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民國] 民國之文豪崛起 作者:王梓鈞 (全書完)

 
V123210 2017-2-5 19:32:2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075 543247
V123210 發表於 2018-3-6 07:08
民國之文豪崛起 830【故人】

  來到重慶的化學、醫藥人才足有32人,其中有些還帶著家屬,滿打滿算共有57人之多。

  周赫煊親自前往朝天門碼頭接待,準備用自家的小江輪,載著他們去周公館歇息。人太多了,周公館顯然安置不完,但隔壁的劉湘和李根固公館可以借來用用,反正那兩家的房子空了大半。

  輪船到港,周赫煊老遠就看到鍾觀光,旁邊那小老頭應該是趙燏黃。(多謝書友提醒,上一章把趙燏黃的名字弄錯了。)

  眾人踏上碼頭,隨時行李就放了滿地。

  隊伍裡的年輕人頗為激動,俱都把目光投到周赫煊身上,顯然周先生是他們的偶像。

  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扶著顫顫巍巍的鍾觀光走來。鍾觀光已經快滿70歲了,氣色不是很好,他拉著周赫煊的手說:「明誠啊,一別經年,想不到我們是在這種情況下再聚。」

  周赫煊只能安慰說: 「老先生不要悲傷,只要我們堅持抵抗,中國就還有希望。」

  「唉,」鍾觀光搖頭嘆息一聲,又咬牙咒罵,「若非張自忠當漢奸,平津也淪陷不了那麼快,此人該殺!」

  周赫煊沒有接這話,因為他知道張自忠後來殉國了。

  但別人不知道啊,眼下日寇大舉入侵,在國難當頭之際,張自忠已經被公認為漢奸。

  張自忠在華北事變中的污點有兩個,一是背著宋哲元簽署賣國的《香月細目》,二是利用北平危局逼迫宋哲元讓位。

  從各種史料來推測,張自忠應該是膨脹了,前兩年就開始驕傲自負,在華北處處以「二頭兒」自居,甚至對宋哲元生出取而代之的心思。當日軍包圍北平的時候,張自忠身邊的一票親日分子,慫恿他逼走宋哲元以自立,張自忠稀里糊塗就答應下來。

  張自忠在親日分子的忽悠下,完全錯判了局勢。他覺得日軍攻打北平,完全是出於對宋哲元的不滿,只要自己上位,就能保住華北不失,大可與日寇繼續虛與委蛇。

  結果呢,宋哲元被張自忠逼離北平之後,張自忠也失去了利用價值,只有那些真正當漢奸的能夠上位。帶著悔恨交加的心情,張自忠連夜離開北平,如今已被韓復矩奉老蔣之令逮捕,押赴南京接受審判。

  對於平津淪陷,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用張自忠的原話來說就是:「想不到鬧了那麼一下子,好像被鬼所迷,我愧對於委員長(宋哲元)。」

  1940年聽到宋哲元的死訊,張自忠痛哭流涕:「委員長(宋哲元)先我而去,是天不許我有贖罪的機會了。」從那個時候起,張自忠就有了求死報國的念頭,後來終於壯烈犧牲。

  鍾觀光唾罵了幾句宋哲元,便拉著身邊的少年說:「明誠,你看看這是誰?」

  周赫煊依稀覺得有些面熟,對少年說道:「你是那個週……週……」

  「周杭,」少年鞠躬道,「感謝周先生幫助。」

  「都長這麼高了啊!」周赫煊大喜,拍著少年的肩膀說。

  眼前這個周杭,就是周赫煊創作的《神女》裡頭,那個女主人公的兒子的原型。

  當初周赫煊創辦希望小學,由於周杭的母親是娼妓,遭人非議而不得不退學,被適逢其會的鍾觀光收養為孫子。轉眼間十年過去了,當初那個瘦弱的小毛頭,如今已經成長為翩翩少年。

  周赫煊問:「還在讀書嗎?」

  鍾觀光頗為自豪地說:「周杭從小就是神童,讀書時連跳幾級,今年雖然才18歲,但已經在清華大學讀三年級了。」

  周杭補充道:「日寇佔領平津,清華、北大和南開都搬遷了,三校在長沙合組臨時大學。我這次把爺爺送來重慶,馬上就要返回長沙去報名。我學的是物理專業,以後造出來飛機大砲,把小鬼子全都趕回老家!」

  「好,有志氣!」周赫煊讚揚說。

  鍾觀光一拍腦袋,笑道:「唉,只顧著跟你說話。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趙燏黃教授。」

  周赫煊連忙抱拳:「藥農先生,久仰大名!」

  「我對周先生才是久仰大名啊!」趙燏黃握著周赫煊的手說。

  鍾觀光又介紹道:「這位是孫學悟孫社長。」

  一個中年帥哥抱拳道:「周先生好。」

  「范老闆怎麼捨得把你給送來?」周赫煊大喜過望,恨不得把孫學悟抱過來親幾口。

  民國時期也是有私人科研機構的,名叫「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而眼前的孫學悟就是黃海化工社的社長。

  孫學悟參考英國皇家學會和法蘭西科學院的模式,不限門類,不分學術派別,廣邀學者來到黃海化工社,按各人志趣自選課題。在這些科學家的努力下,改良了中國製鹽工藝,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兩年前,他們還冶煉出中國第一塊金屬鋁,並用金屬鋁製成一架小飛機模型,同時還大幅提高了純鹼生產效率。

  不僅如此,孫學悟還創立了細菌研究室,將成果運用於釀酒、釀醋等領域。

  范旭東能夠建立硫酸廠,為中國自產化肥和炸藥提供原料,就是因為有黃海化工研究社的科研後盾。

  孫學悟說:「華北形勢危急,黃海研究社正在搬遷。我來重慶的目的,一是為周先生辦酸廠提供幫助,二是來考察一下實地情況。不瞞周先生,范老闆傾向於在長沙重建研究社,但我覺得在四川更安全一些。」

  「對對對,四川更安全,一定要把研究社辦在四川!」周赫煊連忙說。

  歷史上,孫學悟把黃海研究社遷到長沙,結果剛剛把新屋建好,就因戰事告急而再次動遷。經過一年多的顛沛流離,黃海研究社積累了15年的儀器、圖書和資料損失大半,一切只能在重慶從頭開始。

  生怕孫學悟不願意,周赫煊又說道:「只要黃海研究社搬來重慶,我承諾每年捐贈5萬大洋經費,並從歐洲採購價值100萬元的先進科研設備,且不要求有任何利益回報!」

  「真的?」孫學悟心動不已。

  「當然是真的,我決不食言!」周赫煊生怕孫學悟跑了,只要孫學悟答應來重慶,那麼就有一大票的科研人員跟著過來。

  事實上,如果范旭東能把永利硫酸廠搬來重慶更好。那家硫酸廠可不止生產硫酸,各類酸性產品都能提供,到時候磺胺藥廠跟酸廠緊挨著,完全不必擔心原材料的問題。

  可惜,周赫煊無法說服范旭東,至少現在不能說服。

  因為四川還是劉湘的地盤,而范旭東和南京政府關係密切,永利硫酸廠又是能提供炸藥原料的企業,老蔣此刻根本不可能放人放廠入川。

  只有等劉湘病死了,各種具有戰略意義的工廠,才會大舉遷到四川紮根。

  所以中央有很多人說:劉湘之死,是老天給了中國一線生機。

  數十位科研人員及其家屬,依次過來跟周赫煊握手交流,隨即眾人坐船前往周公館歇息。

  當晚飽餐一頓,第二天清晨,周赫煊就帶著他們前往工廠那邊。
本帖最後由 yht 於 2018-3-7 19:48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8-3-6 07:08
831【藥廠】

  沿著嘉陵江逆流而上,過了北碚,就是合川了。

  這裡山勢陡峭,水運便利。江流轉過幾道彎,距離合川縣城還有十多公里的地方,兩岸山腰出現一座座房屋,掩映在蒼松翠竹之間。再加上山中時常有大霧瀰漫,日本人的飛機從高空很難偵查到。

  周赫煊站在船頭,拿出一張地圖用手比劃:「這裡就是廠址所在,坐落於群山之間。在建造廠房時,我特意叮囑儘量不要破壞植被。廠房就在嘉陵江邊,工業用水極為方便。沿江而上是合川縣城,沿江而下可直通重慶城區,中途還要經過重慶大學。生活、生產和交通極為便利,如果黃海化工研究社願意搬來,那完全可以在重慶大學附近落戶,產、學、研三位一體,互相促進。」

  「這地方選得好。」孫學悟點頭說。

  張輔忠突然問:「用電方便嗎?藥廠屬於用電大戶。」

  周赫煊指著地圖說:「這裡就是合川水電廠,很近的,我已經讓人把線路都拉好了。另外,合川的群山當中,還發現有多處煤礦和鐵礦。特別是這裡,屬於露天鐵礦,開採極為方便,就是交通有些麻煩,需要開挖山路才行。對了,還有鹽礦,如果范老闆願意合作,我想跟他一起在合川開設鹽場。」

  范旭東就是靠製鹽起家的,製鹽工藝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孫學悟笑道:「周先生的意思,我會轉達給范老闆。」

  說實話,合川真是一塊寶地。後世勘探許多礦藏,其中煤儲量18.2億噸,鹽儲量160億噸,鐵礦儲量6800萬噸,石灰石儲量55億噸,還有鋁土、鍶礦、重晶石等諸多品種。

