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唐朝好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成)

 
mk2258 2016-12-1 11:51:3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606 2092916
Babcorn 發表於 2017-9-18 13:43
第1517章 欲擒故縱


    徐感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燒的火光衝天,把整個扶桑都架到了火上。

    「所有田地統統收歸國有,重新普查登記戶口,按口分田,每人十畝。」

    收田令一出,整個扶桑嘩然。那些臣服的倭人都震驚莫名,為這個命令而驚怒。大名主、小名主,他們的名田都將被收走,他們手裡的名田委任狀也成為一紙空文。

    尤其是對那些剛剛交過了一筆沉重征服稅的倭人來說,這簡直就是敲骨吸髓,這是不給活路了。

    扶桑是個古典農業社會,靠著農田自給自足。貴族豪強們也都主要靠著田地立足,一旦這田給收了,那他們還剩什麼。

    一口給田十畝,這些大小名主們一家能有幾口人,可以分田幾畝地?就算分回了,這地也還只是租的。

    租金可比大華的田賦高的多。

    收田的同時,徐感還開始搞禁止高利貸,過去倭人貴族豪強們放的高利貸,利息只要高出朝廷銀行利率的四倍,既為高利貸,朝廷不予承認,借貸者可以不償還高出部份,並規定了借貸利息最高不得超過本金一倍,不管借多少借多久。

    減息清欠令一下,倭人貴族豪強是徹底的坐不住了。

    有人上書請願,有人更是直接開始要徵召自己的奴隸、佃戶,開始準備保護自己的田地,拒不交出。

    華津。

    太子行宮。

    「目前各地上報的消息來看,一場大叛亂看來難以阻止了。」

    太子的國相向張璟說道,收田令和清欠令一下,可謂是徹底的觸犯到了那些倭人貴族豪強們的根本利益,這已經不是如征服稅這樣的扒皮,而是徹底的要把他們生吞活剝。

    「臣以為,其實田賦並沒有多少,扶桑沒有必要搞的這麼過火,徐徐圖之,也一樣能夠將扶桑消化。」

    現在這兩道命令一下,這肯定會逼著倭人叛亂的。

    哪怕倭人畏懼大華軍力,但現在要把他們的根本拿走,誰會答應。

    宣撫使徐感卻只是呵呵一笑。

    「國相,你老成持重,但某卻以為還須快刀斬亂麻。扶桑這裡,還是乾脆一點的好,一勞永逸。倭人貴族豪強們要造反,那就讓他們造。讓這些病症都一次發了,我們也好一次用藥,完全根治,免的日後麻煩。」

    左布政使也是緊跟著自己頂頭上司的態度。

    「某以為貴族豪強也成不了事,他們雖為一地豪強,可是國相別忘記了,如今扶桑新政一出,倭人普通百姓可是受惠的。」

    扶桑沒有直接分田授地,而是把貴族豪強的田收回,然後再分租給倭人百姓。這樣一來,倭人百姓每年租種屬於太子的土地,然後再交田租。除田租外,他們既無田賦,也無丁役。

    哪怕相比起中原漢民百姓來說,一畝的田租現在定為六斗,相當於四五成的租。而中原百姓交的田賦,畝稅才折錢十五文,算下來,相差十倍。可就算相差十倍,但一畝只納租六斗,而再無其它負擔的話,尤其是沒有各種瑤役等,也沒有其它的庸和調,其實比起過去,反而是減輕了許多負擔。

    哪怕他們確實與中原漢民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但他們是得到了實實在在好處的。

    大華並沒有直接給這些倭人分田,太輕易得到的東西總不會珍惜。可就算是租田,那也是比過去在貴族豪強手下日子好過的多。

    再加上減息清欠令,同樣是給那些倭人掀去頭頂的大山。

    是跟著過去壓在他們頭上的倭人豪強貴族們起來反叛強大的大華帝國,還是高興的接受帝國的統治,歡天喜地承包田地,相信就算是再愚蠢的倭人也知道要如何選擇。

    「某認為,只要我們把新政策宣傳到位,那麼這些廣大的倭人百姓都不會愚蠢的跟著造反。若沒有這些百姓,區區一些倭人貴族豪強們造反,我們根本不用擔憂。」

    左布政使所說的,其實也正是張璟心裡想的。

    貴族豪強獨自是成不了勢的。

    這就如中原歷代王朝末年一樣,如果僅僅是貴族豪強造反,也很難成事,多是要借助農民起義的勢。

    「若那些倭人舊貴族們稍聰明一點,他們就不應當造反。」徐感笑著說道,「其實如今,田地收益能有幾個?真正賺錢的是什麼?是工商業,不管是去挖礦冶煉,還是去經商貿易,甚至只是單純的投資,都是很賺錢的。比起買田收租,那是划算多了。」

    現在大華的貴族豪強們,有幾個還費力去買什麼田的。大華早就不抑制兼併了,但願意花這錢買田的沒多少人,一些富農和小地主們還很樂意買些田地,但真有錢人,卻都知道經商投資才更賺錢。

    中原的田地現在都不值錢,而在邊疆和諸侯的領地上,那田地更是便宜的不得了。

    現在的實情是田確實不值錢,也不抑制兼併,但朝廷卻另有規定,購買的田地不能荒蕪,種田的稅很低,一畝不過折十五錢,但如果你拋荒,這個卻是要罰款的,而且罰的還不少。

    而如今到處又都缺人,因此沒有足夠人力的情況下,有錢人也不會傻傻的去買地然後讓他荒,再讓朝廷來罰錢。

    有錢的話,自己經商也好,直接拿去投到交易所裡去買債券買股票也好,那些大公司大商團的股票,那可是極有錢賺的。搭上順風車,坐等分紅就好。

    「真有這樣眼光的倭人怕是沒多少。」

    「那就怪不得別人了,要是他們死抱著那點田地不肯放手,那他們被滅也是自尋死路。」徐感不屑的道。

    這次推行的新政,也只是收田和清欠減息,只要那些倭人在交過了征服稅後,再把田一交,那麼他們的其餘財產是能夠保留的。

    當然,話雖如此,但就連徐感自己也預估願意交田的貴族豪強不會有多少。這是在他的預料之中的,他甚至心裡也期待著那些人都不交田,這樣他們就有理由打倒這些舊貴族豪強,然後把他們田收走後,再把他們其餘的財產也都收走。

    光收點田,實在算不了什麼。

    要是能把倭國的豪強貴族一網打盡,那才是真正的大收穫。

    從根本上來說,這些貴族豪強們繼續存在,也早晚會是隱患。與其日夜提防,還不如乾脆一勞永逸。

    至於這些人會不會很無辜,徐感不會在意,大華太子也不會在意,大華的皇帝也不會在意。

    「中原商機良多,孤很願意這些名主們移民中原,去那邊投資置業,在那裡享受中原的繁華富裕。」

    太子張璟終於開口。

    這是太子的最終表態,收田令和清欠令是不會改變的。扶桑的那些舊貴族豪強必須交出田地,他們在交出田地後,依然可以保有他們的財產,但張超會請他們去中原。

    移民中原。

    這些人留在扶桑始終會是個隱患,但扔到中原去,那就是扔進狼群的一群羊了。一群扶桑豪強貴族到了中原,什麼也不是,什麼威脅也不會有。

    如果他們老實,那在中原當個富家翁還是可以的。如果他們敢有任何不該有的想法,他們絕對會很慘。

    這種把被滅敵國上層遷走的做派,其實古以有之。

    比如隋朝滅南陳,就把南陳都城的皇族以及百官貴族們舉家遷往長安。這種做法,能夠有效的清除這些舊勢力的影響,有助於對新徵服地區的控制。

    「殿下,那些倭兵是否可靠?」徐感問,他的話語裡帶著些寒意。

    現在扶桑還有朝鮮艦隊、還有朝廷的一個正規軍兩萬人在,還有來自東北的一個民兵師七旅部族民兵。

    如果這個時候要解除那四萬倭人武裝,完全沒有問題。

    張璟猶豫了一下。

    這四萬倭兵在這次平倭之戰中表現非常搶眼,可圈可點。殺起倭人來毫不手軟,衝鋒陷陣,所向披糜,讓張璟都十分意外。

    按皇帝的意思,這四萬倭兵,以後就將改編成三個部份,一是張璟的太子采邑警衛隊一萬五千人,一是太子扶桑采邑的民兵部隊兩萬人,還有一部份則將是新成立的扶桑稅警部隊五千人。

    頂多不會超過半年,朝廷的其它幾支征倭部隊都會撤離。朝鮮艦隊既要負責朝鮮也要負責扶桑和琉求,任務很重。而那兩萬軍隊,到時會調回中原,會有一個陸戰師一萬人調駐扶桑。

    「孤覺得這些倭兵還是可信的,他們已經證明過了自己。」

    四萬倭兵團和其它倭人應當還是有些區別的,畢竟他們都是手上沾染著他們同胞鮮血的一群人。

    這些人用行動向大華證明了他們的忠誠。

    而大華也在戰後賞賜給了他們不少勳田,這些勳田是不用上交並可以傳襲子孫並買賣的私田。倭兵團將士的利益,如今與大華更緊密。

    當然,為了保證能控制這支軍隊,張璟還是保留了大部份當初派到倭軍中的那些軍官和士官,以便加強控制。

    這一次,剛好可以再派倭軍上陣,若是他們能在這次中表現良好,那他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9-18 18:02
第1518章你們的皇帝回來了

    北美。

    金山半島。

    這裡夏天不熱,冬天不冷。

    海風吹拂,中原正是煙花三月之時,還穿著厚厚的春裝棉襖。但在這裡,卻只須一件單薄的長袍就行了。

    這裡的天氣,相當於中原五月之時。

    金山半島上的王宮裡,李世民坐在一株葡萄樹下的籐椅上吹著笛子。長笛聲悠悠,帶著幾分淒婉,還有幾分對中原故鄉的思念。

    金山城已經建的越發的整齊,木柵欄已經換成了夯土城牆。那些簡易的木屋帳篷,如今也換成了土屋和原木屋,李世民的皇宮,更是一座由磚和瓦所建成的。

    這些磚瓦是由金山城郊的磚瓦廠生產出來的,如今規模還不大,但卻讓李世民擁有了一棟紅牆金瓦的輝煌皇宮,雖然這皇宮很小,也就相當於一座大點的三進四合院子。

    陽光正好,此時正是農忙的季節。

    今年又新開墾了不少土地,金山城的美國百姓正在田地間忙碌,也有人駕著船在金山灣裡捕魚,還有些船開到了更遠些的地方去與殷人貿易,也有去大海裡捕鯨。

    一片忙碌的景象。

    如果拋棄對中原的思念,對大唐的牽掛,其實這裡已經是欣欣向榮,很是安寧自足的生活了。

    「陛下!」

    武媚牽著李弘過來,屈身問安。

    武才人如今越發的豐腴嫵媚,完全成熟。

    在這個異國化鄉的蠻荒大陸上,跟隨李世民前來的嬪妃並不多,有不少來的還並不怎麼心甘情願,到了這裡後更是一臉嫌棄。

    只有武氏一路不離不棄。

    特別是武氏還是個賢內助,美國金山城能有如今的規模和繁華,她出力極多,給出了不少極好的建議。

    外有尉遲敬德和徐茂公,內有武媚,李世民在這裡不到兩年間,也已經打造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國家。

    尉遲敬德負責金山城的防衛,負責訓練民兵。而徐茂公這兩年,則主要負責美國的水師,帶著那些船隻沿岸去與殷人部落們交易。當然,徐茂公有時也會不客氣的客串一兩把海賊,把一些小部落給連根拔起,俘虜他們的男女因金山。

    李世民則彷彿又回到了當年還是秦王的時候,只不過這一次,他的秦王府裡沒有十八學士,也沒有房謀杜斷,能用的人少,許多事情都得他親力親為,好在有武氏幫著他處理後勤這塊,讓他輕鬆不少。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長笛。

