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唐朝好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成)

 
mk2258 2016-12-1 11:51:3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606 2092922
V123210 發表於 2017-9-7 18:56
唐朝好地主 第1487章霸氣的皇太子殿下

    「那個石見銀山在哪?」

    唐津,劉仁軌坐在一座充滿著中原建築風格的樓閣上,對手下的參謀們問。唐津是倭國西面最繁華的商港,但那也是對於倭人而言。

    其實在劉仁軌看來,唐津看起來還不如中原沿海的一座小港。不說跟登州廣州揚州這些大港比,就是旅順大連青島煙台天津這些港也比不了。

    才那麼幾萬人口的港口而已。

    不過整個唐津港看起來確實就如同是中原的一座小城,這裡的建築風格基本上完全是中原風格,反倒是倭人的傳統建築極少,只有偶爾那麼一兩座而已。置身其中,倒彷彿真的到了中原。

    以前這裡的商家,也多是中原商人,各種各樣的中原貨物,從碼頭的華船上運來,然後批發售賣給那些倭國商人,倭國商人將之帶回各地售賣。戰爭前,大華撤僑,許多華商都離開了。

    大華商船好久不至,唐津也變得蕭瑟。

    這一次劉仁軌兵不血刃的攻佔唐津,許多遷到耽羅的唐津商人又紛紛趕了回來。

    一家家店舖重新開業,街道上沒有幾個倭人,但大家心情很好,沒有倭人來買貨,也還有大華的士兵們來購物。

    哪怕現在生意不好,但大家知道以後這裡就是大華的疆土了,做為通往中原與朝鮮最好的良港,這裡以後只會更繁華熱鬧。

    進駐唐津後,劉仁軌沒有急著向內陸推進。

    肥前國守護大名退縮,他也沒去追擊的意思,反正他的任務暫時還是在倭國建立一個前進大本營。

    不過劉仁軌對於石見銀山之名早有耳聞,倒是一直很好奇。

    「司令,唐津屬於西海道肥前國的松浦郡,而石見銀山在山-***的石見國,相跟還有數百里呢。是在另外一個大島上,這裡算是九州島。石見在我們的東邊。」

    一個參謀拿起鉛筆,給劉仁軌幾筆簡劃了一張地圖,標出石見銀山的位置。

    劉仁軌看後,有些失望的嘆聲氣。

    「他娘的,你們怎麼不早說。早說的話,老子就不選在這九州島唐津登陸,而是直接在石見國登陸了,到時直接把大本營紮在那銀山上,娘的,想一想,躺在一座銀山之上,那得多爽。」

    參謀們一起呵呵的笑。

    選唐津登陸,那自然是最優的選擇。

    這本身就是一處天然良港,況且又是一座優良的商港,碼頭等都設施都很充足,在這裡登陸是最佳選擇。這裡離對馬也近,距離朝鮮也隔一條很狹窄的海峽,甚至往中原與很近。

    他們又怎麼會捨近求遠,選到石見登陸呢。

    再說了,石見都是山區,缺少這樣的良港,尤其是開發過的良港。而且石見銀山其實只是在大華的堪探中,倭人自己都並沒有開發這座大銀山,甚至都不知道。

    他們在那登陸,也不可能順便挖點銀子什麼的。

    「聽說還有個什麼別子銅山,你們說這倭國怎麼到處都是銀啊銅的,這唐津附近會不會有一座大金山什麼的?」劉仁軌突然問。

    參謀們面面相覷,他們學的是可不是礦產地質,也不是什麼堪探專業,哪裡懂得這些。有沒有金礦這誰知道,他們學的是指揮參謀,是作戰計畫,是繪製地圖,分析情報等等。

    「那你知不知道這鳥地方除了這座港口,還有沒有什麼特產啊?」劉仁軌不滿的問參謀們。

    「司令,這裡有複雜的海岸線,眾多的島嶼,因此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最有名的特產就是鮑魚了,另外生薑也很有名。」

    「生薑和鮑魚?」劉仁軌失望的搖頭,他要那麼多生薑和鮑魚做什麼,生薑炒鮑魚嗎?

    「那這裡的豪強是哪些家族?」

    「司令,有龍造寺氏,少貳氏、松浦氏、有馬氏、大村氏等家族,比如肥前守護就是龍造寺家族,而唐津屬於肥前國的松浦分郡,因此這裡實際上則是由松浦氏家族控制。」

    倭國改革,推行令制國,國又稱州,州下有分郡。

    每個令制國,有天皇授任的守護大名,各分郡則有小名主。實際上這些大小名主,本身就一直是盤踞佔有各地的豪強貴族,天皇的授封,不過是給那些實際地方控制者一個名頭而已。

    「既然沒銀山也沒金山,連點像樣的土產都沒有,那我們呆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派人去找找這個龍造寺家族,要是聯繫不上,就找松浦氏等家族,跟他們說明白情況,讓他們識時務為俊傑,早點投降歸順,這樣呢,我們省點事,他們也能保留下家名,這些倭人不是最注重家名嗎?」

    「老子還急著去那個石見國見識見識下銀山呢。」

    劉仁軌可是投錢入過石見銀山礦產公司的,做為股東,雖然不是什麼大股東,但畢竟是個股東,他希望公司早點開採。要早點開採,肯定先得把銀山打下來再說。

    九月初一。

    皇太子張璟在薛仁貴、高侃等諸位大將的護衛下,率領數萬大軍抵達唐津。

    唐津港,一時間兵馬雲集,戰艦數百艘,將士五萬餘。

    這是一支強大的兵力,可以說,橫掃倭國沒什麼問題。

    當然,只有五萬人,要將倭國天皇什麼的掃滅是沒問題,不過要將倭國徹底的納入統治,對張璟來說,也還是有些考驗。

    已經在百濟和新羅取得了不少經驗的張璟,此時已經不是初到琉求時的那個張璟了。

    扶桑以後是他的太子采邑,他未來還要在這裡呆上十年。

    十年時間,他得向皇帝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要不然,必然會影響到他的聲譽。

    在琉求時,張璟對付山夷土著用的是最簡單粗暴的方法,武力征服,迫使他們臣服。

    在百濟和新羅,則是恩威並濟。

    到了倭國,張璟下的第一個命令,是派人聯絡九州島上的各個大小名主。

    要麼臣服,要麼滅亡。

    這就是張璟發出的聲音。

    西海道,十一國。

    其中對馬國、壹岐國兩個海峽中的島國都被大華徵滅,還剩下九州的九個國。

    九州島九國,這也正是九州島之名來源。倭人每個令制國,也稱為一個州,九國正好是九州。

    張璟以這九州守護大名發出命令,限他們在一個月之內趕到唐津來拜見他。一個月之內未到者,既視為要抗拒大華到底,則大華也將最先發兵攻滅他們。

    抵抗,或者臣服。

    順者昌,逆者亡。

    若不是皇帝那裡早跟張璟交過底,扶桑交給他做采邑,但是大華未來不可能往那邊移民太多,那片地方,還是得統治倭人為主來發展,若非如此,張璟可不會這麼客氣。

    既然以後扶桑是自己的采邑,又不可能從中原移太多漢民來,為了長遠打算,張璟打算溫和一點。

    願意歸順的,暫且先用著。

    先重點打擊那些冥頑不靈的死硬份子,打壓一批,拉攏一批。

    他的這個命令,就是讓他們選擇,給他們機會。

    誰願意歸順,誰願意成為大華的順民。

    命令發出。

    錦衣衛的人迅速出動,前往九國送達命令。

    接到大華皇太子的這個通牒,九國大名其實很糾結。

    築前國、築後國、豐前國、豐後國、肥前國、肥後國、日向國、大隅國、薩摩國。

    九國守護大名都糾結萬分。

    拒不接令,那麼下一次來的可能就不是大華的傳令使者,而是大華的艦隊了。

    九州島本身是一個大島,九國俱在這島上,因此九國都有海岸線,大華擁有強大的艦隊,他們要對九國發起攻擊,真是太輕鬆容易了,可以從唐津輕易來襲。

    就如肥前國的唐津港一樣,華國艦隊一來,龍造寺家別看平時牛氣衝天,仗著有唐津港的收入,人五人六的,但華國軍艦一來,龍造寺家卻跑的比誰都快,連象徵性的抵抗一下都不敢就跑了。

    實力最強的肥前都不敢抵抗,其它八國誰又能抵抗。

    可是就此接令前去,又都不甘心。

    總不能就這樣投降吧。

    投降也未必就能保全啊,不見百濟新羅的貴族們在投降大華後,還是遭受到了殘酷的清洗嗎?

    糾結,糾結萬分啊。

    九國之中,其實最糾結的還是肥前守護,因為現在大華皇太子就在他們家的唐津港,他們家最好的地盤都讓華軍佔了。

    現在唐津都聚集了五萬華軍,他們在那城登陸,在那裡安營入駐。

    華軍真要來攻,他們家首當其衝。

    肥前守護很心痛,上次對馬海戰,龍造寺家損失了好幾千兵馬,還損失了許多條船,可謂是遭受重創,這使得他們現在想要抵抗,都是有心無力。

    龍造寺還在猶豫。

    不過鬆浦氏卻不猶豫,實在是松浦氏也沒什麼可猶豫的了,松浦郡雖然不止一座唐津,但唐津卻是松浦家族最重要的地盤。

    五萬大軍駐紮在唐津,松浦家族現在等於是被五萬把刀槍包圍著,就憑他們家的那點實力,還打個屁啊。

    所以當主家龍造氏家還在猶豫的時候,松浦家族自己開會過後,第一個站了出來,家主松浦清秀親自來到唐津跪拜大華皇太子殿下,向皇太子遞交了自己的佩刀和印信,將鬆浦郡交給了大華,選擇了臣服。
V123210 發表於 2017-9-7 18:56
第1488章皇協軍

    唐津。

    因為皇太子和幾萬大軍的到來,讓這座本來冷清的港口,又再度熱鬧了起來。每天都有船隻從朝鮮和中原過來,運送來各種各樣的物資。

    五萬華軍駐在一座小港口,消費力也是驚人的,現在港城反而有些畸形的繁榮起來。

    太子張璟到達唐津後,張仲堅曾提議將唐津改名為華津。

    不過最後張璟拒絕了這個提議,對於張璟來說,唐津這個名字很不錯,代表了一段歷史。大唐是個榮耀的名字,是一個光榮的名字,大華繼承大唐而生,代唐而立,但並不需要忌諱大唐這個名字。

    五萬華軍,正在進行著難得的休整。

    張璟不急著發動進攻,他也有意給九國守護一點時間。

    既然說了一個月限期,那他就會說到做到。這一個月時間,也是為即將到來的全面進攻做好準備,儲備物資、調配軍械,讓將士們做些休整。

    「殿下,松浦清秀到了。」

    一名騎士大步過來,高聲稟報。

    張璟目光從遠方的海港收回,「讓他多等等吧。」

    松浦清秀雖然很識時務,第一個前來歸附,但張璟並沒怎麼把他太當回事。管理一個分郡的小名主,其實也就相當於大華的一個縣令而已。這樣的小名主,若不是他是第一個主動歸附的,張璟都不會親自見他,太不對等了。

    「這倭國景象還挺不錯的。」

    騎士是張璟的侍衛隊長,也是張璟打小一起長大的夥伴騎士。他高大魁梧,身著騎士鎧甲,外罩錦袍,身披一件猩紅的披風。

    手按著腰著的一把精鋼長劍,如鐵塔一樣的站立在那裡。

    「這裡的景色是挺好的,到處都能看到海,氣候也還宜人。讓我想起了我的老家青島,也是如此。」騎士道。

    「嘯林,你覺得孤應當怎麼對待這個松浦清秀?」張璟問自己的這位好夥伴。十幾年的同伴,一起訓練一起學習。他到琉求,這位也一直跟在身邊。張璟很清楚這位兄弟其實能力很強,只是平時不太愛說話。