  最難得的是,煤、鐵、鹽都埋得不深,極易開採利用。

  唯一的缺點就是交通,雖然有嘉陵江水道,但還是需要在山壁修路,因為礦藏大都位於群山當中。

  眾人來到工廠碼頭,拾級而上,朝著生活區前進。

  周赫煊指著前方說:「那邊是工廠生活區,我修建了許多公寓,諸位的家屬也可住在這裡。家裡有孩子的,則可住在重慶或北碚,畢竟那邊更方便讀書。」

  「周先生考慮得真周到。」黃鳴龍讚道。

  來到生活區,周赫煊讓大家先安放行李,然後他帶人朝廠區走去。

  到了廠區,立即看見好幾個英國佬,這些都是從倫敦請來的製藥專家。至於他們的家人,則安排在重慶那邊,每人都免費獲贈一棟花園洋房,只要在藥廠幹滿兩年便擁有別墅產權。

  「嗨,周,你終於來了!」一個金髮碧眼的中年帥哥笑著揮手。

  周赫煊跟這人握手寒暄道:「你好,庫克,在這裡工作還習慣嗎?」

  庫克的全名叫庫克‧伯納德,負責磺胺藥廠的生產管理。他原本是倫敦藥廠那邊的副總,這次被歐尼斯扔到中國來,隨行的其他英國佬都歸他管。

  庫克領著眾人走進工廠,介紹道:「藥品生產線已經調試好了,只等工人培訓結束,隨時都可以開工。但原材料是個大問題,什麼都不能買到成品,乙酰苯胺和氯磺酸還需要我們自己制取,至少要開設三個上游原料工廠。隨船運來的那些原料,最多能支撐工廠一個月的生產。」

  周赫煊說:「放心,原料工廠的製備機器已經買來了,這次我又找了些人手,很快就能把工廠組建起來。在此之前,我們可以在南京和歐洲訂購成品。」

  「好吧,但願一切順利,」庫克又說,「另外在生活方面,有個很大的問題,我希望你能夠盡快解決。」

  「什麼問題?」周赫煊問。

  「現在急缺一個英國廚師,」庫克抱怨說,「中國廚師做的菜太辣了,這兩天有好幾個倒霉蛋痔瘡復發。」

  「是我考慮不周,我立刻讓人請廚師。 」周赫煊說。

  庫克想了想,又說:「還有,公寓裡需要加裝風扇。真是見鬼,現在都已經秋天了,居然還能把人熱得吐舌頭,每人一個風扇根本就不夠用。中國都是這麼熱嗎?簡直跟地獄一樣。」

  周赫煊連連點頭:「OK,我馬上解決。」

  庫克指著鍾觀光等人問:「這些是工廠的中方管理者?」

  周赫煊笑道:「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鍾觀光先生,中國的植物學家和中藥學家;這位是趙橘黃先生,生物藥學專家;這位是孫學悟先生,哈佛大學化學博士;這位是張輔忠先生,柏林大學化學博士;這位是黃鳴龍先生,柏林大學化學博士;這位是……」

  一圈介紹下來,庫克頓時收起小覷之心,這裡頭有好幾個歐美名校博士。

  其中張輔忠的導師曼涅希,曾到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教授,庫克聽過一段時間曼尼希的化學課。說起來,庫克和張輔忠勉強還算同門師兄弟,兩人之間有許多的共同話題。

  科學家講究的是真本事,深入交流一番,庫克就對孫學悟、張輔忠和黃鳴龍極為佩服。不過嘛,他對鍾觀光和趙燏黃沒啥興趣,因為二人是研究中藥材的,聊起來純屬雞同鴨講。

  庫克帶著眾人去參觀製藥車間,那近乎「全自動」的生產線,讓趙墀熊和許華兩個年輕人大感震撼。他們家裡就是開藥廠的,還是中國第一家全華資西藥廠,跟眼前的藥品生產線比起來,他們家的工廠就如同是小作坊。

  趙墀熊驚嘆道:「這個磺胺生產線可比日本的藥廠都先進。」

  「你參觀過日本的磺胺工廠?」周赫煊好奇問。

  趙墀熊說:「遠遠的在車間外看過一眼,還是在工人開門的一瞬間,日本人不准我進去。」

  「日本的磺胺製藥廠產量如何?」周赫煊問道。

  「好像很低。」趙墀熊說。

  日本也有磺胺藥的山寨工廠,生產工藝都是自行摸索的。而且很扯淡的是,日本人雖然很重視磺胺藥,但又不肯花重金去研究升級,反而把錢都投進武器裝備的製造當中。

  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直到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日本的磺胺產量依舊低得可憐。

  周赫煊心裡琢磨著,二戰結束以後,是否可以找小鬼子索要專利費。若有美國朋友的支持,想必到時候很容易打贏官司吧,畢竟戰後的美國是日本親爸爸。

  參觀工廠結束,周赫煊把鍾觀光、趙燏黃、張輔忠和黃鳴龍帶到一間公寓,神祕兮兮的打開保險箱說:「四位請看。」

  張輔忠隨手抽出一沓文件,只瞟了幾眼,就驚呼道:「這些都是藥品工業制取方法?天啦,維生素B1、維生素B2、安乃近……周先生,你從哪兒找來的資料?」

  「從英國弄來的。」周赫煊笑道。

  周赫煊和歐尼斯、喬治六世合作的英國皇家製藥廠,可不止生產磺胺類藥物。經過幾年的發展,藥廠旗下已經有十多款產品。像維生素B這種玩意兒,在歐美已經很常見了,就算自己研發不出來,也可以花錢買生產工藝,也就中國人還拿它當寶貝。

  說起來很悲哀,此時的中國製藥廠,連紅藥水都是前兩年才能自行生產的,研發者正是張輔忠和他的學生。

  「四位如果感興趣,可以把這些資料抄錄下來。」周赫煊說。

  張輔忠摩拳擦掌道:「只要能搞到機器和原料,再加上這些資料,我保證為周先生建造起一家中國最大的製藥廠!」

  「不急,慢慢來。」周赫煊笑著說。

  事實上,周赫煊把這些藥品資料拿出來,一方面是為了給大家鼓足幹勁,另一方面也是送給新中國——張輔忠和黃鳴龍都是共和國的化學製藥專家。
本帖最後由 yht 於 2018-3-7 19:55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8-3-7 07:14
民國之文豪崛起 832【釣魚城】

  金秋十月。

  淞滬會戰依舊在激烈的進行著,中國守軍數量在60萬人以上,侵華日軍投入13萬人。日寇憑藉海陸空的絕對優勢,漸漸撕開中國守軍防線,並祕密組建第10軍,準備對中國守軍進行大包圍。

  常凱申一邊指揮軍隊抵抗,一邊幻想著列強干涉,畢竟日寇對上海的入侵,嚴重損害了歐美列強之利益。

  可惜,歐美諸國不但不幫中國,反而指責中國軍隊破壞和平,理由是中國率先在上海非軍事區挑起戰爭。歷史上,就因為老蔣一直等著列強干涉,錯過了最佳的撤退時機,把淞滬會戰的後半程打得一塌糊塗。

  合川的磺胺藥廠即將正式開工,藥廠工人大部分擁有中學文憑,只有清潔工、保安隊之類的才不需要識字。經過為期一個月的培訓,工人們已經認識了一些英文,至少能看得懂機器上的按鈕字符。

  此外,在孫學悟的幫助下,藥廠附近正在籌備酸鹼廠。在酸鹼廠投產之前,磺胺藥廠使用的都是進口原料,大概能支撐一個月的樣子。

  周赫煊給歐尼斯拍了一封電報,又從英國採購了許多機器設備和原料,包括送給孫學悟的化工實驗設備。

  十月十五日,周赫煊帶領全體工人前往釣魚山,他要在藥廠開工前舉辦一次祭拜儀式。

  磺胺藥廠到釣魚山的直線距離為3公里,眾人抬著三牲和錢紙蠟燭,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爬而上,直奔釣魚山上的忠義祠。

  正在研究《易經》的龐德也來了,他對此地慕名已久,隨身還帶著照相機。

  「這就是傳說中的釣魚城?」龐德仰望大山,心裡有一種朝聖的心情。

  周赫煊點頭道:「就是這裡。」

  釣魚城,在歐美又被稱為「上帝折鞭處」和「東方麥加」。

  當年,忽必烈已經率東路軍突破長江天險,團團包圍鄂州,而兀良合台的南路軍打到了長沙,南宋朝廷覆亡只在旦夕之間。而在西方,蒙古大軍已經征服了東歐大片區域,把中歐當成軍事遊樂場,一度跨過多瑙河,還入侵了義大利。中東也慘遭蒙古大軍蹂躪,阿拉伯半島上,埃及人正在艱苦抵抗,眼見著蒙古大軍就要席捲非洲。

  就在這時,蒙古大汗蒙哥陣亡於釣魚城,各路大軍紛紛撤兵回去爭權。南宋得以苟延殘喘,歐洲人歡呼雀躍,非洲也避免了兵禍浩劫。

  小小的釣魚城,拯救了全世界。

  民國時期的釣魚城還沒得到開發,也沒有直通外界的公路,只能從江邊慢慢往上爬。

  山路窄得只能勉強容兩人通過,最陡峭的地方接近70度,別說帶著兵器往上進攻,就是空著手攀爬都危險至極,稍不注意就要掉下去摔死。

  再往上走,就能看到釣魚城的古城牆了。這些城牆共有17里長,倚懸崖絕壁而建,由於年久失修,古城牆已經多處風化殘缺,但依然能夠領略其雄偉。

  再往上就是護國門了,這是釣魚城的第二道防線,也是八座城門中最宏偉的險關。縱有十萬大軍攻城,只需派幾百人防守即可,真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當年蒙古大軍攻打護國門上百次,耗時三十六年之久,一次都沒有攻破過護國門。

