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唐朝好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成)

 
mk2258 2016-12-1 11:51:3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606 2092915
V123210 發表於 2017-9-15 17:18
第1507章留一手

    這一次羅馬和阿拉伯兩國的軍購訂單相當龐大,兩國那是憋著火要大打一仗。刀槍弓弩鎧甲,甚至是火槍火砲戰艦運輸船,連大華的各種食品罐頭、奶粉肉鬆等,他們都要訂很多。

    羅馬奧古斯都赫拉克以及阿拉伯特使奧斯曼對此次軍購都異常重視,其實大華又何嘗不重視呢。

    其實賣絲綢賣瓷器賣香料賣茶葉,都不如賣軍火賺錢啊。

    橫刀長矛這些的利潤固然不是很高,可如板甲火槍戰船火砲這些可是異常的賺錢。

    對於大華來說,一件胸板甲,其實製造工序十分簡單,成本更是低廉,可在羅馬和阿拉伯人眼裡,這一件胸板甲若給步兵們裝備上了,那可就戰鬥力立即提升數倍。甚至他們訂購胸板甲,都捨不得給步兵用的,這是準備用來裝備一支重步兵,甚至是給精銳騎兵們裝備的。

    畢竟大華的胸板甲,那可是用鋼打造的,看似很薄,但卻又異常堅固,比之他們尋常的索子甲不知道強過多少倍。

    他們根本不會相信,一件這樣的胸板甲,其實比之索子甲的成本反而低的多,生產也更容易,這在他們想來不可思議的事情。鋼板甲怎麼可能比索子甲還更好製造,更便宜呢。

    技術。

    大華擁有的技術,是他們無法想像的。

    這種技術,不是某一項的技術,而是整個產業的技術。從採礦到冶鐵,再到煉鋼,然後到軋鋼,再到水力鍛打成型,每一項技術,都是劃時代的新技術,每一項技術,都將羅馬人甩的遠遠的。

    每一項新技術,都讓成本大大降低,並大大節約時間。

    大唐時的灌鋼包鋼技術,都已經是煉鋼和鍛造武器裡的頂級技術了,這種技術羅馬人都還沒掌握,更別提大華的平爐高爐冶鐵鍊鋼技術,一爐直接出鋼液幾千斤,這種事情羅馬人聽說過,但一直是當神話在聽的。

    一爐幾千斤的鋼液啊,鋼液啊。

    要知道,他們還是在靠用手工鍛打,把鐵反覆鍛打成鋼呢,一次能打出來的也就一小塊鋼了。可大華卻能直接一爐就得鋼液幾千斤,然後可以直接把鋼液軋製成鋼板鋼錠鋼塊等,得到粗坯,大大方便加工。

    水力鍛鎚,利用水力直接鍛打成型,打造出華麗的板甲。

    一件胸板甲,起碼十倍的暴利。

    這年頭,做什麼也不如這個賺錢。

    絲綢雖然也賺錢,可要種桑養蠶,繅絲紡織,織出一匹絲來,週期長。靠的是全民養蠶絲織,才能形成一個龐大的絲綢產量。

    絲綢其實是一項勞動力密集的產業,附加值來說並不算高。

    但軍械就不同了,大華的軍械擁有無可匹敵的質量和價格還有數量優勢,放眼全球,沒有一家能夠比的上。

    大華的軍工業,在這個時代,絕對是高科技產業,還有著技術的壟斷優勢,有完全的自主定價權。

    產品的附加值相當的高。

    皇家的聯合鋼鐵公司,現在擁有大華一半以上的鋼鐵產量。大華的軍械監,從聯合鋼鐵公司購進鋼鐵,加工生產軍械,一進一出,從鋼板變成了胸板甲、騎士甲、領主甲甚至是索子甲等,若按重量來算,每斤鋼鐵價值立即提升了十倍不止。

    尤其是騎士甲和領主甲這種全身板甲,提升的價值更高。領主甲更是因為製造精美,量身定做等因素,附加值提升百倍都不止。

    可就算如此,依然很搶手。

    大華的火槍火砲,現在也深受兩國所喜歡。

    因為火砲不論攻城還是守城,又或者是野戰,都是十分犀利猛烈,過去大華對兩國是禁售這些火器的,頂多是拿出一些當成禮物贈送。但這次,大華開放火器出售。

    說白了,其實火器這個東西也要看誰來用。

    對大華來說,把火槍火砲賣給羅馬和阿拉伯人也不用擔心他們仿造,因為他們現在沒這個技術。

    大華的砲用的是鑄鐵炮,鑄鐵砲身的技術,不論是鑄鐵還是鑽膛,他們都沒這水平。若是用青銅之類的來仿造,當然也有可能仿造成功,但若沒大華的技術,那麼產量和性能都無法保證。

    幾千斤銅鑄一門火砲,結果開不了幾炮就會炸,還得花上很長時間才能鑄出一門,無法形成批量生產的產能,那麼這種東西除了擺設,根本無法列裝軍隊,也就毫無作用了。

    而火器還有一頂最重要的東西,當然是火藥了。

    他們一沒有生產火藥的技術,二也沒有大量開採硝石硫磺等的能力。大華賣給他們火槍火砲,還能持續的給他們賣彈藥。

    「這批軍械,尤其是火器,我們還是要削減性能嗎?」

    馬車上,眾議長許敬宗問張超。

    在此前的幾次對羅馬和阿拉伯軍售中,大華雖然沒出售過火器,但也出售過軍艦、運輸船以及武器鎧甲等。

    這些外貿軍械,大華都削減了些性能。

    屬於減弱版的軍械,不論是鎧甲還是刀槍,又或者是戰艦、運輸船都是如此。

    所謂外貿版軍工,基本上就是可能同一個產品,但性能上降低了。

    同款式的胸板甲,大華自用的是足材足料,最好的工藝。可是外銷的胸板甲,卻沒那麼足了,僅重量上就要輕上一些,這是減少了材料,工藝方面也少了一些工藝,使得人工和材料成本都降低了不少。

    這樣的胸板甲性能當然降低了,但拿出去,依然還是能讓兩國非常滿意的。

    「外銷軍械,肯定得本就降低成本的考慮來的,而且質量太好,那這買賣怎麼做的長久呢。」次相褚遂良笑呵呵的道。

    說起坑人來,這車上的君臣們就沒有一個是好相與的。反正大華的軍械就算降低一兩個檔次,依然是遠超各國自產的,依然擁有不可匹敵的競爭力。

    「就是,我們報的那個價格,能買到這樣的軍械他們都笑的合不攏嘴了。火器這個東西,越發得小心。咱們總得留一手,防著這些人到時拿我們賣給他們的火器,反過來對付我們。尤其是這個阿拉伯,咱們可是跟他們大量接壤,可以說,阿拉伯的東南北三個方向,都與我們接壤,我總以為,咱們早晚會跟他們開戰,所以得提前防著一些。」房玄齡也是支持軍售的,但他始終認為,阿拉伯人這幾年的擴張態勢,十分的兇猛。

    他認為阿拉伯人絕不是善類,眼下他們想與羅馬全力爭鋒,所以才會向大華妥協。可大華與阿拉伯接壤的邊境太多了。

    阿拉伯人吞併波斯薩珊之後,現在與東面和北面與大華的大夏領、河中領都接壤,而南面還有紅海北岸,西北還有裡海交壤。

    兩個都算是超級大國,擁有如此漫長的邊界線,衝突是早晚的事情。

    房玄齡甚至曾提出要實行早期的政策,聯合羅馬等先滅掉阿拉伯,與羅馬瓜分掉阿拉伯和波斯故地。哪怕是滅掉阿拉伯人後,扶持一個傀儡的波斯也比現在這樣強。

    只不過這個提議,最終張超沒有同意。

    在張超看來,其實大華現在周邊也還有許多地方未掃清,甚至是西域和信度等地也一樣還沒穩固。

    這個時候急著與阿拉伯這麼一個新興帝國全面開戰,並不明智。

    一來太過遙遠,大華就算有強大軍隊,可在這麼遠的距離投送軍隊做戰,補給等都非常不容易。其二,戰爭會影響到大華的外貿。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張超覺得現在的阿拉伯確實非常強悍,這個新興的帝國擁有著極強的戰鬥力,現在跟他硬拚,十分不明智。如果不能短期內擊敗阿拉伯,那大華帝國就可能陷入到中亞的這個泥潭裡去。

    張超是認定無法短期內擊敗阿拉伯的,既然如此,那就換個策略。

    讓阿拉伯人放心的去跟羅馬拚命,大華在後面賣賣軍火,同時繼續貿易就非常好了。

    至於說阿拉伯人會不會因此坐大,滅掉羅馬然後調頭東進,這個張超暫時還不去考慮,因為羅馬也不是那麼好滅的。

    羅馬相當於東方的大華,他並不是單打獨鬥的,那是歐洲唯一的帝國,羅馬皇帝是歐洲各蠻國們的宗主,羅馬在歐洲還是有些號召力的,阿拉伯人的擴張,也並不會得到蠻子們的支持。

    坐山觀虎鬥,順便加油助威,賣點軍火助助興這才是大華應當做的事情。

    「火槍火砲,戰艦運輸船,他們想要,咱們就賣,但就如房公所言,咱們得有所保留,給他們外貿版就好,性能上,削減個兩三成就行。至於價格,這可是獨此一家的超級武器,所以咱們價格上一定得彰顯出這些火器的地位。」

    「咱們大華的軍械從來都是最好的,所以價格也一定得是最貴的。」

    張超這很無恥的話,深得一干宰執重臣們的認可。

    「租界的事情,也要抓緊。既然拿到這麼多租界,就不能讓它們空著。得把這些租界建立起來,並讓他們成為我們在海外的基地,甚至是搖錢樹。這樣,朝廷安排一下,直接招募吧,把各個租界規劃一下,然後招募商團過去建設開發。」

    「這些租界招募商團去開發,就按殖民公司的條例來,由他們全權開發,到時稅收三分之一上繳朝廷。開發的公司,可擁有殖民公司的所有同等權力,可以擁兵、可以擁有行政和司法等權。」

    羅馬和阿拉伯各給了大華十三塊租界,地方遙遠,朝廷也沒那麼多精力同時去開發,因此張超還是打算用殖民公司的方法來管理開發這些租界,招募商家,讓他們向朝廷交一筆錢,然後他們就可以得到授權去開發這些租界,租界就等於是這些公司擁有的殖民地了。

    這種方式來開發租界,對朝廷來說是最省心省事,但又能保證大華和朝廷利益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7-9-15 23:50
第1508章朕要的更多

    「陛下對於漠北如何打算?」

    身為貴族院長的魏徵忍不住問皇帝,今天的大朝會上,漠北二汗的請求,也算是引得不少人驚嘆連連。而在朝會上,皇帝讓魏徵的貴族院來負責兩汗國改為諸侯國一事。

    身為貴族院長,魏徵倒是基本上明白皇帝意圖的。

    漠北之地不比漠南,對於大華來說,那是一個有些雞肋的地方。這地方與漠南還隔著大漠,地處極北方,距離遙遠,而且乾旱少雨,冬天寒冷而又漫長,根本無法種植耕作。

    這種地方,若是放在二十年前,那就是食之無味的雞肋。

    不過如今嘛,卻也不能輕棄。

    畢竟漠北這麼大,若是還如過去諸朝一樣的政策,那用不了二十年,肯定又會成為隱患。

    「漠北之地,朝廷得控制。二汗願意內附,這是好事,但朕今天沒有輕易的答應他們的請求,想必諸位愛卿也都是明白的。契苾歌愣和藥葛羅吐迷度打的什麼算盤,朕很清楚,你們也清楚。」

    二汗不過是知道大勢所歸,所以主動請求內附。一旦大華皇帝好那虛名,那麼讓他們成為大華的諸侯國,可就順利的打入大華內部了,到時有憲法和分封法為他們背書,大華也沒理由再來對付他們。

    「朝廷對於漠北,需要的是控制。而如果將漠北分封為兩個諸侯國,那就違背了大華的漠北戰略。」

    房玄齡點頭。

    皇帝今天朝會上還能保持清醒,這是非常不錯的。若是皇帝一時好面子,就順著二汗的話同意分封他們為諸侯,把漠北分成兩個諸侯國,那絕對是大華漠北戰略的重大失敗。

    大華吞併漠南,征服燕北,將之分成了上千的諸侯國,使之漠南和燕北這兩個緊鄰中原北方的塞上地區,再難有強大的遊牧部族勢力,保障了大華北方的安全。

    可以說那是大華北方策略最成功的一筆,也是歷代中原王朝都沒能達成的一種成功戰略。

    不論是秦朝長城軍團的大破匈奴,還是漢朝韜光養晦,後來終於遠逐匈奴,再後來隋文帝對突厥的離強合弱,其實打來打去,都只是治標不治本。雖能一時擊敗草原部族,甚至遠逐他們,但他們從來都沒能真正的統治草原。