    「臣以為,可以千金市骨。松浦清秀這人,臣打聽了一些,是一個很有些野心的傢伙,唐津港這些年能夠發展起來,與松浦清秀的能力有關。松浦家不但經營唐津港,而且他們還有一支很大的商船隊,專門往來朝鮮與中原。另外,松浦家的船隊,有時也會在海上做些無本生意,劫掠新羅百濟,甚至是倭國自己人,松浦家的船既劫掠其它商船,有時也會上岸劫掠村莊,俘虜人口以賣做奴隸。」

    「松浦家劫過大華的商船嗎?」張璟皺了皺眉,對這個松浦清秀的印像大為改變,有些討厭。

    「松浦清秀很聰明,雖然他既做海商又做海賊,但是他從沒有對大華商船下過手,一次都沒有,這人深知大華的強大。甚至唐津港城裡,松浦清秀對於過來經商的華人,都非常禮遇,也從沒有什麼亂攤亂派什麼的,也正因此,唐津這些年才發展的這麼快,成為倭國西部最大的貿易港。」

    總之,這個松浦清秀雖然只是管理一個分郡的小名主,但老奸巨滑,行事也不擇手段,家族有一支實力挺強的船隊。

    松浦水賊之名,可是聞名九州的。但因為這個老賊手段好,卻能一直沒讓各守護大名來對付他,不得不說,這手段是相當厲害的。

    就如眼下,九位守護在名還在猶豫不決之時,松浦清秀第一個就跑來歸附了,沒有絲毫拖泥帶水,這種果決,確實是讓人佩服。

    「這麼說來,這個松浦清秀倒還真是個人物了。」

    「這種人,很狡猾也很危險。」張璟道。

    張嘯林則道,「殿下,臣以為,這種人正是我們現在需要的人。這種人識時務,所以他才不會做蠢事。而且他本身名小勢弱,陛下若用他來充當馬前卒,正是合適。」

    用那些本就鎮守一方的守護大名,是不如用松浦清秀這樣的小名主的。既不用擔心會讓他們實力坐大,又不用擔心大華直接管理上的不便。

    用倭人來管理倭人當然不可用,但大華和倭人之間,也應當有一層媒介。這樣才更合適,能讓統治事半功倍。

    說白了,松浦清秀很適合當大華的一條狗,什麼髒事爛事讓他上。真要出了問題,到時大不了殺了他以平民憤。

    大華嘛,不需要髒手。

    而鬆浦清秀有手段,這就免得到時管理不善,又因為他本身只是個小名主,也不用擔心尾大不掉什麼的。

    這種人,正是眼下大華需要的。

    候客廳。

    松浦清秀坐在那裡靜靜的等候著,等了足有半個時辰了,茶水也早涼了。除了開始領他進來的那個侍衛,後來根本沒有人理他。

    可鬆浦清秀不敢有絲毫不滿的神色透露。

    他知道自己此時的身份,也知道自己此時的處境。

    這唐津城,曾是他松浦清秀一手建立起來的,包括這座城中最大的宅子,這裡曾經是他的家。

    如今,這裡是大華皇太子的行轅。

    他這個主人,反倒成了客人。

    但能活著就已經不錯了,哪還敢去奢望其它什麼的。

    別說等半個時辰,就算皇太子讓他等上一天一夜,他也不敢有絲毫的怨言。

    松浦家族能不能保存下來,就看這次拜見了。

    他在心裡盤算著一會見到皇太子之後,要如何表現,必須讓皇太子相信,他松浦清秀的能力。

    如果能打動皇太子,則這次會面,松浦家不但能夠保存,說不定還是個機遇。松清清秀今年六十多歲了,但身體一直很好。

    被稱為九州之狐的松浦清秀,這些年帶領著松浦家族越來越強大,靠的正是其不凡的見識。

    高句麗亡了,百濟亡了,新羅也亡了。

    接下來大和肯定也會亡。

    既然大華都已經登陸了唐津,那也許不久之後就能打下難波或京都。

    看過大華對百濟和新羅的征服,松浦清秀也敏銳的發現了一個事實,大華不會如當年大唐滅高句麗一樣處置了。

    大華在百濟和新羅的善良舉措,說明他們想要征服和統治。雖然許多貴族豪強會被清洗掉,但他們依然需要保留一定的貴族豪強幫助他們統治新徵服的地區。

    松浦清秀想成為這種人,這沒有什麼好羞恥的,強者為尊。

    「松浦清秀!」

    一聲叫喚打斷了松浦清秀的沉思。

    松浦清秀連忙站起身來,對那個侍衛恭敬的行禮。

    「將軍。」他說的是一口漢話,而且還是大華推行的官話。說的居然還很不錯,甚至還帶著點漢京腔。

    「太子殿下召見,跟我來。」侍衛對他的恭敬並沒什麼反應,那如鋼鐵罐頭一樣的騎士鎧甲裡,發出冷冷的聲音。

    說完,騎士轉頭帶路。走動時,他的鎧甲發出鏘鏘的聲響,松浦清秀也有幾套騎士鎧甲收藏,甚至還有一套領主鎧甲。那些收藏,都是他花費重金自大華收購得來的,他很喜歡這些鎧甲,也知道那些鎧甲的堅固和寶貴。

    可進入這裡後,看到的到處都是這種鎧甲,似乎皇太子的侍衛們人手都有一套。

    這深深的震撼著他,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他大華的強大。

    走在自家熟悉的宅子裡,轉了幾圈後,他終於在會客廳見到了皇太子殿下。

    廳外拖下鞋。

    松浦清秀一入殿就直接在門口跪下了。

    他一路膝行而前,往前挪幾步,磕一下頭。

    每一次都磕的很真實,沒幾下,額頭就見紅,鮮血流了出來,可他擦都不擦一下。

    張璟坐在上面,兩側是數兩排將校們。

    看著松浦清秀如此行為,張璟的臉上露出那副淡然的微笑。

    這個松浦清秀,還真是處處讓人意外,不過就衝他這種做派,就知道這個人絕對不簡單。

    不過他現在正需要這種人。

    找走狗,也需要聰明的狗。只知道亂咬人的狗是不夠的,還得知道需要什麼時候咬人,什麼時候不咬人,得能明白主人的意圖,這種狗才是好狗。

    「松浦清秀拜見皇太子殿下,皇太子殿下聖安!」

    「你就是松浦清秀?」張璟居高臨下的打量著距離他二十步遠的松浦清秀,也沒有叫他免禮起身。

    「罪人正是松浦清秀。」

    「松浦清秀,孤很欣賞你的識時務,你很聰明。」

    「殿下謬讚,罪人愚鈍。」

    「孤打算將九州島劃設為九州府,原九國改為縣,九州府下轄九縣。各分郡則改設為鄉鎮。九州府將設立皇協軍,孤打算授封你為皇協軍第一旅旅長,下轄三團九營五千人,皇協軍的任務就是協助大華軍隊清剿抵抗份子,並協助管理治安。」

    松浦清秀怔住。

    大華扶桑道皇協軍第一旅旅長,統領指揮五千人的一旅三團九營人馬。皇太子居然剛見他第一面,就如此重用他,不但不追究松浦家族的問題,還直接給他兵權?

    嚥了嚥口水,抑制著心裡的激動,松浦清秀狠心拒絕,他擔心這是太子的陷阱。他一個降人,如何敢擁兵呢。

    「孤讓你當,你就當,難道,你不願意?」

    「罪人不敢,罪人只是擔心沒這個能力,辦不好殿下交給的差事。」

    「那你就用心辦事,不要辜負了。 」張璟說完,一揮手,「好了,這事就這麼定了,你可以退下了,稍後會有人找你,與你商談組建皇協軍第一旅的詳細事務的。」

    松浦清秀連磕頭。

    「罪臣松浦清秀謝太子殿下賞識,罪臣告退。」

    再次膝行著退下,出了大殿時,松浦清秀髮現自己已經汗濕了衣襟。站在門口,他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覺,自己就這麼成功了?

    居然已經成了皇協軍第一旅的旅長了,不敢相信!
V123210 發表於 2017-9-7 18:56
第1489章不甘人後

    「三月不磨,寶刀也會生鏽。軍隊要保持強大的戰鬥力,必須不斷的戰鬥,以戰爭來磨練出精兵強將,不過我們還是需要一支僕從軍。」

    在扶桑建立一支僕從軍,根本的目的還是讓這些倭人僕從軍來幹一些雜活、髒活。大華的軍隊是最鋒利的寶刀,是野戰軍。一些雜七亂八的活,還是需要僕從軍的。

    組建一支倭人僕從軍,用倭人為做將領,這其實是皇帝張超在給張璟的信中所寫的,甚至連皇協軍這個名字,都是張超定的。

    當初張璟在琉求的時候,也一樣用過山夷土著做為協從軍。土著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熟悉地方。

    「松浦清秀可靠嗎?」

    有人提議皇協軍應當用倭兵,然後以大華將校統領。

    不過這個提議卻被張璟否決了,皇協軍的本意,就是一支倭姦隊伍。張璟也沒打算要讓這支皇協軍變的有多強,反正就是乾些打雜的活。

    甚至都不用裝備什麼好的裝備,就以原來倭國的裝備就行,用來對付那些反抗的倭人,以及維持治安就行。

    這樣一來,皇協軍也威脅不到大華軍隊。

    就憑他們那些破破爛爛的裝備,根本就不能威脅到大華軍隊。

    松浦清秀真要有半點非份之想,張璟也能迅速滅了他。

    不過雖然皇協軍的軍官都是倭人擔任,但他們的調動指揮權卻在大華這邊。

    「松浦清秀直接指揮一個旅五千人,是不是有點多?」

    「第一旅下有三個團,我們可以再找三個小名主來擔任團長,這樣也能分松浦清秀一些權。最好是找跟松浦清秀關係不太好的小名主!」

    「要我說,乾脆就找三個守護大名來擔任團長。我相信九國守護肯定最後還是得降,到時找三個勢力稍弱點的大名來擔任團長。如此一來,族長松浦清秀原只是一個分郡的小名主,而下面的三個團長卻是三個守護大名。幾個大名團長,肯定不服小名主旅長的,咱們再給三個團長點暗示,給他們撐下腰,相信松浦清秀想要掌握這第一旅可就不容易了。」張仲堅笑的很狡猾。

    搞平衡這一套,誰也不弱。

    張璟聽了也不由的眼前一亮。

    對倭人是既要用,又要防。選松浦清秀來做皇協軍第一旅的旅長,正因為這個識時務,聰明。這種人好用,省心,但又得防著這種人到時能以掌握,因此適當的平衡也是十分需要的,若非松浦清秀只是一個小名主,張璟也不敢用。

    若再用小名主來做團長,估計松浦清秀到時會將第一旅完全掌握在手。現在張仲堅提出來,要用三個大名來做團長,這不真是一招妙棋。

    「那就看看九州的大名們是不是識時務了。」

    最後通牒已經發出,張璟給了他們一個月的時候考慮。

    總之,一個月後,誰敢不來歸順,他就要率兵去打誰。按張璟的計畫,他是打算在今年過年前,把九州島攻佔的。

    九州島上有九個國,但實際上也就九個縣那麼大而已。

    算起來,其實九州島與寶島琉求的大小幾乎相當。

    「著手讓松浦清秀組建第一旅,人員由我們來招募,軍官、士官也由我們來指派,團、營長們先暫時由我們的人代理一下,副旅長、參謀長、監軍也由我們的人擔任。一個月的時間,組建完成,並進行初步的訓練。」

    「對皇協軍有什麼要求嗎?」薛仁貴問。

    「只要能達到我們大華民兵們的水平就行,武器以長槍、盾牌為主,配備一些弓弩。」

    劉仁軌在一邊建議。

    「臣以為不用給倭人裝備弓弩,而應當給他們裝備火槍。」

    「火槍?」

    「殿下,火槍比之弓箭無需長時間訓練,對士兵身體素質也沒有什麼太高要求,戰鬥之時,列陣排槍,打擊能力也很強。尤其火槍這東西,需要的火繩、火藥、鉛彈這些,倭人自己是造不出來的,必須要我們供應。一旦我們掐斷他們的彈藥供應,他們的火槍就成了燒火棍,哪怕配上刺刀,那也不如一把長槍。」