  鍾觀光仰望著護國門壁刻,聯想到當年城上官兵抗擊蒙元,不覺有些痴了,喃喃自語說:「中國自古多災多難,總有熱血兒郎奮起抗擊。彼時今日,何其相似,但願我華夏民族還能復興。」

  周赫煊感慨說:「只要國人眾志成城,國土處處皆險關。」

  「周先生說得真好!」趙墀熊立即附和,反正偶像說什麼都有道理。

  合川縣教育局的幹事楊雨舟,是這次上山的嚮導。又前進片刻,他突然指著一處石台說:「這裡是釣魚城的刑場,當年蒙哥大汗派來勸降的漢奸晉國寶,就被王將軍斬首於此。」

  「殺得好,漢奸都該殺!」一個年輕人突然喊道,他是張輔忠帶來的化工專業大學生。

  再往前走不遠,就是釣魚城的天梯。此地同樣險要無比,是釣魚城後期開鑿的棧道,蒙元大軍若突破了護國門,還有一條天梯等著他們,舉蒙元全國之力,也不可能上得了這一條天梯。

  登上天梯,是一處寬闊平台,這裡是南宋時候的「兵工廠」,可製造鐵雷、火砲等殺傷性武器。釣魚城古城牆有砲口,架有大砲,當年蒙哥大汗就是這麼被轟死的。

  釣魚城內部還有田地,守軍可自耕自種,辛苦些還能自己造鹽,根本不懼蒙古大軍的封鎖。

  「兵工廠」再往東北走,就是護國寺和忠義祠了。

  護國寺內還有幾個僧人居住,但都是些老弱病殘,平時根本沒有什麼香火,只能自己種地養活自己,這間寺廟後來被改建成釣魚城博物館。

  而忠義祠就更糟糕,有兩處已經垮塌,大門上還蒙著蜘蛛網。

  周赫煊對隨行工人說:「把義祠打掃乾淨!」

  工人們立即動手清理,而周赫煊則把目光投向祠內的石碑。這些石碑都屬於文物,南宋時期的就有十多塊,數百年來又刻了二十多塊,其中一部分詳細記載了釣魚城戰史。

  龐德激動不已,拿著小本本就跑到一塊石碑前,蹲在那裡認真抄錄。

  趙燏黃好心提醒道:「龐德先生,不用那麼麻煩,直接用紙墨拓下來即可。」

  「怎麼拓?」龐德迷糊道。

  趙燏黃早有準備,讓弟子拿出搨碑工具,在將石碑擦洗乾淨後,分分鐘就拓下來一張。

  「還可以這樣啊,太方便了!」龐德大喜,如同得到新奇玩具,自動變成眾人的搨碑苦力。

  等了大半個小時,工人們已經把忠義祠簡單打掃完畢。

  周赫煊首先來到左室偏殿,這裡供奉著王立、李德輝和熊耳夫人。因為王立等人最終開城投降了蒙元,所以不能供在正堂,但他們投降是在南宋覆滅以後,且有活城之功,也應受到香火供奉——南宋最後一座縣衙,便是釣魚城內的合州縣衙。當時只要遭遇激烈抵抗,蒙古人在攻陷城池後就要屠城。釣魚城屬於擊殺了蒙元高層,而唯一沒有被屠城的城池,王立投降的要求就是不得殺城內一人。

  王立、李德輝和熊耳夫人的牌位,已經找不見了,就連供桌都破朽不堪。

  周赫煊對著供桌拜了兩拜,便轉身走入正堂,裡面供有王堅、張玨、余玠、冉璡和冉璞五位釣魚城抗元先賢。周赫煊親手為這五人,擺上嶄新的牌位,四拜之後,恭敬退出正堂。

  工人們也把三牲擺上,順便把左室王立等人的牌位也擺上,等到吉時,正式開始進行祭拜典禮。

  周赫煊領著上百個工廠員工,端正站於殿前。鍾觀光年紀最大,資格最老,由他負責念祭表,並指揮眾人進行拜祭。

  龐德這個美國佬對此非常感興趣,站在旁邊不停拍照,拍完了還迫不及待地問:「周,為什麼你們要拜二十四下,而不是拜八下?我剛剛學了個成語,叫八拜之交,正好契合八卦。」

  周赫煊解釋道:「八拜之交,那是世交子弟拜謁長輩,後來也用作結義兄弟之禮。二十四拜是專用於祭祀的大禮,也有十二拜的。比如好朋友的家人去世,你去弔唁,十二拜即為最大的尊敬。一般情況下,清明節給自家祖先掃墓,四拜就比較符合標準。二十四拜和十二拜,用於極為正式、大型和莊重的場合。平常人們見面作揖,一拜為普通問候,二拜為表示尊敬,四拜代表著仰慕、尊崇和無限敬意。另外還有三拜,此為佛教禮節,拜佛只能用三拜或九拜。同時,三拜還是中國人的賓客之禮,主人對客人三拜,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歡迎。」

  「中國人的禮節好複雜啊。」龐德聽得有些頭暈。

  周赫煊笑道:「都是些繁文縟節,現在的中國學習西方,平時都用握手禮,作揖已經被棄用了。不過在祭祀這種莊嚴場合,我覺得古禮還是很必要的。」

  趙燏黃突然走過來:「周先生,你來說幾句吧。」

  周赫煊來到供桌前方,看著面前的一百多號人,大聲喝問道:「同胞們,你們忘記鬼子佔領中國台灣了嗎? 」

  「沒有!」眾人齊呼。

  周赫煊又喊道:「你們忘記鬼子佔領中國東北了嗎?」

  「沒有!」眾人的喊聲越來越大。

  周赫煊嘶聲厲吼:「你們忘記鬼子正在侵略華北和華東嗎?」

  「不敢忘!不敢忘!」

  藥廠工人和正在籌建中的酸鹼廠工人,大部分都有用中學以上學歷,再不濟也讀過小學。如今報紙上都是愛國宣傳,識字的百姓早就被調動了民族情緒,此刻一個個脹紅著臉,心頭憋著股怒火難以發洩。

  周赫煊指著背後的忠義祠正堂:「看到匾上寫著什麼嗎?忠義千秋!何為忠?愛國就是忠!何為義?救民就是義!如今國難當頭,若要行忠義之事,必當救國救民!我不要你們上戰場殺敵,但你們以後的工作,並不弱於殺敵報國。藥品可以救濟百姓,可以挽救傷員性命。在你們開動機器的時候,就有無數國人的性命因你們而存活!有人說,中國沒救了,中國打不過日本。放屁!當初蒙古橫掃世界,釣魚城依舊抵抗了36年。小鬼子比得了蒙古人嗎?連提鞋都不配!日本蕞爾小國,還想妄圖吞併中國,這就是典型的蛇吞象,吞到一半就能把他們噎死!只要我們堅持抵抗,中國就必勝!而你們生產的藥品,正是中國勝利的關鍵。你們生產磺胺藥,效率遠高於小鬼子,是世界上最好的救命藥。我們武器不如日本,但我們的救命藥比日本更強。你們是工人,是戰士。告訴我,有沒有信心用藥品打敗鬼子!」

  「有!」

  忠義祠內呼聲震天。
本帖最後由 yht 於 2018-3-7 20:10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8-3-7 07:15
833【雞犬不留】

  轉眼進入十一月,上海陷落,淞滬會戰結束。

  南京國民政府宣佈遷都重慶,劉湘對此表示舉雙手歡迎,暗地裡聯合宋哲元和韓復矩,打算把老蔣堵在夔門之外,堅決不讓中央軍入川搶地盤。

  胡適被老蔣任命為訪美特使,已經在美國轉悠了三個月,對宣傳中國抗日、贏得美國民間支持做出了巨大貢獻。一個月前,他和王正廷終於得到羅斯福召見——跟周赫煊一起觀看奧運會的王正廷,被重新啟用了,現在擔任中國駐美大使。

  胡適詳細講述了中國抗戰局勢,懇求羅斯福放棄妥協思想,否則中國必敗,而中國一敗,美國就將失去遠東和太平洋,美國幫助中國屬於幫助自身。

  羅斯福表達了對中國的同情,並且安慰胡適不要悲觀。他很看好中國,他覺得中國必勝,然後繼續賣給日本各種戰略物資。

  事實上,這次訪美特使的任務,老蔣最初想請周赫煊來執行。但被周赫煊婉拒了,因為神仙也難說服羅斯福,與其跑去美國痛哭乞討,還不如留在重慶做一些正事。

  與此同時,馮庸也拜託胡適和王正廷,讓他們在羅斯福面前求個情,把飛行俱樂部的飛機開回中國參戰。當初周赫煊訂購了不少先進軍用飛機,但合同要求不得加裝武器,也不得把這些飛機運離美國。

  羅斯福對此的回應是,讓馮庸聯繫美國陸軍部,而陸軍部如今還在開會討論此事。

  馮庸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想帶著飛行員回國抗日,卻又知道國內沒有足夠的飛機,只能天天堵在陸軍部門口,都跟陸軍部的衛兵們混熟了。

