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西馬東來
爭論剛出來的時候湯水建原來是害怕了,隻是後來他發現爭論越激烈,對他越有利,湯家老店的知名度也越高,所以湯水建就主動跳出來煽風點火,甚至公開對某些商鋪某些人某些言論開火,讓話題變得更有爭議性討論更熱烈。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以前出了黃縣,沒人知道他湯水建是什麼阿貓阿狗,現在外縣的客商都知道有他這麼一號人物,甚至還有人主動過來住店,所以他對著一群夥計說道:“以後跟著我好好幹,生意肯定能蒸蒸日上!”
在場的夥計都覺得這樣的前景美妙極了,隻是這個時候,那個剛才跟湯水建頂嘴的夥計卻是小聲地說了一句:“老板,你沒聽到市麵有些風言風語,若是那事是真的,咱們的生意恐怕就要收攤了!”
“啥消息?”湯水建原本興致正高,一聽到這話心頭不由澆了一盆涼水:“到底有什麼風言風語?”
這夥計小聲地說道:“我聽人說了,西麵青州的衡王府樂善好施,要送給本縣五百頭牛,兩百匹馬,兩千隻羊!”
五百頭牛,兩百匹馬,兩千隻羊,放在哪裏都是一筆驚人的財富,可是一聽到這個數字,湯水建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他問道:“真有這麼一回事?”
小夥計聲音不大,甚至還有些慌張:“市麵上都在傳,不知道是真是假,可是我聽說了,前段時間有青州衡王府的閹狗跑到咱們黃縣來辦事。”
“是有這麼一回事。”旁邊有個夥計趕緊補充了一下細節:“我親眼看過那閹狗從我門前走過,原來以為是什麼大人物,仔細一眼,本縣龍溪周家的周杜達,知道那破落戶不?”
本縣人談到龍溪周家的時候,雖然對他們的破敗表示同情,但是對於龍溪周家與周杜達其人,卻沒有什麼同情的意思,甚至還有人還抱有“周家敗得真好”、“宮裏的太監也算是為民除害了”的想法。
不管是龍溪周家與周杜達其人,做事都太不地道,特別是他們跟新城王家搭上關係的時候,那簡直是欺男霸女橫行霸道毫無顧忌魚肉鄉裏民怨沸騰,不知道得罪多少人,也正是因為如此,龍溪周家的衰敗才會來得這麼迅速這麼激烈。
現在提起周杜達,店裏的夥計多多少少都有些印象:“周杜達?這人也真狠,就這麼一刀下去斷了周家的根,還好還好,幸虧穀家大小姐當初沒嫁給他,不然就毀了一輩子!”
“是啊,這人夠狠,不但對自己狠,對鄉裏鄉親也夠狠,當年在咱們黃縣這一畝三分地幹了多少天怨人怒的勾當,周家破敗的時候,大家誰不是暗暗叫好!”
這夥計繼續說道:“我隻是沒想到他居然搖身一變,變成了衡王府的閹狗回咱們黃縣來,我當時一想到他們家的種種勾當,就連打個招呼的心思都沒了!”
“這樣正好這樣正好,反正這人真不是什麼好人,隻是他成了衡王府的閹狗,那咱們黃縣的老百姓就要受禍害了!”
整個登州府都對衡王府沒有任何好感,衡王府派到登州府的使者,不管是衡王府的長史、儀賓、校尉還是內官,都是到登州府來打秋風搶肉吃的。
若是地方上應對有誤,打秋風就變成了砸了大家的飯碗,直接把碗裏最肥的一塊肥肉給搶走了,有些時候地方官太軟,縉紳豪強又不給力的話,不但要砸大家的飯碗,而且還要挖地三尺,官民都苦不堪言。
衡王府給登州府帶來的隻有掠奪和更多的掠奪,登州府從來沒在衡王府身上落得一絲一毫的實惠,所以一聽說周杜達成了衡王府的內官,大家已經在他的心頭紮上無數刀,恨不得把周杜達剁成了無數碎片。
恨歸恨,還是有人沒理解衡陽府的舉動:“老板,小五,衡王府說送我們黃縣五百頭牛,兩百匹馬,兩千隻羊,這是好事了,怎麼小五你會說生意要收攤了!”
湯水建當即答道:“難怪你以為衡王府會白送咱們牛羊馬匹?人家肯定是要把這錢加倍賺回去,好好想一想,別讓大家以為你的腦子進水了!”
“再說西三府的那群蠻子掂記著讓我們登萊青三郡養馬多少年回,衡王府這麼搞不是給西府帶路嗎?西府的馬派到東府來,咱們東三府還有活路嗎?”
湯水建當即扳著手指說起舊事:“正德年間武宗無道,借機讓我們東三府分派養馬,還好我三郡官民團結一心,挫敗了西府的陰謀!“嘉靖年間,陰謀複起,幸虧毛國老與李兵侍聯手,才免了這場大災,隆慶年間,又多虧了青州唐知府力挽狂瀾,再加上濰縣劉尚書關愛鄉裏,才能扭轉乾坤。”
養馬之役正是整個東三府民眾都十分關心的問題,湯水建才一開口,就有好幾個住店的客人立即豎起耳朵。
有明一代,山東分為東三府與西三府,西三府依托運河,經濟較為發達,因此也承擔著替太仆寺養馬三萬匹的義務,而東三府由於禁海的緣故,經濟相對封閉落後,因此不必為太仆寺養馬。
替太仆寺養馬是一項無償勞動,而且不享受免糧政策,“每五丁養騍馬(母馬)一匹,三丁養兒馬(公馬),並不在免糧之例”,對於西三府來說是一項極其沉重的負擔。
但是就養馬條件來說,人煙稀少的東三府反而比西三府更為優越,“東三府地僻差輕,土宜產馬卻無養馬之差,反獲賣馬之利”,每年西三府的養馬人戶要向太仆寺交馬駒的時候,反而要向東三府購買大量馬匹。
所以自正統以後,西府人士就不斷要求編排養馬之役,借此減輕本地負擔,正德十年兵部一度決定東三府與西三府共同承擔養馬之役,但是東三府想辦法一拖再拖糊弄過去,最後無果而終。
嘉靖年間,西三府人士又舊事重提,主張東西府均攤養馬之役,不至於獨累西三府,東府官民縉紳自然是堅決不同意,東三府出身的戶部尚書毛紀和兵部侍郎李昆聯手發揮了作用,最終讓東西三府均派養馬的計劃破產。
隆慶年間養馬準備改征白銀,印馬禦史趙應龍與山東撫按準備重編養馬差役,將西三府的馬匹均攤到全省,於是“東人大駭”,紛紛群起反對,作為頭號冤大頭的青州知府唐維城更是堅決反對青州府養馬,一再鬧著要辭職。
時任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的劉應節為了鄉裏更是違反了組織原則,做了一回幕後黑手,親手寫了奏疏,然後交給鄉人到京城越級請願,最終扭轉了乾坤。
這三次東西均攤養馬之役,都是馬上就要落到實處了,最終被東三府有力人士強行扭轉了回來,這樣一來,東三府上上下下都是“畏馬如畏虎,加馬如加虎”。 |