    一個部族敗了,馬上又有一個部落代之而起。

    匈奴人、柔然人、鮮卑人、突厥人、薛延陀人、鐵勒人‧‧‧‧‧‧

    大華的北方戰略卻完全不同。

    隋朝之時,文帝雖然手段高超,把強大的突厥弄的四分五裂,但每次也只是離強合弱,甚至將之陰山下以及河套等肥美的草原,都送給那些親隋的突厥可汗遊牧。

    不但漠南由突厥人控制著,甚至河套、以及陰山下等這些戰略之地,都是內遷安置突厥人。

    這才有了後來始畢可汗的迅速崛起,並兵圍楊廣於雁門,差點生擒大隋皇帝。

    大華的北方戰略是控制草原。

    收服了陰山以南的廣大地區,從河套到雲中。

    進而奪取了漠南地區,分封了廣大諸侯,建堡築城,步步推向草原深處,將之穩固。

    現在,就算二汗不主動臣服內附,其實大華也肯定會找理由對付他們,吞併漠北的。就如當年薛延陀雖然也曾為大唐征服突厥人立下汗馬功勞,可就算他後來不反唐,大唐也一樣會滅掉他一樣。

    如今二汗主動的臣服,不過是讓這個事情變的簡單一些,溫柔一些,沒那麼殘酷罷了。

    「朕認為,對於漠北,應當多分封,廣施恩澤。」張超笑著對魏徵道。

    所謂廣施恩澤,就是漠北不僅封兩個封國,而是要多封特封。

    「二汗授封什麼爵位?」

    「就封個國公吧。」張超道。

    當年大唐貞觀之時,曾經先後封過不少突厥和鐵勒人爵位,甚至是賜姓。有些還都封了王,但當年的這些王,到了大華之後,其實都貶降了。

    王爵多貶為公侯。

    現在二汗該怎麼封,這得皇帝給個標準。

    一個契苾國公一個回紇國公,但兩人的封地,不是瓜分漠北。只是從漠北劃出一小片地方來做二人的封地。

    「二汗的兄弟子侄,也要多封廣封,以顯朝廷恩澤。」

    兩人封公,他們的兄弟子侄也都多封爵,什麼侯伯子男,封他幾十個,這樣一來,每人劃分一塊封地,分的越多,封地就越小。

    「另外鐵勒諸部,也要廣封他們的首領,給封侯伯子男。」

    「朝廷再授封一些功臣子弟為漠北諸侯,授爵封地。」

    馬周等聽著皇帝的計畫,都是頻頻點頭。

    皇帝這個分封,可比只把二汗國變成二封國高明的多。哪怕二汗王的兄弟子侄也多分封,甚至鐵勒諸部首領們也都分封,但分封法的製度下,契苾國公契苾歌愣也只能管自己的那個契苾國,他並不能管到契苾族其它子弟分封出來的封地。

    各個封地是互不統屬的,這樣一來,原本漠北分為東西兩部,哪怕內部也差不多是子弟分封,但他們還是兩個整體,是有可汗的。

    但現在大華分封,漠北就不再是兩國,而將可能是二百國,甚至是更多。這幾百個封國,將互不統屬,都是大華帝國的封臣封地。

    而張超又趁機還要分封一批中原功臣子弟過去。

    「臣以為,契苾和回紇兩族封爵封地可佔三分之一,然後鐵勒其餘諸部的封爵封地也佔三分之一,再中原功臣子弟分封過去,封爵封地也佔三分之一。如此以後漠北之地,三家勢力,成鼎足之勢,朝廷對漠北的控制也將不斷增強,最終真正的掌握漠北。」房玄齡老成持重。

    「房公所言善矣,朕也認為這三分之勢甚佳。」

    中原子弟佔三分之一,這個數量,既能讓大結對漠北局勢有真正的插手,但又不會過於讓漠北的鐵勒人難以接受。

    而讓其餘鐵勒諸部也分封三分之一,這一招尤其精妙。

    這是對鐵勒的分化,把回紇與契苾兩族,從鐵勒這個大部族中分離出來。

    「臣只擔心契苾與回紇未必願意這個分封之法啊。」馬週說出心中顧慮,這個漠北分封法一出,朝廷這邊自然是願意的,貴族院那邊肯定也願意,畢竟一下子把漠北拿出三分之一來分封,大家自然高興,說不定自家也能得到一份機會呢。

    哪怕自家得不到,這朝廷在漠北增強了實力,這不也是對整個大華都有利的嗎?

    鐵勒其餘諸部肯定也願意。

    畢竟在突厥之後,先有鐵勒裡的薛延陀聯合鐵勒諸部,建立了薛延陀汗國。後來薛延陀滅,契苾和回紇又各拉了不少鐵勒部落,建立了自己的汗國。

    但在如今的漠北,其實是以兩族為主導,其它鐵勒各部基本上地位不高。如果大華現在要分封漠北,給鐵勒諸部也三分之一的位置,他們豈會有不願意的道理。

    最不願意的應當是契苾與回紇兩部,本來是平分漠北,各自稱汗,現在好了,主動願意為分封諸侯,結果地盤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二。

    而契苾歌愣與藥葛羅吐迷度兩汗估計就更不願意了,從大汗,變成了國公,統治的封地,更是大大縮水,過去漠北就兩汗國,而以後可能漠北湧出六七百個封國,哪怕兩人的封國會是公國,諸國之中最大,但也一樣是要與六七百個諸侯一起分漠北啊。

    「大勢!」

    張超笑著對馬週說。

    如果鐵勒其餘諸部願意,如果大華上下都滿意,甚至可能許多兩族的貴族子弟也願意這個分封法,那麼不管契苾歌愣和藥葛羅吐迷度兩汗如何不願意,也無法改變這個大勢了。

    「如果兩汗想反悔,那麼他們面臨的可能就是眾叛親離。我們可以輕易的讓鐵勒諸部起來反抗他們,甚至可以扶持兩族的子弟來取代二汗。」

    什麼叫大勢,什麼叫借勢,這就是。

    兩汗雖然都可以拉起不下二十萬騎,但這是建立在二汗能夠團結各自所有的部落的情況下,而如果二汗內部出現了問題,那就根本集結不起這麼多力量,甚至還得面臨著內訌。

    大華到時只需要給點承諾,就能挑起他們的內戰,坐山觀虎鬥,等他們兩敗俱傷之後,再出來收拾殘局,撿拾掉到地上的戰利品即可。

    說來說去,其實還是實力的問題。

    大華在東西兩邊都已經穩固,一個個的敵手慘幾於大華鐵騎之下,大華在北方已經沒有敵人了。

    大華有了充足的餘力來對付漠北。

    張超可以選擇溫柔點的手段來收服漠北二汗國,當然也可以選擇簡單粗暴一些的方式來解決這最後的隱患。

    一力降十會。

    兩汗王不管怎麼選擇,其實最終的結果都是漠北將徹底的併入大華的版圖,成為大華帝國疆土的一部份。

    「二汗如今俱在漢京,這正是解決漠北問題的最佳時機。在他們離京之前,就把此事敲定。」

    「陛下,若二汗不答應?」

    張超微微一笑,對馬週答道,「二汗若不願意,朕相信他的兄弟他的子侄裡,肯定有人願意答應的。」

    馬週點頭,心領神會!
V123210 發表於 2017-9-16 11:49
第1509章李陵後人

    「臣黠戛斯俟利發失缽屈阿棧拜見大華皇帝陛下!」

    金碧輝煌的皇宮大內,鐵勒部落酋長畢恭畢敬的跪伏在地,甚至頭都不敢抬起來。

    黠戛斯只不過是鐵勒諸部中的一部,相比起薛延陀、契苾、回紇等大族來說,只算是中等部落。部族全部全口也不過十萬餘,能徵召的騎士不過兩萬。在薛延陀滅亡之後,黠戛斯是歸屬於回紇汗國之下。

    此次也是失缽屈阿棧第一次來中原,這位五十多歲的酋長此刻雖然穿著緋袍玉帶,佩帶著銀虎,可對於大華卻是無比敬畏的。

    這人山人海的漢京街道,那巍巍漢京城池,金碧輝煌的大華宮城,無一不讓他敬嘆不已,這裡就有如天神居住的地方。

    這裡是這麼的富饒,是這麼的安寧。

    「俟利發抬起頭來!」

    張超坐在龍椅上以平和的聲音道。

    失缽屈阿棧抬頭,黑髮方臉,濃眉黑眼。

    這個相貌倒是標準的黃種人相貌,而鐵勒人實際上卻幾乎都是白種人。黠戛斯是在隋唐之後才開始用的族名,在此之前,漢朝時稱他們為隔昆或堅昆,南北朝則作護骨,或結骨,契骨、紇骨。

    他們一直生活在漠北的北方,處於劍河與貪漫山之間。約相當於後來的葉尼塞河上游,薩彥嶺以北,安加拉河以南地區,基本上是處於後世蒙古國之北的俄國西伯利亞地區了。

    他們一直以來,也都是跟回紇人做著鄰居,在回紇部族的西北部遊牧生活。

    黠戛斯人標準相貌本來應當是赤髮碧眼的。

    「卿何以黑髮黑眼,不似其它蕃種?」

    失缽屈阿棧確實與許多黠戛斯人不像,事實上並不是他一人不像,而是他那一支整個都是這樣的黑髮黑眼,不似一般的赤髮碧眼。

    「回陛下,臣之祖上本是漢人。」

    失缽屈阿棧倒是語出驚人,按他的話說,他的祖先是漢代降匈奴的李陵。

    「哦,朕倒不知道還有這個淵源,為朕講講。」

    失缽屈阿棧說到祖上的故事,倒是很認真。

    按他所說的,大約在七百多年前,大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鐵騎出征匈奴。兩軍當時在天山相遇,隨即擺開陣勢交戰。當時為了減輕正面戰場的壓力,騎都尉李陵主動請纓,要求領五千步卒從居延海以北深入敵境,開闢第二戰場,以牽制匈奴軍隊。

    李陵是大漢飛將軍李廣之後,率領所部五千步卒深入敵境一個月後,與匈奴單于率領的八萬騎兵在浚稽山展開激戰,十天共斬殺匈奴騎五萬餘人。

    最後因李陵寡不敵眾,矢盡糧絕,李陵被俘投降,投降匈奴後,與他不和的公孫敖有一次出征匈奴無功而返,便誣陷李陵傳授兵法給匈奴單于,並準備侵犯漢朝。漢武帝一聽勃然大怒,下令將李陵一家滅門。

    直到後來漢朝遣使匈奴時,才弄清楚教兵法給匈奴的並非李陵,而是另一位降將李緒。滅門之痛,使李陵決意留在匈奴。單于對李陵十分器重,不僅把女兒嫁給了他,還封他為右校王。李陵在匈奴生活了二十餘年,才病故。

    「臣這一支族人,正是當年李陵之後裔。當年李陵被封為右校王,所生活之地正是在堅昆。」

    張超聽了也是大為驚嘆。

    李陵是李廣之孫,在當時也算是一位相當了得的將領。雖然造化弄人,命運坎坷,但在西漢諸將中也算是有一席之地的。這位李陵歸附匈奴之後,在此後,不斷有人自稱是他的後裔。

    比如隋朝時開國的太師李穆,就稱是李陵後裔。甚至連唐朝的皇族李家,也認李廣為祖先。

    十六國時西涼政權的建立者李暠,自稱是西漢李廣的十六世孫,而唐朝則稱李暠為先祖。

    這麼算來算去,其實失缽屈阿棧還算是李唐的親戚呢。

    當然,這親戚就有點遠,相隔十八代不止。就算真是同祖先的親戚,其實也算不上什麼了。

    當然,此刻失缽屈阿棧說起這些,還是讓人有些感嘆的。

    他那黑髮黑眼不同於鐵勒人的相貌,加上這個故事,還真讓人有幾分相信。其實張超也並不在意這個故事的真假,但有這麼一個故事,倒也還有用。

    「果然為漢人之後,非它蕃可比也。難怪朕剛才一見你,就覺得你比較親切。」張超笑著說道。

    那下面的失缽屈阿棧聽了更是興奮不已,大華皇帝居然這樣說他,真是太高興了。

    「失缽屈阿棧,你既然是漢之李陵之後,那朕今天就賜你恢復本姓,並為你賜名不屈,從今往後你就叫李不屈。朕還封你為堅昆開國侯,賜你在劍河、貪漫山之間受封建國,永為大華封臣屏藩。」