    「弘兒來了,快過來,讓耶耶抱。」

    兩歲的李弘已經學會的了走路,甚至還會喊耶耶和娘。這孩子也許是受到上天眷顧,那麼小的時候,就歷經千辛萬苦的萬里跋涉而來,居然一路上都沒有生什麼大病。

    來到美洲之後,更是很快就適應了這邊的氣候等。

    如今長的十分的結實,李世民甚至給這個小兒子取了個小名,叫做小石頭。

    「耶耶。」

    小石頭張開雙手,笑著讓李世民把他抱進懷裡,他手腳沒停。一雙胖手,抓住李世民的鬍子拉扯起來。

    氣的李世民笑罵道,「小兔崽子,每次來都扯朕的鬍子,這幾根鬍子早晚要讓你扯光。」

    武氏一身藍色長袍,頭上的發髻盤起,只是插了一支簡單的簪子,可卻充滿著誘人的嫵媚。

    「陛下在想什麼呢?」

    李世民嘆氣一聲,把自己的鬍子從兒子的手裡搶救回來,「朕還能想什麼,如今都沒有大唐了。」

    三個月前,他期盼已久的中原補給艦隊終於來了。

    張超沒有失信,確實派來了補給船,而且帶來了許多補給物資。可隨同船隻前來的,還有張超的宣詔官。

    大唐沒了,中原如今是大唐。

    這簡直如同是個晴天霹靂。

    當時聽聞這個消息,李世民氣的直接拔了劍。

    差一點就要開戰。

    關鍵之時,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身體再次中風。

    當時情況十分危險,整個人癱瘓在床。

    那時他口不能言,手不能寫,甚至昏迷的時候多於清醒。

    在那個時候,是武氏穩住了金山城的人,她勸說尉遲恭和徐績。勸說兩人同意接受張超的冊封。

    張超冊封李弘為美國公,冊封李世民為德國公,冊封武氏為德國夫人。又冊封了尉遲敬德為法國公,冊封徐世績為英國公。

    在北美金州附近,劃封了德美英法四個封國。

    隨著這份詔書來到來的,還有大華皇帝張超授封的八家北美殖民公司,他們的殖民地也劃分在北美西海岸。

    若是當時李世民能夠說話,他肯定不會接受這份詔書的。

    他堂堂大唐皇帝,哪怕是退位的太上皇帝,也絕不會承認張超那個篡位者,更不會接受張超這個篡位者冊封的什麼德國公爵位。

    只是那個時候,他多數時間都是在跟閻羅王交手,好不容易才從鬼門關回來。等他清醒時,事情已經塵埃落定了。

    大華的使者,默認了武氏主持的美國金山城,也同意他代表李世民和李弘父子表態接詔。

    使者如前約,在金山留下了許多的物資,當然這些物資都沒白給。是貿易,武氏把金山城裡倉庫裡積存的那些黃金、藥材、皮毛甚至是一些奴隸,都賣給了大華艦隊,以換取那些補給。

    清空了倉庫之後,折算的錢款有限,還得在核算了稅收後向大華上繳三分之一。

    最後,武氏還跟艦隊簽了一份借款協議,借了一大筆錢。

    協議簽定,其實並沒有拿到錢,而是直接拿到的各種補給。等於是他們向大華借款,然後再購買艦隊運來的補給物資。

    等補給艦隊離開的時候,美國的國庫空了,不過換來了許多急需的物資,比如刀劍鎧甲比如牛馬種子農具等等。

    國庫空了,還欠下了許多藉款,赤字很高。

    但也避免了一場戰爭,就連徐茂公和尉遲恭也不認為真打起來,他們有多少獲勝的機會。

    美國有近五萬人口,青壯全加一起得有兩萬,但這兩萬人卻缺少訓練,沒有足夠的軍械,相反,前來的艦隊裡不但有海軍的砲艦,其它的商船也都是武裝商船,那些水手船員一個個也看著不是良善之輩。

    最後能以這種結果收場,其實大家都是深吸了一口氣。

    武氏、李弘、徐茂公、尉遲敬德都向大華使者宣誓,面朝北方跪接了大華皇帝的旨意,向代表皇帝的使者發誓效忠大華,效忠張超。

    不管他們發下這些誓言時候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可畢竟當時他們確實已經當眾選擇了臣服效忠大華,效忠張超。

    本來當時十分危急的李世民,在補給艦隊離開後,身體居然奇蹟般的開始恢復,僅三個月時間,他現在已經能夠走路了。

    雖然還不能騎馬,也不能跑,曾經精湛的步下馬上技術俱都已經沒了,可身體卻還不錯,說話很清晰,偶爾有時會流點口水而已。走路時,需要一條拐仗,也能走的很快。

    他沒事的時候,會鍛鍊手腳,吹吹笛子彈彈琵琶。

    三個月。

    李世民身體一點點恢復,心裡也早恢復了理智和平靜。

    現在的北美,已經不止他一家了。

    不說尉遲恭和徐茂公都被分封為國公,就是在他們南邊不遠的那海岸線上,那八家北美殖民公司也都已經建立了據點。

    八家殖民公司的實力都不弱,每家的據點,都有三五千人。尤其是他們之間明顯是在防著他,互相聯絡,形成了一個小聯盟。

    「陛下還在生臣妾的氣嗎?」

    李世民搖頭。

    「現在想想,當初是朕衝動了。若當時朕不中風,就真的開戰了。」他長嘆一聲,當時的情景,真的開戰的話,他毫無勝算,只有大約兩千訓練的稍精良的士兵,其餘的連武器都沒有。

    怎麼跟擁有著數條炮艦的大華艦隊交手?

    別的不說,就光是那八家殖民公司,他們就有好幾千的士兵。

    他可以推算出,如果當時真的開戰,還是在那種倉促的情況下開戰,結果必然是他大敗。

    最好的結果,也不地是他兵敗後帶著妻兒逃進美州內陸,從此如同喪家之犬。

    「朕應當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的,承乾是張超一手教出來的,徒弟怎麼鬥的過師傅呢。他太心急了,若是能夠晚動手十年,也許還有機會。若是他真的穩重一些,等到張超死了再開始收權,其實更好。」

    「不過張超不會給他機會的。」李世民苦笑,「張超這人,朕看走眼了。」

    武氏走過來,在李世民身邊坐下。

    「陛下,現在這個情況也還挺好。承乾在非洲,李治在澳州,陛下和臣妾還有弘兒在這美洲,雖然大唐江山易主,可我們還在。」

    李世民一手抱著兒子,一手摟著武氏,目光望著西方中原方向。

    「張超犯下最大的錯,就是不該有婦人之仁。他既然篡位奪朝,那麼他就該派艦隊來將朕除了,永絕後患。」

    「陛下!」

    李世民哼了一聲。

    「現在朕會忍著,但早晚有一天,朕要帶著千軍萬馬殺回中原,再造大唐。就算朕等不到那一天,但朕的兒子們也會殺回中原的。」

    「張超,朕還會回來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7-9-20 17:36
唐朝好地主 第1519章加冕稱帝

    「漢京到底有多少人?」

    「據說京畿五百萬人口,僅漢京的羅城內城皇城宮城加一起的人口就有一百餘萬。」

    兩個金發碧眼的胡人走在漢京的大街之上,邊漫步邊聊天。從城南走到城北,光步行估計一天都走不完,甚至從城東到城西,都還得坐城內軌道公共馬車。

    任是走南闖北的人,初來漢京,也往往會被巨大的都城給弄的迷路。實在是這座漢京城太大了,哪怕是城裡有六條筆直寬闊的主幹街道,可也依然會讓人茫然。

    「我就不明白,一百多萬人擠在這裡,這怎麼生活?全都擠在一塊有什麼好的?」

    「因為這裡有更多的機會。不同於我們西方的城市,到處都是骯髒和混亂,乞丐和流氓,在東方這個帝國的城市裡,處處都體現的是秩序,展露的是乾淨和整潔。」

    「你看,這街道是多麼的寬闊,不但鋪了青石板,甚至還分為行車道和人行道,中間還有綠化帶和道旁樹,街道每隔一段還有垃圾桶,每個路口還有專人負責指揮交通。」

    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漢京大街上,秩序井然。

    哪怕是細雨霏霏,可地面上依然是十分整潔,沒有積水,沒有內澇,更沒有垃圾。不像是在他們法蘭克,哪怕是在巴黎,一下雨,街道上也是泥濘不堪,到處是污水橫流。

    那些巴黎的居民,甚至直接從樓上往街道上傾倒糞尿,而那些傾倒下來的污物,也不會有人清理,長時間後,甚至會堆起糞倒。雨天,污水橫流,而晴天,則蠅蟲飛舞,蛆蟲滾滾。

    胖子驚嘆著,擦了擦自己的酒糟鼻子,往地上吐了口痰。

    克洛溫嘆口氣,晚了一步提醒。

    一聲哨聲響起,一個戴著斗笠,披著雨披的老漢走了過來。他的雨披胸前和背後都印著兩個字,環衛。

    「禁止隨地吐痰,罰款五文。」老漢操著口帶些口音的官話向面前的兩個身著絲袍的胡人道,「你們也可以選擇掃一個時辰街道,或者幫忙清理五個街邊垃圾桶,又或者打掃清理一個路邊公廁。」

    胖子瞪大眼睛,不可置信的望著這個老漢。

    他轉頭對克洛溫道,「這老頭難道是想打劫?」

    「別這麼說,這是大華帝國漢京環衛廳下的環衛工人,專門負責城市衛生的。在大華,是不允許在城市裡隨地大小便以及吐痰的。剛剛我想提醒你,可已經來不及了。」

    「這根本就是搶錢嘛。」

    胖子肉疼,不肯掏錢。

    克洛溫笑著提醒他,「五文錢而已,你還是老實的掏錢吧,你總不願意為了五文錢,而去掃馬路或者倒垃圾,清廁所吧?」

    胖子打量著老漢,「這老頭都這麼老了,我不給他錢,他能怎麼著?」

    「我勸你千萬別這樣做,不然後果會非常嚴重的。」

    兩人用法蘭克話聊著,旁邊的老頭已經不耐煩了。

    「兩個蠻子,別磨蹭,老漢我可是很忙的。趕緊交罰款,若是不交錢,可別怪我不客氣了。」

    胖子還是不太願意交,在他看來,吐口痰就要罰五文錢太不應當了。而且這老頭一把年紀了,他不交錢,他還能強索不成。

    「我說查理,你好歹也是大富豪,不會連這五文錢也捨不得吧,要不我替你交。」克洛溫道。

    「不是五文錢的事情。」胖子還在那道。

    老漢不屑的朝兩人翻了個白眼,「穿的人模狗樣的,倒還跑到我大華天子腳下充豪氣了,隨地吐痰,還五文錢都不肯交,呸。」

    老漢說完,懶得再跟這兩個胡人囉嗦,直接拿起了掛在脖子上的哨子。

    嗶嗶的哨聲響起。

    哨聲還沒停,就有兩個身著皂衣,腰佩橫刀的交警從不遠的一個崗亭裡走了過來。

    「王伯,怎麼回事?」

    「李警官張警官,這兩個胡人,穿的人模狗樣的,卻當街隨地吐痰,老漢我上前罰他們五文錢,給他們批評教育,結果二人還當我面扯什麼鳥語,對我不理不睬的就不是交錢。」

    兩個交警聽了打量了克洛溫和查理二人。

    「證件!」

    克洛溫很配合的掏出了簽證,這是入境時在大華的關城辦理的入境文件。克洛溫和查理的簽證,甚至還是由大華駐法蘭克大使館發的簽證,然後在交州蓋的入境章。

    兩人還各有一張臨時身份牌,此外還有一張漢京暫住證,可謂是證件齊全,並非那種沒有身份的黑工。

    不過看兩人的衣著打扮,也不是會黑工,黑工可穿不起這麼好的絲綢,那麼漂亮的靴子。

    「克洛維,法蘭克國王。」

    巡警小李看到這個身份時,也不由的驚訝。他轉頭打量著這個高大的年輕人,金發碧眼,高高大大,身上確實有股子難言的貴族氣勢。

    「你是法蘭克國王?」

    「正是。」

    「現任法蘭克國王?」

    「我三年前繼任法蘭克人的國王,在位三年,現在依然還是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克洛維笑著說道。