    倭人普遍較矮小,而且倭國士兵的鎧甲很少,如果裝備火槍,既能讓那些招募來的皇協軍迅速的形成戰鬥力,又還能有很強的殺傷力,當然,比較關鍵的還在於會讓皇協軍完全依賴於大華。

    大華平時不要給他們太多彈藥,一旦切斷他們彈藥,這些皇協軍就毫無戰鬥力了。

    「乾脆每人只配一把火槍,加一支刺刀就行了,也不需要鎧甲,頂多再給他們一頂頭盔。這樣一來,裝備錢大大節省,而且他們對我們的依賴更強。一斷他們的彈藥,他們就什麼也做不了。」

    這樣的皇協軍,對於華軍來說就是毫無威脅了。

    五千個火槍兵,張璟想想,真要組建起來,戰鬥力還是很強的。但對大華的威脅又很弱。

    「火槍的成本也不便宜,現在一支火槍得兩貫錢呢。而且彈藥消耗也不少,比之純粹發一桿長槍,成本要高的多。」

    高侃覺得發火槍還是太麻煩了,還不如直接一人發把長槍或者發把腰刀省事,成本更低。

    哪怕現在大華的軍工體系發達,鋼鐵成本低,流水線加工生產,降低了成本,但一支火繩槍,依然得至少兩貫錢的出廠成本。

    「我覺得還是火繩槍好,一來火繩槍能讓皇協軍對倭軍形成一些優勢,這樣才能讓他們協助我們,發揮應有的作用。若是只裝備長槍,那這些人有什麼用,還不如不建。既然建了,總得有些用的,裝備火繩槍,就算有時獨擋一面,也有與倭軍一戰的能力。」

    火繩槍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在這個時代裡,只要形成數量規模,還是非常犀利的。

    三段式射擊,或者打個陣地戰,絕對能打的那些裝備簡陋的倭人哭爹喊娘。

    東征軍總數十萬。

    但征服百濟和新羅之後,牛進達留守,也是留了兩萬兵馬在南朝鮮的。剩下八萬,現在五萬在唐津,還有一支兵馬在對馬,另外海軍有部分已經開始撤離東海,返回母港,他們算是提前完成了任務。

    準備開始籌備明年對真臘、獅子國、阿拉幹三國的進攻準備。

    甚至是南衙也有部份軍隊將陸續撤離。

    所以明年整個倭國戰場,張璟手上能用的水陸兵馬,最多不會超過五萬人。

    五萬人要攻滅倭國倒不是不行,但要統治這個群島國家,卻不容易。所以張璟需要建立一支皇協軍,甚至為了保存大華的兵力,他可能還需要這支僕從軍,承擔不少作戰任務。

    他得能打,但又不能威脅到大華。

    給皇協軍裝備火繩槍,看著倒是個增強控制力,又比較能迅速提高戰鬥力的辦法。

    「好,孤向陛下奏請採購火器。到時火槍運來,交給皇協軍裝備,但彈藥得控制在我們手裡,平時嚴格控制他們擁有的彈藥量。」

    ‧‧‧‧‧‧‧

    長崎。

    龍造寺信隆看著松浦清秀的信,面色非常難看。松浦清秀居然迫不急待的投降了大華,而更讓他不滿的是,大華居然這麼快就接納了這個九州之狐。

    居然還任命了松浦清秀為大華扶桑道皇協軍第一旅的旅長,統領五千人馬。

    五千人馬,肥前國的兵力加起來都沒這麼多。松浦清秀一降華,居然就能統領五千人馬。

    他心裡是既恨又羨慕。

    松浦清秀在信裡勸他歸順大華,信隆看著更像是在炫耀。

    看到松浦清秀一個小小的分郡小名主,居然都能被大華太子如此重用,說不羨慕是假的。

    尤其是當五萬大華精銳,已經踏上他肥前國的土地,佔據唐津這座要城之後,信隆其實已經知道自己根本沒有半點勝算了。

    此前退往長崎,更多的還是對大華人不信任,怕一投降,到時生殺予奪都任由大華,沒有保障。

    現在看到松浦清秀這個老賊,第一個投降,居然還得了這麼好的待遇,他真是心動了。

    松浦家也就一座唐津比較值錢一點,可唐津已經被大華佔了,他的歸降,大華依然如此厚待,可見大華這次還真是很有誠意的。

    「我想去唐津走一趟,只是還有點猶豫。」

    龍造寺信隆道。

    在他的下面,是少貳尚冬、大內義隆、代千葉晴信三位家臣。這三人都是一郡小名主,過去更都曾經是肥前守護,不過在以往的權力爭奪中敗下陣來,最終肥前由龍造寺家族掌握,而少貳氏、大內氏、代千葉氏三個家族則成為了分郡小名主,成了龍造寺家的家臣。

    信隆想降,但又擔心得不到保障。

    「我希望你們三位代我前往唐津拜見大華太子,轉達我對大華的忠心,同時,也希望能得到大華太子的保證。」

    三人都很意外,信隆不敢去,卻讓他們三個去。

    可信隆發話,三人又不得不去,最後只好面面相覷一番後點頭應下。

    信隆的條件倒也簡單,他願意歸降大華,但希望得到比松浦清秀更好的待遇。松浦清秀不過是他的家臣,松浦清秀都能當上旅長,那他肯定得比松浦清秀的待遇更好。
V123210 發表於 2017-9-8 11:50
唐朝好地主 第1490章我想你有些自作多情了

    事實證明,強者為尊。

    在大華展現出來的強大戰力前,九州的守護大名們並沒有什麼堅貞不屈的想法。當松浦清秀搶先到唐津請降之後,龍造寺信隆等其它大名都不甘落後,雖然還有點顧忌,沒有親自前往唐津,但也都紛紛派出了自己的家臣前來。

    唐津,太子行轅外。

    九州各國前來的使者們見了面,都紛紛打著招呼,過去都在一個島上。倭國是個島國,相對更封閉一些。

    各島上的豪族基本上是世代統治,雖然也有權力更迭,但變來變去都是那和一些家族。

    「透露一下,你們築後國這是要降嗎?」

    「難道你們肥前國不打算投降?」

    「彼此彼此。」

    代表大名們來的都是些名主,其實這些人也算是大名。雖然說倭國現在頒布了班田制,但在此前,實行的還是莊園制度。貴族和地主佔據土地,在表面上這些土地是倭國朝廷所有,他們只是代理經營,在倭任書上署名,成為名田。

    名田的主人就是名主,有小名主和大名主。小名主就是小地主和富裕自耕農。而大名主,則是貴族和地方豪強。

    在令制國創立後,天皇還授封地方上勢力最大的大名主為守護職。

    正如肥前國的守護就是大名主龍造寺信隆,但肥前國的大名並不止龍造寺信隆,松浦清秀,其實也算是大名主,大內氏等也都是肥前大名主,只不過他們沒有守護職,因此名義上肥前國是由守護大名龍造寺信隆,代替朝廷管理。

    但正如倭國朝廷無法有效的控制這些守護大名一樣,這些守護大名也一樣無法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國內領地。

    在各國下面,還有各個分郡,由大豪族控制著,這些大名,只是名義上聽指揮,牽頭在內政、軍事、治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獨立性。

    甚至就算是這些分郡的名主,也一樣並不完全控制著自己的分郡地盤,他們地盤內,也一樣還有許多小豪族。

    整個倭國,就是由天皇皇室、朝廷、公卿,以及下面的各國守護大名,還有分郡的大名,以及地方上大大小小的豪族們控制著。

    這是一種相當鬆散的上下級關係,甚至各國之間,各郡之間,各家族之間經常交戰都是常事。

    只不過有的時候,相互妥協,能夠維持著一個平衡。

    前來的各國大名們,其實也不完全是代表著守護大名來的,他們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在倭國朝廷無力抵抗大華時,他們也開始為自己的家族尋找出路。

    最好的出路,當然還是降華。

    一群大名相互交換著看法,商議著該向大華提出什麼樣的條件。

    說的最多的,還是羨慕松浦清秀,這個老賊,行動最快,佔了個大便宜。在九州所有大名之中,松清家族的地盤不算最大的,實力也不是最強的,但卻就因為下手早,倒讓他撈到極好的待遇。

    一群大名們聊的倒很盡興,一個個都覺得連松浦清秀都能撈到一個旅長當,那他們這些大名,還有他們後面的守護大名,哪個不應當得到更好的待遇?

    「這旅長上面是什麼?」有大名問。

    「聽說是師長來的,好像還有軍長,還有集團軍司令,南北衙大帥什麼的。」肥後國的一位大名說道。

    「旅長能統兵五千,那師長能統兵多少?」

    「好像是一萬五還是兩萬來著。」

    「這麼多?」那位大名驚嘆。

    兩萬兵,上次整個倭國六十餘國大小豪族們一起出兵,才湊了十萬人馬。平均一國出兵兩千不到,如肥前國,下面還有十一個分郡,一個分郡出兵不到二百。

    雖說上次出的兵並不是各國各郡所有的兵力了,但倭國很少常備兵,都是些農民,遇戰時徵召。平時,各家有點護衛而已。

    按倭國的傳統,除了奴隸,所有的壯丁都有責任和義務成為被募兵的對象。然後這些士兵卻必須自己補給和養活自己,這有些類似於府兵,又不完全相似。

    這更是一種沉重的兵役,這些主要由農民組成的士兵,在倭國統稱為防人。防人不是常備軍,很不正規性,是一個很沉重的負擔,農民只能通繳納重稅來免除兵役。

    打仗就得徵召農民,必然會影響生產,所以很多時候,倭人的戰爭,規模都較小,時間也較短,也是因為這些原因。

    兩萬個士兵,哪怕就是對於一個守護大名來說,也是一個他們無法募集到的兵員數字。就算士兵能夠自帶補給,可大名也得承擔不少。徵召兩萬個兵,不但領地裡的生產可能耽誤,更會把他們直接給拖垮。

    「這要是一個軍,那得多少人?師都兩萬人了,軍不得五六萬,那一個集團軍不得十幾萬,南北衙一個衙多少,幾十萬?」

    「大華帝國有南北衙和海軍衙門,三衙一共有兵六十萬,常備軍。」

    一名大華軍官笑著過來,站在那裡對那些大驚小怪的大名們道。

    「南衙十六衛,北衙十軍,每軍兩萬,海軍八萬。皇協軍的編制與大華兵馬編制略有不同,現在皇協軍只有一個旅番號,編制五千人,下轄三團九營。」

    聽說皇協軍居然只有一個旅,這些大名們倒是意外了一下,還有點失望。還以為都能當個旅長師長甚至軍長什麼的。

    「這位將軍是?」

    「自我介紹一下,在下劉仁軌。」

    「劉仁軌?對馬海戰劉仁軌,一戰殲滅我大和五萬艦隊的那個劉仁軌?」

    「海神劉仁軌!」

    一陣陣驚呼之聲響起。

    劉仁軌的大名,可是太響亮了。因為對馬海一戰,倭人甚至都給劉仁軌封神了,直接稱他為海神。

    這稱呼,喊的劉仁軌都有些不太好意思了。雖然對馬海戰看起來戰績驕人,但在軍界,其實大家沒怎麼把這場海戰當回事,因為換誰來打這一仗,也都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十八條一二級的戰列艦,誰來誰贏。

