說說情況吧。」

    「陛下,王承恩問題很多,其名下的財產逾千萬貫,多是收受賄賂,以權謀麼得來的。還有,他確實在軍中、朝堂以及宮裡,都安插了許多親信。」

    拔起蘿蔔帶起泥,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張超早就不信任王承恩了,若只是因為王承恩曾經服侍於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倆,張超並不一定就要換他。

    可是這人問題很多,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尤其是執掌過六扇門和飛騎。

    六扇門和飛騎都同時對王承恩展開了調查,王承恩的問題很多,隨便一查都能定他個罪。

    但張超要的不是這個。

    既然要拿下王承恩,就得把他和他的黨羽連根拔起,不能留有餘毒。

    「王承恩這個人,曾經對護法,對大華開國也是有功的。只不過這個人太過於鑽營,朕很不喜歡。但是,朕也不想最後把王承恩送上法庭審判。你,明白朕的意思吧?」

    不管張超再怎麼有證據,這個時候如果處置王承恩,那結果肯定只有一個,殺。

    而這樣做,可以說,肯定會給外面一個印象,那就是皇帝在清除異己,尤其王承恩還曾是李唐兩位皇帝的宮廷總管,兼之他又是在護法之戰,和代唐之時立過功的人,張超這時殺他,未免給人卸磨殺驢的感覺。

    王承恩要除,他的那些黨羽也要清除,但張超又不想讓這件事情搞的太過於轟動。

    「自殺?」

    張超搖頭,自殺那和處死就沒什麼區別了,好好的怎麼會自殺?

    「那就弄成一個意外。」柯雄發倒也是領會了皇帝的意思。既不能留,又不能弄出太大影響,那麼這個事情就只能弄的複雜一些。

    一個失勢的老太監出了點什麼子意外,倒也是正常的。哪怕依然可能會有某些聯想,但只要做的穩妥一些,卻也是說的過去的。

    「若王承恩出了意外,他的封地、財產呢?」

    「王承恩無兒無女的,身死自然國除,到時封地收歸朝廷所有,錢財納入國庫,也算是為國做貢獻了。朝廷呢,也給他一點身後哀榮,追封他為國公,贈他一個諡號,修個好點的墓園,此事也就這樣蓋棺論定了。」

    「臣明白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9-3 17:26
唐朝好地主 第1469章倭寇

    「陛下,王承恩求見。」內侍稟報。

    正在看著錦衣衛、六扇門、飛騎三個情報部門各自呈上的關於王承恩調查報告的張超,聽了眉頭緊皺。

    王承恩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事實上,王承恩已經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在宮裡,王承恩有大堆的養子,甚至是養孫,還有兄弟等宦官組成的一個實力不小的宦官集團。

    而他又在這些年,通過他手裡的權力,四處結交朝官和諸侯,甚至是地方官員,乃至軍中的將校。

    從中央到地方,從宮裡到朝堂,從中原到邊地,四處都有他的人。

    他們緊緊的團結在王承恩的周圍,相互勾結,形成一個很有實力的集團。可以說,這就是王承恩山頭了。

    其實山頭很平常。

    過去張超也被稱為是張黨的首領。

    正所謂黨內無派,千奇百怪,黨外無黨,帝王思想。

    說朋黨也好,說小圈子也罷,或者說是一個利益集團,其實本質都是一樣。以各種關係為紐帶,以共同的利益而聚攏,相互抱團取暖。

    甚至可以說,每個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站隊,會有各種各樣的同盟。

    朝裡的哪個大佬,沒有一群自己人。

    從某個角度來說,張超自然有一個最大的黨,但他的下面,也一樣還會分為各種各樣的小圈子。

    從管理角度來說,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

    根治不了,但需要監督管理。

    可以有黨,但必須有底線有規則,什麼東西都是一樣,沒有了規則,那也就亂了套。

    王承恩的這個小圈子,就比較不守規矩。

    若是在尋常時候,這倒不是什麼問題,對某個特別過線的人,弄他一弄,就能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其它人不敢過於放肆。

    可現在張超要拿掉王承恩,就得考慮更多些。

    看了這些報告,更堅定了張超的想法,要連根拔起王承恩的這個集團,既是為除去王承恩不留後患,也是藉機震懾一下其它人。

    若不時不時的震懾一下,只怕到時有些人就會越來越肆無忌憚的。

    王承恩現在張超心裡已經是個死人了。

    對王承恩這個人,張超是很不喜歡的。

    猶豫了一下,張超還是對站在那裡等著回覆的內侍道,「讓他進來吧。」

    君臣一場,最後見一面吧。

    王承恩入殿,跪地膝行,磕頭。

    「王承恩,你不用如此,起來吧。」

    那樣子,看的確實讓人感嘆。

    王承恩不肯起來,「陛下,老奴自知有罪,不敢奢求陛下饒恕,但求陛下給一個機會。老奴願意將所有家財上繳朝廷,願意將封地交還朝廷,只求陛下能恕臣和臣的家族一死。」

    嘆息一聲,張超過去扶起王承恩。

    「王承恩,過去咱們關係還算不錯,其實我原先對你印像還不錯,你是個聰明人,也有本事,可惜你過於貪婪了。你說你一個宦官,無子無嗣,貪那麼多錢財又有何用呢?」

    「老奴錯了。」

    嘆惜之後,張超並不就會因此同情可憐他,更不會就因此心軟放過他。

    「王承恩,你的家族朕不會牽連,甚至會給你保留名聲。你會出點意外,朕會為你惋惜。」

    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王承恩臉色慘白,最終還是逃不過一死。

    「陛下,老奴有今日,可是因為當初曾經殺了十三皇子?」

    張超搖頭。

    十三子張琳,很可憐的一個孩子,那麼小結果就被殺了。但張超不會因為那事怪罪到王承恩身上,他不過是個工具,要殺張琳的是李世民。

    「朕不能留你,是你行事多有越線,且四處培植黨羽,以權謀私,太過了。」

    王承恩老淚縱橫,此時悔之以晚。

    「你的家族親人,不會有事,甚至朕還會追封你一個國公之爵。」

    離開皇宮的時候,王承恩失神落魄。

    ‧‧‧‧‧‧‧‧

    出宮,騎上馬往城東的宅第去。

    ‧‧‧‧‧‧‧

    「那馬受驚人,快攔下來!」

    幾名巡警大聲呼喝。

    可是那匹卻狂奔不止,一路雞飛狗跳。

    馬終於攔下。

    可馬上的人卻早已經墜馬,因為摘鐙不及,被一路拖行,等攔下馬時,馬上人已經沒有了氣息。

    「好像是宮裡的人。」

    「趕緊報官!」

    巡警保護現場,很快漢京府衙來人,檢查死者,發現了腰牌。

    死者的身份很快查明,居然是宮裡的內侍太監王承恩。

    王承恩出宮回家途中,馬受驚狂奔,致其墜馬而亡。

    消息傳出,內侍省也迅速派人過來查驗,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也組成了調查組。

    一番聯合調查,得出結論。

    王承恩之死純屬於意外。

    一位歷經三朝的宮廷總管,居然就這樣的意外死了。

    大家唏噓不已。

    議會上院有議員提出了王承恩善後之事。

    因為王承恩有實封侯爵爵位,又有百里封地,所以他的死還涉及封地爵位繼承的問題,這些也是要歸上院管的。

    那邊議院還在討論關於爵位封地的繼承問題,這邊皇帝已經對王承恩的意外之死表示了惋惜。

    皇帝下詔,追憶了王承恩歷來功績,給予表彰。特旨追封其為國公爵位,贈三州刺史銜。並下旨,由禮部與太府寺、少府監一起負責王承恩的葬禮等。

    貴族院的討論也很快出來,因為王承恩無子嗣,所以身死國除。朝廷收回其封地,並將其財產收歸朝廷。

    為了表示對王承恩功績的敬重,特將他的財產設立一個基金,專門用來建立宦官養老院,以後宦官年老退休,可到養老院裡休養,所需費用,由這個基金支出。

    王承恩其實有族人,有堂兄侄子等,但沒有一人提出要繼承王承恩爵位財產之類的,朝廷給了他們一筆錢,數量不多。畢竟王承恩薪水俸祿其實也不高,要是太多了,不反而說明王承恩有問題嗎?

    一個昔日當紅太監的死,猶如一滴雨珠落在了湖裡,只是蕩起了一點點的漣漪,就迅速的恢復了平靜。

    王承恩死了,一場針對王承恩集團的清洗在迅速的進行著。

    但沒有什麼公開的王承恩集團的說法,每個被清洗的,都只是一個個案,是因為某樣犯罪事實而被調查、審判、處置,公開下,他們和王承恩毫無關聯,甚至相互之間也是沒有關聯的。

    但朝堂上,還有地方,以及那些諸侯們,其實都心知肚明。

    王承恩之死,也許是意外,但他的那些黨羽,肯定就不是什麼個案,那是在被連根拔起。

    也許朝廷是因為王承恩死了,所以乾脆將他的那個集團一起拔除了。

    又也許,王承恩之死,本身就不是什麼意外。

    但不管如何,一個宦官,他都死了,他的那個小圈子,又還能掀起什麼浪花來呢。

    三法司的調查審訊,都是鐵證如山,連給他們求個情的人都沒有。

    甚至經過報紙輿論的宣傳,這些人都是蛀蟲的典範,死不足惜,朝廷殺了他們,只會讓百姓拍手稱快,又殺了幾隻蛀蟲。

    吏部也趁勢發起一波官吏考核。

    御史台等三法司,也發起一波自查自律行動。

    各地也趁機又清除了許多貪官污吏,這些事情報導出來,引來一片叫好之聲。朝廷得名得利。

    「陛下,朝鮮消息。太子殿下已經攻滅百濟!百濟逃亡朝廷在別都熊津城開城投降,百濟王室扶餘氏除一個王子在倭國出使,其餘盡皆被俘。」

    錦衣衛指揮使柯小八高興的入宮稟報。

    「這麼快就攻滅了百濟?非常好。」張超對這消息也是很高興。他還擔心太子會不會因為過於驕傲之類的,犯下一些錯誤。

    可是現在看來,不到半年時間,就把一個百濟給滅了,這個速度已經是非常的快了。

    「我們攻滅百濟,損傷多少人馬?」

    「損失很小,不過千。」

    這個數字說出來都讓人難以置信,攻滅一國,損失居然不過千。想想當初隋朝攻高句麗,文帝楊堅第一次討伐,三十萬大軍入遼,結果遇上暴雨,然後又發瘟疫,都沒與高句麗人交戰,最後糧盡而返,三十萬大軍只剩下兩三萬人退回。