    巡警小李和李張互相對視了一眼,點了點頭。法蘭克國他們是知道的,跟大華的關係不錯,以前還是大唐時,就與中原有不錯的交情。據說現任國王還曾經在大華呆過兩年時間,算是個中原通。

    想不到,現在他們能見到。

    倒是旁邊的老漢不滿意的道,「我管他們是什麼法蘭克國王還是法菊克國王,隨地吐痰就得罰錢五文,我大華以法治國,他一蠻酋憑什麼可以不遵守?」

    老漢這話,讓兩個交警有些無奈。本來嘛,他們還打算算了,但老漢這麼一說,他們若說算了,倒不合適了。

    好在克洛維倒是比較適時的說話了,「我朋友查理第一次來中原,第一次到漢京,確實還不太懂得這裡的規矩,我們願意認罰。我為我朋友向大家道歉。 」

    說著,克洛維掏出錢袋,從裡面掏出了一枚金光閃閃的張大頭金幣。

    老漢看著那金幣皺眉。

    不滿的嘟囔。

    「啥意思,故意找碴嗎?罰你五文錢,你拿一個金幣來,老漢哪這麼多錢找你?」

    「大爺你誤會了,這個金幣不用找,五文錢是罰款,剩下的是我和我朋友對你的賠禮道歉。」

    老漢傲氣的撇嘴。

    「老漢我以前可是府兵,現在老了,朝廷安排我做環衛工人,每月還有三千錢薪水,逢年過節的還有不少福利,連衣服鞋襪都是發的,還發毛巾肥皂呢。我老漢賺的足夠自己了,沒必要收你們的錢,老漢我不受賄。」

    克洛維手捏著一枚金幣,有些尷尬。

    「不是行賄。」

    「管你是什麼,把錢收起來。」

    胖查理此時倒是有點佩服這個倔強的老漢來,大華一個掃大街的都有如此傲氣,果然是大國百姓啊。

    「老漢,這一枚金幣除五文錢罰款外,其實的算是我對你們環衛廳的捐贈。」

    「給我們環衛廳的捐贈?」老漢打量了胖子,也覺得順眼多了,這態度才對嘛,動不動就掏錢砸人的那種,他見多了,也打心眼裡瞧不起。

    別看他老漢只是個掃地的,可他兒子可是考進講武堂的,將來出來那就是軍官。

    在兩個交警的見證下,老漢收下了這枚金幣,還給開了一張收據。同時,老漢也讓查理也寫了一張條,表示他捐贈了十九貫九百九十五文錢。那五文,是罰款。

    揮手告別,查理感慨著道,「這大華確實有一股氣,讓人嚮往讓人崇拜。過去我以為只有羅馬才是世界的中心,現在才知道,大華才是真正的世界中心。我決定了,以後要把我的商業重心移到東方大華來,就在這漢京繼續我的事業。」

    「當初我初來漢京,也是立即愛上了這裡,後來一呆就是兩年,若不是我父親病重召我回去,我真不願意回去。回去一呆就是近三年,這三年的法蘭克國王當的是真心累。」

    他當年離開漢京的時候,大華還沒建立,那個時候還是大唐。他回國繼位後,大華建立。

    他當了三年國王,深知管理一個國家的艱難,可是現在看看漢京,人家張超也才當了三年皇帝,卻帶領著中原邁上了一個更高的台階。

    「大華皇帝明天就要會見你了,你做好準備了嗎?」查理問。

    克洛維笑笑,「我以前也與張超見過,只是那個時候他還不是皇帝。那次的印象,他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我預見我們這次會面會很成功。」

    他這次來中原,是來向大華尋求更多合作的,既有商貿上的,也有政治上的。如今的西方,羅馬帝國一家獨大,而阿拉伯取代了波斯,開始挑戰羅馬霸權。

    法蘭克等這些日耳曼蠻族南下建立的蠻國,一直以來也都是奉羅馬為宗主國,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克洛維在中原呆過,當他繼承法蘭克國王之位,並當了三年國王后,越發感覺到法蘭克的落後。

    他希望法蘭克能夠變的更強大,甚至是擺脫羅馬帝國和羅馬教會對他們的束縛。甚至也希望能夠改變法蘭克國那種不斷分裂然後又統一再分裂的這種混亂局面。

    思來想去,他覺得能夠幫助法蘭克走出來的也只有東方的大華帝國了。

    克洛維此次來華,目標就是得到大華皇帝的支持,甚至是由大華皇帝幫助加冕稱帝。
V123210 發表於 2017-9-20 17:37
第1520章二世

    法蘭克國王想稱帝,想把法蘭克王國變成法蘭克帝國,這不是什麼秘密。更新快無廣告。其實克洛維在動身來華之前,就已經多次就這個事情與大華駐法蘭克大使試探溝通過了。

    正是得到了大使的一些不錯的回應,克洛維才會親自前來大華。

    一個國王,不遠萬里的來到大華拜見東方皇帝,這也算是極為特別的了。不過有羅馬奧古斯都赫拉克在前,他倒也不是頭一個。

    克洛維也正是看到赫拉克幾次三番的前來中原,並看到赫拉克取得了很好的結果,才會堅定來華的計畫。

    在羅馬,希拉克略皇帝已經去世。他臨終前,終於決定把羅馬一分為二,交給兩個兒子分別治理。長子繼承君士坦丁堡等地中海西岸地方,而次子赫拉克負責治理地中海東岸的羅馬疆土,包括岌岌可危的小亞細亞半島和亞美尼亞,以及埃及,還有已經被阿拉伯人佔領的敘利亞地區。

    兩個皇帝分而治之。

    赫拉克成為東皇帝。

    這個結果,可謂是赫拉克夢寐以求的。畢竟雖然他得到了奧古斯都稱呼,得到了皇帝頭銜,但按現有的製度,他這個皇帝其實頂多算是國家的副元首,真正的皇帝是他兄長。

    而採取東西分治之後,羅馬名義上依然是一個整體的帝國,但是他卻真正的成為了東部羅馬的皇帝了。他和兄長的地位,是真正的平起平坐。

    看到赫拉克的成功,同樣對大華很瞭解的克洛維,才會想著尋求大華的幫助。

    今日的法蘭克王國雖然也還算強大,但其實一直都很不穩。

    他們是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建立起的封建王國,法蘭克人曾經是日耳曼人中一支強大的部族,在幾百年前南遷進入高盧東北,定居於萊茵河下游。

    當西羅馬開始瓦解時,法蘭克人乘機擴展地盤。

    在一百多年前,克洛維的祖先克洛維繼部落酋長後,開始全力擴張,他們戰勝了匈奴人,戰勝了柔然人,並戰勝了日耳曼和法蘭克等其它勢力,最後擊潰了西羅馬在高盧的殘餘勢力,佔領整個高盧地區,建立了墨洛溫王朝。

    不過由於法蘭克的一些傳統制度,比如國王死後諸子平分領土的這種繼承製度,使得王國經常處於分裂。

    混戰和再統一反反覆覆,在這個過程裡,大大削弱了法蘭克人的實力。雖然,這一百多年裡,他們一邊內亂一邊對外擴張,可依然還是受到了很大影響。

    最早的時候,法蘭克人是以聯邦者的身份定居在羅馬帝國增內的高盧東北。

    當時的羅馬帝國疆域廣闊,但周邊蠻族眾多,他們的軍事實力並無法保障其所有邊境,因此羅馬人允許部份被稱為聯邦者的友好民族進駐其邊境來幫助羅馬維持邊境安全。

    這其實就和中原王朝對一些週邊部族實行內遷是一樣的,漢王朝對一些被擊敗臣服的匈奴人安置到河套或者云中等地,西晉時把許多胡人內遷到北方境內,隋唐時,也一樣把突厥歸降部落安置到河套代北等地。

    在帝國強大的時候,這種制度當然也是有效果的。那些邊境上的部落並不敢亂來,忠實的充當著守門犬的角色。

    可一旦帝國衰弱,那麼這些曾經的守門犬也就必然會反過來噬主。

    西羅馬開始瓦解的時候,邊境上的法蘭克人就開始乘機擴展地盤,那個時候,在他們南邊的西哥特人也同樣在迅速擴張自己的地盤。

    一開始的時候,高盧北部的蘇瓦松附近還有一個與帝國其它地方隔離,但依然忠於羅馬的飛地,後來克洛維一世帶領法蘭克人戰勝了帝國北部高盧的最後統治者西格里烏斯,使得法蘭克人的統治擴張到了盧瓦爾河以北地區,並建立了法蘭克帝國。

    克洛維一世以自己祖父的名字將王國命名為墨洛溫王朝。

    在當時,墨洛溫王朝其實不過是眾多法蘭克小國中的一個,他一面接受了羅馬的管理機構,一面消滅其它法蘭克小王國,建立了一個日耳曼人-羅馬人的國家。

    此後,克洛維東征西討,將王國擴張很大,他征服了圖林根,征服了阿拉曼尼人,征服了第戎,後來還戰勝了西歌特人。

    克洛維在擴張的時候,沒收被殺或逃亡地主的土地,收為王有,他用這些財產以鞏固王權和繼續擴張,成為了最大的地主。

    通過將土地贈送給其它貴族來收買人心,並最終建立了法蘭克人的采邑制。

    克洛維後來還皈依基督教,接受洗禮,獲得天主教會的支持,使得法蘭克人受到當地高盧人和羅馬人的支持。

    克洛維一世死後,他的王國被四個兒子瓜分,雖然後來不時的得以統一,但按法蘭克人的製度,每代國王死後,都由其兒子平分國土,這個制度,讓法蘭克王國混戰不斷。

    在三年前,達格貝爾一世死後,克洛溫得以繼承一個統一的王國,王國並沒有被瓜分。

    但被稱為克洛溫二世的他,卻沒能馬上掌握實權。

    國家的實權掌握在了宮相和王太后的手裡。

    當了三年的國王,卻依然難以真正的掌握實權,克洛溫二世是不滿的。他曾經也並不想當國王,但他們非要他當。可當他當了國王后,卻又掌握不了實權。

    本來,他希望羅馬帝國能夠幫助他掌權,可羅馬人只是希望法蘭克幫助他們一起對付阿拉伯人,對於改變法蘭克的現狀並不是很用心。

    他又寄希望於教會。

    但教會還是讓他失望了。

    克洛維二世希望能讓法蘭克做些改變,他希望國王能夠重新掌握實權,也希望國王死後不再讓兒子們平分國土,而是設立一個太子來做為統一國家的繼承人。

    他甚至希望能夠學習東方先進的大華帝國。

    羅馬人既然不支持他,那他就來找大華皇帝,連羅馬的皇帝都是來求助於大華皇帝,那他何必還去求羅馬皇帝呢。

    北苑。

    春暖花開,桃花朵朵綻放,鴨子在水裡暢遊著。

    皇帝張超坐在桃樹下喝茶,一群小狗仔正在翻滾嬉戲。

    這些狗一隻隻胖乎乎的,有尋常土狗那麼大,卻又明顯還是幼崽。毛特別的長,感覺像狼又像熊,它們的頭很寬,耳朵呈三角形,嘴既不顯得長,卻也不顯得粗短,顏色則有灰色也有黑白還有紅棕。