    「久仰,久仰!」

    「今日能得見海神真人,真是太激動了。」

    一群大名見到劉仁軌,跟見到偶像一樣激動,圍在他四周問這問那,就差上前問簽名了。

    劉仁軌本來還以為倭國大名們聽說他名字後,會對他怒目相視呢,誰知道,居然還這麼崇拜。

    真賤,太賤了,簡直就是賤到家了。

    怪不得都說倭人有受虐傾向,還真是如此,把他們打的那麼慘,結果一個個還就服他。

    「諸位,劉某奉皇太子之令,代表太子殿下,前來會見諸位,聽聽諸位給九州守護大名的想法。」

    「皇太子殿下不見我等嗎?」

    「就是啊,我等千里迢迢從各國趕來,皇太子殿下不見我等嗎?」

    劉仁軌呵呵。

    皇太子此前見松浦清秀,不過是千金買馬骨,並不是說馬骨就真的能值千金。就他們,不過是各郡大名,說好聽點,是大名,說的難聽點,不也就是個縣令嘛。

    堂堂皇太子,豈是你們想見就能見的。

    若是九州守護大名一起前來,說不定還就一起接見下。現在就來幾個分郡大名,皇太子才不會自降身份見他們。

    「太子殿下還有公務在身,諸位有什麼話要說的,可以對某說,某可以回頭轉告太子殿下。」

    一群人還想囉嗦。

    劉仁軌咳嗽一聲,目光一掃。

    刀鋒般的目光掃過,一群大名都老實的閉了嘴。

    「一個個來。」

    肥前國守護使者大內義隆上前一步,「某是大內義隆,肥前國守護龍造寺信隆的家臣,也是高來郡大名。特代表家主來拜見大華皇太子殿下,我家家主願意歸附大華,但是希望得到太子殿下的保證。」

    一名武官為劉仁軌端來一把椅子。

    他坐下,架起腿。

    淡淡的問,「什麼保證?」

    大內義隆愣了一下。

    「就是保證大華不會侵佔肥前國‧‧‧‧‧‧‧‧」

    「停。」

    劉仁軌伸手叫停了大內義隆。

    「你叫大內什麼?」

    「大內義隆,肥前國高來郡大名,我大內氏曾經是肥前國守護‧‧‧‧‧‧」

    劉仁軌打斷他的話,「好了,不用說那麼多,某也沒有興趣聽你大內氏的光輝歷史,大內義隆是吧。我想你是有些誤會,我大華此次前來,並不是來拜訪做客的,說直白點吧,我們是來征服的。」

    「太子殿下給了你們一個月的期限,是讓你們歸附投降。我們不會給你們什麼不侵犯之類的保證,一個月內你們歸附大華,則以後你們就屬於大華治下,只要你們繳納完征服稅,那麼你們以後就是大華子民,那麼你們的私有財產,就將受到大華的律法保護。」

    「你可明白?」

    大內義隆傻眼,這是什麼情況。

    「可是,可是松浦清秀歸附大華,受到的待遇並不是這樣。」

    劉仁軌笑笑,「那是因為松浦清秀是第一個歸附的,第一嘛,總得有點獎勵嘛。至於你們,錯過了這第一,就算是第二,也沒有獎勵了。該怎麼就怎麼,投降歸順,繳納徵服稅,然後交出兵權、治權,就可以了。」

    大內義隆站在那裡不知道怎麼接話,其它的大名們也都個個愣在當場。

    不對啊,不應當是這樣的啊。
V123210 發表於 2017-9-8 11:51
第1491章太子妃

    劉仁軌準備向太子回覆之時,張璟剛好去碼頭將妻妾們接回。

    太子妃李麗質和其它東宮妾侍是張超親自送上船,派天子親衛一路護送著來到唐津的。

    太子未來起碼要在扶桑呆上十年,總不能讓太子和妻妾們長久兩地分居。上一次張璟一人在琉求,就收了好幾房妾侍,弄的和太子妃李麗質關係很不好。因此張超早就給張璟說過,等局勢稍定,就將太子妃等送過來。

    不過太孫李晟被張超留在了京城。

    如今大華太子太孫並立,兩位都是皇儲。只不過太子排在前面,太子將久鎮扶桑,因此張超將張晟留在漢京,打算親自教導。等太孫十二歲加冠後,到時再給他一塊太孫采邑,讓他也出京歷練些年。

    這塊太孫采邑,張超打算在遼南、琉求、綏遠,或者扶南選一個地方。

    碼頭上。

    李麗質從船上下來,一登上這塊陌生的土地,太子就拿著一件披風上來。

    「一路辛苦了。」

    太子妃接過披風,攏了攏,望著這個熟悉卻又變的有些陌生的丈夫,「還好,一路上都是坐船,挺穩的。頭一次出海,倒也沒有想像中的風高浪急,倒是海上風光挺好,難得的美景。」

    「在海上航行,海天一色,天藍海藍,有時確實讓人心曠神怡。以後我們都將在這唐津長呆,這裡的景色很不錯的,有很好的白沙灘,純淨的海水,還有漂亮的山景。」

    「唐津正在修一座臨時的太子行宮,就在唐津後的山上,到時在行宮的殿閣高處,就能將大海一攬眼底。」

    太子妃李麗質點點頭,「那真挺好的。」

    她淡淡的回了一句,抬頭又打量了丈夫幾眼,伸手為丈夫拭去了肩上的一點灰塵,「殿下瘦了。」

    「也就是臉瘦了點,其實身上還長了肉。」張璟笑著回答。

    「殿下一切安好,臣妾就放心了,在漢京的時候,一直總掛唸著殿下。」李麗質道,夫妻倆其實也是有感情的,只不過這兩年似乎淡了許多。

    「晟兒還好吧?」

    「挺好的,臣妾很捨不得,但父皇要將他留在漢京親自教導,臣妾也沒辦法。」

    「算了,孩子還小,留在漢京更好些,沒必要一路顛簸過來。反正我們以後每年也會回京,到時一樣可以看他。」

    東宮妾侍們這個時候也都陸續下船,王氏蕭氏等一一過來拜見。

    長子留在漢京,其它的二子三女卻全都帶了過來。

    一共一妻七妾,皇太子的妾侍也不少。一群女人嘰嘰喳喳,對唐津這個地方有些出人意料的喜歡。

    本來她們雖然都想早點來見太子,可又擔心倭國這地方不好,沒想到下了船,看到的唐津,居然跟中原很像,雖然看著小了點,但處處大華的味道。

    「殿下在倭國還好吧,聽說倭人拒不歸順?」王氏問道,她現在被封為良娣,又為太子生了一個兒子,父親和兄弟又都在太子的身邊做事,在東宮裡倒是地位僅次於太子妃。

    只是太子妃所出的長子早早被封為太孫,倒著實讓她很受打擊。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倭國不過是井底之蛙,夜郎自大而已,哪裡又知道大華的強大,還妄想著螳臂擋車,那不過是以卵擊石。如今孤揮師渡海,在唐津登陸,現在九州島上的倭人貴族豪強,已經紛紛畏懼,正派人前來請降呢。」

    張璟對於征服倭人很自信。

    僅以軍事力量來說,大華與倭國相差的可不是一丁半點,而是好幾個代次。大華滅倭,那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今天九州守護大名派人前來,也正代表著倭人對大華的畏懼。張璟沒有去見他們,不全是因為要來接妻妾們。

    他的態度是已經決定了的,倭人只能無條件的臣服。

    先繳納一筆征服稅,然後全面實行大華的律法稅賦。倭人若肯,當然一切好說,以後用大華的律法稅賦去套這些人,將他們套的老老實實的。若有誰不肯,那他也正好派兵掃除他們。

    先禮後兵。

    這也是分化倭人的一個有效辦法,拉攏一批,打一批,這樣能更有效更省力。

    坐上打著東宮太子徽號的馬車,一路回到了唐津城。

    唐津城已經在擴建之中,城牆在加固,在城外的後山上,還在修建太子行宮,那裡將修一座獨立的宮城,做為未來太子的行宮。

    將太子行宮修在山上,也更有安全性。

    而以後管理扶桑的各衙門,則在唐津內城之中。

    在現在的城牆外,還要新建一座外城區,外城區將有工坊區、住宅區、商業區,還將興建學校、文廟、武廟、球場等等。

    週邊還要建立軍營、衛堡。

    唐津城以後會成為統治倭國的中心,肯定會很繁盛。

    李麗質坐在馬車廂裡,掀開馬車窗簾的一角,看著車窗外的街景。很有中原味道的城市和街道,甚至商舖的招牌和幌子,都是漢字。

    賣著各種商貨的鋪子,商舖裡的那些華商。

    太子坐在一邊閉目沉思,李麗質也只看著街景不說話。

    離開了公眾視線,夫妻倆似乎一下子又生分了起來。

    李麗質心裡很想父親,不知道同樣在中原之外的父親如今怎麼樣了。他在那更遙遠的美洲,帶著武媚和小兒子李弘,一走就是一年多,至今沒有音信。距離太過遙遠,船隻一年才往返一回。

    想起以前和父親李世民在一起的時光,真的恍如昨日,又似乎極為遙遠。父親在時,那時還是大唐時代。

    她是皇家嫡公主,受盡寵愛。

    張超還是朝中重臣,張璟是大臣之子,有教養長的也高大英俊,兩人還是打小就訂下的婚。

    結婚前,兩人也常能見面,感情說不上好或壞。她打小就知道,自己將來會嫁給這個男人,越長大,越沒有其它的想法。

    一切按部就班,長大、嫁人、生孩子‧‧‧‧‧‧‧‧

    她從來沒有想過,如日中天的大唐會亡,更想不到那個英雄般的父皇會被放逐,而那個放逐他父皇,那個篡奪大唐江山的人,會是那個過去她很崇拜的張超。

    她與公公和丈夫的關係冷淡起來,她無法再那般親切的面對他們。

    丈夫甚至還想與她離婚。

    痛過恨過悔地也怨過,最終還是全都埋藏在了心底。與丈夫的婚事,在公公張超的干預下,還是維持了下來。而且她們的兒子,還成為了皇太孫。

    李麗質如今一心都在兒子身上,其實若不是皇帝堅持要送她來,她根本不願意離開漢京,不願意離開兒子李晟。

    對這個丈夫,她的心其實是冷了。

    剛才在眾人前的那些關切,那些問候,其實倒有一多半不過是表演給別人看的。

    馬車轔轔。

    很快到達了臨時行轅。

    張璟睜開了眼睛,先是看了李麗質一眼。

    「已經到了,山上的行宮還剛開始修建,估計明年才得入住,先得委屈下你暫時住在這邊。」

    「住哪裡都沒關係。」李麗質淡淡回道。

    「你一會先洗個澡好好休息一下,解解旅途勞累。今天九州的守護大名派人過來,孤一會還要與將軍們談些事情,暫時不能陪你。不過我已經讓人準備好接風的宴席,晚上為你們接風。」

    頓了頓,他又道,「晚上,我到你那邊歇息。」

    李麗質道,「臣妾有些累了,晚上怕是沒法侍候殿下,不如讓王氏或蕭氏她們來陪殿下。」

    張璟伸手抓起李麗質的手,「我希望我們再生幾個孩子,這也是陛下希望的。」

    本來聽了半半句,心裡還起了點漣漪,可後半句話,又讓她心更冷了。李麗質點頭,「可以,但今晚不行。」

    「那好吧,你自己算下排卵期,到日子了我過去。」說完,張璟牽著李麗質的手下了馬車,在行轅門口許多人的歡迎之下手牽手進了府。

    許多人還真以為太子和太子妃的關係很好。

    進了府後,張璟就鬆開了手,然後轉回了前院。

    「如何?」張璟問已經在那等候匯報的劉仁軌。

    「這些人有些異想天開,還想跟我們講價還價。我已經跟他們表明了態度,各家使者都說要回去與守護大名商談。不過肥前國的三位大名倒是很痛快的找到我,說願意按我們的條件歸降。這三家大名,過去都曾做過肥前國的守護,如今與松浦家一樣,各據一郡。」

    「那些人想要考慮,那就讓他們考慮,反正一個月的時間還早。條件就擺在那,不管他們怎麼考慮,反正我們的態度不變。倒是這肥前國,好像識時務者倒是不少。既然這三位大名願降,而且以前三家還曾做過肥前的守護,我看不如就讓這三位大名做皇協軍第一旅的三個團長,也算是對他們的一個獎賞。」