    煬帝楊廣更是數徵高句麗,最多一次發兵一百一十萬,軍隊連綿千里,動用了無數民夫運輸糧草補給,可謂是舉國之力征討。

    可結果呢,連個遼東城都沒打下來。派了三十萬大軍繞過遼東城,深入到了半島上,結果被高句麗人誘敵深入,最後被伏擊,三十萬人幾乎死光。

    隋朝兩代皇帝數徵高句麗,前後死了起碼不下五十萬人,若加上民夫,還更多。

    後來張超和李世民又征遼,前後數年,又是襲擾又是決戰的,傷亡也是數萬,才最終滅掉了高句麗,這還是在張超用了許多計謀讓高句麗自損國力情況下。

    而現在,大華征討百濟,短短時間就以雷霆之勢滅了百濟,傷亡總共居然不過千。

    「那些百濟人毫無戰意,每戰一觸即潰,甚至未戰即望風而逃。若不是扶餘璋和那小部份主戰大臣的堅持,其實我們都不用打,他們就降了。」

    張超笑笑,「不戰而降,只怕這些人也會心有不甘,現在這樣也挺好。既然拿下了百濟,那麼就要爭取盡快在百濟建立我們的統治,攻下百濟只是第一步,佔領統治百濟才是我們真正的目標。」

    張超考慮著,要派誰出任這由百濟設置的帶方道的安撫使以及布政使等職。現在百濟是由東征軍軍官。但軍官只能是臨時的,必須得盡快建立地方管理衙門。

    「陛下,我們新得消息,倭國已經糾結了十萬軍隊。目前也湊集了大量的大小船隻,正準備運兵趕來百濟。初步估計,他們一次能夠運送五萬士兵跨海登陸百濟! 」

    「五萬?看來倭人還真是拼了命了。劉仁軌不是駐紮在對馬嗎,讓劉仁軌率艦隊攔截,他們那些小舢板也敢出海,那就送他們下海餵魚!」
V123210 發表於 2017-9-3 17:26
唐朝好地主 第1470章 輸血

    從登基御極開始,張超一直在很努力的扮演著皇帝的角色。

    他想做好一個皇帝,這個皇帝不是李世民這樣的皇帝,也不是承乾這樣的皇帝。李世民是一個不錯的皇帝,貞觀十幾年,也讓中原迅速結束動盪,起飛騰空。

    只不過李世民後來畏懼那越來越龐大的貴族集團、畏懼強大的工商資本家的力量,他想要改變國策,想要倒退回去,希望能夠更加穩固皇權的力量。

    而承乾的失敗,則是緣由對權力過分追求,在沒有那個能力的時候,想要接管更多的權力,這自然是危險的。

    時至今日,經歷護法戰爭、代唐這兩次大變革,實際上一個新的秩序體系已經建立並穩固了下來。

    只要張超不逆勢而行,哪怕就是順著這個慣性下去,也還能平穩的發展百年。其實李世民過去過於擔憂了,貴族勢力強大不假,但以這個時代的特性,貴族們的封地都較遙遠。

    朝廷雖然大搞分封,但中原是不分封的,甚至許多中原周邊過去不是朝廷控制的地方,現在其實也納入了中原直轄。

    中原王朝集權化更高。

    所謂分封諸侯,不過是取代了過去周邊的那些蠻族首領們。但諸侯卻是與中原朝廷一體,同一個體系同一個思想價值觀,在現在這種中原朝廷極強大的情況下,諸侯很難離心,也很難脫離這個體系。

    比起漢魏晉等分封制,最後必然出現的諸侯坐大甚至是叛亂相比,大華的分封制下,諸侯叛亂的難度大的多。

    首先,中原朝廷實力更強,一個馬上擁有一億人口的帝國中央朝廷,可不是哪個諸侯能夠對抗的了的。

    再其次,中原朝廷擁有直轄的地方,極其廣闊。

    再近的諸侯,也在遙遠的邊疆。而且受限於交通、氣候等因素,他們的經濟發展肯定也遠不如朝廷,更重要的是人口問題。

    西漢諸國叛亂,他們的本錢是什麼?鹽鐵之利,吳國甚至因為有煮鹽之利,因此可以免除百姓的稅賦,這樣自然深得民心。而且由於吳國佔據的地盤極大,擁有數十城,上百萬的人口,其不論是經濟發展基礎,還是戰爭潛力,都是極大的。

    兼之其本身就是在中原之內,因此這種叛亂來說,造成的危害更大。

    但現在大華的諸侯都在外,就算是過去張家的那些極好的封地,也從沒有說有幾十上百城,擁有百萬人口的。

    如琉求,張家經營十幾年,也不過才四五城,二三十萬人口。而更多數的諸侯們,往往都只有一座城,幾千或萬把人口,都已經是大諸侯了。

    他們距離中原又遠,說起兵叛亂,確實不足為懼。

    張超從沒打算要削藩,因為毫無必要。

    諸侯們的那點實力,根本對朝廷形不成威脅,但相反,讓他們鎮守邊疆,積少成多,這些諸侯形成的是一股強大的邊疆鎮守勢力。

    對於開疆拓土,征討異族,有極大的作用。

    大華朝廷是重點進攻周邊那些大的反抗勢力,而諸侯們則是一點點的吞食征服異族,在那些土地上,建立起牢固的統治。

    如果讓朝廷這樣去開疆拓土,化夷為夏,其實肯定會投入不足,無法面面俱到。

    而讓諸侯去做這些,正好填補了朝廷在這方面的不足。

    張超不但不打算削藩,他甚至還早決定要堅定不移的推行分封制。朝廷給予授權,不但分封有功臣子為諸侯封臣,甚至也授權給那些商人組建殖民公司,去海外開拓殖民,建立據點。

    有本事就去開疆拓土,朝廷給予政策上的扶持,甚至有時也會派兵支援。比如從馬六甲海峽到南非,這麼漫長的海岸線,到處都能夠殖民。

    建立殖民點,征服異族,種植糧食,開採礦物,進行貿易,向中原輸入原料,開拓海外的銷售市場,這都對於大華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張超並不想要讓大華成為一個農業社會,那樣是沒什麼發展潛力。

    要想跳出中原,大華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對周邊實行分封,化夷為夏,將他們同化。

    而對更遙遠的地方,則實行的是海外殖民策略,也不求征服。只要打下一個個的據點,建立堡壘商鎮,以貿易為主,其實也是一樣的。

    張超登基已經一年。

    朝堂上下,都在努力的觀察著皇帝。

    這一年來,朝政穩定。

    朝堂上人事變動也不大。

    最關鍵的是,憲法制訂頒行之後,議會以此為基礎,又修訂了一項又一項的律法。

    皇帝沒有試圖奪回當初承諾交出的那部份權力,大家也習慣了內閣責任制。

    皇帝不瞎折騰,內閣很負責,諸侯、資本家們都得到了想要的穩定。而不論是地主還是平民,都有機會通過讀書科舉,入仕為官做吏,得到上升的通道。

    一切都很好。

    「朝廷已經頒發了兩次海外殖民授權狀,前後授封了二十五塊海外殖民地,這都沒多久,現在又要頒發殖民授權?」

    馬周有些猶豫。

    其實海外殖民這個事情,現在還沒見到多少成效,不少人都認為這個海外殖民不見得就是好事。

    擔心的是那些殖民公司會尾大難掉。

    其實海外殖民公司,並不僅是商人,甚至可以說,如今這年頭已經沒有什麼純粹的商人了。

    朝廷早取消了商籍,對經商也沒有了什麼限制。

    現在更沒有了什麼視商人為下賤的念頭,商人也一樣可以去從軍,也一樣可以去考科舉,一樣可以入仕為官做吏,一樣有機會能夠封侯拜相。

    尤其是在現今的這個大環境下,大家也不再恥於談錢談利。

    有錢,也確實方便。

    這時代,錢能買到絕大多數需要的東西。

    如今可以說是全民經商的年代,除了官府對於官吏經商做了些限制,比如禁止官吏直接經商或入股,禁止官吏的妻妾子女直接經商外,並沒什麼太多限制。甚至就算朝廷不許官吏直接經商或者入股經營,但買點股票是沒問題的,不參與決策經營就行。

    甚至通過親戚去經營,也一樣是可行的。

    正因此,如今的這些殖民公司裡的股東,其實既不乏諸侯貴族,也不乏勳戚官員,工商資本家、地主,甚至連皇家的人也一樣在其中參股。

    在這種情況下,馬周對殖民公司提出擔憂,擔憂的是貴族、官僚、資本家、地方的地主豪強等合流。

    擔憂的還是這些勢力合流一起後,形成強大的力量集團。

    尤其是他們在海外天高皇帝遠,發展毫無限制。

    「老馬啊,正因為天高皇帝遠,所以我們才要授權殖民公司,且要多授殖民公司。這樣不給誰壟斷的機會,有更多的競爭也就有更多的制衡。讓他們去開拓殖民,風險由他們承擔,朝廷只是坐享分紅收益,這種只賺不虧的買賣為什麼不做呢?」

    至於馬周說的山高皇帝遠,因此形成強大實力,尾大難掉這些,其實也是多慮了。

    朝廷對他們多朝廷一些政策上的管理就行,比如移民政策,比如武器生產,比如某些技術人員的外移等等。

    讓海外殖民地成為大華一個單純的原材料產地,或者成為一個手工商品銷售地,讓他們只是大華整個工商體系中的一環,甚至不是佔據核心地位的一環。

    讓他們脫離不了母國。

    也許,二百年後三百年後,某塊海外殖民地或許想要獨立,但也得他們有了足夠的力量。

    或者說,就算他們真有這種力量了,那讓他們獨立了也沒什麼關係,難道他們還能反攻中原不成?