    「這些狗崽子不像是二哈吧?」

    被二哈折騰的不輕的首相馬週一邊喝茶,一邊看著那些十分蠢萌的狗崽,有些驚訝的道。

    「嗯,這種狗叫阿拉斯加雪撬犬,是在流鬼國海峽對面的那片冰原裡一個犬種,力氣大,毛多,耐寒而且力氣大,拉雪撬最合適。」

    「這種狗四肢強壯有力,肌肉發達,最優秀的是它們的耐力而不是速度。這種狗小的時候最可愛,長大了雖沒這麼可愛,但比起二哈還是好多了。起碼他不會那麼蠢。 」

    馬週對於這些什麼狗是有心裡陰影的,雖然現在這些小阿拉斯加確實很萌很萌的,但他還是有些警惕。

    「阿拉斯加?這狗名字一聽就不太好,撕家,這個二哈也差不多一個德性吧?二哈來自流鬼國,這撕家從流鬼國對面來的,一看都是野性難馴。」

    「送你兩隻回去養養就知道好壞了。」張超笑道。

    「別。」馬週連忙擺手,家裡有隻二哈,都能讓他天天恨不得吃狗肉火鍋,這要再來兩隻撕家,不得氣死。

    他連忙轉換話題。

    「陛下,這個法蘭克國王來華,想要稱帝,陛下怎麼看待此事?」

    張超笑笑。

    「老馬啊,你覺得法蘭克國王若稱帝,歐洲會是什麼態度?」

    馬週想了想,「羅馬肯定不會同意的。」

    整個歐洲現在只有一個帝國,那就是羅馬帝國。當年西哥特和法蘭克等日耳曼蠻子們攻滅了西羅馬,但事後他們也是承認羅馬帝國的宗主地位的。說來,各蠻國,其實都是羅馬皇帝的封臣而已。

    「羅馬皇帝會不高興,但他們也無能為力,也許他們會對法蘭克人搞點制裁什麼的,但以現在的局勢來說,他們實際上能做的有限,他們甚至為了得到法蘭克人支持他們對付阿拉伯人,而最終默認的。」

    張超分析著道,「其實法蘭克人想當皇帝這事,本來跟我們沒什麼關係。但若從大局上來說,也不是沒關係。雖然我們決定在西邊採取中立策略,但並不是說,我們就什麼也不做了。」

    「那陛下的意思是支持法蘭克國王稱帝?」

    張超對此依然是笑笑。

    「法蘭克國王來華請求朕為他加冕,不但羅馬人會惱,教會也會惱,但他們惱歸惱,能做的卻不多,他們連法蘭克人都控制不了,更對我大華造成不了什麼影響。」

    「恰恰相反,若朕為法蘭克國王加冕,那麼以後法蘭克與教會和羅馬關係變壞,他們就更加離不開我們大華的支持了。到時不論是我們直接與法蘭克開展更多貿易,還是利用法蘭克來更多影響地中海周邊的局勢,對我們都是有利的。」

    大國博弈,小國不過是棋子而已。對於大國來說,小國的利益並不在考慮之中,只要能讓自己利益就行。
V123210 發表於 2017-9-22 20:04
唐朝好地主 第1521章皈依我華

    「歡迎再次來到東方,來到大華。」

    則天門前,大華皇帝張超面帶著微笑站在那裡迎接著遠道而來的法蘭克國王。

    克洛維緊走幾步上前,伸出雙手握住張超遞出的右手,很用力的握著大華皇帝的手。

    三隻手緊握在一起。

    克洛維恭敬的道,「非常感謝陛下的迎接,不勝榮幸。」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東方華夏是禮儀之邦,我們向來熱情好客,對遠道而來的朋友,向來是十分歡迎的。」

    克洛維握著皇帝的手許久都不願意分開,他心裡清楚這次會面的重要性,如果能夠說服這位東方的主宰者,那麼自己的處境就能大大改變。

    他順著皇帝的話道,「幾年前初來東方時,我就完全喜歡上了這個地方。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吸引人。我學習漢語,也讀聖賢之書,孔聖的學說,我也非常喜歡。儒家的禮儀廉恥,說的非常好。」

    儒家在中原大華是國教,地位相當於法蘭克甚至是整個歐洲的天主教會,這一點克洛維是深有體會的。近些年隨著大航海和貿易的發展,西方教會其實也早發現了這方沃土。

    這簡直是東方的伊甸園。

    許多傳教士不遠萬里來到中原,希望在這裡傳播他們的理念和信仰。但是,在西方世界無往不利的信仰,在這裡卻完全水土不服。

    走上層路線,皇帝和貴族士人們並不理會也不感興趣。有些人轉而想走下層路線,可依然得不到支持。

    在中原,到處都是文廟和武廟。

    分封的貴族和將士們更崇尚武道,連皇帝都是位列武廟四聖之列。而讀書人和官僚們則更加崇拜文廟,他們喜歡儒家。

    在東方這個神奇的國度裡,儒家一家獨大,甚至可以稱之為儒教。朝廷全面推行教育,甚至有六年義務小學教育。朝廷出資的學校遍地都是,而許多富商、退休官員,地方豪強也非常熱衷於辦學校。

    每一家學校裡,儒家的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

    甚至每間學校,大的學校裡還有專門的文廟,小的學校裡也都供奉有孔聖等。每到週末,學校裡的老師們,還給學區裡的百姓們免費宣經佈道,講授儒家經義,以及華夏曆史。

    儒家,在華夏深入人心,其地位絲毫不比西方世界裡的基督要低,甚至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哪怕是三歲的黃口孺子,都能張口說幾句孔子曰聖人云之類的儒家經典語錄。

    在中原呆過兩年,回法蘭克後又繼續學習漢語和儒學經典,克洛維也可以說自己是儒家入門弟子。

    他也瞭解到,大華推行的儒學,與春秋時的儒學,與漢代時的儒學,其實是有不少差異的。

    孔聖雖然依然被尊奉為儒家的聖人,但整個儒家的學說,其實已經是經過了許多改變,這些改變增添了許多新的學說,與原有的一些儒家學說整合為一起,形成瞭如今獨特的大華儒學。

    儒家甚至在皇帝張超的全面推動下,形成了一種儒教,這配合著朝廷全面壓制了釋道以及其它各種宗教。

    但這儒教,卻又不同於西方的天主教或綠教等,甚至不同於本土發展起來的道教,以及外面傳進來又在中原改良擴張的佛教。

    這個儒教,尊敬的文宣王孔子,以及四聖十哲七十二賢等,全都是過去先哲賢人,但同時,又包含進了許多新的學說,包括了歷史、地理、物理、天文等許多新內容,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學說。

    而朝廷在賦予它儒教的功能時,這個教卻又沒有什麼世俗的教宗、領袖,根本不會影響到世俗的朝廷。

    而皇帝張超以其在儒學裡的深厚造詣,他其實已經慢慢的在儒家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皇帝張超隱隱成為儒教的領袖,雖說不是****,但在這方面的影響力也確實是巨大的。

    克洛維喜歡儒學,但他更看重的是張超推行的儒學,對他統治大華帝國的幫助,統一思想,還開放民智,讓大華的技術等層面始終走在其它國家的面前。

    「陛下,我喜歡儒學,也熟讀儒家經典,這次前來,我有一個心願,希望成為一個正式的儒家弟子。」

    克洛維國王向張超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能夠在皇帝的主持下,入大華孔廟拜孔子。

    在大華,因為皇帝對儒家的特別重視,使得所有的學校都有孔子像。所有的學生,在入學的時侯,都要拜孔子,舉行一個入泮儀式。

    泮,即古代的學校。禮制,諸侯一級的學校,只能東西頁通水,稱為泮宮。天子一級的學校,可四周環水,稱為辟雍。孔廟又稱學宮,最後在孔廟演變成半圓的泮池。

    入泮,既為進入孔學的大門,成為儒家弟子。

    克洛維一個曾經受過洗的天主教徒,現在卻提出要入泮成為儒家弟子,這其實已經是相當於要改信了。

    畢竟儒學不僅再是一門學說,而已經成為大華的國教。

    克洛維不但提出想在大華正式拜孔子入泮,而且還說等他回去後,想請一些儒生一起回法蘭克,幫助他一起在法蘭克建立文廟,傳播儒學。

    這個提議確實讓張超都很是意外,但也確實讓他很有興趣。

    推廣漢家文明,這一直是張超在努力做的。

    漢家文明,代表的也正是華夏的文明價值觀,輸出文化,對於大華自然是有積極意義的。

    這就是文化上同化異族。

    大華一直也都在做這些事情,對中原各地推廣全民教育,六年小學義務教育,甚至是掃盲班識字班,週末的學區傳經佈道。而對邊疆的少民,也是不遺餘力的在搞漢化教育,連那些藩屬國,也在推行著漢化。

    如今有外國國王,主動提出要在本國推廣儒學,張超自然是願意的。

    他笑著打量著克洛維,一個很年輕的國王,幾年前他們見過一面。那個時候,克洛維還只是法蘭克的王子,因為寫些歐洲的見聞之類的,在報紙上有些名氣,兩人那次見面其實也沒深談。

    幾年後,他成為大華皇帝,而這位王子也成了法蘭克國王。

    拜孔子入泮,還想要皇帝為他主持儀式,這就把事情弄的很隆重,相當於天主教會裡的洗禮了。

    這事情,看來他是早有預謀,和他想要讓張超為他加冕稱帝一樣。

    雖然有心機,但這事對大華有好處,並沒什麼壞處。

    「孔聖講性相近習相遠,有教無類。國王陛下願意拜孔子入泮,成為儒家門人,我非常高興。回頭我安排一下,到時親自為陛下主持入泮儀式。」

    克洛維見事情成功,也是非常高興,滿面笑容。

    張超挽著克洛維的手一起入宮。

    在甘露殿,這兩位君主親切而友好的交談著,殿中有史官認真的記錄下兩位君主的對話。甚至還有獲得特別採訪權的幾位記者也在一邊旁聽記錄,陪同皇帝會見克洛維國王的還有大華的首相馬週、翰林院長房玄齡等幾位帝國重臣。

    一番親切友好的寒暄過後。

    克洛維也是有些忍耐不住的提出想要請大華皇帝為他加冕稱帝的想法。

    法蘭克願意全面加強與大華的合作,他甚至願意主動拿出許多城市做為通商口岸,並在這些城市劃出華租界。他還願意改信儒教,在法蘭克推行漢文明和儒學,他甚至提出以後漢語也將成為法蘭克的官方語言、文字之一。

    這些主動的示好,簡直就是把自己當成了大華的藩屬國。

    法蘭克如今的地盤也不小,在諸蠻國裡算是較大的。他們的地盤相當於後世法國和德國的大部份地區。在歷史上,墨洛溫王朝不久後被宮相篡位,開始加洛林王朝的統治,然後查理大位時大加擴張,後來加冕稱帝,成為查理曼帝國。

    再後來,查理曼帝國分裂為三部分,東法蘭克,中法蘭克和西法蘭克,最後,經過調整,便成為了後世法蘭西王國、意大利王國和德意誌第一帝國的雛形。

    克洛維的姿態放的很低。

    開放更多通商口岸,劃出更多租界,自己改信儒教,甚至要在法蘭克推行儒學漢文化,向大華加大貸款,購買更多軍械,甚至提出要向大華借一支軍隊。

    對克洛維這種搞不定自己王太后也搞不定自己宮相,奪不到權力,就想通過外援來開掛的計畫,張超其實很贊成。

    既然內部力量無法破局,那就引外援。

    而且他引大華為外援,雖然大華極為強大,可卻因為距離的原因,使得大華並不會對他有太大的威脅。

    這種合作,各取所需,是合作雙贏。

    坐在皇帝下手邊的馬週,湊到皇帝邊上低聲道,「我覺得這個克洛維國王有些瘋啊。」

    「為了掌握法蘭克,這算不了什麼。」張超回道,「在歐洲帶一個法蘭克小弟,朕倒覺得可以。對我們來說,其實也不費什麼事,但收益卻絕不會少。」

    房玄齡點頭。

    「臣也以為,克洛維這樣的歐洲國王可遇不可求,既然遇上了,就不要放過了。反正也就是點錢和軍械再加點僱傭軍的事情。」

    「陛下,如今法蘭克國內可是王太后和宮相掌權,弄不好,克洛維這麼弄會被廢,我們的投資可能會打水漂,而且羅馬帝國和天主教會肯定也不願意看著克洛維這樣離經叛道。」

    「你說的這些都是事實,但現在羅馬和教會最大的共同敵人是阿拉伯人。至於法蘭克的王太后和宮相,這個不用擔心。只要我們決定支持克洛維,那他將得到極多的資源,有這些資源,稱帝后的克洛維肯定能夠奪得大權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7-9-22 20:04
唐朝好地主 第1522章 義結金蘭