  ……

  隨著響亮的哭聲,廖雅泉肚子裡的孩子呱呱墜地。

  又是個大胖小子,周赫煊這回沒有尋章據典,而是給兒子取了個非常平實的名字——興國,周興國。

  廖雅泉兩耳不聞窗外事,對正在進行的中日戰爭毫不關注。她現在全部精力都放在小兒子身上,只等著哪天日本打來重慶了,提前移居到美國或者英國,為此她還專門抽空惡補英語。

  「先生,南京來電!」于佩琛拿著電報快速走來。

  周赫煊接過電報紙,卻是羅家倫發來的,大致內容為中央大學即將搬遷,校址定在重慶沙坪壩松林坡。羅家倫知道周赫煊的岳父是搞房地產的,想請周赫煊幫忙尋找建築隊,等中央大學搬來就立即動工。

  周赫煊道:「給羅校長回信,就說一定辦妥,請他放心。」

  「好的,我馬上就去。」于佩琛轉身就走。

  不得不說,羅家倫真的很有能力。清華大學在他手裡,從一所教會學校變成國立大學,並確立了未來幾十年的一貫校風。而中央大學在他手裡,則成為抗戰期間內遷最好、損失最小、復課最早的高校。

  早在1935年5月的時候,羅家倫就詳細考察了四川,認為重慶山川險峻、物產豐富,且為西南交通中心,於是把中央大學的內遷校址定在重慶松林坡。去年,中日關係變得更加緊張,羅家倫便指示學校後勤部趕製大量木箱,當時校內師生都不知這些木箱有何用處。

  淞滬會戰打得如火如荼之際,羅家倫又組織師生,將學校的物品打包裝箱,分批從南京往重慶內遷。

  此時很多人都還覺得,說不定淞滬會戰能像幾年前的一二八那樣,由列強調停而很快結束。恰逢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正在調停中日戰爭,於是中央大學一些師生就給羅家倫起了個外號,叫「陶德曼的哥哥——逃得快」。

  直到南京國民政府宣佈遷都,中央大學的師生才佩服不已,認識到他們羅校長的遠見卓識。

  有人把中央大學的內遷,形容為「雞犬不留」。不僅農學院的良種家禽家畜帶走了,還把醫學院用於解剖的24具屍體也帶走了,這些屍體一路泡著福爾馬林,分毫未損的到達重慶新家。

  十一月底,當南京的其他大學還在討論是否搬遷、如何搬遷時,中央大學的第一批師生已經抵達重慶。由於新校舍還沒開始修建,這些師生暫時借用重慶大學的校舍,一天功夫都沒耽擱就直接復課。

  十二月初。

  南京,中央大學。

  羅家倫是最後一批離開南京的,他再次巡視校園,只見全校人員和設備財產都已半空,心情十分高興。

  走到農學院的時候,他看到牧場的良種家禽還在,立即叫來牧場職工:「你們幾個,把這些豬牛羊都處理了,或吃、或賣、或帶回家養著都可以,只要不落到日寇手中就行,老子一根毛都不給小鬼子剩下!」

  農學院牧場的家禽家畜皆為良種,每樣選一公一母已經帶走,眼前這些是挑選剩下的。

  牧場職工們有的目不識丁,有的也是知識分子,比如獸醫之類的職業,他們說出的話卻讓羅家倫頗為驚訝。

  吳謙說:「羅校長,這些良種牲畜,有的是老師同學多年耗費心血培育出來的,有的是國家花外匯從洋人手裡買來的,都是學校的寶貝,丟了怪可惜的。」

  「是啊,」曹佔庭附和道,「老師和同學們這次去重慶,每樣只帶了一公一母,以後動物實驗都沒法做,還得慢慢培育才行。」

  袁為民說:「我也怪捨不得的。」

  王酉亭道:「羅校長,不如把牲畜都帶去重慶吧,還讓我們來照料。」

  羅家倫苦笑道:「現在南京居民正在大舉搬遷,連人都坐不上船,更何況是這麼多牲畜。」

  王酉亭頭髮花白,老實巴交,平時不怎麼吭聲,此刻卻說得斬釘截鐵:「羅校長,我向你保證,一定把這些良種牲畜帶去重慶,絕不丟棄,更不留下來便宜日本鬼子!」

  羅家倫對此不置可否,笑笑就離開了,他以為這些牧場職工只是說著玩而已。

  工友們卻當真了,他們推舉年齡最大的王酉亭為領導,自己掏錢加班加點的趕製木籠,把雞、鴨、狗、兔子之類的裝進籠內,又將木籠架在馬、牛、豬、羊身上,趕著牲畜登上了四艘木船。

  王酉亭為了籌集西遷經費,甚至低價變賣了自己的兩處房產。

  在日寇對南京發動總攻的前一天夜裡,十六名牧場職工,帶著一千多頭牲畜劃著木船匆匆離開。

  此時日寇已經包圍了南京城的東南西三面,他們只能從北方繞道,半路又遇到日機轟炸中國船隻,於是又棄船登岸,趕著牲畜奔皖中山區進發。為了躲避戰事,他們先是北上去了河南,再折返進入湖北,一路上風餐露宿,艱難無比。

  在許昌時,正逢大雪,天寒地凍,雖千方百計的保護,還是有一些兔子被凍死了,四位工友心痛得大哭。有四名工友在籌集糧草時,被村莊內的日軍發現追趕。為掩護良種牲畜的行蹤,其中3人刻意將敵軍引向南邊,被開槍打死。死裡逃生的1人跑回北邊報信,王酉亭才帶著眾人躲過全軍覆滅的劫難。

  當然也有開心的事,半路上兩頭荷蘭奶牛,產下了兩頭活蹦亂跳的小牛犢。

  他們帶著動物大軍來到武漢時,日寇也進攻武漢了,只得連忙朝宜昌進發。他們的愛國義舉感動了當地民眾,被免費送上輪船,終於可以放心的坐船去重慶。

  牧場職工再與羅家倫見面時,已經時隔將近一年,輾轉各省數千里。

  羅家倫看著歷盡風霜、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職工們,還有那些死了幾隻兔子、多了兩頭小牛犢的良種牲畜,激動得淚流滿面,立即組織全校師生歡迎功臣回家。

  這就是中央大學內遷「雞犬不留」的故事。
本帖最後由 yht 於 2018-3-7 20:31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8-3-8 07:13
民國之文豪崛起 834【否極泰來】

  清晨。

  孟小冬風風火火的前往主城區,今天她有一場演出。雖然四川人不怎麼愛聽京劇,但做為週神仙的太太,「冬皇」還是極受重慶票友喜愛的。

  特別是七七事變之後,孟小冬已經進行過多次義演,川軍出川抗戰的軍費當中,就有孟小冬的一份貢獻——首批出川將士的軍費,大部分來源於銀行借貸,南京政府撥發的款項還不足10%。

  至於孟小冬的家人,此時都還在上海。

  周赫煊早就勸孟家人來四川避難,但孟小冬的父母和叔叔伯伯們,卻堅持不肯入川,而是躲進了上海公共租界。原因很簡單,一大家子都是唱京劇的,跑到川劇的地盤來根本沒法混飯吃。

  抗戰期間,上海公共租界相對比較安全,甚至還造成了房地產行業逆市繁榮。因為南北方的戰爭難民,好多都躲進了上海公共租界,住房數量供不應求,民族資本家們紛紛轉行做房地產。

  就拿許華的哥哥許冠群來說,明明是開藥廠的,抗戰時期居然在上海搞房地產搞得順風順水。

  周公館內。

  廖雅泉在家奶著孩子,同時還拉著費雯麗練習英語交流。她本來是會說英文的,甚至還在天津做過翻譯,但好多年都沒碰這玩意兒,英文單詞都快忘記大半了,經常遇到能聽不能說、能說不能寫的情況。

  當然,廖雅泉的英語基礎擺在那裡,練習半個月差不多就能恢復正常交流。

  半上午的時候,龐德例行跑來周家學《易經》,這洋鬼子今天居然穿著一身道袍。

  「周,你看我像道士嗎?」龐德抖著袖子原地轉圈。

  周赫煊好笑道:「你從哪兒弄來的衣服?」

  龐德說:「前幾天我跟朋友遊覽縉雲山,在山上遇到一個道士。我向道士請教了《易經》,我們聊得非常高興,他還給我講述了《道德經》和《南華經》。我現在對道教很有興趣,已經皈依入教了,還有個道號叫『知非』。」

  周赫煊問:「你入的道教哪一派?」

  「正一道靈寶派。」龐德答道。

  周赫煊笑道:「還好,不用拋家舍妻。」

  道教發展至明朝時期,已經演化為全真道和正一道兩分道統的格局。全真道主修內丹和心性,講究儒道佛三教合一,原則上不能娶妻生子,後世仙俠的修煉體系大致來源於此,比如煉神還虛、金丹元嬰什麼的;而正一道主修外丹和符籙,講究煉丹畫符驅魔鎮邪,娶妻生子什麼的並無忌諱。