    劉仁軌聽了也覺得這個決定不錯,大內義隆等三人,和松浦清秀地位相當,都是肥前大名,但他們三家過去是當過肥前守護的,比起這些年才起來的松浦家,底蘊資歷都老的多,現在讓這 三人做松浦清秀的手下團長,這三人以後肯定不會輕易的服松浦清秀。
V123210 發表於 2017-9-9 14:13
唐朝好地主 第1492章打土豪分田地

    肥前大內義隆三個大名有些忐忑不安的坐在侯客室裡等候著,茶水已經添了好幾次了,喝到後面已經沒有了半點味道,可還是不見太子殿下派人來召。

    今天劉仁軌見他們時,那副高高在上的態度,深深的刺激了他們。只不過這刺激的結果不是要回去忍辱負重,而是徹底的被震懾住了。相比於其它幾國使者還準備好去再考慮考慮,肥前國的這三位是直接打算降了。

    皆因他們首當其衝,大華要是出兵,他們將被是第一個滅的。而來到唐津,親眼見到了大華戰艦的巨大,將士的精銳之後,他們更沒有抵抗之心。

    大華的條件已經擺的很清楚了,算的上是十分苛刻。如果降服大華,那麼他們這些名主,能夠保有的也就是些土地錢財了,其餘種種特權都將沒有。就算是錢財土地,也得被這征服稅剝掉一層皮。

    可如果不降,後果同樣會十分嚴重,打也打不過,最後的結果就是家破人亡。這也是有前例的,對馬和壹歧兩國,都是西海道內,都已經被滅了。

    大華對那兩國的守護大名、大小名主們可沒有什麼客氣的,直接就是統統抄滅,那些存在幾百年的甚至更久遠的家族,都紛紛灰飛煙滅。

    大華有這個能力。

    這可不比過去倭國貴族豪強們之間的爭鬥,大內氏過去是肥前守護,後來被其它家族取代,但起碼大內氏還保留了下來,雖然實力不如從前,地盤不如從前,但家名家族都在,還是延續下來了的。

    可現在大華對待反抗者,卻不會這樣。

    敢與大華對抗的,絕無一個好下場。失敗,就將被抹殺,家破人亡,整個家族連家名都不會保存下來。

    考慮來考慮去,三人最終還是決定幹脆降了大華算了。

    哪怕要失去很多,可起碼還能保留一些,總好比最後雞飛蛋打,家破人亡的強。

    「三位,太子殿下召見,隨我來。」侍衛進來,冷酷的說道。

    三人連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跟在侍衛後面。

    前廳。

    三人終於見到了大華的太子殿下,還看到了剛才高高在上的劉仁軌,還有許多陌生的將領,另外還見到了一個熟悉的人。

    九州之狐松浦老賊松浦清秀,這個老賊居然也身著一套領主鎧甲,神氣活現的站在廳裡,雖然站在最末尾,可那神情卻也倨傲的很。

    「下面何人?」張璟明知故問。

    三人跪在地上,頭都不敢抬起來看張璟。

    伏地報出名字。

    「抬起頭來。」

    三人連忙抬頭。

    「識時務者為俊傑,三位順應天命,歸順大華,孤很欣慰。為了表彰爾等,現特授爾三人為皇協軍第一旅一二三團團長之職,各統一團三營人馬,望爾等以後盡心盡力,為大華辦差,為孤效力。若忠心不移,辦事用心,孤也會不吝賞賜。」

    「謝皇太子殿下賞賜!」

    三人連忙拜謝。

    「平身吧。」

    三人這才敢爬起來。

    張璟跟三人又講了幾句話,便讓松浦清秀領著三人出去了。

    出了前廳,大內義隆三人才稍稍鬆了口氣。

    「松浦清秀,你現在倒是混的不錯啊。」

    廳外廊下,大內義隆三人與松浦清秀一起同行,大內義隆瞧著松浦清秀那個騷包樣,心裡很不爽,帶著鄙夷之氣嘲諷道。

    松浦清秀眉頭皺皺。

    「大內義隆,莫要忘記,現在你不再是高平郡大名,我也不再是松浦郡大名,我們以後都是大華之臣,同在太子殿下手下辦事。順便提醒你們一句,我現在是皇協軍第一旅旅長,而你們是第一旅的團長,是我的麾下,我是你們的上司。」

    「對待上司,應當有足夠的尊重。這是第一次,我就不予追究了,若是還有下一次,可別怪某不講舊情面。」

    大內義隆三人怔住,面色變化,想要發作。松浦老賊什麼時候,居然也敢跟他們叫囂了。可罵人的話到了嘴邊,最後又給嚥了下去,松浦清秀現在是他們的上司了,今時不同往日了。

    「諸位,我們以後同為太子殿下效力,又俱在第一旅,今後我們更應當拋棄前嫌,團結一致。一起把第一旅帶好,為太子殿下辦好事為重。你們說對吧?」

    大內義隆臉色難看的點了點頭,但心裡並不服氣。

    松浦清秀不過是比他們早一點歸順大華,居然就爬到了他們頭頂上。

    「三位隨某一起,前往城外營地。我們現在的當前任務,是將皇協軍第一旅給立起來,現在人員基本上都齊了,太子殿下十分重視我們第一旅,還特意給我們拔來許多軍官和士官,幫助我們訓練兵馬。」

    「另外,太子殿下還說了,為了增強我們第一旅的戰鬥力,特意從中原訂購了先進的火繩槍,這火繩槍的威力可是相當強大的。對馬海戰,海神劉仁軌將軍憑藉的就是火砲之利,這火繩槍,可謂是小號版的火砲,我們可以稱之為鐵炮。」

    松浦清秀得意洋洋的向自己的三位手下介紹著皇協軍第一旅。

    五千士兵已經滿編,都是在對馬海戰中被俘的士兵,精選了五千組成了第一旅的三團九營。

    又抽調了大批軍官士官前來,負責幫助整編訓練。

    尤其讓松浦清秀驚訝的還是太子要讓這支皇協軍,成為一支全鐵炮部隊。

    人手一支鐵炮,想像一下就讓人激動不已。

    做為以前常往中原貿易的松浦家主,他很清楚的知道中原的火砲和火槍的厲害,雖然在中原,火槍應用還沒火砲廣,可並不能說火槍不厲害,只不過中原華軍弓強弩硬,騎兵勇猛,鎧甲堅固。

    若第一旅全裝備上鐵炮,那肯定有質的飛躍。他本來以為,這第一旅其實也就是做些巡邏打雜,運輸輜重之類的雜活,可現在他卻認為,太子這是要重用他們第一旅。

    否則,人手一桿長槍就夠了,何必還要裝備上那先進的鐵炮呢。

    現在的松浦清秀真是乾勁十足。

    等訓練充足,到時人手一桿鐵炮,往戰場上一站,哪個大名的軍隊能夠擋的住他們?

    有功績才能有提升啊。

    「真有這麼的好事?」

    大內義隆三人也非常動容,鐵炮,人手一支鐵炮,就他們第一旅?

    大華真是好大的手筆。

    松浦清秀可不甘於只當一個小小旅長,哪怕這個旅長能管著五千人,但在他的心裡,這僅僅是他的一個起步台階而已。

    「三位,某有一個想法,希望能夠在這個月內盡快的把第一旅拉起來。第一旅的士兵畢竟也是原本北伐之兵,是各國豪族派出的精銳,現在又有鐵炮之助,我希望等一月期滿之後,我們第一旅能夠衝在最前面,將那些敢於抗拒大華天威的大名們掃蕩征服。」

    聽著松浦清秀的豪言壯語,大內義隆三人深深的被震驚到了。

    他們是被松浦清秀的無恥給震驚到了。

    這個老賊,居然這麼急著想為新主子立功,要為新主子對付舊主子。

    松浦清秀甚至連第一個目標都選好了,就是肥前國。

    漢京。

    皇帝張超時刻關注著遠在扶桑的太子,太子在那邊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這位皇帝的眼睛。

    太子的身邊,有太多皇帝的眼線了。

    監軍御史、錦衣衛、飛騎等數個衙門的無數眼線時刻盯著太子。

    張超說過不管太子在扶桑如何折騰,都任由他,但這並不表示張超就不會盯著太子。

    太子就是張超放出的一個風箏,飛的再遠,其實也一直有一根線握在張超的手裡,他會保證太子不會真的脫離控制給飛遠了。

    太子在九州下通牒,收征服稅,建皇協軍,這些張超都沒有什麼意見,總的來說,這些策略還挺不錯。

    尤其是細節操作方面,皇協軍旅長和下面三個團長的人選安排,就非常有意思,已經很有幾分老辣了。

    「若是陛下,會對扶桑採取什麼策略呢?」房玄齡問張超。

    皇帝今天跟房玄齡一起喝茶。

    對這個問題,張超似乎早有想過,笑著道,「若是朕在扶桑,可能會更激進一些的手段。比如說,打土豪,分田地。」

    「打土豪分田地!」房玄齡念了一遍,肅然起勁。

    簡單一句話,卻猶如大刀闊斧。

    倭國的根本與其說是現在推行的班田制,倒不如說是原來莊園制度下的名田制,大小名主們的根本就是這名田,現在的班田制根本也是田。

    一切一切的根本就是田地,這也是倭國的特點,他們本質就是一個半奴隸制的農耕國家。

    倭國九成以上的土地財富,甚至是他們的權力,都掌握在那極少數的名主豪族手裡。

    所以要摧毀倭國的體系,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把那些大小名主們統統一網打盡,然後把那些田地分給那些普通下層百姓租種。

    全面推行大華的律法稅賦。

    以大華的政策,對於那些倭國百姓來說,這是大大的減輕負擔的好事,他們肯定會支持大華。

    在這個時代,其實對於許多底層的倭人百姓來說,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國家啊民族之類的想法。

    真正有那些想法的,其實是那些上層,因為他們的利益與之捆綁更大。

    太子現在選了另一套策略,更加溫和一些,這倒也不能說不對,只能說太子的魄力其實還稍有些不足。

    「那陛下打算提醒太子改變策略嗎?」房玄齡問。

    張超手握著茶杯,杯中的紅茶升著裊裊白汽,茶香四溢。

    那霧氣之後,張超的臉上很平靜。

    「朕說過要放手,也就不會再插手。就讓太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也許效果不是最好的,但總得給他機會。」
V123210 發表於 2017-9-9 14:13
唐朝好地主 第1493章 百萬雄師

    內閣對於皇太子在扶桑建立皇協軍一事,其實一直都還有些爭議。有人認為,皇協軍應當列入太子采邑警衛隊編制之內,太子采邑的私軍編額一萬五,這五千皇協軍應當算在裡面。

    也有人認為,皇協軍不算是正式的軍隊,這頂多算是一支維持秩序的協從軍,應當列入當地民兵之列。

    對此,兩邊意見不一,到現在也還沒得出個統一結果。

    其實大家表面爭的是皇協軍要不要納入太子采邑私軍之列,但實際上真正討論的卻是太子的私軍數量問題。

    太子采邑私軍一萬五,這是此前就已經決議過的。現在如果太子建一支由倭人統領倭人的皇協軍卻不算在太子私軍內,那豈不是要出一個大漏洞,那太子的私軍豈不是無法控制?