    「入泮儀式正式開始,正衣冠!」

    負責主持司儀的是教育總署的署長大儒司馬才章,漢京文宣王廟,皇帝親臨觀禮。

    今天的這場入泮儀式,場面盛大,不同尋常。

    各大報紙早在幾天前,就開始宣傳。

    京師上下,都知道法蘭克國王克洛維今天要拜孔子入泮,甚至在官方授意下。報刊也早就在炒克洛維國王早年在漢京的生活,以及如今他身為國王卻一心嚮往中華和仰慕儒學,有意要將儒學傳授到西方去。

    在司馬才章的高聲唱喝下。

    國子監祭酒孔穎達上前,親自為克洛維整理衣襟。孔潁達身為孔聖人的第三十一世嫡系子孫,在今天這個場合也更顯隆重。

    身為翰林院的九位學士之一,他一直還兼任著國子監祭酒之職。

    司馬才章也是有名的儒學大家,他站在一側,高聲道,「衣冠不僅僅意味著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謂先正衣冠,後明事理。衣冠是讓我們憶起先祖那些優秀品德的最好載體,也是讓人知書明理的第一步驟。」

    今天的克洛維也一改法蘭克人的衣著習慣,不但換上了儒衫,甚至連他的那頭披散及肩的長發,也挽了起來,束髮成髻,戴上了冠。

    他神情肅然,表情凝重。

    孔潁達為他正完衣冠,然後由一名當世名儒王恭帶著他拜孔子像。

    司馬才章在旁邊教導克洛維祭拜孔子的儀式。

    「祭拜孔子,我們要行三拜九叩禮,左手抱右手,對,就這樣抬到眉的位置,然後先是一個鞠躬長揖。再手下垂,然後跪下,再以拱手的手型,手下去,至地,左手壓右手上,呈十字形,投放到手和身體中間的位置,磕三下,停留一段時間,然後起來,再重複兩次,三拜九叩方成。」

    克洛維認真的三拜九叩,對於跪拜一個東方古人,他並沒有覺得什麼不適的。

    拜天主基督是拜,拜東方儒家孔聖也是拜。

    天主的背後是羅馬,而孔聖的背後是大華,方今羅馬人都還要向大華求助,那他克洛維直接拜孔聖又有什麼不對的。

    儀式的最後,王恭還在克洛維的額頭上點上了一點硃砂。

    這點硃砂又稱為聰明記、開天眼,寓意從此眼明心明。

    王恭拿筆親自把克洛維的名字記錄在一本名冊上,這是大華的學名冊,入學學生都會記錄在學冊之上。因為大華官學都奉儒家為尊,因此學生又稱儒生。

    名字錄入學冊,便成為一名儒家門生。

    張超笑著上前,從孔聖像下扶起克洛維。

    「國王陛下,從現在起,你就是一名正式的儒家門生了。」

    克洛維握著皇帝的手,十分用力,激動之下都忘記了失禮。

    今天克洛維改信儒教,拜孔入泮,這不亞於當年他祖先克洛維一世改信天主教接受洗禮一樣。

    這一刻,無數人見證著。

    為了表示華法兩國的友好聯盟,大華皇帝張超特與克洛維結為兄弟,張超還為克洛維取了一個漢名,張遠。

    就在文廟,入泮儀式之後,百官見證之下,張超與克洛維焚香燒紙,斬白馬青牛盟誓,義結金蘭。

    「大哥!」

    克洛維對著張超拜倒。

    張超笑著扶起克洛維,「二弟!』

    「大哥。」

    「二弟!」

    兩人手把著手,相互大笑。

    這一個頭磕下去,克洛維磕出了一個中原皇帝大哥,心中大穩,這一趟大華總算沒有白來。

    有了張超這個大哥,他要奪回法蘭克的權力還不是易如反掌。甚至要在法蘭克實行改革,學習漢家的許多新制度也是能得到許多幫助的。

    「明日,朕為你二弟加冕!」

    克洛維差點喜極而泣。

    加冕稱帝,他也要當皇帝了。

    大華天子、羅馬愷撒‧奧古斯都、波斯萬王之王、阿拉伯哈里發,現在,即將又新增一位法蘭克皇帝。

    由一位皇帝給另一位皇帝加冕,聽起來有些奇怪。

    但按大華給出的解釋,雖然給克洛維加冕的是張超,但張超不是以大華皇帝的身份為克洛維加冕,而是以天子的身份為克洛維加冕。

    雖然說天子也意為皇帝,但嚴格來講這裡面又有些不同。

    張超在登基的時候,是先繼天子之位,再繼皇帝之位。

    是兩個儀式,天子,上天之子,上天在人間的代理人,而皇帝,相當於世俗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中原天子和皇帝兩個頭銜都在一起,其實代表的是兩個身份。

    現在張超用天子的這個身份來給克洛維加冕,就體現出了很微妙的意思。

    如果用大華朝廷的解釋,天子,上天之子,這天當然是只有一個的。不管他是中原的上天,還是他美洲澳洲非洲歐洲等地,那都是一個天。所以理論上來講,用這個天子的體系,其實可以把整個世界都套進去。

    這麼一來,大華皇帝身為天子,那當然就是整個世界的天子。張超身為天子,自然有資格為這天下的法蘭克國王加冕為皇帝。

    因此,克洛維加冕後成為皇帝,聽著與張超身份相當,但實際上,在朝廷的這套解釋下,克洛維還是要比張超低上一級的。張超不僅是皇帝,還是天子。

    關於這些,克洛維也不懂,就算知道了也不在意。

    羅馬皇帝更是早就神化了,成為了神。阿伯位人的哈里發,也稱為真主的繼承人。而以前波斯皇帝稱為萬王之王,不管這些皇帝們怎麼自稱,本質又不會變。

    大華皇帝要自稱上天之子,也不稀奇。

    反正他加冕後,就從國王變成皇帝,法蘭克也從王國變成帝國。從此以後,法蘭克不再是羅馬的一部份,他也不再是羅馬皇帝的封臣。而且就算是張超為他加冕,他以後也不是張超的臣子。

    他和張超的關係是兄弟,是盟友,兩國之間是盟國。至於大華是盟主,那又如何。

    房玄齡站在一邊,看著張超和克洛維兩人那副深情的樣子,都不由的想笑出聲。

    可心頭卻又很沉重。

    大唐貞觀之時,也是在張超的主導之下,有了三皇同盟。但是那個時候,其實就算是皇帝李世民,對於遙遠的中亞與歐洲的局勢,也並不是很關心。

    若不是張超一意堅持,說不定皇帝根本不會把遙遠的大夏、河中、西海、甚至是信度等地劃入大華的疆界,派出軍隊去進駐,甚至是分封諸侯去開拓經營。

    而如今信度洋上,波斯灣裡,地中海上,也不會到處都是懸掛著大華旗幟的華人海商了。

    若不是這些策略,大方也不可能在西方有如今這樣大的影響力。

    現在不但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爭相向大華借款,甚至是拿關稅和租界來借錢,爭相討好大華。連法蘭克王國,都主動的來皈依儒教,請大華天子為他加冕。

    這些影響力,帶來的是巨大的收益,這不純是面子,而是實實在在,看的見摸的著的收益。

    龐大的外貿體系,是巨大的利潤,更別說如今插手西方局勢,而帶回來的巨額軍貿訂單,還有那一筆筆的借款帶來的高額利息。

    大華現在從這些國家身上,正在源源不斷的吸著血供應著自己。

    法蘭克國王成為了法蘭克皇帝,成了大華皇帝的結義兄弟,成了大華帝國的盟國,也成為了貿易夥伴。

    如果拋去政治角度來說,那麼這一次的結盟,也是為大華帶來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市場。

    一個新的市場,一個即將開發的新市場,一個為大華帶來更多利益的新市場。

    從貞觀之初剛開始放開海貿,從那時開始放開工商,到如今,已經走過了二十個年頭。

    中原之地,不論是白發蒼蒼的老人,還或者是那些學堂的年輕學生,又或是工廠作坊裡的工人,又或是跑南闖北的商人,再或朝堂的諸公,其實現在誰都已經有了一個共識,那就是改革開放讓大家富了,讓大家解決了溫飽,讓朝廷強盛了。

    民富國強。

    這一切,都依賴於改革開放。

    貞觀朝開始的改革新政,一直到如今,還在不斷的推行,甚至不斷革新。這些新政,帶來了今天的繁榮穩定,富強安寧。而新政下的開放,尤其是航海貿易和對外的征服開拓以及殖民,更是讓大華越發強大。

    二十年前,那時大唐都還在突厥人鐵騎的威脅之下。

    連東北的高句麗,西北的吐谷渾都解決不了,更別說插手更遙遠的西方了。曾幾何時,中原還只能勉強經營著河西走廊,收復西域,恢復漢時疆域,都成為了君臣們的一個夢想。

    扭動頭,房玄齡的眼角滑過了幾滴眼淚。

    他在心裡喃喃的對著遙遠東方嘆道,「你錯了,張超帶著我們走的更遠更好,我曾經也猶豫過懷疑過,但如今已經是堅定不移。如果你能看到今天這個局面,也一樣會為大華而自豪吧。」

    大華天子手挽著法蘭克國王,一起放聲大笑。

    「大哥!」克洛維忍不住再次喊道。
V123210 發表於 2017-9-22 20:05
唐朝好地主 第1523章 大哥不是白叫的

    大哥也不是白叫的,克洛維叫張超一聲大哥,張超這個大哥自然就得拿出大哥的豪氣來。

    第二天一早,則天門。

    張超親自為克洛維加冕,一頂十二珠簾毓冕皇冠,完全就是漢家儀制。

    貴族院長魏徵宣讀天子詔書,首相馬周奉上法蘭克帝國皇帝玉璽,翰林院大學士房玄齡奉上皇帝旌旗。

    克洛維走到那張特意為他打造的龍椅前,這把椅子比張超的那把稍小一些,放在張超的龍椅稍下一點。

    張超從龍椅上下來,從眾議院長許敬宗手裡接過了毓冕,為克洛維戴上。

    「謝謝大哥。」克洛維激動的面色通紅,十二串來自廣西欽州的合浦大珠製成的珠簾在面前晃著,這些異常珍貴的珠子十分耀眼,但卻還是擋不住他望向張超的感激之情。

    張超笑笑。

    樞密院樞密使秦瓊上前來,手捧著一個錦盒,裡面放著一隻青龍。這是由一塊碧玉所制成,也是極名貴之玉,由優秀的匠人製成。

    細觀之下,青龍上的每一個鱗片上都雕刻著小字。

    「二弟,這是龍符,這個龍符分為兩半,你我兄弟一人一半。大華和法蘭克各持一半。若二弟有需要之時,可派人持此令符往我大華的大西洋以及地中海艦隊、陸戰隊借兵。」

    這個龍符,就是張超對兄弟最大的支持。大哥不讓他白叫,也不是說給他加冕送頂皇冠就完事了。

    要保證洛克維能夠奪取法蘭克的大權,也要保證他不被羅馬和教會給幹掉,這樣才能保證大華在法蘭克的利益。

    要做到這些,張超拿出了很大的誠意,有了這個龍符,他就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向大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基地借兵。