  香港殭屍片裡的那些驅魔道士,還有給古代皇帝敬獻仙丹的道士,基本上都是正一道的。

  如果代入仙俠,兩派道士爭鬥起來,情況大致如下:這全真道士已臻金丹之境,抬手就是神霄五雷正法,招來一道青木神雷劈向對方頭頂。正一道士也不簡單,猛嗑一枚歸元丹,頓時全身法力澎湃,手中祭出兩張乾坤符,坤符主守,護住周身不受雷擊,乾符主攻,化為一條蛟龍撲向對手……

  龐德所入的正一道靈寶派,又稱閣皂宗,與龍虎派、茅山派並稱為「符籙三宗」,此派供奉元始天尊為祖師。

  周赫煊很難想像龐德畫符時的樣子,對了,還有請神上身……

  龐德又說:「昨天重慶大學的校長,聘請我擔任西方文學教授,我已經答應了,今天下午就有課。」

  「你穿這一身去上課?」周赫煊神色古怪。

  龐德抖了抖道袍,笑道:「當然。」

  一個美國佬,穿著道袍、挽著道髻,走進大學教室,用漢語對一幫中國學生說:「同學們,請翻開課本,今天我們講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文學……」

  那畫面太美,讓人不敢看啊。

  龐德拿出《易經》,恭敬地遞給周赫煊說:「先生,請開講吧。」

  回國以後周赫煊就很忙,基本上沒空給龐德講課,《易經》的教學進度也極為感人。周赫煊翻著經書問:「上次我們講到哪裡來了?」

  「泰卦。」龐德回答。

  周赫煊飛速往前面翻,說道:「今天講否卦。否卦外天,內為地,天地不交,萬物不生。論家庭,則夫妻反目,同床異夢;論個人,則內小人外君子,表裡不一,是為偽善;論事態,則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就拿現在中國的局勢來說,即是一個明顯的否卦。朝堂上,豺狼當道,君子受阻,人才的晉陞途徑被封得很死。戰場上,邪惡的侵略者肆意妄為,正義的抵抗者節節敗退。」

  「如何解呢?」龐德問。

  「且看爻辭,」周赫煊說,「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意思是說,要連根拔起茅草,把那些貪官污吏通通清除,讓政治得以清明,黨派得以廉潔,社會得以安定。這是國家混亂初期的做法,但顯然不適用於今天的中國。再看六二,苞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意思是說小人靠阿諛奉承得利,而君子不應該同流合污。放在局勢上講,小國可以依附大國得以安全,但真正有抱負有雄心的國家不應該這樣。現在的中國,有人還高呼投降口號,這是錯誤的,只能一輩子做日本的奴隸附庸。且看六三,苞羞。苞羞,位不當也,即受到縱容而胡作非為,最終會招致羞辱。沒能力的人統治國家,且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認真聽取好的建議,那麼最終將會被打倒。而日本這種國家,受中國縱容而肆意侵略,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國力,那麼最終將會失 ,這一爻講量力而行,謹守己身己德。」

  周赫煊說到這裡語氣一轉,大聲道:「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這一爻,正是當今中國應該做的。意思是說,身為弱者,應該秉承正義天命,團結起來、眾志成城,奮起抵抗天災人禍,奮起抵抗強者的欺凌,而最終得到勝利和尊重!」

  「九五呢?」龐德問。

  周赫煊搖頭道:「九五講居安思危,適合幾年前的中國,咱們不提也罷。」

  龐德又問:「上九呢?」

  周赫煊笑道:「那是講未來,即堅定信心,自強不息,以待良好時機,必將否極泰來!中國即是如此,只要堅持抗戰,永不言敗,必然迎來轉機。」

  正說到這裡,于佩琛走過來報告:「先生,中央大學的羅校長來了。」
本帖最後由 yht 於 2018-3-9 00:15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8-3-8 07:13
835【受聘】

  周赫煊和羅家倫已經有好幾年沒見面了,跟當初的銳氣倨傲比起來,此時的羅家倫多出三分內斂沉穩。如果他以前就是這樣的性格,估計不會被清華師生投票驅逐。

  羅家倫打量著周公館的庭院,開玩笑道:「山清水秀,悠然世外,周先生倒是過得愜意。」

  「國難當頭,這世上哪有真正的桃源?」周赫煊搖頭道。

  羅家倫嘆息道:「是啊,戰事不平,則人民不能安居樂業,學生不能潛心讀書。」

  周赫煊問:「中央大學的校舍什麼時候開工?」

  「明天就開工。」羅家倫說。

  「那麼快?羅校長真是雷厲風行。」周赫煊有些驚訝。

  羅家倫笑道:「只是幾排平房而已,又用不著設計複雜的圖紙,能快一天是一天吧。」

  中央大學的體量實在太大了,全校有七大學院,五十六個科系,一個研究院,九個研究部,還有一個專科學校,一個附屬中學,以及醫院、農場、工廠等一系列下屬單位。

  羅家倫的能力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居然能在一個月之內,把這麼大攤子全部遷走,並且以最短的時間復課、復工。

  清華的校長做不到,北大的校長也做不到,只有羅家倫這個中央大學校長能做到。

  師生員工及家屬兩千多人,還帶著設備整體搬遷,已經把中央大學的資金掏空了。大興土木是肯定不行的,甚至普通平房也不行,因為錢不夠。只能在牆體底部使用磚石,牆壁全部用竹子編紮,外面塗一層石灰,再立幾根木柱做整體支撐。

  在校舍建成之前,中央大學的學生,只能借用重慶大學校舍——醫學院和農學院畜牧獸醫系遷到了成都,借用華西大學校舍,附屬中學打算遷去貴陽。

  羅家倫閒聊片刻,終於說明來意:「周先生,聽說你在合川建有磺胺藥廠,廠內還有諸多藥學專家,能否與中央大學的醫學院、醫學研究部、以及附屬醫院合作?」

  「這是好事啊。」周赫煊笑道。

  羅家倫聽到正面答覆,頓時心情好了許多,他說:「那就這麼說定了,明天我就派人去藥廠接洽。」

  周赫煊建議道:「黃海化工研究社,也已經搬到沙坪壩,跟你們中央大學還是鄰居。咱們三家可以共同合作嘛,產學研三位一體,互相促進,互相幫助。」

  「那當然再好不過!」羅家倫大喜。

  周赫煊說:「中國以前有四大產鹽地區,一在台灣,二在渤海,三在東南,四在川內。如今,日寇已經佔了台灣和渤海沿岸的鹽場,東南沿海想必也要遭到日寇蹂躪,只剩下四川的富順、自流井地區比較安全。等到明年,富順、自流井幾縣之地,必須為周邊數省提供食鹽,定然造成鹽價飛漲。而合川地區鹽礦儲量極高,我想請中央大學的地質專家,對合川鹽礦進行大規模勘測。到時選一最合適的鹽礦,我們連同黃海研究社一起開採製鹽,鹽場由三家合股。」

  羅家倫笑道:「中央大學已經沒錢了,只能出人出力。」

  周赫煊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過在股份方面,我既然出了錢,自然要做大股東。」

  「那是應該的。」羅家倫說。

  中午,羅家倫留在周公館吃飯,羅校長試探道:「周先生可願來中央大學執教?」

  「名譽教授可以做,平時能教幾節課,天天上課沒那麼多時間。」周赫煊說。

  羅家倫嘆息道:「實不相瞞,中央大學雖然搬來重慶了,但學生和老師的流失卻很嚴重,有些科系甚至只有老師而沒有學生。歷史系還算好的,還有四十多個學生,但系主任卻不見了,我想聘請周先生擔任中央大學歷史系主任。」

  見羅家倫實在有困難,周赫煊豎起一根手指說:「一年,我只當一年的系主任。等到明年,估計來重慶的學者就多了,到時還請羅校長另選高明。」

  「沒問題,就一年,」羅家倫總算又放下了一樁心事,這傢伙得寸進尺,笑道,「不如周先生兼授一門歷史課吧。」

  如今周赫煊已經是歷史領域的頂級大牛,專業學術成就且不說,他編寫的《全球通史》,已成為國內大部分高校的世界史教科書。周赫煊在此書中提出的「全球史觀」,甚至成為國外史學家的研究方向,以此為課題而引起廣泛討論的國外史學論文就有十多篇。

  周赫煊想了想說:「那我就教兩門課,一門《全球通史》,一門《人類文明史》如何?」

  「有原作者來講這兩門課,那是中大學生之福。」羅家倫說。

  吃過午飯,周赫煊又跟羅家倫聊了一陣。

  羅家倫起身道:「周先生,我還要回去準備一下,明天前往成都,安排醫學院和農學院的教學復課任務。就此告辭!」

  「慢走!」周赫煊起身相送。

  就在此時,于佩琛拿著一封電報快速走來,喜道:「先生,南京有消息。《大公報》駐南京的記者發來電報,日本轟炸機先後向美國戰艦班乃號投擲18枚炸彈,造成至少數十名美國人傷亡。日本襲擊美國了,美國很有可能就此參戰,至少也要出面懲罰日本!」

  「真的?」剛準備離開的羅家倫立即回頭。

  「真的,此事千真萬確!明天就能見報。」于佩琛喜滋滋地說。

  羅家倫興奮得來回走動,口中念道:「太好了,太好了。只要美國出面,小鬼子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周赫煊卻沒有表現出高興,因為美國軍艦班乃號被炸,意味著南京大屠殺就快發生了。他沉著臉說:「怎麼《大公報》還有記者在南京?快發電報,讓記者立刻撤走!」