    若太子的私軍不能控制,那就會有危險。

    甚至因為皇協軍一事,內閣還開始討論各地民兵的問題。朝廷直轄中原之地,以及邊疆諸侯分封之地,甚至是海外殖民領地,這些地方都是兵額限制,但一直以來,對於民兵,卻還沒有什麼規定限制。

    大華尚武。

    百姓只要登記,就可以購買一些民用武器,比如刀劍長槍弓箭等,只是對鎧甲、弩、銃等管理嚴格,不得私藏。

    各地方也都有訓練民兵,尤其是在邊疆之地,在那些蕃漢混雜之地,民兵數量更是極多,他們在閒時訓練,還輪流巡邏等,並協助官府捕賊揖盜、打擊走私,可以說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若是在戰爭時,他們還能為前線轉運物資,甚至在關鍵時候成為補充兵員,以及協助地方防守等。

    民兵的本質還是民,兵不過是臨時充當一些任務。

    但內閣現在還是對民兵提出了要定性的想法。

    若不對民兵有更嚴格的限定,那這裡就有很大的漏洞,特別是對封侯們來說,他們可以用民兵輕鬆突破擁兵的限額。

    哪怕這些民兵裝備、訓練等不如封地警衛隊,但卻是能夠迅速轉換的。

    「房公,關於民兵之事,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今天張超請房玄齡喝茶,也是有意問一問這位老相國的意見。房玄齡現在雖不在內閣,但負責翰林院,也一直是老成穩重。

    房玄齡放下茶杯。

    「陛下,臣聽聞,我大華的民兵戰力,其實是超過周邊絕大多數國家軍隊的。能夠比我們大華民兵戰鬥力更強的,也許就只有羅馬的重步兵,波斯的重騎兵,阿拉伯人的輕騎等少數外國的精銳了。」

    張超點了點頭。

    這年代,其實各國的軍隊,主力基本上都是農兵。以前的隋唐府兵如此,歐亞各國也基本如此。

    歐洲雖有貴族騎士階層,相當精銳,可是這些人數量很少,真正打大仗,還是得依靠徵召農兵。歐洲也還有一些職業的僱傭軍,但數量比較少。

    不是各國不願意用職業兵,常備軍,關鍵還是生產力的問題。

    無法供養太多的常備兵,無法讓太多的農民脫產,這都是各國繞不開的難題,於是乎,歐洲有騎士階層,有僱傭軍,就是缺少真正的常備國防軍。

    以前隋唐時有關隴貴族子弟,這也算是一支數量很大的貴族武裝力量,但國防力量根本也還是要靠農兵性質的府兵。

    大華的人口基數極大,將近一億人口。

    哪怕以二十一丁的戰爭動員潛力,也能有五百萬的青壯預備兵員。若以十人一丁算,則能有一千萬的青壯預備兵員。

    可以說,有著如此多的壯丁,大華才能推行義務兵制,才能推行職業軍官、士官制,才能實行常備軍,才能讓大華的士兵更加的年青化精銳化。

    而在六十萬的常備軍外,還能有一支數量更加龐大的民兵隊伍,甚至在義務兵制下,每年都有大量的士兵從軍中退役,回到家鄉,然後這些人基本上都加入到了民兵之中,成為大華的預備役力量。

    也正是因此,大華的民兵素質極強,因為很多都是退役的士兵。接受過職業軍隊專業的訓練,甚至有過實戰經驗。

    大華的戰馬充足且便宜,許多民兵都有自己的馬匹。刀槍等也都精良且便宜,使得大華的民兵確實堪稱是相當一流。

    在這種情況下,大華民兵,其實已經是一支數量龐大,戰力極強的軍隊。

    大華到底有多少民兵?

    其實就連內閣首相也都搞不清楚,因為這根本沒有一個很詳細的統計數字。

    「陛下,老臣以為,內閣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大華的民兵數量龐大,且戰鬥力很強,民兵問題不容忽視。臣以為,應當對民兵加以約束,加強管理。例如,對民兵授予番號,控制數量等。」

    民兵既然是預備役力量,那也是准軍事力量。

    以大華的這個龐大人口基數,如果還是現在這種幾乎全民都是民兵的做法,是有些過頭的。

    「以百人選一來算,大華也能擁有百萬民兵之眾。但按老臣的估計,只怕現在大華的民兵不下千萬人。」

    一千萬民兵。

    說出來都能嚇死那些番邦小國,他們的全部人口都沒這麼多。

    但這不是誇大之辭。

    大華如今的國土極為廣闊,人口更是世界第一。

    「規範民兵,授予民兵番號,控制數量。」張超對房玄齡的建議很滿意,一百萬的數量倒也不多,畢竟大華有兩三千萬的男丁,十丁中抽一為民兵,這不算多。畢竟民兵不是常備軍,對於生產等耽誤不多。

    甚至就連許多大的工坊,以及城市的街道,其實也一樣有民兵,生產之餘,也會進行一些訓練。

    民兵比之普通民眾,區別就在於定期訓練,以及會承擔一些捕盜緝私巡邏等任務。而且,民兵也會擁有一些普通百姓不能擁有的裝備,比如一些盾牌、長矛,或者一些單兵弩等。

    「房公,你認為如果把民兵更規範一些,給予正式民兵番號,然後朝廷給予一些訓練等津貼補助,給他們的裝備加強一些,訓練加大一些,如何?」

    「這個應當是應有之事。既然要把民兵規範化,那麼以後就不能搞全民皆兵,只能錄用那些年青力壯者,比如退伍兵優先,並且不能有不良記錄者,有犯罪前科的不能用。」

    「數量控制也很重要,比如一縣編多少民兵,一個州編多少民兵。一個諸侯領又編多少民兵,這個應當有嚴格規定。」

    張超想了想,「那就按照戶籍人口數量來定,按這個百比一的比例,如漢京京畿之地,兩百多萬人口,那就編兩萬民兵。再如琉求,現在有一百多萬人口,那就編一萬多民兵。你看怎麼樣?」

    「那采邑和諸侯封地呢?也按照這個人口數量比例來定嗎,這個民兵又是否納入諸侯的私兵數額之內呢?」

    「民兵就不納入諸侯的私兵編額,還是按照這個人口比例吧。」張超道,其實諸侯封地,人口數量是遠遠低於中原密度的,能擁有一萬人口的諸侯封地,已經是相當少了,而一萬人口,不過只能編一百個民兵而已。

    能擁有一萬人口的諸侯,現在起碼是個縣公及以上爵位了,縣公的私兵額度至少是三千。多一百民兵少一百民兵,根本算不得什麼。

    當然,如太子采邑扶桑,人口眾多,多達數百萬。若是按一百抽一的比例來編民兵,那太子的采邑能編上幾萬民兵。

    張超一句話,民兵不納入私兵額,那就意味著太子一下子能增加幾萬民兵。哪怕民兵會被嚴格限制武器裝備等,這也是大大提升太子的軍事實力了。

    「陛下不考慮一下嗎?」

    「皇帝、太子、太孫采邑民兵,民兵上限為兩萬。」張超聽了房玄齡的建議,想了想後,加了一條。

    「諸侯封地以及海外殖民領地,其民兵數量,不得超過私兵額度。」

    子男爵的私兵為一千,那麼他們的封地裡就算人口突破十萬,民兵數量也不能超過一千的限額。

    加上這一條,主要還是為以後考慮。現在諸侯封地人口都還少,但以後人口肯定會不斷增長,若是將來封地人口超過十萬,那民兵數量也會大大增加,所以現在先設個上限,也是加個保險。

    一百比一的這條紅線下,現在許多諸侯都要削減民兵。諸侯們現在正式的兵少,但民兵卻多,基本上都推行所有壯丁都參加民兵的策略,以減少軍費開支的同時又保持軍事力量。

    現在張超一刀砍下來,諸侯要不就只能擴編自己的警衛隊,否則民兵數量大減,他們的實力就得大降。

    而擴增衛隊,必然導致軍費大增,這也是對諸侯的一種壓力了。

    最後張超決定,民兵以排連營團旅師軍為單位,把各地的民兵整編,劃分番號,保留一百萬的民兵數量。

    太子扶桑采邑的皇協軍,也被張超定性為民兵。

    太子采邑的私兵額度一萬五,民兵額度兩萬。皇協軍現在只有一個旅五千人,不受限制,但只剩下了一萬五的民兵額度,還可以再組建三個旅。到時這四個旅,可以組成兩個民兵師。

    六十萬常備軍,一百萬民兵,堪稱當世第一強國。
V123210 發表於 2017-9-9 14:14
唐朝好地主 第1494章魏徵

    早上起來,推開門,又是一片白茫茫。

    屋頂瓦上,厚厚的一層白霜。門打開,一股寒氣立即迎面灌了進來,冷的人打個激靈。

    魏徵打了個寒戰,人立即清醒了許多。

    哈一口氣,立即凝成一道白汽,揉搓著手,攏緊身上的衣服,魏徵邁出家門。

    時已入冬,天越來越冷,貴族院的事務倒越來越忙碌了。這個時候,各地的分封諸侯、封疆大吏,還有工商士農議員們代表們,也開始陸續入京來朝集開會。

    牛皮底的靴子踩在染著白霜的路上,能感受到土地被凍的硬梆梆的。

    兩個兒子早已經起來,站在門口候著他。

    「父親早上好。」

    魏徵對兩個兒子點點頭,魏徵四子,老大任光祿卿,老二外放為潞州刺史,老三是陝州長史,老四則是禮部侍郎。老二老三都在外就任,老二馬上要回京朝集,但老三今年卻回不來。

    魏氏家族如今倒也是煊赫,父子五人,俱至高位。

    老大娶了皇帝的妹妹,也算是尚了公主,只不過老大魏叔玉的性子軟點,光祿卿這個職位,其實雖然位高但是很清閒,老大是個沒有什麼野心抱負的人,魏徵也不勉強。

    老四倒是挺能幹的,如今已經官至禮部侍郎,算是魏家最有出息的一個。

    「父親,聽說朝廷要出一個民兵法案?」老四魏叔璘問。

    「是有此事,陛下的意思是要把民兵規範化。」對兒子魏徵倒也隱瞞,這事情其實也不用隱瞞,馬上貴族院就會提出正式的草案,到時各大報刊也會跟進報導。

    魏徵對於民兵規範化是持贊成態度的。

    現在各地全民皆兵的民兵做法,他也認為並不好。一來也是耽誤百姓生產工作時間,二來也會有些隱患,尤其是那些諸侯擁有的民兵數量極多。本來嘛,如今大華擁有那麼多常備軍,又有如此大的人口基數,根本不需要再全民皆兵的民兵策略。

    雖然說魏徵自己也是一個諸侯,甚至四個兒子也都是實封貴族,各有一塊封地。但魏徵家的這五個封地,警衛隊就數量很少,哪怕他自己貴為王爵,可擁兵一萬,但實際上魏徵自己的郡王領地,都是由國相、將軍代管,領地也總共才八百警衛隊以及三千民兵而已。

    要不是他的封地固失密處於信度、勃律、蔥嶺這幾處交匯之地,形勢比較複雜,他連那八百衛隊都不願意養。

    「民兵規範,這主要還是衝著諸侯來的吧?」

    「嗯,諸侯封地和殖民領地的民兵以後也會限額,有兩個限制條件。一是民兵數量按封地戶籍人口的一百比一設置,其二是上限為封地私兵數額。」

    魏叔玉問,「那父親的封地私兵額一萬,但現在那地方的人口都不滿萬,民兵上限雖然有一萬,但實際現在只能擁有一百民兵?」

    「沒錯,就是這個意思。」

    魏叔璘覺得這個事情就有些不太講道理了,諸侯鎮守邊疆,人口少,形勢又比較緊張,養警衛隊開支更高,養民兵當然能減少些軍費開支,又能填補警衛隊數量不足的問題。

    可現在朝廷若對民兵這樣一限制,那麼各諸侯的民兵數量都將大大削減,雖然說諸侯也能再增加私兵數量,可如此一來軍費必然大大增加啊。

    「我覺得朝廷的這個條件有些問題,邊疆比起中原之地,更需要民兵。而現在朝廷不管中原還是邊疆,都按這一百比一來編制民兵,實在是太不實際了。」

    魏徵只是笑笑,慢步走在前面。

    民兵法案的草案雖然將由貴族院來提,但實際上這是皇帝與內閣首輔馬周和翰林院長房玄齡談好的,連他這個參議院議長,都不過是後來才被皇帝告之的。

    所以這件事情,本質上就是皇帝的意圖。議會,不過是走個程序而已。皇帝為什麼要弄這個法案?