    黠戛斯的地盤在漠北的北端,那裡已經是西伯利亞了,遙遠苦寒,葉塞尼河與安加拉河之間的廣闊地方,不下三千里之遙遠,廣闊的地方,可黠戛斯卻不過十幾萬人口而已,間夾著一些其它的小部族,真正的地廣人稀。

    但張超封其為侯,還給他賜名賜姓,倒不是看中他那十來萬人口。關鍵還是這個部族向來比較驃悍,再就是他們所處的位置,剛好在回紇人的西北部。

    張超現在已經把回紇和契苾列入了要控制征服的對象,那麼這個時候在回紇背後扶持黠戛斯人就很有必要了。

    用好了,黠戛斯人可就是回紇人後背上的一把刀。

    歷史上,回紇人後來改稱回鶻汗國,而黠戛斯人可是回鶻人的老對頭,沒少跟他們幹仗。甚至最後回鶻人就是被黠戛斯人鑽了空子,趁機滅了他們。

    把黠戛斯人收服,這也能讓大華的疆域擴張到極北的西伯利亞地區去,哪怕那個地方現在確實沒太大價值,但先圈了再說。

    堅昆侯李不屈。

    失缽屈阿棧喃喃唸著這幾個字,他的漢話說的一般,激動之下念的已經完全走音了。

    黠戛斯過去和鐵勒其它諸部一樣臣服突厥,他被突厥可汗封為俟利發,相當於一地總管。在薛延陀和回紇汗國中,也一直是繼承以前在突厥汗國時的官職封號。

    這一次,大華皇帝也給他封官,還給他授爵賜姓。

    封侯!

    連回紇可汗藥葛羅吐迷度都請求為大華封臣,大華現在都還沒給他封,傳說可能會封為國公,沒想到,他這個小部落酋長,居然得到大華皇帝欽封為侯。

    「李不屈,還不快謝過陛下恩賜!」

    一旁,內侍少監李朝恩衝著還在那裡傻笑的失缽屈阿棧提醒道。

    「臣失缽屈阿棧,不,臣李不屈謝過皇帝陛下恩賞,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超滿意的點頭。

    兩萬騎兵的堅昆族,算是倒入大華這邊了。若吐迷度不識時務,那他現在背上就抵上了一把尖刀。

    李不屈興奮萬分的退下。

    張超走上御階,漫步到了殿前。

    一名內侍為皇帝提來靴子。

    掀開布簾,外面的寒氣頓時湧入。

    寒意撲面,讓在殿中有些昏沉的張超也為之一陣神清氣爽。

    一名內侍為皇帝披上一件大氅。

    緩步在殿外的廊廡之下走動,外面的天陰沉沉的,新年的第一場雪似乎已經迫不急待的要落下了。

    中原的漢京都還在飄雪,只怕在那遙遠的漠北,此時更是冰封千里了。更別說漠北之北的那些地方,這個時代能生存在那裡的,那就是真正茹毛飲血的蠻人了。

    不說堅昆了,就說室韋和靺鞨人,那也都是林海雪原裡生活的人。至於更北的什麼流鬼國之類的,就更不得了。

    這次來朝賀的大大小小的國家數百個,但其實真正能稱的上國的,其實也多少個。絕大多數自稱某某國的,其實不過是他們按照大華的習慣自稱而已,事實上,他們不過是某蠻荒之地的一個部落,也稱為一國。

    但他們卻連國家的這種組織形狀和意識都還沒有,甚至連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都沒有,好多都只是那種極為鬆散的氏族部落,以血緣為紐帶聯繫的。

    這種國其實根本不能稱之為國,但大華的鴻臚寺還是很高興的接受了這些國的朝賀,並堂而皇之的將他們正式的登記在了大華的地圖上,從此這些國就成了大華遙遠邊疆上的分封之臣。

    什麼流鬼侯、夜叉侯、蝦夷侯等等。

    對大華來說,不過是登記一下,然後下道詔書冊封一下,頒道詔書授個印的事。但從此以後,這些地方這些蠻夷們,也就成了大華的一部分,從此載入明文史冊,是大華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了。

    「下雪了!」

    「陛下,下雪了。」李朝恩小聲稟報。

    張超收回思緒,果然,陰沉的天空終於開始飄飄灑灑的落雪了雪花。

    白色的雪花有如鵝毛一般大,一片一片的飄落。

    張超伸出手,從廊下接過一片雪。

    雪很輕盈,剛一落到手上,馬上就融化了。

    「瑞雪兆豐年,看來明年又將是一個豐年了。」張超笑呵呵的說道,他一抖衣袖,大步走到出廊廡,步入那漫天飄舞的雪花之中。

    「此情此景,朕忍不住要吟詩一首!」
Babcorn 發表於 2017-9-17 16:38
第1510章 江山如此多嬌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張超站在雪中,高聲吟出一句。

    這句詩幾乎是脫口而出,此情此景,這首偉人的詩確實是他覺得最符名情境的。

    「好詞,第一句就極有氣魄。」李朝恩連忙稱讚。

    張超負手背後,漫步雪中。

    自己彷彿成為了那個激揚指點江山的偉人。

    「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這幾句一出,這下連那些普通的內侍宮人們,也都聽的出大氣磅礴了。

    皇帝的詩詞號稱一絕,以前被稱為文壇領袖,詩詞宗師。但皇帝御極以來,已經很少寫詩詞了,想不到今天,李朝恩等人居然有幸得以見證皇帝的又一首絕世之詩詞。

    「陛下指點江山,慷慨激昂!」

    「此詩處處都展出現陛下豪放的風格、磅礴的氣勢、深遠的意境、廣闊的胸懷,驚世之作。」

    兩道讚揚之聲響起,馬周和房玄齡、魏徵、鄭元璹、許敬宗、秦瓊等聯袂而來。

    雪花在他們的衣冠之上積下一層淺白。

    「僅聽這上闕,就可稱之為百年絕唱。」魏徵也高聲讚歎,「還不知下闕已經有否?」

    張超哈哈一笑,「剛剛一時興起而已。」

    「陛下一時興起,都有如此大作,真讓我等佩服萬分啊。」許敬宗嘆道,他也曾是李世民的十八學士之一,算來文采方面其實出很出眾的,但在皇帝張超面前,他覺得自己真的是拍馬也難及。

    張超本來只是剛剛把堅昆部收服,一時有些小興奮,看到雪,便想到了漠北,想到了西伯利亞,最後才想到這首沁園春,倒不是有意要跟諸位大臣們賣弄的,不過他們既然聽到了,倒也無妨。

    反正這首詞,倒是很有氣勢,極符合帝王身份。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魏文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始畢可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張超把原詞略加改動了一二處。

    李世民還沒死,所以現在也還沒有唐太宗。北宋沒有,倒是只有一個南朝劉宋。

    以北魏漢化改革的孝文帝代替唐宗,以建立南朝劉宋,屢次北伐,雄才偉略的宋高祖武皇帝劉裕劉寄奴代替北宋太祖,倒也不錯。

    而在沒有成吉思汗的如今,始畢可汗也算的上是一位讓從隋末走過來的中原人都熟知的人物。

    下闕誦完。

    掌聲四起。

    不論是房玄齡還是魏徵,又或是馬周和許敬宗等,無不鼓掌。

    上半闕極為大氣,但下半闕卻更加激昂,真正展示了帝王風範,指點江山,細數英雄。

    「陛下,此詞可與魏武王相比,甚至遠超過之。」

    魏武王曹操,公認的文學大家,其詩更是經久不衰,極為大氣。但張超的這首,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幾位重臣也都是文采過人,各各能吟詩做賦,但這種好詩可是難得一遇。

    「陛下此詩,明日刊於報刊,發行天下,必然讓天下驚嘆,洛陽紙貴也。」

    張超笑笑,倒不太在意,本來嘛,這詩詞又不是真正他做的。

    再者,詩詞這東西雖然也能抒情明志,但也只是如此。

    「剛剛朕召見黠戛斯酋長,已經為他賜姓名李不屈,封他為堅昆侯。他很欣喜的接下,朕暗示了一下回紇之事。他立即表態,若是回紇可汗藥葛羅吐迷度敢對大華有半點不忠,他會立即號召所有黠戛斯的戰士征討回紇。」

    房玄齡笑著道,「黠戛斯雖在鐵勒諸部中實力僅是一般,但卻是驃悍兇猛,位置又恰在回紇西北背後,若他們真能全力效忠大華,則回紇可就沒那麼輕鬆了。陛下,臣這裡也有一個好消息要稟報,臣與僕骨酋長見過面了。」

    僕固同是鐵勒一部,鐵勒在過去突厥之時有九姓鐵勒之稱,也還有十箭之說。當時在東突厥境內受其統治的稱為九姓鐵勒,而在西突厥境內的鐵勒諸部,則被分為十箭。

    東西草原上,鐵勒部族眾多。

    僕固族就在土拉河上游,在漠北汗庭的東邊。

    房玄齡親自出面跟僕固酋長談,事情當然很順利。僕固酋長受寵若驚,對房玄齡透露出的意思,自然是連連稱是。

    「一個僕固侯,加上幾十個伯子男爵位,僕固酋長非常滿意,表示願意誓死效忠大華,效忠陛下。」

    這個消息在意料之中。

    張超滿意的點頭。

    回紇、僕固、同羅、拔野古、思結、契苾、渾、拔悉密、葛邏祿,東部草原的九姓鐵勒,以回紇勢力最大。

    如今在張超和房玄齡等君臣的出面之下,僕固、堅昆等鐵勒部落一個接一個的臣服。

    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最好的結果。

    漠北的九姓鐵勒,最後化為大華的八百諸侯,這八百諸侯裡回紇、契苾佔二百多,其餘鐵勒七部佔二百多,大華功臣佔二百多。

    「明天可以和回紇二汗攤牌了。」

    「臣相信到時藥葛羅二人也應當明白時勢。」

    回漠北鐵勒諸部能夠團結一起,倒也還有與大華一戰的底氣,畢竟大華要北伐征討,距離遙遠,他們打不過還能遠遁。

    可現在大華這招一出,瞬間瓦解了鐵勒諸部,二汗再沒有了可以與大華對抗的憑仗了。

    漢京,回紇可汗府。

    大華的天使剛剛離開,向回紇可汗藥葛羅吐迷度轉達了大華皇帝的意思。

    皇帝下詔,授封回紇可汗藥葛羅吐迷度為回紇國公,並賜其兄弟子侄等二百餘人為大華的侯伯子男爵位,各賜封地,俱為大華封臣。

    天使已經離去,但吐迷度卻還坐在那裡怔怔出神。

    他絕沒有想到會是這麼一個結果,他的一腔熱誠,卻被一盆冷水澆透了。他本以為,自己主動請求為諸侯,大華皇帝肯定會答應。

    誰料答是答應了,可最終他的回紇公國,卻只是漠北的一小部份,他不但沒有分封為王,甚至連這個國公,也僅是漠北的一小部分,整個漠北不是分封成兩個封國,而是八百諸侯。

    「我不能答應。」

    吐迷度面色難看,雖然很不願意,可還是吐出了這句話。

    如果他答應了,那他就將回紇的基業拱手送出了。以後的回紇,可就真正的是任由大華說了算。

    「我相信,契苾歌愣也不會願意的,就是其餘鐵勒諸部也不會願意的。按大華這種分封法,以後的漠北就是一盤散沙,我們回紇與契苾不但被分割,就是其餘諸部,也一樣要被分割,這種分法,以後漠北就散了。」