  羅家倫不解道:「周先生,日本招惹了美國,你怎麼不感到高興?」

  「有個屁用,美國佬是不可能參戰的,至少現在不會!」周赫煊鬱悶道。

  「為什麼?日本這次炸的可是美國軍艦,還炸死了許多美國人。等消息傳回去,美國民間輿論恐怕要翻天吧。」羅家倫道。

  周赫煊說:「美國是資本家控制的,而資本家巴不得日本侵略中國,他們正好可以向日本出售物資。別說死幾十個美國人,就算死了幾百個,資本家不想打,羅斯福就不能打!」

  歷史上正是如此,日本轟炸美國戰艦的全過程,都被攝像機紀錄下來,長達1700多米的膠片在美國電影院放映,激起美國民眾的強烈憤慨。

  而日本人事後的解釋是「誤炸」,見鬼的誤炸,影像資料裡美國國旗高懸,日機飛行員看得清清楚楚,根本沒有誤炸的可能。

  鬼知道當時日本人是怎麼想的,居然朝滿載美國人的軍艦扔炸彈,而且一扔就是十八枚。

  於是,羅斯福認了,完全承認日本官方的誤炸解釋,並勒令電影院把日機轟炸美艦的影像做特殊處理,免得引起美國民眾做出過激反應。
本帖最後由 yht 於 2018-3-9 00:20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8-3-9 11:34
民國之文豪崛起 836【政府內遷和美國人民抵制日貨】

  十二月十四日,晴。

  報紙上沒有任何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消息,有的只是首都陷落,呼籲國人團結抵抗的文章。歷史上,第一次完整揭露南京大屠殺的文字,是英國記者田伯烈所撰寫的《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此書要等明年初才開始動筆。

  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此時應該在拍攝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不過同樣要到明年才能將膠片偷偷運到美國。

  《大公報》戰地記者劉君揚,如今已徹底跟外界失去聯絡。這位記者是周赫煊在天津招聘的,開設分館時被調往南京,周赫煊多次讓他撤離都不聽,以致現在生死不明。

  周赫煊坐著私人小輪船,強迫自己不去想任何關於大屠殺的內容,繞道朝天門前往中央大學擔任歷史系主任。

  抵達朝天門碼頭時,正好遇到一艘內遷船隻。船上載著國府賑濟委員會委員長朱慶瀾,以及賑務委員會的20餘名職員,這是第六批內遷重慶的政府機關,國家元首林森在半個月前就已經到重慶了。

  而剩下的大部分南京政府機關,以及99%的內遷企業、學校,此時都還在湖北和湖南。

  常凱申最初打算把遷都一分為三,即國民政府遷到重慶,軍事委員會遷到洛陽,行政院遷到衡陽。到11月初,他正是召開會議,討論遷都事宜。

  汪兆銘也對此發表了意見,勸林森把中央政府遷到武漢或廣州,至於四川則太偏僻,汪先生覺得太不適用了。

  常凱申沒有接受汪兆銘的建議,他單獨與林森商討,決定把首都直接遷往重慶,最終做出決議如下:「第一,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遷到重慶。第二,軍事委員會不急著搬走,由老蔣臨時決定。第三,各部委機關,打散遷往長沙以南或四川、貴州各地。」

  至於企業和學校,常凱申認為應該遷到武漢和宜昌,所以現在大部分的企業學校都雲集在武漢、宜昌兩地。

  直到明年10月,岡村寧次率十萬大軍向宜昌推進,才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宜昌大撤退」。這場內遷被歐美學者稱為「東方的敦刻爾克」,為中國保存了工業和文化元氣。

  說起宜昌大撤退,就必須提到一個人,那就是大資本家盧作孚。

  早在淞滬會戰開打之前,南京國民政府就實施了「江陰沉船計畫」,將24艘船隻鑿沉於江陰下游,以阻攔日本軍艦沿江而上,那時杜月笙還主動提出鑿他的輪船。至上海、南京陷落,南京政府又在江西組織第二次沉船,前前後後主動鑿沉幾十艘江輪。

  作為民生船運公司的老闆,盧作孚多次接到政府沉船命令,但他拒不執行,認為鑿船以斷敵路的做法無疑自絕後路。結果到了宜昌大撤退時,其他船運公司的船隻被沉得七七八八,盧作孚的民生船運公司成為唯一可以依靠的運力。

  宜昌大撤退正值長江枯水期,運載大型設備的船隻,以及噸位太大的輪船無法通過三峽。按照當時的運力,那麼多物資和人員全部運抵重慶,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盧作孚和技術人員反覆研究,創造出枯水期間不停航的「三段航行法」,只用了不到40天就把人員運完,物資運出超過三分之二。又過了20天,盧作孚把剩下的物資全部運完。

  而為了全力搶運物資人員,盧作孚在兩個月內損失400萬大洋,損失16艘輪船,116名公司職員犧牲,61人受傷致殘。但他們卻為抗戰做出了巨大貢獻,光是運走的兵工廠設備,每月就可製造手榴彈30萬枚,迫擊炮彈7萬枚,航空炸彈6000枚,十字鎬20多萬把。

  在整個抗戰期間,盧作孚的民生公司,只是軍隊就運送了共計270多萬人。

  順便一提,民生公司在宜昌大撤退時,第一條船運走的是300餘名戰爭孤兒。

  有些人雖然沒有親赴戰場殺敵,但他們為抗戰所作的貢獻,是難以衡量且必不可少的。

  周赫煊也是如此,他在四川開設的工廠,至今已有十二家正式投產,預計未來半年內,還有至少十家工廠能運轉起來。這些工廠將為戰時的中國,源源不斷提供後勤物資,並一定程度的解決民生問題。

  周赫煊甚至弄出了一家手榴彈廠,專門製造「七人背」和簡易手榴彈,這些「七人背」將賣去廣大的敵後戰場。

  別的不說,出川抗戰的川軍,就購買了大量的簡易手榴彈,威力雖不大,卻勝在數量眾多。

  川軍實在窮啊,周赫煊當年雖然幫劉湘弄來步槍生產線。但在財政崩潰的情況下,步槍工廠時常停工,生產出的步槍大部分都賣給貴州的軍閥賺外快,就這樣都還拖欠著川軍將士無數軍餉。

  而隨著前後幾批政府機關遷來重慶,周赫煊興建的花園別墅和高檔公寓賣得很火。都是大官嘛,必須住得體面一點,花錢再多也是值得的。

  現在只是開始,等到明年宜昌大撤退以後,周赫煊的生意才會迎來新的高峰。

  至於周赫煊去年投資的油墨油漆廠,此時已經佔據四川地區70%以上的市場。在四川民眾抵制日貨的口號下,幾家日本油墨油漆企業銷量銳減,若非日貨便宜,恐怕就要直接倒閉了。

  抗戰期間,民族資本家們大打愛國牌,比如香菸就出現了這些品牌:七七、盧溝橋、正氣、富強、國防、光復、勝利、強國、武裝、醒獅等等。香菸包裝往往印著飛機大砲和士兵形象,不知道的還以為賣的是軍火。

  說起來很搞笑,美國雖然持續向日本出售戰略物資,但美國民間卻在1938年底掀起了抵制日貨活動。

  這跟胡適等人在美國的宣傳有關係,隨著美國民眾對遠東局勢認識深入,並知道了日軍的殘暴(南京大屠殺),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同情中國抗戰。

  美國企業主趁機推波助瀾,引導輿論打擊日本商品,導致美國民間抵制日貨的風潮愈演愈烈。

  至1939年春,美國民眾正式向議會施壓,要求禁止對日本輸送物資。這個風潮在1939年6月達到頂峰,同情和支持中國抗戰成為美國輿論主流,迫使美國政府在7月份廢除美日貿易協定,為日本偷襲珍珠港埋下了伏筆。
本帖最後由 yht 於 2018-3-9 23:09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8-3-9 11:34
837【任教】

  羅家倫已經跑去成都安排教學工作,今天接待周赫煊的,分別是重慶大學校長胡庶華,以及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汪東。

  中央大學的校史上,共有四首校歌。

  第一首的詞作者是李叔同,第二首的詞作者便是汪東。此時用的是第三首,由校長羅家倫親自作詞,後世南京大學的校訓,便截取自羅家倫版校歌——誠樸雄偉,勵學敦行。

  汪東是章太炎的弟子,而周赫煊在章太炎面前也執弟子禮,論起來兩人算是同輩。

  這位先生今年四十有七,比周赫煊年長八歲,留著長長的山羊鬍子,一身長襖頗有晚清舊知識分子的風範。他也確實屬於舊派知識分子,精通書畫詩詞,早年跟隨孫中山鬧過革命,北伐期間開始棄政從教,安心留在大學裡當老師。

  「吾對明誠盼望已久,終於等到你了!」汪東顯得頗為激動,握著周赫煊的手久久不放。

  周赫煊笑道:「旭初兄太客氣了。」

  汪東現在是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歷史系也屬文學院管轄,正愁著不知上哪兒聘請歷史系主任呢。原本的歷史上,中央大學內遷重慶之後,直到1938年春天才有新的歷史系主任。