    「一二百年後叛亂自立也允許?」馬周怔怔不解。

    張超卻把這些事情看的很淡的。

    「現在是朝廷的殖民地,若以後他們自立了,那也起碼是我中原華夏一員。更何況,世界那麼大,我們也未必就需要統治所有地方。我們需要的是把中原經營為核心之地,是中原本位。周邊諸侯國,是開疆拓土,是化夷為夏,是穩固邊疆安全。」

    「而海外殖民地,其實並不重要。現在來說,朝廷拿海外的地賣殖民授權,同時殖民地建起來後,我們能得到新稅源,以及新的原材料產地,還有得到新的商品市場。」

    「未來真有一天,他們獨立了,我們收不到稅了,可那個市場卻不會因此就失去。」

    「這麼簡單?」

    「當然,海外嘛,若說獨立了就能威脅到大華,那是說笑了。他們就算獨立,也絕威脅不到大華,更離不開大華。」

    真要威脅到大華,那肯定是在幾百年後了。

    中原本位制,就是要讓諸侯國、海外殖民地為中原輸血,要讓中原一直保持著對諸侯和殖民地,甚至是對外國的各方面的先進和強大。

    這可不是說諸侯和殖民地能和中原一樣發展的,根本不可能。

    為什麼張超一直不怕諸侯坐大?因為他們沒有這種超越中原朝廷的機會,這可不是漢魏晉分封,諸侯國比中央朝廷都富有,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V123210 發表於 2017-9-3 17:26
唐朝好地主 第1471章剪羊毛

    自從養了那隻蠢狗後,馬週的脾氣也變的暴躁了不少。每天跟一隻能把他折騰的想開發出一百零八道全狗宴的蠢狗在一起,能不瘋都不容易了。

    張超覺得現在條件已經日趨成熟,是時候開始全面推行海外殖民政策。

    「海外殖民的根本不是要征服多少外族,也不是要攻奪多少領地,海外殖民的根本是什麼?是為朝廷輸血!」

    「開拓新的海外市場,尋找更低廉的原材料,甚至是去開採中原缺少的許多資源。這些,都是我們海外殖民的真正目的,因此對於海外殖民,不要說我們要攻滅一個國家,也不是去佔領多少地盤。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全新的模式,比如佔據一個島,佔據一個口岸,就足夠了。」

    張超和馬週的想法還是有些不同的。

    首相馬週的觀念裡,當然還是比較傳統的,認為海外殖民,就跟征服高句麗,征服林邑一樣,是以最終滅其國,佔其地為目標。

    可張超卻沒有這樣想,殖民嘛,用不著一開始就奔著這麼大的目標去。張超的殖民的目標掠奪資源,開闢新的市場。

    能貿易,那就建立一個貿易港口,與土著們交易。如果不能貿易,那就建立一個據點,跟他們打,憑藉著大華先進的航海技術,優良的裝備,以及有素的訓練,完全可以虐那些土著。

    捕奴販奴,建立城堡、莊園,開礦、種植,其實也非常有潛力的。

    一切的一切,根本還是在中原。

    要讓中原始終處於領先地位。

    「如何保證這些殖民公司對朝廷一直忠心呢?」

    「畢竟許多海外殖民公司,都只能對很遙遠的海外地區進行殖民,朝廷要管理他們會非常的不容易。」

    有了足夠的實力,肯定不會甘於受控,這是天性。

    但張超不擔心這個。

    「一塊海外殖民地,就算殖民公司的股東有錢有勢,但他們都離不開朝廷的支持。就算公司有錢又如何,如果朝廷控制了中原的海關港口,那這些殖民公司需要的東西就得不到,換句話說,殖民公司想贏利,其實還得靠中原市場。本質上來說,殖民公司最賺錢的方式,一是掠奪征服,二是貿易。」

    「他們掠奪得到的奴隸也好,物資也罷,肯定都得運回中原才能賺錢。而他們若是貿易,就更離不開中原,因為許多賺錢的商品只有中原才有生產,這邊的成本才最低。」

    中原相當於什麼?

    相當於一個巨大的交易市場,諸侯國也好,海外殖民公司也罷,若沒有中原這麼一塊交易市場,那他們的發展都是無根之木,根本別想發展起來。

    「總之,殖民公司絕不會是朝廷的威脅,殖民公司做的越好,那麼對朝廷的輸血更多。這就好比我們的分封諸侯一樣,遠在中原之外的諸侯,我們是無須擔心的。」

    「我準備以後設立一個建立海外殖民公司的標準,只要達到標準,就可以向朝廷申請授權。在通過審核後,向朝廷交納保證金,並一筆殖民授權費後,就可以擁有開拓殖民地的權力。」

    「現在就全面開放殖民公司真的合適嗎?」

    「沒有什麼合不合適的,現在去做和以後去做,是先機的問題。沒必要錯失現在的先機,不過對殖民公司該放開得放開,但該監管還是得監管。首先,移民問題,要加強這個的管理,不得輕易放開中原百姓移民到海外殖民地去,連諸侯封地移民這塊,也要加強,中原百姓移民諸侯封地,也得提高條件。」

    移民是一樣重要的資源,沒有人口,特別漢人口不足,優秀 工匠士人等這些精英不足,那麼想要開發一塊封地或殖民地,會難上加難。

    只要卡住移民,那殖民公司或諸侯封地就將大大受制於中原,而中原朝廷也不用擔心大量人口流失到邊地或海外去,特別是那些優秀的工匠技術人才和士人等,這些都是這個時代裡極重要的資源。

    馬週對此也是支持的。

    其實歷代王朝對人口流動的管理都是極嚴的,甚至不許百姓輕易的離開所在鄉縣。

    百里之外,就得開具過所路引這些。沒有這些,在那些關卡上,根本經過不了。

    以前朝廷這樣弄,是為了把百姓束縛在土地上,這樣能保證農業糧食生產,也保證地方的穩定性,利於管理。

    而此前,其實朝廷已經不怎麼禁止人口流動了。

    鄉下的百姓可以入城務工,甚至可能跨州越道,只需要一張身份牌攜帶在身上,走哪裡都可以。如果在異鄉常住,那麼辦一個暫住證之類的就行。

    這種寬鬆的人口管理制度,以及實行兩稅之後的徵稅制度,都讓人口流通簡單方便起來,這也利於了工商發展。

    不過這兩年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

    比如朝廷大量分封諸侯,諸侯在邊地,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缺少人口。尤其是缺少主體的漢民,這使得諸侯在封地的發展受限嚴重。於是乎,諸侯們一面是大量購買奴隸,一面則提出許多優越的條件來吸引漢人移民封地。

    此前張家發展琉求,也一樣是用這種方式,給出極好的移民條件,移民有安家費,有路費,免費授田授地,給予免賦等條件,甚至還建立合作社,發給額度的免息貸款。

    一項項的政策,吸引了許多中原移民到琉求落戶。

    其它諸侯,也是各顯神通。

    你一丁給田百畝,那我就一丁給田二百畝,甚至能帶來百戶人口,就給授個官職之類的,總之,為了人口,諸侯們這些年真的是各顯神通。

    當然到了現在,人口缺口越發顯得大了,中原也沒那麼多人可挖了。

    從中原流到諸侯封地去的人口,數量也是相當龐大,起碼上千萬。

    也正因如此,張超才會提出要對移民諸侯領地,做出限制。

    中原本位制,這是絕不容更改的,朝廷必須得優先保證中原的發展,然後才能顧及諸侯,否則,若主弱枝強,那還是非常危險的。

    對海外領,張超就要求的更嚴了,必須嚴格加強移民海外的條件。

    「還有就是對技術的限制流出。」

    人口之外,技術也是非常重要的。

    採礦、冶煉,鋼鐵生產,軍工生產,造船等這些重要的基礎戰略行業,朝廷必須控制在手,哪怕是在中原放開部份民營,也不能在中原之外發展起來。

    頂多允許在中原外有開採業,但不允許有加工和製造業。

    比如造船業,中原之外可以有伐木,但船材加工,必須在中原,要把木材運回中原再加工。

    再比如開採各種煤鐵銅等礦產,可以在中原之外堪探開採,但不允許直接在那邊冶煉加工,只允許對礦石進行一些篩選等工作,冶煉必須在中原。

    甚至如紡織印染這些,都要在中原。

    嚴格控制技術的外流,就能讓中原一直處於技術領先,也能掌握最核心的競爭力。

    信度就算再肥沃,如果那裡沒有中原輸出技術,只能種植糧食、種桑種麻種棉等,那他們也頂多就是基礎的糧食和棉麻絲的產出地。

    這些原材料運回中原,經過印染紡織等,就變成了其它更好的商品,也能擁有更強的附加值,換句話說,這些加工好的絲製品,棉製品等,最終中原獲得了更多的利潤,相應的,朝廷也獲得了更多的稅收。

    而信度只是一個巨大的原材料產地,他們在整個商品流通環節裡賺到的,只是最少的那一部分。

    通過這種經濟剪刀,朝廷可以輕鬆的剪諸侯們的羊毛,讓他們永遠無法跟上朝廷的發展速度,甚至讓他們無法擁有一些核心的競爭技術。

    而對他們進行那些加工技術上的封鎖,也能讓那些海外殖民地和諸侯封地,只能通過產出原材料,然後換回手工商品,這樣一來一回,又要被剪一回。

    直接的搶劫,比如向諸侯徵稅,加稅等,這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也是最易激起諸侯不滿的。

    但通過這種方式,卻更溫和也更隱藏,同時卻更加的有效。

    殺人不見血,鈍刀子割肉。

    要搶劫,也得搶的有技術含量,這一直是張超的理念。

    「放心大膽的開放殖民地吧,我們不用擔心到時會有多少海外殖民地,也不用擔心會失控,我們做好我們需要做的這些,其它的就不用管了。」

    真要做好了移民和技術流出的控制,那麼朝廷其實就可以躺著收錢了。

    他們發展越好,向朝廷輸血就越多,朝廷也就能越強大,諸侯也好,殖民地也好,更無法抗衡朝廷,也更加脫離不開朝廷的這個強大的體系,只有有如一個齒輪一樣,為這個巨大的體系默默的運轉支持。

    脫離這個系統,他們就什麼都不是。

    不說朝廷能讓他們連根針都沒的用,但確實會讓單一經濟的殖民地瞬間崩潰。

    馬周長嘆一聲。

    感覺總是差皇帝一步,他們走一步看五步,皇帝這都是走一步看十步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9-3 17:27
唐朝好地主 第1472章 女皇

    倭國,難波津。

    百濟太子扶餘義慈跪在倭國舒明天皇面前痛哭。

    「中原華國欺人太甚,無辜發兵滅我百濟。如今我百濟國滅,王族也止剩下我一人獨存。我扶餘義慈懇求天皇發兵助我百濟奪回故國,若我百濟復國,我百濟從此以後都願意奉大和為宗主,自願為藩屬臣邦。」

    舒明天皇坐在那裡昏昏欲睡,對於這百濟亡國,他心裡其實是充滿震驚的。上次得罪華國之後,倭國上下全力備戰,召各地豪強出兵。

    好不容易湊足了十萬之兵,本來還有幾分自得,覺得兵強馬壯,兵多將廣。可那邊卻立馬就傳出百濟被滅國的消息。

    這才多少時間?