    吐迷度派出自己的兒子,讓他去與鐵勒各部酋長們送信,邀請他們明天前來相商應對。

    這一次,漠北的鐵勒諸部酋長們全來了。

    大華復興三年,正月初三。

    上午。

    吐迷度等了整整一個上午,從早上等到午後,鐵勒諸部酋長們一個也沒有到來。

    吐迷度的兒子看到父親呆呆的坐了一個上午,好像僵住了一樣。

    「父親,黠戛斯酋長被皇帝賜姓名李不屈,還被賜爵堅昆侯,他已經接詔並上表謝恩。」

    午後,一個不好的消息傳回。

    吐迷度的嘴唇顫抖了一下。

    「父親,僕固酋長接受了大華皇帝賜封的僕固侯爵位,已經上表謝恩。」

    ‧‧‧‧‧‧

    一個又一個的壞消息傳來。

    九姓鐵勒諸部,一個接一個的拋棄了回紇和契苾,紛紛向大華皇帝臣服。

    吐迷度相信九姓鐵勒不會接受大華的分封法,他認為分封是讓漠北鐵勒化為散沙,可結果卻完全不同。

    吐迷度處為一個極為尷尬的境地。

    他不想接受大華的分封法,可其它鐵勒諸部卻都接受了。

    到現在為止,只剩下了回紇和契苾還沒有上表謝恩。沒有了諸部,漠北的兩汗國實際上已經瓦解了。

    兩汗哪怕能抽出十萬人馬來,可都不需要大華兵馬出動,大華一道詔令,那些接受了大華冊封的鐵勒諸侯,就能讓漠北內戰起來。

    沒人願意與大華開戰。

    吐迷度一下子蒼老了十幾歲一般,憔悴無比。

    到了下午,吐迷度與歌愣會面。

    兩人相見,各自無言。

    「你怎麼打算?」

    歌愣苦笑,「事到如今,還能如何打算。」

    吐迷度嘆道,「悔不該來。」

    「其實來與不來,結果又有什麼不同呢。來一趟,倒是能夠看的更清醒一些。人心散了,大勢難逆!」

    「那怎麼辦,難道就這樣答應了?」吐迷度有些不甘。

    「可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歌愣倒是看的比較透徹,當年他與薛延陀的夷男反突厥,幾十年前就稱過汗了。但後來不也還又先後降過東西突厥以及大唐,後來又臣服於薛延陀,再後來臣服於大華。

    強者為尊,打不過別人就得低頭。

    「不甘心啊。」

    「不甘心?如果我們不肯臣服,只怕我們都離不開漢京了。」

    吐迷度嘆氣,「就算我們臣服,只怕這生也離不開漢京了。之前皇帝的詔令你沒細聽嗎?授封我們國公爵位,還封了一個散騎常侍的官職,這官職我打聽過了,就是一個閒職,隨侍皇帝,備為顧問。說白了,就是用這麼個官來套住我們,不讓我們再回漠北了。」

    「算了,在漢京當一個散騎常侍,做個逍遙國公,總比被抬頭回漠北強。」歌愣無奈笑道。

    「大華太霸道了。」吐迷度嘆氣。

    「可他們有這個實力。」歌愣這回來大華,可是充分感受到了大華的強大。強大到恐怖,大華皇帝確實霸道,可他也有霸道的實力。
Babcorn 發表於 2017-9-17 16:38
第1511章 殺


    兩汗會晤過後,各自回府。

    契苾歌愣老了,鬚髮皆白,縱橫漠北草原數十年。當年跟東=突厥人斗,後來又反西突厥人,還跟隋人跟唐人戰過,後來又與薛延陀斗,跟大華斗,鬥來鬥去,這一生就這麼過去了。

    鬥來鬥去,似乎也沒什麼結果。

    契苾部確實比過去強大一些了,如今也出了頭,與回紇分治漠北。可木秀於林,風必吹之。契苾出頭了,也面臨著被風吹折的危險。

    今天的契苾部不是過去的契苾部,今天的大華也不再是過去的隋或唐。他們已經有能力,隨時出兵掃平漠北。

    江湖越老,膽子越小。

    他已經沒有年輕時的那種衝勁,那種一言不和,就能起兵的衝勁。現在他考慮的更多,起兵**,太難了。

    「來人,請趙先生過來,某要向皇帝陛下上表謝恩。」

    歌愣終究還是沒有了那個膽氣和魄力,他甚至覺得,其實接受大華的賜封也不錯,從此成為大華的一個分封諸侯,當一個國公,哪怕是餘生要留在漢京做個閒散的散騎常侍也是不錯的,草原的冬天很冷,夏天則蚊蠅很多,每年還要轉場過冬,住的帳篷也沒有這華屋大廈舒服。

    征戰一生,也該享受一下清福了。

    契苾部分成近三百個大小諸侯國,雖然分割的七零八亂,但起碼只要他們不叛亂,以後能跟著大華安享太平了。

    趙先生一身白袍,他本是中原的一個讀書人,曾取得舉人功名,因為屢試不得中進士,後來回家繼承家業,往漠北經商。一次遇狼群,是契苾歌愣救下他。為報救命之恩,他後來就留在漠北契苾部,為歌愣出謀劃策,同時也在漠北擴展自家產業。

    歌愣很喜歡趙先生,佩服他的才華,驚嘆他的計謀。趙先生以一漢人身份,身著白袍,卻能參與到契苾汗國的最高決策。

    甚至這次歌愣南下,主動請求為分封之臣,其實趙先生在裡面也出力不少。

    「趙先生,某已經決定接受陛下授封,還請先生為某寫一道謝表。」

    趙先生聽完,微笑著道,「趙某為大汗高興,此決定,保了契苾部族幾百年的富貴也。」

    另一邊的回紇可汗府。

    藥葛羅吐迷度回府後,臉色一直陰沉著。

    他比歌愣年輕些,雖也五十出頭,可心裡卻還憋著一團火。他的底線是做大華封臣,但這封國是半個漠北,而不是跟另外七百九十九個封臣共治漠北。

    歌愣勸他算了。

    可他不能答應,越想越火。

    「收拾下東西,我們離開漢京。」

    吐迷度的兒子驚訝了一下,「去哪?」

    「回漠北。」

    他那幾個隨同前來的兒子們都驚訝變色,「現在回漠北?大華皇帝能夠同意嗎?」

    「我吐迷度要來就來,要走就走,難不成他張超還要截殺我不成?」

    「父親可要三思。」

    「父親別衝動。」

    吐迷度的幾個兒子各懷心思,但都不太同意此時吐迷度就這樣離開漢京的想法。萬一他們這樣冒然離開,惹的皇帝不快,甚至派人攔截怎麼辦?

    「我不相信張超敢做出這種截殺的事情來!」吐迷度態度堅決。

    中原皇帝向來好面子,自己千里迢迢來朝賀,還送上了這麼多的牛羊馬匹,又主動請求為分封諸侯,張超就算不同意,也絕不可能幹出截殺的事情來。

    不管兒子們怎麼勸說,此時的吐迷度已經聽不進去了。

    藥葛羅家族,拒絕接受大華的霸道。

    收拾收拾,輕裝簡從,吐迷度帶著兒子和一眾侍衛就離開了府第。

    他們一離開,馬上就有人飛報上去。

    消息層層上報,迅速的報到了御前。

    「吐迷度帶著兒子們離開了府第。」

    「吐迷度硬闖城門出京。」

    ‧‧‧‧‧‧‧

    吐迷度這就要強行闖門出京,留下了一封信給皇帝。吐迷度在信裡寫道,他願意做大華的封臣,但底線是回紇汗國為一個整體。

    他先回漠北,希望皇帝能夠仔細考慮後再給他一個答覆。

    張超捏著那封信,搖頭冷笑。

    吐迷度還真是自信,他憑什麼以為他能夠與大華皇帝同等對話呢?

    他原來還能召集十萬兵馬,甚至是更多,但那是過去。回紇雖是鐵勒九部之首,也擁有半個漠北,但那是過去了。

    現在,鐵勒其餘諸部都歸順大華,連契苾部都臣服了。

    就剩下一個回紇,他拿什麼來支持他的自信。

    「陛下,臣願意率兵親自將吐迷度生擒活捉回來。他好大的膽子,居然敢在我大華如此囂張。」樞密副使蘇烈高聲請令。

    張超搖頭。

    「不妥。」

    吐迷度雖然過份,但他此行前來是客,雖然不辭而別,但大華若就此派人去追殺他,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難道就這麼放虎歸山?」

    張超笑了,放虎歸山?他也不是那種人,「這樣,通知下李不屈,這事情交給他們。朕知道黠戛斯和回紇人向來有些舊怨,現在朕給他們一個機會了結。」

    「交給李不屈?」

    蘇烈先是愣了一下,隨即領悟了。

    大華親自出手去截殺吐迷度父子確實有失禮節,但若是黠戛斯人去截殺吐迷度,那就是兩部之間的恩怨了,吐迷度就算被殺了,也與大華沒什麼關係。

    「告訴李不屈,殺了吐迷度父子就好,莫要殺太多。」

    皇帝的話冰冷殘酷。

    他給過吐迷度機會,但吐迷度不珍惜。

    張超不是什麼善男信女,涉及國家層次,更是弱肉強食。吐迷度既然不肯接受大華的分封之法,那他就成了大華漠北戰略的障礙。

    殺掉他們父子幾人,若能換來更好局面,張超是不會手軟的。

    「吐迷度殺了之後,回紇怎麼處置?」

    「回紇又不是只有一個藥葛羅家族,把藥葛羅家族清洗一下,到時再從回紇諸部中選一個比較強一些又更聽話的來當回紇國公就是了。」

    藥葛羅家族是回紇中最強的一個部族,但回紇還有許多部族。回紇是一個大部落,部落裡還有大大小小的部族,藥葛羅不過是其中較強的一族罷了。

    只清洗藥葛羅部族,其實也是為了讓漠北的動盪減到最小。

    「臣明白,這就去安排。」

    堅昆侯府。

    堅昆侯李不屈將天使親自送到門口。

    返身回到府中,他立即召集自己的兄弟子侄們。

    「父親,咱們真要替皇帝做這事?」

    李不屈教訓這個兒子,「這機會不知道有多少人求都求不來,如今落到咱們頭上,應當高興還來不及呢。這可是皇帝陛下的信任,殺了吐迷度父子,這可是大功一件。陛下已經許諾,若截殺吐迷度父子,並在善後事宜中堅決支持朝廷,那麼事後陛下願意再給我家十個爵位十塊封地。」

    李不屈倒不是很看重什麼爵位封地,他更看重的還是皇帝的態度。皇帝要在大華境內殺吐迷度父子,那是易如反掌,不過是派兵還是派刺客,輕輕鬆鬆的事情。

    但現在皇帝卻把這個任務給了他們堅昆,給了他李不屈,這就是信任啊。

    兒子們還在擔心臟手,他李不屈卻不會怕髒手,別人想髒手還沒機會呢。

    「侯爺,外面有官人送來幾車東西,說是皇帝陛下的賞賜。」

    李不屈父子趕到外面,馬車拉到了院子裡,一個個的大箱子。

    卸下,開箱。

    卻是一套套明晃晃的騎士鎧甲,還有強弓硬弩騎士銃。

    「這是陛下賞賜的一百套騎士甲冑武器,還請堅昆侯簽收一下。」

    一名漢人官員身著綠袍站在那裡,笑眯眯的說道。

    李不屈的幾個兒子目光有神,緊盯著這些鎧甲。就連李不屈,也看的出這些鎧甲可非同一般,都是御庫禁軍所用的精品。

    「謝陛下恩賞。」李不屈高興的簽收。

    綠袍官員拿過簽單,走前笑著對他道,「侯爺得了這些甲冑武器,還望能夠早點得勝而歸。」

    李不屈明白,「請上官放心,某立即就出城辦事。」

    一百套鎧甲武器,直接裝回馬車,拉著出城。有著特批,李不屈一行輕鬆出城,先到了城郊的堅昆營地,那裡有李不屈的幾百衛隊。

    把賞賜的鎧甲換上,堅昆的騎隊也變的更加精銳起來。

    「出發!」

    每人三馬,三百堅昆騎隊奔馳向北。

    京畿重地,戍衛兵馬重重,但對於之前離開的回紇馬隊,以及現在這支追趕的堅昆騎隊,卻似乎都熟視無睹。

    堅昆的騎隊,甚至能在沿途的驛站、兵站得到補給。

    三天後。

    李不屈終於追上了吐迷度父子。

    兩支漠北騎兵卻在中原腹地對陣。

    「失缽屈阿棧,你想做什麼?」

    「吐迷度,本侯現在叫李不屈。」

    兩人各立於馬隊前。

    「你也是本汗之臣,今日卻想犯上?」

    「我現在是大華之臣,受賜堅昆侯。吐迷度,現在回頭還來的及,別再執迷不悟了。」

    『我要走,你以為你攔的住嗎?」

    李不屈拔出了皇帝所賜的三眼銃,「想走?沒那麼容易,先問過我這桿火銃再說。」

    吐迷度拔刀。

    砰的一聲銃響,揮刀策馬的吐迷度在距離李不屈還有十步之遠時,從馬上中槍墜地。

    「上,殺光這些叛賊!」李不屈吹了吹槍口的硝煙,高聲喝令。
Babcorn 發表於 2017-9-17 16:38
第1512章 紅旗飄飄,劍已出鞘


    「紅旗飄飄,軍號響。」

    「劍已出鞘,雷鳴電閃。」

    「從來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向前進,向前進!」

    ‧‧‧‧‧‧

    皇極天皇相信,大華東征主力抽調回中原後,大華太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向大和發動進攻。只剩下兩萬人馬的大華太子,沒有這個能力。