    雖然說,不是憑龍符就能調兵,但起碼這是一個信物。有了這信物,海外基地就會認真考慮他們的請求。

    伸手雙手,從張超的手裡接過了那半片龍符,克洛維激動的再次喊大哥。這個時候,別說大哥了,就算喊爹他都願意。

    他親爹都沒對他這樣好啊。

    兵部尚書青鸞和陸軍總司令蘇定方一起上來,青鸞手捧著一把寶劍,蘇定方捧著一面盾牌。

    張超將這一劍一盾送給克洛維。

    「願你武運昌隆!」

    克洛維接過劍和盾,感謝的道,「也祝陛下武運昌隆。」

    頭戴毓冕,腰間符袋裡裝著龍符,一手長劍一手盾牌,身後是皇帝旌旗,面前放著加冕詔書。

    這一刻,克洛維覺得自己才是一個真正的君主。

    「二弟,大哥徵召了一千名退役的優秀軍官,又徵召了五千名退役的士官、老兵,他們將組成一個教導旅,也能兼任你的近衛旅。讓他們護衛你回法蘭克,助你奪回大權,真正掌握法蘭克。」

    「謝謝大哥。」

    六千人的近衛旅,也是一支教導旅。有了這樣一支精銳,克洛維就真正的有籌碼在手了,不用擔心回去後會被王太后和宮相給廢掉。

    「大哥還給你招募了一大批的儒生老吏,他們將成為你的幕僚團隊,成為你的治國隊伍。助你推行改革,以及實行儒家教育。」

    「大哥,我真的不知道要說什麼了。」克洛維真的感激的不知道要說什麼。這真是大手筆,六千退役軍官和老兵們組成的近衛旅,還有這麼大一支幕僚官吏隊伍。

    等他帶著這些人回去後,真是要文有文,要武有武。

    「你之前提的貸款、軍購以及貿易等事情,朕也會儘量答應你,細節方面你與內閣去談。」

    張超給克洛維的支持很多,甚至可以說連他的皇子他都沒一次給這麼多支持。當然,這些支持可不是無私的,張超給的越多,他想要得到的回報也越高。

    反正那近衛旅,其實都是招募的那些從軍中退役下來的軍官士官還有退伍的老兵們,他們過去了,相當於是一支僱傭軍,克洛維是得掏錢的。

    而那支幕僚團隊,也不過是徵召的那些秀才舉人等讀書人或一些願意出去逛逛看看的士子們。

    克洛維也一樣得付他們薪水。

    張超和大華朝廷在這個過程裡,僅僅是相當於一個人才中介,為他們招募介紹而已。

    就連軍購啊、借款啊這些,那也更不會是什麼無償的。哪怕給了一些優惠條件,但大華自己賺的很多。

    為了能夠償還借款,克洛維直接劃了許多租界人大華,還決定把法蘭克的稅收拿來做抵押,為了讓大華能夠收到稅,他決定直接由大華來包稅。讓大華當稅收承包商。

    把收稅當成一項工作一樣的,直接包給大華。

    甚至打算直接實行最簡單的包稅制,就是雙方議定一個稅額,然後大華每年給他們這麼多稅就好了,至於大華怎麼去徵稅,他們就不管了。這種稅制下,大華包稅操作空間很大,哪怕是按照約定的稅率,大華只要真正能夠收上稅來,那就能賺上很多。

    關鍵就在於大華能不能收到稅,如何對付那些試圖偷稅漏稅和抗稅的人了。

    張超是不怕麻煩的,他甚至都不打算費心費力的去法蘭克收稅。他打算直接把法蘭克的徵稅權承包給大華的商人,公開招標。

    就如同他招標搞海外殖民開發一樣,招一些有實力的大公司,讓他們把法蘭克分片劃區的去包稅徵稅。

    按張超和克洛維的約定,大華的包稅商人有權在法蘭克建立一些稅警部隊,用以對付那些不配合納稅的人。

    大華承包商人,按照法蘭克與大華約定好的稅率,向所有的法蘭克人徵稅。然後再向法蘭克皇帝繳納約定好的包稅數額,剩下的稅收,就是大華承包商的收入了。

    這種包稅法,深得克洛維的滿意,認為這又是幫他解決了一個重大的財務問題。如此一來,他既能收到自己的稅,又能如約按時償還約定的還款,甚至還能減少自己的徵稅開支,而且這些大華的稅警,還能成為一支得力的外援。

    克洛華甚至向張超承諾,若是這些包稅商到時表現良好,他可以考慮到時給他們賜封一些采邑,分給他們土地,或者是劃一些租界給這些承包商。

    「連稅收都要承包給別國的商人,這法蘭克皇帝也是當的沒有誰了。」

    幾名官員在下面私下議論著,話裡話外,不無對這法蘭克皇帝的嘲諷。

    「話可不是這樣說,這位皇帝陛下現在連半點實權都沒有,軍隊還要向咱們大華借,甚至以後的宮廷幕僚團隊都要向我們借。讓他去向法蘭克的封臣貴族們收稅,估計也難。現在直接包給我們大華商人,哪怕讓出一點利益來,但怎麼算都是划算的。」

    「說的也是。」

    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考慮的問題也不同。

    對克洛維來說,他最先考慮的是要保證自己這個剛加冕的皇帝回去後,還能真的成為法蘭克人的皇帝。

    他既要奪得法蘭克國的權力,又要保證法蘭克能夠聽說,還得要改革變強。而這些,憑他自己的能力,是無法做到的。

    他只有借助大華的力量。

    全方面的引進大華外援,輸入大華的文化、經驗、制度等,甚至把稅承包出去,以得到財政的保證。

    這一切,他認為都是值得的。

    相比起現在法蘭克這種宮相掌權,國王有如傀儡,甚至每當國王一去世,就要按傳統由國王兒子們把國家瓜分成幾個,然後諸子又開始混戰,最後一統,這種循環才最難接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算盤,都會算自己的賬。

    克洛維覺得現在讓出些利益來給大華,然後換得一個整合法蘭克,一個強大法蘭克的機會非常值得。

    尤其是如今的歐洲霸主羅馬帝國,正陷入困境之中,老對手波斯亡了,結果新興的阿拉伯卻打的羅馬站不住腳,老皇帝希拉克略都氣死了。

    現在羅馬東西皇帝分治,這對法蘭克來說,正是一個可以全力擴張的好機會。只要他能夠借大華的力量獲得法蘭克的掌握權,那麼法蘭克就可以全力擴張了。

    他的祖先克洛維一世統一了法蘭克人各部,開創了法蘭克王國。而他的目標,就是能夠有朝一日統一日耳曼諸部,建立一個強大的日耳曼帝國。

    甚至,將來有一天,能夠取代羅馬,成為西方世界的霸主。

    要強大,唯有借助大華的援助。

    要強大,唯有借鑑大華的制度,相比起羅馬帝國的制度,他認為大華的制度更加的優秀。

    「陛下,我觀克洛維很有野心,須當提防一二啊。」許敬宗在典禮後向張超道。

    張超聽了不以為意,克洛維當然是個有野心的人,要不然也幹不出這和瘋狂的事來。但他張超不正是需要這麼一個人嗎,若是一個平庸又無能還沒野心的人,他怎麼會跟他合作呢。

    有野心才好,有野心的合夥人才是他張超需要的。

    「沒有什麼提不提防的,克洛維的野心很大,他想帶領法蘭克統一日耳曼諸部,甚至想要有一天法蘭克取代羅馬。這個野心太大,遠超出他的能力,所以他會一直需要我們的『幫助』的,在他沒達成他的目標前,他離不開我們。」
V123210 發表於 2017-9-22 20:05
第1524章腐儒

    漢京。

    羅馬帝國大使館,羅馬大使安東尼坐在案前奮筆疾書,正痛心疾首的向羅馬皇帝陳述著一件讓人驚掉眼球的事情。

    該死的日耳曼蠻子,該死的法蘭克人,他們背叛了羅馬。克洛維二世居然野心勃勃的在漢京請求了大華皇帝為他加冕稱帝,而本應當是羅馬人最好朋友的大華皇帝,居然還真的這樣做了。

    「這是不可饒恕的事情,一定要給克洛維二世一點顏色瞧瞧。要不然,偉大的羅馬帝國在西方的統治就將威信無存。」

    寫到這,安東尼頓了頓,繼續寫道,「我實在是無法理解大華皇帝陛下的心思,他不但退出了當初的三皇同盟,還主動與阿拉伯人媾和。那是對羅馬的第一次背叛,然後現在他居然為一個蠻子加冕。 」

    「一個皇帝為一個國王加冕為皇帝,這是我見過最奇怪的事情了,太不可思議了。我實在不明白大華皇帝想要做什麼,他此舉目的何在?難道就是在我們羅馬帝國艱難的時候,在我們的後背再捅上一刀嗎?他們與阿拉伯人的議和,已經深深的傷害了我們,而現在,他們更加侮辱了我們。」

    「我們應當遣責大華,我們應當給大華回以一點顏色‧‧‧‧‧‧」寫到這裡,他自己苦笑著搖頭,大華的所做所為,讓人不齒。可現在的羅馬哪有這個能力跟大華翻臉,若是有能力,也早就翻了。

    哪裡還用等到現在啊。

    該死的阿拉伯人,安東尼忍不住又罵起了阿拉伯人。好不容易波斯要完蛋了,結果桃子卻讓阿拉伯人摘走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安東尼想到了一個漢人成語,當年羅馬與波斯戰爭的時候,大唐還主動與羅馬聯合,一起出兵對付波斯。可誰知道半路卻又跑出來個阿拉伯,趁大唐內亂之機,居然轉眼間就把波斯滅了,還把羅馬打的節節敗退。

    而當大華取代了大唐後,他們的西方策略卻又完全不同了。

    他們不再是聯合羅馬,他們開始跟阿拉伯人講條件,那些阿拉伯人也是王八蛋。他們對羅馬咄咄逼人,可卻在大華面前認慫。大華佔據波斯的那些地盤,他們屁都沒放一個,就承認了,不寫大華簽訂了劃界協議。

    完全就是承認大華攻奪波斯的地方,可卻對羅馬不休不饒。

    該死的波斯人,該死的阿拉伯人,該死的法蘭克人,該死的大華人。

    怎麼都在與羅馬做對,而且似乎哪裡都有大華人的影子。羅馬處處在吃虧,而大華卻處處都在佔便宜。

    這究竟是怎麼了。

    偉大的羅馬,榮耀的羅馬,現在怎麼卻成了大華的配角。

    世界的中心不再是羅馬,變成了東土的漢京。

    這個世界話語權最重的人也不再是羅馬皇帝,而成了大華天子。

    「我們不能再任由大華牽著羅馬的鼻子走了,大華根本不是我們忠實的盟友。恰恰相反,大華就如同一個市儈的商人,他們哪裡有便宜佔就往哪裡去,誰出的價高就把商品賣給誰。在大華人眼裡,我們不是盟友,不過是他們的一個客人罷了。」

    「如果我們不能早點看清這一點,我們遲早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的。」

    一封長長的信寫完,安東尼心情更加的鬱悶。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這封信就算發回君士坦丁堡,也未必有什麼用。

    現在的羅馬,已經有兩個皇帝了,不是過去那種皇帝,而是分治的兩個皇帝。羅馬人連自己家裡的那點事都搞不清楚,又如何跟大華爭。

    哎!