    從大華正式發動攻擊,到百濟亡國,連三個月時間都沒有。過去曾經立足朝鮮半島南邊數百年之久,與高句麗、新羅互相對抗多年,都矗立不倒,結果在大華的進攻面前,才不到三月就徹底亡國了。

    舒明天皇既震驚,又驚恐。

    他甚至暗暗後悔,不應當得罪大華使者,更不應當打算跟大華開戰。什麼三國聯盟,什麼進軍朝鮮,現在大華與他們之間,僅僅只有一條海峽了。

    甚至對馬島這個重要的前進基地,現在也被華將劉仁軌所攻佔。

    百濟太子向他哭訴,舒明天皇一點也不想聽。

    哭的讓人心煩,沒用的百濟人,聽起來似乎很厲害,扶餘璋只會吹牛,結果連一場像樣的仗都沒打過。

    蘇我蝦夷道,「華國已經攻滅扶餘,眼下我們應當盡快出兵,聯合新羅以對抗華國入侵。」

    舒明天皇皺眉。

    「還繼續出兵嗎?」

    皇后寶皇女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蘇我蝦夷也立即道,「皇后說的有道理,華國剛攻滅百濟,此時正是得意之時,我們若是退縮,只會更加助長華國的囂張氣焰。」

    「那我們應當派出使者與新羅女王聯繫,兩軍一起同時進攻。」

    會議結束。

    舒明天皇不滿的對皇后寶皇女道,「我看大華兵強馬壯,兵鋒極銳,我們肯定不是他們的對手。我覺得我們應當向大華請罪賠禮,以換取大華的諒解。」

    「陛下打算怎麼請罪賠禮呢,大華此時正得意之時,豈會因為陛下一兩句賠罪之語就放棄進攻我們的打算嗎?難道陛下不知道,華國已經把我們大和都設為他們的扶桑道,甚至將之設為其太子的采邑了嗎?」

    寶皇女是個很有野心的女人,同時也確實比較有眼光見識。她不像舒明天皇一樣還對大華抱有幻想。

    用她的話來說,大華確實強大無匹,但那又如何,大和還有別的選擇嗎?

    大華擺明了要吞併大和,不管這個時候怎麼妥協請罪,都改變不了這個事情,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要跟大華請罪呢。

    還不如拼到底,也許還會有些轉機呢?

    這也是天皇和寶皇女兩人性格上的格然不同,寶皇女有心機有手段,信念堅定。而天皇卻是一個很軟弱的人,朝政被蘇我蝦夷把持控制,也從來不敢說個不字。

    遇事更是能推就推。

    就如此前,蘇我蝦夷說要聯合新羅百濟對抗大華,天皇雖然覺得實力不對等,卻也不堅持反對。可這個時候,又猶豫不決,想要退縮。

    寶皇女心裡看不起丈夫。

    「可我還是覺得我們打不過大華的,我覺得應當派人去向大華請罪議和,我可以去除天皇名號,只保留倭王稱號,也可以和大華皇帝稱臣上貢‧‧‧‧‧‧」

    寶皇女充滿著不屑。

    ‧‧‧‧‧‧‧‧

    「他真的這樣說?」

    蘇我嚇夷與寶皇女見面,蘇我蝦夷聽完之後,極為不滿。

    「要我說,乾脆廢了田村,他這人太軟弱了。如今大戰在即,朝中也有不少人畏懼大華兵鋒,想要退卻。若天皇的態度傳出,只怕我們的大軍還沒有渡海,就已經散了。」

    蘇我蝦夷很清楚寶皇女的野心,也知道她這個時候說出這番話來的潛意。

    倭國並非沒有女皇的傳統,甚至有過好多個。

    上一個女天皇,推古天皇,還就在不久前。

    他也不在意立一個女天皇,但他考慮的是扶寶女皇上位後,對他對蘇我氏的影響,甚至是對整個倭國的影響。

    「廢除天皇,立誰?」蘇我嚇夷慢不經心的問。

    「我可為天皇。」

    寶皇女這個時候也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若擁我為天皇,蘇我氏繼續執政,我會全力支持蘇氏氏如今推行的改革。我也會全力支持你出兵百濟的計畫。」

    如此直白坦蕩。

    蘇我蝦夷十分滿意,他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個既有野心又識時務,還有魄力的人。那些既想當天皇,卻又扭扭捏捏,這種人他是看不上眼的。

    他與寶皇女之間的關係也向來默契,合作很好。

    如果廢舒明天皇而選寶皇女,還真是一個極好的選擇。

    廢立天皇,其實對蘇我氏來說,不過是一件極簡單的事情。蘇我氏執掌朝政已經數十年,舒明天皇本就是蘇我氏立的,現在要廢他,更是輕鬆。

    蘇氏蝦夷一句話,當天晚上,大批的士兵包圍了難波的新皇宮。

    蘇氏蝦夷帶著一群大臣入宮,請舒明天皇退位,然後迎立新天皇寶皇女。

    舒明天皇氣的臉色蒼白,可卻無可奈何。

    他不敢對蘇我蝦夷說什麼,只能轉身對著一臉得意的寶皇女怒喝。

    「你竟然敢背叛我!」

    寶皇女冷哼一聲。

    「你不配為天皇!」

    皇后與大臣聯手發動政變,廢除皇帝,然後自立,這種事情也算是驚人了,若是在中原,這根本不可能發生。

    哪怕是在中原,歷史上有名的武則天,那也是在丈夫死後,奪兒子的皇位,還沒有奪丈夫皇位的。

    寶皇女卻毫不覺得有什麼顧忌的。

    舒明天皇本就不是她的原配,嫁給天皇后也從沒有瞧的起這個丈夫。

    如今,她終於可以把這個丈夫一腳踢開了。

    其實,心裡還挺高興。

    「田村,喝了這杯酒。」

    寶皇女從蘇我蝦夷手裡端過一杯酒,送到舒明天皇的面前。

    舒明天皇看著那杯酒,手指顫抖的指著寶皇女。

    「何至如此?」

    「何至如此?」

    這是一杯毒酒。

    舒明天皇本以為,寶皇女只是迫他退位,卻還從沒想過,她要他的命。

    「我可以退位為上皇,我可以出家。」

    倭國有過許多天皇退位為上皇,甚至出家的歷史。

    寶皇女卻搖頭,酒杯遞在天皇面前沒收回。

    那是一隻晶瑩的大華景德鎮瓷杯,還是紅瓷杯,極為難得,十分珍貴。杯裡的酒也是上等的葡萄美酒,同樣是大華所產,還是極有名的長安灞上酒坊所出。

    過去,舒明天皇最喜歡的就是景德鎮的紅瓷杯,配上長安灞上酒坊的葡萄酒,那簡直是絕佳的享受。

    可是現在,他卻不肯飲下這酒。

    「田村,喝了他。」寶皇女已經不耐煩的道。

    雖然大和有天皇退位為上皇,甚至是出家為僧的傳統,但是很多時候,上皇一樣能夠影響朝政,甚至上皇復辟的事情也不是沒有過。

    寶皇女是個心狠手辣的女人,並不想讓丈夫再有機會翻身。

    「不!」舒明天皇搖頭。

    寶皇女不耐煩的揮手,幾名士兵上前,按住了舒明天皇的手腳。

    「捏住他的嘴!」

    舒明天皇被控制住,寶皇女親自端著酒杯把毒酒灌進了天皇嘴中。

    毒性發作,天皇嘴吐白沫,倒地,眼睛失去神采。

    寶皇女接過一塊絲巾,慢慢的擦著手,厭惡的對著地上的屍體哼了一聲,「拖走。」

    蘇我蝦夷在一邊默默的看著那一幕,也不由的對這個女人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現在,我就是新的天皇。」寶皇女目光掃過群臣。

    蘇我蝦夷等群臣,為寶皇女上尊號為皇極天皇。

    「現在,派出使者與新羅女王聯繫,準備出兵奪回百濟。」

    ‧‧‧‧‧‧‧

    新羅。

    國都金城。

    此時的新羅國,也是由一位女人執政。

    新羅王叫金德曼,尊號聖祖皇姑,是新羅第二十七位國君,也是第一位女國王。

    她父王去世後,無子,於是被擁立為王,執政已經十年。

    接到百濟國滅的消息,金德曼也在猶豫之中。她其實一開始也是不讚成對抗大華的,她曾經力主出兵協從大唐滅高句麗。

    可是後來,新羅的大臣貴族們因為在滅高句麗沒能得到想要的封賞土地,於是對中原心生不滿,後來他們越界強佔大唐所攻佔的原高句麗邊境之地,金新曼反對過。

    可是在新羅的朝廷裡,她並沒能說服那些貴族大臣們。

    甚至到了現在,雙方開戰。

    百濟被滅,新羅就是下一個。

    「陛下,大和國派來使者。」

    倭國的使者告訴了金德曼一個驚人的消息。

    倭國發生了宮變,皇后寶皇女與蘇我蝦夷殺了丈夫舒明天皇,成為新的天皇。現在這位女天皇向她送來書信,要求新羅遵守前約,一起出兵奪回百濟。
V123210 發表於 2017-9-3 17:27
唐朝好地主 第1473章誠意