    可實際上,就在復興三年的春節。

    這麼一個倭人也開始歡度的新春佳節,大華太子卻沒有給東征將士放假。太子張璟給將士們頒發了東征戰功賞賜,又賜下新春年賞,然後要求發動春節攻勢。

    張璟給皇極天皇下達了最後通牒,令她投降。

    皇極天皇寶皇女很不屑的說,大華東征的主力被抽調回去,他們甚至把北海艦隊拆分為了四個艦隊,現在大和海峽只剩下了一個朝鮮艦隊而已,唐津也只有兩萬華軍。

    入侵者已經兵微將寡,勢單力薄,他們不可能採取行動。大華再猖狂,也不會真的認為兩萬人馬就能征服大和。

    就在新年的第一天,駐倭國難波的大華帝國大使向倭國宣讀了戰爭宣言。在此前的交戰中,大華還沒有正式向倭國宣戰,對唐津等的登陸作戰,也只是對倭國主動出擊挑釁的回應而已。

    但這一次,駐倭國大使卻正式對倭國宣戰,大華正式對倭國開戰。

    這讓寶皇女極為震驚。

    她本來以為大華調回東征主力,意味著可能戰爭的結束。

    誰也沒料到,太子張璟的東征軍從十萬變成了兩萬,結果卻還強勢宣戰,並且是在這個春節期間,這讓她毫無準備。

    寶皇女怔怔出神,覺得不可思議。

    「我們能夠守住嗎?」

    蘇我蝦夷精神不振,九州和四國兩大島的淪陷,使得倭國上下都已經極為震動,沒有人再看好這場戰爭,他們也真正意識到了大華真的要滅亡倭國。

    以前,他們還以為那大海就是屏障,可現在,大海已經擋不住大華了。

    「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和大華談判!」這是蘇我蝦夷想到的唯一辦法了。

    寶皇女搖頭。

    「這個時候談判,不會有任何好結果,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只能打下去。」

    下關。

    本州島的最西端,這裡的下關港也是重要的港口,同時也是倭國山陽線,山陰線的西端起點。

    倭國的五畿七道,其中七道既是行政區劃,同時也是七條重要的國道。山****的諸國,就有一條聯通各國的交通要道,稱為山陰00道。這條道路在倭國道路中,算是比較路況差的,但起碼也是一條國道了。

    下關,正是這條山陰線的最西端,這裡有下關港,與九州島隔海相望,屬於戰略要地。同時,下關還是山陽線的西端起點。

    不久之前,倭國天皇召集的本州島各國大名們的士兵,正是從這裡登上船隻,駛往唐津,然後前往對馬。

    而現在,依然是在下關港。

    時隔不久,這座重要的港口,卻已經為大華的朝鮮艦隊所攻佔。說是攻佔,其實也沒有怎麼費力,朝鮮艦隊的幾條戰列艦駛近下關港,對著岸上那本就不多的倭兵,一通艦炮轟炸。

    炸掉了幾座木屋,倭人就已經落荒而逃。

    而後大華的運輸艦、登陸艇搶灘登陸,陸戰隊員上岸。

    就有如演習一樣,輕而易舉的就拿下了這座重要的關港。

    那些下關的倭兵,本就是地方大名們召集起來的農民。他們毫無戰鬥力,沒有人願意參戰,大名們只能用弓箭刀槍逼迫他們參戰。

    臨時徵召起來的這些倭兵,甚至連武器都不齊,幾個人才有一把刀,多數士兵只有一把竹槍。

    至於弓箭更少。

    對於許多倭人來說,如果手裡有把鋼刀,或者能一套鎧甲,哪怕是一套皮甲,也能讓他們士氣高漲不少。

    兩手空空的去打仗,甚至連糧食都無法保障,這讓他們毫無戰鬥意志。

    與之相反,登陸下關的大華軍隊卻精神抖擻,他們人人都有護甲和武器,甚至有數樣長短武器。

    陸戰隊有騎兵步兵炮兵車兵,他們的裝備精銳無比。

    不同的部隊,在鎧甲外面還罩著不同番號和圖案紋章的戰袍罩衣。

    他們行軍時排著整齊的隊列,邁著齊整的步伐,還有軍樂隊在一邊敲著鼓點。士兵們一邊邁步行軍,一邊高唱著軍歌。

    他們高唱著紅旗飄飄軍號響,劍已出鞘雷鳴電閃,這樣一支軍隊,僅僅是軍容士氣就已經將倭人嚇退了。

    而讓許多來不及逃跑的下關倭人們震驚的是,這樣一支士氣高昂,裝備精良的軍隊,居然不是華軍,而是由倭人組成的扶桑民兵部隊。

    在那些倭人民兵中,甚至還有一支來自朝鮮半島的民兵部隊,有一個新羅旅和一個百濟旅,甚至還有一個靺鞨旅。

    還有契丹旅和庫莫奚旅、室韋旅、霫部旅。

    這些都是來自大華這幾年征服的東北諸部,由各部中原來的士兵組成的民兵部隊。

    由東北各征服地部族民組成的七個民兵旅,是皇帝特意徵召調給皇太子張璟的。

    用這些部族民兵,也是為了避免太子張璟手裡倭人過多。

    這七個旅組成了民兵第一零三師。

    太子的兩萬正規軍還在九州,但他已經把手裡的三個民兵師都派了出去。三個師都在下關港登陸,一零一師攻山陰,一零二師攻山陽,而第一零三師則是總預備隊,也是督戰隊。

    這些由各部民組成的民兵,每天除了作戰訓練,還要學習漢語。他們每天高唱著大華的軍歌,不但行軍時要唱,就連吃飯時也要排隊唱軍歌。

    在下關港,這些唱著大華軍歌,穿著灰綠色民兵軍服的民兵們,也梳著與大華漢民一樣的髮式,如果不是細看,遠遠望去,還會以為是大華的漢軍。

    登陸下關之後,三個民兵師六萬人,在朝鮮艦隊的協助之下,迅速向東推進。

    這些來自各部族組成的民兵,在皇太子的命令下,迅速推進。

    對於兩道諸國的倭族守護大名以及各郡大名們來說,這場在春季展開的戰爭,簡直就是措手不及。

    天很寒冷,倭人並沒有戰爭的準備,他們面對大華的進攻,甚至還在猶豫不決。

    為投降還是反抗爭吵不休。

    第一零一師和一零二師的倭人民兵很猛,在不久前,他們還溫馴的如綿羊。可現在,卻已經在大華這頭獅子的帶領下,從綿羊搖身一變成為了全副武裝的狼。

    他們氣勢洶洶,戰意高昂。

    因為大華有功必賞,民兵們只要是作戰和訓練期間,都是有軍餉和津貼的。而作戰表現勇猛,更會有嘉獎。甚至戰爭期間,繳獲的戰利品歸公之後,也會按比例拿出一部份來賞賜給民兵。

    這些,都大大的刺激著倭人民兵。他們以前給大名們打仗,可沒這麼好的待遇,自帶乾糧上戰場,死了都未必有什麼撫卹。

    可大華對這些倭人民兵卻很大方,立功就有賞。皇太子甚至宣佈,這些倭人民兵立功後可以得到田地的賞賜,賞賜的田地為勳田,可以子孫世襲相承。

    在這些激勵之下,蠻夷民兵們戰意高昂,一路勢如破竹,他們用八千倭兵的屍體,宣佈了大華春季攻勢的勝利。

    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兩個倭人民兵師,就遠遠甩開一零三民兵師,一路斬關破城,把山陽和山陰兩道給攻佔了。

    他們甚至為自己的勝利而洋洋得意,因為攻破兩道十六國,殲敵八千,他們只損失了八百人。

    一比十的戰損,這讓他們有了一句自己的戰號。

    「我們是強者,必定會取勝!」

    大華復興三年,二月。

    皇太子張璟登陸本州島,來到了傳聞中的石見銀山。

    在攻佔此地後,石見銀山就迎來了礦產公司的人。大量的倭人被徵召前來挖礦,張璟在這裡觀看了銀山後,對於攻佔倭國一如繼往的表達了自己的信心。

    他認為,只需要三個月時間,就能徹底的攻佔倭國。

    倭人民兵還在長驅直入。

    現在唯一能阻攔他們的,只剩下了倭國那糟糕的道路。

    倭人民兵師在倭國,成功的學習到了大華軍隊的閃電戰精髓。

    一個又一個的令制國被攻破。

    面對來勢洶洶的大華軍隊,難波的皇極天皇與蘇我蝦夷都再也坐不住了。他們現在必須面臨一個選擇,是屈服還是逃跑。

    朝鮮艦隊已經不甘落後,他們直接向難波港駛來。

    留給寶皇女和蘇我蝦夷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朝鮮艦隊直逼倭國新都難波,而兩支倭人民兵師,就有如兩隻大鉗,向倭國的畿內發動了最猛烈的進攻。

    這些倭人裝備精良,尤其是擁有大量的戰馬,這讓他們的機動速度十分迅速,往往倭人大名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們的農民都還沒能召集起來,結果倭人民兵就殺到了。

    昨天這些民兵還在百里之外,今天他們就已經兵臨城下。

    難波。

    這座新都已經變成了恐懼之城,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都城裡謠言四起,大華的軍隊從水陸兩面包抄而來。

    而就在一個細雨菲菲的黃昏,難波城突然四處火起,大華錦衣衛終於發起了行動,似乎突然之間,到處都是大華的刺客,無處不是他們的殺手。

    錦衣衛甚至突其不意的攻入了寶皇女的宮殿,在皇極天皇的床上,將這對狗男女當場刺殺,割走了他們的首級。
Babcorn 發表於 2017-9-17 16:39
第1513章 第五縱隊


    寶皇女和蘇我蝦夷有一腿,這不是什麼秘密。寶皇女雖然年過四十,可也很有姿色,風韻猶存。當年她一個寡婦就是以姿色誘了舒明天皇田村,後來能夠殺夫奪位,也全是靠著跟朝中掌權的蘇我蝦夷的關係。

    只是讓人想不到的是,一代女皇和一代權臣,居然會是在宮中被殺。

    殺他們的更是讓人意料不到的大華錦衣衛。

    難波的皇宮,在這次刺殺中,簡直毫無防範。錦衣衛的刺殺小隊,一路過關斬將,直到他們殺到兩人的殿中時,寶皇女和蘇我蝦夷還在苟和,根本都還沒聽到警訊。

    大和天皇傳到皇極天皇,傳了三十五代,至此大和亡,天皇世系斷。

    一夜的騷亂。

    到處火起。

    錦衣衛的發動時間極佳,選在了大華海陸軍隊即將到來的前夕,在這個人心最惶惶的時候。

    他們先讓已經收買的難波城中倭人的地痞流氓,以及那些帶路黨們先發起襲擊。

    這些帶路黨甚至被錦衣衛授予了一個編號:第五縱隊。

    第五縱隊裡幾乎什麼人都有,商人、工匠、學徒,甚至是一些倭國的公卿貴族,以及大名和防人士兵等。他們反對寶皇女和蘇我蝦夷的抵抗到底策略,他們畏懼大華。

    當無孔不入的錦衣衛找上他們後,他們很快就興高采烈的投入到了大華的懷抱,高興的成為了光榮的第五縱隊的一員。

    他們甚至還在錦衣衛扶桑局的指示下,積極的發展下線。親戚、朋友,能拉攏進來的都拉進來,短短時間裡,第五縱隊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團體。