    偉大的羅馬啊。

    就在羅馬大使館不遠處的一家羅馬商店裡,店裡的一個老人也在寫信,這是羅馬天主教會的一位主教,不遠萬里前來傳播主的福音。可來到這裡後,才發現,根本無法展開傳教工作。

    他們的那些,在這裡根本沒有市場。只是他一直沒有放棄,無法建立教堂,就暫時屈居在一家商舖裡面。

    得不到官方的支持,就一直在私底下傳教。

    雖然一直沒有什麼進展,但他一直還在努力沒有放棄。可是今天,保羅主教真的有些絕望了。

    早皈依天主教會的法蘭克國王,今天居然改信了。

    見鬼,他居然去信了大華的儒教。

    這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打擊的他都已經沒有半點的精神。

    他面前攤開一張信紙,是大華所產的信箋,這種紙在羅馬非常的昂貴,那裡根本無法生產出這麼潔白這麼好的紙,可是在大華,這樣的紙卻非常的便宜。

    手裡握著一支鉛筆,這筆也是大華所產,比起鵝毛筆也好寫的多。

    但好紙好筆在手,他卻不知道如何下筆了。

    該如何向教會上報這個消息呢?

    告訴他們自己親自前來,兩年時間也毫無進展,甚至現在儒教還即將要傳播到法蘭克去了。

    天啊,這真是一個沉重無比的消息。

    法蘭克國王在大華接受皇帝加冕稱帝,這一事情不但讓大華百姓熱議,各國駐大華的大使們,也是第一時間把這個驚人的消息傳回本國。

    羅馬帝國和天主教都無法接受這樣的消息。

    法蘭克一直是蠻子中的強國,現在他們突然離開羅馬的懷抱,離開天主的懷抱,要投入到大華的懷抱,還要改信儒教,這種失落,太讓人難以接受了。

    阿拉伯人則既震驚又高興。

    法蘭克過去可是羅馬人反阿拉伯聯盟中的重要成員,現在法蘭克國王稱帝,很明顯,法蘭克找到了更強大的大腿去抱,他們要甩開羅馬了。以後的歐洲就不再是羅馬一家獨大,這當然是好事。

    大華不再與阿拉伯敵對,現在法蘭克又有可能退出與羅馬的聯盟,不再是阿拉伯的敵人,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但在高興之餘,阿位伯大使也在震驚。

    法蘭克人居然萬里迢迢的跑到大華來請求加冕,大華天子已經超過了教會的地位,超過了羅馬。

    大會向來是為阿拉伯所忌憚的,他們如今影響力越發的強大,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阿拉伯人的綠教也在向東發展,他們在征服波斯的地方,發展的很順利。可是在試圖進入大華控制區後,卻遇到了可怕的壁壘,根本難以發展。

    可現在,大華的儒教卻成功的邁了出去,甚至都要發展到法蘭克去了。

    ‧‧‧‧‧‧‧‧

    「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儒對朕說,大華如今手伸的越來越長了,管的越來越寬了。說我們家裡的事情都還沒理順呢,就開始插手到遙遠的西方,他勸朕莫要多管閒事,要關起門來自個發展。」

    北苑,張超在自留地的田埂上散步。

    初夏之時,微風和煦,田裡一片青翠。

    水稻剛施過一次肥,長的正壯,開始結苞。而一邊地裡的玉米也長的很高,另一邊田裡的一些瓜果蔬菜也長勢正好。

    「早玉米長的很快,有些已經可以吃了,摘幾個,一會回去蒸著吃。蒸的時候帶點葉子,這樣蒸出來的玉米既嫩又鮮,最是可口。」

    這時的玉米正是嫩的時候,又嫩又甜,如果再晚點,就老了,反而沒那麼好吃了。

    馬週扯著自己的那條狗,幾乎是在拖。

    「陛下,積極參與哪裡是瞎管閒事。朝廷的對外戰略一直都是很成功,也十分有成效的。有些老儒,雖然說讀了幾十年書,窮經皓首,但說實在的,也就是能當個老學究了,對於治國和外交這些,他們是一竅不通的。」

    「是啊,儒家歷經千年,其中可謂也是幾番變動。說來,雖然一直受到各王朝的尊崇,可儒家卻也變的越來越保守。缺少了許多開拓的精神,如今儒家中改良派當道,受到朝廷支持,可不少舊派老儒,還是經常忍不住上竄下跳。」

    任何改革都不是那麼容易的。

    大華如今的儒學,其實也是在經歷改革,現在受張超重用的正是改良派的新儒學。

    新儒學吸納了許多新的東西,不再是原來那一套。

    但這個改革,也受到了很多反對。

    不少名聲很響的老儒大儒,也一直在唱反調。

    「內閣需要注意一下這些,雖然這些人說的我們都知道是錯的,可他們老是如蚊子一般的在耳邊嗡嗡響,而且還時不時的要來叮我們一口,雖說不致命,但也非常煩人。」

    馬週問,「陛下是什麼打算呢?」

    「該管就管一下,該處置也要處置。有些時候,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張超不是聽不進反對意見,但那種一直上竄下跳沒有個限度的,也是他不能容忍的。

    尤其是在儒家這一塊,這可謂是思想領域的重要問題。若連個思想都統一不了,那如何統一人心,如何力往一處使呢。

    「朕給你一點建議吧,對於那些喜歡上竄下跳的腐儒酸秀才們,也不要跟他們太客氣,你把他們都送到邊疆去,甚至是直接送到海外的殖民地去,讓他們也發揮一下光和熱,為我們大華的開拓做點貢獻。實在不行,也還可以送到法蘭克啊、羅馬、信度等地去傳播下我們大華的文明嘛。」
V123210 發表於 2017-9-23 11:55
第1525章朕也不想殺承乾

    治國就得現實一點。

    像楊廣那種為了面子,把樹都纏上絲綢的做法就太愚蠢了。還有歷來各朝都喜歡搞朝貢貿易,讓那些蕃邦外國使團前來朝貢,不管進貢多少,反正朝廷就一定得賞賜的比他們進貢的多,要不然,豈不是讓中原帝國沒了臉面。

    張超是不干這種事情的。

    朝貢當然可以,貿易也行。

    但一碼歸一碼,你來朝貢,大華可以像徵的收點地方特產做貢物,不要求多。如果多了,大華可以按市場價收購。

    反正那種打著一個杜撰出來國名,然後冒充是使者前來朝貢,實為騙賞賜的商人,在大華這裡是絕對混不過關的。

    大華雖然一直在插手西方事務,但可不是瞎操心,也不是亂折騰。

    與阿拉伯人的議和,讓大華穩固了當初擊敗突厥,擊敗波斯人後佔領的西域地區,穩定了西方的邊境線,使得大華得以重新經營穩固西域地區,甚至是信度地區。

    與羅馬人的協議,也讓大華的海上貿易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出口勢頭,貿易順差維持的很好。

    現在與法蘭克人的外交,也同樣是大華外交戰略的重要一步。

    「承乾和長孫無忌等人在非洲還安靜吧?」

    張超問錦衣衛指揮使柯雄發。

    澳國公李治自殺,這個張超始料未及。李世民惱怒後中風,武媚主持美國大局,說服徐茂公和尉遲敬德接受大華的冊封詔令,這同樣讓張超意外。

    原本,張超認為李治畢竟年輕,沒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當他的使者到達澳洲公佈中原的變故後,他會選擇妥協。

    但卻料不到他會自刎而亡。

    對李世民,他倒做好了李世民會反抗,然後他必須狠下心來除掉他的最壞打算。可一場中風,卻讓李世民避開了這一劫。

    現在李治自殺澳國除,美洲李世民中風避過一劫,然後現在居然又好了。

    倒是非洲這邊,一直很安靜。

    一千多家被放逐的諸侯都在那邊。

    相比起李世民和李治,張超其實倒一直比較關注非洲這邊。李世民畢竟老了,又遙遠,有生之年也回不來。

    可承乾還年輕,他是自己一手教出來的弟子,雖然當初過於急了些,但經歷挫折只怕會越挫越勇,越變越強。尤其是長孫無忌這個老陰人也還在那邊,那邊的諸侯又多,聚一起依然實力不小。

    「錦衣衛一直盯著非洲諸侯,承乾自到南非之後,一直在與當地土著開戰。他訓練民兵,四處出擊,征服了許多個部族,實力擴張很快,地盤也是越佔越多,如今許多土著部落或被其擊敗征服,或者直接畏懼他的實力,臣服於他。承乾現在控制著近千里的地方,擁有著不下二十萬人口。」

    「那倒確實擴張的很快,看來朕當初教給他的那些,他還沒全忘記。」

    二十萬人口,已經有不小的實力了。雖然承乾征服的許多部落都還處於原始部落,這些人雖多,但承乾也就是獲得了一些勞力,他本身的其它各方面並沒有什麼大的增強。

    南非還是很遙遠的,承乾如果不能自己發展起造船廠,他也一樣離不開那個廣闊的大囚籠。

    造船業,武器製造,這些都是限制著承乾的重要瓶頸。

    張超比較擔憂的還是承乾會聯合放逐在非洲的那些諸侯,尤其是與長孫等聯合,若是他們到時聯合起來,那個實力還是不小的。

    哪怕他們沒有實力進攻大華在北非的殖民地、海外領,但也可能要叛亂自立,到時朝廷也會失去對他們的控制。

    最直接的損失,就是朝廷現在每年從非洲收上來的稅收,以及在各諸侯那裡通過交易換回來的各種物資。

    稅收是不多,但通過交易現在得到的這些資源可不少。各諸侯放逐到非洲,都沒有什麼加工製造的能力,都是靠朝廷這邊的商品輸入,拿他們當地的資源特產來交換。

    「是時候開始往非洲再新建一些海外殖民地了。」張超道。

    承乾在南非很老實,一心發展自己的領地,四處征服週邊土著,但越是這樣老實,張超越是感受到承乾在憋著一股勁。

    「陛下,臣有句話不得不說。承乾絕不是甘願之人,觀他現在所為,只怕早晚有一天羽翼豐滿之後就要叛亂的。與其等到那個時候,還不如現在動手。就如澳洲一樣,除掉承乾,那麼他的封地與人口,就能馬上轉為朝廷直轄的海外領。」

    李治一死,澳國改為定南州,一切都很順利,也為朝廷永除了一個後患。

    「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張超搖頭。

    「而且朕也不想殺承乾。」

    「可是他早晚是一個禍患啊。」

    柯小八向皇帝提議,他們錦衣衛完全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的除掉承乾,可以讓人看不出他是被殺死的,能偽裝成一個看不出來的意外。

    「朝廷在非洲有一千多個放逐的諸侯,難道朕要將他們全都弄成意外死亡?」張超笑著搖頭,不說能不能做的到,就算真能做到,那也太過明顯了。

    朝廷真要這樣做,只怕這些人就要魚死網破了。

    不說朝廷得費力去非洲平亂,可就算平定了,那又如何?