    「中國天子,太過霸道!」

    新羅王宮,女王御前,大臣們齊聲憤慨,他們一致認為中國天子霸道,卻沒有一人說到此前他們的貪婪。

    若非他們的貪婪給了中原出兵理由,說不定事情還不致於到這一步。

    「此乃暴政,必不久矣。」還有人在那裡道。

    金德曼卻只是靜靜的聽著。

    她以一女子之身而繼承新羅王位,其實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新羅的骨品製度。一直以來,新羅王位只有聖骨才能繼位,

    早在三百年前,新羅用武力統一辰韓各部,以慶州為都城。

    為了鞏固地位,王室制訂了等級制度,稱為骨品製。新羅貴族按血統確定等級身份以及相應的官階,不同骨品不通婚姻,骨品世襲不變。

    這種骨品製度比起中國的九品中正制度,更加的階層固化。

    南北朝重門第,論家族。

    而新羅人完全按世襲血統,根據不同等級分別制訂出擔任官職的最高限度,只有達到一定骨品等級,才可以授予一定的官職。

    甚至還規定了一個新羅人可以居住的大小,也受骨品限制。

    新羅國的統治集團其實是由三姓王族和六部貴族來劃分,為鞏固特權地位,大姓貴族為了別婚姻,以森嚴的骨品製來劃分血統和身份的階級地位,這是一種帶有奴隸制殘餘的製度。

    樸、金、昔三姓是新羅統治集團中最大的貴族,不但可世襲王位,還獨佔整個官僚體系,擁有無上權力。這三個王族地位最高,稱為聖骨,也就是第一骨。

    其餘大小貴族則依次分為真骨、六頭品、五頭品、四頭品四個等級。

    唯聖骨能繼承王位。

    各骨品都是各自封閉,不與他品通婚。

    說白了,這其實就是類似於印度的種姓制度,社會等級還有三頭品、二頭品、一頭品、平民、奴隸各個低階層,這些階層甚至屬於非骨品。

    骨品在新羅是絕不能踰越的,為了保證骨品,甚至實行血婚。姑姑嫁侄子等等,金德曼的母親就是王女。

    因父親真平王去世無子,她才被選為女王,這也是新羅歷史上的頭一個女王。

    不過就算是女王,其實在朝中受中很多。

    在骨品製下,貴族勢力極強,世襲罔替,連官職都是世襲的。朝中重要的職位,基本上把持在那些大貴族手裡。

    金德曼雖是個女子,但也知道中原之強大,奈何朝中這些貴族們根本不是她能夠左右的。

    為了利益,貴族們大膽的很。

    可現在大敵當前,除了抱怨卻什麼也不會做。

    除了抱怨還是抱怨。

    新羅就要亡於這些人的手裡。

    金德曼心里長嘆。

    那些人還以為中國天子好欺,以為中國天子只好名,殊不知中原如此強大,豈能無因。他們強大,絕非對週邊諸國一直懷柔。

    懷柔,只不過是對鞭長莫及之地,才用的辦法。

    而在中原鐵騎能夠踏足之處,中國天子是絕不會那麼輕易放縱的。沒有機會,都要找點理由出兵,若有了理由,豈能放過?

    前有高句麗,後有百濟,可惜現在還有這麼多不怕死的,或者說是愚不可及的人。

    那些人還在那裡抱怨不休,金德曼已經聽不下去了。

    直接起身離開。

    留下那些人還在爭論,甚至都沒發現女王都走了。

    「姑母!」

    外甥金春秋問禮。

    「春秋來了?」

    金德曼看到這個外甥很喜歡,這是她妹妹天明夫人的兒子,金春秋的爺爺還是真智王。

    說來金春秋的身份還是不錯的,真智王的孫子,真平王的外孫,女王的外甥。過他的骨品不是聖骨,而是真骨。

    「那些人又在爭論嗎?」

    金德曼拉著才幾歲的外甥,「是啊,國都要亡了,那些人卻還只知道一味抱怨。當初為了那點蠅頭小利,一個個奮不顧身。如今,引禍上門,卻只知道互相推諉,新羅就要亡於他們之手了。」

    「姑姑,大華真的那麼強大嗎?」金春秋問。

    「是的,很強大。大隋用了十幾年都沒滅掉高句麗,大唐只用五年滅高句麗,而大華只用了三個月不到就攻滅了百濟。如今,他們攜滅百濟之威勢而來,我們根本不是其對手。也許,我們連三個月都支撐不了。」

    其實金德曼心裡認為,真打起來,別說三個月,估計一個月都難。

    看看百濟,過去也是經常能夠硬扛新羅,甚至與高句麗對打的,但是這一次呢?

    他們連一場像樣的仗都沒有打過。

    除了逃還是逃,每次一擊即潰,最後大臣們甚至抓了百濟王室求降。就外面那群人,估計一打起來,就全都不是逃就是降了。

    指望他們擊退大華軍隊,那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那我們怎麼辦?」

    金春秋問。

    金德曼沒有回答,也不知道要如何回答。

    白天一天比一天短,夜晚卻一天比一天涼。

    殿裡還沒有生炭盆,宮殿似乎一個囚籠,又冷又寒。

    寒氣絲絲滲入,她的手腳總是冰涼。

    南邊倭國的那個皇后,如今殺了丈夫成了女天皇,現在還要與她聯兵進攻百濟。

    那真是一個瘋狂的女人,金德曼自認為是做不到那樣的瘋狂。她也不想要好遠樣,那個女人真的瘋了嗎?

    對抗大華,如何對抗?

    拼湊出二十萬人馬?難道就能打贏了?

    看看高句麗,看看百濟吧。

    「春秋,你說如果我們投降,我們放棄王位放棄這裡的一切搬去中原居住如何?」

    「好啊,我喜歡中原。」金春秋笑著說道,在這幼小孩子的世界裡,中原是一個繁華的地方,那裡有各種各樣的好東西。相比起來,新羅就顯得很普通。他不會卻考慮什麼叫做國家,什麼叫做家族,也不會去考慮什麼叫做責任。

    「那你想去中原哪個城居住?廣州、登州還是揚州又或是洛陽、漢京?」

    金德曼也很喜歡中原,喜歡那裡的種種,那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地大特博,而且十分的開放包容。

    在那裡,沒有什麼骨品製度,也沒有什麼世襲血統,更不會官職世襲,完全等級固化。

    普通人讀書也可以通過科舉入仕,甚至當今的大華首相,曾經只是一個落魄的寒門書生。

    而如今的大華皇帝,曾經也不過是一個還俗的小沙彌而已。

    在那裡,有才華都能得到施展。

    她曾經無數次幻想過要到中原去生活。

    她收集過許多中原的消息,甚至派人定期從中原收集報紙送回新羅,以便瞭解海那邊的世界。

    透過那些報紙雜誌,她對那個世界越來越熟悉,越來越著迷。

    廣州、登州等等許多地方的消息,她都告訴過金春秋。

    她想要拋下這裡的一切,這裡的一切都是這麼的愚昧和落後。哪怕到了中原,只是做一個普通人,也肯定比這裡更幸福。

    她聯絡了一些人,這些人是她認為可信的人。

    她想要向大華投降,並不想重現百濟滅亡的過程。沒有必要,徒增傷亡而已。還不如舉國歸降。

    新羅朝廷裡,能夠值得她信任的人不多,而且也都沒佔據高位。但她也沒其它人可用,現在他們估計已經和大華太子聯繫上了吧,希望他們能夠與大華談出一個好的結果。

    其實她沒有什麼要求。

    她可以退下王位,除去尊稱,也可以放棄自己的絕大多數財產,只求不要讓新羅如高句麗和百濟一樣,傷亡纍纍。

    金德曼不知道那些大貴族們會想要怎麼抵抗,但她知道,越抵抗最後只會傷的越多。

    ‧‧‧‧‧‧‧‧

    金德曼的使者悄悄的避開了貴族們,見到了大華的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是這麼的年輕,卻又充滿著一股威勢,讓他們見面之後忍不住跪下。

    「新羅女王想要投降?還是新羅國打算投降?」大華太子高高在上,兩邊是一排排鋥亮騎士鎧甲的精銳士兵們。

    幾個新羅人頭也不敢抬。

    「女王陛下仁義,不願兩國交兵,而傷及無辜。願意向大華歸降!只求大華能夠免傷無辜。」

    張璟對這個答覆只是笑了笑。

    「金德曼欲降,而新羅朝廷不降,有何用?」

    張璟告訴使者,若真要降,就得拿出些誠意來。如果金德曼到時能舉國歸順,大華自然也會善待新羅百姓。

    若是最後兩國交兵,大華有傷亡損失,這一切自然也都會算到新羅人的頭上。

    使者離開的時候,一名大華的軍官笑著留住他們,與他們談了會話。他告訴他們,百濟大臣最後出賣了百濟王室投降。

    新羅大臣也同樣會如此,所以女王如果想降,就應當早下手。

    使者回到金城。

    金德曼會見了他們。

    「這就是大華太子的意思嗎?」

    「是的,陛下。」

    這一夜,金德曼輾轉難眠。

    她也想過獨自離開,可是大華要的更多。

    要避免更多的傷亡,只有一個可能,將那些還試圖主戰的貴族官員殺掉,然後歸降。

    直到快開亮的時候,她才終於下了決心。

    餘下的時間,她享受到了久違的安眠。

    她做了一個美夢,夢到她舉國歸附大華,大華軍隊進入新羅,新羅成為大華的一個道,沒有燒殺,沒有搶掠,一切安寧平靜。

    第二天早上。

    金勝曼精神很好,她開始分別召見大臣,與他們談話。

    她很認真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說明了局勢的艱難。

    「我希望你能支持我。」金德曼對一名大臣道。

    「不,百濟人降了,但結果是什麼?是征服稅,是各種清算。我們還有大和為盟友,我們還能跟大華決戰。」那名大臣拒絕投降。

    「我很遺憾。」金德曼搖頭,然後揮手,從後面衝出來數名侍衛,一下子將那大臣按住了。

    「你要幹什麼?」

    「我也是為了新羅百姓!」她道,「這甚至是為了你和你的家族好。你選擇了一條毀滅的道路,走下去,必然會讓你的家族也墜入深淵。」
V123210 發表於 2017-9-3 17:27
唐朝好地主 第1474章版圖