    當錦衣衛一聲令下,難波城居然有上萬的第五縱隊在搞事。

    他們在城中放火,他們襲擊官衙,他們攻打宮城,甚至到了最後,直接就演變成了縱火搶劫,燒殺**。

    正是在這些人的掩護下,錦衣衛的那一個個的行動隊,才得以魚目混珠,在那些混亂中找到機會,按照事先定好的計畫,去清除一個個的目標。

    騷亂持續了一整夜。

    尤其是當錦衣衛的各個行動隊取得極大成功後,倭人的新都難波徹底亂了。

    皇極天皇和蘇我蝦夷,被人發現只剩下了兩具還交纏在一起的無頭屍體,頭顱不見。

    蘇我氏的底邸也遭遇到了錦衣衛行動隊的進攻,他們計畫周密,早就查清了蘇我氏府邸的佈局和守衛情況,趁著騷亂起,精英的行動隊殺了進去。

    一路如割草一樣。

    蘇我氏的子弟很多根本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被割掉了項上人頭。

    雖然倭國每隔那麼一二十年,總會有一些政變或者宮變、騷亂等發生,但畢竟每一次都總會有些先兆的,而這一次,卻是毫無兆頭。

    天亮。

    騷亂和搶掠還在持續,這裡已經徹底成為了一座無序之城。

    甚至除了第五縱隊在燒殺搶掠,還有許多其它人也開始加入了這無序的歡殺。

    有些公卿貴族雖有些兵馬護衛,可也不敢出門,他們只敢堅守著府邸,別說出門平亂,他們還得應對著一波又一波前來搶劫的人。

    天亮後,騷亂似乎開始減輕。

    可是難波的港外,卻已經出現了紅藍相間的大華海軍旗幟。

    劉仁軌這位海軍副司令兼朝鮮艦隊司令,親自帶著八條一二三級風帆戰列艦帶頭組成的艦隊,殺了過來。

    錦衣衛扶桑局特別行動組的組長聶風,看著自己面前盒子裡的那兩個首級,抬頭看著那海軍的紅藍軍旗,露出了微笑。

    海軍那鑲著藍邊的紅旗,還有那上面的海龍軍徽,是那麼的耀眼。

    「寶皇女和蘇我蝦夷一死,難波徹底的陷入混亂了,海軍來的正是時候,不費一兵一卒,我大華就此攻滅倭國都城。」一名錦衣衛向組長聶風道賀,錦衣衛這次算是露大臉了,不但在前期的情報蒐集中出力許多,而且為太子殿下的春季進攻提供了充足的情報保障,更別說眼下幾乎憑藉錦衣衛一已之力,把倭酋給斬首了,還把倭都給弄癱了。

    聶風捋捋如鋼針般的短鬚,哈哈笑道,「第五縱隊這次出人意料的給力,給我們行動隊創造了極佳的機會。」

    「第五縱隊,都他娘的是些人才。」

    「哈哈哈!」

    行動隊的這些小隊長們,一個個哈哈大笑。

    他們已經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剩下來的已經可以不用管了。

    港口。

    劉仁軌站在海龍旗下,看著濃煙滾滾的倭國國都難波,臉色不太好看。為了能夠搶在倭人民兵之前拿下倭國都城,劉仁軌可是非常的拚命。一路上,可謂星夜兼程。

    可結果好不容易趕到了,結果發現這頭口湯還是被別人給喝了。

    「這些該死的倭賊,打起自己人來倒是一個賽一個的猛,當初在對馬跟老子打的時候,怎麼全是軟腳蟹!」

    朝鮮艦隊的參謀長放下手裡的望遠鏡。

    「好像有些不太對勁,一零一師和一零二師從陸上過來,不可能跑的比我們的帆船還快。咱們可是滿帆前進,他們又不會背插雙翅。」

    劉仁軌罵道,「這些小日本,此前可是創造了三天八百里的紀錄,別小看他們,忍耐力和韌性堪稱一絕。連一零三師那些馬上民兵,可都比不過他們。」

    三天行軍八百里,哪怕沒有戰鬥,只是行軍,這個速度也確實是夠驚人的。這素質,簡直就是大華正規軍的老兵水平了,一般人還真不敢相信,這是一支之前遇到大華軍就聞風而逃、不戰而潰的軍隊。

    同樣的一批倭人,轉換了下身份,前後不過半年多點時間,就跟換了個人似的。

    一條小艇從碼頭駛了過來。

    有偵察艇上前攔截。

    很快,偵察艇回來。

    「報告司令,是錦衣衛的人。」

    「快請。」劉仁軌一聽來的是錦衣衛的,立即態度轉變了許多。錦衣衛雖也是隸屬於樞密院,屬於軍方情報機構,但錦衣衛地位比較超然。大華軍方,不論是樞密院還是兵部,又或者三軍司令部或者是九戰區司令部,對於錦衣衛那都是十分尊重的。

    因為錦衣衛就是他們的眼睛和耳朵,錦衣衛奮鬥在第一線,為他們送回各種各樣重要的情報,在打仗的時候,更是不斷的為他們提供最新情報。

    劉仁軌身為老將,很清楚軍情的重要。

    有的時候,一條錯誤的情報,可能就要葬送一支軍隊。而有的時候,一條重要的情報,則能幫他們獲得一場勝利。

    「錦衣衛扶桑局特別行動組組長聶風,參軍劉司令。」

    聶風登船後,立正敬禮。

    劉仁軌打量著聶風,三十左右,渾身上下都充滿著一種陽剛的氣息,從他的眼裡還看到了堅韌。

    他的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劉仁軌曾經從許多人身上看到這種氣質。加之他錦衣衛的身份,這讓他一下子想到了曾經的暗影。

    他心裡估摸著,這位聶風肯定又是皇帝陛下的孩子們的一個。這些皇帝的孩子們不是皇子,而是當年暗影收養的那些棄嬰和孤兒,這些孩子經過艱苦的訓練後,在暗影的訓練營里長大,最後成為最優秀的刺客和侍衛,他們被皇帝親切的稱為自己的孩子。

    這群人如今不但成為三大情報機構的中堅力量,甚至也遍佈大華軍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非常的堅韌不拔以及對皇帝忠心耿耿。

    「海軍劉仁軌,非常高興見到你,聶風組長!」

    劉仁軌笑著伸出手,與聶風握手。

    一個是海軍的副司令,朝鮮艦隊的司令,帝國海軍中的明星,尤其他還是皇帝的門生。

    而另一個卻只是錦衣衛的一個小組長,論級別,其實不過是六品。

    但兩隻手握在一起,兩人卻都覺得很親切。

    一個是天子門生,一個是皇帝的孩子。

    「難波城這個樣子,想必跟聶組長有關了?」劉仁軌笑問。

    「卑職這裡還有一份禮物要送給劉司令,算是為劉司令到達難波接風洗塵了。」

    兩個錦盒呈上。

    劉仁軌打開,看了一眼,一對陌生男女的頭顱。

    很新鮮。

    「這是?」

    「男的是執掌倭國朝政的蘇我氏家族的族長蘇我蝦夷,女的則是倭國第三十五代天皇皇極天皇,也叫寶皇女。我們行動組昨天晚上攻入倭國皇宮,在天皇的床上,把這對狗田女斬首了。」

    劉仁軌大為震驚。

    攻入敵國皇宮,將敵國女皇斬首,還能全身而退,錦衣衛行動組的能力真是讓人驚嘆。

    「這是我們聶組長親自斬殺。」旁邊一名行動組隊長驕傲的為聶風說話。

    劉仁軌高高豎起大拇指,不愧是皇帝的孩子們啊,這些傳聞中的精英,果然了得。

    「有膽有識,有勇有謀。斬首女皇,還能把難波弄崩潰,這份功績,本帥定當如實奏稟陛下。」

    「卑職只是為大帥登臨難波,掃清一點障礙而已。」聶風謙虛的道。

    「說的好,走,咱們一起登陸難波。」

    艦隊靠港,劉仁軌手挽著聶風的手一起下船。

    一隊隊的士兵登臨難波。

    紅旗在倭國都城高高飄揚!
Babcorn 發表於 2017-9-17 16:39
第1514章 保守

    漢京。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御河畔,柳樹已經垂下綠絲絛,遠處的田野也是一片綠意。

    復興三年的春天,是一個寒冷的春天。

    但對於大華的百姓來說,這個春天卻又很火熱。

    大華皇太子今年春節沒回京朝集,但他卻為朝廷獻上了一份極特別的珍貴賀禮。皇太子張璟在春節期間向倭國發動了春季攻勢,原計畫三月踏平倭國。結果實際上,僅用了一個月,就連平倭國山陰山南兩道,然後錦衣衛扶桑局更是大發神威,他們一個軍事情報部門的扶桑分部,居然在難波弄起了上萬人的第五縱隊。

    皇太子的民兵還沒打過去,錦衣衛的第五縱隊已經把倭都拿下了,錦衣衛的行動隊更是直接斬首了倭國女皇。

    海軍副司令劉仁軌隨後登陸難波,將大華軍旗插在了倭國宮殿。

    女皇被斬首,國都被攻破,剩下幾道的幾十個令制國的守護大名們再無戰意,幾乎是一夜間就全都上表臣服。

    一夜之間,倭國平定。

    這距離皇太子張璟的三月平定倭國計畫,才剛過了一半時間。而距離劉仁軌對馬擊敗倭軍,反擊登陸唐津也才剛剛三個月時間而已。

    平定倭國,大華東征也順利完成。

    新羅、百濟、倭國三國滅,大華拓地數千里,新增人口一千餘萬。

    大華帝國的人口總數,也正式突破了一億大關。

    戶部尚書興奮的向內閣上報,內閣同樣是一片歡欣鼓舞,內閣第一個五年計畫裡重要的一個目標,就是人口破億。而現在才是復興三年的年初,第一個五年還沒有過一半,他們就提前完成了人口破億這個重要目標。

    今年春天的好消息並不止這一個。

    剛剛結束的大華復興三年科舉大比,朝廷一次性錄取了一千八百名進士,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以往每年錄取五百名進士,只有復興三年的特科錄取了一千名,而今年居然一次性錄取了一千八百名進士。

    簡直是喜大普奔。

    這讓今年榜下捉婿的貴族高門,都大大增加了選擇機會。

    另一個好消息,則是漠北的歸附。

    漠北納入大華帝國,成為分封國,貴族院已經通過決議,一次性在漠北分封八百個諸侯。

    雖然中間發生了回紇可汗與黠戛斯酋長的私怨仇殺一事,導致吐迷度父子被殺,但這只是一個小插曲。

    沒有人在意這個吐迷度,雖然他曾是回紇可汗,曾經擁有一半漠北之地,麾下有控弦之士二十萬。

    但大家很快遺忘了他。

    回紇很快選了一位新的汗王,這是出自回紇另一強部的酋長。他很高興的接受了大華皇帝的冊封,成為了回紇國公。

    至於藥葛羅家族,馬上被回紇其它諸部撕的粉碎並被瓜分。

    「陛下,貴族院已經通過了八百諸侯分封的決議。內閣也準備好了對漠北諸侯的冊封儀式。」

    內閣首相馬周和貴族院長魏徵在早朝時,向皇帝稟報。

    漠北分封之事,對於朝廷來說意義重大。雖然漠北是個許多人瞧不上眼的地方,漠北有的,漠南燕北西域甚至是青藏都有,但對於大華朝廷來說,漠北就跟吐蕃是一樣的。

    這地方雖說很一般,佔了也不會增加多少收入什麼的,但若是不將之納入大華,那這地方就會是個瘟疫之源,混亂之源。

    不對他們加以管制,以遊牧民族的天性,早晚還是會對中原形成威脅,哪怕他們只是騷擾襲邊,這也是讓人討厭的。

    現在終於達成了分封協議,這當然是好的,哪怕大華在這次分封裡,其實也是有所保留,畢竟給了鐵勒諸部五百多爵位和封地,但總體來說,大華也一下子分封過去了二百多個諸侯。

    而且有了這次分封之後,漠北就算徹底的進入了大華的管控了。

    一塊塊封地劃分之後,就不再允許輕易越界,各部的汗王、酋長們,實際上也被架空了,各封地互不統屬,漠北的鐵勒九部變成五百多個封國,使的成為一盤散沙,難以再對大華形成威脅。

    張超和朝廷對於這次分封儀式都很重視。

    一定要大加操辦,一次冊封漠北八百諸侯,要弄一個很隆重盛大的儀式。

    這次儀式過後,漠北就不再是威脅了。

    「明日則天門授封諸侯,百官觀禮!」

    正好各地朝集使和各地諸侯們也還沒開始返京,正好共同觀禮見證這一刻。

    大華帝國又增添八百諸侯,可謂是更加強大。

    時至如今,大華在漠南、漠北、遼北,在信度在河中在大夏在西海在山北,擁有了八個分封諸侯領。

    每個領少則五百,多則一千多,擁有了總共七千多個實封諸侯。小的男爵只擁地十里,大的國王連地五六百里。

    這麼多大大小小的諸侯,遍佈大華的各方邊疆,封地犬牙交錯,相互牽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分封貴族集團。