    規範民兵,增強戰鬥力這些都是表面的,真正的還是對諸侯和殖民公民的防範,避免諸侯們通過民兵來突破軍事上的種種限制,以免他們實力過大,威脅到中央朝廷。

    「又是皇帝的意圖。」魏叔璘搖頭笑笑,「我大華君主立憲,內閣負責制,議會立法,可現在看來,也不過是個表面而已。」

    魏徵卻並不認為立憲是虛的,造成如今這種情況,根本還是因為張超的個人威望和能力極強,整個朝廷其實一直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因此就算有憲法這些,但皇帝都可以輕鬆的繞過這些。

    就如議會擁有立法權,但皇帝直接跟他魏徵提出民兵法案,讓他魏徵在議會提起這個議案,他能拒絕嗎?

    不過張超這樣的畢竟是少數,以後換到其它皇帝,肯定就不能這樣了。所以說,制度本身還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他魏徵願意聽從皇帝的安排,也還是因為他本身也是贊成皇帝的這個民兵法案的。

    民兵規範化很有必要。

    而將民兵規範化後,數量上控制的同時,更加精練,裝備等方面也增強一些,讓民兵不再僅僅是過去的那種預備力量,而是要讓民兵成為準軍事力量,要隨時能夠徵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要成為大華常備軍外的第二梯隊。

    這個草案提出來,到時肯定也會有一些反對之聲。但魏徵相信,不論是在議會兩院,還是在朝堂之上,肯定是支持的更多於反對的。

    本來嘛,這也只是徵對民兵而已。

    說來,現在諸侯們擁兵的數額是很高的。一個國王擁兵一萬,郡王擁兵八千,哪怕是個男爵都能擁兵一千。

    但實際上,一個男爵,正常情況下,才能獲得十里封地。十里封地才多大?可能全部人口,也才幾個村子,千把號人口。哪怕把所有的壯丁都武裝起來,都拉不起一千士兵。

    哪怕一些貴族的封地稍大些,可人口一直都是個瓶頸。有了地盤有了人口,而養兵的軍費更是個極大的限制。

    要知道朝廷現在養六十萬常備軍,一年的軍費開支,已經佔到了朝廷每年財收的七成。每年的軍費開支,都超出了一個億。

    諸侯如果全額養兵,根本養不起。

    更別說全額養一支常備衛隊了,現在基本上所有的諸侯,真正擁有的常備衛隊,都只有很少的數量,可能都不及他們兵額的十分之一。

    又不是每個諸侯都是有太子一樣大的采邑,和那麼多的人口。太子的采邑現在還沒打下來,但那可是一整個倭國,倭國這地方,因為偏處一隅,也算是安定了幾百年,他們最好的優勢,就是人口數量。

    上千萬的人口,可是相當大的潛力,這是一個極優質的資源。

    如魏家雖然擁有幾百里的固失密國封地,可那是山區,本來就人少,又還偏僻。頂多了就自給自足,徵收稅賦也收不到多少錢。發展的潛力也少,如果有足夠的人移民過去,倒也還能發展起來,可現在普遍都缺人,中原又哪還有人可移。

    所以魏徵別看是堂堂的固失密國王,可光有幾百里地,沒有人口,也就是爵位聽起來好看而已。

    哪怕是如皇帝的兄弟黑水王張越,皇帝劃給他的封地極廣,可那地方在距離中原數千里外的遙遠東北,那地方人口更少。幾萬人口,還是靺鞨黑水部的,若除掉這些蠻子,黑水王真正能控制的也就自己的那個撫遠堡而已,那不過才幾百人。

    出門,父子三個各自坐上自己的馬車,各去各的衙門。

    魏徵去貴族院,魏叔玉去光祿寺,魏叔璘去禮部衙門。

    路上,魏徵腦子裡也過了一遍這個草案,皇帝只是給他說了意圖,具體的操作還是要交由他來完成。

    議會擁有立法權,這個是憲法規定的。

    民兵法案也不簡單,這得包括方方面面,要對民兵做好詳細的解釋規範,包括民兵的編制、番號、數額,以及徵召的方式,動員的方式,還有他們的經費,他們的裝備等等各個方面。

    這個法案,就是一個補丁,是堵漏查缺的。

    馬車平緩的停下,車伕在外面敲車提醒到達。

    魏徵收回心神,起身下車。

    進入衙門,和遇到的同僚屬下們打著招呼。

    「給參議員們發一個通知,今天下午開個會。」魏徵對給自己沏上茶的秘書道。

    這位秘書是京師大的高才生,通過層層考試選拔進入了議會,因為筆桿子好,被魏徵選為自己的秘書。

    年輕人很乾練,出身比較普通,但人聰明有才氣,還朝氣,這是魏徵喜歡的年輕人。

    皇帝已經把意圖告訴了他,他現在就要把皇帝的意圖轉達下去,然後著手建立民兵法案的起草委員會,爭取盡快的把一份詳盡而又適合的民兵法草案呈交給皇帝觀看。

    年輕秘書應聲,詢問了幾點,一邊拿筆在隨手小本子上,然後轉身去辦事去了。

    魏徵端起桌上剛沏好的熱茶,看著那個離開的年輕身影,心中讚嘆一聲。從這年輕人的身上,他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很多年前,隋末之時,他就曾經投身元寶藏的麾下做事,那時的自己和如今的他是多麼的相似啊。

    時光飛逝,如今他魏徵都已經一把年紀,且都是一國之王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9-9 14:14
第1495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御苑。 .

    張超泛舟湖上,初冬之時,湖裡那些接天碧荷都已經枯萎,沒有了荷花也沒有了蓮子,倒是那枯敗的荷葉下會有許多鮮脆的蓮藕。

    初冬之時,也正是吃藕的好時節。天氣轉涼,燉鍋蓮藕,確實美味。湖裡,一群鴨子游過,這些白鴨此時正肥,悠閒自得的浮在水上。

    昨天剛收到錦衣衛的報告。

    倭國那邊,太子張的策略取得了成功,強大的軍事力量,兵臨城下,有如泰山壓頂。而滅掉對馬、壹歧兩國之後,九州島的九國最終選擇了屈服。

    九州的守護大名、各郡大名們或多或少其實是有些不甘心的。可不甘心又能咻,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不甘也只化做了流水。

    五萬大華精銳在側,沒有一個守護大名能睡的好。尤其是大華一面給他們一月時間考慮,可一面卻又不斷的跟各郡大名們,甚至是一些小名主們聯絡,對他們進行勸降策反。

    哪怕守護大名們還有不甘,可下面的人也沒幾個跟他們同心齊力了。

    就如同難波那邊的女天皇不斷的給九州守護們下令,讓他們集結兵馬,與大華入侵者死戰到底。

    可那些命令,又有哪個真放在眼裡呢。

    他們考慮的不是大和朝廷,不是大和天皇,而是各自的家族利益。大華的強大,尤其是大華那種迅速南下,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讓他們連一點更多選擇的餘地都沒有。

    說到底,其實眼前這種局面,也還是與倭國本身的情況有關。倭國從來就不是一個什麼真正的中央集權國家,他們更只是一個鬆散的聯盟。哪怕和族在幾百年前統一倭國各島,但那也不過是形成一個鬆散的聯盟而已。

    正是這種實情,使得天皇和朝廷,也沒有能力調兵來救援九州。甚至九州的九位守護大名,都只能各自為戰,守護大名們下面的大小名主也還未必跟他們一條心。

    種種情況,也就使得九州的守護大名最終還是只有一個選擇。

    不管他們願與不願,最終他們都只能走到這一步。也許若是大華太子更殘暴凶狠一些,那麼九州的大小名主們可能還只能被迫一戰。但現在大華太子開出的條件,卻又是那種留了一線的做法,這直接就瓦解了他們最後的那點鬥志。

    倭國守護、大名平時內鬥很厲害,一點破事,甚至能鬥上幾十年上百年,家族恩怨糾纏不休,可在大華面前,他們卻沒有一個有那樣的氣魄和勇氣了。

    對馬一戰,五萬倭軍全軍覆沒,卻連給華軍造成點傷亡都做不到。這一戰,算是讓所有倭人徹底的認清了他們的孱弱以及大華的強大。

    這也讓倭人們無法再生起與大華死戰之心。

    明知必敗,而且還會敗的相當慘,慘到自己死光了,都可能傷不到對方一下,那麼這種戰,還有何意義呢。

    大華太子開出的條件,總算還給他們留了一線餘地,權力是沒有了,但家族和財產卻還是能夠保存大部份。

    征服稅很高,要扒一層皮。

    可皮扒掉後,起碼還能活著。

    守護大名們也還試圖過想要再談談條件,可努力了幾次,他們越談,大華的反應越冷淡,看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大華沒有絲毫鬆動的意思,守護大名們也開始慌了。

    他們也不想等時間一過,大華軍隊碾壓過來,最後失去一切。

    肥前守護龍造寺隆信最先屈服,他從長崎乘船來到唐津,拜見張,奉上守護印信以及自己家傳的寶刀,將肥前國的權力拱手讓出。

    肥前國投降,緊接著肥後、築前、築後等九州各國,也紛紛歸附,就有如是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

    當薩摩國守護大名也到達唐津請降後,整個九州全都歸附大華,而此時距離張給九州發出的一個月最後通牒,其實也才過了半個月而已。

    張派出皇協軍第一旅打前站,接管九州各城。

    九州大小名主也都沒有再反覆,很恭順的交出了權力。名主們本身也沒有什麼常備軍隊,都是些農兵,解散農兵回家,將軍械上繳。

    府庫錢糧,以及戶籍賬冊等一一上繳之後,九州也就正式隸屬於大華。

    成為大華帝國的又一個直屬道,正式名稱為扶桑道。只不過這一個道被設為特別道,劃為大華太子采邑,由太子親自管理。

    九州島,被張劃為九州府,唐津,成為九州府的府城,也是太子采邑的首府。原來的九國,則改為九個縣,各分郡,則改為鄉鎮。

    重新清查登記戶口、丈量土地,然後換發契約,徵收契稅,以及財產稅。頒布新的法令等等一系列的工作,迅速的展開。

    沒有殺戮,也沒有反抗。

    倭人歸降之後,表現出了極為溫順的順從。

    大華要收征服稅,他們積極上交。

    大華要丈量土地,他們也積極配合。

    大華要清查人口,他們依然下分順從。

    這種順從,都讓張有些不太適應。原本他還打算趁機找幾個不肯服從的出來,當從典型,殺雞儆猴的。

    遠在漢京的張超,收到這些消息,也是很驚訝。

    這些倭人確實有些順從的不像話。

    要知道,這征服稅可不低。僅僅是那筆財產稅,就等於要按他們的財產徵收兩成的稅,這可是財產稅,不管你是動產不動產,是按所有財產征兩成稅的。許多倭人名主,都一時拿不出足夠的錢財來,只能拿地出來繳這稅。

    通過這筆財產稅,張一下子從倭人手裡收走了大量的田地和錢糧。

    此外,所有的房屋、商舖、田產等,都要換成大華的新契約,而換契,要徵收一成的契稅。

    可就算如此大出血,倭人還是表現了很強的忍耐力。

    這麼的溫馴,都找不到要清洗他們的理由。

    「那就這樣便宜那些倭人了?」

    「當然不能。」

    張超可不認為沒理由就不能動,不管怎麼說,從統治的角度來說,倭國上層是必須得清除的,否則,大華對倭國的統治就不會牢靠。畢竟,大華現在又無法移民很多過去,那裡會是倭人主體。必須把過去一直統治著倭人的那些上層集團給清除了,大華才能好好的統治那些普通倭人百姓,在那裡建立自己的統治。」