    一場秋雨過後,天氣轉涼。

    中秋將至,漢京城裡桂花飄香,街上的商家們也開始提前預熱中秋。對於普通人來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但對於商家們來說,每逢佳節倍賺錢。

    中秋月餅,中秋宴。

    月餅店、飯店酒樓大賺一筆,其它商家也不甘落後,都要摻一筆。趁機推出什麼中秋折扣,中秋優惠大酬賓。

    各種各樣的酬賓廣告都已經開始張貼出來。

    桂花糕、糖炒粟子、炒花生、炒瓜子、炒松仁、炒核桃,一樣樣充滿著秋味的炒貨也開始大量上市。

    秋天,收穫的季節。

    對於農人來說,今年又是一個豐年,而且今年的秋糧收購價上調,大家都多賺了不少鈔票。而商家們今年的生意也很不錯,工人們加班多也賺了錢。

    街道上,商品豐富,大家購物的熱情也很高。

    張超帶著徐惠也走在街道的人群之中,徐惠一隻手被張超牽著,緊緊的跟在後面。

    頭一次出宮,還是微服。

    又是跟著皇帝,她無比的緊張。被皇帝牽著的那隻手,都不由的冒汗。她個頭比較嬌小,和皇帝手牽在一起,總感覺有些不協調,甚至走路不走不好了,卻又不敢放開。

    心跳的劇烈無比,感覺如同喝醉一般。

    想不到,皇上還帶她出宮,更高興的是兩個沒有儀駕,只是這樣手牽著手走在人群之中。

    一男一女牽手逛街,不時引來許多人的測目,雖然大華包容開放,但大街上,男女公然牽手,依然還是鳳毛麟角的事情。

    只不過張超對於那些目光,毫不在意,那股子自信,加上他身上的那股子氣質,更加吸引許多逛街的婦人小媳婦甚至是大姑娘們的目光。

    甚至有那麼一些膽大的,還忍不住回頭多看幾眼。

    目光裡還有對徐惠的羨慕妒忌。

    徐惠沒有張超那麼大的膽子,被那些路人的目光看的面紅耳赤,霞飛雙頰。

    「怕什麼,跟隻小鹿一樣。」張超笑著用手指勾了勾徐惠的手心,引得她慌忙的低頭,似乎幹了件什麼了不得的事情一樣。

    那嬌羞的模樣,惹的張超都越發覺得好笑。

    說來,徐惠都入宮半年了,這也是他媳婦,可兩人至今還沒有同房過。在御書房的時候,徐惠經常用幽怨的眼光偷偷看著忙碌的張超,當張超目光轉過去時,又會慌亂的轉開。

    那感覺,春心萌動。

    這種小女生的嬌羞,張超越看越喜歡。兩人現在也算是朝夕相處,對這個姑娘他是越來越喜歡,真是一個能幹的小秘書。

    他有時看著徐惠,看她如勤勞的小蜜蜂一樣的忙碌著,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那句話,有事秘書幹,沒事幹秘書。

    在她臉上輕輕一吻。

    「啊!」

    徐惠慌亂的掙脫張超的手,手撫著被張超吻過的臉,驚慌的小跑逃開。

    「哈哈哈!」張超笑著幾步追上,一把攬住徐惠的腰,再次牽住她的手。

    「不要!」徐惠小聲的道,望著張超的眼神裡,一副哀求的樣子。

    「哈哈哈。」張超笑著不理她,牽著她的手繼續逛街。

    兩人的舉動,引發更多路人關注。不過並沒有哪個以為這是哪個貴族紈褲在當街調戲少女什麼的,一看兩人衣裳,還有後面跟隨的人,就知道這兩人身份不凡。

    有些人只是暗暗鄙夷一聲世風日下,然後暗暗帶著點豔羨,默默的走開了。就算想管,也輪不到他們來管。

    京城有九門提督衙門,還有五城兵馬司,更有警察廳、憲兵隊這些朝廷衙門,差不多都是今年掛牌的。

    九門提督衙門負責的是京城衛戍警備,五城兵馬司則是由巡城御史負責,負責協查治安。警察廳和憲兵隊,警察廳專管治安這塊,憲兵隊則專管那些涉及當兵的案件,以及一些重要的碼頭、倉庫、衙門的守衛等。

    可以說,這些衙門,其實職能都有些重合,但又各有側重。

    甚至左右金吾衛,也一樣負責京城治安,左右千牛衛則主要負責皇城和宮城警衛。

    漢京雖大,但治安卻是最好的。

    在這裡,每條街上都有著許多的公家人,九門提督衙門的衛兵,五城兵馬司的巡檢,警察廳的治安警、刑警、巡警,憲兵隊的憲兵們。

    在漢京再有權勢有關係,也不可能每個衙門都能擺平。

    漢京府、大理寺、御史台等各個衙門都在盯著漢京這座城的每個角落,甚至還有飛騎和六扇門也在暗中觀察著。

    連騎馬、駕車逆行都要被處罰,甚至在一些重要的路段路口,還有專門的紅綠燈,有交警指揮交通。

    每個第一次來漢京的人,往往都會被漢京的這份威嚴而震懾住。

    這裡到處都是規矩,哪怕隨地吐口痰,都要被處罰,更別說隨地大小便了,連騎馬趕牛入城,都得給牛馬拴個糞兜子,不然等著被罰吧。

    靠右行,人行道、騎行道、車行道,一條條都分的十分清楚,紅燈停、綠燈行,看著路口的那一個個不時升降的紅黃綠燈籠,還有那四匹馬就能輕鬆拉著好幾節車廂,帶著雙層數十個乘客行進的城市軌道公共馬車,無不會讓人有頭暈的感覺。

    不過對於京城的百姓來說,卻是習以為常,並總能在那些外來者面前顯露出京城居民的優越感來。

    叮鈴鈴的軌道公共馬車鈴聲響起。

    張超拉著臉依然通紅的徐惠上了馬車。

    馬車很大,裡面很寬敞,車廂裡面是一排排的固定在車廂板上的木座椅,一車廂有二十個位置,並且還是上下雙導的。

    張超直接拉著徐惠到了上層。

    因為是晴天,車廂壁並非完全封閉的,而是有好幾個車窗平移開去,使得坐在那裡就能看到熱鬧的街景。

    上車一文起,超過五站加一文。

    很便宜的價格,花幾文錢,就能坐上一二十里路。

    軌道馬車如今算是已經很普及的技術了,最早用於碼頭、礦井,後來又運用到運河邊,再後來是連接兩條水運河流之間的路上轉運。

    到現在,漢京、長安、廣州等大城,都已經開通了城內軌道公共馬車,其軌道更是直接嵌入地面,使得軌道馬車,也平常交通並不影響。

    軌道公共馬車,有固定的路線,有平穩的速度,還有很大的載力,以其低廉的價格,迅速的得到了百姓們的喜歡。

    這簡直就是後世的地鐵了,大大方便了交通,還減少了一些交通擁擠。

    如漢京這樣的在城,不但全城開通了許多條公交線路,甚至每條線路都有許多班次運行,連通往城郊的軌道都已經在開始建設。

    「好神奇啊!」

    徐惠感覺身下的馬車在行駛,可卻並不覺得多少顛簸震動,甚至比私家的馬車還要舒服。

    坐軌道公共馬車,逛步行街,吃街頭小吃。

    一開始徐惠還有些顧及形像,到了後來,玩的開心了也就忘記了那些,甚至緊牽著張超的手都捨不得放開了。

    回來的時候,依然是坐馬車。

    徐惠抱著一堆買的東西興奮的回去了,臨分開的時候,甚至還主動大膽的惦起腳尖在張超的臉上親了一口。

    然後紅著臉如一隻蝴蝶一樣的跑開了。

    摸著臉,張超哈哈笑著進了御書房,跟著她玩了一天,感覺自己心態都年輕了好多。

    多純真的年紀啊。

    進了御書房,張超收起笑臉,他又成了一國之君,天下之主。

    「陛下,朝鮮捷報!」

    「新羅女王率新羅舉國請降,太子殿下已經派兵進駐新羅國都金城。恭喜陛下,賀喜陛下,百濟之後,新羅又降!」

    「朝鮮半島平矣! 」

    張超得知這一消息,也是露出了笑容。

    有百濟前車之鑑,看來新羅國更務實了。

    也不抵抗了,直接投降,這是大好事。不管新羅的抵抗多弱,只要抵抗,就會增加大華的戰爭開支,甚至會讓許多將士傷亡。

    大華的將士雖多,可哪怕損失一個,也是可惜的。

    「新羅女王金德曼請求移民漢京,太子殿下已經同意,已經派人送她上船,不日將抵達揚州港。」

    新羅降了,大華免得一場戰役,但新羅女王肯定是不能留在新羅的,甚至新羅的其它貴族也不能都留下,否則就是後患。

    金勝曼願意來新羅,張超倒是很意外。

    仔細的看完了張璟上奏的關於新羅投降始末,對金勝曼這個女王的果決也是更加驚嘆。

    這位平時看似沒有什麼能力的女王,居然在關鍵的時候,一口氣囚了上百貴族,然後逼迫他們同意向大華投降。

    真是難得。

    金德曼這一舉動,讓大華不戰而下新羅,讓大華起碼節約數百萬軍費,這份功績也是不小的。

    「賜封金德曼為善德王。」

    張超頓了下又道,「賜終身爵,並漢京府敕造善德王府一座,賞奴僕百人。」

    賞賜一個沒有封地的虛封終身爵位張超倒不會捨不得,一個空頭爵位,加點錢財,也算是對金德曼的一個表彰了。

    百濟滅,新羅降,朝鮮半島就此併入大華版圖。

    大唐繼滅百濟設帶方郡後,又征服新羅再設樂浪郡道,自此,加上原高句麗地設立的朝鮮道,於是大唐在朝鮮半島有朝鮮道、帶方道、樂道道三道,而遼東則有遼東、遼西兩道。
V123210 發表於 2017-9-3 17:28
第1475章牛魔王