  胡庶華在旁邊開著玩笑:「周先生你不地道啊,我三請五請,只請到你做重慶大學的名譽教授。現在羅校長一出馬,立即就請動你擔任歷史系主任,你是看不起咱們重慶大學?」

  周赫煊安撫道:「那等我講課的時候,讓重大歷史系的學生一起來聽嘛。」

  「如此正好,一言為定!」胡庶華生怕周赫煊改口,連忙封死了退路。

  反正現在中央大學整個歷史系,只剩下40多個學生,加上重慶大學歷史系學生,總共也就一百多個。而兩校學生暫時共用校舍,聚在一起上大課並不嫌多。

  三人閒聊幾句,汪東說道:「明誠,我先帶你去辦公室吧。」

  「也好。」周赫煊點頭道。

  作為東道主,胡庶華引路道:「這邊請!」

  中央大學此刻寄人籬下,而重慶大學也不寬裕,因此系主任的辦公室極為簡陋。就一間普通小平房,面積大約有10平米,裡邊除了辦公桌椅,便只剩下一個文件櫃。

  不到片刻,辦公室裡來了一位3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問候道:「周先生好,我是歷史系教授郭廷以。」

  汪東介紹說:「小郭是清華大學歷史研究院畢業,羅校長的高足,被羅校長從清華帶來中央大學的。我知道明誠你時間寶貴,所以專門派小郭給你做助手,幫忙處理一些歷史系的瑣碎事務。」

  「你好,郭教授。」周赫煊伸手道。

  郭廷以連忙跟周赫煊握手,恭敬且崇拜地說:「周先生,我曾在清華大學聽您講人類文明史,受益匪淺,三生有幸。可惜您當時沒把課講完,現在我對這門課還有諸多疑問。」

  「咳咳,我比較忙。」周赫煊有些尷尬,他在清華和北大講課都挖坑不填的。

  郭廷以也算民國學術界的小牛了,後來被譽為「中國近代史的拓荒者」,將擔任中央大學下下下任歷史系主任。他是羅家倫的學生,胡適的徒孫,在周赫煊面前屬於小輩,所以把態度放得極低。

  周赫煊直接問:「歷史系現在情況如何?」

  郭廷以拿出一份花名冊說:「由於戰亂影響,很多學生沒有隨校內遷,而是返回老家跟親人團聚,整個歷史系現在只有40多名學生,其中大二和大三的學生人數最多。歷史系教授和講師,現有五人,加上周先生就是六人。」

  周赫煊搖頭苦笑:「六個老師教四十多名學生,學生們忙得過來嗎?」

  「等明年招生就好了,學生人數肯定能多起來,一些原有的學生也會陸續趕來。」郭廷以說。

  周赫煊問道:「我想教人類文明史和全球通史,這兩門課的老師是誰?」

  郭廷以道:「中央大學沒有設立人類文明史課程,全球通史的老師是沈剛伯先生。另外,沈剛伯先生還同時教授西洋上古史、西洋通史、希臘史、羅馬史、英國史、俄國史、印度史、法國大革命史和西洋文化概論。」

  汗,原來是沈剛伯啊,又一位民國時期的史學界大牛。這位先生不僅是中西方歷史全才,而且還是中國邊疆史研究的主要推動者——抗戰期間,他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特地開設新疆史、蒙古史和東北史等課程。

  還好,沈剛伯一人身兼十門課的老師,周赫煊跑來教全球通史不算搶他飯碗。

  郭廷以又拿出一張表格:「周先生,這是我為您設置的課程表,請過目,看是否需要修改。」

  周赫煊只瞟了一眼,便說道:「把我要教的兩門課,全部調到星期天。上午教全球通史,下午教人類文明史,讓中央大學和重慶大學的歷史系學生都來聽,不願來的也不強求,這兩門課屬於輔修。」

  「星期天?那學生們豈不是沒有假期了。」郭廷以驚訝道。

  民國時期的學生,沒有雙休,每週只有星期日這一天假期。

  周赫煊直接說道:「我要上大課,不分年級,必然打亂其他老師的教學秩序,所以還是把課程放在星期天為好。」

  郭廷以道:「那行,我立刻就去通知。 」

  轉眼就是週末,周赫煊坐船來到學校,直奔一間為他專設的大教室——其實是重慶大學的禮堂。

  偌大的禮堂人滿為患,不但兩校的歷史系學生來聽課,其他科系的學生也跑來了,而且還夾雜著不少講師和教授。

  周赫煊看著下方黑壓壓的人頭,愣了愣,隨即笑道:「人很多啊。」

  重慶大學和中央大學的歷史系老師全來了,比如未來東北邊疆史的大牛金毓黻。此君以前在東北大學當教授,還做過遼寧省教育廳長,九一八事變後被日軍拘捕,不得已只能在偽滿政府當官。他藉著前往日本的機會,使用假名於去年悄悄乘船到上海,在蔡元培的推薦下成為中央大學教授。

  歷史上,再過兩個月金毓黻就要被任命為中央大學歷史系主任,周赫煊純屬搶了別人的位子。

  此時此刻,金毓黻就像一個普通學生,端著小本本正襟危坐,只等著周赫煊開講。

  周赫煊在臨時架起的黑板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史」字,朗聲道:「我們在學歷史之前,要明白為什麼學歷史!唐太宗有句話說得好,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今天要講的是《全球通史》,即是全球,那也有中國,跟《西洋通史》是有區別的。現在中國的大學,雖然廣泛把我寫的《全球通史》當教材,但卻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教授們往往在講課的時候,把《全球通史》當《西洋通史》來講,而把《全球通史》的中國部分,單獨用《中國通史》的另一門課講出來。這是不正確的,這造成了中國和世界的割裂!《全球通史》的精髓在『全球』,而非『通史』……」

  開場一席話,就立即抓住了師生的耳朵。

  特別是那些研究西方史的老師,對周赫煊這段話若有所悟,沈剛伯更是聽得連連點頭。
本帖最後由 yht 於 2018-3-9 23:14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8-3-10 11:20
838【史觀】

  既然已經是史學界國際泰斗,周赫煊自然要講點新鮮東西,否則怎麼鎮得住台下那群大牛小牛?

  他接著剛才的話往下說:「歷史可以從不同的側面來解讀,人們看待歷史的角度也是不一樣的。這種角度,被稱為歷史觀,也叫『史觀』。比如共產主義者,就把他們的歷史觀稱為『唯物史觀』,把別家的歷史觀稱為『唯心史觀』。」

  聽周赫煊提到共產主義者,有些學者開始皺眉頭了,因為他們尊崇的是三民主義,但暫時還沒人來打斷周赫煊講課。

  「我就來歸納一下吧,」周赫煊在黑板上寫了好幾排字,逐個解釋道,「首先來說正統史觀,這是史學界的主流,代表大部分人對歷史事件所持有的一種共同認識和觀點。比如歐洲文藝復興運動,被公認為打破了中世紀的黑暗;又比如大航海運動,意味著殖民時代的來臨,並對中國近代產生深遠影響。現場在座的,也有一些史學家,諸位的史觀大部分都屬於正統史觀。」

  金毓黻、沈剛伯、郭廷以等人紛紛點頭,非常認可周赫煊的觀點。

  「再來說說社會史觀,」周赫煊指著黑板道,「這種史觀主要從社會的角度觀察歷史,注重分析廣義的社會問題,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之外的所有問題。比如社會變遷史、社會日常生活史、社會風俗史、社會建築史、家庭婚姻史、人口流動史等等。它跟正統史觀並不衝突,而是互相解釋和包容,是正統史觀的一種補充。在西方,社會史觀興起於啟蒙運動時期,而在中國則更加悠久但不成體系,我認為《詩經》就可以被視為一部社會史觀的歷史著作,它記錄先秦時代許多風俗。但《詩經》只是記錄,沒有進行分析研究,如果現在有學者從歷史角度闡述《詩經》,那麼就是用社會史觀的方法解讀先秦歷史。這是一個有趣的課題,某些國內的史學家已經在做了,但還沒有取得巨大影響力。」

  這話說得一些普通歷史教授和學生心動不已,因為他們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

  周赫煊繼續說道:「接下來就是英雄史觀,強調個人對歷史的絕對性作用,不管東西方,早期歷史研究都是這種史觀。共產主義者把這種史觀視為唯心主義史觀,其實也很有道理。英國史學家卡萊爾說:『全世界的歷史,實際上都是降生到這個世界的偉大人物的思想外在的、物質的結果。』我國的梁啟超先生也說:『歷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幾無歷史。』在我看來,英雄雖然很重要,但不能視為歷史的全部,這種史觀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周赫煊又道:「再來說說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這一派把歷史當成科學來研究,總結出一套歷史發展規律。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若上層建築和生產關係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那時就將迎來社會革命。這種史觀,能夠非常明確的解釋重大歷史進程,比如先秦時代到秦漢的歷史,其大概可視作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的生產力革命。」

  「再有就是現代化史觀,這種史觀在西方和中國都已經出現,但還沒有具體形成流派。現代化史觀認為,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就是現代化的演變過程,包括經濟上的工業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學化、大眾化和通俗化,以及社會生活的平等化和世俗化。現代化的類型,可以歸納為原發型和傳導性、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比如英法美是原發型、資本主義的現代化,蘇俄是原發型、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和日本目前都是傳導型、資本主義現代化。」

  這段話把郭廷以聽得兩眼發光,這位先生在後世被譽為「中國現代史學先驅」,如今正在研究中國的近現代歷史。他的近現代史研究立場是正統史觀,除此之外,別無新意,而周赫煊此刻則給他指明了一條學術研究道路。

  周赫煊又講道:

  「還有個人史觀,個人通過對歷史的研究和理解,有了思想上的啟發,並用來指導自己的行動。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說的,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種史觀,對每個人而言都是有意義的,對國家發展也是有意義的。比如國家組織歷史研究所,研究列強的發展,進而對本國的發展帶來啟示。」

  「今天我要講的兩堂課是《人類文明史》和《全球通史》,前者代表文明史觀,後者代表全球史觀。」

  「文明史觀認為人類歷史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講述歷史和文明的發展演進。它摒棄了局部微觀的歷史,把人類歷史從宏觀角度視為一條縱向發展線,對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具有很大的啟迪性。」

  「至於全球史觀,我說了,全球史觀的精髓在於全球,把人類歷史當成一個整體來研究。比如要搞清中國的現狀,就必須在研究明清歷史的同時,還要研究西方大航海、殖民運動、工業革命、世界市場等等,把中國放在整個世界歷史的大背景、大視野下進行考察。為什麼日本要侵略中國?為什麼歐美列強施行綏靖政策?而為什麼中國的抗戰必勝?這些都可以用全球史觀來研究和闡述。好吧,看來有些朋友很驚訝,因為我說中國抗戰必勝。為什麼必勝呢?我在以後的課程裡面會詳細講述。」

  當場就有學生忍不住了,舉手道:「先生,你今天就說一說吧,就講中國抗戰必勝的原因。」

  「對,周先生快講。」

  「你給我們分析一下!」

  「先生,求你了!」

  「……」

  禮堂內喊聲四起,就連諸多教授、講師都目不轉睛的盯著周赫煊,想看他究竟會說出怎樣的道理來。

  「那我就提前講一講?」周赫煊笑道。

  「快講吧,已經等不及了!」

  眾人高呼。

  周赫煊闡述道:「中國抗戰必勝,得從殖民運動和工業革命開始說起……」
本帖最後由 yht 於 2018-3-10 18:56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8-3-11 11:20
民國之文豪崛起 839【信心】

  「首先,我們來聊一聊戰爭。戰爭爆發的原因,無非有三種:第一種是沒頭沒腦的愚蠢戰爭,比如歐洲中世紀的時候,一個國王認為自己受到了侮辱,於是向另一個國家發動戰爭;第二種是最普遍的利益戰爭,不管是經濟利益還是宗教利益,總要有好處才會發動戰爭,因為打仗是要花錢的;第三種就是保家衛國的反侵略戰爭,眼下中國的抗戰即如此,而日本侵華則屬於第二種。」

  「要分析日本侵華,就必須同時瞭解中國、歐美和日本的歷史。」

  「先來說歐美。在明朝中期以前,歐洲並不強大。甚至到了清朝中前期,歐洲強國在軍事、經濟上也不能碾壓中國。歐洲的崛起以文藝復興為端倪,在大航海和工業革命時期徹底爆發。文藝復興打破了歐洲的思想禁錮,迎來自然科學的快速發展,在技術上使得全球航海得以實現;西班牙、英國、法國諸國通過大航海的殖民掠奪,完成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催生出工業革命的到來;工業革命導致資產階級的興起,舊貴族的統治被動搖,於是有了資產階級革命,造成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的出現。這就是歐洲的近現代化過程及原因。」

  「二十年前的歐戰(一戰),其爆發的根本原因,就是世界各殖民地被英法等老牌列強瓜分完了。以德國為首的新興強國,一無法得到足夠的生產資源,二無法得到足夠的商品市場,所以要發動戰爭搶奪殖民地盤。其次,美國和德國的迅速崛起,使得老牌列強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更是加劇了這方面的矛盾。最後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各國列強都存在產能過剩的現象,必須擴大本就不足的貿易市場,因而使得彼此的矛盾更加劇烈。」

  「所以,歐戰不得不打,這是一場搶奪生產資源和貿易市場的利益戰爭。」

  「歐戰帶來三個深遠影響,第一,美國趁勢崛起,第二,歐洲各國死傷慘重,第三,德國被打壓過頭,民族情緒高漲。這些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歐洲人民被慘痛的傷亡打怕了,所以英法等國人民都呼籲和平。而英法等國政府一方面顧忌民間輿論,另一方面害怕戰端再起又便宜了美國,所以他們對戰爭採取綏靖政策。綏靖政策,讓急於復仇和復興的德國野心高漲,也讓日本的侵華策略肆無忌憚,這就是眼下的國際局勢。」

  「而日本為什麼要侵略中國?我在拙作《菊與刀》裡講得很明白了,日本是一個島國,但凡實力稍微強大,就想要染指東亞大陸。從唐朝到現在,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已經出現了很多次。」

  「中國自晚清以來,便步步落後於世界。在歐洲綏靖主義和美國孤立外交的縱容下,日本更加瘋狂,於是有了九一八和七七事變。」

  「那我 什麼要說中國抗戰必勝呢?請看黑板,我畫一張世界地圖。」

  「從美國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導致各國列強財政困難。在民意的影響下,英法等國更加保守,綏靖主義思想空前高漲,他們和美國一樣通過經濟手段解決危機。而德國和日本,則以發展軍事力量為手段,刺激國內生產和消費。德國和日本透支國力,瘋狂擴軍,必然選擇對外侵略,如果不侵略中國,日本國內的經濟已經快要無法支撐了。德國也是如此,義大利也是如此,所以德、日、意在三個月前正式結成法西斯同盟。」

  「日本入侵中國,義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德國進軍萊茵非軍事區,這只是戰爭的開始。下一步,德國必然選擇吞併奧地利,並向英法的歐洲盟國擴張,歐洲諸國都要被迫捲入戰爭。而日本是一個小國,如果不能快速佔領中國,那麼他們就沒有更多資源打仗,唯一的選擇就是入侵東南亞。而東南亞又是歐洲列強的傳統勢力,由此,英法向日本開戰是必然的,一場新的世界大戰來臨了。」

  「這一場世界大戰,早在歐戰時就已經埋下伏筆,認真研究歐戰歷史,必然從中得到啟示。」

  講到這裡,有些人半信半疑,有些人豁然開朗,周赫煊給他們揭開了世界迷霧。

  「中國勝利的關鍵,有兩個。」

  「第一,中國必須堅持抵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民抗戰,儘可能的消耗日本的財政和資源,逼迫日本儘早對東南亞動手。」

  「第二,美國的入局。美國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他們可以放心的坐山觀虎鬥。為什麼日本轟炸美國戰艦,而美國選擇了忍讓妥協呢?不是美國害怕了,而是美國有更大的企圖,那就是發戰爭財。美國此時不但不可能幫中國,反而要幫日本和德國,為日本、德國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慫恿放任他們進行侵略戰爭。由此,美國的資本家就能大肆出售軍火和戰略資源,讓美國徹底走出大蕭條的陰影。當世界主要國家都捲入戰爭,並且鬥得損失慘重的時候,美國就會以救世主的姿態加入進來。20年前的歐洲,美國就是這麼做的,只要羅斯福不傻,美國還會這麼做。就算羅斯福是個傻子,美國的資本家也會逼迫羅斯福這麼做。」

  「為什麼美國資本家想要最後參戰呢?市場和資源!」

  「一旦中國被日本佔領,一旦東南亞被日本威脅,一旦歐洲被德意兩國打亂,那麼美國資本家為了利益必然介入。」

  「美國介入,肯定會站在中國這邊。因為坐視日本侵佔東亞、東南亞和太平洋,美國在東方的市場就會毀掉,美國的工業產品就沒有銷路。所以,美國的外交策略很清晰,那就是先資助侵略國挑起戰爭以獲利,再幫助被侵略國進行抵抗,美國最終再奪取世界市場和國際地位。從頭到尾,美國都是大贏家。」

  「而中國呢,不能只等著美國入局,要用盡全力抵抗日本。否則還沒等到美國人動手,中國就一敗塗地了,那時候就算美國都無力回天。」

  「還有,許多人抱怨,為什麼中央政府不向日本宣戰。原因很簡單,因為《戰時中立法》,一旦中國對日宣戰,中國就受國際法的約束,無法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這包括軍事裝備、戰略物資和國際借款。日本也是如此,日本也不敢向中國宣戰,因為一旦宣戰就不能得到美國資源。等到兩國互相宣戰的那天,日本就離敗亡就不遠了,大家請拭目以待!」

  周赫煊說這麼多,就算為了給國人信心。

  在抗戰期間,包括西南聯大、中央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在內,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投筆從戎奔赴戰場。

  眼前聽周赫煊講課的這些學生,高年級的且不說,大一、大二的學生當中,有一半可能都會投軍報國。給他們信心是很重要的,也是必須的。

  現在講什麼全民抗戰,完全憑中國的力量擊敗日本,顯然不如說美國參戰更有效果,因為國人極度缺乏自信。

  至少,美國參戰,給了大家希望。

  「啪啪啪啪!」

  禮堂內掌聲雷動,雖然很多人對周赫煊的預言抱有懷疑,但更多人選擇了相信。一來周赫煊分析得很有道理,二來人們總是往好的方面想。

  當然,也有不少咒罵美國的,認為美國佬簡直該死。
本帖最後由 yht 於 2018-3-12 00:21 編輯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123210

LV:9 元老

追蹤
  • 291

    主題

  • 279508

    回文

  • 36

    粉絲

黃庭堅-如果一天沒有看書,在鏡子看到自己就會覺得討厭自己另一句是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也是說;如果三天不念書,說出來的話便失了水準都是說人要多讀書,增加自己的智慧以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