    「那我們現在動他們,豈不成了言而無信?只怕倭國其它的大小名主就不肯再降了。」

    馬周跟張超道。

    「所以我們也不急於一時,太子現在的這個策略,在前期來說,確實能夠很好的瓦解倭人的抵抗。等征服了整個倭國,到時再慢慢調整,找機會清除倭國上層也不遲。」

    真要找機會,哪裡會沒理由呢。

    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比如說,倭國的田地,表面上來說,是實行的國有制。所有的土地,都不是私人的,而是倭國朝廷的。朝廷給那些大小名主們頒委任狀,讓他們代為管理經營田地,那些田成為名田,田主就成了名主。

    所以說,張超到時侯只要稍微臉皮厚一點,宣佈倭國的田以後改屬大華。然後朝廷到時再頒個命令,比如收回田地,不再這樣授給私人,改為國有然後出租給百姓。

    只此一招,到時就等於把倭國貴族豪強手裡最重要的資產田地給沒收了。

    把這些沒收來的田地租給普通的百姓,這樣倭國百姓就租朝廷的田,向朝廷交租。

    哪怕按新的兩稅法,農民無田就無賦,朝廷也不虧。因為現在的田賦其實相當低,但如果是收田租,卻是高出許多倍的。

    比如許多田租,普遍都是三七分,其中地主收租七成,佃農留三成。原來唐初時的職分田,就是分給官員的田,交給百姓租種,然後收租給官員,當時關中地區規定是畝租不過六斗。而那個時候其實普遍收成不高,畝租六斗,基本上就是四六分了。

    而如今大華的兩稅法,在永不加賦這條下,今年一畝田的田賦加丁銀,一起才不過十五錢而已。

    但如果是官田收租,哪怕朝廷按每畝租額一石,四六分成,交租六斗。就算是糧食產區最低的谷價,每斗五錢,那也得三十錢。這還只是最低的標準,如果按現在的平均畝產,一畝肯定不止收六斗租。

    但就算朝廷把倭人名主的田收回,然後租給倭人百姓,倭人百姓也是很划算的。因為在過去的莊園制,或者班田制下,這些倭人百姓不僅要交租調,還要服庸役,其負擔可是極高的。

    這一招,也是變相的打土豪分田地,只不過不直接分,而是把地分給倭人百姓租種而已。

    既打擊倭國的貴族豪強,但同時卻又施惠給倭國廣大下層百姓,而朝廷既有清除倭國上層,還能收回倭國土地,同時用出租這種方式,收穫比普通兩稅更多的錢糧收入。

    一石二鳥。

    這也是分化倭人上下層的極好方式,打壓清洗上層,卻施恩下層。

    「陛下高明!」

    馬周佩服的五體投地,這麼無恥不要臉,說翻臉就翻臉的手段,一般人還要顧忌一下面子,但皇帝就是能夠這麼自然而然。

    「為了帝國!」張超道。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9-9 18:34
第1496章 藩鎮



    宏觀、調控。

    這些字眼總是顯得有些高高在上,但對於皇帝來說,這卻是必不可少的技能。當皇帝,絕不能總著眼於小處,卻斤斤計較。做皇帝,就應當看的長遠。

    大華帝國的日常政務,張超現在基本上已經完全交給了內閣。有翰林院看著內閣,其實不用擔心內閣出什麼問題。

    張超是那種崇尚勞心的人,喜歡的是管理。

    大華的內閣、翰林院都所用得人,辦事很可靠,這讓張超能夠放心的放手。馬周、房玄齡、禇遂良、岑文本這些人,已經越來越沉穩。

    他們總能很好的領會皇帝的意圖,並能理解他的用心,可以很好的與他達成默契,大興君臣的合作也一直非常好。

    早朝的時候。

    張超坐在丹墀之上的龍椅上,參議院議長魏征出列,奏報上院擬立民兵法案一事。

    早朝日日開,但時間已經安排在早上,不再是過去天還沒亮就趕早朝。每天睡到天亮起,張超還能花上半個時辰鍛煉身體,然後洗個澡,再一邊吃個早餐一邊看會報紙,再悠悠閑的上朝。

    此時正是他一天精神最好的時候。

    魏征的彙報也很簡潔,立法是他們議院份內之事,尤其是這事本身還是皇帝的意圖,他現在只是彙報下進展。

    比如上院已經著手建起立法委員會,請了哪些專家、學者,以及軍方代表,又安排了哪些資深的參議員等。

    一切都很井井有條,張超邊聽邊點頭。

    王承恩死後,內侍太監已經換了人,新的太監並不是一個宦官,而是由一名文官擔任,宮裡的宦官則由內侍省的少監擔任。

    這位少監在宮裡也多年,不過過去職位不算高,但資歷倒挺足,尤其是辦事能力不錯,這人也沒有什麼劣跡。

    張超破格將他啟用,擔任少監一職,成為了新的宮廷總管。這名叫做李朝恩的宦官,很是本份。

    站在旁邊,看著張超面前的茶水少了,還過來添滿。

    張超接過喝了一口,對已經彙報完的魏征道,「年底之前,我希望草案能夠拿出來。」

    「臣等會盡快辦好。」

    「嗯。」張超點了點頭,放下茶杯,想了想才道,「議會抽個空,再召集人手,再擬一個殖民法案。」

    大法現在推行全面海外殖民,放寬殖民的條件。給那些願意開拓海外的公司,放開條件讓他們去殖民。

    不過殖民這個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朝廷也需要在這方面有一個專門的法案,以做為指導。

    「好的。」

    魏征早習慣了皇帝總是突然提出的各種要求,雖然皇帝有時總是不經意間提出一些重要的要求,但這些要求並不是亂提的。

    相反,這些要求總是很適時的。

    例行早朝結束,今天的早朝依然控制在半個時辰之內。

    李朝恩拖著長長的音調高喊退朝,百官行禮。

    張超起身,對李朝恩道,「一會請樞密使、兵部尚書、三衙大帥前來御書房議事。」

    李朝恩沒有遲疑的點頭。

    這也是張超很滿意李朝恩的地方,他沒有太大的野心,也不會去管太多不該管的事情。

    御書房。

    張超換了身輕便的龍袍,剛坐下,秦瓊、蘇定方、李秀寧、郭孝恪就過來了。

    「大家也別客氣多禮,這裡不是朝堂上。朕召你們來,是有些關於軍隊的事情要與你們咨詢一下。」

    大華號稱擁有六十萬常備軍,有北衙、南衙和海軍衙門三大衙。不過實際上,大華軍隊其實是一直在擴大之中,主要還是海軍。

    原本海軍四大艦隊,擁兵八萬。但現在已經遠不止八萬之數,大華的海軍已經越走越遠,不但在東海南海派駐艦隊,甚至是小海,也就是黑龍江外的海上,乃至北太平洋都有駐扎巡邏。

    在印度洋,在太平洋,在紅海、波斯灣、地中海,甚至是在大唐稱為西海的裡海都駐有艦隊,青海湖、貝加爾湖等地也有水師。

    而伴隨著這一支支的艦隊,往往又配備有一支數量不少的陸上部隊。

    在大華如今的海外戰略下,越來越多的軍隊投放到了本土之外。

    「朕准備調整一下大華的軍隊部署。擬將南、北、海軍三衙,改為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三個司令部。原來的五軍都督府,則擬改為八個戰區司令部。中原五個戰區之外,再設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三個戰區。」

    對軍方進行調整,也是為了更好的適應新的形勢,讓整個軍隊的指揮體系更加的流暢。

    設立陸軍部之後,南北衙改隸屬於陸軍司令部,北衙依然還有皇帝近衛六軍和皇帝侍衛親軍四軍,依然保留十個軍二十萬的編制,負責戍衛五京。而南衙十六軍三十二萬人的編制數量不變,駐地依然是在朝廷所直轄的中原各地。

    此外,海軍的數量將擴編,另外新設海軍陸戰隊司令部。

    海軍原有四個艦隊,張超擬增設到十二個艦隊,從黑龍江艦隊到朝鮮艦隊,再到黃海艦隊,然後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太平洋艦隊、印度洋艦隊、波斯灣艦隊、紅海艦隊、地中海艦隊、裡海艦隊、大西洋艦隊。

    十二個艦隊,單個艦隊的規模沒有過去那麼大,每個艦隊一萬人。單個艦隊只有過去的一半規模,但整個海軍總體上卻增加了四萬人。

    此外,新設的海軍陸戰隊,也將在大華的海外,派駐軍隊。這些陸戰隊主要是與海軍搭檔,主要駐扎海外各個殖民地,或者大華的海外領港口要塞。

    海軍陸戰隊編制十二個師,每師一萬人,總十二萬人。

    因此大華如果完成這輪擴編,則以後大華將有陸軍五十二萬,海軍十二萬,海軍陸戰隊十二萬,總兵力達到七十六萬。

    增加十六萬軍隊,實際上也比現有軍隊增加十萬左右。

    秦瓊等仔細的聽皇帝講完,問,「一下子在原基礎上擴編十六萬,會不會太多?現在朝廷供養這六十萬常備軍,每年的軍費都過億,占到了大華財收的六成以上。若再增加這麼多軍隊,只怕軍費開支會增加很多,尤其是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他們主要駐扎在海外,這個開支只怕會更高。」

    傳統軍隊中,騎兵比步兵軍費高,但其實陸軍遠比海軍軍費少。海軍一條戰列艦,動則幾十萬上百萬貫,可不是陸軍能比的。

    哪怕現在造艦費用正在不斷下降,海軍也基本上完成了艦船裝備,可新增四萬人,等於一下子又要增加一半的新艦,這個開銷更高。

    「軍費的問題,朕也有考慮。海軍現在八萬人馬,擁有十幾條一級戰艦,近百條二級戰艦,這是我們花了大代價裝備起來的。朕以後,暫時不用再造太多新艦,直接把現有的這些主力戰艦,分配給十二個艦隊,搭配一下,其實艦船已經夠用了。」

    過去四大艦隊時代,其實有十六個分艦隊,因此戰艦建的較多,現在改成十二個艦隊,但反而每個艦隊比過去的規模還大些,因此艦隊的艦船還能更多。

    把四艦隊改成十二艦隊,也是為了讓每個艦隊有更大的自主權,避免一個艦隊遇事還要層層上報,以免耽誤時機。

    其實大華的戰艦,可以說通過海戰,早證明了遠超其它國家好幾個代次,因此不必再造太多的新艦,也一樣能夠有足夠的威懾力。

    十二個艦隊,配上十二個師的海軍陸戰隊,讓大華的軍事力量部署到各地,也是大華大航海戰略的保障。

    不論是海上貿易,還是海外殖民,有了這些在海外的軍事力量,都能夠給予更大保障。

    「臣也支持對海外增強兵力部署,不過是不是適當的削減一些中原的駐軍數量呢?中原依然保持南北衙五十二萬的兵力,是否有些多?」蘇定方問。

    他如今是兵部尚書,負責的是軍政系統,身為軍方如今最年輕的名將,他是支持軍方走出去的,但現在大華對外開拓,中原非常安全。如果中原保留五十二萬的強大常備軍力,他認為有些浪費了。

    尤其是朝廷現在要出台民兵法案,以後朝廷將有一百個師的民兵,擁有百萬民兵,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在中原各地。

    新的民兵,將會更加精銳,更多的訓練、更好的軍械等。

    有這樣強的民兵,就更沒必要保留那麼多的中原常備軍了。

    「定方說的這也是個問題,中原保留南北衙五十二萬軍隊,看起來確實有些多。如果僅從軍事需求上來講,中原其實完全可以削減掉一半兵力,畢竟現在只有我們出去打別人,別人根本沒能力打到我們中原來。」

    說到這,張超頓了頓,「不過呢,有些事情也不能只單純的從軍事角度來講,我們還得從其它方面來考慮。」

    張超說的這個其它方面,其實就不只是軍事角度,而是要從政治角度來說了。如果中原削減兵力,則將出現一個虛內的局面,到時就外強中干。

    在歷史上,開元盛世的時候,唐玄宗李隆基正是實行的這樣一種部署,邊疆有十個強大的藩鎮,擁有精銳的邊軍。但是在中原,卻兵力空虛。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