    寶皇女殺了丈夫田村,自立為皇極天皇,野心勃勃的還要聯合新羅女王金德曼一起,共同出兵百濟,要瓜分高句麗故地。

    結果她的十萬兵馬,第一波五萬人乘著各式各樣的大小船隻剛出海,就傳來消息,新羅女王金德曼居然在新羅王都宮中設計,拿下了主戰的貴族們,然後迫他們同意投降。

    新羅一兵不發,結果就舉國歸降了。

    大華太子、東徵大元帥更是行動迅速,不給半點翻盤的機會,迅速調兵進入新羅。

    幾條船護送著新羅女王金德曼前往漢京朝見中國天子。

    等金德曼離開之後,已經率兵接管了金城的牛進達毫不客氣的下了一個命令,所金德曼軟禁的那些主戰派,全都公開處死,他們的家族則全都貶為奴隸,所有財產沒收。

    殺完這一批後,牛進達宣佈對新羅徵收財產稅和換契稅。

    緊接著是裁撤軍隊,再宣佈廢除骨品製度。

    這一決定,讓本來平靜的新羅又出現了不少叛亂,可是這些叫喊著要把華軍趕出去的貴族們,根本不堪一擊,連給大華造成點騷癢都做不到。

    他們的叛亂,唯一的結果,就是給牛魔王牛進達又有了殺人的機會。這一次,牛進達很不客氣的搞起了牽連,大肆藉機清除新羅貴族。

    聖骨、真骨。

    然後是六頭品、五頭品、四頭品這些貴族骨品,幾乎被一掃而光。殺起人來,牛進達相當的狠辣,讓他在新羅贏得了一個牛魔王的稱號。

    當張璟從百濟王都到達金城的時候,一切已經塵埃落定。

    用牛魔王的話來說,他做為副帥,髒手的這些事情自然是應當由他來幹的,太子殿下嘛,統籌指揮就好了。

    這也算是臣子的一種自覺了。

    張璟是東徵元帥,也是大華太子,殺人這樣的事情不應當由他來幹,那樣會有損他的名聲。

    「殺了多少?」張璟進入金州後,第一感覺就是這裡很安靜,安靜裡卻又透露出一股恐懼的氣息。

    「也沒有多少,就是一些賤骨頭,降而復叛,我就殺了一些。」牛進達一副很風輕雲淡的樣子。

    「那是什麼?」張璟雖年輕,但也有自己的判斷。不管事情對錯,他首先需要知道清楚。

    「也就三千來個吧!」牛進達道。

    三千來個,若以一整個新羅國來說,確實不算多。但這三千多人,卻也不簡單,每一個都是貴族,甚至是一個個貴族的族長。

    牛進達沒搞抄滅九族,他殺了新羅三千多個貴族,這基本上是新羅最主要的那些貴族了,剩下的也只是些小貓小蝦了。

    這三千多人被殺,他們的家族被抄家,族人被貶為奴隸。

    在新羅的骨品製下,這些人既是貴族,也是官員,這一刀下去,新羅的脊樑骨算是被徹底的打斷了,再怎麼折騰,也折騰不出什麼浪花來了。

    聽完後,張璟沉默了一會。

    「這個事情,牛司馬可以先向孤稟報。」

    牛進達笑笑,他相信太子也知道他做的都是為了他好。

    「剩下的那些人,願意為大華效忠嗎?」張璟問。

    要維持一個地方的統治,就離不開地頭蛇們。最起碼,現階段是離不開的。牛進達殺了三千多,還留了一些,張璟相信他留下的這些肯定是經過篩選的。

    「他們都願意向大華效忠,為皇帝陛下效忠。目前在他們的協助之下,我們對新羅全境的接管很順利,控制在不斷的加強之中。」

    「很好,這些人只要能夠忠於大華,大華也不會虧待他們。當然,這些人要用,但也得注意,要有所保留。」

    大華三月滅百濟,而征服新羅更是不費一兵一卒。

    廢除百濟,在百濟故地設立帶方道。又廢新羅,在新羅故地設立樂浪道。太子張璟以東徵元帥之職,實行戰時特別權力,對兩道實行軍管。

    他將兩道各劃了五個州,每州各五縣,然後從軍中選派軍官暫任各級衙門官職,用那些投降的新羅貴族官員們幫著在構架一套全新的行政管理體系。

    甚至在解散了兩國的軍隊之後,東徵軍也接管了兩地關津要隘的駐守。

    在兩道全面推行大華律法、稅制。

    財產稅、契稅!

    這兩個被稱為征服稅的稅很重,幾乎是剝一層皮,但這就是征服。征服從來不是溫柔的,征服更不是請客吃飯。

    對於大華來說,哪怕這次的征服很順利,順利的過頭。但並不意味著這次征服沒有成本,從幾年前就開始策劃,到如今的十萬大軍東徵,這前前後後的調度,這其中的糧草軍械等,開支也是極大。

    就算大華在征服兩國之後也得到了許多,但並不夠。

    這筆征服稅,不僅僅是錢財收入,也是對於兩國舊統治階層的一次打擊。

    對於這筆稅,連張璟也是毫不含糊。

    誰想不交稅,誰就是叛亂。

    對這些抗稅的叛賊,處置的方法相當簡單,直接殺人抄家,殺了家主然後把其它人貶為奴隸,抄沒家產,甚至要牽連血親三代。

    這種沉重的征服稅,以及嚴苛的處置,激起許多新羅人和百濟人的不滿,有那些不自量力的還是要叛亂,可結果都是一樣的。

    沒有力量,那麼他們的叛亂就顯得一錢不值,甚至都不能稱為勇氣,只能說是愚蠢。

    牛進達是那個專門負責剿叛亂的,剿平一處,就清洗一處。

    甚至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也有許多新羅百濟貴族被人誣告,甚至有的時候根本沒有人舉報,只不過是錦衣衛提供了一個比較有威脅的名單。

    這個名單評估了新羅兩地區舊貴族的影響力,對那些極有實力和聲望的貴族做出了一個對大華新統治的威脅評估表,列出了威脅等級。

    然後牛進達就拿著這個單子,四處殺人。

    有叛亂,殺。沒叛亂,那就讓人舉報是叛亂殺,甚至有時乾脆連找個人舉報也省了,直接捏一個罪名,殺。

    「殺的越多,兩地就越安穩。」這就是牛進達的態度。

    在這個指導下,兩地被清洗的貴族眾多,不過普通的百姓倒是影響不大。

    不論是原百濟的百姓,還是新羅的平民百姓,他們過去的日子過的並不輕鬆,受到的壓迫剝削更多。

    現在大華將兩地吞併,列為朝廷直轄道,律法、稅賦等全面採用大華的標準,這些人的負擔一下子輕了。

    對於過去壓在他們頭上的那些貴族被殺被清洗,這些人並沒有什麼不滿,甚至還樂於看到。

    不過張璟倒也沒對這些人太好。

    沒有均田授地。

    沒收的田地,為官有。過去那些人租種貴族們的土地,從此後則成了官府的佃民,他們租官府的田,向官府納租。

    只不過佃租降了。

    想要擁有土地,沒有白給的,得拿錢買。價格雖不算貴,但享受不到漢民的待遇,漢民過去都能免費均田。甚至就算是現在,朝廷為了鼓勵開發邊疆,都還有移民朝廷邊疆直轄道就授田的命令。

    現在百濟和新羅成為朝廷的帶方和樂浪道,中原的漢人百姓如果願意移民來這兩道,來了就能直接分田授地,都是免費給田,甚至還免五年田賦。

    但對於百濟人和新羅人,則沒有這種好處。

    可就算如此,但大華軍軍紀嚴明,秋豪無犯。

    大華的稅賦和律法,對於他們來說,依然還是十分的公平公正,讓他們都不敢置信。

    大華在各地的衙門建立起來,得到了很好的配合。

    百濟亡了,新羅降了。

    最尷尬的莫不過於倭國了。

    尤其是寶皇女,前一刻還野心勃勃,殺夫上位,欲與新羅女王大干一場。

    結果,新羅女王根本沒她那想法。

    「想不到金德曼如此懦弱無能!」寶皇女怒道。

    蘇我蝦夷也料不到這樣的結果,新羅國居然就這麼一朝而滅了。

    「我建議下令召回出征的艦隊,我們退守。」

    寶皇女不甘心的拒絕,若是她的這次出兵就這樣結束了,那她在大和也別想再做天皇了。

    「軍隊已經出征,豈有此時半途召回的道理。不論如何,出應當與華國交戰一場,若我軍能勝,哪怕是小勝一場,我們到時也可以與華國議和談判! 」

    對馬島。

    劉仁軌率領的北海艦隊駐紮於此,太子張璟給他的任務是攔截倭國軍隊越海增援百濟、新羅。

    這座處於海峽之中的小島不算大,劉仁軌當初率艦隊來攻,很快奪下,然後一直在這裡修築水營,建立岸上倉庫、城堡等。

    他做的是長久打算,本以為先攻百濟再打新羅,等到吞併朝鮮半島,再揮兵倭國,怎麼也得兩三年時間的。

    他甚至都做好了長期駐守這裡的準備,誰能料到,這麼短的時間,百濟新羅先後滅亡。

    快到讓人懷疑,簡直比剛入洞房的新郎官還要快。

    「倭國艦隊已經來了!」

    劉仁軌也從沒想到過,倭國人還敢來主動進攻他。若不是太子有令,讓他駐守對馬,而不得無令主動出擊倭國,他其實早就想率艦隊去攻倭國了。

    他沒想到的是,他不去打倭國,倭國人居然還敢主動來攻對馬。

    「他娘的,總算機會來了!」劉仁軌拍著大腿興奮的開始下令,這送上門的菜怎麼能不吃呢。
V123210 發表於 2017-9-4 17:39
唐朝好地主 第1476章 皇子犯法