    而大華朝廷這些年,也同樣是不斷的擴張。

    朝廷直轄的領地擴張了許多,遼西、遼東、朝鮮、樂浪、帶方、扶桑、呂宋、林邑、扶南、安南、越南、西域、青海、燕北、饒樂、松漠、嶺東、綏遠,另外還有不少朝廷直接控制的海外領地。

    「漠北平定後,大華的北方從此可高枕無憂。而平定東海後,大華的東方也從此無患。現在的大華,算是徹底的從北邊和東方騰出手來,可以全力著手南方和西邊了。」

    早朝結束後。

    張超召開御前會議,大華最核心的重臣們參與。

    北邊和東邊平定,這超出了此前預定的時間。現在朝廷也要適當的調整下戰略佈局。

    雖然北邊也還有室韋、靺鞨以及流鬼、夜叉等許多大大小小的部族,但現在這些遙遠的北方部落,也都已經是名義上臣服大華,成為了大華的分封諸侯國。在大華把漠北以及遼北等地穩固之前,其實大華已經不需要再向更遠的北方進軍了。

    打室韋、靺鞨人,還不夠軍費開支。

    既然他們臣服了,那就省了這個事了。

    東邊,也已經沒有敵手了。再往東,還有美洲,但隔著好幾萬里,根本算不上。

    「帝國下一階段,我認為還是應當重點用兵中南半島,同時兼顧開發南洋。至於西邊,咱們現在是中立態度,只要羅馬和阿拉伯人都能夠遵守與我們的約定,那我們就跟他們繼續貿易好了,賣賣軍械還能大發其財,沒必要去趟那渾水。」

    首相馬周的對外策略,並不保守,他是支持朝廷對外擴張的。但他的擴張策略,又還比較穩。他向來主張朝廷應當對周邊用兵,加強徵服開拓,將之變夷為夏。

    至於什麼太遙遠的西方,那裡就算富裕就算地大又如何,距離就是最大的困難。所以只要能夠保持貿易就好了,只要羅馬和阿拉伯這兩大帝國,願意一直承認與大華議定的邊界協議,不主動來犯,那大華就一直坐山觀虎鬥好了。

    反倒是在大華的南面,這才應當是大華全力經營的方向。

    黔中、劍南、雲南、青海、廣西、安南這些地方,還有待加強開發,特別是許多蠻夷部族還不服王化,大華要加強推進改土歸流,把這些地方納入真正的統治,不能再讓那些土著逍遙自在了。

    而更南邊的中南半島,什麼水陸真臘什麼驃國等等,不推平他們還留著給兒孫們來做嗎?

    趁著現在半島沒什麼真正強大的勢力時,正好把中南半島踏平,讓這片土地徹底成為中原帝國的一部份,從此北及凍土,南至大海,都是帝國本土。

    這樣一來,朝廷對信度那片沃土的控制力,也能大大加強。

    馬周的這種想法,其實還是中原本位制度,是中央集權的體現。朝廷可以分封諸侯,但這並不能影響中央集權,並不能讓朝廷更強大。

    把中南半島納入大華朝廷直轄之地,這正是中央集權的體現。

    房玄齡對此則是持有些保留態度的。

    在他看來,中南半島其實沒有什麼可稀罕的。

    那裡除了高山峻嶺,到處叢林,還有什麼?螞蝗和瘧疾嗎?

    水陸真臘和驃國、狼牙修什麼的,遠不如百濟新羅和倭國有價值,要是按他的想法,那些地方其實直接分封掉好了。讓諸侯們去征服開拓,朝廷還能省心省力。

    朝廷管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把雲貴川這些地方改土歸流,真正納入統治就已經足夠了。

    當然,皇帝要堅持把中南半島列入征服計畫,將來征服之後還要由朝廷直轄,房玄齡也並不反對。

    談到後面,御史台的鄭元璹提出一個問題。

    「如今倭國已經平定,東征行營也可以罷撤。現在扶桑擁有三個民兵師和一個朝廷正規軍,兵力超限,請問是否削減撤除一些?」

    倭國平滅,如今改名扶桑道,為朝廷直轄領地,但又劃為太子采邑。朝廷派出宣撫使等官吏,但又受太子的節制。太子親自坐鎮扶桑,管理這片地區。

    太子的采邑私兵額為一萬五,而他的民兵上限為兩萬,這些都是寫入憲法的。而如今,扶桑卻有正規軍兩萬,民兵三師六萬,這還沒算上朝廷的朝鮮艦隊。

    「陸軍的那個軍暫時先留在扶桑,等那邊局勢更穩一些再調回。至於扶桑的三個民兵師,第一零三師,再過兩月也要調回遼東遼北等地。剩下兩個扶桑民兵師,一萬五改編為太子的采邑警衛隊,兩萬則保留為太子采邑民兵。」

    「還剩下五千,則改編為稅警部隊。」

    張超思考了一下後說道。

    御史大夫鄭元璹有些疑惑的問,「五千稅警部隊?專用於徵稅的?」他還是頭一次聽到稅警部隊。

    「關於稅警,這是朕的一個新打算,今天正好跟大家談談。」
V123210 發表於 2017-9-17 17:49
第1515章稅警

    稅警,顧名思議,稅務警察。是稅和警的結合,大華如今有稅務部署,也有警察總署,這是兩個分開的衙門。兩署類似於五寺九監這樣的機構,朝廷上的寺和監其實是獨立的中央職能部門。

    在職級上,和六部是平級,與六部也並沒有法定的隸屬關係。但職權與六部重疊很多,實際存在分工和製約關係。

    六部主管政令,各寺監則分別負責某一方面的具體事務。比如鴻臚寺,主外賓之事,掌朝會儀節等。太僕寺,掌馬政。大理寺,掌刑獄。太府寺,掌財政庫藏。司農寺主管農業。

    將作監管建築,都水監管舟船及水運還有水利運河等事務。

    諸寺監都是專管一方面的具體事務。

    大華立國以來,在寺和監之外,又新設不少署。

    比如鹽務署、教育署、出版署、衛生署、海關署、工商署、警察署、稅務署、交通署、審計署等。

    這些署,與寺監相當,都是中央職能部門,各負責一塊具體事務。稱署而不稱寺監,是因為級別上要比寺監要低上一級。

    設立這麼多個署,也是為了適應大華的新形勢。

    而現在,皇帝又提出要建立稅警,這又是一個新東西。

    「稅收是朝廷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朝廷的支柱。稅收好比是朝廷的血液,沒有血液,朝廷是撐不住的。此前朝廷設立了稅務署,也有警察署,但除了海關署下有緝私隊,有一些稅警的性質外,朝廷並沒有真正的稅警。」

    朝廷在中央設有稅務署,在各地也設立了稅務廳和稅務局,負責徵收稅務。大華的稅收不比過去,過去以丁稅為主,徵稅的時候比較簡單,按照戶籍丁冊,按人丁徵稅。丁稅為主,工商稅為輔。

    而大華如今百工興盛,工商繁華。

    朝廷的正稅是兩稅,兩稅是按田畝和財產徵稅。而其餘的工商這塊稅收,則相對複雜,有按工坊店舖營收徵稅的,也還有鹽茶酒糖香料等徵專賣之稅的。

    正因為稅收複雜,所以朝廷才在戶部之外,專門設立了稅務署,並在地方道州縣各級也設立了相應的稅務機構,建立了一支專門的稅務人員隊伍。

    但如今,在稅收這方面還是有不少問題出現。

    比如偷稅漏稅,甚至是逃稅抗稅時有發生。

    因為稅收導致的糾紛十分多,每次遇到那些不合作的納稅人,稅務部門也只能求助於各地衙門或者是駐軍。

    但各地的警察雖然也獨立出來,有了專門的部門,人員也大增。但城鎮人口大增,人口居住密度更高,也帶來許多社會治安問題。

    警力相對來說,還是十分緊張的。

    就是各地法院審理稅務案件也是十分佔用時間精力的。

    因為這些原因,張超才打算建立一支稅警部隊,這就是一支特警,專門用以協助稅務部門徵稅的,用來對付那些不肯老實納稅的人,尤其是那些試圖暴力抗稅之人。

    稅警直接隸屬於稅務部門,張超甚至要給予他們對涉稅犯罪的偵察、預審、審判、檢查之權。

    以後涉及稅務的案子,稅警既相當於警察又相當於檢察官還相當於法官,他們有權偵察、審判。

    「他們可以凍結存款、查封私宅、收繳財產,直至納稅人繳清稅款。他們還將擁有查處權,可調查納稅人賬戶、存款,遇特殊情況,也可以查封納稅人私有財產,有權進行拍賣。」

    說白了,在稅務這個領域,稅警擁有全部司法權。從調查到審查到判處,張超雖然也決定大理寺和御史台、刑部這三法司對稅警的案子有調閱和審核權,但這不過是一個監督程序而已。

    稅警的權力依然是巨大的。

    為了保障稅警的這個權力得到實行,張超準備給稅警配備特種警察部隊。這樣他們就集情報、偵查以及行動、審判等為一體了。

    「為徵稅而專門建立一支部隊?」房玄齡還是覺得這有些驚人。

    「現如今,稅收,尤其是商稅這塊,偷稅漏稅越來越多,我們的徵稅工作越來越難。有的時候,雖然能查到,但要強制執行卻難。朕認為很有必要建立一支稅務司法隊伍,專門負責這塊。」

    稅警不算軍隊,算是一支特種警察部隊。

    他們專責負責涉稅案件的司法,稅警署下分偵察、執法、預審、審判、檢查五個部門,其中執法部門,就是專門負責執行的。稅警與警察一樣,裝備一些武器,但主要是以刀棒盾為主。

    至少數量,張超認為可與警察部隊相當。

    各縣州道設立各級稅警衙門,配合稅務局對涉稅案進行處置。

    稅務署只負責徵稅,而稅警署是負責對逃稅漏稅抗稅進行處置的。以後有了這個專門的稅警部門,那麼涉稅的案件就專由他們處理,警察署和稅務署甚至是地方法院、檢察院也能減輕很大負擔。

    有了專門的稅警之後,張超打算以後把緝私這塊也交給稅警負責。大華的鹽茶糖酒香料等許多商品都是有特稅,比如鹽這種商品,生產成本很低,朝廷的稅很高,如果賣私鹽,那麼就能把朝廷徵稅的重稅收入自己的腰包成為暴利。

    哪怕朝廷對販私鹽處置極重,可暴利之下,依然有許多人鋌而走險。朝廷對走私私鹽的偵緝打擊一直很嚴,但這種打擊過去還主要是依靠地方官府。

    現在有了稅警之後,張超準備把緝私這塊也交給稅警。打擊私鹽販、私茶販等各種走私販的責任,主要交經稅警,地方衙門也給予配合,民兵、聯防隊、巡檢隊、治安隊、巡邏隊等等這些民間的治安隊伍也一樣給予配合。

    「按照我們大華如今的鹽專賣制度,朝廷每年在鹽稅上的損失就相當嚴重。」

    大華如今人口破億,按照正常情況來算,人均一年消耗鹽十斤左右,這個十斤裡也還包括了不少工業用鹽,商用食品加工等消耗。而大華的鹽價是相當穩固的,一斤鹽一百一十文,從唐貞觀到現在就沒變過。

    按一人一年十斤鹽算,一億人口就需要十億斤鹽,一斤一百一十文,除去成本的十文,一斤稅百文。十億斤鹽就是一千億文鹽稅,折一億貫。

    而大華如今每年的鹽稅收入是多少呢?