    當初朝廷要放逐那些人過去,除了把他們趕離中原,更主要的原因還是要讓他們做前鋒去開拓新大陸。

    現在才這麼點時間,一切才剛剛開始,朝廷派大軍過去把他們滅了,那得到的除了一片蠻荒,就什麼也沒有了。

    這不是張超想要的。

    雖然承乾他們也許會成為後患,將來也許會叛亂自立,但那隻是最壞的情況下。

    張超還有時間和機會,可以防止這些發生。

    在非洲再建立一些殖民地就也是一個辦法。

    在那邊建殖民地,在放逐諸侯間摻沙子。朝廷在澳洲和美洲就都這樣做了,先讓那些放逐者過去開基地打前鋒,立穩腳跟了,朝廷的殖民公司跟進。

    在有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這條航線握在大華手裡,那麼放逐諸侯所處的東非、南非,其實都不會成為什麼商路。

    不是重要的商路,那麼發展就難。

    「沒有朕的旨意,不要去動承乾,別給朕弄出來什麼意外。朕,並不喜歡意外,而且朕也能知道是不是意外。」

    錦衣衛是張超的一個重要工具,這把劍很鋒利,因此張超也格外的注意這把劍是不能能掌握的住。

    如果這把劍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太危險了。

    他現在警告柯雄發,別自作主張,如果他敢邁出這危險的一步,張超是絕不會手下留情的。

    柯雄發感覺到一股殺氣瞬間掃過,只覺得後頸一涼,汗毛都立起來了。

    「臣不敢妄為。」

    「那就好。」

    「盯著他們就好。」

    稍晚一些時候,張超與馬週一起遛狗。說到此事,馬周也贊成不動承乾他們,「陛下當初決定放他們一馬,寬仁的安置他們,如今若是又出爾反爾,只會讓天下人失望。」

    「換句話說,承乾若真有什麼不該有的想法,真的做出了那樣不可挽回的事情,其實對於朝廷來說,後發致人反而是最佳時機,而且朝廷就算後發致人,也一樣可以收拾他們。」

    「你說對。」

    「陛下,四十萬稅警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招募和編制,基本上都是由退伍士兵招募組成,稍加訓練整合,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很好,大華現在每年流失的稅金至少有一個億,有這四十萬稅警用來徵稅和緝私,朕希望能夠有效果。朕也不定太高的目標,但減少一半損失這個目標應當要達成。」

    一億損失減少一半,那就是五千萬貫。

    五千萬貫,對大華來說,這也是一筆巨款。

    這麼多錢,差不多能夠維持大華六十八萬正規軍非戰時一年的軍費開支了。若是把這麼多錢用來投入到交通運輸、教育醫療這些基礎中,那麼更能修建數條國道、建設更多的醫院和學校。

    「扶桑那邊,倭人舊貴族豪強陸續反叛了。」馬週又稟報了一個消息。

    扶桑被征服後,已經交給太子,做為他的太子采邑了。現在太子親自坐鎮扶桑,太子在扶桑實行的戰後政策,推行收田令和清欠令,已經觸怒了倭國的舊貴族豪強,這些本已經臣服的人,紛紛起來叛亂,可謂是滿地烽煙。

    張超聽了不以為意。

    倭人會反,這在意料之中,甚至肯定也是在太子的預料之內的。

    「當年隋平南陳,平陳之後在南陳推行的均田令等政策,也是激起整個江南豪強的大叛亂,但那又如何?隋文帝只派出楊素和史萬歲兩員上將,就將燃遍江南的叛亂之火迅速掃滅。」

    「不破不立,楊素和史萬歲平定江南叛亂,然後由楊廣鎮守揚州,統領江南,江南才算是正式納入了隋帝國的統治之中。這次倭國三月被踏平徵滅,許多倭人本來就還心有不甘,這些人早晚還是要弄出點事情來的,這次正好來個引蛇出洞一網打盡,也算是一勞永逸,杜絕後患。」

    馬週問,「需不需要再調些兵馬入扶桑?」

    「不用了,若連這麼點小事太子都搞不定,那也太讓朕失望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9-23 14:15
唐朝好地主 第1525章朕也不想殺承乾

    治國就得現實一點。

    像楊廣那種為了面子,把樹都纏上絲綢的做法就太愚蠢了。還有歷來各朝都喜歡搞朝貢貿易,讓那些蕃邦外國使團前來朝貢,不管進貢多少,反正朝廷就一定得賞賜的比他們進貢的多,要不然,豈不是讓中原帝國沒了臉面。

    張超是不干這種事情的。

    朝貢當然可以,貿易也行。

    但一碼歸一碼,你來朝貢,大華可以像徵的收點地方特產做貢物,不要求多。如果多了,大華可以按市場價收購。

    反正那種打著一個杜撰出來國名,然後冒充是使者前來朝貢,實為騙賞賜的商人,在大華這裡是絕對混不過關的。

    大華雖然一直在插手西方事務,但可不是瞎操心,也不是亂折騰。

    與阿拉伯人的議和,讓大華穩固了當初擊敗突厥,擊敗波斯人後佔領的西域地區,穩定了西方的邊境線,使得大華得以重新經營穩固西域地區,甚至是信度地區。

    與羅馬人的協議,也讓大華的海上貿易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出口勢頭,貿易順差維持的很好。

    現在與法蘭克人的外交,也同樣是大華外交戰略的重要一步。

    「承乾和長孫無忌等人在非洲還安靜吧?」

    張超問錦衣衛指揮使柯雄發。

    澳國公李治自殺,這個張超始料未及。李世民惱怒後中風,武媚主持美國大局,說服徐茂公和尉遲敬德接受大華的冊封詔令,這同樣讓張超意外。

    原本,張超認為李治畢竟年輕,沒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當他的使者到達澳洲公佈中原的變故後,他會選擇妥協。

    但卻料不到他會自刎而亡。

    對李世民,他倒做好了李世民會反抗,然後他必須狠下心來除掉他的最壞打算。可一場中風,卻讓李世民避開了這一劫。

    現在李治自殺澳國除,美洲李世民中風避過一劫,然後現在居然又好了。

    倒是非洲這邊,一直很安靜。

    一千多家被放逐的諸侯都在那邊。

    相比起李世民和李治,張超其實倒一直比較關注非洲這邊。李世民畢竟老了,又遙遠,有生之年也回不來。

    可承乾還年輕,他是自己一手教出來的弟子,雖然當初過於急了些,但經歷挫折只怕會越挫越勇,越變越強。尤其是長孫無忌這個老陰人也還在那邊,那邊的諸侯又多,聚一起依然實力不小。

    「錦衣衛一直盯著非洲諸侯,承乾自到南非之後,一直在與當地土著開戰。他訓練民兵,四處出擊,征服了許多個部族,實力擴張很快,地盤也是越佔越多,如今許多土著部落或被其擊敗征服,或者直接畏懼他的實力,臣服於他。承乾現在控制著近千里的地方,擁有著不下二十萬人口。」

    「那倒確實擴張的很快,看來朕當初教給他的那些,他還沒全忘記。」

    二十萬人口,已經有不小的實力了。雖然承乾征服的許多部落都還處於原始部落,這些人雖多,但承乾也就是獲得了一些勞力,他本身的其它各方面並沒有什麼大的增強。

    南非還是很遙遠的,承乾如果不能自己發展起造船廠,他也一樣離不開那個廣闊的大囚籠。

    造船業,武器製造,這些都是限制著承乾的重要瓶頸。

    張超比較擔憂的還是承乾會聯合放逐在非洲的那些諸侯,尤其是與長孫等聯合,若是他們到時聯合起來,那個實力還是不小的。

    哪怕他們沒有實力進攻大華在北非的殖民地、海外領,但也可能要叛亂自立,到時朝廷也會失去對他們的控制。

    最直接的損失,就是朝廷現在每年從非洲收上來的稅收,以及在各諸侯那裡通過交易換回來的各種物資。

    稅收是不多,但通過交易現在得到的這些資源可不少。各諸侯放逐到非洲,都沒有什麼加工製造的能力,都是靠朝廷這邊的商品輸入,拿他們當地的資源特產來交換。

    「是時候開始往非洲再新建一些海外殖民地了。」張超道。

    承乾在南非很老實,一心發展自己的領地,四處征服週邊土著,但越是這樣老實,張超越是感受到承乾在憋著一股勁。

    「陛下,臣有句話不得不說。承乾絕不是甘願之人,觀他現在所為,只怕早晚有一天羽翼豐滿之後就要叛亂的。與其等到那個時候,還不如現在動手。就如澳洲一樣,除掉承乾,那麼他的封地與人口,就能馬上轉為朝廷直轄的海外領。」

    李治一死,澳國改為定南州,一切都很順利,也為朝廷永除了一個後患。

    「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張超搖頭。

    「而且朕也不想殺承乾。」

    「可是他早晚是一個禍患啊。」

    柯小八向皇帝提議,他們錦衣衛完全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的除掉承乾,可以讓人看不出他是被殺死的,能偽裝成一個看不出來的意外。

    「朝廷在非洲有一千多個放逐的諸侯,難道朕要將他們全都弄成意外死亡?」張超笑著搖頭,不說能不能做的到,就算真能做到,那也太過明顯了。

    朝廷真要這樣做,只怕這些人就要魚死網破了。

    不說朝廷得費力去非洲平亂,可就算平定了,那又如何?

    當初朝廷要放逐那些人過去,除了把他們趕離中原,更主要的原因還是要讓他們做前鋒去開拓新大陸。

    現在才這麼點時間,一切才剛剛開始,朝廷派大軍過去把他們滅了,那得到的除了一片蠻荒,就什麼也沒有了。

    這不是張超想要的。

    雖然承乾他們也許會成為後患,將來也許會叛亂自立,但那隻是最壞的情況下。

    張超還有時間和機會,可以防止這些發生。

    在非洲再建立一些殖民地就也是一個辦法。

    在那邊建殖民地,在放逐諸侯間摻沙子。朝廷在澳洲和美洲就都這樣做了,先讓那些放逐者過去開基地打前鋒,立穩腳跟了,朝廷的殖民公司跟進。

    在有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這條航線握在大華手裡,那麼放逐諸侯所處的東非、南非,其實都不會成為什麼商路。

    不是重要的商路,那麼發展就難。

    「沒有朕的旨意,不要去動承乾,別給朕弄出來什麼意外。朕,並不喜歡意外,而且朕也能知道是不是意外。」

    錦衣衛是張超的一個重要工具,這把劍很鋒利,因此張超也格外的注意這把劍是不能能掌握的住。

    如果這把劍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太危險了。

    他現在警告柯雄發,別自作主張,如果他敢邁出這危險的一步,張超是絕不會手下留情的。

    柯雄發感覺到一股殺氣瞬間掃過,只覺得後頸一涼,汗毛都立起來了。

    「臣不敢妄為。」

    「那就好。」

    「盯著他們就好。」

    稍晚一些時候,張超與馬週一起遛狗。說到此事,馬周也贊成不動承乾他們,「陛下當初決定放他們一馬,寬仁的安置他們,如今若是又出爾反爾,只會讓天下人失望。」

    「換句話說,承乾若真有什麼不該有的想法,真的做出了那樣不可挽回的事情,其實對於朝廷來說,後發致人反而是最佳時機,而且朝廷就算後發致人,也一樣可以收拾他們。」

    「你說對。」

    「陛下,四十萬稅警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招募和編制,基本上都是由退伍士兵招募組成,稍加訓練整合,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很好,大華現在每年流失的稅金至少有一個億,有這四十萬稅警用來徵稅和緝私,朕希望能夠有效果。朕也不定太高的目標,但減少一半損失這個目標應當要達成。」

    一億損失減少一半,那就是五千萬貫。

    五千萬貫,對大華來說,這也是一筆巨款。

    這麼多錢,差不多能夠維持大華六十八萬正規軍非戰時一年的軍費開支了。若是把這麼多錢用來投入到交通運輸、教育醫療這些基礎中,那麼更能修建數條國道、建設更多的醫院和學校。

    「扶桑那邊,倭人舊貴族豪強陸續反叛了。」馬週又稟報了一個消息。

    扶桑被征服後,已經交給太子,做為他的太子采邑了。現在太子親自坐鎮扶桑,太子在扶桑實行的戰後政策,推行收田令和清欠令,已經觸怒了倭國的舊貴族豪強,這些本已經臣服的人,紛紛起來叛亂,可謂是滿地烽煙。

    張超聽了不以為意。

    倭人會反,這在意料之中,甚至肯定也是在太子的預料之內的。

    「當年隋平南陳,平陳之後在南陳推行的均田令等政策,也是激起整個江南豪強的大叛亂,但那又如何?隋文帝只派出楊素和史萬歲兩員上將,就將燃遍江南的叛亂之火迅速掃滅。」

    「不破不立,楊素和史萬歲平定江南叛亂,然後由楊廣鎮守揚州,統領江南,江南才算是正式納入了隋帝國的統治之中。這次倭國三月被踏平徵滅,許多倭人本來就還心有不甘,這些人早晚還是要弄出點事情來的,這次正好來個引蛇出洞一網打盡,也算是一勞永逸,杜絕後患。」

    馬週問,「需不需要再調些兵馬入扶桑?」

    「不用了,若連這麼點小事太子都搞不定,那也太讓朕失望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