    張超笑看著躺在他面前的女子,笑著伸手捏了捏她的下巴,又刮了刮他的鼻樑。

    她嬌羞的躲避著,眼裡卻又全是笑。

    挪了下身體,將一隻手枕在腦後,右手攬過徐惠,讓她枕頭自己的臂彎。「你不是一直期盼著朕寵幸你嗎,怎麼到了這一天,卻又這麼害羞呢?」

    「臣妾第一次服侍陛下,有些緊張。」徐惠轉過頭來,勇敢的望向張超,粉面含羞,眼裡閃光。

    張超撫著她的頭髮,「倒看不出來,你平時那麼的溫柔,剛才倒成了小野貓了,又抓又撓還帶咬的。」

    徐惠忙道歉請罪。

    「臣妾萬死,傷了陛下龍體。」

    「這又不是朝堂之上,也沒有別人,這些事情嘛,情動之下很正常的,你別往別處想,以後你就習慣了。」

    不過這丫頭的反應確實很激烈,激烈的都忘我,甚至最後都暈過去了,從沒見過這樣的,倒是一個難得的體質。

    「臣妾是不是很沒有用?」徐惠眨著眼睛問。

    張超捏了捏她的臉,「不,你很厲害。」

    「陛下喜歡‧‧‧‧‧‧喜歡臣妾嗎?」她有些緊張的問,臉上全是期待。

    張超看著她那樣兒,微微一笑,直接低頭吻上去,用實際行動來表達他的想法。

    「唔‧‧‧‧‧‧啊‧‧‧‧‧‧臣妾還喜歡陛下。」

    若不是剛剛被寵幸過,她是無論如何也說不出這樣的話的。

    太子東征連破百濟和新羅兩國,也是讓漢京一片喜氣洋洋,為這個中秋節又添了許多話題。

    而朝廷裡,這段時間也都在圍繞著這件事情。

    兩地已經征服,但後續的統治才是更重要的,選派各級官吏過去,這是當務之急。

    甚至還要在兩地建立各級議會。

    一下子新增了兩個道,自上而下,十個州,五十個縣,對於內閣、吏部來說,這是能讓人忙的不可開交的事情。

    而對於許多官員來說,這又何償不是一個極大的好事呢,這麼多的官職空缺,誰不想爭一爭。

    那些各道的布政使、按察使們,都想爭一爭兩道的安撫使之位。安撫使之下的,布政使、按察使、刺史、縣令等等,也一樣是非常吸引人。

    大家都在盯著,都想要爭一爭。

    張超倒還是很輕鬆的,每天的日子都差不多。

    早上鍛鍊身體,遛遛狗騎騎馬,有時還會去游下泳。然後上午政事堂處理下公務,回覆下奏摺,中午有時陪皇后崔氏吃飯,下午有時也親自給皇子公主們講講課,偶爾還會帶著他們在北苑的那片園子裡勞作一下。

    晚上的時候,倒經常留在徐惠那邊,偶爾也會在其它的新進才人那邊。政務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放手給內閣和翰林院了。

    朝會還在繼續,但一般都很少超過半個時辰。

    馬周等宰輔們倒也經常來找張超,多是討論關於人事的問題。他們沒有直接選派官員,而是提出了一些人選,來請皇帝選擇。

    其實他們都有主推人選,後面的是備選。

    推薦的人選都很優秀,不論是資歷還是能力,都是無可挑剔。但馬周每次都是要來向皇帝請示,先仔細的介紹一番各個候選人的情況,然後等皇帝的回覆。

    張超會很認真的聽,聽過之後也很少會駁回,都是直接點馬周主推的那個。因為那一個確實是最合適的,他沒有必要非要另選一個。

    馬周做事,張超非常放心。

    在復興二年的秋天。

    太子張璟春風得意馬蹄疾,統兵十萬東征,以疾風迅雷之勢,用微不可計的損失攻下了百濟和新羅。

    而皇帝張超依然悠閒的呆在漢京,每天過著十分輕鬆悠閒的日子。對張超來說,皇帝其實也可以當的很輕鬆。

    不過對於張次次子張琿來說,這個秋天過的很煩心。

    他野心勃勃的去了綏遠,結果到封地沒多久,他的那點私房錢和皇帝父親拔給他的那二百萬,就都被折騰光了。

    一座計畫中雄偉的塞上雄城,才剛剛建了半拉子,結果就沒錢了,不得不停工。

    而他在塞上開墾的大量土地,結果因為今年持續的乾旱,讓作物損失極大,收穫極低,還不夠本錢。建的牧場,結果又遇上了疾病,又死了無數。

    弄什麼虧什麼,甚至連他的商隊都被契必人給打劫了。

    這對張琿來說,簡直是當頭一棒。

    他剛想大干一場,結果被潑了一盆冷水。他還想著要努力幹出一番成績,然後好和太子大哥比試一番。

    太子連滅兩國,他卻連種點地養點牛馬都幹不成,經個商都還被人打劫,說出去,他這綏遠王還能有半點臉面嗎?

    當商隊被打劫的消息傳回之後,張琿怒了,徹底的憤怒了。

    這位二皇子不管不顧,根本不聽國相和將軍的勸諫,直接點齊了自己的騎士,又召集了警衛隊和民兵,湊齊了兩千人馬,就越過了陰山,一路向北。

    他的商隊就是在過了陰山後,被一支鐵勒人劫掠的,貨物被劫,人被殺,只逃回兩個人。

    據說是契必人幹的。

    張琿很快找到了商隊被劫的地方,然後根據蛛絲馬跡找到了附近的一個部落,這正是一個鐵勒人的部落。

    自滅薛延陀後,大華將漠北一分為二,分別交給契必和回紇統治。西部地區,正是由契必人控制著。

    在那個部落裡,張琿找到了自己丟失的貨物,甚至還有商隊護衛們的武器,張琿下令攻擊。

    一個幾百人的小部落而已,被張琿突襲之後,雖拚命抵抗,結果還是被擊敗。

    張琿對這個部落的處置很簡單,直接屠滅了所有男丁,只留下了低於車輪高的孩子,還有婦人。

    他把自己的貨物找回,然後帶著這個部落裡的牛羊馬匹,再帶著部落裡的女人和孩子回到了自己封地。

    張琿覺得自己的處置沒有問題,契必人劫貨殺人,他去奪回貨物,順便剿滅了一群賊匪,何錯之有。

    但國相卻不這麼看。

    這件事情,涉及到了好幾件重要的問題。

    首先還是諸侯未經請示就調兵出界,這是最嚴重的一個問題。凡涉及兵馬的都是大事,何況這還是諸侯調兵。

    第二個問題,張琿自己查到了劫貨的部落,卻一沒上報大華朝廷,由朝廷處置。二也沒通知契必汗庭,讓他們處置。張琿自作主張,自己直接處置了,而他的處置就是殺了那部落裡的成年男人,然後把女人孩子帶了回來,當做了自己的奴隸。

    張琿這的做一切,都沒有證據留下來,是不是那個部落真的搶劫了他的貨物也弄不清楚了。

    他甚至事後都不上報。

    諸侯不報,國相報。

    國相做為朝廷派駐到諸侯封地的官員,雖然拿的是諸侯的薪水,卻也有義務和責任向朝廷稟報諸侯的動向,更別說那些違法之事了。

    若國相不報,國相也要承擔包庇罪。

    國相的奏章很快呈到漢京,交到了內閣。

    議會和御史台也各得了一個副本。

    事情進了京,就不簡單了,更何況是呈到了各大衙。

    早上張超去遛狗,碰到也牽著一條狗的魏徵。

    魏徵養狗倒有一套,他養的那隻狗就很老實。

    「陛下,二皇子這次的事情鬧的有點大,現在議會裡反響很大,聲音很多啊。」

    張超無奈。

    他也知道議會為什麼會突然很興奮,還不是因為張琿越過了那條紅線,那條紅線就是諸侯擁兵上的諸多限制。

    現在二皇子越過了這條紅線,大家都在看著朝廷如何處置呢,若是不對二皇子處置,那麼以後那條紅線可就沒什麼作用了,以後大家也都能有樣學樣。

    再一個,就是大華講以法制國,不再講以孝治國,朝廷也頒布了憲法、民法典等諸多律法。而今二皇子就犯法了,大家想看看,朝廷能不能在這件事情上,也做到人人平等。

    「朕已經派人去召張琿回來了。」

    其實事情到底如何,他基本上都清楚,確實有一個小部落搶劫了張琿,而張琿也擅自出兵,報復性的滅了那個小部落。

    錦衣衛和飛騎都各自做了調查,並給出了調查結果,而綏遠國相的報告,也基本上一致。

    張琿犯了一個大錯,不該知法犯法,更不該不經請示就調兵越界。

    「陛下打算如何處置?」

    張琿是二皇子,也是嫡皇子,這位皇子甚至是太子的三胞胎兄弟,他的封地也是最好的,但現在這位皇子的表現卻讓人失望。

    經營綏遠這麼一片富饒的地方,結果卻管理不善。

    現在又鬧出擅調兵馬的大麻煩。

    「朕要削張琿爵位,貶降為郡王,收回他的綏遠封地,改封到漠北去。」張超一語既出,魏徵都驚了。

    「二皇子固然有錯,但也是初犯,而且事出有因,不至於此吧?」

    「這次張琿的事情,所有人都在盯著。朕若不處置他,此例一開,那大華以後還談何以法制國,還如何管理諸侯們?」

    有些事情,不管願不願意,都只能去作。

    張琿犯了個大錯,那他就得承受這個錯誤帶來的後果,他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孩子了,他是大華的宗室親王、分封的諸侯,他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換句話說,張琿也還年輕,就算貶爵換封到漠北,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只要他能吸取教訓,這對他還是一件好事,將來會有更大的出息。

    至於綏遠,暫時先由朝廷代管。

    「等張琿回了京,朕會讓他到貴族院參加聽證會的。」

    「真要如此嗎?」

    張琿的事情要接受御史台、大理寺、議會的質詢,張琿肯定得處罰,但張超也已經給魏徵劃出了一條線。

    「就按這麼辦吧!」張超有些心累的道。

    玉不琢不成器,這些小崽子們還是太缺少歷練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