    大約四千萬貫左右,這意味著大華每年損失了六千萬貫的鹽稅收入。哪怕把人均耗鹽數量減少一點,實際上鹽稅損失依然很大。

    這損失的鹽稅,最大的漏洞就是私鹽。

    不但私鹽走私厲害,茶酒糖香料等一樣走私嚴重,還有進出口的走私,逃關稅,每年給海關的稅收也造成了極大損失。

    理論上來說,若大華能夠杜絕走私,那麼收回的各種專稅以及關稅,能增加近億貫。

    當然,想要一點走私都沒有,這不可能。

    但加大緝私和查稅力度,減少這個稅收損失,卻還是可以的。

    不說一年增加一億,哪怕是能追回一半,朝廷也能多增加五千萬的稅收。

    增加五千萬稅收,朝廷哪怕養上幾十萬的稅警都劃的來。畢竟稅警的最大支出是稅警的薪水,裝備這方面其實開銷不大。稅警也不比軍隊,經常打仗等,獎賞撫卹這塊也佔很大比重的軍費。

    稅警與警察差不多,要求不高,只要能保證薪水,那麼就足夠了。按時發薪水,薪水不要太低,也能防止這些稅警到時腐敗。

    朝廷一年抽出一兩千萬奪回的稅收來養這些稅警,都還能有一年兩三千萬的剩餘,可以說,這是相當划算的買賣。

    另一方面來說,有這麼一支專業的稅警隊伍,還能淨化社會治安。畢竟走私販,都是些亡命之徒,唐末元末的那些反王,可個個都是私鹽販子。

    「先在扶桑試個點,弄五千稅警,讓太子先試試看好用不好用。」

    扶桑剛征服,接下來肯定是要全面徵收征服稅,到時徵稅任務很重。征服稅後,夏稅也差不多要徵了,這支稅警部隊好不好用,就先讓太子來試點一下。

    一個稅警如果平均費用五十貫,一千萬貫就足夠招募二十萬稅警,兩千萬貫錢,可以維持四十萬數量的稅警。

    有這麼龐大的一支稅警部隊,大華的稅收肯定能夠減少很多偷稅漏稅抗稅,甚至緝私方面也能更加有效。

    花掉兩千萬,但能賺回五千萬,張超認為很賺。朝廷一年能多賺三千萬的稅收同時,還等於擁有了一支四十萬的準軍事部隊。

    「四十萬稅警?會不會太多了?」鄭元璹有些驚訝的問。

    大華現在有七十六萬常備國防軍,還有一百萬民兵,現在再來四十萬稅警,這確實不少了。要知道,大華全國還有一支同樣數量很龐大的警察部隊呢。

    「也算不上多,要知道我們大華如今人口總數可是突破了一個億。」

    正常情況下,人口自然增長率是很快的,尤其是沒有大的戰爭和災害的情況下,自然增長率能達到將近百分之二左右。太平年間,人口出生率一般能超過百分之二,而死亡率也就百分之零點五零左右,所以自然增長率正常下一般會超出百分之一。

    突破一億人口大關的大華帝國,按照現在的這個環境,那麼一年增長一百萬左右人口,那是極正常的。更別說,大華每年還不斷的對外征服開拓,要知道從貞觀之初的大唐幾千萬人口到現在大華的一億人口,人口翻了一翻,只用了二十年時間。

    一個億人口,擁有軍警民兵兩百萬左右,也確實不算多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9-17 20:56
第1516章奉天承運皇帝

    漢京,則天門。

    京城百官、地方朝集使、四邊封臣諸侯,俱身著禮服。

    冠冕堂皇。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秘書省秘書監柳元上前宣讀詔令,則天門前百官都驚訝的發現,今天的詔書開頭有些不太一樣了。

    在最早還是中書門下為中樞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詔令開頭都是門下二字。後來以內閣為首,則改稱閣下。還有一段時間則是用大華皇帝詔令這樣的抬頭,而今天,居然用了奉天承運皇帝這麼一個開頭。

    奉天承運皇帝。

    有人在想著這六個字的含義,覺得加上奉天承運四個字,立即感覺又上了一個檔次。

    而也有一些人心裡則在默默的腹誹著皇帝的厚臉皮,還給自己臉上貼金,居然加上這麼一個奉天承運的光環。

    眾議院院長許敬宗一直想著再進一步,他希望自己任滿眾議院長五年之後,能夠入閣。雖然說眾議長和內閣宰相以及翰林院學士都是平級,但大學士和宰相在大家的公認中,還是要更顯貴權重的。

    此生若能入內閣為相,那將來就還有機會成為次相甚至是首相。

    首相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心裡琢磨著,皇帝既然給自己臉上貼金加了奉天承運兩個字,那麼也許自己可以往這方面運作運作,比如弄點祥瑞,又或者提議為皇帝上個尊號什麼的。

    秘書監柳元高聲宣唱詔令。

    皇帝的詔令很長,一次冊封漠百八百諸侯,光是那份名單就很長了。

    隨著柳元的宣讀聲,百官又發現了一個情況。

    宣讀了半天,居然沒有聽到一個胡虜名字。

    張李王陳,崔盧鄭裴‧‧‧‧‧‧

    全是漢姓漢名。

    「這些名字取的還挺有意境的。」

    「聽說是翰林院的學士們幫著取的。」

    既然為漢家封臣,那當然得用漢名。漠北的這些鐵勒封臣們,雖然一個個金發碧眼,高鼻樑深眼窩,偶爾夾雜著一些大餅臉小眼睛,但此時全都穿著大華的紫緋官袍,戴著梁冠,圍著玉帶,倒也似模似樣的。

    從今往後,他們就是漢家臣子。

    從今天開始,不論過去他們是索頭辮髮,還是披頭散髮,反正以後都得按漢家的衣冠禮儀束髮著冠,身著右衽袍服。

    甚至身為大漢的封臣,他們需要學習漢話漢字,在封地內必須推行漢化教育,使用漢字做為官方文字,以漢話做為官話。

    「這種景象,真是從來未有過,盛世景像啊。」

    漠北鐵勒九部,五百多個大小封臣,全都跪伏在則天門前,接受大華皇帝的冊封詔令。

    這景象,確實讓大華的漢臣們一個個深為感慨。

    真正的四方來朝。

    大唐貞觀之時,那時大家覺得中原王朝已經達到了歷代所未能及的巔峰。但今日一見,其實遠不如也。

    大唐貞觀之時,能夠把新羅百濟倭國都征服為新疆土嗎,能夠吞併漠南,又讓漠北諸侯都跪伏在這裡,成為大華的新封臣嗎?貞觀之時,能夠將諸侯分封到南洋,分封到信度,分封到西域去嗎?

    沒有。

    但大華做到了。

    短短三年,卻已經超過了大唐的二十餘年天下。

    這份氣度,這份包容,這份開放,才成就了今天的這份偉大與榮耀。

    一個又一個被唸到名字的漠北諸侯,激動的起身上則天門,從皇帝的手裡接過分封的詔書、印章,還有領主的徽章以及皇帝的賜劍。

    天子賜給他們旌旗,賜給他們劍與盾,象徵著他們為帝國守衛疆土。

    「臣李不屈拜見皇帝陛下!」

    堅昆侯李不屈登台,跪伏皇帝面前。

    張超手握天子劍,來到李不屈的面前。

    長劍搭到李不屈的肩膀之上。

    「朕,漢家天子、大華帝國皇帝,在此正式冊封你為大華堅昆開國侯,蒼天為鑑,從此以後,牢記你的職責,守護你的榮耀,為大華屏藩!」

    李不屈跪在張超面前,他激動的抱住皇帝的腿,親吻皇帝的靴子。

    「臣李不屈對天起誓,永遠忠於大華帝國,永遠忠於大華皇帝陛下,子子孫孫,世世代代,永為大華屏藩,永固邊疆!」

    大華帝國的首相馬週在一邊頒給李不屈分封詔令,帝國翰林院大學士房玄齡頒給李不屈堅昆侯金印,帝國貴族院長魏徵頒給李不屈旌旗徽章。

    最後,張超賜給李不屈三樣物品,領主鎧甲、盾牌、長劍。

    捧著這些禦賜之物,李不屈激動的面色通紅。

    八百諸侯。

    從國公到國侯,再到伯子男爵。

    一個接一個的上前。

    儀式有些冗長,但大家都很認真的觀禮。

    連張超,今天都沒有覺得不耐煩。雖然給八百個封臣一次性授封,確實很耗費時間,但這一切來之不易,也非常珍貴。

    好在公侯伯的賜封儀式花的時間長點,張超還會跟他們說幾句話,但到了數量眾多的子男爵時,則要簡單的多,皇帝劍尖一點,然後頒給賞賜,爵士們就迅速退下。

    就在此時,漢京往東五千里外的東海之上。

    扶桑。

    皇太子張璟正在難波品嚐自己勝利的美酒。

    難波距離京都很近,這裡是倭國的新都,也就是後世的大阪,因為是臨海港口,所以被蘇我氏主張遷都至此。

    但遷都不過一年,倭國就亡國了。

    難波已經被改名華津,原來的倭國王宮,已經成了張璟的太子行宮。

    議事殿,文武齊聚。

    既有東徵的將軍們,也有皇帝選派來的扶桑道文官們。

    「諸位,倭國已經被我們攻滅,如今戰事平定,恢復倭國的秩序,恢復生產是重中之中。地方民政這一塊,孤相信陛下選派來的諸位大臣們。」

    倭國原有五畿七道,而現在大華將倭國設為扶桑道,原五畿七道,加上蝦夷人的地盤,被統改設為九個州。

    六十餘個令制國,則改為六十餘個縣。

    扶桑道九州六十餘縣,由扶桑道宣撫使為首的地方官們治理,宣撫使之下有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還有各州刺史、各縣縣令等。

    這一個個的衙門,正在陸續建成,人員也都是中原朝廷任命來的。

    扶桑道做為太子采邑,與朝廷其它直轄道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其它道的宣撫使是地方道最高長官,但在扶桑,宣撫使上面還有扶桑國相,還有議長,再上面還有太子殿下。

    扶桑道宣撫使衙門既受中央朝廷直接管轄,同時又還得接受太子府的節制,受到雙重管轄。

    新任的扶桑道宣撫使是太子的老熟人,皇帝張超的親傳弟子李感。

    也是李績的兄弟,不過如今他叫徐感。

    這位本來是武將,不過這次被皇帝選為扶桑道宣撫使,改任文職。

    徐感也是堂堂實封國公,擁有百里封地,深得皇帝信任,這次選他來扶桑,自然也是為太子保駕護航的。

    「感謝太子殿下的信任,臣此次受陛下委任前來扶桑,一定竭盡全力,將扶桑治理好。」

    站起來先表個態,徐感態度很好。雖然以前他跟著張超一起的時候,張璟都還沒出生呢,張璟小的時候,沒少跟他屁股後面跑。

    但如今張璟是太子殿下,他現在又是調到太子的采邑任宣撫使,所以這個君臣的定位得把握好,不能亂。

    「徐宣撫,你對扶桑治理有何計畫呢?」

    張璟笑問。

    「來之前,臣已經想過這個問題。思來想去,其實太子殿下過去在琉求和朝鮮的地方治理辦法就非常的成熟,臣以為,把那些辦法拿過來用就好了。」

    治理一個新徵服的地方,其實也很簡單,尤其是現在這種情況,太子的軍隊那是打的倭人毫無反抗意志。

    所以他們可以完全放開手,擼起袖子大干一場。

    「臣來之前,陛下曾經召臣談過話。陛下說,倭國原是田地國有製,因此我們征服倭國之後,可以據此將倭國所有的田地礦產等都收歸國有,然後清查倭國人口,重編戶籍,給倭人百姓分田。」

    「將田分給倭人承包經營。」徐感重點指出這句。

    分田實為租田,而且按丁口限制,並不允許超過限額。按口租田,每口租給十畝。一家有幾口,那麼就租多少畝。這些田地,每五年重新按戶籍人口再重分一次。

    張璟也在皇帝給他的信裡知道了這事。

    這是擺明了要翻臉了。

    田地礦產等收歸國有,這就等於直接搶走倭國貴族豪強們手裡的田地了。而租田給倭人百姓,實行兩稅法,那倭人百姓以後只納租卻不用繳稅,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田產,他們的田是佃租朝廷的。

    理論上來講,收回倭國的所有田產,其實是收到了太子張璟的手裡。張璟成為了扶桑最大的地主,張璟每年坐著收租,然後朝廷根據張璟手裡的田畝數量,按兩稅稅額,再要求他上繳三分之一的田賦就好了。

    張璟交的稅很低,收的租卻很高,一進一出,其實賺了很多。但這也算是皇帝給太子的一項收入了。

    太子很明白皇帝的這個政策真的推行的話,就是要在倭國打土豪分田地了,這是要完全清洗掉倭國上層的意思了。

    這將掀起一輪大清洗!

    「徐宣撫就收田分田一事拿出一個詳細的章程來,等計畫周全了,我們再正式推行。」考慮良久,張璟最後還是決定按皇帝的計畫來。

    眼下打土豪分田地,清洗倭人上層,雖然有點不地道,但征服外族,有時候這些事情是必須去做的。

    今天的清洗,能換來日後的長治久安,完全是值得的。

    「為了以防萬一,軍隊這邊要做好隨時出擊的準備!」張璟轉頭對軍方將領們道。

    既然要出手,就不能給對方機會。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